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08:4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工商管理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三國殺是依照我國三國歷史典故設計的原創桌面游戲,在國內風靡一時。游戲模擬古代國家政治體制設置各種角色,并按游戲規則確定各種角色的任務。該游戲流行的原因,除游戲本身所具備的趣味性外,更能讓人們思考的是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所折射出來與市場經濟密切相關的生存法則。而工商管理作為市場經濟中一個重要的元素,其中有許多方面與三國殺的游戲有相似之處。
三國殺,作為一款熱門的桌上游戲,該游戲融合了西方卡類游戲的特點,結合我國三國時期歷史背景,以身份為線索,以卡牌為形式,集合歷史、文學、美術等元素于一身,在中國廣受歡迎;工商管理作為涵蓋面廣、系統龐雜,涉及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以及涉及人員、資金和財務的管理專業。三國殺游戲的特點可以類推至工商管理的實際應用之中,兩者間的類似之處與游戲的規則,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提示與反思。
一、游戲與現實社會中的利益最大化引起的思考
“三國殺”中各人物都是為了爭奪最大利益:在三國殺中,玩家的游戲目標是由拿到的身份牌決定的,每種身份的勝利條件如下: 主公:消滅所有的反賊和內奸,平定天下;忠臣:不惜一切保護主公,勝利條件與主公相同; 反賊:推翻主公;內奸:除掉除自己外所有的人,成為最后的生還者。
除此之外,三國殺還有另外一層意義,那就是三足鼎立,群雄逐鹿。古今中外,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國家體制中各階層都會追求利益最大化,如何設置“游戲”規則是國家治理興衰成敗的關鍵。這種游戲規則,提示當現代社會的企業需考慮同樣的問題,如何滿足與平衡各階層的利益分配。
二、企業管理中與游戲規則的類似之處
從“三國殺”的游戲規則類推至企業經營管理,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相似之處。在一家企業中,作為企業所有者的a,他的目的是在保證公司正常發展的同時維持自己的地位;b是a一手提拔起來的員工,是a的忠實擁護者;c可能是競爭對手企業派來的商業間諜,他的目的是讓a下臺,以此來擾亂該公司的正常運作;d則是公司的資深員工,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一心想取a而代之。這正好對應了三國殺中的四種角色。
三、“國美”內部控股之爭是“三國殺”內部游戲規則的直接表現
放眼社會,企業內部的“三國殺”屢見不鮮。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剛剛告一段落的國美董事會主席爭奪戰。隨著曾經三次成為胡潤大陸財富榜首富的黃光裕,因為內幕交易等罪名身陷囹圄,其一手創辦并擔任董事會主席的國美控股陷入了一場混亂的奪權戰中,2010年1月,陳曉成功取代黃光裕成為董事會主席,但時隔一年,2011年3月,陳曉黯然下臺,由張大中接任,黃光裕也借由與張大中的聯合由失去國美的邊緣爬了回來,重新掌握了國美。
四年前,黃光裕的國美,陳曉的永樂和張大中的大中都曾在家電市場上雄霸一方。陳曉的永樂和張大中的大中為對抗國美曾定下“婚約”,但是,永樂卻在三個月后“嫁”給了國美,雖然最后大中也被國美收購,張大中也退出家電業,但兩人之間的恩怨并沒有消散。在黃光裕入獄后,覺得時機已到的陳曉開始了奪權大計,并成功取得除黃光裕勢力外大部分股東的支持,成為了國美新一屆的董事會主席。但是,黃光裕在穩住陣腳之后,迅速向陳曉發起了反撲。就在陳曉與黃光裕對決的關鍵時刻,黃光裕拋出了張大中這張底牌,終于將陳曉打入了深淵。黃光裕憑借其對合縱連橫的精妙理解,上演了一場決勝于牢獄之中的商業大戲。
四、“激素門”是乳品業企業群雄逐鹿的精彩表演
不僅企業內部,企業之間的“三國殺”更是撲朔迷離,引人入勝。2010年的圣元奶粉“激素門”,牽出了蒙牛和伊利這兩大死對頭,中國奶業于此陷入一場“三國殺”。在這場“游戲”中,蒙牛、伊利和圣元都緊緊握住自己的手牌,并深藏起自己的身份。
蒙牛、伊利和圣元是中國奶業的三甲,三家之間的明爭暗斗一直不斷。不久之前的圣元奶粉“激素門”,雖被還以清白,但讓其蒙受的巨大損失卻無法挽回。正當硝煙即將散盡,網上若干論壇突然傳出消息,稱曾引起軒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兒童性早熟事件”,是奶業巨頭蒙牛及其公關公司策劃出來,以打擊競爭對手。同時蒙牛也對伊利旗下產品qq星兒童奶、嬰兒奶粉,進行有計劃的輿論攻擊??墒侨夜緟s都選擇了短暫的沉默。
最先開口的是圣元。但圣元只強調自己的奶粉安全可靠,對其他兩家公司不予評論。蒙牛隨后表示其與激素門事件絕無關系,聲稱蒙牛受到了誹謗并向警方報案。而伊利則指責蒙牛為幕后黑手。
蒙牛試圖漂白,伊利極力自保,圣元則獨善其身。目前來看,牌局走向仍撲朔迷離。
隨著調查深入,蒙牛漸漸浮出水面。警方證實,蒙牛高層管理人員利用北京博思智奇公司在網絡上利用虛假的信息攻擊伊利旗下產品以達到占領市場的目的。隨后,蒙牛不得不承認并道歉,事件雖告一段落。
在這場牌局中,圣元布局不利,但收官有驚無險;蒙牛中盤雖然占據絕對優勢,卻在收官之際被中盤幾乎投子的伊利成功翻盤;一場看似平常卻驚險異常的牌局就這樣不算完美的收官了。
綜上所述,“三國殺”的游戲規則在工商管理中有著深刻的借鑒。作為企業高管,在做好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一方面要做好本職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進取和提高,同時更要居安思危,注意內部和外部風險的防范。當然我們還要看到,三國殺中人物的設置是簡單分割的,現實之中人物的角色并沒有明顯的區分,在現實之中我們更多地是要充分發展每個人的優勢,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小其劣勢的影響。
[論文摘要]:論文明確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也可能發生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并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專利,并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曾經發生的三次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社會主義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區別,社會主義經濟危機應如何避免等。
[關鍵詞]:我國、三次、危機
[論 文]: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是否也發生經濟危機問題,現在理論界中爭論不休。本文擬就我國曾經發生過的三次經濟危機,談一點淺薄看法。
一、問題的提出
斯大林同志在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在資本主義國家那里所發生的經濟危機、商業危機和財政危機,都只是觸及個別資本家集團。而在我們這里卻是另一種情況。商業和生產中的每次嚴重停滯,我國經濟中的每個嚴重失算,都不會只以某種個別危機來結柬,而一定會打擊到整個國民經濟。每次危機,不論是商業危機、財政危機或工業危機,在我們這里都可能變成打擊全國的總危機?!雹偎勾罅炙f的情況,無論在蘇聯,還是在中國都曾經出現過,只不過危機的形態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不同。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踐的時間還很短,建國40年來,雖然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受的挫折也很大,走了不少彎路。我們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實事求是地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引為鑒戒,才能加快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為此,對于我國何時曾發生過經濟危機,危機的表現如何,其原因是什么,應該怎樣認識等問題的探討,仍是十分必要的。
二、危機的表現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在短短三年中就醫治了多年戰爭的創傷,恢復了國民經濟,接著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并于一九五七年順利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在這個歷史階段中,我們確定的指導方針和基本政策是正確的,取得的成績是輝煌的。爾后就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由于對社會主義建設缺乏經驗,對經濟發展規律和中國經濟的基本情況認識不足,更由于黨的不少領導同志在勝利面前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急于求成,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后輕率地發動了“”運動和農村化運動,使得我國的工農業生產出現了混亂狀態,出現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是從一九五九年冬的農業危機開始,后來發展到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的工業危機。在三年多的危機期間,我國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生產和消費嚴重脫節。危機在生產領域里的主要表現是生產大幅度下降。首先農業連續三年減產,一九六一年比一九五八年農業產值下降百分之二十六,糧食總產下降百分之二十六點三;接著工業也減產,一九六一年工業生產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三十八點二,一九六二年又下降了百分之十六點六。鋼產量一九六一年比上年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七點一,一九六二年又下降百分之十二點五。煤炭的產量一九六一年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三十,一九六二年又下降百分之二十多。輕工業生產一九六一年比一九五八年下降百分之十四。大批工廠、企業被迫實行“關、停、并、轉,”一九六o年全國的企業單位比一九五八年減少了九千個,上萬項未完工的工程停工下馬或者報廢,損失浪費極大。后來國家不得不縮減二千萬名職工回鄉生產,這相當于職工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危機在流通領域里的主要表現是商品奇缺、嚴重不足,通貨膨脹,物價不穩,自由市場的物價飛漲。從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一年貨幣發行量猛增了一倍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國民收入平均每年下降三點九,國家財政極為困難。危機在消費方面的主要表現是農村嚴重缺糧,發生了饑荒,城鎮職工實際生活水平一九六一年比危機前約下降了百分之三十,許多日用消費品都要執行嚴格的配售制度,人民生活十分困苦。這次危機加上自然災害和蘇聯逼債,極大地破壞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據估算,危機使我們損失了國民收入一千多億元,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我國進入了所謂“三年經濟困難時期?!?
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八年是我國出現第二次經濟危機的時期。這兩年,正處在“”的前期,也是“全面內戰”“文攻武衛”的非常時期。那時群眾被分裂成兩派,搞武斗,各種條例、各種規章制度都受批判,被否定掉了,工農業生產很混亂。危機的表現。許多工廠企業處在停產或半停產的狀態。交通運輸特別是鐵路運輸嚴重阻塞,使得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都不能正常地維持下去,造成了工農業減產。比如,一九六七年工業生產比一九六六年下降百分之十三點八,一九六八年又下降百分之五;鋼產量一九六六年已達到一千五百三十二萬噸,一九六七年卻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四點七,一九六八年再下降百分之十;一九六七年農業生產停滯不前,一九六八年下降了百分之二點五。生產的下降造成了市場上商品短缺,日用消費品供應緊張,人民群眾生活困難。
第三次危機是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那是“”后期的三年,“”的破壞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國民經濟跌到了崩潰的邊緣。危機表現在: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實際上處于半計劃、半無政府狀態,供、產、銷嚴重脫節,企業開工不足,嚴重影響了整個工業的正常生產。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六年工業生產出現停滯,一九七五年略有上升。鋼鐵產量一九七三年已達二千五百萬噸,一九七四年下降了百分之十六,一九七五年回升到二千四百萬噸,到一九七六年又下降了百分之十二。一九七六年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國營工業企業發生虧損,虧損額超過了七十億元。市場上許多日用消費品供應嚴重不足,實行配售制,農貿市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出現財政赤字五十多億。有些地區農民吃不飽飯,生活很艱苦。這次危機使我們的經濟損失相當嚴重,據估算,全國大約損失工業總產值一千億元,鋼鐵二千八百萬噸,財政收入四百億元,整個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上述三次危機表明,危機在生產、流通各個領域中都有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產嚴重不足,其他各種表現都是由于社會再生產遭到破壞,生產嚴重不足所致。所以,我國出現的經濟危機,是另一種形態的生產嚴重不足的危機,與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不同。
三、危機的原因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吧a過剩的經濟危機的根源和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身。危機的根源在于生產的社會性和生產成果的資本主義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雹陔S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的根源即資本主義的固有的基本矛盾被消滅了。因此,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不可能發生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既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那么,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是否也在于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呢?
有的同志認為,造成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工作中的“嚴重失算”。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聯系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來探討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時間不長,它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很不完善。同志說:“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但是,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這種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以外,還有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苯▏?0年來,除了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七年和六十年代國民經濟調整時期,以及粉碎“”后新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的十年外,長期以來,由于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上存在嚴重的“左”傾錯誤,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又相適應又相矛盾的情況,做出了“左”的判斷,忽視了它們之間相適應的基本方面,沒有堅持生產關系的相對穩定性,充分發揮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而對它們之間互相矛盾的一方面,未能及時正確地調節生產關系的某些環節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調節上層建筑的某些環節,以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相反,我們無限夸大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互相矛盾的方面,不斷在生產關系和上基建筑方面進行所謂的“革命”,使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不斷擴大,最終達到了沖突的地步。經濟工作中的這種“嚴重失算”,引起了上述的三次經濟危機的發生。
回顧40年來的歷程,我們在哪些方面人為地擴大了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呢?
首先,過急過快地變革生產關系,使生產關系超越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所決定的,“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轉移的”客觀的關系。同時,生產關系又反作用于生產力,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可是,這一基本原理在我國卻沒有得到很好地運用。一九五六年,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理應在一定時期內,保持合作社所有制關系的相對穩定性,以利于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這是符合生產關系“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規律的。但我們卻無限夸大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認為只要一味不停頓地變革生產關系,就能不斷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在這種“左”的觀點影響下,既忽視我國農業是以手工勞動為主的生產力現狀,也不考慮各地區、各生產單位之間的很大差異和多層次的生產力水平,輕率地發動化運動,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甚至大搞”一平二調”,大刮“共產風”。企圖過早地消滅個體經濟,并要集體所有制盡快向全民所有制過渡。這種隨心所欲地進行生產關系的變革,嚴重地破壞了生產力,出現了一九五九年農業生產的大倒退。在生產和交換方面,不從我國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出發,錯誤地否認充分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必要性。長期以來,把社會主義的商品生產、貨幣交換看作同資本主義沒有多少差別,企圖取消商品生產和貨幣交換。特別是不承認生產資料是商品,不承認價值規律對生產的調節作用。因而生產就不問市場的需求,不講勞動消耗補償,不講經濟效果,嚴重阻礙了生產的發展。在分配問題上,把按勞分配這一社會主義原則當作資本主義的東西來批判,否定按勞分配,企圖用平均主義的大鍋飯來代替之。不承認事實上存在的勞動差別,想用窮富拉平的辦法過早地消滅“三大差別”,造成“端鐵飯碗”“吃大鍋飯”盛行,“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嚴重挫傷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所有這些脫離我國生產力水平會變革生產關系,不是越變革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是破壞了生產力。
其次,領導機關和企業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封建官僚習氣和小生產的習慣,以致不懂和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經濟管理十分混亂,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建設起來的,它不可避免地帶有舊社會的許多痕跡。舊社會的痕跡,使得官工官商式的、宗法式的超經濟強制,以及小生產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習慣,不同程度地帶到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和企業中。表現在,各級領導機關和企業存在機構臃腫,層次重迭,效率低等官僚衙門式的經營管理方式,政企不分,不懂得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生產上不計耗費,不計成本,造成極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領導機關和企業中的強迫命令,家長制統治殘余仍然嚴重存在,從重大經濟方針、政策,到重要的建設項目;既不征求有關部門、專家和群眾的意見,也不經集體討論,由領導人說了算,如一九五八年發動的、全民大煉鋼鐵等;在工業中搞,小而全”、“大而全”的經濟結構,不注意發揮各地的優勢,忽視生產專業化和分工協作;在農業中,不管各地自然條件的千差萬別,一味強調農林牧副漁樣樣都搞,要求各地區糧食統統自給。其實搞的卻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樣混亂的經濟管理是與我國生產力水平不相適應的。思格斯指出:國家權力如果沿著經濟發展相反的方向起作用,政治權力能給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損失,并能引起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費?!边@方面的禍害,從我國發生的幾次危機都可以見到。
第三,頻繁的政治運動以及和“”的干擾破壞,造成了我國生產力的極大破壞。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它是和我國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為保護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們領導社會主義事業的經驗不多,對形勢的分析和對國情的認識有主觀主義的偏差,把階級斗爭擴大化,不停頓地搞政治運動,頻繁地進行上層建筑領域里的革命,這是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斗爭被嚴重地擴大化了,把一批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黨內干部錯劃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币痪盼寰拍觊_展的“反右傾”斗爭,使我們在經濟建設上急躁冒進,造成了國民經濟的停滯倒退。一九六六年發動的長達十年的“”,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嚴重的災難。運動初期,各級領導機關普遍受到沖擊并陷于癱瘓、半癱瘓狀態,工農業生產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這是我國發生第二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啊北?、反革命集團所利用,他們的干擾破壞使得計劃經濟機關不可能編制科學的國民經濟計劃,無法進行綜合平衡,無法堅持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尤其是他們的破壞最猖撅的一九七四年和一九七六年,大批“唯生產力論”,把抓生產加上“不以階級斗爭為綱”、“搞資本主義”的罪名進行批判,致使工業不能根據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來安排生產。農村則關閉農貿集市市場,取消自留地和家庭副業,造成我國國民經濟的重大比例關系又一次嚴重失調,出現了第三次生產不足的經濟危機。
總之,從我國出現的三次經濟危機的實際來看,導致危機的原因在于,我們沒有及時地正確地調節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而是人為地擴大了這些矛盾,使矛盾發展到沖突的程度。
四、應如何認識
對我國發生的三次經濟危機,應如何認識呢?我認為,應該實事求是,承認經濟危機,而不能諱言危機。這樣有人會發問:一,既然社會主義國家也會發生經濟危機,那么它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有什么區別?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還有沒有優越性?
關于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社會主義經濟危機是兩種不同形態的經濟危機,兩者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第一,危機的實質不同。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恩格斯指出:“這些危機的性質表現得這樣明顯,以致傅立葉把第一次危機稱為crisepi’ethorique即由過剩引起的危機時,就中肯地說明了一切危機的實質?!笨梢?,生產相對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而從我國的三次經濟危機的實際來說,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卻是生產嚴重不足。第二,危機的特點不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在資本主義國家里總是周期性地發生,”這是其根本的特征。此外,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趨勢正趨于周期短,危機愈益頻繁。危機的范圍廣,可以波及到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各個部門。而社會主義經濟危機不具有周期性,它的趨勢是隨著人們對社會主義客觀經濟規律的不斷認識和正確運用而愈益減少以至無危機,不會波及到其他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三,危機的原因不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自身的內在矛盾之中,“危機必然產生,是因為生產的集體性和占有的個人性發生矛盾?!蔽C成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伴侶。社會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在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制度的不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存在并不帶來危機的必然性。危機是由于人們沒有能夠及時地和正確地調節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互相矛盾的方面,反而擴大和加深了它們之間的矛盾,達到沖突的地步出現“嚴重失算”所引起的。
上述表明,社會主義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把兩者混為一談。
關于二。社會主義國家也會出現經濟危機,但它絕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否定。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不過社會主義社會的這些矛盾,同舊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情況。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彼?,社會主義經濟危機也不是對抗性的沖突,它也可以在社會主義制度本身得到解決。這已經被實踐所證明。例如第一次經濟危機時,我們從一九六二年開始,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就順利地解決了,到一九六五年工農業生產就恢復了正常。對于第二次經濟危機,是通過國民經濟的整頓而克服的。至于第三次經濟危機,由于粉碎了“”,并對國民經濟實行了“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迅速扭轉了危機的局面。事實說明,社會主義經濟危機和社會主義制度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危機完全可以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解決。在這一點上,也就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還必須看到,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我們對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和客觀經濟規律的認識將日益加深,我們及時地正確地調節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的可能性也將越來越大,從而經濟危機的發生也將隨之愈益減少直至無危機。這一點,更是足以說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在當今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發展中,企業要想獲得更好更長遠的發展,就需要企業管理水平不斷強化不斷完善,所以企業對于管理者隊伍的建設必須高度重視。而要想快速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工商管理培訓,工商管理培訓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意義重大,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經營管理者進行管理工作,而且也可以完善整個公司發展體系。
1.工商管理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為了市場需要而開展工商管理培訓,但是許多企業在實際培訓工作中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中小型企業中特別明顯,由于企業規模小,沒有建立相應健全的管理培訓機構,很多管理者只重視眼前的技術學習,而沒有深刻理解工商管理培訓的實質內容,而且很大一部分學習者認為只是而形式,沒有從心里重視培訓的意義。企業領導者也有很多人并不重視工商管理培訓,而更喜歡讓管理者去強化監督力度,也不想讓員工參與培訓。
對于那些規模稍大一些的企業來說,已經開始認識到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作用,每年也會定時的安排管理人員參加工商管理培訓,但對于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還是沒有認清,對于進行培訓的講師要求不嚴格,沒有一只高素質、高資質的培訓隊伍,對于培訓師的培訓有少而又少,培訓內容鮮有創新,更談不上與時俱進了。這樣的后果就是培訓質量大大降低,沒有達到工商管理培訓應起到的作用。
2.如何有效加強管理者的工商管理培訓
2.1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要想有成效的改進工商管理培訓質量就要提高培訓師的師資質量,這就要求建立嚴格的工商管理教師資格認證體系,對于申請工商管理教師資格的人員,必須要有嚴格的認證過程,這主要從思想政治方面以及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經驗方面來進行考察。對于已經擁有教師培訓資格的人員,也要適當的進行有計劃的學習培訓,使得這些教師在進行企業內部工商管理培訓的同時,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識,開闊新視野,并且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從而更好的促進企業全體管理者進行學習。
2.2轉變經營理念,加強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程度。企業要想加強工商管理培訓,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就要端正企業領導和職工對工商管理培訓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從本質上提高培訓需求。這首先要從領導干部做起,領導干部作為企業的核心,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企業的工作進展,只有領導有好的學習態度,才能更好地帶動員工進行學習,企業領導干部在學習之后,不僅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而且通過宣傳和教育也可以更好地促進員工進行學習。此外,企業全體成員必須要改變傳統思維模式,樹立全體學習的新思維,不能沉浸于過去的舊觀念中,過去的觀念認為培訓毫無價值,沒有實際意義,這是不對的,世界在發展,社會在發展,企業更需要發展,如果員工不主動學習新知識,了解新形勢,企業又怎能發展得更長遠。要增強企業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到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作用,要拓寬視野,站在開發人才的戰略角度上,深刻認識到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作用。
3.企業加強工商管理培訓對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意義
工商管理培訓主要指的是通過企業經營管理者學習金融、經濟法、國際商務、財務以及營銷等知識,來提高管理者在崗位上能夠運用這些知識的方法,以及進行管理活動的能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升整體競爭能力,也可以提高管理的自身素質。
據調查了解,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普遍存在學歷較低情況,同時很多管理者大多沒有上過學,憑借個人努力以及個人創業和家族式企業進入管理層,這部分人并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與技能,而這部分人又是整個企業的中間力量,是企業整體發展的直接控制者,這群人管理水平高低,決定著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對這部分人進行管理工商管理培訓十分有必要。通過工商管理培訓,不僅可以補充這部分管理者的工商管理知識,還可以促進管理者們的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適應年更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此外,工商管理培訓是企業順應時展的需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企業面臨的競爭和機遇越來越多,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發展形勢,所以面對這樣新情況,企業只有不斷加強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質,才能迎接新的挑戰,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順應時展的潮流。加強工商管理培訓對于企業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也至關重要,通過加強工商管理培訓,可以幫助企業領導干部更好的管理企業,幫助企業更好地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近些年,國家也開始重視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問題,要求要以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為主要內容進行企業改革,幫助企業達到專業的管理水平,從這個方向來看,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也是一項很有社會意義的工作。
4.總 結:
綜上所述,加強工商管理培訓對于企業管理者管理水平有著明顯提高,對于企業良性發展,跟上時展步伐有著重要實際意義,雖然在實際培訓過程中還存有一些不足和問題,但只要企業領導者樹立好學習態度,做好帶頭作用,就一定會有所改善。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時間里,隨著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會越來越明顯,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工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同樣很嚴峻。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學生職業勝任力低下,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提高大學生的職業勝任力。
一、職業勝任力內涵
職業勝任力是個體獲得工作,并能較好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1.職業勝任力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場行為等方面的素養;2.職業勝任力包含專業能力和基本能力兩個層面的能力。專業能力是大學生從事并做好某專業工作的能力,與特定的工作和崗位有關;基本能力是大學生從事并做好各種工作和崗位都必須具備的能力。3.職業勝任力不僅包括尋找并獲得工作的能力,還包括在工作中做出良好業績的能力。
大學生職業勝任力與專業有關,不同專業類型其指標體系有別,國家政策、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形勢、社會文化等都影響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結構。不同行業和工作職位對職業勝任力結構有不同的要求,如傳統制造業領域一般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能,而新興服務產業可能需要更多的非專業技能。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培養應考量這種需求差異性。
二、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情況分析
為了了解山東省工商管理類高校畢業生職業勝任力情況,本研究對山東省內30所各類高校、25家用人單位、10場招聘會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4683份,其中畢業生及在校生3391份,用人單位807份,學校485份。
(一)職業勝任力指標重要性分析
本次調查要求畢業生評定各項職業勝任能力對目前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依次為:1、2、3、4、5分)。在26項職業勝任力指標中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標如表1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居前的職業勝任力指標基本屬于個人基本能力,如傾聽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還有社會適應力,如學習能力、壓力承受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這一結果表明大學生就業之后,隨著工作的深入,個人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表1 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標
(二)畢業生職業勝任力與市場需求的差距
圖1列出了大學生剛就業時職業勝任能力最重要的10項指標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差距。可以看出,這10項指標與用人單位的差距都很明顯,說明高校在人才基本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培養與勞動力市場需求脫節,提升畢業生人才基本素質與社會適應力應該成為高校教改的重點。
三、提升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的措施
(一)將職業勝任力植入課程
職業勝任力教育應該整合進課程中,否則職業勝任力是瑣碎的,不完整的。當職業勝任力被整合到課程時,職業勝任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英國一些高校在這方面的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將職業勝任力植入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首先要根據勞動力市場對工商管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特點以及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現狀,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指標體系,以此為指導設置通識課、專業理論課、實驗課、實踐課等課程體系,使所有的課程都與職業勝任力有關,都以提升學生職業勝任力為目標。其次,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請企業家、高級員工參與課程的設計、開發、實施。可由學校、行業協會、企業家、高級員工、學生代表等組成咨詢委員會,共同為工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提供意見和建議。同時,聘請企業家、高級員工到校為學生授課或舉辦專題講座,并且參與到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與評價。
(二)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職業勝任力指標體系
依據社會和企業對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工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職業勝任力現狀,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指標系統設置四組指標:個人基本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職業素養與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表2 工商管理類專業職業勝任力指標內容
(三)構建以提升職業勝任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
1.實踐教學設計——以職業勝任力為核心
在實踐教學設計環節中,明確地方應用型定位,著力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中高級應用型工商管理類人才。設置1—2個實習學期,延長實踐教學時長。將職業勝任力指標分解到相應的實習模塊中,實施能力模塊化實踐教學方案,達到學生經過特定模塊的學習就可獲得相應的崗位工作能力的目標。
2.校內實驗——模擬真實工作環境
沒有企業化的環境,學生找不到企業崗位工作的感覺。因此,要在工商管理專業校內實驗教學中引入模擬實驗教學。工商管理模擬實驗教學就是一種模擬真實工作環境的教學方法,它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營造企業經營管理情景,把企業真正“搬進”高校的實驗中心,讓學生在實驗中心完成模擬實習訓練,熟悉企業運作流程的全過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經濟管理水平、信息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
3.校外實踐——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撰寫畢業論文采用“真題真做” 模式,畢業論文的真題來自畢業生前期實習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或校內模擬實驗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實習單位現實工作遇到的問題等。畢業生根據自己的畢業論文選題在學校的教學實踐基地中選擇合適的實習單位,安排相應的工作崗位。畢業生結合實際工作,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自己的選題,然后撰寫畢業論文。專業課教師與實踐基地優秀員工共同組成畢業論文指導小組,給予理論、技能等方面的指導,根據畢業生選題解決的程度及質量評定論文質量。
(四)發揮企業在大學生職業勝任力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讓企業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中獲得經濟或社會利益是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關鍵,從政府及學校角度考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育部門牽頭聯合宣傳、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設立一個國家級的獎項,大力表彰、宣傳為校企合作辦學培養人才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及企業。讓企業家意識到,參與校企合作培養人才不僅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之一,而且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會增加企業美譽度和知名度,對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2.高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是一種互惠型的共生關系。因為教學科研層次低的高校很難與行業地位高的企業形成共生體,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要盡力與行業地位高的企業合作,要加強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提高服務企業的能力。
作者:夏文匯 張陸 徐剛 羅永剛
論文關鍵詞:專業建設評估 專業特色 學科特色
論文摘要:論述了開展專業建設評估在樹立學科、專業特色,明確專業建設的目標與方向中的積極作用。
1 整合教學創新思想,加強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研究
從整體結構上講,教學創新體系是由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傳播和知識應用等諸多系統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的網絡系統。而專業建設評估體系研究是整合教學創新思想的基礎。從我院發展的實際角度來看,筆者認為“乘教學質量之東風,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狠抓學科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院辦學層次”的關鍵在教學創新,關鍵在專業學科建設,關鍵在人。目前我系開展教學創新體系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知識的創新及應用——教學創新研究;另一方面是知識的傳播——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內容研究。而這兩個方面恰恰是我院“教學質量年”的基本任務和中心工作。專業建設評估和教學創新活動緊密而有機的結合是培養人才,特別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關鍵和根本途徑,所以在專業建設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必須重視專業評估和教學創新研究。對于工商系,應著重研究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及其發展的主要內容,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工商管理類專業發展方向和目標
主要研究專業發展方向是否明確,對重慶當前和長遠經濟建設及社會科技發展有無意義、作用;在重慶市內、國內有無特色、有無影響,該學科的發展處于何種地位,在國內外處于何種發展水平,其學術成果如何,獲獎項目、級別如何。
1.2 工商管理類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主要研究各專業師資隊伍的思想素質、學術水平,在國內或行業同學科中的學術地位,人才培養能力與發展潛力;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整體實力;擬定培養計劃措施及執行情況,形成專業學術帶頭人、后備學術帶頭人、梯隊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1.3 工商管理類各專業實驗室建設
主要研究與專業發展相匹配的儀器設備數量、質量及自制儀器設備的水平;現有儀器設備利用率和完好率的高低;目前實驗室面積能否滿足教學科研要求和實驗人員隊伍配備狀況。
1.4 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科研建設
主要研究各專業學科領域中外期刊、鑒定項目、出版專著教材、獲獎項目的數量與級別;目前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及經費;科研成果推廣及應用情況,學術交流與學術氛圍;科研成果是否推動了科學理論發展,科研項目是否有理論意義,科研經費轉化為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數量、質量等方面。
1.5 工商管理類各專業教學改革與管理措施
主要研究各專業學科建設規劃是否合理可行;教學計劃、大綱是否齊全、優化,教學檔案、科研管理是否規范有序,優良學風班活動落實情況,管理人員所占比例;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是否有計劃、有措施、有成果;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如何,本專業內在發展潛力如何等。
1.6 工商管理類各專業人才培養狀況
主要研究各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人才能力結構及人才培養數量與質量的關系。
在建立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評估體系和教育模式逐步完善及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加大力度,擺脫由傳統教育模式造成的重知識教學、輕創新研究、重分數、輕能力培養、將教學和創新相對分離開來的影響。重視和加強教學創新研究在專業建設評估工作,以及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力度,使專業建設評估和教學創新能夠真正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2 以專業建設評估為契機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塑造工商管理系學科、專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通過開展專業建設評估工作,理清專業建設工作思路,找準市場定位,突出工商管理類專業特色,為繼續開展工商管理類專業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系在“教學質量年”中,以開展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和土地管理這4個專業建設評估為契機和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塑造工商管理系學科、專業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
2.1 塑造系的辦學思路和特色
在院辦學思想指導下,經系務會研究確定我系辦學的具體思路與特色為:“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為主,工商與公共管理相結合,體現管、經、工兼融優勢,突出企業經營與現代管理技術,強化學科特色”。以上簡稱為“1212”思路即:“一個為主,兩個結合,一個體現,兩個突出”。
2.2 工商管理學科建設思路與特色
我系學科建設思路與特色為:(1)工商管理學科是我系所依托的主干學科,以工商管理為龍頭,市場營銷與旅游管理為兩翼,體現工商為本,形成專業優勢互補與群體推進的格局,把本學科辦出特色;(2)公共管理學科是我系又一重要支撐,以土地資源管理為重點,兼融房地產經營管理,結合公共管理與工商管理學科優勢,堅持聯合辦學之路,把本學科辦出特色。以上簡稱:“一個依托,一個支撐,優勢互補,群體推進”。
2.3 工商管理專業建設思路與特色
我系專業建設的思路與特色是:充分利用工經管相結合的內部優勢,緊緊抓住外部發展機遇,著力完善工商管理與市場營銷這兩個專業的同時,加大力度把旅游管理和土地資源管理這兩個剛批準授予學士學位的新專業建設好,使我系各專業在保持專業個性(即工商管理專業突出公司運營管理、企業網絡經營管理和商務管理;市場營銷專業突出營銷策劃與管理、電子商務和廣告策劃與設計;旅游管理專業突出酒店和旅行社經營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突出房地產經營與物業管理)的同時,立足企業,瞄準市場,結合社會,拓寬口徑,增強適應性。從而把我系各專業逐步發展成為重慶及西部大開發相關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充分體現我系的專業特色。以上簡稱:“以管為主,工經管相結合,做到4個突出”。
摘要:企業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而企業的快速發展又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企業通過加強工商管理培訓,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本論文在分析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探討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的可行性建議,以期提高培訓質量,從而促進企業管理優化。
關鍵詞:企業 工商管理 培訓 加強 水平
0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推入與發展,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當然,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對企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逐漸成為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而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作為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素質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使企業日益關注并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的工作。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之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了擺在企業管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對此,筆者分析了現存的管理培訓中存在的一些滯后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有助于加強管理培訓的可行性建議,以期提高培訓質量,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與管理能力。
1 加強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意義
工商管理培訓是指通過學習金融、財務、營銷、經濟法、國際商務等知識,并提高管理人員在其崗位上綜合運用這些知識的手段,開展經營管理活動的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關鍵是要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競爭實則是管理人員素質的競爭。提高管理水平則是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和管理能力,這就需要依靠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來實現。而在我國市場經濟深入推廣的環境下,工商管理培訓更是極具意義。
首先,工商管理培訓是提高企業干部素質與管理能力的需要。據調查,我國大多數企業管理人員的學歷總體偏低,同時還有部分人員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與技能。通過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不僅可以彌補管理人員的工商管理理論知識空缺,還可以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訓是適應時展的需要。隨著我國加入了wto,企業的生存發展環境已面向世界,同時,競爭也顯得更為激烈,從而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發展形勢。面對這樣的環境轉變,不斷加強工商管理培訓,培訓出高素質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斷地更新能力以適應日新月異的形勢,緊跟時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訓是企業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重要手段。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以順應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工商管理培訓正是實現企業轉變機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過培訓以幫助領導干部駕馭企業從而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另外,國家所確定的企業管理干部的新要求,也以工商管理培訓為內容,以達到先進的企業管理水平。從這一角度來看,工商管理培訓又是一項極具社會意義的工作項目。
總而言之,通過工商管理培訓,可以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使其掌握先進的管理理論知識與方法并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改善企業管理水平,使企業的管理與社會、并與世界接軌。加強工商管理,對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2 目前工商管理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就我國企業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現狀來看,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由于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企業領導往往會忽視管理培訓,并認為培訓是不必要的,使培訓得不到有效的開展,有些領導甚至會借故推托不參與培訓。二是培訓的師資相對落后。如果企業沒有形成一支高素質的培訓師資隊伍,就很難為培訓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在師資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現為教師學歷低、教師相對缺少企業實踐經驗、業務素質低等。三是培訓方式單一。當前工商管理培訓仍然以傳統的滿堂灌的方式開展,形式、內容單一,培訓難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訓考核方式滯后。傳統的培訓考核方式與傳統的學校教學考核方式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往往都是以簡單的筆試考核為標準,也同樣會造成應試培訓的結果。
3 加強管理人員的工商管理培訓
鑒于工商管理培訓對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義,從新的高度上重新審視工商管理培訓,針對現存的培訓機制中存在的滯后問題而探討加強培訓的方式也是勢在必行的。
第一,轉變理念,加強對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視。要加強工商管理培訓,首先要端正領導、員工等對工商管理培訓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培訓意識,從根本上加強培訓意識。而提高對培訓的重視又必須先從領導干部內部抓起,只有在領導干部內部端正了對培訓的態度,才有可能在全企業范圍內開展培訓工作。而干部領導層則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分層次地對員工進行宣講,使員工明確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性。無論是領導或是各層員工,都應該轉變觀念,一改過去“培訓無效益”的觀念,把工商管理培訓當作一項投資,增強管理培訓工作的緊迫感與責任感,認識并理解只有開展工商管理培訓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潛能,進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總之,要拓寬視野、重新站在開發人力資源的角度上,深刻認識對全企業員工進行全方位開展工商管理培訓的現實重要性。
第二,要增強師資隊伍建設??梢哉f,改善工商管理培訓質量的關鍵就在于師資水平。提高培訓師資質量,首先要建立嚴格的工商管理教師資格的認證體系。對申請工商管理教師資格必須有一個嚴格的認證過程。應從思想政治、管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考查評估。對已取得資格認證的培訓教師,也要對其展開有計劃的培訓學習工作,使教師在了解時代管理動態與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中去進行檢驗,從而探討出工商管理培訓工作的新思路。拓寬教師的來源渠道,廣泛吸納國內外的管理專家人才。同時,多參與國際形式的工商管理交流會,交流管理培訓心得。另外,通過鼓勵培訓教師開展課題調研也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除此之外,提高培訓教師對培訓對象的責任感與積極性也是很有必要的。總之,通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為開展工商管理培訓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深化改革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相對來說,工商管理培訓層次高、內容復雜且任務重,培訓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改革培訓內容與培訓方式是必要的?,F代化的企業管理培訓要求培訓方式向多元化與現代化實現轉變。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工商管理培訓也應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訓工作現代化。此外,培訓還可以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如實施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講座式教學等等。通過培訓可以彌補干部的工商管理的理論知識,但也有人提出理論知識無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因而,理論聯系實際也是培訓的重點。除了實現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有側重地確定培訓內容也很關鍵。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管理人才對培訓也出現了個性化要求。有人強調理論思辨能力的培訓,也有人強調管理技能的培養,需求各不相同。因而,培訓的內容應當有針對性、有啟發性,還要求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更新培訓的內容,將培訓內容專業化、時代化。
4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工商管理培訓,不僅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才隊伍,從而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還可以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因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鑒于此,對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訓現狀中的滯后因素進行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探討提高工商管理培訓質量的可行性建議、優化管理水平,是擺在我國企業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人才的方法與措施研究
工商管理專業是市場經濟下的一種企業管理專業,本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對企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進行學習,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隨時出現的管理問題。工商管理專業由于涉及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學科,主要是學習企業管理的理論知識,對于企業的管理缺乏相應的實踐,對于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及時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于企業發展的要求逐漸增加,目前我國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很難適應企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培養新型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所要學習的課程涉及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知識。
1.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對于企業管理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新型應用人才成為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對學生進行管理經驗和管理技術的理論教學,致使學生缺少企業管理的實踐應用能力,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不能很好的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難以滿足企業對于管理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培養目標不合理
合理的培養目標不僅能為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提供方向,同時還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有著推動作用。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大都將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為高級的企業管理人才這一定位沒有很好的劃分理論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的大學教育將會逐漸普及,高校所培養的高級的工商管理人才將會供過于求,目前的工商管理專業指定的培養目標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不相適應的。
1.2培養課程體系不健全
工商管理專業今后的應用方向主要是企業的管理,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該與企業的管理相適應,但是目前我國學校所設置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并不能很好的為企業管理服務。首先,課程主要以理論為主,缺少實踐。我國現在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主要是經濟學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實踐較少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學生畢業后因為缺乏實際經驗將很難有效的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次,由于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的設置時間比較短,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主要引進了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但是這只是培養了學生的理論能力,同時也沒有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致使很多學生畢業后在從事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工作時常常生搬硬套國外的管理經驗。
1.3人才培養缺乏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新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來講,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的管理也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知識的講授,加上學校對創新能力重視不足,因此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嚴重缺乏創新能力,不能有效的應對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面對企業發展所提出的新挑戰,更需要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促進企業的長足健康發展。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是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的重點,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要求。
2.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方法與措施
工商管理人才對于企業的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培養出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人才發揮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應有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是今后培養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重點。
2.1確立合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對企業提出的新要求,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制定出合理的培養目標。對于現代企業管理來說新興應用型人才是企業管理中所需要的人才,重視工商管理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是未來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重點。學校應該改變以前只重視培養高端的工商管理人才目標,使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與現代企業發展相適應,能夠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服務。
2.2完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走出學校之后需要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企業的管理,解決企業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完善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改變以往不合理的課程教學是培養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關鍵。首先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培養新型應用人才的重中之重。其次,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國外工商管理的經驗。國外的工商管理經驗雖然先進,但是要結合我國企業發展的實際進行運用,不能生搬硬套。
2.3提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
在市場經濟競爭十分激烈的現代社會,創新能力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企業的管理人員來說,創新能力的提高是適應企業發展的新要求。首先要提高創新意識。對于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來說,提高創新意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因此在培養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過程重要增強人員的創新意識。其次在課程設置上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課程設置上增加培養創新能力的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提高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實踐能力。工商管理理論的學習最終是要為實踐服務的,因此培養應用人才的實踐能力是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和檢驗。應用人才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重視實際操作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使人才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新形勢。
3.結語:
工商管理人才可以指引企業發展的方向,可以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新型工商管理應用人才是企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培養工商管理新型應用人才使之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漸受到重視。面對企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僅僅擁有工商管理的只是理論是不能夠完全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問題的,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才是今后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應用型的人才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才能發揮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1.問題的提出
伴隨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大學畢業生規模越來越大,從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來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呈上升增長趨勢,社會尤其對擁有工商管理專業技能的高層次人才需求迫切。但與之相矛盾的是,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層次人才的培養現狀、培養質量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不夠完整。在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上未突出工商管理本科層次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學生專業特長分散,對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知識僅泛泛了解,深度不夠;二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專業課學習基本上僅在課堂進行,偏重理論,工商管理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應與管理實踐相結合,且采用教材創新不多,人才培養仍然采用理論學習、集中實踐、畢業實習三步走的傳統模式,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偏弱;三是實踐教學經驗與設施不足。實驗室建設與實踐基地建設滯后,雖然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建設中加大了實踐性教學比重,但受限于課時和教師實踐經驗,未能取得預期效果;四是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工商管理實務要求經驗性強,而本科層次教學常常偏重理論知識傳授,學生頭腦里缺乏系統思維模式,不知如何將所學課程總結歸納為整體的知識系統。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探索工商管理全程實踐教學模式,根據社會需求,強調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學生自身能力、興趣等因素,尋找、確定、規劃實踐,圍繞人才培養核心內涵,探索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就業指導等實踐,更多地與市場銜接。教學內容上,根據學生就業崗位對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的要求,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實踐課程的開設比例;教學計劃上,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增強計劃的實踐性,使教學計劃與市場人才需求及專業培養的目標定位相結合,體現教學計劃服務市場需求;教學方法上,強調學生參與,采用興趣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增加專業實踐的課程比重,并設置創新性、應用性和實戰性實訓項目,使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把握專業特點,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循序漸進的鍛煉和提高。
2.工商管理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
2.1指導性實踐教學模式
以創新實踐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教學指導明確從知識水平到專業能力的詳細要求,突出管理知識實踐與應用的理念,這一模式內容包括:專業平臺建設、課程體系調整、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進等,指導性實踐教學模式突出理論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相互銜接。
2.1.1專業平臺建設
專業平臺是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形成專業素養的基礎平臺,依據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堅持理論適度超前、能力與市場同步的課程設置原則,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構建滿足市場需求、實訓突出的工商管理專業體系,包括專業設置、教學計劃、大綱制定、理論與實踐課程改革、師資與設施條件保障等。在管理專業教學環節中,更新課堂教學方法、加大實踐課程比重、設立企業研發中心、erp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等措施,通過科學的課程設置和學院提供的綜合實驗室平臺,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融會其中,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
2.1.2專業認知指導
專業認知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加強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感性認識。通過入學專業講解、生產管理場地參觀、專業座談等,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特點、專業內容及能力要求,明確工商管理專業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形成對專業的綜合感性認識,引導學生了解與感受本專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內容及能力要求,幫助學生對自己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崗位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有清楚的整體的認識。
2.1.3職業適應能力培養
職業適應能力培養以工商管理專業職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培養目標,幫助學生早接觸社會、早接觸專業實踐、早進入崗位工作角色,使他們適應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環境、適應工作要求。職業能力培養包括職業生涯教育、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指導機構建立等。通過接受職業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培訓,促進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形成,提高學生團結協作的職業適應能力,縮短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適應期,為學生零距離就業提供保障。
2.1.4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為切實體現市場的核心地位和就業的導向性作用,改變傳統的就業指導只在畢業年級開展,作為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實現就業指導全程化,即學生一入學,就業指導工作就開始跟進并貫穿整個大學。
2.2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
在實踐教學實施中,根據工商管理專業特點,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集中實踐教學與各課程分散實踐教學、單元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內容包括課程實訓、崗位實踐、畢業實習三環節體驗,均突出工商管理專業實踐課的應用性,突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市場化。通過體驗式實踐教學,學生的工商管理技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并在實踐和畢業實習中受到檢驗。
2.2.1課程實訓
在進行專業基本理論傳授的同時,將實訓放在課程教學中,學生邊學習邊進行專業實踐。實訓主要包括課內實訓和課外實訓。學生在第二學年結束或提前一個月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后,集中一到三個月的時間到行業一線進行真實環境的崗位實踐,加強對專業崗位的認知。這一階段的實訓,既可以使學生檢驗過去兩年的學習情況,又可以使其對照實際,發現差距,有針對性地完成第三學年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步提升。
工商管理專業是我國跨世紀教育中亟待建設和發展的學科與專業,我國高校自70年代后期從國外引進工商管理教育以來,一直處于探索之中。工商管理專業的范圍比較廣,所學課程也較多,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很多課程,學生畢業后可以從事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物流管理等工作。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隨著企業宏觀環境的持續優化,國企、民營經濟、外資被徹底激活,企業總量呈幾何級數增加,對各種工商管理人才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也在激增。截止2011年底,全國共有本科院校1112所,其中一類本科院校313所,二類本科院校476所,三類本科院校323所,其中開設工商管理專業的院校達402所,占高校總數的36.2%,在校學生人數超過5萬人。雖然每年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數量基本能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但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人才市場對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素質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需要各類高校對本校的工商管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應的分析研究并改革,探索一條既能發揮自身最大教學優勢又能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工商管理本科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考核方式,實施人才教育的過程的總和。
“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包含四層涵義:(1)培養目標;(2)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的整個教育過程,即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3)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4)與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如果以簡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標+過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
我國的一類大學本科、二類大學本科、三類大學本科所設置的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模式是不一樣的。
首先,培養目標不同。一類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培養學科型的工商管理人才,要求學生掌握寬厚的基礎理論以及寬廣的專業口徑,能在高校教學和科研等專門領域、學科、崗位上能做出較大貢獻和發揮較大作用的并富于開拓性,具有創造能力,能開創新局面工商管理人才;二類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培養介于學科型與技能型、技藝型之間的人才,即要求學生既掌握較寬厚的基礎理論、較寬廣的專業口徑,同時又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夠較好的把工商管理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三類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培養技能型、技藝型的人才,其工商管理基礎理論以夠用為度,但具有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具有較強技能、技藝,能夠在工作現場或生產一線工作的高級工商管理技術專門人才。其次,課程設置不同。課程的類別、數量、課時的安排應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選擇與確定,尤其是根據培養目標在課程設置中如何處理技能知識(學生畢業后工商管理實踐所要求的知識)與理論知識(學生報考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識)的矛盾。一類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更注重理論課程的學習,在基礎的和認為關鍵的知識點的分布上,大膽地做相關的拓展和延伸,以實現符合應用特征的丁商管理的知識點、線、面、體的結合,為學生的理論素養打下堅實基礎;二類本科工商管理教育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并重,除了強調課程中的管理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外,更重要的是要體現適用性,要緊跟市場腳步并引導市場潮流選取合適的部分組成教學內容大一、大二主要學習的理論課,包括:管理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國際企業管理等課程,大三、大四設置專業特色課程模塊如: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國際貿易、物流管理等,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進行選擇,然后學習所選模塊設置的專業課,并根據所選模塊安排相應的實習、實訓環節;三類本科工商管理教育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教材建設要了解實踐對理論的需求,加大教材建設的投入,同時應從行業需求、職業資格入手,分析行業所要求的能力體系、能力單元和教學領域,并將能力標準轉換成科目課程,在課程教學中應堅持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素質為基礎,并以職業崗位群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需求為依據,建立相應的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學時和課外培養課程學時,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分析新形勢下工商管理工作中面臨的挑戰
如今的市場經濟鏈正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各國與世界的聯系越加緊密,國際間的市場聯系也開始密切起來。在這樣的情形下,國內的市場經濟也會受到世界其他國家市場經濟的影響。工商管理研究的主要是盈利性組織的一般活動規律,其中還涵括不少理論,如企業管理理論、方式及技術管理等,工商管理的出現有利于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轉和和諧發展。不過,最近的幾年,盡管我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國際地位也開始攀升,但關于工商管理這項工作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也更加明顯,日漸發展的市場經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工商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采取正確的策略來應對這類挑戰,使工商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得心應手,是擺在工商管理工作人員面前的首要問題。
工商管理是一門與商業密切相關的學科,它的發展歷程比較復雜,并且一直以來都還處于那種被人類猜疑的狀態下,在很多人的眼里,所謂的工商管理是只關注投資者或股東而忽略整個企業整體利益的舉措。如此認知水平,也是造成工商管理今天的發展還是如滯后的重要原因。最近的這幾年,參與工商管理高層管理工作的人員其薪酬迅猛提高,專注于服務個人或私企,公司行為與整個社會的利益背離的局面不斷出現。正是由于如此種種原因,使得工商管理工作在社會及公民的心中一直就扶不正地位,社會對于這項工作的猜疑和評論也越來越趨向于消極一面。在這樣的形勢下,工商管理工作難以開展,又如何談及發展?
從總體來看,如今的工商管理所遇到的這些時代挑戰,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以下幾點:1. 社會對工商管理工作人員的認知及信賴程度不高2. 整個社會的發展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逐步貫徹與落實3.社會契約。來自以上三方面的挑戰,使得工商管理工作幾乎沒有辦法正常運行,而整個工商管理也處于一種尷尬的局面中。
工商管理應采取哪些對策來應對這類挑戰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工商管理可以保障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也能夠有效的管理整個社會行業中的經營管理活動及行為,促進其有序進行。正因為這樣,工商管理工作才必須做出更好的調整,來應對這一時展局勢,推薦整個管理工作良性運轉。下面就主要針對工商管理工作中面臨的這類挑戰,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應采取的對策。
2.1 重新定位在社會中的角色,爭取社會的再次信任
工商管理工作中所出現的角色定位錯誤及社會對其一貫的猜疑態度,對其管理工作的運行起著很大的阻礙作用,這兩點也讓參與工商管理工作的人員在社會中留下了極其不好的印象。正是因為如此,工商管理才更應該把定位自身角色放在首要位置,采取合理的方式來調整自己的社會角色,從而應對新時代下出現的社會信任危機這一挑戰,重新幫助工商管理找回社會地位和信任,這是搞好工商管理自身形象建設,打造企業優越的外部競爭優勢,并重新贏得員工信任,形成完美的凝聚力的重要舉措。要實現這一目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努力:對于工商管理的從業人員,也要將其當作一種無形資產來對待,而不是用來謀取利益或者降低成本的對象。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適當的將權力下放,給這些參與工商管理的員工應有的報酬,充分發揮其員工的才能與智慧,調動其積極性,從而贏得消費者和社會的再度信任。再者,從工作形式上來分析,各企業應該要建立起一種和諧的工作氣氛和工作方式,率先引用一些先進的管理模式來發揮其員工的主動性,提高其工作效率,例如我們常見的團隊工作細分,采用小組進行績效評比等方式。而在技術方面,應該將之與企業員工有效結合起來,眾所周知,技術人員是一家企業的核心力量,只有使員工與技術實現完美結合,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益。同時,企業工商管理負責人也可以將企業進行定位,把自己視為組織者,將整個企業的利益與工商管理緊密聯系起來。
2.2 規范產業鏈,促進其健康有序管理
應對新時代下的這些挑戰,工商管理還必須建立一種健康有序的管理組織模式,促進其可持續,健康和諧發展。第一步,企業作為工商組織的重要參與者,必須與其他組織一起,以市場顧客需求為導向,創建一條高效和諧的供應鏈,來實現工商管理工作的逐步發展。此外,企業或者其管理組織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和行為規范,使之在滿足企業自身發展的前提下,又能很好的滿足顧客所提出的個性化需求,在這樣的和諧模式下,有序的開展工商管理工作。再者就是,企業及其他組織要在開展工商管理工作時,切實保障組內成員的利益,充分汲取各方面對自身工作能力和績效的監督,不斷獲得進步和提高。進行工商管理的組織還要在這種監督下,不斷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服務態度及工作質量,完善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使參與工商管理的組織健康良性發展開來。
2.3 促使新的社會契約創立,切實有效的開展工商管理工作
角色定位是工商管理工作應對時代挑戰的重要舉措,通過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工商管理才能從新獲得社會的信賴,通過創建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管理組織,也能夠很好的應對這類社會困境,推動工商管理更快更和諧的向前發展。這兩種方式都能較為有效的促進工商企業改變當前局勢,但還有一個方面,工商管理也可以作為參考,它也能很好的幫助其走出當前的困境局面。那就是社會契約。社會契約主要表現為企業工商管理部門與政府以及企業組織或員工之間存在的聯系。面對如今的全球化經濟發展環境,創建一種和諧有效、全面社會契約可以很好的應對世界經濟發展中所出現的難題和挑戰,企業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更好的發展,與此同時,不同員工之間的需求也能相應的得到保障,整個工商管理工作才算得上是有效的得以開展。
結語
工商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這些挑戰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對于其工作開展是及其不利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這類挑戰,對于工商管理來說,是擺在眼前極其重要但又極具壓力的一項重大工程。相關工作人員或部門只有不斷的尋找合理的應對措施,如本文提及的社會契約、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等手段,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對工商管理的偏見,從而進一步解決這類挑戰,也只有這樣,工商管理才能真正發揮出重要作用,從而推動市場經濟及企業自身不斷向前發展。
工商管理專業是市場經濟下的一種企業管理專業,本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對企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進行學習,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隨時出現的管理問題。工商管理專業由于涉及的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學科,主要是學習企業管理的理論知識,對于企業的管理缺乏相應的實踐,對于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及時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對于企業發展的要求逐漸增加,目前我國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很難適應企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培養新型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所要學習的課程涉及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知識。
1.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對于企業管理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新型應用人才成為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對學生進行管理經驗和管理技術的理論教學,致使學生缺少企業管理的實踐應用能力,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不能很好的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難以滿足企業對于管理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培養目標不合理
合理的培養目標不僅能為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提供方向,同時還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有著推動作用。目前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大都將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為高級的企業管理人才這一定位沒有很好的劃分理論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今后一段時間我國的大學教育將會逐漸普及,高校所培養的高級的工商管理人才將會供過于求,目前的工商管理專業指定的培養目標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不相適應的。
1.2培養課程體系不健全
工商管理專業今后的應用方向主要是企業的管理,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該與企業的管理相適應,但是目前我國學校所設置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并不能很好的為企業管理服務。首先,課程主要以理論為主,缺少實踐。我國現在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主要是經濟學管理學的理論知識,實踐較少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學生畢業后因為缺乏實際經驗將很難有效的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次,由于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的設置時間比較短,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主要引進了國外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但是這只是培養了學生的理論能力,同時也沒有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致使很多學生畢業后在從事我國企業的工商管理工作時常常生搬硬套國外的管理經驗。
1.3人才培養缺乏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新時代對于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來講,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的管理也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國的工商管理專業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管理學和經濟學理論知識的講授,加上學校對創新能力重視不足,因此導致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嚴重缺乏創新能力,不能有效的應對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面對企業發展所提出的新挑戰,更需要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促進企業的長足健康發展。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是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的重點,同時也是企業發展的要求。
2.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方法與措施
工商管理人才對于企業的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培養出工商管理專業新型應用人才發揮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應有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是今后培養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重點。
2.1確立合理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對企業提出的新要求,對于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制定出合理的培養目標。對于現代企業管理來說新興應用型人才是企業管理中所需要的人才,重視工商管理人才的實際應用能力是未來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重點。學校應該改變以前只重視培養高端的工商管理人才目標,使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與現代企業發展相適應,能夠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服務。
2.2完善工商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走出學校之后需要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企業的管理,解決企業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因此完善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善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改變以往不合理的課程教學是培養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關鍵。首先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用型人才注重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培養新型應用人才的重中之重。其次,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國外工商管理的經驗。國外的工商管理經驗雖然先進,但是要結合我國企業發展的實際進行運用,不能生搬硬套。
2.3提高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
在市場經濟競爭十分激烈的現代社會,創新能力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于企業的管理人員來說,創新能力的提高是適應企業發展的新要求。首先要提高創新意識。對于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型人才來說,提高創新意識是提高創新能力的關鍵。因此在培養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過程重要增強人員的創新意識。其次在課程設置上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培養新型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課程設置上增加培養創新能力的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提高工商管理應用人才的實踐能力。工商管理理論的學習最終是要為實踐服務的,因此培養應用人才的實踐能力是對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和檢驗。應用人才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重視實際操作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使人才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新形勢。
3.結語:
工商管理人才可以指引企業發展的方向,可以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新型工商管理應用人才是企業發展急需的人才,培養工商管理新型應用人才使之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逐漸受到重視。面對企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僅僅擁有工商管理的只是理論是不能夠完全解決企業管理中的問題的,培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才是今后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應用型的人才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才能發揮出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作用,為企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工商管理部門所擔負的任務與責任也與日俱增,而且再加上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這就給工商管理部門提出了更多難題。因此,我國目前的管理體制還很難滿足新形勢下發展的需求,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商管理部門對市場經濟管理的能力和效力。因此,為了能夠給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應盡快提高公司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其能夠適應經濟與時代的發展要求。
一、我國工商管理體制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體制還存在很多不足,有些問題亟需解決,具體表現在工商管理人才不專業,工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一)缺乏專業的工商管理人才
現代市場經濟建立的基礎是知識的生產、分配和消費,而我國目前所從事工商管理的人員還不具備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結構,對中國的經濟現狀特別是經濟改革形勢的足夠了解,而使得經濟管理狀況并不理想。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工商管理工作中主要缺乏中高級人才,而且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只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而使得人才缺乏這一情況更加突出。具體來說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工商管理的專業培養方式和培養途徑過于單一,第二是對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能力的考察方式不完善,不能如實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而導致人才的大量缺乏。
(二)缺乏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
不論是在市場經濟體系中,還是在社會管理體系中,工商管理機關所發揮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除了要對市場調節的經濟活動進行調節,同時還要監督宏觀調控指導計劃的實現。但是,我國現行的工商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難以擺脫被當做地方保護主義工具的角色,具體來說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門的只能部門較多,有些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單位甚至沒有相關部門;第二是由于工商管理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不健全,使得工商管理不能充分發揮經濟監督的職能,嚴重影響了工商管理部門開展工作。
(三)缺乏統一的管理
有些地方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經常要擔負各種壓力,以至于不能秉公執法,甚至存在著在打擊走私販私、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發活動案件時,只差遠,不查近的情況。另外,對己輕處、對外重罰.對內從寬、對外從嚴,一法兩制等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職能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二、解決當前工商管理問題的對策
只有有針對性的將我國工商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逐一解決,才能進一步加強我國的工商管理水平,具體來說可以從加強培養工商管理人才、完善工商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一)加強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
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必須以社會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不斷探索培養創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以滿足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求。新時期的工商管理人員,除了要立足于基本國情,同時還必須具有高度的國際競爭意識,而且要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給予高度重視,在人才培養方面注重創新能力的提高,使新時期的公司管理人才能夠滿足當代社會對生產、建設、管理所提出的要求與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市場經濟觀念的人才,從而更好的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二)完善工商管理體制
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將不再是單一的地域與國家的市場,而是含有越來越豐富的經濟元素的市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不得不努力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使其充分發揮工商管理機構的職能。
1、完善統一的工商管理體制的建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監督管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與時俱進跟上時展步伐,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工商管理制度需要不斷的改革與完善,加強工商管理體制的統一性,而其所具有的效力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另外,還應該在全社會數量工商管理機構的威信,提高管理水平,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
2、與時俱進改革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服務
就目前我國的經濟形勢而言,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已經勢在必行。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主體日益多元化,原有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已經不復存在,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務會越來越繁重,相應的責任也就更大。隨著各種市場主體的增加,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關立法也會相應增加,而且隨著我國愈加頻繁的參與國際經濟活動,使得工商管理部門也必須與國外有關部門和企業保持良好的溝通,為了能夠良好的解決今后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必須對工商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從而更好的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三、前景
雖然我國的工商管理發展至今仍然存在著這樣活那樣的問題,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我們應該相信工商管理無論是在制度改革方面還是人才培養方面都會取得明顯的進步,從而更好的為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支持。
前言:
工商管理課程是傳統經濟學課程中的一種,由企業管理課程演變而來,工商管理課程涉及的層面比較廣泛,通常涵蓋了宏觀及微觀經濟學、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風險投資等等方面的課程,對于高等院校來說,開設企業管理課程的目標是培養綜合素質強的管理性人才,而對于學習實踐技術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工商管理課程則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大部門學習的工商管理知識都不能確切的用于實際的生產工作當中,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清晰給工商管理課程的教學上也帶了許多問題,目前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工商管理課程,每年都有相對多數的學生愿意愿意選修這門課程,工商管理課程的開設也使得高職院校的教育更加綜合全面,而工商管理課程的綜合性強,許多學生通常會覺得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么,因此工商管理的課程內容設計和教學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如何結合高職院校各專業自身的特點,靈活的改變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方式是當前高職院校工商管理課程的首要任務。
1、高職院校工商管理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高職院校在近年來發展迅速,高職院校的辦學數量不斷提高,大部門的高職院校建校時間較短,教育水平和師資力量上都較為薄弱,高職院校在不斷完善教育體制的同時也拓寬了教育的方向,不再是局限于技術實踐類的課程,也開始不斷的增設培養綜合性能力的課程,工商管理課程就是其中的重點課程之一,工商管理課程本身的開放性和綜合性的學習內容給學生在學習上帶來一定的模糊性,而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取決于教學內容,還取決于教師的影響因素和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把握,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還處于發展提高的一個狀態,而學生是課程教學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對于工商管理課程的興趣,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課程的教學水平,而在許多高職院校當中,工商管理課程的設立僅僅留存于形式,對于該類理論性質的課程都不夠重視,課程管理上的缺失,課程考試的不嚴格,都使得學生對于該門課程的興趣大打折扣,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課程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培養并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2、高職院校工商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分析
2.1 工商管理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結合
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要能貼近企業最新需求動向,因此將工商管理課程與學生學習的專業技能結合起來是非常必要的,通過企業和學校共同的市場研究,工商管理課程是一個范圍較大的管理課程,而通常高職院校學生面所學的技能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企業所需的綜合性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管理理論知識,更要有相關的職業技能,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更好應用于實際的工作中,因此高職院校的工商管理課程應該縮小課程內容的范圍,挑取和學生專業相關的管理技能加以講解。
2.2 培養專業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兼有的高職院校人才
高職院校之所以開設工商管理課程,就是為了能夠培養滿足現代企業需求、擁有綜合管理能力以及專業技術過硬的高素質人才,這不僅僅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部需求,通過工商管理課程的學習,從而開發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