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09:19: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工程造價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工程造價作為新興的本科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近年來,由于工程造價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高校的辦學規模迅速擴大。但就業市場也開始出現“找工作難”與“招人難”的“新常態”,究其原因,一是專業規模擴張速度過快,導致需求矛盾出現;二是人才層次與專業結構存在不適應市場的地方;三是教學本身出現問題,畢業生質量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1]。作為本科專業人才供給的微觀主體,高等院校應積極致力于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研究,厘清人才培養目標,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合理設計課程體系,加強教學過程管理,以應對人才市場需求的“新常態”。
一、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
“供給側改革”思想肇始于傳統的需求管理對經濟增長日漸式微的背景,期望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品供給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從“供給側”來解決產能過剩的情況,并提高經濟效益。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人才培養同質化而導致的“產能過?!爆F象十分突出。因此,“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理念應運而生。從內涵上講,“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應踐行國家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全面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與人才培養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適應經濟社會系統的人才需求[2]。從高等院校的視角來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首要目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其基本內涵可以理解為高校辦學應面向人才市場需求,優化培養資源,合理確定辦學目標與層次,科學規劃課程體系,強化教學手段與過程管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高校工程造價本科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人才就業目標市場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清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我國開設工程造價本科專業的高校已超過百所,年均畢業生數量近2萬人,與人才市場的需求相比,已經出現總量過剩的現象。由于專業創設之初的功利主義,大多數高校缺乏對自身辦學基礎與畢業生就業市場的深入研究,培養目標往往與自身的優勢學科或專業看齊,這種培養目標的定位模糊,使得高校出現專業人才供求結構性矛盾時,不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出相應的專業調整。
(二)人才培養同質化嚴重,課程體系特色不足缺乏特色
工程造價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應該體現出研究型人才、綜合應用型人才、實踐技能人才的梯次特點,從而形成目標就業市場清晰,核心能力差異化的競爭結構。但目前除了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化、差異化程度較高外,普通高校人才培養同質現象嚴重。如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學科等工程技術學科建設工程造價的院校,通常體現出“重技術,輕管理”的建設思路,而依托經濟、管理等學科辦學的院校則走向與之相反的道路,但在同類院校之間,其培養目標、辦學模式、課程體系等則基本趨同。
(三)人才培養手段單一,實踐創新能力訓練不足
人才培養的執行主體主要在于教師,目前因為“重科研,輕教學”的考評制度,以及高校師資隊伍博士化等原因,高校教師缺乏開展教學研究,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的熱情。另外,高校實踐創新能力訓練環節形式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工程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環節由于組織實施面臨安全管理責任大,過程監控難,教師工程績效評定難等問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被弱化。而諸如上機實習,課程設計等環節往往普遍采用學生分組完成、教師結果評定的方式進行,由于缺乏嚴格的過程管理同樣被弱化,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思維訓練不足。
三、高校工程造價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路徑
(一)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厘清人才培養目標
按照EC2000的理念,工程造價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在理念上應以學生為中心,在目標上強調與產業社會相結合[3]。同時,人才培養模式設計與修訂的各環節應該突出“以生為本,服務育人”的理念,構建學生參與機制,認真研究包括畢業生、在校生等群體的意見,滾動改進人才模式各環節。此外,高校應該確立建設區域性、應用型、多科性大學的辦學目標,根據地方經濟文化發展需要,重視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高校要本著建設應用型專業的理念,開啟工程造價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轉型發展的探索之路。同時,還要充分研究自身的辦學基礎,密切聯系產業實踐,選擇差異化戰略,面向人才供給的細分目標市場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未來畢2017年3月業生的競爭優勢。
(二)引入第三方機制,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工程造價的人才培養應遵循從學科體系轉變為工程過程體系的設計理念[4],優化課程體系。高校應建立第三方機制,借鑒其行業經驗,研究畢業生就業領域執業崗位對學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并將核心能力分解為若干能力要素,以此為依據確定涵蓋全部能力要素的專業課程目錄,依據工程項目生命周期與課程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課程開設時間序列,并通過持續改進,優化課程體系。此外,在優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過程中,要專門設置“創新教育”課程模塊。在該模塊中,要將創新教育理論、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學歷教育與執業教育作為理論基礎,并將解析畢業生主要工作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當作重點,以此形成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高??梢酝ㄟ^設立“在創新活動中培育創新人才”的實踐教學模塊,形成工程造價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實現課程體系優化。
(三)聯系行業發展動態,豐富人才培養手段,強化實踐創新能力訓練
結合行業發展動態前瞻性地設計實踐實訓體系,是訓練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的有效路徑[5],是實現人才顯性供給與隱性供給統一的方式[6]。就當前而言,BIM在工程建設領域的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PPP模式等不斷推行對傳統的工程造價咨詢實務帶來了范式轉變式的沖擊,對專業人才的實踐知識與技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對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結合行業發展動態。在培養手段層面,充分引入當前最新的信息技術,采用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教學新手段開展“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與“基于項目的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強化訓練過程管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四、結語
當前,我國經濟正面臨“去過剩產能、優化結構、增加效益”的歷史性轉型,工程造價本科人才的培養亦面臨著類似問題。因此,順應社會經濟系統改革的大背景,積極推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供給側改革”正是時代對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研究中,筆者以微觀主體的視角界定了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內涵,在分析當前工程造價本科人才供求矛盾的基礎上,從培養目標定位、課程體系設計、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路徑,從而推動工程造價專業的改革及實踐。
作者:趙華 劉書蘭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摘要】探討工程造價實踐教學體系的應具備的特征,提出工程造價實踐教學的內容優化的措施。
【關鍵詞】雙證通融;工程造價;實踐教學
一 引言
2014年我院提出了"雙證通融"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即以國家注冊工程師制度為導向,制定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方案,將參加注冊工程師考試所必備的知識體系、分析與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方法等,有機地融入現有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全過程,加強執業資格考試所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完成規定學業取得畢業資格證的同時,并考取由中價協統一頒發《全國建設工程造價員資格證書》,為盡早具備執業資格打下良好的基礎。
由于工程造價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除知識理論課程的學習,還應加強實踐性教學,以保障工程造價專業人才能力的獲得。根據理論課程體系的設置,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出發,進行實踐教學的構建。這不僅是檢驗學生掌握和應用所學理論知識的重要手段,也為學生的畢業設計及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
二、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育體系應具備的特征:
1、穩定性和持續性。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育體系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 在學校的辦學理念或辦學思想中融入實踐教育思想; 持續性則指學校對實踐教育思想的一貫堅持和有效實施,并從加強實踐教育出發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2、復雜性和適應性。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育體系是一種開放系統,在系統邊界上與環境信息、物質和能量交互作用。當教師、學生、課程或專業等教學環境發生變化時,便通過系統中要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以及系統本身的調節作用, 即自我調整、自我適應或自我學習,從而使系統達到穩定的狀態。在日常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育的開展中,應根據社會環境或需求不斷進行調整。
3、整體性與相關性。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育體系不是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的簡單組合,而有統一性,各組成部分或各層次的充分協調和連接,提高系統的有序性和整體的運行效果。課程設計著眼于訓練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單一問題的能力, 畢業設計則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相關性指系統中相互關聯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集"中各部分的特性和行為相互制約和約和工程造價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相互影響,這種相關性確定了系統的性質和形態。
三、工程造價實踐教學的內容優化
工程造價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工科專業,工程能力的強弱在工程實踐中十分重要。需要在人才培養的定位、教學計劃、教學實踐中,強調學生工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環節更是體現高級應用型人才教育特色的關鍵,是否能達到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關鍵是實踐教學是否完善,是否有特色,因此可以從完善實踐教學安排、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著手。
1.軟件實訓課程
工程造價專業針對課程內容及社會的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最先進的管理軟件, 其中包括圖形算量軟件、鋼筋抽樣軟件、清單計價軟件、電子標書系統等。 這些軟件可應用于工程造價專業,以深入了解全過程造價管理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可應用于技術經濟專業,為可行性研究分析提供參考依據。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招投標和造價管理理念與思路,還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實力。 通過軟件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從而有效掌握業務的具體流程和方法,具備'出校即能上崗'的能力。
2、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工程造價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中,設置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更多地從實際應用中深刻理解、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 形成由單一到綜合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轉化架起橋梁"。主要有基本技能訓練、專項技能訓練和專業領域綜合技能訓練。基本技能訓練包括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工程制圖訓練等。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特點,把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進行專項技能訓練, 最后加強專業領域綜合技能訓練。
另外,通過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客座講演等形式加強實踐教學。案例教學是指在根據工程造價管理的實踐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凝練和總結出一些比較典型的案例,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案例的分析,鞏固和加深對工程計價學理論、方法和實現技術的理解,避免理論學習與實際的脫節,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模擬教學則是讓學生在實驗室通過模擬實驗軟件(即工程設計圖紙、實物模型、計算機計價軟件一體),進行工程造價所有管理過程模擬,由于模擬實驗所包含的內容豐富,涵蓋的工程類別全面,具有較強的系統性,能夠使學生全面的了解今后執業時所涉及的工作內容,在模擬實踐中,鍛煉他們的專業技能。客座講演是將工程造價管理專家請進課堂,它可以作為正規課堂的一部分、系列講座的一部分或者是作為學生會的活動,使學生更多的了解工程造價專業的實際工作情況。
3、實訓基地建設
增進校企聯合, 加強基地建設工程管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必須以造價企業為依托,必須加強學校與有關建筑企業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學校與社會兩種資源開展實習教學,節省實習經費,提高實習效果,以此為基礎,逐步實現實習基地建設與學科建設、專業實驗室建設的有機結合。
基地建設"應依托行業",堅持開放式辦學",努力使產學研有機結合。開放式教學模式是指在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中, 聘請實習基地的技術人員和工程管理人員擔當現場指導教師, 與校內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實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方式。此模式有助于調動協作單位參與實習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穩定教學實習基地。
摘要:工程造價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工程的預算概算決算能力,他們畢業后不做設計,不搞施工,對力學課程的要求低,只需看懂圖紙進行算量。本文根據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該專業力學課程的改革和實踐進行探討,教學過程中融入建模大賽和BIM的應用,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研究,力求找到一些學生感興趣、知識點容易掌握的途徑。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力學課程;改革;實踐
一、前言
S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改變,教育部將本科院校劃分成研究型和應用型兩大類。應用型本科與研究型本科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有明顯截然不同的區別。應用型本科教育屬于較高層次的技術教育,主要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工程力學作為應用型本科工科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理論性和實踐性。
二、工程造價力學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特點
力學課程是工程造價專業必須開設的專業課程,以先行課程《高等數學》《建筑材料黑工程制圖》等為基礎,為后續課翟土建概預算》《安裝概預算》等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力學課程主要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三大部分,它是一門經典的、內容體系非常成熟的課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三大力學整合成一門課,一個學期開設,每周6學時,共%學時,這樣課時減少了1/3。在極少的課時內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求教師提煉教學內容,講速非???,但學生接受能力有限,學習效率低,在極短的時間內學生理解不了大量的教學內容.95%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大。對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發現,50%左右的學生出現不及格的現象。
(二)教材方面
力學課程教材中的結構體系、理論框架、基礎知識等方面已經相當成熟,最近兒十年沒有太大變化。教材中所舉的例題和習題都比較經典,大多都是理想化、抽象化的,沒有其工程背景的介紹,學生更是不明白學這對于以后的就業有什么用,不知道這些跟自己的專業有何聯系,因此經調查發現70%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方面
力學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大都以教師課堂講授理論知識點為主,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為完成教學內容大多會采用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重點講解理論知識,實踐環節嚴重缺失,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適應不了人才需求的變化。
三、改革措施及實踐成果
(一)更新教材,重構教學內容,符合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大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還采用和一本院校一樣的教材,已經不能適應應用型本科發展的需要。編寫應用型本科教材并且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教材中聯系工程實際,重點介紹工程背景,從實際工程中理解力學問題,從而解決實際問題。例題及習題都與工程實踐相關?,F代社會的發展已經離不開計算機的使用,在力學的教材中可以加入計算機在力學中的應用,增加一些力學分析工具,例如力學求解器的應用等方面知識。
(二)理論夠用,加強實踐環節
應用型本科更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實踐教學環節更為重要。除了教材中具有的典型經典的試驗外,增加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力學試驗。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動手能力,我們組織了建筑力學與結構建模大賽,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建筑模型,分析受力,探討最合理的受力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專業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改變教學方式
教學的方式應力求多樣化,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PPT制作,以及課件的有效使用,增加更多的圖片分析,從視覺上打動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加入一些相關的工程視頻、工程動畫。
在教學的過程中,講解相關力學專家的故事,工程專家老前輩的工程故事等。給學生介紹相關的重大工程的歷史背景、施工過程等。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帶領學生深入工地現場,書本所學知識和現場一線進行結合教學。在施工現場使學生真實感受下工作的環境,同時向學生介紹相關的力學知識,例如腳手架安裝和受力、塔吊的受力模型、受力分析等。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要充分利用網絡,利用微信、微博進行教學,課后習題,課后討論。積極探索微課在該課程中的發展和應用。
(四)BIM在該課程中的應用
建筑信息模緞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簡稱BIM,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BIM可以實現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信息的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筑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BIM已經開始在各大高校應用,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模擬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的全過程。在力學的課程教學中引入BIM,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建筑物各個部位的受力.利用模型進行力學的簡化和分項.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
(五)改革成果
經過上述一系列教學改革,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成績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某校2014級工程造價1班60人為例,教改前和教改后的成績分布如表1所示。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雖然課程的課時減少了,但是學生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教學內容學生容易接受,上課聽不懂的人數大大減少,課堂氛圍明顯改善。
(六)小結
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工程實際,在教材上、教學講授過程中、實踐環節時時刻刻聯系工程實際,避免枯燥無味的教學。增加實踐環節,組織建筑力學與結構建模大賽,增加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資源,在建筑力學課程中應用BIM,利用計算機軟件分析建筑模型的受力,使該課程簡單易懂,學生容易接受。通過改革,課程的課時雖少,但學生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學生成績不及格百分率山51%降到10%,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授課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
四、結語
在國家普通高校向應用型人才培養轉型的政策下,工程造價專業本身的定位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了適應應用型本科的轉型,工程造價專業力學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收到了積極的效果。我們要繼續研究和探索有效的開放實驗教學方式,實現開放式實驗的持續健康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摘要:“應用型”和“信息化”是當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兩個關鍵點,工程造價從業人員需求大,但素質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因而對高校培養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高校工程造價專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導致專業畢業生在企業中適應能力弱,實際動手能力差的問題。本文主要就工程造價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化 工程造價 應用型本科 實踐教學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頒布實施,要求高校進行體制改革,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提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這就要求新辦本科的人才培養要同時緊扣“應用型”和“信息化”兩個關鍵點。這些國家政策和綱要是進行人才培養的指南。因而在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適應應用型本科要求的前提下,深化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探索與改革,培養具有掌握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型人才,做好工程造價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十分必要。
一、信息化條件下工程造價專業的發展趨勢
信息化是指人類全面利用信息技術,充分開發信息資源,提高各部門、各行業效率和效能的活動過程。信息化的出現給人類帶來新的資源、新的財富和新的生產力,形成了以創造性信息勞動者為主體,以電子計算機等新型工具體系為基本勞動手段,以再生性信息為主要勞動對象,以高技術型企業為骨干,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產業的新一代生產力。
建筑業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較晚。相對于制造業,建筑業的規模與之相差無幾,在過去的34年里非農制造行業的生產效率增長了80%,但是同期建筑業生產效率實際下降了10%。建筑業的低生產效率由多方面因素所決定,但主要在于它在信息技術使用方面的落后。建筑業割裂的行業結構造成它的效率低下,因為項目參與方之間的信息交流方式仍是基于有幾千年歷史的紙質技術。大部分信息以數值化形式產生的,但是卻在通過紙張來交流,由此造成信息的流失。提高建筑業生產效率所面臨的挑戰在于需加大對于信息技術的投資,以便使用更多基于模型的技術,同時有利于建設過程參與各方創建信息,并且管理和共享信息。這是建筑業發展的新的趨勢――信息化。
《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強調“全面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要求“建立涵蓋設計、施工全過程的信息化標準體系,加快關鍵信息化標準的編制,促進行業信息共享。運用信息技術強化項目過程管理、企業集約化管理、協同工作,提高項目管理、設計、建造、工程咨詢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促進行業管理的技術進步”。與之相匹配的是,在《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同樣強調要提升工程勘察設計、建筑施工、建設監理、工程造價等從業人員素質,重視對建筑業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激勵機制,加強企業與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的合作,引導和支持后備人才的培養,鼓勵和支持專業培訓機構為企業培養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
《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也提出:“十二五”期間,基本實現建筑企業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網絡的協同工作等新技術在工程中的應用,推動信息化標準建設,促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的產業化,形成一批信息技術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建筑企業。
我國《工程造價行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正式公布,提出了加強“工程造價信息化”條件下有“管理經驗和創新意識”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肮こ淘靸r信息化”是目前行業的新趨勢,即是在工程造價管理中普及應用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了工程造價管理的網絡化、虛擬化,集成化。
我國現有工程造價人員80多萬人,造價管理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中層人才,更是嚴重匱乏。而中層人才的培養是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標,但具有本科學歷的不到25萬人,其中正規高等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畢業的人員不足l%。隨著建筑造型日趨復雜、建筑功能綜合性不斷變強、建筑規模日趨龐大,對工程造價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工程造價管理理論及方法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以BIM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已難以適應現時要求。新的技術、新的社會需求要求教育機構不斷探索研究建筑信息化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所以信息化條件下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對行業發展來說就顯得非常必要。
二、傳統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的不足
目前設置了工程造價專業的高校越來越多,但在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不足,工造專業畢業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還有提升的空間,反思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還存在距離,實踐能力成了人才培養的關鍵。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程造價專業也在增加實踐教學的分量,實踐課時有所提高,但多數還是停留于表面,在現有的教學體系中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無法真正提高,教學中仍然是以理論為重,以時間為輕,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時間不足,因而難以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無法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高校的工程造價專業的由校內實踐和校外時間教學相結合的模式,但無法真正的融合,存在脫節現象。校內實訓設施不足以滿足教學實踐的需要,校外實習基地無法滿足眾多學生的實踐需要,且師傅帶學生的模式因影響造價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而無法真正落實到位。另外由于剛剛轉型為應用型本科的高等院校,還習慣性的以理論教學為主導,在教學設計時沒有以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為主導,因此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能力普遍不高。此外,指導實踐的教師還達不到要求,師資力量不足。多數教師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再從理論到理論教學,自身即缺乏實踐的操作經驗,沒有經過專業本專業的實踐訓練,所以在指導學生時也存在不少的問題。目前在以學習成績為評價機制的教育體系下,沒有相應配套的教學評價機制來連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工程造價專業要改變原來以理論教學為主的現狀還存在不少障礙。
三、信息化條件下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方案
1.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要加強工程造價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在信息化條件下,應從培養學生工程能力、技術應用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出發,探索信息化條件下適合工程造價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信息化條件下工程造價應用型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應從感性到理性、從點到面、以面帶體的一個有機整體,以構建信息化平臺為基礎,包括了認知實習、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工程實習、課外實踐、畢業設計幾個環節,并進行多重實踐方法,如利用案例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模擬沙盤教學法、網絡虛擬教學法等。案例教學法是在BIM技術平臺上,以案例為基礎,將工程建造流程與專業課程的實踐環節相銜接與融合,形成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再綜合各種實踐教學方法,比如案例教學法、理論實踐一體化及網絡虛擬,以一個案例采用理論加實體模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工程的實際狀態,但是實體是靜態的無法讓學生感受建筑完成的動態過程,所以再用上網絡虛擬的手段可以使整個操作流程都非常清晰。多重實踐教學的手法相結合,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簡單、增添了趣味性。
工程造價傳統的實踐教學流于形式,無法真正使學生有所收獲的問題,提出了構建“點面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構建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探索和實踐多重的實踐方法:案例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模擬沙盤教學法、網絡虛擬教學法等。通過采用信息化平臺來設計工程造價實踐教學環節,可以克服傳統實踐教學的缺點。
另外將“在線行業認證+課程考核”相結合,提出以學科競賽、科研訓練等為載體,將課堂教學、實踐性教學有機結合,建立以創新方法訓練為核心的在線學習系統,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為保證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研究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
2.建立“在線行業認證+課程考核”的新型的教學評價體系
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將行業認證考試作為專業核心課程考核的憑據,利用廣聯達對量軟件、廣聯達評分軟件等軟件作為其他專業課程的考核手段。利用這些軟件還可以對學生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出容易出錯的構建和部分,在教學中進行加強和鞏固。
改變了傳統的課程考核方法,與企業合作平臺,將行業認證考試作為專業核心課程考核的憑據,利用相關軟件還可以對學生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出容易出錯的構建和部分,在教學中進行強化和鞏固。在將工程造價行業考證機制進入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的考核過程中,需要考慮在線考證的成績與平時成績占比權重的問題。利用評價機制對人才培養方案及實踐體系進行調整和改進的程序和方法的問題。
3.提高教師教學素質
展開對教師隊伍的培訓,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應用型型教師。引導和督促每位教師確立創造教育思想,不斷探索創造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實行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相結合的實習雙導師制,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平臺作用,利用社會資源為工程造價專教學服務,促進本專業辦學水平的提高。指派相關單位進行頂崗和掛職鍛煉,通過搜集各相關信息,分析工程造價專業人才需求的現狀與問題,提出教學整改意見,有利于教師積累實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四、工程造價專業教學實踐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
1.信息化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相互融合與銜接問題
工程造價專業是一門技術性比較強的行業,除了要懂得本行業的基礎知識和相關規定之外,掌握一定的計算機軟件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立體化實訓課程框架中,教學PPT、教學視頻、網絡互動平臺以及教學應用軟件等現代信息化手段是實踐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這就對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順應社會要求進行必要的信息化實踐教學改革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信息化課程的教學安排中,要十分注重軟件教學和專業課程的結合。教師不能只簡單講授軟件的操作程序,而要在講授軟件操作過程的同時,將以往所學的專業課程知識和軟件知識相結合。只有充分地將工程造價信息化課程和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相結合進行教學安排,才能使信息化課程發揮最大的教學作用。
2.實踐環節設計的問題
工程造價信息化課程和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的教學特點有所不同,專業課程的講解十分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達,而信息化課程則十分注重技術操作性的應用,主要是教授學生如何把曾經學過的理論知識通過軟件操作實現。
實踐教學環節是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應用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求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從教學體系建設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沙盤模擬教學、網絡虛擬教學、網絡資源、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組織方法和手段,突出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達到“實際操作能力強、工程意識強、工作適應性強”等目的。
3.建立了規模較大、功能較完整的工程造價綜合實驗室
其中包括建筑材料與力學實驗室、造價電算化實驗室、手工繪圖和算量實驗室、工程招投標實驗室、工程管理仿真實驗室、工程測量實驗室和中央空調實驗室、室內設計裝飾材料展示室等7個實驗室。
4.不斷拓展實踐基地,促進工學結合,滿足工程造價專業發展的需要
工程造價實踐基地、工程測量實踐基地、計算機繪圖實踐基地、建筑設備實踐基地、裝飾裝修實踐基地。與校外建筑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開展了以下合作:(1)學生校外實習;(2)教師到企業實踐;(3)企業安排技術專家到學院講學;(4)校企共同成立教育教學咨詢委員會,為工程造價本科專業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摘要:本文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力學課程的改革和實踐進行探討,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融入建模大賽和BIM的應用,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研究。實踐證明,采用此方法適應工程造價專業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應用型;工程造價;力學課程改革
0 引言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改變,教育部將本科院校劃分成研究型和應用型兩大類。應用型本科與研究型本科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有明顯截然不同的區別。研究型本科培養專門從事研究型的人才,重視理論的研究和知識的擴延。而應用型本科主要培養生產一線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研究型本科主要面對一本重點高校,部分二本及三本院校都面臨向應用型本科轉型的趨勢。應用型本科對學生的要求已經明顯的改變,更側重于實踐能力和學生的動手能力。工程造價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對工程造價的控制、工程的預算概算決算能力,他們畢業后不做設計,不搞施工,對力學課程的要求低,只需看懂圖紙進行算量。本文根據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該專業力學課程的改革和實踐進行探討,教學過程中融入建模大賽和BIM的應用,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環節等方面進行研究,力求找到一些學生感興趣、知識點容易掌握的途徑。
1 力學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課程特點 力學課程是工程造價專業必須開設的專業課程,以先行課程《高等數學》、《建筑材料》《工程制圖》等為基礎,為后續課程《土建概預算》、《安裝概預算》等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力學課程主要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三大部分,它是一門經典的、內容體系非常成熟的課程。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三大力學整合成一門課,一個學期開設,每周6學時,共96學時,這樣課時減少了1/3。在極少的課時內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要求教師提煉教學內容,講速非常快,但學生接受能力有限,學習效率低,在極短的時間內學生理解不了大量的教學內容,95%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大。對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發現,50%左右的學生出現不及格的現象。
1.2 教材方面 力學課程教材中的結構體系、理論框架、基礎知識等方面已經相當成熟,最近幾十年沒有太大變化。教材中所舉的例題和習題都比較經典,大多都是理想化、抽象化的,沒有其工程背景的介紹,學生更是不明白學這對于以后的就業有什么用,不知道這些跟自己的專業有何聯系,因此經調查發現70%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
1.3 教學方面 力學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大都以教師課堂講授理論知識點為主,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師為完成教學內容大多會采用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重點講解理論知識,實踐環節嚴重缺失,不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學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適應不了人才需求的變化。應用型本科培養應用型的技能人才,更不能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改變這種現象迫在眉睫。對學生隨堂問卷調查顯示,50%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發呆,玩手機現象嚴重。
2 改革措施及成果
2.1 更新教材,重構教學內容,符合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目前大多應用型本科院校還采用和一本院校一樣的教材,已經不能適應應用型本科發展的需要。編寫應用型本科教材并且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用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教材中聯系工程實際,重點介紹工程背景,從實際工程中理解力學問題,從而解決實際問題。例題及習題都與工程實踐相關。
現代社會的發展已經離不開計算機的使用,在力學的教材中可以加入計算機在力學中的應用,增加一些力學分析工具,例如力學求解器的應用等方面知識。
2.2 理論夠用,加強實踐環節 應用型本科更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實踐教學環節更為重要。除了教材中具有的典型經典的試驗外,增加一些書本上沒有的力學試驗。
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動手能力,我們組織了建筑力學與結構建模大賽,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建筑模型,分析受力,探討最合理的受力方式。圖1是2015年上半年工程造價專業學生自己做的建筑力學模型,圖2(a)是建筑力學模型中的一個――竹林苑,采用筷子搭建起來建筑構造,(b)是學生自己對自己模型的受力分析。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專業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3 改變教學方式 教學的方式應力求多樣化,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PPT制作,以及課件的有效使用,增加更多的圖片分析,從視覺上打動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加入一些相關的工程視頻、工程動畫。
在教學的過程中,講解相關力學專家的故事,工程專家老前輩的工程故事等。給學生介紹相關的重大工程的歷史背景、施工過程等。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的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帶領學生深入工地現場,書本所學知識和現場一線進行結合教學。在施工現場使學生真實感受下工作的環境,同時向學生介紹相關的力學知識,例如腳手架安裝和受力、塔吊的受力模型、受力分析等。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要充分利用網絡,利用微信、微博進行教學,課后習題,課后討論。積極探索微課在該課程中的發展和應用。
2.4 BIM在該課程中的應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BIM可以實現在項目策劃、運行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進行信息的共享和傳遞,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各種建筑信息作出正確理解和高效應對,為設計團隊以及包括建筑運營單位在內的各方建設主體提供協同工作的基礎,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和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當前,BIM已經開始在各大高校應用,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模擬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的全過程。在力學的課程教學中引入BIM,利用計算機模型模擬建筑物各個部位的受力,利用模型進行力學的簡化和分項,使學生對學習內容一目了然。圖3是用BIM軟件建立的施工過程中腳手架的受力分析模型,圖4是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梁柱節點的分析模型。
2.5 改革成果 經過上述一系列教學改革,工程造價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成績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2014級工程造價1班60人為例,教改前和教改后的成績分布如表1所示。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雖然課程的課時減少了,但是學生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教學內容學生容易接受,上課聽不懂的人數大大減少,課堂氛圍明顯改善。將改革前后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如表2。
3 結論
為了適應應用型本科的轉型,工程造價專業力學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①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工程實際,在教材上、教學講授過程中、實踐環節時時刻刻聯系工程實際,避免枯燥無味的教學。②增加實踐環節,組織建筑力學與結構建模大賽,增加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③充分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資源,在建筑力學課程中應用BIM,利用計算機軟件分析建筑模型的受力,使該課程簡單易懂,學生容易接受。④通過改革,課程的課時雖少,但學生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學生成績不及格百分率由51%降到10%,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授課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
摘 要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市政工程造價的專業人才需求也越來越旺盛,高校培養市政工程造價方面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此文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為背景,分析在現有課程基礎上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存在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提供了在不改變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已有課程體系的同時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工程造價管理 應用型本科 市政工程造價
市政工程造價是工程造價的一部分,市政工程通常包括城市道路、橋梁、隧道、給排水、路燈等市政設施建設工程,涉及的范圍較廣。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政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對市政工程造價的專業人才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然而,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多是以建筑工程造價為主,很少設置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因此,在現有課程體系上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無論從滿足社會需求還是拓寬學生就業面的角度考慮,都具有現實意義。
1 現有課程體系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存在的困難
國內較多高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主要以建筑工程計價及工程管理相關知識的教學為主。因此,如何在現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研究各門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對教學內容和體系進行整合和創新,對于該類課程的設立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在我國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還存在以下困難。
1.1 學生市政工程專業基礎知識薄弱
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包括土建工程造價、裝飾工程造價、安裝工程造價、市政工程造價、園林工程造價五類課程。多數本科院校設立了建筑、裝飾工程和安裝工程三類造價相關課程,開設的課程包括:“土木工程制圖”、“工程結構”、“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專業基礎課,以及“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安裝工程計價”、“工程造價”等專業主干課。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對工程造價的基本原理,以及建筑、裝飾、安裝工程的材料、施工和計價方法都能有較好的掌握。而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橋梁、給排水等工程,不論在結構體系、還是施工方法上,都與建筑工程有著較大的差別,而對于沒有設置市政工程類課程的院校,通常不會在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主干課中涉及到市政工程等相關知識,因此,學生關于市政工程的材料、圖紙認知、施工方法等專業知識的了解十分有限,而這些恰是學習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重要的前序知識。
1.2 課程體系受限
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備土木工程及相關工程技術知識及與國內、國際工程造價(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綜合人才。因此,學習的課程涉及面廣且種類繁多。若在現有課程體系基礎上增加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如“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橋梁結構CAD”等市政工程專業基礎課,以及“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計價”專業主干課,則會對已有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和課時安排沖擊較大。因此,如何能在不改變已有課程體系的情況下,將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融入其中,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1.3 師資力量不足
市政工程涉及的工程領域較廣,講授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教師不但需要精通工程造價,而且還要對道路、橋梁、隧道等工程的材料、結構、施工工藝有透徹的理解。而對于以建筑工程造價類課程為主要教學方向的高校,若要教師從講授建筑工程造價轉到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則需要教師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市政工程類知識的補充。因此,若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在師資方面的投入還需要加強。
2 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建設
2.1 課程體系的整合與完善
筆者認為可以對專業基礎課和主干課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內容補充。
(1)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包含的范圍較廣,通過專業基礎課的學習,學生需要掌握市政工程常用的材料、市政道路、橋梁等工程的結構并能夠讀懂相應圖紙。這些內容不需要學生精通,但是要掌握,只有具備這些基礎,學生才能順利進行市政工程造價的學習。由于這類課程的特點是涉及的范圍廣,但學習深度要求不高,因此,不適合單獨開設課程。筆者認為,可以將這部分內容融入到目前已有課程中進行教學,適當增加相應課程的學時。比如,將“道路工程材料”、“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橋梁結構CAD”等市政工程基礎課程的相關內容融入到“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土木工程制圖”課程中?!敖ㄖ牧稀背v授建筑工程常用的水泥混凝土和普通鋼筋外,補充市政道路中常用的瀝青和瀝青混凝土材料,以及市政橋梁中常用的預應力鋼筋、鋼絞線等內容;“建筑結構”除介紹房屋建筑結構外,補充介紹道路、橋梁結構的基礎知識;“土木工程制圖”中補充簡單的道路、橋梁工程圖紙的繪制等內容。這樣就能夠在不額外開設課程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
(2)專業主干課。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專業主干課有兩門,分別是“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計價”。這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已有的“建筑施工”、“土建及裝飾工程計價”和“安裝工程計價”差別較大,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較多,并且系統性強,因此,不適合融入到已有課程中,宜單獨開設課程。由于在大三下學期,學生已經完成了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市政工程及工程造價的相應基礎知識。因此,建議在大三下學期安排“市政工程施工”,大四上學期安排“市政工程計價”,兩門課程可以均按32學時設置。
2.2 加強教材的建設
選擇合適的教材,對于課程的建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專業主干課為“市政工程施工”和“市政工程計價”,因此,這兩門課程教材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然而,筆者調研發現,適用于這兩門課程的本科教材還較少,還需要繼續開發和完善。
對于“市政工程施工”,目前已經出版的教材大多數針對高職高專類高校市政工程專業,內容主要集中在對道路、橋梁等工程施工方法和設備的介紹,強調施工細節。這類教材對于市政工程基礎較弱的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學生顯得專業性過強。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市政工程計價”課程的學習,因此,要求學生能夠在讀懂市政工程施工圖紙的基礎上,掌握市政道路、橋梁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程序和相應的施工機械。然而,目前兼顧這些內容的本科教材,市場上還處于空白。因此,現階段“市政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需要將將教材和教師的講義同時作為教學資料,彌補教材中的不足,同時也要加強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市政工程施工”教材的建設。
“市政工程計價”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一方面是使學生掌握市政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日后考取造價員提供一定的基礎。目前,已有的教材在依據的定額和內容上還存在兩個問題:(1)市政工程使用的清單雖然是全國統一的,但是各省的市政工程計價定額是不同的。以2014版“江蘇省市政工程計價定額”為依據編寫的市政工程計價類的教材還沒有。(2)市面上已出版的教材內容基本包括兩部分:市政工程造價的基本理論和相應案例。對于市政工程造價的基本理論,由于與建筑工程造價相同,所以,學生掌握起來難度不大;而案例部分,多數教材為了體現其實用性,通常為一座橋梁或一條公路完整的工程量清單。這種形式的案例,缺乏各類清單項目具體的編制過程,對于初學者的理解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此,需要針對工程管理專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教學特點,完善已有教材中針對性不強和內容跳躍幅度過大的問題,編寫既符合本省情況,又符合本科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教學要求的教材。
2.3 加強師資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是一個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要完成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建設也需要強大的師資隊伍。目前,針對多數本科院校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的教學以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造價為主的情況,若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還需要教師拓寬其專業領域。對于已具有市政工程類課程的學校,可以督促教師旁聽相關課程,進行市政工程造價方面知識的補充;對于沒有設置這類課程的學校,則需要引進具有市政工程相關工程背景的教師來壯大師資力量。
3 結語
工程造價管理專業是一個覆蓋領域較廣的專業,涉及到建筑、安裝、市政等工程,多數本科院校目前以建筑工程造價教學為主,但隨著市政造價技術人員需求的增加,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已經迫在眉睫。市政工程造價類課程的設置,加速了應用型工程造價管理本科人才的培養,有效解決學生知識面窄,就業面窄的問題,對培養寬口徑應用型人才將會發揮重要作用。
摘要:文章針對加快現代教育體系建設,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及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培養社會需要的工程造價專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工程造價專業;轉型發展;應用型人才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按照湖北省教育廳《關于在省屬本科高校中開展轉型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鄂教發〔2014〕5號)要求,加快現代教育體系建設,推進地方高校轉型發展,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水平,結合黃岡地區經濟發展特色和學校工作實際,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社會需要的工程造價專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是我們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
一、工程造價人才地方行業概況與人才需求特點
全國的建筑業企業有10多萬家,從業人員4100萬人,建筑業的年產值一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湖北地區每年固定資產投資均保持在千億元人民幣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平均增長15%,湖北省是建筑大省,黃岡市是建筑之鄉,并且隨著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及中心城市的快速發展,許多城市的舊城改造、住宅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非常艱巨。這些建設發展需求,必將極大地促進并帶動建筑業的持續發展,經濟建設持續穩定發展與增長促成了建筑業、房地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形成了工程造價專業人才的巨大的市場需求。工程造價專業是工程技術與工程管理融合的學科,從事工程造價的技術人員應要兼有工程技術、工程管理、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作為有執業資格的造價工程師必須對工程項目的造價工作負起“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責任。但目前造價咨詢市場以會計和資產評估等人才占多數,缺乏具有綜合素質,特別是缺乏工程造價技術的人才。一些施工企業和建設單位中工程造價人員的學歷層次低,許多工程造價人員缺乏系統的工程造價管理基礎知識,整個工程造價人員隊伍專業基礎較薄弱,黃岡師范學院是黃岡市唯一開辦工程造價本科專業的本科院校,為地方經濟服務,培養工程造價專業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責任重大且緊迫。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程造價人員的工作已從只反映造價結果轉向能動影響項目決策,我校工程造價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由土木工程相關知識及管理和法律等組成的系統性、開放性的知識,經過注冊造價工程師能力訓練,同時具備專業綜合素質、創新能力,有健康的個性和社會適應能力,能在國內外工程領域從事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改革傳統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要以社會需求為引領,以就業為導向,成立由學校專業帶頭人和企業、行業技術人員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我們與湖北大鵬造價管理站、湖北華益工程造價咨詢公司、湖北長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這些企業將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畢業綜合設計、學生就業等方面給予我校全方位的支持。這給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
1.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課程設置要求。①符合本科層次教育的要求,本科教育應該面向注冊造價工程師層次。②符合專業應用性強的要求,培養市場需求的工程造價本科應用型人才。核心課程的設置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實踐應用,重視專業實踐應用技能,在核心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重視實踐技能應用的培養,減少理論知識。③符合實踐能力強的要求,按行業標準,建立完善的專業實踐體系,著力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
2.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基本思想。采取“1~4學期夯實基礎、4~6學期搭建專業知識平臺、6~8學期專業應用技能特色培養”的模式構建,課程設置遵循反映前沿科技發展、突出工程造價行業企業需要、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基本原則,體現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技能發展的育人標準。課程體系以工程造價的確定和控制為核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形成基礎扎實、學科領域寬廣、應用性強的課程體系。理論課程開設:工程力學、工程制圖及CAD、建筑結構、建筑裝飾工程施工技術、工程經濟學、工程成本規劃與控制、建設法規等主要以夯實基礎和寬廣學科領域為目的。在寬基礎的同時與工程造價行業企業合作,面向市場需求,以注冊工程造價師職業資格證為目標,強化理論、實踐知識的綜合應用,開設工程識圖、工程測量、施工實訓、造價軟件實訓等基礎實踐技能,以及開設全國注冊造價師、注冊建造師等綜合技能的模塊課程,全面提升學生專業綜合應用能力,適應行業需求。
3.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設置課程的思路。
①面向培養國家注冊造價工程師這個層次,制定與執業資格知識相關的專業課程體系,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國家建設行業和市場發展的需要,市場要求要體現在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中。我們要根據這一特點制定相應的專業課程體系,使專業教育教學與執業資格的融通,確定出工程造價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下表所列的是工程造價專業核心課程與注冊造價工程師的能力要求及考試要點的對照情況,最能反映工程造價本科專業需要的知識體系。②面向人才市場需求這個層次,工程造價職業資格證包括造價員證及造價工程師證。資格證能反映社會對工程造價從業人員在專業實踐技能方面的最基礎的能力要求,也是用人單位對工程造價人員的基本要求。所以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就要做到能拓寬學生發展的空間,同時還要面向市場,與工程執業資格證書接軌。通過行業執業證書的內容學習,可以讓學生基本達到“全國工程造價員資格證”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在具有扎實的專業實踐技術知識的同時,還要求學生有創新意識、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等,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對課程體系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具備“一出校門即能上崗”的工作能力。
四、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
1.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加強校企、校地合作。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中,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教學水平是關鍵。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運用好的實訓條件及適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要求學生帶著工程案例的任務在真實的工作環境氛圍中學習,教學任務緊密聯系社會實際,要與行業企業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充分利用所有資源,建設較好的教學技能實訓中心、工程軟件應用實訓中心、結構圖平法實訓中心等一批校內實訓基地。同時,在已有建設的基礎上,完善校企共建實驗室機制,在建設期內,再與工程造價企業建5個校外實訓基地,開展與行業、企業、協會及社會團體的橫向聯合與深度合作,建設技術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研究所、重點實驗室等,強化技術集成與創新,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
2.強化“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把師德放在首位,以激勵政策為保障,通過實施“高水平團隊”建設計劃、“骨干教師”、“雙師”培訓計劃,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優化、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了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穩步推進轉型發展,我院已選部分老師分別到湖北大鵬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湖北華益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掛職鍛煉及廣聯達工程造價軟件培訓中心培訓;并選派了部分青年老師帶領部分同學赴河南天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并與公司項目部的技術人員對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項目進行專項技術服務,“下基層、進企業”大大地提升了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學校服務社會的水平。我們還將有計劃地選送中青年教師到企業接受培訓、掛職工作和實踐鍛煉,通過引進與支持優秀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的方式,提高教師學歷層次,促進教師隊伍結構優化,增強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發展后勁。提高教師理論教學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以及科研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摘要]從應用型本科教學特點出發,綜合分析現階段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造價崗位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理念。通過崗位調研提煉出造價人員必須具備的三種能力:基本執業素養、崗位執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根據執業崗位將其具體劃分為八個方面,提出四大模塊教學構建體系,并列出具體教學實踐任務,提升工程造價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執業能力;工程造價;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是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技能型和實踐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產生的,它面向企業或工廠操作一線崗位,旨在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其教學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可操作性和技術性。在教學中,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
一、現階段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為止,全國開設工程造價專業的本科院校有32所,其中應用型本科院校有12所,而且40%為新建本科院校。很多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認識不到位
據調查,很多院校仍沿用多年前的人才培養方案,未對社會相關崗位群進行調查研究,沒有實質性體現“應用型”教育特點,教育理念相對滯后,與社會崗位需求相脫節。
(二)實踐教學體系立體性不強
我國設置工程造價專業的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多采用嵌入式教學,將實踐課程融入理論課程中,大部分采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體系,真正意義上的動手實踐項目不多,實踐課程立體性不強。
(三)專業特色不明顯
我國高等院校工程造價專業課程設置重復性較高,沒及時進行區域企業調研,較少與區域特點結合,未能體現地方特色和區域發展需求。
二、工程造價專業執業能力基本內涵和構建
(一)工程造價專業執業能力基本內涵
造價工程師執業能力是指:在行業內從事建設工程各種預結算工作的業務能力。據調查,造價人員執業能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基本執業素養、崗位執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
(二)工程造價專業執業能力構建
據調查,執業能力范圍為:建設項目各階段投資估算、設計概算、項目經濟效益評價、施工圖預算、投標報價和招標控制價、項目結算和竣工決算、工程變更及索賠款等的編制及審核。由于在工程的每個階段都需要造價工程師的參與,造價人員所從事的崗位群及所對應的執業能力各不相同,按照工程建設的各階段的造價經濟文件的編制,劃分類別如圖1所示。
圖1造價人員執業能力結構
三、基于執業能力的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基于執業能力的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程序
以行業執業崗位群需求為目標,以專業資源為依托,通過對執業崗位能力的調研,總結崗位特征和能力要求,規劃并落實教學模塊,設置實踐課程模塊群,并搭建立體化的實踐教學平臺。打破原來以課程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執業崗位和典型項目的工作任務為基礎建構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習領域,創造融“教、學、做”為一體的學習情境。
(二)實踐教學體系模塊構建
具體來講,要實現畢業生“零距離”上崗就必須實現教學內容與行業核心標準的同步。基于這種理念,在課程內容選擇上以應用為主,突出專業崗位(崗位群)所要求的職業素質和技能,重點要求學生掌握“怎么做”。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擬從以下四方面構建執業能力:基礎素質模塊(誠信做人、踏實做事的品質,溝通和學習能力,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團隊協作能力,良好的執業道德)、執業訓練模塊、綜合實訓模塊和綜合素質模塊。具體實踐教學體系如圖2所示。
圖2基于執業能力的工程造價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三)基于執業能力的應用型本科工程造價專業模塊式實踐教學體系執行要點
在上述體系具體執行時,需要建立若干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基地,利用企業骨干力量帶學生實訓。加強學生頂崗實習的組織與管理,建立校外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制度與實時監控系統,構建符合工學結合要求的新型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模式。建立由學校、企業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和監控體系,制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頂崗實習成果評價制度等。
創造融“教、學、做”為一體的學習情境,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推進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優質核心實踐課程建設。結合《廣西區工程造價專業人員水平考試標準及考試大綱》《建筑工程造價員考試大綱》的要求,以“基于執業能力”為培養模式。企業專家直接參與教材編寫,將企業培訓理念、企業文化、職業情境和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四新”知識直接融入教材,實現教材內容與生產實際的“緊密”對接。
建立實踐經驗豐富的精良教師隊伍。高校要加大引進力度,制訂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積極引進相關企事業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工程技術人員做兼職教師,也可通過“帶、送、掛、聘”的方式,建立一支技術精湛、充滿活力、素質優良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培養出真正具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研究目的旨在通過調查建筑工程管理類學生的專業信心問題,對工程管理與工程造價專業本科生的專業信心進行對比研究,在此基礎上研究專業信心度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影響學生樹立專業信心的主要因素,從而探索提高大學生專業信心的途徑和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今后兩個專業的教學改進提供參考和導向。
關鍵詞: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滿意;專業信心
一、問題的提出
1.研究背景。工程管理專業是新興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交叉復合型專業,是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后,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而設立的。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國內工程項目的運營和管理受到高度重視。作為建筑工程管理系的兩個專業,很多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相輔相成,但在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式和手段、就業方向引導側重上又略有不同。當前兩個專業學生的專業滿意度與專業信心是否存在差異?工程造價專業熱門的原因是什么?怎樣增強工程管理學生的專業信心?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專業信心度概念綜述。本文所研究的專業滿意度是學生滿意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側重于學生對其專業學習環境的感知或態度。因此要研究專業滿意度,首先是了解學生滿意度。對于學生滿意度的研究最早始于1966年的美國,結合我國對“專業滿意度”的定義和研究,我們將專業信心定義為:在對自身和專業正確認識的基礎上,確信本專業會對自身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并在意識和行為上表現為對本專業學習和發展的支持,對專業有較高的滿意度和自豪感。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方式。以某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工程造價與工程管理兩個專業的大一至大四學生作為研究樣本,通過問卷星網站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目標回收問卷1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93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占比為47.31%,女生52.69%;工程造價占比52.69%,工程管理占比47.31%;大一學生占比25.81%,大二學生占比40.86%,大三學生占比24.73%,大四學生占比8.6%。本研究所設計的自變量為所研究學生的專業類型,即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兩個專業組別。兩個樣本相互獨立,因變量為兩個專業學生的專業信心度。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兩個專業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度、滿意度及信心度等方面。調查所得數據根據自變量與因變量的性質、研究問題的特點和變量數據分布的特征,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描述統計、頻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等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專業認知度調查結果及分析。專業認知度是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了解、認同程度的一個表現。此次調查研究主要通過對所學專業報考前的了解程度、選擇此專業的理由、是報考志愿的第幾志愿、是否考慮過轉專業、自身對專業興趣的變化來反映專業認知度的。很多學生在報考大學選擇專業時,大多對所選專業并不了解,只是通過家長、學校及周圍人的建議,或者所謂熱門專業選擇的。為此往往會忽略自己的興趣愛好,導致有些學生入學后對所學專業興趣全無。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報考前了解程度兩個專業比較接近,主要集中在了解和基本了解兩個選項,占總體的60%~70%,很了解的只占10%左右。對于所學專業是報考志愿的第幾志愿,通過調查統計發現工程造價與工程管理兩個專業差別不大。第一志愿選擇工程管理為70.5%,工程造價為65.3%。近年來,由于各類建設項目眾多,對造價專業人員需求大,造價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調查統計顯示,調劑專業比例中工程管理為9.1%,工程造價為2%。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由于大學很多學科尚未根據社會發展實際做出應有的調整,學生面對所學專業往往感到迷茫,尤其是前兩年集中于基礎課程的學習,導致學生不知道進行專業學習的發展方向和現實意義,因而引起一些在校生對所學專業的懷疑;同時,一些專業的專業基礎知識鋪墊較早,社會需求明顯,加之學長、家長建議等,部分有條件轉專業的學生便選擇了自己有所了解的專業。是否考慮轉專業的調查統計顯示,工程管理有31.8%的同學考慮過轉專業,工程造價比例是12.2%;轉入比例中工程管理為2.3%,工程造價為8.2%。在學習興趣調查中,大部分同學隨著年級增長而逐漸增加專業學習興趣,占總人數的47.3%,而逐步減弱的為9.6%,其中工程管理選擇逐步減弱的學生比例大于工程造價專業。
2.專業滿意度調查結果及分析。專業滿意度從教師滿意度、課程設置滿意度和教學設施滿意度三個方面進行評價。采用五級量表評價法進行評價,分析兩個專業學生對于這三個方面要素評價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這個問題為兩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問題。首先兩個總體是獨立的,而且理論上講,一項服務的滿意度應服從正態分布。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的零假設H0為兩個總體均值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通過檢驗,所有要素F的相伴概率均大于顯著水平0.05,不能拒絕方差相等的假設,可以認為兩個專業學生所有專業滿意度要素方差無顯著差異;通過方差相等時T檢驗結果顯示,教學態度T統計量的相伴概率為0.046,小于顯著性水平0.05,置信區間不包括0,存在顯著差異,軟件選用T統計量的相伴概率為0.015,小于顯著性水平0.05,置信區間不包括0,存在顯著差異,并且工程造價學生評價高于工程管理學生評價。而其他要素的T統計量的相伴概率均大于顯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絕T檢驗的零假設,也就是說兩個專業學生在對于其他方面評價不存在顯著差異。由平均值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態度處于很滿意和滿意之間,而剩余的其他方面評價則在滿意和一般之間。軟件應用一直是造價專業的一項優勢,比如廣聯達軟件及神機妙算軟件的應用教學,而工程管理專業在此方面則略有欠缺。
3.專業信心度調查結果及分析。研究專業信心度主要通過:畢業是否從事本專業、是否有信心向別人推薦本專業、周圍人對本專業的評價幾個方面表現。其中,對于是否從事本專業有關學習和工作來看,工程管理專業40.9%的同學選擇肯定會從事相關學習和工作,工程造價為46.9%,其余同學選擇視情況而定,沒有同學選擇基本不會從事本專業相關學習和工作。工程管理有4.5%的同學會向周圍人強烈推薦本專業,工程造價為18.4%;工程管理有15.9%的人不會向周圍人推薦本專業,工程造價為6.1%。周圍人對工程管理專業評價從很好至很差五個等級依次占15.9%、40.9%、34.1%、6.8%和2.3%,而對工程造價專業評價很好占57.1%,好占32.7%,一般占10.2%,無負面評價。由此可見,工程造價專業的社會評價好于工程管理專業。以專業了解度、班級學習風氣、專業發展信心和社會評價四個方面設置分數選項,數值1~5分別代表由高到低,分數與專業信心度呈反比,對2個獨立樣本進行T檢驗。從輸出結果可以看出,兩個專業的93名學生的信心平均分數分別為10.66和8.78,標準差分別為2.382和1.974。F的相伴概率為0.021,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方差相等假設,可以認為兩個專業學生信心分數存在顯著差異;看方差不等時T檢驗的結果:T統計量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而且置信區間不包括0,存在顯著差異拒絕T檢驗的零假設。即兩個專業的93個學生專業信心度存在顯著差異,工程造價學生專業信心度顯著高于工程管理學生。
四、歸納和建議
通過調查統計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報考專業方面:工程管理專業同學更看重興趣和愛好,工程造價專業同學更多看重就業和父母意見。專業興趣方面:工程管理專業同學的專業興趣隨年級增加逐步減弱的學生比例大于工程造價專業,考慮轉專業的比例也高于工程造價專業。調查結果方面,無論是教師滿意度、課程設置滿意度還是教學設施滿意度,工程造價學生的評價均高于工程管理學生。專業信心度方面:工程造價學生專業信心度顯著高于工程管理學生。
由以上調查分析結論,針對工程管理學生專業信心低于工程造價學生的情況,提出以下解決對策:(1)結合專業設立于建筑工程學院的平臺優勢,準確進行專業定位,既要比土木專業學生多學管理、經濟、市場和法律方面的知識,又要比經管專業學生多學施工、構造及結構方面知識,知識廣而不平,突出專業特點。(2)調整專業教師的教學方法,利用請進來、走出去、案例教學、項目管理模擬運作等手段和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3)加大各環節的實踐,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縮短與市場社會需求的差距。(4)多開展學科前沿講座,增加學生對專業前景的信心。(5)增加社會宣傳,提升專業社會影響力,改善就業形勢和專業口碑。
摘要:本文研究旨在通過調查建筑工程管理類學生的專業信心問題,對工程管理與工程造價專業本科生的專業信心進行對比研究,在此基礎上研究專業信心度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影響學生樹立專業信心的主要因素,從而探索提高大學生專業信心的途徑和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今后兩個專業的教學改進提供參考和導向。
關鍵詞: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專業滿意;專業信心
一、問題的提出
1.研究背景。工程管理專業是新興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交叉復合型專業,是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之后,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而設立的。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持續同步,國內工程項目的運營和管理受到高度重視。于是,高校本科專業設置中除工程管理專業外,一直作為工程管理本科專業一個方向的工程造價近年已被教育部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增設,從而形成以經濟學、管理學為理論基礎,以工程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為主導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交的邊緣學科。
作為建筑工程管理系的兩個專業,很多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相輔相成,但在專業能力培養、教學模式和手段、就業方向引導側重上又略有不同。工程造價專業學生規模逐年擴大,專業前景良好,成為社會認可的熱門專業。當前,兩個專業學生的專業滿意度與專業信心是否存在差異?工程造價專業熱門的原因?怎樣增強工程管理學生的專業信心?這些問題急待解決。
2.專業信心度概念綜述。本文所研究的專業滿意度是學生滿意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側重于學生對其專業學習環境的感知或態度。對于學生滿意度的研究,最早始于1966年的美國,結合我國對“專業滿意度”的定義和研究,專業滿意度可以認為是在意識和行為上表現為對本專業學習和發展的支持,對專業有較高的滿意度和自豪感。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方式。以某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工程造價與工程管理兩個專業的大一至大四學生作為研究樣本,通過問卷星網站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目標回收問卷1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93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占比為47.31%,女生52.69%;工程造價學生占比52.69%,工程管理學生占比47.31%;大一學生占比25.81%,大二學生占比40.86%,大三學生占比24.73%,大四學生占比8.6%。本研究所設計的自變量為所研究學生的專業類型,即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兩個專業組別,兩個樣本相互獨立;因變量為兩個專業學生的專業信心度。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兩個專業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知度、滿意度及信心度等方面。調查所得數據根據自變量與因變量的性質、研究問題的特點和變量數據分布的特征,利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描述統計、頻數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等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專業認知度調查結果及分析。專業認知度是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了解、認同程度的一個表現,它對學生的專業滿意度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此次調查研究主要是通過對所學專業報考前的了解程度、選擇此專業的理由、是報考志愿的第幾志愿、是否考慮過轉專業、自身對專業興趣的變化來反映專業認知度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報考前了解程度兩個專業比較接近,主要集中在了解和基本了解兩個選項,占總體的60-70%,很了解的只占10%左右。對于所學專業是報考志愿的第幾志愿,通過調查統計發現工程造價與工程管理兩個專業差別不大。第一志愿選擇工程管理為70.5%,工程造價為65.3%。近年來,造價專業就業形勢較好,于是,新生入校后,從工程管理調劑到工程造價的學生比例較高。調查統計顯示,調劑專業比例中工程管理為9.1%,工程造價為2%。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由于大學很多學科尚未根據社會發展實際做出應有的調整,導致學生不知道進行專業學習的發展方向和現實意義,因而引起一些在校生對所學專業的懷疑;同時,一些專業的專業基礎知識鋪墊較早,社會需求明顯,加之學長、家長建議等,部分有條件轉專業的學生便選擇了自己有所了解的專業。是否考慮轉專業的調查統計顯示,工程管理有31.8%的同學考慮過轉專業,工程造價比例是12.2%;轉入比例中工程管理為2.3%,工程造價為8.2%。在學習興趣調查中,大部分同學隨著年級增長而逐漸增加專業學習興趣,占總人數的47.3%,而逐步減弱的為9.6%,其中工程管理專業選擇逐步減弱的學生比例大于工程造價專業。
2.專業滿意度調查結果及分析。專業滿意度從教師滿意度、課程設置滿意度和教學設施滿意度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調查采用五級量表評價法進行評價,分析兩個專業學生對于這三個方面要素評價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這個問題為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問題。首先兩個總體是獨立的,而且理論上講,一項服務的滿意度應服從正態分布。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的零假設H0為兩個總體均值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由平均值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教師學術水平和教學態度處于很滿意和滿意之間,而剩余的其他方面評價則在滿意和一般之間。軟件應用一直是造價專業的一項優勢,比如廣聯達軟件及神機妙算軟件的應用教學,而工程管理專業在此方面則略有欠缺,因此工程造價專業的評價也高于工程管理專業的評價。
3.專業信心度調查結果及分析。研究專業信心度主要通過:畢業是否從事本專業、是否有信心向別人推薦本專業、周圍人對本專業的評價幾個方面表現。其中,對于是否從事本專業有關學習和工作來看,工程管理專業40.9%的同學選擇肯定會從事相關學習和工作,工程造價為46.9%,其余同學選擇視情況而定,沒有同學選擇基本不會從事本專業相關學習和工作。工程管理有4.5%的同學會向周圍人強烈推薦本專業,工程造價為18.4%;工程管理有15.9%的人不會向周圍人推薦本專業,工程造價為6.1%。周圍人對工程管理專業評價從很好至很差五個等級依次占15.9%、40.9%、34.1%、6.8%和2.3%,而對工程造價專業評價很好占57.1%,好占32.7%,一般占10.2%,無負面評價。由此可見,工程造價專業的社會評價好于工程管理專業。以專業了解度、班級學習風氣、專業發展信心和社會評價四個方面設置分數選項,數值1-5分別代表由高到低,分數與專業信心度呈反比,對2個獨立樣本進行T檢驗。從輸出結果可以看出,兩個專業的93名學生的信心平均分數分別為10.66和8.78,標準差分別為2.382和1.974。F的相伴概率為0.021,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方差相等假設,可以認為兩個專業學生信心分數存在顯著差異;看方差不等時T檢驗的結果:T統計量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而且置信區間不包括0,存在顯著差異拒絕T檢驗的零假設。即兩個專業的93個學生專業信心度存在顯著差異。
四、歸納和建議
通過調查統計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在報考專業方面,工程管理專業同學更看重興趣和愛好,工程造價專業同學更多看重就業和父母意見。在專業興趣方面,工程管理專業同學的專業興趣隨年級增加逐步減弱的學生比例大于工程造價專業,考慮轉專業的比例也高于工程造價專業。在調查結果方面,無論是教師滿意度、課程設置滿意度還是教學設施滿意度,工程造價學生的評價均高于工程管理學生。在專業信心度方面,工程造價學生專業信心度顯著高于工程管理學生。根據以上調查分析的結論,針對工程管理學生專業信心低于工程造價學生的情況,提出以下解決對策。第一,結合專業設立于建筑工程學院的平臺優勢,準確進行專業定位,既要比土木專業學生多學管理、經濟、市場和法律方面的知識,又要比經管專業學生多學施工、構造及結構方面知識,突出專業特點。第二,調整專業教師的教學方法,利用請進來、走出去、案例教學、項目管理模擬運作等手段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加大各環節的實踐,提高學生認識專業、認識就業行業的能力,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縮短與市場社會需求的差距。第四,多開展學科前沿講座,開闊學生知識應用視野,增強學生對專業前景的信心。第五,增加社會宣傳,提升專業社會影響力,改善就業形勢和專業口碑。
摘 要 高校工程造價本科實踐教學應高度重視工程實際及工程本身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注重專業實踐環節的教學,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工程造價專業實踐環節中課程設計應能還原工程的本來面目。本文通過對我國現階段工程造價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提出了建立動態實踐教學平臺。這既是科技發展的趨勢、學科交融的必然,又是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 普通高校 工程造價 實踐教學
我國自1996年建立了造價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以來,至今已有十萬余人,在投資建設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直接影響到工程項目的實施和建設投資的順利運作。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建設投資規模越來越大,造價師在實踐中將大型復雜工程系統存在的傳統與非傳統屬性上升為學術領域,經過不同學科人員豐富與完善而逐漸形成“工程系統學”理論。工程造價本科教育要適應這樣的發展趨勢,就必須將學生置身于大型項目建設中,以項目為核心,加強高校工程造價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1 造價工程師應具備的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
高校工程造價本科教育的實踐教學是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既是對課堂理論教學效果的檢驗、拓展和延伸,又在訓練學生的專業實踐操作能力與知識創新方面有著課堂教學不可取代的作用。統籌規劃安排高校工程造價本科專業的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社會實踐、科研課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建立以工程項目為核心的工程技術知識、經濟知識和管理知識相統一的應用型知識體系,與理論教學有機融合、相互滲透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一名合格的工程造價本科生,就應該學習以下幾方面的職業技能。
2 工程造價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傳統的教學運行模式,理論教學在教室完成,課程設計、實習等要在實驗室或實習基地實施。然而高校的擴招,教室、實驗室普遍緊缺,所以對教室和實驗室資源的使用只能高度集約化。很多高校為了自身管理的統一和便捷,采取強硬行政手段,遏制教師對實踐環節的靈活教學,例如不允許在理論教學時,穿插工地實習,即使允許,也要教師辦理復雜的審批手續,大大地挫傷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在考核教師實踐環節教學工作量時,采用苛刻的打折計算公式,這與教師在實踐課程教學中付出的勞動極其不成正比,導致教師也多數采用學生提交的設計或實習報告打分的簡單方式對實踐課程考核,如果設計題目或案例和所給設計參數單一,容易發生抄襲現象,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不高。
3 建立動態的實踐教學平臺
3.1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優秀的工程造價人才需要大工程觀,大工程觀需要學生具有寬廣的問題視野。圍繞工程造價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在經濟、管理、工程、法律四個層面,在校期間學生有連續四年不間斷的實踐能力訓練,在設計項目的選擇上,增設應用與開發、設計與創新項目,加強工程技術和方法的合理綜合,重視各種實踐的銜接;科研成果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學生以后的應用方向,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大型工程預算設計中,學生通過小組配合分工設計任務、設計計量順序、師生論證、編制預算報告書、總結討論等程序進行科學研究訓練。“以項目為核心”對高效工程造價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具有工程素質、科學素質、文化素質的高端復合型人才,能在國內外大型工程項目全過程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3.2 不斷更新實踐教學內容,豐富實踐教學方式
工程造價本科專業的實踐教學應參照工程實際的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和更新。將實驗教學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引入工程造價管理軟件,修訂實踐教學大綱,更新實踐項目,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引導教師更新傳統教學觀念,采取討論式、參與式、案例式、模擬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應以學生為中心,對學生開放實驗室,尊重其學習意愿,方便其隨時學習,靈活、全面的課程設計形式,工地觀測、專業軟件操作、系統分析綜合能力訓練。
3.3 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塊
目前高校實行學分制,可以將原有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與整合,構建新型的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塊,將學生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分為三大模塊:第一模塊為基礎性,主要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第二模塊為綜合性,注重項目的現時性、復合性、特色性,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第三模塊為學術性,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理論研究和發現本學科體系的客觀規律,完善專業知識的系統性,通過實踐訓練對理論知識升華、凝練,鼓勵跨學科研究。
3.4 工程造價管理全過程、連續進行實踐教學模塊
在繁雜的工程項目中選擇一些與當前工程管理的實踐發展相適應工程項目,設計綜合學科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可以嘗試按學科大類組建學科平臺課程或學科群,作為學生的實踐教學研究課題,有利于消除專業課程之間的分裂性,學生從二年級開始接觸專業基礎課程時,組成課題3~4人團隊,每個團隊由一名校內專業導師負責,輔以一名企業導師,在工程造價管理全過程、連續進行實踐教學模塊中,學校與企業、學生與企業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也注重個人獨立實踐能力培養。從二年級到四年級,企業帶著項目全程參與,或者分段參與,或者嵌入課程的模式進入學生的課程實踐教學中,通過這種螺旋式工程造價實踐課程實訓,以保證學生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