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10:11: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財務會計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是企業會計的兩個重要領域。管理會計的服務主要是內向的,側重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益,又稱內部會計或對內報告會計。財務會計的服務主要是外向的,側重于對企業外界有經濟利害關系的團體和個人報告財務狀況,所以財務會計又稱外部會計或對外報告會計。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相互滲透,始終存在著“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緊密聯系。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系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1)服務對象不同。站在會計報表的報送對象角度上進行分析,會計報表是由財務會計定期提供給投資者和債權人的,而管理會計就是將會計報表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提供給企業管理當局和相關管理人員。這二者之間就是要將信息提供給不同的對象,企業的內部是由管理會計進行服務的,它所面對的是經營決策和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運用較為靈活多樣的方法,這對于他們有效地實施預測、決策、控制和考核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職能作用不同。管理會計是將需要作為依據,進一步加工、控制和延伸財務會計所提供的歷史資料。對于將來所面對的工作一定要很重視,對于過去一定要勇于面對,要明確對過去的分析就是要為了能夠在將來的時間力有更好的策劃,將重點放在對將來的預測,決策和規劃以及對現在的控制、考核和監督。財務會計則是以反映過去為主要特點的,其核算與監督的對象都是實際發生或已經存在的財務會計,而實際已經發生的經濟記錄和核算,都是按照客觀性原則,歷史成本原則來要求的,從而形成基本的財務信息系統,側重于核算和監督。
(3)工作主體不同。管理會計工作它所服務的對象是多方面的,整個企業或者企業內部的局部或者是針對其中的一些部門,再或者就是刻指某一個環節,這些都是它所服務的對象,它在這些對象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控制、評價和考核,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它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財務會計所面臨的對象相對來講就比較單一了,它只在整個企業中發揮作用,并沒有相管理會計那樣進行細致的管理和劃分,它所提供的資料相對來說是比較集中的,然后再進行綜合考核,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完整的反應會計工作,監督企業整個活動過程。
(4)信息精確度不同。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有預測性的,達不到完全的準確;財務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全部都是歷史信息,它的目標就是將過去準確地反映出來。
(5)核算依據不同。將企業的具體情況作為依據,有效地確定管理會計處理,可以不受規則的約束;而財務會計是必須要受到這些規章制度的約束,強制性會比較強。
2.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
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都是會計系統,它們都存在于現在發展較快的會計行業中,二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補充,關系是尤為密切的。
現在的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快,在一個會計信息系統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可以并存,這兩種會計是能夠在企業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和意義,不管是財務會計還是管理會計,現在社會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二者都是需要跟上發展的腳步,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它們的運作是需要通過現代企業的需要來開展會計工作;電子計算機技術是二者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的內容,只有這樣,會計信息質量和處理能力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交叉和重疊,管理會計需要預測和控制財務會計中的一些指標;而在財務會計的核算中,管理會計的預算指標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應用
站在我國會計當前情況的角度上進行分析,企業的進步一定要有很大的勇氣、并且能夠協調一致,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只有這樣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才能得到最有效地應用。通過企業中它的存在,企業中的會計工作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并且它在企業管理中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這樣一來,它價值的體現就會尤為明顯,促使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使它們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在企業中能夠進行充分地發揮,并且還有著強大的意義,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有更充足的發展空間。再者,應該根據對象的不同、情況的不同,結合實際對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進行應用,堅持客觀性原則,避免生搬硬套管理會計的模式,而忽略會計信息的質量。本著“結合實際,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精神,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逐漸在企業管理各個方面和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得以體現,使之在多方面發揮作用。
三、結語
若是說,一個企業僅僅存在財務會計,而并沒有管理會計的功能,在對企業的管理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比較有限的,只有把財務會計提升為管理會計,才能使財務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
1優勢互補,提高決策層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
作為會計的兩大分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核心目的都是為企業決策者根據相關的財務信息做出科學決策服務的。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是企業管理的最高理想,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提供的決策信息是否有效。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通過財務信息資源共享,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相關性高、可靠性強的決策信息。在決策時,通過兩者不同的分析方法相互驗證、相互融合,客觀、明晰地反映了企業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為企業決策者化解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矛盾與沖突提供了方向?!俺哂兴?寸有所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各自在管理決策上的優勢,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而不會陷入“科學性高,可執行性差”或“可執行強,科學性不足”的怪圈。
2管理會計發展面臨的“瓶頸”
管理會計理念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來說,還是一個新的管理方法。企業的CEO和CFO雖然有一些管理會計理念,但缺乏實踐的經驗積累,為了在“博弈”中穩操勝券,都不愿過多地涉及管理會計。用慣了財務會計的管理者們,對管理會計通常也會有一些抵觸情緒,其主要癥結是管理會計工作量偏大,而且沒有成型的電算化軟件支持。另外,由于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夠成熟和完善,企業管理上計劃經濟的影子還很嚴重,企業決策者進行決策時容易受國家行政因素和社會因素的雙重影響,管理會計中的決策理念在現實中應用受到限制,國外的管理會計理念有時與實際工作情況相悖。因此,管理會計在短時期內很難融入企業管理文化中去,改變這種現狀尚須時日。
3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雙劍合璧”的具體措施
3.1提高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決策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管理會計在決策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企業決策層和管理層的重視,企業戰略思維的構建同樣也需要管理會計理念的有力支撐。黨的十八以來,政府進一步下放或取消行政權力,著力推進市場經濟,培育一個真正的平等、公平、公開的市場。這樣一來,企業決策層就可以按照市場規律去進行宏觀決策,管理會計的理念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驗證。作為企業的決策層意識到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把管理會計的理念融入企業管理文化成為當務之急。目前,信息化發展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這為管理會計的電算化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在電算化軟件的支持下,管理會計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工作變得十分簡單。管理會計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提高,決策分析的深度大大加強。
3.2加快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環境趨同
培養一批精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優秀會計人才,堅持站在管理的角度去審視會計信息,挖掘制約企業發展的各種因素,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相互滲透,營造一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軟環境。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終極目標都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客觀的分析,揭示經營的異動。雖然是一靜一動,但是由于目標的統一性,決定了兩者可以充分的融合。
3.3循序漸進式的融合成就“雙劍合璧”
由于傳統的財務會計已深入決策層的管理理念,迅速地轉變思維定式需要一個過程。另外,管理會計雖然在決策中有效,但其缺少必要的實踐檢驗。因此,可以借鑒政府會計由收付實現制向權責發制過渡的策略,循序漸進地進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最終實現兩者合二為一。有效才是硬道理。只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企業決策層才能夠真正的找到制約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才能科學地進行戰略決策,為企業有序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會計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管理會計及財務會計的活動、技術及概念都在不斷地進化和重新定義自己。會計的內外環境變化激發和促進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
1 會計內部環境影響
1.1 財務會計在職能上發生變化
管理會計通常是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及董事會成員使用,內容主要包括規劃、決策、業績評價和控制,面向未來是其工作的重點。財務會計主要為企業外部使用者服務,側重點在于根據日常已經發生的業務記錄進行賬簿登記、定期編制財務報表、向企業外部有利害關系的團體和個人報告企業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
近年來,財務會計的職能發生了改變。投資者和管理者越來越關心面向未來的經營環境和業務狀況,這推動了會計信息的前瞻性。例如使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或美國公認會計準則的企業,會計師越來越為企業的戰略性的決策起著支持作用。而財務會計趨向于支持決策并強調公允價值觀及透明度,最根本的變化是從歷史成本會計到公允價值會計的發展。公允價值會計原則填補了投資者和企業層面的戰略管理信息不對稱差距。另一方面,財務會計報告啟用管理報告信息增加了透明度。會計報表的紙張格式在過去占主導地位,而現在是高層管理人員能夠使用在線的電子報告系統,從多個維度,獲得從企業級的收入或盈利能力信息到事務級別的運營信息。雖然目前財務會計報告仍主要反映會計信息,但不斷擴展的方向則側重于長期的未來和更廣泛的功能。
1.2 組織結構的改變
信息技術尤其是ERP(企業資源計劃)改變了會計工作。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需要從更加寬廣的視野,從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雙重視角去理解業務流程。不僅首席財務官,即使主管會計或管理會計師,也要從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兩個角度處理業務。角色轉變并不是指角色代替,只是角色擴展了。比如主管會計師,負責編制子公司向母公司報告的財務會計報表,但是報告中還是會涉及管理會計。增強的自動化處理水平及一人多角的情況促使企業減少會計人員人數,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組織結構。
1.3 激勵制度的發展
在國際上,由于法律要求,高管薪酬制度的透明度逐漸增加。例如在美國和英國,薪酬報告公布了高管們是如何贏得了他們的獎勵,無論是承諾發給股票作為激勵的方式或其他獎金計劃。因此,一些管理控制系統的要素信息在財務報表中得以披露,獎勵制度表明了高管的業績目標,也就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水平及目標計劃。在激勵制度中,高管們被期望的業績目標,來自于管理會計信息,而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從而影響到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激勵系統作為管理控制的關鍵要素之一,也可能會出現與期望相悖的結果,因為這可能會驅使管理者操縱財務會計報告中的財務結果,尤其是經理人股票期權,如果股票價格發展是特別好,高管有機會因為操縱財務結果而變得極為富有。
平衡記分卡方法是需要特別強調的激勵制度。該方法打破了傳統的只注重財務指標的業績管理方法。平衡計分卡認為,傳統的財務會計模式只能衡量過去發生的事情(落后的結果因素),但無法評估組織前瞻性的投資(領先的驅動因素)。在工業時代,注重財務指標的管理方法還是有效的。但在信息社會里,傳統的業績管理方法并不全面,非財務指標通常代表了國內領先、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會計信息,組織必須通過在客戶、供應商、員工、組織流程、技術和革新等方面的投資,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平衡計分卡的各個維度之間的平衡無疑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這兩個領域整合到形成單一的實體的最具體的標志之一。
1.4 轉讓定價(Transfer Pricing)
在跨國經濟活動中,利用關聯企業之間的轉讓定價進行避稅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稅收逃避方法。轉讓定價,尤其是在大型的跨國公司,是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功能結合。從管理會計的角度看(盈利中心級別),轉讓價格的制定,是極其重要的盈利能力分析、業務規劃和控制手段。稅收優化成為制定轉移價格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國際商務環境,政府因利益和稅收方面的考慮,對企業使用不同的轉讓價格進行限制,使得外部財政政策直接影響了企業內部財務控制機制。由于財務會計數據是政府征稅的依據,因此
,早期的限制并不像后來這么嚴格。 當前,轉讓定價應遵守公平獨立交易原則(Arms length principle),主要的估價方法是基于市場價值,并被經濟合作發展組織(1995)定義作為跨國企業稅務管理的指導,從而確保稅收能夠公平地在國家間分配。起初,當成本加成作為轉讓價格方法的使用時,價格是企業內部根據實際歷史成本進行成本加成計算得出的。當沒有市場產品可供參考時,形成估值的基礎的仍然是實際生產成本。設計成本核算系統時,制定轉讓定價時要提前綜合考慮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征稅的標準。一方面,管理會計為財務會計提供成本信息以滿足財務報告和稅務要求;另一方面,財務會計也影響著稅務籌劃管理者在以管理會計為目的而進行的成本計算。
1.5 企業并購中的盡職調查
盡職調查是由中介機構在企業的配合下,對企業的歷史數據和文檔、管理人員的背景、市場風險、管理風險、技術風險和資金風險做全面深入的審核,多發生在企業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和企業收購以及基金管理中。盡職調查的目的是使買方盡可能地發現有關他們要購買的股份或資產的全部情況。 在適當的合并和收購調查過程中,收購者專注于審查和確保采集目標對應于買方的價值和風險預期。盡職調查包括法律、技術、人力資源、財務狀況。管理會計信息,如預算、預測及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分析,目前在盡職調查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公平的估值的需要來自管理報告系統對被收購的公司的正確認識。合并收購的重點是針對被收購的公司的能力來編制未來凈現金流量,進而產生前瞻性的會計信息。有些財務分析如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預測、滾動預算等是基于實際數據的財務會計和前瞻性的管理會計信息,在數據上要保持時間同步性,這推動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處理上進一步融合。
1.6 會計業務外包
近年來,會計業務外包的情況越來越多,甚至跨國進行。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促使會計服務提供商能夠通過互聯網遠程運行管理會計。這不僅促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更加集成,而且也推動了管理會計的標準化。
2 會計外部環境影響
2.1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在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過程中是個關鍵元素,起著銜接、促進、催化、激發甚至動力的作用。信息技術尤其是ERP系統的運行使得管理者可以更加注重前瞻性的會計信息,并使生產有更好的預測,而不是依賴過時的計劃。
通過數據通信、軟件和數據庫解決方案,信息技術以其操作的綜合性和靈活性,創建了一個信息環境,成為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會計信息載體。數字化是促進當代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一個必要的先決條件。
2.2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產生重要影響。在這里,本文主要討論其中關于商譽減值、分部報告的要求所帶來的影響。
2.2.1 商譽減值測試
商譽減值測試不是基于傳統會計中對實際發生的交易的確認和計量,而是更多地立足于眼前,著眼于未來,基于對未來現金流的管理預測,是與管理會計緊密相關的?,F金流量預測應基于管理層對未來的充分準確的了解。在一些行業,這種預估甚至可達到五年期,包括假設和估計。這是由管理會計產生的財務會計報告,是前瞻性的管理會計信息準確性直接影響到財務報告的質量。
2.2.2 分部報告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要求披露有關的企業分部報告,將其財務信息告知股票市場。準則要求公開的財務報告在其業務分類方式上,要采用類似于企業內部高管、董事會成員所使用的內部管理會計報告的分類方式。原則上,分部報告要與公司的組織和管理結構相匹配。這是要求公司的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信息制度結合,即管理會計的信息被要求在外部財務報告中使用。
分部報告的最終目的源于股東需要在他們做出投資決策時能夠正確評估公司的價值。分部報告增加了管理活動的透明度,協助股東評估公司增長的源動力和盈利能力。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環境下,企業會有意地為編制分部報告而聚合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
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分部報告的標準設置要求,致使企業在內部管理報告設置上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即財務會計也激勵著管理會計(內部報告做法)的變化,這是一種雙向影響。
2.3 競爭對手、客戶和承包商的分析
競爭對手在股票市場披露的財務信息,包括成本及財務構架特別是分部報告還增加了透明度,這為企業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可以使用管理會計對競爭對手進行分析。公開的財務報告已經包含了具有前瞻性的財務信息,如無形資產(如商譽、專利、品牌價值和其他無形資產)的值。有助于企業針對競爭對手做出戰略決策。例如,與定價相關的運營決策。
通常情況下,公司還會分析他們的客戶的基本財務指標,進行客戶分析、客戶細分和客戶生命周期規劃。同樣,承包商和供應鏈中其他重要的業務伙伴也會被進行財務分析以作為運營決策的依據。
2.4 金融市場的監管
2.4.1 利潤警告
公開上市的公司被要求不能有延誤地披露盈利警告給股票市場。利潤警告表示先前公布的盈利預期已不再有效。利潤警告源自于管理會計提供的關鍵信息,如預算和特別滾動預測。這些程序基于信息技術的輔助方差分析,用于跟蹤財務預測和實際數據之間的差異的原因。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編報利潤警告的過程中緊密結合。
2.4.2 會計期間
上市公司被要求的財務報告使得管理會計采用了以財務會計時間跨度來作為規劃和控制的期間。這種時間跨度對齊的方式可能會無意間促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趨于融合,但也會因此使得高管為達到某種短期財務結果,而使得公司在經營上采用一些短視的行為,放棄長遠規劃。
2.4.3 外部財務分析師
外部財務分析師的分析預測對上市公司的財務控制與管理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外部金融分析師的預測行為影響到公司預算編制。內部預算編制的目標盈利水平直接吸收外部分析師報告。但這種思維容易導致過分樂觀的預算目標、延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項目或降低研發成本。
綜上所述,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是會計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有意或無意地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需要把握其規律,以促進我國會計事業健康發展。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經過發展形成的,管理會計的側重于內部財務信息管理,針對企業經營管理遇到的特定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各級管理人員提供預測、決策、控制及考核等資料,而財務會計則側重于對企業日常的業務活動進行記錄核算,定期編制有關的財務報表,向企業外界報表使用者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管理會計是規劃企業未來發展的很重要的手段,管理會計通過對企業內部各項財務活動所獲得的財務信息的深入研究、分析,并結合以往的經驗,可以靈活運用預測學、信息理論、決策原理、目標管理原則等現代管理理論作為指導,使用各種不同的會計會計管理工具,為自己規劃出更適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目標,保障企業的利益;而財務會計在進行財務信息處理時,必須使用公認的會計準則,保證財務報表信息在時間及空間上具有可比性。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不同服務性質也決定了它們的結合使用,只有合理的融合著兩種財務信息管理方式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相同之處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為企業服務的,包括企業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和財務信息的處理等。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作為會計的兩個分支也使得它們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關系,例如制約、依賴等,而它們兩者的融合必將給企業帶來很好的未來。
(一)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服務于企業管理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服務于企業的會計信息管理方式,目前我國會計發展還尚未成熟,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會計都只是他們作為業務核算的工具,使得他們的作用并沒有被完全發揮出來,但是會計作為整合、分析、控制、調節和指導企業財務信息的作用是很大的。管理會計在企業財務信息管理工程中主要是對財務信息進行分析、控制等,幫助企業做出更正確的決策、更好的編制預算等,實現企業的最終發展目標;而財務會計主要是對各項財務活動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對工作結果進行總結等。
(二)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需要信息化建設的支撐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企業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都不具備直接決策職能,主要是通過提供各方面的會計信息和分析結果,幫助企業的管理層進行經營決策和改善經營管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都需要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實現會計與業務活動的有機融合。
(三)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相同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目標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最終發展目標而建立的。二者都處于現代企業的經營環境中,工作對象總體上看都是企業的價值運動,都服從于企業的總體會計要求,共同為實現企業的內部經營目標和滿足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要求而服務。
二、加強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合理融合使用的方法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本來就難以截然分開,幾乎是水乳交融,不可以單獨強調誰比誰重要,為了使二者有機融合,共同實現企業目標,需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改變財務人員觀念
2014年10月27日,財政部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隨后,財政部又了《指導意見》的一系列政策解讀,為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提供了具體、詳盡的指導。各企業首先需要組織全體現有財務人員學習上述文件,深刻領會在目前我國企業面臨國內經濟形勢日益復雜的情形下,財政部力推管理會計應用在企業結構調整及升級換代中的重要作用,財務人員要轉變以往重財務會計,輕管理會計的觀念,要在滿足外部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前提下,加強管理會計工作,滿足企業內部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增加企業價值、防范企業風險的需要,同時幫助企業管理者制定及實施公司戰略。
(二)加強單位信息化建設
落后的信息化系統會導致財務人員低效率工作,同時也可能導致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的不一致,造成各部門之間信息脫節,嚴重的可以導致舞弊的發生。而良好的信息化系統,可以使管理過程的數據透明化,便于及時追蹤變化和分析,為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有機融合提供自動化和智能化保證。
(三)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發揮企業資金的最大利用價值
全面預算是企業開展財務活動的重要工作,全面預算管理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但它必須有財務會計的工作作為基礎才能更好的實施。企業需要對管理會計中的預算工作進行強化,企業必須在開展財務活動之前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細化活動的每一個細節,嚴格規劃自己的使用,通過對此的考察精確每一筆開支的限額,嚴格控制成本,發揮資金的最大利用價值。企業必須在每一年的年初規劃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將企業的發展目標細分到每一個季度、每一個月等,落實各項工作,并對各項工作進行嚴格的預算編制。如果企業的某一項財務活動的實際開支與預算有較大的差別,企業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并制定出詳細的解決方案,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風險處理能力,減輕企業的財務損失。
三、結語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作為企業財務會計中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的會計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兩者的性質不同,只有將它們融合使用才能發揮最大效用。管理會計的很多工作都依賴于財務會計工作,企業需要融合兩者,改變現有財務人員觀念、加強財務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建立更加完善的財務機構、強化信息系統建設及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等,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發揮企業資金的最大價值,促使企業實現戰略目標。
1993年以來,我國在實行會計教材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三足鼎立的局面,使教材建設更加符合教學規律的要求,有利于教學效率與效果的提高。我國會計學學科的這種變化,急需我們從理論上弄清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本質區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特點。這不僅是深化會計理論研究的需要,同時也是搞好會計教學實踐的要求。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本質區別
管理會計作為一個獨立的會計分支形成后,企業會計便由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部分內容所組成。從會計報表的報送對象來看,財務會計應定期向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會計報表,管理會計則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企業管理當局和有關管理人員提供會計報表。鑒于此,西方會計學家一般把財務會計稱為外部會計或對外報告會計,把管理會計稱為內部會計或對內報告會計。這一觀點,基本上為我國會計學者所接受。
筆者認為,依據會計報表報送對象的不同,把財務會計稱為對外報告會計,把管理會計稱為對內報告會計,這只是對會計進行分類的一種方式,只能說明兩者一個方面的差異,并未揭示它們的本質差別。對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只能從會計對象與會計目的上去尋找。
關于企業財務會計的對象,我國會計學界把它界定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運動。關于管理會計的對象,許多人對其進行過探討,如“現金流動說”、“價值差量說”、“資金流量說”,等等。盡管眾說紛紜,但也都沒離開資金范疇。簡言之,就總體而言,財務會計對象與管理會計對象都是企業的資金運動。那么,兩者的區別又何在呢?筆者認為兩者之間的區別是總體內部的差異。
資金運動具有兩重性。一是價值增殖性。在商品經濟社會中,企業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其投入在再生產過程中的資金,必須在運動中不斷地增殖,這是資金的一般屬性。從這一屬性出發,可以說資金的運動過程也就是資金的增殖過程。沒有資金的增殖,企業就失去了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投資者也就失去了投資的目的。另一方面,資金的運動總是在一定的經濟關系中進行的。資金及其運動,必然體現一定的經濟關系,如產權關系、債權關系、分配關系等。資金運動只能在特定的經濟關系中進行,并在運動中再現這些關系,否則,資金運動就失卻了存在的條件,這是資金及其運動的特殊規定性。從這一屬性出發,可以說資金的運動過程也是特定的經濟關系的運動過程。
資金及其運動客觀地存在著價值增殖和特定經濟關系運動這兩重屬性。從本質上說,財務會計是以后者作為其存在的基礎,亦即作為其核算與監督的內容。財務會計核算與監督的基本目的正在于正確處理經濟關系,維護人們的經濟利益,保護企業財產的安全和保障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進行。與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則是以前者、即以價值增殖過程作為其存在基礎的。價值增殖是資金的屬性,但價值的增殖并不是自發地進行的,而是一種在人的參與下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人們只有對價值增值過程進行科學的運籌、規劃與控制,才能實現增殖并達到預期目標。
經濟關系的本質是利益關系問題,價值增殖則是經濟效益問題。于是,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財務會計是以資金運動中的經濟關系為對象,以維護相關人的經濟利益為目的的;管理會計則是以價值增殖運動為對象,以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為目的的。這就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本質區別。這里應提及的是,事物之間的差異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也只是就它們的對象與目的的主要方面而言。在實際工作中,二者是不可能截然分開的。它們作為會計工作的兩個方面,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是一種“分工不分家”的關系。
在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加以區分的同時,必然要涉及到對成本會計的認識。成本作為資金運動的一個環節,作為資金投入的一項內容,它既與資金運動中的利益關系相聯系,又與資金運動中的效益成果相聯系。就成本的前一性質而言,它應屬于財務會計的核算內容。實際成本的高低、真偽,直接對實際利潤發生影響,對各相關者的經濟利益發生影響。因而在有關法規中,對成本的列支范圍、開支標準、補償方式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就成本的后一性質而言,它又屬于管理會計的內容。在管理會計學中人們研究成本習性,量、本、利關系,成本控制方法等,以求用盡可能少的成本消耗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在國外會計學中,產品實際成本的核算與成本控制實際上是分屬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這一做法也為上述觀點的成立提供了旁證。在我國出現的把有關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內容獨立出來,成立成本會計學的做法,主要是基于成本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性和會計教學的系統性而作出的一種選擇。既然如此,成本會計就應該既具有財務會計的某些特點,又具有管理會計的某些特點。而在會計實務中,實際成本的核算是不可能脫離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的。
二、財務會計區別于管理會計的主要特點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具有不同的特點。那么,決定它們各自特點的因素是什么呢?筆者認為,只能是會計對象的性質與會計目的。下面便以此為依據,對財務會計不同于管理會計的主要特點試析如下:
第一,財務會計必須以國家或行業組織制定的會計法規、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有關規定作為其工作的準繩與規范。這一不同于管理會計的特點,是由財務會計核算的特定對象和目的所決定的。既然財務會計是要對資金運動中的經濟關系進行確認、計量與反映,那么,便只有按一定的社會規范進行,才能保證各利益相關主體的權益不受侵害,才能為各利益相關者所認可。
第二,財務會計實行嚴格的憑證制度。因為財務會計處理的每筆業務都與人們的實際利益息息相關,只有實行嚴格的憑證制度,才有可能保證經濟業務處理的真實性、可靠性,防止各種侵犯企業財產的行為發生,以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和完整。
第三,財務會計實行定型的會計模式。由于財務會計工作直接涉及到相關者的經濟利益,所以人們自然十分重視財務會計工作的質量,并要對其工作質量,即會計資料的可靠性、真實性、客觀性進行檢驗。為了保障財務會計工作的有章可循和便于對會計工作進行檢查與監督,財務會計需要定型的會計模式。
第四,會計方法相對固定,缺乏靈活性。會計方法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會計核算結果的變化。為了避免由于輕易變動會計方法而影響某些相關者的利益,或以變動會計方法為手段去謀求某些相關者的利益
而侵害其他相關者的利益,各國的會計準則均規定,財務會計選用某種會計方法后,一般不得輕易變動。如確有改動的必要而變動會計方法時,一般需要在會計報表中作出說明。
三、正確認識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本質區別的意義
從本質上揭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無論是對會計理論研究,還是對會計實踐,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正確認識會計的目的。通過前面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本質區別的分析,筆者認為會計的目的并不是單一的,而是雙重的。會計的雙重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利益”目的和“效益”目的。勿庸置疑,會計對象的二重性必然規定著會計目的二重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所進行的一系列會計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也雄辯地說明了這一點。如果說在我國設立管理型會計與開展管理型會計活動,充分地體現了講求經濟效益這一會計目的的話,那么,全面實施會計準則與新會計制度,以便使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適應變化了的經濟條件和經濟利益關系,則充分體現了維護一定經濟利益關系這另一會計目的。
第二,有利于科學地探索會計發展的規律。會計對象的二重性,決定了會計目的的二重性。基于不同的會計目的,則會選擇不同的會計制度與會計方法。這樣,當我們去探索會計發展的規律時,則應沿著經濟利益與經濟效益這雙重的軌跡,去探討不同經濟時期和不同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對象的變化及其對會計目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方法的影響,從而科學地揭示出會計產生、發展的必然規律。許多人認為,會計的產生和發展都源于人們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事實上,這只是會計產生與發展的動因之一。另一動因就是出于人們對經濟利益實施管理的客觀要求。這二者共同決定著會計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有利于自覺地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我國十幾年來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本質上是對人們的經濟利益關系的調整。在這場變革中,財務會計肩負著維護改革的成果,維護改革中形成的新型經濟利益關系的重要責任。但事實上,對于這一點,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我們的認識都是不足的。目前,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著大量的未能很好地加以克服與解決的問題,如利用企業資財營私舞弊,潛虧嚴重,資本不能保全,編造假帳偷稅漏稅,違法亂紀侵害國有資產,資財管理混亂等等,這些顯然不是經濟效益的問題,而是經濟利益的問題。會計工作者應該正確認識會計的目的,承認會計目的兩重性,在積極運用會計手段去努力實現提高經濟效益這一既定目標的同時,自覺肩負起維護人們合理的經濟利益、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和保護經濟組織的財產安全與完整這一重要的職責。
目標成本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為保證目標利潤實現而設定的一種預計成本,是成本預測與目標管理策略相結合的產物,是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目標。目標成本管理是企業降低運轉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買方市場上更是如此。然而,許多企業當前的財務會計目標成本管理還是存在一些理由的,比如不注重隱形成本的管理、目標成本管理方式落后、設備目標成本管理不合理、企業考核不合理等。本文首先分析了財務會計目標成本管理存在的理由,接著具體分析了相關的應策略略。
一、當前企業目標成本管理存在的理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在管理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在目標成本管理方面仍不盡完善,具體表現如下:
1、不注重隱形成本的管理
在當前的企業管理中,目標成本管理更傾向于行政管理,而不是財務會計管理,主要關注的對象是差旅費、業務招待費、辦公經費等顯性成本,而很少考慮機器或設備的折舊、信息或指令失真導致的損失等隱形成本的管理。隱形成本具有隱蔽性大、難以避開、不易量化等特點,這造成隱形成本很難進行科學的預算和管理。
2、目標成本管理方式落后
在我國企業的財務會計中,目標成本管理主要采用任務式、制約式,盡管這兩種管理方式方便量化和實施,但不利于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員工極有可能在完成目標成本后就停滯不前、不思進取。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則更注重鼓勵員工在產品設計、生產規劃之下,以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在產品投產后對產品成本進行持續改善,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3、設備目標成本管理不合理
設備目標成本管理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機器設備的維護保養上盲目節省成本,導致設備的磨損速度加快,實用壽命降低。二是在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上不斷地浪費企業資金,無法有效區分哪些設備是不用更新的、哪些零部件是可以繼續使用的。總的來說,導致設備目標成本管理不合理的深層理由還是企業資源意識的淡薄,無法充分認識到設備、零部件也是企業的資源。
4、企業考核不合理
企業考核不合理主要說的是成本管理目標的考核不能結合當年的經營目標、預算目標,而是僅僅與往年的平均水平進行比較,以兩者差距大小來驗證目標成本管理的成效。目標成本管理與預算目標相分離的現象是當前我國企業財務會計管理需要繼續改善的地方。
二、提升我國目標成本管理水平的措施
1、創新目標成本管理思路
所謂目標成本管理,就是將成本管理從原來產品的生產階段上升到產品的設計和規劃階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源頭上制約成本,是一種戰略性的成本管理思想。目標成本管理的初級形態是通過增加產品的產量而稀釋產品的研發、生產、管理、運輸、營銷等成本,通過擴大銷售量來實現企業總體經濟效益的提高。隨著經濟的繁榮,產品的數量和種類日益豐富,類似產品、同類產品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壓力,傳統的成本管理思想和思路已不再適應當前市場環境。同時,由于消費水平和審美品位的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關注開始由價格的關注轉向質量的關注,而盲目地擴大產品產量、壓縮成本不僅會影響到用戶體驗,還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中,用戶更愿意購買一個用戶體驗好、產品質量過硬的產品,盡管該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定價更高[1]。所以,我們應創新成本管理思路,以競爭性的市場價格為尺度,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壓縮成本支出,尋找一條能真正提高成本支出效率的道路。
2、注重目標成本管理的最佳方案的制定
成本支出包括:研發成本支出、生產成本支出、管理成本支出、運輸成本支出、營銷成本支出等。傳統的目標成本管理是在充分考量研發成本支出、生產成本支出的基礎上,根據產品的數量制定成本管理計劃,然后在研發和生產的過程中進行成本的監督和制約。而隨著現代目標成本管理理念的發展,企業開始注重管理成本支出、運輸成本支出、營銷成本支出的綜合制約,結合市場的發展形勢,對某一項或多項成本進行增減以盡可能增加成本收益。成本的支出不再是盲目地壓縮或無盡的投入,而是要從長期利潤規劃和短期利潤規劃兩方面來實施目標成本管理。一方面,從企業的長期利潤出發進行目標成本管理,可以確保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從公司的經營戰略出發;另一方面,在產品的實際生產階段,設計時估計的產品價格、原材料成本可能會和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時再通過短期利潤規劃對產品成本進行一次修正,最終能夠保證企業的長期獲利水平。
3、將目標成本管理貫穿到整個企業發展
成本管理不僅關注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成本消耗,如人力的消耗,生產材料的使用及機器設備的磨損,還關注由于企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各部門的工作不協調、領導權威失靈、信息和指令失真、企業與市場銜接不合理導致的成本增加,這不僅涉及會計部門和生產部門,還涉及企業的
人力資源部、市場擴展部、企劃部、采購部門等。所以,企業若想提高成本制約效益,應把成本管理貫穿到整個企業的發展中,根據市場經濟形勢,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理念的引用,不斷優化成本制約手段,盡可能從企業的各個環節、各個組織結構中進行成本制約??傊?成本管理不能僅僅關注生產成本,它應關注所有可能或潛在涉及的成本支出,全面降低企業的成本支出,提高企業的成本支出效率[2]。 4、加強對時間成本和售后成本的制約
在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中,時間就是金錢是一條至理名言,它屬于潛在的成本支出。因為對企業而言,若能降低生產時間和產品周期,那么產品就有可能盡快投放市場,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繼而獲得巨額的經濟效益。所以,在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中應注重時間成本的制約,減少產品從研發到生產至投入市場的周期,避開競爭對手捷足先登,以把握最佳銷售時機。此外,為了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企業往往會在售后向客戶提供服務,以幫助客戶解決購入產品后能可能遇到的理由。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各企業為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也往往會加大售后服務的投入。隨著成本的持續增加,售后成本制約也開始成為目標成本管理關注的對象之一。進行售后成本制約不僅有利于對售后階段進行科學的預測和管理,還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售后服務[3]。
5、增強對目標成本管理的認識
在傳統的財務會計成本管理中,企業主要通過節省生產經營成本、降低原材料的費用支出、避開資金的浪費、防止事故的發生、資源的統籌規劃來實現成本的制約。從某種程度來看,以上策略都能實現目標成本的制約。但我們應認識到目標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提升企業的成本效益,其內涵并不僅局限于壓縮成本,重點在于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當企業的綜合效益提升了,成本效益自然就會增加。通常情況下,只有綜合效益提升的幅度超過成本支出提升的幅度,企業的成本效益才能有效提升。
6、有效地節約和規避額外成本支出
除了研發成本、生產成本等常規成本外,企業還應節約管理成本、維修成本、返廠成本,這也是制約企業經營過程中成本投入的有效策略。企業要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避開額外成本支出,實行零缺陷管理策略,避開出現質量理由。全方位節約和規避企業成本應遵循事前預防、及時補救的原則,避開理由的蔓延,避開成本支出的擴大化。
三、結束語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成本管理越來越重要。企業只有重視成本的制約,從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等各個環節中實施目標成本管理,才有可能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實現成本效益提高的目標。
“管理會計對內,財務會計對外”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為了企業管理者們的共識。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分別以內部管理和對外報告為目標,按照各自的核算方法體系,進行雙重核算。然而,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正在逐步趨于融合,二者的邊界逐漸消失。
1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聯系和區別
1.1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聯系
企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處于相同的環境中, 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二者都能夠記錄、計算、分析、評價企業的經濟活動,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客觀依據,有助于企業實現經濟價值最大化的發展目標。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源于傳統的會計,二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一起構成了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機整體。管理會計的一些資料數據來源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運用了大致相同的原始資料。例如,為了制定投資決策,需要收集相關的成本數據;為了控制存貨,需要收集歷史存貨量、存貨費用、材料消耗等數據。而這些數據均可以從財務會計的報表或記錄賬簿中獲得。這些數據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對財務預測、決策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企業經營的成敗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企業的資金運動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工作客體,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均需要記錄、評價、考核、控制企業資金,從而促進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能夠做出最優決策,合理利用企業資源。
1.2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企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內容不同。管理會計的內容主要包括規劃決策、業績評價和控制,是對資金的分析、評價、控制、預測和決策,用于管理企業經濟活動。財務會計的內容主要包括負債、資產、所有者權益、費用、收入以及利潤的核算,是對資金的確認、記錄、計量及匯報,用于反映企業的資金運動。其次,服務對象不同。企業管理會計能夠提供最優化決策和有效經營的管理信息, 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提供參考依據, 是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服務的,常常被稱為內部會計。企業財務會計能夠提供最基本的財務信息,側重于服務和企業有聯系的個人或團體,常常被稱為外部會計。第三,工作重點不同。經營管理型的企業管理會計需要在反映過去的基礎上,強化前景預測、規劃、決策等功能,面向未來是其工作的重點。而報賬型的財務會計只是提供歷史資金信息,面向過去是其工作重點。第四,不同的時間跨度。編制企業管理會計報告有著較大的時間彈性,編制的時間可以短至一天,也可以長達幾年,在實際運用中常常按照管理者的需求進行。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時間往往有著硬性規定,通常情況下編制對外財務報表的時間為一年、一季或一個月。第五,企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在會計程序、會計方法、精確程度和信息特征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2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的基礎
作為企業管理重要手段的會計, 它是一種按照預定目標,收集、反映、處理經濟信息,指導、調節、控制與組織經濟活動,促進企業經營講究效果、權衡利弊的管理活動與社會實踐。會計體現了社會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傳統會計認為資金運動是唯一的會計對象,過于重視資金、資產等在生產經營中的作用,而忽視了決定、主宰物資資本的人為因素的作用。隨著會計相關理論的不斷完善,會計客體范圍不斷擴大。會計管理的內容不斷擴展,不但包括了傳統的會計管理內容,還包涵了智力資本、人力資源成本的控制、監督、核算等內容。企業會計更加注重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從本質上來講,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對資源要素的交易和產權變動的確認、計量和控制。二者由于不同的分工,在會計方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是財務會計的主要對象,而管理會計是對財務會計對象的再加工,是利用財務會計相關信息指導、控制、組織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在職能方向上,管理會計是對財務會計的延伸和發展;在工作內容上,管理會計是對財務會計的深化;在最終目標上,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始終保持一致,都是為了提高企業效益,維護相關利益者的權益。
3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措施
3.1 構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體系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是對企業會計的進一步完善,是會計發展的一項突破。通過構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體系,使企業會計活動不但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還能夠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浪費與重復狀態。由于目前在企業會計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相比還處于相對薄弱的地位。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彌補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不平衡,以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應當重視企業決策中管理會計的作用。企業高層的重視能夠促進管理會計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有效運用, 促進企業利用管理會計信息進行控制、管理、決策。其次,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強化管理會計教育。企業應當開展管理會計培訓, 對會計人員和相關的管理者加強工作指導和業務培訓,促使企業各級人員都能夠了解、懂得管理會計,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隊伍。第三,采用恰當的方法采集基礎數據, 確保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有效融合。第四,細化會計基礎工作,優化財務資料,促進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
3.2 合理構建確認基礎和計量模式
財務會計應當突破單一的權責發生制基礎模式, 在確認基礎時需要充分考慮現金流量, 努力構建權責發生制和現金流量相結合的會計確認基礎。這樣既能夠協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確認基礎,還能夠降低管理會計的工作量,有利于企業對外報告現金流量信息,更好地滿足外部信息需求。在計量方面,財務會計需要使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現凈值、現行市價等多種計量模式相互配合。隨著新金融工具的不斷出現,企業財務會計計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從單一計量基礎逐步擴展到物種不同的計量基礎,例如,采用現行成本計量存貨,采用現行市價計量短期有價證劵,采用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計量長期負債與資產,這有利于管理會計和財務 會計的進一步融合。
3.3 運用變動成本法進行有效銜接
變動成本法能夠提供變動成本資料, 有利于管理會計的量本利分析與盈虧臨界分析,能夠為成本控制、計劃以及經營決策提供客觀參考依據。變動成本還能夠和責任會計、彈性預算、標準成本等直接結合, 從而在生產經營與計劃控制等環節發揮重要的作用。將變動成本法引入到財務會計當中,能夠促使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銜接, 促進企業運用會計更好地服務經營管理活動。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的概念分析
1.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意義
我國現代會計的兩大分支就是企業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可以說,財務會計是企業中傳統意義上的會計,而管理會計則是一門比較綜合的新興學科。這兩種會計的形式都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并逐漸的開始成熟。因此,企業的發展是按照獨資、合伙、公司制度的軌道不斷發展的。進行工作體制改革過程中增加了會計的工作內容,使它不在只是記賬、算賬,還要報賬和查賬。隨著我國公司向股份制公司發展后,大部分公司的所有權經營權都相聚分離。
2.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的必然性
管理會計將日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總結,方便企業管理[!]人員查閱中明確各項支出與進賬的金額及來源。同屬于會計工作從業者,可起到對財務人員工作內容監督審核的作用,財政部門管理制度直接關系到企業未來發展穩固性。從宏觀上看,財務與管理會計是兩個獨立的工作部門,分別負責流動資金的記錄整理與審查,但在企業運轉過程中確是密不可分的。管理與支配工作需要溝通進行,將公司運轉中各部分消費詳細記錄,加大審查力度,可避免出現賬目錯亂造成的經濟損失。管理會計在分析賬目過程中可將各部分支出與實際需求做出對比,工作組進行探討分析,規劃下一季度各方面資金投入比例。因此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工作上互相溝通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這種工作模式衍生出的信息查閱系統客觀證明了運轉過程中的進步與存在的弊端。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使用的可行性
1.結合的基礎與方法
兩者在工作中存在一部分相同的內容,以公司市場收益情況的統計為依據,舊體制下的財務監管模式是由同一部門完成的,存在著很多漏洞,環節中容易出現疏忽造成的資料報表填寫錯誤,在后續工作中缺少審核人員,紕漏很難被發現,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結合可解決此類問題。更全面的掌握資金情況,工作過程中兩者借鑒彼此經,形成互補模式,理論上是切實可行的,但實際工作中會存在一些難度,需要管理人員積極探討解決對策,為財務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
2.結合的基礎與理論
財會工作要求從業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與管理會計相結合的理論基礎即使會計學的研究課題。工作人員在從業生涯中需要不斷的學習,市場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會計學進步,計算模式不斷做出創新。統計中的依據是流動資金走向以及各項目運轉需要的造價成本。所涉及到的參數具有變動性,不是固定的,對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難度。結合過渡階段要對財務資料進行詳細的查閱歸類,建立內部網絡平臺,嚴格控制投資資金,確保每一筆支出收獲預期回報。在統計管理內容上兩者要做到求同存異,宏觀方向一致,兩者前期工作中總結的經驗可以互相補足理論知識的欠缺,為結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領導在總結季度生產銷售情況過程中首要提到的就是財務支出與回報,上級工作中的需求對結合工作起到促進作用。
3.結合的人才支持力量
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為順應市場都相繼雇傭專業財會人才,淘汰了傳統體下中管理人員主抓財務工作的理念。各類培訓機構與高校加大了在財會專業的投資建設,為學習培養提供了基礎保障,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得到提升,企業在財會人力資源中擁有更優化的選擇。新時達更注重人才全面發展,通常某專業的學生為提高就業優勢會兼修其余相關的專業,管理學則是首要選擇,促使更多的去綜合型人才產生。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結合過程中在技能培訓中可節省大部分時間,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更快,為結合工作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
三、企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結合的有效措施
1.樹立正確理念
外行人員對會計工作的認知還停留在財務統計階段,認為從業內容只是簡單的財務管理,因此將重點放在資金統計申報過程中,疏忽了管理會計人員的工作。獨立的管理會計部門設立的作用并不明顯,且大部分內容與財務會計重復,在管理者的主觀思想中,這種傳統的認知要被剔除,正確引導企業對結構工作的認知態度。積極配合結合過程中組織的探討學習會議,科學調動人才,使得會計從業者在工作中使用到所學的知識。應對體制轉變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準備對策,不斷優化現有的管理體系,以公司利益為出發點,提高財政人員工作效率,不影響精準度的前提下簡化工作流程。
2.結合的方式為漸進式
企業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時不可突然間全面執行新標準,否則會衍生出一系
列資料缺失與制度錯亂的問題。在制定結合計劃中,應采用階段性過渡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加進財政與管理之間的配合,并在小范圍內先進行結合實驗,不斷總結存在的弊端,方案成熟后可進行大規模的結合整改。這種漸進式結合方法在企業中可行性高,為工作轉變提供了保障。
小結
總之要使企業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進行相互的結合,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也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這就要求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能力進行提高,建立健全的企業會計工作制度,引進高新的會計管理人才,從而保證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展開。
摘要:如今,隨著房地產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的建筑業也以日進千里的速度高速的發展。建筑行業的發展為其它行業的有效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建筑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陷,為某些項目的實施增加了投資風險,不利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合理把握。本文主要就建筑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缺陷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提出相應該解決方法。
關鍵詞:建筑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管理缺陷;對策
在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筑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僅越來越大,而且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受關注?,F下,為促進建筑業有序健康的發展,無論是國家,還是建筑企業本身都在不斷地尋找有效的發展措施:國家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種經濟發展體制,為建筑業的發展營造有序的市場發展空間;而建筑業本身也不斷的加強自身的管理水平,學習借鑒各國有效的發展策略,以規范行業發展模式,提高行業發展速度。但是在建筑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同樣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的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仍然不容樂觀,。結合實踐我們不難看出,低水平的財務會計管理水平制約著影響著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不利于提高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度。
一、建筑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現狀
(一)、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重要性認識不夠
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是現下建筑業持續發展的障礙之一。在很多的建筑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為企業平穩有序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而且財務有效的管理還能夠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階段,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但是,現下很多企業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夠,在現實工作中往往只是例行公事式的對有關的材料和費用進行管理,對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也不加以重視,聽之任之,這樣必然會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例如,財務管會計做賬時,會因為平時工作不到位,而出現漏項或重復項的現象,而這樣是非常不利于企業的財務會計的有效管理的,企業要加以重視,并采用相應的方法杜絕。
(二)、財務信息失真現象嚴重
如今,很多建筑企業內部的會計核算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存在很大的主觀隨意性,還有一些建筑企業內部的控制力度不夠,財務管理局面混亂,例如,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有些時候一人監任多個公司的職務,都會導致企業自我監控能力的下降,從而影響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度。特別是現下,對于以項目經理部門制度為核心的經營模式。在項目經理部門制度為核心的經營模式下,企業的財務部門根據收取的各個項目經理部門所提供的成本票據實行財務核算,并依據所收到的工程款結轉業務收入以及成本,收入由成本倒軋得到,進而再結轉利潤。但是他們沒有重視收入以及成本所產生的實踐性以及配比性,再加上企業內部的控制力不強,監管能力不足,也就很容易地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
(三)、財務管理人員素質普遍不高
和很多行業一樣,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的普遍不高,也是現下建筑企業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所面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有一定的業務水平,有一定的市場學習和調查能力,這樣就可以根據實際的市場經濟狀況,來有效的制定出合理的財務計劃,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作為貫穿建筑企業發展始終的財務管理者,其對市場經濟的有效把握,對公司財務的合理分配,對依法管理公司財物等等水平的不高,制約著建筑企業的發展。
二、建筑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對策
(一)、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重要性宣傳
加強建筑企業財務管理重要性的宣傳,是提高人們對企業財務認識的基礎:1、政府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必要的財務管理重要性宣傳的活動,鼓勵相關企業的積極轉變落后的,不將財務管理當回事的思想觀念,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方法,以促進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不斷的滲透到企業的各項工作中去,從而提高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2、建筑企業本身,作為財務管理優化的直接受益者,要在企業內部不斷的開展各種提高財務管理重要性認識的活動,然后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以有效的財務管理方法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環境控制,促進企業的規范化發展。
(二)、加強建筑企業財務管理,提高財務信息真實度
實踐證明,財務信息的真實度直接關系到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現下,為了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度,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還需要建筑企業建立健全有效的財務管理機制。首先,政府可以加大相關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法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從而為確保財務信息的真實度提供一定的保障;其次,建筑企業加強自身管理建設,制定可行性高的財務管理標準,細分公司財務權責,規范企業會計核算,以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機制,提高建筑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度;最后,建筑企業內部還可以建立有效的會計審計制度。切實可行的企業內部會計審計制度,就是定期的對企業的財務進行審查,這樣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虛假財務信息出現在概率。
(三)、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素質
在企業內部有了好的財務管理機制,好的管理方法,那么就 更需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財務管理隊伍。只有當建筑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各方面的素質都達到企業發展所要求的高度時,才能充分發揮好的財務管理機制的優化作用,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所以對建筑企業管理者,政府和相關企業,要組織相關的工作培訓,以提高管理員的業務知識水平。而財務管理者本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加強對財務管理法律常識認識和把握,力求做到依法管理。另外,財務管理人員,還應定期的深入到施工現場,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促進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
三、總結
現如今,建筑企業中財務管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阻礙著建筑企業的優化發展。本文主要就現下建筑企業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賬務管理缺陷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為建筑企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會計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同時也對會計行業的專業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已不適應當下經濟的發展態勢,這就需要兩者不斷融合。本文在比較(文秘站:)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的基礎上對二者的融合進行了可行性分析,進而對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融合策略提出了個人觀點。
關鍵詞:新形勢;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融合分析
一、前言
在會計學中,雖然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分屬于不同的類別,但都對財務管理工作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在飛速發展的經濟形勢下,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邊界不斷打破,越來越趨于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應明確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對二者融合的可行性進行科學地分析,進而從思想、制度、操作層面設計融合策略。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聯系及區別
(一)含義
財務會計是針對企業中已經進行的交易與事項等,采用確定、記錄與報告等程序進行深加工,并以財務報表為基礎的財務報告形式,向其他的利益集團提供相關的信息。這種方式可以如實反映出企業中資金的運行軌跡以及經濟上的發展歷史,通過貨幣來作為計量尺度,并依靠文字等方式進行進一步闡明。管理會計是在提高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前提下,采用專業的方式來為企業中的財務會計提供相關的資料,并將資料進行整理與匯總,以促進管理人員對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的規劃與控制。換句話說,就是幫助管理人員作出科學決策的一個分支,其中包括了成本會計與管理控制兩種[1]。
(二)聯系
首先,在現代企業會計系統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都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二者是相互制約,彼此聯系的。從某一層面上來講,兩者之間又是互補的,都是企業會計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有相同的利益目標,工作環境也具有一致性,其最終目標就是要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所服務。最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中,信息是相通的,可以互為所有,且在企業中,進行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常常會利用到管理會計中的結果。而對于管理會計來說,其主要的信息大多來源于財務會計系統,通過對這一信息進行深加工與使用,可以促進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
(三)區別
首先,包含的內容不同。財務會計的主要內容為企業中的負債、資產、利潤、收入、費用以及所有者權益等六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可以如實地反映出企業中的實際經營情況與成果。而管理會計的主要內容為對未來的預測和決策、規劃和控制以及責任、資金等方面的內容。因此說,兩者在所包含的內容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其次,服務的對象不同。財務會計主要針對外部進行,并向外部提供一些較為基本的信息,所以其對象大多為與企業相關的個人或是團體等,因此又將其劃分為外部會計。而對于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則主要是為企業內部提供科學的經營信息與決策信息,為企業的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增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所以也將其劃分為內部的會計。再次,工作的重心不同。在企業中,財務會計主要工作的重心在報賬上,且以過去的信息為主。而管理會計主要的工作內容在于經營管理服務上,因此其工作的重點主要是以未來的發展為主,在掌握歷史信息的基礎上,管理人員通過對信息的分析與匯總,來對企業的未來發展進行預測,以此來促進企業實現快速的發展[2]。最后,時間的跨度不同。財務會計在進行編制的過程中,時間大概在月、季度或是年,即存在時間的硬性規定。而管理會計編制的時間,可以是幾天也可以是幾年,完全依據管理人員的需求來進行,因此在時間上彈性相對較大。此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在核算的程序、精度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對象相同
會計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并主要是通過人的加入、設定目標、收集以及加工等利用經濟信息來充分對經濟活動進行合理的組織,以此來促進管理者來進行利弊的分析。財務會計以及管理會計是現代企業會計系統中的組成部分,因此兩者所針對的對象在整體上看是一致的,都是以價值運動以及物資運動作為自基礎,并且以信息運動為其紐帶。同時其對象都是建立在企業自身經營活動研究上的,通過對企業中信息資源進行深入分析,來為需求者提供幫助,所以對象是相同的。
(二)屬性相同
對于會計來說,主要是為了為人們提供服務,因此站在本質上講,財務會計以及管理會計有著相同的屬性,都是屬于管理活動會計,這在企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都是對收集的信息進行處理以及加工,之后利用有價值的經濟信息,進行經濟活動的掌控。對于整個過程中的財務會計的側重點主要是能在企業的實際運作中進行記錄以及總結,管理會計是利用已有的經濟數據幫助企業管理者進行科學的決策。但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企業管理而服務,所以二者屬性相同。在會計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作為兩大強有力的分支,在提供信息上有著各自不同的側重點,但是這兩種信息系統中所需要的信息卻都來源于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原始信息,并都通過以自身特點為基礎來進行加工與匯總,以保證最終輸出的信息出現不同[3]。
四、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策略探討
(一)管理人員樹立正確的會計觀
就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上來講,普遍重視財務會計,且對于會計的認識還處于對資金進行計量等方面上,這樣就造成了對會計管理上的認識不全,忽略了其職能。因此,對于管理人員來說,想要實現企業長遠的發展,就必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相關認識,全面樹立起正確的會計觀念,認識到目前的發展新形勢,發揮出兩者的優勢,同時還要建立出完善的管理機制,并吸引專業素養高、綜合技術強的人員參與到財務與管理中去,同時還要做好員工的內部培訓工作,增強團隊的整體建設,以此來為兩者的融合奠定基礎。
(二)完善會計制度
實現企業的高效運轉,與完善的規章制度是分不開的。因此,企業必須制定科學的準則制度,同時還要不斷完善會計制度,明確分工與權限問題,從而在滿足企業發展的基礎上協調好企業中的各個資源,制定出明確的發展道路,以信息來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4]。
(三)設置管理會計部門
目前,財務會計部門往往擔任著預算、決算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工作,但是由于受人員自身因素的影響,使得實際效果往往不高。因此,實現企業長遠的發展,必須將管理會計的內容分離出來,并成立專門的部門,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促進企業的發展。同時也要對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相互融合與發展,必須要發揮出兩者的職能,以此來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支持,同時不斷健全相關的財務制度,健全會計機構,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不斷分析與綜合,這樣才能為兩者的融合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