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09:32: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中語文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新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就是創新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應把創新教育落實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將創新教育有機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使學生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以多種思維來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突破傳統思維的限制,有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1 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1.1語文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育中,教師仍然絕對主導著教學的進行,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視,學生的積極性不足,他們只是機械地重復著老師講課、學生聽講、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作業、考試,這種由分數決定一切的教學模式。這樣對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幾乎沒有效果,除非是對文學、語文本身就很感興趣的同學,否則一般的同學只能將語文當做一門待完成的學習任務,按照教師要求掌握知識點,考試取得滿意的分數。教師中心主義在語文教學中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學生對于語文興趣不足、參與度不夠,更難以談得上語文創新。
1.2語文教學偏重工具性有失人文性
語文教學的內容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直接體現者,五千年中華燦爛文化的傳承重任很大一部分就在語文教學的身上。但語文教學不是歷史教學,不是將名家、名作以及前人對名家名作的理解簡單地灌輸給學生,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記住某個知識點而對之不加以思考。如果教師僅僅按照教參或者標準答案來講授,而不是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方面的培養,那么,學生也只能在舊框架內因循守舊、徘徊不前。如果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都失去了反省革新能力,那么這個民族將必然會止步不前。高中階段的語文教育早已超越了漢字、生詞、語法的語文工具性教學目標,人文性的培養目標要遠遠重于工具性目標,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高中語文教育沒有工具性屬性,某些文學知識還是要進一步學習并加以牢記。
2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措施
2.1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
首先要解決所謂“人才觀”的問題,即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在課堂教學中的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從某種意義上說,涉及到我們對教育本質的認識。筆者曾在很多場合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雖然有點絕對,但他在客觀上卻能體現出,如果用狹隘的一種智力模式去對具有各不相同智力傾向的所有學生做好與壞、優與差的評價,只會束縛學生的創造意識,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教育就是要尊重和激活每個學生的個性,要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創造性的學習享受成功的愉悅,使每一個學生都產生“我能行”的自信心,而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最適合他自己走的路。第二個問題是怎樣教的問題。這個問題中涉及的教學方法改革的內容后面再議,這里只涉及觀念,即指導思想的問題。在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根本上扭轉“單向灌輸知識”的觀念:一是不能“單向”,即在刨新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倡導師生互動:二是切不可再搞滿堂灌,即使是知識的教學,也應著眼于讓學生掌握獲得這些知識的方法;三是關于“知識”的內涵也要有新觀念,在創新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知識既包括教材提供的知識,也應包括教師和學生所了解的與教材知識有關的新知識,以及在教學教材知識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第三個問題是教什么的問題。愛因斯坦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币灾R經濟的產生為背景而呼喚出來的創新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創新教育是要研究如何培養和開發人的創造力,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2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營造一個合適的氛圍
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創新學習能力的逐步形成,是教師和學生和諧相處、積極互動、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教師要樹立現代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理念。營造民主的教學氣氛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學生,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能很好地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為中心,要求學生圍著教師進行一切活動。應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
解。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的思考。由于在學習中每個學生都會表現出各自的差異。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在教學中要進行情感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教師教學的態度和藹可親、富有幽默,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理解,學生有了安全感和信任感,才會敢于和勇于發表見解,自由的想象和創造,從而愉快地、熱情地吸收知識,發展能力。
2.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就要鼓勵、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教師必須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在語文基礎知識訓練、閱讀和寫作等方面均可精心設疑。讓學生去思考分析。誘發學生提出創新性的新見解、新命題,設法引導學生沿著不同思路思考。突破常規去探根究底,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獲得新知識。對于學生們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和見解都要尊重,樂于聽取學生不同的意見,具有創新意識的資優學生,往往他們跟別人看同樣的問題卻能得出與別人不同的觀點,即使是學生表現出來的不成熟的見解,都要給予熱情的鼓勵和恰當的評價,以激發他們的創造情感,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鼓勵學生進行創新的發散性思維,逐漸培養他們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根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個性特長,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育巧妙的融人語文教學之中,注重開發學生智力,采用多種有效的教育手段,開辟多種訓練途徑。盡可能的為學生刨造成功的機會,這樣才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進教學的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摘 要 職業技術學校高中階段語文教學要想取得長足的進步,處理好師生的關系是一個有效的途徑。也正是由于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加之職校高中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密切相關,才更有必要在語文教學中灌輸師生互動、交流的意識。本文正是以此為切入口,著重闡述了職校高中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并針對師生關系的處理提出了幾條建議。
關鍵詞 職校高中語文 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
教師與學生是教學的兩大主體,也是決定教學發展方向的關鍵要素。因此,無論在何種級別、何種類型的教學中,都必須巧妙、和諧的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使之為教學的進步、學生的進步提供幫助。職業技術學校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正是要依賴師生關系的塑造、維持,從而推進教學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尤其在新形勢下,探究職校高中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的相關話題,更具現實價值。
1職校高中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是職校高中語文的主導者,在教學中往往占據著較為主動的地位,承擔著“傳道受業解惑”的基本職能。學生相比于教師略顯被動,是教學知識、理論的接收者,同時也是教學工作最重要的主體。正是因為教師與學生共同“主導”教學的方向,才使得師生關系的處理尤為重要。在職業技術學校,由于職業技能培訓與綜合教學工作并立而行,這就更加要求廣大教師要想方設法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實現職業技能與文化素養的雙重進步。
以職校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為例,教師的教學準備情況、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等,都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說明教師的個人水平是決定教學走向的重要“砝碼”。反之,無論是教師的業務素質多高、教學手段多好,一旦職校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那么職高語文教學就很難有實質性的進步。所以,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師生的關系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為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都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因為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
其次,和諧、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就好比一劑“潤滑劑”,將極大地促進職校高中語文教學的發展。這一點很好理解,當師生關系處于和諧、融洽的局面時,教師與學生相互信任,師生的彼此尊重度高。此時,教師的教學熱情空前高漲,教學手段、方式的創新也會層出不窮;而在學生這一方,當他們感知到教師的善意、溫暖與付出的時候,他們會更加尊重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也會“水漲船高”。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考量,職校高中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處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處理好了師生關系,將師生“捆綁”為“利益共同體”,語文教學才能不斷進步,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應用能力才能全部進步。當然,處理師生關系,教師需要發揮主導性、關鍵性的作用,要不斷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全心全意的奉獻。
2職校高中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處理的有效思路
誠如前文所述,職業技術學校高中階段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十分重要,必須謹慎處理、“用心呵護”?;诖?,以下思路、策略值得一試。
2.1尊重、理解學生,給予學生適當的自由度
師生之間關系的處理,其實關鍵詞就是“平等與尊重”。老師尊重學生,學生會更加尊重老師,而基于平等基礎上的互相尊重與理解,則是師生關系升華的關鍵。職業技術學校高中階段的學生大都處于青春期,他們年輕氣盛,有強烈的自尊心與自主意識。所以教師在處理與職校高中學生的關系的時候,一方面要傾聽學生們的訴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與學習狀況;另一方面,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理解、呵護,既發揮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也要努力成為學生們的良師益友。語文是職校高中階段教學的基礎學科,其地位十分顯著。廣大語文教師要發揮“主人翁”精神,不斷深入教學一線,主動與學生們打交道,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們充分的、足夠的自由度,讓學生們有盡情想象、發揮的空間。當然,這樣的自由度是基于保障教學大綱、順利進行教學的前提之下的,教師要拿捏清楚。例如,教師在常規的40分鐘授課中,可以預留出10分鐘時間給學生們。具體的做法是,前面的25分鐘教師仍然“按部就班”的授課,后面的10分鐘可以交給學生們自由發揮。在課堂教學的最后10分鐘內,學生們既可以向老師、同學發問,也可以自主思考、獨立作
等??傊?,類似這樣的空間與自由,是職高學生們需要的,也是他們“喜聞樂見”的。長此以往,學生會對語文教師充滿敬意,會對語文課心存向往,師生之間的關系自然就越來越好,這對語文教學而言無疑是值得推廣的。
2.2師生要在課外、生活中加強溝通、互動與交流
很明顯,職校高中語文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和交流絕不可能僅局限于課堂與教學過程中,而是應該更多地出現在課內和課外的各個層面。反過來說,倘若職高語文教學的師生互動僅僅發生在教學的40分鐘內,那么這樣的互動是暫時的、臨時的,以此為基礎構建的師生關系也會難以維系長久的。因此,在職高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關系的維持就更顯其重要性了。教師與學生都要更加積極主動,努力與對方就學習、生活甚至社會中的各類話題開展交流。即使只是短短的幾分鐘對話,都可以使師生間的關系上升一個臺階。也就是點點滴滴的溝通、交流中,教師與學生才能慢慢達成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
職校語文不但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揮積極的作用,而且更要主動在課下、生活中與學生們開展溝通、交流和互動,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心理訴求和情感變化,努力的融入他們的圈子,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此外,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與學生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不但要做學生的老師,更要成為他們的朋友,這才是師生關系的最佳境界。在“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的推動下,職校語文教學的質量會逐步提高,學生們的進步也必然“水到渠成”。
如果將課內或者課堂看作是師生關系處理的“第一戰場”,那么課外或生活中則是打造優質師生關系的“第二戰場”,甚至是更重要的“戰場”。職校高中語文教師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目標,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提升師生的良好關系,帶動語文教學的整體進步。
2.3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提升師生關系
職校高中語文教學是職業技術學校教學體系的基礎,也是綜合教學工作的首要環節,其顯著地位不容忽視。增加師生的互動與交流,有利于語文教學工作的發展,也有利于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信心。總之,運用多種策略培育優質的師生關系,是職校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全體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理念。在實際工作中,廣大職校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同時提升活動過程中師生互動、溝通的頻率和質量,讓學生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更重要的是,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與老師的交流搭建了平臺,提供了多元化的機會。比如,教師可以根據語文課程的安排定期組織學生們開展書法競賽活動、成語游戲活動等,幫助學生們感受語文、文學的魅力。在此期間,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思維,果斷為學生們創造更為人性的活動場所和環境,同時發揮“傳道受業解惑”的職責,與學生們積極互動,形成和諧、愉悅的師生互動局面。
綜上所述,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是職校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給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搭建了穩固的平臺,提供了多樣的機會。只有處理好師生的雙邊關系,形成“亦師亦友”的良性局面,職校高中的語文教學才能不斷取得進步,學生們的語文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再上一層樓”。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學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設恰當的情境。所以,在現代語文教學中,我較廣泛的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情境的創設是靈活多變的,豐富的教學情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意識和組織能力,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賦予了情景教學極大的生命力。我認為,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到的情境教學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一、合理利用音樂,渲染課文情境
音樂最能激起人的聽覺感受,溫婉的音樂使人陶醉、引發無盡的遐想,凄美的音樂令人哀思,澎湃的音樂讓人內心激昂、奮發向上。教師通過選擇和文章內容情感等相似的音樂,借助音樂創造情境,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特定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讓學生進入到美的意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各種情感,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思維,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入文本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并序)》時,我設計了以下的導入:運用多媒體播放《梁祝》的經典旋律,然后播放包美圣歌曲《孔雀東南飛》。曲調纏綿悱惻,在播放了音樂營造了悲傷氣氛的基礎上,對課文凄婉的感情基調也有了一個準確的把握,學生的情感較易投入,為這節課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礎。如學習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五段時。描繪的正是月下荷塘的美態,我播放音樂《荷塘月色》,伴著輕柔的民族音樂和如詩般的文字,使學生仿佛沐浴在優美的荷塘月色之中,那靜、那美,默默地在學生心頭蕩漾。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借助音樂的渲染,扣住學生的心弦,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意境中,使之產生強烈的感情,并用情去閱讀和欣賞課文,做到情理結合。音樂也使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讓他們在良好的心情和環境中學習,收到一定的教學效果。
二、借助多媒體畫面,再現課文情境
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語文教學過程中,把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完整的圖畫。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形象化,課文插圖、特意繪制的掛圖、剪貼畫、簡筆畫等都可以用來再現課文情境。語文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有些是學生熟知的,有些則不是。學生限于生活的經歷,知識的膚淺,很難正確感知教材的內容,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可縮短學生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
例如《林黛玉進賈府》一文,賈府的人物和建筑復雜,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課文敘述每一種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內容,學生若死啃書本,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突破這個難點,在教學時設計了兩張圖片,即“人物關系圖”和“賈府建筑圖”。在演示圖片的基礎上再加以通俗的講解,學生理解的難點迎圖而解。又如幾乎沒有學生到過長江三峽,很難讓他們在頭腦中產生想象。在講《三峽》這篇文言文的時候,通過播放一段紀錄片《長江三峽》作為課文的導入,畫面感非常強烈,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也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講到三峽一年四季的景色時,還可以投影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把文字和畫面聯系起來,這樣,就能使課文的情境在學生腦海中再現,并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
當今學生的生活閱歷相對來說不是很豐富,很多東西都沒見過,很多事情也沒親身經歷過,借助多媒體,把文中描繪的畫面逼真地展現在學生名前,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中去,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聯系實際生活,展現課文情境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新的語文教學要求我們除了在語文課堂上和課本中學習語文外,還要從生活中學語文,從生活中吸取語文知識。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開發利用的。生活有多寬,語文就有多廣。由于課文內容的時空差異、
歷練差異等,使當下的學生很難與課文情境產生共鳴。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課文中反映的生活場景、表達的感情與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把學生的思考建立在實際的生活環境之中,讓學生對文中的情境產生共鳴。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重視各種語文學習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思考生活,嘗試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進而改變生活、創造生活。
四、通過角色扮演,體會課文情境
情境教學中角色表演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課前的精心準備,根據教材內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應角色,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加強對教材內容理解和掌握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一些適合學生進行角色表演的文本讓學生進行自編自演,學生在自編自演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表演走進人物內心以此來把握人物性格,甚至還可以創造性地理解文本,最終成為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
例如在講授《雷雨》或《威尼斯商人》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表演天賦和特長,深入地研讀文本,積極地去揣摩人物的神情、動作和心態,再經過同學間親密的合作,把戲劇中的場景在課堂中呈現。通過角色的扮演,扮演者就有一種和劇中人物相似的感受,而觀看者也仿佛如臨其境。如在教學《鴻門宴》這一課時,讓同學們自編自演,把課本內容編排成課本劇。學生接到任務后積極地在課后寫臺詞,進行角色表演的彩排工作。經過學生的精心準備后,學生便在課堂中演繹課文的內容。整個課堂氣氛很濃厚,學生對課文內容也很熟悉了。如在教學《守財奴》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加強對小說人物的印象,讓學生在班里挑選出適合的角色表演的同學,可以適當增刪課文內容,課后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排成課本劇。經過學生幾天認真地寫劇本、記臺詞、排練,課堂上學生展示課本劇中的守財奴的語言俏皮幽默,再加上學生找來一些道具配以夸張的動作表演,整個課堂氣氛異?;钴S,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演能力和協作精神。
教師讓學生扮演角色,創設表演情境,課堂形式生動活潑,學生可以在活動中體會身臨其境的主觀感受,理解文本,熟悉知識,增強體驗,豐富情感,提高了課堂教學中實效性。表演情境的創設不僅使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經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更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培養了學生各種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
“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中進行的”“這種氣氛給教學帶來好處,同時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務”。在中學語文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方式,使學生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當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高效。
【摘 要】 所謂的教語文就是宣傳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的品質。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學生參加應試教育考試為主,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技巧的培養,而忽略了人自身品質的培養,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理念。所以,語文教學需要大力提升教學的品質。
【關鍵詞】 語文 品質 提升 教學
新時期,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在發生著碰撞與融合,語文教學的發展也同樣面臨著考驗。所謂的教語文就是宣傳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的同時教會學生做人的品質。但是,現在的語文教學主要是以學生參加應試教育考試為主,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技巧的培養,而忽略了人自身品質的培養,偏離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理念。所以,語文教學需要大力提升教學的品質。
1 從審美的角度提升語文教學的品質
教學活動品質的提高可以通過審美的方式。高中語文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時代的發展作為前提,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的提升作為重點,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健康的學習特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質。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課前需要對教學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出完善的教學方案,使語文課堂呈現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能夠愉快的進行學習。
利用審美的眼光來提高教學的生活品質。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時,老師可以適當的給予學生指點,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審美能力來感受到作品中文化內涵,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在進行作品閱讀的時候,老師可以將作品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主動的去體會自然的豐富性與人生的多樣性,激發學生對于美好生活的熱愛,并從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傊Z文學習與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是必須以生活作為基礎來進行的。
2 從塑造人的角度提升教學品質
通過以教學作為平臺來營造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對于老師與學生來講,他們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所以課堂將會是他們人生中一段非常難以忘記的經歷。老師與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是由課堂教學為基礎的。教學課堂品質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也會影響老師的從業態度。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對于老師和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所以老師實施教學的時候,應該把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同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
以教學作為平臺來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人文性的教學課程。所以,語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有著很大的優勢。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作為教學的重點。首先,選擇良好的語文教學方法。老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將作品內容形象的表述出來,并結合文中所特有的形象來對學習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其次,把培養語文教學的審美功能作為重點。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首要途徑。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了解文章的審美因素,并對其進行展開,使學生從中進行審美的熏陶,培養了良好的思想情操。
3 從求效的角度提升教學品質
以高效為目標,建立動人的教學情境。語文老師在教學課堂上,需要將文章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創立出豐富多樣的情景內容,使學生產生切身體驗的實際感受,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樣的,在課堂朗讀的時候,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利用深情并茂的朗讀來營造動人的意境,讓學生獲得審美的體驗。另外,老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情景問題來開拓學生的思維習慣。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分組并安排相應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可以分工合作,積極交流與溝通,最后獲得感悟。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老師需要對學生的特性進行分析并且制定相應的趣味活動。例如:知識競賽活動,自編短劇等,這些活動對于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意識以及競爭意識的提高都有著促進作用??偟膩碇v,為了提高教學的效率,老師在課堂上需要通過不同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創造力。
以高效為目標,建立起心靈世界的觸動。新的教學改革要求每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與幫助者。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教學要求,老師必須要與學生建立起心靈上的溝通,真正達
心靈的了解。首先,老師應該把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樹立起平等、民主的思想觀念,認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其次,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真心實意地對學生傾注愛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學生對老師的真情。愛是師生之情的升華,也是老師開啟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在教學中,老師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要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自尊心,拋棄一些陳舊、粗暴的教學方式,多親近與關愛學生,使學生主動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為了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需要對學生的特性進行了解,并學會欣賞學生的特性,在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更好的提升。
【摘 要】培養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鞏固基本知識,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四個階段進行了闡釋,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素質教育 培養思維
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這個時代賦予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研究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F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F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局R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F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情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
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
第四是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鞏固階段,即基本訓練階段。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
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基本訓練。所謂“基本”,是指訓練量要適中,訓練題要精選,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訓練量要適中,太少不足以鞏固閱讀能力,不足以提高閱讀的熟練程度;太多則濫,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事與愿違。要做到訓練量適中,我們就必須精心制作或選擇訓練題。在高一、高二的現代文閱讀教學階段,我們緊扣課本編制測試題或導讀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
第一步,教師示范,向學生示范:如何將深廣的“基本知識”和文章閱讀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充分運用于現代文閱讀的具體過程中。第二步,找來難度不大的課文,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并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范,通過有意識地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自讀具體課文。在這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因人而異的點撥。最后,我們便開始實施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三步:適當選編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課外閱讀材料。學生閱讀解答時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要熟練運用基本方法;教師講析時要舉一反三地講透講深,要著重分析三個“基本”在現代文閱讀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實踐證明,高中階段如能對學生進行這三個層次的基本訓練,他們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能夠得到真正培養的,他們的現代文閱讀水平是能夠得到較大提高的。
綜上所述,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在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的具體過程中,我們必須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訓練為核心和主體,因為這四個“基本”的綜合體正是現代文閱讀基本能力的重要內涵。所以,現代文閱讀教學如能狠抓這四大“基本”,是一定能達到真正培養閱讀能力和不斷提高閱讀水平這一目標的。
原文作者:陸國平
目前的初高中之間的知識銜接過程存在著一些問題。高中教師多埋怨初中教師很多知識沒有講或沒講透,自己必須再花上一定的時間、精力去彌補;而初中教師又悵嘆高中教師的不夠理解,認為有些知識是不需在初中階段講解的,那本來就該是高中教師的職責。
譬如語法,《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碧貏e是文言文,初中教師一般不再強調字字落實,學生只要憑語感、直覺,大致意對即可。而高中教師卻說,以前的學生語法知識學得比較系統,扎實,而現在的連最基本的主、謂、賓、定、補、狀都一團亂麻,特別是文言文,問起句法、詞法,問起狀語后置、定語后置、賓語前置,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我覺得除了初高中教師多相互溝通、合作之外,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每個學齡段的不同特點,讓教學策略得以正確歸位,明確初中語文學習的任務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有哪些,高中的學習任務又是什么,程序性操作策略又有哪些,區別清楚之后,教師拿來作為自己教學的基點之一,循序漸進,實施有效教學,必能使初高中教學各得其所,相互促進。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初中教師已經在補程序性操作策略知識,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趨實在,更趨理性,使人文性有厚重的土地可以植根,也使初高中語文教學能夠找到一個可操作的銜接點,達成順暢的過渡與提升。比如部分初中教師,弱化部分選讀課文,擠出時間惡補必要的語法知識,且基本參照是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課本中的體系,使弱化了的語法重新被重視起來。
所謂“初高中銜接”是指保持、強化學生在初中已有的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進一步使之養成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要求的學習方法、習慣,最終建立符合高中語文學習規律的學習機制。
首先,研究初高中語文教育目標的差異 例如,在現代文閱讀方面:閱讀方法上,初中要求“熟練運用略讀瀏覽”,高中要求“能根據不同目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法”;在理解方面,初中要求“理解主要內容”,高中要求“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在分析評價方面,初中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高中要求“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學習從不同角度進行闡發、評價、質疑”;在鑒賞方面,高中強調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文言文閱讀方面,初中要求“理解基本內容”,高中要求“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讀懂譯文,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思想傾向”。無論是現代文閱讀,還是文言文閱讀,對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明顯增強。 [論文網]
其次,了解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現狀和語文學習達到的程度 采用問卷和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方面所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便于在下一步有針對性進行教學。注重對學情的了解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條件。
第三,改進高一語文課堂教學 為探索適合高一新生語文學習的途徑,一方面調整課時結構,想方設法開闊學生視野;另一方面,通過集體備課,把自己對高一學生進行教育的理解融進課堂教學,歸納總結出重在誦讀、涵泳,重積累,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鼓勵學生自主探求,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的教學理念。
第四,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1.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教材,對于教材,初中階段是在“大致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高中階段則是“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具體理解”;初中強調合作,高中更強調發展獨立閱讀能力,自己分析判斷,盡力做到“老生常讀不讀,人云亦云不云”。
2.指導學生學會聽課,引導學生聽課時重視能力的提高。課堂上積極思維,踴躍發言,提高思維能力、閱讀能力。
3.指導學生高效訓練,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規律,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高一學生難點在古文閱讀,因此,教師授課時要注意傳授規律,如涉及名詞、動詞、形容詞活用的規律,特殊句式的辨析與翻譯等,學生練習時要進一步強化對這些規律的認識,從而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
4.指導學生學會自覺讀寫,擴大讀寫量,提高讀寫效率,尤其在指導學生用好“語文讀本”與上好“青春讀書課”的同時,寫作讀書札記和心得。
5.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語文學習方法。比如,強調背誦、強調朗讀等等。
通過幾年來的研究實踐,我們在培養高一新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注意文面的習慣,課堂積極參與的習慣,廣泛閱讀習慣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語文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作者單位:甘肅高臺縣第一中學。
語文作為母語教學,國家重視,社會更關注,大眾更感性,而我們語文課,作為教師的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才能讓語文課堂有效有趣。本文將從語文課程的自身特點,結合新課程標準淺談高中語文教學應立足于語言理解。
高中語文課程的新目標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贝送猓恍┱Z文界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程紅兵先生的“語文人格教育”,認為“學科當中承載著多少年來社會的文明財富,人類的文明財富轉化成課程資源,來發揮它的培養人的作用。所以,學科教學是所有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的主要的教學形態”。還有王尚文先生的“語感中心說”,認為“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即培養提升學生的語感”。錢夢龍先生則把“語文素養”分成“語文知識”、“讀寫聽說的能力”、“對母語深厚的感情和正確的態度”、“文學審美的趣味和能力”、“較寬的文化視野”五個要素??梢?,大多數專家都強調語言基礎,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習得,又以對語言的正確理解為基礎。這也正是把握住了語文作為母語教學的核心價值與根本要務,值得我們一線語文教師深刻領會和探索。筆者以為,語言的理解在我們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不容忽視。
一、語言理解在人類語言學習中的地位
學生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汲取前人積累的大量的書本知識,而已經具有一定基礎的高中生則要把這個學習任務及知識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知識理解的范圍十分廣泛,而其中語言理解就是最基礎的。
我們都知道,任何學科的知識體系下的基本科學概念都是由語言文字來形成并定義的,而語文知識就更有意思,它以語言文字來定義語言、文字、文學以及文化的概念,如“漢語”、“甲骨文”、“啟蒙主義文學”、“人文主義思想”等?;谶@種特性,語言理解對人類語言(文)的學習就尤為重要。而高中語文學科作為社會人文學科的一門重要課程,其知識體系中自然包含有大量的社會性概念,如“普通話”、“簡化字”、“意識流小說”等,就更需要學生加強語言理解,形成活躍的思維內部言語,來和書面的文字達成統一。
二、語言理解是語文兩大性質的和諧保證
漢語作為當今世界主要流通語言中最簡省而又最深奧的古老表意語言體系,不僅獨此一家,別無參照,而且在數千年的漫長演變進程中,又衍生出了一整套繁復而綿密的文化蘊涵,筆畫繁難的繁體字,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曾經使漢字和我們漢民族的文學文化成為上層貴族的專享,愚民統治的工具。筆者以為,作為一門學科課程,有個定性也是必要的,這對于語文課程雖有難度,但仍然不宜回避,只是不可保守僵化,也不應隨波逐流,總要取法中庸,道行和諧。如今新課標能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起來,既承認了要重視語文課程中“語言”的工具基礎,又肯定了要提升語文課程中“文學文化”的人文素養,于課程自身是實現了完整的兩條腿走路,于一線教師是掃除了迷惘,明確了方向,相信將大大提升語文課堂的趣味和效率。所以,語言理解實際就是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融通的金橋,需要牢牢把握,緊緊立足。
三、語言理解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合理定位
語文,既是知識,也是能力;所以在教學目標的定位中,除了知識要求,當然也少不了能力要求。新課標提出了“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錢夢龍先生提出了“讀寫聽說的能力”和“文學審美的趣味和能力”等能力要求。作為對高中生語文能力的最高最全面測試的《高考考試說明》則將語文能力具體細分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個層級,相比以往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多則多矣,但筆者以為高中語文教學仍應以培養和提升語言理解能力為中心。識記最基礎,當然也不能忽略,但主要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養成,高中階段可在理解能力提高后反過來優化識記。所以高中生不是理解高了、夠了,而是還低、還不夠,更不要說是在理解之后,內化為思維言語,外現為語言文字的表達和評價能力,故而,立足語言理解不僅是高中語文教學的合理定位,更是當務之急。
總之,人類的理解力實是一種靜態的智慧,它不是知識,卻是掌握并運用知識的重要能力,對于高中生,它也還不過是一個不大的正數,只有自己不斷地開發,教育培養,減少誤解,增加理解,才能成長為一個聰明的、有力量的人,他最后的動態智慧才可能是一番事業。高中語文教學中,語言理解方面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視。
2010年9月,我結束高三教學工作返回高一,掙脫題海的樊籠,思緒亦開始飛揚。眼見嶄新的107位學子,新奇感和創造感與日俱增,月份系列隨筆創作的念頭亦牢牢盤踞于心。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我時常提及他們學長的“四月隨筆”、“五月隨筆”,只見他們眼光閃爍,當我把“薪火相傳”之“十二月隨筆”的創作愿望在座談會上與學生和盤托出的時候,他們的反饋是讓我驚喜的,甚至有了更多的設想,比如“攝影散文”,比如“十二月班級日記”等等。樓凌辰同學說:第一次看到李老師以前班里的那些隨筆集,就覺得我們應該也要一本,真的很想李老師在教下屆的時候,可以舉起我們的十二月隨筆,可以很自豪地說這篇是考入哪個大學的某某寫的,希望那里也有我的名字。如此沖動一份份匯聚起來,勢不可擋,十二月隨筆乖乖地進入我們的語文學習生活,一個個新的語文生命順勢誕生,讓人喜不自勝。
在過去的隨筆綜述中,我已經闡釋了“投其所好”、“開挖寶藏”、“奏響詩弦”、“閱讀彼此”、“名家映襯”、“移情共振”、“師生舞墨”、“摘抄孕養”等寫作教學的方式。本文將從“暢想激發”、“影評拓展”、“日記普及”、“專欄嘉獎”等四個方面繼續論述,期待“寫作成為學生生命中最美的歌唱”。
一、暢想挑動創作神經
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芥川龍之介在《侏儒警語》中說:“意欲作文而又為自身羞愧乃是一種罪惡。為自身羞愧的心田上不可能生出任何創造性的嫩芽?!雹僦車揭苍锌骸皻q月把一個個小哲學家改造成了大俗人。”在我心中,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一個詩人、一個作家。平庸冗長的灌輸式教學只會禁錮思維,抑制心靈,以致好奇的天性逐日磨滅,暢想的快感遙不可及。
因此,我們需要暢想!暢想可以解放心靈,暢想可以放飛思緒,暢想是信馬由韁,暢想是野渡無人,暢想能激發欲望,暢想能獲得自信,不激動就不靈動,不自信就不創造。
溫儒敏教授在北大承辦的“國培計劃”語文骨干教師研修班上發言時曾強調:“作文課和閱讀課一樣,需要氣氛,需要熏陶,需要不斷激發學生表達言說的欲望。無論什么教學法,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應當想辦法營造一種氛圍,引起學生動筆的興趣。”②鑒于此,我在這組隨筆正式啟動前,提前半月上了這節“暢想我們的十二月隨筆”課,創設寫作的氛圍,開啟暢想的心扉。
站在講臺上,我滿懷期待地述說著我對十二月隨筆的期望:
它應該很真(本真)
它應該很美(唯美)
它應該詩意盎然(超然)
它應該飛向未來(永恒)
之所以寫下這四行字,是源于我對優秀作文的理解。真正優秀的、有生命力的作品首先是真誠和自然的。應該尊敬文字、貼近文字才能喜愛文字,堅決反對無病呻吟。自然、生活、閱讀共同組成肉體和精神的真實。不浮游,不空洞,踩著泥地,用好我們的文字。“郵票傳遞信件”是平常,可郵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是詩意,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者陸春祥在雜文《向郵票學習》中充滿智慧地闡述了郵票的精神,使郵票的韌勁中透出率性氣質和濃郁詩情。詩意來自哪里,來自輕柔的心,來自深沉的思。那么——如果有雪,一定不讓它孤單落下!
十二月的風信子,十二月的燕子掌,十二月的君子蘭……
十二月的世界艾滋病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澳門回歸紀念日、國際籃球日、誕辰紀念日……
十二月經霜的樹葉是否“猝然脫離樹枝,像一群飛鳥一般,在風中飛舞”?(莫泊桑語)
十二月,浪濤起伏般的千山萬嶺,是否“很快變得荒涼起來”,“再也看不見一星半點的綠顏色”?(路遙語)
十二月,嚴冬封鎖的大地,是否“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蕭紅語)
在我們的筆下,將誕生一個怎樣的十二月?
薛靜怡:我會愿意用我的眼睛,去凝視哪怕一只臥藏在落葉下掙扎的小蟲;我要俯身用我的鼻子,去努力地呼吸哪怕一絲被冷落的空氣;我會用我的耳朵,去聆聽哪怕花瓣落下的聲音;我要用我的手指,輕撫哪怕再凜冽的風的形狀……
徐恬:我想要在十二月記下身邊的人給予我的溫暖,我想要在十二月對自己的無聊想法表示嘲諷,我想要在十二月描述各種因為忍受不了氣溫而走在一起的感情……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迎接日益走近的十二月!
當我看到史立竹同學的暢想之后,我便決定速速打印張貼到班級展板中,讓它定格,讓它燃燒……
世事總是易被淡忘,我們總是在許久之后,在我們已經長得很大的時候,試圖回想年輕的日子里,我們在做什么,或吵架、戀愛,或奔跑、沉思……
可惜時間就像沾了水的毛筆,將回憶的畫卷點淡,淡得看不出顏色。
于是我們需要一支筆、一本冊子,承載2010年十二月的我們的喜悅與憂愁。
經年累月后,當我們再翻開它時,記憶仿如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般回放,也許我們會想起張狂歲月里那些飛揚的輪廓,那些曾與我們休戚相關的少年的臉。
十二月隨筆,我期待著!
暢想的魅力何在?聰明的你一定感受到了。你看,這些文字足可以讓我成為一個幸福的舵手了,這些文字蘊蓄的能量足可以鼓起風帆。十二月隨筆,已然起航。
二、影評拓展創作時空
十二月隨筆創作期間,恰逢教學必修二第二專題“和平的祈禱”,其間備課組設計了觀看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戰爭影片《鋼琴師》并要求完成影評創作的活動。
在我心中,《鋼琴師》這部“用藝術的美麗揭開了納粹血腥屠殺的序幕”、被譽為“史詩般的杰作”的影片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它之于寫作,就是一眼深厚滄桑的井,就是一片波濤洶涌的海。當學生置身其間,他們的眼睛、耳朵、心靈都將接受暴風驟雨式的洗禮。那些在戰爭中被侮辱、被踐踏、被放棄的景象和命運將深深震撼著每個人,“自由、和平”絕不只是口號,那將是從心靈深處激蕩起來的吶喊。
邢樂怡:當我看到鋼琴師走在死一般空寂的城市——不,應當說是城市的廢墟時,心中感到一種難以言盡的絕望,并且我相信這絕望不及那鋼琴家當時心中情感的萬分之一。這樣的城市,連飛鳥也從不飛過。
影片拓展了學生的創作時空,給了同學們豐富的情思和創作的激情。結合電影評論寫作指導,同學們從作品主題、現實意義、人物、場景、細節、懸念設置、矛盾沖突、敘事線索、情節節奏等諸多方面生發議論,不僅能緊扣“電影”來“評論”,亦能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優秀作品更是構思獨特,見解獨到?!朵撉賻煛酚霸u掀起了十二月隨筆創作的一次高潮。
三、日記深化創作習慣
“真正的寫作,是從寫日記開始的。”“我要再三強調寫日記的重要,尤其對中學生而言。當一個少年人并非出于師長之命,而是自發地寫日記,他就已經進入了寫作的實質?!保ㄖ車秸Z)這次我們提出的班級日記有別于個人私密的日記,它既有一個相對共同的寫作對象——“我、班級”,又可以靠近日記細密和瑣碎的特征。似乎可以更自由、更個性,三行兩行,長長短短,可以不布局謀篇,即便只是靈感的一個速降,神來一筆,未嘗不精彩。誰說這一短暫的精彩不可能成為未來某大作的萌芽呢?曹禺寫下曠世巨著《雷雨》之前引起其寫作興趣的,不也“只是一兩段情節,幾個人物,一種復雜而又原始的情緒”么?
從2010年12月1日起,兩個班的同學分別開始了這項為期31天的日記創作,一天之內寫作者無數,既有自始至終的日記擁護和跟進者,也時時有新面孔、新形式、新風格,興之所至,不拘一格。
陳伊俐(12月3日去黃龍體育館聆聽李云迪獨奏):所有人都靜默了,連呼吸都變得慢起來,他的鋼琴聲征服了聽眾,征服了冬夜的冷風。
陳揚航(12月11日感慨冷暖不定的天氣):這個冬天來得猶豫不決,地理老師的知識突顯匱乏。明明已經冷鋒過境,今天突然來了片會下雨的烏云,氣溫卻有所回升。早晨一起床便對著一柜衣服不知如何是好。
葉詩瑤(12月25日圣誕節記憶):靜靜地下了場小雪,空氣比昨日冷得多,但卻有幾分難得的如浸洗后的清新。淘氣的氣體急匆匆地鉆進鼻子,一會兒又緩慢地從鼻子里出來,變成了暖暖的熱氣,然后一點點消失在眼前。任由冷空氣在你的鼻子里穿梭吧,那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這是一趟超級自由的列車,任何同學都可以創造方向,任何同學都可以描畫沿途,風光無限,無限風光。我完全退席了,只有滿滿的好奇、愜意的驚喜。
四、專欄嘉獎創作先鋒
在暢想十二月隨筆的時候,我看到敖雨飛同學的暢想:“我想開辟一個小板塊,叫‘單身萬歲’,讓各位無身邊之人的光棍們寫一篇贊頌單身生活的大型隨筆?!笨吹桨娇偅ㄍ瑢W們都這么叫)的設想,我啞然失笑,真是率真可愛得緊,從教12年來,我也是第一次碰到敖總這樣的女孩,有魄力且充滿智性。當專家教師家長都在論述早戀危害的時候,學生中已有如此清亮的聲音,豈不可喜可贊?敖同學一直癡迷創作,我閱讀到她的第一篇隨筆《生死之地的記憶》時就盛贊其記憶之富裕,感受之鮮活,我真的很想搭建一個平臺,讓像敖總這樣的創作型選手來施展手腳。當即,我找到她,對這一設想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愿意做最強大的后盾。有此激勵之后,雙休日一過,敖總帶著優盤來找我,原來她覺得應該正式的招募啟事,闡述她對這次主題創作的設想,希望選到更多的優秀作品。招募啟事摘選一二:
戀愛如果不能讓人愉悅,那么這段半空中的感情就沒有開始或繼續的必要。
我們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當自己的太陽神的,單身簡單,兩個麻煩。
單身的并且還想繼續單身的人們啊,我們一起大喊:單身萬歲!
我真誠地希望,“單身萬歲”可以成為一個心靈的借口,可以讓失戀的人們振作起來,讓單身的人們不要感春悲秋。
期待欣賞各位的作品!
“幸福的愛情都是一種模樣,而不幸的愛情卻各有各的成因,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太早,或者,太遲。”“要耐心等待。不要太早地相信任何甜言蜜語,不管那些話語是出于善意或是惡意,對你都沒有絲毫的好處。果實要成熟了以后才會香甜,幸福也是一樣。”相信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稍有不慎,便會淪為說教,非但不能心如所愿,反而風起云涌。如何與學生講早戀,如何借語文教師的特殊身份與學生講早戀,我一直孜孜以求良方妙藥,今天,敖總給了我一個良機,豈能錯過?再則,我始終堅信同伴輻射的力量,某些時候,這些力量絕不亞于更高級別的教育。事實證明,敖總的呼喚是充滿感染力和行動力的。在一月中,敖總一共征集到9篇大作。且看:
秦詩畫《當一個人》:上帝賜予我們兩只手,是為了讓我們學會一個人取暖;上帝賜予我們兩只腳,是為了讓我們學會一個人走。
徐恬《單身萬歲》:如果你足夠有勇氣/那么數一數各個時期陪在你身邊的人吧/會永遠陪伴著你的/除了天空、土地、空氣/只剩下自己
來程潁《不如相忘于江湖》:既然一把傘下撐不下兩個人,總有一個人的肩膀會讓雨落到,那就一個人大步往前走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愿意相信青春的孩子自有青春的理性,青春的孩子自有獨立的“木棉樹”精神。青春珍貴,青春不容奢侈消費,我即是我,不是誰的附屬,這樣的自我覺醒彌足珍貴!感謝敖總,這組隨筆正是開在“十二月隨筆”中的奇葩!
五、結束語
2010年12月,31天,107個孩子,留下一本22萬余字的《十二月,沿途》,而記憶的厚度、情懷的寬度以及抱負的遠度或許遠不至此。承蒙老天厚愛,十二月的雪的確來得那么迅猛,那么酣暢,那么慷慨,那么多情。我想說的是:雪,沒有辜負十二月隨筆;十二月隨筆,亦沒有辜負雪。沉醉于斯,心向未來。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他們的主體地位?長期忽視,甚至把他們看成知識容器,嚴重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語文教學中的興趣教育策略,主要是教師啟發引導學生開展主動學習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快樂的學習中提高自我意識,增強內驅力和自信心,獲得成功的機會。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運用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成功機遇,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增強成功動機是培養興趣的有效方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師可以著重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實踐。
1、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懂得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興趣的形成和鞏固是建立在明確的目標基礎上的。利用各種形式如晨會、班會、座談會、活動課等與學生進行心理交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把語文學習與個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運聯系起來,為自己學不好語文而內疚、自責,從而激發學好語文的動機,使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
2、以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努力感染學生,使他們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如上課時精神飽滿,自豪自信;教態和藹可親、自然大方;板書清晰美觀、富有哲理;教學民主開放、引人入勝;善于及時調動學生的情感,用激情喚起學生學好語文的熱情;讓學生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學生就喜歡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對學好語文有了很大的信心。
3、創造條件使每個學生都有發揮自己才能的機會。成就感可以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如結合班會活動適時組織學生舉辦手抄報、黑板報;開展講故事比賽、成語接龍競賽、迎新聯歡會、記者招待會等,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語文方面的特長。教師及時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鼓勵,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熱愛語文、鐘情語文。
二、實施快樂教學,調動情感,激發成就動機
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快樂教育情境,為學生創造了成功的機會。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的“快樂圈套”里獲得能夠實現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應,從而產生自信心,進而感到經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的??梢詮囊韵聨追矫孢M行實踐。
1、努力創設有聲有色的視聽情境
視聽情景令學生沉醉其中,與課文中。人物親密接觸,同喜同悲。特殊的情境形成的情感輻射力使學生關注課文,自然而然地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2、力求創設激疑導思的問題情境。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和好勝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創設一個激疑導思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養成學生好問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另外還應允許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對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提出的問題,應多鼓勵、多啟發、多幫助,決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得以保護,提問的興趣得以激發,成功動機得以增強,使教學獲得成功。
3、激勵學生的成功體驗。提供成功體驗,做到隨機應變。對于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無論難易深淺,教師都可表現出足夠的尊重,并且表現出充滿激情的真誠贊揚。采用多種方式,使學生樂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可由教師口頭言語表達,也可以由學生互評甚至自評。教師還可以用無聲的語言來表達對學生的肯定,包括教師的笑容、興奮的神情和期待的眼神等非言語行為。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活動是施展才能的舞臺、謀求發展的陣地,是脫穎而出的契機。在教學中適時開展一些開放、多彩、活潑的語文活動,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凸現,才華得以展示,使之獲得強烈的成功體驗。
1、課前課后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如5分鐘演講、成語接龍、名句欣賞、即興發言、佳作鑒賞、讀書心得交流、口頭作文比賽、語文知識競賽、詩文片段背誦比賽、名人偉人介紹、學做主持人、小品表演等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及學生需要,在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
2、自編自演課本劇,在實踐中提高語文水平。演課本劇就是將課本中故事性較強的記敘性文章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可采用話劇、詩劇、雙簧劇、啞劇等形式進行表演。開展辯論會、賞詩會、成語接龍賽、故事會、記者會、即興演講賽等多彩的語文活動,學生們充分發揮自主性、創造性,人人積極參與,個個眉飛色舞,在興味盎然的活動中,思維變得靈敏,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成功動機得到培養,語文課成了大家的最愛。
3、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彌補課堂教學不足。語文活動應以語文教學為中心,用它鮮活色彩來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使之為教學服務,在激發學生興趣、展現個性特長的同時,促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顒颖仨氁詫W生為本,以學生的需要安排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擇、自行設計、自覺參與。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以下的缺點:只重語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開發,不重美育陶冶;只重傳授知識,不重培養能力;只重課堂教學,不重課外活動;只重管卡學生,不重激發興趣。一句話,只重應付考試,不重培養索質。整個高中語文教學,一言以蔽之:教本,學本,考本,唯本至上;編題,作題,講題,題海戰術。而作為最重要的文化載體的語文教學,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殺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強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從而導致學生理想模糊,知識狹窄,文化膚淺,心理脆弱,最終,連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蕩然無存。探索語文素質教育,就必須勇于打破“一切服從應試”的一統天下,突破舊的教育教學體制,開拓幾塊挑戰應試、超越應試的“實驗田”。
1、開展講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學生的接受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定期舉辦一些專題講座來彌補學生在語文能力方面的小缺憾,就顯得很有必要。在講座課上,學生只管聽、只管記;課后,既不復習也不考試;全憑專家感化和學生的興趣,在熏陶漸染中使學生的文學與文化修養得以提高。講座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教師應在開學初擬訂好計劃,沒有特殊情況最好不隨意改變。舉辦講座時教師應盡量使課堂容量豐富充實、具體到位。大到文學史上某個熱點問題,小到課堂上某個容易忽略的知識點,都可以作為講座的內容。講授時教師盡量以口若懸河的旁征博引吸引學生;以聲情并茂的即興發揮感染學生;以才華橫溢的自由揮灑駕馭學生;以收放自如的學者氣質征服學生。總而言之,要使學生在大量課外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到人類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他們經常領略到讀書人特有的瀟灑進而羨慕這種瀟灑,從而在內心涌起對學好語文讀好書的真正渴望。每次舉辦講座時的對象不一定相同,應以自愿為原則,但每次要記錄下到場同學的姓名,以便進行講座內容的抽測。抽測應及時,重點應體現講座內容。
2、進行課外閱讀,拓展學生讀物量。擴展閱讀分兩條線進行:一是假期課外閱讀,一是日常課外閱讀。在學生放假期間,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包括有中外名著,唐詩宋詞鑒賞等等。其中文學名著只要求泛讀,不做檢測;古文和詩詞鑒賞則要求精讀,并做考查。日常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選擇多種讀物。例如可以以《中學生閱讀》為教材。每期《中學生閱讀》都是在老師指導下閱讀的,大體分自讀篇和教讀篇。自讀篇憑興趣讀,靠悟性品,課外獨立完成。教讀篇,按要求讀,靠毅力啃,在老師幫助下完成。教讀篇大概有三類:《中華名句》,要求語文課前常常背誦;文言文閱讀能力訓練,學生獨立完成,教師給予點撥;語體文閱讀能力訓練,則選作補充教材,先練后講。選讀名句的好處,從思想上說,在于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從寫作上說,在于豐富學生的理論論據。選讀文言文訓練的好處,在于促進課本知識遷移,增強文言語感;選讀語體文訓練的好處,在于加大習題難度,刺激學生現代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那些針貶時弊或領導標新的時文佳作,又為學生的頭腦源源不斷地引入思想和藝術的“源頭活水”。
3、培養主動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發言。高中學生在課堂上懶于思考、畏于發言歷來是各科老師最頭疼的難題。為什么學生年級越高,在課堂上的學習態度反而越消極,越被動呢?說到底,要歸罪于狹隘、死板的應試教育。在應試指揮棒的驅使下,教師只顧搞滿堂灌,只顧用“題海戰術”狂轟濫炸,根本不屑考慮如何在45分鐘內有計劃、有成效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口頭表達的能力和自我表現的勇氣。小學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學生心中便形成了課堂就是老師獨霸的一統天下”的觀念;于是課堂教學便形成了“師講我聽,師寫我抄,師問我答”的可悲局而。要想實行素質教育,就必須根除課堂教學中的這個頑癥痼疾;而要根除這個頑癥痼疾,僅僅靠具體的教學沒計,如提問什么、如何提問等等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對學生的學習觀念動大手術。為此,我采取了兩項措施:首先,以高度的熱情和極大的耐心,喚醒被應試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靈,激發學生戰勝自我的勇氣。
但是,為了克服舊習慣的強大惰性力,使熱潮不致降溫,還必須建立課堂發言的競爭機制:每周六由隊長調查隊員在各科課堂舉手次數(自己隨堂記錄),排出名次榜;下周一由老師當眾發表成績并做講評;期末將課堂發言成績記入檔案。自從開展“每周一評”的活動以來,語文和其它各科的課堂發言就出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這種學習觀念,目標是求全的,原則是務實的,態度是主動的,心理是強健的。只有樹立這種新觀念,養成這種新學風,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才能使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變成全面提高素質的訓練場。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語文教師若不抓緊時間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培養,不僅要落后于時代,而且要誤人子弟!當前高考也正不斷加大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考查,因此素質教育已經不是要不要開展的問題,而是怎樣開展的問題了。因此,教師工在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時,必須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為學生營造一方廣泛的天地。
[摘要]長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盛行使得語文教學只重功利,沒有靈魂,使得大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實行素質教育,改革語文教學,必須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增強語文課的吸引力,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研究語文教學的科學化和藝術性,是提高語文教學的必由之路。教學藝術的涵蓋十分豐富,我僅從挖掘教材中的人性美、營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激發學生的創造美三方面來淺談我在語文教學藝術方面的嘗試。
[關鍵詞]語文 人性美 心境美 創造美
一、從教材中挖掘蘊涵其中的人性美
語文是一門充滿魅力的課程,其內容的豐富,反映著中華文化的豐厚底蘊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采,新教材中的名篇佳作,無不是作者“情”的結晶,有對美好事物的熱切向往,有對高尚人格的至誠贊頌,有對丑惡勢力的憤怒鞭笞,也有對生命的執著追求等。這些濃烈的情感,給學生以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我在教授巴金先生《隨想錄》中的名篇《小狗包弟》時,導入時指出,巴金是十年浩劫的受害者,也是無責任者,可他為什么要主動懺悔自己的“罪過”?如何評判他的懺悔意識?講授課文時我側重引導學生體會巴金老人真誠解剖自己,用真誠、良知感染讀者的為人、為文的態度。魯迅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的解剖我自己?!眴l學生作品所描述的其實本不是什么大事,在那個動亂年代,人的生活所寄無望,哪里還有心思顧一條狗?在那時,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錢,為了生存而拋棄一條小狗,又算什么?提問大家在文中找出作者的態度,學生回答作家并未為此而解脫自己,他說:“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短短幾句話,包容了超人的勇氣,不但體現了作者所欣賞的盧梭式的“誠實”,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作者崇高的人性美。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當中不僅教會他們掌握文本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他們感悟到蘊涵其中的巨大的人格魅力。
課堂之外的世界更精彩,可以無限擴大教材的容量。在講杜甫詩時,我就在教材之外,補充了“百家講壇”中莫礪鋒教授所講的《杜甫的文化意義》、散文《草堂?詩魂》等,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杜甫其人其詩,感受他的推己及人、憂國憂民。還專門為學生朗讀了《天地一沙鷗》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我每每哽咽,而學生也是熱淚盈眶。后來有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想起杜甫,就會想起他的飄零身世,想起他的憂國憂民。老師和我們為他流的每一滴淚,柔柔地嵌進了我們青春的記憶。不管將來身在何方,閃著愛之光芒的眼淚都永遠是燈,微弱但溫暖的亮。”所以征服學生的不是知識內容,而是杜甫的人性美。
二、運用多媒體,營造扣人心弦的心境美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為了使課堂成為一個信息豐富,能滿足學生需要,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習環境,就不應使課堂教學變為一種單調乏味的刺激。因此,教師應當十分注重運用變化策略去組織和維持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提高學生吸收信息的主動性和效率。而多媒體手段使用的“度”得當,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計算機集圖、音、文、像,為一體的靈活可控的信息處理優勢,將語言文字改描述的內容變為形聲搭配結合的立體平面交叉,有聲無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以造成特殊情景,扣擊學生心靈,營造心境,以引起強烈的審美共振。比如,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創設了一個寧靜而優美的境地,有詩情,也有畫意。為了讓語文課堂洋溢濃厚的文化氣息,充滿高雅的文化情調,我在講授課文之前,先放了一段楊善樂作曲的小提琴曲《夏夜》進行情境教學,因為《夏夜》描寫的湖光月影,睡蓮垂柳以及小橋流水的那種寧靜,安祥的自然美,正與《荷塘月色》中所描繪營造的那種情景相吻合,相協調。在此背景音樂的渲染下,再作配樂朗誦,這樣一下子便把學生帶進那種氛圍當中,產生一種如身臨其境的真切感受。在分析第四段“荷塘”、第五段“月色”時,我出示了幾張《荷塘月色》相關圖片,這樣就讓學生有一種直觀的感受。讓他們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到的是美的樂曲,音樂的旋律豐富了視覺的感受,在這優美的情境中,學生的想象悄然展開,學生在濃厚的詩意中精神振奮,體驗豐富,感悟良好,理解也自然深刻具有個性。
隨著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教師已經不是作為被動的“雇傭者”而存在,而是課程設計和課程創新的參與者,行動者。因此,在新的課程實施中,教師應善于根據學生的需要,教材的特點,把各種有意義的刺激組合起來,這種“變化”的學習材料,將給予學生全方位的感受,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三、留足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美
畫家畫畫,總要留點空白,“踏花歸來馬蹄香”“蛙聲十里出山泉”,都是有名的布白之作,為的是留給欣賞者遐想的余地。文人寫文,講究含蓄,“夫隱之為體,義生之外,秘響旁通,伏采潛發”目的是讓讀者從有盡文字中體會無盡之意,教師講授也應如此,在細針密線,鞭辟入里的講授中,還要給學生一點回味思考的余地,課不要“講完”“講盡”這是教學中美的升華,這種空白給了學生消化,吮吸發現,馳騁的廣闊天地,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和創新能力,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高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既具備了發展探究能力的基礎。因此,語文課程就其蘊含的深厚文化智慧和人文精神,更應當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多留出一些空白,只重視學生思維的激話,只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難度將空白留給學生,將給答案變為給問題,進而將給問題變為學生自己找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布白中體味語言情境,琢磨學習別人的語言,推敲自己的語言,積極參與到語言實踐中去,逐步掌握探究的意識和興趣。
實現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把“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人文性的語文學科責無旁貸。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老師必須具有“美化”語文的才華,藝術地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化的魅力,在美的熏陶中培養高尚的情操,使他們用語文,拓寬視野,砥礪能力,通過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發展奠定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因此,美化語文,課盡趣尚濃。
語文閱讀教學是通過一定數量文質兼美的文章及書籍的閱讀,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的要求。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有這樣一個理念: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罢Z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闭Z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打破學科界限,學科間融會貫通,以達到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目的。21世紀,信息技術在各領域中廣泛應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和應用能力將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網絡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任何教育環境所無法提供的信息資源,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饋迅捷,為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在這樣的形勢和理念指引下,我們嘗試將網絡技術整合于語文教學中,尋求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交叉點,通過一種全新的手段,突破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難點,讓傳統語文教學的精髓、現代語文教學的新理念和網絡技術相融,以探求一種高效、新穎的閱讀教學模式。根據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思想,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入網絡概念,通過教師主機的主導,學生機的聯網,使課堂中學生成為一個網上的整體。
我們相信交互網絡在教育上的確有極大的應用價值,然而把一項新的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毋庸置疑,網絡技術運用于教學中,一方面確實可以解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這諸多問題中,對我們組織課堂教學的教師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有效使用的問題。本文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模式方面作些教學實踐上的探究。
一、用課件提供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語文閱讀教學要知人論世,要聯系作者和作品時代背景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教讀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可選取一組北京胡同的圖片,配以京腔京味濃郁的歌曲《北京的胡同》導入新課,為閱讀教學營造一種京味十足而略帶感傷懷舊情緒的文化氛圍,從而為體會作者情感和語言風格奠定基礎,利用課件巧妙地達到教學目標。
二、用課件設置生活情境,調動學生情感體驗,促進學生領會文本的思想感情
如教讀聶紺弩的雜文《我若為王》,可選取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宰相劉羅鍋》中有關丑惡的奴才嘴臉的片斷組成課件,從而讓學生加深理解作者對王權思想、奴才意識的尖刻諷刺和對民主精神的強烈呼喚,有效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
三、用課件渲染氣氛,引發情感共鳴
如教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可選取與課文相符的地壇景物圖片,選取富有感染力的與畫面一致的段文錄音制成課件,課件圖文并茂、有聲有色,教師授課語言聲情并茂,就能很好地烘托出氣氛,進入課文情境。然后緊扣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讓學生細讀慢品,解讀母愛,可設計下列問題:文中關于母親的描寫,哪些細節特別能打動你?為什么?學生找出語段朗讀、體悟。這就架設了學生與作者作品對話溝通的橋梁。這種自主化、個性化的解讀能很好地達到對學生的情感熏陶和審美教育的目標,也能促成精彩的課堂生成。
四、用課件幫助突破教學難點,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如教讀沈從文的《邊城》,文中多次寫到虎耳草,寫到翠翠夢中爬上高崖去摘虎耳草,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這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難點,可將虎耳草的特寫畫面制成課件,讓學生從虎耳草心形的葉面聯想到它愛情的象征意,從而解決閱讀中的難點——翠翠上山摘虎耳草的心曲。
五、用課件整合課內外知識,提升知識遷移能力
如教讀林庚的《說“木葉”》,教師必須明白:“木葉”只是能體現“詩歌的語言具有暗示性”的一個例子,如果僅僅停留在為說“木葉”而說“木葉”,為教課文而教課文,必然上不出一堂好課。此時,教師要努力開發教學資源:能夠體現詩歌意象具有象征意義和多義性的意象還有哪些?哪些更為典型?教師可搜集一組詠柳、詠梅、詠月的詩句制成課件,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古典詩歌中傳統意象的豐富內涵,從而有效訓練學生的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遷移學生知識能力、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有效途徑。
多媒體手段應用于教學,徹底改變了課堂教學靠教師一張嘴巴、一支粉筆一統講臺的局面,其在優化課堂教學、擴大課堂容量、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等方面的優勢已讓教師在實踐操作中嘗到甜頭。但是多媒體手段應用于教學,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處理時如不能把握好“度”和“量”,則可能流于形式,收不到應用的實效。
總之,網絡技術為我們教師創造了良好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環境,它能夠激起學生智慧的火花,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展示自己的個性。多媒體手段應用于教學,徹底改變了課堂教學靠教師一張嘴巴、一支粉筆一統講臺的局面,其在優化課堂教學、擴大課堂容量、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等方面的優勢已讓教師在實踐操作中嘗到甜頭。但是多媒體手段應用于教學,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處理時如不能把握好“度”和“量”,則可能流于形式,收不到應用的實效。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教師可以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之中利用網絡信息幫助教學,提升教學的效率,這個已經成為語文課堂的一個較大的趨勢了。但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網絡信息的應用還不是非常的熟練和成熟,所以教師應將網絡技術在語文課堂中有一個更好的應用,讓整個課堂變得更為高效。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熟練地運用網絡技術去幫助教學,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一、網絡信息化高中語文教學應突出重點
網絡教學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教學模式,但是高中語文畢竟是語文課,語文課是有一定的文本特性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對整個文本進行一個解讀,讓學生更好地熟悉整個文本。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在理解文本方面已經不僅限于簡單地淺層次理解課文,而是要對文章有一個深層次方面的情感體驗。比如說,有這樣一節網課,是對《雨霖鈴》這篇文章的解讀。整首詞主要利用的是一個幽冷凄清的秋天的景色來襯托出詩人和自己的情人之間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感,這里面是一個離別之情。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是讓學生先隨著音樂進行朗讀的,這是為了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較好的氛圍,然后教師再利用網絡提供一些與詞有關的大量的信息。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教學的信息量不夠集中,如果只是一個畫面的話是可以較好地說明問題的,但是如果是多個畫面在一起就不能夠較好地表達出問題了,甚至于這些畫面還會產生自相矛盾的問題。最后教師雖然讓學生積極討論,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也被很好地調動起來了,但是學生在一起討論的卻是與整個文本沒有很大聯系的東西,關注點不在文章上面。這就說明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重點不夠明顯,對于文本的分析鑒賞也不夠,對學生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也不夠,學生不能夠很好地融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所以說,教師在利用網絡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顧及到語文的特殊性,在教學的時候要考慮到語文中蘊含的人文性、規律性和實踐性等特點。
二、網絡信息化高中語文教學應引導參與
學生的參與是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授課要求,通過學生參與能夠實現課堂的良性互動和主動學習。在這里以作文為例,探討高中生的課堂參與。作文可以說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語文考試中所占比分最大的一個部分,也是語文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作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之中是難度比較高的,作文不僅僅是學生對語文課文的理解和運用程度的體現,也是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體現。教師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可以將網絡技術運用到語文作文的講評之中,讓語文作文的評講工作和學生的寫作一同進行,讓整個語文課堂的效率變得更高,并激發學生在寫作方面的欲望。由于網絡技術在信息含量方面是比較大的,而且在形象方面也是可以較為直觀的展示出來的。所以,教師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是可以同步完成作文評定的。教師在利用網絡技術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的時候,要最大程度上給學生創設一個較為寬松舒適、民主自由的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自由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或是看法,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評價,而且,也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一些互相性的評價,如此,可以形成一個較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精確的作文點評,較好的網絡技術應用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寫作方面的欲望,讓學生寫出一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語言文字應用較為得體的文章。
三、網絡信息化高中語文教學應豐富體驗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提高,它為高中語文的教學開辟出了一個廣闊的天地。網絡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有一個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一些詩詞的教學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會詩人的意境,就可以利用一些音頻文件,以跌宕起伏、富有情感的聲音,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詩人所創造的情境之中。比如說,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歌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播放著名的藝術家夏青老師所吟誦的這首詩歌的音頻文件,在聲音的基礎上,再用PPT配上一些天姥山的美妙風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李白筆下奇特的山上風景,讓學生深入詩人所描述的世界當中,更好地體會詩人在此意境之中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師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還可以較好地深化學生在情感方面的體驗和體會。語文教學是比較注重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體驗的,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在教學當中將這四個方面融為一體,為學生創造出一個多彩的、豐富的、鮮活的文章意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體會其中蘊含的意境。舉個例子,教師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威尼斯》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威尼斯的風光圖文并茂地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其中美好的景色,理解詩人心中的情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較好地利用網絡技術可以豐富語文的內涵和情感。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也越來越發達,語文教學中已經不可避免地會用到網絡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蘊含的內涵。教師要學會更好地利用網絡技術,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鮮活起來,讓整個課堂的效率有所提升,讓學生的語文水平也有所提高。
作者:滕成剛 單位:江蘇省宿豫中學
高中語文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不只是因為學生語文基礎的考驗和學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因為高中語文是最接近高考的一個學科,面臨著高考的考驗和檢測。因此高中語文就變成了迎接高考的重要環節,不論是學習氣氛還是學習方式都要適當的進行調整。教育體制日新月異,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應當不斷發展和改革教學模式,發現和探求有效的教學模式,從而優化語文教學,使其滿足新課改要求,更好的教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化發展。
一、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利于教育改革創新理念的實踐
教育體制改革最基本的理念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語文學科作為教育體制改革下的重要產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行必要的改革,可以使高中語文教學更好地滲透教育體制改革的理念,優化語文教學,使教學更有意義。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改革有利于實踐教育改革創新理念的全面落實。
2.利于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水平
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意識和興趣,讓學生融入到語文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或探索知識。長此以往可以鍛煉并增強學生語文閱讀、語文知識學習、語文習作能力,這對于提升學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有很大幫助。
3.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提升
如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講授方式十分單調、缺乏創新意識,那么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主動性就將明顯降低。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是照著書本,一味的講述理論知識。但是要想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更大的提高,就應該適當的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結合?,F階段我國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還比較多,但是都沒能和實踐教學相聯系,所以進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十分必要。
二、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1.改進閱讀方式,合作閱讀
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文章閱讀是第一步,也是非?;A的一步。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閱讀文章,掌握文章重要信息,應當從教育體制改革理念出發來改進閱讀方式,促進學生合作閱讀,也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合作閱讀,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如此可以使學生更準確的理解文章,也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某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學習時,教師在教學伊始運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與文章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受到感染和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每組學生合作閱讀,并要求每個小組根據文章提出困惑或問題。在此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問題,解答問題,如此可以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
2.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技巧
從教育體制改革理念出發,運用自主合作探索模式來展開語文教學活動,應該注意創新教學方法,有技巧地展開語文教學。因為,采用恰當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生動形象的表達語文知識,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基于自主合作探索模式的語文教學的教學方法創新,是以新課改要求為基準,運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教學中的一種或多種方法,加之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可以使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思考與探索知識,使學生獲得知識、提升素質、增強能力,為使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科學的進行評價工作對于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策略。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語文課堂,要求課堂呈現出自主、合作的優勢,而在高中語文課堂中,評價也是對學習成果進行共享的過程,對于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激發將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在這個背景中,學生在探究以后也可以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出,這時學生對于探究的問題印象也會更為深刻。所以在此種前提下,教師也應該相應地建立起展示平臺,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更為豐富的手段對學習方式進行展現,這對于學生進一步發揮潛能也將起到重要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也將更為真實的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實現語文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也將奠定良好基礎。隨著我國新課標改革的全面推進,教學所取得的成績也越來越明顯。從新課改角度來講,目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學生獲取知識,提升素質、增強能力。對此,我們應對高中語文教學進行科學改革和教學制度的完善,進一步優化語文教學,激發全體同學的學習意識和興趣,使學生主動與其他同學合作學習、探究知識。
作者:王瑋 單位:江蘇蘇州市工業園區第二高級中學
摘要:在這個經濟與科技發達的世紀里,我們需要大量的人才,而這些人才需要具備的素質其中之一就是創新能力。這種創新能力的教育可以通過學校的語文教學來充分地體現,通過語文教學把這種創新落實到實踐中,讓我們的老師引導學生用創新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進而讓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現在的教育是以創新為主要的教學目的。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在教學中去實現創新呢?這是我們大家都在思考的主要問題。我們現在所說的創新能力是指在實踐活動種用創新的思維去完成,這種創新的能力在現在的經濟科技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的發展也是要不斷地創新,推動科技的發展與進步,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有那種敢于創新的精神。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使學生養成一種“問題意識”,因為這是我們創新的推動力量,有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語文教學在我們現在的教育中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1怎么在教育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首先,在學校中的老師應該具備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求老師對教學理念進行改進,來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這就要求老師學識淵博,善于思考對事情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富有主見,閱歷豐厚,而且對于現在教育技術熟知并能運用,而不是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來上課。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搞好課堂的氣氛,并不是一個在整堂課中只有老師一個人的聲音,而是要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慢慢地讓學生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培養創新思維。其次,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刻有一種創新的意識。正所謂人的行動是依靠自己的意識來完成的,這時候就需要學生的腦海中牢牢地記住創新意識的重要性,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要有自己的想法與看法,而并不是只有老師的定論是正確的。在一個問題的出現時,如果學生經常獨立思考得出結論,那么對于學生自己來說就是一種創新。第三,學生還要有牢固的知識基礎。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要有首要的前提,那就是基礎知識。如果沒有知識的基礎又哪里來的創新能力呢?創新能力并不是能夠天生就有的。
2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
2.1激勵學生敢于進取的精神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的學生對于失敗很恐懼,很擔心出差錯,對于風險也是有所畏懼的,因為他們害怕被別人當成笑話,取笑他們,也正是由于這些問題才會導致他們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想法也不敢提出來。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失敗是成功之母”。當學生出差錯了,失敗了,這時候我們的老師就要激勵學生們要敢于面對失敗,端正態度,找出自己失敗的緣故,學會總結,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這樣才能讓失敗變成有意義的,變成真的“成功之母”,成為通往成功的途徑。學生的自卑感強烈,他們沒有自信。所以要幫助學生找回自信,看到自己的創新能力,使自己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2.2讓學生擁有大膽的想象力
就像愛因斯坦說的想象力的重要性,并不是有知識就夠了,知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然而想象力是無窮大的。正所謂想象力是人們在科學領域里翱翔的翅膀,要有創新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我們的語文老師就要讓學生大膽地去想象,發掘他們所潛在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的能力,使學生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創新能力,并把這種能力得以加強。
2.3要鼓勵學生對問題多疑多問
作為老師要多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疑問,并且還要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有耐心地去解答。對于問題提出不同的疑問也是創新的一種,也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即便學生有時候提出的問題很低的層次或者不對時,老師也不能打擊他們,而是要激勵他們,讓學生一直保持這樣的積極性。正所謂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好的學生。所以,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培養學生的好問,使他們在好問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問題,這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有著一定的作用的。
2.4安排具有創新型的功課
伴隨現在教育的進步,對于我們學生的作業也應該有一定的變化,而不是之前那種很傳統的理論知識或者書本上的知識,我們要突破這個,多安排一些具有開放性的作業,這樣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來作答,沒有標準的答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推進創新,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加的活躍,增強創新能力。所以,具有創新型的作業也是學生必不可少的需要。
2.5讓學生踴躍的參加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是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創新能力的好方法。學生在戶外活動時,可以不用被書本范圍所制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的活躍。
3小結
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探討,主要分析了怎么在教育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語文教學需要不斷地創新,才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在教育事業里做到與時俱進。
作者:李曉輝 單位:寧夏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