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3:58: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城市規劃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培養既不能脫離城市環境逐年惡化的現實,更不能拋開宜居環境建設的根本任務。為了提高學生對城市環境的重視程度,培養學生從城市環境的角度對城市規劃進行審視的能力,本文剖析了城市規劃專業教學體系中開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必要性,并闡述了環境影響評價與城市規劃的關系及教學重點。
城市規劃專業 環境影響評價 宜居環境 人才培養
一、開設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必要性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對區域規劃、部門性規劃、產業規劃等的實施所可能引起的環境影響和后果進行預測評價,并在不利情況下提出改進意見或替代方案的過程。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在規劃形成初期就參與其中,并貫穿始終,作為政府部門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從戰略層次上重點論證規劃中未來開發活動的布局、結構以及資源配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提出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整體優化方案和綜合防治對策,并從總量控制的角度提出規劃中的可行項目和限制項目。
1.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實施促進了環境影響評價與城市規劃專業的結合。2003年9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章第八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城市建設的有關專項規劃,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一章第四條規定:“編制規劃應當注意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2.城市規劃實踐及教學中的現實需求。對城市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在各個層次的城市發展規劃中前瞻性地考慮環境影響,避免或降低不利的環境影響,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化進程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僅是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城市規劃實踐的現實所趨。雖然城市規劃專業人才不需要成為環境影響評價師,但是在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意識和知識,可以增強城市環境教學內容對城市規劃實踐的指導作用,有助于提高規劃工作者的綜合規劃能力和規劃成果的質量,以及規劃成果的成功審批。
3.城市規劃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城市規劃建設工作的完成,歸根到底,還是要為人民創造良好的、健康的、有文化的居住環境。這就要求城市規劃工作者在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和社會準則的基礎上,能夠合理地保護與利用自然資源,維護城市生態環境的平衡。從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建立城市生態環境兩方面著眼,合理選擇適于開展城市建設的自然生態環境(包括地質、地貌、水文、氣候等物理環境與植被、動物等生態環境);同時,著力營造城市內部的人工生態環境,通過綠化、環境污染防治、建筑物合理布局、減災措施等手段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通過合理的城市規劃,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有可能做到對外盡量降低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對內實現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有機融合,最終形成城鄉一體化的城市鄉村關系和城市體系。
二、城市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重點――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例
城市總體規劃主要研究城市發展中的宏觀性、方向性和全局性問題,比如城市性質與職能、城市發展的空間結構與功能的空間布局、城市土地利用規模等,并對城市發展中的重點專項或部門性問題提出引導性、控制性的框架,以指導部門規劃的編制與實施。這些內容一般是通過土地利用政策影響供求關系,對開發活動在整體上起到引導作用。城市總體規劃與城市環境關系密切,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的內容,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重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針對規劃內容中的(1)確定城市性質和發展方向,并劃定城市規劃區范圍;(2)提出規劃區內城市人口公用地發展規模,確定城市建設發展用地的空間布局,功能分區以及市中心、區中心位置。教學過程中應強調這兩方面規劃內容的環境影響具有長期性、宏觀性和規劃性,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應依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突出強調這兩方面不僅應對于整個城市,而且應對于區域性,甚至全球性社會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2.規劃內容中的(3)確定主要交通設施的位置,對外交通系統的布局;確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統走向,主要交叉口形式;確定城市地鐵、輕軌走向及車站位置;確定主要廣場、停車場位置、容量;(4)綜合協調并確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電、通信、燃氣、消防、環衛等設施的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這兩個方面主要涉及城市交通等市政公用設施,這些規劃內容的實施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與居民生活質量關系最為密切,也是目前城市環境問題表現最為突出的兩個方面。在教學中,加強在城市總體規劃層次的環境影響評價知識和意識,是從源頭上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同時,這兩方面問題的解決也可為下一步開展具體市政工程項目提供有力指導和技術支持。市政公用設施專項規劃實施評價的重點應放在交通、能源、水務(供水與排水)、環衛規劃方面。
3.規劃內容中的(5)確定城市河湖水系的總體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線;(6)確定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發展目標及總體布局;(7)確定城市環境保護目標及防治污染措施;(8)確定需要保護的風景名勝、文物古跡、傳統風貌保護區、劃定保護和控制范圍,提出保護措施,歷史文化名城專門保護規劃。這四個方面涉及城市生態、環境、景觀等保護與建設,是提高城市整體環境質量的有力保證。此方面的教學重點應放在規劃目標的可實現程度、與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相容性,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以及公眾對此規劃目標的支持力度。
4.針對規劃內容中的(9)確定城市防災要求、規劃目標和總體布局。在教學中應著重分析規劃的不確定性及環境風險,并強調從規劃層次采取降低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及環境風險的措施和預案。
5.規劃內容中的(10)確定舊區改建,用地調整的原則,提出改善舊區生產、生活環境的要求和措施;(11)綜合協調市區與郊區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務設施、鄉鎮企業、基礎設施和副食品基地,劃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綠色空間。這兩方面關系到規劃區內不同地區之間、規劃區內外不同地區之間發展機會的公平。在教學中應著重注意可能的社會影響方面。
6.規劃內容中的(12)編制近期建設規劃,確定近期建設目標、內容和實施部署。可看成是城市規劃總體目標的近期實現,教學中應突出近期建設規劃與總體規劃的關系研究,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
三、結語
城市規劃是實施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效工具,在城市規劃中引入環境影響評價是保證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運用戰略環境評價理論對城市規劃進行可行性研究,特別是對城市生態環境特點、資源水平及城市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可以對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進行預測,提出有效的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及相應的替代方案,克服因城市規劃中某一戰略盲目實施而造成的環境問題,最終實現城市規劃目標與環境保護目標的協調統一。
摘要:城市規劃初步課程屬于城市規劃專業基礎教學階段,如何做好這門課的課程教學工作一直是規劃教師探討的話題。本文從筆者自己1998年至2003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學習和在德國卡爾斯魯爾技術與經濟高等專業學院學習建筑學和斯圖加特技術高等專業學院城市規劃專業學習的認識出發,對現職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嘗試與建議,與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城市規劃初步 課程教學 改革
一. 城市規劃初步課程面臨的問題
在我國城市規劃專業教育近年來在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開展起來的背景下,城市規劃專業課程的設置也一直都處于不斷改革與探索中。城市規劃初步這一課程作為學生從一般專業知識的學習到進入城市規劃專業學習的過渡課程,很多院校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再到有,設置上一直處于非常尷尬境地的過程。究其原因,主要面臨幾個主要問題:
1) 學生對城市規劃專業無認識。大多數學生在報考專業之前,只知道建筑學,對城市規劃知之甚少。尤其在很多學校建筑學和城市規劃大類招生的背景下,學生們只覺得分數高、進來不容易,能考進來就先進來再說,到了分專業的時候,都只想著報建筑學,究其原因是因為人為建筑師可以根據自己想法設計、建造建筑。而對為什么要設城市規劃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到底要干什么,城市規劃專業與建筑學的關系究竟是什么,知之甚少,因此報讀者也寥寥,以至于甚至有的一類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學生很多是報考別的專業分數不夠而轉專業進來的。須知,在我們城市建設蓬勃發展的今天,建筑需要大量有創意的設計人員,城市也需要大量優秀的規劃和管理人才。沒有這樣的認識,學生們也就理所當然的無法了解城市規劃專業的特殊要求,更無法做出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因此,城市規劃初步作為城市規劃專業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如何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是一大問題。
2) 由于學生大多來自城市,對于城市之中各種問題并不陌生,因此也有的的會對城市規劃專業有偏向性認識。有些學生過于樂觀,認為城市規劃就是為城市勾畫藍圖,城市規劃師是一個城市的總設計師,其他部門都要聽他的。有些學生則過于悲觀,認為規劃的圖紙不過是紙上畫畫、墻上掛掛,最后不如領導或開發商們的一句話。這些偏向性的認識將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以及他們今后工作的態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本專業,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習習慣與氛圍也是初步課程需要解決的問題。
3) 專業課課時短,內容廣而多?,F在一般國內城市規劃初步課程的教學時間安排從30個課時到64個課時不等。在這么短時間內,要講解眾多關于規劃設計、規劃原理、規劃管理、城市建設史、城市經濟、法律法規、系統工程(包括給水排水、電力電信、燃氣供暖、道路交通…)等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知識,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在短時間內面臨這些海量知識,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無從選擇。大部分知識點學生們只能聽聽,甚至連基本概念都沒搞清楚就被一帶而過了。老師們在講課的過程中也很難把握住這個度,講過多的話后面的專業課就不好上了,講太少又很容易提不起學生興趣或前后不連貫讓學生摸不著頭腦。
城市規劃初步相當于是城市規劃專業的入門課,對于還沒有正式步入專業學習的學生來說,這門課起著提綱挈領、培養專業興趣、為專業素養打下基礎的作用。一般城市規劃專業所要涉及的基本原理基本設計方法基本工作方法都會提到,讓學生們對今后的專業學習能夠心中有數。不過如何在教學時注意理論與設計相結合,既讓學生們了解城市規劃的基本知識,同時又與建筑初步區分開來,體現規劃專業的特色是值得規劃老師們再探討的。其實這里列舉的問題,大多數院校都有自己的認識,也提出了很多解決的方法。下面僅以筆者的教學經歷提出一些改革的嘗試。
二. 改革嘗試
1. 教學目的
1) 了解城市規劃學科的基本內容,以及和建筑學之間的關系。
2)城市規劃學科課程設計的意義及重點,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
3)了解城市建設的基本過程和一些城市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信心。
2. 教學手段
1)繪制認知地圖
方式:第一次課,每人準備一張A4大小的白紙,在限定時間內(一般15分鐘到30分鐘左右)手繪出自己所熟悉的城市或居住區、村莊,范圍不限,表現手法不限,然后用簡短的幾句話向全班進行說明。要求盡量簡潔,能讓人在短時間內明白所畫城市或地塊的布局、特點等。
目的:
a. 對學生進行摸底。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鄉村,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成長環境,通過這個練習可以看出他們對城市規劃的了解和認識,了解他們現有的基礎和規劃素養。
b.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地方,畫的內容肯定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地方,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圖也會不一樣。這樣幾十個學生湊在一起,在短時間內就可以了解到許多其他的地方,或城市、或城區、或居住區、或小鄉村。不僅增進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同時也拉近了他們與專業的距離,原來同一個地方,在其他同學眼里又是另一番風景。
c. 培養綜合能力。在較短時間內手繪并進行說明,其實最根本的就是在培養學生如何專業的與人快速交流溝通的能力。手繪是我們國家建筑學城市規劃專業傳統訓練學生的方法,一般是兩年的時間,鉛筆素描、鋼筆速寫、水彩、水粉、建筑畫會全部訓練到。當然現在電腦的普及和強度快速的更新能力使我們也越來越多的倚重電腦制圖,很多學生對手繪表示不理解,甚至不屑一顧。國外的院校,沒有像我們一樣這么強調美術課,但是在各個事務所卻非常看重手繪。在直接與客戶的面談中會發現,許多客戶不會也很難看懂充滿專業術語的設計圖,因此需要設計師能快速用簡潔流暢的手繪圖讓人明了他的設計意圖。語言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一般方案匯報都會限定時間,在短時間內要用精煉的幾句話或幾段話讓主管領導、客戶、同行了解方案的精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否則方案做得再好,也容易消失淹沒在冗長無趣的語句中。
圖1:認知地圖-學生習作
雖然學生在此之前還沒有接觸過城市規劃的專業知識,但是一般都具有樸素的城市規劃思想。從圖1的學生習作可以看出,一些學生對城市規劃布局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即使是對同一城市,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所表達的城市地圖也截然不同。
2) 分析場地中人員活動方式
方式:課下自由選取不同的環境(廣場、游園、食堂等都可)繪制平面圖并標注使用該場所的人群,分析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使用狀態。
目的:引導學生接觸行為學的一些初步概念,知道規劃設計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系。不論是建筑設計還是規劃設計,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人的使用而存在。通過這一方式,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去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狀態,為人性化設計打下基礎。
3) 圖底關系的認知
方式:讓學生自選一城市地圖的部分,用不同表現手法只突出建筑、公共空間、道路或者街區,利用黑白或其他簡單圖案的對比,展示城市的空間關系。
目的:培養學生對空間關系的認識,了解建筑單體與建筑群體、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街區地塊與道路廣場等等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尺度和體量的概念,注重體塊的塑造。黑與白的對比,前景與背景的對比,完全不同于具象的描繪,但是卻能表達豐富的內涵。
圖2:圖底關系-學生習作
圖2是兩位學生的作品,都是在表達圖底關系,但是表現手法完全不一樣。一個以單體建筑為主,展現建筑與城市空間的關系;一個以街區地塊為主,展示街區地塊與城市空間的關系。不同的表現手法當然取決于學生所選取的范圍尺度,但同時也取決于所要展示的不同的城市空間關系。
4)城市三維空間的認知
方式:讓學生自選一城市地塊,手繪表現其三維空間的形態,具體表現手法不限。
目的:使學生對城市的了解從二維的平面空間拓展到三維的立體空間上來,建筑的立面、建筑間距、周邊環境、陰影關系、道路高寬比等等關系都可以從圖中直觀反映出來。
圖3:城市三維空間關系認知-學生習作
上面四幅學生習作都體現的是城市三維空間關系。正是因為學生們運用了不同的表現手法,因此也展現了不同的城市立體空間,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5) 城市規劃專業工作方式的介紹
方式:以專題、開展課堂討論、快速設計等方式對城市規劃的幾個工作階段,包括現狀調研階段,分析現狀資料階段,方案階段,成果編制階段等進行演示和介紹。并學會利用各種電腦軟件如CAD、Photoshop、SU、Google earth等軟件認知城市、輔助設計。
目的: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快速方案能力、方案表現能力。城市規劃專業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見影的,因此需要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的細心、耐心以及恒心。
6) 專題講座
方式:邀請有工作經驗的老師(設計師)進行專題講座,介紹一些實際項目的規劃設計過程、經典規劃案例的分析解讀、關于城市熱點問題的感想、設計院工作流程項目運作方式等等。
目的:通過介紹,拉近城市規劃與學生的距離。規劃專業并不是高不可攀,前輩們的豐富的工作經驗可以讓初學規劃的學生們大開眼界,提升他們的專業興趣,同時也可以學習一些獨到的方法,對今后學習工作生活中將面臨的問題與機會有一定的了解。
三. 總結
初學城市規劃的時候一位教授曾經說過,城市規劃專業即相當于萬金油,神通廣大可治百病,什么都涉及,但是其實它又不專精,離開其他專業的配合,城市規劃也只是鬼話而已。而城市規劃初步課程作為一門銜接普教與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的院校還不是很多,想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要走的路還很長。因此,作為教學改革的命題提出,只是拋磚引玉而已。
摘要:GIS課程在城市規劃教學中非常重要。針對城市規劃專業教學對GIS訓練較弱及該專業學生特點,通過研究城市規劃中的GIS應用,探索在城市規劃專業中開設GIS課程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通過課堂講授與課程設計指導兩種方式來讓學生熟練掌握GIS技術,加強對規劃專業學生在GIS等新技術應用方面的訓練,將有助于提高未來規劃工作者的綜合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與經濟發展。
關鍵詞:城市規劃;GIS;教學
地形圖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能夠讀出這些信息對于正確的規劃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過去對設計師的基本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城市規劃專業在規劃設計中所需要的量化分析和決策支持也日益增多,這種分析和決策對于空間信息及其處理提出很高的要求,僅憑人工經驗的做法顯然已經難敷需要。地理信息系統(GIS)是處理地理空間信息的綜合性技術,其空間信息的管理和分析能力使得其在園林城市規劃行業應用非常自然,這方面國內已有不少先行者。
因此,對于城市規劃專業教學來說,探索在城市規劃教學中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結合實際的課程教學和科研項目實踐,將GIS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和科研項目中,通過培養學生掌握GIS強大的數據處理和空間分析能力,來解決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一些問題,探索一種更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教學體系,并積極與市場接軌培養復合型人才積累教學經驗,是城市規劃學科發展順應現代科學發展的總體趨勢。
一、在城市規劃教學中引入GIS課程的原則
(一)國內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的GIS教學現狀
《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五年制)教育評估標準(試行)》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求城市規劃專業學生需要了解GIS及CAD的基本知識等,在國家注冊規劃師考試大綱中,也明確列出了3S(GIS、GPS、RS)技術與城市規劃管理相結合的內容要求,把GIS等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列為《城市規劃相關知識》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國內設置城市規劃專業的相關院校也陸續開設了GIS課程,這也足以證明GIS課程在城市規劃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國內一些重點院校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均設置了城市規劃專業,且基本上都開設了GIS課程,但是,由于目前GIS技術在中國規劃管理行業的應用因數據與資金來源管理與認識水平以及地方政府體制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仍處于相對初級的階段,國內大多數院校的城市規劃專業的課程設置比較注重于建筑及城市物質形體、色彩、構圖等專業技能的訓練,對CAD訓練較強而GIS訓練相對較弱,有很多學習城市規劃專業的大學生甚至不知道GIS是什么,這樣就造成了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社會脫節,學生畢業后不能馬上適應社會的需求。而英美等國家城市規劃專業普遍重視應用GIS進行宏觀分析和空間輔助分析,因此,在城市規劃教學中引入GIS知識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符合交叉型人才的需要。
(二)構建城市規劃專業GIS課程的原則
結合我國城市規劃專業的教學現狀,在融入GIS知識時,應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
1.交叉性
GIS是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在內容上包含了地理學、地圖學、測繪學、遙感、計算機軟硬件、數據結構、數據庫技術等眾多方面。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科的綜合性和側重性。在城市規劃教學中融入GIS知識,可以從地理學的角度來思考,將GIS的空間分析功能融入到城市規劃中,從而實現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2.實用性
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學習GIS的目的是將GIS運用到其具體設計與管理工作中,所以要緊密結合城市規劃專業的特點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我們可以把對本科生的培養定位在系統的使用及維護上,而不是成為系統開發者,因此教學目標主要有兩方面:一是GIS平臺軟件的學習,目的是為了日后對圖形及屬性數據進行某些處理;二是城市規劃GIS信息系統的使用及維護,如圖形與屬性查詢、疊置分析、緩沖分析、專題圖的制作、統計制作、出圖出證、新的圖形及屬性資料的入庫等。
3.實踐性
GIS本來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單純的理論講述并不能夠讓學生詳細了解GIS的強大功能。因此,在課程安排的時候,應該將理論講授與上機實習進行有機結合,將課堂講授與課下開設講座、參觀等實踐活動相結合,合理分配學時。在GIS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到隨時與學生交流互動,特別是在上機實習中,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耐心細致地進行指導、答疑、解惑,這樣可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感到困難、難于理解消化的內容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學習達到最佳效果。
二、在城市規劃中GIS的應用分析
GIS作為存儲、分析和管理空間數據的技術,十分適合城市規劃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一)在總體規劃中應用GIS技術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各種自然條件的分析相當重要,可以應用GIS的空間分析和模型應用功能進行城市規劃預測評價、規劃模擬和決策。
在做總體規劃時,對城市現狀的調查和分析時可以用到GIS技術,利用遙感衛星所獲取的基礎資料(有控制點等相關信息),在GIS軟件中將其分類并進行面積的測算,就能對城市的土地利用現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現狀基礎上要對城市的土地未來發展有更好的把握,還可以利用GIS軟件中所帶有的預測功能對未來幾十年的土地使用情況進行預測獲取遙感影像圖后,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對土地利用進行分類。分類以后還可以對某一項類型進行專題特征的提取和量算。
(二)在城市規劃管理中應用GIS技術
GIS具有海量數據的存儲和管理功能,這一點是GIS技術在城市規劃管理中被廣泛應用的原因。在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中都建有基于GIS的規劃空間數據庫,利用GIS數據采集功能可以提高城市規劃信息獲取的效率,方便地將多種數據源、多種類型的城市規劃信息輸入到數據庫系統中;利用GIS的信息查詢功能可以迅速提供用戶所需的各種城市規劃信息,包括空間信息、屬性信息、統計信息等;利用GIS的數據庫管理功能可自動管理海量的城市規劃數據,并進行城市規劃數據庫創建、操作、維護等工作;利用GIS的統計制圖功能可將大量抽象的城市規劃數據變成直觀的城市規劃專題地圖或統計地圖,形象地展示出各種城市建設專題內容、城市建設數據空間分布與數量統計規律;利用GIS輸出功能可支持多媒體演示及基于多種介質的城市規劃信息輸出,還可用可視化方法生成各種風格的菜單對話框等。
從總體上看,在城市規劃管理領域中GIS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的標志與重要基礎設施之一,主要用于城市動態管理和對城市重大問題、突發性事件進行科學決策的一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
(三)在城市規劃編制中應用GIS技術
城市規劃編制是指根據國家的城市發展建設方針以及城市的自然條件和建設條件,合理確定城市發展目標、城市性質、規模和布局,重點強調規劃區域內土地利用空間配置和城市產業及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利用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可以在城市規劃編制中進行城市空間擴展和城市景觀格局分析研究,城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城市公共設施選址研究,城市交通網絡研究等。在這些研究中最常用到GIS空間分析模塊包括空間信息的查詢和量算,緩沖區分析,疊加分析,網絡分析等。
隨著三維GIS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把城市規劃的理論和模型構筑于三維GIS平臺上,可以運用三維GIS技術進行城市規劃的仿真模擬,這樣不僅可以預測城市規劃狀態的變化,而且可以對各種不同的規劃方案進行客觀評價和選擇,從而使城市規劃問題解決得更好。實踐證明把GIS的空間分析功能應用到城市規劃編制中,可為確定城市合理的發展規模和空間布局提供科學依據,這必然會提高城市規劃編制的合理性和精確性。
三、城市規劃專業GIS課程的主要內容
教學中主要運用課堂講授與課程設計指導兩種教學方式,課堂講授分理論部分和上機練習兩部分進行集中授課,課程設計指導則根據該學期開設的設計課程的相關需要進行具體指導,整個課程分32學時16次課完成,具體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見表。
城市規劃專業GIS課程的內容主要包括GIS基礎知識和有關軟件的使用,其重點解決的問題是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在城市規劃實踐中涉及的有關空間數據與空間信息的基本概念,并學習GIS在城市規劃輔助設計中的基本技術;通過上機實習使學生加深對所學GIS理論知識的理解,熟練掌握一門GIS軟件,重點在于培養學生使用及維護GIS系統的能力;通過課程設計指導這一實踐環節,讓學生了解一些規劃實例,從而找尋自己理論學習中的不足。
在城市規劃專業引入GIS課程,加強對規劃專業學生在GIS、RS等新技術應用方面的訓練,積極探索新的城市規劃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結合實際的課程教學和科研項目實踐,將新的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實踐和科研項目中,將有助于提高未來規劃工作者的綜合能力,使規劃設計方案更為綜合完善、更有實際依據,規劃管理行為更為規范、更有效率,規劃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學量化,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與經濟發展。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工科建筑類城市規劃專業CAD課程實踐教學中的經驗與思考,結合用人單位反饋的CAD教學中脫離實際工程的問題,探討了在城市規劃專業CAD課程教學中結合特色工程實例,激發學生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出在CAD課程實踐教學中,適當突出綜合設計環節,有助于城市規劃專業人才更好地運用CAD表達規劃設計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構思能力和構形設計能力。
關鍵詞: 工科高校 城市規劃專業 CAD課程 實踐教學
城市規劃專業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交叉邊緣學科。目前,各高校開設的城市規劃專業主要有兩類,即工科建筑學專業為主的高校和理科地理學專業為主的高校,這兩類城市規劃專業在專業基礎教學方面有各自的特色[1-2]。工科建筑類高校開設的城市規劃專業應更加注重實踐教學,著重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規劃工程問題的綜合能力[3-4]。CAD課程在當中作為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中間橋梁,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地形地貌圖,還是景觀設計及規劃者設計思想的表達都需要通過CAD作為媒介實現。在本科教學階段,盡管各高校都將CAD課程作為基礎課程,但是在CAD課程基礎教學過程中僅簡單地講授專業繪圖知識,缺少實際工程項目背景下的繪圖類課程的教學工作[5]。導致學生分析能力和圖紙表達規劃設計的能力較弱,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規劃工作[6]。
一、CAD課程在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吉首大學城鄉資源與規劃學院在城市規劃專業開設了AutoCAD課程,經過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程設計中,提高了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向工科建筑類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專業學生開設CAD技術課程,它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使學生掌握閱讀和繪制城市規劃專業圖紙能力;第二,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城市規劃方面的空間構思能力和構形設計能力;第三,使學生能夠利用AutoCAD軟件理解城市規劃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設計構思,并能夠與同行進行技術交流。
二、CAD課程在城市規劃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CAD課程教學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來吉首大學城市規劃專業主要用人單位關于畢業生CAD應用實踐技能反饋的信息,可以看出學生對AutoCAD軟件中的點、線、面等基本命令都十分熟練,但是在實際城市規劃工程背景下的作圖、識圖、制圖能力欠缺。希望學校在城市規劃專業CAD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強在工程背景條件下專業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徒手作圖、識圖、制圖等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提高實際工程實踐能力。
(二)CAD課程教學缺乏利用工程制圖語言表達設計思想的能力
各高校城市規劃專業的CAD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都以AutoCAD軟件作為教學平臺,但在教學過程中以講授常見的二維繪圖命令和繪圖方法為主,缺乏利用CAD表達設計思想教學內容。使得學生既缺乏城市規劃方面的空間構形設計能力,又無法通過AutoCAD軟件表達自己的規劃設計思想,更無法理解其他城市規劃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設計思想。
三、城市規劃專業CAD課程教學改革
城市規劃專業AutoCAD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不僅能夠閱讀并繪制專業圖紙,而且在深層次上讓學生能夠使用AutoCAD軟件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理解其他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意圖,并與之交流。
(一)應用工程案例教學
城市規劃專業CAD課程應首先培養學生使用AutoCAD軟件識圖和制圖等動手能力,這是從事城市規劃項目的前提條件。但枯燥的繪圖命令和脫離實際工程背景下的教學方法,使得廣大學生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CAD課程應以工程教育為基礎,增加工程實例,按工程項目實施的過程,以案例為載體介紹繪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操作能力,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多年來通過對工程案例教學經驗的總結,確定了以下三點原則:
第一,工程案例應涵蓋CAD課程的全部知識點,并與上機實驗教學有機結合;知識點通過工程案例加以具體化,然后通過上機實驗教學鞏固知識點,工程案例應與上機實驗教學在內容上相互關聯。
第二,要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工程,便于學生學習掌握,以便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第三,建立工程項目案例庫,要求每個工程案例都有相對完整的工程資料,使學生能夠得到完整系統訓練。
吉首大學城鄉資源與規劃學院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安排相關專題的實踐課程,使學生接觸到實際工程,在2012至2015學年教學中,學生直接參與了這些工程案例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目前城規專業CAD課程工程項目案例庫已有30多個案例的工程資料。
(二)分層次實驗教學
城市規劃專業CAD課程實驗教學內容安排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1)根據城市規劃專業實驗課程體系的要求。首先培養學生利用AutoCAD軟件掌握計算機繪圖能力。(2)依據已經建立的城規專業CAD課程工程項目案例的特點,實驗課程內容要遵循工程項目案例要求。因此,我們認為本實驗課程主要內容分層次設置實驗項目,即:基礎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三個層次,每個實驗教學都是環環相扣,前一個實驗環節是下一個實驗環節的基礎,后一個實驗環節是對之前實驗環節的拓展和延伸。該實驗項目的設置目的在于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三個層次實驗的合理比例為40%,40%和20%。實驗課程內容如表1所示:
1.基礎性實踐教學
基礎性實踐教學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繪圖命令和繪圖方法,主要是使學生掌握二維平面繪圖技術。在重點講授AutoCAD軟件的特點、常見繪圖命令及其基本修改功能的命令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上機完成城市規劃各要素繪制,如樹木、亭臺等。
2.設計性實踐教學
設計性實踐教學是在給定的工程背景條件下,要求學生分別對給定道路、公共設施等要素進行合理的規劃布局。學生通過AutoCAD軟件完成自己的設計規劃方案。
3.綜合性實踐教學
綜合性實踐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一定基本操作技能和規劃知識的基礎上,借助CAD軟件,完成工程規劃設計圖紙。本實踐教學課程中,要求學生從實際工程出發,考慮各種地形地貌條件、交通量和人流量等因素,完成某實際工程的總體規劃成果圖,并撰寫規劃方案。在此過程中,教師提供實際工程項目的背景資料,與學生共同參與問題的討論,提供必要指導。
(三)組建“工程項目團隊”
調查發現,很多學生認為CAD課程的理論內容很枯燥,同時在計算機上操作基本的繪圖命令仍然是被動學習,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沒法獲得深刻的認識。為此,可組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項目團隊,采取分組參與、團隊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首先,參照工程項目部的模式,以5~6個人為一組組建“工程項目團隊”。其次要求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團隊中,在團隊中扮演一員,各自完成自己的職責任務,對于在實施中出現的問題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解決,最終使學生能夠使用AutoCAD軟件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理解其他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意圖,并與之交流,以便更好地與就業相對接。
項目團隊按實際工程項目部的運作方式,每個團隊由一位項目經理和若干組員構成,項目經理協調任務分解,并給所有組員分配任務。教師制定進度計劃和團隊管理辦法,指導每個團隊的實踐過程,監督項目過程規范的執行情況,最后主導考核與評價。在2012年CAD課程中組建了12個項目團隊,2013年組建了9個,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四、CAD課程教學改革的成果
自2012年起,我校在城市規劃專業進行了CAD課程的改革與實踐,已有四屆三百多名學生受益。表2記錄了改革前后學生期末成績分布情況,對比分析發現自從實施了課程改革后,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明顯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梢?,城規專業CAD課程改革有助于強化教學效果。
改革前后主要用人單位對我校城規專業畢業學生能力綜合評價如表3所示,分析發現,改革之前學生繪圖基礎知識掌握較好,然而缺乏實際工程背景下繪圖能力的培養。自2012年實施改革以來,不但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際工程設計中,而且能夠大幅度提高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改革之后城市規劃專業近四年的就業率呈現穩步提升趨勢。2014年城規專業平均就業率達到92.6%。
【摘要】本文以高職類院校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特色為切入點,結合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教學實踐,從重點難點攻克、當前思考與改進措施等方面來闡述該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特色;教學改革;思維培養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新型城鎮化道路,使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各中小城市對城鎮建設專業人才需求突出。在這種形勢下,高職類院校城鎮規劃專業快速發展。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是城鎮建設專業的核心課,是高職類城鎮建設專業學生3年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針對高職類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實際的教學需求,我院的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進行了有意義的探討,以適應行業及地方發展。
一、課程特色:
1.課程理念
(1)強化理論知識的積淀,樹立對城市規劃的思維培養。以全面、系統地學習城市規劃理論知識為基礎,引入當前城市規劃理論與實踐案例,及城市規劃研究領域最新動態,培養學生專業思維與時俱進。
(2)突出高職教育注重實際應用的特點,在內容組織上以規劃體系為框架,在理論上注重學生實際方案評析能力的培養,在實踐上強化學生編制詳細規劃的能力。
2.課程目標
在職業綜合能力方面,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城鄉規劃的基本原理、規劃設計的原則與方法、規劃設計的管理問題,為學生從事城鎮規劃編制、規劃管理、規劃服務等崗位工作提供理論支撐與基本的工作方法。
3.教學內容的選取
我院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以“必需、夠用”為原則,以學生基礎、就業方向為依據,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能符合社會需求、實現用人單位滿意,適應行業發展。
從學生基礎來看,學生對于專業認識比較籠統,繪圖基礎較差,規劃思維能力較差。針對學生的這些基礎特點,那么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幫助學生在課本及現實城市中搭建起聯系的橋梁,建構城市規劃思維方式。因此,需要在教學內容上靈活引入代表性案例,幫助學生從多方面更好地理解城市及城市規劃的內涵,在理論上解決“城市規劃是什么”的問題,并為下一階段規劃實踐解決“城市規劃該怎么做”奠定堅實的基礎,明確專業學習的方向。
從就業方向來看,高職類院校城鎮建設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選擇專升本繼續學習的比例極小,絕大部分同學直接步入工作崗位,其就業起步稍低于其他本科學四年或五年城市規劃的學生。從實際情況來看,其就業方向一是區縣或鎮鄉的規劃管理部門,從事規劃管理工作;二是小型的設計院,從事規劃編制、詳規設計或繪圖工作;三是房地產企業等,從事規劃服務工作。那么,針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需要對學生進行適應性有針對的培養,通過差異化樹立相對優勢。因此,我們適時結合城鄉規劃業務培訓會,選取一些熱點話題引入課堂,豐富學生知識、開拓視野,盡可能將教學與現實規劃行業接軌。
二、教學改革:
1.重點難點攻克
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最廣泛運用的教材為同濟大學李德華主編的《城市規劃原理》,共十三章節六百多頁。對于高職類院校學生來說,內容過多過深。我院結合學生培養目標,有主有次擇選教學內容,并理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關系,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為4:1。
理論知識板塊分為四大部分:城市發展,學科發展,城鄉體系,規劃管理。其中重點難點是城鄉體系。針對這一部分,我們攻克的方法是:提煉各層次規劃的主要內容,注重比較,引入案例。對城市規劃概論、總規、詳規的特點加以提煉并系統講授;注重各層次、各階段規劃任務和作用的比較;強化規劃原理與規劃設計的知識階段性相對應,理論課中貫入實際案例,便于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實踐板塊分為調研、分析、匯報三部分,其中重點難點是分析,分析有助于學生專業思維方式的培養。我們從選題、分組、到分工協作,模擬實際調研工作中各階段的工作內容,結合調研進程,由教師分階段講授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術方法。在學生完成調研報告的基礎上,組織課堂討論與集中點評,提高學生觀察和評價具體規劃問題和規劃方案的能力。通過調研報告互評,幫助學生檢查作業的優缺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內容和成果的參照標準。同時,通過匯報交流,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直觀、化靜為動,有效的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
2.當前思考與改進措施
2.1重視知識補充,緊跟行業發展
在專業理論基礎課教學中,如何理論聯系實際,妥當地引入學科發展前沿課題?這是我院城市規劃原理課程迫切需要思考與改進的重要方面。
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教學首先以理論為鋪墊,引領學生思維過度到宏觀的系統性的規劃思維模式,同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F今的信息時代知識發展更新較快,教學中課本內容是“必需”,學科發展前沿課題是“實用”,我們充分利用城市規劃信息資源,在教材講授的基礎上對相關的學科前沿知識進行補充講解,使教學緊跟實踐發展,迎合學生興趣。對此,我們采取的措施是“閱讀引導”,有選擇性地結合授課內容分階段向學生提供相關閱讀材料。選取的內容其深淺度適合學生理解與掌握,并運用投影、動畫、視頻等各種現代媒體,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素材,從而培養學生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記憶思維能力,通過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來擴充知識。
2.2注重能力培養,適應地方發展
高職類城鎮建設專業學生生源大多來源于城市周邊區域,預測其就業區域主要面向城市周邊地區。教育要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市場要求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地方發展。我院將課堂擴展到地方城市規劃展覽館,以此為平臺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母親城市建設的滄桑巨變以及城市發展成果與總體趨向,了解自身就業后從事的相關規劃工作的具體任務、內容與程序。在能力培養方面,我院把職業技能培養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探索教學規律與特點,進行實踐課程內容細化,明確實踐分組作業中每位學生的工作任務。為增強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與自主性,并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我們采取的措施是“測評結合”,即開展課程研討會并以規劃評析的形式進行考查,不僅教師來評,還請學生來互相評析,在評析中學結,在評析中研究思考,在思考中創造生產力,把學、研、產合一。
結束語
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在城鎮建設專業體系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大一的前期課程主要是打基礎,引入門;大二的城市規劃原理主要是寬度的學習,內容全面而系統;后續的學習是深度的學習,深化與實踐。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應把握學科及行業發展動態,有的放矢,結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探索改進措施,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理論素養,推動城鎮建設專業發展,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
摘要:城市規劃的特點決定了實踐課程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實踐課程體系設置“先建筑,后城規”的現狀造成了學生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時銜接困難。城市規劃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應該貫穿于五年制專業教學的始終。本文在分析實踐課程體系設置現狀和存在問題基礎上建立了新的實踐課程體系。
關鍵詞:實踐課程體系;城市規劃思維;空間與尺度
城市規劃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國內城市規劃專業課程設置中實踐環節占總學分的比例一般在33%以上[1]。學生通過廣泛的實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形成城市規劃的思維方式及專業素養。實踐環節貫穿于五年制教學過程中,一般包括基礎訓練(美術、工程制圖、建筑設計等)、專項規劃設計(城市道路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設計等)、綜合規劃設計(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實踐綜合(工程實踐、畢業設計等)等環節。我校城市規劃專業辦學已有二十余年的歷史,不斷的自我完善與創新有力地提高了專業的教學質量,畢業生具有很強的吃苦耐勞精神、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工程實踐能力,并在服務于社會的過程中收獲了良好的聲譽。專業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對城市規劃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城市規劃教學體系的不斷更新與進步。
一、實踐課程體系設置現狀
我校城市規劃專業五年制教學中,低年級階段進行專業基礎訓練,高年級階段進行專業設計訓練(圖1)。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期間的“專業技能基礎”課程有美術、徒手畫、建筑初步、測量等;大學二年級及大三第一學期的“專業設計基礎”課程有建筑設計Ⅰ、建筑設計Ⅱ和建筑設計Ⅲ等。第六學期開始“專業設計”,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城市工程系統、綠地景觀系統等專項規劃設計,及居住區規劃設計、村鎮規劃設計、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綜合性規劃設計。
這一實踐課程體系基于建筑學背景,并涵蓋了城市規劃設計各個層面,內容完整,是國內城市規劃專業通常的設置方式。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其中隱含了一定問題,并對學生專業學習過程及城市規劃能力產生著消極的影響。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城市規劃并沒有貫穿于五年制的全部教學之中。在低年級基礎教育階段,幾乎沿用了建筑學專業低年級基礎課程體系,沒有把系統的城市規劃專業知識融會于其中。具體表現為:其一,在低年級階段,第四學期之前,學生很少接觸到城市規劃專業知識的學習,幾乎沒有認識到城市規劃和建筑學的不同。只有大學入學的“新生教育”和大學一年級16個學時的理論課《城市規劃導論》,對城市規劃專業、城市規劃內容體系進行了很簡單的介紹,顯然不夠充分。所幸我校實行了專業教師作為學生導師的“導師制”,導師在課堂以外針對專業進行指導并布置作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其二,大學一年級的“專業技能基礎”如美術、測量、工程制圖等,幾乎沒有針對城市規劃做專門的訓練,學生很難清晰理解這些基礎課程對規劃專業學習有什么作用。學生沒有通過這些課程的訓練建立起城市不同空間與尺度的概念,沒有建立起城市實體空間與抽象數據之間的轉化能力,而空間與尺度的概念對于城市規劃何其何等重要。其三,建筑設計Ⅰ、Ⅱ、Ⅲ的教學中,主要針對小型建筑如別墅、圖書館、幼兒園等進行設計。學生按照老師給定的任務書,對建筑的平、立、剖和形體進行設計,而學生對于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不甚了解。居住區規劃設計是學生進入到高年級的第一個規劃設計,教學中發現,在給定學生一份規劃場地的控規圖則時,很大一部分學生竟不知道如何識圖!他們在分析老師提供的基礎資料進行規劃構思時,第一反應是根據用地面積和容積率去推算可能的建筑總面積及人口數。以上三點導致了學生對城市規劃知識體系認識的片面,對城市規劃專業認識的偏差,以及城市規劃系統思維方式的缺乏。這也造成了學生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時候對宏觀的、強調邏輯思維的城市規劃專業學習銜接困難。
二、實踐課程體系的改革
認識到以上問題,對專業實踐環節的設置進行了思考:城市規劃專業五年制教學應該緊緊圍繞城市規劃學科開展,不管是設計基礎課還是理論基礎課,必須把系統的城市規劃專業知識融匯于低年級教學之中,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正確的城市及城市規劃認識論,以便學生從多方面更好地理解城市和城市規劃,只有在低年級階段解決好“城市規劃是什么”的問題,才能為高年級解決“城市規劃怎么做”的問題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思考及大量調研、交流資料,對現有實踐課程體系進行適當修改,修改集中于低年級的專業基礎訓練階段(圖2)。
第一,設立“城市規劃思維訓練”這一實踐教學環節,將現有的課程如測量、規劃模型制作、建筑設計Ⅰ等融入這一環節,同時增加一些新的課題。具體落實到兩門課程即“城市規劃思維基礎訓練”和“城市規劃思維綜合訓練”,分別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完成?!盎A訓練”設置六個子課題即空間與尺度、小建筑測繪、外部空間測繪、城市空間解析、“類城市空間”設計、數字與城市空間[2];“綜合訓練”設置四個子課題即城市認識方法、城市規劃社會調查方法[3]、子系統規劃[4]、城市空間認知與改造(圖3)。通過這種設置讓學生建立起一貫的城市規劃思維方式和城市空間與尺度的概念。
第二,對“專業設計基礎課程”的建筑設計Ⅱ、建筑設計Ⅲ的教學內容和指導思想進行適當調整(圖3),改變只針對建筑本身設計的教學,將建筑設計融入城市規劃之中。教學組織上,給定一個具體地塊,給定該地塊的上位規劃,讓學生進行深入的現場調研分析,參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控制內容,制定給定地段的相關城市規劃管理條件,并在規劃管理條件的限定下制定建筑設計任務書,完成小型建筑設計。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明白用地面積、總建筑面積、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的等指標的由來,明白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及其對建筑設計的具體指導,懂得城市規劃是一種公共政策。
三、結語
通過實踐課程體系的改革,將各個實踐環節納入城市規劃系統之中,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并有效組織教學,讓學生從一開始形成城市規劃的思維習慣,建立起城市空間與尺度的概念,避免學生在思維方式及知識體系上出現“躍遷”而前后銜接困難。這將有助于學生城市規劃能力的培養及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
摘 要:新世紀以來,我國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績。然而,新形勢對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提出更高要求,使其面臨新的挑戰,如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滯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因此,必須不斷優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結構,著力創新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自覺性,著眼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促進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
1當前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內容陳舊
新時期下,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枯燥單調。主要有以下幾點問題:該課程以理論闡釋為主,教師教學過程中沒有把時事、實踐與理論融合,以致理論與實際脫節;該課程對學生來說較難理解,城市規劃原理屬新課程,理論層次不深,知識涵蓋面較窄;課程內容設置缺乏創新,僅限于理論敘述,缺少實例和數據支撐,國內外理論分類歸納不全面,缺乏專門的城市規劃技術論述。大部分教材偏重基本概念,缺乏應用研究,使得學生只懂理論、不懂運用。
1.2教學方法滯后
目前,城市規劃原理的教學方法存在“填鴨式”、“師徒式”等問題。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理論性較強,內容較枯燥,教師照本宣科,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生互動不足,阻礙了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講授進度。新形勢下,新媒介的出現給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帶來沖擊和突破,但是多媒體課程教學也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課件信息量過大、授課內容主次不分、授課進度過快等,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1.3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城市規劃原理是學習城市規劃專業課程的基礎。但是,部分學校在城市規劃教育中將理論與實踐分割開來。如過于注重理論。學生難以理解理論的真實涵義,不知理論如何應用,枯燥的理論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過于偏重實踐。雖然實踐課程生動有趣、易于理解,但是基礎理論的缺失,必然影響學生對城市規劃原理的深層次理解,制約學生的創新能力,影響學生就業,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深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
2.1不斷優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結構
優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體系,是深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一方面,要優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結構,避免各專業課程交叉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不同課程的聯系、區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樹立“重理論、常實踐”的新型教學模式,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提高授課效率。另一方面,及時更新城市規劃原理內容。目前,城市發展迅速,建筑物成為涵蓋諸多方面的建筑綜合體。這些綜合體如同一個個復雜的功能區,如高鐵站、地鐵站等,不再是單一的交通樞紐站,而是集購物、娛樂、酒店等功能為一體的交通樞紐圈。建立交通樞紐圈、商圈、大型文體中心、專業市場,并非簡單的理論可以指導。要深入研究各種建筑綜合體的形成與發展經驗,學習綜合體規劃設計的相關知識,如綜合體功能區合理的位置布局、內容安排。學習人類心理學,明確在不同時空中人們心理最需要的東西,如交通樞紐圈周圍要設立飲食、購物、住宿等,大型的文體中心要經常舉辦展覽、娛樂、文化學習等活動。正確的把握人們的心理有助于促進建筑物組群的發展,有利于各建筑類型的合理分配。城市規劃原理課程中要增加此類內容,這不僅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而且給學生指明學習方向,幫助其了解城市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同建筑物類型安置的科學性,促進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發展與改革。
2.2著力創新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方法
創新教學方法,是深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保證。第一,引入啟發式教學。在城市規劃原理課堂教學中,要徹底避免“填鴨式”教育,杜絕不分重點的理論灌輸,應采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城市規劃、設計問題。做好學生點評工作,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提升學生學習城市規劃原理的積極性。第二,引入參與式教學。在城市規劃原理課堂教學中,要落實“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扭轉“教師中心”的不正之風,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見,調動學生參與城市規劃原理討論的主動性、創造性,促使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引入互動式教學。在城市規劃原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班級內劃分不同的小組,組織學生對城市規劃方面的熱點現象進行討論或者辯論,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使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從而拓展教學的深度。
2.3增強學生學習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自覺性
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是深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一要進一步轉變思想。教師要樹立新思維,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認識到自身指導者的地位,掌握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實踐性特征,在課堂上講要點,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二要強化案例教學。在城市規劃原理課堂中,要盡量避免晦澀的術語,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清楚要點,擴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閱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三要注重實踐教學。劃分設計小組,適當布置城市規劃設計作業,或者在班級舉辦設計比賽,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城市規劃的基礎理論,在干中增長知識,鞏固學習效果,切實提升城市規劃原理教學水平。
2.4著眼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
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是深化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城市規劃工作的特點有實踐性、動態性、長期性等,但現有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內容廣泛、章節邏輯性不夠強、時效性不高,使得城市規劃原理教學面臨不少困難。要把基礎教學放在突出位置,注重城市規劃專業的基本理論、重點知識講授,建議該部分課程占比70%。把應用能力的培養貫穿到教學各環節,提升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認真、鉆研的科學精神,強化對學生作業、設計的指導,要求學生撰寫調查、參觀報告。妥善處理好城市規劃原理與建筑策劃、場地和建筑設計等課程的銜接,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摘要:本文總結了基于產學研平臺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市場發展需求以及專業教學特點,積極探索城市規劃專業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并在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增加課程設計的比重、開課時序、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幾點建議。進而研究如何實現城市規劃人才教育的有效途徑,以期為其他地方性應用型高校的產學研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產學研;城市規劃;課程體系
1.緒論
當今中國的城市處于前所未有的轉型期,城市自身的發展日新月異,城市規劃的使命與內涵也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城市規劃教育也必須適應這一變化。教育部出臺的相關文件也明確要求強化實踐教學,故城市規劃專業教學模式也應該相應調整,構建產學研的教學平臺就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在城市規劃專業課程體系建構上加大產學研合作的強度和力度,是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
2.產學研結合型城市規劃教學改革的意義
由于城市的外部條件、內部結構都因時因地的發生變化,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課程設計教學中很難人為虛擬地給定和假設,采用虛擬設計題目很難達到教學效果。只有通過產學研教學平臺的構建,讓學生直接參與項目中來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城市的內在規律和演化趨勢,才能對城市未來的發展作出科學的判斷①。
2.1 有利于克服城市規劃教學中脫離國情與城市發展現實的弊端
城市規劃專業涉及到城市的社會、經濟、生態、歷史等各方面,學生只有通過產學研平臺全面參與規劃設計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才可能全面了解城市的演變、發展、建設等各方
面的實際情況,對目前城市規劃教學中主要來自西方的相關理論加以修正,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城市觀和規劃設計觀。
2.2 有利于復合能力人才的培養
產學研結合型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傳統"工科"人才培養模式中的重視繪圖表現能力而忽視前期分析、規劃設計理念、綜合協調能力的弊端;同時也解決了理科院校偏重宏觀理論,動手能力較差的弊端。將學生的分析能力、設計能力、科研能力、職業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建立一套以復合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③。
3.產學研結合型的城市規劃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筆者在前文已經提到,在城市規劃專業課程體系建構上加大產學研合作的強度和力度,是學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其核心問題正是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方案的制定。
3.1 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3.1.1 實踐教學體系不健全。
城市規劃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教學實踐也是其課程體系里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環規學院現今在實踐教學體系模式上畢竟仍處于探索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四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固定的實習基地,基本上靠學生自己或者家人幫助聯系;實踐環節太少,只開設了城市認識實習。
3.1.2 理論課程與課程設計銜接不暢
環規學院參照其他經驗比較充足、辦學時間較長的同類院校,開設的理論課程較為系統,但是在集中講授理論課后,并沒有開設相應的課程設計,與相應的總體規劃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公共建筑設計等課程設計銜接不暢,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造成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無法吸收、消化和運用,從而導致做課程設計時無所適從。
3.1.3 教學方法單一
當前,環規學院在理論課程教學方面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課堂教學,年輕教師的經驗不足,接觸案例較少,造成規劃理論教學抽象,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加之規劃設計課程主要由外聘教師擔任,目前具體實踐活動雖初步開展,但仍不盡人意。理論課和實踐課教師的難以相互溝通,加劇了理論與設計的脫節。
3.2 產學研結合型的的專業課課程體系
3.2.1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廣泛開展校企合作
(1)實行校企聯合培養
聘請設計院工作經驗豐富的設計人員來學院授課,并定期邀請資深人士舉辦講座,通過他們多年的從業感受影響、教育和激勵學生,讓們知道社會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使他們及早明確學習目標并為之努力。
(2)建立實習基地
環規學院與商丘市建筑規劃勘測設計院,已經做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新農村規劃等一批項目。還應積極聯院商丘市各城市規劃設計院、城市規劃局以及大型的房地產公司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的機會。
3.2.2 增加課程設計的比重。
課程體系調整后,增加了城市總體規劃設計、控制性詳細規劃、居住區規劃設計、公共建筑設計,并要求教師制定完善的教學大綱,讓學生由方案臨摹、前期調研、方案設計、計算機制圖全程跟進,以掌握一個完整的設計程序和方法。
3.2.3 教學方法上,改變單一的"填鴨式",提倡啟發式教學和案例教學。
在教學方法上,構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師生對等、相互啟發的教學模式,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程度,課堂上教師應結合承擔的科研項目,多講實例。大膽吸收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探索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單一的"填鴨式"模式,建立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多向交流的教學模式。
4.結語
產學研結合型的教學體系改革已經被證明是整合、提升城市規劃理論學習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但產學研的培養模式要求教師不僅要備好課,講好理論課,還要在工作之余多做項目以加強自己的實戰經驗,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而且教師要具備善于激發、引導學生興趣的能力,養成與學生平等交流的習慣。
【摘要】:現今城市規劃專業設計課程教育對空間尺度體驗的缺失是導致學生課程設計失去準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過對學生在空間尺度體驗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和探討,并對大空間尺度體驗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 城市規劃 尺度體驗 課程設計
基于教學實踐的積累,認識到在城市規劃專業基礎課教育中對尺度體驗的缺失,尺度教學往往停留在理論課堂,有明確目的性的實踐教學很缺失,教師沒有制定有針對性的任務書,學生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空間尺度體驗報告。對空間尺度的認知缺失使同學們在以后的課程設計中完全沒有體量感以及對空間較為準確的三維立體成像,造成設計空間不可用的嚴重問題。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對于一年級的建筑設計基礎課程就增加了對小空間尺度體驗的實踐教學內容。
1 空間體驗項目分類
在體驗教學之前先給同學們提供一些參考書目,其中包括《建筑的涵義》、《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以及《人體工程學圖解》等書籍,初步建立建筑空間與人體尺度的關系,了解并熟悉人體活動的基本尺度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領悟人體尺度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
首先將學生分組(4-5個學生為宜),任課教師首先要將需要體驗的空間項目作分類,由于學生正處于一年級的基礎階段,最好是對身邊的小空間類型進行尺度體驗。需要的工具:鋼卷尺、速寫本、照相機、各類繪圖工具。
1.1“一卡、一步和一肩”的概念
對于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而言必須有對現場較小尺寸數據的直觀準確的認識,這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那么首先就是利用自己身體的比例來進行最快速的認知?!耙豢ā笔抢米陨硎终普归_食指與大拇指之間形成的距離來進行較小尺寸的丈量,對于這個數據是每位同學自身獨有的數據讀數,這個可以來模糊測定隨身環境空間中的較小尺寸;“一步”則是每位同學雙腿邁出一步的舒適尺寸,這個也是自身獨有的數據基本量,在沒有測量工具或者只需對環境有一個大概認識的情況下,可以圍繞需要模糊定位的面積走一圈,就大概可以得出這個面積所需要了解的尺寸;“一肩”是大致測量一下自身肩膀的寬度,這個對于下面要進行的通道空間具體寬度的設定是一個基本的參考數據。
1.2對通道空間的體驗實踐
通道空間是學生身邊能夠體驗的一類典型的小尺度空間類型,可以將通道空間尺度進行一定的劃分,分為單股人流(550-700 單位毫米)、兩股人流、三股及以上人流等幾種不同體驗距離。進行并行、相對而行等具體的體驗方式并以照片配以相應的文字(圖1.2.1)或編制選項(圖1.2.2)等方式整理成報告。
圖1.2.1
圖1.2.2
1.3 對“坐”的尺度的體驗
“坐”的尺度也是同學們平常接觸得較多也較為容易體驗的形式,對今后的課程設計影響深遠。將尺度分為三個等級進行體驗:100—300;300—600;600—900(單位毫米,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動,圖1.3 ) 。在體驗教學后期引入《建筑設計資料集-人體·空間篇》,使同學們對建筑設計資料集中論述的各種尺度有自身的體會。
圖1.3
1.4 小面積空間尺度體驗
讓學生在學校找到大致符合三個面積等級的空間或者自己想辦法創建三個不同面積的空間進行體驗,面積等級包括10㎡;50㎡;100㎡(可有一定的上下浮動),這一體驗有助于對于今后單體建筑設計平面空間尺度的把握。(圖1.4) 進而認識到影響具體空間質量效果的制約要素點,包括:空間比例、空間尺度、空間邊界、空間中道路以及時間動態因素等。
圖1.4
1.5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調研
現今的學生存在一個比較大的隱患點那就是習慣于“閉門造車”,在網絡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你需要的任何數據都可以從網絡平臺上 獲得而無需實地考察和詳細的數據測量,這樣的方式使得同學們缺乏對日常家具的舒適性數據的直觀認識,出現不切合實際的設計方案。
在調研場所的選擇上可以定在規模較大的家具賣場,這樣不但可以對多樣的家具尺寸進行測量和整理,還能夠對室內設計的流行趨勢進行總結和歸納,這些資料將對今后的設計產生正面的影響。
在實地測繪之前任課教師應該補充一些關于室內裝修設計的基礎知識,將設計風格分類,比如中式風格和歐式風格自身的特點以及它們的不同做法特點,這樣學生才會在測繪中有較為明確的定位,這樣有利于最后報告的整理和歸類。
2 大尺度空間體驗展望
對于高年級城市規劃專業尺度體驗的任務是對大尺度空間的認知和設計,但大尺度空間往往實地體驗的機會不多而且難以有直觀的認識,對此可以借助于計算機輔助設計的介入。通過計算機3D設計,最后通過動畫效果展示以達到對大尺度空間的體驗這將是今后城市規劃專業高年級做空間體驗的最好媒介和成果展示?;诖司托枰瑢W們能夠接觸并掌握到最新的一些關于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知識,并能夠熟練的運用這對于他們今后的職業生涯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結語
尺度體驗實踐教學在城市規劃專業低年級的實踐教學中應占有很重的地位,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再增加更多的體驗項目, 包括不同坡度的坡道行走體驗等,最后在高年級還應該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增加大尺度空間體驗的項目,使得尺度體驗實踐教學更加的完善,能夠對學生的其他相關課程設計提供更大的支持,這還需要相關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摘要:本文從我國城市規劃專業課程設置特點入手,闡述城市規劃專業與建筑學專業的區別,總結出低年級城市規劃專業中建筑設計的教學重點,最后以幼兒園建筑設計的教學為例,從區域調研、幼兒園與城市的關系和幼兒園建筑空間布局三個方面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教學
1.城市規劃專業課程設置特點
我國城市規劃專業課程設置中建筑設計仍然是基礎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從學科歷史發展來看,我國開設城市規劃專業的院校,大都起源于建筑學專業、地理學專業、林業、農業風景園林專業,其中以工科建筑學專業占的比重最大,約為65%;從城市空間構成要素來看,城市內的建筑是構成城市空間的基本要素,是人們認知城市、感受城市的重要物質載體,也是從事“物質形態規劃”的重要工作對象;從知識構建方面來看,建筑設計是構建城市規劃專業能力體系和知識體系的基礎之一,對城市規劃專業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我國城市規劃專業教學中,建筑設計仍然在核心教學課程中占據較大的篇幅。
2.城市規劃專業與建筑學專業的區別
盡管城市規劃專業教學中安排了較大篇幅的建筑設計內容,但是與建筑學專業相比還存在很大差異。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城市功能日趨復雜化,城市規劃專業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廣、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這就要求從事規劃的人員必須建立系統觀與辯證觀,必須立足于整體、把握全局。與建筑學專業相比,具有注重規劃的過程性,而非最終的確定成果;具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講究彈性與不確定性,而非最終的藍圖;具有對未來的預測性,而非滿足當下使用的需求;具有集體性,是各因素之間相互博弈,最終達到相對平衡的結果,而非由個人風格創作出來的成果;具有很強的邏輯性,重視理性推導,而非偏于形象思維,帶有很強的感性色彩。
3.低年級城市規劃專業中建筑設計的教學重點
通過上文的對比,城市規劃專業著重培養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而建筑學專業注重培養學生感性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城市規劃專業中的建筑設計應該有符合自身專業特點的教學重點。
3.1加強建筑設計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傳統的建筑設計中,學生只要根據課程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在給定的基地內組織建筑空間、功能及外部形體,即可達到教學目的。而城市規劃專業安排建筑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建筑的微觀窗口,更好地認知城市、理解城市空間、掌握城市規劃的知識,因此,在建筑設計教學過程中既要強調建筑設計的方法,體現其基礎課程作用,又要融入城市規劃專業的特點和專業要求,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從低年級過渡到高年級,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2明確建筑與城市的關系
城市規劃專業的建筑設計應明確建筑與城市的關系。在傳統的建筑設計教學中,建筑的性質、選址、規模等級、容積率、高度、退線、出入口等這些指標和要求都是在任務中明確給出的,這些內容均是由老師制定,而學生只需要按照這些要求進行建筑本身的設計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考往往停留在空間組織和形態創造的層面上,不能夠很好地思考這些條件和依據是從何而來,為什么是這個指標,也不會去思考建筑與城市、城市規劃的關系,更不會去思考建筑和城市規劃管理之間的引導關系,對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而言,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3.3探討建筑設計的本質
城市規劃專業的建筑設計教學應引導學生思考建筑設計非技術層面的影響因素,如社會因素、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等對建筑空間的影響,進而對城市空間的影響,最終認識設計的本質。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應該知道“為什么為何要做設計,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設計”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如何做好設計”這個層面上,甚至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建筑設計的本質是為人們的活動提供更好的空間,提供更好的環境,因此,建筑設計應該以更高的視野,從整體出發,考慮各種技術和非技術層面的問題,從城市層面做到真正的以人為本。
4.以幼兒園建筑設計為例進行分析
幼兒園使用功能特殊,空間組織重復,是各大高校建筑學和城市規劃專業低年級中建筑設計常安排的一個內容,現以幼兒園為例,對城市規劃專業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特點進行分析。
4.1區域性調研,了解幼兒園對城市的作用
從區域性調研開始,培養規劃學生的城市意識。單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來說,教學中要求學生對已經建成的建筑進行內外參觀,實地考察,從實體上面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間尺度及立面效果,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建筑的本質,最終能夠指導課程設計的完成,這就起到了調研的目的。但是,對規劃專業的學生來說,只局限于學習建筑本身,就不能夠指導建筑對城市的作用及城市對建筑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增大調研范圍,劃定一個較為完整的城市區域,讓學生調研幼兒園的使用狀況,與居住區的關系,與周邊道路的關系以及能否滿足區域使用的要求等問題,使學生能夠初步的認識幼兒園作為城市內建筑的一種,對城市起到的積極作用。
4.2幼兒園與城市的關系
幼兒園是城市居住區內必須配套的基礎教育設施,對于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來說,要知道幼兒園選址位置是否得當,建設的規模是否能夠滿足附近居民的需要,建筑與周邊四鄰的關系,能否滿足自身日照要求又不對其他建筑的日照產生影響,出入口對小區道路和城市道路是否有影響,如何設置建筑的出入口才能滿足后期使用的要求(如圖1)等問題,只有在低年級培養學生思考這些城市和建筑的問題,才能使其站在城市的角度看待建筑,有助于高年級專業知識的學習。
4.2.1選址的分析
幼兒園如何選址作為城市規劃專業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教學部分。幼兒園選址要從整個規劃單元或者城市的一個完整區域統籌考慮。在建筑設計開始之前,任務書給定多個選址,由學生進行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到和幼兒園選址有關的規劃內容,為以后專業學習奠定基礎。
4.2.2規模的確定
如何確定幼兒園的規模,是規劃專業課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建筑規模對于建筑設計來說通常都是在設計任務書中已經確定的,甚至給出每個房間的面積要求,學生只需要按照面積要求將這些功能空間合理的聯系起來,形成建筑設計的平面方案。而對于規劃專業學生的培養還需要知道這個規模是如何得來的,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選址,任務書中給出幾種規模,供學生選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如何確定幼兒園規模這個知識點,更深刻的體會到規劃專業具體作用,為高年級的學習奠定基礎。
4.2.3退線的要求
建筑后退紅線也是規劃專業學生以后學習中要遇到的問題。在建筑設計中只要求學生掌握建筑布局時要后退紅線,具體后退多少,在任務書中由老師明確給定。但是這對于規劃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是不夠的,而且還會造成誤導,使其認為建筑退線的要求是給定的設計條件,和專業沒有關系。這對后面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這個階段就要學生知道建筑為什么要退紅線,如何確定退紅線的距離,這些內容是規劃中確定的,是屬于規劃專業的學習內容。
4.2.4出入口的選擇
幼兒園建筑出入口選擇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一個完整的幼兒園除了建筑外,還有大面積的室外活動場地,因此這就決定了在這個建筑設計題目中不僅要確定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位置,還要確定幼兒園整個基地的出入口位置。而整個園區出人口位置的選擇又對其相鄰的城市道路會產生一定影響。這就需要規劃專業學生要更多考慮幼兒園整個園區對城市的影響,而非只對建筑功能空間及建筑形體的推敲。這也是教學中要重點強調的內容。
4.3幼兒園建筑的空間布局
在具體的建筑設計方面,教學重點強調總平面布局及建筑功能流線(如圖2),對建筑內部柱網的布置進行弱化處理,作為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
4.3.1總平面布置的特點
總平面圖的設計是規劃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幼兒園總平面布置簡單,功能分區明確,是在低年級教學中訓練學生總平面布局設計能力的一個很好實例。在教學中強調朝向的重要性,處理好生活用房、服務用房和供應用房三大功能的相互關系,注意設置分班活動場地和公共活動場地,室內和室外空間銜接的方法,讓學生明白總平面設計在整個設計中同樣占據著重要地位,與建筑設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4.3.2建筑功能流線的強調
建筑是構成城市的基本單元,了解建筑功能也是城市規劃專業必備的基礎。城市是由建筑物構成的,要學習城市就要了解構成它的建筑物,了解每種類型的建筑功能也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強調幼兒園的功能流線。
4.3.3建筑柱網布置的弱化
柱網布置是建筑設計的基礎,但是在城市規劃專業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中對其進行弱化。柱網布置是建筑設計教學中作為重點講授的內容,與功能流線同等重要,要安排一定量的課時,但是作為規劃專業的學生,這一部分內容建筑學專業性強,在低年級建筑設計課中屬于難點,因此在整體課時安排中弱化處理,有利于學生把握學習重點。
5.結語
總之,教師應該根據所教對象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變。建筑設計是城市規劃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帶入到城市規劃專業中的引子,但是在教學中要有所區別,不能以建筑學的標準來教授規劃專業的學生,應該根據城市規劃專業特點,重點強調,局部弱化,使學生能夠在以后不斷的學習中,逐步領會到兩者的區別,使之真正起到基礎的作用。
【摘 要】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本文探討了該課程實踐教學的模式、實習成績的評定標準、實習題目的確定等問題。提出了課內實踐實習的相關改革措施。
【關鍵詞】城市規劃原理 實踐模式 教學改革
城市規劃原理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其他專業有較大的區別。針對實踐教學方面,如何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已是從事城市規劃相關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們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課題。目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實習內容為社會綜合實踐調研。
一 存在的問題
1.原有教學模式單一
規劃傳統的實習模式較為單一,通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在教學中應處的主導地位,往往收效不高。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很少能自覺主動地融入到實習過程中,學生實習與教師教學之間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該課程實習安排在三年級的第一學期,此時實多數學生還普遍缺乏規劃調研思維,容易產生實習的盲目性。
學生在實習中思考少、欠缺深入分析,大部分是走馬觀花式的報告,主要是資料的拼湊和圖片的堆積。隨著近幾年學生的增加,帶來許多安排和管理方面的壓力。教師在實習中越來越感覺到力不從心,學生的報告內容雷同比例也不斷增加,實習效果不理想。
2.成績評定不全面
實習成績的確定總體缺乏考核的全面性,目前實習成績主要針對小組進行評判,容易影響部分學生的實習積極性,整體考核方法有待改進。
3.調研題目缺乏創新
實習題目是由老師決定的,容易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而且易產生雷同調研報告。
二 改革和探索
1.新的教學模式
基于該專業社會綜合實踐調研存在的問題,從2009年開始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改革,建立了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步驟,并付諸實習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為前期準備、現狀調研、小組匯報和成績評定四個階段。其中準備階段的工作主要為制訂計劃、實習動員和收集資料;現狀調研的主要工作為現場調研、確定題目、訪問調查和全面分析;小組匯報的主要工作為小組匯報、集體討論和提交成果。
2.實習步驟和方法
首先,要對認識對象有初步的了解,即第一階段的資料收集。在動員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分組,依據題目盡量使組員人數達到最優,避免出現部分組員不積極參與調研的行為。制訂各組主要的實習內容,進行選題。在選題方面,教師提出概括性的要求,由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并自行決定本組調研的內容。教師大致列出參考的選題范圍,學生收集其相關基礎資料。第二階段是實地調研。首先是在第一階段資料的基礎上對應各項內容實地體驗加深課堂教學知識;二是分析階段。這個過程需要通過一些適當的方法來實現。第三階段的小組匯報就是要求每組學生分別對選定的對象或主題進行討論和匯報,說明其調研成果,通常借助PPT進行匯報,匯報的同時小組之間也可以進行探討交流,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分析判斷能力和認知能力。
3.調研題目的確定
以往的社會實踐調研由實習教師通過教學大綱自行決定。題目單一,學生在選題方面不能完全調研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易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從2011年開始,在教師限定大框架的前提下,開始由學生自行尋找調研題目。2012年調研對象為包頭市鋼鐵大街,學生調研范圍為鋼鐵大街廣告牌調研、鋼鐵大街的公交路線調研、鋼鐵大街的餐館分布、鋼鐵大街的城市設計等相關題目。開放性的選題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使其調研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4.實習成績的評定
以往實習成績的評定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每個組的成果作為評定成績的唯一標準。這種單一的評定方法不能完全公平地體現組的優劣,同時也不能體現出組與組之間的細微差別。通過對近些年學生調研實習的反映情況,特提出以下評分體系:選題是否符合要求(問題的現實性)(10分);調研問卷制作(是否詳盡)(15分);調查詳細程度以及真實性(10分);調研后期統計以及分析是否合理恰當,提出的辦法建議是否能夠推行(45分);匯報中的成果展示效果及成果制作的層次性和美觀精致程度(10分);組內成員之間的評價(10分)。通過該評分體系能夠使實習成績更加全面概括,并能夠保證優秀組員的脫穎而出。
三 結束語
城市規劃原理的課內實習不僅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專業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而且也是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對學生后續的專業學習思維有著很大影響。本文提出了新的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方法、實習成績的評定、實習題目確定的方法。對于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和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有著極大的推進作用。
摘要:本文針對長春工程學院建筑學專業《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學現狀,結合《城市規劃原理》課程教授特點,提出了突出教學重點、注重應用能力培養、充實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對《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建筑設計的全面綜合分析能力。
關鍵詞:城市規劃原理;建筑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一、建筑學專業設置《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市規劃已成為城市建設有序協調開展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引起了城市空間結構的深刻變化,十六大報告中把小城鎮建設發展作為未來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上海世博會將主題定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出現“城市”主題。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對參與城市規劃建設的建筑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建筑技術,更需要掌握城市規劃方面的知識。因此,對建筑學專業開設的《城市規劃原理》課程進行教學實踐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其加深城市規劃原理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要求我們對未來城市的建筑師必須抓好《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教學工作,以培養出滿足未來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建筑專業人才。
二、《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現狀
目前我院《城市規劃原理》教學主要是在建筑學、城市規劃、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環境藝術、測繪、給水排水專業中開設,除建筑學、城市規劃專業外,其他專業多數開設該課程的教學課時短。建筑學專業的該門課程理論部分在大三上學期開設,開設課時多為56課時;大三下學期為課程設計實踐,時間多為40課時加1個設計集中周。教材基本上選用同濟大學李德華教授的《城市規劃原理》第三版,該教材為本科院校的城市規劃設計和建筑學專業的教材,其內容范圍廣、深度大,對我院以強調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的教學來講不太適合,刪減了城市公共空間、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更新、城市規劃的行政與法規章節。課程設計以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為實踐課題。
三、《城市規劃原理》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考慮到我院建筑學專業的特點,針對已有的《城市規劃原理》課的教學模式和設計環節,從以下環節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
1.突出教學重點,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鑒于城市規劃工作具有的綜合性、實踐性、政策性、動態性、地方性、長期性的特點,對《城市規劃原理》課的教學帶來諸多難點,其主要表現為教學內容涉及面廣,許多章節前后邏輯連貫性不強,書上的案例部分缺少時效性,給學生的理解掌握帶來困難。因此,在教學內容上確立“一條主線,三個培養”的原則,以期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一條主線是以突出基礎教學為重點,即以城市規劃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為主線,課時分配上首先保證基礎、重點、難點內容有充足的課時,基礎、重點部分占70%的課時;三個培養即:(1)教學中始終貫穿著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綜合運用;(2)堅定貫徹對學生求實認真、刻苦鉆研的精神培養,加強對學生的作業、設計、調查報告、參觀報告的訓練練習;(3)注重對建筑學、城市規劃專業知識之間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優化課程內容結構、處理好與其它專業課的銜接,如建筑策劃、場地設計、建筑設計;以便達到知識積累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
2.充實優化教學內容,切實掌握專業最新動態。針對學生特點、實際需求充實優化教學內容。教師要克服以往教學內容上面面俱到、照本宣科、理論多、案例少而過時的情況,靈活掌握建筑學專業的特點,安排形式多樣、密切聯系建筑設計方面的教學內容。一是要根據章節特點合理整合、刪減,增強教學內容的邏輯性、關聯性。如在《城市規劃原理》課教學改革中,將居住區規劃一章節與居住區規劃設計的部分內容結合在一起,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城市規劃原理》課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提高了理論課教學的理解力和說服力。二是在教師的教案和講義中,不斷增加國內外最新的規劃理念。如在介紹城市規劃的任務和原則這一部分內容時,介紹國外的城市規劃理念我們特別注意增加介紹城市規劃的前沿發展動態及最新的規劃理念,因為,我們的教材還沒有增添當今城市規劃的前沿發展動態及最新的規劃理念,所以,要將城市規劃發展的新動態充實到教學內容當中去。三是教師要不斷關注國內專業動態,收集相關資料和城市規劃案例用于教學。如目前大型企業集團的房地產開發往往與城市規劃、地區規劃緊密結合,進而對于城市發展、區域發展建設產生反推動力。教師要注意收集整理相關案例,引導學生主動深化專業思維的廣度、深度。
3.強化實踐環節,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依城市規劃的特點,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把實際案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一是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盡可能采用真題進行設計,組織學生實際地調查所設計地塊的環境狀況,充分地考慮城市規劃的基本要求及限定條件,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從中加深理解城市規劃原理的內涵,體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技巧及其重要性。二是通過實際案例教學實踐,更能適應本專業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特點,既能避免枯燥理論降低了基礎薄弱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基礎較好但實際經驗少、思維局限較大的年輕學生增強實踐經驗、拓寬思路,實踐表明,能較大增強自主學習的動力。三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有利于建筑學專業學生全面系統認識城市規劃原理,使得學生對于理論內容理解更充分、更形象、更迅速,并運用到建筑設計當中,有利于夯實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出更適合社會用工需求的學生。
4.改進教學手段,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采用錄像、投影、動畫等方法進行交互教學,使抽象的理論教學變的更加直觀,利用互聯網建立教學平臺,如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加強教師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開展第二教學課堂,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城市規劃館,進行較為直觀的教學,充分了解建筑與城市規劃的發展變化,更生動地了解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城市不僅需要規劃師勾畫和諧的藍圖,更需要建筑師在城市規劃付諸實施過程中創建滿足內部功能和外部空間要求的建筑作品。通過第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建筑設計上對人、環境與建筑有充分地理解。
《城市規劃原理》是我院建筑學專業的一門必修主干課程。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鑒于我們的城市處于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時期,對于建筑學專業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斷改革《城市規劃原理》的教學,根據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以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的相互關系,以適應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能夠以《城市規劃原理》知識為基礎,具有從全局觀念、整體意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摘要:在城市規劃導論課程教學中,傳統的單向式、靜態的教學模式難以達到教學要求,故提出“參與式”教學理念,從教學改革背景、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內容調整、課堂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索,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城市規劃導論;參與式教學法;課程教學
一、教學改革背景
城市規劃導論課程既是城市規劃的啟蒙課程,其主旨在于深入淺出地向學生講授城市規劃的基本概念、主要思想、城市發展的背景知識及城市規劃學科體系,承上啟下,為以后的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城市規劃導論課程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專業培養角度出發,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深入淺出地講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學會從專業視角對城市區域的關注,從而掌握進一步學習的能力[1]。
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我們必須通過精心的課程教學設計,把專業知識設置在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體驗學習專業知識,讓他們真正參與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程教學存在以下3個問題。第一,課程指導思想不夠明確。該課程是為了適應城市規劃專業改革新設的一門課程,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不明確。第二,授課內容較局限。課程采用2002年版鄒德慈院士的《城市規劃導論》為教材,授課內容局限于教材,無法適應日益豐富的學科知識發展。第三,授課方式單一。城市規劃導論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傳統的單向式的理論講解方式,即“填鴨式”授課方法,教學效果不理想,沒有調動學生積極性和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
鑒于此,在教學實際過程中引入“參與式”教學理念,探索城市規劃專業城市規劃導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參與式教學是指: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法。這種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使學生能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將這種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2]。
二、基于參與式教學法的教學理念轉變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過程中,教育模式改革要求師生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全心投入。參與式教學強調師生之間的交流共享,合作教育,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要求師生從單向封閉的教學理念向雙向開放的教學理念轉變。
(一)教學主體由教師向學生轉變
傳統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而參與式教學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學主體,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體驗程度。城市規劃導論是專業入門課程,只有靠學生自身去體驗、感悟、內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激發他們的專業興趣。當然主體的轉變并不是簡單地將課堂交給學生,而是需要教師通過合適的方式引導、啟發學生的參與。這也要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從教學目標、教材選用、課堂設計上都貫穿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意識,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說明,選擇學生適合的參與方法,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趙立珍,等參與式教學法在城市規劃導論課程中的應用
(二)從灌輸式教育向自主學習的轉變
課程教授的知識點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設置,是相對固定的。傳統教學方式是將教學知識點羅列并逐一灌輸給學生。參與式教學是通過問題的設計,吸引學生主動探究未知的東西,在教師還未講授時,就激發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通過參與式教學方法引導和推動學生的好奇心及主動探索的愿望。
(三)從知識學習向多種能力培養轉變
在課程教學中,在完成最基本的知識傳授的同時,應以多種能力的培養作為引領學生學習的動機。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需要有創新的設計能力、完美的表達能力和較強的團隊協作能力。作為基礎理論課程的城市規劃導論把傳授專業知識作為基礎,并利用參與式教學過程設計融合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訓練,以此作為課程目標。
三、基于參與式教學法的課程內容調整
城市規劃學科涉及內容十分廣泛,有些內容與其他課程相互交叉或重復,而城市規劃導論課程僅設置16課時。這就要求我們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要實現課程教學要求,課程內容的組織必須根據專業發展的狀況,將當前最完善的知識體系和基礎理論、前沿知識融會貫通,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提供一個整體性引導。課程的主要內容始終圍繞培養學生從多維度、多方面認識城市的能力和掌握基礎的方向介紹。在具體內容組織上既堅持結構體系的完整性,也強調取材廣泛性和內容新穎性,要體現一定的新思想、新視野,使學生既能了解城市規劃,又能對城市規劃具有深入學習的興趣。城市規劃導論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調整為8個部分,具體內容見表1所示。表1城市規劃導論課程內容
講課次序12章節名稱12主要內容第一講12城市規劃專業背景12城市規劃的概論、城市規劃學科的簡介第二講12城市及城市規劃學科的產生與發展12城市的產生和發展、城市規劃學科的產生與發展第三講12城市規劃的內容及相關概念12城市規劃內容與層次、城市規劃與其他規劃的關系第四講12城市與經濟、環境、社會12城市經濟發展、低碳與生態第五講12城市化12城市化與城市問題第六講12城市交通12城市交通問題、城市交通與城市發展、道路交通規劃第七講12城市歷史文化保護12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市復興第八講12新理論與新技術12城市規劃新理論、數字城市四、基于參與式教學法的課堂教學方法
(一)互動式教學
城市規劃學科知識面廣泛,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理論講授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從專業的視角發現問題,與教師形成良性互動。在城市概論知識模塊中,為了讓學生了解城市,引導學生從城市自然景觀、城市建設、城市標志、城市特色等方面介紹自己的家鄉。讓他們通過記憶、網絡搜索、故地重游等方式了解城市以及城市與鄉村的區別,并要求制作成PPT形式,在課堂上作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全身心地參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了解學科特征,提高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啟發式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突破原有的單向式教學模式,將問題貫穿于教學過程,強調師生的互動,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探索、體驗知識的發展過程。如講解城市道路交通時,組織課內討論會。首先讓學生討論自己生活的大學校園交通存在的問題,并指出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對單個學生的論述進行個別指導,或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體點評,然后進一步延伸至城市,引導學生提出城市交通存在的問題。因為一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還難以把控城市交通問題,直接講授或直接引入城市交通問題,學生還難以理解及掌握。通過學生親身感受的問題啟發他們思考,引導他們的思維由微觀向宏觀的轉化,并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激發他們學習興趣、自覺參與教學活動,在參與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
(三)實踐式教學
通過創設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在實踐中發現,在發現中學習。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成就感,進而轉化為更大的學習動力,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如在居住區規劃的知識體系講解中,要求學生以兩人為一組,對城市居住小區的整體調研,并選擇一個居住小區對其總平面布局、交通系統、組團組織和戶型進行分析繪制,同時指出其優缺點及改進方案。這是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第一次接觸到具有專業特色的圖紙繪制。調研和繪圖使學生將感性認識與理論知識有效結合,增強理論課程的趣味性。在實踐教學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并鍛煉他們的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合作式的教學法,因此參與式教學法并非只有以上3種方式,而是以此為方向,融合多種教學手段成網狀結構,通過科學的課堂設計,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圖1)。
五、結語
針對城市規劃導論課程的特點,我們擯棄傳統的試卷考核方式,而是以多次的參與過程成果為依據評定學生成績。經過對城市規劃導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明顯感受到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學12生的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提高,教學過程成果質量也得到提升。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評價很高,處于全校前列,該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參與式教學法還處于嘗試階段,該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探究和改進還需要完善。我們將結合教學過程中各方面的反饋,不斷優化參與式教學法在課程中的實踐。
摘要:針對目前《規劃手繪表現技法》教學存在的問題,對該課程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提出改進建議。指出城市規劃專業應加強與建筑、景觀等表現內容的銜接。同時,該課程教學還應引導學生重視表現與設計構思等的結合,不能為了表現而表現。
關鍵詞:城市規劃;手繪;教改;表現技法
《規劃手繪表現技法》是城市規劃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應用性。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城市規劃設計的手繪表現技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視覺審美修養、鍛煉學生專業表達能力等目標。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熟悉手繪表現的工具與技法,掌握規劃設計手繪的主要類型和各自的表現技巧,掌握幾種詳細規劃的表現技巧。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在設計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我國高等院校當中,存在著學生盲目追從和依賴計算機制圖、表現,忽略用手繪的表達方式來探索與表現自己創作思維的狀況。這種狀況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審美水平的提高,也束縛了創意思維的綜合發展。因此,深入研究城市規劃專業手繪表現技法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和潛在的教學危機,對其進行教學方面改革和采取一些相應的措施是具有深遠的教改意義的[1]。本文作者通過幾屆的教學實踐,在分析該門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課程設置、時間安排,以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提出建議。
一、《規劃手繪表現技法》課程的重要性
在規劃、設計過程中,人們通過思考、表達和規劃實施的一系列設計過程,來達到不斷完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如果我們要將思考的內容轉化成現實的設計成果,則需要一套表達設計思想的表現方式,如:草圖構思、建筑專業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圖表現、施工圖設計、模型表現以及電腦動畫等多種表現方法。而在眾多的表現技法中,手繪能夠快速的將構思內容表達出來,并反映出作者的藝術修養[2]。手繪表現不但可以進行設計訓練,收集整理資料,表達設計理念,也可以提升設計者的藝術審美能力,同時還是形成個人化設計風格的有效途徑。因此,手繪表現圖不僅是設計思想表達的一個重要途徑,其本身還具有一定的獨立的藝術價值。通過對手繪效果圖課程的不斷學習,學生能積累大量的藝術素材,使個人的藝術修養全面提高[2]。手繪表現圖既可以作為設計初期個人化的構思研究圖,充分運用到規劃設計的思考環節上,也可作為設計過程中的方案交流圖,還可以作為規劃設計方案的最終表現圖提供給客戶。與電腦制圖比較而言,手繪表現更自然,更具有感染力。手繪表現的練習在設計創作的自由性、主動性方面有著巨大的幫助,能夠激發設計師的創造力,喚起其設計的欲望。因此,在第一堂授課時就應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成功的規劃設計離不開好的創意,手繪草圖就是規劃設計的基礎,良好的繪畫基本功加上長期的練習和大量的設計實踐才能創作出好的設計作品。特別是在設計創意與表現訓練過程中,應避免過多依賴計算機。
手繪課程的學習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一幅優秀的效果圖背后隱藏著無數張草圖和推敲方案,更隱藏著無數個結構的詳細尺寸圖、解剖圖與分解圖。這些均是手繪效果圖課堂上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目的是使學生在今后的設計生涯中培養和鍛煉出正確的設計方法[2]。
二、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時間安排不合理?!兑巹澥掷L表現技法》課程是一門基礎課程,但又與美術基礎課程有一定區別,該門課程應是規劃專業知識與手繪基礎知識的結合,專業性強,因而該課程的教學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專業基礎之上。對于五年制的城市規劃專業而言,手繪課程的前修課程應有美術基礎以及城市規劃專業相關課程。而傳統教學在一年級或者三年級進行《規劃手繪表現技法》教學,過早或過晚的教學時間安排,均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手繪基礎知識的結合和掌握。
2.教學未區分建筑專業、景觀專業、規劃專業表現之間的差異性。規劃專業、景觀專業、建筑設計專業三者聯系緊密,在表現技法上也具有很多相同點,如表現工具、表現元素等。但它們之間側重點仍存在區別,建筑設計側重于微觀,以建筑本身及其周圍環境為主要表現內容,專注于建筑本身的比例、尺度、優美的形象、完善的功能;景觀設計是對資源與環境的綜合利用與再創造,主要對聚居領域的開發整治及土地、大氣、水、動植物等,專業分工基礎是場地規劃與設計,指導環境建設及建筑物(構筑物)建設;城市規劃專業表現為戰略性,側重于宏觀,以社會、經濟、環境要素為主要研究內容,以城市或區域層面為對象。專業側重領域的不同,在表現內容上也有一定區別,但大多數情況下,規劃專業手繪教學未能區分三者側重點,選用教材及教授內容也無差別,常會讓學生找不到專業重點,不知從何學起。
3.為了表現而表現。規劃專業學習手繪的目的是為了將規劃設計方案便捷的表達出來,因此方案才是表現的精髓,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這點,而是把重點放在了表現上,致使學生認為手繪就是如何將圖畫好看,花大量時間在表現上,而忽略了規劃設計的精髓其實在于方案[3]。
三、教學改進探討
對《規劃手繪表現技法》課程在教學中的時間安排、教授內容、教授方法等問題做出了教改方法探討。
1.課程設置時間安排。針對城市規劃專業為五年制專業的特點,《規劃手繪表現技法》課程安排在第二學年較為合適。因該課程屬于基礎課程,但又有別于美術基礎課程,因此應設在第一學年的基礎美術課之后,第三學年的專業課程之前,為《居住區規劃設計》、《景觀設計》等課程做好前期準備。
2.教授方法?!兑巹澥掷L表現技法》課程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重點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課堂教學分為表現技巧理論講解、教師示范加上學生動手訓練三個步驟。教學結合城市規劃專業特點,重點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視覺審美修養、鍛煉學生專業表達能力。在教學前,應充分了解學生美術基礎現狀。針對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基礎不夠好、不愿動手等問題,認真研究如何貫徹多方面素質教育,使學生想動手、愿意學、學有所得。對于剛剛叩開規劃設計之門的學生來說,了解課程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除了教材的示例外,用演示室內空間、景觀環境、建筑設計等各種類型的手繪表現圖,引導學生感受手繪表現的快速、生動的獨特魅力,啟發學生表述各自對于設計的感想,使學生在學習新課程一開始就產生熱烈的情緒,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整個教學過程有個可喜的開端。在教學時,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如一堂課的教學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首先有針對性的講解手繪技巧理論,然后教師現場演示所講內容,讓學生近距離接觸繪畫過程,最后學生自己再練習一遍,遇到問題及時詢問教師。同時,學生之間也可相互觀摩。對于教授內容較多,較復雜的內容,如平面圖、鳥瞰圖等,現場演示會花較長時間,教師可提前繪制,并將重要步驟圖紙掃描打印出來,貼在課堂上讓學生觀摩。
3.教授內容。進入該門課程之前,通常存在學生手繪基礎較差,特別是對線條、透視、構圖等基礎知識的掌握較弱的問題。針對這種現狀,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加強基礎訓練以及加大訓練強度,嚴格要求學生每周課堂外完成至少四幅手繪作業??偲矫鎴D、透視圖是規劃項目里重要的表現圖紙。因而課堂教學時采用由簡到繁的順序,先對平面圖、透視圖里的元素進行分解,單獨練習。如重點練習平面喬木、灌木、草坪、水體、鋪地、石材、木材等內容,然后進行小平面、小透視練習。待大部分同學已基本掌握繪制平面、透視技巧后,再進行總平面、鳥瞰圖訓練。在對某一單項教學時,也要求學生講究步驟,避免一蹴而就。如對于局部平面練習,應將線稿畫好,再上色(如圖1、2)。為避免一次上色不夠理想,可將線稿掃描存檔備用。
在工具應用方面,針對規劃專業特點,重點教授彩鉛和馬克筆。彩鉛大部分學生能較快掌握,而馬克筆相對較慢。因馬克筆具有筆觸較寬、滲透性較強等特點,在筆觸大小、長短、方向,以及色彩調和等方面較難控制。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時,應多花時間在筆觸的表現、色彩疊加與筆法訓練上。教學內容除了對基礎、基本元素訓練外,還應引導學生重視表現與圖式語言、設計構思等的結合,不能為了表現而表現。因而在接近期末的教學時間段,加入城市規劃表現成果與快速設計內容,即快題設計。在該門課程教學里,快題設計主要針對居住區規劃設計、城市中心區設計和城市廣場設計,重點訓練居住區規劃設計表達。要求學生掌握居住區規劃設計所包含的總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分析圖、透視圖、鳥瞰圖等圖紙的繪制,以及排版等。
4.考核方式?!兑巹澥掷L表現技法》課程實行結構評分考核方式。結構評分平時練習成績以及期末圖紙成績,分別占30%、70%。
課程期末圖紙設計以一個居住組團為題目,目的是讓學生熟練運用彩鉛、馬克筆等工具,結合規劃專業知識,將住宅區總平面圖、功能分析圖、局部透視圖、鳥瞰圖等在至少兩張A1圖紙上表達。要求圖文并茂,排版合理新穎。
四、結語
《規劃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教師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引導性,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繪畫的熱情以及相應美術基礎。為了適應社會對規劃從業者要求的不斷提高,作為教學工作者,應摒棄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重視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的改進,幫助學生為后續的專業設計課打好基礎,以此實現培養應用性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