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6 08:34: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綜合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 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無疑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保障。本文從有關概念的定義、海南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出發,建議從社會工作職業體制、教育培訓體系、人才激勵機制、社會整體氛圍等方面對海南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加以積極建設。
論文關鍵詞 社會工作 人才隊伍建設 綜合管理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當前,海南正處在轉型時期,經濟體制變革,社會結構變動,利益格局調整,價值觀念變化,勢必引發社會的一些重要關系的重組,產生著不協調與不平衡,矛盾與沖突逐漸凸顯,這需要社會管理發揮作用,以實現社會服務、社會控制和社會發展之功能。社區綜合管理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無疑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這一系統工程的重要保障,如何推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建設已成為當下海南各級政府、廣大民眾共同關注的話題。
一、有關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社會工作?根據百度百科,代表性的定義有6種:一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自助活動;二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過程;三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助人方法;四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專業;五是社會工作是一種制度;六是對社會工作的綜合性定義。過去海南學界對社會工作研究不多,對社會工作概念的界定主要是指專業社會工作,源于之前的社會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系統展開,受國際定義的影響,為教育界所認同的專業社會工作。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從事研究社會工作多了起來,于是有了專業社會工作、行政性非專業社會工作、甚至包括從事社會建設的其他工作的不同角度的探索。本文主要是從專業的角度來使用社會工作的概念的,是指在社區管理中,遵循專業倫理守則,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有需要的個人、家庭、群體、社區等,協調社會關系,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種專業化、職業化的活動。
什么是社會工作人才?社會工作人才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是整體性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日報于2006年12月18日發表了《努力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三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組織保證》的文章,把社會工作人才界為“以助人為宗旨,運用專業知識和方法,進行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心理輔導、行為矯治等社會服務工作的專業人才?!敝薪M部在2007年3月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問題專題研究班,將社會工作界定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一定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或技能,創造性地進行社會服務與管理、社會工作教育和研究等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積極貢獻的人員”。《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提出,社會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區建設、減災救災、慈善事業、優撫安置、扶貧開發、青少年服務、殘疾人服務、流動人口服務等領域,為有需要的個人、家庭、機構和社區提供專業社會服務,幫助其舒緩、解決和預防社會問題,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
二、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根據海南省民政廳2011年統計,海南省共有社會工作人才11814人,隊伍呈現以下四方面特點:(1)年齡趨于年輕化。35歲及以下的4306人,占36.45%;36-45歲的3818人,占32.32%;46-55歲的2721人,占23.03%;56歲及以上的969人,占8.2%.(2)素質相對較高。研究生學歷413人,占3.50%;大學本科學歷4650人,占39.36%;大專學歷4007人,占33.92%;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2744人,占23.22%.(3)大多由政府支付報酬,主要分布在三類領域。一是以提供社會服務(管理)為主要職能的部門和單位,以民政系統為代表,包括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二是以提供社會服務(管理)為輔助職能的領域,包括衛生、教育、司法等系統;三是綜合性領域,包括街道、社區和農村的社會工作人員。(4)城鄉分布不夠均衡。社會工作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占65.50%,分布在鄉鎮、農村的社會工作人才4076人,占34.50%.目前,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許多突出問題:
(一)社會工作人才匱乏,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較低根據海南省民政廳2011年統計,專業從事社會工作的僅1676人, 占4.99%,社會工作相關專業5792人,占17.24%.豎在職在崗的11814名社會工作人員中,絕大部分工作人員均未接受過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工作方法和手段陳舊落后,難以開展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服務,無法有效及時解決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
(二)社會工作人才教育培訓起步晚,教育培訓力量相對薄弱由于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體系尚不健全,教育培訓力量相對薄弱。直至2012年3月“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才在瓊州學院掛牌成立,這是我省唯一的一所設立社會工作專業的公辦高校。根據海南省委省政府2011年7月出臺的《海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培養造就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使社會工作人才隊伍的數量、結構、素質能適應和諧海南建設的要求”,預計至2015年,我省社會工作人才數量達到1.6萬人。至2020年,社會工作人才數量達到2.1萬人,實現所有在社會工作崗位的就業人員,都系統接受過專業教育或取得相應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顯然,僅靠一個教育培訓基地,是很難承擔起這樣的建設任務的。
(三)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不規范,任職條件標準低海南省由于條塊分割體制存在,社會工作管理體制比較混亂,各級各類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部門各自為政,下派任務多,提供支持少,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不規范,任職條件標準低,崗位職責不清晰,導致專業人才進不去,管不好、留不住,社會工作隊伍整體素質偏低,人才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建設進程緩慢。
(四)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體系不健全,社會評價認同度低目前,海南省關于社會工作人才以培養、評價、管理、使用、激勵、保障為一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體系尚未健全,開展社會工作的環境和氛圍不濃厚,財政資金支持的力度不夠,就業崗位渠道不多,工資福利待遇低,工作條件較差,社會地位低下,社會評價認同度低,很難吸引高素質人才到社會工作隊伍中來。
三、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推進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任重道遠,必須結合海南省情,從社會工作職業體制、教育培訓體系、人才激勵機制、社會整體氛圍等方面進行創新,探索出符合海南省情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來。
(一)建立高標準的社會工作職業體制首先,實現社會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建立包含職業資格認證、從業規范、教育培訓、登記管理、考核評估等在內的一系列社會工作職業制度,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第二,建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社會工作的行政管理機構,統籌協調社會工作的發展,為社會工作者提供良好服務。第三,政社分開,實現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機制,通過加大財政資金向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力度,由定量撥款向定性撥款轉變,由人頭計費撥付向服務質量撥付轉變,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出臺社會組織扶持辦法,培育專業社會組織,根據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服務訴求,設計服務項目,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第四,實行社區治理任務責任區域網格化。按照政府、社區自治組織、社會工作專業團隊等主體權責,運用網格地圖技術,對包括居住人口、區域公共設施在內的300-500戶的標準劃分成立體網格單元進行空間定位,實行管理與服務。
(二)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社會工作人才教育培訓體系社會工作教育培訓平臺的多元化和專業化,是海南未來社會工作實現專業普及、提升的必然選擇。探索建立貫穿高校專業教育、社工任職培訓、社工繼續教育等立體式的教育培訓體系,可從三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是根據社會工作不同領域的專業要求,在各類專門院校設立教育培訓基地,全面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改革;二是整合現有民間社會工作機構教育培訓資源,按照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有關規定,建立實訓基地,完善社會工作人才終身學習培訓機制。三是積極開展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社會工作人才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港澳臺的交流與合作,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探索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
(三)建立健全社會工作人才激勵機制要使社會工作人才進得去,管得好、留得住,必須建立健全社會工作人才的各類激勵機制:一是建立社會工作人才薪酬保障機制。按用工渠道不同,采取多層次的薪酬保障機制。以公務員崗位錄用的,按相應職級的公務員薪酬待遇;以事業編制錄用的,執行專業技術人員工資待遇;以社會公益性民間組織錄用的,按學歷、資歷、業績、崗位等多種指標體系,實行以崗定薪、以績定獎,按勞取酬的原則,其待遇不低于同等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薪酬待遇。二是建立社會工作人才職業晉升機制。健全社會工作者職級體系,規范職業資格條件和程序,創造合理的職業晉升空間,保障社會工作者可持續發展。三是建立社會工作人才合理流動機制。建立統一的社會工作人員數據庫和信息網絡,設置就業指導機構,定期舉辦社會工作人才專場招聘會,及時人才信息,搭建供求雙向選擇平臺,促進社會工作人才有序合理流動。
(四)優化社會工作人才培養的社會整體氛圍社會工作是促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和諧發展的基礎工程,擴大社會參與度,提高社會認同度,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是勢在必行的。一方面要借力宣傳媒體,提高社會認同度。通過先進典型推介、宣傳報道、總結表彰等,讓廣大民眾了解社工作用,接受社工模式,參與社工活動。另一方面完善志愿者、義工隊伍的管理。完善志愿者協會,培育和組建社會工作不同領域的專業志愿服務組織,逐步推行義工登記制度,開通義工服務網,為專業社會工作開展儲備力量。積極推動“社工帶領義工,義工帶領群眾”,擴大社會參與率,增強全體社會成員的責任感和助人意識。
摘 要:隨著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的發展,變電站自動化和集控技術的成熟,以集控中心為依托的無人值班變電站先后投入運行,標志著一種新型的變電運行管理模式誕生。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門新型技術、可供借鑒的工作經驗較少,又無部頒標準;系統怎樣運行、怎樣維護管理、系統的安全性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困擾著我們。我們在工作中,以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總結經驗、教訓,摸索出一套管理變電綜合自動化經驗,與大家商討,以求共同提高。因能力有限,文章觀點難免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1、漢中電網變電綜合自動化運行、管理的現狀
1.1 監控系統的組成
主站端采用東方電子DF1800大型集控站系統、對17個分站進行實時監控(其中14個分站為綜合自動變電站,3個分站為常規RTU遠功終端構成),12個站是無人值班站。
主站SCADA功能:數據采集及監控,事件報警,事件順序記錄,事故追憶遙控, 遙調,計算趨勢曲線,歷史數據存儲,遠方投切保護,調取定值、采樣值,修改定值,綜合自動化報警信息和短信平臺等功能。
1.2 綜合自動化運行管理
1.2.1 抓重點工作
變電綜合自動化系統到目前還沒有相應的設計,運行維護規程,我認為工作時只要抓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就可。一個中心:綜合自動化實時監控系統其關鍵是安全穩定,只要管理好主站的SCADA 數據庫,使每一個數據點號正確。兩個基本點:組成綜合自動化網絡的關鍵設備是廠站二次設備和計算機網絡,這兩類設備維護 可以延用現有繼電保護及遠動《規程》即可。但遠方投退保護軟壓板、修改保護定值工作應在《規程》制定后開展。
1.2.2 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管理
(1)系統備份運行管理。綜合自動化系統有強大的信息處理功能,但也有非常脆弱的一面,它完全依賴于計算機及其網絡穩定運行,如果計算機出現故障有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癱瘓,而且恢復系統很困難。為此我們必須作好以下兩項工作。1) 廠站端:作好系統數據備份工作。2) 主站端:定期作好數據庫備份,同時作好以防主站系統崩潰時備用系統的運行管理工作。
(2)網絡安全管理:監控系統是一個實時運行的控制系統,如果系統受到攻擊其后果很嚴重,為此必須有獨立的綜合自動化網絡,并在監控網與其它網絡聯接處,裝加硬件防火墻。
(3)廠站端監控后臺管理。1)設制權限管理。2)后臺操作由專人監護執行工作票。
(4)主站端監控系統管理。1)權限、口令管理。2)保證圖—庫—點的一致性與正確性、特別是遙控量。
(5)主站端數據、報文的管理。1)專人專責定時分析各廠站數據、報文。2)根據主站端數據、報文定期作好綜合自動化系統的分析報告。
1.3 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3.1 綜合自動化變電站新建、擴建間隔工作復雜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因綜自系統資源缺乏,軟件設計不夠成熟;新建、擴建間隔時必須修改系統數據庫,但修改后的綜自系統因變電站處于運行狀態無法完成綜自系統逐一“對點”工作,為綜自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可能帶來隱患。建議在新建綜合自動化變電站時,綜自系統設計應統籌考慮一次到位。
1.3.2 備品、備件缺乏
已運行的綜合自動化系統要求二次設備備品、備件必須同型號、同軟件版本號,因此造成備品、備件缺乏;建議在新建變電站時應提前考慮備品、備件問題。
1.3.3 綜自系統設計存在部分缺陷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處于發展階段,系統的穩定性較差,經常出現因通訊設備損壞致使系統崩潰。建議綜自系統采用雙網、主備系統設計。
變電綜合自動化Scada數據齊全、正確是系統實時監控功能強的基礎。同時也是監控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如果工作時不認真造成數據錯位和數據不全或遙控號錯位其后果是監控誤診斷、誤拉回開關等。因此從事綜合自動化運行維護人員必須養成“高嚴細實”的工作作風,作好每項工作,不放過每一個缺陷,否則會因高科技技術的使用不當而引起技術災難。
2、管好、用好SCADA數據庫是監控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
嚴把新投變電站工程驗收關。在驗收新投變電站時按一下方法進行。 遙測、遙信功能正確性檢查。
遙控、遙調功能、正確性檢查。保護裝置報文、定值、采樣值、軟壓板必須正確。嚴把維護關:定期作好數據備份,定期檢查遙控號。
3、實現二次設備狀態檢修
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變電綜合自動化系統,實現了對變電站運行自動監視、管理、協調和控制。即變電站運行發生故障時能即時提供故障分析報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處理意見,實現了變電站二次設備由“定期檢修”變為“狀態檢修”的基本功能。為此我們積極總結工作經驗,從理論上論證在集控系統實現二次設備狀態檢修的可行性;同時制定了在集控系統進行二次設備遠程維護的具體工作方法;并根據實現二次設備狀態檢修的需要,在集控系統開發了二次設備故障診斷決策知識庫系統。
繼電保護專家系統是監控繼電保護裝置運行狀態的信息管理系統。專家系統有以下特點:(1)組網方便:利用計算機網絡把保護裝置連接起來,通過遠動通訊裝置把保護信息上送控制中心。(2)投資小:常規變電站僅增加1~2套遠動前置機。(3)SCADA數據庫小。(4)遠程維護系統功能強大,能夠遠程調取保護定值和采樣值并能在線修改保護定值和投退保護。(5)報文信息豐富,便于遠程故障診斷。(6)管理方便。維護人員只需定時檢查,不需實時監控。
4、結語
隨著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廣泛運用,以集控技術為基礎的遠程維護、故障診斷、實時監控功能的完善,為我們變電運行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作、管理模式。我們只有不斷地總結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以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管好、用好變電綜合自動化系統使電網更安全、更可靠、更經濟的運行。
【摘要】三級甲等醫院護理管理在整個護理管理中體現著領先和話語權。但是,我國醫療機構系統化護理管理質量和水平和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還有距離,和世界先進護理管理比較,還有待從硬件和軟件方面,特別是人本管理方面,進行不斷地改革和完善。研究、分析,進而深入思考護理管理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從而使護理管理經過改革得到質的提升。
隨著護理工作科學化的不斷提升,在護理管理方面不可避免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如何盡快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是當前護理管理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
1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系統化護理管理的現狀
20世紀80年代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和“系統化整體護理”先進理念和實踐在我國的逐步推廣,我國的護理狀況和護理管理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理念、實踐、管理等多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升,特別是醫院分級管理的施行,更讓護理管理邁出了一大步。
1.1 科室、床位和護理人員的激增,倒逼護理管理上水平、提質量。上世紀80年代末,我院僅有科室 26 個,護理人員280名,護理管理人員 28名,住院床位800張。2011年初新門診住院大樓啟動運行后,科室增加到 60個,護理人員猛增到近1159名 ,床位增加到2166張,僅護士長就增加了 85名 。護士長和護士一次就分別增加了近3倍。醫院護理管理質控組織由原來兩級護理管理改為三級護理管理,采取護理部總體抓、科護士長分片抓、病區護士長具體抓的組織形式,各級質控組織做到年有計劃、月有安排、周有重點的檢查落實,采取隨機抽查和定期檢查,科室自評與質控組織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使護理工作質量得到及時反饋、及時改進,并施行了護士長輪流每天24小時全院巡查制度。人員和硬件設施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護理差錯率逐年降低,護理管理提升了檔次。
1.2 “整體護理”先進模式在我國的逐步推廣,促進了護理管理邁上新臺階。隨著 “整體護理”在我國的推廣,護理工作由被動執行醫囑變為對病人生物、心理、生理、生活全身心的主動整體護理,護理管理發生了相應的重大變化。就蘭大二院來說,雖然整體護理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沒有達到所認知的目標,但在護理管理的理念、制度、監督、檢查、目標任務的實施等方面,已經有了十分明晰的實踐和工作要求邊際 ,在報酬、獎懲、層級分類管理等方面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制度約束,信息化、制度化、人本化、系統化護理管理完全取代了過去單純抓人的護理管理,主要實行了在院長領導下,設護理副院長——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垂直管理的護理管理機制,較好地推行了“系統化整體護理”,減少了管理中的漏洞,護理投訴逐年降低。
1.3 護理人員學歷的普遍提高,保證了護理系統化管理的向前推進。目前我國護理教育仍以中專教育為主,大專、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僅占一小部分。三級甲等醫院較全國平均水平而言,學歷程度較高。以蘭大二院為例,從上世紀90年代后招聘錄用的護士幾乎都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都接受過正規護理專業教育。護理人員學歷的普遍提高,奠定了整體護理的實踐基礎,增強了對整體護理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大大降低了護理工作中的差錯率,整體護理成為了可能。
2 對在推進整體護理的中凸顯的矛盾、問題的認識和分析
毋庸置疑,我國的護理管理事業較從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還明顯底氣不足。諸如護理人員數量偏低,每千人口平均護士(師)數偏低,護理教育層次偏低,護理管理仍受硬軟件條件的制約,護理科研有待走向前臺,整體護理還沒有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普及等等。
2.1 一些醫院領導對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的認識存在偏見,思想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據《健康報》報道,寧夏某醫院黨委書記在闡述醫護關系時說,“病人到醫院來是找大夫的,不是找護士做護理的,做護理還不如去桑拿,那里有小姐按摩,多舒服?!贝朔v話極大地損壞了護士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導致該醫院護理工作幾乎陷于癱瘓。雖然這是一個對護理工作存有偏見的特例,但反應了一個不重視護理工作的事實。這種行政式管理偏見,雖然反映在個別地方,但對護理工作重視不夠,就往往扼殺護理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導致護理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和實施。
2.2 護理人員數量不足,床護比例失調的矛盾加劇,難以適應醫學科學及新醫學模式發展的需要。由于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護理人員的數量長期處于缺乏狀態,護理人員長期以來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在新的醫學模式的推進中,心理護理,生理護理,生活護理一股腦兒對護理工作提出較高要求,但床護之比一直沒有得到較好的落實。在近年對醫院體制的改革中,這種狀況并未得到有效緩解,在部分地區或醫院,甚至矛盾更加突出。由于護士待遇低,收入少,工作苦,責任重,職稱低,晉升難,理解少等原因,護理人員“轉行”現象較為嚴重,其中受到當前市場經濟副作用的影響,使護理專業的吸引力下降。
2.3 護理服務價格體系缺乏市場調節機制,致使護理管理處于尷尬的境地。長期以來,我國護理服務價格體系一直處于與實際價值相背離的狀態。許多基礎護理服務收費低廉,甚至不收費。如床上洗頭擦浴.洗臉洗腳,口腔護理,翻身,更換床單,觀測生命體征,陪送重病人作特殊檢查以及心理護理等,均是耗時多卻 無費收或收費甚微的護理勞動。如像我們眼科,不管輕重病人,由于蒙住眼睛,事事都需要護理和幫助,可這種護理往往是免費的,在這種情況下,基礎護理質量就難以保證。護理管理面對這種無費收或少費收或高收費的情
況,追查起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使護管質量受到影響。
2.4 護理管理人員專業化程度低,繼續培訓教育落實不到位,影響護理管理任務的落實。一是護理管理人員絕大多數是從護士中選拔而來,缺乏科學的專業護理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缺乏創新基礎和自身動力。二是新上崗的管理者沒有機會進行系統的、規范的培訓;三是院內護理管理新理論、新知識培訓的深度、廣度不夠。因此,勢必造成管理上的缺陷和誤差,進而影響護理質量的控制管理。
3 在應對策略上的幾點建議
在醫院這個隨時隨地都可能存在風險的特殊環境里,如果不能正視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在整個醫療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不能正視護理人員的正當訴求和護理工作必備的軟硬件條件,不能正視醫院的系統化整體管理,整個醫療事業都會受到影響。
3.1 醫院各級領導解決護理問題和矛盾的先決條件,是轉變自身對護理工作認識的思想和觀念。要真正解決護理工作、護管工作中不斷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減少或者杜絕醫患矛盾,首要的問題是要轉變各級領導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醫院一盤棋思想,真正把醫療和護理的作用等同起來,真正樹立起“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觀念,把護理工作始終放在議事日程中。
3.2 以改革的精神著力逐步解決護理工作的一些問題,是推進護理工作發展的必備要件。要以改革的精神去正視這些矛盾和問題,以改革的辦法著力去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要不斷克服困難,逐步創造一個寬松的護理環境。
3.3 推進以人為本的內涵管理和人性化制度管理相結合的護理系統化管理,是科學化護理管理的真正體現。在推進以患者為上的人本理念的過程中,要非常重視護理工作的要素配置,在制定制度、計劃時,要自下而上進行討論,廣泛征求一線護士的意見。在確定福利獎金時醫院要確定統一的獎金分配系數,適度考慮護理人員的利益,以免造成利益分配上的過度傾斜。
3.4 不斷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是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關鍵。當前一方面護理人員教育層次較低,知識結構單一,綜合素質不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亟待進一步在崗繼續教育培訓;另一方面,護理人員培訓教育機制不夠完善,護理人員培訓財力投入有限,培訓教育計劃得不到很好落實。要真正解決好醫患關系,要推進醫院的整體發展,護理人員的教育培訓非抓緊不可。
3.5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護理管理隊伍,將為整個醫療事業的發展帶來活力和動力?!队志邆淇茖W管理知識、能力的護理管理隊伍,到2010年底,100%二級以上醫院護理管理人員取得崗位培訓證書。為了達到《綱要》要求,全面落實護理管理任務,院本部、護理部和各科室都要重視護管人員的培訓,要有計劃選派管理人員外出學習,參觀學習其他醫院成功的管理模式,拓寬視野、激發管理思維。同時開展院內培訓和崗位指導,如輪崗多科室或到護理部參與全院宏觀質量管理和工作規劃的制定。要加強醫護溝通,建議建立每周一次醫護溝通會,以加強治療和護理的信息輿情和討論,促進每個人對整體治療計劃的理解和服從,從而確立護理管理的針對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摘 要 在分析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基礎上,對企業風險管理的優缺點給予了評述。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對現代審計有著重要意義,應積極應對。
關鍵詞 企業風險管理框架 內部控制 注冊會計師 審計
2004年9月29日,美國COSO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了《企業風險管理綜合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即ERM-IF,簡稱“ 框架”),描述了適用于各類規模組織的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構成要素、原則與概念??蚣芗嘘P注風險管理,為董事會與管理層識別風險、規避陷阱、把握機遇進而增加股東價值提供了清晰的指南。
1 風險管理綜合框架的二分法評價
風險管理綜合框架開發時正值企業丑聞與失敗的高發期,而企業丑聞與失敗使投資者、公司員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遭受重創。之后,改善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頒布新的法律、規則及上市準則的呼聲日益高漲。對企業風險管理框架的需求,冀望由此提供關鍵性的原則與概念、共同的理解基礎以及明確的方向與指導變得日益迫切。COSO認為,此份《企業風險管理綜合框架》填補了上述需求,并預言它將會被公司與其他組織(實際上所有的股東及利益相關方)廣泛接納。
COSO委員會提出,企業風險管理是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員工共同參與的一個過程,應用于企業的戰略制定和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各項經營活動,用于確認可能影響企業的潛在事項并在其風險偏好范圍內管理風險,對企業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根據管理者經營的方式劃分,企業風險管理包括8個相互關聯的組成要素: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件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與交流和監控。內部環境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礎,為企業風險管理所有其他組成部分運行提供了平臺和結構。企業的目標制定是企業風險管理的起點,是其他步驟的驅動力量。整個過程是環環相扣的。在目標制定的前提下,企業需對影響目標的風險進行事件識別,進而對識別的事項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驅動風險反應,影響控制活動,信息與交流和監控貫穿于企業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并對前面的各個組成要素進行修正。這樣,企業風險管理不只是一個直線過程,即一個組成部分只會對下一個部分產生影響,而是一個多元化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即幾乎任何組成部分都能夠并將會影響另一個部分。企業風險管理的八個組成部分體現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企業風險管理綜合框架》對《內部控制綜合框架》不是局部的修補和簡單改良,而是在理念上的本質突破,體現在從“控制環境”到“內部環境”。這一修改使得企業關注的范圍不再局限于控制方面,而是從更寬闊的視野更綜合更直接地考慮各種因素對風險的影響;強調管理層的責任,這在如今資本市場企業管理欺詐和舞弊泛濫的今天,是有積極意義的;目標制定中增加“戰略目標”,使企業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時,從戰略的高度關注企業的長遠目標和可持續發展;將“風險評估”擴展為“事件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反應”,不是對原“風險評估”進行簡單的細化,而是代表著企業風險意識日益增強和積極主動管理風險。
《企業風險管理綜合框架》拓展了內部控制,對企業風險管理這一更寬泛的主題作了更全面地關注。盡管后者并不旨在并且事實上也未曾替代內部控制框架,卻將內部控制框架融入其中,因此,公司利用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既能滿足對內部控制的需求,亦能向更完善的風險管理進程推進。
《企業風險管理綜合框架》指出,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假設是,每一主體存在的目的是為其股東創造價值。所有主體面臨不確定性,管理層的挑戰便是確定在其為股東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須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同時代表風險與機遇,即侵蝕或增進價值的潛在性。企業風險管理強調應對所有事件既包括正面事件與負面事件進行綜合識別,并且應該將其以適當的組合方式加以看待,而后通過對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的綜合評估做出適當的風險應對措施。企業風險管理能使管理層有效地處理不確定性及與之相關的風險和機遇,增進創造價值的能力。當管理層制定戰略與目標,在增長與回報目標及相關風險之間進行最佳權衡,并在追求主體目標的過程中有效率、有效益地配置資源時,便可實現價值最大化。
企業風險管理有助于:①風險偏好與企業戰略的協調,即管理層在評價戰略方案、制定相關目標及開發相關風險管理機制的過程中應考慮主體的風險偏好;②改進風險反應決策,增進識別風險與風險反應(在風險規避、風險降低、風險共享以及風險接受等方案中進行選擇)的精確性;③識別并管理多元化風險與企業內部交叉風險。企業面臨無數風險,影響組織的不同部門,企業風險管理促進對相互關聯的影響作出有效反應,對多元化風險作出綜合反應;④獲得健全的風險信息,促使管理層有效評估總的資本需求,改進資本配置。企業風險管理的上述潛在能力有助于管理層實現主體的業績與盈利目標,防止資源損失,有助于確保有效的報告并遵循法律與規則,避免損害主體聲譽及產生類似后果。總之,企業風險管理幫助主體實現既定目標,避免過程中的陷阱與意外事件。
企業風險管理受到了極大的贊揚,在理論的層次上它也許很完美,但很明顯,它的可操作性有限,它特別強調戰略的高度,這也特別要求一個由責任心和有能力的領導,畢竟人的行為,特別是高層管理者的行為是不可觀測的,作為經濟人,必然會考慮個人效用,從而使整個管理體系不能有效執行,任何一個環節的失敗,都可能導致整個風險管理的失效,可以說戰略目標的要求既是這個框架的優勢,也是它的軟肋。同時,它的實施成本是很高的,中小企業實施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面對高昂的成本,大企業的操作也可能流于形式。
2 風險管理綜合框架對現代審計的意義
可以看到,風險管理綜合框架自出臺以后,風險導向審計的實施便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推廣,風險導向審計的重點是在評估審計風險后確定高風險的審計領域,并把有限的審計資源在高風險的審計領域和低風險的審計領域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同時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事務所的效益。然而,從它實際在“四大”(安達信因為安然事件而解體)事務所中的應用情況來看卻不是很理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風險導向審計的內在無法克服的缺陷。
安然公司破產案不僅撕破了安然的假面具,而且也揭開了安達信會計事務所的暗箱操作黑幕。隨著案情調查的不斷深入,安
達信公然違反公認會計原則,喪失起碼職業道德的惡行昭然若揭。安然事件爆發后,許多新聞報道的資料顯示,“四大”的審計質量令人擔憂。20世紀80年代末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倒閉案,迫使普華支付了1億多美元的賠償,才與蒙受巨額損失的投資者達成庭外和解;90年代加州奧然治縣破產案、巴林銀行理森舞弊案也把畢馬威、德勤、永道卷入了代價高昂的訴訟;最近發生的施樂公司、朗訊公司、山登公司等重大惡性案件,“四大”也都牽涉其中。人們在對“四大”的審計質量表示擔憂的同時,也對被“四大”廣泛采用的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模式提出了質疑。
(1)風險導向審計要求注冊會計師高度考慮戰略目標,強調行業關注,要求注冊會計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行業的特定知識,客戶的特定知識,從某種程度上說,要求注冊會計師成為一個全才,全才導致通才,對各方面都了解,但對行業的評價就沒有深度,那么有必要按行業分類嗎?這種專業化可以帶來審計質量的提高,形成規模效益,提高審計效率,但是專業化也會帶來壟斷,壟斷會造成腐敗,進而造成低質量。另外,要求注冊會計師有能力判斷企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和合理的經營計劃,這對內部高管都有困難,更何況外部審計人員。
(2)風險導向審計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必須建立功能強大的數據庫,以滿足注冊會計師了解企業的戰略、流程、風險評估、業績衡量和持續改進的需要,因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必然要求持續的、大量的培訓和再教育,這會巨大的增加成本,從而使規模小的事務所可能不堪重負,使小所面臨破產和被并購的危險,是否會引起新一輪的制度變遷的混亂呢?事務所考慮成本效益,是否會采取更簡化的審計策略,從而造成審計過程中的“偷懶”現象呢?
(3)在風險導向審計下,注冊會計師很容易把審計當成生意而不是職業,這將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注冊會計師缺少應有的職業判斷。審計判斷是注冊會計師工作的精髓,然而,一旦注冊會計師把審計當成生意,其審計判斷就會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考慮成本(風險)與收益的權衡。這里的成本既包括審計費用,又包括因民事訴訟而承擔的賠償責任。風險導向型審計的實質在于風險控制,而與審計相關的風險最終都體現為客戶的經營風險。也就是說,如果客戶不會出現經營失敗或其他重大事件,注冊會計師通常不會承擔風險,因此注冊會計師往往忽略了審計判斷。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民事訴訟及賠償制度尚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更容易使注冊會計師失去應有的職業判斷,這將嚴重影響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②注冊會計師缺乏應有的社會責任感。與醫生和律師不同(醫生只是對病人負責,律師只對當事人負責),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是面向社會公眾的,“社會公眾是注冊會計師的惟一委托人”。鑒證是注冊會計師的基本職能,注冊會計師通過對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審計,為社會提供鑒證服務,保證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并直接影響著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的正確性和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如果注冊會計師提供了不實的審計報告,將會造成決策的失誤和資源使用的低效甚至無效,給公眾帶來的損失將是慘重的。因而,注冊會計師應該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但是,一旦注冊會計師考慮的只是生意,這種社會責任感將會淡化甚至消失,這將是整個社會的不幸。③注冊會計師缺乏誠信。誠信原則大致包括誠實、信譽、正直等與道德標準有關的一些內容。在市場經濟下,市場的各參與方都是理性的經濟人,有著各自的利益動機和利益追求。在市場中,尤其是資本市場,充滿著機會和誘惑。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有的人會用道德約束自己,而有的人會經受不起利益的誘惑而置道德于不顧。如果市場參與者不講道德,那么,再完美的制度安排、再嚴厲的制裁措施也是沒有作用的。資本市場的參與者,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投資銀行、證券經紀公司、投資基金,或是律師與會計事務所等,除了必須達到必需的專業標準外,還必須在道德操守上做到誠信。離開了誠信二字,市場經濟也就談不上效率與公平。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綜合框架的出臺,既給我們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了指南,也帶來了挑戰,它有技術性和非技術性的因素,我們要積極主動的應對。
安全生產培訓是以達到安全生產為目的而進行的職業教育和訓練,是提高勞動者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搞好企業安全生產的基礎和前提,更是企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安全生產培訓機構作為安全生產培訓的主體,主要任務就是抓好從業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增強從業人員防范與處理安全生產事故的能力,促進地方的安全生產向可控性目標邁進。
隨著國家安全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安全培訓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安全培訓機構在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工作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安全培訓機構的管理工作也不斷得到了加強和完善,正向著信息化、規范化的方面發展。
但是各地安全培訓機構現實所面臨的困難和自身存在的問題卻也是不容忽視的。首先是政府重視不夠,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監督管理機制還不健全;其次是企業關系擺不正,責任不落實,培訓投入不足,這都給安全培訓機構工作的全面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培訓機構自身也存在著管理不規范,教學理念陳舊,師資隊伍素質不高,培訓文秘雜燴網方式單一等均多問題。重形式、輕內容;重培訓、輕考試;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管理模式,使得安全培訓機構管理的基本任務并沒有得到有效地完成。
作為安全生產培訓機構,如何提高安全培訓的教育質量,加強安全培訓的綜合管理,還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多下功夫:
一、更新培訓觀念,創新安全培訓方式、方法
安全培訓的對象是進入社會的成年人,所以安全生產培訓同其他形式的職業培訓和教育相比較,更有著專業性、強制性、科學性、成人性、多元性、實踐性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就需要我們培訓機構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更新培訓觀念,開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提高人的素質為目的的安全培訓,要樹立培訓是生產力,培訓是提高企業核心力的觀念,切實推進和開展各項安全培訓工作。
具有競爭力的安全培訓機構,更是要有以保障勞動者安全健康作為最高價值觀,確立以學員為主體、以知識能力提高為目標、以市場需要為主導、提高教學質www.量達到學員基本滿意為標準的辦學宗旨,創新安全培訓方式、方法。針對非煤礦山、?;贰熁ū竦雀呶P袠I經營生產單位,一般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及安管人員,以及特種作業人員所從事不同行業的特點,深入細致地做好調研、分析、設計工作,堅持專業技能培訓與安全思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堅持目前需求與長遠需求相結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在培訓方式方法上也要改變傳統的你教我學的教學模式,多實行參與式、研討式、案例式、提問式、答題式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受訓學員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最佳的培訓效果。
二、提高培訓機構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支好的管理人員隊伍是做好安全培訓管理工作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保證。無論是安全培訓機構負責人還是普通管理人員都應該注重自身的學習和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新時勢下安全培訓工作的需要,所以對培訓機構的管理人員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
1、政治思想要求
安全培訓管理工作的政策性很強,這就要求我們安全培訓機構管理人員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堅定正確的思想路線,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安全培訓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要求。每一位培訓機構的管理人員對培訓工作都應該充滿熱情,堅持原則,盡職盡責,與時俱進。
2、基礎知識要求
安全培訓管理又是一門技術性比較強的管理學科,過硬的業務能力是安全培訓機構管理人員應該具有的必備素質。當前,很多培訓機構的管理人員都是“半路出家”,大都沒做過安全培訓管理工作,因此必須不斷地加強學習。在學習法律法規、管理學、教育學、財務管理、信息技術等基礎知識的同時,安全培訓管理知識、有關安全知識及安全文化知識等專業知識更是要長期堅持學習。
3、業務能力要求
作為安全培訓機構的管理人員,要有制定培訓規劃和計劃的能力,要有開發培訓項目的才能,要有進行本文來源:文秘站 //需求分析、課程設計、項目實施和評價評估的才能。這就要求我們培訓機構管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積累和創新,組織建立科學的培訓課程體系,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才能夠適應客觀環境變化和滿足新時期下安全培訓工作的需求。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多數安全培訓機構的教師隊伍目前都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教師責任心不強、兼職偏多、年齡偏大,專業能力不強等實際問題。培訓機構也是在多渠道尋找符合條件的優秀教師,包括到人才市場招聘,或者選拔人員參加省局舉辦的教師資質培訓班。最重要的則是要花大氣力做好現有師資的在職培訓工作,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目前,具有終身教育性質的高層次師資培訓將比學歷教育具有更為重要的地位。因此,各地安全培訓機構要盡快完善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體系,滿足在職教師對專業知識、技術知識、專業技能、技巧的更新要求和職業技術教育能力、素質的再提高教育。
要貫徹以在職進修為主、以自學為主的原則和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對教師要進行轉換專業的培訓,以解決教師總體缺乏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對學歷不合格的教師應做到文化水平的提高與專業技術培訓雙管齊下,同步前進,實現學歷上(大學本科)、專業結構上一次性合格。
四、建立安全培訓制度,完善安全培訓機制
每一級安全培訓機構都應該根據國家安全培訓相關法規制定出完善的安全培訓制度,推進依法培訓。堅持“統一規劃、歸口管理、分級實施、教 考分離”的原則,建立健全培訓機構的教學管理、教務管理、檔案管理、學員工作管理、后勤服務管理等各項制度。在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嚴格監督檢查,落實培訓責任。加強基礎建設,完善培訓機構的織機制、激勵機制、競爭機制。
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證培訓計劃的有效實施,合理的機制才能保證培訓資源的最大利用,促進培訓的規范化。
供應鏈中的綜合物流管理的系統法子久長以來1直請求在1種進程環境中實現各個商務功能的統1。1個企業投人、出產以及產出的管理傳統上體現在采購、運作以及配送各個功能上。跟著供應鏈管理理論以及實踐的發展,咱們假定這些商業功能現在必需以及組織在供應鏈中的投人與產出相互制約、抉擇。因而,這類綜合、統1對于供應鏈管理是致關首要的(引自Schary一九九九),其專業特性樹立在下列原則的基礎上:
l、為創造附加值而存在的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合作是通過瓜葛
協約達成的(引自Macneil 九八0),而且一般為互相依賴的結構性供應者瓜葛所致使的結果,這類瓜葛使各個組織為到達商業的發展而提出共同的目標、付出共同的努力(引自Fungl 九九九)。
二、發展精干型組織結構以便在供應鏈中實現高效的商業運作進程(引自Elfrm一九九一)。
三、著重于終究消費者,把供應鏈看做1個單獨的實體(Houlihan一九八五)。終究用戶所請求的質量特征的總體性在有競爭力的客戶服務中是1個首要的抉擇因素。相應的,采購、運作以及配送等功能擁有了更廣義的內容,在這里,各種有關結構性供應者瓜葛、精干商業組織以及有競爭力的客戶服務等問題的信息性決策、運作性決策以及戰略性決策患上以作出。
這類現在被稱為供應鏈管理的綜合總體與供應鏈中的綜合物流是同義的(引自c/f Cooper and Pagh,一九九七)。表略
現在,在先進的企業中,綜合物流管理的功能規模愈來愈廣泛,咱們在這里提出1個改良綜合物流有效的法子。
表4:改良綜合物流的法子綱領 略
供應鏈管理法子著重于終究產品以及癥結組成部份,也包含總本錢評估內、外供應鏈成員所帶來的產品以及進程本錢也包含在內。
結論
物質管理以及物流毫無疑難已經經進入了1個新時期。負責傳統的采購、運作以及配送的經理人員必需從新認識他們在供應鏈管理結構中的作用。供應鏈中的綜合物流管理需要來自上游以及下游各方面合作者的努力來實現減少本錢、改良質量以及快速反映的共同目標。在各個組織之間并不是沒有沖突,所以在各個供應鏈合作火伴之間需要達成共鳴以及欲望,使他們能夠為了提高所有成員的競爭力的長時間利益作出短時間調劑。致力于提高自己綜合物流運作水平的組織必需對于現存的物質管理政策以及實務作出能夠反映新思想的調劑。這類調劑是在1種相互支撐的、信任的文化氛圍中進行,必需反應1種相互學習的態度、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實現職員個人負責。
企業的競爭力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由企業的管理競爭力所決定的。企業管理競爭力的大小是與其經濟的發展情況緊密相關的,我國整體的企業管理競爭力也是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關的。所以如果一個企業想要最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就應該大力提升企業的管理競爭力,并對其進行綜合的評價。
一、企業管理競爭力綜合評價體系
想要對企業的管理競爭力做出準確有效的評價,必須要建立非常行之有效且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而企業的管理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創新管理實力、經營管理實力和企業形象實力等等。所以在建立綜合評價體系的時候要注重系統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等原則。
二、企業管理競爭力綜合評價方法
對企業管理競爭力的評價方法是要對其中多個影響因素進行綜合的處理。想要知道一個企業在一段時間以內的管理競爭力系數是多少,就要建立函數的方法來進行評價,通過計算之后得出指標值。評價值要在0~1之間,數值越大,就表明企業的管理競爭力越強。
三、企業管理競爭力綜合評價體系的分析
(一)企業管理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如果想要提高企業管理競爭力就必須了解影響企業管理競爭力的因素:
1.從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上看,企業發展的根本是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企業想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競爭力,就要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充分的管理,才能讓企業的發展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所以在企業進行經營水平的提升具體工作時,要以企業的財務管理為核心,順應市場的發展潮流,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辦法,保證企業在保證產品質量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節約成本的支出,從而減少企業的資源浪費。還可以建立統計信息和會計信息的電算化管理制度,用信息的發展來促進企業的管理水平,讓企業的管理更加科學化、合理化。通過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切實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2.在企業的形象實力上看,擁有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也對提升企業的管理競爭力十分重要。企業的形象管理是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形象為主,來建立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和內外在素質的。所以如果企業在產品形象管理和員工形象管理上多下功夫,就會給外界一個更加優質的企業形象,那么企業就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和客戶,更能有效地提升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會使企業的管理競爭力得到全面性的發展和提升。
3.在企業的管理創新上看。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和核心,所以企業通過進行管理手段的創新有利于企業更加適應市場的發展潮流?,F在市場的發展趨勢日新月異,所以企業在經營的時候如果可以對其生產的產品進行不斷創新,就會更加適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如果企業在經營理念上進行創新,就會讓企業內部更加充滿活力,讓企業更符合現代企業朝氣蓬勃的發展趨勢。以上三種因素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管理競爭力,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合理分析就會讓企業管理競爭力體系更加完善。
(二)企業管理競爭力評價要堅持的原則
一個企業想要建立其管理競爭力的綜合評價體系,就要根據很多原則進行構建。只有在原則上十分嚴謹,才能夠更加符合企業的發展趨勢,提升其綜合競爭力。所以在構建企業管理競爭力綜合評價體系的時候,要堅持系統性、可行性和科學性的原則。系統性是指構建體系的過程中要對評價體系的整體進行全面的分析,要對企業的內部與外部進行合理的協調與調配。在企業內部的調配中>!<,要讓企業中的每個管理環節進行整體的結合,在資源配置上要進行系統性的調配,不能在過程中出現某一環節漏掉的情況。在企業外部的調配中,要對外部資源進行系統性的整合,采取更多模式的融合方法才能夠構建出一個更加系統、更加合理的外部環境。科學性原則體現在企業在管理上要使用科學的理論進行指導,這樣才會讓企業的管理競爭力評價體系處于正確的方向發展,同時市場經營水平也會根據科學性的指導而逐漸增強。另外,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尚行栽瓌t就體現在企業的管理辦法一定要符合企業的發展方向,要在構建評價體系的時候針對企業的情況進行合理的制定,保證企業可以完成,從而達到評價體系的合理實行。
(三)企業管理競爭力指標的評估
企業管理競爭力評價體系的分析指標比較繁雜,所以要這些指標進行定時定期的評估,企業管理的競爭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指標。所以就可以通過數學計算的方式讓企業的管理者可以實時地對企業的管理競爭力進行監控。通過監控發現企業的管理出現問題的時候,企業管理者和相關部門就要對問題及時的解決,從而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管理競爭力。
四、我國企業管理競爭力的綜合分析
(一)我國企業管理競爭力能力觀分析
運用能力觀來進行我國企業管理競爭力的測量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反映企業實際狀況的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方法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優勢,所以在企業管理中把企業的管理競爭力當成是企業的一種發展能力,對企業發展的未來有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從企業的整體角度來分析可以將能力觀分為兩種能力:一是核心能力、二是動態能力。兩種能力進行緊密的聯系和配合才可以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企業的整體能力體現在核心能力上,如果企業的核心能力較強,就證明企業的管理競爭力非常強。核心能力主要是指一個企業在管理中的所有能力,還包括企業在運行過程中所有累積的經驗,這些能力通過企業產品、內部個體與企業組織等載體進行展示,企業的產品是讓企業更加面向市場的基本物質保證,所以對企業進行考驗的時候,企業產品形象質量就成為了重要的考核標準。內部個體是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運行的機構,這些機構必須要在企業運行中發揮其管理能力。企業組織是指在企業運行中的管理組織,對企業的事務進行嚴格的管理。想要對核心能力進行深刻的了解,就要對影響核心能力的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技能因素可以適應市場的發展就能夠切實地提高企業的技術發展水平。要求管理者在企業管理時掌握社會的發展需求,再對技能進行一些調整和完善,通過管理系統整體的協同和調配,更加科技化地提升企業的管理競爭力。企業的動態能力是指企業的知識水平,如果一個企業知識水平比較高,那么它的發展方向也會更加寬闊。所以企業要不斷進行知識的積累,豐富企業的知識集合,才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實力和自信。同時還要掌握比較具有時代特征的知識,保
證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更加與時俱進,才能在如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提升其競爭力,并且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我國企業管理競爭力外生論分析
對企業外部資源的管理調配工作可以利用外生論的角度進行分析。企業的競爭力來源大部分是通過外部資源的組織整合來實現的,競爭者和外部因素越來越成為企業管理者所注重的問題,在管理中只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實時的關注,才能夠制定出更加適合企業未來發展的合理管理措施。所以想要提升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就要盡力維護外部環境的安全穩定,企業的組織結構才能夠更加符合企業的發展特色。外生論分析方法有效地拓寬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讓企業有更多有利的條件來贏取經濟利益。只有企業禁得住外部環境的嚴格考驗才能讓企業有一個更好的平臺來展示自己,還能讓企業未來的發展有更多種的可能性。外生論的外部因素會影響企業生產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所以外部因素的影響力越大,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力也就越大。但是企業更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將作用力轉化為發展的動力,從而提高其管理競爭力。外生論的競爭者因素會讓企業的進行更全面的改進和發展。在競爭環境之中,企業要對外部環境充分的適應和尊重,在管理工作中進行協調發展、統籌兼顧等方法才能確保企業不被外部環境所淘汰。所以切實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組織能力,才能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走上全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企業管理競爭力的評價,可以了解到企業內部的管理情況,了解管理的成功之處和失誤之處,從而發揮其優勢,對劣勢進行改善,切實提高企業的管理競爭力,以優越的管理來推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從而實現企業的整體發展和進步。
摘 要: 本文探討了自來水行業信息化的現狀,討論了綜合信息系統的主要組成、指導思想、建設內容和系統功能以及在建設綜合信息系統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
關鍵詞: 自來水 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統
一、自來水企業信息化的現狀
我國城市供水企業從90年代初期就不同程度地開始致力于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在長期的探索、開發和應用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經驗,企業信息化的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數字供水”、建設信息社會等的出現,對自來水企業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以生產管理、管網管理、營業管理、無紙化辦公為主要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統,得到長期的應用實踐,已經成為城市供水企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與此同時國際供水企業的信息化大都采用以SCADA為基礎的數據系統,它很好地解決了設備實時運行狀態監測的數據采集、分析等支持功能;以ERP/EAM為核心,并與SCADA系統對接,對設備的運行、維護實施全面的在線實時管理;以GIS為輔助系統,與SCADA系統、ERP/EAM系統整合,形成實時在線的一體化數據管理平臺,全面提高城市自來水信息化水平。與之相比較,我國城市供水信息化建設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1.信息系統機制薄弱,體現在:生產的安全性低,對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差,資產利用率低,輸配和管理成本高。
2. 企業體制、機構和人才與信息化的建設要求不相適應,現代企業管理思想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甚至有一些城市供水企業的領導在理念上還沒有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信息化建設只完成了傳統的業務流程管理,還遠沒有實現信息化帶動企業現代化的目的;雖然建設了基礎數據庫、積累了大量數據,但是尚不注重數據的整理和挖掘。
4.缺少一個規范的自來水信息統一管理平臺(自來水企業信息門戶);一些子系統各自為政,信息的處理和流轉只局限于本部門,不能在整個公司進行很好的共享,信息孤島現象嚴重。
二、自來水信息化的實際意義
自來水企業的業務性質與一般的企事業單位有很大的不同,它面對著千家萬戶的服務需求,管理著全市范圍內縱橫交錯的地下管網和大量設備。因此,所研制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必須要為安全穩定供水的嚴格要求服務,必須要為做好用戶服務這個工作宗旨提供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這就要求自來水企業必須以整體信息化為出發點,將企業運營相關的所有數據進行集中管理,在此基礎上針對自來水運營模型的要求,統一規劃,構建生產調度、管網運行、營業收費、用戶服務等專業應用系統,形成自來水綜合管理信息平臺。
此外,自來水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也是響應國家確立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信息化推動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思想。自來水信息化不僅適應城市信息化迅速發展的需要,而且對自來水企業的企業現代化建設和管理工作來說至關重要,充分體現了自來水企業“數字供水”的服務理念和管理水平。
三、自來水信息化系統的組成
按業務內容、業務性質和服務對象的不同,自來水企業目前的業務模式,可以分下面幾個部分:客戶服務中心系統(包括業務咨詢、信息查詢、業務申報受理、業務投訴受理、用戶服務熱線等);營業收費管理信息系統(包括抄表、收費、與銀行間代收自來水費數據處理);GIS系統(自來水管網運行管理、維護等);ERP系統 (包括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料供應管理、工程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經營計劃等);SCADA(包括自來水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及供水調度等);企業門戶網站(展現公司形象、提供用水常識、安全知識等)。
自來水企業信息系統建設內容之間的邏輯層次關系見圖1。在這個關系圖中業務應用系統和輔助支持與決策系統統一運行在公共信息平臺上;業務應用系統與輔助支持與決策系統數據通過中心數據庫平臺實現雙向互通;業務應用系統中只有客戶服務中心系統和營業收費管理系統直接面對用戶,GIS、SCADA和GPS系統是公司內部生產運行系統,主管部門和外部相關機構只與業務發展管理系統聯系。
四、自來水信息系統建設指導思想
建設高水平的自來水行業管理信息系統,需要從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和資源條件出發,調動企業內外多方的力量,運用行業內領先的現代化科技手段和信息網絡技術,對企業的整個運營系統進行完善和更新,形成適應企業發展變革和社會服務需求的先進的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系統對業務的整合,實現業務流程的優化和業務創新,以信息技術再造企業管理,促進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市場響應能力,提高社會滿意度,實現自來水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信息化建設原則
自來水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應遵守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先易后難原則;統一標準、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系統開放原則;技術先進、可靠、實用原則;“以人為本“的服務體系;信息安全原則。
1. 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堅持標準。總體規劃是信息化建設的前提。自來水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前要制定建設規劃,統一規范標準,以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為導向,做到結合實際、重點帶動、分步推進、按標準進行建設,讓信息建設與管理建設同步進行。
2. 系統設計要先進、可靠、實用。要利用成熟可靠的公用網絡,根據自來水企業各個分支機構分散在整個城市的特點,采用方便、安全、可靠的VPN虛擬局域網,保證數據的實時準確傳輸。整個系統的規劃要站在一個高的起點,信息產業幾乎每年都要更新換代,所以做系統規劃的時候在充分考慮技術成熟性的同時必須采用國際標準的計算機軟硬件和信息網絡技術開發系統,確保系統的先進性。
3. 系統運行的開放性。系統必須十分注意開放性,選用符合國際標準的硬件設備和軟件操作平臺,便于開發、使用、維護、管理和系統升級的支持;應用軟件設計開發也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相關系統中留有相應的軟件接口,使各類數據資源得到很好的共享。在實用性方面,隨著人們管理意識的提高,計算機的應用更加追求實用效果,要完成人工作業,還要完成很多過去人們想做而無法做到的工作。
4. 建設“以人為本”的服務體系。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要實現內部業務流程自動化,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提升服務素質,最終提高社會滿意度;因而便民利民應是信息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原則,必須保證系統簡單易學,建立企業與用戶溝通的友好界面,建立用戶自我服務系統。
5. 系統的安全性。在地球村時代,安全性是整個系統最重要的部分,建立信息化系統的安全機制,制定規章制度,防數據泄密、丟失,防病毒和黑客的惡意攻擊。
(二)自來水信息化建設總體目標
1. 建立統一的企業信息平臺。企業信息平臺建成一個B/S結構的Intranet訪問平臺,即企業信息門戶。完全基于三層結構Web 應用技術,使企業內部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普通員工都可以通過各自的權限在瀏覽器上共享、分析、處理和應用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實現生產自動化、運營智能化、管理決策科學化、信息資源化和運作網絡化。
2. 建成核心數據交換中心。通過對各個業務環節信息數據的實時全面采集和發送,實現企業運營信息的集中存儲,形成一個信息共享體。以完善的信息流和信息共享機制帶動整個業務流程運作的順暢,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決策管理系統對各個業務環節的監控和指揮,并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數據挖掘,實現宏觀決策和計劃指導,同時建立信息中心實施對數據交換中心及整個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維護、升級等相關職能,并進一步健全信息管理機制,形成法規、標準規范和安全體系框架。
3. 根據實際情況分步重點建成急需的應用系統。這包括營業收費管理系統、GIS系統、SCADA系統、客戶服務中心、ERP系統、OA等。
4. 通過企業信息系統與產業鏈上其它信息系統的互連和信息共享,實現企業經營的社會化和系統增值,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向飛躍。
五、自來水信息化建設內容及各個子系統功能
自來水信息系統建設是以提高業務的效率和質量為目標,內容包括多個面向具體應用的應用系統以及支撐應用系統的公共信息平臺。
(一)系統體系構建
自來水企業信息系統體系應根據自來水企業目前計算機應用體系結構和狀況,考慮以下方面:
①適應自來水企業目前的應用背景和現狀;②保持與IT新技術的同步發展;③建立基于Internet技術的主流的VPN形式的信息網絡。
該系統體系結構比較適合自來水企業的應用要求。它以數據庫為核心,在企業內部網上(Intranet)將資金流、物質流、信息流統一共享;在企業外部網上(Internet)與政府、銀行、用戶相關聯,適應社會信息化要求。
(二)統一公共信息平臺
建立統一的企業信息平臺,重點是建立基礎設施平臺,搭建全公司的VPN虛擬局域網絡,建立起數據共享機制,數據安全、訪問控制機制,各類客戶端信息訪問機制等。提供一個統一的數據環境,利用計算機的三層結構技術,實現自來水企業集成平臺與現有各類計算機系統的無縫集成及平滑過度,以及今后新增系統的數據集成。
(三)營業收費管理系統
營業收費管理系統幾乎覆蓋了直接面對用戶的所有業務,包括抄表、收費、與銀行間水費代收數據處理等。
營業收費管理系統是自來水企業整個信息化系統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自來水用戶基本數據庫的主要數據來源,是城市的基礎性公益性大型數據庫的一個組成部分。系統不反完成營業收費的管理工作,系統的數據將直接共享應用于城市自來水規劃、城市輸配自來水管網數學模型、城市GIS系統以及自來水企業各有關管理部門和各有關上級領導決策部門。
(四)客戶服務中心系統
客戶服務中心是自來水企業與用戶和社會各界的直接面對面窗口,也是信息化工程中的關鍵部分。這部分的好壞直接影響公司形象和社會穩定??蛻舴罩行囊杂脩艋拘畔祿鞛榛A對每一個自來水用戶建立一組檔案,記錄著用戶開戶之日起到現在的所有的情況,使自來水企業對自己的服務對象有一個非常清楚全面的了解,是自來水企業搞好對外服務的基礎工作。此系統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用戶報裝管理系統、自來水表管理系統和熱線服務管理系統。
(五)ERP系統
ERP系統包括自來水企業的辦公自動化、人力資源管理、倉庫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物流后勤管理、自來水表管理等。這些系統良好運行,為自來水企業規范化管理提供良好的條件,并為領導層提供及時、準確的經營信息和輔助決策信息。
(六)生產運行管理系統
生產運行管理系統主要由GIS、SCADA、GPS等構成。這是以實時動態管理系統為主,包括自來水企業的主營產品—自來水的整個生產處理過程和把產品通過管網系統送到千家萬戶的整個傳輸過程。這一部分以基本生產信息數據庫為基礎對自來水輸配過程進行控制。基本生產信息的數據一方面用于生產運行,另一方面和基本用戶數據一起作為管網建模和GIS兩個系統的主要基礎數據來源。通過管網模型和GIS系統的分析處理,得出的結果可以科學地指導整個生產過程的控制和合理的管網運行,以及對管網的建設和規劃提供寶貴的數據。
六、自來水信息系統建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自來水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是在新的信息技術支持下成長起來的新型管理系統,過去的計算機應用程序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自來水企業的“信息孤島”現象非常明顯。在信息技術相對成熟的,新的管理系統體現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管理思想和信息技術融為一體,因此老的管理模式和機構設置必須適應新的信息化系統。在這個互融過程中,建設自來水綜合管理信息系統體現出的幾個問題是系統是否成功的關鍵。
(一)領導重視,企業“一把手”親自抓,是信息系統建設成功的保證
首先,最高領導一定要親自掛帥,實施“一把手”工程。因為信息系統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符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管理手段;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企業管理方式的變化和業務流程的重組;信息公開和規范化管理所導致的管理人員的權限變化。因此從實質上來講這是一個管理系統而不是一個單純的計算機系統。整個系統實際應用都是要體現領導建立在現代化信息平臺基礎之上管理思想的,所以企業“一把手”和其他主要領導不親自抓是搞不好自來水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的。
(二)注重“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戰略
搞好總體規劃和可行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戰略。信息系統建設要從全局的觀念出發組建系統,制定總體規劃和分步實施計劃。規劃重點考慮企業全面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編制系統功能目標。確定部門信息處理應用要求和公司全面管理需要之間的合理配合,根據系統要求和市場技術經濟條件,合理配置系統軟件、硬件和網絡的能力并留有發展余地。
(三)系統建設符合可持續性發展要求
系統建設的可持續性關鍵是應用程序可以持續使用。這要求應用程序要易于理解、擴充和改動,并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升級的平臺上。對此,在開發階段就應該按照軟件工程的標準,深入分析,合理地做出安排,使系統具有良好的結構。
(四)編碼技術標準化和管理業務規范化
自來水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涉及到大量的信息編碼標準化工作,這既是提高應用水平,信息共享的需要,也是滿足今后擴展的前提。重視基礎數據開發,實施信息挖潛,是項目成功的保證。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大量時間花費在整理、改進、補充完善傳統業務的規范作業制度,形成一套規范的基礎數據,達到編碼技術標準化和管理業務規范化。
(五)注重人才的培養及梯隊的建設
加大培訓力度,實施以人為本是自來水企業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的保證。公司內部必須要建立自己的系統維護力量,這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否則難以完成系統的日常運行。系統維護應當能夠完成系統硬件、軟件和網絡平臺的日常維護,處理一般的系統故障、系統參數設置、數據庫的維護和備份、用戶權限分配、在應用層面上對軟件功能和界面的調整修改等。同時,還要求企業員工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型管理工具,而且這也是一個企業走向現代化和成熟的標志之一。各類操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相應工作崗位的系統模塊的應用,力求操作的快速和數據錄入的準確,減少甚至杜絕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差錯。
七、結束語
自來水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是自來水企業信息化的完整解決方案。系統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充實和完善的系統工程。隨著管理體制的變化,在系統建設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信息化工作是在科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指導下實施的。同時,信息化工作是公司內部各個部門分工合作,相互協調的過程。
摘 要 在闡明智能化建筑基本問題的基礎上,從戰略的高度提出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分布化、綜合化和動態化的觀點;在分析智能大廈的實施基礎上,提出工程設計的實現需要前期仿真的觀點。
關鍵詞 分布式系統 綜合化 動態化 前期仿真
1?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問題實質上是信息、資源和任務的綜合共享與全局一體化的綜合管理。它實現的核心是系統集成,也就是說通過系統集成實現綜合共享,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達到多快、好省和高效的目的[1]。然而,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日益發展和受人們對經濟日益國際化趨勢的認同,智能建筑必將呈現出新的態勢,這種態勢體現在進行系統集成的同時,考慮建筑物的異構性、分布性、動態性和碎片性等因素的影響下[2],應充分體現系統的分布化、綜合化、動態化和智能化[3],這是建筑智能化進程中一個必須重視的戰略性問題。另外,任何工程對方案的考核是至關重要的,就智能大廈而言,對方案的考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所以對設計方案的前期仿真很有必要。
2?一體集成的分布化
智能大廈的系統一體化集成實質上是建立在系統集成、功能集成、網絡集成和軟件界面集成的多種集成的基礎上的一門高新技術。智能一體化集成化的本質是計算機網絡的管理。傳統的集成式網絡管理系統難以適應網絡規模日益擴大、網絡元素日益復雜的樓宇智能化要求,需要引入分布式管理方法。
分布式管理就是將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分布于多個管理實體,以便有效、及時地對網絡資源進行監視、約束和控制,提高響應效率和擴展功能,更好地實現網絡管理目標。一個實際的網絡系統,可以根據管理的需要,按照地域、功能子系統、網絡等定義相對獨立的管理域并選定其管理者;各管理域通過管理者的交互實現全局管理目標。管理者之間的交互有兩種結構:層次的和全分布的。層次結構是通過上層管理者與下層管理者的交互來完成各管理域的管理者之間的協調。全分布式結構是一種對等結構,采用該方式的管理者之間能直接對等通信。一個實際的應用系統,管理的分布化的過程就是將管理應用功能由集中式客戶機/服務器(Client/Server)模式轉移到分布式計算平臺的過程[4]。分布式計算平臺的目標是實現跨平臺資源的透明互操作和協同計算。
當前支持分布式計算主要有兩類環境:基于過程的分布式計算和面向對象的分布式計算。目前的主流是后一類。如基于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對象請求體系結構)和Java的計算,它們采用面向對象的技術,提供對象式的應用編程接口,主要是針對重用和異構環境下的操作問題,這對相對龐大和復雜的智能大廈系統是非常適用的,目前CORBA技術已引起業界的關注和重視[5]。CORBA是一個開放式跨平臺的、語言獨立的分布式標準,它引入的概念屏蔽了下層的網絡傳輸,利用面向對象概念,實現分布式應用軟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擴展性,既大大簡化了分布式應用系統的開發和維護,又便于異構環境下的集成,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優點。目前遵從CORBA規范的產品主要有Inprise公司的VisiBroker,IONA公司的Orbix,Digital公司的ObjectBroker,IBM公司的Component Broker等,將基于面向對象的分布式計算技術引入智能建筑是順應技術潮流的,同時它應是甲乙類智能建筑的技術要求[1]。
另外,分布式管理系統更容易實現大廈的智能化,不僅能實現管理的并行性和分布性,而且具有對管理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多目標、多因素、多階段、多層次的協調,實現管理系統的整體協調和全局優化。
3?一體集成的綜合化
網絡是建筑物智能化的基礎,系統一體化是以網絡為支撐的,網絡信息來源于不同實體,隨著智能建筑的不斷深化,被管理的對象趨于復雜化,復雜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對象趨于復雜化,復雜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數量、對象的種類、組織的異構性、物理分布、參與組織的單元的數量、服務綜合的程度等,這時,由傳統的相對單一的網絡管理擴展為基于分布化的網絡綜合管理是環境的必然要求。
環境是系統存在、變化、發展的外部條件;系統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進行信息、能量或物質的交換。
綜合管理是指確保系統的所有資源根據其目的而有效運營的所 有手段,它是系統與環境相統一的產物。有關綜合管理的平臺也在不斷涌現和改進,如基于事件(event)的驅動輪詢方案,基于CORBA平臺的方案。
4?一體集成的動態性
事物的發展是m相對穩定的,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隨著環境的需要仍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智能建筑系統一體化集成的動態性是基于分布式的管理系統,也只有分布式的管理系統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動態化。
動態化有兩個含義:其一是故障的檢測與動態重組恢復;其二是系統具有可擴展性。分布式系統具有故障診斷軟件包,采用互查技術來檢測系統發生故障的部位,并進行處理,動態地分配或重組系統,使系統工作于可靠狀態。分布式系統采用并行處理技術,可滿足智能大廈分階段建筑使用的要求,邊組織,邊開通,從而減少了一次性開通的難度和避免了一次性投資的方式。另外分布式系統的硬件和軟件都是模塊化的,模塊的連接嵌入比較方便,能夠很好地配合日益擴大的系統需求,便于提高和完善系統的性能,保障了系統的動態先進性。系統的動態化要求使用動態的管理策略,由于Java和CORBA的迅速發展,動態管理技術也在日趨成熟。
5?前期仿真
智能大廈的建設除了要達到預期的目標,即提供安全、舒適、快捷的優質服務,建立先進、科學的綜合管理機制,節省能源和降低成本,還要達到系統的優化配置以減少投資。這就需要在工程實施前對系統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功能進行考核,以便查漏補缺和修正。另外,因為智能大廈的網絡集成不同于研究試驗網,網絡系統可靠性、開放性等要素對大廈的智能化管理和提高運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對智能大廈的前期仿真就顯得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由美國的Cleve和Moler博士在1980年前后創立的、正在蓬勃發展的Matlab為系統的動態仿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6]。Matlab的家族成員之一的Simulink為系統的仿真更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綜合其它軟件的使用可以使該軟件在智能建筑的CAD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此軟件也能為其它軟件提供良好的接口,便于SynchroHome等智能化集成系統軟件的調用[2]。該軟件有兩個明顯的功能;連接與仿真。首先利用鼠標在模型窗口上畫出所需的系統模型。然后利用軟件提供的功能對系統直接進行仿真,在系統的任何節點上可以輸出波形,從而更好地監控系統的工作過程,并實時地對系統模型進行修改以達到預期目的。這種思想和方法適合于智能大廈一體化集成的仿真與分析,相信基于Simulink的仿真技術必將在智能建筑的CAD中打開一個嶄新的局面。
6?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隨著智能大廈進程的不斷加快和深化,隨著“數字城市”和“數字地球”研究的不斷深入[7],智能大廈系統集成的主要趨勢將是分布化、綜合化、動態化,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輔和承和互相促進的;同時由于智能大廈的建設是一種投資行為,對其進行前期仿真是十分必要性。
【關鍵詞】 綜合性醫院科研管理
隨著我國衛生事業改革進一步深入,醫療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各級醫療衛生單位越來越注重加強自身的內涵建設以增強醫院核心競爭力。面對這一變化,我們深感醫院的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這就要求重視科研在醫院各項工作中的作用與地位,然而大型綜合性醫院的醫務人員每天不僅要處理大量的醫療工作,還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這在客觀上使得從事科研工作的時間大為減少。因此,能否幫助醫務人員發揮其內在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克服外部不利因素的影響,就成為科研管理工作中一個重要問題。我們在工作實踐中發現,建立適合院情的科研激勵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1]。 1 激勵機制的涵義
建立激勵機制的實質就是管理者通過制定政策或采取某種方法對所期望的目標進行激發和鼓勵,使醫務人員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最終目的就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克服困難,達到預期目標。
2 激勵機制在科研管理中的必要性
激勵是促進醫務人員自身發展的需要。激勵是通過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而調動積極性的過程。醫護人員知識水平和基本素質較高,事業心和成就感較強,對于他們工作和學術上取得的成績,適時給予物質或精神的激勵,可以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和積極性,使他們學有所成。同時還應看到,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研過程對醫務人員的才能要求越來越高,科研管理人員必須適時實施激勵行為,以充分發揮醫務人員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使他們在事業上蒸蒸日上。
激勵也是實現醫院科技目標的重要手段。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興院成為醫院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如何將醫院的科技發展戰略落到實處,這就需要科研管理者研究激勵的心理活動過程,想辦法激發動機,強化動機,運用動機的機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把醫院目標變成每個職工的個人目標,把集體利益與個人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廣大科技人員為實現醫院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2]。
3 醫院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措施
3.1 激勵措施的制定 激勵作為一種管理行為,其制定有具體的過程,首先是要進行調查,做到有的放矢??蒲泄芾砉ぷ鞯膶ο笾饕强萍既藛T,而他們的情況各異,其需求也是各不相同,因此,在管理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他們需求的內容,需求的強度與結構等;其次是總結分析,主要針對需求分析激勵的范圍、力度;再者就是制定措施,制訂獎勵辦法。這要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考慮。在物質激勵方面,對承擔課題者實行津貼,對專著、論文、專利、科研成果給予獎勵,對科技開發、新藥臨床試驗等科技活動實行獎勵和提成。在精神激勵方面要注重營造濃厚的科技文化氛圍。這樣一來,所制定的機制就比較合理,且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從而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3]。
3.2 設立專項科研基金 醫院從多種途徑為科研事業爭取資金,除課題本身的專項資金外,醫院每年按衛生預算差額的3%撥款;將科技合作、技術轉讓等純收入的7%及企業社團或個人捐助都投入科研基金,以保證資金的來源。例如在今年抗擊非典的斗爭中,霍英東先生捐獻給我院800萬元人民幣,我們就將其全部投入到科研基金中去[4]。
3.3 落實激勵措施制定以上措施之后,醫院以文件的形式下發到全院,除了日常工作中按制度進行獎勵外,醫院每年召開表彰大會,大張旗鼓地表彰優秀科技人員,還通過光榮榜、宣傳欄、院報等形式,對在科技工作中有貢獻的有功之臣進行表彰,營造一種科技興院的良好氛圍,使科技人員受到鼓舞。
4 實施激勵措施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激勵機制的引入和應用,推動了醫院科技的發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但在激勵的具體運用實施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4.1 要注意實事求是 激勵要把握正確的導向作用,應體現實事求是,按勞分配的原則,獎勵為醫院做出貢獻的人,重成績、重貢獻,以扎扎實實的成績作為獎勵的依據,這樣才能提高獎勵的效果。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的公平理論認為:人都有一種追求公平的心理要求,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會把自己對工作的付出與所得的報酬,同他人的付出與報酬進行比較,管理者在制定激勵措施時,應充分考慮到,科技人員在衡量自己“投入”和“報酬”的相對值。這里實際存在著攀比心理。如果彼此的“投入”差別很大,而管理者卻給予相同的物質待遇,就會失去激勵作用。
4.2 要注意物質與精神激勵相結合 人們在生活工作中,不僅追求物質生活豐富,而且追求精神生活豐富、充實。因此,要增強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既要運用好物質激勵,又要注意精神激勵,他們是激勵因素的兩個不同的方面??萍既藛T的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質比較高,它們的事業心、榮譽感等精神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會勝過物質需要。因此,醫院管理者應該善于把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緊密地結合起來。
4.3 實施激勵措施要及時、適度 對取得成績的科技人員 實施激勵要注意時效性,以使他們及時得到鼓勵和鞭策。要激發情感,把激勵的著眼點放在激發人的上進心、調動積極性上來。
適宜的激勵措施能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主動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來。激勵、激發了廣大科技人員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變壓力為動力,自覺主動地投入到科技活動中來,提高了自身的素質,創建了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推動了醫院的科技進步,奠定了醫院科技發展的基礎。
摘要:隨著結構化布線工程的普及和布線靈活性的不斷提高,用戶變更網絡連接或跳接的頻率也在提高,而布線系統是影響網絡故障的重要原因,如何能通過有效的辦法實現網絡布線的實時管理,使網管人員有一個清晰的網絡維護工作界面呢?這就需要有布線管理。
關鍵詞:綜合布線 智能 實時管理
今天,智能建筑的寫字樓、大廈、大學校園、政府部門甚至住宅小區中的絕大多數語音、數據、圖像的傳輸,在其物理層結構上都是基于結構化布線系統的基礎架構上。我們知道,在ISO/OSI協議中,物理層是網絡系統的基礎,所有網絡通訊依靠物理層的線纜來將語音、數據傳到目的地。
隨著結構化布線工程的普及和布線靈活性的不斷提高,用戶變更網絡連接或跳接的頻率也在提高,而布線系統是影響網絡故障的重要原因,椐調查60~70%的網絡故障是由于跳線的不明確,導致整個網絡的不可靠或癱瘓,網管人員已不可能再根據工程竣工圖或網絡拓撲圖來進行網絡維護工作。那么,如何能通過有效的辦法實現網絡布線的實時管理,使網管人員有一個清晰的網絡維護工作界面呢?這就需要有布線管理。物理層布線管理能實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監視布線的連接狀態和設備的物理位置,同時有任何更改的時候,能準確的更新布線文檔數據。這樣做的好處是連續提供可靠、安全的連接,防止任何無計劃的、無授權的更改,降低整個網絡系統的事故時間、運行和維護費用,最終能有效的管理整個網絡資源,提高布線管理效率。
二、構化布線目前設計的現狀和管理方式
目前,結構化布線設計一般采用國際標準的結構化布線系統,將語音、數據的配線統一在一套布線系統中。系統設計一般按六個子系統進行設計:
1. 工作區子系統:由終端設備連接到信息插座的連接線纜(3m左右)所組成。
2. 水平配線子系統:各樓層弱電井兼作樓層設備間,由設備間至工作區信息插座采用6類4對8芯UTP雙絞線,配線電纜長度不超過90米。
3. 垂直干線子系統:傳輸數據的垂直干線采用6芯多模光纖,并采用6類4對8芯UTP雙絞線作為備份;傳輸語音的垂直干線采用5類非屏蔽大對數銅纜。垂直干線沿弱電豎井橋架敷設。
4. 設備間子系統:各樓層弱電間作設備間,設置接入層網絡交換機、配線架等連接器件。
5. 管理子系統:計算機網絡中心、電話總機房,是整個大樓的網絡、電話交接中心。
6. 建筑群子系統:將建筑物中的線纜延伸到建筑物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設備和網絡設備上。
這樣設計思路簡潔,施工簡單,施工費用降低,充分適應通訊和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為今后辦公自動化打下堅實的線路基礎。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不僅僅滿足布線,施工等的方便,對維護、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引言所述,如今公司、辦公人員變化很快,如果還是到設備間去跳線,是非常麻煩的,所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能進行隨時的改變和調整,這對管理人員的要求會很嚴格。管理人員要清楚地知道工作區的點與配線架點之間的對應關系,并能及時的跳接。根據TIA/EIA-606標準即《商業建筑物電信基礎結構管理標準》的規定:傳輸機房、設備間、介質終端、雙絞線、光纖、接地線等都有明確的編號標準和方法。通常施工人員為保證線纜兩端的正確端接,會在線纜上貼上標簽。用戶可以通過每條線纜的唯一編碼,在配線架和面板插座上識別線纜。
目前,由于用戶每天都在使用布線系統,而且用戶通常自己負責布線系統的維護,因此一般標識使用簡單的字母和數字進行識別?,F在盡管許多制造商在生產面板插座時預印了“電話”、“電腦”、“傳真”等字樣,但大部分業主建議不要在面板插座上使用這些圖標。因為,首先這些標識信息不完全,達不到管理的目的;其次,布線基礎設施將不再具有通用性,隨時可能發生變更。到一段時間后,設備間跳線亂成一團,標簽脫落現象等很嚴重。
三、設計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綜合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系統是采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綜合布線的實時自動化和智能化管理。在計算機市場中,已經有多種網絡管理應用軟件來幫助網絡管理員來監視網絡的連接情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應用絕大多數都工作在網絡層,而非物理連接層,它只能告訴網絡管理員哪個邏輯鏈路斷了,哪個設備不能連接上了,但是不能告訴管理員物理錯誤的位置和問題發生的原因,到底是電纜斷了還是插頭脫落了。傳統的交換機端口到配線架端口的連接是通過跳線完成的??⒐r候的跳線一旦發生更改必須由人工改變圖紙加以記錄,以備今后查詢。配線架的端口僅代表著客戶端端口,這樣造成的一個問題是,管理難度高,跳線在今后改動中難以查詢所連接的端口;另一個問題是,交換機的端口由于改變需要經常插拔,容易導致昂貴的交換機設備的損壞。一個統一實時的物理層管理系統能夠準確、可靠、安全、提供端到端的實時監視和相應的文檔,是十分必要的。綜合布線智能實時管理能節約時間,使業務中斷達到最小,能有效利用有源設備,能精確完善的記錄文檔,能在修復故障時降低中斷時間,對有計劃的 MAC (Move 移動、Add 添加、Change 變更) 能迅速作出反應。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行政單位使用了網絡系統,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在單位中也多了一個部門--電腦部。傳統企業中的電腦部的職責也從文字處理、計算機維護轉入了網絡維護為主的新時代。在網絡維護中,除了對服務器系統、網絡設備的狀態監控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根據其他部門人員變更,提供網絡(包括電話等)連接支持,以及更改后的文檔管理。
隨著時代脈搏的加快,人員變動,乃至部門的變動都越來越頻繁,如何讓網絡變動跟上這日益加快的節奏,同時又要保持文檔的正確性?這個問題逐步顯現出來。傳統的由人為管理的主要手段的模式已難以承擔這項工作。例如,電腦部人員變動造成新的工作人員對網絡一無所知的情況也比比皆是。若將整個企業比作一個機器,那么,這時的網絡系統將是最薄弱了。即使是最有經驗的網絡技術人員,面對一個混沌的網絡也束手無策。服務器設備、網絡通訊設備的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的物理層的管理有沒有新的突破呢?回答是肯定的。
四、構化布線計算機管理系統組成
傳統的網絡連接有這樣幾個部分:交換機端口到配線架端口的連接、配線架端口到客戶端端口連接、客戶端端口到終端設備(電腦、電話機等)。一般情況下,配線架端口到客戶端端口的網絡連接已經在最初的安裝中完成,很難在今后改動。所以,交換機端口到配線架端口的跳線是我們機房管理的重點。
結構化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由兩部分組成:硬件和軟件。
系統的硬件部分:
·電子配線架:分超五類性能、六類性能和光纖配線架,在每個配線架端口上方具有內置傳感器,是24位實時接口的一部分,在實時布線中,端口傳感器和接口電纜連接器用于提供“實時”網絡連接信息。
·主掃描儀、副掃描儀:用于實時管理現有的基于RJ45的設備。
· 實時跳線:實時跳線設計一根第九條導線,這條導線的長度與跳線的長度相同,其每一端接有一個監視針腳,實時跳線在實時配線架端口傳感器和掃描儀相連接并提供電子觸點。
·實時鏈路電纜:在每一個電子配線架的背面都有一個扁平電纜接口,它是用來和掃描儀相連接的。
另可配一保安控制器:能使整個系統連接遠端的裝置,如門鎖、門開關、風扇等。保安控制器有密碼進入系統的安全機制,使整個實時布線系統從實際場所到控制平臺變的更安全。
系統的軟件部分:結構化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系統的軟件是一套典型的CLIENT/SERVICE系統,由服務器端和工作站端構成標準的體系。它的服務器端是構件在MICROSOFT SQL SERVER7.0基礎上的數據庫系統,對各項數據進行標準化的管理??蛻舳耸且话銥樽孕醒邪l的系統,承擔著數據庫系統與管理員之間的交互式地管理職責。
軟件系統對計算機的要求。服務器端最小要求為:PENTIUM II 400MHZ,128M RAM, 2G FREE SPACE;同時需要安裝WINDOWS WORKSTATION/SERVER 4.0 并安裝了SERVICE PACK 4以上的補?。籌NTERNET EXPLORE 5.0以上,以及MICROSOFT SQL SERVER 7.0,和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蛻舳说陌惭b需要配置為:PENTIUM II 300MHZ以上,64M RAM,500M FREE SPACE;并安裝了WINDOWS 95/98/NT WORKSTATION/2000操作系統。
五、結構化布線智能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
結構化布線智能管理系統能夠自動檢查和監視通信機房或者設備間內跳線面板和交叉連接的變化。設計時在標準機柜里設有電子配線架,還有它的硬件設備掃描儀,掃描網絡配線架端口狀態設備。安裝在機柜中的管理系統可以管理許多個端口,配線架上所有端口的移動、增加、改變在機房主機一目了然,網絡管理人員只需按動一個按鈕就可以得到狀態跟蹤報告記錄,并能輔助技術人員進行跳線管理。它的連接方式為:從交換機端口連接電子配線架(一)的端口,而客戶端的端口連接電子配線架(二)的端口。電子配線架(一)的端口代表著交換機上個各個端口,而電子配線架(二)上的端口則代表著各個客戶的端口。管理員需要做的就是將電子配線架(一)的端口和電子配線架(二)的端口如何實現連接,即實現了網絡資源的分配。這樣,當需要改變連接時,所有的改變都發生在配線架和配線架之間,減少了交換機的端口更改次數,同時也便于將各個廠商的交換機集中進行管。
目前,這類實時管理布線主要有:美國AVAYA公司的SYSTIMAX SCS的iPatch系統;Panduit泛達公司推出的PANVIEW綜合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系統;以色列RIT推出的PATCHVIEW綜合布線實時智能管理系統;ITRACS公司推出的iTRACS系統;美國Molex推出的實時布線系統;南京普天智能布線物理層網絡管理系統。
六、結構化布線智能管理系統的發展趨勢
布線系統與管理系統通過智能配線架有機的連接起來,使得網絡管理和布線系統管理同步,但目前該系統并未大面積推廣,其功能,技術并不盡人如意,一個大樓采用智能布線系統將比一般的布線貴50%左右。一般的業主、建設方不愿在此投資。而目前最先進的布線應是在智能布線管理的基礎上有自動跳線技術,它是智能布線的發展方向。目前,主要有美國DynaTrax系統。用戶只需移動鼠標,就可以進行布線的移動、增加、改變??稍诂F有的各種網絡上運行,并支持現在網絡將來的升級。
網絡技術是一項日新月異的技術,是一項飛速發展的技術。網絡技術中沒有完美的事物,只有更好的技術。電子配線架技術到現在也只有短短二年時間,在技術上、工藝上一定存在著漏洞和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掃描儀就牽涉到掃描速度,系統穩定性等因素。但是,一項技術只有被實踐,才會有改進和再發展的機會。網絡技術不是紙上談兵的技術,是實際工作的技術。希望電子配線架能成為網絡技術中一項成果,改進網絡管理人員的管理概念、管理效率和管理方法。
【論文關鍵詞】入庫 倉庫管理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定義入庫原則,尋求最優庫存(包括布局)方案作為控制手段,使倉庫管理實現物流流程的整合,達到總成本最低的目標。
倉儲,是指商品從生產地向消費地的轉移過程中,在一定地點、一定場所、一定時間的停滯,是產品生產、流通過程中因訂單前置或市場預測前置而使產品、物品暫時存放[1]。從某種意義上講,倉儲管理在物流中占據著核心的地位[2]。如果借用運籌學的觀點來描述倉儲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可以說就是在運輸條件為約束力的情況下,尋求最優庫存(包括布局)方案作為控制手段,實現總成本最低的目標。在我國,作為供應鏈的核心環節的倉儲管理中存在著數據獲取不及時、錯誤率;庫存位置不能準確管理;操作流程的隨意性較大;報表部完整及時;人力物力資源安排不合理,影響效率[3]。
因此,針對以上問題,文章針對商場倉庫的實際情況和集中采購、物流配送的需求,進行全面的分析,建立一個快響應速度、降低庫存成本的物流倉儲系統。
1權重入庫出庫原則設計
倉庫庫存按照各自的用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波動庫存(或稱安全庫存)、預期庫存、運輸庫存、批量庫存和投機庫存。文章研究所涉及到的庫存主要包括波動庫存,投機庫存,預期庫存和批量庫存,不包括運輸庫存。
就倉庫的管理要求來說,一般而言,入出庫需要滿足三個要求:確定調度作業合理的響應時間和作業順序,保證作業任務能夠快速地、準確地入庫,二是確定合理的庫位布局,使得貨物的出入庫時間減少,并保持貨架較高的穩定性,三是無額定合理的作業路線,確定合理的作業路線,保證機械操作效率。此處文章主要是結合信息系統技術知識,對貨物的擺放位置進行設計,保證在擺放和排列時能夠以最高的綜合效率完成出入庫的工作。因此設計了一些入庫準則。入庫時調度基本原則如下:
(l)就近原則
先低層后高層,先左排后右排,先近列后遠列。這一原則可以提高效率。不同頻率、重量的貨物在倉庫中的位置也是不相同的,按就近原則,入庫時在相應的區域內尋找最靠近入口的空貨位,出庫時尋找時間最早又最靠近出口的貨物,這樣使出入庫時間最短,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物品的同一性和相關性原則
相同相關的物品放在一起或附近。例如有一貨物A(部品號3011000)要存儲,首先搜索在庫是否有同樣的部品號為3011000的貨物在庫,如果有同樣的貨物則計算庫位剩余空間是否可以存儲該批貨物,如果還有存儲空間就將貨物優先進入該庫位,如果存儲空間不夠則搜索該庫位附近是否有空庫位,按最近的庫位入庫。如果沒有同樣的貨物在庫,則按就近原則搜索相似的部品號為3011****貨物,并在附近尋找空庫位入庫。
(3)產品尺寸原則
根據產品的尺寸確定物體的存儲位置,例如對于小件貨物,不提倡放在下層,入庫和出庫都比較復雜,而大件貨物同樣也不宜放在高層,以免存在安全隱患,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利用存儲空間。在物品信息數據庫表中建立物料的尺寸信息,在入庫中根據物品的外形尺寸來分配庫位。但由于物品外形尺寸以及外包裝情況比較復雜,加上各物品存儲的特殊要求(例如能堆高的層數要求),即使通過長寬高的設定也很難通過算法來確切計算庫位的實際存儲數量,所以需要在庫位物品限度管理數據庫表中預先設定該物料在不同的庫位最大限度的存儲數量。物品除了尺寸的要求外,物品重量也是存儲需要考慮的要素之一,需要在綜合物品的外形尺寸、重量以及存儲要求的因素下,預先進行人工設定最大存儲數量。
一般而言,在貨物保存時,根據這些處理原則可以確定貨物存放位置,但是由于商場和一般的單純倉庫不同,除涉及波動庫存(安全庫存)、預期庫存、運輸庫存、批量庫存和投機庫存外,還和銷售情況是緊密相連,因此在入庫時會存在一些特殊性,不能簡單地根據上述原則來處理。
例如,將貨物簡單地放在最靠近入口的空貨位,如果該貨物長時間不用,則放在靠近門口的位置則弊大于利,但對于投機庫存和預期庫存而言,如果是短期保存或是出庫時間確定,一旦時間到,立即出庫,則采用上述原則處理較好。但是某些時候對于一些貨物而言,同時具備以上幾種庫存的特性,例如,某種典型產品月銷售量為1千件,每月庫存將收貨1千件。如果均勻地消耗掉,則平均批量庫存就是五百件。為彌補需求的波動,可能再額外持有250件作為后備或安全存貨,因此該物品的平均總庫存量將為750件。為迎接即將來臨的某個假期,那時工廠將關閉,可能要給庫存再加上250件,這就是預期庫存。
上述這種狀況如果簡單地根據就近原則、物品的同一性和相關性原則和產品尺寸原則進行入庫處理,則效果非最佳。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同一批貨物有著不同的用途,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同一批貨物根據存儲目標分為三類:即其中平均批量庫存500件,采用一般的原則處理方式進行處理,預期部分則按照預計的時間,尋找和預期時間相近的貨物群進行堆放,而對于后備存儲,一般而言主要用于以防萬一,可以保存在在倉庫的后備位置,其中對于后備存儲的具體位置選取時,還需要保質期等原則,如果是電器類不易損壞的貨物,則可以對方在入庫和出庫操作比較復雜的位置,如果是食物或者易被淘汰的衣物等,則必須在后備位置中再次采用就近原則、保質期等原則等。
2系統設計
倉庫管理系統采用三層架構,前端開發工具為JAVA,后端數據庫為ORACLE9I。在具體實現過程中,系統設計的入庫步驟如下:
(l)當貨物需要入庫時,首先通過編碼系統對貨物進行編碼處理。對己貼有條碼標簽的標準件,沿用原來的代碼,否則,按編碼系統進行統一編碼,并在貨物上貼上條碼標簽。在進行編碼設計時,可以根據物體的類別和預估存放的時間,以及實用的用途進行編碼。
(2)錄入入庫任務完畢后,將入庫命令緩沖區中的記錄寫入入庫歷史記錄中,以備以后查詢,更新庫存中的資源信息,并對該貨物做相應的描述。
(3)更新貨位占用標注情況,如有新的貨位被占用,則將貨物代碼與貨位代碼建立對應關系,并將信息寫入數據庫中。
(4)由托盤等搬運設備將貨物放到指定貨位,然后將信息進行統計后傳輸到上一級管理系統。
3結論
文章通過定義入庫出庫原則,尋求最優庫存(包括布局)方案作為控制手段,使倉庫管理實現物流流程的整合,達到總成本最低的目標。在文章研究的基礎上,開發完成了一個用于大型綜合商場的倉庫管理信息系統,協調解決了現有流程中信息技術運用不足所產生的總體效率不高、物流信息不一致造成的倉儲、配送不協調、水平不高的問題。
【論文摘要】2005-2010年全國各地開始大規模的建設電站和電網,投入的人力、物力達到歷史之最。同時網架結構得到加強,規模不斷擴大,駕馭大電網能力不斷提高。在電網建設方面,為了提高電網的輸送能力與可靠性,除了新變電站的建設,對老變電站也投入相應的資金進行綜合自動化改造。雖然投入的資金比建新站少得多,但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的質量直接影響日后的電網安全,同時也為日后變電站集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在以往的改造過程中,沒有人真正去研究工程的控制過程,人們只是按照口頭命令去施工,管理人員也是只拿個筆記本,工程的人員分配、物資供應、各個活動的過程控制等等一切都在腦子里。這種憑記憶施工,常常造成一小部分人干活,大部分人無事做的局面,因此急需規范施工過程的管理。在改造過程中為了追求工期,認為工期短、一次送電成功就是好工程。往往在工程竣工后需要追加投資,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查疑補漏工作,維護難度大,在經過實際運行后,部分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功能還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存在問題較多,缺陷率很高,不能實現真正的無人值班。通過本文的研究,針對變電站改造工程過程管理的問題,提出一套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過程管理方案,對于保證項目工期,降低項目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質量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供同類項目參考借鑒。
【論文關鍵詞】變電站改造;排序;歷時估算
工程項目過程管理主要著眼于項目目標的實現,即成本、質量、進度和項目過程的控制,目前的項目過程管理注重數據分析過程和量化管理,以達到預控目的,使得工程項目過程管理處于一種可控狀態。在國外各種案例的分析與應用中,都是以一些大型的工程和典型的施工過程為研究對象,項目管理的過程控制也是應用在大型電站建設的項目中。
1.國內外變電站改造過程管理的現狀
項目過程控制理論在國內的綜合自動化改造過程中的應用也有不少,但過程控制理論與方法在改造過程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可供人們參考的范本,也就是沒有經過系統分析與研究。在國內的一些期刊(如: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工技術 等)上也有不少論文,江震勐在 2007年3 月《電世界》中的《變電站自動化改造》一文中提到自動化改造方案和一些二次回路的改進措施,如二次回路的事故音響改為在后臺設置延時等技術問題,在 2006.18《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工程應用中的“變電站自動化改造”一文中提到的是在改造中遇到的問題,如生產廠家設備技術標準、不同廠家的接口問題、設備抗干擾和通訊規約等問題,《在電工技術》2007/2 期 “高頻開關電源系統工程實踐”中講述的是站內直流系統這一部分接線方式與組件配置及功能的實現, 其討論的主要是改造方案、改造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很少涉及改造的過程控制的詳細內容。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規范自動化改造過程,為改造過程管理提供一個有科學依據的過程控制作業指導書,項目管理者可以依照其進行科學、有序的工作。
在我國,項目管理已成為一門多維度、多層次的綜合性交叉學科,項目管理范疇發展為全壽命管理,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管理理論與方法不斷有新突破,在理論上已形成復雜性系統(高度不確定性、多目標、多維變量)的決策和各種資源配置與控制運行等理論;在方法上,與計算機結合形成項目管理系統(PIMS)、項目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等。
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過程管理中,從項目開始一直到結束,人們側重研究技術層面的理論和方法,比如通訊規約、技術改造方案、不同廠家的接口等問題。從管理層面考慮較少,在過程管理中,能偶爾的應用項目管理方法,能對項目過程的進度進行歷時估計,工程進度表就是甘特圖的一例應用,對工程的各方面協調與配合研究較少,沒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常常是工作中遇到問題,才開始梳理工作中的不足,沒有充分考慮工作中的不確定因素,導致工期延長、工程質量不高??傊?,我國變電站自動化改造過程管理的研究現狀還處于很少應用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的階段。
項目過程管理理論在我國經歷了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在國民經濟的很多領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應用情況也不盡相同,要發揮項目管理過程管理理論的作用,必須要研究應用領域的運作過程和特點,這樣項目過程管理理論才會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才能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因此,本文首先對國內外項目過程管理與現狀進行研究,通過大量實際項目調查和近年參加的多個項目現狀分析,深入研究變電站過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后運用項目管理的方法與理論,設計變電站改造項目過程管理指導書,并根據變電站改造項目過程管理指導書要求進行項目控制和實施。
2.變電站自動化改造項目的過程管理含義及原則
2.1 項目過程管理的含義
項目過程的概念是現代組織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質量體系基礎和術語》中,將過程定義為:“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边^程的任務在于將輸入轉化為輸出,轉化的條件是資源,通常包括人力、設備設施、物料和環境等資源。組織應當對過程進行策劃,建立過程績效測量指標和過程控制方法,并持續改進和創新。
2.2 變電站的改造過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2.1 缺乏工作計劃和控制
改造過程中很少有科學的控制方案,只有一個非常粗略的工作順序表,經常導致加班,但有時又沒事做的場景。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能夠做到把工作內容想清楚并安排相關人員落實。但只做到這些是不夠的,還要做到為實現目標而進行必要的技術準備;組織人員擬定完成目標的工作方案;制定工作進度、成本、質量標準、資源配置等工作計劃。做好計劃工作能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避免浪費、降低成本、加快進度,起到以最小的代價縮短項目運作周期。
2.2.2 工作協調方面出現問題
由于各種原因,在改造過程中,各個活動配合不協調,經常有部分人等待、部分人在加班,不能有效的解決活動間、人與人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下級與上級之間、專業人員與應用人員之間、領導與被領導之間、項目經理與組員之間配合的問題,經常會出現一些茅盾或誤解,造成項目質量的降低和進度的拖延。項目經理需要從項目一開始就保持各方面密切的溝通。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得以解決。
2.2.3 缺乏對工作過程的監控和結果的考核
由于項目的實施基本上都是以具體的工作負責人為主,項目的計劃、時間安排、進度的控制往往不由項目經理決定,所以項目經理處于被動位置,造成項目經理對項目進程了解不多,對預期的結果缺乏直觀的認識,只能聽信具體的工作負責人匯報,對過程中問題隱患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因此對項目過程的監控和考核很不利。
2.3 項目過程管理實施的原則
(1)以人為核心人是質量的創造者,工程質量過程管理必須“以人為核心”,把人作為管理的動力,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人的責任感,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提高人的素質,避免人的失誤;以人的工作質量保證工序質量、促進工程質量。
(2)以預防為主“以預防為主”,就是要從對工程質量的事后檢查把關,轉向對工程質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對產品的質量檢查,轉向對工作質量的檢查、對工序質量的檢查、對中間產品的質量檢查,這是確保工程質量的有效措施。
2.4 建立變電站改造的過程作業指導書的必要性
針對上述普遍存在的問題,必須規范變電站改造的過程管理,應用項目過程管理理論編制變電站改造的過程管理作業指導書,可有效改善過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勞動效率,能有計劃的對工程中的人力資源、時間、和各個工序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通遼市河西220KV變電站自動化改造項目概述及其作業指導書設計
3.1 通遼市河西220KV變電站改造項目概述
河西220kv變電站自動化設備是于1999年7月份投入運行,采用的是東方電子的DF1331系統,能夠實現遙測量、遙信量的采集與轉發功能。設備運行近十一年,且設備功能已經不適合變電站的發展和系統建設智能電網的要求。
3.2 河西220kv變電站自動化改造項目工作分解
河西220kv變電站工作可以分為10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承前啟后,不可或缺。第一部分是廠家聯調,監控設備在工廠生產出來送至調試車間進行組屏加電調試,對各個屏上的測控設備進行組網,加入模擬量,進行遙信、遙控傳動。待所有廠驗功能進行測試完畢后,進行設備組屏包裝,運往施工現場;第二部分是準備階段,首先是確認新設備到站日期,進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編寫、審批。協調改造期間人員安排、后勤資金安排、確認甲供材料是否到達現場,進行臨時雇工人員的安全合同簽訂、對運至現場的設備進行拆包裝、核對設備數量、獲取安裝調試資料;第三部分是調試階段,對調試廠與廠第一次通訊的設備、調試其它設備、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調試完畢編寫調試報告,注明可否開始安裝;
第四部分是安裝調試部分,進行準備工作、查看工程物資到位情況、核對工程人員是否到位。核對現場保護盤的布局,在核對現場保護盤的布局時還要考慮1)核對主控室內每一面保護屏內的每根線的作用及每根電纜的走向;2)將改造時可用的電纜做好標記,并核對其上面的電纜芯長度是否合適;3)核對室外端子箱內的電纜走向,并將可用電纜做好標記,尤其是交、直流混用的電纜,在 2000 年前的變電站當中,有很多諸如此類的電纜。第五部分是辦理相關手續,包括編制改造方案,制定工作計劃和停電計劃、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向變電站值班人員辦理工作許可手續。第六部分是安裝,包括以下部分1)打開電纜通道(全站改造的變電站建議將電纜溝全部打開,為日后安裝可快速進行創造便利條件;2)敷設電纜;3)提出停電申請并得到許可4)拆除舊設備;5)安裝新設備。第七部分是調試,對新設備進行調試,并交付使用,辦理工作結束手續。第八部分是驗收送電部分,依次進行得到安裝調試人員完工答復;所有設備外觀檢查均無異常;進行逐項試驗,在進行逐項實驗的時候,要首先得到安裝調試人員完工答復;繼而對所有設備外觀檢查均無異常;進行逐項試驗;尤其對交、直流、信號回路絕緣測試,符合要求,并核實開關、刀閘遠方/就地操作動作正確,其中最重要保護裝置帶斷路器傳動,檢查控制回路的完好性。同時保證保護裝置同監控系統得通訊暢通、正確;檢查信號回路同保護裝置、監控系統一致、信號動作、命名正;必須在現場進行升大電流試驗,檢查電流回路的完好性、驗收合格、最后要安裝人員交付調試報告。第九部分是合閘送電,作為變電站改造成功的標志就是送電成功,送電成功代表整個回路正常,一、二次設備沒有問題。在送電前,需要安裝調試人員與值班人員一起檢查一次設備和二次回路帶電后情況,并確認良好。第十部分收尾部分,工程結束后,需要整理舊設備、工作現場,并與與值班人員交接所有資料,還需要將施工圖交回設計單位已備初竣工圖,最后,撤離改造工作現場。
3.3 項目活動的排序設計原則
項目活動的排序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如能排列出科學合理的活動排序,那就為以后改造工程的控制和優化打下堅實的基礎。項目過程管理應用于改造工程時,不能完全照搬項目過程管理理論,還需根據工程自身的特點進行排序。具體應用時有如下原則和注意事項:
(1)堅持根據最佳實踐來確定活動間的軟性邏輯關系
(2)進行排序前要熟悉工作流程,更要具有項目管理知識,排序工作要有工程技術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的共同參加和協商后方可定稿。
(3)活動排序方法有很多,在工程中要使用符合人們習慣的方式方法,如箭線圖法符合人們的習慣,應用起來方便、易于被人們理解。
3.4 變電站改造項目活動歷時估算
說明:該設計參考改造變電站規模為220KV為雙母線,6條 220KV線路;66KV為雙母線,14條線路;兩臺主變,一臺站用變,4臺電壓互感器。保護裝置全部為微機型保護。在自動化改造中歷時估計的活動清單就是WBS的分解結果,約束條件是安裝和調試人員的技術水平、人員數量的限制等。所擁有的資源尤其是技術人員水平和數量,可以滿足工作的需要。在估算時充分考慮完工的最樂觀時間、最保守時間和最可能時間,對于每一種活動:
都采用三種估算值、樂觀時間、悲觀時間和最可能的時間、每種活動的時間則取決于加權值,加權值為:
我們把關鍵路上的工序的始節點依次記為 1,2,…,n。由此可計算出項目完工時間的概率,或有一定概率值的項目完工時間。
下面分析變電站改造過程的安裝調試過程。安裝調試過程由前期準備、安裝設備、調試等工序(或稱活動)組成。各項工序需按規定的順序,花費一定的時間去完成。所有工序完成后,安裝調試工程告以結束。
并計算出最可能完工的概率,下面的時間是通過收集每個活動歷史信息(歷史信息是通過近兩年的變電站改造數據得來的),采用專家評定和類比估算的方法,最終得出各個活動的歷時估計。
(1)在廠家聯調階段,具備調試的情況下,調試時間可按下面計算:
220KV 線路保護裝置:8小時/套6套共48小時
主變保護裝置:8小時/套2套共16小時
66KV 線路保護裝置:2小時/套14套共28小時
PT 并列裝置:1.5小時/套 2 套共 3小時
小電流接地、消諧裝置:3小時/套1套共3小時
這個時間已包括廠家處理問題時間,這是2個人在調試時邊調試邊處理問題所用的時間,共用時間86.5小時。
(2)安裝調試階段,具備安裝調試的情況下,時間可按 323.0小時計算。
(3)驗收送電部分
共用時間19.5小時
(4)收尾部分
共用時間4小時
整個工程用時528小時。
經過以上研究得出的結果,在項目改造實施過程中,已經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工程進度、工程質量達到了在控、能控、可控的狀態。
4.結論
項目管理在我國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但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過程中很少應用,本文通過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在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過程中的應用與研究,嘗試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過程管理,期望對我國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過程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并對規范這一工程的過程控制產生影響。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1)本文根據自動化改造過程現場所提出的管理思路符合理論聯系實際的指導方針。本文基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過程現場,并記錄其改造過程,進行分析總結,結合國內外過程控制的先進理論和方法,達到深化關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改造過程的應用與研究。
(2)本文設計的河西變電站工程項目過程控制指導書對該項目實施具有前瞻性的指導意義。河西變電站工程項目過程控制指導書給出變電站改造過程的詳細設計內容。即改造項目的工作分解、歷時估算和進度的安排。經實踐檢驗該指導書易于掌握、務實高效,具有前瞻性。
(3)本文設計的實施河西變電站工程項目過程控制方法科學、合理。本文所設計(方法),該方法解決了施工工期長,過程不受控制等問題。
(4)本項研究的局限性。河西變電站工程項目過程管理僅限于控制指導書設計和實施。有關項目過程管理中的組織管理、績效管理、質量管理是本文進一步研究的主要內容,筆者將在今后的理論學習和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摘要: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是節水型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計算機手段對水資源進行規劃管理。該管理系統包涵了節水型社會“水問題”的各個方面內容,從宏觀上對水資源進行分析和決策,提高水資源主管部門及其相關部門的日常管理水平。系統設計基于GIS技術,采用瀏覽器/服務器網絡結構,從系統的總體設計以及技術路線等方面進行論證。
關鍵詞:節水型社會 水資源 GIS 系統設計
1、引言
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國人均水資源不足,時空分布不均,缺水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制約因素。為此,國家提出創建“節水型社會”,其目的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缺水問題。通過節水型社會的建設,將使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推動全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1]。建設節水型社會要從宏觀上對水資源進行整合,協調好各部門間的關系,這是一個資源系統工程。在已開發的一些針對水資源在某一領域的信息系統中,普遍存在著應用單一、與其它系統信息傳遞不暢、數據異構、信息不共享等問題,已無法滿足節水型社會的管理需要,要實現對全市水資源進行統籌管理,開發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迫在眉睫。
水體具有空間屬性,因此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贕IS技術進行系統開發,能實現水資源管理系統的定量、定位、可視化管理,而且對于合理規劃水資源的使用、水環境分析、災害分析、預測等都是必不可少的[2]。本文就如何應用GIS技術來設計一個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做出探討。
2、地理信息系統(GIS)在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管理中應起的作用
地理信息是水資源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提供了管理空間數據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為水資源信息管理的標準化、網絡化、空間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在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
(1)地理信息系統是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辦公軟件結合起來開發出面向具體部門、功能更為完善的應用軟件,可以完成整個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中的各個部門、各個階段所能做的工作。
(2)地理信息系統能有效解決空間數據的采集、處理、編碼等問題,具有海量數據管理功能,所建立的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有效關聯,為整個系統的運行提供基礎數據保障。
(3)地理信息系統結合專業數學模型以及系統優化模型,以便進行深層次分析,使系統具有輔助決策支持功能,為有關部門提供科學的計算結果和和決策數據[3]。
3、系統設計方案
3.1總體設計
水資源綜合管理體系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人口和水資源工程等相互影響與制約的諸多方面,因此系統的設計應該綜合考慮到各方面的應用,從對水體本身的評價分析到水的應用管理,再到對一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支持能力的評價,幾乎囊括一個城市的所有“水問題”,是一個資源系統工程。在系統設計階段,充分考慮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指導方針、基本原則與目標任務,依照《全國水利信息化規劃》標準,針對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特點,提出了節水型社會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建設方案,如圖1。
3.2系統功能組成
系統主要由以下子系統構成:基礎地理信息子系統、水資源管理及輔助決策子系統、防洪減災子系統、水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子系統、水務管理子系統、水價體系仿真子系統、電子地圖或三維顯示子系統,系統結構如圖2所示。
數據庫是系統的數據源,是系統運行的關鍵。數據庫中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水資源專題數據等空間數據,還要涉及到大量的社會經濟信息、相關法規,以及面向各部門的專用屬性數據,數據量大、數據結構復雜,這就要求在建庫之初要進行深入的需求分析,針對各個子系統的需求合理設計數據結構,保證整個系統的順利運行和交互通信[4]。
3.2技術路線
3.2.1系統軟件結構 用Oracle數據庫來管理海量數據,基于ARC/INFO系列軟件,用VC語言進行二次開發,制定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平臺,軟件結構體系如圖3所示。
數據和屬性數據。利用Oracle Spatial建立以要素為單位與比例尺無關的集中統一的空間數據庫,實現海量數據存儲。
(2)邏輯層:采用VC編寫應用程序,安裝Oracle Client,通過Oracle NET請求數據層服務實現對圖形數據的修改。將Oracle下載的空間數據類型轉換為ARC/INFO對象,再傳給客戶端。邏輯層將數據層與客戶端隔開,負責識別用戶身份、傳輸數據的加密,保障數據安全、有效和便于控制。
(3)客戶端:安裝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圖形數據的顯示和瀏覽、圖形打印以及圖形的編輯處理??蛻舳伺c上層采用TCP/IP聯接,沒有安裝Oracle Client,減少系統的開銷。
3.3.2網絡拓撲結構 考慮到系統的應用范圍、業務規模和區域的地理分布以及相關部門的業務特點,建議采用Client/Server和Browser/Server結合的方式,將系統建成資源共享、又可靈活拓展的實用的GIS系統,并為上級水資源管理部門以及其它相關部門的系統提供接口和服務支持,網絡拓撲結構如圖4。
4、結語
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從宏觀上對水資源進行規劃利用,實現水利信息化,達到水資源合理分配使用,推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
在節水型社會水資源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過程中,將要著重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1)由于系統涉及到多個部門,因此要解決如何設計好各子系統之間以及與上級網絡的接口,保證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暢通[5]。
(2)由于系統涉及地理、社會、經濟等各方面信息的存儲與更新,傳統的關系數據庫難以適應,因此,在系統數據庫的建立過程中,可以考慮將空間數據倉庫這一最新技術應用到開發中。
論文關鍵詞: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元數據;SCC- IIMS;DC;圖書館;XML
論文摘要:分析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數據特點和文化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要求,提出了基于元數據和I I MS的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的設計模型,建立了模擬現實社會行政管理機制進行用戶分級管理和針時單位統一收費的模式,闡述了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框架的設計思想和相關技術,并對四川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試驗系統進行了測試。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以下簡稱共享工程)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國家計委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7號)精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保護我國優秀文化資源,向廣大城鄉人民群眾傳遞豐富的文化信息,提供各種文化信息服務,活躍文化生活,充分發揮文化信息資源在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文化部、財政部在全國范圍內倡導、組織和實施的文化資源信息化與共享應用工程。共享工程基于網絡,在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和相關政策支持下,通過整合全國文化信息資源,以虛擬文化社區形式向社會公眾提供科技普及等文化信息服務,其應用框架如圖1所示。各種服務通過建立在Internet上的以國家中心為核心、省級分中心向基層中心擴展、基層中心到終端用戶、覆蓋全國城鄉乃至全世界的網絡中的各種應用加以實現。
共享工程省級分中心的網絡建設目標是實現以國家中心為龍頭、省中心為基礎平臺和樞紐、縣(市)圖書館為骨干、城市社區和農村文化站為基礎的文化資源共享網絡。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作為共享工程省級分中心平臺的核心,利用省級骨干網絡,主要承擔全省各級用戶基于省分中心的數據交換和應用邏輯以及典型數據應用。本文以四川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SCC'—11MS)為例介紹系統的框架設計及其相關技術,最后對框架系統進行了測試。
1系統設計需求和設計原則
1.1設計需求共享工程省級分中心的基本設計需求主要由共享工程提出,除一般系統的要求外,還包括資源查詢、資源服務、資源發送和資源索取四部分。其中資源查詢實現對省級分中心存放的元數據提供查詢功能;資源服務實現對省級分中心存放的對象數據提供應用服務;資源發送實現響應基層中心的索取要求,提供相應數據;資源索取實現向國家中心提出資源索取請求,并將數據裝人省級分中心資源庫。另外,為使共享工程步人良性循環,系統可以提供有償服務機制。
1.2設計原則共享工程是一個覆蓋范圍廣、涉及機構多、數據情況復雜、專業性與通俗性相結合、技術含量高的龐大的系統工程,因此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設計遵循實用性和先進性、開放性和擴充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兼容性和經濟性、免費服務與付費服務相結合等原則。
2系統總體構架
2.1技術思路對異構、海量數據的管理和應用是信息應用研究的熱點之一,基于元數據對海量信息進行綜合管理和應用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巨系統的重要支撐,基于元數據技術設計系統框架是一個總的設計思路。
2.1.1元數據。共享工程共享的是由無數文化珍寶數字化而來的海量數據,它們的數據類型不同,并以不同方式存儲在不同位置、不同存儲介質上,在組織上具有異構、分布的特點。在這樣的數據海洋中高效、準確地查找數據,使用簡單的SRL查詢方法是困難的。元數據(Metadata)是“數據的數據”,是從大量對象數據集合中抽取出來描述這類數據特征的屬性數據。相對于大量對象數據來說,元數據的數據量要小得多。查詢時可以根據要查找的對象數據的特征,先利用元數據找到這類數據集合,最后加以確定。這樣,不僅查詢速度快,準確率也很高。為方便元數據的生產和查詢,各行業都需要建立元數據標準來規范元數據內涵,如圖書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有MARC/CNMARC和DC兩種元數據標準。元數據的形成過程如圖2所示。
2.1.2元數據的綜合管理。由于利用元數據可以提高查詢效率和準確率,因此對象數據應該以元數據為線索進行綜合組織和管理,既要考慮元數據庫的建立和對象數據的歸檔,還要考慮對象數據的可獲取性和可維護性,這樣才能保證對象數據提供者能提供適當的數據,數據使用者能得到需要的對象數據。目前市面上已有具有這些功能的商業系統,IIMS( Informati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就是一種。IIMS可以進行信息的檢索、集成、歸檔、共享和,主要由提供服務的IIMS服務器(DMD元數據服務器和DSD數據服務器)、用來進行元數據管理和系統管理的IIMS工具(服務器端管理工具和客戶端工具)以及用于二次開發的API接口三個組件組成。
2.1.3數據?;谠獢祿臄祿到y涉及到元數據和對象數據兩方面。由于元數據來自于不同異構系統,且必須適應于各個應用系統,因而建議用XML作為中間格式保存,具體應用系統再對它進行釋讀和。
2.1.4收費與用戶管理。I IMS用戶分為IIMS系統管理員、數據管理員和普通用戶三種,具有對數據操作和管理的不同權限。由于系統覆蓋范圍寬、用戶復雜、免費與收費兼有,因此可以利用IIMS對用戶權限的管理策略,使用戶管理模擬現實社會行政管理機制,以便制定統一收費政策和管理用戶。
2.2系統概念設計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是一個包括數據層、管理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的體系,如圖3所示。數據層實現數據的生產、獲取、注冊、更新、維護和數據備份;管理層提供管理功能,支持分布式、異構、多源文化信息的綜合集成、交換與快速檢索機制;應用層為社會公眾提供共享信息查詢、對象數據下載和各類應用。其中,每層都通過相應的規范和協議來保障功能目標的實現。
2.3系統總體構架
2.3.1系統結構模型?;贗IMS的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模型如圖4所示。元數據服務器作為其核心,存放所有對象數據的元數據、提供元數據查詢和用戶訪問控制;數據服務器存放對象數據和對象數據下載;WWW服務器提供絕大多數用戶的訪問人口,提供元數據查詢、對象數據下載和收費管理等相關邏輯。用戶可以相應權限通過廣域網和局域網操作數據。
2.3.2數據管理和應用邏輯。基于圖4的系統模型,數據的管理和應用的邏輯如圖5、圖6所示。
2.3.3用戶
管理模式?;贗-IMS的功能特點和有償服務的考慮,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可以模擬現實社會行政管理方式對所有用戶進行劃分和管理,即采用虛擬單位和普通軟件用戶分組的方式管理用戶,形成了圖7的用戶管理機制。其中,系統管理員可以進行系統的建立和維護、系統初始化、非單位個人用戶賬號管理、單位費用查詢和管理、單位日志查詢與管理等;單位數據管理員可以提交元數據、管理元數據等;單位管理員可以管理本單位個人用戶賬號和費用、查詢本單位費用和日志等;單位個人可以權限查詢、接受服務、更改密碼查詢自己的費用和日志等。系統管理員針對虛擬單位制定收費策略,兼顧了收費的靈活性與統一性。
3系統實現
3.1試臉系統拓撲結構作為文化信息綠合管理系統的特例,基于元數據的四川文化信息綜合管理系統(SCC一IIMS)以四川省圖書館為依托單位建立共享工程四川省分中心試驗系統,試驗系統網絡拓撲結構如圖8所示。
3.2試驗系統邏樣結構SCC- IIMS試驗系統主要完成數據的管理和,其內部邏輯結構如圖9所示。
3.3實例在元數據技術基礎上,利用Java,XML等實現了元數據的管理、查詢、對象數據應用、收費管理等,達到了設計要求。元數據查詢實例如圖10、圖11所示,其中查詢系統采用中國圖書分類法建立導航樹,元數據采用DC標準。
4結束語
對異構、海量的數據的管理和應用是信息應用研究的熱點之一,基于元數據對海量信息進行綜合管理和應用是信息化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本設計重點考慮了信息可管理性和可操作性。從試驗系統來看,系統能實現數據的可控共享和信息服務,并具有系統移植性好、可拓展性強、數據管理維護方便、數據查詢效率高等特點。 SCC - IIMS是共享工程巨系統的組成部分,對四川省共享工程的建設有著重要作用。
論文關鍵詞:設備管理 水務 預算 資產 運行 維修 質量
論文摘要:論述以經濟核算為中心,,從設備的資產管理、運行管理、維修管理和選型管理等方面構建設備綜合管理體系,對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的設備管理工作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建議。
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供排水一體化經營的大型現代企業,擔負著深圳特區90%的供水任務,供水能力達187萬t/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42萬t/日。公司下轄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分公司、泵站管理所等生產經營單位,各類設備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并且分布分散。近年來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和資產擴張,公司的設備管理工作以“成本控制”為中心,從設備計劃人手,從資產管理、運行管理、維修維護管理、設備選型等方面逐步適應合資企業和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作出了貢獻。
一、加強設備資產管理。變靜態管理為實時動態管理
1.投資有預算,成本有控制
自供排水合并以來,公司實施了更加嚴格的以財務指標為主線的預算管理。各單位必須提前申報第二年的投資和改造計劃,經公司各職能部門和公司領導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后方能實施。經過審批的項目無特殊情況的必須按計劃實施。成本有了明確的控制,資產更加明晰,加強了設備管理與計劃管理、生產管理和財務管理的關系,保證了公司經營目標的實現。
2.設備信息網絡化,跟蹤預算落實
因設備資產數量多,分布散,資產管理工作非常艱巨。為此,公司開發研制了信息化管理系統,建立設備數據庫,實行資源的優化管理,把設備臺賬、管理報表及相關的采購信息等都納入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內部信息網,使設備的分布、構成、變動、利用等情況得到及時反映,把設備的實物形態管理和價值形態管理充分結合起來,各二級單位均可查閱。
為保證設備資產的準確性,公司設備部配置了設備條碼識讀系統,通過對現場設置的條形碼掃描,可準確了解設備的詳細信息及與臺賬的對應情況。同時每年定期與財務信息核對,確保了設備資產的準確有效。
二、完善設備的運行管理,注重精細化、專業化、科學化,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1.強化設備“三級”巡檢制度
巡檢制度是一項保證機械和電氣設備安全運行的基本制度,在詳細調研各廠生產一線狀況的基礎上,逐步配置了紅外線測溫儀、軸承分析儀等巡檢設備,推出了《般備巡檢管理規定》和備分類管理規定》,把三級巡檢制度化,運行班組為第一級,維修班組為第二級,技術室為第三級,對A類設備的三級巡檢周期和巡檢部位作了詳細規定,并要求各廠對其他各類設備結合具體狀況制定相應辦法。在實際點檢中,重在檢查、清潔與潤滑,變被動的“修”設備為主動的“養”設備,大大減少了重大故障,而且提高了設備使用壽命。
2.完善二次加壓泵站及設備的管理
因接收供水中間層,公司目前已有146個二次加壓泵站,僅2006年就接收約50個泵站。相當部分的加壓泵站在接收后因前期設計和建設的缺陷,需進行大量的改造工作。為了減少泵站施工和運行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公司臨時制定了泵站改造標準,選用低噪聲水泵,加強自控系統的建設,由分公司對片區泵站運行集中監控,達到了較好的運行效果。同時建議負責具體泵站管理工作的單位設立崗位進行定員管理,保證泵站的運行安全和設備維護,提高服務質量。
3.積極利用專項政策,降低生產成本
電費是公司供水成本的重要部分?;倦娰M是根據報裝容量來計算的,而在實際生產中,實際用量與設計容量有一定的差距。在經過調查后,對用電容量進行了調整,調整生產應對“峰谷用電調節”政策,利用優惠電價,半年節電數百萬元。近年來,根據供電系統對不同類型用戶的用電政策,結合水廠實際生產情況,對部分用戶采取由大量用戶改為高需求用戶等措施,電費支出減少上百萬元。
4.完善考核體系,真正發揮管理和監督作用
過去對設備管理的考核集中于設備完好率、用電統計等指標上,近年來各項管理制度趨完善,相應增加了設備巡檢制度執行情況、主要設備的維修保養記錄、臺賬準確性和及時性、應急預案的建立和落實、主要設備零配件庫存等指標,對主動解決問題的給予一定的鼓勵加分,完善了月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長效考核機制,受到使用單位的好評。
三、完善集中維修體系,降低維修成本
1.不斷推進集中維修,提高維修水平和質量
水廠和污水廠同類單位的同類設備較多,但各單位都設立了各自的維修班組,造成人員和工具配置的浪費。為此公司設備部會同維修中和各生產單位,以使用量較多的潛水泵和供水泵機組為突破口,根據需要配置了激光對中儀、動平衡機、噴砂機等,并完善了檢查、派單、配件供應、檢修、試運行等各個環節,人員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提高了維修質量。2006年檢修保養水泵數十臺,基本滿足了生產單位的需要,降低了維修成本。
2.依靠專業化檢修市場,加強重點安全設備管理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有的設備檢驗項目,如起重機、壓力容器、閥門的檢測及維修保養已經非常專業化。深圳市提高特種設備檢測標準后,公司克服了原始資料缺乏、設備陳舊等困難,建立了完善的管理程序。特別是經過近幾年的實踐,已和相關專業廠家和專業檢測機構建立了順暢的聯系和合作,不但減少了使用單位的工作量,又保證了年檢質量,設備質量和運行性能都得到了提高。
3.進口設備與配件的國產化探索
公司目前污水處理中的大型潛污泵以進口機組為主,供水泵也有部分是進口設備,其機械密封、軸套、密封環等損耗性配件如完全進口,不但價格昂貴,而且供貨周期長。通過不斷嘗試,公司現已基本實現機械密封和軸套的國產化,大大降低了配件成本,縮短了維修周期,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葉輪修補方面,損壞嚴重的,聯系國內廠家按樣制作,小面積或局部損壞的,用高分子材料進行修補,小型泵的葉輪基本可滿足需要。
4.發揮技術實力,自行研制非標設備
在污水處理工藝中,格柵除污機也是污水泵站和污水廠用量最多的設備之一。由于介質條件復雜,工作環境腐蝕嚴重,設備選型和維護存在很大難度。在泵站初建時,有不少格柵機選用了英國、美國、比利時等國的產品,運行數年后耙齒、鏈條、鏈輪等配件都需要更換,價格昂貴,有的使用時間較長的已難以找到配件。有的已不適應現在的工況要求。公司維修中tl,結合以前的制作經驗,對各種工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和深入研究,聽取了生產單位的使用意見,不斷研究和試制,對無使用價值的部分設備逐步更換,現已陸續更換為回轉式、高鏈式、網箅式、轉鼓式等多種型式、適合不同工況的格柵機,成本大大降低,使用效果良好。鏈條等關鍵配件也找性價比較好的制作單位,以保證提供合格配件。
鏈條回轉式刮泥機是近年來國外使用較多的一項工藝設備,公司使用臺數也較多。在對進口設備剖析其結構和原理后,經國內多方研制,關鍵部件已實現國產化,取得了良好的運行效果,成本僅為原進口產品的1/3。
四、加強設備選型管理,加強質量檢測,降低運行成本
1.設備選型結合經濟性分析,重視壽命周期成本
隨著生產自動化和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司每年要進行大量的設備改造,在除臭、消毒、深度處理等方面的新設備不斷增加。設備管理人員不但要考慮設備的初期投資,還必須考慮設備的運行費用和環保要求。因此,不拘泥于設計的初步選型要求,編制了公司水廠、污水廠建設技術要點,對各種設備的運行效率、環境噪聲、適應性、材質及耐腐蝕性等都提出了具體要求。在項目實施時,要求各使用單位的設備管理人員在調試階段逐步介入,對試運行的設備,必須在運行參數和工藝指標達到要求后方予以驗收,避免了在設備試運行中未徹底解決的問題可能對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證了設備的運行質量。
2.加強質量監測,保證進網質量
閥門是管網上用量最多的設備之一,由于閥門生產廠家眾多,價格和質量差距大。此外,由于使用周期長,其質量問題可能多年后才會暴露出來。而目前的招標采購機制對選型有相當的限制。因此,在前期加強了對供貨廠家的生產規模、生產工藝的考察,在后期加強對材質和強度、密封質量的檢測來進行控制。為此公司成立了閥門檢測中心,杜絕了劣質產品進入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