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10:05: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企業管理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調查的目的與意義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企業要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不斷進行產品研發和科技創新,而支撐企業科技創新的動力主要來源于企業員工素質。企業發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對員工素質的要求也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這是社會經濟發展大背景下企業發展的必然需求;現代企業發展必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而企業制度如何能夠得以貫徹落實,貫徹落實的效果如何,除了必要的企業體制機制來維系外,還是要靠員工的素質作為基礎性保障。由此看來,現代企業員工素質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員工素質問題是現代企業實行以人為本規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此次調查的目的是通過了解企業員工素質構成情況,認真分析員工素質對企業發展的潛在影響和適合企業發展的員工必備基本素質,并深入探討員工素質與企業發展的相互關系。調查的意義在于在社會普遍倡導的低碳轉型的經濟發展形勢下,企業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深入研究怎樣建立一種適宜的企業管理體制來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使得員工素質現狀完全能夠適應企業轉型的基本要求,這對于企業實現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對當前企業員工素質結構能否推動企業產業調整進行仔細調查和深入研究,是促進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調查的對象及范圍
本次調查我們是以張家港市飛浪泵閥有限公司為目標,在公司管理人員和車間技術人員、車間普通員工中展開。具體調查對象擬定為企業高層一人,企業中層、普通員工按照實有數量20%的比例進行抽樣調查。為了保證調查數據能夠真實反映員工素質狀況,我們將調查對象根據年齡、職務、學歷、閱歷等差異進行了細致劃分,調查范圍確定在企業辦公室和車間兩個區域。
三、調查的方法
調查分為詢問和問卷調查兩種方式,對企業基本情況我們采取詢問企業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方法進行核實,詢問方式在我們首先確定了調查問題的基礎上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咨詢。對員工素質情況調查我們采取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問卷所提出的這些問題都是圍繞員工素質展開,選擇與員工素質發展和提升有密切關系的問題。在統計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進行分析論證,進一步進行歸納總結,從提煉企業員工素質現狀上,分析現代企業發展員工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深入思考員工素質與企業發展的相互關系并提出具體的建議和對策。
四、調查對象概況及調查內容
為了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歷和工作閱歷的員工有個全面細致地調查,我們將調查對象和調查范圍盡量擴大,并抽查具有代表性的來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涵蓋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車間員工,年齡在20歲——55歲之間,學歷包括初中以上的本科、??坪透咧挟厴I生。工作經歷在2年——20年不等。調查內容不但包括企業生產規模、員工結構構成、生產技術情況、生產設備使用狀況和產品研發等項內容,同時也包括對公司發展目標、企業文化、生產環境的看法和對自身在企業生產中的作用、工作態度、工作精神等方面的評價。
五、調查分析
企業情況概述:經對企業管理者和各部門相關負責人進行調查,了解到企業大致情況是,飛浪泵閥有限公司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1.3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000萬元,現有員工202人,中層干部6人,后勤人員(包括車間主任在內24人),本科畢業職工3人,大專畢業職工15人,專業技術人員30名。中層干部年收入在5萬左右,職工年收入在3-4萬左右。企業已經建立了完整的計算機管理網絡和質量保證體系,對材料配有齊全的檢測設備,水力性能配有國家B級電腦測試臺,具有年生產2000臺泵,各種材質合金鋼鑄件1500噸的生產能力。是國內技術先進、設備齊全的化工耐腐蝕泵各種耐腐蝕合金鑄件專業生產企業,企業通過ISO9001:2000認證,合金材料通過德國萊茵公司PED、AD2000認證。發放問卷情況:經對企業人員的組成結構分析,我們調查了企業高層管理人員1人,中層管理人員2人和員工39人,其中包括大專以上學歷者4人,技術人員6人。發放調查問卷45份,收回42份,有效調查問卷42份。調查結果綜述:經飛浪泵閥有限公司員工素質調查統計結果分析,企業員工對企業了解上比較片面,對企業發展目標的了解只局限于管理人員,有83%的員工不知道企業目標和發展方向,近40%的員工對企業文化沒有認識,對企業信譽和外部形象普遍認同,認為很好或較好的員工達到72%。員工對企業生產管理環境的評價存在較大差異,合理化建議采納情況有40%的員工認為較差,對上下級溝通情況普遍認為一般或較好,工作精神和適應企業心理上絕大部分員工認為很好。員工對自身評價上74%覺得工作上沒有明確目標或計劃,普遍認為要向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并認為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夠適應企業目前所需,半數以上員工沒有具體提升自身素質的規劃。對于員工素質和企業發展關系的認識上,對企業評優活動參與度不高,普遍認為員工素質對企業發展的適應性一般,88%的員工認為企業對員工素質的專業化培訓程度較差。調查結果分析:經對以上結果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企業發展與員工素質提升之間的矛盾和問題。首先是思想教育弱化導致員工對提高素質的意識不高。從員工對企業情況的了解來看,只是通過企業所表現的外部形象上加以直觀的判斷,只對企業形象有了概括性地了解,對于企業發展方向和目標只有極少數中高層管理人員知道,可見企業文化宣傳和員工思想教育沒有與企業發展現狀同步,因此導致員工在個人目標規劃和服務企業發展大局上缺乏計劃性,沒有確定自身素質提高的長遠目標和方向,進而對提高自身素質的意識不強。其次是培訓機制欠缺導致員工對提高素質的途徑狹窄。企業由于一味地注重生產和效益,對員工素質培訓不夠重視,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訓體制機制的支撐。因此,絕大多數的員工認為企業沒有為員工提供素質培訓和教育的平臺,沒有接受素質培訓所必須的機會和過程,這樣在日復一日的生產工作中,根本沒有持續提高素質的時間和條件。
六、對策及建議
要想促進企業的長足發展,持續提高員工素質是十分必要的。面臨著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優化升級的現代企業,在員工素質的要求上逐漸向專業化和復合型人才上發展。員工的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綜合分析現代企業用工現狀,現代企業員工要想適應這種發展需求,必須具備這樣幾點基本素質。
1.思想素質。
衡量員工素質多從“德能勤績”上進行綜合考核,將思想品德指標列在首位,這是每一個企業評價員工的基本要素。俗話說“先做人、后做事”,只有首先學會如何為人處事,才能夠真正融入企業團隊、融入到企業大家庭中來。才能夠形成企業生產合力,營造出和諧的企業生產經營氛圍。員工的思想素質直接決定了員工能否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而這種責任心和使命感則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直接動力,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內涵。思想決定行動,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員工才能夠在思想意識的支配下嚴格遵守企業規章制度、按時保質完成本職工作,齊心合力維護企業經營利益,進而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
2.專業素質。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尤其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只有具備充足的專業力量,才能夠不斷研發新的產品來滿足客戶需求,在搶占市場份額中獲得經濟效益,完成企業擴大再生產的過程。員工的專業素質也是保障企業產品質量、打造企業品牌和樹立企業市場形象的重要武器。現代企業要實現長足經營和持續發展,就必須建立并擁有一支專業化的員工隊伍。無論是在企業管理、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和戰略經營上,都要有相關的專業人員作為支撐。企業管理人員應具備企業管理專業的素質,技術人員、操作人員應具備崗位所需的專業能力,這樣才能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保障企業有序經營和持續發展。反之,如果不具備企業運營所需的專業素質,勢必會導致勞動生產率低、產品質量差、生產設備利用率低、高耗而事故頻發等影響生產經營的不利因素。
3.創新素質。
創新是現代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手段和策略,現代企業需要員工必須具備創新素質。因為只有具備這種敢作敢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才能夠實現企業管理、技術革新、生產設備、產品升級等不斷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才能使得企業在自主經營和引進高科技上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更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穩步攀升。創新不同于蠻干,它是在理智思索前提下的大膽探索,具備了這種素質,才能夠使得員工從自身上不斷加強學習、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調整方向,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繼而實現自身的突破。創新精神在現代企業競爭中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在大膽開拓中搶占先機、把握時機,才能使企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F代企業管理倡導“以人為本”,人才是促動企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根本,而人的根本說到底就是素質問題。由此看來,員工素質就是企業發展的根本,而企業發展又會反過來促動員工素質的提高。員工素質與企業發展是互為前提,相輔相成的,沒有員工素質作為前提的企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沒有企業發展作為前提的員工素質便是無本之末。
七、四項員工素質提升和人才開發原則
1.廣開門路納才。
企業要積極走進各類高級人才市場和高等院校參加各種人才對話招聘活動,通過簽訂育才、引才協議,解決了企業發展的人才儲備問題。同時通過經濟合作、設立人才網站等多種渠道招引人才。
2.多元培訓育才。
要建立并完善企業三級培訓管理體系,建立起崗前培訓、在職培訓、脫產培訓與自我開發于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開發系統,采取各種人才開發方式組建內部培訓機構,為技能人才的成長、成才、成功提供全方位服務。同時要充分利用高校師資培育企業人才,為人才的培養搭建起廣闊的平臺。
3.營造環境留才。
要深入推行“以感情、事業、待遇、文化留人”的留才策略,通過領導定期慰問、建立職工之家、辦好員工食堂、組織周末活動及文娛大獎賽、文體比賽等,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做到以感情留人;幫助員工設計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并付諸實施,使人才有一種事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產生一種“企業興我榮,企業衰我恥”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做到以事業留人;不斷改革薪酬制度,實行帶薪休假,推行全員參保,解除人才的“后顧之憂”,做到以待遇留人;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以文化留人。
4.完善機制用才。
要堅持“賢者居上,智者居側,能者居中,功者居前”的用人原則,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機構能設能撤,收入能高能低”的“四能”用人機制。通過為員工設計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結合績效考評、教育培訓、輪崗鍛煉等制度的實施,創造出一種良好的用才環境和良性的競爭激勵機制。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和人才培養與使用體系。通過這樣的企業人才開發戰略,走出員工素質和企業發展實現互補雙贏的創新經營之路。現代企業發展與員工素質提升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企業發展需要不斷提高員工素質來增加活力和動力,而員工素質更需要企業發展作為后盾和支撐。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從1997年電子商務出現在中國大陸以來,就以一種迅猛的速度發展著?,F在的媒體,無論是報紙、電視、雜志或是網絡幾乎很難看到沒有關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報道。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電子商務已經搞得像模像樣了,IBM的電子商務收入已經達到了200億美元;Intel今年的電子商務收入將達到150億美元;Ebay1999年9月營業額為6000萬美元。這是一場信息產業革命,我們可以看到這場革命給商業和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巨大的變化:工作地點改變了;工作的方式改變了;只要你愿意,信息就可以共享,而且可以向全球所有的人來;可以提高各公司在全球競爭的能力。于是,人們更是宣稱著:“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但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帶給我們的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變化。
王選教授曾經說過,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業階段,技術專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而到了高速發展時期,沒有現代化、規范化的管理,絕對不行。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其特殊的經營模式,必然會改變我們傳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無論電子商務將來的走向如何,至少它在管理上對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
進入世紀之交的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和迅速普及不僅僅改變著人類信息傳輸和交流的方式,其深遠意義更在于它已經引起整個社會組織架構和制度安排的深刻變革。傳統的產業經濟模式正在動搖、重組和消失,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網絡經濟正在崛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創造財富》一書的作者萊斯特把網絡經濟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據統計,1999年因特網給美國經濟注入30l0億元的產值,并使120萬人就業。因特網17年發展所創造的價值,接近于汽車工業一百年所創造的價值。
電子商務是指買賣雙方利用現代開放的互聯網絡,按照一定的標準所進行的各類商業活動。在由工業社會的產業經濟向網絡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電子商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關鍵的手段和措施。它是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橋梁,是企業由傳統經濟跨入網絡經濟的必由之路,因而,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環境及企業管理的影響是直接、深刻和全方位的。
(一)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
1、市場模式
電子商務的普遍應用,將促使經濟由迂回經濟向直接經濟過渡。即由以依靠中間物、分離生產與消費、浪費資源為特征的工業經濟向依靠網絡、使生產與消費直接見面,人、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為特征的網絡經濟過渡。其實質就是減少中間費用、庫存和流動資金,使生產“直達”消費。如果買賣雙方都上了電腦網絡,那么從電腦上可以行樣品、談價格、簽合同、付價款。
2、商業結構
傳統商業存在的全部基礎就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商場的作用就是充當他們中間的橋梁。商場是物質流(貨物)和信息流(價格)匯聚的中樞。在工業經濟中,離開了傳統商業作中介,生產和消費就會既不方便又缺乏效率。但在網絡經濟下,商場存在的根本理由被動搖了。越來越多的廠家擁有了自己的網上主頁,大量地產品信息和價格信息。中介業將大批消亡,新興產業將產生和興起。
3、行業結構
電子商務對行業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以服務為主的新行業產生。如網絡交易中心、電子商場、電子商務咨詢服務公司、電子商務應用軟件開發公司等。他們的人員構成有幾個特點:年輕化、高素質、跨學科、跨專業,且大都是工商管理、金融財經、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綜合人才。(2)跨國管理成為現實。由于電子商務系統的建立,使得大規模的跨國組織、跨地區的商業活動成為可能。一些著名的零售業紛紛擴大營業范圍和規模,組織跨地區、跨國界的商業活動,以降低成本和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大的連鎖巨商如西爾斯、麥當勞、沃爾瑪等,都在網絡上創立了自己的虛擬商店,調整傳統的商業結構和布局,以適應新的管理模式。
(二)電子商務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電子商務對企業的經營環境產生的影響,使企業的整個生存環境產生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做出相應的整體戰略和策略上的調整,以適應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所以,電子商務對企業管理的影響是深遠的。
1.組織結構
電子商務給傳統的企業組織形式帶來了猛烈的沖擊。它打破了傳統職能部門依賴于分工與協作完成整個任務的過程,而形成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在電子商務的構架里,除了市場部與銷售部和客戶打交道外,其他職能部門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網絡與客戶頻繁接觸。原有各工作單元之間的界限被打破,重新組合成了一個直接為客戶服務的工作組。這個組直接與市場接軌,并以市場的最終效果來衡量流程的組織狀況。企業間的業務單元不再是封閉似的金字塔式層次結構,而是網絡狀的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的網狀結構。這種結構使業務單元廣開信息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資源,增加利潤,減少摩擦。
在電子商務的模式下,企業的經營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出現了一種類似于無邊界的新型企業——虛擬企業。它打破了企業之間、產業之間、地域之間的一切界限,把現有資源組合成為一種超越時空、利用電子手段傳輸信息的經營實體。虛擬企業可以是企業內部幾個要素的組合,也可以是不同企業之間的要素組合。其管理由原來的相互控制轉向相互支持,由監視轉向激勵,由命令轉向指導。
2.管理模式
在電子商務構架下,企業組織信息傳遞的方式由單向的“一對多”到雙向的“多對多”轉換,信息無需經過中間環節就可以到達溝通的雙方,工作效率明顯提高。這種組織結構的管理模式叫“第五代模式”,這是21世紀的管理模式——信息模式。信息模式下的企業管理有三個主要特點:
(1)企業內部構造了內部網(intranet)、數據庫。所有的業務單元可以通過內部網快捷地交流,管理人員之間溝通的機會大大增加,組織結構分布化和網絡化。
(2)中間管理人員獲得更多直接信息,他們在企業管理決策中發揮的作用更大,使整個組織架構趨向扁平化。
(3)企業管理由集權制向分權制轉換。電子商務的推行,使企業過去高度集中的決策中心組織改變為分散的多中心決策組織。單一決策下的許多缺點(官僚主義、低效率、結構僵化、溝通壁壘),都在多中心的組織模式下消失了。企業決策由跨部門、跨職能的多功能型的組織單元來制定。這種多組織單元共同參與、共當責任、共享利益的決策過程,增強了員工的參與感和決策能力,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企業決策的科學水平。
3.生產經營
電子商務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首先,電子商務降低企業的促銷成本。據國際數據公司的調查:利用因特網作廣告媒體,進行網上促銷活動,結果是銷售額增加10倍,而費用只是傳統廣告費用的1/10。其次,電子商務降低采購成本。利用電子商務采購系統,企業可以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將原材料采購與產品制造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體化信息傳遞和處理系統。通用電器發言人說:自從采用電子商務采購系統后,公司的采購費用降了30%(人工成本降低了20%,原材料成本降低了20%)。
(2)減少企業庫存。IBM個人系統集團從1996年開始應用電子商務高級計劃系統。通過該系統,生產商可以準確地依據銷售商的需求來生產,這樣就提高了庫存周轉率,使庫存總量保持在適當的水平,從而把庫存成本降到最低。
(3)縮短企業的生產周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產品的開發與設計提供了快捷的方式。第一,開發者可以利用網絡快速地調研市場,了解最新的需求;第二,開發者可以利用信息的傳播速度迅速收到產品的市場反饋,隨時對開發中的產品再改良;第三,開發者可以利用網絡了解到競爭對手的最新情況,從而適當調整自己的產品。
(4)增加企業交易機會。網絡的開放性和全球性使得電子商務不受時空的限制。企業必須連續不斷地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技術支持和銷售服務。不間斷地運作給企業增添了許多交易機會。
會計畢業論文
強化內部審計是所有成長型民營企業家的當務之急,成功的民營企業已不滿足于內部審計常規性的工作內容,管理審計發揮著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應用基礎前提包括,明確管理審計的實質目標、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必要的審計程序和標準及特殊的技術方法。
管理審計的實質目標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過程,從內審機構的行政隸屬關系、工作職責權限、工作內容和范圍、審計效果等重要方面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實驗”過程,在這個艱難的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和民營企業家終于確立了民營企業設立內部審計的目標就是增加企業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
效益和效率可以理解為績效,它來自于過程。企業的運營過程就是一根完整的循序不斷的鏈條,只有健康、高速運轉,過程才能確保創造績效。而過程控制本身是管理職能,不是內部審計的職責,管理審計要求內部審計介入管理又不參與管理,事實上很難嚴格做到。在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就是醫院里的專職外科門診大夫,僅限于驗病開方,不兼賣藥品和參與手術開刀,以發現風險和轉移風險為己任。內部審計找準切入點和擺正這個位置有三個必要條件應同時具備。第一,高度獨立的體制。最適合國情的內部審計機構應直接受企業的董事長領導,特點是確保獨立性和有效性。第二,內部審計機構應確保有能力履行內部審計職責。第三,能夠實現審計目標——增加效益,提高機構工作效率。
基本條件和主要內容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較大且具雜亂感。這是由企業高層高度信任或直接授權所造成的。一般情況下,常規審計很難進入規范化審計程序,企業高層也不關心你內部審計的工作過程,只問結果。這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特點。但就管理審計而言,沒有明確的審計對象和開展內部審計的基本條件,搞管理審計很難操作。一方面很難跳出常規財務審計的圈子,另一方面內部審計很難開創新局面。因此開展管理審計必須解決以下審計環境問題。
1、管理審計面對的是各級職業經理人,其優秀素質的集中表現是較強的管理意識和較高的工作效率。主觀上理解、關心、支持內部審計的時間成本不會過高,工作溝通、配合、減少和解決矛盾都能在一個平臺上順利進行。
2、經營目標和考核認證標準明確。民營企業在經營上具有靈活性。這是因為市場影響企業的生存決定的,在企業內部無論哪個主管、部門、負責人、總經理、總裁都有明確的責任目標和詳盡的考核認證辦法。但是,這種目標和考核認證之間有沒有沖突,考核是否獨立、嚴格進行,有無共同利益在里面是企業所有者最關心的,內部審計職能的實現是解決企業高層最關心問題的最好途徑。
3、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并不斷得到修正。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因企業文化和發展規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別。一般情況下都能圍繞企業效益來制定。但最容易被職業經理人“遺忘”也是企業所有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內控制度均缺乏“違約條款”或制度輕描淡寫沒有責任承擔者,不具操作性,出了問題或矛盾找不到文字上的東西,往往找不到責任人。這說明制度本身有問題。這是民營企業家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內控制度的不完善就是沒有壓力,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和機構的工作效率。那么與生產、經營、管理相匹配的內部控制制度這根鏈條是否健全,有無死節、壞節、環節鏈是否有隱患和風險僅靠企業家一人是顧及不到的,靠各“環節”匯報仍存在報喜不報憂之嫌。管理審計的介入就不同了,因為內部審計與運營無直接利益關系,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測試以及從各種調度會、協調會、總經理辦公會、總裁辦公會、董事會議上反映出來的各種矛盾、沖突、脫節、扯皮等負面信息均能發現內部控制制度的盲區和盲點。個別責任部門和責任人不作為暴露無疑。
4、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的核心是職工的凝聚力,內容包括生存觀、責任感、歸宿感、誠信和企業發展理念。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首先是老板,其次是能從內心徹底認同該企業文化的合格的稱職的具備高素質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以誠信為前提的充分授權激發出創新的動力,使各級職業經理人時刻銘記民營企業賦予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職業經理人要想在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具備勇于承擔責任的能力和付出對企業忠誠的代價。
5、要有科學的內部審計標準。管理審計實現最終目的的途徑是通過獨立的評價活動來完成的。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內部審計要制定重點審計項目的審計標準。主要包括采購成本審計標準、有效生產成本審計標準、資金預算審計標準、應收賬款審計標準、特殊風險審計標準、部門盡責程度審計標準等。
計劃、實施與報告
管理審計必須制定計劃。審計計劃應盡可能編制詳細。經高層批準的審計計劃是來自民營企業的最高指示,應該全部
落實。
1、突出重點。管理審計計劃編制前應盡力爭取企業高層,尤其是董事長本人明確(或暗示)的重點風險領域,并將之列為重點對象,切忌自作主張確定非必要重點,即浪費審計資源又勞而無功。
2、明確目標。就是施實管理審計要達到什么目的?審計報告要揭示和反映問題的原因及責任是什么?目標必須具體,不能似是而非。
3、確定工作范圍。管理審計范圍的確定要看被審計對象的信息系統或企業高層所要求的審查深度來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重點審計對象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已有的制度是否被有效執行?重要職能部門的工作績效怎樣?
(2)財務和經營管理信息資料的真實性。
(3)對重點審計對象的考核評價、兌現利益是哪個部門進行的?有無利益關系或職責關聯相容關系?
(4)經營者(或項目)的責任經濟目標是否完成,薪資、獎懲是否按規定執行。
實施審計。實施審計的過程就是內部審計機構代表企業所有者對審計對象就審目標進行測試、評估、認證的過程。
報告結果。民營企業管理審計報告最好直接報告給董事長,因為民營企業(非上市公司)90%以上股權或資本都是董事長直接或間接所有。如果董事長認為有必要讓董事會或總裁辦公會重視這份報告,可建議董事長已批轉報告的方式周知或舉行小范圍審計聽證會。管理審計報告的格式不宜統一。根據審計計劃或高層指派就某一項目或某一部門進行審計,報告的重點是明確肯定或明確否定審計對象的風險。突出效益、效率影響,明確原因和責任承擔者,并從內部審計角度提出可操作性審計意見。
審計標準與技術方法
由于內部管理審計建立起來的審計標準不同,其審計的技術方法也存在很大差異。效益標準和效率標準的建立是民營企業從職業經理人量化了的任務指標和部門職責兩大平臺所構成,是確保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管理審計的介入就是通過獨特的方法向企業高層提供獨立的客觀保證,從而增加企業價值并提高機構運作的效率。
管理審計的標準和技術方法一般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采購成本的審計標準
1、采購計劃標準。從內部審計掌握的信息資源中,審查目標期內的采購計劃總成本是否超過產業公司目標期的生產計劃期內總成本,生產計劃總成本是否超過營銷公司同期銷售目標所需成本。根據各品種的單位成本逐一審核并加權計算采購總成本,扣減有效庫存后編制當期必購物資計劃和采購預算即可作為管理審計的標準。
2、比價標準。民營企業確定供貨商是同過比質比價來進行的。比價會議應該有內部審計人員的參與并在會議決議上簽字負責。報價、比價過程一般在互聯網或各自局域網上進行。原則為隨行就市同質優價,老客戶與新客戶機會均等一視同仁。供貨合同必須報內部審計部門就采購數量、價格、結算辦法、付款方式和違約條款等內容進行審核通過方可蓋章生效。
3、無效庫存標準。所有采購物料均設立庫存時限和不合格物料追究制度。庫存超限或不合格物料一律視為無效庫存,計算損失成本和貨幣的時間價值,落實責任部門和責任承擔者。實行責任上劃,連帶追究制度,即下級責任上級主管負責并與考核、獎懲掛鉤。上級承擔責任后追究連帶責任是其職權范圍內的事。
4、調整計劃標準。市場決定企業生存,民營企業的經營政策有不確定性特點,對審計標準的及時調整必須加強。平衡和解決經營政策變化與內控目標的矛盾關鍵在于決策信息系統的快速反饋。管理審計要憑借總裁會議、董事會決議信息將不確定因素加以分析及時調整審計計劃和審計標準,以免提供非有效信息,人為制造矛盾。
二、有效成本審計標準。民營企業發展到集團化階段,隨著引進先進設備和管理經驗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一般情況下,大批量的訂單生產基本上都形成了標準成本定額,為管理審計解剖生產成本提供了基礎。管理審計認為生產成本應區分為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大批量生產產品開工的第一天。綜合部門就知道批量產品的標準成本(直接材料、人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這為管理審計的介入創造了切入點和審計標準。批量產品全部完工或控制期末應產出未產生(廢品損失)的原因、數額就是審計對象,是什么原因?應明確到班組、個人;產出來的產品經檢驗為不合格不能銷售的產品也必須明確責任;已產出的合格產品在成品庫超限存放占用資金的原因是什么,哪個部門或哪個責任人對此應承擔責任必須明確。問題的原因要區分主客觀因素。主觀原因必須處罰??陀^原因的背后是否存在職責不清,內控制度銜接有問題,部門之間扯皮等情況。比如設備出了問題應該找出是動力部門問題還是車間操作問
題還是維修部門的問題。責任無法落實的,要將損失量化后視同非有效成本上劃到連帶部門的共同上級管理責任人,并由其承擔責任。
三、資金預算審計標準。民營企業的每一分錢都是老板的私人資本,因此實行資金預算制度非常重要。
1、資金預算必須經企業有權批準人的批準方能執行。
2、經批準了的預算收入是否按規定及時到位,不能到位的原因是什么?誰應對此負責。
3、經批準了的預算支出在資金上是否有數量上的保證,資金調撥環節是否暢通,是否存在預算批準了,而資金到不了位影響生產、經營運轉的問題,什么原因,內控制度本身有無漏動,誰應負責任。
4、超預算支出和無預算支出的批準人是誰?有無追加預算的審批手續或最高層授權,內控制度是否還應明確。
四、應收賬款的審計標準
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在民營企業有其鮮明的特點。即對所有應收賬款設立限額和限時制度。比如對同一經銷商所欠貨款超過發貨總額的10%到合同期滿不能劃回,或單筆應收賬款超過45天不能收回即應視為“壞帳”進行風險管理。凡是進入“壞帳”程序的應收賬款不能計算經營業績并與提成、獎勵脫鉤,已發放的獎金、提成均應追回。超過發貨總額30%超過60天仍不能劃回的應收賬款記入營銷公司期間費用落實責任。
五、盡責程度的審計標準
民營企業招聘和重用人才的標準主要有兩方面即誠信和能力。管理審計對各職能部門或其負責人盡責程度的評估認證是站在企業所有者的角度來進行的,其主要形式是設立評估項目打分進行。
1、工作態度。全心全意為企業工作,工作講實效,服從上級并正確向上級報告,精通業務內容,熟練掌握職務要點,正確領會上級指示并全面執行,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
2、能力。具備獨立工作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崗位創新能力。
3、責任感。任務有排期、工作有計劃,預測過失的可能性,并有預防對策,有勇于主動承擔責任的實際行動,知錯必改。
4、全局觀念,不以我為中心,突出部門協調,一切以企業利益為中心,一切為了顧客,一切為了市場。
5、忠誠。對企業忠誠,知恩企業所有者,與企業共存亡。
職能部門盡責程度的評估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實施過程中應與人事、監察部門共同進行。重點是那些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沒有嚴格執行內控制度的部門,民營企業提倡在職須盡責,無功就是過,盡責程度達不到要求的部門負責人必將被淘汰。
六、特殊風險審計標準。民營企業許多領域的行動都存在多種可能的結果,其未來的財務后果是不肯定的,這就是風險。管理審計關注的風險應包括對外項目投資回報率偏低;現金凈流量達不到預期值;證券投資負收益或虧損;重要合同漏洞;訴訟失販;經營者(總經理或總裁)不能履行職責;目標利潤實現不了;決策失誤等。民營企業特殊風險一般來源于高層決策,實施特殊風險評估、認證的前提是企業最高層或董事長本人對內部審計的高度信任才具現實意義。一般情況下,沒有直接授權不要全面介入。
摘要:
在高校的諸多教學環節之中,畢業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畢業生在畢業設計上表現得是好是壞,直接影響到高校對學生自身能力以及對學校人才培養能力的評估。工商管理專業作為一個招收人數眾多、未來就業方向廣闊的專業,其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好壞將會影響到畢業生未來的就業能力。就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在畢業設計環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簡單的闡述,并探討如何通過教學改革來提高他們的畢業設計質量。
關鍵詞:
工商管理專業;企業管理;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科研創新
社會需求是引導高校設立具體科目的主要動力。工商企業管理這個專業正是為了滿足現代企業對于管理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這個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管理崗位所需的相關知識以及管理企業的綜合性能力,以此來滿足企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應用型需求。該專業的學生在經過多年學習后,積累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畢業設計正是考驗他們水準的重要關卡。然而,由于教學因素的影響,學生無法在畢業設計中完全體現出他們的所學所知,故高校需要針對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
1畢業設計中出現的諸多問題及其誘因
因我國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多以畢業論文答辯方式為主,故筆者在本文中主要以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1.1選題不當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做出的畢業設計,就是在論文中對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然后運用自身在這數年中積累下來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去分析和解決所選擇的課題。于是,一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學習知識之后是否能夠熟練靈活地運用到畢業設計中,將會直接影響到該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質量。而畢業設計的選題,需要同時滿足務實性和適度性兩個要求。舉例來說,該學生在進行畢業設計時應該選擇一個在現實中存在的具體對象,這個對象可以是某個企業,某個事業單位,或者某個商業組織,甚至是某個具體的管理類事件,這樣既可以保證研究內容務實,也可以避免研究范圍過大而導致研究不夠深入或者內容不夠全面。然而,現實情況是大部分學生在選題時只看到了表面,卻沒有深入地探究研究對象的本質,甚至對研究對象是否在其知識結構內也不夠清楚,只是憑借自身的興趣去選題,而沒有滿足畢業設計對務實性的要求,于是因無法靠自身能力完成而使畢業設計擱淺。
1.2創作能力不足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偏“文科”的專業,其課程多為文科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通常是理論性的平面知識,由于缺乏具體的“事物”,所以授課內容無法給人以“空間性”的感受,學生很難將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到具體的研究對象。高校對知識點的考察使得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這些缺點被掩蓋,然而創作能力不足這一缺點卻在畢業設計中被更直接、更突出地折射出來。畢業生會更多的選擇現有的資料進行簡單拼湊,卻缺乏對資料的分析與處理,雖然在數年的學習中掌握了許多理論性知識,卻不知道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找出研究切入點,也不知道如何運用曾經積累的經驗來分析處理資料。于是,在這些畢業生的畢業設計之中,要么是對論文題目沒有進行內涵性的深入理解,要么是對資料的處理知識簡單的截取與粘貼,在整體上都缺乏創新能力。
1.3思想認識有誤區通過對導師指導學生的過程進行觀察可以發現,許多學生都不夠重視畢業設計。一些學生認為畢業設計不過是對這數年所學內容的總結,所以只要將這些年積累下來的知識點進行概括總結即可;另一些學生認為工作比畢業設計更重要,教師不會因為畢業設計中出現的問題而影響到學生的未來就業,畢業設計不過是規模較大的作業,于是在形式上簡單地堆砌出一篇論文來敷衍教師。思想上的認識使得學生們僅將很小一部分精力放在論文上,最終導致畢業論文質量極為低下。
1.4學校的錯誤管理學校的錯誤管理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畢業設計的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大部分高校將畢業設計安排在最后一學年,這一學年是畢業生最為忙碌的一學年,畢業實習、外出應聘、各種資格考試,使畢業生的精力遠遠無法支持如此大的壓力,時間與精力被大大擠壓,于是畢業設計的質量也大打折扣。再加上學校缺乏對學生社會調研能力以及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力不足,于是導致畢業設計質量顯著下降。另一方面是學校與專業的連年擴招使得導師很難做到一對一的指導,一對多的指導模式導致導師難以將精力平均分配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于是必然導致學生受到的指導被分散,如此松散的師生聯系將無法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再加上導師致自身能力的不足、學校審批制度的不嚴格,無疑使畢業設計難以做到“嚴把關”。
2改善畢業設計質量的具體做法———教學改革
相較于高校開設的其他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對于學生在文字處理和文字表達兩方面的工作能力更加重視。而影響學生這兩項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正是在校期間的教學過程。故高校應該針對畢業設計進行教學環節的改革,這樣可以保證教師更好地給予學生指導,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畢業設計,進而提高學生在未來工作的實際應用能力。
2.1結合企業或社會的實際來選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融入到世界這個大市場中,面對著各種競爭,許多新事物不斷地誕生,隨之也出現了許多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與新事物都可以作為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選題方向。由于這些問題非常具體,所處的環境也各有差異,故可以使用不同的理論來分析,所以與社會及企業實際相結合的主題,在論文選題上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舉例來說,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以及廣告策劃等強調微觀價值的應用性主題,都可以滿足畢業設計關于務實性的需求。對于那些已經在實習或進入企業工作的學生來說,可以直接結合自己實習或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研究,通過親身思考來探討解決之道,由于他們的畢業設計與工作實際聯系非常緊密,于是畢業設計的質量也會令人非常滿意。雖然畢業設計與工作實際相結合會使學生與教師都面對著一定的壓力,但是具體實例之間的差異使得畢業設計具有了創新性,學生在尋求教師指導時,也會接觸更加頻繁,緊密的師生聯系也將會保證指導具有有效性,于是畢業設計質量將會隨之明顯提高。
2.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教學設計改革若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來進行教學設計改革,首先需要高校進行社會調研,以明確人才市場或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具體需求。然后根據從業方向來設置教學計劃,如第一學年培養學生技能,第二學年學生選擇就業方向,第三、四學年按照具體的方向進行具體教學與實習,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選題混亂,設計內容不符合實際。這種工學結合的新型教學改革方向有如下幾個:一是校企合作的雙向互動模式,學校和企業兩個主體的參與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完全不同的環境,享受差異顯著的資源。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畢業生大多會成為應用型人才,而這種應用型人才,自然不會撰寫出淺顯的理論性文章,他們高水平的理論實踐能力使得他們做出的畢業設計必然是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對實際問題必然給予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二是訂單式的工學交替教育模式,這是一種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高效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簽訂了人才培養協議,制定了人才培養計劃,不僅使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未來就業相適應,也使得學生在畢業設計的科研創新方面有了理論與技術的支撐,畢業論文質量也會因此得到改善。
2.3按照專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來制定相關的教學要求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未來就業方向是進入企事業單位并承擔起管理者的角色。故在校期間,學校既要培養其專業能力,也要塑造其綜合能力,使該專業的畢業生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在教學中,既要做到理論素養的不斷提升,也要實現論文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日常教學應該以上述要求來制定教學目標,而不要以畢業設計作為教學目標。舉例說來,可以采取簡化畢業設計相關教學環節,加強對畢業設計本身內容的考核;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畢業設計研究深度的要求,轉而注重畢業設計和實際管理問題的結合。只有經過了這樣的教學改革,學生才會在選題、調研、搜集文獻資料、獲得教師指導等方面得到自我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將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畢業設計中,使畢業設計成為理論實踐完美結合的分析報告,而非淺顯的理論性文章,學生也可以更完善地面對學校開展的相關考核。
3結語
工商管理專業在畢業設計質量上一直存在著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因素是教學中存在著許多不利于畢業設計質量提高的問題。本文對畢業設計問題進行了介紹,進而闡述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學改革建議,望對從事相關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起到參考作用。
作者:郝倩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怎樣能夠提升在高職院校當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畢業設計水平,并且與高職教育的目標相互契合是亟待解決且非常重要的一個難題,因此就工商企業管理的畢業專業設計以及畢業論文入手,探究進行畢業設計的指導環節,以期對畢業生對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更加完善的創新模擬,并且在某種意義上實現在高職院校當中進行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創作所具備的實用性以及實踐性,還有創新性等不同的方面。
關鍵詞: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指導心得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怎樣能夠培養出綜合型、應用型、專業型的人才是在我國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而工商管理學專業則是一門具備非常高度的實踐性的學科,它對于培養專業人才以及教學具備更加強烈的實用性要求,而這種特性也正是對教學需要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中心,并且將培養職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作為主要的特色。對畢業設計以及畢業論文自然要求也比較高,我國教育部門也對此給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不過,在對各個高職院校進行調查的時候,我們卻發現很多高職畢業生在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例如選題過分寬泛,價值感薄弱,而校方對畢業設計進行考核的時候也不夠嚴謹,導致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考核階段成為了一個例行的環節,還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在畢業設計的安排上也不夠合理等。
1急需對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教學環節進行整合
通常,一篇水平較高的畢業論文或者是一項比較優秀的畢業設計需要經歷從選題以及對資料和信息展開收集、制定設計/書寫方案、初步完成、修改直到最終成型的各個階段,其有效時間最多要花費兩個月甚至以上,而且在此期間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本人都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以及精力。但是在現實情況中,進行畢業論文撰寫以及在畢業設計制作的時間段大多都和學生進行畢業實習以及應聘工作的時間相重疊,所以學生花費在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上的時間也相對比較少,或者是精力不夠等情況出現,不能滿足其對時間以及精力的需求,直接導致學生的論文以及設計倉促成型,甚至抄襲泛濫,不能達到畢業論文撰寫以及畢業設計的目的。想要解決這樣的現狀,急需對畢業論文教學的環節進行適當的整合,將整體的時間分散開來,把論文寫作以及設計同課堂教學的過程相結合,在入學之后的第二個學年就開始展開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相關工作,諸如選擇題材、設計方向、收集并整理相關的資料、閱讀相關的書籍文獻等,把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所需要的基礎性工作做好。具體的思路為:第一,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方向以及對未來就業的構想來在本專業的范圍當中自主選擇合適的論文或者設計的大概方向;第二,在主要的方向確定好之后,專業課老師對學生們進行適當的專業指導,協助學生們進行材料的收集和閱讀,并且初步制定論文的題目或者是設計的題材,在這里我們以主要就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向為例說明:學生們可以在已經收集并充分地了解了相關資料之后,綜合自身比較熟悉且了解的內容來制定出論文的題目,例如《論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最后,在保證資料已經被充分地參閱之后,嘗試制定論文的提綱,由指導教師來進行評審,最終確定題目以及大致提綱。
2急需對畢業論文選題以及畢業設計題材進行規范
總的來看,當前高職院校進行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問題就是學生的畢業論文普遍選題范圍過大,在畢業設計上則比較泛泛而談,缺乏比較完整的實用價值。畢業論文的恰當選題以及畢業設計的實用性能夠讓學生們在日后畢業實踐過程當中能夠充分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同時將職業能力以及職業素質的培養提升上一個全面的、新的高度,把畢業實踐以及實際的企業生產結合起來。當前大部分高校當中的工商管理專業對于學生的畢業論文題目以及畢業設計的題材方面都進行了適當的改革,并且設置了試點,保證學生能夠在畢業設計初期的選題基礎之上,將畢業之后的實習單位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還是將上文當中的《論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作為主要的案例分析,對于這一論文題目,指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實習單位———該地區某國有食品銷售單位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該題目擴展成“論我國某食品銷售單位與外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差異”,在這個題目當中“某食品銷售單位”即學生的實習單位。借助這樣的一個舉措,在第二學年就基本上完成了“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這一關鍵詞在我國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當中分別具備差異的基礎性理論知識的收集和充分了解,不但體現出了畢業論文選題所具備的階段性特征,而且在第三學年開始的時候,學生結合了自己在實習單位的所見所學,還有當前的社會情況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全面性的分析以及整理,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國內外差異”這一關鍵點有了非常全面的認識以及更深層的探究,這一過程能夠為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節省下很多前期準備的時間以及精力。除此之外,借助把畢業論文撰寫工作與學生進行實習的單位實情相結合的“東風”,也能夠讓學生們的畢業論文選題做到充分的個性化以及自主化,即便學生們在撰寫或者設計的過程當中存在比較大的方向一致性,但是在文章的實際內容上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因此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出現內容重復以及大篇幅的雷同;最后,與論文撰寫以及設計的前期階段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問題來進行企業實習工作,充分地利用在學校當中掌握的理論知識來制定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這不但能夠讓學生們將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進行共同培養,同時還能讓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當中的理論基礎部分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在生產和管理方面比較常見的實際問題,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讓學生們的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能夠實現一定的實用性。
3急需對畢業論文撰寫以及畢業設計制作的模式進行創新
各大高職院校主要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應用型的人才,所以,進行高職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更加強調實際教學的成果是否具備高度的實用性。就這一點來考慮,可以說在高職院校的畢業考核當中進行畢業設計會更加適合高職教育的現狀。所謂畢業設計,主要面對的是理工科方向的專業就不同的工作背景以及工作條件來進行的一些產品、工藝以及方法、實驗方面的設計,通常情況下能夠直接在生產實踐當中進行應用,不過理工科方向和文科方向、經濟類方向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因此不可以直接將理工科方向的畢業設計進行直接的照搬,特別是照搬到文科方向以及經濟類方向更是不可取的,所以,對文科方向以及經濟類方向的畢業論文———特別是高職院校當中的畢業論文進行適當的改革勢在必行。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畢業論文所具備的獨特教學功能,重點對學生所具備的創新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進行著重培養,需要首先對畢業論文具體的內容進行模式上的創新。通常畢業設計/論文這種做法不是非常單純的畢業論文,當然也不是非常單純的畢業設計,這種模式不但需要強調能夠做出可以直接被企業所使用的東西,比方說一個完整的廣告、一個完整的營銷策略、一個理想的績效評估措施或者薪酬的設計方案等,甚至一個系統軟件或者是制度、規范體系等都可以,同時它還必須強調出具體的設計過程,也就是在指出了企業現狀、當前所存在的弊端、分析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就分析的理論基礎進行系統的說明以及表明理論依據,最后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具體方法以及觀念等,構成整個論文的主體內容。最后,需要要求學生將整個設計方案的最終成果附在論文成品的最后,將其設為附件。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進行有機的融合,不但實現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靈活掌握以及運用,同時還能夠體現出畢業設計的成果是直接可以被企業拿來使用的。
4結語
總的來說,在高職院校當中,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需要環繞在論文質量的提升這一中心內容上,通過分時間段實踐以及規范化選擇題材,還有對寫作以及設計的模式進行創新作為主要的基本點,對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的強化管理,以此來帶動在高職院校當中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進行論文撰寫以及畢業設計的質量水平提升上一個新的高度,讓它們能夠真正地起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實踐能力水平進行考核檢驗的效果,切實地發揮實踐性教學的實際作用。
作者:郝倩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會計工作是對企業實行科學管理、監督整個企業活動的重要手段,是企業制定政策和計劃的主要依據。隨著企業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完善,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顯現,企業會計工作的任務,已從單純的信息咨詢、監督、服務等職能進一步向預測、監測和參與企業決策職能方向發展。如果沒有完整、真實、及時的會計信息,企業管理將變得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并鞏固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基礎性地位。
一、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現狀
會計工作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在各個企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頂工作。隨著國際投融資的迅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加強,會計國際化已日益成為各個國家不能回避的現實問題。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在京了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新準則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相關應用指南構成,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這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從新版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構成及內容來看,各項準則環環相扣、銜接有序,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
但是,在我國眾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中會計工作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如:
(一)管理模式僵硬。
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勢必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于個體、私營性質,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并且對于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企業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后,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地位缺失。
一些企業沒有真正認識到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基礎性地位,不重視會計工作,造成會計部門的不健全和會計工作的雜亂無章。這使得會計在企業中的地位被忽視,造成會計信息不能完整、及時、真實地被記錄。事實上,會計管理體制直接影響到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影響到會計信息差異的大小。會計地位的受控性越強,受控制人的支配越具體,越容易受到非會計因素的影響(如控制者利益驅動的影響),會計信息差異就越大;控制會計的權力主體越多,會計的公正性就越高,會計信息差異也就越小。會計委派制、記賬制提供的信息質量要高于會計企業身份制,因為支配會計的權力主體多元化。但總的來看,當前會計工作處于受單位負責人控制的地位,單位負責人為了達到各種目的,控制會計核算向非會計規范轉變,大大削弱了會計核算的真實性,擴大了會計信息差異。
(三)意識淡薄。
意識淡薄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領導的意識淡薄。部分企業領導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重視不夠,認為只要能按時報送出會計報表,完成報送任務就可以,對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建不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夠重視。甚至有的企業領導為了局部利益遠,迫使或誘導會計人員說假話、報假數,以顯示其“政績”,取得“政治榮譽”,或逃避稅賦,使會計人員處于進退兩難的境遇。以至于會計工作在企業中缺乏統一、規范的領導。
二是會計人員的意識淡薄。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會計約束機制由正式約束、非正式的約束等幾部分構成。正式約束是指經濟法規,會計準則制度等法律約束;非正式約束是指人們在長期經濟活動中無意識形成的行為規范,包括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倫理規范、意識形態等。對會計信息差異的影響來說,突出表現為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淡薄,會計誠信度差等方面,當然會計職業道德匱乏與社會大環境有直接關系,社會不正之風和黨政人員腐敗對會計人員的價值觀、道德意識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使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事項時不能規范進行,導致會計信息差異增大。
(四)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
當前會計基礎工作的現狀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的要求,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表現在:
(1)有的企業會計機構還不夠健全、會計人員的配備還有欠缺、會計崗位設置還不夠規范、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還不夠完善;
(2)隨著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機構改革成為企業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于是企業中表現好的、技術全面的會計人員往往被分流,安排他職,從而因為崗位的變動,影響到會計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
(3)一些單位任用會計人員,并不是向社會廣招人才,公平競爭,而是把一些文化水平低、不懂業務、“聽話”的人安排在會計機構,這些人不懂會計是一門怎樣的學科,只為了討好領導,惟命是從,不按規矩辦,記帳隨意,手續不清,資料不全,任意偽造。在是非方面,不堅持原則,對違法違紀行為不敢于制止和揭發,影響了會計信息市場的公平和公正。
二、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一個企業的企業管理工作涉及許多不同的部門,其管理成效的優劣不是管理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它是企業若干部門共同執行的結果。由于會計部門和企業的各個部門、各項業務發生廣泛、直接、連續的關系,因此,會計部門在經濟業務所涉及的各部門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只有讓會計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會計工作,就沒有企業管理。
企業管理具有復雜的內容,它包括生產管理、經營管理、質量管理、物資管理等等。它涵蓋企業人財物、供產銷每個方面。這些內容,錯綜復雜,彼此滲透,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整體。其中,會計工作在企業經濟管理中則是處于基礎性地位的,這是新形勢下會計工作的基本特性所決定的。因此,對會計工作在新形勢下的地位,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一)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
經濟管理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分配勞動,以節約勞動時間。要科學地管理經濟,就必須要進行經濟核算,而經濟核算的中心是會計核算。現在生產社會化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勞動分工和協作更細,更復雜,再生產各環節之間,企業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也更廣,因此,只有通過會計核算,及時、準確、完整地提供各種有關數據和資料,才有可能組織企業經濟的綜合平衡,才能對社會生產進行反映和控制,做出科學預測,以指導企業經濟的發展。
(二)會計監督職能越來越重要。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是相輔相成的,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而會計監督是會計核算的保證和目的。會計監督是加強企業法規、制度的需要,是加強企業管理的需要,是企業經濟有序運行健康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需要。
(三)會計工作更具有政策性和科學性。
企業的任何一個經濟活動都必須在企業長遠目標的引導、約束、規范下進行。而企業的各項決策,又絕大部分直接地或間接地落實在會計工作中。因此,作為企業,必須加強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基礎性地位,加強和完善會計工作,強化會計部門的管理,使其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公務員之家
三、會計對企業管理的作用
企業管理的目的是實現企業中的最大的效益,也就是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榮譽,并且還會實現各個企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都是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而反映出來的。會計部門可以直接通過對企業的核算,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成果進行有效的財務分析,不但促使企業決策者可以很快的了解當前企業實現利潤的多少和欠債能力的高低,而且還可以發現企業風險的大小,企業資金結構的優劣,使決策者在企業運行的很多方面做出正確的決策,用最小的風險、最健康的財務狀況來實現最好最大的利潤。同時,還可以發現一些必要的問題,為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供一些相關依據。
四、會計工作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證
會計人員應該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之中。在很多人看來,一般會計就是記賬、算賬和會計報告,不具體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參與企業管理工作,也是財務經理們的事,其實,會計除以報表方式為其他管理人員提供公司經營信息外,也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公司管理之中,無論是進行成本核算、報賬、記賬,會計是企業預算執行第一個知情者和監督人,從材料采購到銷售回款,通過預算、比較價格、信用管理、指標對比等,會計無不履行著監督的職能,無不參與于企業管理之中。
會計工作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專業工具,因此這項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人員進行,并采用較多的專業術語和專門方法,然而會計其服務對象并不是會計專業人員,其存在的宗旨除自身通過控制與監督有限地參與管理外,更多是為企業相關管理服務的,而這些管理人員并非都能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因此,其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僅需要全面、真實、及時與可比,還要求對此有需求的服務對象有用,則除自己能讀懂外,還要求所涉及管理人員、相關利益者都要能讀懂,如果其中包含有一些比較專業的信息,應以適當的方式加以解釋,使其他管理者能從會計提供的信息中讀到其所需的相關管理信息,只有這樣,會計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發揮更大的潛能。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決策者能夠更方便的讀取信息,利用信息進行決策。
因此,會計作為企業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管理工具,不僅僅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過程與結果,還通過預算、監督、參與決策等,參與到企業管理過程之中,作為一個重要管理環節來使用,作為履行此項工作的會計人員自己應充分認識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履行自己管理工作職責。
五、會計資料是企業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
企業會計體系由五個分支組成:(1)財務會計,主要功能是對外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2)管理會計,主要功能是對內部管理者提供支持管理決策的信息。(3)成本會計,其功能具有二重性:一是為財務會計提供成本信息,以合理確定存貨價值及計算損益,二是為管理會計提供決策分析中的基礎信息。(4)稅務會計,主要功能是依據稅法計提稅金,訂立稅務規劃。(5)內部審計,主要功能是維護企業會計體系的客觀性和安全性。
這些會計信息為企業決策者在企業管理中提供了豐富而可靠的參考資料。對會計信息的會計分析既是制定計劃的前提,又是檢查計劃執行情況、反映工作成績、提出改進意見的主要手段。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成果所進行的會計分析,一是可以挖掘提高經濟效益的潛力和途徑;二是可以發現企業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三是可以找出差距及原因進而提出對策。
六、會計主管是企業領導的左膀右臂
一個單位的會計工作,主要依靠會計主管人員和會計人員共同努力來完成。從外部經濟環境來看,每個單位都要面向社會,面向現代化經濟建設,必然與社會發生多方面的聯系或多種形式的經濟往來,這些經濟關系需要會計主管人員來處理。從內部經濟環境來看,每個單位都要按經濟規律管理經濟工作,特別是在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尤為重要,需要會計主管人員認真細致地研究生財、聚財、用財等理財之道,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會計核算內容更加廣泛,要求更加規范,會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顯得重要,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這對企業決策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在企業管理中,企業決策者就不得不借助于會計主管的工作和幫助。
綜上所述,會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基礎性地位應該堅決加強,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企業決策者服務,為企業的管理工作服務,以促進企業的健康、平穩、持續地發展。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從1997年電子商務出現在中國大陸以來,就以一種迅猛的速度發展著?,F在的媒體,無論是報紙、電視、雜志或是網絡幾乎很難看到沒有關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報道。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電子商務已經搞得像模像樣了,IBM的電子商務收入已經達到了200億美元;Intel今年的電子商務收入將達到150億美元;Ebay1999年9月營業額為6000萬美元。這是一場信息產業革命,我們可以看到這場革命給商業和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巨大的變化:工作地點改變了;工作的方式改變了;只要你愿意,信息就可以共享,而且可以向全球所有的人來;可以提高各公司在全球競爭的能力。于是,人們更是宣稱著:“互聯網正在改變一切,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但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帶給我們的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變化。
王選教授曾經說過,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業階段,技術專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而到了高速發展時期,沒有現代化、規范化的管理,絕對不行。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其特殊的經營模式,必然會改變我們傳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無論電子商務將來的走向如何,至少它在管理上對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
進入世紀之交的人類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和迅速普及不僅僅改變著人類信息傳輸和交流的方式,其深遠意義更在于它已經引起整個社會組織架構和制度安排的深刻變革。傳統的產業經濟模式正在動搖、重組和消失,一種新型的經濟模式——網絡經濟正在崛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創造財富》一書的作者萊斯特把網絡經濟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革命”。據統計,1999年因特網給美國經濟注入30l0億元的產值,并使120萬人就業。因特網17年發展所創造的價值,接近于汽車工業一百年所創造的價值。
電子商務是指買賣雙方利用現代開放的互聯網絡,按照一定的標準所進行的各類商業活動。在由工業社會的產業經濟向網絡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電子商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關鍵的手段和措施。它是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橋梁,是企業由傳統經濟跨入網絡經濟的必由之路,因而,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環境及企業管理的影響是直接、深刻和全方位的。
(一)電子商務對企業經營環境的影響
1、市場模式
電子商務的普遍應用,將促使經濟由迂回經濟向直接經濟過渡。即由以依靠中間物、分離生產與消費、浪費資源為特征的工業經濟向依靠網絡、使生產與消費直接見面,人、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為特征的網絡經濟過渡。其實質就是減少中間費用、庫存和流動資金,使生產“直達”消費。如果買賣雙方都上了電腦網絡,那么從電腦上可以行樣品、談價格、簽合同、付價款。
2、商業結構
傳統商業存在的全部基礎就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商場的作用就是充當他們中間的橋梁。商場是物質流(貨物)和信息流(價格)匯聚的中樞。在工業經濟中,離開了傳統商業作中介,生產和消費就會既不方便又缺乏效率。但在網絡經濟下,商場存在的根本理由被動搖了。越來越多的廠家擁有了自己的網上主頁,大量地產品信息和價格信息。中介業將大批消亡,新興產業將產生和興起。
3、行業結構
電子商務對行業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以服務為主的新行業產生。如網絡交易中心、電子商場、電子商務咨詢服務公司、電子商務應用軟件開發公司等。他們的人員構成有幾個特點:年輕化、高素質、跨學科、跨專業,且大都是工商管理、金融財經、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專業的綜合人才。(2)跨國管理成為現實。由于電子商務系統的建立,使得大規模的跨國組織、跨地區的商業活動成為可能。一些著名的零售業紛紛擴大營業范圍和規模,組織跨地區、跨國界的商業活動,以降低成本和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大的連鎖巨商如西爾斯、麥當勞、沃爾瑪等,都在網絡上創立了自己的虛擬商店,調整傳統的商業結構和布局,以適應新的管理模式。
(二)電子商務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電子商務對企業的經營環境產生的影響,使企業的整個生存環境產生變化,這就要求企業做出相應的整體戰略和策略上的調整,以適應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所以,電子商務對企業管理的影響是深遠的。
1.組織結構
電子商務給傳統的企業組織形式帶來了猛烈的沖擊。它打破了傳統職能部門依賴于分工與協作完成整個任務的過程,而形成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在電子商務的構架里,除了市場部與銷售部和客戶打交道外,其他職能部門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網絡與客戶頻繁接觸。原有各工作單元之間的界限被打破,重新組合成了一個直接為客戶服務的工作組。這個組直接與市場接軌,并以市場的最終效果來衡量流程的組織狀況。企業間的業務單元不再是封閉似的金字塔式層次結構,而是網絡狀的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的網狀結構。這種結構使業務單元廣開信息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資源,增加利潤,減少摩擦。
在電子商務的模式下,企業的經營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出現了一種類似于無邊界的新型企業——虛擬企業。它打破了企業之間、產業之間、地域之間的一切界限,把現有資源組合成為一種超越時空、利用電子手段傳輸信息的經營實體。虛擬企業可以是企業內部幾個要素的組合,也可以是不同企業之間的要素組合。其管理由原來的相互控制轉向相互支持,由監視轉向激勵,由命令轉向指導。
2.管理模式
在電子商務構架下,企業組織信息傳遞的方式由單向的“一對多”到雙向的“多對多”轉換,信息無需經過中間環節就可以到達溝通的雙方,工作效率明顯提高。這種組織結構的管理模式叫“第五代模式”,這是21世紀的管理模式——信息模式。信息模式下的企業管理有三個主要特點:
(1)企業內部構造了內部網(intranet)、數據庫。所有的業務單元可以通過內部網快捷地交流,管理人員之間溝通的機會大大增加,組織結構分布化和網絡化。
(2)中間管理人員獲得更多直接信息,他們在企業管理決策中發揮的作用更大,使整個組織架構趨向扁平化。
(3)企業管理由集權制向分權制轉換。電子商務的推行,使企業過去高度集中的決策中心組織改變為分散的多中心決策組織。單一決策下的許多缺點(官僚主義、低效率、結構僵化、溝通壁壘),都在多中心的組織模式下消失了。企業決策由跨部門、跨職能的多功能型的組織單元來制定。這種多組織單元共同參與、共當責任、共享利益的決策過程,增強了員工的參與感和決策能力,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企業決策的科學水平。
3.生產經營
電子商務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首先,電子商務降低企業的促銷成本。據國際數據公司的調查:利用因特網作廣告媒體,進行網上促銷活動,結果是銷售額增加10倍,而費用只是傳統廣告費用的1/10。其次,電子商務降低采購成本。利用電子商務采購系統,企業可以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將原材料采購與產品制造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體化信息傳遞和處理系統。通用電器發言人說:自從采用電子商務采購系統后,公司的采購費用降了30%(人工成本降低了20%,原材料成本降低了20%)。
(2)減少企業庫存。IBM個人系統集團從1996年開始應用電子商務高級計劃系統。通過該系統,生產商可以準確地依據銷售商的需求來生產,這樣就提高了庫存周轉率,使庫存總量保持在適當的水平,從而把庫存成本降到最低。
(3)縮短企業的生產周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產品的開發與設計提供了快捷的方式。第一,開發者可以利用網絡快速地調研市場,了解最新的需求;第二,開發者可以利用信息的傳播速度迅速收到產品的市場反饋,隨時對開發中的產品再改良;第三,開發者可以利用網絡了解到競爭對手的最新情況,從而適當調整自己的產品。
(4)增加企業交易機會。網絡的開放性和全球性使得電子商務不受時空的限制。企業必須連續不斷地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技術支持和銷售服務。不間斷地運作給企業增添了許多交易機會。
強化內部審計是所有成長型民營企業家的當務之急,成功的民營企業已不滿足于內部審計常規性的工作內容,管理審計發揮著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應用基礎前提包括,明確管理審計的實質目標、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必要的審計程序和標準及特殊的技術方法。
管理審計的實質目標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建立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過程,從內審機構的行政隸屬關系、工作職責權限、工作內容和范圍、審計效果等重要方面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實驗”過程,在這個艱難的發展過程中,內部審計和民營企業家終于確立了民營企業設立內部審計的目標就是增加企業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
效益和效率可以理解為績效,它來自于過程。企業的運營過程就是一根完整的循序不斷的鏈條,只有健康、高速運轉,過程才能確保創造績效。而過程控制本身是管理職能,不是內部審計的職責,管理審計要求內部審計介入管理又不參與管理,事實上很難嚴格做到。在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就是醫院里的專職外科門診大夫,僅限于驗病開方,不兼賣藥品和參與手術開刀,以發現風險和轉移風險為己任。內部審計找準切入點和擺正這個位置有三個必要條件應同時具備。第一,高度獨立的體制。最適合國情的內部審計機構應直接受企業的董事長領導,特點是確保獨立性和有效性。第二,內部審計機構應確保有能力履行內部審計職責。第三,能夠實現審計目標——增加效益,提高機構工作效率。
基本條件和主要內容
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較大且具雜亂感。這是由企業高層高度信任或直接授權所造成的。一般情況下,常規審計很難進入規范化審計程序,企業高層也不關心你內部審計的工作過程,只問結果。這是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的特點。但就管理審計而言,沒有明確的審計對象和開展內部審計的基本條件,搞管理審計很難操作。一方面很難跳出常規財務審計的圈子,另一方面內部審計很難開創新局面。因此開展管理審計必須解決以下審計環境問題。
1、管理審計面對的是各級職業經理人,其優秀素質的集中表現是較強的管理意識和較高的工作效率。主觀上理解、關心、支持內部審計的時間成本不會過高,工作溝通、配合、減少和解決矛盾都能在一個平臺上順利進行。
2、經營目標和考核認證標準明確。民營企業在經營上具有靈活性。這是因為市場影響企業的生存決定的,在企業內部無論哪個主管、部門、負責人、總經理、總裁都有明確的責任目標和詳盡的考核認證辦法。但是,這種目標和考核認證之間有沒有沖突,考核是否獨立、嚴格進行,有無共同利益在里面是企業所有者最關心的,內部審計職能的實現是解決企業高層最關心問題的最好途徑。
3、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并不斷得到修正。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因企業文化和發展規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別。一般情況下都能圍繞企業效益來制定。但最容易被職業經理人“遺忘”也是企業所有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內控制度均缺乏“違約條款”或制度輕描淡寫沒有責任承擔者,不具操作性,出了問題或矛盾找不到文字上的東西,往往找不到責任人。這說明制度本身有問題。這是民營企業家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內控制度的不完善就是沒有壓力,這會直接影響企業的效益和機構的工作效率。那么與生產、經營、管理相匹配的內部控制制度這根鏈條是否健全,有無死節、壞節、環節鏈是否有隱患和風險僅靠企業家一人是顧及不到的,靠各“環節”匯報仍存在報喜不報憂之嫌。管理審計的介入就不同了,因為內部審計與運營無直接利益關系,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測試以及從各種調度會、協調會、總經理辦公會、總裁辦公會、董事會議上反映出來的各種矛盾、沖突、脫節、扯皮等負面信息均能發現內部控制制度的盲區和盲點。個別責任部門和責任人不作為暴露無疑。
4、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民營企業的企業文化的核心是職工的凝聚力,內容包括生存觀、責任感、歸宿感、誠信和企業發展理念。民營企業發展的關鍵首先是老板,其次是能從內心徹底認同該企業文化的合格的稱職的具備高素質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以誠信為前提的充分授權激發出創新的動力,使各級職業經理人時刻銘記民營企業賦予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職業經理人要想在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具備勇于承擔責任的能力和付出對企業忠誠的代價。
5、要有科學的內部審計標準。管理審計實現最終目的的途徑是通過獨立的評價活動來完成的。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內部審計要制定重點審計項目的審計標準。主要包括采購成本審計標準、有效生產成本審計標準、資金預算審計標準、應收賬款審計標準、特殊風險審計標準、部門盡責程度審計標準等。
計劃、實施與報告
管理審計必須制定計劃。審計計劃應盡可能編制詳細。經高層批準的審計計劃是來自民營企業的最高指示,應該全部
落實。
1、突出重點。管理審計計劃編制前應盡力爭取企業高層,尤其是董事長本人明確(或暗示)的重點風險領域,并將之列為重點對象,切忌自作主張確定非必要重點,即浪費審計資源又勞而無功。
2、明確目標。就是施實管理審計要達到什么目的?審計報告要揭示和反映問題的原因及責任是什么?目標必須具體,不能似是而非。
3、確定工作范圍。管理審計范圍的確定要看被審計對象的信息系統或企業高層所要求的審查深度來定,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重點審計對象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已有的制度是否被有效執行?重要職能部門的工作績效怎樣?
(2)財務和經營管理信息資料的真實性。
(3)對重點審計對象的考核評價、兌現利益是哪個部門進行的?有無利益關系或職責關聯相容關系?
(4)經營者(或項目)的責任經濟目標是否完成,薪資、獎懲是否按規定執行。
實施審計。實施審計的過程就是內部審計機構代表企業所有者對審計對象就審目標進行測試、評估、認證的過程。
報告結果。民營企業管理審計報告最好直接報告給董事長,因為民營企業(非上市公司)90%以上股權或資本都是董事長直接或間接所有。如果董事長認為有必要讓董事會或總裁辦公會重視這份報告,可建議董事長已批轉報告的方式周知或舉行小范圍審計聽證會。管理審計報告的格式不宜統一。根據審計計劃或高層指派就某一項目或某一部門進行審計,報告的重點是明確肯定或明確否定審計對象的風險。突出效益、效率影響,明確原因和責任承擔者,并從內部審計角度提出可操作性審計意見。
審計標準與技術方法
由于內部管理審計建立起來的審計標準不同,其審計的技術方法也存在很大差異。效益標準和效率標準的建立是民營企業從職業經理人量化了的任務指標和部門職責兩大平臺所構成,是確保企業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管理審計的介入就是通過獨特的方法向企業高層提供獨立的客觀保證,從而增加企業價值并提高機構運作的效率。
管理審計的標準和技術方法一般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采購成本的審計標準
1、采購計劃標準。從內部審計掌握的信息資源中,審查目標期內的采購計劃總成本是否超過產業公司目標期的生產計劃期內總成本,生產計劃總成本是否超過營銷公司同期銷售目標所需成本。根據各品種的單位成本逐一審核并加權計算采購總成本,扣減有效庫存后編制當期必購物資計劃和采購預算即可作為管理審計的標準。
2、比價標準。民營企業確定供貨商是同過比質比價來進行的。比價會議應該有內部審計人員的參與并在會議決議上簽字負責。報價、比價過程一般在互聯網或各自局域網上進行。原則為隨行就市同質優價,老客戶與新客戶機會均等一視同仁。供貨合同必須報內部審計部門就采購數量、價格、結算辦法、付款方式和違約條款等內容進行審核通過方可蓋章生效。
3、無效庫存標準。所有采購物料均設立庫存時限和不合格物料追究制度。庫存超限或不合格物料一律視為無效庫存,計算損失成本和貨幣的時間價值,落實責任部門和責任承擔者。實行責任上劃,連帶追究制度,即下級責任上級主管負責并與考核、獎懲掛鉤。上級承擔責任后追究連帶責任是其職權范圍內的事。
4、調整計劃標準。市場決定企業生存,民營企業的經營政策有不確定性特點,對審計標準的及時調整必須加強。平衡和解決經營政策變化與內控目標的矛盾關鍵在于決策信息系統的快速反饋。管理審計要憑借總裁會議、董事會決議信息將不確定因素加以分析及時調整審計計劃和審計標準,以免提供非有效信息,人為制造矛盾。
二、有效成本審計標準。民營企業發展到集團化階段,隨著引進先進設備和管理經驗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一般情況下,大批量的訂單生產基本上都形成了標準成本定額,為管理審計解剖生產成本提供了基礎。管理審計認為生產成本應區分為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大批量生產產品開工的第一天。綜合部門就知道批量產品的標準成本(直接材料、人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總額。這為管理審計的介入創造了切入點和審計標準。批量產品全部完工或控制期末應產出未產生(廢品損失)的原因、數額就是審計對象,是什么原因?應明確到班組、個人;產出來的產品經檢驗為不合格不能銷售的產品也必須明確責任;已產出的合格產品在成品庫超限存放占用資金的原因是什么,哪個部門或哪個責任人對此應承擔責任必須明確。問題的原因要區分主客觀因素。主觀原因必須處罰??陀^原因的背后是否存在職責不清,內控制度銜接有問題,部門之間扯皮等情況。比如設備出了問題應該找出是動力部門問題還是車間操作問
題還是維修部門的問題。責任無法落實的,要將損失量化后視同非有效成本上劃到連帶部門的共同上級管理責任人,并由其承擔責任。
三、資金預算審計標準。民營企業的每一分錢都是老板的私人資本,因此實行資金預算制度非常重要。
1、資金預算必須經企業有權批準人的批準方能執行。
2、經批準了的預算收入是否按規定及時到位,不能到位的原因是什么?誰應對此負責。
3、經批準了的預算支出在資金上是否有數量上的保證,資金調撥環節是否暢通,是否存在預算批準了,而資金到不了位影響生產、經營運轉的問題,什么原因,內控制度本身有無漏動,誰應負責任。
4、超預算支出和無預算支出的批準人是誰?有無追加預算的審批手續或最高層授權,內控制度是否還應明確。
四、應收賬款的審計標準
應收賬款的風險管理在民營企業有其鮮明的特點。即對所有應收賬款設立限額和限時制度。比如對同一經銷商所欠貨款超過發貨總額的10%到合同期滿不能劃回,或單筆應收賬款超過45天不能收回即應視為“壞帳”進行風險管理。凡是進入“壞帳”程序的應收賬款不能計算經營業績并與提成、獎勵脫鉤,已發放的獎金、提成均應追回。超過發貨總額30%超過60天仍不能劃回的應收賬款記入營銷公司期間費用落實責任。
五、盡責程度的審計標準
民營企業招聘和重用人才的標準主要有兩方面即誠信和能力。管理審計對各職能部門或其負責人盡責程度的評估認證是站在企業所有者的角度來進行的,其主要形式是設立評估項目打分進行。
1、工作態度。全心全意為企業工作,工作講實效,服從上級并正確向上級報告,精通業務內容,熟練掌握職務要點,正確領會上級指示并全面執行,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
2、能力。具備獨立工作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崗位創新能力。
3、責任感。任務有排期、工作有計劃,預測過失的可能性,并有預防對策,有勇于主動承擔責任的實際行動,知錯必改。
4、全局觀念,不以我為中心,突出部門協調,一切以企業利益為中心,一切為了顧客,一切為了市場。
5、忠誠。對企業忠誠,知恩企業所有者,與企業共存亡。
職能部門盡責程度的評估是一項非常嚴肅的工作,實施過程中應與人事、監察部門共同進行。重點是那些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沒有嚴格執行內控制度的部門,民營企業提倡在職須盡責,無功就是過,盡責程度達不到要求的部門負責人必將被淘汰。
六、特殊風險審計標準。民營企業許多領域的行動都存在多種可能的結果,其未來的財務后果是不肯定的,這就是風險。管理審計關注的風險應包括對外項目投資回報率偏低;現金凈流量達不到預期值;證券投資負收益或虧損;重要合同漏洞;訴訟失販;經營者(總經理或總裁)不能履行職責;目標利潤實現不了;決策失誤等。民營企業特殊風險一般來源于高層決策,實施特殊風險評估、認證的前提是企業最高層或董事長本人對內部審計的高度信任才具現實意義。一般情況下,沒有直接授權不要全面介入。
摘要: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下,怎樣能夠提升在高職院校當中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畢業設計水平,并且與高職教育的目標相互契合是亟待解決且非常重要的一個難題,因此就工商企業管理的畢業專業設計以及畢業論文入手,探究進行畢業設計的指導環節,以期對畢業生對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更加完善的創新模擬,并且在某種意義上實現在高職院校當中進行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創作所具備的實用性以及實踐性,還有創新性等不同的方面。
關鍵詞: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指導心得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怎樣能夠培養出綜合型、應用型、專業型的人才是在我國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而工商管理學專業則是一門具備非常高度的實踐性的學科,它對于培養專業人才以及教學具備更加強烈的實用性要求,而這種特性也正是對教學需要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中心,并且將培養職業能力以及職業素養作為主要的特色。對畢業設計以及畢業論文自然要求也比較高,我國教育部門也對此給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不過,在對各個高職院校進行調查的時候,我們卻發現很多高職畢業生在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例如選題過分寬泛,價值感薄弱,而校方對畢業設計進行考核的時候也不夠嚴謹,導致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考核階段成為了一個例行的環節,還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在畢業設計的安排上也不夠合理等。
1 急需對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教學環節進行整合
通常,一篇水平較高的畢業論文或者是一項比較優秀的畢業設計需要經歷從選題以及對資料和信息展開收集、制定設計/書寫方案、初步完成、修改直到最終成型的各個階段,其有效時間最多要花費兩個月甚至以上,而且在此期間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本人都需要投入非常多的時間以及精力。但是在現實情況中,進行畢業論文撰寫以及在畢業設計制作的時間段大多都和學生進行畢業實習以及應聘工作的時間相重疊,所以學生花費在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上的時間也相對比較少,或者是精力不夠等情況出現,不能滿足其對時間以及精力的需求,直接導致學生的論文以及設計倉促成型,甚至抄襲泛濫,不能達到畢業論文撰寫以及畢業設計的目的。
想要解決這樣的現狀,急需對畢業論文教學的環節進行適當的整合,將整體的時間分散開來,把論文寫作以及設計同課堂教學的過程相結合,在入學之后的第二個學年就開始展開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相關工作,諸如選擇題材、設計方向、收集并整理相關的資料、閱讀相關的書籍文獻等,把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所需要的基礎性工作做好。具體的思路為:第一,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方向以及對未來就業的構想來在本專業的范圍當中自主選擇合適的論文或者設計的大概方向;第二,在主要的方向確定好之后,專業課老師對學生們進行適當的專業指導,協助學生們進行材料的收集和閱讀,并且初步制定論文的題目或者是設計的題材,在這里我們以主要就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向為例說明:學生們可以在已經收集并充分地了解了相關資料之后,綜合自身比較熟悉且了解的內容來制定出論文的題目,例如《論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最后,在保證資料已經被充分地參閱之后,嘗試制定論文的提綱,由指導教師來進行評審,最終確定題目以及大致提綱。
2 急需對畢業論文選題以及畢業設計題材進行規范
總的來看,當前高職院校進行畢業論文撰寫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問題就是學生的畢業論文普遍選題范圍過大,在畢業設計上則比較泛泛而談,缺乏比較完整的實用價值。畢業論文的恰當選題以及畢業設計的實用性能夠讓學生們在日后畢業實踐過程當中能夠充分地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同時將職業能力以及職業素質的培養提升上一個全面的、新的高度,把畢業實踐以及實際的企業生產結合起來。
當前大部分高校當中的工商管理專業對于學生的畢業論文題目以及畢業設計的題材方面都進行了適當的改革,并且設置了試點,保證學生能夠在畢業設計初期的選題基礎之上,將畢業之后的實習單位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還是將上文當中的《論外資企業和國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作為主要的案例分析,對于這一論文題目,指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實習單位――該地區某國有食品銷售單位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該題目擴展成“論我國某食品銷售單位與外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差異”,在這個題目當中“某食品銷售單位”即學生的實習單位。借助這樣的一個舉措,在第二學年就基本上完成了“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這一關鍵詞在我國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當中分別具備差異的基礎性理論知識的收集和充分了解,不但體現出了畢業論文選題所具備的階段性特征,而且在第三學年開始的時候,學生結合了自己在實習單位的所見所學,還有當前的社會情況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全面性的分析以及整理,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國內外差異”這一關鍵點有了非常全面的認識以及更深層的探究,這一過程能夠為學生撰寫畢業論文節省下很多前期準備的時間以及精力。
除此之外,借助把畢業論文撰寫工作與學生進行實習的單位實情相結合的“東風”,也能夠讓學生們的畢業論文選題做到充分的個性化以及自主化,即便學生們在撰寫或者設計的過程當中存在比較大的方向一致性,但是在文章的實際內容上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因此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出現內容重復以及大篇幅的雷同;最后,與論文撰寫以及設計的前期階段需要進行的準備工作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們帶著自己的問題來進行企業實習工作,充分地利用在學校當中掌握的理論知識來制定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這不但能夠讓學生們將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進行共同培養,同時還能讓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當中的理論基礎部分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在生產和管理方面比較常見的實際問題,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讓學生們的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能夠實現一定的實用性。
3 急需對畢業論文撰寫以及畢業設計制作的模式進行創新
各大高職院校主要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應用型的人才,所以,進行高職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更加強調實際教學的成果是否具備高度的實用性。就這一點來考慮,可以說在高職院校的畢業考核當中進行畢業設計會更加適合高職教育的現狀。
所謂畢業設計,主要面對的是理工科方向的專業就不同的工作背景以及工作條件來進行的一些產品、工藝以及方法、實驗方面的設計,通常情況下能夠直接在生產實踐當中進行應用,不過理工科方向和文科方向、經濟類方向還是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因此不可以直接將理工科方向的畢業設計進行直接的照搬,特別是照搬到文科方向以及經濟類方向更是不可取的,所以,對文科方向以及經濟類方向的畢業論文――特別是高職院校當中的畢業論文進行適當的改革勢在必行。
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畢業論文所具備的獨特教學功能,重點對學生所具備的創新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進行著重培養,需要首先對畢業論文具體的內容進行模式上的創新。通常畢業設計/論文這種做法不是非常單純的畢業論文,當然也不是非常單純的畢業設計,這種模式不但需要強調能夠做出可以直接被企業所使用的東西,比方說一個完整的廣告、一個完整的營銷策略、一個理想的績效評估措施或者薪酬的設計方案等,甚至一個系統軟件或者是制度、規范體系等都可以,同時它還必須強調出具體的設計過程,也就是在指出了企業現狀、當前所存在的弊端、分析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就分析的理論基礎進行系統的說明以及表明理論依據,最后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具體方法以及觀念等,構成整個論文的主體內容。最后,需要要求學生將整個設計方案的最終成果附在論文成品的最后,將其設為附件。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進行有機的融合,不但實現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靈活掌握以及運用,同時還能夠體現出畢業設計的成果是直接可以被企業拿來使用的。
4 結語
總的來說,在高職院校當中,學生的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需要環繞在論文質量的提升這一中心內容上,通過分時間段實踐以及規范化選擇題材,還有對寫作以及設計的模式進行創新作為主要的基本點,對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的強化管理,以此來帶動在高職院校當中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進行論文撰寫以及畢業設計的質量水平提升上一個新的高度,讓它們能夠真正地起到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以及實踐能力水平進行考核檢驗的效果,切實地發揮實踐性教學的實際作用。
【摘 要】文章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為對象,分析了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區域、就業行業、崗位以及職業穩定性、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等,并分別從學生、企業、學校三個方面提出了促進畢業生就業的建議。
【關鍵詞】就業分析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 高職
為貫徹落實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基本理念,2011年5月―7月,課題組以問卷調查和QQ訪談等形式,隨機抽取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64名畢業生進行了就業狀況的專題調查與研究。
一、就業狀況
(一)就業區域分布
據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的就業區域主要是上海、深圳、廣州以及浙江等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約占畢業生的78%;選擇在武漢城市圈企業就業的約占畢業生的12%,還有約10%的畢業生選擇到內地其他城市就業。這說明該專業在人才服務面向的區域定位上,既要面向本地區經濟建設,也要兼顧面向經濟發達地區。
(二)主要面向的行業
據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就業的行業分布較廣,具體包括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信息傳輸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保險服務業等。其中,以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主,其所占比重依次分別為35%、23%和13%。這說明該專業在對學生進行培養的行業定位時,應重點考慮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商務服務業等行業。
(三)主要面向的崗位
據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分布也比較廣泛,具體包括銷售員、人力資源管理員、質檢員、生產計劃員、行政管理員、采購員、倉管員、實習店長、報關員、電子商務操作員等。其中,以銷售員(含客服)、人力資源管理員、質檢員和生產計劃員崗位為主,依次各占56%、12%、12%和7%。這說明該專業在進行學生的崗位定位時,應重點考慮這些主要崗位。
(四)就業單位性質
據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就業的單位包括民營企業、國營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其中,約82%的為民營企業,約6%的為國有企業,約10%的為行政、事業單位,自主創業的約占2%。這說明該專業在教育培養中應重點結合民營企業的用人特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五)職業穩定性
據調查數據顯示,約30%的畢業生有“跳槽”經歷。其中,“跳槽”一次的占50%,“跳槽”二次的占35%,“跳槽”三次的占15%。畢業生“跳槽”的主要原因是工作環境差、壓力大、沒有發展空間,它們依次各占25%、20%和48%。這一方面說明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待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企業內部管理存在明顯不足,不利于留住員工。
(六)應聘工作時考慮的主要因素
據調查資料顯示,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分別是:發展空間、興趣、薪酬福利、工作環境與條件,其比例依次分別為100%、80%、78%和76%。其次是專業對口、單位所在地和單位性質,各均占56%。這說明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是比較理性的,既考慮到發展空間與興趣,也考慮到生存與健康安全。
(七)成長路線設計
據調查資料顯示,有31.3%的畢業生將自己的成長路線設計為“從基層管理員――班組長――部門主管――高層管理者”;有59.4%的畢業生將自己的成長路線設計為“基層管理員(或操作工)――班組長――部門主管――高層管理者”;還有7.8%的畢業生將自己的成長路線設計為“從操作工――班組長――部門主管――高層管理者”。即畢業生都認為自己應該從基層做起,特別是有67%的畢業生認為自己應該從基層操作工做起。這說明畢業生對自己的成長發展設計是務實的。
(八)所在企業對員工的培訓
據調查資料顯示,雖然有約56%的企業會經常對員工進行培訓,但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工作技巧;有約31%的企業只是偶爾會對員工進行培訓,且培訓的內容僅限于工作技巧;還有約13%的企業從沒對員工開展培訓。這說明企業對新進畢業生的崗位培訓還有待加強。
(九)影響畢業生就業的主要障礙
據調查資料顯示,從畢業生的求職感受來看,當前影響其就業的主要障礙是工作經驗欠缺。幾乎所有的企業在選用人時考慮的第一條件就是“是否有相應的工作經驗”。這對剛畢業、還缺乏工作經驗的大學生而言,無疑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同時,一些企業還把學生在校期間是否參加過社會活動、是否擔任班干部等作為選用人的重要參考。這說明一方面學校應積極為學生創造實踐實習機會,另一方面學生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社會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積累經驗。
二、關于促進畢業生就業的建議
(一)針對學生提出的建議
1.加強學習,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夯實專業知識與技能。過硬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是畢業生實現理想就業的重要基礎。而職業的多樣性、產品及其過程的多樣性、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特點等,都對人才提出了一專多能的要求。對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在努力掌握好某一方面專門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選擇地進行跨學科交叉領域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為自己營造更大的就業和發展空間,無疑是很現實和必要的。
2.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校期間,要善于利用各種資源,爭取和把握機會,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通過參加這些活動,一方面可展示自己的才藝、挖掘自身潛能;另一方面,可很好地鍛煉提升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等,為自己參與社會競爭、接受社會挑選創造更多的條件。
3.轉變擇業觀念,順應社會發展。要及時關注社會發展變化,到更需要自己的地方去,腳踏實地,勤奮工作,施展才華,實現價值。近年來,內地經濟發展很快,人才需求的缺口也很大。如:據孝感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近期的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孝感市今年企業平均缺工率達22.8%,約6100余人。其中,管理崗位缺工數占總需求的9%[1]。該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如果能選擇在孝感就業,既可以緩解當地企業的用工缺口問題,也可避免參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才的激烈競爭。同時,內地相對低廉的生活成本、人才短缺現狀無疑既可減輕畢業生的生活負擔,又為畢業生創造了更多的好機會和發展空間。
(二)針對企業提出的建議
1.完善培訓機制。由于每個企業自身產品以及管理文化的獨特性,畢業生很難一上崗就能很好地滿足企業需要。因此,企業應依據崗位需求,結合畢業生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培訓內容一般應包括:公司歷史與遠景、公司組織架構及各部門功能介紹、主要業務、公司政策與福利、公司相關制度程序以及職業安全等[2]。通過培訓,使畢業生對就職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觀以及各種制度、規范有清楚的認識和正確理解,對就職崗位的職能、要求、工作內容與程序等能熟練掌握,為他們更好地融入企業、適應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規范內部管理,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具體表現在:遵循國家政策安排工作時間,盡量避免超時作業和長時間加班現象;按國家政策為職工繳納養老、醫療等各項保險;加強勞動安全防護,確保員工的勞動安全;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為員工提供住宿、生活便利等等??傊?,通過規范內部管理和改善環境條件,讓員工對企業建立較強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促進員工樹立長期服務企業、與企業同舟共濟思想。
(三)針對學校提出的建議
1.緊密結合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特別是其就業行業、崗位以及單位用工特點等,設計本專業人才人才定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使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2.加強學生的社會能力訓練。學生的社會能力可概化為兩種成分,即適應性行為和社會技能。其中,適應性行為包括:獨立工作的技能、體格發展、言語發展及學業能力;社會技能包括:與他人交往的行為,如接受權威、談話技巧、合作行為;與自我有關的行為,如情感表達、道德行為、對自我的積極態度;與任務有關的行為:參與行為、任務的完成、遵循指導;自我認知能力,即正確認識自我的能力,以便在團隊中找到自己該要到的位置;社會認知能力,即了解自我與他人之間關系、他人與他人之間關系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完成所接受任務的能力等[3]。課題組從不同的途徑獲得了一個共同的信息,那就是畢業生的社會能力普遍較差,無法很好適應工作環境要求。為此,學校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學生社會能力的訓練提升。如:積極探索針對學生社會能力提升的專門課程建設;通過宣傳輿論、教師培養、試驗室建設、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等積極創造有利于學生社會能力訓練的環境條件;探索有效的學生社會能力考核方式;將學生的社會能力納入獲取獎學金和畢業證的必要條件等。
3.加強就業信息渠道建設。據調查資料顯示,學生普遍反映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太少,信息不夠及時和準確,以致就業選擇有很強的盲目性。為此,學校就業服務中心以及各教學分院學工處等應加強與行業企業以及人才市場合作,加強畢業生就業信息渠道建設,為畢業生良好就業提供更多更好更及時的信息支持。具體措施如:建設開放的校園畢業生供求信息網,并且與本地區以及歷年畢業生比較關注的沿海開放城市的典型企業、人才市場網站建立友好鏈接。校園畢業生供求信息網一方面應及時準確本校各專業人才培養情況,供社會企業了解選擇;另一方面,可免費為企業招聘信息和為本校學生求職信息,為供需雙方搭建一個方便、可靠的信息共享和對接平臺;還可通過校報、學校廣播以及電訊短信服務等媒體及時向本校學生企業人員需求動態,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組織企業到學校舉辦供需見面會,讓學生與企業面對面交流,為他們相互間深入了解、合理選擇提供機會、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