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7 09:1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會計成本控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工程施工項目是一種特殊而又復雜的一次性活動,涉及人員、材料、機械設備、環境、技術、資金等諸多因素。工程施工項目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業以施工項目作為成本核算的對象,在施工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轉移價值和勞動者的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貨幣形式。簡單地說,就是工程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生產費用的總和。建筑業中會計成本的控制是以施工項目為管理對象,以項目經理責任制為中心,以合同為依據,實現生產資料及人員的最優配置,努力降低施工項目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利潤,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建筑業企業搞好會計成本控制非常重要。現結合工作實踐和項目成本管理的現狀,提出加強會計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建筑業;會計;成本控制;項目管理;內部管理
一、建筑企業項目成本管理存在的漏洞
(一)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管理不規范
目前建筑業市場競爭激烈,有的企業為了順利中標,搞暗箱操作找其他單位串標、陪標;有的企業甚至壓低報價,低價中標,這些企業中標后,通常在材料上以次充好,在程序上偷工減料,造成工程質量的安全隱患;而有的單位中標后,卻轉包、分包給不具有施工資質的施工隊,從中收取管理費,施工隊提供發票,自己代扣代繳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各種稅費,造成施工項目成本不實,會計成本難以控制。
(二)項目經理的成本管理意識淡薄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規范》規定:“施工企業在進行施工項目管理時,應執行項目經理負責制”,這就說明項目經理是項目實施的組織者和責任者,但項目經理往往關心的是項目的施工進度及工程質量,而忽視了成本的管理,而項目部其他成員都是各司其職,缺乏統一的全局的成本意識管理,造成了材料、人工、機械設備等成本的浪費。所以,應從項目部著手,統一成本管理的思想,加強成本控制的意識。
(三)成本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施工企業通常是一接到工程項目,就忙于落實資金做開工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如購材料、選隊伍、添資產,卻沒有考慮成本管理的事前控制,更沒有把項目成本管理責任落實到人。由于建筑施工生產的工程具有一次性,所以成本管理工作不要流于表面形式,一定要落到實處,使項目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
(四)工程材料成本疏于控制
工程施工過程中所用的物料費用占整個項目成本中的比重最大,可達60-70%。而多數企業在施工準備階段的用料計劃計算的不準確,反復進料,加大了運輸成本,有的材料員進料時把關不嚴,質量和數量的誤差較大;物料采購價格不透明,物料采購成本損失嚴重。在堆放料物的地方,往往大的材料是分門別類的存放,而一些零星材料則分類不明,隨意堆放管理混亂,造成浪費;還經常發生施工現場的車輛碾壓物料入土造成浪費;經常發生物料被盜事件;有的工程竣工后,物料剩余現象嚴重;有的物料運輸距離長,使物料運輸成本增加,最終導致物料成本加大,工程利潤降低。
(五)成本控制方法不完善
傳統的項目成本控制中,成本、進度和質量分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但工程施工項目的施工周期卻往往不確定,根據施工現場的情況及內外條件千變萬化,項目核算的預算成本與實際費用不能相互對比,成本控制手段落后,控制方法不完善,不能給項目管理人員提供準確的信息資料,給項目成本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上述情況表明,建筑企業施工項目成本管理還有努力挖潛和改進的地方,使其發揮更好的作用。
二、嚴格管理,提高會計成本管理水平和企業效益
(一)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
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建筑業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建筑業的監督,對建筑業不定期進行摸底調查,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企業的違法成本,以保證建筑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也能使建筑業行業競爭健康、有序的進行,為城市的建設添磚加瓦。
(二)加強項目內部管理
1.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
為推行成本管理,在總經理的領導下,各部門要成立包括預算、工程技術、施工管理、財會、合同、辦公室、人力資源等各相關部門領導成立的成本管理小組,負責項目部的成本管理、指導和考核。各部門要分工明確、職責明確、工作內容合理分配。各業務部門之間要緊密配合,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精簡項目機構、合理配置項目部成員、降低間接成本。按照組織設計原則,因事設職,因職選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選配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組建項目部。
2.建立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及人員崗位職責
制定規章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是規范指引企業部門工作與職工行為的需要,它可以使員工行為合矩,提高管理與工作效率。圍繞責任成本管理,要大力加強財務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固定資產、存貨、貨幣資金、擔保等會計內部控制規范的制定,完善預算管理、資金賬戶管理、績效考核、項目部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使項目成本管理成為可能。
(三)加強項目造價及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預算是以貨幣形式來反映建筑工程的價值,仔細研究工程圖紙,做到不漏項、不缺項,提高工程預算編制質量,對搞好基本建設計劃和投資管理、降低工程造價,提高投資效益有重大意義。建筑施工中的合同在建筑施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締約雙方明確法律關系和一切權利與責任關系的基礎,是業主和承包商在施工合同中的一切活動的主要依據,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進參與工程建設各方面全面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確保建設目標(質量、投資、工期)完成的重要手段。
(四)加強施工現場管理
科學合理的施工現場管理,對保證施工質量、促進施工進度,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成本有著重要意義,必須要加強施工現場管理。
1.材料成本控制
材料是建筑施工中消耗資金最多的資源,也是降低工程造價的主要組成部分,材料的采購應依據工程預算及合同的要求,由項目部生產、施工等部門根據當月的施工進度計劃編制《材料采購計劃表》嚴格控制材料的采購數量,科學合理的安排采購時間。材料的采購要嚴把質量關、驗收關,保證所采購的材料質優價廉,并積極推廣使用一些環保的低料耗的新型材料。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材料領料制度并堅持余料回收,避免使用不當引起的材料浪費。當一個小的工程項目結束后,應由材料員清點、匯總材料的具體使用情況,并報會計處清查核對,以控制好各個環節的材料消耗情況,從而達到控制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時,合理堆放現場物料,避免和減少多次搬運;嚴格物料進場驗收和限額領料控制制度,按理論用量加合理損耗的辦法分配給施工作業隊,節約時給予獎勵,浪費時給予懲罰,促使施工作業隊合理的使用物料,減少材料成本損失。
2.施工機械成本控制
控制機械使用費,要根據工程的需要,科學合理地選用機械,充分利用現有機械設備,合理調配,避免出現不合理的機械停、窩工,力求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定期檢查、保養設備,對發現有故障的設備及時修理,減少不合理使用對機械設備的非正常損耗,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進度、工程質量產生不必要的影響,從而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減少機械的使用成本。
3.施工人員的管理及人工費的控制
人是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心,對施工現場活動的管理就是對人的活動的管理。提高施工人員的個人素質,營造出我是主人翁的意識,讓所有的員工都感受到自己是這個項目大家庭中的一員,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在施工現場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不拖延工期,盡量避免因非正常原因造成的窩工、停工。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保質保量地完成工程項目的前提下,從而達到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4.質量、安全成本控制
質量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嚴格控制施工進度,保證施工質量、降低安全成本。要實行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提高工程質量。質量好的工程可以減少工程施工返工,減少施工單位成本投入,減少建設單位的經常維修,延長工程的使用年限,從而提高投資效益,降低了維護成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要確保安全設施資金到位,加強安全培訓教育,抓好關鍵人員、關鍵部位、關鍵設備的安全,特殊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做好安全檢查工作,發現安全隱患及時處理,從而降低安全事故成本。
(五) 加強竣工驗收階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掃尾階段,要精心安排人員和設備的轉移,力爭把竣工掃尾時間縮短到最低限度,以降低竣工階段成本支出。在驗收以前,要準備好驗收所需要的各種竣工資料確保工程順利交付。項目完工后,應對項目責任成本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
(六)加強科技攻關,增長經濟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施工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投入,降低成本。
俗話說得好:“管理出效益”,說出了會計成本控制的精髓。總之,會計成本控制貫穿整個施工項目中,在實際的操作中應根據不同的工程規模、不同的管理體制、不同的建筑企業靈活運用,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和提高會計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公司發展。
摘要:從現階段諸多辦事處的工作反饋可知,其在應對程式化的社會事務時較為得力,但在拓展自身的社會效益目標上則顯得滯后了。通過對社會效益內涵的解析和問題提煉,當前需要解決項目資金的預算制訂、資金監管、審計等問題。為此,優化會計成本控制的對策可從:深化對辦事處所面臨新問題的認識、增強對資金預算的科學性和程序性、構建信息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現象等三個方面來展開。
關鍵詞:街道辦事處 社會效益 會計成本 控制
在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街道辦事處(下文簡稱:辦事處)已成為管理社區的重要職能部門,辦事處的工作績效將直接關系到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然而,從現階段諸多辦事處的工作反饋可知,其在應對程式化的社會事務時較為得力,但在拓展自身的社會效益目標上則顯得滯后了。
那么如何來理解社會效益目標呢。筆者認為,辦事處應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無論是社區的常規管理還是解決當地切實的民生問題,都應從獲取最大化外部性上做文章。當然,這里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在提升辦事處社會效益的同時如何來控制自身的會計成本呢。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在于,在有限的辦公經費約束下,也必須重視起“產出/投入”問題了。
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對街道辦事處社會效益內涵的解析
結合筆者的工作體會,以下從兩個方面對辦事處的社會效益內涵進行解析。
(一)整體層面上的內涵解析
整體層面上的內涵解析可以理解為,從對辦事處所管轄的社區范圍內來看待其所產生的社會效益。那么這時的社會效益反映在:一是所管轄社區的社會穩定性;二是所管轄社區的內在秩序性;三是所管轄社區的發展性等。從這三個主要內容可知,辦事處在履行職能時所形成的社會效益,在整體層面主要以良性的社區生態形式而存在著。那么在建立這種良性社會生態時,便需要依托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引導,也需要依靠社區居民自發所形成的規制力量。
(二)個體層面上的內涵解析
在社區的發展上需要注重個體的福祉,通過提升個體的福祉來為良性社會生態的實現建立起微觀基礎。但因辦事處所面臨的具體社區不同,也就在個體福祉的增進上存在著差異。筆者所在的辦事處主要面對鄉鎮居民,他們作為大量以農業人口為主的民居,在個人福祉上不僅體現為增收,還體現在了適應城鎮化生活模式的需要。
二、解析基礎上的會計成本控制問題
從以上解析中可以看出,辦事處在履行職能時所形成的社會效益,需要借助公權力和民間力量來實現。為此,這些都將消耗一定的資金費用,而產生一定的會計成本。從而,如何提升“產出/投入”比值便成為辦事處工作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
具體而言,以下從三個方面來提出會計成本的控制問題:
(一)項目資金預算問題
辦事處在管理社區以及為社區民居提供勞動技能培訓時,都需要進行項目資金預算,項目資金預算可以被看作是事前控制。然而,現階段在預算環節存在著:一是缺乏預算明細;二是預算制訂時以經驗性為主導等問題。從中不難知曉,這種項目資金預算方式將可能出現專項資金浪費的局面,而無助于會計成本的控制。
(二)項目資金監管問題
辦事處的項目資金監管主要存在于資金使用過程中,由于屬于社會職能范疇下的工作安排,從而在資金使用上可能出現因“委托”問題,而導致的資金監管缺位現象。該現象的發生從另一視角來看,也受到信息不對稱因素的決定。
(三)項目資金審計問題
作為基層行政部門,辦事處在資金使用上也需要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審計。但審計過程中若只是對形式要件進行審查,將可能忽略其背后經濟事件的真實和有效性元素。為此,這一事后控制事宜將無法規避會計成本虛高的現實。
三、針對問題的現狀反思
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在履行行政職能上都提出了從簡節約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辦事處沒有理由不控制自身的會計成本。那么是否隨著會計成本的控制必然就弱化了社會效益目標的實現呢。對此疑問,還需要辯證的看待。
由此,這里需要針對問題展開現狀反思:
(一)針對主觀因素所導致問題的現狀反思
項目資金預算上的主觀隨意性,成為了影響會計成本控制的前置性因素。筆者感知到,辦事處對面對的工作內容存在著有序和無序兩個方面:有序體現在常規管理方面,而無序則存在于適應城鎮化發展的新情況、新事物的解決方面。可見,辦事處工作人員若缺少對新情況、新問題的預先研判,必將導致經驗性錯誤。
(二)針對客觀因素所導致問題的現狀反思
客觀因素主要指向“信息不對稱”現象,而這一現象直接影響到資金使用監管和審計環節。然而,在現實中這一現象普遍存在,從而我們只能通過某種方式來降低這一現象的干擾程度。根據筆者的工作體驗,在辦事處會計成本控制上似乎忽略這一現象。
四、反思基礎上的對策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基礎上,對策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構建。
(一)深化對辦事處所面臨新問題的認識
無論是處于城區的辦事處還是處于鄉鎮的辦事處,在提升工作的社會效益問題上都需要與時俱進。當前與時俱進的實踐載體便是城鎮化建設,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中央所指出的重點來看,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精神面貌成為了推進城鎮化的重點。為此,辦事處應著力在這一領域做好研究工作,并在資金配置上給予傾斜。另外,在會計成本控制上還應通過發揮民間力量,來節約項目資金的使用量。
(二)增強對資金預算的科學性和程序性
辦事處因人員結構問題,在項目資金預算上存在著經驗性為導向的情況。在解決這一主觀因素所導致的問題時,應通過增強資金預算的科學性和程序性來給予糾正。對于增強科學性而言,則可以借助財務崗位培訓來強化部門職工的業務能力,并通過形勢政策教育來提升他們的整體視野。對于程序性來說,則可以強化黨委領導下的預算制訂機制,從而在政治上確保預算工作的嚴肅性。
(三)構建信息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現象
在控制辦事處的會計成本上,應著力解決資金使用過程和審計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為此,應提升辦事處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功能,并在審計環節中增強社會輿論監督力度,以及執行跟蹤審計制度。另外,通過對社區居民的訪問所獲信息,也可以對資金的“產出/投入”比進行評估。
以上從三個方面對會計成本控制進行了闡述,這里還需要強調,辦事處作為基層行政部門其公權力在于造福于基層民眾,因此在進行會計成本控制時不應以犧牲社會效益為代價。
五、實證討論
某街道辦事處從以下三個方面具體完成了會計成本控制事項:
一是黨建管理智慧化。為了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工作需要,提高基層黨建管理效率,街道使用黨員管理信息系統,打造“智慧黨建”,實現了組織關系接轉、黨組織換屆、黨費收繳、流動黨員和發展黨員管理等功能的電子化,實現了網上組織關系接轉和網上黨務信息動態更新,為街道黨工委開展日常黨務管理和黨內統計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OA辦公智慧化。為了提高辦公效率,提升辦公質量,街道使用電子政務辦公OA平臺,打造“智慧政務”,實現了文件審批、簽發、接收、辦理的電子化,實現了文件、信息等網上流轉,有效提高了街道辦的信息化程度;實現了無紙化辦公,實現了對社區信息的監測,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三是宣傳引導智慧化。為了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提高宣傳效率,拓展宣途徑,街道使用微信、微博、博客、QQ群、飛信群等新媒體,打造“智慧宣傳”,實現了對街道黨務、政務、就業、計生、民政、綜治等信息的宣傳電子化,即時社區工作動態、宣傳健康知識等。
四是民生服務智慧化。為了更加廣泛深入、方便快捷的為居民服務,街道多措并舉,打造“智慧民生”。街道為轄區有需求的老人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安裝“一鍵通”呼叫器,一鍵直播、一撥就靈,實現了生活服務智慧化。
六、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社會效益內涵的解析和問題提煉,當前需要解決項目資金的預算制訂、資金監管、審計等問題。為此,優化會計成本控制的對策可從:深化對辦事處所面臨新問題的認識、增強對資金預算的科學性和程序性、構建信息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現象等三個方面來展開。
摘要:眾所周知,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它多年來一直延續著計劃經濟的模式,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變化的潮流中,其落后的觀念、有缺陷的自身管理等問題日益顯露出來。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顯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這些問題儼然已經成為嚴重阻礙我國國有企業飛速發展的巨大障礙。因此,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強企業對會計成本的控制已經迫不及待。本文分析了加強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著力探討了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相應薄弱環節探究了相對對策,以期在國有企業的發展和管理中起到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會計成本;控制管理;存在問題;相應對策
當代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使得國有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前所未有機遇。然而,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中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它們已在一定的程度和某些方面限制了國有企業的進步。所以,找出并分析相應問題已經顯得尤為重要。采取科學有效的經濟手段和方法來實現對國有企業會計成本的控制是不二選擇,也只有這樣,國有企業才能更好的適應于當代經濟體制的變動和發展中,才能在世界經濟、當代經濟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更好的繁榮發展。不可否認,會計成本的管理問題,是國有企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一、加強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會計成本的控制管理是企業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上的地位。此外,一個企業管理水平高低也同樣需要依附于成本的管理。所以,加強其成本控制管理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和效益的取得極有其必要性。首先,加強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有助于國有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同樣也是企業有序生產的重要保障。另外,國有企業的成本控制管理的加強,對于企業在激烈的競爭取得優勢地位有很大的幫助作用。通過對企業的產業結構以及總體格局進行相應調控,來有效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十足進步,幫助企業在慘烈競爭競爭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和實踐,以期找到一套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的戰略方式。再次,加強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也是當前的經濟體制的改革和發展的要求。要知道,國有企業現在更多的是向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方向轉變,早已不再是傳統經濟體制下的政府的附庸,其地位作用也已不可同日而語。這是由于國有企業的發展環境已變得復雜多變,因此,加強其成本管理是國有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
二、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國有企業內部環境控制的缺乏
國有企業內部環境的控制是有效降低企業成本的關鍵步驟。企業的管理者想決策者行賄、不正當使用和經營企業資金或用于私人的方面、錯誤的采取經濟方法和手段致使資金嚴重虧缺等問題都會使得企業的財務危機,使得企業的成本增加。
2.企業會計成本管理系統性不強
成本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已逐漸凸顯出來,越來越被企業重視并逐漸加大對其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投入,但不盡人如意的是成效甚微。這主要是成本管理體系的不完善、執行不到位或欠缺執行力度使得信息的傳遞和反饋不及時造成的,另外還可導致成本管理的效果因某個環節的問題而大大削弱。因此加強成本管理的系統性十分必要。
3.國有企業成本的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
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對成本管理的體制和成本考核制度上就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經常會出現對成本的控制難以落實,不能很好地與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相適應等不良現象。其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計劃成本控制的不合理、控制定額成本的方法不合理、標準成本控制方法不合理,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對成本控制的要求幾個方面。
4.國有企業缺乏對會計成本的控制管理意識
在諸多企業不乏管理者對成本管理的意識缺乏普遍的現象。企業管理者對成本管理意識的薄弱和缺乏,都會造成其成本控制基礎工作的薄弱,嚴重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企業的效益的追求和擴大生產規模起到消極作用。另外,企業管理者缺乏成本管理意識也會使得預算的不準確,也就無法從根本上降低企業成本。
三、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相應對策
1.樹立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理念
樹立正確的成本控制理念是企業加強成本的控制管理的縣區條件。只有企業的管理者與員工都梳理并具備成本管理意識以后,才能保障員工在參與成本控制的過程中,時刻保持降低成本的良好意識,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成本的節約。因此,國有企業欲增強成本觀念,就必須灌輸全體員工的成本管理理念。
2.構建完善的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體系
國有企業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需使成本管理基礎工作實現科學性和全面性,保證其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和真實性,這樣才能保障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另外,完善的成本預算體制的制定有助于企業的成本計劃的及時有效的反饋,幫助企業管理者及時針對問題作出決策和調整。
3.注重對財務人員的培養
在企業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企業管理人員,尤其是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的高低是企業能否勝出的關鍵因素。因此,企業應加強財務人員的隊伍建設,不斷注入新力量,不斷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
4.實行現代化的成本管理
21世紀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成本管理與現代化信息管理街融合已是時代經濟的大要求。實現現代化的成本管理,需要兼顧降低成本和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和生產結構兩個大方面,以實現和保證企業在競爭中獲得最大效益,產品在經濟市場取得最大的利益。
【摘要】受農墾企業生產對象的制約,決定了其在成本控制上還將面臨著自然條件的挑戰。會計成本具有事后性的特點,這就導致了借助成本核算所計算出的成本數量,卻無法為該階段的生產建立起成本過程控制。為此,可在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相契合的態勢下,構建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會計成本 財務管理 成本控制 目標定位 實踐
在企業資本有機構成相對穩定、員工勞動技能水平相對不變的情況下,唯有通過控制會計成本才能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關于這一點,同樣適用于農墾企業。然而,受到該企業生產對象的制約,決定了其在成本控制上還將面臨自然條件的挑戰。由此,考慮到自然因素后將增大本文的討論難度,為了使本文的探討更為實際,以下只針對生產活動中的會計成本控制來展開。
一、會計成本控制的目標定位
考察會計成本控制的目標定位,在于為實踐提供明確的路徑指向。目前,企業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的出臺,已為生產成本控制引入了價值取向,即應關注員工切身的福利。具體而言,這種福利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也體現在工作環境領域。
于是,目標定位可定位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經濟目標
經濟目標屬于傳統視角下的目標定位,它只關注成本控制的數量水平,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實現的利潤總量。由于會計成本核算具有事后性特征,在財務管理的輔助下目標應界定為,在增強生產資金使用效率的同時,將成本控制職責細化,并在規避信息不對稱劣勢的情況下,提高對團隊成員成本控制努力的考核力度??梢?,上述目標充分考慮到了農墾企業生產模式的團隊化,以及個體成員努力程度難以監督的現實。
(二)社會目標
根據企業社會責任國際標準的出臺,關注團隊成員福利和工作環境已成為必須履行的工作。那么,這在會計成本控制上又意味著什么呢。首先,對于人工成本的控制不應構成全面成本控制的主要方面;其次,通過增大成本的結果來改善員工工作環境,應是企業必須要做的工作。可見,這里的目標可定位于彈性控制和整體控制等兩個元素。對于整體控制而言,實則就是從生產流程上進行整體把握,而不是針對每個要件分別展開控制。
二、目標定位下的實踐
在上述目標定位下,實踐措施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分別進行。
(一)資金預算方面
對于生產資金的預算應考慮到員工的福利和工作環境改善方面。另外,對于資金使用的監管也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層級負責制度。對于前者而言,可以根據生產季節和勞動強度,在員工津貼上給予重點關注(當然符合企業薪酬管理辦法)。為此,在資金預算上應加入這部分經費。對于后者,在一把手負責制下,應建立起“下對上”的負責制,以及“上對下”的監管制。
(二)成本分解方面
將資金具體用于團隊生產之中,就涉及到增強資金使用效益的要求了。要實現這一要求,則是通過成本控制下的“產出/投入”最優化來滿足。因此,根據生產特點應建立起成本逆向分解機制,從而將成本控制數量分解到成員頭上,并把對其控制效果作為發放津貼的考核指標之一。這樣一來,就完成了會計成本控制的核心部分。
(三)監管激勵方面
這里還存在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即由誰來履行績效考核任務呢。筆者認為,在規避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因素下,應由生產部門負責人來履行,這也從單一層級間的信息傳遞漏損最小化能夠得出。但是,為了確保團隊成員的合法權益不被侵害,還應建立基層員工的利益訴求渠道,這可以通過工會與員工的直接聯系來完成。
三、案例
(一)不斷完善財務運營體系。以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有例,北大荒股份推進和完善了以資金為核心的財務、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對公司資金流、盈虧預算進行了一體化管理,建立完善了資金管理體系、核算管理體系和內控管理體系。2008年公司集中管理資金達30億元,節約財務費用3000余萬元。另外,積極開展籌融資產品創新,先后通過銀行成功發行5億元“利得盈”、2億元“利多多”信托理財產品,借款利率在銀行同期利率的基礎上分別下浮15%和14%,并成為2008年省內第一家利用銀行中間產品進行融資的企業。
(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北大荒股份作為上市公司在關注自身經濟效益、保護股東利益的同時,有效利用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公司在為股東、員工、客戶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踐行了社會責任,在職工衛生、安全環保和節能減排方面加大了投入,促進了公司與社會、環境、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和諧發展。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經董事會研究同意,公司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為四川災區捐助2,400噸大米的緊急加工調運,履行了作為公眾公司的社會責任,在資本市場和社會各界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綜上所述,以上便成為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不難看出,本文從獨特的視角下對文章主題進行了探討。
四、小結
本文認為,會計成本具有事后性的特點,這就導致了借助成本核算所計算出的成本數量,卻無法為該階段的生產建立起成本過程控制。為此,可在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相契合的態勢下,來構建具體的實施策略。
摘要:從2013年年末的統計數據可知,國有企業普遍出現了盈利能力下降的態勢,這一態勢與會計成本控制績效不高相關聯。在提升國企盈利能力的目標導向下,借助財務管理手段來提升成本控制績效便成為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之間的契合機制表現在,成本控制構成了財務管理的目的、財務管理構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二者的契合滿足了多元目標函數等三個方面。為此,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也應圍繞著:深化對二者契合機制的認識、完善財務管理目標導向機制、健全財務管理手段應用機制、綜合全面評價財務管理績效等環節來展開。
關鍵詞:國有企業;成本控制;財務管理;模式
本文以生產性企業作為考察載體,并聚焦于國有企業的會計成本控制為考察對象。從2013年年末的統計數據可知,國有企業普遍出現了盈利能力下降的態勢,這一態勢不僅與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整體環境有關,也與會計成本控制績效不高相關聯。前者主要涉及宏觀經濟層面,從而無法在短時間內來克服;而后者則主要涉及企業的微觀操作層面,進而能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來給予應對。正因如此,在提升國企盈利能力的目標導向下,借助財務管理手段來提升成本控制績效便成為了本文立論的出發點。
梳理現階段的有關文獻可知,許多作者在建立會計成本控制手段時都習慣于從強化會計核算入手,似乎認為這就可以提高成本的控制績效。實則不然,會計核算是針對已經發生經濟事件的一種事后行為,這一行為或許能為下一階段的成本控制提供方向,但對正在進行中的費用發生活動并沒有實質的約束力。這就意味著,會計核算這種事后行為無法從費用發生的過程中建立起成本控制活動,因此借助財務管理模式也就成為了應有之義。
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一、對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內容的解析
需要指出,國企因特有的經濟職能和組織架構,在成本控制中應建立起植根性的方法和手段。在這一邏輯下,對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內容的解析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經濟效益目標導向下的成本控制
從“利潤=收益-成本”的公式中可以知曉,因經濟效益突出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從而在收益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追求成本最小化。在目前宏觀經濟環境下,又因收益水平處于下降態勢,進而就對壓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國企當前需要直面的問題。
國企在體制機制轉變過程中,以股份制產權形態建構起了龐大的組織架構。在這一架構形式下,必然存在著萊賓斯坦所提出的“X―非效率”。具體來說,這種非效率的產生不僅來源于多層級和寬幅度下所造成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也直接根源于國企特有的組織生態環境。這就要求,在經濟效益目標導向下需要雙管齊下的來完成成本控制任務:第一,需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現象對成本控制所帶來的缺位問題;第二,需要解決組織生態中缺乏競爭元素而出現的單位工效不高的問題。
(二)社會效益目標導向下的成本控制
社會效益目標不但可以從國企的社會性身份來解構,也可以從國企內在的所有權形式來認識。為了更好切入主題,筆者打算著重討論后者。國企的產權形式盡管轉換成為了股份有限公司,但這只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表現形式而已,而在本質上它仍然屬于公有制企業類型。但在實踐創新的方面卻未能很好的解決“委托關系”下的激勵問題,或者說對于管理層的激勵力度已達到了廣大職工很難容忍的地步,進而出現了國企內部事實上的不公現象。
似乎這與會計成本控制問題無關,實則不然,缺乏約束的激勵不僅將抬高企業的經營成本,還將因不公的氛圍影響到職工的工作績效。事實證明,后者已成為國企盈利能力削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生態效益目標導向下的成本控制
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了黨章,這對于國企的生產經營起到了價值引導作用。特別對于許多資源型國企來說,在壟斷資源獲得高額利潤回報的同時,卻時常造成企業周邊生態環境的惡化。如山西省的部分地區因采煤而出現的地面塌陷現象;有如資源型企業所在地出現的霧霾現象等,這些都不斷的侵蝕著當地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因此,生態效益目標導向的成本控制,便要求國企不斷釋放出經濟發展中的正外部性。
以上三個方面的成本控制內容表明,傳統單向度的成本控制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期解決新問題的需要;同時也告訴我們,借助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活動也需要在以上三種目標下來進行。
二、解析基礎上的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契合機制設計
那么如何來解讀財務管理在提升會計成本控制績效上的所用呢。對此,需要從建立二者的契合機制上來給予考察。不難理解,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資金”,而資金是價值層面的企業資本;會計成本控制的對象是“生產資料”,而這又是實物層面的企業資本。這就說明,借助“資本”這一中介便能使二者形成契合態勢。
具體而言,二者間的契合機制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設計:
(一)成本控制構成了財務管理的目的
根據國企資本循環公式:G-W-G`可知,財務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能在于監管資金在時間維度的流通和空間維度的分布狀況。或許認為,管控這種周而復始的資本循環似乎構成了財務管理的目的,實則不然,在目標管理原則下財務部門的目標仍隸屬于企業的總目標,而當前國企的總目標則主要在于提升盈利能力方面,這也是中央對國企未來發展的要求。這就意味著,通過“總目標――提升盈利能力的目標――財務管理目標”的分解路徑,明確了當下財務部門的工作方向。又如上文所述,成本控制構成了實現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進而財務管理的目的也就需要配合成本控制而開展了。
(二)財務管理構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
無論是通過會計核算的方法,還是通過強化職工成本控制意識的方式,都無法全面解決成本控制績效不高的問題。究其原因便在于,前者以事后反饋為手段必然無法建立起過程控制職能;后者則強調職工的崗位意識,卻時常面臨監管缺位的尷尬。這里還須指出,國企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組織生態,主要表現在非正式組織眾多,以及非正式制度經常干擾正式制度的執行。這就意味著,在針對職工成本控制行為的監管中還因存在著“關系型影響力”,使其監管績效大打折扣。為此,財務管理便在自身職能上能夠起到彌補作用。
建立在資本循環邏輯下的財務管理內容,則抽象掉了成本控制中因人的存在而形成的生產關系元素,進而也就較好的規避了生產關系中諸多不適應于當前生產的因素。其通過強化預算管理、資金監管與個人利益相融合,以及績效考核等方法從外部和內部建構起國企成本控制的有效形態。
(三)二者的契合滿足了多元目標函數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的闡述,成本控制成為了當前國企深化產能調整的重心,而財務管理不僅圍繞著成本控制目標而展開工作,也以提升成本控制績效作為工作開展的出發點。因此,二者的契合能夠滿足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那么對于社會效益目標和生態效益目標而言又會怎樣呢。筆者認為,在現有的國企經營模式下一把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在發展形態上深刻印有一把手的痕跡。這就要求,需要建立起“管理層――財務管理部門――多元目標”的邏輯路徑,來達成另外兩項目標。在中央政策導向和國企新時期發展要求這兩個方面來看,這一路徑模式是行得通的。
三、契合機制引導下的財務管理模式定位
在上述契合機制引導下,財務管理模式的定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展開。
(一)關于財務管理目的的定位
在上述部分已經就財務管理的目的性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應促進成本控制為目的導向。但此時又存在著多元目標函數,所以在二者契合下的多元目標函數下又提到,企業管理層應兼顧其它兩類目標。這就意味著,財務管理的目的所內在的價值取向,也應涵蓋這三類目標。
1.針對經濟效益目標的定位。對此已經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這里主要強調它在解決成本控制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的作用。
2.針對社會效益目標的定位。在工資預算方面,管理層應本著效率與公平兼顧的原則,縮小內部收入差距。從這一點來看,其通過集約化資金的使用而實現了成本控制。
3.針對生態效益目標的定位。實現生態效益目標需要國企增強生產經營的正外部性,因此需要通過技術改造、廢物處理等方式來實現。因此,此時財務管理在資金預算上應從實際出發來展開,但仍需要遵循會計成本的控制目標。
(二)關于財務管理手段的定位
在資本循環公式:G-W-G`的邏輯路徑上,財務管理在提升成本控制績效上應分別從物資采購、生產、產成品銷售等環節上來建構手段。具體如下:
1.物資采購方面。國企往往采取的是訂制化生產模式,從而其物資采購活動也圍繞著生產任務來進行。但存在著專業技術限制等因素,采購預算一般會由生產部門做出,并交由財務管理部門進行審批。為此,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克服這里的信息不對稱情形。
2.產品生產方面。生產環節是國企成本控制的重點和難點,目前在生產資料有效利用上已經做得不錯,但在項目制條件下的成本整體控制績效仍有待提高。隨著技術創新活動成為國企的重點,期間的成本控制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
3.產品銷售方面。在訂制化生產模式下的產品銷售,所面對的難題是存在著資金回籠風險。資金作為企業的稀缺資源和它本身的多用途性,使得資金延遲回籠的機會成本很高,這實則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企業的會計成本(融資成本)。因此,財務管理需要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
(三)關于財務管理結果的定位
財務管理結果指在評價上述手段與目的的吻合度,因此需要從多元目標函數下來考察財務管理的最終績效。盡管在手段方面沒有將社會效益目標和生態效益目標明確提出來,但其內含有績效獎金的發放和通過技術創新在減少負的外部性思想??梢?,財務管理模式在提升成本控制績效的過程中,應以經濟效益目標為主導,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強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目標的達成效果。
四、定位驅動的財務管理模式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財務管理模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構建。
(一)深化對二者契合機制的認識
從管理學的一般原理可知,企業管理的本質在于對人的管理。作為提升成本控制績效而進行的財務管理活動,仍需要借助財務人員的努力方能實現。因此,需要打破當前職能型結構所帶來的信息閉塞狀況,深化財務人員對二者契合機制的認識。對此需要通過兩種主要途徑來完成:(1)利用崗位培訓來建立起財務人員的大局意識;(2)建立財務人員參與到項目生產中的制度。特別對于后者而言,應采取全程參與的制度來促使財務人員在實踐中,獲得資金管控對成本控制的意識。
(二)完善財務管理目標導向機制
在使財務人員具有大局意識的同時,還應完善財務管理的目標導向。在前面已經指出,國企當前存在著人為干擾財務管理的情況,當然本文不打算對此進行深入探討,但仍需要指出財務管理活動的路徑指向應嚴格在企業的目標管理之中。目標管理由兩部分構成:目標分解、目標協同。因此,完善財務管理目標的導向機制,就需要使其在國企動態的目標函數下完成自我職能的目標分解,這樣才能為計劃職能的執行提供方向。可見,財務部門的管理者應在大局意識的支撐下,敏銳把握企業管理層的戰略決策。
(三)健全財務管理手段應用機制
之所以強調“健全”二字在于,傳統財務管理主要歸屬于會計活動范疇,從而只是從技術層面進行資金管理而已。這就意味著,它只是依附于物資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上。本文所強調的財務管理模式,應是能主動完成對采購預算的審核、生產資金的監管,以及提升銷售資金的回籠效率工作。那么應用機制包括哪些方面呢。首先,應通過引入專業技術人員來共同審核采購預算;第二,建立項目資金下放制度,并在財務制度規范下實現資金節約與項目成員利益正相關的機制;第三,銷售資金的回籠依賴于雙方合同的保障,也依賴于客戶方的資金狀況。因此,應通過績效考核指標的優化,來激發起企業市場人員的主動意識來增強資金回籠效率。
(四)綜合全面評價財務管理績效
在會計成本控制環節,并不是一味的壓低費用支出,而是盡可能的壓縮不合理、不必要的經費支出。因此,在實現社會效益目標、生態效益目標方面應綜合考慮資金結構的劃撥。從現有文獻中,對于另外兩個目標導向下的財務管理評價似乎并沒有談及,這里筆者也只是提出。關于具體的評價指標,還需要通過研究來進行構建。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了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
五、實證分析
財政部近日數據顯示,1~11月,央企累計實現利潤15335.2億元,同比增長11.2%;地方國有企業6148.9億元,同比增長1.5%。這意味著,地方經歷了一年多的利潤負增長后,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全年利潤最終能獲得正增長。數據顯示,1~11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419258.1億元,同比增長11%;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1484.1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的行業為電力行業、電子行業、施工房地產行業、汽車行業、交通行業等。
但經過一年多的調整后,國有企業仍面臨較大的成本管控壓力。數據顯示,1~11月,國有企業累計發生營業總成本404093.7億元,同比增長11.3%,超過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增幅。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同比增長12%、6.5%和7.9%。此前,市場曾經希望,新一屆政府上臺之后,能如以往一樣有一波投資政策。但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堅持“穩中求進”的步調,保持溫和政策,又緊抓結構調整。雖然企業所希望的政策刺激沒有到來,但卻保證了經濟在結構優化下平穩增長。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院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屆政府履職以來的調控理念表明,在內需正漸進復蘇的情況下,政府不會為了實現所制定的目標,而盲目刺激經濟增長。保持現狀是目前的最佳對策。與此同時,調節產能過剩、解決地方債務與化解房地產泡沫的風險應當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這也意味著,企業仍需要在階段性產能調整的基礎上做好明年更大幅度調整產能的準備。如果企業自身不加快調整,大多數行業利潤平緩增長的局面不會被改變。
可見,在微觀層面國企需要從深化資金管理入手,來提升成本管理績效。關于多元目標的實現問題,也應與會計成本的控制相聯系。
六、總結
本文認為,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之間的契合機制表現在,成本控制構成了財務管理的目的、財務管理構成了成本控制的手段、二者的契合滿足了多元目標函數等三個方面。在此基礎上,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也應圍繞著:深化對二者契合機制的認識、完善財務管理目標導向機制、健全財務管理手段應用機制、綜合全面評價財務管理績效等環節來展開。(作者單位:通遼職業學院)
摘要:從傳統角度分析,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實施往往要依賴于工程技術領域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但是這些和手段的更新有著明顯的周期性。由于會計控制關系著企業的生產與發展,要求不斷提高會計成本控制水平以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水平,在工程技術革新的周期中應采用何種方式來實現這一目的呢?本文為了做到這一點,基于大量的文獻資料扼要分析了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之間的融合性及兩者之間的融合機制,以優化成本控制與管理效果。
關鍵詞:成本 會計控制 財務管理 融合性 融合機制 優化 價值鏈
成本控制既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基本手段之一,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和環節。企業的使命是創造價值,經營者和員工必須為這一目標來服務。正常來講,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終績效都將落實并反映到具體的財務指標上來,而財務管理要定位于實現價值的增長從新整而各種價值驅動因素和管理技術,創新一種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高度融合的管理模式。
一、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從價值鏈角度分析,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的研究對象都是價值運動,研究目的也都是通過價值創造來實現企業價值增量的最大化。具體而言,財務管理研究的對象是企業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包括投資、籌資、資金的日常管理及股份分配等內容。按照貨幣學理論,資金代表著價值,資金運動的過程是價值運動的表現形式,所以說財務管理的研究對象是價值運動。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的研究對象都是價值運動,不同的就在于財務管理的對象是價值運動的實體,而會計控制的對象的資金流本身,是價值運動的最終反應和表現,其最終目的是實現價值增值。
從功能的角度分析,財務管理和會計成本之間亦有著密切關系。下面將以制造業企業為例,具體分析二者之間的聯系。對制造企業來說,資金循環主要分為三大環節,即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和銷售。在原材料采購這一環節,由于制造企業大多情況都是根據客戶訂單對產品進行具體的設計和加工,這就要求原材料采購也要滿足這一要求,那么建立科學可行的預算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產品生產環節,制造企業一般都是團隊作業,個人在工作上的努力程度不易被監督。面對這樣一種情況,通過加強每一班組生產資金的監管權利,利于提升資金的監管效果;在銷售環節,由于制造企業采用的是訂單化的生產模式,不存在“銷售難”問題,卻面臨著市場推廣這一問題。為了提高市場推廣實效和影響力,需要企業在這一塊加大投資力度。為此,財務管理對營銷費用的支出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其實,會計控制有著一定程度的事后性,這就導致了單純的事后控制根本無法幫助企業提高內部控制質量和效果,惟有借助于財務管理才能優化價值運動過程的控制效果。
二、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融合下的管理模式
(一)目標定位
第一,關系定位。資金最具特點的兩大特點就是流動性、交易性,所以成本控制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財務管理,而財務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成本控制目標。就“G―W―G”資本循環公式來看,企業在生產活動中要使用到大量的資金,而成本控制則是企業提高資本配置質量和監管力度最有效手段。
第二,手段定位。就制造企業而言,由于其一般采用團隊化的生產機制,有的人認為在這一生產方式下很難在務管理和會計控制之間建立一種融合關系。其實,我們可以通過良好的激勵機制來提升團員的成本控制意識,進而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第三,效果定位。無論是財務管理所面對的實體還是會計控制的資金,都具有“資本”這一共同屬性,為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之間的融合提供了基礎性的東西。因此,成本控制在財務管理這一約束條件下,必然能為企業成本控制建立一種剛性機制。
(二)融合下的模式設計
第一,建立跨崗協同能力。在財務人員能力這一方面上,主要在于讓他們建立跨崗協同的能力。之所以需要這樣一種能力,主要在于成本控制對人有著很強的依賴性,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完全在于人的努力程度,而這種努力只有在很好的約束和激勵條件下才能形成。因此,在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融合的情況下必須對財務人員建立一種“一對一”的監管機制,讓其建立跨崗協同的能力。為了做到這一點,財務人員應全面了解成本控制下人力和物力的配置特征。
第二,建立跨部門的成本控制協同機制。從組織層面來講,需要為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融合提供一種運行機制,就是所謂的跨部門的財務管理協同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依賴于各部門的主要管理者和專業人員。專業人員的主要任務是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及其相關信息,為資金監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為此,從技術角度分析,必須在這一融合機制中引入ERP系統。
第三,建立跨崗、跨部門的協同機制。跟蹤審計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要想實現成本控制目標,只有企業通過管理者、財務人員和各部門之間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這就需要建立各部門、各人員協同的工作機制,才能更好地完善跟蹤審計制度。具體而言,由相關人員提出跟蹤審計目標,然后財務部門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對自身進一步細化,與此同時加強與其它部門之間的溝通,使其配合配合本部門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逐漸提高各部門、各人員之間的整體協同能力,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三、結束語
從以上內容可知,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的研究對象都是價值運動,最主要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價值增量最大化。為了使財務管理和會計控制有機融合在一起,就必須對各人員、各部門建立協同能力、協同機制及制度,為該種融合模式提供建立的基礎和依據。誠然本,文所述內容需要其他方面的完善,但是仍然進行有價值的探討,需要更多人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摘要:近年來,我國公路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目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經穩居全球第二位,對于公路施工企業來說,會計成本的控制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企業的管理人員與會計人員都要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在保證工程質量的條件下對人工費用、材料費用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制定好完善的成本控制計劃,把握好材料的采購關,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提升他們的施工技術水平,降低施工的成本。本文主要分析公路工程會計成本控制步驟與內容。
關鍵詞:公路工程 會計成本 控制
1 概述
近年來,在國民經濟水平的發展之下,我國公路工程事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對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而言,會計成本的控制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強公路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也能夠幫助管理人員對整個施工進度進行科學有效的規劃,下面就針對公路工程會計成本的控制工作進行深入的分析。
2 公路工程會計成本控制步驟分析
2.1 控制好投標報價中的成本 目前,我國的公路施工主要采取投標招標制度,因此,報價也是施工企業投標的重要環節,在進行報價時,施工企業必須要以自己的能力為出發點,深入的分析工程建設的各個細節,并根據競爭對手的情況確定好最佳的報價,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違約情況的出現。此外,也能夠保障施工企業可以以合理的價格來承包到工程,有效的提升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在施工開始前,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會審,選擇好最佳的設計方案,好的設計方案能夠讓工程施工變得更加簡單,也可以有效提升工程建設速度,也能夠提升工程質量,降低施工成本。
2.2 控制好公路工程施工前的成本 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施工企業必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深入的分析施工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成本,合理的計算好每一個階段需要的施工人員數量,提前準備好機械設備、預定好材料,防止這些客觀因素對公路工程施工的進度產生不良的影響,此外,在核算成本時,應該詳細的計算好設備價格、材料價格、施工人員數量、工資水平等等,對于不符合預算規定的要及時的向上級部門匯報,及時的調整好成本的預算金額。從某種曾經面而言,施工開始前的成本預算工作是整個成本預算工作中的基礎,只有做好了這個環節的工作,才能夠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夠保證工程造價的合理性。
2.3 做好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對影響工程成本的各個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管控,防止在施工過程中發生成本超支的情況,只有將成本控制工作滲透到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做到勤儉節約,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才能夠達到真正的成本控制目的,因此,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也是公路工程會計成本控制的核心環節。
2.4 做好項目完工后的成本控制工作 在工程項目的施工結束之后,也需要對成本進行統一的核算,將實際發生的成本與預算成本進行對比,若預算超支,就需要對超支部分進行總結,找出每個環節中的改進方法,防止在后續的施工工作中出現類似的問題。
3 做好公路工程會計成本控制工作的措施分析
3.1 加強對人工費用的控制 一般情況下,人工費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約占10%-15%的比例,雖然比例不高,但是卻是費用控制的重點環節,而施工人員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工程的進度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施工企業需要制定好相應的獎懲制度,充分的調動起施工人員工作的主動性,減少人力浪費。此外,還要做好培訓與教育工作,提升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與責任意識,將“安全施工”貫穿到整個施工流程之中,防止由于人員受傷為施工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2 加強對材料費用的控制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的比例最高的,約占整個施工成本的70%左右,因此,對于材料成本的控制工作就十分的重要,若材料預算費用不足,就會影響工作進度,若材料預算費用過多,就會導致施工企業在施工完成后還有大量的結余,這就會增加施工企業的運營成本。
此外,材料的購買成本也會對施工企業的利潤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管理人員必須要嚴格的把好材料的采購關,采購人員在采購時應該多方對比,把握好材料的質量與價格,保證施工的質量,降低施工的成本。
3.3 加強成本費用會計憑證的控制 施工企業的經濟活動都必須有相應的會計憑證,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必須要把握好成本費用會計憑證的控制關,會計人員則要對憑證來認真審核,對于不完整、不真實的憑證堅決禁止報銷,維護好施工企業利益。
4 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公路工程的施工而言,會計成本的控制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會計成本控制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此,施工企業的管理人員與會計人員都要對此有正確的認識,在保證工程質量的條件下對人工費用、材料費用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制定好完善的成本控制計劃,把握好材料的采購關,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工作,提升他們的施工技術水平,只有將會計成本工作與其他的控制工作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促進施工企業的良性循環,才能夠提升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摘 要:會計成本控制的效果與會計成本控制的手段之間的必然聯系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通過會計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來提升會計成本控制水平,促進新時期、新形勢下會計成本控制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會計成本 控制 手段
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不斷轉變,會計成本控制也在發生一定的轉變,那么,如何更好的保證在新形勢下更好的提升會計成本控制效率,成為了大多數企事業單位所關注的重點,以強化成本控制手段為基礎,在確保完成會計成本控制任務的基礎上更好的帶動會計成本控制手段的完善和發展,保證成本控制工作能夠更為全面的完成,體現出成本控制的科學性和現代性,從目前來看,會計成本控制工作無論是對于企業單位來說還是對于事業單位來說,其都發揮和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成本控制工作,保證成本控制工作得到合理的發展,以成本控制手段的優化帶動成本控制本身的優化,以促進成本控制工作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1、會計成本控制選擇選擇需要考慮因素分析
從目前我國會計成本控制手段來看,如何選擇正確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使會計成本控制手段最好的發揮作用,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選擇,綜合的進行考量,以便于更好的帶動我國會計成本控制公正的發展。
首先,會計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考慮到成本控制本身的屬性,即成本是間接還是直接成本,是固定成本還是流動成本。這種成本控制屬性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成本控制手段與之相配合,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成本控制需要結合現代化的發展模式著手,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對象的成本控制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展,以便于更好的提升成本控制工作的進步。
其次,要結合時代背景環境和現有的經濟環境來進行成本控制工作的選擇。隨著我國成本控制工作的發展,成本控制本身所具有的屬性是不容忽視的,而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的選擇要結合時代背景和經濟環境,以便于更好的進行全面的協調和發展。
2、會計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從目前我國會計成本控制工作出發,會計成本控制能夠為企業事業單位制定決策提供數據上的支持,同時,通過會計成本控制工作的發展,成本控制需要結合現代化的因素進行,以成本控制為基礎,促進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提升企事業單位核心競爭力。從面來看,會計成本控制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性:
第一,從成本控制本身來說,會計成本控制能夠為企事業單位決策提供一定的依據,通過科學的會計成本控制工作能夠幫助企事業單位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當企事業單位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能夠及時的發現,并能夠及時的進行調整,同時,當某一個企事業單位需要進行相應的企事業單位決策或者是經營模式的轉變的時候,會計成本控制工作也能夠為其轉變和改革提供科學的依據,有利于企事業單位順利的發展??梢?,從企事業單位本身來說,可以依托于會計成本控制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二,有利于節約成本。任何一個企事業單位的發展都需要以節約成本為基礎,肆意的的浪費必然會導致成本控制的不得當。因此,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會計成本控制能夠降低成本、節約成本。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事業單位的財力是企事業單位獲得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于任何企事業單位來說,會計成本控制不到位都會影響到企事業單位的正常發展,不利于企事業單位的完善。因此,通過科學的會計成本控制工作能夠幫企事業單位節約物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從而為企事業單位獲得更大的利益做好準備工作。
3、新形勢下會計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分析
3.1、相對全面的成本控制
所謂相對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就是根據企事業單位自身的所獲的利潤多小,產量的多少等不同的方面實行的一種會計成本控制手段,其需要在以企事業單位的產銷情況為基礎的前提下進行,這會計成本控制手段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服務性。同時,與相對會計成本控制手段相對應的是全面會計成本控制手段,其是從企事業單位的宏觀角度出發,將企事業單位的成本控制管理手段、管理的側重點、管理模式和管理結構乃至是企事業的單位本身的發展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而制定出來的成本控制手段,其叫做全面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在進行會計成本控制手段選擇的時候要將這兩個方面進行綜合。
3.2、及時性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
以現場為基礎,通過對現場情況的詳細了解,無論是針對施工現場、生產現場、銷售現場,還是針對企業的發展現有階段進行及時性的成本控制,這種及時性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具有一定的直接性的意義,有助于會計成本控制工作效果的及時性取得。
3.3、批量化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
在一定時期內,以某一個現象或者是以某一種狀態作為一個固有的參照物,從哲學角度來說,這種批量化的成本控制手段是相對靜止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其能夠在某一個階段進行成本的控制。
3.4、價值性質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
以會計成本控制手段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層次來進行會計成本控制手段的選擇,通過一系列的組織活動和成本控制行為來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事業單位的成本。
總之,從會計成本控制本身角度來說,以時展為背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來保證成本控制的發展,同時,確保成本會計工作得到合理的發展,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也在不斷的優化,采取多元化的成本控制手段,在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的成本控制策略,對于企事業單位的成本控制工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以不同的角度為切入點,以不同的成本控制情況為基礎,不斷的針對我國的會計成本控制工作進行改革和優化,拓展出更好的、更多的、更優的會計成本控制手段,促進我國成本控制手段的升級和優化。
摘 要: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國有企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企業的成本管理很多的矛盾和問題逐漸顯現,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通過總結當前國有企業在會計成本控制方面出現的問題,探討并分析解決策略。
關鍵詞:國有企業 會計成本控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國有企業在管理會計成本的控制工作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和企業本身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健全有很大的關系,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境,國有企業必須及時發現并重視這些問題,從自身角度出發加以解決,才能保證企業在市場運行中逐漸發展和強大。
一、國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現狀和問題
1.企業內部原因導致
一些經營者為了不斷擴大企業的規模,從中獲得更高的利潤,于是采用不正當的手段通過銀行貸款來為企業增加成本進行投資,而企業本身又存在了很多管理不善等問題,企業運行情況逐漸惡化,資金嚴重流失,在理論上無法償還貸款,導致最終出現了故意欠債、賴債的情況,這些以利益為起點的內部原因使得如今企業會計的成本控制工作存在了比較突出的問題。
2.政企不分后果影響
自從經過了經濟的體制改革后,我國在政企的管理工作上更加強調了政企分開的要求,但是在實際的運行和操作中仍舊有一些錯位的現狀存在。例如一些地方政府有意對企業的生產活動和經營活動實行干預政策,致使市場經濟發展規劃成了一紙空文,而且增強了企業對政府的依賴性,有些地方政府干預當地企業的金融放貸等權利,減少了銀行本身具有的監督力度,還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的區域經濟發展成效,出現了很多盲目投資的行為。
3.利益驅動信息失真
在市場經濟相對寬松的經營環境下,一些企業的管理者由于自身無法與時俱進,不能根據市場經濟的變化情況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營策略,于是出現了企業內部以權謀私,試圖謀取國家財產的情況,也有一些企業經營較差,企業管理氛圍不佳,企業員工人心渙散,缺乏對企業成本的科學管理。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并沒有把企業的管理重心放在未來的規劃上,只重視企業當前的業績和利益,無法根據市場形勢對企業的盤虧損失進行準確計算,在企業的成本調整等工作中做出了不合理的規劃,這就為成本的管理帶來了很多困難,導致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問題的解決措施
1.適應社會經濟環境,調整戰略目標
隨著各種高新管理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成本的控制和管理范圍實現了擴展,在傳統的成本管理中,企業的成本工作重心主要是放在生產經營的工作上,忽視了外部環境息息相關的價值鏈,這使得企業很難得到全面發展。而當今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決定了企業必須將自身的成本管理規劃與社會環境有機聯系起來,才能有助于實現戰略化的發展目標。
2.有效降低成本控制,明確部門任務
企業在成本目標制定的過程中,必須設定費用的最高限額,并將其作為指標任務分配給每一個部門,具體落實到相關的負責人員身上。此外,還要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體系,使企業的成本實現最大化的降低,得到有效利用,讓部門人員明確任務和目標,逐漸提高工作積極性和有效性。
3.增強成本管理觀念,建立約束機制
成本管理工作無論在觀念的樹立還是具體到實際的操作中,都對企業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專業性要求,要從設計的規劃、工藝的設定、計劃的制定以及措施的選擇上全面實行對成本管理的作用,加強對管理工作的監控,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專業性和前瞻性。增強成本管理觀念,首先就要企業所有的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成本觀,提高對成本管理的正確認識[2]。所以企業必須執行技術與經濟、生產與管理兼顧的運行原則,加強措施管理,此外還要成立多種管理培訓機構,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的能力和素質,提高專業性。
4.強化成本管理基礎,優化管理手段
企業要想真正做到對成本管理的全面化和科學化,就必須確保成本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保證信息的具有時效性。因此在處理企業內部的消息記錄時,就要從原始資料、統計憑證等多方面的基礎數據開始完善,要收集所有能夠反映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所體現的各個環節和全部過程的有效數據和資料,逐漸完善成本的管理基礎?;A資料的收集和完善,又能夠準確反映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全過程,這對企業在盈利和虧損等方面的運營有著直接的影響,對企業將來的決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還要逐漸優化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提高資本產出的效率,并將其充分發揮在市場上,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效統一。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實現成本控制的最終目標和宗旨,就是要使自身長期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從而能夠得到長久的發展,而具有現代化和時代特征的企業會計成本控制才能符合當今復雜的社會競爭市場的需要。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必須收集并統計企業運行和發展過程中所有的市場資料,逐漸建立并形成企業評價戰略,并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和競爭市場的形勢設定具有長期性和前瞻性的成本控制目標,通過有效的改善和控制,逐漸形成一種適合企業發展的全新的成本控制系統,從而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要】企業利潤等于企業產值和企業成本的差值,因此企業為了增加自身的利潤總額,就需要對企業成本實施控制,而實施定額管理是合理控制企業會計成本的重要環節,作為企業會計成本的一部分,是企業持續獲取利潤的必選方法。本文從定額管理的概述入手,并對定額管理在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的作用進行了簡要闡述,最后針對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定額管理 成本控制 企業會計
企業利潤等于企業產值和企業成本的差值,從中我們可以得知在企業總產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想要獲得企業利潤最大,就需要對企業成本進行控制,即企業成本越低,企業利潤越大。因此,企業想要獲得最大化的效益,就需要對企業會計成本進行有效控制,選擇定額管理理念下的成本控制之路。
一、定額管理概述
定額管理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應用定額思想對企業人力資源、物資資源和財務資源的配置和消耗進行科學合理安排的一種方法,使得企業達到定額管理標準。企業會計成本定額管理是指企業財務部門在限定的財務資源條件約束下,對企業財務資源的消耗施加的定量化的限定。定額管理作為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基礎工作環節,是指在對企業會計成本各環節進行數據采集工作的基礎上,選取構建既能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又能降低企業會計成本的定額標準。
二、定額管理在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的內容
定額管理在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資資源定額管理、人力資源定額管理、工作時間定額管理、成本費用定額管理四方面。其中,物資資源定額管理是指企業需要結合企業日常辦公和生產過程中所需的物資資源進行定額消耗的管理,如企業日常辦公所需的辦公物品的定額消耗確定、企業生產中所需的生產物料和生產配件的定額消耗確定等;人力資源定額管理隨著企業人工成本比重的不斷上升,逐漸被列入重點管理的項目中,企業非常重視對企業人力資源的定額管理,即依據企業生產計劃技術的人員匹配要求、企業機構設置以及企業內部的人員編制狀況,分析企業各工作崗位的勞動強度和工作量,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定額消耗管理;工作時間定額管理是指企業在生產運行過程中所涉及所有環節的工作時間定額,反映了企業生產環節工作效率。企業通過對生產運行各環節的生產流程設計,可以事先預測各工作環節消耗的工作時間,企業通過對工作時間定額管理,可以有效監控企業生產運行過程,并發現其中的問題進而改善運行效率;成本費用定額管理是指企業在生產運行過程中所消耗的辦公費、采購費、倉儲費、制造費以及修理費等,企業在會計成本控制中尤其要注意對企業可變成本的控制,以便更好地實現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途徑
(一)把握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方向
為了最大化地控制企業會計成本,實施成本定額管理,需要重點把握成本定額管理環節,既要實現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目標,又要實現企業利潤增加的目標,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把握定額管理方向:第一,通過對企業會計成本中涉及到的對象項目進行核算,實施企業會計成本基礎臺賬數據采集控制;第二,對以會計期間為單位實施的企業會計成本費用攤銷,實施企業攤銷費用期限和比例的定額管理;第三,通過對企業開展的各經濟業務數據的采集,對企業發生的會計成本實施定額管理控制。
(二)確定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界限
企業在生產運行過程中主要包括生產投資和生產運營兩方面,在對企業會計成本控制過程中需要結合企業生產的具體環節進行定額管理對象的確定。在運用定額管理思想實施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需要對以會計期間為周期的企業生產運行過程所消耗的會計成本進行確定,如企業生產投資成本,包括企業固定資產投資成本、企業建設成本、企業材料成本等,企業生產運營成本,包括企業人工成本、企業銷售成本、企業維修成本、企業財務費用以及企業管理費用等。企業為了更好地對會計成本實施定額管理,在對企業會計成本進行預算編制時,要以企業歷史數據作為定額標準,結合企業當期的生產能力,考核企業實際會計成本,并進行企業會計目標成本和企業會計實際成本的比較,對存在的差異分析后針對原因提出失衡控制對策。
(三)優化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流程
企業在進行會計成本控制過程中,應整合企業財務資源,優化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工作流程,盡可能地降低資源消耗,利用各項資源對工作流程進行梳理,確定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定額管理點,減少冗余的管理環節,最大化降低企業會計成本消耗,筆者建議從下面三方面對定額管理的流程進行優化,第一,以企業會計直接成本和企業會計間接成本作為依據,制定預算當期的會計成本定額標準,作為考核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標準;第二,以企業會計基礎數據為基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構建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定額標準,對企業會計目標成本和企業會計實際成本進行比較,針對二者存在的差異尋找會計成本控制的關鍵點;第三,構建定額成本控制的業績考核指標,從定額管理的成本和定額管理的收入兩方面對企業效益進行評價。
(四)評審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水平
企業在會計成本控制中需要結合企業開展的項目,對其進行標準成本核算,為項目的各類要素設定標準消耗量,為項目間接成本設定分配率,結合分配率計算項目的各項費用以及費用總和,測算企業項目的預算目標成本。但是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定額管理不僅僅是對企業會計成本的預算,還為企業會計成本的控制指明了方向。企業應該通過評審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工作,對定額管理的水平進行評價,找出定額管理會計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以不斷地對問題進行改進完善,提高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定額管理的水平。另外,還可以結合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定額管理的實際情況,對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效果進行考核,對企業進行成本核算分析,實現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精細管理。
摘要:在國民經濟的構成中,具有前瞻性、創新性與技術性的高新技術企業所占比例逐漸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多。高新技術企業只有從源頭上對每個生產要素進行控制與分析,才能有效提高企業成本控制效率。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會計;成本控制
1、問題現狀
1.1缺乏健全的會計核算體系
發展較為復雜、成本對象多元的高新技術產業很難歸類,這就造成如何區分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成為令人頭疼的問題。在高新技術企業的所有成本中,研發占很大比重,研發活動勢必帶來產品的更新換代,而廢品和停工的損失則因界定不清晰而很難劃分,所以對產品的分析還是囿于單一動因分析而不能往多向動因分析拓展,再加上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層對企業成本控制熟視無睹、不夠重視,預算數字也只是主觀臆斷隨便填寫,根本不能實現節約企業成本的目的。
1.2資本變現的流通性較差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周期較長,有時歷經千辛萬苦研發出來的產品還未上市便因各種原因早夭,前期大量的資金投入在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收益,不能很快變現轉化為生產力的資本便很難應用于價值再造與增值的活動中去,這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言也是一種威脅。資本是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經營與發展盈利的前提和保證,與其他生產要素不同,資本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與無法超越的,因此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經營者大多以提高資本變現的流通性為鍥而不舍攻克的難關。
1.3缺乏戰略成本管理和價值鏈分析理念
戰略成本管理是指基于現代企業成本管理思想,結合高新技術企業的自身現狀、資金流向、經營利潤和成本變化等情況,將該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與長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在一起,用發展、動態、全面的眼光進行全局定位。現階段,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仍滿足于“飽腹”之態而不主動尋求長期發展;在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只重視成本核算的單一成本控制,忽視價值鏈的整合作用及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售后五要素間的聯系。
2、問題解決
2.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產品在正式投入生產前就控制資源的投入與最終的產出,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資源在組織使用的過程中出現質和量的偏差,對保證活動績效目標明確、資源要素投放合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價值鏈模型中,事前控制主要針對研發與設計兩個環節。因為生產實踐和技術發明是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源泉,較高的研發設計支出包括了研發費用的花銷、固定資產的攤銷、高端設備的引進以及技術人員的工資等多個方面,所以對研發與設計兩個環節進行事前控制很有必要。
第一,在產品正式投入生產前,設計部門要進行必要的前期調研與可行性論證。對前期調研結果進行分析研究,預估產品上市后面對的消費群體、市場需求、競爭潛力及經濟利潤等等,這有利于明確下一個階段的方向和工作重心。第二,重視資金的重復利用,保證資金的使用效果,能實現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產品性能、提升科技含量的目的;堅持重點產品重點控制的原則,按照高新技術企業的成考控制目標,嚴格編制預算報告,仔細規劃未來經營。基于高新技術企業的長期發展與經濟利潤考慮,合理分配研發環節對精簡費用成本與減少資金占用很有效。至于成本消耗較高的生產項目,給予特別關注,實施特殊管理,明確高耗成因,認真思考哪些花銷是必要的、哪些花銷是可控的、哪些花銷能提高高新技術企業成本收益,力爭以成本的最低化實現產品的最佳化。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生產經營活動中高新技術企業的成本控制,該環節中成本控制的好壞對產品的成本決策及市場定價具有直接影響、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利潤具有間接影響。在價值鏈模型中,事中控制主要針對采購、生產、營銷和配送四個環節。高新技術企業對生產成本較為重視,一般采用主動控制方法。
生產經營活動中,采購環節重中之重,這一環節中要格外重視原材料的價格差異和質量差異。采購時期不同,原材料的價格也不同;運輸工具不同,臨時下單的緊急采購價格也不同;訂貨次數多的話,每次的運輸費用勢必增加;訂貨次數少的話,每次的訂存貨量勢必增加,上述情況都會對倉儲及保管費用有所影響,加上存放過程中原材料會發生損耗,所以合理確定經濟的訂貨量與儲備量至關重要。訂貨量確定合理利于減少采購成本,儲備量確定合理利于降低物資損失。
生產經營活動中,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是靈魂所在。生產計劃體現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生產流程,因此對生產計劃進行管理可以對產品生產流程做到了如指掌。生產計劃管理是指主要以產品的生產過程為重點而實施成本控制,其中包括組織、分配與調度等方面的工作內容,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能夠促進組織生產、提高生產效益、避免過度浪費??刂粕a進度主要針對投入、工序及產出三個方面,對生產進度進行控制在跟進產品生產、調整生產節奏、按時保質完成、減少停工損失、降低企業風險、完善經營管理、減少運營成本、明確經濟責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生產經營活動中,完善的營銷和配送體系是高新技術企業的運營關鍵。這個環節中,高新技術企業憑借商品能夠有效轉化為運營資本的優勢形成了“生產到銷售再到生產”這一循環往復的生產系統,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的再生產活動順利完成。在營銷方面,投入費用的多寡對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的銷售情況有直接影響,如果營銷費用投入得越多,那么心理預期的產品銷售量就越多。因此基于經濟利潤最大化的考慮,將營銷費用的投入控制在最低限度,即將成本控制在經濟有效點的位置一舉兩得,能夠達到以成本最低化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生產階段所產生的費用不僅多且種類繁雜,其中主要包括管理費用、制造費用、銷售費用、工資費用、待攤費用和固定資產維護保養費用等等。這就要求在應用主動控制方法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高新技術企業管理層及普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保證他們的關注點始終放在實現成本控制目標上,同時要進行適度的權利下放,因為成本控制是高新技術企業所有人員的共同職責,分解目標成本,落實責任成本,布置控制任務,明確責、權、利三者關系,不僅包括實施成本控制的相應權利,而且還包括承擔成本控制的自身義務。
2.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結束生產經營活動后高新技術企業的成本控制。在價值鏈模型中,事后控制主要針對售后服務這一環節。售后服務的主要目的是改正高新技術企業在價值鏈分析中出現的問題而使產品附加性能有所提升,故而該階段的成本控制要全面到位。產品質量的好壞決定了服務成本的高低,產品質量高,服務成本就低;反之,服務成本就高。此外,高新技術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加強精細化程度也可降低售后服務成本。所以,控制售后服務成本不能僅把目光放在售后服務結構的優化上,還要重視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控制。
按成本性態,售后服務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類。固定成本只依賴事先制定的計劃,不會隨產量有變而變;變動成本則隨商品銷量有變而變,其中又分為有益和無益兩種。有益的變動成本是指為吸引和方面消費群體而提供的費用,必須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無益的變動成本則要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廢品發生,避免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作者單位:大連必捷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李繼蘭(1976.8-),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北省陽原縣, 單位:張家口供電公司,學歷:大學本科,職稱:會計師,研究方向:預算及成本管理。
摘要: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經營目標,企業的利潤是總產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業的利潤最大,不僅需要增加企業的營收,還需要控制企業的成本。企業的會計成本控制是企業重要的內控內容,定額管理是進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現代企業成本控制的發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定額管理的組成,并具體說明了定額管理對企業發展的意義,以期加深人們對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強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發展。
關鍵詞:會計成本控制;定額管理;內涵;組成;意義
定額管理是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調動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開源節流,使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能夠更好地達成。以往的會計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據預算來進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進行補足,這樣實際上就存在制度、人員上的妥協,難以進行有效地控制。定額管理采取定額的方式,確定一定的成本標準來完成相應的任務、工作,這樣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標更加明確,對于企業的會計成本控制效果更佳顯著。
1.定額管理的內涵分析
定額,是指企業依據一定的技術組織條件,在自身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規定人力、財力、物力等來完成目標產品的生產的標準額度。其客觀地反映了產品生產所需要的材料的數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從節流的角度來對企業的會計成本進行控制,減少企業在生產經營上各個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實現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定額管理就是利用定額指標來合理配置企業的人力、物力等資源,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在當前的企業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額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礎。
2.定額管理的組成
通過對定額管理內涵的分析,我們對其有了進一步了解,具體來說,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組成:
2.1考察經濟活動
企業的經濟活動周期往往很難進行把握,為此,預算的執行狀況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內容,只有了解具體的執行情況,才能更好地了解預算和實際執行之間的差距,進而找到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修復,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額標準來執行,從而提升企業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經濟考察活動,能夠使企業的定額體系更加完善,使企業會計成本中的定額標準更加科學。
2.2明確定額標準
定額標準是進行定額管理的基礎,企業的定額管理包括諸多的對象,不但包括企業的預算定額、資金費用定額,還包括企業的勞動定額、物資消耗定額等,要確保定額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學地執行定額標準。企業的成本控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企業的發展、項目的推進,定額標準往往也會發生變化,為此,定額標準需要滿足時效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對企業的成本支出進行控制。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到,企業的類型差異導致企業的定額標準制定的差異,不同類型的企業要在把握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其自身的定額標準予以確定,以保證其定額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統計分析、經驗評估等方法是企業進行定額標準確定時常使用的方法。
2.3管理企業預算
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資金預算,其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資源預算,要對企業的成本進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對企業的資金預算進行良好地控制。為此,項目立項階段的嚴格審查是必不可少的,這可以有效地規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項目,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和損失。為了更好地運行資金預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額管理,以求將目標成本落實,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額管理對會計成本控制的意義
3.1成本經營透明度增加
在企業的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定額管理的各項業務與工作往往需要專門的人員來處理。規模比較大的企業,涉及的行業比較多,組織管理復雜程度高,需要設置專門的定額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負責定額管理制度的制定、具體工作的開展,還負責實施環節的協調和組織、事后經驗的整理和總結,通過定額管理機構的設立,使企業的定額管理更加科學。當相應的定額標準制定之后,在企業成本控制實際工作中,各個具體部門就會按照標準工作。定額標準的制定是建立在企業實際、行業發展、市場走勢等大量數據基礎之上的,制定過程公開,各個部門的業績情況都能從中得到很好地體現,這就使得部門之間的競爭加劇,競爭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3.2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財會部門工作的重要特點,當相應的支出確定之后,再對其進行分析、總結、評價,這樣往往很難達到事前監督的目的,很難避免損失的發生。而定額標準的制定能夠很好地改善這一狀況,使財務部門成為一個具有事前、事中參與的綜合管理部門,這樣就能更好地進行成本控制。從企業的管理角度來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別,其發揮的職能也有所差異,事前控制是通過相應定額指標的設計,系統地對成本支出進行監控,對具體工作的開展有效地指導,增強成本控制效果。
3.3工作協同配合水平提升
確定各個部門的職責范圍是定額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個部門對自己的職責范圍進行明確,才能使其進行更加專業化、高效地管理。物資供應部門、人力資源部門、財務部門、運輸部門等部門的作用不同,但是卻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員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實則是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這些具體的工作落實到具體的個人,建立工作人員定額管理網絡,能夠使企業的員工更好地達到定額標準。企業定額管理水平的提升將使企業的經營目標更好地達到,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不同部門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額標準,各個部門需要將定額管理分級執行,并在考核中反映執行的情況,每個部門需要對不同的下級管理機構分配差異化的定額標準,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完善成本控制體系,確保每個標準的執行人員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加強成本控制水平。當每個人都有任務,完成任務就成為員工的共同目的,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發揮,進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質量,使企業獲得持續發展的能力,控制了企業的成本,煥發了企業的生機。
4.總結
定額管理是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調動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開源節流,使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能夠更好地達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定額管理的組成,并具體說明了定額管理對企業發展的意義,以期加深人們對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強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發展。(作者單位:張家口供電公司)
【摘要】企業的利潤是其總產值減去總成本的差值,為盡可能的增加企業利潤,應加強對企業的成本控制。定額管理作為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合理進行成本控制的一大關鍵,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主要針對定額成本的基本含義、主要內容和應當注意的事項等方面做出一定探討,以期能夠對企業的會計成本控制工作做出一定貢獻。
【關鍵詞】成本控制 定額管理 企業
一、概述
定額,即在相關生產部門的生產經營的活動過程中,根據一定的技術組織條件,為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目標產品的生產而規定的人力、財力、物力消耗的標準額度。它反映了產品生產和生產資料消耗之間的數量關系。作為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企業,其會計成本控制即是從節流的角度出發,為企業節約資源,在盡可能減少各方面消耗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定額管理是企業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礎,其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利用定額指標的設定來合理安排和使用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力求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
二、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的定額管理工作內容
(一)制定定額標準
要想進行定額管理,必須先進行定額標準的制定。定額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企業項目的預算定額、勞動定額、資金費用定額、物資能源消耗定額,制定或修訂相關的定額標準是施行定額管理的首要措施。在企業的成本控制中,其計算數據往往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工作項目的開展進程而改變,因此定額管理中定額標準的制定往往具有時效性,要根據具體情況隨即對定額標準進行修訂[1]。另外,不同類型的企業對定額標準的制定要求不一樣,即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各部門的定額標準,保障成本控制中的定額管理工作順利實施。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在制定定額標準時,一般采用統計分析、技術測定、經驗估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定。
(二)控制資金預算
資金預算是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最為關鍵的步驟,貫徹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全過程,而成本則是企業項目投入的源頭,屬于資金預算,因此只有根據定額管理控制好成本這個源頭,才能很好地控制企業的資金預算。為此,企業在項目的立項階段要對其進行嚴格的審查,避免接手某些可行性不大的項目,以免由于無法完成而造成資源上的浪費。因此,企業要利用定額管理對項目進行資金預算,力求將目標成本落到實處。
(三)定期對經濟活動進行考察
企業經濟活動周期不定,企業領導人應定期的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考察,考察執行的情況,分析出實際與預算之間的差異,找出存在的問題,檢查既定的定額標準執行情況,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通過不斷地分析考察形成符合企業自身情況的定額體系,為以后的定額標準制定提供依據。
三、定額管理在加強企業會計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
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的定額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部門進行科學資金預算的重要依據,資金預算又是企業成本控制的關鍵因素。因此,定額管理作為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管理運營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2]。合理的定額管理在降低成本控制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控制企業資源消耗、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工作人員的生產積極性,更好的促使企業科學地組織生產活動,最終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另外,由于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各企業為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對定額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工作內容向全方位、全過程發展,實施系統性的定額管理工作已勢在必行。定額管理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企業事前成本控制
企業財務會計部門最主要的工作特點就是事后核算,對企業的各項支出做出總結性回顧與評估。這樣的事后核算不能達到事前監督的目的,對于企業的發展作用有限。定額管理中對于定額標準的制定能夠改變這一狀況,使一向處于事后管理部門的財務部轉變成為一個具有事前參與、過程控制、事后分析綜合性能的管理部門,做到事前成本控制,對企業的成本控制做出更大的貢獻。對于企業的管理而言,事前監督和事后評估的職能是完全不同的,事前對企業各項支出設定好定額標準既可以做到控制的全面性,也可以提高事前監控的整體性,對企業各項工作的開展具有指導作用。
(二)提高企業成本經營透明度
由于定額管理在企業成本控制中處于較為重要的地位,需要專門的人員處理有關定額管理的各項業務與工作。一些企業由于規模較大,所跨行業較多,組織管理機構較為復雜,尤其需要設立專門的定額管理機構作為企業的定額管理綜合部門,其主要職責范圍包括:制定定額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負責定額管理工作各環節的計劃、組織、協調與監督;開展一般的定額管理工作,如編制、執行、考核、修訂等;總結整理定額管理經驗并予以推廣,使定額管理的編制更加科學合理。在企業成本控制的具體工作中,定額標準制定之后會被定額管理人員逐步下達到各個具體部門并要求按照該標準開展工作[3]。定額標準的制定依據是實際具體的數據,其制定過程是公開的。在一定時間后,根據目標的完成情況考核各個部門的業績情況。由于定額標準是按照各部門特點制定的,其標準整體而言相對一致,各部門處于同一起跑線,各個部門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公平,達到管理上的透明。
(三)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的定額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確定各個部門的具體職責范圍,促使各職能部門接手涉及到自己業務職責范圍內的定額管理工作,例如物資供應部門負責管理儲備定額、人力資源部門負責管理勞動定額等,將各部門的具體職能切實落實到每個員工,施行個人負責制,形成有專門的管理部門管事,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辦事的定額管理網絡,定額標準制定之后就會進行層層分解,落實到人。通過加強定額管理來達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追求目標利潤的最大化。因此針對不同部門所分配到的定額標準,作為成本控制執行載體的企業的各個費用部門要將定額管理分級執行,并將其執行情況納入考核范圍之內,各個部門再將相應的定額標準分配到不同的下級管理機構,全方位地進行成本控制,保證每項標準的執行都有專門的人員。這樣最后的結果就是人人都有一個任務,員工的共同目的是完成上級的任務,完成自身的工作責任,從而使得每個人都是事件的主人公,每個員工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促進定額管理工作的執行,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施質量,從而提升員工的責任感,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創造性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持續發展下去的不竭動力,通過定額控制不僅達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也為企業創造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四)建立規范的管理考核制度
定額管理考核制度實際包括考核制度與審核制度兩類,這兩項制度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少了一個,定額管理的作用就會大大削弱,很難在經營管理中對企業的成本預算和成本控制起到應有的作用。其中,定額管理的考核制度主要包括定額執行和修訂情況、臺賬統計的完善程度、定額標準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定額管理人員的反饋情況以及定額管理覆蓋率與執行率[4]。另外,為了使定額標準能夠得到切實的貫徹執行,為了把定額管理有效地納入到企業的整體經營管理模式之中,定額考核結果一般會與企業的經營績效對接起來,并采取一定的獎懲措施和效績考核原則,促進定額管理的實施與監控,更好的控制企業成本。例如,企業員工在工作中通過挖掘自身潛力并最終以較少的資源消耗完成生產任務的,管理部門應當給予相關的獎勵;同時,對于工作積極性較差,而且由于個人的原因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或工期延誤的工作人員,管理部門應當要對其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通過這種獎勤罰懶的方式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的熱情,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創造新的價值,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定額管理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一)定額管理的時效性
時效性是企業會計成本控制中定額管理的基本特點。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作為勞動結果的產品成分也會不斷地發生變化。這些產品的變化往往是因為產品自身內部因素而形成,且不同的時期一般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其中,產品的具體變化可以歸納為材料品種、質量變化以及產品生產環境的變化等。另外,由于主觀原因導致的數量核算也會造成標準的不統一。為此,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定額標準,保證成本投入的穩定。
(二)定額方法的可選擇性
產品的生產方式并不是固定的,不同的產品可根據其具體構成狀況選擇適當的生產方法。由于企業各自生產產品不同、面對的消費群體不同,其選擇的材料、方法都會有所不同[5]。因此,根據產品自身具體情況計算出來的成本就更加符合實際,也就有不同的定額方法??傊?,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有固定的定額方法計算方式,只要是科學的、合理的定額方法均可以適當進行運用。
(三)重視定額管理人員與員工的溝通
嚴格的定額標準可能會使企業員工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導致其在工作中出現懈怠情緒,在定額管理的執行過程中行為比較隨意。這就要求企業在制訂好定額管理考核制度的同時,要求定額管理人員在下達定額標準及執行任務時與具體部門的執行人員做好溝通工作,以便于下達的定額任務能夠順利完成。實際上,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溝通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
綜上所述,定額管理是企業成本控制管理的基礎,不論是在企業的會計成本控制還是企業的整體管理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定額管理能夠讓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減少企業各種資源的消耗與浪費,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固本強基,企業對成本的控制越來越重視,定額管理又是成本控制的關鍵,因此,企業應在平時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定額標準的管理,將其作為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的重點,納入企業日常的管理活動之中,不斷加強與推廣。
作者簡介:葉雪梅(1968-),女,現供職于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
【摘要】現代建筑工程建設的步伐加快,使得工程施工單位在經營管理、資金應用、資產結構、施工方式、施工組織、任務取得等方面都比較重視,尤其在工程施工中實施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尤為重要,是施工企業發展和生存的前提和重心。在施工階段企業會計要做好成本核算及控制,以施工單位的效益增收為目的,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企業經營項目活動中比較重要的環節。
【關鍵詞】核算 會計成本 施工企業
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基本方式是用計劃成本作為項目控制的預算值,在工程進展過程中的一段時間內的實際支出額與預算值進行比較,查看實際支出與投資控制預算值之間的差額,并分析差額產生的原因,要及時采用措施并加以控制,以保證預算目標的實施。
一、施工會計成本的實施計劃與控制
要將施工工程的成本預算或成本計劃進行分解,預算出施工方案、采購、設計等各項工程費用的限額,并要求施工過程中要按此預算進行執行。同時施工成本控制包括對各項工程費用進行成本控制及對各項工程支出費用的審核,確定工程款的支付,監督已支付的工程項目是否完工,保證每個月的資金可按實際施工工程情況定量定時的支付,以便得出實際施工成本的報告,并進行施工成本審計的工作。在審計結束后要作詳細的成本核算分析報告,對每個項目的成本提供詳細的不同要求及不同程度的報告。包括:工程成本趨勢分析和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預算、超支量及原因分析。
二、施工項目的成本預測及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一般施工工程項目的中標價是施工工程造價的上限,如果沒特殊情況是不可以突破此上限。施工企業會計在施工成本預算中要對中標價進行分析及研究以降低工程成本,對各施工單位、項目工程師列出成本預算值,以成本預算值控制工程成本的支出。一般根據工程的報價或工程量的清單計算該工程完工所需要消耗的現場管理費、機械數量、材料和人工。一是臨時設施費:如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臨時用水、臨時生產設施及臨時辦公室、倉庫、宿舍等。二是其他費用:如檢驗試驗費、儀器使用費、二次搬運費、夜間施工增加費、冬季雨季施工增加費等。三是現場管理費:后勤及辦公費用、職工生活保障費及差旅交通費等按規定不可以超出工程總價的1.5‰。四是確定機械費:根據施工作業計劃及方案確定機械種類及使用天數,按當地市場價格計算出機械費。項目施工用電、燃油、機械工工資等應計入機械費中。五是確定材料費:材料費根據預算工程量及現場施工配比計算出粉煤灰、石子、砂子、水泥用量,按照當地市場價格計算出材料費。六是確定人工費:(1)執行實物量直觀單價結算時,按項目部提供的“實物量×直觀單價”計算出該項目的人工費總額。(2)執行定額工日結算時,按確定的“實際工日單價×實際消耗定額”計算出人工費總額。
其次,實施項目成本控制措施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員對成本控制的意識,施工企業會計要對施工整個工程過程進行成本分析,達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在施工項目的全部過程中,根據會計核算、業務核算、實際成本核算、計劃成本編制、成本預測、統計核算提供的材料,對施工項目成本的形成過程及影響成本升降的原因進行細致分析。施工企業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好收集原始資料的基本工作,各部門及工程項目部要準確的提供相關數據及材料,這樣會計在成本核算時才能做好成本分析,做到有據可依,對象有比較,用數據說話,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第三,建立健全的責任權利互相結合的考核制度,從工序、工藝等環節上控制成本支出,從進度、質量上控制成本費用。在施工中,應該注重工期和質量的管理。其中沒一個目標的改變,都勢必給另外兩個目標帶來的改變,并受到它們的制約和影響。所以,在確立項目建設的目標時,應該先對整體建設項目存在的各種客觀因素及執行人能采取的可能行為等這些可能帶來的后果進行細致的綜合性研究,經過對每一個環節的具體情況研究分析,制定科學、地項目建設的最終目標。
第四,對機械、材料費用的成本控制。主要有構件、主要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機械、周轉材料等一些必須的材料,這些材料在施工生產的經營當中的消耗費用占總成本的比例很大,是施工企業費用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除了材料費用漲價因素之外,工作人員還要嚴格管理材料的質量、采購、驗收、運輸、領用和結算等六大關。強化物質保管、收發、領退等環節的管理,限額領取材料,防止不必要的損耗、浪費和超耗。
第五,對其它費用開支的控制。其它費用從其習慣上看可以分為半變動費用和固定費用,從費用的使用上看大多數屬于期間費用。想控制好費用管理的開支,就要實施好財務審核制度和項目經理審批制度。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探討施工項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意義在于合理利用人力、財力、物力這三方面的因素,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經營利潤。只要遵循客觀價值原理,進行動態控制、科學決策、采用嚴格到位而確之有效地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就能夠將項目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在科學的目標范圍。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會計資料中提供的成本計算數據,查出成本控制的結果是否脫離目標成本范圍,能夠對最終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得出減少成本投入的最佳途徑。財會部門、項目部門和其他多個部門之間要交換成本控制信息,溝通成本控制方面的經驗,企業內部上下級之間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縱橫交錯的成本控制網絡,才能達到成本控制的預期效果。
摘要: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和社會不斷發展,建筑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迅猛發展,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然而,近些年國內外金融環境日趨嚴峻,我國建筑企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項目投標后獲利空間越來越小,材料成本、人力資源成本、科技設備成本成幾何倍數增長,建筑施工企業發展面臨著巨大難題。目前看來,建筑企業求生存、要發展,就必須加強成本控制,采取先進的降本措施,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本文重點對建筑企業成本控制觀念落后、成本定位失誤、科技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展開深入探究,力求從根本研究其對策措施降低企業成本,切實促推進筑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 成本控制;成本管理;對策措施
一、引言
基于2007年10月,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方針,建筑工程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需切實從材料、機械設備成本管理、期間費用會計控制、健全會計準則、完善會計核算制度等方面,全面推進企業高速發展,提升建筑企業在同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
筆者通過對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控制、會計核算進行深入探究,明確加強財務、會計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是企業蓬勃向上發展的關鍵。督促建筑工程企業重新審核成本控制內容,財務管理思想、會計核算制度。從建筑企業人力、物力、設備、施工環節入手,分析加強企業成本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結合當前國內外金融環境、市場經濟形勢,針對建筑工程企業實際發展需要,提出一定可行性建議。
一、我國建筑企業會計成本控制管理出現的主要問題
(一)、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控制觀念落后,管理方法陳舊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以后,我國建筑行業不斷經歷改革、重組,合并。分散經營后,使建筑企業各部門,施工、工程管理、材料購買、技術研發等各環節成本控制理念不統一、甚至存在成本控制觀念落后、管理方法陳舊的現象。
其次部分企業領導盲目的成本發展眼光,局限在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方面。企業發展離不開其他相關企業共同運作,無論是圖紙設計、項目開發、物資器材調度等都要進行深入探究。目前而言,建筑企業成本管理方法老套成就,沒有建立事故應急預案,無法根據突變的金融環境、市場經濟條件,轉換思路采取適合企業發展的方法,致使成本管理存在諸多漏洞。
(二)、建筑企業職工成本意識淡薄、成本管理主體定位失誤
長期以來,我國建筑企業成本管理都被劃分為一個專門的部門。從企業領導層——基層大部分職工都認為企業成本管理是財務人員、領導層管理人員的任務,與自身發展并不相關。致使企業在建筑施工、生產經營、成本控制方面分為三級分化。成本管理財務人員不了解實際建筑施工、土木工程、線路管道、裝修工程、擴建、拆除等各階段成本管理。致使職工成本意識淡薄、財務人員不清楚對哪部分進行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主體定位嚴重失誤。引起企業各項支出嚴重超標,成本浪費嚴重。
(三)、建筑企業成本管理基礎薄弱,管理信息存在失真現象
1、建筑企業成本管理工作,相關財務人員、會計人員不深入了解企業發展各階段、各環節實際成本支出,對成本原始記錄中材料物資計量、驗收管理制度控制管理不到位,為建筑企業在成本預算、出臺實施成本控制措施時帶來諸多困難。
2、部分建筑企業財務人員、管理人員存在偷稅漏稅、謀取私利等行為,豐厚不法利益的背后,使企業成本信息缺失、資料任意編寫、調整,使企業成本管理信息發生失真現象。
(四)、建筑企業過分細化分工,新技術研發不到位致使企業成本過高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建筑企業受到國際企業競爭壓力日益增加,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我國建筑企業技術發展、成本控制管理仍十分落后,落后的科技和設備設施使企業在建筑安全設計、操作、維護、檢查過程中成本高昂,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國建筑企業內部對分工過于細化,使企業成本管理更加復雜、管理效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浪費了人力資源、設備設施資源,直接造成企業經濟損失。
新形勢下科學合理控制建筑企業成本的對策措施
(一)、建筑企業應更新成本控制觀念,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形成
建筑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根據企業本期內各階段各環節對成本進行預算、詳細記錄成本流向、各環節各部門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外國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與建筑企業自身發展特點,完善成本管理體系。采取目標成本法、成本否決法、檔次成本法,對各部門各關節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其次在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對目標成本管理的運行效果、特點、問題、解決措施進行詳細分析,將經驗上升到理論層次上,提高企業成本發展的理論基礎,從企業管理層——基層不斷強化企業成本控制概念,并對嚴峻的市場條件、突變的金融環境設置預案,以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促進企業發展。
(二)、將成本控制管理目標、細則落實到建筑企業各部門發揮激勵約束機制
1、建筑企業應建立一標準體系,細化各施工、材料運用、技術開發等各環節成本控制,樹立“全員成本意識”。根據不同階段、不同環節、不同成本類型,采取不同的管理機制、控制方法。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采取分類實施控制,合理對企業成本進行調控。施工、后勤、財務等部門應根據《工程項目管理辦法》分管下屬作業點、作業崗位。“樹立工作配合意識”,整個成本資金流分等級進行操作管理、對每個工程財務、會計核查、成本控制采取“單獨核算制”。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全環節的管理,切實有效提高建筑企業成本控制效率。
在建筑企業成本控制過程中積極發揮激勵、約束機制的作用。企業發展需秉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成本控制管理方面要約束上下級領導行為,實行風險抵押制度。定期對企業財務人員、領導人員進行相關審核,加大法制宣傳力度,避免管理人員偷稅漏稅、謀取私利等重大違法亂紀行為。對于編寫、調整企業成本信息的行為,要嚴懲不貸,有效降低管理信息失真現象。定期對會計人員、財務人員組織培訓,切實提高業務水平,增強企業成本管理效率。
(三)、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依靠科技進步降低企業成本
建筑企業成本控制重點在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等一系列活動,重點整合資源,優化結構。科技是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良好的設備設施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成本。建筑企業應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提高技術水平和勞動條件的同時,加大對企業新項目的研發,切實增加產品附加值,降低成本費用,使利潤空間成倍擴大。另一方面,企業應鼓勵職工對設備設施進行改進,利用有限成本,創造無限價值,提高企業利益,促進企業走向高精尖的發展道路。
三、結語本文通過對建筑企業成本控制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仔細分析了建筑企業有效降低成本、加強成本管理應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體系,更新成本管理觀念、加強科技創新,并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研究企業成本控制方法,以科學、合理的管理方針,促進企業走向平穩、健康、向上的發展道路。展望“十二五規劃”建筑企業成本管理,應建立相應的發展目標,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在嚴峻的金融環境下,切實提高成本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