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5 11:10: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調研了解綠色技能開發現狀,明確了開發途徑,并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綠色技能進行開發,形成了三個維度、三個要素的開發成果,提出了增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住宅產業化施工方向,通過建設綠色師資隊伍、綠色課程將開發成果在教學中實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綠色技能開發;高職院校
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是將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眾所周知,建筑能耗已經占全社會總能耗的約28%,甚至更高,因此國家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它具有明顯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減少能源使用約305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減少水資源40%、減少廢物70%。綠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1]。綠色建筑也稱“四節一環?!钡慕ㄖH上對綠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我國對綠色建筑的研究起步較晚,200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頒布了第一部有關綠色建筑的標準即《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近兩年來國家加快綠色建筑推廣步伐,目前有了統一標準和認證體系,但是由于教材更新的滯后性,綠色建筑相關的知識還沒有在教材中出現,因此有必要依據國內外綠色建筑標準將其綠色技能進行開發,并將其融入教學加以實施,培養出施工一線的綠色技能型人才。
1國內外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綠色技能開發現狀
采用文獻檢索的方式對國外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綠色技能開發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目前綠色建筑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有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在這些國家的本科或社區院校沒有設立綠色建筑專業,但是開設與綠色建筑相關的課程或者有涉及綠色建筑的課程內容,比如美國柯克伍德學院就開設可持續建筑課程,但沒有針對綠色建筑設立專業。采用了問卷調研的方式對國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綠色技能的開發現狀進行分析,主要對8所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其中4個國家示范專業)進行調研,其中有5所院校在該專業課程的設置上考慮了綠色建筑課程,比如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建筑節能技術、BIM建筑、BIM施工管理、BIM算量4門涉及綠色建筑的課程;其中6所院校在課程內容上設計到了綠色施工內容,比如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在施工技術課程中增加了住宅產業化的裝配化施工。
2概念界定
綠色技能是指在掌握完成一項工作所需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還具有對包括氣候變化在內的環境問題日益增強的意識、實現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責任感以及在工作中踐行可持續發展行為的能力[2]。綠色技能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在工作中實踐獲得的,本文所研究開發的綠色技能是廣義上能力的統稱,不僅包括獲得一項工作的技能,還包括對此工作的態度、價值、知識。本文中綠色技能清單是針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開發的,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技能、知識和責任感[3]。
3綠色技能的開發
3.1綠色技能開發途徑
為了開發綠色技能,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專業建設委員會平臺組建了綠色技能開發團隊,由雙師型骨干教師3人及中級職稱以上的施工一線工程師3人組成。開發團隊首先進設計調研問卷,問卷采用聊天敘述的方式,在談話中完成調研。該團隊共發放調研問卷20份(華北地區),其中8所高職院校,12所國有大中型企業,回收19份,回收率達到95%。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綠色技能開發分兩條路線。一是調研確定綠色的崗位,然后確定崗位所需工作的能力及內容,最后經過綠色技能開發團隊的研討確定是否開設新的專業及新專業的課程及內容。調研發現目前有8家國有大中型企業都組織過住宅產業化施工,住宅建筑構件由于訂單較少無法批量生產導致成本增加,住宅產業化施工還沒有廣泛應用,但這種模式的確大大減少了水、光、揚塵等帶來的環境污染,是國家推廣的施工模式,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因此建議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增加住宅產業化施工方向。二是對傳統施工員崗位進行調研,確定在工作中哪些改進后管理模式可以節約成本,減少安全隱患,哪些操作減少環境污染,最后由開發團隊研討轉化為相應的教學及實訓內容。通過對傳統施工崗位的調研,增加了在地基處理、基礎施工、主體施工、屋面防水施工等操作、技術、管理方面的綠色技能的相應內容。
3.2綠色技能開發成果
依據調研的內容,開發團隊經過研討形成了三個維度(管理、技術、操作)、三個要素(經濟、社會、環境)的綠色技能開發成果[4],見表1.
4綠色技能在教學中的應用
4.1建設綠色師資隊伍
為了使綠色技能研究成果在教學中得到較好的應用,首先要打造一支綠色教學團隊。綠色教學團隊由“雙師型”教師構成,教師利用企業掛職鍛煉的機會學習涉及所授課程的管理、技術、操作方面的綠色技能,并把綠色技能的作為教師專業能力考核的一項指標,同時教師把這些綠色技能納入課程標準,并加以重點考核。[5]綠色師資隊伍不僅關注學生綠色技能的獲得,更關注學生綠色習慣的養成。成立綠色技能社團,不僅注重本專業的綠色技能,而且關注生活中綠色習慣的養成,比如學生將鋼筋拉伸實驗的廢料用于焊接實驗,同時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不使用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習慣。
4.2構建綠色課程
經過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綠色技能的開發,增加了住宅產業化施工、綠色建筑2門課程、對于地基基礎工程施工及質檢、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及質檢、屋面及防水工程施工及質檢、施工組織設計這4門課程增加了在操作、技術、管理方面的綠色技能的內容。依托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電梯安裝維修培訓基地即將建成。電梯是高能耗的產業,同時它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因此,從電梯的安全、能耗的降低兩方面按照三個維度、三個要素進行開發,并同時將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加大對校內外學生的培訓,真正服務于社會。
摘要:本文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依托,對近兩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為案例,分析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包括就業率就業單位行業就業單位性質薪酬狀況專業對口度和就業滿意度等方面,并針對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就業質量;建議
1引言
新常態下,經濟面臨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房屋建筑行業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為此,緊跟行業變化,開展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對就業狀況進行分析,及時調整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的思路對策顯得十分重要和急迫。本文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依托,對近兩屆(2014屆和2015屆,下同)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開展調查,分析了就業率就業單位行業就業單位性質薪酬狀況專業對口度和就業滿意度等方面情況,并針對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2就業率及就業單位分析
2.1就業率分析按規定,列入就業范圍的畢業生包括就業升學參軍和創業四種類型,近兩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情況見表1所示。近兩屆畢業生總就業率分別為97.3%和99.27%,協議就業率分別為94.59%和91.12%,兩項率值均保持穩定,且均保持比較高的率值。未就業的3名畢業生,目前也都有臨時性的工作,但不在規定統計就業范圍內。2.2就業單位行業分析畢業生基本流向了房地產/建筑行業,占比接近80%;小部分流向了其他行業,占比約20%。具體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2.3就業單位性質分析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分布情況見圖2所示,在民營(私營)企業就業的畢業生占了近一半,其次是國有企業,占比達到了1/3。民營(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就業的主陣地。
3薪酬狀況分析
畢業生薪酬水平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按月薪酬計算),大部分畢業生薪酬介于2000-4000元之間,占比超過50%。2000-3000元之間的占比約1/3,3000元以上的占比約1/3。不過,也應該看到還有約1/3的畢業生薪酬在2000元以下,1000元以下的占比8.2%。說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起薪并不均勻,存在比較大的差別。
4專業對口度分析
畢業生專業對口度分布情況見圖4所示,完全對口占比35.09%,比較對口占比40.35%,兩者合計占比超過75%,不對口占比14.04%。
5就業滿意度分析
畢業生總體就業滿意度分布情況見圖5所示,“滿意”占比為38.60%。約有2/3的畢業生對就業達不到滿意的程度,具體原因包括很多,其中“薪資偏低/福利較差”占比14.62%為最大,這是由于房屋建筑行業初始就業起薪較低造成的“。發展空間小”占比14.04%,說明高職畢業生在企業人才梯次的定位上較低,學生感覺不到提升的空間。另外,高職畢業生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發展后勁不足,這也制約了畢業生的發展。其他因素的占比都在10%以內。
6結論與建議
綜合對畢業生就業質量各方面狀況的分析,得出以下的結論和建議:第一,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總就業率和協議就業率都較高,但就業單位行業和性質薪酬狀況專業對口度和就業滿意度整體上呈分散型分布,畢業生的整體就業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和改善。第二,影響就業質量的不單單是就業工作,還包括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水平職業素養教育等方面,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第三,人才培養方面應以行業市場為導向,深化專業建設教學和課程改革,注重增強畢業生職業發展后勁的培育。第四,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房建行業的特點,畢業初期應更加注重經驗積累和自身成長。第五,積極推進有實質性的校企合作,夯實拓寬實習就業的渠道。
作者:王亮
隨著建筑市場用人崗位的不斷調整與變化,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為了更好地適應就業崗位,僅僅掌握專業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具備職業核心能力成為其職場成功的重要保證。如何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在校學生的崗位競爭力一直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改革方向。針對專業特點和職業崗位,以培養職業核心能力為導向,需要不斷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重新構建。
1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核心崗位及其能力要求
經過走訪建筑行業企業,畢業生跟蹤調查等活動,明確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就業崗位主要有施工員、質檢員、監理員、造價員、資料員等,各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見表1。
2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個專業核心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多個專業基本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即“一專業核心+多專業基本+基本素質”。具體的能力培養方案見表2。
3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開設
在進行課程體系構建和課程開發時,我院根據“一專業核心+多專業基本+基本素質”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崗位能力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崗位需求,構建出了一套以知識、技能、素質為標準的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的特色課程體系。(1)公共基礎課。不論什么專業,學生都必須學習基本的文化知識。我專業擬為學生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特色概論、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高等數學、應用文寫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育、形勢與政策教育、軍事理論、職業生涯與就業創業指導等公共基礎課,為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打下基礎。同時,在新生入學時要組織他們進行軍訓,培養他們的紀律性和團隊意識。(2)職業基礎課。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設了一些專業的基礎課程為接下來學習專業技能課程打下基礎。有建筑材料與檢測、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力學與結構、建筑工程測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測量是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來授課的。(3)職業技能課。我專業的擬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術能力,所開設的課程有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主體結構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施工組織、工程項目管理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識。(4)實踐環節課。光有理論知識的充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結合具體的實踐,才能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進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論知識。我專業開設的實踐課有認識實習、工程施工圖識讀、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訓練、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建筑CAD技能訓練、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工程項目管理實訓、建筑計量與計價實訓、頂崗施工實習、畢業綜合實踐環節。這些實踐課程讓學生可以簡單地模擬實際的工作情況,為他們以后可以很快地適應工作打下基礎。(5)職業選修課。建筑工程專業需要學習的知識是很多的,為了進一步充實學生,我專業開設了很多職業選修課程,方便有興趣的同學進一步學習。有建筑法規、建筑工程經濟、建筑工程資料管理、建筑工程監理、建筑工程檢驗與檢測、裝飾裝修工程施工等。
4我院人才培養的成效
隨著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不斷開發和調整,以“一專業核心+多專業基本+基本素質”為原則,改革整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業適應性得到很大改善,整體素質不斷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步入社會后受到了企業的普遍好評,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也不斷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據麥可思第三方評價,專業對口率為70%,高于同專業全國平均水平。
作者:吳華君 劉俊琴 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一、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現狀
根據長期以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方式以及企業的反饋,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顯而易見。多年以來,各院校致力于把教科書上的內容教授給學生,這種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低、能動性差,嚴重影響著自身發展。不僅如此,這種方式下教育出的學生都缺乏實踐能力,書本上的知識死記硬背,卻無法應用到現實工作中,存在一種“到了工作崗位中才發現自己學的知識都用不上、能用上的知識自己都不會”的現象。而且,他們還缺乏創造性,對現有的施工工藝、施工流程了如指掌,卻沒有發散性的思維。針對種種境況,當下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二、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措施
(一)整合主干學科,實現模塊化教學。模塊化教學是以模塊化思維方式為基礎,將各教科書的章節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再將每個知識點按其實際應用范圍重新組成相對獨立的部分,然后根據不同行業、不同職位需要,將各個部分組合成教學模塊,通過對章節的增加、刪減和順序的調整,使教學內容更加貼合實際。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有: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地基與基礎、建筑施工、測量實習、畢業實習(施工實習)、結構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根據以上各科書本,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培養出的學生實際工作能低,空有一腦子的知識,卻不知怎樣運用。每個課程都有著內在的聯系,在實際工作中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可以打破書本界限,整合以上學科,進行模塊化教學。從實際出發,以提升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把學科整合為:基礎知識模塊、混凝土結構模塊、建筑施工模塊、崗位實習模塊、畢業設計模塊,根據實際工程的工藝特點,再將這五大模塊劃分為若干個子模塊。例如:在測量課程中融入鋼筋混凝土結構課程、材料力學課程結合建筑施工課程等。
(二)充分利用實驗室,轉移教學地點。建筑工程技術課程是典型的理科課程,所以很多知識點需要通過實驗來證明。課本上的知識抽象難懂,很多學生對知識停留在死記硬背階段,因此難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為了適應時展,應該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提升學生專業素質的目標。每個學校的學生都來自五湖四海,從城市到從村,各種素質不等。針對高職的一些學生,基礎薄弱、對學習缺乏興趣,遇難則退等特點,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更直接地、更直觀地把書本中的知識以實驗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我們可以把教學地點從教室轉移到實驗室,一邊講解理論知識,一邊讓學生看到相應的實物。把每個知識點在實際工程中到底是如何應用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將關鍵工序的施工做成小型的實物道具,同時結合施工材料設備,加強學生的直觀體驗,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例如,EPS聚苯板外墻保溫施工,可在實驗室制作一個小型的房屋,每道施工工序,包括基層處理、測量放線、粘貼EPS聚苯板、EPS聚苯板打磨、涂抹面膠漿、鋪壓耐堿玻纖網格布、涂抹面膠漿、填嵌縫膏、涂面層膩子和涂料都能反映出來,并聯合施工材料、設備的展示,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圍繞這樣的案例來開展教學,不僅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具體、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符合時代的發展與教育的需求,而且也便于學生掌握、有利于摒除死記硬背現象和減輕學生負擔。
(三)加強與施工企業合作,增加實習機會。實習是學校教學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的必要環節,是課堂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形式,實習的目的是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最終完成本科教學不可或缺的階段。學校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們把書本上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讓學生在未來工作中占有絕對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學校的老師大部分都從事教育事業多年,有著豐富的教育經驗。但是他們長期生活在學校中,專注于教學,卻缺少了實際施工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加強與施工企業合作,引進技術人才教學。他們長期生活在施工現場,有著豐富的施工經驗,對新材料、新技術也有著及時的了解。聘用他們為學生們做課程輔導,一定會得到可喜的效果。
三、總結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建筑,建筑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的發展離不開教學。我國的高職學校每年向社會輸入成千上萬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員。每一個施工現場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的能力決定每一個施工現場的質量、決定著建筑市場的發展方向。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為國家培養成更多的新型技術人才。有改革才會有進步,相信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改革一定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發展、讓我們的民族更加壯大。
作者:郭直 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BIM技術在中國還處于摸索和研究的起步階段,但作為建筑工程領域中的一項新興技術,推廣和應用BIM技術勢必將成為建筑工程的一大發展趨勢?;贐IM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提出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紹了BIM的內涵及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BIM技術人員培養現狀,并通過探索BIM建模教學,以期為高職院校的相關教育從業者與學生提供新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一BIM技術概述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CAD技術為基礎的多維建筑模型集成技術。區別于傳統的2D繪圖方式,決策者能通過查詢建筑模型資訊能實時了解詳實的模型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在設計初期能大量減少設計團隊成員產生各類錯誤,避免出現后續施工難題。計算機系統能用碰撞檢測的功能,用圖形表達的方式告知查詢的人員關于各類的構件在空間中彼此碰撞或干涉情形的詳細信息。由于計算機和軟件具有更強大的信息數據處理能力,相比目前的設計和施工建造的流程,這樣的方法在一些已知的應用中,已經給工程項目帶來積極的影響和幫助。
1.傳統建筑工程勞動生產率較低。我國BIM技術應用率極低,據調查,目前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勞動生產率僅是英國的1/14和美國的1/19。在傳統建筑工程中,設計、制作、施工及運營等過程獨立完成,分由若干個團隊負責,這種運作模式將整個項目分割開來,限制了其各個組成部分的聯系互動。整個建筑過程中使用的圖、文、數字信息呈零散狀,比如圖紙的繪制、效果圖的生成、成本的預算或施工過程的記錄等,這些任務之間彼此脫節。運用BIM把建筑各階層聯系起來,將數字模型作為信息表達的唯一方式,淘汰傳統以任務為基礎的應用軟件,能夠改變這種任務之間脫節的狀況。
2.建筑工程從業者缺乏BIM人才。基于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考慮,推廣和應用BIM技術勢必將成為建筑工程的一大發展趨勢,但是,目前我國在BIM技術人員整體數量上存在的缺口極大,這已經成為了該技術在產業中應用和發展的瓶頸。2012年《中國工程建設BIM應用研究報告》提及,超過五成的行業調查受訪者認為,沒有BIM人才是企業不使用BIM軟件的直接原因。還有調查顯示,采用BIM最大的障礙就是從業人員缺乏足夠的BIM訓練,大范圍的教育和培訓是廣泛采用BIM的前提條件。
二BIM技術在研究及應用領域的現狀
近些年,部分歐美發達國家對BIM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通常在整個工程進度中能夠成熟地BIM技術的應用到設計、施工以及運維階段,運用比較成熟。在政府公共建設項目上,美國、歐洲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要求必須使用BIM技術。在軟件技術支持方面,Autodesk也適時地推出了基于BIM的AutodeskNavisworks2010、AutoCADCivil3D2010、RevitMEP2010、RevitStructure2010以及AutodeskRevitArchitecture2010等軟件。同時,美國的一些高等院校早已將BIM技術引入課程體系,并正在進行一系列地課程研究和革新。我國的建筑工程行業引進BIM技術始于2003年,目前最主要的使用者以設計公司為主,也有越來越多的BIM培訓機構、咨詢公司和政府行業協會開始重視BIM的應用價值和意義。“勘察設計行業BIM技術高級培訓班(第一期)”、“BIM建筑設計大賽”、“與可持續設計專家面對面”、“全國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發展技術交流論壇”的BIM主題研討會等在全國各地先后開展起來;在具體實施的項目中,也有美國Aedis建筑與規劃設計中國公司、KlingStubbins國際建筑設計中國分部、上?,F代建筑設計集團以及中建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CCDI)等不同程度上率先使用了BIM技術。同時,BIM技術也被作為重要研究內容納入到國家“十二五”建筑信息化發展綱要。
三高職院校BIM技術人才培養的對策
就應用廣度和深度而言,BIM在中國的應用還只是剛剛開始,但會逐步推廣和深入到建筑行業各個領域。從全球化的視角來看,BIM的應用已成主流,行業內BIM技術的教育培訓需求快速增長。然而,BIM技術在國內高職院校推廣應用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BIM實訓室缺乏規劃、師資力量不足、課程教學體系滯后等,這些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為滿足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等相關專業BIM技術人才的培養需求,有必調整專業設置,建立并完善BIM技術人員的培養模式,跟上產業調整的步伐,推進BIM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
(一)BIM工程軟件實訓室的規劃及建立
BIM技術是應用需要依賴信息技術,需要硬件、軟件及場地的支持才能進行實施,現有教學條件會制約全面系統的進行教學。學校應結合實際條件,與建筑施工企業、軟件開發公司及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分步驟分階段規劃并建立符合BIM技術應用與研究要求的實訓場地,搭建適合團隊工作(教學)的工作(教學)場所與硬件、軟件環境。
(二)教師、專業人員BIM技術的培訓組織
教師和專業人員參加行業培訓和認證、到相關企業工程項目實施現場等方式,了解該專業現行的課程體系與基于BIM進行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知識體系的差別,熟悉并掌握BIM技術的特點和發展歷程、BIM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應用價值、BIM技術數據庫的建立與數據查詢以及BIM技術全過程應用等內容,提高專業執教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BIM技術課程教學體系
BIM建筑模型課程應依托實際工程項目,以工作任務為導向,將BIM軟件的基本操作、BIM參數化建模、文件的模型編輯和管理、以及數據信息的轉換等納入實訓課程內容,學、做結合,讓學生在掌握BIM技術基本概念的基礎上,依據工程進度要求完成建筑模型的規范制作。同時圍繞專業“三條主線”開發完善BIM技術課程:一是要以工程施工管理為主線,從實施合同簽訂開始到完成建筑物的工程虛擬建造的全過程,側重施工組織與進度管理能力;模型屬于輸入條件,基于模型進行相應的施工方案、施工進度、材料管理;二是要以施工階段工程造價為主線,從招標或投標開始到工程結算的造價管理全過程,側重工程造價的管理能力;三是要以設計工作完成為主線,從設計任務書開始到工程竣圖結束,兼顧對施工過程的模型輸出、造價模型輸出的需求。
四結語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應當從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考慮,提高學生工程項目的整體意識和跨專業團隊的協作精神,緊跟技術新方向,不斷建設和完善BIM課程,做好實訓室和師資等專業軟硬件的配套,從而提升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為建筑行業輸送緊缺的專業人才,助推我國建筑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
作者:楊陽;崔曉 單位: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1前言
隨著我國國民素質整體水平的提升,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水平也處在穩定的上升時期,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專業技能性人才,符合當前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潮流。高職院校的人才輸送是我國社會能夠穩定發展的保障之一,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社會發展的節奏在加快,傳統的高職院校教育體系在某些方面就顯得比較薄弱,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積極地探究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的新體系。
2結合建筑市場需要,確認教學方法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國家對建筑工程技術的要求就越來越高。建筑工程主要體現以下幾點特征:一次性、明確性、整體性以及項目投資巨額性等等。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建筑技術上應用的材料、建筑工藝、科學技術等也在不斷地更新,建筑企業為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企業管理的規范、標準等等都進行了規定。依據市場的具體要求,首先應調整建筑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把高職學生的基本能力分為四種:就是精通外語的可以適應科技情報的檢索;掌握計算機的可在建筑工程中用其進行結構計算、編制建筑工程組織的預算和設計;熟悉制圖、實踐、計算,可從事管理實際工作、分析解決生產車間出現的問題;擁有對建筑產品的進度、質量、投資進行調控的能力。而后依據具體的培養目標設置相對應的專業課。與此同時,進行多技能培訓,讓學生依據專業需要和自身的情況考取國家承認的相關證書,可以為畢業以后在建筑工程領域更好的發展打下基礎。
3積極創新課程體系,優化教學計劃
在定制教學計劃的同時,應注意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可增設選修課以拓展建筑工程專業知識,可以創新建筑課程教育,大力鼓勵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在學通學精必修課的前提下,跨專業選修感興趣的科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發展學生的個性。
3.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高等職業建筑工程教學大綱明確表示應使得學生有著堅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能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所以,應加強力學、英語、數學的學習,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增設工程數學、工程力學、專業英語等課程,增加基礎課程的學時和教學內容的難度。
3.2提高學生的知識視野高職院校的教育要符合當前社會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結合實踐,制定出完善的教學體系,使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3.2.1加強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為高職學生普及一定的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知識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學的必然趨勢。為此,高職院校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中就要開設相應的計算機課程,使學生熟練地掌握CAD技術、C語言等等建筑上會用到技術,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自身工作進行輔助的能力。
3.2.2結合當前市場需求,開設針對性課程針對國家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的要求,高職院校要使建筑專業的學生學習《建筑工程地質構造概論》、《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特點》等等專業書籍,擴展學生的視野面積,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發展提供前提保障,同時,還要開設一些對建筑行業具有輔助性的課程,使高職學生在就業的時候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3.2.3針對建筑行業的發展前景開設選修課程建筑工程技術想要更好的發展,就需要不斷在建筑行業中進行實踐。與此同時,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就需要開設一切對學生今后發展有利的選修課程,在課程的選擇上要符合當前建筑行業的發展前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競爭力。
3.3提高學生實踐的機會根據當前社會對建筑工程技術的要求,在高職院校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高職院校還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加強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實踐內容、方式等等也得到了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認可。建筑工程技術知識更新的速度非??欤袝r候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極為不利的,實踐教學在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知識的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自身對建筑工程技術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長遠的角度來講,這對高職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4提高學生建筑工程技術水平,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
4.1提倡“以人為本”課堂教學課堂是進行教育體系改革最重要的地方,為了建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新體系,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不僅僅是教師講授理論的平臺,更是師生交流的平臺,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上與同學的互動條件,使學生能夠積極的獲取新的知識。
4.2實現課堂教學的“?!薄熬苯ㄖ┕ぜ夹g的知識涵蓋諸多的方面,內容比較雜亂,而教師的教學又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因此,教師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講解最多的知識,使建筑施工學科的學生了解課堂的重點內容。建筑工程技術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這就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建筑工程教育體系的變革,及時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選取最新的教學大綱對學生實施培訓,保證課堂的效率達到最高。
5結束語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并且為了保證新體系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普及,需要國家和高職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共同實現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作者:唐芳 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我國漢代古墓的考古過程中,曾發掘出一些典雅、簡潔的建筑類陶制模型,它主要用作以祭祀和陪葬。現在建筑模型制作主要應用于建筑設計,在方案設計完成以后制作展示模型,用于項目申報、展示、陳列等,建筑模型是建筑設計及建筑裝飾設計的表現手段之一,在當今飛速發展的建筑業中,建筑模型日益被業內人士所重視,它將建筑物的形式與內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以其獨特的形式向人們展示設計方案的立體的視覺形象。近年隨著房地產的飛速發展,建筑模型制作甚至發展成一門產業。在一些院校的建筑規劃類專業中都有開設模型制作相關課程,本人所在的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為一所地方性的綜合類高職院校,開設有建筑工程技術、工程造價、裝潢藝術設計等專業,之前并未開設建筑模型制作相關課程。
一、能力培養存在不足
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工程現場施工與管理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核心就業崗位是施工員。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構建了“模型化展示、項目化教學、視頻化助學、個性化實訓”的四化教學體系,以培養“操作能力與設計能力并重”的創新型技能人才為目標,并構建了與專業技能培養相配套的實踐教學體系。圖紙是工程技術界的語言,建筑設計人員所有的思想、意圖都通過圖紙來傳達給建筑施工人員,建筑施工人員也要通過圖紙來理解設計人員的意圖。凡是從事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的技術人員都離不開施工圖紙,圖紙是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與管理的主要依據。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不足,學生在施工圖識圖過程中,從平面施工圖建立三維立體感的認識過程中比較困難,學生的識圖能力不足。
二、專業人才培養操作實踐
鑒于建筑模型制作課程是一門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的課程,對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1]。我們在學生專業學習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增加模型制作項目,學生通過模型設計與制作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同時提高學生設計創作能力。在培養過程中,以項目引導學生進行模型制作,其最顯著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項目式教學是近多年國內高職院校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非常適合于喜歡動手實踐的高職類學生教育[2]。
1.理論課程教學。我們在《建筑識圖與構造》課程的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建筑細部構造模型制作。在學習三面投影的知識時,讓學生利用紙板制作各種形體,輔助學生對點、線、面的空間感知;在學習建筑構造時,讓學生利用塑料板等制作樓梯、墻身等大樣構件,以更好理解并掌握所學構造知識。學生通過制作細部的結構或者形體的模型,能夠更好地理解建筑施工圖識圖教學的內容,同時更好地理解建筑構件的具體施工工藝過程,掌握建筑構造的基本知識。原本模型展示的理論教學,學生理解困難,效果一般,通過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實訓課程教學。在《房屋建筑設計實訓》教學過程中,學生設計并繪制滿足教學要求的建筑施工圖后,讓其利用塑料板材、泡沫塑料、膠合板、涂料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其所設計的小型建筑模型。模型的制作過程正好是由二維圖紙轉換為三維立體的過程,與施工圖識圖理解的過程不謀而合。在實訓教學中引入模型,將施工圖中的實際尺寸按比例縮小,從而實現將二維施工圖中需要對照識圖的第三個尺寸在實體模型中展示,實現建筑施工圖紙的識讀及模擬應用過程。本法作為提高施工圖識圖能力的輔助手段,發揮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了學生對專業實踐的興趣,寓學于樂、融學于做中,尤其是在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上,省去了煩瑣的空間想象思維引導過程[3]。
3.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項目?!按髮W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項目”是紹興職業技術學院一項有經費資助人才培養特色項目。項目的實施喚醒了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自主意識,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了大學生的領導力,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專業教師作為指導教師每年均組織學生申請項目,如2012—2013年度“校園建筑模型的設計與制作”(圖1),2013—2014年度“建筑構造教學模型制作”,2014—2015年度“紹興橋梁文化的探尋與模型制作”和“學院二期工程實訓比例建筑教學小模型制作”,通過項目引導學生進行各類模型制作,增強動手能力,擴寬知識面。通過建筑模型制作,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在各種模型材料的選取與制作過程中,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相比于建筑模型制作本身,學生在設計方法上的收獲更大[4],學生綜合素質有所提高。
4.新苗人才計劃。為鼓勵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浙江省科技廳、共青團浙江省委、省教育廳組織實施了“新苗人才計劃”,每年在省內高等院校中擇優選擇約300個項目進行資助。我們通過發掘模型制作方面優秀的學生,指導其申請項目,其中“新農村住宅模型設計與制作”(2013R458002)項目組織實施較好,團隊學生設計并制作多套符合新農村需求的住宅建筑模型。
5.學生社團。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愿組織,活躍學校學習氛圍,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活動。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在引導下,成立專業學生社團“建筑模型社”,社團組織興趣相投的同學,制作了眾多經典的建筑模型及建筑小品,“建筑模型社”在2014年度被學校評為三星級社團。社團活動活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專業課程的授課同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了制作好模型,大部分學生都能投入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去,形成互動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更扎實。通過以上的手段,我們將建筑模型制作慢慢糅合進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去,通過統計《建筑識圖與構造》這門課程11級至14級年學生的平均成績,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了顯著的提高(圖2)。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明顯感到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三、結語
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開展建筑模型制作,學生不僅學習興趣濃厚,在學生繪制建筑施工圖后,讓其動手制作模型,學生能夠更好理解建筑設計與建筑施工的過程,同時當學生把設計的作品做成立體的比例模型之后,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時也增強了專業自豪感。通過建筑模型制作,部分空間想象能力匱乏的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平面施工圖,經過多次模型的制作訓練之后,學生對空間想象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同時對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提高很大,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寓教于動手實踐操作過程中,學生非常認可!
作者:孫秋硯 單位: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介紹了BIM的概念與推進BIM的相關政策,從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基地建設、提高專職教師職業能力等方面,闡述了BIM視角下,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BIM技術,人才培養模式,考核評價機制,職業能力
近年來,隨著數字信息化技術在各個領域飛速發展,建筑業信息化是建筑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提質增效、節能減排的必然要求。BIM技術作為新常態下一種新興技術正在悄然改變著建筑業的發展模式,由BIM技術引發的建筑業新變革正在顯現。高職院校如何將BIM技術融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是順應當前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高職院校轉型發展的具體表現,是推動我國建筑行業蓬勃有序、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1BIM的概念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它是指在建設工程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包括項目決策、實施、使用階段全部應用或其中某個階段應用5D(三維實體+時間+造價)信息技術,進行系統設計、協同施工、虛擬建造、工程量計算、造價管理、設施運行維護的技術和管理手段。運用BIM技術,可提前預知可能延誤的工期和造價浪費的設計隱患,進而最大限度的減少造價浪費和避免工期延誤,應用BIM對建設工程項目進行精細信息化管理,可為建筑業提質增效、節能減排創造有利條件,避免資源浪費,從而可大幅度提升建設工程項目的效益。
2推進BIM的相關政策
201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將BIM技術列為“十二五”重點推廣技術;2015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指導意見》,分別從建設、勘察、設計、施工、工程承包、運營維護單位方面推進BIM技術,并制定了發展目標,即到2020年年末,建筑行業甲級資質、一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業應掌握并實現BIM技術、企業管理系統及其他信息技術一體化集成應用;到2020年年末,以國有資金投資為主的大中型新立項建筑、申報綠色建筑的新立項公共建筑和新立項綠色生態示范小區,其中勘察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方面,集成應用BIM技術的項目比率必須達到90%。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結合實際,積極制定出關于BIM技術應用配套激勵政策和措施。2014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出臺《關于在上海市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的指導意見》。隨后,北京、天津、陜西、遼寧、黑龍江、山東、重慶、浙江、福建、深圳、廣東也相繼出臺了BIM技術應用推廣政策與標準。BIM將繼建筑行業甩圖板應用CAD制圖后又一次革命性生產力技術改革,將成為建筑業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將成為建筑業企業項目精細化、集約化、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
3實現BIM應用人才培養的模式
3.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建筑行業信息化的迅猛發展,高職建筑類院校原有的課程體系、教材已不能適應建筑業信息化的發展,為了培養出適應現代建筑行業的BIM應用技術人才,高職院校應積極進行市場調研并進行分析,重新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對課程進行合理優化,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將BIM技術納入人才培養體系。
3.2建立健全BIM考核評價機制
為培養出與建筑行業信息化發展相結合的BIM應用人才,可積極探索出并制定BIM技術考核評價機制,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上課教師便于采取相關措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3.3加強BIM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實習實訓作為高職院校體系的核心內容,它主要用于突出辦學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加強BIM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更有利于高職院校對BIM人才的培養。
3.4提高專職教師的職業能力
教育教學的改革構想,須有好的專業教師來實現。高職院校須不斷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積極組織教師參加BIM技術相關知識培訓、講座等,同時也要做好師資隊伍建設工作。
3.5將BIM技術應用融合到課程、畢業設計
課程、畢業設計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課的過程中會涉及到較多的課程要素,而畢業設計又是高職院校教學過程的最后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課程以及畢業設計,可以使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可以將BIM技術與課程、畢業設計相融合,通過BIM技術,使學生不僅具備了扎實的專業基本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4結語
目前,高職院校將BIM技術運用于人才培養模式還處在探索階段,還存在諸多問題。
本文系統性地闡述了BIM的概念、BIM技術的相關政策及高職院校BIM應用人才培養模式,提出BIM教學改革的方法和建議,希望能為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BIM應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作者:任 寧 徐龍輝 單位: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國家不斷加大教育建設力度,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果備受肯定,其所擁有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近年來的學生數量、教學質量增長很快,但在畢業設計方面需要加強。文章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介紹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現狀,提出增加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有效性的相關措施,以期能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現狀
全民教育快速發展,尤其是中職院校、高職院校不斷涌現的現在,更多學子得到就學、就業的機會。國家不斷加快城市化建設,建筑行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因此該專業學生的教學效果如何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1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現狀
1.1理論知識教學不完善
鑒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導致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均以實踐為主,教學方式雖然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但卻使得學生缺少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學習并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此種教學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做支撐,整體設計中缺乏完整感,并且對于其中的細節難以掌握,甚至有些學生對于造價方面的認知十分淺顯,對于大多數知識的不理解,導致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難以達到教師的要求,并且整體畢業設計的時間也很有限,即使學生“臨時抱佛腳”也難以達到畢業設計的要求。
1.2畢業時間安排不合理
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其在通知學生開始畢業設計,直到畢業設計完成的時間只有兩個月,并且是在3~5月份期間,畢業設計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是個大工程,并且學生需要做整體設計、構思、收集資料、后期修改等多項工作。另外,此階段學校并未停止授課,有些學生依然要去學習新知識,而有些學生則已經參加實習,此種情況下,學生難以準確把握畢業設計時間,時間、精力方面均難以平衡,如此也就導致了畢業設計整體質量難以提升的局面出現。
1.3畢業設計過于流于形式
鑒于學生在學校中主要以掌握技能為主,因此對理論知識傳授有所忽視。部分學生的認知中將畢業設計與理論知識相掛鉤,導致了部分學生認為畢業設計不重要,畢業設計時存在敷衍的態度。另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度不足,難以就畢業設計中的各個框架做深入的擴充,此種情況也直接導致學生的畢業設計難以符合教師的要求。部分學生會存在抄襲其他學生構思、設計的情況,甚至會出現找“”代為完成的情況。
2相關措施
2.1做到合理選題
合理選題對于畢業設計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合理選題方面應兼顧教師、學生兩個方面:①教師是畢業設計的擬題者,其應根據當代建筑行業的發展以及對人才的要求進行擬題工作,使學生能夠在完成畢業的同時對相關方面有更深的了解;②學生在最終進行畢業設計之間往往會經歷選題階段。當學生面對教師提供的各種題目時不要眼花繚亂,在正式選題前學生應對自身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以及今后的就業方向,并以此為依據為自己選題,如此不僅可以避免在設計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也能夠對自己今后的就業有一定幫助。
2.2畢業設計訓練
鑒于畢業設計的困難性和重要性,教師可以在學生正式開始畢業設計前進行畢業設計訓練,建筑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往往包含多個方面,如建筑、造價以及建筑結構設計等,知識的講解往往會被安排在主要課程之后。知識較為復雜,且對于畢業設計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可以針對此些方面開展專門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掌握各種知識和設計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擬題,并自行進行相關設計,在設計完成后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做出評價。并進行適當的指導,使學生能明白自身不足之處,同時也能使學生不再對畢業設計感到陌生。
2.3加強對畢業設計過程的監督
鑒于學生在畢業前期較為忙碌,學生在學校進行畢業設計的時間十分有限,而畢業設計的整體時間較長,學生會存在時間還夠的認知,因此對畢業設計也會存在管理松散的情況。教師應充分發揮作用,通過微信、網絡或電話等形式與學生保持聯系。并掌握學生的畢業設計進度,對于學生在畢業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也應給予一定的指導和意見。另外,教師也應對學生做出規劃,使學生能保證在規定時間內有質量的完成節點任務。
2.4協調設計、實習以及就業的關系
學生在進入畢業季后往往會較為迷茫,其既想要快速就業,又不想耽誤到畢業的相關事宜,甚至有些學生在畢業設計以及畢業實習方面陷入兩難的境地。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以上兩者與學生的關系,使學生能夠明白無論是畢業設計,或是畢業實習,均是促進其順利就業的重要手段。豐富的畢業實習經歷可以使學生的畢業設計不再單調、枯燥,其能夠使學生的畢業設計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而優質的畢業設計也是學生實習、就業的敲門磚。當實習單位或就業單位對學生的畢業設計充滿興趣時,學生的機會就會比其他學生大很多。
2.5改變傳統畢業設計組織形式
在傳統畢業設計中,每個學生單獨負責自己的畢業設計,畢業設計形式是對學生自身能力的衡量,也是其對于自身在幾年的求學中獲取知識的有力體現,但往往會給學生造成壓力。鑒于此,高職院??梢圆扇『献髟O計的形式,如根據學生各自的題目、學生的興趣等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各個學生均能夠找到自己擅長的部分并全權負責。而整體的設計工作則由所有學生共同探討,如此一來各個學生均能夠對整個設計有一定了解,并且也能加強自身個別技能的提升。在進行最終的答辯時,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負責的部分來向教師介紹畢業設計,而教師也可以根據各個學生的表現以及畢業設計的整體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分。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研究關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設計方面的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關系到該專業學生是否能夠順利畢業,也與該專業教學質量息息相關,甚至與我國整體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關系。在經歷教育改革后,該專業的畢業設計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實際的設計中依然會出現些許問題,從而影響到了該專業學生的畢業情況。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就業而言均是十分不利的,因此相關機構和人員應加強此方面的研究和實施力度,使畢業設計不再成為學生的噩夢。
作者:李奇 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我國培養建筑人才做出貢獻,但是高職院校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不足,影響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從實踐教學地位、實踐教學模式等方面做詳細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實踐教學
1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環節的地位
在高職院校教學模式中實踐教學模式是以應用為主,區別于學科型的教學模式。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它是以應用性專業,它是建筑工程教學過程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從高職院校畢業辦公室了解到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發現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大多在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從而一線的監理工作和施工技術,而工作在建筑結構設計和建筑行政管理方面的學生較少。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多數從事于一線工作,這就需要學校在課程設置中應注重應用性,突出建筑工程實踐教學的核心地位,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技術人才。在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主旨是為社會培養現場技術人員,即具備扎實的建筑專業知識、實際應用能力強、適應性強的綜合性應用型技術人員,這是現代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核心主旨。
2實踐教學過程的管理
在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需要嚴格按照實踐教學宗旨進行制定教學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職業素質。為了促進實踐教學,在高職院??梢詮囊韵聝牲c入手:一是實踐教學的基礎是確保管理工作和組織領導到位。如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學生的畢業實習教學為例,學校需要安排專門的指導老師配合實習單位共同完成學生的實習工作,并分實習小組,從而實現從院校領導、實習指導老師、小組長等完善的實習管理,并在實習過程中,不同職位管理人員負責不同的分工:院系領導主要負責實習學生在試下單位工作階段的安全教育、思想教育;專業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學生在實習階段的技術方面的解答、指導,規范學生基本操作;組長主要負責改組成員的日常工作。二是實踐教學核心是優選實踐教學內容。并嚴格按照“夠用、實用”的基本原則,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課程。在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課程的挑選過程中,需要依照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選擇原則,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實用性、先進性等基本原則。在建筑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需要由簡單的理論課程逐漸向多門課程的綜合發展的教學模式,從而形成遞進式的新型教學模式。主要經歷以下階段:第一階段,現場實習,在新生剛入學的階段,通過讓學生現場實習、工程制圖體驗,初步認識施工環境、業務流程,對建筑工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對建筑工程專業的認知力;第二階段,技能實訓,開展建筑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工程計量計價等實際訓練,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編制建筑方案、施工組織設計等能力;第三階段,綜合模擬訓練,給學生提供進入企業訓練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實踐教學師資的培養
研究發現,在現階段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指導教師人員數量較少,知識儲備不足,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并增加了實際教師的工作量,阻礙了實踐教學課程的正常開展,降低了實際教學的教學質量。為了有效地應對實踐教學,需要注重實踐教學師資的培養,具體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國家注重實踐教師的培養,相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設立專門的實踐教師任職資格制度,在教師考取實踐教師資格證后,才可以從事相應教學工作,針對脫產的實踐教師應根據國家相關制度給與一定的獎勵,并提供正常的工作待遇,從而有效地確保實踐教師的隊伍的良性發展。二是嚴格控制管理實踐教師的隊伍,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選擇優秀的實踐指導教師。例如,可以從施工單位選擇優秀的技術人員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知識、現場技術等培訓;此外,高職院校教師可以到施工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學習,從而快速積累豐富的現場技能,為學生進行豐富的實踐教學。
4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為了提高高職學校建筑技術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根據建筑技術課程的特點,建立實訓基地,并設立相應的試驗實訓課程,并模擬與技術現場相一致的條件,從而實現學生動態示范教學及操作實訓的需求。例如,模擬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讓教師可以結合建筑理論課程進行教學、實操演示等現場技能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同時,在強化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時,需逐漸完善校企合作,在校外進行培訓、學習,逐漸實現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技術人才的方式。且高職學校開設的課程需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及企業工作崗位的需求進行完善,從而實現學生理論知識、實訓技能、工作素質等全面發展。
作者:閆俊玲 單位:梧州職業學院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后,實踐教學和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得到國際高等教育界的普遍重視。近年來,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國內許多高校也開始注重強化實踐環境。因此結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點從三個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轉型發展,為其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做準備。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建筑工程;實踐教育;轉型發展
一、緒論
為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社會職業素養、加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已逐漸被高教界認同。而“應用型本科”是四川省對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層次的高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成都工業學院作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完成使命、實踐高等教育的道路上,敢于創新,不拘泥于已有的體制和方法,充分發揮教師以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大膽地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等,開創性地建設一類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這是成工院創辦應用型本科學校的一個辦學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傳統的學術型大學和各類職業技術院校,應面向行業,服務地方,明確“為地方培養人才”的目標,來培養社會需要的專用人才,此類型人才的專業知識、工作能力都有鮮明的特點,有較好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其對科技的運用、轉換和推廣能力都比較強。所以該類人才的培養要求更高,不僅要有傳統本科院校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良好的自學能力、較高的綜合素質以及一定的研究創新能力,還要有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通過多實踐、多操作而掌握的面向生產、服務、建設、管理一線技術工作的實際動手能力。最后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培養服務地方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二、轉型發展分析
根據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分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轉型發展,而專業的轉型發展最終落在人才的培養過程。如何使得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1.課程體系的設置
課程體系的設置在參考其他學術型本科院校的設置的基礎上,密切關注該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動態,辦出自己的特色。(1)普通課程設置的完善為了培養建筑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我們需要制定新的課程體系,以適應社會需求,滿足地方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構建應用型課程體系特別是建筑工程技術這種實際操作性較強的專業我們不僅要強化基礎理論教學,加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同時還要重點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并使其相互融合,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要把握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又要避免出現只重視應用不重視基礎理論知識而導致學科的發展后勁不足。所以在教學計劃的安排上應先慢后快,在大多數學生達到基本要求和具備雄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后,再進行專業課程學習。其中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上除了常規建筑工程的專業知識外,還應加入具有前瞻性、國際化、信息化方面的內容。(2)人才培養的職業適應性——職業性課程設置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要體現職業的適應性。建筑行業職業適應性是指從事某項建筑工作所必需的素質特征,而這些素質特征可以是創新能力,也可以是某種技能或者某種技術等。因此新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指向就是培養具有職業適應性的人才。以建筑工程為例,就是根據建筑專業崗位的需要以及市場的導向,來引導人才的定位,使學生在學習實踐能力、交流創新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上更加突出??傮w來說,人才培養定位就是以職業能力的綜合要求為指向,所以可以加入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職業性課程在教學計劃中。但是隨著課程體系中職業性課程的逐漸增多,課程知識碎片“拼盤化”的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嚴重,最終會影響專業教育課程功能的發揮。因此應注意職業性課程在教學中的比重。針對以上課程體系方面,要想辦出特色,可以針對本專業學生工作內容設置特色課程。首先明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服務的區域、行業類型,及在這些主要行業中本專業學生主要從事的工作內容。土木工程中,有工民建方向、道路橋梁方向、巖土方向等,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的是工民建方向。工民建方向的學生畢業主要去向有:施工企業、監理單位、設計單位、房地產公司等。用施工企業進行舉例說明,在施工企業的初級工作內容有:①讀懂設計意圖——看懂建筑、結構圖紙;②測量放線;③施工組織設計及各個施工方案的編寫策劃;④給施工班組做好技術交底;⑤資料的收集整理;⑥進場材料驗收,送檢。因此應該在職業性課程設計中,加入針對這些具體工作內容的課程。再如,在施工企業需要項目經理一職,而項目經理有ABCD四個級別,不同的級別有不同的要求,除了學歷的要求外,還要求取得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針對具體的標準,可以開設職業性課程,如一建、二建考試內容的學習和加強普通課程,如英語的學習,以此來滿足學生的職業適應性。以上是以施工企業詳細舉例,其余工作類似。
2.校企合作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培養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對于建筑工程行業,學校把學生送到施工企業,存在很多的現實問題,很多施工企業不愿意接收。近兩年其他專業成立的“卓越工程師班”就是通過克服多種困難,開始嘗試把學生全部送到企業學習的這種校企合作模式,通過產學研結合方式培養應用型人才。除了把學生送到企業這種方式外,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真題化”教學,其實踐教學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的同時,還可以保持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同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實驗項目、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論文都可以來自施工企業、房地產公司或其他相關單位,使其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也就是說真題化教學的內容是真實的課題,即取自于在建工程中一些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真題化”教學類似于目前地鐵公司采取的一種“校企合作”模式。近年來地鐵發展迅速,單位大量擴招,這么多人不可能都到公司進行實地培訓,那么地鐵公司就提前到學校選好學生,根據每個月學生在校學習專業課程的情況,出與企業實際問題有關的每周一題和每月一文,讓學生學習,然后再定期到學校進行交流。這種校企合作方式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也有異曲同工的效果。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教育,必然會使教學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方法發生變化,從而推動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轉型發展。
3.師資隊伍建設
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師資的要求,應該是熟悉業務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和實際運用能力。那教師也應同時具有理論知識和現場經驗,作為雙師型教師不僅要能傳授專業知識,更要了解現場情況和熟悉崗位操作,并且能通過恰當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法培養建筑工程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①聘請具有豐富建筑工程現場經驗的人才作為兼職教師;②培養在校缺乏工程經驗的教師,通過在職培訓或企業兼職的方式到施工企業、設計單位等承擔具體的工作任務。這樣做的好處是增加在校教師工程經驗,增加與社會各部門和相關企業的合作,同時也能掌握建筑行業的發展形勢和方向。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建筑工程行業應用型創新人才,“雙師型”教師是關鍵。
三、總結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轉型發展具體落腳點為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課程體系設置、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的分析建議和其運用的實例,用以指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確定轉型的方向。
作者:鄧娜 單位:成都工業學院
摘要:本文以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針對近4年的畢業生開展了調查研究,分析了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特征,包括就業單位行業和性質、工資待遇、專業對口情況、就業滿意情況等方面,并針對分析結果就女性畢業生的培養和就業指導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女性畢業生;就業特征
1引言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女性畢業生在就業時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由于行業性質、現場環境、安全因素等,用人單位一直不愿意接收女性畢業生就業,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女性畢業生目前的狀況值得關注。在調查近四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基礎上,分析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特征,希望能夠為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女性學生的培養和就業工作提供參考。
2就業單位所屬行業分析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女性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屬行業見表1所示。由表1可見,女性畢業生在“房地產/建筑”行業就業的占比達到了80.70%的絕對多數,其他行業就業的占比不足20%。女性畢業生雖然在建筑工程領域的就業處于弱勢地位,但進入“房地產/建筑”行業的比例卻不少,這是由于女性畢業生在就業心態上挑剔性差,初始就業要求不高。
3就業專業對口情況分析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女性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情況見表2所示。由表2可知,完全對口和比較對口累計占比達到了80.70%,與進入“房地產/建筑”行業的占比一致。不太對口和不對口的累計占比不足20%。這說明進入房“地產/建筑”行業的女性畢業生基本上依然從事著與專業相關的工作。
4就業單位性質分析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女性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情況見表3所示。由表3可知,約2/3的女性畢業生進入了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占比約1/4,國有和私營企業累計占比達到了85.96%。今后,還應引導學生到私營企業、國有企業就業。
5工資收入分析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女性畢業生工資收入情況見表4所示。由表4可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數占比約1/3,比例比較高。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的占比均為24.56%,約為1/4,4000元以上月收入的占比為19.30%,約為1/5??梢?,結合目前行業工資情況,女性畢業生的工資收入不高,且低收入的占比較大,這與當前就業壓力較大、女性畢業生的發展空間小及自身對待遇要求不高有一定關系。
6就業滿意情況分析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女性畢業生就業滿意情況分布見表5所示。由表5可知,女性畢業生的就業滿意程度為滿意的占比有43.86%。不滿意的原因中工作環境差和發展空間小兩項因素的占比都達到了10%以上,其他情況均不足10%。由此可見,女性畢業生在建筑工程行業中處于弱勢地位,發展空間較小,不少女性畢業生感覺土建行業的工作環境不太適宜女性在現場工作。薪資較差的占比只有5.26%,但女性畢業生低收入人數占比較大,約為1/3,可見女性畢業生普遍對目前的工資待遇還能接受,這也是受女性就業現狀的影響。
7結論與建議
女性學生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占比約為1/4,對于她們的就業特征分析有助于改善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助于就業工作的開展。第一,女性畢業生就業大部分還是在本行業內,私營企業是女性畢業生就業的主陣地,國有企業就業占比也較大。第二,女性畢業生整體工資收入不高,低收入人數占比較大。第三,女性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滿意程度不高,不到一半達到滿意程度。第四,應著重加強對女性學生技術性強的崗位技能的培養,結合女性學生的特點、企業需求,在兩者結合點上加強培養,增強女性畢業生的競爭力和就業力。第五,應對女性畢業生的職業成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女性畢業生注重工程實踐鍛煉和工作經驗積累。
作者:王亮 單位: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
摘要: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適應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與行業標準對接的高職課程體系開發與實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根據建筑行業特點與專業實際情況,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過程中,將行業標準、職業能力貫穿于課程開發、實施的整個過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高職;行業標準;課程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就業為導向,就要按照職業崗位(群)需要進行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并隨時按職業崗位(群)的需要進行新建或調整。行業標準是由我國各主管部、委(局)批準,在該部門范圍內統一使用的標準。能夠反映企業對崗位人員能力的要求,對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建立具有指導意義。參照行業標準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可以縮短職業教育與行業要求的距離,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將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探討與行業標準對接的高職課程體系開發。
1課程體系與行業標準相對接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1.1行業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問題,建筑行業崗位繁多,各崗位要求的知識和技能不一,行業的標準也比較復雜,有些知識和技能比較零碎,無法單獨地分成某門課程,這就需要在相關課程的內容設計上給予調整,兼顧這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識點的學習。1.2課程設置先后順序問題,在根據行業標準設置課程時會遇到知識的邏輯先后問題,這就要求根據專業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設定專業知識課程的先后順序,以保證學習過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和具有邏輯條理性。1.3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考試對接問題,職業資格考試是對勞動者從事某種職業所應掌握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的測試和評價,隨著建筑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持證上崗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構建中充分考慮與職業資格考試的對接。
2行業標準對接的課程體系重構思路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專業工作崗位繁多,行業的標準也比較復雜,從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建筑行業標準,才能確保建筑工程的安全、適用、經濟和美觀等。與行業標準對接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應以職業崗位需要為導向,以行業標準為基礎。首先根據建筑行業職業崗位要求分析確定人才所應具有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據此設置出所需的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再確定核心技術課之外的、專業必須的專業技能課程;然后根據確定的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結合專業工作崗位需求開展集中實踐教學;并從高職教育對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的全面要求出發,設置通識課程。
3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
3.1課程體系結構。本課程體系由通識課程、職業技術課程和集中實踐三部分組成。結合行業標準采用“五六一”的專業課程體系模式,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1)五門核心課程:《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CAD》、《建筑結構》,該五門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從事建筑施工管理、工程監理、建筑設計等崗位打下基礎。(2)六門必修的專業集中實訓。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開設六門必修的專業集中實訓,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做到專業知識的應用和專業能力的遞進培養。(3)一個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職業崗位證書。為貫徹國家對高職學生提出的“雙證”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前需考取施工員(建筑類),使學生在就業時已具備上崗能力和上崗資格。3.2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針對本課程體系的建立,按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崗位及崗位群的要求,遵循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規律,根據現行行業標準,采用“必修+選修”的學分制課程設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選擇所修課程。(1)通識課程設置。通識課程培養學生政治思想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和創業素質、信息技術能力、英語應用能力、公文寫作能力等。通識必修課程有軍事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心理健康、體育與健康、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應用文寫作、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專業英語。通識選修課程包括人文素質教育和公民道德,要求學生選修其中的一門。(2)職業技術課程設置。職業技術課程俗稱“專業課”,根據行業職業崗位要求確定,包括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通過職業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科學技術和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本專業范圍內一般實際問題的能力。職業技術必修課有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CAD、建筑結構、建筑結構地基與基礎、建筑工程測量、建筑材料、建筑制圖、建筑力學、建筑設備、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法規工程經濟學。前五門課程為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其他為專業技能課程。職業技術選修課共四門,建筑工程文件編制、工程項目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質量事故分析,要求學生選修其中兩門。(3)集中實踐。集中實踐是針對職業方向技術能力要求開展的專項集中實訓。必修集中實踐有建筑識圖與構造實訓、建筑CAD實訓、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工程算量實訓、生產頂崗實訓、畢業設計。選修集中實踐為大地測繪(GPS儀器操作)與安裝算量(安裝算量軟件操作)兩項,要求學生選修其中一項。
作者:王文匯 單位: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
1社會對建工專業人才的需求
建筑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江蘇是建筑大省,南通及其它蘇中地區建筑業較發達,被譽為全國“建筑之鄉”。在江蘇建筑行業中,有700多萬從業人員,但70-80%都是初、中級工及初中以下學歷的農民工,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技能水平不高,建筑企業中專業技術人員偏少已成為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高技能“藍領”人才和高素質的項目經理級人才尤為緊缺,建筑管理、建筑施工、工程監理、工程造價、房地產開發等方面人才備受歡迎,并且這一缺口還在繼續擴大。江蘇省每年基建投入數百億,所需要的各類建筑“藍領”技能型人才至少達2萬人以上。建筑業的發展優勢,催生了建筑業管理人才和高技能緊缺人才的培養需求,這些都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作為優先發展的高職專業提供了契機。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面臨大好的發展機遇。同時,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也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教育部與住建部聯合啟動的“職業院校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試點專業,是重點建設專業之一,也是高職院的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辦時間早,專業基礎建設穩固,師資配置合理,專業現狀良好。
2專業定位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目標:主要面向施工員崗位,為建筑施工企業培養懂得現場施工技術、能進行施工組織管理、質量檢查驗收,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精深的專業技能和良好職業素養的技能型人才。
3專業建設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的解決
3.1制定“學做合一,多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自2009年我校修正了人才培養模式,加大校企合作辦學,通過“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三合作方式———采取“學做合一,多證融合”、“平臺+模塊”的我院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與建筑企業共同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有效地解決了校內缺少大型施工工地、實訓條件不足的困難,安排畢業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深入到施工項目扮演施工員、質檢員或助理身份,教師也必須在工地現場參與管理,與項目經理配合指導現場教學,記入考勤;學生畢業時應同時具有畢業證、施工員或質檢員職業崗位證書。企業把承擔學生的實訓任務列入項目經理的年度考核指標中,并規定所有接收學生實訓的工地具有現場教室。學生經過校內操作技能模擬訓練后,到校外實訓基地的施工現場參與實際工作,企業選派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在施工工地上,學生擁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企業的員工。學生不但在教室、實驗室和校內實訓場地上課、訓練,而且在工地上課,使做、學、教融為一體,真正體現“學做合一,多證融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校派到工地的老師也參與對企業職工進行理論培訓的任務,實現了校企資源共享。
3.2建立專兼職結合的教師團隊
建工專業大部分教師是從全日制本科院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缺少施工現場施工經驗,學院近年來建立了訪問工程師制度,每學期選派教師到項目中參與項目管理,對獲得注冊建造師的教師給予獎勵,目前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師資隊伍是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目前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80%為雙師型教師;南京建工集團等建筑企業專門選派10名技術人員與能工巧匠到學院擔任兼職教師,5名能工巧匠或高級技師作為校內工種實訓時的現場培訓技師,指導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砌筑工,鋼筋工、模板工、架子工及抹灰工)。
3.3改善校內校外實訓條件
近五年學院新建建工專業校內實驗室2個,改建3個校內實訓室,已形成了建筑材料、建筑力學、土力學地基基礎及建筑測量、校內施工類綜合實訓室等多個實驗實訓室。拓展校外實訓基地18個,其中由南京建工集團提供的不少于3萬m2的工程項目,視每年的項目情形不斷更新,學生直接參與建設工作,在真正的施工環境中培養學生施工的綜合技能、創新精神以及養成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在校內建成建筑工程綜合實訓區,滿足磚混結構施工綜合實訓、框架結構施工綜合實訓的需要。同時,改善原有實驗實訓條件,使之既能滿足培養學生多種專業操作技能的需要,確保學生都能夠獲得本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又能為社會提供建筑材料檢測等方面的服務。采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從仿真走向真實,從校內實訓室走向校外建設工地的方法。
3.4對課程體系重新整合
根據學院“厚基礎、高素質、精技能”的總要求,并考慮企業需求,以工作過程或職業活動為導向,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建立課程模塊,整合教學內容,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的特點。課程體系具體改革是搭建兩個平臺、構建兩個方向。兩個平臺,一個是學院公共課平臺,一個是系專業基礎課平臺。這兩個課程平臺中前者用于實現“厚基礎”的要求,保證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后者用于保證專業群的資源共享。兩個方向,一個是專業必修方向,用于保證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實現,一個是專業選修方向,該方向設置多個模塊,為學生提供專業知識擴展和提升空間。課程體系實施時,專業課程與實訓環節有機結合,把獲得施工員、質檢員、資料員、材料員證書應該掌握的知識內容融合到課程體系中;通過校企積極合作,完成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崗位技能訓練和頂崗實習等實訓環節,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2,3]。根據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要求,圍繞“多證書”和企業需求,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增加證書課程及企業關注的課程,強化實訓環節,請企業行業專家參與對課程體系尤其是實踐性課程改革,滿足工學結合、任務驅動、項目載體、頂崗實習等方面的要求,突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圍繞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安排教學內容,完成了建筑材料應用與檢測、建筑結構、主體工程施工、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等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制定工作,并編寫相應的教材與完善課件制作等教學資源。同時,5門課程建成校級精品課程,編寫1門校級精品教材。
3.5階段性的崗位技能培訓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過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專業基本技能訓練,主要教學活動在校內綜合實訓室進行,企業派技術人員到校內實訓基地指導學生進行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并通過相關項目初步訓練學生的崗位技能,如砌筑、鋼筋下料、架子工等;第二階段是崗位技能訓練,在真正的工地建造真正的建筑物,主要教學活動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學生學習、工作及生活均在工地,專業教師在工地上授課,使做、學、教合為一體,鍛煉學生掌握施工技術的能力,如主體工程施工教學中施工項目的實施;第三階段是頂崗實習,在第五學期的周六周日和第六學期,學生作為企業員工進行有薪頂崗實習,全面強化掌握施工技術,鍛煉其施工管理能力。頂崗實習成績由校企共同給定,實習過程共同管理,實習結束后,對實習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頂崗實訓合格證書”。三個階段的實訓均根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編制的實習實訓大綱的相應要求進行。
3.6加大教學質量監控力度
探索并建立健全適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的教學管理、質量保障及監控的制度和運作機制,重點是:(1)制定校企雙方共同參與的管理和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和機制,明確校企雙方的責、權、利;(2)建立有關校內實訓與校外生產性實訓的管理制度、文件和考核辦法;(3)畢業頂崗實習考核不合格者,推遲其畢業時間;(4)校系兩級督導監督教學質量;(5)同時,建立畢業生跟蹤機制,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專業對口情況、工作單位、工資收入情況、職稱晉升、企業滿意度以及職業道德等進行全方位跟蹤。(6)麥克思報告評價與反饋機制。每年學校都定期反饋麥克思報告對本校19個高職專業的畢業生狀況調查并及時反饋到系、教研室,便于修正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提升辦學成效。學生掌握各種崗位技能。同時可以初步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協調等能力。
3.7社會服務及畢業生情況調查
將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對外有償服務,與建筑企業進行產、學、研聯合,提供技術支持,擴大社會知名度,學院設有兩個專門研究所負責推廣建筑節能、綠色環保等各方面的新技術、新方法,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教師成果不斷顯現、有實用新型專利16項,省級課題有6項通過鑒定驗收。學校委托麥克思公司對近3屆我校高職專業畢業生進行了調查采訪并形成報告;報告顯示在全院19個高職專業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在下列5個指標中均排前三位:薪酬、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對母校推薦度、專業對口情況、對學院開設課程滿意度。
4結語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比較受歡迎的應用型專業,為社會、行業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辦學思想之所在,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積極吸納省內兄弟院校的有益經驗、注重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內涵要求,在校企合作、多證融合、課程整合、實訓制度、評價機制、監督機制上,做了一些探索或嘗試,收到了較好成效,與企業、兄弟院校加強橫向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本文旨在探尋專業建設之規律,規范而科學培養受社會歡迎的應用型人才。
作者:楊斌 劉娟 單位: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建工學院
1引言
隨著房地產業和建筑行業的穩步發展,我國對建筑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也已逐漸成為高職院校乃至普通高校中熱門的專科專業。在社會經濟和建筑業迅猛發展的形勢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承受著嚴峻的挑戰。建筑業要保持穩定的可持續發展,要有大量高素質的技能型專業人才來支撐,他們不但具有寬泛的理論知識面、豐富的專業學識,而且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能滿足建筑各方企業的生產和管理需求,具有崗位一線所必需的綜合技能,團結協作,身心健康,可以達到“零距離”上崗的要求。國家在2010年7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地提出了發展高職教育應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四個合作”,指明了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思路,并且把就業水平和企業滿意度作為衡量高職教育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普通高等院校的??茖I是政府高等教育“三教統籌”(高職、高專和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乃至教學管理上都與高職院校趨于一致。因此,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需要認真研究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培養出創新精神足、實踐意識高、動手能力強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
2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普通高校中的實踐教學現狀
雖然越來越多的高職(專)院校意識到了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性,并采取各類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和調整,也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結合調查來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普通高校中的實踐教學仍然存在以下五個方面問題。重視學科理論教學,忽視實驗實訓實習教學目前實驗實訓課在我國普通高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中只能占到教學總學時的1/3~1/2,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嚴重“放水”或是縱容學生直接離校找工作的情況使得實驗實訓教學環節嚴重“縮水”。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普通高校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過程中,依然受到學科本位意識的影響,將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作為主要部分,很少涉及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的嘗試;
二是普通高校的專業教師通常還承擔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的教學工作,或是由本科教育轉型為??平逃?,其教育思維存在很大的慣性,理論課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繁重,往往難以將教學導向于職業性和實踐性;
三是國家對??坡殬I教育的監管多以就業率、考證率等量化結果為主,過程監管不夠,不能鼓勵和支持高校進行相應實踐教學改革;
四是由于就業形勢所迫,部分高校拼命追求就業率和升本率,而將三年的在校培養時間縮減成一年半至兩年半,導致培養過程嚴重縮水,實踐課程首當其沖被削減。教師實踐能力有待提高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師大多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擔任教學工作,沒有實際的工程經驗,因此,很多教師理論知識扎實而工程實踐經驗貧乏,造成實踐動手能力弱、運用知識能力差的結果。教師隊伍水平參差有別,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都具備的“雙師型”教師比例較低。另外由于普通高校中對教師繁重的科研任務和教學任務要求,大部分教師對于提高自身實踐動手水平有心無力,很多高校教師寧可多講10堂理論課,不愿講授一次實驗課;寧愿多讀10篇論文,不愿帶一次實習。教師沒有時間也沒有訴求走出校園,走進工地,學習最新的工程材料知識和施工技術,對于工地現場的各類設備甚至實驗室的儀器都知之甚少。實驗實訓等師資投入嚴重缺乏在大多數高職高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實訓教師一般一次帶30~40名學生同時參加實驗實訓,教師在輔導學生時難以照顧全部,也難以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實踐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普通高校通常缺少與建筑工程技術對口的校內實訓基地等基礎設施,實訓項目通常借用實驗室或在戶外臨時搭建,缺乏開展實踐性課程的有效空間。另一方面,很多院校還存在實驗實訓設備嚴重不足的情況,在學生上實驗實訓課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是一個學生動手操作一臺儀器,另外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學生站在儀器旁邊觀看操作過程;有的甚至是只由教師操作,所有學生觀看演示步驟,學生的操作時間無法保證,就很難學到操作技能,也就難達到企業對實用性技能人才的要求。實踐教學體系缺失,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脫鉤當前我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只是按理論知識體系分類,而沒有按照能力層次實現技能培訓,因此沒有形成科學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實驗或實訓僅僅是局部、單一的技能鍛煉,只注重與理論知識教學的簡單對應,實踐教學在內容、組織形式和教學目標上也沒有打破課程、學科和專業界限,沒有按照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建筑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對技能專門人才的需要進行技能培養,因此這種實踐性教學無法提高本專業學生的綜合技能和專業素養,難以培養出真正高水平的、實用性強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學生對實習崗位的適應能力低下,企業對學生資源的利用不足目前并沒有國家相關優待政策扶持建筑企業接受專業學生實習,企業也很難因此獲得額外利潤,所以各類企業接受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學生動力不足。企業提供實習崗位的主要動力是解決企業用工之急,招聘實用專業人才,因此,實習學生的頂崗工作能力和質量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長期為高校提供實習機會。但由于大部分學生在校內期間偏重理論知識學習,缺少工程經驗和實際操作機會,忽視各類專項技能實踐,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較低,無法勝任專業實習的工作任務。這種現象加劇了“實習學生不愿走進企業,企業不愿容納實習學生”的惡性循環,最后使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流于形式。
3普通高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提高學生實踐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加強實踐環節研究,保證實踐教學學時量依托就業面向的企業對象,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研究。根據當前建筑行業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擬定符合現實工作需求的實踐技能訓練計劃,充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的實驗實訓課程的開展課時和開展質量,利用各類生產實訓基地和實驗設備強化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從而縮短本專業學生適應工作崗位的時間,迅速達到企業用人標準,真正服務于企業的生產實踐,并保障學生的就業質量。鼓勵培養“雙師型”教師,利用企業教育資源培養一支操作能力強、專業技能好、綜合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有利于高效優質地完成實訓培養任務。應盡快建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激勵制度,鼓勵青年教師利用寒暑假或者脫產“頂崗”到建筑企業掛職鍛煉,增加專業實踐經驗,提高動手能力,真正具備解決實際專業問題的能力。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寶貴的企業教育資源,聘請建筑企業原技術人員擔任實踐課程指導教師,并通過“教師聽課”“1對1幫扶”“說課比賽”等形式,提高其理論知識、教學水平,豐富教學經驗。完善實訓基地,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機會普通高校在原有本科實驗教學設備的基礎上,應加大實驗投入,建設實訓基地,保證實訓空間和時間,增加專科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一方面建立實訓廠房,購置動手型訓練設備,改變幾十個學生擠在一間實驗室觀看操作演示的情況;另一方面可學習生產企業的輪班模式,各班的學生實行三班倒,讓機械設備充分地運轉起來,爭取達到每個人都能熟練操作設備的實訓教學目標。校企深化合作,共創實踐平臺引企入校,與建筑類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除了積極將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納入實踐教學師資體系,鼓勵在職教師參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普通高校還應與建筑企業展開深度交流,如:校企共同改進、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開發實驗實訓等實踐課程,制定重視職業技能訓練的實踐課程標準;校企共建實驗實訓平臺和基地,共享先進行業技術;企業為在校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等機會,合作企業優先選用優秀畢業學生;學校為合作企業訂單式培養和輸出實踐水平高的對口人才。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作者:陳璐 單位:濱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