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3 11:04: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早期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會和越來越多的家庭逐漸認識到,0~3歲是嬰幼兒大腦發育最快和性格、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傳統觀念一般認為3歲是早期教育開始的年齡,但現代研究表明,0~3歲是嬰幼兒身體、情感、社會、動作和認知能力發展最快的階段,嬰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是有能力的學習者了。弗洛伊德認為人格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早期的家庭影響將決定著后期的人格。因此,嬰幼兒早期教養越來越受到各個家庭乃至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文章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城市嬰幼兒早期教養
一、城市嬰幼兒家庭早期教養的現狀和問題
終身教育從0歲開始,0~3歲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據統計,目前我國0~3歲嬰幼兒共計有7000萬,其中城市占1090萬。其中又有約80%的嬰幼兒散居在家庭里?,F階段家庭早期教養存在的問題不可忽視。
1.專門教養機構和幼托機構缺乏,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
隨著社會對嬰幼兒教育的關注不斷升溫,家長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養,對托兒班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大。他們更愿意把嬰幼兒送入專門的教養機構,不僅可以減輕自己的教養壓力,而且也能保證孩子的智力、情感、社會性發展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指導。而現實是托幼機構設置嚴重不足,有些中小城市基本上沒有什么正規的托兒班,不能滿足家長的需求。
2.家庭教養中普遍重智商,輕情商
在目前的家庭教養中,家長多重視嬰幼兒生理發育、保健和智力開發,忽視嬰幼兒心理健康保護以及情緒、感情、社會性發展和人格的早期培養。在嬰幼兒發展的早期,重要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提供或創造一種豐富、適宜的環境,促使嬰幼兒的整個大腦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來??▋然J為,一個人的成功,15%靠的是知識和技能,85%靠的是人際關系和溝通能力。這占85%的人際關系和溝通能力指的就是情商,情商應該從小培養。事實上很多家長對這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許多家長急于追求嬰兒向小大人的方向發展,把一個人一生中應當學會的東西都提前學會,帶來一系列超前教育的問題,為今后的發展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3.家庭隔代教養帶來一些問題不容忽視
當今社會,年輕的父母們需要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事業,在這種情況下祖輩家長參與對嬰兒的帶養并承擔一部分家務,既是家庭的需要也對社會發展有利。然而,隔代教養也帶來了。通常,祖輩一些問題。如祖輩家長對孫輩的帶養比較注重身體和生活上的照顧,容易忽略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各種需求通常采取簡單的直接滿足的方式,而容易忽視引導孩子通過探索、學習和經受鍛煉獲得滿足。年齡差異、時代差異和代際地位的差異,也使家庭中不同代別的人,在教養孩子問題上往往有不同的態度和價值觀,在孩子教育問題
上有矛盾,從而影響到親子關系。
二、現階段城市嬰幼兒家庭早期教養問題的成因
1.歷史原因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前教育主要局限于3~6歲幼兒教育階段。嬰幼兒早期教養工作在大部分地區尚未納入現行的學前教育體系,教育部門、衛生保健部門、婦聯、人口計劃生育部門、街道居民委員會,好像誰都可以管,又誰也管不好。導致現階段城市嬰幼兒只能以家庭散養為主。目前,在中國只有很少一部分嬰幼兒進入正規的學前托幼機構。
2.現實原因
我國家庭日趨小型化,年輕的父母沒有條件自己帶養孩子,而能讓家長放心托付嬰幼兒的專門的教養機構和托幼機構少之又少,絕大部分嬰幼兒只能以家庭散養為主。請保姆帶孩子,保姆的薪酬、健康狀況和個人素質等,都是嬰幼兒父母顧慮的因素。于是,在城市家庭中,多由祖輩承擔起照顧嬰幼兒的重任。
3.認識觀念存在偏差
對早期教養的認識偏差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忽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認為嬰幼兒幼而無知,對他們進行教育如同“對牛彈琴”徒勞無益。因此,只重視嬰幼兒的吃穿、健康等生活上的問題,忽略了早期教育。二是傳統觀念認為早期教養應該在幼兒園、托兒所這樣的集體教養機構內進行。面對眾多家長的需求,一方面現有的托幼園所在容量上與育兒的能力上都無法適應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中良好的教養資源又被閑置。三是社會和家長把早期教育理解為超前教育有些幼教機構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對嬰幼兒實施超前教育。
三、對解決城市嬰幼兒家庭教養問題的思考
嬰幼兒的早期教養不僅關系到家庭的幸福,而且關系到國家和全民族的未來,應從長遠的戰略高度,由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承擔,切實抓好嬰幼兒早期教養工作。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政府盡快制定0~6歲學前教育法規,推動托幼一體化的進程
作為一項公益事業,政府應該對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工作擔負起更大的責任,依法保障每個嬰幼兒接受早期教養的基本權利。應深化教養體制改革,建立由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分工合作的機制,形成0~6歲學前教育整體、系統、科學的管理一體化格局,將學前教育的法定年齡從3歲向下延伸到0歲,對嬰幼兒教養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2.探索建立將社區嬰幼兒早期教養服務與嬰幼兒保健服務有機結合的服務模式
探索建立一種將社區嬰幼兒早期教養與保健服務有機結合的服務模式,不僅能夠保證嬰幼兒早期教養服務的連續性和持續性,而且充分利用了現有的人力資源。并開展適合社區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早教服務模式,如在社區的市民學校、教育學院或綜合活動中心開展早期教養指導活動和服務,建立“育兒教室”,成立祖輩家長委員會等,為市民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服務。
3.樹立科學的早教觀念,為嬰幼兒的成長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
父母在嬰幼兒的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不僅是撫育者,也是保健者、研究者和反思者。要讓嬰幼兒在自由中孕育創造,在尊重中培育自信,在關愛中感受幸福,在和諧中健康成長。
一是重視嬰幼兒情感的早期培養。對于嬰幼兒的早期需要,盡可能地給予理解、尊重和滿足,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作為父母,首先要懂得愛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社會在溫馨、關愛的家庭環境中,這會使孩子的脾氣變得更溫順、更自信。
二是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擔負起教養責任。在庭教養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包括說話、動作、氣質、性格、思想方法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嬰幼兒。所以父母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形象,是家庭教育中最有效、最重要的教育。首先,母親要用最溫柔的愛與嬰幼兒相處。應該抽出時間多陪伴嬰幼兒,以極大的愛心和耐心,關心和滿足嬰幼兒的情感需求,建立與嬰幼兒的依戀感。其次,父親應多參與嬰幼兒的早期教養。嬰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親的關懷,在0~2歲,母愛是嬰幼兒成長中的關鍵因素。但到了2~5歲,父愛的介入成立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父親的重要作用表現為把依戀中的母子分開,以促進幼兒獨立性的形式,并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對于有祖輩參與的隔代教養家庭來說,嬰幼兒的教養應該以父母對孩子的親子教養為主,祖輩對孫輩的隔代教養只能起輔助和補充作用。
三是掌握科學的教養方法。父母應保證每日有1小時以上的時間與孩子進行親子交流。利用陽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選擇空氣新鮮的綠化場所,開展適合孩子的戶外游戲和體格鍛煉,創設與周圍成人接觸,與同齡、異齡伙伴活動的機會,感受交往的愉悅。學會關注、捕捉孩子在情緒、動作、語言等方面出現的新行為,做到及時贊許、適時引導,滿足孩子的依戀感和安全感。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在生活活動中隨時隨地與孩子多講話,進行溝通交流。注意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從各個方面滿足和開發他們的良好求知欲望和要求,開闊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經驗。珍惜孩子的求知欲望,耐心而熱情地傾聽,認真簡要而正確地回答小兒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一、誤區
關于早教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些人認為不宜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而應任其自然發展,不應過多干涉,不必過多干預,不必過早將幼兒處置于一種人為的教育環境中,否則將剝奪他們自由成長的機會,抑制幼兒先天潛能的發揮。有些人甚至認為我國教育導致了個性的毀滅,因此他們堅決反對過早對孩子進行教育,認為應該放任自流,毫無限度地讓孩子自然成長。與前一種觀點相反,有些人則認為,孩子還太小,不能有效的進行自我選擇,因此需要家長的幫助,培養;天才是培養出來的,必須從小就進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發掘孩子的潛力。因此在我國特別是在城鎮中就有那么一種現象:有些望子成龍的父母,特別是那些自己的愿望未達成的父母從小就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嚴格的專門訓練,可謂用盡心思。然而他們常常是不顧及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地給孩子加壓,這就讓幼兒過早地體驗了學習的重荷,而被動地接受了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另外,還有一種父母是既不故意對孩子采用無限度的任其自然而達放任自流的養育方式,也不采用直接的拔苗助長式的教育。實際上可以說他們根本就沒在意幼兒的早期教育,潛能開發問題,這是一種及不負責任的態度。這類父母在農村表現得尤為突出。如今農村人口外流,很多農民為了擺脫單一的生活方式,為了發家致富而南上北下,成為了打工族,于是現在農村除了老的就是小的,這種情況的極不利于幼兒成長的??傊?,從心理和社會方面,從老人和小孩方面來講,這種環境是極不利于幼兒成長的,如今農村的現狀需引起有關人士的注意。
二、幼兒潛力開發的重要性
出現以上種種誤區是有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人們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幼兒早期潛力開發的重要性,幼兒早教的科學性還沒有得到普及。另外,不少專家指責過分早教的不是也影響了不少父母。很多父母面對早期教育,面對早期幼兒智力開發時是很盲從的,他們不知道該聽哪一方,因為他們自身還不了解早教的生理基礎,心理基礎,社會基礎以及早教的方法。為此從三個方面來論述早期教育,早期潛力開發的重大意義,為父母進行早期幼兒潛力開發提供依據。首先,從生理學中找依據。有關研究發現,大腦大一個動態的“創造物”,腦組建和分化成各種信息處理的敏感期是早教發展的關鍵期。意大利籍著名的醫生和教育家蒙特梭利說過每個幼兒在不同的月齡階段會表現出不同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內幼兒會對某種特定技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和學習能力。若能夠在各敏感期內給予相應的刺激學習則幼兒能很快的獲得該種能力。其次,從腦的可塑性來講。人腦的結構不是生來就定型的,而是在早期接受各種刺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因此,良好的環境和教育刺激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大腦的微觀結構和大腦的性能。人的智力差異本質是大腦的差異,而腦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環境教育的差異,因此,進行學前兒童教育是提高兒童智力的重要途徑。對出生正常的而言,每個人都有發展的極大潛力,只要抓準時機,重視早期教育的投入,其潛能就會充分的表現出來。由于嬰兒在生長發育期大腦的可塑性強,使得成為可能,但是過了敏感期其缺陷將成為永久性的,所以腦潛能的開發越早越好。再次,從0—3歲這段潛意識學習期的特點來看。這段時期是嬰幼兒無意識狀態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段完全未受成人影響之前是他學習的最完整的時期,他的需求,他的欲望和潛力回在一種預備環境中自然的流露出來,只要你稍微關注一下你身邊的幼兒你就可發現,有些幼兒對音樂特別感興趣,當他哭鬧或是不開心時,只要打開收音機,隨著音符的飄舞,小孩馬上可以安靜下來。所以只要我們在科學方法的引導下“人為”地而又不過多加干涉地布置一種預備環境,我們就能在自然環境中發掘幼兒的各種潛力,從而為今后的教育方向提供依據。由此可見,3歲以前的早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發展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時期,嬰兒的發展是一維的,不可逆的,所以年輕的父母應關注孩子的早期培育問題。
三、關于幼兒潛力開發的一點建議
隨著早期幼兒智力開發研究的深入,其重要性也逐日為人們所了解,關注這方面的人是越來越多。從父母到早教教員,從專家到開辦創業機構的企業人士,我國也有專門的早期潛力開發及研究機構浮出市面,南昌的幸福泉早期嬰幼兒智力開發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例。這樣看來,幼兒早期潛力開發前景光芒四射,然而0-3歲幼兒科學潛力開發并非表面上那樣,其實際并未在全國得到普及,特別是科學育兒,特別是在我國廣大的農村。首先我們要普及科學早期潛力開發的相關知識,提高全民的意識。同時社會應相應地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潛能研發機構,為早期嬰幼兒潛能發掘提供科學依據,引導年輕的父母科學育兒。其中,我個人認為早期幼兒智力開發要在一種自然的環境中有意識地加以引導,重在引導,而不是刻意地施教,從而使幼兒潛能得以發掘。就,既任其自然又不放任自流,這就需要父母很好的把握一個度的問題。結束語總之,對0—3歲嬰幼兒潛力的開發最終目的在于盡最大可能地發掘人的潛力以更好地適應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
一、進一步強化社區的責任和行為主體意識,切實將社區早期教育納入社區教育和服務體系
(一)各街道辦事處必須高度重視社區早期教育工作,切實把開展社區早期教育作為推進社區建設、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社區建設和發展規劃之中。要深入研究依靠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開展非正規形式的早期教育,動員和組織家長參與早期教育,指導家庭科學養育子女。要加強管理,理順管理體系,明確有關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職責,調動各方人員(計生、文衛、婦聯等)密切合作,共同參與社區早期教育工作。
(二)各街道辦事處要根據轄區內散居兒童數量和0—6歲兒童家長及撫養者的需要,統籌規劃并不斷完善早期教育資源中心建設,充分挖掘社區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想方設法開辟活動場所,設置玩具、圖書室(角),使其在數量上逐步滿足社區所有散居兒童及家長就近參加活動的需要。在工作內容上能為本社區的0—6歲兒童及撫養者提供親子活動、保育教育咨詢、資訊等綜合性的早期教育支持與服務。
(三)各街道辦事處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在社區中更加廣泛地宣傳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將科學的育兒理念和育兒方法普及到所有0—6歲兒童家庭。要在社區中努力營造重視早期教育的良好氛圍,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早期教育工作中來,為學齡前兒童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四)各街道辦事處要進一步明確社區居民委員會在開展社區早期教育中的職責和作用。各社區居委會要設專人負責早期教育工作,隨時掌握轄區內0—6歲兒童的數量及接受早期教育的狀況,為所有散居兒童登記造冊,建立檔案,負責組織散居兒童及其撫養者參加社區的各種早期教育活動,確保早期教育覆蓋到包括貧困家庭兒童、外來人口兒童及殘疾兒童在內的所有0—6歲兒童及其家庭。
二、建立和完善社區早期教育管理機制,形成面向全區所有0—6歲兒童的早期教育服務網絡
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區人民政府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社區各類幼兒園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早期教育管理機制,不斷提高早期教育服務質量。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有關單位、部門要在開展以家庭、社區為基礎的早期教育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努力形成一套科學的服務體系和有效的工作機制。
(一)區教育行政部門要依據“全面提高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能力”這一學前教育發展的新目標,切實履行主管職責。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積極探索和建立新的工作機制、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認真負責對幼兒教師、社區早期教育志愿者的培訓,不斷提高其從事社區早期教育工作的專業素質及專業水平;具體指導和推動家庭幼兒教育工作,積極與區衛生部門合作,共同開展0—6歲兒童家長的科學育兒指導;充分利用百名教師下社區的資源優勢,安排專門人員具體從事社區早期教育工作。
(二)區衛生部門要擔負起對0—6歲兒童家長進行衛生保健、營養、生長發育等方面的指導職責。要深入各街社區早期教育資源中心,為社區散居兒童家長提供咨詢服務,對0—3歲嬰幼兒健康、營養、生長發育水平進行定期測評,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養育觀念,幫助兒童達到每個時期的健康指標,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三)區婦聯要充分發揮在組織、發動社區居民工作上的優勢,堅持“兒童優先”原則,認真落實“婦女兒童發展規劃”,面向社區0—6歲兒童家長,開辦靈活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早期教育知識,提高家長及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知識和能力。
(四)區殘聯要認真做好對0—6歲殘疾兒童的康復訓練工作,并與區衛生部門聯合做好新生兒早期篩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五)區民政部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動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機會,與區教育部門共同探索依托社區發展幼兒教育的管理機制和有關政策。
(六)區社區教育辦公室要努力建設一支由社區工作者、幼兒教師及社區中熱心早期教育的人士組成的專、兼職相結合的社區早期教育工作者隊伍,通過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培訓,使其獲得從事社區早期教育的實踐技能,并持證上崗。
(七)合理整合社區各種資源,協調教育、衛生等各方面力量,完善早期教育服務網絡,建立醫教結合的服務體系,為家長提供綜合、全面、科學的育兒指導服務,確保**區的孩子從出生之日起便得到來自社區的早期關愛。
(八)建立區級社區早期教育指導中心,充分挖掘各方面人力資源,設立集網絡宣傳、資料研發、志愿者培訓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使其成為我區開展社區早期教育指導的資源。
(九)全區各類托幼園所要充分發揮正規學前教育機構的資源優勢,切實樹立大教育觀念,增強主動服務社區意識,認真履行社會職責。要積極投入人力及物力資源,選派有教育實踐經驗的教師作為志愿者,為本社區非正規形式的早期教育提供支持與服務。承擔社區早期教育資源中心的園所,要本著為社區服務的原則,幫助和指導社區早期教育資源中心開展工作,在面向家長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教育宣傳、指導服務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帶動社區早期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加強對社區早期教育的管理與監督,確保社區早期教育健康發展
(一)區人民政府不斷加大對社區早期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撥??钣糜陂_展社區早期教育工作。各街道辦事處也要千方百計籌措經費,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區資源,提供必要的活動場所和設備設施。同時,各街道辦事處還要研究和解決低成本的早期教育收費問題,通過家長繳納一定數額的活動資金,維持資源中心的正常運轉,促進社區早期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社區早期教育工作簽約制。各有關部門要將早期教育工作納入本部門政務工作目標之中,一把手負總責,并簽定、完成工作目標責任書,保證社區早期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三)區社區早期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定期召開會議,全面了解和掌握各街道辦事處落實社區早期教育目標的情況,專題研究解決有關問題,協調各部門共同做好工作。
(四)各有關部門要重視對此項工作的過程管理與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
(五)區政府教育督導室要定期對全區開展社區早期教育工作進行全面評估,不斷提高我區社區早期教育工作質量。
(六)開展社區早期教育是一項具有開拓意義的社會事業,為鼓勵各方面人員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努力開展各項工作,區人民政府將建立激勵機制,對開展社區早期教育工作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部門、社區組織及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
各街道辦事處、局、公司、區級國家機關、代管單位: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大力普及嬰幼兒撫養和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全面落實市委《實施意見》精神,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大力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按照市人口計生委的要求,結合我區幾年來人口早期教育的實踐經驗,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開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先投資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質、實施人才興國戰略的基礎性工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我區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和市委《實施意見》,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立足基層、面向家庭,以發揮人口計生部門優勢和整合社會力量為主導,堅持公益性服務與產業化運作相結合的方針,科學開發嬰幼兒潛在智能,提高母親及看護人員科學養護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實施方案
(一)育嬰師(月嫂)培訓工作實施方案
1、工作原則。堅持“以技能培訓帶就業、以優質服務求發展,滿足群眾需求為工作目標”的原則。
(1)堅持以技能培訓帶就業的原則。利用區人口計生委服務中心現有的教育陣地,通過與相關部門聯手,建立起為嬰幼兒實施服務的看護人員培訓基地,即:“育嬰師”、“月嫂”培訓基地,并形成培訓工作的長效工作機制。開展“育嬰師”、“月嫂”培訓,要以有意愿從事母嬰護理工作人員為主要工作對象,把母嬰護理基本技能培訓做為主要培訓內容,參照有關部門的培訓工作要求,從培訓時間、培訓內容上與全市統一的上崗要求相匹配,借助社會力量為全區母嬰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建立比較完備和規范的教育培訓體制,通過建立培訓標準、規范培訓內容、建立考核辦法等措施確保培訓工作的質量。對經培訓、考核達到合格標準的,為其頒發合格證,作為上崗的依據。
參加“育嬰師”、“月嫂”培訓的人員將采用社會公開招生與各街、社區推薦相結合的方法,從本區有志從事母嬰護理的人員中招募。
對于從事母嬰護理工作的人員,區人口計生委將分別針對不同情況,對下崗、失業人員,最低生活保障人員中參加培訓的予以全程免費培訓;對于其他有意從事母嬰護理工作人員給予適當、低償收費。對于培訓中取得優異成績的給予優先推薦就業崗位。
(2)堅持以優質服務求發展的原則。在開展技能培訓工作的同時,區人口計生委將跟蹤培訓全過程,采用學業評估、人際交往能力評估,及在培訓期間進行中期評估和期末評估的方法,提升服務人員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3)以滿足群眾需求為目標的原則?!坝龐霂煛奔啊霸律迸嘤柟ぷ魇侨嫣岣呷丝谒刭|,優先投資于人的發展,促進嬰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在培訓工作中,要以滿足群眾現實生活需要為目的,以產業化的運作模式進行,注重社會效益,充分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項目。
2、工作目標。到年底,新生兒家庭對“育嬰師”、“月嫂”培訓工作的知曉率達100%;對有需求意向家庭的人員推薦率達100%;對“育嬰師”、“月嫂”的人才庫管理達100%;第一年上崗率達60%以上;第二年上崗率達80%以上。
3、主要任務。
(1)宣傳倡導。各單位要充分利用人口計生系統的網絡優勢,大力宣傳“育嬰師”、“月嫂”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利用多種形式,提高群眾對培訓工作的了解,擴大全區群眾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特別是“育嬰師”、“月嫂”培訓工作的支持。
(2)組織實施。成立區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責成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制定培訓工作安排,明確授課時間、地點、內容,做好組織培訓人員、聘請授課人員等具體工作;制定培訓工作相關制度,保證培訓工作有序開展。建立“育嬰師”、“月嫂”人員人才庫,通過政府及人口計生工作政務網,對外予以,并通過人口計生工作網絡向社區居民進行推薦。
建立升級培訓工作機制,對取得培訓合格證并經過實踐得到肯定的服務人員,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將適時組織升級培訓,不斷提高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
(3)工作評估。做好培訓后期的總結和服務人員跟蹤評估工作。建立獎懲機制,對服務質量高、跟蹤評議反映好的服務人員,區人口計生委每年度組織星級服務員評選。對服務技能低下、服務態度差、群眾不滿意的服務人員,考評領導小組有權收回培訓證,取消其資格。
(二)嬰幼兒早期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1、工作原則。通過倡導科學早期教育理念、整合社會資源、培訓人才隊伍、健全工作網絡,建立以人口計生服務網絡為依托、社會早教資源為補充的人口早期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支持、家庭參與”的人口早期教育機制,不斷拓展人口計生工作的服務內容。
2、工作目標。普及人口早期教育知識,使0-3歲嬰幼兒家庭享有低償、科學、系統、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務,具體目標是:
(1)早期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心。通過大力宣傳人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廣大群眾對開展人口早教工作的正確認識,讓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科學理念深入人心,群眾自覺參與早期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增強。
通過設立南開區人口早期教育基地,開辦人口早期教育知識培訓,擴大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覆蓋面,引導早期教育工作良性發展,拓展為群眾服務的內容,提升為民服務能力。
(2)早期教育活動進一步廣泛普及。發揮區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開展人口早期教育知識“三進、三送”活動,即人口早期教育進街道、進社區、進家庭活動,為街道、社區和家庭送人口早期教育政策、送理念、送知識,讓人口早期教育活動在全區廣泛普及,促進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幸福美滿,人口計生早期教育工作蓬勃開展。
通過印制和發放人口早期教育知識宣傳品,組織0-3歲嬰幼兒家庭參與區、街、社區早期教育活動,達到80%以上的家庭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接受區早期教育基地教育的家庭掌握比較多的0-3歲嬰幼兒的教育理論和方法。
(3)早期教育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充分整合相關部門優勢,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搭建人口早期教育的工作平臺。實行政府、學校、家庭、社區大聯合,積極探索人口早期教育互動、聯動新模式,健全完善早期教育長效工作機制,逐步形成人口早期教育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與各相關部門合作的工作體系,人員組織到位,活動效果明顯,運用市場化管理模式,逐步規范早教基地的各項工作。
3、主要任務
(1)制定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成立南開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制度,做好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和溝通。
不斷加強人口早教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編寫發放《讓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致全區育兒家庭的一封信》,使廣大的育兒家庭充分認識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協調相關部門,制定聯合協作協議,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機構。
成立區人口早期教育專家組,聘請并吸納具有早期教育相關知識和專長的人員充實到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人才隊伍之中,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人才基礎。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機制,形成比較健全的工作網絡,以區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為中心,輻射各個街道、社區;充分利用嬰幼兒園所、社會早教機構等社區資源聯手開展早教工作;建立相應的聯合工作制度、規范運作程序,逐步建立起長效工作機制。
組建區“人口早期教育督導員”隊伍,從計劃生育協會志愿者中選拔一批熱衷公益事業的骨干,通過召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研討會、座談會等形式,聽取并掌握群眾需求的第一手資料,宣傳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倡導優生優育。
聘請早期教育專家編寫分別適合于嬰幼兒家長和看護人的早期教育工作輔導教材,使教材既符合科學、規范,又符合實用、易操作的宗旨。
聯合社會機構,聯手開展面向廣大家長的科學育兒知識講座,開設嬰幼兒教育指導課程。建立培訓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和運作程序,適時組織培訓工作交流、座談、研討等活動,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
繼續深化區人口計生委新婚學校和區婦幼保健院的孕婦學校建設,不斷完善其授課內容和方式,加強對提高人口素質的教育和宣傳。
各街道、社區要充分利用“愛之家”和“客嫂驛站”等人口計生服務陣地,廣泛開展行之有效的、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擴大以政府為主導的人口早期教育的影響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區人口計生委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區人口計生委主任管婧同志任組長,副主任羅金鐘、賈欣玫任副組長,區人口計生委辦公室、宣傳科、計生協等科室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負責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組織協調、政策銜接、經費投入、工作督察等。具體工作由宣傳科牽頭落實,相關科室緊密配合。各單位要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指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確保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2、保證經費投入。人口早期教育是一項社會性、公益性事業,要按照“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的原則,保證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確保早期教育宣傳、咨詢、培訓和指導等基本項目經費需求,保證有人辦事、有錢辦事。
3、加強社會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傳播早期教育的科學理念;充分利用標語、宣傳欄、閱報欄、黑板報等宣傳陣地進行廣泛宣傳;區人口計生委將在區新聞中心、南開報和其他媒體開辟早教欄目,大力宣傳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4、加強部門協作。加強與教育、勞動、婦聯、衛生等部門的協作,整合相關部門公共服務資源,結合幼兒教育、成人教育、家長教育和就業培訓等,將人口早教工作融入其中;結合關愛女孩行動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相互推動,促進人口早期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家庭早期教育就是游戲教育。嬰幼兒是在游戲中發展了心智、提高了能力、增長了知識。游戲是孩子的生命之水,沒有游戲的童年是有缺陷的童年,而沒有融教育于其中的童年則是遺憾的童年,有快樂的游戲相伴而又教育無痕的童年才是有情趣的、美好的童年。
孩子一起游戲,在大自然中,在房間里,在書籍中,在對話里,在一切可以找到快樂因子的地方。那么,怎么和孩子一起玩呢?怎么才能讓游戲變得富有教育意義呢?
一、要細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生來就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如果父母多留心,做個觀察家,你就會發現,在孩子的活動中蘊藏著許多興趣的亮點,于平凡細微處能洞察到孩子的探究傾向,這時候如能抓住這個興趣點,有意識地朝這個方向努力,就有可能培養出孩子某方面的興趣。
有一回,我抱著孩子到校內小電影院看電影,孩子看了一會就沒有興趣了。他把身子的重心傾向電影放映室的方向,用一只伸了出去的胳膊示意我——要去那兒。當我順著他指的方向來到放映室時,他的眼睛為之一亮,嘴角咧著笑。好奇心使他目不轉睛地盯著轉動的片子和傳動帶,看著放映員一遍遍地操作,足足看了有40分鐘才肯離開。
從那時起,我發現他一看到轉動的東西他就表現得異很興奮。于是我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轉動的、圓的東西給他看。比如停留在電風扇旁,給他玩圓形的鐘,到戶外看轉動的車輪,以至于他對“圓”這個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后來,延伸到讓他接觸各種幾何圖形,我買來各種圖形的圖片,用硬紙片剪成各種形狀,并寫上阿拉伯數字。陪他一起給他玩積木,讓他感受空間感。這又影響到他后來對幾何圖形及數字發生了興趣。
就這樣,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在我不斷的、有意識的捕捉中鞏固下來了。
二、要能引導孩子觀察和思考
孩子的玩耍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看不到看似隨意的玩耍中所蘊藏著的教育內容。如果成人能有意地引導,讓孩子專注地觀察,學會深入思考,將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
有一次,屋外嘩啦啦地下著雨,當我喊兒子做事幾遍都沒有回應時,跑到門外一看,才知道他正腳穿雨鞋手打雨傘,站在雨天里,手中的傘柄在他雙手的扭動下,傘飛快地旋轉起來,灑得雨花四處亂濺。此刻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躲到傘下,和他一起玩起來。
我問:“航航,你為什么要轉傘呀?”“好玩?!眱鹤娱_心地回答我。“怎么個好玩法?”“好多雨點被我甩出去了,你看。”“噢,它是怎么甩出去的?!眱鹤哟蟾挪幻靼孜业囊馑?,回答不上來,我啟發他:“也就是說是它朝什么方向跑出去的?”這下,兒子認真地邊轉傘邊琢磨起來了。過了一會兒,他指了指傘骨尖端,說:“是從這兒斜著飛出去的?!薄澳惆褌阃O聛?,看它又是怎么跑的?”“當然是直直的往下掉?!薄斑@說明了什么?”兒子想了想,終于說:“轉和不轉,方向不一樣?!薄罢娌缓唵?,那么雨點的方向和什么有關?”最后他終于總結出了:“和速度有關!”
看著孩子興趣正濃,我又和他一起聆聽雨聲,學習說象聲詞,看誰說得多。我說一句“叭嗒叭嗒”,他說一句“滴嗒滴嗒”。接著又和他一起打著傘步行,去觀察雨點跌落到池塘里、石板上的情景,靜聽打在芭蕉葉上的聲音……
三、要靈活多樣創造各種方法
幼兒的興趣不長久,容易轉移,這是由于幼兒的注意保持時間短暫這一特點決定的。對于孩子所專注的某項事物,時間一長便容易失去興趣。那么,如果此時父母能夠隨機應變,讓游戲以另一種方式出現,孩子的興趣火花又會被重新點燃。
孩子認字的時候是做成字卡給他認讀的,認字容易鞏固難。要讓孩子牢固地記住漢字,并保持認字的興趣,還得多想幾種辦法。那一天,我準備讓他鞏固舊字,孩子只認了兩個就不想配合了。我說我們來個天女散花吧,于是我把7張字卡隨手朝空中一扔,和孩子一起搶拾,看誰搶得多。我搶到了“面包”、“西瓜”等,他搶到了“高興”、“生氣”、“沙發”、“月亮”、“兔子”等”。然后我們互相組成句子。我給出“西瓜”,他亮出“杯子”,我說不對,問他誰要“西瓜”,他才出示“兔子”。第二天,我和他用字卡玩起了“開商店”。他的商店“貨”很多,我要買什么,他得用心去找出來。在這樣的游戲中,孩子不知不覺地記住了很多生字。
此后,還玩過字卡躲貓貓,一人藏字卡一人找;給字找朋友,即組詞認字。比如我手中出示“上”,他得找出“課”、“班”、“學”等;從報紙和故事書中找“老朋友”,有利于新字的鞏固;給字詞安家,即按字詞的分類要他挑出來放到相應的“屋子”里,以便學會詞的歸類。
在豐富多采的游戲中,孩子對漢字產生了敏感,只要有漢字的地方,他就會主動問我字的意思。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使我能較早地把孩子引入書籍中,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和對書的興趣。
四、要及時轉移教育戰略戰術
一天,我正攤開畫報教孩子認字。當指到“湯匙”兩字時,孩子一邊用手表示“舀”的動作一邊說:“舀,舀,舀飯?!辈褧话褣叩降厣希@然他沒興趣認字了,他的思維活動已轉移到另一方向——頭腦中出現了“舀飯”的表象。于是我放棄了教孩子認字,對他說:“噢,”湯匙是用來舀飯的,是嗎?”他點點頭?!澳菧走€能用舀做什么?”他看到桌上的花生和糖果,脫口而出:“舀花生,舀糖果?!薄罢媛斆鳎瑴资怯脕硪|西的,還能用來做什么呢?”為了直觀,我特意從廚房拿來了湯匙。他看到電視機旁的小藥瓶,說:“用來蓋那個小藥瓶?!薄皩?,還有呢?”我不斷發問,他不斷思考,“用來擺家家!”“用來敲!好聽!”“用來轉圓圈玩!”他于是把用手推了一下湯匙柄,轉了起來。過了一會又說:“用來刮東西!”原來,他拿起湯匙用力在我身上刮!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本來是認字活動,但在引導過程中孩子興趣消失時,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活動動向,并順著孩子的思路走下去,開辟新的領域——想像力的訓練。
總之,在和孩子游戲中,要想法把游戲擴大化,多樣化,豐富化,創造化。把點點滴滴的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創造契機,及時轉換教育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以學習為樂,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水平,著力構建托幼一體化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省婦聯就進一步加強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學前教育是國家確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整個教育的起點和開端。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對促進嬰幼兒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國辦發[2003]13號)的精神,積極開展0—6歲托幼一體化的探索和實驗,0-3歲早期教育逐步展開,許多大中城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較好地滿足了嬰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總體上看,我省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廣大農村和經濟薄弱地區的早期教育還沒有全面開展起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普遍較低。隨著我國優生優育國策的貫徹落實、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人民群眾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對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已不僅僅滿足于孩子有機會入幼兒園,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優質的嬰幼兒早期教育,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讓每一個嬰幼兒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為當前教育民生的突出問題。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重視學前教育”的新要求,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對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提高0-6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各地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新江蘇、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構建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精心規劃部署、科學組織實施,加大推進力度,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知識,為每一個兒童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明確今后一個階段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主導、立足公益,專業引領、強化服務”的方針,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構建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和體制,努力為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看護人員提供有效的專業指導和服務,切實提高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水平,促進0—3歲嬰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2、發展目標。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農村鄉鎮和城市社區為依托、以優質園為骨干、靈活多樣的早期教育服務網絡,逐步形成政府主導、教育部門牽頭、多方協同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新格局。具體目標是:
到2012年,全省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看護人員接受早期教育指導率為:蘇南地區的城市達90%以上,農村達75%以上;蘇中地區的城市達80%以上,農村達65%以上;蘇北地區的城市達70%以上,農村達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導率是指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和看護人員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質量的科學育兒指導)。
從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員都接受系統的專業培訓,逐步實行持證上崗,形成一支面向社區、指導家庭科學育兒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人員隊伍。
三、建立并形成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工作機制
各地應在市、縣政府的領導下,依托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衛生、婦聯、計生等部門各司其職,早教機構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早期教育工作網絡,推進0—3歲嬰幼兒早教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要進一步強化各部門的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門是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學前教育的方針、政策,切實把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納入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研究制訂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牽頭并組織各部門做好早期教育的相關工作;承擔對托兒所、親子園的登記注冊工作和早期教育的業務指導,向有關部門提出對托兒所、親子園收費標準的意見;培養和培訓托兒所、親子園的園(所)長、教師,建立園(所)長、教師考核和資格審定制度;建立學前教育督導和評估制度;做好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教指導的建檔工作。
衛生部門負責擬訂有關托兒所、親子園衛生保健標準和規章制度,監督和指導托兒所、親子園衛生保健業務工作,負責對0—3歲兒童家長進行兒童衛生保健、營養、生長發育等方面的指導,及時提供0—3歲嬰幼兒數等情況。
婦聯應在社區(農村地區在鎮、村)做好0—3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教指導的組織發動工作,向家長積極宣傳科學育兒理念,保證轄區內所有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和看護人員都能接受早教指導,提高家庭科學育兒水平。
各市、各縣(市、區)要建立早教指導機構,負責本地區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推進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場所、有專門人員,基本滿足0-3歲嬰幼兒和家長多樣化的學前教育服務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靈活有效的0—3歲嬰幼兒早教服務網絡。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門牽頭,衛生、婦聯、計生等相關部門參與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在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推廣有益經驗,以保證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要堅持科學指導、專業引領,規范操作、形式多樣。各地、各早教機構要遵循嬰幼兒成長規律,按照《江蘇省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試行)》(詳見附件),科學有序地開展早期教育活動。要加強對早期教育的科學研究和專業指導,堅決防止超越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違背教育規律的錯誤做法,切實推進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規范化發展。
各地要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各類幼兒園開展靈活便捷、豐富多樣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優質幼兒園(含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要根據現有條件積極開設托班或親子園,在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實驗、保證0—3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期教養指導方面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農村地區要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主陣地,通過請家長和嬰幼兒走進中心園、中心園教師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證轄區內0—3歲嬰幼兒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級各類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區和本園資源,采用開辦托班、親子活動、專家咨詢、網上查詢、熱線電話、資料宣傳、送教上門、育兒沙龍等方式,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努力成為面向社區的科學育兒指導基地,不斷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提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工作質量。
要積極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早期教育機構,充分發揮社會公益力量開辦親子園、托兒所等,滿足社會對早期教育多樣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人員專業素質
切實加強0—3歲早期教育機構管理人員的自身建設,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發展觀,拓寬早期教育的新視野,創新早期教育的發展策略,以現代化的管理水平引領早教機構走上持續、健康、高效的發展軌道。
著力提高0—3歲嬰幼兒早教從業人員隊伍專業化水平,要根據0—3歲早期教育發展需要,通過多種形式使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各地要制訂《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從業人員培訓規劃》,構建培養培訓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適應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特別要建設一支數量大、層次高、能力強、后勁足的兼職人員隊伍,從而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早教隊伍。各地師范學校在幼師課程中要增加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內容。在園幼兒教師要逐步實行持雙證(幼兒教師證和育嬰師證)上崗。同時還要建立一支熱心于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志愿者隊伍,多渠道提高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相關的其他人員(如家長、咨詢人員、保健人員、志愿者、社區管理人員等)的素質,為提高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質量奠定基礎。
兒童要想身體好,基礎要打牢;因為兒童時期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鍵時期,所以,早期教育重視體育是非常重要的。社會上有不少人往往把智力開發,識字閱讀,或者學習做人和培養品德放在兒童早期教育的首位;但是,從兒童生長發育和人才成長的規律看,把體育放在首位才是比較科學的和恰當的。
一、兒童強壯的體格是智力發展和人格形成的物質載體。
身體素質是人的各項素質的物質基礎,也是一個國家文明和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兒童的體質不僅直接影響到游戲活動和智力開發的效果,而且還會影響日后學業與事業的成功,甚至有可以通過遺傳基因影響到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試想,一個長期處于體弱多病、無精打采狀態下的孩子,怎能堅持正常的生活,怎能享受各種游戲的樂趣,又怎樣能勝任繁重的學習任務?當然,更談不上開發智力、培養人格了。如果一味地只強調智力開發和識字閱讀,很可能導致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生態平衡”錯位。
二、兒童的抗病能力較弱,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或受到傷害。
兒童的身體非常嬌嫩,易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傷害。我國流行病學的調查說明,我國人口死亡率中,兒童死亡率居前列。這是因為,一方面兒童年齡小,免疫系統的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易受各種病原體的侵襲;另一方面,是他們的好奇心強,什么東西都要親自探索一番、體驗一下,都要去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嗅一嗅、嘗一嘗;但是,由于他們的認識水平很有限,不可能認識到事物間的各種復雜關系和估計到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因此,很容易造成意外傷害。
三、兒童期是身體和大腦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一旦有所失誤,會貽害終生,將悔之晚矣。
孩子從出生到滿1歲,是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各種器官和組織迅速發育。以大腦為例,出生時,大腦皮質的溝、回還不明顯,神經細胞體積很小,神經纖維的長度和分支較短、較少。腦的平均重量約為370克,相當于體重的1/8—1/9,到6個月時,即達700克左右,1歲時達900克左右,成人的腦重約為1500克,相當于體重的1/38~1/40。3歲時,大腦神經細胞體積增大,纖維變長,分支增多,機能基本成熟。在身體和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最需要充足的營養,氧和活動量。如果兒童缺少其中任何一項,都可能導致身體或大腦發育障礙,甚至畸形,貽誤終生。
四、嚴酷的現實告誡我們,把體育放在兒童早期教育的首位,非常必要。
(1)1994年編制的《中國兒童狀況分析報告》中指出:“我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60.03‰,大城市為20.86‰,農村為71.08‰,在極為落后的農村(四類縣)高達99.69‰。”這是一組多么觸目驚心的數字。
(2)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有關報告指出,中國兒童在生長發育曲線在6個月以內基本上接近國際參考標準,而后則明顯地向下偏移,農村尤為突出。這就說明,我國兒童在6個月以后的體質發育水平明顯下降。
(3)少數地區的調查結果表明,兒童營養不良的比率在40%左右,其中城市比農村嚴重、女孩比男孩嚴重。兒童缺鐵性貧血比率在50%左右。某大城市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0%以上的孩子缺鋅。缺鐵、缺鋅都直接影響兒童的生長和智力發育。
(4)許多地方的調查說明,肥胖兒的比率逐年上升。肥胖兒童中的50—70%有“高胰島素血癥”,胰島功能下降,成年后極易發生糖尿病、心腦血管病。預防肥胖必須從兒童時期開始。
(5)由于營養不均衡和用眼衛生做得不好,我國城市小學生近視率達20%,最高達32%。
(6)許多調查表明,當前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據兩大城市對學齡前獨生子女的調查,心理變態率超過50%?;脊陋毎Y的兒童,約有50萬人,并以每年千分之幾的速度增加。打罵體罰兒童,不僅給他們帶來皮肉之苦,還會帶來精神創傷,嚴重地影響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因為對于心靈的傷害,遠比皮肉的痛苦,更加刻骨銘心,還有什么舔犢之情可言?
把體育放在首位,并非成天都要孩子去搞體育和游戲活動。它的本質涵義是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它不僅要求孩子能成活,保證孩子有強壯的體魄,而且還要保證孩子有一個健康、聰慧的大腦和健康的心理、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WHO(世界衛生組織)在新近制定的世界保健大憲章中,對健康下了這樣的定義:“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應包括體格、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發展?!?
世界衛生組織又指出:“如果家長和兒童能重視自我保健,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飲食結構,全世界可望減少1/3兒童疾病的發生?!睘榇?,家長應給孩子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保證孩子有良好、充足的睡眠,孩子年齡越小,越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良好的睡眠有三大功能:有利于生長發育,22點至凌晨1點是生長激素分泌的最高峰,但必須在熟睡后1小時才能進入高峰期;加強新陳代謝過程,有利于消除疲勞;有利于開發智力潛能,提高學習效果。據統計,7歲的小學生,每天少于8小時睡眠者,有60%的人跟不上班,39%的人勉強達到班上平均分數線,沒有一個人名列前茅。
美國一位早期教育學家說:“不要讓孩子的心靈裝進恐懼、憂慮、悲傷、憎恨、憤努和不滿,這些情緒和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經,引起身心虛弱。同時,孩子會由于這些情感而患病,影響身體健康。要讓孩子寄喜悅于明天,高高興興地進入夢鄉,抱著喜悅的希望早起?!?
平時注意少吃甜食,重視早餐,并防止兒童學習負擔過重。學習負擔過重,可造成所謂“信息過剩綜合癥”,表現為煩躁不安、胸悶氣短、目眩腦脹、憂郁孤僻、精神不振、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下降,還可出現心血管系統的病狀,如高血壓、心率加快、心律不齊甚至休克。
總之,在兒童早期教育中,一定要重視兒童體質的增強,不能忽視體能的培養,不必強制兒童整天學這學那,而應使孩子愉快地度過兒童期。
各市、縣(市、區)教育局、衛生局、婦聯:
為深入貫徹黨的*精神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文件精神,全面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水平,著力構建托幼一體化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省婦聯就進一步加強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學前教育是國家確立的基本教育制度之一,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整個教育的起點和開端。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對促進嬰幼兒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國辦發[2003]13號)的精神,積極開展0—6歲托幼一體化的探索和實驗,0-3歲早期教育逐步展開,許多大中城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較好地滿足了嬰幼兒接受早期教育的需求,家長及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總體上看,我省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還處在起步階段,廣大農村和經濟薄弱地區的早期教育還沒有全面開展起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普遍較低。隨著我國優生優育國策的貫徹落實、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人民群眾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日益加深,對早期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來越高,已不僅僅滿足于孩子有機會入幼兒園,更迫切地要求能接受優質的嬰幼兒早期教育,為孩子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讓每一個嬰幼兒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也已成為當前教育民生的突出問題。黨的*明確提出“重視學前教育”的新要求,國務院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對開展嬰幼兒早期教育、提高0-6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的科學育兒水平提出了具體要求。各地要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新*、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貫徹黨的*精神、改善和保障民生、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構建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精心規劃部署、科學組織實施,加大推進力度,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普及0-6歲兒童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知識,為每一個兒童的后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明確今后一個階段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主導、立足公益,專業引領、強化服務”的方針,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早期教育,構建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和體制,努力為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看護人員提供有效的專業指導和服務,切實提高家長和看護人員科學育兒的水平,促進0—3歲嬰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2、發展目標。到“十一五”,全省基本建立起以農村鄉鎮和城市社區為依托、以優質園為骨干、靈活多樣的早期教育服務網絡,逐步形成政府主導、教育部門牽頭、多方協同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新格局。具體目標是:
到2012年,全省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看護人員接受早期教育指導率為:蘇南地區的城市達90%以上,農村達75%以上;蘇中地區的城市達80%以上,農村達65%以上;蘇北地區的城市達70%以上,農村達到50%以上(接受早期教育指導率是指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和看護人員每年至少接受4次以上有質量的科學育兒指導)。
從事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員都接受系統的專業培訓,逐步實行持證上崗,形成一支面向社區、指導家庭科學育兒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專業人員隊伍。
三、建立并形成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工作機制
各地應在市、縣政府的領導下,依托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政府,逐步建立由教育部門牽頭,衛生、婦聯、計生等部門各司其職,早教機構為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早期教育工作網絡,推進0—3歲嬰幼兒早教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要進一步強化各部門的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門是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學前教育的方針、政策,切實把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納入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研究制訂早期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牽頭并組織各部門做好早期教育的相關工作;承擔對托兒所、親子園的登記注冊工作和早期教育的業務指導,向有關部門提出對托兒所、親子園收費標準的意見;培養和培訓托兒所、親子園的園(所)長、教師,建立園(所)長、教師考核和資格審定制度;建立學前教育督導和評估制度;做好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教指導的建檔工作。
衛生部門負責擬訂有關托兒所、親子園衛生保健標準和規章制度,監督和指導托兒所、親子園衛生保健業務工作,負責對0—3歲兒童家長進行兒童衛生保健、營養、生長發育等方面的指導,及時提供0—3歲嬰幼兒數等情況。
婦聯應在社區(農村地區在鎮、村)做好0—3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教指導的組織發動工作,向家長積極宣傳科學育兒理念,保證轄區內所有0—3歲嬰幼兒及其家長和看護人員都能接受早教指導,提高家庭科學育兒水平。
各市、各縣(市、區)要建立早教指導機構,負責本地區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推進工作,努力做到有固定場所、有專門人員,基本滿足0-3歲嬰幼兒和家長多樣化的學前教育服務需求,逐步形成上下聯動、協調一致、靈活有效的0—3歲嬰幼兒早教服務網絡。
各地要建立完善由教育部門牽頭,衛生、婦聯、計生等相關部門參與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在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及時推廣有益經驗,以保證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要堅持科學指導、專業引領,規范操作、形式多樣。各地、各早教機構要遵循嬰幼兒成長規律,按照《*省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試行)》,科學有序地開展早期教育活動。要加強對早期教育的科學研究和專業指導,堅決防止超越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違背教育規律的錯誤做法,切實推進我省早期教育的科學化、系統化和規范化發展。
各地要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各類幼兒園開展靈活便捷、豐富多樣的早期教育工作。省和市優質幼兒園(含省示范性實驗幼兒園)要根據現有條件積極開設托班或親子園,在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實驗、保證0—3嬰幼兒及其家長接受早期教養指導方面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農村地區要以鄉鎮中心幼兒園為主陣地,通過請家長和嬰幼兒走進中心園、中心園教師送教到村等方式,保證轄區內0—3歲嬰幼兒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各級各類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區和本園資源,采用開辦托班、親子活動、專家咨詢、網上查詢、熱線電話、資料宣傳、送教上門、育兒沙龍等方式,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努力成為面向社區的科學育兒指導基地,不斷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提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工作質量。
要積極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舉辦早期教育機構,充分發揮社會公益力量開辦親子園、托兒所等,滿足社會對早期教育多樣化的需求。
五、努力提高0—3歲嬰幼兒早期教養人員專業素質
切實加強0—3歲早期教育機構管理人員的自身建設,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發展觀,拓寬早期教育的新視野,創新早期教育的發展策略,以現代化的管理水平引領早教機構走上持續、健康、高效的發展軌道。
著力提高0—3歲嬰幼兒早教從業人員隊伍專業化水平,要根據0—3歲早期教育發展需要,通過多種形式使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各地要制訂《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從業人員培訓規劃》,構建培養培訓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適應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特別要建設一支數量大、層次高、能力強、后勁足的兼職人員隊伍,從而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早教隊伍。各地師范學校在幼師課程中要增加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的內容。在園幼兒教師要逐步實行持雙證(幼兒教師證和育嬰師證)上崗。同時還要建立一支熱心于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工作的志愿者隊伍,多渠道提高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相關的其他人員(如家長、咨詢人員、保健人員、志愿者、社區管理人員等)的素質,為提高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質量奠定基礎。
教育是民族進步和發展的基礎,是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和創造能力的根本途徑,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為了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新體制的需要,構建學習社會化,教育終身化的全民教育體系,現結合本地實際,特制定潤澤街道社區教育計劃。
一、指導思想
——為社區三個文明建設服務。緊緊圍繞社區三個文明建設和文明城市、文明城區、文明社區等文明創建活動,積極發揮社區黨校、團校、婦女學校、等社區教育陣地的作用,努力提高社區成員的思想政治、科學文化和知識技能素質,以推動社區三個文明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
——為社會進步服務。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努力構建適應社情、民情的社區教育體系,有針對性地,適時地為社區成員的知識更新與崗位轉換提供服務,實施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使社區教育能為全面進入現代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為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服務。以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為宗旨,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發揮社區教育的導向功能,以人為本,立足社區,服務社區,以滿足社區成員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不斷增長的多元化個性發展的需求。
二、目標
1、努力提高社區成員的文化素質。高標準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努力提高0—3歲嬰幼兒入托率、學齡前兒童3年入園率,中、小學生入學率要達100%,不讓一名中小學生因家庭貧困等原因而失學。
2、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的宣傳實施和“四五”普法教育,在社區居民中普及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大力提高社區成員的思想道德水準。
3、完善社區教育的開放體系。逐步完善以社區教育學院為中心,社區黨校、團校、市民學校、婦女學校、老年學校、國防學校為基礎的服務型、開放式社區教育網絡體系。逐步形成一個多元化、社區化、多功能、實用型、服務型的教育培訓層次。
4、加強老年人教育。從硬體、軟件等方面切實抓好老年教育基地建設,形成老年教育教學網絡體系,使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5、抓好弱勢群體的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發揮區域優勢,加強再就業培訓,主動參與下崗、失業職工再就業培訓,使下崗待業人員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群體。
6、加強社區教育和文化設施建設,營造終身教育良好氛圍。各類學校進一步面向社區開放,擴大各種教育基地內教育資源利用率,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多次教育的機會,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大力推進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
7、加強學校型組織建設。根據各社區的實際情況,建立若干個學習型組織,并在各社區大力開展學習型樓組、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個人的創建活動,使之成為學習化社會的建構基礎。
三、措施
社區教育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涉及到社區的各個部門和社區全體成員的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完成以上目標必須做到“政府統籌,社會參與,資源共享,功能多樣,辦學開放,服務社區”的原則。
1、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統籌機構
建立由街道統籌,各部門、各社區居委會及轄區企事業單位、教育機構代表組成的“社區教育委員會”,對社區教育計劃的實施,進行管理和綜合協調。
2、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學習氛圍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創建學習型城市、學習型城區的有關文件及指示精神,在轄區內形成學理論、學知識、學科技,自覺接受終身教育的良好學習氛圍,推動社區教育正常健康發展。
3、加強統籌協調,優化社區資源配置
以社區教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共享為原則,充分挖掘和發現社區教育文化資源的潛力和作用,開辟多途徑的社區教育通道,促進各類教育、文化資源開發和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向社區成員開放。
4、加強教育管理,穩定社區師資隊伍。
進一步加強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建立一支穩定的、以兼職為主的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廣泛吸納社區內科研人員、專家、學者和離退休老同志,充分發揮他們一技之長,開展崗位培訓,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教育,人口理論、計劃生育、婦女干部、家庭教育培訓及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倫理道德等各類教育,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
5、加強制度建設,政策保障措施配套
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社區教育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制定政策保障措施,以解決開展社區教育必需的經費、人員和基本建設等具體問題,激發和調動社區成員愿意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積極要求參加學習的自覺性,以保證社區教育正常開展,促進社區教育走上依法,有序、健康的軌道。
[摘要]西方早期女子學院為不能進入傳統大學學習的婦女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美國走在了西方女子高等教育的前列,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早期女子學院的創辦和發展上。女子學院作為一種專門提供給婦女的男女分校式的高等教育,其特點非常鮮明。早期女子學院的創立和實踐改變了整個高等教育的結構,并且作出了嚴肅對待婦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歷史貢獻。直至今日,女子學院仍是世界各國女子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女子學院;女子高等教育;性別公正;西方女子教育
作為一種專門提供給婦女的男女分校式的高等教育,西方早期女子學院為不能進入傳統大學學習的女性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和男子的大學相比,這些女子學院具有不同的特點。而在歐美各國,女子學院的辦學模式也各有差異。在女子高等教育方面,美國走在了整個世界的前列,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早期女子學院的創辦和發展上。美國的早期女子學院以七姐妹學院為代表,包括:蒙特·霍利約克學院(MountHolyokeSeminary)、史密斯學院(SmithCollege)、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College)、拉德克利夫學院(RadcliffCollege)、巴納德學院(BarnardColIege)、瓦薩學院(VassarCollege)以及布林·莫爾學院(BrynMawrC01.1ege)[1]。這七所女子學院中既有獨立的女子學院,學院的楷模。然而,女子學院的價值被公眾所接受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過程。以美國為例,直到1973年,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CarnegieCommissiononHigherEducation)發表了《女子高等教育的機會》一文,才首次比較正式地希望教育界關注女子學院所起的作用。該文指出:“女子學院畢業生的成就值得重視,不僅因為它們體現了女子學院對婦女教育的決心,而且在其潛在影響方面更具重要性。”[2]在女子學院出現后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婦女及其才智并沒有受到高度重視,女性在社會中仍處于弱勢地位。盡管如此,早期女子學院還是得到了發展,直到今日它仍是世界女子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西方早期女子學院的歷史淵源
西方女性正式進入高等教育領域發生在近代以后。為了進入大學,婦女們經歷了不斷的努力和斗爭。大學在其創立之初,目的就是培養為教會和國家服務的人才。而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決定了她們無法進人傳統的大學領域。此外,人們也習慣性地認為女性在各方面都弱于男性。具體來說,首先,婦女被認為在智力上先天弱于男子,因而不適合接受高等教育;其次,婦女天生體力過弱而無法承受高層次智力活動帶來的壓力[3]。盡管女子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需求和努力沒有停止過,但女子始終被阻隔在傳統的高等教育機構之外。但是隨著社會風氣開始趨于開放、高等教育功能不斷拓展、基礎教育逐漸普及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勞動力需求日益顯著,女子進入高等教育領域的客觀條件已經形成。同時,女性主義運動推進了婦女爭取獲得包括教育權在內的各種平等權利的斗爭,使婦女在主觀上要求接受高層次教育,即高等教育。如此看似不可調和的兩難局面,為早期女子學院的建立提供了前提。確實,西方早期女子學院的創立為不能進入傳統大學學習的女性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然而這一時期的女子學院是一種專門提供給婦女的男女分校式的高等教育機構,與面向男子的大學相比,它們有著不同的特點。
美國是最早創建女子學院的國家。在美國殖民地早期,雖然已經有了名為“學院”的專門招收女性的學校,但其程度不過比中學稍高一點,還不是名副其實的女子高等教育,并且此類學校多數是寄宿學校。其中,最著名的是賓夕法尼亞的摩拉維亞女子學院(MoravianSeminary)。在該學院中,教師教摩拉維亞族女孩語言、宗教、歷史、音樂以及包括天文學、生物學和物理學等在內的自然學科。以歐斯特萊恩(ElisabethOegerlein)為代表的先驅者將摩拉維亞女子學院的辦學精神在殖民地傳播,并且創辦了許多類似的女子學院。到美國獨立戰爭結束時,摩拉維亞女子學院被公認為是美國女子能接受最高級別教育的機構[4]。隨著美國女子要求接受更高教育,1785年摩拉維亞女子學院開始招收美國社會各種族、各階層的婦女,正式的女子學院初現端倪。又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等待之后,即19世紀30年代,真正意義上屬于高等教育范疇的女子學院在美國首先建立。一般來說,這些女子學院也是最前沿的女子高等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女子學院的創建和發展經歷了名稱和內涵的重大變遷。在美國,殖民地時期就出現了比中等教育稍高的專門培養女子的學術團體(Academy)。19世紀初,“女子學院”(Seminary)一詞替代了先前的學術團體的稱法,使女子接受中學后教育有了更加正式的含義,學院辦學的主要目的是職業準備。在這方面,與男子學院為培養軍事人才不同,女子學院的培養目標是教師及母親。雖然不同地區的女子學院的課程內容不一,例如,有些女子學院注重禮儀的培養,有些女子學院提供家政課程,但是當時所有的女子學院都不提供男子學院提供的用希臘語、拉丁語傳授的古典課程。女子學院最多也只是提供一些用英語傳授的學術性課程,例如歷史、哲學、現代語言及自然科學等,其目的也僅限于為婦女從事教學工作做準備。當然,也有一些有遠見的女子學院開設了屬于大學程度的課程,例如紐約州的特洛伊女子學院(TroyFemaleSemi—nary)[5]。“女子學院”的這種稱法一直被沿用到真正屬于高等教育范疇的女子學院的出現。到19世紀末,隨著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觀念的確立和男女平等的高等教育斗爭的開展,許多女子學院開始改用傳統的“學院”(college)的稱法。
二、西方早期女子學院的創立與發展
西方早期女子學院的創立與發展是女子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早期的女子學院主要有兩種形式:獨立的女子學院以及隸屬于綜合大學的女子學院。在這些學院的創立與實踐過程中,既有為女子大學教育事業奮斗終生的偉大人物,也有從女子學院提供的大學教育中受益匪淺的杰出女性。雖然真正的西方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紀的歐洲,但是,由于歐洲社會生活的歷史傳統相對閉塞,歐洲各國在女子學院的創建和發展方面都沒有趕上美國。
1.美國獨立的女子學院
在美國獨立的女子學院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響的是里昂(MaryLyon)創辦的蒙特·霍利約克學院和瓦薩(MatthewVassar)創辦的瓦薩學院。
1837年11月8日,美國新英格蘭拓荒區的一名女教師里昂通過個人的不懈努力,在馬薩諸塞州的南哈德雷創建了第一所屬于高等教育范疇的女子學院,即蒙特·霍利約克學院。在蒙特·霍利約克學院之前,里昂已經在新英格蘭的許多地方,建立并推廣她的女子學院辦學模式,這些學院雖然沒有完全達到高等教育水平,但為蒙特·霍利約克學院的創辦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驗。首先,招生要求嚴格。里昂要求入學的婦女思想成熟、態度嚴謹、有能力完成學院課程的學習,并且具有擺脫傳統的家庭生活而追求全新未來的意愿。其次,里昂爭取到了男性的支持,這些男性多數來自教會。其中,最重要的是牧師帕卡德(TheophilusPackard)以及霍克斯(RoswellHawks),他們通過傳教的方式將里昂的女子學院辦學理念和實踐在教區推廣[6]。同時,里昂的辦學資助也主要來自教會,當然也包括一些個人資助。此外,課程要求規范。在新英格蘭建立的女子學院中,里昂的伊普斯威治女子學院(IpswichFemaleSemi—nary)的課程和教學已經具有了鮮明的高等教育特色。
1837年,在募集到了一筆8千美元的資助后,里昂將美國歷史上第一所達到高等教育程度的女子學院建在了馬薩諸塞州南哈德雷的霍利約克山邊。學院成立之初有80名女學生,校舍為一幢四層的樓房。里昂節儉樸素的風格完全體現在了蒙特·霍利約克學院的校舍建筑風格上。在蒙特·霍利約克學院,里昂讓女學生們掌握知識,學會自我管理,更注重培養女孩們對人生的信念。她建立了二個完整的大學系統,將外在的建筑轉換成了內在的秩序。在這樣的轉換過程中,里昂應用了古老的女子教育理念,在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中,適當地借用了母女的關聯,從而很好地將家庭和學校教育結合了起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里昂始終強調她們自身的女性角色。這種辦學理念完全有別于傳統的只對男子開放的大學,具有獨到的女子高等教育的特色。作為女子高等教育的開端,蒙特·霍利約克學院的建立為美國女子教育創造了新的可能性。
1849年里昂去世,但她所創辦的女子學院并未就此停滯不前。隨著學院學生、教師、校舍以及辦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女子學院成為了女子高等教育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這一時期,歷史上第一批女子學院出現在美國東部以馬薩諸塞州為中心的地區。其中值得一提的另一所女子學院是1865年創辦的瓦薩學院,學院的改革精神體現了美國婦女新紀元的開始。瓦薩學院的創始者們深深地意識到了對女子學院進行革新的重要性,這所用“學院”(college)命名的學校大膽地為婦女提供完整的文科課程。
瓦薩學院的創始人瓦薩曾這樣指出,學院創建的目標是讓女子能獲得和男子一樣的高等教育[7]。瓦薩突破了女子學院的傳統辦學理念,要求自己的學院并非表面化地模仿普通高等教育,強調根據新的教學對象,即女性,進行適當的、特別的調整。首先,在課程方面,瓦薩學院將體育課放在第一位,尤其注重體育課在所有課程中的基礎作用。學院還特別成立了體育訓練科,在專門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種體育訓練活動;同時,學院積極組織開展學生的戶內、戶外課余運動,并且不斷更新校內運動設施。第二,在智力教育方面,該學院的特色是文科教育,因此,要求學生入學時已順利完成了基礎教育。學院的課程設置分為常規課程(regularcourseofstudy)及特別課程(specialcourse)兩類。前者與其他女子學院的培養目標接近,即讓婦女接受更高級的教育;后者則注重婦女教育的特殊需要。另外,學院還設有不同的專業系科。在瓦薩學院建立之初,曾設想將學院的學習年限從傳統的3年延長為4年,但這和傳統觀念中婦女適婚年齡有點沖突,因而在實施過程中也是阻力重重。瓦薩學院的辦學在突破傳統的同時,也注重女性特色以及教育的社會和職業性。專為女性開設的家政教育便是一大特色[8],學院不僅在課程設置中保證一定課時的常規家務能力培養,例如針線活、家用設施的修補等,而且還開設了包括家政經濟學課程在內的家政課程。同時,在學院的社會教育和職業教育方面,瓦薩認為,婦女在接受完高等教育后,在社會中將扮演一種特殊的角色并承擔社會使命,因此,學院所開設的社會教育就是要陶冶學生的情操。在職業教育方面,學院著重培養女性的教學、電報發送、速記、記賬等職業技能。這些職業技能都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對婦女勞動力的需求。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婦女以成倍的增長速度進入各類女子學院學習。據1870年美國教育委員會的統計,有11,000名美國女性在女子學院學習。也正是從19世紀70年代起,美國女子學院的數量迅速增長,許多原先以舊式女子學院命名的學校都升級為高等教育程度的女子學院。
2.英美隸屬于綜合性大學的女子學院
早期女子高等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形式是隸屬于綜合性大學的女子學院。這些女子學院雖然隸屬于綜合性大學,但實際上,從管理和經費而言,這些女子學院都是獨立的辦學機構。而且,多數學院的教學樓不在隸屬大學的校園內。當然也有部分女子學院與其隸屬大學有著密切的關聯,尤其是在課程教學方面得到隸屬大學的支持。這些女子學院的創辦和發展實際上意味著綜合性大學開始公平地向婦女提供高等教育。例如,創辦于1879年的隸屬于美國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學院,創辦于1889年的隸屬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巴納德學院等。
19世紀初,英國已經有一些私人團體為婦女提供帶有一定高等教育特色的教育。但是,女子高等教育的真正開端是從劍橋大學開始的,并且以隸屬于綜合大學的女子學院為重要形式。英國的劍橋大學最先開設了兩所隸屬性質的女子學院,即格頓學院(GirtonCollege)及紐納姆學院(NewnhamC01.1ege)。在英國,女子高等教育課程和教學方法的很多革命性觀念都首先在這兩所學院中產生和實踐一J。格頓學院的前身是由英國女性主義運動的先驅者戴維斯(EmilyDavies)于1869年在希欽創辦的一所女子學院。該學院由劍橋大學的客座教授授課,在管理體制上和劍橋大學并沒有什么聯系。希欽學院在創建5年后搬到了劍橋,新校舍建在名為“格頓”的地方,故將學院命名為“格頓學院”,并且成為了劍橋大學的學院之一。它設有神學、古代文學、數學、自然科學、法律、歷史、古代語及音樂理論等學科。戴維斯還推動建立了一個委員會,以確保婦女能參加大學地方考試(HigherLocalExamination)。劍橋大學于1863年允許婦女參加大學地方考試,并從91位考試者中選出25個候選人。雖然這些候選的女生僅用了6周的時間準備考試,但她們卻在考試中表現突出。劍橋大學的地方考試按同等條件向有限的婦女開放,進行了為期3年的試驗。隨后,劍橋大學就開始每年正規地招收女生。這些都為女子高等教育在英國的開端和發展創造了條件。1871年創辦的紐納姆女子寄宿學院于1880年并入了劍橋大學。進入紐納姆學院的女生必須在18歲以上。該校設有數學、歷史、現代語、自然科學、物理、化學、地質、礦物學等課程。同時女生也可以到劍橋大學其他的學院聽課,并在研究所和陳列館等場所接受自然科學、物理、地質學及礦物學等操作性課程教育。格頓學院和紐納姆學院在建立之初,就已經形成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師資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的特色,而這種做法到19世紀90年代后才在男校中推廣。
1879年,牛津大學效仿劍橋大學的做法,開設了多所女子學院。1879年開設的瑪格麗特夫人學院(LadyMargarettHall)是專門為信奉英國國教的婦女接受高等教育而建立的,該學院還開設了大學升學考試準備班。同年,還開設了薩默維爾學院(SommerviUeCollege)。該學院以著名的女天文物理學家薩默維爾(MarySommerville)的名字命名。1886年,另一所為英國國教信奉者開設的女子學院圣休學院(St.Hugh’sHall)在牛津大學創辦。1893年又創辦了圣希爾達學院(St.Hilda’sHall)。隨著這些隸屬性質的女子學院的建立,牛津大學校方意識到了加強對這些學院管理的重要性。于是,1878年牛津大學成立了牛津婦女教育委員會,將上述四所女子學院納入該委員會管理之下,具體管理女子學院的教學內容及對學生進行監督。
三、西方早期女子學院的歷史貢獻
西方早期女子學院的創立和實踐對西方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首先,早期女子學院為西方女子高等教育提供了一個開端,為其他向婦女提供高等教育的機構指明了一個新的方向。早期女子學院的創建者向世人展現了她(他)們的勇氣以及為之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在早期女子學院的創建者中,有一批堅強的女性,她們身上體現了一種可貴的精神。例如,蒙特·霍利約克學院的創建者里昂,她不知疲倦地為她的學院募集每一分錢。這些女子學院的先驅者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即婦女是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的,給予婦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會使國家和世界得益。其次,早期女子學院的創建表現出先驅者對女子高等教育的敏銳感和遠見卓識。她們不懈努力的結果是,不僅使女子學院成為無數婦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場所,而且女子學院在美國和世界上的傳播推動了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早期女子學院既為在其學院中接受過教育的婦女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又為所有其他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的婦女起到了示范的作用。美國的許多女子學院,例如,韋爾斯利學院等不僅倡導和組織了各種形式的研討會,以促進人們對各種形式的女子高等教育的理解,而且在女子高等教育的課程建設上提出了各項建議。更重要的是,無論來自何種社會背景和何種生活習俗的婦女在女子學院中都受到了完全公平的對待和教育,因為她們理應受到尊重。
西方早期女子學院在以下七個方面改變了整個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結構:一是增加了大學入學的總人數;二是增加了業余大學生的人數;三是增加了女性學生的總人數;四是增加了各級公立大學的入學人數;五是對小規模學院中的入學人數的重新分配;六是減少了小型寄宿制學校的入學人數;七是減少了小型文科學院的入學人數[10]。
正如許多西方教育學者所指出的,西方女子學院的傳統向世人表明了以下的歷史進步性:第一,實現了將完全的高等教育環境引入婦女教育之中;第二,確保了婦女在所有學科領域中的受教育機會,包括那些傳統上不歡迎女子的學科;第三,提供了婦女角色模式爭辯的團體;第四,體現了女子高等教育發展的原則;第五,創造了發展婦女之間深厚而持久友誼的場所和時間;第六,鼓勵和培養了婦女的寬容性[11]。歷史表明,很多美國歷史上的杰出女性都接受過女子學院的高等教育[12]。與同時期的男女同校的高等教育相比,早期女子學院從某種程度來看,更注重為女性提供有質量的高等教育。無論是威拉德(EmmaWillard)在特洛伊學院,還是里昂在蒙特·霍利約克學院,她們所創建的早期女子學院的課程和教學要求都不亞于傳統大學的要求。雖然從數量上看,女子學院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1960年時美國有233所女子學院,但到1992年時只剩下84所。在所有美國大學女生人數中,女子學院學生僅占3%。但是,女子學院在培養婦女高級人才方面的杰出貢獻證明了女子學院優勢的明顯。因此,很多西方國家的女子學院對其辦學模式嘗試了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