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7 11:23: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職業學校培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師信息化培訓目標和內容定位
教師信息化培訓目標設定要著眼于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強化信息化的應用與操作,切實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在設定培訓內容時,重點突出培養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上來。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推廣網絡空間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模式,增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學習能力。
二、教師信息化培訓方法選擇
實現教師信息化培訓形式和方法多樣化。培訓形式可以是專題講座、脫產式集中培訓、網絡培訓、校本培訓、聽評課以及教研活動等形式。具體的培訓方法可以選擇基于任務的學習模式或是基于案例的教學模式的研究討論和撰寫學習心得等。將信息技術與職業院校教師的教學實踐結合,對教學環節各要素進行精心設計,通過案例演示與分析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培訓時要求教師認真參與,以真實任務為主線,反復操作、體驗、反饋。在培訓的后期,鼓勵教師發表教學成果或者參加信息化大賽,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增強自信心,同時也鞏固培訓的成果。在培訓中尤其要突出校本培訓,學??梢愿鶕陨砬闆r,利用現有資源,及時將新的信息化手段反映到培訓中,引導教師進行定期的學習、討論和探索,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與革新的積極性。通過教研組的形式進行學習,集中教師的力量,充分體現教師集體智慧,形成研究成果。
三、教師信息化培訓團隊建設
創建以學校為單位的培訓團隊。在建設團隊的過程中凝聚企業、行業、專家的力量,發揮各方不同的特色;在建設過程中以講座、到企業學習、到兄弟學??疾?、專家到校點評等多樣化的形式開展信息化培訓。學校一把手作為培訓團隊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在校級層面建立相關信息化組織,各系各部門推薦信息化培訓骨干作為信息員,建立二級培訓師團隊,重點培養全校推廣信息化核心組成員。以教研組為支撐,形成信息化教研團隊,在信息化學習過程中,互相學習、研討。
四、教師信息化培訓制度建設
學校在統籌規劃相關制度時應建立以教學為中心,突出服務的信息化管理體系,保證網絡環境的暢通,對使用信息化進行教學、學習的教師和學生提供技術支持。學校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的規章制度以及培訓制度和考核體系,信息中心、培訓團隊作為技術支持的服務體系,為教師提供服務管理,保證各項教學活動順利召開。鼓勵相關教師積極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對資源開發、知識產權等設立相關體系,使教育信息化工程常態化。
五、教師信息化培訓評價機制建設
評價是信息化培訓實施的基本保障。學校成立信息化工作小組,由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培訓內容和管理規范,在培訓環節中,重視培訓過程的督導和檢查,加強培訓后任務完成情況的檢查。通過任務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信息化水平進行評價,結合教師培訓時的表現和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學校定期開展教師信息化建設競賽,對優秀者進行獎勵,將信息化應用納入到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中去。通過這些方法,使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質和能力不斷提高,激勵教師在教學科研中使用信息化技術。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摘 要】闡析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的現狀與困境,提出嚴格執行上崗職業資格證書制、建立校內實習培訓基地、加強學校與行業的合作、建立健全教師獎懲制度等策略,探討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模式。
【關鍵詞】職業學校 雙師型 培養 培訓
目前,我國基本上是把既能講授專業理論課,又能在相關專業、行業領域中指導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工作的,并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證的教師稱之為“雙師型”教師。筆者認為,“雙師型”教師的界定應符合教育部頒發的“雙師素質型”教師標準,一是既有實踐經驗又有教師職稱的教師;二是有雙職稱資格的教師;三是取得重大成果的專業學科帶頭人。可見,“雙師型”教師應該是能勝任教學科研,又是生產實踐能手的復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教師。然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仍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對其現狀及困境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策略。
一、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的現狀與困境
1.培養培訓條件不足
目前,我國“雙師型”教師的素質參差不齊,根據廣西中等職業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課題組對廣西14個地市共362所中等職業學校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進入中職學校任教的教師占54.6%,企業轉型的教師占13.0%,事業單位轉入的教師占6.6%,其他學校調入的教師占14.2%,也就是說,88.4%的教師在從教前并沒有學過相關的專業技術,更沒有實際教學經驗。目前,廣西中職學?!半p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人數的42.9%,其中,累計培訓時間在半年以上的教師還不到40%,累計培訓時間在三個月以下的“雙師型”教師僅占36.6%。由此可見,“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時間和平臺都比較少,其專業知識水平未能通過參加培訓得到應有層次的提高。事實上,部分取得雙證的“雙師型”教師既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知識,也沒有實踐操作經驗,難以實現“雙師型”教師的真實價值。
2.師資數量不足,質量不高
實施《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以來,全國各類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的數量明顯增加,但“雙師型”教師僅占專業教師人數的42.9%,而且有的教師雖然持有雙證,但沒有實際操作能力,無法勝任相關專業課;有的教師持有的資格證書與所教專業不對口;有的學校為了達到師資方面的某種要求,鼓勵教師通過理論學習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來增加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這種連基本操作技能都不具備的教師被稱為“雙師型”教師。此外,近年,職業教育發展過快,職業學校不斷擴招,“雙師型”教師工作過于繁重,沒有時間和精力進修和提升專業技能,其教學質量也就無法得到保證。
3.社會地位不高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很多職業學校都重視“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建設,但國家法律法規缺乏健全的“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對“雙師型”教師的認證比較模糊、教師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雙師型”教師承擔著比一般教師更繁重的工作,卻沒有能得到相應的社會待遇。有的“雙師型”骨干教師干脆跳槽到社會福利相對較好的單位或企業,導致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的流失。
4.培養培訓制度不完善
從目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來看,基本是單純的學校式培訓,企業單位參與較少,這就導致了教師培訓重理論輕實踐,教師培養培訓在時間上、質量上沒有得到保證,因而培養出來的“雙師型”教師無法實現預期目標。在選派“雙師型”教師參與培訓方面,很多職業學校往往沒有制定選派計劃和標準,選派培訓對象草率,有些被選派參與培訓的教師因為專業不對口、時間調整等問題放棄參加培訓,浪費了培訓的機會和資源。此外,很多學校對外聘教師的招聘缺乏一定的錄用標準以及相關的社會福利,很難吸引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到學校做專職或兼職教師。
二、“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模式的策略
1.嚴格執行上崗職業資格證書制
職業學校要嚴格執行上崗職業資格證書制。一是要求有專業理論、專業技術而無相關職業資格證的教師,在一定期限內通過培訓或自學等手段考取本專業職業資格證;二是要求有專業理論知識而無專業操作技能的教師,必須先通過培訓學習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才能按“雙師型”教師的標準來安排課程;三是要求缺乏實踐經驗的教師和新分配的畢業生,必須到企事業單位生產、管理第一線進行實習鍛煉,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督促其考取相關專業資格證和上崗證,才能開展教學活動。
2.建立校內實習培訓基地
教育是一項產業,職業學校應建立校內專業實訓室、實習車間和生產基地,實施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地區,可以由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協同當地人民政府共同出資,根據各學校的特點進行統籌規劃,共同建設校內實習培訓基地。在當地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建立學校生產、實習、實訓的產業基地,為本校乃至本市其他職業學校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對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更好的環境。
3.加強學校與行業的合作
為了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職業學校要加強與行業保持合作,積極探索如何與行業保持合作。有的學校以專業課程設置為基礎,與企業共同探討并制訂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向企業及生產車間延伸,既促進了專業課教師與企業生產人員的溝通與交流,也強化了教師對生產過程的了解和認知。此外,學??梢赃x派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上班,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經考核合格,學生畢業后可以留在企業上班。因此,職業學校要加強與行業的緊密聯系與合作,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提供有利的外部環境。例如,欽州市浦北縣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與英格瑪(中國)有限公司、鳳冠集團公司、美的集團等多家企業實行了聯合辦學;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與廣西柳工路創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海信容聲(廣東)冰箱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聯合辦學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4.建立健全教師獎懲制度
“雙師型”教師是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備的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師群體,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和學校應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和獎勵制度,堅持激勵與制約相結合的原則,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體系,確保“雙師型”教師的切身利益,保證優秀的“雙師型”教師不外流,同時吸引其他行業優秀的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專職或兼職教師,充分發揮具有專業技術的教師的優勢。例如,對聘期考核合格的“雙師型”教師,發放教師津貼;對參加全國、省、市組織的各類專業技能大賽、比賽中獲得名次的“雙師型”教師,學校應按有關獎勵規定給予獎勵,或者在評選先進、晉升職稱時給予傾斜。
總之,職業學校要認清“雙師型”教師的現狀和困境,把培養和培訓一批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視為教育的大事,著眼于長遠發展,要系統地、有規劃地培養“雙師型”教師。
(責編 艾 陽)
【摘 要】校本培訓作為促進構建“雙師”長效培養機制的重要途徑,具有鮮明的學校特色、人本特征和終身教育特性,應在頂層設計、團隊協作和校企合作方面積極推進拓展,從而更好地保障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雙師型 校本培訓 校企合作 團隊協同
一、對“雙師型”內涵的重新審視
在探討“雙師型”教師終身發展的校本培訓策略之前,我們有必要重新討論“雙師”的內涵要義。
“‘雙師型’教師”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術語,其概念定義迄今尚無統一標準,但一般認為:“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是既能擔任專業理論的教學工作,又能勝任專業技能和生產實習的訓練工作。此概念中“雙”字的提出無疑對促進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筆者認為,“雙”字的提法還是值得商榷的。從字面上來說,“雙”字的提法帶有一定的“疊加”隱喻,在某種程度上人為地分割了教師本來即應具備的綜合素養,“默認”和“默許”了教師知識結構的片面化。而學界對“雙”字的討論也頗多關注其所代表的多種能力的疊加或多種“證書式證明”的累計,而忽略了這些能力的融合。于是,在基層“雙師”培訓中,將“雙”字片面化為“教師+技師”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這于“雙師”素養養成是不利的。
筆者認為,所謂“雙師”素養從本質上說就是一名合格教師須具備的綜合素養,它應當表現為學科(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融合、學科(專業)知識能力和教育學知識能力的復合。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論,即可作為“雙師”內涵的準確表述,即教師具備綜合的專業知識能力、知識應用能力、教學能力及技術應用開發能力,能夠將行業專業技術知識吸收內化,并通過教學有效地傳授給學生。
因此,“雙師”培訓是教師綜合素養全面提升的培訓,是教師終身發展的培訓。我們惟有消除“雙師”“速成化”培訓誤區,將視閾放寬到區域職教的改革發展,將視線延伸至教師的職業生涯終身發展,通過頂層設計、科學規劃,構建起“雙師”長效培養機制,才能將“雙師”培訓真正落到實處。
二、校本培訓是促進構建“雙師”長效培養機制的重要途徑
華東師范大學鄭金洲先生認為:“‘校本培訓’是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基于學校。”具體地說,教師“校本培訓”是基于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追求,由學校組織實施的利用學校教育資源開展的教師群體繼續教育。它因具有鮮明的學校特色、人本特征和終身教育特性,從而能更好地保障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校本培訓具有學校特色,有利于科學規劃“雙師”建設
目前,學?!半p師”培養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或者說盲從性,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典型情況一:以“上級培訓”代替校本培訓。學校教師培訓局限于參加上級發文的培訓,并且在組織實施中帶有“攤派任務”的色彩,采取“輪流坐莊”培訓方式或者指派年青教師參加。這類培訓因為涉及學校面廣,培訓模式和內容的“理論化”“普教化”色彩相對濃厚,培訓效果不甚理想。
典型情況二:以“雙證”培訓替代“雙師”培育,即以教師是否通過“中、高級職業資格鑒定”作為評價教師“雙師”素養的標準,并據此界定學校專業教師的“雙師”比例。于是,就出現了學校教師盲目考證的現象,如教師考證與教授專業并不相符,甚至要求文化課教師也去考技術工種證書,從而形成學校教師“雙證”持有率提高,但實訓課程教師依然空缺的怪相。
上述現象即是學?!半p師”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建設目標不夠明晰的典型反映?;貧w“為了學校、在學校中”的校本培訓,“雙師”建設規劃就會基于學校發展需求和教師成長規律。所以,應在學校頂層設計的基礎上,明確“雙師”建設的長遠規劃和近期目標,明晰“雙師”建設路徑,構建“校本”師資培訓體系,提高培訓效力。
(二)校本培訓具有人本特征,將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學校須根據教師的工作年限差別、術業專攻區別、發展方向不同幫助教師合理規劃職業生涯,并設計與之相對應的分層培養培訓計劃,促進其專業成長。
費斯勒(R.Fessler)認為,“教師的生涯是一種具有可循環的、可重生的生涯發展系統”,由“教師職前準備階段、引導與自我調適階段、建立教學能力階段、熱心與成長階段、生涯挫折階段、穩定但停滯階段、生涯低落階段、生涯引退階段”八個主要階段構成。其中比較重要的階段分別為:新入職期、適應期、發展期和創造期。新入職的教師往往不能很好地自我判斷并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這就需要學校合理地引導;而當教師進入適應期后,也許會遭遇職業倦怠或發展瓶頸,同樣需要學校提供適配的培養培訓來幫助他們發展為骨干教師乃至專家教師。因此,校本培訓的人本特征將滿足“雙師”培養的多層次和多樣化需求,從而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發展。
(三)校本培訓具有終身教育特性,將促進形成“雙師”培訓長效發展機制
筆者非常贊同有學者提出的建立師資培養長效機制的觀點?!半p師”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靠一兩次培訓、考幾張證書就可以速成的,需要建立起長效機制。而校本培訓的終身教育特性,則將有效保障“雙師”培養的一體化發展和長效發展。
“終生學習”已成為現代公民生存和發展的必需。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一方面要應對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術更新帶來的挑戰,另一方面隨著專業知識的發展更新,就更需要不斷加強學習,拓寬專業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提升專業能力。
校本培訓即體現了終身教育特征,它將在遵循教師培養培訓規律的基礎上,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通盤考慮、整體設計,把不同層次、不同層面、不同類別的教育與培訓有機整合,從而形成縱向一體、橫向銜接的學校教師培訓體系,有效保障“雙師”培育的長效性。
三、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終身發展的校本培訓策略探討――以無錫機電高職為例
(一)重視頂層設計,引導教師主動規劃職業生涯
完善的校本培訓制度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保障,也將成為引領教師主動自我發展的標桿。以無錫機電高職為例:學校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學?!笆濉卑l展規劃,遵循教師專業成長規律,建立完善了多層面、多維度的校本培訓方案,并將之逐步體系化和制度化。同時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全面負責教師專業成長考核,通過績效考核制度將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相結合,引導教師主動規劃職業生涯,激勵教師自主追求專業發展。
(二)注重團隊協同發展,構建“雙師”多維培訓體系
團隊協同發展從本質而言是一種基于資源整合的共同發展,它主要分為兩類:“師帶徒”形式的團隊幫扶性發展和以項目為載體的團隊互補性發展。無錫機電高職在設計校本培訓方案中充分考慮了團隊發展策略,構建了基于團隊發展的多維教師培訓體系,形成了學校師資建設螺旋式提升的整體工程。
一是縱向梯隊式培養:按教師職業生涯的時間線建立分層培訓機制,幫助教師階梯定位,實現層級培養。具體包括:通過“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幫助新教師盡快融入學校團隊、適應工作崗位;通過“青藍工程”以師帶徒的形式幫助青年教師在入職三年內完成教學業務“過三關”考核;通過“二十名優秀青年教師選拔培養計劃”選拔35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重點培養;通過“中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對45周歲以下教師進行業務成長綜合考核;通過“傳幫帶工程”和“名師工作室工程”選拔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名師后備。
二是橫向專項培訓:按教師“雙師”成長的空間線建立多樣化培訓機制,注重教師專項培訓,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具體包括:基于教學能力提升的教研室培訓;基于專業崗位能力的教師下企業鍛煉培訓和校企聯合團隊培訓;基于研發能力提升的創新工作團隊培訓;基于名師成長的名師工作室團隊培訓。同時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級、省市級骨干教師培訓,參加企業、行業相關培訓,逐步形成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互補充的培訓體系。
(三)堅持校企合作,探索“雙師”雙元培訓策略
職業教育是與經濟產業關聯最緊密的一類教育,校企合作是“雙師型”教師培訓中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
1.將雙師素養養成融入日常教學生活
學校圍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體系架構、課程開發與教材編寫等工作,組建由企業專家、校內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的校企聯合教學團隊。教師在與企業專家共同工作的過程中,接觸到行業企業的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更新了專業知識,提高了專業修養。學校近年來逐步構建起以職業活動為主線、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一體化課程體系,開發校企合作“做學教一體化”教材數十本。
學校同時引進、轉化企業的生產項目,將企業生產案例、工藝案例引入專業教學,編寫實習實訓項目手冊,改革了學校實踐教學,使教師在開發課程、執教課程的過程中提高“雙師”素養。
2.探索“雙師”雙元培訓策略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教師專業培訓渠道得到很大拓展,不少培訓計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校企合作”的特點。但是由于諸多原因,與企業相關的培訓安排往往停留在企業參觀或者是象征性的“頂崗體驗”層面。因此總體而言,教師培訓技能訓練課時普遍不足,并且培訓內容相對滯后于專業發展,培訓往往并未能達到預期的“雙師”素養提升培訓成效。
學校借鑒德國“雙元制”,定制校本專業培訓,探索了貫通校企的“雙師”培訓策略。以學校承辦的江蘇?發那科數控職業教育集團江蘇培訓為例,培訓采取學校和企業共同擔責的策略培育教師,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培訓內容體現校企合作,培訓項目由發那科公司提供有關技術資料,以數控機床的機械裝調與維修、數控機床的電氣裝調與維修等技術工程實例為主。二是培訓師資體現校企合作,培訓采取學校教師與企業資深培訓師輪流執教的方式。三是培訓場所體現校企合作,采取學校與企業交替承擔培訓任務的方式完成培訓。此外,學校還通過建立嚴格的專業教師下企業鍛煉制度、組織教師參加國內外技術培訓等措施,幫助專業教師及時掌握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全面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摘要】農村職業教育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抓好農民培訓工作是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農民培訓工作理論學習是重點,實踐培訓是關鍵,實施項目是核心。
【關鍵詞】職業教育 理論培訓 技術培訓 項目實施
近年來,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進入了困難期,辦學職能僅局限在對口升學方面,導致辦學萎縮。面對此種情況,農村職業學校必須突破瓶頸,拓寬辦學職能,改進辦學模式,才能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根據“農村職業學校要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這一指導思想,農村職業學校要想發展就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當代青年農民有學習現代化農業技能技術的愿望,有致富的決心和信心。農村職業學校要把培訓農民納入到自己的職能范圍之內,要傳授技術給農民,幫助農民根據當地自然環境特點和鄉村產業結構特點,有目的的進行培訓,切實為農民朋友創造創業平臺,搭建致富金橋。只有農民掌握了一技之長,學到致富本領,走上致富道路,才能說農村職業教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下面,著重闡述一下農村職業學校怎樣組織開展農民培訓工作。
一、制定符合農村實際的培訓目的。農民培訓目的不僅要科學合理,而且要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必須堅持農村職業學校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辦學思想,必須落實農村職業學校為農村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的辦學方針。切實為農村培養一批具有中專學歷、懂科學、有技能、善經營、會管理的實用型技能人才,進而帶動周邊群眾致富。
具體培訓目標為:1.利用兩年時間為縣域每個行政村培養1-2名實用型技能人才。2.懂得農村市場經濟發展規律,掌握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熟悉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生產專業技能。3.能夠致富并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二、抓好培訓過程管理。農民的培訓工作和對口升學的在校生培訓不同,農民有自己的土地需要管理,有很多家庭瑣事需要辦,他們沒有整個學期的時間,不能整個學期的每一天都坐在教室里學習。所以,職業學校進行農民培訓工作還要深化辦學模式改革,不能拘泥于一種培訓方式。為此,農民培訓管理應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技術理論培訓管理。技術培訓是農民培訓工作的重點,農民技術學不到手的話致富就屬于空談,會影響整個培訓工程,會直接阻礙農村職業學校的發展。所以,對農民技術培訓工作必須統籌規劃、嚴格管理、教學落到實處。
1.學員第一年在職教學校進行理論學習。主要學習農學專業技術理論課程,學分積滿,考試合格者可以進行下一個環節。
2.組織學員開展社會調查,自定一項致富項目。技術理論學習合格的學員根據本鄉、本村的主要產業和計劃開發的農業經濟項目,開展廣泛的市場調查后,撰寫并提交“擬定致富項目”及可行性報告。學校針對學員的擬定項目進行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論證,確定“擬定致富項目”可實施后,正式確定每位學員的致富項目。
第二部分:技術實踐培訓管理。這一步驟是培訓工作的關鍵,也是在實踐中檢驗技術時期,做不好就會前功盡棄。只有使農民所學技術在實踐中獲得成功,農民心里才會踏實,才會愿意接受職業培訓。為此,技術實踐培訓管理工作必須精心組織、認真實施、責任落實到位。
1.建立致富項目實施負責組織。成立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要由職業學校領導擔任,成員分別由職業學校教師和農民學員專業骨干成員擔任;成立項目技術指導小組,組長聘請農業中心專家擔任,副組長由職業學校領導擔任,成員分別由聘請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人員和職業學校教師擔任。
2.抓好項目實施保障工作。一是協調鄉村相關部門,幫助學員解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缺的資金、土地、場地等問題,以保證項目順利實施。二是職業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職能,指導教師在項目實施的各個環節及時下鄉指導,跟蹤服務。
3.認真組織召開項目實施動員大會。相關領導要做深刻的動員講話,強調項目實施的重大意義,鼓舞農民學員創業致富、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決心和信心。
三、做細每一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環節工作。用實踐檢驗技術的過程中,每一個細枝末節問題都不能忽略,都要嚴陣以待。要用科學的態度和行為對待每一位農民學員的項目,不能出現紕漏和差錯,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了科學嚴謹,才能使得整個培訓工作獲得成功,項目實施是整個農民培訓工作的核心。
1.根據學員確定好的項目明確任務。學員運用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和經濟發展狀況,結合本鄉產業結構及發展規劃,按照市場需求變化趨勢的要求,圍繞種植業、養殖業、蔬菜大棚,庭院經濟、農牧產品加工以及特色農業經濟等所學技術確定項目。
2.學員根據自己所確定的項目,制定具體的項目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進行項目實施。方案要注明項目實施的時間、地點、規模;項目所需生產資料及數量和來源;項目所需資金預算及資金來源;項目實施的方法和步驟;結果預測等內容。
3.項目實施時,學員要充分做好項目實施前的場地選擇、設施配套建設、品種篩選、生產資料準備等實施前準備工作,確保項目正常實施。
4.實施過程中學員嚴格按照“實施方案”組織實施,遇到疑難問題及時跟學?;蛑笇<覝贤?,及時解決問題。
5.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求指導教師經常下鄉技術指導,現場解決問題,使項目順利開展。
6.學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收集整理好每一階段獲得的數據和信息,認真寫好項目實施總結報告,總結經驗形成能力,并充分運用到生產實踐中。
總之,農村職業學校要辦好、辦出特色、走出困境,就要改革辦學模式、拓寬辦學渠道,面向農村、面向農民辦學校。抓好農民培訓工作既充分發揮了職業學校的職能,又實現了農村職業教育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思想;既為農村職業學校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又實現了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宗旨。
摘要:相對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學科化、理論化要求較低,適合我國目前農村教育發展水平和農民文化基礎;同時,職業教育以職業性、操作性為核心特征,更易于滿足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對廣大農民技術素質的要求,具有適用性和預期收益的可見性。本文分析了職業學校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優勢。
關鍵詞:職業教育 農民工培訓 優勢
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要為就業再就業服務,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2006年教育部啟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提出:“各類中等職業學校要面向農村擴大招生規模,并為畢業生在非農產業、城鎮就業和創業提供幫助?!毕鄬τ谄胀ń逃?,職業教育學科化、理論化要求較低,適合我國目前農村教育發展水平和農民文化基礎;同時,職業教育以職業性、操作性為核心特征,更易于滿足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對廣大農民技術素質的要求,具有適用性和預期收益的可見性。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開展農民工培訓有其自身優勢:專業優勢,師資優勢,基地優勢,就業優勢以及政府與企業的支持。因此,根據我們學校(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學校)開展農民工培訓的工作實踐,結合筆者的體會和認識,簡單談談中等職業教育學校開展農民工培訓的優勢。
1 政府的支持,領導的重視
近年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職業教育飛速發展,職教院校的實習場地已初具規模,功能不斷完善,職業院校的師資經驗豐富、技能水平高,基本可以滿足職教人才培養和農民工技能培訓的需要?!秶鴦赵宏P于大力發展職業有利于擴大教育的決定》強調,職業教育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堅持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并重是我校不變的辦學方針,作為學校的領導者,真正認識到社會培訓的地位和作用,并將培訓工作視為學校的重點工作,學校的發展之本。學校設有一級管理部門招生就業培訓處,成立以分管校長為組長的社會培訓組織機構,具備完善有效的培訓管理體系。同時,作為錫山區農民工培訓基地,學校大力推進農民工教育,廣泛開展各類工種的農民工培訓,為實現兩個率先,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奠定了良好的智力支撐和提供優質的服務保障。
2 依托培訓基地,搭建成才金橋
開展職業培訓是提高職工隊伍技能素質服務科學發展的需要,是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保證,為全面推進職業培訓,加快提升職工技能素質,今年依托錫山區再就業培訓定點機構(無錫市錫山中等學校)與新日電動車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清華同方創新科技園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聯合開辦AUTO CAD(計算機繪圖)(中級)、Ug高級造型、辦公自動化(國家一級B)、電焊工(中級)、維修電工等十多個技能培訓班,培訓人數將達500人以上。2011年12月16日,錫山區安鎮街道7個村的50多位被征地農民在街道成教中心,接受了我校為他們舉辦的維修電工初級培訓。近年來,學校牢固樹立“讓培訓基地成為農民工成才的金橋”這一社會培訓理念,按照“管理――組織――實施”的推進策略,加強與各鎮、街道勞動保障所、培訓機構的緊密合作,逐步建立社會教育服務工作長效機制。
3 堅持按需培訓,積極開發項目
學校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面向農村勞動力和企業職員廣泛調研,了解農民工現狀及培訓需求。根據用人單位產業發展和技術升級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內容、注重專業技能培訓與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總和素質相結合,解決當前農民工所急需的基本技能,切實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基本技能。學校堅持按需培訓、學用結合的原則,緊緊圍繞企業用工和就業、轉崗、晉級、創業的學習培訓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形式,做到短期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培訓與技能鑒定相結合、培訓與就業相結合、職前培訓與職后培訓相結合;同時,積極開發和實施各類社會培訓項目,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地開展培訓工作,為全區農民工開辦數控、焊接、家電維修、電工電子、機電、計算機、CAD以及家政服務等各類專業培訓班,年均培訓500人次,效果十分顯著。
4 優化師資隊伍,打造學校品牌
為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在農民工培訓中的作用,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優化師資隊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活化辦學模式,并且突出特色或優勢培訓項目。學校通過對現有教師有目標、有選擇、有分類的進修學習、現場實習、課題調研、兼課自修、送外培訓等方式,不斷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有力調整師資隊伍的專業結構,盡快補充教師的專業弱項和技能缺項。培養一專多能、一人多崗、技能型、綜合型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構建具有學校特色或優勢的培訓項目,努力打造學校培訓品牌。在連續幾年的學校社會培訓具體工作的實踐中,編寫了機械制圖和維修電工培訓教材,打造屬于學校自己的品牌。
5 校企強強聯合,營造“雙贏”局面
學校目前設有招生就業培訓處,與多家企業簽訂學生實習就業協議,與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人才供需關系,能夠及時搜集掌握企業的用工需求信息。這為企業與學校建立“訂單式”用工培養提供契機。根據企業需求實行訂單培訓,形成“需求――培訓――就業”的培訓機制。在“訂單式”培養過程中,充分調動企業積極參與到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中來。學員的招生和管理,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學員的實習與實訓,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和承擔。這將有利于增強農民工培訓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實用性,既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同時又調動了農民工參加培訓就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利用職業教育優勢創新職業教育校企聯合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模式。
職業學校參與到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中,圍繞當地企業用工需求和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建立一支規模較大、裝備質量較高、專業突出的農民工定點培訓基地,實現培訓和就業相結合。利用職業教育優勢,不斷推動職業院校主動對接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創新職業教育校企聯合新生代農民工培訓模式,大膽探索職業學校資源整合、重組和資源共享的方式,提高新生代農民工培訓質量和就業能力。
作者簡介:過紅霞(1977-),女,江蘇無錫人,江蘇省錫山中等專業學校招生就業培訓處工作人員。
摘要:職業技能培訓是大有前途的“陽光工程”,要認真貫徹國家職教工作會議精神,大力開展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為重點的職工培訓,積極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各行業、企業的職業培訓,充分發揮職業學校教育資源和培訓平臺的作用,不斷為行業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本文分析了職業學校開展社會培訓工作的思路。
關鍵詞:職業學校 技能培訓 農民工
在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引導下,在我國經濟發展對技術工人需求的推動下,中等職業教育無論學歷教育還是技能培訓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堅持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并重是職業學校不變的辦學方針。然而,現實中大部分職業學校的社會培訓工作因受體制的約束而履步維艱。要想開創職業學校社會培訓的“春天”,筆者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1 領導高度重視,將培訓工作視為學校重點工作
領導高度重視是搞好培訓工作的前提條件。作為學校的領導者,真正認識技能培訓的地位和作用,并將培訓工作視為學校的重點工作,學校的發展之本,那么,思路、招法和措施就會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
1.1技能培訓的社會效益
可通過下崗職工轉崗培訓、在職職工技術等級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這些人群的職業技術能力,滿足本地對熟練技術工人的需要,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1.2技能培訓的學校效益
可充分利用學?,F有教育資源,利用雙休日、寒暑假搞成人學歷教育和各類技能培訓,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資源潛力,增加辦學收益,享受國家政策補貼,積累辦學資金,任課教師還可增加收入。
1.3技能培訓有利于擴大學校影響
通過下崗職工、在職職工培訓,增加了企事業單位及受訓人對學校的了解,從而口口相傳,介紹更多的單位和個人來校受訓,起到 “培訓促招生”的作用。
1.4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再就業的免費技能培訓
依托區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定期對外來務工人員、本地失業、失地農民進行免費培訓,享受國家政策補貼,為學校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5技能培訓促進了教師水平的提高
一部分有長期實踐經驗的技術工人,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參加等級工取證培訓,能促進學校教師水平的提高,面對不同的授課對象,在“教學相長”和與學員交流中,教師隨時了解實際生產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情況,提高對最新技術應用的認識。
2 積極主動爭取,將企業、退役士兵及農民工視為培訓主體
2.1企業是職工技能培訓的主體
發揮企業加強技能人才培訓的主體作用,前提是做好企業經營者的思想工作。學校領導主動走訪企業或是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牽線下和企業一把手加強聯系與溝通,在為企業培養急需的應用技術性人才的同時,重點推介本校社會培訓服務項目及本校優勢,鼓勵企業辦好職工培訓基地,建立完善適合企業發展的培訓方式,指導促進學習型企業建設;為企業量身定制開展“訂單式”、“菜單式”技能培訓,并對受訓者進行資格認證;廣泛發動企業職員參加學歷進修,為企業參評高新技術企業增加“籌碼”;加強市區服務外包企業培訓力度,享受國家政策補貼。
2.2退役軍人是技能培訓的新生對象
實施退役士兵技能培訓是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國家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新政策。借此“東風”,學校可積極主動與區民政局聯系,爭取建立區退役士兵定點培訓機構。每年定期分批對退役士兵進行“自選式”技能培訓,通過開展退役士兵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再依托人才和勞動力職業介紹機構聯合推薦就業,增強服務項目,立足本區,面向全市乃至全省,成為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的示范學校。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推薦就業結束后,學校可享受政府補貼。
2.3農民工是技能培訓的主力軍
學校作為錫山區農村職業技術培訓基地,應大力實施農民“現代化、知識化”教育培訓計劃,從對下崗失業人員、青年學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失地農民以及其他群體進行各類技能免費培訓。按照“管理――組織――實施”的推進策略,加強與各鎮、街道勞動保障所、婦聯、培訓機構的緊密合作,逐步建立社會教育服務工作長效機制,積極開發和實施各類社會培訓項目,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地開展培訓。各期培訓班結束后發放結業證書或通過根據需求進行技能鑒定并發放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學校享受政府補貼。
3 形成培訓機制,讓全體教師重視培訓工作
3.1加強專門機構建設
職業學校的培訓機構沒有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單獨賬戶等直接對外權力,因此操作過程中沒有足夠的靈活性。學校配備專職教師也極其有限,學校應大膽選拔善社交、肯奉獻、責任心強且具創新意識的青年教師充實到培訓部中來,成立一支分工明確、團結協作的培訓工作隊伍,在開辦培訓項目自主設立專業,自主臨時或長年聘用招生、任教、實訓、就業安置人員,形成一套較完整的辦學體制。
3.2精選培訓教師
技能培訓工作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只有不怕勞苦、不計時間、事業心強、有一定獨立工作能力的人才能勝任。因此,學校要在各專業組內選拔骨干教師成立一支培訓教師隊伍。通過過程考核,學員反饋,培訓成績等全面考核教師的培訓質量。
3.3提高培訓待遇
培訓教師放棄休息時間繼續工作,有的還要“送教上門”,他們不講酬勞,只講奉獻的精神難能可貴,鑒于次,職業學校應大幅提高培訓費,激勵其他教師積極參與,同時,在各類評優評先過程中向培訓教師有所傾斜。
3.4配置專用的實訓設備和教室
社會培訓是常年開班的,所以必須準備足夠的專用教室和儀器設備等,教室布置美觀、整潔,有各類基本服務設施,為每個外來培訓的人員提供優質服務。
3.5及時召開培訓工作會議,統一思想,積極工作
學校分管領導應及時召開培訓會議,對所有培訓班班主任及教師進行思想教育工作,讓其明確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要求每位教師明確職責,提高責任心,對自己對學員對學校負責。必要時,在全體教師會議上強調學校培訓工作的重要性,讓每位教師都能正確對待并能主動參與學校的培訓工作,形成“人人想教培訓課,各項培訓有人教”的良好局面。
總之,職業技能培訓是大有前途的“陽光工程”,我們要認真貫徹國家職教工作會議精神,大力開展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為重點的職工培訓,積極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各行業、企業的職業培訓,充分發揮職業學校教育資源和培訓平臺的作用,不斷為行業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
【摘要】師資隊伍的質量,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對學校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師資培養是提升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在對師資培訓現狀的分析基礎上,提出了對師資培訓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職業學校 師資培訓 對策分析
一、師資培訓現狀分析
1.教師學習意識不夠,培訓很難有效果
教師必須得抱定終身學習的觀念,加緊學習,學習知識,學習技能,學習自己擅長的,也要學習自己所不擅長的,不能說樣樣精通,最起碼是樣樣必知。這不是大道理,作為教師,首先要曉得饑渴,有水才能喝。如果他不知渴,你硬將水灌入,一不會讓他感覺喝水有用,二他也不會有所感激。無論任何人,只要在自己有需求時,再遇到機會時才會珍惜,才會努力去學。少了培訓者的學習欲望,是很難讓培訓發揮預期的效果。
2.培訓思念新,脫離實際,讓教師感覺到無用武之地
現在的教師培訓大多數采用講座的形式,請來的都是知名專家學者,講得是的一些先進教學理念,帶來也是先進技術,確實機會難得。培訓時帶給教師也是激情澎湃,但回到課堂,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現實的教學環境及實際的學情。無人知道又暫且無法改變的學校情況讓培訓的結束,激情也就結束。聽著有道理的思想,卻沒操作層面上的個案,讓教師感覺到培訓未免有些空洞。
3.培訓缺乏考核監督機制
培訓沒有建立完善的后續機制,老師培訓結束后交一篇心得報告就算了事,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內驅力沒有真正調動起來,沒有形成體系,導致培訓只是培訓,轉化不成‘生產力’。培訓結束后,應該真正建立一個系統完善的平臺,建立交流機制。比如,每一期參培教師建立培訓檔案,結束后還要定期開展交流或教學展示活動,推廣示范課,并使此項工作常規化,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另外,還缺少對培訓老師的評價機制,受訓者與培訓者之間建立連帶責任,受訓教師的業務成果也成為培訓教師業務考核的加分項。后續體系完善了,培訓的成效才能有所保證。
4.教師素養給教師培訓帶來負面的影響
這是我在省級“四新”培訓時所聽到的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孩子的叫聲;有大人接打電話的聲音;還有老師們的議論聲、呼嚕聲。面對這些,我不禁回想起了前幾次參加培訓時的所見所感,心中不禁產生了疑問:老師們,你們是怎樣看待教師培訓的?想想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總會聽到同行們的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上課時總是坐不住,總是講小話,總是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那么,我親愛的同行們,你們有沒有想到,此時坐在這里聽課的你們不就是一個學生嗎?此時的你們跟你平時所說的“不像話”的學生有什么區別?在你們抱怨你的學生不珍惜學習機會、不好好學習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能珍惜這些寶貴的學習機會,讓自己學有所獲,學以致用?我覺得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心態對待教師培訓。
5.追求學歷忽視技能提高,培訓存在誤區
教師培訓存在一味追求理念高度、忽視內在質量的問題,而實際上他們更需要的是提高專業技能。例如,有的教師教數控機床維修,但從來沒有過修理機床的經驗。所以授課只能是紙上談兵?,F在職業學校的教學體系由‘學科體系’向‘工作導向’轉化,教師專業能力不夠的問題就更突出了。要彌補差距得靠職后培訓來完成,但目前的職后培訓除了“量”上不足外,更主要的問題在“質”上。職教教師成長與學生成長一樣,最重要的能力要通過直接經驗獲得,必須改革以往單純靠課堂授課、聽講座的培訓方式,才能培養出實踐型的師資人才。
二、對教師培訓的幾點思考
1.加強網絡培訓技術
網絡培訓技術利于教師自主學習和協同學習,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斷提高。網上培訓有具備以下幾個優勢:
優勢一:快捷、低成本的運作。網上培訓課程內容進行更新的成本小得多,課程設計者可直接在網上進行添加與刪除,培訓中教師只需點幾下鼠標就可以學習到更新的內容。
優勢二:大大增加學習效率。網上培訓課程中有著大量的聲音、圖片和影音文件,生動有趣,便于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學習效率。
優勢三:便于老師學習。一是培訓不受到時間限制,網培可使教師在其有空閑時按照自己的進度在辦公桌上接受培訓。二是不受空間限制,只要有著必要的設備,他們便可以足不出戶的接受培訓。
2.培訓的組織機構加強與高等學校、企業、行業建立實質性培訓關系
利用國家級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現有的一些實驗室、實踐條件以及成熟的產學研結合平臺,幫助中職進行師資培訓,會對計劃的實施起到提升作用。對于前面所提到的學校買不起的幾千萬元高級數控機床,利用企業的資源,使得教師技能培訓落到實處。
3.加強學校對師資培訓保障機制的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培養實施方案
在師資培養上處理“舍得”關系,有舍才有得,例如在教師外出培訓和下企實踐,處理好在外教師工作量的認定,以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
4.處理好學校用人機制
在引人選人用人上出現看資歷不看能力,看年齡不看本領,看關系不看水平。導致一方面教師不夠用、不被用,另一方面卻是用上的教師不適用、不能用。只有采取多種措施,徹底解決對人才的偏見與認識誤區,通過多種途徑調動每一位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5.加強教師品德修養
每個學校都存在工作熱情不高,想要得到總比要付出多,說別人總比說自己多,考慮個人利益總比集體利益多的教師。沒有安排你出去培訓的時候,說學校不給機會,安排你出去的時候,尋找千般理由做推辭,領導給予考慮,反過來又說領導不是真心實意的讓他去。這樣的老師仔細在身邊找一找,每個學校都會有類似這樣的人。作為被培養的對象,要積極開展好自我批評,加強個人品德修養,一方面要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為學生做出表率;另一方面提高工作熱情,處理好工作與家庭關系、上級與下級領導關系、索取與奉獻關系、責權利關系。學校對老師的培養的最終受益者是自己,只有明確這一點,才能認真履行一名教師的工作職責。
[摘 要]為了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職業學校應加強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相融合,形成多向化的社會服務格局。短期培訓主要做好勞動市場需求、用人單位需求、和培訓學員需求三個分析,構建構建合理的培訓體系,設計培訓實施方案,加強崗位實踐培訓,服務地方經濟。
[關鍵詞]短期培訓 多向化
為了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更多的為國家和地方培養服務型人才,職業學校應具備雙重身份: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相融合。短期培訓因具有靈活、多變的特點,尤其是實踐性教育的特色,短期培訓以“實用”、“實效”為原則,講求簡明實用,并可根據所培養人才的不同類型、職業能力和學歷層次靈活配置,保證辦學目標必須與經濟發展的要求保持同步。
職業學校的短期培訓,通過靈活的確定培訓專業和期限,初、中、高級職業培訓協調發展,搞好實作基地建設,突出技能訓練,逐步形成占據經濟發展和就業需要的主要地位,覆蓋城鄉職業培訓的網絡。重點研究短期職業教育,圍繞當地地域、資源優勢,特別是市場優勢,拓展培訓目標,形成多向化的社會服務格局。結合我校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和社會優勢,在十堰地區及周邊開展汽車產業職業培訓工作的經驗,個人認為必須做好如下幾點:
一、做好勞動市場需求分析,確定培訓主題
勞動市場是勞動力供求雙方發生關系的場所,包含企業行業需求和培訓機構的供應兩大信息。通過勞動市場需求分析,了解市場缺口較大的職業和工種,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和確定培訓項目的主題,即“我打算培訓什么?培訓多少人?為誰培訓?” 。
做好需求分析的途徑主要有:
1.掌握各級勞動保障部門通過調查、匯總、分析用工單位空崗信息、勞動者求職需求信息等定期公布的供需缺口較大的職業信息;
2.了解社區及街道部門擁有的本地區的勞動市場共需信息,規劃針對本地區經濟特點和結構的培訓目標;
3.收集其他職業介紹機構的用工需求;
4.深入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所得的用工需求。
注意:勞動市場需求分析受時間和數據等因素影響,在確定培訓主題前做一定的調查和分析十分必要。
二、做好用人單位需求分析,選擇培訓內容
在確定培訓主題后,通過了解用人單位對職業和崗位的素質要求,與企業共同確定培訓內容與要求,保證培訓對象符合企業對該崗位的素質要求,即“培訓哪些崗位?達到什么標準?”。
確定培訓內容的方法:
1.了解用人單位對崗位的職責要求,現崗位從業人員的不足,重點加強或提高的素質和技能;
2.了解用人單位提供實習機會的可能性,便于制定培訓計劃和尋找實訓單位;
3.通過個別訪談、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等形式收集用人單位需求信息。
注意:培訓項目應盡可能安排較長時間讓學員到用人單位去實習,保證學員接觸潛在的用人單位,提高就業的可能性。
三、做好培訓學員需求分析,設計培訓活動
職業學校短期培訓要了解培訓學員的現狀、興趣與愿望,融入培訓方案的制定中,保證培訓內容與學員實際情況、需求及興趣相融,便于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減少學習障礙,達到培訓目的,即“如何培訓?”。
做好培訓學員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學員個人信息、當前知識與技能水平、培訓需求、學習風格、影響因素和條件等。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和座談會的形式獲取到職業介紹機構尋找工作和登記在冊的求職者、街道和社區推薦的下崗失業人員、參加相關培訓的老學員的相關信息,作為制定培訓方案的參考。
注意:短期培訓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勞動市場需求分析、潛在用人單位需求分析和潛在學員需求分析,由于各自分析的目的和對象不同,因此在分析調查結果時,應綜合考慮。
四、構建合理的培訓體系
完整的培訓體系包括:培訓需求分析結論、詳細的調查報告、培訓目標、職業學校、學員及篩選、培訓教材、培訓方法、培訓教師、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后勤安排、質量檢測與評價及預算。
好的培訓項目規劃圍繞如何達到培訓目的為中心,希望學員通過培訓能理解、評價和運用培訓內容去解決實際問題。培訓目標一般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三個方面,通過確定培養目標懸系學習目標,通過學習目標來構建培訓體系,即選擇職業學校、完善評價機制、學員篩選、選擇教師、選擇或編寫教材、制定經費預算等。
五、設計培訓實施方案
積極的培訓項目不是無序的活動,而是具有嚴格邏輯關系的活動。如何將各個活動很好的組合在一起,對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至關重要。
培訓活動的三大要素:目標、方法和形式決定活動設計的成功。在設計培訓活動時,需要考慮以下基本問題:能否實現制定的目標,了解對學員知識技能的要求,合理設計培訓周期,依據學員規模設計培訓活動,教師教學創新能力,選擇培訓方法,布置培訓環境等。
六、加強崗位實踐培訓
崗位實踐培訓是實施培訓項目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可以使學員掌握實踐經驗,加強學員與用人單位的聯系,提高在培訓結束后就業的可能性。
職業學校在進行培訓需求分析階段對用人單位進行調查時,應把“是否愿意接收學員在企業實習”和“是否有可能接納合格學員在本企業就業”作為調查的一個內容,找到潛在的實習單位和用人單位。并在培訓開始后及時將實習計劃和相應要求與企業進行溝通協調,了解企業狀況與愿望。
此外,職業學校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與企業進行交流建立聯系。
不同職業領域的培訓研究發展不平衡,受職教體制、教師培養模式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培訓的組織實施沒有統一的模式,作為短期培訓的主體人物――職業教育教師應當掌握本專業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能正確評價該領域的職業活動和工作過程,有一定的開發能力和較廣泛的職業實踐能力,能按職業教育規律正確分析、評價、設計和實施職業教育教學過程。
摘 要:企業的發展與進步離不開員工技術技能和整體素質的提高與轉變,而這種提高、轉變與工作前或工作中的技術學習和培訓有著必然的關聯。中等職業學校的對外培訓是利用資源優勢做好工作,真正體現出為企業出力、為生產服務。學校堅持為企業培訓員工的過程,也是學校培訓不斷自我充實、刺激發展的過程。在對企業的培訓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體會,深感對外培訓的意義重大,只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對校企雙方都會有明顯的促進和發展作用。
關鍵詞:對外培訓;發揮所長;共同提高
企業是出經濟效益和人才的地方,是社會發展和創新的重要動力之一,效益和動力來源的重要因素在于員工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表現。職業學校是國家培養技能人才的重要場所,在自身的教育教學中,也肩負著為社會繁榮、為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技能教學的艱巨任務。因此,職業學校在為企業培訓人才的同時也為學校本身的提高與壯大而不斷推力、加油?,F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完全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很多理論知識和技能技術的折舊率也越來越快,沒有任何人可以回避和抗拒參與再學習和培訓,沒有任何真正的企業可以不重視對員工的培訓。許多職業學校都有對外培訓的機構和部門,但如何發揮人力和資源優勢,提升自己,打開思路,并切實發揮對外培訓作用,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職業教育是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勞動人才,使學生能夠掌握真正的就業技能作為主要目的的。職業學校的對外培訓具有鮮明的特色:(1)一種崗前、崗中培訓教育,是對將要就業或在職員工的一種技術培訓。通過培訓,使員工和學生滿足、適應企業生產需要;(2)培訓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體系比較系統和完整,重在技術和技能的熟練把握;(3)培訓的教學計劃合理、靈活,執行計劃有依據;(4)通過培訓,使員工和學生能夠通過國家有關勞動部門和行業協會組織的技能鑒定,取得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
當然,職業學校有些項目對社會的培訓,有時也表現出實際操作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不強,與實際工作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對技術性較強的技術培訓,往往受限于學校和教師的能力。但是學??梢跃蛶熧Y力量、培訓方案制訂、落實培訓過程等方面,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不斷與企業探索培訓的思路、方法,達到相互促進與提高的目的。因此,完全可以說職業學校的對外培訓是具有絕對優勢的,是能夠完成“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提升為目標”的培訓任務的。
在近十年的對外培訓中我們積極拓展培訓方向和內容,瞄準企業需求,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盡我們所能,從多方面開展好對外的培訓工作。
一、對外培訓工作的范圍
1.機械類方面對外培訓
我們主動與“共立精機合資”企業等聯系,充分運用學校的資源優勢,選派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為該企業年輕的員工從“機械視圖”培訓開始,到指派專業指導教師深入企業具體開展理論和操作指導,進行了不定期的崗位培訓,確立了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資質,為與企業共謀合作做出了很好的鋪墊,也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幫助。
積極響應市政府和市高校教育工作委員會的號召,全面開展為大連五所大學即將畢業的數控、模具專業的大學生進行理論和操作培訓。在學校專業教師指導下使參加培訓的大學生獲得了很好的崗前學習機會,提高了專業能力,為大學生的順利就業創造了條件。
加大拓展對外培訓與合作力度,先后兩次幫助黑龍江省嫩江職業技術學校34名學生開展“數控車床、銑床”操作培訓工作。培訓中專業教師從基礎理論和操作方面入手,悉心、全面對待每一位學生,為學生掌握學習技能,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學服務,使參加培訓的學生98%獲得了由“大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中級技能合格證書。培訓工作結束后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聯系就業崗位,得到各方廣泛的好評。
2.計算機操作維修方面對外培訓
對外“計算機安裝與維修”培訓、“計算機操作”培訓、“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前對大學生的培訓,一直是我們堅持做好、做大的培訓項目,既歡迎企業、社會學員來校參加學習培訓,也應邀上門為在職員工、下崗失業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提供培訓服務,使所有參加培訓的學員都能學到實實在在的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教師也多次榮獲培訓工作的先進個人稱號。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在“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指導下,成立了“網絡編輯、電子商務培訓基地”;在大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幫助下,成立了“計算機網絡管理員、計算機操作員”高級培訓基地;“計算機維修工”中級培訓基地。我校也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批準備案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之一。
3.食品生物、服裝制作等方面對外培訓
在堅持做好對學生的技能培訓考試工作的同時,也積極吸引社會考生和畢業生到校參加“食品檢驗工、烘焙工、啤酒釀造工、服裝縫紉工、裝飾美工”的培訓和考級,并選派優秀教師走出校門,到對方學校進行專業技能指導。近幾年來共培訓校內外各類專業人才近1700人,為在校學生、在職員工的素質再提高做出了努力,為畢業生走入工作崗位、盡快完成角色轉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其中96%獲得中、高級合格技能證書,為保障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素質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下崗再就業人員掌握一技之長,維護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我校也是國家輕工業協會和輕工業技能鑒定中心在大連設立的唯一的考級工作站。
職業學校的對外培訓工作是一種適應社會和企業現狀、符合企業發展和生產實際、順應生產規范流程的培訓模式。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實施并完善。
二、采取的措施
1.組建優秀的培訓師資隊伍
在校領導的大力關注下學校在專業教師隊伍中聘請教學經驗豐富、工作素質出眾的骨干教師組成相對穩定的培訓隊伍,這是培訓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2.構建合格的培訓基地
按照學生實習教學的要求和對企業人員專業培訓的質量要求,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企業員工的實踐能力出發,以崗位技能要求為導向,建設以職業技能練習、技術支持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培訓基地,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的互動,有效地利用學校的現有儀器和設備。由于學校的培訓環境和企業工作環境有時有著諸多的不同之處,因此學校的培訓要注意加強實踐操作性和實用性,減少與企業在技能培訓方面存在的差距。特別是專業教師團隊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能力,以達到滿足對企業員工培訓的要求。同時學校要根據能力適時更新設備和器材,免得影響培訓效果,充分發揮先進設備的作用,這是學校對外技能培訓的一個關注點。
3.制訂培訓計劃
在培訓前,通過相互溝通和了解,以知識、能力和素質符合崗位一線實踐和崗位要求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培訓重點制定可行的培訓計劃。
4.制訂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以工作需要和崗位能力為切進點,注重科學性、前瞻性和針對性的統一。不但要注重解決工作中的現實題目,還要反映市場經濟下企業治理創新、技術創新的新內容,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把更多的時間用于技能的實踐練習,著重提高員工的崗位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在培訓情景的設置上盡最大可能按照現場的工作流程組織培訓,讓培訓與工作縮小差距,以養成安全、規范的工作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練習,切實有利于員工技能水平的發展和進步。
5.確定培訓對象
可由企業根據工作需求和崗位能力需要,結合學校的培訓實際(教師、場地、設備情況等),既要符合員工個人的成長需要,也要符合員工教育的特點,更要符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培訓需求。
6.實施培訓
明確對外培訓的職責,技能培訓是以崗位能力為本位的培訓,因此應以行業發展為背景,以員工實際工作技能的提高開展培訓,加強對外培訓的全面管理,確保培訓質量,達到培訓目標。通過校企聯系,互通信息,搭建好培訓平臺。也可安排專業教師不定期地到企業中去邊觀摩、邊學習,掌握第一手材料,真實體驗“做中教、做中學”不斷促進學校對外培訓的能力和提高培訓效果。
7.培訓考核
培訓結束后參加培訓的員工能否達到現場工作流程的要求和工作是否規范,由職業技能鑒定部門或行業協會組織的獨立考試來檢驗。檢驗員工的精神狀態和實際的規范操作,從現場的考試表現到完成考試的過程進行全面考核,考核合格者可以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8.培訓評估
注重與企業保持經常的聯系,了解經過培訓后的員工的工作情況及員工的績效考核,借此評估培訓的有效性與信譽度,虛心聽取領導和員工對于學校培訓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達到不斷提高培訓能力和培訓質量的目的。
社會發展需要創新,企業發展需要創新,職業學校為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更需要進行培訓方式方法的創新,創新已成為時代的主題。結合實際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不斷提升培訓能力,逐漸消滅企業中“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的現象,對學生、員工的將來、對企業的發展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作者單位 大連市輕工業學校)
【摘 要】 電子電器種類繁多,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已受到嚴重的沖擊,為了能使學生畢業后能成為電子電器業中的中高級專業人才,我們的專業課程教學應適應形勢的變化,對原有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革,使之適應社會對新世紀人才的素質教育教學要求。教育教學改革需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評價進行優化。
【關鍵詞】 電子電器 中等教育 人才培訓
目前,電子科技產業迅速發展,不僅需要高級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中級、初級的基礎人才。面對新形勢,職業教育還存在著辦學模式單一,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習方式改革滯后,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等問題。許多學校沒能在加強內部管理,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素質,增強實訓室實習上做足文章,所以,改革現有的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器應用教學體系,成為當前中職學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電子電器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現狀
近十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以三倍于GDP增長的速度高速發展,電話、DVD、彩電等產品以及不少電子元器件的生產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迄今為止,在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就業的人數已達620萬人,加上與IT應用相關的行業吸收的社會勞動力,數量已達l600萬人,占我國城鎮就業勞動力的6.7%,其中工人約占60%,技術人員比例偏低。而在發達國家,技術工人占勞動力的比例高達75%。相比之下,我國的電子信息業技術人員總量明顯不足,遠不能滿足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電子技術迅速應用到工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直接推動了電子類畢業生的就業。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的《2006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1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仍供不應求,缺口近2000萬。目前,在我國的技術工人中,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術等級低的多,高的少;高級技術工人年齡大的多,年輕的少。例如,城鎮勞動者近2.6億人,技術工人占三分之一左右,其中高級技工占技術工人的比例僅有17%,技師和高級技師占技術工人的比例僅4%,與企業的需求相差10個百分點。這種“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人才結構不夠合理,已經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二、課程體系結構的調整
1、專業課程模塊設置的必要性。長期以來職業教育教學沿襲的是學科型教學體系,它主要有兩個特征:⑴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中心,其它的實踐性環節(如實驗、實習)只是作為驗證的手段,而不是作為培養能力的手段,理論教學是主線,其它的都是附屬。⑵每門課程的內容過分強調本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理論學時太多,實踐性環節不足,缺乏應有的溝通,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這樣的教學體系培養出來的人并不是應用型的人才??砂床煌墓δ芤?,將課程進行分類,組成若干模塊,根據不同專業或專門化進行課程的拼裝、組合和調整。
2、專業課程模塊。專業課程設置中有明顯的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按專業性質組織課程,針對性強,同時也充分考慮中學生的基礎素質的培養及終身教育的需要,并留有充足的選修課時。首先電子技術應用?;A模塊: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工基礎;核心模塊:無線電、電子工藝;其它模塊:自動化基礎、傳感器基礎;建議認證課程:單片機原理、PLC基礎。其次家用電器應用?;A模塊:小家電的原理與維修、收音機的原理與維修;核心模塊:制冷原理、冰箱與空調的原理與維修、彩電的原理與維修、樓宇自動化;其它模塊:數字產品的原理、電路板制作方法;建議認證課程: 職業道德,職業安全。
三、項目教學法的實施
1、項目教學法。電子電器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社會需求很大,但是職業學校的學生素質不高,面對社會需求,中職教育既要適用社會需求,又要顧及學生的現狀,就要求我們探索一種既適應中職教育現狀又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培養出一批有較強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初級實用型人才的教學法。把“項目教學法”應用于中職電子電器教學,是一種實用有效的方法。
2、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德國教育專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導的教學理論。是一種培養實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中職電子電器的許多實際操作課程,如《微波爐的維修》、《樓宇自動化的安裝》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⑴項目教學法的特點: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結;必須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⑵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傳統教學目的,在于傳授知識和技能,以老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學生聽從老師的指揮,外在動力十分重要,老師挖掘學生的不足點以補充授課內容項目教學目的在于運用技能和知識,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做出選擇,學生的內在動力充分得以調動,老師利用學生的優點開展活動。
總之,在人才培養規格中,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互滲透,協調發展,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互動發展的整體結構,全面反映中職電子電器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本質與特征。
【摘要】論文首先對筆者所做的一項研究進行結論的總結,提出利用雙環學習理論可對職業學校教師培訓衡量體系進行完善;接下來對雙環學習理論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論文第三部分重點闡述了如何利用雙環學習對教師培訓衡量體系進行反思,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科學合理的教師培訓衡量體系;論文最后簡要闡述了培訓衡量體系實施的對策。
【關鍵詞】單環學習 雙環學習 培訓衡量體系 實施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學校的不斷發展對職業學校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抓住發展的大好時機,學校應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體系,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增強學校的綜合競爭力。
為更好的了解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的現狀,在雷蒙德.A.諾伊(2007)提出的培訓體系模型的基礎上,設計了教師培訓的調查問卷和深度訪談提綱,對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的現狀進行了研究。
調查結果顯示:
1.教師培訓率是衡量教師培訓最重要的指標,這個指標分解開來是年參加培訓的人數、培訓結果考核的及格率、年培訓總費用以及人均費用、以及教師自動深造的人數等指標。學校也以這個指標作為對學校培訓工作的考核;2.學校現有的培訓衡量體系的學習系統是單環學習模式:人在遇到行動障礙時,往往會反思行動本身,即加強行動的頻率或強度,而不去反思行動邏輯背后的假設和價值觀。從而這個阻止了組織發現問題產生原因的能力,降低了組織學習的能力。
大量研究顯示由阿吉里斯所提出的雙環學習理論是一種促進組織學習的有效工具(Deborah Blackman, James Connelly, Steven Henderson, 2004)。已經有大量的關于把雙環學習理論應用于各種組織學習中的研究,他們認為雙環學習理論是組織學習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推動組織的學習(陳國權、馬萌 2000,肖冰2007)。
本文擬利用雙環學習理論對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結果衡量體系進行研究,以發現支持培訓結果衡量背后的支持假設和價值觀,從而制定科學有效的培訓衡量體系。
二、雙環學習理論
阿吉里斯(1974)用一個簡單的溫度計的例子說明了單環學習到雙環學習的邏輯轉化:
圖1 單環學習模式
圖中顯示的是支配的假設決定了行動策略而行動的策略導致了一定的結果的邏輯結構。當對結果不滿意時,人們會轉向行動策略,通過升溫或降溫使溫度保持在華氏76度。這個反饋學習的環,阿吉里斯稱為單環學習。
當外部變量產生變化時,如外部濕度增加,再保持華氏76度的溫度將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這時我們不僅要調整行動策略,還要調整支配的假設,即華氏76度的溫度是否還會帶來舒適感,這樣我們的學習反饋環就變成了如下圖所示:
圖2 雙環學習模式
因此,雙環學習理論不僅反思行動策略本身,通過升溫或降溫以保持這個目標溫度,而且還反思這個行動策略背會的支配假設,即目前的華氏76度是否適當,如果不適當,則會調整這個溫度,把它調整為華氏73度。
三、教師培訓結果衡量體系的建立
1.基于單環學習模式的教師培訓率衡量模式必須糾正
學校采取的是如下圖所示的單環學習模式:
圖3 培訓活動衡量的單環學習模式
在這種單環學習模式下,負責培訓的領導即使發現了目前培訓活動衡量指標有問題,但是也只是反思這些衡量活動本身,繼續加強如何提高培訓指標的那些活動,如圖中所示,而沒有反思支配目前培訓衡量活動的假設和價值觀,所以培訓活動效果不佳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
2.建立基于雙環學習模式的教師培訓結果衡量體系
如果學校對培訓活動的衡量進行雙環學習模式的反思,學校就形成了如下的新的培訓活動結果衡量體系(如圖4所示):
圖4 培訓活動衡量的雙環學習模式
通過對培訓結果衡量體系進行雙環學習模式反思,就會發現培訓結果衡量背后的支配假設是轉化率、培訓滿足個人職業成長的程度(接受這次培訓對于教師的職業成長有何幫助)、工作能力提高的程度、學生滿意度的增加等。
在這樣的支配假設下,學校對培訓結果的衡量所開展的活動及其對活動的衡量就應當包括如下內容:
(1)為確保工作環境支持學習和培訓成果的轉化的活動及其衡量
只有把培訓中所接受的知識、形成的技能轉化為具體工作方式、手段,不斷在工作中加以使用,培訓才是有效的。學校要為培訓成果的轉化提供資金、時間、制度上的各種支持;要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豐富的培訓資源和大量引入先進的教學設備;提供良好的培訓場所,以利于教師的培訓交流和分工合作,以利于新思路的產生和應用。
(2)培訓應有利于教師的職業成長所進行的活動及其衡量
職業生涯管理無論對學校還是教師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具體來說,基于教師職業成長培訓活動衡量時可考慮如下因素:
①為新進教師組織社會化而安排的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學校發展歷史、學校的辦學目標和特色、學校的行為策略和學校采用的常用語言、學校發展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②滿足教師雙重職業生涯要求的程度。行政成長路徑和教師職稱成長路徑一直都是學校教師的傳統職業路徑,但是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要求的不斷變化,職業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逐漸增強,組建科研團隊、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增加、參與項目等都成為教師工作的一種方式。為此,學校要提供這些職業路徑的相關知識以及教師在這些路徑成長中所需的知識、技能。
③在教師達到職業高原時,應提供適宜的培訓。當教師達到職業高原時,學校應提供給他們相關的職業生涯發展平臺,并幫助其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與拓展路徑,可以使其在現有的職位上接受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或者使其通過培訓發現在本專業之外運用新知識的機會。
④在教師技能老化時提供培訓。教師在到達職業生涯的某個點,會因為忙于日常教學和家庭等因素,而疏于學習,從而發生技能的老化或退化?;蛘咄獠堪l生重大的技術革新,也會導致員工技能快速老化,這時應提供具有個性化的相關培訓。
⑤培訓幫助教師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的程度。學校應為教師提供一些處理工作和家庭平衡的技能。
(3)培訓后受訓者跟蹤調查
教師培訓后應加強對其使用培訓技能的跟蹤調查,以發現教師對培訓技能的使用情況,以便提供教師使用技能所需的幫助。因此必須制定有利于成果轉化的獎勵制度,應考慮對以下內容的衡量:
①使用培訓技能的教學情況的衡量。
②通過培訓科研能力的提升的衡量。包括受訓后教師承擔的科研經費、科研項目層次、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公開的數量和質量等指標與同人在不同時期的指標相比較,以衡量培訓的效果。
③受訓后教師的影響力增加的衡量。教師的影響力包括內部影響力和外部影響力。對受訓者在以下指標中的變化進行跟蹤:為學校發展獻言獻策、幫助學生成長以及表現出的組織公民行為的內部影響力方面;對受訓后教師的社會知名度增加程度、社會影響力提高程度等外部影響力方面,這些指標與同人前期指標進行對比,以發現培訓對影響力的影響程度。
四、構建基于雙環學習理論的培訓衡量體系的實施對策
根據阿吉里斯對雙環學習理論發生的前提性分析并結合職業學校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職業學校在實施基于雙環學習理論的培訓衡量體系時,應采取如下的實施對策:
(一)建立寬松的質疑環境
塑造一個鼓勵質疑活動、質疑活動背后的支配假設、質疑潛規則的環境是學校開展雙環學習、構建科學合理的培訓體系的最重要的前提。
(二)建立信息公開制度
一方面是學校的戰略規劃、培訓政策、相關獎勵措施等信息的公開,另一方面是對培訓后跟蹤所得的信息進行公開。
(三)完善自我負責的培訓機制
必須建立培訓活動自我負責機制。這有兩方面的含義:
第一是負責培訓的領導必須有足夠的權利能根據學校的戰略發展來決定學校的培訓策略,并按照這一策略由始至終進行管理和實施。第二是學校的教師在熟悉學校發展戰略和培訓相關政策后,結合自己的職業成長路徑,就參加何種培訓與學校進行溝通,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項目。
(四)建立培訓的監督管理制度
建立監督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制定相應措施,激發內省的動機,通過實施監督管理制度,可以增強個人自我管理問題的追查能力。
(五)增強培訓團隊意識
建立培訓團隊一方面有利于受訓教師形成討論的友好氛圍,使知識的傳遞更為快速,而且有利于與具體工作相結合,更有利于知識的創造。
摘 要:雙師型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的質量,是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是辦學水平和實力的重要體現。本文針對石家莊市中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現狀提出“立體化”雙師型教師培訓對策。
關鍵詞: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立體化”
一、雙師型教師存在的必然性
中等職業學校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實施職業知識與職業技能教育。這需要教師既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職業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質。這就使中等職業學校迫切要求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這是職業教育的特色,是職業學??沙掷m發展的生命力所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礎建設的意見》中指出:建立一支專兼結合、數量足夠、素質優良、結構合理、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高質量的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必須要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為重點,形成促進職教教師資源有效開發的合理機制。石家莊市的實際情況為地域性雙師型教師培訓,提供了比較典型的個案材料。
二、石家莊市雙師型教師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石家莊市中等職業學校逐步形成了與區域經濟結構相適應的專業結構,設置專業180余個,每年培養緊缺型技能人才5萬余名,打造出裝備制造、電子電工、信息技術、醫藥化工、紡織技術、餐飲旅游等為品牌的一大批骨干專業。石家莊市中職學校也存在以下問題:
(一)師資來源單一,職業特色不明顯
20世紀80年代初期,根據社會經濟及職業教育發展需求,一部分初、高中逐步完成轉型開辦職業高中和職業中專。2002年全國職教工作會議以后,國家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支持,隨后幾年中職學校連續擴招,招生數量年年創下新高。據調查統計:石家莊市中職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多在48歲以上和38歲以下,其中48歲以上教師絕大部分來自轉型學校,38歲以下教師大多來自于高職院所和師范院校。石家莊市部分中職學校調查結果顯示38歲以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6%。從總體上看,中職學校教師多來自于高等院校,其中專業課教師多來自于文化課教師轉型,這樣的教師多有學科教育的痕跡和背景,教師不能定期到企業單位去實踐,因此多數教師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實訓教學能力都處于弱勢,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往往不夠,重理論、輕實踐,傳統觀念作祟使之認為技術、技能是雕蟲小技,中等職業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職業性體現不明顯。
(二)教師的雙師素質亟待提高、結構亟需調整
石家莊市部分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調查結果顯示:專業教師獲得中級技能證書平均為60%,獲得高級技能證書僅為21%。位于中西部地區的陜西省西安市在2010年市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已達到80%。位于長三角發達地區的浙江省嘉興市2010年中職學校教師取得中級技能證書達85%以上,取得高級技能證書達50%以上。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石家莊市中職學校教師雙證書合格率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距東部發達省份仍有較大差距。教師能力結構也不太合理,專業技能不足教學能力較弱。從師資結構上來看,存在著緊缺專業教師數量不足、隊伍年輕、高學歷和高級職稱教師比例不高等情況。
(三)部分學校及一般專業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要求:中職學校專業教師數應不低于本校專任教師數的50%,其中雙師型教師不低于30%。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數不低于20%,聘請有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應占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20%左右。但在實際操作中,專業課教師與實習指導教師比例偏小、兼職教師比例偏小。
三、“立體化”雙師型教師培訓的主要對策
截至2011年,石家莊市共建立了10個市級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每年培訓骨干教師和轉型教師700多人,經過培訓提高,職業學校教師學歷達標率達到80%以上,“雙師型”教師比例接近50%。同時,石家莊市每年選派大批教師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訓,近三年接受國家、省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訓300人次,選派教師出國培訓20人次。石家莊市在加強中職學校雙師建設方面初步形成“政府主導、學校主體、企業(行業)參與、個人積極響應”的培訓體系。結合已有的經驗,提出了中職學?!傲Ⅲw化”雙師型教師培訓對策。
(一) 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培訓機構
1.政策上的支持?!秶鴦赵宏P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十一五”期間,在辦學格局上,要繼續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在管理體制上要“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因此,鑒于企業在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擴大職教投入方面中的重要地位,針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偏弱的現狀,應建立政府統籌,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等主管部門牽頭,共同創設促進企業有效參與中職學校雙師培訓的政策環境,這一點非常重要。因此,建立健全由上述部門牽頭的雙師型教師培訓機構,是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培訓取得成效的關鍵。
2.資金上的保障。國家建立師資培訓專項基金。一方面國家設立專項經費,同時號召并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單位贊助,建立國家級中等職業學校師資培訓基金,用于重點支持中職學校骨干教師培訓。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門也可依據能力和需要,建立相應的師資培訓基金,專門用于本區域職教師資培訓。
(二)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
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雙師型教師培訓必須立足實際,堅持政府、社會與學校緊密結合的原則。以教育主管部門為主導,以校企共同培養培訓為主要路徑,加大校際間、學校和行業企業間交流與合作力度,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樣化的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機制。
1. 建立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教育行政部門必須明確規定雙師型的標準,嚴格把好雙師型教師培訓的質量關,只有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標準和制度,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才會有科學的指導和規范。尤其要對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充分把好資格審核關。
2.建立“立體化”培訓網絡,開展系統化培訓。在培訓層次上建立校級、市級、省級、國家四級教師培訓體系;在培訓方式上采取遠程培訓、暑期集中培訓、脫產培訓、常態培訓(業余)等方式;在培訓的專業選擇上可按示范專業、特色專業、重點專業與薄弱專業等分類組織;在參訓教師的選擇上堅持選拔、推薦、輪訓有機結合;在培訓類別上把崗前培訓、在職提高培訓和高級研修等有機結合。
3.加強對兼職教師的聘用和培訓。加強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必須擴大兼職教師比例。行業企業中不乏雙師型人才,有計劃地聘請行業企業等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是中職學校的必然選擇。美國社區學院兼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3,加拿大社區學院兼職教師達到80%以上。兼職教師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來自企業行業等一線的兼職教師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針對兼職教師的具體情況,加強其聘用管理與培訓,也是中職學校的重要任務。
4.構建完善的激勵、保障與考核機制。完善責任、榮譽和物質等激勵機制,推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繼續健全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和制度,尤其是把加大培訓經費投入力度,并為教師培訓提供時間保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定時期內工作的重點;切實落實雙師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強化督導、檢查與考核,把提升雙師素質變成中職教師的自覺行動。
沒有教師的質量,就沒有教育的質量。中職學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既是難點,又是著力點,是中職學校永恒的重要任務。
【摘 要】雙元制職業培訓是德國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成功的標志是培養了大批高質量技術工人。雙元制職業培訓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同時也引發了我們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
【關鍵詞】雙元制職業培訓;經驗;啟示
綜觀世界各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德國職業教育無疑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在德國職業教育體系中,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乃是其經典模式,被人們譽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德國企業員工隊伍,特別是一線工人的整體素質十分優良,這主要取決于他們成功的雙元制職業培訓。2011年9月3日至10月2日,筆者有幸隨上海市優秀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赴德國柏林進行為期29天的職業教育培訓考察,對德國的雙元制職業培訓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1.雙元制職業培訓概況
所謂雙元制職業培訓就是整個培訓過程是由企業和國家的職業學校合作進行職業教育的模式。受培訓者以學徒身份在企業內接受職業技能和相應知識的培訓,以更好地掌握“怎樣做”的問題。同時又在職業學校里以學生的身份接受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普通文化知識教育,以了解實訓技能操作中“為什么這么做”的問題。這是一種將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以培養既具有較強操作技能又具有所需專業理論知識和普通文化知識的技術工人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
2.雙元制職業培訓成功的經驗
在德國為期一個月的學習過程中,筆者聆聽了柏林州職教委員會、聯邦職教研究所、聯邦教育部等多位專家介紹了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拜訪了柏林州工商業行會(IHK)、手工業行會(HWK),對西門子(SIEMENS)企業培訓基地、柏林州水務局(BWB)職業培訓基地、ABB能源與自動化技術國際康采恩集團柏林培訓基地等多家企業培訓基地和多所職業學校進行了實地參觀與考察,對雙元制職業培訓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2.1 完善的法律體系為雙元制職業培訓保駕護航。
作為德國關于職業教育的最基本的法律——《職業教育法》,該法律制定于1969年,并于2005年進行了修訂?!堵殬I教育法》明確了各有關職能機構的具體職責,以及保證這個體系正常運轉的組織關系,培訓企業和受培訓者的關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培訓機構與人員資格,實施培訓條例的監督和考試,職業教育的組織管理和職業教育研究等。此后又相繼出臺了與《職業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規,諸如《企業基本法》、《培訓員資格條例》、《青年勞動保護法》、《職業教育促進法》、《手工業條例》、《實訓教師資格條例》等,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職業教育法規體系,使德國職業教育有法可依。德國所有企業、職業學校和各類培訓機關均要按照培訓章程所規定的內容進行職業培訓,違反這些原則則要按聯邦《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受到相應的處罰,這就有力地保證了全德統一的職業培訓質量和造就具有資格的職業人才。
2.2 企業的參與為雙元制職業培訓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來源。
在雙元制職業培訓中,企業占主導地位,德國的企業承擔著2/3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開支,《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企業不但對學生實施技能實踐教育,而且還要向學徒支付工資。職業學校的費用則由國家及各級政府負擔。企業是生產單位,也有能力出資支付職業教育經費,而原全日制職業學校所擁有的經費用來支付處于從屬地位的部分時間制職業學校的支出,企業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大大多于各級政府支付的職業教育經費,這樣必然大大緩解經費緊張狀況。在雙元制職業培訓中,有了企業的參與,不僅有了可靠的資金來源,同時也使培訓的內容與要求更適合企業的需求,實現了“雙贏”目的。
2.3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及合理的課程設置是雙元制職業培訓取得成功的關鍵。
水平高、責任心強的師資隊伍,是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成功的關鍵。德國的職教師資尤為精良,除具有學歷和資歷外,還必須經過兩年以上的工廠實踐才具備職校教師資格。若擔任實訓教師,則必須經過“師傅”考試并取得師傅的資格。職校教師大多能一專多能,身兼數科,能完成二門及以上專業課的任務。正是有這么一支責任心強、愛崗敬業、認真工作的師資隊伍,推動著雙元制職業教育高水平的持續發展。
雙元制職業培訓的課程設置其核心就是打破學科體系,把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技能培訓課混合起來,按照職業崗位群的特點實現以行動為導向,以任務為引領的教學模式。以職業活動為中心選擇課程內容,將課程分為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專長培訓三個層次呈階梯式逐漸上升。無論哪一階梯的培訓,始終都是圍繞職業實踐活動從泛到精、由淺入深開展的。教學內容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對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啟示
3.1 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過去職業學校的教學管理,注重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從教師本人,只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不注重學生掌握得如何,在教學內容上偏重于知識的講授,輕視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未來的技術工人,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這就要求我們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突出對學生的能力培養。這些能力包括收集和選擇信息與知識的能力,在規劃和決策中運用這些信息與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社會能力,合作能力,創業能力,適應能力,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變教師的主體地位為主導地位,教師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領路人,是“導演”,是“主持人”而不是“演員”。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如參觀法、實驗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卡片法、項目教學法等等,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參與教學。
轉變教育觀念是根本,改進教學方法是基本途徑。針對職業學校的專業特點,我們對機電專業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以項目教學為主線,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環節:(1)收集信息。由教師提出項目任務,學生根據自己領到的任務收集相關信息。(2)制定方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團隊合作,分析與比較,確定項目完成的計劃與方案,由師生共同認定。(3)實施方案。根據項目內容制作工藝草圖,完成實物圖,教師對相關專業知識與原理進行精講與點撥穿插其間,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間去思考,對基本技能進行反復訓練,鞏固提高,最后形成產品。(4)檢查與評價。教師指導學生完成,項目的評價上應適用過程性的評價方式,通過檢測糾正學生理解中的問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5)布置適當的作業。設計綜合性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擴展知識,并為下一個項目做準備。這種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課堂效率較高。對學生,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在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指導,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對學校,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目標,探索組織形式、活動內容、管理特點、考核評價、支撐條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學校課程體系。
3.2 加強校企合作,積極探索產學合作的辦學路子。
加強產教結合、校企聯手的辦學模式是發展職業教育的新路子。國家關于校企合作辦學多次提出了政策依據,如《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提到企業要和職業學校加強合作,實行多種形式聯合辦學,開展“訂單”培訓,并積極為職業學校提供兼職教師、實習場所和設備,也可在職業學校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和實驗中心。企業要強化職工培訓,提高職工素質。要繼續辦好已有職業院校,企業可以聯合舉辦職業院校,也可以與職業院校合作辦學。企業有責任接受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對支付實習學生報酬的企業,給予相應稅收優惠,等等。
職業教育的很大一個困難就是職業學校無法投入足夠的教學設備去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尤其是設備的更新日益加快,偏低的使用率無疑是一種浪費,同時也給學校帶來很大的負擔,企業的加入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校已初步實施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通過建立企業冠名班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初步已形成了企業參與的產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學生就業率穩定在98.6%以上,學生頂崗實習的對口率和有效性較高。目前我校已初步將各重點專業核心課程設置與崗位任務相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情境與工作情境相對接,正逐步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制定具體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計劃,將企業標準融入教學標準。
3.3 重視師資水平建設,培養高素質師資隊伍。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水平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知識經濟的今天,知識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知識弱化已經成為教學發展的瓶頸。教師在從事幾年的教學工作后,他的知識可能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市場需求,而且很容易出現僵化的教學方法。要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就必須重視師資水平建設,尤其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首先要從制度上加以規范。加強職教師資隊伍建設不僅要認真總結我們國家的經驗,同時也要注意借鑒國際上成功的做法和經驗,始終把發展職業教育看作是國家經濟振興和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和繼續教育的體系。不但要嚴格把好職業教育師資的質量關,而且也為在職教師的再培訓提供了保障措施。
其次可以采用內培外引方式,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對現有專業教師堅持繼續教育制度,幫助教師建立清晰的個人專業發展規劃,有計劃地開展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和在職研究生的職業資格培訓?!半p師型”教師的培養必須緊密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和學校工作實際,加強實訓教學環節,提高教師的專業操作技能。要求專業教師積極承擔實訓教學任務,提倡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由專業教師一人雙肩挑。學校應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或掛職鍛煉,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技術開發能力。另一方面必須出臺優惠政策,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引進高素質優秀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實現多渠道解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來源問題。積極引進相關企業、科研單位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具備教師基本條件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專業教師隊伍,作為必要的補充。聘請企業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專業建設咨詢,并擔任兼職教師,建立一支高質量的兼職教師網。通過這些教師可以給學校帶來生產、科研第一線的新技術、新工藝、新信息及社會對從業人員素質的新要求,并在和學校其他教師共同進行教學活動中,起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促進了學校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化。
第三,建立與職業教育相適應的教師聘任、評估、獎懲辦法和編制管理辦法。在進一步完善了教師職務聘任制度的同時要加強教師聘任后的管理和考核,把“雙師型”師資建設納入教職工崗位職責考核范圍,制定科研工作量核定和計分辦法,并對教師進行教育和教學、實踐環節、技術服務為主的全面跟蹤考核,逐步完善合理、科學的考核量化指標,在工作量統計、年度考核、職稱晉升時作為重要依據。因此必須健全有關的考核機制,有了嚴格的考核機制后還必須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調動教師積極性。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培訓中有較多優勢,我們不僅要借鑒其成功的經驗,更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兼采眾長,立足現實,銳意進取,加快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為職業教育事業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摘要:本文從發展民辦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入手,剖析了民辦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優勢,對其在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成因進行深入探討,指出未來民辦職業教育應在政府統籌基礎之上,不斷提高質量,增強品牌意識,組建職教集團,逐步做大做強。
關鍵詞:民辦職業教育;教學管理;發展方略
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渴望,民眾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政府對教育投入的不足都在呼喚民辦職業教育的積極參與,民辦職業教育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它的發展不僅有利于促進民營資本為發展教育服務,而且有力地促進職業教育觀念、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更好地滿足社會經濟對職業教育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辦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旨在提高辦學機構的教學教研能力,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工程,不斷推進社會力量辦學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對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的特點、任務、培養目標等項規定,對部分民辦職業學校就教學教研方面進行了專項調研活動。
一、發展民辦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民辦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一線的技術性應用性人才方面意義重大;民辦職業學校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接受市場經濟的洗禮,充分發揮形式靈活的辦學特點,專業貼近市場、貼近學生,可操作性強,在人才培養中拾遺補缺,為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再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在成為職業教育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民辦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優勢
民辦職業教育通過中短期培訓,使學生掌握了一技之長,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再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部門設置齊全 專業設置合理
通過調查發現,民辦職業學校普遍設立教務處、教研室以及教學科室,有分管教學校長;在專業建設上緊跟市場步伐,專業設置較為靈活,特色明顯:如千峰職業學校的中式烹飪、美容美發;南方設計職業學校的室內外裝飾設計;三橋職業學校的服裝定制、插花、中式烹飪;新華電腦職業學校的電腦;希望職業學校的挖掘機和裝載機等專業都各具特色,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與市場有效對接,并與深圳、上海等多家公司實施“定單培養”,年培訓量均達到千人以上規模。成杰職業學校利用機車廠優勢與其進行合作,電工、數據機床、焊工專業在實訓實操、學生就業等方面優勢明顯。結合國家扶貧開發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民辦職業學校在“陽光工程”(主要面向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前的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和“雨露計劃”(主要面向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及扶貧開發等方面做了大量細致卓越的工作。
2.師資力量較強 教材使用得當
民辦職業學校教師大多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在計算機、美容美發、烹飪、裝飾陳列等重點專業,教師在實際操作方面能力較強;在教材使用上,大多使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指定的統編教材,有些學校根據用人單位要求結合教學實踐使用了校本教材,如三橋學校的插花專業,千峰學校的烹飪專業等。
3.學制彈性靈活 教學效果明顯
民辦職業學校實行科學彈性制教學模式,隨到隨學,包教包會,畢業經考試合格頒發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畢業后推薦就業,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量新興技能人才,學生就業率較高,如南方設計學校以“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學識 成一等事業”為校訓,通過內部整合調整,與企業合作實行定向培養等模式,教學效果顯著。
4.圍繞資格證書 突出技能培訓
民辦職業學校重視學生素質和技能的培訓,學生畢業前全部參加省或市組織的職業技能鑒定,鑒定主要分為專業基礎理論部分和實際操作兩部分,具備較強的實用性和實效性,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以實訓操作為主,理論教學為輔;學校實行“復式教學”,隨到隨學,教學計劃實行滾動修改,特色明顯。有些學校對學歷教育也很重視,如新華電腦職業培訓學校與太原工業造型學校合作辦學,實行“代學制”,學生畢業后可根據各自的需要,獲得中專(大專)學歷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
三、民辦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存在問題及成因
民辦職業學校大多屬于中短期培訓,時間短、任務重、而且職業教育對實訓要求嚴格,因此投資較大,需要大力扶持。
1.生源素質偏低,管理難度加大
由于民辦職業學校生源80-90%來自農村,他們中大多初中畢業,少部分高中畢業,極少部分屬于大?;虮究茖W歷。因此生源素質偏低,這便導致學生管理、教學管理、實習實訓等方面難度加大。
2.資金投入不足,設備亟待更新
民辦職業學校由于投資有限,加上職業教育對于實習實訓設備投資要求更大,因此在專業設置方面盡可能選擇短、平、快的短線專業為主,對投資較大的挖掘、數控等專業投入不足,實訓設備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辦職業教育的健康持續發展。
3.前期投入偏高,教學設施不足
民辦職業學校招生對象大多來自偏遠農村,招生宣傳途徑主要通過媒體宣傳,另外發放招生宣傳資料、報紙宣傳等廣告費用較大,加上租用教室、宿舍等費用,前期投入偏高,后期用于教學設施改善、教學設備更新、師資培訓的資金就會相對不足。
究其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人們傳統思想認為“學而優則仕”,形成長期鄙薄職業教育的觀念,尤其是民辦職業學校,城市學生寧可選擇就讀職業高中,也不去選擇民辦職業學校;個別民辦職業學校過去在招生宣傳、學校管理以及學生就業等方面存在夸大其辭、蒙騙行為,造成社會對民辦職業教育的偏畸認識。這便形成民辦職業學校學生生源大多是從農村進入城市的農村青年,而且學校聲譽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增加了媒體宣傳的費用;其次,一些民辦職業學校實訓課程所占比重相對偏低,造成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影響學生就業質量和就業的穩定性;最后,有些民辦職業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對教學質量重視不夠;加上教師年齡梯隊、專業結構等不盡合理,具備扎實理論功底和較強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有些學校聘請退休教師和新教師較多,其新技術應用和知識積累欠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教學管理質量的提高。
四、民辦職校教學管理發展方略
當前,世界各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和非正規教育的規模日益擴大。我國應當樹立大職業教育觀,在繼續加強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發揮好公辦職業教育作用的同時,大力促進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在抓好學校職業教育的同時,大力推動職業培訓和非正規職業教育的發展。
國務院早在2005年10月28日頒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把民辦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規劃?!边@充分表明了國家對于民辦職業教育發展的足夠重視。
1.營造社會氛圍,加快學校發展
為加快民辦職業學校發展,必須形成一種社會認可、政府支持的氛圍,要在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待遇、建設用地審批和資金籌集、學生待遇與招生等方面與公辦學校統籌兼顧。特別要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民辦職業學校建立多元融資體系,并在稅收、貸款、土地征用、建校場所、師資設備、就業安排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2009年1月4日總理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教育改革中鼓勵更多的企業投資教育,多方籌措資金提高教育投入,加快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2.樹立品牌意識,提高培訓質量
民辦職業學校的品牌是民辦職業學校在發展中創立的,是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經過長期不懈努力凝聚的體現;民辦職業學校品牌標志著一種精神、理念或價值追求,是一種求真務實的精神、一種以質取勝的理念、一種令用人單位滿意至上的價值追求。因此,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設計上要獨具特色,形成拳頭專業,精品專業,樹立品牌意識,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加大實訓比重,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民辦職業學校應成立由企業、學校、各方專家共同組建的教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定期開展教學觀摩、督導、評估等活動,促使民辦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
3.組建職教集團,整合職教力量
由于個人投資力量有限、專業重復建設、管理難度加大,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管部門可以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整合教學資源,避免專業重復設置,根據職業教育為區域建設服務的特點,重點培養職業教育龍頭學校和旗艦隊伍,在資金、設備、人才、管理等方面發揮積聚作用,形成輻射效力,帶動民辦職業教育健康持續發展。在“第一產業做長、第二產業做強、第三產業做寬”的發展方向下,民辦職業教育要向新型專業延伸,如高級家政、綠色食品、家庭護理、西式餐飲等,彰顯民辦職業學校辦學特色,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4.提高教師待遇,吸引優秀人才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民辦職業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賴于一流的師資力量,要通過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等舉措,切實營造尊師重教的輿論氛圍,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通過“請進來”,吸引優秀教師現身說法,感染、傳授教學管理的成功經驗,并加入民辦職校教師隊伍;也可以“送出去”,讓現有教師走出去接受先進的理論和專業知識,提高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更為關鍵的在于培養一批辦學思想新、領導能力強、決策效率高的民辦職業學校領導者隊伍,形成教學管理團隊,切實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民辦職業教育雖然是教育事業新的增長點,但由于其起步較晚,辦學管理經驗較為欠缺,相對于公辦職業學校而言又是弱者。鑒于此,在推進體制改革與創新,增強職業教育發展活力時,應將民辦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發展整體規劃,加大對民辦職業教育的扶持力度,與公辦職業學校統籌協調發展,為培養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撐,為我國打造“世界制造業中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