時間:2022-05-11 11:01: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統計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有著與其他學科顯著不同的特點,本文從專業性、實踐性、創新性出發,剖析畢業論文質量下降的現狀及成因,為進一步提高畢業論文教學質量提出了正確樹立教學理念、實行畢業論文導師制、嚴格規范管理等措施。
【關鍵詞】 財經院校統計專業畢業論文創新能力
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通常是在統計理論教學結束后,安排在第8學期的實踐教學環節過程,計6學分。畢業論文從確立選題到搜集文獻資料,從開題研究、分析論證到論文撰寫,都需要高度專注、潛心思考,是所有教學活動中,學生獨立性、積極性、主動性最強的環節,是學生大學期間專業綜合能力最集中的體現。
一、從統計學專業特色看統計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
統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具有經濟學和數學知識,系統掌握統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統計軟件處理分析數據,理論和實踐綜合業務素質兼備,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在政府機關、經濟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社會經濟調查、信息管理與咨詢、數量分析與預測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財經院校統計專業的特色是依托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將統計學理論和方法與經濟學、管理學和現代信息技術交叉融合,注重產、學、研結合,重視社會實踐環節,著重提高學生獨立組織統計調研活動及運用統計學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某一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統計學專業畢業論文與其他各類理科論文及經濟學論文相比,有其鮮明的特點:專業性、統計實踐性、科學創新性。
二、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及成因
1、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
畢業論文的質量直接影響培養學生的質量,然而近幾年來畢業論文質量有明顯下滑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論文缺乏創新性。創新是要求學生通過統計專業理論與方法的學習和積累,很好地將統計理論和方法與其他實質性學科相結合,創造性地加以應用。雖然絕大部分同學在論文中進行了一些文獻的綜述,或將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了闡述,但也只是進行簡單地羅列,而大部分論述也只是根據書本或文獻資料,進行簡單地重復。盡管一些同學閱讀了一定量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思考和分析,但所寫的論文不能很好地結合文獻綜述內容,闡明自己的寫作觀點、寫作目的,在論點、方法上鮮有創新。
(2)論文數據來源單一,參考資料不充分。本科畢業論文要求學生結合第八學期的社會實踐或參加各種類型的統計實踐活動去完成。但多數學生沒有認真進行社會實踐,只滿足于年鑒、網絡等一些工具資料,閉門造車。撰寫的畢業論文要么內容空洞,缺乏說服力,要么也只是參考他人的文章,置換新的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不同的結果,根本談不上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在查閱參考資料時,多數同學都能閱讀一定數量的中文文獻,但外文資料幾乎沒有看過,隨便從網絡下載一些外文資料,列示在附后的參考文獻中,以應付學校對外文文獻閱讀量的要求。
(3)專業功底不深。學生論文答辯是就學生論文寫作有關的內容,主要涉及論文選題原因、研究價值、主要內容和觀點以及創新點進行考察,同時還要考核學生與論文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辯組教師就論文中有關問題向答辯同學提問,而具體體現在答辯中的一些情況是,真正落實答辯的為數不多,一些同學只就自己的論文做簡要的陳述和說明,基本上是有答無辯,更有個別同學對一些統計理論和方法掌握得不夠準確和透徹,有些理論回答模棱兩可,而對于有些統計方法的適用條件,也是模糊不清,導致方法的誤用和濫用。
(4)管理松懈。學生開題現為第七學期末,照理來說,論文已經布置,學生就應著手開始撰寫,但學生不是將畢業實習與撰寫論文同步進行,而是忙于找工作、考研,加上一部分學生在家就近分散實習,學校難以對畢業生實施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指導教師與學生見面的機會較少,只能通過網絡與其進行簡單溝通,因此對畢業生撰寫論文缺少必要的指導,加上有些指導教師知識結構老化、科研能力差,對指導學生論文不夠得力。
2、影響和制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成因分析
(1)學生本身對畢業論文重視不夠,寫作態度不夠認真。目前,學生畢業后就業實行雙向選擇,有的畢業生在完成畢業論文之前,就已經考研;有的已落實了工作單位;有的畢業生忙于各類招聘考試,或奔走于就業單位的應聘,無心在撰寫畢業論文上花費更多的時間。還有部分學生認為畢業論文成績對就業沒有直接影響,因此根本沒有按照學校的要求和開題報告中擬定的寫作進度撰寫,而是采取消極應付的態度,在臨近答辯前一個月,東拼西揍、甚至抄襲等,匆匆應付了事,根本談不上提高論文質量。
(2)有些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責任心不強,存在放任自流的現象。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指導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嚴,交流時間少,見面時間短,缺乏定期交流與審閱制度,甚至有的老師對學生的寫作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
(3)畢業論文撰寫過程時間短,質量難以保證。雖然論文在第七學期末就已經布置,但學生要實習、找工作、準備各種考試,畢業論文的實際撰寫時間也只有五至六周左右的時間,而且與多數學生畢業找工作同步,這勢必導致論文的“拼揍”、“摻水”現象嚴重,質量下滑。
(4)學生的科研和寫作能力欠缺,專業訓練不足是制約論文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傳統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完成論文的能力不足,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占主導地位。平時任課老師布置學生撰寫小論文,或就某一問題撰寫文獻綜述,學生也只是東拼西湊或抄襲,敷衍了事,根本起不到訓練的目的,更談不上能力的提高。學生只會學習課本知識,只會讓老師牽著走,一旦放開就無從下手。學生缺乏前期的科研和論文寫作能力的訓練成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瓶頸。
三、提升統計專業本科畢業生論文質量的建議和對策
加強管理,凸顯專業特色,全面提高統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是需要由教師和學生、院方和校方、教學單位和管理部門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畢業論文在統計教學中的重要性
高校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把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德、智、體、能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做為統計教育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時機就是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因此,教學單位除了建立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外,還要定期召開座談會,討論和總結學生撰寫論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使學生對畢業論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解決了認識問題,增強雙方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老師和學生才會重視畢業論文,才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確保畢業論文的質量。
2、積極探索畢業論文指導工作的新模式
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用人單位對統計人才需求觀念發生了較大變化,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后勁。學校有統計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等專業實踐基地,學生實習時可利用實習單位的統計資源,在實習單位的科研力量與學校指導教師聯合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這不僅能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適應社會發展對統計人才的要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就業平臺。
3、實行畢業論文導師制,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手段
文成于思,思基于學。論文的選題、寫作是一個閱讀和反復思考的過程。只有大量閱讀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文獻,了解本學科前沿理論,在閱讀中得到啟發,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在閱讀和思考的多次反復中才能確定論文選題并加以完成,這樣的畢業論文才會有新意、有價值,而這一過程對我國高校本科生來說幾乎是空白。為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確保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筆者建議對本科生實施集社會實踐、社會調研及畢業論文撰寫為一體的導師制度。從大二學期末就指派導師,根據專業特點和研究方向一致性原則,組建以導師為核心的包括大三、大四學生在內的調研小組。導師的責任是參與、指導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實踐報告的撰寫;為學生指定閱讀課程之外相關專業的報刊書目,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解決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參與導師所研究課題的調查、資料搜集、信息分類、加工整理等工作,并訓練學生撰寫專題文獻綜述、小論文;指導學生進行實際實驗或社會調研,收集、整理原始數據和資料;指導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寫作。
4、加強對學生專業論文寫作的訓練,進行畢業論文的創新改革
開設畢業論文寫作課,從選題、收集資料、確定論點、布局謀篇,語言表達等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之掌握基本的寫作規范。統計專業學生在大二、大三開始,就有統計專業課程論文和社會調查報告的撰寫,通過這一過程鍛煉學生運用統計專業知識和統計思維方法寫作統計學術論文的能力,為撰寫畢業論文打下基礎。通過這一環節,可以鼓勵學生從大四開始,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當前經濟形勢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統計工作的實際,撰寫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對實際部門有參考價值的文章,并可將質量上乘的在統計專業期刊上。如果公開兩篇或兩篇以上,可免修學分。這在一定程度上,又會大大增強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5、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控制,嚴格規范管理
幾乎每個高校都有學生論文選題、開題報告、安排指導教師、論文格式、撰寫實習報告、論文中期檢查、答辯、成績評定等具體工作布署、具體要求、完整規范的質量管理和檢查評估系統,關鍵是要規范指導教師的指導責任和管理部門的管理責任。對于指導教師而言,要以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對學生論文中的所有數據資料和文字資料進行認真核查,對文中計算結果要驗算,保證論文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把握好學生論文的初期、中期階段的檢查和定稿的質量關。對于管理部門而言,主管學生工作的老師,應配合教學部門,對學生畢業論文的過程進行監督與檢查,既要對學生檢查,也要對指導教師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為畢業論文工作有序正常地進行,為各項制度與措施的貫徹執行提供保障。另外,還應重視論文答辯這一環節,這樣有肋于提高學生對論文的重視程度,鑒別論文自我撰寫的真實程度,提高其表達能力。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高校就業率統計現狀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發揮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進行動態化網絡化就業率統計,建立高效的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監督制度等觀點,以期為政府就業率統計政策的改進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就業率 就業率統計 大學生
自政府首次公布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以來,社會各界對就業率的重要性已經達成了共識,并逐漸將高等學校布局、發展規劃、學科專業結構、辦學評估、經費投入等方面工作與畢業生就業狀況緊密掛鉤,把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作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究竟什么是就業?就業率的統計是否科學合理?應如何加以改進?
一、大學生就業及就業率界定
要研究大學生就業,首先應清楚的是“就業”的含義。“就業”一詞在詞典中的解釋是“得到職業,參加工作”。現在普遍的觀點認為:就業就是指勞動者同生產資料相結合,從事相對穩定的社會勞動并取得社會報酬的過程。
大學生是社會群體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具有知識性,可塑性,開拓性等特點。廣義上的大學生包括所有具有本??茖W歷的社會成員;狹義上的大學生僅指一般本科及專科在讀學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在讀學生。探討大學生就業是從狹義上講的,只考察一般的在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主要是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即將結束學習生涯,走向社會時的職業選擇和落實情況。因此,大學生就業是指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其即將結束學業,完全進入社會的時候,實現同一定的生產資料建立勞動關系的過程。
由以上分析可知,就業率是指“已就業畢業生人數÷參加就業的畢業生總人數×100%”。本質上說,就業率是一個統計數據,是一個數量指標,反映的是在有就業愿望的畢業生中多少人實現就業(找到工作)的這樣一個比例。
二、當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牢統計方法與不足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對畢業生的就業政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對就業率的統計也是幾經修改,并逐步地走向完善和健全。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統計報告工作的通知》,目前就業率統計的情況大致如下:每年9月1日、12月30日由各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或學生處,依據本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就業協議書或合同以及其他學生的去向,進行統計、計算,再上報省級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由省級就業主管部門對全省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匯總、統計,最后上報教育部公布。統計指標有就業率和待就業率兩項,其計算的公式分別為:畢業生就業率=(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畢業生待就業率=(待就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同時對當前畢業生的就業列出了7種形式,對就業鑒定的依據也分為了以下7種:(1)持報到證就業的,以打印的報到證為準;(2)直接到用人單位應聘就業但未簽訂協議的,列入隱性就業統計;(3)定向、委培的,以委托協議為準;(4)回地方部門就業的,以錄用登記的為準;(5)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者,以其注冊登記的記錄為準;(6)繼續更高一層次學歷教育的,憑錄取通知書來統計;(7)出國學習或工作的,以簽證的辦理為準。
從我國目前就業率統計現狀來看,有以下問題值得探討:
其一,從鑒定的依據來看,簽訂就業協議書作為統計就業的依據已不再現實。首先,社會上有不少用人單位,特別是一些小企業已經淡化了就業協議書和就業報到證的作用,不少單位認為沒有必要簽就業協議書;其次,很多畢業生簽訂了就業協議,但有部分人做了一段時間覺得這份工作不太適合自己,辭職再重新找工作,而這部分人已經被統計在已就業的范疇了,這也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
其二,從統計時問來看,具有局限性。政府確定每年9月1日、12月30日為畢業生就業率和待就業率定期報告時間,4月1日、7月1日為畢業生就業工作進展情況定期報告時間,但目前仍缺乏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調查和信息反饋。更為重要的是,畢業生就業是一個動態過程,目前靜態化的統計與實際就業情況相去甚遠。
其三,從統計指標來看,單一的就業率數據不能真實反映畢業生的就業的質量。目前僅有就業率和待就業率兩項指標,不能充分反映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要全面了解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還必須清楚畢業生就業的就業滿意度、雇主滿意度、性別差異、就業層次、供需比例等一系列能夠體現“質”的信息。
其四,從統計的操作程序來看,畢業生是信息源,高校是信息的采集者,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是信息的傳遞者,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是信息的最后獲得者。其中,關鍵的環節是作為信息采集者的高校。整個鏈條中缺乏監督機制,在政府行政部門“18條掛鉤”的壓力下,個別學校為了能讓學校能夠更好的發展,往往會鋌而走險來弄虛作假,這也引發了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學生被就業的怪現象,嚴重影響了高校的公信力和美譽度。
【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今非昔比,無論是利還是弊都與往日大不相同,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已徹底違背初衷,其弊端日見明顯,如:虛高的就業率迷惑了上級領導,也欺騙了人民群眾;虛假的就業率影響了教師的威望,也損害了學校的形象;就業率統計中的造假行為使參與者精神受到打擊,心靈受到損害。事實上,就業率既不能搞大學排名也無須與招生掛鉤,應該調整就業率統計方式,加強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弊端;對策
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越來越突出的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也越來越復雜,甚至于愈來愈變味。其利與弊問題亦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思考。有對統計數據表示懷疑的,有對統計意義提出質疑的,有對統計方式心存不滿的,也有對這項統計感到困惑和擔憂的。總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今非昔比,無論是利還是弊都與往日大不相同,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已徹底違背初衷,其弊端日見明顯,值得深思。
一、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作用的分析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目的在于及時掌握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了解大學生就業市場狀況、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情況,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和教育水平。同時,為高校專業調整、課程改革及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依據。毫無疑問,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初衷是好的,也的確起過積極的作用。然而在今天,由于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已成為公眾的“疑點”,因此其目標不可能實現,其作用也必定微乎其微,難怪有師生稱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是有關部門在玩數字游戲。
就總體而言,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數據不可能都存在水份,有的數據來源完全真實可靠,但當這項統計數據的公信力明顯下降時,人們一般都會信其假而不會信其真。這樣一來,畢業生就業率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事實也是如此,如今很少有哪所高校會以畢業生就業率為調整、改革的依據;在社會上,考生及其家長也不太注重大學的就業率。
從辦學角度看,統計畢業生就業率作用不大。首先,畢業生就業率不能真實反映社會的人才需求狀況。社會需要各類人才,就業崗位千差萬別,各類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對高校來說,不可能按同一模式來培養人才,無論是專業設置還是培養目標都必然也必須存在差異,否則就不能滿足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學校層次不同,學生所學專業不同,都會直接影響著就業率,但就業率的高低并不能真實地反映社會的人才需求,只是反映了就業的快與慢。其次,在現階段,畢業生就業率不能真正影響高校的招生,考生擇??偸蔷透卟痪偷?就好不就差的,但不由自主,上什么樣的學校由考分決定。與考生相似,高校也總想錄取優生,同樣也不由自主,高校的層次決定它將錄取什么樣的學生。這一切,似乎都與畢業生就業率無關。再次,現行統計方式不能準確反映大學生的就業情況。根據教育部的相關文件,現有的就業形式主要包括:通過學校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持報到證就業;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直接就業;定向、委培生回定向單位、委培單位就業;靈活就業;自主創業;自由職業;升學;參軍;出國留學或工作;參加國家、地方項目就業。這是一種寬口徑的統計模式。[1]但是,一些地區的主管部門認可的統計口徑卻比較窄。對于地方院校來說,一般只有在規定日期內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才算就業:(1)與用人單位簽訂了有關部門統一印制的就業協議書;(2)專升本或考取研究生;(3)考取國家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4)辦理了擇業手續。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雖不在上述之列,但已在就業之中。如一些民營企業、民辦學校不肯簽訂統一印制的畢業生就業協議書,只肯簽訂自制的用工合同,或者需要經過數月的試用期滿才肯簽訂正式的協議書。這部分畢業生未計入已就業人數內顯然是與客觀不符的。最后,真正能為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的,是各校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材料,而不是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大學生剛走上社會時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就業機會變數很多,就業崗位變動很大,其初始就業情況很難說明什么。只有經過一段時間嘗試與“跳動”后,才能反映出一些真實情況來。所以,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才真正具有實際意義。
二、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弊端十分突出
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早已是個不爭的現實問題,大學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愈來愈低才合乎常理。然而,近幾年來各高校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卻是“居高不下”,這說明就業率統計存在問題。就業率虛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根本原因是迫于多種壓力。首先是來自教育行政部門的壓力。往往是為了達到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指標而給就業率“添水分”。其次,是來自政策方面的壓力。生怕因就業率低而遭到限制招生,為此不得不冒著被上級糾察的風險造假。再次,是來自校際競爭的壓力。為了不在相互攀比中落后而想盡一切辦法人為地將就業率抬高,這樣做的結果是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
1.虛高的就業率,迷惑了上級領導,也欺騙了人民群眾。統計數據歷來是各級政府和領導制定政策和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虛高的就業率必然會擾亂領導的視線,影響決策層的判斷,導致政策的偏差和失誤,進而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和領導者的威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是人民群眾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的就業率,使人民群眾產生了錯覺,當真相大白后,其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不容低估的。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高校是圣潔的殿堂,是唯一的一塊“凈土”。高校任何工作都不能失信于民,這是我們應該捍衛的,也是我們的職責。
2.虛假的就業率,影響了教師的威望,也損害了學校的形象。學生對自己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最清楚的,不真實的就業率會在他們心中產生許多不良反應。他們會對教師們平時的道德教育產生懷疑,甚至對自己早已形成的正確觀點產生疑問。信任老師是學生的一般心理特點,這也是老師具有威望的前提,而當老師的話被身邊的事實否定后,老師的威望就大打折扣了。對于自己的學校絕大多數學生是熱愛的,學校的虛假行為會讓他們感到失望,學校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3.就業率統計中的造假行為,使參與者精神受到打擊,心靈受到損害。在高校,無論是教師還是機關工作人員,一般都能恪守職業道德,都非常注意自身形象和尊嚴,在維護自身形象方面歷來不含糊。說真話辦實事是他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吧碚秊榉丁?他們正是通過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來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然而,當提高就業率的任務分解到他們身上的時候,在四處尋求招聘單位沒有明顯成效的情況下,為了按期完成就業指標,為了學校的整體利益,被迫制造假材料,讓部分畢業生成為“被就業者”,人為地拔高就業率。這種行為對于具有良知的教育者心靈上的打擊和精神上的創傷是巨大的,正如有位老師所言:身為人師,竟行造假之事,不知如何面見學生。
三、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幾點建議
1.就業率不與招生掛鉤。“就業率”是畢業生就業的數量反映,不能完全反映就業狀況和就業質量。在國外,就業質量主要是針對畢業生初次就業的薪酬水平進行統計,比較能反映就業的層次。因而,“就業率”并非反映就業狀況和質量的惟一指標。[2]如前所述,在現階段招生與就業率關聯不大,就業率不能成為確定招生計劃的依據。就業率不與招生掛鉤,就打消了學校對就業率影響招生的顧慮,就業率便自然會回歸到正常值,虛高現象和虛假行為也就會自動消除。
2.就業率不搞大學排名。目前大學生就業率只統計就業人數,沒有區分高校性質、專業性質。各大學的辦學條件、規模、層次等等都存在明顯差異,反映在就業率上也必然差異很大,不同性質的高校及不同專業的就業率是不能簡單比較的,畢業生數量的多少也會造成畢業生就業率的巨大差異。因此單純的大學生就業率統計數字不具有可比性??梢?大學就業率排名既不合理也無意義,不利于高校良性發展和專業教學的長遠發展。不搞排名,就不存在校際間的競爭,互相攀比的現象也就會自然消失。
3.調整就業率統計方式?,F行就業率統計存在著統計主體單一、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就業”標準及統計時間不科學等問題。調整的目標主要是更加科學地反映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一是建立以政府為主導,高校為基礎,社會組織尤其是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為依托的多層次統計機構,以增強就業率統計的公信力;[3]二是將實際就業的畢業生全部納入統計范圍;三是建立用人單位引進高校畢業生的登記制度,人事勞動就業管理部門建立畢業生就業登記網絡系統,以保證畢業生就業情況的真實性;[4]四是科學設置就業率統計時間,適當推遲統計截止日期;五是適當細分統計結果,使其更清楚地反映就業情況。如將畢業生所從事職業的專業相關度、職位層次、薪酬水平、職業發展情況以及就業主體雙方滿意度等有關指標納入統計體系,建立“質”和“量”相關的就業率統計指標體系,以增強就業率的效用。[5]
4.加強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后1年內是個工作穩定性較低的過度期,對畢業生畢業1年后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統計,更能合理地反映出畢業生的就業情況。[6]一般來說,大學生就業“三年見分曉”。可對近三年的畢業生進行抽樣調查,亦可對部分大學畢業生作跟蹤調查,并對“樣本”進行分析研究。這樣的調查結果和研究結果比單純的就業率統計更具有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只有真實可靠才具有它的價值。虛假的就業數據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在就業率虛高現象普遍存在,就業率統計作假愈演愈烈的今天,必須對就業統計工作進行認真的反思,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
一、現行就業率
統計辦法、統計時間、公布方式
要保證各高校間的就業率存在可比性,確保評估工作的公正、公平原則,首先就要對就業率統計公式、統計辦法、統計截止時間、公布方式進行統一。
以2004年浙江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辦法為例:
1.畢業生就業率=已就業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
其中:已就業畢業生人數是指已經簽訂就業協議、有明確接收單位證明及升學、出國出境、自由職業、自主創業等方式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而不包括待就業、不就業擬升學及其他原因不參加就業等的畢業生。
畢業生總人數是指全部畢業生人數(含結業生)。
2.畢業生簽約率=正式簽約畢業生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
其中:正式簽約畢業生人數是指:通過學校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協議,領取報到證,到用人單位就業者;被國家機關、事業單位錄用者;與用人單位簽訂經勞動(人事)部門鑒證的勞動合同的畢業生;定向、委培生回原定向、委培單位就業者;參加國家、地方項目就業者及出國、升學的畢業生。
畢業生總人數是指全部畢業生人數(含結業生)。
3.統計截止時間分別為當年的6月30日和8月31日止。
4.公布方式:公布的數據為各高校按本科、???、高職的不同學歷層次分別統計出的當年總就業率統計情況表,不區分專業情況。
二、就業率統計
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就業率統計公式中對就業、就業率的定義存在理論上的偏差。
就業的定義: 具有勞動能力和求職愿望的人從事某種社會勞動,并取得相應報酬或經營收入的行為。
就業率的定義:指一個國家(地區)的從業人數在從業人數和失業人數之和中所占的比重,即:就業率=從業人數/(從業人數+失業人數)×100%。
而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過程中,卻將升學、出國、出境這類實際未參與到就業系統中來的畢業生作為已就業人員來統計,不符合就業率統計的定義,無法真實準確地反映出實際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
2.就業率統計的截止時間選擇上不當,信息統計的頻度過低,無法確切反映畢業生就業情況。
由于目前就業率統計的截止時間只定在6月底和8月底,每年對畢業生就業的情況統計僅有兩次,且兩次的時間選擇上過于接近,不能及時、準確、有效地反映出各高校的就業情況。
以師范類畢業生為例:2004年由于師范畢業生就業范圍放開,師范畢業生可自由選擇就業去向。目前浙江省內絕大多數教育局在師范畢業生的選擇上實行統一考試,采用淘汰部分畢業生的辦法進行教師錄用工作。一般考核時間在8月中下旬進行,最終確定名單、落實分配單位起碼要到8月20號才能公布,時間上過于倉促給8月底的統計造成諸多不便。同時,對于未進入分配范圍的師范生還可以從事非教育系統外的工作,因此時間上間隔過短會導致數據統計上的不真實,無法確切反映出畢業生實際就業情況。
3.公布數據過于簡單,無法反映就業的質量情況,數據缺乏指導意義。
在高校就業率的公布方式上,由于受到版面等因素影響,往往按學歷層次公布當年各高校該學歷層次畢業生總的就業率,而不區分專業和就業率、簽約率、升學率等指標,因此在數據的對比上無法判斷真實情況,也無法使考生、家長、社會了解到具體專業的就業率、高校優勢專業分布、高校的教學質量等信息,無法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同時,數據的單一性也不利于高校進行橫向比較,尋找差距,不利于下一步就業工作的開展。
公布的數據過于簡單也造成無法很好地反映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質量、薪金水平等情況。例如:兩個不同高校相同專業的畢業生,由于學校背景、自身實力等的不同,一位是在跨國公司中從事產品研發工作,而另一位只是在普通工廠中從事技術加工工作,兩者間的收入、個人發展等情況間會存在較大差距,而在公布的就業率數據中兩人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因此僅公布總就業率是無法體現出畢業生生源質量情況的,且對實際工作起不到應有的指導作用。
4.高校自行統計畢業生就業率、教育主管部門審核的方式缺乏可信度。
目前,由于受到人力、經費等因素的限制,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工作基本上由高校自身來完成的。有關部門在公布數值前也僅僅是簡單地審核一下,缺乏必要的監督管理機制。而由于就業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源質量、教學評估、經費劃拔等工作,因此在部分高校就業率的統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摻假情況,導致統計數據失實,失去比較及指導意義。
另外,目前統計口徑過窄,過分注重初次就業率及過分夸大就業率的作用,也使得評估工作有失公允。
三、對目前就業率
統計工作的意見、建議
1.適當調整就業率統計的公式,信息公布多樣化,信息更加透明化。
對目前的就業率、簽約率的統計公式進行調整,增加升學率等有關信息,使之更準確、更及時、更詳盡地反映高校的教學質量、教學狀況等。
建議將就業率、簽約率的統計公式中的升學、出國出境人員在統計數據中去除,使之更加符合就業率統計的定義。具體公式如下:
畢業生就業率=實際就業人數/(畢業生總人數-升學人數-出國出境人數)×100%
(注:實際就業人數=已就業畢業生人數-升學人數-出國出境人數)
畢業生簽約率=實際簽約人數/(畢業生總人數-升學人數-出國出境人數)×100%
(注:實際簽約人數=正式簽約畢業生人數-升學人數-出國出境人數)
畢業生升學率=升學人數/畢業生總人數×100%
在公布信息時除公布高??偟木蜆I率情況外,還應當將各學歷層次的畢業生簽約率、畢業生升學率一并公布,利于社會公眾從升學率等數據中了解學校的教學質量水平。
2.細化就業率統計體系中的二級指標,進一步完善統計體系。
由于目前我國就業率統計指標基本上只停留在就業率、簽約率、應聘率、靈活就業率、待業率等一級指標的統計上,而缺乏對工作穩定性、工作收益、薪水、工作滿意度、單位性質等附加指標信息的收集比對,也未能對諸如專業對口情況、晉升機會等二級評價指標進行分解分析。為更好更系統化地反映就業實際情況,應當在參照歐美先進國家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評估指標體系及辦法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國情,制定出更加詳盡、科學的評估體系,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出有關的就業信息。
3.調整就業率統計截止時間,增加統計頻率。
為了提高畢業生就業統計信息的信度和效度,盡可能地降低誤差率,應當增加統計的頻率。同時改變目前公布時間間隔過短的現狀。參照國外高校就業率統計的做法,將原有的兩次統計,調整為四次,分別為即時就業率、畢業3月后就業率、6月后就業率、9月后就業率,統計時間分別安排在當年6月底、9月底、12月底及次年的3月底進行。選擇9月底、12月底及次年3月底統計的原因是: 9月底時師范類畢業生已經基本分配完畢,有關信息統計工作已經完成,可避免出現疏漏;12月底統計可以反映出本年度的畢業生就業率;次年3月底統計,是基于考研畢業生情況基本明了。加之此時公布有關信息能夠及時幫助次年考生進行選擇分析,同時也通過就業率信息引導考生志愿方向,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生源情況,促使高校將更加 重視畢業生就業率工作。
4.設立相對獨立的機構進行就業率統計,提高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鑒于目前高校就業率統計工作現狀,為避免由于受到利益驅使導致數據失真的現象出現,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當積極地與人事部門、人才中心、新聞媒體、行業協會等機構聯系,進一步拓寬就業統計渠道,健全畢業生就業統計系統,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統計驗證,提高就業信息的可信度。同時,由于各個部門調查的價值取向不同,使得調查的側重點不同,就業評估指標間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各項數據的相互補充,能更好地反映出現有畢業生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利于不斷改進今后的就業工作。
5.加強就業率監督、審核機制,保障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現階段教育主管部門要完善監督、審核機制,制定有關政策,確保就業統計工作的準確性、有效性。并及時對有關數據進行抽查、核實,定時有選擇地通過信函、電話、電郵等方式對畢業生情況進行調查,對出現問題的院校要嚴肅處理,從制度上確保統計的真實性。
摘 要: 大學生畢業論文是對大學生四年學習情況的一個總結,畢業論文的質量是檢驗教學工作成果的一個重要標尺。作者通過調查統計,從參考文獻的角度分析了參考文獻著錄,以及參考文獻的文獻類型分布及時間分布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 經濟管理類本科 畢業論文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大學生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部分,不僅涉及知識產權和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而且是評價畢業論文學術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它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從正文中難以發現的問題,從參考文獻的著錄和參考文獻本身透露的信息可以判斷一篇論文的質量,從而為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提供一條切實可靠的途徑。根據這種思路,我們對廣東四所高校經濟管理類2010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進行了抽樣調查,從2000篇畢業論文中隨機抽取420篇進行了統計分析。
在420篇經濟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中,共有參考文獻4528篇,最多的20篇,最少的3篇,每篇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數平均為10.78篇,不到11篇。對于反映四年專業學習水平的畢業論文來說,11篇參考文獻偏少,說明同學們對相關文獻的查閱與利用還是有限的,但這還不是太大的問題,如果我們對這些參考文獻作一些深入的分析,就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1.參考文獻的著錄不規范
著錄不規范是所有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參考文獻的著錄五花八門,如果嚴格按照《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UDC025.32GB7714-87)的標準衡量,完全符合參考文獻著錄規范的畢業論文鳳毛麟角,在420篇畢業論文中,基本符合參考文獻著錄規范的畢業論文只有65篇,占15.38%;84.62%的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的著錄不符合規范,不符合參考文獻著錄規范的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1著錄項目不全
在參考文獻的著錄中,基本的著錄項目有:序號、著者、書名或題名、文獻類型、出版地、出版者(期刊文章著錄刊名)、出版年月(期刊年、卷期號)、起止頁碼等。在我們抽查的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中,這些著錄項目或多或少都有缺失,有缺其中一項的,最常見的是缺起止頁碼、缺文獻類型、缺出版地和缺時間;也有同時缺幾項的,特別是一些重要的著錄項目(如著者、書名或題名)的缺失令人匪夷所思,有的干脆就只有一個書名或題名,這只能說明同學們對著錄事項不了解,或者對參考文獻的著錄不認真。
1.2著錄格式不標準
參考文獻的著錄除了必備的項目之外,對著錄格式也有規定的要求。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的著錄格式是:[序號]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起止頁碼.例如:[1]劉剛.危機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1:98.期刊文章的著錄格式是:[序號]著者.題名.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例如:[1]符莎莉.品牌空心化危機[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5):6-7.
在我們抽查的畢業論文中,除了參考文獻著錄項目不全外,格式的錯誤是一個更為突出的問題,幾乎所有的論文都存在問題。格式的錯誤主要表現在:沒有序號或序號標識錯誤,沒有括號或不是用方括號“[]”表示;著錄符號不正確,有的甚至增加不必要的標識符號,特別是將書名或題名、期刊刊名加上書名號;著錄項目順序顛三倒四,沒有按規定的順序著錄;還有文獻類型標識符號的錯誤,等等。有些同學甚至在同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中出現前后著錄格式不一致的情況。
2.參考文獻透露的信息
除了參考文獻的著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之外,從參考文獻部分列示的具體文獻來看,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更是值得關注。
2.1文獻類型的統計分析
我們把參考文獻大致分為著作、期刊論文、網絡文獻及其他文獻類型等四種,在4528篇參考文獻中,著作1580篇、期刊論文1872篇、網絡文獻488篇、其他文獻類型304篇、沒有標注或無法得知文獻類型的284篇,所占比例分別是34.89%、41.34%、10.78%、6.71%和6.27%。從文獻類型的分布來看,網絡文獻所占比例很低,說明同學們利用網絡查閱資料的能力較差,這與青年學生的網絡利用能力不相稱;其他文獻類型所占比例也很低,并且主要是報紙,說明同學們對會議報告、學位論文等非公開出版物不夠重視。雖然著作和期刊所占比例較高,但表現出來的問題不容樂觀,在參考文獻中列示的著作絕大部分是教材,并且很多是本科二、三年級的教材,專著極少;在期刊文獻中,低檔次期刊論文多、核心期刊論文少,中文期刊論文多、外文期刊論文少,在1872篇期刊論文中,核心期刊756篇,僅占40.38%,經濟學領域最權威的期刊《經濟研究》僅出現過4次,在非核心期刊中,一些不知名的期刊、一些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報占了相當的比例,說明同學們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夠,對本學科、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前沿缺乏基本的了解,畢業論文的寫作處于一種低水平模仿的層次。既然核心期刊論文的引用水平如此之低,外文文獻少就在情理之中了,在所有參考文獻中,外文文獻只有16篇,這和外語教學在本科教學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說明外語教與學的方向出了問題,而且說明專業外語的教學是存在問題的。
2.2參考文獻的時間分布
分析參考文獻的時間分布狀況,可以看出同學們對最新資料的獲取能力,所引用的資料的時效性,也可以間接地反映選題的現實性。2006級畢業生畢業論文的寫作一般是在2010年三四月份,所以我們把2009年以后(含2009年)的文獻看作是一年以內,2008年的文獻為1-2年的文獻,2007年以前(含2007年)的文獻列入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文獻。根據我們的統計,在4528篇參考文獻中,一年以內的文獻1508篇,占33.3%;1-2年的文獻744篇,占16.43%;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文獻1868篇,占41.25%;沒有標明時間的408篇,占9.01%。一年以內的文獻只占三分之一,二年以內的文獻不到一半,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文獻是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的主要來源,在三年及三年以上的文獻中,上個世紀90年代的文獻數量相當多,八十年代的文獻也不鮮見。在一個經濟急速變革的時代,在經濟學研究成為顯學的今天,同學們還在故紙堆里尋章摘句,這一方面說明同學們對新的理論、新的觀點知之甚少,不重視對最新文獻的檢索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我們在畢業論文的選題方面是存在問題的,我們研究的問題落后于時代,缺少對現實問題的關注。
3.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措施
針對從上面的分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
3.1從思想上重視參考文獻的撰寫
從調查來看,無論是學生還是指導老師,對參考文獻都是不夠重視的,覺得參考文獻是可有可無的部分,甚至就是一個擺設。這一方面是因為缺乏尊重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傳統,另一方面是沒有將參考文獻作為畢業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畢業論文的質量聯系起來,所以每一個畢業生和每一個指導老師都要充分認識到參考文獻的重要性,從思想上重視參考文獻的撰寫。
3.2統一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標準
統一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標準不僅是追求形式上美觀,而且有方便檢索的作用,所以不應看成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在參考文獻的著錄中,基本的著錄項目要齊全,著錄項目的順序,標識符號要正確,教學管理部門和各指導老師應該對學生作出嚴格而具體的要求,這些問題只要我們重視,是比較容易解決的,而且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3.3重視畢業論文的選題
畢業論文的選題不僅要強調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而且要具有現實意義,密切聯系實際,關注現實經濟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選題的來源可以是學生自己從畢業實習中發現問題,也可以由指導老師提供參考選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生自己擬定題目的指導老師要嚴格把關。
3.4加強文獻檢索課的教學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同學們獲取和利用文獻的能力,特別是對網絡文獻和外文文獻獲取和利用的能力相當差,進一步調查發現,很多同學都沒有接受過文獻檢索方面的教育,有些學校根本就沒有開設過這方面的課程。文獻檢索能力是大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文獻檢索能力的欠缺直接影響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科研水平,因此,加強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將專業文獻檢索課作為必修課或指定選修課非常必要。
摘 要:數據統計與分析在各個學科領域中運用十分廣泛。本文以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為對象,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從選題、資料收集、數據整理、數學方法選擇和應用、計算和分析以及到最后定稿等方面進行分析, 闡述了畢業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以加強畢業設計中數據統計與分析的應用。
關鍵詞:畢業設計 數據 數學方法 SPSS
對于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設計,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基本經濟理論問題或者國內、國際經濟生活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撰寫論文,畢業論文應達到一定理論深度,使學生從中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同時,畢業論文還應對我國的經濟改革實踐具有現實意義[1],對經濟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反映真正的經濟貿易現象,對政府制定經濟貿易體制與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國際貿易專業培養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專門人才[1]。作為四年大學課程最后一個教學環節的畢業設計是至關重要的,畢業設計是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本文主要針對國貿畢業設計中從選題、資料收集、數據整理、數學方法選擇和應用、計算和分析,結合某地區經濟貿易發展的現狀,尋找規律以及預測趨勢走向,為該地區的綜合實力的提升提供一個可參考的依據。因此,做畢業設計時,學生應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統計軟件,結合一定的研究對象所做
的綜合性分析,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鑒于此,提出幾點看法。
一、慎重選題
選題是畢業設計的重要環節之一,選題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畢業設計的成?。郏玻?。有些學生認為選題困難,沒有目標,關鍵是學生對某一經濟現象的積累程度不同。一般指導教師會詢問學生感興趣的方面,由于學生對很多問題了解并不十分全面,因此平時上課教師就應對有可能做成論文的問題給學生提出來,激發和鼓勵學生思考和查閱相關資料。四年下來,不但相關的知識容易掌握,也會積累一些論文素材。另外,積極主動地查閱相關資料,包括各種可獲得的數據和相關已發表的論文資料等,都可以收集,有助于畢業論文選題的廣度、寬度與深度。題目確定之后,就應當按照畢業設計大綱的內容和要求,結合題目的具體情況,制定出詳細的設計計劃。設計計劃中應明確設計內容、設計進度和設計深度。
對于經濟貿易類的論文一定要結合某一地區的實際情況去做,使經濟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根據確定的經濟指標查找該地區的數據,運用確定的數學模型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二、資料的收集
選題確定以后,就要有針對性地收集相關資料,這包括數據的收集和文字部分的收集。對于數據的收集,一般有兩個獲取渠道:一個是實地調研獲取一手資料。這種資料的獲取可靠性較強,可以設計好需要調查的指標、項目或問卷,到實地去調研、測量、分發問卷等方式去獲取。另一種是查閱相關的統計年鑒獲得二手資料。比如要查閱某旅游景點某時刻的人流量情況,則需要到相關景點去清查。如果要獲取GDP指標,則查閱相關該地區的統計年鑒即可。因此,不同的選題所采用的指標一定要考慮到可獲取性,不論是一手資料還是二手資料。選擇指標一定要仔細考量其所具有的針對性、代表性和可獲得性。對于該地區其他方面的資料,一般查閱對該地區的概況、問題及對策的提出等相關的文章,了解對該地區某一方面的研究進展,及時了解該地區的最新資料,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或避免重復研究的可能性。
三、數據的整理
對于收集到的一手資料和二手資料要進行整理與選取,對于過于粗糙的數據要進一步加工與處理,實地調查的數據和測量結果要進行驗證等等,剔除不符合實際的數據,根據收集數據的連續性和差異性進行甑別,選取能夠連續反映該地區某一經濟現象的數據,再進行指標的選取,如此反復,最終確定選擇的指標和數據,使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連續性。比如,要考察某一地區綜合實力,就要進行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等指標的考量,要看該指標數據可獲取性,考察一、二手資料能否獲取,二者相互補充,為了后續的數學方法的運用,應注意選取具有時間連續性的數據,并對相關數據標準化,為下一步的數學計算做準備。
四、數學方法的選擇與操作
數據整理完畢后,對標準化數據進行計算,選取合適的數學方法至關重要。數學方法的選取要為研究的目服務。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和判別分析、因子分析等數學方法為研究方法的選擇提供了可能[2]。
(一)方差分析:主要是通過分析研究中不同變量的變異對總變異的貢獻大小,確定控制變量對研究結果影響力的大小,分析不同水平的控制變量是否對結果產生了顯著影響。
(二)相關分析:主要是衡量變量之間線性相關程度的強弱并用適當的統計指標表示出來,比較直接和常用的一種是繪制散點圖,相關系數是衡量變量之間相關程度的一個量值,能夠更加準確地描述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程度。
(三)回歸分析:考察變量之間的數量變化規律,通過分析大量的樣本數據,確定變量之間的數學關系式,對所確定的數學關系式的可信程度進行各種統計檢驗,區分對某一特定變量影響較為顯著的變量和影響不顯著的變量等。
(四)聚類分析:其實質是建立一種分類方法,它能夠將一批樣本數據按照它們在性質上的親密程度在沒有先驗知識的情況下自動進行分類。
(五)因子分析:是用少數幾個因子來描述許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聯系,以較少幾個因子反映原資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統計學方法。
標準化的數據就可以選擇適當的數學方法進行分析,SPSS是著名的統計分析軟件,它適合用于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進行統計分析[2]。SPSS的多個常用的統計功能以及統計圖的繪制,使學生既可以方便地掌握實際的操作過程,同時也能對統計功能的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五、結論分析與語言組織
論文的主體部分完成以后,要對文章加以填充與修改,對得出的結論要進行驗證,看是否能夠反映出當前該地區的現實情況,有些結論并不一定與現實相符,這需要我們進行尋找問題,是考慮問題不周全,還是數據收集有誤差,最終導致結論與實際不相符。若出現誤差,應重新收集數據,整理,計算。當得出的結論確實與現實相違背,那就需要考察數據的真實性,最好獲取一手資料,進行驗證,直到所得出的結論能夠反映出真實的經濟現象。另外應考慮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考察,實證分析與規范性分析相結合,比如,某年當地政府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會影響到某些經濟指標的變化,與得出的結論有向左的情況。采用此方法,更能說明問題。
論文的語言組織上,一定要嚴格遵守經濟論文的書寫規范,題目、摘要及關鍵詞要能反映出文章的主旨。論文書寫要突出重點,言簡意賅,正確反映出寫作意圖和經濟現象。
結論
畢業論文時間為十周,五個學分,安排在第八學期。同時在這十周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每周與學生進行交流總結,相互討論,指出問題,使學生了解整個寫作過程??傊?,只要處理好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基礎知識和熟練運用計算機之間的關系,把數學方法合理地運用于畢業設計中,使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計算機運用能力得到提高。加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的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為社會服務,這也符合我們國家制定的高校建筑人才的培養目標。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3]提出:當今世界政治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為此,必須高瞻遠矚,及早籌劃我國教育事業的大計,迎接21世紀的挑戰。作為教師,應該認真對待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總結經驗,相互交流,提高教學與科研的水平。
摘 要:對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工作,我國現行實行的是以高校作為就業率統計主體的體制。文章就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體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取消現行由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必要性,構建政府統領、高校配合、第三方為主體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新體制等方面進行探討,其目的是促使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工作。
關鍵詞:高校 就業率統計 主體 取消
目前我國現行的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工作,是教育部負責,由各高校自行統計畢業生就業率情況,上報所屬教育主管部門,由教育部查核、匯總的統計體制,即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體制。最近幾年,教育部在調研的基礎上,對統計方法和實施細則等方面進行了不斷改進,使統計工作逐漸規范。但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由過去注重規模擴大發展到目前著重抓教學內涵發展,因而現行的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模式逐漸暴露出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社會反響較大。本文就現行由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取消現行由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體制的必要性,構建政府統領、高校配合、第三方為主體高校的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新體制等方面進行探討,使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工作更加規范科學。
一、現行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最近幾年,盡管教育部出臺了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工作的進行改進的若干政策,但目前仍然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問題及分析如下:
1.主體錯位問題。就業統計主體錯位,影響高校正常發展。作為高校有它神圣的職責,對于高校的職能,在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有明確闡述:“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睘榇?,高校的職責是應該著重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優化結構辦出特色、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等方面投入全部的精力。但目前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工作,全部壓在高校身上,本身屬于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政府部門的工作,卻布置由高校來完成,對于無法對社會就業崗位進行調控的高校,確實難度很大。為完成指標任務,高校占去了大量的精力與財力,進行繁瑣而復雜的畢業生就業推薦和統計工作,可以說是全校興師動眾。這種讓高校成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主體,是統計主體的錯位,不利于高校職能的充分發揮,甚至阻撓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葛劍雄說:“高校不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責任主體,責任主體是政府。主管部門的行政命令和市場辦學規律相悖?!雹?
2.真實缺失問題。面對高校招生與就業率掛鉤的政策,有的高校為了自身的發展,出現就業率統計失真現象。高校作為與畢業生就業率有直接厲害關系的一方,統計出來的就業率數據不可能客觀。從2005年開始,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表示,高校招生計劃與畢業生就業狀況要進行適度硬性掛鉤,就業率連續3年不足30%的專業要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這些政策的出臺,出發點雖是為了督促高校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出更多的能被市場接納的優秀人才,但是,由于這種掛鉤涉及各個高校的利益,甚至關乎學校的生死存亡。因此,它給學校帶來的壓力是空前的,由此產生就業率的造假問題,可能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始料未及的。②有的高校為了提高學校的就業率,提高學校的政績,為自身的發展而采取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辦法,其方法有三:一是“被逼迫就業”。學校催促學生找工作,交回“三方協議”才能換取學位證。如果學生不交協議也不領學位證,那么學校同樣能把學生從“畢業生”總數中剔除,從而降低就業率的分母。二是“被假裝就業”。有的學校把學生拉到一些餐飲店等企業參加短期打工,“實習”上幾個星期,就一律計入“就業”。三是“被瞞著就業”。個別學校和某些企業“心照不宣”,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其納入就業人數中。③這些虛假的高就業率事件層出不窮,社會上人們對高校的就業率紛紛產生質疑,使高校的就業統計率失去了權威性,也給高校、社會、學生都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分析出現高校報虛假高就業率原因,筆者認為,高校成為就業率統計主體,采取自己統計和自己考核就業率的辦法,是造成這種虛假現象的根本原因。
3.口徑不一問題。各高校就業統計,標準不盡相同,造成各機構數據統計五花八門,各不相同。目前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國家雖然有統一標準,但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是高校,為此造成各校各機構統計的口徑差異較大。從兩個方面反映,一是高校的統計標準不同。盡管教育部2004年宏觀制定我國就業統計口徑,但由于就業統計高校是主體,因此,各校又紛紛制定本校的統計標準,如北京師范大學簽訂“三方協議”才算就業;武漢大學用人單位出證明算就業;河北農業大學有勞動合同復印件就算就業;上海體育學院規定年后就業就不算在就業率里等等④。二是我國不同機構對同一年的高校就業率統計結果不相同。如2009年,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公布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為85%,民間教育研究機構麥可思研究院在其《就業藍皮書》中公布的數據為86.6%。而我國許多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自己統計的就業率大多在90%至98%,遠高于前兩家的統計數據⑤。
4.影響教學問題。各高校為提高就業率,紛紛在學生大學二年級就開展推薦就業工作,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質量。目前,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紛紛規定,加大就業狀況指標在高校教學評估中的權重,同時堅持年度招生計劃與畢業生就業率適度硬掛鉤,由于就業的重擔壓在高校身上,使得高校把就業工作當成重要任務來完成,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緊緊圍繞提高就業率開展工作,使得大學教育傳授知識、崇尚學術的使命感已經受到被就業率引發的“重術輕道”思潮的嚴重威脅。在??拼蠖?、本科大三,學生就開始受各種就業活動干擾,影響了正常的學習,最后一年幾乎成了就業年,而最后一年又往往是學習重要的專業課程,學生無心學習,上課出勤率極低,畢業論文粗制濫造,教學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專科三年學制的成了二年,本科四年學制成了三年。因此讓高校承擔為就業率的統計主體,顯然是不合理、不科學的。
二、取消現行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必要性
上述對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存在的問題及分析,筆者認為造成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高校是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唯一主體體制本身的缺陷。因此,建議取消由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體制,建立新型的統計體制,改變上述存在的問題,使高校畢業統計就業率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取消此體制更加有利于高等教育、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須改革的。
1.有利于科學地反映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態的需要。取消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重塑統計的主體,達到事半功倍、準確掌握就業率狀態的最佳效果??茖W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運用的、符合科學一般原則的各種途徑和手段。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工作,經歷了若干改革發展到今天,還是出現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政府應該在總結過去統計的基礎上,探索出切合實際的操作體制,使就業統計工作達到以下效果:一是權威的統計主體;二是科學的統計方法;三是真實的統計數據。只有這樣才能切切實實地反映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態,改變目前就業統計數據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霧里看花的不良狀況,使我國的大學生就業統計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2.有利于政府對高校專業設置進行宏觀調控的需要。取消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使準確的畢業生就業統計數據為政府對高校發展在宏觀調控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大學生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各級政府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目標。大學生就業統計具有兩個作用:一是對學校的作用,它可以為學校專業的設置和招生規模確定提供依據,也為考生填報學校的專業提供參考依據;二是對政府的作用,它可為政府在高校專業設置、高等教育發展和大學生就業等方面進行宏觀調控和制定相應政策提供依據。不管是對學校還是對政府,統計的數據必須是準確、真實的,否則,它將影響政府對教育的宏觀控制和決策。沒有真實的就業率,就不能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為此,改進現行的統計主體,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對政府對高校宏觀調控具有重要的意義,才能讓就業數據真正為教育發展服務。
3.有利于高校集中精力抓教學內涵發展的需要。取消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使高?;貧w教學,集中精力為國家的發展培養合格的大學生。高校不應該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的責任主體,責任主體應該是政府,把應由社會承擔的就業重擔壓給高校有失公允,讓高校承擔這一責任,耗去大量精力與財力,這是不符合高校身份定位的。高校是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的教育機構,而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職業機構。如果高校解脫就業統計為主體的話,那么,將會改變目前因就業統計而造成的就業統計失真、教學質量下滑的狀況,讓高校一心一意去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的職責,真正從教育的發展規律,培養人才的戰略出發,盡全力抓學校的內涵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建設培養有用的高級人才。
三、構建政府統領、高校配合、第三方機構為主體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新體制
鑒于上述現行以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的體制存在的若干弊端,隨著社會的發展取消該體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構建新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體制是當務之急。為使統計基礎數據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經筆者不斷探索,建議構建一個以政府統領、高校配合、第三方機構為主體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新體制(以下簡稱:統計新體制)。其構建理由如下:
1.統計新體制實施的可能性。
(1)借鑒國外第三方機構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的成功經驗??v觀發達國家的教育,均有較為完善的就業率統計方法和監督機制。美國高等教育的就業統計主體主要由政府專職部門、高校和第三方機構共同承擔;英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調查統計工作由高等教育統計署和各高校共同完成;日本的高等教育畢業生就業統計工作主要由文部科學省負責⑥。以上國家在大學就業統計方面,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學生的就業統計高校不是唯一的統計主體,并取得較好的統計效果。我國可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改變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由高校單獨統計的不科學現狀。
(2)我國2006年以來已有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最近幾年教育中介機構不斷出現,有的社會影響和作用不斷擴大,如最近非?;钴S的麥可思公司,麥可思是專業的,唯一得到政府、學術界、商業機構和社會公眾共同認可的。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專精于就業能力測量與評估,為中國各高校提供基于數據庫的就業能力評估報告和教育咨詢服務,幫助高校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結果評價為依據的數據化管理。麥可思公司擁有一支組織完整、分工全面、經驗豐富的調查、統計和研究團隊,形成了一整套的技術方法、技術措施和技術成果,具有深厚的技術沉淀和從業經驗。諸如此類公司的涌現,為我國構建第三方機構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主體設想得以實現。
(3)這種第三方機構可以是政府機構,如統計部門的調查隊、研究所等,也可以是商業機構,如人力資源中介機構、市場調查公司等。這些政府機構具有從事統計工作的專門人才,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的統計手段,由這些機構承擔統計主體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統計新體制應有的作用。
(1)政府作用。就業關系到社會穩定和國計民生的問題,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部門應該高屋建甌地進行統領,確定統計主體,制定統計標準,建立相關法律和保障機制,建立完善就業統計工作的評估體系,加強監督檢查制度,對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大學生就業統計進行宏觀指導,確保大學生就業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高校作用。高校要按照政府制定的有關就業率統計的標準,做好本校的畢業生就業基礎數據采集及統計工作,做到統計數據完整、準確,但統計的就業率只能作為學校本身對專業設置、教學質量等方面的參考,不作為國家評價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主要依據。
(3)第三方機構作為統計主體的作用。第三方機構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進行統計,真正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主體。政府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會中立的第三方機構對畢業生就業進行統計,現行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是由高校自行統計、上報教育管理部門,加上政府對畢業生就業率與高校招生進行掛鉤考核,這樣就業率高與低就與高校的切身利益緊密相聯,因此以保證客觀準確。學校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由利益參與者提供數據缺乏公信力,為此,改變統計主體非常重要,引入沒有利益關系的第三方機構⑦,作為畢業生就業統計主體,可以獨立于利益糾葛之外,它只需向自己的委托單位負責,只需提供準確客觀的統計數據,而不必為了滿足上級的好大喜功進行造假,更讓人放心與信服。當然第三方機構整個統計過程,要受到政府機構監督和審查。采用第三方機構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高校要做好本校的畢業生就業基礎數據采集及統計工作,全力配合第三方機構對畢業生進行就業統計工作,提供完整準確的畢業生就業所有信息,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數據的準確可靠,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以及教學質量等各個方面客觀、公正地評價、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3.統計新體制的分步實施。構想取消高校對畢業生就業的統計主體,構建由第三方機構進行畢業生就業統計的新體制,必須要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配套的實施細則和可操作的畢業生就業統計標準和方法,使統計模式得以全面實施,筆者建議采用以下步驟實現新體制的構想:
(1)政府制定政策和標準。政府要在國內外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地制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的時間、統計的內容、統計的口徑、統計的方法等統計方面完整體系,制定實施細則,全國統一標準,這樣才能確保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2)分類分階段逐步實施。由于統計新體制的實施,對統計體系影響較大,一定要縝密進行,可先在部分省、部分層次(本科或??疲┻M行試點,逐步完善統計制度和體系,不斷總結,待條件成熟后,再逐步推廣。
(3)加強管理及監督。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采用統計新體制,政府要建立監督機制,強化統計過程的管理,對其實施的各種方法進行全方位的監督,確保統計方法科學,統計數據準確。
四、結束語
事物在變化,國家在發展,制定的政策也應隨之而進行調整,這才符合科學發展觀。取消現行的高校作為畢業生就業統計主體,構建新的統計新體制,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目前畢業生就業統計的不良狀況,進一步完善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機制,使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數據具有準確性和權威性,才能真正為政府部門對教育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準確的數據信息,為我國教育事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的基礎服務工作,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摘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被人們所詬病,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本文詳細分析了現有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存在的問題,并從不同視角提出了解決方法的新觀點。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 就業率統計 宣傳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進入到大眾化階段,這也直接導致了高校畢業生逐年上升,畢業生就業成為整個社會丞待解決巨大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被社會各方看重,成為社會、高等教育消費群體及教育主管部門評判一所高校辦學質量和市場認可程度的標尺。那么就業率統計數據如何最大發揮其導向性,我們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探析現有就業率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對策。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
我們采用主、客觀方法來分析這個問題,對于就業率統計數據的客觀方面是指能夠準確、完整的反映實際情況,使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掌握就業的真實情況,及時修正現有的制度,制定積極有效的措施,從宏觀上調整就業市場供求關系,合理安排教育資源。對于主觀方面是指社會及教育消費群體對統計數據的認可程度,只有得到其所面向的對象的承認才稱得上是準確的。
1.客觀上存在的問題
(1)統計內容的模糊
包括統計的對象,細化對學生導向政府的宏觀調控
首先是現有的就業與未就業的劃分不明確。根據現有的統計方法,升學、出國都被統計為已就業,而這是不符合就業的科學定義的,從而導致實際就業的比例和社會承認的情況出現差距。其次統計數據的內容沒有細化,在各專業的就業率、就業的質量沒有詳細劃分,使其對教育消費者沒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缺乏對政府政策調控的參考意義。
(2)實現方式的錯位
在就業率統計的實現方式上,學校既是被調查者,又是調查的實施者。因為學校的就業率與學校領導的工作業績、學校的名譽、招生計劃、科研經費申請、職稱評定等相掛鉤,而學校又身兼“運動員”、“裁判員”的身份,不可能脫離學校的實際利益去專注于追求就業率的真實性、可靠性。
(3)統計時間的提前
各地方現行的就業數據上報時間是畢業生離校的6月末及當年的12月末。而就業對于學生來說極其重要又復雜的事情,需要相對長的一個理性抉擇的過程,經過我們調查發現畢業生就業有一定的延后性,由于對工作性質、自我認識及適應社會等方面,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短期內做出正確的擇業方向和具備完全的就業素質,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主動待業以提高自己能力,或者選擇最理想的就業崗位。如果根據現有的統計時間,將很難反映實際就業情況。
(4)監督機制的缺乏
現在高校在就業率數據上造假是普遍現象,尤其是名氣比較小的學校更甚之,以致社會上出現了名牌大學就業率普遍低于一般大學的怪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造假沒有及時得到懲治,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
2.主觀上的問題
(1)公布主體的質疑
現有的就業率公布主體是高校的主管部門,也是利益相關方,社會及教育消費群體很容易對數據產生懷疑。
(2)社會認知的忽視
一個數據是否準確,不僅需要數據本身盡可能反映實際情況,也需要由他所面向的群體去評判,準確的數據如果得不到社會的認可,也是毫無指導意義的,我們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訪問,學生座談等方式進行了調查,得知在大多數高?;旧隙紱]有對就業率的統計方法、就業標準向學生及家長講解和說明,學生和家長基本上對此知之甚少,因而對就業率數據的來源可靠性大多表示懷疑。
二、解決對策和方法
1.進一步規范畢業生就業統計方法
首先,明確就業與未就業概念。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求職愿望的人從事某種社會活動,取得相應報酬的行為。出國留學、升學及自己自愿放棄就業等情況應該不屬于就業的范疇,不應統計在就業率里,應單獨予以列出,這樣既可以使就業率統計結果更準確,又可以更容易被關注群體接受。同時細化高校各專業的就業率,及就業的行業比例,這樣可以發揮就業市場的調節機制,高中畢業生在報考專業時可以根據就業市場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報考專業,使高校畢業生更順應市場要求,避免出現專業就業人數不平衡。而且對高校及教育相關部門作出相關政策調整。
其次,改變高校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現狀。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就業率統計方面由社會民間組織承擔,政府根據他們得出的數據制定相關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們國家有自己的國情,民間組織還不夠完善,不能馬上取消學校統計數據實施者的角色,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由政府政策導向、資金扶持等方式培養社會組織客觀、科學統計就業率。弱化學校因自身利益而影響就業統計。
還有研究科學上報時間,根據現行的規定,各高校在學生畢業前7月份左右第一次上報就業率(也叫初次就業率),在年末12月份上報第二次就業率,一般比較重視初次就業率。隨著畢業生數量一年比一年多,就業變得不是很容易,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對工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就導致很多學生需要一定時間找到工作,有一部分學生在初次統計時不能及時找到工作,這樣就導致有些學生被學校逼迫就業或者導致初次就業率不準確。
再有就是加強監督機制。不斷完善規章制度,預防高校就業統計作弊途徑。
2.加強就業統計方法宣傳
由于很多教育的消費者對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不是很了解,因此產生誤解,對此各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及學生家長宣傳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方法,使他們知道統計數據的得出過程,這樣就會了解。例如:有100名畢業生,有60名同學簽了正規就業協議,有10人升學,5人出國,10人靈活就業,為什么就業率就是85%,而不是60%的原因。
三、總結
總之,對于中國高校的畢業生統計方法雖然不能完全照抄外國模式,但也確實存在一些待改進的問題,期望通過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分析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不斷完善現有的方法,最終找到最完善的對策。
2014 年初,普京宣布啟動俄羅斯“全球教育”總統計劃,并簽署《關于加強發展俄羅斯人才潛能的若干舉措》文件。
根據該計劃,俄羅斯將選拔3000 名本科畢業生公費到部分世界一流大學進行學習深造,每人每年將獲得150 萬盧布的資助。如果攻讀研究生,資助時間還會延長,政府將繼續為其提供相關的費用。主要附加條件為:畢業后必須回俄羅斯工作3 年,甚至不允許在歐洲或美國的俄羅斯公司就職,即用人單位必須在俄羅斯國內。該獎學金的競爭申請是開放式的。有關條件正在研究制定中。
“如果想參加該學習計劃,可以到專門的網站申請。申請人需具備兩個條件:必須是俄羅斯籍公民,必須擁有本科畢業文憑。此外該項目無任何年齡限制”,俄羅斯教科部亞歷山大?克里莫夫副部長解釋說,“住宿費、教材費也將被列入預算”。
目前還沒有擬定符合公費資助條件的大學名單,但克里莫夫表示很快會出臺這份高校名單,屆時將會有215 所世界一流大學(依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榜)可供選擇,這些高校的學歷證書將會自動獲得俄羅斯認可。
“大學的名單可能還會增加。醫學院校和培養高等經濟人才的院校都可列入其中”,克里莫夫說,“現在,被選擇的那些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正在就招收的畢業生培養標準問題進行討論。我們既需要航空、核工業、造船等領域的技能型人才,也需要優秀的社會管理人才”。
該戰略計劃的籌建人之一,安德烈?尼基京認為,參與該計劃的絕大多數畢業生,在畢業后都要返回原單位工作。因此,很顯然,必須為這些世界上最好的學校所培養的畢業生提供“數十至數百”的職位配額。
該教育計劃的負責人德米特里?別斯科夫表示,制定該計劃主要面臨三大難題:如何吸引該計劃的參加者畢業后回國工作?如何保障被公費派去參加學習的是普通老百姓而非官員子女?在畢業后如何發揮他們的潛能以獲取更大的效益?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教育處黃克顯供稿)
【摘 要】本文提出了指導統計專業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幾點看法,即根據學生能力選題和安排內容,認真指導,經常討論。
【關鍵詞】選題;畢業;設計;指導
0 引言
畢業設計是大學本科教育中最后一個非常關鍵的教學環節,是其他各個教學環節的繼續、補充和深化,是對學生在四年本科教育中所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檢驗,也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或繼續深造前的一次實戰訓練。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獨立地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一教學環節的作用,多年來一直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下面結合近年來筆者指導統計專業本科畢業生進行畢業設計的實踐經驗談談一些做法和體會。
1 因材選題
由于興趣、智力和努力程度的差異,每個學生在大學本科四年間所學到的知識水平是參差不齊的。因此,在指導畢業設計時,應先了解自己所帶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根據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能力,選擇不同難度的題目。對基礎扎實、求知欲望強烈和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要求,選擇具有一定難度且理論性較強的題目,引導他們充分發揮潛能,解決一些具有理論性和實用性的問題,進一步培養其邏輯推理、理論分析和創新的能力。而對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夠,能力較差的學生,則選擇偏重理解和鞏固專業基礎知識的題目,結合R、EXCEL和SAS等軟件,理解和掌握統計學中基本方法的應用??偟膩碚f,畢業設計的題目要做到大小適中,難易恰當,因材選題。
2 合理安排內容
大學本科畢業設計安排在大四下學期,雖然時間跨度為整個本科教育的八分之一,但不能期望學生將整個學期的時間全用在畢業設計上。對準備繼續深造的學生,其基礎相對較好,可以適當加深和拓展題目的內容,理論和應用兼顧,為其將來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而對那些畢業后進入社會工作崗位的學生,則適當減少難度和內容,選題偏重實際應用,以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畢業設計并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的應用方法。
3 認真指導
畢業設計期間,指導教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我的經驗是應全面了解不同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夠用于畢業設計的時間,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閱讀和收集材料,然后提煉和篩選出題目,啟發和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規劃畢業論文的框架結構和具體內容。在整個畢業設計期間,密切關注學生的工作情況,當學生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召集學生開討論班,與學生一起討論研究,循序漸進地啟發學生思路,促使其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具體的問題。
在指導過程中,要滿腔熱情,循循誘導,對成績要肯定,對不足之處要指出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潛能。切忌采用批評指正的生硬方法,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主觀能動性。對思維敏捷、富有想象力和創新性的學生,鼓勵和引導其向更高層次的方向發展。而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夠的學生,要重點幫助,指導其復習相關知識,結合一些經典的應用案例,引導其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摘 要:本文通過對A市幾所高等院校就業基地及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后發現,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不足是制約畢業生順利就業的關鍵所在,因此各相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 就業 統計分析
1 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就業問題都是社會焦點問題之一,它不但關乎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還對社會穩定發展有著直接影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涉及到多個方面,不但同社會傳統觀念、戶籍管理制度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等有著緊密聯系,還與社會需求息息相關。如果就業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不僅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還會對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產生直接影響?;诖?,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妥善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作為“十二五”規劃的重點來抓,同時將就業效應作為對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進行職能考核的重要指標。
2 當前大學生就業能力現狀統計調查
本次調查活動主要通過電話詢問、面談、問卷調查及電子郵件四種形式面向A市幾所高等院校的就業基地及近年來的畢業生展開,總計發放500份調查問卷,收回438份問卷,其中422份為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分別為87.6%和84.4%。下圖為各企業對大學畢業生在各個方面的評價。(見圖1)
由圖1可知,各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所具備的道德品質和愛崗敬業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而對他們所具備的創新、實踐和職業三方面能力的評價相對較低。大多數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期望是愛崗敬業、腳踏實地、重視對自身工作經驗和能力的積累,不好高騖遠。
3 畢業生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
通過對本次調查結果分析總結可知,無論是高校畢業生就業企業,還是高校畢業生自身,都認為高校畢業生在就業能力方面,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3.1 實踐能力不足
大學生實踐能力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分別為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實際操作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就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進一步增強,大多數企業都希望新招聘的大學畢業生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熟悉并勝任工作。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實踐能力不足是當下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這也是大學畢業生無法順利就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我國應試教育模式影響,各高等院校長期以來對學生的理論教育高度重視,而忽視了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導致很多大學畢業生雖然具有較高的理論能力,但實踐能力卻差強人意。
3.2 職業能力不高
所謂職業能力指的是大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必須具備的最基本能力,其中涉及包括學習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等在內的多個方面。目前用人單位在招聘大學生時主要考察其是否具備愛崗敬業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是否具備最基本的工作能力等。而一些大學畢業生由于在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在加上對工作崗位缺乏足夠的熱情,導致他們的職業能力相對較低,所以很難獲得就業崗位。
4 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1)政府應進一步強化職能管理,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為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服務。第一,構建起開放、有序、完善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及就業環境;第二,對現有戶籍人事制度進行優化改革,盡快解決地區、行業限制問題;第三,政府主管部門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充分發揮其指導、監督及調控等職能,為大學畢業生入職培訓和職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第四,構建起科學完善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
(2)各高校應立足于社會發展需要,對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優化改革。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類型正向著多樣化趨勢發展,基于此,高等院校應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進一步提高大學畢業生基本就業素質和能力。第一,深化課程改革,大學教學不僅僅要重視基礎理論和知識的培養,還應對學生所學學科的前沿知識進行重點關注,讓學生對所學學科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有著充分了解;第二,在教育教學期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學生自我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三,緊跟時展步伐,將社會發展需求同大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為社會培養既具有較高專業理論知識,又具備較高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社會交往、協調及組織等就業能力。
5 結論
總而言之,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高校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以及就業質量的高低會對學校聲譽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對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基于此,想盡一切辦法提升大學生就業素質和能力,為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提供強力支持是各高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中之重,是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世界各主要國家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失業人數激增。我國經濟在美國經濟危機的沖擊之下也出現了失業率上升等問題。本文從2008年以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角度出發,嘗試探討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形勢帶來的影響,對提高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就業率統計;美國次貸危機;大學生就業;影響
2008年,美國發生了次貸危機,很快便發展成為席卷全球的世界經濟危機。受其影響,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出現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等問題。針對日益惡化的經濟形勢,各國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市場秩序、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現階段正處于經濟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就業形勢尤為嚴峻。經濟危機爆發后,大學生就業壓力愈發突顯。 大學生就業既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也是關系長遠發展的經濟問題和事關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
自1999 年實施高校擴招政策,到 2009 年,我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已達到611 萬。大學畢業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較大,已經成為就業大軍中的“特殊群體”。截至2009 年 6月,全國高校畢業生簽約率僅為45%。而且,大學生初次就業的工資在下降,以往的一些熱門專業的就業率也在下降。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中國陸續頒布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2009年1 月 19 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2009年3 月 17 日,教育部下發《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公告》等。2009 年 6 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宣布,我國已基本形成由15個配套文件組成的一整套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體系。種種跡象表明,給予大學生就業的特別關注和相關幫扶政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但也存在著政策之間缺乏協調性、政策執行不到位等問題。
1、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
當然,在高校中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 不同于社會上以解決生存問題為直接目的而開展的就業培訓。為此,迫切需要首先設計大學生創業素質評價體系,對當前大學生的創業素質現狀進行了解和評價,再據此進行針對性的創業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和就業能力。此外,還要采取靈活的措施,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如通過社區宣傳欄等引導公眾對大學生就業形勢、 自主創業形成理性共識;利用高校的宣傳平臺,通過校報、校園廣播等形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通過網絡、 報紙等媒介向大學生宣傳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與措施等。
2、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建設。
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高校就業指導是提高大學畢業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西方國家將就業培訓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且配有高素質的專職輔導人員,以及多樣化的就業指導內容。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美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研究的新進展主要包括: 就業指導理念系統從以就業為本向以人的發展為本轉變, 就業指導理論系統由單個理論指導向整合理論指導轉變,就業指導主體系統由高校為主向政府、用人單位、中介組織、高校協作轉變,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內容系統由單一內容的被動服務向多內容的主動服務轉變, 就業指導模式系統由擇業指導向個人發展輔導轉變。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所需的個性品質和技能,才能從根本上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3、充分整合大學生就業信息資源,提高供求匹配程度。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21 世紀,政府應充分利用信息科學技術,在節省人力、物力、財力的同時,為社會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由于勞動力市場固有的信息不對稱特征,求職者往往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搜尋各種招聘信息,極大地增加了搜尋成本。為此,迫切需要注重發揮信息共享的優勢。政府進行就業信息,有助于克服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政府整合大學生就業信息資源, 使大學生掌握充分的就業信息,據此讓他們接受就業指導,有助于促進供求匹配。在網絡日益普及的條件下,網上就業信息將逐漸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充分整合大學生就業的信息資源平臺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由信息高度集中的中央相關部門負責建立。各省、市依次建立統一的大學生就業信息資源平臺。大學生就業的信息應該包括各個行業的職位需求統計、按行業分類的公司招聘信息,以及專家對未來幾年的職業預測等。
同時,也應包括大學畢業生錄入個人基本信息的空間,大學生有權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或調整自己的求職意向。 此外,網站上還可以準備心理測試、職業能力測試等,以便大學畢業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情況。
4、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法律法規體系 ,形成公平的就業環境。
從世界范圍看, 許多國家都將大學畢業生視為一般勞動者, 并通過法律法規來保護包括大學畢業生在內的所有勞動者的就業權利。 我國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大學生就業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還存在著就業不公的問題,如戶籍歧視、性別歧視、經驗歧視等。我國實施的促進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應改變以往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使大學生就業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相關的法律法規應保障大學畢業生的公平就業權利。
目前,我國人事分配制度滯后,戶籍制度與各種編制是限制大學生就業的瓶頸。為此,應該改革戶籍制度,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對非特殊崗位不能有性別歧視的規定。同時,明確規定企業解雇員工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梢钥吹竭@樣的現象,企業在和大學生簽訂正式合同之前,往往有一個月到半年的低工資實習期。在實習期內,大學畢業生必須要以出色的能力完成相關任務,企業才會與之簽訂正式的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出現企業和大學生之間權利分配不平衡的現象,企業完全可以在實習期滿時,以各種理由拒絕大學生。法律法規應該關注類似問題,提供合適的方法以避免企業的欺騙行為,更好地保證大學畢業生的權利。
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數據,是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事關社會穩定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中,由于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存在,造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誤差,其后果不可低估。文章提出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其成因,并運用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等科學原理,重點闡述了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是黨和政府實施決策、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的重要依據,是評估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反映的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事關社會穩定和千萬學生及家庭的切身利益。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不僅是一個方法問題,更是一個態度問題,其準確與否,關鍵在高校。因此,一絲不茍地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工作,提供最翔實的原始統計數據,不僅是國家的要求,更是各基層高校的責任。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存在誤差的原因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的不準確性客觀存在,“水份”含量過高眾所周知。這種由少數高校所造成的誤差,對全局的影響不可低估,其后果引人深思。宏觀上,不利于政府正確決策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微觀上,不利于人才培養和專業調整、思路創新。究其原因,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某些專業的課程體系多年不變,知識老化,不能與市場需求接軌,畢業生難以實現零距離上崗,就業艱難。但就業率作為高校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的一部分,權重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就業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因此,部分高校為了追求品牌效應,搶奪生源,以達到單位利益最大化,常冒險在就業率統計中違規“注水”。
二是學校推薦與自主擇業相結合的模式,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給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帶來了困難。各校年畢業生逾千人,學生離校后遍布全國各地,由于電話更改、家庭搬遷及違約、跳槽、出國、升學等諸因素的影響,相當部分畢業生與學校失去聯系,一些畢業生為顧及顏面,甚至不愿將具體工作單位告知同學、家庭。因此,僅靠畢業生主動報告就業狀況缺乏可行性,學校要逐一準確統計畢業生就業率亦實屬不易。
三是現有就業程序的效力正在逐步失去其普遍性。到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的畢業生,需要憑接收函或協議書辦理報到證及戶口、檔案遷移手續,高校能據此準確掌握畢業生去向。但大量接收??飘厴I生就業的民營、外資等企業則無需這些手續,盡管學校能通過來校招聘企業核實報到人數,但對在外聯系接收單位的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必然成為盲點。
四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的特點,需要嚴肅負責的工作態度和技術條件作支撐。但目前制度上的不完善、管理上的缺失、人員的不專業等,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難以避免漏統誤報等情況的發生。
二、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準確性的措施
梳理部分高校的統計過程,歸納從業者的經驗體會,筆者認為,要使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數據真實可信,離不開以下多項措施的并舉。
1.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相關政策的出臺,能使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高額違規成本的設定及定期選派精干力量分赴各高校面對面地核查,可有效防止“注水”行為的發生;持證上崗的規定及對從業人員的專項培訓,尤其是對《統計法》的系統學習,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化隊伍的建設。
2.高校黨委、行政的重視。人財物的投入,專項經費的預算,職能部門與系部聯動機制的確立,相互配合、齊抓共管格局的形成,輔導員、班主任作為第一責任人及目標任務的細化等,能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提供充分保障,其中將目標任務細化給輔導員、班主任尤為關鍵。輔導員、班主任作為基層一線工作人員,長年關注著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學生不僅樂于向輔導員、班主任傾訴自己的苦與樂,畢業后也基本能主動匯報自己的工作情況。
3.就業指導課內容的拓展。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從表面看是一些簡單的數據搜集、計算過程,實質上它需要長期的就業指導做鋪墊。通過就業指導教育并拓展到就業率的統計中,需要高超的智慧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作為就業指導教師在授課中,不僅要對學生的職業定位、心理調適、求職技巧、就業程序、權益維護、創新創業等進行指導,還需要回答學生為什么要向學校報告就業情況及如何報告就業情況等問題。作為管理手段,其主線是學生所關心的檔案流向,多數暫未就業的畢業生,不希望離校時即將檔案轉至生源地或自帶。因此,學校在一如既往地幫助學生就業的同時,主動滿足畢業生的愿望,妥善為學生免費代管檔案半年或更長時間,這對初次就業率或年度就業率的統計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4.現代網絡技術的支撐。調查顯示,100%的高校畢業生能熟練運用現代網絡技術,上網成了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在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中,現代網絡技術所提供的交互平臺,能為我們的工作帶來無與倫比的快捷性、高效性、經濟性,即使一些與學校、同學或家庭暫時失去聯系的畢業生,我們也可在互聯網上找到。這種技術支撐表現在:校園網站及相關數據庫的建立,學??擅嫦蛩挟厴I生通知、公告,學生可在任何時間、地點登錄,方便填報自己的就業信息;班級QQ群的加入及專業郵箱的公布,既可實現多人的集體互動,又可實現點與點的個別交流。
5.專職工作人員的敬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工作,本質上屬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疇,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這是因為,從過程上審視是從業者的辛勤施教和情感溝通,從結果上觀察是學生的理解和積極配合。做好這一特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創造性地工作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需要高度負責的態度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因此,在選派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專職人員的同時,熱忱為其排憂解難,積極營造寬松的工作環境,提供必要的辦公設備、經費支持,并在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考慮,這不僅是工作所必需,更是對從業者的工作肯定。
綜述所列五項措施,理論上符合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等原理,反映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統計工作的自身規律;實踐上是成功高校的經驗總結,具有良好的指導性、示范性。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時效性強,復雜且難度大,僅運用上述五項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為了尋求更科學、更高效的途徑和方法,值得我們將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工作作為一項課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摘要】本文運用統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分別對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幾個主要因素進行了研究,發現性別、學歷、政治面貌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有著顯著的影響,而學習成績和專業影響并不顯著。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 就業 統計分析
一、研究背景
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已達699萬人,比2012年再增19萬。從2006年以來,我國國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每年平均下滑了0.5個百分點。為了提高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我們分別從性別、學歷、專業、政治面貌、學習成績等幾個方面分析了其對就業的影響,以期能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一些建議,同時也奢望能為我們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一些實證分析。
二、數據來源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于兩處,一是國家和省、市公開在公文、期刊、網絡上公開發表的統計數字;還有就是通過抽樣調查獲得。
我們以河北金融學院2013界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展開專項調研活動。調研范圍覆蓋了近30個專業的3000余名應屆畢業生,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6份,有效問卷率達93%。
三、畢業率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
(一)性別對就業率的影響
表3-1 樣本的性別特征
采取總體比例假設檢驗的方法檢驗性別因素是否會對畢業生就業率造成影響。根據上表計算那女生簽約率分別為P1=52.08%,P2=33.33%。
為了檢驗ρ1和ρ2是否相等,建立原假設H0:ρ1=ρ2=ρ,備擇假設H1:ρ1≠ρ2。在原假設成立的條件下,有P=(a1+a2)/(n1+n2)=(n1P1+n2P2)/(n1+n2)是ρ的無偏估計量,P=38.17%。有條件n1和n2都充分大,下面的檢驗統計量近似服從標準正態分布,即:
z=
經計算: z=2.033
查表可知,在置信水平0.05的水平下確定臨界值Z0.025=1.96,拒絕域(-∞,-1.96]∪[1.96,+∞),由于|Z|>Z0.025,檢驗統計量的樣本觀測值落入拒絕域,所以拒絕原假設H0,接受備擇假H1,即設樣本數據有充分證據說明畢業生的就業率受到性別因素影響。
(二)學歷對就業率的影響
表3-2 樣本的學歷特征
根據上表計算出專科和本科就業率分別為:P1=31.25%,P2=48.65%。
為了檢驗ρ1和ρ2是否相等,建立原假設H0:ρ1=ρ2=ρ,備擇假設H1:ρ1≠ρ2。在原假設成立的條件下,有P=(a1+a2)/(n1+n2)=(n1P1+n2P2)/(n1+n2)是ρ的無偏估計量,P=38.17%。有條件n1和n2都充分大,下面的檢驗統計量近似服從標準正態分布,即:
經計算:z=2.3909
查表可知,在置信水平0.05的水平下確定臨界值Z0.025=1.96,拒絕域(-∞,-1.96]∪[1.96,+∞),由于|Z|>Z0.025,檢驗統計量的樣本觀測值落入拒絕域。
所以拒絕原假設H0,接受備擇假H1,即設樣本數據有充分證據說明畢業生的就業率受到學歷因素影響。
(三)學習成績對就業率的影響
表3-3 樣本的學習成績特征
采取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河北金融學院13級畢業生就業情況各維度的學習成績差異。為了檢驗學習成績是否對畢業生就業有影響,即不同組別的就業情況是否相等,建立原假設H0:ρ1=ρ2=ρ3=ρ4,備擇假設H1:ρ1、ρ2、ρ3、ρ4不全相等。分析結果如下:
表3-4 SPSS生成的有關學習成績因素的方差分析表
由于顯著值0.169大于0.05,所以在置信水平0.95下沒有充足的證據否定原假設,即學習成績對畢業生就業情況不會產生顯著性影響。
(四)政治面貌對就業率的影響
表3-5 樣本的政治面貌特征
通過上表計算出黨員和非黨員的就業率分別為:P1=48.57%,P2=31.90%。
為了檢驗ρ1和ρ2是否相等,建立原假設H0:ρ1=ρ2=ρ,備擇假設H1:ρ1≠ρ2。在原假設成立的條件下,有P=(a1+a2)/(n1+n2)=(n1P1+n2P2)/(n1+n2)是ρ的無偏估計量,P=38.17%。有條件n1和n2都充分大,下面的檢驗統計量近似服從標準正態分布,即:
經計算:z=2.2672
查表可知,在置信水平0.05的水平下確定臨界值Z0.025=1.96,拒絕域(-∞,-1.96]∪[1.96,+∞),由于|Z|>Z0.025,檢驗統計量的樣本觀測值落入拒絕域。
所以拒絕原假設H0,接受備擇假H1,即設樣本數據有充分證據說明就業率會受到政治面貌的影響。
(五)專業對就業率的影響
表3-6 樣本的學生干部經歷特征
采取單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河北金融學院13級畢業生就業情況各維度的專業差異。為了檢驗專業是否對畢業生就業有影響,即不同專業類別的就業情況是否相等,建立原假設H0:ρ1=ρ2=ρ3=ρ4=ρ5=ρ6=ρ7=ρ8,備擇假設H1:ρ1、ρ2、ρ3、ρ4、ρ5、ρ6、ρ7、ρ8、不全相等。分析結果如下:
表3-7 SPSS生成的有專業貌因素的方差分析表
由于顯著值0.376大于0.05,所以在置信水平0.95下沒有充足的證據否定原假設,即專業因素對畢業生就業情況不會產生顯著性影響。
四、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現性別、學歷、政治面貌對學生的就業率有著顯著的影響。而學習成績、專業對就業率沒有顯著的影響。由此看來,用人單位在簽約時比較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高等學校在今后的人才培養中,除了性別這個不可控因素,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能一味地追求學習成績。
本文通過高考體檢對參加高考人員視力及屈光情況作以統計分析,給近視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北戴河地區的北戴河高中、英橋學校、華夏奇石學校及部分社會考生,2004年~2007年參加高考人員3252人,其中男1930人(59.35%),女1322人(40.65%),平均年齡18.2歲。
1.2 方法。采用對數視力表。裸眼視力低于5.0,矯正到5.0,散光者將柱鏡度數換算成等效球鏡值加入記錄。不能矯正則進行客觀眼部檢測。將視力檢查后分為4組:1組4.0~4.4,2組4.5~4.7,3組4.8~4.9,4組5.0以上。近視程度分為:-0.25~-3.00D為輕度,
-3.25~-6.00D為中度,-6.00D以上為重度。按普通高中、私立學校和藝術類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視力。2004年891名學生中雙眼裸眼視力≥5.0者226人(25.36%),任何一眼
2.2 學校類型與學生近視發生率。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檢出近視率依次為72.50%、77.01%、80.87%、81.73 %。其中普通中學為80.00%、81.68%、82.52%、80.57%;私立學校為72.11%、77.29%、81.05%、70.69%;藝術類為71.27%、72.05%、68.70%、69.31%。普通中學、私立學校和藝術類近視發生率差異有顯著性。
2.3 近視程度。視力下降程度的統計根據高考體檢、限制專業種類而劃分。其近視大多均能矯正,為良性近視(表2)。
2.4 性別與近視發病率。2004年362名女生中,近視295人(81.49%),529名男生中,近視409人(77.32%);2005年500名女生中,近視388人(77.60%),731名男生中,近視565人(77.29%);2006年215名女生中,近視180人(83.72%),313名男生中,近視235人(75.08%);2007年245名女生中,近視 202(82.45%), 357名男生中,近視 279人( 78.15 %)。經統計學處理P
3 討論
本文6504眼中視力減退者5116眼(78.66%)。其中近視4986眼(97.46%),遠視96眼(1.88%),其他眼疾34眼(0.66%)。顯然近視是視力減退的主要原因。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學生近視患病率已居世界第二位,在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特定人群近視發病率高達70%[1],本組4年近視分別為72.50%、77.01%80.87%和81.37%高于前述報道;遠視率分別為1.78%、1.54%、1.33%和1.33%,近視與遠視比率明顯高于文獻報道[2]。從性別上近視發病率女性為80.56%,男性為77.10%,女性高于男性3.46%,18歲以下人群中,近視眼表現的性別差異可能與女性發育較早有關,此外女性近視高發也許與戶外活動少,近距離用眼更多有關。近視眼的發生不僅取決于遺傳基因,更取決于環境。學校性近視主要是因為近視時間過長所致。
根據招生體檢規定,一些專業對視力有特殊要求,個別考生為“過關”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事實上這些蒙混過關的考生,并不能適應專業的要求,為了讓考生更加科學合理的選報專業,一定要實事求是。這次調查學生的近視率達78.66%,這一結果意味著許多學生在報考高等院校時,將受到專業的限制,如飛行、航海技術、消防工作、刑事科學技術、偵察等。
學生學習負擔重,缺少體育鍛煉,不注意用眼衛生等都是導致視力下降的原因,視力下降并不是高三學生才有的特征。希望學生們能夠從小就注意眼睛的保護,盡量不要長時間看電視和電腦,以及閱讀書籍,如果學習緊張,必須長時間讀書時,也應該注意在眼睛感到疲勞時采取護眼措施,如做眼保健操,雙眼望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