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11:25: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課程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教育類課程;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原因
論文摘要: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作用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類課程內容方面的原因,也有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原因,此外教授職前教育課程的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方法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1問題提出
范良火先生的博士論文《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探討了“數學教師是如何發展他們的教學知識的”這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是:數學教師的教學知識主要來源于“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以及“教師和同事的日常交流”.至于“職前教育培訓”等則是最不重要的來源.華東師范大學的張奠宙教授在為文[1]的中文版所作序言中感慨到:“這一結論對于我們這樣的負責本科生數學教育培訓的師范大學而言,未免掃興。文[2]從一節高中數學課出發研究了國內數學教師是如何發展他們的教學知識的,最后得出了與文相類似的結論.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及張奠宙教授的感言,并回憶自己在大學期間所接受的職前教育培訓的效果,感覺確實如此.作為一名在高師從事數學教育類課程授課的教師,自然希望改變(數學)教育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作用欠佳的尷尬局面.而要改變這一尷尬局面,首先要做的是調查其原因.一般認為,(數學)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是造成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發展作用欠佳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也影響著(數學)教育課程的效果.本文將試著調查這些原因.
2研究方法
2.1調查對象
本文選取113名師范生作為調查對象,由新疆師范大學數學系04級學生以及昌吉學院數學系04級學生所組成.這些師范生己經系統地學習了(數學)教育類課程,包括公共教育類課程、數學教育類課程,且參加了教育實習,正面臨畢業找工作階段.本文把這些師范生界定為職前數學教師.我們選取這些師范生做調查對象的原因是他們剛剛學完(數學)教育類課程,又經過了教育實習,對(數學)教育類課程有最直接、最深切的認識與感受,他們的認識和感受可以更針對性地透視出(數學)教育類課程作用甚微的原因.
2.2調查工具
使用一篇主題為“結合你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教育實習感受談談公共教育類課程、數學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作用欠佳的原因”的作文作為調查工具.對比寫主題作文和問卷的調查形式,主題作文可以給調查對象更廣闊的自由空間,使其不拘泥于問卷調查先入為主的影響.
2.3調查過程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整體調查.首先,由主試介紹(數學)教育類課程對教師教學知識發展作用甚微的現狀.然后,布置主題作文,要求師范生在60分鐘內完成該主題作文,作文不署名,當場收回.
2.4數據收集與整理
本次調查共回收108份作文,其中4篇作者并不同意作文中的假設,因此這4份作文作為無效數據處理.剩下的104份作文經過粗讀、細讀、精讀3個環節后,按照不同方面的原因重新按原文編號整理.
3研究結果
通過對104份主題作文的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導致公共教育類課程、數學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發展作用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課程內容設置方面的原因,也有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原因,還有教授職前教育類課程的高校教師自身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下面分別從公共教育類課程和數學教育類課程兩方面詳細闡述調查的有關結論.
3.1公共教育類課程方面
調查發現,造成公共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作用欠佳的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課程內容方面,職前教師自身方面,授課教師自身方面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表1是持不同觀點的分布情況.
3.1.1課程內容方面
在回收的104份作文中,有72份認為公共教育類課程內容理論性太強、太抽象,沒有很好地與教育教學的實踐相結合,特別是沒有很好地與數學教學的實踐相結合.持這種歸因觀點的占69.2%.例如,“學完公共教育類課程之后,滲透在頭腦中的只是一些教育學上的專用名詞與基本原理,講臺與黑板對我依然十分陌生.與非師范生相比,在教學方面看不出優勢所在.教學本是一種實踐,光憑理論怎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又如,“公共教育類課程沒有與數學教學實踐相結合,對于數學系同學,他可以機械地記住這些教育學知識,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些理論知識與數學教學相分離了,當然對數學教學也就沒有多大作用了”.
3.1.2職前數學教師自身方面
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導致公共教育學課程作用欠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有效作文中,有49份持上述觀點,占47.1 %.其中,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原因又可細分為3類.
(1)職前數學教師對公共教育類課程的態度、認識與學習目的存在偏差.他們持有“為考試而學習,而不是為以后從事教學而學習“觀點的占了相當的比例.他們有的“除了上課聽聽外,課后很少去看,根本沒有用心去領會它,只是在快要考試的前兩個星期,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有的“上課只是帶本書,兩只耳朵聽,上完課誰都不會多翻書思考.”
(2)部分職前數學教師并沒有做好當教師的心理準備,或者根本就不準備當教師,自然就不會認真對待公共教育類課程.“縱觀整個數學系,報第一志愿上師范的有幾人?大部分都是第二、三平行志愿填報了師范院校.我以后就不準備當老師,所以也就不想把時間用在教育類課程上.”
(3)因為是數學系的師范生,從而對公共教育類這種文科性的理論課不感興趣、不重視.他們認為“教育類課程是很理論化的課程,對于數學系同學而言,學習教育學不象做出一道數學題那樣有成就感.”“凡是與數學專業無關的課程,幾乎被我們用來練習英語了,教育學知識在我們的腦海中幾乎沒有留下半點印象.”
3.1.3教授公共教育類課程的教師自身方面
在有效作文中,有22份作文認為教授公共教育類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方法等因素導致了公共教育類的作用甚微,占到了21.2%.持這種觀點的作文中,有7份認為教授教育課程的大學老師基本沒有從事過中小學的教學工作,他們直接從大學到大學,不太了解中小學的教學情況,還有8份認為老師的教學方式純粹是文科式的,課堂基本是滿堂灌,讓學生基本沒有反思和消化的機會.“老師只是把課本上的條條框框搬下來,再通過嘴巴轉送傳給我們.”還有7份對教授教育類課程的大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認為公共教育類課程應由懂數學教學的老師來教,我們的教育學老師坦言自己對初中數學知識都不是很清楚.
3.1.4其它方面
還有12份作文認為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導致了公共教育類課程作用甚微.例如大班授課、英語等級考試、學校用于學生教學實踐活動的硬件不具備,等等.“大班授課老師與我們溝通太少,也叫不出我們的名字,從而根本沒有機會讓我們每個人得到提高.”
3.2數學教育類課程方面
從回收的104份有效作文同樣反映出數學教育學課程作用欠佳的原因也有4種.表2是持不同觀點的分布情況.
3.2.1課程內容方面
有47份作文認為數學教育類課程本身的內容是導致其作用欠佳的最重要原因,占到了總調查人數的45.1 %.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3種.
(1)數學教育類課程的理論性太強,沒有根植于數學教學實踐,特別是沒有與目前正在開展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相結合.“現在的中學數學教材用的都是新教材,但是我們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課本仍然是以舊教材舊大綱為基礎介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的.”
(2)數學教育課程的“教育味太濃,數學味太淡”.“我們的教材在介紹中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原則時講了一大堆條條框框,例如‘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但是沒有把它們與數學結合在一起.”
(3)數學教育類課程介紹的是關于數學教學的一般性知識,沒有關注到教學的個性化特點.“我們在實習中面對的是具有不同想法的學生,很難用書本上統一的觀點去應對.”“如果所有老師都按照課本上介紹的教學方法上數學課,那么所有的數學教師都成了一個樣子,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都如出一轍.”
3.2.2職前數學教師自身方面
表2表明了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導致數學教育類課程作用欠佳的原因之一在回收的有效作文中,有23份持這種觀點,占到了22.1 %,代表性的看法集中在以下2個方面.
(1)職前數學教師學習數學教育類課程時,沒有完全以數學教師的角色去思考數學知識的教學,而是以學生的身份去解決數學問題本身,即沒有很好地實現從師范生到職前數學教師的角色轉變.“學習數學習題的教學方法時,我們更注重數學題的解法,并沒有思考如何給中學生講這道數學題,”“我個人認內,我沒有掌握教數學的方法,而是想方設法尋找解數學題的方法,”
(2)職前數學教師認為只要具備了數學專業知識,就可以勝任中學數學教學,無須學習如何教的問題.“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把題做出來就可以給中學生講清楚,教學理論的部分基本都被我們忽略了.”
3.2.3教授數學教育類課程的教師自身方面
從表2可以看出,有18.3%的師范生認為教授數學教育類課程的高校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方式等因素導致了其作用甚微,他們除了認為大學者師脫離中小學數學教學太遠之外,還認為教授數學教育類課程的老師的教學存在兩種傾向:(1)數學教育“去教育化”即“數學教法課老師更多的是講數學問題的解法,而較少地講數學問題的教法.”(2)數學教育“去數學化”.即“老師對課本中的一些數學教學案例一般不介紹,而只是介紹一些空泛的教育理論.”
3.2.4其它方面
有11份作文指出還存在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職前數學教師“不熟悉中學數學教材”等等.“大家己經把中學的許多數學知識遺忘了,在沒有相應知識的基礎上去思考如何教別人實在有些困難.”
4討論與建議
(1)教育類課程理論性太強,沒有根植于數學教育教學實踐是導致其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作用欠佳的最重要原因,這一點己經得到實證.正如丹麥麥羅克凱德大學的摩根·尼斯教授所講的那樣:“數學教育工作者幾乎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是數學教育理論與數學實踐的脫節正在加劇.”因此,如何改革高師(數學)教育課程內容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2)數學系師范生在接受職前教育課程時,沒有數學教學實踐的經歷,從而很難同化(數學)教育理論知識.從建構主義的觀點看,學習不是一種被動的“復制”,而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的主動建立、重組、改造和發展.教師的講授如果不和學習者實際認知結構相結合,那是無效的.在這一點上,新加坡數學教師職前教育模式值得我們借鑒,其具體做法是:教師教育采取“先入職,后培養”的模式.即先由教育部在擬從事中小學教育的申請者中招募人員,申請一經獲準即享有公務員和師范生的雙重身份,被送往唯一的政府教育機構接受教師教育,領取工資,帶薪脫產學習.而文提出的教育實習模式的新思路也是加強實踐性的一種有益嘗試.
(3)關于職前數學教師自身方面的一些因素是目前師范教育的共同問題.師范教育的失敗之處是培養出來的部分師范生是不愿當老師的,而最終不愿當老師的這部分師范生當了一輩子老師.在這一點上,需要進一步引導與教育.
(4)高師從事(數學)教育課程的教師大多是本科畢業,直接攻讀碩士、博士,畢業后又留在高校任教的.他們具有比較前沿的(數學)教育理論知識,但也正因為這種從學校到學校、從理論到理論的成長過程使得他們沒有寶貴的中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經歷,從而在教學時針對性、實用性均不強.在這一方面,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借鑒日本的經驗:日本的教育學、學科教育專業的教授多數是由研究成就突出的中小學教師晉升為大學教師的,很少有本科、碩士、博士畢業后直接做大學教師的。
【摘要】 通過對本科生的基因組科學與人類疾病課程的講授,使學生了解基因組科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何從基因水平認識疾病、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課程組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探討。
【關鍵詞】 基因組學;教學改革;CAI課件;蛋白質組學
生命科學是21世紀學科發展的主流,人類的醫學史證明了僅依靠單一學科,如:細胞學、發育學、腫瘤學、人類遺傳學或分子生物學難以完成人類對自身的認識和保護。人類基因組學的產生和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的完成,使得人類能夠對生命現象進行系統和科學地認識,揭示疾病產生的機制以及長壽與衰老等生命現象。本科生通過對基因組科學與人類疾病課程的學習,能夠了解什么是基因組科學,其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何從基因水平認識疾病、診斷疾病和治療疾病,為今后更深入地在臨床上應用這些知識為患者服務或是繼續更深入地進行理論研究奠定基礎。
1 課程改革的特點
彌補本科生對于生命科學,特別是基因組科學與人類疾病關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為將來的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或是對于走上臨床認識疾病、治療疾病有促進作用。本課程是我校在本科生中新開設的一門選修課,本課程的開設得到了學校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經多次論證和在學生中征求意見,學生的反響強烈,因此可以看出本科生對于本課程有極大的興趣,期望通過老師的講授能對于人類疾病從基因水平有全新的認識,對自己 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2 教學研究探索的幾個方面
2.1 更新教學內容 課程講授是當前生命科學中前沿領域的熱點問題。主要課程安排如下:前言;人類基因組計劃與DNA測序(包括基因組測序的發展、方法、DNA測序的規?;c工業化);cDNA測序和基因表達譜的研究(包括cDNA文庫的構建、全長cDNA的克隆、基因表達譜的概念及其在醫學應用中的意義);人類基因組DNA序列變異及其分析方法(包括人類基因組序列及其變異、基因組序列變異檢測的常用方法及基本原理、突變檢測在識別疾病相關基因中的應用);基因治療(包括基因轉移和基因治療的早期歷史、基因治療的現狀、遺傳型基因治療、表遺傳型基因治療、基因治療的問題與展望);基因工程技術(包括理論依據、基因工程技術的內容—目的基因獲取、克隆、表達、基因工程技術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現狀);生物信息學(包括生物信息學的概念、產生的背景、生物信息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生物信息學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蛋白質組學(包括蛋白質組學的概念及其在生命科學研究中 的意義、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蛋白質組學研究發展展望);生物芯片(生物芯片的原理、種類及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的概念及含義、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的安全性、轉基因食品安全性、醫藥生物技術及其產品的生物安全、國內外生物安全法規及管理)等內容。
2.2 本課程將采取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內容。根據學生人數安排一定的動手操作實驗的課程[1,2]。
2.3 采用多媒體教學形式,加深學生的理解 一方面,可以加深同學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對于條件不允許的實驗,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了解實驗過程[3]。
2.4 將科研的思路、科研的方法融入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課堂教學中和課下作業安排一定量的文獻檢索、文獻翻譯閱讀、科研方法設計、預測實驗結果等內容。
2.5 改革考試形式 采取閉卷筆試與課下查文獻、答題相結合的形式。
2.6 改革課程用教材 重新更新編寫適合本科生參閱并適合當前基因組科學最近發展的教材,并計劃出版發行。
3 教學效果的學生評價
聽取學生反饋意見分為3種形式。
3.1 采用不記名問卷的形式反饋學生意見 問卷內容包括實驗內容的安排、教師授課質量、希望的授課內容方式、感興趣的實驗內容等等。
3.2 建立學生公共信箱 一方面可以將某些授課內容、習題、思考題等通過公共信箱讓同學下載,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將公共信箱作為與老師的互動平臺,及時反饋對課程提出的建議和意見,老師定期瀏覽信箱,及時調整課程安排。
3.3 整學期課程進行中期和結課前安排兩次學生課堂討論 討論時間20min左右,及時反饋信息,提高理論與實驗教學質量。
總之,本科生的基因組科學與人類疾病課程是一門較新的課程,在諸多方面需要進行改革探索,以適應當前生命科學發展的需要并滿足學生汲取新知識的需要。
內容提要: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全球化的影響,中國房地產業對房地產專業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本文在回顧中國房地產專業教育發展歷史、介紹工程管理專業中房地產類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清華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課程教學的實踐,指出了影響中國房地產專業教育發展的問題,尤其是在學科設置上存在的矛盾。本文還從完善房地產專業教育,建設和發展房地產學料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妥善處理好與工程管理專業的關系、用發展的眼光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發展房地產專業教育、加強研究生層次的高級房地產專業人才培養、發展和規范房地產專業繼續教育等建議。對房地產專業執業資格與國際互認問題,指出互認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房地產教育已經與國際接軌,真正的接軌在于我們培養出的人才具有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房地產,高等教育,工程管理
一、房地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房地產業是從事房地產開發、投資、經營、管理與服務的行業。具體包括: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各類房地產開發、土地開發、房地產投資經營等活動)、房地產管理業(住宅物業管理、土地批租經營管理和其它房屋的管理活動)、房地產經紀與業(房地產與經紀人服務、居間買賣、租賃服務、房地產交易保證服務、房地產估價等)。日益發展壯大的房地產金融保險業雖然不包括在房地產業中,但其在人才需求上也與房地產人才需求有著密切的關系。
中國房地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興起,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全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000年末已經達到20,5平方米(戶均住宅建筑面積64平方米),農村達到27平方米。據有關部門預測,2010年中國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5%左右,城鎮人口達到6.3億人,比2000年凈增1.7億人。如果到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按25平方米計算,將需要新建城鎮住宅建筑面積56.1億平方米,平均每年約5.6億平方米。如果再計入非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積,未來10年中國胸地產市場發展潛力巨大。2000年,城鎮住宅與房地產業增加值約5400億元,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左右,在國民經濟、尤其是國民經濟增長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到2001年末,中國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2.7萬個,從業人員100多萬人,房地產估價和土地估價機構8000余家,從業人員約15萬人(其中取得房地產估價師、土地估價師執業資格的人數30000人),房地產經紀機構約2.7萬個,從業人員30多萬人:物業管理企業2.5萬個,從業人員260多萬人。此外,如果加上在政府從事房地產行政管理工作、房地產教育研究機構、房地產信息服務與咨詢機構、房地產投資顧問與策劃機構的就業人數,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就業總人數預計超過550萬人。
房地產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其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是來自城市規劃、建筑學、土木工程、建設管理、投資與金融等相關專業,真正受過系統的房地產專業教育的人才只占很小的比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消息表明,目前上海包括信息產業、金融保險和房地產在內的一類專業,最受考生青睞;《深圳晚報》在未來人才市場上最走俏的將是金融、保險,高級管理、物業管理等13類經濟專業人才。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對北京市有關高校房地產專業畢業生的調查顯示,30.77%的同學認為就業前景非常樂觀、畢業生供不應求,69.23%的同學認為就業前景一般、但是可以找到合理的工作,沒有同學認為就業形勢不好。
二、中國高校房地產專業教育發展的歷史回顧
1、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教育的變革
1989年,經過國家教委批準,中國高等學校開始設置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到1998年教育部頒布新的專業目錄為止,全國設置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高等學校達到了114所。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對原有專業講行了調整,專業種數由504種減少至249種,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調整到工商管理類的工商管理專業。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開始對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歸屬進行了調整,部分高校將該專業并入工程管理專業,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專業。
建設部作為中國建筑業與房地產業的行政主管部門,于1994年成立了“全國高等學校建筑與房地產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在1998年過渡到“全國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過程中,繼承了原對房地產專業教育指導的職責,并將“房地產經營管理”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一個方向延續至今。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并人工商管理專業的院校,目前尚沒有納入“全國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的范圍。另外,目前中國專科教育的專業目錄中,目前仍然保留有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和物業管理專業。
2、中國高校與房地產相關的本科教育
到2000年底,全國共有77所高校開設有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工程管理專業。此外,還有一些本科生專業與房地產教育相關。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共有以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在內的32所高校開設了地理學學科門類下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該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地質學、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國土規劃、地圖學、遙感應用、管理科學、環境科學、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水資源計算與管理、生態環境規劃、環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城市總體規劃、區域規劃等。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
城市規劃:共有以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等為代表的43所高校開設了屬于建筑學門類的城市規劃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發展史、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區域規劃、城市規劃行政法規與城市規劃管理。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遏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園林游憩系統規劃,并能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
土地資源管理:以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為行表的34所高校(以農業類院校為主)開設了公共管理學科門類下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土地資源學、土地規劃學、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地籍管理學、測量學、土地信息系統。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規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類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
1、課程設置
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方向之一,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與工程項目管理等其他專業方向一起,共同使用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平臺。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方向的專業方向課程包括: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估價、房地產開發和房地產市場營銷。在培養目標上,要求該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決房地產經濟理論問題的能力,具備從事房地產開發與評估、房地產市場營銷、房地產投資與融資、房地產估價、物業管理和房地產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
2、各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內容
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經濟學概述、房地產經濟學基本理論、房地產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與價格、市場特性與功能、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因素、市場運行規律)、房地產市場的依存基礎(區域和社區分析、城市發展模式、土地利用分區、土地價值)、分類房地產市場(住宅市場、商業房地產市場、工業房地產市場、其他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中的空置問題、房地產市場與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中的政府干預(宏觀調控、城市土地利用規劃、耕地保護、房地產稅收)。
房地產估價:房地產估價概述(概念、作用、估價制度、估價標準、房地產估價與資產評估)、房地產估價基本理論(市場價值與價格、影響房地產價值的因素、房地產估價原則)、房地產估價程序(程序、估價目的與價值類型、房地產類型及其特點、房地產價值時點)、市場區域和鄰里分析(市場區域與鄰里的含義、市場環境分析的主要內容)、估價對象的確認與描述(估價對象的范圍、政府法例限制與權益性質、場地描述、場地使用經濟性分析、建筑物及其它地上改良投資描述)、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土地估價、房地產部分權益估價、估價結果與估價報告、信息技術在房地產估價中的應用。
房地產開發:房地產開發及房地產開發程序、政府對房地產開發過程的管理(投資計劃管理,項目規劃與設計管理、土地管理、項目開工及建設期間的管理、項目銷售與產權管理、項目竣工及入住管理、市政及配套設施管理)、房地產開發企業與組織(房地產開發企業、組織形式、價值鏈,發展戰略)、房地產開發項目策劃(宏觀因素分析、市場研究與投資機會、場地選擇、產品功能定位)、房地產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房地產開發中的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資金融通、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市場營銷、房地產開發經營稅費、物業與資產管理(房地產開發與房地產資產管理、物業管理、設施與設備管理、資產管理、組合投資管理)。
房地產市場銷售:市場概述、市場營銷、市場調查、市場分析、市場營銷戰略、房地產項目前期策劃、房地產定價策略、房地產分銷與促銷策略、市場營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四、清華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課程教學的實踐
1、與學校、學院教學平臺的關系
清華大學的工程管理專業設置在土木工程學院。為了體現通才教育、拓寬學生知識面的總體要求,在培養計劃要求的總共140個學分中,有70個學分為校級教學平臺提供(包括數理基礎、外語、計算機等,本專業要求的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基礎、法律基礎等課程也由該平臺提供),有35個學分由院級教學平臺提供(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測量、工程力學、工程結構等土木工程技術課程,也包括本專業要求的工程經濟學、施工技術與組織等),與工程管理專業密切相關的專業課程占35個學分。為了體現貫通教育的宗旨,清華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沒有再進一步細分專業方向。
2、工程管理專業課程中房地產課程設置
由于歷史的原因,橫跨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清華大學房地產 研究所掛靠在土木工程學院,該研究所的教師與工程管理研究所教師一起,組成了目前隸屬于土木工程學院的建設管理系。因此,清華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雖然沒有細分專業方向,但也納入了一定數量的房地產相關課程。目前面向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設置的房地產相關的課程包括:城市與房地產經濟學(經濟類專業基礎課,2學分)、房地產概論(專業主干課,2學分)、房地產評估理論與實務(專業選修課,3學分)、物業管理(專業選修課,2學分)。
近10年的實踐表明,面向工程管理專業學生開設房地產課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在保證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較強的專業技術基礎的同時,強化了其經濟、管理類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性。
3、房地產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
城市與房地產經濟學:宏觀與微觀經濟學分析;區域增長;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房地產市場的宏觀經濟學分析(討論課題目: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預期變化及比較);土地市場與土地價格;住宅市場(討論課題目:住宅市場需求預測);商業房地產市場(討論課題目:寫字樓市場的租金與空置);工業房地產市場;國際房地產市場;(討論課題目:中外房地產市場發展特征的比較分析);住房政策(討論課題目:政府住房補貼與住房支付能力);城市增長與房地產開發;城市發展與房地產市場中的政府干預。
房地產概論: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住房制度與住宅產業、房地產及房地產投資、房地產市場及市場研究、房地產開發及項目評估、房地產市場營銷、房地產金融(開發項目融資、抵押貸款、證券化)、中國房地產主要稅制、中國房地產法律制度(法規體系及其分類、土地管理制度、開發管理制度、市場管理制度、使用管理制度、金融管理制度)。
房地產評估理論與實務
物業管理:物業管理概述、物業管理與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公司與業主委員會、房屋修繕管理、房屋設各管理、物業管理綜合服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收益性物業管理的主要內容、收益性物業管理中的財各與成本管理、寫宇樓物業管理、零售商業物業管理、工業物業管理。
五、發展中國房地產專業教育的建議
房地產專業是重要的專業科目之一,這是由社會經濟生活中對房地產專業人才的廣泛需求和學生的良好就業前景所決定的。政府和半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含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債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公司、房地產投資信托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等)、房地產投資和開發企業、物業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房地產咨詢機構(含房地產評估機構、機構、投資咨詢公司、信息公司、產權保險公司、建筑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均對房地產專門人才有著巨大的需求。
從中國房地產業對人才需求前發展趨勢及中國越來越融入全球化經濟體系的角度看,中國必須逐步建立起滿足市場需要的、與國外高?;疽恢碌娜瞬排囵B模式。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的學科設置
工程管理(建設管理,下同)與房地產分別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在國外,建設管理專業通常設置在工學院與土木工程相關的學系內(如得克薩斯奧斯訂大學土木工程系、斯坦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也有些學校在工學院中獨立設系(如佛羅里達大學建設管理學院、英國里丁大學建設管理與工程系)。房地產專業通常設在商學院,有時獨立設系(如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房地產系、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商學院房地產與土地經濟系),有時與金融、保險等為同一個系(如紐約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金融保險與房地產系)。
從學科領域覆蓋的內容看,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在建筑技術與管理技術方面有所交叉,只是前者強調技術與管理,后者強調金融與投資。因此,英國多數大學及受英國學科設置影響較大的大學,通常將房地產和建設管理設在同一個學院或同一個學系中。例如,但英國里丁大學城市與區域學院(Faculty)分別設立有建設管理與工程學院(shool),由建設管理與工程系與工程系合并)和土地管理與開發系,香港大學在建筑學院設立有房地產與建設系,新加坡人學在設計與環境學院分設建筑管理系和房地產系。
目前中國與房地產專業學科設置的模式,英國模式相似,但隨著中國房地產業從開發建設階段逐漸過渡到資產運營與管理階段,對開發、建設方面人才的需求會減少,而對投資、金融方面的人才會逐步增加。因此各高校從房地產專業學科設置上,應該關注這種市場環境的變化,適時做出調整。
2、研究生層次的教育是房地產專業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
房地產專業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要求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廣泛涉及經濟、管理、法律、金融、環境和技術等方面的課程,很難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也很難使學生具備某一方面的專業能力。當前房地產業最緊缺的,是那些在某一領域有較堅實的基礎,又在更多的領域有廣泛知識和素養的人才。以房地產開發投資企業為例,在其所管理的整個開發過程中,需要市場分析、投資分析、規劃設計、工程管理、市場營銷、物業與資產管理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如果企業的工作人員對各專業領域的內容都是一知半解,則這個團隊是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所需要的員工肯定是對某一兩個專業領域比較精通,對其他相關領域有基本的解,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的團隊共同工作,這樣組成的開發隊伍,才有竟爭力。
為了適應這種需要,高等學校應該面向房地產相關專業背景的學生,開設房地產專業方向碩士研究生(含MBA)課程。為其提供“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金融”、“房地產投資”、“房地產創業學”、“房地產資產管理”、“房地產案例分析”、“城市公共政策”、“房地產法”等比較深入的房地產專業課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雖然沒有設立房地產專業,但該專業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完全可以借助經濟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城市規劃、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和土地資源管理等多個專業平臺來完成。當然,由于專業方向所在的學科分散,也為房地產學科建設帶來了比較大的難度。
3、妥善處理好與工程管理專業的關系
雖然目前我國工程管理專業內包含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但并不表明工程管理學科就是房地產的上級學科,也不表明我們的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方向就等同于國外的房地產專業。從目前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建議的培養方案看,與建造技術、土木工程相關的課程占據了50%以上的比例,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的學生得到的實際上也是一個營造師應該獲得的專業基礎,不是房地產專業所需要的社會、經濟、金融、投資和工商管理專業基礎。
從國外房地產學科發展經驗來看,房地產學科更多地屬于工商管理學科。例如,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房地產系房地產專業,是美國排名第一的房地產專業,其本科生課程計劃中的37門課程中,有33門課程與沃頓商學院其他18個專業的要求一致(含9門工商管理基礎課程),房地產專業的4門專業課中(“房地產法律、金財與開發”、“房地產金融:投資與分析”為必修,在“城市房地產經濟學”、“住房金融與住房政策”、“高級房地產投資與分析”、“國際住房比較”、“房地產開發”、“國際房地產比較”等課程中選修2門),沒有涉及任何工程技術類課程。英國里丁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系的土地管理、房地產投資與金融專業本科生課程,也是以社會、經濟、管理、法律和房地產類課程為主,對城市規劃和建筑技術相關課程只是少量涉及。
國內財經、師范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多是由原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轉化而來,在遇參照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建議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制訂培養方案時,就到了很大的矛盾:遵循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性意見,這些學校不具備開設土木工程技術類課程的條件;不遵循這個指導性意見,又找不到一個有效的專業出口。在未來的工程管理專業評估過程中,這個矛盾會越來越突出地表現出來。例如,天津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中,將土木工程概論、工程力學、工程結構、建筑測量、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列為主干課程,但實際上該校并無土木工程專業,任課教師要從天津理工大學聘請。
4、關于房地產專業執業資格與國際互認問題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事管理制度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革。國家對專業人員的管理逐漸從專業技術職稱、職各的管理,轉向對專業技術資格的管理。這就為社會評價學校、制約學校專業設置的方向和規模成為可能。房地產專業本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出現的新興專業,如果以改革和向前看的姿態對詩這個專業,讓市場對房地產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來制約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充分發揮行業學會、協會在評估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將對房地產專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房地產專業的執業資格,目前有房地產估價師,正在籌備中的資格包括房地產經紀人和物業管理經理。目前美國的CCIM(Cetified Commercial Investment Member)在中國與有關單位合作,頒發“商業房地產投資分析師”資格。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也有一個龐大的中國會員發展計劃。當然,CIOB也將在工程管理專業評估結果方面,中國NBCMA的評估結果互認。然而,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具備在國際建筑與房地產市場上工作的能力(主要是語言問題),互認的結果很可能是國外的“洋資格”,伴隨著中國國內服務市場的開放,逐漸占領國內的市場。但中國的相關專業資格,幾乎不可能憑借互認的機會走向世界,而且還有可能失去國內的市場份額(因為中國的客戶大多具有“求洋”心態)。因此,如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是專業資格互認過程中,能否從“名”到“實”的關鍵。
5、繼續教育工作不容忽視
繼續教育是國外房地產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的繼續教育顯然還很不規范。從事與房地產相關工作的人并非都是科班出身,許多學習其它專業的人士也可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加入到房地產專業隊伍中來,他們需要補充房地產專業知識。另外,即使房地產專業科班出身的人士由于房地產市場、法律、政策環境的變化和新的分析手段、技術與方法的出現,也有著迫切的更新知識的需求。在繼續教育領域,除了相關學會、協會和各類公司舉辦的各種短期陪訓課程外,高等學校也應發揮中堅作用。
論文摘要:水泥基類課程是土建工科類專業基礎課程,通過對幾年課程教學的思考,提出四個方面進行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措施,以便促進新時期水泥基類課程的教學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提高教學質量。
論文關鍵詞:水泥基材料;教學;工科專業
所謂水泥基類材料是指以水泥為主的膠凝材料類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砂漿以及其他有關水泥類的材料總稱。與這類材料相關的課程包括:《建筑材料》、《道路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材料》、《膠凝材料學》、《混凝土學》等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涉及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力學、巖土、水工、材料工程等相關工科類專業。涉及面廣、課程教學要求差異大,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細心加以區分,容易造成這類課程的開設質量不佳,影響教學效果,達不到相應的開課目的。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本文特提出幾點教學探索。
一、精讀教學大綱
目前,對于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的任務越來越重。因此,給學生授課的學時數也在逐年壓縮。但是,水泥基類課程是工科類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其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的主干基礎課程,如果學習效果不佳或者達不到相應的學習預期,則會影響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做好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針對水泥基類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要求認真研讀各專業對該類課程的教學大綱,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和就業環境要求,采取有區別的對待教學內容和層次要求。如,對于水工專業學生來說,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與土木工程專業有所區別,二者的主導規范有差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水利部《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SL352-2006中規定砂、石原材料以飽和面干為基礎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而土木建筑業和交通行業規范中的砂、石原材料以干燥狀態為基礎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組織過程中需要提前做好安排,合理調整教學內容,避免不同專業教學內容相互混淆對學習不利,同時也將導致學生對今后從事的工作難以適從的感覺。再者,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在土木工程等專業中,以抗彎強度指標進行路面混凝土設計時,只作為掌握要求;但對于交通工程專業來說,大綱則要求達到應用要求。這只是其中的一些方面,在混凝土耐久性、水泥、砂漿等內容環節均存在大綱和專業要求差異上的區別。因此,在教學上根據不同專業教學大綱的細微差別,針對不同專業進行不同內容深度的教學是做好相應專業水泥基類材料課程的前提和基礎,務必加以重視,切勿為了授課簡化而不加以區別,造成各專業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困難。
二、認真組織教學
課堂教學是目前大學教學的主要形式,由于水泥基類課程體系復雜,內容各異,且學生缺乏基本的感性認識,而且授課基本采用傳統的“一支粉筆”、“灌輸式”方法教學。這樣需要授課教師在授課前認真組織、合理安排相應專業水泥基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否則,很難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求。
水泥基類課程很多章節需要調整上課順序,不能按照教材的章節先后順序依次進行。比如,在普通混凝土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教材在編排上均將外加劑部分歸結為混凝土原材料章節中,但是在授課過程中如果將外加劑部分放在原材料部分教授,效果很差。筆者在連續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有意將其先后順序按照教材順序和調整順序進行授課并在期終考試課程中進行知識運用考查,發現明顯有差別。按照原因順序授課,學生對外加劑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無法理解,應用性的考試題不足10%的學生能夠答出,但是在混凝土主要技術性質講授后進行外加劑授課的話,對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非常好,幾乎所有學生能夠回答出相應的題目。究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和易性部分內容如果沒有接觸,對于外加劑如何提高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內在因素無法理解,很茫然,因此在授課時需要將混凝土的基本性質先于混凝土外加劑進行。除了這部分內容外,還有一些內容,針對不同專業也需要進行精挑細選后才能進行課堂教學。
課程內容組織好后,下一步就是認真執行。在執行過程中,每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就需要重點關注了。
本科學生學習水泥基類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學會如何選擇、應用材料,而不是為深入地研究材料而學習。因此,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就是如何選擇和應用材料環節。但是,正確地選擇和使用材料的前提是理解材料性能和性質。因此結合各專業特點,教學內容應突出兩個重點,即水泥基材料的基本性質和基本功能。水泥基材料的基本性質是研究其作為建筑材料的共性問題,應詳細講授材料性質的概念以及它們在工程中的應用以及對材料性能的影響,要求學生理解掌握。材料功能是水泥基材料是否合理選用,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工程質量和安全使用,因此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的性質無疑是教學重點內容。此外,在講授傳統材料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增加介紹新材料、新工藝,并結合實際工程進行講解,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創新意識的培養。[2]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和章節中增加建筑材料與環境的關系、綠色建材方面的內容、國水泥工業的現狀及發展、有關環保型膠凝材料知識;在混凝土章節中穿插高性能混凝土、生態混凝土等內容。這樣不僅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同時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大綱的細化是授課的前提,教學內容的細化是教學大綱細化的實踐,是做好教學的根本,因此,認真組織教學內容至關重要。
三、強化試驗教學
對于水泥基類課程,除了理論教學以外,還需要加大實踐教學在課程中的比例,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然而,目前,水泥基類材料課程對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有所下降,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學課時所限,試驗室資源以及擴招帶來的學生人數增加等共同造成試驗課的開設存在不足的問題。因此強化現階段試驗教學需要加強進一步的認識。因為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試驗課是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學生通過試驗,不僅能驗證已學材料的性質,還能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水泥的“初凝”、“終凝”等一些沒有嚴格定量的概念,學生區分和掌握比較困難,通過試驗就能很好掌握。再如混凝土試驗,讓學生自選水泥品種,根據自己設計的混凝土種類、強度等級等性能自定方案,獨立完成,由此提高學生的操作和分析能力。在試驗中教師與學生互相切磋,預測試驗結果、分析試驗現象、總結試驗成果。同時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要求學生深入到工程實踐,以鞏固和充實課堂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組織學生現場參觀實際工程,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深入到建材市場、設計部門等進行調研,這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和熱愛,同時,也是與市場接軌的重要環節和措施。
四、推動項目教學
要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新型創新人才,科學素養及科研能力的培養和培育十分重要,必須在各門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滲透,并通過適當的教學環節加強學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3]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增加科研初步訓練的特定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查閱文獻資料,撰寫科學小論文、讀書報告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相關領域的學術討論會。此外,發揮學校的專業特色和資源優勢,開展以項目帶動教學的科研活動,進行開放試驗性活動。我們在2008年曾經發表過《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綜合開放性試驗實踐性環節設計研究》開放性論文,通過推動項目教學活動,能夠使學有余力的學生且對水泥基類材料感興趣的同學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潛力。推動以項目為載體的開放性試驗教學環節,通過開放性試驗項目的設置、動員、申請、實施到總結結題全項目實施過程的培養,對一大批學生進行了項目教學法的成功運用,使他們的實踐技能得到了進一步的鍛煉和升華。
以項目為依托的項目教學方法,將會在水泥基類材料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綜合運用,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及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和科研生活,為推動材料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優秀的儲備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水泥基類材料課程,通過精細研讀教學大綱、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再配合相應的試驗教學和推動項目教學的緊密配合,水泥基類材料課程的教學將會得到長足的進步。對各個專業的學生的學習、知識的傳播、材料的應用、技術的推廣等一系列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 高校硬件類課程 網絡化教學 教學評價
論文摘要: 本文以成型的高校硬件網絡化教學平臺為依托,對網絡化教學的教學評價環節進行了探索,并圍繞平臺采用的評價原則,結合網絡教學的特點,對大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態度和日常表現的評價方法展開了闡述。
一、引言
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如何將枯燥難懂的硬件類課程與蓬勃發展的網絡技術結合起來,充分調動挖掘學生自身學習的潛力,是網絡時展的趨勢[1]。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現有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加以改進,結合高校學生的學習特點,開發了融合嶄新教學理念的《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網絡教學平臺[2]。
筆者僅對本網絡教學平臺中,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原則及方法進行簡要的介紹。
二、教學評價原則
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采用試卷考試的方式,以最終取得的卷面分數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做雖然能夠快速直觀地檢測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效果,但這種“一考定論”,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方式不可避免地強調了學生的應試思想,難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積極性,從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目的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
大學階段的培養目標是具備一定的專業綜合素質,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具有自己學習專業知識和排除解決問題能力的富有創造精神的人才[3]。因此,本網絡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始終圍繞這一原則展開,通過全面考察學生的理論基礎、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日常表現,并借助網絡平臺的實時記錄的能力,將這些信息記錄整理,最終匯總出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
三、教學評價方法
在教學評價原則確定下之后,平臺采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評價。
1.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評價
在網絡環境下,對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評價依然要以學生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為核心,綜合網絡課程后所留作業的完成情況及定期的單元測驗情況,實現對學生的基礎常態性評價。
通過在部分教學階段設置學科競賽等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習的知識內容加深并拓展了。通過學生的競賽情況,網絡平臺完成對于學生學科能力的提升性評價。
為了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一定的課程階段,我們設計一些綜合性、研究類的課題,鼓勵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展開探討,并根據最終的結果實現學科的拓展實踐評價。
2.自學能力的評價
在大學中,教師僅僅是領路人的角色,一些專業知識細節和較深的內容,需要學生自己探索和研究,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這種能力也是學生在大學中應該培養的、未來走上社會適應工作的基礎能力。
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添加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內容,對網絡課程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這些內容包括相關知識的文檔、鏈接地址、相關電子書籍及教學視頻。為了檢測學生對這些課外知識的自學能力,網絡平臺借用學生在網絡平臺中所點擊下載這些添加內容的數量及相應知識內容的難度系數等指標進行綜合測評。之所以選擇這兩項作為指標參考,是因為此部分內容為課程以外的拓展內容,主要是為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設立的,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中,其學習效果和要求并不像網絡平臺中那些緊扣大綱的網絡課堂教學一樣,因此,應首先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熱情。但同時,為防止學生為提高測評成績而片面追求點擊下載率的情況,可在這些附加的自學內容后添加部分問卷內容,以學生實際回答的情況作為前期點擊下載率和難度系數有效性的依據。
3.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平臺模仿類似“百度知道”,制作了“你問我答”模塊,學生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上傳,求助其他同學進行解答,然后根據其他同學對問題解決的貢獻程度,將自己所有的分數提取出來,給予希望提供幫助的同學。獲得分數的同學,在達到一定分數前提下,網上的虛擬身份可以得到升級。而得到解答的學生也要不斷地幫助其他人以得到分值,從而才能繼續在平臺中懸賞提問。這種做法,既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需求,督促了學生不斷提高自身解決問題能力,又使得平臺可以根據學生所得分數,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個量化處理。
為防止部分學生僅僅依靠某個大家可能經常碰到的問題而重復回答得分,平臺將經常出現的問題及答案整理公布。如果有學生再次遇到此類問題而想在平臺中懸賞提問的話,平臺就將根據問題中的關鍵詞,自動轉到已經公布的該類問題,從而減少此類重復回答。
4.學習態度和日常表現的評價
這兩項內容在以往,很難作到量化評價,而且,往往被忽視。這樣做的結果使得學生平日松松垮垮,懶散成性,考前風風火火,臨時抱佛腳。對一名學生,這些內容評價的公正與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熱情如何。尤其是在網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無法做到面對面的交流,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更是無法使用教師個人感受來進行衡量。
基于此,平臺采用以下幾項指標來進行解決:1)學生的登錄總次數,舊課與新課之間的登錄次數,每次登陸的停留時間等登錄指標。2)學生參與回答問題的數量等參與指標。3)學生作業提交率和作業按時提交率。通過這些直觀的量化結果,可以對學生學習態度和日常表現進行相應的評價。
四、教學評價中應用的其他原則
除了采用上面的指標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外,平臺中還使用了“激勵性”評價的原則。所謂“激勵性”評價,并不是真的將其量化為指標,綜合到最后的測評成績中,而是在學生出色地完成一項任務后,通過發音和圖標顯示的方式對其進行表揚和肯定。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得到肯定和支持,其自信心和個人認可程度不斷提高,學習的熱情和各方面的能力隨之提高。
[論文關鍵詞]程序設計 項目教學
[論文摘要]針對目前學校在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V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為例,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法,經實踐證明,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程序設計類課程是計算機專業和其他相關專業學生必修課程之一,對學生鍛煉抽象思維、增強對后續課程的理解能力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F在無論是計算機專業還是非計算機專業,大部分都開設了《VB程序設計》的課程。本課程的目的與任務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使用VB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的一般方法和特點,理解Windows應用程序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Windows應用程序開發的基本思想,能夠根據實際需要自行開發簡單的Windows應用程序,并為今后進一步使用其他面向對象的可視化開發工具開發Windows應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在教學中,會出現這種現象學生可以很快完成和例題相似的題目,但對一些稍微復雜些的程序設計,根本不知道怎么樣進行設計。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程序設計的能力?本文討論了在VB程序設計課程中使用一種基于軟件開發、整體實現的“項目教學法”的一些實踐與探索。
一、程序設計課教學面臨的問題
在程序設計課教學中,多數教師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以編程語言的語法教學為主線,教師只是告訴學生那種語言有些什么命令,語言的各種語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大量的新專業名詞使學生難以掌握,在具體的編程及上機操作時,往往出現無從下手、錯誤百出、不會調試等情況,還有些學生照著書上能做,脫離書本什么也不會。長期以往,會使學生認為程序設計課程十分深奧、那樣的可望而不可及,最終會導致學生對課程產生厭倦的思想,即使學習完課程,學生的程序設計思路非常狹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提高。
二、“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索
“項目教學法”是以一個較完整的軟件開發案例為中心,整個學期的教學都圍繞這個案例的設計進行講解,通過對案例的講解,將程序設計中需要學習的各個知識點融入到案例中,這樣就將理論和實踐完全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培養了學習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自行對案例進行完善和修改,使學生程序設計能力得到提高。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軟件開發案例的選擇。要準備好一個具有實際應用功能,適合學生掌握的軟件開發案例,案例不能選擇太大太復雜的設計,并且案例中涉及的內容要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軟件功能不能過于復雜,但必須覆蓋課程中所有的知識點,在講解時選用有代表性的功能模塊??蛇x用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學生選課管理系統、酒店管理系統等MIS系統。
(二)以項目開發形式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在制定課程教學進度的時候要結合項目來進行,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的設計應按軟件設計過程的順序來進行,在課程中可講解有關軟件工程方面的相關知識。
(三)精心準備教案。根據已經制訂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將課程中的各知識點較完整地總結歸納,做成電子教案。在講解軟件設計的時候,涉及到某知識點的時候,便可打開該知識點的電子教案進行演示講解,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
(四)鼓勵學生變換代碼。學生在許多情況下只會模仿老師講解的程序完成,并沒有真正理解程序代碼的應用,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寫,在講解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使用其他代碼來完成某些功能,促進學生對程序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作業的設計。在知識點講授完后,應設計一個與講的例子難度相當的作業,讓學生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學生完成作業后會有一種成就感和強烈的繼續學的愿望。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設計,給他們正確的引導。
(六)課程教學后期讓學生參與項目開發。在課程的基本知識點講授完,學生也掌握比較透徹后,可讓學生參與到項目開發中,將項目中一些功能分成多個模塊,以實驗的形式分配給學生,讓學生也可以在課余的時間進行開發。
(七)改變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應該靈活多樣,要甩掉“學為所考”的思想包袱。程序設計課程本身是理論學習與動手操作于一體的課程,不能一味地追求理論知識,而忽視動手操作能力,因此,應對學生的評價貫穿到整個學期的課程學習中??己藨撚善綍r作業、實驗設計作業、期末考試等幾項組成,平時考核可分階段進行,要讓學生注重學習的過程,而不是考試的結果。
(八)課程實訓。在課程的知識點全部講授完成后,安排2-4周的實訓,讓學生分組自由選題來進行項目的開發,學生在開發時應分組進行,讓學生分組進行開發可以發發揚團隊合作精神,便于優勢互補,有助于學生以后走上工作崗位,適應開發工作。在實訓中,應以學生的設計意見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教師只給予相應的建議。
三、實施過程
這里以設計管理系統的登陸窗體為例,介紹“項目教學法”中一個模塊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登陸窗體的功能是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通過身份驗證,進入主窗體。登陸窗體涉及到的知識點如下:1.窗體(Form)、標簽(Label)、文本框(TextBox)、命令按鈕(Command)等控件的常用屬性的設置。2.窗體、標簽、文本框、命令按鈕的常用方法。3.變量與數據類型。4.IF語句及一些常用的函數的使用。
四、總結
系統登陸窗體的設計分下面幾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對登陸窗體的設計和各控件的屬性進行講解。第二階段,引入新知識點。針對新知識點在本例中的應用對的各個新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第三階段,上機練習。1.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設計過程做一遍,輸入程序代碼,加深印象。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用新的方法來完成程序代碼,同時提出加強程序代碼功能的方案,讓學生來完成,使學生加強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例如,能不能在輸入密碼時限定輸入密碼次數。3.布置作業,布置與知識點相關的作業,讓學生通過查資料自己完成作業,對作業進行批改。第四階段,對程序提出新的方案,如用戶名和密碼的存儲采用數據庫,密碼的加密等,為以后的知識講授做準備,同時給學生留下印象,在講到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再來改進程序。
“項目教學法”被應用到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使教學與生產結合起來,學以致用,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學生普遍反映采用了“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后開發能力提升很快,專業知識得以鞏固,相關知識點的運用印象特別深刻,在比較真實的工作環境下,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VB程序設計》課程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雖然運作難度較傳統教學模式較大,但值得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
論文關鍵詞:統計;教學改革;實踐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必須注重素質的培養。為此從統計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成績評定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考。
1997年國家將統計學列為一級學科,這表明了統計學課程的重要性。著名統計學家弗朗西斯?高爾登說過這樣的話“統計對于追求人類科學的人來說,是披荊斬棘開拓路徑的利器”。在實際中,不論是企業管理中的財務分析與預測、營銷調研、生產控制,還是金融市場中的期貨期權定價、證券投資分析,以及風險管理與控制,都離不開統計,統計為國家和各級政府制訂計劃、政策和進行宏觀調控提供信息、咨詢和監督等服務。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各行各業越離不開統計知識的運用。這對我們培養的高職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懂實際操作,重在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然而由于受課時,經費等多因素的制約,如何利用有限的課時盡可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統計知識,學會統計思維,更多的在實際中的應用,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此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期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一、教學內容的更新
教材是提供知識內容的載體,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水平。當前經貿類高職《統計學》教材普遍內容陳
舊,主要表現為“理論抽象、內容繁多、案例分析少、缺乏實際技能的培養”。因此要重新對教材的內容重新編排,對那些實際應用價值不大的章節作適當的合并和刪減,合理安排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對重點和難點要講透,可多安排一些課時,非重點難點可考慮減少課時。這樣可以保證在規定的學時內講授完《統計學》課程。
教學內容要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側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即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要把傳統的只注重講授統計分析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的推導向注重公式、原理和方法的應用轉移,減少統計分析計算過程的步步講解,加大對統計分析結果的解釋和剖析反饋信息的內容。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案例導入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在應用性學科的教學中正日益受到重視和得到廣泛的認同。案例教學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中心,根據各章節的內容選用合適的案例為教學服務,運用真實的材料來訓練學生,讓學生了解實際問題的思路,強化學生運用統計資料的能力。例如講到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把總書記的十六大報告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小康社會有兩種標準,一是鄧小平提出的二十世紀末我國將達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標,一個是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鄧小平提出二十世紀末我國達到的小康生活水平目標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恩格爾系數等16項指標。到2000年,這16項指標中除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蛋白質的攝入量和農村初級衛生保健這三項指標外,其他13項指標均完成或超額完成,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一小康是一個低水平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則是一個較高水平的小康。2000年末,我國人均GDP只有800美元,屬于中低下收入國家水平。而到2020年,我國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是: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GDP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按照這一目標,到2020年,我國GDP將達35萬億元,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中國經濟要保持7%的年均增長率。通過這些統計指標,學生可以學習指標、指標體系、國內生產總值等概念,學習計劃完成程度指標、強度相對指標的計算方法,翻番的計算方法,平均速度的計算方法等。這樣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使學生在生動的數字變化中掌握了相關的統計方法。
(二)理論聯系實際,把抽象變為生動
統計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學生覺得難學,主要難在其概念的嚴謹、原理的抽象及計算推導的字母表述。因此,要使學統計難變為不難,就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把有關的概念、方法原理返回到實際中,通過實例進行生動的詮釋。例如講到假設檢驗時,可以用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繞歌》中的一首浪漫的愛情民歌來解釋其原理。原文是:“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從這首歌來說,該女子是要證明自己是多么愛這個君子,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她的原假設,用統計語言描述就是:H?!沂菒劬拥?,要證明自己愛君子的方式很多,但力度都不夠,該女子從不愛君子的角度來反證,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她才不會再愛君子呢?“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這幾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那個時代(因環境不受污染)是一個小概率事件,這幾種現象出現的可能性很低。我們假設在0.05%(顯著性水平),而現實生活中這幾種現象發生的可能性是零,明顯低于我們假設水平,既然這幾種情況不會發生,我們就可以斷定該女子是愛君子的。當然,如果在現實這幾種現象真的發生了,在統計學上即發生的概率大于0.05%,那么該女子就“乃敢與君絕”,那么也就否定了原假設,可以認為該女子不愛君子了。通過類似的例子,幫助學生對統計概念及原理的直觀理解,從而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開展統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統計學作為一門方法論科學,其教學方法不能光是紙上談兵,還需要實際演練。統計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也得以提升。傳統的統計實踐只是滿足于填制統計報表,對于高職學生而言,現在的統計實踐必須掌握以下方面的技能:設計調查方案、收集調查資料、整理調查資料、撰寫分析報告。圍繞著教學目標,可選擇與學生相關的、熟悉的課題,指導學生進行統計實踐活動。可以依據同學們在設計調查問卷和調查方案的基礎上,讓他們分成若干個調查小組,在校園內真正進行一次演練。比如開展經貿類高職在校生生活費收支情況調查、經貿類高職在校生使用手機情況調查、經貿類高職在校生逃課問題調查等。指導學生進行方案設計時,重點關注調查問卷的設計,對學生而言,這是最難把握的,哪些標志是必須調查的,哪些標志與調查目的關系不大的,可有可無的,這些必須區分清楚。收集資料過程要注意調查對象的配合問題,以確保問卷的回收。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充分利用Windows操作系統里的Excel,利用Excel提供的統計函數和分析工具,結合電子表格技術進行處理,最后要求學生寫出統計分析報告。通過完整的統計實踐活動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及具體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同學們互相合作的團隊意識和團隊的責任感。
三、學生成績評定的改革
學生成績過去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要考核方式。如今這一考核方式和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不相適應,必須對此進行改革。學生成績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綜合評定。
(一)平時作業,占總成績的20%。由于統計學學科的特點,需通過做作業來加深和鞏固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平時作業是少不了的。但班級人數太多,全批全改也不現實,為了使得學生能按質按量完成作業,可采用分組的形式,在每組中隨機抽一部分同學的作業進行批改,中選的學生成績按實際記錄,未中選的學生成績按該組的平均成績記錄。如果抽中的學生中有未做作業的記為0分,記入中選學生總成績,該組平均成績仍然是總成績除以中選人數,這樣可以提高各組成員的集體意識。
(二)專題講座占總成績的10%,主要考察學生運用統計知識的能力。此環節可以考慮安排期末進行。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專題,闡述對該專題的理解,在生活中應用,以及未明的問題。采用和前面所講述的方法進行分組和抽樣,對陳述時表現較差的學生可以酌情扣分。
(三)實踐(包括統計資料的調查、整理、上機操作、分析報告)占總成績的20%,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踐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統計實踐的理解,又讓學生能學以致用。
(四)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50%。這部分比重最大,題型靈活多樣,有主觀題,有客觀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知識的領悟和運用,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對經貿類高職學生的統計學教學中,堅持以“培養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盡量做到以知識為載體,以求達到“培養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論文關鍵詞:高職 師范 教育類課程 職業化
論文摘要: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走職業化之路有利于在保持傳統師范教育優勢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特色,其課程理念、課程建設、課程團隊、課程教學、課程評價的職業化使傳統師范教育類課程更貼近教師職業的崗位需求,使課程向良性態勢發展。
高職師范教育兼有師范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走職業化之路有利于在保持傳統師范教育優勢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高職教育的特色,使傳統師范教育類課程更貼近教師職業的崗位需求,從而促成課程目標的實現和課程功能的轉向與落實,引導教育類課程向良性態勢發展。
一、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理念的職業化
與普通師范教育類課程相比,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應凸顯職業化的特色:
1.課程關注職業性。課程注重對教師職業崗位群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進行分析,緊密結合教師崗位職業技能與素質要求組織課程教學,關注學生掌握實際工作技能,改變過去為了學科的系統性而要求教學面面俱到的做法,突出職業崗位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置身于教育行業的準教師崗位,獨立思考、大膽而又謹慎地處理問題,充分體現其職業性。
2.課程注重實踐性。課程的關注點放在設計課堂模擬訓練,以及到相關學校及教育機構進行實訓部分的授課上,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關注行業動態,加強實踐指導,注重結合課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見習和頂崗實習模式,使課程貼近學生,實際關注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課程體現開放性。課程重視把所有教學資源向學生全面開放,要求課程資源實現網絡化,包括電子課件、案例、練習題、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書、學生作業、在線答疑、拓展資源等,讓學生在開放的狀態下學會自主學習、自由發展。同時,注意試題及其答案的開放性,多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和可能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盡量多出一些綜合思考題、分析題、應用題,引導獨立思考、標新立異。
二、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建設的職業化
1.課程注重合作共建。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建設倡導校企合作共建,旨在打破傳統師范課程過分理論化的傾向,根據完成教師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選取教學內容,由專業授課教師與行業專家、一線教師多次討論后確定課程內容主線,以教師班級工作的真實管理情境和典型案例為載體,基于教師實際的工作過程,通過教學模塊的有機結合系統設計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構建基于教師實際工作過程的教學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切合職業需求,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要求,為學生畢業后從事教師崗位的具體教學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程關注實訓建設。職業化的高職師范專業課程建設注重在課程中創設工作情境,選用典型的案例和任務為載體,通過情境導入、案例討論和校內外實訓基地的現場教學,加大實踐實操的分量,除已經普遍采用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外,還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利用課程的網絡平臺,結合頂崗實訓,實現課程教學與崗位工作的零距離對接,從而有效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三、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團隊的職業化
1.課程關注團隊的專業化。教師團隊首先要有職業化的工作意識,有服務學生的意識,重視學生的職業發展,積極進取,勇于創新;其次要有職業化的工作技能,教師團隊中要有專家型的專業帶頭人,實干型的骨干教師,做事內行,知識豐富,技能過硬,具有職業化的工作技能;再次要有職業化的工作態度,教師團隊要熱衷于所做的事業,而并非單純地僅僅為了生活和名利,把工作視為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和使命,要竭盡全力地去做好它,使個人價值得到實現,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得到充實感和滿足感。
2.課程關注團隊的專兼職結合。按照“專職為主、兼職為輔”的原則配備師資隊伍,邀請來自工作第一線的教師參與授課和課程開發,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為人才培養服務。兼職教師要每年參加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開發、課題指導、論文答辯等人才培養工作,以有力地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全面實施專兼職教師能力提升工程,有計劃地組織專兼職教師參加課程體系建設、專業調研等項目,促成專兼職師資專業能力的提高。
四、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教學的職業化
1.課程倡導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課程教學中,通過引入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任務,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課程教學非常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以實際工作任務設計學習任務,突出學習任務的職業情境,實現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將理論知識分散到各個單元學習中,將知識與工作任務聯系起來,以真實的工作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分工協作完成工作任務,既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實際動手能力,又養成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合作能力。同時,還要要求學生根據初步工作方案的內容進行分析、探討和交流,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查找資料,進一步制定更加可行的方案,找出解決辦法,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2.課程鼓勵實施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教學要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通過課堂模擬操作訓練,或者把課堂帶進見習實習基地,從而很好地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使學生由原來的坐在教室里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地在直觀環境里面實踐、驗證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既直觀生動,也極大地誘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課堂模擬操作訓練的基礎上,可以依托校外見習實習基地的資源,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安排學生到就近的見習實習基地,由授課教師或校外兼職實訓教師進行現場實地教學,也可以利用集中見習和實習,在兼職的實訓教師指導下進行實訓,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這一過程能充分體現課堂與實習基地融為一體的特點,使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做,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和課程教學效果。
五、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評價的職業化
1.課程實施多元化的主體評價模式。課程改革傳統的學生評價手段和方法,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目標評價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各項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形成性評價,關注評價的多元性,結合課堂表現、學生作品、小組討論、模擬實訓、真實任務及期終考試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注重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程啟動技能性的輔助評價方式。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重點,結合相關師范生基本能力項目測評工作,建立課堂教學評價與師范生技能評價體系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通過考核促進學生師范教育專業技能向常規化發展,相關的技能考核也可以成為學生取得畢業資格的必備條件之一。同時,將學生的參與度與獲獎情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掛鉤,通過定期舉辦各種師范技能大賽,促進學生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自主性,自我展現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形成“以賽促學,以評促能”的高職師范教育類課程的特殊評價手段。
論文關鍵詞:數學教育 教育類課程 創新意識 創新體驗
論文摘要:創新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所以師范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關系到未來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數學師范專業的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充分發揮教師教育類課程的特點,以課程為載體,改革教學方法,才能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體驗、強化創新行為。在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創新教育,將創新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的重要途徑。
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國家提出了素質教育的口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響應,對素質教育的研究也成為我國教育科研的重點。經過多年的探討,人們認識到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而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教育的關鍵是教師。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適應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教師,也就成為了當前師范教育的重要任務。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對創新教育的研究正從理論探索向教育實踐不斷深入。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高等師范院校中,師范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關系到未來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將創新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當中,形成行之有效的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已經成為我國高等師范教育中的重要課題。
經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從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體驗、強化創新行為等方面入手。而對于數學師范專業的學生,充分發揮教師教育類課程的特點,以課程為載體,在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就能夠在上述幾個方面取得理想效果。在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創新教育,將創新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的重要途徑。
1 結合數學教育理論課程,樹立學生創新意識
這里所說的創新意識,也可以理解為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實質上就是指那種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具有批判意識和敢于提出自己見解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在數學中幾乎是無處不在的。在數學教育理論課程的學習中,我們就能認識到這一點。
數學教育理論課程一般包括,數學教學論、數學方法論、數學史、中學數學研究系列課程等。這些課程不僅包含數學教學方面的基本理論,更重要的是,這些課程在內容上都不同程度地涵蓋了數學科學的特點、數學發展的特點、數學哲學等知識。這些知識都反映了數學中的創新精神。例如,數學無論在對象和方法上,都是高度的抽象思維的產物,而不是簡單的對現實的抽象描述。所以可以說數學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再如,人們對數學事實的承認,都是因為它們得到了充分的證明,而不是因為它們出于某數學家之口。所以,數學里沒有宗教領袖般的圣人。數學的生命力在于她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而不在于精神領袖的引領。即使在哲學層面,人們堅定了二千多年的絕對主義數學觀,到了20世紀也逐步被放棄。
數學教育理論課程中所富含的關于數學中的創新精神的內容,在教學中充分發掘出來,并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學習,對于學生而言就是良好的樹立創新意識的教育。同時,數學的學習也是充滿創新的過程,學習者在沒有可模仿的示范下,獨立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回顧這些自己在學習中的親身體驗,使學生意識到創新并不神秘,離自身也并不遙遠,這同樣有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
2 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創新體驗
形成創新能力單憑創新意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創新實踐中去獲得創新的體驗。數學教育類課程雖然和數學教學實踐聯系緊密,但在傳統的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十分普遍。學生只能在理論上去接受,卻無法在實踐中去體驗,創新完全不能落實在行為當中。因此,教學方法必須改革才能更好地實施創新教育。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開展創新教育的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
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通過這種形式和手段,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創新教育的一種具體表現,它為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從而去獲得創新體驗。數學教育類課程內容對各領域知識的涉及面較寬,內容豐富,而實踐性也較強,這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如,在數學教學論課程中,開展以“我國數學教育的發展歷程”、“數學特點的分析”、“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的比較”、“數學雙基內涵的變化”、“當代幾種主要學習理論的比較”、“中學數學教學設計”等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在中學數學研究系列課程中,可以開展以“數系的發展”、“函數概念的發展”、“變換觀點下的歐式幾何”、“向量方法在幾何中的應用”等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在微格教學訓練、數學實驗與CAI課程中,開展以“課堂教學技能的專題訓練”、“中學數學課件制作”、“中學數學實驗設計”等為課題的研究性學習。這樣,以課程內容為背景,以這些課題為研究目標,開展內容豐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或其相應的知識,同時也是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使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化;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了創新嘗試,獲得了創新體驗。
3 營造創新環境,強化學生的創新行為
經常有人會拿我國的教育與美國的教育進行比較,很多人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教育的優勢是重視基礎,美國教育的優勢是重視創新。但也有有識之士指出,美國教育的優勢不是重視創新,而是重視給予學生創新的環境。這個觀點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環境對于創新教育而言確實非常重要。提供學生創新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賞識學生的創新成果,這些都是開展創新教育的有利因素,能夠強化學生的創新行為,以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形成和發展。
數學專業教師教育類課程能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創新活動的機會。除了開展研究性學習之外,也可以在學生中組織各種數學教育研究專題活動小組。如:數學教育理論研究小組、中學數學教學研討小組、中學數學教學設計與微格訓練小組,中學數學實驗設計和課件開發小組,中學數學解題研究小組、高觀點下中學數學知識研究小組等。這些活動小組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鼓勵學生參加這些活動小組。通過這些專題性的小組的活動,能夠使學生將課程知識應用于中學數學教育實踐當中,促使使學生將課程知識和中學數學教學實踐有機結合,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大膽嘗試。這不僅能為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提供有力的平臺,也能營造出良好的創新氛圍。
結合教育實踐環節,在學生中間開展多種形式的評比和競賽活動,是調動學生參與創新實踐的積極性,強化創新行為的有效途徑。如,開展模擬教學競賽、說課比賽、中學數學教學設計展、中學數學課件展、數學教育科研論文征集等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選拔優秀的創新成果,同時,可以通過表彰和獎勵給學生的創新行為以賞識與鼓勵,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從事創新活動。
鼓勵學生從事科研活動,也是開展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蒲泄ぷ鞅旧砭褪莿撔滦袨?科研能力也是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從事科研活動,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進入到科研活動中。如,設立大學生科研項目、吸納學生進入教師的科研項目組、指導學生撰寫學術論文等。對于學生的優秀科研成果通過幫助其申報獎項或公開發表等形式,對其創新成果予以肯定,這對學生的創新行為起到十分有力的強化作用。
4 結束語
時至今日,創新教育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雖然創新教育不能有其固定的模式,但是最終還是要在教學實踐當中得到落實。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從事創新實踐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開展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創新教育不能游離于學科教學之外,它要以課程內容為依托。數學教師教育課程,是充滿創新的領域,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創新教育,是培養未來數學教師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論文關鍵詞:教育類課程 研究性學習 建構意義 建構原則
論文摘要: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和鑄造師魂的良好載體、是增強教育類課程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方式、是全面提高大學生教師素養的必然途徑。高校教育類課程應遵循自主性、問題性、創造性、實踐性和個性化原則,正確開展和實施研究性學習,這樣才能提高高校教育類課程的教學質量。
進入新時期以來,高校教育類課程面臨著更加艱難和尷尬的局面,一方面,教師的進入門檻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和素養又無法滿足教育的要求。特別是擔任培養教師職業技能和素養的教育類課程,內容和方法上既無法滿足教師培養的需要,也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高校教育類課程建構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高校教育類課程是培養教師職業素養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育類課程的質量是提高未來教師素養的重要指標。要真正培養高素質的新型教師,高校教育類課程建構研究性學習已是勢在必然。
1.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和鑄造師魂的良好載體。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和育人,教師的師魂就是熱愛和創造,熱愛教育對象,熱愛教育事業,創造性地傳授知識,創造性地塑造人格。而承擔教書育人職責的教師都是通過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高等教育只有用正確的大學精神才能形成未來教師的師魂。洪堡曾經說過:大學“它總是把科學當作一個沒有完全解決的難題來看待,它因此總是處于研究探索之中”,“一旦人們停止對科學進行真正的探索,或者認為,科學是不需要從精神的深處創造出來,而是可以通過收集把它廣泛羅列出來的話,則一切都是無可挽回的,且將永遠喪失殆盡”。大學的職能要求教師不僅僅教書育人,還必須是一個研究者,要求學生也不應只單純地接受知識,更應以探索學問為己任。這就要求大學課堂不能再局限于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要在掌握前人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去探索、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這就需要運用研究性學習這一載體,教師研究性地教,學生研究性地學。從本質上說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習者對學習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通過獨立的思維過程去研究、分析、發現,從而獲得知識、能力,并形成習慣、品質、信念。高校教育類課程通過研究性學習方式的開展,形成未來教師創造和研究的風氣,執著和熱愛的態度,把教師工作真正作為一項事業而不僅僅是一份職業來對待。
2.研究性學習是增強教育類課程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方式。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過渡,獨立設置的師范院校大大減小,教育類課程地位明顯下降,課程更新緩慢,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死板,缺乏創造創新;教學管理松懈,到課率低,教學質量不高。因為缺乏體驗,積極主動參與的環節少,感受不到學習的價值和樂趣,許多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只有大力改革高校教育類課程的教學,深入開展研究性學習,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教學真正貼近社會實際、貼近教育現實、貼近學生需求,研究現實中最突出的問題,解決學生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使高校教育類課程的教學走出困境,增強自身的生機與活力。
3.研究性學習是全面提高大學生教師素養的必然途徑。素養是什么?它是在先天和后天結合的基礎上形成的個體身心特征的合金。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質、身體素質、文化素質、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構成。人們都知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良師和名師都是經過長期的磨勵而造就的。過去師范院校有一個好的傳統,那就是對學生的未來教師素養和技能特別重視,開設了不少專門的課程,進行了許多強化訓練,使得那些未來的教師學有所專,學有所研,走上教師崗位能很快脫穎而出。而現在專門的師范院校已經很少,就是專門的師范院校,占大頭的還是非師范類專業。就是真正的師范類專業,學生也不一定人心思教,因為將來能不能當教師還是一個未知數。所以許多教育工作者感嘆當今大學在校生教師素養的低下。因此,心須改變教育類課程只重書本知識和考試成績,忽視教師素養培養的做法。在各個年級開設有針對性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開展各種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是提高大學生教師素養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教育類課程建構研究性學習的原則
時代的需要和現實的狀況要求高校教育類課程必須改革教學理念,“強調重視學習者的需要以構建他們的知識結構,已經部分地導致了從‘灌輸’方式向教育輔助下的‘發現’方式的轉變?!毖芯啃詫W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其主旨就是力圖通過親身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與時代的要求相吻合,因此不僅要大力提倡,更要精心地建構。
1.自主性原則。“研究性學習就是指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睅煼斗较虻拇髮W生們大多還是對教師職業抱有一定興趣的,他們也很想提高自己的教師素養。他們內心里也感覺到自己存在某種欠缺和不完滿從而產生了學習提高的愿望,追求的是通過學習以進一步實現自身的價值,問題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類課程學習恰恰對此較少關注?!把芯啃詫W習賦予學生充分自由,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展示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個體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空間?!痹诮逃愓n程教學中必須改變那種目標完全由老師定,內容完全由老師安排,方法完全由老師掌控,評價完全由老師主導的狀況,開展以“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為宗旨的研究性學習,學習他們最想學習的,體驗他們最想體驗的,研究他們最想研究的。緊緊圍繞教育現實,切實解決教育問題。高度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創造性,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教育類課程的積極性。
2.實踐性原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教師素養不是幾堂課能教出來的,它需要長期的體悟和實踐。而現在的教育類課程教學基本上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很難開展實踐性活動。教育現象是非常具體生動的,教育類課程理應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一是從實踐中明確教育研究課題。沒有實踐就不可能產生問題,沒有問題研究性學習就失去了來源,大學生們也清楚存在的教育現象,但就是難以提出問題,特別是具有創造性的問題;二是在實踐中研究和解決問題。教育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說起來大家都知道,但真正解決起來還真不那么容易。囿于故紙堆中,局限校園教室,當然也可以做出一些研究成果,但真正要解決教育問題,無疑要走出書齋、融入社會才能完成。三是在實踐中才能檢驗研究性學習成果。因此,高校教育類課程教學應做到理論和實踐結合,理論性知識的傳授也應為實踐性目的服務。因此教育類課程應圍繞實踐開展研究性學習,突出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見習、實習、設計、調查、研究等,指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將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于實際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有利于培養未來教師的能力和素養。
3.問題性原則。批判力是指人們對已有知識的質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毫無主見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在我國的教育現實中存在一種怪現象,層次越低問題越多,層次越高問題越少,幼兒園里問題最多,小學還可以,初中就少了,高中更少了,大學幾乎沒問題了,這是極不正常的??梢哉f沒有哪一種知識可以免于理性的批判和質疑,任何知識不過是個體建構新知識的材料和資源,只有對以往認知進行批判基礎上的超越和突破才有人類認知的進步和發展。在高校教育類課程教學中應努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和批判任何假定的“前提”“基礎”和“中心”的意識和習慣,不惟上、不惟書、不惟師,鼓勵學生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中不是要求學生背熟現在的結論,應付機械的考試。而是要結合情境和案例,提出富有見地的問題,找尋多種可能的答案。
4.創造性原則。研究性學習是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過程。教師無法告訴現成的答案,書本上找不到現成的答案,課題的結論是未知的、非預定的、多種可能的,只能依靠學習者自己在探究過程中才能發現和獲得。從課題的選擇、方案的制定、到課題的研究、成果的展示,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學習者的創造性探究。教師的職責在于激發學習者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望,學習的目標就是形成動態的知識的“主題、圖式、框架”,而不是具體的、靜態的結論或規則性的知識。正如杜威所說:“如果他不能籌劃他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確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確,他還是學不到什么”。高校教育類課程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圍繞上述目標而展開的一系列知識的建構過程,應該是一種富有成就感、創造性和挑戰性的學習。
5.個性化原則。長期以來,在傳統知識觀的影響下,高校教育類課程教學帶有強烈的權威主義痕跡,話語權被少數所謂的專家獨占,學生很少擁有話語優勢,學習過程表現為對文本課程的簡單機械的接受和由外而內的強制。本來就只有少得可憐的幾門課程,考完一門課程就算完成了一項學習任務,這使大學生們囿于一種占有式的學習而難以自拔,學習的唯一目標就是牢記所學過的知識以順利地通過考試,學習的基本方式就是機械被動的接受和灌輸,這就完全泯滅了大學生的個性。個性化原則要求大學生不是以理性推理和驗證的方式進入教育文本,而是帶著個體的經驗、批判的眼光和豐富的情感展開理解和溝通,以期達到超越事實材料、拓展自己的視界,充分尊重大學生們的個性化見解,并把這種個性化見解視為學習的目的,而不僅僅是加深對問題理解的手段。這就要求教學不能一味追求統一的標準化答案,教師不能完全用事先預想的結果去框束學生,而應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嘗試和體驗,鼓勵每一個學生自由地表達個性化的創意和遐想。只有對教育問題獲得了個性化的理解,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研究”,也只有在求知過程中經歷了深刻的自我體驗,才能算是一種心靈的碰撞、創造性的迸發,真正提高教師的素養。
論文關鍵詞:教育類課程;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原因
論文摘要: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作用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類課程內容方面的原因,也有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原因,此外教授職前教育課程的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方法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1問題提出
范良火先生的博士論文《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探討了“數學教師是如何發展他們的教學知識的”這一問題,得出的結論是:數學教師的教學知識主要來源于“自身的教學經驗與反思”以及“教師和同事的日常交流”.至于“職前教育培訓”等則是最不重要的來源.華東師范大學的張奠宙教授在為文[1]的中文版所作序言中感慨到:“這一結論對于我們這樣的負責本科生數學教育培訓的師范大學而言,未免掃興。文[2]從一節高中數學課出發研究了國內數學教師是如何發展他們的教學知識的,最后得出了與文相類似的結論.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及張奠宙教授的感言,并回憶自己在大學期間所接受的職前教育培訓的效果,感覺確實如此.作為一名在高師從事數學教育類課程授課的教師,自然希望改變(數學)教育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作用欠佳的尷尬局面.而要改變這一尷尬局面,首先要做的是調查其原因.一般認為,(數學)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脫節,是造成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發展作用欠佳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也影響著(數學)教育課程的效果.本文將試著調查這些原因.
2研究方法
2.1調查對象
本文選取113名師范生作為調查對象,由新疆師范大學數學系04級學生以及昌吉學院數學系04級學生所組成.這些師范生己經系統地學習了(數學)教育類課程,包括公共教育類課程、數學教育類課程,且參加了教育實習,正面臨畢業找工作階段.本文把這些師范生界定為職前數學教師.我們選取這些師范生做調查對象的原因是他們剛剛學完(數學)教育類課程,又經過了教育實習,對(數學)教育類課程有最直接、最深切的認識與感受,他們的認識和感受可以更針對性地透視出(數學)教育類課程作用甚微的原因.
2.2調查工具
使用一篇主題為“結合你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教育實習感受談談公共教育類課程、數學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作用欠佳的原因”的作文作為調查工具.對比寫主題作文和問卷的調查形式,主題作文可以給調查對象更廣闊的自由空間,使其不拘泥于問卷調查先入為主的影響.
2.3調查過程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整體調查.首先,由主試介紹(數學)教育類課程對教師教學知識發展作用甚微的現狀.然后,布置主題作文,要求師范生在60分鐘內完成該主題作文,作文不署名,當場收回.
2.4數據收集與整理
本次調查共回收108份作文,其中4篇作者并不同意作文中的假設,因此這4份作文作為無效數據處理.剩下的104份作文經過粗讀、細讀、精讀3個環節后,按照不同方面的原因重新按原文編號整理.
3研究結果
通過對104份主題作文的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導致公共教育類課程、數學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發展作用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課程內容設置方面的原因,也有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原因,還有教授職前教育類課程的高校教師自身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下面分別從公共教育類課程和數學教育類課程兩方面詳細闡述調查的有關結論.
3.1公共教育類課程方面
調查發現,造成公共教育類課程對職前數學教師作用欠佳的原因主要有4個方面:課程內容方面,職前教師自身方面,授課教師自身方面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表1是持不同觀點的分布情況.
3.1.1課程內容方面
在回收的104份作文中,有72份認為公共教育類課程內容理論性太強、太抽象,沒有很好地與教育教學的實踐相結合,特別是沒有很好地與數學教學的實踐相結合.持這種歸因觀點的占69.2%.例如,“學完公共教育類課程之后,滲透在頭腦中的只是一些教育學上的專用名詞與基本原理,講臺與黑板對我依然十分陌生.與非師范生相比,在教學方面看不出優勢所在.教學本是一種實踐,光憑理論怎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又如,“公共教育類課程沒有與數學教學實踐相結合,對于數學系同學,他可以機械地記住這些教育學知識,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這些理論知識與數學教學相分離了,當然對數學教學也就沒有多大作用了”.
3.1.2職前數學教師自身方面
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導致公共教育學課程作用欠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有效作文中,有49份持上述觀點,占47.1 %.其中,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原因又可細分為3類.
(1)職前數學教師對公共教育類課程的態度、認識與學習目的存在偏差.他們持有“為考試而學習,而不是為以后從事教學而學習“觀點的占了相當的比例.他們有的“除了上課聽聽外,課后很少去看,根本沒有用心去領會它,只是在快要考試的前兩個星期,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有的“上課只是帶本書,兩只耳朵聽,上完課誰都不會多翻書思考.”
(2)部分職前數學教師并沒有做好當教師的心理準備,或者根本就不準備當教師,自然就不會認真對待公共教育類課程.“縱觀整個數學系,報第一志愿上師范的有幾人?大部分都是第二、三平行志愿填報了師范院校.我以后就不準備當老師,所以也就不想把時間用在教育類課程上.”
(3)因為是數學系的師范生,從而對公共教育類這種文科性的理論課不感興趣、不重視.他們認為“教育類課程是很理論化的課程,對于數學系同學而言,學習教育學不象做出一道數學題那樣有成就感.”“凡是與數學專業無關的課程,幾乎被我們用來練習英語了,教育學知識在我們的腦海中幾乎沒有留下半點印象.”
3.1.3教授公共教育類課程的教師自身方面
在有效作文中,有22份作文認為教授公共教育類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方法等因素導致了公共教育類的作用甚微,占到了21.2%.持這種觀點的作文中,有7份認為教授教育課程的大學老師基本沒有從事過中小學的教學工作,他們直接從大學到大學,不太了解中小學的教學情況,還有8份認為老師的教學方式純粹是文科式的,課堂基本是滿堂灌,讓學生基本沒有反思和消化的機會.“老師只是把課本上的條條框框搬下來,再通過嘴巴轉送傳給我們.”還有7份對教授教育類課程的大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認為公共教育類課程應由懂數學教學的老師來教,我們的教育學老師坦言自己對初中數學知識都不是很清楚.
3.1.4其它方面
還有12份作文認為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導致了公共教育類課程作用甚微.例如大班授課、英語等級考試、學校用于學生教學實踐活動的硬件不具備,等等.“大班授課老師與我們溝通太少,也叫不出我們的名字,從而根本沒有機會讓我們每個人得到提高.”
3.2數學教育類課程方面
從回收的104份有效作文同樣反映出數學教育學課程作用欠佳的原因也有4種.表2是持不同觀點的分布情況.
3.2.1課程內容方面
有47份作文認為數學教育類課程本身的內容是導致其作用欠佳的最重要原因,占到了總調查人數的45.1 %.其中代表性的觀點有3種.
(1)數學教育類課程的理論性太強,沒有根植于數學教學實踐,特別是沒有與目前正在開展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改革相結合.“現在的中學數學教材用的都是新教材,但是我們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課本仍然是以舊教材舊大綱為基礎介紹教學目的、教學方法的.”
(2)數學教育課程的“教育味太濃,數學味太淡”.“我們的教材在介紹中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原則時講了一大堆條條框框,例如‘具體與抽象相結合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但是沒有把它們與數學結合在一起.”
(3)數學教育類課程介紹的是關于數學教學的一般性知識,沒有關注到教學的個性化特點.“我們在實習中面對的是具有不同想法的學生,很難用書本上統一的觀點去應對.”“如果所有老師都按照課本上介紹的教學方法上數學課,那么所有的數學教師都成了一個樣子,培養出來的學生也都如出一轍.”
3.2.2職前數學教師自身方面
表2表明了職前數學教師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導致數學教育類課程作用欠佳的原因之一在回收的有效作文中,有23份持這種觀點,占到了22.1 %,代表性的看法集中在以下2個方面.
(1)職前數學教師學習數學教育類課程時,沒有完全以數學教師的角色去思考數學知識的教學,而是以學生的身份去解決數學問題本身,即沒有很好地實現從師范生到職前數學教師的角色轉變.“學習數學習題的教學方法時,我們更注重數學題的解法,并沒有思考如何給中學生講這道數學題,”“我個人認內,我沒有掌握教數學的方法,而是想方設法尋找解數學題的方法,”
(2)職前數學教師認為只要具備了數學專業知識,就可以勝任中學數學教學,無須學習如何教的問題.“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把題做出來就可以給中學生講清楚,教學理論的部分基本都被我們忽略了.”
3.2.3教授數學教育類課程的教師自身方面
從表2可以看出,有18.3%的師范生認為教授數學教育類課程的高校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學方式等因素導致了其作用甚微,他們除了認為大學者師脫離中小學數學教學太遠之外,還認為教授數學教育類課程的老師的教學存在兩種傾向:(1)數學教育“去教育化”即“數學教法課老師更多的是講數學問題的解法,而較少地講數學問題的教法.”(2)數學教育“去數學化”.即“老師對課本中的一些數學教學案例一般不介紹,而只是介紹一些空泛的教育理論.”
3.2.4其它方面
有11份作文指出還存在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職前數學教師“不熟悉中學數學教材”等等.“大家己經把中學的許多數學知識遺忘了,在沒有相應知識的基礎上去思考如何教別人實在有些困難.”
4討論與建議
(1)教育類課程理論性太強,沒有根植于數學教育教學實踐是導致其對職前數學教師教學知識的發展作用欠佳的最重要原因,這一點己經得到實證.正如丹麥麥羅克凱德大學的摩根·尼斯教授所講的那樣:“數學教育工作者幾乎無法避免的一個問題是數學教育理論與數學實踐的脫節正在加劇.”因此,如何改革高師(數學)教育課程內容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2)數學系師范生在接受職前教育課程時,沒有數學教學實踐的經歷,從而很難同化(數學)教育理論知識.從建構主義的觀點看,學習不是一種被動的“復制”,而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的主動建立、重組、改造和發展.教師的講授如果不和學習者實際認知結構相結合,那是無效的.在這一點上,新加坡數學教師職前教育模式值得我們借鑒,其具體做法是:教師教育采取“先入職,后培養”的模式.即先由教育部在擬從事中小學教育的申請者中招募人員,申請一經獲準即享有公務員和師范生的雙重身份,被送往唯一的政府教育機構接受教師教育,領取工資,帶薪脫產學習.而文提出的教育實習模式的新思路也是加強實踐性的一種有益嘗試.
(3)關于職前數學教師自身方面的一些因素是目前師范教育的共同問題.師范教育的失敗之處是培養出來的部分師范生是不愿當老師的,而最終不愿當老師的這部分師范生當了一輩子老師.在這一點上,需要進一步引導與教育.
(4)高師從事(數學)教育課程的教師大多是本科畢業,直接攻讀碩士、博士,畢業后又留在高校任教的.他們具有比較前沿的(數學)教育理論知識,但也正因為這種從學校到學校、從理論到理論的成長過程使得他們沒有寶貴的中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經歷,從而在教學時針對性、實用性均不強.在這一方面,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借鑒日本的經驗:日本的教育學、學科教育專業的教授多數是由研究成就突出的中小學教師晉升為大學教師的,很少有本科、碩士、博士畢業后直接做大學教師的。
內容提要: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全球化的影響,中國房地產業對房地產專業人才、尤其是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本文在回顧中國房地產專業教育發展歷史、介紹工程管理專業中房地產類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清華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課程教學的實踐,指出了影響中國房地產專業教育發展的問題,尤其是在學科設置上存在的矛盾。本文還從完善房地產專業教育,建設和發展房地產學料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妥善處理好與工程管理專業的關系、用發展的眼光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發展房地產專業教育、加強研究生層次的高級房地產專業人才培養、發展和規范房地產專業繼續教育等建議。對房地產專業執業資格與國際互認問題,指出互認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房地產教育已經與國際接軌,真正的接軌在于我們培養出的人才具有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房地產,高等教育,工程管理
一、房地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房地產業是從事房地產開發、投資、經營、管理與服務的行業。具體包括: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各類房地產開發、土地開發、房地產投資經營等活動)、房地產管理業(住宅物業管理、土地批租經營管理和其它房屋的管理活動)、房地產經紀與業(房地產與經紀人服務、居間買賣、租賃服務、房地產交易保證服務、房地產估價等)。日益發展壯大的房地產金融保險業雖然不包括在房地產業中,但其在人才需求上也與房地產人才需求有著密切的關系。
中國房地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興起,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全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2000年末已經達到20,5平方米(戶均住宅建筑面積64平方米),農村達到27平方米。據有關部門預測,2010年中國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5%左右,城鎮人口達到6.3億人,比2000年凈增1.7億人。如果到2010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按25平方米計算,將需要新建城鎮住宅建筑面積56.1億平方米,平均每年約5.6億平方米。如果再計入非居住建筑的建筑面積,未來10年中國胸地產市場發展潛力巨大。2000年,城鎮住宅與房地產業增加值約5400億元,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6%左右,在國民經濟、尤其是國民經濟增長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到2001年末,中國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2.7萬個,從業人員100多萬人,房地產估價和土地估價機構8000余家,從業人員約15萬人(其中取得房地產估價師、土地估價師執業資格的人數30000人),房地產經紀機構約2.7萬個,從業人員30多萬人:物業管理企業2.5萬個,從業人員260多萬人。此外,如果加上在政府從事房地產行政管理工作、房地產教育研究機構、房地產信息服務與咨詢機構、房地產投資顧問與策劃機構的就業人數,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就業總人數預計超過550萬人。
房地產業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其從業人員基本上都是來自城市規劃、建筑學、土木工程、建設管理、投資與金融等相關專業,真正受過系統的房地產專業教育的人才只占很小的比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消息表明,目前上海包括信息產業、金融保險和房地產在內的一類專業,最受考生青睞;《深圳晚報》在未來人才市場上最走俏的將是金融、保險,高級管理、物業管理等13類經濟專業人才。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對北京市有關高校房地產專業畢業生的調查顯示,30.77%的同學認為就業前景非常樂觀、畢業生供不應求,69.23%的同學認為就業前景一般、但是可以找到合理的工作,沒有同學認為就業形勢不好。
二、中國高校房地產專業教育發展的歷史回顧
1、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教育的變革
1989年,經過國家教委批準,中國高等學校開始設置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到1998年教育部頒布新的專業目錄為止,全國設置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的高等學校達到了114所。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對原有專業講行了調整,專業種數由504種減少至249種,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調整到工商管理類的工商管理專業。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開始對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的歸屬進行了調整,部分高校將該專業并入工程管理專業,也有部分高校并人了工商管理專業。
建設部作為中國建筑業與房地產業的行政主管部門,于1994年成立了“全國高等學校建筑與房地產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該委員會在1998年過渡到“全國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過程中,繼承了原對房地產專業教育指導的職責,并將“房地產經營管理”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一個方向延續至今。將“房地產經營管理”并人工商管理專業的院校,目前尚沒有納入“全國高等學校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指導的范圍。另外,目前中國??平逃膶I目錄中,目前仍然保留有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和物業管理專業。
2、中國高校與房地產相關的本科教育
到2000年底,全國共有77所高校開設有管理學學科門類下的工程管理專業。此外,還有一些本科生專業與房地產教育相關。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共有以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在內的32所高校開設了地理學學科門類下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該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地質學、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國土規劃、地圖學、遙感應用、管理科學、環境科學、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水資源計算與管理、生態環境規劃、環境化學、地理信息系統、城市總體規劃、區域規劃等。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科研、教學、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等工作。
城市規劃:共有以同濟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重慶大學等為代表的43所高校開設了屬于建筑學門類的城市規劃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發展史、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城市地理學、城市經濟學、區域規劃、城市規劃行政法規與城市規劃管理。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管理、決策咨詢、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與管理,開展城市遏路交通規劃、城市市政工程規劃、園林游憩系統規劃,并能參與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房地產籌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研究等方面工作。
土地資源管理:以中國人民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為行表的34所高校(以農業類院校為主)開設了公共管理學科門類下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包括:土地資源學、土地規劃學、土地管理學、土地經濟學、地籍管理學、測量學、土地信息系統。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能在國土、城建、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規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類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
1、課程設置
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方向之一,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與工程項目管理等其他專業方向一起,共同使用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平臺。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方向的專業方向課程包括: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估價、房地產開發和房地產市場營銷。在培養目標上,要求該專業方向的畢業生初步具有分析和解決房地產經濟理論問題的能力,具備從事房地產開發與評估、房地產市場營銷、房地產投資與融資、房地產估價、物業管理和房地產行政管理的基本技能。
2、各專業方向課程的教學內容
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經濟學概述、房地產經濟學基本理論、房地產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與價格、市場特性與功能、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因素、市場運行規律)、房地產市場的依存基礎(區域和社區分析、城市發展模式、土地利用分區、土地價值)、分類房地產市場(住宅市場、商業房地產市場、工業房地產市場、其他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中的空置問題、房地產市場與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中的政府干預(宏觀調控、城市土地利用規劃、耕地保護、房地產稅收)。
房地產估價:房地產估價概述(概念、作用、估價制度、估價標準、房地產估價與資產評估)、房地產估價基本理論(市場價值與價格、影響房地產價值的因素、房地產估價原則)、房地產估價程序(程序、估價目的與價值類型、房地產類型及其特點、房地產價值時點)、市場區域和鄰里分析(市場區域與鄰里的含義、市場環境分析的主要內容)、估價對象的確認與描述(估價對象的范圍、政府法例限制與權益性質、場地描述、場地使用經濟性分析、建筑物及其它地上改良投資描述)、市場法、成本法、收益法、土地估價、房地產部分權益估價、估價結果與估價報告、信息技術在房地產估價中的應用。
房地產開發:房地產開發及房地產開發程序、政府對房地產開發過程的管理(投資計劃管理,項目規劃與設計管理、土地管理、項目開工及建設期間的管理、項目銷售與產權管理、項目竣工及入住管理、市政及配套設施管理)、房地產開發企業與組織(房地產開發企業、組織形式、價值鏈,發展戰略)、房地產開發項目策劃(宏觀因素分析、市場研究與投資機會、場地選擇、產品功能定位)、房地產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房地產開發中的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資金融通、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市場營銷、房地產開發經營稅費、物業與資產管理(房地產開發與房地產資產管理、物業管理、設施與設備管理、資產管理、組合投資管理)。
房地產市場銷售:市場概述、市場營銷、市場調查、市場分析、市場營銷戰略、房地產項目前期策劃、房地產定價策略、房地產分銷與促銷策略、市場營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四、清華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課程教學的實踐
1、與學校、學院教學平臺的關系
清華大學的工程管理專業設置在土木工程學院。為了體現通才教育、拓寬學生知識面的總體要求,在培養計劃要求的總共140個學分中,有70個學分為校級教學平臺提供(包括數理基礎、外語、計算機等,本專業要求的經濟學基礎、管理學基礎、法律基礎等課程也由該平臺提供),有35個學分由院級教學平臺提供(包括建筑材料、工程測量、工程力學、工程結構等土木工程技術課程,也包括本專業要求的工程經濟學、施工技術與組織等),與工程管理專業密切相關的專業課程占35個學分。為了體現貫通教育的宗旨,清華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沒有再進一步細分專業方向。
2、工程管理專業課程中房地產課程設置
由于歷史的原因,橫跨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清華大學房地產 研究所掛靠在土木工程學院,該研究所的教師與工程管理研究所教師一起,組成了目前隸屬于土木工程學院的建設管理系。因此,清華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方案中,雖然沒有細分專業方向,但也納入了一定數量的房地產相關課程。目前面向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生設置的房地產相關的課程包括:城市與房地產經濟學(經濟類專業基礎課,2學分)、房地產概論(專業主干課,2學分)、房地產評估理論與實務(專業選修課,3學分)、物業管理(專業選修課,2學分)。
近10年的實踐表明,面向工程管理專業學生開設房地產課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在保證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較強的專業技術基礎的同時,強化了其經濟、管理類的知識和技能,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性。
3、房地產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
城市與房地產經濟學:宏觀與微觀經濟學分析;區域增長;城市發展與土地利用;房地產市場的宏觀經濟學分析(討論課題目: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預期變化及比較);土地市場與土地價格;住宅市場(討論課題目:住宅市場需求預測);商業房地產市場(討論課題目:寫字樓市場的租金與空置);工業房地產市場;國際房地產市場;(討論課題目:中外房地產市場發展特征的比較分析);住房政策(討論課題目:政府住房補貼與住房支付能力);城市增長與房地產開發;城市發展與房地產市場中的政府干預。
房地產概論: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住房制度與住宅產業、房地產及房地產投資、房地產市場及市場研究、房地產開發及項目評估、房地產市場營銷、房地產金融(開發項目融資、抵押貸款、證券化)、中國房地產主要稅制、中國房地產法律制度(法規體系及其分類、土地管理制度、開發管理制度、市場管理制度、使用管理制度、金融管理制度)。
房地產評估理論與實務
物業管理:物業管理概述、物業管理與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公司與業主委員會、房屋修繕管理、房屋設各管理、物業管理綜合服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收益性物業管理的主要內容、收益性物業管理中的財各與成本管理、寫宇樓物業管理、零售商業物業管理、工業物業管理。
五、發展中國房地產專業教育的建議
房地產專業是重要的專業科目之一,這是由社會經濟生活中對房地產專業人才的廣泛需求和學生的良好就業前景所決定的。政府和半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含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債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管理公司、房地產投資信托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等)、房地產投資和開發企業、物業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以及房地產咨詢機構(含房地產評估機構、機構、投資咨詢公司、信息公司、產權保險公司、建筑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均對房地產專門人才有著巨大的需求。
從中國房地產業對人才需求前發展趨勢及中國越來越融入全球化經濟體系的角度看,中國必須逐步建立起滿足市場需要的、與國外高校基本一致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的學科設置
工程管理(建設管理,下同)與房地產分別屬于不同的學科領域。在國外,建設管理專業通常設置在工學院與土木工程相關的學系內(如得克薩斯奧斯訂大學土木工程系、斯坦福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也有些學校在工學院中獨立設系(如佛羅里達大學建設管理學院、英國里丁大學建設管理與工程系)。房地產專業通常設在商學院,有時獨立設系(如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房地產系、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商學院房地產與土地經濟系),有時與金融、保險等為同一個系(如紐約大學商學院金融系、佛羅里達大學商學院金融保險與房地產系)。
從學科領域覆蓋的內容看,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在建筑技術與管理技術方面有所交叉,只是前者強調技術與管理,后者強調金融與投資。因此,英國多數大學及受英國學科設置影響較大的大學,通常將房地產和建設管理設在同一個學院或同一個學系中。例如,但英國里丁大學城市與區域學院(Faculty)分別設立有建設管理與工程學院(shool),由建設管理與工程系與工程系合并)和土地管理與開發系,香港大學在建筑學院設立有房地產與建設系,新加坡人學在設計與環境學院分設建筑管理系和房地產系。
目前中國與房地產專業學科設置的模式,英國模式相似,但隨著中國房地產業從開發建設階段逐漸過渡到資產運營與管理階段,對開發、建設方面人才的需求會減少,而對投資、金融方面的人才會逐步增加。因此各高校從房地產專業學科設置上,應該關注這種市場環境的變化,適時做出調整。
2、研究生層次的教育是房地產專業教育的主要發展方向
房地產專業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如果要求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廣泛涉及經濟、管理、法律、金融、環境和技術等方面的課程,很難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也很難使學生具備某一方面的專業能力。當前房地產業最緊缺的,是那些在某一領域有較堅實的基礎,又在更多的領域有廣泛知識和素養的人才。以房地產開發投資企業為例,在其所管理的整個開發過程中,需要市場分析、投資分析、規劃設計、工程管理、市場營銷、物業與資產管理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如果企業的工作人員對各專業領域的內容都是一知半解,則這個團隊是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所需要的員工肯定是對某一兩個專業領域比較精通,對其他相關領域有基本的解,能夠形成優勢互補的團隊共同工作,這樣組成的開發隊伍,才有竟爭力。
為了適應這種需要,高等學校應該面向房地產相關專業背景的學生,開設房地產專業方向碩士研究生(含MBA)課程。為其提供“房地產經濟學”、“房地產金融”、“房地產投資”、“房地產創業學”、“房地產資產管理”、“房地產案例分析”、“城市公共政策”、“房地產法”等比較深入的房地產專業課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雖然沒有設立房地產專業,但該專業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完全可以借助經濟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城市規劃、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和土地資源管理等多個專業平臺來完成。當然,由于專業方向所在的學科分散,也為房地產學科建設帶來了比較大的難度。
3、妥善處理好與工程管理專業的關系
雖然目前我國工程管理專業內包含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但并不表明工程管理學科就是房地產的上級學科,也不表明我們的工程管理專業房地產方向就等同于國外的房地產專業。從目前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建議的培養方案看,與建造技術、土木工程相關的課程占據了50%以上的比例,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的學生得到的實際上也是一個營造師應該獲得的專業基礎,不是房地產專業所需要的社會、經濟、金融、投資和工商管理專業基礎。
從國外房地產學科發展經驗來看,房地產學科更多地屬于工商管理學科。例如,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房地產系房地產專業,是美國排名第一的房地產專業,其本科生課程計劃中的37門課程中,有33門課程與沃頓商學院其他18個專業的要求一致(含9門工商管理基礎課程),房地產專業的4門專業課中(“房地產法律、金財與開發”、“房地產金融:投資與分析”為必修,在“城市房地產經濟學”、“住房金融與住房政策”、“高級房地產投資與分析”、“國際住房比較”、“房地產開發”、“國際房地產比較”等課程中選修2門),沒有涉及任何工程技術類課程。英國里丁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系的土地管理、房地產投資與金融專業本科生課程,也是以社會、經濟、管理、法律和房地產類課程為主,對城市規劃和建筑技術相關課程只是少量涉及。
國內財經、師范類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多是由原房地產經營管理專業轉化而來,在遇參照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建議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制訂培養方案時,就到了很大的矛盾:遵循工程管理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性意見,這些學校不具備開設土木工程技術類課程的條件;不遵循這個指導性意見,又找不到一個有效的專業出口。在未來的工程管理專業評估過程中,這個矛盾會越來越突出地表現出來。例如,天津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培養計劃中,將土木工程概論、工程力學、工程結構、建筑測量、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列為主干課程,但實際上該校并無土木工程專業,任課教師要從天津理工大學聘請。
4、關于房地產專業執業資格與國際互認問題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事管理制度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革。國家對專業人員的管理逐漸從專業技術職稱、職各的管理,轉向對專業技術資格的管理。這就為社會評價學校、制約學校專業設置的方向和規模成為可能。房地產專業本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出現的新興專業,如果以改革和向前看的姿態對詩這個專業,讓市場對房地產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來制約學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充分發揮行業學會、協會在評估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將對房地產專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房地產專業的執業資格,目前有房地產估價師,正在籌備中的資格包括房地產經紀人和物業管理經理。目前美國的CCIM(Cetified Commercial Investment Member)在中國與有關單位合作,頒發“商業房地產投資分析師”資格。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也有一個龐大的中國會員發展計劃。當然,CIOB也將在工程管理專業評估結果方面,中國NBCMA的評估結果互認。然而,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具備在國際建筑與房地產市場上工作的能力(主要是語言問題),互認的結果很可能是國外的“洋資格”,伴隨著中國國內服務市場的開放,逐漸占領國內的市場。但中國的相關專業資格,幾乎不可能憑借互認的機會走向世界,而且還有可能失去國內的市場份額(因為中國的客戶大多具有“求洋”心態)。因此,如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人才,是專業資格互認過程中,能否從“名”到“實”的關鍵。
5、繼續教育工作不容忽視
繼續教育是國外房地產專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的繼續教育顯然還很不規范。從事與房地產相關工作的人并非都是科班出身,許多學習其它專業的人士也可能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加入到房地產專業隊伍中來,他們需要補充房地產專業知識。另外,即使房地產專業科班出身的人士由于房地產市場、法律、政策環境的變化和新的分析手段、技術與方法的出現,也有著迫切的更新知識的需求。在繼續教育領域,除了相關學會、協會和各類公司舉辦的各種短期陪訓課程外,高等學校也應發揮中堅作用。
課程設計是專業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機械類課程設計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機械類課程設計心得體會一
經過緊張而辛苦的四周的課程設計結束了,看著自己的設計。即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自己的設計終于完成啦,擔憂的是自己的設計存在很多的不足。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著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的課程設計題目是:設計膠帶輸送機的傳動
裝置(如右圖所示) 工作年限是10年 工作環境多飛塵 滾筒圓周力F是1500牛 帶速v是1.6米每秒 滾筒直徑D是250毫米 滾筒長度L是600毫米
在這次課程設計中我們共分為了8個階段:
1、設計準備工作2、總體設計3、傳動件的設計計算4、裝配圖草圖的繪制5、裝配圖的繪制6、零件工作圖的繪制7、編寫設計說明書8、答辯
在前幾周的計算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煩,首先是在電機的選擇過程中,在把一些該算的數據算完后,在選擇什么電機類型時不知道該怎么選擇,雖然課本后面附帶有表格及各種電機的一些參數我還是選錯了,不得不重新選擇。在電機的選擇中我們應該考慮電機的價格、功率及在設計時所要用到的傳動比來進行選擇,特別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經濟成本。 在傳動比分配的過程中,我一開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減速機的傳動比分成了4,最后導致在計算齒輪時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不得不從頭開始,重新分配。我們再分配傳動比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以后的齒輪計算,使齒輪的分度圓直徑合理。
在把電機的選擇、傳動比選定后就開始進入我們這次課程設計的重點了:傳動設計計算。在一開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在楊老師和張老師的熱心講解和指導下,明白了傳動設計中齒輪的算法和選擇。在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時,我們一定得按照書上的計算思路逐步細心地完成,特別一些數據的選擇和計算一定要合理。當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選擇完成時,在分別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和按齒根彎曲強度計算,最后通過這兩個計算的對比確定分度圓直徑、齒輪齒數。
這次設計中最后一個難點就是軸的設計了,在兩位老師的細心指導下,我采取了邊畫邊算的方法,確定了低速和高速軸后又分別進行了校核,在這個環節中我覺得軸的校核是個難點,由于材料力學沒怎么學好導致計算遇到了麻煩,這也充分的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和綜合性。在平時的學習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會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在計算結束后就開始了畫圖工作,由于大一的時候就把制圖學了,又學了電腦制圖導致很自己手工畫起來很吃力,許多的畫圖知識都忘記啦,自己還得拿著制圖書復習回顧,導致耽誤了許多時間,通過這次的課程設計我更加明白我們所學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學好學的學硬。在畫圖過程中,我們應該心細,特別注意不要多線少線同時也要注意圖紙的整潔,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好的圖。
說實話,課程設計真的有點累.然而,當我一著手清理自己的設計成果,漫漫回味這3周的心路歷程,一種少有的成功喜悅即刻使倦意頓消.雖然這是我剛學會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點小小的勝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許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曉的感悟. 通過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干任何事都必須耐心,細致.課程設計過程中,許多計算有時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煩意亂:有2次因為不小心我計算出錯,只能毫不情意地重來.但一想起周偉平教授,黃焊偉總檢平時對我們耐心的教導,想到今后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想到世界上因為某些細小失誤而出現的令世人無比震驚的事故,我不禁時刻提示自己,一定呀養成一種高度負責,認真對待的良好習慣.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在工作作風上得到了一次難得的磨練. 短短三周是課程設計,使我發現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幾年來的學習了那么多的課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會
用.想到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師卻對我說,這說明課程設計確實使我你有收獲了.老師的親切鼓勵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老師們,是您嚴厲批評喚醒了我,是您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我,是您的教誨啟發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勵了我,我感謝老師您今天又為我增添了一幅堅硬的翅膀.今天我為你們而驕傲,明天你們為我而自豪
類課程設計心得體會二
接觸機械原理這門課程一學期了,而這學期才是我真正感受到了一個學習機械的樂趣以及枯燥,被那些機械器件、機件組合而成的機器所吸引,尤其是汽車、機器人、航天飛機等機械技術所震撼,感慨機械工作者的偉大,。然而這種激動就在接近本學期結束之時,終于實現了,我們迎來了第一堂機械課程設計。
由于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脫離老師的管束,和同學們分組探討自動送料沖床的結構設計,把學了一學期的機械原理運用到實踐中,心中另是一番滋味!
在設計之前,指導老師把設計過程中的所有要求與條件講解清楚后,腦子里已經構思出機構的兩部分,即送料機構和沖壓機構,把每一部分分開設計,最后組合在一起不就完成整體設計了嗎?這過程似乎有點簡單,可是萬事開頭難,沒預料到這個難字幾乎讓我無法逾越,如槽輪間歇機構,要滿足送料間歇條件,就必須按照規定的運動規律即參數,設計一個滿足運動條件的槽輪機構,這是機械原理課堂上沒有講過的,因為這部分只是課本了解內容,但涉及這個槽輪機構對整個課程設計來說又是勢在必行的,所以我跟鄭光順跑到圖書館,恨恨地找了一番,終于借到與這次課程設計有關的六本參考資料書,拿回來后一本一本地看下去,把槽輪有關的內容一一瀏覽,結果,令我們欣喜的是這槽輪機構的各種參數都被羅列出來了,而且還有一道例題,按照例題的思路很快地設計出了槽輪機構,即送料機構設計完成。
做成了槽輪送料機構,我們的沖壓機構有存在很大的難題,將凸輪機構和連桿機構組合完成一個特定的運動,這是沒有學過的,凸輪機構倒是很容易地算出來了,但是連桿機構既要滿足角度條件又要滿足高度條件,解析法是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弄懂的,為了爭取時間我們只能選擇圖解法了,組長張瑞朋和鄭光順大晚上的坐在電腦旁邊,用CAD作圖,用QQ語音進行交流,高科技顯然被引進了我們的課程設計,兩位工程師邊做圖邊把存在的問題說出來,最后在他們二位加夜班的情況下,與第二天早上突破了這個難題。與此同時我們另外五人也拿出了兩套備用方案,各自完善了參數。一周后方案基本完成,進入作圖階段。但在作圖之前經過七人反復討論決定采取第三套凸輪連桿組合方案,因為這套方案可以很好地滿足急回這一特性,而其他兩套方案都在這一特性上欠缺,方案的選擇就這樣塵埃落定了。
作圖可以說是學機械的家常便飯,不過這最基本的功夫又是最耗時、最考驗人的耐心和細心的。從本周一起2張2號圖紙必須在周三完成,將我們設計機構完全呈現出來。由于我們組合機構比較復雜,所以除作最基本的結構件圖外還得完成結構件圖的側視圖,以便答辯時老師能夠讀懂我們的作業,這一任務無疑加大了我們的工作量,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周二下午一點鐘到工作室后,為了在晚上離開前完成圖紙,一直作圖到晚上九點鐘,下午五點那時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就干脆把快餐叫到工作室,幾個人在一起呼呼呼地吃了一頓特殊的作圖晚餐,這樣的事情在畢業后也許將成為同學之間的一段美好的回憶了。
周三完成課程設計報告,完善圖紙。準備好一切后,等待周四的答辯到來。只希望我們組能夠在答辯中取得好成績,即過程與結果的雙重完美,當然這是本次課程設計的最完美的結局。
機械類課程設計心得體會三
經過兩周的奮戰我們的課程設計終于完成了,在這次課程設計中我學到得不僅是專業的知識,還有的是如何進行團隊的合作,因為任何一個作品都不可能由單獨某一個人來完成,它必然是團隊成員的細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將所有的部分緊密的結合起來,并認真調試它們之間的運動關系之后形成一個完美的作品。
這次課程設計,由于理論知識的不足,再加上平時沒有什么設計經驗,一開始的時候有些手忙腳亂,不知從何入手。在設計過程中,我通過查閱大量有關資料,與同學交流經驗和自學,并向老師請教等方式,使自己學到了不少知識,也經歷了不少艱辛,但收獲同樣巨大。在整個設計中我懂得了許多東西,樹立了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會對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大大提高了動手的能力,使我充分體會到了在創造過程中探索的艱難和成功時的喜悅()。雖然這個設計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設計過程中所學到的東西是這次課程設計的最大收獲和財富,使我終身受益。
在這次課程設計中也使我們的同學關系更進一步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聽聽不同的看法對我們更好的理解知識,所以在這里非常感謝幫助我的同學。在這種相互協調合作的過程中,口角的斗爭在所難免,關鍵是我們如何的處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和埋怨.這不僅僅是在類似于這樣的協調當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有這樣的處理能力,面對分歧大家要消除誤解,相互理解,增進了解,達到諒解..也許很多問題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復雜,關鍵還是看我們的心態,那種處理和解決分歧的心態,因為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致的。
經過這次課程設計我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它對我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次的課程設計不僅僅有汗水和艱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機械類課程設計心得體會四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我終于將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做完了.在這次作業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一遍又一遍的計算,一次又一次的設計方案修改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這方面的知識欠缺和經驗不足.剛開始在機構設計時,由于對Matlab軟件的基本操作和編程掌握得還可以,不到半天就將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調試好了.可是我從不同的機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結果,令我非??鄲?后來在錢老師的指導下,我找到了問題所在之處,將之解決了.同時我還對四連桿機構的運動分析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在傳動系統的設計時,面對功率大,傳動比也大的情況,我一時不知道到底該采用何種減速裝置.最初我選用帶傳動和蝸桿齒輪減速器,經過計算,發現蝸輪尺寸過大,所以只能從頭再來.這次我吸取了盲目計算的教訓,在動筆之前,先征求了錢老師的意見,然后決定采用帶傳動和二級圓柱齒輪減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終設計方案.至于畫裝配圖和零件圖,由于前期計算比較充分,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周,在此期間,我還得到了許多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在此我要向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整個作業過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檔.一來自己沒有電腦,用起來很不方便;最可惡的是在此期間,一種電腦病毒Word殺手四處泛濫,將我辛辛苦苦打了幾天的文檔全部毀了.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文字就這樣在片刻消失了,當時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盡管這次作業的時間是漫長的,過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獲還是很大的.不僅僅掌握了四連桿執行機構和帶傳動以及齒輪,蝸桿傳動機構的設計步驟與方法;也不僅僅對制圖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 ,Word這些僅僅是工具軟件,熟練掌握也是必需的.對我來說,收獲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在整個過程中,我發現像我們這些學生最最缺少的是經驗,沒有感性的認識,空有理論知識,有些東西很可能與實際脫節.總體來說,我覺得做這種類型的作業對我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它需要我們將學過的相關知識都系統地聯系起來,從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進.有時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眾人智慧,我相信我們的作品會更完美!
機械類課程設計心得體會五
經過緊張而辛苦的四周的課程設計結束了,看著自己的設計。即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自己的設計終于完成啦,擔憂的是自己的設計存在很多的不足。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著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今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的課程設計題目是:設計膠帶輸送機的傳動裝置(如右圖所示)工作年限是10年工作環境多飛塵滾筒圓周力F是1500牛帶速v是1.6米每秒滾筒直徑D是250毫米滾筒長度L是600毫米
在這次課程設計中我們共分為了8個階段:1、設計準備工作2、總體設計3、傳動件的設計計算4、裝配圖草圖的繪制5、裝配圖的繪制6、零件工作圖的繪制7、編寫設計說明書8、答辯
在前幾周的計算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煩,首先是在電機的選擇過程中,在把一些該算的數據算完后,在選擇什么電機類型時不知道該怎么選擇,雖然課本后面附帶有表格及各種電機的一些參數我還是選錯了,不得不重新選擇。在電機的選擇中我們應該考慮電機的價格、功率及在設計時所要用到的傳動比來進行選擇,特別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經濟成本。
在傳動比分配的過程中,我一開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減速機的傳動比分成了4,最后導致在計算齒輪時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不得不從頭開始,重新分配。我們再分配傳動比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以后的齒輪計算,使齒輪的分度圓直徑合理。
在把電機的選擇、傳動比選定后就開始進入我們這次課程設計的重點了:傳動設計計算。在一開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在楊老師和張老師的熱心講解和指導下,明白了傳動設計中齒輪的算法和選擇。在選定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時,我們一定得按照書上的計算思路逐步細心地完成,特別一些數據的選擇和計算一定要合理。當齒輪類型、精度等級、材料及齒數選擇完成時,在分別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和按齒根彎曲強度計算,最后通過這兩個計算的對比確定分度圓直徑、齒輪齒數。
這次設計中最后一個難點就是軸的設計了,在兩位老師的細心指導下,我采取了邊畫邊算的方法,確定了低速和高速軸后又分別進行了校核,在這個環節中我覺得軸的校核是個難點,由于材料力學沒怎么學好導致計算遇到了麻煩,這也充分的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和綜合性。在平時的學習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會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在計算結束后就開始了畫圖工作,由于大一的時候就把制圖學了,又學了電腦制圖導致很自己手工畫起來很吃力,許多的畫圖知識都忘記啦,自己還得拿著制圖書復習回顧,導致耽誤了許多時間,通過這次的課程設計我更加明白我們所學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學好學的學硬。在畫圖過程中,我們應該心細,特別注意不要多線少線同時也要注意圖紙的整潔,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好的圖。
說實話,課程設計真的有點累.然而,當我一著手清理自己的設計成果,漫漫回味這3周的心路歷程,一種少有的成功喜悅即刻使倦意頓消.雖然這是我剛學會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點小小的勝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許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曉的感悟.通過課程設計,使我深深體會到,干任何事都必須耐心,細致.課程設計過程中,許多計算有時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煩意亂:有2次因為不小心我計算出錯,只能毫不情意地重來.但一想起周偉平教授,黃焊偉總檢平時對我們耐心的教導,想到今后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想到世界上因為某些細小失誤而出現的令世人無比震驚的事故,我不禁時刻提示自己,一定呀養成一種高度負責,認真對待的良好習慣.這次課程設計使我在工作作風上得到了一次難得的磨練.短短三周是課程設計,使我發現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幾年來的學習了那么多的課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會用.想到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師卻對我說,這說明課程設計確實使我你有收獲了.老師的親切鼓勵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謝我的老師們,是您嚴厲批評喚醒了我,是您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我,是您的教誨啟發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勵了我,我感謝老師您今天又為我增添了一幅堅硬的翅膀.今天我為你們而驕傲,明天你們為我而自豪。
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也必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那種因循守舊的教學模式將被徹底打破,鑒于此,我校電子商務專業(以下簡稱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改革將列入教學工作重點。XX 年,我校電子商務專業通過了省教育廳電子商務專業教改遴選,并于當年順利通過了省教育廳教改專家組檢查,同時正式確定為教改試點專業。兩年來,電子商務專業在教學改革中做出了許多工作,其中成績突出的要屬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內容的改革,除增加新的課程以外,更主要的是將一些課程的內容重新整合,形成一些特色鮮明的課程,效果較好?,F主要對電子商務專業教改中兩類課程內容的整合談談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整合的實踐過程。
一、準確理解、充分認識、轉變觀念,進行課程改革的大討論
所謂“整合”,就是強調系統的整體協調,發揮綜合優勢,這是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和現代科學的系統論為依據的。而“課程整合”譯自英文“curriculum integration”,也有人譯為“課程統合”、“課程綜合化”,是指將原來自成體系的各門課程或各教學環節中有關的教學內容,通過新的組合方式進行整理與合并,使相關課程(環節)能夠形成內容冗余度少、結構性好、整體協調的新型課程環節,做到優勢集成,亮點聚合,以發揮其綜合優勢。
實施課程整合的實質,在于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我國各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門類過多,內容交叉重復,缺乏整體優化,既造成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又有礙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但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增加學科“課程”,以疊加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即把課程整合看作是“課程拼盤”。為此,通過課程整合,可以淡化每門學科之間的界線,強調學科之間的相互銜接以及科學和社會系統的聯系。改變按學科的邏輯來組織課程內容的做法,強調以學習者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整合。在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學科建設的今天,加大課程整合的研究及實施力度很有其現實意義。因為課程整合代表了當代課程改革的趨勢,反映了人類知識發展綜合化對課程的要求,也反映了全面發展教育和21世紀人才素質的要求。
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受到舊有觀念和勢力的自然排斥,實施課程整合遇到的最大障礙來自“學科本位”。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分科教學階段,老一套的東西早已在其頭腦中根深蒂固,各學科教師之間往往是“涇渭分明,各司其職”,教師只關注本學科內部體系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少關注學科之間教學內容的相互交叉、銜接和溝通,對學科之間綜合的、整體作用的發揮重視不夠。據此,為推進課程整合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要求教師淡化“學科本位”意識,打破系科界線,有意識地加強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聯系,由以往各門學科的“獨自作戰”轉向學科之間互相協作的“立體作戰”。
在實施課程整合的起步階段,我們教研室進行了多次關于課程改革的討論,比如說,“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知識、能力、素質”、“電子商務概論應掌握哪些計算機網絡知識”等問題。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就應該是“最重要而且學生能夠學到”的知識。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就此類問題達成共識是不難的。經過反復討論和研究,高職院校建立一套整合的課程體系并不難,而這種課程體系還要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不斷進行更新,因為“整合”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勞永逸的結果。另外,科學的、理想的、全面的課程整合一時難以達成,是否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是否可以首先進行局部的整合?假若這樣做可行的話,我們可以積累經驗,為實現理想的課程整合打基礎。
二、圍繞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進行課程整合實踐
課程設置是指根據特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組織和編排課程的系統化過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的與教育價值觀的決定和制約。因此,高職院校課程設置的調整能否到位,直接影響著課程整合的實施。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還有許多亟待改進之處。課程設置常借鑒本科院校,沒有形成高職特色和學院特色。加之,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較新的復合性學科,許多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往往都是“課程的拼盤”。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角色一旦確定,不少學生就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由于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狹小,導致課程設置目標定位過窄,內部結構極不合理。這種在課程設置上較大地傾向于按學科專業教學的模式培養學生,過分強調學生對未來所教學科領域知識全面、系統、精深的掌握,而授課教師又一味強調本門課程的系統性、完整性,與其他課程長期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關系,嚴重背離了體現“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為中心的思想,其結局只能是傳授學生一部分理論,而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經驗。這種課程設置的弊端還表現在:由于學科專業課程設置過于強調系統、精深,專業課程設置向縱深分化,造成門類多、科目雜、體系散,主干課不突出,課程之間缺乏橫向聯系、貫通,致使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欠佳。當前,高職院校課程改革在課程設置的價值取向上,要一改傳統的非此即彼的一元選擇,也不再置學生與社會的需求于不顧,單純地追求學科體系的嚴謹和完整,而是要充分考慮課程的整體功能,追求學生、社會、學科之間最大限度的統一,尋求其整體價值的融合。具體落實在課程設置上要體現出,優化組織各類課程,使之相互補充,充分發揮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并突出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結合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其中,課程整合無疑適應了這一迫切需要。
二、圍繞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課程設置,進行課程整合實踐1.對于《網上貿易實務》課程的內容整合
《網上貿易實務》是電子商務專業中的核心課程,也是全國助理電子商師考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于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對于學生從事電子商務及網上貿易業務尤為重要。本課程整合后包括網絡營銷和電子交易兩大模塊,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掌握網絡營銷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理解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整合,熟識網絡商務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的相關常識和具體做法,了解網上單證流程的設計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電子合同的簽訂過程和電子合同的簽訂中身份認證的重要意義以及電子交易過程中電子信用卡、電子錢包等的相關常識和基本運用方法。為此,我們整合教學內容,編寫了教學講義,并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軟件,以加強教學效果。
在具體講授中,以助理電子商務師的考證大綱為主要依據,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注重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我們在講授過程中,積極利用互聯網資源,將教學內容與相關的網站、網頁掛鉤,比如:在講授網絡商務信息搜集中搜索引擎的應用,直接登錄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網站百度和google;在講授網上單證流程的時候,登錄電子商務網站當當網,讓學生直接觀看當當網的模擬單證流程,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感性認識。另一方面,我們結合教學內容詳細講解電子商務實驗室的模擬操作。該軟件不但是本課程的教學模擬軟件,也是助理電子商務師實踐能力考核軟件,所以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操作演示和學生練習,強化學生對本課程的理解。
通過此門課程的整合,有如下收獲。
(1)減少了原來枯燥無味或無用的知識,增加了實際有用的系統知識,如商務信息的收集、整理與的方法;
(2)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培養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4)結合全國助理電子商務考試,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2.《電子商務概論》的內容與《網絡技術應用》課程的整合
《電子商務概論》和《網絡技術應用》均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能力與素質模塊課程。兩門課程雖側重點不同(《電子商務概論》介紹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概念,《網絡技術應用》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網絡協議、網絡操作系統、lan技術、wan技術、網絡互聯設備等內容),但有些內容也有重復現象,況且兩者有密切聯系,在《電子商務概論》中的網絡基礎設施中有相當大的篇幅是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教學效果不好。在整合中將這部分內容刪掉。同時將原《電子商務概論》中的計算機網絡的商務應用融合到《網絡技術應用》中,并根據社會的需要增加了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部分內容,可使學生通過學習,在掌握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的實踐操作。刪除了簡單枯燥的計算機網絡理論的介紹。通過這兩門課程的整合,有如下收獲。
(1)在保證了必需的內容的同時,把一些重復的教學內容合并,刪繁就簡,更新教學內容,用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重新組合知識;
(2)增加了實踐環節,尤其增加了電子商務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網絡技術中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應用知識;
(3)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面。
3.課程結構的優化整合
課程結構改革實質就是要優化課程結構,獲得課程一種理想的生存狀態,展現強有力的課程功能。但優化的標準、優化的突破口、怎么優化一直是歷次課程結構改革的迷茫之處。要優化課程結構,就是要使其往好的方面發展,但好在哪呢?用什么確定好的標準呢?可用兩個方面來概括:一是課程的有序性和序變能力。課程結構有序性就是讓課程要素之間搭配得更加合理,提高教育的效率,充分發揮育人價值。課程結構是在開放的環境中受到來自社會、個人要求的影響,能否及時作出反應,充分地滿足其要求,表現為課程結構的序變能力。這些是一個好的形式結構標準。在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我們多次邀請計算機系和基礎部的教師參加計劃調整的討論,對課程的開設的先后順序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對于部分課程的開設學期和課時進行了微調;二是課程結構的合目的性,即從實質結構的分析入手研究是否符合育人目標。
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大多借鑒大學本科的課程,而大學本科課程是學習前蘇聯的結果,它與專才教育相聯系,形成了結構嚴密的體系。按課程層次分,可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種。長期以來在課程編排上,都采取了“基礎課一專業基礎課一專業課”的“三段式”線形模式。這種模式重視專業素質的培養,忽視了綜合素質的提高,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學科滲透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改變這種固定的課程設置模式上,我院作了改革的嘗試。根據教字[XX]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我院在電子商務專業進行了教學計劃的修訂,主要是對課程結構進行優化整合,確立了模塊化教學。將教學計劃分為基本素質模塊、專業能力與素質模塊和個性化發展模塊三個部分,結合電子商務特色和全國助理電子商務師考試的要求,將專業能力與素質模塊分為專業基礎模塊、網絡應用模塊、網絡營銷模塊、電子支付與物流模塊和操作模塊等五個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