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04:22: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三年級語文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二實驗中學)
摘 要:初中三年級語文學習作為中考總復習階段的鞏固與提升,是對學生之前所學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提升學生各項能力的重要階段。那么初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也應該有不同于初一、初二年級的教學方法。主要從初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入手,來探討教師應該秉承的具體教學方法。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以中考為導向,注重提升學生素養。第二部分主要講解扎實復習并鞏固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及方法。第三部分則介紹如何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最后為結論部分,對全文進行總結,提出作者觀點。
關鍵詞:中考導向;基礎知識;理解能力
一、以中考為導向,注重提升學生素養
初中三年級階段的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學習氛圍會比較緊張,休息時間會比較少,同時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初三階段的語文學習內容比較多,因而也需要花費一整年的時間進行梳理、總結并復習。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總結出自己的教學方法,首先應該以中考為導向。如何以中考為導向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領學生練習每年的中考真題,通過集中訓練,學生能夠對中考的題型有所掌握,逐漸熟悉中考題的思路。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并帶領學生一同總結,學生也能夠對中考的命題規律有所了解,以做到知己知彼,這樣在真正面臨中考試題的時候能夠做到不慌不亂,穩中求勝。另外,在幫助學生熟悉中考題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作為學生了解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工具,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語文知識,能不斷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對學生日后的成才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對于初三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在復習的過程中以中考為導向的同時,也應該對學生嚴加要求,不能得過且過。對于應該背誦的文章、詩詞,教師一定要要求學生完整地背誦;對于應該了解的背景知識,也應該讓學生盡可能去了解。這樣,學生在不斷做中考題的過程中可以熟悉考試思路與題型,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又可以扎實地學到很多知識,不至于除了考試內容之外什么都沒積累。所以,教師應該以中考為基本導向,同時嚴格要求學生積累知識,不斷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扎實復習并鞏固基礎知識
初三階段的學生需要復習的基礎知識非常多,而且比較雜,所以剛開始復習的時候學生會產生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不過一般而言,語文老師都會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并帶領學生一同復習。對老師來說,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基礎知識,也就是字詞、古詩、詩歌以及文章內容的背誦等等。因為中學階段還是學生學習漢字的時期,所以對學生掌握漢字的要求比較高。中考語文考綱中會詳細列出所有需要學生記憶的漢字以及讀音以及對特定字詞的解釋等等。學生需要對比著考綱進行逐一背誦、練習,必須保證每一個字都扎實記住,不留疑惑或者漏洞,切忌心存僥幸心理,扎實復習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漢字,就是在為自己的中考語文爭分。老師在給出學生需要記憶的字詞的時候,一定要向學生傳達這樣的信念。跟著教師的步伐,學生最終一定會將所有的字詞全部記住,因為總復習并不僅僅是一遍,而是需要進行好幾遍,教師要時常鼓勵學生,讓學生充滿自信,同時堅定信念。另外,對于古詩詞、文言文等等,教師更要嚴格要求,因為在中考試卷當中會出現一道學生曾經學過的文言文閱讀,分值在20分左右,所以教師要帶領學生復習好每一篇文言文閱讀,學生只有掌握充分才能在考試的過程中完整答題。對于古詩詞也是一樣,學生平時背誦的足夠熟悉了,考試中才會感覺答題很順利。
三、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要求更高一些,對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稍弱一些,從這一點我們可以對比中考和高考的試題,拋開作文不看,中考試題中的考試內容包括古詩文默寫,學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閱讀,字詞的注音、默寫以及一些其他的內容等。而高考語文試卷中包含的內容則主要是閱讀,分為實用文本閱讀、現代文閱讀、詩歌鑒賞、語言文字運用等等,另外還有6分的古詩文默寫。從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側重點不同,初中階段主要還是考查基礎知識,除去作文,可以說中考語文試卷當中的大部分內容都是來自于課內。而高考語文試卷中,除去6分的古詩文默寫以外,所有內容都是來自課外,而且大分值的試題都是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從中也可以看出高中語文學習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雖然初中階段對于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會促使學生語文水平的總體提升,而且老師在這個階段注重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會增加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感知,對學生日后的繼續學習是大有裨益的。在高中階段學生就可以不那么吃力,就可以在比較適應的節奏中穩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四、結論
之,對于初中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老師應該時??偨Y,并且從以上三個方面進行思考。首先要以中考為導向,幫助學生不斷提升人文素養。第二,基礎知識非常關鍵,要帶領學生扎實復習,切忌心存僥幸心理。最后,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語文水平的整體提升以及日后語文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摘 要: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階段,是小學階段較為關鍵的一個年級。一方面,教學的側重點由拼音和識字逐漸轉向閱讀和寫作,另一方面,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課程標準要求?;诖?,我們的教學模式要有所變化,以期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本文將對小學三年級語文的一些適宜教學模式作一個淺析。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模式
一、造成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明顯落差的原因
1.從學校領導方面來看。
過去強調抓兩頭帶中間,認為低年級是“基礎”要加強,高年級是“關鍵”應把好質量關,三年級則無所謂,可以“慢慢來”,因而對三年級的教學工作抓得不夠。
2.從教師力量配備來看。
由于領導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經驗的教師被安排到基礎班、畢業班去了,三年級教師則新手多,教學有困難的多,力量相對薄弱。
3.從學生心理特征來看。
三年級處于兒童期向少年期的發展時期,學生心理特征有明顯變化。他們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聽話,專心學習,表現得比較好動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們的求知欲在增強,抽象思維逐步發展。而教師往往不注意三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不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學方法也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要么照套低年級的老教法,學生感到厭煩,要么硬搬高年級那一套,學生感到玄乎,教學效果不好。
二、改進的措施
1.以理服人。
教材選編的課文,特別是三年級的課文中很多是揭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客觀事實??陀^存在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些客觀存在的東西為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資料。如何運用教材揭示的客觀事實教育學生?俗話說:“眼見為實!”讓事實說話,學生更愿意接受。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于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所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先觀看課件演示。用眼目睹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再讓學生認真讀課文,用心感受這個村莊怎樣消失。最后讓學生說說現實生活熟悉的鏡頭,用口說說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學生在學習了課文后,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他們能自然地認識到課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弊寣W生自覺地思考環境和生存的聯系,分析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激發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的意識,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發揮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材中刻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聲》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為學生樹立了榜樣。針對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教師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畫的人物形象為學生樹立楷模,充分發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樣作用。如《灰雀》中,當列寧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列寧問一只不會說話的鳥是有他的用意的??梢栽O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列寧為什么不直接問小男孩?”引導學生思考“沒有直接問”的各種原因,學生設想了多種可能。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列寧關心他人的高尚品質。在這一過程中,列寧愛護少年兒童的偉大形象,逐漸樹立在學生的心中,使學生更加敬仰列寧,產生一種向列寧學習,得到別人的敬愛與尊重的愿望。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這樣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更有真實感。通過典型事例影響學生,激勵他們向這樣的人物看齊,在他們的心中樹立了健康的偶像。
三、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必須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焙⒆拥某砷L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互動性的教學環節。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也在提問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都要充分的考]。
四、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
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是向三年級小學生講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才能夠保證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不斷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和效率。教學方法的恰當使用可以有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三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入手,深入分析了三年級語文教學的特征,并提出了各種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方法;小學教育
一、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主要特點分析
其一,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培養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三年級學生可以敏銳地感知別人對自己的鼓勵,通過被鼓勵,學生會變得更加自信。如果評價過低會導致學生自卑心理出現,學生會因為成績不好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受到周圍學生的嘲笑,非常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但是如果評價過高則會讓學生表現為自負和驕傲,會存在藐視他人和不尊重他人的情況。其二,小學三年級是小學課程由淺入深的關鍵節點,在這一階段,部分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會因為天資聰穎而缺乏努力,隨著知識的逐步加深,學生的粗心大意會讓學生的成績迅速下滑,成績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三年級作文和閱讀的出現也會增加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學生自己、教師、家長都會更加重視三年級的教學成績。
二、三年級語文課程的主要特征分析
三年級語文課程重點考察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三年級語文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讓三年級學生在表達過程中以較好的邏輯能力和語言的連貫性提高溝通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在三年課程中學習一定的語文知識,積淀一定的語文素養,這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從語文的角度來分析,語言之所以會成為交流的工具,是因為具有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傳承和積累,才會讓溝通具有特點,不會空洞和無效率,因此,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表達和語言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表達,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語言的魅力,提升語言的表達技巧。四是三年級語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經典文章,教師應當盡量讓學生體悟文章的優美之處,在語言的使用、思想的表達和環境刻畫中了解到文章的妙處。
三、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使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20世紀50年代左右在西方出現的,我國從70年代引入并進行了改良,主要內容是教師為了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教學結果,在考慮了各位學生的特點之后,設置一個生動的場景,讓學生放松身心融入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學生的共鳴和互動,讓學生主動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和理解水平。這種方法從心理上更為貼近學生的內心世界,顛覆了傳統的古板的教學方式,主要優勢在于寓教于樂,將學生的情感、行動和知識進行了多方位的整合和概括。
(二)如何使用情境教學法
1.充分結合三年級語文的課程特點
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主要在于如何創造一個語文學習的環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影視、音樂、情境劇等多種方式演示美好的畫面,將藝術要素和語文學習充分結合在一起,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快領悟到文字的魅力。
2.提高學生體會和感悟的能力
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情感能力,學生的愛好、興趣、態度的培養和改變很大情況下是靠教師來培養的,通過教師對課堂的熏陶和渲染,讓學生可以在情感上對語言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這方面來看,教師真正從學生的心理入手,這樣,教師所建立的教學情境才有深刻的意義,并發揮更大的作用。
3.快速引導學生融入語文的學習
在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
4.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予欣賞和包容,還要給予引領和點化: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時尚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優美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創新的語言習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習作的語言真正地生動起來。
摘 要:教育均衡發展要求在以人為本,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相對均等的教育。如何在高中三年級語文教學中促進學生均衡發展呢?本文從教學目標的設置;授課內容的確定;教學設計;課堂作業的布置;教學評價五個方面探究教育均衡發展。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語文教學;研究
長期以來,在高考這種導向下,學校的影響力和學校的品牌都取決于學生的高考成績和高考升學率,可以簡單地認為學校獲得的效用水平取決于學生高考成績的高低。因此,許多教師都把學生考試成績當做終極追求,所以大多老師只重視傳統教學,特別是針對有可能為學校爭得榮譽的學生,而忽略了一部分同學,這些學生或時間,或精力,或興趣不高,索性放棄學習。高中學生在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的養成上出現不均衡的現象,影響完整的人格建構。這種情況令人惋嘆,令人不滿,甚至令人憤怒。以人為本的教育均衡發展觀關注人人接受教育機會的公平性,堅持以人的全面進步和發展為本,追求教育質量的均等,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如何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相對均等的教育,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學習潛能。實現“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的美好愿望,以怎樣的方式才能使高三語文課堂教學教育均衡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內容。
教育以人的培養和發展為目標,教育均衡發展不能僅僅體現在資源配置、硬件建設方面的均衡,還需要關注更深層次的教育均衡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即要追求教育機會均等,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均等的課堂教學與教育機會,學業成功的平等機會,更要重視質量均衡,教育結果的均衡以及教育評價的均衡。做到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要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這種觀念應該貫穿于教師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老師必須把功夫下在備課上,課堂教學效果、質量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備課時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
對學生進行分組,在授課前將所授課班級的學生的基本情況有個大體的掌握,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在普及教育的現實下,老師都知道或觀察到,在課堂中的每一位學生其實都是很獨特的個體。面對一班混合能力的學生,他們有不同的成長經驗及背景,擁有不同的長處和不同的學習能力,學習特性及學習動機亦有明顯的差異。有一些學生可能因為早前學習的缺失,未能很好地掌握某些基本知識及技巧,他們正痛苦扎,忙于追趕課程容;但另外一些的學生,可能只需稍稍點撥,便可以直達終點。教室明顯地出現各種不均衡的情,教師“一刀切”地組織教學,顯然有悖均衡發展的觀念。只有知道不同的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
一、教學目標的設置
教學目標的設置應有梯度,要設計得符合各個層次的學生的現狀,要設置到“讓學生跳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高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比如復習成語運用的專題時教學目標設定為:①積累并理解初高中十二冊課本中的成語;②了解易設誤的成語的幾種類型,提高學生解題速度及解題能力。這樣設置目標,部分未能很好地掌握某些基本知識的學生可根據課文注釋、思考和練習、現代漢語詞語表加以摘錄,積累起數量可觀的成語。因為近幾年高考成語題所涉及的成語絕大多數取材于教材,切實掌握課本中的成語,對這部分學生而言就已經是根據自身特點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而另一個目標則是針對部分資質基礎較好的學生設置,讓他們能夠運用多余的精力鍛煉自身解題技能。這樣便能夠為不同能力的學生造就更有效的學習機會,學業成功的平等機會。尤其是在上古文時,這部分非常重要,但是總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學習目標,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情況。學生接受不到,講得再多也是枉然;或者講的內容太淺顯,部分學生已經掌握,說了同樣白費勁。
二、授課內容的確定
授課內容的確定更應在備課的關鍵,在講新知識點時側重些差生,復習和練習時可以側重優生(多出點有難度的題),每堂課的容量和強度都要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確保課堂大容量、快節奏,圍繞學習目標,加大課堂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根據271法則,授課內容應安排為20%是不用講學生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老師的強調、點撥,反復訓練才能會的。
教師應在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教學必須要以“平等”的方式進行。即使再好的備課,得不到學生的支持與配合,整個課堂也是失敗的。在課堂教學中,要將分層次設置的教學目標落實,這樣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環節,又有兼顧優、后進生的環節。而中等生是重點把握的對象,他們有極大的潛能等待開發,同時利用他們在認知上的不完善,把問題逐步展開,對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
三、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總會有一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問題,那么在提問比較簡單的問題的時候,就可以盡量讓后進生來回答,最好是老師在巡視的時候充分發現,然后在他們不舉手的情況下指名來回答,在他們正確時,要及時予以鼓勵。他們偶爾做對事情的時候,我們老師就應該抓住時機,適當的表揚他們,讓他們也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讓他們也能在同學面前有“驕傲”的時候。
在我們老師的教學設計中,總會有一些相對來說比較深層次的問題,尖子生在小范圍內非常容易驕傲自滿,所以此類問題就要讓這些學生來回答,通過引導使他們有危機感和使命感。他們想保證有充足的后勁,不斷進步,只有繼續努力,不斷鞏固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重點培養,尖子生在每次考試中都能正?;虺5乜汲鰬械乃胶土脸鏊麄兊娘L采。
講解語言嚴謹而不乏機趣,激活課堂氣氛。以前,經常會聽到老師在埋怨:學生們太不懂事,怎么能利用上課時間睡覺呢?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老師的敗筆。學生們在課堂上睡覺,很大原因在于課堂氣氛過于死寂,或是講的內容太深,聽不懂,或是講的太淺,沒意思。好的講解,嚴謹而不乏機趣,莊重而不乏詼諧,讓人如坐春風,如飲甘露,讓人感受到語言之妙,妙不可言。語言一定要凝練準確,經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實事求是之心,而無嘩眾取寵之意”,而又能讓全體學生領會。如積累文言虛詞、實詞也是一大難點,如果把這些虛實詞連綴成句那么記憶效果就會好很多了。比如“書”的義項連綴成句就是:(把)奏章、文書、書信的文字記下寫成書籍《尚書》,雖然不是優美的一個句子,但卻是一個很好的記憶方法,相信各種不同的學生都能記得住。
四、課堂作業的布置
課堂作業的布置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優秀的學生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們不斷增強自信心。而對于一般的學生,要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他們取長補短?;A相對較差的學生可以在完成課堂作業的同時進行相關的練習,加以鞏固所學知識。老師要及時批閱作業,及時反饋,并做好個別學生的面批和談話,強化落實。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很重要。對任課教師而言,均衡教育背景下的學生評價要遵循“重視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體現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原則。所以在課堂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并給予口頭上的肯定和表揚。由于學生的個性、智力、興趣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也要分層次進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采用的語言也應適當的變化,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陳某,基礎較差,自信心又不強,我對他的評價就是“你的不足就是你的潛力所在,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變不利為有利,唯有彌補你的不足之處,變差為不差?!?
例如學生曾某,比較聰明,但自高自大,驕傲自滿,從高二時就說自己考個二本沒問題,學習失于淺嘗則止,不聽老師的教導,所以成績一直在班級12名左右,沒有突破。我讓其認真再做曾經講解的練習題,促使其領會實質,后來,思想轉變了,成績也進到了班級5名左右。
對于均衡教學我們需要做得還很多,在實際的教學中可能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但是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得到不斷的改進和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在高三復習課堂,輕松開拓出一片新的發展空間,實現共同成長進步令人鼓舞的美好前景。
摘 要:組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學習的方式,是隨著各種改革而形成的很多種教學方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種教育方式,在大中小學教育特點中,又尤其適合小學生教育,根據小學教育語文學科的特性,整理出一套與小學語文對應的合作學習方法。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小組學習
在教育體系變革的大方向下,合作學習小組是老師通常使用的教學辦法,在小學階段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采用,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通常比較跳脫,不能踏實穩定地學習,也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如果不被動要求,一般不會主動學習,這就要求老師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學生可以在互動中學習知識,同學之間配合鼓勵,可以大大地增強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一、正確地安排學習時間及內容
在學校中對較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老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和高年級的學生對學習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就需要老師精心地制訂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內容,要按照低年級學生身邊的實例來安排他們需要學習和討論的內容,能夠讓他們更容易地自己分析理解,從而加強獨自分析的能力,而對一些他們比較難理解的內容,就靠老師正確的指導了,而對學習內容正確安排時,對學習時間的安排也不宜過長,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年齡較小的學生自制力較弱還比較貪玩,不能長時間地集中學習,所以,很容易造成無效學習,老師要把握好這個度,從而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二、生詞練習
在語文課的教育中,低年級的學生主要學習生字,而在基本掌握了生字之后就要進一步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比如老師可以就一些詞語問題讓學生各自組合到一起進行討論、分析、學習,老師可以在難度上層層遞增,讓學生一點一點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在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里,也能很好地提高學習質量,而在學習詞語時,讓學生用這些詞語進行對話交流,學習小組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理解,從而更容易地掌握詞語知識,老師還可以提出一些詞語問題,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輔助,集思廣益來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畢竟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程度都是不一樣的,這樣學生可以更容易地掌握知識,這種形式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怎樣合作學習生字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生字學習是占有比重大的一部分學習,所以是很需要老師的幫助的,如何讓學生能夠很好地學習掌握生字是需要老師思考的一個大問題,而在熟悉掌握了生字之后,讓學生兩兩成對進行生字練習是能讓學生增強記憶提高效率的好辦法,多練習,多出題,在回答問題后互相檢查,這樣錯誤的生字可以及時改正,記憶也很深刻,以后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意識。
四、互相朗讀課文
鍛煉聽說能力是低年級學生很重要的一點,可以讓學生激發更多潛能,增強學習的綜合能力,普通話是要從小就開始學習鍛煉的,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很好地糾正生字生詞的發音,老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將課文分段朗讀,比如老師在課文中選出一篇,讓各個小組自行商議怎樣分段朗讀,還可以互相比賽,朗讀最好的學生可以著重表揚,這樣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育學生怎樣寫作
小學生在寫作上是不同于高年級學生的,沒有什么寫作意識,只是完成老師留給的作業,但是寫作可以很好地積累學生對于詞語的運用,提高書寫能力,還能通過對平時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觀察進行思考創新,還能加深平時學習生字的印象,而在這個階段教材中,又經常有寫作學習任務,這就需要老師在布置完作業后,讓學生3~5人組成小組,對寫作內容進行商量,互相提供靈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后,可以很好地提高作文能力。
六、評價對合作學習小組的作用
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學習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其中,這樣可以觀察了解到每個學生,及時對學生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指正,而在每次組成小組學習之后,老師要對每個組的學習過程做出正確的評價,表揚獎勵正確的,及時指正錯誤的,讓學生將正確的繼續保持,錯誤的及時改正,還可以形成好的競爭氛圍,更好地增強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能讓學生認識到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團隊能更好地促進學習,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喜愛,設定一些實物獎勵或精神鼓勵,也會讓學生更積極地學習。
總之,讓老師和學生能夠更好地溝通,縮短距離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是一種很好的辦法,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互相合作、互相幫助能讓他們很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溝通交流,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加強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提倡運用小組學習教學方式。小組學習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已經采取這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小組學習方法十分重要。本文針對小學三年級語文的教學特點,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學三年級 語文教學 小組學習
一、引言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小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運用。小學三年級學生思想還不是十分成熟,思維方式比較簡單,這個時期的學生還比較貪玩,不能理解學習的重要性,自主學習時間相對比較少。這就要求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采用小組學習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合作方式學習語文知識,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三年級語文小組學習的具體方法
小學是學生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格外關注學生。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不能聽從老師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講課的難度。因此,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特點,通過以下具體措施進行教學。
1.生字合作
在小學三年級語文蘇教版教學中,需要在教師引導下幫助學生認識生字。在認識生字以后,讓同桌組成小組,通過合作方式進行學習,兩個同學相互提問并檢查生字。一個學生進行聽寫生字,另一個學生進行監督,然后角色互換。最后兩個同學針對錯的生字再次回到原文學習,及時糾正對方的錯誤,并提高雙方的學習效率。這樣能夠充分利用課堂,在課堂上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2.詞語練習
在小學三年級蘇教版語文教學中,學生認識基本的生字以后需要對詞語進行學習。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小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學到更多詞語知識。教師要不斷給學生增加學習難度,使得學生能夠不斷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近義詞或者反義詞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小組分析。教師讓學生說出詞語“熱鬧”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時,需要讓學生組成若干個小組,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和掌握知識程度不同,通過大家的觀點集合在一起,在能夠回答出教師問題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程度,還能判斷哪些是近義詞,哪些是反義詞,挖掘到更多詞語。另外,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朗讀合作
在小學階段就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不斷開發學生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字詞發音,從小鍛煉學生學習普通話。教師可以將課文的長度合理劃分,讓學生分層次進行朗讀,并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北大荒的秋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把文章分成哪些層次,再讓學生朗讀,也可以根據小組進行朗讀比賽,看看哪一組同學的朗誦最具有感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寫作教學
在小學三年級語文蘇教版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涉及寫作。需要在教師引導下進行寫作探究,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要求在教師安排寫作內容以后,對小組分析的形式進行討論,正確把握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由于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在小組討論中,幫助學生找到寫作靈感,提高寫作思路。
三、小學三年級語文小組學習的主要形式
在三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已經運用小組討論方式進行教學,但是有些小組討論學習模式比較落后,不能滿足當代的教育需求。為了提高小組討論的教學效率,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設計以下幾種小組模式。
1.常規小組模式
小學三年級在進行分組時,要合理分配學生,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組,要求小組成員合理分配任務,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合理分配任務,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其中,使得小組中每一個成員都能夠發揮自身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組學習效率。
2.興趣愛好形式
小學三年級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不同產生了一系列個體差異。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性格及興趣都存在一定差異。在小學三年級語文學習分組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學習。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蒲公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喜愛植物的同學分成一個小組,在共同的興趣愛好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學習興趣。
3.學習方式形式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分組,使得小組成員能夠在一個平等的范圍內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有的學生喜歡朗讀課文,有的學生喜歡默讀課文,有的學生喜歡拿筆記錄。通過教師觀察,將具有相同學習方式的學生分在一個小組,這樣能夠使得學生之間能夠高效率地配合學習,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
四、結語
在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不斷的溝通交流中,增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感情。在小組學習中,能夠營造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及交際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摘 要] 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過渡的關鍵期,也是小學階段比較重要的轉折點。步入三年級后,學生短時間比較難適應這個學段的學習,他們在課堂上還沒有養成最基本的動手與用心的習慣,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取決于他們對課堂的興趣,所以有效提升三年級語文教學質量極為重要。我們要特別關注課堂效率,精心設計授課內容,周密安排教學時間,靈活設計課堂活動,積極創設融洽的師生關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關注作業效率,學會欣賞學生,以只爭朝夕和時不我待的精神,將提升三年級語文教學質量進行到底。
[關鍵詞] 如何;提升;三年級語文;教學質量
一、三年級語文學情基本分析
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過渡的關鍵期,也是小學階段比較重要的轉折點。步入三年級后,學生短時間比較難適應這個學段的學習。這主要表現在:一是課文的篇幅更長了,生字較多,教材中沒有注音,閱讀理解的難度加大,每個單元都有作文的要求,學習變得更加吃力。二是行為自控能力不強,沒有形成正確的課堂觀。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地集中自己的精力,他們在課堂上會隨意地說笑、打鬧。三是完成作業責任意識薄弱。相對于多數學生而言,這種責任意識比較淡薄。他們只在乎完成作業的數量,對于作業質量常常應付了事,出現了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甚至是涂鴉式的作業。
另外,三年級學生在課堂上還沒有養成最基本的動手與用心的習慣。他們對課堂參與的熱情取決于他們對課堂的興趣。
二、提升三年級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1.要特別關注課堂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如何引領所有的學生跟隨老師一起動起來,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1)精心設計授課內容。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教學水平是每個教師必備的基本功,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精心建構要講授的內容。教材有時候只是為我們提供一種可能,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實際水平,教師需要對授課內容進行編排,通過對知識的合理整合,增大課堂知識含量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方面。
(2)周密安排教學時間。緊湊、有序的課堂時間安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保障,尤其是課堂的開始和結束一定要有細致的安排。正式上課前,督促學生備齊學習用品并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是十分必要的,這樣避免了上課期間因不斷翻找東西而造成無謂的時間浪費和精力浪費。上課鈴聲一響就立即進入積極的備戰狀態,一直持續到下課鈴聲響起,這樣為學生的有效聽課提供了保障。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合理分配好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一定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這樣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積極創設融洽的師生關系
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比谇⒌膸熒P系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三年級的學生對教師更有一種畏懼情緒,教師要善于巧妙地運用一些輕松幽默的話語、一個小小的玩笑、一次輕輕的撫摸,這樣可以使緊張的氣氛得到緩和,既有助于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教師還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提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只有在教學中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極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才能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3.要關注作業效率
對學生的作業要有一定的規劃。教師要分好作業的層次,不要到了下課時才臨時想起什么內容讓學生完成,這樣的作業往往缺少針對性,使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對學生的作業要有一定的預見。教師要預見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將這樣的障礙在課堂上做好疏導,這樣既減少了作業的出錯率,樹立了學生的信心,又減少了教師作業講評的壓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對學生的作業要及時總結??偨Y的內容既要考慮學生集中出錯的知識點還要考慮題目本身的典型性,通過對典型題目的分析處理,全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要學會欣賞學生
欣賞是一種由衷的、真情的表揚。學生都強烈地渴望得到來自教師的欣賞與尊重,只有獲得這種需要的時候,他們才會重新抬起頭來審視自己以往的行為和思想,從而開辟一條學習的新路子,他們自身的潛力才能得以發揮。
(1)在課堂上欣賞學生。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接觸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欣賞學生的主要舞臺。一堂課中教師的教學任務再多,時間再緊,也不能放棄對學生的欣賞。課堂中學生一個正確的回答,一個新穎的提問都值得我們用心去欣賞。筆者學校進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學校要求教師每天抽出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才藝展示,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對每個上臺展示的學生,筆者都給予由衷的欣賞和贊美。結果筆者發現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比以往更加積極。由此可見,欣賞學生應該從學生本身出發,從學生的長處出發,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并展示自己的精彩。反之,如果學生因表現不佳而采取當場批評、直指缺點的做法,教學效果一定不如人意。
(2)在批改作業中欣賞學生。批改作業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渠道,也是溝通師生感情的一座橋梁。例如,發生在筆者與學生之間的一件事。有一位平時學習成績不錯的學生在作業本上給筆者寫了一封短信,他為自己屢次在語文考試中失手而懊惱,覺得辜負了教師的期望,信的末尾問老師是否對他感到失望。筆者在回信中肯定地告訴他,老師為他的努力驕傲,告訴他不要對一兩次的成績太在意,老師相信他的能力。后來在他的眼中筆者看到信心和士氣,期末檢測中他取得了班級第二名的好成績。
(3)在日常生活中欣賞學生。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世界――完全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我們應細心地探索學生的世界,審時度勢,掌握火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如何在學生身上找出閃光點,點燃心靈的火花,化缺點為優點,這是最關鍵的。因此,教師要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心理,在日常生活細微中學會欣賞學生。要盡可能設計一些淺顯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要善于設計多種情景和機會讓學生能“表現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華,盡量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快樂和滿足;要積極開展適應學生心理特點的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表現自我,受到啟發和教育;讓他們動手動腦,在活動中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成功,在成功中體驗自身存在的價值。
的確,學生的自信會在欣賞中建立,良好的習慣會在欣賞中形成,優秀的品質會在欣賞中得到塑造。
教學無痕,潤物細無聲。提升三年級語文教學質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我們只有繼續努力,以只爭朝夕和時不我待的精神,才能將提升教學質量進行到底。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我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語文教學中的基礎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在我國語言教育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現狀出發,聯系自身教學經驗,對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進行全面論述。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
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使學生在課堂后能夠有更多的收益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起探討。
1.造成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明顯落差的原因
1.1 從學校領導方面來看。過去強調抓兩頭帶中間,認為低年級是"基礎"要加強,高年級是"關鍵"應把好質量關,三年級則無所謂,可以"慢慢來",因而對三年級的教學工作抓得不夠。
1.2 從教師力量配備來看。由于領導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經驗的教師被安排到基礎班、畢業班去了,三年級教師則新手多,教學有困難的多,力量相對薄弱。
1.3 從學生心理特征來看。三年級處于兒童期向少年期的發展時期,學生心理特征有明顯變化。他們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聽話,專心學習,表現得比較好動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們的求知欲在增強,抽象思維逐步發展。而教師往往不注意三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不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學方法也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要么照套低年級的老教法,學生感到厭煩,要么硬搬高年級那一套,學生感到玄乎,教學效果不好。
2.改進的措施
2.1 以理服人。教材選編的課文,特別是三年級的課文中很多是揭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客觀事實??陀^存在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些客觀存在的東西為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資料。如何運用教材揭示的客觀事實教育學生?俗話說:"眼見為實!"讓事實說話,學生更愿意接受。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于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所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先觀看課件演示――用眼目睹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再讓學生認真讀課文――用心感受這個村莊怎樣消失。最后讓學生說說現實生活熟悉的鏡頭――用口說說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學生在學習了課文后,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他們能自然地認識到課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讓學生自覺地思考環境和生存的聯系,分析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激發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的意識,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2 發揮榜樣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材中刻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聲》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為學生樹立了榜樣。針對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教師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畫的人物形象為學生樹立楷模,充分發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樣作用。如《灰雀》中,當列寧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列寧問一只不會說話的鳥是有他的用意的。可以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列寧為什么不直接問小男孩?"引導學生思考"沒有直接問"的各種原因,學生設想了多種可能。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列寧關心他人的高尚品質。在這一過程中,列寧愛護少年兒童的偉大形象,逐漸樹立在學生的心中,使學生更加敬仰列寧,產生一種向列寧學習,得到別人的敬愛與尊重的愿望。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這樣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更有真實感。通過典型事例影響學生,激勵他們向這樣的人物看齊,在他們的心中樹立了健康的偶像。
3.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必須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互動性的教學環節。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也在提問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都要充分的考慮。
4.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5.注重朗誦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躍"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規定的需要學生背誦的課文,這些文章都是些經典片段,是有美好的語境描寫,語言的運用也是極妙,期思維表達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語感的提升有幾大幫助的,讓學生在課堂上行朗誦這些課文時培養孩子語文功底的最佳方式之一。為了使這些出色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但是,因為課堂教學時光的有限,在短短幾十分鐘內教師無法將課文中的出色之處各個讓學生感悟。因此,我們在教學生閱讀時應該抓重點,引導學生在對文字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能夠盡快悟出語言的抽象內涵,意義內涵,感情內涵等。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高高在上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彌補空缺。如我們在進行《李時珍》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最好這樣引導學生這樣點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覺得文中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挑選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學生就能充分表述他們的實在感觸感染,有的說:"文中第一和終尾自然段中的'有名'、'藥'、'立志學醫''一邊行醫、一邊采藥''編寫本草目綱'這幾個詞就把李時珍的情形特色及優良質量都引見給我們聽了,她不愧是我邦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我為他深感自豪。"這樣引導學生挑選自己閱讀感悟的精髓,進行詳細表述,進一步升華認識。
6.器重豐盛少彩的語文理論運動
如:學習《春天》后,組織學生來郊外一行,尋覓大自然的腳印,發詳大自然的風度,摸索大自然的奧秘。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自不同角度,采取沒有同的道路取得學問才能。 道集中識字后的三年級閱讀教學語文論文要念充足施展集中識字的劣勢,為四、五、六年級讀寫教授教養奠定良好的基本,抓佳集中識字為根基的三年 級瀏覽學學是非常主要的。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愛美情趣?!蔽覈逃倚焯亓⒃赋觯骸敖虝粌H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品質的人。”由此可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還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現行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好素材。我們若能抓住契機,善于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不但能對學生進行很好的養成教育,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豐富語文學習的內涵,增強語文教學的效果?,F在,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以情感人
三年級教材中許多課文是以具體的故事情節,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等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品質特征,表達了作者對人物的喜惡。因此,在教學中,要能抓住凸顯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品讀、體會、領悟人物的品質,使學生在思想上、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如,《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寫的是老師引導孩子懂得了關心父母的事,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細致、生動地描述從而再現情景。在學習這一故事情節時,讓學生聯系實際“和他們相比,你覺得自己做得怎樣呢?”學生在體味人物情感變化中,在心靈深處發生碰撞,為他們懂事而喝彩。這樣通過教材中的故事情節的學習,領略其中蘊含和傳達的豐富情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蕩滌靈魂,使學生從中受到要關心父母、回報父母的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
二、以理服人
教材選編的課文,特別是三年級的課文中很多是揭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客觀事實??陀^存在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些客觀存在的東西為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資料。如何運用教材揭示的客觀事實教育學生?俗話說:“眼見為實!”讓事實說話,學生更愿意接受。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于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所引發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先觀看課件演示――用眼目睹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再讓學生認真讀課文――用心感受這個村莊怎樣消失。最后讓學生說說現實生活熟悉的鏡頭――用口說說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學生在學習了課文后,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他們能自然地認識到課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弊寣W生自覺地思考環境和生存的聯系,分析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激發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的意識,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三、發揮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材中刻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聲》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為學生樹立了榜樣。針對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教師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畫的人物形象為學生樹立楷模,充分發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樣作用。如《灰雀》中,當列寧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列寧問一只不會說話的鳥是有他的用意的??梢栽O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列寧為什么不直接問小男孩?”引導學生思考“沒有直接問”的各種原因,學生設想了多種可能。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列寧關心他人的高尚品質。在這一過程中,列寧愛護少年兒童的偉大形象,逐漸樹立在學生的心中,使學生更加敬仰列寧,產生一種向列寧學習,得到別人的敬愛與尊重的愿望。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這樣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更有真實感。通過典型事例影響學生,激勵他們向這樣的人物看齊,在他們的心中樹立了健康的偶像。
四、發揮插圖功能
小學語文教材插圖多達幾百幅,教材插圖就是“物”,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色彩斑斕的圖案的吸引,即使圖案看不懂,他們也不愿意去閱讀旁邊的文字說明,尤其是那些篇幅較長的文章更沒有耐性去閱讀。然而,純粹的說教,孩子也是不買老師的賬。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圖畫的陶冶作用,達到德育的目的。三年級上冊《孔子拜師》一文生動地描繪了孔子拜師的感人場面,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學文前,先讓學生說說孔子拜師時的情景,再引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并說說從圖上看懂了什么。這樣可以讓學生初步感受孔子拜師時的真誠。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才進一步引導學文,以激發學生探索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受到尊敬師長的教育。
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還有待于深入細致地嘗試與探索。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讓語文課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摘 要:教育均衡發展提倡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的平等教學法?;A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基石?;A教育均衡發展了,教育的發展才有堅實的基礎。對于當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不公平問題,人們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強烈的,是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義務教育作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具有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是最應體現教育公平的領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個個能成功,人人有成就,是教育均衡發展在具體教學中之所在。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抓住了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語文;語文教學;研究
近年來,在推動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時,黨和政府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5年,教育部專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把義務教育工作重心轉到均衡發展上來。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將均衡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強調各級政府的法定義務。當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城鄉、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區域內校際之間資源配置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短缺、輻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為重點,通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到新水平。
教育均衡發展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進行因材施教,使學生獲得的教育效果相對均衡,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均衡,享受教育的資源相對均衡,它的主要精髓是平等教育。那么如何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真正做到平等教育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入鉆研課本是促進學生均衡發展的前提
教育均衡發展理論提倡讓學生在享受教學資源相對均衡,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課本。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根本的信息途徑在于教師先鉆研、理解課本,明確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均衡發展。否則,便會南轅北轍,難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因此我們在鉆研教材中關注學困生的發展,因為他們對識記、理解記憶比起中等生和優秀生來說還比較遲鈍。此外重點培養中等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還有對優等生的因材施教,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在我的語文執教生涯中,每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字詞句,為了掃清障礙,我總是認真把課文讀幾遍,發現問題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給予指導。一篇課文應該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沒有一個標準去衡量,不同的教師,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是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這個過程中,教師多花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最大限度地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均衡的發展。
二、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均衡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麑W生對某一事物有興趣,那么他學習起來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就會獲得成功。那么我們如何去激發學生在閱讀中學好語文呢?我認為還要從學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例如:學習《生命生命》時,我播放音樂《命運》,并動情地講述了少女默然勇敢地面對死亡、熱愛生命的故事,又介紹了課文作者杏林子從小病魔纏身,毫不放棄生命的事跡。在教學《死海不死》時,設計了五個問題,全面概括了課文的內容。這五個問題是:第一,“死?!钡妹脑??第二,“死?!睘槭裁从帧安凰馈??第三,“死?!钡母×槭裁磿菢哟??第四,“死?!睂頃趺礃幽??第五,死海的蒸發量難道固定不變嗎?學生對前四個問題均能對答如流,因為在文中都能找到答案,可到了第五個問題就被卡住了,但學生對這個問題特感興趣。學生討論激烈,最后得出結論:海水不斷蒸發,它的面積逐漸縮小,蒸發量也隨著減少,死海不一定會死(干涸)。這個與課文內容不相符的推論,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如講《鷹》一文時,把幾種動物的圖片投影給學生看,讓他們說出自己了解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再投影鷹的圖片同時把文中精彩的段落放給學生聽,或由老師聲情并茂地講解,將學生引入動物世界,來激起他們的高度熱情。
三、注重轉變學困生和鼓勵優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均衡發展
教育均衡發展理論提出:根據學生不同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獲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條件、享受的教育資源都得到相對的均衡發展。學生本無優、差之分,只是個性有差異。有些個好學習,有些個好活動,因此學習有好差。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币粋€人不可能樣樣都好。同樣道理,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差。他在這方面是差,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是好,所以我們作為教師的,要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我們要多創造機會,讓學習差生發揮自己的閃光點,這們才是把學習的差生的學生轉變為學習的好生。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后,為了尋找機會讓學習差生表現自己,特別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問題提問學習差生,這些“軟骨頭”拋給學習學困生,讓他們一口就能把它啃掉。當他們答對時,我總是不失良機鼓勵他,表揚他,讓他高興、愉悅。當他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悅快樂了,也就愛學習了,這樣日積月累,學習差生就不再差了,教學不就均衡發展了嗎?
學習的優生也不一定樣樣都好。為什么呢?學習好的學生不可能樣樣都是最好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比如說,我們常常發現,學習好的學生善于思考,聽從教育,但動手能力欠佳,不愛說話,詭辯能力較差。相反,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動手能力特別強,語言表達能力強,詭辯能力強。再說人是在變化的,學習差的學生也會轉變為學習好的學生,同樣,學習好的學生也會變為學習差的學生。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法中要防止學習好的學生變為學習差的學生,防止驕傲自滿情緒出現,我們就要善于創設一些問題情境,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引導他們勇往直前,達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四、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發展學生智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均衡發展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因此,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進入了三年級以后,由于生理上的發展和對學習目的的深入認識,學生喜歡獨立完成作業,需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在語文課中,他們不只希望知道故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而是想更深一層地了解故事的情節、故事發展的前因后果,文字表達的精彩。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要按照他們的心理特征和需求,逐步把他們的學習思維引向縱深。例如可以針對學生愛提問題的特點,讓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提出問題,在課堂上讓他們各抒己見,隨著問題的一個個解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會轉變為知識運用的能力。如: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同學們學習了“抓住特點寫景”的寫作方法后,老師指導同學們寫我校的校園小景時,同學們就能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通過細致觀察,抓住主要景物寫出它的特點,同學們便會展開了各種各樣的想象……經過不斷的學習、訓練,學生們在學習新課時,就懂得了應該怎樣提問題,怎樣預習課文,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發揮評價作用是均衡發展的保障
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其自身獨特的一面,這些獨特也許就是他們成功的起點。課中我們的教師能利用評價這一關鍵的環節,欣賞自己的學生,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這樣就能讓學生嘗到被賞識的快樂。我在一次上課時,在小組評價這一環節,其他小組都得到了獎勵,只有一個小組什么獎勵也沒有,這時我把一顆大大的星星送給這個組――“公平星”,激勵這些孩子說:他們組雖然沒有得到其他小組那樣的榮譽,但是他們的心里想的是他人,他們把榮譽給了別人。發給他們小組星星,這比老師無數次的教育力量更大。我覺得這一顆星比哪顆星都燦爛,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如果每個人都能把榮譽讓給他人,在榮譽面前心里想者他人,這是多么崇高的品質啊!當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強化手段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消極強化手段――懲罰;另一類是積極強化手段――賞識,實踐證明,學生對懲罰往往容易產生抵觸情緒(逆反心理),而對賞識卻欣然接受。我所教的三年級有一名學生,他上其它課都沒有興趣,作業不愛寫,可是他特別愛畫畫,針對他的特點,我采取因勢利導的方法,經常鼓勵他有特長,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慢慢的,他對這門課就有了興趣,作業越寫越好。后來,他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總之,在教育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教育均衡化必須與時具進。在均衡發展思想的指導下,應采取有效措施,堅持教育均衡化的內涵發展方略,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提高辦學水平,高質量、抓特色、揚優勢,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實現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讓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讓祖國的花朵共享一片藍天!從而為社會培養多方面的人才,培養出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樣的一代新人輩出之日,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騰飛之時!
【摘要】創建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被有趣的課堂吸引,我想那紀律的管理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吧;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更加注重他們“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關鍵詞】趣味 培養 鼓勵 閱讀 這個學期我教三年級的語文,開學三個月了,在教學當中問題頻頻出現,值得我深思和探求。有人把小學的學習比作一個英文字母“u”,也就是說三年級的孩子處于最關鍵的轉折時期,在這個特殊的過渡時期,學生的身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創建趣味、豐富的語文課堂來吸引學生的集中力,提高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被有趣的課堂吸引,我想那紀律的管理也就不費吹灰之力了吧。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簽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地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學生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這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有這么一句話“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蔽议_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語文課有激情,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于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2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同時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更加注重他們“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必須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些互動性的教學環節。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也在提問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都要充分的考慮。
3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摘 要:對于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來講,其重點在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好地幫助學生收獲知識,為未來奠定扎實的語文基礎。那么,如何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就成了值得語文教師深入思考的事情。簡要對鄉村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有效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枯燥地在講臺前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內容的講解,學生麻木、機械性地記錄筆記,背誦段落。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講,其還處于好學、好動的年紀,單調的教學方法會禁錮住學生創新的思維及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對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事情,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完善自身成長,奠定未來堅實基礎。
一、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美國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是一種求知欲望的體現,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更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認識事物。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授時,應創建靈活的教學氛圍,進而調動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小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組第一課《燕子》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首先為學生講解燕子是一種什么類型的鳥,它的外貌特征是什么,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進入田間地頭,找尋燕子的蹤跡,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課本內容。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更仔細地進行知識的學習,進而完成教學任務。
二、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眰鹘y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課程的主體,有著絕對的權威。隨著新課標的改革,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鍛煉他們的學習能力,教師只需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才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例如,教師在教授小學三年級的課程中,學生會有一些不認識的生字,教師不應直接進行講解,應引導學生自主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查找工作,完成識字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教師僅起著一個引導的作用,可以讓學生更主動地進行學習。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自行探索,提出自身的觀點,教師進行輔助,幫助學生更靈活地掌握知識。
三、重視情感朗讀,培養語文欣賞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文字優美的作品,教師應培養學生情感朗讀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與欣賞水平。例如,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組第三課《荷花》課程,教師應先為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分段講解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含義,然后讓學生進行練習,自行選擇喜歡的段落朗讀,講解喜歡的理由,更好地增強學生對語文的欣賞能力。
四、將課內同課外相聯系,完善學生自身發展
在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將行為停止在課堂上,同
時應延伸至課外,進而保證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內容,完善自身發展。例如,教師定期開展春游的活動,同時可以為學生講解課本中《詠柳》的古詩文,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親眼關注柳樹的形體,體會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這樣,不但可以更好地將教學內容同課外相結合,同時提升教學成果,完善學生的自身成長。另外,語文的教學活動也應同家庭、社會聯系起來,更好地為學生的未來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來講,有很多教學模式可以利用,進而創建一個豐富多彩的教學氛圍,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掌握學習方法及課程內容。另外,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對鄉村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探討是值得鄉村語文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遵義市道真縣玉溪鎮池村小學)
摘 要: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部向教育戰線提出的教育戰略方針。如何把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應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呢?本文從教師深入鉆研課本是促進學生均衡發展的前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獲得知識的均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發展學生智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均衡發展三個方面探討教育均衡發展與三年級語文教學應用研究。
關鍵詞:教育均衡發展;語文教學;應用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語文課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語文課本的感悟,讓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均衡發展。
什么是教育均衡發展呢?如何把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應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呢?教育均衡發展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在享受教育資源得到相對均衡、在接受教育條件得到相對均衡、獲得教育效果得到相對均衡。要把教育均衡思想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簡言之,教育均衡發展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那么,如何在三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呢?以下談談我的淺薄體會:
一、教師深入鉆研課本是促進學生均衡發展的前提
教育均衡發展理論提倡讓學生在享受教學資源相對均衡。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讓學生在享受教學資源相對均衡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要先鉆研、理解語文教科書,要“在語文教科書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均衡發展。如果教師自身對語文教科書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語文教科書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讓學生在享受教學資源上達到均衡。課文也很少朗讀,上課時對教材內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在語文教學中,每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系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于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課文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課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這樣的良好習慣讓我受益匪淺,課堂教學也頗為輕松。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準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促進學生均衡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獲得知識的均衡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愿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共同去獲取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在教學《太陽》這堂課。針對題目引發學生發揮想象課文有可能寫什么內容。因此學生也毫無顧慮的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太陽給人們送來什么?等問題。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演繹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3)利用類比推理創設問題情境。
(4)借助多媒體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
(5)借助童話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在探究中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愛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眴栴}是思維的開始,在弘揚創新精神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顯得尤為迫切。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從提煉文章主題,還是分析人物形象,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會增強學生獲得知識的效果。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課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我們通過研究總結出的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策略。
1.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提出問題;要激勵學生,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溝通與理解;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不輕易否定。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1)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能夠提出問題。
(2)注意觀察比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組織匯報討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4)開展課外實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3.重視對問題進行篩選,讓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解決問題。問題是思維的開始,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過程。當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教師應該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指導者,應該鼓勵并放手讓他們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問題。這對啟發、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發展學生智力,促進學生能力的均衡發展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形式新異,生動活潑的東西特別容易發生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他們就會發揮極大的主動性,對一些問題主動地多思多想,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智力,促進學生的能力均衡發展。因此,我在三年級課堂教學中,畫畫寫寫,模仿表演。設疑質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詠柳》一課時,我先配樂范詩,然后展示幻燈片圖。通過引導學生看體現詩意的畫面,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在意境中體會到古詩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在學生粗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配樂作畫,并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詩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詩意,而且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能力、繪畫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教育均衡發展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語文活動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
摘 要: 幾年來,我一直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優化課堂: 教材; 自我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如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時,由于備課時側重于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于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與馬慧琴校長、同年級姚金榮、李萍等老師討論、總結。我個人也在不斷地反思,制定了一套科學的方法。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經驗暫不能完美地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這些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一直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的新天地??催^的文章覺得寫得很好,很有針對性。自己的感想是:
1.自主的價值在于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淀語感服務。
5.課本不能丟。不能拿著新課標中提倡“否定‘課本中心’”的說法當尚方寶劍,完全忽視文字本身所承載的價值觀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謂的“新意”“創新”還有什么意義?純粹的“大膽地說”進而“編造地說”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語感和語言的挖掘從何談起?
語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門學科,記得自己上學時鋪天蓋地的都是語文壓抑了人性,對語文教學的批判?,F在的新課改讓我看到了欣喜的動向,可是,真的很怕矯枉過正,一味的不負責任的“創新”“活動”讓語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頭腦中的不負責任的“胡編亂造”。始終相信,語文的閱讀是最重要的環節,學生的大量自主的默讀、靜思培養的是語文的素養,沒有足夠的閱讀做基礎,過多的“對話”是無法達到感悟和體驗的。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是我國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我國語文教學中的基礎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在我國語言教育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現狀出發,聯系自身教學經驗,對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進行全面論述。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 語文 教學
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使學生在課堂后能夠有更多的收益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起探討。
一、造成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明顯落差的原因
1.從學校領導方面來看。過去強調抓兩頭帶中間,認為低年級是“基礎”要加強,高年級是“關鍵”應把好質量關,三年級則無所謂,可以“慢慢來”,因而對三年級的教學工作抓得不夠。
2.從教師力量配備來看。由于領導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經驗的教師被安排到基礎班、畢業班去了,三年級教師則新手多,教學有困難的多,力量相對薄弱。
3.從學生心理特征來看。三年級處于兒童期向少年期的發展時期,學生心理特征有明顯變化。他們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聽話,專心學習,表現得比較好動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們的求知欲在增強,抽象思維逐步發展。而教師往往不注意三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不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學方法也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要么照套低年級的老教法,學生感到厭煩,要么硬搬高年級那一套,學生感到玄乎,教學效果不好。
二、針對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落差的一些策略
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要扭轉過去只注意抓兩頭而忽視中間年級的思想。做到低、中、高年級一起抓,骨干教師合理配備。并力求相對穩定,師資條件較好的學校,可實行教學小循環或大循環。三年級的語文教研組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分學期、分階段提出教研任務。逐個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校領導要經常深入三年級教學第一線,親自聽課或任課,總結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淘氣貪玩,上課注意力不易集中,求知欲強,善思好問。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一方面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他們守紀律,愛學習,為建設四化學好文化;另一方面,要愛護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既不能象教一二年級那樣,降低教學要求,也不能搬用高年級的教學方法,跳躍太大。要防止教師包辦代替,想方設法為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要明確教學任務,切實搞好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過渡。
1.由識字教學過渡到閱讀教學。一、二年級識字是重點,三年級雖也有識字的任務,但重點已轉到閱讀上。語文教材取消了集中識字和給獨立閱讀課文全部注音的形式。因此,識字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預習課文和查字典,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識字教學與詞句教學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完成。閱讀教學在三年級既是重點,又是新課題。提高閱讀能力,一是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習普通話,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借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能復述課文,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二是要抓好句段的教學。大綱規定,三年級要“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方法上可先教學生學會記敘文一般的(老三段)分段法,再教他們學習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故事情節來劃分段落,并指導學生抓住段落中的重點詞句,概括段落大意和課文主要內容。句段教學抓好了獷學生初具分析、概括能力,就為高年級學習語文打下了良好基礎。
2.由一類課文教學過渡到三種不同類型課文的教學。對三年級三種不同類型課文,應有不同的教學要求。一類課文是重點課文要著力教好,以“扶”為主,為學生學、三類課文作好示范。二類課文要指導好學生閱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以必要輔導,使之讀懂讀通。三類課文要慢慢放手讓學生閱讀,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講讀、半獨立閱讀、獨立閱讀三類課文的教學關鍵是改進教學方法,一是不要以講代讀,要以讀為主,講讀結合,二是要緊扣字詞句篇進行教學,注意防止和克服仍以識字為重點和架空分析這兩種偏向。此外,還要根據三年級學生求知欲旺、記憶力強的特點,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擴大知識面,讓學生多讀多背一些名篇,使之終身受益。
三、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
1.課堂導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三年級的《灰雀》一課為例進行說明,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個天真無邪、活潑好動的年齡,抓住了學生的這一特點,這一課的導入就簡單了,首先給學生介紹灰雀是一種什么鳥類。三年級的學生,對于新奇的小動物都有著不可抗拒的好奇心,由介紹灰雀導入新課,能夠使學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積極、認真地學習。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課堂的導入部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2.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學會學習的方法、技巧,能夠使其終生受益。在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生字,利用好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自己查不認識的生字生詞。其次,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租住討論,給他們創造一個寬松的小天地,讓他們自主發表見解、相互探討切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切忌將課堂的主動權全部攬在自己身上,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利用好教學課堂。
3.開放與創新,多樣化的學法和快樂的鞏固
識字課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漢字本身是一門“藝術”,在漢字的學習中,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等都可以得到發展,讓學生小組探討,自己創造識記生字的方法,字謎、口訣等都可以用。學生在討論中,不僅可以多學生字,還可以多學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成為了一種快樂。而在鞏固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道開放式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每個回答者都給予獎勵.讓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