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09:20: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成本管理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學科內容的界定
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是我國會計學專業的三門核心課程,但是三者在內容上的重復率達60%以上。其中,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前身,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企業內部核算的需要,成本會計已經發展成了具有與管理會計一樣的關于為企業經營者提供決策信息的職能,成本管理會計發展成了以管理為中心的成本管理會計;而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交叉主要集中在資金時間價值與長期決策分析、存貨控制、銷售預算、經營杠桿與本量利分析、業績評價等方面。鑒于以上實際情況,為了解決三門學科的交叉問題,可以將三門學科進行整合,將財務管理單獨分離出去,然后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進行整合,形成成本管理會計。
二、成本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
成本管理會計的發展是在對心理學、管理學、社會文化學、歷史學等相鄰學科的借鑒、運用和創新,其中對成本管理會計影響比較大的是管理學。
1.古典管理理論與相應的成本管理會計思想
(1)科學管理管理理論與管理會計的產生泰羅于1911年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首次提出了科學管理的概念,其理論思想主要有:產品差別計件工資制;科學的挑選工人;工作標準化;能力與工作匹配等。當時的工業化程度快速增長,傳統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已明顯不能滿足企業適應競爭力需要的要求,于是具有預測未來功能的預先控制新職能應運而生,這標志著管理會計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但是此時的成本核算還很不系統,它僅是為適應泰羅科學管理理論而附帶產生的理論,并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方法體系和理論。(2)一般管理理論與管理會計職能法約爾于1916年在《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首次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論,它對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做了進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要重視各個職能科室管理的思想,指出管理的職能為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與之相對應的成本管理會計的職能發展為規劃、組織、控制和評價。
2.行為科學理論與行為管理會計
為了解決經濟危機和早期的管理理論忽視工人的個人發展和情感需要的問題,很多學者于20世紀30年把社會學與心理學引入到了管理中來,于是出現了行為科學理論。這一時期的理論主要集中在有關員工的個人需要、動機、激勵和同管理直接相關的領導理論兩個方面。與之相對應的行為管理會計思想主要有:①決策行為觀:管理會計的應用在決策中必須做到協助企業進行目標多樣化決策,尋找滿意解,使之與企業目標相協調。②預算行為觀:吸收下級的預算決策,制定多樣化、多層次的預算體系。③控制行為觀:從物質與精神方面激勵員工,保持局部與整體目標的一致性,同時經常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差異分析,然后與預算執行層進行探討分析。
3.現代管理理論與現代管理會計
20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出現了大量的管理學派思想,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經驗主義學派、管理過程學派、管理科學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等,形成了“管理理論叢林”。產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有決策理論學派的“管理的關鍵在于決策”,管理科學學派的數學模型在管理過程中的運用,經驗主義學派的案例的歸納整理研究等。這段時期管理思想的發展直接推進了管理會計思想的發展,賦予了管理會計新的研究方法,管理會計開始重視如何為管理會計計劃和管理控制提供及時和有用的信息,形成了以決策與計劃會計和執行會計為主題的管理會計結構體系。
三、成本管理會計的邏輯起點
邏輯起點是成本管理會計框架構成的出發點,對框架的構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關于邏輯起點的問題也是眾說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本質起點論:中國煤炭經濟學院的王棣華教授認為本質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根本屬性,它可以很好的回答管理會計是什么,進而指導管理會計框架的構建。對象起點論:中國人民大學的孫茂竹教授認為,“對象”針對性強,可以理論聯系實際,因此管理會計的對象可以作為管理會計的邏輯起點。目標起點論:中央財經大學的孟焰教授認為,管理會計的目標居于最高層次,指引著管理會計的發展,因此管理會計的邏輯起點應是管理會計的目標。目的起點論:以孟焰為課題主持人的《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研究》在2007年,在分析了各個邏輯起點的優劣后指出,以目的作為邏輯起點可以保證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的優化,因此提倡以目的作為管理會計的邏輯起點論。
四、成本管理會計的框架構成
第一種觀點認為管理會計的理論框架為:①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基礎;②管理會計的本質;③管理會計的目標;④管理會計的對象;⑤管理會計的要素;⑥管理會計的基本原則。第二種觀點認為管理會計的框架構成為:①管理會計的起點理論層次;②管理會計的基礎理論層次;③管理會計的核心理論層次;④管理會計的實務理論層次。第三種觀點認為管理會計的框架構成為:①管理會計的目標;②管理會計的概念;③管理會計的原則;④管理會計的技術。
五、總結
從以上各部分的分析不難看出關于管理會計的很多理論還存在很大的爭議,管理會計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關于成本管理會計框架的構建,鑒于中國的實際情況,要想取得長遠的發展,首先要統一管理會計的邏輯起點,進而分清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學科內容,在此基礎上構建成本管理會計,以使管理會計的理論形成體系,并更好的為人們所學習和應用。
作者:彭志成 蘇銳靜 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1、獨立學院成本管理會計類課程教學的現狀
1.1教學環節薄弱。在成本管理類課程的教學環節中主要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1.1.1教學手段單一。目前我們所采用的教學手段也比較簡單,大多數情況都是采用的傳統的教學手段,主要采用的是粉筆板書的方式,雖然近幾年來也采取了多媒體教學,但是多媒體課件制作簡單,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1.1.2教學方法簡單。目前在教學中還是以滿堂灌的方式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缺乏應用案例教學、互動式教學、實踐教學等現代教學方法,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導致學生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內容重疊交叉較多。在成本管理類課程的教學內容上有很多重復性的內容,如,在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門課程中關于作業成本法、標準成本制度等內容都是這兩門課程的重疊性的內容;管理會計中的長期投資決策,資金的需求量預測,存貨決策等內容就與財務管理相同。這種重復性的內容會占用較多的授課學時,浪費了人力、物力,同時又因為總學時有限的原因,使得其他有些知識不能夠講得更為透徹。
1.3教材陳舊。成本管理類課程教材相對來說比較陳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都沒有在教材中體現出來;另外,由于會計準則的變更,有些教材還是采用原來的規定來編寫的,這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再者輔助教材的編寫也沒有較大的改進,沒有進行案例教學,案例教材的編寫沒有更上,有的教材甚至都沒有相配套的練習題。
1.4師資力量薄弱。獨立學院師資力量薄弱,以青年教師為主,職稱高的老師較少;同時,成本管理會計類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很多老師都沒有到企業從事會計工作的經驗,對企業的實際情況了解很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對實際操作不熟悉,尤其是成本管理類的課程是聯系實際較強的課程,這導致教師授課缺乏生動性,致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1.5教學監督體系不健全。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成本管理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監督體系不健全,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學監督體系,沒有通過學生、教師、系部以及學校等途徑來對課程教學進行監督,以提高教師教學。
2、提高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成本管理類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
2.1強化教學環節。2.1.1更新教學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多媒體教學和網絡資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己成為更新教學的主要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比較直觀生動地將所要講述的內容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同時采用多媒體教學,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教學的效率。但是采用多媒體教學要注意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不能只是簡單地將所要講述的內容羅列在上面,或者將教材的內容重復一遍,要能夠綜合運用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形式將所要教授的內容生動活潑地展示出來,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提高教學效果。2.1.2改變教學方法。在成本管理類課程教學中應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討論時、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等教學方法。如可以在課堂上,針對所講授的知識提供相關企業經濟業務案例,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具有啟發性、實踐性,可以發展學生的智能與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等等。
2.2提倡自編教材。編寫一套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成本管理類的教材,對于一些陳舊的知識應及時更新,同時針對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教材之間的重復性內容進行整合,注重這些教材內容之間的銜接以及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修改后的教材應體現成本管理類課程理論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同時,也要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來編寫新的教材,使之能適應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學生的學習。自編教材之后,再一步步申報精品課程,形成網絡資源,以便學生學習。
2.3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應鼓勵吸納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高學歷水平的人員作為專業教師,針對獨立學院師資力量薄弱,以青年教師為主的問題,應聘請校外資源,引進雙師型人才,培養在職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素養的同時,深入企業實習,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以便更好地教學,逐漸形成一支強健的師資隊伍。
2.4構建教學質量體系。要提高成本管理類課程教學質量,就必須構建一套完整的教學質量體系,主要通過以下途徑:2.4.1課程教學質量的收集與監控。主要是通過學生、教師、教研室、系部與學校督導來獲取信息。要及時與學生溝通,獲得相關的教學質量信息,通過教師的互聽課來反映,教研室與系部也要對課程教學進行監控,及時地收集相關信息。同時也應設立學校督導員,不定時地抽查,到課堂中去檢查。2.4.2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反饋。教研室、系部或學校獲得相關信息后,要及時地信息進行處理和反饋,以便教師能夠及時地改正,完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2.4.3建立網上評教系統。建立網上評教系統,設置多項反映教師教學的內容,采取匿名評教的方式,通過學生網上評教來客觀綜合反映教師的教學質量。
作者:高丹秋 王巧霞 單位:武昌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一、目前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落后的會計核算方式
許多工業企業的會計成本核算都還停頓在對總成本的核算,對沉沒成本與不沉沒成本、決策相對成本與不相對成本、對相關成本與非相關成本等現代先進的成本管理理論缺少足夠的掌握。落后的會計報賬模式在當代迅速發展的經濟環境和行業水平下早已力不從心。此外,部分微小工業企業覺得自身的產品市場較為穩定,因此不必建立自身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體系,這樣一來雖然有利于運營方面的成本有所降低,但是卻不利于企業對成本費用進行控制、監督與核算,當市場環境波動較大時,企業無法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
(二)成本管理系統行業特性不明顯
在所有行業對成本管理的會計核算中,工業企業的會計核算是最為繁瑣的。工業企業的產品種類不僅數目較多,并且還經常會有跨期生產的情況出現。不一樣的產品對于成本核算模式的要求也不相同。這就要求企業對信息化成本管理進行充分利用的基礎上,將成本預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控制與核算四種職能進行全面考慮。但是大部分工業企業對自身的成本核算特性并沒有足夠的了解,因而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模式也不一定能完全適合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對于成本管理中的四種職能概念掌握不夠清晰,致使問題一旦出現,企業無法及時作出相應有效的措施,導致最后損失或者停工等不良后果。
(三)成本管理權責不明
工業企業所包含的成本費用種類范圍較廣,并且各個企業都有其所使用的不同于其他企業的名目,因此導致企業在明確員工的權利與職責時難度加大。倘若企業中每個部門對于自身的權利與職責都不明確,成本費用的歸類也較為混亂,這樣一來就會對費用失去控制,產生的不良影響也沒有人來承擔。此外,部分企業還無法實現全面估算管理,對于管理編制的工作沒有予以相應的重視,財務人員的敷衍對待,導致預算管理的存在如同擺設。最后,部門之間的權責不明確,不利于激發員工的創造性與積極性,使得員工在面對成本管理問題時,都只顧及自身部門的利益,缺少大局觀念,最終對企業的整體利益造成損失。
二、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管理會計應用的相對措施
(一)完善有關機構,配備相應人才
工業企業應該盡可能的將會計部門單獨分離出來,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與生產科研部門以及企業管理部門結合成一個事業部,將組織機構扁平化,對企業的成本經營管理提供及時的支持;對于那些較為中小型的工業企業,也應在企管部門的內部設立單獨的管理會計崗位,而不是設立在會計部門內部,這樣設立的好處在于,能夠更好的為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經營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合格的管理會計人員應是具備有綜合素質的管理和經濟人才,不但要全盤掌握熟知現有的管理會計學知識,還會對企業管理學、工業經濟分析、經濟信息工程和工業自動化等都要有所熟知。
(二)加強預算工作的開展
強化預算工作的開展,由工程學家、生產技術專家以及企管部門和管理會計人員一起進行全面工作的預算,防止生產經營者拍腦袋或者閉門造車的方式來對預算工作作出決策,為管理會計的經營成本管理給予及時以及真實的信息支持;做好工業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與提高全面預算工作是相輔相成的,應積極調用企業內部各方面的人力資源,必要時還需借用外來力量來共同完成全面工作的預算。
(三)將內部作業成本和內部標準成本相結合
采取內部作業成本和內部標準成本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確保管理會計在企業成本管理中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與發揮,實現對成本的精確化管理;簡而言之,內部作業管理就是工業企業將顧客的訂單作為開始,把工業企業生產產品的流程分解成多個作業環節,形成單個或者多個的完整產業鏈。產業鏈包含了從開始的生產材料到最終產品形成的全部作業環節。產業鏈實現過程價值鏈,通過對生產動因與過程價值鏈的分析,盡可能減少不必要非增值的作業環節,相應的,對于增值環節,我們要不斷增加其作業效率,降低資源投入。而關于內部標準成本理論的出現,正確來說,是在二十世紀初期,由工業發達國家的會計師與工程師工作合作的成果,這也是會計管理與科學管理制度第一次有了深刻聯系,這種將兩者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最終完全能夠實現工業企業對成本管理的精確化。
(四)設計相應管理系統軟件
對工業企業具體行業進行分析,編制和開發適合企業需要的工業設計、工業制造以及管理會計三結合的系統軟件,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管理會計中的運用,實現成本管理的精確化模式?,F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我們的工業生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發達的現代化國家其工業企業不論是生產方式還是管理方式,無不受到信息技術的影響。我國的工業企業發展的腳步雖然較為緩慢,但是反而能夠更好的利用新技術,這就要求我國工業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工作時,不僅要主動借鑒更加要積極的創新出適應我國工業企業成本管理精確化的方式。
(五)制定管理會計的基本制度
不管是國家有關機構或者是企管部門甚至社會民間組織,都應制定完善的管理會計制度,時刻跟進時代的腳步,與國際接軌,建設出適合我國特性的便于人才篩選評級系統與選拔人才的有效方針。同時筆者建議,我國在對學科方面的設計上,應該將管理會計與會計學科區分開來,并將其作為綜合性經濟學科來進行大力推廣與發展。
(六)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與加強典型例子的推動是動力
建立相對應的激勵機制與加強典型成功例子的推動是提升管理會計在企業應用的動力。一方面,相關部門對管理會計運用良好的工業企業提供一定程度的獎勵與政策優惠,進而提升企業對管理會計應用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對其他企業起到激勵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典型成功例子的推動不但表明了管理會計理念在我國工業企業應用中有相對的成效,像之前“大慶油田”展開的內部結算工作以及“邯鋼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推廣的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邯鋼經驗等,都對企業內部管理起到積極的影響,同時還有一定程度的宣傳功能,最終促進管理會計在我國工業企業的推廣與應用。
三、結束語
現階段,在全球化經濟的影響下,我國工業企業想要贏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在企業管理特別是在成本管理方面提高對管理會計的應用與發展,盡管當前管理會計在我國工業企業的推行情況并不是十分理想,其職能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管理會計理論的健全等,管理會計必然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作者:何琳 單位:天津正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在1997年對管理會計的定義進行了修訂:管理會計是提供價值增值,為企業規劃設計、計量和管理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系統的持續改進過程,通過此過程指導管理行動、激勵行為、支持和創造達到組織戰略、戰術和經營目標所必須的文化價值。
1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
20世紀初期,西方古典管理理論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其科學管理理論后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F代管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對管理會計的發展在理論上起著奠基和指導的作用。20世紀后半葉以來,企業管理更加注重追求效益,管理會計也出現了業績會計、決策會計和執行會計,尤其是以成本管理為研究重心,使得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體系進一步確立,包括作業成本法、價值鏈分析、平衡記分卡等的管理會計方法更是得以長足發展。在我國,直到1951年汪慕恒先生在《大眾會計》上發表的《固定支出和變動支出》一文,才真正開啟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會計對成本性態的實質性研究。改革開放后,隨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一些企業內部出現了經濟責任制基礎上的責任會計體系。到20世紀末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也在不斷的發展和突破,作業成本法等管理會計思維也開始在很多企業中得以應用。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方面,諸如,全面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等。本文將主要對管理會計在成本核素和成本管理決策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2管理會計對成本核算方法的完善與改進
2013年8月16日財政部下發的財會[2013]17號文“關于印發《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的通知”中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將施行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新成本核算制度的第三十六條規定:“制造企業發生的制造費用,應當按照合理的分配標準按月分配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的生產成本。企業可以采取的分配標準包括機器工時、人工工時、計劃分配率等。季節性生產企業在停工期間發生的制造費用,應當在開工期間進行合理分攤,連同開工期間發生的制造費用,一并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制造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特點和條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作業成本法對不能直接歸屬于成本核算對象的成本進行歸集和分配?!逼髽I根據自己生產特點及管理需求,或采用品種法、分批法,或采用分步法進行成本核算。成本構成項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間接成本(制造費用、其他成本)在分配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根據成本核算對象的耗用情況,直接對應計入;而對于制造費用及其他成本,譬如,間接材料與人工、生產耗用水電、設備與車間的折舊、車間管理人員薪酬等,無法直接將其歸集到相應生產對象上的,在傳統的分配方法下,一般先按部門歸集制造費用,然后再采用機器工時、人工工時、計劃分配率等標準分配到生產對象上。隨現代企業管理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間接費用分配標準,存在一些分配失真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作業成本法也就應運而生。上述《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中第三十六條規定,也充分體現了作業成本法在現代成本核算的重要應用。作業成本法下,將成本動因分為資源成本動因(多用于直接成本分配)和作業成本動因(多用于間接成本分配)。作業成本法,不同于上述傳統的間接成本分攤方法,而是先將間接成本分配到作業集/庫中,然后再到具體的成本對象。它可分兩個階段:階段一采用合適的資源成本動因將資源成本分配給作業成本集/庫或作業中心;階段二采用合適的作業成本動因(作業成本動因用于度量成本對象對作業的耗用情況)再將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作業成本法非常適合于產品極為多樣化,流程極為復雜,或產量相當高、極容易發生成本扭曲或生產中耗用資源數量經常變換的公司。作業成本法最先于制造業中采用,今天,諸如醫院、銀行及保險公司等,不僅將作業成本法應用于成本核算,同時也將其用戰略決策,如流程分析,績效管理評估和獲利能力評估等環節。
3管理會計在成本管理決策中所起的作用
在成本管理決策中,管理會計更加重視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的控制與管理;更加重視成本控制管理對供應鏈流程的反饋;更加強調機會成本、隱性成本、未來成本等非量化、非顯性成本在經營決策中的影響;更加主動的對成本進行事前控制與管理。
3.1管理決策中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更加關注
成本會計是以客觀、準確的反應生產中原材料、人工、費用等的耗費,以合理的分配標準實現產品成本的準確化為目標。而管理會計作為企業管理決策的重要基礎工作,它更加注重產品成本的性態差異分析,即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區分。變動成本是指生產成本隨著業務量的增減變化而成正比例增減變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產品包裝費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生產規模下,相對固定不變的成本,如管理人員的工資、廠房及設備折舊等。無論變動成本或固定成本,根據其決定影響因素,又可以進一步分為酌量性成本和約束性成本。在短期決策中,管理會計更注重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中酌量性成本的分析管控。只有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的組成進行具體分析,通過各種不同技術手段,改進及完善生產流程,以消減或降低酌量性成本的組成部分,才能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在部門績效管理與考核中,無論是成本中心、利潤中心或投資中心,重點考察的是其可以通過施加管理決策和影響的部分指標,即可變成本、可控邊際貢獻、剩余收益等指標。在成本費用類的控制指標中,可變成本、固定成本中的酌量性成本等又稱為可控成本,即公司管理者的決策行為所制約的成本。通過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與手段,降低整體部門的營運成本費用的支出,在營運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因此,無論對于哪一類中心的績效考核中,成本費用項的考核指標設置時,都應關注其可以施加決策影響的可控成本具體分項指標的設置,從而實現對最終可控指標的管理與考核。
3.2管理決策中加強了成本控制管理對生產流程的反饋
在管理會計中,通過價值鏈分析,界定當前的成本指標和績效指標,并評價整個供應鏈中哪些環節可以增加客戶價值哪些可以降低成本。它的目的在于關注產品或服務的總價值鏈,并確定價值鏈中能支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戰略部分。通過價值工程對當前成本和可允許成本(標準成本/理想成本)之間差距進行分析?;诳蛻舻男枨?,對產品或設計、材料、規格和生產過程進行系統的分析,區分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增值成本是指將資源轉化為與客戶需求相一致的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而非增值成本對客戶偏好來說并不重要或無關)。通過對供應鏈的分析,進行流程再造/業務流程重組,徹底重新設計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步驟,減少錯誤機會并降低成本,消除所有非增值活動。我們要以業務流程為改造對象和中心,以關心客戶的需求和滿意度為目標,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利用先進的制造技術、信息技術以及現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以打破傳統的職能型組織結構,建立全新的過程型組織結構,從而實現企業經營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3.3管理決策時對產品成本的隱性成本、機會成本及未來成本增加了更多的關注和分析
成本會計在以合理的分配標準分配計算生產中原材料、人工、成本費用等的耗費時,是以已發生的、顯性的、可準確計量的歷史成本數據為依據進行核算的;而管理會計在進行成本決策時,除對已發生的、顯性的歷史成本數據進行分析外,其更加關注其背后的隱性成本、機會成本和未來成本。隱性成本,是相對于顯性成本而言,是一種隱藏于經濟組織總成本之中、游離于財務監督之外的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在面臨多中方案選擇其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未來成本,又稱預計成本,相比較歷史成本而言的,是指尚未發生的成本,是在特定條件下可以合理地預測在未來某個時期或未來某幾個時期將會發生的成本,它實際上是一種成本目標和控制成本。在對某種產品進行自產還是外購決策時,對自產所需存貨所占的資金成本、生產管理所需專業人力資源等,都是游離于常規財務核算之外,這些都屬于隱性成本;無論哪種決策,如果將這部分資金、人力資源投資于另一方案的收益或成本降低,就是該方案下的機會成本。在管理決策時,已經發生的歷史成本,無論你做出的是何種決定,都不能再有改變或突破,那么我們就應該更關注與決策相關的未來會發生的成本,比較未來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從而做出有利于整體收益增長的決策。
3.4管理決策中對成本控制由過去的事后被動控制,轉變為事前的主動控制
在對產品定價時,一般采用市場定價法或成本基礎定價法,其中成本基礎定價法最常見的就是綜合成本基礎上成本加成定價法,即在總成本基礎上,加上目標期望利潤后,得到目標銷售價格。在傳統的成本加成定價法中,總成本是我們預先接受的。在管理會計中,目標成本法,作為產品的定價方法之一,與傳統的成本加成定價法有相同的地方,即售價都是在成本基礎上加上目標期望利潤;它也有著與其顯著不同之處———它是先根據接受的市場競爭價格,在確定目標利潤后,再確定可允許的總成本,以此確立目標成本,通過建立交叉職能團隊為目標成本實施生產。傳統的成本加成定價法,在生產成本的管理上,被動接受生產成本,或在生產完成后若發現一些異常成本數據,方反饋改進生產流程,即屬于事后的、被動的成本控制管理過程。而目標定價法,是先預設目標成本,通過交叉職能團隊,對生產流程進行不斷優化,使生產成本實現不斷降低,令生產成本達到預定目標成本或低于目標成本,從而實現對生產成本管理上事前的、主動的成本控制管理過程。
4管理會計發展展望
從宏觀來看,由于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致使管理會計在我國的發展進程緩慢,理論研究基礎薄弱,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從微觀來看,雖然目前大多上市公司與外資企業中,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已被廣泛認知,管理會計的運用相對較為普遍,但在大部分的中小型民營企業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對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所能發揮的作用,認識遠遠不足,存在管理會計的應用空白?!盀槿嫱七M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提升會計工作總體水平,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2014年1月29日,國家財政部“財辦會[2014]5號”文的《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及《“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起草說明》中,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目標,即“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力爭通過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基本形成,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基本建成,管理會計人才隊伍顯著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管理會計咨詢服務市場顯著繁榮,使我國管理會計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未來,隨著管理會計在我國財務管理中的不斷發展,管理會計在成本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必定也會越來越廣泛。
作者:王國棟 單位:青島森淼實業有限公司
一、構建高職院校教育成本管理體系
1.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單位,進行成本管理的宗旨都是使成本降低的同時保證效益的最大化。衡量高職院校的辦學效益也同樣如此,如果學校能夠利用好有限的資金與資源,控制與節約成本,同時讓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最大程度的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科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那這個學校的成本管理工作就算成功了。目前,我國在進行告知院校財政撥款以及制定收費細則時,主要是借鑒約翰斯頓曾在1986年提出的“成本分擔”理論,以實現教育成本的支出在政府、企業以及學生之間的合理分攤。針對各大高職院校在進行成本管理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國家高度重視并做出相應改革的同時,學校自身也應當分析問題,以成本分擔理論為指導,合理規劃教育經費、優化教學資源,以改變管理困境,讓資金、資源用在刀刃上,避免之前的管理不當造成的經費流失浪費、濫用資源等現象再次發生,從而提高辦學質量與效率。
2.除了理論支持外,國家近年來所做的相關改革工作也給高職院校進行成本管理提供了可能。財政部在1997年就已經頒布了《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針對之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對記賬方法、基本核算賬戶、資金平衡等方面都做了大改動,很多處理方法開始逐漸與企業會計準則相吻合。這便從制度上保證了高校成本管理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發展,高職院校內部的組織機構劃分越來越明確,在日常管理中開始重視責任制度的落實,實現了校級、院級以及系級各部門的協調合作,通過權利、責任、利益的平衡統一作用規范了工作準則流程。這些都給高校進行教育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基礎。
3.構建高職院校成本管理體系,是符合教育教學目標以及管理宗旨的。在高校,不管是做行政工作還是做服務后勤工作、一線教學工作,都離不開好的管理方法。教育管理旨在有效利用教學資源、教育資金,節約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益。因此,高校進行成本管理能促進總體管理工作的開展,也只有做好了成本管理,才能進一步實現教育管理工作目標。
二、高職院校實施教育成本管理的幾點建議
1.高校應當重新梳理并規范財務流程,要以合理的經濟運行方式為基礎,做好民主管理及建設工作,從源頭上管理控制好成本,盡量減少中間環節,避免降低工作效率、加大工作成本、引起鋪張浪費。具體來說,每個學院的院長應當在會計年度結束后公開財務報告,讓全院的師生以及社會公眾了解經費使用情況、學院的財務狀況等,實現學院財務工作的民主管理,發揮公眾的監督作用,同時還能合理采納來自外界的意見與建議,從而彌補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而只有在外界的監督作用下,高校才能將教育資源、教育資金等用到實處,讓教育成本能切實起到改善教學環境、提升教育水平的作用。
2.建立規范、合理、合法的教育成本管理體系。高職院校應當盡快建立起成本管理的規章制度,讓相關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教育機構的成本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企業,成本所涉及到的項目比較多,在核算時應當注重其綜合性特征,考慮到教育教學以及后勤服務部門所用到的資金及資源。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偏重壓低教育成本,畢竟教育行業屬于公益事業,其本質還是與創造經濟效益為目標的企業有所不同的,企業的經濟效益有具體的數據可以做參考,但要衡量學校的效益——教育教學質量以及服務質量等,則較為抽象,而學校所產生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滯后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這些,都需要高校在制定成本管理指標時做綜合權衡與考慮,將教育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既不因為成本過低影響辦學水平,又不能因為成本過高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3.做好教育成本等費用開支的登記歸集管理,同時建立教育成本信息中心,監督管理好教育成本開支。信息中心在做好本校的成本信息監督管理的同時,還應當搜集同類學校的教育成本信息,多學習其他學校有效的管理經驗,也能讓上級部門及時了解清楚教育成本使用的綜合情況。這些信息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讓外界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給予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政府部門進行有效決策、受教育者做合理的選擇,從另一個角度促成高職院校本身辦學水平的提高。
4.改善、優化高校的成本結構。由于高職院校用人制度以及行政管理工作基本是與政府部門相近的,即后勤管理、行政部門人員的級別、待遇等直接造成教育成本始終處于較高水平,最終影響到了教育成本結構不平衡,存在投資“重物不重人”、“重官不重學”的失調現象。而教育教學活動以及科研活動使用到的經費卻受控,很多學校將資金大力投入于校園擴建、設備購進上,卻不注重人才培養,教師的工資也無法適應物價的飛漲,很多一線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僅僅與后勤、行政管理部門人員工資持平,甚至還不如管理部門。貧困生的補助也出現缺口,學生因為學費不夠而退學的現象也經常發生。究其根源,還是學校在規劃成本費用、教育經費時不夠重視軟環境建設,成本結構嚴重失衡引起的。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擺脫之前計劃經濟體制下行程的“單位體制”模式,優化改革成本結構,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水平??傊偨Y國內外各種成本管理方法在企業或在高職院校應用的成功經驗,創造性地加以綜合運用,集成本企劃、作業成本、責任成本等多種管理方法優點之大成,相互融合、創新。
作者:張慧 單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一、《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的必要性
由于《成本管理會計》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其內容涉及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數學、管理學和金融學等理論,其需要研究的內容非常廣泛,而且內容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因此,其教學的關鍵不僅在于使學生熟練掌握成本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與技能,更在于對學生系統使用成本管理會計等相關信息,綜合運用相關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诔杀竟芾頃嬚n程的這些性質和特點,探索和建立旨在培養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質疑及研究探索能力、進而深度闡釋和解決現實經濟管理問題能力的研究型教學模式,是該課程教學的必然選擇。
二、我院《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
目前我院《成本管理會計》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安排在審計學專業大學二年級開設,其教學內容突出“實用、實踐、實效”,以學生成本管理會計基本技能的學習、技能的形成和技能的運用為主線來安排其教學內容,計劃總學時64學時,分為四篇共十二章,各篇章教學內容相互聯系、互為鋪墊,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的完整結構體系。其中:第一篇是總論篇,計劃安排4學時;第二篇是成本會計篇,計劃安排20學時;第三篇是決策會計篇,計劃30學時;第四篇是執行控制篇,計劃10學時?!冻杀竟芾頃嫛氛n程內容豐富,重點內容主要集中在成本核算、生產經營決策、預算控制、業績評價等方面,難點主要體現為分步法成本核算、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編制及成本差異分析等知識點,為了更好地解決本課程的教學重點、難點,我們主要采取以下組織方式:教學時間上對重點和難點章節給予了保障,適當增加教學時數,同時給學時留課外作業,讓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練習等方式,保證學生把重點章節學好,把難點問題解決;在各難點章節中增加專題研討、案例分析的內容,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專題研討和案例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掌握難點章節內容。
三、《成本管理會計》課程設計的主要研討專題
本課程的研究性教學強調“理論講授、小組研討和案例分析”的有機結合,真正體現理論教學、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應用的有機統一,理論授課以教師團隊合作精講為主,教師扮演“導學、督學”的角色,同時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成立研究性合作學習小組,就成本管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與實務案例展開課后的研究性討論,開展課堂學術辯論,小組合作完成研究性問題和案例分析。所以每次的研討專題的設計尤為重要。
1.“成本管理會計理論”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對成本管理會計理論體系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該研討專題可以設置以下問題:闡述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關系;當前我國成本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與實務中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解決。該研討部分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任務:查閱相關書籍、文獻資料,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對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等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闡明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深入理解和闡述我國當前成本管理會計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如何解決。由各小組推薦同學代表發言,同時可進行提問和辯論。
2.“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對輔助生產費用的各種分配方法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并設置以下問題:原來企業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輔助生產費用,這種分配方法是否合適,有什么優缺點;新增加了一個輔助生產車間是否需要對原有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進行改變;若需要改變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采用什么方法比較合適,并請提供幾種方案供領導決策時選擇。該研討專題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任務:通過對相關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比較分析各種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的優缺點,深入理解和闡述各種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方法的具體適用條件及運用。
3.“產品成本的主要計算方法比較”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對產品成本的主要計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并通過對上述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從生產類型和組織生產的特點等角度討論,比較分析各類型企業成本計算方法的優缺點,深入理解和闡述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包括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的具體適用條件及運用,并對上述案例中提出的有關問題予以解答。
4.“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對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進行比較,并對兩者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結合各案例要求的討論題分析。查閱相關書籍、文獻資料,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對上述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從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等角度討論,比較分析各類兩種成本計算方法的優缺點,深入理解和闡述兩者的結合應用等問題,并對上述案例中提出的有關問題予以解答。由各小組推薦同學代表發言,同時可進行提問和辯論。
5.“本量利分析”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在本量利分析模型的基礎上,對盈虧平衡點和影響利潤的各因素進行分析,對本量利分析法的應用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商務酒店盈虧平衡點”的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并設置以下問題:請分析該酒店目前的經營涉及哪幾種業務;按現有結構比例,分析單人房和雙人房的平均客房率分別達到多少時,酒店才能實現盈虧平衡。;影響保本點的因素有哪些,其各自與保本點有何關系,讓學生結合各案例要求的討論題分析,通過對上述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從本量利的關系模型和盈虧平衡點的計算等角度討論,深入理解和闡述兩者的結合應用等問題,并對上述案例中提出的有關問題予以解答。
6.“預測分析的應用”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對各種預測方法進行比較,對其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并能結合實際和案例加以運用。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比如某公司的產品銷售預測案例等,并設置以下問題:采用適當方法,分析某產品銷售量發展趨勢并預測第X年總銷售量。分析其產品的品種構成,預測各種銷售量。分析某產品銷售季節比重,進行第X年各月份銷售量的預測。預測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具體如何運用。該研討專題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任務:通過對上述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從預測分析的基本方法等角度討論,比較分析各類預測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條件,深入理解和闡述銷售預測的定量分析方應用等問題。
7.“短期經營決策方法的應用”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對短期經營決策方法進行比較,并對其在生產決策等方面的應用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結合各案例要求的討論題分析。查閱相關書籍、文獻資料,小組討論交流,學生通過對上述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從短期經營決策分析方法等角度討論,比較分析各類方法的優缺點,深入理解和闡述其與實踐結合應用等問題,并對上述案例中提出的有關問題予以解答。
8.“長期投資決策方法的應用”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對各種長期投資決策方法進行比較,并對其在獨立方案投資決策、多個互斥投資方案決策等方面的應用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比如某公司的完整工業投資項目決策案例,并設置以下問題:各組根據所選案例做出決策,并回答案例中所提問題;企業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是如何構成的,為什么說長期投資決策時使用折現現金流量指標更合理;常用的長期投資決策方法有哪些,如何評價決策。該研討專題要求學生完成以下任務:查閱相關書籍、文獻資料,小組討論交流,學生通過對上述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從長期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等角度討論,比較分析各類方法的優缺點,深入理解和闡述其與實踐結合應用等問題。
9.“全面預算的編制”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在企業預測的基礎上,用全面預算制度來規劃企業未來的全部經濟活動,熟悉全面預算的整個過程,能夠獨立編制財務預算。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比如依據所提供的資料編制某單位的財務預算,并設置以下問題:說明全面預算的基本體系。為什么說銷售預算是編制全面預算的基礎和關鍵,怎樣編制銷售預算。簡述現金預算編制的原理。要求學生結合案例要求的討論題分析。查閱相關書籍、文獻資料,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對上述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從全面預算制度的角度討論,分析全面預算體系的構成,深入理解和闡述其與實踐結合應用等問題,由各小組推薦學生代表發言,同時可進行提問和辯論。
10.“成本控制”研討專題其研討目的是使學生明確標準成本系統是加強成本控制的有力工具,使其掌握標準成本的概念、運作程序、標準成本的制定和差異分析等有關內容。該研討專題可以事先將相關案例提供給學生,比如某公司運用標準成本系統計算其產品成本的有關資料,要求學生編制其產品標準成本卡,并設置以下問題:企業實施標準成本一般包括哪些步驟;固定成本差異計算與變動成本差異計算有何不同?要求學生結合案例要求的討論題分析。查閱相關書籍、文獻資料,小組討論交流,通過對上述案例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從標準成本系統的角度討論,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直接人工成本差異、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和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的構成及產生原因,深入理解和闡述其與實踐結合應用等問題,并對上述案例中提出的有關問題予以解答,并相互進行提問和辯論。
作者:周君 單位:石河子大學商學院
會計是新形勢下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結合的新領域,其中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又是其領域中的一個研究難點。對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本文擬對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相關問題作一探討。
一、風險成本概述
風險的概念源于保險業,如精算師對保費的現值計算就發展到了金融業,特別是銀行系統對風險的管理,并逐步擴展到其他風險行業。目前比較成熟地對風險進行分類的就是商業銀行,它將風險分為兩類,即非市場風險和市場風險。最據權威、最科學全面的是由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貨幣管理局、美聯儲這兩個機構對風險的分類。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貨幣管理局將金融風險分為九種,即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價格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交易風險、法規風險。而美聯儲將金融風險分為六種,即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法規風險、操作風險。
(1)期望損失成本。期望損失成本包括直接損失期望成本和間接損失期望成本。直接損失成本主要包括對損毀資產進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對遭受傷害的員工提出的賠償、訴訟的支付成本,以及對其他法律訴訟進行辯護和賠償的成本;間接損失包括所有因發生直接損失而導致的凈利潤的減少。(2)損失控制成本。損失控制成本是指公司為降低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采取一定手段來提高預防損失的能力、減少風險行為所發生的成本。(3)損失融資成本。損失融資成本包括自保成本、保險費中的附加保費,以及擬定、協商和實施套期合約和其他合約化風險轉移合同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其中自保成本包括為支付損失而必須持有自保資金的成本。(4)內部風險抑制成本。內部風險抑制成本包括與實現分散經營相關的成本以及與管理這些分散行為相關的成本,也包括對數據以及其他類型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以進行更精確的損失預測而產生的成本。
二、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原有成本管理會計體系的突破
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提出是對現有的成本管理會計體系的一種新的嘗試,對現有的成本管理會計有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對現有成本會計體系的一個沖擊。
首先,風險成本是對企業成本含義的一個擴展。成本主要是與收入相配合的產品成本,企業一般采用這個狹義的定義。管理會計對成本進行了另外的分類,如按經濟用途分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按可盤存性分為期間成本和產品成本等等。但是這兩種定義下都要求成本是實際發生,并可以清楚計量、確認的,即成本是能夠被量化的。風險成本是因為風險的存在所導致的公司損失,而風險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它是由客觀實際和人的主觀判斷形成的,所以風險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的預期的心理成本而并不一定實際發生。這和實際可以用具體數據表達的成本有很大的區別。
其次,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現有的會計核算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成本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這四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思路。原來的成本管理會計主要是為向管理當局計劃、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信息,而從企業的有關成本方面進行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的信息系統。對于成本信息的確認,目前的成本管理會計堅持的思想就是:判斷哪些成本應該進入會計系統,計入何種會計科目,以及何時計入。上述成本都是指有明確的發生事實、可以確認的成本。而風險成本是通過客觀事實和主觀的判斷認為該經濟活動存在風險、可能對企業造成損失而發生的潛在成本。
從成本計量的角度來看,現在的成本計量是對具體成本貨幣化的過程,它是對實物性質的成本所作的性質上的轉換,即把成本量化成可以進行會計處理的數據。而風險是無法通過實物量化的東西,不可能像確定的成本一樣,通過體積、大小、容積等物理特征來衡量,也不可能通過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所發生的貨幣交易來記錄。傳統的成本數據較容易被記錄,因為它是真實經濟業務發生的,而對于風險成本,我們無法用現有的處理加工模式來解決其記錄問題。從成本的披露、報告方面看,管理會計的最終目的是為管理當局提供管理有用的信息。成本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后生成會計報告,而會計報表中披露的成本僅限于可以用貨幣量化的成本數據,風險成本作為預期成本,其不會像傳統的成本一樣可以直接通過明確的數據披露出來,供管理層研究。
再次,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給管理當局和企業會計部門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即讓會計部門在企業的成本處理過程中融入風險意識,并使企業管理層在研究企業成本過程中還要考慮風險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潛在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各相關人員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考慮風險所可能帶來的成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慮:(1)回避風險。風險具有客觀性,企業是不可能只通過決策者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消除風險,只能通過回避風險來減少企業的損失,對超過企業風險承受能力的財務活動加以規避。(2)分散風險。如果風險無法回避,就可以采取分散風險的手段,把風險成本降低到比較低的水平。企業可以通過聯營、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的經營方式來擴大規模,運用規模經濟的優勢來分散企業風險。(3)抑制和轉移風險。企業可以通過會計信息系統的優勢,在信息處理過程中通過監控和有效的信息傳遞而預先獲得警報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風險;風險轉移可以理解為把企業的風險轉嫁出去,企業可以通過采取保險、轉包、轉讓、轉租、簽訂遠期合同等方法把風險轉嫁到企業外部。
三、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難點問題
(一)確認的難點。風險成本的不確定性導致風險成本確認時間與金額的不確定性,而關鍵在于未來經濟利益與風險是否能夠轉移,應在什么時間確認?是一次確認或多次確認?確認金額多大?應該把它們歸集到什么會計科目?
(二)計量的難點。不確定風險成本計量的關鍵在于對量化的“可能性”做出正確估計和判斷,然而影響風險成本的因素復雜多變,采用何種科學的計量屬性和計量方法是擺在面前的一大難題。如何對不確定的東西進行量化,它量化的標準和尺度應該怎么把握,是不是主觀的職業判斷占很大的成分。它的計量可不可以運用財務管理對待風險成本的方法,或者創立一個全新的計量方法和單位這都有待我們思考。
(三)決策與控制的難點。構建風險成本管理會計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如何發揮決策與控制的職能,風險成本決策與控制面臨不確定性的影響,它們體系的建立需要傳統模式的創新。
一、風險成本概述
風險的概念源于保險業,如精算師對保費的現值計算就發展到了金融業,特別是銀行系統對風險的管理,并逐步擴展到其他風險行業。目前比較成熟地對風險進行分類的就是商業銀行,它將風險分為兩類,即非市場風險和市場風險。最據權威、最科學全面的是由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貨幣管理局、美聯儲這兩個機構對風險的分類。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貨幣管理局將金融風險分為九種,即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價格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交易風險、法規風險。而美聯儲將金融風險分為六種,即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法規風險、操作風險。
(1)期望損失成本。期望損失成本包括直接損失期望成本和間接損失期望成本。直接損失成本主要包括對損毀資產進行修理或重置的成本,對遭受傷害的員工提出的賠償、訴訟的支付成本,以及對其他法律訴訟進行辯護和賠償的成本;間接損失包括所有因發生直接損失而導致的凈利潤的減少。(2)損失控制成本。損失控制成本是指公司為降低損失頻率和損失程度,采取一定手段來提高預防損失的能力、減少風險行為所發生的成本。(3)損失融資成本。損失融資成本包括自保成本、保險費中的附加保費,以及擬定、協商和實施套期合約和其他合約化風險轉移合同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其中自保成本包括為支付損失而必須持有自保資金的成本。(4)內部風險抑制成本。內部風險抑制成本包括與實現分散經營相關的成本以及與管理這些分散行為相關的成本,也包括對數據以及其他類型的信息進行收集、分析以進行更精確的損失預測而產生的成本。
二、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原有成本管理會計體系的突破
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提出是對現有的成本管理會計體系的一種新的嘗試,對現有的成本管理會計有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對現有成本會計體系的一個沖擊。
首先,風險成本是對企業成本含義的一個擴展。成本主要是與收入相配合的產品成本,企業一般采用這個狹義的定義。管理會計對成本進行了另外的分類,如按經濟用途分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按可盤存性分為期間成本和產品成本等等。但是這兩種定義下都要求成本是實際發生,并可以清楚計量、確認的,即成本是能夠被量化的。風險成本是因為風險的存在所導致的公司損失,而風險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它是由客觀實際和人的主觀判斷形成的,所以風險成本很大程度上是人們的預期的心理成本而并不一定實際發生。這和實際可以用具體數據表達的成本有很大的區別。
其次,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現有的會計核算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成本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這四個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思路。原來的成本管理會計主要是為向管理當局計劃、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信息,而從企業的有關成本方面進行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的信息系統。對于成本信息的確認,目前的成本管理會計堅持的思想就是:判斷哪些成本應該進入會計系統,計入何種會計科目,以及何時計入。上述成本都是指有明確的發生事實、可以確認的成本。而風險成本是通過客觀事實和主觀的判斷認為該經濟活動存在風險、可能對企業造成損失而發生的潛在成本。
從成本計量的角度來看,現在的成本計量是對具體成本貨幣化的過程,它是對實物性質的成本所作的性質上的轉換,即把成本量化成可以進行會計處理的數據。而風險是無法通過實物量化的東西,不可能像確定的成本一樣,通過體積、大小、容積等物理特征來衡量,也不可能通過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所發生的貨幣交易來記錄。傳統的成本數據較容易被記錄,因為它是真實經濟業務發生的,而對于風險成本,我們無法用現有的處理加工模式來解決其記錄問題。從成本的披露、報告方面看,管理會計的最終目的是為管理當局提供管理有用的信息。成本信息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后生成會計報告,而會計報表中披露的成本僅限于可以用貨幣量化的成本數據,風險成本作為預期成本,其不會像傳統的成本一樣可以直接通過明確的數據披露出來,供管理層研究。
再次,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給管理當局和企業會計部門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即讓會計部門在企業的成本處理過程中融入風險意識,并使企業管理層在研究企業成本過程中還要考慮風險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潛在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各相關人員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考慮風險所可能帶來的成本。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慮:(1)回避風險。風險具有客觀性,企業是不可能只通過決策者發揮主觀能動性而消除風險,只能通過回避風險來減少企業的損失,對超過企業風險承受能力的財務活動加以規避。(2)分散風險。如果風險無法回避,就可以采取分散風險的手段,把風險成本降低到比較低的水平。企業可以通過聯營、合并等多方位、多元化的經營方式來擴大規模,運用規模經濟的優勢來分散企業風險。(3)抑制和轉移風險。企業可以通過會計信息系統的優勢,在信息處理過程中通過監控和有效的信息傳遞而預先獲得警報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風險;風險轉移可以理解為把企業的風險轉嫁出去,企業可以通過采取保險、轉包、轉讓、轉租、簽訂遠期合同等方法把風險轉嫁到企業外部。
三、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難點問題
(一)確認的難點。風險成本的不確定性導致風險成本確認時間與金額的不確定性,而關鍵在于未來經濟利益與風險是否能夠轉移,應在什么時間確認?是一次確認或多次確認?確認金額多大?應該把它們歸集到什么會計科目?
(二)計量的難點。不確定風險成本計量的關鍵在于對量化的“可能性”做出正確估計和判斷,然而影響風險成本的因素復雜多變,采用何種科學的計量屬性和計量方法是擺在面前的一大難題。如何對不確定的東西進行量化,它量化的標準和尺度應該怎么把握,是不是主觀的職業判斷占很大的成分。它的計量可不可以運用財務管理對待風險成本的方法,或者創立一個全新的計量方法和單位這都有待我們思考。
(三)決策與控制的難點。構建風險成本管理會計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如何發揮決策與控制的職能,風險成本決策與控制面臨不確定性的影響,它們體系的建立需要傳統模式的創新。
摘要:對于工業企業的發展來說,成本管理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這種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從戰略管理會計方面進行有效控制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手段,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確實具備著較強的作用價值,本文就首先重點分析了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和必要性,然后又重點探討了其具體的應用措施和手段,希望能夠對于今后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具備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戰略管理會計;應用措施
一、引言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相應的工業企業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比較核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這種工業企業的有效發展來說,其在當前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相應的企業要想取得較為理想的發展效率,就必須要重點針對相應的工業企業成本進行有序管理和控制,提升其成本管理水平才能夠保障相應的企業發展速度,促使其獲取足夠的經濟效益。但是就當前現階段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來看,其存在的問題依然是比較多的,比如在會計核算方式、成本管理系統以及成本管理責任方面,均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缺陷,進而也就需要進行優化完善,其中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手段,其應用價值和必要性都是極為突出的,值得進行引入和應用落實。
二、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戰略管理會計應用必要性分析
針對當前我國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來說,其必要性是極為突出的,這種戰略管理會計主要就是指通過分析企業的各個信息內容,并且結合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分析其自身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具備的一些競爭優勢,如此也就能夠在今后的相關發展和經營中體現出較強的適應性效果,避免被社會所淘汰。針對這種戰略管理會計的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來說,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向性特征明顯
對于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有效應用來說,其不僅僅能夠針對工業企業自身的相關信息內容進行重點分析,還可以針對整個行業的各個發展信息和趨勢進行分析了解,如此也就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外向性特點,如此也就能夠對于工業企業未來發展形成較為理想的指導作用,提升其發展水平。
2.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有效應用還能夠較好提升其自身企業發展的競爭優勢,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工業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其要想得到較為理想的發展,避免被社會淘汰,就需要重點針對自身的競爭優勢進行分析,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能夠幫助工業企業較好分析其自身和同行業其他企業相比存在的優勢特點,進而也就能夠較好提升其后續發展效率。
3.具備理想的動態性特點
對于工業企業的發展來說,不僅僅其自身的發展具備著明顯的動態性特點,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樣也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動態性表現,因此,相應的成本管理工作也就應該體現出較為理想的動態性特點,這一點同樣也是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應用的一個重要優勢表現,其能夠較好滿足于工業企業發展中不同時期的相關需求,進而也就能夠較好提升其發展效率和準確性效果。
4.全面性優勢明顯
針對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來說,還需要確保其具備較為理想的全面性特點,這種全面性主要就是指相應的工業企業成本管理需要兼顧到整個企業發展及其行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并且能夠充分運用這些資料信息進行全面分析,最終促使相應的工業企業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這也是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的一個重要優勢表現所在。
三、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措施
具體到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來說,要想提升其最終的應用價值和效果,必須要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創設較為理想的應用基礎條件,保障其各項工作開展的有序性,相應的策略和具體手段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樹立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理念
基于現階段我國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具體落實來說,戰略管理會計之所以在具體應用中存在著較多的缺陷和問題,主要和相應的應用意識不強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樹立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的基本理念也就顯得極為必要。這種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理念的樹立主要就是通過加強相應的培訓和教育來實現,相應的培訓和教育工作需要有效針對相應的會計人員以及工業企業管理人員來展開,促使其能夠在思想中具備理想的戰略管理會計體系,并且能夠明確這種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的基本優勢,如此也就能夠較好提升這種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實效性,保障相應的管理人員能整體把握規劃戰略,并且在具體的管理組織和機構上,也能夠進行合理設置,保障這種戰略管理會計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得到落實,避免出現較為突出的缺陷隱患。
2.恰當運用戰略管理會計分析方法
對于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戰略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落實而言,還需要重點從相應的戰略管理會計分析方法入手進行重點探索,保障所選擇的具體分析方法能夠適合于自身企業的發展,并且也能夠在自身戰略決策中提升其準確性效果。在當前具體的戰略管理會計應用中,比較常用的方法有戰略定位分析法、價值鏈分析法以及成本動因分析法,這三個基本方法可以說是現階段戰略管理會計應用的三大分析方法,能夠有效促使其相應的工作落實到位,構建較為理想的成本管理體系,為工業企業更好的發展創造較為理想的積極作用。對于這些基本分析方法的選擇和應用來說,其具體作用目標和價值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也就需要工業企業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進行重點探索分析,切實提升這種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價值效果。
3.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
結合當前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戰略管理會計的有效應用來說,其相應的管理難度越來越突出,具體的管理任務也越來越復雜,這種管理難度的提升也就對于相應的戰略管理會計工作落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需要從技術層面進行重點優化。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在這種戰略管理會計中的應用能夠表現出較強的應用實效性,尤其是對于一些較為繁瑣的數據信息資料分析,以及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來說,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以及相應的成本管理軟件,也就能夠提升其后續管理價值,為戰略管理會計的應用落實打好基礎。4.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為了更好地提升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還需要重點從相應的制度層面進行優化,這種制度層面的完善主要就是為了較好提升相關人員的工作效能,保障各項工作的開展效率。比如恰當的構建激勵機制也就能夠保障相應的戰略管理會計工作得到較好落實,需要結合工業企業實際狀況進行合理制定,能夠較好滿足于工業企業相應人員的基本需求,進而也就能夠較好提升其工作的效能,當然,相應的責任管理制度同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來說,其對于工業企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是比較突出的,為了提升其具體工作效率和水平,恰當的運用戰略管理會計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手段,其能夠突破傳統成本管理的局限性,進而也就能夠較好提升其整體戰略制定準確性,保障工業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作者:李廷慧 單位:云南省鐵路工業公司
摘要:管理會計產生于工業化國家的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本文結合成本管理的實際工作,通過羅列目前其在我國工業企業運用中存在的不足,深入剖析原因。結合我國工業企業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出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管理會計的具體對策:精確管理成本、作業和標準雙結合等。因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很重要,所以本文的最后筆者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管理會計;工業企業;成本管理
一、管理會計的形成及發展
西方的工業革命很大程度上帶動了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尤其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確立和發展,使得會計管理工作變得日益重要,也得以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國內的很多經典的會計學教材,基本都受到來自于西方的影響。管理會計在西方產生起,就為資本主義現代工業化生產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也是那個時期很多管理學的大師開始更加注重成本的管理,新的成本管理模式讓西方的“老板”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因此管理會計也得到應有的推廣和發展。這個管理會計發展至今,世界發達國家,包括中國依然在對管理會計進行著進一步的研究,如今的研究更多的融合了現代化的管理和經濟學的元素,使之成為一門綜合類的經管學科。但是事物的發展必然遇到一些問題,在我國的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實踐中,同樣存在一些問題,具體的現狀和存在原因,包括它們的解決對策下文有詳細的介紹。
二、我國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應用管理會計的現狀
1.機構設置不健全,人員素質無法滿足要求。目前通常意義上來說,管理會計分屬于財務部門,因此我國工業企業通常在財會部門內部設置管理會計崗位,甚至有些中小型的工業企業一個會計人員不僅做著管理會計的工作,而且也有其他的會計工作。很少有單獨設置管理跨級部門,對該崗位任職人員,也是強調財會工作經驗和財會科班出身。工作中多數時候還是對成本進行歸集處理,屬于事后算賬。中小型的工業企業沒有系統的分工和培訓,因此會計人員沒有明確的管理會計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無法同設計人員、管理人員和工程師形成有效的整體作用。傳統的財務人員上崗后,大多拘泥于原來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習慣于固有的操作程式,局限于靜態的計算結果,總希望像傳統會計那樣,有事先劃定的條條框框可照章辦理,有現成的指標、公式可直接套用,不必跨越雷池,另起爐灶。
2.注重傳統會計,輕視管理會計應用。管理會計的出現不僅是為企業核算成本,更好的約束企業向前發展,更是為了能夠讓企業內部更具競爭力,但是在實際的工業企業應用中被忽視,甚至走形式。很多國企和私營的工業企業,管理當局為了同國家政府職能部門,稅務、銀行等打交道,都十分注重傳統會計的“事后算賬”。管理會計的不嚴肅導致無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形成持續作用,發展到最后必然極大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我國的會計發展起步原本較晚,目前我國在整個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還沒有明確的部門管理會計規章可以遵循,對其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管理會計的工作還沒標準的評價體系。
三、制約和影響我國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的因素分析
1.缺乏標準規范的法律法規約束。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必然需要法律法規的制度約束,但是管理會計暫時沒有形成標準化的制度約束,這一基礎也是重中之重的條件制約了企業對管理會計的應用。即使國家層面暫無一個全面的制度規定,企業也應該結合相關的需要,從企業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要求,工作流程,內外部資源整合,一般工作規范等方面,作出原則性的規定和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和民間組織最好能出臺管理會計制度,指引我國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發展。
2.落后的社會認知觀念。管理會計其實完全有別于傳統會計,但是目前我國的社會認知觀念很落后。傳統的會計層面是算賬、報賬、報稅、整理出局審計報告等,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管理會計的概念,這樣就局限了管理會計的發展。目前的整體的環境下是,現有的大多數企業管理咨詢機構本身還不具備將管理會計應用在企業身上的能力,達不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如何能夠實現精確管理呢?沒有及時的投入產出效果,怎么會推廣應用管理會計呢?
3.落后的學科設計。目前很多高校開設有專門的管理會計這一門課,但是總體的現狀是學科沒有突出其與管理科學、工業經濟技術、項目管理等學科交叉的特點。該課程的開設依然在會計專業里學習,拘泥于會計學生的單純培養,從源頭就沒有把握好,怎么能夠培養管理會計類的專業人才呢?沒有突出該學科的前沿性和綜合性以及同管理、工業工程等學科的交叉型,因而也就沒有發展成一個獨立的經濟類學科系統。
四、我國工業企業在成本管理中應用管理會計的對策
1.健全組織機構,配備合格人才。大型正規的工業企業應該重視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建議將其從會計部門分離出來,單獨設置管理會計部門。為了能夠更好的推動發展,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企業應該將其與生產科研部和管理部組合成為一個事業部,扁平化組織機構,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管理給予及時的支持。對于中小型工業企業,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單獨設置管理會計崗位,剝離出會計部門,這樣管理會計崗位的工作可以更好的為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管理決策提供依據。合格的管理會計人員應該是具有綜合素質的經管人才,不僅要全面掌握現有的管理會計學的內容,還要對工業企業中所涉及到的工業類學科有所掌握,比如工業經濟分析和工業自動化生產等。
2.加強全面預算工作的開展。為了防止管理者盲目或并不精準的進行預算工作,企管專家、生產技術專家、工程專家和管理會計部門應共同做好全面預算工作,真實、及時地為管理會計的成本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充分發揮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力量,必要時借助外部力量共同完成全面預算工作。當然這個工作的過程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否則會造成局面的混亂,適得其反。加強全面預算工作與做好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管理會計的工作是相輔相成的。
3.開展內部作業成本與內部標準成本的雙結合工作。該部分的對策就是為了實現精確化的管理,工業企業從制作產品的源頭開始,每個作業節點都要有嚴格的把控,對于整個生產鏈的情況,管理會計都有詳細的記錄,嚴格管理作業成本。作業鏈涵蓋了從生產投料開始直至最終形成產品的所有作業節點。作業鏈形成過程價值鏈,通過對過程價值鏈的分析,成本動因分析,努力減少非增值作業節點的活動,而對于增值作業節點,要不斷提高活動效率,減少資源付出。
五、我國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應用管理會計的未來方向及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如今的時代已經不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下,我國工業企業想要取得絕對的競爭優勢,必須在各個方面都要趕幫超其他國家的同類型工業企業,尤其是在企業管理中,加強成本管理,大力推廣生產經營中的管理會計的應用。如今的復合型人才是這個時展,工業企業亟需的人才,不僅需要有經管類的專業知識,也需具有理工背景,通過應用現代計算機,駕馭數字和分析數字,不斷提高我國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管理水平。這也是我國管理會計應用于工業企業成本管理的未來方向。因此,隨著今后我國管理會計的推廣和應用發展,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尤其是工業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地位將無可替代,而且終究會引發我國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深刻變革。
作者:關帥 單位: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
1.管理會計的含義及其地位
從狹義上說,管理會計又稱為微觀管理會計,其以企業中的經營活動作為管理對象,以對企業中的財務等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從而使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得到不斷強化,進而使企業的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1]。從某個角度而言,其是企業經濟過程中預測、計劃、決策、控制以及責任考評等職能會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企業的生產及經營效益中有著較強的實用性與操作性,其通過對財務會計中的相關信息資料進行科學利用與合理的定量分析,從而能為企業中各個部門的決策提供客觀而有效的依據,進而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與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
2.成本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1)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成本管理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成本管理,企業可對自身資金的流動情況進行合理配置與科學控制,從而可避免資金出現流失現象,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某些不必要的開支,從而使總體開銷得到有效降低。(2)對成本進行控制與管理后,可促進企業經營機制的科學轉變,從而能使企業成本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優化和改良,進而使企業能夠從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個方面對生產及經營過程進行監督與管理,一旦發現經營活動中出現薄弱環節,即能通過相應措施使成本支出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從而使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一定提高[2]。
3.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
(1)缺乏科學而合理的管理會計理論。管理會計理論對企業成本的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企業在《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管理會計理論中的某些內容存在重復性,這樣就會使成本管理會計缺乏獨立性,并會使人覺得其是把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進行綜合,從而對成本管理會計的發展與進一步完善產生阻礙作用,此外,還會使其作用不能在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中無法得到有效發揮。(2)相關人員對成本管理缺乏認識。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許多領導和工作人員都沒有對成本管理都形成正確的認識,成本管理會計知識與理論在成本管理中沒有得到科學而有效的運用,許多企業對成本進行管理僅僅是為了完成會計核算,于是缺乏專門的成本管理會計結構,從而對成本的科學及有效管理產生阻礙,并使成本的正確運用產生影響,進而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3)對成本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市場觀念。近幾年來,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帶動下,各種成本管理理論都得到了一定完善,但是相關人員對成本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和市場經濟進行密切結合,且管理會計在企業成本的管理中也沒有得到合理的統一,從而使管理會計的作用沒有在成本的管理中得到充分發揮,進而使成本的管理缺乏科學性[3]。(4)沒有對成本預測方面進行管理。在成本的管理中,預測占據著重要作用,通過科學的預測,才能使成本得到一定降低。目前,許多企業對成本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都沒有從生產及經營中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從而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且還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負面影響。
4.成本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作用及運用方法
4.1成本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作用
(1)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對有限的資源進行最大程度的利用,這樣才能使其經濟效益得到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會計可通過多種方法對企業及市場中的信息進行詳細處理及深入分析,從而使成本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2)可對企業未來規劃及決策提供有效信息。對企業的發展而言,經濟決策既是核心問題,又是管理會計中的重要部分。成本、銷售、資金預測、利潤等都是成本會計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成本會計管理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科學控制、監督與管理,可結合市場及企業內部的需求對資金進行合理分配與調整,從而可使各項資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企業的投資決策更加科學[4]。(3)有利于企業經營目標的科學規劃。經營目標對企業的經營預算而言,有著重要意義,通過成本管理會計,企業可對經營活動中的成本預算、成本支出、專門預算、財務預算等工作進行一定加強,從而可對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的預算進行有效監督與控制,進而可使經濟效益達到最大化。
4.2成本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運用
(1)通過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的專業機構,來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加強控制與管理。為了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企業需采取多種措施管理會計進行較深入的研究,以使其實現統一化和規范化,此外,還需設計專門的部門對成本進行核算、分析及處理,以說成本管理會計的作用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得到有效發揮。(2)建立健全的管理會計學科體系。健全而科學管理會計學科體系可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規范而科學的指導作用,因此,為了使管理會計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企業應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建立健全的管理會計的學科理論體系,并根據市場的發展對其進行不斷完善。建立健全的理論體系前,應先把對其基礎知識及理論內容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并把之和傳統的財務管理、會計工作等進行有效區分,以使所建立的體系更具特色,此外,還應把其和成本規劃、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控制進行密切結合,這樣才能使其更加完善,并具有更強的科學性與合理性。(3)加強對成本管理會計的重視。一般而言,現代企業中,都已具備較完善的成本管理會計體系,且在體系中也對其概念、核算內容等作了相關論述與說明,因此,為了促進成本管理會計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得到更好的運用,企業的相關領導人還需對其引起重視,并采取多種措施對其進行推廣、宣傳。企業應對成本管理中的工作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及業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或者也可和其他企業就成本管理方面開展經驗交流,以使企業領導人和相關人員對成本管理會計有一定比較系統而全面的認識[5]。另一方面,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企業領導人還應聘請在管理會計方面有豐富經驗的人對成本管理會計工作中相關人員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以使他們對管理會計的作用有深入的認識,并使他們的工作方法更加科學高效,從而為他們今后的實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4)實行嚴格的績效考核與評價。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與進步,分工的不斷細化已逐漸成為企業經營管中的重要內容,分權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也給企業的長遠利益、整體利益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于是為了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責任會計應運而生。責任會計把職責和權利進行合理統一,從而把責任中心分成成本中心、投資中心以及利潤中心,對于企業的生產及經營決策權則在各層次中的管理人員之間進行科學劃分,并建立編制責任預算、獎懲制度、工作考核績效與評價等來對員工進行培養與管理,從而可使員工對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進而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5)對成本管理會計開展相關的案例分析。目前,我國許多企業都不使用成本管理會計,或者還沒有對此理論的作用缺乏認識,于是在實際應用中,常出現實際和理論脫節的現象。因此,為了使這種現象得到一定改善,企業領導人應和相關專家展開討論,并通過對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來尋找并總結出適合本企業的成本管理會計理論及方法,以使成本管理會計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得到更好的運用。
5.結語
成本管理會計是一種科學的理論,其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應用有著重要意義,使用此理論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時,應結合企業及市場的具體情況,并把之和傳統的財務及會計管理進行有效區分,這樣才能使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才能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
作者:王瀟瀟工作單位:北京雙鶴藥業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摘要:工業企業成本管理難度較大,在我國許多企業的經營成本較高,效益差,開展成本管理,進行產業轉型非常必要。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戰略管理會計,是指利用戰略管理會計工作,分析企業各個環節、作業的成本、效益之間關系,分析企業的內外部戰略環境,利用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的工具,分析需要改進的生產環節,最終控制成本,為戰略服務。
關鍵詞:戰略管理會計;工業企業;成本管理
科學管理是一個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營成本較高的企業,成本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戰略層次。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誰能夠提高節約成本,便能夠擁有更大的價格戰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戰略管理會計是指利用會計工具,開展戰略管理的過程。本次研究試簡單的概述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過程。
一、戰略管理會計與成本管理
眾所周知,會計活動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核算成果能夠反映企業的經營活動,是企業開展管理的最終依據,財務報表反映企業的戰略意圖,可以說充分的挖掘會計在企業戰略管理中的價值,以會計結果指導戰略管理,與戰略有關的會計活動,便可稱之為戰略管理會計[1]。戰略成本管理是一種新型的成本管理理論,相較于傳統的成本管理,其理論并不成熟,從企業自身發展角度來看,戰略成本管理應是服務于企業戰略分析、規劃、實施、反饋的成本管理工作,以提升企業適應新環境、提高企業競爭力為主要目的。會計活動與成本管理相結合,并為戰略服務,符合系統論、信息論經營理論[2]。
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企業信息的輸出、輸入包括人、財、物等內部信息以及企業外部上游價值鏈、下游價值鏈企業信息,如原材料供應商的經營情況。會計活動,能夠從會計角度,衡量上下游價值鏈的財務狀況,供應商供應服務與產品能力,需求商的需求的大小。在全球信息化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企業管理已成為一個物資流、信息流貫穿的復雜系統,成本管理已成為通過信息流控制企業物資流的過程,企業想要降低成本,便需要提高物資的高速流轉,這便需要部門更快速的信息、流通。會計活動本身便產生大量的信息,能夠衡量物流、信息流的已經以及即將產生的損益,指導企業進行成本管理。
二、戰略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一)工業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特點
工業企業,往往存在存貨量大、固定資產占比重高,資產報酬率低。以傳統的乳制品行業為例,存在盈利能力稍顯不足,國內市場競爭力弱,成本范圍小,全過程成本控制意識不強,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問題,積極進行轉型,有效的戰略成本管理指導非常必要。工業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包括以下幾個內容:①不同于單純的成本節約,需要與企業經營相匹配的成本管理目標,了解自身以及競爭對手的成本信息,幫助創造競爭優勢,適應外部的經營環境,當前我國乳制品國際競爭力較弱,高質量的乳制品少,除乳制品本身的品質與先進水平仍存在差距外,經營成本高,缺乏價格優勢也是競爭力不足的重要愿原因;②利用資源、成本、質量、數量、價格之間的聯動,幫助控制成本,獲得利潤。
(二)應用策略
1.作業成本法
識別耗費資源的成本與作業,將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中,將作業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中。采用作業成本計算法,能夠優化企業的價值鏈,力爭通過作業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利益,獲得更多的利潤。包括以下四個步驟:①辨別不增值、不必要的作業,乳制品行業為例,與存貨有關的存儲、配送等作I,存貨質量問題、供產銷階段的停工待料、生產質量事故、季節性市場定位不準等問題引起的作業都是不必要的作業,會增加運營成本;②重點分析增值作業,一般而言,企業約80%的成本是由20%的重點作業產生的,20%的成本是80%的非重點作業引起的,如乳品制造企業,按照每個作業消耗成本的高低排列,冷鏈配送、研發便是重點作業,可采用柏拉圖法進行分析;③與先進水平作業比較,某個作業能夠增加產品價值,但并不能認為其是最有效率的作用,需要與先進水平進行比較,尋求改善的機會,減少成本,尋找整個作業鏈中效率低于均值的作業;如2013年國內大范圍奶荒,研發WPC替代脫脂奶粉的方式,大批量解決作業過程中的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的現狀,從而提高整個作業鏈效率;④分析作業鏈之間的關系,設計環環相扣的作業鏈,節約作業的成本。最后,需要進行評價,分析經營過程、關節作業有效性,如何降低成本,通過將資源分配給關鍵產品、關鍵顧客、關鍵增值作業進行改進,提高競爭優勢。但需注意的是,成本管理的變革成本較高,對于改革企業都持謹慎的態度,以乳制品企業為例,主要資產為牧場與牲畜、生產設備,對生產設備的升級改造需要大量的投入,會影響當期生產經營。
2.目標成本法
目標成本法,利用價格的供求關系,利用資源、成本、質量、數量、價格指尖的聯動,降低成本[5]。步驟主要包括:確定市場價格確定期望利潤用市場價格減期望利潤計算得出目標成本運用價值工程鑒別降低產品成本的途徑運用該項成本制和經營控制進一步降低成本。仍然以乳制品制造企業為例,開展目標成本法,需要進行市場分析,分析某系列產品價格,根據自身的生產成本,初步預估期望利潤,預估目標成本。需注意的期望利潤/市場價格,至少需要超過既往自身的主營業務利潤率,才符合企業的控制成本的目標。采用價值工程,計算成本產生的途徑,從而分析該生產鏈上成本與產出價值不相符的工作,從而尋求控制成本,達到既定的目標成本。對于工業企業而言,通過改進原材料的采購流程,控制采購成本,往往是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徑。以乳制品制造企業為例,原材料主要通過自產以及收購兩種方式獲得,自產的成本主要為存儲運輸,控制相對容易,但對于收購鮮奶采購流程成本控制難度較大,奶農自身的鮮奶產出效率、鮮奶的質量都會影響采購的成本,乳制品制造企業若想要提升利潤率,往往還需要開發提高效率的方法。目標成本法是一種管理方法,也是一種利潤計劃、成本分析的綜合方法,對于乳制品制造企業而言,其成本主要來源鮮奶的采購、存儲運輸過程中的成本,通過引入自動化技術,節省人力,是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徑。
三、注意要點
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戰略管理會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管理層需要高度重視,會計信息不僅僅來源于財務信息,還包括業務信息,可來源于公司內部,也可能來自于外部,成本控制離不開財務、非財務人員的支持,管理者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進行全過程管理,從上到下進行全員控制成;②完善業績考核,費用與效益關系密切,發揮戰略會計信息的作用,穩步改善預算執行均衡性,杜絕不必要的開支,進行深入化、精細化分析,進行針對性管控,從節稅、降低財務費用、提高資產使用率等角度,控制成本;③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有效性,加強財務信息溝通與交流,及時反映給領導層。如乳制品生產企業,需要做好市場需求量的調研,客戶需求的分析,結合自身的生產情況,做好信息的互通,從而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加速產品的產銷流通,降低存貨,降低冷鏈環節費用。
(作者單位:南京市南部新城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摘 要:戰略管理會計作為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管理人員需要重視其職能,提高戰略會計作用,加強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各項成本控制力度,提升資金的有效利用率,最終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文章首先對當前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然后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改善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質量,滿足工業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
關鍵詞:戰略管理會計;工業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探究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制定科學的戰略,并對其進行管理,這樣才能提升企業發展水平,為其贏得良好的市場。因此企業應該要重視戰略管理會計的職能,幫助管理人員從會計角度入手分析企業發展現狀,制定發展戰略,增強企業市場適應能力,最終達到發展目標,為企業獲得更多經濟利益。面對不同的企業環境,會計人員要制定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成本,降低工業企業的發展風險,為企業贏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一、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管理權責不夠明確
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需要有明確的權責,這樣可以避免會計信息混亂,成本管理不到位問題的出現,從而降低企業的成本管理風險。但是現實中,許多工業企業的成本管理權責不夠明確,每個部門對自身的權利和責任明晰度不高,操作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成本管理方案進行,使得成本費用歸類復雜化,容易出現管理信息上的偏差,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損失。除此之外,由于成本管理權責不明確,導致企業各部門員工工作積極性下降,相互扯皮推諉,只顧本部門的利益,忽視企業整體利益,最終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2.成本管理系統不夠健全
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需要有成本信息的支撐,這樣可以確保戰略制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然而當前我國許多工業企業的成本管理系統還不夠健全,雖然建立了相關系統,但是操作和運行中存在許多的問題,給企業成本管理帶來風險,降低企業發展水平。尤其對于工業企業來說,其產品種類較多,生產過程中易出現跨期現象,不同種類、不同時期生產的產品需要會計人員按照不同方式進行歸類和處理,如果成本管理系統不健全,處理過程中容易出現失誤,進而給企業管理與生產經營造成巨大損失。
3.會計核算方式相對滯后
當前我國許多工業企業的會計核算方式相對滯后,主要還是采用總成本核算的形式,這樣不容易把握決策相對成本和不想對成本、沉沒成本和不沉沒成本的整體信息,制定企業成本管理戰略時可能會出現偏差,影響到企業未來發展。除此之外,由于會計核算方式的之后,使得會計報賬模式無法適應工業企業快速發展的步伐,不能滿足現代企業會計成本核算需求,一旦出現成本問題,企業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從而擴大企業經濟損失。
二、戰略管理會計在工業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有效應用策略
1.明確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權責
在進行企業成本管理時,需要明確各部門的權責,采取內部作業成本和內部標準成本相結合的方式,發揮戰略成本會計的作用,幫助企業制定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案,滿足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提升企業的利潤率。戰略成本會計應該要從企業全局角度出發統籌協調好企業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工作,明確每個部門的成本控制責任,真正起到指揮作用,逐步提升工業企業成本管理水平。除此之外,會計人員還要結合企業實際發展狀況來制定各部門的成本控制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各項成本,提高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完善成本管理系統
企業會計人員在進行成本管理時,還要完善成本管理系統,全面掌握企業成本管理狀況,發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調整控制方案,以滿足工業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完善企業成本管理系統,首先要制定相應的成本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各部門的成本,降低企業成本風險,實現企業資金的正常流動。其次要設計相應的管理系統軟件,編制符合本企業需求的工業成本管理軟件,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成本數據,確保處理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幫助會計人員制定更加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實現工業成本管理的現代化。最后要加強對企業成本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全體員工對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視度,能夠按照成本管理要求來進行生產經營,最終實現工業企業成本管理的精細化。在制定成本管理方案時要從企業戰略高度出發,綜合考慮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找到企業發展優勢,盡量發揮企業優勢作用,將成本控制在可行范圍之內,從而為企業贏得更多利潤,實現企業的穩定運行。只有不斷完善企業成本管理系統,才可以確保成本管理質量,降低企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保障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做好企業各項成本分析
工業企業在開展成本管理時,需要做好各項成本分析,然后按照實際生產狀況調整生產成本以及其他成本,以提升企業資金利用率,降低企業發展風險。在進行成本分析時,首先要考慮企業價值鏈,只有掌握企業的生產價值鏈,才可以發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制定管理方法,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行。比如在供應鏈上,企業需要結合產品特點制定成本,在拓寬市場營銷渠道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以獲得更多市場利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其次要從成本動因上進行分析,把握整個企業發展戰略走向,了解其生產規模、經營范圍、技術水平和地理位置,同時還要掌握員工工作效、產品質量、產品市場占有率等因素,做好整體成本分析,從源頭上來降低成本支出,以達到企業成本管理控制目標,發揮戰略管理會計成本管理的作用。最后要從整體上制定成本管理目標,并將任務分配到各個部門,由小到大逐級完成成本控制工作,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實現工業企業的長遠發展。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戰略管理會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企業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還能夠提升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為其創建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最終達到企業發展目標。面對不同的成本問題,會計管理人員需要結合實際狀況進行核算,最大限度確保會計成本信息的準確性,為企業發展戰略提供更加可靠的會計成本數據,滿足企業的市場發展需求,為企業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摘要:在管理會計領域出現的風險成本管理是一個新的課題。為了使企業更好地應對風險成本管理問題,本文將從風險成本類型及其管理會計難點方面來探討企業如何加強風險成本管理,讓企業在成本會計處理過程中重視風險因素,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 風險成本 管理會計
1962年,美國保險業組織RIMS前主席道格拉斯?巴婁最先提出了風險成本概念,并認為風險成本會導致企業價值削弱。但是,一般認為風險成本就是因為風險的出現讓經濟主體為了獲得風險收益而付出的風險代價,或者是故意放棄的風險價值犧牲,包含了企業為管理風險而投入與產出的成本。損失和收益性、決策性、不確定性以及目的性等是風險成本的重要特點,其相關信息在風險決策中起著關鍵作用。企業必須全面衡量風險收益與代價,努力將企業價值最大化、風險成本最小化。當前,市場經濟趨勢的全球進程日益明顯,市場環境與投資對象的變化也更加深刻,由此讓企業不得不高度重視風險因素。對于企業來說,要加強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探索,進一步防范各種風險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一、風險成本的類型
當下,縱觀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面對的是以下四種:
(一)損失控制型
這類風險主要反映的是企業通過風險管理機制的建設以及風險影響程度的評估來不斷減少損失,同時通過有效的措施來強化損失預防能力,以便于在風險行為發生過程中盡量降低成本。比如,企業在內控機制或者是在資源管理體系建設中投入的軟硬件設施設備折舊費用、人力資源費用、咨詢培訓費等等。
(二)金融損失型
這類風險涵蓋的內容很廣,它包括了商品價格、信用、匯率、股票、流動性等風險,其中流動性風險是指持有金融工具或者衍生品、商品的人在市場上沒有找到出貨(平倉)機會而產生的風險,也可以指因為資金的匱乏而導致的難以到期支付的風險。
(三)非系統風險型
這類風險指的是企業出現的全部意外損失,比如修理或者重置損毀資產時產生的成本,受傷害員工提出賠償、訴訟的支付成本以及其它法律訴訟所需的辯護與賠償成本,這些發生的損失會減少企業的凈利潤。具體來說,有名譽風險、操作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等風險導致的成本。
(四)系統風險型
這類風險指的是利用套期、損失控制、合約化風險轉移合同和內部風險控制方法實施的剩余的無法徹底消除損失的風險成本[2]。諸如法律風險、創新風險、國家政治風險、國際金融風險等所發生的成本都包括在內。
二、企業風險成本管理難點分析
一是計量。因為企業風險成本的影響原因眾多,對量化的可能性進行科學評判是風險成本計量不確定的要點所在。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對這種會計計量的標準、尺度影響很大。
二是報告。因為風險成本的各方面不確定性區別,各種風險成本也有著不一樣的披露方法,其報告模式和如今的財務報告銜接并不順暢。因而在風險成本管理會計中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怎樣利用報告披露風險成本信息。
三是決策控制。決策控制職能的全面發揮是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的一大關鍵內容,由于它會遭受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故而這個體系的構建需要具備創新能力。
四是有無必要記錄入資產負債表。風險成本需不需要記入企業資產負債表,從而反映企業的實際資產及負債情況。風險成本問題十分復雜。各個企業的風險成本不同,而相同的風險是根據行業標準或者是統一標準(不考慮行業分化問題)來制定與衡量也是值得思考的。
五是組織體系建設。風險成本管理會計組織體系建設也是必須思考的問題。是根據以往的企業中高級管理層、會計部門內部風險兼容風險成本管理會計操作,還是構建一個獨立運行的、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也是一個難點。
三、基于管理會計角度的風險成本管理方法
(一)創新認識風險成本管理
企業對于成本的定義通常集中在和收入相關的產品成本上。但管理會計則對成本重新進行了歸納。比如,以經濟性劃分為制造與非制造成本,以可盤存性劃分為期間與產品成本。因而企業在定義成本時,應該將兩者兼顧考慮,即在實際情況下發生的成本,能夠被確定且計量無誤。同時,針對風險自身的不確定性問題,要掌握好主觀判斷與客觀實際的界限。企業必須明白風險成本的發生可能并非是實際發生的,很多都是預期的心理成本,而這完全不同于能夠以實際而具體的數據展示出來的成本。
(二)規范企業會計核算思路
從會計核算角度來看,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對其構成了新的挑戰。因而企業需要從成本確認、計量、報告、記錄這四個角度來做好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工作。以往的成本管理會計工作中所提供的信息一般是針對管理當局計劃以及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控制兩方面,以收集、加工、處理企業的成本信息。而在成本信息的確認方面當前的成本管理會計工作應該做的就是,對于各類應該錄入會計系統的成本進行科學判斷,并正確計入會計科目,掌握好錄入時間。根據確切的發生事實以及明確的成本開展會計工作。如今,在風險成本管理中,基于管理會計思想來看,企業則需要通過經濟活動中的事實風險、潛在成本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的客觀事實來判斷風險成本,從而提出具體可行的應對措施。
(三)將企業具體成本貨幣化
這是從成本計量角度來考慮的。當前的成本計量將實物性質的成本進行根本上的轉換,利用會計數據處理成本量化問題。眾所周知,企業不能以實物量化風險,因而也無法如成本確定一樣利用容積、體積、大小等物理特點去判斷,更無法利用實際經濟業務里的貨幣交易進行記錄。企業應該根據風險性質使用不同的會計計量方法去衡量風險成本?;诔杀緯嬘涗洠ㄟ^確認、計量讓成本進入簿記系統,從而進行分類、整理、加工與轉換,再以會計報表系統得到會計信息,促進企業進行科學決策。以往的成本數據記錄很容易,原因是發生在實際的經濟業務中。但是風險成本問題卻難以根據當前的處理加工模式去解決相關記錄問題。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披露與報告的終極目的是服務于企業管理決策。因而企業的成本信息是利用各種處理過的會計報告體現出來,而會計報表里的披露成本所體現出來的成本數據才是貨幣量化的具體表現。企業管理層需要據此來進行風險成本的科學管理。
(四)通過管理會計降低風險成本
風險成本管理會計使得企業的會計工作面臨新的變革。企業的會計部門在成本處理中必須要具備風險意識,讓企業管理層能夠在成本決策中對經營活動中的潛在風險有一定的注意。所以,企業各部門的人員應該基于自身職責來考慮風險成本問題。具體來說,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回避風險。該風險是客觀性的,企業決策者無法單獨運用主觀能動性去防范風險,要減少損失則只有回避風險,規避那些在企業風險承受能力以外的財務活動。二是分散風險。要是風險不能回避,那就通過分散的方式化解風險,盡量將風險成本減少到最低范圍內。企業應該利用合并經營、聯營等途徑來實現規模擴大化,利用規模經濟的優勢分散相關風險[3]。三是抑制與轉移風險。企業應該利用會計信息系統的優勢,利用監控以及實效的信息傳遞來處理信息,從而實現得到報警信息,然后據此制定相關的風險抑制方案。而企業將風險轉嫁別處則叫做風險轉移。為了把風險轉嫁企業外部,一般常見的方法就是轉租、轉讓、簽訂遠期合同、轉包、保險等等。四是風險補償與保險。企業應該具備風險管理意識,根據風險的識別、衡量與控制管理來建立相關職能體系。企業識別風險的過程中所需的信息通過管理會計來提供,對于風險的衡量則是運用會計評價方法與技術來提高風險識別的合理性與操作性。而在風險的控制防范中,根據管理會計的防范體系與控制方案將風險損失減小,甚至是化解掉。而風險管理的具體執行過程中,要重點做好風險業績評價體系建設。在控制和管理風險成本時,企業則應該強化會計管理以及參與風險決策的職能,使之能夠真正發揮出風險成本的控制作用。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風險自始自終都是存在的,無法完全消除。對于企業來說,風險成本管理會計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以需要企業在風險成本管理以及決策過程中形成創新思維,以動態性的思維取向以及具體可行的管理方案解決企業的風險成本問題。企業要結合管理會計思想,對企業內外部的各個風險點進行科學管理,形成一套關于本企業的風險成本的形成與補償、風險成本的計量與評估、風險成本分散轉移與控制的管理機制,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