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06:17: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精品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家畜環境衛生學》是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以物理學、化學、氣象學、氣候學、微生物學、動物生理學、生態學、家畜行為學、病理學等為基礎,其內容對動物科學專業各門課程都有所涉及?!都倚蟓h境衛生學》在培養應用性畜牧人才的教學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北京農學院多年來一直非常重視《家畜環境衛生學》的建設,注重加強在師資隊伍、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的建設,2010年該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
一、師資隊伍建設
精品課程的要求有一流的教師隊伍。北京農學院《家畜環境衛生學》課程注重從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師資配置等方面建設教學團隊。
1.知識結構。本課程教學隊伍由6名教師組成,其中博士占50%,2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班畢業。分屬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兩個一級學科。動物科學教師隊伍學科方向涉及動物營養與飼料、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伴侶動物三個二級學科。總體知識結構合理。
2.年齡結構。40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占整體組成的2/3,主講教師平均年齡為42歲,均為本學科業務骨干。教師隊伍中兩人教齡27年,兩人教齡15年,兩名講師則是本學科重點培養對象。整體隊伍年齡梯度與配比合理,“老中青,傳幫帶”的局面,為本課程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學緣結構。教學隊伍建設中注重不同院校間的交流,最后學歷分別畢業于國內外不同的高等農業院所(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意大利都靈大學、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學緣結構合理。
4.師資配置情況。課程負責人高校教齡27年,負責課程的建設與規劃,其他教師配合,共同完善課程建設與實施。近3年該課程組承擔國家級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市級科研課題近10余項,研究經費1100多萬元。共獲市級教學成果獎1項,獲市級科研獎勵2項;申報專利5項。
二、教材建設
教材是開展教學工作的依據,與時同進的教材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多年來,《家畜環境衛生學》教學團隊一直非常重視教材建設,自80年代初本課程由溫書齋教授開設以來,就參編東北農學院《家畜環境衛生學》、東北農業大學《家畜環境衛生學》多版本高校統編教材、《家畜環境衛生學實驗指導》自編教材,2001年由劉鳳華教授申報的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2004年10月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家畜環境衛生學》,2008年8月第二次印刷,2007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證書。配套實驗與實習指導根據《家畜環境衛生學》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較強的特點,2005年10月獨立出版了《家畜環境衛生學實驗指導》,既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有利于了學生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轉變
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實現精品課程教學的載體,《家畜環境衛生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與生產實踐結合非常精密。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加強課堂教學、實驗、實習的密切配合,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平臺,以便更好的達到教學的目的。
1.課堂教學、實驗、實習的有機統一。由于家畜環境衛生涉及內容廣泛,而課時有限。在理論課的講授中,就必須要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實驗部分主要是配合理論教學,加強實踐技能訓練。通過實驗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家畜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把握學科體系,主要內容包括畜舍氣象因素的測定、空氣質量的測定、水質測定、通風量評價等內容。
2.開展啟發式教學及課堂討論,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科學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課程內部理論與實踐的相互聯系,強調教材內部主線中理論(適應和應激理論、熱平衡理論及環境生理內容)與實踐(環境的改善和控制)之間的內在聯系,使重點應用章節中環境控制技術的每一項措施都有據可依。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學會緩解和控制家畜畜舍環境。
3.實現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不僅僅是將板書轉化為電子講稿,多媒體是一個工具,是一種手段,它通過聲音和圖像刺激,使學生能有直觀的認識,增加信息的獲取量。本課程教學素材包括:(1)北京市高等院校精品教材,全國高等院校精品課程建設教材一套。(2)電子教案。(3)全套教案ppt課件。(4)試題庫。(5)配套vcd。通過展示養殖場設計圖紙、播放養殖場生產錄像,可以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在課堂上就能一定程度的實現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4.利用網絡平臺。精品課程所倡導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北京農學院《家畜環境衛生學》實現精品課程的教案、大綱、習題、實驗、教學文件以及參考資料等教學資源上網開放,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免費享用的優質教育資源。
四、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精品課程家畜環境衛生學教改的靈魂。家畜環境衛生學教學內容的改革重新定位了家畜環境衛生在現代化畜牧業中的地位,突出強調了環境衛生與養殖企業的標準化管理的有機統一,具有鮮明的時代與科技特色。
1.家畜環境在現代畜牧業中的核心地位。優良的品種、完善的動物營養、獸醫防疫體系及家畜適宜的生活生產環境是現代化畜牧業四大技術支柱。其中前三項都已經達到分子水平,對畜牧業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唯獨家畜環境因為大自然和人為的缺陷,使得優良畜禽品種的生產性能不能充分發揮。慶幸的是,制約著畜牧行業的發展水平的家畜環境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育種方面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生物科技研究所已利用轉基因技術繁育出環保豬,營養方面許多新型環保飼料添加劑更是層出不窮。環境管理在獸醫防疫技術體系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
2.環境衛生學的教學內容保持與時共進和注重科技的特色。近年來,健康養殖、以畜為本和動物福利觀念作為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實踐被引入家畜環境衛生學的教學內容。從環境科學的角度,我們倡導健康養殖,提高生產力。另外還根據目前適度規模的集約化養殖場、公司加農戶等新的養殖模式發展的需要,增加了應激、牧場環境評價(空氣、水的衛生學評價等)以及環境消毒等操作性強的內容。
北京市精品課程《家畜環境衛生學》的教改探索,學生自己進行資料調研、實地測定能力以及與時共進的意識普遍提高,對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系統把握能力提升方面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對于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重要的作用。家畜環境衛生學教材改革更多地關注家畜各種環境衛生、動物的心理生理以及行為需要,以此為基礎生產的優質畜產品將足以面對與國際接軌后的市場競爭。以此為基礎的家畜環境衛生學教材改革將更好的適應當代健康養殖的需要。
摘 要:根據21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中重點突出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強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教學改革
一、引言
隨著生物 科學 的 發展 ,只有定性的結論已不能滿足實踐的需要,實現生物科學結論定量化是人們長期追求探索的目標;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論與方法,生物統計學是生物學科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素質,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各種現象中普遍存在著隨機現象,大到森林陸地生態系統,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許多隨機因素的影響,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隨機現象,而生物統計學正是從數量方面揭示大量隨機現象中存在的必然 規律 的學科。因此,生物統計學是一門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學科,它是生命科學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后續生命科學課程學習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時,生物統計作為數理統計在生物學領域的應用,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因此,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針對各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 教育 理念,加強實踐訓練,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進行改革和大膽探索。
二、二十一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紀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上半葉農業和遺傳統計學首先獲得了發展,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生物統計學、統計流行病學、隨機化臨床試驗學已經成為攻克人類疾病的一個里程碑。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顯著提高了人類的期望壽命。
21世紀人類基因組,基因芯片等實驗科學產生出的巨量數據,需要新工具來組織和提取重要信息。
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需要統計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洞察力、技術和訓練。
未來的生物統計學將會與信息技術密切結合,較少側重傳統數理統計,而會更多注意數據分析,尤其是大型數據庫的處理。生物統計學越來越不同于其它數學領域, 計算 機和信息科學工具至少和概率論一樣重要。
(二)生物統計學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
生物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樣本來推斷和估計總體,這樣得到的結論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錯誤率,這是統計分析的基本特點,因此在生物統計課程的學習中培養了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從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分析科學試驗的結果。
生物統計學是通過個別的試驗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結論,屬于歸納推理的范疇。但其有別于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是一種或然性歸納推理或者概率歸納推理。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絕大多數涉及到的是隨機事件,因此,生物統計學不僅是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的教學,更重要的還是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這對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很有必要。
生物統計學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兩個有機聯系的組成部分。通過試驗設計的教學可提高大學生設計研究課題試驗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確課題的研究目的、試驗因素與水平以及試驗設計方法等方面的內容。通過統計方法的教學除讓學生弄清各種統計方法的內涵外,還需要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選擇最適合的統計方法,以揭示資料潛在的信息,達到研究的最終目的,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素質。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一)加強 電子 課件及 網絡 平臺建設。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原理研究生物界數量變化的學科,而概率統計的理論和思維方法對本科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之課程學時的減少(由原來的60 - 70學時,降到現在的40學時左右) ,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入門,并使學生在了解概率統計思想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使用條件是課程的教學難點。為此,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與教材配套的課件,通過在課堂上把抽象內容形象化與直觀化,收到了良好教學效果。建設了一個生物統計學教學網絡支撐平臺,現有課程簡介、教學大綱、師資力量、授課教案、電子版《生物統計學》教材、課程錄像、實習指導、在線測試題、 參考 文獻 、其它教學資源等欄目,免費向全校師生開放。
(二)將多媒體教學優勢與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機結合,用較少的學時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將多媒體這些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相結合,多媒體教學就可能會帶來一些弊端諸如: (1)內容多,幻燈片變換快,由照本宣科變為照屏宣科,為新的“滿堂灌”; (2)課件圖片多,內容以展示為主,缺乏啟發性; (3)教學內容常用滿屏的方式顯示(即所謂“死屏”) ,老師照著屏幕上的內容給學生講解,失去了傳統教學方法,老師邊講邊板書能給學生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特點,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體在教學中只能充當工具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多媒體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觀化的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緊密結合在一起。在制作課件時,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精煉教學內容,模仿傳統教學書寫板書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顯示教學內容的動畫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仍然保持傳統教學方法的教姿教態,在授課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互動,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屏幕上顯示內容的速度,必要時輔以板書進行講解。這樣做既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內容沒有縮減,學時減少近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長期堅持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規律的研究。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基礎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從這個層面上講,它有非常濃的數學味道,但是它又有別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生物統計學更主要強調的是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解決生命科學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存在一個“度”的把握問題,如果將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原理講得太多,一是學時不允許,二是學生難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講解,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會誤入亂套公式的歧途。經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重點掌握統計方法的功能與用途,方法與步驟,防止各類方法的誤用,淡化定理的證明與公式的推導。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學時減少很多的情況下,將一些次要的統計方法去掉,也要保證有足夠的學時講授理論分布與抽樣分布、統計假設測驗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物統計學中所蘊含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的思想精髓,從而避免學生亂套統計公式。
(四)密切跟蹤生命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探索生物統計學解決前沿問題的理論與方法。
統計學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已有長遠的 歷史 ,許多統計的理論與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應用發展而來,而且生物統計是一個極重要的跨生命科學各研究領域的平臺。現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納入生物統計學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主戰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生物統計學要不要開實驗課,怎樣開實驗課,一直存在爭議,在此認為生物統計學不僅應該開設實驗課,而且還要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 計算 機技術和統計軟件的應用上,讓學生不僅掌握統計方法,而且加深對原理的認識,獲得就業或升學的必備計算機統計技能,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一)開展統計軟件的實習,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20世紀20年代 發展 起來的多元統計方法雖然對于處理多變量的種類數據問題具有很大的優越性,但由于計算工作量大,使得這些有效的統計分析方法一開始并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很好推廣開來。而 電子 計算機技術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復雜的數據處理工作變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 現代 計算技術,通過計算機軟件將統計方法中復雜難懂的計算過程屏障起來,讓用戶直接看到統計輸出結果與有關解釋,從而使統計方法的普及變得非常容易。在課程體系改革中,各課程的教學時數與達到培養目標所需完成的教學內容相比還是不足的。為此,可以通過標準的統計軟件的教學實習來達到以點帶面,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為此我們建立了一個專用于實習教學的生物統計電腦實驗室?,F共有50余臺電腦,并連接到校園網。實驗室配備有指導教師,負責對上機的學生答疑。除按教學計劃進行的正常實習教學外,實驗室還對優秀學生免費開放,鼓勵他們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應用所學生物統計學知識,學習新的生物統計學知識,掌握應用計算機解決生物統計學問題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 科學 嚴謹的治學態度,必須將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堂教學外,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實踐教學。
在原綿陽農專期間,主要在作物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營養等課程實驗與實習中,根據相關內容加入了試驗設計方法以及數據統計分析的相關內容。
組建了西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后,由原來的單一農科專業變成了理、工、農三大學科均有專業的格局。雖然專業的學科歸屬不同,但有一點是相通的,其內涵均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以科學研究的方法進行劃分,均屬于實驗科學。
掌握正確的實驗設計方法,從不確定性數據中挖掘事物的客觀 規律 ,是實驗科學工作者必備的技能。因此,我們將原來只是在農科專業上延伸實踐教學的作法推廣到全院的所有專業,結合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對發酵工藝學實驗、植物細胞工程實驗、食用菌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等課程的內容全部或部分改為用生物統計學指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設計,把過去單一的實驗流程、樣品觀察或檢測實驗改變為試驗條件的優化試驗,提出在不同條件下對樣品測定的比較試驗設計、單因素試驗設計、多因素試驗設計、正交試驗設計、均勻試驗設計,對試驗結果要求學生使用統計學的方法對進行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最佳試驗條件。
這樣的實驗教學改革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從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的角度看,改驗證性實驗為設計型、綜合性實驗,增強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從生物統計學角度看,將課程的教學實踐延伸到課程外,彌補了學時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得到很好的內化。
此外,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檔次;在畢業 論文 (設計)中要求學生采用恰當的生物統計學方法進行設計與分析,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設計) 。
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訓練了學生的統計思維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掌握生物統計學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強了學生學好用好這門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學生從復雜的生命現象中挖掘事物客觀發展規律的能力。
精品課程是集科學性、先進性、 教育 性、整體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優秀課程。作為精品課程的載體,應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等特點。與之相比,我們在生物統計學精品課程的建設上,才剛剛起步,今后還要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將生物統計學建設成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深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
摘要:在分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精品課程的基礎上,對申報林學類精品課程經驗和體會進行了總結,認為林學類學科在申報精品課程中主要存在教學材料準備不足,網頁制作存在技術問題,網頁片面追求美觀,實用性差,缺乏教學研究項目和成果,缺乏特色欄目,多媒體課件質量和教學錄像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并且對申報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了在申請林學類精品課程的對策和有關建議。認為做好申報前的準備工作、按照網頁的規范設計網頁、提高多媒體課件和網頁質量、加強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工作、突出課程特色是申報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精品課程 高等學校 林學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教育部正在制訂的《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之一。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定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學科建設的重要體現,也是反應該學科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目前有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四門省級精品課程和九門校級精品課程。2004年和2005年我們進行了成功申報了《森林培育學》校級、省級和國家精品課程,在申報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現就申報林學類精品課程的體會和應該注意的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供參考。
一、申報精品課程的體會
(一)教學材料準備要充分
完備的教學材料是申報精品課程的基礎和前提。精品課程的評審現在都采用網上審評的辦法,這就要求參加申報的課程必須要有內容豐富的教學材料。教學材料一般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授課教案、講稿等。這些材料都是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的必備材料。同時,還要在每一章節列舉完整的習題、思考題、實驗指導、實習指導、參考資料目錄等材料。這些材料是填寫精品課程申報書的依據,要求內容齊全、新穎。所有教學材料都要形成電子文件,認真校對,嚴防出現錯別字。字體適中,字形要美觀大方。
精品課程的內容要體現教學改革的方向,在內容體系方面,要充分反映現代教學的特點,處理好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的關系,體現林學類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堅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網頁制作要規范
網頁是整個教學內容的展示途徑和載體。為提高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與可比性,現都采取專家網上評審。評審專家往往根據申請者提供的網頁資料,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對申報課程進行評價。這就要求網頁制作要特別規范,頁面既要簡單明了,又要能夠反應這門課程的全部內容和特點。從2005年以來林學類課程申報的情況來看,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欄目設置要規范,嚴格按照網頁制作的要求來規范網頁內容
由于專業特點和學科特色的要求,很難有統一的標準對網頁欄目做出規定,這樣,不同課程就出現了各自不同的欄目內容,但是,有些欄目也不一定能恰當地展示想要表達的內容,甚至有些嘩眾取寵。
為了加快精品課程建設的步伐,教育部出臺了《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并于2005年對該辦法進行了補充規定,我校每年在組識和實施精品課程申報前都會根據國家精品課程申報的新要求,及時更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精品課程網頁制作規范”,這一技術文件為網頁的制作提供了最新依據。因此,欄目設置必須以此為依據,布局要求規范、科學。
具體來講,網頁的欄目要按照學?!熬氛n程評估指標說明”中規定的內容來設計,盡可能簡單明了,大方得體。頁面菜單必須包括精品課程評估指標中的一級指標,包括教學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內容。各個菜單要按照二級指標及相對應的主要觀測點和評估標準來設計。
2.連接和導航要科學、合理
由于評價的內容繁多,部分內容相互重疊,網頁必然要用到連接和導航等方法和手段??梢詫⒂姓嬲齼群吐撓档膬热葸M行連接,路徑要進退自如。胡亂連接和返回首頁或上一目錄困難,給瀏覽網頁造成困難,難以達到預期的展示效果。
3.展示材料要齊全
網頁中要展示的內容除過最基本的一線教學材料以外,還要求一些其他支撐材料。比如教學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同行評價和學生評教等。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資料往往不能齊備或材料達不到申報的要求,網上提供的資料不能反應我們的真實情況。比如,學生評教不盡全面,同行評價的專家知名度不高或缺乏影響力,這就給課程的總體評價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除過文字材料外,特別要利用網絡優勢充分體現我們的教學特點。林學專業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專業,實踐性很強。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應該有包括照片等在內的大量資料積累,制作
網頁時可以專門設置一個欄目來展示這方面的內容。
4.切忌過分追求網頁的色彩,忽視其實用性
精品課程的建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網頁的制作大都是業余的網頁制作人員和專業課教師共同完成,這樣就會出現頁面表達不到位、不全面或不準確的情況。業余的網頁制作者和教師往往喜歡采用艷麗的色彩來體現某個內容,而這不符合網頁制作的最基本的要求,網頁缺乏和諧、自然的感覺,達不到最佳的設計效果。
5.必須時維護網頁
目前每門課程可以參加校級、省級和國家精品課程的申報,并且是逐級申報。有些課程在申報校級精品課程后,由于某些原因,已經制作的網頁得不到及時的維護和更新,出現了網頁上的錯誤不能及時糾正、新產生的教學材料和成果不能及時體現的現象。
(三)努力提高多媒體課件質量
多媒體課件是課程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重要體現?,F在大多數課程的多媒體課件都是采用powerpiont的形式來體現。但這一手法比較單一,沒有表現出多媒體的真正效果。
(四)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爭取更多的教學成果
教學研究是教學工作的內容之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保證,也是申請精品課程必備的內容之一,教學研究項目是教學研究的體現和主要途徑。從目前申報的情況來看,教學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學校每二年都要進行教學項目的審批和教學改革項目成果的評定,足以表明學校對教學研究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然而,有些課程缺乏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項目和成果,對經批評課程的申報造成一定的影響。但這并不表明這些課程沒有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的研究,而是對這方面的工作沒有進行系統的研究,沒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成果。
(五)注意特色欄目的培育
林學一級學科的每門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這些特色和分格可以用最能體現課程特色的欄目來體現。從目前申報精品課程的情況來看,特色欄目非常缺乏,僅有個別課程制作的網頁中增加了特色欄目。如剛剛獲得國家精品課程的《森林昆蟲學》就有昆蟲形態數據庫,既增加了課程展現的內容,又很好地體現了該課程的特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和效果,為申報國家精品課程增色不少。
(六)進一步預告教學錄像質量
教學課堂錄像也是申報精品課程的必備內容之一。在提供的教學錄像資料中,機位少、畫面單一是我們的課堂錄像存在的主要問題。申報精品課程申報最少要求有一個小時的課堂教學的實時錄像,完全可以按照“精品課程錄像技術規程”來完成進行錄像,實現多機位、畫面豐富的要求。
二、申報精品課程應注意的思考
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的普遍規律,具有鮮明特色,并能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顯著,具有示范性和輻射推廣作用。通過2年來的工作經驗和體會,我們認為在申報精品課程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一)提前做好申報精品課程的準備工作,確保完備的教學資料及相關材料
在每年七月份精品課程評審之前,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申報前的準備。教學材料主要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授課教案、講稿、習題、思考題、實驗指導書、實習指導書等材料和課程簡介、課程特色、教學隊伍、主講教師簡介、參考文獻目錄等相關資料。
(二)制作網頁要規范,嚴格按照網頁制作的要求制作網頁
設置合理的欄目,科學鏈接和導航,以自然的色彩和畫面表達課程內容,及時維護和更新網頁都是網頁制作中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
(三)努力提高多媒體課件質量
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充分利用聲音、圖像、動畫和文字的表現手段,使多媒體的質量有一個很大的提高,保證我們的申報材料占用絕對的優勢。
(四)加強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積極申報教學改革項目,加強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工作。特別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學方法上要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關系,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為目的。
(五)增加特色欄目,提高錄像質量
進一步挖掘和分析課程的特色,形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說服力的特色欄目。比如,林業類的課程我們可以充分考慮黃土高原和干半干旱的地域和氣候特點,以此為基礎形成特色欄目。另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考慮多機位錄像,保證有一個自然、流暢和內容生動的教學錄像。
本文從高職院校教育技術工作者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出發,結合教育技術學角度對高職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的分析,對教育技術工作者對精品課程建設的各方面作用進行剖析,促進教育技術團隊的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精品課程建設中應有功能與作用。
關鍵詞:精品課程;教育技術團隊;建設
一、導入語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以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為建設重點,帶動了高等院校新一輪的課程建設與改革。2007年開始,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教育部專門制定并實施了針對高職教育的精品課程評審指標。使不同性質的課程不再共用同一個評價標準,并且逐年更新完善,提高了評審工作的針對性、公平性和導向性。筆者參閱了近幾年國家精品課程申報工作的通知,可以看出,在課程年度限額的分配上也逐漸向高職課程傾斜,高職院校的精品課程建設有著良好的契機。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精品課程建設中,注重教師團隊的建設,而精品課程的建設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網絡平臺(網站)構建及資源共享等方面存在著不足,教育技術工作者的優勢及作用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制約著高職院校的精品課程的發展。
二、教育技術工作者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現狀
精品課程建設要體現現代教育思想,能恰當運用現代教學設計思想、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通過網絡這一載體使其要具有示范和輻射推廣作用。那么就需要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信息素養的教育技術專業人員參與到精品課程的全過程中,而目前高職院校教育技術工作者,大多只停留在技術操作的層面,進行比如課堂視頻的錄制編輯、網絡視頻格式的轉換和精品課程網絡維護等,并沒有完全在學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沒有重視教育技術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技術工作者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教育技術團隊的建設,加強參與意識,關注課程建設全過程。
三、從教育技術學角度對高職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的相關分析
(一)從專業課程體系分析,突出課程定位及課程設計的理念。課程的定位和設計是核心,是建設好精品課程的前提。因此,要緊緊把握好課程定位與設計為培養高技能人才服務這一主線。
1、精品課程所在的專業課程體系必須體現工作過程導向,并符合高技能、應用性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相關專業領域的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在此基礎上,還要把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素質養成放在重要位置來考慮。
2、在課程設計的理念上,精品課程的建設要結合專業崗位的培養目標,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并重視與行業企業合作,從而共同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開發;要聘請行業企業的一線技術專家,共同開發體現工學結合特色的課程,并將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進行有機結合;在課程教學模式上,要融“教、學、做”為一體,以充分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要分析教學內容,采取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在精品課程的建設中,選取的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內容需要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策略與手段才能實現,從而使教學設計思想、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因此,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手段必須突出實踐性的特征,要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案例分析、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啟發引導的做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真正成為實踐的主體,從而更好地培養自身的自學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此外,還應特別注重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進行教學,避免簡單的課堂搬家,以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
摘要: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號召各高等學校要“根據要求,認真規劃、精心組織,盡快啟動本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并保證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從師資隊伍建設對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出發,闡明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的要求,并對加強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與思考。
關鍵詞: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進一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切實推進教育創新,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2003年教育部決定在全國高等學校中啟動教學改革與精品課程建設工程(簡稱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就此成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號召各高等學校要“根據要求,認真規劃、精心組織,盡快啟動本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并保證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全國各高校積極響應和行動起來,掀起了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工作的高潮。而在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下,師資隊伍建設自然成為了高校教學改革的熱點課題和重點工程。
一、師資隊伍建設是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課程內涵建設目標,所謂精品課程應該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教育部在國家精品課程的評價體系中,明確把師資隊伍建設列為首要指標,強調要把精品課程建設與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并明確指出“精品課程要由學術造詣較高、具有豐富授課經驗的教授主講;要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培育和擴大一批優秀教學骨干隊伍,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憋@然,師資隊伍建設成為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素,也是精品課程實現的首要的前提條件。擁有一批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完成精品課程建設任務,達到預期目標,真正實現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
二、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的要求
課程是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重要載體,對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課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高校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的基礎。而一門課程之所以名冠“精品”,是主講該門課程的教師群體長期致力于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結果,是教師成長與發展的標志與智慧結晶。要保證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最為緊迫的是需要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只有依靠師資隊伍全體成員的不懈努力,才能保證精品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教學管理方面有所作為,并可持續性地處于先進水平。而實際上,精品課程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良性平臺,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多層次、多內涵的要求。對于課
程負責人,要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突顯引領方向和示范作用,促進教學團隊結構的培育完善、協調配合和整體水平的提高,并保證有充足時間掌控統攬課程建設全局;對于主講教師,要求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教學水平與教師風范,師德好,學術造詣高,教學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特色鮮明;對于教學團隊中的教師,要求責任感強、團結協作精神好,教師隊伍應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
和學緣結構,并根據課程需要配備輔導教師;尤其對于中青年教師,要求有科學
合理的培養計劃,并取得實際效果;擔當課程建設的師資隊伍整體,要求教學思想活躍,教學改革有創意,以教學研究活動和學術研究推動教學改革,成效顯著。
三、我院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初步探索
溫州醫學院檢驗醫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自2004年啟動精品課程建設以來,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與智慧,篳路藍縷,堅持不懈,在臨床檢驗診斷學、生物科學學科領域,實現多門類體系精品課程建設,體現了專業特色與教學改革方向,孵化培育出多門市級、省級直至國家級精品課程,如臨床血液學、臨床免疫學檢驗(市級),臨床微生物學及微生物學檢驗、生物化學、醫學遺傳學(省級),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國家級)等。在精品課程的建設過程中,始終牢牢抓住師資隊伍建設的主線,專注于課程內涵建設,在建成精品課程的同時,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也為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保障,奠定了基礎。具體做法有:
1、選好帶頭人,完善責任制
精品課程負責人或帶頭人是指在該門課程領域具有高度的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能夠帶領、指導和組織課程組人員開展課程建設和研究,并取得現實成果的專家。好的課程帶頭人應該有能力帶領課程組成員共同搞好課程建設,同時具有較高凝聚力,領導能力強,能把握本課程學科的最新發展前沿,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學術水平,有突出教學成果。
課程帶頭人是課程建設的領頭雁,對于課程優勢的形成、保持與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為了實施教學強院、課程強院、人才強院策略,我院始終把培養、造就優秀的課程帶頭人隊伍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十分注重課程帶頭人的選拔,把真正具有帶頭能力或具有帶頭人潛質的教授確定為精品課程帶頭人。學院制定了《課程帶頭人選拔條例》,明確規定課程帶頭人的條件與職責。課程帶頭人的一般條件有:1)學術造詣深、理論基礎雄厚、專業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學術思想活躍,教學科研成果卓著;2)治學態度嚴謹,尤其能起到設計、組織和指導課程建設的作用;3)有較強的教學管理和組織領導能力;4)學術民主,具有團結協作精神。學院對每門課程遴選本校編制內、具有教授職稱的專職教師擔任課程帶頭人,且要求近3年主講該門課程不少于2輪。保證課程帶頭人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精品課程建設。同時,學院采取措施,千方百計提高課程帶頭人的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
2、改善隊伍結構,注重知識交叉
所謂精品課程,是因為有優秀教師的參與才可以稱為精品課程。純粹的、不依賴好的教師的精品課程是不存在的[1]。教師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主體,是推進現代教學的主導者,承擔著課程建設的主要任務。精品課程師資隊伍的構成方面,在組織分工上,要考慮教學梯隊組成的合理性;在年齡結構上,符合增長型結構,以學術帶頭人為龍頭,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在學歷結構上,要求整體學歷高;在知識結構上,要求知識的互補性[2]。
歷年來,學院堅持采用引進高層次專門人才的方式,改善精品課程師資隊伍的學歷和學緣結構。現已引進多名留學回國博士作為各門課程的帶頭人、主講教師或特聘教授,師資隊伍不斷壯大,課程的國際化水平也有了提高。積極吸收外校畢業生補充師資,把好進口關,力避近親繁殖,打破知識固化。師資隊伍中學科背景多元化,涉及諸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臨床檢驗診斷學、微生物學等領域。知識的交叉、互補與融合,有利于多學科知識結構的建立及本學科的橫向延伸發展,有利于隊伍在合理性結構的基礎上發揮團結協作、甘于奉獻的精神,完成課程建設。
3、制訂前瞻性計劃,實現個性化培養
教師素養和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精品課程建設的效果。其中,青年教師的素養和能力更是關系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3]。多年來,學院十分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委以重任,給青年教師提供空間搭建舞臺,形成一支高素質、高學歷、熱愛教學與科研的青年師資梯隊。學院堅持根據青年教師的特點與特長,通過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使青年教師各有專長,教師中有在專業英語方面取得很大發展的,有在教學方面獨擋一面的,也有在科研方面迅速冒尖的,使他們成長為本學科的中堅力量。注重青年教師在學歷方面的培養,鼓勵和推薦中青年教師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目前全部青年教師都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注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方面的全方位培養,通過以老帶新、集體備課、督導聽課、觀摩教學和技能比賽等制度和方式,迅速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鼓勵青年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樹立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必須為教學服務的觀念,反思教學中的現象和規律,開闊視野,為創建精品課程奠定基礎。樹立開放式教師培訓觀念,制定計劃,創造條件,安排青年教師以業務培訓或訪問學者的方式赴國內外大院名校進修深造,通過實踐鍛煉和聯合培養,使年輕教師最先掌握本學科前沿知識、先進技術,迅速成長為精品課程建設的骨干力量。
4、提倡教學科研融合,培養創新型隊伍
當今時代新知識不斷涌現,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師只有積極投身于科學研究,才能跟蹤科技前沿的發展,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把在科技創新中獲取的知識融入課程體系和教學之中,運用科技創新思維指導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學院堅持提倡教學與科研融合,教學與科研并重,培養創新型師資隊伍。通過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制度杠桿,讓教師把握好投身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最佳平衡點。學院營建良好的科研平臺,讓每位教師都順利加入到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小組之中;通過組建科研團隊,凝練了與學科建設及課程建設相關的科研方向;支持教師申報各類課題,從事科學研究,使教學活動與科學研究兩相促進、相得益彰。目前每位教師具有自己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充足的科研經費,使得每位教師在積極投身精品課程建設的同時,卸下了無力兼顧科研的現實性后顧之憂,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精品課程建設。同時,科學研究反過來也可以更加充實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研究型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5、依托教學與學科平臺,加強交流與合作
學院著力通過構筑學科平臺、承擔學術課題、教改課題、主辦國際性與全國性會議,來加強學術交流,提高學院的科研實力和影響力,同時也開闊教師眼界,及時了解學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并使他們有機會結識某一領域的大師和專家,建立學術聯系。近幾年,學院的科研業績、教改成果屢創新高;學院已經陸續建成重中之重重點學科,若干重點實驗室、學科性研究所,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省部級教學團隊、創新團隊等稱號;學院已經連續三年主辦三屆國際線粒體生物醫學學術會議,取得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學院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學術組織、學術團體,并積極發揮作用;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會議,尤其是精品課程建設方面的研討會議,注意借鑒一流大學精品課程的建設經驗,加強與各精品課程建設團隊的合作和聯系 ,推進本門精品課程建設質量的提高。
四、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1、建章立制,以課程建設帶動師資隊伍的整體提升
精品課程建設給師資隊伍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遇,有利于集聚優秀教師資源形成和諧、富于向心力、互補互動的教學、學術團隊,有利于吸引更多、更合適的高層次人才的加盟,有利于形成人才優質引進、優質培養的良性運作。因此,應該從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要求出發,充分尊重師資隊伍價值追求、理想目標,充分重視師資個體在精品課程建設中的貢獻度,加強制度建設。按照“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合理配置、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團隊建設與教學建設相結合、規范管理與改革創新相統一”的原則,完善激勵制度,完善考核監督制度,提高行政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效率,通過精品課程教學團隊的規范建設、能力建設和文化建設,開創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2、樹立共同體意識,實現課程與師資的共同成長
精品課程的創建和可持續發展,有賴于課程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與付出。課程組全體成員樹立一種榮辱與共的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課程帶頭人樹立共同體意識,能在對課程建設重點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與全體成員共同努力,提高課程建設質量,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課程組主干教師樹立共同體意識,有助于在教師專業的多樣化、學緣結構的多樣化、教學風格的多樣化基礎上,實現積極高效的效能整合。精品課程的建成與發展過程,也是師資隊伍進步、成長與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3、注重基礎與實踐的結合,造就雙師型師資隊伍
隨著以蛋白質組學、基因組學為標志的“組學”時代的來臨,新技術、新思維被不斷引入醫學領域,人才培養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醫學檢驗、生物科學類專業,必須要順應以組學技術和轉化醫學為先導觀念的當代醫學人才培養要求,實現造就復合型人才的總目標[4]。同樣的,作為醫學檢驗、生物科學領域精品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也應該走順應組學技術和轉化醫學理念的新路,塑造“雙師型”教學人才,注重教師的基礎知識與臨床技能的結合,強調醫理工多方向的融合。溫州醫學院檢驗醫學院一直實施的“院系合一”教育管理模式,很好地對教學資源、師資隊伍進行了重組利用,促進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完善了教師的知識結構,專業骨干教師都成為了“雙師型”教學人才,為成功申報精品課程儲備了優質的師資資源。這一師資知識結構的優化模式,對于精品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仍然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摘要: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以精品課程的過程建設為研究對象,在總結高校精品課程建設成績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目前精品課程的過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從動態化過程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以活動作節點、計劃作軸線、圍繞內容開展活動、務實過程建設;設計體現學科課程思想與特色的交互性動態網絡模塊、見證過程建設;構建動態性評價指標體系、驅動過程建設等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精品課程 動態過程 指標體系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啟動的推進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經過7年來的申報、建設與應用,精品課程建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也暴露出精品課程建設中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對精品課程過程建設的動態化監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現正處在提高品質、加強應用、改革創新的關鍵時期,認真總結精品課程建設的成績與經驗,分析動態過程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不斷創新精品課程建設與管理模式,應成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和常規性的工作。
一、精品課程建設取得的明顯成績
1 理論研究成果豐富,實時指導精品課程建設實踐。精品課程建設工程的啟動,引發了高校教學人員和管理者對其多方位的探討,理論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實時地指導了精品課程建設實踐。一方面,對精品課程含義進行了全面解讀。顧玉林認為,精品課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課程體系,“五個一流”要素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張胤等認為,精品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以“問題為中心”的綜合活動;趙楊群則從精品課程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內涵層面進行釋義。另一方面,對精品課程建設要素著眼點進行了深入研究。黃存華認為,課程建設包含“觀念、師資、內容、教法和手段、評價、制度”等課程要素,其中課程資源網上后的共享及教學應用是項目重點和落腳點;宋生瑛認為,建設精品課程重心是師資隊伍,核心問題是課程內容建設,關鍵環節是教材建設,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徑。
2 網絡課程百花齊放,彰顯課程個性特色。網絡課程建設是精品課程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實體與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的申報,使網絡課程從形式裝幀到內容潤色上百花齊放、各具特色。如清華大學實現教務部門統一規劃、多部門充分合作的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管理模式,其課程網站具有為教師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維護功能的特點;王靜愛教授以國家精品課程“中國地理”為例,著重探討和設計了“中國地理”網絡課程的8個結構模塊。
3 創設平等競爭平臺,涌現大批名校與新秀。經過7年來的申報與建設,精品課程除具有立項項目“殊榮”外,還作為團隊教學實力的象征、課程在同類學科中的影響力以及學校在全國的知名度的潛在價值等意義,已越來越被大家所認同和推崇。各高校在激烈的角逐中,更加追求精品課程的高質量和個性化,涌現出了一大批精品課程強校,既有知名學府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也有通過精品課程的不斷建設、提升脫穎而出的新秀,如,湖北師范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西南石油學院、桂林工學院、浙江萬里學院等。實踐證明,精品課程建設有效提升了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是一項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工程。
二、精品課程過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變化、課程目標不斷微調與定位、學科動態發展、學生個性特點而進行的長久的、持續的、不斷改進完善、有始無終的動態變化過程,注重過程建設是精品課程質量工程的關鍵。從目前的精品課程建設實踐來看,過程建設仍然存在以下普遍性的問題與現象。
1 六大要素過程建設盲目消極。眾多的高校經過轟轟烈烈的精品課程申報,立項戴上桂冠后,就將精品課程建設一事束之高閣。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六大要素(包括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管理)該“怎么建”“建的內容是什么”。建設方法與內容的懸疑與模糊,使一些高校在精品課程過程建設中出現盲目性、盲從性,甚至失去建設的方向性,其結果導致消極建設、被動建設甚至停建,失去了精品課程建設“重在過程、在過程建設中提升質量、在過程建設中加強課程競爭力、在過程建設中促成課程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與核心。
2 網絡課程過程建設更新緩慢、交互性差。教育部規定,所
有精品課程必須上網。課程網絡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湖北省地理科學類獲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網站建設來看,有5所大學共8門課程,其中國家級課程2門,凸顯出兩大問題:第一,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的信息全部停留在申報階段,立項以后的建設“痕跡”尚未顯現與更新;第二,除湖北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2門課程申報當年設置了“bbs”“師生互動交流”“在線答疑”或“在線交流”等交互欄目外,其他學校均無互動欄目,且湖北大學與華中師范大學在申報獲批后網上實質交互行為少,如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地理學”2005年立項上網后只有兩次交互行為。網絡課程過程建設更新緩慢、交互性差,極大地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導致網頁瀏覽率低,失去了網絡課程建設的意義。
3 過程建設的評估、驗收流于形式。根據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精品課程立項后必須定期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的評估與驗收。從對湖北省地理科學類精品課程建設高校的調查與訪談中得知,各高校對精品課程的評估與自查是一學期一次或一年一次,均采取以各級精品課程既定的評價指標為準則,以建設的紙質文本材料作為觀測點,其弊端是造假之風蔓延,如臨時突擊寫答疑本、編輔導事件、造教研活動記錄等,而對于近幾年《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指標》中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要求“重視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等“軟”指標因無法做紙質材料取“證”,則以課程負責人的口頭匯報作為評價依據,最終精品課程過程建設與評價因失真而流于形式。
三、基于動態過程的精品課程建設策略
1 明確六大要素建設內容,務實過程建設。精品課程過程建設必須有明確的建設內容和將內容串聯起來的軸線,以強化課程建設的動態化、持續性。(1)以活動作節點,計劃作軸線?!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精品課程六大要素建設,絕不是盲目、隨意或遇到問題則建設,不遇問題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事。要想將精品課程建設保持在時時的動態建設之中,并有所成效和進展,就應分年度、分學期做好詳細周密的課程建設方案,方案中要重點將課程建設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可以觀察、測量的具體“活動”(每一個要素都可以通過制訂“活動”計劃來建設),以“活動”作節點,由實施計劃將各項“活動”串聯起來,構成課程建設的動態過程。(2)明確要素建設內容,圍繞內容開展活動。要明確制定精品課程六大要素建設內容,并以可觀察、可測量、可記載或錄制的活動來完成內容建設。以教師隊伍建設為例,教師隊伍動態過程建設應緊緊圍繞其他5大要素,以一個個動態的活動來展開。包括:第一,制訂和實施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近、中期的師資培訓計劃。內容涉及學歷進修、單科進修、學術進修。第二,定期開展學術沙龍活動。要求課程教學團隊每個成員圍繞課程建設滾動式申報科研和教學項目,選題和研究思路在學術沙龍活動上進行討論和確定;對于團隊成員發表的重要科研和教研成果,在學術沙龍活動上進行交流;師資培訓期間所了解的學科前沿成果、學得的科研方法,在學術沙龍上進行介紹等。第三,開展精品課程建設教研活動。內容包括互相聽評課,教師技能競賽,優質課示范課觀摩,切磋教學方法與手段,討論教學內容,交流教學經驗,優化課程管理,重大學科事件、熱點問題探討,學科前沿動態分析,等等。明確要素建設內容之后,更重要的是緊緊圍繞內容開展活動,落實過程建設。
2 設計交互性動態網絡模塊,見證過程建設。設計體現學科課程思想與特色的交互性動態網絡模塊,見證過程建設。一是科學設計能體現專業課程思想與特色、反映教師教學水平與技能、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模塊內容。二是改革目前眾多高校網絡課程設計普遍存在的利用課程建設模板將內容嵌入,只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才能修改網站內容的靜態網站設計方式,而代之以結合數據庫技術開發的為教師易于操作的動態網頁形式的教師管理平臺,從而降低對技術人員的依賴,實現實際教學與網站資源同步更新。三是增強網絡交互模塊功能。要從網絡教學環境“一定要利于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師生互動痕跡”的理念出發,進行有益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塊設計,如互動式習題答疑模塊、討論模塊、作業模塊(網上布置作業要有交作業的時間顯示、教師的批語及成績)等。
3 構建“動態性”評價指標體系,驅動過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變化不斷優化的過程,“動態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六大要素內容建設不斷完善的“動態性”,二是課程網絡建設不斷更新的“動態性”。六大要素建設的“動態性”可通過在施行相對應的建設行為(活動)后,以紙質和上網方式記錄活動過程來反映。比如,為防止突擊建設,有必要將每次開展活動的事宜預告在網絡公告欄上,活動方案、活動內容、活
動場景、活動成果等能上傳課程網絡的盡量上傳,以此留下六大要素內容建設動態性“痕跡”。課程網站在精品課程評估驗收中常是被遺忘的角落,這也是絕大部分高校精品課程網站更新緩慢呈“靜態性”的原因所在。課程網站建設與更新可通過學科前沿動態、教師不同學期植入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師生網上交互式對話與指導、不同年度課件更新、不同學期上傳的新資料、學生瀏覽率等方面作為動態觀測點。
為改變目前精品課程建設評估驗收以紙質材料記錄作為課程過程建設唯一觀測評估點依據的現狀,應積極構建以紙質記錄和網站記錄相結合、體現“動態性”的評價指標體系,驅動精品課程的過程建設。
[摘 要]建筑結構是高等職業院校工民建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本文就精品課程內涵的分析,對高職院校建筑結構精品課程的建設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建筑結構;精品課程;建設;高職院校
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直接關系到學校對高職學生培養的質量,高職學生是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要淡化基礎理論教學的系統性、嚴密性,強化理論教學的針對性、應用性。教育部根據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和需求,決定實施“質量工程”,而其中第一項內容就是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為了使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能順利、有序地開展,教育部還專門下發了《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勢在必行。建筑結構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工民建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是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重點之一。
1 精品課程與高職院校建筑結構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是21世紀初提出的概念,精品課程要體現出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符合現代科學技術和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2003年4月,教育部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的示范性課程”。教育部規劃用五年時間建成擁有數千門各門類、專業的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的開放體系。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筑結構課程面向工民建專業開設的主干專業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水平影響大。該課程在工民建專業的課程設置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學生畢業后從事房屋建筑及相關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另外,它又是學生學習《建筑施工技術》、《地基與基礎》等后續課程的基礎。
對高職學生來說,《建筑結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信息量大、覆蓋面廣,包含了砼結構、砌體結構等內容,它有著抽象的結構計算理論,煩瑣的構造要求。
自20世紀90年代起,全國高職院校相繼在非計算機專業的授課計劃中加入了計算機應用課程。經過近20年的探索,各校都有了一套相對穩定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學生進校之前對計算機的把握程度有了很大的變化,另外,隨著社會上對計算機能力的認可度的提高,高職為順應社會需求而對學生采取的一些強制的考級措施,使得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著一些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因此加強計算機應用精品課程建設,研究教學改革,是高水平計算機應用教學的標志之一,也是不斷提高計算機應用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2 以“五個一流”為核心,把握建筑結構精品課程的建設
高職院校建筑結構精品課程建設要以“五個一流”為核心:就是要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以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前提,以適應相應層次的優秀教材和優化的教學內容為基礎,以現代教育技術為平臺和以科學規范管理體制為保障的。這是集教育理念、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制度于一身的整體建設,是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并舉、教學活動與科研創新同步的教育目標的基本保障。
精品課程首先要有一批學術造詣高、具有豐富授課經驗、成果顯著的主講教師。教育部在精品課程建設內容中首先提出要有“一流的教師隊伍”,形成一支以主講教授負責的,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要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工民建專業教師是建筑結構精品課程實施過程中最直接的參與者,建筑結構教師的課程觀、課程研制水平、課程決策權力和課程改革的態度等是建筑結構精品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
高職院校的精品課程教師隊伍必須按照“雙師型”師資梯隊打造。形成由高級工程師和高級技師組成的兼職教師、專業主講教師和青年教師組成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專業主講教師必須通過國內外研修、企業掛職鍛煉以及參與教科研等形式在較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和動手能力。充分利用高級工程師這一兼職教師資源,使課程內涵有序、完整、層次清楚、目標明確;來自一線的技術骨干和高級技師主要負責施工實訓講授與指導,使教師和學生能獲取真實的經驗。對于青年教師,要切實施行青年教師的“傳、幫、帶”計劃;加強青年教師假期掛職鍛煉和參加多媒體課件制作。
“一流的教學內容”要求教學內容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要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高職院校建筑結構課程,包括《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材料》《建筑力學》。理論方面應充分體現“必需為先,夠用為度”從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識出發,強化知識應用能力,使學生掌握新規范、新工藝、新技術。同時,要加強與企業專家座談,參觀大型工程建設,從中了解現代建筑結構專業的發展方向和新技術,將工程實例引入課堂的教學中,堅持使教學內容與國家最新規范接軌。不斷更新、充實教學內容,實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目標。
“一流的教學方法”要求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建筑結構課程涉及知識面廣、信息量大、實踐性強、抽象知識多,為適應課程的特點,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操作,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首先,要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這里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利用多種媒體進行授課。課堂教學:運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能真實再現;基于網絡的課后教學:利用豐富的課程網站的教學資源,為學生自學與復習提供方便。電子課件(包括教學計劃、教案)、網頁課件(包括視頻、動畫、案例與施工圖片、模擬練習、課程設計任務書與指導書、網上答疑系統、課堂教學錄像等),學生可以實現網上自主學習和模擬練習。同時通過網絡實現師生互動,通過聊天室、郵件、網上留言實現答疑;實訓教學:注重體現崗位情境。在以往的實訓教學中,由于多種原因,學生一般到工地上走馬觀花就算完成了。現在,我們可以在學校建立一個仿真的施工工地,讓學生接受最真實的現場教學。
“一流的教材”要求堅持選用國家級優秀教材。主講教師可以自行編寫、制作相關教材。在自編教材工作中,應針對國家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加工,確立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塊,以真實的施工任務為載體組織教學內容,結合真實的施工過程對課程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同時實現教學內容與“雙證書”結合,即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書同時獲得。課程內容里融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內容,強化職業能力訓練,以適應本專業人才市場的需求。
3 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課程內容必須以建筑生產活動為主線,精心設計項目模塊和訓練任務,以學生為主體,突出職業能力培養。按照國家高職高專精品課程評價標準,構建“建筑結構”立體化教材體系建設、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設計,有力推動“建筑結構”課程的深層次改革與發展。
摘要: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以精品課程的過程建設為研究對象,在總結高校精品課程建設成績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目前精品課程的過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從動態化過程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以活動作節點、計劃作軸線、圍繞內容開展活動、務實過程建設;設計體現學科課程思想與特色的交互性動態網絡模塊、見證過程建設;構建動態性評價指標體系、驅動過程建設等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精品課程 動態過程 指標體系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啟動的推進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的一項重要舉措,經過7年來的申報、建設與應用,精品課程建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同時也暴露出精品課程建設中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對精品課程過程建設的動態化監管不力等。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現正處在提高品質、加強應用、改革創新的關鍵時期,認真總結精品課程建設的成績與經驗,分析動態過程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不斷創新精品課程建設與管理模式,應成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校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和常規性的工作。
一、精品課程建設取得的明顯成績
1 理論研究成果豐富,實時指導精品課程建設實踐。精品課程建設工程的啟動,引發了高校教學人員和管理者對其多方位的探討,理論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實時地指導了精品課程建設實踐。一方面,對精品課程含義進行了全面解讀。顧玉林認為,精品課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課程體系,“五個一流”要素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張胤等認為,精品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以“問題為中心”的綜合活動;趙楊群則從精品課程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的內涵層面進行釋義。另一方面,對精品課程建設要素著眼點進行了深入研究。黃存華認為,課程建設包含“觀念、師資、內容、教法和手段、評價、制度”等課程要素,其中課程資源網上后的共享及教學應用是項目重點和落腳點;宋生瑛認為,建設精品課程重心是師資隊伍,核心問題是課程內容建設,關鍵環節是教材建設,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重要途徑。
2 網絡課程百花齊放,彰顯課程個性特色。網絡課程建設是精品課程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的實體與表征。每年度的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的申報,使網絡課程從形式裝幀到內容潤色上百花齊放、各具特色。如清華大學實現教務部門統一規劃、多部門充分合作的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管理模式,其課程網站具有為教師提供自主管理、自主維護功能的特點;王靜愛教授以國家精品課程“中國地理”為例,著重探討和設計了“中國地理”網絡課程的8個結構模塊。
3 創設平等競爭平臺,涌現大批名校與新秀。經過7年來的申報與建設,精品課程除具有立項項目“殊榮”外,還作為團隊教學實力的象征、課程在同類學科中的影響力以及學校在全國的知名度的潛在價值等意義,已越來越被大家所認同和推崇。各高校在激烈的角逐中,更加追求精品課程的高質量和個性化,涌現出了一大批精品課程強校,既有知名學府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也有通過精品課程的不斷建設、提升脫穎而出的新秀,如,湖北師范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西南石油學院、桂林工學院、浙江萬里學院等。實踐證明,精品課程建設有效提升了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是一項具有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工程。
二、精品課程過程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變化、課程目標不斷微調與定位、學科動態發展、學生個性特點而進行的長久的、持續的、不斷改進完善、有始無終的動態變化過程,注重過程建設是精品課程質量工程的關鍵。從目前的精品課程建設實踐來看,過程建設仍然存在以下普遍性的問題與現象。
1 六大要素過程建設盲目消極。眾多的高校經過轟轟烈烈的精品課程申報,立項戴上桂冠后,就將精品課程建設一事束之高閣。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六大要素(包括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改革與研究、教學管理)該“怎么建”“建的內容是什么”。建設方法與內容的懸疑與模糊,使一些高校在精品課程過程建設中出現盲目性、盲從性,甚至失去建設的方向性,其結果導致消極建設、被動建設甚至停建,失去了精品課程建設“重在過程、在過程建設中提升質量、在過程建設中加強課程競爭力、在過程建設中促成課程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與核心。
2 網絡課程過程建設更新緩慢、交互性差。教育部規定,所
有精品課程必須上網。課程網絡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湖北省地理科學類獲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網站建設來看,有5所大學共8門課程,其中國家級課程2門,凸顯出兩大問題:第一,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的信息全部停留在申報階段,立項以后的建設“痕跡”尚未顯現與更新;第二,除湖北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2門課程申報當年設置了“bbs”“師生互動交流”“在線答疑”或“在線交流”等交互欄目外,其他學校均無互動欄目,且湖北大學與華中師范大學在申報獲批后網上實質交互行為少,如華中師范大學“經濟地理學”2005年立項上網后只有兩次交互行為。網絡課程過程建設更新緩慢、交互性差,極大地抑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導致網頁瀏覽率低,失去了網絡課程建設的意義。
3 過程建設的評估、驗收流于形式。根據精品課程建設的要求,精品課程立項后必須定期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的評估與驗收。從對湖北省地理科學類精品課程建設高校的調查與訪談中得知,各高校對精品課程的評估與自查是一學期一次或一年一次,均采取以各級精品課程既定的評價指標為準則,以建設的紙質文本材料作為觀測點,其弊端是造假之風蔓延,如臨時突擊寫答疑本、編輔導事件、造教研活動記錄等,而對于近幾年《國家精品課程評估指標》中的教學方法與手段要求“重視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等“軟”指標因無法做紙質材料取“證”,則以課程負責人的口頭匯報作為評價依據,最終精品課程過程建設與評價因失真而流于形式。
三、基于動態過程的精品課程建設策略
1 明確六大要素建設內容,務實過程建設。精品課程過程建設必須有明確的建設內容和將內容串聯起來的軸線,以強化課程建設的動態化、持續性。(1)以活動作節點,計劃作軸線?!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精品課程六大要素建設,絕不是盲目、隨意或遇到問題則建設,不遇問題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事。要想將精品課程建設保持在時時的動態建設之中,并有所成效和進展,就應分年度、分學期做好詳細周密的課程建設方案,方案中要重點將課程建設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可以觀察、測量的具體“活動”(每一個要素都可以通過制訂“活動”計劃來建設),以“活動”作節點,由實施計劃將各項“活動”串聯起來,構成課程建設的動態過程。(2)明確要素建設內容,圍繞內容開展活動。要明確制定精品課程六大要素建設內容,并以可觀察、可測量、可記載或錄制的活動來完成內容建設。以教師隊伍建設為例,教師隊伍動態過程建設應緊緊圍繞其他5大要素,以一個個動態的活動來展開。包括:第一,制訂和實施精品課程師資隊伍建設近、中期的師資培訓計劃。內容涉及學歷進修、單科進修、學術進修。第二,定期開展學術沙龍活動。要求課程教學團隊每個成員圍繞課程建設滾動式申報科研和教學項目,選題和研究思路在學術沙龍活動上進行討論和確定;對于團隊成員發表的重要科研和教研成果,在學術沙龍活動上進行交流;師資培訓期間所了解的學科前沿成果、學得的科研方法,在學術沙龍上進行介紹等。第三,開展精品課程建設教研活動。內容包括互相聽評課,教師技能競賽,優質課示范課觀摩,切磋教學方法與手段,討論教學內容,交流教學經驗,優化課程管理,重大學科事件、熱點問題探討,學科前沿動態分析,等等。明確要素建設內容之后,更重要的是緊緊圍繞內容開展活動,落實過程建設。
2 設計交互性動態網絡模塊,見證過程建設。設計體現學科課程思想與特色的交互性動態網絡模塊,見證過程建設。一是科學設計能體現專業課程思想與特色、反映教師教學水平與技能、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模塊內容。二是改革目前眾多高校網絡課程設計普遍存在的利用課程建設模板將內容嵌入,只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才能修改網站內容的靜態網站設計方式,而代之以結合數據庫技術開發的為教師易于操作的動態網頁形式的教師管理平臺,從而降低對技術人員的依賴,實現實際教學與網站資源同步更新。三是增強網絡交互模塊功能。要從網絡教學環境“一定要利于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師生互動痕跡”的理念出發,進行有益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塊設計,如互動式習題答疑模塊、討論模塊、作業模塊(網上布置作業要有交作業的時間顯示、教師的批語及成績)等。
3 構建“動態性”評價指標體系,驅動過程建設。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變化不斷優化的過程,“動態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六大要素內容建設不斷完善的“動態性”,二是課程網絡建設不斷更新的“動態性”。六大要素建設的“動態性”可通過在施行相對應的建設行為(活動)后,以紙質和上網方式記錄活動過程來反映。比如,為防止突擊建設,有必要將每次開展活動的事宜預告在網絡公告欄上,活動方案、活動內容、
活動場景、活動成果等能上傳課程網絡的盡量上傳,以此留下六大要素內容建設動態性“痕跡”。課程網站在精品課程評估驗收中常是被遺忘的角落,這也是絕大部分高校精品課程網站更新緩慢呈“靜態性”的原因所在。課程網站建設與更新可通過學科前沿動態、教師不同學期植入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師生網上交互式對話與指導、不同年度課件更新、不同學期上傳的新資料、學生瀏覽率等方面作為動態觀測點。
為改變目前精品課程建設評估驗收以紙質材料記錄作為課程過程建設唯一觀測評估點依據的現狀,應積極構建以紙質記錄和網站記錄相結合、體現“動態性”的評價指標體系,驅動精品課程的過程建設。
摘要: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從內涵理解、網站設計、教學團隊建設、課程內容整合、教學方法改革、過程化考核等方面進行探討與實踐。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增強“建設”意識,切實改善教學條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精品課程;微生物學;課程建設
《微生物學》是高職生物技術類、制藥技術類、食品類、環保類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其內容覆蓋面廣,應用廣泛,對于學生的生物學素質的培養、動手能力的提高、職業能力的遷移均有較大的作用。2007年,《微生物學》課程被遴選為我院校級精品課程,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課程項目小組成員分析了行業需求、探索了新的教學模式,課程建設初見成效,2009年,該課程被評為安徽省高職高專精品課程。筆者擬以《微生物學》精品課程建設為案例,對高職高專精品課程的建設進行探討。
深刻理解內涵,明確建設目標
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高職教育層面上課程建設的要求和定位是構建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突出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
我們在深刻理解高職精品課程建設內涵的基礎上,確定了《微生物學》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和建設任務。即以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為先導,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任務驅動的模塊化教學課程體系;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先進、教學效果好的“雙師型”結構的教學團隊;選用先進、適用教材;課程網站運行良好,課件、習題、實訓實習項目、學習指南等教學資源豐富,能有效共享,并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與特色。
《微生物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
課程網站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顯示器精品課程網站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師生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教學成果展示、資源共享的重要窗口,可以反映精品課程建設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創新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動畫、文本、聲音等多媒體的有效組合,幫助學生理解《微生物學》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其次,課程網站需要精美的包裝設計,網頁設計應簡潔大方,網站風格應盡可能地體現精品性、專業性,還要有一定的活潑性。考慮到《微生物學》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心理傾向,在色彩上可以藍色調和白色調為主進行布局,制造藍天白云的效果,凸顯精品課程網站的美感,從而吸引訪問者的長時間瀏覽,提升網站的價值。再次,要注意精品課程的共享性,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教師利用網上精品課程資源,彼此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促進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雙師型”結構的教學團隊是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前提高職精品課程建設需要在教學內容重組、教學改革、教材編寫和教學的具體實施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沒有一支教育觀念新、理論水平高、職業技能強的“雙師型”結構的教學團隊,是不可能成功的。我院通過“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方式建設“雙師型”結構的教學團隊,積極引導和支持教師參加國家和行業職業技能考試,獲取相關資格證書或專業技術職稱,分批選派教師到企業頂崗工作和掛職鍛煉,選聘有行業背景的兼職教師加入教學團隊。這樣的師資力量可以有效地配合和促進教改工作,使具備“雙師”素質的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聯合或交替授課,“雙師”素質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工作任務驅動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是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在《微生物學》課程建設實踐中,通過分析我院微生物技術與應用專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學生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的需要,將《微生物學》課程整合成微生物顯微觀察、微生物培養、微生物分離、微生物發酵機制、生產菌種管理、微生物生態等六個模塊,通過18個工作任務完成教學。在課程教學體系中,每個模塊設計的工作任務具體、內容獨立、結構簡明、重點突出。教師根據模塊的教學內容、學習任務及崗位要求,選擇學習環境與學習資源,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整合。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切實了解知識的價值,從而實現知識和技能的內化。在選擇和制定模塊時,要認真搞好市場調查,充分了解和熟悉本專業新知識、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情況,把市場上短缺的、適用的、新的技術和知識及時融入模塊,形成既滿足市場需求,又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塊,使之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起到主要支撐作用。
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是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關鍵在《微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方面,應以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專業特點和教學內容,靈活使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效地實現“三個結合”,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結合。通過對《微生物學》課程內容的整合,恰當地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使復雜枯燥的理論內容變得簡明易懂。主要的教學資源(如教師教案、試題庫、實踐指導、參考文獻、授課錄像等)上網,發揮課程網站的輔助教學功能,將傳統的“教師、課堂、教材”變為現代的“學生、情境、網絡”,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結合微生物技術職業崗位,將微生物技術分解成微生物形態觀察、微生物分離培養、菌種保藏等技能模塊,由“雙師型”教師在校內實驗室進行集中的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加深學生對微生物知識的理解與認識。要求學生利用學校的啤酒生產實訓室,獨立完成生產過程的酵母菌種擴大培養、酵母菌數量、出芽率及死亡率測定等工作,教學內容圍繞真實崗位技能需求展開,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融合,保證學生有效地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職業技能。另外,微生物存在于生活實際中,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參與微生物與人類健康、微生物與環境保護等課外科技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3.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訓結合。校外實訓是校內實踐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是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與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提高存在緊密的聯系。經過校內學習和實踐,使學生熟練掌握微生物操作技能,然后安排學生到阜陽金種子集團、華潤雪花啤酒(阜陽)有限公司、安徽省福潤肉類加工有限公司等校外實習基地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強化提高。校外實訓由校企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在實際生產崗位上不僅可加深對微生物生態、微生物代謝與發酵控制等知識的理解,而且可體驗企業文化。
“過程化、網絡化”的考核評價體系是高職精品課程建設的助力器傳統考試在考核內容上以考核理論知識為主,在考核方式上以“終結性考核”為主。成績的加權計算表現為偏重學科知識的理論考核,輕視實踐能力的考核。學生為考試而學,為求較高分數而在考試中作弊,不利于激勵學生在學習全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模塊化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完成每個模塊教學后就可進行考核,考核的內容涵蓋學生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包括學習過程、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除傳統的筆試、實驗操作外,還可以通過網絡測試、在線答疑、網絡論壇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教師不僅可以有效地監控每個環節的實施情況和教學效果,而且可以增進與學生的交流,及時驗證教改思路是否正確,以便對網站內容進行改進,使網站的資源不斷完善,充分發揮教學網站的輔教、促學功能。
高職《微生物學》精品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
要增強精品課程的“建設”意識精品課程作為課程中的精品,應是高水平的、特色化的和不斷創新發展的動態課程。課程組要走出重申報、輕建設的誤區,增強“建設”意識,要認識到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要著眼于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提高,緊緊圍繞精品課程建設的內涵,更新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優化師資結構與實驗實訓設備,提高課程管理水平,切實將高職高專的辦學理念貫穿于精品課程建設的各個環節,凸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學校要有政策、經費、待遇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保障精品課程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
要以精品課程為抓手,切實改善教學條件為保證精品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加強教學條件建設。每年應安排專項經費加強精品課程教學軟件的建設,同時要支持與精品課程相關的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等硬件建設,加強校園網、電子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數字化教學環境建設,完善軟、硬件教學設備管理制度,保證學院已有的教學設備能充分地發揮作用。
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網絡訪問頻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雖有利用網絡的意識,但是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嚴重不足,仍然較多地依賴教師的課堂知識灌輸。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精品課程網站建設中,要設計在線測試、虛擬實驗、師生交流論壇等板塊,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訪問頻率,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自主學習支持,促進學生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使教學改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要搞好精品課程建設,不能拘泥于一種模式,不能受制于一種標準。在職業教育課程觀的指導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條件、師資隊伍、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有新思維,新突破,先行先試,突出特色。
[論文摘要]文章介紹了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創業起步”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著重從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革、師資隊伍的建設、良好教學環境的營造等方面,論述了課程建設的思路和取得的實踐經驗。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業教育
“創業起步”課程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技術學院2000年開設的側重于素質教育的新型公共基礎課程,是一門創業啟蒙教育課。課程目標是依托專業,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具有創業能力、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該課程2003年被評為北京市第一批高校精品課程。2005年成為面向北京市高職院校開設的校際選修課。2007年團中央全國青聯為該院授予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基地”稱號。2009年被評為高職高專國家精品課程。課程建設是教學質量的中心環節,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本文結合該?!皠摌I起步”課程教學的具體情況,著重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師資隊伍以及教學環境建設等五個方面闡述對創業教育理念的探索與實踐。
一、“導” “學” “做”相結合的創新教學模式和豐富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
該校教學團隊根據創業教育開放性和體驗性的特點,結合高職學生層次的定位以及本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導”“學”“做”循環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導”——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點評、啟發和指導;“學”——學生自主學習相關內容、閱讀案例、準備角色扮演等;“做”——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企業提供的項目,自主地選擇項目進行創業體驗。努力使學生置身于創建企業、發展企業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中,整個創業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開放式的教學形態,是對以往靜態的、完整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顛覆性變革,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是作為設計員和指導者的姿態出現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灌輸知識的填鴨者。在這種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指引下,被動的灌輸性學習變成了主動的研究性學習。
為鼓勵學生走向社會,獲得創業環境的親身體驗,該院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團隊設計了豐富的多樣化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它包括七個部分:第一,企業家講座,拓寬學生視野。來自市場第一線的企業家,講述他們創業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給學生以極大的觸動,也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第二,校內實訓,使學生獲得直接的經營經驗。組織學生在學校內部嘗試一些簡單易做的商業項目,進行創業基本技能實訓。第三,校外實訓,使學生有機會直接接觸社會。團隊組織了大量的校外實習項目,包括市場調研、采訪企業家或創業者、參觀創業項目展覽等,還與北京麗源公司等企業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使學生更直接深入地了解企業。第四,創業俱樂部,使有創業愿望的學生可以共同成長。kab創業俱樂部是學生自愿發起的校內學生社團組織,通過開展企業家訪談、企業走訪、商業計劃書競賽、模擬企業經營等創業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創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第五,創業計劃大賽,提高學生綜合的學習能力。開展創業計劃大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以致用的好機會,通過創業計劃大賽評選出的優勝團隊可以入駐“創業工學坊”。第六,“創業工學坊”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依托專業進行創業實踐的平臺。為使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創業,該院實行創業導師制,幫助學生進行校園創業。一個創業項目從創意到形成商業計劃書,從籌措資金到啟動項目,都是由學生在創業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創業工學坊”則為這一全程實戰提供了實踐場所。第七,自主創業,幫助學生實現夢想。教師團隊篩選出一些優秀的創業項目進行重點扶持,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創業的夢想。
“創業起步”課程體系的設置,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為目標,利用創設的虛擬情境促進學生體驗企業經營,通過創業體驗使學生更為理性地思考創業與就業的相關問題,處處體現“工學結合”的思想。
二、開放式的教學方法
根據“創業起步”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始終貫徹立足于引導啟發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的指導方針,靈活運用多樣化、開放式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在教學中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第一,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想法無論多么荒唐和瘋狂,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即可。第二,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形成一個明確創業思路,并自主策劃、運營一個小項目。第三,嘉賓訪談:嘉賓可以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也可以是成功企業家或知名人士,通過訪談形式使學生走出學校,使校外導師走進課堂,樹立積極的榜樣,分享創業心得。第四,角色扮演:以表演的形式來反映某個設定的情景,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第五,商業游戲:在教室里給學生提供一個模擬再現商業企業運營情景的機會。將學生分為幾個團隊,展開相互間的商業競爭與合作,游戲結束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討論和總結,學生不僅從中獲得很多樂趣和新奇的經歷,更重要的是能從游戲中獲得許多靈感啟發。第六,分組討論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避免了個別學生游離在課堂之外的現象出現。第七,現場教學法:帶領學生到企業現場進行案例教學。不僅能夠直觀地感受學習對象,還能夠和案例創作者展開面對面交流,加快學生的能力成長。
創新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主體由教師變學生,教師角色由專家變為學習伙伴,學習重點由學習知識變為了解過程、體驗角色,學生活動由單獨學習變為小組學習,氛圍由競爭變為合作,學生角色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產出,學習態度由依賴變為獨立,學習過程由固定變為彈性、靈活,對待錯誤的態度由盡量避免變為吸取教訓,評估方法由考試測驗變為描述現象與結果分析,教學目標從實踐論證理論變為理論指導實踐。
三、突破性創新型的考核評價機制
引入市場導向的新型教育理念,傳統書面理論考試成績壓縮到只占10%,通過考試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采用的創新型考核方法有如下兩種:(1)項目導向法。各個小組將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完成相同的商業項目,在競爭中真實體驗商戰的氛圍,在合作中考核學生的合作盈利能力,使學生們在模擬實踐中體味到市場的真諦。(2)市場檢驗法。評委通過學生講故事判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評價過程做到理論評價與實踐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和市場評價相結合。通過市場評價導向,引導學生重視實踐。讓學生明白只有付出型的體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創業,才能獲得更多的商業經驗,從而進一步提高生存能力。
四、實踐型的“創業導師團”
師資隊伍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堅實基礎和核心工作,只有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精品課程的高水平建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對教師團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既要有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能,傳統的教師團隊不經改良是達不到這樣的要求的。因此,該院組建了“創業導師團”。該團隊共由14人組成,其中5位是具有一定企業經歷的專兼職教授、2位初中級職稱、2位知名企業家、3位創業者,其中奮戰在市場一線的企業家參與授課占總課時的30%。教學團隊素質高,創新能力強,“雙師結構”特征明顯。團隊中有北京市高職院校教學名師,一直積極從事青年創業指導工作,在團中央創業教育培訓中具有較高知名度。教師年齡結構梯隊分布合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目標明確、措施得力,經常組織教學觀摩和教學研討活動,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做示范教學、介紹經驗。學院特別重視師資培養,邀請包括姜大源教授在內的眾多專家進行職業教育理論與方法培訓,派送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到美國和加拿大考察創業教育、去英國參加為期三個月的創業培訓。目前為止該團隊已有9人獲團中央和國際勞工局頒發的“創業講師”資格證書,1人獲“北京市金牌培訓師”稱號,3人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皠摌I導師團”教研創新的學術氛圍濃厚,近年來累計主持或參加了八項創業研究類科研課題項目,發表了十余篇創業類教學研究論文,主編和參編教材五部。這樣的團隊保證了教學內容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際經驗的支撐,很好地承擔起了對學生創業理論、實踐指導、信息咨詢等多方面的教學任務。
五、良好的教學環境
1.引進高端電子教學技術,搭建先進的教學平臺。該院2002年引進勞動部遠程衛星創業教育平臺,內容包括電子商務、虛擬企業經營、虛擬項目運作等仿真操作。2003年建成精品課程網站,滿足學生在線學習需求。精品課程網提供了教學大綱、教學設計(教案)、講義(ppt)、考核方案、案例及大量視頻資料,實現了全部教學內容電子化。2003年該院引進國際青年成就組織模擬經營電子教學平臺,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一個真實完整的企業環境,通過網上經營、比賽,訓練學生創辦企業的能力。2004年該院機電專業學生獲北京市商業挑戰賽網上模擬仿真經營三等獎。2005年引進erp沙盤模擬教學平臺綜合訓練學生的創業能力。erp模擬沙盤是利用實物沙盤,針對代表先進的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技術—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設計角色體驗的實驗平臺。2008年開始引進“中國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訓平臺”。該平臺通過大量實訓讓大學生體驗創業的過程,訓練創業過程中及創業后的經營管理能力,培養大學生具備成功創業者的素質。
2.加大實訓場地建設投入。該院先后創建了erp模擬經營實訓室(與用友公司合建)、商務談判實訓室(與北京金揚天科技有限公司合建)、電子商務實訓室(與網絡暢想公司合建)、物流實訓室(與北京九洲科貿有限公司合建)等12個實訓經營場所;學院擁有450平方米創業培訓中心,100平方米學生“創業工學坊”,可容納50個團隊輪流實踐;學院操場每學期舉辦兩次以上“商品大賣場”活動,參與學生300人次以上。創業課程的實訓條件與各專業實訓環境相結合,為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了近乎真實的市場環境,滿足了學生了解企業實際、體驗企業文化的需求。
該院創業教學的特點是教師在整個課程設計中一直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學生在創業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中既是學習者又是實施者。因此在教學和考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激勵學生為出發點,以設計者和引導者的身份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由學生全方位、全過程地參與教學,以“干中學”的態度和方式學習創業,體驗創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提高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生存發展的綜合素質。創建了具有高職特色、工學結合的高職高專國家精品課程。
提要網絡平臺建設是當今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也是精品課程立體化教材建設的內涵之一。網絡平臺不僅可創建便捷的教學交流渠道,而且可充分展示精品課程的示范性和共享性。同時,教師和網絡技術人員應注意精心設計網絡版面,改革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校;精品課程;網絡平臺
建設精品課程是教育部為了更好地提高本、專科教學質量而推出的一項重要措施。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課程。因此,精品課程建設是高校教學基本建設和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充分發揮精品課程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具有深遠意義。
一、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網絡平臺可創建便捷的教學交流渠道,實現學習者自主學習和遠程教學,高校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具有時代性特征,它對外表現為可共享的課程資源網站,對內表現為參與日常教學的輔助教學網站。對學習者來說,網絡平臺公開優質的課程資源,學習者在校園網的任何一個終端都能利用,學習者的網上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而更加自由、靈活。對教學交流來說,不同學習者間、教師和學習者間均可通過網絡平臺的“論壇”、“討論區”等圍繞課程進行自由討論與交流,使師生互動和學習者之間的聯系交流更直接。
二、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的基本內容
(一)電子化課程教學資源的建立與管理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必須以課程教學資源庫為依托。課程資源建設應包括兩部分:
1、課程資源內容建設。課程資源在內容上可劃分為兩大類:①常規學習資源,包括教學大綱、課程沿革、課程標準、教師隊伍、授課教案、習題、多媒體課件、教學研究、考核項目、效果評價等多樣化的課程教學資源以及為學習者提供的其他網絡資源;②特色學習資源,包括課程定位、教學錄像、演示課件、學習指南、模擬試題、在線測試、討論區、師生交流平臺、課程論壇和軟件操作的flash示范等,特色學習資源應是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靈魂,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展示高校精品課程的科研和教學水平。
2、課程資源管理系統建設。課程資源的管理系統建設包括資源的組織管理和資源的上傳管理,教師、課程管理員和系統管理員按標準規范將數量大、形式多、針對性強、分散、無序的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對資源進行審核、上傳,并對上傳資源進行再審核和修改。
(二)功能結構設計。高校精品課程資源支撐平臺的建設主要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的要求,同時對課程建設的所有內容進行合理分類,將系統分為用戶登錄、學習平臺、資源平臺、備課平臺、考試平臺和在線輔導答疑六個大的功能模塊,它們是平臺的一級目錄,一級目錄下是二級目錄,二級目錄是具體內容,具體內容圍繞課程進行特色組織。其中每個模塊的具體內容如下:
1、用戶登錄。輸入用戶名和口令,驗證后根據身份進入對應的操作界面。
2、學習平臺。該欄目是模擬課堂教學環境,對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提供了一個網絡化的學習環境,包括網絡學習指南、同步學習、相關資源、問題求解四個子模塊。
3、資源平臺。該欄目主要提供關于本課程的介紹性信息,讓學生通過認識這門課程的歷史、在國內外的影響、該課程的教學信息以及該課程今后的發展規劃,從而了解這門課程的內容,以及本課程的特色,具體細分為歷史沿革、課程特色、教學內容、教學大綱、教學條件、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效果和課程建設規劃等內容。
4、備課平臺。為教師提供一個備課的平臺,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教學資源為自己的教學作參考,學生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輔助學習。這些資源隨時有更新,也是本網站內容更新最頻繁的地方。
5、考試平臺。該模塊由每一章的測試題目及綜合的測試題目組成,為避免把題目與答案分開不好對應,也考慮到彈出窗口分散注意力,以及可能受到瀏覽器對彈出窗口的限制,因此將答案隱藏起來,點擊“答案”則可以展開答案,這樣題目與答案相鄰,方便觀看。
6、在線輔導答疑。該模塊主要是提供一個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對該課程的相關問題進行提問,老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在線解答。
三、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注意事項
(一)精心設計網絡版面。網絡平臺是精品課程建設成果展示和接受社會評價的窗口,也是直接反映高校教學水平、關系到能否實現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焦點。所以,在網絡平臺建設中,網絡版面的設計至關重要。設計版面時應充分依托美學理論,運用的網頁制作工具要先進,教學資源要豐富多樣、賞心悅目、閱讀瀏覽便捷,設計的頁面要簡潔優雅、富有特色,元素布局合理、風格一致、色彩協調,各種媒體表現合適,導航元素統一,鏈接靈活、暢通、安全,程序響應及時有效,插件先進、兼容而安全,尤其是必須富有人性化、實現人機互動性,創設的學習意境對學習者甚至社會各界必須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二)對教學資源進行經常性更新。高校教學具有連續性,但不同時代的學習者有不同的個性特征,現在的學生開放、多變、有個性、有主見;同時,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學內容的新穎性是當今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因此,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必須準確把握學生的時代特征和心理渴求,緊跟學科新進展、把握學科發展趨勢,這要求教師應經常登錄課程相關網站,密切追蹤國內國際專業動態,及時更新網站資源,縮小知識鴻溝,促進新知識創新,特別是高度重視學生的反饋意見,始終以豐富的信息、嶄新的內容持久地吸引更多的學習者。
(三)高度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實現資源共享是我國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目的,現在高校多數精品課程資源均在網上向社會免費開放,以實現大范圍、高速度的資源和智慧共享。但是,我國公眾法治意識相對薄弱,課程資源常被肆意、惡意下載、盜用或商業性開發,嚴重侵犯了作者的知識產權。目前,國家尚未出臺針對精品課程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的任何法律、法規,社會對此也不存在任何道德層面的約束。因此,精品課程資源的共享利益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和道德約束,各學校未免擔心自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設的精品課程資源在“共享”中知識產權得不到尊重、保護,甚至連品牌優勢和核心技術也可能遭他人隨意模仿、盜用。所以,在網絡平臺建設時必須高度重視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
(四)改革教學模式。精品課程網絡平臺的建設為學習者獲得優質教育資源開辟了便捷渠道,將學習者的傳統學習方式優勢和數字化學習(即網絡化學習)優勢結合起來,形成了當代的混合學習新理念,該理念是高校學習者學習理念的一種時代性提升,使學習者的學習模式發生巨變,也給高校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網絡平臺常使學習者過高估計自己的學習自主性、過分強調自己學習的自由性而漠視傳統教學的優勢,表現為過度或單純依靠網絡而隨意曠課。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網絡平臺建設給教學帶來的綜合影響,不僅要繼續發揮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而且要充分利用在線教學,將教學模式由針對集體為主轉變為針對小組甚至個人為主,做好與學習者的學前溝通,引導學習者充分、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實現自主學習。
四、結語
精品課程網絡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系統工程。本文把建設精品課程網絡應考慮的因素及容易被忽略的一些方面羅列出來,是為了引起精品課程網絡建設者的注意,使大家能建設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精品課程網絡,給學習者提供優質的網絡教學資源,不斷提高高校教學質量,推動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作者:李濤 張波 章潛才 蔣愛民
論文關鍵詞:精品課程 立體教材 網絡平臺 畜產食品工藝學
論文摘要:本文提出了精品課程建設中的一些問題,接下來,并結合一個具體實例:華南農業大學精品課程畜產食品工藝學,總結了該課程在建設精品課程中的若干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精品課程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一流的教學內容、一流的教學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開發精品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達到示范的目的。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的多與少、等級的高與低,似乎成為衡量一所高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一、面對的問題
本課題主要解決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網站建設質量不高,技術含量有限,存在盲目性、交互性不高、應用性不好的問題。(2)教材建設的單一性。(3)精品課程在促進教學科研互動方面的不足。(4)精品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不足。
二、創新和方法
總體思路和方法:以立體教材和課程網絡平臺建設為兩翼(核心),全面提升精品課程教學質量。
提升教學質量的傳統方法是編寫優秀教材,而網絡教學平臺是現代教學手段的綜合體現。本成果以教學內容和體系改革為前提,傳統教材建設和現代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為核心,解決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
1.課程內容和課程培養體系改革
邀請國內外同行,研究學科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變化,制定“雙三位一體”的體系。
根據教學規律和畜產食品工藝學學科發展的趨勢,以轉變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不斷深入研究課程的教學目標、內容體系和特點,創建性地提出、實施并推廣“雙三位一體”教學體系:以肉奶蛋生物學特性為基礎、加工工藝為主線和加工設備為輔助的“三位一體”課程內容體系,理論講授、實踐和創新能力并重的“三位一體”課程培養體系和“三層次能力培養模式”,是把我國的本科教學從專業教育領域引入素質教育領域的成功嘗試,對我國正在進行的素質教育改革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2.立體教材建設
以“雙三位一體”為指導,編寫和制作圖文教材、網絡教材和多媒體教材。與國外專家簽署合作協議,聯合編寫雙語教材,完成立體教材建設。
我們先后主編出版國家規劃和雙語教材等13本,已完成了從“文字教材到電子教材”,從“中文教材到雙語教材”,“平面教材到多媒體教材”立體系列教材的建設,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我們首次制作多媒體教材,完成了從“紙質到網絡”“中文到雙語”“文圖到多媒體”立體教材建設,引領近10余年我國該課程的教材建設。特別是創新性的與國外教授簽訂“合作編寫雙語教材協議”聯合編寫雙語教材、并開設“網上雙語課堂”的模式,為我國雙語教材建設過程中知識產權的處理和雙語教學模式探索了新路。
為實現資源共享,便于教師備課,借鑒《畜產食品工藝學》第一版的經驗,在網頁上公布與本教材配套的教學大綱、實驗大綱、ppt講稿、復習思考題及參考答案等內容。另外還配有試題庫及其參考答案供教師參考。先后有37所院校參與編寫,這些內容在編寫修改定稿過程中,全體編寫人員分工合作,少則二三次、多則五六次交換書稿,集腋成裘最終成稿。每章每節、每套試題庫、每道思考題、每張幻燈片都凝聚了每位編寫人員的心血。
3.課程網絡平臺建設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教改項目“運用基于網絡教學模式提高高校教學中的互動性的研究”和“基于web數據挖掘的遠程教育個性化的研究和應用”支持下,完成“課程管理系統moodle簡介與架設管理”研究,建成畜產食品工藝學課程網絡平臺。
本成果充分利用和發揮moodle在e-learning概念教學中的作用和優勢,在精品課程建設之初就結合moodle這個功能強大的網絡平臺來進行。不僅實現了課程的網絡化“教學”、“管理”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創新性地利用網絡“時空無限性”和“重復無限性”優勢,錄制國內外專家講學錄像并上網,且這些內容不是課題內容的重復,而是課題內容的擴展和延伸,更反映出學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最新進展,對利用網絡提高我國精品課程建設水平和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4.隨機組合式雙語試題庫和在線測試與糾錯系統建設
在課程網絡平臺基礎上,利用數據庫技術和數據挖掘等人工智能技術,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首次構建了“隨機組合式雙語試題庫和在線測試與糾錯系統”,只要給出中英文和各類型題比例、試題數量、難度系數,則自動形成一套試題。提交后1分鐘之內即可給出成績和成績分析報告。引導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引導學生拓展性、研究性和自主性學習,提升了課程內涵和外延。
5.研究性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以“基于項目的網際協助學習”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科研項目、“創新杯”和“挑戰杯”等,開展基于網絡環境的研究性學習和實驗室實際科研工作,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結合moodle課程網絡平臺,網上開展項目探究。比如在“清遠麻雞”這個項目中,各個學生都可以結合這一課題做文章,一個學生通過課程網絡平臺提出“柵欄技術常溫下24小時保藏清遠麻雞”的設想和方法,并實驗驗證在網上,而另一個學生也提出“超高壓技術保鮮清遠麻雞”,前后共有5位學生結合這一課題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方法,而這些選題內容都可以被學生用來完成畢業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程網絡平臺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6.開展內容豐富的全方位研究和實踐
我校開展產學研結合促進實習基地建設、師資建設與培養和因材施教及個性發展等內容研究和實踐。
三、實驗成果
本成果在《畜產食品工藝學》等“十五”教材建設及3個省部級教改項目支持下于2009年完成,20篇,1篇獲優秀論文獎。主編教材11本,1本被評為“國家級精品教材”。構建了課程網絡平臺。在全國50余所院校推廣,獲獎勵10余項次,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及省級名牌專業。
本成果從“雙三位一體”體系、立體教材和課程網絡平臺、試題庫等的建設工程中,都吸收和征求了全國同行的建議和意見,本成果的“課程教學網絡”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全國同行共建共享的公用平臺,成果得到迅速推廣和交流。先后獲得全國多位同行專家的好評和推薦。
據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統計,《畜產食品工藝學》被全國30余所院校使用,效果甚好。2008年2月完成了再版。以“十一五”規劃教材畜產食品工藝學前言部分內容為證。(1) 本校應用效果:成果在華南農業大學應用后,學生對畜產食品工藝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做本學科畢業論文和創新課題的人數顯著增加,并發表了學術論文,獲得科技獎勵。(2)“共建共享”促進推廣應用:該成果以“教材”和“網絡”為核心,其成果也通過“教材”和“網絡”廣泛推廣應用。(3)畜產食品工藝學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實現了三級跳,2006被評為“華南農業大學校級精品課程”,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精品課程”,2008年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2009年該成果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同年該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論文關鍵詞:精品課程 網絡建設 教學資源
論文摘要:精品課程網絡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共享優質資源、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與建設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論述了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含義和開展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和改進的措施。
一、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含義
自教育部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程以來,精品課程建設即成為各高等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精品課程網絡建設是指使用網絡對精品課程進行教學、建設與管理,集中體現為精品課程教學網站的設計、應用和維護管理等,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共享優質資源、提高課程教學效果與建設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二、精品課程網絡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
1.優質課程資源開放、共享的需要
進行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初衷之一,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擴展優質課程資源的輻射范圍,將課程建設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成果充分展示并加以推廣共享,從而帶動相關課程教學質量的普遍提升,更加有力地推動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創新,使更多的學生受益。通過網絡提高課程教學的信息化和開放程度,成為達成這一目的的必要途徑和手段。
2.課程自身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優質的教學效果是精品課程之“精”的最終體現和落腳點。網絡以其無可比擬的優勢為精品課程的持續建設與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以網絡為平臺,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為靈活多樣,課程教學的互動性得以增強,傳統的時間、空間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被突破,師生間的交流更為便捷,學生可更加自主地安排課程學習,教師可適時公布課程通知,安排答疑,將大班教學與個別輔導有機結合,從而使課程教學更加高效。借助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均可得以延伸和拓展,教師可在課程大綱之外為學生提供相關領域的知識、信息和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將研究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程教學中,使部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方面獲得發展,從而使課程教學更加能夠因材施教。
3.教學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自2003年教育部啟動精品課程建設工程以來,各高等學校均積極開展了國家、省市(自治區)和學校等各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并且經過多年的建設,無論從質上還是從量上,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何從教學管理的角度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是各校一直以來努力思考并不斷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許多高校在精品課程建設之初即認識到了網絡建設的重要性,積極搭建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一方面,將網絡平臺的建設作為精品課程的重要評價內容,使各級精品課程的申報、評審更為規范。另一方面,將網絡平臺的建設作為精品課程質量監控的手段、途徑之一,以網絡為依托,提高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助推課程的持續建設與發展。
三、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存在的問題
1.精品課程教學網站設計不夠合理,功能不強
當前的精品課程網站可謂“五花八門”,有的由學校統一搭建專門的建設平臺,有的建立在院系信息平臺上,有的則以網絡課程的形式存在。以上幾種又往往成為申報高級別精品課程一蹴而就的臨時行為,功能單一,缺乏整體規劃,硬件設備性能不高,未能與網絡教學等相關資源平臺聯成一體,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
2.課程網絡資源建設內容單一
多數課程的網絡建設內容局限于“負責人介紹”、“教學隊伍”、“課程描述”、“建設規劃”等基本的介紹性信息,或是“教學大綱”、“教學參考資料”、“教學課件”等課程材料的簡單堆積,涉及教學過程優化的實質性內容較少,有全程授課錄像的課程更少,且各類信息更新率低。
3.教學網站及資源利用率低,應用效果不明顯
一方面,有些高校對外設置本校精品課程網站的登錄權限,嚴重削弱了資源的共享力度;另一方面,缺乏對精品課程網站的宣傳和推介,致使本校教師不能充分利用其功能以完善課程資源,優化教學過程,學生更是聞所未聞,何談利用其改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