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4 10:41: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網絡會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網絡經濟是沒有時空、地域限制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見面的經濟。站在國民經濟構成和主導產業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信息經濟”;而從知識資本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看,它又是一種“知識經濟”。在這種新型的經濟模式下,會計的發展呈現出八大趨勢,即會計觀念日益更新;會計目標重新定位;會計對象范圍拓寬;會計管理職能強化;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相應改變;會計操作手段更加先進;會計教育立體式發展;會計監督進一步加強。
【關鍵詞】網絡經濟 會計變革 發展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通信等技術的日益發展和融合,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應用和發展,信息處理和傳遞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局限。這種“即時聯系”正在使整個世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模式,而且影響著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作為經濟發展反光鏡的會計將發生重大變化,會計觀念、會計目標、會計對象、會計職能、會計核算程序與方法、會計操作手段、會計教育和會計監督都在朝著適應新型網絡經濟的方向變革和發展。
一、網絡經濟概述
關于網絡經濟的概念,理論界有不同的解釋。從國民經濟構成和主導產業的意義上說,網絡經濟是“信息經濟”;從經濟活動的技術含量和知識資本的作用來說,網絡經濟是“知識經濟”;從信息網絡作為第四代傳播媒介,并且被廣泛應用于經濟活動的角度來看,網絡經濟也可以說是“媒介經濟”。但不管怎樣,其基礎都是計算機網絡,特別是互聯網絡。CISCO公司主席談到,目前互聯網已不再單純是一種技術,更主要的是它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力量,成為國家經濟和區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國家經濟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認為:
從狹義的角度分析,網絡經濟應是與計算機網絡,特別是與互聯網有關的經濟。網絡經濟的主導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服務業,而信息技術產業又可分為計算機硬件產業、軟件產業和信息媒介三大產業;信息服務業則包括新聞、咨詢、、電信和網絡等。網絡時代的所有企業都將依靠網絡生存,并推動各種產業的信息化和網絡化。
從廣義的角度分析,網絡經濟是從經濟的角度對未來社會的描述,從當代社會的工業經濟向未來社會的網絡經濟的轉化是一種經濟的變遷。我們知道,傳統商業把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割開來,這大大促進了工業企業的專業化、規?;陌l展,但同時由于層層的中間環節,交易成本也隨之增加,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一定的隔閡。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對話,不僅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使交易雙方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更大的選擇范圍。可見,網絡經濟應是沒有時空、地域限制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見面的經濟,即社會化了的直接經濟,是一種區別于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新型經濟。
二、網絡經濟下會計發展的八大趨勢
(一)會計觀念日益更新。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重大發展,總是以思想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為先導的。當人類邁入網絡經濟社會后,會計的思想意識將隨之而改變。因此必須運用全新的思維,創建和樹立一系列適應網絡時代的全新會計觀念。
1 樹立增值觀念。我們知道,在傳統會計中,利潤是企業會計核算的中心,會計工作大都圍繞利潤展開。然而在網絡經濟時代中,企業除了追求營業利潤外,更多的要關注自身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人力資源開發和使用情況以及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因此,會計主體必須樹立增值觀念,將增值作為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定期編制增值表,反映企業增值的形成及其在企業內外各受益主體之間的分配情況。
2 樹立風險觀念。在網絡經濟時代,由于信息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傳播、處理和反饋的速度大大加快,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的經營風險明顯加大。特別是高科技項目,面臨的風險更大,這無形中也給會計帶來了風險。因此,網絡經濟下的會計必須樹立和強化風險意識,承認不能提供與決策相關的信息是會計的最大風險,承認傳統的會計方法下提供的會計數據有存在會計風險的可能。在此基礎上,深化對風險本質的認識,將各種重要的資源以適當的方法列入會計系統,并盡可能地反映會計事項中的內在風險,提高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降低會計風險。
3 樹立全新資產觀念。網絡經濟拓展了企業經濟資源的范圍,使企業資源趨于多元化,人力資源、智力資源將成為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為企業所擁有或控制,為企業提供未來經濟效益。網絡經濟是以知識、智力為資本來發展的經濟,對知識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資源不再是物力資源而是知識資源(智力資源、人力資源)。這些新型資源予以資本化作為會計學上的資產,在理論上是必要的,在實踐中是可行的。同時,與之相適應的是企業剩余收益的索取權也將由出資者獨享轉變為包括企業出資者、經營者、管理者、勞動者等共同分享的權益。因此,在網絡經濟時代下,資產應當是包括人力資產和物力資產在內的全新資產。
4 樹立創新觀念。創新一詞最早是由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的。技術創新在學術界使用多年以后,“創新”一詞具有了特定含義,即指對某些領域、行業的改進、拓展和革新。在網絡經濟時代,創新成為整個時代靈魂,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社會的發展,它滲透于社會的各行各業和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因此,會計界必須樹立創新觀念,這既有利于解決當前會計學存在的難題,又有利于適應和推動網絡經濟的發展。
(二)
會計目標重新定位。會計目標是構建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主要說明為什么提供會計信息,向誰提供會計信息,提供哪些會計信息等問題。關于會計目標,當前理論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受托責任觀,認為反映經營者的受托經濟責任,是會計的基本目標;二是決策有用觀,認為向投資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會計信息,是會計的主要目標。在網絡經濟下,網絡這一工具的應用和普及將使會計目標發生變化:1 從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看,傳統會計目標注重的是現有投資者,主要為現有的投資者提供企業相關的會計信息。在網絡經濟時代,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企業的股東結構日趨多元化,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考慮現有投資者的信息要求,更要將企業推向潛在的投資者,吸引潛在投資者的注意,以此增強其發展潛力。信息傳遞的快速和便捷的網絡時代的特點,潛在投資者從企業獲得信息將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他們只需直接登錄公司網頁或進行相關搜索,即可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尤其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這種信息的獲取將更加便利,不象在傳統媒介下,投資者必須找到公司財務報告和某些重要的申明等書面資料才能獲取信息。這就是說潛在投資者成為網絡時代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不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
2 從提供的會計信息看,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在會計導向及信息質量特征的側重點上是大相徑庭的:在會計導向上,前者是面向過去,后者是面向未來;在信息質量特征側重點上,前者強調可靠性,后者著重相關性。網絡時代下,由于潛在投資者的增多,會計信息使用者更需要的是能為其提供決策依據的信息,進而決定是否采取某一行動或決策,因此,會計目標更傾向于決策有用,而且要求提供的會計信息具備以下特征:(1)面向未來,即要求企業通過網絡及新型的財務分析軟件全面分析企業內部和外部的經營發展情況和趨勢,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關未來發展前景、盈利預測、現金流量的信息;(2)實時披露,即要求企業成為一個信息系統,利用網絡隨時向外提供信息,來滿足投資者等利害關系人進入企業網頁或在有關搜索引擎上搜索當日、當時企業情況的需要。
(三)會計對象范圍拓寬。會計對象是會計工作在特定主體范圍內指向的客體,只有明確了會計的對象,會計實務工作者才能準確界定自己的工作范圍,分清會計管理與其他管理的界限。當前,我國會計學界有關會計對象比較一致的觀點是“資金運動論”,認為會計對象是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在這種觀點下對財富的認識主要局限于有形財富,對獲利驅動力的認識主要局限于有形資產。然而,當社會進入網絡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逐漸演變為具備先進知識和良好創意的人才競爭,人的因素或者說是智力的因素在企業中逐漸起著根本性的作用。因此,會計反映和監督的范圍明顯擴大,作為會計對象的資金運動不僅包括已經發生的,而且要包括可能發生的;會計事項不僅包括企業的貨幣性運動而且不排斥其他重要的經濟活動和經濟事物。另外,對會計對象的細分———會計要素的內容也應根據形勢的發展予以擴充、更改和重新界定,更好地服務于會計目標。例如,網絡經濟條件下,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成為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企業的無形資產在整個資產總額中的份額將大大超過有形資產。因此,將人力資源納入資產要素范疇勢在必行。相應地,其他會計要素的內容也要作出變動,否則將無法適應時展的要求。
(四)會計管理職能加強。按照目前我國會計學界的流行解釋,會計職能是會計所固有的,客觀存在的功能,它是隨著會計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深化而不斷完善的。我國對會計職能的研究曾在20世紀80年代達到高潮,但至今尚未達成統一認識。筆者認為,要想完整地把握會計的職能,就必須認識到會計職能的基本內核在不同的時期是沒有變化的,惟有其實現的深度、廣度、精度會因經濟活動的特點和管理要求不同而逐漸提高。在網絡經濟時代,網絡的快捷便利,使得財會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線訪問,既能及時得到相關企業的會計信息,又能及時滿足宏觀經濟管理部門、企業經營者以及投資者、債權人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橫向比較、準確強調和正確決策。因此,在網絡經濟時代,會計的職能應表述為反映和管理兩大職能。其中反映職能就是指將會計工作的結果向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充分的揭示,這和傳統經濟下會計的反映職能幾乎是一致的,但有了網絡的幫助,企業反映的信息將會更加詳細、實時、全面。管理職能是指為滿足國家宏觀調控、企業所有者及經營者的需要,會計工作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功能。它又可分為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具體內容。隨著網絡經濟和管理科學的發展,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將會日漸提高,對會計與管理結合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進而使得會計的管理職能將日益明顯。因此,如果說反映和監督概括了傳統會計下基本職能的話,那么從會計的本質和發展趨勢來看,反映和管理無疑是網絡經濟下會計客觀存在的功能。
(五)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相應改變。一般來講,會計核算程序是指會計帳務處理的具體步驟,會計核算方法則是指某一會計主體在記錄和反映會計業務時所采用的業務技術方法,如對長期投資收益所采用的成本法和權益法,對固定資產折舊所采用的直線法和加速折舊法等。在網絡經濟時代,由于會計觀念的轉變,從而使得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發生相應改變。例如:
1 利潤形成與分配的核算程序和方法隨全新資產觀念而發生變化。傳統工業經濟下,會計是建立在“資本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這一基礎上的,因此利潤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是資本形成的,相應地利潤也要按投資者的出資比例進行分配。但在網絡經濟下,人力資源逐漸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這一基礎必將發生變化,致使利潤的形成和分配也會發生變化。事實上,利潤的形成到底是歸結于資本還是人才,在工業經濟中常常難以確定,擁有同樣資本的企業由不同人來經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或是盈利得到良好發展,或是虧損陷入重組的境地。因而,“利潤來源于資產的使用而非占有”這句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資源在利潤形成中的作用。特別是在網絡經濟下,擁有豐富知識的人的勞動更是利潤形成的主要來源。因此,利潤分配必將在出資者和經營勞動者之間進行。二者共同承擔企業的風險,共同分享利潤,從而使得企業對利潤形成和分配的會計核算程序和方法也隨之發生改變。
2 經營成果計算重心受增值觀念決定由利潤轉向增值。傳統會計中,利潤是企業核算的中心,它著重反映投資者在生產經營中的獲利情況,相應地,損益表成為核心會計報表。在網絡經濟下,企業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其經營目的是謀求參與社會活動各個方面的利益。所以受益者不限于政府、股東、職工和債權人,社會的其他群體也將成為企業的受益者。因而企業要定期編制增值表以反映企業增值的形成及其在企業內外各個貢獻主體之間的分配情況。從這個意義上講,增值表有望成為會計報表體系的中心,對增值表及其相關要素的核算將成為網絡經濟下會計核算的一大重要內容,其核算程序和方法必然需要創新。
(六)會計操作手段更加先進。在網絡經濟下,信息量是以“爆炸”的方式進行增長的。會計作為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子系統,必須對經濟事項的處理及時、準確。傳統工業經濟模式下的手工操作及簡單的電算化操作已經難以適應網絡經濟的需要,因而只有采用網絡化操作,才可以滿足網絡經濟下信息量大、數據處理成本低的要求。具體地講,會計操作呈現出以下特點:(1)從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輸入看,隨著數據庫和網絡的出現,數據的輸入不僅更加便捷,而且 還可以實現歷史數據、分析數據和未來預期數據的結合,實現會計數據與其他任何必要數據的結合。原來那種依賴會計自成體系獲取原始數據的手工輸入方式,必將被網絡各終端自動輸入數據所替代。對會計人員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把數據取到手,而是怎樣對輸入數據進行組織以及確保其真實可靠,會計網絡化的出現有助于我們解決這一難題;(2)從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加工、儲存看,一旦各種數據通過網絡輸入,則可以建立數據庫,加工、儲存各種數據。這就意味著只要庫中確定了數據的結構方式,以及相應的運行程序,數據將按需要自動生成。而且數據庫中的數據不再是單純的會計數據,數據的結構方式不再僅僅以會計數據為要素進行組織,而是盡可能對各種數據,按各種可能的、并對決策有用的關系進行組配。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手工操作下數據加工、存儲的不便利和繁瑣;(3)從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輸出看,由于網絡的存在,數據的輸出可以通過網上進行,數據的共享會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會計數據的傳播媒介也將發生根本變化,網絡或網上傳播將改變過去單向由企業決定傳播的特點,數據用戶可以提出特定的數據傳播要求,以此實現傳播者與被傳播者的雙方主動式要約。而且信息用戶不再是單純的被加工數據的使用者,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重組數據結構??傊?會計操作手段的網絡化可能使會計的基本功能由記帳、算帳、報帳轉化為數據組織;可能使單純由企業完成數據的加工、傳輸轉向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共同加工、傳輸,從而形成一個交互式的過程。
(七)會計教育立體發展。我們知道,經濟愈發展,會計愈重要。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日益進步,從事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要特征之一的新型經濟的人員越來越多,可供擁有更多知識的人獲得高報酬的服務性工作崗位和業務種類也會越來越多。這不僅為會計工作的作用發揮與功效顯現提供必要與可能,而且為會計教育贏得了縱深發展的空間和良好的氛圍,并為之創造和提供充分的物質保證和經濟支撐。
目前,我國財會人員在思維方式、知識結構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直接反映了我國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1)從思維方式來看,我國會計人員普遍認為只要按法規、制度、管理者的要求,把一套帳做好,把會計報表編制出來,就算完成任務,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因而在絕大多數企業中,財會人員的基本工作仍然停留在傳統會計的記帳、算帳、報帳上。這就要求我們的會計人員必須轉變觀念,把自己從一個被動的核算工具,轉變為具有創新意識的能動的企業管理者。(2)從知識結構來看,我國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會計以外的如經濟、法律、企業組織與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知識不足,從而制約了會計人員綜合能力的發揮。加之知識老化、滯后,理論同實踐脫節現象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會計人員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
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會計教育的培養目標、層次結構、教育內容及教學方法上存在缺陷。我們知道,高素質的人才是網絡經濟社會的中堅力量,這種人才需要具有創新意識,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富有變革和管理的能力與膽識。為此,會計教育必須適應網絡經濟社會的總體要求,體現時代特征,同時要重視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使會計人才不僅具備會計專業及相關專業的知識,而且具有融通并應用各種專業知識的能力。當然會計人才的形成也有待于會計人才市場的建立并接受市場的檢驗,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得到洗禮并顯現出其才能與比較優勢。
從發展的觀點來看,會計教育的目標應當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有職業道德感、具備獨立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強、具有風險與創新意識、專業基礎扎實、知識面廣的管理型復合會計人才。這就要求必須在會計教育體制與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以此適應網絡經濟的需要。市場機制的作用和政府力量的加強應同時兼顧,并協調融洽,由此形成“市場———教育———政府”三位一體的立體式運作機制和包括大學、企業、政府在內的多元化會計教育主體。(1)就政府而言,其管理品質的高低將成為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網絡經濟與會計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政府對會計教育的態度、重視程度、管理方式及采取的政策舉措,都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會計教育的發展水平。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政府應成為會計教育的主體之一,而不只是扮演著一個管理者的角色;(2)就企業而言,在全球化經濟中開展競爭,需要知識支撐其未來成長和強化市場競爭力,因此,企業在發展知識經濟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即一方面企業有可能將知識應用于生產經營,從而實現知識資本產業化,并推動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促進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企業與政府、大學等部門的聯合,加強對會計教育的投資和督促,有利于會計教育的發展和符合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的成長;(3)就大學而言,其主要任務是立足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因此,必須適應網絡經濟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完善和變革現有的會計專業知識結構,調整專業設置,充實和更新課程與教材內容,改進和發展教育媒體及傳播知識的方式,并明確劃分會計??啤⒈究坪脱芯可煌瑢哟蔚呐囵B方向,使走出學校的不同層次的會計人員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八)會計監督進一步加強。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日趨多元化;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不斷拓寬,部分資金活動呈現出無序狀態。加之經濟領域法制建設的滯后和經濟監督的弱化,從而引發一系列復雜經濟現象和很不規范的經濟行為,違紀企業逐年增多,經濟犯罪方式多種多樣,偷稅漏稅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的大量存在,與會計監督乏力直接相關。而造成會計監督乏力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一是會計人員受利益驅動,自己不愿意或受單位領導意志所左右而不能夠履行監督職能:二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或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三是社會會計監督機制不科學、不完善,不能真正擔負起“經濟警察”的職責。
網絡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企業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從而賦予了會計監督更為重要的使命。在這種新形勢下,會計監督的內涵正在發生變革,較之原來意義上的會計監督變得更有廣度和深度。因而,網絡經濟下,必須對會計人員重新定位,使其能以公正的態度來均衡的處理各種經濟利益關系。同時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解決企業內部控制不完善,內審機構不健全,內部監督力量弱的問題。此外,面對網絡經濟中出現的紛繁復雜>,! 真正成為依法經營、自主管理,獨立承擔社會和法律責任的社會中介組織,使注冊會計師真正成為具有適應網絡經濟發展需要的知識結構、職業道德和執業能力的“經濟警察”。
一、網絡會計電算化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重要作用
會計電算化已發展到今天這一有組織、有計劃的階段。網絡環境為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了最大限度、全方位的信息支持,在環境和內容上都與傳統會計有質的改變。網絡會計電算化對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整合了財務資源,實現行政事業
單位財務管理集中化行政事業單位利用網絡會計電算化遠程監控所有下屬單位的財務情況,同時整合內部的財務資源,通過網絡對數據遠程處理和財務資源集中式管理。集中采購、集中銷售和集中調配資金,實現了資源在各個部門之間的最優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二)實現了財務管理靜態變動態
由于各種數據實現在線輸入,業務信息實時轉化,自動生成會計信息,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從事后核算變為實時核算,靜態核算變為動態核算,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管理實現在線管理。通過網絡會計電算化實現了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及網上支付、報稅等多種功能,使得財務管理從靜態變為動態。
(三)降低了財務管理成本行政事業單位通過網絡的財務管理
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節約交易成本、審計監督成本和納稅申報費用。網絡會計電算化實現了多模塊化的會計程序,從而降低溝通成本,提高會計工作質量。
(四)實現了財務與業務的協同化,擴展了會計數據的領域
行政事業單位利用網絡會計電算化的強大數據功能,不僅建立了過去業務活動的詳細數據庫,消除了財務、業務活動運作上的時間差,實現了財務與業務的協同,而且通過實時處理,及時掌握了當前業務活動的最新數據,極大地提高了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
二、實行網絡會計電算化的原則
(一)戰略控制原則
從行政事業單位戰略全局出發,發揮財務戰略與其他戰略的協同效應,發揮網絡會計電算化的作用。
(二)應用控制原則
針對網絡會計電算化系統某個具體應用系統的控制,依據子系統或應用項目和具體數據處理方式不同而建立的各種防止、檢測、更正錯誤和處置舞弊行為的制度和措施。
(三)安全控制原則
各下屬單位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實施網絡會計電算化而采取的控制制度和措施來確保系統完全、可靠地運行。它包括系統的接觸控制、后備控制和環境安全控制。
三、網絡會計電算化的建立步驟網絡會計電算化采用網絡結構系統來設計,按內部體系和外部體系分別設置。對內與下屬公司的管理系統相連接,對外通過Internet網鏈接整個社會網絡。具體步驟如下:
(一)需求分析與人才培養
首先需要就需求問題召開分析討論會,參會人員包括單位主要領導和相關業務骨干,以及網絡會計電算化方案提供商。鑒于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結構,引進有學識、有能力的新人是必要的,但更要注重對現有財務人員的培養,選擇使他們能夠接受新工作的培養方式,既要從心理上接受,又要從形式上接受,既提高工作水平,又端正工作態度。網絡會計電算化需要既懂網絡和計算機知識又具備一定會計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人才的培養包括系統建立前和系統建立后兩個階段。人才培養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一是要注意人才層次,既要有部分高級人才,也要有部分一般人員,包括系統管理人員,系統維護人員和各類操作人員;二是注意知識結構,既要熟悉會計知識,又要熟悉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二)系統硬件軟件的配置
硬件配置要進行總體規劃,不僅要考慮當前的需要,還要考慮將來的需要。確定合理的網絡架構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服務器、計算機、打印機以及加密設備等相關的外圍設備。硬件配置的環境要符合要求:一是使用不間斷電流(UPS)應付電源性故障;二是機房或終端運行環境要有一定的溫度、濕度、防塵等方面的要求。系統軟件的配置一般采用WINDOWS系列;數據庫管理系統配置,一般選用PARADOX、INFORMIX(網絡版)。
(三)網絡會計軟件的選擇
一般選擇通過財政部評審的財務軟件網絡版。在選擇網絡會計軟件時應注意以下問題:會計軟件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會計軟件的對外接口,包括與上級主管部門、銀行、財稅部門等信息系統的接口,也包括與單位內部各部門或下屬單位信息系統的接口;會計軟件商家的售后服務。
(四)網絡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根據網絡會計電算化的環境和管理要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加強內部控制,確保系統安全可靠地運行。一是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運用技術、管理等手段完善單位財務內控制度,如機房制度、硬件的定期檢查制度會計軟件的維護制度等;二是建立嚴格的操作制度,做好操作人員權限的合理分配,不僅要滿足一般的會計牽制制度,而且要保證財務人員與計算機維護人員的牽制,如輸入憑證的審核制度、上機操作記錄制度、授權操作制度等;三是建立完整的 檔案管理制度。
(五)網絡會計電算化的切換
行政事業單位在計算機中心應建立電算化會計中央服務器,將下屬單位原單用戶系統的會計電算化信息導入集團的服務器中,在會計軟件商家的工程師協助下,切換為事業單位局機關的電算化信息,并將下屬單位會計科的原單用戶系統改為會計電算化業務處理點。使用網絡會計電算化系統代替單用戶系統。
(六)人員的整合
根據新會計工作的需要,結合制定的會計內控制度,兼顧本單位整體信息化管理系統的要求,整合系統內財務人員。通過整合,將具備各種技能和專長的財務人員分配到各自擅長的崗位,互相配合,互相監督,利于保證網絡電算化系統管理下財務工作安全有序地進行,也利于本單位人力資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四、實施網絡會計電算化應注意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
在網絡會計環境下,仍然存在信息失真的風險。盡管信息傳遞的無紙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為原因而導致會計失真的現象,但仍不能排除電子憑證、電子賬簿可能被隨意修改而不留痕跡的行為。傳統的依靠鑒章確保憑證的有效性和明確經濟責任的手段不復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確認標識,信息接受方有理由懷疑所獲取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同樣,作為信息發送方,也有類似的擔心,即傳遞的信息能否為接受方正確識別并下載。
(二)網絡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
為了保護網絡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硬件、軟件和數據,確保系統能正常、連續的運行,不因非法入侵、惡意破壞和偶然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密,企業必須制定嚴格的防范措施,定期對系統進行病毒檢測,建立網絡防火墻,使用加密技術、數字技術(數字簽名、數字印證)和安全協議防止日益猖獗的侵入等。作為會計軟件,數據庫的安全尤為重要,為確保財務數據的絕對安全,任何游離于軟件操作界面之外的針對數據庫的操作都應該是不允許的,這其中既有遠程防范,通過維護網絡安全的軟硬件來實現;又有本地防范,通過對計算機操作人員身份和權限的控制實現。對人的控制既有外部控制,也可以說是軟控制,通過上機操作規范在紀律、道德層面給人約束;又有系統控制,也可以說是硬控制,通過安裝指紋掃描、打卡、U口證書等方式識別不同的人,進而控制其操作權限。
(三)網絡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的維護管理
為了保證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和高效,應建立會計軟件的維護的申請、審核、監督、驗收制度。在維護申請審批后,在有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軟件維護,并做好維護記錄、維護完畢須經過財務部測試方可驗收,并提交驗收報告,維護申請、維護記錄、驗收報告須存檔保管。
五、網絡會計電算化應用前景展望
通過實施網絡會計電算化,可以做到資源共享,網絡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本機資料,還可以任意使用網絡上其他計算機內的資料;設備共享,會計網絡化以后,網絡上的計算機可共享服務器的各種硬軟件,特別是共享一些貴重設施,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通信的方便、快捷,連入網絡之后,會計信息可利用網絡上各部門的計算機快捷通訊;分布式處理,一項復雜的工作可以劃分多個部分,由網絡上的不同計算機同時分別處理,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整體性能。網絡會計電算化是會計發展史上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它大大彌補了分散式單機會計電算化的不足,是電算化工作發展的一個總體方向,也是會計工作中的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論文摘要】網絡會計的出現適應了網絡時代的需要,克服了傳統會計對于信息處理不及時、信息披露不完善等缺陷,同時能夠真正實現資源共享,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但是由于網絡會計依賴于網絡和計算機,也存在很多風險和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論文關鍵詞】網絡會計;信息披露;計算機;問題;對策
一、網絡會計的含義及其優勢
網絡會計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是指在互聯網環境下對各種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它是建立在網絡環境基礎上的會計信息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等遠程處理,事中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支持電子單據與電子貨幣,改變財務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方式。網絡會計和傳統的會計相比有以下幾個優勢:
1、會計信息提供更及時
以往財務部門的信息實時反饋能力較差,一份計劃的執行情況、一項投資的獲利情況,一般要到本月會計業務結束之后才能從賬戶中反映出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品生命周期不斷縮短,衍生金融工具不斷出現,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現行的定期財務報告制度滿足不了企業內部和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對及時性的要求。網絡會計的出現可以動態地跟蹤企業的每一項業務變動,給予必要的揭露,滿足管理者對信息及時性的要求。
2、資源共享,會計信息披露更全面完整
會計信息使用者尤其是內部管理者要求獲得全面、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這些信息既包括對企業有利的會計財務狀況,也包括對企業不利的會計信息。而外部信息使用者,尤其是社會公眾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比較困難。在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將具有更大程度的開放和公開,大量數據通過網絡從企業內外有關系統直接采集,而企業內外的各個機構、部門、投資者也可以根據授權,通過網絡直接獲取信息。這樣,網絡信息通過相互訪問實現資源共享,也可以促使會計信息披露更全面完整。
3、會計信息獲取更具針對性
計算機網絡與其他媒體相比更具有先天的優越性,因為網絡為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的及時交流創造了條件。計算機網絡所提供的人機對話,一改以往會計信息使用者被動地接受統一格式的局面,使信息的獲取過程具有交互性。在計算機網絡中,使用者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快速獲取相關會計信息,并可對這些信息進行進一步地處理,提升了信息處理的速度,提高了信息利用的效率。
4、提高數據處理速度,減少數據冗余
在單機工作的情況下,財務部門往往選定某些計算機完成某項工作,使這些計算機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而在會計網絡中,一項復雜的工作可以劃分為許多部分,由網絡上不同的計算機同時分別處理。如憑證錄入工作量很大的企業可以按統一格式在若干臺網絡工作站上同時錄入憑證,計算機系統則自動將其存入網絡文件服務器。在不同的工作站上錄入,在同一服務器上存貯,這既可以保證憑證的及時錄入,又可以保證數據存貯的統一,還能大大減少單機版造成的數據冗余。
二、網絡會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信息在傳遞中存在問題
(1)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難以監控
在網絡會計環境下,仍然存在信息失真的風險。盡管信息傳遞的無紙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為原因而導致會計失真的現象,但仍不能排除電子憑證、電子賬簿可能被隨意篡改而不留痕跡的行為。傳統的依靠鑒章確保憑證有效性和明確經濟責任的手段不復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確認標識,信息接受方有理由懷疑所獲取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同樣,作為信息發送方,也有類似的擔心,即傳遞的信息能否被接受方正確識別并下載。
(2)會計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難以保障
會計信息在網上傳遞過程中,隨時可能被網絡黑客或競爭對手非法截取并惡意篡改。企業的財務數據屬重大商業機密,如果被截取,導致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而在目前的互聯網技術下面,即便是高度機密的政府網站軍事網絡都會受到非法入侵,更何況一般企業。同時,病毒也會影響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實性,這些都是需要加以解決的重要問題。
2、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問題
(1)計算機硬件系統的不安全性
網絡會計的實現必須要依賴計算機,但是計算機如果硬件設備發生故障,輕則影響正常工作進度,重則使整個設備癱瘓,造成巨大直接經濟損失和無形損失,甚至導致災難的發生。硬件資源易受到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即便沒有這些問題,硬件系統由于受外部各種信號的干擾以及機器本身出現的內耗,都不可能永久地正常運行。
(2)計算機軟件系統的不安全性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使企業在利用互聯網尋找潛在貿易伙伴、完成網上交易的同時,也將自己暴露于風險之中。軟件系統的正確選型和配置是網絡財務系統安全運行的關鍵。如果軟件選型不當,或未及時升級軟件補丁、配置參數不合格等,都會降低軟件安全運行的等級和效率,出現安全漏洞,易受到外來攻擊破壞等,甚至會使正常的電子記賬都無法實施的安全風險。
3、會計軟件不能完全適應網絡會計的要求的問題
網絡使得企業間彼此的了解加深,如何運用網上其他企業的的會計信息進行即使有效的比較分析,得出對本企業有決策價值的信息,進一步實現會計核算層向財務管理和決策支持層邁進,是網絡會計對會計軟件開發的新要求。同時網絡會計也對會計軟件運行環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財會人員的素質問題
網絡會計需要懂管理、具有靈活性、創造性的財會人員,而不能僅僅局限于只掌握會計知識,只能處理日常賬務的會計人員。近十幾年來,財會專業大中專學生 畢業生數量的大幅增加,但是在企業一線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員工文化程度總體而言仍舊較低,對于網絡會計要求計算機和英語兩項能力的突出要求還有距離。還有一些企業也不重視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支持力度不夠。
三、解決網絡會計發展面臨問題的主要對策
為了對付日益猖獗的計算機犯罪,保護信息使用者的權益,國家應制定并實施計算機安全及數據保護法律,從宏觀上加強對信息系統的控制。除此之外,企業自身角度也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進行努力:
1、建立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
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后應該加強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維護、使用人員的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是會計電算化工作的順利實施的保證。對會計人員的管理要體現“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系統內各類人員的的職責、權限并與利益掛鉤,切實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專責,辦事有要求,工作有檢查。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一方面是為了加強內部牽制,保護資金財產的安全;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系統的運行效益。
2、加強對數據的管理和控制:
要加強對數據輸入的管理。把好數據錄入關,保證數據錄入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十分重要。在輸入系統前數據都要經過檢驗,輸入工作也應由多人多組分擔;對輸入的數據、代碼等進行必要的校檢,以保證其合法性和真實性。
電子數據還存在法律效力的問題。法律能否接受計算機記錄的會計數據作為有效的證據,是一個國際化問題。同時對一項業務的經辦人、批準人、簽約人的電子簽字認證,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在會計實務中要求將計算機記錄的原始數據打印在紙張上,并由責任人簽字,可認作有效,但畢竟是暫時的,需要在實踐中加以解決。
3、規范日常操作管理
日常操作管理指是通過對系統日常運行的管理,保證系統正常運行,完成會計核算工作,?保證會計信息的安全與完整。如果操作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實施不得力,都會給各種非法舞弊行為以可乘之機;如果操作不正確會造成系統內會計數據的破壞或丟失,造成會計數據的錯誤,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直至輸出不正確的會計報表;如果各種數據不及時備份,則有可能在系統發生故障時不能恢復會計資料;如果各種差錯不能及時記錄下來,則有可能使系統錯誤運行,輸出不正確,不真實的會計信息。
4、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一方面,健全內部控制,在操作系統中建立數據保護機構,調用計算機機密文件時應登錄戶名、日期、使用方式和使用結果,修改文件和數據必須登錄備查。同時系統可自動識別有效的終端入口,當有非法用戶企圖登錄或錯誤口令超限額使用時,系統會鎖定終端,凍結此用戶標識,記錄有關情況,并立即報警。另一方面,提高網絡系統的安全防范能力。
5、發揮自身優勢,加快軟件開發
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對購入的商業化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并通過接口和系統集成的辦法克服二次開發軟件和商業軟件不能共享的缺點,同時也可以考慮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發揮專家系統在預測、決策工作中的作用,加強會計的管理控制職能,以順應網絡會計的要求。
6、加大對計算機硬件的投入,加強對硬件的管理
由于計算機系統本身具有脆弱性, 這就提醒我們在建立網絡會計信息時, 應該從硬件投入和管理上兩個方面進行提高。例如對于重要的計算機系統應加電磁屏蔽, 以防止電磁輻射和干擾。制定計算機機房管理規定, 制定防火、防水、防盜的措施。同時企業應該加強對計算機硬件的投入,并且定期更換計算機設備, 進行必要的設備保養。
7、培養高素質財會人才
要真正在我國企業推行網絡會計,克服本文提到的這些問題,都需要培養復合型財務會計人才。這樣的財會人才應該懂得網絡信息技術,又具備商務經營管理知識,且精通會計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企業應該具有長遠的觀點,注重培養自身高級財會人才,加強對財會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才能真正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
網絡會計的發展,對會計領域的影響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既對傳統會計提出了嚴峻挑戰,也為會計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迎接挑戰、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是新世紀的經濟管理對會計工作的高標準要求,也是會計自身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強大動力。
跟著Internet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廣泛運用,互聯網對于經濟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推進著人類社會由工業經濟時期步入了網絡經濟時期。從企業的角度來講,網絡經濟給企業組織結構、經營理念、內部管理以及價值鏈帶來了全方位的影響,有些乃至是至關深遠的以及革命性的。毫無例外,作為企業首要職能部門的財務部門也一樣遭到來自網絡經濟浪潮的猛烈沖擊,企業理財的內外部環境、理財工具、理財對于象、信息搜集、加工以及表露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變化。而從會計人員本身角度來講,網絡經濟帶來的不但有機遇,同時也有挑戰。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對于企業會計工作所帶來的巨大影響,1個凸起的表現就是會計工作已經經過傳統的手工會計轉變成電算化會計。相對于于手工會計業務量大、效力低、犯錯率高、重復勞動嚴重等缺點而言,電算化會計是對于手工會計的極大解放。當前學術界有1種觀點認為實現電算化后,會計處理將愈來愈“傻瓜”化,會計工作將愈來愈輕松,乃至認為在不遠的將來“現在乎義上的會計職業以及會計職業教育將完整失去其存在的意義”。是否真如上述觀點所言在不遠的將來企業會計人員可以“解甲歸田”了呢?謎底顯然是不是定的。其過錯的地方在于過分夸張技術的作用,片面理解了會計的職能而忽視了會計人員的能動性。
由手工會計到核算型會計軟件再到管理型會計軟件的開發使用從而樹立會計信息系統(AIS),再到進1步樹立管理信息系統(MIS)、ERP系統、決策支撐系統(DSS),企業會計環境產生巨大變化。而通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以及Web技術實現企業全面電子商務,企業經營管理正向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企業管理者不但要關注物流、資金流,而且要關注bit流、信息流。跟著企業全面電子商務的開展,網絡財務勢必成為未來財務的主流。1方面網絡經濟帶來會計工作的革新,使會計人員從復雜的做帳、報帳中解放出來,另外一方面網絡經濟又對于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請求,為會計人員提供了更大的流動舞臺。筆者認為,網絡經濟時期企業會計人員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下列幾方面:
一.在歸集、加工、表露會計信息時施展主觀能動性,實現會計的記錄、講演等基本職能。履行電算化后會計所需的原始信息可以通過網絡方式適時在線錄入,可以由計算機進行散布或者集中處理,并按選定的會計政策以及講演格式自動生成不同類型的會計報表。但這其實不象征著會計可以完整被計算機所取代,仍有許多首要的“后臺”工作需要會計人員完成。例如在信息歸集階段需要會計>:請記住我站域名/報告),也就是說除提供通用會計報告外,會計人員還要按顧客的不同需求,選擇相應的會計政策,提供適合不同決策需要的會計信息。
二.針對于企業管理的需要,施展會計人員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凸起其輔助經營決策的職能。與工業經濟時期相比,網絡經濟時期企業的理財環境產生了巨大變化,會計工作的重心也相應產生轉移。傳統的財務模式下,因為受主客觀前提的限制,人們對于會計職能存在狹隘理解,常常只注意到會計的記錄以及講演職能,而忽視了其介入管理、輔助決策的職能。在網絡財務模式下,除了了施展前述基本職能外,更首要的是施展其介入管理,輔助決策的職能。1方面,介入管理以及輔助決策是網絡經濟時期會計首要性更凸起的體現,另外一方面,網絡以及數據庫技術的運用又為會計人員介入管理、輔助決策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從而有助于會計人員更好的施展其職能。
三.網絡財務模式下,會計人員既是會計信息系統的使用者同時也是系統的保護者。在系統開發早期,會計人員應充沛斟酌本單位經濟業務與管理流動發展的需要,介入會計信息系統的需求分析以及設計,在斟酌本錢效益的基礎長進行系統優化,統籌會計信息系統的通用性與專用性。在系統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應由專職會計人員進行系統保護以保證系統安全、高效運行。另外,網絡經濟時期加強內部節制擁有更為緊急以及現實的意義,網絡財務帶來內部審計工作的變革,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從而對于企業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請求。
四.網絡經濟時期的會計人員應當擁有全局觀念,要從企業戰略全局動身,實現AIS與MIS的調和1致,施展財務戰略與研發戰略、采購戰略、出產戰略、營銷戰略、人力資源戰略的協同效應,為實現企業價值鏈各環節的1體化以及提高企業的總體競爭優勢,施展會計人員的作用。
五.另外,互聯網使企業邊界進1步擴展,網絡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這類虛擬組織情勢的興起不但帶來企業組織理論與管理理念的巨大變化,而且對于傳統會計與審計理論以及法子都帶來巨大沖擊。網絡經濟時期企業有形資產的比重相對于降落,人力資源等無形資產愈來愈首要,衍生金融工具廣泛運用,社會責任意識逐步加強……,這些變化都為會計提出了新的鉆研課題。分部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綠色會計、無形資產會計、R&D會計、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訴訟會計等都需要企業會計人員以及學者來從事相干的理論鉆研以及實務工作。
由上觀之,盡管市場對于從事簡單操作的會計人員的需求呈降落趨勢,但對于高層次會計人員的需求將會愈來愈大。網絡經濟時期企業會計人員的作用不是降落了而是提高了,會計人員應該增強緊急感,找準自己的角色以及定
位。為了適應網絡經濟時期市場對于會計人員的需求,泛博會計人員應當加強本身素養,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具體而言,網絡經濟時期企業的會計人員應當擁有下列基本素質:(一)精曉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理論與法子,熟識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進程以及與企業經營管理有關的法律規范,擁有厚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純熟的實踐技巧;(二)擁有應用計算機網絡以及財務軟件熟練進行業務處理的能力;(三)能夠比較流利的使用1門外語進行交換,以適應企業國際化發展;(四)擁有全局觀念、公關調和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對于資本市場的敏銳洞察力,要有開放性思惟以及立異意識;(五)擁有優良的職業道德以及敬業精神。
會計論文
互聯網這種新的傳播媒介已使人們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與傳統紙質媒介相比,提供網絡財務信息會面臨更多潛在風險,這些風險既可能源自網絡技術本身的缺陷,也可能源自公司積極投身于網絡財務信息披露,但適用于以網絡為媒介的信息披露規則仍未成形、確定,無法判別并確保公司的披露方式、內容已遵循了這些輪廓仍然模糊的新規則。本文主要探討源自后者的潛在風險。
一、網絡財務信息披露不完整,違背相關證券法規的信息披露要求,信息使用者可能據此提起訴訟,要求公司承擔賠償責任。
網絡財務信息披露是個新生事物,在實務中很多做法仍屬摸索階段,可以說當前網絡財務信息更多地是依靠對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揣測和公司自身意愿來供給。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BRRP課題組(1999)對財富500強前100家公司中93家在網站上披露的財務信息的調查顯示,即使在公司信息披露規范比較充分、網絡財務信息披露較活躍的美國,網絡財務信息的完整性也不盡理想,表一是上海證券交易所20__年6月27日公布的滬市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在網站上披露財務信息的情況的調查結果(截止到20__年7月25日)。表二是課題組對上述93家公司在網站上披露財務信息的情況進行調查整理后的結果(截止到1999年1月30日):
表一:
表二:
如以上所示,有些公司在網上的財務信息漏掉了其中一些主要的會計報表或會計報表附注,而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要求財務報告要有附注,附注披露的信息是對會計報表的補充和解釋。證券法等相關條款也禁止漏列重要事項,依據現行職業規范和國內外證券法的信息披露條款,人們有理由認為網上披露的財務信息(包括非財務信息)與傳統紙質信息一樣是真實、準確、完整的。那么,表一、表二顯示的數據是不是表明當前網絡財務信息存在嚴重的漏報?如果信息使用者依賴這些信息進行決策造成不利后果,是不是意味著公司很有可能因此卷入訴訟糾紛?雖然目前國內外都尚未出現這方面的司法案例,但我們還是有必要采取一些能降低公司信息披露風險的措施,如提供完整的全套財務信息;在用戶點擊公司財務信息版時,跳出對話框,提醒用戶即將看到的財務信息未包括一般決策所需的全部應獲得的信息,任何使用這些信息的人有責任參照其他來源的信息以作出合理決策。這種類似“責任解除聲明”的提示有利于公司避免或降低網絡財務信息披露不完整導致的潛在風險。
二、網絡財務信息版中與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其他網站的不當連接,很可能被認為公司已采納或同意了與其相連的網站中的所有內容,因此公司應對這些內容負責。
也許目前最大的法律隱患是與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的網站連接或在公司網站中包含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的報告造成的。公司可能要對提供給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的重要誤述承擔直接責任,如果公司散布該報告或以其他方式暗示認同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報告,則被認為公司已“采用”該報告。在法律上,這也許可視為公司在直接傳播該信息,因此得承擔信息失真的責任。如果公司提供的有選擇性的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網站中,只包括對其股票價格進行分析的部分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的地址,則其“采納”責任風險就會增大。若公司確實希望在其網絡財務信息版中列示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其他網站的地址,責任解除聲明或與責任解除聲明的連接應列示在上述站點地址列表附近顯眼的地方,指出公司沒有復核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預測的準確性,因此在公司的財務信息中未來用分析師、財務分析機構報告;公司也沒有采用任何其他網站上與本公司相關的信息。
另外一個與不當連接相關的潛在風險是從其他網站中移植數據或圖象。在訪問者看來這些“外來”信息與公司自己制作的信息沒有區別,實際上使用者可能從未意識到屏幕上的某些信息并不是公司網站的一部分,公司由此又多承擔了一份本應由第三方承擔的責任。穩健的解決辦法仍是責任解除聲明,配以醒目的邊框劃定“外來”信息范圍。
三、審計報告與不完整的、漏列重要事項的網絡財務信息一起披露,或審計報告中包含不當的連接,這樣做沒有減輕公司的信息披露風險,相反,加大了審計人員的職業風險。
表一、表二的數據顯示,公司在網上披露財務信息時很樂意展示審計報告。美國公司披露審計報告的比例(65%)甚至超過了披露財務報表附注的比例(63%),而滬市15家公司中有11家披露審計報告,比例高達73.33%。實際上,審計師出于風險考慮是不會輕易將審計報告與他們認為不夠可靠的網絡財務信息相聯系的,但是公司在制作網絡財務信息版時自然而然地去借助于審計報告的鑒證力,在審計人員不積極介入的情況下,共同過失風險很可能降到他們頭上。更危險的是,將近22%的審計報告也含有連接——通常可連接到審計報告提及的附注中。顯然審計人員不會發送含有連接的審計報告,所以這些連接肯定是公司后來加上的。以上兩點是值得審計職業監管人員思考的問題。也許,最徹底的做法是把審計報告排除在網絡財務信息之外。文秘站版權所有
四、互聯網旺盛生命力之源——速度——使公司有可能提供動態信息,但它也可能誘使公司卷入沒有及時更新信息引致的責任風險之中。
網絡具備的“致命”的速度已經使相當多的信息使用者作出了對公司極為不利的認定——公司網站上的信息都是由公司及時進行更新的(除非公司網站中有特別聲明),因而是與當前決策相關的、可靠的。而且,就網絡財務信息而言,即使公司的確做到及時更新,但提供的信息更多是當前的、缺乏一貫性的,可靠性有可能隨著及時性的提高而降低。財務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沖突可能再次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爭論信息更新責任的基點之一。
五、財務信息披露借助干網絡使實時報告成為可能,然而,在現行技術條件下,實時報告可能傳送更多的數據,卻未必是更多的信息。
現在,信息技術使公司可以及時報告信息,并更經常性地將信息提供給感興趣者。但現行的職業準則要求對未加工的原始數據、分類賬余額進行大量的,有時甚至是復雜的精制工作,這些調整在現下已非任何實際應用中的實時報告系統可以完成。風險管理將成為公司權衡如何提供有意義且可靠的信息的關鍵。顯然,一大堆垃圾數據,在網站上存在的意義微乎其微。有些公司則走得更遠,他們熱衷于把
管理會計中的數學模型移植到實時報告系統,即“創造”了借助數學模型便可進行以“如果…將會…”的方式檢驗預測方案的可能性。將各種原始數據輸入模型所派生的信息是無止境的,公司的潛在風險在于:那些無限變化的“如果…將會…”的預測性方案,可能會成為無限制的預測報表,并隱含在網絡財務信息中。如果公司在其網絡財務信息中包含了數學模型,果斷切除它是理智的舉措。文秘站版權所有
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數公司并沒有因網絡財務信息披露涉及前所未有的潛在風險而裹足不前。在實踐探索過程中,他們總結了一些可行的降低風險的措施:①提供任何對預測報告有用的、謹慎的責任解除聲明;②謹慎使用所有的連接;③包括一整套的財務報表和附注;④避免承擔及時更新的義務;⑤不時檢測系統安全措施;⑥披露簡單的記錄保管信息和數據記錄。
一、計算機網絡的特點和功能
(一)計算機網絡的含義
計算機網絡是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將用戶分布在不同端口位置上,它們之間相互共享數據等資源,又各自獨立,必須與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才能相輔相成。
(二)計算機網絡的特點
從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及應用來看,網絡有以下的特點:
1.網絡信息傳遞的迅速有效。會計信息處理是否及時和有效,在某些方面,取決于其信息的傳遞是否迅速,而網絡化正好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時性,提供有效決策依據。
2.網絡信息可共享。通過互聯網可以上傳和一些對會計工作相關的信息,促進各企業間的交易,如需求信息、定價信息等,可以有效地增強會計計量、確認的準確性,從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3.網絡信息處理的集中性。網絡技術可以把相關信息輸入分散在多臺計算機上,通過網絡把其傳遞到主計算機,由主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運算,這樣就能有效提高整個系統的工作效率,也起到管理分配的職能。
(三)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計算機網絡化系統,可以克服單機系統的缺陷,如實現企業各環節信息和數據共享,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網絡化的功能,另外網絡化會計電算化工作還具有以下一些功能:
1.繼續加快信息傳輸的速度,建立良好的通信通道。網絡化的會計電算化系統,計算機之間是運用現代化通信技術,然后通過互聯網傳遞,實現總公司與分公司之間的網絡辦公,會計系統各子系統之間,可以進行自動的轉賬處理,上級部門也可以盡快獲取所需數據。
2.加大信息共享的功能。網絡內的各計算機系統處于一個網絡環境中,既獨立又共享,各計算機系統的會計數據,可以通過網絡化辦公共享。
3.加大設備共享的功能。由于網絡內的各計算機系統共處于一個網絡環境中,因此,在這種環境下,網絡內各計算機設備都可以共享,可大大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4.保障和更新共享網絡內的數據庫資源。在網絡化的會計電算化系統中,必須保證其中的數據庫資源共享,如若造成共享沖突,首先要保證用戶可以正常使用。
5.嚴格會計信息的規范化和代碼化。網絡環境下,會計電算化系統要求原始會計數據標準化和規范化,所有錄入到電腦里面的會計信息必須代碼化,以便于電腦集中處理,從而更好地發揮網絡的優勢,使之更加規范清楚。
二、計算機網絡使會計體系基本結構發生變化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和應用,對會計電算化體系產生了重大影響,原來電算化會計是單機或局域網系統,無法網絡化共享,不能提供更多的決策信息,現在的網絡化發展非常好,如企業總公司與各分公司,各環節數據及時共享,從而使會計體系的基本結構發生變化。
(一)會計電算化的網絡化采用標準的網絡系統結構,在內是一個與經營管理及各種業務活動緊密相連的內部網絡子系統,在外與各種對外網絡信息相聯系,最后融入整個網絡系統。
(二)內部會計系統是一個完全網絡化的計算機系統。相當于整個企業經營管理網絡系統的一個子系統,與各種基本業務的執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各個業務上直接進行數據處理,通過網絡系統分散傳輸到有關方面,構成一個以計算機聯機,實時處理為特征的網絡化信息系統。
(三)會計系統的對外連接,也是會計系統結構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許多對外交易、相關信息的收集(如網上投資、結算、辦稅等)會在網上進行,因此,內部管理會計系統將以多級鏈接的方式直接與外部保持聯系,以實現網絡化各層次的交易。
(四)在企業內部計算機網絡中,設立統一會計信息處理中心,以該中心為主,搜集和整理信息,并進行處理和分析,確認核實后,對所有內部網絡子系統統一信息與進行交流。
三、計算機網絡對傳統會計理論的影響
傳統會計理論,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的基礎上,即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在新的社會經濟環境下,計算機網絡化對四個會計假設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下面就簡單進行介紹。
(一)網絡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
會計主體又稱會計個體,是指會計工作在特定的空間范圍,為有關記錄和報表涉及的空間范圍提供連接平臺,而網絡公司存在于計算機中,它是一種臨時性質的組合,沒有固定的,也沒有確定空間范圍,互聯網就像是一個企業總平臺,可以是各個相互獨立的公司,將其中密切聯系的業務劃分出來,經過重組而形成,同時也可以根據市場或業務發展,不斷調整。因此,企業在網絡化空間中非常靈活,會計主體變化頻繁,傳統會計主體在這種條件下就已經失去意義。所以,在互聯網環境中對會計主體應該做出新的界定,或是對會計主體假設本身進行修改。
(二)網絡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
持續經營假設,指會計上假定企業將持續經營下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不會被清算或破產。在持續經營假設下,企業所持有的資產,將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轉換,其所承擔的債務,也將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被清償。在互聯網絡環境下,會計主體十分靈活,存在的時間長短不確定性,因為是臨時性組織?!疤摂M公司”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需要隨時成立,當該項業務活動結束,或者需要調整該項業務時,“虛擬公司”可以隨時終止,持續經營假設將不再適用,在傳統財務會計中,非持續經營條件下應適用清算會計;在會計電算網絡化中,是適用清算會計還是創建新的會計體系或方法,是必須予以明確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企業置身于日新月異的市場競爭中,面臨著對產品和服務提出更高要求的顧客、日益激烈的競爭和變化的挑戰。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儲存能力等實現了質的飛躍,遠程通訊技術、互聯網絡技術迅猛發展,企業正邁入網絡經濟時代。
網絡經濟時代最大的特征是信息傳遞的迅速、及時和準確,企業會計報表的半年呈報或年度呈報已不能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實時聯機報告系統既是需要又成為可能。全球經濟環境下大規模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投資策略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趨勢,管理者、投資者以及相關利益集團希望可以隨時通過在線訪問獲取企業最新的、歷史的會計信息,以便作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減少風險。另外從會計信息呈報的內容方面看,投資者要求從看重財務信息擴展到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并重,從著重呈報最終經營成果信息擴展到呈報企業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為主的信息,但目前的會計業務流程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因此,用信息技術徹底地重新設計會計業務流程,是滿足企業內外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研究議題。
一、傳統的會計業務流程及其缺陷
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需經過一系列順序的循環活動,會計核算嚴格按照“填制憑證一登記賬簿一編制報表”的順序,一層層地進行。這種會計流程雖然在內部牽制方面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會延長時間,降低會計報告的及時性,且使得會計信息內容單一化。時下流行的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雖然替代了手工操作,但財務會計流程自動化僅僅是手工財會工作的翻版,并未改變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結構的本質。大部分電算化商品軟件一般將會計系統分解為原材料核算子系統、工資核算子系統、銷售核算子系統、固定資產核算子系統、成本核算子系統、賬務處理子系統、報表編制子系統等相對獨立的模塊,各模塊下再進行細分,形成一個名副其實的“金字塔”式結構。因此各核算子系統之間彼此分割,成為一個個獨立的信息孤島,會計數據傳輸往往是滯后的、零散的。這種財務會計流程并沒有改變傳統會計信息系統結構的本質,也沒有消除其缺陷。
1.難以滿足管理需要。財務部門只是記錄經濟業務的資金流信息,并不采集業務活動的全部數據,同一經濟業務的相關數據被分別保存在財會人員和非財會人員手中,財務人員手中只有描述業務事件的子集數據也這樣忽略了大量管理信息,導致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系統數據有可能不一致或信息隔閡和信息重復。
2.無法滿足實時控制的需要。傳統會計信息系統所反映的資金流信息往往滯后于物流信息,財務賬和財務報告不是當前時點的余額,以至于企業元法從效益角度上對經營生產活動進行實時控制。會計數據通常是在業務發生后采集,會計數據加工是將滯后采集的數掘進行排序、過賬、匯總、對賬等。財務報告不能直接利用,必須經過若干后臺加工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在經濟環境瞬息萬變的今日,信息的實時性決定了它的有效性和控制力度,會計信息的滯后性不能使管理者從會計信息系統中得到所需的信息,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不管是手工的會計業務流程還是這種會計電算化方式的會計信息系統,其實質仍然是事后算賬,并沒有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無法支持事前支持、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二、將流程再造思路應用于會計信息系統
(一)關于業務流程再造
“業務流程再造”(BPR)是美國的Michael Hammer于1990年提出的。它的內涵是指基于信息技術的、為更好地滿足顧客需要服務的、系統化的、企業組織工作流程及相關活動,它突破了傳統勞動分工理論的思想體系,強調企業組織形式以“流程導向”替代原有的“職能導向”,為企業經營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思路。福特公司北美財務部門通過BPR重建其付款程序,以減少間接費用和管理費用是最典型的例子。BPR的基本內容可概括為:以顧客需求和企業的戰略目標為驅動力,以企業的流程為對象,運用信息技術、人與組織管理,達到大幅度提高企業整體績效的目標。許多實際中成功的BPR已經表明信息技術使企業流程改造成為可能并非常有效,同時它又是流程改造的組成要素之一,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方式。但BPR本身并不是一種形式,更不是一個算法或者公式,它所體現的更多的是一種觀念和思想,即從顧客需求出發、以企業的經營目標為核心,在動態的競爭環境中保持一種自我反省的頭腦,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讓流程的運轉能夠滿足顧客的期望和服務于企業的最大利益,使企業保持一種強有力的競爭地位。
(二)基于事件驅動的會計信息系統流程再造對于會計業務流程來說,再造的目標是針對傳統會計流程中的不足與缺陷,大幅度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及時性,節約會計戚本。為此,仿造企業的其他業務流程再造,會計業務流程再造是以會計業務流程為對象,以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為驅動力,采用決策模型、網絡數據庫技術和面向對象的計算機技術,由決策模型驅動,呈報標準的源數據信息,以達到上述再造的目標。和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賬表驅動所不同,新的會計流程應用流程再造的思想是:將實時信息處理嵌入業務處理過程中,企業在執行業務活動的同時,將業務數據輸入管理信息系統中,通過業務規則和信息處理規則,生成集成信息,基于這種模式構建的會計信息系統稱為“事件驅動”的會計信息系統。事件驅動(Event Driven)是一種計算機術語,是指當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碼進入工作日才程序指令開始執行。應用到會計上,對會計源數據信息不進行進一步的順序性加工處理,當決策者需要某項專用信息時,只要驅動相關專用信息代碼處理,隨時可以滿足要求。在事件驅動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動機不同劃分為若干種事件,為每一種事件設計相應的“過程程序”模型,當決策者需要某種信息時,根據不同事件驅動相應“過程”處理程序,從而得到相應的信息。這種基于事件驅動的會計信息系統的特點:(1)實現了源數據倉庫的共享。系統結構將使物理上分散的企業的多個數據庫在邏輯上集中,支持不同層次、綜合性的信息需求。按業務事件規則對業務數據進行綜合采集和存儲后,可建立共享的綜合業務數據庫。經過標準編碼的源數據信息,可以滿足企業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數據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實現共享 。(2)業務流程、財務會計流程(信息流程)、管理流程之間能夠緊密合作,各部門信息孤島的不協調和低效狀態可以得到緩解。信息處理規則能夠打破職能壁壘,根據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求進行信息加工;會計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則進行信息加工,輸出財務會計報表。(3)實時財務報告,提取信息與企業處理信息同步。信息處理與業務活動的執行過程是同步的,將各業務事件的會計控制規則嵌入,能夠實施會計的事中控制,系統能將違反規則的活動實時地向負責人發送異常情況報告,或者阻止舞弊活動的執行,系統預防風險的能力將大大提高。
當人們發現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傳統的會計信息系統也不可逆轉地要受到其沖擊。企業只有主動認識并采取行動,如對會計傳統理念重新認識,對會計信息需求進一步研究,對會計業務流程進行重構,才能給會計創造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會計假設是一個基礎命題,是會計理論的最基礎部分,是會計理論體系中高層次的概念;同時,會計假設是會計實務的基本前提,它是客觀環境對會計的約束,會計研究只有以會計假設為起點,會計理論才具有邏輯的嚴密性和客觀性,會計實務才能在一定規范下得以開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迅速普及,會計假設成為研究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必須首先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網絡經濟對會計基本假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核算基本前提即會計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四項內容。這四項會計假設適應傳統社會經濟環境,并為會計實踐所檢驗,證明了其合理性。但是,隨著因特網的普及和應用日趨廣泛,電子商務逐漸走入現實生活,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和企業組織形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網上企業、網際企業、虛擬企業等新的企業系統。同時也帶來了知識經濟、網絡經濟等新的經濟形態,對傳統的會計系統產生了重大影響,會計假設更是首當其沖。
1、會計主體呈現多變和模糊的特點。
會計主體又稱為會計實體,指會計為之服務的特定組織實體,這個實體是有形的、相對明確和穩定的,在空間上限定了會計活動的范圍,強調的是會計信息提供對象的特定性和單一性。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企業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緊密、便捷,交易決策可以在瞬間完成;企業的分、合也變得更加容易,尤其是網絡公司聯合協作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使得傳統會計主體假設中強調的單個的、獨立的、穩定的企業實體,不能適用計算機網絡上的獨立法人企業組成的臨時聯盟體的新情況,而且也不能再為網絡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范圍和立場提供基本支持。因為網絡公司是獨立企業按照不同交易事項自由組合成臨時經營主體,在完成交易活動后,各成員可以根據需要解散公司或者和其它企業另行組成一個新的網絡公司,從而使得會計主體在認定上產生困難。另外網絡筒機的隨時性、不確定性,使企業的重組、合并、兼并、分立可以在短期內實現頻繁變動,從而使得會計主體始終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狀態之中,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傳統會計主體在這種條件下已失去意義。因此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中對會計主體作出新的界定或對會計主體假設本身進行修正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2、經營的臨時和短暫性使得原來的持續經營假設不完全適用。
持續經營假設是指假定一個企業在可預見的將來會持續經營下去,不會清算或破產,直到實現企業主體的計劃和完成受托責任為止,它限定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事實上,這一假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個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它總是一個有限生命的組織,一旦能夠證明會計主體已無法履行其所承擔的各項義務時,該假設就失去了支持它的事實基礎。在網絡時代,會計主體十分靈活,存在的時間長短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網上兼并、收購、破產等活動使得人們很難辨清一個會計主體是否在持續經營,持續經營的靜態觀受到了動態因素的挑戰。如網絡時代,競爭愈演愈烈,企業稍有不慎,就可能面臨破產、清算。另外,持續經營假設在傳統會計中,是在一段時間內為考慮財產估價和費用分配等問題而設立的,而網絡會計可實時反映分析財產估價和費用分配問題,況且對于虛擬企業來講,由于其經營活動的短暫性,使得資產的歷史成本計價,費用收入的按期配比不切實際。所以原來意義上的持續經營假設已經不再完全適用。
3、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實時呈報模式已具備可行性。
會計分期假設是指可以將企業連續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若干個相互獨立又相互連接的較短時段,并將其作為編制財務報告、提供經營成果的時間范圍。傳統的會計分期假設是對持續經營假設的補充,主要是通過定期報告形式來核算和報告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反映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以利于下一周期的生產經營。但是人為地劃分會計期間將不可避免引起會計信息的部分失真,而且定期提供的會計報告所反映的信息具有嚴重滯后性,從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決策的需求,這是會計分期假設本身固有的缺點。網絡時代,高科技的通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使得網絡公司的事項或交易可以在瞬間完成,資金可在瞬間劃撥。激烈的競爭機制要求決策者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提供及時的、最新的會計信息,會計報告期必須縮短。由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可使信息使用者通過網絡隨時獲得動態的財務報告,而不必等到會計期間結束后才可獲得,這就有效避免了會計信息失真和滯后的問題。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將朝著多層次、多元化方面發展,會計分期應以它們的需要為基礎,決不能以劃一的日歷年度為標準。
4、貨幣化信息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
貸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人員所記錄、分類、匯總財務報告時,可以用貨幣來計量經濟信息。貨幣計量假設本身就存在嚴重的缺陷。網絡環境下,單純用貨幣計量提供的會計信息,越來越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諸如在資產負債表中占據核心地位的無形資產信息、背景信息、未來信息、企業競爭力等難以用貨幣計量,但卻對使用者決策有重大參考價值,如果單純用貨幣來計量,那么,它們都將不得不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是財務報告之外。近年來,會計報告的使用者十分重視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前瞻性,期望會計報告能夠提供更多的面向未來的非貨幣信息,做出合理、有效的決策,從而避免因不慎而招致的決策失誤。單純的貨幣化信息降低了會計信息的有用性。
二、對會計假設的重新認識和理解
1、會計主體由絕對實體信息使用現向相對主體信息使用現轉變。會計主體假設應由過去的強調單個絕對實體信息使用觀,轉向網絡時代的相對主體信息使用現,使其成為一個開放性的主體假設。只要是為了共同的經濟利益而相互協作的聯合體,都可將其視為會計主體。這一定義是將經濟利益的高度統一性作為衡量和判斷會計主體的標準。它包含兩層含義:1.不與外界發生聯盟關系而獨立運作的企業,即不存在控制與被控制,或按照一定的協議而相互協作的企業,由于其內部存在明顯的經濟利益,可直接看作會計主體;2.對于存在著共同的經濟處益而相宜協作的企業聯盟體,也應將其看作一個會計主體。
2、引入即時經營假設和暫時性子假設。
由于持續經營假設面臨網絡經濟的影響和挑戰,如果仍舊沿用這種假設,最終得到的財務報告不可避免地含有人為估計和判斷的成分,由此得到的企業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以及財務變動情況的會計信息,只是外企業整個經營過程中某一個階段的
綜合反映與分析,具有一定的暫時性和不確定性。因此需要將持續經營假設改為即時經營假設,也就是說,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在其存續期為前提,否則應進行清算會計。同時引入暫時性子假設。由于在存續期中,企業的經營活動存在許多未知和不確定,當前得到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只是一種暫時性結果。一方面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會認識到,當前得到的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具有暫時性,就會注意到會計信息所反映和客觀事實不可能完全一致的特點,并適當做出分析和調整。另一方面,如果企業仍舊持續經營,可以認為當時的暫時性信息僅供前期的短期決策參考,在后一期得到的結果,可以借助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并結合當時的市場情況與前期對比,進行在線平衡核算。如資產進行重置成本、重新攤銷等。在這種假設和于假設下,企業無論何時得到的財務狀況,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來說,都是具有參考價值,同時對決策有很大幫助。
3、建立自動分期假設。
盡管會計分期受到網絡和實時報告的影響,但是由于會計目標的更加具體和不同需求者的特殊需要及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化,需要在即時經營假設的支持下,改會計分期假設為自動分期假設,這樣一方面可以滿足信息使用者不同時間(包括年、季、月、日,甚至小時)的信息需求,同時也可以借助網絡和計算機技術核算出最新、最準確的貼目。
4、改進計量手段,增加非貨幣化的信息。
會計計量手段不應僅局限于將資金流與信息流合二為一的、抽象化的、觀念上的電子貨幣,而應實現計量手段多元化。我們不能因為貨幣計量手段單一性的便利而喪失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從而偏離會計的最初目的。因為貨幣只能反映能予以計價和量化的事項,但是企業中還存在大量不能量化揭示的事項,如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企業的經營理念為員工和社會的認可程度、管理人員思想素質及經營技能的高低等,這些事項對企業的經營成敗都將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都應設法予以反映。因此,在會計報告中應該對非財務信息加強計量,以此提高會計報告的決策有用性和相關性。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反映物質資產的歷史成本為主的傳統會計報告模式越來越顯露出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現是無法滿足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很少反映非貨幣信息、易于人為調節報表數據和所報告信息嚴重滯后等。
針對上述局限性,國內外會計界對會計報告模式的改進廣泛作了研究,但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基本特征仍沒有改變。網絡信息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與普及,為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創造了物質條件。
一、互聯網技術與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
互聯網技術已不同于過去純粹的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它正在影響整個社會結構,創造新的經濟模式。因此,互聯網技術給會計報告模式帶來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報告技術的進步上,更深遠的影響還在于基于五聯網的社會經濟結構對會計信息提出的新要求。
(一)網絡社會的會計信息需求
經濟環境的改變,不斷地對會計信息系統提出新的信息需求。在會計發展史上這種進程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近幾十年來,這種進程有不斷加速的趨勢。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對社會經濟結構的沖擊已遠遠超越了局部或技術性影響的范疇,事實上,它正在推動著工業經濟社會向數字經濟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用純技術觀來看待網絡技術對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影響。
1.數字經濟產業對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影響。以信息網絡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的興起與發展,正在催生信息技術、信息產業等一大批新產業的誕生,同時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轉型,新的財富創造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正在形成。由于傳統會計報告以反映歷史成本計價的有形資產為主,是以物質生產為主的工業經濟社會的產物。對新興產業來說,傳統的會計信息已很難真實反映一個企業的價值,企業會計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的背離越來越明顯,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正在消失。面對新興的產業,未來會計報告模式需要從有形資產揭示擴展到數字資產揭示、無形資產揭示等領域;從貨幣計量擴展到各種非貨幣計量領域;從歷史成本計價擴展到評估計價、公允價值計價等多種計價模式,使其不僅能反映過去的價值,同時也能反映現在甚至將來的價值。
2.企業競爭方式改變對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影響。建立在信息網絡技術之上的虛擬企業等企業組織形式,正在替代傳統的企業兼并方式,成為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手段。企業越來越把競爭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技術上,同時利用巨聯網絡跟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具競爭優勢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目前企業間建立價值鍵型虛擬企業和聯盟型虛擬企業,實現業務相互滲透、資源優勢組合,以獲取長期競爭優勢已成為世界潮流。面對全新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競爭方式,未來的會計報告需從單一報表體系向分部報告、專項報告等多元化報告體系轉變;從單一主體的會計信息揭示擴展到業務關聯方范圍內的信息揭示;從定期的財務信息揭示擴展到以業務事項及其完成的周期為基礎的事項信息(包括大量非財務信息)實時揭示領域。
3.企業生產經營方式改變對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影響。以信息網絡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正在改變企業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傳統的大批量標準化生產方式開始向以顧客為中心的敏捷制造方式轉變;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生產管理模式開始向以“零庫存”為目標的適時生產系統和作業管理模式轉變。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變,一方面需要有全面實時的生產管理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本身也在實時產生大量的生產經營信息,要求實時記錄和報告。因此,以事后記錄歷史成本信息為特征的傳統核算體系及其產生的會計信息已無法適應網絡時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需要。企業要根據新的生產和管理過程,按照企業再造原理,分作業或事項重新定義信息結構和內容,并運用數據庫技術進行標準化存貯,以滿足企業內外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二)網絡社會的會計報告技術
信息網絡技術不僅改變了傳統經濟的結構和模式,并引發了社會對會計信息新的需求;同時也為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和創新準備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條件。
1.會計報告載體技術的變革。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出現及在會計中的應用,給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帶來了全新的信息載體技術。磁介質、光電介質等新的信息載體技術替代了紙介質成為會計信息新載體。計算機信息載體不僅數據存貯量大,而且特別適宜于信息的再加工處理。計算機系統可對其存貯介質上的數據進行極其快速的分類、匯總、再分類、再匯總、傳送、轉存等數據處理工作。計算機信息載體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的技術進步也是計算機信息技術進步的重要特征之一。 2.會計報告處理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系統具有強大的數據分類、計算功能,而且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實際上是當代技術進步最快的一個行業),計算機系統體積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快。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只要會計數據進入計算機系統,即可隨時產生會計報告內容。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中,受計算能力限制而產生的種種特征均失去存在的基礎。計算機系統強大的數據分類和計算功能也為會計報告模式的創新創造了條件。受人工操作能力的限制,傳統會計報告是以預先確定信息需求為前提,通過一個報告期的層層處理和匯總,最后形成報表。傳統報表處理模式時間上表現為一個周期、內容上表現為一個過程,定期性和通用性是它最顯著的特征。現在,只要我們建立了具有標準編碼結構的原始數據庫捐助計算機系統強大的數據分類和計算功能,隨時可以組合產生特定需要的會計報告。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為會計報告模式的創新準備了物質條件。
3.會計報告傳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出現,尤其是巨聯網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為會計報告的傳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會計報告傳輸和的時空限制將不復存在,通過互聯網會計報告將逐漸成為主流渠道。
總之,信息載體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和網絡傳輸技術的同時應用,為建立面向所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實時報告系統創造了條件。
二、實時會計報告對傳統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不僅是報告技術的進步,還涉及到體系結構的變革。由于會計報告是整個會計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會計報告模式的變革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影響到整個會計理論和實務體系。
1.對會計目標理論的影響。傳統財務會計的目標主要是建立在受托責任基礎上的,即資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交付的資源,同時承擔如實向資源委托方報告其受托責任的后行過程與結果的義務。傳統會計報告著重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管理人員經管責任的會計信息,內容以反映客觀事實的歷史數據為主。實時會計報告模式是適應干網絡經濟及其技術環境的會計信息需求模式。實時會計報告系統將大大擴展會計信息的需求范圍和內容。會計的目標不再停留在反映歷史數據的經營責任信息上,它將更多考慮決策相關的信息,包括不確定的未來信息、風險信息,各類非財務信息,同時更多地考慮企業內部管理的信息需求。
2.對會計假設理論的影響。傳統會計理論與實務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會計假設基礎上的。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也是這些假設的產物。網絡經濟社會及其實時報告模式的出現,使傳統會對假設理論的存在基礎面臨挑戰。加會計車體假設是
對會計報告的空間范圍所作的規定,但在網絡經濟時代,大量虛擬企業的出現,使企業的空間范圍比傳統企業更具不確定性。傳統單一的會計主體假設已不能解釋網絡時代的經濟問題。同樣,對虛擬企業來說,由于其經營的時間、范圍、對象的可變性,傳統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也面臨挑戰。又如,會計分期假設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人為分割,定期會計報告就是建立在會計分期假設基礎上的。會計實時報告模式實際上否定了會計分期假設的存在基礎。 3.對會計要素理論的影響。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及其會計報告模式是建立在預先明確會計信息需求基礎上的,這種信息需求被標準化地固定在統一的會計報表中。為了能在經過一定的會計數據處理后最后形成會計報表數據,會計報表的項目分類也就成了會計核算過程的項目分類。這種分類項目我們稱之為會計要素。由于信息需求是確定的,因此,會計要素分類也是確定的。實時會計報告系統是建立在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基礎上的,預先明確數據分類及其處理程序的會計核算與報告模式失去存在的必要。相應地,傳統的會計要素劃分也面臨挑戰。進一步劃細要素項目,以全方位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事項的即時信息將是發展趨勢。
4.對審計的影響。自動化、無紙化的實時會計報告模式也改變了傳統的審計環境,傳統的審計理論與實務將面臨以下問題:一是無紙化審計問題。由于傳統書面資料形式的審計線索變得殘缺不全,用傳統的審計方法很難對經濟事項及其處理進行跟蹤,審計人員必須學會在網上利用數字形式提供的審計線索進行審計;二是審計對象問題。由于會計報告是利用計算機強大的分類計算功能隨機、實時、多樣化地產生,因此,審計的重心需要從對綜合性統一報表的審計轉移到對原始事項數據的審計上;三是實時審計問題。由于原始數據、會計報告都是實時產生的,因此,最全面完整的審計就是對原始數據進行網上實時審計。
網絡會計就是依托網絡環境基礎上的會計管理信息系統。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全球網絡化以勢不可當之勢滲透到各個領域,為會計領域帶來了一定活力和契機。筆者結合參與網上銀行開發推廣的一些體會,談談對網絡會計的粗淺看法,并提出一些嘗試性的意見。
網絡會計的歷史及我國網絡會計的現狀
由于對會計信息需求的迫切性,會計網絡先于互聯網而產生,主要是依托于通訊網絡,建立在局域網基礎上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如:局域性的銀行通存通兌業務、公共事業交通部門的售票、收費業務。其會計處理過程基本上是手工操作的翻版,由于參與主體和成本多種因素制約,限制了其自身的發展。
國際互聯網的誕生,使信息傳遞、電子商務等業務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互聯網正改變著一切。為了順應這種挑戰,部分大的知識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實現了對安全性要求較低的外部信息交流和共享,少數技術力量比較雄厚企業依托互聯網平臺建立自己的內部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直到網上銀行的誕生,才使網絡會計發生質的變化,以網上銀行為主體的社會資金清算體系已見雛形,使更多的企業可以依托互聯網平臺開拓自身的業務,促進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由于電子票據、物流配售等因素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在這種模式下以電子貨幣、單據為基礎的網絡會計已初露端倪,其對傳統會計理論、作用、職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二、網絡經濟對傳統會計的沖擊
1.會計主體發生變化而帶來的沖擊。網絡化進程必然促使會計主體突破傳統空間限制,擴展到全球。網絡使跨國集團公司、戰略聯盟等組織形式的聯系更加緊密,使集中式的財務核算管理得以實施。由于網上銀行使資金流動更加順暢,電子單據的使用,物流配售的專業化管理,使資金、產品網絡調配變得越來越方便,虛擬的會計主體也將應運而生,它的產生對持續經營、會計分期的兩個會計假設根基提出了嚴峻挑戰。特別是資金流與物資流的不對稱性流動,對財政、稅務、海關等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2.對傳統會計核算的沖擊。傳統的會計以反映、監督為主要職能。以紙化的憑證和賬簿作為反映監督職能的載體,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對賬簿、憑證、原始單據有十分嚴格的限制和規定。而網絡會計是以提供預測、分析、投資、決策、管理為主要職能,對簿記的要求越來越淡化,賬務處理全部由機器完成,電子單據、發票、賬簿替代傳統的憑證、賬簿,給監督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弱化反映、監督職能,相反,通過改善監控手段實行網絡事中監控,更加強化該項職能。
3.對傳統會計監督、監管方式的沖擊。傳統的監督方式是通過對賬簿、憑證的審查完
成整個監督過程的,對電子憑證、賬簿的監督檢查就不會那么得心應手。筆者認為,實施網絡監控不僅會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會取得比傳統監控更好的效果,因為電子商務是靠資金流、物流、電子單據三方面電子信息傳遞而實現的,網絡監控系統只要起到信息通道出入口的作用就可實施有效監控。
三、網絡會計的特點及發展前景
網絡會計作為網絡技術和會計應用相結合的高科技產物,已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及廣闊的發展前景。
1.會計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性?;ヂ摼W使會計信息向外傳遞更及時、更充分,讓投資人及時地掌握信息。同時可以充分利用電子化服務技術,自動查找、跟蹤各網站上會計信息資源,及時獲得自身需要的信息,提高自身的決策水平,有效地避免社會性的資源浪費。
2.使財務集中管理更容易、會計資源運用更充分。在網絡環境下,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情況可以時時掌握,使集團資金作到有效調配。公司內部管理者與會計人員之間可以根據各自的權限分別管理自己所轄的會計工作,上一級人員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授權進行資金劃撥,查詢本單位的資金往來情況及生產庫存等情況,有效地解決了由于時空因素制約而造成的損失。
3.使會計處理更加迅速、決策更加科學。會計信息網絡化對于集團公司而言,可以大大減輕原來合并報表的復雜性,提高了會計報表的及時性,同時依托網絡平臺對所有原始的財務數據進行加工、提煉、分析,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處理速度和利用價值,為決策者提供及時可靠的決策依據。
四、制約網絡會計發展的主要問題
1.安全性。網絡空間雖然廣闊,但同時存在自身的弱點,即網絡病毒、黑客攻擊等安全問題。但目前的網絡安全技術完全可以作到有效防范黑客攻擊。從發生的黑客襲擊網站事件及病毒感染的情況看,主要存在三類問題:一是管理問題,管理人員、使用人員安全意識淡薄,下載文件不作安全技術檢測。二是對一個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網站,使用防火墻軟件顯得成本比較昂貴,加上自身軟件存在漏洞,為黑客攻擊網站提供了可能。三是由于程序設計缺陷及使用者自身的素質問題,容易產生一些系統性的問題。
2.法律及會計制度的滯后性的制約。其直接的滯后性表現在缺少能夠使計算機確保自身安全、健康發展的法律制度;間接的滯后性表現在現有的經濟法規不能適應網絡會計的發展。以網上銀行為例,網上支付業務是以變碼印簽作為安全支付保證,而傳統的支付方式是以傳統的印簽作為安全付款保證,而《票據法》僅對傳統的印簽作了明確具體規定。所以一旦出了問題,銀行能否得到法律的保護還存在問題。對企業而言,使用網上銀行得到的原始憑證又不同于傳統的銀行回單,在賬務處理時,特別在進行銷項稅金抵扣時能否得到稅
務等監管部門的認可,所有這些都會給網絡會計日后的發展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3.財務監督管理工作的不同步對網絡會計的制約作用。由于網絡經濟發展給財務監督工作提出較高的要求,有些管理人員不愿面對自己將要被淘汰的現實,很難主動作出適應經濟發展的舉措,很可能利用原有的不適時條文法規人為地阻撓新型業務的發展。
4.“復合型”人才缺乏對網絡會計發展的影響。由于網絡會計作為網絡與會計相結合的高科技產物,對相應的會計人員、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既要求他們精通計算機網絡知識、基本的故障排除方法以及計算機的基本維護技能,又要求他們具有很深的會計理論功底和嫻熟的會計業務技能,人才的匱乏是制約網絡會計發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五、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的對策政府應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思路,因勢利導,既促進網絡業務的發展,又不削弱財務監管力量。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1.健全法律制度,完善配套措施。通過法律給該項業務提供健康、良好、寬松的社會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以稅務等監管部門為主體的配套的電子發票的電子商務配套業務,以專業物流管理配置部門為主體的電子出入庫、提單等電子單據業務。
2.實施網絡監控,強化財務監管。即用網絡的手段來管理網絡經濟,包括以下幾方面:1使用電子發票,把雙方交易信息傳遞給稅務部門申領發票,有效地抑制了大頭小尾發票的泛濫,使監控部門有充分的主動權。2實行專業化的物流配售管理,財務監管部門與物流部門實施聯網。專業化的物流管理不僅可以節省社會成本,還可以提高電子商務下的貨物配送效率,有利于控制賒銷、易貨、現金銷售等形式下的稅款流失。3實現財務監管部門與銀行的聯網,有利于監管部門對資金流動的監管,有利于資金與物流不對稱流動帶來的稅款流失。
3.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搭臺主要是解決單一企業無法解決而必須解決的問題,主要指政府應建立專業化的物流管理部門,建立信用風險基金,推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從目前的情況看,不論是B--B業務還是B--C業務,物流的配送、商業信用始終是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4.在教育領域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促進網絡化進程。社會的進步、企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都需要高素質的人來完成,沒有高素質的人才,網絡會計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生活的各方面發生了巨大變革,會計環境在網絡下也發生了變化。國際互聯網(Internet)使企業全球范圍內實現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業內部網(Intranet)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則使企業走出封閉的“局域”系統,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的對外實時開放,同時,使企業內部包括財務部門在內的所有部門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企業外部網(Extranet)使企業對外有選擇地對合作者開放或提供有選擇的服務,使信息共事。網絡時代的來臨必將使會計由傳統的形式演變為網絡會計。
一、網絡會計的概念、特點
1.網絡會計的概念。網絡會計,是計算機網絡化的會計系統,其所需處理的各種數據越來越多地以電子形式直接存儲于計算機網絡之中,對各種交易中的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網絡會計信息系統的特點。(1)在線反饋。網絡技術的應用,使企業每一項變動都可以實時予以反映,當業務事項發生時,會計信息系統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網、企業外部網以及互聯網直接采集有關的數據信息,實現會計和業務一體化處理。憑借計算機的強大處理能力和網絡的傳輸能力,信息使用者只要點擊鼠標即可生成所需的會計信息。(2)全面反映。通過在線訪問,信息需求者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取所有企業開放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滿足企業多方面的需要。(3)實時分析比較。網絡環境下,在線數據庫包括網上所有企業的信息,企業內部財務人員可在此基礎上得到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有關財務指標,并進行分析比較,正確預測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4)資源共享。在網絡環境下,會計信息將具有更大程度的開放和公開,大量數據通過網絡從企業內外有關系統直接采集,而企業內外的各個機構、部門也可以根據授權,通過網絡直接獲取信息。這樣,網絡信息通過相互訪問實現資源共享。(5)方便、靈活,成本低。網絡會計使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交易成本、審計監督成本和納稅申報費用,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客戶。另外,在網絡環境下,會計軟件能提供多樣化的會計信息,使用者可以通過模塊化了的會計程序,靈活選擇多種信息,方便用戶使用。
二、網絡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
網絡會計既是對傳統會計的繼承,又是對傳統會計的發展。網絡會計不僅包括處理傳統會計經營業務,還包括電子單據處理和電子貨幣結算等網絡經營業務。網絡會計對傳統會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對會計假設的影響。首先,會計主體假設是從空間上限定了會計工作的范圍。傳統會計主體是明確而穩定的,而網絡會計的主體一一網絡公司是一個虛擬的公司,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組織,他們可以沒有場地,沒有確切的辦公地點,同時可根據任務的變化,迅速進行分合、重組,使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處于模糊狀態。因此需要我們轉換概念,用相對會計主體,也就是網上存在的這個臨時組織來代替傳統會計主體假設。其次,持續經營假設是在傳統會計中需要在一段時間內考慮財產估計和費用分配等問題而設立的,但在網絡環境下,網絡會計主體,一一網絡公司是一個臨時性組織,進行的多是一次性交易,完成后即解散,使得持續經營假設自然受到沖擊。再次,傳統的會計分期假設是將信息加工時間劃分為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銜接的期間,實現報表的連續性和規律性。而網絡公司的交易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并立即解散,所以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再劃分時間段已無意義,只要把會計期間與交易期間統一就可解決該問題。
(二)對會計職能的影響。網絡會計要求會計職能由核算型過渡到管理型,原來的核算和監督職能己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要創新會計方法,學會對各項會計數據進行深層次分析,為會計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對會計報表的影響。傳統會計中,報表是在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后編制的,無論是動態報表還是靜態報表都有面向歷史的缺陷,而網絡會計信息系統是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企業外聯網)和Intranet(企業內聯網)基礎上的,能夠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編制實時動態報表。
(四)對會計手段的影響。傳統會計是通過紙質的憑證、賬簿、報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要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使得獲取會計信息已無時間、空間限制,電子聯機,實時財務報告將廣泛應用,會計手段將發生革命性變化。會計信息的載體由紙張變為磁介質和光電介質,這種替代從根本上消除了信息處理過程中對信息分類、加工和利用等技術的限制,利用同一基礎數據便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信息加工和利用。
(五)對權責發生制的影響。傳統會計由于采用持續經營、會計分期等基本假設,使企業收入和費用的發生與收到或支付往往不在一個時期,所以采用了權責發生制。但在網絡會計中,會計期間等同于交易期間,所以不存在跨期分攤收入和費用的問題,權責發生制也就失去了基礎,應采用收付實現制更合適。
(六)對會計人員的影響。傳統手工操作條件下,會計人員主要是進行會計核算,網絡會計將要求會計人員改變其工作方式,不斷適應會計環境的變化,實現由核算型會計向核算管理型會計轉變,采用聯機實時操作,主動獲取與主動提供相結合的一種人機交互式的會計信息、系統,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實施經濟管理與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系統的信息。
三、網絡會計對會計電算化的影響
會計電算化與傳統手工處理方法相比其主要優點表現在:減輕了財務人員的 勞動強度,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的質量,促進了會計職能的轉換。但在實踐中又暴露了一些問題,首先表現在會計軟件通用性差,核算子系統之間彼此分隔,缺乏會計數據傳輸的實用性、一致性、系統性。其次,一個公司購買的會計軟件不能與另一個公司購買的其他軟件聯系在一起,結果會計電算化系統往往獨立于其他子系統,無法進行數據交換、信息共享、控制管理,不能與其他子系統集成融為一體,形成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另外,隨著世界經濟日趨一體化,對外貿易增加,國際交流增強,而我國的財務軟件還不具備多國語言,而且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國際慣例和國際會計準則等,不能滿足現代跨國企業經營和企業集團發展的需要。而網絡會計彌補了這些不足,具有以下優點:(1)資源共享。網絡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本機資料,還可以任意使用網絡上其他計算機內的資料。(2)設備共享。網絡化以后,網絡上的計算機可共享服務器的各種硬件、軟件,特別是一些貴重設備,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和經濟效益。(3)通信快捷、方便。連入網絡后,可以利用網絡上各部門計算機快捷通訊。(4)公布式處理。一項復雜的工作可以劃分多個部分由網上的不同計算機同時分別處理,從而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
四、發展網絡會計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及對策
1.網絡系統的安全性。由于網絡上任意一臺計算機可獲得其他計算機的信息資源,所以企業在網上進行貿易時,也,易處于風險之中。因此安全問題是網絡會計發展中面臨的首要問題,必須要有一個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以保證會計信息安全迅速地傳遞;其次計算機硬件、相關軟件的安全及性能必須得到有力的保障,以防止硬件、軟件故障和網上黑客的惡意攻擊。計算機病毒也是網絡安全的一大勁敵,要采取適當的防病毒措施。對病毒的防御現在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墻技術,它可以將包括病毒在內的非法入侵訪問抵擋在內部網絡之外,從而起到對內部信息的保護作用。對于信息流則普遍采用加密技術,以防止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泄密,數據加密的主要方法是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2.加強對數據輸入的管理、控制。網絡環境下,大量!不相同的會計業務交叉在一起,再加上多用戶共享數據庫,如果內控制度不嚴密,一旦有缺乏嚴格檢驗的憑證錄入到整個網絡系統中,會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的準確。因此把好數據錄入關,保證數據錄入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十分重要。在輸入系統前,數據要經過檢驗,輸入工作應由多人多組分擔;對輸入的數據、代碼等進行必要的校驗,以保證合法性、真實性??筛鶕嫼怂愕囊蠛途W絡系統的特點,把同類憑證按憑證順序號分成幾組進行輸入。具體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企業總部應隨時查詢每個成員單位的財務賬,直至每張單據、所有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賬表的生成都集中處理,信息需求者不僅可以了解企業某些方面的經濟事項,還可以了解企業會計總體的經營狀況。為了保證數據處理的及時性,應采用集中分散式和授權式兩種控制方法。
3.培養高素質的財會人員。網絡會計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能進行計算機操作,還要求能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所以應積極培養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會計知識及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復合型人才。現代信息技術如Internet/Intranet技術,它為企業推行會計信息化,全面建立管理決策型的信息系統提供了優越的信息資源管理平臺。另外還有大型的數據庫技術,不僅可實現跨年度查詢,還能通過數據庫技術,整合采購、庫存、銷售等數據供決策分析
摘 要:網絡經濟的發展給會計信息的有效采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計智能的產生給網絡會計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章就利用會計智能進行有效降低會計失真、多樣化的會計信息披露、高質量的網絡會計信息分析、網絡會計系統開發方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網絡會計 智能 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挖掘
隨著基于webservices(網絡服務)的網絡應用體系結構的進一步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網絡財務應用和商業智能中的作用日益加大,神經網絡、遺傳算法、數據聚類分析給會計信息挖掘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同時也要求網絡會計更加智能化,以便適應網絡經濟的發展。(IntelligentAgent)智能是系統科學中人工智能的一部分,它指軟件和硬件組合能代替它的使用者完成特定的工作。會計智能可代表實體如會計用戶、會計應用系統或其它會計核算程序自主地運行。它可與會計用戶、會計信息系統或其它進行通信以執行自己的任務,先進的會計可與其它會計合作承擔單個會計無法完成的任務,移動還可根據需要從一個會計信息系統移到另一個會計信息系統中。
一、利用會計智能提高網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會計信息是社會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基本元素,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要求,社會經濟的良性運轉要求會計信息能夠與它所反映的客觀事實相符。而會計信息失真是我國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利用會計智能主要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網絡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1.增強會計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消除會計信息源失真。會計人員的人為錯誤是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主要方面,由于缺乏對人為錯誤有力的監控,會計人員中的故意行為很難察覺。智能可利用多維信息記錄各種網絡會計數據處理中人的行為,以備日后查證。對會計信息操作的人員進行嚴格權限動態分配,對不同會計人員在不同權限下會計信息的使用進行記錄,保證會計信息源的有效性。因智能有一定的自學習能力,可讓會計智能學習最新的會計法規和初步的會計實踐知識,許多核算、報表任務可交付會計智能自主完成。這樣,一方面可保證數出一門,同時可將會計人員的精力投入原始會計數據的審核、安全管理上,提高會計信息的原始精度,另一方面,可減少中間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的處理,降低人為會計信息誤差。
2.組織智能移動審計進行網絡審計,降低會計舞弊行為。審計部門可不定時期編制移動審計智能程序,先將其注冊到審計部門的服務器上,然后將其通過會計網絡發送到待審地區或部門,由審計智能自動對當地待審部門的財務信息進行遠程審計,并可將審計結果和特定的會計信息帶回審計部門。對于需要多部門配合的審計,可編制多個智能,設定它們的活動路線、自身會計屬性、業務流程規則等信息,智能能夠根據不同的會計流程通過網絡在不同的實際會計業務發生地點之間進行流動,根據不同地點、不同部門的相關會計信息自動完成相應的查賬、審計處理,將結果帶回審計部門以所需的格式再現,這一切活動不需要人的參與,真正體現了網絡會計的自由性、快捷性、精確性。智能可深入會計信息源的計算機中,利用實際會計信息環境對相應的會計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進行初審,這樣,一方面減輕了多時段審計的壓力,同時這樣審查可在不預先告知待審部門的情況下通過網絡瞬間即可完成。這種方式因為剔除了人的干擾,增強了審計的真實性、無差別性。同時利用會計智能能深入到許多深層次的會計信息,更有利于對大的會計舞弊行為的查處。
二、利用會計智能拓展會計信息披露服務
會計信息服務是最廣大的會計信息用戶群接觸相關信息的首要渠道,會計信息的多方位披露是眾多用戶對網絡會計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利用會計智能可在以下方面拓展會計信息的披露服務。
1.提高會計信息披露效率。
(1)對會計信息自動進行信息披露分類管理。管理復雜和經常變化的會計分類代碼和數據限制條件使得會計信息披露服務效率低下,利用會計智能使會計分類代碼和限制條件的維護簡便快捷和正確,保證會計分類代碼和限制條件在管理和維護時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2)對會計信息披露自動進行索引管理。為提高會計用戶的需求,網絡會計中需建立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索引以提高會計信息查詢速度,但會計信息索引管理卻很麻煩,一般由系統管理員和會計分析員人工設定,利用智能可由計算機自動管理會計信息索引,只要預先設定初步的會計知識和索引方案,系統會自主地對相關索引進行建立、調度,并隨會計的發展對索引進行重構、維護。
(3)會計用戶自動進行會計信息披露導航服務。利用會計智能告訴用戶所需要的會計信息資源在哪里,對會計信息進行挖掘,并向用戶提交相關信息超鏈接集。
2.滿足會計信息披露多樣化。
(1)個性化會計信息過濾。網絡會計中有時候有大量無效的會計信息在網絡中流動,不但增加了會計信息系統的網絡傳輸負擔,同時增加了會計信息的查詢成本。會計智能可按照用戶指定的條件,從流向會計用戶的大量會計信息中篩選符合條件的信息,并以不同級別、索引呈現給會計用戶,并且在不同的時域期間可對會計信息用戶的喜好進行學習,逐步適應會計人員的要求。
(2)多樣化會計信息披露形式。會計用戶可自定義自己所需要的會計報表格式,利用智能可以將會計計算和會計報表格式以xml再現于用戶的瀏覽器中,由于xml是將數據和數據表現形式實行獨立,不同的會計用戶和會計研究人員都能夠獲得各自滿意的會計信息披露表。
(3)多樣化的會計信息披露層次。會計信息使用者要求獲得全面正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不論對企業有利的會計財務狀況,還是對企業不利的會計信息,均應予以披露,從而使公眾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利用智能可在相關審計部門協助下根據用戶的不同級別給于不同層次的會計信息披露。
三、用智能進行會計信息挖掘,加大網絡會計信息的深層次分析
網絡會計的發展要求會計信息系統不僅僅是個獨立核算系統,更重要的是要能進行財務分析。而目前網絡會計能夠使用的大都是基礎會計信息,但隨著會計
信息量的突增,會計信息的如何有效使用成為網絡會計中的核心問題之一。由于會計信息量很大,單純地靠目前的會計模型來對動態會計數據進行試驗,通過試驗再來探求新的會計活動趨勢、量化會計活動的偏差,其工作量和計算量太大,成本也很高。這使得網絡會計信息的深層次挖掘無法有效實現,無法對決策提供較好的支持。
網絡會計構建者可先構建面向會計主題的會計數據倉庫,將基本會計事實庫規范化,爭取保證會計事實庫的完整性。依據不同的會計人員的角色設置不同的會計智能,該將具備相應的會計人員的基本會計知識,將部分會計專家的會計相關模型進行分類并將建立會計專家知識庫,會計智能能根據不同的會計要求自動訪問會計專家知識庫,獲取初步的相應的會計模型類,然后將相關度高的會計信息抽取到會計數據集中,并在實際的會計數據集環境中進行會計應用模型精化處理和模型的動態擬合。將預測的結果發給信息決策部門,同時將預測誤差結果刷入會計模型糾錯庫,為下一輪動態會計模型處理做準備。這樣可摒棄大規模的會計信息人工抽樣,實現初步可調試的會計分析報告,達到優化的網絡會計計算分析。
會計信息庫的構建者以關聯規則、神經網絡、貝葉斯統計為依據,可建立會計信息挖掘機制,讓智能會計實現網絡會計信息的切片、鉆取、旋轉,提高會計信息的多維度視圖分析。對數據分析量較大的會計研究課題,可編制專用智能會計進行專門的會計信息篩選、報表格式轉換,并可就初建模型選派特定的智能進行自動測試,獲得可能的最佳會計模型的擬和度。在綜合利用會計智能技術上可實現對會計信息的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分析,以會計專家智能為核心,以會計數據為基礎,自動提供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聚類分析,幫助實現會計信息(OLAP)在線聯機分析處理。
四、用面向智能的敏捷開發方法研發網絡會計軟件
“會計信息化”的實現需要大量網絡化的會計軟件作為支撐,而會計軟件的研發和應用是會計信息化的“前沿陣地”。會計軟件和會計實際業務處理的不一致現象是目前我國會計軟件發展的最大問題。利用智能技術可建立會計軟件研發的“敏捷”方法,提高會計業務處理的“柔性”,加速會計軟件的開發進度和軟件的現實使用效率。對部分網絡會計子系統可使用“需求驅動”的方法,提高會計軟件模塊的復用率,以CMM(能力成熟模型)為基準,建立嚴格的網絡會計軟件項目需求計劃,加強會計軟件的過程控制(PSP),提高網絡會計軟件的質量。
加快網絡會計的推廣與應用是當前提高會計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加大對會計智能的研究與應用可極大提升網絡會計的質量,彌補網絡會計的部分不足,有效防止會計信息失真,提高網絡會計系統的管理水平。
本文是上海會計學會的重點課題《互聯網會計電算化遠程教學與科研》的研究成果之一。由學會會計電算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金光華教授和委員會西南片高校負責人、華東理工大學胡仁昱副教授主持。在二十一世紀來臨之際,人類社會將進入以網絡經濟為代表的知識經濟時代,網絡財務將使財務會計發生重大變化。文章提出互聯網自助長工財務軟件應用的設想,并把學會研究成果產業化,與互聯網實際應用相結合,因而將是廣大財會人員感興趣和關注的問題。本刊還將陸續發表有關該課題研究成果的文章,經饗讀者。
(一)
地球上千禧年鐘聲的回蕩,宣告人類社會正在快步走向嶄新的網絡經濟為代表的知識經濟時代。作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996年),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和以工業基礎的經濟變革之后的第三次經濟變革,而“信息與信息技術正是這場變革的主導力量”(范式的轉變-信息技術的前景,[美]唐。泰普斯科特);也可以說,知識經濟的建立在日益發達的、成為未來經濟主流的信息產業之上的一種經濟形式。從信息產業的發展來看,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它經歷了兩次革命性的浪潮:第一次是PC(個人計算機)浪潮,當今的是第二次,就是INTERNET(國際互聯網,簡稱互聯網,我國定義為因特網)浪潮。
INTERNET作為網絡經濟的基礎,正在改變著傳統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甚至人們的生活方式。它是由遍布全世界的大大小小網絡組成的一個松散結合的全球網,連接在網絡上的各個計算機(在INTERNET中稱為主機)可以互相交換各種信息。它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電腦網絡。人們要問:INTERNET含有那么多的復雜網絡和那么多的不同類型的計算機,他們是如何連接在一起的呢?回答是:這主要靠其賴以互相通訊的基礎:TCP/IP-傳輸控制協議/國際互連協議。(1)
從其發展歷史來看,INTERNET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際部開始興建第一個國際網,稱為ARPA(尖端研究規劃署)網絡或ARPAnet,后來改稱為DARPAnet,以強調其資金來自國防部(Defense Ministry)。70年代中期,TCP/IP首次用于DARPAnet.隨著網絡地址從8位擴充到32位(4個字節),網絡連接的計算機可達數百萬個。接入INTERNET主要有三種方式:聯機服務方式、SLIP/PPP方式及專線連接入網方式。聯機服務方式、SLIP/PPP方式適合于個人用戶和團體、企業的小型應用。這兩種方式所需的設備大致相同:(1)一臺至少能夠運行WINDOWS3.X的PCSM 、鼠標和MODEM各一個;(2)一條直撥的電話線路(上網時,作為網絡通訊工具,下網時仍作為一般電話應用),用可靠的自動交換機(即分機上網)也可以;(3)選擇相應的通信軟件(由接受申請入網的單位提供)。所以,進入INTERNET是相當方便的。
如果說60年代中期,最早出現的是上述以DARPA為代表的分布在較大地理范圍內的遠程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那么,70年代嶄露頭角的卻是分布在有限地理范圍內的局域網絡(LAN—Local Area Network)。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個更廣泛領域,即覆蓋全球的廣域網(WAN—World Area Network)-國際互聯網(INTERNET,International Network)應運而生,獨領風騷。我國在這方面可以說是緊緊跟上,發展很快。據報載,在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舉辦的2000年年會上,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提出:“今年將采取相關措施加快互聯網建設,隨著國際出入口帶寬的拓寬,各大互聯網絡將‘提速’,網上交通堵塞的狀況會有所緩解。為此,信息產業部將創造條件,加快、加大各互聯網絡的國際出入口帶寬,使‘公路’寬度從目前的351M提高到1000M以上,拓寬近兩倍,屆時信息流通將更為暢通。同時將進一步加快骨干網建設,加快建立互聯網絡交換中心。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與其他各骨干網間將通過更寬的‘公路互聯’?!保ā缎旅裢韴蟆罚?000年1月27日,第六版)
INTERNET(內聯網)是INTERNET的發展,它是當前全球網的又一個熱點,主要用于企事業單位內部。它基于INTERNET通信標準、WEB技術和設備來構造或改建可提供WEB信息服務以用連接數據庫等其他服務應用的自成獨立體系的企業內部網。它可以連接到INTERNET成為其一部分,當有安全需要時,采用“防火墻”技術和INTERNET隔離。從而使安全、保密性得到保障。INTERNET也可以進一步向企業外延伸,使其使用范圍擴大到企業與企業之間,從而使企業與關聯企業、上游的供應商和下淳的經銷商之間形成更廣泛范圍的信息系統,人們稱之為EXTRANET.所以在談到互聯網的概念時,往往泛指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等在內的網絡。
(二)
INTERNET/INERANET技術為財會信息系統由核算型向管理型、決策型的轉變提供了技術上極其廣闊的自由 空間。其標志就是網絡財務的興起。網絡財務是“基于網絡計算技術,以整合實現企業電子商務為目標,能夠提供互聯網環境下的財務管理模式、財會工作方式及其各項功能,從而能夠進一步實現管理數字化,并最終實現管理信息化的財務管理軟件系統?!本W絡財務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電子商務(e—Business),也就是利用INTERNET進行的商務活動。電子商務也是網絡經濟的基礎。其特點是借助于計算機達到信息技術、網絡互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而不再依靠紙面文件以及單據的傳送,以全面實現電子化的交易和結算過程。根據交易和結算電子化程度的高低,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企業手冊階段
企業手冊階段是電子商務應用的初級階段,包括企業在網上的注冊登記,建立企業網頁以宣傳企業形象和產品,有條件時建立企業內聯網(INERANET)來處理、存儲商務資料,通過INTERNET上的主頁和發電子郵件,進行廣告促銷、導購等活動??蛻艨蛇M行網上檢索、網上詢價、網上咨詢、網上洽談等。這一階段,充分利用互聯網“即時互動、跨越時空和多媒體展示”等特性來開展售前服務,但并不涉及經濟交易本身。此時,網絡財務主要應用于按會計準則要求披露會計信息,如在網上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報表信息,各面經濟技術指標和財務分析資料,以及收集有關市場、價格、購貨等信息,發豈有此理產品價格和銷售等信息。所以,這種局限于售前服務的方式還只是網絡財務的雛形,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財務,與目前開展會計電算化的企業所用的桌面財會系統尚沒有根本的區別。
第二階段:網上交易階段。
網上交易階段是電子商務應用的中級階段,包括網上在線式交易(網上訂購、網上售貨、網上結算、網上支付等),交易各方之間文件傳輸,網上有償信息服務等。其特點是:從售前服務發展到售中服務,特別是對某些如音像產品、軟件產品等,更可以利用其多媒體特性進行網上試聽、試看、試用;進一步充分利用INTERNET的優勢,開展售后服務,如幫助用戶解決產品使用中的問題,示范操作,排除技術故障,提供技術支持,傳遞產品改進和升級信息,即時反饋用戶對產品及服務的意見等。此時,網絡財務囊括了對經濟交易事項的全部會計處理和財務管理過程。應該說,這一階段,計算機在財會工作中的應用從桌面系統走向了互聯網絡系統,從而才能消滅在桌面系統中許多財會軟件產生的信息孤島現象,實現信息集成,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財務。在1999年12月召開的“迎接二十一世紀上海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管理研討會”上,用友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的發言中說到網絡財務與桌面財務的區別。他將網絡財務歸納為:(1)財務與業務的協同。表現在:企業內部的協同(從網上采購、銷售到預算控制、資金準備等),企業與供應鏈的協同(網上詢價、網上催帳等),企業與供應鏈的協同(網上銀行、網上保險、網上報稅等)。(2)遠程處理。在網絡中,企業間、企業同客戶間的物理距離變成了鼠標距離,千山萬水也在舉手之間,財務管理能夠延伸到全球任何一個接點,可以順利實現遠程報帳、遠程登錄、遠程結帳、遠程報表、遠程查帳和遠程審計,也可很方便地掌握遠程倉庫、銷售點的進銷存等財務情況。(3)集中式管理。為整合企業財務資源,加強對下屬機構的財務監控創造了條件。(4)動態核算。網上交易和結算活動中即時的,因此動態會計與動態財務突破了原先會計周期的制約,使財務數據更具有決策意義。(5)網絡化財會工作方式。它有以下特征:出現電子單據(從傳統紙質的發票、結帳單據變成電子單據)、電子貨幣(可在網上支付和結算,而不再需要傳統的貨幣)和網頁數據(由紙質頁面數據變成磁盤數據,再變成網絡頁面數據),從而顯著增強了財務信息的時效性;實現移動辦公,不僅降低成本,而且提高效率。(6)在線處理。網上財務審批、企業財務制度在線更新、在線服務支持、在線會計崗位培訓教育等;在線調度資金(異地轉帳)、在線證券投資和外匯買賣;在線軟件維護、應用指導和版本更新等。(7)網上理財服務。用戶(包括仆人用戶)要進行財務處理不一定非要購買軟件不可,而是可以直接從網上購得,即從網上下載自己需要的軟件,按服務項目和服務工作量來付費(本文第三部分將詳細闡述)。(8)其他,如由網絡財務引起的網絡審計、網絡監察、網絡征稅等一系列新的理論與實務。
第三階段:完全電子商務階段
完全電子商務階段作為電子商務的高級階段,現在還很難對其作出全面恰當的描述,只是作為在相當長時期發展后的目標而提出來的。設想在完全電子商務階段,企業商務活動的全部程序中在計算機網絡信息處理和傳遞過程中一體化地實現,企業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內部辦公自動化和外部交易網絡化聯系,這將與信息社會的各種特征相連結,而且企業管理的理念、組織結構的形式、管理制度的體系等都將發生根本的變化。所謂管理機構的扁平化,業務流程重組或再造(BRP,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業資源計劃(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僅僅是這方面的初見端倪。
電子商務對財務會計工作帶來的變化,正如安易電腦會計 公司總經理嚴紹業在上述研討會發言中所指出的那樣,至少有:(1)會計功能擴大化,對會計的幾大假設或前提的沖擊;(2)原始會計數據收集分散化,而數據處理集中化;(3)財務數據的收集、處理和使用的動態化、實時化;(4)財務信息無紙化;(5)結算支付電子化;(6)財務、業務協同化;(7)決策支持群體化;(8)財務工作人員工作方式網絡化;(9)財務部門扁平化;(10)財務工具WEB化。
(三)
網上自助式軟件應用是網絡財務帶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ASP-Active Server Page活動服務主頁的一種重要服務方式。它是在運行中心的統一管理下,通過互聯網為用戶提供經營、托管、分發、管理財會應用程序、出租軟件等的網絡信息服務。設想一下,當大量中小型企業不必配備復雜的計算機和系統軟件,不必購買也不必自行開發財會核算與管理的應用軟件,而只需有一臺能上網的普通計算機,甚至只需要在電視機、手機或其他家用電器上加一個機頂盒,就能在互聯網上暢游,獲取所需的信息,進入指定的網站,就可以自由選取各種應用軟件模板,來完成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各項任務,為企業各級管理者提供決策所需的信息,這將是何等愜意的事情呢?而且這將大大降低廣大中小型企業為開展會計電算化的投資和系統日常運行維護的成本,大大提高網絡財務為企業和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設想網站提供的這種ASP服務可分為免費瀏覽、有償下載和注冊會員制兩種方式。免費測覽、有償下載是指網站提供用戶測覽的內容,網站不另行收取費用,它和普通上網一樣,所花的費用與上網的支出一樣;至于進入網站后;得到的特定信息服務及下載所選中的軟件,則按其復雜程度、服務的工作量支付規定的費用,這種費用肯定要比企業建立復雜的財會信息系統,購買或開發財會應用軟件要小得多。至于注冊會員制的方式,也稱俱樂部會員制,那更是可以充分發揮網絡財務各種優越性的良好方式,會員企業可以固定得到網站的各種信息服務,在網站上建立自己的頁面;自己認為需要的信息,下載自己需要的網站所提供的任何軟件;也可以委托網站利用其具有的軟件,完成企業所需的某項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任務與網越中的會員企業進行各種信息交流,并獲得同站提供的咨詢和培訓教育服務等。
除了在網站上下載個別的財會應用軟件外,還可以在網站上設計與開發自助式財會系統。所謂自助式財會系統,就是讓每個用戶按照自己的個性需要,通過互聯網的強大功能,自由選擇系統中各種模塊,進行財務會計信息收集、處理、分析等操作,從而達到滿足用戶多元化的財會信息系統的要求。這就如同進入超市,用戶可以自由地選擇貨架上不同商品那樣,選擇不同的模塊(如:工資核算、現金管理、銷售預測等);而且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計價方法,如材料計價中的先進先出、后進先出、加權平均等法,折舊計提中的直線折舊法和加速折舊法,提取壞帳準備中的比例法和帳齡法,成本計價中的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等;選擇不同的預測模型如趨勢外推法。線性回歸法、相關分析法、計量經濟模型法等??傊?,可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標準所產生的不同模型,進行運算比較來滿足用戶對財會信息多元化的要求。有的專家將這種滿足用戶對財會信息多元化要求的做法,形象地比喻為“會計頻道”,認為:“建立會計頻道是會計在信息集成化環境中實現自我的重要途徑”:“傳統會計系統出于信息生產成本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局限,往往只是試圖滿足不同用戶的共同要求,而沒有或者很少考慮用戶的個性需要”;當您在看電視時,所謂換個頻道,旨在滿足不同觀眾的需要,“如果會計信息的用戶也有不同需要,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用多元化的會計頻道來滿足他們不同的品味和要求呢”:“如果說同一屬性的信息很難同時滿足可靠性和相關性的雙重質量特征的要求;那么,同時提供兩種不同屬性的信息多元模式也許便不會出現相同的困難”。(“網絡時代的財務與會計:管理集成與會計頻道”,薛元奎,《會計研究》,1999年第11期)我們認為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自助式會計軟件的應用還基于這樣一種客觀需要:在我們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不少企業用了通用軟件后,雖然解決了會計核算和一般性的財務分析的任務,但是,當領導者需要特殊的管理決策或下達某個專門的分析研究任務時,財務部門往往無法根據通用軟件所提供的功能來滿足特定的需要(因為管理問題千差萬別,與結構化、規范化的會計核算問題是不同的)。即使市面上能購到的一些通用管理型軟件,其中的許多功能,本企業不一定用得上,而需要的卻沒有。同時,過去在手工會計條件下,有經驗的會計師根據日常工作中的記錄,以及單據、帳本、報表就可以進行手工計算,來初步滿足上述需要?,F在,由于運行通用核算軟件后自動生成的會計信息,尤其是大量的基礎數據和中間數據都在計算機中,變成了電磁信號,財會人員變成了僅僅是通用軟件的操作人員,過去熟悉的東西變成陌生的了,產生了一種“異化”現象,造成了新形勢下信息資源的浪費和決策資源的匱乏,這是始料所未及的。不少企業的財務經理希望改變這種局面。因此,幫助他們打開通用軟件所加工形成的數據庫,當管理上需要時,能自己運用這些數據,而不是動輒就必須依靠軟件公司來改動系統,或者另行開發,或者購買軟件??傊ㄟ^網絡的自助式會計軟件的培訓及選用,設法給廣大會計人員以工具和手段,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去完成通用核算軟件所產生的信息的進一步深加工的任務,以滿足管理決策對信息的廣泛需求。這也是“以人為本”管理思想的充分體現。
(四)
上海市會計學會會計電算化專業委員會自承擔《互聯網會計電算化遠程教學與科研》的課題以來,除開展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工作,已經或將要陸續發表有關研究成果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把科研成果產業化;使之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其形式之一就是作為上海市會計學會會計電算化專業委員會的窗口:“財會信息技術互聯網站”。 ①該網站建立于1999年12月18日,其宗旨是:促進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在財務會計領域中的應用;加強同行之間的信息交流;開展理論研究辦強實踐應用;提高財會人員在實務工作中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同站的菜單暫定為:(1)教育培訓;(2)技術咨詢;(3)自助軟件;(4)自助系統;(5)財會法規;(6)電子刊物;(7)網友交談;(8)其他。
上述菜單下還設有分級的子菜單,它們幾乎包括了互聯網上所能提供的一般功能(如頁面制作、電子郵件收發、軟件等信息下載、軟件等信息上載、網上別覽、網上檢索等)。與本文有關的,也是專業委員會重點研究的課題,就是自助軟件和自助系統這兩個網站菜單的建立和完善問題。我們的設想是:凡是市場上有通用軟件能解決的會計核算和財務分析的需求,本網站原則上不再另行開發,而是根據用戶需要,提供有關商品化通用軟件或系統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價目表,由用戶免費測覽、比較選擇,好比顧客在超市測覽其貨架一樣。用戶既可以自行與選中的軟件公司接洽、購買,也可以通過同站向軟件公司購買,同站不收任何中介費用。如果需要在屏幕上面對面地咨詢、談判,用戶可以進入技術咨詢或網友交談模塊,在自己的 辦公室或家中,享受有問必答的待遇。如果用戶需要而通用軟件又未能解決的功能需求,有兩種方式加以解決:(1)在自助軟件模塊中選擇網站提供的合適的軟件下載;(2)向網站提出申請,由網站組織開發,軟件上載后供用戶下載,并通過教育培訓模塊教會其使用。
當然這兩者,由于網站需支付開發人員費用,所以酌收成本價。如果用戶已采用了如用友、金蝶、安易、萬能、博科、新大中等通用財會軟件,由于各種軟件的數據結構不一,而且打開通用軟件加工生成的數據庫;需具備專業知識,非一般用戶所能獨立完成,這時,就可以向網站提出申請,網站將提供把這些通用軟件加工生成的數據庫、轉換成網站財會數據庫的各種接口(轉換器),供用戶選用。由于標準的、規范的網站數據庫的建立,解決了N個千差萬別的財會系統與1個數據庫相對應的、困惑廣“大用戶的N:1的問題。今后用戶手中就能掌握本企業經通用軟件數據處理后生成的全部基礎數據和報表信息,而與原來使用的某個特定系統或軟件就沒有什么關系了,對這些數據如何進一步深加工,完全取決于用戶本身的意愿,也就是財會人員通過互聯網站作到了”心想事成“。進一步說,如果用戶白己不愿意費心費力地去記帳、算帳和報帳(憑證還是由用戶自己作),也可以用掃描儀將原始憑證或記帳憑掃描入您在辦公室或家中的計算機中,以后的一切事情,就委托網站記帳去完成,用戶可以指定是用用友,還是用金蝶,或其他財會系統來記帳、算帳和報帳,也可以提出某些特殊需求由網站來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隨時可查詢網站記帳的運行和結果情況,可做到在線辦公和移動辦公。為了更好地保障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和保持一貫性,這種企事業單位,用注冊會員制為好。不可忽視的是,這里將帶來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如”公路“暢通與即時響應、安全保密、費用計算與支付、保險與稅務等;尤其是財會信息在某種程度上講是與企業生命攸關的,除了需要公開披露的以外,相當一部分信息是要嚴格保密的。事實上,這些問題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上帶有普遍性,許多專家和技術人員正在不斷地解決它,廣大用戶(網友)不必為此擔心。
互聯網技術帶給社會越來越多的變革,在會計領域,新的會計軟件也增加了許多網絡功能。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服務形式也不斷創新。應用于會計領域的ASP就是其中日益受到關注的一種新的服務形式,它將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而被廣泛采用。但目前在我國投入這一新的會計服務形式尚未廣泛的實際應用,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完善。
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是一種新型的網絡服務方式,它是由專業的網絡應用服務機構為用戶的業務過程和信息管理提供服務,直接通過網絡租用ASP計算機系統進行信息加工與管理。ASP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就是企業根據協議直接在ASP的站點上將基本的會計業務數據輸入并傳輸給ASP,由ASP對相關業務資料進行加工,以產生財務會計賬表等會計信息。
ASP的現實意義
采用ASP方式可以節約用戶購置會計信息系統的巨大開支,又能使用戶得到專業的會計服務,它具有如下優點:
信息更加安全可靠
多數信息用戶并不具有足夠的能力來保證自身的信息安全和完整,而ASP具有專業人才和專業管理經驗,能更好地保證用戶信息不泄露、不損壞。這是一種自助式的信息處理方式。用戶保護其信息安全就是保管好自己的密鑰,對用戶而言這既方便又可靠。
獲得專家服務
ASP擁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能為用戶提供各種信息服務,這些服務包括數據加工和維護、報表制作和傳送、管理咨詢和管理建議、數據保管等等。通過這種服務方式,用戶信息的及時性、有效性都大大提高。
節約信息加工和系統維護成本
由于信息用戶無需建立自己的完整的信息處理系統,這就大大減少了相關的人、財、物的投入,同時日常的維護成本也能降到最低,大大提高信息的成本收益比率,這對中小規模的用戶尤其有意義。
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ASP對會計業務的處理是在合法性、正確性的基礎上進行的,其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完全按有關會計準則、會計制度進行,其處理過程和行為是完全獨立的,一般不受用戶的干擾,這就減少了用戶粉飾財務數據的機會,使會計報表的真實性大大提高,企業管理當局和監管機構通過自己信賴的ASP提供的會計信息對企業作出正確判斷。
減少審計的工作量
過去的審計人員(主要是外部審計人員)必須到不同的客戶單位進行大量的符合性和實質性測試,而在ASP方式下,審計人員在符合性測試中的大部分工作是對ASP實施的,而一個ASP擁有成百上千的用戶,這就極大地減少了審計人員對每一個用戶會計業務處理過程和程序的符合性測試工作,而對于一個可信賴的ASP,審計人員也可以減少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這樣審計人員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業務的進展過程,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另外審計人員還可以借助于網絡隨時隨地進行審計,可有效地解決會計期末突擊審計的時間緊迫問題,同時ASP規范的會計文件為審計中利用計算機,提高審計效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ASP的現實問題
ASP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致使網絡會計服務中心的發展緩慢。
網絡安全問題
這些年社會各方面在網絡建設方面的投入很大,發展也很快,但離現實的需要還有很大差距,網絡安全就是其中很重要、很突出的一個問題。許多用戶在自身信息是否會被泄漏、會計信息是否會被破壞方面顧慮重重,不敢將信息管理工作放心地交給ASP.用戶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根據調查,我國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性普遍很低,這一問題雖然已受到一些重視,但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法制建設問題
制度建設常常滯后于形勢的發展,如果沒有相應制度的規范,對諸如會計資料這樣的重要經濟信息,普通用戶是不可能交給他人進行管理的。亟待建立的相關制度很多,主要包括對ASP的管理法規、安全認證措施、打擊危害網絡安全的法規、ASP會計規范法規等。
人員素質問題
雖然網絡用戶可以比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有較少的人員需求,但比較手工會計而言,人員知識結構還需要較大的調整和提升,系統用戶應當具有會計、計算機及其網絡等相關知識。管理當局必須改變觀念,會計人員必須更新知識,才能適應新的會計信息處理方式。
政府支持問題
財政部自1994年以來了一些有關會計電算化的規定,但這些規定都不能滿足新的會計處理模式的要求,政府部門應該對ASP方式下提供的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從制度上進行確認,同時也應該補充相應的規范。政府應當鼓勵、監管ASP的業務行為,給這一新的會計處理方式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
會計報表的審計問題
在新的ASP處理方式下,審計的環境、線索、安全控制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審計人員可能由于自身的素質和觀念而對新的審計環境一籌莫展,對由ASP提供的會計報表不敢作出審計鑒證。對網絡環境的會計業務,審計測試的范圍、內容、時機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審計人員必須要更新知識,采用新的測試技術,同時審計職業界也要重新研究ASP方式下的審計內容、方法和技術。
會計和管理軟件的開發問題
適應ASP服務方式的會計軟件需要哪些新的特點、功能才能適應用戶的需要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ASP的現實應用領域
雖然這種全新的會計服務方式在現實中還受到許多條件的制約而不能廣泛應用,但目前依然有許多領域存在現實應用的條件和必要,從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些領域也可能是最先廣泛采用ASP服務的領域:
行政事業單位和鄉鎮企業
為了加強對下級部門和單位的監督,許多鄉鎮將所轄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集中到同一地點進行;有些地方政府對使用財政資金的單位實現會計委派制以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督。這兩種監督形式給被監督單位也造成許多不便,如鄉鎮企業生產場所離核算中心較遠而使會計信息查閱不方便;相關管理部門對
委派會計難以控制,并且管理成本偏高。如果采用ASP服務方式,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管理單位可以建立自己的ASP,也可以統一使用自己信賴的社會化的ASP.雖然其他實行會計委派制的企業也可以采用這種會計服務形式,但在目前情況下,核算內容不太復雜的行政事業單位和規模還不是太大的鄉鎮企業相對來說更具有現實性。
跨地區的企業集團
這也包括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構的公司、企業,這些企業集團或公司可以由集團或總公司建立自己內部的ASP,各地機構通過Internet連接到集團或公司內部的ASP,這既有利于各分支機構節約管理成本,享受到專業會計服務,提高會計信息處理的效率,也有利于集團或公司對各分支機構的統一管理。一般來說,集團公司或大型公司具有相應的實力建立自己的ASP,并且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隨時實現管理功能。這種形式的ASP不存在信任問題,也不存在認證和可能的法律糾紛,在目前情況下比較具有現實應用基礎。
應該說,以上兩個方面的ASP是社會化、專業化的ASP在發展初期的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形式,它將為ASP的社會化打下技術和市場的基礎。
采用會計制小型企業
我國有大量的小型企業,為了節約管理費用,他們并不配備專門的會計機構和專職的會計人員,常常聘請其他會計服務機構或個人其會計業務,在這種傳統服務方式下,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很差,提供的會計信息也只限于一般意義上的財務會計賬表,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采用ASP方式將從根本上改變小企業難有完整會計的局面,這些小型企業既可以得到及時的、全面的會計專業服務,又能節約費用??梢哉f,小型企業用戶是ASP的最大現實需求者,只要國家在相應制度上明確其會計報表的合法性,ASP的市場前景將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