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09:0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建設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總則
1.1 為貫徹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現“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落實并規范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開展的“節約型校園建設”各項工作,為校園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教育普及等各階段環節提供管理與技術指導,制定本導則。
1.2 本導則適用于新建和既有學校校園建設的改建、擴建、運營、管理。以高等院校為主要適用對象,供其他各類學校參考。
1.3 節約型校園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應在校園設施的全壽命周期內、在各個環節中統籌考慮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環境保護,滿足校園功能之間的辯證關系,推進先進技術、科學管理的示范建設,注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1.4 在校園中大力開展節約的教育和宣傳,提高全校師生員工的節約意識,提倡節約的生活方式,形成節約風尚。
1.5 建設節約型校園除應符合本導則的規定外,還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
2 術語
2.1 節約型校園 指在學校辦學及校園設施建設、運營管理中遵循科學發展觀,充分體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境保護建設及運營的管理思路和節約教育理念、形成良好節約型校園文化的校園。
2.2 節能、節水、節地、節材 指節約能源、節約水資源、合理使用土地資源和材料,節省土地和材料資源。
2.3 循環經濟 指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
2.4 校園能耗統計 指對校園所有建筑、設施及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所消耗能源的統計。
2.5 校園能源審計 通過對學校能源利用狀況進行定量分析,對學校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經濟與環境效果進行審計、監測、診斷和評價。
2.6 校園能效公示 將學校能耗總量和各部門、建筑物的單位能耗等統計數據,通過適當的渠道向使用者、管理者和全社會定期公示,以接受公眾監督。
2.7 需求管理 指對能源及資源使用方的管理。通過政策制度引導和激勵用戶節約、合理使用能源及資源。
2.8 分項計量 按不同用途(如空調、采暖、照明、動力等)、不同的能源資源類型、形式(如電、燃氣、燃油、水等)分別設置計測儀表實施分項計量,以客觀準確地把握學校能源資源消費的狀況,為制定有效的節能節約資源措施提供基礎資料。
3 基本原則
3.1 建設節約型校園,應本著建設節約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合理控制各種資源消耗,追求學校發展和社會發展、學校發展和個人發展的和諧統一。
3.2 學校應高度重視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工作,建立和完善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組織,為持續地開展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提供全面協調和貫徹落實的組織保障。
3.3 應注重建立有效的節約建設審查評估和管理監管體系,完善各種節約管理制度,為節約型校園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3.4 應使學校師生員工全員參與節約型校園建設。將節約理念、管理方式和技術措施貫穿于校園規劃建設、運營維護、教育普及等全過程。
3.5 加強資源節約宣傳和教育,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培育校園節約文化。
4 監管體系
4.1 組織建設
4.1.1 學校應成立由主要校級領導負責的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委員會。委員會可由能源管理、基建、房產、資產、設備、采購、學工、團委等部門的負責人和相關專家組成,負責制定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的方針,指導節約型校園建設的工作,組織協調各院系、各部門的資源,為節約型校園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提供基本保障。
4.1.2 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委員會可聘請校內或校外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為校園節約工作開展咨詢、指導、推廣工作,審核項目規劃和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保護環境技術方案,建立校園能耗標準體系和用水定額體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園節約管理體系。
4.1.3 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委員會應下設辦公室(如節能(節水)管理辦公室),全面負責校園節約的具體職能工作,部署、協調、監督、檢查節約型校園建設各項工作。
4.1.4 建立院系和部門的責任人負責制度,各部門負責人作為該部門節約監管工作的責任人,負責監督落實學校制定的各項節約型校園建設任務。
4.1.5 學生思想教育部門、團委及學生會將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納入學生工作中,并積極引導和支持學生開展校園節約活動。
4.2 制度建設
4.2.1 建設項目審查制度
建立和完善學校建設項目的節約資源評估審查制度。審查制度的主要內容包括:
1)新建項目的專項審查
校園新建項目應按國家相關規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設計,并委托審查機構進行節能專項審查。
2) 既有建筑改造項目評審
既有建筑分為歷史建筑和一般既有建筑。
對于歷史保護建筑的改造,以滿足歷史建筑的保護要求為基本原則,組織專家論證和評審相適應的建筑節能
、節水、節地、節材技術方案,嚴格參照相關的法規條例實施。對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設備的管理臺帳;建立設備檢定與改造的原則、組織和程序。應在優化運營管理的同時,有計劃地實施節能改造。改造應當考慮建筑物的壽命周期,對改造的必要性、經濟技術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和評審,提高建筑物的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4.2.2 校園設施運行監管制度
1)建立各級能效管理負責人制度
(1) 學校主要領導作為校園節能工作的責任人,并將校園節能工作與業績考核掛鉤。
(2) 各院系、部門負責人為該部門單位能效管理和節能工作的最終責任人,并建立相應的業績考核體系。
(3) 對于能耗較大的建筑設施或設備,如含有大型實驗裝置的實驗室,應指定實驗室負責人或項目負責人為能源管理責任人,督促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及能耗計量、統計工作。
(4) 應設立能源管理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員應具備以下條件:熟悉國家有關節能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具有能效管理專業知識,三年以上實際工作經驗和工程師以上(含工程師)職稱。能源管理人員負責對本校的能源利用狀況進行監督檢查。
2)能源管理文件、報表、記錄和管理臺帳
(1) 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
明確校園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則、職責權限、辦事程序、協調及聯系方法、記錄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機構或責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并形成文件。
制定關于建筑節能的有關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設備運行的管理臺帳。如大型用能設備(制冷機、鍋爐、大型實驗設備)或設備機房的節能管理規定、規程、能耗計量裝置(儀表)的校驗證明;管理人員接受節能培訓的證明文件。
(2) 建立和完善建筑節能技術文件
包括: 技術要求、操作規程、測試方法、竣工圖紙、計算書等。
(3) 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記錄文件
對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計量數據、檢測結果、運行記錄、分析報告、建筑自動化系統存儲的記錄數據等資料,應按規定保存,作為分析、檢查和評價的依據。
3)校園能耗定額管理
參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及本地區的用能、用水定額標準和實際能耗統計結果,研究制定合理的校園用能、用水定額及管理制度。
4.2.3 統計審計制度
1)能耗統計
建立校園能耗、水資源利用等基礎數據的專項統計制度和方法,開展能源審計工作,挖掘節約空間,促進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
建立校園建筑及用能設施分類能耗統計或分項能耗統計制度。
(1) 分類計量:可按照生活服務設施、行政辦公設施、教學設施、學科研究設施、實驗設施、實習設施等類別實施分類建筑物能耗計量。
(2) 分項計量:根據實際條件按建筑規模、耗能規模并參照《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運行管理條例》對大型設施建筑制定能耗分項計量實施方案。列入分項能耗統計對象的新建建筑或設施應按空調、采暖、照明等用途設計獨立的電力線路并配置數字計量儀表,對于既有建筑應根據條件逐步配置數字計量儀表,為逐步建立建筑能耗分項計量及網絡遠程數據采集奠定基礎。
(3) 能源管理人才培訓
制訂能耗統計實施方案、表式、分類統計標準,開展統計業務培訓與技術指導并納入能源管理崗位考核制度。
(4) 能耗統計報表及能耗數據庫建設
能源管理人員應及時、積極、準確地記錄能源消耗情況,建立能源消耗統計表。能源消耗統計表應包括:建筑基本信息表(附表1);建筑物耗電量、耗氣量、校園照明耗電量的逐日數據表(附表2);建筑物耗油量、耗水量、耗熱水量的逐月數據表,校園維護與維修耗水量、耗油量的逐月數據表(附表3);耗熱量的全年數據表(附表4);能耗分項能耗計量系統(附表5)。建筑物用能用水記錄或賬單,統一按實際月(指每月起始日0:00~每月最末日24:00)折算。
(5) 建立校園能耗數據共享機制
應統一校園能耗統計數據的內容及格式,逐步實現數據采集記錄的自動化、電子化系統建設,建立可靠性強、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園能耗數據庫。
(6) 高耗能設備設施的專項計量和能源審計
高能耗的實驗設備設施應采取專門的分項計量措施,建立設備的運行記錄,定期對高能耗的實驗設備設施進行能源審計。
2) 能源審計
學校應定期開展能源審計,同時應積極配合并協助國家和本地區建設主管部門開展建筑能源統計和審計工作。
(1) 校內能源審計執行機構
校內能源審計項目須建立如下的執行機構:學校成立能源審計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能源審計的領導和具體工作并出具審計報告;能源審計工作小組應聘用校內或校外建筑、暖通空調、給排水、會計、審計等專業人員參與。
被審計的單位應指定或委托專人擔任審計項目聯系人。
(2) 能源審計程序
召集被審計的單位相關負責人以及主要運營管理人員工作會議,了解運營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逐項核實基本信息表。
分析能源費用賬單,分類計算出校園各類設施能源實耗值。
隨機抽檢10%的樓層以及重點耗能建筑,檢測室內基本環境狀況并記錄。室內基本環境狀況包括:溫度、濕度、co2濃度、照度等室內參數;采用巡檢方式,在整個審計階段跟蹤連續檢測。
(4) 能源審計內容
檢查校園建筑的節能管理狀況,包括節能管理制度、節能管理文件、所采用的節能管理方法和節能技術手段。要求制定并組織實施本單位節能計劃和節能技術進步措施;學校應健全能源計量、監測管理制度,配備合格的能源計量器具、儀表,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和管理應達到相應的國家標準;應建立節能工作責任制;每年應安排一定數額資金用于節能科研開發、節能技術改造和節能宣傳與培訓。
收集校園建筑的總能耗和主要用能子系統(空調、照明、辦公設備、實驗設備用能、特殊功能等)能耗,計算對應的能耗指標,從而判斷建筑物整體及各主要用能系統能耗的合理性。
根據用能特征計算相應的單位能耗指標。
(5) 提交能源審計報告
能源審計結束后應提交審計報告,能源審計報告應列出審計的目的和范圍、被審計設備(系統)的特性和運行狀況、審計結果、確定的節能措施及相應的節能量和費用,提出節能潛力分析和建議,最后得出審計結論。
4.2.4 數據公示及共享制度
為深入持久地開展
節約型校園建設各項工作,提高節約意識,強化監督管理,應建立校園資源消耗數據公示及數據共享制度。1)建立校園能源、水資源消費數據庫及信息管理系統,提高數據的可靠性、數據采集的效率和數據的共享度,提高管理效率。
2)通過校園網、媒體等公開途徑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會定期公示校園能耗、水耗統計數據、分類單位能耗及水耗統計指標數據(包括現實數據和歷史對比數據)。
4.2.5 需求管理制度
建立校園能源及資源需求管理制度。
1)制訂和完善能源計量、收費管理系統,實現能源管理的數字化、自動化。
2)逐步建立校園用能、用水經費的指標化管理制度。校園用能用水逐步實行“全面計量,分類管理,指標核定,全額收費”的水電經費管理方式,加強師生員工的成本核算意識和節能節水意識。
3)建立校園節能節水獎勵制度。結合實際情況,對節能節水管理、宣傳、節能技術應用工作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4)建立校園節能節水目標責任制度。將節能降耗和節水目標任務納入各院系、部門的目標責任制,將能耗水耗指標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5)建立校園用能用水設施檔案制度。定期委托相關檢測機構對用能用水設備和系統的性能進行綜合檢測評價,定期維護,保證設備和系統的正常運行。
4.2.6 資源節約型采購制度
學校應建立資源節約型采購制度,主要內容包括:
1)嚴格執行《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制定學校節能產品優先采購具體實施辦法。大力推動學校節能采購,禁止采購國家明令禁止的淘汰產品和設備。積極采用能效高的產品。
2)嚴格控制辦公設備、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備標準,完善學生公寓家具的標準化配置。
3)鼓勵網上采購、集中采購手段,節省交通、紙張、人工成本費用,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4)加強對學校采購人員的業務培訓。
4.2.7 環境管理制度
建立校園環境管理制度,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5 節約型校園建設技術要點
貫徹實施《關于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導意見》(建科[]78號)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以及現行的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及驗收相關法規,并參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及相關的建筑節能運行管理條例等,積極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保護環境工作,并將其貫穿于校園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全過程及用能設備的全壽命周期。按照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等六大特點建設節約型校園。
5.1 建設階段
5.1.1 校園規劃
1) 場地規劃
(1) 樹立節約理念、合理使用土地資源。應嚴格控制用地規模,符合《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的要求,根據學校規模確定用地指標,避免土地資源的不當占用和浪費,杜絕規劃設計中追求豪華奢侈之風,注重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2) 校園場地建設不應破壞當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其他保護區;校園選址應保證場地內無洪澇災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脅,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
(3) 校園建設應考慮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注重與社會資源整合和協調。
(4) 合理利用校園土地,規劃合理的容積率與綠化率。
2) 環境整治
(1) 合理規劃校園交通,應充分考慮人車分流,確保停車場設施和自行車停放場所。
(2) 積極實施透水性道路鋪裝,合理設置遮陽遮雨設施。營造與自然和諧的校園環境。
(3) 針對校園生活垃圾的特點,進行垃圾分類,實行分區收集處理;對于廢棄物進行再利用和回收,提高再利用的比例;將無法回收和再利用的廢棄物集中管理,減少環境污染和影響。
(4) 嚴格管理實驗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和處置,減少環境污染。
3)景觀規劃:
(1) 綠地規劃
在綠地景觀的規劃與建設中, 合理保留原有植被、動物棲息地。
科學研究并應用適宜的技術修復和重建已被破壞的生態環境。
合理規劃校園綠地, 努力實現校園綠地的均衡布局與綠地景觀的品質 提升。
(2) 景觀規劃
校園應結合地域、地形及氣候特征,積極營造具有校園人文氣息,符合師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交流、休息、運動等需要的校園景觀, 水系規劃應結合校園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不可豪華奢侈建設。
(3) 樹木種植
校園景觀規劃中應注重生態平衡原則,合理選用樹種,合理搭配喬、灌、草坪種植。
4)能源規劃
(1) 科學預測校園建筑的能源負荷,應充分考慮地域氣候因素與校園建筑使用的特點,合理確定校園用能需求量。努力實施能源的梯級利用和對口利用。
(2) 結合當地供能狀況,合理優化校園能源系統的結構。
(3) 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應造成對環境和原生態系統的破壞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污染。
5)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1) 根據當地水資源狀況,合理的制定節水規劃方案。按高質高用、低質低用的原則,生活用水、景觀用水和綠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質要求分別提供、梯級處理回用。
(2)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統。充分考慮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回用措施,鼓勵有條件的校區實施污水的能源化和肥份利用。
(3) 合理規劃雨水徑流途徑,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徑流,采用多種滲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滲透量。對于新建校區或新建建筑,產生的暴雨徑流量宜小于或等于建設前的水平,以減小對城市暴雨徑流的峰值,維持當地生態用水;對于既有校區改造或既有建筑改造,產生的暴雨徑流量須小于改造前的水平。
(4) 合理確定節水指標。努力實現澆灌用水不使用市政自來水和地下水等傳統水源。
6) 新建建筑規劃
(1) 建筑布局和平面規劃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和地形特征,參照相關建筑節能設計規范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實施。
同時還應結合校園特點合理進行設計。
(2) 校園新建建筑應執行國家相關節能設計規范。
(3) 校園大型新建建筑的冷熱源、輸配系統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應進行獨立分項計量。
(4) 項目設計應提交節能設計專篇。
(5) 注重與校園人文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協調。
6) 既有建筑改造規劃
(1) 注重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改造,結合校園整體建設合理定位。
(2) 一般既有建筑的改造應基于學校發展的合理需求和提高建筑物的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則,充分考慮建筑物的壽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
(3) 既有建筑的改造應注重與周圍人文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協調。
(4) 在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中積極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市場機制,鼓勵多元投資。
5.1.2 設計
1)創造適宜的校園
環境采用綠色生態理念,應用現代化計算機環境模擬等先進設計技術,優化校園的聲、光、熱、風及水環境設計。
聲環境:校園總平面規劃設計注意噪音源及噪音敏感建筑的合理布局,必要時采取隔離及降噪措施,對校園環境噪音進行預測評價,確保符合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準》(gb3096-93)
光環境:對校園建筑布局、朝向進行合理規劃設計,避免建筑間相互遮擋,確保日照及采光需求。建筑設計中積極采用自然采光。
熱環境:積極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對校園區域的微氣候進行預測分析,優化熱設計。積極采用室外綠化、水景、透水型路面鋪裝等措施,緩解熱島效應。寒冷地區需積極采取防寒抗凍措施,炎熱地區應積極采用遮陽設施。
風環境:積極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對校園區域的微氣候進行預測分析,優化建筑布局及風環境設計,積極利用自然通風改善環境,避免建筑風害。
水環境:設計與自然和諧的水環境,確保校園的用水安全措施,進行水資源有效利用和雨水、中水、污水的循環利用設計。
2) 建筑本體節能設計
(1) 建筑熱工設計
①建筑物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設計指標符合現行《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gb50189-)及所屬地域的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
②根據節能要求優化建筑窗墻比。對空調房間的外窗鼓勵采用雙層中空玻璃外窗,有條件時外窗玻璃材料鼓勵采用low-e玻璃。
③建筑外窗或玻璃幕墻應根據建筑物功能、地域特性與朝向合理設置遮陽設施。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建議采用可調節外遮陽方式。
④南方地區鼓勵采用綜合綠化等技術,改善建筑圍護結構的隔熱性能。寒冷地區加強對建筑圍護結構的冷熱橋節能處理,確保隔熱保溫性能。
⑤南方建筑屋頂應強調隔熱,可采用屋頂綠化、架空屋面、陰棚等設計,北方建筑屋頂則強調保溫。
⑥嚴格執行國家節能規范的建筑的窗地比。
(2) 建筑通風設計
① 鼓勵采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優化設計與布局。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充分利用夏季自然通風。
② 建筑外窗開啟面積不小于外窗總面積的30%,建筑幕墻具有開啟部分或設有通風換氣裝置。
(3) 建筑照明節能設計
① 根據校園建筑的不同功能,進行日照分析,盡量滿足不同建筑的采光需求,減少人工照明數量。并實現自然采光與人工照明的切換控制。
② 教室照明應考慮校園特點安裝合理的控制措施。
③ 校園照明應采用節能燈具。
(4) 用能設備系統節能設計
① 暖通空調設備系統
空調設計采用全年動態模擬計算確定負荷,結合當地經濟技術條件合理選擇暖通空調系統和設備,并滿足相關節能設計規范和標準。
根據校園建筑物的功能、特性與壽命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合理設計暖通空調系統形式和控制方式。
冷熱源設備系統設計應注重校園用能特點,滿足正常教學與寒暑假期不同情況需求和部分負荷運行特點,設備能效指標須滿足《公共建筑節能設計規范》(gb50189-)的相關要求。
校園建筑的節能設計須滿足相關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
② 電梯系統設計
根據校園特點考慮對應平時運行與寒暑假期運行的模式切換的設計。
3) 建筑能耗分項計量系統
配置冷熱源設備、照明、空調輸配系統、生活熱水等用能設備系統的分項計量系統,并預留數值傳輸接口。有條件的可根據建筑用能規模和特點建立能耗數據的遠程傳輸、實時監測系統。
4)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1) 節水系統、節水器具和設備
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供水管網漏損;合理設計供水管網水壓、杜絕超壓出流現象和爆管現象。
采用高效節水型用水器具,淘汰非節水型器具。
水表等計量裝置的設置應保證能對室內管網尤其是室外埋地管網進行分段的水平衡測試。
(2) 非傳統水源利用
① 雨水處理及利用
雨水的收集與處理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并宜結合景觀進行設計。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合理確定雨水的積蓄、處理及利用方式。
② 污(廢)水處理及利用
在技術經濟合理情況下,對污(廢)水進行處理及利用設計。
對于以完全分流式收集系統收集的優質雜排水為原水時,可以采用物化處理,或生物處理和物化處理相結合的工藝流程,在有條件的校園,可以考慮采用人工濕地等運行維護較為簡單的處理工藝。
對于以合流式收集系統收集的污水為原水時,可以采用生物處理和深度處理相結合的工藝處理,或膜生物反應器等技術進行處理。
(3) 用水安全
飲用水、雜用水和景觀水水質滿足國家現行標準規范的要求。
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對人體和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處理后的雨水、污(廢)水回用水供水系統必須獨立設置?;赜盟艿郎喜坏冒惭b取水龍頭。當裝有取水接口時,必須采取嚴格的防止誤飲、誤用的措施。
(4) 鼓勵校園內采用分質供水系統,即市政飲用水供水系統僅供給師生飲用、洗浴、洗手等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的用水。而沖廁、綠化、道路沖洗等的用水宜采用回用水。
5)可再生能源利用
因地制宜地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設計中充分利用各種主動式或被動式太陽能利用技術,并實現與建筑的一體化設計。
結合建筑條件及當地資源條件采用地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熱泵及地熱技術。
可根據校園建筑條件和特點積極采用熱回收型熱泵系統,提高校園空調采暖及熱水供應系統綜合能效比。
6)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1) 用材安全
建筑工程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中有害物質含量符合現行國家標準cai《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和《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gb18580~18588-)
不得采用《建設部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術》(建設部218號公告)禁、限的建筑工程材料。
(2) 節約用材
① 建筑造型要素簡約,應避免大量裝飾性構建。
② 土建與裝修及新技術材料應用一體化設計。
③ 采用符合當地地質、氣候特點的新型建筑體系,選用工廠化、規格化、多樣化、半成品化、裝配化和模數化的建筑工程材料與部品。
④ 在保證建筑物性能的前提下,積極采用新型墻體材料。
7)室內環境質量
校園建筑設計應重視改善室內環境、保障室內人員的舒適性和健康,體現“以人為本”,實現與環境的友好和諧。
(1) 室內空氣品質
① 參照《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新風量及送風方式設計滿足室內通風換氣衛生要求。
② 對要求空調的大空間建筑宜采用計算機數值模擬技術,優化氣流組織,改善室內空間氣流、溫度及有害物質濃度分布,提高空調通風效率。
③ 充分利用自然通風或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復合系統方式。
④ 有條件時設置室內空氣質
量實時監測及顯示裝置,集中空調系統中利用co2濃度監測控制空調新風。(2) 熱濕環境
① 采用集中空調的建筑,房間溫度、濕度、風速等設計參數應符合國家《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的要求,并積極響應國家及地方節能運行的倡議。
② 新風需求量大的集中式空調系統應考慮過渡季節全新風節能運行設計。
③ 寒冷地區采暖系統應注意管路水力平衡設計,并考慮房間溫度調節措施。
④ 高大場館建筑宜合理采用低溫輻射采暖系統、分層空調方式。
3)采光與照明
(1)室內采光設計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t50033-)的要求。室內采光系數或窗墻比滿足當地光氣候區要求。
(2) 合理采用天窗、反光板、反光鏡、光導集光等自然采光強化和調控措施。
(3) 室內照明設計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t50034-)的要求。
① 室內照明指標設計和功率限值符合現行國家《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要求,室內公共空間照明采用分區照明和自動控制措施。鼓勵采用led、無極燈、三基色熒光燈等綠色節能燈具。
② 教室照明應結合校園特點設計節能控制方式。
4)聲環境
合理安排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間功能,建筑設備、機房等采取消聲、隔振及減震措施,減少相鄰空間的噪聲及振動干擾。
建筑室內噪聲級和隔聲性能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j118-88)要求。
建筑沿交通干道的外墻、外窗采取有效的隔聲降噪措施。
5.1.3 施工與工程監理及驗收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做到文明施工、節約施工、環保施工;規范工程監理及工程驗收,保證工程質量。
1)施工對環境影響的控制
校園建設的施工現場應注意場地的生態保護和安全維護;嚴格控制施工對環境大氣、土壤、水資源的污染;努力減少施工的振動、噪聲對環境的影響;控制施工產生的光污染對周圍居民的影響。
2)施工的資源節約
(1) 施工節能
應實施包括施工方案、資源管理以及節能降耗措施在內的施工組織總設計;
應對施工及工地生活用能進行計量、監管;嚴禁使用非節能型大功率用電器具;實現單位施工面積實際用電量比定額計算用電量節約4%以上。
(2) 材料節約
應通過施工程序的合理化、施工組織管理的規范化等措施,實現施工材料的節約;加強施工材料的循環利用,努力實現重復使用的施工材料在現場的使用率超過70%。
(3) 施工水資源的節約
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施工節水方案和技術措施,所有用水部位應使用節水型產品和安裝計量裝置。有條件的工地要充分實施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3)施工監理
嚴格執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規范工程施工監理,嚴格控制施工全過程,確保工程質量。
4)施工驗收
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411-)等國家有關工程驗收標準和規范。
學校相關部門應盡早介入工程建設及驗收,及時發現問題和提出整改意見,以利于將來運行管理。
5.2 運行維護階段
校園用能設備主要為采暖、集中空調、照明設備,應重點強化這些設備的運行維護階段的技術、管理及行為節能(節水)措施。
對大型物業管理鼓勵社會化、市場化,應導入公平競爭機制,面向社會實行物業管理招標。逐步實現專業化、現代化管理。學校應與物業管理公司制定節能減排管理目標。
5.2.1 設備系統節能(節水)
1)集中空調
(1) 根據校園建筑負荷特點有效地采取部分負荷調控措施。有條件時空調水輸送系統、風系統采用變流量控制,合理采用大溫差小流量運行。
(2) 積極采用熱回收措施,節省新風處理能耗。
(3) 過渡季節合理采用全新風運行,減少制冷機開機能耗。
(4) 實施室內溫度節能設定,夏季室內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5)根據《空調通風系統清洗規范》(gb19210-)定期實施空調設備及風管的清洗維護,確保換熱效率,保障空氣品質。
(6) 對建筑物的集中冷熱源、流體輸配系統等運行狀態進行監控與計量。
2)采暖
(1) 加強采暖鍋爐計算機自動化控制與輔機變頻技術。提高燃燒效率、增加熱量回收;對于燃煤鍋爐,有條件的應采用爐渣二次回燒;加強鍋爐的除氧和水處理及防腐阻垢等措施,延長鍋爐使用壽命;
(2) 按節能標準要求對供熱管道進行保溫,杜絕供熱系統存在的跑冒滴漏現象。
(3) 改善管網輸配性能。做好管網系統水力平衡調試,通過調節消除熱網水力失調。避免“大流量、小溫差”不經濟運行狀況。
(4) 加強管網系統的調節能力。對于既有建筑,有條件的可采用平衡閥及平衡閥智能儀表取代調節性能差的閘閥或截止閥,建筑的熱力入口處加裝熱量調節和計量裝置,改善系統調節能力。
(5) 強化節能運行。根據學校不同建筑、不同使用特點實行分時段供暖,夜間低溫運行。
(6) 供暖系統宜根據室外氣象條件變化進行調節,確保按需供暖。
(7) 逐步推行供熱按熱量計費管理方式。
3)綠色照明
(1)對教室等公共照明系統進行有效的分區分時控制。
(2)對學生宿舍照明,鼓勵實施定時熄燈制度。
(3)制定寒暑假期間教室等公共場合的節能照明控制措施。
(4)更換非節能燈具,積極采用節能照明燈具。
4)節水
(1) 節約用水
① 綠化澆灌、景觀補水和路面噴灑等用水不使用自來水。
② 綠化澆灌采用噴灌、微灌等高效方式,合理安排綠化的灌溉次數及用水量。
③ 對供水系統定期檢查、杜絕跑冒滴漏現象。
(2) 水質管理
① 對回用水和景觀水的水質實施定期檢查,確保各項水質指標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② 對景觀用水的水質保障設施應定期檢修。保證水體的更新率處于一定的范圍內,防止富營養化發生。
5.2.2 行為節能(節水)
加強校園節約文化建設,樹立節約理念,普及節約科技。全員參與節約型校園建設,將節約理念貫徹到每個人的行為中。
1)行為節能
(1) 校園實施對節能行為的獎勵和對浪費行為的教育處罰措施,將師生員工節能行動納入行為規范建設中。
(2) 鼓勵和支持學生成立節約型校園學生志愿者隊伍,巡查、監督并制止校園的能源浪費現象。
(3) 自覺執行室內空調采暖溫濕度的節能設定,嚴格控制空調開啟時間。開空調時不開門窗,提倡下班前半小時提早關閉空調。過渡季節盡量不開或少開空調,以開窗通風或使用電風扇為主。
(4) 離開辦公室前隨手熄燈、人離關機。
(5) 倡導減少私家車的使用,提高學校班車的滿載率。提倡校園內使用自行車。公務用車采購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車輛,按規定及時淘汰環保不達標、油耗高的車輛。
2)行為節水
(1) 公共用水場合張貼節約用水提醒標示牌。
(2) 實施能源繳費校園一卡通,將水資源消費與個人經濟利益掛鉤。(3) 水龍頭隨用隨開;跑冒滴漏,及時報修。
3)行為節材
(1) 倡導紙張耗材節約行為。節約用紙,推廣無紙化辦公,廢紙重復利用,積極采用可再生紙。提倡雙面用紙,減少打印復印次數,節約使用打印耗材。
(2) 嚴格控制會議鋪張浪費。減少或不使用精裝請帖,避免禮品過度包裝,減少或不使用校園橫幅,積極使用電子顯示屏及網站。
(3) 廢舊資源如廢舊鋼鐵、廢舊有色金屬、廢舊塑料、廢紙、廢舊輪胎、廢舊電子設備和器材應當再生利用。
(4) 鼓勵校園開展資源循環利用活動,積極回收利用書籍、衣物、文具等。
5.3 各類建筑節約專項措施
5.3.1 教學建筑
1) 照明節能措施
通過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避免教室白天開燈、無人開燈、人少大面積開燈等電力空耗現象。對物業管理部門應落實崗位責任制,采取適當的方式如根據學生人數分層分區開放教室等措施限制教室開放數量。
2) 空調系統節能措施
(1) 根據學校寒暑假特點,制定相應的節能運行策略。
(2) 采取有效措施監控教室空調設備的開停,避免課后空開現象。
(3)風扇與空調結合的方式,對于南方的高校,建議采用風扇與空調結合的方式。
3)教學設備節能措施
(1) 采取有效措施監控多媒體設備使用狀況,減少空開或待機電耗。
(2) 嚴格管理計算機房設備,采取措施減少待機電耗。
5.3.2 辦公建筑
1)減少待機電耗
辦公室用電設備(計算機、打印機、飲水機等)應根據使用情況設置節能模式或及時關機。
2)合理使用空調
過度季節延緩空調開啟時間,盡量以電風扇取代空調;開空調時關閉門窗,室內制冷溫度應設置在26℃以上,制熱溫度應設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時提早關閉空調,室內無人時應關閉空調電源。
3)照明節能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時少開燈;人少時少開燈;長時間離開辦公室或下班后要關閉照明電源。
5.3.3 科研實驗樓
1)嚴格執行辦公建筑各類專項措施外,對高耗能、高耗水實驗儀器、設備應專人負責,專項管理,做到節約使用。
2)本著“誰用能,誰付費”的原則,能源費用計入科研業務費成本。
3)特殊要求的實驗室,可以采取有針對性地空調節能措施。
5.3.4 學生宿舍
1)開展學生宿舍節約型校園建設宣傳活動,倡導校園節約風尚。在宿舍公示電耗水耗數據,展開節電節水競賽等方式,實現加強學生節約水電意識,量化節約成果,并配套實施相關獎懲措施。
2)積極采用節能型供熱水、用水設備,應及時改造原有陳舊、能效低的設備??芍攸c結合校園學生集中浴室等設施實施再生能源利用、廢熱回收利用、中水利用、節能節水運行管理措施。
3)將節能內容納入學生宿舍住宿規定中。通過實施定時熄燈,晚間限時斷電,插卡用水等措施,強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學生宿舍使用電爐、電暖氣、電飯鍋、熱得快等電器。
5.3.5 學生食堂
1)倡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為。
2)加強內部管理,從源頭上節約和控制采購成本;對食堂員工嚴格要求,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操作程序,在清洗、烹調、消毒過程中,充分注重節約水、電、氣等資源。
3)樹立綠色環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經高溫嚴格消毒的餐具,以節約資源。
5.3.6 學生浴室
學生集中浴室是校園生活設施中的耗水耗能大戶,應根據地域條件和校園條件合理采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應積極采用洗浴廢水的熱回收及中水回用處理技術;導入ic卡節水管理系統及節水型設備。
5.3.7 校園分散設施能耗遠程監控系統
分類分項計量把握校園設施能耗狀況,確定重點用能部位或設施。積極采用現代化通信、網絡技術,建立校園設施能耗遠程監控系統。對高能耗建筑或設施,以及校園能耗的主要參數實施實時在線監測。
6 宣傳教育
開展形式多樣的節約型校園建設宣傳活動,將節約理念教育納入學生素質教育課程內容,將節能技術納入學校課堂教學和科技實踐,增強師生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倡導健康、文明、節儉、適度的生活理念,使節能節水成為每個師生的良好習慣和自覺行動。
6.1 課程與講座
6.1.1 課程
1)將節約理念的倡導與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范疇,提升學生的節約意識與憂患意識,培養一代具有科學發展觀和良好生活習慣的新型人才。
2)教務部門應積極整合和優化校內外資源,開設以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課程,聘請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及管理人員授課,增加學生的相關專業知識。
6.1.2 講座
1)利用高等學校的專業優勢與人才優勢,定期開展以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和觀摩活動。
2)有效利用信息資源,傳播和宣傳節約理念、節約科技和節約型校園建設活動,交流節約型校園建設的經驗。
6.2 科研與實踐
6.2.1 科研
充分利用高等學校的科研優勢,組織開展校園資源節約利用和環境保護等促進節約型校園建設的科學研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節約型校園建設實踐,建設示范項目,總結經驗,積極推廣。
6.2.2 實踐
以節約型校園建設為舞臺和基地,鼓勵學生應用專業知識、結合校園實際,開展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發明實踐活動。
6.3 宣傳與普及
6.3.1 媒體宣傳
通過校園報刊、廣播、影視、網絡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約型校園宣傳活動,倡導良好的節約風氣,形成建設節約型校園的輿論氛圍。
6.3.2 普及活動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配合社會節約資源宣傳活動,開展如城市節水宣傳周、節能宣傳周等活動。學工部、團委、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或參與節約競賽活動和社區節能宣傳普及活動,制作分發節能節水宣傳小冊子,在校園和社區普及節能節水科技知識。
7 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考核評價辦法
7.1 評價打分標準及格式
為配合本導則的實施,特制訂考核評價辦法。
評價范圍基本以“導則”內容為基礎,從建設節約型校園的硬件條件、政策與制度、建設效果、專項措施四個方面進行評價,統籌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力
爭客觀公正,并將在實施中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不斷加以完善。具體評價打分標準及格式參見附表六。
一硬件條件(25分)
1. 節約型設備(10分)
1)節水型設備安裝與使用(2.5分)
2)節電型設備安裝與使用(2.5分)
3)節能型設備安裝與使用(2.5分)
4)學生ic卡的使用(2.5分)
2. 計量設備(10分)
1)院系和部處耗電計量設備(1.5分)
2)院系和部處耗水計量設備(1.5分)
3)學生公寓耗電計量設備(1.5分)
4)學生公寓耗水計量設備(1.5分)
5)校園公共建筑、設施耗水計量設備(2分)
6)校園公共建筑、設施耗水計量設備(2分)
3.可再生資源使用(5分)
1)中水回用設備(1.5分)
2)太陽能利用設備(1分)
3)太陽能熱利用(1.5分)
4)其他可再生資源設備(1分)
二政策與制度(25分)
1. 管理制度(20分)
1)建設項目審查制度(3分)
2)校園設施運行監管制度(4分)
3)統計審計制度(4分)
4)數據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
5)需求管理制度(3分)
6)資源節約型采購制度(1分)
7)環境管理制度(1分)
2. 組織機構建設(5分)
1)設有各級節約管理負責人(1分)
2)設有校級專門機構和人員(1分)
3)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委員會的設置(1分)
4)運行人員素質狀況(2分)
三建設效果(30分)
1. 資源節約效果(20分)
1)校園節電效果(4分)
2)校園節水效果(4分)
3)校園節熱(冷)效果(4分)
4)中水回用率(4分)
5)其他資源節約效果(4分)
2. 建設項目落實情況(10分)
1)新建項目節約制度落實情況(2.5分)
2)既有建筑改造中節約制度落實情況(2.5分)
3)設備運行及維護情況(2.5分)
4)校園分散設施能耗遠程監控系統建設情況(2.5分)
四專項措施(20分)
1. 專項組織實施工作15分
1)教學建筑(3分)
2)辦公建筑(3分)
3)科研實驗樓(3分)
4)學生宿舍(3分)
5)學生食堂(3分)
2. 宣傳教育工作5分
1)課程與講座(2分)
2)科研與實踐(2分)
3)宣傳與普及(1分)
7.2 評價辦法說明
7.2.1 硬件條件(分)
本項內容包括節約型設備、計量設備和可再生資源使用三個方面。
節約型設備和計量設備項具體打分根據實施范圍而定。即全面實施為滿分。部分實施可按實施比率打分??稍偕Y源使用按實施的有無打分。即有實施為滿分,無設施為零分。
1 節約型設備(10分)
1)節水型設備安裝與使用(2.5分):校園設施用水處安裝感應節水器、自動沖水器、感應沖洗閥、自動節水器、智能沖水器、節水控制器、節水式水箱沖便器、感應節水產品等節水型設備并能保證正常使用。
2)節電型設備安裝與使用(2.5分):包括智能ic電卡、照明節電器、節能燈、節能照明控制設備、智能控制開關等節電型設備的安裝與使用。
3)節能型設備安裝與使用(2.5分):主要指空調、鍋爐等大型用能設備的節能控制裝置的安裝及改造。
4)學生ic卡的使用(2.5分):在浴室、宿舍、教學樓等學生集中用水、用電的場所,安裝ic卡計量設備,實現ic卡計量收費。
2 計量設備(10分)
1)院系和部處耗電計量設備(1.5分):校內行政辦公樓安裝耗電計量設備。
2)院系和部處耗水計量設備(1.5分):校內行政辦公樓安裝耗水計量設備。
3)學生公寓耗電計量設備(1.5分):學生宿舍樓、公寓安裝耗電計量設備。
4)學生公寓耗水計量設備(1.5分):學生宿舍樓、公寓安裝耗水計量設備。
5)校園公共建筑、設施耗電計量設備(2分):校內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建筑、設施安裝耗電計量設備。
6)校園公共建筑、設施耗水計量設備(2分):校內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建筑、設施安裝耗水計量設備。
3 可再生資源使用(5分)
1)中水回用設備(1.5分):建設中水回用校園污水處理站。
2)太陽能光伏利用設備(1分):太陽能發電裝置。
3)太陽能熱利用設備(1.5分):集中式太陽能熱水裝置系統。
4)其他可再生資源設備(1分):包括地熱、風能、生物質能等。
7.2.2 政策與制度(分)
本項內容包括管理制度和組織機構建設兩方面內容。
1 管理制度(20分)
1)建設項目審查制度(3分)
學校建設項目節約資源評估審查制度主要包括新建項目專項審查制度和既有建筑改造項目評審制度。一般打分標準為(個別注明項除外):完全實施為得分,否則不得分。
(1)新建項目專項審查制度(1分):按國家相關規范和程序委托工程設計,并參照建筑節能節水政策和標準對設計文件委托審查機構進行節能專項審查。
(2)既有建筑改造項目評審制度(2分):對于歷史保護建筑的改造,以滿足歷史建筑的保護要求為基本原則,組織專家論證和評審相適應的建筑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技術方案,嚴格參照相關的法規條例實施;對于一般既有建筑,建立和完善既有建筑設備的臺帳管理,建立設備檢定與改造的原則、組織和程序,同時考慮建筑物的壽命周期,對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投入收益比進行科學論證和評審,提高建筑物的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2)校園設施運行監管制度(4分)
主要包括各級能效管理負責人制度、能源管理文件、報表、記錄及管理臺帳制度、校園能耗定額管理制度。
(1)建立各級能效管理負責人制度(分):學校主管領導作為校園節能工作的責任人;各院系、部門負責人為該部門單位能效管理和節能工作的最終責任人;對于能耗較大的建筑設施或設備,如含有大型實驗裝置的實驗室,指定實驗室負責人或項目負責人為能源管理責任人,監督建立或健全用能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及能耗計量、統計工作;設立能源管理崗位,聘任能源管理人員熟悉國家有關節能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具有能效管理專業知識、三年以上實際工作經驗和工程師以上(含工程師)職稱,負責對本校的能源利用狀況進行監督檢查。
(2)能源管理文件、報表、記錄及管理臺帳制度(分):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文件,明確校園建筑能源管理的原則、職責權限、辦事程序、協調聯系方法、記錄表格(包括建筑物能源管理機構或責任人的任命或聘用文件),制定關于建筑節能的有關管理措施和文件,完善設備運行的臺帳管理;建立和完善建筑節能技術文件,包括技術要求、操作規程、測試方法、竣工圖紙、計算書等;建立和完善建筑能耗記錄文件,對建筑能源管理中的計量數據、檢測結果、運行記錄、分析報告、建筑自動化系統存儲的記錄數據等資料,按規定保存,作為分析、檢查和評價的依據。(備注:本項可根據實施狀況打分:完全實施為滿分)
(3)校園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分):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教育部、本地區的能耗、用水定額標準和實際能耗統計結果,研究提出合理的校園能耗水平,制定校園能耗、用水定額及管理制度。
3)統計審計制度(4分)
主要指建立校園建筑及用能設施能耗統計和能源審計制度。
(1)能耗統計(分):建立校園建筑及用能設施分類能耗統計和分項能耗統計制度。(備注:分類及分項全面實施為滿分,部分實施為1分)
(2) 能源審計(分):定期開展本校
的能源審計,設立校內能源審計執行機構,按生活能耗、教學服務能耗、科研辦公能耗、特殊用途能耗、供熱基本能耗等類型分類審計,分析能源費用賬單,計算出能源實耗值,并檢查校園建筑的節能管理狀況,提交能源審計報告。4)數據公示及共享制度(4分):主要內容包括建立校園能源、水資源消費數據庫及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校園網、媒體等公開途徑向使用者、管理者和社會定期公示校園能耗、水耗總量統計數據、分類單位能耗及水耗統計指標數據。
5)需求管理制度(3分):主要內容包括制訂和完善能源計量、收費管理系統;逐步建立校園用能、用水經費的指標化管理制度;建立校園節能節水獎勵制度;建立校園節能節水目標責任制度;建立校園用能用水設施檔案制度。
6)資源節約型采購制度(1分):主要內容包括制定學校節能產品優先采購具體實施辦法;嚴格控制辦公設備、家具、交通工具等的配額標準;鼓勵網上采購、集中采購手段,節省交通、紙張、人工成本費用;加強對學校采購人員的業務培訓。
7)環境管理制度(1分):建立校園環境管理制度,鼓勵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2 組織機構建設(5分)
1)設有各級節約管理負責人(分):學校主管領導為校園節能工作的責任人,各院系、部門負責人為該部門單位能效管理和節能工作的最終責任人,并列入業績考核內容。
2)設有校級專門機構和人員(分):由校級有關管理人員成立專門的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機構,全面負責校園節約的具體職能工作,部署、協調、監督、檢查節約型校園建設各項工作。
3)設置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委員會(分):成立由主管校級領導負責的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委員會。委員會可由能源管理、基建、資產、設備、采購、學工、團委等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和相關專家組成,負責制定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的方針,指導節約型校園建設的工作,組織協調各院系、各部門的資源。
4)運行人員素質狀況(分):包括空調、鍋爐等用能系統運行人員的專業素質、技能水平、思想覺悟、工作態度等內容。
7.2.3 建設效果(分)
本項包括資源節約效果和建設項目落實情況兩部分內容。打分標準:根據自身縱向對比效果打分。年度節約效果超過10%為滿分,無效果為零分,以次推算其他情況得分。
1 資源節約效果(20分)
1)校園節電效果(分):按生均耗電量指標
2)校園節水效果(分):按生均耗水量指標
3)校園節熱(冷)效果(分):按生均耗熱(冷)量指標
4)中水使用量(分):指中水在校園道路灑水、澆灌綠地、沖洗廁所等方面的用水量比例。
5)其他資源節約效果(分):包括節地、節材等方面內容。
2 建設項目落實情況(分)
1)新建項目節約制度落實情況(2.5分):包括執行國家相關節能設計規范;落實能耗分項計量措施;提交節能設計專篇;注重與校園人文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協調等內容。
2)既有建筑改造中節約制度落實情況(2.5分):對歷史建筑的保護改造;充分考慮建筑物的壽命周期、可行性和投入收益比;注重與周圍人文環境及自然環境的協調。
3)設備運行及維護情況(2.5分):包括空調系統的變頻控制及運行情況、鍋爐采暖系統及管網的運行情況、照明系統的運行及維護、水系統的管理及維護等內容。
4)校園分散設施能耗遠程監控系統建設情況(2.5分):分類分項計量把握校園設施能耗狀況,確定重點用能部位或設施;積極采用現代化通信、網絡技術,建立校園設施能耗遠程監控系統;對高能耗建筑或設施,以及校園能耗的主要參數實施實時在線監測。
7.2.4 專項工作(分)
本項包括專項組織實施工作和宣傳教育工作兩部分內容。
1 專項組織實施工作(分)
1)教學建筑(分)
(1) 照明節能措施(分):通過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避免教室白天開燈、無人開燈、人少大面積開燈等電力空耗現象。對物業管理部門應落實崗位責任制,根據學生人數分層分區開放教室。
(2) 空調系統節能措施(分):根據學校寒暑假期間特點,制定相應的節能運行策略;采取有效措施監控教室空調設備的開停,避免課后空開現象。
(3)教學設備節能措施(1分):采取有效措施監控多媒體設備使用狀況,減少空開或待機電耗;嚴格管理計算機房設備,采取措施減少待機電耗。
2)辦公建筑(分)
(1)減少待機電耗(1分):辦公室用電設備(計算機、打印機、飲水機等)根據使用情況設置節能模式或及時關機。
(2)合理使用空調(1分):過度季節延緩空調開啟時間,盡量以電風扇取代空調;開空調時關閉門窗,室內制冷溫度應設置在26℃以上,制熱溫度應設置在20℃以下;提倡下班前半小時提早關閉空調,室內無人時應關閉空調電源。
(3)照明節能(1分):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晴天時少開燈;人少時少開燈;離開辦公室一小時以上或下班后要關閉照明電源。
3)科研實驗樓(分):本著“誰用能,誰付費”的原則,能源費用計入科研業務費成本。
4)學生宿舍(分)
(1)強化學生行為節能宣傳活動,倡導節約型校園風尚。在宿舍公示電耗水耗數據,展開節電節水競賽等方式,實現加強學生節約水電意識,量化節約成果。
(2)積極采用節能型供熱水,空調系統和用水設備,更新、改造原有老舊的設備。
(3)將節能內容納入學生公寓住宿規定中。通過實施定時熄燈,晚間限時斷電,插卡用水等措施,強化宿舍能耗管理。禁止學生宿舍使用電爐、電暖氣、電飯鍋、熱得快電器。
5)學生食堂(分)
(1)倡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制止不文明的就餐行為。
(2)加強食堂內部管理,從源頭上節約和控制采購成本;對食堂員工嚴格要求,在清洗、烹調、消毒過程中,充分注重節約水、電、氣等資源。
(3)倡導綠色環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和筷子,提供經高溫嚴格消毒的餐具(或可重復使用的碗筷),以節約資源。
2 宣傳教育工作(分)
1)課程與講座(2分):開設節約相關課程、講座,將節約理念的倡導與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范疇,開設以節約型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課程,并定期開展以節約型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為主要內容的專題講座和觀摩活動。
2)科研與實踐(2分):組織開展校園節約型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促進節約型校園建設的科學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節約型校園建設實踐,建設示范項目;鼓勵學生應用專業知識、結合校園實際,開展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發明實踐活動。
3)宣傳與普及(分):通過校園報刊、廣播、影視、網絡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約型校園宣傳活動,倡導良好的節約風氣,形成建設節約型校園的輿論氛圍;認真開展適合高等學校實際情況的城市節水宣傳周、節能宣傳周等活動,配合社會節約資源宣傳活動。學工部、團委、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或參與節約競賽活動,制作分發節能節水宣傳小冊子,普及節能節水知識。
摘要:氣田產能建設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建設項目投資控制是項目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和目標,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資管理體系尤為重要。本文根據氣田產能建設項目的一些特點,分析了氣田產能建設項目投資管理的重點和措施。從氣田產能建設項目所涉及到的各個階段投資管理的責任入手,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希望對氣田企業在產能建設項目的投資管理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產能建設 投資管理
一、前言
建設工程總投資,一般是指建設某項建設工程所花費的全部費用。產能建設是氣田快速發展和持續穩產的必要手段。一個氣田的產能建設項目,依賴于新的油氣儲量的探明,由開發方案確定的建設規模,以及配套的地面工程建設等一系列工程。從準備到項目建成投產需要經過以下的步驟: 開工準備、設備和材料的采購、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計劃的制定、工期質量和投資控制、直到竣工驗收、結算、投產使用,經歷了很多不可缺少的工作環節。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與投資控制密切相關。投資管理是油氣田產能建設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緊緊圍繞低成本開發的主線,轉變投資管理理念,牢固樹立全過程控制投資和降低成本的理念,深入研究降低投資的長效機制,突出源頭管理,強化過程控制,全面推進標準化流程,全面推進標準化造價,嚴格工程結算審查,將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用在刀刃上,確保投資不超,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
二、投資管理機構的設置及職能
投資管理機構是項目建設組織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 :
1.工程投資的分解、下達、控制;
2.投資清理、計劃、合同管理;
3.工程進度款撥付的審核;
4.合同談簽和重點工程竣工驗收;
5.編制月度資金計劃,提交財務分析報告、統計分析報告;
6.編制、審核預算報告,參與工程造價的確定;
7.執行資金管理制度;
8.預、決算及合同資料的整理和歸檔。
計劃經營部門依據公司下達的相關費用標準,進行詳細的費用測算,并依據項目分工情況,實行分塊管理,分項控制。將費用指標項分解下達給各專業部門。各部門領導為投資指標控制的第一責任人,同時根據職責分工和下達的投資控制指標切實履行甲方投資控制職責,制定本部門控制投資的具體措施,并根據項目實施情況動態分析,過程跟蹤。
三、投資管理的具體措施
㈠強化控降投資意識、激勵所有項目人員參與投資控制
氣田產能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控制投資、降低成本,必須從源頭把關,從開拓思路、轉變觀念入手,通過會議要求、加強宣貫、統一思想、下達指標等措施,促使所有項目人員樹立全過程、全方位降低成本的意識,促使參與建設過程的每個人都來關心投資控制,并運用各自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將控制投資、降低成本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實際工作中。
㈡注重合同管理,增強約束力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健全,人們對于法律也越來越重視,目前面臨的法律環境也越來越惡化,一旦產生法律糾紛將給產能建設工作帶來很大的被動。在合同管理方面要重點放在規避合同及法律風險上下功夫,使合同真正成為有效防范法律風險的重要屏障。
1、推行合同標準文本,規避合同及法律風險
推廣使用公司下發的標準合同文本,同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對合同中的施工工期、工程價款的結算方式、違約爭議處理等做出明確的約定。此外,應制訂工程質量保證金、工程擔保等風險控制措施,使風險得到適當轉移、有效分散和合理規避,提高工程造價的控制效果。
2、理順合同前置控制程序,提高審查審批效率
各業務部門做為合同條款的主要審查和把關部門。切實發揮各部門職能,明確各部門的審查職責,通過對口審查,專業把關,各負其責,理順合同控制程序,提高審查審批效率。
3、落實授權簽約,明確主體,責任到人
合同的簽訂環節也是影響今后工程造價控制及工程管理的關鍵環節,嚴格執行公司授權簽約制度,不具備簽約資格的不得簽訂合同,具有合同簽約資格的嚴格履行合同簽訂職責,做到誰簽字,誰負責。
㈢注重施工全過程的控制
1、施工前期
⑴全面推進標準化預算,嚴格預(結)算審查
標準化造價是公司造價管理的一項重點工作。在工程結算時凡是設計內的工作量直接用公司的標準化指標進行結算,重點審查設計變更工作量。同時建立與公司快速發展相配套的科學合理、規范簡捷、公正透明的標準化、市場化造價計價體系,滿足項目組對產能建設地面工程實行單井標準化投資控制的新機制、新要求,促進預算編制、合同審核、結算審查的高效規范和一體化管理。
⑵認真審查施工圖預算,合理確定地面工程投資
為了合理確定氣田地面工程投資,根據施工圖紙并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對設計院編制的施工圖預算進行了認真審核。調整了施工圖預算中有關工程量漏計、計價依據錯誤,調整了預算中建筑工程大宗材料控制價格。為合理確定地面工程投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施工過程
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設計變更、簽證的數量控制關是關鍵。首先,盡量減少設計變更,由現場監理、建設單位技術人員共同把關,嚴格要求施工方按照設計要求施工,同時也要求各工程參造人員都能認真審圖,盡量能在施工之前就熟悉圖紙,審閱圖紙,以避免在施工后再由于圖紙不合理而進行設計變更。其次,合理審定發生的設計變更、簽證,對于超出范圍的設計變更,必須由建設單位工程造價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現場監理共同簽字認可方為有效。
3、竣工階段
本階段是投資控制工作的關鍵,依據合同、預算及費用定額、竣工驗收資料、公司結算政策等,對送審的竣工結算進行工程量核實,落實簽證費用,使結算審核后的結算真正反應工程實際造價。本階段主要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① 審核工程量
按照現行定額計算規定審核施工方工程量,核對竣工資料,檢查有無重復計算的現象,保證工程量的真實反映。
② 審核乙供材料價格
安裝工程和裝飾工程材料單價由于生產廠家 和品牌不同,材料單價差別很大。這就要求造價管理人員不定期對工程所在的地方大宗材料進行詳細的價格調研,并根據出廠價格和運距進行了測算,詳細了解地材材料市場價格動態,為預算中地材的合理計價取得依據,客觀公正的反映地方建材價格,合理確定工程造價。
③ 審核定額套用
施工單位在上報工程概算時,往往存在重復套用定額子目或在套用定額時套高不套低的現象,因此,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必須熟悉定額規定,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審核竣工結算時,合理執行相關定額標準。
㈣注重結算、財務結賬階段
建設工程竣工結算是工程價控制的最后環節,也是整個工程造價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環。竣工結算如何切實反映整個工程造價,反映了預算人員對工程造價管理的能力。在工程竣工驗收后及時督促施工單位及時辦理工程結算,認真審核施工單位上報的工程結算,單項工程造價嚴格控制在公司下發的標準化指標內,指標價為最高限價,決不能突破。同時積極同現場相結合。要堅持深入現場了解現場施工與施工圖的變化情況,保證工程結算審核的準確性。
㈤嚴格會計核算、杜絕財務風險
計劃經營部門結合以前年度財務工作基礎上,制定了全年的財務工作計劃,從財務制度的制定及制度執行方面嚴格控制,從而有效保證了各項財務支出的合規。嚴格執行計劃部門的費用核銷渠道,合理歸集各項成本費用,保證了計劃與財務工作的統一,做到了工程成本真實、可靠。
㈥全面依托ERP系統管理,強化投資控制力度;
ERP是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簡稱,是一種企業管理的思想,強調對企業內部甚至外部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ERP系統是基于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將財務、采購、銷售、制造和庫存等業務功能綜合集成的企業經營管理信息系統,強調業務流程的規范、統一及標準化,是企業資源規劃和業務流轉的優化管理工具,已經成為企業信息化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1、ERP系統在投資計劃方面的作用
在ERP系統中,WBS元素作為主體發揮作用。產能建設任何一個項目都必須賦予一個WBS號,而且這種結構被層層細分,開發井工程WBS細分至每一個井號,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實現到鉆井、測井、試油等單項施工,地面工程WBS細分至單井管線、單個站廠等。通過這種拆分,一個項目被分解為若干細化的管理單元,項目的投資預算就可以有效的分配到這些管理單元上,實現了項目管理對象的精細化。產能項目投資計劃下達后,通過投資計劃人員實施預算分解、下達,才能在系統中釋放其核算狀態。項目實施過程中,ERP系統自動監控每個項目分解結構的實際成本發生數,在超預算時及時反饋信息給相關業務人員,對項目投資規模進行實時控制。進一步加強了投資的有效控制。
2、ERP系統在項目財務管理中的作用
⑴轉變了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
財務管理應當至少具備核算會計和管理會計功能,要具備資金管理和資產管理的能力,ERP系統中的會計核算主要是以集成會計核算憑證為依據,基本實現會計信息直接來源于業務本身而非財務系統本身,也就是說財務系統中90%以上的會計憑證是自動生成的。使得財務管理從過去的事后管理到現在的事中監控的轉變,對相關業務部門的工程、價格、費用以及資金的結算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實行集成會計憑證清帳。
⑵簡化了財務部門的業務流程
財務人員只需要對ERP系統集成的會計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分析,把好ERP系統的監控關。一要是對各項完工工程的采購訂單進行查詢、分析(文秘站:)、核對,保證計劃部門及時、正確地地錄入ERP系統中,檢查訂單的交貨、開票工作的完成情況等,一旦發現問題立刻反饋到計劃部門,以便進行及時調整。二要及時跟蹤、核對物料模塊的發料數據,主要是各種物料的結算情況。三要將財務的自有數據必須及時錄入ERP系統中,包括生產成本費用以及報銷費用等。另外,必須運用標準路徑來處理會計業務,促使財務分析工作更加快捷。
四、投資管理中存在的困難
㈠外部施工環境
地方政府的某些行為也會引起項目建設費用的增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批復的建設用地,無法及時交付,導致工程無法開工,延誤建設工期;項目建設中的土地征購費、土地使用費及青苗補償款都是通過簽訂合同由施工單位支付給地方政府,然后由地方層層劃撥,這樣,項目建設所在地的農民由于遲遲無法得到相應的補償,則對施工進行層層阻撓施。導致項目建設單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協調解決,無形中增加了建設費用;
二是向產能建設項目收取各種額外費用;受到利益驅使,現在地方各級和相關部門以各種借口索要補償費,凡是與項目建設途經的道路、房屋等設施都要求給予補償。
1、氣田產建點多、面廣、線長的特點,使得氣田開發所利用的地方道路也越來越多,由于受資金限制,改造修建的鄉村道路和通村油路等級較低且承載能力有限,各鄉村為保護路面,往往在道路上設置限高桿,車輛要通行就必須支付高額的鄉村道路補償費或承擔毀損道路的維修費用。
2、施工大型車輛通過鄉村道路,造成沿路兩邊的窯洞、房屋等建筑物產生振動,必須支付相關補償費方可順利通過;
3、為保護生態環境,各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植樹造林、綠化道路等生態環境建設政策,要求所有建設項目工程都要同步搞生態環境建設,氣田開發建設要對施工場地和道路進行綠化,否則拒絕審批產建項目。
㈡外部地理環境
隨著氣田建設步伐的加快,可以有效利用的施工場地越來越少,地理條件復雜,形成施工場地比較困難,施工難度越來越大,將導致人工、機械、油料費用的增加,給投資的控制帶來嚴峻的挑戰。
五、結論
項目計劃投資一經核定,就應成為項目建設各階段投資控制的依據,必須嚴格貫徹事前控制、過程管理的觀念,通過加強項目建設在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結算與財務決算階段概算執行情況的有效監 管,實現投資的有效利用及控制。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學的管理機制、監管程序、技術手段,在項目領導統一協調下,配合各相關專業來實現全程投資控制。
論文摘要:我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管理的工作關系著國家的各項工作的部署與安排。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各個領域的不斷深入發展與應用,帶動著我國各項工作信息化進程。人口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此對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給我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起到促進作用。
引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是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無論是經濟、文化還是政治的建設都是朝著這個目標方向不斷努力的。人口管理信息化作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我國各項工作不斷改革、進步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掀起了一股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熱潮,無論是在資金、技術還是人力方面的投入,都實現了突破。尤其是對于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講,做好人口管理顯得至關重要,那么實現人口管理的信息化,將會給計劃生育部門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時也對有很大的挑戰。因此,作為信息管理部門應當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從理論、體制和策略等方面深化人口管理的改革與發展,以實現我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所謂的人口管理信息化,就是在人口管理的工作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人口資源,完善人口管理服務的職能,不斷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促進人口管理現代化的實現的過程。
二、人口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人口管理的信息化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信息的創新而出現的,其本質特征是現代化,其是在現代化的理念的指導下,實現現代化的人口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掛歷方法、手段等。
三、搭建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口和計劃生育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從公安部門組建“金盾”工程以來,我國人口計劃生育部門認真的貫徹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設的精神,堅持“抓創新、樹亮點,強基礎、建機制,高起點、快速度,重發展、促應用”的原則,進行周密的部署和組織,根據每個地區的計劃生育信息系統的建立程度和水平評出優秀市、縣,以積極的推進計劃生育信息化建設。計劃生育信息系統的建立能夠為工作人員的工作提供很多的便利,例如能夠準確的了解管理地區的常住人口的婚育狀況,為人口計生管理和相關人口工作的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從而不斷的提高地區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綜合治理水平。
為進一步加快城市人口和計劃生育系統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可以召開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建設工作匯報會。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是以全部常住人口為管理對象,以戶為單位進行管理,涵蓋公民身份信息的大型人口信息資源數據庫系統。針對全員人口信息數據庫建設工作涉及面廣、任務重、難度大、時間緊等因素,市人口計生委專門成立領導機構,統一部署。各區縣人口計生局精心組織,認真實施,確定“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親自安排和部署信息采集、審核和錄入等三個環節工作。 四、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過程
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是計劃生育部門管理中對信息科學技術的應用的過程,其主要包括社會層面和技術層面的雙重推動。
1、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社會過程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中的信息化就是信息科學技術在社會中應用的普遍化,也就是信息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的結合,兩者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過程。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人口管理信息化實現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各個地區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口管理信息的綜合應用水平還是很有限,其中主要是因為我國的發展處于不均衡的狀態,有些地區缺乏足夠的經費與人才保證。
2、實現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過程
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過程就是信息技術在人口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發揮,信息技術在人口管理信息中主要通過以下四個層面是實現:
第一,基礎設施的建設。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一定的信息設備、信息資源和計生信息網絡作為基礎。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因此,要實現人口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必須要在基礎條件上下大功夫,保證這方面工作的完善性。
第二,人才和制度的保證。人口管理信息化的技術實現,對現代技術信息要求的水平比較高,因此,要有一定的技術人才為信息化管理提供技術保證。在人口管理中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培訓、院校學生的培養和引進外來人才等來建設一支具有高技術、素質的人才隊伍。
第三,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就是信息技術在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將人口信息技術的工作與日常的工作進行整合,在各個環節中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和信息技術功能的發揮。
結語:人口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在全國各級政府領導和支持下,我國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當前我們更應當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推動人口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摘要]闡述了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針對擴建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體系,將高速公路擴建工程作為項目群系統研究,構建了擴建項目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系統。圍繞集成化管理的三維坐標體系,解釋了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的涵義,分析擴建工程的項目群特征及 “擴建 —運營 —交通管理 ”一體化組織結構。建立了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信息結構矩陣和信息管理系統。采用可持續性晴雨表建立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模型。總結了基于可持續發展的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建設管理能夠為后續工程建設和行業發展提供的啟示。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 ;集成化管理
1前言
高速公路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必工程實施和運營的目標。應當時刻以可持續發展作不可少的公共基礎設施,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為擴建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的理念,以此體現高速實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然而,由于社會經公路自身發展和對地區未來發展的反思和探索,并濟的快速發展引起的交通量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受且每條高速公路擴建工程都應不斷創新發展,尋求原建設條件等諸多因素制約,部分高速公路已不能新的技術方法與管理思路,為其后續其他地區高速承擔國民經濟運輸大動脈的作用,甚至影響或制約公路的擴建樹立典范和給以啟示。 了沿線產業布局和城鎮規劃。自廣佛 (廣州 —佛山)高速公路擴建開始,我國高速公路開始進入擴
2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建的密集時期,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高速公路擴建
2. 1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將成為我國公路投資的主要領域。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第一次高速公路擴建本身就是對原路功能適應性的改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即: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進,又是對其功能的傳承。作為一個地域的重要組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成部分,高速公路擴建不僅要能充分滿足基本的質力。”[2]經過 20多年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涵義也量、費用和進度目標,還需要從更深層次反映地區風在不斷發展,不同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對可持續發展貌和經濟發展水平,符合黨中央提出的治國理念、國的定義不同。但歸納起來,有三點是一致的 :a.發家發展戰略和總體指導方針。因此,高速公路擴建展必然要有經濟的增長、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社會的工程必然承擔很大的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要求其進步 ;b.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實現經濟、環 境與資源協調一致發展;c.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發展相協調一致,社會經濟的發展應以生態承載能力為基礎。歐美國家的建筑業相繼提出了可持續建設的行業發展戰略,將可持續建設作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全球建筑業的延伸和深化,希望通過在建筑業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建筑行業從過去片面的、只注重實施階段管理的生產方式向可持續建設生產方式轉變。例如,英國政府在 2000年《創建更高質量生活 ———實現更可持續建設的戰略》報告,確定了英國政府相關部門和建筑業發展方向[3]。 2006年 1月,英國政府總結過去 5年的實踐經驗,形成了《2006年可持續建設發展戰略報告 (草案)》,對未來英國 2015年前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具體化的指導性措施[4]。在發達國家,環境與公共關系在高速公路擴建工程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地體現出來,國外研究越來越多地重視擴建如何減少對自然環境和公眾生活的影響??梢?可持續建設已經隨著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不斷深化,成為高速公路建設、乃至建設工程發展和變革的趨勢。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可持續建設是指將全壽命周期方法貫穿于工程的策劃、設計、建造和運營的全過程,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變革實現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內生態、經濟、文化和人居環境的多重目標,包括 3層涵義 : 1)創造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產品 ———可持續工程。工程運營自然資源消耗量少、使用過程能耗低、拆除后大部分材料還可回收利用。 2)可持續建設模式,即在擴建過程中通過先進的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如集成化管理理論、信息化手段等實現低自然資源消耗、較高生產率和集成化協同工作。 3)體現以人為本,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以實現人與組織機構共同發展。不但在組織內部體現以人為本,擴建工程與運營并行,也對通行者體現以人為本,要求擴建過程中通行的順暢與舒適。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含義要求以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工程建設與管理,以全壽命周期信息化體系為支撐。
2. 2 全壽命周期管理是實現工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具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是以實現項目全壽命周期的質量、經濟和時間價值的最優化為目標,從項目構思階段就引導人們著眼于整個項目壽命周期,這樣就將可持續發展所要求的長遠眼光與人們的現實決策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全壽命周期管理,尋找一次性投資與長期運營維護費用之間的最佳結合點,也綜合考慮項目的環保與健康問題,使得項目全壽命周期內的總投入最少,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節約和項目的經濟效益最優,這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正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
2. 3 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戰略建設項目的價值是通過建成后的運營實現的[1]。工程項目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戰略是由多方面 的目標體系組成的。沒有可持續性的目標體系會導致建設項目全過程的不連續性,造成項目參加者目標的不一致和組織責任的離散,容易使人們不重視建設項目的運營,忽視建設項目對環境、對社會和對歷史的影響,不關注工程的可維護性,導致目標戰略的失敗。結合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特點,依據全壽命期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參考《中國 21世紀初可持續發展行動綱要》,提出了表 1所示的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體系。
3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系統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可持續性要求項目的建設與運行并行,必然集項目群與并行工程的特征于一體。可持續建設必須應用現代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構建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系統。分析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和項目管理的特點,應用系統工程原理,研究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全壽命周期各階段、工程系統和項目群結構、項目管理各要素,構建了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系統 (見圖 1),以實現項目全壽命期、全過程動態管理和項目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綜合協調與優化。它是包括如下 7個方面的三維系統。 表 1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體系 Table 1 Objective syste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標體系一級目標二級目標目標解釋功能性目標工程項目本身固有的功能性目標和項目管理目標,使高速公路本身能夠長期健康、穩定、高效率地運行,可持續發展經濟性目標在保護自然資源和其所提供服務的質量的前提下,運營經濟利益最大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體系經濟與社會目標人性化目標社會發展目標資源保護目標保證擴建期間高速公路的通行者的便利,減少干擾 ;保證建成后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穩定、快捷、更為人性化的服務;保證施工期間施工人員的安全、健康,保護基層施工人員的切身利益;不僅考慮到業主、政府、投資者的需求、目標和利益,而且充分考慮到沿途城市和周邊居民的利益和交通要求,達到使各方面滿意的結果促進擴建沿線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結構和城鄉結構調整,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完善勞動就業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大幅度提高區域的公共服務水平盡可能節約使用自然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資源,節約使用土地,少占用耕地。充分有效使用原公路基礎設施,充分利用擴建工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達到原工程廢棄材料的循環使用生態與環境目標生態保護目標采用生態工法,使擴建工程的周邊邊坡和場地、取(棄土 )場地保持生態功能,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損害。充分使用其他廢土、河道和湖泊清淤土方,減少對耕地和山林的損害環境保護目標注重與環境的協調,應用環保、清潔生產工藝等環境友好型技術,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工程設計、施工和運營必須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法律和各項環保指標圖 1高速公路擴建工程項目管理系統Fig. 1 Management system of expressway extension project注: HSE為健康 ( health)、安全 ( safety)、環境 ( environment) 1)工程項目的綜合計劃和綜合控制體系。 2)基于整個擴建工程的項目范圍,工程項目管理的集成化必須針對整個項目范圍。 3)管理要素集成 ———項目管理維度的集成。 4)必須將整個擴建項目的工程系統作為整體來考慮,這涉及構成高速公路擴建項目的各個工程專業和拼接中對老路的診斷以及再利用子系統的集成,把擴建項目包含的子系統作為項目群結構進行分析研究。 5)全壽命周期各過程的集成 ———時間維度上的集成,綜合考慮項目從前期決策到運營各階段的關系。 6)項目集成化管理系統要求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必須貫徹先進的可持續的設計理念,擴建實施的同時不中斷交通,做到設計 —施工 —運營的并行管理與協調。 7)分析項目全壽命周期內的信息流,以全壽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體系為集成化管理的支撐。
4集成化管理系統的要點研究
4. 1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的涵義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理念關注工程項目從構思到運營報廢的全過程[5],將它作為規劃、計劃和管理的對象,注重項目全壽命周期各個階段的一體性,注重工程項目運營階段的功能、健康和持續發展。高速公路擴建工程作為項目來說,也有其產生、發展、實施和結束的過程,也就是說有完整的壽命周期。這個過程是指從高速公路擴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開始到建成后全面評估以及運行階段所持續的時間。但擴建同時又是原路的全壽命周期 (新建 —運行維護 —擴建 —運營維護 )的一部分,是原路生命的延續。因此,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應以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理念進行建設管理。這個全壽命周期不僅包含擴建工程自身的全壽命周期,還應當向前延伸至原路的運行階段,與原路的全壽命周期相銜接。 1)擴建項目的決策、設計和計劃必須以原路建設和運營情況調查和總結、病害分析為依據。 2)擴建項目的建設必須以高速公路運行目標為導向,提高高速公路的功能、服務功能的可靠性、人性化、可維護性等。 3)為我國新建高速公路的規劃、設計、建設提供借鑒與新的要求,并為項目運營與保證高速公路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啟示。根據提出的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的涵義可以確定其全壽命周期過程管理的主要工作 (見圖 2)。圖 2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壽命周期過程和管理的主要工作Fig. 2 Life-cycle process of expressway extension project and major work in the whole life-cycle management
4. 2 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項目群特征分析高速公路擴建工程一般線路長,沿線跨地域較多,地域劃分清晰,工程系統共包含道路、橋梁、互通、服務區、通道涵洞、收費站等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又由幾十個獨立的項目組成,其中每一個項目可作為獨立標段發包,也可捆綁發包,而這些獨立的項目之間又處于同一線路上或同一區域中,之間有著相互的聯系。因此從整體來看,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系統是一個由若干項目組成的項目群系統,具有典型的項目群特征。圖 3為滬寧 (上海 —南京 )高速公路擴建工程項目群系統常州段的分解結構。建設管理必須研究工程對象系統,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對象系統具有項目群特征,因而必然要求項目管理方法隨之改變。通過對目標體系和項目群的結構分解明確項目的系統結構,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原路狀況的調查說明,做出擴建工程的項目分解結構 ( project breakdown system,PBS),確定項目系100中國工程科學圖 3滬寧高速公路擴建工程項目群系統的分解結構Fig. 3 Breakdown structure of programme of Shanghai-Nanjing Expressway system extension project統范圍。
4. 3 “擴建 —運營 —交通管理 ”并行的管理要素集成通過對滬寧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成功的項目管理,筆者認為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全壽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系統中的管理要素集成與一般工程相比,不僅集成了傳統的項目管理各要素,而且它的特點是 “擴建 —運營 —交通管理 ”的并行工程管理。并行工程管理集成體現在建立 “擴建 —運營 —交通管理”一體化組織 (見圖 4)。通過有效的組織結構,提高運營管理與擴建工程施工的關聯程度,實現建設與運營并行協同管理,保證高速公路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圖 4 “擴建 —運營 —交通管理 ”一體化組織Fig. 4 Incorporate organization of“extensionoperation-traffic management”一體化組織模式能夠有效地提高建設與運營的結合度,但也需要外圍專業協調組織參與到項目管理中來進行協同管理,以解決邊建設邊運營帶來的交通協調管理難度大的問題。例如,向用戶提供及 時的信息、保障交通的運行等。擴建工程實施 過程中各參建方積極溝通,及時準確地理解項目管理組織的要求。同時,項目管理組織要接受交通部、省交通廳、省審計廳等單位的監督和指導,使各方面形成一切為了工程質量和利益的工作伙伴關系,主動和高層管理者、項目經理、技術人員等聯系,使擴建工程得到各方的主動配合,形成一種和諧的合作氛圍。
4. 4全壽命周期信息體系擴建工程的特點決定了在工程實施中不同的部門之間有大量的數據、文字、圖表等業務信息需要傳送和,充斥著大量的信息流,高效的信息流可以有效地加強對物流、工作流、資金流的管理。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全壽命周期的信息體系 (見圖 5)作為支撐才能實現。將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信息按工程對象系統進行分解,形成了各子系統在工程實施期間所需要的信息模塊。如路基工程在勘察階段所需要的信息 LJ1等。圖 6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綜合信息管理系統Fig. 6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面對項目群的并行工程實施,對各個施工段和綜合交通分流方案進行分析,建立快速的交通管理綜合信息系統,以保證施工安全、交通平穩運營。
5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模型借鑒 Prescott-Allen提出的可持續性晴雨表[6,7],建立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評價模型(見圖 7)。圖 5高速公路擴建工程信息結構矩陣Fig. 5 Information structure matrix根據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項目群系統結構和擴建與運營并行的特征,構建高速公路擴建工程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 (見圖 6)以全面提高項目的管理效率。這種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能夠充分體現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對象系統的特點,構建適時控制的項目管理集成系統和快速反應的交通管理綜合信息系統模塊。 1)基于對擴建工程各個職能部門的管理模塊的分析,構建投資、合同、計劃、費用等綜合管理集成系統,努力構建各方綠色無阻尼溝通的個人信息門戶( personal information portal,PIP)信息平臺,實現各個管理職能的綜合集成,從而提高各級參建單位的管理效率。 2)擴建工程在不中斷交通的前提下組織實施,圖 7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晴雨表評價模型Fig. 7 Weatherglass evaluation mod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評價模型通過計算新的高速公路運營期的經濟與社會目標的實現狀態指數 f1和生態與環境目標的實現狀態指數 f2來評價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程度的好壞。f1和 f2又是各自二級目標實現狀態的函數。 f1= f( x1,x2,x3,x4 )( 1) f2= f( x5,x6,x7 )( 2)式( 1)和式 ( 2)中,x1表示功能性目標實現狀態指數; x2表示經濟性目標實現狀態指數 ; x3表示人性化目標實現狀態指數; x4表示社會發展目標實現狀態指數 ; x5表示資源保護目標實現狀態指數 ; x6表示生態保護目標實現狀態指數; x7表示環境保護目標實現狀態指數。評價模型在工程實際評判中可采用如下步驟: 1)針對每一工程的可持續性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不同,通過 Delphi等專家評判的方式首先確定 x1~ x4在狀態指數 f1中的權重和 x5~ x7在狀態指數 f2中的權重。 2)將評判時的各狀態指數所代表內容的實現情況與計劃中期望實現的可持續性的狀態指標進行比較,定量化的數據直接計算百分率,定性指標可以采用專家打分的方式計算各狀態指數。 3)各狀態指數 x1~ x7的數值乘以各狀態指數的權重可以計算出生態與環境目標的實現狀態指數 f1和經濟與社會目標的實現狀態指數 f2。 4)將它們繪制在相應的坐標軸上,就可以確定新建成的高速公路的可持續性晴雨表的標值。這些指標的交叉點就是該擴建工程的可持續性標值,與歷年可持續性標值比較得出的趨勢表示了該工程是否達到可持續性的進展。
6結語
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應當能夠推動和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每條高速公路的擴建在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目標以及公路交通發展狀況的基礎上,能夠總結建設管理經驗和豐富的技術經驗,為后續同類工程的建設發展和行業的發展提供啟示。 1)對新建高速公路建設的啟示。包括對新建高速公路的前瞻性要求、新建高速公路的可維護性、可擴展性、以人為本、各方滿意等。 2)對新建公路運營管理的啟示。運營管理的提前介入,對新建工程的規劃設計提出運營管理的意見,保證工程功能齊全、質量一流、安全、經濟、快捷。a.運營管理對擴建工程提出的規劃設計要求。工程設計要符合人性化、可施工性、可維護性、可靠性等要求。b.運營管理對新建工程提出的全新的施工要求。要求追求工作質量、擴建工程質量、最終整體功能、運營服務質量的統一性,注重運營,發揮工程的整體功能價值,并關注工程在運營過程中的健康和安全性檢測、監督工作。 3)為擴建后新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提供新平臺。a.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全壽命周期費用理念的提出,完善了擴建工程總體功能,延長了大修年限,減少了運營和維修費用,優化了項目全壽命周期費用結構,實現了項目整體資金和資源投入的節約。b.建立全壽命周期信息體系,為工程診斷和維護提供及時有效的管理平臺,可以動態了解擴建工程運營的整體狀況,及時反饋各類問題信息,根據發生問題的程度、范圍等基本情況,保證維護處理的及時實施和資金的及時撥付
關鍵詞:讀書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學習型社區
摘要:本文論述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要繁榮昌盛,必須勤奮學習、熱愛讀書、善于思考。并從如何建立自發性、持續性的社區學習機制,從而引出全民學習的必要性:面對國內外形勢,丞待加強學習;中國加入wto,與國際接軌,不學習將成為新的文盲;建設寬裕型小康社會,需要高素質的市民;我市產業結構調理,需要專門人才;終身繼續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將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現實。因此,我們全體市民要與時俱進,創建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區。首先開展讀書活動,建立全民學習的社會機制;其次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探索建設學習型家庭的有效途徑;再次要有求知求進求創的精神,為我區營造“五種環境”、推進“三大轉變”獻智獻策??傊?,廣大市民要志存高遠,形成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勇于創新,自覺奉獻的良好風氣。為網的繁榮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加倍努力學習。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生存發展和繁榮興旺,必須要有偉大的民族精神作動力。越是艱難困苦,越是危急關頭,越要發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我們的民族精神,既來自于數千年來無數人民的偉大創造與實踐,也來自于我們的智慧。而讀書與思考,正是智慧之重要源泉。中華民族之所以為禮儀之邦,之所以為文明古國,今天又之所以能走向偉大復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善于思考的國度。
5月亞太經合組織高峰會議上,江總書記提出了“創建學習型社會”的主張,獲得廣泛的響應。學習型社會是科技高新化、信息網絡化、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產物。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等開放互動的學習制度的形成與完善;最終獲得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和人的潛能的充分發揮,并進一步促進社會網的飛速發展。因此,我區如何與時俱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區,本文作了初淺的探討。
面對形勢丞待加強學習
同志曾告誡全黨:“當前的國際斗爭,盡管形式多樣,矛盾錯綜復雜,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人才的競爭,是領導者的能力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始終立于不敗之地。”而國內,新世紀、新社會的各方面、各領域的不斷變化和進步,使許多我們不了解、不熟悉的知識呈幾何級數增長。面對國內外形勢,全民丞待加強學習。
1、中國加入wto,不學習將成為新的文盲
加入世貿組織后,新型產業將吸引更多的人才,在這種機遇面前,努力提高發展自己的素質已成為必需。今天,企業要成為學習型組織,社會要成為學習型社會,社區亦要成為學習型社區。高新技術的突飛猛進,互聯網、高智能計算機、生物技術等似曾高深莫測的東西在一夜之間已經走入我們的家庭。我們生活在這樣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習已經成為個人終身相伴的一件大事情。在那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為終身學習規劃自己的課程,無論老年、成年還是青少年。知識經濟的到來,別的姑且不論,僅人的知識結構就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文盲就是不識字的人,但現在這個概念已經落伍了。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盲的重新定義,現代文盲是指不能識別現代信息符號、圖表的人,不能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交流和管理的人。更為重要的是,今天的文盲概念,成為一個概念。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更快,新的語言和符號、圖表會更多,使現在的語言、符號、圖表由現代的前沿水平下降到基礎知識的地位,不學習新的語言和符號、圖表,就可能成為文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新對文盲下了定義,社會和經濟系統對人的素質提出了全新要求。如果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如果知識更新的速度太慢,就會成為新的文盲。
2、建設寬裕型小康社會,需要高素質市民
作為跨世紀的新市民,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必須不停地充實和發展自己,學習各種理論,學習文化知識。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時代,對個人來講,要想獲得穩定、較高的收入,就必須培養和激發創造能力。在我們的社會中,傳統的體力勞動已經越來越難以為繼了,大量的工作需要技能。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涌現出了更多的成功者,也造就了大批失敗者。各種職業在不斷地出現、消失,各種人才在不斷更新換代。江總書記曾經說過“我們必須努力學習。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特別是像我們這樣一個大黨、大國和人口眾多的民族,如果沒有科學理論的武裝和對各種新知識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騰飛,不可能有現代化的前途?!睘榇?,只有不斷給自己“充電”順應潮流才能站穩腳跟,獲得成功。黨的十六大精神建設寬裕型小康社會,需要大批高素質市民。
3、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專門人才。
入世將對我區的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產生重大影響,并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影響就業。入世后企業不僅只注重高學歷人才,同時更注重人才的通用性和綜合性。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從事直接生產的工人在就業人口中的比重將少于2%。在此基礎上,對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的要求必然會提高。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入世后,我區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人才爭奪戰,在許多領域會出現人才匱乏的現實。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將成為我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公務員如有職位空缺,都將嚴格按照職位要求,采取公開考試,擇優錄用;一些跨國公司、企事事業單位亦將采取公開招聘、擇優錄用。這樣人人機會均等,地位平等,人人都可以成功,全在自己努力爭取。
在創建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區,也不能一蹴而就,要認真分析社區情況,人員分布、文化層次、年齡結構、興趣愛好等。積極加以引導,趨利避害。
1社區人員 基本上是在職干部,能夠集中學習和參與社區學習的機會較少;且多數以各自為戰為主,他們或在家中自學,或在網絡中交流,或在單位學習。
2消費觀念的差異,使多數人在讀書消費上投入偏少,而在服飾或其他方面的投入卻大把出手,引至學習資料缺乏的現象。
3隨著高新技術、電子信息化的出現,書本越來越受到冷遇。圖象和屏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與時俱進創建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早在1980年鄧小平同志就指出:“在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面前,我們黨總是要學,我們共產黨人總是要學,我們中國人民總是要學。誰也不能安于落后,落后就不能生存。”在新的形勢面前,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創建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區。學習型社區的建立已成為政治、經濟、信息和文化全球化之后,奠定國家知識資本及保存本土性文化根源的基礎,亦是我國邁向學習社會及建立終身學習體制的行動方案之一,因此,如何建立自發性、持續性的社區學習機制,將是我國能否成功提升國家競爭力,全民共同開創二十一世紀新局面的重要關健。
一、開展讀書活動,探索建設學習型家庭的途徑
1、評選表彰“學習型家庭”活動。為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的思想政治文化素質,社區要依托文明市民學校、人口學校、家長學校等宣傳陣地,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各種讀書活動;針對社區內從事科教文衛工作的居民多的特點,邀請他們中的各類優秀人才前來授課。要在社區內積極開展“道德新風、科技學習、消費理念、法律知識、衛生知識”“五進家庭”活動。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家庭美德格言”“寫給世紀父母”和“一二三”讀書活動,評選表彰“學習型家庭”,召開“學習型家庭”經驗交流會,積極探索建設學習型家庭的有效途徑。精心設計吸引力強、參與面廣、群眾喜聞樂見的新穎載體,唱響學習型家庭的口號,推出一批學習理念新、愛學習,學習氛圍濃、會學習,學習范圍廣、創造性學習,學習目的性強、學以至用的學習型家庭。引導每個家庭讀書、藏書的習慣,要求每個家庭擁有一個書架、訂閱兩本雜志、300冊以上的藏書。在全區營造努力學習,不斷進取的氛圍,為建設新型社區作貢獻。
2、非典時期非常學習法。今年以來,我國一些地區相繼發生非典疫情,人們外出的時間少了,在家中的時間相對多了起來,社區要積極響應全國工、青、婦以及新聞出版總署等四個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五月份在全國廣泛開展家庭讀書活動的倡議書》,根據社區非典時期家庭成員外出比較少,留在家中時間比較多的情況,積極倡導廣大家庭和全民多讀書、讀好書,為開展創建學習型家庭活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認真組織好書源,力爭把家庭讀書活動引向持久深入。社區要借此東風,將此時當作讀書的好時機,組織“讀書演講比賽”,暢談學習心得,把家庭讀書活動與建設學習型社會、開展全民讀書活動結合起來。制定長期讀書、學習計劃,為培育整個社區的閱讀風氣奠定基礎,創造條件。為全民學習營造良好環境。
二、活到老學到老,建立全民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1、社區要成為學習型社區。要建立全民學習的社會機制,必須先了解學習型社區的定義。學習型社區的定義:學習型社區的需要兼顧個人成長與社區發展以終身學習體系提供民眾學習機會及多元的管道以持續不斷的學習,以公共領域的建立促進民眾透過溝通與對話來關心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并籍由批判與集體行動進行改革,使社會朝向經濟進步與社會統合的目標發展。
我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學習、學習、再學習,已經成為每個人終身相伴的事情,無論老年、成年還是少年。企業要成為學習型企業、社區在成為學習型社區。學習,終身學習對于人人來說,成為在所難免。要學會適應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
2、學習是終身行為,要堅持不懈。新的形勢、新的任務,要求我市的市民必須有更高的目標和更快的前進步伐。社區廣大市民必須不斷學習,努力做到與時俱進,才能跟上形勢的發展。要立足區情,發揮社區老干部多、文化素質高的特點,積極鼓勵引導他們接受再教育,以老人大學和社區文明市民學校為載體,設立老人研討班,研究社區各項大事、政治時事,學習新知識,提高社區老人自身素質,陶冶情操。以老人活動中心為載體,成立社區圖書室,閱讀室、南音社、健身室,為活躍社區文化做出貢獻。創造性地做好新時期的僑鄉工作。同時社區要成為學習型的社區,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進一步增強社區的活力、凝聚力、影響力。
三、求知求進求創,為營造“五種環境”,推進“三大轉變”獻智獻策。
1、學習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一個現代化社會的領導者應該具備統籌全面的思維能力;洞察問題的判斷能力;把握未來的預見能力;審時度勢的應變能力和不斷開拓的創造能力。這些,是干部素質全面提高后所必須擁有的,是我區營造“五種環境”,推進“三大轉變”工作高效的基礎。因此,牢固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是干部自身成長的必備前提;是造就一支與時俱進的干部隊伍的現實要求;更是廣大黨員團結帶領廣大群眾迎接時代挑戰、創造性地開展新時期群眾工作的迫切需要。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具備這些要求。
2、學習要與創新結合起來。社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營造“五種環境”,推進“三大轉變 ”,為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寬裕型小康、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學習要與創新結合起來,創新才有進步。要適應建設學習型社會的要求,確立終身教育的觀念和全員培訓的目標。根據各自不同需求,實行分級分類培訓,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大規模的干部培訓工作格局。努力推進培訓形式、方法、手段和機制的創新,提高培訓效果。
新的機遇與挑戰正不斷迎面而來,廣大市民要志存高遠,形成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勇于創造、自覺奉獻的良好風氣。中國古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傳統。開卷有益,益已、益人、益民族、益國家、益未來。讓我們行動起來,努力打好為網的繁榮和三個文明的協調發展,為建設誠信網,加倍努力學習。
團隊,即是介于組織與團體之間目前最流行的一種合作方式。其精髓是溝通、分工、合作、共同進步,以形成一個目標明確、有戰斗力的團隊。由于中國市場各個行業的不斷整合,行業前列的集團公司在全國各地都建立銷售分公司和營銷中心,這駐外銷售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成了大家都關注的問題。目前,由于營銷工作的特殊性和駐外銷售隊伍的團隊建設沒有很好地執行,區域市場內的業務工作,還是停留在“單打獨斗”的層面上,團隊合作失去了意義,甚至出現的1+12。團隊文化是對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認同的前提下,形成一種積極、易溝通、學習的精神狀態。團隊文化的外在表現是團隊有共同的工作目標、集體活動開展情況以及學習制度的執行情況。共同的工作目標是指團隊全體成員愿意把自己的才能奉獻給團隊,以爭取取得良好的業績。而集體活動的開展可能讓許多的銷售經理忘記了,這是可以理解的,總部給你高薪是有高要求的。但這集體活動是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不可偏廢。其實這集體活動的開展并不是很難,在每次例會后舉行一場足球賽、籃球賽并不是過分的要求?;蛘咭淮蜲K、一文秘站版權所有次晨跑也是好的。但很多的團隊領導寧愿跟商家喝到胃出血都不會組織一次集體活動。學習也是團隊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學習公司的銷售政策、學習新品知識、學習彼此優勢等。只有學習型的團隊才能取得好的業績。,因為學習的態度反映團隊的精神面貌,是團隊工作技能的保證,是溝通的需要。
四、個人與團隊共同進步
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做銷售的人都是生意人,不可否認加薪或者升職是工作的動力之一。一個優秀的團隊,應給隊員提供個人的發展平臺。合理的人員流動,是非常必要的。從另一個方面看,業務工作有強烈的態度需求,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換一個工作區域未嘗不是一個讓激情再次燃燒的方法。假如,在你的團隊有優秀的人才,團隊就應給他激勵的考核。在這個時候,團隊的領導就應該向公司推薦人才,并給予培訓指導。一個優秀的團隊應是個人與團隊共同進步,個人在團隊工作中,應把自己的職業規劃跟團隊業績相結合。
綜上所述,營銷團隊的建設需要一個既有業務能力,又有團隊建設意識的領導。團隊負責人的工作風格將決定團隊的發展文秘站版權所有。在這里,我主要強調的是團隊的工作溝通水平和團隊文化的建設。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工作中的樂趣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讓人最大可能地發揮潛能,這是公司與個人雙贏的結果。
論文摘要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無疑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保障。本文從有關概念的定義、海南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出發,建議從社會工作職業體制、教育培訓體系、人才激勵機制、社會整體氛圍等方面對海南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加以積極建設。
論文關鍵詞 社會工作 人才隊伍建設 綜合管理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當前,海南正處在轉型時期,經濟體制變革,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價值觀念變化,勢必引發社會的一些重要關系的重組,產生著不協調與不平衡,矛盾與沖突逐漸凸顯,這需要社會管理發揮作用,以實現社會服務、社會控制和社會發展之功能。社區綜合管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無疑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保障,如何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已成為當下海南各級政府、廣大民眾共同關注的話題。
一、有關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社會工作?根據百度百科,代表性的定義有6種:一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自助活動;二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過程;三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方法;四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五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制度;六是對社會工作的綜合性定義。過去海南學界對社會工作研究不多,對社會工作概念的界定主要是指專業社會工作,源于之前的社會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系統展開,受國際定義的影響,為教育界所認同的專業社會工作。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從事研究社會工作多了起來,于是有了專業社會工作、行政性非專業社會工作、甚至包括從事社會建設的其他工作的不同角度的探索。本文主要是從專業的角度來使用社會工作的概念的,是指在社區管理中,遵循專業倫理守則,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社區等,協調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種專業化、職業化的活動。
什么是社會工作人才?社會工作人才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是整體性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日報于2006年12月18日發表了《努力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三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組織保證》的文章,把社會工作人才界為“以助人為宗旨,運用專業知識和方法,進行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輔導、行為矯治等社會服務工作的專業人才?!敝薪M部在2007年3月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問題專題研究班,將社會工作界定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一定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或技能,創造性地進行社會服務與管理、社會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的人員”。《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提出,社會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區建設、減災救災、慈善事業、優撫安置、扶貧開發、青少年服務、殘疾人服務、流動人口服務等領域,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社會服務,幫助其舒緩、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
二、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根據海南省民政廳2011年統計,海南省共有社會工作人才11814人,隊伍呈現以下四方面特點:(1)年齡趨于年輕化。35歲及以下的4306人,占36.45%;36-45歲的3818人,占32.32%;46-55歲的2721人,占23.03%;56歲及以上的969人,占8.2%.(2)素質相對較高。研究生學歷413人,占3.50%;大學本科學歷4650人,占39.36%;大專學歷4007人,占33.92%;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2744人,占23.22%.(3)大多由政府支付報酬,主要分布在三類領域。一是以提供社會服務(管理)為主要職能的部門和單位,以民政系統為代表,包括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二是以提供社會服務(管理)為輔助職能的領域,包括衛生、教育、司法等系統;三是綜合性領域,包括街道、社區和農村的社會工作人員。(4)城鄉分布不夠均衡。社會工作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占65.50%,分布在鄉鎮、農村的社會工作人才4076人,占34.50%.目前,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
(一)社會工作人才匱乏,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較低根據海南省民政廳2011年統計,專業從事社會工作的僅1676人, 占4.99%,社會工作相關專業5792人,占17.24%.豎在職在崗的11814名社會工作人員中,絕大部分工作人員均未接受過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工作方法和手段陳舊落后,難以開展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服務,無法有效及時解決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
(二)社會工作人才教育培訓起步晚,教育培訓力量相對薄弱由于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體系尚不健全,教育培訓力量相對薄弱。直至2012年3月“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才在瓊州學院掛牌成立,這是我省唯一的一所設立社會工作專業的公辦高校。根據海南省委省政府2011年7月出臺的《海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培養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使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數量、結構、素質能適應和諧海南建設的要求”,預計至2015年,我省社會工作人才數量達到1.6萬人。至2020年,社會工作人才數量達到2.1萬人,實現所有在社會工作崗位的就業人員,都系統接受過專業教育或取得相應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顯然,僅靠一個教育培訓基地,是很難承擔起這樣的建設任務的。
(三)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不規范,任職條件標準低海南省由于條塊分割體制存在,社會工作管理體制比較混亂,各級各類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各自為政,下派任務多,提供支持少,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不規范,任職條件標準低,崗位職責不清晰,導致專業人才進不去,管不好、留不住,社會工作隊伍整體素質偏低,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建設進程緩慢。
(四)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體系不健全,社會評價認同度低目前,海南省關于社會工作人才以培養、評價、管理、使用、激勵、保障為一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體系尚未健全,開展社會工作的環境和氛圍不濃厚,財政資金支持的力度不夠,就業崗位渠道不多,工資福利待遇低,工作條件較差,社會地位低下,社會評價認同度低,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到社會工作隊伍中來。
三、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推進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任重道遠,必須結合海南省情,從社會工作職業體制、教育培訓體系、人才激勵機制、社會整體氛圍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出符合海南省情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來。
(一)建立高標準的社會工作職業體制首先,實現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建立包含職業資格認證、從業規范、教育培訓、登記管理、考核評估等在內的一系列社會工作職業制度,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第二,建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社會工作的行政管理機構,統籌協調社會工作的發展,為社會工作者提供良好服務。第三,政社分開,實現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通過加大財政資金向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由定量撥款向定性撥款轉變,由人頭計費撥付向服務質量撥付轉變,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出臺社會組織扶持辦法,培育專業社會組織,根據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服務訴求,設計服務項目,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第四,實行社區治理任務責任區域網格化。按照政府、社區自治組織、社會工作專業團隊等主體權責,運用網格地圖技術,對包括居住人口、區域公共設施在內的300-500戶的標準劃分成立體網格單元進行空間定位,實行管理與服務。
(二)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社會工作人才教育培訓體系社會工作教育培訓平臺的多元化和專業化,是海南未來社會工作實現專業普及、提升的必然選擇。探索建立貫穿高校專業教育、社工任職培訓、社工繼續教育等立體式的教育培訓體系,可從三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是根據社會工作不同領域的專業要求,在各類專門院校設立教育培訓基地,全面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改革;二是整合現有民間社會工作機構教育培訓資源,按照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建立實訓基地,完善社會工作人才終身學習培訓機制。三是積極開展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社會工作人才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港澳臺的交流與合作,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探索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
(三)建立健全社會工作人才激勵機制要使社會工作人才進得去,管得好、留得住,必須建立健全社會工作人才的各類激勵機制:一是建立社會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機制。按用工渠道不同,采取多層次的薪酬保障機制。以公務員崗位錄用的,按相應職級的公務員薪酬待遇;以事業編制錄用的,執行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待遇;以社會公益性民間組織錄用的,按學歷、資歷、業績、崗位等多種指標體系,實行以崗定薪、以績定獎,按勞取酬的原則,其待遇不低于同等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薪酬待遇。二是建立社會工作人才職業晉升機制。健全社會工作者職級體系,規范職業資格條件和程序,創造合理的職業晉升空間,保障社會工作者可持續發展。三是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合理流動機制。建立統一的社會工作人員數據庫和信息網絡,設置就業指導機構,定期舉辦社會工作人才專場招聘會,及時人才信息,搭建供求雙向選擇平臺,促進社會工作人才有序合理流動。
(四)優化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社會整體氛圍社會工作是促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諧發展的基礎工程,擴大社會參與度,提高社會認同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是勢在必行的。一方面要借力宣傳媒體,提高社會認同度。通過先進典型推介、宣傳報道、總結表彰等,讓廣大民眾了解社工作用,接受社工模式,參與社工活動。另一方面完善志愿者、義工隊伍的管理。完善志愿者協會,培育和組建社會工作不同領域的專業志愿服務組織,逐步推行義工登記制度,開通義工服務網,為專業社會工作開展儲備力量。積極推動“社工帶領義工,義工帶領群眾”,擴大社會參與率,增強全體社會成員的責任感和助人意識。
1文登市綠化建設的現狀 在城市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當中,為了能夠不斷地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打造出真正的適合人居的現代都市名片,文登市尤為重視發展園林綠化工作。文登市遵循建設“花園城市”和“森林城市”的總體規劃要求,按照“綠色生態、適宜人居”的城市發展理念,圍繞“特色在山、靈氣在水、文化在‘文登學’”,確定了
“城市外圍綠化以山林綠化為主,結合防護林帶環繞城市四周;市區綠化以峰山公園為主體,河濱綠地、市區公園、庭院綠化為輔,林蔭路為補充,延伸外圍山峰綠地,使青山進城”的城市綠化布局。先后建設了“文登學”公園、抱龍河公園、峰山公園等20多處精品工程,公園綠化面積占到了總用地面積的70%;在綠色通道建設上,堅持以植物造景為主,完成了世紀大道、文山東路、虎山路、文昌路等30多條(段)道路綠化改造;在城市通道綠化上,完成了西出入口、北出入口、五里立交橋等綠化工程,基本建成了層巒疊翠、四季常青的城市綠化景觀。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區綠化面積達1931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46%,綠地率43.2%,人均占有公共綠地面積達16.7平方米。先后被評為“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先進集體”、“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2文登市綠化養護管理現狀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的過程就是把園林規劃設計者的設計意圖轉化為具體園林景觀的過程,而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則是鞏固園林景觀,完善設計人員的設計意圖,從而獲得園林綠化工程的理想效果。由此可見,只有做好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才能保持現有的綠化成果,才能充分體現綠化的生態價值、景觀價值、人文價值,才能真正成為城市的亮點,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2.1規章制度健全,確保規范化管理。
制定出臺了《文登市城市綠化辦法》、《文登市城市綠線管理規定》、《綠地公園管理考核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使城市綠化管理有章可循;實行城市綠線管理制度,把城市綠化全部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大力推廣綠化建設招投標制度和綠化建設竣工驗收制度,確保園林綠化工程建設質量。為了使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實處,確保養護質量,成立了園林綠化管理考核辦和園林綠化執法大隊,形成比較完善的質量考核體系和管理體系。
2.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
加強養護與管理隊伍建設,提高了園林綠化養護質量。為了強化綠化養護管理,劃片成立九個綠化養護管理處,使地有所屬,確保綠地不存在漏管、缺管現象。管護人員的業務素質水平直接影響著管護質量的高低,把提高管護人員的素質水平作為重中之重,有計劃地組織培訓,努力提高人員“養管”工作技能和整體素質。
2.3綠化養護管理經費不足。
綠化養護經費是否充足,已成為制約綠化養護工作的關鍵因素。綠化養護管理面積在逐年遞增,而機械設備增加的幅度遠遠跟不上綠地的增加,造成在管護中設備緊張不夠用,從而影響管護質量。比如在干旱季節水車不夠用,病蟲害發生集中的階段,打藥車不夠用,從而影響抗旱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省城市化建設進程逐步加快,西寧、海東及其周邊地區和各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公路、鐵路建設縱橫交錯。建設投資和規模的空前,大大帶動了我省道路建筑市場的繁榮與發展,我省道路建筑營業稅呈逐年增長趨勢。但由于該行業生產經營的特殊性,具有流動性大、建筑形式多樣、稅收隱蔽性強等特點,稅收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矛盾。為此筆者從“兩條干線”(公路干線和鐵路干線,下同)的稅收征管透析道路建筑業稅收管理的問題與應對措施。
一、道路建筑業稅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納稅人納稅意識淡薄,不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十五”計劃期間全省公路和鐵路建設總投資223億元,按照施工進度應繳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4.57億元,實際繳納1.5億元。所有道路建筑企業中幾乎沒有主動、按時到稅務機關按照《稅收征管法》規定辦理稅務登記和報驗《外出經營稅收管理證明》。縱觀全省情況,由于施工企業中80是個體經營,或是臨時組建掛靠其他單位,或是僅給正規建筑公司上繳管理費而新建立的項目部,或是外?。ㄊ校﹣肀臼∈┕さ钠髽I,這些企業組建隨意,分散靈活,有工程時集中,工程完工后即行解散,再加上建筑工頭大部分來自農村和外省,其納稅意識淡薄,法律觀念模糊,而且許多人主觀上有偷逃稅思想。今年6—9月間我局分赴我省除果洛州以外的一地一市五個自治州及其所屬各縣沿線的公路施工企業,在工程施工現場幾乎找不到工程項目負責人員,向施工企業現場的工人問詢,得到的結果是什么也不知道。造成難以進行稅收管理的困難局面。
(二)承包形式復雜多樣,不按規定辦理納稅申報。從施工企業的承包形式看,有口頭承包、轉手承包等形式,有的工程甚至設立假合同,只包工不包料、有的工程層層轉包、有的建筑公司掛靠單位太多,管理相當混亂。從鐵路和公路建設的施工企業看,多數采取了分包、轉包。由于建筑企業掛靠、承包經營造成代扣代繳和屬地管理的互相矛盾,而且不按規定辦理納稅現象普遍,即使代扣代繳,在入庫級次,發票開具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可操作性,由此引發代扣代繳單位長期占用稅款,納稅人不申報納稅,并將責任轉嫁代扣代繳人現象。形成稅務機關在征收上的代扣代繳與納稅人自主納稅孰為優先的問題,進而帶來了責任追究問題。
(三)“以票控稅”與“項目管理”不能齊舉,造成稅收漏洞。我省征收單位至今多數采取的還是“以票控稅”手段,坐等納稅人上門開票,而忽視了納稅人僅對財務報銷方索要發票才來稅務機關開票,由此導致稅務機關不能掌握施工企業完整、真實的納稅和財務情況,尤其對應納稅項目管理出現“真空”,企業財務核算失真。僅“兩條”干線采取“以票控稅”,也未能及時足額征收稅款,施工企業應納稅收流失或管理滯后現象比較嚴重。
(四)企業欠稅有增無減,稅務機關清欠乏力。企業欠稅原因很多,歸集起來無非兩類:一類是客觀所至,如施工企業墊資經營和工程款回籠遲緩直接造成資金不足,使施工企業無力繳納稅款或不開具發票逐漸形成欠稅。另一類是納稅人主觀故意延遲納稅,有意占壓稅款,稅務機關雖然清欠但收效甚微,甚至有的企業停業或者關閉,稅務機關無法或無從清欠,長期形成“死欠”。
(五)偷稅手段多樣,施工企業偷逃稅現象普遍。許多施工單位、個人,主觀上存在偷逃稅僥幸心理,稅務機關查出來后他們便托關系、“走后門”,設法減輕處罰。而稅務稽查力量有限,不可能對每一戶企業都檢查,因此納稅人偷逃稅膽子越來越大,甚至互相借鑒。有的施工單位認為工程干一年算一年,當年掙了錢下年又到別處干或者找不到工程閑著,能不開票則不開票,能拖繳稅款則拖繳稅款。根據稅務檢查查出的問題可以將納稅人偷逃稅現象和手段歸納為以下種種:一是用白條支取>,!施工合同簽小干大,偷逃印花稅等。七是通過不法途徑開具假發票領取工程款,造成偷稅。
(六)部門協作不暢,稅務機關前期介入管理困難。目前在建設項目中,既沒有法律規定稅務機關先期參與權,也沒有相關部門明確向稅務機關提供信息義務,所以稅務機關對道路建設工程的立項、招標、開工、資金投入、承包合同等情況無法及時準確掌握,由于前期沒有介入,工程實施后,只能通過問詢、觀察、檢查等來了解工程的具體情況,因而不可避免地發生類似工程已完工,稅務機關才著手進行調查的介入滯后情況,從而造成工作被動,稅收流失。
二、加強道路建設稅源管理應對措施
(一)牢固樹立“稅收經濟觀”,努力為青海經濟服好務。在稅收工作中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充分發揮稅收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和稅收籌集財政資金的功能,去服務和促進青海地方經濟的發展。首先地稅部門應從全省經濟大局出發,把依法征稅同經濟發展聯系起來,充分領會稅收是建立在經濟和經濟發展之上的,不能孤立地看 待稅收問題,寓稅收于經濟發展大局之中去強化稅收征管,抓好稅源建設;其次加強對一般性稅源的全面監控,注重抓重點稅源、重點項目的稅源監控,把稅收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握二者的互動關系,實現稅收和地方經濟發展雙贏。
(二)加大稅法宣傳力度。利用每年的稅收宣傳月活動,地稅部門有針對性地、大張旗鼓地開展建筑業稅法宣傳。歸集相關稅收知識,財務處理相關信息,舉辦納稅人稅收知識培訓,指導會計建賬,把宣傳材料送到建筑工地,讓建筑業納稅人知道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促其及時、主動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和報驗登記,依法足額繳納稅款,構建和諧、有序、良好的稅收環境。
(三)創新征管手段,強化稅源管理。要全面落實稅收管理員制度,開展執法監督檢查,提高干部的稅收征管能力,做到“執法規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會滿意”。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同志在20__年全國流轉稅業務會議上提出:“行業管理符合流轉稅管理的基本規律”;“稅種管理是針對各稅種的性質,特點而進行的一種個性化稅源管理”。因此結合道路建設特點,有必要創新征管手段,實現個性化稅源管理。第一,實行“項目登記”與“以票管稅”相結合制度。要求施工企業、單位、個人與建設單位簽定工程承包合同后,必須及時向建筑工程所在地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和報驗登記。稅務機關將工程名稱、地點、預計投資額、施工期限等情況記錄在案,進行分類建檔。同時要求納稅人按工程項目施工進度申報繳納稅款,并在工程結算時,開具建筑業專用發票。第二,依托信息化手段推進稅源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實現建筑業稅源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必然趨勢,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根據采集的稅收基礎信息,研發、應用建筑項目稅收管理的信息應用軟件,設置項目登記、項目跟蹤、工程款結算、申報開票、票款解報、催報催繳、統計查詢等功能,實現信息共享,做好信息比對分析。第三,開展納稅評估,加強對建安行業的宏觀稅負分析和微觀稅負分析。對納稅異常情況開展納稅評估工作,結合行業情況,確定實際的稅收負擔率,實行行業稅收預警,對在行業負擔率以下的企業列入預警對象,實施稅務檢查。
(四)強化稅收征管,提升稅收征管能力。找準薄弱環節,以此作為突破口加強征管
1、規范稅收管理。對省內分包、轉包工程以及掛靠經營的施工企業、單位、個人,稅務機關應進行前期監控,收集其相關涉稅信息,并督促施工企業按時、主動申報繳納稅款。
2、守住稅源,完善代扣代繳和委托代征工作。對轉包和分包工程實行由總承包人代扣代繳的征管辦法,無論是省內或是省外施工企業,凡將總承包工程轉包、分包給其他企業和個人的,一方面要求受轉包、分包方如實向稅務機關申報,提供有關轉包、分包合同;另一方面要求總承包人認真履行代扣代繳轉包、分包工程應納稅款的扣繳義務。鑒于目前外省來我省施工企業較多的實際,應重點抓好轉包、分包工程項目代扣代繳工作。對于外地來我省施工企業承包道路建設工程項目的,為便于控管,可采取由建設方委托代征稅款的辦法,建立委托代征關系,明確委托人的代征義務,賦予其代征稅款權,也可委托建設銀行(或其他商業銀行)代征稅款。與建筑管理部門聯系,在工程投招標時稅務部門提前介入,實現信息共享,有效控制稅源。
3、實施跟蹤管理,加強道路建設項目的動態跟蹤。根據“項目登記”記錄,稅收管理員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建設項目的進展情況,對建設項目完成工程量、撥付工程款情況了如指掌,以便于準確審核納稅申報,及時、足額征收稅款。同時,對到外地經營的建筑企業,要開具《外出經營稅收管理證明》,并登記管理臺賬,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應和施工地稅務機關進行信息交換,以防止稅款流失。
4、管好“小稅種”。印花稅、資源稅是道路建設中不大引起重視的稅種,在稅源管理中應加以注意。對建筑安裝合同要按規定征收印花稅,對施工企業收購的未稅礦石的資源稅應實行代扣代繳制度。
5、加強道路建設的稅務稽查。征管部門應將涉嫌偷逃稅款或經納稅評估有問題的企業、單位、個人移交稽查部門依法稽查?;椴块T應加大對道路建設涉稅犯罪的打擊力度,嚴厲打擊使用假發票,做假賬等的行為,凈化稅收征管環境。
(五)完善機制,創新工作方法
1、建立建筑工程項目稅收征管機制,對地方稅收實行專業管理模式,分區域、劃類別,明確職責,確保思想、措施、責任三到位。目前對省級公路、通縣油路、高速公路、鐵路建設項目的稅收管理已設立專業管理部門,實施專業化的稅源控管。除此以外,對其他建筑項目也應考慮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或監管機構,確保建筑業稅收應收盡收。
2、努力把好“四個關口”。一是“登記關”,嚴格做好施工企業的稅務登記和報驗登記工作,完整、準確地掌握納稅人信息。二是“發票關”,與建設部門協定,凡工程項目驗收均應有稅務機關開具的建安發票,否則不予驗收。三是“資金支付關”投資(建設)單位須憑本地地稅機關開具的發票支付工程款,即使是預付款也須憑地稅機關開具的發票,否則不予支付工程款。四是“建設項目進度關”,稅務征管部門應及時將建設項目進展相關數據錄入信息庫,從一個項目的立項、招標、建設、竣工驗收、決算等諸多環節入手,進行全程監控。
3、創新征管方法。一要建立納稅臺賬,將建筑工程項目的基本情況和納稅情況及時登錄,逐月反映和對比項目納稅進度以及工程形象進度;二要建立項目檔案,加強建筑項目的延續性管理,防止建筑項目稅款繳納留有尾巴(形成欠稅);三要催報催繳,將稅收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定發送到建安企業,明確稅收法律責任,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和主動性,對欠繳稅款要及時督促,凡不按時繳納稅款的必須按征管法及實施細則的規定加收稅收滯納金,以防止新的欠稅;四要加強協稅護稅,建議各地積極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在工程立項、開工時,由計劃、財政、城建、交通等部門將工程有關信息情況傳遞給稅務機關。對有的建設項目可直接委托當地有關部門代征稅款, 如零星建筑項目,裝飾、裝潢等,以提高征收率,保證稅款的及時入庫。
引言
農田水利工程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命脈,對于農村的發展以及國家的經濟穩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農田水利建設事關農業的穩定、農村的安定和農民的收入,因此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管理是當前水利建設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1、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
由于我國地理位置處于亞熱帶地區,因此受到氣候方面的影響較大,農作物收成常常會受到干旱、高溫等各方面的情況影響,導致減產,極大的影響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就成為我國改善農作物生長條件、抗旱救災的首要目標。隨著不斷加快地方現代化農業,農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環境、資源和人口相互協調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今后農業的發展方向則是對于農田水利工程進行合理的配置,從而走上一條農作物、果樹、魚類等等能夠一體化循環發展的農業之路。農田水利建設發展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了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好壞。沒有完善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農作物就可能長期受到干旱的影響、草地會出現退化、樹木干枯等嚴重后果,從而影響到農業的正常發展。
2、農田水利建設現狀
2.1對農田水利建設不夠重視
農田水利建設是保障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可以改善防災、減災的能力,現代農業的發展是利于子孫后代的發展。但是近年來,各級政府及農民群眾對農田水利不夠重視,從災情的分布來看,山區是多發區,反映了我國農田水利建設過于薄弱。從宏觀角度來說,一方面是水利建設布局無法滿足需求;其次是農田水利設施屬于公共品,需集體投入,但實際情況是取消原有的“兩工”體系,但是相應替代機制不健全,導致農田水利建設公共投入不足,甚至有些農村原有的溝、塘、渠、堰等因無人管護而荒廢。
2.2農田水利建設主體缺位
農村原有的水利設施都存在老化失修、設備破損、效益銳減等問題,據相關資料記載,大型灌區骨干建筑工程的損壞率近 40%,中小型灌區干支渠完好率只有 50%,配套率不足 70%。在一些新型的農田水力中,工程設計標準低,技術差,服務功能落后等問題,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農田水利建設的主體缺位。從其原因來看,可能是由于政府的不夠重視,也可能是由于“兩工”體系一度維系著農田水利設施修建與維護取消后,農民投入產生外部性,若沒有合理的報酬,農民不愿投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主體的缺位,導致農田水利建設陷入僵局。
2.3水利建設的投入不足
近年來,我國用于水利建設的投入明顯不足,無法滿足現實需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及農民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不愿多花資金在短期看不到收益的農田水利建設中,金融機構或者民間組織更加不重視農田水利建設,風險大,回報時間長,缺乏投資激勵??偟膩砜?經過權衡,三大投資主體最有可能放棄農田水利設施。
3、加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策略
3.1高度重視,著眼于大局觀
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關系到生活質量、農業生產的重要問題,也是關乎到民生的問題。站在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來看,就需要進一步地打造糧食核心區的高度,做好農田水利基本設施的相關建設,并且將建設的主體落實到縣一級的政府部門。各級政府和黨委也需要從心底引起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的重視。從而建立起以政府的規劃管理為主,運用資金進行扶持引導,提供建設技術服務指導,讓農戶、農村合作社等積極地參與到其中,并且將經營管理的新機制引入到市場機制當中來。
3.2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新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體制
為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組織領導,市、縣區要成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水利部門設立農建辦,有專門機構和人員抓農建工作,建立領導包抓責任制,明確各級目標責任制,并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將工作任務層層落到實處,將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成效作為各級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3.3加大資金投入,調動群眾積極性
農田水利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畢竟政府的資金財力是有限的,因此就必須要廣辟籌資渠道,加大社會各行各業的資金投入。同時,相關部門要制定完善的激勵政策,以鼓勵更多的社會團體投資到農田水利建設中,也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農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農田水利建設當中。農田水利建設的最大特點就是建設周期長、建設投資大。因此,除了政府補助外,還要大力發動社會各界人士,依靠社會的力量將這項利民的工程建好,以保證農業經濟的發展。
3.4加強管理,確保農田水利發揮最大效益
一是加強項目管理。嚴格項目基本建設程序,對符合“四制”管理的,必須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制。市縣區的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按項目管理要求,管好資金,堵塞漏洞,嚴禁挪用。二是定期開展督查。要建立水利部門自查、市政府督查的工作機制。在開展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水利部門要專門組織檢查,市政府督查室要專項督查,督查結果通報全市。三是嚴格獎懲制度。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的考核評比,制定考核獎懲辦法、水利工程示范標準。市政府每年組織一次考核評比活動,對評比名列前茅的縣區和優秀水利 局長進行重獎。并在市級新聞媒體上公告。
3.5調動積極性,加強項目建設宣傳
當確定好農田水利建設項目后,項目實施部門、單位也需要與該地區的政府部門進行協調溝通,認真的聽取他們在項目建設上的意見和建議,盡量爭取他們的配合與支持。在鄉鎮中,也要做好農田水利建設的優勢、益處的宣傳力度。給農民、群眾多講解黨的惠農政策,將項目的規模、工程的作用、質量的標準透明在群眾面前,從而讓整個項目都在農民群眾的監督之下進行。如此,才能夠將群眾以往的要我干逐漸地轉變成為我要干,讓他們擁有一種“主人翁”意識,能夠認識到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對于自己家園的幫助,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促進農田水利更快的建設,也有利于管理。
3.6建立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
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完畢后,如果不妥善的進行管護,那么其壽命、使用率也會大大降低。在農田水利項目的管理上,需要將管護資金和管護主體這兩點落實,對于已經有專門機構管護的水利工程,要盡快將人員定崗,做到人在其位,盡其責。另外,絕大部分的農田水利項目都沒有專業的人員進行管護,更談不上專門機構的設立,因此,就需要在工程建設總額資金當中預算管護費用,從而便于工程的維修和管理上有專人進行。如果在項目建設中并不存在管護費,縣一級政府部門就需要對管護人員進行資金上的補貼。由于自然災害,而受到嚴重損壞的工程,也需要及時地撥付資金進行維修,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結束語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使農業經濟健康發展的最佳途徑,因為沒有過硬的農田水利設施作為農業發展的基礎,糧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也就不可能持續穩定的發展,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會成為空談。該項目的建設將為平羅縣農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