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4:50: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語文教研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隨著國家對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西藏小學語文教育也在不斷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原則進行改革。文章立足西藏小學語文教研成果,探討了相應的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西藏小學語文教研 新課改 策略
新課改下,西藏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在逐漸更新,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小學語文不僅對西藏學生學習漢語知識具有很大的幫助,也能夠陶冶學生的文學情操,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研過程中不斷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相應的策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研反思
(一)加強教學理論學習,提高專業水平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項復雜的藝術工作,需要教師具備豐富扎實的理論知識。針對西藏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語文教師應認真閱讀有關新課程改革理論的書籍,例如《走進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師》等,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
此外,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有助于增強教師對教學的認識。因此,教師在教研過程中要積極開展高效的學習討論活動,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比如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語文教學中,并以ppt的形式展示出來,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豐富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模式
新課改使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廣闊的空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維、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1]。新課改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并且,每位教師都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進行因材施教,對班級的教學做出構想。
小學語文教研組的工作重點是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探討。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做好教學準備,與其他教師交流自身教學經驗,共同探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對教學現狀發表看法、評論,指出優點和不足。教師也可以從字、詞、句、段、寫作方法等方面著手,然后將質量較高的教研反思和總結發表在學校內網上,形成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教學氛圍。
二、小學語文新課改的教學分析
近年來,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許多教師已漸漸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應當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西藏地區的學生多為本地農牧民子女和少部分干部職工子女,還有少數內地農民工子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藏小學語文教學的均衡發展。針對西藏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來獲得需要掌握的知識。自主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但在具體實施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小學語文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課下的自主學習,大多只停留在表面。目前,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解決學生自主學習成效不佳的題,是西藏小學語文教學中急需處理的一個問題。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首先,應留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時間。無論在小學語文課上還是課外,教師都要盡量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讓學生課前提前預習課文,反復地閱讀課文、體會課文、思考問題、探究知識,從而達到對課文的理解,千萬不能讓自主學習只停留在表面。根據西藏小學語文教學進展情況,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之間展開相互交流。
其次,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新課改雖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也沒有否認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學,就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要想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將兩個方面緊密結合起來,否則將無法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不要因為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導,做到收放自如。
(二)科學指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合作探究是課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另外一種學習方式[2]。目前,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已經認識到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并能夠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合作探究,但在理論上的認識和實踐上的探究還不是很深入。目前,西藏小學教學理念、教學條件等與內地學校存在一定差異,合作學習還只停留在形式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合作探究的任務不清晰,學生在進行合作探究時很盲目;合作探究的任務不合理,缺乏合作學習的意義。為了更好地開展和落實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效率,教師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指導學生的合作學習。
首先,恰當開展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要在以下幾種合適的情況下進行:學生完成了自主學習,并產生了對合作學習的興趣時;學生自主學習遇到難題,依靠個人能力無法解決時;學生的思路沒有打開,需要學生之間互相啟發;學生對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需要合作探究;學習任務量過大,需要通過小組配合才能完成。
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指導。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要以一個指導者的角色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探究小組中去,引導學生的合作學習。
(三)合理把控學生的課堂跨學科活動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時不能只教授本學科的知識。這一要求的初衷就是要打破傳統的、保守的教學模式和封閉的、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由封閉式的課堂轉向開放式的課堂,使課堂教學洋溢著活力。不過仍有一些教師沒有充分理解課程標準中的“開展開放而又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這一要求,過于強調跨學科的學習,過于強調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教學,從而使課堂氣氛過于活躍,課堂上的非語文教學活動過于豐富。比如,一部分教師將語文課上成了演講課、表演課等。雖然這種做法能夠活躍語文課堂氣氛,放松學生身心,但是這種活躍與放松并不能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當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西藏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活動要以語文教學目標為中心。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對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構建開放式的語文課堂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這些活動必須是為語文學科服務的,不能偏離目標。那種為活動而活動,只為活躍課堂氣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次,課堂上的跨學科活動要適量。小學語文教學中跨學科活動的開展要適可而止,過多的活動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從教學內容上分離出來。因此,語文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狀況合理把控跨學科活動的開展。
綜上所述,目前,西藏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教師應不斷地進行教研反思,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語文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交流、實踐,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真正關心和了解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不斷提升西藏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各個教學者都在開始探索教學的創新之路,新課改的目的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作為教學的基礎,教研對教學的創新和改革具有指導作用。小學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教研工作計劃的順利展開時刻關系到語文教學質量,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有必要探討小學語文教研工作的改進。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研;教學
對課程進行改革是小學語文新的開始,也是小學語文學科發展的新希望,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小學的語文教學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了更加適應新課改提出的要求,為了在新時期取得更大的語文教學成績,以及為小學語文教學者提供更寬廣的發揮舞臺,各小學校必須結合語文教學實際,對語文教研工作計劃做出創新,從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供條件。在新課改背景下,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之一的評課活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小學語文教研的新方向和新思考。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中評課活動存在的不足
從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評課情況來看,很多都存在對評課內容缺乏深入分析的現象。首先是評課內容空洞,教師從空洞的大道理開講,針對各種新理念和語文教學目標泛泛而談,但很少結合實例對這些理念進行分析如何才能實現教學目標。這不僅沒有實際意義,同時對聽評課的教師也沒有太大的借鑒作用,評課只流于形式。其次是評課內容追求全面,在實際行動中卻是蜻蜓點水,教師從導入到拓展,最后到結尾面面俱到,然而對實際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情況卻沒有過多的講解,評課內容仍然停留在理論上,沒有從實例上升到教學思想。最后是評課內容盡顯完美,忽視缺陷,許多教師評課用語太多華麗的溢美之詞,對存在的一些需要改進的缺陷卻不了了之,忽視了評課的診斷功能。
二、新課改背景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研的新思考
1.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師教學觀
各小學要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中蘊含的思想觀念,從而武裝教師的頭腦。學校組織教師定期開展語文教研學習,讓全體語文教師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通過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讓教師掌握和熟悉小學各年級段的語文教學目標,開展校本研修活動,讓各語文教師明確學校的教學要求。同時,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思想,通過加強教師自身的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開展小學語文教師間的互動交流
學校在組織語文教師進行教研活動時,要明確時間、地點和內容,并開設多種形式的課程交流活動,比如常規課、示范課和學術研討等,讓每個語文教師都能夠參與其中,通過聽課或者評課的方式進行經驗交流,在總結成果的同時,互相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從而真正實現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另外,要通過競爭的方式,加強語文教師之間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產生思維碰撞、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教學經驗,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更重要的是,學校領導要發揮帶頭榜樣作用,以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參與到語文教師間的交流活動中,基于自身的教學經驗指導教師改變教學行為中的不足,并將新的教學評價觀融入教師的語文教學評價中。
3.加強語文教學常規檢查,保證語文教學質量
衡量一所學校質量的標準之一便是觀察學校的常規管理工作,為抓好小學語文教研工作,學校必須重視對教師教學常規的檢查,鞏固教學基礎。通常情況下,學校的常規檢查是由教導處負責,而語文學科則需要學校語文組提供配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領導也要參與語文教學的常規檢查。常規檢查的內容涉及兩個方面:一是針對語文教師的備課、教學案例等教學行為進行隨機檢查,二是針對學生的課堂行為及語文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查看,對存在的不足要及時反饋,對成功的教學案例要進行全校推廣。除了常規檢查外,學校還應該對常規課進行隨機檢查,通過隨機聽課和評課的形式加強教學質量的監控,從而促使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行為中能夠做好本職工作。
總之,新課改背景下各小學語文的教研活動都取得了一定成績,尤其是新教師基于新課改理念敢于創新。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各教師也必須正視其中存在的不足,小學語文教研工作在S多環節方面過于隨意性,形式缺乏新意,許多教師對教研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但我們相信,只要全校教師能夠樹立新觀念,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就能夠在新課改中找到語文教學的新方向。
摘 要:小學語文教研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縱觀教改工作現狀,我們發現在取得一些可喜成就的同時,當前的小學語文教研改革工作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教研改革工作者必須轉變錯誤觀念,走出誤區,利用聽課評課活動,提高集體教學水平;組織課外讀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品質的提高;關注教學評價方式改革,全面提升教研工作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蘇教版;教研改革;工作經驗;聽課評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如果能相互學習,揚長避短,我們的小學語文教研改革水平就能不斷提高。一直以來,本著“為學生服務,讓自己提高”的教研理念,全體語文教師都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完成學校的語文教研工作,如何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研改革工作質量是眾多語文教師在持續探討的話題。那么,小學語文教研改革工作何去何從?
一、確保評課質量,提高集體水平
聽課評課活動一直是各校教研工作的傳統,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對于提高全體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回顧當前各小學開展的聽課評課教研活動,我們能夠發現:很多學校雖然都組織了聽課評課活動,但是教學水平提升得并不明顯。反思其中的緣由,我們認為聽課主題的不確定、制度的不規范是導致教研質量遲遲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教研改革工作不應流于形式,組織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并不是在挑刺、在針對誰,而是為了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最終造福于學生。在開展聽課評課教研工作的過程中,形式化傾向嚴重,很多學校一學期都開展不了幾次聽課評課活動,大多是看哪位老師有時間就安排聽課,評課沒有方向與主題,今天聽一聽這位老師講四年級古詩,明天評一評那位老師教五年級現代文。
聽課工作主題分散、評課內容不集中,將直接導致聽課評課教研改革工作的失敗,無益于集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在開展聽課評課教研工作的過程中,各教研組組長應有方向、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安排聽課內容,重點考慮本周期聽課以什么主題為主,主要針對哪些對象,評課以什么標準來衡量,有哪些教師可以參加,每周開展幾次聽課活動等問題。只有保證聽課評課方向正確,教研改革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二、開展讀書活動,提升學習質量
在教研改革工作推進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學工作者都將目標與重點放在教師身上,忽略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提高教改工作質量中的重要地位。教W工作應當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統一的整體,教改工作的本質是為了提高教學水平,除了教師之外,學生的主體作用也需要受到關注。語文是一門信息量大的應用型學科,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研改革工作不僅需要考慮教材、書本這些教學資源對于提高教學工作質量的重要意義,還要拓寬教研渠道,引入課外教育資源,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綜合以上教改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考慮,語文教師必須組織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為學生推薦經典書籍,擴大知識容量,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推薦不同種類的閱讀書目。低年級段的學生可以閱讀一些《格林童話》《伊索寓言》《西游記》等書籍,閱讀結束之后,由教師組織安排“童話故事表演大賽”;高年級段的學生可以閱讀一些《繁星》《春水》《三國演義》《我們愛科學》等書籍,教導處在每學期的第10周開展閱讀考級活動,將學生得分計入期末總成績,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
近幾年的小學語文教改工作一直密切關注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師行為的轉變等問題,容易忽略學生主體在語文學習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開展課外讀書活動,不僅可以彌補當前教改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也有助于促進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質量,擴大閱讀量。
三、教學評價改革,全面提升效率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研改革工作對教學評價方式關注的力度不夠,語文教學評價呈現靜態化模式,這背離了語文教學的發展目標。語文學習的終極目的應當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全面發展,而這四個指標在學習活動中是不斷變化的,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一直處于不斷發展的變化之中,這種變化不應該也很難通過成績評價來體現。
小學語文教研的改革需要關注教學評價方式改革,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引入最終評價體系中,建立成長檔案袋,以檔案袋的形式記錄學生語文學習情況,以動態化評價趨勢取代靜態化評價模式,促進教改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毙W語文教研改革工作想取得成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每一位語文老師都要在這浩瀚無垠的教海中乘風破浪,為語文教研改革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改工作一定可以開出最美麗的浪花,讓所有學生學有所成。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也在相應的發生變化。但是,從整體上看,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正在向著更好的方向邁進,形成多元化與創新性并存,促進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統一。本文從具體內涵出發,發現了當前小學語文教研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找到了合理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教師;評估
1 教研活動的內涵
(一) 教研
關于教學活動的教研,主要是圍繞著狹義上的“課堂教學”展開,要從課本和教材入手,明確教學目標,細化教學步驟,精益教學措施,是空洞的教學思想變成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設計。而關于活動研究,則是要緊密的結合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特點,針對于傳統課堂教學環節之外的課堂活動,集中研究和反思語文課堂活動的準備和實施,活動的效果和得失,是否達成預計的目標,對于偶然性突發性事件的控制程度如何等。除此之外,教研活動的系統性,也強調教研方法的系統性,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在所在學校開展適合本教研組的聽評課活動、微格教學活動、精品課堂評比等活動。
(二) 活動
活動作為教研活動的一個根本,能夠體現出理論核心作用,而且作為教研活動的準備工作,具有不同的教研效果。具體來說,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大致可以包含如下幾層含義:首先是參與教師年齡的廣泛性。即部分年齡大小,無論教學經驗豐富還是剛剛走上教師崗位,都要積極的參加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小學青年語文教師在教研活動中,不斷地提升自我,迅速的積累教學經驗;中年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研活動中尋求專業發展,促進自身專業化程度的完善,也要積極地參與其中;老年教師在語文教研活動中,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鼓勵引導和提攜年輕教師,為其答疑解惑,自身也能夠借助這一活動實現與時俱進,將自身的知識體系日臻完善。其次是各種水平的教師都要參加。無論是哪種能力層次的小學教師,且不論教學水平的高低,必須按照規定參與到學校的語文規約性教研活動中來。
(三)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是每一名教師都要做到事情,而且持續教師的一生。根據對教研活動的理解來看,具體包括了小學語文教師所進行的有過程、有目的、有方法的活動,而且具體落實在各個學校當中,實施完整的教育教學,開展相關方面的活動,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反思性,而且能夠讓中小學教師達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形成更好的教育參與主體。
2 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小學語文教師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本身作為教研活動的主體,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觀摩課堂來進行展示。觀摩型教研活動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在教師的成長道路上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讓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走向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小學語文教研活動阻礙著整個語文課程改革的腳步,根據對教育活動相關方面的分析,能夠找到根源。而且這里的觀摩具有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更加的體現了教研活動現場的有效性。但是,當前的教研活動很難調動起教師興趣,很多教師感覺到教研活動太過無聊,甚至想早點推出。
(二)小學語文教研員或教研組長存在問題
教研員或教研組長在進行教研活動的策劃上并沒有針對性的落實,而且相對來說不夠充分,很難起到示范帶頭作用,而且很多小學的語文課都是一些跨學科課程,所以教研員和教研組長參與的并不多,而且任務也不夠均衡。更多的教研活動缺乏管理,導致教師重視程度不夠,教研組長和教研員還沒有加以干預。
(三)教研活動管理與環境存在問題
教研活動中的活動管理和環境也存在一些問題,很多被稱為公開教研活動并沒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在進行教研活動的形式比較的單一小學語文教師受到了更多的影響,而且能夠體現出小學語文教育的基本規律。在新課程背景下,能夠體現教學研究的內容和方法也可以達到最優化,起到一定的教學經驗的推廣和促進作用。而且相對來說配合不夠緊密。根據小學語文教研管理活動的基本內容來看,教育專業發展并沒有得到培養,而且選擇性也不夠強,所以很難從具體目標上達到實現和落實。
3 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改進對策
(一) 了解教師參與需求,促進教師均等參與
小學語文教師對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基本并不簡單是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更是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德育教育。所以,在進行j教研活動中,要加大教師的參與,例如在對小學語文課文《多夢的季節》一課的講授過程中,需要教師準確快速的定位好課文當中的內容,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目標加以明確,更需要相關的教師做好定位,不斷強調個別教學與規范語文課堂之間的目標實現。達到教師與學生在講授過程中能夠注重聯系性和關聯性,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讓學生能夠對“哼”、“鷹”、“默”三個字進行記憶,更能夠通過不同的段落內容,形成準確的認識,做好生詞的閱讀,而且對容易讀錯的字做好的相關的定位,讓新詞和對話情境之間更加的貼切,也能夠讓學生對語文教師的接受心理更強,促進了教師最終的表達,更能夠讓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得到實現。在教研活動中,更能夠調動起語文教師的教學熱情,用教研活動來更好的促進教學改革,達到更高的水平。
(二)提供多樣化的教研活動,打造新型教研隊伍
對于當前的語文教學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轉變語文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理念,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利用教研活動的成果,促進精彩、多樣、信息化的課堂教學的構建,更好的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讓學生對內容豐富多彩、氣氛活躍、感情真摯的語文課堂充滿無限的感知欲。通過充滿實效性的教研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透徹準確的理解,豐富學生的閱歷、提高學生的成績。
將教師隊伍建設放在具體的教學發展上,促進學生的整體性發展,在提高教育質量的共同目標下,落實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研究,讓教師得到培訓和提高,而且還能夠開展具體的時間教學,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動聯系起來,更好的提高了整個教學實踐的內容。同時也能夠通過專業化發展,達到彼此之間的融合和發展,讓教師基本水平得到提高,教師的研究活動得到與學生和自身的緊密配合。
(三)基于教研活動評價標準加強監測與評估
在我國語文教學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小學語文教學作為課程改革的一項重點,也在隨之深入推進。在日常的教師教研活動中,也能夠找到一些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弊端的根源,那就是很多教師還存在著很多不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這些弊端束縛著學生的思想,限制了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作為教研活動經過一定的周期性研究之后,要能夠拿出一個階段以來的教研成果,該成果可以切實有效的提高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保證語文課堂的生動有趣等基本的特征。同時,對語文教學中遇到的時間問題進行解決,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整個活動充滿色彩。根據教研活動的相關聯系和探索來看,這是一種未知的教研活動,能夠緊密圍繞教學問題展開,而且做到了合作和交流。
4 結語
概括的說,這種教研活動,需要一定的主導者來為整個活動進行防腐的探究,同時更需要彼此之間進行對話和探究,生成新的對話,強調了主動性。同時整個教研活動還要盡可能的制定出可實施的操作要求和規范,對于教研活動的結果要建立起評價量標和相應的管理措施,最終構成一個立體化的完整的管理系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有一個十分頭疼的問題,就是因為語文知識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在理解和記憶相關人名、地點、時間、事件等單純知識時覺得枯燥無味,一味地死記硬背,使很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興趣不足,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設計。
如何增強小學語文知識的直觀性、可讀性,提高課堂效率,使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興趣活動,成為我在教學中思考的首要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我想,在于找到調動學生將最感興趣的已有知識與新知相聯系的橋梁。課件演示,可以作為這個橋梁之一。恰當地運用語文教學課件,通過讀與識,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看圖直觀教學,注重知識結合,使之成為學習小學語文的一項技能。它不僅僅使本學科受益,事半功倍,同時其他相關學科的學習也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讓學生在學習上不孤立學習某一學科,而是清晰各學科的有機聯系。
在教研的過程中,我先是在網上查找了多篇相關論文,學習全國名師是如何突破這一問題的,然后在語文教研組內研討如何行之有效地去提高學生的讀與識能力。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對比,但是因為太心急想教會他們,自己說的偏多,學生的看圖與反思時間偏少,教學效果不理想。
針對這個問題,備課組內的同仁幫助我一起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指導學生注意以下兩點:(1)由表及里,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在分析中提出問題、提取信息;(2)由此及彼,引導學生對比圖片,在比較中獲取信息。
在接下來的課堂實踐中,我著重在教學中注意這兩點,效果的確更顯著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知識學習也輕松并更有實效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興趣與能力都大幅度提升,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也水到渠成,提高了教學實效。
【摘 要】根據中小學教學需要,研究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是教研員基本職責。
【關鍵詞】引領 教研 專業 發展 評課
《國家教委關于改進和加強教學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教研室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設置的承擔中小學教學研究和學科教學業務管理的事業機構,“根據中小學教學需要,研究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是其基本職責。從以下幾方面談自己所想。
一、教研員做好示范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授課引領。按照新的課程理論和學科課程標準,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為教師提供可資借鑒的范例,而非“作秀”。
(2)評課引領。根據課標要求,借助個人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及其背后的支撐理念,提出問題的核心所在,并提供適合于當時教學場景的可供選擇的行為方式。在評課活動中,力求通過與教師對課堂教學問題的探討,使授課教師得到既知道如何直接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又學會如何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雙重收獲。
(3)論文引領。一個作家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一個教研員同時也應該是一個思想者,因為思想是寫作的眼睛,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教研員要善于在思考中總結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利弊和得失,并提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寫作文章,表達思想,傳播經驗,提供范例。
(4)課題引領。善于將課改中的問題提煉為研究課題,進行專項改革研究,以解決校本教研中的困惑。
(5)命題引領。能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校本實際,命制出高水準的試題。一個教研員,只有當他不斷地從奉獻型教師向創造型教師轉變,從操作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從單向型教師向互動型教師轉變,從被動型的教師向主動型教師轉變,從事務型教師向事理型教師轉變,從事理型教師向智理型教師轉變,那么,他在校本教研上才會具有生命力、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二、教研員要從“五力”發展自己:
(1)學習力。教研員應當成為學習的先行者。教研員加強文本學習和向同行學習,促進自我完善,獲取專業發展“內源性”學習力。
(2)研究力。研究是教研員的立業之本。教研員應應結合日常工作、教育現實,發現問題并開展研究,形成基于實踐的“應用性”研究力
(3)指導力。指導是教研員的基本職責。教研員應根據不同教師的水平差異、不同問題的嚴重程度給與不同的指導,形成專業引領“差異性“的指導力。
(4)示范力。示范是教研員對教師專業引領的有效方法,也是展示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有效途徑。教研員應通過“親臨課堂執教―課堂示范”、“主講課堂教學―講座示范”、“提煉課堂研究―成果示范”等活動,形成教研員“形象性”示范力。
(5)創新力。創新教研工作機制、提升教研實效、有效落實專業引領是時代的要求。教研員必須結合時代要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教研工作新機制和教研工作新方式,從而提升自身“研發性”的創新力。
三、教研員應該樹立四種意識
關于這個方面,我想引用我自己的一個經歷來說明。,我從一所小學調到市小學語文教研室工作。在一次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中,一個分管小學語文教研的副校長讓我參加學校舉辦的教研組長會議。我觀察了8位小學語文教研組長的發言,發現這些教研組長在交流教研組計劃時對教研組的職能認識不到位,因而也就沒有在計劃中很好的落實相關要求。在聽取他們回報的基礎上,我對小學語文教研組長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
(1)服務意識。教研組長的首要職責是為組員服務、為處室服務、為學校服務,只有樹立好服務意識,教研組老師的教學水平才能在整體上得到提升,處室的計劃才能得到完滿的執行,學校的相關工作任務才能得到全面的落實。
(2)領導意識。教研組長僅有服務意識是不夠的,必須充分發揮領導意識。既然你是教研組長,你就有權利和義務領導全組老師開展相應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只有樹立領導意識,你和你所領導的教研組的教育教學研究等工作才能得到落實,教育教學研究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3)大教研意識。當時全市小學語文期末開始了,基于當時的認識,要做好全市小學語文期末測試的復習備考工作,必須在關注本學科教學研究的同時,還應當適當關注其它學科的相關情況――正如當時時下所言,“把好自己門,適當串串門”。這就要求有跨學科的教學研究意識,我當時稱之為“大教研意識”。
(4)創新意識。教研工作還必須結合時代要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探索教研工作新機制和教研工作新方式。
四、我是如何實踐教研員這一角色的
要做好教研員這項工作,特別是要有效開展這項工作,確實有許多難處。為此,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下面結合我的經歷,談談我的做法。
(1)學習讀書。在許多老師的眼里,教研員必須是全能冠軍,你不僅要指導如何說課、上課和評課,你還應該懂得如何命題、如何評價,你也應該懂得實驗創新等等。顯然,要成為全能冠軍是不可能的,唯有的彌補方法就是認真學習,多看、多思、多想。對于學習,特別要給教研員建議的,除了看一些教學論、教材教法等方面的雜志和書籍外,還應該閱讀一些教育經典名著,提高自身的底蘊;此外,我們更多的關注教,較少關注學,因此還建議教研員要多多開展關于學習論著方面的學習,這很重要。
(2)教學調研。教學調研是教研員的常規工作,本人非常重視課堂教學調研,因為課堂教學調研以及伴隨交流調研的一系列交流研討活動將成為教研工作的活力之源。在調研活動中,我非常關注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對于教師的教,我關注老師們教什么、為什么教、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等四個問題;對于學生的學,則關注伴隨老師施教活動的開展,學生將有怎樣的表情、怎樣的困難、怎樣的反映、怎樣的問題。聽課后,我非常關注同組老師在評課交流活動中說些什么。注意收集這些材料,將為反思研究提供很好的素材。
(3)反思研究。反思研究是基于學習和調研基礎上進行的,主要針對學習和調研中遇到的問題(包括自身遇到的問題和老師遇到的問題)開展相關的反思活動。
對于學習和調研過程中產生的困惑,必須從根源上去分析研究。
(4)專業引領。對老師的專業引領,如果能根據教學調研中的問題逐一予以引導與分析,將對老師起到非常好的幫助和提升作用。從調研過程看,老師遇到的問題既有觀念等認識方面的問題,又有對教材等教學資源的理解與應用問題,同時還有教學基本技能和素養的問題。對于這些不同的問題,將采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來引領。
(5)交流研討。網絡平臺的交流研討是獲取信息的有一重要途徑,我非常重視這一渠道。
(6)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因其具有系統性、計劃性、序列型等特點,是一種深層次的教學研究。開展這樣的教學研究,不僅很好地提高組織者的研究水平,而且對鍛煉提高組織者的組織協調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7)考試評價。做好考試命題工作對指導小學教學、給小學語文教學良好導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許多事實都可以證明:一位好的教研員可以帶出已知好的學科教師隊伍,教研員一定要有助師成功的奉獻意識,把教師的成長看作師自己最大的成功,把教學質量的改進和提升當作師自己最好的回報。
摘 要:教研活動是貫徹教育方針,落實教育教學計劃、教學常規,開展學科教研的活動。教研活動是教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一種關鍵,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應該成為教師碰到問題時能獲得專業支援的的一種方式。
關鍵詞:教研活動;教學觀念;改進措施
教研活動是貫徹教育方針,落實教育教學計劃、教學常規,開展學科教研的活動。教研活動是教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一種關鍵,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應該成為教師碰到問題時能獲得專業支援的的一種方式。
作為教師,我認為首先應該弄清什么是教研,研究什么?
什么是教研?教研就是指教學研究。
研究什么?一是研究教材、研究學生。二是研究我們怎樣利用教材、教學生學些什么?怎么教?學生怎么學?三是研究優秀課例,人家教學生了些什么?怎么教的?為什么這么教?比我們自己的教法好,好在哪里?
通過教研,弄清楚、弄明白“教什么、怎么教”這兩個關鍵。即學法、教法的研究才是教學研究的重點。偏離這兩個重點的教研,一味地分析試卷、試題,我們成了考試研究員了,不是教學研究員了。
只有加強對學法、教法的研究,才能真正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教育技能。教研活動才能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
近年來,我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在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在省、市級課改專家的幫助指導、引領下,全體小學語文教師不懈探索,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現實中的教研活動還沒有充分起到它應有的作用,淡化了其應有的價值,那么問題在哪里呢?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存在的問題
1. 有的教師自我提高的能力不強,教學觀念轉變難。
語文作為母語課程,學生的學習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必要時的指導者作用。
我們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出現兩種錯誤認識,一種是把學生自主學習異化為自流,放棄教師指導者作用;一種是過分夸大自己的指導者作用,剝奪了學生靜下心來讀書、寫字的機會,剝奪了學生表達的機會。他們一旦看到別人的課上得好,學生的能力強,就會埋怨自己的學生笨,當然,學生的客觀差異是有的,而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技巧無疑決定了學生智力的開發程度。
2. 部分教師對公開課缺乏正確的認識。
公開課是教研活動中的一個重要形式。公開課的實質是帶著問題去進行,提出教學過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并圍繞這個問題去設計教學,一起分析研討,找出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實踐、改進這種專題性研究形式的公開課不僅能集思廣益,而且能就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逐步形成系統的教研成果,達到預期的目地。
目前許多學校的公開課仍然停留在形式上,有的甚至是為了完成學?;蛏霞壗探o的任務。教研活動在安排上往往缺乏計劃性和系統性,沒有形成對問題統一和深刻的認識。教師關注的是教了多少知識而很少去關注學生學了多少知識。由于教師只關注教師的教,因而必然會忽略學情的反饋,到底學生學習的情況如何,教師也就不可能去關注。只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層面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真正從關注教師的教轉為關注學生的學。
3. 評課中缺乏誠懇的意見。
在教學活動中,學校在每學期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公開課。其流程就是說課活動、聽課過程、評課,目的在于教師教的相互學習與交流。但這些活動都是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研討的作用。其主要表現教師在做客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甚至是不厭其煩的進行演習,導致所謂的公開課不能反映教學的真實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制約了教師臨場的教學機智和教法的靈活運用。一位老師是這樣說的:“每學期開學初,每個教研組都要求有一兩位老師開公開課,要求全校的老師都來聽課、研討,當聽完課后,教研組老師圍坐在一起,也很熱鬧,七嘴八舌地評課,相互恭維,不說真話的不良習慣,但是講來講去是這個問題應該怎么問,那個板書應該怎么寫,雖然這也很重要,但感覺這樣就事論事的評課總缺少了些什么”。其實,公開課的真正目的是總結經驗,肯定成績,更重要的是發現并糾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是授課者和聽課者從中受益。學校的教研活動應該是面對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的研究,也只有如此教研活動才是有意義的,對教師才是有幫助的,反之沒有價值
4. 研究過于形式化,過程化。
公開課不指向教學實踐中具體的問題,目的不明確。也就是說,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的上課、聽課、評課、經驗總結方面,始終是“就課論課”的形式,而沒有指向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每一次的教研也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所以這樣的教研就猶如缺乏靈魂的軀殼,顯得蒼白無力。教師們只關注個人經驗,運用個人經驗解決問題,而忽略他人的經驗,不會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有些教師雖然也搞了一些專題研究,但由于缺乏科學性、計劃性、系統系,所以研究也往往是隨意的、零碎的、膚淺的。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情況下,要結合學校教育教學情況下進行一些課題研究,教研課不能無目的的上,每一節課都應圍繞課題展開,這節課究竟研究哪一方面的問題,運用哪些策略,取得的效果怎樣,都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課題確立后,一定要邊實踐、邊總結,再實踐再總結,不斷豐富和完善。在此期間,全面地了解課題的進展,所以必須堅持寫“階段總結”,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共識上升為理論,再用這正確的理論去指導教改實踐,不斷探索教學的內在規律,使教研工作能力和教學質量同步提高。
5. 對教研的認識存在偏差。
提到教科研究,有些教師認為那是科研人員的事情,我們教師只要上好課就可以了,甚至有的教師認為所謂的教研就是寫幾篇論文,這就是對教研缺乏正確認識。作為教師要善于總結,善于提煉,用科研的方法去對待,處理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就能使教育教學工作有序、有效、規范。
其次教研活動也出現了一些盲目性和隨意性。有些學校搞課題研究室為了裝點門面,應付上級檢查,全然不顧本校的教學實際。但教學質量并不理想。
二、小學語文教研活動的改進措施
1. 繼續通過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優質服務。
繼續通過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教材教法培訓、送教下鄉、典型教師展示課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動為基層提供科學的、實效的、扎實的、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策略。
2. 努力營造教科研氛圍。
目前的語文教研活動,缺少的不是活動,而是教師個人的教科研工作,通過開展語文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構建有效教學的行為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全組教學均衡、持續、穩步發展。
3. 加強老師學習,切實推進語文教研活動,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1)教師除本校崗位練兵活動活動以外,要積極參加區教研活動。做到有參加,有記錄,有匯報,有收獲。
(2)力求以各學校備課組為單位,積極開展練兵,有專題負責人定期進行檢查。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要求我們教師要積極投身到教研活動之中,時刻發現新問題,研究新問題,總結教學活動中的新經驗,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業務水平,才能為培養優秀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摘要〕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觀念顯著改變,一批理念先進、敬業精業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但有極少數教師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學觀念;有效果的校本教研應是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教研活動 教學反思
為了加強課堂教學交流,落實課堂教學研究工作,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本學期縣教研室開展了片區課堂教學研討活動?;顒拥玫礁餍nI導和廣大教師的支持。有效教研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平臺。但是目前有效教研在我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對小學語文有效教研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推進區域小學語文有效教研的措施和方法。
1 當前教研中不足之處
1.1 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觀念顯著改變,一批理念先進、敬業精業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但有極少數教師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轉變教學觀念;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指導地位有待進一步確立。1.2教師已經把課后反思作為自己專業成長的主要途徑,但反思的面“過窄”,更沒有從行動反思上升到理性反思上來,甚至有部分教師把課后反思作為學校規定的“任務”,缺少自覺行動。
1.3 校本教研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途徑,已經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并在校本教研活動中發展了自己,提高了自己。但校本教研組織相對薄弱,形式相對單一,不能滿足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
2 關于改進工作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
2.1 構建小語教研的目標管理模式。教研活動專題化、系列化、多元化,通過課題研究,確定教研活動的“雙向”目標,讓教研目標具體化,更加貼近教師的需求,更加貼近教學的需要,更加貼近學校發展的期望,以保證教研目標的達成。采用目標分層設定:“教師個人成長目標――基層學校發展目標――區域小語教研目標”,形成教研目標的系列化和層遞性,并分解目標,逐級達成,從而實現教研的目標管理,提升教研的有效性。
2.2 創新目標教研活動的形式。教研活動專題研究和特色研究相結合,集體研究和個體研究相結合,群體發展和個案研究相結合,圍繞設定的教研活動目標,形成教研活動系列化、多樣性,創新教研活動的形式。逐步組建區級小語骨干教師備課組和命題組,通過對教學目標及課堂教學案例的設計與研究,對基于目標教學的背景下的試卷命題的思考與實踐,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為培養一批市區級骨干教師做好鋪墊。通過目標教學的案例集和創新作業設計的推廣,切實為一線教師服務,讓其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二次備課和教學反思,并以此引導廣大教師,將他們的教學行為逐漸引入區域的教學理想境界。
2.3 研制區域小語教研有效性的績效評估辦法。行之有效的績效評估辦法,有利于科學評價教研活動的成效;有利于問題的發現與反思,促進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和諧區域教研氛圍的形成。
2.4 高語文教師多種能力。通過培訓或競賽提高教師對教材多角度解讀的能力、教學的獨特創意能力、案例的深層次分析能力、問題的發現與解決能力、小專題的專項研究能力等。具體訓練層次為教材研讀,資料積累,教案設計,作文研究,敘事寫作,測評指導,案例分析,課堂教學技能訓練。
2.5 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與密度。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素養是關鍵的因素。為此,一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培訓計劃,確保學習時間和質量。二是鼓勵語文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大膽實踐,不斷探索,努力超越,提高自身的業務功底和實際的教學能力。三是加強對語文學科教師新課程理論學習和語文課標(修改稿)、教材教法的培訓,并經常調查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改進聯校教研和校本教研的形式,召開研討會,及時解決問題。四是盡可能給一線教師提供參加研討、觀摩的機會,而不是只讓個別骨干教師參加,強化二級培訓管理,擴大教師的收益面。建立骨干教師幫扶制度。發揮各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作用,定期“示范觀摩”,將新思想、新方法及時傳播,在深入基層進行理論與實踐培訓的基礎上,促進每一位語文教師專業成長。
2.6 摒棄陳舊的教材使用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課程理念下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作為教師,一定要轉變舊的教材使用觀,要以教材為依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作為傳授知識鍛煉能力的依托,變完全依賴教材為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2.7 設計有效性提問和討論讓課堂教學更有效。有效地提問能激發學生討論、思考,能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保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學生自主的學習狀態。這種狀態的維持取決于教師的“提問”是否有效。因此,我們應該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抓住知識的疑難點提問,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更不能是教師包辦,自問自答。堅決杜絕無效提問和無目的的隨意提問。
我們要努力改進“教”的方法,要用好課文這個“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體驗。一定要帶領學生深入文本的語言中,讓學生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借鑒語言。利用課文這個“例”,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指導的方法策略要體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無定法,一節課的教學設計、過程、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師得心應手的,就是更好的。
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給教育發展帶來了無限機遇和挑戰,如何依托網絡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當前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學校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心小學,校園網實現全覆蓋,擁有計算機200多臺,其中教師辦公電腦120多臺,基本能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同時,教師家庭電腦普及率達99%以上……可以說,網絡已經融入到農村教師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教育博客,教師專業成長的家園
博客的興起,最初讓教師們感到陌生和茫然,而連云港教育博客的建立,讓每位教師認識了博客,熟知了博客,它給教師成長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為了激勵教師開博客,寫博文,學校出臺了一系列制度和獎懲條例,反復召開教師會,耐心做教師的思想工作,教科室領導、語文教研組長也都率先開通博客。最終,教師們搭建起了自己的博客,似蹣跚學步的嬰兒,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撰寫博文,貴在堅持。為了用好博客,讓博客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家園,語文教研組長配合學校教科室,開展了比、學、趕、幫、超活動,引領教師在博園揮灑汗水,辛勤耕耘。教師們在把課堂上的感悟、發現,甚至是靈光一動,都敲擊進自己的博客。在這里,智慧的火花碰撞出了嶄新的教學思想;互不相讓的爭鳴,總結出了寶貴的教學經驗;文筆酣暢的生活隨筆,讓教師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如今,教育博客這方天地,開滿了無邊的鮮花,全校教師似一只只辛勤的蜜蜂,在這里盡情地采蜜,吮吸精華,釀造語文教學嶄新的境界。一位教師在博客中這樣寫道:“博客不僅是知識的寶庫,還是我們成長的樂土。在這里,我們開闊了視野,充實了生活,自身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發展?!?
二、校本培訓,教師專業成長的港灣
傳統的校本培訓,多為面授式的灌輸,規模大,周期長,收效慢。而基于網絡的校本培訓,以其獨有的開放性、快捷性、互動性,克服了傳統培訓的弊端,提高了校本培訓的實效性。
(一)網絡平臺,為集體備課插上了雙翼
集體備課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日益發達的網絡又為集體備課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學校利用網絡平臺為教師實現了立體備課,使集體備課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與其他教師交流教學思想和教案設計。集體備課的內容由備課組長帶領大家在網上集體討論確定,備課組長指定“主備”教師,主備教師在網絡上自己的教案設計,集體備課成員以跟帖回復的形式進行討論、提出建議。主備教師整合其他教師的意見和建議,結合自己的實際,修改教案,形成定案。備課組成員共同使用定案,上完課后,根據課堂效果和感受,再在網絡中開展二次研討,主備教師再根據這些反饋信息,撰寫教后反思,完善集體備課的成果。
(二)QQ群實時交流,方便你我他
學校建立了“黑林精英”QQ群,將全校教師納入其中,實施群組式教研管理。利用QQ群的即時在線聊天、群共享、群郵件等功能開展網絡教研活動,極大地方便了教師之間的學習和討論。在這里,每個人的發言都會一石激起千層浪,激烈的辯論、熱烈的研討,展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教師專業發展道路。
三、遠程研修,教師遠航的明燈
每逢假期,遠程研修如雨露滋潤教師們的心田。在這里,有伙伴的同行、專家的引領,教師們如魚得水,如蜂采蜜,吮吸著各種營養。在遠程研修中,不斷創新、不斷進取,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業務綜合能力。
語文教師劉艷執教的班級是全校出了名的差班。通過網絡研修,她認識到應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和體驗。為此,她改變教法,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敢于質疑。發動學生在課堂上大膽交流、熱烈討論,這樣全員參與的互動式課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學期下來,班級成績躍居全校前列。劉老師在博客中這樣寫道:“每個學生都渴望上進,渴求知識,都需要教師的關注和肯定,只要你重視了他,欣賞了他,他們就會‘受寵若驚’,傾力回報?!?
網絡教研能促進教師日常教學研究、日常教學反思的能力,使教師成為研究性、反思型教師;網絡教研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經驗交流,彌補農村小學教學資源匱乏、教學經驗欠缺的不足。在網絡教研中交流共享,教師既可及時表達自己的思想,又可萃取和鏈接互聯網上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信息與教育資源;網絡教研拉近了農村小學教師與城市小學教師視野廣度上的差距,使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為“有勁可使”的地方。(作者單位:江蘇省贛榆縣黑林鎮中心小學)
摘 要:本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與信息化的時代,這就向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面對時代的新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話題,本文淺談了關于小學語文教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研 問題 對策
一、小學語文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長遠的工程,必須在一定的原則指導下進行。所謂的原則,通常是指"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準繩"。我認為語文教學原則應堅持以下幾點:
(一)堅持整體教學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意研究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形成最佳的課堂結構模式,以便向45分鐘要更高的教學質量與效果。為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注意以下兩方面要求:第一,從整體把握全篇文章入手,進入對重點的局部做精雕細刻的揣摩,再回到文章的整體上來總結;第二,課堂上要把能力培養、知識傳授、情操陶冶與思維訓練等小學語文教學的各項任務熔于課堂教學之中,這條原則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已時刻伴隨,而且很有成效。
(二)堅持思維創新原則
語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最高層次是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高智能思維活動。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維基本性質,又具有自身的獨創性、突破性和新穎性。尤其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首先要求人們具有創新意識,要求學校教育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擺在突出位置。
(三)堅持素質教育原則
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是針對應試教育而言的,它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學生德、智、體、美、勞等諸素質為主要內容而實施的教育。為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
二、小學語文教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繁多,身陷各種檢查研究
在小學中,許多學校都把教研活動提到了重要日程,學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但教師認為搞教研活動,無非是聽聽課,根本就沒把其當成一回事,公開課講的多了,教學方法大同小異,實在覺得心煩:倘使硬著頭皮聽下去簡直是浪費時間。教師誰都知道這樣的教研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可是誰都沒有勇氣去進行教研創新。原因很簡單:在一些學校,教師因為教學負擔過重根本無力去從事教學研究活動。大多數教師的周課時總量都在18節以上,既要各課、上課,又要管理班務,還要應付各種評比、檢查、考核,完成各種計劃、記錄、報表等,哪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理念、鉆研新教材?即使勉強為之,也只是抄抄學習筆記而已,因為不抄就無法完成,長期以來大量的無效勞動給教師帶來了繁重的教學壓力,實在是不堪重負。
(二)教研活動形同虛設
許多學校為了把教研活動搞的熱熱鬧鬧,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開始搞起了所謂的教研。一線教師都知道,教學研究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難取得成績的。僅僅是為了熱鬧搞教研還不如干脆放棄。搞教研必須先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積累,在此基礎上再確定一個長遠的研究課題,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然后在教學中去驗證,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僅僅注重研究形式而忽視過程,終究難以取得驕人的成績。
(三)信息渠道落后,教研資源不足
一方面學校因為教育條件落后,導致教育信息閉塞,教師長期處在封閉的教學環境中,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難以及時更新,教學很難步入創新發展的軌道。另一方面教師只注重于校內的探討,學校為節省資金也不愿派教師外出取經,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思想就變得極為陳舊,也就談不上去進行教研創新了。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研的策略
(一)課例研究
學校應重視常態課的課例研究。以小學級組為單位先進行單元備課,中心發言人對整個單元的課文進行教材分析,明確教學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教學設計。在此基礎上,選取重點課文展開進一步研討。執教教師對所選課文進行深入地鉆研,搜集有關資料,撰寫教學設計。執教后,級組內進行評課,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討論、修改和完善教學設計。
(二)專家引領
盡管教研是在“本校”展開的,是圍繞“本?!钡慕逃虒W問題進行的,但它離不開專業人員的參與和引領,否則,校本教研的研究很難有大的提升,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校本教研的過程中專家的引領就顯得非常重要。主要通過專題講座、專題談話、進行現場指導、教學示范、課題引領等形式指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研。
(三)網絡互動
為了提高研討的互動性,可以利用QQ群。老師們在群上對日常教學中出現的現象,充分發表意見和展開討論,使問題困惑及時得到解答。更重要的是,在聽完課后,可以充分展開評課。除此,教師們還可以充分發揮自己博客的作用,把研究課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反思公開發表。老師們聽完課后以跟貼的形式發表評課意見。只要在網絡環境下,老師們可以三言兩語,可以隨時提交意見,可以隨時補充意見,可以隨時借鑒別人的經驗,這樣的評課方式更加人性化,受到了廣大老師的歡迎??缭綍r空的網絡下的教研模式促使教研活動的參與面更廣,參與積極性更高,教研活動更富有效益。通過網絡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學困惑、教學觀點、教學經驗與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達到一種更高的學術層次,促進了普通教師與國家級專家和各地優秀教師的廣泛交流,從而使每一個參與教研的人員都從中獲益。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課程,教學非常注重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如何提高教學效益,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隨著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被提出。這是提升教師教學質量一項重要標準之一,自從被提出之后深受教師喜愛。本文分析了小學教學中,如何將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融入其中,并且分析該活動作用。
【關鍵詞】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一、同課異構意義
同課異構,望文生義,可以理解為不同的教師用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習慣,對同一個教學內容以及知識點進行講解。教師本身知識結構、教師各異人格魅力以及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進行教學時取到不同教學效果。同課異構幫助教師對本教材進行分析,一般而言,對教材進行理解以及編寫,正是對文本正確理解以及解讀重要方式之一,而這個過程正是異構之過程。同課異構概念的提出,是對同一年級不同班級教師教學提出的,它評價教師教學設計以及實際教學。使得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實現相互旁聽,相互交流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學工作和質量提升。而且,還可以監督教師行為,像補償補課、有償家教以及違規辦班收費補等。
二、同課異構組織形式
(一)專家形式
同課異構可以由專家組建,該形式主要指的是由本學?;蛘咴摰貐^有權威的資深教師組成專家團,教學全過程有專家進行陪同,監察每個教學活動,使得同課異構活動的開展更具科學性。
(二)教研組
這個形式比較簡單,是由學校內部該學科組長自發組成調研小分隊,參與整個調研工作。這是一種學校內部教學設計之間的較量,執行的形式是選擇相同的教材課程內容,讓不同的教師進行開講。在課堂時間,分成小組形式,相互旁聽。并且在課堂上根據觀察提出不同意見,對該教師教學設計提出意見和看法。等到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總結經驗,進行反思教學,給其他教師提供學習以及參考需要。
(三)日常教學
該形式比較單一,它指的是不是在一些大場合,而是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堂教師學中實行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該教學形式能夠查看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師素質。該同課異構方法對剛畢業進入教學崗位的教師比較適用,能夠給年輕教師提供學習借鑒。而且該方法可以分析教師教學設計、教學思路以及教學理念。在今后教學中,能夠轉化為己用。隨著教學事業不斷推進,教師教學壓力越來越大,每個科任教師都希望自己帶領的班級能夠突破牢籠,取得良好成績。因此,教師會進行補課,會幫助學生訂購書籍,這些教學活動應該嚴格控制。在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時,能夠保障學校教學質量。
三、同課異構作用
隨著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學校重視教學效益。同課異構順應社會發展被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它將學校作為評價介質,鼓勵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善于總結教學方法,善于分析自身缺陷。實際教學中,要將同一教材,同一課堂作為媒介,使得教師進行教學時,能夠總結不同教材形式,教學目的解讀教學形式??梢詤⒖疾煌慕虒W方法、教學設計以及教材材料分析等等,在這些方面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容和教學效益。從他人的教學設計中,學會總結教學設計優點,摒棄落后傳統教學方法。在思想對碰中產生火花,取他人之長彌補自我短處。切實將同課異構評價,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出實際作用。
(一)顯示教師實踐能力
每個教師的知識結構不盡相同,在這些知識體系中,主要有顯性以及緘默知識體系區分。顯性知識比較容易理解,它指的是在現實教學中,這些知識能夠通過實際意識表現出來,而且可以在以往教學中得到體現,例如,最常用的語文語法。而緘默知識指的是,無法用知識形式展現出來,無法從意識中獲取。只有自己在親身經歷后感受之后,才能夠獲取。這些知識不能僅僅通過語言來傳達,它還通過個人在感受知識魅力之后,能夠將其吸收在內。開展同課異構能夠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質量,有效地優化教師知識結構。
(二)利于教師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主要包含對重點知識進行解析,確立難點以及重點知識,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融入教師個人教學方法。然而。每個教師知識結構不盡相同,教師講解知識點的方法不相同。哪種教學方法適合學生需求,哪種教學方法學生更容易接受,哪些教學效果比較突出等等。這些教學目的的實驗有賴于同課異構科研活動進行評價和指引。教師經過比較之后,明確自身教學缺陷。他們在日后教學時,會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會使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梢远x同課異構是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教師在該平臺上自由舞動,教師教學質量、教學效益全面展現。明確該科研活動重要性之后,重視該科研活動,提升教師師資力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同課異構活動是一種比較系統的教研活動,語文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方式同名教進行比較,進而進行理性思考該問題。教學課堂中出現的事件以及事件背景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教師能夠看到自我教學落后,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同課異構逐漸成為教師評價教學成果以及教學方式重要形式之一,通過交流對比,在斗志上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又能完善教師教學缺陷。
【摘 要】 教例研究法是現在中小學語文教研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從語文教研活動的顯著特點和教學理念提出教例研究法在中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中的應用,基于新課標課堂教學案例在教學中的處理,淺析教例的形式、案例作用以及在教研活動中教例分析的步驟。
【關鍵詞】 教例研究;中小學語文;教研活動;教例
一、關于教例研究
教例是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真實事例,也稱案例。教學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簡單地說,一個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1]。研究,已經成為我們文明的一種普遍現象,我們每個人都受到它的影響。[2]教例研究,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教學案例,教師進行學習、研究,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有效的方式。教例研究過程本身是反思、認同、獲得意義,從而達到內心世界改變的過程,其思考的深刻性、性感的豐富性、對人的內心世界的強烈沖擊性,是傳統所難以達到的。[3]本文主要從中小學語文教研活動的特征,剖析中小學語文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動中應用的價值和實踐。
二、教例研究在教研活動中的作用
教例具有創設情境,提供信息,隱含問題,引發思考,揭示規律的作用。[4]教學案例在教研活動中的作用:
(1)增進教師的教學反思
進行教學反思,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余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這樣有利于教師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2)加強教師的教學理論學習
撰寫教學案例,要把教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例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同時,百聞不如一見,教師通過撰寫活生生的教例學到的教學理論,就不再是抽象的、空洞的、干巴巴的教條,而是非常有用的思想和方法,利于教師內化教學理論知識,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用科學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幫助教師總結教改經驗
教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么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并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后的實踐。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學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4)促進教師交流研討
教學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與撰寫論文相比,教例研究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5)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論文、課題研究資料,固然是教學研究;撰寫教例,也是進行教學研究。關于某個專題研究的教例,不僅本身是教學研究成果,而且還是撰寫教學論文與課題研究材料的很好的素材。這類素材緊密聯系實際,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師的能力
首先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教師撰寫自己的教學案例時,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教師通過教學案例深入分析研究,提高教學效益;其次可以提高教師的觀察能力。教師要從日常紛繁的教學事例中發現典型,撰寫教例,能夠促使教師注意觀察教學現象,發現教學問題,持之以恒,就會養成觀察的習慣,提高觀察的能力;再次提高思維能力。運用教學理論的觀點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養成凡事用腦筋好好想一想的良好習慣,提高教師的思維能力;最后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教師從教學案例的線索引申開去,思考教學案例反映的教學現象,就有可能產生一些深刻的認識,獨到的見解,從而產生某些創新。
三、小學語文教研活動中教例研究的應用
我們按“教學實踐探究問題教學反思撰寫教研報告”四個步驟進行教研活動的教學案例研究,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教學實踐。每學期每位語文教師選擇一次課作為公開課,語文組所有教師進行隨堂聽課,并進行記錄。同年級的語文老師選擇同一課題,在同一周的周一到周四進行。同時同課題教師在備課時不可相互討論,這樣才能使教師的個性得到更充分的發揮,也利于教師個人教學問題的發現。
第二步:教研探究。確定周五為教研日,由教研組長組織語文組教師每周五進行教研。以每周進行的公開課作為教學案例進行探究。同一課題的教師先闡述教案的設計意圖及具體實施情況,并指出在具體理論設計與實踐過程中的差異。語文組的教師依次對同課題教師的公開課進行評述,指出其優缺點,教師之間通過相互評述討論,有助于教師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第三步:教學反思。(1)教研會后,執教者要對本次的研討作教學反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他教師的建議作一個書面總結(2)開展網絡評課。將上課錄像、教研組評課記錄、教學反思等材料組成的教學研究案例放到教研組網頁上,讓全校的教師及學生家長參與評述。
第四步:撰寫教研報告。由執教者綜合教研會上的資料及網絡上的評述資料進行匯總整理,撰寫教研報告,并交由教研組長。教研組長將每份教研報告整理成冊,作為寶貴的學習資料,供教師們學習交流,指導下一步的教學實踐。
我是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已十幾年的時間,在以往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針對在教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課程繁多,身陷各種檢查研究
在小學中,許多學校都把教研活動提到了重要日程,學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計劃。但教師認為搞教研活動,無非是聽聽課,根本就沒把其當成一回事,公開課講的多了,教學方法大同小異,實在覺得心煩:倘使硬著頭皮聽下去簡直是浪費時間。教師誰都知道這樣的教研難以收到應有的效果,可是誰都沒有勇氣去進行教研創新。原因很簡單:在一些學校,教師因為教學負擔過重根本無力去從事教學研究活動。大多數教師的周課時總量都在18節以上,既要各課、上課,又要管理班務,還要應付各種評比、檢查、考核,完成各種計劃、記錄、報表等,每天基本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哪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新理念、鉆研新教材?即使勉強為之,也只是抄抄學習筆記而已,因為不抄就無法完成,長期以來大量的無效勞動給教師帶來了繁重的教學壓力,實在是不堪重負。
為此,學校教研組應根據教學實際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形式與實效統一的教研計劃。具體可以從減少活動次數入手來提高教研質量;對于準備不充分的活動盡量減少,絲毫沒有研究意義的公開課徹底取消,做到少而精。教育行政人員應多下鄉搞搞調研,了解教育現狀,而不是坐在辦公室制定一些如何約束教師的無用的所謂的完善的量化指標: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少一些無意義的檢查,讓教師多一些時間進行教學研究;讓教師從大量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走上創新、研究之路。只有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給教師創造寬松、自由的氛圍,給教師以人文關懷,使教師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愿意分享他人的智慧,真正的學習型組織才可能建立起來。
二、教研活動形同虛設
許多學校為了把教研活動搞的熱熱鬧鬧,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就開始搞起了所謂的教研。“優質教案”,“獲獎論文”評出了一大批,錢花了不少,但就是沒有一篇夠得上學術品位。一線教師都知道,教學研究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難取得成績的。僅僅是為了熱鬧搞教研還不如干脆放棄。搞教研必須先有深厚的專業知識積累,在此基礎上再確定一個長遠的研究課題,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然后在教學中去驗證,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僅僅注重研究形式而忽視過程,終究難以取得驕人的成績。
為此,有些地方要求每位語文教師應該將研讀教育教學專著作為自己的必修課,以達到用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的目的。讓教師先確定統一的研究課題,然后鼓勵教師以撰寫論文的方式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再通過自己的教育實踐來加以論證,還可以將撰寫的論文寄給報刊、雜志,一旦被認可后發表,研究成果自然就可以得到公正的評價了,這無疑是注重實效的好做法。
三、信息渠道落后,教研資源不足
一方面基層學校因為教育條件落后,導致教育信息閉塞,教師長期處在封閉的教學環境中,教學思想和教育觀念難以及時更新,教學很難步入創新發展的軌道。一方面教師只注重于校內的探討,學校為節省資金也不愿派教師外出取經,久而久之,教師的教學思想就變得極為陳舊,也就談不上去進行教研創新了。
拓展資源、內引外聯是搞好教研的前提。其一,學校應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針,把交流學習作為教學發展的活力之源,定期派出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外出學習,然后再在自己的教學領域內大膽嘗試,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有突破、有創新。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我們的教學研究水平自然就會提高。其二,真正利用微機、遠程教育、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學校還非常少,其中一條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專門的網絡人才和必要的網絡管理知識,教師上網學習的時間也極其有限,網絡事實上也就成了一種擺設。所以如何真正利用好已有的資源,讓其真正發揮作用是教研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作為學校應該舍得資金投入,制定出相應措施,鼓勵教師去嘗試多媒體及網絡資源進行教學,為教師普及網絡知識,對他們進行專項基本技能訓練,這樣,才能最終達到讓網絡走進課堂的目的。
四、專業引領不夠,教研水平低且重復
目前在不少基層小學的教研中常常有低水平重復的現象,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蘿卜炒蘿卜,炒出來的還是蘿卜。”教研部門很少到校進行現場指導,許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憑經驗、憑權威,教研內容形式仍然沒有多少改變,模式固定,內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紹,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統一作業及教案的設計,或者僅僅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進行大同小異的經驗總結等。
為此,教研的開展必須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專業研究人員的作用。其中,專業引領是關鍵。所謂專業引領,是指專家為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這里所說的專家,既包括專業研究人員,也包括中小學中的骨干教師。首先,學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創造良好教研的氛圍,采用結對子、研討等形式給普通教師以幫助和指導,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現身說法,為教師樹立身邊的榜樣,因為這些教師的經歷對普通教師來說更容易理解,更容易運用于教學實踐。其次,學校要積極爭取專業教研人員的支持,積極利用學校外部條件為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專業教研人員也應轉變觀念,改變書齋式研究,關注實踐,深入學校,切實提供有效指導,與教師共同探討,共同提高。第三,學校還應注意隱性的專業引領,倡議教師多讀書,讀好書。讀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實際上就是與一位大師對話。從教師角度講,加強理論學習,并自覺接受理論的指導,努力提高教學理論素養,增強理論思維能力,這也是從“教書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經之路。
總之,基層小學語文教研形勢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隨著國家對基層教育的大力投入,我相信這些現象會逐一完善,同時基層的教育專家們應該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提前規劃。抓好語文教研,是快速提高語文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
[摘要]: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語文學科,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一直都是基礎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熱點。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作為提高教師技能素質的一項常見活動,深受廣大教師的喜愛,本文提出如何將同課異構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并對其作用予以分析。
[關鍵詞]:同課異構 教學效果 類型
教研活動應立足于教學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教研活動開展的最根本目的。通過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舉辦,可以更好的促進教師之間的學術交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本文將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探討其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同課異構的含義
同課異構,從字面可以理解為不同教師,利用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風格,對同一教學內容,同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由于本身教師對所授內容與知識點的理解深度、教學方法、人格魅力不同,所以在教學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同課異構不僅是對課程標準的反思、教材編寫意圖的理解與對文本的正確解讀,還是對教學過程的異構,對課后評課的異構。同課異構的概念歸結為教師在相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對同一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并且進行互相的評聽課,實現彼此間的互相學習,以助于更好的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二、“同課異構”的組織類型
“同課異構”活動的開展,根據組織的規模與參加人員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的形式。
1.專家引領的“同課異構”,這種組織形式是指由有威信的本校本專業有威望的資深教師,或校外專家全程指導而開展的同課異構活動。
2.學科教研組內的“同課異構”,這是由組內學科的教研組長牽頭發起的教研活動,直接是組內本學科教師之間的較量,選定同一教材內容,由多個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然后在固定的時間上課,全組老師參與聽評課過程,就課堂教學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觀察,并就不同教師的不同設計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集思廣益,形成典型案例。在活動結束后,再由上課的老師整理出教案,做出教學反思,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3.日常教學中的“同課異構”,其并不一定要在一些大場合開展,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其實天天在做,這種類型的同課異構活動更能夠看出教師的優缺點,尤其是對于新教師、年輕教師是更好的學習機會,由于實踐教學經驗比較淺,對于不同層次學生、班級的教學設計沒有清晰的概念,可以通過觀摩老教師的課程,了解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化為己用,并再教授相同內容的時候可以體現出老教師的成熟經驗又可以有自己的創新,并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大有好處。
三、開展“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的作用
“同課異構”以學校課堂教學為場所、提倡教師的反思性實踐、致力于學生的真實發展,集課堂觀察、教學反思、教學課例等研究方法為一體。它以同一教材或同一主題為媒介,使參與者比較不同教師在課程標準解讀、教學材料分析、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方法選擇、課堂生成的處理以及教學風格等方面的異與同,從而加深對有效課堂教學的領悟,有利于教師在比較中分析自身的缺點、發現別人的優點,產生思維的觸動與碰撞,拓寬思路,取長補短,從而實現相互學習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謀求改善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自身的專業發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發揮著諸多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顯性化,優化教師知識結構。教師知識體系的形成,包括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顯性知識指能意識到并能夠表述的知識,它可以在教師以前的學習中所獲取,例如:語文中語法等,而緘默知識是指無法表達和無法意識到的知識,必須有過親身的教學經歷才可以獲得,這種知識不能光通過言語來傳授,但是它可以通過自我與他人的比較來獲得,因此說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可以有效的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體系。
2.同課異構可以幫助教師比較教學過程的異同。教學過程主要包括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環節的設計。在一節教學課程中,教師要明確本課教學的知識點的重難點,這是教師的必做任務,但是教師之間的理解不同,使得重難點的確立也不同,可見,教師對于教材進行深入理解分析之后,確立課程教學的重難點,確立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通過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都可以展現出來,每名教師的風采與魅力都不同,對于教學知識的把握與講解方式也不同,那種方法更加適合學生,更加容易被接受,教學效果最好,通過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可以一目了然,對于教師分析自我的優缺點,完善自我大有裨益,如:在教學方法上,有的教師選擇的是講授法,有的教師選擇發現法;在教學內容的性質和內在的邏輯結構上,有的教師是按照教學內容內在的邏輯順序,把教學劃分為相互關聯的階段和步驟,有的則把教學劃分為若干平行的單元;在師生活動方式上,有的采用的是教師中心策略;有的則采用學生中心策略……總之,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同時為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優勢,提高并鍛煉自校的教師隊伍。
3.同課異構可以幫助教師比較教學效果的異同。教師在課堂設計時用盡多少教學手段,多少教學方法,但最終還是要看教學效果、學生的情況來判斷來衡量,通過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教師對于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他人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學生的表現來了解是否成功,可以通過如下幾個方面來了解:學生的參與度、思維度、愉悅度與合作度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這些都可以清晰的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為自己日后提高教學效果、教學能力做鋪墊。
總之,“同課異構”作為一種比較式的教研活動,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本專業同名課的觀察、進行理性的教學反思,通過對課堂中的事件和情景進行比較,以此達到改進語文教師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同課異構已經成為各教師教學研究方式與成果的表達形式之一,在知識的碰撞中,交流經驗,比較教法,即激發了教師間的上進斗志,又促進了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研;思路與做法
新大綱強凋:“小學的閱讀教學,還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边@里的“引導”,是指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提問或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
系統論有條重要原理:“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痹谛W語文教學中進行提問設計應循什么“序”,才能“漸進”,甚至“躍進”呢?筆者認為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思維發展規律、心理發展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具體地說,在課堂提問中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序”:
一、由淺入深
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有一個符合邏輯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即由認識的低層次向認識的高層次過渡和發展,所以課堂提問也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認知的新高度,最終才能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例如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龍華,也有屠場,我有好幾個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边@個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比較隱晦,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其深刻含義,可依序設計如下提問:①魯迅喜愛桃花嗎?②龍華既是看桃花的名所,魯迅理應去看看,為什么不去呢?③這句話主要表達了魯迅怎樣的感受?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從上文找出有關詞句,明確魯迅是喜歡桃花的。第二個問題抓住學生理解的關鍵,引導學生理解魯迅不去龍華看桃花的原因。第三個問題深入追問,水到渠成,使學生理解這句話蘊涵著魯迅對死難烈士的深切懷念,對反動派罪行的強烈憤慨,表達了魯迅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試想,如果省去前兩個問題的鋪墊和啟發,直接以“這句話主要表達了魯迅怎樣的感受”設問,那么,學生在問題面前會感到棘手,感到困惑,也就達不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甚至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由點及面
語文教材中知識點的作用并不是一致的,集中力量解決那些重點、難點、特點,能最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教師抓住教材中的這些點設問,然后從這一點擴散開去,提出一系列問題,形成提問系統,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進行深層的思索,這樣,由一點而及全面,啟發學生深人理解課文內容。如針對《月光曲》中“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使說說罷了”這個難點,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四個問題:①盲姑娘的話是“隨便說說”的嗎?②既然盲姑娘的話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發自內心,為什么要那么說?③從盲姑娘的話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樣一個人?④聽了盲姑娘的話,貝多芬會怎么想?教師抓住這一難點啟發誘導,使學生明白了盲姑娘是一位酷愛音樂、熱愛生活、關愛親人、具有美好心靈的姑娘;音樂家貝多芬正是被盲姑娘這種善良、純潔、美好的心靈所打動,才毅然“……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為盲姑娘兄妹倆彈奏鋼琴。
三、由具體到抽象
布魯納的研究揭示,少兒形成知識的順序和方式,至少有以下三個階梯:第一,行為把握,即依靠手足去把握對象;第二,圖像把握,即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對象;第三,符號把握,即以語言的形式去把握對象。也就是說,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按照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順序依次發展的。教師課堂提問設計應該遵循這一規律,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向高一級水平發展。如教《駱駝和羊》的第三段時,教師可以分四步設計問題。第一步,找出詞語:課文中哪些詞語寫出羊走進又窄又矮的門時很自在?第二步,模仿動作:誰能做一做“大模大樣”走路的動作?第三步,理解詞義:知道“大模大樣”是什么意思了嗎?第四步,明了用意:山羊為什么要“大模大樣”地走進門吃草呢?教師抓住關鍵詞語,啟發學生進行動作表演,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形象思維,使學生理解“大模大樣”的詞義,最后一個問題歸結到段落的主旨,學生的思維又完成了一次飛躍。
四、由現象到本質
教學中,如果教師只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言文字的表層意義,而不能使之透過表層意義深入領會其本質,那么,學生的認識永遠是膚淺的。語文教學的關鍵也就是幫助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即字。詞、句、段,深入挖掘其所蘊涵的深刻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如《窮人》的第二段中有一句話:“沒什么可抱怨的?!崩蠋熛葐?“‘抱怨’是什么意思?”幫助學生弄清詞義后,進一步設問:“桑娜為什么會感到沒什么可抱怨呢?”這一問題開始觸及實質,但還可以在課文中找出原句回答,體現不出學生思維的過程。于是再問:“桑娜如此辛苦;而得到的僅僅是‘孩子們都還健康’,她可以抱怨些什么?現在為什么不抱怨?這又說明了什么?”這樣,問題層層拓展,步步深入,由現象到本質,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五、由接受到創造
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認為:學生的認知領域可以分為識記、領會、應用、創造等幾個層次(其中識記、領會、應用可理解為是一種接受),學生的認知也是按上述幾個層次發展的,教師設計提間系統時,必須遵循識記―領會―運用―創造的規律。如在《聰明的公雞》一文的教學中,教者可以設計三組問題,第一組:①公雞上門的原因是什么?②狐貍見到公雞講了些什么話?③公雞是怎樣回答狐貍的?這是一組記憶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和熟悉課文內容,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為下一步驟教學打好基礎。第二組:①公雞憑什么戰勝了狐貍?②公雞的心情有幾次變化?③你覺得狐貍怎么樣?……這是一組理解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認真分析其實質,注重培養學生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三組:①公雞在勝利之后會怎么想呢?以后還會不會遇到狐貍呢?遇到了又會怎么辦?②狐貍后來發覺沒有獵人會怎么想、怎么做?這一組問題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是一組創造型問題。這三組問題緊密聯系,層層遞進,步步深入,使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總之,教師設計課堂提問時,應該做到心中有學生,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規律、心理發展規律以及語文課堂教學規律,要堅決反對為圖課堂熱鬧一問到底的形式主義的所謂“啟發式”。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提高獨立思考、自能讀書的能力。
語文課堂教學延伸固然有必要,能夠拓展文本內容,開拓學生視野,但并不是所有的延伸都是必要的。我們的延伸必須建立在對課程內容的準確理解、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準確把握之上,這樣的延伸才是必要的,才是有價值的!記得一位老師在介紹自己的課堂延伸經驗時,曾列舉其執教的《詹天佑》一文,大體的執教步驟為:先讓學生思考、討論“‘之’字鐵路設計是否科學?你有什么別的方法讓火車爬上山坡?”等兩個問題;然后又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開鑿八達嶺隧道時,到底找幾口直井才能既增加工作面又縮短工期”的問題。據該老師講,學生討論的氣氛非常熱烈。但我想追問的是:這是一節語文課,還是一節工程學?如果是語文課,那這樣的延伸至少荒廢了學生習得語言的最佳時期,文中那么準確描寫建鐵路全過程的詞語,學生掌握了嗎?詹天佑在建成舉世震驚的“之”字形鐵路時的民族自豪感,學生領悟到了嗎?在遇到困難時不畏艱難的勇氣與善于克服困難的智慧,學生體會到了嗎?詹天佑那種“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愛國情懷,學生感受到了嗎?……恐怕都沒有達成吧!這豈不是“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這樣的延伸有必要嗎?(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