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4 03:22: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小學語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自主探究處,“小火”慢燉
當學生進入了語文學習情景時,重點不是教師為學生灌輸多少知識而是學生自己融會貫通多少。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有學生有了自己的觀點見解,語文學習才算達到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創造適宜的探究環境,搭建合適的探究平臺,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全程自助參與,享受探究帶來的成就感。在上一個案例中,教師在學生確立了自己的學習內容之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要求,展開思考,對課文進行理解從而有自己見解,然后教師在進行是層次的點撥,使學生可以在自己的理解下進行精神上的升華,感受思考的力量。
二、適時指導時,“口味”最佳
語文教學倡導的是“授之以漁”,就是教會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中最為忌諱的是老師全盤的指導灌輸,而缺乏點撥學生。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遇到瓶頸或是教學重點時需要給予必要的指導,保證學習的有效性和學習方向的正確性。這個知道更多的是為學生的知識自我構建與自我成長服務。適時指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課文《撈月亮》,教師在揭示課題前,老師先從“撈”這個字切入,老師做了一個動作問這是“撈”么?學生說不是,這應該是“拿”。老師又從講臺上拿了一個粉筆頭,學生說這是“撿”,也不能說是“撈”。于是老師問,那么什么才是“撈”呢。學生說只有:從水里取東西時才叫“撈”。這時再在“撈”的后面寫上“月亮”兩字,經過這種引導,學生就會發現問題,那么在天上的月亮怎么會在水里呢。通過這個問題,這樣學生就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了思考,這樣學生就能發現問題并且努力解決問題
三、“教學時間”要精心分配,追求價值最大化
傳統的語文課大多吧課堂時間分為三部分,導入達到價值最大化,學文,鞏固總結?,F在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才能講一節課的學習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把課堂上盡量多的世家留給學生思考提問以及師生互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降低,抓住注意力的黃金時期才能夠將課堂知識好好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因而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在普遍學生連續注意力時間里必須完成教學任務,后面的時間做鞏固,展開拓展練習或者小結評價。
1.預備“交流時間”,從交流中發現問題。
有效的師生互動是學習能夠更加深入有效的前提,從交流中可以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發現問題,并由此進行教學策略的調整。語文的學習不是單方面的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而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可以展開有效的互動,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提出問題并展開思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適時的引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并展開恰當的提問,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留足“思考時間”,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現在課堂中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教師的“滿堂灌”與“一言堂”現象,每堂課為學生留足時間獨立思考,是提升課堂實效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學課堂中不是老師一個人在戰斗,是一個老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下,學生學習的知識要成功的轉移為自己的知識就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不依賴于教師,教師只是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四、結語
語文教學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他是知識與藝術的結合。如果教師教學時沒有教學藝術,那么學生的學習就會失去興趣變得索然無味,只剩下來枯燥的知識傳授,是一種僵化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能夠很好的學習知識和技能,培養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可以說是虛度了光陰。
作者:田亞波 單位:吉林省梨樹縣郭家店鎮郊中心小學校
一、有效對話平臺的建立
其本質就是通過閱讀、對話、討論等,讓學生對語文課文帶著獨特的理解與情感融合起來進行學習。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視域融合”展開探討和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場景以及故事等都極易進入其中,這為教師在學生和課文之間建立對話平臺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條件。學生打開課本后,通過教師的教學和對課文的朗讀,首先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再通過看、聽、說等視域融合,讓學生進行入到課文當中,去體會每一個故事和內容。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時,學生首先通過朗讀課文,對桂林山水的美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再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圖片、影像等形式,讓學生用最直觀的視覺體驗來體會到桂林山水美在哪里,并讓學生將這些問題和想法表達出來,通過說來與同學和教師一起分享。又如,在學習《花的勇氣》時,教學時可以先問學生:為什么花會有勇氣?什么花最有勇氣?再讓學生帶著這兩個疑問對課文進行學習,并從中去尋找答案。通過提問、思考、誦讀和理解,全面學習課文,與課文中的花、山水、風景展開對話和融合。
二、加強討論問答,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小苗苗與季羨林的對話是以訪問的形式展開。題目中的小苗指的是小學生苗苗,而大樹則自然是指季羨林老先生。題目的一開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這里為什么要把小學生和季羨林老先生比喻為小苗和大樹呢?”學生的答案并不一定全都相同,但這樣的問答形式在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的表達和理解能力,最終將課文意思與學生思想進行融合。對于這篇課文,學生在學習時,還可進行角色上的扮演,將其中的對話問答演示出來,此舉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理解季老先生的思想。在課后,教師還可引導學生互相進行訪問,模訪課文中小苗苗的問題,對身邊的同學提問,而被問到的同學也要配合回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小記者,通過對話問答的方式來鍛煉其對話溝通的能力。同時,對培養小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亦會得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讓他們扮演和了解一定的社會角色,利于學生的成長以及對事物有更加清晰明確的認知。運用對話問答,學生還可以輕松理解到課文中更加深層次的語文知識。在學《釣魚的啟示》時,學生也許如同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樣,對爸爸的話和行為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可對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爸爸要將魚兒放回水中?”學生的回答一開始可能只是照著課文中“爸爸”的話來回答。教師給出時間讓學生思考。這時小學生天生的想象力與對周遭生活的觀察力便能發揮出作用,不同的答案也會就此產生。這個時候,教師再讓學生運用問答的形式來進行討論,從而得出更多更加深入的答案。
三、加強師生交流,實現情感融合
除了上面所說,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視域融合也不能忽視。要想達到師生之間的視域融合,溝通為第一要素。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接受為學生唯一獲取語文知識的途徑,而視域結合下的語文教學絕不屬于此種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了良好的溝通和對話,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在教師與課文之間的視域融合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知識傳播。此種教學方式,為示范式教學,而非接受式教學。例如學習《懷念母親》時,大多數學生可能無法理解到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梢宰寣W生在課堂上以“母親”為題,進行表述和討論,幫助其先建立一個滿滿的感受母親的情感,而后再通過提問等方式,加深這種情感。這時,當教師問學生想不想念媽媽時,學生們的情感已經被調動起來,此時再來進行對課文的教學,可使學生充分投入到文中所講述的那種與自己母親之間,與祖國母親之間的深厚情感。
四、結語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對培養閱讀和溝通能力至關重要。而視域融合本身就是一種多方面、多對象的對話,對話即為視域整合。良好的對話平臺和有效的討論交流,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視域融合的直觀體現。除了溝通能力的培養,學生對外界的感知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鍛煉。
作者:李湘富 單位:四川省巴中師范附屬實驗小學
一、在網絡廣播影視中學語文
電腦的運用,軟件的開發,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因特網的興起,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信息資源。以往聽廣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這種情況容易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考,使學生聯想主持人的表情、動作和語言。有些電臺播放的歌詞非常優美,就像一首首的現代詩一樣。對此,教師可指導學生抄錄下來,并反復地記憶背誦一下,就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另外,有的電臺還播放一些名家散文或者小小說。當這些文章配著動聽的音樂以聲音的形式呈現在學生耳邊的時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場聽覺大宴。比如,在學習老舍先生的《養花》時,我把中央電視臺“藝術與人生”欄目搬進了語文課堂,獲得了成功。我是這樣做的:教室內移開講臺,模擬中央臺布置。任選4名準備好的“老舍先生”,他們在一陣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臺。教師任主持人,臺下學生都是觀眾和記者。就課文中的中心思想,老舍先生是如何養花、如何愛花的這些主題,教師、學生和“老舍先生”進行了良好的互動。教師與學生像朋友一樣平等對話,各自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去參與學習、參與實踐。當學生的理解有偏差時,教師及時精妙地加以點撥。師生在交流中對課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在交流中讓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
二、在平時與人的交流中學習語文
語文是一門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實踐的學科,我們說話其實就是語文在生活中的呈現。當我們聽了一個故事之后,把它完整地敘述給小伙伴們聽;當我們放學回家后,把一天的見聞感受告訴父母;當我們走在大街上,邊走邊描述一下環境的變化;當我們跟父母去菜市場,與小商販討價還價,這些都是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表現。另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生活閱歷豐富的老人,他們經歷過很多我們聞所未聞的事情,傾聽他們的故事也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過程。在傾聽中,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奇聞軼事或者民間俗語。這些鮮活生動的語言恰恰是我們平時語文課堂上所缺乏的。
三、在謎語對聯歇后語笑話中學語文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流傳下來的俗語和笑話等。這些古老的語言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如謎語這一形式。猜謎語其實是一種文字游戲,謎語有謎面和謎底兩個部分,一個字、一個動物或者一件事物,都可以通過謎面的形式來形容出來,然后人們根據提示來猜出謎底。有些漢字的謎面,讀起來生動有趣、概括能力強,當我們猜出謎底之后,就會非常輕松、愉悅地就記住了這個漢字的特點。當然,有的謎面概括的知識就更豐富了,如有的是對地名的描述,有的是對人物特點的概括。這樣的謎語,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豐富了他們的語文知識。在猜謎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要求學生自己以班內同學的名字為謎底設計幾則謎語。學生熱情高漲,一則則精彩的謎面被設計出來。如:“夏日里的渴望———是清風(施青峰)”“結婚———成親(程欽)”……總之,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語文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實踐語文
語文學習應該是把已有的語文知識投入生活實踐,在實踐中提高、發展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不僅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更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踐語文知識。
(一)生活中需要語文知識來進行點綴
在語文課上,學生都學過擬人、比喻這些修辭手法。對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活學活用,運用這些修辭給班級書寫文明用語,為校園樹立新風。于是,“小草在成長,請勿打擾”“不要弄臟小草的綠裙子”“悄悄地來,悄悄地去”“你給我愛心,我奉獻綠蔭”等一條條充滿童真童趣、樸實無華的警示語從他們的大腦中迸發而出?!爱a品”一旦為生活采用,學生就能感受到語文在生活中的用處非常大,從而使他們有更大的興趣去學習語文。
(二)探索社會生活中的神秘地帶
我們都是一個個普通的社會成員。對學生來說,社會上有很多他們想觸及的“神秘地帶”,比如,城市水資源污染程度如何呀?革命圣地南湖有什么典故呀?衛星是怎么發射到太空的呀?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些好奇心,帶領學生去深入到大自然和社會中考察研究,并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運用實物實地考察法、文獻資料論證法與合理想象、推理法寫出科技小論文或考察報告。
(三)糾正社會生活中的語文“病癥”
社會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甚至錯誤使用語言文字的現象,對語文教學有一定負面影響。與其“嚴而守之”,不如“以攻代守”。因此,在語文課上,我經常向學生灌輸一種意識:人人爭當語言文字小醫生,為規范語言文字的使用做貢獻。于是,學生經常能從店牌、廣告牌、電視字幕、報刊雜志中找出錯別字、病句,從家長、教師、同學、節目主持人的話語中找出不規范的、錯誤的表達。變大社會為小課堂,讓學生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獲走向社會生活,這樣,一個“在學中用,在用中學”的良性循環系統就產生了。
五、結語
總之,語言來源于人類勞動,也是人類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通過關注學生生活世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來學習語言,著眼于他們看到乃至體驗到的真實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和在社會生活中實踐語文,從而讓語文教學滲透生活,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在語文學習中體現語言學習的以人為本理念。雖然,我近兩年來的教學實踐也取得了較好效果,但仍有許多環節需要繼續去探索,從而讓語文與生活結伴同行,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生活因語文而輝煌。
作者:滕玉華 單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草碾小學
一、將寫作與興趣結合起來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二人都指出了以興趣為代表的非智力因素在智力活動中的重要性。寫作教學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要重視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培養??梢哉f學生對寫作感興趣,那么頭腦中就會不斷地閃現新思路、新觀點,自然文章具有新意與想象力;相反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就只能是拼湊文字,哪里來的新意與創意。為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我們首先就要重視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學生不愛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寫作難、難寫作,正是在這種消極恐懼心理的影響下學生對寫作性不高。而要激起學生寫作的激情,讓學生樂于寫作,就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降低學生的心理恐懼。如我們可以為學生朗讀一些優美的文章,包括一些名家作品、作文選刊以及往屆學生作品等等,讓學生體會文字的魅力,吸引學生,讓學生也學會用筆來描述自己的生活。選擇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感受到親切、熟悉,這樣都可以緩解學生的心理,減輕負擔,激起學生參與寫作的激情與動力。
二、將寫作與生活結合起來
寫作并不是脫離生活的憑空捏造,而是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藝術加工。寫作與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對此葉圣陶先生有過這樣精辟的論述:“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泵撾x生活的寫作,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將學生禁錮在教室內進行封閉式的寫作,而是要讓學生走向生活,走進大自然,去汲取養分,充實到寫作中來,這樣學生所寫出的人物才能更形象,景致更優美,場景更感人,才能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一)讓學生多觀察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小學生雖小,但是他們有著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我們要讓學生學會用心來觀察,不要讓這些精彩的瞬間流逝,要用敏銳的觀察來用心記錄。
(二)讓學生多參與
鼓勵學生多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在豐富的活動中來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強化生活體驗,這樣都必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寫作產生重要的影響。
三、將寫作與閱讀結合起來
閱讀與寫作本身就是一體的,閱讀是寫作的根本,寫作是閱讀的延伸,在閱讀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寫作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一)重視課內閱讀
教材上所選入的文章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與代表性,非常適合小學生的閱讀,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品質,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是局限于讀,而是要將讀與思結合起來,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練、布局的巧妙,讓學生在閱讀中來豐富語言素材,掌握寫作方法與技巧,這樣都可以成為學生今后寫作的借鑒。
(二)重視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有著更為寬廣的空間,可以讓學生暢游于文學殿堂中,課外閱讀已成為現代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閱讀水平與書籍資料來為學生制訂詳細而長遠的閱讀計劃,讓學生展開漸進閱讀,在閱讀中來增長見聞,豐富視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語文素養。
四、將寫作與修改結合起來
正所謂“文章不厭百回改”。好的文章是寫出來的,同時也是改出來的。一部《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方成經典。可見修改的重要性。而長期以來,在我們的寫作教學中只重視教師批改,忽視學生的自我修改,這使得學生的作品失去了一次提升的機會。在當前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同樣要重視學生的自我修改。當學生完成作品后,不要急于收尾,而是要讓學生以讀者的身份來進行閱讀,對文章的標點、文字、用詞、修辭等方面進行修改。這樣學生就可以發現許多的問題,通過不斷的修改來對文章進行不斷的加工與潤色。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修改水平與鑒賞水平,更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在學生進行自我修改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來在全班進行集中的分析與講解,這樣更能讓學生掌握修改方法。實踐證明,將寫作與興趣、與生活、與閱讀、與修改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對寫作更有信心,更有興趣,學生不僅有內容可寫、有話可說,而且用詞更準確,表達更精煉,情感更真摯,真正做到了樂于寫作、主體寫作、有效寫作,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了整體提高,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寫作教學。
作者:戴秀麗 單位;河北省行唐縣上碑中心小學
一、閱讀法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閱讀教學主要是通過閱讀這一手段訓練學生對書面語言的理解。閱讀教學主要側重于讀,也就是以閱讀課文為主然后結合詞句與聽、說、寫結合在一起的訓練。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比較豐富,有利于學生閱讀訓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將閱讀教學和語文教學結合在一起,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學會如何讀懂一篇文章,并且舉一反三,在以后的閱讀中能夠學會自己思考,然后對文章做出自己的見解,并且通過這種閱讀訓練,學生在寫作的結構、構思方面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二)有助于開闊視野、發展智力
小學語文課本所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一些童話故事和描述大自然神奇魅力的文章,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小學生正是想象力豐富的年紀,他們所經歷、所去過的地方并不多,通過閱讀他們可以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可以接觸到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見的事物。比如《我愛大自然》可以讓學生了解萬物的神奇,開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閱讀不僅僅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同時,小學生正是思想觀、價值觀剛剛萌芽的時期,在《小英雄雨來》這堂課中,通過閱讀他們可以了解到小英雄雨來的愛國精神、奉獻精神以及對大自然要持敬畏的態度,認識到熱愛大自然就是熱愛我們的家園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通過閱讀可以讓小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且還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以及發展思維,開拓智力,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等。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語文學習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內容都是存在一定的固定模式的。在小學中學習到的文章都是語言形式和內容的體現,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學會從整體來進行思考,全方位地對這篇文章進行思考,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助于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并且在閱讀中,很多文章都會涉及到感恩父母,同學之間需要互幫互助的內容,比如《游子吟》中感恩母愛的偉大無私,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這些都有助于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和教育。與此同時,在閱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最后再由教師進行講解,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閱讀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要點
基于閱讀法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讓閱讀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們當前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知有效的閱讀法正確運用的意義,下面我就針對閱讀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來談一下。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庇行ч喿x是學生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但是,小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相反,它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培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上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將文章的導讀語設計好,相信很多人在看一篇文章的時候都喜歡讀一下摘要,從而決定看或是不看,一段吸引人的摘要會引起人的閱讀興趣,那么一段吸引人的導讀語同樣可以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對閱讀產生興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
(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在教學中一定要循序漸進,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是一個環節,教師正確的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從最基礎的內容著手,講解的內容在最開始的階段不能過難,不然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而一定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對于一些比較難懂的課文,例如水滸里的片段《逼上梁山》,由于不能設身處地地體會梁山英雄的情感,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行為便顯得晦澀難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該由淺入深,先讀懂大意,然后進行仔細剖析,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三)加強朗誦
要加強學生的朗誦,小學生處于剛剛啟蒙的年紀,他們的思維并不系統,還僅僅處于感受的階段,他們抽象思維的能力還較差,如果只是通過教師一遍遍的講解,又會顯得過于枯燥,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因而這就需要教師適當引導,然后讓學生在自己朗誦的時候加深理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拓展他們的思維。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朗讀,可以加深對一些詞語和句子的理解,這也就促進了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法在教學中運用的前景非常美好,但這些也需要教師不斷總結和發現,從而得到最好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語言應用的能力,閱讀作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小學語文是一座知識的寶庫,那么閱讀便是開啟這個寶庫的金鑰匙,閱讀法的合理運用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只有教師合理的引導,學生積極的配合,才能讓閱讀法在小學語文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徐秀鳳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牙克石市烏爾其漢第一中小學
一、綜合性學習提出的背景
(一)素質教育的需要
語文作為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需要
語文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它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學生按照單一的方式進行學習,學到的知識很容易忘記,學習效率不高,綜合素質和能力也難以提高。而綜合性學習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語文綜合性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一)教師忽略了小學語文的特點
有些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一味地帶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和積累,卻沒有教給學生觀察和積累的方法,學生盲目地進行觀察,學習效率低。
(二)忽視了學生的階段性學習
有些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也不會因學生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要求。這種教學方式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抑制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實行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單一
有些教師在實行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只是讓學生自己去尋找信息,而缺乏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這樣,不但難以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且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綜合性學習遵循的原則
(一)教育性原則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因此,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教育。但是,教育并不意味著教師嚴肅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是具有多樣性及趣味性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
(二)實踐性原則
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掌握的知識才是最牢固的。因此,教師要經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資源,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師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
(三)導向性原則
學生能否有效地學習,取決于教師的導向作用。教師只有對學生進行正確、及時的引導,才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自主地進行學習。
(四)個性化教學原則
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并且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語文基礎好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對他們提高一些要求;對于語文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將目標定得稍低一些,使之符合他們的知識水平??傊處熞虿氖┙?,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五)多樣性原則
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并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進行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方法
(一)轉變思想觀念,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
語文教師要想有效地開展綜合性學習,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并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組織教學活動。
1.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因此,教師必須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為開展活動做好準備。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語文綜合性學習順利進行?;顒佑媱澘梢杂山處熤贫?,也可以由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制定。在實際活動中可能會出現與計劃的內容不一致的新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或學生要對計劃進行及時修改,保證計劃順利進行。
2.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加以指導。
由于學生知識水平、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所積累的知識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加以指導,使學生掌握觀察、積累等活動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注重對知識的總結、交流。
學生在實踐活動結束后要及時進行總結與交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踐結束后寫一篇總結,或者讓學生進行一場課堂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交流自己的心得與體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與表達能力。
(二)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
1.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教師要經常帶學生走出課堂,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情操,并對大自然進行觀察與了解。
2.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學生要對時政熱點進行關注,并留心當前的一些社會現象,在了解社會的同時,積累豐富的知識。
3.有效利用家庭資源。
家庭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重要并且很熟悉的一部分。所以,學生要善于利用家庭中的資源。學生在家庭中可以多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并且經??匆恍﹫蠹埢螂s志,或者上網進行查找。當前,信息技術非常發達,學生要想快速準確地獲得信息,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查找。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嘗試自己制作課件,有效利用家庭資源。
4.充分利用學校資源。
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學生可以通過向教師詢問、去圖書館查資料等形式進行學習。
(三)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對學生做出客觀的評價。有效的評價能夠增加學生的自信,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本著客觀公平的原則對學生進行評價,不能過分夸獎,也不能隨意貶低。評價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評價,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學生自我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并且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作者:高貞 單位:江西省分宜縣分宜鎮池塘小學
一小學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實驗教學和應試教學的兩種形式均不適于達到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目標。
1以“苦”為本的教育方式苦教、苦學、苦練
實際上是題海戰,應試教育的產物。以此為前提,得到的是繁重的作業量、教職工的超負荷工作量。學生和老師,甚至是家長三方都會累的苦不堪言,久而久之,教師批閱作業松懈,學生完成作業敷衍師生雙方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體力,使得語文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2負擔過重的趕超
訓練精明的商人開發出一句話“別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是一種促銷手段,但卻被家長和老師們奉若圣旨,不斷的給孩子加重學習負擔,課后班,超前訓練,一切圍繞考試。“高分低能”也由此而來,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但是,只要冷靜的想一想就可以明白,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同,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應試教育的方式來培養。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或者是課后輔導班,很多老師早早的訓練學生進行作文寫作,記憶大量的名言警句。這樣寫出的文章大同小異,大有八股文的韻味,孩子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空間,而且并不知道自己學出的文章究竟為何物。
3文學魅力
在應試中走遠應試高分教育將語文課文分割成一個個知識點,一個個得分點,“這是一個考點,請大家劃一下”成為了教師的常用語言。結果血肉豐滿的小說和散文被分解成了一個個需要記憶的知識點,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障礙,語文學習困難成為語言能力較弱的男生或者大多數學生的共同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導航者,在這里可以想象春風拂面的輕柔,可以將朗朗上口的古詩串聯成優美的樂章,也可以將人生道理化作一個個寓言故事。而不是一個個沉悶的知識點和得分點,也不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更不是死記硬背的文章主旨。讓語文回歸語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去獲得人生感悟,去體味文學之美才是我們進行語文教學的目的和目標。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幫助學生領略語言之美、情思之美、人性之美。
二巧妙提問,調高課堂教學效果
1緊抓矛盾,巧設問題得主旨
解決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擒賊先擒王的計謀應用其中。語文課程教學其實就是一個個生活案例或者生活故事的教學,教師給學生分配角色,通過設置問題,引導牽引,含蓄提示等方式將學生置于文章之中,通過創造性的設置問題、變換提問方式、轉換提問角色等,將文章的內部線索、內在矛盾以及文章信息和現實生活的差距體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帶著目標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內容。得出文章主旨還可以通過學生向老師提問的方法獲得,學生有疑問,老師給予背景解答,通過再次思考而真正理解作者意圖,從而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本事。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活躍時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緊抓矛盾,巧設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輪廓,自主尋得文章主旨,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教《草原》這一課時,在上課之前,學生須要聲情并茂地朗讀這篇課文。在讀過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明白文章意思,提出看不懂的地方。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同學們邊看邊聽誦,用生動的圖像將學生置于草原的美景之中,激發學生興趣,提出疑問。教師首先啟發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分別勾勒出一幅以草原為主題的圖畫,并提出疑問,為什么作者在文中要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展現草原的風貌。通過“問、想、答”的互動過程,幫助學生有效地把握文章主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發現與解決內在矛盾,體會文本內涵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強化學生對自然景觀作品的理解。
2提問要有情感性
創造情境,以情導情情趣教學就是要求激發聽課者的情緒和興趣。教學者要能充滿情感,用生動的語言和幽默的理解展現作品的全貌。小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卻又容易被吸引,被教師的情感多影響。當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展示過時中的人物的形象時,往往能夠引起學生共鳴,并且積極地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時教師的提問需要把握重點,文章矛盾點往往是有線索牽連,不斷追問就是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進一步抓住文章脈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感情的教學;在教學內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課文的情感基調。文章的感情就是作者的感情,教師首先應該將自己與作者統一起來,把自己和學生帶入文章中的角色,這也是一種演繹,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還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3巧妙設疑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提出問題需要思考,需要想象力和創造力,需要創新力和行動力。比如,在學習《蘆花蕩》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就老頭子不帶槍這一行為進行討論,首先渲染氣氛,提出假設,如果老頭子帶了槍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那么沒帶槍,是不是就是反應了老頭子的性格十分魯莽呢?讓同學們去說明理由,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自主分析理解老頭子的人物性格。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新的課標要求下,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應該摒棄傳統應試教育管理體制下的以提高成績為目標的教學理念,轉而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和人文素養的熏陶。正所謂“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在于對學生道德情操、文學素養、生活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日常積累,敦促學生進行生活思考尤為重要,而課堂是很好的鍛煉場所,課堂提問又是一個直接的方式,它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留有懸念、制造驚喜、傳播知識。
作者:季春風單位: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白塔子鎮中心小學
新課程改革的總體思路是:
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學習目標;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下好基礎。
語文課程改革要求老師教學方式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老師創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合作學習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所追求的一種境界。在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真正是一個指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語文合作學習是一種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合作學習方式。
一、語文合作學習的理念
如果說從學會生存的角度論,語文教育強調的是要調動競爭機制,那么,在“學會關心”的大旗下,語文教學則鮮明地強調“合作”。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句著名的話:語文的外延幾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一個很引人注目的話也就應運而生了:把社會引進課堂!從這個意義上講,社會化的大語文教學更需要引進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觀。
著名教育家雅斯培認為,教育不是有知帶動無知的偶發事件,而是人們一同去發現真理,尋回自我的唯一途徑。華考;如果是前后的話,則是前面的兩個中等生和后面的一個績差生、一個績優生合成一個四人組。第六要素是時間保證。時間應該按這樣幾個部分安排:學生自學,產生見解的時間;小組成員在小組中陳述自己見解的時間;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并形成代表性意見的時間。第七要素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小組合作學習不但不排除教師的作用,相反對教師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只有教師才能組織學生以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隨意性,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他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鼓舞?!?
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
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應該對學生講明白要求,強調:
(1)只與同學成員交談,只談關于合作內容的問題;
(2)周到、耐心而又和藹地對待同組成員;
(3)做一個好的參與者;
(4)向他人求助或為他人提供幫助,確保合作小組的所有成員都弄懂;
(5)鼓勵組員參與討論并成為好的傾聽者。貫徹這些合作要求,能激發學生積極的反應。第二,是小組結構。小組的結構方式、小組成員的參與程度將會直接影響合作的效果。據有關資料顯示,當前的小組組成結構大概有19種。盡管有如此多的小組結構,但由于小學生易于激動和不善于調控的特點,在班級授課形式下,不能有太多的小組結構形式;也盡量不要經常更換學生已經接受了的小組合作結構,因為這樣會影響教學秩序。實踐證明,采用兩人或四人小組的合作形式,更便于學生合作,也易于操作。第三要素是獎勵機制。為保證個人責任的落實,合作學習十分強調以小組所有成員成績的總和作為組際間評價的標準。為保證獎勵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喜好傾向,制定相應的獎勵形式。獎勵形式不僅包括物質的(如鉛筆、筆記本等學習用品),而且包括精神的(如紅旗、獎狀、值日的機會、做升旗手)和娛樂性的(如小組娛樂時間)等等。第四要素是目標適當o的一項合作學習實驗報告中指出,不同的教學安排將使不同兒童達到不同的目的。因此,教師必須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目標,并據此來改變小組類型,構建小組結構,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第五要素是成員構成。如果學生的情況沒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沒有多大的必要去強調小組成員的構成。假如學生間的差別還是明顯存在的話,一般情況下,可以進行這樣的分組:兩人組的構成是"中等生一一中等生"或"優等生一一績差生"。四人組如果是一橫排的話,則是績差生、績優生坐在中間,中等生坐在邊上;如果是前后的話,則是前面的兩個中等生和后面的一個績差生、一個績優生合成一個四人組。第六要素是時間保證。時間應該按這樣幾個部分安排:學生自學,產生見解的時間;小組成員在小組中陳述自己見解的時間;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并形成代表性意見的時間。第七要素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小組合作學習不但不排除教師的作用,相反對教師的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只有教師才能組織學生以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行合作,避免合作的隨意性,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詩歌作為我國科學文化的精髓.是我國文學里的一個奇葩,是我國豐碩的文化遺產.中國古代詩歌記載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歷史,有著獨特的審美風格和博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愛國思想、審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詩歌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代表著高品味的文學趣味,中小學生可以從詩歌中吸取精華,陶冶情操,豐富中小學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作為中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通過詩歌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接受愛國主義熏陶與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學生在詩歌教學實踐中受到心靈的陶冶和潛移默化的感染,培養偉大的人文精神
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
中小學詩歌教學的理性認識
一、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每一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遺產.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著幾千年文化知識的沉淀.古代詩歌作為一份特殊的文學樣本,是我民族歷史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古代詩歌內容深刻,意味深遠,蘊含著許多的哲理,認真學習古代詩歌,可以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是一份寶貴的精神糧食,其間不僅蘊含著崇高的品格和偉大的精神,更沉淀著一個偉大的民族不滅的靈魂,一代又一代培養著中華兒女.盡管現在社會發展極快,中國的許多傳統文化受到了現代文明的沖擊,當代社會需要新的人才,忽略甚至放棄了學習詩歌文化,但任何社會的進步都離不開傳統文化,如果忽視了傳統文化,就會導致人文修養不足.難以成大器,中小學課堂開展詩歌教育,其目的不僅僅是欣賞幾篇詩歌,而更重要的是領悟詩歌里的民族精神,加強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的教育,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二、加強精神文明教育。
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經濟文化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人的價值觀念也隨著改變,一味地追求金錢利益等物質方面的東西,忽視了傳統文化精神,使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缺少溫暖和愛,充斥著整個社會的是金錢物質利益.中國傳統文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近年來,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越來越嚴重,并沒有因為社會的呼吁而停下來,教育學生好不好就看分數,完全沒有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許多學生一跨入高等學府便不思進取,貪圖享受生活,開小車,住賓館,甚至有些女大學生自甘墮落,淪落為酒巴三陪女,讓人觸目心驚,讓人感受到中國民族真的沒希望了.所以,我覺得,21世紀中國要崛起,一定要注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我國古代的詩歌有著博大的精神力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資源,不但可以陶冶美好的心靈,而且可以塑造偉大的精神品格,是中華民族發展的精神動力.所以,我們要重視中小學語文課詩歌的教學,通過詩歌教育喚起一種美好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學生在詩歌教育中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感染.
三、深化素質教育。
中國的科舉制度根深蒂固,傳統教育存在著許多弊端,教育制度不夠完善,“應試”教育教學觀念較深,許多教師都是采取“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只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師每天都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不注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實踐能力較差.詩歌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蘊含著民族精神、審美情趣、人生哲理等.能讓人感受生命的意義,感受人生的真諦,釋放人的精神.如今,學校偏重于“應試”教育,不重視素質教育.有的農村小學甚至放棄了其它副科的教學.比如,學校用美術、體育等課程來上語文、數學課等,這樣嚴重影響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詩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文字背后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在枯燥的學習中提高學習興,使知識和情感緊密結合,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以推進全面素質教育.
中小學語文課詩歌教學的現狀
中小學的詩歌教學工作歷來沒得到十分重視,所以詩歌的教學工作進展較慢,深究其因,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教學觀念、方法落后。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里安排了一定數量的詩歌,但是內容不多,每個學期大概就是學習幾首古詩,幾句對聯等.在小學,由于詩歌教學工作得不夠重視,教師的教學觀念、方法都比較落后.每一首古詩教學,教師只讓學生背熟詩句和識記詩意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因為小學詩歌考試的內容很簡單,就看學生能否撐握詩句和詩意,其它方面的詩歌知識是很少出現的,所以小學的詩歌教學,在大部分教師都是采用簡單的串講和背誦的教育方法,只要是讓學生應付考試,并不注重詩歌中所蘊含其它方面的價值,嚴重脫離了詩歌教學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現在很多教師對詩歌教學新課程標準都了解不多,領悟不深,沒有按照詩歌教學新課程標準教學,教學方法相當落后,永遠也不激不起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應試教育”對詩歌教學的影響。
從小學到高中,“應試教育”的教學觀念都深深地占據人們心中的位置。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只要考試分數高就行了?,F在教育只在乎升學的分數,忽視了其他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中學生學習的科目比小學還多,中考的壓力很大,整天都是忙著應付中考。中學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是應付中考。詩歌做為我國文化的精髓,卻很少出現在考試的內容上,即使考試出現了詩歌方面的內容,那考查的題目也是內容簡單,形式單一,就看學生能否掌握詩歌中幾句名言就行了,所以,教師對詩歌的教學和學生對詩歌的學習都不夠重視。中學教師對詩歌的教學都是采取簡單的串講方式,極少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有效地結合詩歌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中學生學習詩歌也只是簡單識記出現在教材中詩歌名句,課外的詩歌基本不看,這怎么能學好詩歌呢?
中小學詩歌教學的特點
一、詩歌的想象。
詩歌作為我國傳統優秀的文化精髓,其本身有著自已的獨特性。一方面,詩歌本身的語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些詩歌之間的內容不緊湊,詩句間有較大的跳躍性,這種跳躍性影響著詩歌情感思維的連接。因此,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時,要根據詩歌的主題思想,詩歌內容意思,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路線,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自由自在地去想象詩人留下的無限想象空間,讓他們用豐富的想象力去感受詩人的情感和詩歌的內涵價值;另一方面,詩歌中含有一種很獨特的意象,這種意象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像的融合,產生了一種朦朧的美感,可以激發學生的性情。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對詩歌意象的分析來引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去感受并揣摩詩人的情感。如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教師配合講解和誦讀,有效地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自由的想象,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氣勃勃的春天和詩人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詩歌的情感。
詩歌的情感是詩歌中最本質的東西,可以這么說,情感就是詩歌的生命力。每一首詩歌都飽含著詩人熱烈的情感,沒有情感,詩歌就失去了價值。詩歌教育也就是情感教育。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最要的是入情入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要將學生引入詩歌的意境,以滿懷的熱情投入詩歌教學。只有將教師之情與詩人之情融為一體,達到彼此合一的境界,才能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真情實意,并產生共鳴,受到強烈的熏染。只有激發了情感才能讓學生發現詩歌的魅力,才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才能在生活中產生表達和創造“美”的欲望,才能陶冶心靈,塑造偉大的人格。提高綜合素質。
三、詩歌的美感。
我國古代詩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它就像一朵朵美麗的花朵,美化著我們的心靈。古代詩詞博大精深,那膾炙人口的詩句讀來瑯瑯上口,蕩氣回腸,富有節奏,易于誦記,使人百讀不厭,無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讀詩句“前不見來者,后不見故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淚下?!睍r,陳子昂的激情仍能令我們激揚奮發。詩歌教育就是一種情感教育,可以給人豐富的心靈體驗,通過詩歌教學,陶冶學生的性格,體驗詩歌的情感美。在優美的詩歌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鑄成美的心靈,從而塑造偉大的精神人格。
中小學語文課詩歌教學的途徑和方法
一、以讀為本、領會詩意、詩情。
古人對詩歌的理解有著十分精辟的論斷,他們強調讀詩主要是品味詩中表達出來的一種意,一種情,一種韻,而不是落得太實,講解太清楚,因為很多詩是只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詩歌的特點是富于節奏美,韻律美和意境美,誦讀起來瑯瑯上口,回腸蕩氣,使人百讀不厭。只有把節奏韻律全讀出來,才能漸漸體會詩歌之精妙,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誦讀為本,要求學生在理解基本詞義、句義的基礎上,通過誦讀,反復吟詠,體會古詩的韻律,意境。引導學生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詩歌的誦讀方式可以采取多種。如,范讀、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配樂讀、背誦等,從形式各異的閱讀中領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中的意境,激發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如,我在教學古詩《游園不值》時,為了使學生充分體會詩中的意境,我配合詩歌內容,讓學生扮演詩人誦讀古詩。并配合樂曲伴奏誦讀,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融入了詩境,深刻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創設情境,激發想象,領會詩境。
詩歌的文字是具有概括性,詩歌描繪的圖畫是粗線條的,意境的跳躍往往較大,因此,要學生準確地理解詩意,深入地融入詩境,離不開教師教學情景的創設。只有讓學生進入詩境,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引起情感上共鳴。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理解基本詞義、句義的基礎上,自讀自悟,初步領會詩意,再結合詩人當時的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然后指導學生將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詩人當時的心境,領悟詩的意境。在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境,不僅可以升華學生的思想感情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夠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力,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學《游園不值》這一首詩時,這首詩表面看來語言平淡,質樸無華,但細讀回味卻婉轉含蓄,耐人咀嚼。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準更好地理解詩意,我通過描述事件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寫的意境,然后引導學生加答以下問題:①詩人來訪的目的是什么?②“小扣柴扉久不開”時,詩人心情會怎樣?③詩人僅為一枝紅杏興奮嗎?通過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慢慢地走入詩境。不但幫助學生理清詩人的感情線索,還引導學生想象了姹紫嫣紅的春天,發揮了學生的想象,領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結合多媒體進行詩歌教學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的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根據小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利于學生接受和理解作品。我所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有兩方面特別優勢。一方面是多媒體的畫面,因為教材上的圖畫比較簡單,不夠生動形象,激發不出學生的感情,而采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讓學生欣賞更多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領悟詩意、詩境。詩是抒發詩人的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如果教師能把詩歌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多媒體具體形象的圖畫聯系起來,將詩歌中的形象化為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圖片,那詩歌教學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體的音樂。許多詩歌都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讀來瑯瑯上口,扣人心弦。自古以來,詩歌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系,如果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韻律結合起來,就有利于學生感受文字的精妙。如,我在教學高適的《別董大》一詩,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與故人在大雪紛飛,北風狂吹中告別,在此情此景中送別友人。難免有凄涼悲苦之感。在教學中,我選用了與所教詩歌的詩意相協調的歌曲《再見》,再配合一張張圖畫,讓那動人的圖畫和那優美的旋律撥動學生的心弦,感受詩人的凄苦之情,體會詩人樂觀昂揚的精神,豪壯的氣概,這樣學生的感知得到強化,很輕松地進入詩歌所描繪的境界中,領會詩情、詩意。
中小學詩歌教學的一些思考
從現在中小學詩歌語文課教學情況來看,詩歌的教學工作沒有得到得到重視,各方面詩歌教學工作開展得還不夠好。一方面,是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現在中小學的學生面對的考試壓力都比較大,詩歌出現在考試的內容又較少,所以中小學教師都不夠重視詩歌教學。就算一些學校搞一些詩歌比賽方面內容的時候,也是形式大于內容,一般都是當基本任務來完成,這樣是很難提高詩歌教學水平的。作為一名中小學語文教師,只有重視詩歌課堂教學,通過各種語文活動教學詩歌,提倡讀詩,寫詩,培養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才能提高詩歌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從中小學詩歌教學的目前情況來看,中小學的教師隊伍中有一些人是不太懂詩歌的,還需要提高教師的詩歌知識水平,如果一個語文教師都不懂詩歌,那就沒辦法教好詩歌,還有可能誤人子弟。所以,一定要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師詩歌培訓學習,要引導、鼓勵教師多讀一些詩歌作品,增加一些詩歌感性認識,還要鼓勵教師研究詩歌教學理論,提高詩歌理性認識水平,只有教師的詩歌知識豐富了,才能很好地把詩歌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詩歌教學水平。
【摘要】所謂“電化教育技術”,即通過視頻,圖文,動畫,音頻等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在活躍課堂學習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利于跨越時空界限,開闊學生學習視野,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電化教育;應用策略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同存的,電化教育技術在為現代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隱患,如過分注重教學形式,忽視了教程內容的實際性;信息安全度有待提升;不良信息誘惑,影響學習成果等。因此,電化教育技術仍有待改善。
一、電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歌德曾經說過:“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睂W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教學過程中,興趣是輔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學習能力綜合素養的培養取決于學生對此件事興趣的濃厚度。針對電化教育技術而言,生動形象的圖文視頻,動畫音頻等教學形式的充分設計,不僅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也是培養良好學習興趣的重要條件,只有在輕松民主的學習環境中,才能夠達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成果。2.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廣泛性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知識為主要講解要點,很少涉及課本之外的知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識視野的開闊以及知識結構的完整建構。通過電化教育技術在課堂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增加了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學生知識的融會貫通。但是,在利用該媒介的同時,也要注意網絡信息的虛假性,避免受到虛假信息的誤導與困惑,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3.優化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般來說,單一死板的課堂教學形式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語文學習而言,語言綜合素養的培養以及學習能力的鍛煉是教學的關鍵點,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疊加。語文作為眾多學科學習的基礎,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著重于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并加強文字理解能力,以致于在日后的學科學習中能夠將所學知識有效利用起來,提高學習效率。電化教育技術作為新興時代的產物,通過視頻錄制,圖文瀏覽,動畫觀賞,課件展覽,以及音樂的欣賞等形式,在一改以往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高效性。
二、電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指導
1.通過視頻、動畫、圖文信息的瀏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大多以板書授課,學生筆記的形式,完成課程的教學安排,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因此,在此種課堂教學形式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也很難真正做到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不符合現代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阻礙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然而,利用電化教育技術這一教學形式,在豐富教學形式的同時,也利于幫助學生通過所搜集信息的整理完善,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小學語文(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十課《歡樂的潑水節》一文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形式進行課程的安排:形式一,通過對云南地區傣族人民的這一傳統節日的視頻觀賞,幫助學生了解傣族文化,如傣族人民選擇慶祝潑水節是希望純凈的清水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為新的一年帶來好運,因此,清水作為神圣的產物,受到該民族人民的普遍珍惜與愛護;形式二,通過對該歌曲《快樂的潑水節》的欣賞與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與此同時,音樂能給人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幫助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形式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游戲情境模式,幫助學生通過情景模式的合作創設,提高團結協作能力,加深對云南地區傣族文化的了解。2.通過師生課件制作,相互合作形式,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從古至今,任何仁人志士的文化素養都是在自我學習與對知識的推敲琢磨中逐步形成的,學習不可一蹴而就,文化素養的提高也不是僅僅依靠課堂,書本就可獲得,需要學生具備以下幾個條件:首先,要有濃厚的知識學習興趣,以致于在往后的學習中能夠不厭其煩的進行積累;其次,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僅僅依靠課堂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后大量的知識積累,提高其知識完善度;最后,要善于思考學會將所學知識進行學以致用。通過課件制作講解的教學形式,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以及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比如,在小學語文(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課《廬山的云霧》一文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下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相關課件,并通過課堂上的展示講解提高其對知識的掌握度。學生在備課時,可以參考一下幾個要點:(1)云海的最佳觀賞時間和地點:是每年十月份到次年五月份,在錦繡谷和龍首崖都可以瀏覽到相關景色;(2)“不識廬山真面目”詩句的由來,作者是出于怎樣的心境:由于云霧的詭異奇特,天氣忽晴忽雨,珠峰的忽隱忽現等,還是作者本身心情的跌宕,與外界關系不大;(3)在游覽廬山時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學生參考這些要點進行信息的搜尋,不僅利于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也利于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教學高效性。
【結語】
通過視頻,動畫,圖文信息的安排,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寬知識視野,完善知識體系的同時,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通過師生課件的制作改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應用講解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通過情景合作模式的進行,并利用電化教育技術的普遍應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技能,打造高效課堂。
作者:袁敏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城北小學
賞識教育,是一種將先進教學理念與人文思想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應用賞識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給予學生鼓勵和贊賞,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獲取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賞識教育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一、明確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賞識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活躍性。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心理和思維尚未發展成熟,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課堂上表現的不夠活躍,學習主動性很低。對此,教師可以應用賞識教育,在教學過程中,一邊講解課堂內容,一邊提問學生,并給予學生肯定和贊賞。小學生大多喜歡獲得贊賞,教師的稱贊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小學語文課堂更加活躍。第二,賞識教育可以讓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小學生的年級較小,對教師通常會持有比較嚴重的敬畏感。這樣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懼怕發言,不敢向教師請教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一定的不利影響。應用賞識教育,教師的鼓勵和贊賞,會帶給學生親近和溫和的感受,從而拉近學生和教師的距離,讓學生更加勇于發言,積極發問。第三,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小學語文教學一方面要教授學生相關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分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應關注學生的表現。一些學習成績原本很差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也許成績依然不理想,但卻比過去好一些,教師如果僅根據學生的成績判斷,這些學生屬于差生的行列。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心理素質較差,努力卻得不到教師的肯定,很容易因此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在賞識教育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但一直在努力進步的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贊賞和肯定,會大大增強自身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落實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第一,賞識教育在師生交流中的應用。根據先進的教學理論和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則發揮著主導者的作用,因此,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在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小學生對教師通常比較敬畏,所以在課堂發言中常常會表現得比較緊張,甚至不敢發言。對此,教師可以應用賞識教育,在課堂提問和日常與學生的交流中,關注學生表現的亮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拉近師生關系。對于一些比較害羞的學生,教師可以根據其作業情況,主動找他了解存在的問題,先表揚其學習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地方,然后指出存在的某個問題,耐心地詢問和講解,引導學生主動說出更多疑惑和問題,從而加深與學生的交流,有利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進行優化調整。第二,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教學的一個難點。作文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通常只學會了比較基礎的寫作方法,在寫作過程中,常常難以找到寫作的靈感和動力,最終逐漸喪失寫作的熱情和興趣。對此,教師可以應用賞識教育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最初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較差,所寫出的作文也比較幼稚,教師在批閱時,應當注意,不能直接指出學生的不足,而要先分析學生作文中寫的比較好的部分,給予肯定和贊賞,然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將優點與欠缺之處并列提出,在穩定了學生心理態度的同時,為學生指出作文的改進方向。對于比較優秀的作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讀給學生聽,或者貼在教室中供學生參考和閱讀,在展示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作文中的亮點,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優秀作文中學習到寫作技巧,另一方面能夠讓寫作文的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學的鼓勵與贊賞,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第三,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思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賞識教育,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有些學生會表現得比較緊張,此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一部分之后,讓學生先停下來,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贊賞,并引導其他學生共同為他加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與鼓勵,從而使學生的心態更加放松和自然,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表現和表達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賞識教育,能夠在教學的多個部分發揮良好的作用。一方面,賞識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賞識教育中,學生能夠更好得面對自身的不足,學會取長補短,不斷豐富自身語文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將賞識教育有機地融入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余婷婷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
摘要:從語言學上來說,語法是組成語言的邏輯的基礎與前提。任何語言與任何語言文化的研究都離不開對這門語言文化的概括與總結。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語法是語言得以形成的前提與基礎。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性的語言教學必須重視語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語法對于形構語言文化的重要意義,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戰略意義。
關鍵詞:語法;小學語文教學;作用;意義
1小學語文視角下的語言的語法基礎
1.1語法是語言的邏輯基礎
從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來看,語法構成了全部的語言基礎,任何語言要想獲得被識別的意義與價值,必須具有一定的語法作為其語言基礎才能真正實現語言的科學發展。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是簡單的語言學習,即立足于最基本的語言習慣與語言基礎,尤其是注重語言日常的基本的運用能力的學習。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尤其是要理解語言的語法意義。只有從語言的科學性的意義上來理解語言的語法意義,才能真正樹立語言的語法基礎。小學階段的小學生正是出于語言啟蒙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小學生更加需要語法作為其基本的掌握語言知識的突破點,立足于一定的語法基礎上的語言學習才能從根本上扭轉語言學習的習慣。換言之,不能正確運用語法學習的語文學習,則不能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提供更好的基礎。
1.2語法是學生學習漢語文化的基礎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尤其是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而言,更是如此。從一定范圍上來說,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種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語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小學階段的小學語文的教學來說,小學生要想真正學好基礎學習階段的語言學習必須以理解一定的漢語文化為前提。而對于漢語語法的學習,則是小學生理解漢語文化的基礎。這是因為,無論漢語怎么變換,也無論語言表達的方式如何變化,其最根本的就是圍繞語法來進行,可以說,沒有語法,漢語則也將不是漢語了,也就不會具有相應的語言科學了。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漢語文化的講授,尤其是教師要真正在漢語文化的基礎上對語法知識進行講授。只有立足于漢語文化的基礎上的語法學習,才是能夠接近學生語言學習實際的學習,尤其是教師在小學課堂中,有必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漢語文化講授,因為任何語言總是突破不了其文化范圍,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范圍基礎上才能對語言進行有效的學習。
2教師注重語法教學作用的途徑
2.1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來講授語法知識
從語言學上來說,任何語言都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而不斷發展并完善的,而正是在這個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才不斷地知曉語言的生活意義與生活價值。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內容講授語法知識,一方面可以擴展學生的語法知識面。也就是說,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體會到語言的生活作用與生活意義,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把學到的語法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是學生把知識生活化與實踐化的重要途徑。當然,真正做到這些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師做到:其一,學會在生活中尋找鮮活的案例,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語言學習的重要意義,尤其是這樣做,能夠在根本上讓學生領會到語文學習與生活的重要關聯。其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正確的語法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小學語文階段的學習就是一種具有生活意義與生活常識的學習,學生要想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并且運用正確的語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么教師就要做一個正確的引導者,這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關鍵。
2.2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傳授語法知識
作為一種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的學科,必須從根本上就注意其應用性。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從根本上來說,必須有利于小學生的成長與成才,而這就要求小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態度。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突破以往的教學習慣的局限性,從根本上扭轉自己的教學態度,就必須注意在課堂上要密切觀察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尤其是語法學習情況。語法的掌握情況從根本上來說,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在課堂上的語法學習往往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實用的語法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交替互用,也就是說,在交替互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比如提問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檢驗學生語文學習的程度,任務型教學方法在更大程度上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互動教學法可以實現學生與教師的有效溝通,更加有利于教師教學。以上教學方法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充分展現其意義與價值,實際上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這是語言發展的正常規律,更是教育教學規律所限,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能夠結合每種教學方法的優勢,并不斷發展各種教學方法的優勢是其進行正常教學行為的基礎,也是教師促進學生語法學習的當然途徑。
作者:宋顯常 單位:蓋州市陳屯學校
摘要: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授課中,該學科授課人員常采用單一的知識傳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在授課中,授課人員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為缺乏。在新課改大環境下,各學科授課人員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其授課方式進行革新,從而使其授課有效性增加。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將素質理念作為其知識傳輸理念,采用科學性路徑提升學生對該學科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授課人員應當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通過該過程對授課漏洞進行發掘,從而使小學語文授課質量得以多角度優化。在本文中,筆者對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授課中的作用進行探討,望能夠增加該學科授課有效性。
關鍵詞:師生互動;課堂教學;應用探究
前言: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師生互動是該學科授課的重要模式,在該授課環節中,教師應當還原學生的主體性,采用科學性路徑增加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興趣度,在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度,通過該方法增加對學生狀況的掌控度,并根據相關狀況對授課路徑進行調整,從而使小學語文授課有效性增加。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授課中師生互動的著重度,從而使授課互動得以落實。在本文中,筆者對提升師生互動率的科學性方法進行介紹,望能夠提升小學語文授課的有效性。
1小學語文授課中師生互動的必要性
1.1提升小學語文授課對新課標要求的適應度:
在新課改大環境下,相關人員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自身授課路徑進行優化,從而使授課有效性增加[1]。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率,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對學生知識獲取狀況的著重度,也要增加對學生的尊重度。從而與學生構建互動性情感滲透。在小學語文授課中開展師生互動教學,與新課改要求相契合,因此,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增加對互動授課模式的著重度。
1.2合作學習的導向性趨勢:
在社會中,合作是發展的基本方式,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構建,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多角度優化。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中,教師常注重個體發展并引導學生進行競爭。這樣使學生互助意識較差[2]。在新課改大環境下,小學語文授課人員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協同性知識獲取,增加對學生知識獲取狀況的監督度,從而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該授課方式,從而使小學語文授課有效性增加,也使學生對該學科知識掌控度增加。
1.3優化語文授課效能的需求: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積累,通過知識積累量的提升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多角度優化。在該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科學性引導,增加與學生的溝通率,通過溝通與學生構建知識傳輸橋梁。從而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控度[3]。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較弱,因此,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對學生進行引導,增加與學生的交流率,引導其采用科學性路徑在生活中對知識進行應用,在對學生認知能力優化的同時對學生語文知識獲取質量進行多角度優化。
2在小學語文授課中開展師生互動的科學性方法
2.1對授課觀念進行革新,優化師生關系: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采用互動式授課模式。在授課中教師應當對自身素質進行優化,將素質理念作為其知識傳輸理念,增加對學生的尊重度和呵護度,從而使師生關系得以多角度優化。在授課中,授課人員和學生應當在同一層面,學生不應是授課的客體,而是應當在教師的引領下成為知識獲取的主體。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加小學語文授課的有效性[4]。例如,在進行蘇州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他得的紅圈圈最多》一課授課中,教師不應當對學生直接進行文章中心講解,教師首先應當引導學生對知識文章基礎知識進行獲取,之后采用科學性路徑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引導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合作性知識獲取,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探討,探討鄧小平主席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通過該授課方法使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從而使該學科授課有效性增加,也能夠使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掌控度增加,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度。
2.2增強對理論知識的掌控度,增加授課的豐富性: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較弱,對相關知識構建的結構性不強。因此,小學語文授課人員應當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性路徑增加授課的豐富度。在該學科授課中,教師應當根據授課內容構建興趣度較高的授課路徑,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度增加。在授課中,教師增加學生與學生的溝通率能夠使學生交流能力得以優化。同時,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為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獲取情景,從而使學生知識獲取掌控度增加。例如,在進行蘇州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螞蟻和蟈蟈》一課授課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該文章進行角色扮演,在增加課堂互動率的同時,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控度提升。
2.3優化互動效果:
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教師應當還原學生的主體性,并且增加授課人員對學生的尊重度,要增加學生在語文授課中的參與度。例如,在進行蘇州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一課授課中,教師可以采用信息化授課設備為學生構建科學性知識獲取情景,在授課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對該故事進行演繹,從而使授課有效性增加。該授課方法還能使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興趣度增加,也使學生對相關內容的掌控度增加。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授課中,該學科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增加對課堂互動的著重度,在授課中采用科學性路徑與學生進行互動,增加對知識獲取狀況的掌控度,并根據該狀況對授課路徑進行調整。在授課中,教師應當還原學生的主體性,保障與學生的互動率,根據學生知識獲取狀況進行針對性授課,從而使學生對該學科知識的掌控度增加。由于互動教學在小學語文授課中應用的時間較短,面對其中的漏洞,該學科教師應當采用科學性路徑進行彌補,從而使該學科授課完善性提升。
作者:王斌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馮卯鎮歐峪小學
摘要:知識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對提升學生語言表述能力及寫作水平均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升小學階段學生寫作知識學習有效性不容忽視,將成為改善現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狀的核心內容。本文將以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實際運用進行分析研究,并按照教學要求,對階段的教學問題及相關解決方案進行明確闡述,以此為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實際應用提供部分理論知識方面參考。
關鍵詞:寫作策略;知識;小學;語文教學
近年來,小學階段學生實際寫作能力的提升逐步受到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視,成為小學知識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為進一步提高小學階段知識教學的實際水平,將寫作策略知識融入到現有語文教學體系方面至關重要,是解決諸多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時可為學生更為深入地了解語文寫作知識做了完善的基礎鋪墊。
一、小學語文寫作現狀分析
1.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真實的情感
傳統寫作教學使學生在基礎寫作方面,不愿主動地投入真情實感,使學生寫作真實性較差,難以與學生心理變化形成一致。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知識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知識學習方面,所透露出的實際感情也存在較大差異,而教師在教學及錯誤糾正方面,往往忽略了學生個性化感情的流露,轉而要求學生在寫作方面,保持情感一致,使學生對知識寫作情感方面的內容有所收斂,對學生未來階段更為深入地學習寫作知識及進行內心表述均造成不良影響。
2.寫作題材缺乏多樣化
現階段,學生物質生活豐富,使學生對外界生活接觸較少,無法充分地采用多種題材進行寫作。在針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調查中,學生知識寫作模式大體一致,寫作內容雖較為規范,但模板單一,教師在教學引導方面,未能及時地將學生知識學習樂趣加以融入,使學生無法利用生活中的實際素材資料進行寫作。對此提升學生知識面,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在生活中發現有趣的生活素材,并在寫作方面加以應用,是教師教學工作開展所需解決的主要寫作問題之一。
3.教師評價過于大眾化
在現代化小學知識教學變革方面,教師雖在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及教學手段等方面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有了良好的改善,但在教學實踐應用方面,仍采用較為單一的大眾化教學,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無法有效同步,同時也難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更為深入的寫作知識學習,進一步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實際興趣愛好,使學生在未來階段的知識學習方面,產生厭學及學習不主動等相關方面問題。為此做好學生個性化教學,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安排適宜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改變大眾化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二、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1.主要寫作策略分析
(1)提綱策略
在寫作初始階段,提綱策略是一種常用的寫作策略,通過提綱策略可以將個人的行文思路清楚地列舉出來,或者也可以不表現在書本上,而在心理上對提綱進行構思。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將提綱做出來,并說明提綱要有層次感,這就直接說明了在寫作之前列出好的寫作提綱對于寫作的保證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指導會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列提綱的好習慣。
(2)草稿策略
草稿教學對于學生意志力的磨煉及心智鍛煉具有良好作用,所謂熟能生巧,即是對草稿策略的真實寫照。草稿策略的運用使學生在不斷地寫作探索方面,不斷地積累相關經驗,提高學生基礎寫作意識,從寫作框架的構建及對詞匯的運用等多個方面,對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進行提升,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寫作體系,使學生學習能力不再受到知識面不廣泛等相關問題的限制。草稿策略寫作運用要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免耐心不佳的學生對寫作教學產生抵觸心理。
(3)清單策略
清單策略實際上是利用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寫作內容進行整合,通過列舉具體的清單,對學生知識學習內容等進行全面化分析,同時采用現有的實際策略,提高寫作水平。該方法最主要的優勢在于能夠幫助學生更為迅速地明確知識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向,改變學生對傳統知識學習的認識,通過該方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寫作學習方向,以此逐步激發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
2.心理意象分析
這一策略的關鍵在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人物、事物等進行生動地刻畫,尤其是兒童,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會擁有自己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對學生這些新奇的觀點進行否定或者批判,應該積極發現兒童的閃光點,對他們合理的想象進行鼓勵與適當地引導,在寫作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
三、結語
寫作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有效運用,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階段寫作知識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現有學習環境,為學生寫作知識學習創造良好條件。現代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知識的實際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知識寫作意識,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使學生對相關詞匯及寫作技巧能夠靈活應用,以此構建和諧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環境。
作者:沙曉燕 單位: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愉群翁回族鄉中心雙語幼兒園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應用于各行各業,推動著經濟、政治、教育、軍事的快速發展,也加快著時代進步的步伐。從哲學上講,萬事萬物的作用都有其兩面性———有利必有弊,多媒體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也是如此。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運用;利弊
二十一世紀是人才輩出的世紀;也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世紀。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也對社會其他行業產生著巨大地影響,對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同樣產生著較大的影響。多媒體技術在教育中應用不僅顛覆了傳統教育教學形式、彌補了傳統教育教學的不足,而且能為教育教學及教學改革提供著諸多便利等等。這些都體現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優勢,但如若不加以注意,也會對教育教學產生負面影響。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闡述一下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利弊。
一、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一)提供圖文并茂的資源,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感知
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較優越的教學資源,可以提供“圖”“文”“聲”等多方面的教學資源,可以從視覺、聽覺、感覺等多種感官進行刺激學生,有利于加深學生語文知識點的記憶周期。多媒體資源還為我們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音頻或者視頻資源,有利于創設形象、逼真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每一代學生都有每一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這種興趣愛好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同。多媒體技術產品屬于高科技產品,現代學生大多數都會對該設備產生濃厚興趣,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引導學生按照教師設計的方案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漸漸喜歡語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三)借助多媒體攻克難點,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里也不乏抽象、不好理解的內容,這些內容只是借助傳統的教師講解、粉筆板書等活動進行,學生理解、掌握起來就不容易,即使當時能夠理解,記憶也不會深刻,隨著時間的流失也會淡忘掉。對于這些知識點我們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丹頂鶴”一文時,對于北方沒有見過丹頂鶴的學生來說,哪怕教師描述的再形象,在學生腦海里丹頂鶴的形象還是模糊不清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在網絡上找一些丹頂鶴的圖片或視頻,給學生欣賞的同時再輔以教師的講解,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在腦海里自然而然就會建立起丹頂鶴形象的雛形。
(四)有利于知識再現,便于知識鞏固復習
多媒體資源易于儲存,只要記住網站名、用戶名及用戶密碼即可登陸,甚至有些公眾網站無需用戶名和密碼就可以直接登錄瀏覽。多媒體資源便于搜索,多媒體資源雖然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但是搜索起來特別方便,只要在搜索引擎欄里輸入你想搜索的內容就可以快速找到目標。多媒體資源還有一大優勢就是便于知識再現,一些音頻、視頻資源可以反復播放、學習。熟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倍嗝襟w技術的這一特點就便于知識的鞏固復習。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時的注意點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多媒體運用“度”的掌握
多媒體教學設備通常被稱為輔助教學設備,由此可見教師、學生還是課堂的主導和主體,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多媒體技術應用的“度”,要適可而止,真正的讓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語文教學所服務。切記“亂用、濫用”,不僅收不到預定效果,還會對課堂效率產生負面影響。有些學校還錯誤地制定將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次數多少來評價作為教學好壞的評分條款,這樣的規定顯然是不科學的。不但收不到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預設效果,還會導致亂用、濫用多媒體技術。所以,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要把握好“度”。
(二)要注意“甄選”多媒體網略資源
自互聯網資源建立以來,隨著建設者和瀏覽利用者數量的增加,我國的互聯網資源越來越豐富,可以說無所不及、無所不能。還一度有“有問題找度娘”的說法,這就充分說明互聯網資源達到了相當豐沛的地步。多媒體資源雖然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更多的選擇性,但是,也對我們的甄選能力進行著前所未有的考驗。我們對網略資源要善于甄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篩選出最有利教學內容的資源來為教學所用,從而達到更好地教學輔助作用。
(三)課件切不可代替板書
板書是教師無聲的語言,在板書的過程當中也是學生對教師所講知識點進行強化鞏固的過程。尤其是對小學階段年齡的學生來說,教師更應該進行規范的板書,以便發揮板書的獨特作用,絕對不能用多媒體技術取而代之。由于國家教育部出臺了多個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相關文件,規定了小學生在校時限,強制迫使各科教學課節逐漸減少。所以,有些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替代了板書。豈不知這樣一來就無法發揮板書的獨特教學意義。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常規教學中,雖然有一定的缺點和不足,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揚長避短,最大化發揮其正能量使多媒體技術真正地為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所用,更好地發揮其教育教學的輔助作用。
作者:陳雪梅 單位:大慶市讓胡路區喇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