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10:26: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語文學科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如何開展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領域,本文就這一問題作一個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研究性學習
一、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什么是語文研究性學習呢?指學生在語文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培養學習態度和研究意識的一種學習方法。
語文研究性學習具有以下特點:
(1)重自主。語文研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學生學習什么內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學習,全由學生自己做主,老師只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給學生做指導,提看法,完全不受老師的興趣、愛好、視野的限制。學生想研究《紅樓夢》的人物,有這一愛好的同學可以組成一組,開展研究。對本地方言有興趣的同學,又可組成一組,到各地收集素材,積累資料。研究性學習自主就自主在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和確定研究學習的內容,可以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研究方式??梢哉f整個研究小課題的內容、方式、進度、實施地點、表現形式等都取決于學生個人的努力。
(2)重過程。語文研究性學習重在過程、思維方法的學習和思維水平的提高。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一個方案設計, 一個廣告創意,提出一種新見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掌握了具體知識和技能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習的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也就是學習過程的本身也就是所追求的結果。比如說,《鴻門宴》第六自然段中當劉邦逃脫,張良入謝獻璧時,憤怒的范增接過玉斗扔到地上,撥劍擊破玉斗,說:“唉!豎子,不足以謀!”教材的注釋是:“罵人的話,相當于‘小子’,這里指項羽和項伯”如果說學生能提出問題,認為這種說法不妥,通過查閱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形成小論文,即使結論不一定正確,它同樣有存在的價值。
(3)重應用。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為三個層次,A、概念學習。通過概念了解事物的性質。B、規則學習,懂得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C問題解決學習,運用概念和規則來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主要是第三層次的學習。其主要目的是發展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它與一般性學習的主要區別。如果說學生想做一個評論家,洞察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必須以語文為基礎,及時地選取反映新動向的重大國際事件作為評論對象,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熊熊燃燒了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火,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布什當選為美國總統后,布什政府對外政策有何新的動向?這些都在運用已有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通過研究可以提高學生的實用能力。
二、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整體設計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谡Z文研究性學習中,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有時比開展研究更困難。問題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但其根源依然是“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因此對現實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對大量資料的搜集和占有,是發現和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說明語文研究性有著廣闊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一句,按常規,教師說一說“不寧靜”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們多問一個“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他頗不寧靜的呢”,多查閱一下資料,多問幾個為什么,與學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單一簡單,除了政治原因外,有的說可能是經濟原因,因為朱先生是窮知識分子,又是一位正直的愛國人士,家庭發生了經濟危機;有的說可能是文化原因,因為朱先生是文化名人,一方面他受到“文化圍剿”比較厲害,應該有孤立無援、憤懣不已的感受;也有說是家庭原因的,甚至于有人說到信仰問題,這種研究如果提高一個層次,把它形成一個小課題的形式,那么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又如魯迅在給許廣平的書信中,常稱許廣平為“廣平兄”。也許我們一覽而過,沒有留下疑問,反轉一想,許廣平是他的妻子,學生,何以稱她為“廣平兄”呢?這里有什么深刻含義嗎?
問題的普遍性,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問題,都需要通過研究才能解決,問題同樣有它的“層次性”。問題由目標、條件、障礙三要素構成,目標――表明“問題”解決的對象是什么?最終要達到什么程度?條件――面臨“問題”,你已經擁有哪些主客觀條件?障礙――面臨“問題”,你需要克服的困難是什么?有無解決途徑?由這三個要素構成的問題,就形成了一般性的問題、較難的問題、需研究的問題三類,一般性問題,目標明確,條件充分,障礙不大,課堂上學生和老師可以共同解決;后二類是最容易形成課題的,但過去我們常常把一個較難的問題,當成了一般性問題對待,講一講,說一說就算完成了任務。發現了問題,不應由教師來解決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查閱資料,設計方案,提出對策,形成課題,寫成小論文。
摘要: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 信息技術成為一座架設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不可替代的橋梁。信息技術作為教育信息化條件下的重要的發展因素,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從目前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來看,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創造了條件和可能性,也隨之帶來了一些問題。深度了解信息技術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的利益以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對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包括出現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研究為信息技術下的語文課堂的教學、研究、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語文;現狀;作用;應用方法模式;變革
讓信息技術充分服務于高中語文教學,既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需要,也是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的需要。信息技術作為當今乃至未來社會必須掌握的一種技能,它不僅豐富了教學手段,也預示著未來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信息技術極大地推動了高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的發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沖擊著傳統教育。要深入了解信息技術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且對信息技術合理充分應用,做此項研究是相當有必要的。此研究通過CNKI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以信息技術、高中語文、應用研究為關鍵字進行了檢索,下載并整理了35篇相關文獻,提出16篇為重點研究對象。
1 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現狀
從圖1的柱狀圖中的線性趨勢我們可以得出近十年來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重視度越來越高。文獻主要來源中國信息技術教育、中國電化教育、中小學電教、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科技信息、新課程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在不同教學環節中的應用方法模式、在不同教學內容(古詩詞、寫作)中的應用方法或模式、信息技術下高中語文教學整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誤區及相應的解決措施等。
2 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筆者認為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大的價值,如陳爭京提出信息技術讓原本死板的語文課程變得生機盎然,拓展了作文教學,改善了傳統作文教學方式,擴大了高中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了語文素養[1]。王招平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豐富、直觀的感性材料(動畫、文字、圖形、聲音等)和高效、及時的反饋;培養研究性閱讀;為語文教學構建了一個多媒體、網絡和智能有機結合的個別化、交互式開放性的動態教學環境[2]。張笑則發展性的表明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3]楊蕊則直觀概括為8句話:濃厚學習氛圍,調動學習熱情;增加課堂容量,豐富課外知識;利于答疑解惑,實現方式轉變;促進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率[4]。
多位研究者以自己的認識講述了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中的巨大價值,但是各自所講述的價值是相對模糊的,淺層次的價值反復搬弄,而深層次的價值無人去仔細挖掘。毫無疑問,信息技術支持課堂圖文并茂、影音結合、動靜結合、信息容量大、傳輸快,活躍課堂,是教育界新型有力武器,獨特的“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多變化”的主體演示功能,使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象,能生動、形象、新穎、直觀展示
3 不同教學環節、教學內容中的應用與變革
信息技術作為語文教學工具實現了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的變革。信息技術下不同教學環節、不同教學內容中的全新變革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習。
3.1 教學內容
1)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2)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改變寫作工具、寫作過程和寫作形式。
3)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多媒體創設生動、活潑、有趣、愉快的課堂情境再現古人情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介入為研究性學習開拓了廣闊的平臺。信息技術為語文研究性學習提供了最有力、最便捷的支持。如:WebQuest、ThinkQuest、MiniQuest、BIG6、基于問題的學習、主題學習等探究性學習的模式[5]。
3.2 教學環節
4 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誤區及相應的解決措施
4.1 應用的必要性
新課程改革倡導提高課堂效率,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課件上的圖片、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可以讓學生生動地感受到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學生的學習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是有聯系的[6]。
4.2 存在的問題、誤區
信息技術教學優勢顯而易見,然而在課件制作和實際應用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1)強調媒體,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2)課件成為課堂中的主宰,學生不能作為一個課件的觀看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3)注重直觀,忽略文本的解讀品味;[7]4)課堂教學模式“形聚而神散,看不到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的真正改變和創新;5)人機對話導致師生產生交流障,多媒體技術卻喧賓奪主[8];6)課堂隨機生成應對乏力,多媒體教學課件播放的“線性”特點和在隨時調整方面的技術困難,要求課堂必須按照教師預設步驟來有序地實施[9];7)信息技術技術使用不當,課件設計質量不高;8)片面追求信息技術;9)過分強調教學的多樣性;10)一位注重教學設計過程精細化[10]。
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舉不勝舉,其中時尚化(片面追求時尚,失去教學目標),瑣碎化(缺乏關聯性),低幼化(展示表面的信息,抑制思考),過分追求多樣性最為突出。
4.3 解決措施
筆者提出學生應該應用現代網絡技術,閱讀量,促進感官認識,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努力做到:1)改變教學觀念,改進的教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2)拓寬教學思想,提高備課質量;[11]3)更新教學觀念;4)課前有效備課;5)提供方法指導;6)開發并利用好教材實例;7)實踐教學案例對比分析反思;[12]8.改變教學模式;10)師生互動活躍;11)信息技術與課本內容相融,擴大課本知識的外延;12)教給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方法。[13]提高教師素養為“第一要務”[14]
在應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必然的事情,找出問題的解決對策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信息技術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 更是一種理念。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1)處理好資源瀏覽與文本閱讀的關系;2)處理好語言感悟與感官感受的關系;3)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4)處理好人機關系。
5 應用研究建議反思與發展趨勢初探
1)應用研究建議反思
如今的信息化時代,高中語文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進勢在必行。我們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多媒體信息資源進行多媒體技術的組合,優化語文課堂教學。[15]在語文教學中,課文內容中涉及到的很多地方學生都沒有去過,很多事情也都沒有真正體驗過,有的內容很陌生,學生憑現有的閱歷難以理解。而我們的語文多媒體教學,可以將趴在紙上的文字活起來,生動起來;[15]喚起學生的形象再現感;幫助學生豐富頭腦中的表象;使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來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結合社會實際生活,多找一些合適的媒體資源如:文字、實物、圖象、聲音等來豐富課堂內容。[16]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特有的聲、光、電、影像組合和立體動畫效果,彌補傳統教學中用語言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學難點,為學生創設出一種既有利于身心發展,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2)發展趨勢初探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將走向高度融合發展的道路,語文教學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技術也離不開語文教學的襯托。
6 結語
信息技術在語文課程中,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學科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下雪語文,將復雜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提高了同學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必須反思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地位。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有兩種東西最能深深地震撼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钡赖略谌祟惿鐣械闹匾圆谎远?。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在當前備受爭議的重智輕德的教育背景下,人們所期望的德育是道德觀念在自我意識下愉悅地接受,道德情感在親身體驗中產生,道德行為在潛移默化中養成。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對于培養高中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品質具有重要意義。“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葉圣陶先生曾簡明扼要地概括了語文與德育之間的關系。中國自古就有“文以載道”“文因道存,道以文顯”的說法,“文”和“道”是不可分割的。德育因素在語文學科中并非是直接的,但它往往借助于文學形式間接地表現出來。文學作品是語文教學的內容,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內涵,受到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陶冶,從而無形之中完成人格的塑造。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語文課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基本任務。語文學科對學生德育,具有得天獨厚的的優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離騷》一文隱含的德育主題
古詩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是前人的思想文化的結晶。學習古詩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而且還能激發愛國情感,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峨x騷》作為中國古典詩文的杰出代表,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其蘊含的人文精神與德育作用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從人教新課標版的選文來看,結合教學實踐,可以歸納出這些德育主題:
1、熱愛祖國的品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這是《離騷》的主題,也是屈原人格中最突出的特點。作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千秋萬世同日月爭輝,感召著無數中華兒女在國家民族處于危難之際浴血奮戰以身報國?!皭蹏笔巧鐣髁x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第一要求,也是德育的主旋律。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是學科教學中滲透無痕德育的重中之重。
2、辯證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辯證看待屈原愛國忠君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歷史人物,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屈原生活的時代距我們已有兩千余年,他的作品必然帶有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要科學和全面地分析研究《離騷》思想傾向。同是愛國,不同時代和不同歷史條件下就存在著一定的歷史差異性。一是“國”的概念問題,處在列國分立紛爭的春秋戰國時代的愛國,很難與我們當今的愛國同日而語。二是在漫長的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君主與國家幾乎是同義詞,導致過去時代的愛國與忠君難以分辨。三是舊時代的愛國者在國破君亡之時,往往采用殺身成仁來自我了斷,從表面上看是至死不渝,究其深層次原因則可能是腐朽的名節觀念。
3、樹立目標,刻苦學習,提高修養
屈原在“紛吾既有此內美兮”的情況下,又堅持美政的理想,“朝搴o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刻苦自勵,提升自我,這對高中生樹立目標和刻苦學習都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4、創新精神
從政治層面上說,屈原敢于變革,提倡美政,敢于打破不合理的舊制度;從文學的層面上看,他繼承《詩經》的優良傳統,結合楚地方言,開創了楚辭新詩體,對后世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新天地。
5、自尊自愛,誠實正直
“沉思高舉潔白清忠”,屈原出淤泥而不染,不與小人同流合污,懷瑾握瑜,為人正直?!安晃嶂湟嘁奄?,茍余情其信芳”,即使別人不了解他,他也依然堅持自己的操守。其高尚品德為后人所敬仰。
二、在《離騷》教學過程中滲透無痕德育要把握六個環節
1、合理設定教學目標
首先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定位上,就應該明確:通過學習和鑒賞《離騷》詩句,體悟詩歌中“香草美人”的意象,總結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介紹不可或缺
屈原為實現楚國一統諸侯的大業,對內變法圖強,對外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由于屈原的改革觸動了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利益,屈原遭到群小誣陷和懷王疏遠,最后被頃襄王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之間?!峨x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作品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這里通過對當時社會背景和屈原生平的介紹,激發學生想要進一步了解屈原的欲望,同時也使屈原這位忠貞不渝的愛國者形象也在學生心中留下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
3、充分利用誦讀法這一語文學習的基本手段
教師示范背誦,學生集體朗誦。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朗讀準確,通過反復誦讀,進入詩歌情境,對于情緒激昂的地方要讀出抑揚頓挫,如“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等。詩人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切,對奸佞小人的嚴厲呵斥都要讀得有聲有色。通過誦讀,既加深了對必考篇目的記憶,又對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
4、通過細節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設置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加以剖析,如:詩歌開篇強調自己的先天稟賦,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詩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樣做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在行文上有何作用?“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設置,讓學生真正讀懂詩歌,理解屈原的愛國情懷和政治理想。
5、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辯證的人物形象分析
屈原的人物形象分析,是本篇學習的重點之一。應引導學生在全面了解屈原的情況下,對其人物形象做具體的、一分為二的全面的分析。屈原出身顯赫、自尊自愛、品德高尚、才能卓著、勤于修能、追求真理、憂國憂民、潔身自好、懷才不遇、忠君愛國、嫉惡如仇。他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和不向黑暗現實妥協的斗爭精神。然而就屈原一生的政治表現和剛烈的性格來看,他并不是一個十分成熟的政治家。先求適應再求發展,是任何政治家實現抱負的第一要義。屈原在心理上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遭遇困頓時過于苛責環境,而沒有從自身找問題。他性情嚴厲、因此孤獨無友。這些弱點是導致他在政治上難以成功的內因。
6、通過開放性探索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信念
一是對屈原投水自盡的探討。通過這個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學會以正確的眼光看待歷史問題,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積極樂觀,熱愛生命。應明確:屈原有著強烈的愛國之情。然而,就算他出身貴族,他的理想也只有在君王支持下才能實現,他的高潔的節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他便失去了支撐的柱石,屈原的自沉是黑暗的政治環境下的無奈之舉。從另一方面來看,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并沒有拋棄他,他自感理想無法實現便抱石沉江,他的心理有其沖動和脆弱的一面。戰國時期,有許多政治家如蘇秦、吳起、張儀等,離開故土后反而有更大的作為。屈原應堅強地活下來,因為活著便有希望。屈原的行為啟示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不隨波逐流,如果像“墻頭草”一樣“隨風倒”,人生就會失去方向;但如果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應該積極地改變自己,生命高于一切,要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是正確看待屈原的愛國之情。應明確:屈原的愛國思想究其根源,是一種“忠君”思想。戰國后期的“合縱”“連橫”之爭,是中國內部矛盾,戰國群雄都是周王朝的諸侯國。屈原力主聯齊抗秦的策略,是要在保衛楚國的基礎上,實現楚國的霸業,這是爭奪對諸侯國的領導權的內部斗爭,并非是抵御外敵侵略,對于屈原宗國觀念的存君興國,我們不必過于拔高理解。但是,我們也不能以今人的眼光苛求古人。國家動亂,民生艱辛,屈原心憂如焚,奔走呼號,盡管愛國之情有古今之別,但愛民之心卻無可非議。
閆達尉,教師,現居廣東佛山。
摘要:當前,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已較普遍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但探究學習似乎還開展得很不夠。筆者近來對學生的探究學習方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一些膚淺的觀點。
關鍵詞:語文;教學;探究學習;初探
當前,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已較普遍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但探究學習似乎還開展得很不夠。自主學習是探究學習的基礎,合作學習是探究學習的重要組織形式。真正意義上的探究學習是自主學習的最高表現形式,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和過程。其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筆者近來對學生的探究學習方式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探索,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
1.創設情景,引起學生探究的動機和興趣
所謂創設情景,就是表現課文所反映的兒童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場景以及與之相應的學習氛圍。目的在于誘發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與情感狀態同課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間的差距與矛盾,促使學生產生困惑、提出問題,從而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這種探究問題的動機和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心理傾向,是激勵學生自覺地參與教學過程的內驅力。
例如:《麻雀》一課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老麻雀為拯救自己的幼兒而準備搏斗的那部分段落:"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可是因為緊張,它渾身發抖,發出嘶啞的聲音。它呆立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我讓學生反復領會"緊張、絕望、發抖、嘶啞"等詞所表達的含義,體會此刻老麻雀的內心矛盾和思想感情。于是學生發問了:"老麻雀為何害怕?為何要冒險救小麻雀?是什么力量驅使它這樣做?"經過一番討論,學生領悟到了:愛――偉大的愛,是它冒險的真正動力。接著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麻雀的這種力量,人有沒有?在什么條件下,弱小可以戰勝強大?在問題情景的一步步引導下,學生經歷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形成了深層次的理性認識,使他們在內心深處產生了對弱者的同情。
2.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語文
語文實踐活動的基本因素是聽、說、讀、寫以及寓于其中的認知和情感因素。學生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不僅可以獲得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會學習語文,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2.1讀中生情,情中感知。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方面,小學語文教學在指導學生讀(包括速讀、精讀、研讀、品讀)的過程中,有任務的讀、有感情的讀,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2說中有辯、辯中探理。說的訓練在語文教學中也非常重要,他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錘煉思維過程,促進情商和智商的發展。我在設計說的訓練時,多采用辯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辯中探理。這里仍以《登山》為例。為了讓學生在說的訓練中探究事理,我引導學生思考:"列寧走了小路、也看到了日出,為什么回來時還要再走小路呢?這是不是自討苦吃,是不是真有必要?"我先讓學生找到意見相同的同學討論一下,討論怎樣才能說服對方,再開展辯論。學生迅速分成兩撥兒,激烈地辯論起來,最后雙方選出代表各抒己見。反方說:沒有必要,因為他已經體驗了小路的險,而且看日出的目的已經達到,沒有必要再去冒險。正方說:很有必要,列寧再走小路是想鍛煉自己的意志,這樣的鍛煉機會不多,列寧認為很有必要再走一次。正方的人數、氣勢、道理明顯壓倒反方,但反放并不示弱。這時候,我引導學生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列寧的話所包含的道理:"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咱們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煉自己的意志。"反復朗讀、辯論之后,學生達成了共識:列寧再走小路,很有必要。接著我又引導學生深思:意志是什么,人在什么情況下需要意志?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意志?學生經過一番討論和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懂得了意志是人的一種心理品質,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尤其需要意志。
2.3寫中有感、感中探義。寫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遷移和內化的過程,它更能體現學生的探究意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再以《登山》為例,我給學生布置了寫的作業:讀《登山》有感、我的意志力、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讓學生任選一題,要求寫的時候,談自己的感受和從中受到的啟迪,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3.運用探究式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3.1創設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自由民主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保證,是探究學習的最佳境界。例如:一個小組在導學《獵人海力布》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海力布把自己打來的獵物都分給了鄉親們,說明他不貪財。可是他為什么又要龍王的寶石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沸騰了,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他們在考試時,還出了這樣一道題:"假如海力布沒有變成石頭,會怎樣(續寫)"。這道題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只有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活動空間,真正實施"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2延遲評價,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在探究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學生就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而能促進使學生敢說、善說的有效策略是教師適時而巧妙的評價。我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最常用的有兩種評價:一是暫不評價。即在學生得出答案時,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我常常這樣問學生:"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的?你是通過哪幾個途徑得出答案的?"。這樣提出問題,可引起師生之間的激烈爭論,激發學生通過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求得學習、探究的方法。另一種評價是"歸謬法"。就是當學生得出錯誤的結論,并且還沒有意識到這個結論有什么不妥時,為了讓他有一個在思考中求知、在探索中尋識的過程,我有時會順著學生的推論走,采用歸謬法,讓學生自己否定自己,從而獲利真知。
在上述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我巧用教材,巧于質疑,靈活指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探究人和事中的情和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升華了他們的人格,培養了他們的探究精神。
摘 要: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豐富了學科教學的表現形式,在很多時候這類教育技術的應用與實踐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效率。在語文教學中,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對于優化課堂教學也是比較重要的。技術的應用往往在學科的教學中改變的不僅僅是形式,更多則可能是觀念和思路。
關鍵詞:教育技術;優化;語文學習;教學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其在學生認知發展和能力形成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如何利用如今現今的技術手段來對語文的課堂教學進行優化,以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逐漸成為了一個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問題。[1]
1.關于教育技術的概述
廣為人們認知和認可的教育技術概念是這樣的:教育技術就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管理、利用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而就目前而言,在學科教育教學領域被人們廣為認知和普遍接受的則更多地集中在一些信息技術或者是計算機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具體的應用和實踐。
教育技術既是教育也是技術,教育是主要的出發點和歸宿,技術則是主要的表現形式和途徑。教育技術已經成為了一門特有的學科,并有很多的工作者、研究人員對此進行研究深化,它的理論體系已經形成并且朝著更深、更廣的領域進行發展、拓展中。
2.語文教學中的教育技術
語文學科屬于基礎性學科,在整個教育教學體系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語文教學歷來也被教育界所重視。很多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因為自身的努力和不斷研究形成了自己一套特有的教學方法和理論體系,而這些人也大都成為了教學名家,換句話說,從事語文教研工作的人員更容易在實踐中成為教育領域中的精英。[2]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其教學方法的可選擇性更大、課堂表現形式的受限制因素也不是那么多。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采取一些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或者說教育技術手段是可行的,這也是語文教學的特點所形成的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語文教學對于教學方法、知識表現形式的多樣化需求實際上是相對較高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教育技術手段往往能節省很多的時間,也更能幫助學習者直觀地理解一些知識和內容。[3]當然以上這些都是相對的,在具體的實際教學中也許情況也不是這樣的,這里所說的只是一個總體上的情況。
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是有廣闊的應用空間的,以語文教學為載體能夠更好地實踐一些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同時,語文教學中對于教育技術手段的實踐和應用,對于進一步豐富教育技術的理論體系等方面也是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對于技術的改進也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應該說技術的發展是離不開其具體在實際行業、領域內應用的,這點對于教育技術也是同樣適用的,教育技術相關技術手段的發展和進步,都是需要植根在具體的學科教育教學領域內的。
3.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利用教育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率
(1)在語文教學設計環節中,充分做好教育技術手段應用方面的設計。教育技術手段是可以提升語文教學的實際效率的,但是如果應用不好的話教育技術手段則會形同雞肋,完全失去其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價值。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需要對可能用到的教育技術媒體、素材等進行充分整合,結合實際情況做到具體有效地應用。
(2)開放、自主化的教學模式,更多地應用在實際的教學環節。自主、開放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在這樣的模式下需要教師主導,但是教學“教”的角色被淡化,學生“學”的作用是主體。這樣的環境下,一些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是可以起到一定替代教師“教”的作用的,而且這樣的“教育者”可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3)充分發掘新技術、新理念,貫徹實踐于實際的課堂教學。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一些新技術、新理念需要被教師關注,在對這些技術進行關注和認識的過程中,重要的還是需要對這些技術與語文教學如何結合進行探究,當然也要考慮到具體的條件,可以作為參考但是絕不能將其當作一種硬性的指標來看待。[4]
總的來說,在語文教學中實踐教育技術手段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實際的應用中必須要考慮到實際的具體情況,不能單純地將其當作一種指標來看。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
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具體進步和發展,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學的效益。新課程應改變“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但學生們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的狀況,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有效教學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根據課堂實際變化不斷調整教學,使課堂具有明顯生成性。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對教學實效的認識和做法。
一、確定目標,以趣引路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仍然是依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那么對于教學目標的把握直接關系到課堂實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關注教學目標,結合生成及時調整預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在導入時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學習任務。例如在設計二年級上冊《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一課的導入時,我圍繞緊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升旗時的莊嚴隆重”這一目標,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結合每周一的升旗儀式的生活經驗,提出:“升旗儀式上我們學校的旗手們的表現給你什么感受呢?”學生在這樣鮮活的情境中,了解“莊嚴隆重”這個抽象概念也就容易多了。興趣是有效學習的“推手”,因此應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創設情境,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讓學生在興趣驅動下主動學習。
二、自主學習,以疑尋知
課標指出:“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條件下學生高品質的學習。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活動機會,使學生身心得到解放,這樣學生才能敢想、敢問。一旦學生在認知上產生疑問困惑,就能激發他們去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如三年級上冊的《鷸蚌相爭》,學生在觀察插圖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出“鷸和蚌怎么會這么傻被打魚的人輕易捉走呢?”接著我讓學生通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它們“傻”在哪里。這樣寓言的寓意就被學生疑問帶出來了:不能互相爭執不下,不然結果就讓第三方撿到了便宜。實踐告訴我們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而尋求到的知識是學生記憶中最深刻的,這樣的知識已成為學生自己的、活的知識。
三、優化課時,以點帶面
提高教學實效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使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充分利用。雖然一節課只有40分鐘,但是我們應將教學活動聚焦在有限的目標內,抓住關鍵點,以點代面,提高教學實效。
例如,我在執教《廬山的云霧》一課時,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我緊扣“千姿百態”和“瞬息萬變”這二個關鍵詞,讓他們把體現這二個詞語的優美詞句以提綱形式羅列出來。學生動手摘抄的時候不但加深對這些好詞佳句的理解,而且對于這種以中心句提綱挈領的形式有所領悟。這樣的課程結構,教師所教時間不超過15分鐘,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四、巧借錯誤,以思促悟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睂W生的錯誤是一種鮮活的課程動態資源,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要善待、引導學生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悟出真理。二年級上冊《小馬過河》,閱讀到課文第五自然段后,我讓學生思考小馬是聽老牛的話對還是聽松鼠的話才對呢?學生一下子討論開了,班里分成了三個陣營:贊成老牛的、贊成松鼠的、還有徘徊在二者間的中間派。在這有趣的格局下,我讓各方代表陳述理由,最后在激烈的爭辯中悟出了道理:老牛和松鼠的話不全對,小馬要自己下河去試試,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巧借錯誤,既可以幫助學生檢查、分析、查找出錯誤的原因,又能使學生真正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讓“錯誤”服務于教學和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豐富我們的教學機智。
五、適度拓展,以淺入深
《新課標》非常重視語文課的容量,重視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并把“拓展”和“延伸”列入了課堂模式之中。例如在教到三年級上冊《好伙伴》這一課時,我注意到主人公“獵狗”和“烏鴉”兩個好伙伴之間雖然有著感人的故事,可是文中卻不曾有二者之間的對話。在學習了課文之后,我給學生一道題目:在獵狗掉進枯井后,烏鴉怕獵狗被餓死,一次又一次地叼肉來給它吃時,會如何鼓勵獵狗?獵狗又會如何感謝這位好朋友呢?請結合這個情境為它們設計對話。下面是學生的設計方案:
獵狗:烏鴉,我的好伙伴,你這樣飛進飛出為我送食物,真讓我感動!
烏鴉:獵狗,你要堅持住,馬哈多會來救你的。
獵狗:井太深了,夜晚來時我特別害怕,真想再回到你們身邊??!
烏鴉:你很快就能出來的,主人也在四處找你了,他已經看到我朝這邊飛來了,一定會發現你在這兒的。
獵狗:你真是我的救世主!
真沒想到學生的構思不僅能緊扣文本,還把自己的理解加入其中。對話充滿了童真童趣,把二位好朋友友誼的境界升華了。
綜上所述,真正的課堂又是生成的,教師應運用教學機智及時調整教學預設,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發展。充滿智慧和藝術的課堂,必將超越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內容脫離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來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以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必將使得法制的神圣光芒照進語文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幾點建議:
一、語文老師要在語文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
作為學校,班級里也會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例如在學完《威尼斯商人》之后,我在班里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在學習《那樹》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我為‘老樹’寫訴狀”的活動;在學習《羚羊木雕》時,可以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誰動了我的羚羊木雕”;震驚全國的“阜陽假奶粉”事件發生后,可以要求學生舉行“我為‘大頭娃娃’做律師”的綜合實踐課……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盡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氣,在語文的世界里酣暢淋漓的遨游。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的各種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最為重要。
二、語文老師要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育
學生讀書閱讀,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游記》、《水滸傳》等又是學生非常愿意的古典名著。以《西游記》為例,談自己是如何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平臺適時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水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
三、語文老師要在學生的寫作中進行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1)利用法律條文的語言特點,引領學生品味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體會準確使用詞語的重要性。說明文是文體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說明文的教學、尤其是事理性說明文的教學則因其枯燥、乏味而讓大多數語文教師頭痛不已。其實,法律條文便可以成為我們教學事理說明文的最佳助手。
(2)利用法律文書,指導學生學習記敘的表達方式在議論文、應用文中的合理運用。
(3)搜集《今日說法》標題,體會作文擬題技巧。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欄目深受大家喜愛,它的成功除了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外,還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這是向我們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好辦法。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嵥榈慕逃虒W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們教師要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根據課文的教學需要,找準融合的整合點,選擇相應的信息資料和教學策略,使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整合達到無縫隙的的融合。那么,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呢?
1.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教學中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來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解決學習中單調枯燥的問題,學生既感到有趣,同時又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教師要深入鉆研教學文本,從教學文本所提供的語言信息中精選出為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所規定的那些最具有語文價值的部分,精心地研究,把它作為整合課的整合點。在語文教學的過程,教師要通過語言文字訓練向學生傳授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事物,并逐漸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這一過程是感知、理解、鞏固、運用四個環節的有機統一。為了保持并端正這種興趣,我們更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不斷深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使用的教學課件應具有互動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雙方的隨機交流,信息技術的交互性,使得學習的互動性增強,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真正開放,這也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課的生命力所在。聆聽音樂,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松了神情,活躍了思維,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發揮;展示圖片,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學圖景片的視覺效果,通過展示與課文相聯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讓學生自由觀察;播放動畫,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利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配備的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各抒己見,必將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得以最大程度體現。
2.恰當運用信息技術,結合學科特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2.1突破難點,拓寬視角。課文中的難點單憑教師講解有時是難以理解的,通過先進的電教媒體形象的演示,能清楚的把一些難以演示的實驗,不易理解的科學規律等變得具體化,化難為易,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使空間想象力、綜合分析能力得到開發和發展。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的整體感悟訓練中,彰顯出其獨特的導思引悟優勢:一是可以提供形象直觀的多面式學習內容,奠定整體感悟基礎;二是能提供多感官綜合刺激,導思引悟,激發情感,有利于學生參與感知語言的實踐。如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爬山虎如何向上爬對于學生來說缺乏了解,因此可以制成爬山虎向上爬的課件,以動畫為主進行展示,讓學生仿佛真真的看到爬山虎長葉、莖上伸出細絲,細絲觸著墻頭上變小圓片,巴住墻如何一腳一腳向上爬的全過程,清晰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看的清楚聽的明白,溶入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教師此時只要稍加點撥,即可為學生突破難點。教師精心制作以學為主的課件,或構建相關"資料庫",讓學生通過相關資料的閱讀,在線討論的實踐,在線測試的檢驗等相關鏈接,增大知識儲備容量,拓寬了視角。
2.2借助圖像,放飛想象。運用信息技術,在設計課件時對所學內容進行情節處理,采用有所跳躍,有所省略的方式,特意給學生留出想象的空間。利用信息技術將課件中的動畫定格,請學生們延伸想象,續說故事,可有不同的結局,這無疑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力。
3.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要能夠做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采取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好的教學手段包括:
3.1實物演示。寫入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中的許多物體,孩子們都沒有親眼見過。孩子們一概不知,如琥珀。這很不利于孩子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準備幾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琥珀,上課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分別演示給學生看。由于是實物,他們看的興趣就會很濃,看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很細心;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提出許多自己認為還不明白的問題,然后通過詢問查找討論,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創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強。
3.2摹擬試驗。例如《畫楊桃》,同是一個楊桃,它能被畫成不同的形狀。其原因是每個學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楊桃的形狀就不一樣。教師可以把一個楊桃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在屏幕上,讓學生試著自己也去畫一畫,然后再變換位置看。這樣一畫一換,雖然學生僅僅是動動手動動腿,但他們在動的過程中已經是鍛煉了自己的一種創新能力。
3.3虛擬假設。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的主人公結局都是極具有懸念性的。如《凡卡》《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他們后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我們可以把這些文章的圖片通過剪輯整理合并在一個地方,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虛構成一段文字講給同學們聽。此舉一方面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綜合考驗。
4.結束語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信息技術的多樣性與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整合中協調統一,使學生聽說讀寫加強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進行了,這也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課的活力之所在。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目標,是建立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與學的改革基礎之上。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因此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這一雙贏的新型教學模式定會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與整個社會更精彩。
同樣是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與傳統語文學科教學存在很多方面的差異。語文學科教學豐富的教學理論內涵和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可以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借鑒和指導。本文從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比分析了對外漢語教學與語文學科教學的異同,指出二者可以相互借鑒。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漢語熱”不斷升溫,世界各個國家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F如今,不但有大量的外國留學生到我國來學習漢語,而且在國外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熱愛漢語,他們渴望學習漢語,接觸中國文化。持續升溫的“漢語熱”直接導致了對外漢語師資的擴大。迄今為止,我國多所大學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培養了眾多優秀的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人才,漢辦每年從高校中選聘優秀的專業人才到國外的孔子學院任教。
一、教學對象的對比分析
對外漢語教學指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教學,其教學對象大都沒有漢語基礎甚至是零基礎,這些人不熟悉漢語與漢字,不了解中國的文化,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而語文學科所面對的是長期生活在中國并一直都使用漢語的學生,他們對語文學科有一定的了解,會寫會用漢字,了解中國文化,能夠很好地運用漢語使用規則。所以,對外漢語所教的學生在知識遷移方面會比傳統語文教學的學生困難的多。因為在語文學科的課堂上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都是同一年齡層,有著相同的文化環境。但對外漢語課堂上的學生文化背景存在差異,教師需要了解各國文化,因地制宜地進行教學。
二、教學目標的對比分析
第一,對外漢語教學與傳統的語文學科教學的教學目標都對詞語的掌握做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在選擇生詞和對詞語的掌握程度方面卻有著不同的要求。例如,高中課本中《林黛玉進賈府》一文中的生詞“阜盛、敕造、紫檀、雕梁畫棟”等,這些都是一些比較生僻,在生活中不常用的詞語,教師在課堂上不會細說這些生詞,認識生詞往往是學生課前預習的工作。對外漢語高級教材《我們天天在說謊》中的生詞列出了“大手大腳、將心比心、炫耀、無所不能”等詞語,而這些詞語是不會在初高中語文教材中出現的,但在面對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者時,教師需要落實到每個字的讀音,例如“手”是第三聲,學生可能會發不好這個音,教師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示范并且一遍遍地糾正讀音,直到他們讀準。除了要學生讀準讀音外還需解釋字詞,“大手大腳”這個詞學生會理解為人的手和腳都大,對外漢語老師就需要向他們解釋“大手大腳”的引申義為花錢、用東西都不節省,比如說“這個人花錢大手大腳的”,這是在指責這個人浪費錢,不懂節約。在傳統語文學科教學的小學階段,語文教師會著重講解生詞,要求學生會寫;初高中階段,教師只會指出那些生僻字的讀音和意義,很多是學生提前自學的。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對生詞的學習是貫穿整個教學階段的,需要學生掌握課文中的重點詞語并能夠正確使用詞語進行對話。對外漢語的學生對于詞語的掌握程度在于能否正確運用,學科語文中對于詞語的掌握不同于對外漢語的要求,它還需要學生了解詞語的更深層次的意義、詞語的色彩意義,比如虛偽是貶義詞。
第二,兩者的學生都會接觸到語法學習,但是對外漢語教學更加重視語法規則的講授,而語文學科教學接觸到的語法知識是粗線條的。例如“就”這個語法點,語文教師會簡單地說明它是一個時間副詞,而對外漢語教師會在其詞義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它的用法,包括“就”在句中的位置和經常跟它搭配的詞,也會歸納出其在句中的結構“主語+時間狀語+就+動詞”,用“就”表示說話人認為動作或者事情發生的早的時候句子末尾要加“了”,這時結構就是“主語+時間狀語+就+動詞(+賓語/補語)+了”??梢?,對外漢語教學更加重視語法知識。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生從小接觸漢語,他們知道如何使用漢語,但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生不了解漢語的規則,而漢語中很多詞語有不同的用法,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注重這方面的講授,讓學生了解漢語使用的規則。
第三,兩者都要求學習者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文章所表達出的感情,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上下文推測理解詞義,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含義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和主旨的理解。中級課程《小議食文化》中的教學目標有一點是鍛煉學生的猜詞能力,“阿里來中國留學三年了,他說的漢語很地道,大家可以向他學習學習?!边@句話中的“地道”一詞便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釋,這需要學生根據詞所在位置的前后句來推斷詞在文中的意思。再如《雷雨》中周樸園用了“賢慧”、“規矩”來形容梅小姐,這對于有著牢固的語文基礎的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對于從零開始學習漢語的人來說卻不容易,更因為文化的差異,他們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詞語,教師在講解時便需要結合我國的文化特征。
最后,語文學科教學是將學生的終身發展納入教學目的,而對外漢語教學則更多的是將漢語作為語言交際的一種工具,這是兩者教學目標差異的根本所在。語文學科教學除了要教語言知識,提高學生們的語用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從根本上說是為了應用漢語。
三、教學方法的對比分析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教師上完一節課之后發現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并不是因為教師教學水平不高,而往往是因為沒有選對教學方法。如果教師想要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很好的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那么教師就應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前需要根據學情、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選擇不同的方法,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所以,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方法的選用。
教學方法是為完善教學任務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對外漢語教學與語文學科教學二者的差異首先反映在教學目的和任務上,任何教學方法都服務于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是語言交際,語文教學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身心健康的發展。因為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外漢語教學注重發音語法教學,語文教學注重閱讀和寫作。所以,根據教學任務與教學內容的不同,二者會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二者存在著區別,但又有些方法卻都適用于它們兩者,只是在運用時它們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像情境教學方法不僅適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也可以應用到語文教學中。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學生沒有到過三峽,他們很難想象有關三峽的畫面,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紀錄片作為課堂導入,不僅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解到不同時間段的三峽時,教師還可以用幻燈片展示相關圖片,讓學生將文字與畫面相結合,在腦海中出現秀美的三峽與險要的三峽,這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同樣,練習法也適合對外漢語教學,俗話說的好,“光說不練假把式”,對外漢語教學也同樣需要學生多做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在《小議食文化》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訓練學生依據上下文推測詞語含義的能力,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些選擇題,如“地道的菜要做幾天幾夜( ) A、道理B、真正的C、地下通道D、好吃”,或者是給學生一個句子“這幅畫很出名,被很多人津津樂道”讓學生分組討論“津津樂道”的含義。適當的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復習所學知識,及時地進行查漏補缺。
當然,有些教學方法更適合一種教學內容。比如語法翻譯法,因為語法翻譯法的特點,它并不適合語文教學,但是它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更能體現出其存在的價值。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時要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教師運用聽說法、歸納法、對比法等方法,讓學生快速正確地掌握語言知識并能夠熟練地使用漢語普通話進行日常的交際。
對外漢語教學形式是小班教學或者一對一的教學,而我國的語文學科教學形式是班級授課制,加之教學對象的不同,決定了兩者在教學方法上存在著不同。語文課堂以講授法為主,教師是課堂的領導者,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隨著中國教育理念的變革以及吸收國外的優秀教育經驗,中國的課堂正在朝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向邁進,討論法正體現了這一點。
語文學科教學歷時長,實踐多,經驗足,無論是理論的積淀還是實踐的總結都能給仍處于探索階段的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借鑒和指導。同時,由于對外漢語教學接觸到不同教學理念,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在其自身發展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與傳統語文學科不同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因此,對外漢語教師在向語文學科教師取經的同時,傳統語文學科教學也可以對照對外漢語教學,反思自身教學中的不足,促進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
(夏琰 揚州大學文學院 225000)
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也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認為這兩句話從兩個不同的方面概括了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同時也從兩個不同的層面來詮釋了教師工作的特點。教育學生的目的不僅是要都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交往。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正所謂“育人先育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國的教育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德育作為“五育”之首,如果一個學生連起碼的道德都沒有,還談什么全面發展呢?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場所,肩負著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的,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培養目標也有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成為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蓖瑯右彩前选暗隆狈旁谑孜???梢姷掠逃趯W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時在各學科的教學中也應該滲透德育教育,特別是語文學科更是這樣。因為語文學科的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的學科特點所決定。同時語文學科又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
要完成基礎教育任務,加強素質教育,只靠每周一節思想品德課,一節班隊會或開展幾次活動來完成是不夠的。那么主要陣地是什么呢?是各科教學!這才是德育最主要的途徑。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是德育與傳授知識相結合的有效方法,也是改進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來,我一直把德育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科的教學工作中并有了一些體會。
運用情感因素,滲透思想教育。因為語文學科是一門思想性很強,情感因素豐富的學科。文章的字里行間都滲透了人間真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什么是“是非曲直”等都能從文本中體會到。從而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凈化、陶冶。在教學中要有目的會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教材的中心思想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如我在講《紙船和風箏》這篇課文中,我就以飽滿的熱情,生動的語言創設情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引起思想上的共鳴。學生不僅懂得了寬容、諒解,而且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他們對友誼的理解和認識。在班上同學們積極互動,說說別人的優點,找找自己的缺點,談談如何去寬容、諒解別人。如何去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這樣讓學生學會尊重,學會交往。我相信這會讓學生受用終身。
“感人心者莫乎情”。在語文課文的教學中,能使文章的情感、教師的情感、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我想這樣的教學才能算是實現了德育教育在語文課教學中的“有機滲透”。才不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情感傳到作用,落實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受到“情”的陶冶、“理”的啟迪,這樣就能收到“遷情入化”“潤物無聲”的德育教育效果。
摘 要: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效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本文調研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現狀,分析了學科整合的主要表現形式和技術手段,并對存在的問題和可行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規劃。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學科整合;語文學科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整合的探索
1.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語文學科得到較多關注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已成為一種趨勢,給學科教學創新和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1]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該學科的課程教學進行整合,已成為提升語文教學效果的一條重要途徑?!缎抡n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語文課程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2]
目前,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研究與應用深度上,各學科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別。通過統計分析教育信息化領域三大核心刊物(《中國電化教育》、《電化教育研究》、《中小學電教》)近三年發表的論文,共得到181篇涉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論文。其中,各個學科所占的數量與比例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在基礎教育階段的眾多學科中,語文以18.3%的比例位列第二,僅次于數學學科。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得到了較多關注。究其原因,主要是語文學科作為一門重點學科,教師和主管部門對信息技術與該學科教學整合較為重視,并且該學科的實踐過程和應用效果更具示范性,因而相關研究和應用的成果較為豐富。
語文教學不是單純的識字造句、閱讀理解或作文,而是要通過構建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語言來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技能,鍛煉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教學過程大體可分為感知、理解、鞏固、運用幾個階段。[3]在信息技術學習環境中,學習資源圖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動態感強等傳統教學技術無法具有的優點,有利于再現其它直觀手段難以展示的語文教材中的有關形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事物,進而優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4]正因為如此,在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已成為越來越多教師的自覺選擇。
2.存在的問題
與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程度更高的數學學科相比,語文學科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上距離學科教學的現實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信息技術產品
在數學學科中,幾何畫板是被絕大多數教師所熟知的教學支持軟件。在大多數師范類高校的數學教育相關專業中,幾何畫板已被設置為一門專業必選課或選修課;基礎教育階段的在職教師信息技術技能培訓,也把幾何畫板列為首選軟件。在語文學科方面,相關的教學輔助軟件、資源庫、教學平臺等信息技術工具不少,但沒有一個得到普遍認可和較廣范圍的使用。
(2)理論研究較多,實踐應用少
在現有大量關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論文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理論研究方面的文章多,實踐應用方面的文章較少。有些論文動則模式研究,概念名稱混亂,充斥著大量套用教育理論的“教學模式、原則和方法”,卻很少有結合具體課程教學的應用過程和效果分析。一線教師若真按照這些模式進行整合時,卻發現無從下手。
(3)實踐應用的深度較淺,范圍較小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跟風現象,從最早的e-Learning、Webquest、Blend Learning、Mobile Learning 到Moodle,各種各樣的整合都有,看似熱點頻出,但事實上這些整合應用的范圍較?。ù蠖际悄硯讉€教師在一個班級或一個年級中進行的),時間短(一兩節課),因而應用的深度有限,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不大。
3.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經典成功案例――小學語文“四結合”[5]
多年來,我國教育信息化做了很多工作,但教育效果上并沒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底子較薄,前期工作主要以硬件環境建設和教學資源的數字化為主,忽視了信息技術與具體學科教學相融合的研究與應用,包括研發面向具體學科教學需求的信息技術、探索信息技術與具體學科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和方法等。
《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以下簡稱為“四結合”)是信息技術與具體學科教學進行整合實踐的一個經典成功案例,它是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于1994年批準立項的重點科研項目。項目由何克抗(北京師范大學)、李克東、謝幼如(華南師范大學)、王本中(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作為總課題組負責人,根據需要還吸收了一批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學科教師和計算機軟件技術人員參加研究。試點校涉及幾百所小學,遍布全國20多個省。
“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探索計算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以及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和方法。該試驗第一階段的目標是“識字、查字、編碼、打字”四結合,其具體目標是:①研究一套能實現“四結合”的新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探討實現“四結合”的教學理論問題。②編寫一套實現“四結合”教學的新型小學語文文字教材。③研制與“四結合”教學配套的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多媒體軟件。
由于第一階段試驗的反映效果很好,試驗進一步擴大。從小學擴展到中學,加上計算機硬件的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四結合”不僅僅停留在認字打字的階段,還發展到為第二階段四結合――“識字教學、閱讀理解、作文訓練、電腦運用”四結合。
“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眼、手、耳、腦并用,通過計算機手段實現了因人而異的個別化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他們個性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八慕Y合”教學改革試驗,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規律和需求充分結合,為運用先進教育思想和認知學習理論探索基礎教育改革找到了一條可供借鑒的途徑。
4.語文教學中主要的信息技術手段
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綜合,涉及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知識點零散而廣泛,一個單純的軟件難以滿足學科教學的所有需求。
通過調研市場上的與語文教學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和方式,可以發現,信息量大的資源庫(包括資源網站和平臺)和滿足語文教學某一個方面需求的軟件是面向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兩個最主要形式。以下分別對語文資源庫和相關軟件進行介紹。
二、語文資源庫
1.資源網站分類
在卓越、當當網,可搜索近百種與語文教學相關的軟件類產品。其中面向小學語文教學的居多,中學的少;資源類產品多,平臺工具少。按網站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6]
(1)門戶型網站
門戶型語文網站是指以語文教學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網站。這些網站資源豐富,全方位地輔助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內到課外,從交流到分享,從素養到應試,可謂一應俱全。門戶型語文教育網站不僅是提升語文教師綜合素養的一個平臺,而且是加強各地語文教師之間交流的一個樞紐,同樣也是輔助學生課外學習語文的一個舞臺,有中華語文網、三槐居語文網、語文超市等。
(2)資源型網站
資源型語文教育網站以提供優質語文教學資源為主。這類網站搜集、整理、篩選各類資源,然后分門別類地存放于網站之中,以供廣大語文教師檢索下載。這類網站就像一個語文教學的數據庫,提供語文教師教學過程中所需的一切資料。這類網站為語文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幫助,因而也是目前各類語文教育網站中最受歡迎的一類,有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語文資源網等。
(3)論壇型網站
這類網站重在交流、信息。由于教師大都希望直接得到自己需要的資料,而不是討論學習。這類網站受歡迎程度較低。
(4)博客型網站
博客的最大好處是能讓普通教師發出自己的聲音,有助于同行之間溝通交流。但目前大多數普通教師寫的博文,訪問者寥寥無幾。一些名師的博文受到追捧。
(5)主題型網站
辦大型綜合性網站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所以一些小網站專攻某一方面,突出主題特色。譬如有專門搜集詩文朗誦資源的網站,有專門輔導學生寫作文的網站。
2.資源分類
上述這些網站資源大致可分為識字寫字教學資源、閱讀教學資源、寫作教學資源、口語交際教學資源、綜合性學習資源以及語文課程評價資源等類型。
(1)識字寫字教學資源。學習語文,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識字寫字階段,它是義務教育階段最重要的教學任務。這方面的資源比較齊全,譬如對于常用漢字,都用動畫形式給出讀音、筆順、筆畫、偏旁部首、組詞五個部分。
(2)閱讀教學資源。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文學作品的閱讀。網絡可提供大量免費的電子書,并且與傳統的紙質媒介相比,題材更加廣泛,呈現內容更加豐富。
(3)寫作教學資源。網站為寫作提供素材、個性化的指導及交流平臺,以往很難發表的學生作文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公開發表,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4)口語交際教學資源??陬^為語,言之為文??梢?,口語交際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網站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口語交際素材資源、范例資源以及教學方式資源。譬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熱點新聞進行討論,或者是下載朗誦資源進行模仿。
(5)教學評價資源。語文教學評價,是語文課程實施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傳統的語文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而新的語文課評價轉向對學生學習能力、發展潛能和多元化的評價。
三、語文教學相關軟件
1.漢字宮
《漢字宮》把3500個常用漢字,依據漢字的“相似原理”,用古人造字的神話故事,運用現代數字影視技術,采用故事電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觀賞中愉悅身心,玩耍中學習漢字,是具有創造性的漢字識字方法?!稘h字宮》具有如下六大特點:
①符合兒童形象思維特征和認知事物特點,激發兒童潛能,開發兒童智商。②倡導興趣教學,使兒童在看動畫的愉悅氣氛中學習語言知識,既在學中玩,又在玩中學。③全新的幼教視聽教材形式,充分調動兒童的多重感官,使兒童牢記語言知識點,提高語文綜合素質。④語文內容極其豐富,全面與小學教育接軌。涉及天文、地理、植物、動物、人體、器物、自然環境等領域3000多個知識點。⑤培養兒童自主學習能力,使孩子在較少教師和家長的參與下,也能獨立學習,為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⑥綜合了多名幼教專家、兒童心理專家及優秀幼兒教師的經驗與智慧開發制作,并得到實踐的驗證,科學性和操作性極強。
《漢字宮》榮獲2004年好萊塢國際電影電視新星獎最佳創意獎。
2.翰林匯智能題庫:高中語文(軟件)
翰林匯智能題庫產品包含高中語文、高中數學、高中英語、高中物理、高中化學、高中地理、高中生物、高中歷史等8門學科。學科試題總量超過6萬道,集全國特高級教師的經典試題和優秀一線教師的大量新題。其功能主要包括:①試題管理,可增加、修改、刪除或輸出試題;②智能組卷,可快速生成不同類型的整套試卷;③手動組卷,按需手動組卷,使試卷完全個性化;④試卷分析、添加、修改、收藏和輸出;⑤開放性設計,開放的出入口,如自建題庫、增加、修改、刪減試題;⑥試題可隨意導入導出;⑦查詢性能,查詢簡單、準確、快捷;⑧應用領域,考試組卷、試卷分析、題庫設計、題庫管理。
3.交互式電子白板精品課例:小學語文(軟件)[8]
《交互式電子白板精品課堂》系列光盤是由中國教育類核心期刊《中國電化教育》雜志、全國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聯袂打造而成。
該課例集匯聚了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觀摩大賽的全部精華,集成了眾多一線名師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體會與感悟。這些精品課例可以在實踐中指導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環境下開展教學設計和課程教學,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4.初中語文多媒體備課系統七年級
《初中語文多媒體備課系統七年級》由文字資料(電子書)、圖片素材、視頻素材、音頻素材、課文朗讀、素材下載、網絡升級等7大類內容立體化構成。目前新課標、新課程給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順應這些新情況,該軟件產品以“大語文”的意識組織框架,進行系統性、多角度、多維度的編纂。
5.備課好幫手:(語文八年級上冊)(軟件)
開放式多媒體教學課件《備課好幫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和北京東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全國數十位課程標準專家組成員、著名特級教師以及一線優秀教師傾力研發而成,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課程資源促進有效教學的研究與實驗”研究項目。它包含備課資源和示范課兩部分。
6.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七-九年級)6CD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學軟件由三辰影庫音像出版社和河北遠東博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特邀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數十位一線優秀骨干教師、教育教研專家及教授(其中數位是參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制定的核心成員)研發而成。它以計算機技術與多媒體教學為技術環境,以PPT電子課件為基本平臺,以文字、圖片、動畫、音頻與視頻為基本元素,把各相關的課程標準、知識要點、重點難點、知識闡發、歸納總結及練習鞏固等整合成一個多媒體教學輔助平臺。
7.小學語文詞語智能記憶訓練
包含了成語的拼音、解釋,同、反義詞,例句等,還有近2000個詞語的近、反義詞,多達2000條的成語例句,2000個成語的真人發音。
該軟件在詞語的學習、辨識、記憶方面提供了多種便捷手段。軟件包含多用戶(身份)記錄、詞語跟讀、成語互義,成語與詞語的同義詞、反義詞、單詞卡管理等16種功能,幫助學生輕輕松松記憶成語、詞語。具體包括拼音,解釋,讀音,根據成語選擇正確的解釋,根據解釋選擇正確的成語,根據成語、詞語選擇相應的近、反義詞,根據給出的近、反義詞選擇成語、詞語等。
此外,該軟件還有58首經典唐詩和45首經典宋詞,以及每首詩詞的內容、作者、注釋、說明、譯文,再加上50道詩詞的相關練習題。
8.小學作文金鑰匙
該軟件匯集了100多個作文題目與命題分析,收集了全國各地、各個時期的優秀作文,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詞匯量,并對學生寫作起到啟發和開拓思路的作用。該軟件主要包括四個模塊:①詞語小天地,按照寫景、寫人、寫物、其它分門別類地匯集了極為豐富的詞匯,使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能夠做到詞語豐富、語言生動;②作文賞析園,以寫景狀物、記人、記事、議論、說明、應用為標準,對每類文章,按照寫作的知識點,給出了完整、實在的寫作方法的指導;③作文精品屋,準備了20篇優秀獲獎的作文作為模塊,供學生欣賞和模仿;④作文小題庫,匯集了100多個作文題目,對其進行了較為貼近小學生作文實際水平的淺顯易懂的分析,對提高小學生作文的文字表達能力有相當的參考借鑒價值。
9.漢語拼音互動學習
該系列學習工具和資源由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多名一線優秀教師共同開發,從認、聽、讀、寫、練等多個方面幫助小朋友學習漢語拼音知識。
漢語拼音互動學習工具主要功能包括:①認識漢語拼音的字形、筆順;②準確發音,認識和掌握標調號的規則;③掌握復韻母和鼻韻母字形;④認識、讀準整體認讀音節;⑤學會漢語拼音的兩拼法和三拼法;⑥正確區分易混淆的聲母、復韻母和鼻韻母。
四、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向
現代信息技術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完成語文教學的各種需要,但是,只有深入到具體學科中去,才能發掘出真正的需求,才能認識到學科教學的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而找到整合的模式、方法和技術手段。[9]
應該說,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還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值得研究的地方很多,關鍵是找準點。何克抗先生主持的小學語文“四結合”之所以產生很大影響力,就是找準了切入點。在90年代中期,能夠將小學生認識漢字和計算機輸入漢字結合起來,就算是非常前沿的工作。這項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理解漢字讀音和框架結構具有顯著幫助,并推動了我國國民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
在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整合中,語文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的提升是整合效果好壞的關鍵因素之一。語文教師要有靈活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要培養自己敏感、主動的信息意識,提高自身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信息工具進行學習和研究,要能將現代化教育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一種信息的環境,授之以漁,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10]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也不單單是教師一方面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的配套工程。正如何克抗等總結的那樣,任何教改實驗要想取得成功,至少需要具備如下四方面的條件:[5]①正確的指導思想(理論基礎);②明確的目標;③有效的組織管理,包括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④教師的積極參與。
五、建議
基于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整合已有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以及語文教學的現實需要,我們給出了可供下一步實踐和應用的兩個具體方向:
1.語文網絡實驗室[11]
為適應不同教師的需求,可建設一個資源和服務集成平臺――語文網絡實驗室,以滿足不同教學階段教師的需求。該網站可分為資源區、學習區、交流區、教師區。
(1)資源區分為站內資源和網絡資源。站內資源有在線圖書館、基礎知識、高考特區、文學史、學習方法、課件等。
(2)學習區分為課文、閱讀、寫作、口才、研究幾個版塊,具體的教學內容在相應的版塊以不同的課件形式呈現。
(3)交流區有論壇和聊天室供學生進行異步或同步交流。
(4)教師區介紹在線教師情況,提供電子郵箱,解答學生疑難問題。
這樣,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并與廣泛的社區相聯系的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的建立,為培養學生探究、合作、自主學習的能力提供了極好的平臺,并且,在學好語文的同時,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值得關注的特殊教育――信息技術輔助耳聾學生學語文[12][13]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輔助耳聾學生來學習語文,是一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整合的一個很有意義的方向,已有研究人員開始關注這個方向。
耳聾學生不像正常學生那樣,學前已有口語基礎,入學識字后依語學文。他們無論是學語還是學文都從入學后開始,依文學語,以語學文,是他們學習語與文之間表現出來的最突出的特點。對于聾生而言,字音、字形、字義都要通過間接經驗獲得,即要通過學才能獲得,而這種學又幾乎全部依仗眼睛來完成,所以聾校的語文教學任務重,難度大,尤其是抽象類字詞的傳授存在著巨大的困難。
信息技術能為語文課程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耳聾學生學習語言的欲望,拓展耳聾學生的想象空間,促進耳聾學生的智商與情商并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等。在這方面,信息技術對耳聾學生學習語文帶來的優勢甚至比正常學生更明顯。
我從畢業至今一直擔任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在已進入信息時代的當今社會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未來的學校教育只能傳授給學生最基本的理論、最重要的基礎知識和信息。因此,就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來看,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書寫、復習等三個習慣,既是當前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在教學工作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根本要求和努力方向,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
一、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要正確處理好四種關系是提高教學成績的重要途徑之一
備課是戰略問題,授課是戰術問題,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要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課堂上應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
――處理好重點、難點與一般知識的關系。課堂上要突出重點,在時間安排上,分清主次,把重點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特別是對教學重點和難點一致的知識內容,要下工夫,在課堂上花比較大的精力解決。
――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教學中要以知識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目的。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覺配合、努力實踐,才能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這里我們需要強調活動性教學、開放性教學,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與社會聯系起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型延伸性的學科活動,只有在活動中學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養和提高。
――處理好教法與學法的關系。強調衡量教學是否有效關鍵看學生,而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取決于他們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學習,能自己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多的要教學法。
――處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教師在重視學生智力培養的同時,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重視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輕松舒適;重視師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要傾注慈母般的愛,使他們振奮精神,愉快學習。教師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情景教學不失為影響學生興趣、情感、注意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效率的好方法。
二、小學語文都是要耐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保證閱讀質量、提高閱讀效率、順利達到閱讀目的有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材豐富多彩,有文學性的、常識性的、說理性的、科普性的等等,學生讀好這些文章在整個小學階段至關重要。要培養每天閱讀的習慣。從一年級開始,逐漸培養學生在校在家經常閱讀的習慣,保證每天都有一段讀書時間。如此,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循序漸進,慢慢進入正軌,最后形成兒童的自覺行為。要培養專心閱讀的習慣。要給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其能夠集中精力、安心讀書。同時,作息要有規律,該閱讀時專心閱讀,該休息時及時休息,該游戲時快樂游戲。
三、語文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也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形成終身學習能力的基礎。有些小學生存在坐姿及執筆方法不正確,書寫字體歪斜、不工整、字跡潦草,缺乏書寫的自信心和自覺性等問題。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首先要增強書寫的自信心。由于小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能力較差,往往老師一句不經意的表揚,一句勉勵的話語都會影響他們一生。因此,要辯證地對待學生書寫的問題和不足,正面地、積極地引導學生,在點評、打分的時候盡量放寬尺度,逐漸增強小學生書寫的自信心,養成喜愛書寫的習慣。其次,要培養書寫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事實表明,小學生對不感興趣的事是做不好的。因此,要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就必須培養濃厚的書寫興趣。要上好習字課,強化學生書寫訓練;要經常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看誰寫得好”、“爭當小小書法家”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鍛煉和提高。再次,教師的書寫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書寫心態和情緒,因此要給學生樹好榜樣,讓學生向老師學習、向老師看齊。
四、農村小學語文都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復習習慣
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闭Z文學習要戰勝遺忘,就不能忽視強化學習即復習的重要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獲得牢固的知識,不僅要靠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和課堂上的練習,更關鍵的是還要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復習的習慣。因此,教師應該布置一些開放性的課外作業,如:讓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根據課文特點設計相應的填空,根據課文想象作畫等等,讓學生通過這些趣味性的、開放性的作業對舊知識有個整體的、及時的回顧,從而逐漸加深對舊知識的印象,另外,還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查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以免學生遺忘,漸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重點是培養兩個習慣:一個是課后復習的習慣。教師應該針對各學習環節的不同特點給學生適量布置聽、說、讀、寫、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盡量做到游戲式、趣味化,努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自己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不懂就問,在復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另一個是階段復習的習慣。從時間安排上,可以當天鞏固新知識,每周進行小結,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復習;從內容上看,每課知識及時回顧,每單元進行知識梳理,每章節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必須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描繪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絡,達到對知識和方法的整體把握。
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只有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給學生的未來搭建一個基礎和平臺,供孩子們在今后廣袤的天地間翱翔。
自進入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語文教學逐步回歸理性,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語文教學的改革出現了一些失誤。例如,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不能統一,語文姓語問題,教師過分強調多媒體應用等。上述的這些問題無不影響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筆者就上述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語文學科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意味著在語文課程中,工具性與人文性既是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他們既是一個事物的兩個側面,又有內在的一致性[1]。那么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該怎么去理解呢?“課標”肯定語文是一種工具,其中有關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質疑批判探究能力,讀、寫、口語交際能力應該屬于語文工具性的范疇。但事實上,語文課程又是充滿人文性的課程,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本位的價值取向。語文的人文性更多地表現為學習的意志、品質、責任感、人的情感態度和對母語的摯愛之情等。
然而筆者在聽課實習的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的老師在教學時輕工具性重人文性。正如有研究者所言:“自1997年‘語文大討論’以來,大家逐漸認識到必須重視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但又出現了離開語文來講人文的傾向,而且日趨嚴重?!币晃唤處煟诮獭洞骸窌r,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寫春的詩句,然后逐個展示關于春天的多媒體課件,各種各樣春天美麗的圖片,欣欣向榮、多姿多彩,全方位地展示了春天,學生大呼:“哇,春天真美??!”最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贊美。學生有的用繪畫匯報,有的用唱歌展示,有的用朗誦展示。整節課非常熱鬧,互動非常高。然而這樣的課好像只是媒體展示課,活動課。這樣的課堂刻意追求學習形式的變化,教學情境的變換,盲目追求多學科的整合,卻脫離了學生的讀、寫、聽、說實踐,架空了文本和語言,其實憑空追求的所謂“人文性”,也不是語文課所需要的人文性。教師必須明白,語文課對人的關注和培養并不是空洞的,語文教學所追求的人文性是通過語言學習實現的。人文性是在掌握和提高語言文字能力的過程中完成的,當學生在認真閱讀、品味那些文筆優美、富有思想情感的文章時,自然會受到感染熏陶,自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益。
語文課的基本屬性不是“人文性”,而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所以,當教師大力弘揚人文性的時候,也應該讓學生積累知識、形成語感、理解詞語、訓練思維。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是在人文關照下的工具性,語文課程的人文性也是與工具性相統一的人文性。過去語文教學中出現的那種肢解文本、繁瑣分析、刻板操練的教法,不僅扼殺了人文性,也扭曲了工具性。
所以,對于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著重看待和解決的,不是工具性與人文性兩者之間的區別,而是兩者的統一,兩者的聯結。語文學科教學應堅持“工具性”這一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還應該不斷加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熏陶。
二、新課改下語文姓語問題
語文就是語文,語文課就是應該要姓“語”。語文是基于語言的學問,以語言文字為載體,是語文的基本特征。語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其它學科教學的基礎[2]。所以在語文課堂上一定要十分重視對語言的積累、揣摩、感悟、品味和鑒賞。但教師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出現了過分強調學生個性發展、情感熏陶、內心體驗,而忽視了語文必要的讀寫訓練。教師用大量的時間去深究文本思想內容,而削弱了對語言形式的把握。教師不范讀、不板書,這樣不僅淡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且讓很多非語文的活動占據課堂。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語文教學就應該要重朗誦、重語感、重表達、重寫作,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感受,在訓練中自己掌握運用語言的技能技巧。
語文教學要重讀,這對于語言的積累、揣摩、感悟、品味和鑒賞,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新課標提倡讀中思,讀中悟。讀是手段,在讀中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文章人文的情感,讀出語氣語調,讀出輕重緩急,讓學生領悟語言的藝術魅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語文水平。常言說得好“讀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謅”“讀書破萬卷,下筆信如神。”想要與文本深入對話,更需要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受,讀出作者,讀出理解,讀出情感。所以現在的語文課堂上,老師都十分重視讀,讀的分量很重,形式也很多,都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讀,相互讀,扮演角色讀。但是我們也遺憾地看到,課堂上書聲瑯瑯,卻缺少了教師的引導和點撥,顯得有點機械與虛浮,表面上的抑揚頓挫,卻缺少了對文本的真切體悟,顯得空泛與膚淺。老師應該勇敢地擔當教師的引領作用,以老師良好的語言面貌給學生提供模仿的榜樣。教師應對文章的背景、難點作必要的介紹和疏通,對段落層次的劃分、句式的特點進行點撥,讓學生真正讀出抑揚頓挫。但是又應切記講的過細、過多,因為許多東西還是應該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自己領悟。學生熟讀、背誦多了,語言的積累也就越多,語言表達能力也就相應提高了。
三、語文教學與多媒體的運用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普及,多媒體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也正在影響并改變著語文的教學活動?,F在多媒體教學已經是一種非常普遍而受歡迎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它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使抽象、生澀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能讓一些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的過程形象化地顯示出來等等。但是,如果多媒體教學使用不當,不但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反而會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這個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應該更努力地去尋找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最佳結合點,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使它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應用。
科學、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計算機工具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融入了聲音、圖片、視頻等功能,將一些傳統教學手段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以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形式清晰直觀地展現給學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極大地改變傳統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如果運用不科學、不恰當,為“用”而用,盲目亂用,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這會使教學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和良好語感的形成,會阻斷學生個性化感受和體驗之路。語言文字的魅力在于“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畫面直觀、形象,便于理解,但卻剝奪了學生親自感受、理解、品味、想象語言文字的機會,從而也抹殺了學生的創造力。良好語感的培養和個性化的感悟也成了紙上談兵[3]。其實語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是很大的,師生們在分析、探討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對話都應圍繞文本,或者說以文本為基點來展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及時憑借畫面的內容,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回放和還原,回歸文本,探究作者到底是運用哪些語言材料和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或描繪景物,注重內容的展示和評價及討論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梳理、思考、合作等等,從而讓學生憑借影視畫面更直接地領悟語言大師是怎樣用典范、優雅的語言來表述特定的人物和事物,以達到增強課堂教學真正互動性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想做到一個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只有引導學生吃透文本,才能引導學生親自感受、理解、品味、想象語言文字。按照文本的要求與特點輔助性地使用多媒體才是正確使用多媒體之道。
語文教學改革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期,教師在反思的同時,更應該積極思考,合理建構最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有效的教學理念。通過努力,語文教學定會革除弊端,朝著健康、高效的方向發展。
摘要:新時期,高中階段語文新課改在廣大教師的傾情關注下.課堂教學正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新課改所取得的成績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不可否認,目前的課堂教學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完全忽視學生的感受,這樣的教學能高效嗎?我們一直反思,并且不斷地努力,只為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 教育教學 課堂 導入 主體 環境 分類
眾所周知,高中階段語文教學效率低下是目前課堂教學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問題。有效改進和實施課堂教學策略,切實提高課前準備、教學結構、教學方法和教學反思等環節的有效性,科學創設和諧情境,優化教學節奏,以生為本。激活思維,回歸理性和語文教學之本,是我們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作為一名高中階段語文教育工作者,經過多年的教學,以及參閱大量的文獻,對于新時期高中階段語文優質課堂的構建有著深刻的認識,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1 優質的導入是優質課堂構建的關鍵
不容否認,語文課堂,特別是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堂都是相當枯燥的,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質的導入顯得格外重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課堂開始之前,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學生就會更加專心的聽講,更加用功的聽講,這是高效課堂構建的關鍵。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高中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圣、魅力和詩意。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疾煲恍┲處煹慕贪福瑫l現他們對導語的設計無不精心備至。從一定程度上說,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導語設計。筆者認為優質的導語首先應該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課文,有不少時隔久遠,且內容深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其次,要突出重點。導語設計貴短,切用過于冗長的導語。最后就是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高中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因此,優質的導入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不斷地奮斗,才能構建優質的課堂。
2 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教學方法的合理指導
過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作為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得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語文實施成功教法的集中體現。不同課堂情境,有著不同韻味。使學生產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帶來的是不同的課堂效果。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學生在和諧愉悅課堂氛圍中。才能進入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語文教師更加要注重運用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等方法營造良好氛圍.創設學生學習的良好情境。教師千萬不可把平時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師生平等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有效對話。高中語文教師要成為學生引路人。要十分注重讓學生有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營造“民主、平等、理解、賞識”的新型師生關系,新課標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在和諧愉悅課堂氛圍實現高效率。因此,新時期,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正視學習環境的重要性,不斷地提高自身能力,為學生營造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從而有理由高效課堂的構建。
3 因人因時而異,進行科學的教學
不容否認,高中時期,是學生的性格特征形成與完善的重要階段,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掌握好各個階段學生不同發展狀況。比如高一、高二、高三。首先要抓緊在高中一年級做好學生性格特征成熟前的培養和教育。繼續初中時的習慣。定期背誦詩歌,定期運動等。高中二年級教材選取了許多古典詩歌。教師可以由課內詩歌進行拓展。比如同一題材的,要集中背誦,且要結合名家點評進行分析,理解、感悟其境界。另外,可指導學生自行查找有關作家的資料,由各學習小組成員整理,選取時間進行分享、評比。其次。對高中生進行性格培育,要從提高其認知水平入手??芍笇W生多看些氣勢豪放、大氣磅礴且飽含愛國情操的作品。最后,由于高中生的性格類型和特征表現已基本定型,要改變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教師要有充分的愛心和耐心。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
總而言之,新時期,對于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優質的導入吸引學生的興趣;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和諧歡快的教學環境;以及因人因時而異,進行科學的教學,從而真正的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教學課堂。
【摘 要】
隨著以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普及應用,人類開始步入信息社會。信息技術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教育和學習方式。學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社會信息化的強大浪潮之中,課堂教學正面臨著深刻變革。這場變革不僅僅是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產生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
遠程教育資源 語文教學 應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老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主動構建知識意義的過程。因此,構建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把“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看作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在教學中,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要以學習者為中心,讓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主動建構意義。建構主義的學習和教學理論,為教育開辟了一個新的通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一多媒體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其特征特別適合于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創設,為促進學生認知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認知工具,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必然成為課程與教學發展的必然方向。
現代信息技術所創造的教學時空,已成為當今世界教學實踐和教學理論發展的新舞臺,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審時度勢,選擇和確立符合時代要求,符合母語教學規律的新理念和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作為目前教學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以及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協作的內在感染力,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匹敵的。所以,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是時代的需求,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都要與時俱進。下面是教學實踐中對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一點體會。
一、利用計算機編寫語文課件,進行課堂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腦力勞動。但是,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興趣,“苦事”也就變成了“樂事”了。如何讓“苦事” 變成 “樂事”呢?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本和板書,難免枯燥乏味,教師注重知識的灌輸,在教學手段上比較單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極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感,學習興趣自然會受到一定興影響,計算機多媒體的使用改變了這種乏味的現狀。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的模式下,計算機作為指導者,是將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教師通過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體展示的各種信息,有計算機加工成文字,圖形,影像等資料,通過大屏幕向同學展示。多媒體讓課堂化無聲為由聲,化靜為動,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機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情景又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動和源泉。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的激發中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是他們產生學習的動機。情境導入的方法很多,如情境引入,懸念引入,設問引入,圖畫引入,音樂引入,表演引入等。如講《十里長街送總理》時,可以把人民群眾送總理和靈車和靈車開來的場景制作成課件,伴隨著哀樂展示給學生,學生會深刻的感受到人民對總理的懷念之情,以及人民的心中的悲傷之情。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深深地沉浸在此時此景,讓學生進入人物的喜怒哀樂,自然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語文學習的效率。
二、將遠程教育引入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語文學科是個涉及范圍很廣的特殊學科,天文地理,無不涉及,而單靠教材中所介紹的內容,完全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就學要利用遠程教育來彌補不足,這也恰恰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在課余,教師可以推薦和課文有關的網站,讓學生利用搜索網站進行網上觀看,如在學生通過有關網頁能對魯迅的各方面情況作全面的了解,中學課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魯迅的作品,語文課文中所講到的內容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從未有過親身體驗,通過互聯網引入既可以彌補教學中的不足,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消化理解,如講《挑山工》生活在平原的孩子們很難理解這種現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遠程教育查閱相關圖片,使學生全方位了解挑山工的生活及其工作的重要意義,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三、遠程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讓學生利用網絡及多媒體提供的信息資源進行個體學習探索,它是整個教學的核心環節,學生通過操作多媒體課件,觀察課件中的動畫,聲音,文學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例如:學生可以通過操作多媒體課件,觀察課件中的動畫,聲音,文字,調動多種感觀參與學習,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熱鍵”隨時可以在計算機上觀察他所學要的動畫,圖像或查詢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疑難字詞,學生還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口述課文,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漸次學習課文的不同部分內容,在這個環節當中,學生完全是學習的主導者,通過人機交流,自主獨立學習,掌握學習重點,初步形成自己的觀點。
遠程教育技術于語文教學,及時迅速的開拓了信息通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了學生感知,選擇和快速瀏覽能力,感悟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表達創新能力,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強化了自我效能感,增強了自信心,通過合作學習培養了團結協作的意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
總之,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的多種學習渠道,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提高了學習效率,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方式的今天,語文學科課程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信息技術將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的手段,而且將成為人們學習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