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8 09:26: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航空醫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如史詩般波瀾壯闊,似交響樂蕩氣回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1949年成立以來,從初創時期馬拉飛機轉場,到新中國成立不久便揚威抗美援朝戰場;從主戰裝備全部依靠進口,到國產新型三代戰機翱翔藍天……如今已初步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組成的戰略軍種。
不論何時,看到那濃烈厚重的“空軍藍”,聽到訓練機起飛的轟鳴聲,望到鷹擊長空的雄姿,我們總會在內心深處生發莫名的自豪,感到無比的踏實。
在人民空軍的威武行列中,還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和平時期,他們不每天穿軍裝,卻同樣肩負著軍人的使命;戰爭年代,他們無需攻克堡壘,但也要奔赴前線,經受炮火洗禮;身為空軍,他們不用駕駛戰機搏擊長空,卻要為所有空軍官兵的健康保駕護航。
他們是空軍醫療衛生隊伍。走在這支特殊隊伍最前列的,當屬空軍總醫院人??哲娍傖t院是新中國航空醫學的發源地,從1956年建院以來,在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中,一直站在我國航空醫學的最前沿,伴隨著人民空軍的發展壯大而一路走來。這顆紅色火種在革命烽火中催生萌芽,在強軍號角中蓬勃壯大。
身為勇于開拓的軍人,一代又一代空軍總醫院人為飛行人員診療救治,為祖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他們為祖國選拔了第一批飛行員、航天員;他們開創“新醫正骨醫療法”、力主攻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病癥,竭盡全力提高飛行員的飛行壽命。戰火硝煙留下他們不屈的身影;飛翔矩陣凝聚他們智慧的守望;祖國建設承載他們奉獻的真誠;危急時刻譜寫軍民共克時艱的凱歌。
作為心懷大愛的醫生,他們同樣為減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孜孜不倦地奮斗著。多年來,他們緊追世界醫學最前沿,努力自主創新,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國內首例半匹配骨髓移植獲得成功、現代放療技術治療腫瘤新理念得以推廣……一項又一項新技術,在空軍總醫院人的努力下獲得成功,他們用實踐詮釋了“關愛生命、善待患者”的博愛精神,以赤子之心擔負著守護民眾健康的重任。
近年以來,醫患矛盾尖銳已成為社會問題,針對醫生的暴力沖突惡性事件頻頻發生,尤其近來哈醫大“王浩事件”、北京人民醫院醫生邢志敏被刺事件,都讓人備感憂慮。與之相似,空軍總醫院人同樣長期超負荷工作,同樣面臨醫患關系緊張的大環境。不同的是,軍人責任、醫者仁心,雙重的使命和軍隊的傳統,讓他們對自己必須有更加嚴格的紀律、嚴謹的作風――加倍珍惜軍人榮譽,一心一意為患者服務,堅決拒絕形形色色的各種誘惑,打造軍隊醫療衛生機構的一方凈土。不斷增長的患者量、民眾口耳相傳的信任感、持續擴大大社會影響力,是對他們最好的贊譽。
那么,到底是什么鑄就了這樣一個人才輩出的集體?肩負著藍天所賦予的使命,空軍總醫院如何獲得累累碩果?
本期專題,讓我們走近這12位空軍醫學專家和空軍總醫院的青年人才隊伍,通過他們,感受空軍總醫院的時代特征和精神風貌。
【關鍵詞】 航空醫學; 鑒定訓練; 模式
航空醫學鑒定訓練工作一直是航衛保障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是高性能戰斗機的廣泛使用并在局部戰爭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對飛行員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軍一直沿用的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和滿足目前高性能戰斗機飛行員的需求,因此,探索與構建新的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模式已成為空軍戰略轉型建設的新趨勢和新任務。
1 高性能戰斗機“三高”特點對航空醫學訓練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1.1 高性能戰斗機對飛行員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戰斗機飛行中高載荷,且持續時間長,反復出現,載荷增長快,對飛行員的心血管貯備能力和反射與適應狀態提出了嚴峻挑戰[1]。高角加速度,特別是與持續高過載聯合作用,對飛行員前庭功能、空間定向能力和植物神經功能狀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統計,4%~10%的軍事飛行作業失誤是由空間定向障礙所致。高度復雜的座艙儀表信息、夜間及復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對飛行員的特殊視覺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叭保ㄈ旌?、全天時、全方位)和“兩長”(續航時間長、作戰半徑長)的飛行特點對飛行員的飛行耐力和體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2 高性能戰斗機對飛行員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性能戰機所具有的高認知負荷對飛行員心理、智能和人格特征提出了較高要求;高強度和高耐力的飛行任務對飛行員的情緒管理、放松訓練和表象訓練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飛行中的應激狀態更是對飛行員的心身狀況和調節提出了更高要求。
2 飛行員醫學訓練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軍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引進和裝備高性能戰機以來,經過10余年的不懈努力,積累了較好的航空醫學訓練經驗和方法,形成了以離心機訓練為主體的航空醫學訓練體系,建立了場站、聯勤醫院空勤科和療養院、航空醫學研究所的三級訓練模式[2],初步制定了航空醫學訓練的方法和標準,但是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飛行員及各級醫訓人員在思想上不夠重視 與空勤醫療和療養相比,飛行員及各級醫訓人員對航空醫學訓練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思想上仍停留在只要身體健康無病患就可以飛行的基礎上,重“醫”輕“訓”和重“養”輕“訓”的狀況仍存在,沒有充分認識到航空醫學訓練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2.2 缺乏統一的航空醫學訓練教程及標準 目前的航空醫學訓練仍是依托各地的現有條件,自行組織航空醫學訓練,缺乏統一的訓練方法,這就使得各地訓練效果參差不齊。且目前仍沒有制定出規范的訓練教程,也沒有確定量化的訓練標準,以致對訓練結果無法做出精確判斷,使得航空醫學訓練工作不能完全適應高性能戰機對飛行員的要求。
2.3 航空醫學訓練設備相對陳舊落后 目前的航空醫學訓練設備仍比較落后,缺乏大量仿真設備,特別是缺乏針對高性能戰機的專項航空醫學訓練設備,醫訓人員難以采集真實情況下的各項數據。同時,難以進行場景再現和回顧,從而使得醫訓工作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論證。
2.4 醫學訓練人員水平參差不齊 航空醫學訓練工作與普通的空勤醫療工作不同,是一個在健康飛行員中“優中選優、優中創優”的工作,是一個跨學科跨專業的工作,需要有較強的航空醫學知識背景,因此,對從事航空醫學訓練工作的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而目前無論從場站還是到鑒定訓練中心,這樣的專業醫訓人員尚比較缺乏。
3 對策及建議
3.1 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航空醫學訓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面對新時期高科技戰爭的需要以及高性能戰機不斷的列裝和其發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地位,一定要高度重視航空醫學訓練,要把航空醫學訓練工作提高到和空勤醫療及療養相同等的地位,納入飛行員的日常工作中,成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各級航衛保障部門和飛行部隊要進行科學組織和管理,定期評估和審核,充分認識航空醫學鑒定訓練工作在提高航衛綜合保障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
3.2 注重實際,積極制定有效實用的航空醫學訓練教程和標準 要立足現有,特別是針對高性能戰機的特點,科學合理運用醫學知識,根據不同的機種和不同飛行任務做出不同的醫學訓練要求,除目前開展的體能訓練和離心機訓練外,要特別注重加強飛行員的其他專項航空醫學訓練。尤其是在空中黑視、錯覺、暈厥、特技飛行呼吸不適、加速度性肺不張、抗缺氧、抗負荷、前庭功能穩定性、應激狀況下保持良好的心身狀態等方面,要形成系統化、科學化的航空醫學訓練教程和標準,為醫學訓練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
3.3 轉變模式,著力構建新型的航空醫學鑒定訓練體系 2009年空軍收回5家療養院并改制為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形成了場站、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航空醫學研究所三級鑒定訓練體系,這是航衛保障體系模式的新突破,對完善航衛保障體系,深化聯勤制度改革,提高航衛保障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后,可以將體能訓練和一般儀器訓練安排在場站完成,鑒定訓練中心定期完成較復雜儀器訓練、相關心理訓練等基層保障力量無法完成的航空醫學訓練科目,航空醫學研究所完成離心機醫學訓練工作并對基層工作進行指導和幫帶,形成系統化、科學化、多層次、多水平的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模式,充分發揮這一新型航衛保障模式在改善飛行安全、提高部隊戰斗力等方面具有的重大作用。
3.4 加強投入,大力抓好專業人才培養及專項設備研發 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研用結合的工作,可以依托航空醫學研究所和第四軍醫大學等單位,加強解決航空醫學訓練中實際問題的攻關科研能力[3],不斷培養高素質的專業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人員,為科學開展鑒定訓練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儲備。此外,一方面需要在航校、場站、鑒定訓練中心等單位普及一般醫學訓練設備,同時要根據高性能戰機的特點,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引進和研發先進的專項航空醫學鑒定訓練設備,為做好新形勢下鑒定訓練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
【摘要】 飛行員抗荷抗缺氧能力關系著飛行部隊戰斗力的發展。作為航空生理訓練的核心部分,抗荷抗缺氧訓練是飛行員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期間的一項重要工作。扎實開展好兩抗能力訓練,充分挖掘飛行員飛行潛能,可以達到航空衛勤保障的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目前航空兵部隊抗荷抗缺氧訓練現狀,探討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期間進行抗荷抗缺氧訓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為開展好兩抗訓練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抗荷抗缺氧;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作用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深入,空軍已成長為舉足輕重的戰略力量。飛行員作為高性能戰機的駕馭者和空中打擊的實施者,其身體素質的強弱是空軍戰斗力的直接體現。提高空勤人員身體素質、充分發揮衛勤保障的作用是我們衛勤工作者的中心任務。航空生理訓練就是培養和提高飛行人員為適應軍事飛行應具備的生理、心理代償能力的特殊訓練,抗荷抗缺氧(以下簡稱兩抗)訓練則是其中重要的環節。下面就兩抗涉及到的高空及持續性加速度生理訓練在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的作用作一簡單闡述。
1提高兩抗能力是新時期新任務的需要
隨著空天一體化的不斷發展,高空長航程、靈活高機動的特點成為軍事航空業發展趨勢,目前裝備我軍的第三代高性能戰機的最大載荷可達到+9 Gz,+Gz增長率大于6.0 G/s,空戰時的高載荷機動可持續數百秒。美國空軍1 903名飛行員的調查表明,有12%經歷過G-LOC(因受持續性正加速度引起的意識喪失),其中50%屬于重度意識喪失型;1980―1990年,美國空軍三代戰機共發生了18起非致命的G-LOC,導致14人死亡,3人重傷[1]。在座艙減壓方面,近年來在我軍殲強機中屢見報道[2],甚至連民航機也有發生實例[3]。
據資料顯示,國內因高空缺氧引起的事故癥候約占醫學原因事故癥候的6%~17%,美軍1973年報道飛行員空中突然失能的89例中,因缺氧引起者19例,占21.3%[4],沒有經過低氧體驗的飛行人員往往需要等待15 s才有可能對高空缺氧這一危險情況作出正確的反應。事實上,發生高空缺氧時,幾乎沒有明顯的特異性的痛苦感覺,并且缺氧癥狀和體征個體差異較大,致使飛行員容易低估其危險性,甚至忽略其存在,導致嚴重后果。
高空低氧這些特點給人類高空飛行帶來嚴重威脅,而高載荷持續飛行和高載荷增長率飛行給人體生理極限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美、英、澳大利亞、韓國和印度等國空軍已經將對飛行員進行高空和抗荷生理訓練列入訓練制度,成為職業訓練的一部分。美國聯邦航空規則規定任何操縱具有加壓座艙飛機的飛行人員必須接受高空生理訓練。因此,在三代戰機已經成為我軍主要裝備的大背景下,空勤人員兩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空軍飛行戰斗力的體現。因此,在航空醫學鑒定訓練過程中加強對空勤人員進行兩抗知識宣教和訓練刻不容緩。
2提高兩抗能力是部隊飛行訓練的需要
2.1飛行部隊客觀條件限制了兩抗能力的提高在飛行部隊實際工作中,航空理論學習和戰法研究是飛行員飛行準備重點,航醫忙于“一問三查”和日常事務性工作,除特殊飛行科目外,一般很少開展高空和抗荷生理知識宣講,示范性體驗也因訓練器材缺乏無從談起。由于宣傳教育弱化,造成空勤人員兩抗知識長期缺乏,兩抗能力低下。
2.2部分飛行員不重視限制了兩抗能力的提高我們在飛行部隊調研時發現部分飛行員嫌穿戴麻煩,飛行時不穿抗荷服,在高空飛行前不按規定進行吸氧排氮,飛行過程中時有不戴吸氧面罩等現象,這些原因直接導致在飛行實施階段有些飛行員飛不出戰機的最大性能,在做特技動作過程中發生灰視、黑視甚至意識喪失等現象,座艙發生失密封或爆破等情況后不能正確處置,導致飛行問題或事故癥候屢屢發生。
2.3空勤成分變化增強了兩抗訓練的必要性隨著以預警機、加油機和電子戰飛機為代表的高精尖機種大量裝備部隊,空勤人員中戰勤人員比例增加,他們的身體素質及空中特情處置能力和飛行員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高空缺氧體驗和訓練很少進行,因此,利用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期間對其進行高空生理教育及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
2.4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期間提高兩抗能力的優勢在空勤人員每年的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期間,沒有飛行安全壓力,工作和學習任務相對較輕,在完成必要的體檢后,有充裕的時間來進行航空生理知識宣講和生理訓練,各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的訓練儀器設備和訓練人員也比較齊全。因此,利用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期間促使空勤人員認識和提高兩抗能力,具有天時地利人和條件,應精心組織利用。
3國內外飛行員身體素質現狀探討
3.1國內外飛行員身體素質比較進入21世紀以來,三代戰機已經成為我軍標準制式裝備,但由于人種及鍛煉因素,我軍殲強機飛行員和國外發達國家飛行員相比,普遍存在兩抗能力相對較低的問題。在我軍引進蘇-30初期曾發生因飛行員抗荷能力不足導致某些特技動作受限,飛不出戰機最大性能,致使裝備形成戰斗力時間延長。我們在日常的抗荷訓練中發現有相當部分來我中心訓練的殲強機飛行員連雙下肢蹬力維持120 kg 30 s標準都達不到,身體素質亟待提高。
從國內外兩抗能力的軍用標準對比來看,我軍制定的抗荷標準也偏低,現行我軍高性能戰機飛行員+Gz耐力選拔標準為+4.25 Gz持續10 s合格[5];相比之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制定的標準是穿抗荷服做抗荷動作+7 Gz持續15 s,俄羅斯選拔標準是穿抗荷服+8 Gz持續15 s。我軍標準和外軍相比,在抗荷能力上有著明顯的差距。
3.2國內外飛行員身體素質差距原因探討和外軍相比,我軍飛行員抗荷能力欠缺主要表現在心血管系統代償能力、快速調節能力和胸腹部和下肢有關肌群的肌力和持續性高強度的等長收縮能力方面。這和我軍的人種差異有關,但也不能排除與我軍體能訓練觀念落后、訓練手段不科學有關。北約各國和俄羅斯飛行員的日常體能訓練集中于提高腹部和腿部肌肉力量和持續時間上,基本以阻力為主,以舉重、短距離速跑及速游為主要訓練科目,而我軍則是長期堅持以長跑為代表的有氧鍛煉為主。然而,目前航空生理研究表明,高強度的有氧鍛煉會導致殲強機飛行員+Gz耐力降低。主要機制是高強度有氧鍛煉導致迷走神經緊張度過高和交感神經緊張度過低,心臟在人體承受大負荷作用時,心率增快、心肌收縮力增強等代償反應功能降低,容易發生中心視力喪失和意識喪失,并且產生傳導阻滯和心律失常以及運動病發生率的升高。所以利用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期間規范空勤人員抗荷訓練動作,正確指導其體能鍛煉方式來提高抗荷能力。
4理念的轉變要求加強兩抗訓練
隨著特勤療養學的不斷發展深入,空勤療養學也在與時俱進。目前空勤療養理念不斷發展更新,空勤療養任務由單純的體檢向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方向轉變,航空生理訓練在療養過程中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兩抗能力訓練作為航訓的核心內容,其重要性也相對增加。針對高空生理和持續性加速度生理宣教在飛行部隊相對薄弱的特點,現實要求我們在航空醫學鑒定訓練期間要強化兩抗宣傳和訓練力度,走上宣傳-鑒定-訓練-提高-評估的良性循環軌道,從而達到切實提高飛行員身心體質的目的。
5現行兩抗訓練的實施方法和注意事項
目前,我們空軍杭州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在兩抗方面開展3個項目的訓練及檢測:7 500 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檢測,抗G訓練,加壓供氧訓練。訓練設備統一使用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研制的飛行員抗荷抗缺氧能力檢測儀。訓練時間選擇在飛行員完成體檢后1周內正課時間進行,全部項目分3 d完成。
5.17 500 m高空急性低氧耐力檢測
5.1.1目的、意義此項訓練是模擬7 500 m高空低氧環境下,使飛行員體驗急性低氧狀態下的感覺,同時測定有效意識時間。其主要目的是測定、提高飛行人員的低氧耐受儲備能力。
5.1.2實施方法目前我們選用飛行員抗荷抗缺氧能力檢測儀缺氧能力檢測模塊進行。飛行員戴好頭盔和面罩后,由醫護人員連接好床邊監護儀以便實時監測心率、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訓練開始后在地面吸入氧含量為7.1%的氮氧混合氣體,同時進行書寫試驗,從1 000開始書寫,依次遞減1,每隔1 min重新開始書寫。訓練軍醫根據血氧飽和度和心率及心電圖變化等客觀數據及書寫流利度、飛行員主觀感受等情況,綜合評定其有效意識時間。當達到有效意識時間后立刻停止吸入混合氣體,必要時吸入純氧,確保低氧訓練安全。
5.1.3注意事項高空低氧環境下,缺氧主要導致空勤人員大腦皮層高級智力活動首先受到缺氧影響,失去正常理解、分析、判斷能力。飛行人員往往會喪失對環境、自身狀態的正確判斷能力,甚至對缺氧產生癥狀和損害的嚴重水平呈無意識狀態。我們在低氧試驗中發現有的飛行員在已經出現血氧飽和度降至60%左右、書寫停滯、四肢顫抖、指甲和口唇出現紫紺時仍然認為自己“正常”的現象。當血液氧分壓過低,不足以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就會產生意識喪失。因此,在低氧訓練中,準確判斷有效意識時間是關鍵,防止飛行員在試驗過程中發生意識喪失的情況。萬一發生飛行員意識喪失情況則立刻松懈其面罩,展開就地急救和后送,確保訓練安全。
5.2抗荷正壓呼吸和抗荷動作訓練
5.2.1目的、意義抗荷正壓呼吸和抗荷動作訓練主要是規范飛行員具體抗荷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能力,提高抗載荷能力。
5.2.2實施方法目前我們利用飛行員抗荷抗缺氧能力檢測儀抗荷模塊進行訓練。該模塊主要規范飛行員具體抗荷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能力,提高抗荷能力。我們要求飛行員在穿囊式抗荷服后雙下肢蹬力達120 kg維持30 s的同時,根據儀器界面上呼吸引導曲線提示做抗荷正壓呼吸動作(節律快吸慢呼,吸氣0.5 s,呼氣2 s,主要目的是提高胸腔內壓力,維持腦部供血)??笹動作的防護效果決定于動作實施的準確程度,以及腹部和下肢肌肉強有力的協調收縮。其中抗荷正壓呼吸和抗荷動作需要協調一致。訓練軍醫根據動作實施的準確協調程度以及雙下肢蹬力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5.2.3注意事項在抗荷正壓呼吸和抗荷動作訓練中,飛行員全身處于應激狀態,腹部和下肢肌肉強有力的收縮,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呼吸節律時間分配和肌力維持上,經常會導致呼吸困難或過度通氣。當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或惡心、視覺模糊不能耐受時,訓練軍醫應及時中止訓練。
5.3加壓供氧訓練
5.3.1目的、意義加壓供氧是指飛機自升限達到12 000 m高度發生座艙減壓,即使呼吸純氧人體也會發生嚴重缺氧反應,此時必須提高吸入氧氣壓力,稱之為加壓供氧。通過加壓供氧訓練,使飛行員體驗并適應加壓呼吸方式,減小其負面效應。
5.3.2實施方法目前我們使用飛行員抗荷抗缺氧能力檢測儀加壓呼吸模塊對飛行員進行加壓呼吸訓練。訓練時飛行員穿高空代償服或代償背心,感受并掌握加壓呼吸要領(鼻吸氣、嘴呼氣,呼氣用力,節律深而慢),在訓練過程中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面罩壓力逐漸提高[400 mmH2O(1 mmH2O=0.0098 kPa)、600 mmH2O、800 mmH2O]。訓練前后測量血壓、脈搏和心電圖。訓練過程中若遇明顯過度通氣或感到呼吸阻力過大、心電圖異常、頭暈乏力,及時停止訓練。
5.3.3注意事項加壓供氧在保障飛行員安全的同時,也給人體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帶來額外的負擔:加壓呼吸固有的吸氣主動、呼氣被動常引起代償性呼吸頻率加快和幅度增大,導致過度通氣和呼吸疲勞的可能。另外,肺內壓的增高使右心房和胸腔靜脈壓增高,導致靜脈血流回流受阻,外周血液淤積,血液液體部分滲入組織間隙,致使循環血量減少,通過血管迷走反應引起暈厥。因此,訓練過程前后需要嚴密監測血壓、脈搏,過程中飛行員若有不適癥狀,及時停止訓練。
由上所述可見,兩抗訓練在飛行人員航空醫學鑒定訓練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普及和開展好兩抗訓練不僅能夠促進航空醫學專業的發展,更是能切實增強飛行人員的身心體質,充分挖掘飛行潛能,真正達到了航空衛勤保障的最終目的。
為了更加關注飛行員的心理健康,航空醫療當局正在考慮更改他們對常規航空健康體檢的要求。國際民航組織(ICAO)正在考慮采取措施將現有的建議升級為一項要求,即要求國家民航當局建立針對飛行執照持有者的健康教育體系。
在德國之翼墜機事件后,國際民航組織的航空醫學科科長安東尼?埃文斯(Anthony Evans)曾公開表示,一旦國際民航組織航行委員會通過了這項要求,至2016年末,將有望出臺一個專門針對飛行員精神健康方面的規定。埃文斯表示:“我們需要完善的教育體系,用以幫助那些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飛行員,這將涵蓋到全行業(監管機構、航空公司、飛行員協會)范圍內?!?
ICAO所提出的要求將指導國際民航組織所有成員國中的飛行執照頒發當局“對那些需要進行醫學評估的飛行執照持者進行適當的航空健康教育,從而降低威脅飛行安全的醫學風險?!?
在德國之翼空難中,機上的150人全部遇難。盡管法國航空事故調查處尚未完成調查,但初步報告顯示,該飛機的副駕駛將機長鎖在駕駛艙外,擅自更改A320飛機的飛行路徑,使之撞向地面。新聞報道援引德國航空當局的消息,稱該副駕駛在獲得飛行執照前曾長期治療抑郁癥,此外還有自殺傾向。在商業運輸內的航空事故和事件中,很少有直接界定為飛行員心理健康而導致的事故。在某些情況下,事故調查人員一直無法就飛行員的精神狀態與事故的發生有何聯系而達成一致。然而,近年來,航空醫學相關機構修訂了指導方針,希望能提高辨別飛行員心理問題方面的能力。 對心理健康的篩查仍待改進
在德國之翼空難發生之前,國際民航組織的上述提議就已經提交并開始接受審定。早在2012年,國際民航組織的“民用航空醫學手冊”就提出了要特別注意飛行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的提議。 “尤其是持有飛行執照的年輕人”,該“指南”寫道,“飛行員存在的可能影響飛行安全的特定疾?。ㄖ饕蔷駟栴}和行為問題)與用來檢查飛行員的手段(傳統的身體檢查)明顯不匹配?!?
航空航天醫學會有關心理健康的提議是在2012年3月27日的空難發生后提出的。在那次空難中,美國捷藍航空的機長關閉了正在駕駛的空客A320客機的無線電裝置,并告知副駕駛他已更改原定的目的地,然后開始咒罵耶穌和恐怖分子。
航空航天醫學會(AsMA)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德國之翼空難后該協會網站上了一些評論,在評論中,航空航天醫學會主席小菲利普?J.斯卡帕(Philip J. Scarpa Jr.)表示,“招聘過程中進行初步篩選后,大多數航空公司不再對飛行員進行任何定期心理健康評估。航空業在飛行員心理健康篩查方面仍有改進空間?!?
斯卡帕指出,要預測出突然出現的問題雖然很難,但也“不要為常規測試進行辯護”,抑郁、焦慮、躁狂和其他問題的診斷相對比較容易,而且對這些問題的篩查勢在必行。航空航天醫學會支持在例行航空醫學檢查中對飛行員進行“盡量不作更改的、易于操作的有效的心理測試”。除了篩選以外,航空公司也應該教育飛行員和他們的家庭如何辨認和上報精神病的跡象。
斯卡帕表示,此外,航空公司還應為飛行員提供可以報告一切問題的“安全地帶”,這對于鼓勵飛行員主動上報自身存在的問題十分重要。比如飛行員工會等機構,能夠增加飛行員報告心理健康問題和機構向飛行員提供心理援助的概率。
斯卡帕稱,這些提議號召對飛行員進行測試。對航空體格檢查人員而言,在飛行員已有的定期航空體格檢查中操作這些測試非常簡單。
航空航天醫學會稱“不建議將全面的精神病評估納入飛行員的常規航空醫學評估中”,而是“在總體上讓航空醫學檢查人員和航空界更加關注飛行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關注那些可檢查出來的、更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生活中會影響飛行員和飛行性能的壓力源。我們鼓勵這么做,方法是提高教育力度,并在全球范圍內提高對航空業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的認識?!?
這些指南也建議這些測試可以以向飛行員提問的方式進行,提問的方式有助于營造一種不具威脅性的環境,并有助于醫生與飛行員建立融洽關系,從而可以了解飛行員的工作、家庭情況。 飛行員更傾向于“揚長避短”
羅恩?弗雷(Ron Frey)稱,航空航天醫學會提出了使用“快速有效”的方法來發現飛行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然而該提議并沒有繼續深入。弗雷是一名組織心理學家,還是加拿大渥太華人為因素和事故調查所的資深合伙人。他稱國際民航組織和國家監管機構需要“一個更加現代化和完整的方法來評估飛行員的心理健康。”
“航空業存在的問題錯綜復雜,”弗雷稱。他在包括航空業在內的幾個行業進行工作心理評估工作。多年來,全面的心理測試在許多行業內的實踐效果都很好,且應該將心理健康測試納入到常規的航空醫學檢查內,傳統上常規檢查主要用于檢查身體。他表示,如果操作和審查恰當,這些測試就能夠辨別出飛行員的心理健康問題,即便受測者試圖隱藏自身的問題。
弗雷稱,飛行員選擇不上報自己的工作壓力、勞累、抑郁和焦慮的癥狀這種情況在航空業內非常普遍。飛行員不上報抑郁和焦慮的癥狀以及潛在相關的問題,使得評估這些精神健康問題變得很難。據相關研究統計,在普通人群中,10%~15%的人有過精神抑郁的經歷,這些抑郁癥患者的自殺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倍。
弗雷表示,現在還無法獲得能夠判斷出飛行員中抑郁癥嚴重程度的數據,因為當飛行員被問到心理健康問題時,他們更傾向于“揚長避短。” “航空公司實施了很多應對措施,但不幸的是,諸多漏洞依然很多。在航空業內,解決工程漏洞、結構漏洞比較簡單,但要解決人的問題就難多了?!?
歐洲心理學家協會聯盟(EFPA)和歐洲航空心理學協會(EAAP)發表聯合聲明,不僅支持在飛行訓練和在航空公司工作之前進行心理評估,還支持“在飛行員的定期身體檢查和獲得廣泛接受的航空公司政策和程序中,對飛行員的心理健康進行多次評估,確保飛行員安全飛行?!?
不過,這些機構補充道,現有的心理評估和人為因素訓練是“航空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技術進步和操作要求,像德國之翼空難這樣的事件“極為少見”。
【摘 要】 本文針對軍事航空醫學任職培訓教育中的不足之處,改進對策主要是樹立科學的任職培訓理念,完善教學內容,加強日常管理,建好任職培訓基地,以提高任職培訓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 軍事航空醫學;任職培訓教育;不足;改進對策
隨著現代化戰爭形式的不斷變化,新軍事變革對戰場傷病救治和衛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系統完善的軍事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任職培訓教育是第四軍醫大學培養具有良好軍事素質、政治素質、心理素質并具備熟練軍事醫學專業技能的復合型軍事醫學人才、推動軍事醫學科技不斷進步的重要方式,是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航空兵部隊每年均會安排在部隊一線從事航空醫學衛生保障工作數年的衛生人員參加第四軍醫大學承擔的航空衛生勤務等方向的任職培訓,如航空兵部隊衛勤管理干部培訓班和全軍直升機應急醫療救援培訓班等。通過任職培訓,進修人員可了解更多的新概念、新知識和新技術,拓寬眼界,增強技能,提高完成部隊醫學保障任務的信心。但是,作者在學校學習過程中,也發現現行任職教育中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故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和學習體驗,對軍事醫學培訓授課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拋磚引玉,為更有效地開展軍事醫學教育,提高教學水平提供參考。
一、樹立任職培訓理念
任職培訓是不同于學歷教育的一種新教育模式。學歷教育注重基礎性、知識性、長效性的教學內容,是著重培養堅實基礎知識的教學模式。而作為部隊工作人員,返校參加任職培訓,所期望的是強化崗位工作能力的職業再教育,具有明確的崗位指向性。任職培訓就是面對部隊、崗位、職能的強化教育,具有針對性強、實踐性強和綜合性強的特點,注重實效性、前沿性、專項性的教學內容,應滿足能打仗、打勝仗的強軍要求,按照部隊平戰時保障需要什么、院校就教什么的原則,制定貼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授課方案。雖然學校教學組做了精心準備,內容也盡量貼近部隊需求,但培訓的方式還是更多地沿用了學歷教育的灌輸式模式,課程形式相對單一,以理論課和實習課為主,缺乏討論課和室外實踐課等重要方式。學習方式也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為主,缺乏以部隊訓練中存在的問題為中心,開展針對性強的討論式教學和實踐式教學等主動學習方式。最終,由于缺乏實踐,短期內又被動地接觸了大量基礎理論,進修人員難于消化,培訓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任職教育應按照任職培訓的理念,以任職能力的提高為本位,重視培養參訓人員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崗位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訓用結合、教戰一致,重視綜合素質培養”的新教育觀念,發揮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更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1]
二、完善任職培訓內容
任職教育要求這類教育必須貼近崗位任職需求,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有先進、配套的教學內容和條件作保障。俄羅斯的軍事醫學教育教學內容涉及大量衛國戰爭、阿富汗戰爭和車臣戰爭等實戰傷員救治的經驗和教訓,授課教師多數參加過阿富汗戰爭或車臣戰爭,具有豐富的經驗,熟知部隊的情況,教學中針對性較強,能很好地利用實例講授戰時處理的原則和方法。[2]而我軍部隊軍醫大學的教師們對部隊不夠熟悉,對基層衛生管理缺乏親身體會,授課中的內容結構和思維方式與部隊實踐存在脫節。在短則10天、長則數月的學習中,基礎理論學習的內容更多的是學歷教育的內容,難以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因此,教師們要盡量參與部隊的訓練,增加部隊代職和調研經歷,提高自身的部隊實踐經驗,了解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把部隊最新的技術用于教學,學校也應盡量在培訓授課中選派有部隊實踐經驗的工作人員或聘請部隊中經驗豐富且文化水平較高的軍官和專業技術干部授課,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說服力。
三、加強任職培訓管理
任職培訓是以補充、更新、拓展新知識,提高新技能為目的,是軍隊各級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選派參加培訓授課的人員都是各級單位著重培養的專業人才。參訓人員雖然來自不同單位,但是從事的工作和培訓內容均具有一定相關性,通過學習,對提高基層部隊的衛生保障能力是具有重要意義的。軍醫大學對培訓任務和培訓管理是非常重視的,但個別參訓人員卻對學習機會重視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自我要求低,一方面是授課環節出了問題?,F有的培訓任務基本上都是寬進寬出,由于有時出現課程設置單一、授課內容吸引力不足、考核標準較低等情況,參訓人員容易出現脫課現象。因此,任職教育應加大任務和比重,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并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重點采用案例討論式、現場觀摩式和技能實踐式教學來激發參訓人員的學習興趣,也可適當開展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如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微課程等來提高參訓人員的學習積極性,[3、4]同時也要嚴格考核標準,加強教學管理,提高參訓人員的學習效率和素質水平。
四、建好任職培訓基地
院校一般均擁有教育資源的優勢,在教師素質、教學場所和教學設備上能滿足學歷教育的需求。但任職培訓由于著力于部隊實際問題,在教師、場所和設備上有不同于學歷教育的特殊需求,更多強調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正如上所述,理論教學是軍醫大學的優勢,但是涉及到如野外救生、空運后送、設備操控等場所和裝備的教學,往往由于資源的缺乏而只能紙上談兵了?,F有的教學裝備與部隊列裝裝備也有所脫節,出現部隊的裝備沒有培訓,培訓的裝備卻沒有列裝的現象,甚至在先進性上出現“倒掛”,致使任職培訓的崗位針對性和實踐性難以在教學中得以充分體現。這樣的教學即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參訓人員的工作能力,也不利于院校任職教育培訓基地的長遠建設。因此,院校要更新現有的教學裝備,及時請領部隊列裝裝備,使任職教育真正緊貼部隊、緊貼崗位、緊貼裝備,提高培訓人員的崗位任職能力。同時也可采用聯訓聯教機制,開展聯合教育訓練,充分發揮學校專業技能和部隊實踐環境的優勢,增強參訓人員的任職能力,拓展院校任職培訓基地的教學資源。
【摘 要】隨著民航事業的快速發展,民航飛行員的身體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了影響飛行安全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教育飛行學員提高身體素質加強安全自我保護意識,是本文研究重點內容。探討在航空醫學的教學過程中如何以實際案例來加強民航飛行員的安全意識。發掘案例教學方法在航空醫學的課堂中應用的意義。
【關鍵詞】航空醫學;案例教學;民用航空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民航在近幾年發展十分迅猛,已經逐步成為人們出行首選的交通方式之一。民航客機的安全飛行,離不開飛行員的安全駕駛。飛行員的安全駕駛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為基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果,讓飛行員在課堂上學習到保護自身安全,提升身體、心理素質的方法,是航空醫學的教學重點內容。
一、現有航空醫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在國內外種類繁多,總結起來可以有:講授法、案例法、研討、角色扮演、游戲法、視聽技術法、自學和訓練等[1]方法。經過調查,目前國內教學方法還是以講授教學方法為主[2],盡管有很多弊病,在國內特殊的應試教育的大的國情下,講授法一直處于主導地位。
目前的航空醫學教學方法也主要是以講授教學方法為主。在教學中發現了有以下問題:一、講授的課程并不能夠被學生快速接受,課堂效果不好;二、學生不能理解所講授的知識如何聯系自身生活乃至健康保健方式;三、無法將課堂講授的知識真正應用到生活工作中去;四、對課堂講授的知識掌握不牢固,記憶周期時間短,遺忘速度快。針對以上四方面弊端,需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加以解決。筆者認為,可以通過改變航空醫學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對飛行員的航空醫學知識的普遍是通過課堂教學這種手段來進行的。而課堂教學通常也是理論教學環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更好的能讓未來的飛行人員掌握航空醫學中基本的一些理論知識,需要進一步的提升航空醫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的優勢
在教學中提供各種案例來詮釋原理古而有之,國內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成Z都是案例教學的體現。古時候就有類似“田忌賽馬”、“鑿壁偷光”,這些不僅僅是對一件事情的描述,更是對道理的闡釋[3]。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歷史上案例教學方法一直被很多教育家所采用,經過時間的考驗,案例教學法是有很大的優越性的。
案例教學法的提出最早是由1870年擔任美國哈佛大學的法學院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姆布斯?朗道爾教授創立。[4]他在教授知識的同時發現了案例教學的優點和精髓。在法學和其他學科,案例教學都存在廣泛的合理性。
案例教學就是指利用以真實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適用于法學發展的案例教學也同樣適用于航空醫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授過程中,與其枯燥的講解航空醫學中的原理,不如從形成原理的案例入手。以案例為背景,啟發學生對所涉及到的案例進行探討,研究,老師在這一過程中以共同探討者的身份參與到討論中,并在討論中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最終幫助學生在案例中得到所要闡述的醫學原理。案例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是:案例-理論-案例,案例既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4]。
三、案例教學法航空醫學中的應用
航空醫學是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學科,關注的是在航空飛行時,特殊的高空環境對人體造成的影響;一些常見的高空病癥;工作壓力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造成的影響以及如何保養來保證充沛的體力、能力以適應航空條件下的苛刻要求等。
以對飛行員的日常保養為例,可以舉出案例。例如,以飛行員合理飲食為例。舉出不合理飲食引發的病癥【5】,病癥的臨床表現,首先指導學生獨立思考,然后通過這些病癥讓學生參與到關于該病癥對飛行安全造成的影響的討論中,并讓學生羅列出造成該病癥的飲食作息習慣,如何改善飲食及作息習慣。教師在學生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真正讓學生在對案例的分析中動腦筋思考問題。還可以通過此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對此類案例的好奇心。在此例之后,通過案例來引出所要講授的理論??梢砸雽︼w行人員來說合理的飲食健康的作息規律,特別是針對飛行行業的高空工作特性的規律,并結合所舉案例分析原因。最后再落腳到案例中,結合典型的案例,讓學生自己分析,并提出對該案例合理的改善方法。通過這種案例――理論――案例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掌握如何合理調控飲食,管理生活起居,保持日常生活中健康的生活習慣。這樣不僅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了知識要點,也可以促使學生將課堂上所掌握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同樣航空醫學中其他部分的內容也都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來講解。其具體過程就是:針對所講授的內容舉出典型病例,讓學生真正的思考,分析病例,并討論出如何預防、治愈及控制。經過學生的思考,討論以后教師再對病例進行講解,補充學生獨自思考的不足,總結出有效的預防、治愈及控制方法。最后再舉出其他病例,讓學生利用自己之前分析得到的結論和教師講授的全面專業的理論知識得到病例的合理預防、治愈及控制方法。從根本上掌握航空醫學的授課內容。
四、結論
民航飛行人員的身體心理健康,對于民用航空的安全運營有著重要影響。如何保證飛行人員在飛行時,身體心理上的良好狀態,需要航空醫學知識作為基礎。只有讓飛行人員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如何調整亞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狀態才能更好的為民航服務。本文從教學方法上提出利用案例教學法來加強航空醫學的教學質量,提高飛行人員對于航空醫學的重視和認識,使航空醫學知識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更可以應用到生活生產中去。
1努力提高“轉變思路”能力,確保提高教學質量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專業課教學任務不同于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常常面臨講授過于簡單、學員興趣較低,講授過于深入、學員難以吸收的問題[2]。這就要求教學組全體教員科學備課、精準指導,努力提高教學“效益”,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
1.1集中優勢,補弱固強
在教學過程中,每學年開學前,教研室主任和教學組長,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集中優勢教學資源、匯聚精干力量,選定任課教員。并安排年輕教員試講,全體教學組對年輕教員的試講提意見、挑“毛病”,確保教學水平。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找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點,理論課上以案例分析為主線講解內容;實習課上以理論回顧為主線體驗實踐,并適時調整實習課的教學內容及其與理論課的銜接過程,確保教學工作的正確性和科學性。
1.2全面學習,強化自身
自身素質的提高應引起全體教員的高度重視。要求年輕教員,尤其是以前未接觸過航空航天醫學知識的非現役教員、帶教實習課的研究生,進教研室當年不參加大課和小課教學,只作為輔講教員隨堂跟聽每一位教員的授課。同時要求不僅學習本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要系統學習航空航天醫學專業的各門課程。對于有教學經驗的教員,在平時的授課中要充分準備,并在教案中體現教員本人對本次教學內容最新進展的掌握情況,在提高教員專業水平的同時,確保提高教學質量。
2努力提高“師資儲備”能力,確保豐富教學形式
基于專業課教學“練為戰、學為用”的特點,教學方向問題尤為突出。教員必須始終把好轉變部隊戰斗力生成模式,提高學員任職能力的方向。然而由于編制體制調整,教研室教員數量太少,同時部分同志出國留學、不在崗,造成主講教員人數偏少,且有職稱斷層現象。只有提高師資力量的儲備能力,才能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2.1處理好“內”與“外”的關系
各教研室每學年開學前,會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外請本學科專家前來做專題講座。如教學對象為本科學員,對航衛保障工作一片空白,則外請專家多為常年工作于航空兵部隊的航空軍醫、衛生隊長和場戰醫院院長等。如教學對象為進修生,他們大多來自一線航衛保障崗位,則外請專家多為專業研究人員或空軍醫學研究所的同行專家。這一舉措彌補了“內”部人員不足的矛盾。
2.2處理好“專”與“兼”的關系
軍事航空醫學需要研究高性能戰斗機飛行人員的衛勤保障問題。近年來,教研室從實際出發,與對口航空兵部隊在自愿的基礎上建立院校教育和部隊訓練相結合的協作關系。選取工作正規、制度健全、業務建設較好、衛生工作基礎好、衛生人員素質較高的航空兵部隊具有相應的航衛保障專業知識和組織指揮能力的衛勤領導和能夠擔負教學任務的航空衛生保障工作的相關人員擔任教研室的兼職教員,按照教學計劃,完成一定學時的教學任務。由于他們有較豐富的航衛工作經驗和一定的組織能力,并具有相應的學歷和資歷,對他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學員們反映良好。通過“?!睒I教員與“兼”職教員相結合,使課堂教學異彩紛呈。
2.3處理好“教”與“研”的關系
在教學布局上,教研室著眼于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精心設計教學板塊和專題,在教學中注重將創新理論、本專業研究進展與教學工作有機結合,增強學員分析解決問題的本領。在完成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按照研究生工作安排和科研進展,有目的地選擇對本課程感興趣又學有余力的學員組成課外科研小組,由教研室內學校評定的本科生早期接觸科研導師指導,進行文獻查閱、撰寫綜述和課外科研實驗等活動;參加研究生開題報告、中期匯報和論文答辯,擴大教學內容。由于“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有機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可利用學員的新穎思路和創新思維推動本學科學術研究工作的開展。
3努力創造“良好氛圍”能力,確保促進教學工作
3.1發揮工作動員優勢
航空航天醫學系在每學年的教學正式開始前都會組織開課動員,提高教員的教學熱情和學員的學習熱情。教研室也會因時因地進行教學動員,組織集體備課、集體討論。并通過先進教學個人、優秀教案等評比,激勵教員人人爭先進,個個當標兵。
3.2運用先進教研室成功經驗
學習先進典型,是激勵教員的強大動力。教研室通過定期組織教員跟聽其他先進教研室優秀教員的課堂聽課,學習他們的授課方式和特點,并在教研室內部建立必要的會議制度,進行學習體會交流,進一步制定符合本門課程教學的工作計劃和方案,使教研室自身的課程教學有所突破,保證課程質量穩步上升。
4努力提高“教學保障”能力,確保教學任務的需求
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要求各級教學相關部門樹立“以學員為本”理念,建設高效的保障機制,全面保障任務需求。對于教研室和教學組而言應該從以下做起。
4.1確立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思想
多年來,我教研室積累了大量航空兵場站航衛保障工作的錄像片,為學員理論知識聯系工作實際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視頻教材。使學員掌握航空航天醫學各相關學科的知識結構,并能應用于實際工作。通過理論學習與視頻教學相結合,提高學員的知識運用能力,并可滿足航空兵部隊第一任職的需要。
4.2探索從工作實際出發的途徑
航空航天醫學專業課是在學員即將進行實習,來年步入工作崗位的時機開展的,其學習目的是為了將來在航衛保障中能夠發揮作用。因此,教學工作應該從適應航衛保障工作的角度去完善。實習課為學員提供動手操作、貼近實際工作的機會,教研室教員淵博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術,會使學員們受到極大鼓舞。外請專家、兼職教員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對航衛工作的敬業精神,使學員受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提高了學員對基層航空衛生保障工作的熱情。
4.3注意提高統籌協調的能力
在教學準備中,盡量協調爭取學校和系里的投資和申請專項經費支持,同時,教研室拿出部分經費,不斷補充新近出版的專業書刊,豐富專業資料。增添新設備、改善實驗室的硬件條件,為航空航天營養與食品衛生課程建設提供專業實驗室;不斷補充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所需的硬件設備,為學員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請領部分裝備部隊的最新航衛保障裝備,為學員提供盡早接觸、提前適應部隊航衛保障工作的機會。從而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傊涍^各級領導和全體教員的共同努力,航空航天醫學專業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過專業課學習使其對飛行員、航天員衛勤保障有了深刻的體會,為做好未來的航空衛生保障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進一步擴大協作,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努力為培養合格的航空航天醫學人才做一些具體的、實際的工作。
作者:王文嵐1常耀明1李金聲1袁鵬2工作單位:1第四軍醫大學航空航天醫學系航空航天衛生與衛勤教研室2第四軍醫大學研究生院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目前全軍只有一所軍醫大學有航空航天醫學這個專業,培養本科生,每屆培養100多人,其中有30人到北京空軍總院實習,其他的人留在其附屬醫院實習。航空航天學員大五開始實習,一共實習45周,其中外科16周,內科13周,專科16周。實習的環境有病案討論、專題講座、臨床技能培訓等等。
1.2研究方法
一、二級指標參照《軍隊院校教學評價方法》(2010版)及總參、總政《軍隊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模型》的具體指標體系,從教學設計、教學條件、過程管理和質量效果四方面形成空醫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指標體系的一、二級指標。通過資料收集、專家座談、個案分析(第四軍醫大學)等方法,總結空醫專業本科臨床教學體系的構成特征;對照《軍隊院校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軍隊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模型》的具體指標,構成空醫專業特色的評價指標,形成28個三級指標。因此,為了評價該軍醫大學航空航天醫學臨床教學質量監控水平,設計具體的評價方法為:評價結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種,其評價結果由28個三級評價點組成,每個評價點可以被評為A、B、C、D四個等級(其標準見細則,只列出A和C等,B等介于A和C等之間水平,D等低于C等水平),最終評價結果標準分為:優秀:A≥23,且D=0;良好:A+B≥23,且D≤1;合格:A+B≥18,且D≤3;不合格:A+B≤15,或D≥4。最后使用指標模型,應用于某軍醫大學的航空航天醫學臨床教學質量監控評價中。
1.3數據收集
1.3.1根據指標體系初稿,設計“航空航天醫學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指標體系三級指標確定及細則判定表”,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按醫學教學:教學管理:衛勤管理=3:1:1,比例,選取了15位專家,通過兩輪問卷調查,匯總意見,統計數據,最終形成指標體系。
1.3.2通過查閱相關文件、座談訪談、問卷調查、聽查課、實地考察等方式,檢閱某軍醫大學每個三級指標,其結果得分25個A標準,得3個B標準,達到優秀標準。
2研究結果
2.1建立評價指標的層次結構
首先建立決策問題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將評價指標按它們的性質分成若干層,構成一個以目標層、中間層及備選層所組成的遞階層次結構,如圖1所示。目標層為: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指標體系。中間層為ABCD四個等級。備選層為:教學設計、教學條件、過程管理和質量效果。
2.2指標體系模型及其結果
2.2.1采用德爾菲法發放15份咨詢表,收回有效咨詢表15份,統計結果為否定三級指標數7個,否定細則標準數9個,修正7個三級指標,修正9個評分細則。綜合意見,形成第二輪專家咨詢表。
2.2.2發放第二輪咨詢表15份,收回有效咨詢表15份,統計結果為,大家一致同意所有指標及評分細則。并最終形成"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指標體系"經過專家咨詢,最終確定一級指標為A1教育設計、A2教學條件、A3質量管理、A4質量評價,二級指標為B1專項規劃、B2人才培養方案、B3課程標準、B4教員隊伍、B5管理隊伍、B6教材建設、B7教學裝備設備、B8信息資源、B9質量保障、B10制度落實、B11檔案管理、B12學員學習情況、B13教員授課情況、B14服務部隊、B15內部反映,三級指標為C1改革項目、C2五年制航空航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C3五年制航空航天醫學專業課程標準、C4高職授課、C5教學管理干部工作經歷、C6學員隊干部、C7臨床教學教材、C8空勤科、C9其他空醫專業特色臨床教學科室(心理評測、心理學選拔、心理健康維護、高壓氧療法)、C10專業學科網絡課程資源、C11航空航天醫學專業圖書數量、C12質量保障體系、C13日常見習、實習制度、C14空軍特色科室課程實習制度、C15空軍常見病、多發病專題學習制度、C16檔案室建設、C17檔案管理制度、C18空醫特色課程見習、實習考核成績、C19校首長聽查課成績、C20教研室主任聽查課成績、C21督導組專家聽查課成績、C22學員履行空醫歷史使命的價值觀、C23學員履行空醫崗位責任或重大活動表現、C24教員對院校領導重視教學的滿意度、C25教員對以教學為中心的機關各部滿意度、C26教員對學員學習風氣的滿意度、C27學員對臨床教學保障的滿意度、C28學員對教員授課質量的滿意度。
2.3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
經過查閱相關文件、座談訪談、問卷調查、聽查課、實地考察等方式,評價某軍醫大學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質量,最后得分為24個A標準,得3個B標準,達到優秀標準(見表1)。
3討論
“指標體系”,設計合理,評價客觀,應用性強,能夠滿足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需求。
(1)設計指標體系時綜合考慮了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教育設計、教學條件、過程管理、質量評價的影響和作用,按目標一中間一備選模式,兼顧指標的科學性、層次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動態性及指導性原則,使航天航空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與教育設計、教學條件、過程管理、質量評價相互協調發展;
(2)表征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的指標可為教育設計、教學條件、過程管理、質量評價四大系統,其又由共計28個單項指標組成。單項指標選取能與其他學校、教學醫院或專業軌道相互比較的指標.。
(3)構建上述指標體系時,應當做二輪以上問卷咨詢,對問卷內容進行調整,并且集中專家意見,使其最終獲得滿意的協調一致性。
(4)對單項指標進行標準化時,應當注意指標上、下限的選取。下限要以基本滿足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基本指標為界;而上限可分遠期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發展方案進行界定。
(5)對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過去、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價,并與其他學校、教學醫院、專業或者軌道進行比較,確定航空航天醫學專業本科臨床教學質量監控評價指標體系。中間層為ABCD四個等級。系統層為:辦學定位、教學環境、質量監控環境可持續發展近期及中長期方案。綜上所述,通過建立指標體系評價某軍醫大學航空航天醫學專業臨床教學的監控質量是否達標,分別從教育設計、教學條件、過程管理、質量評價四方面進行分析,以促進臨床教學的管理規范性、提高教員的授課質量、增強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改善臨床教學的授課環境[6]。
4討論
通過建立指標體系評價軍醫大學某學年航空航天醫學專業臨床教學的監控質量是否達標,分別從教育設計、教學條件、過程管理、質量評價四方面進行分析,以促進臨床教學的管理規范性、提高教員的授課質量、增強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改善臨床教學的授課環境[14-16]。教育設計[17]。分析出來的具體指標包括:改革項目,航空航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航空航天醫學專業課程標等。教學條件[18]。分析出來的具體指標包括:高職授課課時比例、師資結構、教學管理干部工作經歷、學員隊干部工作經歷、專業教材、空勤科、專業科室、專業學科網絡課程資源、專業學科網絡課程資源等。過程管理[19]。分析出來的具體指標包括:質量標準、質量保障、質量評價、質量監控、質量評估獎勵、日常見習、實習制度、專業課程實習制度、空軍常見病、多發病專題學習制度、檔案室建設、檔案管理制度等。質量評價[20]。分析出來的具體指標包括:專業課程見習、實習考核成績、校首長聽查課成績、教研室主任聽查課成績、督導組專家聽查課成績、學員履行空醫歷史使命的價值觀、學員履行空醫崗位責任或重大活動表現、教員對院校領導重視教學的滿意度、教員對以教學為中心的機關各部滿意度、教員對學員學習風氣的滿意度、學員對臨床教學保障的滿意度、學員對教員授課質量的滿意度等。綜上所述,通過建立指標體系評價某軍醫大學航空航天醫學專業臨床教學的監控質量是否達標,分別從教育設計、教學條件、過程管理、質量評價四方面進行分析,以促進臨床教學的管理規范性、提高教員的授課質量、增強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改善臨床教學的授課環境。
作者:袁瑋卿董曉建鮑臻朱靚殷進功工作單位:第四軍醫大學
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全面推進范式建設
中心組建以來,原有的航空醫學訓練相關科室普遍存在科室建制不全、專業人才匱乏、研究基礎薄弱、配套設施落后等問題,制約航空醫學工作的健康發展。醫學訓練部依據“評訓結合,優勢互補”的方針,大力整合“以設備設施為基礎的硬件資源,以學科人才為基礎的科研資源”,統籌優化訓練、評估布局,全面推進醫學訓練部的范式建設。
1整合人才設備資源采取“結對互助、崗位輪班”的方式使得所有醫護人員迅速熟練掌握各訓練評估項目的技術細節和規范流程,并通過專家指導、骨干授課、內部學習、外出進修以及定期抽考等方法把每一名航訓人培養成“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著眼提高核心競爭力和整體訓練內涵,從訓練、醫療、科研三個層面對包括眼動追蹤系統、三視場速示器、事件相關腦電位、抗荷抗缺氧訓練儀、彈射救生裝置等在內的30余套現有專業設備進行有機整合,加快實現由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轉型。
2優化訓練評估布局中心原先展開生理心理訓練評估的場所比較分散,飛行員要完成訓練評估任務往往要在多個樓棟間來回數趟,無形中降低施訓人的工作效率和參訓人的配合程度。組建后的訓練部擁有獨立的3層大樓,具體布局為:一層為強健促進平臺,集中展開各類航空醫學訓練評估科目;二層為技術研發平臺,重點強化特色醫療技術的創新研究;三層為身心康復平臺,特別開設針對航空病康復、心理疾患診治的開放式病房52間。飛行員所有訓練評估科目均在一層樓內完成,初步實現“身心結合、評訓一體”的布局構想。
3全面推進范式建設醫學訓練部具體職能任務分為訓練、科研、醫療,本著“姓軍為兵、訓練建科、科研立科、醫療興科”的指導方針來架構和推進整個訓練部的范式建設,科學整合現有資源,合理優化布局調整。在訓練方面,一條龍式展開飛行人員高空低氧、抗荷加壓、空間定向、認知決策、注意分配等9大類20余訓練科目,提高訓練的效能,體現訓練的科學性;在科研方面,堅持“科研促進訓練、訓練帶動科研”的良性循環,聚焦實戰飛行,積極探索適合我軍飛行員的“生理-心理融合式一體化”訓練模式和規范操作流程,不斷創新完善訓練評估技術;在醫療方面,作為心理衛生服務和航空病康復兩個全軍??浦行?,華南師范大學和浙江中醫藥大學兩個臨床實習基地,充分利用學科交叉優勢和軍地優質資源,主動適應軍民醫療服務需求,全面推進范式建設,力爭實現軍事效益、科研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全方位增長。
科學實踐創新發展不斷催生優勢技術
為提高我軍飛行員戰斗力服務是醫學訓練部的生存之本、發展之源。隨著高性能戰斗機大量裝備部隊,飛行員面臨日益突出的航空醫學問題,如高過載、高認知負荷、高心理應激、高發飛行錯覺,以及嚴重飛行疲勞等。應主動跟進解決隨之產生的飛行衛生保障問題,進行科學的心理生理體能訓練與評估;在實踐探索中,醫學訓練部大力推進“三化(訓練模塊化、評估標準化、流程規范化)”建設,積極創新發展模式,不斷催生優勢關鍵技術。
1實踐中推進“三化”建設推進飛行員訓練模式的整體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鍵是要進行科學統籌和精細管理,規劃好整體訓練模式的“路線圖”,在實踐中推進“三化”建設。訓練模塊化,針對不同機種駕齡、不同身心狀態以及不同訓練需求,采取不同的訓練模塊,做到按需施訓。評估標準化,針對不同的評估科目,嚴格做到四個標準化,即評估內容標準化、實施條件標準化、計分規則標準化,以及參考常模標準化。流程規范化,整個流程分為訓練準備、訓練實施、訓練評估和總結講評四個階段,形成制度,責任到人。實踐證明,“三化”建設使得整個訓練評估工作有序展開,良性循環,從而大幅提升整體訓練效能。
2探索中創新發展模式醫學訓練部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牽引,深化訓練、科研、醫療的有機融合,持續提高強健促進能力和水平,堅決走出一條“整體跨越、重點突出”的創新發展之路。針對空軍轉型建設賦予航衛保障工作的新要求、新使命,瞄準“打造一流的飛行人員能力評估促進基地”的奮斗目標,在訓練上重點探索飛行人員整體訓練模式的構建,在科研上深入探索與飛行品質能力有關的大腦認知功能和前庭功能等,在醫療上集中探索飛行人員心身疾患的康復治療以及重大事件的危機干預技術。同時,加快研發數據庫共享的智能化工作平臺,借此對訓練部所有業務工作進行深度有機融合,并積極向遠程菜單式主動跟蹤服務延伸。從飛行員入院開始,相關數據信息將被及時采集、分析反饋、建檔入庫、隨機抽檢、定期回訪,有力保證了訓練的規范、科研的嚴謹和醫療的質量。
3累積中催生優勢技術訓練部一直把優勢關鍵技術建設作為轉型發展的核心任務,努力加快拓展研發航空醫學訓練新技術?,F已成為空軍航空醫學生理訓練中心、空軍心理疾病診療中心、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科研協作基地,第四軍醫大學等三所重點大學的碩士生培養點。取得了軍隊科技進步獎三項,其中二等獎一項。完善“模擬3500米急性低氧訓練”技術規范,獨創了“多媒體認知領悟療法”,研發全軍首臺野戰心理治療車。借助訓練業務融合變革所帶來強大的技術創新推動力,下一步訓練部將一方面堅決“走出去”,組織精干團隊赴國內外相關軍事機構觀摩學習,同時爭取配發高端設備作為研發優勢技術硬件平臺;另一方面主動“請進來”,邀請航空兵部隊和更多知名高校結成科研協作單位和教學培訓基地,充分利用航空兵部隊配備的先進模擬機和高校重點實驗室的高尖技術力量,形成合力,在飛行員特殊品質能力訓練的關鍵技術上早日取得新的突破。
作者:許濤朱超李交杰婁振山徐建華單位:空軍杭州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
1醫學計量意識不強
由于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一直沒有成立計量室,總后及軍區組織的計量培訓班也很少參加,對計量檢定員的培訓工作重視不夠,成立計量室的人員準備嚴重不足。而且平時對計量知識的宣傳也不夠,醫療設備使用科室對計量的概念模糊,對計量檢定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將其當作上級計量機構的一次檢查,平時工作中的計量意識淡化。設備管理科室對計量工作不夠重視,計量法規宣傳不到位,缺少定期的計量知識培訓。
2加強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計量工作的思路
2.1提高對計量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強醫學計量知識的普及,認真貫徹落實《中國人民解放軍計量條例》和《軍隊醫學計量規定》。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醫學計量工作的重要性,給予足夠的支持。職能部門要加大計量知識的宣傳力度,普及醫學計量法規,使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的人員認識到計量工作的必要性。醫學計量工作不僅是設備管理部門的工作,而且關系到每一個科室、每一名設備使用人員。要對醫學計量工作有一個重新定位,切實加強醫學計量工作,為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計量工作的開展創建一個有利的氛圍。
2.2加強與上級和同級機構的協同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正處于轉型期。從原來單一的療養任務向鑒定、訓練職能轉變,這一時期任務較多,短期內成立計量室比較困難。應加強與軍區聯勤部二級計量站的溝通,由后勤部衛生機關與軍區聯勤部二級站協商,或與大連療養院三級計量室協商,暫時負責保障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計量工作的開展,完成對其強檢設備的計量檢定工作。同時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也要做好長遠規劃,大力做好計量人員的準備,使其參加總后或軍區聯勤部組織的計量培訓班,定期對醫訓處助理員、設備管理科室人員、非現役文職人員進行計量培訓,以解決因現役軍人減編、醫學工程人才短缺而形成的醫學計量管理隊伍不穩定的問題,為以后成立計量室做好準備。
2.3籌建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計量室從長遠來看,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有必要成立自己的計量室??哲妿姿娇蔗t學鑒定訓練中心都沒有成立計量室,計量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困難。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都是區域性中心,地域跨度較大,具備成立計量室的條件。(1)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的設備日益增多,除了常用醫療設備外,還新增加了大量心理、生理訓練設備,這些新增訓練設備軍區聯勤部二級站目前還沒有檢定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填補這一項空白。(2)幾所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呈發散性分布,區域內有不少場站醫院、場站衛生隊。目前,場站醫院、場站衛生隊同樣存在計量工作環節薄弱的問題。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成立自己的計量室后,可根據具體情況負責區域內航空兵的場站醫院、衛生隊的醫學計量工作,這樣在體制關系上更加順暢,同時還可緩解軍區聯勤部二級計量站工作任務重的壓力。(3)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成立計量室后,醫學計量工作的開展會更加完善。目前,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只能依托軍區聯勤部二級站完成國家強檢設備的周期性檢定工作,對設備的使用前檢定和維修后檢定都不能有效開展。成立計量室后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將計量檢定與維修工作結合起來。對于一些數量較多而又常用的設備,如血壓計、氧氣吸入器等,應及時維修、檢定、使用。維修過的設備,須計量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以確保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鑒定、訓練用設備準確可靠。
3結語
醫學計量工作對于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的鑒定、訓練水平有很大的影響,對其轉型期提高保障能力關系重大。提高醫學計量意識,加強計量管理,是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當前質量控制管理工作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作者:劉吉延王欣單位:大連航空醫學鑒定訓練中心
1我軍飛行員航空醫學訓練的現狀與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軍逐步積累了豐富的飛行員航空醫學訓練經驗和方法,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醫療保障模式[3-4],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1航空醫學訓練前的身體評估尚待完善
高性能戰機飛行員參加航空醫學訓練前,均接受了較全面的體檢,但一方面,部分身體檢查項目對訓練的針對性尚待加強;另一方面,訓練前的體檢和航空醫學訓練在不同單位完成。因此,在實際開展訓練前,對飛行員身體狀況的評估僅依賴于體檢記錄,并不能完全滿足實際訓練的需要,特別是在頸腰椎功能及心肺功能等方面缺乏及時、有效和準確的評估。
1.2航空醫學訓練中的醫療保障難度較大
航空醫學訓練項目大部分風險較大,如離心機訓練、迅速減壓體驗訓練等,有可能發生多種不同的意外情況;部分訓練項目地點分散,需要醫護人員遠離醫療機構,外出實施醫療保障,加大了醫療保障的難度。
1.3缺乏訓練后的醫療回訪
參加航空醫學訓練的飛行員駐地分散,訓練時間也較短,在訓練中出現的身體不適一般可得到及時處理。但因缺乏跟蹤隨訪,對飛行員訓練結束返回部隊后的身體狀況和臨床結果跟蹤了解不足。
1.4醫療保障人員水平參差不齊
航空醫學訓練醫療保障工作需要應對可能出現的多種突發狀況,是一項跨學科、跨專業的工作,并需要有較強的航空醫學知識背景。因此,航空醫學訓練醫療保障的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要求較高,而目前高水平的專業醫療保障人員相對缺乏。
2對策與建議
2.1完善航空醫學訓練前的體檢制度和內容
高性能戰機飛行員航空醫學訓練,對參訓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需在訓練前對身體狀況做出全面、準確的評估,而體檢是最重要的評估手段。應根據實際訓練需要,補充和完善體檢項目,特別是加強頸腰部功能、心肺功能等方面的檢查,確保訓練安全。
2.2制定實用有效的航空醫學訓練教程和標準
應針對高性能戰機特點,根據不同的機種和飛行任務需要,提出相應的醫學訓練要求,制定、完善醫學保障制度及規范。對高性能戰機,應在抗缺氧、抗載荷、維持前庭功能穩定性、保持良好的自主神經功能狀態,以及在應激狀況下保持良好的心身狀態等方面,形成系統的航空醫學訓練保障教程和標準,為航空醫學訓練的醫療保障提供科學依據。
2.3建設多層次航空醫學訓練醫療保障模式
各基層單位、鑒定訓練中心和研究機構,應根據各自承擔的訓練任務和項目特點,制定相應的醫療保障內容和方式,形成系統化、科學化的多層次、多水平、多中心的航空醫學訓練醫療保障模式。
2.4注重航空醫學訓練醫療保障專業人員的培養
航空醫學訓練專業性強,是醫學科研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工作。應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加強科研攻關和高素質航空醫學專業人員的培養[5],為航空醫學訓練醫療保障提供技術和人員支持。
2.5加強航空醫學訓練專項醫療設備的研發
根據需要加大在航校、場站、鑒定訓練中心等單位增配通用醫療保障設備,同時應根據高性能戰機的特點,不斷引進和研發新型專項醫療設備,不斷提高航空醫學訓練醫療保障水平。
作者:徐珀 許也齊 汪東軍 王林 王麗萍 單位: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空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