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11:21: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體育教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新動向主要表現為:課程目標越來越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課程內容越來越多樣化和彈性化,課程評價越來越注重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課程完善。隨著體育課程的深入,體育教師的角色勢必需要重新定位。
1 前言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38個實驗區的啟動,我市某些縣、區也被浙江省教委列入2003年教學改革實驗區。新課程將會如生機勃勃的春風走進廣大教師的生活。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新形勢下,如何去解讀體育課程標準并轉換角色去適應新課程標準呢?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體育課程改革和體育教師角色定位的一些認識,以供廣大同仁們參考。
2 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新動向
2.1 課程目標越來越強調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協調發展
從“增強體質”到“增進健康”,體育課程目標實現了由單一的生物體育觀到生物――心理――社會的三維體育觀的轉變。這也意味著體育課程將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課程目標已經出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向。終生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教育一直是一個過程,它既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限制。無論在何處,教育總是貫穿于全部生活之中。”淵源于終身教育的終身體育思想正日漸成為我國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學校體育工作應重視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用體育來減少現代文明病的發生,緩解和消除身心的疲憊,豐富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因此,體育課程改革應十分關注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培養。只有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才能使他們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為他們打下愛練愛玩和會練會玩的基礎。
素質教育是一種弘揚人的主體性的體育,它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人的個性發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體育課程目標的改革必須強調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為教師和學生留有廣闊的選擇余地和發展空間,保證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滿足。
2.2 體育課程內容日益多樣化和彈性化
體育課程內容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的載體,體育課程目標要順利實現,內容的選擇很重要。一直以來,由于受競技運動的影響,人們對競技運動與學校體育的本質區別認識模糊,于是,競技運動項目就構成了體育課程內容的主體。誠然,競技項目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無疑具有正面的作用。但如果不對競技運動項目進行任何改造就直接搬到課堂中,就難免會造成課程內容的競技化、成人化傾向。此外,我國以往對每一項教材規定具體的學時比例,目的在于全國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事實上卻造成了統一性有余而靈活不足的結果。
體育課程內容改革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多樣化和彈性化。通過對教育部95年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與2000年《體育健康教學大綱》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我國體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和靈活性越來越大。新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試行)與以往教學大綱的一個顯著區別,是課程標準著重構建了本門課程學習的目標體系和評價原則,對完成課程目標所必須的內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個大體范圍,各地區、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有相當大的選擇余地。
2.3 體育課程評價日漸成為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手段
體育課程評價是指通過系統地收集體育課程組織與實施的有關信息,依據一定的標準和方法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體育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對體育課程組織與實施的科學程度進行診斷,并確定體育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它是不斷完善體育課程建設的重要依據和途徑。它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和體育課程建設三方面的評價。體現素質教育思想,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是體育課程評價改革的重要價值取向。首先,在對學生進行體育學習評價時,要努力構建旨在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發展性評價體系,通過建立新的評價指標和改革評價方法,充分利用評價的診斷功能、改進功能和激勵功能,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他們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其次,在對教師的評價上,以發展性教育觀為指導,以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改進為目的,強化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自我分析和改進,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同時有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再次,體育課程建設評價的目的,是對體育課程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評估,發現課程和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便及時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和教學管理,促進體育課程的不斷完善。
3 體育課程改革與體育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3.1 體育教師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體育教師以傳授運動技術為主的傳統作用必將發生變化。體育教師將被看成是一個“優育與健康的咨詢者”,或是促進所有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引導者”。為了充當合格的新角色,體育教師應成為一個“體育學習方法方面的專家”,一個“體育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體育教師將不再是為了滿足少數學生的需要而單純地傳授運動技術,他們將幫助每一個學生分析并確定自己的體育需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體育鍛煉項目和方法。體育教師將變成導師和咨詢人員,而不是繼續充當高高在上的絕對正確的權威。體育教師還應成為體育診斷方面的專家,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工作中,他們都應能夠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和學習目標實現的可能性等諸多方面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3.2 體育教師是健康心理品質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養者
體育課程改革賦予了體育課程新的目標和新的任務。在體育課程目標多元化的進程中,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表現出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精神,已逐漸被納入到體育課程目標的范疇中。大衛?奧麥基曾說:“真正的教育決不是從科學、歷史、文學以及藝術中拮取一些事實,而重要的在于健全人格的培養”。相對過去我們十分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言,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應該更加強培養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
體育課程目標的發展趨向表明,
體育課程不應僅僅注重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的傳授、運動技術技能的操練以及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的發展,而應充分發揮體育課程在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方面的獨特優勢。為此,體育教師的角色也不應僅僅是身體健康發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還應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養者。
3.3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的研究者和體育方法的創新者
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貫徹,體育課程建設將面臨迅速發展的新局面。在此新形勢下,加強體育教師的科研工作,提高體育教師的科研理論水平和實際運用能力,既是推動體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設一支適應新世紀體育課程發展的高質量體育師資隊伍的需要,還是全面優化體育課程建設的需要。因此,體育教師要樹立以科研促進體育課改革的意識,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成為一名研究型的學校體育工作者。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造性人才的培養,需要有利于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養成的環境和條件。體育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和具有創造性的教育、教學工作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課程在形式上、內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的要求,體育教師本身就應該是創新型的體育教師。
4 更新教育觀念,注重培訓與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以及“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在體育課程建設中的進一步確立,體育課程在素質教育中越來越顯示出不可替代性。體育課程的隱性功能也越來越顯性化。它更加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更加強調健身性與文化性的結合和統一性與選擇性的結合。如此改革,迫切需要培養適應新需要的體育教師,也更應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改革體育教師的培養模式。加強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和新課程知識的專業培訓,根據各地經濟、文化及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適合本地需要的繼續教育模式。
5 小結
體育課程目標除關注學生身體健康的發展和運動技能的傳授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也被納入到體育課程目標的范疇,體育課程內容的選用更加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的主體需要,更加強調競技運動項目的教材化和課程內容的多元化和彈性化。體育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指向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強調課程評價應該發揮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課程完善功能,評價方法應該多元化。體育教師在組織與實施中需轉變傳統觀念,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成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促進者,健全人格的塑造者,成為創新型和科研型的體育教師。
一
要正確認識教師在整個校園足球活動中所起到的作用,首先要認識教師自身應具備的素質,認識教師與學生、教師與社會、教師與家長及教師與學校之間的相互關系。
1.體育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的關系。教育過程具體到體育教學中,就是由體育教師、學生、教學環境構成的能動體系。要研究體育教師的行為,就要探討這種交互關系最后產生的結果。
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行為受三種因素影響(教學情境、教師、學生學習),只有教師的行為方式符合教學情境要求才是最佳的、最有效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行為由教師決定。教師的行為表現要符合學生的期望,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2.體育教師、學校和社會的關系分析。通過對渭南市校園足球運動開展情況的調查,由于受到高考制度的影響,文化教育和開展校園足球訓練之間的矛盾,是目前渭南市乃至全國學校推廣校園足球所面臨的主要壓力,學校及家長感受到的高考壓力比北京等大城市大得多,素質教育的觀念還沒有真正形成,大多數學校、老師的價值觀與學生的文化課學習成績有直接關系,導致在中學開展足球這一傳統項目的學校與小學相比形成大面積萎縮,受學校足球場地及學校價值觀取向等因素影響,真正把足球作為傳統教學項目且教學質量較好的不超過5個,由于歷史與現實的原因,學校與社會對推廣校園足球運動不是很積極,進而影響了教師推廣校園足球運動的積極性。
3.體育教師自身的能力對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影響。當前學校體育教師多為體育院校畢業,他們在校期間所學專業多與足球無關,因此,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的能力很難達到要求,這也是影響校園足球發展一個重要因素。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教師處于絕對權威地位,控制整個教學過程。從教學內容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課堂教學的形式,包括考試形式,學生都沒有發言權,教師只關心教什么,怎么教,根本不關心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完全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于體育教學長期處于次要地位,導致一部分體育教師責任心不強,影響了整個體育教師隊伍的形象。加之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不夠,進而影響了整個校園足球運動的推廣。
二
通過對校園足球活動推廣不利原因的分析,我們認為要改變現狀,首先要從教學的實施者體育教師做起。
1.從基本的教學做起,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體育教學形態,建立師生之間良好互動的關系,改變被動的、僵化的師生關系。聚焦課堂教學,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和策略,抓住了課堂教學就掌握了課改的主動權。教師應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采用面[ ]向全體、關注個體、主動參與、分層落實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教學觀為核心理念,以主動參與、和諧互動為基本要素,以精心的教學設計、靈活的教學方法、適度的習題訓練為操作策略,以每句話都有用、每分鐘大多數學生都有收獲為要求,力求課堂活動中的情景生成,多元活動中的問題生成,達到學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渡的境界,以有效集體備課,以備學生為前提,找準真實的教學起點,力求有效課堂教學,把教師工作重心前移,把備好課作為關鍵點,將植入性個人研究、集體研討、校內教研結合,分塊備課,教后反思,人人參與,資源共享,化集體智慧為個體優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成績的進步與提高予以肯定,哪怕提高有效,也反映了學生努力的成果,是對學生人格的肯定。通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慢慢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為學校推廣校園足球運動打下基礎。
2.推廣校園足球活動不是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就能實現的,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也必不可少。因此,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以消除學校與家長的后顧之憂。教師要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在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完成訓練。
3.體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不同于其他教學活動,教師技能表現得好壞對學生能否喜愛上這項運動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在自身專業能力方面不斷加強,并在自身足球專業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采取體教結合的方法,聘請具有足球專業能力的運動員作為外聘教師進行技能訓練,自己進行理論教學,在整個足球活動中通過訓練學習提高自己的足球技能水平,為勝任校園足球工作打下基礎。
總之,教師作為實施推廣校園足球活動的最基本一環,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師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把校園足球運動推廣開來。
論文關鍵詞:體育教學 教學機智 運用 制約因素
論文摘要:教學機智是體育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為順利地發揮教學機智,必須認識影響其發揮的主客觀的制約因素。
教學機智是教師根據課堂管理原則,運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當地處理課堂上偶發事件的方法和能力。教學機智是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是理論與實際、深思與果斷、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獨特結合和特殊呈現。它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上頭腦靈活,急中生智,靈活而巧妙地實施教育。教學機智也是課堂管理藝術中的重要一環。
1教學機智是體育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
1.1細致入微的觀察
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以便及時了解和發現學生的心理狀態,迅速捕捉到課堂上的各種反應,從而及時地把握和調節教學內容、進度、節奏,不失時機地抓住教育和管理的良機。例如,在做側向滑步推鉛球的輔助練習,雙手拋球練習過程中,在實現預定的練習數量上,同時要觀察學生心理反應,若練習情緒較高,則可多加幾次練習,反之,則可減少練習。
1.2機警敏捷的反應能力
體育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或意料不到的問題要善于根據問題出現的“預兆”,做出敏捷的反應,及時采取合理的對策。例如,在做技巧練習魚躍前滾翻時,要對可能出現的腕關節及頸部損傷作練習前的準備,萬一出現損傷,則應及時處理。
1.3迅速準確的判斷力
在進行觀察和反應的基礎上,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練習中音語、表情、行為等外部特征,判斷他們的內心世界。對于課堂的偶發事件,體育教師要善于透過現象抓本質,及時判斷發生問題根源、目的和影響范圍,選擇對策時采用有利的方案,把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降到最低點。
1.4鑒定理智的自制力
在體育課堂上經常出現紀律問題,當教師處理方法不對不公正,或學生認識不到錯誤時,往往會出現學生和教師“頂牛”的現象,學生甚至會演出惡作劇,戲弄教師,遇到這種情況,切不可用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要機智冷靜地審視度勢,主動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例如,在上課當中,往往會遇到個別體育基礎較好、個性好勝、好強但又不遵守紀律的同學,對這種同學,筆者一般不在課堂上嚴厲指責,尊重他的自尊,課后再與其交心、談心,使其改正缺點,這樣既避免了課堂上師生之問的對抗,又改善了師生間的友誼,取得較好的效果。
1.5靈活果斷的應變力
體育課堂上任何一瞬間,都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事情,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有極強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應變力并非是單純的“機靈”而是體育教師素質,學知和經驗的綜合反應。應變力表現在:以靈活的教學方式處理體育課堂教學中發生的種種問題;以學生的練習情緒,學習態度練習效果為依據,隨時控制和調節教學進度,遇到被動局面,不驚慌失措,更不能為了掩飾自己不足而不負責任地欺騙學生,而是增強自信心,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而轉危為安。
2教學機智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2.1善于運用教學機智使學生的消極情感變為積極情感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經驗不足,自控能力差,有時會出現粗暴、傲慢、頂撞、報復、攻擊、冷淡、沖突和無理取鬧等言行,面對學生的這些消極情感,有經驗的體育教師總是善于運用教學機智,因勢利導,化被動為主動。此時,教師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抑制對學生的不滿,利用幽默、暗示等方法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同時用莊重而親切的態度、良好的教態激發學生積極性的體驗。選擇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適宜的練習運動量、密度、難度等,通過控制及時地促成消極情感向積極情感轉化,迅速提高學生對體育認識活動的效果,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2善于運用教學機智使師生思維導向始終指向教學目標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每個班里總有為數不少的學生身體素質差,動作技術不規范,上課不認真聽講,練習時注意力不集中;思想過度緊張、害怕;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他們往往性格孤僻、怪異,有自卑心理,懷疑自己的能力。針對這些不同學生的心理與能力,有經驗的體育教師在教學組織中總是能根據教材內容、運動環境,巧妙引導,合理運用教學機智中的“堵~‘導”變通機智,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運用“堵”“導”變通的教學機智,對保證課堂教學任務和目標的完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堵”即控制,也就是控制學生思維,將學生思維的涓涓細流納入有效的思維流程,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導”即點撥誘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巧妙地加以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自然而然的樹立起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決心,繼而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行列。
“堵”和“導”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既要注意點撥誘導,講究“導”的藝術,又要注意堵漏塞流,強化“堵”的機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有經驗的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巧妙刨設和諧情境,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領略到成功的喜悅,得到尊重的滿足。教師也總會利用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又要注意不偏離教學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運動實踐中不斷思考,積累經驗,靈活機智,從而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良好主導作用。
2.3善于運用教學機智。有利于融洽師生關系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有些突發事件往往會使教師陷于窘境,要處理就會拖延上課時間,還會傷害到學生的情感,如果不予理睬,有損教師的威信,甚至讓事態進一步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就要采用教學機智,含蓄幽默地使自己暫時擺脫窘境,消除影響教學的不利因素。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采用幽默滲透的方法,往往會使師生都能“會心一笑”,雙方關心更融洽、更和諧,則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巧妙地運用教學機智,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下去,增進師生感情,其妙處在于有經驗的教師遇到特殊情況,能保持冷靜,巧妙地加以解決,既維護了課堂上學生的自尊心,又確保了教師的維系。不可采用冷冰冰的說教,簡單粗暴的壓服,而是要冷靜地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源,善于運用教學機智方法,如:(1)類比滲透,即用一種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暗示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2)側擊滲透,即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不直接點出來,只是從側面敲擊以使其注意;(3)先褒后貶,即把批評的話放在贊揚之后,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實表明,體育教師充分利用自身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既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又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3體育教師教學機智發揮的制約因素分析
3.1體育教師自身的素質
3.1.1體育教師的知識經驗這里的知
識經驗是從廣義的角度談的,既包括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又包括專業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還包括教學實踐經驗。教學機智的產生似乎是“靈機一動”,它的產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體育教師在教育科學理論指導下長期的教學實際經驗的升華,是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經驗的“合金”是必然和偶然的統一,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結合。個體獲得了知識經驗經過轉化、吸收,變成個體的認知成分促進知識向智力的轉化。個體具有這樣的“認知特質”,一旦有誘發教學機智的教學場境,便可觸動直覺,產生靈感。所以知識經驗是教學機智產生的重要前提。
3.1.2體育教師的思維與情緒特征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教學機智的產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但是,它的思維不同于一般的思維過程,在思維的心理品質以及思維的心理過程上有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其次,需要迅速準確的判斷力并采取靈活的解決措施。第三需要情趣盎然的表達力。體育教師的思維類型、思維方式、思維品質對教學機智的產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體育教師的思維是影響其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教學機智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性格的情緒特征表現為情緒的穩定性、自控性、持久性等品質。體育教師的情緒特征對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機智的發揮有很大的影響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證明,愉快、歡樂、適度平穩的情緒能使中樞神經活動處于最佳狀態,保證體內各系統的協調一致,充分發揮機體的潛能。情緒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個體在感覺良好時容易發現分類的原則并適用這樣的原則去整合、回憶信息與心境狀態一致的信息,由于享有共同的情感狀態,而更易于被提取。積極心境會加速對有關材料的加工,促進思維的流向,使人不費力地回憶起許多材料,從而簡化信息輸出的復雜性。因此,體育教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心態的平穩,才能更好地運用自己的思維和知識經驗,機智地應付體育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3-2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客觀條件教學機智作為一種教學靈感,它的產生與課堂教學氣氛是分不開的。體育課上,師生交往和諧,師生心理同步,能夠激發教學機智的產生。
交往和諧是構成師生心理同步的前提條件。教學社會學認為,課堂教學進程是師生互動、人際交往的進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交往能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喚起學生的心理共鳴,使師生間不僅認知同步,而且思維共振,情感共鳴,達到了一種心理同步。這種心理同步會產生~種“效應”,它能激發老師的靈感,激發教學機智的產生并得到充滿魅力的發揮。所以,作為特殊課堂的體育課堂,教學氣氛也是影響體育教師運用教學機智地客觀因素之一。
4結束語
教學機智是體育教師必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而且體育課堂教學機智不是單一的能力,課不是“靈機”一動的產物,它滲透了體育教師應具備的各種素質,是體育教師的素質,學識和經驗“合金體”。影響體育教師發揮教學機智的因素有其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體育教師必須積極發揮主動能動性,排除主觀制約因素,努力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為更好地實施教學服務;體育教師必須善于運用教學機智去靈活,巧妙地處理和解決體育課堂教學出現的一些“險情”,從而使教學計劃能夠順利進行。
摘要: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體育教師一直在積極摸索、改革,自己應定位在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一直是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聚焦話題。本文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和認識,使體育教師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盡早準確定位。做到有的放矢,教學有條不紊。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體育教師 角色定位
傳統的學校體育教學是在體育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在體育教師的巧妙構思、設計下由學生共同參與,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與衛生保健知識、運動技術和運動技能,從而增強體質,培養學生體育能力和良好的意識品質。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好似一個機械的作業過程,教師在掌控作業流程。在課堂上,沒有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互動。而新課程標準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形成了學生參與、運動技能、身體發展、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五個維度體系,把學生的健康意識、終身意識、全民健身意識和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滿足學生的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個性培養,確保人人享受體育的樂趣,皆有所獲。這無疑給我們一線的體育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而適應這一形勢和要求,真正充分認識新課程標準,轉變教師的觀念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當務之急,也是一個先決條件。只有如此,體育教師才可以把握教學“命脈”,盡早做到角色定位。
一 了解新課程標準的特點
1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現行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為:體育與健康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強中小學生健康為目的必修課程。其內容包括了五個方面: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發展,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
2全新的課程理念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意識;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能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二 轉變體育教師的觀念,提升一個更高理念
(一)現狀分析
在過去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一支煙,兩顆球,三根跳繩混到頭。”反映出當時教學的情況和效果。也可反映部分體育教師對待體育工作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和落后觀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著重研究教學工作,緊扣大綱,跟隨教材嚴格執行課程計劃 ,巧妙設計課程,不辭勞苦地示范、講解,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更多的知識,并用既定的條款評價不同類型特點的學生。其中,教師在主宰著課堂,他告訴學生是什么,怎么做,而學生只需去完成即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形成了我說你聽,我做你看,我問你答,我給你收的情況。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融在自己的練習、學習中。師生之間沒有交流、溝通、互動。師生關系是疏遠的,淡漠的,緊張的,也是不平等的。
(二)客觀闡述
1教師因學生的存在而存在。教師是教書育人的,學生是求知做人的,沒有學生便沒有教師。只有學生的存在,才會有教師的存在。新形勢下民辦學校的出現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有了學生,才有教師的存在,才會有學校的存在和發展。體育教師也脫離不了這個規律。
2在以曾前提倡“尊師愛生”,但現在置換一下“愛生尊師”顯得更為妥當。一名教師只有用心愛護自己的學生,才能得到學生對教師的尊敬。才能形成師生間民主、平等的關系。教師若想到學生的尊敬,應先反思自己是否用心熱愛學生。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為學生著想,那他必定是一個受人尊敬的教師。
3過去,有些教師對學生只是一味地教,教,教,多多教,拼命教,而學生只是學,學,學,多多學,拼命學,長此以往,學生的思想受挫,狹窄,不利于他的末來健康成長。腦子越用越靈。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思考。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也會在課堂取得更好的效果。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是現代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是構建師生之間關系的一個基本觀念。體育教學中學生多學、多動、多想,用他自己獨特方式去完成任務,殊途同歸。體育教師則不僅要參與活動,而且要把握教育方向、教育進度等,應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
(三)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1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關健。
過去,體育教師有“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貶稱。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多學科知識的接觸,同時加強自身的思想素養,才可以在新課程的體育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營造平等、民主的氛圍。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互相尊敬與理解是師生關系構建的一個先決條件。
教師應充分尊敬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學生也應尊敬教師的辛苦,了解師恩不圖報,做到相互溝通。教書育人是一種途徑,促使學生在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方面得到提高與發展。這才能真正體現“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二 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
(一) 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
一名教師應具備良好的身體條件、體育知識和技能,才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起到一個好的示范、宣染作用。一個好的示范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對動作的理解力,并促使學生產生“我也想做,我要做好”的念頭,清楚,條理的動作要領,促使學生產生“我該怎樣做好”的想法。充分展示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促其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完成目標。我曾聽說一節支撐跳躍課上體育教師動作沒做成功被撞了一下,卻邊揉胸脯邊說,沒事的大膽點。我想學生敢做并能做好那才是怪事呢!因此,不斷加強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力保證。
(二) 注意邊緣學科知識的學習、積累,做到知識綜合化、網絡化
新課程標準強調體育與健康的理論基礎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生物學等學科知識。體育教師必須掌握、了解這些相關知識,才可以在教學中從容自如。教學中不斷激勵學生,激發其運動欲望,把住學生的“命脈”。如在跳高教學中尤其體質較差的學生有懼怕、膽怯心理,這時教師給予心理上的暗示、輔導、鼓勵,同時不經意間悄悄降下高度,“欺騙”學生,使其越過。這時他的心理是何等快樂而又興奮??!在此基礎上積極調撥他的“我還要做”的心理,同時給予技術上的指導,使其完成目標,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物理學中的單擺原理可以使學生形象地明白“騎撐后倒擺動上”技術中繃腳尖直腿壓腿的技術動作,并促其去思考、想象。21世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提供了直觀、形象、清晰、活躍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知識的綜合化、網絡化,為適應新標準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 教師的思想素養也是教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身正為師,德高為范”體育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素養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在思想意識、做人成才方面受到啟發、熏陶。
三 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師的角色定位
(一) 平等的合作者、引導者
新標準下的課堂,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 才可以體現新標準理念,積極實施新標準。情境體育、快樂體育即是在師生合作下完成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引導、啟發,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二) 知識淵博的評述者
新標準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綜合。因此體育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綜合知識能力,形成知識專業化、網絡化、綜合化?,F代教育形勢下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小知識庫。在課堂上的表現奇花異放。這時教師應需用淵博的知識去解決那些突如其來的問題,隨機應變,力爭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同時教師還應與學生互相學習,做學生的“學生”。
(三) 個性張揚的促進者
教育在本質上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會有個性意識的覺醒,才能有個性潛能的釋放才會使個性得以發揚。因此,營造一個民主的氛圍,做學生個性張揚的促進者讓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得到尊重,有發言權、自主權,積極進取,進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獨特方式去做練習,完成目標,殊途同歸,得以學生個性培養。
(四) 真誠常識者
新標準里注重對學生情感意志、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體育教師應關注賞識每個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的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 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真正做一個學生的真誠賞識者。
結束語
新標準頒布以來,我們一直在探索、改革,然而我們只有深層次地認識、理解新標準,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才可以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才可以使自己在教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到角色定位;才可以實現新課程的使命:學生的生動、活潑,充分自由的發展。
論文關鍵詞:體育隱蔽課程 素質 文化性 行為性 依附性
論文摘要:隨著體育隱蔽課程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教師認識到了體育隱蔽課程的重要性。體育隱蔽課程教育具有文化性、行為性、依附性等特點。這些特點,要求體育教師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高尚的敬業精神、較強的業務素質、一定的審美素質和良好的情感素質。
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與完善,體育隱蔽課程越來越受到廣大體育教師的重視。體育隱蔽課程是指在學校范圍內,按照教育目的和學校體育目標,以間接的、內隱的方式呈現的、經過規范設計的體育文化要素的總和。它是通過學校的體育物質環境、學校體育傳統與風氣、體育教師的行為方式和在體育教育中所形成的人際關系等內隱的間接的文化因素來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之一。教師在學生的體育學習過程中的作用相當重要,尤其是對那些非智力因素的學習,更需要具備較高素質的教師,加以積極地引導。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重視體育隱蔽課程對體育教師素質的要求。
一、隱蔽課程的涵義
隱蔽課程是指非正式學習的各種教育要素,如師生關系、教學風格、課堂規則、按能力分組等,是一種隱蔽的或者是還未得到認可的教師經驗,但這些都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影響。可以說,隱蔽課程是文化的反映,是人的生活習俗、文化教養、精神境界以及尊重他人、尊重自我在個體身上的集中表現,并通過教學、教師的行為等方式同正規課程同時起作用。
隱蔽課程教育既取決于教師對體育教育意義的認識和把握程度,又取決于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和內心境界。隱蔽課程的內容選擇與設計,主導權在于體育教師,所以弘揚什么精神,發展什么文化傳統,提倡什么品質和培養什么能力等等,都是隱蔽課程教育所要涉及的方面。作為體育教師更應對此在思想上、行動上有所認識和體現,真正把能反映一定文化的、身體的、智慧的、情感的、意志的、行為的等正面品質的內涵貫穿于整個隱蔽課程教育之中,進而把學生發展成全面的人。
二、體育隱蔽課程教育的特點
(一)文化性
高校體育課程是從人類社會文化中篩選出來的精品,因此被列入其課程的內容就有可能被繼承、發展,尤其是體育文化功能的教育就能得以具體化。體育教育是一種社會教育和社會規范,也是人的社會化的手段。體育文化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內涵,它是一種以人的體育行為特征的社會現象,是由人對體育的需要、思想理論方法等觀念形態的內容和外化在現實世界中的各種體育活動以及活動的組織形式、活動的規格和設施構成的,包括多種精神和物質因素的復雜整體,而隱蔽課程中的體育文化教育,也是多種精神和物質因素構成的。所以體育課隱蔽課教育也具有陶冶、培養和教化人的作用。隨著人們對積累起來的文化價值(含體育文化價值)認識的提高,蘊含在體育課程教育中的文化特性,也越來越強調對學生的陶冶與影響,其中的體育文化特性對學生就有著獨特的作用。實質上,體育教育過程也是將學生從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中“喚醒”的過程,即從“自然”到“文化”,從“現實”到“理想”的過程??梢哉f,體育課中的文化性也是多種精神內涵的整合,它決定了體育課程的構建,而這一構建又反映了社會文化的水平和變遷,反過來制約著體育文化的發展。
(二)行為性
體育課隱蔽課程教育中的行為性,主要是指體育教師的行為影響,包涵著行為的思想情感性、倫理道德性、知識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為來評價的。體育課不同于別的課,它是以操作行為、身心互動和課堂指標為特點的一種社會性活動,要求體育教師把內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體行動上,進而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即“身教”的影響。在課堂上,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因素頗多,但教師外延行為乃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因為不同的教師行為會造成不同的課堂氣氛、師生關系以及給學生不同的心理影響,如行為的動作、表情、舉止等??梢哉f,課堂氣氛、師生關系和心理環境,正是決定學生行為表現積極性高低的直接而重要的因素。
(三)依附性
體育隱蔽課程的存在需要借助于某種客體才能傳遞它蘊含的文化,發揮其功能。離開了這些客觀的載體,體育隱蔽課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寓教于文、寓教于體等。體育隱蔽課程的教育價值并非完全直接顯現于學生身上,它所攜帶的教育信息只能部分地被學生直接吸收,而相當部分則依附于其他載體間接地傳遞給學生。具體而言,學校教育化的環境、體育教師的行為、校園文化、各種人際關系都攜帶著體育隱蔽課程的教育信息,這些信息通過暗示、學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認同、榜樣學習等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接收這些信息,從而受到教育。體育教師的教育意向正是通過這些不同的載體傳遞給學生,并且不斷地沉積下來,產生相應的心理結構。
三、體育隱蔽課程對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的要求
(一)體育教師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體育教師的職責不只是傳授給學生專業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用自己高尚的情操來感染學生,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敖處煴救耸菍W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盵1]體育教學中,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往往是學生模仿的最直接、最具體、最生動的榜樣和道德形象。因此,體育教師要作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要求學生遵守的課堂常規,首先自己要遵守。例如不遲到、不早退,體育教學中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以及著裝要求等,教師要嚴格遵守,這樣才能樹立起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作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關愛和體貼學生。教師的愛心是師生相互溝通、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巨大磁鐵,沒有對學生的關愛和體貼,不能真正和藹平易地對待他們,是不可能從心底里獲得學生的喜愛的。
(二)體育教師要具有高尚的敬業精神
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具有更高的實踐性特點,體育教師往往要冒著寒風頂著烈日進行教學,而且還要承擔課外活動和體育訓練等繁重任務,因此,體育教師需要付出比一般學科教師更多的心血和勞動。高尚的敬業精神、堅定的奉獻信念是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應具備的重要素質。
(三)體育教師要具有較強的業務素質
體育教師只有具有了較強的業務素質才能有效地影響或改變學生的心理和行為,使學生的求知欲和對活動的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和信服。幾分鐘精彩的講解、一個漂亮的示范動作等都會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并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較強的業務素質是體育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四)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素質
體育教學中蘊涵著許多美的因素:體育器材的合理擺放美、學生隊伍的組織美、練習時的隊型設計美、教師的儀表儀態美、教師的語言美、示范動作的形體美等等。這些美的因素不僅可以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使他們獲得身心的愉悅,得到精神的滿足,更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因此,體育教師應注重美學方面的修養,提高自己的審美素質。
(五)體育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情感素質
體育教師情感素質如何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上。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是學校環境中最基本的一種人際關系。美國心理學家LP.索普指出“: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和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在學習上合作,這是學生取得更好成績的主要原因之一?!盵2]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得教學信息傳輸通暢,是推動體育教學整體發展的動力,師生之間的協調和適應會使教學過程處于相對平衡和穩定的狀態。而且,師生溝通,情感融洽,有助于形成師生的親密感,便于教師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達到師生情感上的溝通,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本著人格平等的原則,事事尊重學生,以真誠的態度關心、幫助學生,用真誠的情感打動學生,以取得他們的信任,發揮自己在體育教學中的情感導向作用。
教師良好的情感素質不僅是推動教師積極工作的動力,而且對學生起著直接的感染作用,影響著教育和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有熱愛學生的情感,還要有善于控制、支配和調動自己的情感,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具體環境和學生狀況決定情感表現的傾向、方式、分寸,以便有效地感染教育學生。善于控制支配自己情感,抑制無益的情感,是體育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養。
【論文關鍵詞】反思性學習 教育智慧 人文情懷 哲學境界
【論文摘要】在現代社會中體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對教學實踐不斷地追問審視,因此反思性學習就成為體育教師追求教育智慧的學問。這要求教師應具有人文情懷,經過反思訓練,進入哲學境界,在實踐的反思中升華體育教師的教育智慧。
一、前言
教育家加里寧說,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對教師不斷地提出要求,不僅要擁有專業特質,更應該具備一些其他素養,其中包括反思能力,反思能力能有效地促進體育教師提高專業素養。只有“親其師”,才可能“信其道”,教師的思想、情感以及行為模式等人格特征在教育過程中是具有很大的力量的,它通過教師的性格、氣質、品德、能力等特征表現出來。教師的反思性學習是個人生存意義的自我確證,是提高人生修養、人生境界的必須途徑,體育學科在不斷地反思中使體育科學滲透著人文精神智慧的靈性,在教育活動中始終滲透著人的價值取向和主體性的品格。教師要做真我,不要刻意隱藏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態度,要讓學生感受到獨一無二的你,就像陶行知先生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薄栉覀兊慕逃皇桥囵B若干尖子生,而是幫助所有學生成為一個人,一個具備鮮明個性、有創造力并能融于社會的成功的人。雖然我們教師作為人的現實存在都是有限的,但我們總在試圖從有限的存在中去追求無限的精神境界,因為那是我們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
二、反思性學習是體育教師追問教育智慧的意境
反思性學習是指體育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及他人經驗的基礎上,以自身的教學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并能以獨立及合作的方式,采用多種方法積極主動地對自己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解釋、分析和改進,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學習過程。反思(relfection)是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原指光的反射,作為哲學概念是借光的反射的間接意義,指不同于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反思性行為是一種比解決問題更為復雜的邏輯理性過程._20教師智慧既是知識又是能力,體現在對教育的認知、評價和操控活動中。體育教師只要能真正走人反思性學習,將被領入探究、追問的境界,才能使教師真正能體會到人心靈內部那種理性智慧所帶來的無限樂趣,這比物質帶給人的快樂更深刻、更持久體育教師是反思性學習的主體。作為主體的實踐者,教師身處在體育教學實踐環境中,比其他外部研究者更了解教學的復雜性,將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哲學之“思”運用于實踐,更能發揮主體的能動性、創造性,系統地解決教育活動中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過程,完成教育任務。體育教師的反思性學習要以先進的教育理論與他人的經驗為基礎,反思是一種意識活動,教師的實踐從某種程度講是受觀念意識的支配,以先進的教學理論與他人的經驗為基礎,在教師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剖析自身的教育觀念和實踐,從先進教育理論和他人的實踐經驗中吸取營養,擺脫傳統的束縛,在不斷探索真理的過程中充實自己、提升自己。體育教師的反思性學習是個人獨立和群體合作的結合,是個性化或社會化的統一,反思對教師個人來講是個性化的意識活動,但是這并不排斥與其他主體間的協作與交流,在合作中促進主體間相互理解,通過共同探討,提高認識水平。體育教師的反思性學習最終將落腳于自身的教學實踐活動,教學實踐活動由于受自身教育觀念的指導,是一種人性化較強的認識,它在信念中導向性地影響實踐,突出體現教師對教學意義的理解。因此,反思性學習將教學實踐作為研究對象,對行動、決策以及產生的結果進行分析,從教學實踐中探尋教學理論本質,從而改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
然反思性學習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階段,是教師自我學習逐漸提升的過程,是教師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反思可促進教師不斷地質疑、提煉、更新自己的知識,在反復實踐和理論指導下提高能力與技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實踐與社會要求。人的精神品位是對人的內在的精神世界的開掘,教師在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產生的結果進行不斷地探究的過程中從傳統的慣例行為中解放出來,用審慎的方式提高自身專業洞察水平,改進教學實踐,使其更有效,更富于創見,從本質上追求更合乎教育目的和教育規律的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能力是一種特殊的智慧,正是反思性學習,使這一智慧的形成和發展成為可能。
三、反思性學習是以體育教師的人文情懷為條件
(一)愛和關心。作為體育教師的情懷就是一種以人為本,對學生負責的人文情懷,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信任學生,對所有學生都能一視同仁。正如我國教育家夏尊先生所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職業區別于其他職業,他所面對的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類個體。這些個體起先都是柔弱的,教師要維護每一個弱小生命的獨特價值,引領他們實現源于精神內部的、具有個性色彩的社會化過程,激勵他們不斷地追求比當前更高、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認為,每個學生都渴望被關注,渴望得到別人特別是老師的肯定和欣賞,這種肯定和欣賞能喚起學生的自信,激勵他們成為更加優秀出色的人,而這樣的關注必定是將學生平等看待為前提的。其實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愛護學生,教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尊重學生。當教師站在學生眼前,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抹嘴角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贊嘆,將蘊藏在心底的情感抒發出來,能使本已浮躁的心平靜下來。當然愛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嚴而有格,嚴而有度,才能真正打動學生心靈深處。作為體育教師更應用發展的眼光評價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學生、保護學生受教育權和安全,人們對體育專業的學生以及體育教育在認識上還存在一些偏見,認為體育專業層次低、水平低、就業難,進入體育專業學生會情緒低落、態度消極、對學習缺乏應有的熱情和積極性。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才能深切地熱愛學生,體育專業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是沒能考取其他專業,退而求其次選擇體育專業的,是學生和家長無奈的選擇,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差、自律性弱、學習積極性低。當教師第一次走進教室的時候,看見學生都在NJL,教育者的眼神,擁抱了所有的人,并把他們看在眼里,這個眼神包含了使命感,包含了教育者偉大的愛,從感情上貼近學生,從人格上尊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教師積極探求教學模式,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生活上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愛護;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一樣,是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以學生成長和發展變化的價值為前提;教師能看到學生人格和個性自我成長,不斷出現新的成熟跡象.
(二)希望和信任。教師給予學生的希望是指對學生各種發展可能性給予教育者所擁有的耐心和耐性、信念和信任..一般情況,對一個教育者來說,我們只對自己真正熱愛的學生懷有希望希望有時說起來就是一個詞兒而已,但在充滿愛的教育的情境下,對一個學生寄予希望就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而且是一種面對學生的方式,尊重和信任學生是教師崇高的人格體現。教師應懂得用優勢視角去看待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學會有效利用學生的“缺點”,有人曾經說缺點實際上是一個還未成熟的優點。缺點在不同的人身上會呈現不同的色彩,教師可以換一個視角,讓學生的缺點在某種角色下閃光,善于發現利用學生的閃光點,將體育專業學生的爭強好勝、競爭意識引導到學習中,給予機會讓他們發揮特長,讓他們感受被欣賞、被認可。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寬容、允許犯錯、允許質疑。有些事情他們是有潛力完成的,也許他們做得有些慢,或者會出一些差錯,這時教師需要用克制和耐心來代替急躁,用平靜的等待來代替干預。師生之間相互弓l導,臻于成熟,相互貢獻各自的才干,而不能預先設定一個“永久”的結構。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無論學習好壞,家庭背景的優越與否,能容得下性格、脾氣、愛好、興趣不同的學生。對學生充滿信心,用真誠和熱情贏得學生信任。我們能夠感受和體驗到學生由教師給予希望所產生的激勵和自信,學生也會在希望和信任的情況下不斷努力,不管這種努力會經受多少次失望的考驗。教師要使希望和信任的偉大意義得以顯現。
(三)責任感和使命感??鬃釉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一個教師,必須信奉之、遵循之、篤行之,在此基礎上升華為愛崗敬業的高尚精神、教書育人的高超水平、為人師表的高潔品行。教師在工作與生活中心情舒暢、精力充沛,教師的潛能就能得到充分開發,教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這樣的教師才能思維敏捷、富于想象,充滿理性而不乏激情,嚴謹而不乏幽默,執著而不乏靈性。
我們從一個偉大的老師那里所得到的與其說是一個具體的體育科學知識體系或一組成熟技術技巧,還不如說是這位老師體現和代表知識的行為方式——生活熱情、嚴于律己、獻身精神、人格力量、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生會從教師那里得到許多知識之外的觀念,形成自己的信仰和人生哲學,并能將這些付諸實施于他們的將來。教育的關系并不是將來利益的手段,它是生活的一部分,這種關系不但有學科之間的,而且有人與人之間的,以一種教師個人的方式體現所教授的知識,它的意義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尊重、熱愛和相互間體驗的快樂情感,這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是至關重要的。教師的地位必須通過從學生的給予中贏得,這要求教師必須投入熱情、激情和感情,所以教師出錯在所難免,教育者有時也會感到缺乏某種教育的品質,會表現出心情郁悶、生氣、失望,但這并不會從根本上影響我們對學生的深深的責任和使命。
四、反思性學習是體育教師獲得教育智慧的途徑
(一)問題意識。人在這個世界中會產生許多問題,問題的存在是教師產生反思的先決條件..沒有問題的提出,就不會有思考,更不會有對思考的再思考——反思的存在。教師的問題意識表現在,必須時刻從學生發展的更高層面反思教育實踐活動,自覺關注學生和自身的逐步完善,從深層次確立人活動的意義根據。教師積極的思維活動就是一種反思能力,一個富有思想的人比一個缺乏思想的人更能顯現出對他人在一個具體環境中的理解,教師教育的敏銳力則是典型的教育理解、聆聽和感知學生知識、道德發展狀況的能力。體育教師關注更多的則是在體育教育特定的關系中所面臨的基本問題,也許起初只是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矛盾,在不斷的追問中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教師的問題不會隨著問題的解決而消失,在“這為什么會成為一個問題”的不斷追問中提煉普遍的教育規律,在對規律與實踐的反思中升華體育教師的教育智慧。
(二)觀察能力。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教育的情境一般不允許教師停頓下來進行反思,分析情況,仔細考慮各種情況的可能性,決定最佳的行動方案,然后付諸行動。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要在不斷變化的情境中不斷地采取行動,必須當機立斷。當教師走進教室,對學生的活力和氣氛有些敏感,教師需要某種方式把大家聯結起來。不論教師的準備有多充分,可教學的情境使教師時刻意識到學生的感受。這種意識是一種智慧,不是一種仔細計算和縝密的反思,是一種自然的體驗,不是在反思的基礎之上的描述把握教育時機,從學生的聲音、眼神、動作中領悟學生間的細微差別。
(三)思考能力。體育教師在理論與實踐之間不斷地尋求與思考,不斷地追問與批判,這需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力,因為這個過程難免承受精神的痛苦和心靈的孤寂;教師應擁有博大的胸襟與高遠的氣度,開闊視野,并包容這一切;教師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心專且心靜,任自己思想遨游馳騁,反思的過程隨著思考已被融入到另一種隱含或直覺的能力中去了,處理不足的教學資源、對待特定的學生,對教育的情境或時機中的相互作用的現實予以特別關注,最終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利用正確的知識,采取有效的步驟、技術或方法,得到滿意的結果。
五、反思性學習的哲學境界是體育教師教育智慧的旨趣
(一)哲學境界。體育教師的反思性學習以哲學境界為旨趣能體現和提升教師的內在精神世界,使認識、思考、解決問題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哲學具有一定的超越性,運用最一般的原理來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以達對事物的整體認識。哲學境界是對人本性的“表達”,這意味著哲學境界的指向是同人的超越本性指向是一致的;哲學境界是對人的境界的“凝練”,這意味著哲學境界表達著人追求“境界”的客觀要求;哲學境界是對人的“境界”的“體認”,這印證著哲學境界匯聚了人追求“境界”的理想和價值。
體育教師運用哲學知識和哲學思維方法反思,審視和處理教育問題,蘊涵著教師的精神價值的追求指向。在這里哲學作為教師的自我意識的理論,給教師提供的不僅是關于人的知}只、人的規范、人的模型之類,它給予教師的足促進自我不斷超越自身,升華自我的人生境界.崇高而積極的時代精神,對真實的渴望,對真誠的憧憬對理念的追求哲學之思無處不在,它滲透我們思想所及的一·切領域,蘊涵不斷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的過程。使教師不斷認識教育活動中的各種矛盾,把握其內部發展規律,預示發展態勢,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哲學始于追問,終于解答,但在看問題時候所產生的既涵蓋問題本身又超越問題的意義。也是教師從未來角度設計時候給自己活動提供的“意義”設計不斷被創造出來的,新的意義就是不斷對舊的設計的批判,從這個角度說“意義”總是被超越的哲學境界就是形而上學。長久以來,對教師而言,提及學生,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接受,而是如何改造,都是按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學生。因為要改造學生我們必然會預先設定一個“結構”,它詮釋了我們對學生未來成長的設計和期望。但對哲學終極意義作為人的類本性的追求,更應表現為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將主體間性的主觀性與客觀性統一起來,主體與主體的聯結和統一是實現的生活世界的意義體現前提,存在的空問維度的主體間性使生活意義的溝通、交流、理解成為可能。從本質上來說,哲學是強調境界的,是對教師精神境地的某種追求,體現人的追求、人的價值。
(二)培養反思批判精神。反思批判精神是一種哲學精神,它蘊涵教師自我主體意識,批判精神從根本上來說根源于教師的實踐活動,從實踐著手有著對實踐肯定和理解的方面,但主要是對現存相對立的,因而更多指向對事物否定的理解。哲學的批判過程就是人的自身否定過程,對教師來說也就是教師對自身否定和不斷超越的過程。這種批判精神不僅僅是方法,更體現哲學式的人生態度。哲學反對盲目保守傳統和在生存關鍵問題上退縮。人的行為和目的絕非是盲目的必然產物,當然這種哲學反思批判所擔負的任務是“不愉快”的,但又是人的活動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理論方式,哲學已經擔負起這樣的不愉快任務,把意識的光芒普照到人際關系和行為模式上,而這些東西已根深蒂固,似乎已成為“自然的、不變的、永恒的”。人類思想就是在哲學批判的肯定性與否定性的辯證統一中展開,它推動人類不斷反省和超越自身,不斷確立自身活動的意義根據,不斷地在歷史中對設立的理論前提進行反思批判,我們教師在批判中否定世界,生成為真正的人,升華人性,尋求著教育者的意義。
論文關鍵詞:體育社會化;體育教師;素質結構;教育模式
論文摘要: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專家訪談,綜合分析新時期體育教師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體育教師的知識及素質結構:旨在為適應21世紀“體育社會化”發展趨勢的要求,探索體育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及其改革途徑,重新樹立21世紀體育教師新形象。
社會化(socialization)既是一個學習的積極過程,也是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人們彼此互動、熟悉其所生活的社會的時候,當他們形成“我是誰”的觀念、對他們的目標和行為做出決定的時候,社會化就進行著。所以,社會化指的不是一個社會塑造人的單向過程,而是一個人們積極和其他人接觸,并做出塑造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的生活世界的決定的互動過程。體育運動作為人們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為社會化的一種形式,正日益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體育帶給人們的健康與快樂是其他項目所不能比擬的,因而,體育的社會化也就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體育教師為適應當今體育社會化的新形勢,應具備怎樣的素質結構也就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
1、體育教師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為適應體育社會化新形勢,體育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發生根本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遞者,而是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作為教師,僅有知識并不能勝任教師工作,一定要有職業道德、相關知識、教學能力、創新能力等構成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從被動的“教書匠”轉變為擁有先進的體育教育思想和觀念,懂得課程設計、教學設計、課程管理、并具有創新知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實踐的積極探索者。
1 .1各項體育課程的策劃設計者
體育教師首先是一個和專家、學生乃至家長共同構建新課程的設計者。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學大綱和教材執行者的角色,也不再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而是一個具備現代教育觀念和教育素養,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才。是一個為適應社會需求而培養具有健康體魄、淵博知識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1.2全面素質教育的推行者
體育教師是素質教育的推行者。未來的體育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為目標的,教師要幫助每一個學生形成自己的健康觀,實現自己的健康目標,形成良好的健身習慣,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1.3體育教學設計和任務的執行者
體育教師的直接任務就是要培養對未來社會的有用人才。既然未來社會需要健康體魄的、高素質的、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才,教師的職責就是要幫助學生向社會需求的方向發展。不但要培養社會需要的專門體育人才,還要培養社會需要的擁有專業知識且健康體魄的各級各類人才。
1.4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
體育教師要在課堂傳授給學生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術、技能、方式、方法,同時更應該讓學生理解那些離開課堂后有利于健康的科學鍛煉身體的方式、方法,從而使他們走向社會后能自主地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并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好習慣,達到終身體育的教育目的。
1.5學生成長、社會化過程的引導者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求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一個人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定型到定型的成長發育階段。教師是這一過程的主要引導者,他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掌握各種知識,培養各種能力,并逐步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實現個體意義上的主動發展。
1.6全民健身的服務者
教師是社會的一部分,服務于社會,為社會作貢獻是教師的職責。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深人開展,人們更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特別是退休在家的老齡人,特別想通過文化娛樂、身體鍛煉來消磨時光,這正是體育教師大顯身手的時候。通過業余時間的理論指導和業務輔導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同時社會體育活動內容也不斷涌人校園,加之學生求新、求異、求變的心態,使一些如登山、越野等探險刺激類運動項目,郊游、體育舞蹈等交往類運動項目,貽拳道、武術等健體防衛類項目,在校園內外具有廣泛的群體影響力。教師應在順應這種大趨勢的前提下,確定自己的角色方向,加強對此類運動的知識學習研究,為人們的身體鍛煉與健身提供理論指導,將自己的專業與人們的需求相結合,達到觀念與行動上的轉變。
1.7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技術的創新者
社會環境的外在壓力與體育教師內部的動力相結合,就決定了體育教師進行相關學科拓展的必然性?,F代體育教師在精通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必須改變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傳統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科的相容性以及綜合實踐能力,以適應未來體育教學的需要;體育教師要學會并能適時、適度、適量、合理地使用各種教學媒體的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現代體育教師必須加強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敏感性和適應性,熟悉和掌握多媒體等先進儀器設備,這是體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效益必不可少的能力;開展體育科學研究的能力,創新教育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模式,它不僅需要體育理論工作者不斷探索新教育模式下的實踐方案,更加急迫地要求廣大一線體育教師有機地靈活地處理和掌握、探求新教育模式下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2、體育教師需要的職業素質
一名體育教育必須具有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高尚師德等良好職業素質。具體說來,體育教師的職業素質有3類8種素質(如表1)。
3、體育教師的培養目標
為適應不同社會角色對體育教師的要求,體育教師的培養目標就要有所改變,就要適時調整體育教師人才培養目標。按人才培養目標來分,可以培養體育與健康教育人才、社會體育指導人才、體育管理與經營人才、體育保健與康復人才和業務訓練教練人才;按人才培養的多元性來分,可以培養體育教育人才、體育教育通才和體育教育復合型人才;按人才培養的規格來分,可以培養體育教育小學類人才、體育教育中學類人才、體育教育大學類人才、體育教育科研類人才、體育教育信息類人才。社會在飛速發展,需要各行各業的不同人才。就體育領域來說,不僅需要體育專才,還需要社會體育、群眾體育等領域的通才。所以,我們的培養目標要隨著社會的不同需要而隨時改變。
4、體育教師的培養模式
體育教師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知識、理論和能力不是單純某一個學科所能夠覆蓋的,需要的是跨學科、多層次、綜合的知識體系。所以,體育教師培養必須跳出現有的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要建立以社會需求為總培養目標,專業基礎深厚、專業口徑寬廣的以培養一種職能為主又具有多能化的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從培養內容上應主要從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去實施(如圖1)。
5、體育教師的培養對策
5.1明確體育教師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集中反映了一定社會的需求。明確培養目標對于整個教育工作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適應社會需求,培養體育教師應當加厚專業基礎、拓寬專業口徑,培養以一種職能為主又具有多能化的新型人才。
5.2改革體育教師課程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
改變目前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改變過去基礎理論窄,自然科學類薄弱,政治思想課程偏重的現狀,使課程內容非專業知識與專業知識相統一,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同時,加大“專修課”深度,拓展“選修課”廣度。
5.3改革體育教師培訓政策,創造寬松的培訓環境
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加強高層次、多級別的人才互訪。任何大學即使是國內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都不能直接去當教師,必須去師范院?;蛴嘘P培訓機構學習一到兩年并獲得教師資格證后,方可走上教師崗位。因此,加強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和在職教師的再培訓力度,使體育教師教育知識多元化,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內容豐富化,科研能力創新化。
5.4轉變主管體育領導的思想觀念
體育教師的培養離不開領導的大力支持。要想使體育教師的社會角色多樣化,就要徹底改變主管領導認為學校體育工作是“小三門”的錯誤思想,加大改革力度,使學校體育工作沿著健康的軌道快速發展。
論文關鍵詞:體育教師 專業化 體育教育專業 課程改革 取向
論文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以教師教育專業化為背景,分析專業、專業化、教師職業的專業屬性及教師專業發展等問題。在此基礎上,論述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專業化取向及支撐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科基礎。認為:構建并完善體育教育學學科體系,是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專業化取向的發展策略。
課程發展的歷史表明,課程總是基于一定理論基礎之上并受一定價值取向制約,一定的教育價值取向往往是課程變革的先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發展的歷史也表明,其課程的改革都受到一定時期教育觀、體育觀的影響。因而,確定明確的價值取向,是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前提。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強調教師教育專業化的背景下,以培養體育教師為本位目標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也理應與時俱進、深化改革,確立明確的改革取向。由于按一定方向構建的課程體系是專業的存在實體,因此,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取向的確立就決定著體育教師教育的方向,因為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取向在體育教師教育實踐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先導作用,而且這一影響并不會因為以往人們對這一問題的忽視而銷聲匿跡。那么,現今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應確立怎樣的取向呢?在教師(包括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國際師范教育專業化取向的現時背景下,以專業化為取向無疑應是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導向。本文首先從專業及專業化、教師職業的專業屬性及教師專業發展等概念的分析來認識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問題,在此基礎上論述了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專業化取向和策略,以期為我國體育教師教育課程的改革提供參考。
1 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問題
1.1專業及其評判標準
明確專業的概念是理解專業化的前提。專業的概念常在教育學和社會學范疇論及。專業是指高等教育培養專門人才的基本單位,由專門的培養目標和相應的課程體系組成,廣義也可指專門的職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就其內容而言也可稱為“專業教育”,可以說“專業”就是課程的一種組織形式??梢姡诮逃龑W范疇,專業常指高校為培養專門人才設置的各種專業,是培養專門性人才的基本單位,由特定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組成。在社會學范疇,專業指專門性的職業,指必須經過專門化的高等教育后方能從事的復雜職業。在漢語中,專業也有“專門從事某種學業或專業和專門的學問”兩層意思。從專業的兩種取義來看,教育學范疇的專業與社會學范疇的專業雖有視角的差異,但二者的聯系是密切的。
雖然,近年“寬口徑、厚基礎、淡化專業”的提法常見于高等教育的文獻,但伴隨高等教育重心的下移,多數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要考慮專業的培養方向即職業指向,并以專門性職業所需要的學科知識、技能為自己專業課程體系的資源;而社會分工導致的專門性職業的從業者又通過專門性的高等教育培養。即社會分工造成的職業種類很多,但并非每一個職業都被稱為專門性的職業,即專業性職業或專業。而非專業性的職業人員也不必在高等教育設置專業來培養,尤其在高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況下。那么,怎樣的職業才能稱為專業,或者說專業或專門性職業以什么標準來判別?顯然,這關涉到怎樣理解專業的標準問題。
由于國情及研究的出發點不同,對專門性職業即專業的認識界說不一,對專業所下的定義及特征的描述也不盡相同。由于職業分化由社會分工所致,對社會職業的專業性研究也多從社會學角度進行。國外有學者認為,“專業是指一群人在從事一種需要專門技術的職業,這種職業需要特殊的智力來培養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專門性的社會服務”。也有學者把專業理解為:“通過特殊的教育或訓練掌握了業經證實的認識(科學或高深知識),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的特殊技能,從而按照來自非特定的大多數公民自發表達出來的每個委托者的具體要求,從事具體的服務工作,借以為全體社會利益效力的職業”。近年來,我國的學者認為,所謂專業,是指對社會的進步具有較大的貢獻,地位較高,具有不可替代的職業特點。在專業的標準或特征方面,我國學者對專業的標準也提出了概括性的論述,認為:一種職業能否被稱為專業不僅僅以學歷或業務要求為標準,而是由與職業性質相關的綜合性要求決定的。因而提出公認的專業至少有3個方面的規定。首先,作為專業的職業實踐必須有專業理論知識作依據,有專門的技能作保證。因此,從事專業工作的人任職前必須接受過規定的專業教育,同時,每一個專業還必須具有與其它專業有區別的專業要求,方能具有獨立專業的資格。其次,作為專業的職業,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把社會利益、服務對象的利益放在首位,即對從業人員應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最后,作為專業的職業在本行業內具有專業自主權。
總體來看,學者們對專業特征的描述及標準的確立,往往以比較成熟的專門性職業(如醫生、律師等)的特征為參照,因而所提的特征或指標體系往往是一種理想化的專業模式。但同時也認為,這些專業模式也的確為職業的專門化提供了理想目標,使“半專業”或“準專業”的職業有了專業化的方向。而專業化就是這些“半專業”或“準專業”邁向專業的一個持續不斷的、并有階段特征的過程。
1.2教師職業的專業性
與理想的專業標準相比,教師職業是否是一種專業性職業呢?從國際組織方面看,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中已對教師職業的性質作了明確說明:“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性職業,這種職業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而持續不斷的學習和研究才能獲得并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它要求對所轄學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個人的及共同的責任感”。顯然,這一表述實際上更多地是關于教師應該成為專門職業的一種強調,反映的是一種理念,并不能反映教師職業的實際專業地位。實際上,長期以來,教師職業并不被西方社會視為一種專業,半專業或準專業地位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由于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形成的對專業的尊重,專業工作享有崇高的社會聲譽和優厚的經濟待遇,非專業工作者的社會聲譽和經濟地位較低。這種社會現實反過來形成了一種社會意識:尊重專業工作者,并認為優厚的經濟待遇是專業工作的一個主要指標。而恰恰因為這方面,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低下。這反過來又造成了另一個現實的存在,真正有才華的人、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庭的子弟不喜歡進入教師隊伍。西方國家教師們不滿足于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在為爭取自己的專業地位而努力。以致于20世紀60年代,還造成了教師與官方的對立。
以較成熟的專業標準來衡量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及專業屬性。日本學者認為,如果以專業標準來衡量教師職業,它還存在許多缺陷,主要表現在:第一,教育實踐中包含的知識、技能缺乏作為一門專業的那種獨特性,不能維持有別于其他專業的嚴密性;第二,教育工作的內容和程序都事先作了詳細而具體的規定,教師的自由時間和工作獨立性都比其他專業少;第三,教師的修業年限遠比其他專業短;第四,教育許可資格容易獲得;第五,教師多出身于社會中下層;第六,教師經濟待遇低下。教師僅在非贏利性服務這一點上符合專業標準,在專業技術和長期訓練及特殊才能和素質上尚遜色于其他專業。因而,教師只能達到“準專業”的水平。
美國學者較一致的看法是:“依照目前的表現診斷,教育只能算是半專業。不過,就其貢獻及社會功能而言,在本質上,教育應該是一項專業。平心而論,教師一職并未充分發揮其潛能。我國學者多從教師的特性及教師培養的角度對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進行分析。基本的觀點有:“教師是一種不同于其他任何職業,具有其固有特性的專門職業。教師勞動產品是活產品,某個教師的某種直接作用的效用是較難確定的,也不易看到即現的成敗效應。與醫生、律師等專業相比,是有一定替代性的專門職業”;“教師職業的專業化還只處在初級階段”;“我國的師范教育還只是一種‘職業’定向,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使教師走向專業化道路的所謂‘教師專業’,以及適應這個專業特點的課程結構體系”。在科教興國的今天,“教師的社會待遇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教師的地位尚具有明顯的倫理性質”。
從國內外情況看,對于教師專業的現狀并非實質上的“有”或“無”的問題,而是專業化程度上的高低問題。從教師職業的社會功能看,它確實具有其它職業無法替代的作用。但就專業現狀來講,與其它較成熟的專業如醫生、律師等相比,還不得不承認由于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程度不足,使其處于“半專業”或“準專業”的狀態。即“教師是一種專門職業,但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程度還不高,還有一定的可替代性,這種可替代性源于教師教育缺乏較強的專業性”。也正因為如此,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也才有了必要,而如何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以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并最終提高教育的質量,也成為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
1.3教師專業發展及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取向
職業并不等于專業,專業代表著一類特殊的職業,這類特殊的職業之所以被稱為專業,在于該職業及從業人員必須達到公認的一系列“專業”標準,專業化就是這類職業及從業人員邁向這一公認的“專業”標準進而成為專業的不斷努力過程,這一過程也就是“半專業”或“準專業”不斷提高其專業化程度的過程,即其專業發展的過程。教師職業從性質上看已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專業,但其專業化程度不高也是公認的,因而還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程度,而這一提高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專業化發展或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
既然把教師職業看作是專業性職業(專業),而其專業化程度尚不高,那么其專業的發展就應具備專業性職業發展的一般特征。因此,教師專業發展這一概念的內涵就是把教學工作視為一種專業工作,把教師視為一個持續發展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教師專業發展強調兩點:首先強調教師作為一個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要經過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這樣一個專業人員所必須經過的發展歷程。因為,新教師雖然經歷了職前的教育訓練并獲得了合格的教師資格證書,但并不意味他就是一個成熟的教學專業人員,即成熟只是相對的,而教師的專業發展空間是無限的。其次,教師的專業發展強調教師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專業人員,其發展的內涵是多層面、多領域的,既包括了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嫻熟、能力的提高,也涵蓋了態度的轉變、情意的發展。
既然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多階段、多內涵的持續發展過程,那么教師教育就應該提供相應的全程支持。因此,教師教育專業化的概念就隨之而出。教師教育專業化這一概念,是指教師教育的方案要根據教學工作的性質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進行規劃和實施。既然以專業化為取向,那么教師教育就得具備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科基礎。但由于教師教育的學科基礎——教育科學的地位尚不如教師教育制度那樣穩固,發展與完善教育科學體系就成為教師教育專業化所面臨的問題。因此,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的教師教育的專業化取向,就成為教師教育的理念。而重視教師教育的教育科學體系的發展與完善、構建職前與職后教育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師教育制度,是教師教育專業化取向所強調的。
2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專業化取向的必然性
不言而喻,教師教育專業化取向這一理念具有普適性,并且要通過各具體的師范專業體現和落實。即教師教育專業化取向的理念涵蓋了各具體師范專業教育的取向,各師范專業教育的改革取向也應順應這一專業化理念。體育教育專業作為師范專業教育的一種,自然不能例外。這是因為,培養體育教師是體育教育專業的本位目標,體育教師的專業化要通過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化體現。那么,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化取向所指什么呢?
既然,教師專業的發展把教學工作及教師當作專業性工作和專業人員,教師教育專業化取向是指教師教育的方案要按教學工作的性質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進行規劃實施;而體育教學、體育教師又屬于“教學”和“教師”的范疇,那么,作為師范專業教育的一種,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化取向即指該專業的教育方案要按體育教學的性質和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規劃、實施。
由于專業是按特定方向組織起來的課程體系,換言之,按一定方向組織起來的課程體系就是專業的實體。因而,從教育內容的視角看,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化取向從根本上說還要通過相應的專業課程體系來體現和落實,即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最終要靠體育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專業化來落實。因此,以通過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來促進體育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為目的的體育教育專業的改革,必然要求其課程改革以專業化為取向。所以,以體育教師是專業人員為前提,以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為直接目標,以專業化為取向進行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就顯得十分必要。
根據教師教育專業化的核心思想,可以認為,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專業化取向是:以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為中心進行專業課程體系的統整,尤其注重能體現其專業性的課程構建,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課程支持和支撐。這是體育教師教育專業化的必然要求。
3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專業化取向的學科基礎
3.1早期體育專業教育的學科基礎
教師教育史研究已表明,教師教育的產生、發展與教育科學的發展、完善相伴,教師教育制度的確立鞏固也是教育學科不斷完善的結果。雖然教育科學的地位還沒有教師教育制度那樣穩固,但教育科學的發展的確為教師教育提供了學科支持。體育專業教育發展史研究也表明,滿足社會對體育教師的需求是體育專業教育發生、發展的動因,因而體育專業教育制度也基本依附于教師教育制度,其學科基礎也多依賴于教育學、心理學。由于對學校體育功能早期的追求更多地趨向于強身健體,因而與生物學和醫學相關的學科也是體育專業教育課程的主要學科基礎。例如,美國早期的體育專業教育課程中就多由生物學和醫學學科組成,生理學、解剖學、衛生學是其傳統課程,且多由醫學專家執教,這一傳統對今天的體育專業仍有重要影響。可以說,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醫學等學科是早期體育專業教育的學科基礎。
我國體育專業教育的歷史發展也表明,體育專業教育的最初社會動因也是為社會提供體育(體操)師資,因而其專業制度也與教師教育制度相伴。由于我國近代教師教育制度模仿日本而來,尤其是早期體育專業教育多由日本人或留日歸國學者執教,因而體育專業教育帶有明顯的“日化”痕跡,其專業教育的課程也多以兵操和普通體操為主,雖有教育學、心理學及醫學、生理學類課程但并不太受重視。20世紀20—30年代,隨教師教育模式的“美式化”以及自然主義體育思想的傳人,教育學、心理學、醫學類學科課程開始大量出現在體育教師培養的課程計劃中。之后,這些學科課程繼續受到重視,體育理論、體育學科教學法、衛生教材及教法等能針對體育教育、教學特點的課程也開始廣泛出現并受到重視。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體育專業教育的“蘇化”以及學校體育受技術傳授為中心傾向的影響,體育專業教育的課程結構重心發生了變化,運動項目成為課程的中心,但教育學、心理學、人體生理學及解剖學仍是主要課程,體育教育學科類課程則集中于“體育理論”。至改革開放前期,這一狀況尚無實質變化。改革開放以后的1988年,為突出體育教學、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以及更加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國家教委頒發的體育類本科專業目錄中將原來的“體育”專業更名為“體育教育”專業,并提出該專業的主要學科基礎有教育科學、人體科學、體育教育學,所列的主要學科課程也相應以此3方面為主構成,最能體現體育教育學類學科的課程被命名為“學校體育學”。
3.2現今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科基礎
從上述體育專業發生發展的概述中可以看出,早期體育專業教育更多地依賴于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和醫學(現統稱人體科學)學科,這些學科也成為體育專業教育的學科基礎。隨后體育教學法、體育理論、學校體育學等體現體育教育、教學特點的課程開始出現并逐漸受到重視??梢哉f,以培養體育師資為本的體育(教育)專業是建基于教育科學、人體科學和體育教育學之上的,這不僅反映在專業的課程中,也反映在國家的有關文件中。但從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發展中也可以發現,在以上3類學科中,對體育教育學類課程的開發與開設曾度重視不夠,相當時期內能體現此類學科知識的課程往往是“體育理論”或“學校體育學”,也反映出對這一學科的研究有所忽視。而被我們所忽視的這個體育教育學類學科(課程),卻恰恰是最能體現體育教育專業特征的支撐學科(課程),尤其在當今體育專業教育已廣泛分化、非師范類體育專業相繼出現的背景下,更能彰顯這一點。
專業性的職業不僅應有相應的基礎學科(組)支持,也更應有能突出體現該專業獨特性的支撐學科來支撐;同樣,專業教育不僅要有相應的基礎課程,也應有能體現該專業教育之所以存在的支撐課程,否則這一專業教育就無存在的理由。這個支撐課程也就是所謂的專業課。所謂專業課,一般是指高校各專業為教授學生該專業的專門知識、專門理論、專門技能所設置的課程。顯然,強調專業性是專業課的特征。就體育教育專業來說,體育教育專業的專業性在于“體育教育”。因而,這個支撐學科(課程)理應是體育教育學(課程)。
4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專業化取向的策略
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專業化取向的根本要求,就在于必須明確并構建專業化的課程體系,這個體系不僅要有寬厚的專業基礎課,還應有體現并反映體育教育、教學特性的專業課。因此,明確專業的支撐學科及課程并按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對其合理構建,是以專業化為取向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專業化為取向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以把體育教育、教學及體育教師當作專業工作和專業性職業來看待為前提,這就要求專業教育不僅要為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必要的專業基礎課,更要求提供能體現并支撐其專業發展特殊性的專業課。而體育教育學類課程則是其專業課的集中體現。
由于學科是課程的資源,且由于長期對體育教育學學科研究的重視不夠,構建體育教育學類課程首先要從該學科的建設人手。因而,構建并完善體育教育學學科,是專業化取向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前提工作。
概括地說,體育教育學是研究體育教育現象、本質及發展規律的學科領域。雖然對其的研究范圍尚難作定論,但體育教育的目的、體育教育的內容、體育課程編制、體育教育與人的身心發展的關系、體育教育的手段、體育教育的評價等,應是其研究的主要問題。雖然體育教育學學科與學校體育學、體育教學論、體育教材教法密切相關,但并非它們的簡單相加。影響體育教育學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以往常將它們等同,或視為幾者的相加。事實上,它們應有所區別。學校體育學主要是研究與揭示學校體育工作基本規律、闡明學校體育工作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門總括性學科,它雖涵蓋了體育教育學的內容。但由于其“總括性”而難以對體育教育有關問題深入探索。而體育教育學是學校體育學的局部,同時也是該部分的擴展和延伸。體育教學論則注重體育教學過程基本規律和特點的探索以及教學法則的理論研究。而體育教材教法則著重各具體運動項目的教法分析。
從以往的學校體育學、體育教學論、體育教材教法學科內容來看,已難以適應體育教師教育專業化的的需要。因為在現今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需要對體育教育的本質、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的關系、體育課程的改革等問題進行重新審視,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與解決已非傳統的學校體育學、體育教學論、體育教材教法所能單獨勝任。因而,需要一個統整的學科(組)來對此做出解釋、預測和指導,體育教育學即是這樣的學科(組)。
體育教育學的構建至少應包括3個層面或領域:一是從哲學意義和原理意義上探討體育教育與人的身心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探討體育教育目的任務、內容及原則方法的關聯性;二要探討體育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和評價問題,即體育課程的編制問題;三是體育教育方法與體育學習方法的統一問題,以及各自的特殊性問題。這樣構建的體育教育學將會是一個學科體系,它可能會有體育教育史、體育教育目的論、體育課程論、體育教學研究、體育(運動)學習論、體育方法論、體育教育評價論等多個分支領域。
需要指出的是,對本科體育教育專業來說,不必以課程的形式與之一一對應。體育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并非是只針對本科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而言的。這是因為,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長期發展過程,本科教育階段只是其專業發展的預備或初期階段,可以說只是預備性教育。據此來看,體育教育學學科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應是針對“為體育教師專業全程發展提供支撐課程”而言的。
5 結語
社會學研究者認為,任何一種職業的社會地位的高低,主要取決于3方面的因素:一是該職業對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功能的重要性;二是該職業的從業要求高低;三是該職業的社會位置數量的多少。社會職業也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才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也才能更好地發揮對社會的作用。體育教師職業社會地位的獲得亦然。尤其是現今學校體育“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確立,使得體育教師的職業地位與專業發展將更受人們的重視。因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給學校教育及學校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是體育教師的神圣職責,而專業化的體育教師則是履行這一職責的主體。以往體育教師這一職業地位的提升不足及其職業功能的發揮不夠,與其教育的專業化程度不高有關。改變這一狀況的有效途徑即是提高其教育的專業化程度,而以專業化為取向進行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則是其基本的途徑。
論文關鍵詞:江西省高校 體育教師 工作滿意感 調查
論文摘要:采用文獻資料、訪談法、1"3-卷調查等方法。對影響江西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公體)工作滿意度的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旨在了解當前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管理與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以便為學校的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工作滿意度口ob Satisfaction)是職業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的心理指標,是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行為學中的重要研究內容。羅賓斯將工作滿意度定義為“個人對他所從事的工作的一般態度”,并且認為一個人的工作滿意度水平高,對工作就可能持積極的態度;工作滿意度水平低,對工作就可能持消極的態度。
大學教師職業是一個高知識密度、高壓力的職業,承受著較高的社會期望,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專業人才的重任。我國巨大的社會變化和教育體制的改革賦予了體育教師職業以新的內涵,使得大學教師的職業滿意感問題日益凸現。體育教師是學校培養具有健康體魄的高素質人才的核心支柱,他們對工作的滿意度,影響著其工作的積極性,直接關系到服務學生的質量。因此,定期地對體育教師工作滿意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存在的問題,對穩定教師隊伍和為學校管理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都具有非?,F實的意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挑選我省部分高校體育教師40名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回收有效問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在有效樣本中,男教師26人,女教師14人,初級職稱18.8%,中級職稱52.3%,高級職稱27.3%,其他1.6%0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
1.3問卷設計:通過專家訪談和問卷設計可效度的檢驗,本問卷設計出了影響教師工作滿意度常見的幾大因素:工作負荷、自身工作的適應性、繼續教育、人際關系、報酬待遇、學校行政運作、學生行為、教師壓力方面等,在每個大的因素下面又分設了幾個小問題。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對體育教師工作負荷現狀的調查
在2005年度,每周授課次數為5次以下的教師占16.8%,6次課以上的占37.3% , 9次課以上的占45.9%。有45.1%的教師反映自己的工作在上班時間內無法完成。有30%的人反映每天都要帶訓練隊,負擔很重。有25%的人反映目前的課程讓他們感到很生疏,自覺教學比以前吃力。有58.9%的教師反映他們在課后要花很多的時間來準備教案。有40%的教師反映新課程的改革讓他們覺得有壓力。調查結果表明:目前體育教師的教學和訓練工作量都很大。在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下的大學體育,不僅要求教師在操場上身體力行地為學生做示范動作,而且還要求教師掌握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對體育教師的工作負荷提出了新的要求。
2.2對自身工作適應性的調查
有75%的教師反映自己是很適合做教育工作的。有51.3%的教師反映在教學工作能實現自己的理想。49.5%的教師反映他們能從工作中找到成就感。55.3%的教師反映教師的工作能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與能力。調查結果表明,從主觀愿望上來講,我們的教師是很樂意從事教師這個行業的,很多教師都能從中找到工作的樂趣。但當扮演的角色期望和需求不一致的時候,即造成角色沖突。
2.3對繼續教育方面的調查
有60.8%的教師反映希望能夠繼續進修,但是沒有適當的時間。有48%的教師反映自己無法獲取足夠的信息來改進自己的教學。有55.5%的教師反映對教師進修渠道感到不滿意。有31.6%的教師反映對教師工作晉升的機會感到不滿意。有25.7%的教師反映學校并不是很鼓勵教師進修而且非常配合教師的進修工作。在知識經濟的年代里,信息變化日新月異,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及時地獲取信息,不斷充實自己,就將會面臨著被社會淘汰的危險,有些教師也反映從教快十年了,還從未參加過相關專業的進修和培訓。所以,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也成了當前教師隊伍管理中的關鍵問題。
2.4對報酬待遇方面的調查
有44%的教師反映對目前的薪水制度感到不合理。有26.2%的教師反映對學校給自己的獎勵和鼓勵感到不滿意。37.4%的教師反映對教師的各項福利和利益感到不滿意。有30.5%的教師反映自己的工作付出和得到的回報并不相稱。有38.8%的人反映學校的人事考核及獎勵不公平。訪談中,教師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工作付出與工作收入不相稱,同時教師還反映對晉升認可的不滿意,有些學校內部對體育教師的評價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這表明在提高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2.5對學校行政運作方面的調查
有35.3%的教師不滿意學校行政部門對教學工作的配合。有31.9%的教師不滿意學校行政人員的工作態度。有35%的教師不滿意學校的各項制度。有38.3%的教師不滿意校長協助教師解決問題的狀況。有32%的教師反映對學校的各種通知方式不是很明確清楚。有39%的教師認為學校的環境和自己的期望不符合。行政是手段、服務,需要以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來結合組織內的人、事、財、物等有限資源,以達成既定教育目標。教師對行政運作的滿意度也會影響教學效率,因此,總體看來對學校行政運作管理的力度和幅度還有待加強。
2.6對人際關系的調查
有30.5%的教師反映學校同仁缺少溝通,思想無法適當交流。有24.6%的教師反映當自己遇到困難時,學校同事不會主動來幫助自己。有19.8%的人反映無法獲得學校和同事給自己的支持。有73.1%的教師反映學校的同事之間有很多小團體,常各自為政。有19.6%的人反映學校各教研室之間缺乏協調,往往因此而妨礙教學工作。有38.6%的教師反映對教研室主任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狀況感到不滿意。群體對組織中成員的行為是有很大影響力的,個人必須與同事、教研室和上司之間有良好的關系,這種關系和互動是組織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處理不得當,也會造成體育教師對工作的不滿意。
2.7對學生行為的調查
有20%的教師覺得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對自己的教學不感興趣。有59.2%的教師反映在教學時無法兼顧每位學生的需求。有18.9%的教師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般。調查結果表明,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兼顧每位學生的需求,這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和教學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隨著學校學生的擴招,學校的教師和器材設備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活動的需求,這些問題不及時解決,就會違背我們教育中所提倡的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2.8對教師壓力的調查
93.4%的教師認為教師職業是有壓力的。排在對自己工作壓力影響最大的前五位因素分別是:科研論文、學歷和職稱、教學工作量、個人的發展前景、學校的期望值太高。高校體育教師的工作是體力與智力相融合的,老師們既要教學(訓練),又要科研,創造性強,工作要求高,壓力大。一般而言,適當的壓力可以激發人的潛能,提升挑戰力與成就感,但是太大的壓力則可能引發生理疾病與心力交瘁的困境。尤其是學校教師工作上所承受的壓力,若無法有效地調適,將影響工作表現與身心健康,也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成長。
3.對策研究
3.1加強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在工作中,要加強體育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調整,展開積極的預防性心理疏導。提高教師自我修養的水準,關注、分析體育教師群體中的“特殊者”,從找根源入手,多途徑展開心理調整,讓教師保持一顆平常心。
3.2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進行管理的變革和創新
在建立和諧社會的今天,學校的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進行管理上的變革和創新。如:領導充分信任教師、關心教師,激勵教師做好工作,讓他們民主參與學校的管理,行政部門加強服務意識等。只有一切工作都以人為中心,尊重人、依靠人并發展人,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活力。學校的管理不僅要服務于學生,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情感與自由選擇,還應充分尊重教師的需求,關注教師的利益、情感和價值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
3.3營造一個良好的集體氛圍
親密關系與友誼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工作當中的相互接觸和影響。當工作中的人際關系處于健康狀態而且令人偷快時,教師對工作就會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和滿足感。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會提高教師對集體的滿意度。如:為了增加同事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學??啥嘟M織一些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如座談會、討論會、報告會、演講會等。體育教師幫助多開展一些培養集體主義觀念的體育娛樂活動等等。
3.4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繼續教育和培訓已成為提高體育教師工作效率、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成為他們衡量自己職業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了。因此,學校要不斷強化教師校本培訓計劃,堅持以“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業余為主、自學為主、短期培訓為主”的原則;立足崗位,注重實踐,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如:讓教師參加全國性體育論文會議和其他體育培訓工作,聘請校內、外專家和體育界知名人士到教研組做專題報告,指導體育教學、科研、業余訓練等工作。
3.5建立一個合理的、公平的報酬和獎勵機制
公平感取決于兩個比較,一是把自己現在付出的勞動和所得的報酬與自己過去付出的勞動和所得的報酬進行縱向的、歷史的比較;二是把自己付出的勞動和所得的報酬同他人付出的勞動進行橫向的、社會的比較。公平的報酬取決于學校的績效評估是否合理。而解決分配是否公平的關鍵在于學校對體育教師的工作性質、工作任務、不同教師的工作量是否建立了一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因此,一方面對體育教師目前的考核體系要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應加強考核的規范操作,特別是保證年度考核中的公平、公正、公開和嚴肅性。
論文關鍵詞:體育;教學風格;形成
論文摘要:通過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體育教學風格的形成進行了研究,指出文化與心理基礎是構成教學風格的基礎因素,主觀能動性是構成教學風格的內部因素,外部環境對教學風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約和促進作用,三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構成教學風格的整體。
體育教學風格,就剝本育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并通過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觀點、方式、方法、手段、技巧及作風等方面穩定地、綜合體現出來的獨特的教學個目三與審美風貌。幾乎所有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河聾受學生翻里和喜愛的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特點。他們有的講解簡明精煉,重點突出,有的示范動作優美,瀟灑大方;有的授課穩健、豪放、有的幽默,有的流暢,別具匠心,互不雷同。這種各具特色的體育教學風格,之所以受到學生的稱贊,既與教師善于選擇優化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關,又與教師的教學風柏有關。可以說體育教學風格的形成是體育教師教學成熟的標志。體育教學過程既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理淪知識,又要向學生傳授實際的運動技術與技能,這種特殊性和復雜性,就決定了體育教學風格構成因素的復石別三、多樣性。體育教師的文化知識,專業素養,心理特征,教學經驗,教學個性,對教學藝術的主勸醞亙求,教學環境,教學條件等都會對體育教學風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響。這其中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既有人的因素,又有物的因素。下面分三個部鄉朽左行闡述。
1文化與心理基礎是構成體育教學風格的基礎因素
所謂文化基礎是指體育教師的社會文化素養和體育專業修養水平。心理基礎是指體育教師的一般認知椒正、意向日:特征和個性特征。
教師職業是‘項復雜的腦力勞動,而體育教師同時還要付出一定的體力勞動。教學過程是教師的一種創造性勞動過程。要想勝任教學,就需要有較高的社會文化素養和體育專業修養。一個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知識結構狀況,教育教學能力構成了一個教師能否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以及形成什么樣的教學風格。其中,一個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如對教育、體育事業的熱愛和獻身精神,對學生的摯愛與關心,對教學工作的熱愛與責任心等,就構成了教學風格的精神動力復茹出。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狀況,如各種知識的儲備量,體育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教育、生理、心理、等理論知識的多寡,以及各種知識間復雜而獨特的聯系等,就構成了教學風格的文化知識基礎。而一個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強弱和風格恃氛,如組織管理能力、認知能力、設計能力、表達能力等,就構成了教學風格的一般能力涅茹出。
由于每一個教師的先天素質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經歷也不同,每一個教師的認知品性、意向品性和個性就各不相同,這就構成教學風格的一般心理基礎。其中,一個教師的認知品性,如感知覺的能力與特點,思維的為式,是偏向抽象思維還是形象思維,是習慣于求同思維還是求逆思維;還有思維的靈活性,反應的速度,觀察力的敏銳程度,記憶的特點,注意力的分配能力,語言的表達方式與能力等,都與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有密切的關系。一個教師的意向性品質,如意志力的強弱、持久性,情感的豐富程度,晴緒的控制能力,激情的特點等,也是構成教學乒漪的因素。一個教師的個性特征,如興趣、愛好、性格、氣質類型等方面的差異,也會使他們的教學風格顯示出差異。
綜上所述,教學厲沸的一般文化基礎和心理基礎共同構成教學風格的基礎因素,成為教學風格的“根基”。如果把教學風格比作獨具特色的“建筑物”,而央定一棟建筑所能達到的高度則取決于“根基”的深度和穩固程度。同樣,體育教師教學“根基”的深度和穩固程度也制約著其教學藝術,乃至于教學風格所能達到的境界。如果“根基”不穩就很難勝任體育教學工作,也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當然更談不上形成.一定的教學風格。由此可見,教學風格的基礎因素——文化基礎和心理基礎——作為教學風格的“根基”,其“穩固程度和建構方式”,對以后教學風格的形成具有相當的制約作用和影響。
2主觀能動性是構成體育教學風格的內部因素
主觀能動性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個勝、對教學藝術的主觀追求等幾個方面。它是構成體育教學萬游的內部因素。
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個性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必要前提。教學經驗泛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來的有關教與學的感性認識與處理教學問題的行為方式。如一個體育教師通過自身的教學探索而形成的對諸如怎樣維護教學秩序與組織教學,如何針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如何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偶發事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等的認識和教學行為方式。教學經驗的豐富程度受許多因素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師的教學年限。一般來說,教學年限長的教師就比教學年限短的教師教學經驗相對豐富些。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成形成教學風格的重要因素。但反過來說,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不一定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其原因就在于教學風格作為教學藝術達到成熟的標志,雖離不開豐富的教學經驗,但僅靠教學經驗還不行,還需要教師在科學性教學的同時,通過對教育藝術的不斷追求與探索,在教學中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教學個性,并最終使這些教學個性達到成熟的、穩定的狀態。
教學個性是指教師個人的興趣、愛好才能汽質等諸因素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映。教師個性與教學個誰仁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師個性是其教學個性形成的心理基礎,而教學個性的形成是教師個性及其教學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一般來說,具有什么樣個性品質的教師,在教學中總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與其類似的教學特征。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某種個性特征的教師都能形成某種教學個N}特征。因為只有具備號起教學藝術水平的教師,才能形成某種教學個性。教師的教學個性是教學風格的體現,但教學個性并不等于教學風格。只有當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探索與追求中,教師主體浦日性在教學方式、方法、風格等的結合體在教學實踐中顯示出來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說,這個教師的教學達到穩定的個性化即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對教學藝術的主觀追求與探索是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途徑。也是構成教學風格中最為活躍的因素。首先是要求教師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識,對自己的整體素質有~個實事求是的評價,對自己教學個性優勢與劣勢做到心中有數,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方法、教學作風能夠不斷地進行反饋調整,從而不斷地改進和提高教學水平。其次是要求教師要有勤奮、頑強的教學科研精神,在教學藝術的追求中,要大膽改革實驗,并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方式,把教育教學科研作為推動自己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從而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教學乒儲。
3外部環境對教學風格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約和促進作用
教學風格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會傳統,時代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及教學對象等。在現代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發展,以及現代教學理論對教學過程中師生主客體關系的新認識,教學中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各種現代教學方法的廣泛運用,從而促進了各種教學風格的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充足的場地器材,能促進教師形成多種多樣的教學風格,反之,則會抑制教學風格的形成。
構成教學風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上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作為一個整體,統一于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三者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缺一不可;相互影響,共同提高;相互制約,彼此促進。
結語
體育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是復雜的、多樣的,匕主所論只是從尸個視角,一.個角度對它的闡述。只有在對教學藝術的不斷追求與探索,實現創造性的結合,才能形成教學個性,拜巨呈穩定狀態的表現與結果,這種創造性的結晶就是教學風格。在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對教學風格的追求要適應改革的需要,也要適合教學的發展。對于教師群體來說,應提倡教學風格的多樣化,對教師個體來說,要積極學習他人的教學特長,不斷充實、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成功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
情感就是對外界刺激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憤怒、恐懼、愛慕、厭惡、悲傷、憂郁等。行為科學認為:人的一切認知活動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結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動都是在情感的影響下進行的。特別是青少年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們的情感和情緒為轉移,常常表現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學論專家鮑良克所說:“情緒調節著學生對教學的態度和積極性,情感環境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注意力,有興趣、滿意、積極、精神振奮,還是冷漠、不滿足、散漫、壓抑。”可見情感是維系和協調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和橋梁,是教學活動的靈魂,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尤其是體育教學,由專業特點決定教師經常要手把手教授學生動作,與學生情感交流更為直接、具體。教師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暗示、每一個眼神都傳遞著教師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學生情感產生巨大的變化。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要獲得這種情感氛圍,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不但影響自身的教學活動,而且隨之直接感染著每位學生。教師良好的情感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師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學氣氛活躍,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穩定的、最有利于教學的情感品質。
一、熱愛之情
愛是對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現為一種傾向,形成一種動力。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溏之不能沒有水?!睈鄣那楦惺求w育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的情感品質。它表現在二個方面:
(一)對體育教育事業深切的熱愛。體育教學是一項艱辛的勞動,教師在付出復雜的腦力勞動的同時還要付出繁重的體力勞動。教師只有對教育事業深切的熱愛、執著的追求,才能具備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克服重重困難,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對學生真摯的熱愛。教師關心熱愛學生,可以產生巨大的感染力,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根本保證,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動力。它最能激起教師對教育工作的強烈愿望,最能激勵教師千方百計地去教育好學生。這種情感驅使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對學生誨人不倦。使教師以更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障礙,挖掘出自身最大潛能,創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也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動力。有了這種愛,學生才會把教師當成親人、知心朋友,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上。心理學關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這一點:“人們總是趨向于模仿他所愛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棄的人?!笨梢娊處熯@種愛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之渴望獲得知識,主動模仿教師所教授的動作,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缺乏這種愛,對學生冷漠無情,甚至對他們感到厭煩,動不動就嚴加訓斥,學生就會緊閉心靈的大門,勢必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使教育活動受阻甚至中斷,給學生造成心靈上的創傷,最終導致教學的失敗。烏申斯基說得好:“如果你厭惡學生,那么,教育工作剛剛開始時就已經結束了?!苯處煹慕逃挥腥芙庠趷鄣那楦欣?,才能轉化為學生自身需要,引起學生積極反應。
二、期待之情
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期待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是學生上進的動力。
學生最信賴老師的判斷力,對自己學習情況、能力水平的認識往往依賴于教師的看法,這樣教師的期待之情對學生便尤為重要。它是對學生心靈上的支持,學生從中看到希望,獲得自信、勇氣和力量。體育教學活動多變,動作復雜,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動作時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時學生心中往往產生消極情緒、退縮心理。對原本有能力完成的動作喪失信心,自認為做不下來,而不愿繼續努力。此時,教師若能用期待的目光來鼓勵學生:“一定能成功!你大有實力完成這個動作!來,再來一次!”學生會被這種深切真摯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認為自己真的能行,從而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消除退縮心理,重新充滿希望,鼓足勇氣,克服困難,最終完成動作。若教師首先失去信心,流露出無望、厭煩的感覺,學生得到老師這樣的情感信號,自然徹底絕望,認為自己果真不行,而放棄對動作的繼續嘗試??梢娊處熢谌魏螘r候,對任何學生都要飽含期待之情,學生不能沒有教師的支持、鼓勵和期望,他們常常是按照老師給設定的模式來認識自己、要求自己的。這種期待情感能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增添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是學生上進的動力。
三、愉悅之情
教師帶著愉悅情感走進課堂并自始至終保持愉悅心情,能將學生帶進一個和諧、輕松、友愛的學習環境,對課堂氣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義。
要持之以恒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再優秀的教師也是平凡普通的人,也會經常遇到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各種沖擊和干擾,時常出現憂愁、煩惱、悲傷、激動等情緒。若把這種情緒帶到課堂,勢必影響教學質量。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博大胸懷包容工作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養成走進課堂之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擾的能力,帶著愉悅之情來面對學生。
教師在愉悅情感的支配下進行教學工作,思維敏捷,語言豐富有情感,動作優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豐富。從而創設出輕松、歡快、無憂無慮的教學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心,增添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可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由于體育教師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機會較多,加之體育教學本身特點,能夠觸發激情的刺激源較多,如學生在投擲教學中不注意安全,違紀現象屢屢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愉悅的心境會使之平靜理智地來處理問題,使突發事件轉化為新的契機,不至于因發怒而影響原有的良好的教學氣氛。反之,教師本來心情煩燥、壓抑,遇到這種情況便怒火中燒,失去理智,向學生發泄出來。結果往往是,說話走火,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師生關系緊張,整個教學情境隨之變得沉悶、壓抑起來。這樣,會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體育教師應注意培養穩定的愉悅情感品質,要帶著歡笑走進課堂,以愉悅之情喚起學生愉悅情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感環境中接受教育。
四、寬容之情
寬容是縮短師生心理距離、消除師生間隔閡的良藥。體育教學活動復雜多變,學生又活潑好動,比較難于組織,學生經常違犯紀律,要求體育教師要豁達大度,對學生有寬容之情,采取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寬容之情能卸去學生的心理負擔,給其改正錯誤的機會,使其有勇氣糾正錯誤,教育效果明顯。對待學生的錯誤應采取冷靜的態度,不應橫加指責,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替他們想一想,采取恰當、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改正。這種豁達大度的寬容之情使學生感到教師富有人情味,對教師產生一種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處的心理相容的親近感,使學生從內心深處反省自己的行為,喚起學習激情。
對學生有寬容之情,不但能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還能使教師本身從嚴要求自己,在教學中根據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探索適宜的教學方法。
教師充分體諒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對學生懷有寬容之情能驅使自身探索出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
情之所至,金石為開。實踐證明,教師的情感因素對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體育教師應努力培養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質。在教學中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使學生在最佳的情感環境中更好地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接受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薄度罩屏x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制訂的。它制訂了體育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和評價范圍。
《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標準》與現行體育教學大綱有著七大主要不同之處:指導思想、目標體系、學習領域、學段、內容標準、教學時數規定、評價方法等。而這些不同之處,正是對當前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如何面臨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改變,并盡快地適應、接受這種改變,保持體育課堂教學的最優化,保證體育教學的高質量,成為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迫切解決的首要問題。筆者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方法是迅速幫助廣大體育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觀念,爭取大面積地改善他們對課程改革所帶來的困惑與焦慮,端正他們對《標準》的正確認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標準》課程改革的教學研究與實驗,向“研究”要“教學質量”。
怎樣有效地幫助廣大體育教師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他們對《標準》的研究信心,使他們充滿熱情地投入實驗之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教師的職業觀,要從職業型“教書匠”轉變成事業型“教育家”。
在傳統觀念中,體育教師職業僅僅是各個行業當中的一份職業,體育教師只要上好體育課、搞好群體活動、抓好課余訓練與競賽,就可以把這份工作完成好,這是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的固有觀念。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示各國教育界:“使教師們從一心傳授知識的工作中擺脫出來,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致力于他作為一個教育家所應負的使命。”
承擔教育家的使命與做一個“教書匠”有本質上的不同。作為教育家,他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了解教育與經濟、科技、社會發展的關系,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他必須深刻理解和認真實踐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具有未來意識和未來眼光,以造就全面發展的、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為己任;他善于把教育理論運用于教育工作實踐,不斷地思考、探索、創造,在造就一代新人的創造性活動中,體現他的職業價值;他應該是一位塑造學生靈魂的藝術家,能從學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給學生以力量和啟迪,與學生的精神脈搏一起跳動,他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和潛能都能得到開發,他所培養的不是只會讀書應試的“書呆子”,而是一個生龍活虎般的全面發展的新人。我們不能要求每個體育教師都成為“教育家”,但每一個體育教師都應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2)教師的成才觀和發展觀,要從當一輩子教師轉變成當一個好教師必須終身學習。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時代,任何一個人一次性從學校拿到畢業證書,還遠遠不能適應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須終身學習,從為獲取某種任職資格而學習轉變為終身學習。教師也同樣如此。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白鲆惠呑永蠋煛北仨殹耙惠呑訉W做老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時代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德才等各方面的素質。從“德”來說,教師應該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有較高的師德修養。特別要加強人文科學的學習,增強人文底蘊,培養人文精神。傳統文化中既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做學問的道理。要培養“大氣”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有“大氣”的人格素養。無論是文科教師還是理科教師,都應該在這方面下一番大功夫,而不能急功近利。從“才”來說,信息時代對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文科教師要學習理科知識,理科教師也要學習文科知識。特別是要努力學習外語和電腦。中小學的非語言課如果用英語或其他外語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教師還必須學會從網上獲取資料,學會自制課件。這樣才能使教師不只有一桶水,而是有常流常新的活水。此外,教師如能寫一手好宇,做一手好文章,琴棋書畫都懂一點,才更能使學生“服”。
體育教師要十分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在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要掌握大量特殊案例,要善于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來反思特殊案例,從而掌握教育好不同學生的策略。學生學不好,往往是教師教學方法不得當。通過對特殊案例的反思,研究改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一個極為重要的途徑。
為此,體育教師要積極參與體育教育科研。每個體育教師都應該是研究者。教師職業愈來愈與科研人員趨向一致。這就要求廣大體育教師從憑借經驗轉變為憑借科學。參加科研會促使體育教師不斷學習體育教育理論,研究教學實踐,把實踐經驗提高到理論的高度,從而把握體育教育教學的規律,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益。
(3)教師的師生關系觀,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
現代社會的本質首先是民主化。教育現代化必須教育民主化。沒有民主的師生關系,就不可能建立和形成現代教育體系和現代教育制度。由于幾千年的封建傳統,形成了師道尊嚴的教師地位觀和師生關系觀。在這種觀念下,教師的尊嚴不可侵犯,而學生的尊嚴似乎可以隨意侵犯。在現代社會里,教師與學生應當是平等的。教師有教師的尊嚴,學生也應有學生的尊嚴。每一個學生不論他的學習成績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應該受到尊重?!唤逃艺f:“教師與學主的臉是對立的,感情不能對立?!苯處煹穆殬I決定了教師就是為每一個學生服務的。首先要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例如:有的學生描寫他們的體育老師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臉,古板的眼”;有些體育老師不僅吝于給學生微笑,而且經常諷刺、挖苦、斥責學生,甚至侮辱、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于是,學生的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信心,樂觀豁達的態度,創造力,等等,往往就這樣被泯滅了,甚至造成師生公開對抗,釀成種種悲劇。教育學生最重要的秘訣是愛。體育教師要發自內心地愛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老師的愛和尊重,才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體育教師愛學生,就要相信學生,要樹立“無差生觀”。學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體育教師眼中的一些差生往往只是某方面智力因素較差,而在其他智能方面,在意志品質、協作精神、集體榮譽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則可能是好學生。體育教師要變看不到學生的優點、討厭學生為努力發現學生多方面的優點,欣賞學生的長處和每一點進步。要相信學生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有一位校長說得好:“每個學生都是一輪初升的太陽,有的盡管現在還暗淡無光,只是一時被云霧遮住了,一旦沖出云霧就會光芒四射?!?
在信息時代,體育教師很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可能遜于他的學生。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建立既是師生關系,又是互相學習的伙伴關系、朋友關系。體育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同時也要真誠地向學生學習,包括學習學生的良好品德和知識能力,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4)教師的教育主體觀,要從以教師為本轉變成以學生為本。
課程基本理念三指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成長。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節,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曾經有一位專家把傳統教育概括為“師本教育”,即以教師為本,其核心是過分突出教師的主體作用,只重視由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扮演的往往就是這一類角色。由于過度強調和看重教育者的主體作用,低估學生的能動性和潛能,或者只習慣于傳統的注入式教育方式,昧于啟發式教育操作,因而導致體育教育上普遍的非人格化專制和文化霸權態度。在專制態度和控管方式構成的體育教育環境下,學生失去判斷和選擇的自由,沒有自覺自由的權利,沒有自覺責任行為的機會。獨立思考的剝奪必然導致主體性的喪失,自覺活動的抑制必然導致能動性的消蝕,自由選擇的取消必然導致責任感的淡漠。
根據《標準》的要求,這種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變為以學生為本,即“生本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這種個人同他自己的關系的根本轉變,是今后幾十年內科學與技術革命中教育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從體育教育角度來說,最起碼是必須摒棄專制、強制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使體育教育過程成為教師啟發誘導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和自我教育過程,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學會學習與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從更高的意義上來說,要樹立以建構學生主體為目標的主體教育觀,即通過創設寬松、民主、生動、活潑的體育教育環境,形成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性學習的教育機制。提供學生自我發展和表現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真正享有他們為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盡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運而需要的思想、判斷、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自覺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獨立思考、富于批判、敢于負責、勇于創造的主體精神,以及自尊自立、自信自律、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主體人格。
(5)教師的教學觀,要從“為教而教”轉變成“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但不能為教書而教書。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那樣:“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苯處煘榱俗罱K不需要教,首先要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學習最重要的是習慣的養成,這種習慣包括按時作息、善于利用時間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喜愛鉆研問題、尋根究底的習慣,以及良好的飲食、起居、健身、生活習慣,等等。良好的習慣是使人成功的無窮力量。
教師為了最終不需要教,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在當今這個“變化的旋風愈轉愈快”的時代,“學會學習”比“學到什么”重要得多?!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方法習得的價值遠遠大于知識的習得。通過教育獲得的知識總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識的獲取將是無限的。
教師為了最終不需要教,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傳統教育著眼于知識;現代教育則應著眼于智慧。智慧與方法應是同步的。教師要變傳統的聲音形態的說教,為啟迪學生智慧的領悟。疲于做題和應付考試,能得到高分,卻難以避免低能。滿堂灌的教學以及與之相應的考試制度,往往只是訓練學生成為解決考卷問題的“熟練技工”,從而戕害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教師為了最終不需要教,要敢于和善于給學生必要的、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學生的思維就像一張白紙,當你在這張白紙上畫上過多的東西時,這張白紙的空白處就變小了,想像力和創造力就被擠掉了。只有有了充分的空閑時間,才能產生遼闊無邊的奇思妙想,只有在獨立思考時,才能讓創新意識有萌芽的機會。
(6)教師的責任觀,要從為學生的學習負責轉變成為學生的一生負責。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的責任僅僅是為學生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增強學生體質,比較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這兩個健康維度。體育教育活動如果只是為學生的學業和體質考慮,那就只能培養受到身體訓練,但在生活和交往方面低能的人,這些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就有可能出現“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現象。如果學生在中小學期間沒有受到心理方面良好訓練,學到一生做人、做事的基礎知識,體育教師要負責任。所以,作為一個體育教師,承擔著比傳授知識、技術、技能更重要的責任,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發展,在中小學期間為一生的做人和發展奠定基礎。體育教師除了教知識、技術、技能之外,應更多地教育學生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學會待人處事,學會與人合作共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代能夠承擔改造社會重任的人。如果我們培養的人只有身體健康,而缺乏道德,缺乏感情,人際關系就會不斷摩擦,這同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悲道而馳的。
總之,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認識,不斷地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與理解《標準》提出的健康概念和內容,深入地學習《標準》的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清晰《標準》的課程目標與學習領域目標,把握好《標準》的內容標準,從思想到行動上自覺地按照《標準》的要求開展體育教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體育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論文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師 信息能力 培養提高
【論文摘要】隨著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尤其是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信息時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在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高校體育教師應培養和提高自身處理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討了在信息時代中,體育教師如何通過有效途徑更好地培養和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也為體育教師完善自身能力和全面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隨著計算機的產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也越來越凸顯出了信息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信息化也成為了當今世界在高速發展過程的又一關鍵詞。那么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加快和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總體形勢,高校體育教師不僅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專項能力,更應該提高自身對信息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高校教師的信息能力也已經成為高校教師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培養和提高信息能力是體育教師在自我完善過程的當務之急。
一、高校體育教師信息能力的現狀
因為體育學科的性質就注定了體育課的基本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體育一詞,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指的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直譯為身體的教育,簡稱為體育。所以體育課是以身體教學為主的課程,而體育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教授的課程是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的。通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可以發現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的信息能力呈現出以下幾種特點:
(一)主動獲取信息意識不強
信息時代的到來,引發一系列的變革,而人們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態度迥然不同,在教育領域中,不同學科的教師表現出了不同層次的主觀接受意識。有的表現出了主動接受的態度,有的表現出的是被動的接受態度,體育教師對于現代信息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容樂觀,不是十分想通過各種途徑獲取新的信息和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庫,達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效果和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他們所具備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越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就越強,教學效果就越好,科研成果也就越多。但是從相關文獻可以發現: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總體上對信息的獲取和提取、存貯、分析、加工能力十分有限,有待提高,而且在傳遞和交流過程中,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獲取信息數量不足
獲取信息的數量也高校體育教師信息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獲取信息數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體現信息獲取的能力,由于高校體育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獲取能力差,而且使用先進的搜索引擎的嫻熟程度不高,對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認識不足,同時,缺乏準確的獲取信息的方法,也不能使用多種途徑來獲取信息,使用的獲取信息的方法也比較陳舊,以上的諸多問題導致了高校體育教師在獲取信息時表現出獲取總量不足的狀況。
二、培養和提高信息能力是高校體育教師的當務之急
(一)培養和提高信息能力有助于開發自身潛力
培養和提高信息能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提升自我價值的過程,在培養和提高自身對信息的提取和存儲過程中已經潛移默化地開發了自身的潛力。而信息在傳遞、交流的過程中,必然具有再生的能力。這里的再生能力就體現在自我內化信息之后,會對自身現有的知識結構產生一定的沖擊,使自己能夠充實原有的知識庫,改變陳舊的信息觀念。
(二)培養和提高信息能力是高校體育教師應盡的責任
提高自身對信息的提取、存貯、分析、加工的能力是體育教師應盡的責任。因為體育教師作為學生將來的體育思想和體育能力的塑造者,如果不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缺乏充分的信息來源,就不能及把握當今體育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和體育教學的最新方法,這將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產生極大影響,阻礙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培養正確的體育意識。如果體育教師能夠合理的內化和吸收有用、重要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是可以產生一些平時不能預知的、積極的體會,對自身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培養和提高信息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學
培養和提高信息能力的另一主要作用還體現在提高教學。因為教師在加緊苦練內功的同時,如果具備了一定的、甚至比較高的信息能力,必然使自己對教學大綱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也能對教學的方法有所創新,體育教師甚至可以將自己對書本中某個概念的理解,和實踐過程中的技術動作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展現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有更為直觀的認識,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前提是必須使體育教師掌握比較嫻熟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比較高的信息駕馭能力,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
三、結論
信息時代的到來,引發一系列的變革,而現代社會要求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擁有及時掌握前沿科技和相關信息的能力,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合格的體育教師只有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可以傲視群雄,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立于不敗之地。而對于信息能力的掌握很容易被體育教師忽視,但是現代社會考察人才的標準已經顛覆了以往傳統的評價準則,不再是單一的評價標準,而是有了一個龐大完整的評價體系。信息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所以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即信息能力成為新世紀的人才規格標準。因此,培養和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信息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對于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來說意義重大。對體育教師這個崗位來說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情感就是對外界刺激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憤怒、恐懼、愛慕、厭惡、悲傷、憂郁等。行為科學認為:人的一切認知活動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結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動都是在情感的影響下進行的。特別是青少年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們的情感和情緒為轉移,常常表現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學論專家鮑良克所說:“情緒調節著學生對教學的態度和積極性,情感環境決定學生在教學中的注意力,有興趣、滿意、積極、精神振奮,還是冷漠、不滿足、散漫、壓抑。”可見情感是維系和協調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和橋梁,是教學活動的靈魂,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尤其是體育教學,由專業特點決定教師經常要手把手教授學生動作,與學生情感交流更為直接、具體。教師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暗示、每一個眼神都傳遞著教師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學生情感產生巨大的變化。師生情感和諧融洽,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學其道”。要獲得這種情感氛圍,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的情感不但影響自身的教學活動,而且隨之直接感染著每位學生。教師良好的情感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師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學氣氛活躍,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穩定的、最有利于教學的情感品質。
一、熱愛之情
愛是對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現為一種傾向,形成一種動力。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溏之不能沒有水?!睈鄣那楦惺求w育教師首先必須具備的情感品質。它表現在二個方面:
(一)對體育教育事業深切的熱愛。體育教學是一項艱辛的勞動,教師在付出復雜的腦力勞動的同時還要付出繁重的體力勞動。教師只有對教育事業深切的熱愛、執著的追求,才能具備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克服重重困難,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對學生真摯的熱愛。教師關心熱愛學生,可以產生巨大的感染力,不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的根本保證,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動力。它最能激起教師對教育工作的強烈愿望,最能激勵教師千方百計地去教育好學生。這種情感驅使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對學生誨人不倦。使教師以更大的耐心和韌勁克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障礙,挖掘出自身最大潛能,創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也是一種巨大的學習動力。有了這種愛,學生才會把教師當成親人、知心朋友,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學生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從而把這種情感遷移到教師所教授的知識上。心理學關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了這一點:“人們總是趨向于模仿他所愛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棄的人?!笨梢娊處熯@種愛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之渴望獲得知識,主動模仿教師所教授的動作,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教師缺乏這種愛,對學生冷漠無情,甚至對他們感到厭煩,動不動就嚴加訓斥,學生就會緊閉心靈的大門,勢必造成師生關系緊張,使教育活動受阻甚至中斷,給學生造成心靈上的創傷,最終導致教學的失敗。烏申斯基說得好:“如果你厭惡學生,那么,教育工作剛剛開始時就已經結束了?!苯處煹慕逃挥腥芙庠趷鄣那楦欣?,才能轉化為學生自身需要,引起學生積極反應。
二、期待之情
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期待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是學生上進的動力。
學生最信賴老師的判斷力,對自己學習情況、能力水平的認識往往依賴于教師的看法,這樣教師的期待之情對學生便尤為重要。它是對學生心靈上的支持,學生從中看到希望,獲得自信、勇氣和力量。體育教學活動多變,動作復雜,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動作時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時學生心中往往產生消極情緒、退縮心理。對原本有能力完成的動作喪失信心,自認為做不下來,而不愿繼續努力。此時,教師若能用期待的目光來鼓勵學生:“一定能成功!你大有實力完成這個動作!來,再來一次!”學生會被這種深切真摯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認為自己真的能行,從而產生一種無形的力量,消除退縮心理,重新充滿希望,鼓足勇氣,克服困難,最終完成動作。若教師首先失去信心,流露出無望、厭煩的感覺,學生得到老師這樣的情感信號,自然徹底絕望,認為自己果真不行,而放棄對動作的繼續嘗試??梢娊處熢谌魏螘r候,對任何學生都要飽含期待之情,學生不能沒有教師的支持、鼓勵和期望,他們常常是按照老師給設定的模式來認識自己、要求自己的。這種期待情感能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增添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是學生上進的動力。
三、愉悅之情
教師帶著愉悅情感走進課堂并自始至終保持愉悅心情,能將學生帶進一個和諧、輕松、友愛的學習環境,對課堂氣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義。
要持之以恒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再優秀的教師也是平凡普通的人,也會經常遇到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各種沖擊和干擾,時常出現憂愁、煩惱、悲傷、激動等情緒。若把這種情緒帶到課堂,勢必影響教學質量。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博大胸懷包容工作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養成走進課堂之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擾的能力,帶著愉悅之情來面對學生。
教師在愉悅情感的支配下進行教學工作,思維敏捷,語言豐富有情感,動作優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豐富。從而創設出輕松、歡快、無憂無慮的教學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學生的心,增添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可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由于體育教師與學生直接接觸的機會較多,加之體育教學本身特點,能夠觸發激情的刺激源較多,如學生在投擲教學中不注意安全,違紀現象屢屢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愉悅的心境會使之平靜理智地來處理問題,使突發事件轉化為新的契機,不至于因發怒而影響原有的良好的教學氣氛。反之,教師本來心情煩燥、壓抑,遇到這種情況便怒火中燒,失去理智,向學生發泄出來。結果往往是,說話走火,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師生關系緊張,整個教學情境隨之變得沉悶、壓抑起來。這樣,會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體育教師應注意培養穩定的愉悅情感品質,要帶著歡笑走進課堂,以愉悅之情喚起學生愉悅情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感環境中接受教育。
四、寬容之情
寬容是縮短師生心理距離、消除師生間隔閡的良藥。體育教學活動復雜多變,學生又活潑好動,比較難于組織,學生經常違犯紀律,要求體育教師要豁達大度,對學生有寬容之情,采取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寬容之情能卸去學生的心理負擔,給其改正錯誤的機會,使其有勇氣糾正錯誤,教育效果明顯。對待學生的錯誤應采取冷靜的態度,不應橫加指責,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替他們想一想,采取恰當、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改正。這種豁達大度的寬容之情使學生感到教師富有人情味,對教師產生一種既崇敬又敢于接近,友好相處的心理相容的親近感,使學生從內心深處反省自己的行為,喚起學習激情。
對學生有寬容之情,不但能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還能使教師本身從嚴要求自己,在教學中根據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探索適宜的教學方法。
教師充分體諒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對學生懷有寬容之情能驅使自身探索出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有重要意義。
情之所至,金石為開。實踐證明,教師的情感因素對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體育教師應努力培養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質。在教學中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使學生在最佳的情感環境中更好地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