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10:08: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學繼續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廣西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存在對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繼續教育機制建設不完善,培訓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培訓目標不明、內容方法較落后等問題。針對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了:更新繼續教育的觀念,提高認識;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機制;創新培訓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訓實效;加強培訓機構教師隊伍建設等對策,為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是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廣西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偏低,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滯后、教法陳舊,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教師隊伍的發展。因此,大力開展教師繼續教育,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提高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廣西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新《課標》與以往的教學大綱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于新《課標》對完成課程目標所必需的內容和方法只提出一個大體框架,沒有具體現實的內容,更沒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鑒,這就給體育教師實施新課標提出了新的挑戰。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改革的直接實施者和執行者,體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當前,農村學校新《課標》實施進展緩慢,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不高,與新課程的推進所需要的教師素質要求相去甚遠。農村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接受繼續教育、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21世紀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二)社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知識經濟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戰。未來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培養關鍵取決于教育。教育的發展,則以教師為本。體育教師素質如何對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全面健康起到重要作用。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的體育理論和實踐知識,還要掌握體育相關學科的知識,“一次教育,終身受益”的思想已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必須不斷接受繼續教育,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
(三)體育教師自我生存發展的需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結構在不斷發生變化。許多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滲透到體育學科中來,從而對體育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隨著我國農村學齡人口不斷減少與城鎮化水平的加快,農村中小學校的生源逐年減少,為了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優化資源分配結構,對農村學校布局進行調整,因而在人事制度上對教師引人了競爭機制,實行競爭上崗,對競聘不上的教師,實行嚴格分流甚至淘汰。因此,教師們要想立足于本職工作,就必須終身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二、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對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意識不斷增強,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全社會掀起了學習的熱潮。但從目前民族地區農村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現狀來看,多數教育行政部門沒有形成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正確認識,還沒有從思想上、行動上重視起來。有些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師職業存在輕視與偏見,以致在抓體育教師繼續教育上存在認識偏差,加之經費、時間等因素的制約,造成體育教師參訓的機會較其他學科教師少,致使體育教師隊伍整體業務素質長期不能得到提高。同時廣大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與外界的信息聯系少,職業危機意識弱,沒有學習提高的緊迫感,接受繼續教育的內在需求不夠強烈,多數人滿足于現狀。
(二)繼續教育機制建設不完善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也是由于繼續教育機制不夠健全造成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短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明確指出:“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在地方教育事業費中專項列支?!庇捎诿褡宓貐^地處偏僻,經濟發展滯后,地方財政困難只能維持教師基本工資,無力支付其他經費開支。學校也因義務教育不再收學費無力
承擔教師繼續教育的費用,加上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待遇低,有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因無力承擔學習費用而放棄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二是繼續教育激勵機制不健全。體育教師繼續教育與人事管理制度銜接不夠緊密,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教育培訓結果與體育教師的待遇、職稱沒有直接掛鉤,缺乏必要的獎懲措施,沒有形成一整套與體育教師職業發展相匹配的、促進體育教師不斷提升素質、自我完善的體系。“訓與不訓一個樣、訓好訓壞一個樣”,教育培訓的作用和效果難以得到充分體現。三是在繼續教育的監管上重形式、輕實效。一些教育管理部門在檢查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實施情況時,只在乎數字,如學歷達標率、教師參訓人數及次數等,很少顧及教師學習的效果。教師參訓時只要報上名交上錢,最終只要成績合格就算完成任務。至于參加培訓是否真能學有所獲或是否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就不重要了。
(三)培訓目標不明,內容與方法較落后
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模式還沒有完全走出學歷教育模式的窠臼,以拿學歷文憑居多,其他培訓相對較少。培訓內容脫離實際,方法缺少多樣性。一是培訓內容不能緊貼農村體育教師的實際需要,造成教師學到的東西用不上,想學的東西學不到的尷尬局面,培訓效果不佳。二是對不同年齡、層次、崗位、知識和能力結構的體育教師存在“一鍋煮”現象,缺乏因材施教。三是課程內容先進性不足,不能真正反映體育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學科前沿發展的動態。四是在教學方法上仍然沿襲的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F代遠程教育、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未被很好地利用,從而影響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四)培訓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長期以來,民族地區農村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主要依賴于本省高等學校和各縣市的教研室部門,培訓師資大部分雖有較強的理論功底,也不乏全面的知識結構,但由于其長時間與農村體育教學實踐脫離,對農村學校實際了解不夠,對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方向把握不準,知識陳舊,實踐經驗缺乏,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難以切合中小學教師的實際,與體育教師培訓對師資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三、加強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對策
(一)更新繼續教育觀念,提高認識
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對于“科技興體”戰略的順利實施,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對民族體質的提升,都將起到關鍵作用。為推動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順利開展,要著重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學校領導,要從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高度來認識體育教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支持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自身要認清形勢,深刻領悟到接受繼續教育是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要改變“一次教育,終身夠用”的觀念,樹立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的新觀念,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機制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要使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才能做到繼續教育的延續性和規范化。首先,完善繼續教育法規組織監督管理體系。國家應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繼續教育法規體系,為繼續教育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一套有組織、有監督、有評價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管理體系,使教師繼續教育落到實處。其次,完善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獎罰機制。為了能夠廣泛激起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各級領導對教師在職培訓都盡可能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如把教師的繼續教育與教師的聘用、晉升、績效工資、評職稱等結合起來,而且教師在培訓期間,還享受其他的津貼等獎勵政策。同時,完善處罰機制,處罰機制應該體現出鮮明的層次性,對不同情況作出相應處罰,形成處罰機制內部的統一性。最后,完善教師繼續教育保障機制。加大經貲投入是民族地區農村繼續教育良好運行的根本保證。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經常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教師繼續教育對提高農村基礎教育的重要性,盡最大可能取得各級黨委和政府人力、財力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應從辦公、業務經費中壓縮其他開支,想辦法擠一點,并積極多方籌措資金,為教師繼續教育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三)創新培訓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訓實效
培訓質量的好壞是繼續教育的核心,而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法、形式和切合實際的培訓內容也是提高繼續教育效果的關鍵。首
先,深入調查研究把握體育教師的培訓需求。教育培訓部門在制訂教育計劃之前,應深入農村學校進行調查,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訓需求,了解農村學校體育現實與存在的問題,然后從各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制訂教育教學計劃。其次,選擇切合實際的培訓內容。成人在培訓中,希望一蹴而就解決問題,而不是追求培訓內容的學術性、系統性、理論性,他們希望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為中心開展自己的培訓活動。為此,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內容應滿足下列要求:一是著眼于幫助教師解決體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突出實用性;二是著眼于體育教育發展要求,將現代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相結合的最新成果體現在培訓內容中,突出針對性和先進性。教育培訓過程中應加強教師師德教育,充分認識師德教育對農村學校的重要性,把師德教育有機滲透于各學科培訓之中,強化體育教師的敬業精神,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最后,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繼續教育單位除采用傳統的專題講授等教學方法外,還要多采用專題講座、集中討論、參觀學習、社會調研、考察、專題討論等多種方法,通過多環節雙向互動教學,搞好各環節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汁算機輔助教學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來提高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
(四)加強培訓機構師資隊伍建設
培訓機構師資隊伍素質是決定繼續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各培訓院校一是要采取進修訪學、實地考察、下中小學鍛煉等多種途徑,盡快提高現有師資的理論水平,拓寬知識面,完善學科結構,豐富中小學教育實踐經驗,使之熟練地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更新教學手段。二是要加強與中小學校建立教研合作關系,使培訓專家或教師經常走向基層教學一線,指導農村體育教師的教學和研修,幫助解決農村學校現實的體育問題,以便使新理論、新方法盡早應用于教學實踐。
論文摘要:廣西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存在對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繼續教育機制建設不完善,培訓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培訓目標不明、內容方法較落后等問題。針對存在的現實問題提出了:更新繼續教育的觀念,提高認識;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機制;創新培訓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訓實效;加強培訓機構教師隊伍建設等對策,為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參考。
論文關鍵詞: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是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對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廣西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偏低,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滯后、教法陳舊,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教師隊伍的發展。因此,大力開展教師繼續教育,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提高民族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廣西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新《課標》與以往的教學大綱均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由于新《課標》對完成課程目標所必需的內容和方法只提出一個大體框架,沒有具體現實的內容,更沒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可以借鑒,這就給體育教師實施新課標提出了新的挑戰。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改革的直接實施者和執行者,體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當前,農村學校新《課標》實施進展緩慢,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不高,與新課程的推進所需要的教師素質要求相去甚遠。農村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接受繼續教育、轉變觀念、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21世紀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
(二)社會發展的需要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知識經濟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戰。未來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培養關鍵取決于教育。教育的發展,則以教師為本。體育教師素質如何對未來高素質人才的全面健康起到重要作用。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僅具備專業的體育理論和實踐知識,還要掌握體育相關學科的知識,“一次教育,終身受益”的思想已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必須不斷接受繼續教育,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
(三)體育教師自我生存發展的需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結構在不斷發生變化。許多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滲透到體育學科中來,從而對體育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隨著我國農村學齡人口不斷減少與城鎮化水平的加快,農村中小學校的生源逐年減少,為了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優化資源分配結構,對農村學校布局進行調整,因而在人事制度上對教師引人了競爭機制,實行競爭上崗,對競聘不上的教師,實行嚴格分流甚至淘汰。因此,教師們要想立足于本職工作,就必須終身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二、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對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的意識不斷增強,更新知識,提高能力,全社會掀起了學習的熱潮。但從目前民族地區農村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現狀來看,多數教育行政部門沒有形成對繼續教育工作的正確認識,還沒有從思想上、行動上重視起來。有些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師職業存在輕視與偏見,以致在抓體育教師繼續教育上存在認識偏差,加之經費、時間等因素的制約,造成體育教師參訓的機會較其他學科教師少,致使體育教師隊伍整體業務素質長期不能得到提高。同時廣大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與外界的信息聯系少,職業危機意識弱,沒有學習提高的緊迫感,接受繼續教育的內在需求不夠強烈,多數人滿足于現狀。
(二)繼續教育機制建設不完善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也是由于繼續教育機制不夠健全造成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短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明確指出:“參加繼續教育是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在地方教育事業費中專項列支?!庇捎诿褡宓貐^地處偏僻,經濟發展滯后,地方財政困難只能維持教師基本工資,無力支付其他經費開支。學校也因義務教育不再收學費無力承擔教師繼續教育的費用,加上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待遇低,有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因無力承擔學習費用而放棄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二是繼續教育激勵機制不健全。體育教師繼續教育與人事管理制度銜接不夠緊密,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教育培訓結果與體育教師的待遇、職稱沒有直接掛鉤,缺乏必要的獎懲措施,沒有形成一整套與體育教師職業發展相匹配的、促進體育教師不斷提升素質、自我完善的體系。“訓與不訓一個樣、訓好訓壞一個樣”,教育培訓的作用和效果難以得到充分體現。三是在繼續教育的監管上重形式、輕實效。一些教育管理部門在檢查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實施情況時,只在乎數字,如學歷達標率、教師參訓人數及次數等,很少顧及教師學習的效果。教師參訓時只要報上名交上錢,最終只要成績合格就算完成任務。至于參加培訓是否真能學有所獲或是否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就不重要了。
(三)培訓目標不明,內容與方法較落后
當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模式還沒有完全走出學歷教育模式的窠臼,以拿學歷文憑居多,其他培訓相對較少。培訓內容脫離實際,方法缺少多樣性。一是培訓內容不能緊貼農村體育教師的實際需要,造成教師學到的東西用不上,想學的東西學不到的尷尬局面,培訓效果不佳。二是對不同年齡、層次、崗位、知識和能力結構的體育教師存在“一鍋煮”現象,缺乏因材施教。三是課程內容先進性不足,不能真正反映體育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學科前沿發展的動態。四是在教學方法上仍然沿襲的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F代遠程教育、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未被很好地利用,從而影響了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四)培訓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長期以來,民族地區農村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主要依賴于本省高等學校和各縣市的教研室部門,培訓師資大部分雖有較強的理論功底,也不乏全面的知識結構,但由于其長時間與農村體育教學實踐脫離,對農村學校實際了解不夠,對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方向把握不準,知識陳舊,實踐經驗缺乏,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難以切合中小學教師的實際,與體育教師培訓對師資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三、加強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對策
(一)更新繼續教育觀念,提高認識
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對于“科技興體”戰略的順利實施,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對民族體質的提升,都將起到關鍵作用。為推動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順利開展,要著重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各學校領導,要從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高度來認識體育教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支持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自身要認清形勢,深刻領悟到接受繼續教育是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要改變“一次教育,終身夠用”的觀念,樹立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的新觀念,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建立健全繼續教育機制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系統工程,要使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才能做到繼續教育的延續性和規范化。首先,完善繼續教育法規組織監督管理體系。國家應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繼續教育法規體系,為繼續教育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一套有組織、有監督、有評價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管理體系,使教師繼續教育落到實處。其次,完善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獎罰機制。為了能夠廣泛激起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各級領導對教師在職培訓都盡可能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如把教師的繼續教育與教師的聘用、晉升、績效工資、評職稱等結合起來,而且教師在培訓期間,還享受其他的津貼等獎勵政策。同時,完善處罰機制,處罰機制應該體現出鮮明的層次性,對不同情況作出相應處罰,形成處罰機制內部的統一性。最后,完善教師繼續教育保障機制。加大經貲投入是民族地區農村繼續教育良好運行的根本保證。因此,教育行政部門要經常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教師繼續教育對提高農村基礎教育的重要性,盡最大可能取得各級黨委和政府人力、財力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應從辦公、業務經費中壓縮其他開支,想辦法擠一點,并積極多方籌措資金,為教師繼續教育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三)創新培訓內容、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訓實效
培訓質量的好壞是繼續教育的核心,而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法、形式和切合實際的培訓內容也是提高繼續教育效果的關鍵。首先,深入調查研究把握體育教師的培訓需求。教育培訓部門在制訂教育計劃之前,應深入農村學校進行調查,了解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訓需求,了解農村學校體育現實與存在的問題,然后從各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出發,制訂教育教學計劃。其次,選擇切合實際的培訓內容。成人在培訓中,希望一蹴而就解決問題,而不是追求培訓內容的學術性、系統性、理論性,他們希望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科為中心開展自己的培訓活動。為此,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內容應滿足下列要求:一是著眼于幫助教師解決體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突出實用性;二是著眼于體育教育發展要求,將現代科學技術和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相結合的最新成果體現在培訓內容中,突出針對性和先進性。教育培訓過程中應加強教師師德教育,充分認識師德教育對農村學校的重要性,把師德教育有機滲透于各學科培訓之中,強化體育教師的敬業精神,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最后,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繼續教育單位除采用傳統的專題講授等教學方法外,還要多采用專題講座、集中討論、參觀學習、社會調研、考察、專題討論等多種方法,通過多環節雙向互動教學,搞好各環節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汁算機輔助教學等現代化技術手段,來提高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教學質量。
(四)加強培訓機構師資隊伍建設
培訓機構師資隊伍素質是決定繼續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各培訓院校一是要采取進修訪學、實地考察、下中小學鍛煉等多種途徑,盡快提高現有師資的理論水平,拓寬知識面,完善學科結構,豐富中小學教育實踐經驗,使之熟練地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更新教學手段。二是要加強與中小學校建立教研合作關系,使培訓專家或教師經常走向基層教學一線,指導農村體育教師的教學和研修,幫助解決農村學?,F實的體育問題,以便使新理論、新方法盡早應用于教學實踐。
摘要:教師的繼續教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渠道。繼續教育要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從多方面提高實效。文章從教師進修學校這一平臺出發,對教師培訓從制度保障、培訓內容與形式多元化、培訓者隊伍建設等進行實踐與反思,引發關于教師繼續教育的更多探討與思考,從而促進培訓更有實效,真正使教師在培訓中提高素質和專業化程度。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教師教育;實踐;反思
“國之本在教育,教之本在教師”,中小學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的優劣。在當今終身學習化社會,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完善教師教育培訓體系,推進教師專業化是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教師專業化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一過程伴隨著教師職業生涯的始終。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渠道之一,有關專家認為,教師繼續教育要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要使教師體驗到幸福,因此,在繼續教育中我們必須不斷研究課堂教學的問題、教師需求,使教師成為培訓的主體,才能達到培訓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培訓機構要創造條件,充分展示教師的才能、智慧,使教師在培訓活動中不僅發展自己,欣賞自己,而且能體驗到真正的幸福。如何提高教師培訓的實效?改變“培訓導向與教師意愿脫節;培訓內容與教師需要脫節;培訓初衷與培訓效果脫節”的現狀。本文立足于教師進修學校這樣一個培訓平臺,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進行思考,尋找培訓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改進培訓策略,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實踐思考一:目標明確,措施到位,是提高培訓效果的支撐點
教師的在職繼續教育被視為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師資培養上基本實現高等教育化的發達國家,對于教師進修的關心甚至超過了教師的職前培養,多個國家政府都通過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或文件等使教師的在職進修法律化、制度化。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也逐漸加大了對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改革力度。政府和相關機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教師繼續教育的政策法規,教師培訓的管理措施越來越完善,課程教材建設也越來越到位,為繼續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保證,為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昆明市呈貢區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方面先后出臺了許多政策和措施:《呈貢新區中小學幼兒“園丁工程”實施意見》、《呈貢縣教育局關于印發〈呈貢縣新一輪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實施管理辦法〉的通知》等。所出臺的意見、方案、管理辦法中,均依據國家、省、市文件要求,結合本地區教師隊伍狀況,提出培訓的具體目標、任務,建立健全制度,規范培訓管理。要求教師全員參與繼續教育,進行年審管理、學分管理和教師參加培訓的情況通報制,有明確的學分要求,建立教師培訓信息庫,教師培訓檔案規范收集另外,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曾列入縣“十一五”規劃,現列入教育局的“十二五”規劃中,每年的培訓有計劃、實施要求,并列入教育局對中小學幼兒園的主要目標管理、常規管理考核中。以上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臺,為中小學教師培訓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實踐思考二、聯系實際,轉變理念,是提高培訓效果的著力點
理念影響乃至決定著整個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成敗,確立什么樣的繼續教育理念,對于教師繼續教育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培訓中必須確立“師本培訓”的理念。師本培訓的“本”,第一層含義:以教師為本,即在培訓中突出教師的主體地位。要求進修學校在培訓中關注教師的境況,盡量不侵占教師的休息時間,考慮工學矛盾。要尊重教師的人格,承認并重視教師個體所擁有的背景和經驗,多些人文關懷。事實上的培訓模式有一個弊端,就是僅僅把專家的經驗作為培訓的資源,忽略了教師不是零起點的實際。鼓勵和吸收受訓人員參與到培訓過程中來,包括確立培訓內容、選擇培訓方法和組織培訓過程等方面。
師本培訓的“本”的第二層含義即是以中小學為培訓基地,面向基層,下移培訓陣地,深入學校、課堂,使培訓之根深深植入中小學的教學沃土。對進修學校而言,要了解教師的需求,要送教下鄉,要調查選課,要重視網絡資源。探索建立促進教師自主學習的“課程培訓超市”,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教齡、不同職稱等教師的特點、需求和問題,開發培訓課程,由培訓部門提供自上而下足夠數量的培訓菜單和切實可行的培訓項目,然后發
每一位教師手中,對選擇結果進行分析,然后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
實施好這個“本”,關鍵是解決好培訓與課堂教學之間的結合點。所謂結合點,就是進修學校的培訓要“沉”下去,改變費勁口舌開講座搞課展的舊范式,應落實在對課堂常規的準確診斷上。這種課有別于優質課評比或觀摩,而是在原汁原味的普通教師教學過程中,自然地顯現亮點、暴露缺點,培訓者和受訓者圍繞著教學的全過程,在多邊的互動中進行教學診斷,在平等對話中揭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呈現出教學真的本色。只有培訓者真正沉到一線的課堂教學中,和一線教師打成一片,做到水乳交融,培訓就會在一線的課堂教學中結出豐碩的果實。
實踐思考三:專兼結合、優化師資,是提高培訓效果的突破點
教師繼續教育作為一種高起點的高水平教育,對培訓師資有很高的要求。區縣教師進修院校“小集體、多功能、大服務”的特點,決定了其師資勝任工作的基本要求:精干、多才、博學。培訓者要具備以下的基本素質 :深厚的教育學理論和學科專業理論知識;一定的教師教育的基礎和經驗;了解教師的工作、教學狀況及基礎教育的目標任務;對教師培訓工作有實踐和研究,善于總結和反思;將培訓實踐與工作研究結合,既是培訓者,也是研究者,更是指導者;組織、協調、交流能力,人際溝通技巧等。但結合現實來看,培訓者的“跛腿”現象是進修學校所面臨的一個尷尬問題,缺少那種既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比較熟悉學科的“綜合型”的培訓者。云南省曾針對區縣教師進修院校教師隊伍現狀進行過調研,調研發現:教師進修學校的教師們在學術研究、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大多數進修學校還較少能獨立完成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實踐意義且帶有全局性的教育實驗研究或教改項目;沒有建立或開發出在全市有一定影響力的教師培訓課程,公開出版的教育教學專著也不是很多,許多區縣幾近為零;培訓者沒有受過系統培訓。要克服“跛腿”現象,打造復合型“一專多能”的師資,僅靠大學培養是不可能的,靠基層學校輸送也是不現實的,唯有在進修院校的工作崗位上,經過主客體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為此,在教師進修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上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考慮:“教育者必受教育”,進修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 鼓勵培訓者參與省、市、縣、鄉、校多層次的學習研究活動,從培訓經費、時間上給予保障, 建立進修學校教師聘用、考核、進修培養、學術交流、蹲點深入課堂一線的實踐、分配制度,從專業理論、現代教學技術、課堂教學研究等方面提高師訓者的素質。 實踐思考四:形式多樣、研修結合,是提高培訓效果的制勝點
教師繼續教育的開展有著較為廣泛的理論基礎,如終身教育理論、成人教師學習理論、教師個體知識論等。從教師學習的特點來看,正如吳衛東指出:教師的學習是個體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基于情境的學習,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對應,是在實踐共同體背景中進行的,是過程反思的學習。為了鼓勵教師的探索和創造,努力適應培訓對象的多種需求,必須靈活機動的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
基于實踐,有效的培訓形式可以歸結為這樣幾種:一是個體自主學習式。倡導閱讀,鼓勵教師自主學習,培訓中有自主學習的課時要求,安排學員閱讀有關教育教學專著,寫學習體會,適時組織開展互動交流研討。二是專家引領,對話研討式。聘請特級教師開展專題研討、教學實踐、對話交流,將理論與課堂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外出考察開闊視野式。在校長、骨干教師等培訓中適時組織到辦學好的學校考察學習,開闊眼界,學習先進的理念與好的管理、教學方法。四是行動研究式。骨干教師培訓的集體備課、磨課,新教師的磨課活動,理論和實踐有了更好的結合點,加速了教師成長的步伐。五是城鄉互動,合作發展式。新教師培訓采用“師帶徒”,學校按進修學校培訓計劃要求為其安排指導教師,為指導教師頒發聘書,簽訂師徒責任書,強化責任意識。校本培訓中強帶弱,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城區教學骨干教師到鄉村學校上示范課,開展講座、研討交流,帶動鄉村教師發展。六是重心下移、送教上門式。具體采用現場研修、專家點撥等形式指導教師研讀教材、開展有效教學,現場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七是網絡遠程教育式。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形勢,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將集中培訓與遠程培訓
相結合,采取混合學習模式,開展大規模的教師培訓。
從基層學校開展的培訓來看:第一,充分發揮呈貢大學城的資源優勢,聘請大學專家教授開展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專題講座。第二,請進來,依托名師、名校,組織“手拉手”活動,促進薄弱學校、薄弱學科發展。聘請特級教師現場研討、指導解決問題,平時教師們深感困惑難于操作的許多教學實踐問題迎刃而解。第三,走出去,內外聯動,多層次、多渠道開展培訓活動。適時到辦學有特色,教學質量高的學校觀摩學習。第四,培訓活動與學校日常工作整合,緊緊圍繞“教、學、研、訓、管”之間的內在聯系來開展活動。第五,針對校點分散開展集中專題學習、多種競賽和分片區教研活動。一所學校曾以“專家引領,有效解決問題”為主題,組織教師尋找教學中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分完小、學科教研組、中心教科室進行研討,集思廣益,從實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再次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及困惑,邀請省、市教學專家到學校給予現場指導。教師的說課、做課、評課、理論提升、專題講座等系列研修活動,從始至終得到了專家的有效指導。這一培訓針對學校教學現實問題進行研修,與專家面對面交流學習,收效大、提高快,深受教師們歡迎。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任重而道遠。教師進修學校應該在深入研究基礎教育一步城市化的辦學規模、教學管理模式,繼續以教師為本,努力服務于中小學幼兒園,從“教師需要”、“教師參與”切入,力求體現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以質量求生存,以學習求發展,努力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搭建教師終身學習和發展的“立交橋”,促進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國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對策
1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
1.1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和實際需求脫節
中小學英語繼續教育的教育內容實效性不強,其培訓內容并沒有將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實際需求充分考慮進去,導致培訓的內容和實際需求相脫離。比如培訓內容和農村地區的教學不相符;其教學內容和農村的實際教育不切合等等。
1.2繼續教育的教學形式單一,英語教師的學習興趣不高
繼續教育的教學形式大多是集中培訓,教學方式也較單一,很難反映不同英語教師成長的需要,導致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主動性不高。同時繼續教育的課程教學大多以記憶性教學為主,使得受教者對教學的興趣度不高,而且不適合成人的特點,導致很難將教師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讓他們主動參與教育活動。
1.3繼續教育流于形式
由于繼續教育在考核評估方面不嚴格,甚至存在走過場現場,使得繼續教育出現形式化現象。缺乏操作性強的有效的教育教學的質量考核評價機制,只重視學時總量,較忽視實際教學效果,而教師能在今后教學中得到有效運用才是繼續教育的目的所在。
2改進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問題的對策分析
2.1將教學內容和實際需求有機融合,并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評估機制
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存在教育內容和實踐脫節問題,為此,首先必須對農村地區的中小學英語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關調查、走訪,以不斷增強繼續教學的適應性以及針對性。其次,繼續教育機構和有關人員應多和基層學校進行聯系,并深入到農村中小學的實際教學活動中去,切實了解學校和教師的英語實際教學需求。多和校長、教師和學校其他人員交流,深入了解農村教育的實際問題,著重聽取農村地區一線教師的意見。最后,將獲取的信息進行匯總、整理和分析,找準原因和涉及到的有關理論等等,之后再根據分析的信息來確定繼續教育的教學內容,采用何種教學形式,確定參加培訓的人選等。以免在繼續教育中說空話,使受教育者失去學習的信心。此外,還需建立繼續教育學習質量的考核評估機制,采用“寬進嚴出”方式,有機結合過程性評價以及終結性評價,也就是說,不僅要對教師的出勤率進行考核,更注重教師學習的課堂表現、課堂發言、作業、以及教育實踐等進行評估。同時全程跟蹤,對參加繼續教育的英語教師間進行綜合評價,若達不到畢業要求一律不予畢業。
2.2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部分中小學英語教室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不高,興趣也不高,且存在考試敷衍了事的情況,這些均反映出繼續教育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吸引力不夠,并沒有考慮到中小學英語教師具有豐富的人格化且個性化的經驗。所以必須創新教學方法,根據受訓教師的特點以及實際需求,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繼續教育的教學活動中去,比如;案例式、參與互動式、觀摩研討式、專題講座式等等教學方法。對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進行多元化的培訓,讓受訓教師能主動地參與教學中去,并積極和他人進行互動交流,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在和他人進行交流合作中,不斷反思自身已有的觀念以及教學經驗,從而不斷生成新的知識與經驗,進而在學習中不斷獲得提高和發展。
3結束語
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是一項艱巨又重大的工程。我國目前的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我們要將教學內容和實際需求有機融合,并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評估機制,同時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從而為廣大農村地區教師構筑教育交流的平臺,有效提高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我國教師的繼續教育的健康長遠發展。
作者:李慧 單位:宿遷學院
摘要:
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是促進中小學體育教育、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基礎,也是推動高質量教學的關鍵,推動教師專業化教學的關鍵。通過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學,堅持以教師專業化教學為本,堅持在小學課堂上創建具有獨特特色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教育一體化的課程。
關鍵詞:
中小學體育教師;教育現狀;教育策略
近幾年來,各個中小學一直在大力倡導教育體制改革的方針與政策,其中,課程改革是教師改革過程中遇到的一個比較困難復雜的問題,也是一類比較系統的改革工程。針對中小學教育體制,各種類型的改革包括教育觀念、思想體制等改革,都應該以課程改革為主,通過深化課程改革,逐步改變教育現狀。
1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
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過程應該以素質教育作為基本目標,以創新教育作為基本靈魂,逐漸完成教育過程的課程改革方向,實現教師專業化教育。為了開展中小學體制教育改革,我國在中小學地區先后進行了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學歷補償教育工程、教材教法過關工程等,總而言之,我國進行這一系列工程的目的就是逐漸促進小學教師全面適應教學發展的要求,實現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進一步明確中小學教師在教育路程上應該做出的一系列工作。從現在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情況和教學現狀來看,促進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是促進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是其中的一個最關鍵的環節,也要逐漸引導老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養成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行為,重新認識自己的行為,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并且,隨著教育的快速發展,為了順應世界發展的潮流和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應該逐漸培養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逐步形成教材完備、結構合理充實的教育一體化課程。
2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現狀與不足
2.1體育教師接受教育的機會增加,但是培訓途徑較為局限
根據專業調查顯示,我國的中小學教師有大約86.7%的人有機會進一步學習,進一步加深自己的技能,了解世界先進文化,并且非學歷教育的課程改革培訓所占的比例也相對較高。但是這些教師的培訓途徑卻相對有限,而且距離全員培訓的目標也相對較遠。
2.2缺乏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意識
一些中小學教師僅僅把獲得教師資格證作為目標,并且對繼續教育的工程非常不重視,甚至一些教師也不理解繼續教育的工程。有相當一部分小學教師普遍認為教師文憑到手了,可以進行教學活動了,擁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那也就沒有什么必要繼續進行教育,一些教師的這種想法反而大大影響了培養教師終身發展的學習意識,給教師帶來了不好的社會風氣。
2.3繼續教育法規不健全,部分教師法規意識淡薄
在現代這個社會,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是特別清楚自己繼續進行教育是權力還是義務,甚至不清楚繼續教育的法律法規,這些就是主要由教師繼續教育法規不健全所導致的,導致現在中小學的教師法規意識淡薄,不能清除地認識到繼續教育是老師幫助學生快速發展的關鍵。
2.4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緊張,并且分擔不合理
我國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經費比較緊張,這也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現狀不是特別樂觀的一個原因,一些人不愿意承擔繼續教育費用,所以自己放棄繼續教育的機會,或者是當地的政府承擔的繼續教育費用比較少,無法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繼續教育經費的分擔也不是特別合理,這一系列的原因都將導致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進行教育的現狀不是特別樂觀。
2.5體育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矛盾突出
一些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任務比較重,為了滿足學校高額的體育教學任務量,教師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進一步學習和完善自己的技能。學校的繼續教育反而會讓學校的體育教學變得沒有秩序,變得雜亂無章,變得更加隨意,再加上一些學校根本就不會制定一個標準的教師進修表,使得教師對于進修的事情也像學校一樣沒有計劃,沒有安排,反而會耽誤了教師的進一步發展,讓教師逐漸失去了進一步進修的機會,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2.6培訓形式僵化,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缺乏實效性
我國針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其教育內容根本就不按照實際情況進行,由于每個地區的發展情況不同,每個中小學教師的學習情況也不同,所以,針對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應該根據每個地區、每個情況的不同來具體進行繼續教育培訓,同時,培訓學校應該逐漸形成教育對象、教育目標、教育內容一體化的培訓模式,使得這些培訓課程真正對教師發揮作用,真正實現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培訓機構尤其要針對教師本身所需要的文化內容不同來具體進行培訓,提高培訓課程的實效性與合理性,并且還要讓培訓工作更加貼合實際,避免培訓內容的僵化與不合理性,必須避免培訓內容的理論化。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技能,培訓機構應該注意根據每個地區老師的個性化不同,來具體進行教學。
2.7評價激勵機制有待完善
我國相關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存在很大的虛化性,而且其考核內容比較簡單,大多數人都只是感覺在做一個形式,并且該繼續教育的考核機制與教師的評定與升職沒有很大的聯系,與教師的工資待遇也沒有很大的關聯,甚至一些繼續教育還需要老師自己本身掏錢,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師針對繼續教育的消極態度。
2.8培訓師資隊伍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要求
由于我國還沒有完全建立比較完整的繼續教育師資體庫,這就往往導致我國的繼續教育人員的能力不能達到中小學教師的要求,并且繼續教育機構往往只是選擇一些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等進行教學實踐經驗的傳授,并沒有真正聘請一些專業的導師或者專家來進行指導或者傳授經驗,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培訓目標無法盡快完成。
3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對策
3.1樹立正確的繼續教育觀念,增強終身學習的意識
教育部如果想讓教師進一步認真學習,就必須首先引導教師樹立一個正確的繼續教育觀念,了解繼續教育的體制與相關法規,提高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培養其學習觀念和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
3.2保障繼續教育的經費和時間
針對繼續教育的經費問題,我國應該不斷地加大對繼續教育經費的投入,也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渠道來獲取教育經費,解決教育經費問題,可以通過募集或者投資等方法。與此同時,學校也應該保障繼續教育的時間相對規范,制定確實可行的繼續教育時間表,并不斷督促教師認真貫徹和實行。
3.3不斷開拓繼續教育途徑,形成多元模式
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不一定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進修,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教學或者遠程教學等都是有效促進教職工繼續教育的模式。
4結語
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是不斷促進教師提升的一個有效策略,通過這一繼續教育,有利于把握中小學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改善教育體制,促進全面發展,創建一體化課程。
作者:許修紅 單位:湖南省武岡市教師進修學校
一、受訓者的個體特征
受訓者特征指影響受訓者學習效果的受訓者個體特征。受訓教師的培訓態度、動機極大地影響著培訓學習的效果。如果受訓教師參加培訓是抱著一種“既然讓我去,那么去學學也沒有什么壞處”心理,或是只希望通過培訓獲得一個證書或取得相應的學分,以便將來能因此獲得晉升或技術職稱的提高,而沒有去思考學過之后如何把受訓所學用來改進自身的工作行為的話,這樣的動機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削弱培訓的實效性。即使某些受訓教師主觀上愿意積極參加培訓學習,但是由于缺乏培訓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或知識準備,因而只能進行一知半解而非深度理解的學習,這同樣會削弱培訓的實效性。
(一)培訓動機
培訓動機指參加培訓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表現為受訓者在培訓學習活動中心理與行為情態。培訓動機影響著受訓者的培訓積極性,不同水平的學習積極性又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教師參加培訓學習的動機強度取決于受訓者個體對于參加培訓能夠帶來的結果能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與意義的判斷,以及自己取得這些結果的可能性的判斷。對受訓教師而言,其個人需要是多元化的,但教師普遍珍視的一些需要有:提高教學成績的需要;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需要;得到獎勵的需要;興趣的需要。如果參加培訓所帶來的結果能夠滿足上述需要,且受訓者認為通過個體努力能夠取得這些結果的話,受訓者參加培訓的動機就高。成人學習理論的研究也指出,成人具有一種實用主義的學習傾向。即對直接與工作或生活相關的主題感興趣,當學習的主題與內容可應用于其工作或其他有價值的實踐活動時,他們才有學習的動力。然而,現實情況是,教師培訓既沒有嚴格的學員學習評價,也無法滿足教師的興趣,更無助于提高教學成績,且在解決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上也無法提供操作性的建議,唯獨參加培訓能夠獲得相應的學分對教師還有一點直接利益,因為這往往與教師的職稱評定與職務晉升有關聯。對教師追求專業發展的理想的需求調查中,平均60%的教師有比較強烈的專業發展需求。然而這些教師中的大多數并沒有把培訓作為一個滿足自己專業發展需求的途徑。這表明,許多培訓無法真正滿足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成人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內部,如興趣、成就需要等,而不是外部,如各種獎勵措施等。因此,在培訓無力滿足教師的內在需求的情況下,僅僅靠培訓學分這項激勵措施往往無法激起受訓教師強烈的學習動機。受訓教師是否取得學分往往與出勤率、作業完成與否等較為簡單的量化指標有關,至于受訓者學得怎么樣,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則很少被理會。在這種培訓目標價值較小,且不需要什么努力就能達到目標的情況下,受訓者缺乏學習動機的狀況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專業知識準備
受訓者的專業準備指受訓教師在參加具體培訓前已有的知識儲備、技能方法掌握與情感價值觀達成的狀態。受訓教師的專業準備情況與培訓學習的效果是有密切的關系。教師的專業發展經歷各有不同,他們在教育觀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專業態度方面存在差異。具體的教師培訓項目要想取得預期的效果,在對受訓者的要求方面,除了要求他們具備適度的學習動機之外,還需要他們做好必要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價值觀的準備。對于那些準備適當的受訓者,在同等的學習動機下,能夠取得較大的學習效果。教師專業準備的差異不僅影響著學習的效果,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給培訓教學造成了困難,因為師訓教師必須照顧到受訓者的個別差異,而這在當前的許多培訓活動中是很難做到的。為了使受訓者在培訓前做好相應的培訓準備,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培訓者會在受訓教師名單基本確定了以后,在培訓前告知學員應該做好哪些培訓準備,譬如學員理論書籍閱讀與思考,課堂教學案例的準備,一份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制定,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和自我培訓工作的反思。
(三)學習風格特征
學習風格指受訓教師對不同培訓學習條件的偏好或需求。學習方式與學員的經驗和文化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學習方式的傾向性與其經驗和文化背景一致,那么此種培訓往往有效,但未必對來自另外一種經驗和文化背景的學員有效。在對學習風格的分類上,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學者提出了兩種風格迥異的學習方式:一種是“聆聽講座”的學習,另一種是“注重學習實踐”的學習。偏好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的受訓教師喜歡課堂講授的培訓方式,偏好“注重學習實踐”的學習方式的受訓者喜歡親自體驗、實踐方式。調查顯示,有的學員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中學得較好,有的學員則在以實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中學的較好。教師的學習方式歸納為活動家、沉思者、理論家和實用主義者四種類型。其一:活動家。受訓者總是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活動而且不存在偏見。他們喜歡沉浸于直接的經驗中;他們思想開放,對新事物不抱新的懷疑態度,這使他們對一切新事物抱有熱烈的歡迎態度;他們的宗旨是:任何事情都想試一下。他們趨向于先動手做,事后再考慮結果;總是設法使自己成為活動的中心。其二:沉思者。沉思者擅長在冷僻平靜的氛圍中靜思、善思。他們會詳細而耐心地收集和分析有關經驗和事情的數據資料,并盡量推遲作出最后結論的時間;他們的宗旨是小心瑾慎;他們在會議場合下,常常選擇不起眼的位置坐下,傾聽和記錄他人的聲音,結合其要點,構思出自我的觀點;他們的行動是過去和現在的經歷、別人和自己的觀察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三:教育家。教育家把教育現象加以梳理,并使其融合為復雜但更完善的理論。他們往往以垂直的、程序化的方式思考問題;他們通過運用哲學普遍聯系的原理把似乎不相關的教育現象同化為教育理論;他們是完美主義者,不把事情搞得妥帖、統整為一個合理的體系就不罷休;他們擅長通過具體與抽象、分析與綜合即理性思維進行理論架構的創建。其四:現實主義者?,F實主義者頭腦中充滿他們想要在實踐中試行的新念頭;他們喜歡踐行與操作,遵照想法迅速而自信地行動起來;他們對反思、思考和商討極不耐煩。具有上述極端表現的人可能很少,一個人的身上往往表現出以一種或兩種類型的風格為主,同時綜合了其他類型風格的情況。因此,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活動,要了解他們對學習、教學方式的偏好或需求,并提供多樣化的培訓形式,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習風格的受訓者的需要。
二、培訓課程設計
培訓課程設計指依據一定的理念,對本次師資培訓方案及實施策略作具體的規劃。當培訓方案的規劃注重受訓者的主體參與,以對受訓者培訓需求的深度調查為基礎,同時培訓方案的內容與實施滿足受訓者的培訓需求時,培訓設計最能促進受訓者的學習,提高受訓者的學習效果。
(一)成人學習理論及其對培訓設計的啟示
在職教師的學習符合成人學習的一般特點,然而,自上世紀成人教育作為一個實踐性的專業建立起來以后,至今理論界對此仍然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范式,“我們所擁有的就是一幅包含了成人學習知識基礎的各種理論、原則和解釋的拼圖?!背蔀榻逃龑W理論的五個基本假設將成人學習描述為這樣的人。
1.成人有獨立的自我概念并能指導自己的學習
他們是自我導向的學習者。學習者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他們知道學習什么以及為什么學習。成人學習者的這一特點對教師培訓的啟示有三點:第一,在師資培訓中,培訓者與受訓者是一種平等的伙伴關系。即培訓者要從傳統培訓教學中的以“教”為主的角色,轉移到圍繞培訓對象的“學”而給予引導和服務為主的角色上來。第二,在教學方式上,培訓者要避免單向講授的培訓方式,而應多采用啟發式的教學,使受訓者投入到學習中。第三,教師培訓的設計以受訓教師真實需求為基礎。
2.成人具有豐富的學習經驗、工作經驗和生活經驗
這些經驗對于學習來說是豐富的資源,即他們的學習是基于已有經驗的學習。成人學習者的這一學習特點對師資培訓的啟示在于:師資培訓要充分利用成人帶來的大量的個性化經驗,并把這些經驗作為重要的教與學的資源。如何以受訓者的某些經驗作為培訓教學的案例,用這樣的案例進行培訓,可以使培訓更具典型性、真實性和親切感。在培訓形式上,培訓者可以采用學員間互動學習的方式,通過經驗交流與分享、合作學習等促進受訓者的相互學習與提高。
3.成人的學習需求與變化的社會角色緊密相關
成人的學習不是盡可能多地積累知識,不是簡單地模仿和復制,而是需求什么學什么。學習需要既是個體專業化發展的需要,又是教書育人崗位的必然需要。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提高素質,更重要的是滿足崗位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國60%以上的教師認為他們需要的是能力的提升,而在這些能力中,教師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學能力的提高。這點對于教師培訓的啟示在于:培訓者應深入了解受訓者的工作實際和培訓需求,按照受訓者的實際需求而不是培訓者個人的主觀意志來設計培訓。
4.成人以探討問題為中心注重培訓的實踐應用傾向
成人的學習是任務導向的學習,當學習主題對成人具有直接價值時,成人學得最好。這對于教師培訓的啟示在于:教師培訓要堅持實踐的原則,學以致用。在設計師資培訓的目標時,要注意考慮應用性的目標;在設計培訓內容時,應盡量與受訓教師的工作實際相關,突出實用性;在培訓模式上,應多采用“做中學”的實踐性形式,讓受訓教師在體驗中學習,把學習過程與應用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避免重“講”輕“學”,重“理論學習”輕“實踐應用”的傾向;在培訓學習結束后,受訓者要督促參訓教師所在學校為其學以致用提供支持性的環境。
5.成人的學習動機來源于內在的訴求而不是外部的壓力
成人學習的動機主要是興趣、成就需要和個人利益。他們的學習動機因對良好的學習情境的主動參與而獲得發展與增長。這點對于師資培訓的啟示是:培訓設計要發現與識別受訓教師內在的學習需求,然后設計相應的培訓,培訓設計要充分調動受訓教師的主體參與性。
(二)教師學習特性及其對培訓設計的啟示
在職教師作為成人,其學習符合成人學習的一般特點。綜上所述,隨著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視,教師學習的具有如下特點:
1.教師的學習是以提高績效為目的的學習
教師受訓是以提高績效為導向的。培訓之前,他們會花相當多的時間衡量參加學習的利弊所在,考慮通過學習能夠解決自己哪方面的問題。教師這種學習特點具體地反映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追求實效的愿望,即一種十分執著的學以致用的追求。教師在學習活動中所關注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今后的發展以及適應組織、社會的要求而積累知識,更是為了能夠及時地把所學到的應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現實社會的生活以及實踐活動當中去。因此,這一點對于教師培訓的啟示是,培訓設計要以解決受訓教師的實際問題,啟發受訓教師形成適合個人工作實際的操作性思路為指向。
2.教師的學習是基于情境的學習
最好的學習環境是存在社會關系及工具的現實社會情境。學習來自于社會實踐的參與,來自于與社會中其他更有經驗的人的交流。由此可見,基于情境的學習強調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學習者與學習者、學習者與指導者之間的交流、觀摩、模仿、操作以及反思改進等方式來進行。教師的學習就是基于情境的學習。那些有成就的教師往往是在工作情境中,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專家的引領以及個人的反思性實踐成長起來的。這一點對教師培訓的啟示是:教師培訓要給受訓教師提供適當模擬的或真實的情境,加強受訓教師間的交流,以及受訓教師與培訓者、專家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讓受訓教師在適當的情境中通過社會性的學習來提高。因此,在培訓中教師的學習是一種團體學習,其建立在一種共享的文化基礎之上。
3.教師的學習是主體自我完善與踐行的過程
教師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和簡單模仿的學習。教師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大量豐富的個性化經驗,他們的學習是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任何教師培訓如果不能調動受訓教師的積極性,不能引導受訓教師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意義,就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學習特性對教師培訓設計的啟示是:培訓以解決受訓教師的實際問題、啟發受訓教師形成適合個人工作實際的操作性思路為指向;培訓要注重在模擬的或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讓受訓者參與研討、模擬練習、實踐應用等方式來提高其學習效果;培訓形式應注重受訓者間的合作學習與對話、交流;培訓應充分調動受訓者的學習積極性,受訓者是學習的主體,培訓者應發揮幫助、促進、支持與引導等作用。
(三)有效的培訓設計的原則
課題組通過對教師樣本的調查研究發現:受訓教師期望的校外培訓的特征如下:(1)培訓教師是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資深專家,或自己同行中的佼佼者。(2)培訓內容與自己的實際工作需要非常一致,且能夠結合工作實際解決普遍存在問題,并能針對問題提供可行的方案或具體的方法。(3)培訓形式是與培訓內容緊密相關的現場示范或實踐,有探討及相應的專家指導,有相輔的溝通渠道,有充分的時間在培訓后及時討論。(4)培訓結束后,在本職崗位上嘗試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或技能時,培訓專家愿意并能夠提供后續指導或幫助。(5)培訓是免費的,在教師工作較為寬松時進行且采取脫產的形式,時間不要太長。研究發現,受訓教師期望的校本培訓的特征包括以下幾點:(1)在培訓內容上應該關照全體教師均急欲了解的新思路或教法等;針對具體的專業、班級和問題開展個別化的培訓;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難題;分享工作中取得的關鍵經驗;提高教師急需提高的綜合素質。(2)在培訓形式上,培訓后有及時、充分的討論;采用“研究課+專家點評”的方式;專家上門指導;領導得力且全程參與;有針對性地請專家培訓相關內容。綜上所述,教師有效培訓設計的原則如下:
1.培訓要重視主體的參與性
在規劃培訓方案前,培訓者要充分調查、識別受訓教師的培訓需求,要征求受訓者對培訓方案的意見與建議;在規劃培訓方案實施中要采取多種培訓方式,讓受訓者參與到培訓中來;無論在培訓中還是培訓結束后,要重視了解參訓者對培訓的意見與建議,并及時作出調整。課題調查表明,越尊重受訓教師的主體性,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越高。然而現實情況并不令人樂觀。教師培訓活動很少關注到受訓教師的培訓需求,受訓教師在選擇培訓機構、培訓課程、培訓時間等方面基本沒有什么發言權。長期以來形成了受訓教師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尊重,受訓教師的培訓需求得不到滿足的狀況。在此背景下,受訓教師的培訓愿望不強烈,視培訓為負擔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2.培訓要重視實踐性原則
培訓內容應有助于啟發或幫助教師形成適合個人工作實際的操作思路。在培訓形式上采用的實踐性培訓形式,通過模擬的或真實的情境中的觀摩、模仿、練習與應用等,以便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培訓的實際效果滿意度不高。課題組曾對中小學教師參與過的各類培訓進行過調查:有61.9%的受訓者認為培訓效果一般,有16.7%的受訓者認為培訓對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成效沒有效果,持積極態度的僅占19.5%。究其重要原因就是培訓內容不實用。各類培訓在培訓內容的安排方面普遍存在著培訓內容“脫離教育教學實際”,“名目繁多,難于應付”等問題。
3.培訓要遴選好優質的培訓師資
受訓教師期望在具體培訓內容方面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資深專家或自己同行中的佼佼者來充當培訓教師。我國一些教師培訓機構的培訓教師對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內容不夠熟悉。不能較好地組織貼近培訓對象實際的教學討論;因為擔心討論“冷場”,在培訓方式上往往選擇以講授為主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的有效性。因此,必須建立遴選優質培訓師資的機制,按程序來挑選優秀的師資,這直接影響到培訓的結果。
4.培訓要安排適切時間與地點
受訓教師期望校外培訓采取脫產的形式,時間不要太長。在職培訓的時間不要完全安排在休息日,培訓的地點不要離工作地點過遠。校內的面向全體或部分教師的集中培訓要安排在他們工作較為寬松的時候。在職培訓往往安排在寒暑假或雙休日。雖然大多數教師表示可以接受這種培訓安排,但他們也反映這種時間安排占用了屬于自己的休息時間,給個人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主要緣由是中小學教師平時教學任務繁重,工作日要完成教學任務,休息日還要參加培訓,缺乏自由支配的時間來充分安排工作和調整心態,長久如此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參訓壓力也就自然出現。
三、培訓環境分析
培訓環境是培訓活動所處的物質與精神環境。它包括物理、人文;教學、社區等。培訓環境間接影響培訓活動的質量。
(一)培訓的教學、生活環境
良好的教學、生活環境,如大小適中的培訓教室,強弱適中的光線,冷暖適中的教室溫度,舒適的、易于移動的座椅,數量充足、易于移動的桌子,有茶點、休息的空間,以及良好的生活環境,如可口的飯菜,舒適的住宿條件等,均會使教師產生愉悅的心情,從而享受培訓的過程,提高培訓的效果。
(二)教師培訓的政策、制度
在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的文件要求之下,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教師繼續教育實施體制在我國正逐步形成。江蘇省還提出了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學分不低于繼續教育學分的50%。辦學主體的多元化有助于教師培訓競爭機制的形成,促進教師培訓質量的整體提高。這也使國家對教師培訓的政策和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1.培訓師資的選用
在我國當前的教師校外培訓中,教師學院和師范學院開展的教師培訓占據主體。這些培訓機構的培訓師資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教師培訓的質量。從理想上來說,一個專任的教師培訓者既應是教學人員、培訓課程的開發人員,又應是培訓的組織管理人員。作為教學和教師培訓的課程開發人員,教師培訓者應了解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要,根據實際需要設計課程方案,安排教學內容,解決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或給其提供啟發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然而,現實情況是,這些培訓機構的大部分教師并不是從最為優秀的中小學教師中選拔上來的。即使有些教師是從優秀的中小學教師中選拔上來的,但由于過去學歷教育的任務以及促進這些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機制的缺陷,他們已越來越遠離中小學第一線的教育教學實踐,跟不上教學實踐的發展,自身的知識、技能難以滿足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故他們作為培訓教師越來越不自信。面對此種情形,迫切需要改變培訓教師的任用與培養體制,充實一批在教學和管理方面有獨到之處的教師、校長到專職和兼職的培訓教師隊伍中來,同時打破培訓教師終身任用體制,找準培訓與中小學教師實際需求的結合點。
2.培訓課程的開發
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培訓內容能否貼近受訓教師實際需求、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能否為區域教育服務,直接關系到培訓質量的好壞。我國中小學教師培訓的課程與內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陳舊、更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夠實用、課程重復建設等問題。這些不適合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的培訓課程與內容之所以能夠存在,除了培訓教師自身的素質問題外,還與培訓課程的開發與審定制度不夠完善有關。教育部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開發指南》中指出,國家規定課程設置方向,地方根據實際需要設計課程方案,確定學時、學分,科學地配置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然而,實際課程的配置是否科學,具體的培訓內容是否與受訓教師的實際需求相一致則缺乏有效地的監控與審定機制。此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訓課程與內容的良莠不齊,從而影響到培訓的實效性。
3.培訓活動的運行
教師培訓活動的運行機制指開展教師培訓活動的運作程序及相應的落實措施。對任何培訓機構來說,完善以下六個方面的運行機制非常重要。一是培訓方案制訂的運行機制。培訓方案一般包括背景說明、指導思想、培訓目的、課程設置、課程評價、保障條件、師訓及受訓教師情況分析。培訓方案審批的一般流程是師訓教師小組向教師培訓機構提出申請,培訓機構初審,然后交給專家指導小組指定,再然后是培訓機構下達通知,最后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二是師訓教師申請課程任教的運行機制。首先由師訓教師向培訓機構培訓處提出申請,任教申請報告應包括本人介紹、研究專長、相關內容研究現狀、內容組織設想、受訓教師分析報告和師訓教師所在小組鑒定意見;然后由培訓機構培訓處初審,分管領導核定;最后培訓專家指導小組核定。三是培訓課程設置的運行機制。程序是:培訓機構向培訓專家指導小組提出申請,然后由培訓專家指導小組初審,培訓領導小組核定,最后由教育行政部門下達通知。四是培訓課程考核的運行機制。程序是:師訓教師向培訓機構培訓處提出考核人員安排申請;然后由培訓機構培訓處做出核定同意,及時考核要求;最后由培訓機構組織有關人員參與培訓課程的考核。五是受訓教師選擇的運行機制。程序是:首先培訓機構核定受訓教師學習考勤情況,并對受訓教師作出考核評定;最后,培訓機構通過網絡等途徑將培訓考核情況反饋給受訓教師和其所在學校。
4.培訓質量的評估
教師培訓質量的評估包括辦學機構的辦學與管理水平的評估,教師隊伍與教學水平的評估以及辦班質量的評估。對教師培訓質量的科學評估有助于我們了解實際的培訓效果,反思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造培訓方法,使教師培訓更好地促進受訓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好地為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服務。教育部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中強調,要“建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評估體系”,各省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全面負責本地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實施、檢查和評估工作”。然而,許多培訓機構很少對培訓方案實施情況、師訓教師任教情況等進行有效評估。據了解,一些教育行政部門目前也只是對各區和市屬中小學校開展的教師培訓情況進行評估,還沒有組織對培訓機構辦學質量的評估。在教師培訓中占據半壁江山的校本培訓,其質量取決于校長的重視程度、校長領導與規劃教師隊伍建設的能力以及學校的資源條件。由于各學校在上述因素、方面的差異很大,所以校本培訓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我們急需建立并健全多角度、全方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教師培訓評估制度,建立有效的、全面的教師培訓評估機制。
(三)社會、教育大環境
我國各級各類中小學教師培訓活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小學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重要任務是使中小學教師具備勝任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任務的能力與水平。但是,在素質教育實施多年、基礎教育新課程全面鋪開的今天,由于嚴格的、高風險的中考與高考制度的存在,應試教育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在嚴格的考試選拔制度下,分數的高低成為決定學生上什么類型的學校,獲得什么樣的地位和取得多少報酬的職業的主要依據。分數成了學生的“命根”,也成為評價教師教學業績和學校教學質量的主要依據,甚至成為衡量教育官員政績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此種背景下,社會各界人士對學生的考試分數,尤其是升入重點高中和名牌大學的升學率極其重視。目前部分中小學校長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置若罔聞。在“分數至上”的社會氛圍中,很多學校和教師只選擇“實用”的教學方法,通過大量的補課和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試水平和能力。畢竟,“熟能生巧”是多年來被證明了的應試教育不二法門。有些學校把以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為目的培訓與教育科研工作等視為“務虛”的工作。在此種社會教育背景下,一些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對那些能夠立竿見影地提高學生成績的培訓抱有極大的興趣和強烈的需要。教師培訓如果單純地迎合教師的此類需要,受訓教師的培訓積極性比較高漲。但未免會陷入功利主義、只追求短期效應、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的應試教育的泥潭。但如果無視教師此類需要,案例從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理念來組織教師培訓,又會影響教師學習的內在積極性,從而造成一些地方的素質教育搞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抓得扎扎實實的矛盾現象。因此,為了切實提高教師培訓的效果,教師培訓必須在教師個體的需求、戰略層次的需求和組織層次的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找到平衡點。現實情形是,在課程與評價、培訓、教學及科研還無法有機整合在一起的情況下,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培訓的平衡點,把個體需求與外部需求,教與學有機地統一起來。大多數培訓機構的現實選擇是一切按上級的指令行使,無暇顧及各地區、各層次受訓者的實際;一些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應對是,把完成培訓等視為完成任務??傊绻斍拔覈n程與評價、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的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教師培訓整體的實效性將難以真正提高。
作者:茹紅忠 單位:淮安市三堡中學
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內涵
中小學教師接受繼續教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地方各級政府必須保障培訓機構的正常運行和培訓經費的問題?,F階段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在實際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培訓形式單一、教師的主體意識較差、繼續教育培訓機構不規范、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工學矛盾以及教育經費短缺和培訓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相應的對策來解決,希望可以改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
二、構建合理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體系
(一)加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繼續教育隊伍必須由一支高度專業化的隊伍來承擔培訓的設計、策劃和實施,還必須具有開放性,可以容納各種優秀的教師教育人才。繼續教育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應堅持少而精的原則,要以偏重學科知識技能和實踐教學研究的教師為主。要把握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態勢和學科的發展走向,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要有責任心,既要發揮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中的領頭羊作用,還要成為中小學教師的合作伙伴。要對從事繼續教育工作的師資的教學實踐能力和資格證書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建立比較完善的師資資格認證制度。
從事繼續教育的師資應該先接受繼續教育,這是一種具有創造性和探索性的終身教育,只有繼續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也能進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才能形成良性循環。要讓從事繼續教育的教師經常到中小學去實踐,只有很好的了解中小學教師教學的現狀,才能使教學內容與實際需要相符合,使得內容更具有實踐意義。
(二)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
要將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一體化,職后教育要在職前教育的基礎上,加強教師對教育科學的學習與訓練,開展教育科學研究,認真研究教材教法,進行教學技能和管理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力。進行多渠道多方法的教學,實現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應用。近兩年來教育部加大了教師教育信息化工作力度,在全國實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
各地相繼建立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使網絡成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有力工具,中小學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要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寓教于樂。由于培訓對象需求各異,要在尊重教師的個人愿望和個人差異的基礎上,提供門類齊全、文理滲透的“超市式”課程,讓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教學科,選擇自己要培訓的課程,這樣可以增加教師的自主權,讓接受培訓的教師在愉悅的環境中接受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三)建立教師發展學校
20世紀80年代,美國興起的教師發展學校為教師教育質量的提高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師發展學校是在原學校建制內,大學和中小學校合作建立的旨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與發展共同體,教師發展學校建設植根于實踐,實現教學相長是教師發展學校建設的中心。教師發展學校既著眼于教師,也著眼于學生,以教師的發展促進學生的最大發展。
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大學與中小學,雙方共同協商,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職責和義務。大學向共同合作的中小學派遣指導教師和師范生,同時為他們開放必要的教育資源,使中小學和大學形成互補合作,在兩種文化的融合中,推進了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的改革,提升了各自的教育質量。
通過提高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師資隊伍的質量,轉變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式,中小學校與大學聯合建立教師發展學校,改善中小學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環境,促進中小學教師的發展。
作者:王夢云 張鑫 單位:山西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1概念界定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模式是指在基礎教育領域,對已取得教師資格的在職教師進行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教育訓練活動的運行方式。其基本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培訓主體、培訓理念、培訓對象、培訓目標、內容、手段、管理與評價等。內在構成要素所組成的結構、要素之間的不同關系決定模式的實質,起主導作用的要素體現模式的特征。由于指導思想、培訓程序、組織形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教師繼續教育模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模式所發揮的功能,即教師繼續教育的成效也不同。
2研究概述
繼續教育模式是使繼續教育目標與內容落到實處的具體組織形式。由于受訓教師需求的多樣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多樣化就顯得特別重要。當前發達國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在呈現多樣化特征。從培訓主體角度來看,基本形成了四個比較穩定又相互補充的模式,即“高校本位”模式、“培訓機構本位”模式、“研訓一體”模式及“學校本位”模式。國內最近十幾年關于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研究有很多。著作方面的主要成果如下:《教師繼續教育模式與機制研究》(姚繼業,陳邦峰,2000)從繼續教育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基地建設、教師繼續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以及評價機制五方面分別進行專題研究?!肚钒l達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典型經驗與實踐》(陳世楷,2000)對貧困、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現狀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教師繼續教育模式:自修學分模式、校本培訓模式、科研驅動型模式?!敦毨У貐^教師培訓研究》(“貧困地區教師培訓”課題貴陽實驗區課題組,2004)闡述了城鄉聯動式教師培訓模式?!督處煂I發展與培iJII}(吳衛東,2005)對微格教學培訓模式、案例教學培訓模式和行動研究培訓模式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分析?!吨行W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李樹棟,2007)系統闡述了“協作——探究”培訓模式?!督處熃逃J窖芯俊?靳希斌,2009)從理論闡述、含義、類型及政策分析等角度對教師繼續教育模式進行了研究?!督處熇^續教育模式研究與探索》(鄭百偉,2009)中概括出了五種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學歷指向的模式、基于區域協作的模式、基于校本培訓的模式、基于個性化研修的模式以及骨干教師培養指向的模式?!督處煂I化培訓模式研究》(陳躍輝,2010)從教師培tJIl~體角度分析,教師培訓模式主要有高校為本的教師培訓模式、研訓一體模式、校本培訓模式、自我反思培訓模式?!督處熍嘤栄芯颗c述評》(李方,鐘祖榮等,2011)對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農村教師研修工作站模式,以課例為載體的教師培訓和基礎項目學習的教師培訓模式研究。
期刊、論文方面的成果頗豐。例如“我國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反思與重構”按照教育目的及其所依存的空間形式,把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分為高校模式、校本模式、教師中心模式和社區模式?!盎诮處煱l展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探討”提出:培訓內容——貼近教學實際,拓展教師能力;培訓形式——離職為主,校本為輔;財政投入——多渠道,多形式;教師培訓評估——史前評估,事后考評;教師終身進修制度——演進教師資格證書,體現教師發展特色?!斑m應社會發展要求,創新教師培訓模式”闡述了送教下鄉、訂單培訓、置換培訓等。專門針對農村地區、民族地區教師繼續教育模式進行研究的成果主要有:《貧困地區教師培訓研究》(“貧困地區教師培訓”課題貴陽實驗區課題組,2004)提出了師訓、教研、科研、電教“四位一體”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制。“通遼地區農村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提出農村教師培訓模式:課題牽動、聽評課、反思教學、問題探究、案例分析、網絡交流和專家引領等模式?!斑呥h貧困山區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研究——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山區的教育人類學而透視”以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的五所山區小學為個案,運用人類學的田野工作方法,對邊遠貧困山區小學師資現狀以及教師繼續教育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闡述和分析?!吧贁得褡咫p語教師培訓模式及政策研究——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為例”闡述了參與式培訓模式、開放式培訓模式、案例培訓模式、導師制培訓模式、研修——反思模式、“處方”式培訓模式。
3分析與思考
通過對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歸類,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繼續教育模式是多樣的,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為此,我們可以從培訓主體、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手段、培訓管理等角度對教師繼續教育模式進行解讀。目前國內存在的培訓模式主要有:從培訓主體角度看,有院校培訓模式、研訓結合培訓模式、校本培訓模式、導師制培訓模式、遠程教育培訓模式。從培訓對象角度看,有新教師培訓模式、骨干教師培訓模式、晉級履職培訓模式。從培訓內容角度看,有基本功訓練培訓模式、計算機培訓模式、課程中心培訓模式、熱點培訓模式。從培訓手段角度看,有微格教學培訓模式、案例教學培訓模式、項目研究培訓模式、網絡培訓模式、電化教育~~iJII模式。從培訓管理角度看,有學分驅動培訓模式、自學考試培訓模式等。述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師繼續教育模式進行了探討,這些研究從整體上反映出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相關理論與實踐逐步完善的過程。在內容,后續研究者都努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從最初的個案法、訪談法到后來引入數據處理和分析,研究成果日趨科學。在研究的視角上,不斷引入其它學科視角,如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所以的這些成果對后續的進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我國教師繼續教育的開展和教師專業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體看,日前的研究對具體培訓模式的介紹分析比較多,對教師培訓模式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系統分類等還不夠;對培訓的教學模式分析多,對宏觀的、管理的模式研究比較少。此外,針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教育發展水平實際的研究不多,已有的農村、民族地區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相關研究成果不夠豐富,日.零碎、不系統,論述不夠深入,大多停留在闡釋的層面,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通過分析和總結以往的研究,我們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探索,以達到進一步優化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目標。
第一,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研究應體現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性和系統性。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積累經驗,從而逐步完善自己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所受繼續教育應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系統性。但是,現實中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往往具有隨意性,就事論事,對教師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專業發展階段的深入分析與研究不足,導致繼續教育模式缺乏長遠的、系統的規劃,降低了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為此,我們應該加強相關研究,進一步探索m能夠與教師已有經驗建立聯系的、符合教師專業發展階段的繼續教育模式。
第二,加強對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理論研究。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師繼續教育教學模式研究,而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相關理論研究不足。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理論研究具體主要包括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理論基礎,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因素分析,各種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的理論基礎、研究范式、重要影響因素分析等。
第三,進一步豐富農村地區、民族地區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研究成果,提高相關研究質量。目前很多的研究都是普適性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對于具有相當特殊性的農村地區、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模式探索不夠,研究不夠深入、系統,質量不高,且多集中于教學法的探索和個案的研究。為此,我們在此方面的研究探索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今年以來,我鎮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市化的要求,以環境整治和長效管護為重點,全面發動,重拳出擊,精心打造八里的投資、人居環境,鎮村面貌得到較大改觀。我們著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發動抓落實。一是廣泛宣傳發動。我鎮分層次、分階段召開了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環境整治及長效管護工作,要求全鎮上下提高認識,統一行動,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攻克難點,長效管理,集中精力、人力、財力搞好環境綜合整治,把八里鎮打造成水清、岸綠、街美、村潔的新城鎮。我們通過宣傳櫥窗、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意義,讓環境整治與長效管護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提高了全鎮上下的環境意識和文明程度。二是切實加強領導。為確保環境整治工作的有序開展,我鎮成立了由陳寶川書記為組長,黨委、政府、人大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分管負責人為執行組長,村建、城管、環衛、水利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各村(居)支部書記為成員的八里鎮環境綜合整治及長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環境綜合整治的組織實施。三套班子成員、分工到村(居)干部為督查組成員,行使鎮村環境綜合整治和長效管理督查職能。各部門、單位、村(居)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三是層層分解任務。結合八里實際,制定了《八里鎮環境綜合整治及長效管理工作任務分解表》,明確三套班子成員為相關任務的負責人,有關村(居)、部門、單位組織實施。各村(居)和村建、城管、環衛、水利等部門將工作任務細化到路段、河流、重點部位,落實到班組、中隊、人頭。四是明確百分考核。我們從組織領導、宣傳發動、措施落實、整治成果、長效管護和經費籌措等方面對各村居定期考核;并將考評結果列入八里鎮對各部門(單位)、村(居)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年終評出環境綜合整治和長效管理工作先進村(居)和環境綜合整治達標村(居)。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村(居)、企事業單位進行通報,同時對相關責任人以適當方式予以問責。
二、積極主動抓配套。為改善村民住宅條件,抓住沿江開發的機遇,近幾年來拆除了137個零散村莊。按照鎮區總體規劃,我們積極主動配合揚州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了安置小區。金山花園小區一二三四期工程共建30萬平方米住宅樓,已全部安置到戶,五期工程20萬平方米安置房基本竣工,第二安置小區玉帶家園20萬平方米安置房順利封頂。鎮區道路、水、電、供暖、通訊、有線電視等設施基本配套,實施了美化、綠化、硬化、亮化工程。XX年創建江蘇省衛生鎮時,我鎮建成了垃圾中轉站,配套了15個垃圾房、20個垃圾池、250多只垃圾箱。今年以來,垃圾中轉站運轉正常,6輛拖拉機每天清運垃圾,32人的保潔隊伍早晚各清掃一次,保持鎮區主干道和小區的清潔,每月清理垃圾240噸。金山花園一村、宜民小區、曹橋、八里、薛巷等村出動200多人次參加環境整治,實行長效管理。
三、突擊行動抓到位。一是加大道路莊臺整治力度。八里地處沿江開發區,境內有揚子江路、春江路、施沙路等縱橫交錯的區間道路和通達工程金山路、花新路,境內村莊與廠區比鄰而居,環境整治的任務十分繁重。今年以來,我鎮城管大隊、水利站、環衛所、8個村共出動勞動力1800多人次,投入各類運輸機械30多臺,清運垃圾XX多噸,與之配套各村累計新建垃圾池50座,通過項目拆遷拆除了一大批豬圈、雞窩、簡易房,并結合實際重點整治了69個集中居住的莊臺。我鎮由城管大隊、市場辦公室牽頭重點整治了鎮區亂停亂放、亂貼亂畫亂掛、出攤經營、店牌店招不整齊的現象。我鎮由村建科、建管站牽頭及時修復了鎮區破損的道路、綠化、路燈、路牙、圍墻等配套設施,清運了建筑垃圾。二是加強對鎮內河流的治理。今年以來,我們由水利站牽頭、各村配合,全面完成了15條河道、96個河塘整治任務,共清理水生植物15萬平方米,完成土方24萬方,鏟坡6公里,鋸雜樹8公里。三是落實長效管護措施。對馬港河、玉帶河、水泥廠等鎮內河道和農橋橋面、過橋路洞明確了專人維護、保潔,確保干凈整潔,無堆積物。對公共聚集場所、駐鎮單位、沿街事業單位、企業、沿街店面按照領導班子成員分工,嚴格執行門前四包責任制。
由于路沒有污水管網,花園小區的生活污水還不能排到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染了內部及周邊水環境。在安置小區的施工過程中,鎮區道路、綠化等配套設施受到了破壞,特別是正在施工的110kv高壓地下管網工程,將鎮區主干道撕開了一條大口子,鎮區的環境整治難度更大。為此,我們將積極爭取管委會及建設局的支持,盡快改造八里鎮區的金山路,鋪設污水管網,以便我鎮能及時修復環衛、綠化等配套設施,進一步打造宜居的生存環境。
以上匯報,懇請各位領導提出寶貴意見,不到之處給予批評指正,對我鎮今后的新農村和城市化建設繼續給予關心、支持,幫助我們破解工作的困難。
教師繼續教育是提升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全面素質和推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今年我們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教師的二十項修煉》、《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為創新》和《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技能的創新與發展》。一學期來,我校教師繼續教育在校領導的指示下真抓實干,扎實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有力地推動了全校教育水平的提高?,F把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集中培訓
本學期充分利用網絡培訓優勢,開展崗位集中培訓,共24學時。學習中要求教師做好學習筆記,各教研組進行了集體討論,并且能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嘗試,效果較好。講座內容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思路,這種教學方法能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生經過參與、探究,主動獲得的知識,更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并使創造力得到發展。
二、教研培訓
重視教研組在開展教研活動中的作用,集中備課、聽課、上課、評課、反饋、總結,把每一次公開課當作提高業務水平的一個機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教務處督促、骨干教師全程參與,提高活動的含金量。
今年月,語文組組集體研討了鄭清老新的上崗課《黃山奇石》,課后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析和解說,聽課教師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還形成了書面反思,使活動真正落到了實處。數學教研組也一樣,在確定主題《認識鐘面》后,全體數學教師認真鉆研教材,認真獨立備課,最后統一達成一份教案,由周艷老師執教。課后,教師們認真評課,認真反思,把活動再一次推向高潮。綜合組在組長的組織下開展了一次研討活動,根據研討的內容確定一主題,教師們進行自我備課,又在組長的帶領下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各自解說自己的教學設計,而后根據交流對教案進行修改,形成一份優秀教案。選定一教師進行試教,進行認真評課、交流。
尤為突出的是教務處開展的“骨干教師獻課活動”,校長、學校行政領導都能積極主動帶頭上課,帶動了一大批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主動上課,集體研討,反思實踐,校園內教師熱情高漲,教研氛圍濃厚,使校本研訓真正落到了實處。
三、校本培訓
我校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校本培訓計劃,校長作為培訓的第一責任人。本著務本求實的原則,對“自修--反思--實踐--研究”的培訓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突出了根據需求自我進修,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自己的創造性學習方式。
1、自修。自修是教師提高綜合素質的主要形式。學校規定自學內容,自學進度。每位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要達到20學時,2000字的筆記,并且字跡工整,書寫認真。
2、反思。反思是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結合平時的教學,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由此產生的教育后果,在實踐中形成“個體反思”和“群體反思”。
3、實踐。實踐是教師在自修、反思的基礎上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實際嘗試。是對教師培訓工作的檢驗。
課堂教學是教師將所學理論付諸實踐的主陣地。鼓勵教師大膽嘗試公開教學。每學期都要搞評教評學活動,教師帶著問題聽課,找出得與失,找出理論依據,并運用相關理論進行評課,教師們通過評課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研究。研究是指教師通過寫論文、隨感、案例分析、優秀教案等多種形式升華自己的認識形成自己教育思想的過程,教師們都能寫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寫出成形的經驗總結。將學到的新思想加以消化,并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本學期在各級各類論文評比中,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5、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靈“走出去”吸收新的信息,使教師開闊眼界,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本學期,除依照上級有關規定選派教師參加教研室組織的各種培訓外,還及時收集各種培訓信息,根據發展的需要,分期分批選派一些教師參加其他各種交流研討活動,使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每次外出學習的領導和老師都要寫出培訓講稿,認真組織二次培訓活動。老師們要認真傾聽,做好記錄,將心得體會撰寫在教學日記中。
四、存在問題,亟待改進,確保培訓工作持續開展。
我校的校本培訓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綜觀全局,仍然存有不足。主要表現為:
1、部分教師認識不夠,忙于應付,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
2、有些教研組因為工作繁忙,沒有及時完成所有的培訓內容。
3、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
4、培訓應注重實效性,避免走過場,真正達到提高教師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目的;
5、應增加校際間的交流與溝通,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決定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強教師培訓的責任感、緊迫感,使之認識到繼續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努力營造一種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同時,著力解決教師培訓中遇到的具體困難,進一步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全體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完成由知識傳授型向學者型、專家型教師的轉變,為創建人民滿意教育再做新貢獻!
摘要:實行中小學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是保證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實現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10年來,我國教師資格制度的實施和對繼續教育理論研究的深入為實施中小學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提供了實踐和理論支持。因此,應盡早建立獨立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證機構,設立科學合理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標準,建立開放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機制。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
一、實行中小學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對接受繼續教育的中小學教師寄予很高的期望,要求他們通過繼續教育提高政治思想和職業道德水平,補充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從而建設一支能夠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品德高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適應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中小學教師隊伍。要實現上述培訓目標,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繼續教育師資隊伍作保障。但是目前,在我國充當繼續教育的師資,主要是師范院校、教育學院、教師進修學校的老師,還有一些兼職的中小學優秀教師,他們基本上都是取得了中小學教師資格或高等教育教師資格。從理論上講,他們的知識占有量是可以滿足培訓工作需求的;但實際上,繼續教育是一種不同于高等學歷教育和中小學教育的教育形式,學員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應試,獲得一紙文憑,而是為了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和自覺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方法去實現中小學培養目標的能力,以適應基礎教育不斷改革發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注重的是每個接受繼續教育的教師通過學習在原有基礎上的有所提高;但從近兩年的培訓實際效果看,培訓工作的總體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因為部分培訓教師或者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動態及信息匱乏;或教非所用,教學內容不切合中小學的實際,不能適應培訓工作的需求。繼續教育內容的特點是個“新”字,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這些特點必然要求實施繼續教育的師資是一支高層次的、掌握前沿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觀念的教師隊伍。毫無疑問,當前繼續教育的師資隊伍還達不到這個要求,其中相當一部分教師自身缺乏新知識、新觀點,很少接受更高層次的培訓學習。因此,繼續教育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沒有一支專門的高素質、高水平的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學員的高期望值與師資水平的相對低下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解決繼續教育的師資質量和數量問題是直接關系到繼續教育成敗的最根本性的大事,因此實施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建立一支專門的繼續教育教師隊伍,是保證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實現繼續教育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
首先,實施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有利于提高繼續教育教師準入的門檻,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不講條件,指令性分配任務、教師良莠不齊的狀況,為繼續教育師資隊伍長遠發展奠定基礎。還可以排除那些不勝任繼續教育工作的教師,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其次,實施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有利于推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優秀人才從事繼續教育,使有志于從事教師繼續教育的教育科研人員、學者通過教師資格認定的途徑來獲得繼續教育教師資格,壯大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力量。與此同時,通過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組成的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可以促進教育系統人員的合理流動,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從事繼續教育事業。
二、實施中小學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的可能性
1.實踐基礎
1993頒布的《教師法》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1995年,國務院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同年原國家教委頒布《教師資格認定的過渡辦法》,開始部署教師資格過渡工作。1997年底教師資格過渡工作結束時,全國屬于規定范圍的在職人員共計有1026萬余人獲得教師資格,為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積累了經驗。2000年,教育部頒發了《<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自此教師資格制度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形成。2001年教師資格制度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為保證教師資格制度的穩步、規范、順利實施,依據全國教師資格制度實施工作會議精神,2001年教育部陸續頒發了《關于首次認定教師資格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教師資格證書管理規定》,對教師資格的認定范圍、資格申請、認定程序、學歷條件、教育教學能力考察等首次認定教師資格的有關政策作了進一步的明確規定和細化,對教師資格證書的法律效用、主要內容、證書格式、證書補換發、證書編號、管理責任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從實踐上來講,教師資格制度的實施,有利于教師管理科學化、法制化和規范化;有利于教師職業走向專業化;有利于把住教師隊伍“入口關”,從根本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利于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教師培養制度;有利于形成高質量的教師儲備隊伍,為學校全面實施教師聘任制、形成競爭激勵機制創造條件。因此,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實施以及所取得的成功經驗,為繼續教育師資資格認定制度提供了實踐支持。
2.理論依據
許多研究者認為,繼續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有的教師在高等學校里是優秀的教師,但在繼續教育領域內有可能難以勝任工作。培訓院校中的教師,不同于一般師范院校中的教師,他們既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也要有較高的教育科學理論素養,并能夠針對具體的教學過程,把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和體會提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然后再去分析、總結,必要時還要親自講授中小學課程,發揮出“師范”的作用。從目前狀況看,許多國家都要求培訓機構中的各科教師繼續參加培訓,通過教育理論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培訓,到中小學開展調研、教研活動,參加培訓課題的教材編寫或研究工作,最終形成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如在德國,師資培訓機構的專職教師必須要有10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并要在理論上有較深的造詣,在理論界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具備這些條件的教師還要經過國家和地方各級部門的層層審批,才能正式擔任教師工作。如果工作不勝任,同樣可以被辭退。但在我國,沒有專門的繼續教育師資隊伍,繼續教育的任務一般是分配給一定的師范院?;蜻M修學校;這些教育機構,都是根據自身現有條件,把具體教學任務分配給個人,不管能否勝任工作,沒有一個監督的機制,隨意性很大,這樣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參差不齊總體素質不高就在所難免。因此,有必要建立統一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標準,以便從已取得教師資格的各類申請者當中選拔能勝任繼續教育的合格人才,以保證中小學繼續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實施中小學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制度的建議
1.建立獨立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證機構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基礎教育教師隊伍,21世紀的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我國教育領域內一項戰略任務,所以說實施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確保繼續教育師資質量是順理成章的事。因此,國家應設立一個專門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證機構,這個部門可以由相應的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專家構成,來保障繼續教育師資資格證書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如果培訓單位和資格認證機構是一個單位,就很難避免一些人為因素,如私情、關系等干擾,使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失去公證性,最終影響到組建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在一些發達國家已有師資培訓機構與教師資格認證機構各自獨立、相互分離的成功經驗。如英國,向中小學教師提供繼續教育的主要機構有大學教育學院或教育系、高等教育學院、開放大學、教師中學、皇家督學團、教育部與教育當局,而教師資格審查權和證書發放權均在教育與技能部。
2.設立科學合理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標準
首先,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對教師資格要求的具體規定,結合繼續教育的教學特點和要求來確定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標準。這個標準應該是多層次的,也就是針對申報者的具體情況應有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擅長理論的,也可以是擅長教學實踐的。其次,這個標準是建立在一般教師資格認定的基礎上,如取得高等教育教師資格證書的教師,要從事繼續教育必須再通過一定的考核方可取得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證書,這同樣適用于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只是他們錄用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堅持教師資格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和認定工作的規范性,堅持標準,嚴格把關,這樣才能保證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健康進行。另外,在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審查學歷條件的同時,在教育教學能力測試中,應重視對申請者實際能力的考核,重視對申請者思想品德的考察,以及身體條件尤其是心理健康的檢查,對學校在編正式任教人員也要結合年度考核測評教育教學能力。
3.建立開放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機制
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實現一流的培訓質量。一般來說,接受繼續教育的有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專家和名教師等不同層次的教師,他們對繼續教育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除了優化繼續教育教師知識能力結構外,更重要的是組建一支專兼結合、以兼為主的教師隊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對象量大面廣、學習時間短、流動性大、層次不齊、課程眾多、計劃靈活、考核辦法多樣的特點,決定了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必須是專兼結合,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應建立開放的繼續教育教師資格認定機制,對繼續教育教師資格的認定對象不應只限制在某些高?;蜻M修學校以及中小學。具體來說,就是鼓勵有實踐經驗或理論知識的教育工作者,來充實中小學繼續教育師資隊伍;只要他們能通過規定的考核,就可以發給教師資格證書。這些教師既可以是大學的老師,也可以是中小學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還可以是從事教育研究的專家、學者。對他們進行考核時,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根據他們的專長,有的可以側重理論知識,有的可以側重實踐經驗。這樣一支層次多樣,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一條大鎖鏈上的一環;所有的教師都應團結一致,承擔共同義務,去完成中小學繼續教育這一重大任務。這支隊伍不僅要師德高尚、業務精良,而且要熟悉中小學教育,不僅要有很強的教學能力,而且要有很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沒有這樣一支隊伍就很難組織好繼續教育、建立穩定的教學秩序并高質量地完成中小學教師培訓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