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9:37: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會計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在高職高專職業教育中,傳統的教學方法需要改革和創新,本文就目前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出,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 成本會計 教學方法 換位教學 “點”“面”結合教學 案例教學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會計體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如何在教學工作中讓學生學會成本會計、學懂成本會計,良好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一、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會計教材中公式繁多,學生難以理解并消化。
在成本會計眾多的職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職能,作為學生在學習此課程中,重點就是理解并掌握各種費用的分配方法以及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而不同費用分配的方法有好幾種,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相對應的計算公式和操作流程,當學生在看到這些公式時,往往缺乏學習興趣,由于沒有理解公式的涵義,只能機械地死記硬背,可這卻事倍功半,經常會把各種方法和各個公式亂搭配。
2.學生在獨立練習時照貓畫虎,只觀局部,不看大局。
成本會計課程中有大量的分配方法、大量的公式、大量的計算過程和大量的表格,當學生自己獨立練習時,基于對計算方法或者計算公式的不理解,往往照著例題套數字,照貓畫虎做題。由于書中前面的章節是按照費用的分類分別去講的,比如要素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制造費用的核算等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單一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上,而在后面的章節講到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時,面對一整套的計算流程,他們容易找不到對應的數據,在自己做題時更是一頭霧水,他們容易做好當下需要解決的難題,而忽略了“承前啟后”。
3.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不聯系實際。
在成本會計課程的傳統教學工作中,無論是板書教學還是多媒體教學,教師都只是就書本知識進行講解,講完就讓學生當堂練習加以鞏固,或者以留作業的形式去加強記憶,講完書本上的就立馬做題,這是固定模式,這與實際嚴重脫節。各種費用的分配方法和產品的計算方法適用于不同類型、不同生產特點的企業,如果只是照著書上的歸納講解,這對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只是我們硬講、他們硬記,很難理解并消化。他們只是機械的運用公式做題,做分錄,對于費用如何進行歸集和分配一系列流程很難前后貫通起來。
二、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建議
1.教師要換位教學
作為教師而言,成本會計課程中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練習都駕輕就熟,但作為學生來講,他們都是第一次學習該課程,當他們面對大量的分配方法和計算公式時,他們會覺得很難學,很難記,如果教師能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以作為學生的心態去講授知識,那對于學生來講是莫大的幫助和引導。比如在各種費用的分配方法中有大量的公式,作為教師來講這些很簡單,早都熟記于心,但學生不理解就死記硬背,還不達效果容易混淆,那我們可以給學生總結一個“中心公式”去巧妙記憶,在費用分配中,都是先求分配率,再求分配金額,重點就是如何求分配率,可以用這個公式表示:費用分配率=待分配費用總額/各種產品分配標準之和,大所數費用分配都適用于這個公式,所以稱之為“中心公式”,在有些費用的分配中,隨著分配標準的變化,該公式略有不同,但都是基于這個公式產生的。
2.教學中“點”與“面”的結合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現成知識的傳授,傳授知識重于傳授方法,教學的內容體系相互割裂,孤立地呈現信息,這一問題也存在于成本會計教學工作中。比如當學生在解決某一個費用的分配問題時,他們會運用公式去算題,但當他們碰到要求算出某種產品的總成本時,學生就會不知所措,不清楚該如何入手,從哪入手,以及相關的分配表、明細賬的對應都會讓他們很糊涂。在成本會計教材中,前面幾章都是按費用的分類來講的,相當于知識的“點”,比如材料費用的分配、人工費用的分配、燃料及動力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和制造費用的分配,隨后就是生產費用如何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然后就是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這就相當于知識的“面”。在前期費用進行模塊講解時不應該和后面的章節脫離,各個費用的計算與各個費用分配表的對應,各個會計分錄與各個記賬憑證的對應,輔助生產費用明細賬和制造費用明細賬如何根據各要素費用分配表進行歸集、匯總和登記,以及最終編制產品成本計算單和登記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等等,這些都是“點”與“面”的結合,有效讓學生在腦海里建立有一個費用分布圖以及產品成本計算的一系列程序。
3.適當采用案例教學法
成本會計教材中有大量的例題,但僅僅是虛構的例題,學生可以學會例題并且會做題,但不會解決實際的業務,這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或者說停留在題面上,如果在課堂中適當引用企業真實的例子作為案例進行教學,那學生在理解上甚至學習興趣上都會大大提高,案例教學中所選用的案例基本來源于實際工作或是實際工作的縮影,較為真實。案例具有一定的情節性,生動形象,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實施案例教學中,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到較高的水平,有利于對知識、理論的理解,也便于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有關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方法。傳統的教材教學和案例教學要相互配比進行,這對于教學會有良好的效果,這樣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這也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產、學、研綜合的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
隨著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改革和經濟的日益發展,作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傳統的教學方法要進行適當改革,作為會計核心課程,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要更科學,更實用。
摘要:會計電算化是一中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進行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本文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村子啊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對如何加強會計電算化教學提出意見。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課程設置 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大多數單位都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很多會計人員對一些基本的操作都有全面的掌握。會計電算化是一中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進行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但是由于我國長期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很多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這對于我國推行會計電算化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一、會計電算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清楚
教學目標是指導會計電算化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但是目前很多高效和職業院校在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沒有清楚的認識,一般主要表現在一些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目標落后,很多院校的教學目標僅僅是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和財務軟件操作技能,但是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并沒有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導致學校教育與社會實際需要之間不相適應。第二,教學過程以掌握教材內容為目的,很多院校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將重心放在教材上,并沒有以現實中的需求為基礎確定正確的教學目標。第三,很多院校的會計電算化教育以取得相應的資格為目的,重視的是電算化考證,目前存在這種現象的院校是非常多的。
2、課程設置存在問題
課程設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課程時間設置不合理,就目前我國大多數院校在進行會計電算化課程設置的時候,很多學校會計電算化課程只開一個學期,這樣每個學期中總的教學時間就比較多,學生在學習中只能學到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和一些簡單的會計操作,得不到系統的學習。第二,理論課與上機課的比例不合理,因為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總的課時比較少,教師還需要完成所有教材內容的教授,所以理論課一般要比上機課課時多,這樣就很難保證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影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第三,課程設置比較落后,很多院校的會計電算化專業開設專業課程有很大的問題,很多課程一旦設置好,往往好多年不變,這樣就導致整個課程設置與專業發展不想適應,最終影響學生能力的提高。
3、教學方式單一
目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與學生上機結合起來的,在教師進行基礎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與其他專業一樣,教師還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一般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在上機課中學生都是按照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上機操作,但是由于學生上課中接受到的知識量不同,很多學生就無法獨立完成實踐教學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全面的發揮,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尤其是在當前隨著學生個人個性化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看,學生基礎到的信息更多,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育出來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餓需要,在他們畢業之后就不能準確把握當前的社會經濟時代,在會計信息的收集,加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會存在很多的問題,在出現一些新情況的時候不能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解決。
4、師資力量不足
要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教師的個人素質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高效在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比較明顯的就是師資力量不足,一方面很多院校中的教師自己的專業知識比較厚重,但是他們對計算機操作的能力還是比較低的,教師中缺乏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另外一方面,很多教師的經驗不足,在會計電算化教學中由于其實踐性比較強,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很多實際中發生的問題進行解釋,但是很多院校的教師是畢業之后直接任教的,他們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不能與實際緊密聯系,從而降低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二、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有效方法
1、合理定位培養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要與當前的社會實際情況相適應,對以往的以考取電算化資格和以教完課本為中心的教學目標要進行改進,各院校在進行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過程中要從新思考教學目標定位問題,將培養具備電算化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學校的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會計知識,又要幫助學生掌握一些信息處理技術,對各種會計軟件的操作要熟練。
2、合理設置課程
在課程設置中要以電算化為基礎,各項課程設置要體現電算化的特 點。一方面,要開設專業基礎課,另外一方面要設置電算化專業課,并且要保證電算化專業課的課時在總課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在開展課程中專業課要有電算化實務、電算化基礎理論、財務軟件應用以及電算化試驗,這些課程的開展不僅能幫助打好理論基礎,而且能提高他們的操作水平。另外,在課程設置中還應該注意的是,理論課與上機課的
比例要合理,加大上機課的比重,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運用,在應用的時候了解在存在的不足,通過反復的實踐,最終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
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除了傳統的說教模式,在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根據該課程的夜店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可以在教學中采用演示法、案例法以及實驗法。嚴實法就是教師利用計算機將會計軟件系統的操作方式演示給學生看,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同時由于計算機和多媒體的加入,學生能對這種教學方法更加感興趣。實驗法就是學生在進行上機實驗的過程中對理論知識以及各種軟件的操作進行掌握,在這種方法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得到質的飛躍。案例法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對一些案例的分析,從而灌輸給學生相關的知識,案例法能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對有效實現教學目標有很大的幫助。
4、加強會計電算化模擬訓練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要使學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崗位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加強模擬訓練。學校應該盡量模擬會計電算化實際情況,從工作流程、崗位需求以及工作環境等方面設置與實際情況協調的訓練規劃,讓學生在模擬訓練過程中更好的了解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實質,提高學生的操 作水平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未來能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
5、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學校要強化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就需要對教師的素質有一個大的提升,一方面學校在任用教師的時候不僅要看其會計知識,而且要對他們的會計電算化實際工作經驗有相應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學校要對在崗的教師進行技能和知識的培訓工作,例如將一些會計知識比較陳舊的教師送到相關院校進行進修和培訓,更新他們的會計知識,對于工作經驗較少的教師,學校可以將他們下放到會計事務所、企業等單位,讓他們在具體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從而能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學習。
三、結論
總之,學校要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就需要以崗位需要為中心,明確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強化模擬訓練,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為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實施提供有利的條件。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是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特點是理論性強、方法體系相對復雜且應用性突出,傳統的教與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矛盾,極容易出現學生學習效果差、成績不理想的現象。而成本會計差別化教學正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區分出成本會計實務課程知識的基本點和提高點及拓展點,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一刀切”模式,以滿足社會需要為基本出發點,通過各種途徑調動學生的興趣,完成課程知識結構的自我構建。差別化教學的第一步是要對復雜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
一、分層教學是進行差別化教學的必要途徑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能力和潛力把學生分成水平相近的幾組,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的能力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得到提高。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改變班級授課制下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弱的學生“吃不消”的不良局面,符合孔子主張的“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思想,是進行差別化教學的必要途徑。
當然,實施過程中不要過分依賴固定的教學標準,要嘗試為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制定一個清晰的獎勵機制,要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要盡力讓水平不一的學生都獲得提高。要與學生討論學習目標,要根據學習成績為每位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要在班上和學生討論學習目標,作重大教學改變時也要征求學生意見,為取得進步的學生建立獎勵機制,和學生一起討論、挑選學習材料等等,要改變教師根據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或意見。
二、模塊教學是進行差別化教學的重要平臺
模塊化教學是國際勞工組織為提高勞動者素質開發出的能力培訓模式,它以專項能力課程內容為單元模塊,整個教學過程圍繞一個個模塊展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進行模塊教學的過程中起組織、協調、示范和引導的作用。模塊化教學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強調實踐操作。一個模塊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從基本理論知識到操作技能的全部教學內容,循序漸進,邊學邊練,彌補講練過分分離的不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本會計是一門集知識性、技術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應用學科,因此對它的模塊設計應以“突出職校特色,培養職業能力”為總的指導思想,改變傳統教學中對于課程安排講究的一兩個工作日的時間間隔,以利于學生較好地消化上節課知識內容的做法,將一周內的兩次課程安排在連續的兩天或在一個半天內完成,便于教師做出項目訓練的安排,避免出現教師在下一次課用較長時間回顧上一次的內容,學生也要用較長的時間來適應這一次課的聯系和訓練的現象,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構建連續的知識體系。我們把成本會計的整個內容劃分成基本成本項目的核算、制造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非制造業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幾個非制造行業成本的一般核算等四個模塊。
三、團隊合作是進行差別化教學的重要形式
在進行差別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團隊合作就是一種重要的形式。
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當前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被譽為當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中影響最大、成果最多的領域之一。合作學習的內涵涉及到以下幾個層面的內容:(1)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2)合作學習主要是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3)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4)合作學習強調集體受獎勵,同時也重視個體責任的劃分。(5)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因此可以說,合作學習的概念正在融入團隊的理念。
1.引言
成本會計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而產生的,并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成本會計單獨成科以來,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基本理論和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上。多年來教學的重難點始終沒有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方式的改變,導致以傳統制造環境為背景、以產品生產成本為核心的成本會計教學,與社會現實需求不相適應。因此,亟需對成本會計進行教學改革,以提高成本會計教學質量。
2.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成本會計學教學內容滯后
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高新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使制造企業的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于此同時,要求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能夠適用于新的經濟、技術環境。目前大多數高校在進行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主要講授成會計的基礎理論和核算方法,缺乏對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和管理要求的介紹。
2.2 教學方法落后、手段單一,對教學主體重視不夠
成本會計學理論教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成本會計的基礎理論,一是成本會計的核算方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于成本會計基礎理論的講解,基本上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整堂課程都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而對于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紹,通常會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2.3 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
為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每門課程結束后,都會對學生進行考核。傳統的考核通常按平時成績(作業和課堂表現)和考試成績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作業做的好的學生,考試不見得就是最好的。究其原因主要是這部分學生沒有認真的去做作業,而是抄襲成績好的同學作業,以應付交作業的差事,導致作業不能真實的反映學習的好壞。其次,考試的結果也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
2.4 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成本會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其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來源于社會實踐又運用于社會實踐。由于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方法都比較抽象,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通常會拿出部分課時來進行成本會計的實訓。希望通過實訓,使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激發學習興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然而,這種實訓通常課時較少,并且是用企業已經發生的業務來給學生進行訓練。學生未能接觸企業真實的生產場景。同時,實訓內容大部分是專題訓練,不能反映企業的綜合情況,導致學生不能真正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際操作能力減弱。
3.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措施
3.1 完善教學內容體系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制造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的。目前大多數高校成本會計教學的內容僅僅局限于成本會計的理論知識和成本核算知識。為了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使學生能順利的走上工作崗位,在課程內容上,不僅要考慮以往的理論和核算知識,還應考慮現代成本管理的需求,增加成本預測、決策、預算、控制、考核、分析等內容。使成本會計學的教學內容能滿足企業制造環境的變化以及管理理論的需要,從而更科學、更完善。
3.2 以學生為主體,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的對基本、核心知識進行講解和分析,在課堂上往往是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而不是正真的理解知識。教和學相分離,忽視了教學的主體--學生。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上,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既要采取以往教師傳授基本、核心知識的主導作用,更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協調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的能力。
3.3 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
通過考試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學校常用的方法之一。而成本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單純的依靠考試不能真實的反映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目前大多數高校考核方式是以閉卷為主,平時成績為輔。成本會計試卷的內容大多是以需要理解記憶的知識點和各個獨立的業務核算為主,這種考核方法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為了更好的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培養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的學生,在考核時,除了理論考試,也應該將實踐教學環節納入考試范圍。對理論考試可以采取筆試的方法,按照名詞解釋、單項,多項選擇題、判斷題、業務題等試題類型進行考核。
3.4 強化實踐教學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選擇手工模擬實驗來完成。目前,大多數高校在進行手工實驗時,仍然是按照具體的業務(如要素費用的分配)和核算方法(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來進行的,沒有起到綜合訓練的目的。因此,在今后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選擇能夠綜合的反映制造企業經濟業務流程的案例,對學生進行實訓。使學生通過實踐,能更清楚的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熟練掌握成本計算的程序,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其次,成本會計教學主要是以制造企業生產過程為例講解的,學生對企業的生產流程沒有感性認識,就不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企業流程的介紹。然而,僅僅憑老師幾句簡單的介紹,學生也不可能對企業的生產流程有較好的理解。在理論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流程圖來進行演示,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利用假期帶學生到校外實習企業參觀、學習,深入的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針對不同的 企業管理要求和企業工藝流程,選擇正確的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實務操作能力。
4.結束語
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使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成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正確的改革方法,以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一、“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體現
發生在輔助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如果金額較大,則必須通過“制造費用”賬戶;但是如果金額較小,則可以直接歸集在“輔助生產成本”賬戶,不通過“制造費用”賬戶核算。還有,對于月末在產品成本的計算,如果在產品數量較少、不計算其成本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下,也可以不計算月末在產品的成本,這也是重要性原則的體現。凡此種種,還有很多,貫穿前后。這樣不停地反復強調,不僅讓學生完全理解了該原則的內涵,同時也加深了對于成本會計核算內容更深層次的認識,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二、正確區分成本項目和期間費用
這實際上是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這是成本會計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許多學生在這點上掌握得不好,概念模糊,經常容易混淆,會把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因此,在這一點上一定要反復地、不厭其煩地講(現在的中職學生理解能力真的就這樣,老師一定要適應),否則學完了整本書也相當于沒有學。1.成本項目:要素費用按其經濟用途分類而劃分的項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動力、制造費用等。2.期間費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三、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
成本計算實際上就是一個費用的篩選過程,這里面涉及到各種耗費的甄別問題,哪些能夠計入產品成本,哪些不能夠放進去,這是相當嚴肅而慎重的問題,容不得半點紕漏,否則辛辛苦苦計算出來的那個數卻又是不準確的,在實踐中還會因誤導企業的管理決策而出大問題!學生在這個問題上也是顯得相當模糊,所以也需要前前后后不斷地講授與提醒。1.正確劃分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非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后者是可以剔除掉的。2.在生產經營管理費用中把期間費用剔除,剩下生產費用是可以計入產品成本的。3.還要在權責發生制原則下正確劃分各個月份的生產費用。4.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5.劃分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的界限。在前面理論章節中講述這些內容的時候,學生未必能夠理解,更談不上消化。但是在隨后的具體章節中,這個問題也是需要反復地講的。
四、原材料費用的分配
這里首先需要向學生明確的是,企業若只生產一種產品,是不需要進行分配的;當兩種或以上的產品共同耗用材料時,通??梢杂袃煞N分配方法,即定額耗用量比例法和定額成本法。其實這兩種方法是相通的,只不過分配標準不同,耗用量乘以單價就得到成本。這也是期中考試容易出到的題型,但是有一部分學生會在這里因為有少量的計算而犯怵,進而導致稀里糊涂的,所以在此宜多講一些典型的例題,并且趁熱打鐵,讓學生馬上進行課堂訓練,以達到加強、鞏固的效果。
五、“交互分配法”的運用
輔助生產成本在整個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雖然不大,但是也影響著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所以忽視不得。并且從學習內容的角度上看,這里的的確確是一個難點。五種分配方法課堂上講授三種,其中的“交互分配法”就經常容易把學生的頭搞大!并且期中考試的計算分析題中,這是必出的內容,分數通常在20分左右,不及格的學生恐怕十有八九在這里卡了殼,所以這個知識點需要老師多講,學生多練?!敖换シ峙浞ā毙柽M行兩次分配:1.對內分配(交互分配)。以各輔助生產車間分配前的費用及其相互提供勞務的數量為依據進行內部分配。費用分配率=待分配費用÷輔助生產勞務總量2.對外分配。以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和外部門耗費的勞務量為依據進行對外分配。費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非輔助部門耗費勞務總量這里最關鍵的是“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的確定問題,其公式為: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交互分配前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學生在這點上能否真正理解顯得很重要。這里搞懂了,其它應該沒有大的問題??梢越o學生如下思維定勢去理解:“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拿對方的,需要加上,做會計分錄時應該借記;“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給對方的,需要減去,做會計分錄時應該貸記。如此這般講解,學生就能夠很好的理解,以至于交互分配的會計分錄也能夠得心應手地做出來。
六、“制造費用”賬戶的月末余額情形
在《會計基礎》和《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中,老師對于這個問題應該會提及到,但是并不會講深講透,學生只知道是一個成本類賬戶,月末一般情況下沒有余額,那么到了《成本會計》課程再講述這個問題時,就應該跟學生講盡講全了。在進入該章節的內容之前,先出一道相關的判斷題讓學生思考,然后以提問的方式叫學生回答:A.“制造費用”賬戶月末肯定沒有余額;B.“制造費用”賬戶月末一般沒有余額,若有,肯定是在借方;C.“制造費用”賬戶月末一般沒有余額,若有,既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出現在貸方。學生們一般不會選A,大多數會選B,但是正確的答案是C。宣布答案時,他們肯定會感到迷惘,并且會有較大的興趣想知道所以然。此時,就可以進入制造費用分配方法中的“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的講授了。通過典型例題的講解,學生們知道在此方法下,“制造費用”賬戶的借方登記車間實際發生的制造費用,而貸方是以計劃數分配結轉的,當實際與計劃不一致時,就會出現月末余額。實際數大于計劃數時,余額在借方,表示超支:相反,就會在貸方,表示節約。并且還要讓學生知道,年末需要進行余額的調整,在增加或減少12月份產品成本后,該賬戶肯定就沒有余額了。
七、要不要以及怎么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問題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與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四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通過這個公式,又可以倒推出如下公式: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倒擠公式”。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清晰地知道,要正確地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就必須正確的計算出月末在產品成本。此時要跟學生強調,那就是產品成本的計算并非目的,最終目的是完工產品成本的確定。接下來就進入另外一個問題:月末在產品成本要不要計算以及怎么計算的問題,中職學校教材一般會提及到兩大類、七種具體方法,即:
(一)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法
這種方法的適用范圍是那些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少的企業,其核心是將當月發生的生產成本,全部由當月的完工產品負擔。
(二)需要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
具體有如下六種方法:1.固定按照年初在產品成本計算法2.按照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計算法3.視同完工產品成本計算法4.約當產量法5.定額成本法6.定額比例法這六種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月末在產品的數量較多,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對于完工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會有影響。而具體采用哪一種,則要視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八、原材料投料方式對“約當產量法”的影響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成本核算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正確計算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會計分錄是很簡單的,即借:庫存商品,貸:基本生產成本,關鍵是金額的確定。這就需要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做分配,而最典型的方法就是“約當產量法”,其內容也相對較多、較難。具體做法是按照成本項目逐一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時候就可以向學生強調,分配時需要將成本項目分為兩大類,即“直接材料”和其它工費項目,后者相對簡單,約當產量就是按照完工程度來折合的。而對于“直接材料”成本項目,則必須視投料方式而定。若為一次投料,約當產量就不是按照完工程度來折合,而是按照100%;如果是逐步投料方式,則是用投料程度進行折合。投料程度的確定又有以下兩種情形:1.材料的投入程度與完工程度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同。這種情況下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時,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可以按照完工程度折算。這里所指的完工程度,即指工費項目的完工程度。2.直接材料的投入程度與完工程度不相同。在此情況下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時,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應該按照投料程度折算。而強調以后緊接著出一兩道典型例題悉心講解,再布置類似的練習題予以鞏固加強。這一點學生搞明白了,則接下來講具體的成本計算方法時,學生就會得心應手,理解上順暢很多。相對比較困擾學生的疑難問題,不盡如此;但是學生們在理解并消化了這些問題后,就仿佛行進路上主要路障被清除,道路頓時寬敞亮堂,畏難心理會減少許多,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在多年的成本會計教學實踐中,本人的體會頗深,那就是不一定按部就班地實施常規性教學,否則會事倍功半。而是要抓住重點,突出難點,寧可少講甚至不講一些內容,也要把整門課程中那些重點尤其是疑難雜癥的地方給學生講透徹,這樣的效果會更好一些。以下便是本人教學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學生存在的部分疑難問題,現羅列出來,以期與大家分享。
一、“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體現
在《會計基礎》和《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中對重要性原則的內容老師應該都有提及,但是學生們對此大多數沒有印象。而成本會計教學中前后多處地方都有涉及到該原則,所以可以不斷地強調。所謂重要性原則,是指對于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該單獨設置項目進行重點核算,比如對構成產品成本主要內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應該單列成本項目;如果某種產品所耗燃料、動力成本在成本當中所占比重較大,則在會計科目設置上應單獨設置“燃料”科目,而不是在“原材料”總賬科目下設“燃料”明細科目;在成本項目的設置上也是應增加“燃料與動力”成本項目,而不是并在“直接材料”成本項目。而對于相對比重較小的燃料成本,則不需要也不可以這樣處理。又比如,發生在輔助生產車間的制造費用,如果金額較大,則必須通過“制造費用”賬戶;但是如果金額較小,則可以直接歸集在“輔助生產成本”賬戶,不通過“制造費用”賬戶核算。還有,對于月末在產品成本的計算,如果在產品數量較少、不計算其成本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下,也可以不計算月末在產品的成本,這也是重要性原則的體現。凡此種種,還有很多,貫穿前后。這樣不停地反復強調,不僅讓學生完全理解了該原則的內涵,同時也加深了對于成本會計核算內容更深層次的認識,起到了舉一反三的作用。
二、正確區分成本項目和期間費用
這實際上是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這是成本會計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許多學生在這點上掌握得不好,概念模糊,經常容易混淆,會把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因此,在這一點上一定要反復地、不厭其煩地講(現在的中職學生理解能力真的就這樣,老師一定要適應),否則學完了整本書也相當于沒有學。
1. 成本項目:要素費用按其經濟用途分類而劃分的項目。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及動力、制造費用等。
2. 期間費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三、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
成本計算實際上就是一個費用的篩選過程,這里面涉及到各種耗費的甄別問題,哪些能夠計入產品成本,哪些不能夠放進去,這是相當嚴肅而慎重的問題,容不得半點紕漏,否則辛辛苦苦計算出來的那個數卻又是不準確的,在實踐中還會因誤導企業的管理決策而出大問題!學生在這個問題上也是顯得相當模糊,所以也需要前前后后不斷地講授與提醒。
1. 正確劃分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非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后者是可以剔除掉的。
2. 在生產經營管理費用中把期間費用剔除,剩下生產費用是可以計入產品成本的。
3. 還要在權責發生制原則下正確劃分各個月份的生產費用。
4. 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5. 劃分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的界限。
在前面理論章節中講述這些內容的時候,學生未必能夠理解,更談不上消化。但是在隨后的具體章節中,這個問題也是需要反復地講的。
四、原材料費用的分配
這里首先需要向學生明確的是,企業若只生產一種產品,是不需要進行分配的;當兩種或以上的產品共同耗用材料時,通??梢杂袃煞N分配方法,即定額耗用量比例法和定額成本法。其實這兩種方法是相通的,只不過分配標準不同,耗用量乘以單價就得到成本。這也是期中考試容易出到的題型,但是有一部分學生會在這里因為有少量的計算而犯怵,進而導致稀里糊涂的,所以在此宜多講一些典型的例題,并且趁熱打鐵,讓學生馬上進行課堂訓練,以達到加強、鞏固的效果。
五、“交互分配法”的運用
輔助生產成本在整個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雖然不大,但是也影響著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所以忽視不得。并且從學習內容的角度上看,這里的的確確是一個難點。五種分配方法課堂上講授三種,其中的“交互分配法”就經常容易把學生的頭搞大!并且期中考試的計算分析題中,這是必出的內容,分數通常在20分左右,不及格的學生恐怕十有八九在這里卡了殼,所以這個知識點需要老師多講,學生多練。
“交互分配法”需進行兩次分配:
1. 對內分配(交互分配)。以各輔助生產車間分配前的費用及其相互提供勞務的數量為依據進行內部分配。
費用分配率=待分配費用÷輔助生產勞務總量
2. 對外分配。以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和外部門耗費的勞務量為依據進行對外分配。
費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非輔助部門耗費勞務總量
這里最關鍵的是“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的確定問題,其公式為:
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交互分配前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
學生在這點上能否真正理解顯得很重要。這里搞懂了,其它應該沒有大的問題??梢越o學生如下思維定勢去理解:
“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拿對方的,需要加上,做會計分錄時應該借記;
“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給對方的,需要減去,做會計分錄時應該貸記。
如此這般講解,學生就能夠很好的理解,以至于交互分配的會計分錄也能夠得心應手地做出來。
六、“制造費用”賬戶的月末余額情形
在《會計基礎》和《企業財務會計》課程中,老師對于這個問題應該會提及到,但是并不會講深講透,學生只知道是一個成本類賬戶,月末一般情況下沒有余額,那么到了《成本會計》課程再講述這個問題時,就應該跟學生講盡講全了。在進入該章節的內容之前,先出一道相關的判斷題讓學生思考,然后以提問的方式叫學生回答:
A. “制造費用”賬戶月末肯定沒有余額;
B. “制造費用”賬戶月末一般沒有余額,若有,肯定是在借方;
C. “制造費用”賬戶月末一般沒有余額,若有,既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出現在貸方。
學生們一般不會選A,大多數會選B,但是正確的答案是C。宣 布答案時,他們肯定會感到迷惘,并且會有較大的興趣想知道所以然。此時,就可以進入制造費用分配方法中的“年度計劃分配率法”的講授了。通過典型例題的講解,學生們知道在此方法下,“制造費用”賬戶的借方登記車間實際發生的制造費用,而貸方是以計劃數分配結轉的,當實際與計劃不一致時,就會出現月末余額。實際數大于計劃數時,余額在借方,表示超支:相反,就會在貸方,表示節約。并且還要讓學生知道,年末需要進行余額的調整,在增加或減少12月份產品成本后,該賬戶肯定就沒有余額了。
七、要不要以及怎么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問題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與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四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通過這個公式,又可以倒推出如下公式: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倒擠公式”。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清晰地知道,要正確地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就必須正確的計算出月末在產品成本。此時要跟學生強調,那就是產品成本的計算并非目的,最終目的是完工產品成本的確定。接下來就進入另外一個問題:月末在產品成本要不要計算以及怎么計算的問題,中職學校教材一般會提及到兩大類、七種具體方法,即:
(一)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法
這種方法的適用范圍是那些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少的企業,其核心是將當月發生的生產成本,全部由當月的完工產品負擔。
(二)需要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
具體有如下六種方法:
1. 固定按照年初在產品成本計算法
2. 按照所耗用的原材料成本計算法
3. 視同完工產品成本計算法
4. 約當產量法
5. 定額成本法
6. 定額比例法
這六種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月末在產品的數量較多,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對于完工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會有影響。而具體采用哪一種,則要視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
八、原材料投料方式對“約當產量法”的影響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成本核算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正確計算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會計分錄是很簡單的,即借:庫存商品,貸:基本生產成本,關鍵是金額的確定。這就需要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做分配,而最典型的方法就是“約當產量法”,其內容也相對較多、較難。具體做法是按照成本項目逐一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時候就可以向學生強調,分配時需要將成本項目分為兩大類,即“直接材料”和其它工費項目,后者相對簡單,約當產量就是按照完工程度來折合的。而對于“直接材料”成本項目,則必須視投料方式而定。若為一次投料,約當產量就不是按照完工程度來折合,而是按照100%;如果是逐步投料方式,則是用投料程度進行折合。投料程度的確定又有以下兩種情形:
1. 材料的投入程度與完工程度完全相同或者基本相同。
這種情況下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時,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可以按照完工程度折算。這里所指的完工程度,即指工費項目的完工程度。
2. 直接材料的投入程度與完工程度不相同。
在此情況下分配直接材料成本時,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應該按照投料程度折算。
而強調以后緊接著出一兩道典型例題悉心講解,再布置類似的練習題予以鞏固加強。這一點學生搞明白了,則接下來講具體的成本計算方法時,學生就會得心應手,理解上順暢很多。
相對比較困擾學生的疑難問題,不盡如此;但是學生們在理解并消化了這些問題后,就仿佛行進路上主要路障被清除,道路頓時寬敞亮堂,畏難心理會減少許多,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
一、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課程教學現狀與問題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這十六字是2001年4月16日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在視察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時,為該校題寫的校訓。題詞表明會計人員應具有一定的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提高會計人員道德水準和道德決策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我國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視不夠,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雖然部分高校開設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但內容側重法規法律的講授,缺乏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實際案例;并且教學過程脫離實際,只是機械地講授法律、法規。
管理素質教育就是使學生學會決策、組織、協作、與人合作和具備團隊精神的教育。會計是經濟管理的一部分,會計人員應具備一定的管理素質。當前我國的會計學歷教育偏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或弱化了對學生管理素質的培養,導致部分畢業生存在自我意識強烈缺乏團隊協作精神、自我封閉缺乏與人交流合作意識、管理知識薄弱缺乏決策組織能力等問題,直接影響會計人才培養質量。
盡管國內大部分院校的會計學專業開設了管理類課程,如“管理學”,但多屬于紙上談兵的理論教學,離現代社會和企業要求培養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相距甚遠。
由上可知,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教育存在以下問題。(1)課程設置上沒有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放在應有地位,會計職業道德一直沒有單獨作為一門課程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2)管理素質教育偏向理論性知識介紹,忽視實踐訓練,使得理論教學顯得空白虛無,影響了學生管理素質的培養效果。
二、將體驗式教學引入“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教學的意義
針對目前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與管理素質培養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學生缺乏實踐體驗的問題,需要單獨開設“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課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構建一個將職業道德教育與管理素質培養融入專業技能訓練過程的新型體驗式教學模式。
所謂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積極創設教學情景,還原教學內容,給學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準備,引導學生投入身心、情感、理智,在親歷的過程中形成認知和領悟的教學形式。
通過基于體驗式教學的“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可以訓練和提升會計學專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培養的管理基本素質和難以實踐的技能。
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在輕松愉快、體驗提高、互相啟發、團隊合作的群體中激發智慧,感受會計職業所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習得管理知識和能力,鍛煉腦力,極大地提高管理素質,發揮個人潛能,增強團隊凝聚力、活力和創造力,增進對集體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提高解決實際1,樹立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團隊精神和整體意識,達到“專業技能掌握、職業道德與管理素質水平提高”的雙贏目標。
三、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是會計學專業的基礎實踐課,旨在訓練和提升會計專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培養的管理基本素質和難以實踐的技能。教學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個人層面:通過激發潛能、調適心理、樹立自信,提高學生學習、創新和環境適應能力。(2)團隊層面:強化團隊意識和目標導向意識、提升溝通與合作技能、培養沖突協調能力。(3)專業層面:提高會計職業道德、財務決策和執行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
根據“會計職業道德培養與管理素質訓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可設置以下訓練項目(見表1),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意識和能力。(1)會計職業道德意識與認知能力。了解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認識和感悟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后果。(2)個人意志與潛能。通過一些案例和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潛能及心理調適能力,使其樹立自信,提高學生學習、創新和環境適應能力。(3)團隊溝通與合作能力。通過一些情景案例強化團隊意識和目標導向意識,提升溝通與合作技能。(4)沖突協調能力。通過設置一些沖突情景和案例,讓學生通過信息收集、交流與辨析,達成一致目標。(5)計劃、組織和決策能力。通過創設活動情境或游戲,培養學生的快速組織和決策能力。
(三)實施程序
1.訓練流程。(1)分組體驗。對于每一個訓練項目,由教師先講解規則,并提供訓練項目所需要的器材和材料。然后,學生分組體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最為直接和真實的感受,并將感受隨時記錄于感悟條或感悟日志上。學生獲得感受并對感受進行加工分析從而產生自我認識形成觀念和能力。由于這樣的感受是發自學生內心的,所以具有很強的生動性,能夠讓學生印象深刻。(2)分組反思。分組反思的內容包括自己在個人項目中的表現和感受,以及在團隊項目中的貢獻和不足、團隊配合中存在的問題、和其他小組相比存在的不足等。學生通過交流各自的體驗以及對多種不同的感受、認知和情感的討論、分析和比較,形成對事物的新的認識。(3)組間分享。經過分組反思后,各個小組將組內成員的感受和見解進行整合匯總,并派一個代表在全班發言,與大家分享感悟心得。教師在分組反思和組間分享過程中應加強引導,靈活運用提問等方式,啟發學生,讓學生能夠深刻地感知自己存在的某種潛能或不足。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按自己的評價標準對每個學生和小組的體驗過程和產生的認知進行全面、客觀
的評價,對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對頻繁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并說明產生的原因,使其認識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長處,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4)教師總結。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分享,進行合理的總結,并結合訓練項目的相關特點和理論,引導學生加強認知,幫助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2.基本要求。(1)本訓練是一種親身體驗式訓練,學生是整個訓練的主體。要求學生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嚴格遵守訓練規則,全程參加,全身心投入。(2)訓練效果的優劣取決于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小組內人數過多會造成學生參與度下降以及教師觀察不足等問題。建議每組以8-10人為宜,最多不應超過12人。(3)教師指導內容:
監督學生活動過程;對學生活動做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依據所做的觀察記錄,引導學生反思討論;對學生進行評價;閱讀學生的訓練感悟日志,并與學生進行必要溝通。(4)訓練的主訓教師需要提前調查了解學生特點,依據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設計活動項目以及順序。(5)訓練項目后的討論部分是強化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因此需要在有活動桌椅的教室中進行。一般每兩個小組需要配備一間有活動桌椅的30人教室。
3.注意事項。(1)該訓練為集中封閉式訓練,由每個教師帶領一個學生小組,全程參加。由于訓練強度極大,身體不適或體能較弱的學生和教師不宜參加。(2)訓練項目需采用一些器材,為了保證學生安全,訓練器材需定期維修或更新。(3)有些訓練項目(比如穿越電網項目)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需要做好安全方面的保障工作:制定安全教育方針,明確安全操作原則,做好安全教育和宣傳,實現安全監督管理。
(四)考核方式
在通過規定訓練項目的前提下,對其成績的評定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分數比例為30:30:40.
隨著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運用的越來越廣泛,會計電算化課程也成為各中職學校財經專業必開的專業核心課程,還成為會計從業資格考證必考科目。
一、目前中職學校電算化專業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電算化實訓的內容,受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制約,不能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目前中職學校財經類大部分學生要求參加會計證考試,因為會計證是從事會計工作的“門檻”,因此老師在上實訓課時,重點練習與考證有關的內容,以達到提高學生的通過率的目的。在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都制定了與考試相關的課程標準,有的還以此來衡量教學,這就導致把有限的課時用于考證,破壞了會計電算化知識的完整性的結果??荚嚨姆秶c專業需求及社會需要都還有很大的差距,考試內容狹窄,即使學生通過會計電算化考試,也無法與企業零距離對接,仍無法勝任實際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崗位。
2.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保守
由于受傳統教學思維影響,也受到實訓時間、老師業務水平等各種因素影響,在實訓教學中,其內容主要體現為以教材章節為主,從職業崗位需求角度分析這些內容顯得零散而不系統。上面這些內容強調的是教材,沒有突出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使用體現為老師要求學生機械的把教材或模擬實訓內容錄入計算機,進行驗證式教學。而真實職業環境中所涉及到的許多經濟業務需要會計人員做出職業判斷,在驗證型的實訓方式下難以做到。
3.實訓項目單一化制約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知識體系
由于受到教學資源配套設施、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制約,實訓項目存在單一化現象。如行業會計的實訓項目單一,大多數是工業制造企業會計的實訓項目,其他行業會計(如商業流通企業)的實訓項目有待開發。實訓項目的內容比較簡單,經濟業務不全面,不具備典型性,特別是多層次、多方位的綜合性實驗項目(如集團公司)有待開發。
4.教學軟件種類少、仿真性效果差
目前,學校實訓機房安裝的電算化軟件選用的是與考證相關的用友T3教學版軟件,從而學生只能圍繞此軟件進行系統功能認識和操作流程學習,對其它各類財務軟件的模塊結構一無所知,如果學生長期使用某一種教學版財務軟件或單機版財務軟件,將有很多功能受限,從而不能及時把握財務軟件的發展動態,失去其仿真性。
二、合理設置、整合實訓內容,優化教學資源,提高實訓教學質量
1.會計考證與能力培養要分清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固然重要,但它的考核內容畢竟與企業應用是有距離的,我們的實訓教學不能只為了會計證,實訓教學要以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考證可通過選修課或晚修等課外時間的強化訓練來進行。在日常實訓教學中,整合會計考證內容,使得“課程考試”和“認證考試”合二為一,相信在能力提高的同時,通過會計證考試是水到渠成的事。
2.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
每次上課前都要設計好教學活動任務,上機時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師巡視檢查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針對共性問題,集中進行分析講解,個別問題可由小組長幫助解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學”和“教”的良性互動,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
·教學教法·中職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探討
3.加強實訓項目多元化訓練,實現學校與企業崗位需求的零距離
對學生進行實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職業能力,培養學生完成某個或某些崗位工作所具備的綜合能力,即在企業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實訓應盡量做到全方位模擬不同性質的單位工作流程、工作環境、職能崗位等需求進行模擬訓練,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的零距離貼近。解決實訓項目單一的具體做法為:首先在校企合作單位(會計師事務所)選擇幾種不同性質單位的會計資料進行模擬,將學生分組,以每組代表不同性質的單位,對組內各個成員按照實際會計崗位進行分工,對日常會計業務的處理進行模擬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崗位的技能得到提到。當畢業時可以從容面對不同類型不同性質的單位會計電算化工作崗位。
4.建立和完善好的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創造完整的實訓條件
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室的建設,是學生具有良好的實踐基地的保證。建立和完善好實訓室,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1)硬件方面:應具備網絡化工作條件,基于因特網B S (瀏覽器 Web服務器)的實現管理與業務統一方式已成為一種趨勢。通過網絡版會計電算化軟件,學生可以分組模擬不同單位,建立各自的賬套;通過網絡在各自的工作站完成諸如工資、固定資產等方面的核算,將各自系統產生的憑證,通過網絡傳遞到總賬系統,再由使用總賬的同學完成審核、記賬、結賬和報表的編制。在每次模擬實踐過程中,同組的同學進行角色互換,通過自身的感受,了解企業會計電算化業務流程。而且在網絡環境中,教師學生要隨時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實訓情況,從而給予指導。
(2)軟件方面: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在軟件建設上要安裝功能強、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有代表性的網絡版財務業務一體化會計軟件,使軟件在版本或功能、使用方法上與當前各單位普遍采用的財務軟件基本相同或相似,盡可能地保持教學所用軟件的先進性,使學生能夠迅速適應日后的工作需要。軟件至少包括:
①用友T3網絡版。既可以完成正常的企業實訓練習,又可以滿足會計從業資格考試需要,還可以以此軟件培養優秀學生參加省會計電算化大賽或全國會計電算化大賽。
②金蝶K3網絡版財務軟件。中職會計電算化專業學生不能只懂一種財務軟件,應當要掌握二種或二種以上的財務軟件。在南方,中小企業使用金蝶財務軟件頗為廣泛,所以在實訓室內應當安裝金蝶K3網絡版財務軟件。
③會計崗位3D仿真實訓系統。該軟件以虛擬現 實技術創造虛擬企業環境,通過仿真十二個會計崗位(出納、成本、銷售、費用、投資等)的會計核算,使學生處于真實的職業氛圍之中完成崗位實訓。它以近似游戲模式進行會計實訓,大大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5.實訓教材選取或編寫
會計電算化是一種思想,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特點借助軟件平臺來實現。一本好的教材決定實訓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當前市場上電算化會計實訓教學教材不少,高質量的更少但能滿足教學實訓和企業崗前培訓的卻不多,而能體現區域企業經濟特點的會計電算化教材就更少了。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應立足“自編為主,購買為輔”。
總之,隨著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會計電算化實訓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至少要有一半以上課時應在計算機實驗室中進行,以便讓學生有充分時間在計算機上實際操作。此外還要注重采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具體的實施辦法和措施。
會計電算化是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集理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的強調能力應用的課程。其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利用會計電算化軟件在會計崗位群完成會計核算工作的職業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需要理解如何將電算化應用到會計工作的相關理論,同時需要掌握會計電算化軟件在會計各核算崗位的操作技能。會計電算化是會計人員從業資格準入的必備技能,也是企事業單位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礎。目前,高校對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課堂教學和實操訓練相結合的模式,該種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前期教授基本理論然后演示操作步驟,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機械地模仿操作,由于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只能掌握一種練習性的操作,卻不能將知識進行有效地整合,難以學以致用。為此,如何改革會計電算化課程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提升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一、“化被動為主動”翻轉教學模式應用的優勢
翻轉教學譯自“Flipped Teaching”,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學習的新知識并由在課前觀看教師制作的教學視頻替代,在課堂上,教師不再講授知識點,而變成輔導學生完成原來需要在課后完成的作業。這樣將課外的時間轉變成了課堂的延伸,讓局限的上課時間變成無限,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點,學生面對疑難也能更好的得到教師針對性的輔導,同時學生之間還能有更多的交流。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也叫做反向課堂、反向指導等。
將翻轉教學應用于會計電算化課程,可以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會計電算化的理論和操作,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通過個人自學所不能解決的疑問,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在課堂上教師的時間被釋放,可輔導每一位有需求的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培養了學生設定目標和管理自己時間的能力,實現教學過程中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的效果。
二、基于任務的翻轉會計電算化課堂設計
(一)依據會計電算化工作崗位的要求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的工作任務
在傳統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中,教師作為知識的講解者和傳授者控制課堂,學生只能機械式的學習和聽教師講解的知識。在整個課堂活動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學生始終要跟隨教師的思路和設計的規定模式,這樣就壓制了學生自身的創造思維和主動思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推動者,而教師的角色不再是不停地推薦知識,而是學生學習的一個輔助者,為此,在會計電算化課堂上教師應該確定和制定合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提供有效的實踐教學,達到開發學生必要的職業技術和就業技能的教學目標。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需要將目前以理論為基礎的會計電算化課程開發為以項目為核心的課程,教師要深入企業進行實踐和調研,明確企業內實際會計工作崗位對會計電算化應用的各項要求,按照崗位工作需求設計教學模塊,從職業活動的實際需要出發來組織教學內容,將企業一線員工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內化為以能力為本位的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任務。以制造業會計電算化核算為例,可根據工業企業籌建期設計啟用財務系統、財務初始化工作任務,根據企業采購業務、生產業務、銷售業務、固定資產業務、工資處理業務等作業程序根據不同的情景設計不同的工作任務。
(二)基于會計電算化工作任務制作微課程以供學生課前學習
由于翻轉教學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因此,教師需要依據每節課的核心內容提前制作微課以供學生進行學習。微課不是短小的教學片斷,而是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全過程。由于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為10分鐘左右,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至8分鐘。微課相對于傳統課堂更加精簡,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知識點的教學,其問題聚集、主題突出的特點與任務驅動的會計電算化項目教學模式更加吻合。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會計崗位設計不同的會計電算化工作情景,依據特定情景將如何完成會計電算化核算的過程制作成一個微課,全部微課可以設計成連貫的會計工作流程,學生完成所有微課的學習也就完成了整個會計電算化崗位的工作。
在課前自學微課的方式,能更加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由于每個學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同,在自學微課的過程中,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可以反復觀看微課進行學習,甚至在觀看微課中可以暫停視頻,根據自身情況合理規劃學習時間,這些是課堂統一學習所不能實現的。
(三)課內模擬工作情景設計多環節、多渠道教學活動內化知識提升學生技能
由于學生已經在課前通過微課對每一節課的工作任務進行了學習理解,因此在課內主要是強化學生的知識,教師在課堂中需要設計多種活動,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在課堂中學生是中心,教師是輔導,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完成課內活動的表現,教師針對有困難的學生給與指導和輔助,解釋疑難幫助學生理解。
會計電算化翻轉教學模式中,課堂的時間是教學的第二階段,此階段學生已經對該需掌握的工作任務內容進行過微課學習,為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計不同的工作環境以供學生實踐和練習內化所學知識。課堂內容的挑選應從會計職業活動的實際需要出發,實現單項練習與綜合練習
相結合,集中練習與分散練習相結合。如采用分組教學法,以實際工作中典型的經濟業務為主,將學生分組按照現實工作中的企業財務部門設置的會計人員工作崗位建立模擬財務部門,每組就是一個模擬財務部,組內成員分為會計主管,出納、總賬會計、工資會計、固定資產會計、往來會計、材料會計等崗位和職務,以在一個會計期間內企業所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基礎,各會計崗位的工作傳遞程序為依據,設計教學模擬實踐的內容,按照實際會計電算化運作模式設計單項教學活動和綜合教學活動,在課堂活動中每隔一定時間學生變換職務。這樣,課堂活動再現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但能讓課堂教學和崗位需求零距離,學生也可以通過不同職務的實踐熟悉各崗位的業務。在課堂中,針對大部分學生在操作中產生的共同問題,教師可以采用講授和協作法來為學生進行深入解釋,促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讓學生利用課堂的時間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課堂的最后,針對整個實踐教學的工作過程,教師可以適當講解一些相關的數據庫維護及會計電算化軟件數據整理方面的知識,給予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練習后的進一步提升,擴展學生的學科知識。
一、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由于《成本會計》課程的實踐性較強,結合面向崗位、學做一體的職業教育原則,《成本會計》教學應采取“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即以企業產品制造成本的核算過程為載體,結合“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將實訓與理論講授相結合,實現“教、學、做”三者的融合,其基本思路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校企合作共同開發課程為進一步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的緊密聯系,應建立學校與社會雙向參與、雙向服務、雙向受益的新機制。以筆者所在職業中專院校為例,曾聘請教育界專家和財稅事務有限公司顧問、集團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以及若干一線教師成立會計專業指導委員會,對會計專業教學進行指導。
(二)以成本會計核算工作流程為主線,重組課程內容《成本會計》課程應以成本會計核算工作流程為主線,對課程內容進行取舍、增補與整合,并對課程結構進行調整。課程內容的選擇要根據成本會計崗位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進行。例如,成本會計的品種法核算,應將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以及在產品與完工產品的分配串聯起來,創設一套從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到計算出產成品成本的完整的制造業品種法綜合實訓項目。這樣既能令學生充分體會到成本會計崗位的職責與所需的能力,了解會計信息傳遞流程和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和技能以及產生知識需求,又能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成本會計并非單純的計算題,而是企業財務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整個企業的財務工作。
(三)以“項目教學法”的課程教學模式設計課程結構在相關專家對課程建設意見的基礎上,筆者對成本會計工作任務進行了分析,以真實的制造業企業會計業務為情境,按照成本會計核算工作流程進行優化整合,將成本會計核算工作分為若干個工作任務,再將每一個工作任務進行細分,形成了遞進式和分解式課程設計結構,讓學生真正體驗成本會計崗位的核算內容。
二、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法是以實踐為導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是從職業的實際出發選擇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為教學的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問題的要求搜集、選擇信息資料,通過小組的共同努力研究,具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或完成任務。項目教學法一般按照確定項目任務、制訂計劃、實施計劃、檢查評估、歸檔或結果應用五個教學步驟進行。
中職教育教學要求突出技能型教學特點,注重培養學生各項專業技能及實際操作能力。在《成本會計》教學中,嘗試運用項目教學法,將真實企業的成本核算業務納入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整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會計專業的綜合技能。例如,采取以成本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圍繞成本會計崗位職能,將晉江市權威服飾有限公司、晉江太岳服裝有限公司、晉江市新禾服裝制造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務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形成伊黛藤服裝有限公司的賬務資料,并將其劃分為若干項目任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實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體驗成本會計崗位的核算內容。各項目的具體設置如下:項目一為成本會計入門,共計4課時。下設成本會計崗位認知、產品成本構成、成本核算流程三個子項目。能力目標主要為讓學生進行角色轉換,了解成本會計崗位職責以及課程的整體設計,并且能夠熟悉晉江市伊黛藤服裝有限公司的生產過程和成本核算流程。
項目二為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共計24課時。下設材料費用、職工薪酬、動力折舊、輔助費用、制造費用、廢品損失歸集與分配六個子項目。能力目標主要為使學生認知伊黛藤公司的相關費用單據,能夠對各要素費用進行歸集,并采用適當方法進行分配。項目三為在產品與完工產品的核算,共計20課時。能力目標主要為使學生能夠根據企業生產特征選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將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并且能夠正確填制產品入庫單、完工產品成本計算表及匯總表,進行產品驗收入庫的賬務處理。項目四為品種法綜合實訓,共計8課時。能力目標主要為使學生能夠運用伊黛藤服裝公司產品的成本核算資料,采用品種法完成服裝成本的計算以及完整的賬務處理,并且能夠熟練掌握品種法核算方法的程序、步驟以及特點。
項目五為分批法,共計4課時。能力目標主要為使學生熟悉分批法的生產過程、核算流程和特點,并且能運用一般分批法進行產品成本的核算。項目六為分步法,共計8課時。能力目標主要為使學生能夠根據企業生產管理特征,分別運用綜合結轉、分項結轉、平等結轉進行產品成本的核算。項目七為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共計4課時。能力目標主要為使學生了解分類法、定額法的基本原理,能夠依據企業的不同環境選擇相應的成本計算方法。項目八為成本報表,共計4課時。能力目標主要為使學生能夠編制主要產品成本報表和單位成本報表,簡要分析產品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可比產品成本降低計劃完工情況。
三、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應用實例
下面以職工薪酬的歸集與分配項目為例,說明“項目教學法”在中職學校成本會計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明確任務《成本會計》課程中關于職工薪酬核算的問題由于已在《財務會計》課程中進行了講授,就知識點本身而言有所重疊。又由于晉江處于 品牌之都,服裝、鞋、傘、食品等制造行業較多,而從這些企業的實際操作來看,校內課程所介紹的職工薪酬核算方法與現行企業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通過收集服裝公司的工資核算流程、工價表、考勤記錄、產量記錄、績效考核表等資料并進行整合,可將其作為項目任務之一,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探討伊黛藤服裝公司職工薪酬的核算。
(二)制訂計劃在學生明確項目任務后,根據教師提供的相關參考資料,組內成員查閱相關的資料,獲取有關的信息,以制定工作計劃,并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組內各個成員根據各自的特點和所選項目崗位設置要求,按照實際崗位對工作職責進行劃分,同時明確每個人的分工和責任。
(三)實施過程根據項目任務的需求,需由學生自由組合為4人一組,每人一崗,崗位分工及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全過程通過演示的方式教授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提出問題,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各組學生按照計劃完成各自所承擔的項目崗位工作任務,同時還應及時記錄項目的進展情況。教師在項目任務實施階段應密切關注實施中的難點及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時的進行解惑答疑。同時,應分階段組織學生展示項目成果,及時總結和交流心得,增進各小組及小組成員間的相互了解,共同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此外,為了使學生能夠全面地掌握各項技能,學生崗位應進行適時的輪換,使每個學生能夠體驗并完成各個崗位的操作內容。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學生可以共同討論所遇到問題,進而互相幫助以解決問題。
(四)檢查評估采用具有發展性的評價機制,既關注執行任務的結果,又關注執行任務的過程及能力表現。因此,在學生完成項目后,由教師發放“各小組綜合表現評價表”和“成果質量評價表”供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每組推選一位學生介紹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的情況,匯報項目成果并對成果進行展示與自我評價。由教師對各組展示的成果、團結合作、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學生和教師自評、互評和總評的方式進行檢查評估,使學生通過一次項目任務工作對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及技能有所認識、有所提高。
(五)歸檔在課程結束后,需將本項目活動中與過程、時間安排、人員分工、工作任務、工作成果等有關的資料進行歸檔整理,既作為完善成本會計教學工作的參考,又可作為教師進行科研和教材修訂的素材。
四、項目教學法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在《成本會計》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時,應重視項目的選擇、具體的成果展示、教師的評估總結以及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與實驗手段等問題。
(一)細分項目,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在實施項目教學的初期,由學生自主制訂項目的計劃比較困難??紤]到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應盡量將項目細分,便于學生理解、歸納,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通過解決學生自己設計的問題,能夠有助于了解完成工作的總體過程,清楚完成任務應該掌握的知識以及具備的技能,有利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并展開實施。
(二)考核評價應真正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教師應根據項目的特點預先制作評價表,根據教學目標恰當地制訂評價內容。除了知識、能力等目標外,還應重視對學生情感目標的評價和項目實施中的協作、探索、思考等方面的評價。同時,還應注意評價的質量,即評價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只有將教學評價當作激勵師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工具,才能使教學收到更好的成效。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直觀地展現課堂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和課堂所涉及的知識量。例如運用視頻的方式展示《成本會計》課程所需要的背景知識,制造業的工藝流程以及組織的管理特點等,為學生增加感性認識。
綜上所述,《成本會計》課程以真實制造業的工作過程貫穿于項目教學中,以實際的任務驅動學生的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并掌握教學計劃中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獨立組織、安排其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激發了求知欲,充分鍛煉了實際動手及項目管理的能力,有助于掌握真實技能、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人才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而專業素質教育應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專業素質教育的重點,僅僅依靠理論教學顯然不行,實踐教學環節至關重要。
一、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受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的推動,各高校相繼推行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工商管理類專業是典型的應用型專業,特別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并掌握相應的管理方法與管理技巧。會計學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如何讓高校所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有效地掌握會計這一管理工具,利用會計信息幫助管理者進行決策,是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們經過多方調研,發現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很多時候仍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課堂講授上,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之在后續的課程學習中,大多數不再繼續學習其他的會計類課程,從而導致學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學的會計學知識,更不清楚實際的會計工作是如何進行的,也不清楚會計信息對管理活動的作用,這種狀況與現階段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就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一些教師認為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今后不從事會計工作,對會計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最主要的是會閱讀會計報表。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基礎知識的課堂講解,要求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概念、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及方法等,重點介紹報表格式及報表分析,這些內容往往未能與會計實務對應起來,初學者常常難以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會計知識,在課程結束時大多數學生通常是知道如何進行賬務處理但不太清楚為什么這樣處理,對報表項目也缺乏深刻的理解。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從根本上影響了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單一,案例教學薄弱。一方面,雖然很多教師能使用多媒體課件將會計核算流程圖、賬戶體系圖、會計憑證的填制方法、賬簿的格式等內容展現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利用還不是很充分。另一方面,雖然講授過程中會使用一些練習和習題,但這些練習和習題通常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知識點進行設計,不能將企業的整個業務流程全部包括進來。由于缺乏有代表性的綜合案例,學生沒有現實企業會計信息處理的感性認識,也不會進行完整的全套賬務處理。
(三)實踐教學環節缺乏或不完整。實踐教學通??刹捎眯M馄髽I實習或校內實驗室模擬的方式進行,由于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有的高校在會計課程教學中沒有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即便在課程教學中安排了會計實驗,往往實驗項目單一、數量有限,主要是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賬簿的設置和登記、成本的核算、報表的編制等,多數還是沿用會計專業的實驗項目,注重會計技能的培訓,而忽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對如何使用會計信息進行財務分析、預測、決策、科學管理等方面的鍛煉和培養不足,不利于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一)與專業培養要求契合。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生畢業后的就業目標主要是各類單位的管理部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崗位對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能讀懂會計報表、根據會計信息進行決策是對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階段相關的會計課程一般只開設《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其中的財務管理專業還會開設《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課程。由于《會計學》課程中會計術語較抽象難懂,會計賬戶、憑證、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等內容之間環環相扣,對于初學者來講,若只是單純地進行機械記憶,會感到枯燥難學。加之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的工作目標多半不是從事會計工作,自身的學習動力也有限,單憑理論講授很容易讓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產生畏難情緒,進而影響教學質量。實踐教學環節的加入可能會改善這一狀況。通過模擬實驗的實際操作,在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記賬、結賬、算賬、出報表等各個環節都親自動手,將抽象的理論變為直觀的現實,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另外,根據我們對部分學生的了解,近年來出于就業的考慮,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中報考會計資格證的越來越多,對上機實驗的需求使得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程度日趨增強,因而在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學課程教 學中,實踐教學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深入到會計流程當中,系統地了解整個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了解會計以何種方式為管理決策提供相應的信息,并且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了解在會計信息處理的過程中,哪些信息對管理決策最重要,什么信息處理容易出現失誤等。因此,實踐教學環節的加入,可提高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的學習興趣,讓主動學習成為可能。
三、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構想
(一)設置針對工商管理類專業特點的會計課程體系。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將學習者培養成為合格的會計信息使用者,而不是會計信息的生產者,因此教學內容不應該特別強調會計核算方法,應在兼顧會計基礎理論學習的同時,側重掌握會計與經濟活動的聯系以及會計信息的分析技能。由于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的會計知識背景不足,僅開設會計學、財務管理等課程,學生缺乏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預測、決策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培養,為此需要在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調整教學內容,將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的相關內容加入到課程教學中,整合多門課程中與該專業開設會計課程目的相適應的內容,以實現專業培養目標。
設置會計課程體系時需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側重于基本會計理論、基本經濟業務、基本會計核算方法的介紹和基本會計操作技能的培訓。第二,強調會計信息與管理的關系,不追求各種具體會計核算技術、技巧細節的介紹。簡化傳統會計學教材中偏重核算技能的內容,增加與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生管理能力培養相關聯的內容,多講應用,弱化核算。第三,注重會計基本原理與企業會計實務的緊密結合。本著“必需”、“夠用”、“易學”、“實用”的原則,充分考慮學生在就業和創業時的需要,既不過多地闡述會計理論,也不過繁地介紹會計實務。從某種程度上講,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會計學教學應遵從實用主義原則,以能解決實際問題、滿足需要為最高目標。
(二)引入“職業導向”教學理念,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場體制的不斷完善,人才需求多樣化趨勢日益明顯,在教學中應體現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會計課程教學效果。具體而言:(1)在會計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長期以來我們比較習慣于傳遞現成的知識,采用傳習性、因襲性的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探究問題的鼓勵,這種教學理念極大地制約了學生智力的培養和獨創性的發揮。為了提高學生對會計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可在會計課程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基礎,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從特定情況下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和研究,對課堂教學內容形成認知,并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實現知識的遷移,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選取合適的案例是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關鍵環節,尤其是綜合性的案例,是會計課程實踐教學效果的基礎保證。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學生能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熟悉會計信息生成的過程,并能找出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措施。(2)將項目驅動教學法引入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探究式教學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實際的“項目”相結合,在教學活動中以項目為載體,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逐步深入、全面展開教學活動,通過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完成項目研究,達到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進一步探索,進而樹立他們的信心和培養他們的能力。會計學相關課程都是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并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項目驅動教學法法無疑是一種較好的實踐教學方法,教師由傳統的“主角”轉變為“配角”,學生也不再把學習當任務,而是根據項目需求來學習,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尋求知識。在運用項目驅動教學法時,要注意將項目的確定、完成,以及對完成項目情況的評估作為教學的中心環節,發揮教師的引導、鼓勵作用,確保取得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
(三)利用專業的實驗室進行實訓教學。實訓教學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會計實訓一般可分為手工操作實訓和計算機操作實訓。手工操作實訓是讓學生對紙質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以及會計報表單獨或依次進行模擬操作,并可以依據生成的會計信息進行一系列的手工計算、匯總以及分析等,這可以結合課堂教學來完成。計算機操作實訓是讓學生利用計算機模擬完成會計信息的生成與管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利用ERP實訓軟件對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沙盤對抗和模擬企業經營訓練,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實際參與經營管理的滋味,認識到只有了解和熟悉整個企業的業務流程和崗位分工,才能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優化企業的內部控制。這種實訓教學除強化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基本核算層次的訓練外,還可進行采購、存貨、成本、生產等環節的管理培訓,使學生在課堂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包括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投資管理、內部控制等都能在實驗中得以模擬,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等。此外,在會計電算化教學方面還應加強,實現手工操作實訓和計算機操作實訓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成為既懂會計又能熟練運用計算機處理會計事項的復合型人才。
(四)積極組織學生利用假期和實習期開展實踐教學。首先,由于會計信息的特殊性,大多數企業不愿意接收學生實習,因此筆者建議學校應盡力為學生聯系到中介機構、記賬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地方去實習,主要的業務是記賬或者查賬,可在一定程度上回避會計信息的保密性問題。其次,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拓寬校外實習渠道,為學生創造條件到企業去了解生產、銷售過程,親身接觸和感受會計賬務處理流程,了解企業如何利用財務信息進行生產經營決策等。
總之,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驗證賬務處理原理,而在于幫助學生認識各項經濟業務的核算規范,從賬務處理過程中體會經濟業務的財務特點與財務結果,學會利用會計信息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實踐教學過程應偏重于對經濟業務的處理過程和結果的體驗,特別是對財務結果的認識與把握,提高在實際工作中利用財務信息認識經濟業務實質的能力,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適應社會需求。
當前,高校信息化建設正在朝著“數字化校園”的目標邁進。實現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是基礎,資源建設是核心,因此,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已成為當前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近年來,很多高校都組織開發了網絡課程和學科網站等教學資源,并在現代化教學中推廣應用,成為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和載體。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將常規教學資源與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整合,以達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教師輔助教學的雙重作用,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是指基于網絡的會計專業教學材料,即基于互聯網運行的會計學科信息化教學資源。作為一門熱門學科,尤其是實踐性和應用性特征明顯的學科,會計與計算機和網絡的關系十分密切:20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帶來了會計數據處理技術的革命,成為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和網絡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作用也在不斷提升。時至今日,計算機應用于會計領域已從最初的單個功能模塊發展到集會計核算、會計管理以及預測與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軟件系統,并實現了網絡化管理。與會計學科的發展動態和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相適應,會計學科專業教學中的網絡資源使用也十分普遍:會計專業精品課程、網絡課程、會計學科專業網站等,大大豐富了會計學科的教學資源,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升了教學效果。然而,毋庸置疑,當前高校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建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關注和解決。
1、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意義和作用
首先,網絡教學資源的使用使會計學科專業教學形式和內容得以豐富。網絡教學資源的首要特征是豐富性。會計網絡教學資源將大量教學資源以網絡的形式展現,改變了傳統“紙質教案+多媒體課件”的教學資源匱乏的狀況,使學習者可以更多地瀏覽、觀看、下載各種專業教學課件、視頻和圖文資料,教學形式多樣化;另外,網絡教學資源及時地將最新的信息以最便捷的途徑呈現在使用者面前,使會計專業學生迅速獲得最新、最前沿的專業信息資源,使會計專業課堂內容不再局限于已出版的教材之上,而是將教師和學生的目光轉向對界內最新知識和技能的了解和學習,教學內容大大豐富且更具有前瞻性。其次,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和使用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以增強。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習慣,即促使學生從“應付學習任務”向“懷有愉快期望主動學習”轉變。網絡是當前學生最感興趣的媒介,通過網絡教學資源的使用激發學生探究專業知識的欲望,通過網上討論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式教學使教師和學生都擺脫了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刺激了雙方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以增強。再次,會計專業網絡教學資源的使用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以增強。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單純的課堂學習僅從理論上解決了專業知識的講授,對學生實踐知識的運用卻未能很好地予以指導。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可以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對會計知識的實踐應用,通過“實踐指導”模塊的豐富和討論模擬企業實際會計工作環境,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
2、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存在的相關問題
當前,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教學資源“靜”多“動”少在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大環境下,很多財經院校的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都得以快速地開發、建設和使用。但是,從網絡教學資源提供的情況看,現有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中大部分仍是文本教學材料(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學課件、重點與難點、課后練習題等)為主,很多內容是教材或授課的簡單重復,且以靜態的形式呈現。而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學習者提出問題、得以解決、再產生疑惑和再次解惑的不斷循環的過程。靜態的信息可以滿足會計專業學生對學習的基本需求,但無法滿足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當前“動”少“靜”多的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使得其不能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大學自主學習支持服務。(2)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偏于“各自為戰”,未能有效整合當前,高校會計學科的很多主干課程諸如《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都是校級、省級甚至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課程網絡驗收模式推動了其網站建設并對學生開放,充實了會計專業教學資源。但是,精品課程網站建設更偏重于展示而忽略與學習者的互動。很多高校開設的網絡課程由于更具有互動平臺,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精品課程資源的不足,但這些網絡課程的開發一般是由任課教師自行組織,教師各自為戰的情況比較明顯,加之網絡課程偏少,使得網絡課程之間、網絡課程與精品課程之間未能有效整合,缺乏協調性和統一性。(3)網絡教學資源整體設計水平有待提高由于經費的限制和會計學科的專業性要求,當前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主體絕大部分是專業教師或教師團隊,這些會計學科專業教師或是以精品課程為契機,或是以網絡課程建設為著眼點,進行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這些專業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對互聯網、信息化建設、人機界面構建等方面 知識還存在一定欠缺,導致其開發的網絡教學資源的整體設計水平不高,影響其使用效果。(4)網絡教學資源所提供的便捷下載可能導致教學分析能力下降眾所周知,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信息量豐富,相關課程的教案、課件、習題等靜態資料充盈,下載便捷,這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師對教案等的重新編寫工作。然而,正是這些便捷的網絡資源可能助長了一批教師的教學“惰性”。教案不用編寫,課件不必制作,習題不再新出,很多教師“拿來主義”思想嚴重,在教學準備過程中“偷懶”,不再根據課程特色、學生特點和自身情況設計教學模式和思路。比較嚴重的,連最簡單的修改都不做,直接從網上下載他人教案和課件在課堂上使用,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長此以往,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堪憂。(5)網絡教學資源設計中忽略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向學生提供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堅持學習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為達到這一目標,不僅需要在各專業網絡課程建設中添加形式多樣的學習內容,同時還應注意設計相應教學環節安排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學習任務。當前很多網絡課程中對于學時安排、學習方法介紹等大多是基于傳統經驗,沒能根據網絡環境的特點進行系統和有針對性的設計,也有很多網絡課程強調了學生的討論、互動,但因網絡教學資源使用的發散性和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不力,影響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的最終使用效果。
3、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策略
(1)以目標為導向構建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體系,整合現有資源,逐步建設和完善當前的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比較分散,大多處于教師自建、自管、自用的狀態,缺乏整體規劃。因此,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首要人物是確定教學目標,以目標為導向構建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將已有的精品課程、網絡課程、學科網站等進行理順和整合,專業主干課重復部分考慮調整和刪減,而對于之前缺乏的專業選修課內容逐步進行增加和完善。同時,設置每位教師可根據自身特點和學生特征進行調整的特色模塊,保障網絡資源的共用和可循環再用。(2)以精品課程為基礎豐富網絡教學內容,增加多種素材充實“動態”資源隨著高等教育系列實施的“質量工程”改革項目的啟動,高校精品課程建設已達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精品課程是集優質師資、高水平教材、先進教學理念和良好教學效果于一體的專業主干課程,最能體現會計學專業核心知識。會計學科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應以現有的精品課程資源為基礎,充實和豐富網絡資源的教學內容。同時,為了補充精品課程資源的“靜”多“動”少的不足,在會計學科網絡教學整體資源庫中,增加更多的專業課程的文本、圖形、視頻等素材,設置“討論與互動”模塊,充實動態資源。(3)提高教師信息水平,變“拿來主義”為“拿來思想”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會計學科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不僅直接決定了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水準,同時會影響到網絡教學資源的使用效果。因此,有必要通過培訓、進修和其他方式的學習,提升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從而提高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水準。另外,在網絡資源使用過程中,引導教師以現有網絡提供教學資源為依據進行特色調整和開發,拚棄“拿來主義”,秉持“拿來思想”,以網絡資源為手段提升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4)增加互動和在線任務等教學環節設計,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控為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建議在會計學科網絡資源體系構建中添加形式多樣的學生自主學習內容,運用“啟發式”和“以問題或案例為切入點”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設計各種類型的學習任務并控制學生的學習過程。如通過通知、在線完成作業、在線期中考試、案例討論、跟帖參與討論等,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必要的督促。同時,對于重點知識內容的學習還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如沒有完成必要的學習任務就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或不能完成學習過程等要求,以保證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監督和控制。
一、考核方式單一僵化
當前的成本會計考核一般都是采用期末閉卷考試的方式,而其考察內容基本上都是來自書本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如果只是為了單純地應付期末考試,只需死記硬背課本公式和理論即可,這種考核方式存在明顯的弊端。首先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無法體現學生的實際應變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一定偶然性。其次僅僅建立在筆試基礎上的考核,往往會導致學生對實踐技能的忽視,從而無法學以致用。
二、成本會計教學創新方案
(一)教學一體化,學以致用
針對成本會計課程的特殊性,讓教學將理論與實際融為一體,讓理論服務于實際生產和生活需要,才是該課程的最終目的。所以在教學中,針對該課程的內容繁雜、實踐性強等特點,綜合學以致用、學做一體的教學原則,實現成本會計教學的一體化教學。首先,以課程的實際運用為導向,以計算方法和考試要求,重新整合成本會計的教學板塊,并適當整改教學內容。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原則,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訓項目,把實踐任務劃分成不同模塊讓學生分組完成。旨在培養學生在理論的指導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將理論學習與社會生產生活緊密聯系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適應未來工作需要。
(二)根據課程環節優化教學內容
成本會計是一門綜合性和系統性很強的課程,所以有必要根據課程的不同環節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成本會計中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大致有三種: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所以在教學中可根據這三種計算方法設置相應的情境。根據每種方法的特點、難易程度,分層次、有步驟、有條理地逐步完成每一種方法的教學。這些方法和情景看似互相獨立,但實際上作為常用的計算方法又是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的。此外,完整的成本計算過程可按計算成本、賬務處理、分析成本幾個部分進行,唯有每一次計算都遵循完整的成本計算步驟完成,才能將知識體系系統化、全面化地展現出來。
(三)分階段進行實踐教學
實訓學習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按照一定程序分階段進行,成本計算本身最終是為社會需要和企業發展而生的,所以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根據這一原則,實訓可按以下幾步開展:1、單項實踐根據課程的每個獨立的環節,安排學生完成與之相關的單項實踐。2、綜合實踐就是在完成各個單項實踐之后,將課程的每一模塊串為一體,明確每一環節的核心內容并環環相扣,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明確化。3、仿真實踐這一環節可在財會實訓室開展,模擬財務辦公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感受和學習,有利于營造有利的學習氛圍,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時又培養出一定的工作責任意識。
(四)完善考核體系
成本會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所以考核方式應由單一的閉卷考試變為以筆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考核方式??己藘热菀矐蓡我坏恼n本知識延伸至與實際財會案例相關的分析和計算能力的考察,并將平時實訓成績納入期末考核標準中去。通過完善考核方式和豐富考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的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存在板塊脫節、與實際聯系不緊密、考核方式和內容單一等缺陷和弊端,筆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建議。通過將理論學習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加強實訓操作、完善考核方式等理念,有助于夯實學生的知識體系,增強其實踐操作能力,進而適應社會需要。
會計電算化是利用電子計算機完成對會計信息的分析、預測、決策的全過程,是將最新的電子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數據處理技術應用到會計工作中,來代替人工記賬、算賬和報賬。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電算化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1 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方式傳統、落后
會計電算化教學在我國已經發展了許多年,但是在部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方式仍是“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甚至有些學校由于資金等因素的影響,上機練習的時間非常少,大部分會計課是老師一直在講理論知識,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遠遠落后于現代會計電算化的人才要求,這更是對學生的一種不尊重的表現。
1.2 沒有明確的教學定位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愈來愈激烈,對畢業生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這種現象在會計專業更是非常嚴重。對中職學校畢業的會計畢業生有以下幾個要求:一是,能夠熟練掌握普通的會計記賬、算賬和報賬流程;二是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必須要高;三是,能夠將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中去。由此可見,中職學校應該是以培養對社會、企業有用的人才為主,力爭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但是經過專家的調查發現,大多數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在電算化系統的整體思維能力和系統維護能力方面是嚴重缺乏的,甚至還有很多畢業生對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能力都不過關,這樣的畢業生在社會上是很難達到企業要求的。
1.3 缺乏實踐能力
很多中職學校都存在一種普遍現象,學生們的實際操作實踐非常少,而且即使有實踐,大多數也流于形式,沒有利用好社會實踐的機會,這是一種非常突出的現象,這樣下去學生與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大。
1.4 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現在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師技術水平普遍偏低,他們的學歷不高,而且實際操作能力也不足,基本上是經驗教學,即使有些教師有著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但是他們的實踐經驗卻非常少,這跟社會的快速發展是相矛盾的,這樣的教師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缺乏實踐能力的。
2 中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改進方法
2.1 科學定位會計電算化教學目標
實踐性、操作性是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特征,這是教師和學生都必須明確了解的,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明確,會計電算化教學必須將實踐操作能力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將會計的實踐性強、動手能力強、操作能力強的特點完美展現出來,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社會亟需的人才。
2.2 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
中職學校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不能再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因此要求學生必須重視理論學習和上機操作,通過多上機練習來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計算機軟件。除此之外,學校還必須給學生多多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加大社會實踐在教學中的比例,將會計電算化教學分為:理論基礎、上機模擬練習、具體事例分析、操作技能聯系以及社會實踐聯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及時掌握會計電算化的理論知識,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計算機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培養出這樣的學生正是社會、企業所需要的,也是能夠為社會發展作貢獻的人才。
2.3 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無論在什么時候,教師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中職學校如果想要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會計人才,就必須提高本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水平。會計電算化教學更是如此,它的特點決定了必須需要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的教師來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一是,學校應成立會計電算化教研室。這樣就會有利于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師展開教研活動,使老師之間能夠經常進行交流活動,相互探討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學方法、內容等;二是,學校要跟社會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這樣就能夠使教師經常去企業做實際考察,也便于教師能夠去企業學習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知識,這對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3 結論
現代中職學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必須進行改革,要充分認識到其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使會計電算化得到健康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對社會、企業有用的人才。
一、師資力量匱乏,教學效果難以突顯
實驗教學不同于理論教學,對指導教師的要求也不一樣,在知識經驗方面,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扎實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要有豐富而完整的實踐經驗;在工作能力方面,要求指導教師不僅要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且善于組織協調和分析判斷。事實上,當前很多高校的實驗教師剛從學校畢業就直接走上講臺,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對于現實的系統的會計業務,并沒有真正從事過,缺乏實驗教學的實踐經驗和相應的知識能力。能夠承擔起實驗教學的專業教師,理論知識扎實,業務素質過硬,但大都承擔著繁重的科研和理論教學任務,無暇顧及實驗教學,長期以來,會計實驗教學很難達到期望的效果[1]。
二、就業指導下會計實驗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改變觀念,完善會計實驗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實驗教學是重要且有效的途徑,這樣,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強調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并重,把實驗教學從理論教學中獨立開來。創新實驗教學模式,構建一個完善的會計實驗教學體系。
(二)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層次
優化教學內容,就是增加綜合的開放型實驗項目,使實驗內容覆蓋廣泛、層次分明、完整有序。聯系社會實際情況,結合學生培養計劃,根據會計專業知識體系,整合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著重強調這些實驗內容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同時,增加財務管理、審計等相關課程實驗中綜合型業務的比例,使得會計實驗教學涵蓋財務分析、計劃與預算、納稅申報、銀行操作、資產評估等各個經濟事項及管理層面,使學生能夠得到全方位的鍛煉,適應各行業各層次的社會需要。
(三)采用差異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在指導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每次的實驗內容和學生的不同層次,因地制宜地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情況的教學要求。注重啟發式教學,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誘導的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如錄像、幻燈片等,這樣,既能增加實驗課程的形象性和直觀性,也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熱情。與此同時,還要打破會計實驗教學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借助網絡資源這個平臺,建立網絡化實驗教學網站,讓學生能夠靈活自由地掌握所學的內容。
(四)注重前瞻性,選用精品化的實驗教材
會計實驗教材在選取和編寫過程中要有前瞻性,秉承價值性和實用性的原則,積極引導學生,增強其自主學習會計理論、自主實踐會計實務的能力。精品化是指實驗教材應具備綜合性和新穎性的特征。實驗教材既涵蓋基礎性實驗內容,又包括綜合性和拓展性實驗內容,同時,還能根據國家頒布的最新會計和稅務法規,對教材進行及時的修訂。只有選用這種精品化的會計實驗教材,才能將會計由“報賬型”延伸到“管理型”,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管理人才。
(五)增強師資力量,改進教學效果
要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實驗教學得以順利實施,建立一支精通專業知識且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是關鍵。因此,高校應為實驗課程增派業務素質過硬的教師,提升實驗教學的師資力量。同時,高校也應為實驗指導老師提供接觸會計實務的機會,選派教師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中去鍛煉,提高教師的實務操作能力,積累實踐經驗。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生動活潑、貼近實際的教學案例指導和啟發學生,改進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