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5 11:01: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高職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強調技能型人才培養,學科本位下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這一要求,需要建立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課程教學中全面采用任務驅動、仿真模擬、現場教學、信息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對于能力型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大有益處。
關鍵詞:課程體系;任務驅動;仿真模擬;現場教學;信息化教學
一、引言
我國職業教育倡導培養掌握現代工程管理知識的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與課程體系改革有機結臺起來,建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教學內容由理論知識、職業技能和學習態度構成。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構建這一教學體系的重要途徑。
二、任務驅動教學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方法,它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為教學理念,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定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1]。在任務驅動法中,任務是根據課本知識設置的,目標要明確,內容要合理,并為任務創設合理的學習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專業基礎課《建筑材料》的學習過程中,將學習內容分解為分析混泥土的優缺點、認識混泥土的組成材料、設計混泥土的配合比等任務。在《建筑工程法律法規》學習過程中,設計制作規范的合同文本、分析工程案例事故等級和處理方法、解讀仲裁協議等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統知識,鍛煉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能獲得成就感,激發了學習興趣和實踐精神,形成獨立探索和創新精神。
三、仿真模擬教學
每項任務的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協調者,引導和激勵學生完成實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敖?、學、做”為一體的仿真教學方法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強調給學習者盡量多的模擬機會,讓他們在模擬活動中增長知識與才干。組織仿真模擬教學,要以科學的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為依托。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既可包括虛擬工程項目的模擬,如公寓外墻項目,也可包括虛擬中心的模擬,如工程檢測中心[2]。在《建筑施工技術》學習過程中,把課本知識轉化成多個模塊,教師通過仿真模擬來講解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生通過在仿真實訓基地完成砌墻砌筑施工模擬、模板工程施工模擬、鋼筋工程施工模擬等任務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鍛煉能力、展示才干。在《建筑工程概預算》等操作性較強的課程學習中,將“教、學、做”貫穿于理論教學、單項實訓、工程實訓、工程軟件實訓四個環節。將BIM技術融入課程,形成以工程項目為載體,“BIM項目仿真模擬教學”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并結合職業和崗位技術技能要求,設置施工管理綜合實訓周,安排就業前的職業技術技能訓練,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四、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使將教學地點從教室轉移到生產現場、管理服務一線、施工一線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按照工作現場的情況,分解成為一個個獨立的項目或任務,以任務或項目為中心,展開理論與實踐教學,是典型的理實一體教學模式,也是教學做一體化的體現?!督ㄖ茍D與識圖》是建筑工程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課,課程的主旨是結合實踐操作的訓練,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識讀及繪制建筑設計圖紙的基本能力。課程內容包括識圖和構造兩部分,介紹建筑制圖、識圖的基本知識和房屋的構造組成等知識。利用直觀的實務模型,結合施工現場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3]。在教學中,提供與施工現場相應的建筑施工圖紙,學生結合現場,觀察工程圖紙實例,在真情實境中讀懂圖紙,增加感性認識。
五、信息化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成熟及建筑工程領域應用的不斷擴大,計算機信息管理及應用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信息化教學是教育者和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教學資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的雙邊活動,既有教育內容和模式的變化,更伴隨了教育觀念的變化[4]。Examcoo軟件的應用。Examcoo軟件在課程學習的作業和理論考試環節起到重要作用。教師可推送教學資源,布置作業,從題庫當中隨機抽取試題對學生進行測試,提供指導和反饋;學生不受時空限制,進行自主學習、與教師互動、與同學互動。系統既能有效改善學生抄作業和考試抄襲現象,還能測試后馬上看到答案和解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ヂ摼W監控教學。由于某些實驗的持續時間長,兩節課堂教學時間不能滿足要求,學生可在課后空閑時間在實驗員指導下繼續進行實驗。教師可在手機或者通過辦公室電腦實時查看學生實驗的操作情況,并對其進行指導,并不需教師時時在現場跟進,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世界大學城空間教學。世界大學城是一座網絡虛擬城市,以網絡交互遠程教育為核心、綜合了遠程教學、網絡辦公、及時通訊、商務管理、全民媒體、個性化數字圖書館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學社區平臺,是全民終生學習的校園。教師可利用世界大學城開展輔助教學,如建立課程導航及時更新教學資料,與學生進行互動。
作者:賈湘琳 單位:湖南軟件職業學院
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群面向建筑業全產業鏈的工程項目咨詢和經營服務領域而建立,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是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群教學改革中的關鍵內容之一,是專業群競爭力的最集中體現。
關鍵詞:專業群;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目標;教學改革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重視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特別強調了要保證雙師結構。因為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技能型人才,需要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才人培養模式的重要切入點,所以同時具備較強教育教學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是保證工學結合才人培養模式順序實施的關鍵因素。
1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
1.1素質目標
“雙師型”教師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應基本符合兩點要求: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及教學能力和素質;二要類似工程技術人員那樣,有廣博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能力,以及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和素質;三是根據以上兩方面要求,在理論性教學過程中達到“能講會做”,在實踐性教學中達到“能做會講”。
1.2結構目標
專業教學團隊在年齡、職稱、學歷、專業等方面要呈現梯隊型結構,通過內培外引、專兼聯合的手段達到合理的結構形式。根據中共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委員會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教職工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青年教師在組成教學團隊時,應全部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及以上學位,高、中、初級職稱比例2:4:4,90%的專業課教師具備“雙師”素質,每名教師至少具備一項與專業相關的執業資格。根據建筑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必然會使學生就業崗位同步變化,專業教學團隊勢必結合行業與企業實際需要,隨時進行師資隊伍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以適應特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變化的要求。
1.3職業目標
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決定了高職教育是學生在上崗前直接學習職業技能的教育。按照這一基本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團隊的建設不僅要考慮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還要考慮培養學生適應未來就職崗位的變化和提高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次,教學團隊應具備使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隨時做好知識及能力儲備的能力,師資的能力儲備要具有職業性和前沿性。
2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的重點內容
2.1專業帶頭人隊伍建設
專業帶頭人作為教學團隊的靈魂核心人物,是確保團隊的共同目標能得以實現的基礎。
2.1.1專業帶頭人的培養
為了加大優秀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力度,可為其在專業領域新技術培訓、海外研修訪學、帶薪下企業、境內外培訓學習等提供機會,拓寬視野,提高專業帶頭人在行業企業的影響力,增強專業規劃及資源整合能力,建設一支專業實踐能力強、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學專家和掌握前沿技術、技術服務能力強、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現場專家組成的校企雙帶頭人。
2.1.2專業帶頭人的引進
聘用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專家作為專業帶頭人,一批企業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使專業建設緊跟產業發展,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符合職業崗位要求。
2.2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采取內培外引、重點培養現有教師的方式,打造滿足教學需要、相對穩定、資源共享的專業骨干教師隊伍。提升骨干教師專業技術水平,同時為骨干教師學歷提升、境內外訪學、培訓學習、專業技術職稱提升等提供更多機會;鼓勵骨干教師下企業,提高實踐教育教學能力,鼓勵教師加入行業協會組織。通過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科研等途徑培養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雙師素質的骨干教師,使專業群內具備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雙師素質的骨干教師人數比例達50%以上。
2.3專業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
優化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其核心內容有五個方面:一是建立穩健的“傳幫帶”機制,擁有副高以上職稱經驗豐富的教師與青年教師互相聽課,“老”教師傳授授課方法給青年教師,“老”教師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老”教師帶著青年教師一起進步;二是支持教師搞好個人基本建設,鼓勵專職教師進行教研教改、課題申報和教材編寫,提高和優化職稱結構層次,提高專業教學能力;三是以教研室為單位,每兩周開展一次教研室活動,加強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相互促進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高;四是根據師生比例調整教師個人師資培養方向,固定其教學研究的擅長領域,實行專能結合;五是落實中青年教師的繼續教育學分登記制度,有計劃地選送中青年教師在武漢、北京、上海等高校聚集地進行學習培訓,開闊教師視野。
2.4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
課程體系設置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也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關鍵所在。遵循群內教學資源充分共享的原則,以就業為導向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創新構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群內共享課程體系;通過校企合作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分析職業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研究崗位基本能力,基于學生知識獲取規律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動態調整群內課程和教學內容,以滿足項目化、模塊化教學以及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的需求?;谛F蠛献鞴餐罱ā盎A能力一專業能力一拓展能力一運用實踐”的模塊化專業群課程體系。
2.5專業社會服務能力的提高
以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為例,依托“湖南建工培訓中心”,構建“省內卓越、國內領先”的專業師資及社會培訓基地。我院依托合作企業湖南建工集團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本專業群的師資、設備、行業資源等優勢,進行社會培訓團隊建設,建立社會培訓資源庫。為企業完成新職工崗前培訓、在崗職工技術技能培訓及職業資格考證培訓;為各類中高職院校教師及社會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個性化的培訓;為國家級、省級各類競賽提供賽前培訓;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BIM技能培訓、實習實訓培訓等服務。
摘要: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對于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斷創新完善教學方法。下面文章中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完善措施,希望能夠有效提升當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高等數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創新;建筑工程管理專業
1前言
對于國內外各大高校理科學生來說,高等數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科目,并且在整個高等教育階段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比較重要的高等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夠為理科學生的后期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還能為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幫助。不僅如此,還能不斷提升理科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效果更加明顯。該文針對高等數學教學的這些狀況,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通過設計相關調查問卷,統計分析職業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學的深層次原因,并給出相應改革建議。
2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上文中已經提到,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的一基礎科目,特別是針對建筑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設置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出優秀的、多元化、綜合素質較強的建筑人才,培養出的學生能夠適應建筑施工第一線需要,具有建筑施工、組織、管理能力,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高等數學課程作為文化基礎課,不僅要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對于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高等數學課程更是其學習專業課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為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了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高等數學的教學能培養學生科學的工程思維方法,為學生分析、解決工程技術問題提供理論方法保障;而工程管理專業課能擴展學生的專業技能,是理論方法的延展,二者相互補充,必不可缺。
然而,經過實際調查我們不難發現,高職院校的高等數學教學模式依然較為落后,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針對數學課本上理論知識的學習,相關公式、定律的由來,并沒有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忽略數學是源于生活的,數學中的很多公式、定理、模型在實際生活中都是具有工程應用背景。學生們不理解數學課程學習的作用,更不知道數學和專業課程、數學和實際問題之間的聯系所在??梢哉f,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讓數學與所學專業掛鉤,不能讓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工作生活中。
3探析引發問題的因素
在理科專業的所有學科中,高等數學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為何會出現高等數學與專業知識的斷層現象呢?為此我們進行了相關的調查研究,用科學發展的觀點去指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我們從學校、教師、學生這三個層面去分析與了解高職數學的教學問題,通過與工程系的管理人員、教職人員、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深層次、多角度分析了解,以廣東南方職業學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老師與學生為調查對象,設計相應的問卷調查表,得出了以下的問題存在如下原因。
第一,經過與建筑專業的領導人員溝通得知,盡管領導們非常重視學生高等數學的教學,但是并不了解高等數學與建筑專業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而造成了教師對高等數學實踐教學的忽視。
第二,經過與建筑專業的任課老師進行溝通得知,身為數學教師他們非常重視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希望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了解運用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比如,在《建筑工程測量》課程中,水準、角度測量、經緯儀、全站儀的使用都要用到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此外,《建筑工程造價》、《概預算》等課程的教學更是與數學息息相關,一些操作軟件也是需要有良好的數學基礎。
第三,通過隨機調查建筑專業的部分學生得知,大多數的學生能夠正確理解高等數學的課程設置,明白高等數學課程的重要性。設計的調查問卷表的主要內容包括:你學習高等數學的目的、你希望高等數學的學習給你帶來哪方面的幫助或者提升、你希望如下那種方式的教學方式會更好等等。
在進行調查工作時,調查人員主要針對建筑專業的教師和學生為對象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按照8:2的比例隨機抽取了部分學生和教師配合調查,最終得出調查結果:(1)在高職院校85%的師生均認為高等數學很重要;(2)高職院校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目的不一;(3)學生對學習高等數學的對專業課程學習的幫助認識還不到位,甚至有部分認為學習高等數學毫無意義;(4)建筑工程類專業學生認為專業課程學習對理解高等數學抽象問題有幫助,甚至有學生認為沒有;(5)部分學生對學習高等數學對他們能力的培養,選擇無所謂;(6)建筑類的學生普遍學習高等數學的方法還是來自于老師的講授;(8)學生喜歡的高等數學的授課方式,普遍喜歡從工程技術、應用的角度講授。
4高等數學教學方法創新對策分析
根據上面提到的高職院校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出完善措施,具體做法如下。
4.1從學校的角度分析創新對策
首先,身為學校的管理人員,一定要擺正態度,重視高等數學的教學工作。充分認識到學生綜合素質與高等數學教學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當然學好高等數學還能夠促進其他科目的學習。
其次,學校有關教師還應該合理安排高職高等數學課程,還應該重視數學教學軟件及模型的開發與學習,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比如開設《大學數學實驗》、《數學模型》等課程,并配合相關軟件的學習。
第三,學校負責排課的部門需要按照不同專業的不同特征進行科學排課,針對同一個專業可以安排幾個固定的老師進行教課。還要結合實際需求定期對數學老師進行培訓,讓這些老師更深入的了解所教授學生的專業知識,以便能更好的把專業知識與數學教學融合在一起,讓學生更清楚的理解數學在專業和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學校還可以根據相關要求創建科學的數學建模隊伍,鼓勵其積極參加一些數學建模比賽,另外,創建數學建模隊伍還能有效培養實踐型的綜合性人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是數學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學校需要盡快的成立數學建模團隊,報名參加各種數學建模比賽,通過數學建模競賽來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并增強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
4.2從教師的角度分析創新對策
首先,數學老師的綜合素質直接關系著其教學水平,因此一定要提升數學老師的專業素質,只有不斷豐富數學老師的知識面,才能讓數學老師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導學生,讓學生系統的、全面的去學習數學知識。
其次,作為一名合格的數學老師,要給學生做好表率,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會,跟不同專業的老師交流教學經驗。數學老師還要把自己培養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全面型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數學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還要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要懂得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
第三,數學老師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在以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引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導地位,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好數學。高等數學課程作為文化基礎課,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夠重視,學習態度欠佳,因此把課堂還給他們,讓他們來做課堂的主人,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來讓學生積極的思考,這樣才能讓學生們真正的學懂數學。
4.3從學生角度分析創新對策
從學生角度來分析相應的創新對策,學生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數學建模比賽,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面。這是因為數學建模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水平,還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推理、計算的能力。參與數學建模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把數學知識學以致用的途徑,能讓學生的能力、素質、心智在比賽過程中得到較強的提高,熟練掌握一些基礎的數學教學軟件,把自身所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
5結語
總而言之,由于目前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教學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不斷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本文中在闡述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高等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創新對策,希望能夠提升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教學效率。
摘要: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的出現,建筑施工裝配式模式的到來,都使得建筑行業不得不發生一次質的變革,在這種情形下建設部對各建筑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均提出了一個變革的時間點,對于高校來說,該如何應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轉變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比較深入的探討了此問題,就建筑信息化技術(BIM)對建筑設計、建筑施工領域帶來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舉證。
關鍵詞:BIM技術 人才培養 轉型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轉折時期,經濟學家稱之為"新常態",是指我國經濟發展要從過去依靠規模擴張、低價勞動成本、低價土地政策、低價環保成本發展向依靠質量提高效益型轉變。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生態環境的惡化加上近幾年建筑類各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的專業對口率的迅猛下降。我們如何應對,建筑業選擇什么樣的路徑,真正把"轉方式、調結構、防風險、促升級"貫徹到實際工作中,繼續保持建筑業平穩健康發展,給各大專院校提出了一個需要深層次的研究和思考的問題,人才培養往哪里走?
一、新常態下建筑市場的需求
我們必須要轉變思路。建筑業"十三五"規劃提出了要堅持節能減排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建筑信息化技術的簡稱建筑模型技術(BIM)引入到建筑領域,是建筑業的一次質的顛覆,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它的重要性。BIM技術對工程建設領域的作用和價值已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業界認可,并在建設工程項目上得到快速應用與發展,BIM技術已成為繼CAD技術之后行業內的又一個最重要的應用信息化技術。對于我國建筑設計行業,施工行業而言,BIM技術在設計階段對于各專業的交互檢查;施工階段應用對于節約成本、加快進度、保證質量等方面均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這種形勢下,建設部已經在認識上起到了導向作用,認識到了BIM技術潛在的價值,已發文給全國的建設行業,重點是圍繞新型城鎮化建設,樹立大建筑業的概念,從注重承攬大型公建向包括基礎設施、第三產業服務、再造城鎮文化的"建城"轉變。思路轉變了就要把握時機,人才培養是關鍵,各建設類高校要認識到新常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經濟減速一定程度上給我們提供了克服依靠擴張規模發展、做好結構調整的空間和時間,使我們有機會從先期人才培養抓起,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從實用技能入手。所以,我們每個學校一定要超前謀劃,做好市場需求調研,建好配套的實訓場、室,把經濟下滑帶來的各種不利就業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加強與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咨詢公司以及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整合社會資源。通過交流會、研討會、大師工作室等搭建平臺,盡快地分享各單位的實戰經驗,凝聚實踐智慧,盡快保質的在2020年到來之前把BIM人才培養好,以促使企業能正常在應對新常態挑戰。
二、BIM技術在建筑行業應用的必要性
應用BIM技術可以支持建筑設計、造價、施工工藝等多方面的分析和模擬,實現虛擬的設計、虛擬的建造、虛擬的施工現場管理以及全生命期、全方位的預測和控制。例如,施工企業在正式開工前如果設計單位利用BIM審圖功能進行了各專業設計的碰撞檢查,提前發現了各專業之間的不協調問題,就可以避免后續的設計變更問題出現。
BIM技術可有效提高施工建造階段的各專業、工種之間的協同工作效率。所有對建設項目不同階段的有效設計、方案和技術措施都是以項目參與人員對項目全面、快速、準確理解為基礎上展開的。BIM技術不僅基于三維數字化參數模型,其核心是在項目整個建設周期各參與方共同的資源平臺共享。它改變了原來所有專業間靠藍圖進行協作的方式,改變了單純依靠設計人員用抽象的符號和文字表達的施工圖紙為依據的管理方式。降低了項目參與人員對結構、構件難重點的理解難度,提升了不同專業間、不同參與方對項目的協同能力。
利用BIM技術創建的數字化模型,相當于對建設工程項目從設計、建造和運營全過程進行管理進行了優化和方案預演。
三、BIM技術在工程項目中的應用
(一)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的應用。BIM技術可與項目管理集成應用并為項目管理提供技術和專業數據的支持。BIM技術應用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的可供深加工和再利用的數據信息,是信息生產者;項目管理系統解決了企業之間、企業到項目、項目之間的協同管理問題,在協同過程中,成為業務數據的使用者。二者相結合,可有效形成業務數據產生、存儲、使用、再存儲的一個封閉環路,可以有效提高業務數據準確性和使用率。這樣的模式,將會對傳統的項目管理機制和方式產生深遠影響。
(二)工程建造方面的應用。目前我國大力推行建筑產業裝配式施工,目的是減少建筑垃圾,實行綠色建造。BIM技術能夠將建筑全壽命期內不同階段的數據、資源等連接起來,形成行業產業鏈的貫通,為工業化進程提供技術的保障。核心之一就是推進建筑預制裝配化,而推進建筑預制裝配化必須實現設計標準化、構件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機械化、項目管理信息化等。采用BIM技術就能比較容易實現模塊化設計和構件的"部品化",可以說在建筑工業化的應用中有天然的優勢。,如基于BIM技術實現設計過程中的空間優化、專業工種之間的碰撞檢查;施工過程中的深化設計、施工工藝的模擬和優化、成本控制等;這些是預制裝配化建造過程中對BIM技術的實際需求。
四、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
以BIM模型為核心,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集成應用,發揮雙方更大的價值,支持施工項目的精細化管理,實現智慧建造。目前,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逐漸被普遍應用,為BIM技術的深度應用提供了更多技術支撐和應用手段。BIM技術基于幾何模型,可附加建造過程大量的業務信息,前端可集成物聯網、移動應用等,動態掌控工程建造現場及建筑物運行狀況;后端可利用云計算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形成穩定的BIM模型數據庫,支持基于BIM技術的業務協同。在這種狀況下,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那么我們高校培養的學生本身就是要求與施工一線零距離接軌的,那么人才培養方案的轉型就是勢在必行的事了,怎么轉,以哪一種方式與企業接軌,課程如何架構都是我們在近一到二年必須快速解決的問題,2020年就要來了,我們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的春天也要來了,我們每一個高校都應該抓住機遇,不放過每一秒鐘,保持和黨中央的高度一致,最終實現智慧建造。把基于BIM技術綜合集成各種信息技術,可以系統地管控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項目成本、進度、質量和材料等不同業務,提升施工項目精細化管理和控制水平,
總之,在新常態下,城鎮化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我們要建造綠色的建筑、智能的建筑、智慧的建筑、舒適的建筑,首先要有合格的建設人才,合格建設人才的培養必須引進BIM技術,一個科學合理的將BIM技術貫穿在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定就是非常重要的。
摘 要 建筑工程認識實習是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識圖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過程。完善建筑工程認識實踐的課程內容,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將基于GMT土建建模軟件的應用與學生識圖和現場認識有機結合起來,是對工程工程管理專業建筑工程認識實習課程改革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 識圖能力 軟件建模 認識實習
1 傳統的建筑工程認識實習方式
1.1 建筑工程認識的意義
工程管理專業建筑工程認識實習安排在大二上學期,在學習建筑制圖(畫法幾何)和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的基礎上,在即將學習鋼筋混凝土與砌體結構等其它專業知識時所進行的為期兩周的一次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識讀工程建筑施工圖紙、結構施工圖紙,并進行現場比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識讀工程圖的能力,通過參觀實際建筑,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建筑文化、建筑知識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認識,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今后從事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傳統的建筑工程認識實習,只是教師帶領學生到施工現場參觀,以及在教室里看圖紙圖集。
1.2 當前建筑工程認識實習所面臨的困境
傳統的建筑工程認識實習模式中,學生的積極性持續時間短、安全問題突出、識圖能力難以得到提高,具體操作起來有諸多的不足:
(1)安全問題突出是認識實習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我院工程管理專業每屆120人的規模,實習之前往往認真講解施工現場安全知識,但是學生數量過多,安全問題始終是最令人擔心的事情,學生的安全問題也是建筑企業不情愿接納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認識實習的理由。
(2)聯系施工現場是學生認識實習中指導教師面臨的又一困難,雖然我院與諸多建筑企業簽訂實習基地合作協議,但是協議企業施工現場距離學校較遠,學校附近施工現場較少,給建筑工程認識實習的開展帶來了困難。
(3)缺少現場指導教師也是建筑工程認識實習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是指導老師數量少,120名學生只擁有5個指導教師,致使指導教師的壓力較大;二是有經驗的指導教師更少,現在學校通過專業課教師工程實踐崗位培訓等方式來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
(4)對學生識圖能力無考核標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建筑工程認識實習過程中,學生動手操作少,沒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標準,對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很不利。
2 建筑工程認識實習課程改革實現途徑
2.1 課程改革的實現途徑
建筑工程認識實習主要分三個內容:識讀施工圖紙、建模軟件繪制土建模型及參觀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各類建筑工程。各部分安排的情況如下:
(1)指導教師下達建筑工程認識實習任務書,并安排發放圖紙,講解實習的方案、目的、意義和任務,共2個學時;
(2)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的識讀,并將圖紙中工程概況信息、梁板柱、墻、過梁、圈梁、構造柱、基礎、樓梯、臺階等構件數量、類型的信息制表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使學生帶著問題識讀圖紙,共10學時;
(3)采用GMT三維土建建模軟件完成所識讀圖紙的土建建模部分,用先期培養的六名同學分別指導兩個小組學生學習軟件建模,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成果發送到指導老師信箱完成成果提交,共12個學時;
(4)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對軟件建模和圖紙的識讀,對之前所做的工作進行回顧和總結,對房屋建筑學知識加以深入理解,鞏固已學專業知識,指導老師對學生問題進行答疑,同時為學生到現場進行認識實習打下理論基礎,共4個學時;
(5)指導教師安排現場認識實習工作,主要針對學生在施工現場的安全問題和現場重點關注的內容進行講解,采用PPT的形式圖文并茂地展現安全教育內容和關注點,共2個學時;
(6)帶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認識實習,選擇現場時,要考慮住宅、工業廠房、教學樓、酒店、市政設施等,豐富教學內容,一般上午安排去現場、下午安排學生寫實習日記并加以總結,共30學時。
2.2 課程改革的成效
建筑工程認識實習課程改革的實踐證明,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首先,安排內容較多,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始至終都很高;其次,通過將識圖、軟件建模、現場實習的有機結合,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最后,改革雖然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是種挑戰,但改革效果明顯,提高了教師的綜合能力,教師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很高?;仡櫿麄€過程,建筑工程認識實習課程改革有幾點可以借鑒:
(1)考核形式多樣,學生收獲很大。改革后學生要提交的資料除以往要求提交的實習日志和實習報告外,還應提交識讀施工圖過程中識讀的梁、板、柱、雨棚、臺階等構件數量、類型的信息表,還要提交由廣聯達土建建模軟件建立的項目三維模型。整個過程做到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的任務,每個階段都要提交成果,學生學習目標明確,雖然工作量較大,但學生普遍反映他們的收獲很大,實習過程很充實。
(2)基于GMT軟件的BIM技術得到應用是我們在改革中的一個創新。以往學生在識讀施工圖過程中對二維圖紙到三維實體的理解存在困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較差。GMT土建建模軟件將二維圖紙轉換成三維模型,學生在識圖后根據圖紙內容建模能加深對圖紙的理解,看到自己建立的三維模型有很大的成就感,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將三維模型與在現場中看到的實體建筑相比較時,會有很大的收獲,實踐表明這是適應學生的學習方式。另外,隨著BIM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基于GMT的BIM應用是建筑技術發展應用的必然需要。
(3)為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采用全班同學一套圖紙,識圖和軟件建模一套圖紙,目的也是為以后的專業課學習奠定基礎。就這樣一套圖紙,在大二時作為建筑工程認識實習的識讀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在大三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和建筑平法識圖與鋼筋算量中使用該圖紙進行土建算量和鋼筋算量,在大四中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中使用該圖紙進行安裝算量。另外,GMT土建建模軟件是BIM土建算量軟件的建模部分,教師在講授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上機部分時,可直接講解套做法部分就可以,也為工程管理專業開展項目化教學奠定基礎。
3 課程改革的優化
3.1 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
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盡管這次改革對教師和學生而言收獲都比較大,但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還需要改進。在內容上,圖紙既要有公共建筑、住宅,還要有工業建筑、道路橋梁工程、市政工程,并鼓勵學生在完成一套圖紙(一個項目)的任務量后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一套不同用途的圖紙,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在形式上,如在提交軟件建模成果過程中可以分兩次提交,可以在第一次定時提交后,讓學生在經過軟件的學習,將自己最好的成果以指導教師為單位提交刻盤,這樣可以促進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軟件。在建模軟件的使用上,除采用現有廣聯達土建建模軟件GMT外,還應該采用Revit、ARCHICAD等建模軟件,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
3.2 積極參加專業比賽,以賽促學
針對目前以住建部專業指導委員會、中國建設教育協會為代表主辦,由軟件企業聯合高等學校承辦的各類BIM應用比賽為契機,加強學生BIM團隊建設,通過“以老帶新、以賽促學、以學利改”的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BIM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本次改革以學生提交的成果作為校內選拔依據,再由老師針對比賽內容進行專業培訓練習,學生在第一屆識圖建模大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F在學院不斷加大學生團隊建設的投入,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全國性質的專業比賽,以“以老帶新”的形式促進學生團隊的建設,以賽促學,這種模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專業素質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3.3 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豐富教學內容
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必要性,是我們在這一次課程改革中的深切體會。建筑工程認識實習對指導教師的識圖能力、鋼筋平法、BIM軟件操作及相關理論、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鋼筋混凝土等的知識要求較高,特別在軟件操作、施工現場經驗和專業能力的要求更高,通過不斷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用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練的軟件操作技能和鮮活的案例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實用性。目前,學校針對青年教師開展工程實踐崗位培訓,促進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的提升,豐富教學內容。
3.4 加強學生BIM團隊建設,做好校企合作
學生BIM團隊在建筑工程認識實習中起到很大作用,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也促進了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開展。不斷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需要一批專業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團隊,學生通過參加中國建設教育協會和住建部專業指導委員會等主辦的BIM應用技能比賽,實現“以賽促學”的目的,學生BIM團隊將成為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的重要力量,也為企業“量身打造”BIM專業人才,促進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
4 結語
建筑工程認識實習是實踐環節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起點,是將傳統教學模式、BIM技術及后續學習課程相結合,知識內容承前啟后,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了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不斷加強建筑工程認識實習教學的課程改革,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不斷增強,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以致用,通過以賽促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摘 要:實踐教學課程標準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化,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操作規程。作為實踐教學過程的執行規范,本文主要在描述課程的性質、教學目標、內容范圍、實施建議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的創新性和可操作性。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實踐教學;課程標準
課題名稱《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產教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LZY15561
實踐教學課程標準是為組織和實施實踐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實踐教學實施的依據,它對實踐教學課程定位、課程目標與任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對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也提出了明確要求。經過對用人單位職業崗位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調查分析后,以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為依據編制的,強調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和職業能力的提升,構建并實施實踐教學課程標準,有利于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形成。
1.課程定位。課程定位主要寫實習實訓課程的性質及實習實訓的目的,在本專業課程體系及職業能力培養體系中所處的地位,指明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或本門課程的先行課與后續課程。
2.課程目標。課程目標主要是說明通過對本門課程的實踐后,學生能掌握哪些知識、應具備哪些能力和素質。主要以“能”、“會”、“應具有某某能力”的文字來描述。
3.課程內容與教學要求。課程內容主要是根據課程目標的需要設計的具體的實習實訓模塊;教學要求是指在各實習實訓項目的訓練中,對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的具體要求。給出本課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質要求。
4.時間安排與學時分配。時間安排與學時分配主要是對實習實訓各模塊教學所需要的時間進行統一安排和分配。
5.考核。考核主要是確定考核標準和成績評定方法,重點應放在對學生崗位知識和崗位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方法應多元化,考核過程應貫穿實習實訓全過程。
6.課程實施的建議。根據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提出教學建議、教材編寫建議、教學評價建議、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等。
7.實例分析――《工種實訓》課程標準
(1)課程定位:工種實訓是建筑工程管理專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在《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進行的一次實踐性教學,學生到工種實訓現場,以實際操作為主,掌握各工種的施工操作步驟、施工方法、施工質量檢驗標準,完成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一方面能將施工理論與施工現場緊密結合,為即將學習的土建預算、安裝工程預算等專業課程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學生以勞動者的身份,參加各種生產工藝勞動,不僅能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而且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課程目標:通過參加工種操作實訓,使學生掌握主要工種的操作要領和質量、安全知識;熟悉這些工種的工藝過程,與其它工序的搭接、穿插狀況。同時,使學生在實訓中得到了鍛煉,增加勞動觀念和分工協作精神,培養職業技能。
1)提高學生對建筑施工工藝、建筑施工方法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施工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2)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藝及工藝技術方法。訓練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須的各種基本技能和實踐動手能力;
3)掌握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方法,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崗位觀念,工作責任心和團隊協作意識的形成。
(3)實習崗位及崗位工作任務與內容
(4)時間安排與學時分配:本實訓課程的學時共計60學時,具體時間安排見下表所示:
(5)成績考核標準與評定方法:工種實訓成績主要由指導教師以學生現場實際從事的各個工種操作的質量技術水平而定,同時參考勞動態度,遵守紀律,實訓日記,實習報告等方面的情況綜合評定,成績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級分評定,應單獨記錄成績冊。
(6)課程實施建議
1)實習組織:由專業教師負責工種實訓環節的組織和現場教學;根據工種實訓內容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2)指導教師必須熟悉工種實訓課程標準,做好實訓準備工作。實訓中要按實訓教學要求和進度計劃指導學生實訓。每天實訓結束后,應對當天的實訓情況進行小結,并對次日的實訓作好安排。
3)指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記實訓日記。實訓結束后,要指導學生寫工種實訓報告,并組織學生搞好實訓總結。
4)進入實訓場地后,主要以帶動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條件允許時,可聘請施工現場工人師傅或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操作要領指導,進行現場講解指導實訓,進行具體訓練。
摘 要:工程管理專業是教育部 1998年頒布的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設置的一個新專業。該專業整合了原專業目錄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部分)等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較大的專業覆蓋范圍。工程管理專業中設置了四大平臺課程,即技術平臺課、管理平臺課、經濟平臺課與法律平臺課。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課程,其作用就是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知識。由于傳統的教學受蘇聯教育體系的影響,比較注重課程的理論性、系統性,而忽視了學生思維創新、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善于利用所學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問題;措施
工程施工教學如何改革,已探討了多年然而教學改革收效甚微,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即在于該課程實踐性太強,傳統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了適應社會對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 筆者結合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及培養目標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討,做了一些嘗試性工作 , 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施工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教材內容陳舊過時,部分內容詳略不當從目前施工教材的內容看,多是傳統施工工藝,有的甚至已過時,即使最新的施工教材,也很少介紹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一些已經成熟而且應用廣泛的技術也未能在教材中加以反映,如砌體工程中各種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施工工藝和操作規程,在教材中就很少講述,而國家限制使用甚至禁止使用的粘土磚施工工藝,在教材中卻占了相當大的篇幅。又如在模板工程一節中, 目前應用廣泛的膠合木模板施工技術也是空白,而對于目前已很少使用的組合鋼模卻進行詳細的介紹。
(二)課堂講授與工程實踐相脫節,教學手段落后工程施工是一門技術發展較快、綜合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大量的施工工藝過程和技術構造,完全通過課堂講授,學生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必須結合工程實際, 通過現代的教育技術進行傳授。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 , 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 “黑板 +粉筆 ”, 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 互聯網等多媒體技術進行授課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 , 它的優點是 :節約了板書時間, 加大了信息量 , 開闊知識面, 并能挖掘出課本文字達不到的直觀、 動態效果, 使難以理解的抽象理論形象化、 生動化, 并將學生帶入模擬場景, 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教學方法改革的措施
(一)認真備課、精心遴選講授內容
認真備課、精心遴選講授內容,大膽舍棄過時的、不實用的舊知識,結合專業特點,增加先進的及實用性較強的相關知識;還應針對學生的特點,突出重點和難點進行講解,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工藝和基本原理,可以采取讓學生課外自學的方法。運用案例教學法 ,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是把案例作為一種教學工具 , 把學生引導到實際問題中去 , 通過分析與互相討論 , 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的一種教學方法 。它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我們結合工程施工應用型強的特點, 在課堂教學中, 注意收集工程實踐中的實例, 并根據各章節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案例服務于教學 , 利用多媒體設備及真實材料再現實際工程活動 , 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 使課堂講解生動清晰, 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 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 。案例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全面看問題 , 從工程實踐的角度分析問題, 使工程施工知識在現實項目管理中得到更好的運用 , 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采用三階段教學法,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結合土木工程的許多施工工藝、施工原理都是施工技術人員在長期的施工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的基礎上形成的, 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內容及對學生的考查內容,卻往往只局限于課堂中講授的書本知識,學生在學習中缺乏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使得學生常感到有些知識難以理解和掌握。為此筆者認為,采用分段教學法,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結合,則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目標實現的質量和效率。
三階段教學法:感性認識階段――理性認識階段――總結深化階段。具體為:
1、感性認識階段,即觀看錄像、現場參觀。先觀看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過程錄像短片,并及時聯系施工現場進行參觀,讓學生對本次課中所涉及的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工藝、方法等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2、理性思考階段,即課堂提問、課后閱讀作業。結合工程實例,精心設計問題,采取學生提問、教師提問及課后大量的閱讀作業等途徑,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教學互動。
3、總結深化階段,即理論教學過程。介紹書本內容, 通過板書、框圖、投影、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對課程內容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掌握必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論。重點介紹典型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及施工驗收等內容,使學生在全面了解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對典型結構的施工從感性到理性地進一步升華。
摘要: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應該以服務社會經濟、提高學生與就業崗位的接應能力為主要目的。如今,高等院校在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上大都采用工學結合的模式。這種模式的實施,不僅是教學模式改革的結果,也是人才培養模式逐漸轉變的表現。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工學結合的模式則為培養高素質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徑。本文通過對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優勢進行分析,探究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工學結合的實踐。
關鍵詞:工學結合;建筑工程管理;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各行各業的發展也是如火如荼。尤其以建筑業的發展最為顯著。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極大的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房地產企業、建筑安裝公司等。這些行業對建筑工程的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也對相關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專業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是融建筑工程與管理為一體的交叉性學科。我國的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這一專業。建筑工程專業的專業知識教學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工程經濟學、建筑施工組織與技術、工程項目管理等。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從事的工作有: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項目施工、工程的投資與造價等,可以說,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覆蓋面很寬,學生們的就業范圍也比較廣,社會需求也很大。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對相關人員的責任要求比較高。所以從業人員除了應該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還應該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而學校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應該定位在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能夠全面發展,具備建筑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法律等相關專業的基本知識,同時又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并且能夠獲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管理能力的,能在相關工程建設領域中從事項目決策的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由此也可以看出,學校在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的雙重訓練,使學生在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從而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就業形勢的需要,為以后的工作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優勢
工學結合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主體包括學生、學校以及企業,通過學生的專業就業方向為主要導向,從分的利用學校和校外的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其形式非常多樣化,無論是什么形式,他們的共同點是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而且還要進行一定的工作實踐,也就是半工半讀。學生的工作作為學校專業培養計劃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業的常規管理外,學校有嚴格的過程管理和考核,并給予相應學分。這種工作實踐,應該是帶有一定報酬的。
在我國,工學結合這種模式很早就已經產生,但是受到我國高校教學課程設置和企業用人理念的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并不是很順暢。但是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優勢還是切實存在的。
2.1 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對從事職業的認知
工學結合的模式是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學習。學生們通過在學校期間的各種專業知識的學習,獲得一定的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不僅可以指導學生們更好的在工作崗位中進行社會實踐,也能夠有助于學生們獲得相應的證書。目前,技能考核的證書還是很多的,比如:建造師、造價師、監理師、房產評估師等。這些證書對于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可以說是學生們敲開工作崗位大門的一塊敲門磚。而工學結合的模式則會考慮到該專業的特性,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從而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獲得相關執業證書。
另外,學生們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當中,會對自己所學專業和將來所從事的工作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在工作中會看到理論知識和實踐之間的差距,從而提高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去學習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及時的了解自己的喜好和特長,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做出適當的合適的調整。
2.2 工學結合的模式有利于學生展示自我,培養綜合能力
學生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鍛煉自己,培養出與工作需要相適應的社交能力。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為明白的了解自己的特長和喜好,從而選擇理想的職位,單位也可以對學生有一個更清楚的認識,從而選擇適合工作崗位的學生。這一過程促進了單位和學生的良性溝通,也建立起學生和企業的良好的雙向選擇的機會和條件。
2.3 工學結合的模式減輕了學生們的經濟負擔
學生們在企業進行實踐的過程中,企業還會支付一部分勞動報酬。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也解決了一些學生的經濟問題。
2.4 工學結合模式為學生接觸社會搭建了橋梁
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最終走上工作崗位,創造更多的價值。然而,學校的環境和社會環境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工學結合的模式,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接觸社會的條件,使得學生們能夠提前感受到社會工作環境中的氛圍,從而調整自己的心態,做好從學生轉變為職業人的各種準備。
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工學結合的實踐及效果
在我國的高等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在推進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過程中,基本上以就業方向為導向,進行教學和專業建設。通過學校的理論集中教學,使學生學習專業基礎知識,比如:CAD制圖、建筑力學、建筑工程造價、建筑測量與方法等。通過課堂上的學習,能有一個基本的理論為實訓做指導。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安排學生進行實訓,對課堂上學習到的測量等相關專業知識進行實地運用,指導老師可以在現場給學生進行講解和示范。這樣子的做法可以使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就能進行實踐,課堂氛圍也比較輕松,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比單一的在課堂內學習高的多,而且時間安排也非常靈活,老師們可以根據學習的難度、學習的內容等做出適當的調整,將較難的內容安排較長的時間進行實訓。另外,許多學校還和一些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學校的教師們根據學校的課程設置安排學生們在假期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相關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補充和工作實踐的示范和規范化指導。
這樣的實訓,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而且在過程中也比較自覺,都能夠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按時完成相關實訓要求。由于是進行實際的現場操作,所以學生們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得到了鞏固,學生們的實際操作技能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另外,在實訓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協作,也提升了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結語
工學結合的模式將高等院校的教育、企業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企業可以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改革當中,而學校也會更加了解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從而對于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更能夠促進校內部實訓基地的建設,達到了學校和企業合作雙贏的目的,也一定程度的解決了我國目前的就業壓力。
所以,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更好的推進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發展,應該更好的實行。
摘要:城鄉建設和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增加了市場對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員的需求。提升工程項目的管理效率需要大量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現有工程管理培養體系與行業現狀仍存在一定距離。如何對專業進行改革,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市場對口率,滿足需求是該專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廣西北部灣 建筑工程管理 技術 管理 經濟 造價
一、 專業背景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促進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圈城市形態的形成,從而帶動城鄉建設和房地產行業的飛速發展,增加了市場對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員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是順應了建筑市場的需求而衍生的一個專業。提升工程項目的管理質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專業人才,但現有的工程管理培養模式與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以及行業現狀仍存在一定距離。
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算是較為年輕的專業,目前在我國還處于研究、探索和發展階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術為依托,兼顧管理、造價、經濟,不同的院校雖然側重不同,但都是培養土木工程技術、造價、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工程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算是一個建筑“全能”專業。
可是,這樣的“全能”專業真的能讓建筑工程管理的畢業生們全能的勝任建筑行業中各崗位的工作嗎?
二、專業改革現狀分析
現下建筑市場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大致體現在以下幾種類型的用人單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房地產開發公司、工程咨詢單位等。這些公司對建筑管理人才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已經是市場的迫切需求了。從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從業人員水平來看,多數的學歷水平較低,但是基層相關的施工技術工作經驗豐富,良好的專業技術是保證其能夠勝任崗位工作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就是要培養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產等相關專業技能,而且具備了相關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然而通過以下行業現狀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分析看出,行業當下的現實需求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方向不盡契合,導致了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尷尬。
而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因其專業領域過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崗位都想能勝任,雖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識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無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學術型畢業生來說,感覺更顯弱勢。如何把高職工程管理專業建設成為建筑類教育中的極強專業,并具有競爭力,已成了呼之躍出必須的改革。
三、已有教學改革基礎和環境
但由于是新興的專業,存在著專業實踐基礎薄弱、師資隊伍結構不完善、理論研究還欠缺、實驗室及設備不完善的缺陷等,在專業實質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基礎上,如何進行專業定位、形成特色職業發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專業發展的規律,又要從地方經濟社會和學院發展實際出發,明確工程管理專業的定位,系統研究職業化、特色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問題。
四、改革目標和內容
如何能提升我們高職院校工程管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標和內容。具體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定位。
從技術、造價、管理、經濟、這四個核心大方向出發,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據專業的歷年市場調研和需求分析以及畢業生就業情況,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在摸索和跟隨市場的腳步中前進,分出不同側重點的培養方向。從現下行業需求情況和我院綜合辦學能力來看,主抓土木施工技術和造價兩個方面,兼顧經濟和管理,既可滿足市場對建筑行業大批量施工技術和造價人員這兩塊的需求,使我們的畢業生在施工和造價兩個方向做到知識結構和技能雖少而精,又能兼顧勝任管理類和經濟類的工作領域,為就業拓寬方向,提高競爭力。
2、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業的實踐性要求較高,除了內部教師需繼續進修及提高的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外,加強企業工程師來擔任課程教學的模式是我們進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這一方面我們學院可以說較有優勢,利用學院自有建筑產業中的資源,聘請項目中現場施工和預結算經驗豐富的工程人員進行實踐教學,將項目帶進課堂,課堂融入項目,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枯燥的理論知識“填鴨式”灌輸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業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要求等領域的知識根據政策要求和市場情況不斷在改進和調整,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材因內容陳舊和更新不及時等原因與實踐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現象,同時對于最新的相關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理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針對拓寬專業,應把合理應用教育技術,開闊學生知識領域作為首要問題考慮,而不應再死守教材理論。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吸收傳統知識外,更多地還要吸收先進的專業知識和人文知識,因此,僅用加法和減法修改教學計劃無法體現教學內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研究。根據專業側重方向,完善核心課程,修改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增加貼近當下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知識需求的課程,形成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學模式建設研究。把課堂移步至實驗室、企業、工地現場,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課時等。
五、改革的創新之處
1、不盲從部分高校較極端的課程教學體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據各類建筑用人單位的反饋信息,調整教學方向,建議按主抓技術、造價,兼顧經濟、管理開辦專業。
2、利用本學院自有產業項目的優勢,加重和加大學生實踐課程,讓學生把課堂搬到工地更為便捷,提前角色帶入,為市場培養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
3、重視和加強實踐技能的培養,讓我們的畢業生能進入就業崗位直接就業,大大提高就業競爭力。
七、結語
總之,廣西北部灣經濟商圈和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坐落廣西南寧為房地產行業帶來的無限商機,使得建筑等相關行業還在蓬勃發展,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所面對的市場需求還有較大的人才空間,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招生與教學就還將繼續下去。我們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的課程設置、教學研究、教學方式探索,都有待于專業教師的進一步完善與豐富,以越來越嫻熟的步伐順應市場和時代的發展,以越來越飽滿的姿態填補市場的空缺,為該專業的人才輸出和提高就業競爭力補充更完善的力量。
摘 要:高職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擔負起向建筑生產一線輸送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懂管理的高端技術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的任務。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培養目標,本方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與教學實踐,對本專業培養目標、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內容、方向、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 高職 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辦學思想與觀念的改革是先導,教學體制改革是關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核心。對于辦學時間不長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應當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學校傳統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思路已經不適應專業發展需要。結合多年的教學及實踐談幾點淺略的看法。
1 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建筑工程管理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使學生具備建筑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建筑工程管理技能基本訓練,能勝任工程管理相關工作,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的高端技術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2 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容
首先,根據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并結合本校的實際,調整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根據南通地區實際情況,考慮對現有的學生培養目標作如下調整:(1)從培養只能懂建筑工程技術的人才,轉變為培養懂建筑工程技術、懂管理、懂法律、懂經濟的復合型人才;(2)要考慮到工程的實踐性,而不是光注重其的理論知識??紤]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其次,進一步對原有的課程設置模式進行改革。我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原有教學計劃基本是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增加相應的管理方面的課程,這樣的教學計劃相當于是課程門數的疊加,知識結構并沒有實質性轉變。而在建筑工程管理從業者的知識結構中,工程技術、管理、經濟及法律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因此,工程技術、管理、經濟和法律成為工程管理行業和學科的四個重要支撐平臺[1]。由此,本專業在新的教學計劃的制定中也作了相應的調整:以技術平臺、管理平臺、經濟平臺、法律平臺為核心,采取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方向拓展性課程加集中性實踐環節的組合模式。
再次,逐步對原有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對專業平臺課的改革與建設的重點是管理基礎課程和工程技術基礎課。該類課程的內容反映了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建設工程法規與合同管理、建筑制圖、工程測量、房屋建筑構造、施工成本控制、工程資料管理等方面比較成熟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且學生畢業的后的很長時期內都能應用到,甚至終生受益。所以必須把基礎打扎實。在構建課程體系過程中,要兼顧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了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更為了使在更大的范圍內擇業,在教學計劃中設置一些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等專業方向拓展性比較強的課程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推行“雙證書”制度。在教學體系構建與改革中,將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證書的雙證書制度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要求學生畢業時既有畢業證書,又有職業技能證書[1]。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合理設置課程和實驗實訓項目,使學歷教育與職能技能培訓相融合。使在專業教學中,能夠完成或基本完成職業培訓任務,達到相應職業技能鑒定規范要求。學生在跨入社會崗位時,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培訓,就可直接上崗,實現“無縫對接”。
3 構建專業實訓教學體系
根據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崗位核心能力培訓要求,實踐與實訓教學體系對于專業核心能力培訓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改革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3.1 實訓教學現狀
(1)課程體系設置有待進一步合理化。①該專業學生文理兼招的現象,對課堂教學與課程學習都造成一些影響;②傳統課程體系所含課程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存在重疊現象;③課程教學學時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
(2)專業實訓項目內容有待進一步開發,實訓條件尚需進一步改善。實驗設備、實訓教學內容與現代建筑工程發展不相適應,學生從現有實訓項目中所獲得的知識和訓練已不參適應現代施工技術的要求;實訓設備的利用率較低。
(3)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緊密度不高?,F階段學生學習多數尚限在教室里進行,與實際工程聯系比較小,以致專業核心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4)集中性實訓環節過程控制未得到有效監督。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集中性實踐主要是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綜合實訓、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此類課程缺乏過程輔導,學生自己盲目地做,最后最基本的知識都未能有效掌握。綜合實訓名存實亡,處于癱瘓狀態,無人管理,放羊式管理使集中性實訓的實施效果差,崗位核心能力未能得到鍛煉,走入工作崗位之后還是無頭蒼蠅一只。
3.2 教學改革方向
注重工程實踐與實訓教學,改革教學課程和內容的設置,讓學生多到工地上去實習,讓學生多去實訓基地進行模擬性實習,將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工程實踐中,并在實踐中找差距;改革專業平臺課的純理論教學,引入當今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尤其是信息管理技術,并開發相關實訓教材,立求實習與實踐內容與建筑工程管理實際接軌;開設開放性實訓室、加強適應性、綜合性、可設計性,擴展實驗實訓的時間、空間,實現資源充分利用,提高實訓基地利用率。
3.3 教學改革的內容及措施
(1)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修訂與改革:在對現有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優化的原則下,調整教學大綱,編寫和出版特色教材和實驗實訓指導書。并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將職業崗位核心能力逐步細化為專項能力和分項能力目標,在實踐教學要求制訂時,將其分解為各具體目標,確定其內容、方法、步驟、要求達到的標準和能力考核辦法。將實踐性較強的邊講邊做的課程,真正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建立開放性實驗實訓室[2],開發新的實驗實訓項目: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首先讓學習根據實訓項目的內容及要求,自己擬訂實訓(驗)目的、方法、步驟、標準、要求、并提出所需要儀器、工具、設備、材料等,向實訓部門申請實訓時間、批準后在實訓(驗)教師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地進行實訓,最后寫出實訓報告,并進行實訓(驗)能力測評,根據實訓(驗)過程和測評結果綜合評定成績。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學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3)加強校企合作,探索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合二為一的教學模式。畢業設計是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應該在選題、質量監控等方面加強管理。畢業設計時間一般在8~10周,目前畢業設計的方式學生大多都是在學校完成的,缺乏實踐事實,普遍都是互相抄襲??梢岳眠@些時間讓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習,讓學生將親身經歷體現到畢業設計或撰寫論文中,可以大大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并通過校企合作,實現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雙導師制”,以加強對學生的過程監控,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
(4)擴大學生專業視野,極力推行“雙證制”。在課程教學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學時,聘請工程界、實業界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或與學生進行專題討論,使學生了解前沿科技動態,擴展思維,激發創新意識;支持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加崗位培訓,推行“雙證制”,提高學生獲取崗位證書(如施工員、造價員、材料員、資料員、試驗員)的意識。
4 結語
通過深化教育教學的改革,使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成為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懂法律的高端技術應用型、技能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及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
摘要 一體化實踐教學對于高等職業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將一體化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和理念貫穿應用于高職高專院校中所設置的專業。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分析了在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中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的意義與實施。
關鍵詞 高職建筑工程管理專業 “一體化”實踐教學 應用
一、引言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革新,高等職業院校作為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分支逐漸崛起。高等職業院校將培養高素質、高技能、高水平的實踐型人才設為主要任務,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應該注重把握教學理念的核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能教學。同時,要深入調研崗位對人才專業和技能的實際需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崗位的人才提供相對應的職業培訓需求,建設一個與崗位職業技能需求相匹配的高等職業院校實踐教育體系,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實踐應用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
二、職業教育改革綜述目前,高等職業院校在教育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個重大的難題,高等職業院校所設置的專業在課程安排和教育水平上都不能夠很好地滿足現代化的職業技能教育、創新型的職業教育改革、現代化的崗位服務以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這主要體現在:學院設置的教學課程與實際行業所需的技術要求不匹配,學院畢業生的職業技能素質難以適應崗位工作內容。專業課程設計的不合理,會忽略專業間不同課程的內在聯系,過于注重單門課程自身的系統性、完整性以及理論性,存在很多的不足。首先,專業課程設計的不合理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縮減了學生的閑暇時間;其次,它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最后,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混亂,沒有系統化掌握。而一體化的實踐教學能夠將師資力量、教學理論課程以及實踐教育充分的結合在一起,構建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緊密的聯系各個教育環節,設計一個合理的教學任務大綱和實踐教學規劃,將實踐綜合型人才作為主要的培養目標,確保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主要采用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將培養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作為主要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實踐教學過程中設置任務給每門課程,依此來設計相匹配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依照之前課程為之后課程做鋪墊的準則,將各個環節整合為一個完整的實踐方案,利用一體化的實踐教學,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名高素質的、高技能的實踐人才。針對大多數高等院校所設計“三年完成四年的教學任務”,高等院校必須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利用,加緊實施一體化教學模式。一體化實踐教學對于高等職業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將一體化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和理念貫穿應用于高職高專院校中所設置的專業。因此,對于一體化教學性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第一,從培養目標方面來看,合理的設計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大綱和內容,緊密聯系專業課程知識。首先,它能夠使緊密的聯系專業課程之間的知識和內容,避免出現課程模塊獨立;其次,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理解,融會貫通整個專業知識體系;最后,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少學生重復學習的時間,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完成教學任務。第二,從理論方面來看,一體化教學能夠有效的減少實踐教學對學習時間的重復使用,增加學生專業學習的實踐。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體系設計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資源的管理能力,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構建一個學習型校園。第三,從實踐方面來看,合理的將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些專業課程聯系在一起,設計適應于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一體化實踐教學。通過對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夠減少以往教學課程設計重復的弊端,縮減學生教學實踐的時間,還能夠有效地提高高等職業學院的實踐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第四,從經濟效益方面來看,一體化實踐教學的實施,利用先學教后學的原則,借助學生傳授知識,合理優化教學資源,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實現高等職業院校建筑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
四、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設計的應用在一體化實踐教學中,將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作為主要目標,以建筑工程項目的設計程序為主,利用計算機等其他高科技手段,將建筑工程管理課程作為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設計一體化教學課程,緊密聯系專業課程間的知識內容。同時,在專業課程設計過程中要合理的兼顧課程的主體以及各門課程的核心知識,避免出現重復的內容。從使用步驟來看,一體化實踐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實踐教學準備階段。(1)設計關于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任務大綱,以培養建筑工程人才為目標設定專業化教學課程體系。(2)設定關于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實施方案,以培養專業和實用型人才為目標設定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第二階段,實踐教學實施階段。(1)實施第一階段的第二方面,即實施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教學計劃。構建一個建筑工程實踐教學興趣愛好小組,挑選小組組長,與小組成員一起開展實踐教學,推廣并擴大實踐教學應用。(2)搜集整理實踐所需材料,利用傳統分析和計算機分析調研教學實踐中的難題,找尋解決方案,并且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學習專業以外的知識。第三階段,后評價階段。通過對比參與一體化教學的學生和未參與一體化教學的學生的不同,分析實踐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探討一體化實踐教學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影響并進行分析,以期得到改進。
五、結語綜上所述,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是以專業培養目標為導向,促進課程內容與行業標準對接、實踐教學過程與施工過程對接,對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教學安排的整合。它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分層級,培養內容模塊化,同時資源利用最大化、評價機制科學化,形成目標、內容、資源、評價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整體構建和優化,縮短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之間的距離,全面提升高等職業學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水平和畢業生的產業服務能力,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
摘 要:文章對高職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異同點進行分析,從就業面向、培養目標、專業核心能力、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要求等方面,提出如何形成各自不同的專業特色。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特色
許多高職高專院校都開設有土建類專業,最常見的有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許多高職院校往往出于專業群建設壯大、資源共享、平臺共用的需要,同時開設兩個專業。但若問起兩個專業的區別,大家往往只能大概說一個側重技術,一個側重管理。但做過現場的人都知道,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和技術工作是不可能完全分隔清楚的。如果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勢必影響到專業核心能力的分析,再多的教改舉措都只是無用功。同時開設有兩個專業的院校,必須認真分析兩個專業的不同,結合自身的辦學優勢,抓準專業人才的不同特點,合理配置教學資源,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專業。
1 專業現狀對比
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高職高專專業目錄中同屬于建筑大類,前者屬于其中的工程管理類,代號560501,后者屬于其中的土建施工類,代號560301。2011年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頒布了土建類專業的教學基本要求,該文件對于兩個專業的主要區別建議見表1。
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土建教指委認為建筑工程技術管理專業的初始崗位是建造員,工程技術專業的初始崗位是施工員,但我們國家很多省市并沒有建造員這一實際崗位,大部分都只有施工員這一職業崗位,或是建造師這一注冊執業資格。從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來看,兩個專業的學生在初始就業崗位上也沒有很大區別。
2 專業特色分析
要辦出不同專業各自的特色,關鍵在于抓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正確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結合卓有成效的教學模式,方能辦出專業特色。兩個專業的不同特色分析如下:
①就業面向不同。工程項目參與各方包括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材料供應方、工程咨詢服務方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崗位一般為面向施工單位的一線施工員,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則面向包括建設方、施工方等各方在內,從事如建設單位項目報建、招標工作;施工單位內業、投標及合同管理工作;工程咨詢服務公司招投標、工程項目管理、造價咨詢等工作。
②培養目標不同。如表1所述,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主要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環節,側重培養施工一線的技術管理人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面向工程項目建設全過程,培養參與工程建設各方所需的項目投資策劃、招投標及合同管理、造價管理、施工管理等人員。
③專業核心能力不同。一個專業的核心能力應該由基礎能力、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組成,以循序漸進、逐層遞增的方式形成。建筑工程技術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能力對比見表2。
從上述分析可得,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側重經濟類、管理類能力的培養,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側重施工技術類、施工組織類能力的培養。
④專業課程體系不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有許多相同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則有所區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基礎工程施工、砌體結構工程施工等各類施工課程,而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技術資料管理、房地產開發等經濟管理類課程。
⑤實踐教學體系不同。不同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的形成手段――實踐教學體系是不同的,兩個專業的主要實訓項目對比見表3。
兩個專業開設有許多相同實訓項目,但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實訓項目的側重點、深度及廣度要求是不同的。以建筑工程測量實訓為例,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同學只要求掌握測量儀器基本使用方法、完成工程測量簡單任務即可,而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同學來說,他們除了掌握測量儀器基本使用方法外,還必須模擬完成施工現場的實際測量放線任務,滿足工程建設過程測量需求。實踐體系的不同,正是不同人才培養需求、不同人才能力要求的體現。
3 不同專業和諧發展
在同一所高職院校里同時開設多個相近專業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主要是出于擴大專業隊伍、提升專業群影響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的考慮。但如果沒有對不同專業培養目標、專業能力進行深思熟慮后的準確定位,就會出現專業概念模糊、專業特色混淆、專業建設重復的現象,要不然就是出現專業建設各自為政、教學總量過剩、專業資源浪費的現象。
要使得同一所院校里的相近專業各自健康發展,必須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結合院校所在地的人才需求特征,結合本校的資源特點和優勢,充分論證不同專業的人才定位,準確把握不同專業的人才核心能力,構建各具特色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統籌規劃,合理建設專業群,才能實現教學資源利用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效益最佳化。
摘要: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承載著培養建筑市場懂施工、會管理的一線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任務,以提升該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應通過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實施項目化教學、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校企共建利用共同體等途徑,達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社會服務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業,特別是最近幾年建筑業一直持續穩定發展,在專業技術人才招聘數量上建筑工程管理技術人才一直穩居前10位,這在給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高校如何培養市場需要的一大批精通工程管理業務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社會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2004年國家教育部、建設部聯合確定我院為“國家建設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11年我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被批準為“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發展產業發展能力”的建設專業,經過為期兩年的建設,該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完善產學研機制等方面在全國同類專業中起示范引領作用,在業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特色鮮明的品牌專業,為皖江城市帶及安徽省乃至長江三角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2]。筆者通過我院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建設所取得一些成效,分析如何提升該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
一、專業特色鮮明,社會服務能力成效顯著
1.“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院校主體”四方聯動、協作辦學,共同構建和實施校企合作、資源共享的社會服務平臺。我院與蕪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在產學研、人才培訓、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依托、共同發展的戰略合作關系。以蕪湖市住建委主導,蕪湖市建筑業協會、蕪湖市建筑工程管理處、蕪湖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指導,建筑企業參與,創新校企深度合作的互動機制和長效機制。
2.依托行業,探索產學研合作的具體形式,創新產學研合作的雙融機制,提升專業社會服務能力。我院與蕪湖市建昌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建筑節能與能效測評中心,并成功申報獲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批準,取得安徽省省級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機構資質;與蕪湖市建筑業協會簽署“蕪湖市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崗位培訓合作協議”,重新修訂職業能力培養標準,面向企業在職專業人員開展施工員、資料員、監理員等建筑專業人員崗位資格培訓,每年面向社會培訓2000余人;協助蕪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承辦“徽匠技能大賽”――蕪湖市建筑業技能大賽;與安徽省建設干部學校建立長效合作關系,協助該校組織制定“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專業人員崗培訓試題庫”,推薦培訓教師加入師資庫;與蕪湖市門窗協會合作,開展二級建造師職業資格培訓,為蕪湖市建筑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發揮積極作用。此外,我們還廣泛開展工程項目管理、監理、造價咨詢等服務,積極參與企業的應用技術推廣與研發等工作,擴大專業的輻射與帶動作用。
3.整合行業、企業資源,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確保專業實踐教學的系統有序實施。按照“校內實訓基地產學研結合,校外實訓基地長期穩定”的要求,通過自建、校企合作共建、企業捐贈等形式建立了校內生產性實訓中心,在合作企業內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三十多處。2010年,我院與安徽寶翔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簽署了雙方合作協議,形成了校企雙方合作的產學研技術研發中心,并與2012年共建了建材實驗室,已正式投入運營中,并且運行效果良好。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工法研制、教師企業實踐、學生實踐教學等方面開展合作,已完成兩項工法研制(正申報省級工法)。
二、提升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社會服務能力的途徑
1.進一步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構建和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我院已成功舉辦兩屆校企合作懇談會,成立了由蕪湖市建筑行業協會、建筑企業資深專家和優秀工程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并與幾十家建筑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開展實質性合作。為實現“安徽省向建筑業大省、強省轉變”,以蕪湖市承接產業轉移、跨江發展為契機,由學校牽頭,聯合蕪湖市住建委、蕪湖市建筑業協會、房地產開發企業、建筑施工企業、建筑材料企業、社會咨詢機構等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研討,最終形成了一套緊密型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組建了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建筑業聯合理事會,共同研討如何將專業建設和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為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服務。在學院建筑業聯合理事會的領導下,由行業專家和專業課教師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崗位工作要求,進行大量畢業生工作趨向分析,確定以懂施工、會管理作為建筑管理專業學生的崗位能力,構建和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工學結合、分層遞進、雙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建筑工程施工的階段產品作為任務載體,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課程開發與構建。在企業的支持配合下,按照“貼近項目、貼近生產、貼近技術、貼近工藝”要求進行課程改革與建設,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有效性。在對崗位(群)調查的基礎上,確定崗位任務,分析工作過程和階段產品特點,確定課程及課程內容,實現課程與崗位任務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2.實行項目化教學,強化學生能力培養。在教學改革方法上,構建由《建筑材料》、《建筑測量》、《建筑施工組織與設計》、《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專業核心課程組成的工學結合項目化課程群,實現理論教學系統和實踐教學系統交叉融通對接。以實際的工程項目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校內教育期間主要采取模擬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在仿真和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歷練,讓學生在做中學習,實現工學結合,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主要方法有:①通過現場教學由專門的技師在實訓車間內直觀演示動態工藝流程、施工方法、施工技術質量要點、工種操作過程等;②通過多媒體動態演示典型建筑工程的構造、組成、施工程序與方法、安裝運輸、質量檢驗等;③在實訓室和實訓車間內由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如在建筑材料實訓室,學生可以真刀實槍地按照規范檢測材料性能;在專業微機實訓室借助預算軟件進行工程計量與計價,編制工程造價文件;在實訓車間,學生可以動手進行鋼筋綁扎、模版安拆、墻面抹灰等多項工種操作等。
3.依托行業,聯合企業,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遵循開放、創新、精干、高效的原則,引進與穩定并舉,培養與補充并重。將“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作為重點,通過參加行業培訓、外地考察、深入企業學習、技術服務以及科研活動等方式,將教師培養成理、實能夠融合貫通的雙師型隊伍。截至2012年底,我院該專業中級職稱以上的專職教師中雙師型達到85%。依托行業,聯合企業,進一步建設好教師校外實踐基地,為專任教師能“真刀實槍”地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實踐平臺;鼓勵教師在完成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參與企業實際工程建設,提升自己的專業實踐和技術服務能力;并聘請一批在建筑類企業一線工作的技術專家作為兼職教師,建成了15人以上的兼職教師庫,形成穩定的校內外兼職教師隊伍。
4.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優化工學結合環境。我院已與40多家蕪湖市地方施工企業、監理公司、造價事務所、建材公司、建筑設計公司開展實質性合作,建立了幾十個校外實訓基地安排學生頂崗實習。
這些實訓基地一方面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同時,我院還與多家合作簽約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書,明確了學校和企業雙方各自的責任,待學生畢業之時,這些企業可以優先選擇錄用優秀畢業生的權利。這樣有效的保障了學生能順利參與企業的生產實習任務。
5.走產學研結合之路,校企合作開展技術服務。高職院校能夠依托企業進行辦學的保障機制就是校企雙方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這是使得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能夠長期、穩定、深入發展合作關系的基礎和前提。作為我院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在校企合作開展技術服務方面起到了引領示范的作用。
構建行業、企業、業內教育專家、畢業生、專業教師等“多方論證”的“多方合作、多元建設”的辦學體制,創新和完善校企合作、相互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專兼職教學團隊專業能力;充分利用實訓基地,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是實現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有效途徑。
【文章摘要】
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實現其任務的途徑是結合專業設置的課程教學尤為重要。課程是連接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梁,教學實現了課程的具體連接,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這座“橋梁”的質量,本文結合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探討其專業必修課程工程經濟學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工程經濟學;教學改革
工程經濟學是工程科學與經濟科學相交叉的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是從經濟的角度對工程項目進行分析,包括工程項目的建設期和運營期,通過分析為項目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該課程在本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中屬于核心專業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為以后的職業生涯中從事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投資評估、項目財務及環境評估、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經濟論證、企業經營決策等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課程教學是將使學生獲得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提高學生職業素質集于一體的過程。課程若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學起到關鍵的作用。鑒于,當前本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中該課程的教學受到長期以來的傳統教學的影響,本文在分析工程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探討如何改善現狀、如何解決問題,以適應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 專業設置下的工程經濟學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作為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工程經濟學立足工程項目,運用技術經濟的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資源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中的工程經濟學,其教學目的是通過這門課使學生學會運用經濟原理分析并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教學,側重于理論灌輸、實驗與實訓,而疏忽培養學生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1 教學“形式化”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教學,拘泥于傳統教學,注重授課教師的課堂講授。傳統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布置”題目、學生“做題”、教師再“批改”,教師“出卷”、學生“考試”、教師再“閱卷“。雖然目前的教學逐步由課堂講授輔以板書的形式向應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的形式轉變,其實質依舊是注重授課教師的課堂講授,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應用并沒有改變學生被動聽講,一問一答模式的傳統的課堂上的抽象互動,學生對這門應用型課程的相關知識依舊缺乏內涵性的理解,從而使教學成為流于教學設施改善而教學實質未變的教學形式,導致現代化教學設施應用下的教學依舊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作為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其重要性體現于從業資格證考試之中。隨著國家對各行業從業人員管理制度的逐漸規范化,從業或是執業資格證成為從業或上崗的必備條件。從建筑行業的從業角度而言,工程經濟學是取得相關從業或執業資格證書的必考科目或是相關知識科目,更加凸顯這門課程在各種從業證或執業證考試中的重要性。比如,造價員、監理員、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建造師等考試中成為相關知識科目或是直接成為一門考試科目。工程經濟學在這些考試中的重要性,導致其在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設置中,成為一門應試型課程,從而使其教學側重于應試,而使工程經濟學教學流于結合從業證或執業證的應試型教學形式,忽略了其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經濟技術方法解決工程建設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1.2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在教學中使用的教材不盡合理
教學依托于教材,是在教材的基礎上開展具體的教學過程,因而教材的選擇對于教學而言尤為重要,所選教材合理與否,將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及相關專業在教學中使用的工程經濟學的教材,有一部分是本科使用的版本,側重于經濟技術方法的理論研究方面;有一部分是混拼版本,這類教材將本科版本的工程經濟學中的主要幾章經濟技術方法的內容摘選,再配以相關的案例分析、實訓任務,或者是把本科使用的版本進行邏輯重組后輔以相關的案例、實訓任務。這些教材沒有根據社會對高職院校畢業的建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沒有根據建筑企業對管理類的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的要求,沒有根據課程內容應與職業標準相對接的要求,組織課程的邏輯結構級內容。因而,這些教材本身就脫離了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更加脫離了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工程經濟學的教學目的,缺少可讀性、針對性、實踐性。選擇這些教材必然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選擇合適的教材是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問題。
1.3 傳統的考核方式達不到真正的教學效果評價
傳統的課程考核側重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驗,主要是考學生。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傳統考核一般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平時成績部分,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生完成的課堂內與課堂外作業情況、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核的部分,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二是期末考試部分,通常采用卷面考試形式,主要是測試學生對基本理論與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及應試反應情況。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只看到教學中的“學”,這一個面或是把其作為這個主要面;而忽視了教學中的“教”,這一個面或是把其作為次要的、輔助面。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傳統考核方式是傳統教學下的產物,遵循了傳統教學的教師教授相關理論知識,學生學習,并通過平常的學習表現和期末的考試,這樣的方式來來實現這門課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即考核。因而,這種傳統的考核方式沒有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考核作為一種壓力,并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將這種壓力變為動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通過考核使學生意識到學習該課程知識的重要性,使學生意識到學以致用的重要性;三是通過考核使教師意識到在未來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方面。
1.4 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院校擔任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授課教師通常來自于兩類教師群體:一是經濟類專業的教師群體;二是工程技術類專業的教師群體。這兩類教師的知識結構,從專業的角度而言,只注重了某個方面,如工程技術方面或經濟管理方面,而缺乏其他方面的相關知識,知識結構不合理、不全面。
同時,高職院校擔任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授課教師有極少數是來自于工程管理類專業的人才。這類教師的知識結構合理,知識全面,但是為數極少。因為,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蓬勃發展的現狀及強勁的發展趨勢,加大了建筑企業對工程管理類人才的需求,使得這類人才炙手可熱,從而出現了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隊伍急需這類人才卻留不住或者聘請不起的狀況。所以,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老師只能由相關專業的主要是上述兩類教師擔任。
另外,目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授課教師中來自于工程管理類專業人才的教師,也有著自身的缺陷。因為,這些教師基本是沒有工程管理的實踐經驗,而是從高校畢業后就進入高職院校擔任教師,這些缺乏工程管理實踐經驗的教師必然不可能很好的實現通過工程經濟學這門課程的教學,達到讓學生學以致用,將來在工作中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目的。
教師作為教學這個系統過程的“中樞”,如果教師本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不全面,如果教師本身缺乏相關的實踐經驗,必然會造成教學這個系統過程無法很好地運行或者無法有效地運行,其表現出的結果必然是教學效果不佳。
2 針對專業設置下的工程經濟學的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的教學改革
2.1 針對專業培養目的、課程教學目的選擇教材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是要培養技能型人才,同時,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教學目的是通過這門課使學生學會運用經濟原理、經濟技術方法分析并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因而,工程經濟學的教材應滿足實現這兩個目的的相關要求。
目前,高職高專教材市場沒有完全滿足上述兩個目的工的程經濟學教材,這種狀況要求教師在選擇教材時要體現出“綜合性”。第一,選擇某一版本教材作為主導教材,輔以一至兩個版本的教材作為輔助教材。主導教材的邏輯結構必須符合高職高專規劃系列教材的要求,而且理論知識部分和理論實際應用部分應邏輯明晰。輔導教材,主要是提供相應理論知識應用的案例分析、實訓內容及課程設計等,以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選定主導教材和輔助教材的同時,應配備合適的體現相關理論知識應用的習題、案例、實訓,供學生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第二,教師在應用主、輔教材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及時將工程建設領域出現的新問題帶到課堂上,以彌補教材不可能快速更新的缺陷,盡量做到所選教材不滯后或者少滯后于工程建設實踐。
只有在選擇了合適教材的前提下,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才能達到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的及該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教學目的這樣的雙重目的。
2.2 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改進考核方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化教育設備實施的應用,綜合運用案例教學和模擬實訓教學,以期提高工程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案例教學,是將工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帶到課堂上作為研究對象,供學生進一步理解相關的經濟理論知識及經濟技術方法在其中的應用,以強化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工程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大量的、系統的、專業相關的、典型的案例分析,可以將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系統化,并把枯燥的經濟技術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行為,可以達到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可以實現教學相長的目的。例如,建筑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案例的選用,項目建設前期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案例、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的案例分析、項目建成后的后評價的相關案例分析,這些案例應用工程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將建筑工程項目建設的整個過程展現出來。
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模擬實訓教學,是將工程建設中的實際問題,帶到課堂上,供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即學生運用所學的相關的經濟理論知識及經濟技術方法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過程,是模擬未來學生從事建筑行業的相關工作,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過程。模擬實訓立足于案例教學,是對案例教學的進一步提升,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案例分析躍升到自己動手、動腦進行相關案例的分析。因而,模擬實訓的質量依賴于案例教學的質量。模擬實訓的內容依托于其之前的案例教學所選取的案例,選擇類似的實際問題作為實訓對象,然后,根據學生解決類似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再次進行類似問題實訓,如果不需要再次進行,可以考慮進行拓展訓練即加大實訓難度、擴大實訓范圍,以進一步鞏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改進考核方式需要立足于教學模式,特別是教學過程中的模擬實訓的開展情況,應將其作為考核對象之一。因而,考核方式中應加入實踐考核部分,主要是針對學生運用工程經濟學的相關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考核的部分。改進后的考核方式應包括三個部分,即平時考核部分、實踐考核部分和期末考核部分。
2.3 強化師資隊伍
強化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師資隊伍,需要針對上述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其中極少數的屬于工程管理類專業人才的教師,鼓勵他們或者給他們創造機會參加專業進修,實現專業知識的不斷補充、更新;給他們創造機會參加專業相關的職業證、執業證的培訓及考試,使他們成為“雙師型”的教師。例如,創造機會讓他們參加監理員、建造師、監理工程師、咨詢工程師等職業資格及執業資格的考試,取得資格證書后,給機會讓他們到建筑企業以掛職的形式參與工程建設實踐活動,將這類教師培養為既具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的、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
其次,順應建筑市場對工程管理類專業人才的需求趨勢,提高此類專業的授課教師的待遇?;蛘撸哟髱熧Y培養投入,將知識結構不合理、不全面的經濟類專業和工程技術類專業的教師培養成為知識結構合理、全面的教師,并不斷給他們參加工程管理類各種培訓的機會,將這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師資隊伍的主體部分培養成為工程管理類專業人才。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建筑工程管理專業的工程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有賴于教學中各個環節的改進、完善,有賴于教學軟件和硬件的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