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7 03:38: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信息技術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推進征管工作組織方式變革
(一)加強對應用需求的統籌
信息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使得技術應用需求不斷增長和擴充,而來自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的幾乎每一個應用需求都需要征管資源的配套。面對應用需求快速增加、征管資源供給總量不足的現實,決策層必須建立健全識別應用需求的重要性、急迫性和可實現性的工作機制,改變過去分工組織、分別統籌、分散推動的領導模式,加強決策高層的內部協調,以及時、準確地確定信息技術應用和征管資源投入的重點,保證技術、業務和行政管理資源的配套,力爭稅收管理有限資源的效率最大化。
(二)加強對任務的管理控制
隨著信息化建設及其應用工作的深入,原有的分稅種管理模式不能適應綜合征管工作的要求。為此,必須合理界定計統、征管、數據應用團隊、稅政業務部門,以及稽查局等在稅源管理工作中的定位及其職責,并相應規范工作流程和標準。要加快建立健全各部門之間的稅源管理工作協調機制,避免出現管理層多頭推動,基層疲于應付的現象。同時,基層也要正確認識當前稅源管理任務的艱巨性,積極落實好決策層、管理層的工作要求。
(三)加強對業務關系人的組織
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提供了強大的協同工作手段,可以把散落于不同部門的人力資源有效組織起來,共同完成突發和臨時性專項工作任務。為此,未來稅務組織機構在運作過程中,應根據工作的需要積極建立跨職能、跨部門,具有高度柔性化的團隊和項目運作機制,圍繞任務組織最合適的執行人員,依靠流程驅動業務展開,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人力資源效用,降低管理和運行成本。
二、推進稅收征管模式變革
(一)稅收管理的重點應從前臺轉向后臺
信息不對稱是稅收管理中長期存在的現實,在這一約束條件下,稅務部門是通過各種審批在前臺進行攔截,但效率很低,而事后粗放式管理的成本又很高,效果也不好。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稅收管理工作正日益演進為:依托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在前臺有效采集信息,在后臺基于信息分析、處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提高稅收征管事前預警防范能力,增強事后打擊精確性、有效性,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核心的內容在于依托數據大集中的優勢,全面強化數據管理和應用工作,建立基于風險評價的稅收征管制度體系。這一制度設計的關鍵在于稅務機關的管理和打擊的重點對象是涉嫌違法的納稅人,服務的重點對象是守法納稅人。
(二)稅收管理活動應從單一模式向協同模式過渡
傳統的稅收管理主要依靠單一部門獨自處理稅收管理事務,很少有其他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因而所處理的稅收管理事務比較簡單、重復,問題反饋渠道也僅限于上下級部門之間線性溝通模式。在信息管理的模式下,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管理部門,單一部門無法滿足現代稅收管理的需要,不同管理部門的協同作業將是信息化條件下稅收管理的基本模式。首先是在稅務機關內部各個不同的職能部門之間實現協同,在納稅人統一視圖的基礎上對納稅人進行統一管理,為其提供專業化、高質量的服務。其次是稅務機關與其他部門之間實現協同。在統一的電子政務平臺上為納稅人提供統一從開業至結業的“一站式”服務,同時利用各部門的信息源對納稅人的稅收遵從狀況做出準確的判斷,營造一個公正、公平的稅收環境。
三、推進征管組織機構變革
(一)加快組織機構的適度扁平化
從縱向結構上,精簡原有流程下的中間管理層職能,逐步推進組織機構的扁平化。根據信息技術的支撐能力,重新界定分工原則和管理跨度標準,減少上層與下層之間的信息節點和環節,減少決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遲。并通過適度授權,進一步增強基層稅收管理員的自主性,激發其積極性和創造力。在此過程中,一方面要做到分權與集權適度,強化崗位權責銜接;另一方面要提高人力資源素質,保證稅務人員業務能力適應崗位技術含量要求。
(二)加快組織機構的專業化、虛擬化
從橫向上進行機構重組,按納稅人與稅務機關的互動關系和稅源特征推進管理的專業化。一是對納稅人發起的業務,包括咨詢、受理、征收、核批、救濟,由納稅服務機構來承擔相應職能。其中,征收業務應利用網絡技術加快虛擬化進程,逐步轉移到網上辦稅服務大廳辦理。二是稅務機關主動管理和服務納稅人的業務,包括巡查核查、調查、評估、稅法宣傳,由稅源管理機構承擔相應職能。三是稅務機關以強制納稅人履行義務為主的業務,主要包括稅務檢查、稽查,由稅務稽查機構來承擔相應職能。四是結合稅源構成情況,成立專業化管理的大企業管理局、中小企業管理局和反避稅調查局等。
(三)建立風險管理和納稅服務網絡化組織體系
首先,建立以風險管理(納稅評估)中心為樞紐的管理架構。主要是承擔宏觀稅負、行業分析和微觀分析等分析工作,通過專業評估系統的打分評判、預警提示,結合專家識別和經驗分析等代替以往純粹人工計算、分析及評價過程,及時發現納稅申報異常情況,并綜合評價納稅人潛在風險。風險管理(納稅評估)部門負責向基層稅源管理部門及其稅收管理員、稽查部門提供管理和稽查對象指引,同時,收集和整理基層稅源管理、稽查部門反饋的納稅人行為動向信息,提出改進管查措施及信息系統的意見和建議。其次,建立以專門納稅服務機構為核心的納稅服務組織體系。把目前征管部門的納稅服務職能分離出來,成立專門的納稅服務機構,全面統籌涉及納稅服務的各項工作。主要是負責納稅人服務渠道建設(辦稅服務廳、網上虛擬辦稅服務廳等)、納稅人統一視圖管理、納稅人權益保障、納稅服務質量檢查和評估等工作。
四、推進業務流程變革
(一)推進分散處理向集中處理轉變
分散化處理的業務流程是影響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大批量業務的處理,在達到一定的數量級后信息系統促進效率提升的作用非常明顯。以納稅人提交資料的影像檔案處理為例,應進一步減少前臺信息輸入,將大部分的信息錄入工作進行集中處理或外包,減少人力資源和計算機資源消耗。同時,應建立集中審批機制,將無附件審批(如延期申報等)、有附件但不需現場調查的審批(如票種核定、超限量購買發票、購票特批等)業務,進行集中處理,這樣既可以保證標準的統一,又可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管理效益的增長。
(二)推進流程的串行向并行轉變
在信息化的支持下,稅收業務審批過程中的數據可以充分共享,同時,信息系統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人工無法同時處理的多項任務,所以,信息化條件下,無前置條件的業務流程從串行轉變為并行成了必然趨勢。如稅務登記注銷,在人工的條件下,其業務流程中的若干環節如收繳證件、清繳稅款、繳交發票、注銷資格、查詢是否在案等環節必須以串行的方式逐項進行,甚至在該環節無審批事項時也必須簽署意見。而在信息化的條件下,以上環節可以由系統事前檢查,系統自動審核后,逐項列出未結事項交給納稅人辦理;在辦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并行的方式,大大節約納稅人的時間。
(三)推進逐級審批向單環節業務主辦轉變
在人工的條件下,業務流程設計為逐級審批有其必然意義。逐級審批既可以保證上級對下級的監督,避免腐敗滋生;又可以保證同類業務審批標準的統一,公平對待業務申請者。而在信息化的條件下,如果審批標準可以設置為硬約束,則業務的逐級審批成為冗余,對于這樣的業務審批就應予以精簡。此外,信息化已經提供了足夠的手段對業務進行監控分析,業務流程可以從審批制逐漸轉變為備案制,這也是信息化給業務流程重組帶來的選擇之一。
此外,還應圍繞組織(部門)和個人業務績效提升這個主題,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健全內部知識管理機制,完善部門績效管理和人員績效考評制度,并加大行政監督和問責的力度等。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識經濟的興起,以計算機、通信技術、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電子信息網絡的高速發展和日臻完善,企業所依靠的價值觀、生產方式、交易方式以及治理模式等,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企業要在瞬息萬變的經濟大潮中生存發展,惟有不斷超越自我、創新求變。國內外許多企業在新治理理念指導下,順應時代變化進行治理變革,在企業治理上呈現出一些新趨勢。
一、企業治理觀由追求利潤最大化向追求可持續成長轉變
時代與環境的變化使企業生存越來越不輕易,而把利潤最大化作為治理的惟一主題和最高宗旨,是造成企業過早夭折的一個重要根源,這使得企業家和治理學家們都開始關心企業的可持續成長問題??沙掷m成長治理觀認為:利潤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和手段,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應該科學合理地追求利潤。堅持這種治理觀,在治理中就會注重整體優化,講求系統治理,實行企業系統整體功能優化;注重依靠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優勢;注重夯實基礎治理,講求治理精細化,實行治理科學化、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注重開拓創新,講求在自我否定中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變革與穩定并存;注重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發揮員工的能動作用;注重以誠信為本,對待企業外界的利益相關者要講求質量、服務、信譽過硬,等等。
追求企業持續成長就是追求企業長壽。世界聞名的長壽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這就是有一套堅持不懈的核心價值觀,有一種崇拜式的企業文化,有一種有意識灌輸核心價值觀的行為。
二、企業競爭由傳統的要素競爭轉向企業運營能力的競爭
如今的企業開始從產品和服務標準化、壽命期長、信息含量少、簡單的一次性交易的競爭環境,向產品和服務個性化、壽命期短、信息含量大、與顧客保持溝通關系的全球競爭環境轉變,更豐富的顧客價值內涵、更廣的產品范圍、更短的產品周期和處理任意批量定單的能力,正在成為新的市場競爭或經營的準則。這個新的現實要求企業對內外部客觀環境保持敏銳反應,加強危機治理,不斷增強組織的適應性,提高處理復雜性、不確定性問題的速度和能力,使企業在生產、營銷、組織、治理等方面都“靈敏”起來,成為一個全新的“靈敏性”經營實體,實現向“靈敏治理”方式的轉變。
“靈敏治理”是關于企業如何積極創造新的顧客機會和快速響應市場機會,在動蕩的、競爭激烈的經營環境中獲得利潤的戰略過程。企業轉向“靈敏治理”,必須對迅速變化、不斷細分、高質量、高性能的顧客定制產品和服務型的全球市場經營挑戰做出全面反應。一個企業要適應超倍速的競爭,必須在各個層面的治理上具備靈敏性的特點,即:在生產層面上,具有依照顧客定單,任意批量制造產品和提高服務的能力;在營銷層面上,具有以顧客價值為中心、豐富顧客價值、生產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組合的特點;在組織層面上,能夠整合企業內部和外部與生產經營過程相關的各種資源,通過與供給商和顧客的互動合作,創造和發揮資源杠桿的競爭優勢;在治理層面上,從強調指揮和控制的治理思想,轉換到領導、激勵、支持和信任上來。靈敏企業最基本的治理目標是:保證人力資源隊伍由一支有知識、有技能、善于創新的員工隊伍組成;為員工提供其所需的資源,以應付變化的市場機會及個別顧客的要求;適時變革組織的“壁壘墻”,建立一個靈活的、具有實時響應能力的企業。
三、企業間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轉向供給鏈協作、網絡組織、虛擬組織、國際戰略聯盟等形式
當今企業競爭的戰略重點還在于,要與相關的社會集團或群體建立起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現代企業不能只懂得提供各種產品和服務,還必須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與技術專長恰當地同其他各種有利的競爭資源結合起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以取得實際效益,獲得競爭優勢。此外,還要讓與其合作的顧客、供給商、利益相關者等至少實現他們的基本利益或底線利潤目標。
在現代企業的生存原則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或包容。越來越多的企業熟悉到,基于合作的競爭才有利于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互利合作的競爭方式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類型:一是供給鏈型,是指企業與供給商的聯通合作;二是戰略網絡型,是指企業通過建立與供給商、經銷商以及最終用戶的價值鏈形成一種戰略網絡;三是協作聯營型,是指企業通過有選擇地與競爭對手、供給商或其他經營組織分享和交換控制權、成本、資本、進入市場的機會、信息和技術等,產生特定的協作關系,形成一種聯營組織,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為顧客和股東創造更高的價值;四是虛擬組織型,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把各種資源、能力和思想動態地連接起來,成為一種有機的企業網絡組織,從而靈活地把自己企業的優勢資源與其他企業或市場主體的優勢資源充分地結合起來,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創造出最佳的效益。
四、員工的知識和技能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資源
競爭的壓力已經使企業產生了對知識共享的巨大需求,企業將主要通過治理員工的知識和技能而不是金融資本或自然資源,來獲取競爭優勢。企業的知識被認為是與人力、資金等并列的資源,并逐漸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國外機構的研究表明,在企業的市場價值中已有七分之六取決于“知識”資產,治理這些“知識”資產中最難的事情是怎樣對待員工的思想和知識。員工的創造性思想和知識在企業價值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增加,但思想只有在被人們分享并創造出利潤時,才是有價值的,讓有聰明的頭腦共享他們各自的想法遠遠勝于純粹地投入金錢或者購買軟件。由此,出現了知識治理、學習型組織等治理方法,來幫助企業匯集員工的知識和技能,采用新的積累知識的方式,使企業從知識資本上獲得最優的回報。
建立學習型組織,加強知識治理,要求企業更注重對人才的治理。企業的治理對象已從“勞動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其中的英才還被稱為“人力資本”。企業應成為優秀雇員的集合體,其創造性的思想和知識必須能夠在整個企業內通過非正式渠道,來實現從下到上的流動,而不僅僅只是從上到下的流動。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高層只有認真制定出引導和過濾信息的規則,才能使獲得的信息值得存儲,這是做好知識治理的要害。
在新經濟條件下,員工培訓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為了保持員工的必備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必然選擇,企業預期從員工身上獲得的回報越大,對員工進行培訓的重要性也就越大。一旦將優秀人才吸引到企業來,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如何不斷更新并擴充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是企業向員工進行投資并為股東創造價值的主要途徑,企業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對員工進行培訓,然后從這些員工身上獲得投資回報。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是說服員工將對他們的培訓視為一種伙伴關系:雇主對員工進行培訓投資,員工以自己的時間為企業對自己的投資創造效益
五、從傳統的單一績效考核轉向全面的績效治理
把績效治理與公司戰略相聯系,變靜態考核為動態治理,是近年來績效治理的顯著特點。傳統的績效考核,主要是通過對員工工作結果的評估來確定獎懲的實施,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過分依靠用獎懲制度促進員工的績效改善和能力提高,單純依靠定期的、既成的績效評估而忽略了對工作過程的控制和督導;由于治理者的角色類似警察,考核就是要挑員工的毛病,所以造成了治理者與被治理者之間的對立與沖突;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治理方式,不利于對缺乏工作能力和經驗、資歷較淺的員工培養;當工作標準不能進行確切衡量時,會導致員工規避責任,等等。其致命的問題還在于:從目標到績效結果的形成過程缺乏控制;不是封閉的,沒有績效改善的組織手段作為保證;在推行績效考核時會碰到員工的強烈反對。
績效考核其實只是績效治理中的一個環節。完整的績效治理應當是一個封閉循環的流程,包括績效目標制訂、績效輔導、績效考核和績效激勵等內容,結果導向不應排除,但結果的實現必須建立在對過程控制的基礎上。從表面上看,績效考核與績效治理不過是治理的開放與封閉的差別,但卻體現了治理思想的截然不同。在傳統的績效考核中,不同的人受同一標準衡量,是相互比較;而在績效治理中,不同的人由不同的指標衡量,是與自己比較。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更為精細的績效治理成為可能,績效治理的工具也由單一向多維發展,主要包括目標治理、要害績效指標(KPI)、360度打分、平衡計分卡和EVA價值治理等。
六、信息技術改變企業運作方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幾乎無限制地擴大了企業的業務信息空間,使業務活動和業務信息得以分離。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業務活動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集中或分散,業務信息卻始終要集中治理,治理者的側重點從“管”轉移到“理”,主要是基于業務信息的全面把握,梳理和優化業務活動的脈絡,以便更好地服務客戶。信息技術還為整合與集中提供了手段。通過整合能夠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集中、統一和有效配置;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企業能夠跨越內部資源界限,實現對整個供給鏈資源的有效組織與治理。
信息技術推動企業運作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出現了數字化治理的趨勢。主要變化有:一是產品研發模式轉向全程供給鏈治理下的協同研發。出現了很多企業信息化產品,如PDM(產品數據治理)、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治理)、SCM(供給鏈治理)等,這些信息系統在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為企業治理與技術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解決方案。二是生產制造模式轉向外包與協同。企業可通過供給鏈設計、業務外包、組件標準化、協同計劃和建立供給商戰略伙伴關系、采用柔性制造技術、進行業務流程重組減少不增值環節等途徑,實現快速響應和低成本。三是市場營銷模式轉向快速滿足客戶需求。通過應用數據庫以及數據分析挖掘技術,可以得到客戶更豐富的信息,從而進行有效的市場治理、銷售治理和客戶服務治理。
七、顧客導向觀念受到重視并被超越
長期以來,以顧客為導向,為顧客創造出有“比較價值優勢”的產品或服務是顧客價值治理的核心觀念。但近年來,以微軟、英特爾為首的部分高科技企業卻放棄了“顧客導向”,采用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戰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產生了超越“顧客導向”的競爭新思維。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面對的已不僅僅是現有的份額,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市場和挑戰。要提高企業的預見性,搶占產業先機,僅著眼于顧客需求已經不夠,它會隨著競爭條件的變化而逐漸失效,必須超越“顧客導向”,變被動追隨為主動創造。
超越“顧客導向”并不是對傳統顧客導向觀念的否定,而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及企業經營思想的進一步深化。“顧客導向”觀念仍適用于已結構化的產業市場中,超越“顧客導向”是對“顧客導向”觀念的補充和完善。正如從最初單純強調被動適應顧客需求的4Ps理論,到重視建立新型主動企業顧客關系的4Cs理論,再到強調競爭導向的4Rs理論一樣,在螺旋式上升進程中,每一種新的理論和實踐的出現,都是在原有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
八、由片面追求企業自身利益轉變為注重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環境、社會協調發展
近十幾年來,治理體系方面最重要的發展是SA8000社會責任國際標準體系的制定。企業社會責任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市場行為,即企業通過競爭市場所體現的社會責任;二是監督行為,即企業的經營行為必須符合政府和國際組織的規則、社會契約的規定;三是自愿行為,即企業自愿承擔不完全社會契約的要求。如今消費者在選擇購物時越來越多地考慮公司的道德表現,商業行為符合道德標準已經成為一件頭等大事,大多數商業發展計劃都需要進行道德評估和環境影響分析。所以,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下,已經不是企業“是否應該”實施社會責任的問題,而是如何有效地實施。
一個真正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必須遵守法律、重視倫理道德、廣施慈善。2003年6月16日,福特汽車中國公司在北京召開新聞會,向社會了一份企業公民報告,該報告規定公司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包括三個方面:企業全球事物的基本價值、政策及實踐;從原材料至產品處置所形成的各個合作環節涉及環境、社會等事物的治理;企業為促進社區發展而發起的志愿活動。這是國內企業界第一本完整的企業公民報告書。
[摘要]本文闡述了信息技術外包逐步成為銀行IT應用和發展的必然性,由于銀行服務外包在戰略規劃、成本控制、轉移風險、增強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的優勢,其服務外包的范圍和規模都得到了空前發展。詳細分析了銀行IT外包服務的特點,在銀行實施IT外包服務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銀行外包應用服務提供商
一、銀行IT外包服務概述
隨著我國銀行改制的深化和發展,銀行間的競爭日益加劇,銀行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業務系統不斷進行升級和發展,銀行內部信息技術部門對這些系統管理也越來越困難。而銀行IT外包服務的出現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銀行IT外包服務是指銀行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服務商來為其提供信息系統或信息技術服務的一種實踐或管理策略,它也引申為雇傭外部組織或個人來發展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的行為,使銀行能夠以更富有效率、低成本、低風險的方式完成某項信息技術任務。常見的銀行IT外包涉及銀行通信網絡管理、銀行信息系統運作和管理、應用系統開發和維護、備份和災難恢復等。IT外包在構建銀行核心競爭力、節約項目成本費用、加速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銀行IT系統外包服務的特點
銀行系統IT外包運行操作服務具有如下特點:
1.專業性與復雜性,銀行信息技術融合了目前世界上各種先進的信息理論和技術,信息設備包含多家廠商的高、中、低端產品,IT系統結構設計、技術運用和生產配置均采用IT技術領域先進模式。
2.影響范圍,銀行IT外包服務范圍涉及銀行總行及各級分支機構,影響多種重要業務與應用系統的生產運行。
3.實時性,銀行信息系統所承載的許多銀行業務與應用系統直接面對客戶,提供實時服務與交易功能,因此必須保證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
4.服務不間斷性,根據銀行業務的特點和需求,必須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對項目進行實時運行操作服務。
5.流程管理,銀行IT外包服務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日常操作手冊、日常監控流程、故障處理流程、系統變更流程等工作流程與規范進行。
6.報告機制,在運行操作服務中要有完善的報告機制,對銀行IT系統日常運行狀況、投訴與響應、故障處理與分析、系統變更與備份、數據分析與統計、綜合評價等相關信息與數據均要按照合理的流程與科學的形式進行報告。
7、安全與保密性,銀行IT系統支撐了從內部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到核心的交易系統,這些系統是銀行的命脈,對其數據的安全是非常高的。除此外,涉及到這些系統的相關文檔、資料都屬于非常機密的內容,需要分級使用。
三、銀行IT外包服務的成功保障因素
根據IT服務的理論,結合IT服務的經驗,從以下四個方面為IT外包服務提供保障:
1.從技術上提供保障
2.從管理層次上提供保障
未實施銀行IT外包服務之前,系統運行維護的風險主要是技術上的風險,管理上的風險較小。實施IT服務外包后,由于維護人員不是銀行內部職員,從本質上講是將技術服務的風險直接轉化成服務管理上的風險。因此,在IT服務商和客戶之間建立有效的管理界面,是IT外包服務之核心所在。
3.從技術過渡上提供保障
成功的銀行IT外包服務需要對系統的全面掌握和對服務管理流程的明確制定。對服務提供商來說,這些要求的實現均需要一定的時間。(1)接手外包服務的過渡磨合期,服務提供商在接手任何一項外包服務前,需要首先深入項目各個環節,詳細調研和理解現有項目的服務內涵,包括服務的內容和指標、人員、流程和系統架構,為后期與用戶一起制定服務的接收、整合和管理提供基礎。(2)循序漸進的管理過渡,圍繞保障服務持續性的要求,服務提供商需要對服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建議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優化整個服務項目的流程、管理、人員等內容。
4.從對外包項目的可控性上提供保障
銀行對外包項目的控制力度是通過管理流程來實現的。管理流程明確規定雙方的責任點、工作匯報機制等。服務商必需做到兩個方面:服務的透明性和伴隨知識(知識庫)為用戶所有。服務透明是指服務商不能為外包服務項目設置壁壘,銀行通過工作匯報、文檔記錄、服務流程很容易的掌握服務項目。伴隨知識是在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知識庫。知識庫是非常重要的技術資源,服務商在服務過程中建立的知識庫產權應該歸銀行而不是服務商。這樣將降低銀行更換服務商的風險。
銀行的IT系統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將某個系統包給服務商,需要特別重視保證銀行的數據安全??赏ㄟ^三種途徑來達到這個目的:(1)通過法律手段簽署用戶、公司和個人三方保密協議,運用法律手段約束服務商對用戶數據進行保密,在保密協議中需要明確規定對于因泄密而造成損失的賠償方式;(2)通過管理手段:需要通過管理手段實現對用戶數據進行保護;(3)通過技術手段:結合業界的先進技術工具,做到對關鍵配置更改的審計和跟蹤。
四、結論
目前,銀行IT外包服務的內容和規模越來越大。由于我國IT外包服務發展較晚,銀行IT外包市場還未發展成熟,因而銀行IT外包服務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如何正確全面地考察分析有關的復雜因素,做出正確的IT外包決策,提高銀行IT服務的水平,降低IT運行維護的成本,達到提高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是需要我國銀行界和IT界共同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摘要]本文闡述了信息技術外包逐步成為銀行IT應用和發展的必然性,由于銀行服務外包在戰略規劃、成本控制、轉移風險、增強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的優勢,其服務外包的范圍和規模都得到了空前發展。詳細分析了銀行IT外包服務的特點,在銀行實施IT外包服務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銀行外包應用服務提供商
一、銀行IT外包服務概述
隨著我國銀行改制的深化和發展,銀行間的競爭日益加劇,銀行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業務系統不斷進行升級和發展,銀行內部信息技術部門對這些系統管理也越來越困難。而銀行IT外包服務的出現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銀行IT外包服務是指銀行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服務商來為其提供信息系統或信息技術服務的一種實踐或管理策略,它也引申為雇傭外部組織或個人來發展企業內部的信息系統的行為,使銀行能夠以更富有效率、低成本、低風險的方式完成某項信息技術任務。常見的銀行IT外包涉及銀行通信網絡管理、銀行信息系統運作和管理、應用系統開發和維護、備份和災難恢復等。IT外包在構建銀行核心競爭力、節約項目成本費用、加速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銀行IT系統外包服務的特點
銀行系統IT外包運行操作服務具有如下特點:
1.專業性與復雜性,銀行信息技術融合了目前世界上各種先進的信息理論和技術,信息設備包含多家廠商的高、中、低端產品,IT系統結構設計、技術運用和生產配置均采用IT技術領域先進模式。
2.影響范圍,銀行IT外包服務范圍涉及銀行總行及各級分支機構,影響多種重要業務與應用系統的生產運行。
3.實時性,銀行信息系統所承載的許多銀行業務與應用系統直接面對客戶,提供實時服務與交易功能,因此必須保證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
4.服務不間斷性,根據銀行業務的特點和需求,必須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對項目進行實時運行操作服務。
5.流程管理,銀行IT外包服務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日常操作手冊、日常監控流程、故障處理流程、系統變更流程等工作流程與規范進行。
6.報告機制,在運行操作服務中要有完善的報告機制,對銀行IT系統日常運行狀況、投訴與響應、故障處理與分析、系統變更與備份、數據分析與統計、綜合評價等相關信息與數據均要按照合理的流程與科學的形式進行報告。
7、安全與保密性,銀行IT系統支撐了從內部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到核心的交易系統,這些系統是銀行的命脈,對其數據的安全是非常高的。除此外,涉及到這些系統的相關文檔、資料都屬于非常機密的內容,需要分級使用。
三、銀行IT外包服務的成功保障因素
根據IT服務的理論,結合IT服務的經驗,從以下四個方面為IT外包服務提供保障:
1.從技術上提供保障
在ITIL(ITinfrastructurelibrary)有關IT服務的最佳實踐理論中,技術是IT服務的三大要素之一。沒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就無法進行運行維護的正常開展。技術的支持能力包括對技術本身的支持服務能力和服務的技術能力兩個層面。前者是對各種IT技術的掌握程度,后者是能多大程度上把IT服務理論貫徹到實踐中去,產生符合用戶實際情況的最佳運行和維護操作。
2.從管理層次上提供保障
未實施銀行IT外包服務之前,系統運行維護的風險主要是技術上的風險,管理上的風險較小。實施IT服務外包后,由于維護人員不是銀行內部職員,從本質上講是將技術服務的風險直接轉化成服務管理上的風險。因此,在IT服務商和客戶之間建立有效的管理界面,是IT外包服務之核心所在。
3.從技術過渡上提供保障
成功的銀行IT外包服務需要對系統的全面掌握和對服務管理流程的明確制定。對服務提供商來說,這些要求的實現均需要一定的時間。(1)接手外包服務的過渡磨合期,服務提供商在接手任何一項外包服務前,需要首先深入項目各個環節,詳細調研和理解現有項目的服務內涵,包括服務的內容和指標、人員、流程和系統架構,為后期與用戶一起制定服務的接收、整合和管理提供基礎。(2)循序漸進的管理過渡,圍繞保障服務持續性的要求,服務提供商需要對服務管理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建議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優化整個服務項目的流程、管理、人員等內容。
4.從對外包項目的可控性上提供保障
銀行對外包項目的控制力度是通過管理流程來實現的。管理流程明確規定雙方的責任點、工作匯報機制等。服務商必需做到兩個方面:服務的透明性和伴隨知識(知識庫)為用戶所有。服務透明是指服務商不能為外包服務項目設置壁壘,銀行通過工作匯報、文檔記錄、服務流程很容易的掌握服務項目。伴隨知識是在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知識庫。知識庫是非常重要的技術資源,服務商在服務過程中建立的知識庫產權應該歸銀行而不是服務商。這樣將降低銀行更換服務商的風險。
銀行的IT系統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將某個系統包給服務商,需要特別重視保證銀行的數據安全??赏ㄟ^三種途徑來達到這個目的:(1)通過法律手段簽署用戶、公司和個人三方保密協議,運用法律手段約束服務商對用戶數據進行保密,在保密協議中需要明確規定對于因泄密而造成損失的賠償方式;(2)通過管理手段:需要通過管理手段實現對用戶數據進行保護;(3)通過技術手段:結合業界的先進技術工具,做到對關鍵配置更改的審計和跟蹤。
四、結論
目前,銀行IT外包服務的內容和規模越來越大。由于我國IT外包服務發展較晚,銀行IT外包市場還未發展成熟,因而銀行IT外包服務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如何正確全面地考察分析有關的復雜因素,做出正確的IT外包決策,提高銀行IT服務的水平,降低IT運行維護的成本,達到提高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目標,是需要我國銀行界和IT界共同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摘要:文章論述計算機信息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指出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是搞好工程造價的基礎和重要條件。
關鍵詞:工程造價管理信息技術管理應用
工程造價管理是建筑業的重要經濟管理,涉及項目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合同價確定、竣工結算全過程的造價管理;涉及工程主體方、委托方、施工方和主管部門等眾多機構和單位,應采取全方位的造價控制。目前工程造價管理的難點就在于涉及單位眾多、經歷時間長、信息需求量大且變動頻繁、造價確定方法繁雜等,但這些都可以借助于計算機得以優化和改善。目前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在建筑行業的推廣應用,主要表現在制定定額、編制標底、投標報價、造價控制等方面,實現了電子化、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益。
一、信息技術在工程造價領域的應用
1.定額編制。定額編制工作是一項計算復雜、數據量大、過程繁瑣的工作。目前的定額編制軟件針對編制工作的特點,以簡便、實用為主導,從定額編制人員最容易接受的角度出發,應用軟件的主要工作頁面與定額頁面完全一致,只要用鼠標在頁面相應位置點選,就可以對定額進行修改、添加、刪除等操作,簡便易用。在定額編制過程中,可以通過應用軟件的檢驗功能,迅速發現定額編制過程中的不合理內容,可以隨時比較數據差異,適時調整,保證定額編制過程中數據的準確性。
2.工程計價。工程造價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個功能強大、操作方便的工具。工程造價的形成對計算機的需求更大,應用更廣泛。作為應用軟件,穩定性十分重要,穩定且經過成熟測試的基礎平臺是整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證。工程造價應用軟件同時應具有二次開發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影響根本的穩定性條件下調整軟件功能或者增加軟件功能,實行個性化服務,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3.積累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工程造價信息資料是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基礎資料,利用其能研究工程造價變動的規律,整理出相應的價格指標,可作為投標報價的參考,作為編制定額、控制投資的主要依據。工程造價信息資料積累工作是招標投標管理中的一項基礎工作,全面系統地積累和利用工程造價信息資料,建立穩定的工程造價信息資料積累制度,對加強招標投標管理,合理確定和控制工程造價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工程造價的信息化管理
1.推廣應用網絡技術,有效提高工程造價準確度。在信息時代,企業的工程造價管理離不開網絡做支撐,搞好工程造價信息的網絡建設,實現企業內部和外部信息的網絡化十分重要。信息化管理應包括數據處理,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效果評估,數據傳遞,技術經濟信息咨詢等網絡服務。企業通過網絡平臺與相關的生產廠家或價格管理部門取得聯系,就可以及時、準確、全面系統地獲取信息。網絡上擁有的數據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向工程造價工作的專業用戶傳遞,同時,工程項目中的價格文件也可以在網上向各有關單位傳遞,各單位便可以及時地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驗證、修改和補充,從而縮小時空距離,有效地提高工程造價的準確度。
2.充分利用工程造價數據庫的信息資料,為工程造價管理和政府調控提供科學決策依據。任何一個工程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要隨時接收不同的參考信息。為適應招標投標快速報價的需要,科學地進行工程價格評估,使招標投標工作信息化,需要利用互聯網收集各類工程資料,包括技術經濟指標和基礎數據,以建立工程造價數據庫,實現數據共享。數據庫中存有各類工程在不同年度、不同施工階段上的各種相關數據。采用數據分析技術,對各類數據進行分析提煉,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政府的宏觀調控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另外,從互聯網上捕捉最新的材料價格等信息,并進行對比與合理性驗證,以提高工程造價管理的科學性,適應市場快速、多變的特點。
3.信息處理集成化,為工程造價管理提供全面、準確數據。工程造價工作應該將信息處理的范圍擴展到相關系統,如企業定額編制系統、投標報價系統、施工管理系統、材機數據收集系統、工程造價數據收集系統、造價指標系統、工程設計的其他設計系統。企業定額直接傳給投標報價系統,企業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可進入造價信息收集系統,指標系統可對整個報價工作進行檢驗和指導。這樣不僅確保了設計數據一致性、準確性,而且還大大地提高了招標投標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從而實現計算機技術應用的集成化與系統化,為工程造價管理提供全面、準確數據。
4.應用軟件智能化,提高工程造價審核工作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工程造價應用軟件要進一步升級到對價格進行自動分析、判斷和比較。通過計算機可以收集到各種竣工工程的各類價格信息,比如工程特征、造價成本、造價指數分析等方面的數據,作為經驗數據組成智能化專家系統,在實際的工作中,便可以借助它對某一新建工程的價格數據進行分析比較,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信息。這樣不僅有效地改進了工程審核工作方法,提高審核工作效率,而且還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使審核的結果更加準確,更具權威性。
5.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實現企業業務流程重組和效率管理。我國傳統企業機構龐大,部門職能重疊,辦事效率低下,原因在于沒有用普及和成熟的信息技術作支撐,沒有用效率管理的原則和方法,只能靠龐大的組織體系和手工操作的人海戰術維持正常運轉。
信息技術為企業效率管理提供了新理念和效率處理業務的先進手段。按照現代管理的要求,遵循效率管理的基本原理對企業內部流程的重新設計,優化業務流程,消除部門職能重疊,用辦公自動化替代中間職能層,構成扁平式的組織結構,科學配置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企業產、供、銷各個環節實行信息化改造,在企業決策程序和業務處理中建立起智能信息系統,實現企業信息的集成,為企業業務提供高效快捷的操作空間。原先要許多人做的工作,現在只要一個人加一臺計算機及計算機軟件就可完成了。這樣,既節省了人工成本和時間,又減少了辦事程序,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從效率管理的理念和效率管理的技術兩個層面保障了“精簡、高效”目標的實現。
文章摘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和業務的壯大,需要記載的檔案越來越多,如果還是采用傳統的紙質檔案,將會降低檔案管理的難度和成本。本文探討如何建立企業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尋找更加科學的管理方法。
關鍵詞:企業檔案;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
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簡單來說就是管理企業的檔案系統,是光盤存儲、數據庫管理、圖像編輯、信息共享和處理一站式的全新的現代化管理系統。數據檔案上網,即可實現企業員工對數據的共享,設置權限,使得相應部門的工作人員可對數據進行處理更新。這樣有利于信息的調用和傳播,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但是如何構建一套安全可靠實用的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是擺在企業檔案管理人員面前的一道難題。
1構建企業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的原則
1.1實用性原則。
每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文化和業務,所以每個企業都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構建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自身企業的特點,才能夠讓企業員工更加有效的了解和熟悉企業的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任何看似先進而不使用的系統都不是好系統。
1.2安全性原則。
企業的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包含大量的企業信息,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證,將會導致企業信息外泄。輕則讓員工私人信息泄露,重則很多商務信息傳到競爭對手手上,將會讓企業利益很大程度的受損,導致企業受到沉重打擊。所以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的安全性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3開放性原則。
企業帶腦子信息管理系統不進要在企業內部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開放,還要對外部訪客進行開放。系統需要有相應的端口與其他系統相連,比如PS系統、CAD系統等,可以讓企業內部人員直接整合相關的信息,達到內部信息共享的目的,提高生產科研效率。另一方面讓企業外部人員能夠進入系統,了解企業產品和文化,或許每一位瀏覽企業信息的人都是潛在的顧客。
1.4先進性原則。
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如同手機一樣,也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商品。企業要與時俱進,時刻保持系統的先進性,不能讓陳舊的系統影響企業的發展,及時更新和完善對于企業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
2構建企業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的方法
2.1準備階段。
首先,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廣泛的收集企業的相關信息,尋找合適的電子信息技術管理軟件開發公司,了解信息管理的發展趨勢,以選擇最適合的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其次,協調企業各部門工作人員召開會議,了解各部門的信息管理需求,并將這些需求轉達給管理系統開發公司,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最后搭建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操作和使用制度,讓系統有序運行,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
2.2建立階段。
首先,協同信息管理系統軟件開發公司安裝企業電子信息系統,連接企業的局域控制網絡,把需要接入系統的其他系統和打印機等外部設備接入系統,初步構建較為完善企業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其次,組織企業各部門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試運行,檢查存在不足的地方和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最后,講試運行期間的問題匯總提交給系統開發公司進行修改。
2.3交付使用階段。
第一,開發公司對相關部門后臺運作員工進行專業的培訓,保證后臺運行員工能夠正確使用。第二,系統全面對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進行開放運行,正式交付使用。第三,必須和開發公司簽署系統的售后和技術服務工作,做好系統的安全維護工作。
3構建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的注意事項
3.1準備工作。
構建企業的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是一項牽扯廣泛的復雜工作。這里面會涉及到企業的各個部門的生產信息,需要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如果準備工作做不到位,將會導致部門之間協調不順暢,延誤系統構建的進步性和科學性,甚至導致系統構建計劃流產。
3.2需求分析。
電子信息技術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各個部門交流和生產的效率,所以必須認真分析各個部門的需求,不能夠憑借該系統構建部門的意愿來搭建。這會導致系統不符合實際需求,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輕則是工作失誤,重則是生產事故。只有認真分析各個部門的需求,才可以構建符合生產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統,以提高企業的效率。
3.3聯合開發。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公司文化和專長,企業自身對本單位的信息比較了解,而系統開發公司的優勢在于開發應用系統。單靠企業自身或者開發公司都是無法直接完成構建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的任務。聯合開發的優勢在于兩家單位互補,企業選擇開發單位的時候也要看中它的研發案例和經驗。盡量尋找一家有能力、安全可靠、售后積極的公司。
3.4專人銜接。
企業構建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必須要委任專人來對接系統開發公司,不要隔幾天就換一個人。因為每一個人對企業電子管理系統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對開發公司來說,同一個人接洽,有利于信息的對接和意圖的理解,更有利于保障系統開發的周期,避免因為溝通不一致,導致系統開發周期延長。
3.5試用對象。
選擇正確的試用對象,可以有效的評價和發現企業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存在的不足和可以改進的地方。特別是系統后天運行和系統對接企業其他系統的銜接,一定要選擇較為專業的工作人員來試用,保證系統正式運行不會出現錯誤而導致企業生產效率的降低。
3.6項目監控。
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大的工程,投入較大,周期較長,一定要安排專門部門對接系統開發公司,實時監控系統的開發進步,保證系統能夠按照預定的時間進行開發并投入使用。好的企業電子信息系統將會極大的提高生產效率,對企業的發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將會導致各個部門怨聲載道,互相推諉,反而拉低工作效率。企業信息電子化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趨勢,需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構建符合企業自身實際需求的電子信息技術管理系統。
作者:王自敏 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南昌理工學院
摘要:文章首先結合建筑工程管理實踐的具體情況,在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特點進行論述的基礎上,探討了當前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再以此為基礎,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為目的,分別從工程管理信息門戶的建設、信息軟件的開發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核心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借助于信息技術改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措施
通過利用計算機、互聯網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對傳統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技術和施工方式進行改造和提升,可以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和施工手段得到提升,促進建筑工程項目建設效率的提高,實現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當前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還處于較低水平,其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需要在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針對其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建筑工程管理的實際特點,制定對應的改善措施,以利于信息化環境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1建筑工程管理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1信息技術基礎較為薄弱
從目前建筑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建筑工程信息技術基礎較為薄弱,主要體現在這樣三個方面:(1)建筑行業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因為在建筑工程的實際應用過程中,主要以單機軟件操作為主,沒有形成實時的網絡信息共享和數據傳遞;(2)當前建筑行業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較窄,網絡材料采購、項目管理、施工管理、管理信息共享與查詢等都沒有完全實現;(3)整個施工管理工作依然以管理人員的實際經驗為主,管理模式較為粗放,沒有形成統一的現場跟蹤管理制度體系,實施信息化管理的基礎較為薄弱。
1.2信息技術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當下的施工項目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的管理水平較低、管理方式的陳舊和落后直接限制了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導致整個管理結構混論、管理模式單一,信息技術只是在某一個具體的環節得到了應用,沒有形成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例如,當前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施工計劃的編制方面,且編制深度不足,只是淺層的技術應用。由此可知,當前整個建筑行業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需要從全局角度出發,全面普及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1.3信息技術軟件不夠完善
由于當前建筑工程實施信息化管理的時間相對較短,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統及相關軟件的開發和應用都處于初級階段,與國外的相關軟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國外的軟件又不能完全適應國內的工程管理情況,導致在使用、維護等方面都存著在一些困難,且價格昂貴,不利于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管理行業的大范圍推廣。所以,當前大部分的工程項目依然還在使用傳統的管理方法,或者是采取傳統方法與信息技術共同使用的方法,這種信息軟件不完善的問題直接限制了我國整個建筑行業的信息化發展進程。
1.4信息技術的普及范圍不廣
當前,大多數的建筑工程管理技術人員對信息化管理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將信息化管理簡單的理解為是上網搜集信息、發送郵件,對項目信息化管理過程中的流程規范、實時監控以及統一調度等的認識明顯不足。同時,我國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人員素質普遍不高,而且存在企業之間的差異較大的問題,在具體的信息化過中不能夠使用完全統一的標準進行信息化改造,增加了信息技術在建筑工程應用的難度。
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水平的措施
2.1構建完善的建筑工程項目信息門戶
一個完善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信息門戶是實現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利用項目管理信息門戶,可以把項目建設從開始到完工的整個過程中項目參與人員的信息、數據進行匯總,并為全體參與人員提供在線的搜索查詢入口,為所有建筑項目管理工作提供一個協調的網絡平臺。利用構建的建筑工程項目信息門戶,通過Internet將Web業主、材料供應商、工程設計方、項目管理人員、施工方以及第三方的所有信息集中到一處,形成中央數據庫,通過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和加工,不僅能夠根據各個參與方的實際需要,將信息實時反饋給他們,同時,工程信息門戶還可以通過項目信息、文檔共享等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在整個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的傳遞是橫向進行的,各個參與方都可以將自己需要的信息傳遞給任意一方,同時也能夠從其他各方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保證了信息傳遞的便捷性和準確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效率更高。
2.2加強信息應用軟件的開發力度
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需要加強建筑工程信息應用軟件的開發力度。在進度管理方面,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夠將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工作、機動時間、制約關系等因素顯示出來,并通過進度管理軟件對施工現場進行控制,適應建筑工程多變的施工環境,當前該類型軟件已經相對成熟;在質量管理方面,通過使用質量管理軟件能夠實現手動操作難以匹敵的精細控制,不但處理時間短,而且可靠性較高;在工藝管理方面,當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包括深基坑的設計與計算、施工模板設計、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大型結構件的吊裝自動化控制和管線設備安裝效果設計等都充分顯現了加強軟件開發的必要性。
2.3以項目管理作為信息技術的應用重點
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應該將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置于核心點,這樣才能有利于實現對項目信息的綜合利用,從而能夠有效地確保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組織、進度設計、合同管理、進度控制、資金管理等相關內容的有效實施,同時也能夠有效地補充當前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上述不足。另外,還需要考慮到不同建筑工程項目的內容和管理方式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在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合適的信息應用模式和管理體系,使得工程項目各方能夠便捷地進行信息共享,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率。
作者:胡夢嵐 單位:平頂山市建設工程標準定額管理站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深入到日常生活,網絡購物也越來越普遍,而網購的發展離不了物流業的支持,現代化的物流業運用了信息化技術,使得物流的管理涵蓋了每一方面,實現了物流配送的準確、及時、高效。
1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意義
1.1提高作業效率
由于物流企業業務量很龐大,如果缺乏信息化的管理,只靠人工來處理,既費時費力,又不可能處理完成。例如,被眾人所熟知的海爾集團,就是一個使用信息化管理的成功事例。海爾集團通過信息化平臺的搭建,將每一個訂單信息及時的傳遞到各個部門,使得每一個部門圍繞著訂單各司其職,這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又得到了客戶的認同,從而使得企業客戶訂單源源不斷。由此可見,物流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住腳跟,必須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只有這樣,才可以增加業務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1]。
1.2提高管理水平
現代化的物流企業可以通過搭建信息化的平臺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有用的信息便于決策。信息化平臺可以把企業、客戶、供應商連接起來,客戶及供應商都可以利用平臺與企業交流、聯系業務。企業的管理層就可以從這些交流中收集有用的信息,按照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2物流企業信息化管理問題
2.1管理認識不足
物流企業在實施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需要,而不能有盲從情緒。目前很多的物流企業對于自身信息化管理認識不足,單純地以為只要有硬件設施就是信息化管理,這是一種片面的想法,這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物流的管理模式。這樣的企業沒有認識到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導致在信息化管理上認識不到位,既浪費了資源,又不能充分利用設備。
2.2缺乏統一規劃
目前,大多數的物流企業在進行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缺乏物流信息的統一規劃,致使信息雜亂無章,無法收集有效的信息資源,或導致信息資料的缺失,使得整個物流信息化平臺收到影響。此外,如果忽視物流信息的統一規劃,就會致使信息無法暢通的使用。這主要是由于信息管理部門缺乏對信息的集中管理,使得信息的實時共享受到影響,導致滯后性現象的出現。
3物流信息化管理措施
由于物流企業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種種問題,本文單獨就物資儲存及供應這方面,建立物流存儲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3.1物資的存儲信息化管理含義
所謂的物資存儲信息化管理,就是把計算機技術與企業管理理念相結合,實時性的反映出物資存儲的狀況,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實時的反映出存儲物資的動態變化,使得物資信息的反映的及時準確,從而確保物資的供應狀況,為企業管理層提供全面的信息,保證決策的正確性。物資存儲的信息化涵蓋了物資倉庫管理及供應等環節。
3.2物資信息化的在存儲及供應中的應用
(1)計算機出入庫管理。物資存儲不再由人手工填寫,實現了計算機出入庫管理,物流貨品經過相關手續后由信息管理平臺打印出、入庫單。入庫時由管理員根據物資的數量單價及供應商等情況輸入管理平臺;出庫時,由物流信息平臺的客戶信息,按需出庫。這樣能夠保證物流信息的真實性及物資數量的平衡性,使得企業管理層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信息,以便于各部門的相互協作,權責到人。
(2)條碼技術。條碼技術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在計算機應用實踐中不斷發展成熟起來,是為了能夠方便對信息自動掃描而設計的,條碼技術能夠實現快速、精準的收集信息、采集數據。在供應的過程中,物流企業為了能夠簡便快捷的識別商品信息,廣泛采用了條碼技術,條碼技術為物流企業提供了一種對物品進行識別的手段,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條碼技術為商品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標識方法,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能夠使物流公司及時了解商品的位置信息,并快速的做出有效的決策。
(3)射頻技術。射頻技術也是一種自動識別的技術,它可以根據電信號識別目標并收集相關數據信息,不需要與目標建立接觸。射頻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優勢,例如,防水、讀取距離長、防磁等。射頻技術因其讀取距離遠,所以不局限于視野,因此,在一些要求不接觸采集信息的場合十分適用。在實際的應用中,射頻技術能夠大大提高物品供應過程中的透明度,使得物品在供應過程中都可以實時監測,防止在供應中人為錯誤的發生,同時,射頻技術能夠提升物流公司信息管理的效率,能后得到商品在供應過程中的反饋信息,從而優化供應環節。
(4)GIS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是在地理空間技術的基礎上,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對相關空間進行數據采集、分析以及模擬的技術。在物流供應管理中,采用GIS技術使得企業供應信息共享,并且通過GIS技術平臺,無論時候都可以查看任何區域的電子地圖,從而得到有效的商業及地理信息。GIS在物流供應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提高了物流商品供應的集成度,使各商品銷售點資源得到共享,加強了企業物流資源的整體優勢。(5)EDI技術。EDI技術即電子數據交換技術,這是一項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商務處理的新型方式,它通過信息網絡使得公司的貿易以及運輸等方面的信息進行整合交換處理,從而完成貿易業務的整個過程。EDI具有快捷、及時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能夠有效減少交易書面往來,使得業務能夠經過信息技術網絡快速達成。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EDI技術在商品的供應中逐漸得到應用,成為物流公司進行信息收集的一項重要流程,既減少了書面作業,節約了成本,又能夠簡便快捷的獲取信息,為客戶提供更好地服務,從而提高物流企業的工作效率。
4結語
要想建設現代化的物流企業,首先就要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技術,解決信息化管理中的問題,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企業發展自身規劃的道路,加強企業物流信息的交流,提升工作的效率,從而提高企業自身的效益。
作者:王鈺 單位:陜西煤業化工物資集團有限公司
中等職校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實現教學主體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提升。如何讓中等職校信息技術管理與教學策略取得教學效益最優,這是每個教師都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加強機房管理
1.機房環境的管理。
中等職校如何實現安全、有序、快捷、高效的教學,對機房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機房建設、改造和使用中要注意消除安全隱患,避免讓學生踩踏裸露的電源線、網線,以免造成漏電或網絡不通;定期對機箱內部元件進行清潔;定期安排學生打掃機房衛生;嚴禁學生帶零食進入機房。
2.電腦硬件的管理和維護。
電腦硬件要全面、完善、適用、穩定,才能滿足教學需要。對機房進行管理和維護,首先要在硬件的基礎上進行,因此,確保硬件能正常進行工作是保證機房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定期清理機箱內部灰塵,防止學生隨意插拔鼠標、鍵盤、網線、電源線等各類接頭。3.電腦軟件的管理和維護。要達到課堂教學的高效,就必須實現學生互動、師生互動、人機互動,這就需要中等職校信息技術教學系統的支持,有必要對軟件系統進行升級換代或選擇更適合的軟件來更換,實現學習和管理的簡便、易行、優化、有效。而對于機房電腦軟件的管理和維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硬盤合理分區、系統定時整理、教學軟件定期檢測、機房網絡適時維護等。
二、多樣化教學策略
1.直觀演示法。
對于有條件的學校,要盡量保證教學需要的多媒體教室、投影儀、白板教室、實物展示臺等硬件設備,為教師采用演示法創造條件。為了提高演示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1)講練結合。由于學生長時間看計算機屏幕或投影儀屏幕,容易產生疲勞感,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演示法要配合講授法一起使用,教師邊演示邊講授,但在講授時要注意聯系實際,語言要精練,富有感染力。(2)實踐鞏固。教師要一部分內容演示完以后,要及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使學習的內容得到進一步鞏固。(3)培養能力。教師在演示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對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步驟或事物的發展過程上,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2.操作實踐法。
(1)課堂練習。例如,建立文件或文件夾的練習,打開或保存文件的練習,這些練習一般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學生做練習時,教師應走進學生進行指導,特別注意多指導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可以請做得比較好的學生將做法說給大家聽。這種練習既是學生的自我檢測,也是教師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2)上機實踐。這是中等職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形成電腦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徑。為了獲得較好的成效,教師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明確上機目的與要求。上機前,教師要事先布置好上機內容,說明目的和要求。學生應事先做好準備,以充分利用上機時間,提高上機效率。②精選上機內容。上機內容要根據上機目的、學生實際情況及學習上的實際需要加以選擇。要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注意創造性練習。③正確的上機方法。上機練習要按確定的步驟進行。教師應事先發給學生上機報告單,表上應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驟”“達到效果”等,要求學生及時填寫。④加強指導。上機時,教師要有重點地進行指導,對于大部分學生不懂的問題,可由教師示范操作。
3.任務驅動法。
中等職校信息技術課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操作性強的學科,“任務驅動法”教學在中等職校信息技術課堂中普遍應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巧妙任務化,在營造的情境中提出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究活動,通過完成任務從而掌握知識中、形成技能。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一個“導師”的作用,在講解理論知識時,盡可能地精講,把最基本的方法講清楚,把操作步驟說明白即可。接下來就可布置任務,讓學生自己動手練習。
三、資源整合協作策略
課堂是動態的、變化的,由教室環境、教學設備、學生的教師等諸多因素共同影響著。在教學中可進行恰當的資源整合,策略各種因素,提高中等職校信息技術教學的效益。
1.協作學習,共同提高。
協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的形式,組內的成員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方式對問題進行論證,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策略。協作學習的實施必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學生在組內有著自己的職責,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此外,協作學習還需要機房內軟硬件設備更好的匹配,才能使師與生的教與學達到優化。
(1)優化組合。合理分組有利于合作學習的進行。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學情,把鄰近的6~8個學生優化組合為一組,選取一名愿意幫助別人而且操作比較熟練的學生擔任組長。
(2)軟硬件匹配。在進行中等職校信息技術教學時,可以使用在教師機與學生機都安裝的“多媒體電子教室”這個軟件?!岸嗝襟w電子教室”軟件的功能很多,教師機既可以用“遠程命令”控制學生機的重啟、關機,也可以實現通過“學生演示”單獨或多個學生過程輔導;當然也可以對各個小組使用“分組教學”。如果要對全體學生教學,則可以使用“廣播教學”功能,把老師的操作演示在學生機的屏幕上。實現以上功能時,被選中的學生機就被教師機控制起來,除非解除控制狀態,學生機是不能在自己的電腦上執行任何操作的。因此,教師的教是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的,學生的學也能及時進行實踐,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2.異步達標,物化成果。
當學生完成任務時,就是展示他們成果的時候。此時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教師機中“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里的“學生演示”和“監控轉播”來向大家展示自己所完成的任務,這就是“物化成果”。
(1)同步課堂異步達標。任務開始時所有的學生或小組都是要同一個起跑線上的,但學生之間有差異,各個小組也存在差異,在完成任務時就有先有后。先完成任務的小組可以相互交流各個分層任務環節的心得體會,完善和掌握操作步驟,然后在其他小組推廣應用。通過交流異步達標,使完成得好的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其他的則通過這些學生的演示求得發展。
(2)關注差異,物化成果。當教師把各個小組的成果展示給所有學生欣賞時,不時有學生在評論,有的贊嘆,有的說還不如我做的,有的還說原來是這樣做……物化成果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互相學習、互相激勵。
(3)課堂小結,教學反思。教師每堂課最好留出5分鐘進行課堂小結。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需要師生或生生的雙向多維護互動來實現其有效性的。在課堂上完全按備課計劃進行教學比較難,課堂上的某個突發事件,或學生的一個提問,都會改變原來的教學思路,教師應該在課后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進行理性的分析,寫出教學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從而積累第一手材料,作為下次備課的借鑒。總之,中等職校信息技術教、學、練、考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系統和教學的策略。中等職校信息技術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確保機房正常運行,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不僅如此,教師還要使現有的機房設備完全匹配,使中等職校信息技術管理與教學的策略相結合,這樣既能讓學生順利通過中等職校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又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更能以此契機來促進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提高。
作者:郭天學 單位:云南省曲靖市會澤職業技術學校
1.信息技術應用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施工企業整體的信息化水平較低
部分建筑施工企業的信息技術的使用,主要依靠于單機的電腦應用軟件,使信息技術只使用于施工技術管理中的圖樣設計等方面的內容。這樣只能發揮信息技術處理信息較快的作用,并沒有實現信息的共享。在這種情況下,施工技術管理的各個環節仍然是獨立的,信息技術不能完成施工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無法為施工技術管理提供信息的分析和決策作用。
1.2施工技術管理人員不具備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由于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的能力水平不同,所以導致一些施工企業缺乏使用信息技術的管理人才。因此,由于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的能力有限,導致了他們不具備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施工管理的能力,使得信息技術不能在施工技術管理中發揮作用。施工技術信息化管理軟件的開發落后。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建筑施工企業進行施工技術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依然比較落后,擁有的信息技術管理軟件也比較單一。針對不同的施工管理要求,同一種施工技術管理軟件不能更好的發揮出信息技術的作用。
2.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的應用對策
2.1建筑施工企業需要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
只有讓建筑施工企業意識到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才能夠使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者將大量資金投入到購買信息技術設備上,促進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通過了解信息技術的使用范圍,企業就可以將信息技術投入到施工技術管理的各個環節來進行使用,從而實現施工技術的信息化管理。
2.2全面加深施工企業的信息化程度
為了使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施工技術管理,應該全面加深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從而使企業進行信息技術的網絡建設,實現施工技術管理信息的共享。在實現信息共享的情況下,信息技術不僅可以實現施工技術資源的合理配置,還可以優化施工時間,同時做好施工技術的質量控制,從而幫助施工企業做好施工技術管理工作。
2.3提升施工技術管理隊伍的素質
為了提高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應該提升施工技術管理隊伍的素質,從而保證管理人員能夠更好的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施工技術管理工作。首先,可以對施工技術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使用水平作一個調查,對不同能力水平的管理人員進行不同的培訓。其次,可以設立網絡溝通平臺,促進管理人員進行信息技術的使用交流。再者,要對施工技術管理人員進行信息技術使用的考核,督促人員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從而提高施工技術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3.4積極開發施工技術信息化管理軟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國家和政府應該注重建筑施工技術信息化管理軟件的開發,保證建筑施工企業可以在施工技術軟件的使用上有所選擇,從而進一步提升建筑施工的質量和效率。所以,積極開發施工技術信息化管理軟件,是促進建筑施工企業發展的科技力量。
3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當前建筑行業競爭的日漸激烈,建筑施工企業只有不斷的完善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才能實現建筑施工的科學化、信息化管理。這不僅是信息時代對建筑施工企業的要求,更是施工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所以,本文針對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的應用問題做出的探究,對于建筑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齊紹東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一、農民對信息技術的掌握
(一)加強對自身的科學教育力度
現今,進行農業生產的人員,大多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致使農村缺乏大量的先進信息技術的人才,導致農業的生產與發展跟不上市場的需要,更發現不了,經濟市場中各種有效的商機,使更多的經濟效益在身邊白白流失了,促使農業發展,不能夠得到有效進步。進行信息技術的深化學習,就要從實際情況入手,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行基礎性的教育學習,熟練掌握對電腦的操作。由于農民多是文化水平較差的,很難領悟信息技術的正常使用細節要求,只能從最基礎的東西入手,并且按照自家農業水平的現實狀況,不斷進行有效的基礎性建設。將網絡中學習到的先進經驗進行實際應用,這是一個較難的環節,雖然農民的動手能力很強,但是其學習能力有限,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專業的人士作指導,一步步進行基礎性的操作,堅持不懈的努力,達到能夠熟練操作。
(二)組建信息技術建設隊伍
鄉鎮組建信息技術模范隊伍,對理解力較差或學習有困難的農民進行手把手的教學,通過政府的力量使農民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使農民通過對現場實際教學中,能夠發現掌握信息技術的重點,使自己在學習中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根據別人的正確指導,進行相應的實際操作,將更多的經歷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去。同時,信息技術隊伍的核心思想還應是,使農民能在靈活掌握對網絡等信息技術應用的前提下,還要集合自己的種植經驗,進行網上的交流,將自己的農業技術推廣到網站上去,給更多的農民提供先進的種植經驗和技術指導,同時也能夠帶動自身種植技術的信心提升,各項細節也會得到不斷強化和增進。
(三)加強對農業的信息的分析研究
進行信息技術的使用,就要將農業信息進行系統性的整合研究,發現其中存在的商機和挑戰。最近,大蔥價格上揚,一些蔥農發現不了其主要原因,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發現是中間環節多引發的,這就能幫助蔥農趨利避害,發現其中的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再進行實際改革,使農業商機不斷進行拓展,將中間環節縮小,不斷進行商業變革,將著眼點放在真正能夠進行促進銷售的改進方法上來。將網絡及其它先進技術載體提供的農業信息進行整合,發現先進的種植技術,了解新型的防蟲病害的有效方法,使農民更好進行農業運作和病害防御。同時,在各種信息中優中選優、精益求精,不斷進行創新實驗改革,將最好的農業技術進行實踐應用,加大對農業的發展力度,使更多的人認識到農業市場的良好商機,都能夠加入到農業生產中來。
二、農業經濟管理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一)發現商機
以上粗略提到過在有效信息中發現商機,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進行信息的有效整合,就是要把信息中最有用的東西提煉出來,進行深加工,然后進行有效的對照分析,比如對區域性的農業發展進行對比,結合當地地形、天氣情況,是不是真正能夠進行這樣的種植,是不是應該將自身的種植技術傳授出去。這樣進行詳細的判斷,未雨綢繆,趨吉避害,才能使農民不至于白花錢,白浪費時間。另外,在各種外部信息中發現哪里需要我們的產品,分析這個地方的人們需求和食用習慣,發現他們的市場價格與我們當地的沖突,進行有效選擇,分析出價格最低,最適合我們進行銷售的地方。還有發現其中的中間環節的復雜性,發現最少中間環節的經營市場,或者直接選取適宜農民直接銷售的地點自行經營,把效益不斷進行提升。
(二)創新技術實驗
進行有效的信息技術滲透,把農業經濟管理與其相結合,需要更加創新的技術來進行協調應用。通過對信息的研究,發現在經濟事項中的各項存在的問題,其中在經濟管理的重要事項中,應該把農民的價格自我調整能力進行不斷提升,在信息技術指導下,發現更先進的管理經驗,幫助農民自身不斷進行經濟管理改革,比如,加強對經濟效益的統籌計劃,提高商務活動中的經營技巧,使自己能更上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新進的種植技術改革,不斷進行創新信息研究,使信息技術能夠為自己更好的利用,使經濟效益在更加穩定的市場中,進行良好的運作,促進新型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一步步達到最好的經濟發展水平。
(三)多方位的信息技術結合
只有政府提供的信息技術還是遠遠不夠的,農民自己應該找到更多的信息傳播途徑,將多媒體技術進行充分利用,用長遠的眼光進行系統性的創新研究,使信息能夠通過更多的途徑傳到農民那里,使農民了解到更多的農業信息,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發現更多的商機和種植技術信息。整合更多的資源,農民之間進行有效合作,使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更上一個臺階,系統性的建設有效的發展戰略,將思想素質建設與信息技術能夠不斷進行提升,使農民不斷增強對經營信息的掌握,多方面細化分析,在進行新一輪的戰略部署中,能夠打好漂亮的一仗。農業經濟管理也應該是多方位發展的,將信息技術進行滲透,把握市場的先進管理經驗,幫助農業在進行經營和投資過程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減少成本投資,又要使農業經營收入不斷提高,這就要求農民能夠搶占先機,不斷在市場中滲透多樣性的觀察手段,將信息渠道不斷進行拓寬,將信息技術的力度不但增強壯大,使信息技術真正為農業經濟管理做貢獻。
三、總結
將信息技術與農業經濟管理相結合,互相促進,使農民能夠真正在其中發現商機,不斷進行整合分析,加強技術的創新力度,使信息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呈現出來,將農業經濟管理中問題進行改革,使農業生產發展及經營運作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一、農民對信息技術的掌握
(一)加強對自身的科學教育力度
現今,進行農業生產的人員,大多缺乏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致使農村缺乏大量的先進信息技術的人才,導致農業的生產與發展跟不上市場的需要,更發現不了,經濟市場中各種有效的商機,使更多的經濟效益在身邊白白流失了,促使農業發展,不能夠得到有效進步。進行信息技術的深化學習,就要從實際情況入手,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行基礎性的教育學習,熟練掌握對電腦的操作。由于農民多是文化水平較差的,很難領悟信息技術的正常使用細節要求,只能從最基礎的東西入手,并且按照自家農業水平的現實狀況,不斷進行有效的基礎性建設。將網絡中學習到的先進經驗進行實際應用,這是一個較難的環節,雖然農民的動手能力很強,但是其學習能力有限,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專業的人士作指導,一步步進行基礎性的操作,堅持不懈的努力,達到能夠熟練操作。
(二)組建信息技術建設隊伍
鄉鎮組建信息技術模范隊伍,對理解力較差或學習有困難的農民進行手把手的教學,通過政府的力量使農民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使農民通過對現場實際教學中,能夠發現掌握信息技術的重點,使自己在學習中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根據別人的正確指導,進行相應的實際操作,將更多的經歷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去。同時,信息技術隊伍的核心思想還應是,使農民能在靈活掌握對網絡等信息技術應用的前提下,還要集合自己的種植經驗,進行網上的交流,將自己的農業技術推廣到網站上去,給更多的農民提供先進的種植經驗和技術指導,同時也能夠帶動自身種植技術的信心提升,各項細節也會得到不斷強化和增進。
(三)加強對農業的信息的分析研究
進行信息技術的使用,就要將農業信息進行系統性的整合研究,發現其中存在的商機和挑戰。最近,大蔥價格上揚,一些蔥農發現不了其主要原因,通過對信息技術的使用,發現是中間環節多引發的,這就能幫助蔥農趨利避害,發現其中的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再進行實際改革,使農業商機不斷進行拓展,將中間環節縮小,不斷進行商業變革,將著眼點放在真正能夠進行促進銷售的改進方法上來。將網絡及其它先進技術載體提供的農業信息進行整合,發現先進的種植技術,了解新型的防蟲病害的有效方法,使農民更好進行農業運作和病害防御。同時,在各種信息中優中選優、精益求精,不斷進行創新實驗改革,將最好的農業技術進行實踐應用,加大對農業的發展力度,使更多的人認識到農業市場的良好商機,都能夠加入到農業生產中來。
二、農業經濟管理與信息技術的結合
(一)發現商機
以上粗略提到過在有效信息中發現商機,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進行信息的有效整合,就是要把信息中最有用的東西提煉出來,進行深加工,然后進行有效的對照分析,比如對區域性的農業發展進行對比,結合當地地形、天氣情況,是不是真正能夠進行這樣的種植,是不是應該將自身的種植技術傳授出去。這樣進行詳細的判斷,未雨綢繆,趨吉避害,才能使農民不至于白花錢,白浪費時間。另外,在各種外部信息中發現哪里需要我們的產品,分析這個地方的人們需求和食用習慣,發現他們的市場價格與我們當地的沖突,進行有效選擇,分析出價格最低,最適合我們進行銷售的地方。還有發現其中的中間環節的復雜性,發現最少中間環節的經營市場,或者直接選取適宜農民直接銷售的地點自行經營,把效益不斷進行提升。
(二)創新技術實驗
進行有效的信息技術滲透,把農業經濟管理與其相結合,需要更加創新的技術來進行協調應用。通過對信息的研究,發現在經濟事項中的各項存在的問題,其中在經濟管理的重要事項中,應該把農民的價格自我調整能力進行不斷提升,在信息技術指導下,發現更先進的管理經驗,幫助農民自身不斷進行經濟管理改革,比如,加強對經濟效益的統籌計劃,提高商務活動中的經營技巧,使自己能更上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新進的種植技術改革,不斷進行創新信息研究,使信息技術能夠為自己更好的利用,使經濟效益在更加穩定的市場中,進行良好的運作,促進新型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一步步達到最好的經濟發展水平。
(三)多方位的信息技術結合
只有政府提供的信息技術還是遠遠不夠的,農民自己應該找到更多的信息傳播途徑,將多媒體技術進行充分利用,用長遠的眼光進行系統性的創新研究,使信息能夠通過更多的途徑傳到農民那里,使農民了解到更多的農業信息,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發現更多的商機和種植技術信息。整合更多的資源,農民之間進行有效合作,使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更上一個臺階,系統性的建設有效的發展戰略,將思想素質建設與信息技術能夠不斷進行提升,使農民不斷增強對經營信息的掌握,多方面細化分析,在進行新一輪的戰略部署中,能夠打好漂亮的一仗。農業經濟管理也應該是多方位發展的,將信息技術進行滲透,把握市場的先進管理經驗,幫助農業在進行經營和投資過程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減少成本投資,又要使農業經營收入不斷提高,這就要求農民能夠搶占先機,不斷在市場中滲透多樣性的觀察手段,將信息渠道不斷進行拓寬,將信息技術的力度不但增強壯大,使信息技術真正為農業經濟管理做貢獻。
三、總結
將信息技術與農業經濟管理相結合,互相促進,使農民能夠真正在其中發現商機,不斷進行整合分析,加強技術的創新力度,使信息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呈現出來,將農業經濟管理中問題進行改革,使農業生產發展及經營運作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摘要】機電安裝工程隨著企業自動化設備的發展而不斷壯大,隨著科學技術在自動化設備上的應用,目前對于機電安裝工程的安裝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論文就機電安裝工程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1引言
機電安裝,是保障企業自動化設備正常投入使用和順利運行的關鍵工程,加強對于家電安裝工程的質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信息技術管理,不僅可以提高機電安裝工程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但是由于目前在機電安裝工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著機電安裝工程的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本文就從機電安裝工程前提管理、設計階段、安裝階段進行管理問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2機電安裝工程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的問題分析
2.1前期管理
機電安裝工程前期,是指在機電安裝工程計劃實施前,對于整個工程的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和檢測,一般需要有專門的專家通過對于機電安裝工程的項目進行可行性的報告論證和評價,并將這些結果進行分析和整理以供工程決策部門進行項目立項做科學依據[1]。但是,在實際的工程管理中,對于機電安裝工程實踐的可行性報告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指在進行機電安裝工程安裝的可行性報告時,缺乏實踐性深度,使得報告中的評估數據不準確,這對于機電安裝工程的工程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2.2設計階段
現階段,我國機電安裝工程項目設計機構相對較少,在設計的過程中其設計質量相對較低,而這一現象,又與我國急需機電安裝的現狀相碰撞,在機電安裝工程中,設計機構沒有建立完善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這就使部分設計機構在設計的時候出現文件管理問題以及多項、漏項等現象發生的幾率增大,使得對于機電安裝工程項目的設計探索和創新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到我國機電安裝工程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
2.3安裝階段
在安裝階段,影響機電安裝工程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安裝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不足,以及綜合素質較低;施工投入的資金力量不足;施工設備存在不配套等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機電安裝工程的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目前,在機電安裝施工階段,由于采用的施工人員并非專業的技術人員,這就使得在安裝的時候,施工人員對于很多專業性的知識不懂,在施工現場不能夠準確地進行安裝質量把控,另外在安裝的過程相對較為隨意,不能夠嚴格按照安裝的規定流程進行,會使得機電工程的安裝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2]。其次,在機電安裝階段投入的資金相對較少,沒有專業的施工設備,或者是施工設備不配套,這都會影響到機電安裝工程的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
3機電安裝工程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措施探討
3.1質量管理
首先,在準備階段。機電安裝工程進行施工的時候,一般都會要求施工人員對于施工設計圖進行熟悉了解,并對于施工的每一項步驟做到提前的掌握。這就要求施工人員要有一定專業技術水平,因此在進行施工前需要對于施工隊伍中的普工和技術人員進行合理的分配,保證施工的過程普工與技工之間的相互搭配,這樣有利于保證施工的質量,避免了施工工程中由于專業技術不足導致的施工質量問題。然后,在施工質量監督管理上,也需要進行相應的措施建立,由于在機電安裝工程中,缺乏對于施工現場的監督和管理,使得在質量保證體系上存在很多不足,建議在機電安裝現場組織專門的監督管理人員,對于現場的施工人員進行安裝施工質量的監督,對于可能發生的質量安全問題,及時提出,并制止安裝人員不良的施工行為。另外,在施工階段,對于施工圖紙的設計規范是否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施工圖紙有不對的地方要及時提出,并經過相應的探討和研究后,做出正確的變更[3]。
3.2安全管理
首先,在機電安裝工程中,要做到對于日常安全管理,比如在施工的現場,施工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安全手套以及穿戴工作服,并要求有專門的安全防護措施[4]。然后,要建立一個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專門的部門來對機電安裝工程的安全問題進行細化分工,明確責任人,對于機電安裝工程的項目負責人要加強安全管理意識,定期進行安全檢查,保證在機電安裝工程中施工質量以及安全管理等問題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要加強對于機電安裝安全知識的培訓。這需要機電安裝人員在實際的操作中進行規范的操作,針對于目前的現狀,要想提升機電安裝人員的安全意識,提升機電安全培訓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①建立一個機電安裝施工現場模擬實驗室,在實驗室內通過模擬不規范施工的行為造成的損害,來提高安裝施工人員的安全施工意識。②組織安裝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利用互聯網資源,給安裝施工人員提供一些先進的安裝施工技術理論,不斷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使其能夠處理各種施工問題,排除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③多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將機電安裝工程安全培訓工作深入到實際的工程中,通過理論加實踐的培訓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還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3.3機電安裝工程信息技術管理通過對于機電安裝工程信息技術的管理,可以促進機電安裝施工的工作效率,保證機電安裝工程的質量,通過信息的互通,可以降低安裝施工中安全事故發生的機率[5]。要加強機電安裝工程信息技術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建立一個信息服務平臺,并保證其運行可靠性。可以通過合理的增設服務器、對系統的硬件和軟件進行更換升級,在實際的運用中,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管理條件,對于使用要按照相應的規范標準進行操作,并定期進行檢查和維修。②要建立一個以決策服務為目的、以工程管理為主要的戰略要點,針對于整個機電安裝過程的子服務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要有一定的預測功能和輔助決策功能,通過對于各種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提高信息資源的使用率。③建立一個信息化安裝流程,對于每一個環節的安裝實現信息的及時傳遞,這樣有利于保證安裝施工的質量、安全,同時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要加強對于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應用,實現安裝現場的實時監督,消除安全隱患,并提高自動化控制技術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為系統的開發以及未來工作積累經驗。
4結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探討,機電安裝工程質量、安全以及信息技術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機電安裝工程的發展,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一些改進措施可以幫助到相關的技術人員,通過對問題的改善,來提高機電安裝工程的質量,保證安裝工程的安全,促進信息技術的發展。
作者:于賢思 張建彬 王寶陽 單位: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 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 新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傳統模式的建筑施工技術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于建筑施工項目的條件和需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結合到現代建筑企業的施工工程項目中去,這樣不僅能夠加快企業經濟的發展,更能利用科技手段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綜合競爭力。但由于我國目前許多企業仍在信息化技術轉變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問題。本文將以如何根據這些問題加快信息化腳步為話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信息技術;建筑施工技術;企業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業管理的特殊性
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與其他行業相比更顯特殊,管理起來也更為復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量極大。而要對這些復雜的人力、物力進行統一的管理,則需要經過詳細的統計,還必須進行嚴格的籌劃,這是極其苦難的,靠傳統的管理手段想要實現建筑施工企業的合理規劃也是有難度的;二是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涉及到各個方面,而且管理部門繁多。建筑施工企業要完成一個建筑物的建設,需要有專門的原料采購部門、要有專門的工程檢驗部門、要有統一的工程籌劃部門,還要有工程的安全監理部門等等,這些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非常寬泛。但建筑施工需要各個部門間需要進行合理地分工合作,施工的各個環節都是緊密相連的,各個環節的信息交流也比較繁多,建筑企業的施工管理則要對實現對這些許許多多信息的統一管理,是極為復雜的。
二、建筑施工企業采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施工企業的傳統管理多以口頭傳達和書面通知來實現,而隨著建筑工程項目難度的增加,各部門之間信息交流的增多,以及施工質量要求的提高等,建筑企業的施工管理變的更為復雜。傳統的口頭表達等方式無法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有效交流,就會造成各部門合作的失調等。另外,靠書面通知等進行的管理會導致各部門間信息傳遞的滯后,直接影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由此可見,采用信息技術進行建筑施工企業的管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目前我國建筑企業信息技術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1.信息技術認知度和應用程度較弱
首先,由于我國剛剛實行企業技術信息化不久,許多企業正處于初步信息化內部建設過程中,許多部門由于沒有及時更換新時期模式,仍然在以傳統辦公模式為主進行日常工作,導致各個部門的工作交接產生一定困難,無法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我國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由于資金不足等,無法及時將信息化技術引用到工作中,導致競爭力下降,處于落后形勢;第三,許多建筑企業領導部門對于內部一些部門不夠重視,因此這些部門的信息化技術更替無法快速完成,并對其他部門工作造成一定影響。
2.綜合信息技能水平掌握程度較弱
有些建筑企業認為只要將辦公形式從傳統模式轉換為電子計算機形式就可以了,他們認為這樣就能夠體現企業的現代化氣息。但單純地將工作形式轉換為電腦軟件,只能夠起到加快工作進度的作用,并沒有達到全面信息化的形式,對于綜合信息化技能只了解了淺表知識而已。這種辦公形式無法真正做到分析施工方案以及綜合處理建筑施工問題,并不能真正實現企業建筑施工工程現代化、科技化建設目標。
3.施工人員整體素質較為低下
首先,有些施工人員自身專業水平較為低下,缺少相關技能和施工經驗,導致建筑企業內部整體專業水平無法提高;其次,許多員工雖然具備相關專業技能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大多都是工齡較大的員工,對于信息化技術相關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或者只到達一知半解的狀態,無法利用信息化技術完成施工工程,使得信息技術無法真正發揮主導作用,對整個建筑施工項目的效率有所降低。
4.施工技術不夠先進,整體水平較為落后
我國一些中小型建筑企業受到自身規模、資金以及人員的條件因素限制,仍然無法將先進化程度較高的信息技術吸引到建筑工程中來,一是成本不夠,二是無法進行完善管理和實施;而有些小型企業雖引進了先進技術,但由于技術運用時依然采用傳統方式進行施工和管理,無法將技術作用發揮到最大化,不能實現先進化效果,致使企業整體施工水平依然比較落后。
四、信息技術在建筑施工技術管理中的應用對策
1.加強施工企業的信息技術管理制度
首先,企業必須根據自身具體情況來進行引進信息化技術,認識到自身優勢和缺陷對信息化技術的實施和管理建立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制度,并要求相關部門嚴格遵守并實施;其次,在制定管理制度時采用企業內部全員參與的方式,員工們以紙條或郵件的形式寫下自己建議和意見,領導部門和管理部門根據員工提出的問題和對策進行整合,將完善合理的意見和建議添加到制度中去,不僅能夠以集思廣益地形式提高管理制度的嚴謹性和全面性,更提高員工和建筑施工部門的工作積極性。
2.提高企業內部信息化程度
首先,企業領導部門應該提高對內部所有部門的這整體重視,全面引進先進化科學信息技術,將所有部門的工作形式轉換為信息化,真正實現企業內部信息共享;其次,深入了解信息化技術的特點和具體操作范圍,提高企業整體科技化建設,促進建筑工程項目的科技化發展,為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提供幫助,并提高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
3.全面提升施工隊伍整體信息專業水平
首先,對建筑企業施工人員進行招聘時,需要選取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較高的人員,并優先選擇工作經驗相對來說較為豐富的人才,提高建筑部門整體專業水準;其次,定期對建筑部門內部人員和施工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最新技術理論的培訓指導,并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處理課程,對不同程度的人員要進行不同的培訓,確保在短期內提高企業整體化水平;第三,在企業內部建立網絡平臺,使員工在休息時或在工作中遇到技術瓶頸時能夠快速尋找到解決辦法,在促進員工們使用信息技術模式交流時提高人員信息技術掌握程度水平。
4.加大建筑施工軟件技術開發力度
首先,國家和各地政府應加強對我國建筑行業的重視,加大對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力度,并加快研發新型施工項目信息化技術軟件的開發,提高我國建筑企業的科技水準,增加建筑施工工程的質量和效率;其次,企業內部應成立科研小組,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和現有的為信息化技術理論,結合企業自身實際情況,研發符合自身企業和其他企業現狀的新技術。
作者:楊永春 單位:河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