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6 05:58: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誠信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重要性 學校誠信建設 家庭教育 誠信自覺 循序漸進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以加強誠信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為中心,談了以下兩個方面:一、從大處入手應加強學校誠信教育,重視家庭教育,培養誠信意識。二、落實到具體做法應講究低起點、實內容、有針對性并能循序漸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這種美德的核心是真誠。誠則實,不會弄虛作假,吹牛奉承;誠則信,不會出爾反爾,撒謊騙人;誠則順,為人真誠而辦事順利。中國人從古代便流傳下來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它告誡人們:一個不誠實愛撒謊騙人的人,最后會失去求援喪失生命。
一、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誠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的要求,不管各行各業或是年幼老少,都應遵守“誠信”二字。事實證明,一個小學生不守誠信,他將養成不誠實的壞習慣。“誠信”二字非常重要,不得忽視,它幾乎滲透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小到說實話不說謊,遵守時間,大到對祖國,對工作的忠誠。
“人無信不立”正如“自食其言”的故事,一個說話不算數、不守信用的人,必然會引起大家強烈的反感,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損害自己的聲譽,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相反誠實守信的人,會使人對你產生敬意。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晏殊,因為他的誠實,而受到皇上的賞識重用;學者宋濂,雖然家境貧寒,但由于他的守信,人們都樂意資助他。
二、誠信教育的落實點
鑄造誠信社會風尚,應從小學生做起。首先,孩子是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F在的孩子們若干年后將走向社會,他們的誠信意識如何,將直接關系到我們民族的將來。第二,小學時期可塑性強,是進行誠信教育的好時機。而且,這一時期培育起來的誠信,比較牢固,不易蛻變。第三,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不僅重要而且緊迫。他們欺騙老師、欺騙家長、欺騙同學的現象時有發生,更可怕的是,某些同學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我認為,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必須從長遠著眼,從細處著手。
一是加強學校誠信建設。在小學生的誠信教育中,學校承擔著極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的誠信形象,直接影響著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因此,學校要樹立以誠信為本的觀念,要進一步加強管理,杜絕種種不誠信現象的發生。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把誠信教育納入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學校誠信教育也不能僅僅停留于口號,停留于課堂灌輸,停留于形式,而應從學校管理、教師形象和領導形象上做起,以學校的誠信、教師的誠信和領導的誠信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和引導學生。
二是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家庭道德教育薄弱是最不容忽視的問題,家長乃至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孩子的成長、性格的養成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確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家長,應該為子女創立高尚的標準,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積極介入對孩子的品德教育,自覺抵制媒體的負面效應,協調學校做好教育工作??傊?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方力量協同工作,充分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各種教育資源,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三是培養學生的誠信自覺。學校應該從小做起,除了要在課堂上向學生教授書本上有關誠信的內容外,還應該把社會當作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大課堂,教育學生要用科學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去看待社會上出現的誠信缺失現象,讓學生逐步樹立起“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誠信教育,還不應把起點僅僅放在要不要誠信上,而應該讓學生思考怎樣建立誠信,使社會多些誠信。讓學生從社會責任感的高度設計誠信社會,由此培養思想獨立和精神自由,培養道德的自覺。
三、誠信教育的幾點方法
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還應以《新課程標準》、《德育大綱》為依據,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科學、扎實、有效地進行。
一是從簡起點。小學生涉世不深,心地純潔,沒有復雜的生活經歷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一些"唯天下至誠,唯能盡其性"之類的道理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晦澀難懂。因此,教育時,應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比如,以"不說謊話,做個誠實的孩子"起點,使他們懂得這是誠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說謊話,就要說真話,說實話,如承認自己的錯誤、敢于說出事情的真相,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從小養成誠實的品質。
二是從實抓起。誠信教育要從小事抓起,抓點滴,才能知微見著,在我們的小學教材中所敘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素材,通過形式多樣的方法,豐富多彩的活動,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當教師根據教材舉征引申、補充事例時,也需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學生看得見、想得出的事例來引發共鳴,以求認同,特別是用學生身邊的鮮活事例來進行誠信教育,這樣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從點落實。在實施誠信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針對學生道德實踐中的錯誤認識和行為,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如有些學生認為做錯事情的時候,自己能夠主動承認就是誠實的表現,幫別人隱瞞錯誤則是講義氣的表現,教師在教育時要深入挖掘產生這種錯誤認識的根源,利用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事例。通過學文明理,使學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講義氣。其次,針對現在學生比較流行的享樂主義思想、虛榮心理、嫉妒心理等不良表現,教師應及時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真正讓"誠信"成為時時、事事、人人的行為規范。
總之,誠信是小學生基本的道德準則,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礎。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從多角度鉆研小學生教育問題,研究加強小學生誠信意識的措施,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方略,以小學生的誠信教育為出發點,逐步提升全體公民的道德品質,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
論文關鍵詞:誠信教育 述評 制度安排 環境建設
論文摘要:雖然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研究廣泛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這集中表現在誠信教育的措施不力和有效性程度不高兩方面,而其所以如此又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在分析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研究概況的基礎上,指出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其制度安排及評價和環境建設兩方面作進一步研究。以期提高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科學性,增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
一、 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概述
(一)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的基本情況
其一,多領域、多視角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首先,研究者從法學、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等多學科角度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研究其次,結合教育對象不同的特點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包括依據各專業、各不同性質類型的高校、不同的大學生群體的特點開展誠信教育研究。再次,注重研究市場經濟、時代特征與大學生誠信教育之間的關系。
其二,分析大學生誠信缺失及其原因。研究者普遍認為,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的誠信缺失表現在學習、經濟、網絡生活等各方面。而導致大學生缺乏誠信的原因亦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現為:學校誠信教育的弱化;家庭中誠信教育的失位;社會環境尤其是網絡生活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即大學生自身缺乏必要誠信道德修養。
其三,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行學理分析。研究者普遍認為,對大學生而言,誠信教育是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它是大學生自我實現的必然途徑,誠信教育對他們道德人格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高校而言,大學生誠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基石,切實有效的大學生誠信教育能優化高校教學環境,推動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對社會而言,它為市場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并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和諧的外部環境及主體內部和諧的內心環境,它是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文化的重要手段。
其四,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原則、方法、途徑等做出理性設計。比較完整的論述大學生誠信教育原則和方法的是陳玉平,在《試論高校誠信教育的原則和方法》(載《鑄魂·藝術·魅力》)中提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原則為:大教育原則、主體性原則、層次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實踐性原則、與時俱進原則;方法為:灌輸教育法、榜樣啟迪法、實踐提升法、師德垂范法、環境熏陶法、生活滲透法。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其一,缺乏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安排及其評價的系統研究。
大學生誠信教育是傳承傳統誠信美德的重要手段,但研究者對傳統誠信的學理分析不全面,從而導致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安排及其評價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傳統誠信倫理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必須繼承傳統作為德性倫理的誠信美德;另一方面,也要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發展傳統誠信美德。傳統誠信作為德性倫理應轉向現代的規范倫理和制度倫理,依靠 自律實現其價值的誠信應轉向依靠 自律和他律相統一的實現手段的誠信。雖然很多研究者認同大學生誠信教育必須依靠相應的制度保障,部分研究者亦初步提出了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但并沒有明確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的內涵,亦沒有著重指出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建設應遵循的理念及其所要實踐之內容。
其二,缺乏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建設的系統研究。
很多研究者認識到要改變部分大學生誠信缺失這一狀況,必須依靠大學生誠信教育本身的完善,包括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學內容的調整等。這種思路無疑是對的,但僅僅依靠教育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積極效果還面臨社會不誠信環境的消解?;诮逃铜h境的辯證統一關系,如果環境影響與大學生誠信教育在方向上和性質上一致就能夠強化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反之,就會消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有研究者經過調查認為,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比例是 8:2。誠信教育的效果不理想,關鍵的原因在于教育環境發生變化 ,環境影響力增強。因此,大學生誠信教育要高度重視環境的影響,直面社會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實。在多樣化的教育環境中,幫助學生正視道德沖突,掌握道德智慧,鍛煉道德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建設。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安排
以道德規范形式存在的誠信和大學生誠信教育采取的是規勸的形式,在“應當”層面上影響大學生誠信道德品質的養成,其作用究竟如何發揮全憑大學生的自覺性。倫理制度在肯定大學生自覺性的基礎上,通過“必須”的命令形式“逼迫”大學生養成誠信的行為習慣,保障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順利實施。因此,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安排就是在遵循正義的制度倫理基礎上安排相應的倫理制度,它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大學生誠信制度,另一個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一)大學生誠信制度
其一,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度。誠信檔案制度旨在探索一套完整的誠信監督機制。每份檔案中的誠信獎懲條款涵蓋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考勤、紀律、作業、考試、借貸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學??筛鶕W生以上具體表現考核,學生畢業時以學校和學院同時簽章的形式對該檔案進行公證。
其二,建立大學生信用制度。信用本來是道德層面上的規范,但是一旦道德難以維持信用的時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在高校,要建立學生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信用狀況,詳細、及時地記錄、反饋、監察、糾偏、指導。
其三,建立信息公開制度。目前,在人力資源市場供大于求的壓力和切身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大學生擇業時不惜偽造各種獲獎證書、優秀的學習成績單、豐富的社會實踐經歷以及虛假的學生干部頭銜等。同時一些高校也為追求高就業率以期增加競爭資本,對學生擇業上的失信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包庇、隱瞞。鑒于此,應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即學校向用人單位公開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成績、獎懲情況、擔任學生干部情況等。
其四,建立誠信激勵機制。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學生感受到說實話比不說實話好,按要求做比不按要求做好。激勵機制的設立應達到這樣的效果:學生因其行為選擇而獲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滿足或心理不安和良心自責;學校對學生行為選擇進行精神褒獎和物質獎勵或道義批判和物質懲罰。大學生大部分是講誠信的,對所有誠信學生進行物質獎勵是做不到的,但必須進行精神榮譽獎勵。另一方面對部分失信的學生必須進行懲罰,特別是道義上的批判。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其一,針對學生的誠信管理制度。首先要確立管理就是為學生服務和促學生發展的理念。其次,確實讓學生參與到管理制度的設計與評價中來,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年級設置相應的制度。
其二,教師誠信教育的管理制度。教師誠信教育的管理制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誠信的管理制度 ,也就是師德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相應的師德評價制度。另一個是誠信教育的教學及管理制度。學校應切實加強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制定全面的具體的誠信教育目標,合理安排誠信教育的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將誠信教育納入各部門各環節的活動中。切實發揮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誠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后勤管理制度的誠信教育作用,建立相關誠信教育教學的管理制度,發掘各門課程的誠信教育功能,促使教師的誠信教育職責落到實處。
三、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總體上是健康與積極向上的,但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多元價值觀的沖突,由。此而產生的不良環境嚴重阻礙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正常發展。
(一)市場經濟的二重性與法制建設
目前,市場經濟中存在誠信原則作用倒置的狀況,失信不僅不付出交易成本,反而獲利,而誠信反而要付出很大的交易成本,利益受損。在此環境中,人們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越來越傾向于“經濟人”,其行為也逐漸的功利化。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在“經濟人”與“道德人”、趨利和趨義之間,很多大學生選擇了趨利的“經濟人”這一角色。從而導致欠款不還、隨意毀約等誠信缺失現象的產生。如何建設誠信的經濟環境,除了繼續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外,還需要另一只“看的見的手”來調控,那就是法制。為此,首先是必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法律和制度的規范下,使失信行為的交易成本遠遠高于其收益。同時,培育社會主義法律精神,用法律精神引導人們特別是大學生講法、守法,把法制教育和誠信教育統一起來。
(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與權力監督
作為現代社會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政府的誠信建設對整個社會具有引導和示范作用。誠信建設過程中,政府直接左右誠信建設其他因素發揮作用,無論是誠信建設中的制度性約束還是非制度約束,最終都需要在政府引導下才能順利的實施。一旦政府不守信用,它對社會信用的損害將是致命的。正如茅于軾先生所說:“當社會暴露巨大的丑聞,一些偽善的把戲被戳穿,大家有一種被欺騙、被愚弄的感覺,這將導致社會道德水平的迅速降低。”
政府公信力下降及部分政府官員不誠信的狀況無疑會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對象的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造成部分大學生不相信誠信教育,更談不上接受誠信教育。政治環境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產生影響最為直接,提高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實效性,有必要建設誠信的政治環境。首先,制定或完善規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活動。其次,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力量。美國早期傳媒業有影響的人物普利策曾把輿論監督形容為“第四種權力”。
(三)網絡的誠信失守與多元對策
大學生屬于最早接觸網絡的一批人,學習、生活、網絡已經成為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活動的固有模式,網絡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是最迅速、最直接的。雖然網絡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延伸,究其本質來說它是人類社會交往的一部分,但網絡還具有很強的虛擬性,這種虛擬性使得本來應該在網絡中確立的誠信原則缺位,網絡成為社會誠信問題的 “深度受災區”。對現實生活來說,網絡中的誠信缺失影響青少年的社會化,進而影響當前和諧社會建設。建設誠信的網絡環境,總體上說,首先要完善網絡技術,用技術控制網絡失信行為。其次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法律,用制度、法律規范網絡行為。第三,培育網絡道德體系,促使網民誠信內化。第四,采取現代的教育方法,進行網絡誠信教育。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建議
論文摘要:本文較系統地闡述了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了出現不誠信的原因,同時亦結合實際,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對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斷增多,政策上又大力傾斜,很多大學的招生更趨向于寬進嚴出了。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為我國教育事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同時,也給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做“四有”人才的陣地,該如何抓住機遇、去迎接挑戰?筆者僅就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中應該重視的有關問題談一點粗淺的看法,供同行參考。
一、大學生在誠信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1、考試作弊,屢禁不止
盡管學校制定了嚴格的監考制度、考場紀律,而且對監考老師的職責也有嚴格的考核,但學生的作弊方式還是層出不窮,無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勝防。筆者曾在與學生座談時聽到這樣的聲音:過去作弊者被發現其自身感到羞愧,要承擔很大的輿論壓力,而現在周圍人對作弊者的行為表示理解,甚至可以抱以同情,我不作弊人家作弊,對我不公平等。對學生而言,不斷發展的通訊技術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這個成本不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圍學生的看法、輿論的寬容是一個更重要的方面。而當前大學生的作弊現象也由“個別”迅速發展成為“群體”或“團體”作弊。
2、抄襲成風,瞞天過海
抄襲他人的作業,文章從期刊、報紙摘錄或網絡上下載作為自己的論文,做實驗把實際數據“調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狀態的數據等。在學術誠信上,學生往往對于教師和他人的要求高,對自己的要求低。不少大學生并未確立嚴肅的學術觀,未掌握做學問的方法與途徑,“剪刀加漿糊”的學習方式被相當一部分學生認同。
3、求職履歷,弄虛作假;就業簽約,無故悔約
隨著高校擴大招生,大學生畢業面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學生在求職履歷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績、夸大事實、制造假證件、虛構經歷,絞盡腦汁玩手段。就業誠信調查資料顯示,高達60%以上的學生認為求職過程中簡歷的適當修飾是可以理解的;而更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認為就業簽約后再找到自己更滿意的單位然后違約是可以理解的。
二、大學生出現不誠信原因的剖析
大學生亦是社會中的群體,同樣受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大學生出現不誠信現象的原因在于社會環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以及教育內外部諸多因素的影響。
1、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
現實社會中的失信之風、不文明之事被有些大學生所接受和效仿。在日常生活中,眼花繚亂的虛假廣告、隨處可見的假冒偽劣產品;還有企業、經營者的拖欠賴帳等;在法制領域,目前我國還沒有個人信用評估體系、沒有失信懲罰機制,在公民誠信體制上國家在立法、司法、執法上沒有達到很好的統一。這些社會中的不誠信現象,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也難免不受其影響。加之,大學生受到生活經驗的“教育”,老實人總是吃虧,尤其是吃眼前虧,遵循誠信法則的人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實惠,相反那些處處行事與誠信相悖的人常常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這些對于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極端不良的影響和誘惑。
2、重智育輕德育的影響
長期以來,家庭和學校教育中強調的是智育教育,灌輸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即只要學習成績好,不管道德、品質高不高。近些年,學校也在不斷開展德育教育,但往往也只注重受教育者對社會的絕對服從,而不夠重視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態度和道德行為的統一。對受教育者來講,更多的是一味的講大道理,而對大學生的生活細節和身邊小事的教育不夠。另外,教師臺上紅色旋律,臺下失信作假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如何培養出學生誠信的品格呢?
3、教育方式、方法及機制等方面的影響
眾所周知,近幾年不僅是高校,各類各級院校都十分重視學生的誠信教育,大有從娃娃抓起之勢,然而收效不佳。筆者認為現有的誠信教育收效不佳的原因主要有:(1)學校不夠重視教師的誠信素養、教育價值觀、職業道德、專業水平在誠信教育中的作用。(2)教育方式、方法簡單,大多以灌輸、說教為主,將德育教育視為政治說教,或把德育教育當作知識“傳輸”,忽視情感教育。(3)學校在具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未能引入關系學生切身利益的范疇,也使得學生誠信意識不強。
三、關于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強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領導
在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之后,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道德文明建設出現了新的面貌。時任中央總書記同志“以德治國”政治思想的提出,中共中央《公民道德教育實施綱要》的,給我國的道德建設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和新的實施方案,為今后我國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精神基礎。
對此,高校各級領導一定要學習中央領導同志關于“以德治國”的政治思想,從深層次去理解《公民道德教育實施綱要》;同時,提高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認識,自覺帶頭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領會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武裝領導干部頭腦;強化公仆意識,教育學校各級領導干部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道德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堅決抵制各種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氣節,把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寓于到日常工作中去,并不斷加大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力度,加強領導,善始善終。
2、解放思想,拓寬誠信教育工作的思路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思想上更要適應新發展、新觀念,思想要解放些,眼界要開闊些,走出狹小意識,把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放在國家人才培養、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去進行,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拓寬誠信教育工作的路子,深化大學生誠信實踐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建立誠實守信的校園氛圍。
首先是應當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活動,充分依靠全體教師,特別是負責學生工作的教師,依靠學生的各種組織,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深入細致的有針對性的進行誠信教育,一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誠信道德修養,如開展以誠信教育為主題的班會,讓同學們在深情款款的演講朗誦中、在趣味橫生的小品游戲中、在熱烈參與的發言討論中明白,只有誠信待人,才能融于班級、融于學校、融于社會、融于生活。另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廣播、板報、校報等正面輿論引導人,用誠實守信的榜樣鼓舞人,用弄虛作假、欺騙欺詐的反面教材警示人。以形成良好的校園誠信文化氛圍,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教益。
其次是積極與校外相關單位聯系,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聘請企業知名人士到學校指導誠信教育,講授一些誠信方面的正反案例;也可組織大學生到講誠信、重信用的企業參觀學習?,F在社會上許多生產、經營者已經充分認識到誠信對于市場經濟活動的重要性,向社會和消費者承諾自己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商品品牌。市場經濟活動實踐告訴人們,具體的商品是有價的財產,而誠信的聲譽則是無價的財富、是未來的財富,使學生直接感受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本質和公民職業道德、企業誠信文化的氛圍。
3、建立良好的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機制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建立規范有序的誠信教育管理工作機制,是落實好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目標的必要保障。
一是要健全學校誠信教育管理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如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各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機構和責任部門和輔導員等組員的工作機構;研究制定誠信教育規劃和誠信建設考核辦法,并就相關事項進行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同時在學生中建立監督隊等,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二是要加強常規管理,進一步修訂完善一系列校園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級管理制度、學生日常規管理制度、課外活動制度等。總之,要把誠信建設任務納入分級目標管理體系,同教學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確保學校誠信教育工作與學校其他工作同步進行。
總之,“誠信教育”或者說“育人環境”是一個廣泛的、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方方面面。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效果從大方面來看是事關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興旺發達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的大事,站在學校、學生角度來講是事關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學生的前途與命運的根本任務。對此,我們全體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并積極探索誠信教育的新方法、新舉措,真正培養出新一代誠實守信、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共創新時期健康文明的和諧校園。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缺失 誠信教育
[論文摘要]誠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規范,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當前,大學生群體存在一定程度的誠信缺失。文章分析了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與原因,探索了誠信教育的途徑。
誠信作為公民道德規范,其基本內涵是誠實、不欺騙、遵守諾言。在中國漫長的以儒學為主要指導思想的傳統社會中,誠信曾發揮過積極有效的作用?,F代社會,傳統誠信道德得到了繼承和進一步的發展,誠信不再只是一種道德義務,而是已經成為倫理、經濟、法律等社會義務的綜合規范,成為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之一,是現代社會文明和社會秩序的必要條件。繼承傳統美德,規范道德行為,文明懂禮,誠實守信,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但是,面對社會上的造假和腐敗等一些不良風氣,被視為一方凈土的大學校園也出現了誠信缺失的問題。因此,分析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已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與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
1.抄襲作業之風比較嚴重。在大學制訂的教學計劃中,給學生留有很多的自習時間用來預習、復習課程或涉獵課外知識。但現在,有很多學生把這些自習時間用來打牌下棋、上網聊天、外出游玩和打電子游戲等,等到要交作業時,這些學生便借其他人的作業,花上一二十分鐘完全抄襲過來就算完事。這種行為在大學生中比較普遍,也比較嚴重。
2.考試作弊之風屢禁不止。盡管各高校都制定了嚴格的監考制度,不僅對考場紀律有嚴格規定,而且對監考老師的職責也有嚴格的考核,但學生的作弊方式還是層出不窮,無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勝防,成為各高校十分頭疼的事情。
3.在求職履歷上弄虛作假。隨著高校擴大招生和勞動市場供求關系的失衡,以及受到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學生為了在求職過程中增加成功幾率,在求職履歷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績,夸大事實,制造假證件,虛構經歷,絞盡腦汁玩各種作假手段。
4.不如約歸還助學貸款。為了保證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開展國家助學貸款是一項涉及面廣、支持力度強、深受廣大學生歡迎的重要舉措。國家推行政府貼息助學貸款政策,無須抵押,是對貧困學生的一種關懷。如期還貸,靠的正是學生的誠信,以及學生應該擁有的一顆對社會的感恩之心。但不少貸款的學生卻不如約還貸,結果往往讓學校和銀行處于尷尬境地,這是大學生誠信素質低劣的重要表現。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對大學生的誠信缺失,并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大學生道德品質的下降,而應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會背景和諸多的現實原因。
1.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是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在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也深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帶來的新觀念、新文化的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趨勢日趨明顯;另外,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當中,使他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這些新變化使得大學生在認知中產生了一種錯位,那就是不誠信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甚至是獲得更大利益回報的一個途徑。這種負面效應的影響,對大學生心靈的腐蝕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教育對學生誠信品德形成的影響。中國的家庭教育長期以來所強調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進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導致在對子女的教育過程中,有的家長只重視學習成績的好壞,而忽略日常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子女平時的不誠實行為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有的學生家長不能以自身的行為影響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誠信缺陷也是導致部分學生誠信危機的原因之一。
3.學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種無形的環境,公正的制度對于建設良好的學校道德風尚有著一種潤物無聲的力量。但是,許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卻長期存在著一些偏向,影響了學生誠信素質的培養和誠信品質的形成。第一,學校德育目標過于籠統,層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學校德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強。第二,學校為求生存和發展,重智育而輕德育,弱化學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單一,內容抽象,脫離實際,只重思想灌輸,輕道德踐行,使許多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知性的層面上,而沒有達到理性的理解,更沒有形成內心信念和行為習慣,以至于出現學生“知其不善而為之”的現象。第四,學校德育評價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規性的檢查和監督。大學生誠信失范現象的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失信者預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二、探索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
(一)開展誠信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
由于大學教育長時期的封閉性,誠信教育顯得較為抽象。但是近年來,隨著信用貸款進入校園,隨著學術腐敗的不斷發生,廣大教師、學生的信用便受到來自銀行、用人單位、科研單位、政府乃至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條件下,誠信教育則顯得具體而緊迫。因此,必須盡快在高校深入開展誠信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誠實守信意識,把誠實守信內化為大學生的行為準則。要提高大學生誠信素質,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培養大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平等競爭的意識、獨立自主的人格和對規則的虔誠態度。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重點、因地制宜地開展大學生的“誠信”教育。要把“誠信”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積極開發優秀民族道德教育資源和優秀的道德教育資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對大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從而打好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堅實基礎。高校還應充分發揮校園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大力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開發健康積極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成為高校一個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
(二)建立誠信評估機制,為誠信建檔
信用本來是道德層面上的規范,但是,一旦道德難以維持信用的時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當前社會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現象,是因為守信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收益,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鼓勵,而失信者非但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得到了不應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規則體系,建立信用檔案和失信懲罰機制,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企業和個人進行懲治,并對誠實守信者予以獎勵,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同樣,在高校,也要建立學生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定期、全面考查學生在校期間的信用狀況,詳細及時地記錄、反饋、監察、糾偏,指導學生誠信行為,促進學生誠信習慣的養成。這樣有助于在校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并且帶動整個社會信用理念的提升與誠信氛圍的營造。從現行的教育機制看,約束機制還不夠健全。因此,高校必須營造信用環境和信用機制,使它能夠約束大學生的各種行為。要將大學生在校期間遵守紀律、契約等行為進行認真歸納分析,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并在每學年對大學生的信用指數進行評估,將其作為大學生評優、進行信用貸款等行為的主要依據。
(三)狠抓落實,持之以恒
對大一、大二學生進行基本的“誠信”教育,要讓其清楚“誠信”的含義,“誠信”對于每個人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潛心學習,誠實應考;對大三學生進行專業方面的“誠信”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方面的“誠信”教育;對大四學生,要著重進行面對社會的“誠信”教育。這既可使他們在進入社會之前接受扎實的“誠信”教育,又是對大一、大二、大三學生“誠信”教育的繼續,要教育大學生具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去迎接社會對自己“誠信”意識的檢驗。
(四)加強實踐,務求實效
要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實踐教育活動和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與實踐中體會明禮誠信的具體含義和做法,親身體驗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當今的大學生面對著就業競爭等種種壓力,使他們把分數看得更重。因此,考試作弊、作業抄襲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已使校園這一片凈土一度出現了“誠信”危機。市場經濟競爭的殘酷性,使校園里的部分大學生變得日益“現實”。功利主義的盛行容易使學生強調眼前的物質利益,強調自我發展,容易將自我價值的實現極端化,甚至不惜侵害他人利益。也使少部分人的學習動機、擇業動機、入黨動機等蒙上功利主義色彩,使人急功近利,有時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當前利益,不惜以身試法。因此,要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途徑,讓學生深刻明白當自己作弊、抄襲時,早已經失去了人最寶貴的東西——“誠信”;同時,要結合節日和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明禮誠信”的意識教育,加強實踐,務求實效。
(五)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創建良好的校園風氣和育人環境
要加強宣傳導向,在全社會開展誠信教育,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宣傳功能,在全社會倡導和弘揚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批判各種不誠信的行為和觀念,最終在社會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評價體系。高校應致力于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生活,把誠信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加深學生對誠信這一基本道德規范的理解,使學生能漸漸學會寬容和尊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高校自身要樹立良好的形象,按章辦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師要以身作則,嚴謹治學,實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師德,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的觀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誠信問題既是一個歷史問題,也是一個現實問題。誠信教育既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事情。誠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已經進入信用時代,高等學校必須站在時代前列,培養具有信用素質、誠信精神的人。開展“誠信”教育是現代高校進行道德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一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課題,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夠堅持以“誠信”要求自己,以“誠信”來對待別人,讓弘揚“誠信”文化、樹立“誠信”美德成為高校每一位大學生的自覺行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大學生“誠信”美德之目的。
【摘要】會計誠信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會計教育界承擔著相應的責任,應從源頭進行會計誠信教育,構建高校會計誠信教育的體系,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會計隊伍。
自從國內外頻繁曝出會計造假丑聞之后,會計行業的“做假賬”與“誠信”問題已成為人們密切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不禁要問會計行業為何不誠信,為何要做假賬,從而引發了人們對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中國會計已面臨誠信危機的嚴峻挑戰。盡管會計誠信的失落有其經濟、社會等諸多原因,但作為會計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反思在會計教育中會計誠信教育的缺失。高等學校會計專業擔負著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的任務,高校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將走向會計工作崗位,從事相關的會計工作,他們在高校所接受的專業教育、素質教育以及他們在校期間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必將對他們今后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會計職業道德等產生深遠的影響。高等學校作為會計人才的培養主陣地,作為教育源頭,加大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的培養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當前高校會計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誠信教育缺乏應有的“土壤”
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一號公告中指出“會計教育的目的不在訓練學生畢業時即已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是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會計人員應有的素質應包括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近些年,社會不誠信現象比比皆是并廣泛存在于各個領域,這些社會現象使得大學生在認知中產生了一種錯位,那就是不誠信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甚至是獲得利益回報的一條途徑。這種負面效應的影響,對大學生心靈的腐蝕是不可低估的,不少學生的人格缺陷越來越明顯。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走上社會、進人會計領域后,全無職業道德可言,反而運用其專業知識和現代操作技能,更加隱蔽地扮演著助紂為虐的不光彩角色。由此可見,高校道德教育、誠信教育的缺失,不僅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有一定的人格缺陷,而且破環了會計誠信教育應有的“土壤”。
(二)會計學歷教育過于重視專業性,忽視對學生的誠信教育
我國許多大學在培養會計人才方面,往往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開設了大量的會計專業課和其他相關課程,忽視對學生進行會計誠信素質和法制的教育,未把誠信素質教育擺在應有的位置,會計誠信教育不成體系。這樣嚴重削弱了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誠信素質意識,從而大大影響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修養,使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與職業誠信素質水平出現下降的趨勢。只注意培養學生的會計業務能力,忽視會計誠信教育,其直接后果就是,這些學生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后,缺乏正義感和廉恥心,容易被社會不良風氣所影響。過強的業務素質一旦被用到歪門邪道上,所產生的后果將更為惡劣。把會計職業誠信素質教育列入大學會計教學內容,加強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構建我國高校會計誠信教育體系的設想
高等學校是會計誠信教育的源頭,高校會計類專業的誠信教育包含理論教學過程中誠信理念的灌輸、實踐教學中誠信行為的培育和校園環境誠信習慣的養成。開展會計誠信教育,目的是把誠信變成學生未來會計工作生涯中的自覺行為。誠信是道德之本,也是會計職業中最基本的問題,它沒有高深的邏輯,只是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會計人員要具備正直、誠實的品質;客觀公平、不偏不倚地對待有關利益各方,不以犧牲一方利益換取另一方利益或個人利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應該把誠信的理念牢牢扎根于自己的心田。
論文關鍵詞:醫學生;廉潔教育;誠信教育;誠信缺失
論文摘要:誠信是一切道德規范的根本,只有加強誠信教育,才能夯實廉潔教育的道德基礎,才能使醫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繼而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本文列舉了當前醫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并結合筆者所在醫學院校開展誠信教育情況,對如何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進行了論述。
1.加強誠信教育對于推進醫學生廉潔教育之重要意義
《教育部關于在大中小學全面開展廉潔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誠信教育是大學階段廉潔教育的主要內容。這說明培養大學生的誠信人格,在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實現廉潔教育目標的根基。而醫學生作為大學生的一部分,以醫學專業知識區別于普通大學生,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對疾病束手無策的患者,如果他們誠信缺失、不負責任,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對醫學生加強誠信教育,培養醫學生的誠信品格顯得尤為必要。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儒家認為誠信是"立身之本"、"立業之基"、"舉政之要"、"進德之首",而廉潔被視為"國之大維"、"仕者之德"、"人生大綱"等。從道德教育和道德生長的規律來看,誠信是進德修業之本,廉潔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正如《大學》所說:"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誠信向來被視為一切道德規范的根本。正所謂"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人無信不立"。因此,開展醫學生廉潔教育,必須要立足于誠信教育。
2.醫學生誠信現狀
目前醫學生誠信狀況不容樂觀,雖說絕大多數醫學生誠實守信,但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多方面原因,醫學生的誠信危機日益突現,其誠信缺失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學習中有些學生遲到曠課、考試作弊、抄襲作業、偽造數據、論文剽竊;在實習中有些學生并沒有仔細詢問采集病史,也沒有具體實施體檢,書寫病史時純粹瞎編亂造,敷衍了事,還有個別學生在實習時就收取紅包,拿藥品回扣,幫藥商宣傳;在求職中簡歷摻假、偽造證書、偽造學習成績、夸大自我介紹;在經濟上惡意拖欠學費、不擇手段爭取助學金、惡意拖欠助學貸款。
3.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的對策探討
針對目前這些醫學生誠信缺失現象,加強誠信教育刻不容緩。作為一所中醫院校,我校主要通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的方式將廉潔誠信教育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在第一課堂,通過"兩課"和專業教育,將廉潔誠信教育"入耳"、"入心"、"入腦",還充分利用自身中醫傳統文化優勢,通過中國傳統文化、中醫經典等特色課程,將"大醫精誠"思想貫穿于中醫教學的始末;在第二課堂借助黨團主題活動開展了誠信考試、誠信還貸等簽名活動及一系列以誠實守信為核心的大學生學術道德教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所進行的各項誠信教育活動,組織部門分散,沒有形成體制,距離大學生廉潔教育目標還有一定差距,所以還需進一步探討廉潔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
3.1 加強紀委協調作用,建立誠信教育體制。高校紀委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在反腐倡廉教育方面的專業優勢,在黨委的領導下,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廉潔誠信教育的組織協調長效機制,通過建立醫學生廉潔誠信教育任務分解機制,明確學校組織部、宣傳部、黨校、團委、學工部、研修部、思想政治教育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各二級學院以及學生會、各學生社團的職責任務,整合各部門資源,加大各部門合力,共同推進廉潔誠信教育,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2 加強誠信道德教育,增強學生誠信意識。誠信道德教育應該貫穿于整個醫學教育的始終。首先要從加強醫學生入學教育入手,使其端正學習動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價值觀;其次在校學習期間,要以"兩課"為依托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并大力開展醫學人文課程,在專業課上也應利用古今中外名醫案例及一些反面典型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再次應注重臨床實習階段的誠信教育,有針對性地進行如救死扶傷、拒絕收受紅包等醫德醫風教育,讓醫學生為以后走向醫療崗位奠定良好的廉潔誠信基礎。
3.3 營造校園誠信氛圍,樹立學生誠信觀念。誠信觀念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單靠灌輸式的教育很難取得良好效果,高校應把誠信教育貫穿于醫學生學習、生活、實踐的方方面面。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多樣的誠信主題教育活動,以講座、辯論等形式為載體,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理解和感悟誠信;也可以通過醫療扶貧、社區義診等社會實踐活動,讓醫學生在為社會服務中,體驗誠信的意義和價值;還可以通過一系列誠信考試、誠信還貸、誠信科研、誠信就業等誠信簽名承諾活動,讓學生在實踐自己承諾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激發和引導他們對誠信品德的追求,培養醫學生誠信的自覺行為。
3.4 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完善誠信評價獎懲機制。高校要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從入校開始全程記錄學生的個人資料、品行紀律、學習考試、貸款信用、臨床實踐等信息,并對學生的各方面誠信狀況進行評估,建立誠信評價體系,并要根據評估情況,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誠信教育,同時還要依據評估結果,建立誠信獎懲機制,將學生的誠信情況與獎學金評定、評優、入黨、畢業推薦等掛鉤,作為評選的重要標準。畢業時,建議誠信檔案裝入檔案袋,跟隨人事檔案一并轉交用人單位,從而將學生的信用記錄延伸到社會。通過制度建設引導學生樹立誠信意識,促使學生把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有機統一起來。
論文摘要:榮譽制度是美國大學誠信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培養學生誠信意識、維護學術誠信方面產生了很大影響。文章介紹了榮譽制度的產生與發展,列舉了榮譽制度的主要內容,并以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為例,說明了榮譽制度的具體實施,最后探討了榮譽制度對我國高校誠信教育的一些啟示。
論文關鍵詞:榮譽制度;美國大學;學術誠信;誠信教育
一、美國大學的榮譽制度
榮譽制度(Honor System)是美國大學生對學校的一種承諾制度,也是一種獨特的學生自治制度。其實質是信任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責任感,讓學生在考試、課外作業、校園生活等方面進行自我管理。榮譽制度是美國大學誠信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養學生誠信意識、維護學術誠信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對促進我國高校文化建設和學術誠信教育,具有借鑒意義。
1.榮譽制度的產生背景
榮譽制度源于美國前總統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的民主思想,19世紀中葉,最早產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時任校長的杰斐遜認為:“對于品格的自豪感、值得贊揚的抱負和道德氣質是醫治年輕人不良行為的良藥。當這些手段反復運用,又經常迎合受助人的需要,其效力就得以強化”。1842年,學校推出一項決議,要求學生在考試時簽署一份聲明,聲明自己“沒有從他處得到幫助”,也“沒有給予他人幫助”,這就是最初的榮譽制度。
榮譽制度發展至今,已從不成文的君子協定發展到條例化、組織化;從一項言而有信的信用制度延伸為以承諾為突破口的做人教育。
2.榮譽制度的主要內容
榮譽制度是學校制定的一系列維護學術誠信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對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學術失信行為,從定義、表現形式、處罰規則到申辯程序,都做了詳盡的規定。榮譽制度一般包括榮譽規則、榮譽聲明、負責機構、懲罰機制等幾個部分。其中,榮譽規則是對榮譽制度的詳細說明和解釋。榮譽聲明則體現了學生對榮譽制度的認可和支持。如弗吉尼亞大學的榮譽聲明是:“我以我的榮譽起誓,在本次考試中,決不給予他人或接受他人任何幫助?!?
二、榮譽制度的具體實施
美國研究人員在考察不誠信行為的產生原因時發現,如果人們事先不知道哪些行為構成學術失信,他們就更容易犯錯誤,反之,則會減少進行欺詐的心理沖動。
2010~2011年,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ECE)訪問期間,旁聽了9門課程,與相關教師、學生進行了廣泛交流,從中體會到美國大學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是通過滲透整個校園生活的、貫穿本科4年的一系列教育環節不斷重復、強化得以實現的。MSU對學生的學術道德和學術誠信教育之重視,使筆者感觸頗深。在這里,誠信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品質,剽竊則是最可恥的欺騙行為。
1.新生入學教育
美國大學從新生入校就開始以各種形式進行誠信教育。以MSU為例,每學年開學初,學校都會把印有榮譽制度內容的學生手冊(Student Handbook)發放給每位新生。手冊中詳細列舉了欺騙、剽竊、抄襲等各種不誠信行為,逐一解釋了每種行為的具體表現。此外,新生入學后收到的第一個來自校方的郵件也是關于誠信教育的。郵件在介紹MSU學術誠信優秀傳統的同時,要求新生在MSU學習期間,考試等各種校園學術活動中,保證不剽竊、不作弊、不把從因特網上下載的資料據為己有。
2.開設道德教育正式課程
美國前總統布什曾指出,學校不能僅僅發展學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標。目前,使美國年輕一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已成為美國教育界的共同追求。為此,絕大多數大學都開設了道德教育的正式課程。例如,MSU的ECE系開設了“職業道德規范與當前熱點問題”(Ethics,Professionalism and Contemporary Issues)必修課,通過講授道德理論(Ethical Theories)和道德規范(Code of Ethics),對學生進行學術道德、敬業精神、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此外,MSU還開設了美國憲法、美國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政治與民主、宗教問題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選修課程,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3.滲透性教育策略
MSU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貫穿本科4年,滲透在每門課程的教學中。誠信作為學術道德的核心,被列入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通常,在每門課第一次上課時,教師都會將包括誠信內容在內的教學大綱印發給每個學生,并詳細闡明該課程對誠信的具體規定。例如,“微型處理器與數字系統”課程在其教學大綱中對欺騙行為及其處罰做了如下規定:“任何形式的欺騙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學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作業,但直接抄襲他人的作業就是欺騙,由此,抄襲者與被抄襲者都將被處以零分。此規定同樣適用于實驗報告。在各種單元測驗和考試中,翻看筆記、窺視他人試卷等行為都視為欺騙,也將處以零分,并上報院長辦公室備案。”而“模擬線路原理”課程則規定:“所有提交的作業都必須是獨立完成的,不得與其他學生商量。任何與其他學生雷同的作業都將同時被處以零分的處罰,抄襲往屆作業也將受到嚴厲懲罰?!?
此外,MSU還規定凡因失信而不及格的學生,沒有補考機會。因此,盡管一些考試根本就沒有監考教師,學生也會誠信作答,誰也不愿意為蠅頭小利損害自己的名譽。在MSU,學生把誠信看得比成績更重要。
誠信教育、知識產權意識的培養在MSU無處不在。在學生守則中,將剽竊行為(Plagiarism)作為獨立的一章進行闡述;在幾乎所有課程中,都會涉及學術誠信問題的探討;教師授課中的任何援引,小到PPT中使用的從網上下載的圖片,都會清楚地標明網址;學生的報告(Report)、論文(Essay)等,盡管只作為學習訓練,并不發表,但凡是引用他人的觀點或研究成果,都必須詳細注明出處??傊\信已經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三、榮譽制度的啟示
美國大學榮譽制度的立足點不是如何懲治失信行為,而是怎樣有效預防失信行為的發生,使學生生活在一個信任與被信任的校園文化氛圍里,這對我國高校的誠信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加強誠信制度建設
加強誠信制度建設,構建誠信道德體系,是培養誠信精神的前提和保證。從制度上對學生實施動態管理和實時監控,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對有失信記錄的學生進行教育和處罰。激勵守信,懲治失信,提高失信成本。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扼制失信行為,使未失信者引以為戒。
2.強化過程性誠信教育
將誠信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具體化,滲透到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中;將誠信教育的具體目標細化到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中,使學生有章可循,充分發揮制度的約束作用;將誠信教育滲透到每門課程的教學中,通過不斷重復和強化,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積淀形成誠信的校風和學風。
〔論文關鍵詞〕 誠信 主體人格 主體意識 主體能力 主體價值
〔論文摘要〕 現代社會需要塑造大學生主體人格,誠信教育在人格塑造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誠信教育通過確立主體意識、發展主體能力,發揮主體價值,從而塑造大學生主體人格,以保證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誠信教育過程中,應著重教育理念以人為本、教育內容與時俱進、教育管理制度規范。
高校教育中影響大學生主體人格建構的因素很多,在此僅談談在誠信教育中建構學生主體人格的一點思考。
所謂誠信,就是誠實和守信。誠實,就是動機在于傳達真實信息的一種行為;《辭?!穼Α笆匦拧钡慕忉屖恰白袷刂Z言,實踐成約,從而取得別人對他的信任”。前者是指人的內在道德品質修養,而后者卻是著力于人際間的倫理關懷。誠信張揚了人性,弘揚了道德關懷,不僅是一種童叟無欺的商業精神,也是一種道德意境,因為它關注如何做人的問題,關注如何提升人生的境界,表現了人與人之間互視為目的而不是手段的人文關懷。誠信所蘊含的這種道德追求,在本質上完全契合于新時期大學生的主體精神,因為高校教育的總體目標固然是培養富有創造性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而在道德意義上也正在于尋求和培育更為健全的人格,更為完善的人性。就此而言,誠信不啻是構建主體人格的一個新的道德楔入點。
一、誠信教育與主體意識的確立
主體意識的覺醒是主體人格得以確立的基礎和前提。
所謂主體意識,是指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主體的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主體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觀念表現,它包括主體的自我意識(主要表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意識到“每一個人都無可爭辯地有權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對象意識(主要表現在人與外部世界的關系上,意識到人能將外部世界變為有益于自身發展的“人化世界”)。就此而論,主體意識的真諦正是誠信的精神,它既包含對他人的尊重,又表現出對自己所承擔義務與責任的體認與堅守,所以誠信教育對于培育學生的主體意識有重要影響。
首先,誠信教育有助于確立學生的自我意識。誠信是主體意識的道德基礎?!罢\信是處己的立身之道。沒有至少一定程度的誠信,個人就站立不起來,說出話來沒人信你,連你自己也會感到懷疑、感到絕望,你自己成了前后不一,言行不符的斷片,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更不要說謊言和不守諾將對社會帶來的危害以及他在道德上屬于惡這樣一種基本性質了。[1]”誠信本身就是真善美的統一,真是誠信的基礎,《增韻·清韻》中指出:“誠,無偽也,真也,實也”。通過誠信教育,使學生發展了追求真善美尤其是求真的能力。這種能力使學生不僅能認識自己的直觀環境,而且可以超越直觀環境,放眼更廣闊的世界;更加意識到個人是最真實最根本的主體,個人不斷增長、變化的需要,使人充滿了為之忙碌不已的欲望和激情,這些欲望和激情激動著人不斷追求。這一切,使學生具有一系列主體的本質特征:自覺性、能動性、目的性、選擇性、超越性,使其活動具有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真正確立。
其次,誠信教育有助于確立學生的對象意識。“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人在活動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社會關系。人的社會關系既是人活動的結果,也是人活動的條件。而對于個人來說,它首先是先于個人的條件。
這樣,每個人在他的任何一項活動之前,都要首先面臨著一個如何處理各種社會關系的問題,這一過程實質上就是主體的對象意識確立的過程。誠信原則對調節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起支配作用。誠信原則要求個人充分了解包括自己在內的每一個人應享有的的權利,并由此認識到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只有在對每一個人的權利與義務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個人才能對他人、集體、社會采取合乎道德的態度,即把尊重人的權利,履行對集體和社會的義務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每個人都有權利充分發展自我,但是自我的發展必須與社會的發展相一致,每個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標時不能把自己對他人、集體和社會應盡的義務以及自己的活動對他人、集體和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棄置不顧。每個人都有權利而且也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自主性,但是每個人又需要具備必要的合作精神,使個人獨立性、自主性的發揮不致成為破壞社會生存條件的不協調因素。誠信原則并不是一味要求個人自我克制或自我犧牲,它只要求個人的自我實現目標不有悖于義務和權利相一致原則,而鼓勵人們發展更高尚的自我實現目標。
二、誠信教育與主體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主體人格形成的另一個基本方面是主體能力的形成。主體能力是潛在于主體內部、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并在主客體對象性關系中表現出來的客觀能動力量。主體能力是多種規定性的綜合,它不僅包括主體的實踐能力,而且包括以情感、意志為主要成分的非理性因素,因為非理性因素是主體能動性的表現,是主體能力結構中的動力因素,是主體排除外界干擾、克服各種困難、爭取目的實現的重要源泉所在。
首先,在現代社會,主體要想獲取能力發展所需的各種物質、精神條件,就必須具有誠信品格,否則將無法立足于社會。人是社會的存在物,其發展完全依靠社會和他人,能否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同和贊許,是人的一切利益中最基本的利益。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交往日益普遍和復雜,交往范圍日益擴大。人與人的關系主要不是建立在道德情感上,而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人們不再憑著自己的直覺,不再因為是熟人,而是根據實證,主要是對方的誠信度才信任對方。雖然是熟人,如果沒有誠信的品格,沒有償付的能力,就不應該和他發生信用關系;即使是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如果有良好的信譽,具有償還的能力,就應該在信用上給予支持。而要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同和贊許的關鍵,則在于一個人能否有美德,品德高尚的人會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贊譽,而品德敗壞的人則會遭到社會和他人的譴責。誠信教育,是培養人的道德品質和美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大學生主體能力發展的客觀需要。
其次,從人的心理素質來說,誠信的品格對人的智力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成長也是大有益處的。因為具有誠信品格的人在內心忠實于自己,在外部則行其真心所欲行,他就不會去想歪門邪道,對一些事情的追求就會執著,他就會全心全意投入自己的力量去做好一件事,就會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向落后挑戰,而不是逃避困難,一心想找捷徑。他們憑借深層次的思考和高層次的理想追求,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從而成就一番事業。所以,一個講誠信的人,會很厚實,很強大。
三、誠信教育與主體價值的實現
大學生確立了主體意識,發展了主體能力,便開始尋求主體價值。何謂價值?馬克思說:“‘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3]。這里指的外界物,是主體的人以外的東西,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客體的人及其關系,還包括作為客體的某些意識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講,主體的人對其他人或社會的需要的滿足,就是主體價值。當代大學生既生活在市場經濟的經濟制度、“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政治制度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大環境中,又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后備軍。他們的價值發揮離不開這些客觀環境,同時這些客觀現實又是他們價值展現的舞臺和實踐的結果。這一客觀事實決定大學生尋求主體價值,離不開誠信精神的支撐。
首先,人既是自然人,更是社會人。人要發揮價值一步也離不開社會之光的普照,大學生得以實現人生價值就是在與他人進行交往,與社會開展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等實踐中實現的,誠信是保障這些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資本??鬃诱J為,人不講誠信是不行的,在他看來,“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難哉”[4]。從長遠來說,必須自己誠信才能真正使人信任。微軟中國研究院前任院長李開復回國前,寫了一封公開信。在任中國研究院院長期間,他接觸過很多中國學生,有很多感觸。他在信中說的第一點就是:事業要成功,需要恪守一些原則,而這些原則是他所遇到的中國學生所最缺乏的,其中第一個原則就是要誠信、正直。一個人對社會來說,首先是誠實守信,第二才是才能,如果有才能,而不守信,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比能力差的人造成的更大。大學生缺少誠信會使他們在社會上遇到更多危險,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因為任何人都怕不誠實不守信用的人。一旦你做了不誠實不守信用的事情,就會在你的人生履歷上留下痕跡,以后你在社會上就會失去很多成功的機會,也就談不上體現主體價值。
其次,從社會角度看,市場經濟本身是一種契約經濟、誠信經濟,誠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以有效運行的道德基礎。恩格斯在考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后指出:“生產愈發展,它就愈不能采用作為它早期階段的特征的那些瑣細的哄騙和欺詐的手段?!@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場上已經不合算了,那里時間就是金錢,那里商業道德必然發展到一定水平。[5]”特別是在WTO的框架之中,參與國際貿易競爭對誠信的要求更廣、更高。在德國有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到各大小公司應聘都遭到拒絕的原因就是:在他個人信用卡上有3次公交車逃票紀錄。正如康德所說:“由于說了一個謊,一個人拋棄了,甚至可以說徹底毀滅了作人的尊嚴。[6]”另外,目前我國在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中推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方針,這種建設方針本身內含誠信,它們也對貫徹的主體提出了誠信的要求。由此可見誠信不僅是人之為人的根本道德標準,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作為未來國家政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的當代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之本。
四、關于實踐誠信教育的幾點思考
要培養大學生主體人格,應進一步加強誠信教育,建立和健全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機制,主要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教育理念應以人為本。
誠信教育在理念上,必須注重以人為本。要樹立大教育觀,打破以往以教育論教育,以道德談道德的難以取得實效的空洞說教的教育觀念。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大學生是誠信教育的主體,誠信教育能否奏效,歸根結底依賴于教育對象的“自我”作用。因此,在誠信教育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指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培養學生對誠信道德的自我認識能力和感受能力?!敖逃膭顚W生通過自己的理智活動和實踐,逐漸達到道德上的成熟”[7],使大學生自覺主動地踐行誠信,實現他律向自律的轉化。應把教育視點從原來的關注道德規范本身轉移到“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容上來,著眼于人才的成長,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注入人文精神,使之培養出的人才能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時展同步。
2.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
誠信教育在內容上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拓寬教育內涵。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進程要求我們在大學生誠信教育內容上必須注入時代精神,使傳統的本土化的誠信教育逐步走向現代化、國際化。尤其要注意兩個結合:一是誠信意識要和規則意識結合起來?,F代誠信觀念不僅是一個處理個人之間關系的“私德”,更是一個處理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公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人們在道德上的最大促進作用,就是規則意識的強化。規則和誠信是緊密聯系的,規則意識淡薄,誠信意識必然失落。大學生的誠信方面的問題和社會上規則意識的薄弱緊密聯系,有些已經滲入到學校內部。我們應當把誠信教育和規則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小懂得:規則的制定是按規則進行的;規則是必須遵守的,不能違反的;規則面前人人平等。二是誠信意識要和創新意識結合起來。誠信觀念側重實事求是、信守諾言,但在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需要創新、突破常規。誠信和創新的關系也就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達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誠信要求積極改造社會,包括使社會環境更有利于誠信的回歸,這就需要創新、出新思路,誠信與創新的結合基礎是社會責任感。面對新形勢,我們必須重新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內容進行審視,在理論的內涵與外延上要進一步深化、拓展、創新,以期大學生誠信之樹常青,不斷朝現代化、國際化邁進。
3.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
誠信教育在管理上,必須實現制度規范化,建立完備的信用體系和獎懲制度。誠信道德的形成必須有完善的信用體系作保證和相應的獎懲制度作后盾,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認識的層面上。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化的關鍵在于人與制度之間必須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動機制,使得每一個人在自律基礎上,通過制度渠道達到自己的目的。若誠信不能得到利益保證,欺詐不能得到應有制裁,誠信將會遭人踐踏,盡管它是道德的、正義的、崇高的。因此,我們必須在大學生中建立一套信用制度,把大學生在校的誠信表現用制度加以規范,建立相應的約束和懲罰機制。給每個學生建立誠信檔案,詳細記錄個人基本情況、品行說明、學習成績、信用記錄以及獎罰狀況,并依據個人檔案作為學生評優獲獎、入黨保研、升學就業、發放助學貸款的一個重要指標。對缺失誠信的學生要給以懲罰,如不能參與評先評優,不能擔任學生干部,情節嚴重的要給以校紀處分。學校還要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如對考試作弊、違反畢業協議、借貸不還等問題的處理制度等,把這些制度納入整個誠信約束和懲罰機制,讓硬制度和軟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共同發揮作用。
論文關鍵詞:重要性 學校誠信建設 家庭教育 誠信自覺 循序漸進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以加強誠信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為中心,談了以下兩個方面:一、從大處入手應加強學校誠信教育,重視家庭教育,培養誠信意識。二、落實到具體做法應講究低起點、實內容、有針對性并能循序漸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這種美德的核心是真誠。誠則實,不會弄虛作假,吹牛奉承;誠則信,不會出爾反爾,撒謊騙人;誠則順,為人真誠而辦事順利。中國人從古代便流傳下來一個“狼來了”的故事,它告誡人們:一個不誠實愛撒謊騙人的人,最后會失去求援喪失生命。
一、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誠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礎,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的要求,不管各行各業或是年幼老少,都應遵守“誠信”二字。事實證明,一個小學生不守誠信,他將養成不誠實的壞習慣。“誠信”二字非常重要,不得忽視,它幾乎滲透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小到說實話不說謊,遵守時間,大到對祖國,對工作的忠誠。
“人無信不立”正如“自食其言”的故事,一個說話不算數、不守信用的人,必然會引起大家強烈的反感,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損害自己的聲譽,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相反誠實守信的人,會使人對你產生敬意。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晏殊,因為他的誠實,而受到皇上的賞識重用;學者宋濂,雖然家境貧寒,但由于他的守信,人們都樂意資助他。
二、誠信教育的落實點
鑄造誠信社會風尚,應從小學生做起。首先,孩子是最易接受新鮮事物的群體,是國家的未來?,F在的孩子們若干年后將走向社會,他們的誠信意識如何,將直接關系到我們民族的將來。第二,小學時期可塑性強,是進行誠信教育的好時機。而且,這一時期培育起來的誠信,比較牢固,不易蛻變。第三,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不僅重要而且緊迫。他們欺騙老師、欺騙家長、欺騙同學的現象時有發生,更可怕的是,某些同學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我認為,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必須從長遠著眼,從細處著手。
一是加強學校誠信建設。在小學生的誠信教育中,學校承擔著極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的誠信形象,直接影響著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因此,學校要樹立以誠信為本的觀念,要進一步加強管理,杜絕種種不誠信現象的發生。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把誠信教育納入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學校誠信教育也不能僅僅停留于口號,停留于課堂灌輸,停留于形式,而應從學校管理、教師形象和領導形象上做起,以學校的誠信、教師的誠信和領導的誠信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和引導學生。
二是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家庭道德教育薄弱是最不容忽視的問題,家長乃至家庭成員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孩子的成長、性格的養成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確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家長,應該為子女創立高尚的標準,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楷模,積極介入對孩子的品德教育,自覺抵制媒體的負面效應,協調學校做好教育工作??傊?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方力量協同工作,充分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各種教育資源,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三是培養學生的誠信自覺。學校應該從小做起,除了要在課堂上向學生教授書本上有關誠信的內容外,還應該把社會當作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大課堂,教育學生要用科學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去看待社會上出現的誠信缺失現象,讓學生逐步樹立起“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誠信教育,還不應把起點僅僅放在要不要誠信上,而應該讓學生思考怎樣建立誠信,使社會多些誠信。讓學生從社會責任感的高度設計誠信社會,由此培養思想獨立和精神自由,培養道德的自覺。
三、誠信教育的幾點方法
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還應以《新課程標準》、《德育大綱》為依據,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科學、扎實、有效地進行。
一是從簡起點。小學生涉世不深,心地純潔,沒有復雜的生活經歷和豐富的人生體驗,一些"唯天下至誠,唯能盡其性"之類的道理對于他們來說實在晦澀難懂。因此,教育時,應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比如,以"不說謊話,做個誠實的孩子"起點,使他們懂得這是誠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說謊話,就要說真話,說實話,如承認自己的錯誤、敢于說出事情的真相,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從小養成誠實的品質。
二是從實抓起。誠信教育要從小事抓起,抓點滴,才能知微見著,在我們的小學教材中所敘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素材,通過形式多樣的方法,豐富多彩的活動,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當教師根據教材舉征引申、補充事例時,也需要著眼于學生的生活實際,用學生看得見、想得出的事例來引發共鳴,以求認同,特別是用學生身邊的鮮活事例來進行誠信教育,這樣往往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從點落實。在實施誠信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針對學生道德實踐中的錯誤認識和行為,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如有些學生認為做錯事情的時候,自己能夠主動承認就是誠實的表現,幫別人隱瞞錯誤則是講義氣的表現,教師在教育時要深入挖掘產生這種錯誤認識的根源,利用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事例。通過學文明理,使學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講義氣。其次,針對現在學生比較流行的享樂主義思想、虛榮心理、嫉妒心理等不良表現,教師應及時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明確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真正讓"誠信"成為時時、事事、人人的行為規范。
總之,誠信是小學生基本的道德準則,也是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礎。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從多角度鉆研小學生教育問題,研究加強小學生誠信意識的措施,落實黨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國”的方略,以小學生的誠信教育為出發點,逐步提升全體公民的道德品質,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氛圍!
論文關鍵詞:誠信教育 述評 制度安排 環境建設
論文摘要:雖然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研究廣泛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這集中表現在誠信教育的措施不力和有效性程度不高兩方面,而其所以如此又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在分析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研究概況的基礎上,指出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其制度安排及評價和環境建設兩方面作進一步研究。以期提高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科學性,增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
一、 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概述
(一)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的基本情況
其一,多領域、多視角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首先,研究者從法學、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等多學科角度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研究其次,結合教育對象不同的特點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包括依據各專業、各不同性質類型的高校、不同的大學生群體的特點開展誠信教育研究。再次,注重研究市場經濟、時代特征與大學生誠信教育之間的關系。
其二,分析大學生誠信缺失及其原因。研究者普遍認為,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的誠信缺失表現在學習、經濟、網絡生活等各方面。而導致大學生缺乏誠信的原因亦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現為:學校誠信教育的弱化;家庭中誠信教育的失位;社會環境尤其是網絡生活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即大學生自身缺乏必要誠信道德修養。
其三,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行學理分析。研究者普遍認為,對大學生而言,誠信教育是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它是大學生自我實現的必然途徑,誠信教育對他們道德人格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高校而言,大學生誠信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基石,切實有效的大學生誠信教育能優化高校教學環境,推動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對社會而言,它為市場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并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和諧的外部環境及主體內部和諧的內心環境,它是構建和諧社會與和諧文化的重要手段。
其四,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原則、方法、途徑等做出理性設計。比較完整的論述大學生誠信教育原則和方法的是陳玉平,在《試論高校誠信教育的原則和方法》(載《鑄魂·藝術·魅力》)中提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原則為:大教育原則、主體性原則、層次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實踐性原則、與時俱進原則;方法為:灌輸教育法、榜樣啟迪法、實踐提升法、師德垂范法、環境熏陶法、生活滲透法。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其一,缺乏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安排及其評價的系統研究。
大學生誠信教育是傳承傳統誠信美德的重要手段,但研究者對傳統誠信的學理分析不全面,從而導致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安排及其評價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傳統誠信倫理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必須繼承傳統作為德性倫理的誠信美德;另一方面,也要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發展傳統誠信美德。傳統誠信作為德性倫理應轉向現代的規范倫理和制度倫理,依靠 自律實現其價值的誠信應轉向依靠 自律和他律相統一的實現手段的誠信。雖然很多研究者認同大學生誠信教育必須依靠相應的制度保障,部分研究者亦初步提出了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但并沒有明確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的內涵,亦沒有著重指出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建設應遵循的理念及其所要實踐之內容。
其二,缺乏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建設的系統研究。
很多研究者認識到要改變部分大學生誠信缺失這一狀況,必須依靠大學生誠信教育本身的完善,包括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教學內容的調整等。這種思路無疑是對的,但僅僅依靠教育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積極效果還面臨社會不誠信環境的消解?;诮逃铜h境的辯證統一關系,如果環境影響與大學生誠信教育在方向上和性質上一致就能夠強化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反之,就會消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效果。有研究者經過調查認為,環境與教育的影響比例是 8:2。誠信教育的效果不理想,關鍵的原因在于教育環境發生變化 ,環境影響力增強。因此,大學生誠信教育要高度重視環境的影響,直面社會開放和價值多元的現實。在多樣化的教育環境中,幫助學生正視道德沖突,掌握道德智慧,鍛煉道德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建設。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安排
以道德規范形式存在的誠信和大學生誠信教育采取的是規勸的形式,在“應當”層面上影響大學生誠信道德品質的養成,其作用究竟如何發揮全憑大學生的自覺性。倫理制度在肯定大學生自覺性的基礎上,通過“必須”的命令形式“逼迫”大學生養成誠信的行為習慣,保障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順利實施。因此,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制度安排就是在遵循正義的制度倫理基礎上安排相應的倫理制度,它應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大學生誠信制度,另一個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一)大學生誠信制度
其一,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制度。誠信檔案制度旨在探索一套完整的誠信監督機制。每份檔案中的誠信獎懲條款涵蓋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考勤、紀律、作業、考試、借貸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學校可根據學生以上具體表現考核,學生畢業時以學校和學院同時簽章的形式對該檔案進行公證。
其二,建立大學生信用制度。信用本來是道德層面上的規范,但是一旦道德難以維持信用的時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在高校,要建立學生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定期、全面考察學生在校期間的信用狀況,詳細、及時地記錄、反饋、監察、糾偏、指導。
其三,建立信息公開制度。目前,在人力資源市場供大于求的壓力和切身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大學生擇業時不惜偽造各種獲獎證書、優秀的學習成績單、豐富的社會實踐經歷以及虛假的學生干部頭銜等。同時一些高校也為追求高就業率以期增加競爭資本,對學生擇業上的失信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包庇、隱瞞。鑒于此,應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即學校向用人單位公開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成績、獎懲情況、擔任學生干部情況等。
其四,建立誠信激勵機制。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學生感受到說實話比不說實話好,按要求做比不按要求做好。激勵機制的設立應達到這樣的效果:學生因其行為選擇而獲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滿足或心理不安和良心自責;學校對學生行為選擇進行精神褒獎和物質獎勵或道義批判和物質懲罰。大學生大部分是講誠信的,對所有誠信學生進行物質獎勵是做不到的,但必須進行精神榮譽獎勵。另一方面對部分失信的學生必須進行懲罰,特別是道義上的批判。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管理制度
其一,針對學生的誠信管理制度。首先要確立管理就是為學生服務和促學生發展的理念。其次,確實讓學生參與到管理制度的設計與評價中來,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不同層次、不同群體、不同年級設置相應的制度。
其二,教師誠信教育的管理制度。教師誠信教育的管理制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師誠信的管理制度 ,也就是師德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相應的師德評價制度。另一個是誠信教育的教學及管理制度。學校應切實加強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管理,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制定全面的具體的誠信教育目標,合理安排誠信教育的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將誠信教育納入各部門各環節的活動中。切實發揮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誠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發揮后勤管理制度的誠信教育作用,建立相關誠信教育教學的管理制度,發掘各門課程的誠信教育功能,促使教師的誠信教育職責落到實處。
三、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建設中的問題及其對策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環境總體上是健康與積極向上的,但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多元價值觀的沖突,由。此而產生的不良環境嚴重阻礙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正常發展。
(一)市場經濟的二重性與法制建設
目前,市場經濟中存在誠信原則作用倒置的狀況,失信不僅不付出交易成本,反而獲利,而誠信反而要付出很大的交易成本,利益受損。在此環境中,人們在市場經濟中的角色越來越傾向于“經濟人”,其行為也逐漸的功利化。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在“經濟人”與“道德人”、趨利和趨義之間,很多大學生選擇了趨利的“經濟人”這一角色。從而導致欠款不還、隨意毀約等誠信缺失現象的產生。如何建設誠信的經濟環境,除了繼續發揮價值規律的作用,加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外,還需要另一只“看的見的手”來調控,那就是法制。為此,首先是必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法律和制度的規范下,使失信行為的交易成本遠遠高于其收益。同時,培育社會主義法律精神,用法律精神引導人們特別是大學生講法、守法,把法制教育和誠信教育統一起來。
(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與權力監督
作為現代社會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政府的誠信建設對整個社會具有引導和示范作用。誠信建設過程中,政府直接左右誠信建設其他因素發揮作用,無論是誠信建設中的制度性約束還是非制度約束,最終都需要在政府引導下才能順利的實施。一旦政府不守信用,它對社會信用的損害將是致命的。正如茅于軾先生所說:“當社會暴露巨大的丑聞,一些偽善的把戲被戳穿,大家有一種被欺騙、被愚弄的感覺,這將導致社會道德水平的迅速降低?!?
政府公信力下降及部分政府官員不誠信的狀況無疑會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及其對象的思想產生重要的影響,造成部分大學生不相信誠信教育,更談不上接受誠信教育。政治環境對大學生誠信教育產生影響最為直接,提高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實效性,有必要建設誠信的政治環境。首先,制定或完善規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行為的法律法規體系,促使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活動。其次,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力量。美國早期傳媒業有影響的人物普利策曾把輿論監督形容為“第四種權力”。
(三)網絡的誠信失守與多元對策
大學生屬于最早接觸網絡的一批人,學習、生活、網絡已經成為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活動的固有模式,網絡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是最迅速、最直接的。雖然網絡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延伸,究其本質來說它是人類社會交往的一部分,但網絡還具有很強的虛擬性,這種虛擬性使得本來應該在網絡中確立的誠信原則缺位,網絡成為社會誠信問題的 “深度受災區”。對現實生活來說,網絡中的誠信缺失影響青少年的社會化,進而影響當前和諧社會建設。建設誠信的網絡環境,總體上說,首先要完善網絡技術,用技術控制網絡失信行為。其次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法律,用制度、法律規范網絡行為。第三,培育網絡道德體系,促使網民誠信內化。第四,采取現代的教育方法,進行網絡誠信教育。
論文關鍵詞: 誠信集體主義 集體利益 個人利益
論文摘要:誠信是人們在社會活動與經濟交往中所必須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之一,是社會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石,然而當今社會日趨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本文從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角度對當今社會誠信缺失現象進行分析,進一步介紹了集體主義的科學內涵及在誠信教育中的意義,并制定相應對策以促進當今社會的誠信建設。
在當前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社會轉軌變型的過程中,加強對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研究,尤其是通過解釋其科學內容及相互關系,對樹立正確的誠信觀及誠信體系的有效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內容
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在實質內容上包括三個相互關聯的層面。
第一,集體主義主張人總是生活在社會集體中,個人與集體不可分割,個人與集體互為手段和目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互結合、辯證統一。集體主義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它本身就體現著集體的長遠的、根本的利益,也包含著對個人利益的高度重視,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集體主義在強調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礎上,強調個人對社會和集體的貢獻重于對他們的索取,當二者發生沖突和矛盾時,提倡個人要服從大局,以集體利益為重為先,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第三,集體主義在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同時,并不抹煞個人利益的合理性,也強調社會與集體必須充分關心和保護個人的正當利益,力求使每一集體成員的個性、才能和創造力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在誠信教育中的意義與作用
(一)通過集體主義道德教育能夠普遍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遵循誠信原則。加強集體主義道德教育,使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深入人心,從而使人們能夠在保證個人正當利益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從集體角度出發,誠實守信。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違背誠信原則,損害他人和集體利益;甚至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和沖突時,能夠犧牲個人利益來滿足他人和集體的利益。
(二)集體主義通過更好的維護個人正當利益,滿足人們發展需要。集體主義在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同時,也強調社會與集體必須充分關心和保護個人的正當利益。通過對個人正當利益和發展需要的滿足,以創造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使人們無需通過違背誠信原則的途徑,就可達到發展自己的目的。
(三)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可創造良好的社會誠信氛圍,從而推動誠信教育進程。在一個“人人為集體,集體為人人”的社會環境中,多數個體都為了維護集體和他人利益遵守誠信原則,進而形成一個普遍的誠信氛圍。良好的外部環境又會反過來對人們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人們一開始就樹立“誠信光榮”的意識,繼而養成良好的誠信習慣。一旦個體見利忘義的違背誠信原則,就回面臨強大的輿論壓力,這種壓力可以有效的減少此類行為的再次發生。這樣就可大大推動誠信教育的進程。
三、在誠信教育中發揮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主導作用
(一)要在誠信教育中發揮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主導作用,必須要加強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宣傳教育,深化對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的認識。
1.整體與部分不可分割,二者辯證統一。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一方面意味著集體利益對個人利益來說并不是虛幻的,凌駕于個人利益之上的集體利益,而是個人的集體利益。另一方面個人利益對集體利益具有依賴性,即這種個人利益不是脫離集體的純粹的個人利益,而是集體的個人利益。
2.整體高于部分,個人利益應服從集體利益。從集體利益至上的涵義來看,它的出發點和歸宿,既是集體又是個人;它強調集體利益,正是為了更好的保障個人利益。因此,集體主義原則強調集體利益至上,絲毫沒有無視個人正當利益的意思,絲毫沒有把集體利益與個人正當利益絕對對立起來的意思;恰恰相反,強調集體利益至上,正是為了給個人正當利益能夠最好的實現,開通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3.集體應最大限度地關心和滿足個人正當需要。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是集體主義原則的應有之意和重要內容。我們既不能以集體利益來否定個人利益,也不能以個人利益來否定集體利益。重視個人正當利益,可以激發人的活力與創造性,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只要不損害他人、社會整體利益,不僅不應該限制,而且予以鼓勵。鼓勵人們對正當個人利益的追求,不僅可以調動個人活動的積極性,而且可以為整個社會帶來生機和活力。通過對個人正當利益的引導和調控來更好地實現集體利益。
(二)要注意對集體主義宣傳方法的改進。以往對集體主義的宣傳與教育,大多停留在抽象的理論說教上,雖也樹立了一些典型形象,但大多數缺少現實基礎和可信度。未能將大眾所關注的熱點問題與集體主義原則從內在關系上加以合理的解釋;對違反集體主義原則的現象揭露與批判不夠,以致于人們對什么屬于集體主義和利己主義存在許多模糊認識。只有通過對各種具體社會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講清如何處理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矛盾,才能實實在在地讓大眾接受并信服集體主義,增加思辨是非的能力,有效地克服逆反心理。同時,要注意宣傳媒體中對高消費等現代物質享受的過分宣傳與張揚,盡量避免人們片面追求個人物質利益而有損集體主義原則的負面導向作用。
(三)貫徹集體主義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引導機制。一方面,運用利益鼓勵手段,對那些在工作上大公無私、誠實勞動的人們及時、公正的給予物質獎勵,使努力維護集體利益的人能夠得到利益上的報酬,特別是當主動為維護集體利益而做出犧牲時,應當從集體和社會中得到相應的物質與精神補償,使他感到集體的溫暖,樹立為集體服務的堅定信念,進而形成道德主體積極向上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運用經濟制裁手段,對那些為片面追求個人利益而損害集體利益的人進行物質上的懲罰,使其不義不利受到損失。
論文關鍵詞:社會環境 高校 誠信教育 原因 實現路徑
論文摘要:誠信是立身之本、發展之道,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但當今社會,失信現象屢見不鮮。在此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其誠信意識不可避免地受到熏染。本文以高校為立足點,探討現實環境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實現路徑。
近年來,常聞有人對大學生的品德修養大為嘆息,對其誠信度更為扼腕。的確,目前大學校園中考試作弊、“”事件時有發生,拖欠助學貸款、學費,手機欠費現象也呈上升趨勢,至于就業應聘假包裝等情況更不是新鮮事物。但僅此就可以對大學生群體冠以“誠信缺失”的帽子嗎?即便可以,責任只該由大學生單獨承擔嗎?高校、社會就可以隔岸觀火,遠離是非嗎? 答案顯然不是,但又一言難盡。
最近,我校舉行了一項“大學生思想教育和公共理論課教學情況的調查,在誠信缺失責任的承擔方面,大多學生認為,社會當負主要責任。例如,“認為當前影響學校誠信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調查統計結果顯示 ,列在第一位的是“社會誠信體系缺失,社會現實生活中不誠實現象太多”,約 66%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誠信社會就沒有誠信校園”,更有近 70%的被調查者認為“大學誠信狀況好于社會”。
可見,在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上,不能輕視社會環境的推波助瀾作用。那么,要想解決好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必須先搞清是什么樣的社會環境造成了這種結果,又是什么因素致使這種社會環境的出現。
一、 誠信缺失的社會環境及其產生原因
對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情況,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用“一地雞毛”來形容,概括而言,我們可以從個人、企業、政府三個層面來觀察:首先,在個人生活方面,經常可以見到一部分人誠信道德退化現象。如求學進修上的文憑注水,人際交往上的坑蒙拐騙,工作勞動中的摻假造假、投機鉆營,日常生活中的婚姻危機、鄰里糾紛……其次,在企業層面,故意逃廢銀行債務、違約造假(去年震驚中外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可以說是一個不誠信的極端典型)等;再次,政府層面上,有些機構以權謀私,與民爭利,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搞各類虛假浮夸風,違規謀利時常發生,“豆腐渣工程”是典型代表。
導致當前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現象的具體原因較為復雜,許多因素不僅有其深刻的經濟根源,而且還盤根錯節地交織在一起,而主要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
1、傳統誠信觀的歷史局限。傳統誠信觀囿于熟人、朋友、親人等狹小的范圍內,具有封閉性。而現代社會是開放社會,人們之間的交際活動空間范圍不斷擴大,受傳統誠信觀影響,許多人講誠信只對周圍熟人負責,而在此圈之外,不講誠信則習以為常。
2、社會轉型的負面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失范現象嚴重。一些舊的體制仍存在或產生負面影響,而新的社會規范還沒有及時形成,人們的信仰 、信念容易缺失或動搖。同時 ,社會信用制度還不健全,特別是個人信用體系尚不完備,法制不完善,難以對社會經濟中各種失信行為形成強有力的法律規范和約束機制;另外,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價值取向往往是一元化的,即以最少的成本去追逐利益的最大化。當人們發現弄虛作假,投機取巧有更大的實際利益可圖時,失信行為就會大量產生;再者,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 ,經濟活動的趨利性特征表現明顯,使得人們在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注重短期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在給社會經濟帶來極大混亂和破壞的同時,對包括誠信在內的傳統道德造成強烈沖擊。
3、現實中失信成本偏低的誤導。這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社會對失信行為懲罰不嚴,二是守信的收益不明顯。當失信成本少于失信收益,失信行為有利可圖時,經濟主體有可能選擇甚至主動選擇失信行為,失信現象就會大量發生;而當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為無利可圖,并可能給行為者帶來損失和制裁時,經濟主體就會盡量避免失信行為,從而促進誠信環境的好轉。因此,一些經濟主體或個人之所以敢弄虛作假、不守信用,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失信成本過低,失信行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诖耍瑢τ谑胖L的盛行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面對社會失信。高校被動受制,處境尷尬
對于社會的諸多誠信缺失問題,現在的高校大多并沒有引以為戒,適時應對,正如“影響學校誠信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對以誠信為主要內容 的思想品德教育 不夠重視”排在第二位.權重較大。這應該是高校誠信缺失的一大動因。當然,對于大學生失信問題,也不排除學生個人素質的影響。本次調查表明,有較多學生認為“當前大學生的自我思想品德修養意識弱化”是“影響學校誠信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高校畢竟是育人之地,對于學生素質的下降,其責任亦不可推卸。可見 ,惟有高校切實盡起育人之責,才能避免學生誠信之失。但現在高校在誠信教育方面的表現如何呢?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l、現行的教育體制不完善,約束機制不夠健全
首先是應試教育“陰魂不散”。長期以來 ,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都是強調應試教育,而對學生德育的評價要求不高 ,并往往簡單化,結果容易忽視個人道德的完善,誠信教育也就相對弱化。而這種環境下的學生則一直將分數作為評價 自身優 良的標準,造成一味讀書,忽略道德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最終導致教育和品德的分離。這就導致了目前教育上最大的問題,即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敖獭敝皇莻魇谥R,“育”則是要培養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引申出兩種惡果: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二是教育里只有知識教育,而無情感教育。沒有情感教育,則培養不出善的情感,沒有善的情感,誠信又緣何而來呢?
其次是約束機制不夠健全。一般而言,高校對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表現缺乏詳細的記錄,學生德育考核的依據不夠確定、全面,缺乏記載反映學生誠信狀況的內容,更沒有建立起學生誠信檔案。在學生年度品德評語中,往往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等幾乎適用于所有學生的套話。從這些套話中根本無法看出其品質的優劣,更看不出其誠信度,從而造成學生在思想上對誠實守信的重要性不夠重視,在遵守校紀校規及行為規范方面的表現不夠令人滿意。而學校對違反行為規范學生的約束措施也不夠有力,這就從一定程度上放縱了學生的失信行為。
2、高校德育教育存有偏頗
由于近幾年高校擴招 ,在校生的規??涨皵U大,高校的生源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給高校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以極大的挑戰,一些社會不良風氣乘虛而人。大學德育雖然有兩課教育,但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 ,重共性 、輕個性的現象,例如 ,在本次關于“對思想品德課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調查中,“課程內容空洞,不切實際”位列權重第一;雖然有心理咨詢,但存在覆蓋面不廣、實效差的情況;雖然有網站等適應現代社會的德育工作手段,但存在缺乏直接的思想交流環節的情況;雖然有校園文化活動 ,但存在側重學生的文體 、科技素質的提高,忽視大學生品德養成,包括誠信品德養成的德育工作的廣泛開展等。
另外,高校德育工作在教育理念、力量投入、評價指標等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過分強調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強調思政工作人員與學生人數師生比的不斷提高等,使得大學德育工作處于被動工作狀態,缺乏系統、主動的教育機制,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導向、評價等問題上存在“盲區”。
三、高校應采取對策,以潔身自好。遠離社會污點
時下社會誠信缺失的現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解決社會失信問題,也不是一個決議、一項制度創設就可以一勞永逸的。在暫時無法解決好社會失信的前提下,高校只能期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善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狀況。否則,所謂的“象牙塔”將不得不面I臨傾塌的危險。然而,于社會而言,高校的作用又舉足輕重,實不能任其墮落。畢竟,高校在于固本,使人類優秀文化得以延續傳承;又在于創新,引導社會前進改革;更是對青年一代的教化、培養,促其發展,使之具有適應社會與改造社會的本領,排除社會無序的影響因素,而施以定向的、規范的、正面的影響,使得學生能排除負面影響,健康成長。據此,針對社會誠信缺失的不良影響,高校應采取一系列舉措,以潔身自好,守住社會一方凈土。
(一)制度創設上
構建大學生信用機制 ,從制度上落實講誠信。第一,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制定講誠信的規章制度。在大學生守則及行為規范中,明確誠信要求,對諸如考試作弊、拖欠貸款等誠信缺失行為應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對其約束和懲處。第二,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本次調查結果表明此項措施權重位列第一,普遍為學生接受)。要引入社會個人信用聯合誠信系統,設立學生的誠信檔案,并建立統一的數據庫管理查詢系統,結合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測評,對其誠信品性作出定量記載和定性評價。記載的內容既有講誠信的優秀表現(對此類學生要多給予表揚和首肯)也有不講誠信的缺點記錄(對此類學生,則要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并進行相應的教育),并將學生的誠信檔案,如實反饋給將來的用人單位第三,對大學生的誠信情況,實施獎優懲劣。一是建立激勵機制,褒獎誠信者。建議設立大學生誠信獎,同時,將大學生的誠信情況,作為評比優秀學生、推薦人黨的重要標準。二是建立懲處機制??梢暰唧w情況,通過不點名批評、通報批評、紀律處分等形式,使不講誠信者受到應有的處罰。
(二 )環境營造上
1、創建優良的校園誠信文化(本次調查結果顯承此項權重位居第二)。道德教育的落實離不開文化氛圍的熏陶,通過培育校園的誠信道德文化,形成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的觀念,營造誠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鄙視的文化氛罔。在培育校園誠信道德文化中,高校誠信制度的建設和個人誠信品質的修養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誠信制度建設是他律機制,誠信品質修養是自律機制,只有在兩個機制的良性互動中,才能完善校園誠信文化系統。故,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尤其是校園文化建設,都應堅持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這對學生的誠信品德的形成有持續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要使大學生講誠信,教職工首先要講誠信,如此,才能使學生真正置身于良好的誠信道德文化環境 中。
2、抓學風建設,培養大學生誠信品格。抓學風建設,首先應培養大學生認真求實的學習態度。即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要有嚴肅的態度,嚴格的要求,嚴謹的作風,“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堅決反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其次,培養大學生虛心踏實的學習風格,使其在學習上永不知足,不斷求取新知識。第三,狠抓考風考紀,培養大學生誠信品格??荚囀菣z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方式,考試成績也是衡量學生是否完成學業的主要標準。在一段時期內,高校各種考試作弊行為十分猖獗,“”林立,這給高等教育的信用帶來了負效應,人們給大學生的學識質量,乃至大學文憑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也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潛在的危害。2003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剎住高等學??荚囎鞅淄犸L的緊急通知》,便是應對這一情況的產物。一個學校的考風,反映了其學校誠信品質的狀況,也反映了其學生誠信品質狀況??梢姡谝欢?程度上 ,抓考風是培養大學生誠信品格的著力點。
(三 )德育工作上
1、充分發揮“兩課”主渠道作用,使大學生充分認識誠信品質的重性。馬列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是我們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陣和主渠道,應通過它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樹立科學、正確的道德觀。中應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讓大學生了解優秀的中華民族道德傳統和我黨的優良道德傳統,從歷史的事實中明確誠信品質在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乃至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宣傳、學習《公民道德實施綱要》,讓“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為大學生所熟悉、掌握,并自覺用指導自己的行為,踐行誠信原則,培養誠信品質。大力宣揚“八榮八”,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但令人擔憂的是,目前高校“兩課”教育的處境也很困難。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對“兩課”感興趣的學生很是寥寥,這給“兩課”教育帶來很大挑戰,“兩課”教育亟需改革創新。
2、深化大學生誠信實踐教育。這要從基本行為抓起,讓他們在日常的同學交往、學習和考試過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如組織學生進行“無人售報”活動;組織學生存街頭商場對社會人士進行誠信觀的調查;建設校園網站,要求學生以實名身份進入論壇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開展以“誠信在我身邊”為議題征文或演講之類的'活動 ;加大助學貸款中對申請貸款學生的誠信度的考察等。每個大學生只有從自身做起,自覺地實踐誠信行為,才能增強自身的誠信素養,并增進社會對大學生群體的信任。
3、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詢工作巾滲透誠信教育內容。違反誠信道德原則的同學往往存在因心理不成熟而具有人格二重性的現象:一方面他想遵守誠信原則,以維護自己的正面道德形象;另一方面當受到利益驅使或受到不正確的榜樣示范影響時,又會不自覺地做出有違誠信原則的行為。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該反復向大學生們強調違反誠信原則的危害,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營造“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用。在心理咨詢工作中,則要引導學生樹立誠信觀念,自覺遵守誠信規則。
4、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教育。傳統誠信觀的依據是道德、良心內心信念,整個體系依靠道德來支撐,而在市場經濟氛圍下,人們對 自己失信行為的社會后果,僅限于道德反省、良心自責就遠遠不夠了,還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接受法律制裁。因為在現代社會,誠信的基礎和依據首先是法律,它是防范和治理失信行為和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教育,讓大學生明白在法治社會中,信用意識既是道德問題,也是一種法律意識,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具備這兩方面的基本修養。要計大學生了解《擔保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增強法治意識,規范誠信行為。
5、倡導“自律”精神,提高學生自身修養。如上所述,本次凋查中有較多學生認為,“影響學校誠信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是“當前大學生的自我思想品德修養意識弱化”。但針對大學生減信缺失的情況,也有些學生總會為自己辯護,并歸罪于客觀原因,而根本沒有認識到這與其 自身的素質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此,高校要積極倡導“自律”精神,讓學生認識到,面對誠信缺失,不儀要看到客觀環境,還要從自身找原因,并在這種基礎上學會自律,堅守誠信立場。
四、小結
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中提fti,,“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誠”是君子自省修身之本 ,是將來“兼濟天下”的基礎和條件。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誠信觀將對中國社會未來的誠信度產生巨大的影響。閡此,高校應肩負起自身的重任,在社會環境不甚理想的情況下,使高校遠離社會污點,潔身自好,培養出明禮誠信、能擔當起社會主義建設重任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論文關鍵詞:市場經濟 誠信教育 思考
論文摘要:當前市場經濟交往活躍,物質財富日漸豐富的同時,人與人之間存在的互不信任、爾詐我虞、假冒偽劣、違約失信、欺下瞞上等現象也引起人們的深思。全面加強誠信教育是一項現實的重要任務,是整個道德體系確立的基石。怎樣進行誠信教育,讓誠信成為人的習慣和信念,自覺地履行,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一、目前市場經濟社會中誠信的缺失
自古以來,我國是崇尚誠信的國家,儒家認為“誠”是“天之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信”是我國傳統倫理五?!省⒘x、禮、智、信之一??鬃拥娜寮宜枷牒诵摹叭省?,其延伸就是“信”。誠與信相比,誠帶有根本的性質,其主要內容是真實不欺,是信的思想基礎;信強調的是言行,言行要一致,守信是誠實的外在具體表現。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是為人處事的最重要的品德,“人無誠信,不可立于世”。
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從教育領域到經濟領域不得不面對這些事件和現象:某學院應屆畢業大學生中,有近百人得到國家助學貸款,結果只有幾個學生還貸;北京大學某博士生導師剽竊他人的學術論文;一些學校打著函授或繼續教育的名義,學員只需交一千幾百元即可買到一張文憑;百年老子號南京“冠生園”用陳年舊餡造月餅;上市公司造虛假財務報表;市場上,稍微不留神就會買到“瘦肉精”豬肉,“三聚氰氨”牛奶,“蘇丹紅”咸蛋,而找回的零鈔很可能是仿真度極高的假鈔……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面對這些誠實和信用的缺失,令人痛心疾首,國人的誠與信去哪里了?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失信行為既增加經濟運行成本,又大大降低經濟效率,擾亂整個經濟秩序,甚至影響社會穩定。為此,中共中央一直高度重視誠信道德建設這一問題,制定并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20個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當中,誠信應看作是整個道德體系確立的基石,整個道德體系的大廈正是以誠信這個核心建立起來的。當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迫切需要將誠信作為我們行為的根本規范。并自覺履行。
二、當前我們對誠信教育的思考
誠信教育是誠信道德建設中重要的一環,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筆者深知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教育學生誠實守信?
2001年全國語文高考作文題目是圍繞誠信展開討論:一個年輕人背著七個背囊,分別裝的是——美貌、健康、金錢、名譽、才學、機遇和誠信,準備過渡,渡船梢公說,年輕人背的東西太多太重,必須丟棄其中一樣,否則船會下沉。究竟丟棄哪樣呢?讓學生作出選擇和分析。在傳統教育下,相信大部分學生都選擇留下誠信。放棄其它當中的一樣。當然,也有少部分學生明確放棄誠信。而選擇金錢、名譽、美貌等。因為他們知道,在當今現實社會中講誠信會吃虧,不講誠信會得到好處。從高考文章內容反映了一個問題,并引起我們的思考:選擇了誠信的學生一定就是誠實守信的學生嗎?而選擇放棄誠信的學生一定就是道德品質低下的學生嗎?事實上,有一部分選擇了誠信的學生是為了迎合傳統的價值觀念、取得高考高分,他們知道講誠信的人會吃虧,他們不想吃虧,所以不誠實地選擇了誠信。而放棄誠信的學生恰恰真實地反映了他們內心的價值取向,但文章分數較低。這反映了不誠實的學生選擇留下“誠信”得到好處,誠實的學生選擇放棄“誠信”卻吃虧這樣一種怪現象。
一直以來,在傳統的誠信道德施教中,我們只注重傳授。講解道德原則規范,單純把誠信教育上升到精神層面,把教育理論化、簡單化,忽視了每一個人要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負責。傳統的誠信教育缺乏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中與時俱進的觀念。中國傳統倫理中的誠信是側重對人的人格信任,它以道德為支撐,通過言傳身教,重感情、講情理,要求單方面主動實踐,不求后果,哪怕對方既不誠實也不守信,自己也不能丟棄立人之本——誠信。其實,這是與中國長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有密切聯系的,在封閉的小農經濟中,經濟交往范圍狹小,缺少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契約平等觀念,傳統上只重視整體利益,忽視個體利益,甚至否定個體利益??梢?,“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經濟狀況的產物”。但是,隨著社會發展、改革深入,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個人或企業等市場主體通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來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的運作與效率,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游戲規則,效益最大化就成為整個經濟活動的最高目的。這樣,社會觀念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經濟利益,特別是個人經濟利益的取向逐漸成為社會和人們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但問題是:人們如何追求經濟利益,追求私利,是以誠信,既利己又利人的方式,還是以坑蒙拐騙、損人利己的方式?讓市場經濟社會中的人都以誠信的方式進行謀利活動,拋棄非誠信的方式,我們教育的慣用手法是道理說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側重人格的塑造,認為只要加強道德說教,把人們的思想搞好了,就會使他們有誠實守信的行為。但是,唯物主義觀點是:存在決定意識。假如不講誠信的損人利己行為所獲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或者不需付出成本;又或者不講誠信的損人利己行為最終承擔的風險很少,甚至沒有風險,那么這種“社會存在”就會讓人在利益誘惑面前逐漸放棄誠信,不擇手段去營利。因為在現實的市場經濟活動中,大多數人不是依道理的思想指導行為。而是按利益的思想指導行為。這就很容易理解:坑蒙拐騙者、制假售假者、偷逃稅金者、貪污受賄者,他們明知自己的做法不對,有違道德情理,但都要為之,這是受利益魔鬼所驅動。學生不是不知道誠信的可貴和重要,但面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時,可能就會暫時犧牲誠信換回眼前利益??梢?,人們往往不是依據道理判斷行為的對錯與否來行事,而是依據利益權衡行為的利弊大小來行事。
三、誠信教育要與法制建設和信用記錄制度建立相結合。與時俱進
我們的誠信教育不能再簡單地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純道德說教,這種道德說教只能勸善,不能禁惡,更不能懲惡,指望它來消除社會中各種不合情理、不合法的損人利己行為是不切實際的。我們應借鑒西方法治國家,信奉誠信應建立在法律制度基礎之上,重視法律,強調契約信任,雙方平等自覺履約,對違約失信者給予記錄和法律的嚴懲??梢姡覀兊恼\信教育除傳授講解道德原則規范外,還要結合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與時俱進,要依靠社會主義法制的建設和完善,重視建立一個切實可行、可具體操作的法律、法規體系和社會信用記錄制度,對不誠實守信的個人或企業給予畢生記錄與法律懲罰,讓他們付出的代價遠遠大于因欺詐所獲得的利益,甚至讓不誠信者無利可圖。
盡管有人認為部分素質好的人群,他們文化高、思想覺悟好、自律性強,不會為了少許利益而拋棄誠信,這似乎說明誠信還要靠道德層面解決。但是,思想覺悟的提高、自律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講誠信的人總是吃虧,得不到利益,而不講誠信的人總是獲得利益,那么誠信的人自身的生存也成問題,更不要說發展。這種情況下,道德說教就很難被大家認同和接受,出現了好人既出力出汗,但又流血流淚的尷尬局面。
誠信是調節人們利益關系的道德行為規范,它由當前社會物質內容所決定,屬于道德范疇,雖然是精神上的東西,但是它能為我們帶來物質財富和成功。這種利益的存在,我們不能否認,而且在實踐教育中正是這樣教導學生的。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如果我們脫離現實存在的利益,教導學生不求后果,單方實踐誠信,這樣的教育往往是唯心主義教育,是徒勞無功的。試想,在語文高考作文中選擇留下誠信的學生,當他進入社會中,就一定會自覺履行堅守誠信的諾言嗎?
誠信教育只是引導學生自律,而社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信用記錄制度的建立才是實現自律的外在條件(他律)。只有把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我們的誠信教育才更有說服力,才有實際成效。
論文關鍵詞:特區;高校;大學生;考試違紀;誠信教育
論文摘要:在社會各類考試中考試違紀現象普遍存在,特區高校之中也非常突出??荚囘`紀不但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良好學風考風的建設,而且影響高校的誠信道德建設。本文闡述了特區高職院校大學生考試違紀現象及其特點,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就如何扎實有效地開展大學生誠信教育,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進行了探討。
當前特區高職院校中考試違紀現象普遍存在,許多大學生“鋌而走險”“前仆后繼”“屢出新招”“花樣繁多”,這種屢禁不止的違紀現象成為影響特區高職院校誠信教育的主要原因,也使得整個學校誠信體系、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更為困難,應當引起高職院校教育者、管理者的重視與關注。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大學生誠信度要和社會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并能積極推動社會和時代的進步。大學生的誠信、守信行為,無論是對促進高校和諧發展還是社會和諧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本文擬從大學生考試違紀現象,淺析高校的誠信教育建設。
一、特區高職院校大學生考試違紀現象和特點
1.現象。目前在特區高校中大學生考試違紀現象屢禁不止、層出不窮。就考試違紀結果而言,考試違紀可分為考試違紀和考試作弊。學生的考試違紀行為表現有:學生攜帶規定以外的物品進入考場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未在規定的座位參加考試;考試開始信號發出前答題或者考試結束信號發出后繼續答題;在考試過程中旁窺、交頭接耳、互打暗號或者手勢;未經考試工作人員同意在考試過程中擅自離開考場的;將試卷、答卷(含答題卡、答題紙等,下同)等考試用紙帶出考場的等。
學生考試作弊的主要行為有:攜帶與考試內容有關的文字材料或者存有與考試內容有關的電子設備參加考試的;抄襲或者協助他人抄襲試題答案或者與考試內容有關的資料的;搶奪、竊取他人試卷、答卷或者強迫他人為自己抄襲提供方便的;在考試過程中使用通訊設備的;由他人冒名代替參加考試的;故意銷毀試卷、答卷或者考試材料的;在答卷上填寫與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號等信息的;傳、接物品或者交換試卷、答卷、草稿紙的。
2.特點。大學生違紀現象顯現出新的特點:一是數量上呈上升趨勢,如近三年考試違紀作弊處分的比例分別占全校違紀處分的32%、51.6%、55%。二是手段上越來越高明,越來越現代化。如近三年來使用高端通訊設備的違紀和作弊行為達50%以上。三是性別差異減少,如近三年女生由原來的占20%左右比例上升到40%左右。四是文理科生差異減少,近三年來理科與文科學生違紀作弊的差距由原來的30%左右縮減到15%左右。五是科目上公共課與專業課平分秋色,專業課考試中違紀的比例逐年上升。
大學生考試違紀現象已經成為學校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社會不正當競爭現象和行為在校園的折射,它已成為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健康成長的嚴重障礙,嚴重敗壞了學校和社會風氣,是對誠信的踐踏,是對學校和社會誠信教育的巨大挑戰。誠信缺失的大學生走上社會,將對社會的發展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特區高職院校大學生考試違紀的原因分析
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及與學生座談,并結合時代特點,認為特區高職院校大學生考試違紀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諸多現實原因。
1.學生本身素質的影響。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榮辱觀及部分學生基礎差,學習壓力大是學生考試違紀的主觀因素。有些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對自己不嚴格要求,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獲得獎助貸學金、不重修等;有些學生講義氣幫助朋友,從而考試違紀??荚囘`紀對個人心理健康成長極為不利,有的甚至為此受到處分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2.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轉軌時期,趨利性對大學生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社會上存在的許多不良社會風氣、弄虛作假等現象不可避免地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使部分大學生失去了對不當行為的恥辱感,表現在考試中便是不以考試違紀作弊為恥,反以獲取分數為榮。此外社會、學校師長及家長的垂范作用失范,也對學生帶來不利的影響。
3.直接因素的影響。在考試過程中監考老師的考場管理不嚴格,往往成為引發考試違紀的主要原因,有的學生認為,在以前的考試中,由于一些監考老師要求不嚴格,有些人違紀,沒有被處理,自己就效仿,這樣在學生中就形成“不抄就吃虧”的心理,影響極為惡劣。
三、特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考試違紀現象和行為的態度分析
通過走訪特區高職院校大學生,調查他們對考試違紀現象和行為的態度,分析主要表現有:
1.認為考試違紀現象和行為是不正常的,是不誠信的表現,持反對態度,看到會堅決制止。持此類觀點的學生認為用違紀獲得分數的行為是對態度端正、認真學習的學生的不公平,倡議對違紀行為要嚴懲。
2.認為考試違紀現象和行為是不正常的,是不誠信的表現,持否定態度,但是看到不會去管。持此類觀點的學生認為考試違紀是學校教育中的一種現象,自己沒有違紀就和自己沒有關系,出現這種情況,學校按規則處理就可以了。
3.認為考試違紀現象和行為是正常的,是一種學習過程中發生的一種行為,持同情態度。持此類觀點的學生認為考試違紀不失為一種應試手段,出現這種情況,建議采用比較寬容的處理方式。
調查顯示,特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考試違紀現象和行為持反對和否定態度的占主流,說明大部分大學生是非觀和誠信觀是積極向上的,只要在社會各個方面的引導和規范下,考試違紀的現象和行為會逐漸減少的。
四、特區高職院校大學生誠信教育建設的幾點思考
1.建立健全誠信體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剎住高等學??荚囎鞅淄犸L的緊急通知》中指出考試作弊實質上是一個誠信問題。學校要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生建立“誠信檔案”,以將學生在校的操行紀錄作為其主要內容,成為學生進入各行各業的“通行證”。通過全社會誠信體制的建立與對接,使廣大學生充分認識到,誠信是作人之根本,大學生要做到講誠信。要在高校中形成一種講誠信光榮,弄虛作假可恥的和諧氛圍。
2.建立完善的引導宣傳機制。首先要加強誠信道德正面教育,對于良好的誠信現象和行為給予宏揚宣傳,對于不誠信的現象和行為給予堅決的懲處和批判;誠信教育宣傳要結合學生特點及學習、生活實際,組織豐富多彩的誠信教育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切實體會到誠信做人的益處,把學會如何做人與塑造完善人格結合起來,從自身做起,杜絕不誠信的行為,做文明大學生。
3.強化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體意識。學生本身是誠信教育的主體,不是被動的客體。誠信道德不僅僅是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也是大學生自我生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要激發大學生對誠信教育參與的積極性與主體意識,提高大學生誠信道德的境界和發展水平,提高大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體意識,從而成為誠信道德的宣傳隊和示范者。
4.強化高校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學高為師,身高為范。教育者應該為人師表,以身作則。高校要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教師的職業意識、責任意識,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修養水平,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知榮明恥、嚴于律己、認真負責、恪盡職守的教師隊伍,以自身良好形象引導學生,成為學生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