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04:04: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計算機大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物理教學 計算機教學
[論文摘要]物理學與計算機科學關系密切、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對我們今天的物理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物理學的教學內容可以結合計算機教學作一些思考和嘗試,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一、物理學與計算機的密切關系
電子計算機是因解決物理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二次大戰期間為了快速計算彈道,被公認為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于1946年研制成功[1],萬維網的出現是因歐洲核物理學家們進行學術交流的需要而設計出來的。由此可見,計算機與物理學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物理學的發展促成了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計算機的出現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技術成就之一,它延伸了人們的思維能力,成功地解決了很多物理、數學等方面的難題,沒有計算機就不可能準確計算出火箭和衛星的軌道位置、就沒有今天的航天成就,計算機應用跨越各個學科,在工業技術、企業管理、情報信息處理、國民教育等領域引起深刻的變革,在今天幾乎沒有哪一個學科能夠離開計算機的應用。
作為孕育計算機誕生與發展的物理學,如果說早期物理學應用計算機主要解決人們的計算速度、強度的技術問題,那么到了今天,計算機已在更深刻的層次上促進物理學的發展,由于在物理學很多領域中能夠找到精確解的理論問題已經不多了,剩下的是大量的復雜的非線性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分析、預測和求解離開計算機,人們幾乎無能為力了。另外一個方面,在計算機出現之前,人們只能夠通過真實的實驗來驗證物理理論的正確性、工程中也往往需要耗費巨額資金做實驗來探測某些數據和驗證方案的可行性。而今天很多實驗可以通過計算機仿真實驗來完成,達到與真實的實驗完全相同的效果,成本低廉且安全環保,用計算機來進行科學實驗是科學技術史上革命性的變化。
物理學與計算機科學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情況對我們今天的物理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物理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二、物理教學中結合計算機教學的一些思考
大學物理課內容很多,結合不同的專業,在保證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內容上作一些必要的取舍,針對計算機科學技術和應用等相關專業,教學內容上適應地向專業傾斜,使基礎課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明確基礎課的服務目標,讓學生明了物理課程對后續專業課程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具體做法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精選典型物理問題用計算機編程求解
大學物理課程一般在大一的下學期和大二的上學期進行,而大多數專業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也恰好在此階段展開,這就為物理課與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相結合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物理教學的不同階段,可以精選一些典型的物理問題用計算機編程進行數值求解。例如在力學部分講拋物運動時,先按教材講授忽略空氣阻力時的運動方程,求出精確解,然后補上空氣阻力二次項,方程就變成非線性的了,讓學生體驗含有空氣阻力時實際問題求解的難度,再介紹計算機數值計算的方法與思路,給出編程示范,作為綜合習題讓學生完成程序設計與調試,并與計算機程序設計課教師協商,程序調試可利用計算機上機課時間完成,通過這種方式,理論聯系實際,既培養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課和學習計算機程序設計課雙方面的積極性。又例如在振動學章節用計算機演示單擺大角度強迫振動的混沌效應;在熱力學章節用計算機模擬二維布朗粒子運動;在電磁學章節用計算機編程求解一般位置的電場和磁場分布情況,像載流圓形線圈,根據畢粵--薩伐爾定律和對稱性,教材上只給出了求線圈軸線上點的磁感應強度,但對其它位置的磁場分布情況計算就很難了,因此可在課堂上簡單介紹計算機積分法,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利用計算機完成求解圓形電流非軸線上點的磁場分布情況,鞏固和加深對物理定律及其適用范圍的理解與把握,學習和體會計算機編程的方法與技巧。
通過精選少量典型物理習題利用計算機編程進行數值求解,以小論文或綜合作業的形式布置練習,具體實施中充分征求計算機相關教師的意見并請求協助和參與實施,加強不同學科、不同課程之間的交流與協作,達到事半功倍的雙贏的教學效果,充分體現大學物理課的基礎地位與作用,體現計算機對物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性,知道這兩門課程關系如此密切,學習的認真態度和積極性自然就得到了加強和提高。
(二)部分物理實驗利用計算機仿真課件來進行
隨著計算機仿真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學物理的計算機仿真實驗也得到普遍的關注與認同,成為大學物理實驗的一個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一些院校已開發出很多有特色的大學物理仿真課件,為我們在實驗方面實施物理教學與計算機教學結合創造了另一個有利條件??蓪⑷课锢韺嶒瀮热莘殖扇齻€部分:一部分按原計劃實施,一部分實驗由計算機仿真實驗取代,還有一部分作為對比實驗,既按真實實驗進行,又做仿真實驗進行對比。將仿真實驗課件安裝在機房和校園網上,方便學生操作。仿真實驗雖然不可完全替代真實實驗,但真實實驗儀器因結構復雜精密、價格昂貴,不允許學生反復操作、隨意拆裝,以剖析儀器性能結構。仿真實驗恰好在這方面能彌補真實實驗儀器的不足,豐富了物理實驗的手段與方法,拓廣了學生的視角,也為以后計算機的應用開發掌握一些基本概念。
(三)結合電磁理論和量子理論章節內容,介紹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前景
通過上面的一些做法使學生了解了計算機對物理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性,但反過來物理學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對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所起的關鍵作用,在物理教學的相關內容中也應注意作些介紹,事實上每一代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都與當時的物理理論與技術水平密切相關。在電磁學和量子理論章節的教學中適當介紹一些與計算機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知識,如量子信息、量子密碼和量子計算機的原理、研究方向和技術難點,目前的發展狀況等,讓學生看到物理學理論對計算機軟硬件發展的關鍵作用,以強調物理課程對后續專業課程的重要性、強化物理課教學目標的針對性,進一步從專業的客觀需要方面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物理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論文摘要:分析了高校實驗教學學分制的內涵,闡述了學分制下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管理及教學評價等項目的構建,較好的體現實驗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教學效果。
論文關鍵詞:學分制;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體系
一、實驗教學學分制的內涵
實驗課程學分制是高等學校學分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學分制是以學生自主選擇實驗項目為基礎,以獲得相應的學分績點衡量學生學習成績,以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驗研究和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
二、學分制下大學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體系
實驗教學學分制要以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核心,以建立實驗教學新體系為重點。在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機制下,實驗教學實行學分制施行是適應完全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的必然趨勢。要做好實驗教學學分制改革,就必須針對現行的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是計劃性模式,從實驗方法到報告的編寫完成,整個過程都是由實驗教師事先制訂好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缺乏自主性與創造性,只能被動地接受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同時也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創新性,使得實驗教學對學生缺乏吸引力。要使學生對實驗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必須積極擴展實驗教學內容及層次,給實驗教學注入新內涵。同時,改革傳統實驗教學方法,實行實驗教學學分制,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為學生自主學習、個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提供必要的時間與空間。在教學資源上,引入現代教育技術設備,使實驗教學變得更為直觀,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掌握實驗操作要領;課后復習,回顧實驗過程,以鞏固知識。從實驗教學內容到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的改革,將會使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上,發揮出更為重要、更加積極的作用。
(一)實驗教學內容的構建
實驗教學內容建設的核心層面分別是總體結構的優化和實驗內容的優化。其中總體結構的優化即通過不斷調整和組合各實驗項目的組成以及各實驗之間所建立的組織關系,使實驗項目各要素相互配合,整體功能達到最佳狀態;實驗內容整體優化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課程內容的選擇,特別是課程內容的重組、整合與精選、凝練。優化的課程內容應該不是原來的課程內容的機械拼湊,而是一種有機的組合、新的創造,在保持課程內容的基本理論、基本方向具有一定穩定性的基礎上,體現一定的先進性、適應性、科學性,拓寬知識性,把廣度和深度很好地結合起來。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課程內容構建的基本思路是:根據計算機技術發展及應用的特點,結合各專業后續課程學習對學生計算機能力的需求,編寫出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充分靈活性的適應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大綱。
(二)教學方法體系構建
1、分類、分層次教學
把學生按專業分成人文類和理工類。人文類重點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理工類重點培養學生具有簡單應用軟件系統的開發能力和數據庫系統應用能力。分層次即把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項目分為二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礎類實驗項目,其教學目標是為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打基礎、為后繼課程做準備;第二層次為計算機技術應用實驗課程,核心內容為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網頁制作、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網絡應用、數據庫系統開發等,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學科專業應用工具,為今后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學習的輔助手段,增強學生畢業就業競爭力,其內容的設置應盡可能結合專業應用實際設置課程。如人文等專業學習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網頁制作和圖片處理;理工類專業學習程序設計基礎、數據庫技術應用等。根據學生專業需求構筑計算機知識結構,這種實驗教學體系是把學生專業背景引入實驗教學中,使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選擇與專業相關的實驗項目進行學習,增強學生熟練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其專業領域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計算機基礎教育與專業的有機結合。
2、短學期、模塊化教學
短學期教學是把實驗課程教學時間分為多個周期,每個周期實驗教學各有側重。如秋季學期以計算機操作系統的應用為主,同時輔以應用工具軟件類實驗;冬季學期以辦公事務處理軟件為主,同時輔以多媒體技術與應用類實驗;春季學期以網絡應用和網站設計開發為主,并輔以數據庫應用技術類實驗,這樣學生可以更加有針對地選擇自己需要的實驗項目學習。除了基礎部分計算機實驗項目外,還要增加多層次的實驗項目,如程序設計類、應用工具類、系統開發類等等。實驗課程內容模塊化是將每個實驗模塊按不同等級要求進行設計,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選擇學習相應模塊的實驗,同時把實驗各模塊相結合,這樣既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也可以使學生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逐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課堂內外結合教學法
課內實驗按內容分模塊組織,以項目形式教學。主要以操作性和驗證性的基本實驗為主,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緦嶒炛卦诨緦嶒炘怼⒒緦嶒灧椒ê突緦嶒灱寄苡柧?,初步實現對學生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課外實踐以綜合設計型實驗為主,重在計算機技術應用設計的訓練,主要包括綜合程序設計、多媒體設計與制作、數據庫的應用等,不同專業學生可根據各自專業知識和能力及今后專業需要有所側重。實驗教學過程中,由指導教師提供相應的實訓作業素材,由學生自主完成,鼓勵學生拓寬所學內容,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計算機技能大賽,如全國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大賽,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就業競爭力。
4、按專業分類法
模塊化教學模式增加了實驗教學靈活性,但不分學科專業、統一的教學要求對滿足某些專業的知識需求是不夠的。以經濟管理類專業、藝術體育類學生為例,主要開設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類實驗,但只學這些是不夠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可能還需要掌握一些能幫助他們實現數據處理的專業的信息技術知識,如數據統計、信息處理、網頁制作等,SPSS軟件使用、網頁三劍客等實驗項目;對于藝術類尤其美術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可能會更多,如Photoshop應用、動畫設計、影視制作類軟件的使用等。
三、教學資源體系構建
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結合已經變得密不可分。學校必須打破學科界限,將所有的資源納入實驗平臺管理范疇,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布局,為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教學資源的構建不是體現在各種媒體素材的簡單堆砌,而應該是針對教與學的一套整體解決方案,為教與學提供多種方法和途徑。因此,根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所具有的較強的實踐性、綜合性、創造性、工具性、時代性等特點,實驗教學資源應為紙質實驗教材、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學平臺、現實與虛擬實驗平臺等,其中,實驗教學網站建設是條件,實驗教學資源建設是基礎,實驗教學軟件建設是核心,支撐系統和網絡管理系統建設是保證。
網絡實驗教學平臺是基于互聯網絡或校園網設施開展實驗教學計劃的信息管理系統,該體系最突出特點是,能實現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促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網絡資源,各類實驗人員可以接受到一流的實驗教學內容,有力地促進實驗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通過網上實驗教學,使學生在更加廣闊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個性發展、創造能力的培養、全面素質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另外,由于網絡教學具有開放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可以推動各學校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發揮各院校的優勢和特色,促進新內容、新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共同發展實驗教學。
虛擬實驗是實驗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實驗是多層次,多元化的,有些實驗一定需要在實驗室中完成,有些實驗不一定非要到實驗室。對于可以不在實驗室進行的實驗,需要在實驗手段上做出相應的轉變。目前的高?;径加辛己玫木W絡環境,在網絡技術的支撐下,不應該仍然機械地要求學生都到實驗室來上機實驗,而是提供更加靈活的實驗平臺和實驗資源,更加方便學生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尤其是網絡資源完成實驗。如計算機組裝實驗教學,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對計算機組裝課程中所需的硬件和實驗過程進行仿真,可以很好地解決實驗設備的不足和計算機硬件高速發展的問題。
四、教學管理體系構建
學校根據學生專業培養目標、規格要求和學分制特點,制定各專業模塊式實驗教學計劃,規定各專業的必修實驗、選修實驗;必修實驗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它保證了學生培養的基本規格和要求,必修實驗課教學計劃是由基礎實驗技術教學、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專業實驗教學構成。選修實驗是根據專業培養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所學專業需要,在較大范圍內選修,體現因材施教而開設的實驗項目。
五、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考核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如何保證實驗教學質量,準確評價學生能力,同時利用考核手段調動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是我們在教學創新過程中值得深入探討的一個問題,合理的課程考核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手段。針對以往在實驗課程考核方面的不足,加強和規范實驗教學考核制度,以保障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實驗課結束時,組織實驗考核,最后根據學生實驗考核成績、平時成績客觀評定學生的實驗成績,以保障學生學習效果的穩定性。完善的實驗教學考核體制,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從根本上保證實驗質量的提高。
六、結束語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學分制實施,使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科學引導,因材施教,不僅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設計能力,也為學生后續課程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論文摘要:本文以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計算機系的教學建設工作為例,從學院“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模式出發,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從九個方面闡述民辦高校教師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論文關鍵詞:一體兩翼;教學質量;教學方法;能力培養;學生特點;教學管理
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推動下,民辦高等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民辦教育事業發展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民辦高校也認識到抓好教學質量是辦學立校的重要保障。筆者以華南師范大學增城學院(以下簡稱“我院”)計算機系的教學建設為例,淺談青年教師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辦學指導思想
我院1999年創辦,自200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后,經過8年的研究與探索,將增城學院的辦學定位于:以培養高級實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提高教學質量為教學思想;以“一體兩翼”為人才的培養模式。計算機系根據當前社會對人才規格的需求,在學院辦學思想的指導下,經過10年的辦學實踐,將計算機系的辦學模式定位于:“一體”指的是計算機的應用及研發能力,“兩翼”即是管理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技術能力和創業能力這四種能力。
二、教師隊伍現狀分析
與其他民辦高校一樣,我院師資的現狀也是“兩極分化”、“青黃不接”的現象。目前計算機系的專任教師共4O人,其中年輕教師33人,年齡介于25—35歲之間。本科生l2人,碩士生l7人,在職博士4人,初級職稱14人,中級職稱l9人。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民辦高校中高學歷高職稱的年輕教師比例極少,大部分的年輕教師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碩士研究生,課堂教學經驗及科研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年輕教師要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要從思想上進行充分的認識:
首先,青年教師要從思想上認識學院的辦學定位、辦學思想、從全局上理解和把握學生的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通過日常的工作會議、培訓及自學不斷提高個人的思想認知水平。
其次,要對教學對象的共性進行充分的理解。只有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目前民辦高校的學生主要有以下幾點共性:
(1)大部分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相對優越,但貧困生也不在少數,貧富不均使學生容易產生物質上的攀比。
(2)盡管民辦高校中不乏佼佼者,但普遍學習基礎差,自律能力不夠強,自覺性較差。
(3)生源素質參差不齊,良莠不分,管理難度大。
(4)學生業余專長較多,但學習動力不足。
最后要對各門課程在教學體系中的作用融會貫通,傳授知識才能承上啟下。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舉措與辦法
1.舉措
我院計算機系抓教學質量,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1)發動教師總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經驗,重點加強研究課堂教學方法,使教師都具有課堂教學的基本功,加強典型示范,開展各類教學競賽,以老帶新,總結傳授經驗。
(2)從能教學人手,培養教學能手。教學能手強調的是課堂教學的本領,能說課、帶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喜愛聽課。
(3)加強教師科研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將應用技術及研發技術帶進課堂教學中,指導教學充實教學內容。
(4)發揮教研室主任的作用,加強教研室主任的管理和決策能力,把權、責和服務三者統一,帶動年輕教師。
2.方法
(1)必須在備課下功夫。首先教師應充分理解~tf-]課程的教學目標、任務及在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屬于專業基礎及先行課的應以細講為主,屬于專業技能課的應結合教學體系中的基礎及先行課程的內容慎選教材及例子來進行講授。必要時教師也需先消化基礎課及先行課的內容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組織備課。這樣就避免了講授內容的重復或學生對知識認知不全面的問題。
其次在備課過程中,要找出每次課堂講授的知識點,認真備課寫好教案,設計好教學流程。把講授的大致內容進行記錄及講授時間進行標注,這樣能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發揮課堂時問的作用。備課中如發現內容過多時間太長的應分開課堂來進行講授,避免碰上課間休息導致下節課又必須重復講授同一內容的問題。如時間較為寬裕的可安排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或做練習。
最后講授前預先演練一次,這樣教師能對自己安排的內容更好的理解,在講授過程中也可避免出現語言表達不清等問題。
(2)不斷總結課堂教學經驗,提高說課藝術。課堂教學質量重點在于教師的“說”課藝術上面,絕大部分教師都遇到過不知如何“說”課的問題,甚至在講課過程中出現連自己都不知所云的狀況。如果教師缺乏語言方面的素養,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用“說話”來引導學生學習,就不能獲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年輕教師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培養自己的課堂語言藝術,這樣才能把課說好、說活、說得生動,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氣氛和積極性,讓學生愛上課堂的教學。
教師在培養的個人語言藝術上,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不斷學結:
1)運用規范的語言進行表達,注意語言表述的完整性。
2)適當使用自然得當的身體語言。
3)善于運用情感性語言。講課時在不同的場合運用適當的音量、語調和語速進行教學。
(3)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高校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法、演示法、參觀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等。年輕教師必須學會善于根據教學內容使用各種教學方法。以“組織行為學”教學為例,它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模擬情景法等等。教學中播放一些錄像片段,引入企業的情景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聘請企業的高管到課堂上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應用面授個人的管理經驗,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善于掌控課堂教學效果。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其重要性就如樂團中的指揮官。要從全局去“察言觀色”掌控課堂,及時調整學生學習情緒及課堂的氣氛。在講課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面露倦意、低頭交耳等現象的時候應使用其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同時教師要學會合理控制時間,按教案上備注的時間,調整內容的講解速度,另外可以在講臺放置手表,一方面便于觀察時間,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不斷看表的尷尬。
(5)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有效的管理辦法。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須從兩個方面明確和強化教學質量觀:首先要明確知識傳授是手段,能力培養是目的。其次要從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生自學質量評價教學的質量。課堂教學管理從狹義上理解就是當堂課程的管理,是有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大學四個年級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目標定位都不一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辦法進行引導和管理。
各年級學生狀況的不同表現:
1)大一學生是:對新環境興奮、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對知識的盲目學習,同時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敢于表現自我、展示自我,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2)大二的學生是:開始為未來知識的應用有新的定位和奮斗目標,從參加社會活動逐步轉向和專業發展方向相對應的學術活動,重視個人技能的培養及社交能力的培養。
3)大三的學生是:對將來的就業和讀書進一步規劃,是樹立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對人、事、物能從多方面考慮問題,有選擇地接收知識和外界的新信息。
4)大四的學生是:大四的課程以專業選修為主,同時開始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課程的任務雖然不緊張,但學生壓力大,學習的目的性更強,甚至部分學生表現出對與找工作無關的知識有排斥的心理,更多的是需要就業的指導和行業發展的信息。
教師在教學管理中,對低年級的學生應是以導學為主,教會學生如何自學,橫向灌輸專業知識,側重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引導學生誠信教育。對高年級的學生要從將來就業方面縱向傳授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從行業發展方向上引導學生建立創業的心態,多引用社會上創業成功的例子來激勵學生。
(6)敢于創新,善于走出個人教學的困境。大多數教師在教學多年后會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習慣。部分教師針對熟悉的課程的實際應用了解不深,很多知識傳授限于“紙上談兵”,甚至考試卷子每年變化不大。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習慣一旦成形很難改變,即使個人深感必須要改變的時候,也因為習慣的慣性原因難以變化。
同時在大學教學中避免不了同一個老師教同一個專業幾門課程,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方法熟悉后會產生視覺疲勞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學會適當地搭配教學方法,不斷創新個人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長期的接觸中都“備感新鮮”。
(7)大膽創新,不斷嘗試考試方式的改革。課程考核的改革也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考試制度改革是教學不斷創新的體驗和總結。要克服傳統的應試教育弊端,考試的目的考的是學生實用能力而不是記憶力,可以采取加強學生課堂學習的壓力和平時考核的比例來逐步減小期末考試的方式。
例如“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采取論課考試與實踐應用技術水平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改變一錘定音評價學生成績的標準,除筆試外,加入以實踐制作“智能化電子產品”實物和設計資料作為確定理論課的成績。有些基礎理論課只能以筆試為主的,可采用閉卷、開卷或答辯的方式考試,例如“大學物理”、“高等數學”等基礎課。只有采取這種靈活多樣的考試模式,才能真正發揮考試的“指揮棒”作用,促進教學改革。
(8)加強實踐教學改革,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業務水平。圍繞學院培養實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計算機系的實踐教學環節分成:實驗、上機、課程設計、校外生產實習與畢業論文五個方面進行。經過四年的教學改革,對原有的教學計劃中理論課與實踐課教學的比例進行了調整,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由原來的38%提高到45%。
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應重視具體的操作,并讓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通過理論和實踐課程相結合,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清楚明確的術語,準確地掌握相關知識點,同時在課堂上讓學生談個人理解的思路、發表不同的見解、大膽提出科技創新理念等,教師予以歸納分析,這樣正確地啟發、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縱向、橫向的分析比較,能有效地促使學生把新學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結構中去,并切實地掌握知識的本質屬性,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比教師直接傳授要深刻得多,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體驗、互動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動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
(9)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原則,表現出真誠、溫暖的心理氛圍,它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現課堂互動、改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消除師生間的感情距離。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用愛去關心學生,多參與學生管理工作,促使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教師應根據學院的辦學定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對教學的具體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環境 教學模式 學生自主學習
【論文摘要】本文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中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與傳統地英語教學模式的不同,新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同時指出了網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的方法和重要意義。
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下,通過他人(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和周圍環境,經過意義構建獲得的。學習者獲得知識的多少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在一定的情境中構建知識的意義和能力,而不是取決于學習者記憶教師講授課程的能力。
一、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同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其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方式,通常是兩種以上方法策略的組合運用。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既是教學理論的應用,對教學實踐起直接指導作用,又是教學實踐的理論化、簡約化概括,可以豐富和發展教學理論。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以及一些獨到的方法和教學經驗至今仍有很大的潛力,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繼承和發揚。但是由于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忽略了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生學了幾十年英語還不能把英語作為工具進行交流。相比之下, 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有很多優勢?,F代建構主義的基本假設是:①認識并非是主體對于客觀存在的簡單的、被動的反映,而是一個主動的、不斷深化的建構過程,即所有知識意義都是通過內在表征過程主動建構出來;②在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包括社會文化)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識意義是隨著學習環境的變化而處于不斷發展之中??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的參與所給信息的認識與理解,積極建構意義。它強調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重要性?;谟嬎銠C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要求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使用指定的網絡多媒體課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并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有定期評測,有教師在教室巡視并及時解答學生問題的學習。
二、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無疑是課堂的真正主宰,是整個課程的主導和主體,教師利用教材和板書等方式傳授英語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控制”的作用,側重于教,通過這種方式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裁判員,也是主要參與者,制定規則并且參與規則?;谟嬎銠C課堂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的認識和調整,應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隨著學生的角色轉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也應完成角色的轉換或變換。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成為:需求分析者、課程制定者、教材編寫者、課件制作者、顧問、輔導者、教學組織者、教學研究者,教師要善于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教師要習慣并逐步接受這樣一種新教學模式理念的轉變,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課堂問題的解答者,也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三、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1.過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主動掌握自主學習、積極學習的科學方法
很多年來,大部分高校計算機(演示型)輔助教學的推廣應用無疑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育畢竟是遵循了行為主義的理論模式,注重于學習指導,解決教學重難點練習等,其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呈現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或機械練習,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夠理想,而計算機網絡環境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建構學習,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網絡技術下的新的學習理論,這種理論是將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信息環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也是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媒體、教學內容四要素中教師學生這兩個決定性的作用,形成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共同作用于教學過程,產生協調作用。這種開放性、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痼疾。
2.計算機網絡的無限擴展性能夠增強學生的知識面,擴展思維
隨著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的功能也逐漸地滲透到教學方面。有了互聯網,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的學習就不再是“人—機”之間的單機學習,而是可以通過網絡在一個虛擬的集體中學習,這種集體不限于一個班級、一個學?;蛘吣骋粋€區域,它可以是一個國家,甚至全球范圍的集體。
3. 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能夠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師及時轉變自身定位,從主體轉變為引導者和領路人,使學生從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適應者、積極踐行者。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教育 現代信息技術 能力素質
論文摘要:現代信息時代,要求當代大學生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具備充分的信息素質,以及能為時代服務的現代技術能力。當前,如何利用計算機教育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是一個重大的課題。本文著力于現代計算機技術的重要作用,分析計算機教育在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過程中發揮的推動作用,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計算機教育培養現代大學生能力素質。
一、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時代是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特定的時代性標簽。計算機教育能夠為大學生培養較好的信息素質,提高其綜合能力。信息素質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和信息源,獲取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技能,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素質也就是培養大學生認識和搜索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夠及時的進行評估和有效利用。當前時代,信息已經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計算機教育,培養大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提高信息素質,是對傳統文化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對新型文化的創新。培養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總的來說是要培養其具有利用計算機獲取一切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能力。包括其對信息的敏感度,對信息的識別和獲取,對信息的分析和判斷,對信息的評估和利用。是一種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的能力培養,對現代有特點的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計算機教育在大學生能力素質培養中的意義
(一)計算機教育是培養具有創新性大學生的基本途徑
現代知識經濟時代,科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延伸和發展,產生了高度的分化和綜合集成效應。但是不管是細化計算機技術核算綜合計算機能力都是現代大學生所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都是進行科學創新所必不可少的條件和基礎。創新性的大學生是指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當代大學生,對當前教育的發展和大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這其中創新思維是基礎,創新意識是動力,只有在結合了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才能較好的培養其綜合能力素質。而現代的計算機教育在創新思維的激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都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對于大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計算機教育也具有推動作用,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大學生自身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重視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不僅僅是通過教師的教授進行知識的獲取,而是通過大學生自己一定的自身時間和利用計算機,從而自主的發展探索信息知識,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多功能性和廣泛性,進行探索式和發現式的教育方式。所以說,在計算機教育中,能夠較好的提升大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將其創新思維轉變為創新能力,而現代的計算機技術也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二)計算機技術能夠培養具學生的國際化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世界的距離越來越短,全球化的趨勢加強,國際化成為普遍性的發展狀態,所以當前大學生的教育勢必要在國際化的趨勢下進行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國際化教育也成為現代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起來的實實在在的教育實踐,對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具有突破性的推動。
國際化能力主要是指大學生具有世界的陽光,能夠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憑借出色的技術技能和創新知識,獲取突破性的發展,樹立起成為具有國際化綜合能力的新型人才目標。一般來說:國際化人才素質的要求是,要有國際化意識、胸懷,掌握國際一流的先進知識,通曉國際經濟“游戲規則”,具備跨文化操作能力和世界眼光,在視野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國際化水準。而要達到這些素質的前提條件,必須具備有較強的獲取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素質是大學生成為國際化人才的必要素質。而信息素質主要是通過現代計算機教育進行培養,通過計算機教育,樹立學生的全局觀念和自己動手的能力。
(三)計算機教育能夠培養現代大學生的科研素質
計算機教育本身建立在一個較高的科研基礎上,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而提高利用計算機搜集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為將來大學生的科研綜合素質奠定基礎?!皳绹茖W基金委員會、凱斯學院研究基金會以及日本國家統計局的初步統計,一個科研人員在一個研究項目中,用在查找和閱讀情報資料的時間要占完成該研究課題時間的50.9%,而計劃思考時間占7.7%,實踐和研究時間占32.1%,編寫研究報告的時間9.3%。由此可見,查找和閱讀信息資料的重要性,若不搜集國內外研究進展資料,往往出現重復研究的現象,更談不上科研效率了?!币虼?,利用計算機能力是提高大學生科研素質的基礎,是培養未來高技術人才的工具。
三、如何利用計算機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
現代大學生,無論是剛進入校園還是即將走出社會,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能力,這是先進科學時代的基本需求,也是其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大學生要成為某個方面的專業人才,除了需要及時聽取教師的知識灌輸還需要加強自身對只是的求索,利用計算機或者網絡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加以利用,充實自己的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那么,在信息計算時代,如何利用計算機教育來加強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利用計算機教育培養大學生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信息檢索是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而發展起來的,通過培養學生獨立制定的學校策略,并且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任務,對當代重要的信息進行檢索和分析。其中開展文獻檢索課程,加強大學生分析和綜合信息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當前信息技能教育的主要表現形式,符合時代的潮流,符合國家教委的文件精神規定。而且開始文獻檢索課程有利于使學生更方便的了解當前實際,了解各專業的發展情況,從而更好的選擇自己發展的方向,培養各種自我分析的能力。在計算機教育課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常用的檢索工具和參考方法,掌握必要的網絡信息技術,獲取一定的現代信息。并且,現代大學文獻檢索的內容需要定位在當前大學生的培養實際上,吧文獻檢索課程教學與大學生的各階段的專業學習結合起來,利用大學生較強的接受能力和綜合能力,就愛你培養其基本的信息意識,并傳授其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強培養大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接受和利用能力。進而提高綜合素質。
(二)充分發揮學計算機教育課程中的數據庫作用,進行專門性的信息指導和講座
如何利用充分的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是每個高校都應當積極思索并采取相應措施的時代性課題。當然,在教育的課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大學校園的充沛的現代設施和豐富的師資力量,以及發揮圖書館的信息積聚中心的作用。
首先,利用圖書館的信息集散中心作用,加強大學生對信息的掌握程度。在現代教育過程中,圖書館作為專門的信息集散地,具備搜集、存儲、傳播和利用信息的功能,也是現代大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的主要培養中心,利用圖書館的電子圖書室以及強大的信息庫,提高大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能力。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每年進行新生的分批指導和就教育,樹立學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思想理念,并且,使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計算機,親身實踐,從實踐中獲取知識。
其次,加大計算機設備,拓展學生的實踐空間。計算機教育本身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自主要求,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務必要要在一定的動手操作之后,加強能力的培養,強化實踐感知。加大技術設備,不僅僅體現在計算機本身,同時還有現代信息庫的建立,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建立必要的服務信箱,及時了解當前學生的需求,按需分配,加強信息的利用率。
最后,利用優秀的師資力量,進行專門的講座和培訓。強大師資是當前大學生進行計算機教育的根本前提,也是保證其提升能力素質的根本保障。教師本身應當具備一定的素質和較高的技能水平,并能通過一定的培訓方式和講座,使學生能夠通過聽覺和視覺同時加強技能專業知識的培訓,使其能夠在較快的時間內獲取相應的知識,提高綜合能力素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計算機教育是加強大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必經途徑,也是培養其綜合能力的根本保障,因此,需要不斷加強當代大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努力建設成為具有時代需求性的新型人才。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 素質教育 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針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和改革的需求,該文通過對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新的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探索了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如何培養大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其目的是為培養未來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提供一種技能。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己經成為計算機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已成為大學生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大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創新精神和實際動手能力。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解決自己專業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1 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脫節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屬于應用性課程,現在的教學模式是集中授課和上機輔導是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即“理論+上機”,目前學生入校時計算機知識起點差別懸殊,有一部分學生對理論知識不能被及時消化吸收,上機操作不會,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基礎差的學生難以入門,對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比較困難。
1.2 忽略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層次教學
對近幾年大學新生的調查顯示:大學新生入學時所具備計算機知識差異性很大.由于地區差異,有的學生卻從未使用過計算機。有的學生在高中時代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新生入學的計算機水平會呈現出很大的差異。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無疑會造成兩極分化的局面。造成了聽課的起點不同,授課時不好把握進度。給計算機基礎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
1.3 教材內容陳舊
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需要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授內容要及時跟上信息時代的發展。但教材內容陳舊,跟不上發展的速度,致使學生對該門課的興趣下降。另外計算機基礎教學忽略對學生“計算機意識”的培養,只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具有用計算機解決面臨任務的強烈愿望,很少教會學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計算機解決,如何有效地使用計算機,如何在自己的專業中使用計算機等,因此造成學生很大困惑,挫傷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1.4 跌入應試教學的泥潭
目前一部分高校把計算機等級成績和非計算機專業的畢業學位證緊密聯系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為了順利拿到學位證,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與考試相關的學習中,如考試技巧、大量試題練習等,致使好多學生畢業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學的計算機知識來輔助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這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后果。
2 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措施
2.1 轉變教學理念,努力形成教學特色
隨著網絡技術的應用和多媒體技術的迅速普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多元化,因此老師應該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更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方法和能力,使他們從“學會”到“會學”,突出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操作能力。比如在講解PPT時,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空間,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己設計圖文本茂的元旦賀卡,使他們在實踐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2.2 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計算機基礎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素質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為目標,合理地更新與選擇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和我校的非計算機專業的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把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分為三個層次,即計算機文化基礎、技術基礎、應用基礎,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體系。使不同專業有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求,比較好地實現了計算機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2.3 開展基于校園網的網上教學,構建自主學習平臺
大學生在進入高校時由于計算機基礎知識層次不同,導致教學內容難統一。教學效果往往是不不盡如人意的。改革教學方法,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和網絡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實施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網絡教學,使學生由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積極探索者,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s短了教師和學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突破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方式的限制,為學生提供更深、更廣的教學內容。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查閱到大量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有選擇的學習,這能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產生一種主動學習的心態,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展個性的目的,是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想要努力達到的目標。
2.4 注重考試改革,擬構建網絡考試系統
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應該考核的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學生計算機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們建立了基于校園網的網絡考試系統,考試方式從筆試轉化為機試,在計算機教學效果評價中,應更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評價,甚至到完全開放式的課程設計,給學生充分發揮創造力的空間,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 結束語
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基礎實踐課程,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分析、探討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不斷地探索改革、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改革,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從全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全局推動整個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
論文關鍵詞:個體差異 分層教學 大學計算機基礎
論文摘要:本文立足于高等院校招生生源現狀和教學實際,對高等院校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從教學模式入手,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進行了實踐。在總結已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在高等院校實施分層教學的可行性及實施效果,希望能為現階段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1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地位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和網絡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學會利用信息資源是對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占全體學生數量的90%,加強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是普及我國計算機教育、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其不僅是讓學生掌握一種能夠處理多種信息的現代化工具,同時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礎教育,是一種改變學生知識結構、知識層次,提高人才科學素質的教育,更是一種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和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基礎教育。
2高等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通過多年的教學和所作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大學新生入學時所具備計算機知識差異性很大,除少數學生在高中時期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外,大多數學生對于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了解較少,基本只停留在網絡的初步應用和簡單操作上,遠未達到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目標。并且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計算機文化層次的教學內容將會逐步下移到中小學。但由于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時間,新生入學的計算機水平會呈現出更大的差異。
而如今高等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 教材問題。當前面向高等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種類較多,但基本只適用于同一個層面的學生,尚未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教材內容結構不合理,要求單一。教材中的應用實例脫離學生的實際,與學生的生活關聯少,無法激起學生的共鳴。
(2) 教學模式問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還局限于課堂教學和相關實驗結合的教學模式,未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及時充分給學生以主動實踐的機會,無法全面適應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心理特點。對學生非認知因素的培養過程中,未能充分重視學生存在的多方面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教學開展困難,教學效果整體較差。
(3) 教學手段問題。教學過程中不論是課堂講授還是實驗教學都是統一的“一刀切”的方法或手段,考試內容也不能充分反映學生的掌握程度,教學手段過于單一不能顧及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造成學生對教學內容不能全面理解,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積極性上不來,影響了學習效果。
3高等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以上諸多問題和教學要求都使得當前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綜合上述原因,學生差異變大應該是導致問題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要真正大面積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關鍵是如何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而解決教學的整齊劃—性與學生實際學習可能性,統一性教學與學生個性發展差異之間的矛盾。要改變這種情況,除了全面提高教材建設,逐步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的分層教學,就是班級授課制下基于學生差異基礎上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它承認學生的差別,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因此分層教學必然會有效地提高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效果,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技能,是促進所有學生發展的有效措施。
高等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實施分層教學,首先是驗證分層教學對高等院校教學的適應性和效果,解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是通過在實踐中發現并解決具體問題,總結分層教學的優缺點,為今后其他課程分層教學的實施做一些探索。最后,希望通過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的實施,探討如何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的方法。
4基于分層教學的實踐
分層教學的教學實踐,是為了檢驗分層教學策略對大面積提高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作用及對諸如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創造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影響。通過操縱分層教學這一實驗因子,對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驗證實施分層教學的理論假設及感性認識。實施分層教學,不僅能提高中等生和學差生的計算機成績,改善其非智力因素,而且對優秀學生的學習也有利。實施分層教學能夠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充分地發展的目的。
(1) 實踐方案
本次分層教學的實踐選取2007級機械工程系的兩個專業班進行等組實驗,041(45人)作實驗班,采用分層教學,042(44人)班作對照班,采用常規教學。經過一學期實驗后考察兩個班的教育教學效果。一是對階段性考試、期中及期末計算機統考成績進行分析,確定實施分層教學對計算機成績影響的效果。二是通過對實驗班學生實驗前后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創造性等方面作問卷調查并進行統計分析,確定實施分層教學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所產生的影響效果。
(2) 實踐過程
為了與現有教學體系充分兼容,也為了使該分層教學體系切實可行故采用班內隱式分層形式。隱式分層,使班級中學優生能夠發揮影響力,起帶頭作用,學差生避免了由于教學方法的不同、學習進程的差異而容易產生的自卑和消極心理。班內隱式分層,為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根據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學生分為A、B、C三層。A層是學優生,電腦操作基礎好,計算機學習興趣濃厚:B層是中等生,對計算機知識一知半解;C層是差學生,對電腦沒有興趣或是毫無了解。分層后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跟蹤記錄各層學生的發展情況。
對學生分層,堅持“動態分層,隨時調整”的原則,根據學生階段性學習情況的變化調整層次,允許組間流動,注意層間轉換。隨著學習的不斷進展,學生的層次組成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B層的學生逐漸增多,C層的學生逐漸減少并最終消亡。分層建組后,依據教學大綱,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心理結構,合理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意識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從總體上看把教學目標分成三個不同的水平層次:C層學生能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基本能完成課堂教學的學習任務;B層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獨立思考,具有一定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A層學生進—步拓展思維,在學習上有所創新,在能力上有所提高。
讓各層學生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課上緊緊圍繞各層教學目標來進行,這樣能有效減少和控制教學過程中的干擾因素和無效的腦力、體力勞動。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比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獲得相同的學習效果時,可節約60%的時間。
備課時做好分層教學的準備,根據每個章節的難度確定是否要分層,分幾層和怎樣分層,明確每次課的基礎內容和拔高內容。課堂提問的問題要精心設計,所提問題要處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最近發展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還要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上進行鋪墊。提問要有層次性,先易后難。讓不同層次學生針對各自不同的教學目標選做不同的練習。課堂練習既有面向全體的“合”,又有提優補差性質的“分”,同一練習內容,可分層要求。
課外作業的分層主要體現在同一作業,對學生的要求不同。重點是引進激勵機制,即每次作業,每—個層次都選出榜樣給同學展示,讓同學們有比較,有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和上進心。授課教師要善于找出學生的進步點,提供好方法,創設成功機會,激發學生產生向上的動機和行為。
上機輔導時,提前布置好上機作業和練習,獨立實習或采取小組互助練習,由教師進行個別輔導?;緝热荻家莆?拔高內容或典型問題先演示再自由練習,避免學生盲目摸索,同時保護了學習興趣。發現需要及時解決的問題時,可在實驗室統一說明,由于機時有限,有一些問題在下一次課堂講授中分析、總結。要精心設計實習題目,有計劃地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能力。
平時階段性的測驗和期末考試,采取筆試或筆試+上機或上機多種形式??碱}由兩部分構成,基本題要求全體學生都必做,分值為100分,附加題一般是兩道,各10分,滿足B層學生和A層學生的需要,附加題的得分取25%計入總分。分層測驗對A、B層學生有促進作用,同時因分值比例較小,不太影響C層學生的成績分布。
(3) 實踐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分層教學班學生成績明顯提高。從041班與042班成績統計表來看,實施分層教學的實驗班,在平均分和優秀率上均明顯高于對照班。說明分層教學對提高學生計算機教學質量確有明顯效果。(見下表)
5結論和思考
通過以上分層教學的實踐結果可以看出,分層教學能夠較好的解決學生差異所造成的教學效果不理想等諸多問題,對學生進一步實施相關專業計算機能力的培養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達到了教育部提出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目標。
長遠考慮,分層教學不能把著眼點局限在一定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要在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下功夫。對于原來失去學習興趣的學生,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適合他們,他們可以通過努力得到實實在在的進步,重新樹立起自信心。作為教師,注重研究教學方法的適應性,根據學生的不同條件、特點和需要,認真研究各層次學生,采取相應的、有針對性的施教策略和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才能主動地適應不同學生的差異,使教學方法更加人性化。
論文摘要:PBL模式是一種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結合教學實踐,在調研《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就該課程教學中如何運用PBL模式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論文關鍵詞:PBL;計算機教學;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譯為基于問題的學習),作為一種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由于其有助于促進學生打下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解決實際問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合作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等,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在線教學、師資培訓及醫學培訓等領域。鑒于此,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如何運用PBL模式實施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PBL模式概述
(一)PBL的概念
關于PBL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PBL的原創人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教授巴羅斯(Barrows.H)和克爾森(Kelson.A)(1993)博士認為:PBL既是一種課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課程,它包括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學習者能夠獲取關鍵的知識,具備熟練的問題解決技能,自主學習的策略以及參與小組活動的技能;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要使用系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以及處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此外,Finkle & Torp(1995)則認為PBL是一種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策略;Bligh(1995)認為PBL是指學生利用知識和技能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建構經驗的目的。綜合現有的關于PBL定義的諸多觀點,筆者認為,PBL就是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自主、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以促進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PBL的特點
PBL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它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而非是傳統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學習者要全身心投入于問題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真實性任務和問題,問題情景必須是結構不良的、能夠自由探索的,在現實世界中有一定價值的;c鼓勵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必須能夠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激發和支持學習者的高水平思維,鼓勵爭論以及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等??偟恼f來,與“做中學”及發現學習等相比,PBL強調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從問題入手獲取知識,并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如此反復循環,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對知識的靈活應用。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現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突出基礎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進而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順應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那么,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實施情況如何?能否適應上述目標要求呢?為此,筆者在河南省內的5所普通高校,隨機抽取30名任課教師、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此管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施現狀。
通過對回收問卷的整理、分析發現,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模式落后。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講授—演示”模式,過分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即首先系統講授每一個菜單、命令和工具的功能,然后讓學生上機操作,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在此情況下,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和親身體驗,所學知識往往無法遷移,常造成“學而不會用”、“學而不能用”的現象。二是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設和教材選擇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無法及時反映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三是難以實現學習個性化。隨著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逐步普及,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地區間發展水平不平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根據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狀況,實施分層教學,但由于教學模式落后、師資水平低下、學生人數較多等原因,個性化學習目前還難以實現。第四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從發揮。由于教學模式落后、無法實現個性化學習等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缺乏主動性,不利于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PBL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針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和該課程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筆者試圖在教學中引入PBL模式,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線,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并掌握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下面,筆者以“信息檢索與信息安全”這一章節為例,介紹PBL模式的具體實施情況。
(一)教學目標分析
本章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掌握信息檢索及常用檢索工具的使用,掌握計算機病毒和計算機安全管理的基本常識;培養應用常用檢索工具檢索所需信息的能力和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培養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維護信息安全的意識。上述教學目標既包括知識層面、同時也包括能力和情感層面,但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和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
(二)學生特征分析
本章節的教學對象是剛剛進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他們對計算機類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動機比較強烈,學習積極性很高。通過前期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大都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但對于信息檢索、計算機病毒、信息安全等知識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根據個人需要進行高效信息檢索及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還比較欠缺,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意識和能力也比較薄弱,等等。
(三)學習內容分析
本章節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檢索和信息安全兩部分。“信息檢索”部分主要包括信息檢索的概念、Baidu與Google等常見搜索引擎的使用、CNKI學術文獻庫和維普期刊數據庫的使用等?!靶畔踩辈糠种饕ㄐ畔踩陀嬎銠C病毒的基本概念、計算機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計算機病毒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等。本章節的學習內容既包括信息檢索的概念等理論知識,又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CNKI學術文獻庫和維普期刊數據庫的使用、計算機病毒預防等側重于能力培養的內容,而后者則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PBL模式的基礎。
(四)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描述
從理論上講,PBL模式的實施要依托于豐富的學習資源,只要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建構的資源都可以加以運用,包括網絡學習資源和非網絡學習資源。從本章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看,我們主要運用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在學習工具方面,有專家指出,網絡環境下的PBL所應用的學習工具一般包括:問題情境工具(文字、視頻、音頻、動畫、多媒體軟件等)、問題分析工具(專家系統、語義網絡、電子白板、概念圖等)、協作交流工具(協作交流平臺、網絡通訊工具等)、學習成果展示工具(電子幻燈片、網頁制作工具、電子會議系統等)、評價反思工具(測試工具、專家系統、EPSS等)。根據實際條件,在學習活動中,我們主要運用文字、視頻、多媒體軟件、網絡通訊工具、電子幻燈片等工具。
(五)教學實施過程
根據PBL的內涵和特點,筆者將教學實施過程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組織學習小組。在PBL模式中,主要的學習方式為小組討論,教師一般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所以,首先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等組成若干學習小組。一般情況下,為便于教師實施指導,每個學習小組由4—7名學生組成。參加該內容學習的學生共有30名,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風格、學習習慣等因素,考慮共同促進、互相學習、分工合作等原則,筆者將其分成5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同時指定1名知識基礎相對較好、性格開朗的學生作為組長,負責學習活動的組織協調、輔助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指導。
2.問題情境設計。問題情境是PBL的核心,不僅是學習的開始,也是影響PBL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注意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點,設計若干具有一定復雜性的、真實性的、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問題,以激起學生探索、尋求解決方法的欲望,驅動學習的順利進行。問題情境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如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趣味性的小故事等等。本章節的問題情境設計如下: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一段視頻資料:在信息時代,多媒體計算機和Internet網絡技術廣泛應用,信息呈爆炸式增長、更新速度加快,在科技、教育、商務、社會等眾多領域,對信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呈現一組計算機病毒干擾正常工作的案例:1998年10月,一名“黑客”多次侵入福建省圖書館站點,造成該館的服務器兩次關閉;阜新工商銀行因病毒作怪無法營業……看完上述資料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積極的討論,總結得出兩點結論:面對紛繁復雜、良莠不齊的信息,要具備較強的信息檢索能力;計算機病毒會危害社會秩序,應注意信息安全。
基于此,教師提出兩個課題:做關于“信息檢索研究”的文獻綜述;怎樣保障個人計算機信息安全?前者意在讓學生了解“信息檢索”的相關概念、研究現狀等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文獻數據庫等進行信息檢索的能力;后者則重在培養學生自覺防護計算機病毒、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意識和能力。
3.自主/協作探究學習。明確了研究問題后,教師要針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網絡學習資源和教科書開展自主學習、探索交流,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探究等多種形式,分析問題,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建構起與此相應的知識經驗,并掌握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相關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
對于“信息檢索研究文獻綜述”這一課題,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查閱教科書或網絡資源,了解“信息檢索”的相關概念;然后利用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和CNKI學術文獻庫和維普期刊數據庫等,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探究,查閱關于“信息檢索研究”的相關信息、學術論文,并將檢索到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和加工;最后經過學習小組面對面或借助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商、討論,最終形成問題的答案。
對于“怎樣保證個人計算機信息安全?”這一課題,筆者注重將剛剛習得的“信息檢索知識”遷移至新知識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利用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或網絡數據庫,搜集計算機病毒破壞公共或個人信息安全的相關案例,通過小組集體分析、討論,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危害以及傳播途徑等;其次,學習小組成員對相關案例進行深入剖析,通過自主探究,形成對“計算機病毒防護”的初步理解和認識;再次,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面對面或借助網絡通訊工具進行討論,總結歸納出“保障個人信息全”的相關措施;最后,設置“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實踐課題,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具體應用,以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
4.學習成果展示。學習過程結束后,教師組織各學習小組,以答辯、匯報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一般由各學習小組組長進行答辯或匯報,小組其他成員根據答辯或匯報情況進行必要的補充,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為“觀眾”或“評委”。
五個學習小組分別匯報各自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以及對PBL模式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根據匯報情況提問,并由匯報小組進行答辯?!疤釂枴疝q”實質上是“自主學習”、“討論”的延續和深化,通過學生答辯,然后由教師分析、補充、綜合、強調,加深了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認識,增進了學習者對教學任務的理解。
5.學習效果評價。PBL模式應用效果評價,注重對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淡化知識考查,一般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本章節學習效果的形成性評價,由教師、本小組其他成員對組內某一成員在搜索和加工信息、協商、討論等環節的表現進行評價,再加上該學生的自我評價,即為形成性評價結果??偨Y性評價則由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評價集體匯報和答辯情況,再綜合對各小組成員解決具體問題,如檢索一篇論文、祛除計算機病毒等的評價情況,即為最終的評價結果。
6.總結和反思。根據評價結果,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學習過程、學習結果以及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總結,總結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反思學習活動對于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價值和意義。通過總結和反思,學生一方面認識到利用PBL模式開展學習活動,不僅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地是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意識到在信息社會,培養信息檢索、加工能力和維護個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四、對應用PBL模式的體會
從“信息檢索與信息安全”這一章節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同時也具備了基本的信息檢索能力與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體現出PBL模式在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優勢,這對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是革命性的。通過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問題情境”的設計是PBL模式的關鍵,若缺乏映射真實世界的問題情境,一定會影響其教學效果;在自主/協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度,對個別學生或學習小組進行及時的、有針對性的指導,以促進學習的順利進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課程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遺憾的是,由于教學條件、師資數量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分組開展自主/協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上述教學改革的初步嘗試,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將PBL模式更好地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發揮其在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優勢,還需要廣大同仁們進一步思考和嘗試。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文化基礎 大學計算機基礎 直觀演示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
論文摘要:全國各高等院校對所有專業的學生都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文章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從及時性、合理性、針對性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與此同時基于該課程的特點及已有的授課經驗,在教學方法上給出了提升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及普及,計算機及網絡已經完完全全融入了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與此同時,憑借其巨大的魅力,計算機與網絡已經在不經意間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且這種潤物細無聲式的改變仍在繼續。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高等學府,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掌握和運用能力,這是一個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旨在探討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幾點思考,特指計算機文化基礎這一層次,以下將主要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兩方面進一步展開闡述。
一、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思考
關于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思考,主要將從教學內容的及時性、合理性、針對性這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1.教學內容要提高及時性,做到與時俱進。計算機技術是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其快速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但目前的現狀卻并不樂觀,鑒于書刊發行等因素的影響,現行的大部分教材中都存在滯后的教學內容。為解決這一問題,除了需要編寫者及時更新教材外,更需要廣大的教師在制作課件、講義時靈活、及時地跟進,以消除對教學效果的負面影響。
2.教學內容要增強合理性,做到實事求是。我國著名的計算機教育家譚浩強教授曾說:“在非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準確定位,合理取舍教學內容。我們必須分清楚:哪些內容是需要的,哪些內容是不需要的;哪些內容是目前暫時可以不學而留待以后學的,哪些內容是目前不必學而以后也不必學的;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內容是次要的。絕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分析,使學生感到難以入門?!边@是對計算機教學內容非常通俗、精辟的闡述,也是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的指導方針。目前絕大部分計算機基礎教材都安排了進制轉換、二進制編碼、信息編碼等內容,且將這塊內容作為重點講授對象和考核重點,可實際是這部分的內容對絕大部分學生是無用的,且學習起來感覺吃力,即便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計算機組成原理這門課中仍將再次系統學習,完全可以視作“目前暫時可以不學而留待以后學的”內容,因此本文建議可以屏蔽這部分的內容,只需告知學生計算機最底層的運行數據都是二進制即可。與此同時,對操作系統和軟件的安裝,對計算機硬件的安裝和維護等這些很實用的技能,絕大部分教材并未提及且在教學計劃中也并未安排,本文建議應當適當增加。
3.教學內容要注重針對性,做到因材施教。目前,一所高校內計算機基礎教材往往只分為文科版本和理科版本,這種粗獷式的分類,嚴重影響了不同專業間的差異性,降低了教學的針對性。例如現行的教材往往都安排了數據庫技術的相關內容,可是對于藝術類的學生,如果講授photoshop相關內容可能會更有價值;對機械類、建筑類的學生,如果講授CAD可能更實用。以此為例只是建議計算機基礎教學要注重針對性,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因材施教。
二、關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計算機軟、硬知識;熟練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并進行網絡配置及應用等。該課程具有理論難度較低,但實踐操作要求高的特點;同時,該課程的授課對象亦存在基礎參差不齊的特點。鑒于此,本文結合這門課的特點及已有的授課經驗,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以下幾點總結,以供探討。
1.充分注重直觀演示法的運用。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范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講解Windo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等知識時,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直觀的演示操作是一種自然而然、天衣無縫的選擇,此時再配合恰當的講解將會獲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在演示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演示時機、演示操作順序、演示內容詳略等相關問題的把握。
2.合理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筆者近期在word排版實驗課上將學生根據操作基礎進行分組,每個組內都包含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然后要求每個組都依據組內的主流審美觀念,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能,在規定時間內將準備好的材料進行排版,完成之后,由筆者在每個組內隨機選取代表,借助多媒體設備對所有的同學進行講解及操作演示,筆者同時對每個組講解完畢后進行相應的小結及評審。實踐證明這樣做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性,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同時亦解決了學生基礎層次不同的問題,因為基礎好的同學在合作完成時,成為了組內的核心,他們很愿意指導幫助其他同學,同時在講解交流時,他們也會很認真的聽取其他組的技術經驗,獲得了進步,對于基礎中等和較低的同學,由于筆者事先講明會隨機選取講解人,因此他們在合作完成任務時會認真學習,在講解交流時,也會認真、謙虛地聽取他人的技術經驗,最終進步很大。
3.充分注重實踐操作。實踐操作是練習教學法的一種,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前面已提及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理論難度較低,實踐操作要求高的特點,因此重點強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是完全順應該課程的特點。在該課程的實踐中,由于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因此學生往往會覺得很簡單,產生不重視的態度,對此需要教師充分強調重要性,同時在實驗設計時增加難度、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進行PPT的制作時,教師可以事先將已搜集到的精美的PPT進行演示,促使學生找到差距,找到認真實踐的動力;在網絡實驗課時,學生往往會漫無目的地瀏覽頁面,如果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對google等搜索引擎的高級搜索功能進行研究,則學生也會被激發出強大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而這樣的實踐必將在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中產生重要的作用。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公共基礎課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術及方法,讓學生能更好地利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工作和日常的事務處理問題。本文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給出了幾點思考,進行探討交流,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摘 要 論述了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對大學計算機教學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探索方法。從教學目標、教改指導思想、新的教學模式的組成等幾個方面論述了新的教學模式和改革,力爭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 計算機基礎教育 教學改革 應用能力
1 大學計算機教學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從無到有、由點到面,從少數理工科專業率先實踐,發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都普遍開設了相關課程,計算機教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高等學校的計算機教育有兩類不同的范疇:一種是指計算機專業的學科教育即計算機專業教育;另一種是指面向全體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占全體學生數量的90%,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是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提供的計算機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及其它相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解決自己專業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2 當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大學新生入學時所具備計算機知識差異性很大,少數學生在高中時代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而有的學生連電腦什么樣都沒見過。我們連續三年在武漢工程大學做過問卷調查,在入學前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多限于網絡的初步應用,比如收發郵件和聊天,但是基礎知識仍然未達到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目標。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學的計算機基礎教育中計算機文化層次的教學內容將會逐步下移到中小學。但由于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時間,新生入學的計算機水平會呈現出更大的差異。
社會信息化不斷向縱深發展,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不斷加速。電子商務、電子政務、數字化校園、數字化圖書館等己向我們走來。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計算機能力要求有增無減,計算機成為衡量大學生業務素質與能力的突出標志。
大學計算機教育應貫于整個大學教育,國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相繼出臺了“計算機基礎教學若干意見”(白皮書)和“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2003年版)”(藍皮書)。提出了新形勢下大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結構和應用計算機的能力要求,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應該由操作技能轉向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以及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實際問題的基本思維和規律。
3 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思路探討
3.1 培養責任心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大學計算機的教學工作面對新的形勢與任務,計算機教學工作對教師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應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將是今后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與改革的關鍵。為了使從事基礎課教學的教師真正適應教學要求,必須提高師資隊伍的層次。總體上要求主講教師具有碩士或更高學歷:教學輔導人員應不低于本科學歷。計算機技術及工具變化較快,學校應重視教師培訓工作,以加強在崗教師的業務提高。建立和穩定一支高素質師資隊伍,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在新形勢下對大學計算機教師的要求。
3.2 創新教學觀念,完善教學內容
認識了當前計算機基礎教育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針對高等學校具體的實際情況,我們要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和進行教學改革,這就是:將多媒體教室教學和網絡輔助教學相結合,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實踐環節,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本素質和實踐能力,以及應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確定了計算機基礎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各門專業課程之間的相互關系,保證計算機系列課程的科學性和先進性。計算機基礎教育課堂教學著重講授計算機技術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和方法,主要的技能知識內容放在實驗教學環節(例如OFFICE應用部分),積極采用視頻教學的方式,充分利用網絡的優點,完善課堂教學。
在一些專業中,計算機教學將會更加貼近專業,如藝術、建筑、化工等。所以,計算機課程應該文理分科,區別對待,根據不同的專業有不同教學計劃,有些工程性強的專業涉及到的科學計算比較多,藝術類專業可能會注重多媒體處理。不同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應該包括針對該專業特點的內容。武漢工程大學在程序設計課程中,針對不同的專業例如文科學習VFP,自動化專業學習C語言,機械專業學習VB等不同的語言。
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以及就業的前景需求,計劃內的計算機教學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應該有選修計算機課程;該課程又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設計,因此,也要突出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傊鲗I的計算機課程按照重基礎、強實踐,突出綜合應用能力的原則建立了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3.3 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學生上機的實踐與鉆研。我們應該不能只有課堂教學,在現形勢下,網絡的應用給我們的實驗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有課程的網站,教學中的高層次的需求在網絡中得到極大的補充。網站的建設包含講義、實驗指導書、網絡課程,還應該包含自學需要的素材庫、試題庫,以及可以開發出考試系統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軟件,它們各自自成體系又相互關聯,各種教學形式互相補充又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勢,滿足了各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該是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各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強化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協作學習等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探索各種教學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學手段。
3.4 改革教學考核手段
為了保證計算機教學質量、促進計算機教學改革,同時應該改革計算機教學的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對教師而言,重點在于對學生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是否符合白皮書和藍皮書大綱的要求。我們著手改革學生成績的評定,將學生的期末成績轉換為上機成績,平時成績和筆試成績的有機結合,筆試成績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上機成績是操作技能的表現,平時成績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計算機,激勵學生創新追求全面的知識。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建議每個計算機課程后都有一個綜合設計的課程設計,這樣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可以大大加強,同時學生有很強的成就感。
4 結束語
第三次世界計算機教育大會開始,會議討論的重點開始轉向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即大眾化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傊?通過大學計算機基礎的全面改革,積極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調動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全面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為以后各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環境 教學模式 學生自主學習
【論文摘要】本文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學中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與傳統地英語教學模式的不同,新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同時指出了網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的方法和重要意義。
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試行)》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下,通過他人(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和周圍環境,經過意義構建獲得的。學習者獲得知識的多少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在一定的情境中構建知識的意義和能力,而不是取決于學習者記憶教師講授課程的能力。
一、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不同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圍繞某一主題形成的比較穩定且簡明的教學結構理論框架及其具體可操作的教學活動方式,通常是兩種以上方法策略的組合運用。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既是教學理論的應用,對教學實踐起直接指導作用,又是教學實踐的理論化、簡約化概括,可以豐富和發展教學理論。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以及一些獨到的方法和教學經驗至今仍有很大的潛力,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繼承和發揚。但是由于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忽略了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學生學了幾十年英語還不能把英語作為工具進行交流。相比之下, 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有很多優勢。現代建構主義的基本假設是:①認識并非是主體對于客觀存在的簡單的、被動的反映,而是一個主動的、不斷深化的建構過程,即所有知識意義都是通過內在表征過程主動建構出來;②在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包括社會文化)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即所有知識意義是隨著學習環境的變化而處于不斷發展之中??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的參與所給信息的認識與理解,積極建構意義。它強調了學習環境的重要性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重要性?;谟嬎銠C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要求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使用指定的網絡多媒體課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并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有定期評測,有教師在教室巡視并及時解答學生問題的學習。
二、學生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
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無疑是課堂的真正主宰,是整個課程的主導和主體,教師利用教材和板書等方式傳授英語知識,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控制”的作用,側重于教,通過這種方式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裁判員,也是主要參與者,制定規則并且參與規則?;谟嬎銠C課堂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下,教師必須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的認識和調整,應不斷更新觀念,更新知識。隨著學生的角色轉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也應完成角色的轉換或變換。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成為:需求分析者、課程制定者、教材編寫者、課件制作者、顧問、輔導者、教學組織者、教學研究者,教師要善于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及時調整自己的角色。教師要習慣并逐步接受這樣一種新教學模式理念的轉變,不僅要成為學生的課堂問題的解答者,也要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
三、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1.過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主動掌握自主學習、積極學習的科學方法
很多年來,大部分高校計算機(演示型)輔助教學的推廣應用無疑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傳統的計算機輔助教育畢竟是遵循了行為主義的理論模式,注重于學習指導,解決教學重難點練習等,其基本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呈現教學內容,學生被動或機械練習,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夠理想,而計算機網絡環境教學,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建構學習,是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網絡技術下的新的學習理論,這種理論是將學生看成是知識學習的主動建構者,外界信息環境經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學生主動建構,轉變成為自身的知識,也是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媒體、教學內容四要素中教師學生這兩個決定性的作用,形成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結構,共同作用于教學過程,產生協調作用。這種開放性、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有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和痼疾。
2.計算機網絡的無限擴展性能夠增強學生的知識面,擴展思維
隨著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的功能也逐漸地滲透到教學方面。有了互聯網,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進行的學習就不再是“人—機”之間的單機學習,而是可以通過網絡在一個虛擬的集體中學習,這種集體不限于一個班級、一個學校或者某一個區域,它可以是一個國家,甚至全球范圍的集體。
3. 學生自主學習模式能夠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的作用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師及時轉變自身定位,從主體轉變為引導者和領路人,使學生從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適應者、積極踐行者。
論文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 大學英語四級統考 利弊
論文摘 要: 本文介紹了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基本形式,論述了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利弊。對指導學生準備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引言
目前,教育部高教司在我國一些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50多所大學)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了大學英語四級統考。因此,將來全國大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成為必然趨勢。所以本文將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利弊分析。
二、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基本形式
目前,四級統考聽力部分占總分的35%。在推行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之后,與聽力有關的題型會大幅度提高。以聽力為基礎的考題占了四級考試的70%,剩下的30%是閱讀,絕對顛覆了以前閱讀先行,或者閱讀聽力并行的現狀,高教司對于高等教育聽力的認識也有了新的思路和指導,我們在高校的教學也會緊跟形勢進行改革,會以網絡教學為基礎結合面授,“聽力成為說、讀、寫、譯的基礎”。有了這一認識,聽力先行也就不足為奇。[1]
下面是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試行大學英語新四級的基本題型,讓大家對新的網考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聽或看三段錄音或者視頻(一般2段音頻和1段視頻),內容涉及講座/報告,對話/訪談,或者新聞。一般選自cnn,voa,bbc等。所以英音美音都會有,而不是現在以美音為主的聽力。
1.main idea and important details 25% 選擇題
2.listening-base integrated listening dictation 10%
3.grammar and structure/ blank filling 10%
4.listening and repeating/sentence repeating 10%
5.summary and commenting/essay writing 15%
6.reading in-depth reading 20% 選擇題
7.skimming and scanning 10% 選擇題
考生先聽或看兩遍大約5分鐘的與日常生活有關的英語電視節目或者生活視頻節目,然后做有關視頻節目的25個選擇題。接下來對節目內容進行10個關鍵詞的聽力填空。然后還有有關視頻節目的語法測試和寫作測試。在聽力部分后還新增了一個“跟讀”環節,考生要對著耳機麥克風重復自己所聽到的對話,以此考查考生的口語是否標準。[1]由此可見,英語聽力訓練在考生是否通過四級英語考試有非常重要意義。
三、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益處
1.考生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多次參加考試。
只要考生所在的大學或學院的教學考試管理部門對考生參加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次數不加限制,學生可以在畢業前多次參加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試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試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以下簡稱為機考)。這樣有利于學生積累考試經驗,同時,在多次考試中挑選一次最好的成績作為求職書的證明材料,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特別是對打算到外資或中外合資的公司或企業就業的學生大有益處。
2.提高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指考試結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也就是說,考試試題范圍要有相應的廣度。效度是指是否測試了考試者想要考的內容。即考試的內容要有相應的難度。[2]以后的四級考試機考的和新托??荚囂貏e接近,叫做ibt(internet-based test),難度可想而知。每個月將會有多次考試的機會,有100*100(一萬套的題庫)的組合幾率。[1]所以,以后的四級考試機考的信度和效度會進一步提高。
3.降低了考試運營成本和減少了考生用筆答題的時間。
傳統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在考前要組織考務人員進行清理和封閉考場。然后,要安排大量教職工監考、驗收、密封試卷和運送到指定地方。這樣做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經費開支。以后的四級考試實行機考可以節省印制考試用的試卷的大量紙張和運送費用,既有利于節能減排,又可以減低考試成本。參考學生只需在電腦上答題,無需紙筆。因此,考生節約了在客觀題上劃線的時間,有利于用更多的時間對試卷進行思考。
四、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不利因素
1.對于學生數量很多的大專院校而言,需要投入一大筆資金建造學生能夠上網的大批多媒體課室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位于西部經濟比較落后地區的大專院校教學經費有限,建造學生能夠上網的大批多媒體課室可能有經濟困難。
2.我國的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從農村和邊遠地區來的學生由于環境和師資力量限制,英語聽說能力比城市里來的學生要差得多。從考生反映看,聽力部分在整套試題中所占比重較大,就連寫作文也需要先看一段視頻,再根據視頻內容進行寫作。要先聽懂人家在說什么,才能開始寫作文,要是沒聽懂,那作文就根本沒法寫了。[1]
3.在四級機考系統中,每部分試題都會給考生們一定的答題時間,超出時間后,題目將不會在電腦屏幕上顯現。湖南大學某學生說:“填答案需要用英文輸入,我有時候心里明明知道答案,但由于拼寫速度和打字速度太慢還是沒來得及寫上去。”機考聽力中有一道填空題要填10個單詞,給出的答題時間是15秒填一個詞,因為打字速度的問題,有些考生只填出幾個。
4.筆試檢查出錯誤還可以改,機考題目只放一遍,過了就過了,不能修改。筆試也可以選擇先難后易,而機考只能按照順序來。對于新題型“跟讀”,不少學生表示有些“犯怵”。他們生怕自己沒說好,很緊張。還有一些平時考試習慣在試卷上打勾劃線的學生,手中沒了紙筆后也是大呼“不適應”。[1]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師既要看到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益處, 也要看到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上進行大學英語四級統考的不利因素。平時在英語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英語聽力和口語,盡快提高他們的英語聽說水平。另外,有機會讓學生多上電腦練習打字,盡快提高打字速度。 總之,要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方面下功夫,使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有可能快速提高,以適應以后的四級考試機考。
引言
目前,國內教學信息化系統建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傮w來說,我國的教學信息化系統建設處于自發的、校級規模摸索階段。因此,研究和建立一套科學的、完整的,具有可拓展、可推廣應用型的教學信息化體系,對進一步引導和推動教學信息化建設的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
1 公共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平臺——自主學習平臺
廣東省為了加快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科研和教學水平,充實、完善和建設特色鮮明的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案例與資源,建設了一批計算機工具軟件(通用工具、學科專業工具)課程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從2009年起,廣東省高校研制開發了若干門計算機公共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逐步形成計算機公共課程課程資源庫,并開展基于網上資源利用的教學改革試驗研究。
1.1 自主學習平臺特點
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基礎上,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讓學生主體參與模式變革,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該系統是現代教育理論和技術結合應用。在理論上,它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進行結合;在學習資源上,它將印刷材料和光盤、磁帶、電視、收音機、手機、互聯網等多媒體材料進行結合;在學習環境上,它將真實課堂和虛擬課堂進行結合;在學習方式上,將授課、網絡課堂、交流、研討、練習、作業等進行結合;在學習風格上,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參與、合作、競爭等各種方式體驗進行結合;最終形成了以教學技術為教學目標服務、支持不同的學習風格、產生不同的學習經驗和無時空界限的學習環境。它是面對面的課堂教學與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有機整合[2]。
1.2 自主學習平臺的設計原則
自主學習平臺在設計上遵循兩個原則:①真實性原則:知識、技能、態度是埋藏在課題和學習計劃當中,并能夠在現實的學習和作業中反映出來的;②交織性原則:學生能夠完成課題,并能夠在完成課題中獲得特定的潛能。
1.3 自主學習平臺總體結構
平臺主要功能有以下:
⑴ 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教學中及時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經自動處理后,可迅速得出全班的統計結果。教師可根據這些信息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估價學生的理解能力,以改進講授內容和講授方法??山柚谟嬎銠C對教學效果進行定量的評估。如對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分析,對試題答卷進行意向分析,對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作出效果分析等。
⑵ 監督與管理有關教學活動。計算機可幫助教師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監督學習的進度,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收集分析教材有關信息。
⑶ 編制試題和進行評分。把各門課程的大量習題存儲在數據庫中建立題庫,根據教師的要求生成若干水平一致而內容不重復的試題,并對學生的答卷直接評分,進行成績的統計和分析。借助于平臺可以優化培養人才的全過程。
⑷ 將實時評價融入教學過程中。實時評價分為四種:預備性評價(在教學之前實施,以了解學生起點);診斷性評價(用以深入分析學習困難之所在和原因);形成性評價(用以檢查學生學習的進步情況,目的在于發現學習困難及改進教學);總結性評價(就學生的成績表現進行評價)。
⑸ 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為下一次教學過程提供支撐[3]。
[評價][適合課堂教學][適合自主學習][課程教學設計][學習需求分析][單元(主題)學習活動][課程標準][課程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分析][學習者的分析][目標體系的確定][學習策略的選擇][學習資源的選擇][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設計方案的實施][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教學設計][自主學習教學設計] 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公共課程改革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相對豐富和完善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資源,能滿足本科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以下簡稱第一層次課程)教學使用。為了推動計算機公共課程改革的逐步開展,各學校可免費獲取學習光盤、學習平臺、在線學習資源、考試評測系統等教學資源,從第一層次課程開始實施基于網絡學習資源的教學改革試驗,由“集中講授+上機試驗”的教學模式逐步減少課堂講授時數,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最終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依托立體化教材的自主學習。為進一步豐富計算機教育第一層次課程的教學資源,加快建立高校計算機公共課程庫,各校在開展教學試驗的同時,在華師大教學資源包知識點劃分的基礎上,需根據本校特色、優勢專業開發單元學習案例包[4]。教學過程設計程序如圖2所示。
2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是對于一門課程或一個單元,直到一節課或某個知識點的教學全過程進行的教學設計。有時也對綜合課程(或幾門相關課程的組合)的學習過程進行進行全面的設計。教學模塊設計要求[5]如表1所示。
3 結束語
信息化社會中,教學信息化是未來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和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路。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將徹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平臺自2009年至今已有二十余所廣東省內高校參與研究與開發,在未來的幾年還將在全省推廣。以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代表的若干門計算機公共課程立體化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顯然已處在了教學信息化的前列。
論文摘要:pbl模式是一種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結合教學實踐,在調研《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就該課程教學中如何運用pbl模式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論文關鍵詞:pbl;計算機教學;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譯為基于問題的學習),作為一種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由于其有助于促進學生打下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解決實際問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合作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等,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在線教學、師資培訓及醫學培訓等領域。鑒于此,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如何運用pbl模式實施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pbl模式概述
(一)pbl的概念
關于pbl的概念,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pbl的原創人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教授巴羅斯(barrows.h)和克爾森(kelson.a)(1993)博士認為:pbl既是一種課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課程,它包括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學習者能夠獲取關鍵的知識,具備熟練的問題解決技能,自主學習的策略以及參與小組活動的技能;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要使用系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以及處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此外,finkle & torp(1995)則認為pbl是一種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習策略;bligh(1995)認為pbl是指學生利用知識和技能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從而達到建構經驗的目的。綜合現有的關于pbl定義的諸多觀點,筆者認為,pbl就是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自主、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以促進學習者的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pbl的特點
pbl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它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而非是傳統教學中強調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學習者要全身心投入于問題中;教師要為學生設計真實性任務和問題,問題情景必須是結構不良的、能夠自由探索的,在現實世界中有一定價值的;c鼓勵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必須能夠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激發和支持學習者的高水平思維,鼓勵爭論以及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等??偟恼f來,與“做中學”及發現學習等相比,pbl強調以問題解決為中心,從問題入手獲取知識,并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如此反復循環,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對知識的靈活應用。
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現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該課程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目標,突出基礎性、應用性和實踐性等特點,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進而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順應信息時代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那么,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實施情況如何?能否適應上述目標要求呢?為此,筆者在河南省內的5所普通高校,隨機抽取30名任課教師、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此管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實施現狀。
通過對回收問卷的整理、分析發現,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學模式落后。調查發現,大多數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講授—演示”模式,過分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即首先系統講授每一個菜單、命令和工具的功能,然后讓學生上機操作,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在此情況下,由于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和親身體驗,所學知識往往無法遷移,常造成“學而不會用”、“學而不能用”的現象。二是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開設和教材選擇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無法及時反映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三是難以實現學習個性化。隨著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逐步普及,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地區間發展水平不平衡,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著差異。這就要求根據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狀況,實施分層教學,但由于教學模式落后、師資水平低下、學生人數較多等原因,個性化學習目前還難以實現。第四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從發揮。由于教學模式落后、無法實現個性化學習等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缺乏主動性,不利于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pbl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針對目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和該課程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筆者試圖在教學中引入pbl模式,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線,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完成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并掌握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下面,筆者以“信息檢索與信息安全”這一章節為例,介紹pbl模式的具體實施情況。
(一)教學目標分析
本章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掌握信息檢索及常用檢索工具的使用,掌握計算機病毒和計算機安全管理的基本常識;培養應用常用檢索工具檢索所需信息的能力和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培養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維護信息安全的意識。上述教學目標既包括知識層面、同時也包括能力和情感層面,但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和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
(二)學生特征分析
本章節的教學對象是剛剛進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他們對計算機類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動機比較強烈,學習積極性很高。通過前期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大都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但對于信息檢索、計算機病毒、信息安全等知識的了解還不夠深入,根據個人需要進行高效信息檢索及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還比較欠缺,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意識和能力也比較薄弱,等等。
(三)學習內容分析
本章節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檢索和信息安全兩部分?!靶畔z索”部分主要包括信息檢索的概念、baidu與google等常見搜索引擎的使用、cnki學術文獻庫和維普期刊數據庫的使用等?!靶畔踩辈糠种饕ㄐ畔踩陀嬎銠C病毒的基本概念、計算機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計算機病毒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等。本章節的學習內容既包括信息檢索的概念等理論知識,又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cnki學術文獻庫和維普期刊數據庫的使用、計算機病毒預防等側重于能力培養的內容,而后者則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pbl模式的基礎。
(四)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描述
從理論上講,pbl模式的實施要依托于豐富的學習資源,只要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知識建構的資源都可以加以運用,包括網絡學習資源和非網絡學習資源。從本章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看,我們主要運用基于網絡的學習資源。在學習工具方面,有專家指出,網絡環境下的pbl所應用的學習工具一般包括:問題情境工具(文字、視頻、音頻、動畫、多媒體軟件等)、問題分析工具(專家系統、語義網絡、電子白板、概念圖等)、協作交流工具(協作交流平臺、網絡通訊工具等)、學習成果展示工具(電子幻燈片、網頁制作工具、電子會議系統等)、評價反思工具(測試工具、專家系統、epss等)。根據實際條件,在學習活動中,我們主要運用文字、視頻、多媒體軟件、網絡通訊工具、電子幻燈片等工具。
(五)教學實施過程
根據pbl的內涵和特點,筆者將教學實施過程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1.組織學習小組。在pbl模式中,主要的學習方式為小組討論,教師一般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所以,首先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等組成若干學習小組。一般情況下,為便于教師實施指導,每個學習小組由4—7名學生組成。參加該內容學習的學生共有30名,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風格、學習習慣等因素,考慮共同促進、互相學習、分工合作等原則,筆者將其分成5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同時指定1名知識基礎相對較好、性格開朗的學生作為組長,負責學習活動的組織協調、輔助教師對學習過程進行指導。
2.問題情境設計。問題情境是pbl的核心,不僅是學習的開始,也是影響pbl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注意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習者特點,設計若干具有一定復雜性的、真實性的、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問題,以激起學生探索、尋求解決方法的欲望,驅動學習的順利進行。問題情境的表現形式有多種,如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問題,趣味性的小故事等等。本章節的問題情境設計如下: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一段視頻資料:在信息時代,多媒體計算機和internet網絡技術廣泛應用,信息呈爆炸式增長、更新速度加快,在科技、教育、商務、社會等眾多領域,對信息的依賴性越來越強。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呈現一組計算機病毒干擾正常工作的案例:1998年10月,一名“黑客”多次侵入福建省圖書館站點,造成該館的服務器兩次關閉;阜新工商銀行因病毒作怪無法營業……看完上述資料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積極的討論,總結得出兩點結論:面對紛繁復雜、良莠不齊的信息,要具備較強的信息檢索能力;計算機病毒會危害社會秩序,應注意信息安全。
基于此,教師提出兩個課題:做關于“信息檢索研究”的文獻綜述;怎樣保障個人計算機信息安全?前者意在讓學生了解“信息檢索”的相關概念、研究現狀等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利用搜索引擎、文獻數據庫等進行信息檢索的能力;后者則重在培養學生自覺防護計算機病毒、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意識和能力。
3.自主/協作探究學習。明確了研究問題后,教師要針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網絡學習資源和教科書開展自主學習、探索交流,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探究等多種形式,分析問題,形成自己的解決方案,建構起與此相應的知識經驗,并掌握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相關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
對于“信息檢索研究文獻綜述”這一課題,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查閱教科書或網絡資源,了解“信息檢索”的相關概念;然后利用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和cnki學術文獻庫和維普期刊數據庫等,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協作探究,查閱關于“信息檢索研究”的相關信息、學術論文,并將檢索到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和加工;最后經過學習小組面對面或借助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商、討論,最終形成問題的答案。
對于“怎樣保證個人計算機信息安全?”這一課題,筆者注重將剛剛習得的“信息檢索知識”遷移至新知識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利用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或網絡數據庫,搜集計算機病毒破壞公共或個人信息安全的相關案例,通過小組集體分析、討論,了解計算機病毒的危害以及傳播途徑等;其次,學習小組成員對相關案例進行深入剖析,通過自主探究,形成對“計算機病毒防護”的初步理解和認識;再次,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面對面或借助網絡通訊工具進行討論,總結歸納出“保障個人信息全”的相關措施;最后,設置“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實踐課題,讓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具體應用,以達到能力培養的目的。
4.學習成果展示。學習過程結束后,教師組織各學習小組,以答辯、匯報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一般由各學習小組組長進行答辯或匯報,小組其他成員根據答辯或匯報情況進行必要的補充,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為“觀眾”或“評委”。
五個學習小組分別匯報各自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以及對pbl模式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根據匯報情況提問,并由匯報小組進行答辯?!疤釂枴疝q”實質上是“自主學習”、“討論”的延續和深化,通過學生答辯,然后由教師分析、補充、綜合、強調,加深了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認識,增進了學習者對教學任務的理解。
5.學習效果評價。pbl模式應用效果評價,注重對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評價,淡化知識考查,一般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本章節學習效果的形成性評價,由教師、本小組其他成員對組內某一成員在搜索和加工信息、協商、討論等環節的表現進行評價,再加上該學生的自我評價,即為形成性評價結果??偨Y性評價則由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評價集體匯報和答辯情況,再綜合對各小組成員解決具體問題,如檢索一篇論文、祛除計算機病毒等的評價情況,即為最終的評價結果。
6.總結和反思。根據評價結果,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學習過程、學習結果以及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進行總結,總結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反思學習活動對于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價值和意義。通過總結和反思,學生一方面認識到利用pbl模式開展學習活動,不僅掌握了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地是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意識到在信息社會,培養信息檢索、加工能力和維護個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四、對應用pbl模式的體會
從“信息檢索與信息安全”這一章節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同時也具備了基本的信息檢索能力與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體現出pbl模式在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優勢,這對當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是革命性的。通過教學實踐,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問題情境”的設計是pbl模式的關鍵,若缺乏映射真實世界的問題情境,一定會影響其教學效果;在自主/協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度,對個別學生或學習小組進行及時的、有針對性的指導,以促進學習的順利進行;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課程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遺憾的是,由于教學條件、師資數量等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分組開展自主/協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上述教學改革的初步嘗試,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將pbl模式更好地應用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發揮其在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優勢,還需要廣大同仁們進一步思考和嘗試。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大學計算機教學第一門課程,計算機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學科,它的教學方法、內容等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改革。高等農林院校作為我國高校的有一部分同樣面臨著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與挑戰問題,同時,作為農林院校,其計算機基礎教育又有其特殊性。如何使高等農林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適應時展,進而培養全面發展的信息化的農林行業高素質人才,是擺在當前高等農林院校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農林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結構
1.現狀與背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也迅速發展起來,計算機課程從最初的主要在理工科開展發展到現在的各個學科、各個專業,教學內容也從最初的簡單語言和操作發展到既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相關軟硬件技術的掌握,又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問題的能力。進入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既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又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首先,社會的發展要求當今大學生要具有更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更強的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其次,在國家教育部門的要求下,全國中小學校開展的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高校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已不再是零起點;最后,大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因地區不同而差異明顯。高等農林院校除了面臨以上問題外,還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現在:農林院校學生的就業環境不同于一般普通院校,對計算機知識的要求有特殊性;農林院校的學科結構比較復雜,給計算機教學帶來了復雜性;農林院校主流學科對計算機知識有著特殊的要求。
2.高等農林院校計算機課程體系。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計算機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學生區別對待,農林院校更應該是這樣,具體課程設置上可采取1+x與2+x兩種課程設置體系。(1)農科(偏理工)、理、工、管理等學科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可以實行“2+x”教學方案,2是指兩門必修的核心課程,如:《大學計算機基礎》和《程序設計》。x是若干門因學生所在專業的不同而選擇的選修課程,x課程的具體名稱和數量由各專業自行規定,如:農學專業可開設“數據庫應用與開發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站設計與開發技術”等課程;經濟管理專業可以開設“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等課程;電子類專業可開設數據結構、微機原理、匯編語言等課程。(2)文、法、藝術等學科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實行1+x教學方案,1是《大學計算機基礎》,x是若干門根據學生所在專業的不同需求選擇的選修課程,x課程的具體名稱和數量同樣由各專業自行規定,如:美術藝術專業可以開設“photoshop”、“網頁制作技術”、“3dstudio”等課程,如果是財會專業則可以開設“vf數據庫系統”、“電算化”等課程。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支撐平臺
1.師資隊伍建設。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而教材往往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參加在崗學習或外出輪訓,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術,在講授教材內容的同時,補充相應的新技術,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
2.教材建設。教材建設對于一門課程來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材應該具有以下特色:(1)教材內容創新,更符合綜合素質的培養。(2)教材體系要符合認知規律。教材體系結構既要致力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闡述,又要融合最新的學科技術。(3)教材形式創新,更適合因材施教。
3.配套教學網站建設。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它需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理念和手段來實施教學。教學網站能集課程教學、課程互動、實驗、課程練習、作業提交與批改、課程評價和無紙化考試于一體,全方位服務課程教學的每個環節,因此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網站的作用。
4.實驗平臺。建立開放型的實驗室,充分保證學生的上機時間。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如果光靠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是不能滿足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需要的,因此,學校應該創造更好的實驗環境,除了正常實驗時間外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課外自由上機時間。
三、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1.教學模式。計算機基礎教學應該以提高學生計算機素質(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問題的能力,將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能力和諧地統一起來,為此可以實施“雙主教學模式”?!半p主模式”既不是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是完全以學生為中心,而是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它要求把“教師為中心”和“學生為中心”兩者的長處吸收過來,而避免兩者的消極因素。
2.教學方法。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上應本著因材施教、理論聯系實際、突出“應用”的原則。(1)因材施教,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應重點推行目前很多高校推行的分類教學的方法。計算機分級教學的含義即在班級教學中,依照計算機教學大綱,從各級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級別的教學目標,給予學生不同級別的輔導,組織不同水平的測試。對學生分類時,一般是通過入學后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摸底考試,然后跟據成績分為“免修”、“免聽”、“必修”等類別,并對不同類別實行不同的教學與考核對待。(2)理論聯系實際、突出“應用”,用任務、案例、實例和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3)注重示范與鼓勵教育,加強作業的訓練與交流,展示優秀的作品。與學生的互動,除講課過程的互動外,教師要能從學生的作業中發現好的作品,及時展示給全體學生,起到推動教學的目的。(4)充分利用數字化多媒體技術,由于多媒體技術是將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和教育軟件有機組成的教學系統,因此它實現了教學過程的多樣化和最優化。
四、課程考核與教學評價
1.課程考核模式。計算機基礎課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要對考試方式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改革,考核時應該主要注重學生平時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在考試方式上,實行上機考試,這樣更能體現大學計算機的應用性特點。在成績評定方式上,各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合自己的評定方法。
2.教學評價機制。教學評價是檢驗課程改革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梢酝ㄟ^定量與定性兩方面進行評價,定量評價主要體現在學生成績的統計與分析,包括絕對成績與相對成績的分析;定性評價主要指學生的信息反饋,包含問卷調查、走訪了解等。
高等農林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改革過程中必須遵循教學規律,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鞏固、興趣與知識的結合以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善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不同院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特點,發揮優勢,因材施教,從而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