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04:23: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文言文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文言文相對于現代文而言,在詞義、句法和結構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對于剛接觸文言文的小學生而言,能否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獲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理解,并能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是有效完成文言文閱讀任務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以讀為本 循序漸進 參與討論
文言文是指“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形成的一種簡潔、典雅的書面語體?!遍L期以來,我國語文界對于小學文言文教學持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文言文教學無助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文言文不但要教,而且要教好。因此,將文言文引入小學語文教材,既是一種嘗試,更體現了語文新課程的理念,即讓小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色及其蘊涵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記誦積累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從而為初中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筆者從教學原則和教學策略兩方面對文言文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學文言文教學原則
1、以讀為本的原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進行理解,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边@就表明,小學文言文教學應以讀為主,讀中悟理、讀中悟情。
首先,教師可以安排范讀、聽讀、自讀、聽讀、領讀等朗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和語氣,揣摩句子的讀法,達到讀通課文、感知文意的目的。
其次,以學生自讀為主,加深理解和體驗。教師不宜采用逐字逐句講解分析的形式,更無必要講授文言知識,應鼓勵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的情味,形成文言的感覺,從而理解文章的內容,明白蘊涵的道理。
其三,拓寬文言文閱讀的范圍。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的文言文。例如,在學習《楊氏之子》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的其他小故事,了解故事內容,體會語言精妙,從而鞏固學習成果。
2、循序漸進的原則
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發展規律,要求他們在文言文的意境中讀出古文味來,確實有些困難。教師可以采用由淺入深、由扶到放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指導學生借助文后注釋、課文插圖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內容,還可以在必要時加以點撥。
3、參與討論的原則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相比于現代文教學,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言文,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過程引導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討論的欲望,然后學生圍繞主題,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朗讀、圈畫、交流等學習方式思考問題,認真傾聽同伴的意見,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展開討論,最后在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的基礎上,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二、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
文言文相對于現代文而言,在詞義、句法和結構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對于剛接觸文言文的小學生而言,能否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獲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加以理解,并能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是有效完成文言文閱讀任務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主動地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
1、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
教師不應太多考察學生對詞法、句法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差異性學習和選擇性學習等學習方式,即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適度的目標,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選擇,嘗到閱讀文言文的成功喜悅。例如,《楊氏之子》一課的教學目標由低到高分別是: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借助注釋,理解句子意思,讀懂課文內容。
(3)感受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教師可先讓學生了解這些教學目標,并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選擇其中的一項、幾項或是全部目標,然后采用“同組同質”的分組形式,通過自由討論、合作探究達成這些預設目標。
2、示范閱讀理解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主動觀察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困難,積極引發他們的思考,并采取行動幫助他們克服文言文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如《學弈》一課的教學,學生可能會提出“‘通國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教師就可激活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通過全班討論來總結學習方法。例如,可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理解的方式,推測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
3、引導學生自我反思
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基于他們能不能主動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理解上的偏差,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加以自我提問,如“讀了課題,猜猜文章會寫什么?”,“是不是和我想的一致?”,“我是否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和課文的意思呢?”,“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哪些還需要我進一步學習的?!钡鹊?,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小學文言文教學作為一塊頗具爭議的領地,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例如如何協調與現代文教學之間的關系,如何編寫符合小學生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教材,如何通過教學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從而提高文學修養等等,這些都還值得我們去不斷關注和研究。
摘 要:小學文言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對于繼承祖國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及人文主義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旨在通過實踐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文言文;誦讀法;比較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蔽难晕?,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是現代漢語的源頭。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也是我國古代文明傳播和承接的媒介。從小學階段開始,對學生進行文言文的教學,對于繼承祖國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及人文主義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文言文本身晦澀難懂,大量的“之乎者也”與現代文大相徑庭,小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產生陌生的距離感和畏難情緒在所難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講求方法,提高課堂效率。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較為有效的方法:
一、誦讀法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的教學提出的目標與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無師自通”,都說明讀對理解文章的重要作用。教學文言文,誦讀尤為重要,且需注重以下幾點:
1.讀準
讀任何一篇文章,首先得把字音讀準確。文言文中存在通假字現象,雖然不要求仔細講解古漢語的特殊語法,但在朗讀時還是要做一些淺顯的解釋,并提醒學生注意讀音。例如《兩小兒辯日》中“孰為汝多知乎?”這句就涉及兩個通假字,在朗讀時就得變換讀音。
2.讀通
讀通也就是要注意讀好停頓,指導學生正確斷句。要按照詞語及語言特點,最好指導學生劃出正確的詞語停頓。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斷好句、讀好文,也有助于其對句子的理解。例如《楊氏之子》中“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句,應提醒學生注意“家”和“禽”中間的停頓。
3.讀懂
讀懂即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每個句子意思,了解課文大意。語文教學參考書第十一冊也明確地指出:在小學階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同時也指出,教學中主要讓學生自己借助課后注釋理解,教師適當點撥講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同時要重視熟讀成誦,進行語言積累。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字多義”和“古今異義”這兩種古漢語的特殊語法現象。
有些教師可能認為,這些內容課標根本沒有要求,不講也罷。但是筆者認為,既然小學文言文教學要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那么這些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最寶貴的能力的載體就必須得到重視。只是講解不需太過仔細、透徹。例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時,可提醒學生特別注意“去”和“湯”這兩個字在課文注釋中的解釋,并與其現代漢語中的意思相比較,很容易看出兩者的不同之處。雖然沒有提及“古今異義”,但是學生已經了解了,同樣一個字,在古代和現代會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再如,在教學《學弈》時,學生會發現,課文里“之”這個字出現了6次。這些字,有的當助詞“的”講,有的作代詞講,書中又沒有作完全的解釋,學生就很難把握,以至于有礙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把這幾個“之”字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以理解。而不是單獨、機械、孤立地拿出來講。當學生了解了每個“之”字的意思時,自然就理解了。
二、比較教學法
比較教學法是指我們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可以把古今的語言拿來比較,也可以把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文言文教學也是一樣的,通過比較讓學生獲得深刻的認識。
如,在學了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后,緊接著學習的是《晏子使楚》。此時學生們還保留著初學文言文的熱情。于是我趁熱打鐵,再一次將學生們帶進文言文的大花園中,去采擷一朵朵語言之花。當我把《晏子使楚》的文言文選段展示在學生面前時,他們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盡管剛開始時讀得不流利、不通順,但是經過努力,這個片段終于被完整流利地讀了下來。至于文章大意,學生根據課文中的現代文,也能很順利地讀懂,并能和和課文中的故事對應起來。經過比較,學生能夠很明確地感受到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區別。又如,在學習課文中的成語故事時,我也會適當穿插文言文。如“程門立雪”“響遏行云”等。通過比較,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就更為深刻了,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三、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追求課堂教學的創新,教師在教學中組織部分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進行角色朗讀或情節表演,輔助學生感受情境,從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理解和感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幾篇文言文既短小精悍又生動有趣,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特點。如,《兩小兒辯日》,內容基本上都是人物對話描寫,而人物的動作行為描寫相對比較少。這就給了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鼓勵他們展開想象,合理發揮,創造性地加進一些元素。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讓學生自由結合,選擇要表演的篇目。這種教學方法,既鞏固了對課文的學習,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文言文課堂散發活力。
綜上所述,小學文言文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其中之一,同樣要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教師在文言文教學時,既要看到“言”的重要性,又不可忽視“文”的價值。緊扣課程標準的要求,采用注重培養學生主體參與和創造意識的教學方法,那么小學文言文教學這塊“處女地”必將迎來“春風已度玉門關”后的勃勃生機。
(作者單位 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中心小學)
摘要:文言文是一種文學語言,是中華文化幾千年來得以發展和傳承的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文學價值和美學價值。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必須使教師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重視起來,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加深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語感的培養、興趣的培養、情感培養等方面,力求在探索研究中,提高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文言文;教學;方法探究
文言文是在古代漢語口語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形成的一種簡潔、典雅的書面語體,有其獨具特色的古樸之美——文美、韻美、意美、境美和時代塑造的含蓄、幽深的內涵。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朗讀是第一位”的理念,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文言文,感受祖國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好文言文,確非一件易事?,F就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在教學活動中的幾點粗淺經驗。
1.抓住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我認為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更應遵循多“讀”的教學原則,以讀為本,讓學生讀、悟;讀、背;細細品位。讀的方法很多在這里可以充分發揮讀的作用:①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學生在反復聽讀的過程中,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以及大體的文意。 ②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由于學生是初次接觸文言文,我在上課時一句一句地教,并且對一些難讀的句子劃分節線,以幫助學生掌握語句的停頓。如《伯牙絕弦》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學生在準確的反復跟讀的過程中,對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漸加深。③學生自由朗讀。目的讓全體學生鍛煉朗讀,獲得語感,領會課文大意;④同桌互讀,這樣他們之間就可相互幫助糾正錯誤的發音。并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 ⑤全體學生齊讀。目的讓優生帶動差生,讀通課文,讀出課文的節奏。這環節,主要是學生反復讀,讀到文章自然上口,讀出韻味。
2.養成良好的習慣,探求實在的方法
建立在強烈的學習愿望和興趣上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中小學文言文銜接教學的關鍵性的一個環節。小學里,教師講得多,喂得多,到了中學,則要慢慢地過渡到自己學,自己找食吃。對教師而言,不只是授業解惑,而且要教給學生開鎖的鑰匙,讓他們自己去打開緊鎖的大門,所以必須加強小學文言文學習。
其實,文言文教學不比外語教學,它仍是母語教學,不像學外語那樣毫無根基,因為現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展,與古代漢語還是有著不可割裂的關系。學生初學文言文雖然有一定的語言障礙,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尤其是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初學文言文時最大的困難。但是事實上,學生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于注釋結合自身的感性認知基礎去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所以我們在學生初學文言文時,便要給他們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把文言文的學習與平時的語文學習進行對比,使他們增強學好文言文的勇氣和信心。
小學階段的預習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古漢語詞典,教會他們選擇義項的方法,養成在閱讀中盡可能地自己掃除文字障礙的習慣;其次,在預習中應該反復朗讀;再次,利用古今漢語相通的原理,養成用跳讀、猜讀的方法來整體感知古文大意;最后,主動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所講古文的作者、出處及背景資料。學習習慣就是一把能打開大門的鑰匙,它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3.激發興趣,讓學生找到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初讀,讓學生們先把文字讀正確通順。讓學生先將文章自己讀一讀,然后由老師做精心的范讀,再由學生自讀,初步感受課文內容。人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譯就是“把一種語文依照原義改變成另一種語文?!蔽蚁牒⒆觽兊淖浴白g”,應該是先“推測”,讓孩子們先經過文后注釋,從一字一詞開始翻譯,再把全句的意思連貫起來譯,再聯句成文,學生就對文章內容不難理解了,這樣的過程,是化難為易,由簡單到復雜,幫助孩子們逐步領略文言文的學習方法。誦讀的過程是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的升華,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了文言文的故事內容思想感情。再進行個性化的誦讀,孩子們定會讀得抑揚頓挫、搖頭晃腦,有滋有味的。演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體現之一,學生將理解到的課文內容,運用對話、動作、表情,有條件的還可準備恰當的道具一一展現出來,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增強文字的表現力,這也是提高孩子們學習文言文興趣一條有效途徑。
4.及時總結學法
這也就是應了一句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敝灰莆樟藢W習的方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我想只要方法得當,就會有一種功半事倍的效果。
5.文言文教學要很好地借助于現代多媒體手段
直觀是幫助理解的好方法,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圖片、動畫和音頻、視頻。它能重現遠隔幾千年的社會風俗,常人走不到見不了的山水美景也能很方便地呈現在眼前。有助于對文言文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要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益。
文言文作品是中國古代精英文化的結晶,具有極為豐富的精神內涵。我們要通過這些優秀的作品,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文言文的學習和教學不是完全獨立的,是交叉的,相互關聯的。在文言文教學中,把握住這幾個要點,對學生進行積極地興趣培養和學習方法的引導,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更能培養學生們熱愛祖國語言的情懷。
小學文言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深知“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了提高小學文言文教學實效性,我們一定會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一如既往地探求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挖掘,不斷探索研究,小學文言文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所占比例較小。關于文言文教學,《語文課程標準》在小學階段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只籠統地提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既然文言文學習定位于誦讀層面,那么它就要遵循誦讀的基本規律和要求。小學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為初中文言文學習做好鋪墊。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語法特點和文言文的實詞、虛詞完全不了解,所以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如何解決?我們認為,應堅持“讀”字當頭,以讀促悟,把學生讀懂文言文的過程變成接觸、感受文言文的過程。南懷瑾先生說:“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中國的書,更要高聲朗誦,讀得多了,自然懂得語言與文字的會意和音韻。”幾千年的時空距離,造成古文與現代學生的隔膜,要沖破這道隔膜,讀,應成為基礎和前提。只有讀,才能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才能被文言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生共鳴。
一、文白對讀,引發閱讀期待
小學生好奇心強,初學文言文有著濃厚興趣。合理利用這一心理需求,適當講一些與文言文有關的趣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可以激起他們學習文言文的好奇心。在教學文言文時,我們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借助文本語言所提供的信息,用講故事、讀譯文、說典故的方式,為學生建立一個具體的語言交際場景,使學生主動地、設身處地地觸摸文本的字、詞、句,領悟其中的內涵。然后給學生讀文言文原文,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急于領略文言文的風采,急于感受文言文的韻味。接著是文白對讀,感知文本大意。這樣做,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楊氏之子》(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前,可以講講與之有關的小故事,再由《世說新語》引出《楊氏之子》,這樣就會激發學生閱讀的渴望,引發閱讀期待。學生“愿意去讀”,效果要比老師“叫他去讀”好得多。
另外,還可以巧用預習,化難為易。由于小學生接觸文言文較少,文言文的詞語、句子又十分拗口,難懂。這時如果上不好,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新鮮感不但喪失,還會產生厭煩情緒。而預習,可以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成效。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楊氏之子》之前,在黑板上寫了三個預習要求:1.課前能讀通課文的同學是學習文言文的天才;2.能自己弄懂每個句子意思的同學是學習文言文的奇才;3.課前讀過這篇文章的同學是學習文言文的良才。學生都想成為這“三才”中的一才個個躍躍欲試,不想落后,于是很自然就進入了預習階段。預習了也就有了基礎,課堂上的學習自然也就順暢得多,學生理解起來也就容易一些。
二、指導練讀,用語感去觸摸
《楊氏之子》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它編在“語言的藝術”單元首篇。編者這樣安排,一是讓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能初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所以這篇文章的教學對小學文言文教學,乃至于對中學文言文教學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據調查,目前在初、高中,學生普遍怕學文言文。我想,這除了跟文言文難度逐步加大有關之外,應該也與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時教師的教法有一定關系。
讀通文言文應是文言文教學人人必須達到的“下限”,是文言文教學的“底線”。學生只有把課文讀通了,才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領悟文本內涵,為進一步探究和賞析文言文奠定基礎。對小學生而言,學習文言文最大的難點可能在于按文言文的節奏讀順課文。因此,教學中應加強朗讀指導,把讀通文言文這一目標作為文言文教學的底線。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過三關的模式來進行:第一關,讀通。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詞的讀音和現代文中的讀音不同,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斷句不當,出現錯讀,斷讀,沒有韻味等問題這是正常的。初學文言文,教師要幫助學生闖好“讀通”關。讀音不同的字詞,要指出;斷句、停頓,要引導學生體會;難讀的句子要領讀;要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如語速、語調,音斷氣不斷等。要把范讀、領讀、自由練讀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讀正確、讀流利,又能從中感受到朗讀文言文的樂趣。如教學《楊氏之子》,在導入新課、范讀課文后,教師可幫助學生劃分語句分節線: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剑劊涓福福辉冢耍魞撼觥瓰閷W生在朗讀古文時注意停頓,讀出輕重緩急,讀出古文韻味作適當的鋪墊。第二關,讀懂。如《伯牙絕弦》(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中一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有的學生按照注釋理解為“太好了,高高的就像泰山一樣”,也有的學生理解為“太好啦,我仿佛在琴聲里看到了像泰山那樣的高山”、“太好了,聽著音樂,我好像看到了巍峨的泰山”。對于這些理解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贊賞學生掌握了讀懂文言文的方法,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只要求他們把握文言語句的主體意思,核心意思,句子的簡潔與具體則不必苛刻。第三關,吟讀。古人把讀書稱為“吟”,叫做“詠”。因此,在完成閱讀教學的“底線”――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們要以“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讀出意境”為目的,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言文的特質、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但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先做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給古文進行正確的斷句。想當年,有著天下第一老師翁同指導的光緒帝,年十六而未能正確斷句,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十二三歲的學生。
怎么斷句?斷在“所斷之處”。文言文多以單詞節表意,一個字就是一個意思,一詞一頓是規律之一。文言文斷句和理解內容緊密相關,多讀幾遍,理解大意是正確斷句的前提,因為讀不懂就點不斷,不理解就斷不好。如“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大意是“沒有聽說孔雀是先生家的鳥”?!皼]有聽說”是一個意思,“孔雀”今古一樣,“是先生家”是一個意思,“家”“禽”不同于現在的“家禽”,現在說的“家禽”是指雞、鴨、鵝等,而文言中的“禽”指鳥、鳥類,所以斷句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斷句后,如何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如,《學弈》(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開篇第一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正確的斷法是“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照現在普通話的讀法來讀,于“之”后面是要停頓的。但是試讀之后能夠發現,對則對矣,可是怎么聽都不是那么回事,缺乏古文的味道,倒像現代文。要是出現“斷點”多一些的文句,問題就更多了。如下句:“使弈秋誨二人弈?!闭_斷法是:“使/弈秋/誨/二人弈。”一斷一停,讀著讀著,旁人不禁要問:“您是結巴還是緊張?”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那就是在斷點處,把斷點之前的字音延長。如:“使――弈秋――誨――二人弈?!毖娱L聲音時可以輕,然后試著搖頭晃腦,開始時感覺有些怪,但如此幾次之后,能發現,咦,還真有點兒意思呢!再想想以前那些長衫瘦弱的書生,是不是和他們的讀書方式有幾分接近了呢?讓學生模仿這樣的讀法,就能更好地激發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引領研讀,用心靈去感悟
理解,是學習文言文的第二道障礙。文言文作為我國古代通用的書面語言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語言環境已發生了很大改變,文言文中的許多字、詞義發生了變化,有的字詞意思和現代文相差甚遠。對于在現代漢語語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來說,要準確掌握和理解其含義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意思,鼓勵他們翻譯文言文。讀與思結合,讀與導結合,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情感、掌握技巧。
1.放手讓學生試譯課文。小學課本中選編的文言文都是一些淺顯易懂的文言文,并且課后都有注釋,應該說,理解起來不是很難,但對于初學文言文的小學生來說,養成逐字逐句直譯的良好習慣對于以后更好地學習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文言文每句話中每個漢字的意義都是比較固定的,古代語言以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漢語則以雙音節詞為主,所以只要把每個單音節詞轉換成現代漢語中相對應的雙音節詞就可以翻譯過來了,這和英語學科的譯群翻譯法類似,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嘗試著翻譯課文。
2.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文言文的橋梁。小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如何學習,是很無措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給予學生相應的學法指導,如出示下列自學提綱:(1)自讀課文,對照課文的注釋自主閱讀;(2)對文中出現的疑難字、詞,可以利用工具書幫助理解;(3)試著把每句話的意思說出來;(4)不理解的字、詞、句或問題可以圈出來準備質疑。如《學弈》一文中六個“之”、兩個“其”、兩個“為”的疏通;一些離現在生活和學生實際較遠、古今意義變化較大的實詞的理解,如“走”字;一些難以理順的句子,如《學弈》中“唯弈秋之為聽”的串譯等,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指導。
3.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只要掌握了學習方法,不僅老師教起來輕松,學生學起來也愉快。如學習《楊氏之子》中的“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一句,可采用先看注釋理解“詣”、“乃”的意思,再將注釋帶入原文揣摩句意,使語言通順流暢的“看注釋理解詞句”方法。而“為設果,果有楊梅”一句,因教材中沒有注釋,則可采用“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學習方法。先理解“設”的意思,再聯系上文弄清“誰為誰設果”,然后完整說說句意。由此使學生體會到:有時要說明白文言文的意思,需要適當添加語言。這句話就省略了“孩子”“孔君平”,解釋時只有加上這些詞才能說清楚。還有“抓重點字理解詞句”的方法等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后,及時小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并強調請學生運用這些方法進行實戰演練,不僅僅是讓學生明白自己學到了什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自己是靠什么方法學到的。
在學生讀懂文言文的字、詞、句義,疏通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了文章的情感后,老師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誦讀時間,讓學生熟讀成誦。這一步,可采用的方式很多,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可以插入體驗性讀、分角色讀、表演性讀等。如,在教學《伯牙絕弦》時,起先要注重朗讀的體味,在教學接近尾聲時,可通過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試著背誦課文,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通過熟讀,不僅讀出字面上的內容,更讀出了文字背后的畫面。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獲得理性的審美感受;通過反復誦讀,初步掌握文言文的斷句、重讀的規律,把握文言的語氣、語速,形成文言文語感。而且,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讀懂了文意,讀出了文氣,讀出了個性化的理解,學習興趣會特別高漲,從而享受到學習文言文的成就感。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石巖公學
【摘 要】自從文言文走進小學語文課程以來,它成了教與學的難點。有的教師認為要求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是嘩眾取寵,對文言文教學不重視;學生也覺得文言文“難讀”、“難懂”。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從讀中體會、表演文言文故事、拓展文言文閱讀等幾個方面改進文言文教學的效度。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態度;興趣;誦讀;拓展閱讀
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的文言文都是流傳至今的千古名篇。它們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初步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提升欣賞語言美的情趣與能力,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歷史文化的思想感情。
目前,教師比較注重字詞與內容的理解,而忽視誦讀、體會、學習方法的教授。教師應該如何改進文言文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愛學、愛讀,從而有所得、有所悟呢?以下是本人通過幾年的教學研究,總結的幾項文言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認知文言文重要性,重新審視教學目標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如果把中國語言比作一把折扇,文言文相當于扇軸上面的主體部分,而白話文僅是扇軸下部的扇尾。兩者在數量、質量上皆不可同日而語?!币簿褪钦f文言文是現代白話文先祖。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一共編排了四篇文言文:五下的《楊氏之子》、六上的《伯牙絕弦》、六下的《學弈》、《兩小兒辯日》。由于文言文走進小學語文課本的時間不長,老師們在上公開課、教研課時不敢輕易嘗試。
因此,文言文的課堂教學研究勢在必行。高段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而小學課本中選編的四篇文言文都是短小精悍的經典文章?!缎抡n程標準》的階段目標對小學階段只要求“誦讀”和“體會”;在評價方面,注重學生“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不評價“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感知和體會,幫助他們積累文言文的學習方法上,為以后學習文言文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豐富文言文課堂,激發學習興趣
文言文遠離學生的生活,再加上語言簡練、精深,學生讀起來拗口,難以理解,會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又有人說文言文是小學生的“第二外語”??墒菍W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很是積極,也許是因為文言文簡潔、精悍,也許因為新鮮與好奇。教師要把握學生第一次的新鮮感,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古韻味兒的課堂,觸動他們對文言文學習的欲望。
要創設這樣的課堂最好就是從古詩詞、古代名言警句、古代名人軼事或古代樂曲入手。如教學《伯牙絕弦》時,在誦讀中配上古琴樂曲《高山流水》,傳達出兩位朋友相知相惜的情感,既幫助了學生理解課文意思,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四步成誦,讀中體會
“語文語文,以讀為本”,這是教師們口中經常念叨的。節奏感較強的文言文和古詩一樣特別合適誦讀。教師不妨遵循“四步朗讀法”,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朗讀。
(1)讀準字音
文言課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古音字、生僻字、破讀字,比如古人名、古地名、古官職名到現代已經不常用或是不用了。《學弈》一課中有“弓繳”一詞,其中的“繳”字,在這篇課文中它就讀zhuó,平常很少用。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各種查詢方法掃清閱讀中的障礙。
(2)讀通句子
初學文言文,學生沒有形成文言文語感,教師更要注重學生誦讀。如《學弈》中有一句易讀錯的句子:“思援弓繳而射之”,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著拉開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鵝),因此正確的停頓應該是“思/援弓繳/而/射之”,但經常有學生讀成“思援/弓繳/而/射之”,這樣不利學生理解與記憶。遇到這類情況,教師應結合各種朗讀形式教給學生朗讀文言文的技巧,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又能從中感受到古文的韻味。
(3)讀懂文意
在熟讀的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工具書等理解字詞的意思,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適當地點撥、講解,卻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譯課文意思。文言文中音韻的鏗鏘、語調的抑揚、語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適合“意會”而不宜于“言傳”。只能是靠反復朗讀,從朗讀中去琢磨、體會、感悟。
(4)熟讀成誦
誦讀正是對文章情感淋漓盡致的再現,是把“不動的文字變成活的語氣”。學生可以通過誦讀體會文言文的語氣,理解意思,進而感悟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也可以抓住重點句的理解,然后進行反復的誦讀,感情漸漸就出來了。只有多誦讀,學生才能對積累的知識進行聯系、比較、積累,真正達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四、拓展文言文閱讀,鞏固學習方法
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重相對其它文體的課文,少之又少。所以教師應結合課文,拓展閱讀一些層次差不多的文言文。比如,《世說新語》可成為學習《楊氏之子》之后的自讀篇目;學了《伯牙絕弦》后可以推薦《望梅止渴》、《黔驢技窮》的文言文版成語故事;學了《學弈》后推薦文言文神話故事《夸父追日》;還可以積累古人的名言警句。通過拓展閱讀,擴大學生文言文的閱讀面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學法,使其能學、善學、樂學。
我們要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感受作品魅力,吮汲思想精華,能夠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使文言文這一中國古代文學瑰寶不致因時空的久遠而褪色。
文言文作為我國古代通用的書面語言形式,記載和傳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和悠久歷史,她以深厚的文化內涵、豐富的人文潛質和獨特的審美,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人。作為一種書面語言,文言文具有獨特的魅力。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了文言文教學任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要求。但是在文言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很多教師很難把握這一教學內容,要么熟視無睹,要么一讀了之,要么無所適從,很少有人致力于這方面的探索研究。正如錢夢龍先生在《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所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景象?!倍谴蠖鄶敌W生怕讀文言文。由于文言文離我們的生活時代久遠,再加上語言簡約、精深,很多學生讀起來覺得佶屈聱牙,難以理解,產生畏難情緒,因此視文言文為第二外語,沒有形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以至于把厭煩的情緒帶到中學,甚至影響終身。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喜歡文言文,會學文言文?怎樣讓文言文在學生的語文素養中占一席之地,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文言文,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我認為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認清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必要性
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而作為古代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文言文作品是在經歷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留給后人的佳作。它所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語言形式、寫作技巧、思想情感,令我們深深地折服,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學習文言文可以修身養性,增加智慧,開啟智慧之門;可以讓人懂得美、認識美、領略美、欣賞美、享受快樂人生;有利于讓學生樹立遠大目標,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很多有成就的作家、詩人在幼年與少年時都和這些作品有過親密接觸。偉大領袖寫過很多膾炙人口、氣勢磅礴的詩詞,很大原因也在于他吸納了這些古文學的精髓。因此,小學階段學習文言文是十分必要的。
二、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初學文言文有著濃厚興趣。教師,要合理地利用這一心理需求,適當地講一些與文言文有關的趣聞軼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以激發他們學習了解文言文的好奇心。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1.讀通文言文
語文課必須“以讀為本”。教學文言文更應該如此,因為文言文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很強,特別合適朗讀。但是要讀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特別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更大。初學文言文,教師更要注重帶學生闖過“讀通”這一關。讀音不同的字詞,教師要告訴學生句子該如何停頓,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如語速稍慢,停頓時要音斷氣不斷。課文中難讀的句子如《學弈》中:“使/弈秋/誨/二人弈?!薄盀?是其智/弗若與?”《兩小兒辯日》中:“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學生不能夠正確地停頓,教師應予以引導幫助,讓學生切實掌握停頓的方法。教師最好能范讀課文,并帶領學生讀課文,把范讀、帶讀、自由練讀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很容易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能從中感受到朗讀文言文的樂趣。
2.讀懂文言文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既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更說明了古人讀書的追求――讀書志在明理。文中的一些字詞的意思和現代文意思相差甚遠,教師應強調并鼓勵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意思。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可以適當地點撥、講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說出意思即可。另外,文言文的一些語言規律,如音韻的鏗鏘、語調的抑揚、語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易于“意會”而不易于“言傳”的。而意會既不能只靠眼睛看,又無法從老師的精分細析中獲得太多的領悟,最終還是靠反復吟誦,在吟誦中去琢磨、去感知、去體察、去心領神會。
3.背誦文言文
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文言文都短小精悍,蘊含警示世人的道理,學生在讀通讀懂課文后很容易感悟到。學完課文后要鼓勵學生熟讀成誦,通過背誦熟悉文言文的語言習慣,培養敏銳的語感,這些古代的文學精華會使人一生受用。
4.課后擴展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還可以鼓勵學生改編課本劇,創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總之,文言文作品是中國古代精英文化的結晶,具有極為豐富的精神內涵。我們要通過這些優秀的作品,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小學文言文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深知“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了提高小學文言文教學實效性,我一定會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導下,一如既往地“上下求索”,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研究,小學文言文教學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中,文言文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學語文課本中,安排了幾篇文言文,目的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了解文言文,為初中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基礎。那么,怎樣讓這幾篇課文發揮它們的作用,讓學生在掌握好這幾篇文言文的基礎上去感受祖國文化的絢麗多彩呢?通過幾年的教學和揣摩,我認為,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應做到“讀――放――摩――悟”。
一、讀,就是先讓學生把文章讀正確。
小學階段,學生是初步接觸到文言文,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心中一定要有“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展開教學。如第十二冊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言文《兩小兒辯日》,其中兩個小孩爭辯的句子有:“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如果學生沒有學會正確斷句,把句子讀清楚,把句子真正地讀通順,那就很難去理解兩個小孩到底爭辯的是什么。
可是,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往往有的教師在學生剛一接觸到文言文就急著想讓他們去了解課文的內容和大意,這和學生的認識水平是不相符的。只有學生自己把課文中句子的停頓讀清了,把句子中要強調的內容讀出了感情,學生才能在這基礎上自己去探索課文,去了解課文內容。如在《伯牙絕弦》一課中:“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睂W生若沒掌握好句中的重音和停頓,沒把伯牙悲痛欲絕的感情讀出來,就很難去把握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更不用說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了。
在文言文的誦讀中,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教師范讀課文,且能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對感染學生,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是極有幫助的。其次,在指導學生讀通課文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把速度放慢下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把握住一些重要詞句的重音變化,注意到詞語間的停頓,從而讀出不同句式之間不同的語氣。如《學弈》一課中,“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應讀出疑問語氣;“曰:‘非然也?!边@句應體現出肯定的語氣。在指導學生讀通文言文時,我們的方法應該是多樣的。小學階段,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古詩誦讀與文言文的誦讀其極相似,教師應結合古詩教給學生更多的誦讀技巧。
二、放,就是在熟讀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字詞句,然后把所理解的詞句串起來,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不應當過多繁瑣地去講解文言文的語法、詞法。學生理解古文的主要障礙雖然是詞語、句式運用與現代白話文的差別,但我們消除這種障礙,不是靠教師去大量地講解古文句式的運用和句法的變化,而是應當在學生反復誦讀后,讓他們自己去參考課文中的注釋,自己去揣摩句子的意思,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如在《伯牙絕弦》這篇課文中,“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這兩句,教師只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會高山、江河的氣勢就行了,沒有必要在句式的表達上去約束學生。
同樣,在小學文言文教學當中,不僅沒有必要去講解古漢語知識,也不宜逐詞、逐句講解課文。如《學弈》一文的開頭:“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睂W生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可以是多樣的句式,如“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弈秋在全國下棋的人中是最有本事的”,甚至還可理解為“弈秋是全國的棋圣” 。這些都符合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能力,沒有必要一定得按照標準的語法規范來翻譯。
三、摩,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根據自己的想法把課文內容以節目的形式展現出來,以達到交流互動。
讓學生自編自演文言文的內容,學生才能親身體會到文章語言的表達方式,才能真正弄懂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如《伯牙絕弦》一課,如果學生沒有把自己放在故事中,沒有親身的體驗,是悟不出朋友間互相理解的重要意義的,更不能感受到古人那種知音難覓的心情。所以,學生讀通順課文,理解好課文的內容對學生體會課文的情感有重要的作用。而這些就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把課文內容給演繹出來,只有通過生本、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課文中所蘊涵的情感才能被深深挖掘出來。
四、悟,就是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自感、自編、自演去感受文言文的特點,了解文言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總是通過簡練的文字、生動的形象把所蘊涵的道理說得深刻,引人深思,而其中又往往充滿著幽默與滑稽。如《學弈》一課,通過兩人學習態度的對比,學生就很容易感悟出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文言文對所想表達的寓意常常不會明確點出,總是讓人自己去體會。所以,對古人這種感情的表達方式,我們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自己去悟,往往這樣得到的結果才會印象更深刻,意義更具體。
又如,在《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中,僅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沒有結合實際的生活常識,是很難讓學生了解其中所蘊涵的科學道理的。只有學生熟讀兩小孩之間的問答,理解他們所辯論的理由后,經過分角色體會,才會懂得為什么“孔子不能決也”,才能感悟出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文言文的教學“讀”是為“放”做鋪墊,“放”是“摩”的前奏,“摩”是“悟”的基礎。四個環節又是相輔相成的, 只有“放”才能更好地“讀”, 只有“摩”才能更準確的“悟”,“悟”是“讀”、“放”、“摩”的升華。文言文的教學應當把讀、放、摩、悟四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責編 劉宇帆)
剛進入初中的學生經常訴苦:初中文言文太多,讀不懂,學起來很難。學生產生這種感覺,和中小學文言文教學銜接得不好有很大關系。小學語文教材每冊只有三五首古詩詞,而初中一年級上冊教材就有10首古詩詞和7篇文言文,高年級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更大。雖然這些文章文質兼美、情文并茂,但由于對文言文接觸少,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往往覺得陌生,再加上文言文詞匯、語法和現代漢語有很大區別,因此文言文對小升初階段的學生而言,猶如“天書”般令人望之生畏。
為了讓小學和中學的文言文教學順利銜接,有必要在小學高年級加強文言文閱讀指導,為初中文言文學習做好準備。
一、激趣拓展,引導學生走近文言文
小學生之所以對文言文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平時接觸得太少。為了和初中教材銜接,小學高年級應該在課外閱讀中補充文言文閱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古典文學作品入手培養他們對文言文的興趣。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三顧茅廬》一文,會產生閱讀《三國演義》的興趣,因此可以從《三國演義》中選擇《桃園三結義》、《關云長溫酒斬華雄》、《青梅煮酒論英雄》、《火燒赤壁》等故事片斷,作為文言文啟蒙閱讀材料。蘇教版語文教材選入現代文版的《三打白骨精》、《牛郎織女》等神話故事,學生學習時非常喜歡,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可以找到相關內容的古文版給學生閱讀,有現代文版內容作為基礎,古文版內容會很容易理解,學生在文白對照式的閱讀中會對文言文逐漸熟悉,減少陌生感?!渡胶=洝分械纳裨捁适?、諸子百家的寓言故事中也有不少情節豐富、內容有趣的優秀作品,很適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也可以作為初步閱讀的文言文范例。一位語文教師曾說過:“語文不比數學,有課外閱讀作暖窩,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在小學階段,不妨讓孩多走近文言文,多積累文言文常識,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到這些內容時,會產生重遇故知的喜悅,為初中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朗讀背誦,讓學生感知文言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蔽难晕那苍~造句凝練,與現代文相比,更具音韻美和節奏感,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習文言文如果不誦讀就無法體會到它的妙處。選入課本的文言文和古詩大都短小精悍、文質兼美、千古傳誦。背誦這些詩文,有助于學生學習語文課的其它內容,有助于整體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毙W生與文言文的接觸,應該把朗讀作為有效的學習手段。反復朗讀,不僅能促進學生背誦,了解文言常識,而且能培養古文語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思想深邃,文風雋永,感情委婉,內容復雜的文言文,教師不必在語言上做過多的解釋和描述,大可任學生自讀多背、反復品味,讓其在反復誦讀中實現初步感知和理解。隨著年級的升高,接觸文言文機會的增加,學生閱歷和知識的增長,這種理解會越來越深刻,漸漸內化,分析和運用文言文的能力也水到渠成地得以提升。
三、培養習慣,助學生理解文言文
小學文言文學習以誦讀為主,以意會為主。有一些求知欲強的學生,會不滿足于這種淺顯的學習。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習特點,可以適當引導學生養成一些好的文言文學習習慣,讓他們自己尋找文言文閱讀材料。比如,可以培養良好的翻譯習慣,翻譯文言文是理解文言文內容的必要手段,在閱讀時遇上理解障礙,應首先想到自己解決。可以利用注釋一句一句地理解,在理解不過來的情況下,不必太過教條地逐字翻譯,可以采用前后調整詞序、增補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猜測意思等方法來整理和潤色。另外,可以培養學生借助工具書學習的習慣,一本古漢語詞典是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的好助手,教會學生查找辭典的方法,他們會在選擇合適義項,理解文言文的過程中實現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再次,還可以培養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的習慣,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寫作心態,能讓學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以上所說自我學習的好習慣,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文言文會產生很大的益處,有利于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持續提高。
優秀的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許多文言文本身就是歷史的見證或者歷史生活的生動畫卷。雖然我們生活在現代漢語的語言環境之中,但現代語言也是在幾千年的文言文歷史過程中孕育形成的,因此,文言文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說小學文言文的閱讀好比是接力賽中的第一棒,那么,小學高年級應重視文言文、文言詩文的的閱讀,以人為本,激發起學生對文言文的熱愛。只有小學這第一棒跑得快,傳得順利,才能使初中文言文學習這第二棒有更好的優勢和競爭的基礎,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得以不斷傳承。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隆政小學(226602)
文言文在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打開中國古代文明的金鑰匙。在文言文瀕于消亡的今天,學好文言文無疑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提高個人的文學修養;另一方面,從民族文化的發展來看,它是繼承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因此,文言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不容忽視的。如何改變傳統的從頭到尾的“掃描式”的文言文教學模式,以適應新的課程標準,值得我們探討和學習?!稐钍现印肥菍W生小學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學生學好文言文的敲門磚。以下,我就結合《楊氏之子》的教學實踐及課后反思,提出個人的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以讀為本,循序漸進
新課標提出:“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古詩如此,文言文亦然。文言文一般篇幅短,韻味強,特別適合誦讀。因此,文言文教學應以誦讀教學為主要途徑。
在教學《楊氏之子》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緊接著,引導學生通過誦讀理解課文、層層深入;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學生熟讀成誦、升華延伸。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課文已經能夠熟練背誦了。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展開誦讀教學呢?我認為對學生的朗讀進行科學的指導是關鍵。即在朗讀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包括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語速。在學生朗讀正確、大致了解每句話的基礎之上,讓其自由反復誦讀,讀出文言文特有的韻味。只有充分的讀才能讓學生懂得文意,才能體會到古文的魅力。
二、滲透學法,疏通文意
杜威曾經說過:“學習并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建設性的過程?!庇械慕處煘榱俗寣W生盡快掌握詞句意思,采取逐詞逐句講解對譯的辦法,甚至對小學生講授古漢語知識,這是不可取的,結果適得其反。事實上,小學階段的這幾篇文言文,學生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于注釋,結合自身的感性認知基礎去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所以我們在學生初學文言文時,便要給他們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把文言文的學習與平時的語文學習進行對比,感受文言文的語言魅力,增強學好文言文的勇氣和信心。
《楊氏之子》是學生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能夠讀懂文意是一個重點。但是,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十幾首古詩,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知道怎樣翻譯古詩,所以雖然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但是我在設計的時候還是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試著理解,一些難懂的地方才給予點撥和指導。在學生交流自己理辯的過程中,我順勢引出理解文言文的兩個基本方法,“看注釋”和“聯系上下文”,這樣進行學法指導顯得很自然,讓學生感覺到這個方法是大家在實踐中得出來的,掌握起來就更容易一些。
三、凸顯自主,尊重個性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皯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薄缎抡n標》提出的這些全新理念對我們從事文言文的教學同樣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文言文的教學也必須遵循這一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的培養。
《楊氏之子》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的重點首先要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因此,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就根據教參的示例,出示課文,指導學生朗讀,特別是注意讀好停頓。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在后面講解文句的環節時,講到“家禽”一詞我又特別強調了停頓。茌這里,“家禽”與今文理解不同,指的是“家里的鳥”。讀的時候就特別強調在“家”與“禽”之間停頓。
課后,有學生提出疑問:“老師,我認為這個地方的節奏劃分的不夠準確,因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前鸭仪輨澐珠_,表示是家里的鳥,那么‘此/是君家果。’這里的‘君家果’也應該劃分成‘君家/果’這樣前后才是一致的,朗讀起來也才更順口。”學生說韻很有道理,因此,我又根據學生提出的這一意見,再次指導朗讀。
四、活化語言,營造意境
文言文與現代文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文言文的韻味。我想老師的語言是不是也應該引用一些古文,這樣既和課文相得益彰,又能用這樣的語言來刺激孩子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課始,揭示課題后,我就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模仿課題“楊氏之子”來介紹自己,將學生帶入了古文學習的氛圍中。
進入第二個環節“讀”的時候,我引用了名句“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重視語文的讀;在進入體會的環節,我引用了朱熹的讀書八法之一“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讓孩子學會靜靜思考,品詞品句。
在領悟了楊氏之子回答的精妙之處以后,我又指導學生運用這一句式來練習說話。我問:黃曉英同學,假如你去李樂詩家拜訪看到桌面上擺放的一盤李子,你會怎么說?學生馬上答道:“李子是君家果?!绷硪晃粚W生又接道:“未聞黃鸝是汝家禽。”對于學生的這一精彩問答,我表揚道:“汝甚聰惠。”我想,通過活化這些語言去感染學生,浸潤學生,必將為課堂營造出更為濃厚的古文味。
總之,小學的文言文教學,最應該給學生的,就是讓他們通過初次學習文言文,能感受其中的美妙,從而產生濃厚興趣,一發而不可收,從此打開文言之門,走進煙波浩渺的古文世界,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中徜徉。這是我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嘗試和體會。小學文言文教學是一片較為沉寂的土地,只要我們的語文教師多去思考文言文教學的方法策略,從課程標準的要求去把握小學文言文教學,那么必將能在這塊土地上開墾出一片新綠。
文言文即古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古代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學習并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文中蘊含的道理能給人思想上的啟迪。初學文言文,很多學生感到困難,一是難讀,二是難懂。有些學生不大喜歡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覺得枯燥乏味。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喜歡文言文,會學文言文?怎樣才能讓文言文在學生的語文素養中占一席之地呢?我認為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從喜歡文言入手。
如果一個小學生,即沒有多淵博的學識,有無何文言文常識,面對“之乎者也”的古文,也許早就頭暈暈并望而卻步了,更談不上去讀。如何消除初學者的這種懼怕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是最好的詮釋,不錯,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激發小學生喜愛文言,從怕文言到愛文言,不妨這樣試試:以讀為本,讀通文言。曾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經驗,杜甫也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娮x在教學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教學文言更應該如此,因為文言文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很強,要讀好文言文并非易事,特別對于小學生來說難度更大,由于文言文里的一些字詞的讀音和現代文中的讀音不同,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斷句不當,出現了錯讀,斷續,沒有韻味等問題。初學文言,教師更要注重帶學生闖過“讀通”這一關。讀音不同的字詞,教師要指出,告訴學生句子該如何停頓,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如語速稍慢,停頓時要音斷氣不斷。教師最好能范讀課文,甚至要帶學生讀課文,把范讀、帶讀、自由練讀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學生很容易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能從中感受到朗讀文言文的樂趣。文言文比現代白話文更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韻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抑揚頓挫,給人以非常優美的享受,學生也愿意讀、喜歡讀、喜歡背。通過誦讀,可以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文言文語言精煉,含義精賅,讓學生平時背誦一些精彩句段,對于語言的積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
二、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難懂”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第二個困難。文中的一些字詞的意思和現代文意思相差甚遠,教師當強調并鼓勵學生借助課后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意思?!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文言文里的“文言”讓人覺得艱澀難懂,如果一味地逐字逐句講解,學生可能就是手忙腳亂、囫圇吞棗地將其記下,感覺極其枯燥乏味,這樣就不能從根本上達到提高語言的能力,甚至會從根本上抹掉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起到消極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學中,我們不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味道,這時,我們應該利用好教學資源,讓學生借助文中的注釋自讀自悟。
如《學奕》中一句“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有的學生按照注釋這樣理解“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圍棋的人”,也有的學生這樣說“弈秋是全國有名的圍棋高手”、“弈秋是全國大名鼎鼎的圍棋大師”。對于這些說法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利用注釋讀懂文言文的方法。
三,背誦文言文,記住好詞佳句。
背誦本身就是一種能力。一個人會不會背,背后記住的東西的多與少,是能力的體現。甚至可以說,一個人背誦的功夫能決定他一生的成就。魯迅先生就是因為讀得多,記得牢,才編成了中國第一部小說史。現在許多學生,閱讀分析能力不強,表達能力不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腦中無“米”,說起話來、作起文來當然困難。將來做學問、搞研究,也只有積累的知識多了,才能融會貫通,才容易產生新的聯系,形成自己的新觀點。學生的背誦能力,此時就轉化成了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轉化成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課本入編的文言文都短小精悍,蘊含警示世人的道理。學生在讀通讀懂課文后很容易感悟到。如《學弈》一課告訴人們學習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文章結語:“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對事情作了結論而并未論證,但論證已包含于敘事之中,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所以成為文章的佳句。《兩小兒辯日》中末句: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采用反問句式,明確兩小兒的笑并無譏諷之意,也體現了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孩提出的問題,知為知,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的精神。諸如此類佳句,還很多,能背誦文言及文中的佳句,既讓學生熟記課文,又為以后的寫作積累了素材。學完課文后要鼓勵學生熟讀成誦,這些古代的文學精華會使人一生受用。
四、初步嘗試賞析文言文
對于初學者而言,文言的賞析要求不應太高,只要能理解文章所講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中心即可。小學課本所編的這些故事大多是學生熟悉的,是學生已具備的認知基礎,當他們進入文言文這一新的學習領域時,以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降低了陌生感,消除了其畏難情緒。學生已學習了幾十首古詩詞,熟讀了許多名言警句,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并且這些內容的學習方法都與文言文的學相徑庭。雖然學生初學文言文雖然有一定的語言障礙,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尤其是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初學文言文時最大的困難,但不是從零開始,也絕不像學習外國語那樣毫無根基。由此可見,小學生賞析淺顯易懂的文言文并不難。
如《學奕》一文,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只要學生能弄明白“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因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別。”能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即可。
總之,文言文的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特殊的內容,與現代閱讀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又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選取恰當的教學策略,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其樂學、會學。同時在教學中,我們應側重于欣賞,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進行審美教育;側重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享受祖國古代漢語的神韻:側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話對整體內容經行正確、清楚、連貫的表達,能由故事內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能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如果教師能做好以上幾點,那么學生對文言文就樂學、會學,從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文言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真實寫照,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在小學階段,我們接觸的文言文雖然不多,但其凝練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情感,讓我們為之折服。
一、小學文言文教學現狀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為例,雖然選入教材的數量極少(共四篇),但是從目前教學上來看,誤區很多。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課程標準中沒有對文言文的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因此,在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會出現以下情況:1.教學過深,即教師將所有的東西包括語法在內都統統教給學生。2.教學過淺,即只是讀讀背背而已,學生連最起碼的朗讀節奏都不知道。
那么,小學文言文教學目標到底應該如何定位呢?再次翻開課程標準,我們看到的只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不過,細細品味,我們不難發現,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只是與初中階段文言文的合理過渡,讓學生知道這種文體即可。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是給學生“啟蒙教育”的。所以說,積累語感是小學文言文教學的首要目標,其次則是通過文言文教學,了解一下古代文化。這些即可定位為小學文言文教學的目標。
(二)文言文教學形式過于呆板
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一個模式:讀課文認識生字,再根據注釋逐字逐句翻譯。教法可謂呆板至極。因此,課堂氛圍也就沉悶,學生也失去了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但也有個別教師擴大拓展,無限制地“挖掘課堂資源”,結果雖使課堂無比活躍,但內容偏離了,學生自然也沒有收獲。在課程標準中,我們讀出了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我們應該把兩者結合起來,作為工具,讓學生學到方法;側重人文,則讓學生懂得道理。教師應讓學生抓住古文的韻味,品味其獨特的魅力,從而使學生樂于接受。
二、小學文言文教學方法
文言文該如何教,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從漢字入手,抓字形和淵源
文言文教學,首先得明確字義,這樣才能準確理解內容。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就是一個故事。了解了漢字之美對閱讀和理解文言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伯牙絕弦》時,為讓學生理解“絕”字的意思,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師:“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
生:伯牙把琴弦弄斷了。
師:那好。我們不妨把課文換一個題目叫《伯牙斷弦》,如何?
生:不好。仿佛一百個“斷”也不如一個“絕”字。就好像我和你“絕交”了,就是永遠不好了。而“斷交”,仿佛還有和好的可能。
師:(出示繁體字“絕”)看,“絕”字有一把刀,將左邊的絲全部割斷了,一點都不剩,所以叫——
生:絕弦。
通過分析“絕”字,學生的理解更深刻了,這比單純的講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文言文教學一定要趣味十足
文言文離我們的語言較遠,小學生讀起來很困難。很多小學生都會對其“望而生畏”,在還沒有學習時就開始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消除小學生的畏懼心理很重要,而讓我們的課堂趣味十足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我再以《伯牙絕弦》這課為例進行說明。
師:擺在老師面前的是一架鋼琴,我要彈琴了。但在古代不說彈,而說“鼓”。用古代的話來說,現在老師要——
生:鼓琴了。(大笑)
師:說話,在古代是“曰”,老師要——
生:曰——了。(大笑)。
……
教師在教學時創設一個情境,注重文言文與現代文的聯系,可以讓課堂在趣味中展開。這樣,學生不僅對所學知識記憶深刻,更重要的是樂學。但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不可放開大腳步,腳步一定要慢。這樣,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也不會產生過度的壓力。
(三)文言文教學一定要在讀和背上多下工夫
我們知道,古詩教學重在朗讀與背誦。其實,文言文更應該如此。入選課本的文言文篇幅短,特別適合朗讀。曾國藩說過:“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蔽难晕恼n上,我們要讓學生追尋古人讀書的姿態,尋其韻味,抑揚頓挫地朗讀?!皶x百遍,其義自見。”不僅如此,小學時期是學生記憶的最佳時機,多積累一些經典的文言詞匯對學生語文素養和良好的語感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文言文課上,我們應倡導大聲讀、反復讀、多種形式朗讀,從而使學生熟讀成誦。
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初讀,抓讀音。只有先把字讀正確了,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文言文的韻律美。復讀,把握節奏。文言文都有優美的韻律,指導學生讀準節奏,方可讀得更通順、更流利。再讀,想象畫面。我還以《伯牙絕弦》一課為例進行說明。
師: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伯牙靜坐,志在高山、流水,鐘子期靜心傾聽,能說出他的想法。
師:把畫面想象還原成書面文字。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文言之美,用畫面展現,不僅能還原語境,還能更好地記憶和背誦,可謂一舉兩得。
最后,學生對內容無比熟悉了,教師再讓學生背誦,也就水到渠成了。這樣,學生背誦下來的不只是單純的文字,還有其中的畫面,以及其中的情感。
(四)言意兼得
學習古文和現代文一樣,不僅需要理解意思,更需要學習句式。如我在《伯牙絕弦》一課中的應用。
仿寫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 ,子期曰:“ !”
此設計不僅豐富了課文內容,還激起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與文本的對話,實現了寫話訓練、語言積累的有機統一。
總之,文言文教學講究方法,不僅讓我們的課堂有了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這種文體讓學生樂于接受,為學生善于積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責編 張翼翔)
摘 要: 在小學文言文的教學中,要抓住“趣”與“讀”這兩個字,以達到讓學生喜歡并學好文言文的目的,進而去感受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領域,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精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為進入中學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關鍵詞: 文言文; 興趣; 朗讀
如果說古代文學是一頂華麗的皇冠的話,那么流傳久遠文言文則是那皇冠上閃耀的明珠。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中,文言文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學生學習文言文不僅能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領域,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精品,還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進入中學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可是,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在詞意和語法上有著很大的差別,這對于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小學生來說,不僅難讀而且難懂。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和揣摩,我認為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應注重“趣”與“讀”。
一、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惫湃艘嘣疲骸吧献允ベt,下至愚孩,未有聲入而不應?!庇纱丝梢?,激發興趣,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何等重要。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要來源于興趣。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如果能夠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歡上文言文,那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此,我始終嘗試著把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放在教學的首位。
(一)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第一篇文言文課文是五年級下冊的《楊氏之子》。這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有一定的新鮮感;但是文言文的詞語、句子對小學生來說十分拗口,難懂;這時如果教師把握不好,不但會讓學生喪失新鮮感,還會產生厭煩情緒。然而五年級的學生通過自身課內外的閱讀和其他途徑,已經積累了不少文言文方面的知識。結合這一實際情況,在導入時我由學生熟悉的語言入手進行交流:(1)古語中“說”讀什么?(曰)(2)“我”在古語中讀什么?(吾)那“吾等”就是?(我們)(3)那么你怎樣講?(汝)你們該怎樣講呢?(汝等)。(4)問你吃過飯了嗎?可以說?(飯否)(5)如果想表達一個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誨、培養的意思可以說?(孺子可教也)通過以上內容的交流,學生爭先恐后的舉手回答,他們的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此時,我趁熱打鐵隨即告訴學生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對文言文感到了一種新奇和親近,渴望立刻去課文一探究竟。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激活學生樂學的情感
現代教育技術,把聲、光、象技術乃至各種藝術方式有機融合,能夠創設出一個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教學情境,其激趣活情的顯著效果令人折服。如果教師善于創設這種教學情境,那么,學生就會情緒高昂,心潮澎湃,內心總是充盈著迫切要求親歷親為的沖動。如在教學《伯牙絕弦》時,一開始,我便以美妙動人的音樂《高山流水》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古文的意境,在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時,又以凄婉動人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在教學尾聲之時再次播放《高山流水》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誦讀課文,感受伯牙和鐘子期那種知音情誼;讓典雅流暢的琴音款款地浸潤學生的心靈,再讓學生在音樂聲中試著背誦課文,會更好地增強課文的表現力,讓文言文那優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如此憑借特定的情境,特有的烘托、感染、熏陶的教學功能,激活了學生樂學的情感,使之生成學習的主動精神。這樣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深刻思考的自覺性,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激活了他們的情感,那么學生整堂課的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所以我認為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做重中之重,并以此為主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去點燃學生喜歡文言文的情感之火。作為語文老師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其實不管是古文還是現代文的教學,我們都可以很好創設各種情境進行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讀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千百年來人們不斷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好辦法和好經驗。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它不僅能訓練學生說話時發音準確,句讀分明,語氣連貫,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的愛憎情感。那么如何在文言文中發揮朗讀的作用呢?我認為可以運用多種多樣的朗讀訓練方式:
(一)學生自讀
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批注生字字音及一些字詞的今義,粗知課文大意。這也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程度的一個方法。
(二)教師范讀
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很難讀好它。那么此時老師的范讀尤為重要,這可以給學生提供朗讀榜樣,創造朗讀條件,鼓舞學生朗讀的興趣和信心。如我在教學《伯牙絕弦》時,由于學生對文言文的朗讀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時我主要指出他們讀錯的地方并及時糾錯,然后正確地領讀:“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必要時,還要對一些難讀的句子劃分節奏,以幫助學生停頓。如《學弈》中:“使/弈秋/誨/二人弈”“為/是其智/弗若與?”再如《兩小兒辯日》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粗略地感悟文言文的音韻、節奏、停頓以及大體的文意。
(三)學生個別朗讀
可以加強學生獨立活動因素,并通過個別朗讀的指導對全班起啟發和輔導作用。必要時,也可由兩個以上學生比較著讀。
(四)全體學生齊讀
當學生對課文已經具有一定的理解基礎時,可由全組或全班齊聲朗讀,讓優生帶動后進生,讀通課文,讀出課文的節奏和氣勢,同時也可使每個學生增加朗讀練習的次數。
(五)學生自由朗讀
讓全體學生鍛煉朗讀,獲得語感,領會課文大意。這一環節,學生反復讀,讀到文章自然上口,讀出“之乎者也”的韻味。
當然在朗讀中,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是尤為重要的,包括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語速。在學生朗讀正確并大致了解每句話的基礎之上,讓其自由反復誦讀,讀出文言文特有的韻味。教師要著重指導重點語句的停頓和語調,讓學生進一步準確把握課文內容。在讀熟課文之后,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內容,可以用講、演等方式進行,以達到讀懂故事的目的。
總之,小學文言文的教學,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讀通課文,讀熟課文,讀懂課文;在了解內容、明白道理的基礎上,讓他們穿越時空隧道,走近歷史先賢,在閱讀與思考中汲取古代優秀文化的精髓,這將為他們進一步了解祖國文化打下基礎,并對學生文化素養的積淀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我想,如果我們在教學中牢牢地把握這些,不隨意地拔高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讓他們自主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輔助,必要時加以講解。就一定能讓學生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同時,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觀點,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000年2月20日晚,在欣賞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時指出:“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許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學一點古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有許多教師將古詩文引進小學課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新教材中也第一次出現了文言文,這對小學語文教師和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雖然這些文章的篇幅很短小,然而對小學生來說,文言文相對現代文而言比較難懂,學習起來也覺得枯燥乏味。我反復閱讀了課程標準要求,領會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下基礎。因此,筆者覺得小學教學文言文的落腳點不應放在教懂、學懂這幾篇短文上,而應讓學生通過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就對它感到新奇、有趣,摒除畏難情緒。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箤W生對年代較為久遠、理解較為困難的文言文愿學、樂學,關鍵的一點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文言文像磁鐵一樣牢牢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筆者首先自己對文言文充滿興趣,并始終嘗試著把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放在首位,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學習。
一、搜集相關信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學弈》前,要求學生盡量搜集有關作者孟子的材料。學生們搜集到了“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故事以及孟子的其他材料,內容非常豐富,讓學生對孟子怎樣從一個頑童成長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從而對學習他的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預習《兩小兒辯日》時則要求學生搜集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生平、事跡,還有“早晨太陽看起來大、中午太陽看起來小”的科學常識。組織交流后,學生知道了孔子是個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有二”??鬃邮且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同學們知道了孔子的相關背景就對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學習起課文來就會興致盎然。
二、多種朗讀,激發興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前人總結的讀書經驗,今天我們仍可借鑒,特別是對文言文的學習。讀得多了,熟了,自然會理解內容,悟通道理。教師要樹立“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如果讓學生有口無心地跟著教師讀,課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讓學生自己反復讀,讀到流利通暢為止,未嘗不可,但他只是“任務性”的敷衍。如果讓學生帶著競爭性、帶著表演欲去讀,讀的要求漸次提高,效果會好得多。在教《兩小兒辯日》時我是這樣做的:
1.教師范背。筆者把教師范讀課文改成范背課文,而且告訴學生筆者只用了不到十分鐘就背出來了,你們的記憶力比老師好,一定會背得比我更快,旨在告訴學生“讀熟文言文,一點也不難”,以激發學生勝過老師的“斗志”。在教師范背時,提請學生注意教師的停頓和重音等。請學生大膽評議教師的范背。
2.自讀互讀。學生或兩三人,或三四人分成小組,互為小老師,互幫互學,找出生字、多音字,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互相糾正朗讀,看哪一組先讀正確、讀流利了,每組或派代表當眾朗讀,或小組集體表演朗讀。這樣,不管功課好壞,在小組學習中都有機會得到表現。
3.讓學生搖頭晃腦、繪聲繪色地讀。像三味書屋里的壽老先生那樣抑揚頓挫,讓他們沉浸在文言節奏中;而后再帶動學生讀出輕重徐緩。先自己讀,然后小組讀,最后齊讀,讓學生通過反復地讀,去體會語感,整體把握故事內容。
4.分角色表演性朗讀?!秲尚恨q日》中,人物個性分明,語言很有特色,所以我在學生讀通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5.小組合作,弄懂課文內容。由教師講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學懂,雖然都是“懂”,但這二者的價值取向各不相同。前者看重的是為教書而教書,后者關注的是學生如何在讀書過程中的成長。因此先開展一個“注釋搬家”活動,把課后的注釋搬到文中相應字的下面,這樣有“一箭雙雕”之功效,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對重點字詞的理解。再要求學生借助注釋,以小組為單位,弄懂每句話。要求學生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畫出,讓學生互教互學,教師適當點撥。
三、課本劇表演,發揮興趣
把歸納寓言寓意籍于“訪談”的進程中,將復習鞏固融入小品表演之中,可使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得到最大的“宣泄”。于漪老師曾說:“語文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放在培養和訓練學生思維能力上……要千方百計讓學生大腦這部機器開動起來?!?
例如,學習了《兩小兒辯日》,學生自由結合,用文言文表演一遍(即背誦課文)。在學生知道關于太陽遠近的科學常識的基礎上,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活動前,教師提供活動構想: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隧道來到了遙遠的古代,遇到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顒又校茸寣W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編表演,然后在班級交流。
四、課后拓展,提高興趣
葉老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睂W習文言文的最終目的是能讀懂文言文。在學生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要適當增加他們的閱讀量,讓他們運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識去閱讀,在閱讀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反過來又更好地作用于閱讀,這個互相促進的過程,既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又是使知識達到遷移、能力得到鍛煉的過程。小學階段,還不可能達到這樣的要求,但是通過教學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并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懂得我們的歷史,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文化。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后,筆者補充了《論語十則》,選取了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名言,對重點字詞提供適當的注釋,要求學生讀讀背背。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覺得古文一句話就能包含很多內容或說明很多很深的道理,真是了不得。
只要我們能緊扣新課標,正確認識文言文,真正熱愛文言文,遵循文言文的語言規律,抓住“讀”這個根本,多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文言文教學的春天就一定會來到!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單元安排了一組文言文,這是學生首次接觸文言文。大綱指出: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小學生感受文言文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根據大綱要求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的教學就應與傳統文言文教學有所區別,下面,我就結合《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來談一談我的做法。
一、以圖激趣,初讀感知
以圖激趣,初讀感知是我們進行現代文教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同樣,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們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來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例如《兩小兒辯日》這篇課文也配有一幅插圖,這幅圖直觀、形象地表現了課文內容的重點。在上課伊始,我就用多媒體出示這幅掛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通過圖中人物不同的姿態、表情,想象、推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每位同學都爭先恐后地談論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從圖上看,課文講的是早晨,太陽剛剛升起,一位老爺爺給兩個小孩講故事?!庇械恼f:“一個夏日的早晨,一位老爺爺向兩個小孩問路。”還有的說:“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問題,老爺爺在判斷誰對誰錯……”想象多種多樣。借此時機,我讓學生帶著爭議依靠插圖、注釋,聯系上下文初讀課文。結果,每位同學讀得都非常投入,很快就能讀通課文了。
二、反復朗讀,讀中領悟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币虼?,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使其在讀中領悟文章的內容。具體做法如下:
1.反復朗讀,讀準讀熟
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是學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首先,要讓學生借助注音讀準生字。如:弗(fú)、曰(yuē)、滄(cānɡ)、湯(tānɡ)等。其次,要讓學生借助注釋讀熟課文,恰當斷句。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這一句,在上課時,有一部分學生把此句讀為: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這就很難理解此句話的意思了。這時,我就指導學生結合注釋,先理解句意,然后再讓學生試著反復去讀,結果,學生很快就能正確地朗讀了。
2.逐字精讀,讀中領悟
能正確熟練地朗讀文言文后,我們還要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因為相當多的字詞古今含義不同,所以應引導學生逐字精讀,讀中領悟。如《兩小兒辯日》中,“而日中時遠也”中的“也”在文言文中是一個語氣詞,和現在常用義不同。在理解這個字時,我先讓學生反復讀這句話,理解其他字的意思,然后再試著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文。最后通過對整句話的理解,學生很快就明白了“也”是一個句尾語氣詞,沒有具體意義。
三、復述表演,實踐探究
為了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學生完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可以請學生試著用文言文來講《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實際上,也就是促使學生把課文內容背誦下來。當然,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例如,我在講到這一環節時,就用多媒體放映插圖,然后讓學生看著插圖,用兩分鐘的時間回憶這個故事。接下來,請三名同學分角色復述這個故事。出乎意料的是,這三名同學竟然都沒有看書,而且非常準確地把課文內容復述下來。同時,其他同學在看、想、聽的過程中,也都能很快地把課文背下來了。由此可見,復述是學生背誦文言文的有效方法。
四、旁征博引,探索奧秘
對于《兩小兒辯日》中孔子無法裁決的問題的答案,學生們一定也會感到十分好奇,并且會打破沙鍋問到底。所以,初讀課文之后,教師就可布置這個問題,讓學生課下自己去尋找答案。課上,再讓其展示學習成果。例如,我班知識豐富的曹云根同學就從《十萬個為什么》上找到了這樣的解釋: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么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差誤、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里,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并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通過他的解說,學生們很快都明白了這個問題??傊?,旁征博引,讓學生們探索奧秘,不但有利于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科技知識,而且更有利于激發其探索的積極性。
五、開拓思維,創意表演
在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并通過資源解答了兩小兒的疑問后,可讓學生開拓思維,創意表演。這不但可以再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我就提供了這樣的活動設想: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已經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遇到兩小兒辯日時,你會怎樣為他們裁決呢?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編表演,然后在班上交流。結果,學生表演得非常出色,不但正確地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自己也真正地成了“小圣人”。
總之,在整個文言文教學中,也應遵循和執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實性、探索性的統一。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同時,也能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猶如一夜春風,吹得“千樹萬樹梨花開”,也吹來了高段語文一項嶄新的教學內容——文言文。文言文的出現,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帶來了新的舞臺。但同時也讓教師們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文言文教學中出現的不和諧現象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塊軟肋。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教師對文言文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不和諧的現象:
(一)拔苗助長,霧里看花
不少教師把小學文言文和初中文言文教學混為一談,在課堂中,不從學生實際和課程理念出發,過分地強調文言文中的語法,過分地進行拓展等,操之過急,任意拔高,使學生苦不堪言,從而導致學生剛接觸文言文就產生畏難情緒,失去了興趣。
(二)拘泥形式,寡然無味
不管什么形式的文言文,有的教師走的是統一的教學模式。讀通讀順課文后,就開始重點字詞的解釋理解,然后分析串講,了解內容,最后再讀讀背背。長此以往采用這種機械、單一的形式,將會使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期待消磨殆盡。
(三)輕描淡寫,避重就輕
有部分老師認為在小學階段,文言文教學只是一種調劑,思想上不夠重視。因此,教學時隔靴搔癢,草草了事,不能帶領學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有效運用故事,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方法
筆者在教學中,透過小學文言文教學現狀,在立足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有效運用故事,開展文言文教學,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一)導入故事,形成閱讀期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薄伴喿x期待”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景的創設,激起學生體驗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小學高段的學生依然喜歡情節,喜歡形象,好奇心強。剛接觸文言文,如果只是圍繞固定的字詞和課文內容,進行簡單的串講,學生的閱讀期待馬上得到滿足,就失去了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因此,這就需要適時導入跟文言相關的逸聞趣事、寓言、典故等,再次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導入故事,從另一個角度提升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又使學生的情感始終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而不斷強化。
(二)還原故事,領略真實美感
1.借助插圖,合理想象
想象是小學生的特點,精美的插圖給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給他們提供了創造的空間。小學階段入選的文言文相對比較短小,因此,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觀察圖上所能看到的東西外,還要啟發學生想象圖上沒有的東西。插圖雖然只是一幅靜止的畫面,但留有很多空白點,很多想象的空間。利用好了插圖,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會更完整、豐富。
2.依托背景,大膽猜測
文言文的生命意義只有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才能顯現。只有準確指向具體歷史背景的故事才有針對性,才能指向文字背后真實的人物思想情感。因此,在文言文的學習中,背景的介紹引入是甚為重要的,它能讓學生更好地走進人物內心,把握情感。有了故事背景作依托,學生能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進行大膽又合理的猜測,延伸了故事內容。
3.找準基點,適時還原
在想象和猜測的基礎上,學生的閱讀期待已被完全調動起來。這時,教師用與文言感情特點相適宜的語音、語調、語速進行描述,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去,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去認識體會語言文字的奧妙,感受文言的韻味。還原歷史,還原人物,帶領學生在故事中去領略真實的美感。
(三)演繹故事,詮釋別樣精彩
1.抑揚頓挫,吟出文言音韻之美
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闭b讀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和有力保障。學生可以在誦讀中整體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誦讀中體驗我國古代文章的精妙之處。文言文比現代文更講究韻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來誦讀詩文,因此在文言文教學時,誦讀是不能忽略的。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更要鼓勵學生讀出文言的節奏,使學生真正在抑揚頓挫的誦讀中受到感染,想象畫面,產生身心的愉悅,更好地感受文言的音韻之美。
2.別開生面,演出文言形式之新
小學高段的學生仍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劇本表演正是他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為了演好角色,學生會主動去熟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動作。為了讓表演更精彩,學生會有很多創造性的發揮。這樣的學習方式,既能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給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又能拉近他們與文言文的距離。
3.融會貫通,喚起文言學習之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內驅力。在學生接觸文言文的初始階段,要打破學生畏難的情緒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通過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在故事的欣賞和表演中,體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道,使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獲得身心的愉悅,并樂學、會學,激起學習之趣。
(四)編寫故事,豐富文本內涵
1.抓空白,寫別樣文章
由于文言文的筆法簡練,所敘述的故事情節簡單,不夠具體生動,因此還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文章的咀嚼,形象的理解,主題的領會上,抓住空白,進行仿真的細節補充,讓故事情節更為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這樣的二度創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能使文本的內涵更為豐富。
2.移視角,編繽紛故事
文言文的故事背景和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換個角度,移個視角,在大膽想象的基礎上,巧妙地進行故事新編。可以保留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現代意識進行改造、生發,重新編出一個故事,賦予其新的內涵,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既能顯示學生的創新思維,故事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3.續情節,構嶄新畫面
文言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和人物形象都是借助情節展現出來的。根據文本中展現的故事內容,抓住人物的言行、性格特點和語言風格,來一個精彩別樣的續寫,就會使文本煥發出新的活力。
(五)拓展故事,提升語文素養
閱讀拓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古漢語語言材料和知識,使之形成系統,而且也能轉化為能力,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僅靠教材中的幾篇文言文是不能讓充滿求知欲的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所以,用教材中的幾篇文言拋磚引玉,帶領學生去收集和閱讀一些短小、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文言名句等,讓他們不斷地完善自我,提升語文素養,才是最終的追求。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漁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