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8 03:19: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教育方面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基礎會計課程目前已有的教學方法
《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方式的改進如此緊迫,許多大學的會計學教師已經感覺到它的嚴重性并提出了很多的建議,比如在教學方法上提出“案例教學法”、“工作導向、任務驅動法”,以及“情景模擬法”等,在教學方式上提出“問題式教學”、“網絡化教學”、“個性化教學設計”等,通過這些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在把握課程核心知識的基礎上關注學科的發展;通過調整考試評價體系來衡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從而使以前關注學生記住多少、背下多少轉變成掌握多少,會做多少,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水平,讓學生明白:大學生不僅應掌握系統地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具有獨立的學習能力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的適應本職工作。
2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
針對大學生的記憶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應該有適合的教學方式方法。如,應該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由教會學生轉變成教會他們怎么去學習,去發展;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避免教師在講堂上唱“獨角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方法上可以采用“案例+問題”、“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
之前提出的許多教學方式方法都是相對獨立的,或“案例教學法”,或“問題導向教學法”,或“網絡式教學”,或“互動式教學”等,均是籠統提出來的。而我認為應該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同的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因為教學階段不同,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不同,同樣教師的教學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表現,課程、書本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對學生和教師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應該分階段對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即在不同的階段對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上有所側重。
2.1“案例+問題”法
在大一新生剛入學學習《基礎會計》的階段,即開學后的前兩個月里,因為此階段專門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對大一新生而言是陌生的,難以理解的,但卻是最關鍵的,這是入門的第一步,基礎必須打好;對教學的老師來說這些知識在整個會計學體系中又是最簡單的,這時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應該是“案例+問題”法,及案例教學法和問題導向學習想結合的新型方法,多舉例,而且多舉簡單的,與學生日常活動聯系緊密的例子,比如,可以舉一個準備開店的例子,就能引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概念,引出專業詞匯,讓學生適應專業用語。同時,應該多提問,把用案例引出的專業詞匯通過提問的方式問學生,激發學生多動腦,多思考,跟學生做好互動,這樣的提問也可以用案例進行。
對這個階段的教學,教師需要多找案例,尤其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簡單易懂的案例。這要求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最好是有多年的實務工作經驗,這樣,舉起例子可以信手拈來。如果實務背景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多注意收集案例,也可以彌補這點不足。
2.2“情景教學+互動教學”法
在學期的后兩個月里,學生對《基礎會計》的專業概念、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些簡單的會計業務會處理了,這時可采用“情景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即提供給學生實務場景,如一些專業用具,憑證、賬薄等,對學生根據會計實務中的崗位進行不同分工,并經常輪崗,讓學生體驗不同工作崗位上需要面對的會計實務操作,從而領會前面學到的理論知識,加深對《基礎會計》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在這兩種方法的結合下,還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等設備提升課程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能讓學生在這個階段了解到《基礎會計》其實并不難,很好掌握的話,他們的畏難情緒就會慢慢消解,已經有充分的準備學習后續比較艱深的《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成本會計》等一系列會計課程了。
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重要的是模擬現實的財務工作環境,如,會計實務操作中所需要的一切實務資料,如憑證、賬薄、報表以及其他輔助工具等。在“情景教學法”下,這些工具都能用到,以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對實務操作的熟悉。
通過上述分階段的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我們可以想見的成果是:在第一個階段,學生通過許多案例和提問能夠記住《基礎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簡單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在第二個階段,學生通過“情景教學法”,在記住背牢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礎上,能夠把《基礎會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融會貫通,熟練地應付考試并且能處理一些簡單的會計實務操作。
兩個階段對《基礎會計》的教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這是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學習。具體來說,這兩個分階段的教學方式方法,在教育目標上,強調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在肯定老師的指導作用的同時,強調學生既是受教育的對象,同時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認識主體,因此需要注意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靈活運用,并對他們進行優化組合。
作者:莊嚴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
一、高職教育非護理專業和護理專業的特點
高職教育包含多個非護理專業,如計算機技術、數控技術、電氣焊等,不同專業之間的學制也有所差別。在高職教育中,其基本修業年限為二至三年,一般來說,管理類專業一般為兩年,工科類專業一般為三年。而護理專業則為三或四年[1],且以三年學制為主。高職教育課程設置的主要依據是市場所需。非護理專業更為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因為高職非護理專業的學生大多服務在社會一線,技術性是其主要特征。高職教育非護理專業的特點決定了其學制時間,一般二到三年的時間便可完成對學生理論和實踐的教學,為其走向社會做好準備。而高職教育護理專業的主要目的則是為社會培養具有特定護理能力和專業知識結構的復合型人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命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專業不再僅僅著眼于單純的疾病護理,更多的是要關注患者健康、康復、保健以及疾病的預防。這就給高職護理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學生不但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還應對社會學、心理學、人際溝通等人文素養方面的知識結構有所了解[2]。此外,由于護理是一項實際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高職教育護理專業通常需要安排大量的實驗課程,部分學校的理論學習和實驗(訓)課程達到1:1的比例。高職教育護理專業的這些特點決定著其學制會多于其他非護理專業,也是護理教育發展的主要趨勢。
二、高職教育護理專業學制延長為四年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一些高職院校的非護理專業如數控技術、電氣焊等跟著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招生人數未有明顯增加。而由于我國的人口特征,老齡化時代逐漸到來,對高職教育護理人員的需求量呈現出大大增加的趨勢。2002年~2003年,國家衛生部對未來的護理人員需求進行了大致的評估,經專家討論得出的結論為:我國要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在衛生人員的配備上應基本達到國際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醫護人數應大致為232.3萬人,醫護比例應達到1:1,其中千人口的醫護比例平均為1.5。這就意味著,我國護理教育的年平均招生數應大致為15萬人左右。這一龐大的數字充分顯現出了護理人員在社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也給高職教育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而隨著人們對生命質量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優質護理已成為護理的目標之一[3]。這些因素都顯示了高職教育護理專業學制為四年的必要性,也是與其他非護理專業的主要差別。
三、高職教育護理專業學制給學生就業帶來的優勢
高職院校通常會安排護理專業學生一年至一年半的實習時間,一般在最后一個學年進行,這也是高職護理專業學制通常多一年或兩年的主要原因。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是近年來醫學護理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給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實習的過程是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開拓創新、提高專業知識的大好時機,是學生進行綜合知識和綜合能力訓練的絕佳時期。這個時候他們往往已經完成了全部的理論學習,即將步入社會,處于或者已經找到了工作或者正在尋找工作的階段。實習經歷對于找到工作的學生來說,是對今后工作的一個熟悉了解的過程,還是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過程,這一階段的知識表現得更為具體、明確,在這一過程中積累的經驗甚至能為將來的工作解決某些方面的難題。而對于那些正在找工作的學生來說,通過認真對待這一年寶貴的實習時間,積累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護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辦法,是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措施,同時也能提高這些同學在求職過程中的競爭力,加強他們求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從而能夠在面試過程中脫穎而出。因此,實習經歷對高職教育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體驗,還提高了學生就業的優勢,對于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積極發展有重要的意義[4]。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護理專業學生學制區別于非護理專業學生,是有章可循,科學合理的。學生掌握優質的護理服務技巧,可明顯促進患者的健康恢復,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對患者給予全面的指導服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為患者進一步的臨床治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一件極有功德的事情。同時,還可最終實現病人、家屬、醫師和醫院的四贏。但是,有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們還有一個艱巨的任務[5],那就是努力尋找培養優秀的護理專業畢業生的新方法,從而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這也給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戰,值得所有教育者們共同努力奮斗!
作者:楊秀蘭 倪洪波 單位: 荊州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背景
(一)發展功能的要求
我黨所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我們都知道,人是政治思想教育的唯一對象,因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以人為本。那么,究竟何為以人為本呢?它所指的就是社會的所有發展均是為了人的發展也是依賴于人的發展的,換句話說,即“人是發展的目的,同時也是發展的手段”。因此,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就需要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不斷推進自身的發展、改革;與此同時,還要引導人們要與實際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學習并運用科學發展觀,為各項工作的改革提供正確的行為指導,為人的發展樹立良好的思想指導。
(二)與大學生的思想變化需要相適應
1、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為經濟全球化所影響
社會環境在不斷更新,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導致老套的方式方法、陳舊的思想觀念已無法適應新世紀的培養目標,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也不再具備其在傳統條件下所特有的優勢、威信。紛繁的國際形勢、復雜的文化思潮很容易造成正在接受教育的大學生迷失其方向,自然還會對他們的倫理道德、理想信念產生影響。在新形勢下面對著這些新問題,就要求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考慮構建出全新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機制、體制。
2、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為互聯網絡所改變
在目前的大學校園生活中,有一個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即互聯網絡。互聯網絡的發展十分迅猛,它成功打破了信息單向傳播和信息權威地位在傳統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出交互性、平等性的特點。因此,我們必須要研究實現政治思想教育目標所應當注重的方面、方法和手段。
3、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環境為社會不良現象所惡化
社會正在不斷轉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諸如某些地方治安混亂、黨內消極腐敗、貧富差距持續加大等不良現象。毫無疑問,這些不良現象對當代大學生有著沉重的打擊作用,導致其質疑政治思想教育,更有甚者還會出現信仰危機。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因素都會造成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說服作用有所降低。
4、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功利性為就業壓力和社會競爭所強化
就業壓力不斷加大、社會競爭日漸激烈,使得大學生們不得不在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訓練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將學習的重心放在了狹窄的專業課和具備一定實效的各種證書上。社會的改造與進步已不再是他們所關心的,他們只關注現實,追求功利的目標,看重個人的發展,以個人利益的獲取為前提,只注重怎樣才能讓自己更加充實以便能夠更加快速地找到他們眼中的好職業,進而成功地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他們忽視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在他們看來,社會僅僅是個人發展的現實條件。
(三)傳統的政治思想教育弊端需要克服
以往的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模式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條件下所形成的,比較傳統,忽視了教育對象的主體性考量,而太過看重社會本位,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忽略了學生的現實需求,沒能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這樣就更不能使學生感受到政治思想教育的不悱不發、不憤不啟之妙處,進而導致政治思想教育的影響力、吸引力大大弱化。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克服這些弊端,注重“五方面的教育”,以順應形勢的新發展。
二、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應注重“五方面的教育”
(一)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我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誕生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它是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路明燈。新時期的大學生將是三個代表的實踐者,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他們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并指導自己實踐。正因為如此,對他們進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就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內容、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意義、我國改革開放的總體目標以及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二)正確的信念、理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當下,學生的思想現狀是比較復雜的,面對社會現實,其信念、理想也在不斷徘徊,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就是追求實際的心態。他們更加關注自身的發展,國家責任、社會責任意識都比較淡薄,其信念和理想均處于一種務實的氛圍中;一部分學生甚至是鄙棄了理想的人生觀,站在現實的態勢上,堅持追求實際的價值觀,在對事物的認識上和對價值的選擇上都偏重于實際;還有一部分學生精神萎靡、思想空虛,性格呈現出脆弱、孤僻、偏激等病態的發展形勢。當然,這種現象的出現跟當今社會上的實用化、功利化傾向是分不開的。
同時,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一些學生的公德意識呈現淪喪的趨勢,道德品質也日漸弱化。在校園內,吃喝族、舞迷、戀愛族、電腦游戲迷和牌迷等人群逐漸出現并越來越多。這些現象對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有著直接的影響。社會主義需要大學生去實踐、去建設,共產主義理想需要大學生去奮斗、去實現,因此,大學生必須要樹立起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理想,樹立起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不懈奮斗。所以,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應當注重學生正確的信念、理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強化其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學習以及思想道德的修養。
(三)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情懷
目前,在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之下,高校的一些學生對個人主義過于看重,紛紛謀求出國留學,置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于不顧。從上世紀開始,崇洋心理就一直占據著中國人的心,近來年的出國熱更是極度泛濫,使這種崇洋心理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一方面,這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崇洋媚外行為極力否認;另一方面,他們又對一些外來事物表現得極為熱情。如當今的很多大學生盲目追捧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外國節日,甚至達到了趨之若鶩的地步。因此,加強對學生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情懷的教育,強化他們的歷史使命感、責任感,已是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務。
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和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愛國主義所包含的具體內容是不同的,因為它是屬于歷史的范疇。在革命戰爭時期,我們必須要為祖國的獨立犧牲自己;在建設階段,我們必須要為祖國的國富民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那么,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怎樣才能使其成為一名新時期的具備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的大學生呢?一是要培養大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二是要從知識上、思想上充分裝備大學生,促使他們為祖國的穩定、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因而,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高校注重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情懷方面的教育是亟待進行的。
(四)深刻認知國情
同志提出要切實加強教育,尤其是國情教育,即近百年來中國歷史的教育,社會主義必然性的教育,經濟資源和人口問題的教育,經濟文化發展現狀的教育,經濟資源和人口問題的教育,經濟文化發展現狀的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教育,等等。同志提出的國情教育,不僅僅是人們一般意義上認為的一個國家的人口分布、地理位置等靜態數據,而是具有豐富的、系統的、深刻的內涵。特別是同志十分注重把國情教育與近代史教育相結合,更是發人深省。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悠久的,凝聚了大量的、燦爛的文明珍寶。一部中國近現代史,更是一部中國人民威武不屈、奮發圖強的斗爭史和創業史。將國情教育跟歷史教育緊密地聯系起來,不僅是回顧過去,更是立足現實、與時俱進。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歷史教育,旨在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與現狀,以促進學生深刻認知我國國情,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成功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讓學生對鄧小平所提出的“發展才是硬道理”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五)崇尚艱苦奮斗
現在,我國的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再加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庭對他們的嬌慣愈加強烈,造成當今的大學生們相較以往更加奢侈,相互攀比的心理也越來越嚴重。因此,對大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和創業精神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志指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個艱苦創業的過程。同時,要長期宣傳這種精神,并將其作為一項任務,致力于在全社會樹立起以艱苦奮斗為榮、以奢侈腐敗為恥的風氣。在人民大眾尤其是青少年中大力弘揚勤儉建國、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勵精圖治的良好風尚和光榮傳統。通過艱苦奮斗的教育,讓大學生樹立起自立自強意識、艱苦創業意識、儉樸意識、勞動意識,而這些又正是當今大學生們所缺乏的。
三、結語
在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中,這五方面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必須要把這五個方面統一起來,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與其他各種教育有效結合,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崇尚艱苦奮斗,以穩步推進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
講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總書記在黨的 大報告中指出:“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誠信既是一種義務,也是對自己每一項行為的承諾,更是對社會關注的回報。高校作為育人的重要陣地,加強對干部師生的誠信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充分認識誠信教育意義
高校是實施誠信教育的主要場所,而且涉及千家萬戶。學校領導干部和廣大教職工應把誠信教育變成通識教育的一部分,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全方位的工作中。他們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乃至大學生一生的成長。其身正,不令而行。學校開展誠信教育,領導干部和廣大教職工必須首先要有誠信的德行。他們的榜樣和示范是引領大學生走進誠信道德大廈的路標。他們不但要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為人師表、言傳身教。不論在教學科研工作中,還是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都應當忠于職守,熱愛本職,認真負責,老老實實,決不能敷衍失職,虛華浮夸,弄虛作假,得過且過。誠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更是一種高尚人格。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人格魅力是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素質。只有這樣,才不會失信于大學生,才能在大學生心目中形成榜樣人格。因為人格的力量是無窮的,是主動具體、富有感染力的教育資源。每一個領導干部和廣大教職工決不能為了追逐名利而弄虛作假,而應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來教育大學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來感召大學生,以誠信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來啟迪大學生,通過潛移默化來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培養一批又具有誠信人格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他們的以身作則,身教比言傳更為重要,身教重于言傳,身教高于言傳。
大學生在高校不僅僅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還要懂得怎樣做人,提高自身素質?!墩撜Z·子路》中強調,言必行,行必果,即講話一定要有信用、不食言,行動一定要善始善終、踐行諾言。許多大學生對誠實正直、守信履約等誠信道德的基本范疇,講起來頭頭是道,但在實際行動中卻是另外一種狀況。因此,在大學生中加強誠信教育顯得尤為迫切。加強誠信教育,首先是有利于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學校教育在努力增長他們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立身處世態度。講誠信是人的一種道德品質,對大學生的成人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成就一番事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有了誠信,就能科學地對待自己和一切客觀事物,成為一切力量之所在,對于他們人格的健全與升華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是有利于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在歷史與現實中,人們總是把誠信作為一把尺子,來衡量與評價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在社會交往中,如果一個人缺乏應有的誠信品德,不講信譽,也就意味著背離了做人的道德標準,也就很難成就一番事業,人生價值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實現。學校教育更應該對大學生進行誠信品德的教育,使他們懂得怎樣做人,提高自身素質,明確誠信是大學生成人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第三是有利于滿足大學生講求個人信用的需要。人有各種各樣的需要,例如大學生向銀行貸款是為了完成學業的需要,是保證學習生活的需要。道德需要是建筑在高度自覺的、完全自律的、依靠內心信念來滿足的一種需要,也是為他人著想、為社會著想、認真履行合同的義務和責任來體現的一種需要,這正是我們在大學生中值得提倡的一種信用的需要。
二、深刻領會誠信教育要求
首先,各級領導于部要講誠信,要做出表率,做事要做實,不要務虛名。各級領導干部肩負著人民的重托,一言一行與社會誠信緊密相連,一定要提高素質、轉變作風、改進工作,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要把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真正落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師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勤政為民,多為師生辦好事、辦實事、辦得人心的事,為師生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使領導干部真正做到講誠信,關鍵要在各級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和考核等環節上,把誠信作為重要的考核內容,從制度上保證真正能發現和使用那些埋頭苦干、任勞任怨、政績突出而不事張揚的人,認識和淘汰那些投機取巧、沽名釣譽、弄虛作假的人,真正做到絕不能讓投機取巧、夸夸其談的人如愿以償,也絕不能讓勤勤懇懇、踏實工作的人吃虧。
其次,廣大教職工要講誠信,要遵紀守法,廉潔從教,敬業愛生,教人求真,勇于創新,與時俱進。教職工要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以高尚的誠信人格魅力影響大學生,感染大學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教職工應當是誠信的典范,他們的工作以育人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誠信。我們常說的為人師表,這不只是贊揚教職工,更是給教職工的一種責任,是關系到能否培養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責任。教職工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大學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只有這樣,才不會失信于大學生,才能在大學生心目中形成榜樣人格。教育大學生誠信是關系其健康成長的一輩子的大事,更是關系到能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否促進社會進步、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大事。要使教職工真正做到講誠信,關鍵要把誠信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認真制定《教職工行為準則》和《教師師德規范》,把教職工的誠信建設情況作為考核聘任、評優獎勵、評聘晉級的重要指標,實行一票否決。
再次,大學生要講誠信,要尊敬師長,遵章守紀,誠實學習,誠實做事,自尊自律,學做真人。樹立較高的誠信意識,這不僅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質,也是走上社會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誠信是大學生成就事業的立身之本,也是其造福社會的一個基本前提。在校期間給大學生打下良好的誠信根基,不僅可以使之受益終身,更是我們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要使大學生真正做到講誠信,關鍵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中表現出來的誠信問題,實際上是與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誠信問題,就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的教育。
【摘要】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網絡已成為當下人們社交、學習、娛樂的重要媒介。高校應充分發揮網絡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作用,努力建設科學化的網絡教育平臺,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優質的網絡文化環境。
【關鍵詞】思政政治教育;網絡文化
一、網絡文化的概述
網絡文化是指基于互聯網技術,借助于信息的傳播載體,將知識文化,信息資源輸出并傳播,其已成為現今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的一部分。網絡文化特殊的存在環境,其相較于其他的形式的文化環境有著鮮明的特點。首先,立足于學生角度,網絡資源包含了豐富的資源信息,為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創造了便利條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捷的途徑,極大了提高了學生了自主學習能力。網絡文化打破了空間區域的限制,方便了學生跨空間、跨區域的知識交流和學習,促使學生互通有無,揚長補短,進一步吸取先進的科學理論文化知識。其次,立足于教師角度。教師作為實施教育活動的主體,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能與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和對話,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點和難點工作。網絡文化的開放性、虛擬性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網絡中可以變換主體身份,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深層次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
二、網絡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
1.提升了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在自由的網絡世界中,學生擺脫了現實的束縛,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便大大的提升了學生的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對自我價值進行了肯定。并可以將自身的理想付諸于行動,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知識認識度,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網絡文化的環境下,其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得以充分的展現,社會責任感也隨之加強,自我意識逐步提升。
2.活躍了大學生的思維模式。網絡文化環境與傳統的文化環境相比,其具有信息資源豐富,信息更新及時,信息流通便捷等優勢。在網絡世界中,信息保羅萬象,即有高雅的音樂,亦有世俗的觀念,人們的思維是靈動的。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為學生學習新的知識,探索新領域提供了幫助,學生可以通過廣闊的知識領域自由的選擇文化內容,從而進一步拓寬視野,認知世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活躍自身的思維模式。
3.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將教師和學生捆綁于課堂之上,通過教師的語言灌輸,及文字書刊的傳閱誦讀進行。教師教授形式單一、呆板,學生被動的聽,學習效率大大折扣。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教育模式。網絡作為一種開放性,互動性,生動性的教育媒介,其內容的呈現方式不只是文字形式,更將圖片,音樂甚至解說混為一體,打造了靈動的信息輸出環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網絡文化教育這些特點,利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學習思想政治不再枯燥無味,更深層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4.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資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加以活躍的教學氣氛進而達到影響和感染學生思想道德規范的目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忌諱的是教授信息缺乏時效性、針對性,不能與時俱進的通曉世界。而在網絡文化的世界中,信息更新速度快,信心含量豐富,涉及知識面寬闊,這便極大了滿足了教育者高質量的傳道授業需求。同時,教育者還可以通過督導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及時的發現學生不利于自身發展的思想問題,未雨綢繆的將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
三、提升網絡文化在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措施
1.開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手段。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傳播渠道,傳統的教育模式效果很難再有提升。網絡信息的傳播將書本的枯燥文字演變成了聲情并茂的圖文解說,其生動、活潑的特點深受學生青睞。網絡文化的傳播不僅豐富了教育的的工作形式,提升了教育效果,也使學生對知識,思想的認知更加具體化。教育者應將網絡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開展信息交流平臺,信息動態展示窗等新的教學手段,以達到最佳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強網絡文化傳播內容的監督。信息時代下,網絡傳播雖具有開放性,信息豐富,流通快等優點,但其也具有信息的傳播及信息的內容缺乏權威機構監督監管的缺點。網絡世界中的信息來自各方各面不同的群體,信息的傳播和流轉沒有經過專業媒介的管理和控制,這將導致不良信息,不積極的思想觀念也充斥其中。因此,教育者應充當好監督、監控、篩選網絡信息的角色,將網絡信息加以篩選潤色后再傳播給學生,以保證學生獲取的網絡信息受到道德的規范和約束。
3.開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的重點工作之一,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呆板、教育方式單一、教育內容狹窄,學生的受教效果不佳。而網絡的教育平臺彌補了這些缺點,網絡中的信息含量豐富,涉及思想政治、金融經濟、科教理論等諸多內容,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利用網絡的龐大資源,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多途徑的對學生加以思想政治的正確引導和和教育。
四、結束語
在網絡文化體系下,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顯著地提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網絡文化開辟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但也隨之帶來了挑戰。高校教育者應與時俱進的不斷更新理念,創新教育模式,以促進網絡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
作者:賀立秋 單位:遼寧建筑職業學院
摘要:慕課作為當下新潮流的教學方法,受到了教育從事者的深深關注。慕課自2008年開始發展出現在大眾視線里,到現在被人們廣泛關注,可以說他的發展是迅速的。慕課雖然對一些高校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對中小學生的影響是怎樣的呢?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對慕課對留守兒童品德教育方面的作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慕課;留守兒童;品德教育;未來發展
一、慕課的定義和發展歷程
在線開放模式中,慕課是一種特別的類型。其出現于2008年,之后在世界范圍內快速發展。慕課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極其明確的定義表明它的內容,只是簡單地劃分成在線開放模式的一種,簡稱為MOOC。近年來,慕課在中國教育界快速發展,許多高校進行了參與,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2003年,國內部分高校加入了MOCC。在慕課蓬勃發展的同時,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逐漸暴露,例如:最明顯的問題是學生畢業率低,無法保證正常的畢業率,還有知識產權的一些問題。
二、學校內留守兒童的現狀
云陽縣廟中小學是一所鄉鎮小學,全校留守兒童幾乎占了三分之二。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許多父母為了改善家庭現狀而外出打工,使得許多兒童留守在家。近年來,雖然留守兒童問題有所改善,但在部分不發達地位,留守兒童問題依然嚴峻,父母常年不在家,使得部分留守兒童不能受到正確的品德教育。由于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生活,部分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不能正常成長,面臨許多問題,傳統教育方式并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留守兒童在與其他正常同齡人相比較時,表現為上課不注意聽講,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成績會比較差:在生活上,部分留守兒童會表現得孤僻,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思考他人的想法,給老師留下壞印象,這往往是其接受不到正確的德育教育造成的。因為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做錯事情后沒有人管教,往往會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傳統教育方式下,中小學校的老師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對于學生的品德教育工作不夠重視,使得留守兒童在沒有父母陪伴下接受的正確的品德教育不夠多,部分留守兒童不能健康成長。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父母無法解決讓孩子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就讀,這一點在短期內不可能完全解決,另一方面是學校在學生品德教育方面的力度不夠,雖然近年來加大德育教育力度,但這對于部分留守兒童來說仍然是不夠的。慕課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是一種新的教育方式,留守兒童應該怎樣利用,怎樣學習到自己想學到的知識,使自己健康成長呢?
三、慕課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一)留守兒童怎樣正確認識慕課
在留守兒童通過慕課學習知識以前應該對慕課有充分的了解,不能把慕課僅僅當做一個簡單的學習平臺,而應該讓留守兒童把慕課當做生活中的一個老師,讓其在學習中有嚴肅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留守兒童學習效率,才能讓留守兒童通過慕課真正學到知識,受到教育,使自己進步。
(二)利用慕課對留守兒童的品德進行針對性教導
部分留守兒童在學校中并不缺少課本知識的學習,其缺少的只是父母不在身邊的品德教育。老師和家長應該利用慕課平臺對留守兒童進行專門的品德教育,讓留守兒童們在生活中有更多機會接受品德教育,慕課平臺上有許多德育資源,這些資源有很強的針對性??梢岳眠@些針對性資源對留守兒童進行針對性教導。有針對性才有很強的目的性,這樣更能實現教育其品德的目標,才能有效提高留守兒童的品德。通過慕課平臺,留守兒童能夠更多地學習到品德教育方面的知識,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缺少的教育知識。同時,老師在一定程度上要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在其遇到困難的時候積極幫助學生,也許一件小事都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使其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利用慕課平臺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建立體系
不成體系的教育是不完善的,也是不完整的,是一種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在對留守兒童進行品德教育之前,老師和家長要積極協商,在學校和家長之間建立互動,形成一套機制。老師可以將學校通過慕課平臺的德育教學計劃分享給家長,一方面是方便家長進行其他方面德育教育,確保對留守兒童德育教育工作的完善,另一方面是避免留守兒童進行重復且單調的學習過程,以防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一旦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幫助其消除厭煩心理就是困難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更是異常困難,畢竟父母不在身邊。平常生活中,老師和留守兒童監護人要關心留守兒童的成長,經常和其進行交流,避免其產生孤僻心理,孤僻心理對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是有著相當大的副作用的,要盡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留守兒童做錯事情時,老師和其監護人要對其進行耐心教導,不要對其嚴厲指責或不管不問,只有細心幫助留守兒童,讓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認真改正,對于留守兒童的品德教育就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慕課平臺上的品德教育及家長和老師們的細心教導,對于留守兒童的品德有著很大提升。在學校與家庭之間建立完善的教育機制,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綜上所訴,慕課平臺在留守兒童品德教育方面有著很大的幫助,對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今后教育工作中,希望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作者:張炳明 單位:重慶市云陽縣廟中小學
一、關注孩子的飲食習慣
孩子懂事以來,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每天如何吃三餐才有利于健康;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要引導孩子做到:對健康有益的食物,不喜歡吃也要堅持鼓勵自己吃下去,垃圾食品誘惑性再大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念不要去吃。這些要求看似簡單,要讓孩子做到卻不太容易。所以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以身作則,慢慢誘導孩子逐漸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比如,孩子吃飯時把韭菜挑出來,家長要明白孩子不吃韭菜的原因:吃起來嘴里感覺不舒服,所以心里面拒絕吃它。這時家長要和顏悅色地告訴孩子韭菜的營養價值———幫助人體消化、排毒、滋養陽氣等,當孩子了解到韭菜對身體有這么多的好處時,心里面就接受這種食物了,此時家長再趁熱打鐵鼓勵孩子先少吃一點,慢慢就吃習慣了。一旦發現孩子不喜歡吃某些食物時,適時地進行這樣的引導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再比如方便面、麻辣條、薯片等食品孩子百吃不厭,家長也要讓孩子明白這些食品將會導致脫發,影響腸胃功能、視力等,知道有這么多的副作用,孩子很快就會遠離垃圾食品了。實際上,在幫助孩子形成好的飲食習慣的過程中,孩子跟家長的關系會更密切,孩子的心性,如意志、毅力、對問題的處理等方面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為家長走進孩子的內心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
二、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
孩子回家時,家長要留意孩子的言行,感知他們的心理活動,給遇到問題的孩子最及時、最有效、最有力的幫助。孩子樂時,家長也跟著樂,這時孩子的心理產生共鳴,會告訴家長自己快樂的原因:學習進步了,或是與同學關系發展好了,或是助人為樂了等;也可能是上網玩游戲、與同學生日聚會等玩高興了。如果是前者,就給予肯定與鼓勵;如果是后者,家長心里首先要接受。出現這些情況純屬正常,要允許孩子偶爾放縱一下,但為避免孩子沉迷其中,就要采取如下措施,盡量多陪孩子:陪孩子說話、打球、跑步等,或特意買一些孩子平時特別喜歡的書籍、玩具或漂亮衣服??傊?,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靈,讓他們的內心感到充實、踏實、愉快,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讓他們感覺很輕松、很舒服,從而他們會喜歡聽從家長的建議,遠離一些不良誘導。孩子苦惱時,家長一定要營造溫馨輕松的家庭氛圍,當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以及家人對自己傾心的呵護時,就會說出事情的來龍去脈。不管怎樣的情況,家長切記控制住負面情緒,對事情本身做出公正合理的分析,然后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如果是孩子錯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并立馬改正這次錯誤。同時可適當安慰孩子:“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執迷不悟,知錯就改是難能可貴的。”如果是他人錯了,要向孩子說明:“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由于人的個性不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也不同,在學習生活中與同學、老師交往,與家人相處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而矛盾的產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客觀的因素。也就是說,一個人受到的傷害并不完全是他人存心施加。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一定要學會理解與寬容,容他人之過,從而形成睿智、豁達、樂觀、堅強、積極上進的好品質。
三、關注孩子的興趣,發現孩子的潛能
家長們一定要消除一個誤區:只有孩子學習好,考上了大學,孩子才能幸福,家才能幸福。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孩子學習好并不能說明其他方面也好,學習不好也不能說明其他方面就不好,所以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成績好、聽話的孩子值得表揚,但家長一定要做好調控,避免孩子只會讀書考試,將來適應不了來自社會的挫折而遺憾終生!孩子學習不好時,家長要耐心幫助孩子、鼓勵孩子。一般情況下,孩子喜歡學習了,成績肯定會逐步提高。但是如果發現孩子著實不愛學文化課,就要及時引導孩子向其他方向發展,人各有異、人各有志,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優秀的家長能夠發現孩子的潛能,并幫助孩子把這潛能充分發揮出來。記得多年前,我給初一同學當班主任時,班上一名學生不愛學習,經常逃課打架。通過多次的耐心溝通,孩子才告訴我,他就想做飯將來當廚師。我當時覺著太驚訝:一個小男孩怎么就會想著做飯的事?但這卻是個事實。孩子雖小但心意堅決,初一沒上完就輟學在自家的小飯館練手藝了。后來這個孩子在餐飲業頗有建樹。自己喜歡的、適應的便是最好的。想讓魚兒游得快就把它放入水中,想讓兔子跑得快就把它放在陸地上。不一樣的方式,一樣的好結果??傊?,現行教育階段,提倡“快樂教育”,快樂指數包含著太多的因素:知識認知能力、實踐領悟能力、交往能力、吃苦能力、忍耐能力、抗壓能力,等等。家長要配合學校使孩子健康成長,健康發展、形成好習慣、好性情、好品格,給孩子受益終身的財富。
作者:楊菊紅 單位:甘肅省環縣第四中學
無論是上世紀90年代的“黃岡現象”、本世紀初的“洋思現象”,還是當前流行的“衡水現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提高高考升學率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的。當然,衡水中學確實有其自身的優勢:一所中學竟然占據全省當年考取北大清華學生總數的80%;參觀門票達到每人次600元但每年仍然接待數萬人參觀;使教育成為衡水當地最亮麗的名片,也成為當地政府優先考慮的大事。盡管衡水模式吸引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也吸附了豐厚的社會資源,成為當前教育界學習的榜樣,但面對這種模式,教育學界的確應該反思,且這種反思不應是教育機械化、技術化、簡約化的借口。透過上述典型,我們看到了教育科學的尷尬之處———作為科學的教育學和作為實踐的教育學幾無相通之處。所有作為典型的學校都是教育教學技術化最為徹底的學校。他們普遍強調精細量化教育教學的每一個方面和環節,要求把學生的學習時間具體到每一分鐘,通過加班加點、反復強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這種模式又被冠以科學的名義,即同樣時間內的最大識記效率就是科學的體現。深入分析這些模式,我們發現其對教育科學的理解在本質上是技術主義路線,即學校管理的量化、教師培訓的技術化、課堂教學的模式化和教學內容的知識點化,其中不乏違背教育科學的地方,如高中理科教學中的“背實驗”。由于高中擴張造成校舍緊張、資金匱乏,許多學校不能同時開設那么多的物理化學實驗課程,并且他們也無意開設實驗課程,結果是讓學生把實驗步驟、實驗結果背下來,作為應付考試的手段。這不僅是公開的“秘密”,而且因為其省時省力在高中得到普遍推廣,以致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成為可有可無的陪襯,許多學生的優異成績與其實際操作技能之間毫無聯系。有重點大學老師發現,入學之前沒接觸過試管、沒見過顯微鏡的學生大有人在。與此類似,山東省曾經試圖把體育加入高考之中,以此強化體育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但實際效果卻與初衷南轅北轍,各中學普遍將體育課程化作可以量化的知識,讓學生背誦三級跳遠的步驟與程式、接力賽的規則與方法等,這非但不能解決當前中學生身體“豆芽菜”的狀況,反而加重了學生的負擔?,F在山東省已經被迫取消這一改革試驗,這從反面證明那種把所有知識進行量化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其實,教育學是“文化”而非“自然”的科學,其首要屬性是社會性而非技術性,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技術線路圖。
從宏觀層面說,如果欲正確理解當下教育整體與未來發展趨勢就必須注意教育這一動態系統包含的制度、文化變遷,注意教育現象與社會現象、社會制度的內在依賴性。從微觀層面說,把學校教育聚焦在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與發展,并實現幸福人生奠基;認識到學生是具體的、發展中的人;課堂教學是師生間“多向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關注學生成長的需要,把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發展意識和相關能力視作教育的首要任務;認識到教育是職業更是事業,是教師的立命之基,這才是教育的根本。而所有這些,并非某些現成模式所能涵蓋,也不是以精細化為名的量化管理所能達到的,相反,每個量化表格的背后都可能是機械論和技術主義在作祟。
作者:龐守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論文關鍵詞:養成教育;學習管理;教學方法
論文摘要:因材施教是最主要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教材、課程、教師、教學等,都要與高職學生的學習情感相匹配,使之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教學方法對高職學生的學習養成教育至關重要。高職學生學習方面的養成教育在高職院校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較而言,新進校的高職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專業學習的基礎并不扎實,專業學習的主動性欠缺,具體表現為:上課時普遍不記筆記;一次課上到第二節時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要么撲頭而睡,要么與人說話。如不實施強制性晚自修,教室或圖書館則很少有學生認真自習。在我國,高職院校生源一般取自高考分數線最低檔。
很多高職生在中學階段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入高職院校后還需要由高職院校來進行必要和持續的養成教育。如何讓高職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通過對高職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意識和有針對性地教育,這是擺在相應教育機構和教育工作者前面的艱巨任務。我們應該有信心來做好高職生學習方面的養成教育工作,只要我們傾力工作,認真施教,講究教育上的科學合理,按教育規律辦事,堅信任何的教育對象包括高職生在內,都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最終成才。
首先,我們得肯定所有的高職生既然報名入學,內心深處是想好好學習的,這里邊有父母的期盼和社會的壓力。但又不知如何去學,付諸于行動。這使其與內心愿望產生了對立。所以外在的推動十分重要。高職院校和其教育工作者,應該是他們的推動者。所有的教育資源,都要形成合力,向他們拋撤。整個的院校上下,應該以對高職生的養成教育為重點為內容來開展工作,而高職生最后是否好學,應該是檢驗這項工作好壞的唯一標準。
所有國內的高職院校和與之相關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明確認識教學對象——高職生的一些個學習上的癥狀,而因材施教。
對各級政府的教育部門、各出版社、各教材編寫人員,每門課程所用教材必須是專為高職生編著的,絕不能用本科生所學教材。高職教材都應簡明易學,不能深奧冗長;教材內容包含的是所在課程最基本的知識,以概念解釋和原理透析為主,佐以實例分析;文字語句是通俗和淺顯易懂的,最好能瑯瑯上口的。
高等教育大眾化后,高職教育發展更快。這里邊最關鍵的的問題是師資隊伍建設。要不惜成本大力引進“二高”和“雙師型”教師,這些教師除了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外,最主要的是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上能起標示作用,名師才能有名校。高職教育的重點在教學,科研和教研是教學的有力支撐。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應以教學工作為重中之重。要為教師們的教學提供寬松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教學條件,要讓他們心情愉悅的上好課,專心搞好高職學生的養成教育和專業學習。
教師在上課前備課進行課堂設計時,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即帶著愛和親,以最簡單扼要的方式,讓高職生們接受你的授課內容;在授課時,要將書面語換成口語,最好是當前流行的年輕人的語言抑或網絡語言或群眾俚語。對一些專業術語和原理,要反復講解,對計算公式,不必進行推理講解,多以實例演算應用為主。同時,一半的精力,要花在課堂管理上,讓你的課堂充滿學習為主的氣氛;上課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仔細洞察學生的教學反應。如出現大面積的課堂騷動,說明你的教學方法不合高職生們的胃口,這就一定要調整你的授課方式。另外,課到中間時分,你必須邊講解邊下講臺,在學生們中間走幾個來回,以發現一些個學生不專心聽課的情況,并稍加停頓加以整治。
一定要從第一堂課開始立下一些教學規矩,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高職生上課必須堅持記筆記。高職生記筆記,可有效地解決其光聽不動手的習慣,還可以使其在一次課上較少地分心。當然,還能幫助其提高速記能力。開始時可以記得少一些,此時,教師的板書或多媒體上顯示的信息量不能很多,要求口述記錄時,教師的語速必須慢,還要復述幾遍,此后,可有所增速增量。是否記筆記,有否記全,可作為平時分加以考核。
另外,一定要增強學生們上課前預習意識和養成預習習慣。高職生在課外會覺得無事可做。告訴學生們,預習就是事,就是課程學習的重要一環。平時考核中,是否預習,應該作為主要的考核項目。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以及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戰略意義。介紹了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正確就業觀的養成、大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職業成熟度等方面。并提出了高校應從教育與輔導兩個方面來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從而實現擴大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
二十一世紀是“新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資本證券化不斷發展,知識經濟成為主導。而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特別是在目前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己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方面,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就業的難度也在相應地增加。培養什么樣的學生,怎樣培養學生,已成為高等院校必須思考的最重要問題,也成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中國在新一輪發展中占據主動地位的戰略性問題之一。大學生在大學中和畢業之初如何通過各種方式盡早對社會成全面準確的認識,繼而相應地在心理、觀念、技能等方面做好準備,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增加“終身受雇傭的機會”,對自己今后的職業生涯進行有效的設計和決策,成為大學生能否順利完成向社會人轉變,逐步走向成功的關鍵。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能力問題刻不容緩。大學生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其就業能力對于國家的競爭力有著關鍵性的影響[1]。
1919年,美國哈佛大學在世界首開先河,在大學開設職業指導課,從此,職業指導成為一項專門的社會服務工作和研究課題。1998年,法國、意大利、英國、德國四個國家的教育部長共同發表《Sothonne聯合宣言》,將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明確地列為大學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國內相關研究的先行者以南開大學李南、中山大學范澤瑛和謝超、華中師大的廖平勝、詹一虹、程良越、王建農等為代表,他們對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指導和生涯教育、考試學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原理、內容、體制、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2]。
為了擴大大學生就業,高校應結合學校具體實際情況,從教育和輔導兩個方面,探究提高大學生就業力的具體途徑。針對大學生就業力低下的各種問題,高校首先最緊迫的任務是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力系統理論的研究,爭取盡快形成相關理論體系。只有對就業能力系統理論有一個清楚的界定和認識,高校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把大學生就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作為教育質量考核最重要的考核指標,通過加強教學改革和學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各項能力[3]。
1、推進高校教學改革
首先要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大學生的適應能力。我國高?,F行的培養模式應該改變,要拓寬專業口徑,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的原則設置專業、制定培養方案,同一個專業應當具有兩個及以上的就業方向。其次專業課程設置要體現多樣性和先進性。一方面,根據市場需求,設立若干個主、輔修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以及個性,選修相應的課程;另一方面,專業課程設置須與科技進步相合拍,使得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在社會上保持領先的水平。再次高校應從教學方法和考試方式上進行變革,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應注重學生人文精神及創新、人際交往、動手能力等的培養。改革教學方法,丟棄灌輸式教學方法或者其他形式單一的方法,采用互動交流式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大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
2、加強就業指導,提高畢業生就業水平
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增強就業力。在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中,把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作為教育的首要內容。目前,己經建立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愈來愈突出。而高校畢業生就業心態,就業期望,就業心理與行為模式還不完全適應新形勢,有的還停留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統包統分”模式,這種觀念的存在,大大阻礙了大學生就業的順利實現。因此,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科學、合乎時代的就業觀念,勢在必行。
3、以職業生涯輔導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生涯”是指個人的道路或發展途徑。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的目的在于引導大學生以更加廣闊的視野來審視自己的職業選擇與人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在此前提下對自己所擁有的各種潛在資源進行評價,通過選擇與規劃,促進自己朝有序的、良性的方向發展,以實現自己與社會之間積極有效的互動。[4]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邁向成功的基礎。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中,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引導大學生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構建合理知識結構,鼓勵參加有序的職業訓練,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等為內容,以分期、分階段指導為目標,逐步打造和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4、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畢業生早期接觸社會
選擇職業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必定受到一定的社會制約,任何人選擇職業的自由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如果擇業脫離社會需要,他將很難被社會接納。所以,引導大學生在求職之前,及早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積極把握社會人才需求的方向,把社會需要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以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為準繩。目前,用人單位喜歡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知識寬廣,專業基礎扎實,適應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富有合作精神,擁有健康體魄的大學生。大學生只有認識到這一點,在大學期間,有意識、有方向、有目標,培養、打造自己,為未來就業作準備,才能不斷增強自身就業力。
5、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大學生社團活動的管理
據筆者在高校工作的實際調查,發現在高校社團種類名目繁多,但相當一部分社團是“有其名無其實”,學生們加人社團只是圖其名份,以便在個人簡歷上能體現比較豐富的活動經歷,但實際參與和開展的活動很少。至于假期的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因此,必須進行規范管理和引導,保證將這些活動落到實處,真正做到通過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使大學生得到社會實踐和鍛煉的機會,從而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
6、結論
放眼全球,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對各國政府、高校及個人來說,就業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而我國在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以來,以及隨著高校擴招人數的增多,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有目共睹,成為國家政府及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關系著國家的發展,政治的穩定及個人的幸福。
作者分析了大學生就業能力對擴大就業的作用,并提出了高校對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但是就業不只是高校一己的事,需要政府、學校和學生共同努力構建高校的就業能力教育運行模式。
一、聯系實際,增強黨員教育的針對性。該區在黨建工作中,注重從黨員教育實際出發,根據不同類型黨員的思想動態,因人制宜,因勢利導:一是對區管干部這一領導層次的黨員領導干部,采用理論中心組集中學習和舉辦讀書會、報告會的形式,聘請專家學者前來作專題講課,學習鄧小平理論、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及理論水平。二是對普通黨員干部重點進行黨的宗旨教育,通過推行民情日記、民情懇談、記民情檔案、設立民情熱線等形式,教育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三是通過開展“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和黨員先進性教育,對廣大基層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愛黨愛國的教育。
二、因地制宜,增加黨員教育的有效性。近年來,婺城區基層黨組織根據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工作。去年以來,全區19個鄉鎮和4個街道已全面推行黨員電化教育;洋埠鎮黨委對農村基層黨員實行黨員分類管理的嘗試;湯溪鎮等6個外來流動黨員比較集中的鄉鎮建立了外來流動黨員支部,對外來黨員實行有效管理;到去年底止,全區有3名以上黨員且符合建黨組織的非公有制企業全部建立了黨組織。做到了黨員分布到哪里,黨組織對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三、形式靈活,探索黨員教育的多樣化。婺城區各級黨組織,采取措施,把黨員教育的內容形式與黨員自身的需求與社會的需求緊密聯系起來。一是灌輸教育。區委和有關部門通過舉辦“三個代表”思想報告會、WTO知識專題報告會、勞模報告會,強化對黨員領導干部教育。二是典型教育。每年“七一”前夕區委都表彰一批優秀黨員、先進黨組織和優秀黨務工作者,注重宣傳奮戰在基層一線的普通黨員的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其示范輻射作用。三是形象教育。目前已在全區鄉鎮推廣實行了電化教育這一直觀、新穎的黨員教育形式,學習的效果很好。四是活動教育。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將黨員教育的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為慶祝建黨*周年,區委安排了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文化下鄉、黨課教育、文藝踩街等活動。
四、利用陣地,實現黨員教育的經?;?。經過多年的努力,該區的鄉鎮黨校建設已比較規范,鄉鎮黨校在培訓、教育農村基層黨員中發揮了主陣地作用。同時,區委組織部和有關鄉鎮、部門一道,切實加強了農村支部的黨員活動室建設,并將黨員活動陣地建設列入黨建工作年度考核。在此基礎上,區委組織部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了《關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若干規定》,對“校、室、日”制度作了規范和明確,并進行不定期的檢查,促使基礎黨組織利用活動陣地開展經常性的教育活動。
黨員教育工作能否經常深入地開展下去,關鍵在于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明確責任,一級抓一級。首先,黨委書記要親自抓。搞好黨員教育工作,基層看黨委,黨委看書記。書記親自抓,這是黨委加強對這項工作領導的重要前提。黨委書記要經常研究督促檢查黨員教育工作,隨時掌握黨員思想狀況,結合一些重大問題親自講黨課,做形勢報告。黨委抓黨員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有部署、有總結,常抓不懈,避免時松時緊的現象。同時,要注意抓好典型,用典型指導和推動工作。上級黨委要定期指導下級黨組織開展黨員教育工作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把能否搞好黨員教育工作做衡量黨組織建設的一個重要標準。
二是健全制度。加強制度建設,是搞好黨員教育工作的保證,也是黨組織加強對這項工作領導的途徑。近年來不少黨組織在黨的建設和黨員教育工作方面,建立建全了一些制度,效果都比較好。
三是搞好工作協調。黨員教育工作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由宣傳、組織、紀檢等部門分工合作,共同承擔。宣傳部門要經常了解、分析和掌握黨員思想情況,會同組織部門制定教育規劃和計劃,主持搞好黨員輪訓和黨課教員培訓,負責編選、印發黨課教材及其他學習材料,及時檢查、總結和匯報黨員教育和黨員教育工作的情況外,側重抓好黨的組織生活和黨課制度建設、申請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評選和表揚優秀黨員等項工作。紀律檢查部門要同宣傳、組織部門抓好黨章、《準則》的學習和貫徹執行,對黨員進行黨內黨紀教育,表揚執行常規黨法好的黨員,批評、教育和處理違反常規黨法的黨員??傊?,各部門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要各司其責,密切配合,共同當好黨委的參謀和助手。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高人民檢察院召開電視電話會,動員和部署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在會上強調,各級檢察機關在教育活動中重點要抓好三方面工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賈春旺說,首先要認真搞好學習培訓,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要采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專題輔導與座談討論相結合等形式,緊緊圍繞“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分層次、分專題、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習。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二,要實事求是地搞好對照檢查,認真查擺在思想認識和檢察工作中存在的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突出問題,這是教育活動的關鍵環節。每個檢察院、每個部門和每個檢察人員,都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采取自查、互查、上下幫查、面向社會開門查等形式,找準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
第三,要深入扎實地搞好整改,在端正執法思想、解決突出問題上見成效。要把是否真正解決了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符合的思想和工作上的突出問題,作為衡量這次教育活動成效的一個重要標準。對查擺和清理出來的法治理念上的問題,要加強教育和引導;對查擺出來的工作上的問題,要制定整改措施,認真加以規范、加以解決。特別是要注重執法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嚴密辦案流程,落實工作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建立起比較完善的檢察機關執法工作制度體系。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向全國法院發出《關于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通知》,要求充分認識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全面、準確把握理論精髓和實踐要求;抓住關鍵環節,確保教育活動取得實效;密切聯系實際,全面推動法院隊伍建設和各項工作;加強領導,統籌安排,著眼長效機制建設。
《通知》指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出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標志著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中央政法委部署在全國政法機關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適應新時期政法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的客觀需要,是確保政法工作社會主義方向的客觀需要,是解決執法工作現實問題,建設高素質政法隊伍的客觀需要。
《通知》要求重點進行5個方面的教育:一是要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的理念,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二是要牢固樹立司法為民的理念,依法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要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不斷提高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能力;四是要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五是要牢固樹立黨的領導的理念,始終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通知》指出,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一次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級法院要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把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貫徹始終;把聯系實際,改進作風,推動各項工作貫徹始終;把思想教育與專項整改、制度建設貫徹始終。通過學習教育達到司法理念進一步端正,司法能力進一步增強,司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改革方向進一步明確,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人民群眾對法院隊伍和法院工作滿意度進一步提高。為達到預期效果,要重點抓好四個環節:一是學習文件、提高認識。二是清理思想、正本清源。三是重點培訓、深入研討。四是考試抽查、確保效果。
《通知》指出,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要密切聯系實際,一是要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緊密聯系,二是要與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改活動緊密聯系,三是要與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緊密聯系,四是要與法院工作實際緊密聯系,既要認真查找和解決司法中存在的思想認識問題,更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妥善處理好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提出的十個方面的關系,認真落實今年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通知》要求,各級法院要統籌安排,根據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既保證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普遍受教育,又堅持以教育推動工作,把教育活動的成效體現在思想有新認識、工作有新舉措、隊伍有新面貌上來,真正做到“兩不誤、兩促進”。既要集中開展教育,確保取得階段性成果,又要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近期以來,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組織部和自治區黨委的通知精神,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從三個方面入手,及時對共產黨員進行榮辱觀教育。
一是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教材,在學習討論中領會內涵。全旗各級黨組織以“八榮八恥”為教材,采取支部座談、收看電視、專家輔導、領導講課、撰寫心得等多種形式,逐字逐句學習領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讓“八榮八恥”入耳、入腦、入心。目前,已召開座談會84次,領導講課38次,邀請宣傳部、黨校講師作輔導16次,共撰寫心得396篇,廣大黨員普遍認為,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新時期公民社會道德建設的新要求,給全體公民樹立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共產黨員更應該帶頭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時刻做到知榮明恥。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是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標尺,在對照檢查中查找不足。在領會榮辱觀內涵的基礎上,各級黨組織已陸續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會上每名黨員都以“八榮八恥”為標尺,從自己近年來的言行是否都做到了有立場、有原則,是否時時處處都在用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是否所有的言行都符合一個社會主義公民的道德規范,是否存在著好逸惡勞、貪圖名利的思想等方面深刻剖析自己。
三是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準則,在社會實踐中抓好整改。廣大共產黨員把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作為最終落腳點,積極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切實抓好整改。旗直部門的黨員干部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組織開展了政策、信息、科技、文化、衛生“五進村”活動,遍及全旗8個蘇木鎮,發放各種資料3萬余份,演出文藝節目21場次,為30500余名農牧民進行了健康檢查和咨詢,并提供了大量的致富信息。蘇木鎮黨員干部開展了與普通農戶、農村黨員、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結對子的“三到戶”活動,面對面了解民情民意,心貼心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帶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農牧民黨員也不甘落后,及時啟動了“黨員六帶頭、共建新農村”主題活動,即要帶頭學習本領、帶頭發家致富、帶頭樹立新風、帶頭美化環境、帶頭執行政策、帶頭參與活動,并示范帶動全體農牧民群眾,共同建設和諧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