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11:38: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語文閱讀是高中課程中的重要部分,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發現學習法能夠給予學生課堂活動的主動權,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效增強學習效果,教師應加強對這一方法的研究和運用,以實現教學目標。
一、發現學習概述
發現學習法最早于1960年在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教育過程》一書中被提出,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發現學習法強調學生獨立思考,重點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也被稱為問題法和探究法。通過探究,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創造能力等,是教會學生學習的一種學習方法。在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對文章的認識和體驗,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思維僵化,不利于其思維發展和創造力的發揮。而發現學習法能夠給予學生課堂的主動權,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創建閱讀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展開心靈的對話,并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二、閱讀教學中發現學習的運用原則
(一)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
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與眾不同的特性,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興趣、性格等的不同,利用不同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育目的不僅僅是要求學生熟悉、理解教學內容,更要求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因此,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情境創設、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堅持以師為導的原則
傳統教學中賦予了教師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以教師為主體,采取單向向學生傳遞知識的方式。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這種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時展的要求,因此,教師應堅持以師為導的原則,在閱讀教學中,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充分履行自身的引導作用,組織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開展教學,與學生和新課程保持同步。
(三)堅持自主合作學習原則
發現學習的運用要求教師堅持自主合作學習的原則,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的學習觀。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導學生學習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鼓勵學生合作發現,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分享閱讀中的體會,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提高。
(四)堅持探究發現閱讀原則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感悟文章內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文章閱讀和問題思考,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實現高效閱讀。
三、閱讀教學中發現學習的運用方法
(一)學生自主發現
發現學習要求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教師可以采取朗誦發現法,使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誦讀,激發學生的聯想,體會閱讀文本中的豐富情感。例如詩歌《氓》中充分描述了古代婦女悲慘的命運和善良堅決的品格,教師要求學生對詩歌進行有節奏的朗誦,重點品味詩中的關鍵性字詞,很容易能夠發現其中包含的感情和主旨。
(二)教師引導發現
轉變教學觀念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發現學習時,教師應明確自身的引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教師的引導應具備時機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障礙,并快速判斷,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例如在進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往往很難理解曾皙的理想,教師應及時向學生講解孔子的政治理想,使學生意識到曾皙理想中大同環境下人們接受禮樂教化的景象。教師的引導應具備適度性。在引導時直接代替或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要注重點撥適度引導。例如在閱讀《小狗包弟》一文時,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停留在的罪惡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中議論抒情的句子進行品讀,發現其中包含的另一層感情。學生通過教師引導找出“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等句子,從而感受到巴金老人的懺悔之情。教師的引導應具有針對性。通過補充、糾正、追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從淺層認識走向深入認識。例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時,學生在閱讀后認為自己已經了解其中內容,并未深究作者情感,教師可以實施追問學生“蘇軾為什么在赤壁之戰的眾英雄中僅選擇了周瑜?突出周瑜什么?你體會到了蘇軾怎樣的情感?”等問題。發現教學旨在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的方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發現教學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需要教師加強研究運用,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作者:徐丹 單位:貴州威寧縣民族中學
1.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興趣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前提就是要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閱讀的興趣高漲時就很容易喚起其學習的熱情。此外,教師自己也要培養閱讀的興趣,并根據文章的語言和文字,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及對問題構建的巧妙布局,然后再結合自己的感悟及情感體驗表達自身獨特的見解,以此來感染學生,激發、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羅素的《我為何而生》一課時,根據文章的內容,教師就可以談談實際生活中自己對生活甚至是生命的感悟,再把學生引導進來,邀請其談談各自的感想及看法,使老師與學生之間達到共鳴,進而激發學生討論、思考的興趣,為提高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興趣打下扎實的基礎。
2.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目標的個性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制訂一個適合的教學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的發展,閱讀的水平都能得以提高。如,在學習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時,針對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其在課外多閱讀一些莎士比亞的作品,提高其閱讀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在學習書本課文時,梳理出文章里的故事情節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即可,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每個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都能夠得到發展。
3.創建一些開放性的閱讀問題
在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是閱讀主體,而且還是獨特的個體,所以學生之間的閱讀理解和情感體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當學生對閱讀理解和感悟出現分歧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看法并加以指導。在設置閱讀的問題時,教師不能束縛或者限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如果學生言之有理就是可行的。例如,在《道士塔》的課文中就有學生提出問題:“王道士真是敦煌文物流失的罪魁禍首嗎?”“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描寫的具體事件都是真實的歷史嗎?”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和促進學生開展個性化的閱讀,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感悟及體會從多個角度去對課文進行分析、總結。
4.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充分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以提高閱讀的效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一定要確保閱讀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利用不同方法讀出不同的體會并發現不同的問題。避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障礙,這樣學生才會把個性化閱讀當作一種學習享受。教師在指導閱讀的時候可以利用審視批判、逆向反彈、聯系實際生活等方法消除學生所遇到的閱讀障礙。
5.把高中語文的讀寫充分結合
為了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寫作,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創作能力的提升,然而高中語文的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寫作時間及寫作空間,再為其提供一個可以互相分享和交流的平臺,確保學生之間能夠更好地積累寫作經驗或者完善自我,這樣的方法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可。
6.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實施評價
實施個性化閱讀的教學評價能夠了解學生對高中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還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方法及策略是否得當,從而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多角度評價,更要注重其綜合素質的評價。
7.總結
總而言之,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確保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已經成為高中語文的教學重點,所以,教師在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對高中生實施個性化的閱讀策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高中語文的獨立性及創造性,并且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得以提升,進而達到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目的。
作者:嚴冬至 單位:江蘇省溧水縣第二高級中學
一、激發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首先要讓學生對閱讀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前先要找一些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文章的美感,并喜歡上好的文章。此外,教師還要懂得用語文素養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愛語文,比如在教學時,可以依據學生的好奇心去添加一些經典的人物故事、神話故事、天文地理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語文的高深有深刻的感悟。興趣是學習中最好的催化劑。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周一節閱讀課,讓學生有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有時間去體會閱讀的樂趣。還可以鼓勵學生課前5到8分鐘用來閱讀,每隔一段時間,統計學生閱讀中遇到的好文章,分享給所有同學。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多做讀書筆記,讀書時要細細品味,不可大致瞧瞧,以為自己看懂了就向下看,這樣的閱讀不僅浪費時間,對自己的閱讀習慣也有個壞影響,對提高閱讀水平不僅沒幫助,反而有害。如果學生在平時閱讀時就注意這點,平時閱讀時不僅細細品味,對于好的詞語,好的句子都能夠及時的整理到自己的小本子上,時常翻閱,那么一段時間后學生的閱讀水平必然會提升,學生的詞匯量也會相應的增加。再者,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試著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文章的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每個段落的意思、文章的中心句等)這樣的閱讀習慣才是正確的閱讀習慣,才是好的閱讀習慣,才是有益于學生的閱讀習慣。
二、改良教學方式,優化現代文的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的帶領下,語文教學也應有所更改,要嘗試著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學習一篇文章時,讓學生反復誦讀,去品味其中韻味,而不是傳統的給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挑選精美語言。有條件的,還可以嘗試著為學生營造文章中的氛圍,讓學生在特殊的氛圍下,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在特殊的氛圍下體會作者的精美語言,在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刻了解后,可以鼓勵學生寫一篇類似的文章,讓學生在實際寫作中感受作者的行文思路,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再將學生文章中的不足進行修正,將文中作者的寫作技巧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拓展學生的詞匯量。此外,還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當遇到好的文章時,教師可以給每個學生發放一份,讓學生每天抽出十分鐘時間去閱讀、背誦。這樣,學生的閱讀量、詞匯量、文學素養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在作文課上,教師要拿出部分優秀作文進行講解,一方面可以肯定學生、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也是給予學生一個寫作目標。在解讀優秀作文時,學生可以通過了解自己的行文思路、別人的行文思路提升自己的鑒賞能力。
三、明確閱讀意圖,掌握現代文的閱讀技巧
在教學中,要留心美妙的文章,在講解時要將其蘊含的美傳遞到學生心里,讓學生在閱讀體會時能感同身受,并且把這種美秒當成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在體會到美的同時留心這種美傳遞的情感,留心如何將這種美轉為已用。所以,在教學時,既要注意知識的傳遞又要注重能力的培養,并有效地找到和學生共鳴的地方促進學生思索。在講解一篇文章時,先將文章朗讀一篇,朗讀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大意、體會作者的情感,這個過程是讓學生對文章大意有個大概的印象,把握作者的情感方向,了解中心思想和各段落表達的基本內容。然后再看題目,題目是文章開始,也是對文章的整體概括,所以,從題目中可以找到閱讀方向,帶著對題目的疑問,對整體文章脈絡的疑問去閱讀整篇文章,進入精讀的步驟。所謂精,就要求學生要慢慢品讀,達到讀懂、理解透,對文章的內容,尤其是涉及題目的部分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到了精讀這一步,一定要細品,從整篇文章著手,把握文章題目、文章整體、文章局部之間的關系,最終得到正確答案。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教一些實用的現代文閱讀技巧和答題方法。比如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襯托、頂真、對比、反復、排比、夸張等,文章的開頭、結尾通常在結構上起到點題、首尾呼應、引出下文或者總領全文、為下文做鋪墊、設置懸念、總結全文的作用,在內容上起到是突出人物品質、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中心的作用。如果將一句話提出進行提問,這句話的作用多是承上啟下或者鋪墊、突出重點、以點成面、輻射全文、或者欲揚先抑等,這些知識要讓學生背過,那些對文章把握不準確的學生在做題時可以迅速的從腦海中調出答案,在答題時既快有準。在日常學習中,教師要經常整理知識點、有傾向的做現代文閱讀訓練。讓學生每次練習時都有一定做題步驟,時間久了就會養成好的做題習慣,并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答題技巧和答題規律。此外,教師還要注意提醒學生保持書面整潔,書面整潔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作文中也占有分值,切不可忽視。
四、結語
現代文閱讀水平的提升也是如此。教師要重視現代文閱讀對學生生活、學習和成長的重要性,并且讓學生也意識到這種重要性,讓學生自身有意識地去閱讀去積累閱讀經驗,教師也要適時的給予學生肯定和信心,讓學生在快樂的閱讀中體會到作品的內涵,領略到作者的情感,漸漸地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作者:房雪靜 單位: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
一、靈活運用提問技巧
對文章句意和段落大意理解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整體把握。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運用提問技巧,引導學生思考閱讀文章中的重點、難點詞句,勇敢提出自己的疑惑與不解。首先,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在分析閱讀文章中的重、難點詞句的過程中,應積極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將文中詞語與現實生活中的詞句進行對比分析,實現“提出疑問—創立設想—分析設想—理解設想”的良好轉變。通過實施這樣一種引導式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閱讀技巧的逐步養成,為后續閱讀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注重文學內容的提問。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通過提出有關文學作品主要內容的若干疑問,提升學生對于作品內容的重視度,激發學生對于作品內容的質疑,進而主動探究?!疤釂枴|疑—探究”這一教學過程的有序實施,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充分掌握作品內容,提升快速提煉文學作品主要信息的能力,從而順利實現閱讀教學目標。
二、不斷優化教學方式
基于傳統閱讀教學存在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的弊端,語文教師應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被動為主動,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趨于多樣化、豐富化、靈活化與高效化,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落實生本理念。目前,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探究歸納法”“小組討論法”與“話劇教學法”是最能體現“生本理念”的先進教學方法。
1.探究歸納法
由于“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探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探究歸納法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并未預先告知文學作品的相關內容(如作者特點、寫作背景、作品內涵等),而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文學作品,然后帶著問題展開探索之旅,逐行逐句反復推敲,對作品的精華之處進行歸納。通過“探索—推敲—歸納”的活動過程,逐步深化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形成學生自己的觀點、體會與感悟,促進分析、探究及解決問題能力的良好形成。
2.小組討論法
基于傳統教學模式存在學生參與度不高的顯著不足,小組討論法被廣泛應用于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將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各小組成員之間在課外針對文學作品展開討論與思考,對于一些小組內無法解決的疑問,在課堂上提出,在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下解決。通過這樣一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閱讀討論中來,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與良性競爭,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實現“不教自學”。
3.話劇教學法
正處于身心高速發展時期的高中生具有充足的想象力與強烈的表現欲,如能善加引導,將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當前,一些高中語文閱讀文本具有故事完整、人物鮮明、情節生動等特點,十分適合進行話劇表演。通過表演話劇的形式重現文學作品,能夠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讓學生以自己的思維揣摩人物特征,以自己的形式展現主人公的行為表現與內心世界。在學生表演完話劇之后,師生之間可就表演展開討論,探討作品內涵與角色特點是否有良好的展現,在一種愉悅的交流與對話中,幫助學生更深刻地掌握文學作品內涵,讓學生愛上閱讀。
三、積極擴大閱讀量
傳統閱讀教學多為“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的“閱讀”權利被剝奪,而這顯然是與生本理念相違背的。首先,建立正確的閱讀教學觀。秉承“一切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學理念,高中語文教師應建立閱讀教學重在學生的“讀”,而非教師的“教”的閱讀教學觀,充分重視學生閱讀在閱讀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通過自身閱讀、思考、感受和領悟,學生才能更正確地理解文章內涵,更真切地獲取生活領悟,更真切地產生情感共鳴。其次,積極擴大課外閱讀量。課外閱讀能在形式與內容上補充、發展和完善課內閱讀,還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性情、培養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情趣,對于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提高對于課外閱讀的重視度,積極擴大課外閱讀量,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正確度與深刻度。一方面,增大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延展學生的閱讀深度。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能夠獲取除教材(教本、讀本)之外的大量信息與知識,促進了閱讀技巧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從旁輔佐,發揮引導作用,避免學生閱讀的隨機化、不健康化。在深層次解析教材文本的基礎上,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掌握教材文本閱讀的有效遷移,良好掌握語文閱讀的“內引”與“外連”,將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生活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所謂“內引”,就是將課堂上所積累的閱讀經驗遷移至課外閱讀中,從而正確把握課外讀物的中心思想;所謂“外連”,則是將課外閱讀過程中所總結的閱讀技巧運用至課堂閱讀中,從而深刻理教材文本的內涵。另一方面,增大教師的閱讀量。教師同樣應增大閱讀量,拓展自身的閱讀視野與閱讀深度。在日常工作中,應有意識地注重從各種媒介(報紙、刊物、網絡、廣播等)中獲取信息與知識,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不斷增大自身的知識儲備量,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通過課外閱讀量的持續增大,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能夠從廣度與深度上透徹分析教材文本重點、難點,從學生特性與閱讀材料特點出發靈活調整教學方式,進而實現高效閱讀教學。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應靈活運用提問技巧,不斷優化教學方式以及積極擴大閱讀量,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顯著提升高中閱讀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的良好養成。
作者:鄭平 單位:浙江省寧波市鄞江中學
1情感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具有教學特別關鍵,教學周期較長,教學難度較大的特點,教師的出發點都是想讓每一個學生能完美的學習好語文閱讀,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僅憑借新的教育理念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要學會用情感對孩子心理進行干預性教學,讓孩子能夠主動的、感性的去閱讀文章,從而達到陶冶情操,提高閱讀學習能力的目的。
2高中語文閱讀低效的現狀
2.1教學目標過于模糊
當下很多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考慮過于廣義,過于注重全面,從而忽視了教學目標的重要意義,學生學習語文閱讀如“瞎子摸象”,不知道教學目標是什么,重點是什么,閱讀方法是什么,教師力求“面面俱到”,卻導致“面面不到”的結果,直接致使學生閱讀能力不夠,閱讀速度低下。
2.2教學思想過于刻板
一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即是使用新的教育方法進行統一教學,并未根據學生之間接受能力的差距、學生水平的高低進行調整教學手段,卻不知道思想守舊也是一種教育方式落后的表現,用傳統的思想套用新的教育理念,可以說是“畫皮畫虎不畫骨”,最終導致的結果可想而知。
2.3授課沒有規律
部分教師在課堂上大肆引章用典、天馬行空,表面似乎有教學內涵,實質卻是一些與課堂無關或者關聯不大的知識,教學過程顛三倒四,未能及時將新的閱讀理念傳遞給學生,不但大大浪費了教學資源,又花費了過多的人力和物力,教學進度卻得不到改善。
2.4對于閱讀情感講解過少
有些教師因為要趕上當前的教學進度,對于閱讀方面的知識進行了一個單一的灌輸,以“讀代講”,只是在課堂上面無表情讀完全文,而并未對文中表達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心境情懷進行講述和分析,從而導致學生學習了這種不正確的閱讀方式,純粹為了解題應試來閱讀文章,無法對文章的深層內容進行挖掘和剖析。
3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3.1傳達情感,感性思考
教師要熟悉學生的心理以“良師益友”的方式通過學生心理的空缺切入,及時疏導學生在心理方面的顧慮,幫助他們擺脫困境,保證良好的感性認識和態度,必須忽視對年齡、身份、閱歷以及思想上的差距,比如在課堂上與學生互相交流閱讀經驗和閱讀方式,詢問學生閱讀時候思考的東西,并與學生交流和提出建議,告訴學生要感性去閱讀和思考,教師進行感性的全文誦讀或者播放文章閱讀磁帶,在學生心理上營造一個感性的環境氛圍,以便學生能夠盡快進入閱讀狀態。
3.2各方面創造閱讀情景,培養學生情感
為了讓學生閱讀時進行情感投入,也加強他們繼續閱讀下文的興趣和熱情,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現今教學多媒體已經普及到中高等教育中,比較課本上有限的知識量,多媒體具有豐富的網絡資源,教師合理地應用多媒體的資源,根據當前教學內容,搜尋相關的圖片、文字或者影視歷史資料,并和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閱讀感受;課余時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教學計劃前的情景劇編寫扮演,讓學生提前預習,學生通過自身扮演的角色對文中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可以培養學生今后帶著情感去閱讀;同時讓他們進行“如果我是作者”的代入性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將自身帶入到文中,從而更好的體會到寫作人當時的寫作心境和情感變化。
3.3注重實踐,培養真情實感
本著培養學生對實踐體驗和人文精神的目的,語文老師需要帶動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去提高自身對語文的熟練應用能力,包含閱讀角度、寫作角度、語言表達角度等等,語文閱讀知識不僅僅只是局限于課本,學生要分析和感受更多生活現象或者通過名篇著作上的思想進行分析和吸收,擴展自身的知識面,從而間接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而教師是學生的帶路者,要充分利用生活和社會資源,引導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的空間,從而讓學生的情感“取之真切,用之真切”。
4結語
在北京師范大學裴娣娜教授看來:體驗就是“一個人對愿望、要求的感受”。要教會學生在高中語文閱讀中情感體驗,教師需要對情感體驗保證足夠的重視,以身作則,將以感性的思維去接近生活和學生的內心,以包容、溫和的引導態度去引導學生,不但要教會他們“曉之以理”,同時也要“動之以情”,情感教學是高中語文閱讀新的教學理念下的基礎,而加強情感教育將是未來中高等語文閱讀教育的主要方向。
作者:任凱鵬 單位:山西省臨縣高級職業中學校
一、去掉枯燥說教的枷鎖,探究激發閱讀興趣之路
新時期在學習時,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體會文中那深深的意蘊,體會作家所采取的時空交疊的寫法,同時感悟生活。少年、中年、老年聽雨;故國、異域、臺灣聽雨。年年歲歲雨綿綿,歲歲年年情切切,皆是作者心聲告白。再引導學生涵泳品味文本,抓住“雨境”和“語趣”,從作品描繪的雨境中感悟語言的妙趣,從語言的妙趣中領略聽雨的意境。疊詞———大珠小珠落玉盤;句式———長短參差跌宕生;畫面———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樣,學生必能興趣大增,洞天大開,真乃其樂無窮,想不被吸引都難,還愁興趣不濃?所以說,有了興趣,語文閱讀教學將會是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
二、去掉千人一面的枷鎖,探究個性化閱讀之路
語文個性化教學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實現學生個性發展的培養目標。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能動的、充滿個性的活動,這種個性意味著自主、獨立、創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個性特點選擇獨特的學習方法,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就能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筆者主張這樣的觀點:享受學習則不困,學會學習則不厭。夏丏尊先生在《關于國文的學習》中說:“閱讀就是從文字上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閱讀對于語文學習本身來說,它是寫作的基礎,有助于提高聽說的能力;對于人生來說,它是改進生活、豐富生活的手段?!毕南壬鷱莫毜降慕嵌葋碛^照閱讀教學,其閱讀的核心思想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思想;理解、鑒賞、觸發三階段的思想;對不同的書,閱讀的態度和方法不同的思想。所以,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有個性化可言。
(二)新《課標》下的個性化閱讀
比如,在《三國演義》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允許學生對其中的人物有不同的解讀,曹操、諸葛亮、劉備等人物,我們可以突破舊有的觀點,跨越時代,發表不同的看法。要學會與文本交流,與作者交流,與時代交流。當然,以高考試卷中的閱讀為例,我們必須向學生強調一點,閱讀教學中既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發表個人見解,但也不能走極端,必須堅持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個性化閱讀強調的只是閱讀個體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說讀者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盡管教學模式可以千差萬別,但個性化閱讀還是要尊重文本,如果脫離了文本,即使觀點再新,形式再活,也只會南轅北轍。正如高考命題組專家所言,高考閱讀題的答案是講究趨同性的。
三、去掉唯聽是從的枷鎖,探究質疑能力提升之路
新時期教師千萬不能把學生培養成唯聽是從的庸人。我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走放得開、收得攏、教得精、學得活的教學之路,要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百家爭鳴,才能百花齊放。
(一)阻礙質疑的因素
不是學生不想質疑,而是不敢質疑。原因之一,教師包辦過多。即使是讓學生自讀,教師也常常出一些思考題,然后就是幫助對答案,這樣就造成了學生閱讀時的依賴心理。
(二)創設質疑的情境
教師要創設一定的質疑條件,給學生以啟發,并在豐富學生的知識上下功夫??梢圆扇∠旅嬉恍┳龇ǎ簡栴}讓學生提出,答案讓學生得出,點評讓學生說出,分數讓學生給出。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有一種主人的意識,有一種成就感,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去,并能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學會質疑
為了使學生學會“生疑”,從而學會質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一題多問的質疑方法。例如對《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個性、命運、能力、綜合素質的評價分析,可以就已有的觀點甚至是權威的觀點作出發散性的討論剖析,產生新解,再作辯論驗證。多元與聚焦并存,既可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可讓學生勇于質疑,學會質疑,善于質疑。
四、總結
總之,沒有閱讀就沒有語文,沒有閱讀教學也就沒有語文教學。新時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解決三個問題:興趣、方法、探究。從人文的角度、社會的角度、高考的角度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之路,讓我們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永葆青春。
作者:陳淮高 單位:江蘇省清河中學
一、提高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中,學生才是閱讀學習的主體,能否有效地進行探究性閱讀,提高閱讀效率,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思想獨立性,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和看法,肯定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和思維成果。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有效地開展探究性閱讀教學。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學生只有發現問題,產生解決問題的愿望,才能積極地研究和探索,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因此,上課之前,教師要布置好閱讀預習任務。學生在第一次閱讀之時,先對課文中的重點字詞、大致中心思想有整體了解,將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進行標注和摘記。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學生要積極主動利用漢語詞典、教材參考書等工具書進行參考,也可以利用學校圖書館、學習報、網絡資源搜索等方式來查閱課文背景知識和疑難字詞,做好知識點記錄。在進行二次閱讀時,學生要根據所查閱材料一一對應,力求解答閱讀中所遇到的疑問。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準備后,教師再進行課堂教學時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愉悅感,激發他們對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啟發學生的遷移思維
通過廣泛的聯系和遷移,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更多創新性的答案,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觸類旁通,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其他類似的問題。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課文中的語句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不同語境下,詞句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意義和文化意義也不盡相同。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探索一篇課文內句與句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還要使學生學會這種探索的方法,將其廣泛運用到其他課文的解讀中去,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有效運用學習的遷移來提高高中語文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課文《燭之武退秦師》,讓學生探究、討論、分析、綜合燭之武在游說時的說辭、技巧、方法,再推而廣之,進行聯系和比較,總結古代說客游說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同類課文。如《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勾踐滅吳》《諫太宗十思疏》等,都講到舌辯之士,都講到游說技巧,學生可以對這些課文進行分析、總結,以便對同類知識進行宏觀把握,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和效率。
(四)適當補充課外資料
課本內容是有限的,學生的認知范圍卻是無限的,僅僅依靠課文的文本閱讀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學校和教師都應在擴展學生閱讀視野、提高學生文學修養等方面進行努力。比如,開放圖書館,定期引進一些高水平的文學作品,讓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跟得上時代的發展;為學生訂閱《讀者》《青年文摘》、學習報、高中語文報和其他相關的文學刊物,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還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利用學校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根據文學名著、名家小說、歷史人物改編的電影,如《孔子》,還可播放如《百家講壇》一類的文化教育片。這些手段都能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對文學閱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和高中語文學習能力。
二、總結
高中語文閱讀的探究性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才能找到更多的探究性學習方法來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作者:鮑慧莉 單位:內蒙古牙克石市第一中學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轉變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發現,我們在高中語文閱讀上取得了很多成功的范例。主要的轉變在于改變以往高中語文教師在課程講授中的主導地位,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邊聽和記筆記,這樣的被動的局面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下都得到了轉變,改變了高中語文傳統教學理念。主要改變體現在有以往注重學生閱讀知識的傳授,向主要培養學生的具體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上發展;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堂上主要是設計好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具體課程環境中去學習,改變了以往教師講授為主的局面;讓學生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去體會、去思考,教師不再給出唯一正確的答案;改變以往全班一個模式的教學困境,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社會需要的培養,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索的教學模式轉變;加強了對學生語文的人文精神培養,對學生在高中語文閱讀中所學到的知識與生活相互聯系,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轉變
我們所研究的就是要對過去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問題進行總結,提出一些適合高中語文閱讀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標準明確表示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大力發展學生主導性、自主性,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思考語文閱讀中的內容,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因為高中的年齡和心理的結構已經接近了成年人,在一些問題的思考上有著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抓住這些生理和心理結構,多對課程環境進行設置,讓學生主動來參與到高中語文閱讀的知識中來。教師要改變以往教學方式,在課程設置上要多設置一些能夠讓學生主動思考,與別人合作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上學到一些社會生活經驗,讓學生多體驗實踐的意義。
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教學改革明確提出來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這一轉變主要是體現在要改變以往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權威地位,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程上要做到以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的人格魅力的認同,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課程中盡量多體現一些人格魅力,主要是體現在教師的愛心、教師對語文知識的熱愛、教師的內在美等方面。教師在自身的角色上做到學生興趣的引導者,學生知識體系的指導者、學生困難的幫助者,在閱讀課程教學中做到多組織學生開展相關活動,并且讓學生以合作方式進行,教師給與適當指導,教師也可以適當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作為一名參與者的身份。
四、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特性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以往課堂教學要素,對過去傳統的教學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革,就是在以往單一的教學要素上進行多元要素共同參與的課堂,實現多元素共同交流的局面,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可以進行相互對話,對教學內容進行及時反饋,做到相互之間的互動,同時也能夠了解到學生、家長心理需要什么樣閱讀課程,教師要怎樣準備一堂好的閱讀課程。在教學課堂上管理實行人文關懷,從過去的一手抓到現在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嘗試、自主去體驗,對一些閱讀知識體系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與幫助,讓學生盡量做到自我管理,從探究式的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因此,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我們要不斷地總結過去,積極地尋求改變現階段高中語文閱讀課程教學方法,把自身語文教師的角色調整好,不斷結合實踐對課程進行改革,只有我們在一線教學的教師的不懈努力下,高中語文閱讀課程一定會發展得更好,為高中語文整體發展提供支撐。
作者:王一丹 單位:現居內蒙古牙克石
一、轉移任務,豐富閱讀內容
“強扭的瓜不甜”是一句眾所周知的俗語,因而,在逼迫的狀態之下,學生的閱讀是很被動的,毫無疑問,閱讀所獲得的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在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將任務轉移,并豐富閱讀內容,讓學生主動承擔起閱讀任務,對于在課前閱讀前所遇到的難以理解的句子,了解作品以及作者的基本情況介紹,概括課文的基本內容的情況。等到上課時,教師要重視檢查學生的課前閱讀,關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對于做得好的學生,要給予相應的表揚;對于做得不太好的學生,也應適當給予鼓勵。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時,對于景色的描寫是該文的難點,也是亮點,于是筆者嘗試讓學生扮演導游的角色,與自身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對文中的某處景點進行命名并介紹。因此,學生們自覺地開始閱讀課文,仔細斟酌文中的字、詞、句,并以課文內容為基礎,通過自己的想象介紹了荷塘月色,將這篇空洞難懂的高中語文閱讀教材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表達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鍛煉,發揮了自主性。這么做,不僅轉移了閱讀任務,促使學生自主閱讀,還豐富了閱讀內容,激發出學生閱讀的興趣,提高了閱讀的質量,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轉變角色,深化閱讀意義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中,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進行交往并積極互動的過程。然而,在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難以將閱讀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造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更吃力,甚至是抵觸閱讀?;蛟S,在教學時注重轉變角色,深化閱讀意義,始終將學生作為自主閱讀的中心,讓學生自主探究高中語文閱讀,發現閱讀過程中的問題、難題,然后開展師生互動,大家一起討論,最后使得問題、難題得以解決,這樣的方法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不必顧慮自己備課中希望學生掌握的知識是否全部傳授給了學生,更不必擔憂這樣的教學方法會對教學進度產生影響,因為這一過程的關鍵是學生的自主性有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能力是不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在講授《“布衣總統”孫中山》這篇語文閱讀時,可以讓學生擔任自主閱讀的主體角色,將他們分成若干個小組,督促他們借助注釋去閱讀課文,在大致了解了課文的內容之后再提出問題:對于孫中山先生成功這一件事,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評價呢?孫中山先生的努力是不是值得倡導呢?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們暢所欲言,然后推薦小組長發言。這樣做,不僅幫助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深化了閱讀的意義,給予了學生一個自主討論的機會,實現了教學相長。而這一篇文章中,讓學生站在孫中山先生的角度來看,假如自己是他,會不會最終取得成功,獲得他人的認可,最終使學生懂得成功的真諦。
三、關注學生,尊重學生閱讀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閱讀教學過程應當是一個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及愉悅的情緒生活的過程。教師在每一堂課都要留給學生消化閱讀過的知識以及鞏固知識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尊重學生的閱讀成果,諸如作業的結果、思考的結果、考試的結果以及對閱讀效果的評價等等。對于那些個性比較張揚的學生,甚至是比較調皮的學生,都要給予足夠的尊重,教師不能以自己作為模板,強迫學生按自己的要求發展??傊處煈斪寣W生知道:學好高中語文閱讀是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不能為任何人所代替。以《項鏈》為例。莫泊桑的小說《項鏈》實際上敘述了可憐的瑪蒂爾德大半生的經歷,從她還是一個迷人的姑娘之時起,直到她老得連老朋友佛來思節夫人都認不出她來為止。但作者莫泊桑著力描繪的只有兩小段時間,一是以那個倒霉的一月十八日(星期一)為中心的十天半月,一是十年后她與佛來思節夫人邂逅的那一天。這十來天作者精雕細刻,“給予正確的同時又是高度藝術的描繪”,其他歲月全都一掠而過。一直要看到《項鏈》的結尾,讀者才和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同時得知,幫助她大出風頭又讓她大倒其霉的那串鉆石項鏈原來是只值五百法郎的假冒偽劣品。本來讀者對路瓦栽夫人講究信用毫不推卸責任的英雄氣概和苦熬苦受忍辱負重的精神也許還有相當的尊重,至此觀點不免要忽然一變,覺得她其實也是活該,誰叫她那樣虛榮呢!學生在充分閱讀了《項鏈》之后,聯系身邊的生活實際,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因此課堂的氣氛異?;钴S。學生的自主性也就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四、以疑帶學,落實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自主性閱讀有一個突破口,即學法指導。知識是教不完的,手里拿著的工具必須要持續使用才能夠獲取熟練的技能,高中語文閱讀教材僅僅是一個例子,而我們教師的任務是要以這個例子為依據,促進學生獲得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學生閱讀《拿來主義》一課時,學生自學,并質疑:“拿來的東西都是好的嗎?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證明拿來主義的好與壞嗎?”這個疑問已經提出,學生們馬上就被吸引了,認真思索這一看似不可理喻的問題。這一過程中,一些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尋根思源;一些學生托著腮幫冥思苦想;一些學生雄辯不止,爭得面紅耳赤……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自主性得到了發揮,同時落實了教學目標,也體會到了創作此文作者的用心良苦。
五、閱讀之后,教師的評語
高中學生是否擁有閱讀課文的興趣、閱讀水平是否能夠提高,與教師的評語有著最直接的關系。艾默生曾經說過遮掩一句話:“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懂得尊重學生?!弊鳛榻處?,需要懂得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閱讀之后的感悟、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對于學生來說,自己對于閱讀的認識是通過自己的深思熟慮,表現出了自己的理解能力,他們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指點,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閱讀知識的技巧與途徑。對于教師來說,評價的時候,應當以正面為主,要讓學生堅定寫作的信心,如果一味的否定,極容易導致學生喪失閱讀興趣,從而影響到學生閱讀水平的正常發揮,甚至會對老師產生反感。就算是閱讀能力很一般的學生,只要教師帶著情感了解他們的閱讀體會,總可以從詞句中發現學生的優點。
六、結語
綜上所述,從實踐的情況來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高中學生的自主性,能夠促使高中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敢于爭論、勇于辯駁,思維也變得更加活躍,同時,也促使他們具備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考察問題的能力、在面對考試時也會信心十足。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性的發揮使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異彩紛呈、絢爛多姿,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由于語文是學好各科的基礎,良好的理解能力也能夠為學生日后學習其他科目的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再次,現代文閱讀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還能夠在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和良好的交際能力上提供助力。
二、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通過對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分析研究發現,教師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沒有一定的系統性,且時常將教學內容與考試內容分開,導致現代文閱讀教學存在著如下問題。
(一)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系統性缺失
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課文教材對學生在閱讀上的基礎性作用,而將課外閱讀內容作為提升學生閱讀技能和閱讀能力的主要對象,加之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內容時,常常會按照自己的偏向來選擇,這就造成了閱讀內容在安排上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使得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運用上產生困難。
(二)教學內容偏向于考試技巧
高考的存在使得教師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總是以考試大綱為主要內容,這就使得現代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傾向于考試目標。例如,多數教師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往往不以提升學生的情感、對文章主旨的分析和理解等為重點,而是盲目地教授給學生解題的技巧,大大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現代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方法
高中語文教師現代文閱讀教學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對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的總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來提升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效果。
(一)以教材為主,注重教學系統性
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教材為主,在講解的過程中注重從文本的類別上進行分析,使教學具有系統性,便于學生及時總結內容的共性,以及在共性之上的差異性。例如,現代文中的議論文主要通過擺事實和講道理來表達作者的主張與見解,所以在講解議論文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現議論文的邏輯性、概括性以及以理服人的共性,教師就需要在講授議論文的過程中,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分析,并進行技巧上的總結。
(二)將日常的閱讀同應試閱讀結合起來
在現代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對應試閱讀與日常閱讀相分離的意識。如在日常閱讀中,強調對文本進行多角度的解析,開闊學生的理解思路,把應試閱讀及學生的日常閱讀進行有機的結合。此外,就日常閱讀而言,教師還應該讓學生進行認知性的閱讀與理解,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情感理解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達到一定的閱讀量,還能夠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視野,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形成一整套的閱讀模式,化零為整。這種行為能力的形成可以幫助學生在應試閱讀中快速、準確地掌握文章中的中心意思,并針對問題找準目標,找出答案。
(三)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進行基本生活及學習的前提,語文閱讀學習自然也不例外。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夠減少學生在應試閱讀中所出現的低級錯誤,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應該多讀多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多讀多背,并給學生指出正確的行為方向,讓學生能夠從心底接受此種方法的培訓,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其次,要勤動筆。教師應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及時摘錄其中的好詞好句,長此以往,便可形成良好的素材積累。再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記錄自己的閱讀心得,提高閱讀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可以使現代文閱讀教學更加高效。
作者:覃巧蘭 單位:寧夏育才中學
一、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與鑒賞力
新課標提出通過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在高中語文課文選入課本時,都對其文學與思想方面的引導做到了仔細斟酌,所選內容都注重了教育意義的加強。以往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把握只是針對課文本身,而是忽略了課文本身可以看做是一篇好的閱讀材料,如果在其它的資料中找閱讀材料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進行提高,既給老師加重了備課與整理的負擔,也給學生加重了課業負擔。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語文考試方案去除了語文學習中的條條框框,教師和學生要對語文課本中的內容仔細分析,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讓學生不僅學習一篇文章,而是通過對一篇文章的學習做到積累閱讀文段的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作用。
語文學習不只是使學生只學習一篇文章,讀懂一篇文章,而是通過對課文的閱讀與分析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在學生們學會讀書以后就可以自覺地總結出文章在選詞、寫句子、寫作的方法、中心結構等不同方面的妙處,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賞析文章、鑒賞文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對于簡單的課文可以指導學生做好圈點與批注?,F行教材中的現代文具有多種文體,這的文體齊備、范文相對較多,在結構上比較合理,課文中準確、生動的語言,鮮明的觀點是我們提高閱讀能力的好材料,我們要努力改變那種只是單純對課文內容進行教條化分析的教學方法。
結合教學對教學大綱與教學目的加以強化,以提高閱讀能力為目的,做到因文制宜地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對課文對比進行閱讀并回答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將講授課上成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的閱讀基礎課。以杜絕“碗外討米”的繁瑣與麻煩,也減少了另覓閱讀材料的費力費時。利用課本內容可以起到省時、省力的作用,不但能夠減輕學生理解方面的壓力,又會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二、不拘泥于舊的教學模式,加強閱讀引導
傳統的閱讀教學受升學壓力的影響,教師們大都主要是以“布置練習—學生訓練—教師講評”的模式進行教學。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在舊的教學方法中只注重知識傳授與訓練,注重學生思維過程與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快樂中閱讀。教師要指導學生有創造性地閱讀,讓學生通過編寫與表演故事、親自制作等不同的形式來拓展與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并從中得到閱讀的經驗,從中體會到閱讀的快樂。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及原有的生活體驗對課文進行質疑,使學生的思維更加豐富。比如在閱讀《雨霖鈴》時,我讓學生想到以前學過的有關送別的詩句,并分別分析同是送別,各自描寫了哪些景物,有哪些景物是你最喜歡的,你最欣賞哪位作者的聯想與抒情,這些詩句表現了詩人各自什么樣的胸襟與風格。
語言又是相對復雜的,對于同一種意思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及含義,在閱讀文章時,還要善于運用學生頭腦中所留存的知識經驗將其激活,在文章中設置疑問。比如,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是《鴻門宴》中項羽沒有進一步提出項伯幫著劉邦說話的內容,在《孔雀東南飛》中這樣一位美麗能干的劉蘭芝得不到焦母的喜歡,為什么劉蘭芝用左手持刀尺,而用右手持綾羅,她的動作讓人聯系到左撇子,對嗎?平時,我們在閱讀中有許多提問的方法與途徑,通過課文的題目進行分析得出;再對課后題加以思考,通過結果來分析原因,再從問題的原因討論結果,針對課文相關表達技巧提出具體的問題,小到文章的標點符號,大到文章的細節描寫,著眼于人物、景物的描寫,讓學生善于通過文章的過渡提出疑問,結合文章的順序進行質疑等,通過質疑、釋疑而提高閱讀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注重閱讀能力的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使學生答題技巧得到點撥與訓練,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作者:嚴鳳珍 單位:重慶市開縣中學
一、閱讀教學的作用
在前面已說過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始終離不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語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在寫作時文思如泉涌,不會再為了缺少寫作素材,缺少優美語句感到困惑。而且可以讓你增加一些知識,讓你身上仿佛充滿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你不斷的前進,從書中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讓你不斷的改正,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再有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可以讓學生體會文章情感,深層含義以及再現文章形象,這會使學生大腦不知不覺便會產生畫面感,有利于學生的智力和想象力的發展。而最值得提的就是閱讀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章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學生不斷的閱讀會讓他們口齒伶俐,提升自身的內涵,對自己的語言表達也會充滿自信。
二、優化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引發閱讀的動機
所謂動機言簡意賅地說就是激勵或推動人去行動已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動因。在學生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動機是核心,而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就是教師的任務了,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并對學生給予希望,那么學生就愿意接近老師和老師交流,并且接受老師提的意見。所以教師可以由此為出發點,通過增進師生情感依此機會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閱讀,閱讀會帶給他們什么益處,讓他們朝著某個方向進行閱讀思考探究。從而提高學生閱讀思維品質以及閱讀能力。
(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目前許多中小學生對閱讀一點感覺也沒有,覺得閱讀無聊透頂浪費時間,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缺少閱讀方面的興趣,但如果通過一系列有效方法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自然而然會全身心投入到閱讀中,那么對于他們閱讀的內容理解就會事半功倍了。那么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平時上課時,有意識地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并且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寓言、歷史故事、名著等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課后自主閱讀。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從而產生對閱讀的興趣。
(三)向學生推薦優秀閱讀素材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說明量的積累產生質的飛躍。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讀書可以改變命運,讀書能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從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所以學生僅僅是高中教材上的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要花時間來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經常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另外,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那些內容健康、言辭優美、圖文并茂、有教育意義的讀物。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因為知識就是力量,所以閱讀自然是多多益善。
(四)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
良好的讀書氛圍可以讓學生擁有一種自由、舒心的讀書情境。如果說興趣是影響閱讀的內在因素,那么氛圍就是外在因素。對于教師來說,可以時不時的為學生創造展示與交流讀書成果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而對于家長來說,要充分認識到閱讀對學生內心世界,精神世界的影響,要適時鼓勵孩子進行閱讀,并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實最好的情況就是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這樣不但可以增進家庭間的關系,而且還可以為孩子們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一舉兩得。
(五)選取合適的課堂教學手段
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抓住課堂是必要的。像數學、物理這些科目只需一些常規的教學手段如板書、模型等。而語文就比較特殊了,它要求學生做到感同身受,文字雖然可以帶領學生進入那種意境但卻沒有看到實物那么濃厚強烈,況且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進入那種意境的。這時候采用一些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幻燈機是最好不過了。
三、總結
閱讀是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過程。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沒有閱讀量何來“萬里”之說,而且“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開拓視野,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培根也說過“詩史使人明智,詩史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因此教師必須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思考探尋有意義的科學閱讀教學策略,加強并完善我們的語文課堂,從而提高學生閱讀思維品質和閱讀能力。這樣才能提升學生自身的內涵與學識,讓他們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生存下去。
作者:呂亞 單位:江蘇省射陽縣陳洋中學
摘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詞句理解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大閱讀量,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開展個性化閱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種語文閱讀教學形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同時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也具備非凡的意義。
關鍵詞:
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方案
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只是學習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從文章中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讓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文章的時候,就能夠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對文章進行評價,這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同時對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也是一種鍛煉。但在目前,我國的高中個性化閱讀教學還存在著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討論如何實施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一、內涵
(一)以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基礎
高中生的社會經驗還相對匱乏,知識水平也處于發展階段,而且學生之間的家庭環境、學習能力都有所不同,因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秉承“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很好地理解教師的閱讀指導。
(二)以“對話形式”為過程
教師、學生以及文章作者,這是實施個性化閱讀非常重要的三個“對話人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三者緊密結合起來,以便讓學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同時也讓教師嘗試更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時,不要將其簡單地理解成只是進行語言交流,而要將其作為三者之間進行互動的過程,學生通過與“作者”的互動,得到對文章的更深層次理解,而學生和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則是充分展現自己個性的絕佳機會。而在此期間,教師要做好指揮引導的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不夠充實
語文教學需要較大的信息量,而其知識性強度也要高于其他學科。但在目前,我國的語文教材內容還不夠充實,所以很難達到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要求。特別是對語文教師來講,教學期間總是在重復著相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藝術也會因教材內容的單薄而無從發揮。而學生早已對教師的重復講解失去了興趣,因而也很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
(二)教材內容陳舊、落后
由于經濟的不斷提高,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眼界也變得越來越開闊,而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詩詞等很難與現代社會產生聯系,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遇到困難。
(三)課堂講解方法復雜繁瑣語文閱讀綜合性較強,而一些教師為了確保學
生能夠全面掌握課文內容,經常會按部就班、逐字逐句地對每一個細節進行講解,這看似講得詳細,實則是對課堂時間的浪費。不僅如此,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還極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最終失去對閱讀的興趣。
三、加強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方案
(一)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
“讀”并不是閱讀的主要目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讀的過程中養成思考的習慣,要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寄托。首先,在情境中感悟。任何作品都有一定的情境和豐富的故事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進入文章的情境當中,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在講《鄉土情結》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把自己當作這篇文章的創作者,以便讓他們盡可能地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去體會作者創作這篇文章的真實感受。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對家鄉故土的深切情感。其次,抓住關鍵語句去感悟。在文章當中,對關鍵語句的深入理解往往是感受作者內心真實感受的最好方式,所以在閱讀期間,學生一定要著重體會此類語句,這樣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重視在閱讀中實現擴展
閱讀的目的,不只是要掌握課本知識,還要通過大量閱讀來給自己創建一個能夠擴展思維、開拓眼界的平臺。在進行語文個性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并激發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積極探索閱讀奧秘的欲望,以此讓他們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發現更多的個性化閱讀的方法。比如在教學《拿來主義》一文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大膽的討論,這樣就能出現很多比較有個性的想法,而這些想法,有可能是教學大綱所沒有體現出來的。例如一些學生會認為,“拿來主義”主要是對“全盤西化”的否定,不過同時也在告誡國人要多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而另外一些學生會認為,“拿來”沒有錯,不過卻不能盲目使用,在“拿來”以后,還要根據當時的國情來作進一步的打算。而另一部分學生則認為,“拿來主義”太具有依賴性,并不可行,一定要有獨到的創新精神和大膽嘗試的勇氣,這樣國家才能夠得到發展。經過這樣一系列的閱讀和討論交流,學生都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其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對文章的理解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深。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個性化閱讀教學期間,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形式。
(三)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若想讓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強自己的教學研究與探索力度。在教學期間,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精髓,掌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豐富的內涵,這樣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同時,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有全面了解,以此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教師還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所思所想,并給予他們充分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而此時的教師,則要充當引導者,在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及時予以幫助,這樣才能夠在閱讀期間全面鍛煉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為他們踏入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了解到,若想提高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水平,就一定要在教學期間加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感悟力,重視語文閱讀的擴展教學,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工作者要認真努力,不斷研究,制定出更為完善的閱讀教學方案,從而將我國的語文閱讀教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譚慶華 單位:萬州第二高級中學
摘要:新課程強調學生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思維訓練尤顯重要。教師應明確思維方式,以生為本,遵循教材本身特點加強學生思維訓練,為學生語文學習插上翅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1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教學作為文本解讀活動,它是一場多向度的對話,即通過讀者對語言文字的確認,以及對單詞意義和音像視圖的解碼,然后進行意義重構和綜合,使讀者與文本之間相互作用。這一互動過程激活了讀者的社會知識、先前經驗、期望以及直覺,使其與文本進行交流、碰撞和對話,并理解文本,從而獲得精神參與的愉悅。然而,在我們的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似乎很少產生這種愉悅。這是因為長期以來,閱讀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歷,把閱讀教學局限在課堂、課文和各類語文知識點上。其實,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當作重要的課程資源,盡可能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的興趣,使之進入一種“樂讀愛讀”的境地,自覺地投入到閱讀中去,讓學生真正把學習語文當作一種快樂的事。
2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
“厚積才能薄發”。葉圣陶先生也講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習慣。沒有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本之木。語文教師應當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增加課文中要求學生必須會讀、會寫、會用的詞語的數量。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長期不斷收集課內外詞匯,注重培養學生勤摘抄、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摘抄是閱讀積累的一種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這個工作,會使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的效率。做讀書筆記有一點難度,我們要幫助學生先從簡單的做起,如寫批注、寫心得、作評價等,進而學會做讀書筆記。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來閱讀理解文章。另外,要有朗讀和背誦的好習慣。其基本要求是:準確、流暢、有感情,這樣堅持不懈的訓練可以培養良好的語感。好的語感既可以增強對文章情感和技巧的感悟,又可以促使自我的書面語和閱讀材料中的語言相比照,體會到自己的不足。良好的背誦習慣,不僅可以鍛煉出良好的記憶力,掌握豐富的知識,還可以不斷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語的文化內涵。課外閱讀是學生閱讀積累的有效途徑。教師為學生們推薦閱讀的書籍時不能只有《紅樓夢》、《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抑或《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這一類的書籍,還應該為學生們盡可能多的推薦一些能反映現實社會、表現當今世界的新書。
3研究性閱讀教學
研究性閱讀就是以目的性為閱讀前提,以信息論為閱讀理論指導,以圍繞閱讀目的準確、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為基本原則,不斷提高高中生篩選、認知、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研究性閱讀教學法,是以信息論為理論指導,閱讀介質除了傳統的書籍報刊外,還應包括視聽信息、網絡資訊、多媒體等等,它是把閱讀材料看成一個系統的信息集,通過識碼、解碼、編碼達到對它的有效理解與把握:過濾次要信息,篩選主要信息,壓縮有用信息;使無序信息條理化,使隱性信息顯性化把信息原碼重新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這里,閱讀是被當作一種終身使用的技能看待的。在一生的學習與工作中,閱讀是人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因而對個人的成長、成才、成就影響都非常之大,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為學生的終身幸福服務的一種習慣性工具,我認為,這種方法是一種利大于弊的方法。我認為順應高中語文新課改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拋棄“文章學閱讀教學法”,而確立“研究性閱讀教學法”。因為,在一個資訊高度發達的社會,人們傳遞信息的手段、表達感情的方式、審美價值的取向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而對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但要知識豐富,更要具備定向檢索、分析、綜合、利用、創新知識(信息)的能力。高中閱讀教學必須要順應這種社會要求。
4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指導學生自己讀書
閱讀的本質就是“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閱讀教學自然以學生自己閱讀為主,教師只是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蓖ㄟ^讀,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并借助工具書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能力解決問題。因為閱讀是循序漸進的,只要堅持閱讀,善于思考,就會達到讀有所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從而提高閱讀分析、理解的能力。而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是種主動接受,是自我消化和吸收,學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體會到作家的情感,既有興趣又往往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在此基礎上,教師抓住重點、難點,予以點撥,少而精,這樣就避免了文無難易,不分詳略輕重,一講到底的做法。這樣的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5結語
總之,教師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朝夕之功所能達到的,要時時抓,課課抓,長此下去,學生自然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精講傳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技巧,然后遵循從易到難的規律按照一定的閱讀目標去反復訓練,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有效地得到提高,寫作水平也才會相應得到提高,從而提高語文素質,在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作者:王雷 單位: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學
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其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在課堂上實施深度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體驗語言文字的張力和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文學修養的提升。結合實踐,提出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高中語文教師應著力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分析和運用能力,讓學生在對課文的深度閱讀中提升審美素養。在課堂上實施深度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體驗語言文字的張力和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文學修養的提升。以下結合教學實際,談談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內容
把握文章主旨,掌控全文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課文的基本要求。不同體裁的文章,其寫作特點各有差異。教師應把握文章特點,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鑒賞性閱讀,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收獲感悟。
(一)找準文眼
深度閱讀應先從文眼開始,即從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的詞句入手。文眼是窺看主題思想的窗口,能幫助我們理清全文脈絡,搞清文章各部分間的關系。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說:“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碧綄の难坌杓毤毚?,通讀一番找到后會頓時心生喜悅,同時可以感受到作者賦予這寥寥數語的情意。如《項脊軒志》中的“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即是全文的文眼,承上啟下,文章的感情由喜陡然轉悲。課堂教學就可從此開始,讓學生找出“喜”“悲”各有哪些方面,作者又是如何以平淡的敘述來表情達意的。再如《過秦論》中的“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說明了秦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總結了秦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勸誡漢文帝施行仁義之治。
(二)抓取段落中心句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均是精挑細選、字字珠璣的名篇,但由于教學進度的限制,課堂教學不能面面俱到,應抓取文中的關鍵句段進行重點教學。中心句就是文章的骨骼,是作者寫作思路留下的軌跡。文章中心句因所在位置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段首中心句起點明主旨、概括總述的作用;段中間的中心句多是過渡句,與上下文聯系緊密;段末的中心句或總結段意,或呼應前文;開頭或結尾的中心句也有強調和增強印象的作用。如《說“木葉”》一文,行文思路清晰,每一段中心句都位于段首,集中概括了本段段意。如以“‘木葉’是什么呢”為中心句,展開了“木葉”之出處和古代詩人對“木葉”鐘情的表述?!肮糯脑娙藗兌荚谑裁磮龊喜捎谩尽帜亍币痪浒l出疑問,隨后介紹“木”字并非隨處可用,并舉例說明用“樹”與“木”給人的印象存在差別,為后文辨析“樹”“木”的不同和介紹“木”字的特征作了鋪墊。
二、尋找細節線索,體會作者情感
(一)體悟語句的感情
凡是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文學作品,必會讓讀者透過文字感受到作者情懷。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章時,應側重讓學生根據上下文和寫作背景分析文中語句的感情?!堆b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主人公別里科夫“總想把自己包在殼子里,仿佛要為自己制造一個套子,好隔絕人世,不受外界影響”“,凡是違背法令、脫離常規、不合規矩的事,雖然看起來跟他毫不相干,卻惹得他悶悶不樂”。幾句話活靈活現地展示了一個可悲可恨的19世紀末俄羅斯知識分子形象。封建專制統治下的沙皇政權牢牢監控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對宣傳革命的進步人士進行殘酷的鎮壓,作者通過此文表達了對殘暴的沙皇統治的厭惡和對麻木民眾的痛心。
(二)從細節切入
從文章細節入手,在揣摩文章細節中產生閱讀的興趣和滿足感,會使學生更愿意深入地閱讀,并在思考和發現中不斷提升文學素養,獲得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構思精巧、環環相扣,“草蛇灰線,伏脈于千里之外?!薄读主煊襁M賈府》一文就很考驗學生的細心。教師可設置問題,由學生分組討論,并派出代表來回答。如:“王熙鳳為什么要夸林黛玉通身的氣派不似老太太的外孫女,而是真真的嫡親的孫女?”稍稍考慮,我們就可給出答案:王熙鳳心思通透,聰慧識趣,一句話就夸贊了在場的林黛玉、賈母和賈氏三姐妹“。林黛玉為何如此多慮,為何進入賈府后‘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以此問題組織班級討論,讓學生們設身處地地回到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體驗”寄人籬下的可憐,理解黛玉的擔憂和敏感,從而獲得情感共鳴。
三、鼓勵學生反思與質疑
部分學生閱讀時喜歡一目十行,走馬觀花,這樣雖然看似閱讀效率高,實際上看過便忘了文章內容,忽視了作者的情感。閱讀是和書本的神圣對話,需平心靜氣,細細思量,實現心靈溝通,產生思想共鳴,才不辜負著書者的深意。高中生思考能力趨于成熟,應努力領略書中風光,吸收文字表達的思想,以有價值的材料促進自我心智的成熟,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在閱讀中增強感知能力,能根據自身的閱歷和視野提出問題,才算是有價值的閱讀。學習《赤壁賦》(前《赤壁賦》)時,教師推薦學生對《后赤壁賦》進行拓展性閱讀,比較兩文的寫作手法和所抒發思想的異同,思考為何《前赤壁賦》名聲更大,并說明自己更喜歡哪一篇以及為什么喜歡。通過反思閱讀,加強了學生對于《前赤壁賦》的理解和記憶,也加深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認識。在學習魯迅的《祝?!窌r,班上就有學生質疑:“為何境遇值得同情的祥林嫂最終會被村里人嫌棄?”針對這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特地空出半節課的時間組織了班級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到:祥林嫂過度消費別人的同情以博取大家的關注是不可取的,她雖有反抗精神,卻順從禮教的壓迫,并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自主思考的好苗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質疑,提供機會讓學生質疑,并及時進行引導與指正。
四、結語
養成深度閱讀的習慣,學生會受益無窮。深度閱讀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豐富其精神,提升其審美情趣,加強學生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感。高中語文教學總體來說以教師的教為主,但教師應給學生創設適宜閱讀的環境,引導學生從精致文化中尋求精神安慰,培養純正的閱讀興趣。
作者: 單位:南安市僑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