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5 04:22: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就業難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春光明媚到處一片生機的時候,兩會順利在北京召開。
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也認真收聽、收看“兩會”了相關報道,借此機會談談對“兩會”的感想。
“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3月份“兩會”先后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兩會”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加以了解的,因為它次次會議、條條議案都是圍繞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社會更加和諧。它時刻關注著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實際行動實踐著“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治國理念。所以我們應該關注兩會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業政策。
對于我們大學生而言,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就是就業問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就業” 這兩個字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就業的部分中提到,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方針,加強就業和創業培訓,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支持創辦小型企業。長久以來,青年創業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在本屆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就如何有效發揮、整合現有資源,為青年創業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與條件而建言獻策,青年企業家委員則把自己的創業經驗介紹給越來越多的有志于創業的青年。
深入分析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 金融危機的到來,原本積重難返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一方面,近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劇增,這些應屆畢業生急需要就業;另一方面,許多用人單位削減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使人力資源供需出現了嚴重的不均衡,畢業生就業面臨最冷“寒冬
二. 隨著高考擴招力度的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了新校區的規劃和建設,學校招生數量也逐年增加。學生總數成直線上升,然而我們的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卻與之成不協調比例增長,使得很多大學生在學校享受不到應有的學習資源,最終成游離在校園的“真空地帶”。很多老師想管也管不全,加之學生突然從高考的緊張狀態釋放到相對輕松自由的環境中,沒有一個合理的過渡過程,漸漸失去了自控、自律的能力。學生數量的激增、高校教學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加之缺乏有關部門積極的引導和有效的監管,使當今大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而適應社會的能力有所下降,造成今天畢業生“就業難”的危機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那么在這么多嚴峻的形勢下,我們大學生應當如何應對挑戰呢?我認為:
1. 改變舊有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就業面,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2. “以創業促進就業”,對于解決就業問題,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失為一個切實可行的好辦法。國家若能完善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優惠政策,對于解決就業問題定會有所幫助。
3. 提升自身“硬件”與“軟件”。對于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外在環境的變化,使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就業的艱難,進而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身“內功”,最終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
大學生“就業難”,并不是難于上青天,而難在一種教育體制的變革和完善,難在一種就業觀念的更新和轉變,難在一種就業機會的創造和把握。期待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來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讓大學生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
從兩會報告中,我們能得到很多啟示,能讓我們更快的成長,更清楚的了解國情,更好的關注未來。它要求我們當代大學生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提升自我修養與能力,更要求我們了解國情,進而立足國情,立足自身現實,規劃自身發展作為一名大學生,不僅應該關注兩會,更應時時關心時局,傾聽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高度看問題,力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瓣P注兩會,讓我們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到我國存在的現實問題有多么普遍和繁雜;關注兩會,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在我國廣袤的土地上,有多少人還在過著貧窮的生活舉步維艱;關注兩會,同樣讓我們明白,黨和國家為了能夠在國際上挺直脊梁,在國內給人民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關注兩會,讓我們心中升騰起澎湃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進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儲備資本。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請問各位為什么大學生就業難,你們相不相信你們在媒體看到的解釋基本上都是錯的?有多少人相信今天的中國是個制造業大國?沒有人敢講話了吧,因為我們需要針對這個話題進行反思。今天,我不是簡單來告訴各位為什么,我希望我們未來的領袖們能夠知道,我們應該具有逆向思維。
國際分工和產業鏈的競爭
我從制造業大國這個話題開始吧。我在這里清楚地告訴各位,中國不是制造業大國,真正的制造業大國是美國。你們可能覺得很奇怪:我們的廣東地區、江浙地區和東北地區有多少制造業企業啊,怎么說中國不是制造業大國呢?
我清楚地告訴各位,今天的國際競爭已經不是企業的競爭,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一個全新的產業鏈的競爭時代。什么叫做產業鏈競爭?我以芭比娃娃為例吧,中國和美國之間去年針對芭比娃娃發生過貿易摩擦。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出口玩具進行了諸多挑剔,什么含鉛量過重啊等等。含鉛量過重,所以要退貨??墒谴蠹蚁胂?,為什么要放這么多鉛呢?不是你產品的設計的要我這么做的嗎?大家再想一想,我們制造芭比娃娃過程當中,我們壞我們的環境,浪費我們的資源,剝削我們的勞動,結果是我們制造出價值1美元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國沃爾瑪的零售價格是9.99美元(約10美元)。從1美元升值到10美元的過程當中,9美元的價值是從哪里來的?是誰創造的?
我們過去的討論只是針對1美元做文章,包括產業設計等等,這都是忽視了產業鏈競爭的重大特點。我認為,產業鏈競爭是"6+1"的環節,"6"是6大軟性環節:一是產品設計,二是原料采購,三是長途運輸,四是訂單處理,五是批發經營,六是零售;"1"是硬性環節:制造環節。這6大環節創造出了9美元的價值,這6大環節就是整條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能夠創造出最多盈余的環節,但都不是我們中國企業所控制的,最有價值的6大環節基本上都掌控在歐美國家手中。
我們中國企業在國際分工時被分派到價值最低、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和剝削勞動環節--制造環節。也就是說,當我們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勞動創造出1美元血汗產品之后,我們就同時替美國制造出了9美元的價值。因此,中國越發展,美國越富裕。這就是產業鏈競爭的影響!
冷熱并存的中國二元經濟
各位同學,你們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那么,這種國際分工、國際產業鏈的競爭和各位同學是什么關系?為什么大學生就業難?答案就在這里。我們國家以前大學生的比例嚴重低于歐美平均水平,于是進行大學合并和擴招,培養出更多大學生,并以為有更多大學生之后我們的經濟就會更有質量、就會更高速地發展。但這個想法的前提就是個問題!美國為什么需要很多大學生,而中國培育出這么多優秀大學生卻失業?一般媒體說是同學們水平不夠、不夠用功、專業不對口??墒俏矣X得媒體都說錯了,"專業不對口"更是特別可笑,可笑得一塌糊涂!
我在全世界很多國家當了很多年的教授,在美國也教過好幾家大學,但我從來就沒有看過哪個學校是專業對口的。那么,我們中國的大學生專業不對口有什么錯呢?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不對口,因為本科教育的本質目的是通才教育,專科教育才要求專業對口。說"專業不對口"本身是一個錯誤,完全扭曲了大學教育的本質。產業鏈跟大學生就業難有什么關系?關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那就是在整條產業鏈"6+1"的環節里面,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6"而不是"1"。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什么呢?產業鏈里面6大軟環節。今天的中國的產業結構,是一個以"1"為主而不是以"6"為主的產業結構。這個產業結構是大學生失業問題的源頭。我們中國的產業現狀不足以支持這么多的大學生就業。美國需要很多大學生,因為它掌握的是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的"6"部分,它要通過大學生的通才教育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我們一直忽略、甚至不理解在國際產業的分工中我們國家是處于何種的劣勢地位。所謂劣勢,就是以制造業為主產生了諸多的后遺癥。我們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過了又失業了,再考博士生,但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情,不是很大的人才浪費嗎?在國際產業鏈的分工中,我們已經失敗了,我們被定位在價值最少的制造環節,這個制造環節的特征就是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剝削勞動力。而6大軟環節既不剝削勞動,又不浪費資源,更不破壞環境,卻能創造出9倍的價值。大學生在這6大軟環節中才能學有所用和占據優勢,才能替國家創造出更多的財富。以我們中國制造業而言,2006年還能達到5%的凈利潤回報,2007年是2%左右吧,2008年呢?可能是負的吧?我們制造業困難不是因為我們不勤勞,不是因為我們不努力,而是一開始我們就處在整個產業鏈結構中最沒有價值的一部分。最近,政府推動了宏觀調控政策,原因說是,中國經濟過熱。但我敢問各位企業家們尤其是民營企業家們,你們認為是經濟過熱嗎?如果經濟是過熱的,為什么你們的日子這么難過呢?而且是一天比一天難過呢?
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空前絕后的二元經濟體制:不是完全蕭條,也不是完全過熱,是同時過熱同時蕭條。70%~80%的企業基本上是蕭條的,剩下的20%~30%是過熱的。與地方政府推動GDP有關的建設部門是過熱的,比如高速公路、大橋。這個既熱又冷的環境就是二元經濟環境。而造成二元經環境的主因,對于過熱的制造業而言,是由于產業鏈定位的錯誤;對于過熱的部門而言,是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而造成的??墒呛暧^調控下,一再提高利率,一再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會使得過冷的更多民營企業處境雪上加霜。我去年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很多人是不信的,因為大家都認為是流動性過剩--我反對流動性過剩之說。我去年就說深圳房價飆漲是因為深圳的經濟環境更糟糕了,預測深圳一定有企業大量倒閉。今年統計數據出來了,事實就是這樣。是企業部門產業鏈定位的錯誤以及政府片面追求GDP造成的這種特殊的二元經濟環境造成的,而不是流動性過剩問題。任何的宏觀調控政策搞不好就只會使二元經濟環境惡性化。因為一提高利率,就會使更多企業干不下去了,而拿起資金炒、樓炒股去。
近年來,隨著漢川市招商引資工作的深入開展,加上原有外來企業技改擴能和本地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全市企業用工需求增長較快,缺工高峰時期達2萬人。與此同時,由于工人的期望值與現實工作的巨大差距又導致了求職者“就業難”問題凸顯。致使漢川市一度出現“有事無人做”和“有人無事做”的錯位現象。為了有效緩解全市企業“用工難”與勞動者“就業難”的問題,漢川市勞動就業局大膽探索,采取積極措施,有效解決了勞動力市場“兩難怪圈”的問題。
一是強化宣傳,加大就業信息的力度,拓寬供需渠道。第一是利用網絡報刊媒體用工信息。通過漢川電視臺開設的《就業廣場》欄目、廣播電臺用工信息專欄和漢川就業信息網等現代化網絡媒體資源及時企業招聘信息。目前全市所有用人單位的用工需求信息都可通過市勞動力市場在第一時間全方位、廣覆蓋、多層次、“零收費“的,使城鄉各類求職人員都能夠方便、快捷地了解最新用工消息,使“要上班,到漢川”的用工品牌進一步叫響。第二是散發企業用工信息宣傳單。今年以來共發放企業用工宣傳單共6萬多份,在十月中旬秋季招聘會期間,發放各類宣傳單數萬份。第三是利用“公告”宣傳。為了滿足企業的用工需要和各類求職人員的求職需求,及時將企業的招工信息制成招工信息宣傳板,在固定的宣傳櫥窗和電子顯示屏上,供求職者詳細了解企業情況和招聘信息。
二是舉辦招聘會,實現企業和求職者崗位對接,積極滿足用工雙方的需求。通過開展“春風行動”,舉辦專場招聘會,著力緩解“招工難”和“就業難”。2月22日,漢川市舉行大型用工招聘會,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及時,有針對性的服務,共有120家企業提供了紡織、縫紉、營銷、文員、會計、管理等15600個用工崗位,共有18000人進場,當場達成用工意向7800人,其中返鄉農民工1500人,特困人員200人,下崗職工160人,大中專畢業生20xx人。今年十月中旬,漢川市就業局又舉辦了“20xx年漢川市就業援助行動暨秋季勞動用工招聘會”,共有51家企業單位參加,提供各類就業崗位達6000多個,現場達成用工意向的人數就有1050人。同時,不斷加強與周邊縣市勞務協作關系,積極引進勞動力資源,今年漢川市就業局專程帶領30家回歸企業參加孝感、孝昌、云夢等地的招聘會,共招得員工300多名,進一步緩解了勞動市場“兩難”問題。
三是增加投入,健全基層勞動就業服務網絡,為用工雙方提供服務平臺。一方面,著力加強了基層公共就服務平臺建設。近兩年來,市政府投入資金120萬元,按平均每年鄉鎮2.6萬元的標準在全市27個鄉鎮和16個社區開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達標建設活動,給每個鄉鎮、社區配備電腦與城區中心勞動力市場聯網運行,工作人員全部從鄉鎮企業服務中心聘用。每年還組織鄉鎮(社區)勞動保障專干進行為期一周的勞動就業政策培訓班。同時在全市641個行政村聘請勞動保障協理員,把公共就業服務延伸到基層,使各項就業政策和用工信息能便捷傳遞到農戶手中,城鄉一體的勞動力市場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備的城鄉勞動力資源庫。漢川市勞動就業局抓住全國開展農業普查和人口普查的機遇,與市統計局聯合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資源入戶調查統計,把全市21.5萬農戶按一村一檔、一戶一卡的要求建立了完備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庫。還及時制定了村、鄉、市三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報表》報送制度,分級分類往上報送,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實行了動態管理,為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打下基礎。
四是開展勞務輸入,引進外地勞動力資源,有效緩解企業用工難問題。為了有效地解決民營企業用工短缺的燃眉之急,市勞動就業局按照漢川市委、市政府確定的“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思路,外出開展勞務輸入工作。他們在與貴州黔西、大方、織金三個縣市建立勞務協作關系的基礎上,去年又與巴東縣達成了勞動力輸入協作關系。巴東縣作為漢川市對口支援勞務合作的對象,漢川市勞動保障部門千方百計做好移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他們還把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及時向協作縣市傳遞,通過協作單位組織勞動力來漢川市就業。目前孝感、云夢、應城周邊縣市勞動力在漢川市就業的有20xx多人;天門、仙桃、云夢、應城周邊縣市勞動力在漢川市就業的就有500多人;四川、重慶和貴州、河南等地約有1000多人在漢川市民營企業就業。為了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他們還和企業一道,一起赴外地招聘員工。對于輸入到漢川市民營企業上班的外地人員始終堅持上崗前培訓,及時掌握輸入人員的工作和思想狀況,加強對輸入人員的跟蹤管理。目前他們幫助各類企業從外地引進到漢川就業的有近5000人。
五是開展技能培訓,培育“自我造血”功能,提高求職者的素質。為徹底解決“用工難”,漢川市始終堅持走培訓之路,力爭培訓求真效 果求實。20xx年培訓中心共培訓各類人員2022人,其中電腦培訓8期400人,馬口培訓點電腦培訓4期270人。組織開展電焊培訓班兩期45人,縫紉技術培訓63人,農村實用人才培訓7期731人,創業培訓3期281人,企業新招工人培訓一期16人,退伍戰士培訓一期83人,組織公路局轉崗人員133人參加培訓。以上各類培訓班均按照上級培訓要求或培訓方案,做到了培訓時間到位、培訓內容到位、培訓程序到位、培訓臺帳到位、培訓經費到位,使我局培訓工作形成了培訓對象有來源、培訓紀律有保證、培訓項目有特色的局面,實現了即服務了社會又發展了自己的雙贏結果。
漢川勞動就業局始終堅持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為重點,科學設置培訓內容。針對對家鄉的企業環境和投資項目不太明確的返鄉創業人士,舉辦專門的創業技能培訓。使返鄉創業人士了解了本市的優惠政策,明確了創業項目。此外,根據回歸企業的具體需要,對所招聘的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地崗前培訓,大大提高了企業員工的技能水平,滿足了企業生產需要。(徐勛偉)
【摘 要】在現代社會中,大學生已經不再是“珍品”了,就業難成為一個困擾廣大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難題。本文對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觀念進行分析,試圖尋找大學生這個就業群體在應對就業時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難 對策
一、 當前的就業形勢。
據教育部統計從2001年開始我國的高校畢業生數字正在以成倍速度不斷攀升,然而,與這相對應的卻是連年不斷下滑的就業率,這一增一減的兩條線很好的說明了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大學生的就業前景那個很是緊張。但是這樣的緊張并不是因為“供大于求”而是因為大學生對企業的認識度不夠,對其技能的掌握不足,對其自身的價值認識有錯誤,據統計,有百分之六十的企業認為,應屆大學生有絕大多數的人不能夠很好地將其所學的知識運用出來,而我國的大學生在知識運用和適應那個能力這幾方面僅是發達國家的六分之一,這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一項很大的阻礙。因此,想要在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爭取到一份理想的職位,我國大大學生就應該隨時緊跟時代的腳步,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了解更快的前沿知識,來補充我們的不足,盡量的減少我們的劣勢。
二、我國大學生就業能力低下、就業觀念落后
第一,我國大學生的依賴性過強,創造能力不足。也許是我國傳統觀念的原因,家長總是把孩子護在手心里,尤其在近些年,每家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就更是不肯將孩子放飛。在很多的人才市場,還經??匆娗舐殞W生的身后跟著父母,跟有甚者就連跟用人單位的對話都是由父母代勞的,這就養成了學生的依賴性,阻礙了大學生的發展,換句話說就是,在孩子們的翅膀上綁上了繩子。還有,在這樣高發展的社會中。創新能力是很關鍵的,若是一些從事信息技術發展的相關工作,創新力就是至關重要的了,但因為我國自古就有一種很不好的習慣,總是喜歡呆在自己的世界里,覺得那樣最安全,殊不知,如不出去走走見見世面,怎會認識到這世界變化的有多快,人生在世,我們就應該勇于嘗試新鮮的事物,這就需要我們有創新能力,我們要走出去,走到外面去才能開闊眼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二. 專業知識陳舊,適應能力弱。因為我國處于工業化過程中,在很多方面的科學和技術都較發達國家落后很多,且大學生在校期間把絕大多數的時間用于“享受”生活,沒能真正掌握就業所必需的工作技能和技巧,這種種的原因導致了我國大學生知識的落后,而且,有很多的人不能很好的轉換學校和職場之間的角色,在學校里以學生的角色生活,大事小情都有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可是在職場中我們卻只能靠自己才可以爭奪一席之地。在社會這個大職場中,我國大學生的適應能力相對國外稍遜一席,不能夠很好的在不同角色之間轉換,不能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不能夠勇敢的變現自己,在這樣的社會中若不能有很好的適應能力,那么我們將失去很多的機會。
第三. 急功近利,好高騖遠。雖然現在的就業形勢很是緊張,但是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還是存在著攀比的心理,總覺得在學校里不如自己的同學都找得到一份很不錯的工作,為什么自己就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呢?這樣的心理就造成了待業的現象出現,還有的同學覺得自己是干大事的人,不屑于從底層做起,總是夢想著進入大城市,大公司或者是國家公務員的鐵飯碗,卻不能現實的想一想這些工作各帝都的競爭力是多么的激烈。單單就是國家公務員的考試來說就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樣,據統計2007年我國的公務員考試就已經是五十分之一的比例了,也就是說五十人里只有一個人可以通過,這已經大大超過了我國高考和研究生的招生比率。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國畢業生中是經常出現的,所以,在畢業后我們都應有一個正確的觀點,擺正自己的位子,放低自己的心態,給自己一個適應社會的時間。
三、大學生應對就業難的功略
(一) 學業才是基礎。
職場如戰場,要靠扎實的基本功和足夠的知識占有量加上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技巧,而這些東西都來自大學里對知識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考評目前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狀況著實讓人樂觀不起來。上個世紀末的大學擴招,全國的高校的在 大學生大幅上升,但隨之相應的教學條件和老師卻沒有與之匹配。加之,擴招帶來的生源素質下降和減少大學課時量的教改使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的科研部占有量劇減。擴招之
,大學本科的課時量是3600學時,教改后的課時量為2400課時。知識量的劇減使得就業所需的基礎變得極為不牢。另外,由于中國社會處于一個大的變革時期,社會處一個相對浮躁的狀態,這樣的社會開態對大學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有很多的大學生不知道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們在學校里經常能聽見這樣的話“干些什么呢?”,這就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心聲。從高中到大學的經歷是非常艱難地,高三的埋頭苦讀是每一位大學生值得懷念且不想再嘗試的日子,經過了那段黑暗的六月,就進入了大學,也許是聽別人說大學是很美好的原因,進人大學后,很少有人再想去過那種熬夜苦讀的日子,腦袋里想的全是電腦游戲,戀愛,睡覺等等,等等,就是沒有在想有關學習的事情。
但是,人的許多技能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不斷地學習中積累,逐漸形成的,學習是積累知識的過程,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只有能力才能出城一個人的成功。而現在的大學生出高校出來后不要說是專業技能,可能就來很簡單的數理化都忘記了,這樣又怎么能進入社會競爭呢?
從就業的角度來看,我們要針對職業來進行學業的培養,而這學業不僅是德智體美勞,還包括了學業特長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十年的寒窗苦讀就是為了這大學畢業后能有一個和心意的工作,所以我們大學生不能在大學里 “前功盡棄”,輸掉所有的努力。
(二) 確定一個合適的職業理想。
什么是職業理想呢?有很多人認為就是自己喜歡的職業,其實不然,我們是應該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理想,這要和我們的整體能力來衡量, 而不只只是對未來的工作種類,工作環境的向往和追求,還有是在我們個人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夠找到真正適合我們的職業理想。
有人說現實社會是很殘酷的,大學畢業后能找到一份賺錢的工作就可以了,這話不假,在這樣就業形勢嚴峻的社會中,能找到一份可以填飽肚子的工作已經是不容易了,很少有人再去想什么就業理想了,而且,現實也理想往往是有矛盾的,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這職業,有的人索性就不就業,在家待業,等待著自己喜歡的職業的出現,有的人就隨便找一份工作糊口等等,這些現象的出現原因就在于大學生沒有正確的認識現實與職業理想的關系。在大學畢業后,有很多的人會處在一種叫做“職業探索期”的時期,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在大學時期好好的規劃未來的職業,那么怎樣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第一. 我們要認真的考慮一下我們這正適合的職位是什么,不要高估自己,脫離現實。職業必須因人而異,以個人的能力為依據,超出客觀的理想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第二. 職場是一個很殘酷的地方,這里沒有太多的情意在里面,他與大學不同,我們要在職場中必須學會精明。
第三. 在職場中請不要有“寧缺毋濫”的想法。有很多的人覺得現在的職位不是自己事先想要的,就選擇等待有適合自己的職位出現,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每個人都是一點一點想自己的理想值為靠近的,沒有幾個人能一下就上升到自己想要的職位,而我們可以在就業后主觀地想自己的理想值為靠近,確定適合的理想職位一定要做好綜合思考,不能盲目。
相信,大學生求職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在校期間將我們的學業搞好,無論是德智體美勞,還是創新和膽量,只要我們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未來的天空一句是我們的,它依舊是在等待著我們,自詡我們自己插好那翅膀,就可以遨游。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由就業難引發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壓力得到廣泛重視,文章分析了當夸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探究大學生就業壓力對大學生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關鍵詞:就業難;就業壓力;大學生
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逐漸成為突顯的社會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勢。這使得大學畢業生面臨著不同來源的就業壓力,就業壓力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就業作為壓力事件對當前我國大學生來說,是關乎其前途與命運的事件,造成其心理波動十分顯著,很容易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1 大學生就業壓力研究回顧
就業壓力就是人們在就業情景中許多內、外變量與個人因素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心理緊張現象。林梅等人對大學生壓力進行綜合分析后認為,就業壓力源主要包括:學校名氣不夠,與其他高校相比沒有競爭優勢;畢業生多,就業崗位少;成績不好,怕吃閉門羹;家在農村沒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和相應的經濟實力;父母對自己就業期望過高;所學專業不能對口;懷疑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周東斌等采用自編的就業壓力量表,對425名四年級學生進行施測,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也發現了就業壓力的六方面因素:競爭體驗、生理情緒、變化體驗、完美傾向、擔憂體驗、挫折體驗。
總結有關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對壓力源的研究上??偟膩碚f,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源主要來自社會、家庭、個人、學校等幾個方面。按照selye的觀點,壓力應該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性質,正性壓力是一種愉快的滿意的體驗,可增強個體的心理警覺,促進個人的成長和職業的發展,而我們要避免的是那些極端的令人心煩意亂的負性壓力??赡壳瓣P于就業壓力的研究關注的大多是壓力的負面影響,很少考慮正性壓力對大學生的影響。這樣就造成大學生就業壓力研究缺乏全面性,而且這些研究結果對于大學生的幫助是有限的,也會造成大學生面對壓力的焦慮和恐懼心理。因此,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以及由它引發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2 大學生就業壓力影響
左春曼提出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主要表現在為努力學習擇業自卑感、擇業焦慮、懷疑心理、擇業嫉妒、攀比心理、盲目從眾心理、消極等待心理等。
在擇業問題上,會有一些大學生在社會為其提供的就業機會面前顧慮重重,一旦有機會工作卻又不能舍棄考研,缺乏主見,寄希望于學校、家庭,或靜候學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長憑人脈四處奔波,依賴心理嚴重。對周圍同學的嫉妒心理也是不可小視的一種壓力源,一旦和自己條件相當的同學找到較為滿意的工作,可能引發心理恐懼、報復、挖苦、重傷等行為總是把自己的失敗歸于外因而把別人的成功歸于外因,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將會造成很消極的影響。隨著就業難的趨勢逐漸加大,大學生求職擇業時盲目從眾,跟風考研、考公務員的現象屢見不鮮,一味的攀比使大學生越來越缺少正確設計生涯規劃的能力。不難發現,目前大學生求職面很廣,而對職業選擇的自由性越大,擇業心理壓力便越重。畢業前夕過度焦慮的現象總不能避免,這種狀況如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化解,則會嚴重影響學生能力的發揮,給求職帶來不必要的困難。
就業壓力對于大學生的積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我國,陳旭主張學業壓力包括兩大范疇,一是內源性壓力源,如個體對學習活動的目標、需要,個體對學業活動的認識評價甚至期望等等;二是外源性壓力源,學習和學業活動中任何超過學生應對資源的刺激或事件,都可能成為學業壓力源。就業壓力作為一種外界壓力源作用于大學生,使大學生產生一種內在學習動機并且渴望通過充實自己的知識、技能、能力來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一定程度的就業壓力能夠對大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當這種積極極影響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緩解如今就業難的狀況,為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此外,女大學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社會發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資源,倘若很好地利用這一資源,更能保障社會公平、減少歧視、激勵女性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盡管就業壓力作為大學生的首要壓力在短時間內是不能消除的,但這并不代表我們不能有效利用它。因此,大學生應該正視就業壓力,使就業壓力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
摘要: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由就業難引發的高校大學生就業壓力得到廣泛重視,文章分析了當夸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探究大學生就業壓力對大學生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關鍵詞:就業難;就業壓力;大學生
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逐漸成為突顯的社會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勢。這使得大學畢業生面臨著不同來源的就業壓力,就業壓力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就業作為壓力事件對當前我國大學生來說,是關乎其前途與命運的事件,造成其心理波動十分顯著,很容易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1 大學生就業壓力研究回顧
就業壓力就是人們在就業情景中許多內、外變量與個人因素交互作用所產生的心理緊張現象。林梅等人對大學生壓力進行綜合分析后認為,就業壓力源主要包括:學校名氣不夠,與其他高校相比沒有競爭優勢;畢業生多,就業崗位少;成績不好,怕吃閉門羹;家在農村沒有良好的社會關系和相應的經濟實力;父母對自己就業期望過高;所學專業不能對口;懷疑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周東斌等采用自編的就業壓力量表,對425名四年級學生進行施測,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也發現了就業壓力的六方面因素:競爭體驗、生理情緒、變化體驗、完美傾向、擔憂體驗、挫折體驗。
總結有關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研究,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對壓力源的研究上??偟膩碚f,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源主要來自社會、家庭、個人、學校等幾個方面。按照selye的觀點,壓力應該具有積極和消極兩種性質,正性壓力是一種愉快的滿意的體驗,可增強個體的心理警覺,促進個人的成長和職業的發展,而我們要避免的是那些極端的令人心煩意亂的負性壓力??赡壳瓣P于就業壓力的研究關注的大多是壓力的負面影響,很少考慮正性壓力對大學生的影響。這樣就造成大學生就業壓力研究缺乏全面性,而且這些研究結果對于大學生的幫助是有限的,也會造成大學生面對壓力的焦慮和恐懼心理。因此,文章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以及由它引發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2 大學生就業壓力影響
左春曼提出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主要表現在為努力學習擇業自卑感、擇業焦慮、懷疑心理、擇業嫉妒、攀比心理、盲目從眾心理、消極等待心理等。
在擇業問題上,會有一些大學生在社會為其提供的就業機會面前顧慮重重,一旦有機會工作卻又不能舍棄考研,缺乏主見,寄希望于學校、家庭,或靜候學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靠家長憑人脈四處奔波,依賴心理嚴重。對周圍同學的嫉妒心理也是不可小視的一種壓力源,一旦和自己條件相當的同學找到較為滿意的工作,可能引發心理恐懼、報復、挖苦、重傷等行為總是把自己的失敗歸于外因而把別人的成功歸于外因,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將會造成很消極的影響。隨著就業難的趨勢逐漸加大,大學生求職擇業時盲目從眾,跟風考研、考公務員的現象屢見不鮮,一味的攀比使大學生越來越缺少正確設計生涯規劃的能力。不難發現,目前大學生求職面很廣,而對職業選擇的自由性越大,擇業心理壓力便越重。畢業前夕過度焦慮的現象總不能避免,這種狀況如不能在一定時間內化解,則會嚴重影響學生能力的發揮,給求職帶來不必要的困難。
就業壓力對于大學生的積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在我國,陳旭主張學業壓力包括兩大范疇,一是內源性壓力源,如個體對學習活動的目標、需要,個體對學業活動的認識評價甚至期望等等;二是外源性壓力源,學習和學業活動中任何超過學生應對資源的刺激或事件,都可能成為學業壓力源。就業壓力作為一種外界壓力源作用于大學生,使大學生產生一種內在學習動機并且渴望通過充實自己的知識、技能、能力來增加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一定程度的就業壓力能夠對大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當這種積極極影響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緩解如今就業難的狀況,為社會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此外,女大學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是社會發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資源,倘若很好地利用這一資源,更能保障社會公平、減少歧視、激勵女性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盡管就業壓力作為大學生的首要壓力在短時間內是不能消除的,但這并不代表我們不能有效利用它。因此,大學生應該正視就業壓力,使就業壓力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
隨著信息技術在校園內的廣泛應用,高校校園電子商務獲得了快速開展,利用互聯網進行網上經商已成為大學生追捧的一種新時尚。據中國互聯網2008年1月8日的調查報告稱,2007年中國網民規模達到1.82億,網民消費總規模近4000億人民幣;預計2008年網民數量可達2.44億,網民消費總規模將繼續高速攀升,達到5815億;網絡接入、網絡購物和網絡游戲已成為中國網民最大的開支項目;大學生用戶是最大的群體,約占兩成。因此,正確分析和合理引導大學生網上經商行為,既是培養學生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能力,又是繁榮電子商務市場、有效擴大內需的一項重要途徑。
一、大學生網上經商興起的原因
大學生網上經商的興起,既有網絡經商的優勢、經濟利益的誘導、就業壓力的增大等原因,也有國家政策支持等諸多環境因素的影響。
1.網上經商具有啟動資金少、零庫存等傳統商鋪所無法具備的優勢
電子商務不需要經營者投入多少資金,只要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場所和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就可以投入到這個領域中來。不需要象傳統方式經營店鋪那樣去租賃和裝修店鋪;也不需要囤積大量的商品,經營者只需用價格低廉的攝像頭作為攝像工具,將商品的照片上傳到網站供購買者選購,然后再根據購買者的需求來靈活地從商品供應商那里進貨。由于不需要存貨,經營者就可隨時更換商品或改行做其他的生意,大大降低了經營風險。
2.經濟貧困和就業困難是促使大學生網上經商的主要原因
隨著教育改革和觀念的變化,高校貧困生比例越來越高,尤其是來自西部地區的學生,約有一半以上屬于貧困生群體,他們多數來自偏遠的農村山區,家庭經濟十分拮據,面對每年高達上萬元的學習生活費用,許多家庭無能為力。雖然國家和學校為貧困生勤工助學提供了較為寬松的上崗條件,但所獲報酬遠遠不能滿足日常支出的需要。許多學生就希望通過網上經商來擺脫貧困,自行解決生計,減輕父母的負擔。像比爾·蓋茨、戴爾等成功人士的經商案例對我國大學生較大影響,許多學生提早‘下?!?,就是希望能象他們一樣自己開創一片天地,通過經商這一途徑提前鍛煉自己接觸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為今后求職做好準備。許多學生往往窘于囊中羞澀,沒有啟動資金,而網上經商則為他們提供了最低的門檻,成為學生族創業的首選。
3.創業政策的支持和經商環境的改善是大學生網上經商的直接動因
為了鼓勵高校畢業生進行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從2008年起,國家對應屆畢業生做小生意、辦小企業,3年內免繳各種行政性和事業性收費,如果創辦小型微利企業,還按照20%的比例減征所得稅;對于錢不夠的人員,國家可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或提供創業培訓服務。如杭州計劃從2008年至2010年建立200家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實訓大學生3萬多人;上海專門為大學生創業設立了“天使基金”,對學生申報的創業計劃進行評估后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支持資金;江蘇設立了總額為4200萬元的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專項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業;溫州大學創辦大學生創業園,對學生從事it信息服務、藝術設計和綜合服務等創業項目提供支持,學生開店還可沖抵學分。
網絡平臺的進一步開放為學生網上經商提供了機遇。2008年6月,世界聞名的電子商務網站易趣(ebay)在中國宣布,對所有買家終身免收店鋪費,也不再收取商品登錄費、店鋪使用費等傳統項目的費用;淘寶也曾承諾在一定時間內將對網上店鋪給予免費開放。據計算機世界報2008年第33期報道,易趣網上大約有5000人以易趣的網上交易為惟一的收入來源;美國依賴ebay直接或間接就業的人大約有43萬。面對每年約有20%大學生未能就業的事實,有著豐富網絡知識和熟悉電子商務信息的大學生,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既有利潤空間、又有政策保障的難得就業機會——網上經商。
二、我國大學生網上經商現象的發展
1.高校為大學生網上經商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在西方發達國家,電子商務早已涉足校園,并且對學校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國電子商務本身起步較晚,加之諸多因素的制約,如物流配送、信息化程度、消費觀念等,使得各高校的校園電子商務一直處于摸索發展階段。多數高校把校園電子商務作為教學所需的教學平臺,或作為教育、鼓勵學生的創業教育試驗課題來搞,校園商務網在實際應用上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2004年‘易趣杯”首屆大學生電子商務競賽和2005年“一拍杯”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大賽的成功舉辦才引起高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網上經商便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在此過程中高校憑借自身優勢為學生提供了較為先進的網絡交易平臺、成熟的網絡維護技術支持和廣闊的商品交易市場,使得我國大學生網上經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2.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
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成千上萬大學生的加盟,將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進一步發展錦上添花。一是大學生群體容易相互影響,一個“網商”可能制造多個“買者”。無庸置疑,“網商”自己首先就是網上消費者;同時,以寢室為單位、宿舍為群體的“集群效應”,大大擴大了網絡的影響力,使更多的大學生成為網上消費者。二是大學生“網商”能帶動傳統消費群體。每個大學生都是家庭中的“太陽”,對家庭的購買決策有很強的影響力。如果家里的孩子成了“網商”,其他家庭成員也非常有可能參與其中,從而使這些傳統的消費群體從旁觀到卷人,逐漸改變對電子商務的看法。大學生“網商”其實充當了電子商務免費宣傳員的角色,這種影響力是深遠的。三是推動電子商務服務商的發展和獲利?!百u水者”永遠是贏家,無論網土經商的競爭有多激烈,網上信用問題有多嚴重,為大學生“網商”提供攤位的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獲得了客戶,他們精心培育了網上市場,一旦時機成熟,地盤穩固,就可以收“攤位費”了,即使不收攤位費,也可以通過交易傭金、廣告費等其他方式獲得收入。因此,大學生“網商”將是推動我國電子商務服務商的發展和獲利的重要力量。
三、正確看待大學生網上經商行為
大學生在求學期間經商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人們就曾為大學生經商的利弊問題進行過廣泛的討論。但不論討論的結果怎樣,現實卻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經商者的行列中去,他們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有的學業、事業獲得“雙豐收”,有的則“賠了夫人又折兵”……現在我們已經不能單純地從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樣簡單的認定來討論大學生網上經商這一社會現象,因為大學生經商已經不是簡單的利弊問題了。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認為,大學生從事商業活動無可厚非,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適當從事商業活動能夠較早融入社會,在實踐中學到更多的經驗。事實上,網上創業需要豐富的知識與經驗,每一次進貨,是商務談判的一種實踐;商品推介與描述,是市場營銷學的實踐;進出賬,是基本財務管理的實踐;發貨與售后服務,是人際交往與客戶管理的實踐。網上經商使大學生提高了技能,鍛煉了綜合能力,為就業增加了籌碼。因此,對大學生經商是利是弊方面的爭論已沒有意義,而是要對這種已然存在的社會現象進行科學分析,提出一些積極的引導方法,對大學生商業經營活動進行必要的培訓指導,幫助他們樹立經商風險意識,掌握比較完備的經商技巧,提高避險能力,讓他們在經商打拼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不可否認,大學生網上經商創業行為對高校傳統的學生評價體系帶來了沖擊,刻苦讀書的學生可能不受歡迎,從而導致新的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的甚行。但也不可否認,隨著電子商務在我國的迅速發展,傳統企事業單位對相關人才的需求必然上升,引導大學生通過電子商務實踐活動,成為企事業單位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比單純鼓勵大學生在網上自主創業,更有現實意義,也更能從根本上發揮電子商務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真正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摘要】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近幾年來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在教育成本激增的今天,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了一個影響教育和經濟兩個重要國民領域的社會問題。本文通過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來提出應對之策。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難 原因 對策
1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大學生就業問題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就漸露端倪,近幾年成為突顯的社會問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局勢。從2003年至2008年,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每年增加量超50萬,而每年畢業大學生一次就業率在70%左右,未就業人數逐年增加,從2006年開始,未就業人數已經超過100萬。據統計,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610萬,就業形勢緊張的現狀似乎已很難避免。尤其是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就業可能就是難上加難了。
目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普遍遇到三難,即落實用人單位難、專業對口難、正式上崗難。最近幾年對外公布的初次就業率一直維持在70-75%之間。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影響到高校穩定、社會和諧和人力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等,而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有識之士的更多關注。
2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整個社會就業問題的縮影,很多國家都存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但是中國目前這個問題比較嚴重。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為了盡量滿足更多人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勢必會造成大學生人數增加,導致就業問題日益嚴峻。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狀況,創造不了如此多的就業機會,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大學畢業生需求。
2.1 大學生就業遇上嚴峻的“大環境”
從社會“大環境”來看,一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結構性矛盾影響就業狀況。導致就業難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地區差距的擴大所導致的區域結構性矛盾。[1]大學生就業難處于“兩難”境遇:一邊是畢業生想去的地區和單位不要畢業生或畢業生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要求,另一邊經濟發展較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和邊遠地區、貧困山區及鄉鎮長期招收不到應屆大學畢業生。二是國家就業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不很完善。用人指標、戶口、檔案等問題,導致一些大學生放棄既有機會,用人單位招不到人。三是就業競爭激烈,市場達超飽和。大學生畢業人數的不斷增加,然因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崗位數絕對減少,大學培養的學生不適應市場的需要等,使他們在求職擇業競爭中處于劣勢。
2.2 大學生就業面臨困惑的“小環境”
從“小環境”看,一方面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調整滯后于社會發展,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主動調整,往往依據自身師資條件等,專業設置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嚴重,造成供給結構失衡。同時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對于實用性強的技術崗位招聘,很多單位在通過與學生面試中反映,高校部分專業課程設置無法與單位實際需求相適應。再次,很多高校連續擴招后,教師工作量加大,整天忙于應付事務性的工作,沒有時間補充新知識,缺乏職業生涯指導的專業研究。[2]另一方面,目前,很多用人單位在人才引進方面盲目提高用人標準,條件要求也愈加苛刻,文憑已經不再是走向理想職業的唯一“通行證”,除了崇尚高學歷,要求畢業生具有好的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較強的工作能力、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多數應屆畢業生往往不能夠完全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為許多用人單位所“嫌棄”,不少招聘單位的廣告明確地寫明“只限男性”或“男士優先”,性別上存在歧視。再者,近幾年畢業的大學生很多都是“80后”的獨生子女,而社會對“80后”這一代評價褒貶不一,用人單位認為“80后”大學生員工普遍存在著散漫、忠誠度低、責任心弱等缺點,使用人單位招聘時有所顧忌。
2.3 大學生畢業生自身也存在不少問題
大學生畢業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就業觀念陳舊,期望值過高。一方面,追求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不愿去老少邊窮地區、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等等;另一方面,過分看中單位的醫療、養老保障制度等,只把目標鎖定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公有制企業、外企上。擇業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肯放下架子,缺乏腳踏實地從基層開始干起的精神。二是自身素質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大學生的自身素質與社會需求的差距較大,部分畢業生“心比天高”,過高估計自己的素質和能力,但綜合能力又滿足不了用人單位的要求。相當多的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不要應屆畢業生,他們認為應屆畢業生動手能力差,缺乏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較差,缺乏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有些學生在為人處事方面還存在種種缺陷[3]。三是缺乏創業意識。傳統的就業擇業觀制約了大學生成功就業,大學畢業生普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缺乏創業精神和自主創業意識。在面對當今市場巨大的創業平臺,高校畢業生寧愿成為現有就業市場廉價的替代者與競爭者,也不愿意實現對自我的突破,不愿意走上創業之路。
3 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3.1 多管齊下,優化大學生的就業“大環境”和“小環境”
政府及社會應對大學生擇業就業難應有所作為。第一,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增強吸納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第二,應擴大畢業生入伍、研究生招生比例,這既有利于提高軍隊素質,也為社會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為未來國家競爭力儲備力量。第三,鼓勵經濟相對優越的畢業生到發達國家深造學習,學成歸國后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提高國家國際競爭力。第四,鼓勵各類中小企業、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同時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第五,對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校畢業生,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取消落戶限制。第六,完善有關人才及勞動法規,使用人單位、高校、大學畢業生都在能人力資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用人單位要放低門檻,尋求真正可用之才。有部分企事業單位在目前畢業生數量龐大的情況下,把錄用人才的門檻抬得過高,本來是本科生可以勝任的工作崗位,卻要聘用碩士生,甚至博士生。用人標準虛高,使得相當一部分人難找到工作,造成人才資源浪費。因此,要動員用人單位改變用人觀念,多注重高校畢業生的整體素質,而不要一味地追求高學歷。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民企、私企單位,為規避繳納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責任,不與就業者簽訂勞動合同,侵犯了就業者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自己公共形象,進而造成大學生不愿意到這些單位就業,人為地促成了“就業難”。
高等院校需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就業指導體系。一方面,高校應根據整個經濟環境來預測未來的人才需求狀況,合理調整專業結構,確定招生的專業和規模。在課堂教學方面,高校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把從片面注重專業知識教育轉移到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素質和綜合能力的軌道上來,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另一方面,高校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指導工作水平。從學生入學時起,高校就應在不同階段對學生進行相應職業課程的指導,逐步進行職業規劃,并在大三、大四加大指導力度。
家庭要承擔起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責任。首先,隨時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注意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知道自己孩子的不足,并能及時給予指導,使孩子少走彎路,更快成長。其次,督促孩子畢業后盡快成功就業。再次,不要強求學生絕對專業對口就業。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學生喜歡,只要學生肯努力,不管在哪個行業、哪個崗位,都能干出一番事業。最后,家長要轉變就業觀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的流動越來越普遍,這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整個社會充滿了競爭,現在沒有一包到底的“鐵飯碗”,單位都實行合同制。畢業生要靠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立足。
3.2 努力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力
大學畢業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降低期望值。一方面,大學生不能總是盯著“熱門”職業。隨著社會的變遷,舊的行業在不斷消失,新的行業也不斷產生。過去被人視為“低賤”的工作,反而更能鍛煉人的本領,發揮個人的潛力。另一方面,樹立多元化就業觀,不能等到畢業時才決定是考研、出國還是工作。有的學生只是在找不到工作后才想到去考研,或是考研失敗后轉而去找工作,這些都是漫無目標的行為。只有早做準備,在大學期間才能形成一個明確的擇業目標,才能夠在畢業時不會感到迷茫。要強化機遇意識,牢記“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大學生在校期間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升就業競爭力。提高大學生就業成功的根本是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做人”的素質。有些大學生意識落后,只重視對學校所安排課程的學習,不注重對自己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畢業時就業核心力低,不能達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要求。大學生應成為“t”型人才,“豎”代表專業基礎知識,而“橫”則要求大學生通覽各方面的知識。
大學畢業生強化創業意識。大學生應努力培養創業意識,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以創業帶動就業,對改善目前就業難的局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學畢業生創業不僅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減輕就業壓力,而且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隨著新增勞動年齡人口進入高峰期,大學生創業不但可以改善畢業生自己的就業問題,同時可以為社會上其他的待就業人員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達到創業帶動就業的理想境界。然而創業帶動就業需要來自社會、高校、學生個人幾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社會應該給畢業生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有效的法律法規保障制度;高校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學生個人應該具有勇于拼搏、大膽創新的精神。
【摘 要】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已有十余年,伴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電子商務由初期零星局部借助于互聯網開展的商務活動逐步向縱深化邁入,呈現出明顯的普及化趨勢,然而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同時,卻意外的出現了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難的現象,本文擬對高校電子商務學生就業難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電子商務 人才培養 就業率
一、引言
2008年的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發展非常迅速,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大關,達1281.8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82.5%,人均網購金額超1600元,比上一年增加582元。網絡購物已經廣泛滲透至網絡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電子商務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一波一波崛起。電子商務人才的社會需求表現為數量的擴大化、層次的豐富化和節奏的緊迫化。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遠遠滿足不了這種需要,電子商務專業就業前景十分廣闊,然而市場上卻出現了大量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據新華社報道,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率僅為20%,這不得不引人深思: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該何去何從?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我們該如何去解決?
二、電子商務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電子商務培養模式多樣化
在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高校開始開辦電子商務專業。早期開辦電子商務專業主要有三類方向:第一類是外貿方向,主要注重國際電子商務的教育和人才的培養。這一方向對學生的英語要求很高,一般主要在外貿領域就業。第二類是以計算機科學為代表的技術方向,培養的是偏技術的電子商務人才。第三類是以經濟管理為基礎的管理方向,培養的是偏管理的電子商務人才。目前,第一類較少,大部分是偏技術或偏管理的培養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相當多的企業不知道招電子商務的學生究竟能做什么,因為培養模式的差異導致了結果的不確定性。所以他們干脆直接招收了外貿類專業、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專業畢業生,并把他們組織起來做電子商務。
2.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貪大求全
電子商務是一個綜合類專業,其競爭優勢就在于學生的綜合性能力。而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做到培養綜合類人才很困難,許多的學校給電子商務開設了大量的課程。一種比較典型的情況是:專業課程當中,一半為商務管理類課程,一般為商務技術類課程。這種課程體系的設計,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的合理,而在實際中就是因為培養過程中沒有重點,貪大求全,導致了電子商務的畢業生在社會上沒有什么競爭力。因此電子商務本??飘厴I生在就業市場上不太受歡迎,就業率一直偏低。
3.高校電子商務教育嚴重落后于實際,教學資源跟不上實際需要
電子商務在中國的實際發展非常迅速,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而高校的電子商務教育嚴重落后于實際。高校從事電子商務教學一方面缺乏大量具有電子商務實踐經驗的教師,另一方面缺乏相應的實驗設備和實習、實訓基地,導致理論知識和應用脫節,教出來的學生眼高手低,與電子商務人才需求嚴重脫節。
4.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要求和高校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定位錯位
目前中國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主要有兩類:少數比較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和絕大多數的中小型企業。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素質、對高校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電子商務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必須是全面的、精通的,安置在哪一個節點都能發揮最大效用的,可是即使高校依據企業需求進行定位培養出合格的電子商務人才了,企業卻又不敢用了,因為企業雖然很清楚崗位定的愈細、分工愈明確,帶來的效益就會愈高,可是每個崗位只是發揮了這些高素質人才的很小一部分潛能,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
三、解決電子商務本??飘厴I生就業難的有效對策探討
1.準確專業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電子商務的成功運作需要各層次的人才,因此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分層次的,根據市場的需求,電子商務人才層次可分為應用層、策劃層和管理層。如果把電子商務三個層次的人才按金字塔結構排列,管理層是塔尖,策劃層是塔身,應用層是塔基,高職院校培養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應該是塔基的應用層。這一層次的人才是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力量,對這一層次人才的培養是不容忽視,高職院校應根據市場需求,結合本校實際,在全面講述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的同時,把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細化為不同的方向,而不應該是一直以來所提倡的培養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博而全”的電子商務專業通才。
2.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體系
電子商務是一門交叉學科的綜合性專業,根據高職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在理論課程的設置上要強調理論知識體系的寬度和廣度,涉及面要覆蓋所有“電子商務化崗位”,但不要求理論知識體系的深度和精度,只需能夠滿足實際需求,以“夠用”為原則。在實踐課程的設置上要以“小方向,重特色”為原則,把專業培養目標細化為網站建設、網絡營銷、網上貿易和物流管理等互為依托、前后銜接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生態鏈。電子商務實務的完成并非依賴一己之力,而是強調多方協作,因此,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當中也應始終貫徹這一思想,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應當能夠滿足電子商務專業高職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的需求,根據電子商務專業高職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他們找準自己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生態鏈中的位置。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的主體,其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高職院校師資力量建設大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多渠道引進掌握電子商務新技能、擁有電子商務新思想、關注并能準確判斷電子商務發展新動向的高新技術人才。
(2)聘請行家到校任教。社會上不乏電子商務行業領軍人物和電子商務業界踐行代表,高職院??梢云刚埶麄兊叫H谓袒蜃鳛閷嵺`課指導老師,在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方案建設中,他們意見也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3)安排教師進修和交流。很多的組織和機構經常會舉辦一些電子商務專業或相關的培訓和交流活動,高職院校應積極選派骨干教師參與,在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吸取先進經驗、捕獲有效信息,完善和修正本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中的短處和不足。
4.完善實訓設施,抓實實訓教學
(1)引進或自主開發電子商務模擬實驗平臺。目前市場上有部分比較成熟的、高仿真的電子商務模擬實驗平臺(比如德意數碼、浙大科技等開發商推出的電子商務模擬實驗系統),可以幫助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提高電子商務的實訓技能,高??梢酝ㄟ^對其考察評估后出資引進,有實力的高校也可以結合實際需求選擇自主研發。
(2)帶領學生參與具體項目設計,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任務分解成單個項目,由教師指導,帶領學生學習團隊或小組,進行“項目驅動式”或“體驗式”教學。比如,在網絡貿易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解成網絡營銷組、貿易洽談組、商品采購組、單證處理組、財務處理組、物流組、售后服務組,針對一筆訂單,各小組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這筆業務,獲得下一筆訂單時各小組成員輪崗,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既熟悉了這一教學環節的電子商務業務流程,又掌握了實踐技能,教學效果非常好。
(3)與企業合作,建立電子商務實訓基地或實訓實驗室,實現“工學結合”和“商學結合”。選擇優秀的電子商務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實訓教學項目,高職院校師生均可獲益,比如淘寶公司推出的“淘寶創業實訓基地”項目,高職院校只需很小的投入就可以建立起電子商務專業實驗室,而且淘寶公司免費提供規范實用的師資培訓、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和網絡實訓平臺等資源,優秀學生還可以獲得淘寶網實習、就業的機會。
(4)充分利用互聯網絡免費資源,讓學生親身體驗真實商務流程。互聯網絡蘊含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且成本極低甚至接近0成本,充分合理引導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利用這些資源也可以幫助他們掌握和提高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技能。比如淘寶網、拍拍網等還有其他的一些論壇和虛擬社區,不僅能作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實訓學習的平臺,還可以作為他們自主創業的平臺。
四、結束語
電子商務作為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的表現形式,以技術創新推動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改造傳統業務流程,促進生產經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成為商務模式主導的趨勢銳不可當,市場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高職院校作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當認真分析電子商務人才市場需求特征,結合高校自身專業特點,整合優勢資源,借鑒先進經驗,形成本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培養出適應電子商務行業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