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11:32: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小語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小語自輔教學中究竟運用什么樣的課堂模式為好?盧仲衡先生提出的“啟、讀、練、知、結”的課堂模式在數學自輔教學中體現了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在小語自輔教學的實驗中,證實了將五要素靈活運用同樣也是行之有效的。
“啟、讀、練、知、結”這五要素在小語自輔教學中是主要的五個教學環節。它的作用是:“啟”,即提出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包含激起學生自學的心理動力,引起思維的渴望?!白x”,把在啟這個環節上提出的中心問題作為思維的對象和主體,學生獨立看書學習。“練”,由看書閱讀轉入到做練習,是對各種語文能力的訓練。“知”,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的信息反饋過程?!敖Y”指教學環節結束或教學總體結束時進行的小結。
啟、讀、練、知、結這五要素,在小語自輔教學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單以要素角度看似乎不夠完整,如從教學功能角度看,五要素已包含了其它諸要素。如,“啟”、“結”可以采取學生“議”的方式,又可以采取教師講的方式,還可以采取“議”、“講”融為一體的方式。至于讀、練、知三要素在語文教學中更是離不開議、講、寫等要素的貫穿與交融。再者每位教師都十分清楚“導”的重要性,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啟”和“結”是以導為主的,讀是導讀,練是導練,知是導知。在自輔教學中,離開導的教學,就從根本上歪曲了自輔教學,從實質上背離了在教師引導、激發下訓練學生語言和思維這一學和導的關系。
啟、讀、練、知、結這五要素在小語自輔教學中,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同時又是與其它諸要素密不可分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課型特點、訓練要求、學生差異等實際情況,將五要素相互調整,隨時組合出許多不同形式的課堂模式。
下面舉例說明。小學語文第五冊《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第三件事,弟弟在艱苦的環境中是怎樣學習的??刹扇 皢⒆x練知”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提出啟發問題,“啟”:“從哪些詞中可看出弟弟在獄中學習條件很艱苦?哪句話寫出了弟弟學習很刻苦?”接著帶著問題安排“讀”。學生讀后教師以“啟”中的問題,向學生檢測,就是“知”。第一句中的答案,是“一支筆,一張紙,不容易,太珍貴”等。第二句中的重點句是“不管夏天多么悶熱,冬天多么寒冷,他總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寫著,算著?!蓖瓿蛇@個環節之后,教師再把理解引向深入,利用“啟—讀—練”的模式。“啟”:“獄中悶熱時會什么樣?寒冷時什么樣?弟弟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接著安排“讀”?!皢ⅰ笔且龑?,“讀”是實踐,再安排“練”,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議論,在議論中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弟弟小蘿卜頭在獄中學習條件是何等的艱苦,學習態度如何的刻苦。通過學生之間的認識及情感的交流,達到閱讀從理解內容到體會思想的深入。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認識能力。
再如,小學語文低年級中的《歸類識字》教學部分。已往的生字教學,是教師一個個領教,學生一個個地跟著學,反復進行音、形、義的大合唱,形成學生的機械識記,效果較差。經過教改實驗可采取啟讀練知結的教學模式。首先利用前一組的生字,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提出本節課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即尋找利用熟字學習生字的規律,引起學生思維的渴望,從而把教師的教法轉化為學生的學法。后面的幾組生字是學生思維的渴望,從而把教師的教法轉化為學生的學法。后面的幾組生字是學生自己借助拼音,運用由熟字學習生字的規律自己學習。要求讀的過程要達到兩個目的:一要借助熟字、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義;二要通過觀察比較找出書寫時的關鍵幾筆,這是讀—練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還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小組討論學習在前,個人學習在后的方式,同時每個環節中又有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適時的調節,使學生知道對錯。這是“知”的環節。最后教師的小結應是進一步掌握本課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環節,它是思維深化的過程。通過這種實驗我們明顯地感到,學生在自學的實踐中不但形成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有意識記的思維品質。
以上的例子可以說明“啟、讀、練、知、結”五要素組成的課堂模式的具體應用,可以使教師自覺地發揮“導”的作用,而學生又能被引導進入學習的實踐。使用與不使用這個模式,其課堂結構是明顯不一樣的,使用了這個模式,就可以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從而使課堂教學能以訓練為主。
怎樣才能使教師使用好“五要素組合”模式呢?大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澳欠N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片面追求分數第一的觀念,是不能培養學生能力的。要培養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學習的實踐。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越強,其實踐的效果越好?!拔逡亟M合”模式實質是“教”與“學”的組合,而教是在于導,放是在于學,是以“教”去調動學生的學習實踐,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
2.“五要素”是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教學方法,其中“啟”、“結”是以教師為主的活動,“讀、練、知”是以學生為主的活動,同時既有學習活動(讀練),又有檢測活動(知),既有讀書活動(讀),又有解題活動(練)。每一次組合都是教與學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要合理搭配,調整五要素之間的聯系,要素之間具有最佳聯系才能發揮最佳效益,才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其它素質得以明顯的提高。
3.組合起來的模式,一定要適應于具體的教學環節,具體的教學內容。一定要適應“大綱”規定的年級重點和教材的具體要求。要具有可行性。
4.教學過程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征,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學生的心理品質,使操作“模式”的過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啟發學生進行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性,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5.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精練,講課用的時間不要超過學生學的時間,要教給學生掌握學習的規律,學習的方法。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思考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思維過程。
總之,“五要素組合”教學,其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使學生運用方法進行學習實踐,在實踐中形成閱讀能力?!拔逡亟M合”教學既適應于課文及課文中各環節教學,也適應于單元中的教學。單元教學中三類課文的“教—扶—放”,實質“教”是教中有啟,“啟”的比重大,啟發學生怎樣學習,啟發學生學習方法;“扶”則是練,讓學生依據“教”中獲得的知識、方法,討論著學習,“放”是學生獨立的進行“讀”和“練”。“知、結”是隨著需要安排的要素。在小語教學中,由“五要素”組合成的教學模式,是把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落實得更具體,更明確。
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鞏固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如何利用語文作業強化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語文能力,讓作業成為小語教學的一道靚麗風景,是每個語文教師的愿望與追求。
一、靈活新穎,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自覺地認真完成作業。要讓學生有興趣,教師沒計的作業題就應該靈活新穎,富有情趣,不斷地吸引學生。如學完了《中國石》,可讓學生畫一畫酷似中國版圖的中國石,并試著在上面標明祖國的名山大川;學完了《畫楊桃》后,可引導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觀察某一個人或某一件物品,然后把觀察到的不同點寫下來;學了《濫竽充數》后,可讓學生續寫南郭先生逃走后會怎么想怎么做;學了《十里長街送總理》或《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后,可引導學生畫一個花圈,上面寫上表達崇敬、愛戴和懷念的挽詞、挽聯;學了修改病句,可設計趣味游戲題:學生扮演醫生,給“病人”寫診斷書,開處方,動手術;學了直述句改轉述句,可設計打電話游戲題,讓學生扮演打電話人、聽電話人、轉述電話人,練習轉述別人的談話。
二、層次性作業尊重學生差異
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能力也有很大的差異。作為教師,必須正視并尊重這種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分層要求,把作業設計成“套餐型”,分成ABC三種等級:A類作業相對較難,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C類作業相對簡單些,適合于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做;B類作業處于兩類作業之間,適合于中等生做。這樣的作業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的要求,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各自層面上有所發展。
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習能力的先天差異并非一成不變。在良好的環境和教育條件下,經過努力,這種差異也是可以改變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施以科學的方法,分層次設計作業,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逐步提高。
比如,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強制式,給學生的作業也開設一個“自助餐”,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選擇范圍,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從而得到發展。如學了《家》一課后,可以設計以下幾種作業供學生選擇:
①讀一讀,把兒歌讀給父母聽,讓家長評一評你讀得怎樣。
②認一認,認讀本課生字詞。
③寫一寫,書寫本課生字詞。
④說一說,還有什么是誰的家?
⑤編一編,依照《家》的格式自編兒歌一首。
這樣的作業,由易到難,題型多樣,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作業,有效調動了各個層次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此外,年齡的差異對學生學習能力有著重要影響,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進行層次化作業設計。如小學階段的兒童概念化形式過程為:一、二年級的小學生的實物概念受詞所含的直觀特征以及事物的實際用處所支配,難以理解事物的抽象本質;到三、四年級,兒童的概念和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發展,既能擺脫被感知的直觀特征,又能開始揭示一般的本質特征;到五年級才開始向更高水平發展。作業設計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在前一階段基礎上循序漸進提出不同要求。如:寫讀書筆記,一、二年級以摘抄為主,三、四年級以概述為主,五、六年級以談感受為主。
三、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參與式作業
新課標教材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注意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教材體系。教材的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封閉的,而是用各種形式聯系到課外,聯系到別的學科,直接通向豐富多彩的社會、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設計了許多向學生生活擴展和延伸的練習。例如,認姓氏字和牌匾字等,與生活實踐接軌。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如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鼓勵學生認姓氏字,通過活動引導學生不但認識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認識本班同學的姓氏,認識身邊最常用的漢字;語文園地四鼓勵學生認牌匾字,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激發兒童隨時注意生活中的漢字,主動識記生活中的漢字,溝通了課本識字和生活識字兩個系統。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環境。使學生在生活化的語文材料中,大量地親身接
四、實踐性作業拓展學生生活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在設計作業時應讓學生多與生活相聯系,拓展學生的生活空間,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價值和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如學了《山行》、《楓橋夜泊》等意境優美的詩,要求學生根據詩境為詩配上插圖,變文字為畫面。作畫的過程,即是學生理解詩義、感悟詩境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想象領悟、鑒賞審美能力。學了《西門豹》、《將相和》、《晏子使楚》等課文,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情節,自編自演課本劇,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創作才能。多種形式使學習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從而體驗、感受課文的思想內容。
生活處處有語文,也處處要用到語文,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文教育資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布置學生觀察,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聽廣播、看電視、上因特網,利用現代視聽手段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讓學生成立“錯別字糾察隊”,爭當“啄木鳥醫生”,到校外、到大街小巷去糾正錯別字,規范祖國的語言文字;春節期間,讓學生摘抄、搜集春聯,對比賞析;布置學生從廣播中、電視上、報刊里和街頭上搜集廣告用語,再自己嘗試為某種產品擬廣告;讓學生到花園中、公園里、街頭上去摘抄文明警示語,自己也寫上幾句類似的文明警示語,制作文明警示牌,插到校園的花圃中,掛在本班分包的小樹上。這樣的語文作業形式多樣,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溝通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橋梁,讓作業生活化、情趣化、社會化,從而激發學生了的學習興致。這樣的作業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可謂一舉多得。
五、尊重學生差異,優化作業形式
每個學生對作業都有著獨特的需要、獨特的目的,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身心不同,作業的形式也因人而異。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巧妙地設置豐富多彩的語文生活化作業形式,如,畫一畫,演一演,辯一辯,讀一讀,課前查閱資料、歷史背景等,將過去單一的文本作業改為多元的生活化作業。如馬老師上了《五彩池》后,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片斷進行錄音,在班上開展了錄音朗讀比賽;王老師在上完《古詩兩首》后,要求學生模仿原作寫一首詩,不必追求詩的押韻、對稱,讓學生思維自由發揮,做一回小詩人;王老師利用元旦,讓同學們為老師、家人、同學寫上一段祝福語或制作一張賀卡或寫出一封問候的信等。這樣的語文作業形式生活、活潑、有趣,人人都有內容可說、可寫,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參與語文作業。
作業設計力求體現運用課堂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直接參與生活實踐活動。既調節學生的學習生活,又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應用意識和自主能力,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生活中學習語文,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總之,教師要善于創新,博采眾長,作業設計應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力求形式多樣,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讓作業真正成為小語教學的一道靚麗風景。
摘要:近些年空乘專業成為非常炙手可熱的專業,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空乘專業,這也增加了空乘專業的就業壓力,很多學校都開始尋求增加空乘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方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中國世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越來越多,這也對空乘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多掌握幾門外語就顯得十分的重要。本文討論小語種教學在空乘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對小語種課程的課程設置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語種教學 就業競爭力 崗位要求
隨著我國對外溝通交流的日益密切,對于人才的語言要求也就越來越高。除了母語和英語之外,掌握第三門語言也成為增加就業競爭力一個重要的條件。對于空乘人員來說,由于接觸到的乘客范圍越來越廣,只掌握英語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空乘崗位的需要,在空乘教學中開展小語種課程不僅能夠有效地滿足空乘的崗位需求,同時也能夠拓展空乘專業學生的就業面,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本文就對小語種在空乘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具體課程設置進行了淺要的分析。
一、小語種課程的重要性
(一)提升空乘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由于薪資待遇較高,選擇空乘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相關單位對空乘專業人員的需求在逐漸降低,這也導致空乘專業的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到了畢業季面試空乘工作的地方往往人山人海。[1]過去航空公司的面試往往更加看重外表,對身高體重和氣質身材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其他方面相對不是很看重。但是由于空乘人員的工作要求越來越高,航空公司在進行招聘時往往適當降低了對空乘人員外貌的要求,而是加大了對面試人員語言能力的考察。例如英語是否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英語的表達能力如何,能否直接用英語進行對話,是否掌握其他外語,掌握程度如何,等等。甚至有些航空公司組織了專門的外語空乘的面試,最基本的面試條件就是通過相關的外語等級考試。通過這些面試要求可以看出航空公司對語言的重視程度,所以說掌握一門除英語之外的其他語言很可能就有了新的就業機會,對于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二)拓展空乘專業學生的就業面
空乘專I學生本身就業范圍比較狹窄,只有選擇空乘工作或者航空公司的其他工作才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果不在航空公司系統內部工作的話,與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共同競爭一些崗位相對處于劣勢。[2]如果能夠掌握一門小語種就將變得大不一樣了。首先,空乘專業的學生在外貌上一般具有一定的優勢,如果再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一門額外的語言,就能匹配很多的崗位。例如企業的行政人員、外語教師、翻譯、國際貿易等,對這些學生來說都非常的適合。如果這些學生選擇在航空系統內部就業,相對于其他沒有掌握小語種的學生來說,他們在航線上有更多的選擇,既可以選擇國內航線也可以選擇國際航線。而且比較優秀的學生也可能被委派到國外的航空公司工作,這樣一來在薪資和待遇方面都會有一個很大幅度的提升。
二、小語種教學的課程設置
(一)針對行業特點進行課程設置
大多數空乘專業學生畢業之后要從事空乘相關工作或者去航空公司其他的部門,那么在進行小語種的課程設置時就要針對航空工作的特點,率先學習和航空工作相關的一些詞匯和常用用語。[3]例如日常簡單的問候語,利用外語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航班遭遇氣流或者到達所在地的天氣以及迎送乘客、行李托運、餐飲服務、安檢工作涉及的一些常用詞匯和句子等。這些都是航空公司比較常用的一些詞匯。在課程設置上要對這些和空乘崗位相關的語言進行著重的講述,增強空乘專業小語種教學的實用性。而且這些詞匯在空乘人員的工作中經常能夠用到,在應用中能夠對這些詞匯和句子進行強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語言的效率。
(二)利用比較學習法,減少學習難度
小語種學習中可能會和英語的學習有很大的差異,很多學生覺得學習小語種的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應用比較學習法,讓學生通過聯系漢語、英語的一些詞匯構成和發音特點比較其他語言進行學習。例如在俄語字母中,書寫形式和英語字母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比方說Г=G, Д=D,Л=L,М=M,Н=N等。此外,日語和漢語在一些書寫和發音方面也和漢語有相似之處。通過比較兩種語言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降低小語種的學習難度,提升小語種教學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隨著我國對外發展的程度加大,只掌握英語對于空乘專業的學生來說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空乘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在空乘專業的教學中開設小語種課程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就業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的起始階段,也是打基礎的階段。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閱讀能力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起著很大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提高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效度呢?我們在實踐教學中探索出一些教學策略,與大家探討。
策略一:抓詞促閱讀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詞語的學習是一個重點。如何借助詞語的學習促進學生更輕松地學會閱讀課文,理解課文,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有效策略。
如《看電視》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一首比較長的詩歌。學生在整體把握大意和理解詩意上都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就可以借助填空題,促使學生尋找課文中的一些重要詞語,幫助學生把握全詩的大意:
我家看電視,真有些( )。爸爸喜歡看( ),卻把電視頻道換成了( )。奶奶喜歡看( ),卻把電視頻道換成了( )。媽媽累了,我們讓媽媽( ),( )。
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加深了這些詞語的印象,也借助這些詞語整體把握了全詩的大意。
策略二:聚焦比較閱讀
在低段的閱讀學習中,學生對語言表達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而“理解”是讀者憑借先天遺傳和通過后天學習、生活經驗、實際經驗建立并貯存在大腦中的“相似塊”,與文本中的內容或形式產生比照的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多多采用比較的方法,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
低段的很多課文都是采用反復的方式來寫的,這樣的句子往往就是課文中比較重要的內容。我們在閱讀中要抓住這些句子,整合內容,引導學生聚焦比較進行閱讀,會縮短學程,更有效果。如:《胖乎乎的小手》一文中就有這樣三句話:
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
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們就可以抓住這三句話進行比較來引導低段的學生學習語言的表達。
策略三:圖文結合閱讀
閱讀教學中。我們還要學會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低段的課文大多是圖文結合的,而且圖畫鮮明,具體可感,是低段語文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感悟語言的表達。
圖文結合一是借圖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利用圖畫進行看圖說話的語言表達訓練。借圖理解課文,類似一種“語境還原”,語言,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煥發出獨有的韻味與表現力。
策略四:講故事中閱讀
低段的課文大多是故事性比較強的,適合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出來。以講故事的形式來教故事性強的課文,也是低段學生學習閱讀的好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也把學生講故事的已知經驗方法在課堂閱讀規范的指導中中達到進一步的提升。
如《松鼠和松果》講了松鼠摘松果吃,又想到了要種松果,讓松果長成了松樹的一個小故事。課文故事性很強,故事的起承轉合很是明顯。這樣的故事,我們要保C故事的完整性,我們就可以采用畫閱讀思維導讀的方式來閱讀這個故事:
這種方法不但能很快地理出故事的大意,同樣可以適合學生在閱讀其他課外故事中使用,達到閱讀的一種有效遷移。
策略五:賞析中閱讀
語文的閱讀天生具有一種研究的氣質,不能從文本的表面“滑”過去,對文本怎么說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要把學生初看很熟悉的地方,進行進一步的追問,將文本從“熟悉”變為“陌生”,顯出語言的閱讀價值,引起學生的關注,從而使學生“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低段的閱讀也不例外,除了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們要適度引導學生產生文本的陌生化,還要小步子滲透欣賞一些好詞語,初略理解句段的表達。
所謂的閱讀教學策略,是指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要求的意識,掌握和運用恰當的閱讀策略來完成閱讀任務,從而形成監控策略運用的能力。閱讀策略教學的實質就是遷移。這也是我們在思考低段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時重點把握之處。
摘 要 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形式,在小語種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對小語種融會貫通,而且還需要將對象國的文化進行引入,這樣能夠對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運用小語種進行交際的能力。
關鍵詞 小語種教學 語言對象國 文化引入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小語種雖然不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但在實際交際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而,對小語種的教學進行重視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針對小語種教學過程中,應該運用適當的方法來對小語種教學進行完善,對語言對象國文化的引入對于促進小語種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將對這種必要性以及語言對象國文化的引入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以試圖找到小語種教學中的方法。
1小語種教學目前的現狀
目前,我國針對外語教學主要側重于英語教學,英語已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而對小語種的教學的研究和發展遠不及對英語教學的研究,這是因為小語種教學在我國外語教學中形成較晚,致使其教學規模和教學系統的發展都尚不成熟。其現狀存在如下特點:
1.1教學的周期非常短
小語種的教學并未在低齡時期進行教育培養,而是在高中時期才開始接觸到小語種的有關知識,這使得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小語種的時候,都是在沒有基礎的前提下進行,這就要求大部分學生必須在4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小語種的學習,才可能對小Z種進行熟練掌握,由此可見,小語種的教學周期非常短暫,這無疑使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增大。
1.2很大程度上受其它語種的影響
我國母語與國外語種存在著相同點,也存在著不同點,在學習小語種時,因與我國母語存在一些相同點,使得在學習小語種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積極作用,有助于進行小語種的學習,然而,同時國內外存再語言上的差異,也對我們學習小語種產生了阻礙,特別是受小語種教學周期短的影響,更加影響了小語種的學習,再者,我國民族存在多樣化,一些民族語言和方言也對小語種的學習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1.3小語種的師資力量不夠雄厚
由于小語種在我國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學的基礎性建設還不成熟,特別是在師資方面極為欠缺,這就使小語種的教學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在對小語種教學的過程中,還缺少相關教學設施的投入,比如,與小語種相關的軟硬件的投入在小語種教學的過程中投入就比較欠缺。
2小語種教學中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語言是文化重要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重要手段。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密切,無論是通用語種還是小語種,都能夠在某種情況下派上用場,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要只著重于對通用語種進行教學,而忽視了對小語種教學的重視。在進行小語種教學時,要尋求一些方法使小語種更容易能夠被學生所接受,通過引入語言對象國的文化能夠提升小語種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對小語種的學習興趣。
文化的范圍很廣泛,一般都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具體反映。而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具有較強的社會性,這就使語言和文化連為一體,這就證明了在小語種教學的過程中,對語言對象國的文化進行引入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因為在學習一個國家的語言時,必須通過對其國家的文化和意識形態有具體的了解。而語言對象國的文化也包含其國家的方方面面,具體主要包括語言對象國的語法詞匯文化、社會習俗及禮儀文化以及背景文化等。只有將小語種教學同語言對象國的文化講解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使小語種的教學的效率、質量得到提升。因此,在小語種教學過程中,對語言對象國的文化進行引入是非常必要的。
3小語種教學中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的具體內容
小語種教學過程中,對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具有必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對文化引入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解和分析,以便于小語種的教學。文化引入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語言對象國的語法詞匯文化、社會習俗及禮儀文化以及背景文化。
3.1語法詞匯文化
語法詞匯是學習語言最基本的知識,通常也是學習語言的難點。小語種語法詞匯與英語的語法詞匯及我國的語言構成大不相同,每種小語種的語法詞匯在每個國家都是特定獨立的,有些小語法在某些國家中,雖然語言名稱都是一樣的,但從語法詞匯來講,都存在著細微的差異,所以在學習小語種語法詞匯文化使要進行區別對待。
3.2社會習俗及禮儀文化
文化的不同決定著習俗及禮儀的不同。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禮儀文化,而這些習俗和禮儀恰恰是反應其文化及語言的重要方式。比如,新西蘭的碰鼻禮是見面的潛在問候語,同時也是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但如果在不知道這種禮儀的時候,一般情況下人們會理解為對其蔑視的意思,所以,對語言對象國的社會習俗及禮儀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小語種的學習。
3.3背景文化
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而歷史背景正是背景文化形成的過程。所以,在小語種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引出相關的歷史背景來引導學生進行感性的學習小語種,使語言對象國的背景文化發揮應有的作用。
4小語種教學中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的方法
文化引入不可能一次性的完成,其需要經歷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文化引入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引入的尺度,不要對語言對象國的整體文化全盤接收,應有選擇性的進行文化引入。在文化引入時,需要重視兩種文化類型的引入,即同跨文化交際緊密聯系的文化進行引入和影響語言的信息傳播精準度的文化進行引入,與此同時,還需要注意在引入的過程中,應以語言為主導,文化次之。
5結束語
總而言之,語言與文化的緊密聯系使對語言對象國文化引入存在必要性。而小語種教學體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善和形成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應該加強小語種的課程安排和教學建設,完善師資力量,并通過語言對象國的文化引入提升學生對小語種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小語種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完善小語種的教學體系,使教學質量和水平有所提高。
南宋理學家朱熹云:“讀書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痹谛≌Z教學中我們應怎樣引導孩子對文本“從容咀嚼”而知其“長”味呢?
一、 情境激趣,引領孩子走進文本
各個版本小語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眾多專家、教授、學者反復斟酌選編的,文質兼美,雋永深刻,篇篇皆有情,字字總含情,皆是典范、精品。欲讓孩子理解文本,受到感染與熏陶,關鍵在于教師怎樣創設情境,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運用怎樣的方法和手段去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1. 語言描繪,引領入境
教師以煽情的語言描述渲染情境,營造學習的氣場氛圍,乃課堂教學中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孩子一旦聆聽教師那娓娓動聽的語言描述,心中必然會情不自禁地憧憬文本中的人物,其命運、境遇會牽動著他們的心,并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與之同喜或同悲。四十年代,魯藝在延安演出《白毛女》,有個八路軍戰士看演出時竟義憤地奪過舞臺上楊白勞手中的扁擔,去打演黃世仁的演員,這說明他與楊白勞產生了情感共鳴,進入了“角色”。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蘇教版小語六年級下冊第四課)前,教師以其親切而具有磁力的語言對學生說:同學們,我知道你們都喜歡旅游,老師也喜歡。今天我有幸與大家結伴,一同去浙江的金華游覽雙龍洞,大家說好嗎?如此簡潔而具有極煽情性的導入語,孩子立刻產生讀書的欲望,其學習熱情隨之被喚醒,僅三言兩語,就吊足了學生的“胃口”,為孩子走進文本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心境。
2. 運用媒體,展示情境
媒體技術運用于課堂并非稀奇。如果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媒體再現與文本相呼應的情景,讓孩子在可視可聽的情境中,激活其情感本并非難事。媒體的運用,給予孩子更多的是通過視覺神經的刺激,從而刺激情感神經,并迅速將這情感積淀,走進文本,與文本吻合,從而從真正的意義叩擊學生的心靈之弦,為閱讀、理解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礎。
教學《秋天》(蘇教版四下第4課),教學伊始,教師運用媒體播放這樣一個畫面:秋天,鮮紅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小燈籠似的柿子掛滿枝頭;沉甸甸的稻穗,金黃的玉米……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由于他們長期生活在城市里,不曾去農村體驗這令人興奮的生活,一旦看到如此繽紛的畫面,看到這讓其垂涎的水果,他們的每一根神經隨即被激活,坐在那里竊竊私語,一臉興奮:“哇塞!農村太美了!秋天太美了!”此時,“我要去農村,去果園,去稻田,去賞秋”的強烈愿望呼之欲出。這對孩子走進文本,理解文本定然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運用媒體展現有聲有色的文本畫面時,孩子定然凝神凝視,恰如進入如畫之景區,不得不駐足欣賞,其學習熱情焉有不被激活的理由。
3. 借助音樂,熏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藝術形式,它既能激發、挖掘、喚醒人的情愫,又可撫慰受傷的心靈。小語文本閱讀教學倘若借助音樂的功能引領孩子走進文本不失為一種必選之策。教學《理想的風箏》(蘇教版六下第22課),就可以借助音樂,熏染情境。文本第二自然段描繪了一幅優美的春色圖,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活了春天,生動傳神。教學中首先以媒體出示畫面,隨之伴以優美舒緩的輕音樂,教者在此時進行情感朗讀。孩子呢,有媒體的視覺享受,又有音樂的聽覺熏陶,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之感油然而生,同時喚醒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此時孩子和著音樂的旋律和節拍走進文本,其師生互動必然精彩紛呈,孩子的思維也會變得活躍無比。
導入文本的方法很多,諸如操作實驗表演、設置疑障等。然而無論你采用什么方法,都應具有科學性、藝術性、生動性,要引人入勝,方可營造學習的氣場,讓孩子在文本閱讀教學之初進入角色,否則會有無病呻吟、多此一舉之嫌。
二、 在文本中駐足,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
在阿爾卑斯山谷一條風景極佳的大路上有一條標語:“慢慢走,欣賞?。 睂Υ?,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中寫道:“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無暇回首流連風景,于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扼腕的事!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的現實中有許多的課堂恰如朱光潛先生“扼腕”的那樣: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著汽車,匆匆忙忙急馳而過,身臨佳境不知欣賞的“景盲”。
王崧舟老師在教學《一夜的工作》時,對孩子說了這么一段話:“感人的文字光找出來是不夠的,你得用自己全部的感動去品味它們、咀嚼它們,不要放過其中的任何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蔽乙詾橥趵蠋煹囊幌勁c其說是在教導孩子,倒不如說是在指導我們老師怎樣進行小語閱讀教學,引領孩子在文本中駐足欣賞文本,從而獲得小語《課程標準》所期待的“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效果”。
1. 駐足欣賞文本的題眼,感知文本內容
略有教學經驗的語文老師都知道,教學一篇新授課,教學伊始都要引導孩子解題。課題是什么?是文章的眼。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透過眼睛,可以看到文章的“心靈”―內涵。文章的題目,每每揭示文章的中心或披露文章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及其主要內容。因此抓住課題并欣賞課題,從而感知課文內容。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地引領孩子解題,那么,如是良好的開端定然成為文本閱讀與理解的成功之半。這事半功倍的文本閱讀與欣賞之捷徑,何樂而不走呢?
如《小草和大樹》(蘇教版六下第9課),作者為什么用“小草和大樹”為題?“小草”、“大樹”這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和差異呢?小草往往矮小、柔弱、鮮被人注意,甚至因不擇環境隨地而生遭人踐踏、蹂躪,命運可憫。然而,小草充滿了頑強的生命力,因而也每每成為作家歌頌贊美的對象?!按髽洹蹦兀克参滞?,枝繁葉茂,大有風霜雷雨渾不怕的雄姿,它與“小草”,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可是,別不相信,“小草”并不屈于“大樹”的雄姿,而去澆灌“大樹”。文中的夏洛蒂原本是“小草”,但她以汗水和心血堅持不懈地澆灌,終于有一天打破了上帝的安排變成了“大樹”。駐足欣賞文題,對于感悟文本內涵、熏陶學生情感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 駐足欣賞文本的關鍵詞語,咀嚼上下文的蘊義
在小語文本閱讀中,要引導孩子駐足欣賞關鍵詞語,聯系上下文慢嚼細品。詞語是構成文本的基本單位,孩子駐足文本中的關鍵詞,才容易真正讀懂文本的內容,從而領悟文本中深刻的情感。在教學《安塞腰鼓》(蘇教版六下第14課)第三段(12―14自然段)時,可引導孩子聯系上下文理解“元氣淋漓”一詞的意思。大家知道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如果離開語言環境,孤立地去理解,則毫無意義。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黃土高原生了怎樣的后生?然后讓孩子去默讀課文。然后再引導“元氣淋漓”在“后生”身上是怎樣表現出來的?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一經拋出,勢必撩撥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于是,水到渠成地讓孩子像作者一樣對黃土高原充滿崇敬、贊嘆之情,因為是黃土高原“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梢娮プ 霸獨饬芾臁边@一關鍵詞去理解,體味情感,領略文本顯得有多重要。
3. 駐足欣賞文本的重點,深入品味文本內涵
凡文章皆有重點,凡執教者一般都能抓住重點,所以在文本的重點處駐足欣賞也是理所當然的。文章的重點是什么?文章的重點好比旅游景區的著名景點。比如杭州西湖有“曲院風荷”等十大景點,去旅游景區不游覽著名景點,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去過某景區。人們常說:去北京不去八達嶺長城,不算去過北京,可見八達嶺長城是北京著名旅游景點。所以駐足欣賞文本的重點是小語閱讀教學中情理之中的事。如果你去觀摩某名師的課,一節課就教學幾個生字,你會覺得有勁嗎?精彩嗎?再有名的名師也不愿上這種課給人觀摩。
孩子有了初讀整體感知知識積累表象的基礎,如果再引導孩子抓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內容去品味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了解表象背后的深意,體會作者的情感,因為只有引領孩子駐足欣賞文本的重點內容,才可以透徹理解文本的內涵,才可以從盎然的課堂氛圍中彰顯學生的語文素養;才可以凸顯教師引領孩子駐足欣賞文本的高明的教學藝術,這才精彩!
4. 駐足欣賞文本的精彩語段,激勵自主探究
大凡去黃山旅游的人都知道,想在“迎客松”那兒單獨照個像相當困難的,因為游客太多。為什么會這樣?因為精彩!在小語文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引領孩子在文本的精彩處駐足欣賞。
品味欣賞文本精彩片段是教學的基本程序,作為孩子學習的引導者老師如同導游要引領游客(學生)在絕佳的景點(精彩語段)駐足欣賞。欣賞時不一定要導游去作那瑣碎的介紹,把時間和權利還給游客(孩子)讓其駐足,自個兒欣賞玩味。當然,教師可作些扼要的點睛式的點撥。孩子在閱讀欣賞中揣摩作者的寫作動機與情感,在文本中欣賞,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種各抒己見的課堂是一種怎樣的氛圍和氣場,用“熱鬧非凡”去形容恐不為過。這樣的課堂才叫真正意義上的“活”。
(作者單位:興化市戴南中心小學)
小學一年級學生處于語言學習的“黃金期”,有較高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能迅速理解游戲、模仿視頻、跟讀原音。針對這些特點,低年段的小語種教學能夠較為輕松地脫離教材束縛,從語言交際層面著手設計課堂,創建實用、樂學的校本課程。在日語教學的過程中,校本課程開發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語言應用素材。貼近生活、切合學生興趣設計的校本課程能賦予第二課堂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激發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發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日語校本課程的取材原則
1. 貼近生活、接地氣。語言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應用情景的創建。對于處在母語學習的啟蒙階段的低年段學生,繁瑣復雜的語法結構、生硬拗口的單詞句子無疑是“天書”般的存在,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創建語言運用的場景,會產生意想不到的作用。從上課之初,我就有意識地創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例如上下學時的禮貌問候;購物、去餐廳就餐的日常會話;時下流行的動漫情節。
2. 尊重差、國際范。日語同屬亞洲語系,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孝仍是日本文化的根本。這本是漢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所謂童蒙養正、立德樹人,正是對這些禮儀的理解與學習。在校本課程的取材中,我融入了大量的禮儀文化教學。從日本人日常問候中的禮節、習慣用語入手,教授學生鞠躬問好的規則,培養他們傾聽的習慣。在學生掌握了基本問候禮節之后,又逐步教授就餐禮節。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禮讓他人的文明意識。同時,側重于中日文化差異的對比,讓學生從異文化中體會文化差異的概念。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尊重差異、獨立自主的國際意識。
二、日語第二課堂的教學實踐形式
1. 創設多元情景,盤活語言技能。在《日本概況之食文化》這一課,我設計了學生喜愛的動漫人物---哆啦A夢尋找日本美食的故事情節。哆啦A夢想去日式餐廳找好吃的,但它遇到了一些困難,你能幫幫它嗎?隨后將日語單詞融入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交流中輕松記住日語單詞【壽司】【天D_】【そば】【刺身】【お子】【カレ`】,完成教學目標。
2.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先由教師擔任對話中的引導角色,請語言能力較強的孩子配合做示范,完成對話展示。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練習會話,既能發揮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的示范作用,也能起到互助作用,鼓勵每一個學生開口說、大聲說。在《食文化》這一課,我創設了在餐廳點餐的場景,我扮演店員,引導學生說出食物名稱,在模擬的生活場景中融入就餐時的日常用語:【……おい?!浚ㄕ埥o我……)【はい、どうぞ?!浚ńo你)【美味しい?!浚ㄕ婧贸裕?
3. 利用多媒體輔助第二課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所掌握話題背景知識的情況來選擇多媒體資源,可以由簡單的動畫逐漸過渡到短片、MV、影視劇等。在《食文化》這一課,我結合主人公哆啦A夢,選擇了其系列動畫的片頭曲,以及涉及日常問候的日語問候歌作為影視資源,讓學生在唱跳中熟悉學過的日常用語,增加對日語會話場景的直觀感受,進而促進聽力和模仿能力。
三、小學低年段開展日語第二課堂面臨的問題
1. 校本課程開發無經驗可循,教學資源緊缺。深圳目前開設第二外語特色課程的學校屈指可數。小語種第二課堂的資源共享、教師交流的機會幾乎為零。我們與深圳市第二外國語學校開設的德育課程與國際項目存在著授課對象、資源優勢、國際化教育大背景等條件上的較大差距。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無經驗可循,教學資源緊缺是小學低年段小語種第二課堂面臨的共同問題。
2. 低年段學生的固有特點或成教學短板。如開篇所說,低年段學生在語言學習上具有模仿能力強、接受力快等優勢,但不可忽視的是,該階段學生同樣處在一個各學科知識爆炸式增長的學習階段。一年級學生正開始學習母語的書寫,同時開始接觸英語,若再加上一門小語種的學習,幾種截然不同的語系相混合所產生的語言知識的交錯與相悖,無疑是一大挑戰。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各語言教學的教學目標,吃不透教學大綱的要求,就極可能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負擔,違背該年齡段語言學習的特點,進而導致學生學習側重點的偏移。
【摘 要】伴隨全球經濟化的發展趨勢,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文化交流頻率也隨之上升。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與溝通的基本工具。所以,全球范圍內對語言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各所高校也開始意識到除英語之外其他各類小語種的重要性,開始積極培育小語種專業人才,以此滿足社會與國家的高需求和高要求。本文主要對小語種專業的重要性展開討論,并基于此探究小語種專業的特點,找到小語種教學改進方法,來提高學校小語種專業的辦學質量。
【關鍵詞】小語種;基礎教學;聽說能力
一、高校開辦小語種專業的必要性
小語種是指聯合國共同使用的語言之外的其他語言,包含的語言種類非常多。如今,我國已經加入WTO,中國-東盟區自貿區也已經建立起來,我國和其他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等交流越來越頻繁,小語種的優勢日益顯現出來,小語種的教學也越來越重要。首先,利用小語種教學可以幫助我國語言培育機構的效果更加顯著,提高外語專業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另外,小語種教學可以促進國家經濟進步,讓國家快速發展,尤其是經常從事國外貿易的企業與事業單位,利用小語種教學,可以提高貿易數額,加強與國外的交流與文化溝通。最后,小語種教學可以培育專業語言人才,幫助國家政府在外國政治活動傳達正確的思想與立場,從而增強與其他國家的聯絡。
二、高校小語種專業教學特征
到目前為止,我國各所高校開設的小語種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仍然是冷門專業,它的教學特征與英語教學比較的話還是具有其獨特性。
(一)小班教學模式
首先,就是普遍運用小班教學模式。檔案,很多小語種班級的人數都不多,班級的規模偏小。采用小班教學模式,可以方便學校與老師的管理,老師能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征及學習狀況,幫助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方式,同時老師還有足夠的精力監督學生,掌握學生學習進度,實現學生高效學習。由于人數較少,學生還可以與老師進行靈活交流,從而針對性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二)重視口語與聽力的教學
小語種專業開設的基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和溝通能力,不能將小語種教學和英語教學混為一談,必須更加重視小語種專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教師在上課時應該熟練運用多媒w技術給學生播放小語種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同時還要常常安排學生進行日常用語的交流,方便學生進行口語練習,提高口語水平。
三、高校小語種專業教學模式
(一)小語種語音教學
發音是學習語言的基本技能,唯有能夠準確發音,才能繼續下一步語言學習。小語種的學習針對剛剛開始學習的人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想要讓初學者進行良好的發音,就必須先讓他們感受一下正確的發音,在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可以多聽一些小語種有關的聽力或者視頻,在觀看的過程中,模仿影片中的發音,體會每一個音的特點,當進行反復模仿之后,找到屬于自己的發音感覺,教師再結合發音基礎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發音要點,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準確找到發音處,例如使用口型和氣流來變化音量等等。教師在做示范動作的時候要放慢發音的速度,讓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詳細地了解發音的方法,從而知道如何發音。除此之外,也能夠指導學生使用小語種音頻進行學習,讓學生可以跟著音頻反復的練習,然后區分不同音頻的變化,從而掌握不同的發音技巧,進而能夠準確發音。因為小語種班級的數量不多,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增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讓老師可以手把手教會學生如何發音,即使這種方法比較繁瑣而且老舊,但是可以較快提高學生的發音效果。
(二)語法翻譯法
語言的學習其中必須掌握該門語言的語法知識,即使語法的學習過程比較枯燥無趣,可是如果沒有掌握一門語言的語法知識,就難以熟練運用語言。語法與單詞是組成句子的重要部分,也是進行外語閱讀與聽力的基礎。語法翻譯法,是指使用語法解釋和翻譯的手段練習語言進行授課的小語種教學方法。它更加重視外語單詞的組合方式和造句規則,強調整片文章的理解和翻譯過程。在小語種專業教學時使用語法翻譯法對小語種,可以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含義的同時掌握語法結構,從而提高自己的外語閱讀能力。另外,文章的閱讀會間接提升學生語感,讓學生在背誦文章和理解文章中掌握外語潛在的文化底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學生的心態,讓學生保持積極熱情的學習態度參與語法的教學中,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外語理解能力和聽說能力。
(三)交際語言教學法
外語的教學一定要把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教學的第一位,正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外語交流能力和溝通能力。交際語言教學法就是旨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安排一些需要表達的語言游戲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或者設置一些場合進行角色表演,來提升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保持高昂的學習態度,從而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同時,學院還可以組織國外電影表演,讓學生根據劇本的編排進行專業語言演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要始終堅持把學習方法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學習方法遷移運用到其他內容的學習中去,使語文教學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關鍵詞:閱讀教學;學法指導;滲透;提煉;遷移
《Z文課程標準》提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培養學生“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的能力。這是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閱讀教學的最高理想境界。但是,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逐步培養才能達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正如著名心理學家諾曼所說的那樣:“期望學生學習但不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法?!庇械慕處熾m然有學法指導,卻流于形式。其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學法指導對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滲透、提煉、遷移”,可以充分發揮學法指導的作用,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一、滲透
閱讀教學承載著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項教學目標,所以,閱讀教學中的學法指導不可能是機械地、獨立地灌輸,只能是自然地滲透。教師要善于精講,善于點撥,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具體的課文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具體感知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時,首先要在教師的示范、帶領與指導下,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知到學習方法是什么,一篇課文的學習是通過運用什么方法來實現的。其次,要通過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初步獲得成功。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通過示范和示例的教學去“示法”。第三,要在啟發誘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蘊含著理解時所遵循的認知程序和采取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去自己嘗試學習,從而逐步明確究竟如何做才合適。滲透學法的過程是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過程,是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感知的過程。
1.滲透學法要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訓練
學習的過程就是建構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開展一系列智力活動,如學習生字新詞,擬訂學習提綱,抓住教材重點,探索學習目標,獨立完成練習,進行自我檢查等。其中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參與語言訓練,培養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吸收學習信息、組織知識信息的能力。
2.滲透學法要引導學生展示思維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質是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篇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矛盾,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憑借教材的具體內容質疑,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結論,而且從中領悟出學的道理。有經驗的教師總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結果問一問:“這個結果你是怎么得到的?”這就是我們在教學中要追求的一種境界,不僅僅要學生感知到是什么,更要學生明白為什么。
3.引導學生感知學習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抓住典型范例進行示范,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孕育著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便于從教師的示范中領悟學法,總結學法。
二、提煉
在學生初步感知某一學習方法的基礎上,由教師或者由教師與學生的問答交談,運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這一學習方法的精神實質提煉出來,使學生能抓得住。總結是理性的反思過程,是認識過程的又一次飛躍,也是學法形成的必要途徑。學法指導過程中,要設法讓學習方法總結的過程成為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要通過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習方法的總結過程真正成為把學習方法從具體的學習實踐中抽象出來的過程。學生學習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學習方法是學習過程的縮影,方法來自過程。
三、遷移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拓展遷移的方式,援引相關的材料,可以有效地開拓學生的視野,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語文閱讀背景知識。然而,這種拓展和遷移并不能漫無邊際,而需要有個歸依。否則,拓展遷移難免會成為畫蛇添足之舉。因而,筆者以為,語文教學中的拓展遷移,既要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又要從課外延伸到課內。借用王國維的話,“須入乎其內,又出乎其外”。
1.在同一篇課文中遷移學法
有些段落結構相同、寫法相同的課文,教師不必逐段分析講解,要注意指導學生按照前面一段教學的閱讀方法,舉一反三,通過自學、討論,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2.在同一組課文中遷移學法
要指導學生把握講讀課文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示范作用。學習閱讀課文時獨立運用前幾篇講讀課文教師教給的學習方法,根據課后思考題提示的閱讀步驟和重點,進行閱讀實踐。
自認清人生目標與了解自己想要的與追求的之后,我開始從事高職小語種教學,并對教學有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熱情。對于教學改革,特別是小語種的教學改革,我是一直是迷茫與摸不著頭腦的,今年是第三年從教,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及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困惑,想寫一寫自己對此的思考及心得看法。
一、何為教學改革
通過自己的思考及學校培訓科研能力一些會議的熏陶后,我理解的教學改革應該可以簡單理解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的嘗試,在同一參照物的前提下,即教學對象一致的情況下,通過系統地對比及數據分析后,產生一個明確的結果,這個結果是有利于今后教學的開展及專業教學的發展的。但上句所提到的“新”是相對于自己之前的“舊”來對比的。其實我們一線教師在上各類課程時,都會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只不過我們沒有系統地去統計以及研究通過此改變后,學生的改變,進步還是退步,班的學習氛圍變好了,還是變差了等的一些反饋,通過這些反饋去更好地制定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及細致到一定的要求學生學習的內容、詞匯等。
百度百科上的教改有兩個含義,分廣義及俠義。上段文字中我的理解是俠義的含義。官方的解釋如下:“所謂教改,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教改,廣義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狹義上指學校的教學改革,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
二、為何教學改革
從教師自身的角度來看,可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自己的專業能力,教學能力,分析能力,分配管理能力等,因為教改肯定要專任教師之間的合作??梢詮囊环N高度提升自己的授課方式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學成果。
從學生的角度看,可以通過每個高校學生的特質,找到相應適合其學習的方法。如本科生有本科生的一些特質,高職高專生有他們自己的特點。而學習每個專業,由于專業方向的不同,因此期中也是有不同之處。如英語專業的學生與意大利語專業的學生,老師在教學方法上一定是有區別的,雖然,都是語言類學科,但是英語,學生們在上此專業時,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而意大利語,是一門新的語言,甚至說有學生在初學時會因為之前的一些學習英語的基礎而導致意大利語發音不標準等影響。
從學校的角度看,能夠提高各類學科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同時也會增加學校的學術氛圍,學術研究能力,對學校的長期發展有各種好處。如學生就業率,生源,同類學校問競爭的優勢等。
三、小語種教學改革的難點
以我校的應用意大利語專業為例:
1.專業教師本身教學改革意識不高。目前小語種教師年齡偏年輕,大部分人生閱歷不足,思考做事時,不一定時刻能達到一定的高度。不一定每個同事,都真得是為了教學改革而教學改革,可能更多人重視的是評職稱,進編等事情。真正的關注點并非教學改革本身,這就有點讓真正想做好教學改革的組織者無奈,因此這里還需要教學改革組織者學習如何管理好教學團隊,多跟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2.專業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扎實。此處不展開了,因為是個例,無法以偏概全。舉個例子,我檢查教研室的畢業生考卷時,發現出卷老師會把單詞拼錯多處,格式混亂,標點符號用錯,大小寫不注意的現象??赡苁俏乙蟾?,但是這些現象出現在專業老師的身上,不能忍。會發現學生也在不斷重復專業老師的一些錯誤,不管是發音,還是語法。
因為精讀老師對學生們的影響實在太大。因為作為一個專業的領隊人物,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很多情況下是無奈的。
3.教學改革的對象數量有限,很難做分析。像我們意大利語專業,第一屆學生13人,目前已畢業,就業率100%。專業對口率93%。這屆學生是我帶的,班主任加精讀老師,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實打實帶出來的。雖然如此,但還是有專業學得不扎實的,綜合能力不足的學生在。第二屆學生14人。第三屆學生,在我們的努力下,通過校企合作,國際交流,專業宣傳做到位,今年的16屆的大一時33人。我終于感覺到自己的曙光出現。2016-2017年上學期是用傳統方法教學的,下學期就需要進行教改了。
四、高職小語種教學改革的難點
1.沒有很多界內的前輩好參照及學習的。因為據我了解意大利語在全國的高職學院,就只有我們學校一家。
2.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我自己為例,我14年開始從事高職小語種教學,同時做該班的班主任。我帶著我熾熱的心,嚴謹的教學心態開始我兩年半的教學生涯。我班級內13位學生都傾盡所有,平日的談心,每天早讀晚自習的督促,每天課間的第二課堂活動。堅持了兩年半,我發現一半的同學是真心改變了自己的三觀,包括自己之前的陋習,其他的一半中的大部分,是因為被我感動,或是覺得我辛苦,表面上保持著努力學習的假象。
3.高職專業教師的自身職業規劃及教學改革之間的時間沖突。還是以自己為例,如2017年下半年,我打算去意大利攻讀意大利語教學方面的研究生。因此該教改肯定是我開頭,但是實踐操作就不是我了。還有其他同事的一些家庭原因,升學原因??傊?,該原因也是我們高職小語種教改的難點之一,即教改負責人不穩定。
五、如何做好高職小語種教學改革
通過上文教學的一些難點思考分析及總結我們可以從三方面開始準備,如何更好地做好高職小語種的教學改革:
1.從教學改革負責教師的角度: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像我去讀研目的就是這個,并且我覺得我可以把這個項目在國外的學習過程中也進行一些對比及思考。至少是教改團隊核心人物的專業能力一定要高,要高要求嚴標準。自己要堅定,教改才不會改到后來,不了了之。也需要多向前輩學習、討教。我前段時間詢問過一位同事,雖然人家只跟我說要多看論文。但我還是有收獲的。
2.從教學改革的對象的角度:學生一定要盡力地配合一定的教學活動,因此,一些班級的核心人物的號召力,我們不容小覷,包括班主任的一些平時的教導與感化也是必不可少,對教改能否成功起到很大的作用。
3.從學校的角度:可以開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學改革研討會,要求一些國內教學改革的專家,或者說舉辦校內的一些教學改革促進教學成果的類似的成功案例的宣傳或者組織比賽也是可行的。
摘 要: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小語種日漸重要,學習小語種的優勢日漸突出。然而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填鴨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不佳,事倍功半。而信息化教學不管在教學效果上還是在學生興趣上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教學效果顯著,優勢突出。
P鍵詞:小語種;信息化;教學實踐
1 什么是小語種
小語種,顧名思義就是相對英語這些應用面很廣用者甚眾的外語而言,只在少數國家應用的外語語種。就現在人們普遍認為英語是全世界的通用語種,除英語之外其他的語種都統稱為非通用語種,所以在此小語種指的便是除英語以外的其他語種。
2 小語種的重要性
目前而言,國內必學外語科目是英語,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小語種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學習小語種的優勢也逐漸顯露出來。首先,學好小語種,可以增加就業優勢。目前來說,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學習小語種的人數相對來說較少,精通小語種的人才在就業方面會增加不少砝碼。其次,相對于英、美兩國,其他小語種國家無論是旅游還是出國留學,其費用較低且簽證容易辦理。第三,國內英文乃必修課,人人都會說上一兩句,而在其基礎上學習小語種,可以增長見識、放寬眼界,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長遠發展來看,學習小語種也符合未來發展的趨勢,在此看來,這是一個有利無弊的選擇。而對于我校而言,小語種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更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的話題。
3 小語種傳統教學模式
在小語種傳統模式的教學中,教師為教學的中心和主體,乃知識的傳授者,而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教材是教學的工具,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整體的課堂效果直接反映在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上,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在許多教師在以教材為中心的這種“填鴨式”教學下,效果可想而知,學生對于小語種的學習興趣大大減少。
4 小語種信息化教學模式
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小語種的信息化教學無論是在教學效果上還是在學生興趣上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和效果。
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小語種教學,教師可采用視頻方式進行模擬教學,即情景模擬教學,教師可收集相關小語種的情景視頻,讓學生觀看一遍后輪流組隊進行情景模擬,學以致用,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既能學到相關語言知識、又能當場學習如何熟練運用,也可使課堂生動有趣,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顯著。
課后,教師可錄制微課,在有限時間內將知識點、教學環節、教學核心問題以及重難點等內容進行獨立的、完整的、簡單有效的陳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內容簡潔易懂。微課錄制后,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微課,復習、預習重難點,可跟著微課里的教師一起進行聽、說、讀、寫,有效提高語言能力,提升專業知識水平。
另外,學生組織外語角活動,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小語種短片,觀看后可現場進行情景模擬,拍攝制成短片,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提高其專業技能、增強自信心。
小語種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主動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悟,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摘 要: 口語交際教學是小語教學中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社會的發展迫切要求人們提高交際能力,所以,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成了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谡Z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針對這一主要特點,怎樣才能上好口語交際課呢?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想說、敢說的欲望,樹立交際信心;其次,可以通過借助實物、借助多媒體、組織實踐活動等情境或提供案例等教學方法讓口語交際課活起來。師生共同努力、堅持不懈,定會使口語交際教學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口語交際教學 三條措施
口語交際屬于言語交際的范疇,言語交際是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以語言為工具所進行的一種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交際活動的廣泛、活躍、頻繁,口語交際能力成為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要求。所以,口語交際教學也就自然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而嶄新的課型。
那么,何為口語交際教學呢?我認為口語交際教學是教師通過創設具體生動的交際情境,組織和開展交際活動,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端正聽說態度,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的一種課堂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苯處熓钦n堂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在口語交際中教師必須在說話能力上對學生的言語進行指導、修正,并做好典范。口語交際課也不能只是個別優生的課堂,而要面向全體,人人練說、生生互動是最好的形式。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的目標是:具有日常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與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這個目標體現了現代社會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新要求。所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自然也就成為口語交際的重要任務。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卻不盡如人意,口語交際成為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甚至在許多學??谡Z交際更是常常遭遇尷尬,常有“死課”(不肯交際)、“亂課”(脫離目標)的情況出現。那么,如何改變現有的教學狀況,提高口語交際水平,讓口語交際教學活起來呢?我認為,可采取以下三條措施。
一、教師熱情鼓勵,激發興趣,樹立交際信心
“口語交際”是一個多向互動過程,在互動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鼓勵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而且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和應對能力,既要專心致志地聽人發言,對稍縱即逝的語言內容做出快速反應,明白對方說話的意圖,捕捉說話者的觀點,并經過加工形成自己的觀點,又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在這一復雜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時刻關注過程,引導、激勵,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說話的權利,讓學生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愛怎么說就怎么說,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鼓勵學生有勇氣和信心進行口語交際。
其次,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尊重和關心學生,平等待人,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民主、平等歡快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
再次,教師要欣賞學生的點滴進步,對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表揚,給予鼓勵,激發口語交際的興趣?!澳阌^察得真仔細?!薄澳阏f得真棒?!薄澳懵牭谜嬲J真。”這樣激勵的語言會使學生感受到自己被賞識,看到自身在交際中的價值,增強交際信心。
最后,在交際中常有些同學沉默不語,有些同學詞不達意。針對這種情況,我常講些科學家、偉人大器晚成的故事,喚醒他們的自信心,并在交際中注意觀察,有意識地提供機會,多加鼓勵,樹立交際的信心。
二、創設交際情境,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教無定法,口語交際教學同樣如此。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靈活多樣的方法中只有一把總鑰匙,即一個“活”字。我認為,教活口語交際課,讓口語交際活起來,這個“活”的金鑰匙就是要有一種交際的情境或氛圍。教師應創設一種交際的情境或氛圍,讓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可說,從而說得生動,說得具體。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營造民主氛圍,創設多樣的口語交際環境,這樣的課才會生動有趣,學生才能能講會講。創設交際情境的方法很多,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1.借助實物創設情境
小學生智能發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略。因此,在教低年級小學生說話時,要教他們學會觀察,通過觀察事物的方式來激發口語交際欲望,激發與別人交流、溝通的興趣。如在教學小語第三冊《愛吃的水果》,要求學生說說愛吃的水果的樣子時,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蘋果、梨子、香蕉等,讓學生根據實物把水果的形狀、顏色說出來。由于有了實物的刺激,大家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同學把水果的味道也說出來了,場面十分熱鬧。
2.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對照圖畫表述日常事物,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如在教學第一冊《我的家》時,我就利用投影儀把圖片放大,讓學生仔細觀察,指導學生從圖畫中屋子里的沙發、茶幾等家具,建立家的概念;從圖中小孩手中拿的全家福照片,了解家庭成員的組成,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自從事的職業。要求學生比照圖中的人和事,聯系自己的家庭,盡可能詳細地介紹各自的家庭成員、職業和家里的擺設等。
3.借助游戲創設情境
一提到游戲,學生們個個歡呼雀躍,在游戲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學生興趣盎然。如在教學小語第二冊《傳話游戲》時,教師把傳話內容告訴第一位同學,由第一位同學傳話給第二位同學,再由第二位同學傳給第三位同學,依次類推,要求傳話聲音要小,由最后一位同學說出傳話的內容。通過這種游戲培養他們的說話興趣、勇氣,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4.通過表演創設情境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實踐培養出來的,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也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借鉛筆》時,我們不妨先給學生化個妝,戴上動物頭飾,進行實地表演。一年級的學生最樂于扮演角色,也最容易沉浸于角色,教師要充分發揮角色意識,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5.通過勾起回憶創設情境
在教學第一冊的口語交際《過新年》和第十二冊的作文《漫話寒假生活》時,我做了如下描述:“新年前后,到處彩旗飄舞,人們喜氣洋洋,在新年里,我們又長大了一歲,成長的喜悅伴隨著我們?!痹诠雌饘W生對新年情景回憶的基礎上,再通過“你們是怎樣過年的?”“你在新年里都做了哪些事?”“哪些是你最高興的、最難忘的?”等問題,引導學生介紹過年的情景。由于學生對新年、新年的事印象深刻,很容易誘發口語交際愿望。
6.組織實踐活動創設情境
要使學生在口語訓練課上激起想說的欲望,樹立敢說的信心,從而逐漸達到說得好的目的,最好的辦法是在口語訓練課前,教師認真地有組織地開展一些相應的活動。因為對兒童來說,一是通過參與活動,有了真正的體驗才能對事物獲得自我的認識;二是活動能使學生產生愉快感,活動后又容易激起學生想說的欲望;三是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身臨其境,活動后又為他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交流素材,學生有了這些素材,就不會擔憂“無話可說”或“說得不好”,能自我消除心理障礙。因此,創設活動情境,能使口語訓練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小語第五冊的《辦畫展評一評》前,就讓全班學生每人動手畫一幅畫,然后在班級展覽,請學生挑選出最好的畫,說說好在哪里,為什么好;再選出畫得不好的畫,說說為什么不好。經過這樣一個活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盡管有些同學的畫被評為最差的畫,但仍然興高采烈地參與討論,欣然接受別人的建議,因為他也體驗到了參與的樂趣。
當然,創設交際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幾種只是我在教學中常用的,其余的像語言的渲染、場景的設計等都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表達的欲望,從而說得生動、具體。
三、提供交際案例,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案例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口語交際訓練辦法。案例就是一個交際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確的做法讓學生效仿,又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發現并探索,討論正確的口語交際方法、途徑。
比如,在教學《學會向別人解釋》專題訓練時,我提供了以下案例:小紅在上學途中因為攙扶一位盲人爺爺過馬路,并送他回到家。等到小紅到校時已經上課了,這時老師馬上批評了小紅。下面是老師出示的一些做法,請學生評一評。(1)小紅馬上哭了起來,一句話也沒說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2)小紅馬上大聲爭辯道:“我又不是故意的,我是有原因的,你不該責備我。”(3)小紅馬上輕聲道:“老師,我在上學的途中看見了一位盲人爺爺,我就把他送回家,所以遲到了?!蓖ㄟ^以上案例比較,學生領悟在解釋原因時,不但要說清理由,而且要講文明,態度和藹,語氣合適等。
總之,口語交際是一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表達出來的靈敏、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的能力,一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外在環境和內在素質的有機整合的能力。要想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就要培養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它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很多高校都開展了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個專業。 想要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要在教學上下功夫?,F在很多高校都采取雙語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加強對國際事務的訓練。在雙語教學的基礎上再加上小語種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一種教學趨勢。
關鍵詞:國際貿易;雙語教學;小語種教學;分析
我國早在2001年就已經加入了WTO,這一舉措促使了我國經濟、文化、教育等與國際接軌。雙語以及小語種教學的重要就凸現出來了。語言是交流的重要手段,新世界經濟的發展語言是不可或缺的。文本主要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施雙語加小語種教學入手,研究其特點以及其可行性??偨Y出雙語加小語種教學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國際經貿專業雙語+小語種教學
因為國際貿易專業的涉外性非常強,其專業的相當大部分主干課程都采用英語授課的方式。但是單單學習英語和漢語是遠遠不夠的,涉外性強的國際貿易需要學習更多的語言來適應和了解外國科學發展的趨勢。
1.雙語+小語種教學定位。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我國和世界主要的貿易伙伴國的法律法規,掌握國際貿易、物流等基礎理論和慣例。以便能夠掌握和分析解決多變的市場環境下的商務問題。這些人才的培養是需要實行雙語加小語種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以及應用所學知識。雙語+小語種教學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專業設置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所學專業知識,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更廣闊的就業環境。高校專業課程的設置也要根據實際社會工作情況來調整。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基于雙語+小語種教學來實現。
2.雙語+小語種教學的優勢。國際全球化越來越明顯,國際經濟的發展帶動著各國經濟的發展。我國與諸多合作伙伴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應用型人才在實際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則需要建立在雙語+小語種教學模式上。因為雙語+小語種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應對能力。在以后的經濟發展中,我國與國際上的國家交流將會越來越頻繁,而應用型人才的地位也將更為突出。
二、雙語+小語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雙語+小語種教學有其特有的優勢,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想要提高雙語+小語種教學的質量,就要直面問題,然后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法,使雙語+小語種教學真正投入使用。
1.雙語+小語種教學師資不夠。教授國際貿易專業的雙語+小語種課程的教師,不僅要有夯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英語能流利地應用,小語種也需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因為這些都是保證雙語+小語種教學能夠有效開展的關鍵。但是我國早期對外語教育并不重視,導致我國的外語教學師資不足。而現代經濟貿易專業中的內容大多涉及商務談判、外貿合同條款的磋商和簽訂等。但是如果教師沒有足夠的這些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夠把握專業知識的重點,導致學生實際的應用能力不高,這就失去了雙語+小語種教學的真正意義。
2.雙語+小語種教學缺乏實踐。我國很少高校會設置雙語+小語種教學模式。即使設置了,也缺乏必要的實踐。高校教學大多只是注重對專業知識的教授,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動手或實踐的培訓。國際貿易專業內容大多涉及商務談判、外貿合同條款磋商和簽訂等,這些都需要實際的實踐能力。大部分的課程設置應該以實踐為導向,這樣才能加強商務合同與談判、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結算等的實踐能力。很多教學在實踐環節相當薄弱,導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相當薄弱。這就是缺乏實踐的結果。很多專業課因為缺少實踐這一環節,致使學生對于貿易工作缺少直觀感性的認識,這樣他們就很難提起對雙語+小語種課程的學習熱情。
三、國際貿易專業雙語+小語種教學思路
雙語+小語種教學存在著問題,但是只要找出對的思路,那么就能把雙語+小語種教學引領上正確的軌道,從而發揮出它巨大的效果。
1.擇優選拔雙語+小語種課教師。對于雙語+小語種課教師的語言能力進行“事前干預”,學??梢詢炏冗x擇有國外學位和訪問研修經歷的教師進行任教。而對于一些有意開展雙語+小語種課程的教師也應該進行必要的培訓。只有抓緊了教師語言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學校也可以鼓勵教師出國研修外語,或者提高教師的計酬課程系數等,以壯大雙語+小語種教學師資的隊伍。開展雙語+小語種教學的教師可以允許學生定期到一些外貿單位進行實踐,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2.采取多樣化課程教學組織方式。教學方式往往影響著教學效果,好的教學組織方式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和認知特點來進行的。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使用雙語交流,避免“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有采取多樣化的課程教學組織方式,雙語+小語種教學才能達到基本語言應用目標。
四、結語
采取雙語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加強對國際事務的訓練。在國際貿易專業中開展雙語+小語種教學首先要擇優選拔雙語+小語種課教師,在軟硬件方面提高教學的優勢,同時教學中應該采取采取多樣化課程教學組織方式,才能滿足雙語+小語種教學的需要。
國際貿易專業實行雙語+小語種教學是未來教學的趨勢,只有充分認識雙語+小語種教學的優點和缺點,才能對癥下藥,提高其教學效果。
摘 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切實關注學生生命狀態,努力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優良的教學情境、引導廣泛的合作探究和組織多樣化的交流展示等方面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主體地位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關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地位的權威闡述,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遵循的教育教學原則。為了更好地貫徹這一基本理念,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切實關注學生的生命狀態,努力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
突出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說來容易做來難,其中首要的問題當然是教師的觀念問題。只有教師真正做到把課堂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突出學生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才不至于成為一句空話。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地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激活小學語文課堂,通過創設優良的教學情境、引導廣泛的合作探究和組織多樣化的交流展示等教學手段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啟發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參與意識和交流精神,最終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一、創設優良教學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加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強化。課堂的氛圍及學生的參與度有賴于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進行優良教學情境的創設。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情境創設的時候要從文章體裁、內容主題等方面入手,以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為前提,努力調適學生主動、活躍的心理狀態,爭取讓他們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只有這樣,學生的手、眼、口、耳、腦等各種感官才能得到相應鍛煉,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合作精神才會得到培養,個性化的學習成果才會有所保障。
創設優良教學情境的方法手段有很多,不一而足。但是如果創設的教學情境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那么可以說這是一種優良的教學情境。比如說在教學人教版課標本第七冊選讀課文《麻雀》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對勇敢地和獵狗搏斗的麻雀是爸爸還是媽媽展開討論,在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的時候,我并不急于對他們的答案給出傾向性的評價而是引導他們想方設法為自己的猜測找出合理依據。在最后學生小組代表發言且各執一詞,爭執不下的時候,我再從參照人類社會的家庭結構、成員分工等角度對學生進行提示,結果學生很容易就解決了問題,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引導廣泛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美籍匈牙利數學家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痹谛抡n程改革的今天,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合作探究正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事實證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廣泛的合作探究有利于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產生思維的碰撞和裂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致力于學習自主學習的引導和小組間合作探究的組織,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多向、高效的交往,使學生能夠獲得積極的自我發展。
通過小組合作形式進行學生間廣泛的合作探究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但是,教師在對學生學習小組的組建和培養上要盡量做到科學、合理。比如說在小組成員的構成上,教師應該以4―6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應顧及不同層次學生,這樣才能達到生生互教的目的;又比如說小組成員學習任務的分工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特長進行合理安排,要使學生能夠完全地融入合作探究之中,達到所有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而不僅僅是某個優秀學生“唱獨角戲”;再比如說在交流展示之后,學習小組要對其他小組學習成果及觀點看法的聆聽和辯證接受,要促成自己有效的反思,用于指導接下來的學習,等等。
三、組織多樣交流展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組織學生進行多樣化的交流展示對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是巨大的。原因至少有二:一是小學生的表現欲望是很強烈的,組織學生進行多樣化的交流展示就是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這對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是有很大幫助的;二是學生在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其實就是把他們的學習所得內化為外顯的學習成果的過程。學生交流展示時要接受其他學習小組的觀察和評價反饋,這些都是有利于他們反證、反省地進行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千萬不能因為可能耗費不少時間而略去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展示的教學環節,相反應該把這個環節當成非常重要的環節看待。要知道,如果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是綠葉的話,而學生交流展示的環節就是紅花。
為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我們建議小學語文教師不要對學生交流展示的方式方法進行限制,而是要鼓勵他們進行多樣化的交流展示。根據小學語文教材的形式和內容,學生可以選擇的交流展示有許多,可以是寫、可以是畫、可以是唱甚至可以是演,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只要學習小組能夠把學習成果較好地展示出來,那么,這一堂就會是學生自己的課,會是一堂成功、高效的課。
摘 要:語文學科是一門最具人文性的基礎學科,語文學科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力陣地。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進行情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從七個方面對此問題作一淺析。
關鍵詞:情感教育;語文教學
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學,是一種開放性極大的教學活動,她以真誠誘導每一顆求知的心靈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情感教育呢?
一、要創設情感氛圍
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處在“我要學”的狀態下愉悅地學習。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的影響下的特定情感的表達。因此,在學生正要接觸作品時,教師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個性,巧設導語,引帶入境。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以情感作為敲門磚,以情擊情,才能扣擊心靈。那充滿感情的語調、表情、心境,以及結合課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語言、動作,會創設一種學習情境,會激活學生思維,會讓學生產生期待。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走進課文,走近作者。
二、尋找與學生的心靈契合點,優化教學效果
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大多都有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教師而對其所任課程產生濃厚興趣,并會努力將它學好。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說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這種健康的學習情感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行為、活動已經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師生在這種心靈相通、情感愉悅的平等、和協的教學氛圍中,其效果自然會事半而功倍。
三、要出情入理
在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發時要順勢引人課文深層次的學習中。將知識內化為學生自主思維的動力,提高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此時教學的重點落到學生對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讓學生如何介入并創新思辨的層面上。教師要抓住情感與情理的聯系,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豐富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從深刻領會作品創造的藝術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尋文悟道的思維遷移。從而激起一種熱烈的積極的審美愿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完《故鄉》一文后,針對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題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兒”,讓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的“情”,反襯封建社會的“惡”,起到了“課”盡而“情”未了的效果。讓學生在愉悅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尋找學習者之間的心靈契合點,優化學習效果
語文學習活動更多的是一種開放的群體活動,因而多個參與學習的個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學習中的作用至為關鍵。個體之間尋求心靈的契合點,從而形成一種以自主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深入人心并廣為實施。不同的學習者因性格、愛好、情感、閱歷、知識儲備的不同,學習中勢必產生效果的不均衡性,這就需要建立一種由異質成員所組成的以合作探究為學習方式的小組,以期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五、要讀出情感信息
“三分詩,七分讀”是我國古代就有的說法。也就是說情感教育應寓于朗讀訓練中。文章的多種風格,就決定了多種風格的朗讀。朗讀的語調、聲音或高亢或沉緩;或激越或悲傷。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創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恰到好處的聲量、充沛濃郁的氛圍、籠罩心頭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畫面,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學生會更快的闖進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靈里,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擔喜怒哀樂,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
六、感情朗讀體驗情感
但凡優秀的詩文,常常需要我們縱情誦讀、放聲吟誦,才能解其意,曉其情。語文課堂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更是少不了瑯瑯的讀書聲。朗讀的形式很多,范讀、個讀,齊讀、師生合作讀等等,教師要根據感情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形式使學生充分地讀,讀出感情,受到熏陶。
七、尋找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陶冶學生情操
語文學習的目標不能簡單定位在識字、閱讀與分析課文,而應將其逐步拓展到文學這個藝術領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嫻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這是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不被重視的一個問題,過重的政治色彩和復雜的知識體系使得語文教學索然無味;而能將語言能力的培養溶入到一種積極、愉悅的情感氛圍中,語文教學不失為一塊沃土。
“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也是情!”語文課堂是“情感地帶”,給人以情思的滋養和心靈的啟迪。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讓語文課堂成為激蕩、抒唱學生情感的海洋吧!只要我們準確抓住教材的情感點和學生的情感點,并在二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就能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頓悟,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悟作者獨特的個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真正達到文與意的真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