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11:48: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環藝設計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基于工作崗位”的專業方向設置
高職教育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習方向應做出調整,以往的專業設置是根據就業的方向而定,如、室內設計、建筑裝飾設計、家具設計、園林景觀規劃設計等,但隨著市場經濟體的發展與轉型,用此方式已不在科學了。
原因在于行業崗位從最初的設計師、裝修師傅轉變到了設計團隊、工程團隊、(甲乙雙方)項目監理,行業人數崗位職責更加的系統化。
僅設計團隊就有主持設計師、設計師、設計師助理、繪圖員、制圖員等多個崗位,社會分工更加細致。如果都以培養設計師或是設計團隊為教育的目標,行業便會出現混亂不堪的局面,這是無論教育者還是學習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實際的教育體制中卻是如此,設計團隊崗位需求以出現負荷趨勢,而為工程服務的其他崗位卻依然人才難尋,如項目監理在項目中起到了貫徹設計意圖、落實設計項目、溝通甲方的重要橋梁作用,不僅需要人才了解施工技術,同時還需要具有一定的設計能力及審美修養,需要有全面的綜合能力。但現實中,擔任此項重要工作的崗位大部分是由懂施工技術卻不會設計的人員擔任,導致設計意圖與實際施工脫軌,社會出現了大量“似貓非虎”的項目。
因此,高職教育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方向不應橫向廣泛的開設,而是應該依據具體的工作崗位縱向細化區分。只有這樣高職教育學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找到一席之地,開拓出一片天空。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設置
根據“行業崗位工作過程”的能力要求,設置教學的課程體系,區分學習科目的重點,使專業教學內容清晰化、針對化,只有這樣高職教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才能達到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標。以本行業設計師崗位為例,在傳統的教學中非常注重手繪表達能力培養,事實上,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大部分美術功底較差,要培養出較強的手繪能力需要大量時間占去較多的課時,并且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手繪效果圖卻不常被使用,而是被電腦效果圖所替代,如何優化《手繪表現技法課程》;如何改革為手繪表達能力做鋪墊的素描、色彩、風景寫生等繪畫基礎課程;如何重新設置專業課程體制,面對這些實際存在的情況多數高職院校會選擇微調或回避的態度被動的去面對問題,原因在于沒有明確的方式、方法,這種結果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有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就業崗位”,在“基于崗位工作過程”調查研究人才所需要的技術能力,最后科學合理的設置課程體系,這樣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通過以上兩點的專業建設辦法,目的是為高職教育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找到新的方向,改變高職教育環藝人才在就業過程中所面臨的窘境,同時也解決行業所需人才的真正需求,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良性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建設思路。
作者:陳澤單位: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
水彩風景畫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教學中的一門技術性較強的重要必修課程,也是室內外建筑空間設計表現的重要科目之一。該課程的教學應緊密結合環藝專業的特點來展開,旨在解決學生的色彩空間建構、形體空間造型能力以及色彩搭配等能力,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為環藝設計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一、重視水彩語言的表現
大部分學生在高考前的色彩訓練中都是畫水粉畫,很少有人畫水彩畫,更別說水彩風景畫了。他們的水彩作業根本不夠理想,除了存在畫面結構松散,色彩關系不正確等造型基礎問題外,還出現畫面臟、焦、粉、燥等問題。究其原因,在于他們沒有熟練掌握水彩畫的技法,難以駕馭水彩風景寫生語言的表達,這對于以后手繪效果圖的訓練將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在環藝專業水彩風景畫教學過程中,保持水彩語言是基本要求。
1、保持水彩藝術本體語言
所謂水彩畫,并不單單指用水調和顏料這一點而言,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具有―套完整的、與其他畫種截然不同的技法,它充分利用水色的作用,使畫面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這種韻味就是水彩工具自身所體現的水色交融的意味,也是水彩畫本體語言的首要因素。其表現方法主要有干畫法、濕畫法、干濕結合、淡彩法、沉淀法、接染法、重迭法等等。掌握這些水彩的表現技法,并將其靈活運用于手繪效果圖和環境藝術表現之中,是水彩風景畫在環藝設計專業中的主要目的所在。
當我們開始畫一幅水彩風景畫時,整個作畫過程要控制好水分和時間,完成一幅畫勝似打一場仗。取好景后開始構圖,要求底稿圖形準確、清晰,忌擦傷紙面,如有大的改動最好另用紙起稿。上色時要注意水分的把握,即畫面色彩的濃淡、空間的虛實、筆觸的趣味都有賴于對水分的把握。上色程序一般是由淺到深,由遠及近,亮部與高光要預先留出。大面積的鋪色時,最好一次性多調顏料,一次成形,少修改。由于水彩顏料的透明性,多次重復容易變臟、變焦,那么畫面就會失去水彩獨有的水潤、明快的效果。
2、拓展水彩藝術語言新形式
水彩語言的突破,離不開技法創新。具體到水彩風景畫課程的教學中,平時除了強調運用傳統的干、濕技法,使畫面保持水彩本體語言表現特征外,還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新材料、新技巧,利用綜合材料,這樣可以加強畫面視覺感受和肌理效果,實踐創新和變革。目前室內外表現圖中鋼筆淡彩的效果圖較為普遍,它是將水彩技法與鋼筆技法相結合,發揮各自優點,頗具簡捷、明快、生動的藝術效果。因此,在水彩風景畫課程教學中可以加強鋼筆淡彩的教學,這樣既能加強學生的速寫能力,又能使學生以快速的方法感受水彩語言的表現;其次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彌補水彩難以駕馭、不夠厚重等弱點,如給紙做底,吸收國畫和油畫的長處等。在技法使用中,“干畫法”和“濕畫法”交替使用,常中有變,變中有常,建立新的技法表現與創造。但是,無論怎么變革和創新,都不能丟掉水彩畫應有的嚴格的造型感、色彩感、厚實感、空間感和透明感等技法要求,不能失去水彩畫巨大的形式魅力,不能背離對該畫種背后文化規定性、媒材、技法所組成的本體語言。
如何在保持水彩風景畫本體語言的同時又能開拓創新,展示出舒暢宜人的形式魅力,是水彩風景畫課程教學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二、注重畫面形式的構成
當學生逐漸了解、重視水彩語言所獨有的表現魅力,相對熟練水彩技法,掌握了水彩風景寫生的特點之后,解決其畫面的表現形式問題就成為環藝設計水彩風景畫教學的重中之重。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強調畫面分割和色塊對比
在取景構圖時,首先要端正觀察方法,不能照搬景物及場景,要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莫奈說過:當出去畫畫時,要設法忘記你面前的物體,一顆樹,一片田野……這是一小塊藍色,那是一塊黃色,遠處是一長條粉紅色,然后準確地畫下所觀察到的顏色和形狀,直到它達到最深的印象為止。也就是說可以把眼前的一切景物都省略掉物象生理的小細節及凹凸,用點線面來概括成平面圖形和色塊。這樣我們就會從關注物象的具體結構變為關注造型元素和色塊結構,把自然物象轉化為構成畫面基本圖形的思維方式。在這些基礎造型上再注意主觀調整畫面點線面的布局,把握畫面的虛實變化,鍛煉學生對畫面形式及構成的能力。
如:以水彩風景畫享譽世界的華裔水彩大師曾景文先生,在畫面形式及色彩構成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資源。他善于主觀歸納,將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作為寫生對象,用點線面等抽象的繪畫元素來組織畫面,將明快、鮮艷的色塊用并置法平涂,輕松地表達他內心的大自然美景。《黃色天空的香港》(圖1),是他描繪兒時學習居住的故鄉美景,他用平面歸納的手法把天空、遠山、高低錯落建筑群以及海面穿梭不停的船只,概括成點線面等抽象造型元素,畫面主題突出,生動有趣,色彩對比鮮明而清新,賞心悅目,仿佛看到了畫家兒時美好的童年時光。
2、注重以線造型
以線造型為骨架的水彩畫,其線的運用可以吸收中國畫用線的特點,突出用線來標示物象的輪廓,注意線的粗細、虛實變化,強調色彩冷暖、明暗、遠近透視層次,高光留白,亮部稀薄透明,暗部色彩的重疊亦不混淆線條的痕跡,畫面結構緊湊。王維新就是善于用線表現水彩風景畫的畫家之一,他把中國傳線描與西方藝術巧妙結合,找到了屬于自己獨特的形式語言。每當在生活中發現令他激動的感人景物時,他總能迅捷地以速寫形式隨心勾勒下來,之后再敷上輕快的色彩,于是便創造了他自己的“隨形賦彩”的畫法(如圖2)。
3、重視畫面黑白灰關系
畫面構成因素還與畫面的黑白灰關系息息相關。在動手作畫前,應該思考一下畫面的黑白灰層次結構,甚至可以畫出小的黑白灰分關系分布圖。雖然水彩風景畫是由不同色相的色彩組成的畫面,但是實質上它的素描關系,也就是畫面整體的明度關系仍然是不容忽視的,一幅水彩風景作品無論畫面色彩多么斑斕豐富,形式多么跳躍復雜,但是只要大的黑白灰關系明確,層次分明,畫面就會亂中有序。
4、注重空間意識培養
水彩風景畫寫生是面對空間景物直接將空間形式表現在畫面中,它在空間描述上給人以心理和生理的不同感受,這一特性正好符合環藝設計對空間訓練的要求(如圖3)。把握好透視和色彩規律,是組織畫面空間的有力手段。寫實風格的寫生作品,要求通過形體的大小、虛實,色彩的冷暖等變化來表達景物深遠的空間感,如近、中、遠景等,一旦出現透視錯誤,就會導致畫面空間的失真。平面抽象風格的作品,可以通過畫面點線面的構成、色彩的虛實等關系來建構畫面的空間關系,也許這種空間并不是一種真實的空間關系,但仍然能夠表達出相應的心理空間,也就是說完全是一種精神上的概念,即“精神空間”,如 馬蒂斯的色塊前進后退空間。我們還可以從色彩大師的多種空間效果學習經驗,如杜飛的透明空間、籍里柯的冷漠深淵空間、達利的幻覺空間、埃舍爾的矛盾空間等。
康定斯基說過:藝術家必須因感而發,有情而抒,因為對形式的駕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與內在含義相適應。因此,無論是寫實還是抽象,在符合風景寫生的精神內涵的同時,有意識地組織好畫面的點線面及黑白灰的節奏和韻律,注重畫面的色塊明度對比關系以及空間意識,就能形成和諧以及個性鮮明的畫面構成形式。
總之,水彩風景畫是一門有針對性加強手繪能力,提高設計者的表現能力,鍛煉人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及色彩感覺的課程。我們要想學好該課程,為環藝設計打下扎實的基礎,就要重視和加強水彩語言的表現,打破傳統的對景寫生的照相式教學,注重畫面形式構成、空間培養等方面的探索和學習。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本文為湖南工程學院教研教改課題研究成果)
摘要:主要從培養環藝設計專業學生理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和提高創意能力3個方面探討了建筑速寫對環藝設計專業的重要性,以期為廣大環藝設計教師提供一些參考和意見。
關鍵詞:建筑速寫;環藝設計;重要性
建筑速寫設計的內容比較廣泛,其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不僅包括建筑室外設計和景觀設計,還包括人物作品設計和物品設計等。將建筑速寫課程引入環藝設計教學體系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繪圖技巧,對于完善藝術理論知識體系具有積極作用。
1有利于藝術專業學生對理性思維和知識的培養
環藝設計專業相較于其它專業而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環藝設計專業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非常重要,從環藝設計專業課程的安排以及授課內容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無論是環藝設計對象結構,還是環藝設計表現手法,主要是圍繞環藝設計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而展開。但是環藝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并沒有抱著客觀公正的態度判定客觀事物的正確與否。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不注重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這是環藝專業學生和教師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需要學校針對此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而建筑速寫課程的開設,是有效解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不足的重要措施。
建筑速寫課程的開放,不僅可以幫助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認識到自身對待客觀事物態度上的偏差,還可以幫助學生從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轉變,并站在理性思維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思維角度的轉變,是對即將學習的科目進行深人認知的實踐和預習。比如,將建筑速寫課程引入透視專業體系中,在對透視專業學生不斷展開建筑速寫教學中,學生可以透過事物表象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和透視規律,從而站在理性思維角度分析透視理論知識,為學生學好環藝理論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又如,在龐雜的環藝設計所囊括的各科目中,都無一例外地把專業理論知識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并根據教學目標和各科目要求制定教學方案。由于建筑速寫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其涵蓋的內容較為豐富,將建筑速寫課程引入環藝設計專業體系中,通過長期的速寫訓練可以達到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方式和客觀分析事物的態度。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感性認識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觀察力和敏銳度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在學習環藝專業知識中不可或缺的2種基本能力,是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和感觀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建筑速寫訓練活動是有效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觀察能力和敏銳度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認清視覺形式美的規律。眾所周知,欣賞客觀事物的視覺美和藝術美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具備的基本審美能力,平面和立體空間知識對學習具有積極影響。就藝術設計專業的空間和平面知識而言,是分割藝術設計作品的關鍵點,是影響藝術設計作品分割是否成功和是否具有視覺美感的關鍵因素。由此可見,建筑速寫課程中的構圖知識對于環藝設計作品分割就顯得非常重要。而藝術設計學院對于年輕設計師培養的重點應放在取舍態度方面,建設速寫的練習在這方面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實踐證明,加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建筑速寫訓練,可以提升設計人員的藝術審美鑒賞能力和感性認識,并將這種藝術美感運用到設計作品或者設計對象中。
此外,點線面的構成關系是藝術設計家們一直以來探討的關鍵點,也是環藝設計教學體系中的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受時間和內容的影響,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平常只有在構成課程上才能接觸到點線面的相關知識,也不能將點線面構成知識運用到其它課程中,使學生不能有效地將點線面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但在建筑速寫訓練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接觸到有關于點線面的相關理論知識,還可以將點線面相關理論知識運用到訓練課程中,從而有效解決了理論與實踐脫節這一問題,也使學生在全面系統的建筑速寫訓練活動中,接觸到更為詳細化和專業化的點線面構圖知識。
在日常學習和訓練過程中,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學會運用豐富多彩的線條表現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事物,或者運用細膩、生動的設計手法變現客觀事物的內涵。比如,要想凸顯設計作品的瀟灑或者自由,可以運用單純的線條勾勒與描畫;要想表現設計作品的個性化,可以借助裝飾變形手法??偠灾?,凸顯設計作品的美感和個性的手法形式多樣,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構圖技巧和繪畫語言后,就可以根據所學知識創造出集美感和設計感為一體的藝術作品,有效發揮建筑速寫準確、隨意、明快和輕松的特點,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客觀感性認識,還可以幫助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在不斷臨摹和訓練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在這種藝術風格中可以凸顯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審美力。
3有利于培養藝術專業學生創意能力
建筑速寫課程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因此,環藝設計專業學生在不斷速寫訓練中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相關設計理論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藝術造型能力和創意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從事環藝設計首先需要具備快速準確勾勒草圖的能力,因為草圖是設計者設計藝術作品的前提條件,也是關乎藝術作品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將建筑速寫課程與環藝設計課程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設計專業學生的點線面構圖能力,還可以提高他們速寫草圖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運用在室外設計或者景觀設計方面,可以幫助設計者快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另外。設計師還需要具備快速記錄的能力,特別是在創作設計作品時爆發的靈感需要快速記錄下來,以免突然忘記。草圖不僅是設計師表達自己靈感和創意理念的外在表現,更是設計師創意設計技巧的一種方法。除此之外,建筑速寫內容還包含手繪渲染圖技法。因此,學生在速寫訓練中可以學習和掌握手繪渲染圖技法,其表現手法與點線面構圖方法大致相似。學生在速寫訓練中還需要讀懂設計作品背后的意義,運用所學知識剖析藝術作品表達的內涵和情感,從而使設計專業學生將環藝設計工作當做一種生活態度,學會站在客觀角度分析事物變化發展的規律。
4結語
加強環藝專業學生建筑速寫訓練,是有效擴寬學生專業知識面和提高藝術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環藝設計專業學生在不斷學習和訓練過程中,可以加深對環藝設計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并學會站在理性思維角度思考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所學專業知識和速寫剖析藝術作品背后的內涵和情感,進而慢慢找到屬于自己特色的藝術創作風格。
【摘 要】建立“制賽促學”的教學機制,即將制定比賽方案、舉辦比賽等環節與課程教學結合在一起,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促進教學質量的目的,使環藝教學中應用設計課程“教學”與“實踐”緊密有效地融合。
【關鍵詞】制賽促學 設計應用課程 教學機制
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習方向可分為室內設計、建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學習從設計的預想到項目的實施所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由于與人們日常生活、生產息息相關,要解決居住、出行、工作、節能、安全等多方面的問題,所以擔負的社會責任較重,這就需要人才不僅具有較好的“設計理念”,同時也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而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以開設時間劃分屬于新興專業的范疇。近年來,我國加快了城市化建設步伐,社會對環藝人才需求尚未飽和,所以環藝設計專業成為了較熱門的報考專業之一,在校生人數眾多,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以班級為例,學習者人數從早期的十幾人倍增到了幾十人,這就導致了實踐教學的開展存在一定的困難。
環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結構可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以及培養人才綜合能力的“設計應用課”三大塊。其中,設計應用課所開設的課程有《居室空間設計》、《商業空間設計》、《建筑裝飾設計》、《景觀園林設計》等,在教學中要解決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2)設計的思路方法;(3)對專業的實踐環節的了解與掌握。
第三個方面在課程教學之中尤為重要,如果對實踐環節了解不夠,設計方案便是紙上談兵,缺少了存在的價值,而實踐環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難以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原因在于學生人數增多,而教學模式卻缺乏靈活性、科學性的對應調整,在以往通常會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模式:(1)以模擬課題形式開展教學。通過虛擬以及使用以往的設計項目來模擬課題,提供給學習者設計練習。這種方式使學習者對設計課題缺乏場景化的認識,導致設計思維過于抽象化、設計方案理想化。并且,設計方案優劣標準完全由教師或教師團隊單方面評定,以至教學的機制不夠科學。(2)以校企合作方式開展教學。即企業提供了實際項目,課程教學工作中便依據項目的要求“量身制作”。評價的標準由企業及業主來掌控,這種形式看似合理但問題重重:一是實際項目的設計時間與課程安排難以緊密結合,若一味地追求項目時間安排,教學內容便很難合理地布置,也就變得相對被動。二是雖然解決了課程學習所需的實踐環節,但對于初學者來說由于評定標準過于主觀,很難形成其對設計本質理念的認識及了解,這樣的教學同樣缺乏科學性。
兩者的教學方法各具優劣,前者的優勢在于給了學習者足夠寬廣的設計想象空間,劣勢在于設計方案空泛化;后者是雖然課程聯系了實踐,但由于受到實際項目的制約,設計方向單一化、標準化,對設計理念、創意的學習不夠。通過怎樣的機制來解決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的矛盾關系,成為環藝設計專業設計應用課的實際問題。
筆者分析了兩種課程模式后,綜合兩者的教學方法,建立“制賽促學”的教學機制,即通過制定比賽方案、舉辦比賽等環節與課程教學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促進教學質量的目的,很好地解決了以上環藝教學中應用設計課程的矛盾問題。
第一,課程教學的準備階段――制賽。制賽的前提是如何將比賽引入課程之中,且能合理有效地與課程教學的各環節結合在一起,需要在課程開設之前制定“教學牽頭、企業配合、服務項目”的賽事計劃,尋求設計的實際項目、企業合作方,如教學《居室設計》課程時便可聯系房地產業開發公司,對其所開發的樓盤進行實地調研、測量與設計,再以賽事的形式把教學與實際的項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了實際的設計場地來開展實踐教學,同時通過了設計賽事的形式避免了學習的單一化。
下圖為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在《居室空間設計》課程中舉辦的“橄欖緣”杯室內設計大賽的項目圖片:
第二,課程教學的實施階段――備賽。在項目測量與前期調研工作完成之后,學習者已經充分地了解了設計項目的環境、位置、建筑結構、建筑定位等一系列設計前期準備環節,學習者便可依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通過教師輔導和自我理解對項目進行設計,設計既聯系實際同時又不受使用方的限制,可以積極地調配學習者的想象力、創造力,有利于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下圖為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在《居室空間設計》課程中舉辦的“橄欖緣”杯室內設計大賽的教與做:
第三,課程教學的評價階段――競賽。設計方案以競賽的形式作為評價標準,通過作者自我描述、觀眾觀摩展覽、項目方“多角度,立體直觀”的審定模式,從設計方案的實施性、創造性、功能性多個環節進行論證,最終由校企評定+投票的形式為設計方案評分,給出意見評語,這樣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較好地完成了課程的學習,同時也鍛煉了學習者的表達能力、對實際方案設計的理解能力。
下圖為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橄欖緣”杯室內設計大賽展覽觀摩、優秀作品評選:
第四,課程教學的后續階段――項目實施。課程成果以方案集的形式呈現出來,挑選成熟的方案加以深化修改投入到項目使用當中,教學方面可以跟蹤項目進度,組織學生實地觀摩學習,了解施工環節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解決項目方的實際需求,達到雙贏的局面,可謂一舉多得。
下圖為北海藝術設計職業學院優秀作品制作成為樣板房,教師組織跟蹤學習:
通過建立“制賽促學”的教學機制,為環藝設計專業設計應用課程的教學開展帶來了新的局面,能夠達到“一個調動,兩個可控,三個促進”的積極作用,即,調動學習積極性;對教學與實踐的把握有了可控性,對課程進度安排有了可控性;促進了教學質量,促進了學習質量,促進了區域經濟服務建設。“制賽促學”教學機制的建立,使學習者、教學方、項目方都能各有所得,各取所需,解決了“教與學與做”的實際問題,也為環藝設計專業設計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摘要: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這給環藝設計專業帶來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著眼未來,市場的發展給我們環藝設計教學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要求環藝設計教學要培養出適應社會行業市場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就必須面向市場,本論文就環藝設計教學中應該培養具有什么樣素養的設計專業人才做了自己的分析……
關鍵詞:環藝設計;行業市場;素養
1 概述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化建設方興未艾,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質量和文化品位的要求越來越高,由此,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專門人才的需求是急切的,從這幾年環藝設計專業報考人數和招收人數來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帶給了環藝設計專業很多新機遇與挑戰,環藝專業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市場需求對行業質量和專業水平的要求在不斷提高,但面對這巨大的行業市場,環藝專業的同學卻面臨就業難或是就業后適應難的問題,我想,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從高校專業課教學中來看,需思考環藝設計教學需培養具有什么樣素養的設計專業人才才能適應市場需求,面向當今社會,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專業建設的首要目標和前提,是專業得以發展的動力。
2 分析環藝專業與當前行業市場的關系
2.1 經濟發展帶給環藝專業帶來新機遇
“環境藝術設計”(environmental design)是建立在客觀物質基礎上,以現代環境科學研究成果為指導,創造理想生存空間的工作過程。廣義上:以環境生態學的觀念來指導今天的藝術設計,就是具有環境意識的藝術設計。狹義來看:以人工環境的主體建筑為背景,在其內外空間所展開的設計。具體表現在建筑景觀和建筑室內兩個方面。從概念上可以看出,環境藝術設計塑造并改變著人類環境,隨著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環藝設計日益引起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市場對環境藝術設計師的需求旺盛并顯示出高度的生命力。環藝設計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空間,是現在以及未來的朝陽行業,這帶給從事環藝設計的專業人才前所未有的新機遇。
2.2 市場的新發展對環藝專業的新挑戰
經濟越發展專業人才需求量越大的同時也給環藝專業新的挑戰。一方面對行業要求更加專業化,人們自身的審美素養的提高使得對行業專業人才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其行業間競爭大,也許是大家都看到環藝專業這個朝陽產業的市場潛力,全國已有一千多家院校開設了環藝專業,從事環藝專業的也人越來越多,行業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大,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競爭又如此激烈,如何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以適應市場提高自身的專業競爭力也是環藝專業面臨的新的挑戰。
3 分析巨大的行業市場對環藝專業教學的要求
環藝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有設計能力相結合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教學應與行業市場緊密結合以市場為導向,思考培養具有什么樣素養的環藝專業設計人才。
3.1 過硬的專業知識能力
這相當于是電腦的硬件部分,硬件過硬了電腦才能有順暢的運作,大學期間對專業知識的基本素養的建立是必須去努力達成的目標,它包含了專業所需的基本能力素養和專業設計能力素養,專業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1)掌握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的文化知識,英語和人文科學等知識;(2)掌握透視與建筑制圖的基本知識、制圖規范與技能;(3)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專業設計軟件(圓方設計軟件、Photoshop、AutoCAD、3DMAX)。(4)包括藝術的表現語言,即手繪表現;專業設計能力素養包括:(1)掌握室內外各類環境藝術設計(如:居室、辦公空間、餐飲娛樂空間、商業空間、景觀園林等等)的基本理論,掌握其設計方法和設計程序;(2)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和較敏感的設計思維,能發現問題并能獨立設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2 對設計業務的綜合駕馭能力
專業知識是必須的基本素養,但是不是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就能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市場呢?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現象,以前在學校老師同學眼中的優秀學生,畢業出去工作后一直發展平平,得不到公司的重用。而一些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并不突出,到社會工作中卻能得到上級的重用同事的認可,有著良好發展前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行業市場不僅是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素養,還須具備除專業之外的一些能力,比如設計業務的綜合駕馭能力。從環藝設計項目操作流程就能看出,從項目開始到最后完工結束的流程中設計師對項目的綜合駕馭能力直接影響著項目是否能完整地體現其設計、并順利完成。
駕馭一個設計項目必須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這也對專業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環藝設計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設計最后能轉變成實物,實施過程中的各環節設計師需要和與之相關的部門和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項目從設計到完成時間是有限的,對業主、自己的合作團隊、各施工方之間工作如何配合展開?實施過程中出現施工與設計不符、或是中途業主要更改設計怎么辦?等系列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問題出現時,設計師的協調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設計師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決定了你對項目的駕馭程度,為此,從事環藝專業學習的同學也應做相應的培養與準備,才能跟得上行業發展的步伐。
3.3 與時俱進的敏銳洞察能力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在不斷發生改變,作為朝陽行業的環境藝術設計要緊跟時代步伐,了解關注這個時代和市場的發展,不斷學習提高和跟進,新興市場、新興的理念、新興的功能等都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員需要掌握并不斷更新的,設計需要與時俱進,只有設計理念跟上了,才能從設計中體現出時代特征。行業市場需要的是有著靈敏嗅覺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的專業設計人員,關注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帶來的新式產物。
就拿環藝專業里面的居室空間來講,現代的人居環境住宅設計已經不是原來住宅概念的設計,現代的居室空間設計其實是在設計一種生活,每個空間在原來的功能意義上都有了新功能的延伸,比如:現代居室空間的衛生間設計,已不只是一個提供方便的場所,還是休閑空間、儲藏空間等,它越來越受到設計的重視,所以衛生間里會出現電視、書報架、各種裝飾物等,也有了像凈身器、浴霸等這樣一些新的設施;再如:書房空間已不只是看書學習的地方,把工作帶回家,所以書房也是工作空間,除此以外書房還有展示功能,展示自己的品味、身份、愛好,即便有些家里其實并不需要書房的也要設計個書房以展示自己的才學,因此,書房的設計可以封閉式設計也會有開放式的設計……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不同時代人的生活觀念也在發生改變,只有了解熟悉才能設計出適合不同居住者的居室空間。
與時俱進的敏銳洞察能力,把握新興市場、新興的理念、新興的功能等是適應現代行業市場的專業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
4 總述
提升環境品質的需求已是當代社會,更是未來社會追求的目標。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工作者,對知識面、知識結構的要求將更高,它需要有相應的能力來適應并擔負起這樣的社會角色和責任。社會的需求就是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和方向。面對未來的人才市場,要求具備較強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來自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廣的專業知識面和對設計業務的綜合駕馭能力,以及與時俱進的敏銳洞察力的綜合能力。
作者簡介:陳寧萍(1976―),女,瀘州人,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摘 要:高校環藝設計在專業設計、教學創新等多方面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專業知識的需求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果,因此,加強高校環藝設計專業教師管理對于推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我國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創辦世界一流大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在闡述當前高校環藝設計專業面臨的形式與任務的基礎上,分析高校環藝設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主要目標,進而從多方面探討高校環藝設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的有效措施,綜合提升整個教師隊伍的專業技能。
關鍵詞:高校;環藝設計;師資隊伍;專業技能
在高校環藝設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中,通過對教學計劃的整體安排,圍繞教學管理中的知識能力構成、學生素質協調發展等方面,形成將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理念等為主要模式的創新方式,細化每一個教學安排,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 闡述高校環藝設計專業面對的形式與任務
(1)整體情況概述。當前,人們對環境設計有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如注重生態、人格塑造、文化品位,以及資訊便捷等。無論是城區環境、廣場改造、街巷更新,建筑還是景觀設計都要首先放眼于城市整體的環境框架中,考察它們的現實與發展,力求解決局部與整體的協調統一的問題。建立一套完備的教學體系,大學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設置一定要明確,那就是培養環境設計方面人才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承擔什么任務,肩負什么使命,課程設置要以此為目標。筆者認為,未來的城市設計應該是這種模式:首先有城市規劃師繪制城市發展藍圖,而后有環境設計師與規劃師依據這個藍圖去完成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又具有美學意義上的整體規劃詳圖。環境設計師在這的工作,就是理論上的紐帶與橋梁作用。而現在的高校環藝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只能是城市發展建設中的“補充”,去完善城規、建筑、園林等專業的空缺與不足,總是充當敲邊鼓的角色,沒有起到主干專業的作用。
(2)專業設計的整體狀況。為了改變目前這種狀況,高校環藝設計專業在課程內容選擇上,就更需要突出自己的學科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樹立起自己的專業形象。譬如將城規、建筑、園林、室內外等設計課程納入教學體系,構建在廣義建筑學大系統涵蓋下的環境設計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一方面表現在能夠發揮各學科交叉的優勢,另一方面還以建筑學科的教學平臺作為本專業持續發展的建設基礎及支撐條件,并依托自己的優勢專業使培養的學生都能自如地滲透到環境設計的各個領域之中,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環境設計專業培養的人才是具備有統領與協調各專業的特殊能力。
2 分析高校環藝設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
(1)專業化、“雙師型”教師缺乏。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專業化、“雙師型”非常重要,有實際設計經驗與施工管理經驗的教師無疑會有利于專業的發展和教學的開展,他們會把豐富的經驗帶進課堂,使學生受益,領先和把握設計潮流。目前,各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比例較高,但是大多數教師都是通過教育廳培訓獲得的“雙師”資格,真正具有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的教師較少。
(2)人員結構不合理。高校環藝專業一線專職教師較少,與國家所要求的“一線教師應占全體教職工總數的80%”的比例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一線教師的比例也應進一步提高。隨著高職環藝設計類學生人數的猛增,很多學校生師比都達不到教育部的15/1的規定,有些學校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多招生,生師比甚至達到了30/1 或40/1。一線教師嚴重缺乏,這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歷、職稱結構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中青年教師成為各高職學校專業教師的主力軍,但其中拔尖人才較少。
3 探討提升高校環藝設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方法
3.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生態價值鏈
教學管理人員作為管理實踐活動中的主體,首先,應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及時收集、加工、處理、利用各種信息的能力;了解一線的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為其作好相應的服務;根據教學管理中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調查、研究并及時處理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其次,要善于利用教育生態學原理指導實踐,強調對人的激勵和引導來實現管理目標和效果,注重在管理工作中開發教師及學生的聰明才智,實行制度管理與人心管理相結合,謀求量化管理與模糊管理相統一。與此同時,還要在教學管理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教學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盡快掌握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之應用到教學管理實踐中去,從而提高管理質量與效益。高校教學管理是全員管理,就是要充分調動每個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提高教學質量不懈努力。
3.2 構建生態管理工作運行體系
在管理機制上,加強學術管理、層次管理與制度管理,引入創新、激勵和競爭機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強引導型服務,如:政策引導、信息引導等。在管理程序上,公開透明,職能部門的責任公開、辦事程序公開、制度公開以及辦事結果公開等。在管理功能上,寓管理于服務中,為學校發展創造良好的、寬松的競爭環境,為學生、教師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全方位實現為一線教學服務的職能。在管理技術手段上,建設好教學網絡管理平臺;通過管理信息化,不僅建立職能部門、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雙向互動的咨詢與決策機制;而且還可以為學生、教師提供更廣泛、便捷的信息和服務,減少滋生腐敗現象產生的溫床,提高管理效率。
3.3 積極推進教學管理制度創新
在制度上要切實保障服務理念貫穿于教學管理權力運作的全過程,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強監管、弱審批,并明確界定各級管理的職責范圍,進一步下放權力。進行教學管理制度創新,一方面積極推進學分制,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學習和發展的空間;另一方面要進行學生學習評價制度的創新,樹立多元質量觀,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成長與發展,由運用統一標準過渡到多元的質量評價。還要建立有效的科學績效評估制度,如:設立績效目標、進行績效考評、建立績效誘因機制等,揚長避短,激發教學管理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促進教學管理績效的提高。
3.4 改革現有薪酬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積極性
目前國內高校教育管理人員的薪酬制度比較僵硬,干多干少一個樣,工作成績好差一個樣,所以要想提高教育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必須實施薪酬改革,增加獎勵制度。首先,將教育管理人員與教師崗位職稱系列分離,設立高校管理人員對應職稱,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我國高校長期實行教育級別制度,管理人員職稱與教師崗位職稱雖然存在一定區別,但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總是往教師系列靠,導致管理混亂。所以,必須設立高校管理人員獨立對應的職稱,管理人員與教師雖然應該有一定的比照,但更應該突出它的職業性,并在此基礎上實行與教師系列不同的工資標準。在評價考核方面,目前教育管理人員和教師之間關系的模糊化導致國內高校在考核管理人員時要看的數量,這與國外及港臺地區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員考核情況明顯不同。其實,對于管理人員來說,業績如何應該主要看管理服務工作做得如何,而不是看管理人員發表了幾篇論文。發表的論文數量多并不代表工作就做得好,因為教育管理人員不是做研究工作的,的數量與工作質量之間并不能劃等號。國外的方法倒是可以借鑒的,我們應該更多地吸納服務對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意見,看他們的滿意度,以此來確定教育管理人員的工作成績。而且,要將考核的結果與薪酬聯系起來,充分利用績效工資,同時設立各類獎金。管理人員的考核成績好,服務對象滿意要在績效工資和獎金方面有所體現;而對于那些考核成績差、服務對象不滿意的管理人員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但另一方面要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并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其服務水平。通過實施薪酬改革,強化考核工作,必然會帶來收入的差別化,也會給管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這對國內目前的情況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目前教育管理人員缺乏的恰恰是工作壓力和工作積極性。
(1)完善科研激勵機制。首先,要加大青年基金的力度,設立教學研究基金、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科研成果轉化基金等項目。其次,鼓勵青年教師更多地參與項目研究與申報,并給予他們必要的技術性支持與指導。對于各級各類項目、評獎,能夠從科研管理者的角度在選題、申請書填寫等方面提供實質性幫助。再次,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學術交流的平臺,如;參加學術交流會、到國內外著名高校做訪問學者等。開闊他們的學術視野,使他們在更高的學術平臺上起步,走的更高更遠。另外,還可以借鑒美國在科研激勵方面的經驗,即考慮給青年教師安排合理的學術假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青年教師創造與成就的需要。
(2)形成晉升激勵機制。對部分高校科研成果進行統計發現,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集中由教授、副教授等高校稱的科研人員完成,部分高校稱的科研人員在完成職稱評定后失去了研究的主動性與研究熱情,使得職稱評審制度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效果。而多數的青年教師為了評上高校稱,努力的爭取科研項目,但是由于職稱低、資歷淺往往申請不到項目,致使青年教師的科研熱情一次次消退。所以必須實現評聘分開,推行“按需設崗、按崗聘任、公開競爭、公開招聘、動態更新”的崗位聘任制度。聘用期內根據被聘人員的績效狀況采取動態管理,依據科研人員承擔科研項目、爭取科研經費、獲得科研成果、成果獲獎等情況嚴格進行定量考核,對考評合格的可繼續聘用崗位,對不合格的不繼續聘用原崗位,給青年教師與老教師同等的競爭機會,要形成科研人員能上能下的晉升制度。
4 結語
當今,環境設計人才市場的需求培養有文理兩科特點,以廣義建筑學為基礎,設計藝術教育為主線的,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理論和造型能力、富有創造性的環境設計及相關學科知識、具備較強適應能力與研究型高級環境設計人才,是我們各院校建設該專業所必須面對,也必須認真思考的。
作者簡介:殷輝(1976—),男,重慶潼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設計。
摘 要:本文通過對空間和建筑的概念進行研究和闡述,從藝術設計的角度進行分層的拓展論述,對于環藝設計中的文化內涵等也展開了引申,因此,對于環藝設計專業方向有著比較典型的指導意義,能夠予以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形式;協調;前瞻性;階段性;地域性
一、空間的概念
“空間”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常見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對空間的理解是比較抽象的,有些認為是宇宙中的區域概念,有的是單純理解為所處的環境。在本文中,我們所指的空間就是指環藝設計中的主體。
任何空間的存在形式都是和周圍的環境有著一定的關系,空間是無法脫離環境單獨存在的。也就是說,空間和環境是相互依存的概念。對于學術角度來說,哲學和審美上都對空間的環藝設計有著獨到的間接,也就是能將技術和文化藝術以及審美情趣相結合,將這種綜合性的意義賦予到環藝設計之中。保證環藝設計工程的完整性。所以,我們要不斷進行創新,充分挖掘環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對主題的形態進行各種不同角度的豐富,其中包括細節方面如燈光的明度以及相關的色彩搭配。這些都是設計理念中所需要面對的基礎性問題,也是人們審美參考的關鍵之處,所以,要進行全面的完善。
二、綜合性因素在設計中起著重要作用
早在兩千多年前,關于設計的理念,古羅馬杰出的建筑師維特魯威就提出建筑要符合“堅固、適用、愉悅”的原則,這一原則后來就成為了各界建筑師們一直秉承的理念,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說,古羅馬的這種最初理念是環藝設計的一種啟蒙思想,也就是最基礎的要求。能夠對后世的設計產生巨大的影響。我們需要不斷分析其深層的含義。
空間也就是建筑的本質,也是建筑所必須依托的出發點。所以,空間的理念是環藝設計的根本,在這個專業上,首先要進行空間概念的研究,才能夠不斷發掘綜合性因素,并且能夠形成比較合理的整合和配置。我們在此討論建筑空間的結構形成問題。能夠從本質上闡述和討論空間對于建筑理念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影響。我們應該將空間的建筑形式進行多視角的研究和討論。其中,主要的研究思路就是能夠將空間的形態集合看成是建筑的根本要素,建筑的形態能夠成為一種空間的轉換作用,這種轉換作用能夠實現價值,也就是建筑后期的價值。
設計一般在最初,需要考慮的就是人們未來的需求情況和長期穩定的規劃情況,并且,設計的理念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藝術元素的更迭而改變的。所以,設計一般最主要考慮的就是未來的實用性。所以,現在的藝術設計不僅僅注重藝術理念,還注重整個的使用效果,不能夠華而不實,也就是說,現在的設計被要求有著更高的水準。
建筑的設計也要受到相關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因素的而影響,這樣就能夠實現物理環境和氣候因素的相適應。并且現在隨著人們素質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不斷加強,對于所處地域和建筑類型的文化研究也就更加豐富,所以,要求建筑物有著比較深刻或者富有特色的文化內涵。為了能夠完善研究,我們應該加強選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類型,并且能夠在實施之前進行文化的考核和內涵的研究,現在獨特的地域文化對建筑的渲染也比較深,往往建筑的藝術內涵就能夠進一步借鑒相關的地域理念來進行更加詳備的豐富。所以,需要完善文化的內涵精神賦予,將建筑設計展現出時代性和文化性并存的狀態。
三、了解潛在的文化內涵
對于根本的意思來講,建筑能夠給人們建立一個比較適合生活和起居的空間環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實用性。要進行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夠保證人們的需求得到滿足。所以實用性一直是建筑永恒的主體,現在很多的年輕設計師將各種建筑理念都追求潮流化,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創新的想法,但是,現在的設計還不能夠膚淺的根據潮流來定義,還是要針對實用性和文化的偏重。
最初人們只是將室內的環境作為一種遮蔽風雨的場所,現在,人們的室內環境成為了保證正常生活的基礎起居要素。因此,人們不斷重視建筑的重要性,也就不斷對建筑的要求提出更加廣泛的建議和要求。室內環境的設計理念也隨著專業的不斷拓展和擴充而變得更加豐富。所以,不僅僅能夠滿足審美上的需求,還能夠保證起居的實用性。對于設計的規劃來說,人們能夠對建筑物做長線和短線的估算,一定程度上對于控制成本和穩定資源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所以,建筑設計有著比較多元化的理念,且根據設計師思想的不同,就會出現更加豐富的設計范圍。人們在原則上審美一般都會遵循規則有序的幾何圖形。也是人類對于空間的本能適應體現。所以,需要將效果不斷擴大。效果的擴大并不是面積大小決定的,而是整個的氛圍和設計氣質。現在,對于各種的設計來說,面積已經不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小的面積自然能夠設計出溫馨的氣氛,大的面積則也不乏穩重大氣。這些都是要根據適當的材料風格來展開的。
在設計中要不斷完善綜合因素的各種融合,也就是說,需要每個建筑師對自己的作品獨有著不同的見解和理念。建筑師首先要有獨特的藝術審美能力以及個性化視角。能夠體現出設計的創新性和排他性是設計師追求的境界。多以,在環境的設計上,要以人為本,不斷結合實際來進行完善。實用性能夠作為地基被穩定之后,所謂的藝術和品味,才能夠得以發展的資格。它涉及到環境、功能、文化、技術、經濟的各個方面,常常都是要結合這些綜合因素進行考慮,才能夠不斷完善。
建筑空間存在這地區性和階段性,不同的時間段有著不同的設計理念,也就是說,人文素質以及環境特征能夠實現建筑設計理念變化,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理念去生活,久而久之就能夠形成比較強烈的地域色彩,所以,生存的環境漸漸就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抖Y記·王制》說:“高山大川異制,民生其間異俗?!碧貏e是在我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古老地區里,往往各種先進的和經典的藝術理念都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帶動了設計的進步和創新。
現在的建筑行業中,有著各種不同的區分方式。也就是能夠從風格、手法等各方面展開分別。有文章表示,建筑設計的三種傾向,一是 “民族形式”的設計傾向,二是商業化的設計傾向,三是“高技術”的建筑設計傾向?,F在我國的建筑業中,基本上這三種思想是最主流的。
空間的環藝設計應該根據最合適的理念來展開,也就是說。能夠將相對的創新性發揮,并且能夠結合相關的經驗,完善自身的設計理念,因地適宜,不要盲目追求潮流。
四、設計師應胸有成竹、意在筆先
建筑的設計有著不同的形式,居住空間、公共空間以及餐飲空間等等。這一項也就是對于建筑空間的設計規劃進行的一種性質劃分,能夠在專業的指導上更加明確和具有針對性。所以,要進行建筑的設計,就要完善對不同的空間概念的認知。認知是實現建筑特點的基礎和保障。對于空間的了解,能夠把握空間的大輪廓和定位、風格,也就是說,意在筆先。當然也需要考慮當事人的理念意見。
我們在進行環藝設計的工作時,往往要結合時展的情況來進行。能夠隨著時代的變遷提出合適的、靈活的理念,這樣才能將建筑賦予更多的時代意義。因此,設計師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謹慎的思考能力?,F在已經不再將博物館當成單純的陳列柜,而是像藝術設計一樣,設計師正賦予它越來越多的功能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需要設計師不斷接觸時代的風格并且能夠對于變化的藝術形式形成獨特的見解,這樣才能夠完善設計的理念,不斷加深自身對于設計的獨特見解,讓所有的工作都能夠為完善空間的完整性和實用性而服務。
五、結語
空間設計是比較復雜的,也存在著一定的靈活性,因此,需要把握相關的細節,展開各種的分析以便于能夠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建筑的材料配置和風格安排。根據不同的使用人群、使用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空間是為功能來服務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考慮到實用性和長期穩定的保障問題。對于設計來說,能夠和周邊的環境以及所使用者的身份都展開和諧的搭配,才能夠完善相關的工作,還要借鑒各種先進的理念不斷豐富建筑的內涵,升華設計的水平層次。
一、專業課教學強調實用性
實踐是檢驗知識和平時學習最好的辦法,實踐出真知。按照環藝的專業特點,強調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的實用性、實踐性,著眼于培養技術應用型設計人才,總結過去的教學經驗,結合省情、校情以及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實際需求,對專業課教學、實踐教學內容加以調整,強調實用性和市場性。每門實踐課程都以真實的案列加以分析引導,聯系實際已經完成的和正在起步做的真實的項目展開課題作業,使學生進入實踐狀態。
第一環節的基礎課實踐教學首先是素描,設計色彩,設計美學課程,要以,提高認知能力、審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第二環節的專題教學,如店面設計、廣場設計、辦公空間設計,通過組織比賽,高校之間舉辦各種展出,相互觀摩學習,社會實踐考察,邀請專家來校座談研討等方法,使學生了解社會需求,目前設計專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設計出滿足市場需求的作品,通過技能實踐課題的操作過程,培養學生一定的創意能力和表現能力。接觸社會越多,那么學生越有興趣,更容易進入設計的實訓環節。
隨著電腦飛速發展,它已經成為學生主要學習工具,我們課程內很多科目都離不開軟件的支持,軟件教育網絡資源十分豐富,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絡了解課堂以外的知識,信息量較大,這也是正常教學以外的有益補充。環藝設計人才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電腦基礎和應用相關軟件的基礎,比如3DMAX等等。所以在這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另外不能忽視學生的表達交流溝通的能力,我們在教學和實地考察的過程之中,應多采用集體講評、課堂分組討論、專題報告發言,自我宣講形式,通過PPT相互講演,鍛煉口才以及應述能力,對學生的自信心,協調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的提高是最有幫助的。
目前,學生設計的作品有一部分高于社會產品,或者說還處于概念研究階段,最主要的一點是他們沒有社會生產經驗,沒有親身參與實際設計任務,所以要加大實際項目的訓練環節,縮小學校課堂與設計單位工作的環境差距。學生可以通過裝飾設計公司和企事業單位的實習與合作,達到雙方的共贏,學校培養了學生實際開展項目的能力,老師也能把課題引入到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的目的性,實訓化。企業文化也可以得到宣傳擴展,雙方都是彼此很好的平臺,也是對課內教學的補充。校企合租聯合辦學也是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雙方不斷研討,相互提高。
二、實踐教學強調連續性和漸進性
在“理論指導實踐”的模式中,學生從專業思想教育和認知實習中,初步了解專業;在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現狀及前沿,通過課題任務書、課程教學完成及進度,講和練習并重,通過實踐來加深理論認知,相互滲透。上述從以下兩個方面滲透:
1、 設計基本功訓練的目的
設計基礎教學要摒棄傳統的教學內容,要重視對建筑基本形態的認識和表現,而非繪圖訓練,當然這可能導致學生基本繪圖能力的下降,但卻培養了他們的造型能力,這是得與失的關系。
造型基礎課程主要就是啟發學生對"形"的認識,但單純學習平面和立體的基本形,以及形與形的關系法則卻很難與具體的設計課程銜接。特別是某些設計中的構成原理,其涉及的造型方向和建筑空間也不完全相同,要想體現有時代感的造型關系,在基礎教學中加入構成訓練,使學生進入二年級后對形和空間的把握有直接的感悟,對于怎樣打破簡單呆板的建筑形式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 從認知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空間體驗
嘗試用學生熟悉的建筑環境進行建筑測繪練習,以達到對空間與形體的初步認識。如選擇他們每天進出的教學樓進行從"認知"到"制作"的系列練習。通過教師講解后進行參觀,然后是測繪,這代替了過去獨立的測繪練習,最后進行模型制作。學生根據自己測繪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一個仿真的空間模型,這樣不僅使他們經歷了從教學到圖形,從平面到立體,從空間到實體的認知和表現練習,同時從中感受到建筑空間和形式的有機聯系,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比過去單純的繪圖練習生動很多。通過這種連續的作業過程,不僅在圖面上理解空間的表現方法,而且從實際中了解建筑的基本形體,結構和空間尺度以及與人的活動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基本的建筑概念。
設計專業實踐環節的教學很靈活,在很多的模塊教學過程中,難以確認固定的秩序和搭配關系,教學輕重比例還有待探索論證。作為環藝專業教師應該走出課堂,這個課程不局限于課堂之上的內容,要真正融入社會,使專業必修課在社會實際設計項目中完成,這是加強教學的重要舉措。為保證實踐教學得到更好的落實,與學校所在地的幾家用人單位掛鉤,建立校外實踐教學產學合作基地,這也是非常必要的。產學研不分家,資源相互使用,公司環境帶動學習的氛圍,幫助學生完成項目所需進程,學校的人文環境也有待孵化設計創作。讓學生以工程技術人員的身份到產學合作單位參與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管理,做到“實題實做”,當然還有部分學生,達不到設計使用標準時,可以采用“實題虛做”即由學生動手完成實際裝飾課題,作為一種創作和研究。使不同的學生在工程中學習設計,在設計中完成環境藝術裝飾工程,以實際工程成果來完成畢業實踐、畢業設計。在畢業答辯時既能見到學生的實際工程設計作品,又能見到工程實例圖片或現場。相互聯系緊密,解決了大學教育中設計作品產品化的問題,強化應用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實踐教學促進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減少反復,提高教學效率,既能獲得學術認可,也能等到社會及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同。那么環境藝術教育的形式得到變革和發展。
[摘要]通過對環藝及室內設計專業“裝飾材料”課程教學的實踐體會及教學過程,文章總結出適用于環藝及室內設計專業“裝飾材料”課程教學的應用規律,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關鍵詞]環藝設計專業裝飾材料教學
裝飾材料或建筑裝飾材料以及裝飾材料構造課程教學是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一般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筑裝飾專業、室內與家具設計專業、展示設計專業等室內外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所開設。室內外建筑裝飾材料是實現建筑裝飾活動的物質基礎。設計師了解材料猶如畫家了解顏料及畫布性能一樣。功能各異、色彩多樣的建筑裝飾材料將為設計師的設計活動提供無窮的想象與實施空間。任何實踐設計構想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將設計者頭腦中的虛擬構想通過物質手段變成客觀現實。在室內外裝飾設計教學體系中,裝飾材料課程的認識與學習是設計師的必備基本知識,它將貫穿于今后設計師的一切設 計活動,設計師對于材料的了解與應用猶如文學家對于詞句及修辭手法的熟知,更不同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還要隨時更換詞匯,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新型納米等高分子裝飾材料的不斷出現,材料應用層面的多元化,要求設計師不但要對現有及傳統材料熟知,還要時刻關注新型材料的發展。裝飾材料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層面上的教學活動。
一、課堂理論教學階段
1.材料商品狀態認識教學。在進行設計與應用層面上的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裝飾材料商品外觀狀態。在裝飾材料教學活動中,第一階段首先體現在多媒體課堂教學圖片演示播放中,材料展示應盡量保證某一種材料在同一工程的實際施工前后狀態的對比,在實踐項目中去講解將更易于學生理解、消化課程內容。材料商品原狀態即未經使用的材料市場上的銷售狀態,這一點對于學生來講很重要,學生對裝飾材料完成后的狀態描述憑借生活記憶等印象比較好理解,但對材料使用前的狀態卻不是很熟悉,這一環節如不加強認識,在下一步裝飾材料市場實踐參觀教學環節活動中,學生進入材料市場將會一籌莫展,很多材料將不知道使用后具體是哪一種狀態。所以,不加強材料原狀態的認識不利于全面了解材料,影響實際設計應用。加強材料原狀態認識對于學生了解材料原狀態、原規格及怎樣進行更有創意的使用也很有實際意義,因為材料在設計中的應用在確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時可以突破常規用法。通過形象也可以加深對材料規格的了解,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材料,避免耗材與浪費。
2.施工狀態認知教學。材料施工狀態相當于施工構造認識,對于今后裝飾材料構造與施工圖繪制打下認識基礎,認識材料在施工中狀態圖片,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性能,如強度、彎曲能力、吃釘力、粘接力等加工性能,也能形象地了解到哪些材料經常在什么狀態下應用,或能夠實現什么樣式,哪些材料不能夠在什么樣式應用或不適于應用。通過材料施工過程狀態圖片認識,為下一步材料構造與施工工藝學習打下基礎。
3.優秀案例應用教學。通過多媒體課堂優秀案例分析教學,使學生最初對于優秀案例的設計只是從形式外觀上感興趣發展為對于優秀案例材質應用的關注,切實感受到材質在設計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了材料應隨著設計目的的功能性而轉換。這一階段,從材料認識、認知,從市場銷售原始狀態到實際完成有了完整的過程認識,案例介紹及材料施工完成狀態圖片有助于學生對材料與設計應用的對應感受,加強在設計應用中的合理控制,避免不切實際的材料應用,也避免了“唯美第一”的樣式理念,做到合理應用材料與設計樣式有機結合。
二、實踐和實驗的教學階段
完成課堂理論教學任務只是使學生暫時掌握了一般材料的理論與外觀認識學習,要進行深入的理解與認識,還要在實踐中繼續深化學習,繼續在材料具體應用中體會。
1.材料樣本。理論教學課堂應盡量在帶有多媒體教學設施的裝飾材料樣板實驗室進行,實驗室將常見各種裝飾材料制成小塊樣本或材料商提供的產品樣本進行陳列,在課堂供學生觀摩。如將常見板材制成小塊樣本,各類裝飾系統可以制成小塊剖面單元等,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每次課程學生將對本次課程學習的材料通過教師理論講解、圖片播放和實際樣品的親自觸摸、觀摩,對材料做到視覺、觸覺、聽覺上的全方位認識,進一步加強了對材料外觀狀態與性能的直接了解,增強了實際感受。
2.裝飾工程樣板實驗間教學。裝飾工程樣板實驗間匯集了各類小塊典型施工樣式,按施工的時間狀態分段建設,分段陳列,使學生對于裝飾構造的具體應用,對于施工方式也有了潛意識的認知,對于下一段裝飾工程施工工藝學習打下材料認識基礎。這段教學對于理論課堂上沒有完全解決的材料認識疑問將在工程樣板實驗間教學中得到進一步的解決。市場上的裝飾材料有著多樣性的特點,面對上千種之多的裝飾材料,裝飾材料的教學活動時盡可能地將室內裝飾工程中常見的材料進行介紹與學習,對基本系統作重點介紹,明確面層材料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及材料科學的發展都是可替換應用的。通過基本材料與基本系統的應用學習,可以通過舉一反三來接受新材料或替代品。
三、社會課堂教學
1.裝飾材料市場觀摩。任何理論與實踐的課堂教學活動都存在局限性,永遠代替不了社會大課堂的學習,通過對建筑裝飾材料市場的分組參觀,使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知識進行了再認識、再確認的學習,也對課堂上沒有重點介紹的產品有了感性上的認識,更對一些新材料的出現充滿好奇,急于想了解它的應用與性能。另外,也加強了學生對裝飾材料價格的認識,增強了設計的經濟觀念。學習根據市場條件可通過簡單記錄,或經商家允許采用攝影、攝像等方式進行,最后形成市場觀摩報告。對于市場的參觀學習應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專業學習中不間斷地進行下去,因為材料是不斷推陳出新的,對于設計師來說要不斷地了解材料與市場的發展,對于設計活動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施工工程現場的觀摩教學。通過對施工工程現場的觀摩教學,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積極性,應安排一定學時的參觀教學,加強材料學習的空間實際感受,也提前了解今后要從事的行業,實踐經驗顯得越來越重要,畢竟設計專業不同于其他理論研究型專業,專業的應用技能對于學生來講至關重要。
3.優秀工程的觀摩教學。同學們司空見慣的商業環境、酒店、賓館,在專業教學前可能因為購物、消費活動去往這些場所。在裝飾材料教學后,即使還是因為消費目的去往這些商業場所,但會有意識地去關注材料在這些場所的應用。在本課程教學最后一段,應安排一次實際完成工程的觀摩學習,可以安排商業街區、大型商場、優質樓盤樣板間的參觀,記錄,與前一段的材料學習相聯系,在實際工程中體會材料藝術效果,并進行評價整理,在課堂進行匯報。
裝飾材料或裝飾材料與構造類教學活動可能不止以上幾個方面的內容,各個院??赡芏紩凶约旱慕虒W辦法,也希望能給其他教學單位以借鑒與參考。環境藝術設計活動會涉及具體的材料、構造、施工工藝和施工管理等諸多因素,隨著室內外工程設計領域的不斷擴大與加深,設計人員必須具備各個方面的知識和結構,尤其是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構造等相關課程應根據當前的室內裝飾行業發展要求,結合實際設計和施工、生產與教學、研究等多方面要求來進行。
本文為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2008186)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08年度重點專項規劃課題(08CX04050)階段性成果
當今,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中藝術設計專業在本科院校開辦的數量迅速壯大,眾多院校在近十年的辦學經驗中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地調整符合市場需求的課程培養計劃。設計類高校專業的種類滿足了現有設計行業對人才專業方向的需求,但同時也提出了院校培養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設置欠缺市場的檢驗和及時隨市場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
許多開設多年的藝術設計院校畢業生面對設計公司提出的創意和技能水平方面的要求出現了兩種就業情況:第一種是進入設計公司對其通過一段時間培養達到實際操作能力;第二種是完全無法適應設計公司工作,無法從事設計或施工的具體工作而被迫轉行。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說明了藝術設計高校的專業理論教學課程設置無法指導設計課程的規范性和設計的可實施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藝術設計高校的實踐課程設計存在于市場接軌的缺口。
藝術設計實踐課程一直被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教師安排課外學生自行完成一些調查和分析活動而往往忽略了其與社會、市場銜接的特殊性。通過分析環境藝術設計行業發展的現狀,僅通過理論教學和基本實踐課程是遠遠不能讓畢業生進入設計行業就業和適應設計行業的激烈競爭。如何將畢業生進入企業過渡的時間段轉入校內,分擔設計公司培養的任務,減少市場對本科畢業生的工作經驗年限的限制等問題成為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難題?;诃h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一、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方向性有待爭議
眾多藝術高校面對設計專業是否打通基礎課程教學平臺問題各執己見。老牌藝術院校本著基礎課程作為邁入藝術類院校的門檻,主張保持傳統繪畫及三大構成的教學方式。但作為學院主創專業的設計院校以及綜合院校中開辦的藝術設計分院卻開始探討專業的設計知識是否應該作為傳統繪畫及三大構成的指引者。在專業聯考為基礎保證之上直接將設計專業所需的表現手段和設計思想貫穿其中。這兩種極端的教學態度我們不妨站在院校歷史與發展的角度來看固然有揚長避短的趨勢。
以筆者所在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將突出空間、體量,以及大尺度的比例關系作為具有專業特點的素描課程主體;將突出造型特征、表現場景以及運用其他工具表現色彩關系作為具有專業特點的色彩課程主體;將景觀平面布局的色彩搭配、室內使用色彩的比例關系、建筑形體的組合關系作為引導,將專業特點置入三大構成中,形成具有環境藝術專業特點的構成基礎,建立多元的教學體系,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是高校藝術類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二、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向)課程設置現狀
上世紀80年代末期,讓全中國藝術類高校將室內設計或景觀設計等相關設計專業稱呼改名為環境藝術設計,這一命名在多年來不斷受到專家的抨擊和爭議。一個可以涵蓋室內外的專業名稱是否能讓本科藝術設計院校在四年時間里,完成全方位對學生的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知識的培養。各個院校在效仿后也不斷發現了諸多因更名而導致的專業教育問題。如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輻射面無法實現環境藝術設計包含的所有設計方向和專業知識;四年制本科無法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所有門類知識做系統、全面的,且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雖如此,環境藝術設計的寬口徑依然是很多新設立的藝術設計高校的重點專業。這一現象也說明了:一方面在寬口徑下學校可以根據教師隊伍情況、教學條件、市場發展傾向等等隨時對培養計劃做出相應的符合環境藝術設計下設分類的市場需求的修改方案;另一方面對于如今現實的膨脹性擴招的現狀來看,環境藝術設計這一籠統的稱呼更有利于在考生心中提升課程豐富、專業全面等等信息。就筆者所在院校該專業涉及建筑、景觀、室內三大主體課程的課時量可以說是平分秋色。加寬就業面與迎合市場需求似乎成了導致這一課程設置結果最有力的說明。
三、專業課程應對市場的關聯性
從以上開課設置情況看基本已經將本科畢業生在面對市場時的就業選擇都包含在內了。但經過多輪的教學來看,就業方向雖已明確,但是教學的深度如何控制、學生成績如何經得起市場的檢查,都無法得到最為客觀的標準。專業課程的基本理論在指引學生完成各單元設計時都起到了規范性的作用,但決定教學質量的好壞以及學生的單元設計是否具有經得起市場檢驗的水準有兩個關鍵的要素。
一是教師隊伍建設。現如今絕大多數藝術設計高校的任職教師學歷最低標準是碩士,眾多碩士畢業生沒有經過市場的跳板直接轉變為高校的教師,位置的變化使這類教師沒有經歷設計行業中的行業運作流程、運作模式、設計的評判標準、設計完成的期限壓力等等。這樣會導致學生無法獲得較為權威的或者是市場需求的設計思想。但是實踐課程的介入解決的依然是將設計深入問題,并非能根據設計選題找到正好適合的施工現場給學生做現場分析,而且課程實踐對設計專業課程的延續作用來看,教師的實際經驗又一次成為該課程實踐是否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評價標準。
二是學生在專業課程上表現出來的創意能力較差。創新思維的缺乏與面向全國大面積不斷擴招,生源質量下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藝術類招生的門檻設定往往被與大文大理無緣又想擠進大學校門的考生越踩越低。這類因此進入設計學院的學生對藝術的了解淺薄,審美的態度模糊,對創意的思考毫無道理,對自己的設計的好與壞完全無法評價?!皠撘夂翢o質量可言”是現在很多藝術高校教師面對學生的設計作品時給出的結論。專業課隨后跟進的實踐課程中,大部分學生又會因為實踐課程并沒有特別嚴謹的時間要求而對自己放松,只是以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完成課時。
四、常規實踐課程對專業課的輔助作用
常規實踐課程對專業課的輔助作用是否得到充分體現需要根據以下三個層面判斷。
1.實踐課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是否得當
比如專業基礎課程《建筑設計原理》教學大綱舉例,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總課時48學時,根據理論難度和范圍,所需課時達到36學時,后續教師會用一個小型建筑單體設計作為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考核,學生完成考核作業時間為12學時。從工作量看,12學時無法完成,按照該課程設計,結束該課程必須在后緊跟課程實踐,用課程實踐的學時數來完成后續考核內容。該教學方式的設計一是為了滿足專業課程能全面但不超出應有的課時量,而是為了實踐課程能有豐富的課程內容。該課程實踐緊隨建筑設計原理之后雖然解決了考核作業完成的問題,但是同時也發現,學生的設計作業依然只有教師作為單方評價對象,并不能通過教師評分確定該設計是否符合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以及該設計是否具有實際操作和實施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僅憑完成該設計并得到了較高的成績,依然無法證明市場對該生專業能力的肯定。
2.專業考察是否是專業課程的設計思想和設計元素的來源
一般專業考察為兩次,第一次為第二學期結束后的暑假,為期三周。行程前,學生小組擬定可能產生的調研課題,行程中根據課題收集相關信息、照片和訪談,返校后將研究課題制作成調研報告。第二次為第六學期中。行程中每日速寫要求,返校后提取地方特色的傳統元素,做以提取元素為符號的小型建筑單體設計。該課程實踐安排在第五學期,本學期課程有房屋建筑學、建筑設計原理、建筑制圖等。因此該實踐課程的考核作業可以根據前期課程完成設計。總體來說該課程的安排能保持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性,但是問題同樣也出現了,提取元素雖得到了運用,但是對于元素提取的準確性、運用的合理性以及建筑單體是否可以得以實施也無從考證。
3.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是否能體現本科四年知識的綜合運用
畢業設計應能運用大學本科四年專業知識,通過有效的表現手段、豐富的論據支持,將設計主題表現得全面、深刻,有一定創意。根據畢業設計出圖質量基本可以看出四年的教學成果和四年教學過程中的缺陷。通過畢業生的信息反饋,通過畢業設計順利找到景觀公司并短期內進入設計工作階段工作的只有少數。畢業設計沒有實踐經驗的,轉行從事其他工作的40%,從事環境藝術設計方面工作的畢業生,初進設計單位沒有經過培訓的幾乎沒有。
以上三個層面說明藝術設計專業(環藝方向)的實踐課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學要求,也解決了專業課程課時量不足的問題,而且也能讓學生在考察課程中學習和掌握不同地區的風俗和人文,并提煉可以運用的設計元素。第三個層面,原因在于絕大部分設計單位對于本科畢業生的概念設計表示出的是無法使用和超出實際的評價,但也必須承認,對于某些國內知名設計單位和跨國設計單位對于高校畢業生的概念設計有一定的熱衷度。但從最后多次修改才將設計真正實施,也同樣說明了,常規實踐課程,無論是否迎合了相應的專業課程,或是概念設計的被采納,依然反映出了本科四年中缺乏系統的、全面的、具有市場評判標準的實踐課程用以提前檢驗學生的設計創意和綜合能力。
五、實踐課程項目應該適應市場需求
實踐課程中通常會由教師命題。因此,學生的實踐課程多為教師根據環境藝術設計前沿發展動態擬定的虛擬課題,出現的單一問題隨即引出了大量的現實問題。虛擬課題具備設計發展的研究性和前沿性,但是側面也表現出了設計課題沒有評價體系,學生完成虛擬課題的結果無法得到最為客觀的檢驗,設計圖的表現好不好、設計色彩搭配的好不好,形式感好不好等等淺表的檢查要點作為了教師評價體系的組成結構。
學生走向工作崗位,面臨的將是設計單位用嚴格的質量標準、方案的實施可能性、設計表現的個人特點、個人表達能力以及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評價畢業生是否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盡管有些學生缺乏的用人單位全面的評價標準,但是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某一具體方向的某一個點的設計了解透徹,也能作為用人單位對其評價的優勢。也就是說無論是全面還是具備單項研究能力都需要學生無論是滿足所有評價標準還是單項評價都必須能對自己的專長有全面、完整、透徹的專業知識體系支撐,才能應對市場提出的設計人才標準。
摘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世界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應順應時展的脈搏與市場經濟的需求,不斷尋求能夠與社會發展及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及培養方式。結合高校環境藝術專業的教育現狀,社會對其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特點,探討建設高職高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體系的改革。
關鍵詞:環藝設計專業 基礎課程體系 改革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自從198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決定在我國高等院校設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來,這個介于科學和藝術邊緣的綜合性新興學科已經走過了二十余年歷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科屬性與市場經濟體制有著緊密聯系,是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出發點,以優越的人居環境的建立和弘揚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作為學科發展的根本任務。目前很多國內高校的教學及研究活動仍處于探索階段。
一、背景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課程體系不夠完善,課程設置多是傳承了本科院校的,在基礎上進行了壓縮和調整。我校的環藝設計專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作為一所大專院校,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只有三年。在有限的時間內,還要學到不少于本科院校學生的專業知識,這就面臨課程體系優化的問題,尤其是基礎課程體系的優化。
基礎課程的學習不僅是通向專業設計的橋梁,更是基本素質、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和培養的關鍵。通過基礎課程學習,使得學生在設計基礎階段初步形成一個設計從業人員應該具備的素質、修養、設計思維和設計意識等。
基礎課程與設計課程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如果認為基礎課程無足輕重,隨意壓縮或刪減,這樣一來,我們就變成市場上的培訓建構,有悖于高等教育的原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A課程是環藝設計專業課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因此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體系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二、基礎課程體系的構建
課程體系是根據培養目標對教學進程和教學內容作出的安排。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必須有其相對獨立完整的課程體系,這個體系是按照學校教育的自律性來展開的。培養目標是一個課程體系的主導,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環藝設計基礎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當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我校對環藝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本專業培養具有環境藝術設計和應用能力,能夠運用專業理論和技能,從事家庭室內裝飾設計、辦公環境裝飾設計、商業環境設計、公共環境設計,裝飾品設計的專業人才”。專業基礎課程體系模式,我們依據“厚專業,寬口徑,增強適應能力與創新意識”的教育要求。課程體系模式如下:專業基礎課程分為專業理論課程、造型基礎課程、設計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有設計史、設計原理、設計心理等。造型基礎課程有設計素描、設計色彩等。設計基礎課程有三大構成、圖形創意等。
三、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
教師要根據專業需要、學生實際,創新安排課程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具適應性。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內容的體系構建,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安排:
1.專業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的修訂
我們對專業基礎課程依據市場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去建構課程內容,制定課程教學大綱,編寫教材,設計教案。實施上遵循“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對學生學習行為變化及其結果所提出的三個功能性基本要求,也是國家新課程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之一?!叭S目標”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規律。是當代人才培養所提出的三個先行性基本要求,改變課程實行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找到學習興趣點和自身發展的潛在方向。
2.課程之間的有機組合
在確立了三維培養目標之后,對國內外環藝設計專業的課時安排分析,知道基礎課程大多數在第一、第二學年開設。從課程內容上看,基礎課程多以專業理論課程、造型基礎課程、設計基礎課程構成。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和整合,需要合理安排,主要是課程在各學期的時段及比重。依據能力培養的漸進和課程體系內在結構,基礎課程開設要注重模塊的組合。模塊式教學為教學提供了相對完整的時間,適應了環藝設計專業教學連貫性強的需要,提高了教學效果。模塊式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目標強調技能、強調實踐、強調應用,模塊式教學正是適應這些特性的有效教學方式。
3.教學方法
與課程體系相對應,應當建立適應環藝設計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工作方法。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在高校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以及如何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必須引起專業教師的高度重視。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和渠道。但由于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內容的廣泛性與授課方式及學時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影響了學生掌握更多有關環藝設計的知識,限制了學生分析、構思和設計能力的培養。同時傳統的教學形式相對單一,教師感到課程中有許多內容,過程復雜、抽象,難以口頭表述,學生理解費力,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奏效。
例如,設計素描,這是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要根據自身專業的特色,來尋找適當的訓練方式。加強學生對復雜形體結構之間組合關系的表現力。再如,立體構成,結合環藝專業的特點,多加強形體空間關系的訓練,從而對空間的理解打下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創造性極強的專業,所以我們要通過課程體系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來適應知識經濟社會和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要求。重視基礎教育已經成為各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共同趨勢。基礎性主要表現在強化信息時代需要的基礎學科,專業需要的是基礎學科教學。本文是我們對環藝設計專業基礎課程體系的改革的一點思考。課題體系的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這個課程體系的適應性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去檢驗,需要不斷的完善。
摘 要:環藝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我國目前高等院校環藝設計教育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本文試從環藝設計專業的特點和環境藝術設計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分析入手,然后提出環藝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
關鍵詞:環藝設計 創新能力 環藝教育觀
隨著人們的環境意識的普遍增強,人們對人居環境的質量越來越重視,也使得環境藝術設計師的需求大量增加。因而對環藝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就成了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近幾年來 ,全國許多院校雨后春筍般的建立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可是這種由迅速發展所形成的繁榮景象存在著極大的隱患: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設計創新能力欠缺,總體水平不如以往。學校應該怎么樣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的創新能力又應該具備哪些素質?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進行分析,然后提出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
一、環藝設計專業的特點
1、空間性。這里的空間是指供人類活動的城市空間、建筑的內部和外部空間??臻g是由實體形成的。沒有“實”也就無所謂“空”,實體通常也稱作形體,與空間密切相關。要掌握空間設計就得從形體入手,而形體又是三維的,而構成形體的空間同樣也是三維的。因此,環藝設計的空間性其根本就是從空間立體上體現出來的,空間性是環藝設計最重要的屬性。
2、功能性。任何藝術設計都有或簡單或復雜的使用功能,脫離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也就不再成其為環藝設計了,功能性一般包括了區域劃分、區域流線、比例尺度等。
3、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環境藝術設計,顧名思義,側重于藝術,是一門關于人類生活環境的藝術化的學科,它可以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給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一件藝術設計作品除了實用性之外,只有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才能為人所接納。
二、環境藝術設計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深厚的人文素養。從環藝專業的藝術活動來看,它的素材是生存與生活的需要,它的審美取向也在于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深厚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必須植根于生活土壤。經濟學家說過:“產品的一半是文化?!睂τ诃h藝設計的學生來說,就應該多關注生活,多積累人文歷史知識,人文歷史可以喚起人們更多美好的回憶,使設計更具深層的意義與哲理性,人文歷史知識可以通過選修課、課外閱讀以及網絡來獲得。
2、敏銳的洞察能力。廣義地說,藝術就是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的一切事物,環境藝術就是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環境空間方面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的學科。因此,環藝設計的學生應具有對美的敏銳的感悟力與洞察力,與環藝學科直接相關的包括圖形、形體、光影、色彩、材質等方面,另外,還包括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
3、分析資料的能力。產品的開發都必須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對市場現有同類或類似產品進行多方面的評估,并得出相應的結論。所以,必須具有對資料的分析能力。環藝設計同樣需要這種能力。對收集的資料加以分析,特別是感覺好的作品,要分析得出好的地方。不僅要分析視覺與外觀效果,還應分析它的周邊關系、空間構成、功能流線等。只有這樣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即將開始的設計提供借鑒和幫助。
4、扎實的表達能力。環藝設計專業的表達特點主要體現在把自己的構思用草圖的形式表現出來,草圖是環藝設計師表達設計構思重要的“語言”。草圖具有快速性和模糊性的特點,表達的技能就顯得尤其重要,對于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講,只有多鍛煉,才能提高表達的準確性。
5、空間和形體的想象能力。環藝設計的成果絕大多數都是采用三維空間與形體的轉換成二維,以圖紙的方式表達出來。因此,無論是識圖還是設計,都離不開空間與形體的想象力。
三、環藝設計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
1、樹立正確的環藝教育觀。教育觀是教育現象的認識,是個與教育目標相對應的標準。學院傳統的教育目標是培養藝術家的單一教育觀念。在現代講求大眾教育的理念下,講求民族創新的理念下,這種單一的教育理念顯然是不適宜的。何況,“創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的”對于環藝設計來講,其目的在于采用一種手段來提高生活質量,保護自然、發展文化與弘揚民族精神,從教育理念和環藝設計的目的來看,把創新能力作為環藝專業學生的首要能力進行培養,是正確的環藝教育觀。
2、建立起新的教育標準體系。實施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及專業的技術業務素質四個方面內容的素質教育。除此以外,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也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經濟意識和社會意識的培養, 直至個性培養,使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從而將設計人才培養成多方面需要的設計科研方面的專業設計人才。
3、在教學上注重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根據設計教育的特點,對學生的培養應從過去重視設計技能和表現技巧的建筑設計教育觀向綜合型藝術設計教育,即重視設計技能和表現技巧的培養的學習方向轉變。教師對學生的培養也應從重知識的傳授,逐步轉變為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學生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并加以正確引導;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隨意否定學生的構思,不以老師的想法代替學生的,以免造成不良的設計習慣,限制其創造性的發揮。“良師授以則、拙師授以法”。在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中,應更多的指導學生思考和學習的方法,此外,學習能力和責任感的拓展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具備了學習能力和責任感,并且具備不斷進取的學習精神,才能不斷學到新本領,才能“格物致知,厚德載物”。
摘要:“效果圖表現技法”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集美術繪畫的具體運用與體現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本文通過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方法的分析與探討,結合本校自身的教學特點,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效果圖表現技法教學方法 創新
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的普及,使大多數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設計軟件的學習上,對手繪學習不感興趣,手繪效果圖的能力較差。但是,真正的室內設計專業人員都知道,使用設計軟件,雖然可以模擬出場景的真實性,多方面、多層次渲染出空間、燈光、材料的仿真效果和環境氣氛,但在與客戶現場溝通時,如何把好的設計理念傳遞給客戶,記錄瞬間迸發的設計靈感,設計出真正適合客戶的方案,還得靠靈活快速的手繪。我們學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根據社會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市場需求的人才,開設了效果圖表現技法課,希望能夠提高本專業學生的手繪能力與學習興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一再向學生介紹當代審美巨變,希望學生適應時代的需要,更好地學習這么課程。
一、效果圖表現技法的意義
“效果圖表現技法”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它是一門集美術繪畫的具體運用與體現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這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是使學生系統地學習如何通過效果圖的表現將自己的設計成果展示出來,使設計方案通過效果圖的形式完整地、清晰地表達出設計者的設計理念、設計思想。
通過繪制效果圖,有助于進一步培養提高學生在效果圖表現方面的能力,提高對物體的形體塑造能力,處理明暗、光影、虛實、主次等關系及質感表現、色彩表現與整體諧調能力。手繪效果圖基礎訓練有助于同學們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對美術基礎的進一步升華。通過教學的觀察與經驗的總結,我們感覺到凡是手繪基本功扎實的同學,設計造型能力明顯就更強。手繪基礎的好壞也直接影響電腦圖的效果好壞。我們感到手繪圖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和手段,是每一位設計師必須掌握的一種技巧,如果因為有了電腦制作而淡化手繪的話,將有礙于設計者空間思維的發展,因為手繪圖就是表現設計師的空間、形象思維過程,是記錄靈感延續與完善的發展過程。
二、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現狀
近幾年來,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高職院校建筑設計類專業將電腦繪圖視為重要的專業技能之一,紛紛開設了與本專業相關的計算機課程,以此培養學生的電腦繪圖以及電腦輔助設計能力,這為傳統的建筑設計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課程體系,為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市場打下了基礎。然而,事物發展的負面效應也隨之而來。在濃厚的電腦學習氛圍下,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愿再動手進行艱苦細微的設計創作和表現基本功訓練,致使近幾年學生素質修養滑坡。這些直接反映在學生設計的作業上,只注重設計的形式,忽視對環境、功能、技術因素的考慮,不能辯證地把形式與內容、材料與技術、單體與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專業知識不全面和理解不透徹。學生設計的基本功底不扎實,透視圖看似逼真,但畫面色調、環境氣氛、配景設置等明顯缺乏應有的素質和修養。
三、學習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的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的繪畫基礎不一樣,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應多采用一些與學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形成開放式的教學環境。
1.調整傳統的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在掌握透視的基礎上,偏重“快速表現技法”的內容,重點學習鋼筆徒手畫、線描淡彩、彩色鉛筆、馬克筆等快速、生動或有明顯筆觸的技法。特別是強調學生的鋼筆徒手畫這一環節。強調學生線條的表現力,通過對鋼筆臨繪照片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徒手技巧,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大膽省略一些無關緊要的成分,引導學生要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加以高度的線條提煉及概括。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室內外空間形狀、明暗、光影之間的有機聯系,在對照性的比較中探尋室內空間造型諸因素相輔相成的變化規律,從而提高控制畫面黑、白、灰層次的對比以及虛與實、強與弱等素描效果整體處理的能力。
對于水彩詳細渲染、水粉寫實技法、噴筆等細膩的表現技法,則不做要求。因為在細膩、逼真這方面電腦繪圖表現得很好,而寫實技法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終的效果也只能是模仿真實環境,無法與電腦制作的效果圖相比。在教學中揚長避短,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有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消除“教”與“學”的矛盾。
2.以案例和演示來充實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鞏固為主,往往不能讓學生感性地獲取知識和技能,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學中的理性知識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在講授一種表現方法前,展現一個實際案例,既使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又使課堂氣氛顯得輕松;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同時能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及學習節奏,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
通過在課堂上分步驟演示技法,可以把抽象的技法內容具體化,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地面鋪裝表現時,把鋪裝的每一步分開講解,邊講解邊現場演示,學生則一步一步地跟著畫,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手把手教學”。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電腦的普遍使用,使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成為必然。運用多媒體教學,則可將單純理性知識的傳授轉變為由虛擬感性材料到理性認識的遞進。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國際、國內一流的效果圖作品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最新的效果圖技法動態,使學生在欣賞效果圖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繪圖能力。
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它必將在改革效果圖表現技法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跨世紀人材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和掌握多媒體技術及其他當代教學手段,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深入鉆研教學大綱,吃透教材、緊扣教材,并選擇恰當而新穎的實例,依據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制作課件,創設逼真的教學情景,把傳統的教學經驗和計算機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這門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4.在課程中增加效果圖賞析的環節。
效果圖表現技法課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課,和其它專業,如建筑設計、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及建筑裝飾等有很大的共同性。這些專業課程間進行橫向教學成果交流,可以將展示室作為交流的平臺,開展學生手繪作業展,增進各專業的學術交流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在加強有機聯系的基礎上,突出各專業教學特色,形成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專業課教學評價機制。
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第二個交流平臺是全國性的學生作品的交流與競賽。通過學生作品的交流,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性,教師可以找到教學上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結束語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作為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效果圖表現技法課教學也必須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及時地做出有效的調整,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教學要本著“實踐為主、兼顧理論、培養思維方式”的教學手法,讓這門課真正成為多元化、時尚的學科,這樣才能夠輔助我們的設計創意構思地傳達與表現,達到傳承文化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