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09:04: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財會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文章以石河子大學經管學院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為例,對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主要問題與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如何進行改革提出了建議,期望對進一步提升財會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有所裨益。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 畢業論文 高校 教學摘要:文章以石河子大學經管學院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為例,對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主要問題與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如何進行改革提出了建議,期望對進一步提升財會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有所裨益。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 畢業論文 高校 教學
一、引言
撰寫畢業論文對于目前高校財會專業(財會專業在本文中是指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學生來說是一門必修課程,十分重要。近年來,有關畢業論文寫作究竟該保留還是取消的討論不斷升級,但是目前高校財會審專業主要采取的仍是通過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畢業論文教學環節來培養學生,要求學生通過寫作畢業論文并進行答辯來獲取畢業所需學分。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以下簡稱“經管學院”)的財會專業即是將畢業論文寫作作為本科畢業生畢業前的必修課程來開設的,并且近幾年來日益規范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對學生、教師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來提升該環節的教學質量,以培養更優質的本科人才。盡管如此,在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環節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關注和有待改進之處,比如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起始相對較晚;學生選題困難,甚至難免為了寫作而寫作;由于學生在大學期間缺乏寫作訓練,因此畢業生在寫作時以及指導教師在指導時均感到難度較大,有時甚至疲憊不堪;開題后學生的畢業實習往往沒能為畢業論文寫作提供相關論據;互聯網信息手段雖為寫作查閱資料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同時也使得弄虛作假的成本變得很低。上述情形會影響到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需要予以充分關注并采取措施進行改進與提升。
二、課程地位及作用――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對于高校財會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作用
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是目前大多數高校財會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必備的一環,課程性質多設為必修課。該教學環節的設置無外乎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第一,檢驗、鞏固甚至升華學生本科四年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積累的專業素養。第二,啟發學生的研究興趣,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第三,作為畢業實習的一個階段性的成果總結。第四,訓練學生學習撰寫以畢業論文為載體的經濟應用文,使其具備獨立完成一篇具有一定理論內涵和實踐內容,且論點鮮明、論據豐富、論證符合邏輯,理論結合實際的論文的能力,以符合社會對財會專業人才的需要。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對于培養一名財會專業本科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學環節與流程――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現狀
以經管學院2012級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為例,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環節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指導學生選題并填寫開題文件(任務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二是指導學生寫作調查報告;三是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四是以系為單位組織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具體的時間安排見下頁表1。
四、存在的問題與原因――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如下頁圖所示,總體來說財會專業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論點方面的問題,二是論據方面的問題,三是論證方面的問題。論點方面的問題即立論方面的問題,包括論文的選題、論文框架的搭建方面存在的問題;論據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指學生在畢業實習中沒能很好地搜集畢業論文所需的論據資料;論證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指學生在邏輯論證方面不夠清晰。
具體來說,財會專業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畢業論文選題依據欠充分。畢業論文開題時間過晚,選題缺乏依據,導致開題質量不高。原因有二:第一,開題時間安排欠合理。如表2所示,學生進行選題安排在本科教學的第七學期,時間約為2個月(10月16日至12月16日)。在此期間,學生需在確定選題的基礎上完成任務書、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選題的時間相對而言比較緊張,普遍存在學生選題困難、對所選題目研究領域沒有經過實踐調查、開題報告等三個文件的寫作倉促完成等問題。第二,論文選題缺乏實踐和思考。學生在倉促選定題目完成開題報告后,離開學校進行畢業實習。實習之后返校r須提交一篇調查報告。問題是,學生在實習單位調查的內容與畢業論文的選題往往并不相符,或者說,在畢業實習中沒能搜集到與畢業論文選題緊密相關的、對即將展開的寫作有幫助的數據資料,導致學生在開始進入畢業論文初稿寫作時“犯難”,難以開展下一步的寫作。導致該情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選題依據欠充分,使后續寫作難以“從一而終”,從而出現中途換題等現象。以筆者2016年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為例,5名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選題之后即“奔赴”實習單位進行為期2―3個月的畢業實習,實習后返校時有4名學生都提出需要修改甚至更換論文題目,后來在教師和學生的充分溝通討論之下,對原先的論文題目進行了適當修改之后,學生才開始進行論文的寫作。
(二)畢業實習與論文寫作聯系欠緊密。學生實踐時缺乏目標,論文寫作時缺乏論據。
(三)寫作能力缺乏訓練。寫作能力不足導致了畢業生撰寫自開題報告至畢業論文終稿等一系列與畢業論文相關的文件的困難。畢業論文開題需要撰寫3個文件:任務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實習結束后需要撰寫1個文件:調查報告;畢業實習結束返校后需撰寫畢業論文。
(四)論文寫作的學術規范性不足。一是學生對于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沒有養成規范的寫作習慣,因此常出現自己撰寫的內容與他人撰寫的內容“混成一片”,違背學術規范的情形時有發生。二是學生對論文寫作格式規范不甚了解,導致格式方面易犯一些低級別的錯誤。三是學生對論文的撰寫在嚴謹性方面不足,影響了論文的質量和說服力。
五、畢業論文改革探索――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改革
完整的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撰寫程序包括:準備、搜集資料、選題、撰寫文件、畢業實習、進一步搜集資料、思考、整理分析資料、形成初稿、修改若干稿、定稿、答辯準備(幻燈片及演講)、答辯、修改、打印留檔。
(一)增強選題依據的充分性。
1.選題準備須提早。選題工作須前移,建議學生與指導教師早接觸、早準備、早選題。這樣,學生就不必在第七學期僅憑與指導教師接觸的一兩個月時間內倉促定題,顯得毫o準備。建議將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提前1―2個學期,比如可將選題工作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學期,甚至在學生剛入學進行學前教育時即布置畢業論文任務,便于及早設定目標。如此,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1―2個學期相對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畢業論文選題的準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寒暑假的實踐對所選題目的研究領域展開實踐調查,以進一步確認所選的研究領域是否能夠搜集到足夠的論據資料作為支撐,進而對初選題目進行調整。因此,在開題的時間安排方面,需要留給學生選題、實踐、思考的時間以做好充分的開題準備,這樣才有可能使“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成為可能。
2.文獻閱讀須充分。學生需要大量搜集與閱讀相關領域的文獻資料,對選擇畢業論文題目進行充分的準備。閱讀文獻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監督。
3.選題來源多方面。畢業論文的選題來源可以有多個方面:一是可以由系里制定出相關的選題指南作參考;二是讓學生在低年級寒暑假實習的過程中感受、發現選題;三是讓學生在文獻閱讀的過程中感受、發現選題;四是通過組織一些研討活動,讓學生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思考選題;五是有些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師的相關科研課題中從而確定選題方向;六是學生在開展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項目(SRP項目)時發掘研究方向等。
(二)畢業論文撰寫須緊密聯系實習(踐)活動。目前,撰寫畢業論文在經管學院仍是一名財會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畢業論文的寫作應當建立在實習(踐)的基礎上。一方面,學生應當帶著論文研究的目標參加實踐,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積極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帶著問題去實踐”給學生的實踐活動賦予了“目標性”和“任務性”,從而使實習實踐任務更為明確,從而更加充實;通過實習(踐)活動充分搜集論文所需論據資料,如果在此期間發現無法對所選題目搜集到充分論據的話,則需要考慮重新進行選題,使之后的論文寫作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
(三)開設寫作相關課程。撰寫高質量的畢業論文的準備環節之一是通過開設相關課程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建議在第二至第四學期期間開設寫作課程,安排學生學習開題報告、文獻綜述、調查報告、課程論文等應用文的寫作。通過開設寫作課程,加強學生對經濟應用文的寫作訓練,為畢業論文的撰寫做好基本準備。
(四)養成學術規范性。本科生寫作畢業論文需要重視學術規范性的養成。關于學術規范性的培養至少應該自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寫作第一篇論文時起就進行要求與訓練,到了寫作畢業論文時應該已然是自然而然且必須遵守的常規。但是目前學生在學術規范性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使得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常為此費時費力。究其原因:一是缺設講授專門的、系統的關于如何進行學術規范的寫作課程;二是學生在低年級時寫作課程論文時,教師對學生在學術規范性方面的要求與檢查不夠嚴格,常常是總體上要求了,但在論文上交后對于課程論文學術規范性方面的檢查與督促不足;三是學生們因“無知”而“無畏”,由于上述幾方面的原因,學生們知曉寫作時需要遵守學術規范,但由于并沒有經過良好的訓練,因此對如何去嚴格遵守學術規范,并沒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認識,對于不遵守學術規范的嚴重后果也不是非常清楚,以至于到了大四寫作畢業論文時往往問題很多。
關于學生學術規范性的培養與訓練,首先,學校和教師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在學生進入高校后(其實應該更早,從中學時起就該有相關教育)就著力開展關于遵守學術規范性方面的教育。其次,盡早開設相關的寫作課程進行訓練和指導。再次,學校和教師應在整個大學本科四年期間里從遵守學術規范性方面不斷“敲打”學生,使其明白遵守學術規范性是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應當遵守的基本規范,更是對前輩探索知識的一種尊重,體現了大學生基本的人文素養。最后,建議重視對本科學生的論文進行“”,通過“”軟件等對沒有很好地遵守學術規范的情形進行識別,加強檢查與監督。
六、結束語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作為目前財會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對于財會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學校和教師對于這“最后一道”教學環節須予以重視。古語“文如其人”,放在當代依然很具有參考價值。因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在這門課的學習和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學生拿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踏實地去一一面對并解決一個個難點,這樣才能通過這門課程“錘煉”自身的專業理論基礎、寫作能力、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最終完成一篇“代表作”。教師須在學生學習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教與學的規律,為培養高質量的、德才俱佳的財會專業本科畢業生砥礪前行。
摘要:本文通過對財會類專業人才需求狀況以及高職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分別進行全面細致的調查,對目前高職財會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狀況和就業形勢進行了全面細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意在號召廣大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正確認知自我,從而為能夠順利就業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財會類;畢業生;就業
一、財會類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
(一)就業競爭日益激烈
當今社會信息瞬息萬變,人才競爭也愈趨激烈。市場對高職學生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財會類專業是大學生“趨之若鶩”的熱門專業之一,其畢業生在就業時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
(二)供求關系不平衡
從當前財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來看,財會專業的就業市場已經嚴重出現供求關系不平衡的現象,明顯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一方面各類院校財會類專業的普遍開設,導致該專業畢業生數量在短時間內大量增加,普通的財會類畢業生求職也就變的相對艱難;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社會對高層次財會類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漸的加大,但是學校培養的財會類畢業生難以勝任這些崗位。這兩點造成了財會行業“一頭冷一頭熱”的行業現狀。
(三)社會選材要求提高
近年來,高職院校的才會專業不斷的進行擴招,使得高等院校在校才會專業的學生數量仍在不斷的增加中,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開始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快速增長,以及日漸嚴峻的就業壓力,必然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造成巨大的沖擊。
二、高職院校財會類畢業生就業難的內部因素
(一)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職院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并沒有將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展現出來,對理論教學仍然比較側重。雖然高職院校的許多專業在每個學期都相應的安排了實訓周,但由于高職院校在實訓基地和實訓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校企合作也沒有進行充分開發,就導致實訓在一定程度上過于形式。此外,很多實訓僅在校園中模擬完成,根本達不到專業實踐的效果。
(二)高職院校教育定位及專業培養存在缺陷
高職院校即高等職業教育,也稱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或“高等職業和技術教育”,即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層次。其側重點應在“職業”二字,重在培養學生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在專業培養方面則應該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適應用人單位需求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學生“理實一體”的職業能力。而從當今高職院校財會教育的現狀來看,財會人才的培養并沒有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學生學了三年的會計,好像什么都會了,但到了實踐崗位又好像什么都不會,遲遲不能上手。而企業實在缺乏優秀的財會類人才,但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招聘來的學生,還需崗位培訓,在企業打雜一年半載,才能上手。
(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欠缺,缺乏核心競爭力
高職院校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主要表現在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技能兩方面。用人單位通常對大學生的要求是:不僅業務能力非常強,還要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一定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以及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專業知識掌握得扎實的學生(具體表現為成績較優秀),往往工作能力不強;而具備一定工作實踐的學生往往理論知識又呈空白狀態。
其實很多工作的基本能力,如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都可以在學校的社團活動的鍛煉中得到提高。但高職院校往往不重視對社團活動,對社團活動的支持經費非常有限,且沒有設置專門的社團活動指導老師,便無法有效的開展社團活動。正因為缺乏有效的引導,一些學生自發的社會活動既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不能有目的地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的組織能力和溝通協調等能力,使得學生在學校活動中得到鍛煉的機會甚少。
三、提高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就業觀念必須主動符合客觀形勢
雖然目前高職院校畢業生工作面臨著許多困難,存在眾多的阻礙,但是新的機遇和挑戰仍然擺在我們面前。為實現充分就業,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必須主動符合客觀形勢,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有艱苦奮斗、立大志、干小事的思想準備,正確理解專業對口。此外,創業也是促進和實現就業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們正在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性作為一個國家和社會永葆活力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創業便逐漸成為整個社會創業大潮中關鍵組成部分。因此,學校、社會、政府應當對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環境和氛圍進行大力的營造,在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切忌盲目跟風、人云亦云隨大流,若條件不成熟、本身不具備創業的能力就不要勉強自己創業。但是對那些適合創業、具備創業基本素質和條件的人來說,要敢于大膽創新、順勢而上。
(二)找準人才培養定位,加強學科建設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應做到精準定位,定位越準確,培養出來的人才越能得到社會的認可,財會類專業尤其如此。改革開放30多年了,一切的經濟運行都需要大量合格的財會人員為之確認、記錄、記量和報告,但許多實踐中新的經濟業務的核算,都沒有及時更新到高職院校的教學體系中,如此的差距,怎不叫學生望“職”興嘆?
改革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準確把握市場信息,堅持“新”、“實”、“廣”的思想適時適度調整教學結構?!靶隆保傅氖秦敃悓I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應適時更新,將財稅處理中的新政策、新方法引入教材,引入課程,保持與企業實踐同步?!皩崱笔侵笀猿智笳鎰諏嵉膽B度,實事求是的將我們的企業財稅業務實務帶入課堂,運用中國會計準則和稅收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梳理,充實財務會計學等各主干課程中的實務性內容?!皬V”是指廣泛關注企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的需求,拓寬財會專業的廣度,將多種行業、多種類型的財稅處理融入人才培養計劃,為學生多儲備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其就業質量。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就業指導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專業教師教學水平,著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二是,提升就業指導教師及輔導人員素質,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指導。
總之,高職院校財會類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解決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需要學校切實做好教育改革,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畢業生都能擁有良好的就業環境。
【摘 要】應用型本科院校財會專業畢業論文存在選題過大、抄襲嚴重、結構混亂和不按進度完成等質量問題,這是由于學生態度不端正、學校要求不嚴格、財會專業特殊性和指導老師不積極造成的,只有實行畢業論文末位淘汰制才能提升財會專業畢業論文的質量。
【關鍵詞】財會專業 畢業論文 末位淘汰制
財會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1.畢業論文選題太大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為目標,畢業論文要求與實踐緊密結合,抓住具體行業、企業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要求題目大小適中。然而,大部分學生在命制或者選擇畢業論文題目時,選擇了較大的論文題目,有的更大,完全超出了本科生研究的范疇。
2.畢業論文抄襲現象嚴重
畢業論文寫作是可以適當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查閱、掌握資料以后進行寫作,要對別人的成果進行吸收和運用。但我們大部分同學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數據庫中下載一些論文,直接整段、整篇地復制粘貼,造成了大量的剽竊問題。
3.畢業論文結構混亂、邏輯較差
很多學生的畢業論文結構混亂、思路不清、缺乏邏輯,對問題的內涵、外延區分不清,各章節之間的關系混亂。有的論文,指導老師給出了指導意見,學生沒有修改或者不會修改,好像除了抄襲什么也做不了。
4.畢業論文沒有按照進度撰寫,最后集中提交
現在大部分學生選題后沒有按照進度與指導老師溝通,等到距離答辯幾天的時間才交上論文初稿,由于時間關系,指導老師給出修改意見也只能修改一次就參加答辯,論文不經過反復修改質量怎么能提高?
造成財會專業畢業論文質量低下的原因
1.學生的態度不端正
我們學校財會專業的學生在大學期間,利用課余時間經常在外面兼職、打工,賺錢補貼生活,這就造成了這些學生在認識上,對每門課程都是完成基本任務,即所謂的六十分萬歲。在完成畢業論文期間,大部分學生是在外面實習或者工作,撰寫畢業論文的時間很少,最后,大部分是復制粘貼,這種不積極、不端正的撰寫畢業論文的態度導致他們沒有花費多少精力、時間在畢業論文上,畢業論文的質量就不可能提高。
在財會專業學生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沒有畢不了業的大學生”,這說明學校在對待學生畢業的問題上是很“寬”的,也就是說大學四年的學習,不會因為畢業論文導致學生不能畢業,這種體制造成了學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雖然學校也三令五申地強調畢業論文嚴格要求,但只有不到1%的學生沒有拿到學位證,這種空喊口號的做法助長了學生對待畢業論文的不正確態度。
3.財會專業的特殊性
財務管理和會計學專業是社會科學,我們學校的財會專業完全是文科性質,大部分學生對模型構建、數據分析掌握不夠,導致大部分學生的論文題目以簡單論述為主,即使有部分學生的論文有一些案例、調研,也是非常簡單的介紹,很少對論文有系統分析。大部分學生以會計問題、財務活動等為研究對象,又沒有創新和發現,出現了抄襲教材、列舉例題的現象。
4.指導老師任務重、報酬低、態度不積極
我們學校財會專業每位指導老師要指導十幾個學生的畢業論文,任務繁重,有時候不能及時地指導所有學生,加上有的學生也不積極,這就造成了論文修改次數少、質量低的情況。學校對指導論文只計工作量、不計報酬的做法也對指導老師的激勵不足,導致指導老師態度也不積極。學生、老師、學校各方面的問題交織在一起,最后就導致了畢業論文質量低下。
提高財會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方法――末位淘汰制
1.末位淘汰制的實施過程
采用財會專業畢業論文末位淘汰制,要求學校對畢業論文的進度進行嚴格控制,尤其是對畢業論文答辯過程嚴格控制。我們學院目前是這樣操作的:在畢業論文定稿時,要求指導老師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他所指導的畢業論文,讓這些學生失去第一次答辯的機會,繼續修改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提交的畢業論文匿名交給其他老師進行評閱,評閱老師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他所評閱的畢業論文。經過兩輪淘汰后,進入答辯環節。答辯委員會按照20%的淘汰率,淘汰該組最差的畢業論文。第一輪答辯完成,淘汰掉的畢業論文繼續修改,二次答辯前再次匿名評審,淘汰20%,二次答辯淘汰20%,最后所有淘汰的論文參加第三次答辯,第三次答辯不通過,則不能順利畢業。
2.末位淘汰制的作用
財會專業畢業論文末位淘汰制能夠在學生中形成競爭,沒有人愿意自己的論文是被淘汰的20%,而且經過幾輪淘汰,最終嚴格執行畢業論文影響學位的政策,這樣學生對待畢業論文的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決定一切,在幾屆畢業生答辯中實行末位淘汰制,會對學生形成一定的威懾,畢業論文的質量也將慢慢提升。
3.末位淘汰制的實施保障
畢業論文末位淘汰制的實施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需要學校對畢業論文的政策嚴格執行,在幾屆學生中形成慣例,必須對學生產生威懾。另外,實行畢業論文末位淘汰制無疑會加大指導教師的工作量,學校應該給予適當補償,提高教師指導的積極性。
另外,學校還應該購買畢業論文不端檢查系統,對每一個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不端檢查,按照有關制度,重復率超過20%,直接淘汰沒有學位證,這樣也能減少或者杜絕剽竊現象。同時,學校要加大盲審力度,引入第三方評價,對畢業論文的質量提升也有重要的作用。
【摘要】 人才評價體系關系到勞動者個人的職業規劃、職業成長、薪資待遇、名譽地位等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用人單位的人才招聘、選拔、定崗、調薪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本文從以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作為人才評價對象,從人才評價機構、人才評價標準、人才評價方法和程序、人才評價制度等方面建構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
【關鍵詞】 人才評價體系 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 職業能力
一、引言
作為國務院簡政放權,廢除準入門檻,搞活經濟的重要舉措之一,2014年8月12日,國務院《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2014年第27號),取消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其中就包括財會人員比較熟悉的“注冊稅務師”,這預示著未來沒有法律依據,只有政策依據的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將被逐步取消。
國務院27號文的第二天,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針對取消注冊稅務師資格許可事項發文強調注冊稅務師行業立法工作正在進行,將“注冊稅務師”從職業準入類調整為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以財會職業為例,會計從業資格證是法律規定的從事財會職業的職業準入類資格證書,是合法從事財會職業的必要條件,初級、中級、高級會計師證則是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證書,是評價財會職業能力水平的依據之一。
上述兩則新聞之所以能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于身在職場的廣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對人才評價體系的關注。人才評價體系關系到勞動者個人的職業規劃、職業成長、薪資待遇、名譽地位等切身利益,也關系到用人單位的人才招聘、選拔、定崗、調薪等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構建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也日益成為學者研究的主題。
學者蕭銘政(2009)認為,人才評價體系包括人才評價對象,人才評價機構,人才評價標準體系,人才評價方法和程序,人才評價制度。筆者基本認同以這五方面作為構建人才評價體系的基本要素。筆者作為一名從事高職財會教育的教師,著重從上述五方面,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嘗試構建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
二、嚴格限定的人才評價對象,是構建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前提
“人才”概念涵蓋的范圍和維度很廣,不同專業、不同行業、不同級別、不同崗位所對應的人才評價標準、評價機構、評價方法等既有共性,也有較大的差異。同時,人才評價是長期動態化的過程,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應適用不同的評價要素內涵。本文將評價對象定位于高等職業院校財會專業培養的應屆畢業生,評價的時間跨度為高職財會專業學生入學至畢業階段。
高等職業院校財會專業培養的應屆畢業生群體有自身的特點。第一,高職院校畢業生畢業后的發展方向較明確,就是就業,專升本的比例不大;第二,財會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就業對口率較高,且普遍選擇長期從事本專業范圍或專業關聯度較高范圍內的工作;第三,中小型企業是高職院校畢業生最主要的需求方;第四,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單位長期從學校招聘應屆畢業生,同時也長期反映學校培養的畢業生無法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普遍受到信息嚴重不對稱的困擾,只能通過試用期或者今后較長一段時間的考察,才能對畢業生們有較全面的認識,但也耗費了較多的時間和成本,如果畢業生不合適應聘的崗位,還需要進行調崗甚至辭退,前期付出的成本更是回報無期。因此,將人才評價對象限定于高等職業院校財會專業培養的應屆畢業生,對提升所構建的人才評價體系的實用性和破解用人單位招聘應屆畢業生的困局都將起到積極的、現實的作用。
三、多元并行的人才評價機構,是構建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基礎
在現行應屆畢業生評價體系中,高職院校幾乎是唯一的人才評價機構。高職院校任課教師通過課程考核,輔導員通過日常觀察,最終形成的畢業成績單和綜合評價幾乎構成了人才評價的全部內容。高職院校作為人才評價機構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它們為了畢業生能有較好的求職砝碼,在人才評價時有一定的正導向性,因此畢業成績單和綜合評價不一定能代表畢業生的真實水平。
隨著高職院校雙證制的推行,畢業生在畢業時除了要求擁有畢業證,還要求擁有至少一本職業資格證書,例如財會專業要求畢業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從而政府也被納入到人才評價機構的行列。全國性標準化考試能一定程度上公開公正地評價畢業生的部分能力,評價結果的可信度較高。
但是我們發現,高職院校和政府都不是人才的需求方,而人才的需求方――用人單位竟然在畢業生的評價機構中無一席之地。筆者認為人才評價機構所提供的評價結論應該具有一定的外部性,能在允許范圍內供社會參考。用人單位雖然在招聘員工時通過筆試、面試、試用期考察等方法參與到畢業生的評價中來,但評價的結果僅供招聘單位內部使用,如果畢業生被錄用,評價結果對用人單位未來規劃和安排畢業生的工作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畢業生未被錄用,評價結果充其量只能作為一份應聘記錄沉淀到招聘單位的歷史文檔中,對人才市場上其他單位以及畢業生無法產生任何作用,辛苦的評價換得接近于零的使用價值。
因此,筆者認為用人單位應該在人才評價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為用人單位創造更多的與潛在員工接觸和了解的機會,評價的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開,例如提供給學校,幫助學校了解和分析人才培養的優勢和不足,促進教學的改革;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技能及價值觀與工作崗位的匹配程度和差距,促進學生的成長。更進一步的是,一部分優質的用人單位憑借其在行業中的地位建立了社會公認的人才評價標準,無形中介入到人才評價市場,例如微軟認證工程師、思科認證工程師;另一部分用人單位則通過與政府的合作建立了受到政府和行業認可的人才評價標準,例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頒發的“全國信息化工程師―ERP應用資格證書”。
近年來,中立的社會人才評價機構也紛紛參與到人才測評中來。它們既面向普通求職者,包括為應屆畢業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測評、性格測評,也為用人單位、學校定制個性化的評價方案。中立的社會人才評價專業機構具備專業的人才評價團隊、精心設計的人才評價模型、豐富的人才評價經驗,可以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降低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雙方的匹配度和滿意度,也為學校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參考依據。例如國內知名的人才評價專業機構――北京北森測評技術有限公司就為用人單位提供了針對應屆畢業生的“基層員工校園招聘人才測評方案”,幫助用人單位快速、精準挑選優秀畢業生,節約了成本和時間,提升了面試準確率。廈門網中網軟件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知名的財會教學軟件供應商,憑借其多年來對財會教育的深入研究,也投身人才測評領域,研發出“財會職業能力測評系統”,填補了國內崗位能力測評領域的空白。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并行發展必將促進高校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更加科學、客觀、全面,促進人才、用人單位和學校更高效地實現合作共贏。本文引言中提到的兩則新聞也可看出,政府在人才評價領域的導向是將人才評價的主導權更多地交給行業、用人單位來行使。只有社會化的、市場化的人才評價才符合國家人才整體開發的戰略目標。
四、恰當明確的人才評價標準,是構建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目標
人才評價標準不是千人一面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學者周媛認為“人才,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那些具有良好素質,并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和某一崗位竭盡全力,為人類進步或社會發展做出較大貢獻的人”,從中筆者歸納以下幾點人才評價的標準。第一,“在一定條件下”說明了人才的時代、地點、行業、崗位特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外部環境下,對人才的要求不一定相同,曾經,愚公移山的精神備受推崇,如今,創新精神價值凸顯,但勤奮好學的品質則歷久彌新。第二,“具備良好素質”是成為人才的核心評價標準。承接第一點的限定條件,不同行業、崗位的良好素質不同。本文是以高職畢業生作為評價對象進行探討的,高職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評價標準有自身的特點。高職畢業生與研究型大學的畢業生相比,更強調應用性。參照學者周宏等筆者提出的會計能力要素框架,筆者認為高職財會類畢業生的會計能力要素的應用性特點分別在知識、技能、價值觀三方面體現,詳見表1。
五、科學規范的人才評價方法和程序,是構建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路徑
人才評價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需要尋找可執行的路徑,也就是評價方法和程序,而人才評價方法和程序的實施現狀尚不科學規范。
首先,人才評價方法存在重標準化評價和靜態評價,輕非標準化評價和動態評價的問題。
學者嚴權認為教育評價方法分為診斷性的評價、形成性的評價和總結性的評價三種。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是時點性評價,主要用于標準化職業能力的評價,例如前述能力要素中的知識方面,評價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知識掌握情況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學校組織的期中、期末考試,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組織的證書考試,企業或中立的社會人才評價專業機構組織的畢業生職業能力綜合測試。形成性評價是過程性評價,主要用于非標準化職業能力的評價,例如前述能力要素中的技能和價值觀方面,評價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技能和價值觀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學校的任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實習單位指導教師通過觀察、溝通、合作、面試形成感性認識,通過編寫評價報告形成理性認識。
標準化評價方法是人才評價市場的主流方法,學生將時間精力都花在追逐具備標準化答案的考試分數和各類證書上,用人單位卻經常評價畢業生高分低能。非標準化職業能力的過程性評價是彌補這一缺陷的重要方法。財會專業的應用性要求較高,要求畢業生的實操能力較強,現行的培養模式下形成的評價標準還是重定量的標準化評價,評價結果都是分數或等級,即使有部分定性的非標準化評價,評價結果也往往是學習勤奮刻苦、團結同學等較空泛的表述。
同時,當前的人才評價方法普遍采用靜態評價的方法,評價結果只能代表學生過去一段時間學習實踐的成果,而且可能具有偶然性。期末考試是最明顯的例子,學生考試結束后一段時間就幾乎忘記了考試前復習的內容。證書考試也只能證明過往一段時間學習的成果,不能代表日后職業能力是增長了還是減弱了。
其次,人才評價程序存在學校評價、政府評價、用人單位評價、社會評價各行其道、相互脫節的問題,也存在重評價、輕反饋和持續跟蹤的問題。
以財會專業畢業生的評價過程為例。學校評價是按照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教學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也是較成體系的規范的評價程序。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是政府評價,考試內容分散于財會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不同課程中,課程分散于不同學期,課程教學大綱與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大綱有一定的差異,學生為了迎考,經常需要參加額外的培訓。用人單位評價和社會評價也都另起爐灶,執行各自的程序。評價內容有一定重復率,評價程序互相獨立,浪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
現行的人才評價程序幾乎都是一條有起點和終點的線段,評價結果就是終點,被評價人無從知曉形成評價結果的原因,有時甚至不知曉評價結果,之后的持續跟蹤改進更無從談起了。財會專業學生在校參加各門課程的考試,得到的評價結果就是成績,至于錯在哪、為什么錯、怎么改錯永遠無法得知。以培養人才為核心功能的學校尚且如此,政府評價、用人單位評價、社會評價更無法保障反饋和持續跟蹤等機制了。
因此筆者建議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從評價方法和程序上尋找突破口。
首先,人才評價要加強過程性評價方法和動態評價方法。過程性評價要求財會專業教師應在授課過程中增加開放式、偏重實務的案例分析和討論,訓練學生運用基礎理論和操作知識分析實務案例的能力,對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建議性的評價,而非結論性的評價。財會專業也應積極與用人單位合作,為學生創造頂崗實習的機會,用人單位指導教師通過布置學生完成一件件具體工作、帶領學生參與一個個真實項目,觀察學生、及時指點學生,最后形成建議性和結論性相結合的評價報告,反饋給學校和學生。動態性評價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有效便捷地實現。例如,財會專業的實訓軟件是與理論教學相配套的,線上實訓考試一般都是基于一定的題庫資源的,學生每次考試的內容都不會完全一樣,同時是向學生全天候開放的,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多次申請參加線上實訓考試,既可以檢驗自身的知識掌握程度,也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成績,避免一考定終身的情況。網中網公司開發的會計職業能力測試平臺則更進一步,學生的職業能力越強,在測試系統中就能走得更遠,能更深入挖掘自身的潛力,否則測試過程很快就結束。由于會計職業能力測試平臺是供財會專業學生免費無限次使用,學生可以自行根據學習和實踐的計劃,經常性檢驗自己的學習和實踐成果。
其次,人才評價要形成“評價過程――評價結果――評價反饋――持續跟蹤――再評價”的良性循環。網中網公司開發的會計職業能力測試平臺能為被評價人提供詳盡的評價報告,學生可以根據報告規劃學習方案,即使畢業后仍可以有目的地接受再教育,然后再參加測評,檢驗階段性學習成果,也為下一階段學習指明方向。學校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平臺,更需要形成良性循環的評價程序。高職財會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較短,課時安排緊湊,要按照傳統的教學計劃安排考試的反饋和跟蹤,幾乎無法實現,因而需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全面系統的改革。例如財會專業篩選出專業核心課程,安排同一教學團隊持續三年共同實施教學,評價、反饋、持續跟蹤都在有計劃、有書面軌跡的情況下開展,當然這需要資源配置的要求較高,實施難度較大。現階段,較可行的改革方案是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在原有的財會實訓軟件和配套題庫的基礎上增加分析功能和自學導引,將自覺性測試和階段性強制性測試相結合,將根據測評分析自主學習和基于學生總體測評結果進行大數據分析后開展的針對性、分層次短期面授相結合,彌補師資、學生學習時間等資源不足的缺陷。
六、統籌兼顧的人才評價制度,是構建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體系的保障
人才評價的長期健康發展,要求建立具有開放性、公正性和科學性的評價體系,需要有人才評價制度加以規范和保障。人才評價制度需要把前述的人才評價對象、人才評價機構、人才評價標準、人才評價方法和程序固化,并推動其有效執行。人才評價制度也要求政府、學校、用人單位都強制性地參與到畢業生的人才評價中來,中立的人才評價機構通過競爭也可以在人才評價體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制度的建立是系統工程,難度可想而知,各個人才評價機構應在自身能力范圍內先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評價個體制度,才能期待未來形成貫穿全社會的人才評價總體制度。
絕大多數高職財會專業應屆畢業生畢業時的目標就是就業,但他們同時卻對自己是否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表現得較為迷茫,構建科學可行的人才評價體系,供用人單位精準選才、知人善任,供畢業生們較客觀的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尋找工作時揚長避短,也能成為自己后續能力提升的依據。人才評價體系構建任重道遠,需要政府的宏觀指導,也需要全社會將人才評價作為大學生就業促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步驟地系統推進。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已逐步成為檢驗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的調研對象以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近三年,共三屆畢業生為樣本,專業涵蓋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兩個專業,針對其就業狀況和變化展開調研,根據調研結果探索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財會 畢業生 就業狀況
就業乃民生之本。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畢業生就業工作已逐步成為檢驗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就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工作不僅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徑,更關系到社會穩定與發展。
本文的調研對象以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近三年,共三屆即:2010屆、2011屆、2012屆畢業生為樣本,畢業生專業涵蓋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兩個專業,針對其就業狀況和變化展開。
一、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近三年畢業生基本情況及就業率
本項目的調研對象以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近三年,共三屆即:2010屆、2011屆、2012屆畢業生為樣本,畢業生專業涵蓋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兩個專業。
1.2010屆畢業生基本情況及就業率。2010屆會計學院共有十個畢業班,畢業生總數474人,其中,男生163人,女生311人。畢業生專業分布、民族構成和就業情況如表1:
資料來源: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學工辦就業統計數據。
2010屆畢業生中,烏魯木齊生源地學生76人,占比16%;疆內各地州生源地學生364人,占比76.8%;內地省市生源地學生34人,占比7.2%。中共黨員94人。
2.2011屆畢業生基本情況及就業率。2011屆會計學院共有七個畢業班,畢業生447人,男生128人,女生329人。畢業生專業分布、民族構成和就業情況如表2:
資料來源: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學工辦就業統計數據。
2011屆畢業生中,烏魯木齊生源地學生83人,占比18.6%;疆內各地州生源地學生335人,占比74.9%;內地省市生源地學生29人,占比6.5%。黨員73人。
3.2012屆畢業生基本情況及就業率。2012屆會計學院共有畢業班七個,畢業生466人,男生140人,女生326人。畢業生專業分布、民族構成和就業情況如表3:
資料來源: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學工辦就業統計數據。
2012屆畢業生中,烏魯木齊生源地學生68人,占比14.6%;疆內各地州生源地學生369人,占比79.2%;內地省市生源地學生21人,占比4.5%。黨員68人。
從近三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就業率不斷提高,從2010年的85.2%提高到2012屆的97%,年均提高5.9個百分點,尤其是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從2010年的79.9%提高到2012年的96.7%。新辦的會計專業(注冊會計方向)的就業率在三個專業中最高,2011年和2012年分別只有2個和1個畢業生生未就業,見表4。
資料來源: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學工辦就業統計數據。
(二)近三年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
1.2010屆會計學院各專業畢業生去向。2010屆會計學院畢業生474人,其中會計學專業305人,財務管理專業169人。根據當年就業率統計,會計學專業當年就業269人,就業率88.2%;財務管理專業就業135人,就業率79.9%。學院2010屆畢業生就業去向分布如圖1、圖2所示。
綜合來看,會計學院2010屆畢業生中有60.3%的學生在企業就業,其中,國企16.9%,非國企31.6%,金融部門11.8%;在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的有20.5%,在準政府部門(村官和選調生)就業的為3.4%;深造和當兵的為1%;當年未就業的有14.8%。
2.2011屆會計學院各專業畢業生去向。2011屆會計學院畢業生447人,其中會計學專業208人,會計學(注冊會計方向)60人,財務管理專業179人。根據當年就業率統計,會計學專業當年就業194人,就業率93.3%;會計學(注冊會計方向)就業58人,就業率96.7%;財務管理專業就業170人,就業率95%。三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去向分布如圖3、圖4、圖5所示。
綜合來看,會計學院2011屆畢業生中有2/3的學生在企業就業,其中,國企17.2%,非國企38.2%,金融部門11.2%;在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的有20.4%,在準政府部門(西部計劃和選調生)就業的為3.3%;深造和當兵的為4%;當年未就業的有5.6%。
3.2012屆會計學院各專業畢業生去向。2012屆會計學院畢業生466人,其中會計學專業224人,會計學(注冊會計方向)62人,財務管理專業180人。根據當年就業率統計,截至10月末,會計學專業當年就業128人,就業率57.1%;會計學(注冊會計方向)就業37人,就業率59.7%;財務管理專業就業167人,就業率92.8%。就業去向分布如圖6、圖7、圖8所示:
綜合來看,會計學院2012屆畢業生中有73.8%的學生在企業就業。其中,國企14.6%,非國企41.4%,金融部門17.8%;在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就業的有11.8%,在準政府部門(西部計劃、村官和選調生)就業的為9.2%;深造和當兵的為2.1%;當年未就業的有3%。
二、就業服務工作開展現狀
1.堅持推行就業工作領導體制,努力營造就業工作良好氛圍。學院對畢業生就業工作高度重視,將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學院重要議事日程。歷年都會成立當年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學院領導全面部署,有專職輔導員配備就業工作,將各畢業班班主任、各教研室主任、專業導師納入學生就業工作,分別承擔相應的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就業工作。學院的就業工作每年都以全力以赴的狀態面對,工作氛圍良好。
2.加強對學生就業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一方面,認真積累經驗,正確引導學生并要求學生認真對待就業指導課;另一方面,邀請就業工作經驗豐富的老師、就業指導專家、民族企業家、知名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歷屆優秀畢業生等開展就業指導專題講座。為學生正確擇業指引方向。
3.有計劃、有步驟開展就業指導。每年,會計學院都會根據學校安排,制定學院就業工作計劃。在日常指導中,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如對大一學生,主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通過就業指導課,以“我的理想”、“畢業時你準備好了嗎”等就業主題召開班會和團日活動,增強學生職業意識、職業觀念,讓學生自我職業定位,幫助他們科學制訂大學四年的規劃;對大二的學生,介紹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成才觀和擇業觀。針對大三、大四的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企業宣講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多方面地讓學生了解就業所需要的素質要求,引導其全面發展。
4.以學生為本,悉心為學生就業全程服務。在就業準備階段,主要建立、完善畢業生聯系方式,構建全方位的信息溝通網絡,方便與畢業生聯系。目前,會計學院主要采用聯系方式,如QQ群、飛信群,留下家人的常用聯系方式。在畢業生擇業階段,及時招聘信息,組織招聘會、認真推薦學生。對擇業存在疑惑學生開展“一對一”指導。指導學生辦理離校手續。并且在寒暑假期間,就業服務不斷線,安排值班老師,方便畢業生辦理相關事宜。在學生畢業后,開展問卷調查、電話訪談,了解學生現狀,將畢業生的心得體會轉達給下一屆畢業生。
5.不斷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畢業生就業服務水平。負責就業工作的領導和老師,堅持參加就業、創業培訓,學習心理咨詢知識及相關比賽、經驗交流活動。探索新形勢下的我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畢業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不斷提高就業服務質量。
6.積極拓展就業市場,為學生尋找就業出路。重視學校推薦的就業崗位,挖掘招聘會上有效就業信息,與用人單位做好溝通,方便選材用材,鼓勵學生到基層中去。
三、調查結果分析
總的來講,通過調查,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畢業生無論在專業素養還是綜合素養方面都是很優秀的,未來他們仍舊會將該院培養的學生作為主要招聘對象。如能踏實完成本職工作,并熟悉本單位財務流程,能獨立勝任工作,單位會給予職務或級別上的提拔。
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用人單位希望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能更早、更多的進行實習,開展實務操作,通過實習彌補學習中的不足,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希望學生在工作中要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勤動腦,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學生提高自身英語水平,以便從事國際業務;希望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辦公軟件及財務軟件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時,用人單位還希望學院加強學生在校學習時對稅法和經濟法等相關知識的培養。
1.會計學院畢業生就業率總體態勢。根據問卷統計,近三年會計學院兩大主流財會專業就業率均值較高,不僅在本校所有專業就業率排名中力拔頭籌,與全疆其他高校同專業就業率相比也位居前列。此項數據表明,財會類畢業生在當前就業壓力巨大、就業形勢嚴峻的市場競爭下,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用到社會實踐和實際崗位中,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和口碑,為學校的招生和總體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2.會計學院畢業生就業去向分布特點。綜合以上分析,會計學院近三年學生就業去向主要以銀行、農信社、國企、公務員、事業單位、私企為主的各類企業,少部分學生考研、參加西部計劃、選調生、村官項目,極少數學生選擇服兵役。大體可以判斷,學生愿意有穩定工作,在規模較大的國企、央企工作的學生多,愿意下基層、偏遠地區的少。而且從三年的變化看,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企業就業的比重明顯增加。從2010年的60.3%提高到2012年的73.8%,提高了13.5個百分點。同時,企業內部就業分布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國企比重下降,由28%下降到20%,而非國企比重和金融部門比重增加,分別由52%和20%提高到54%和24%。
二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準政府部門的就業比重下降。由2010年的24.7%下降到2012年的21.5%,其中,公務員比重基本不變,事業單位的就業比重下降顯著,由13.5%下降到4.7%,而準政府部門(村官、選調生、西部計劃)就業比重明顯增加,由3.4%提高到9.2%。
三是未就業比重下降顯著。未就業畢業生比重從2010年的14.8%下降到2012年的3%,大體可以推斷,新增加的就業人員基本被非國有企業和準政府部門所吸收。
四、針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新疆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與東部比較,總體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本來就比較低,加上新疆區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等中心市經濟發展水平高,對人才吸引力強,就業崗位競爭激烈,有限的新增崗位與數量眾多的求職者之間的矛盾難以在短時間內得以緩解。由于發展條件有限,發展前景不被看好,對人才實際需求規模較大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及農村基層很難吸引高校畢業生,這就造成了人才的區域結構性失衡。如何盡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不可忽略的問題。因此,對國家和政府而言,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應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完善就業市場,消除畢業生就業的體制性障礙,盡快減少區域發展差距,尤其是基本公共品供給的公平,避免就業過度集中于大中型城市中,形成人才的有序流動和分布。
大學畢業生作為眾多普通勞動者中的一員,雖然經過大學教育的培養,取得了相應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但在個人素養和適應崗位等方面都需要長期的歷練和學習。一些用人單位在挑選畢業生時用卻近乎完美的標準要求畢業生:如要有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扎實的理論功底、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工作中既能獨當一面又能團結合作;甚至一些單位還要求畢業生最好具備一定的特殊才藝,比如主持、唱歌、體育或其他,在單位的各項文化活動中也能充分發揮作用。這種過于完美的用人標準勢必對畢業生形成較大壁壘。
總的來說,畢業生質量的提高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對國家和政府而言,應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完善就業市場,消除畢業生就業的體制性障礙;建立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機制與體系,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適時調控大學的規模與結構;完善就業中介機構和信息制度,減少學生就業的搜尋成本,提高一次性就業率;設立大學生工資最低線與規定崗位學歷等措施,創立大學生就業政府政策保障體系;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對高校而言,應樹立提高就業質量的辦學理念;建立靈活調節培養計劃的實施機制;以學科建設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創新專業設置;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市場對人才綜合素質的具體要求;提高就業工作的服務質量。對用人單位而言,應在合理招聘的基礎上進行有預見性的“人才儲備”。對大學生自身而言,政府、高校、用人單位都是決定就業質量的外在因素,大學生自身的就業能力才是決定就業質量的內在因素。只有內外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問題。因此,大學生自身首先要明確社會及單位的用人標準,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其次要加強專業學習,鞏固就業根本;最后要培養自身的綜合能力,全面發展自己,做好求職準備。不管是大學生的能力因素、心理因素、求職行為因素、高校本身的因素,還是大學生的年齡、性別等因素,我們認為都是可以通過教育而改變的,提高學生的能力,轉變大學生的觀念,使大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摘要】 中職財會專業畢業生教學與實習的銜接問題一直困擾著中職財會教學。解決這一難題的辦法有多種,會計指導教師要充分利用寶貴實習時間,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把實習作為就業前“實戰演習”的平臺,將教學與實習進行有效的銜接。
【關鍵詞】 會計教學 實習
為了滿足就業市場的需要,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培養成技能型人才,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這就要求不斷創新辦學模式。近年來提出的“訂單式”培養、“半工半讀”等,都是為了加強中職學校要企合作,以就業為導向,提高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時間適應工作的需要。許多中職學校學制都變為前兩年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第三年到企業實習。目前擺在中職學樣會計專業面前的難題是第三年會計教學與實習如何銜接?本文針對這一難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會計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它的實踐性很強。但是,目前許多學校甚至還來不及改革課程體系,用兩年時間匆忙把幾門專業課上完后,急忙把學生送到企業進行實習,第三年的教學內容完全停止,把學生托付給企業或放任自流。對于會計專業,由于中職學校學生素質差,兩年校內教學時間緊,許多學校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普遍重視不夠。因此,第三年的實習給會計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學習平臺,會計老師理應抓緊機會,加強校企合作,而不是單純把學生推給企業,讓學生自生自滅,浪費了寶貴的實踐教學的時間。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能獨立從事會計工作的合格的初級應用型會計人才,就要將第三年的會計教學與頂崗實習銜接起來,并付諸實踐。筆者認為,學校不應在第三年把學生完全托給企業,此時學生的學習目的是不明確的,學習內容也缺乏系統性、連貫性。針對會計專業,筆者設計了一套項目補缺實習方案。即讓學生帶著項目到企業實習,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充分利用企業實習資源,專門針對在校內無法接觸的實際問題進行逐個擊破。
一、學習任務的布置
在會計專業實習中,學生有一年時間充分熟悉業務,教師要結合實際開列如下一些分任務。
1. 熟悉企業各項業務流程。首先要了解整個業務處理的過程和業務之間的聯系,再對業務的發生及取得的原始憑證進行分析,完成賬務處理。在校內的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只是孤立地給出一筆筆經濟業務或一張張原始憑證,要求學生編制會計分錄。學生對于業務流程及單據的傳遞了解甚少,嚴重影響到他們畢業后是否具備獨立進行會計工作的能力。因此在頂崗實習中熟悉各項會計業務流程是首要問題。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根據所在企業實際情況,編制各項業務流程圖,對貨幣資金業務流程、材料物資購進業務流程、銷售業務流程等進行設計。
2. 納稅申報。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在會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中,納稅申報這一環節往往被省略。在頂崗實習期間,學生可積極參與企業的納稅工作。通過納稅申報實踐工作,了解納稅申報的方式,納稅申報的程序等,在實踐中增長知識,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3. 會計報表及其附表的編制。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實習企業當年6月份的會計核算資料,編制會計報表。要求學生了解編制報表的過程及報表中各項數據的來源,了解編表前會計人員必須完成三項基本工作。
二、解決問題的方式
1. 小組討論。基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在頂崗實習中不適宜在同一企業一次安排太多的實習人員,但盡量安排三至五人,組成一個實習小組。實習任務由組內成員共同完成,遇到難題共同討論,各抒己見,共同解決。
2. 請教在職會計人員。實習企業中的在職會計人員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都是本專業的行家。但他們不是教師,不具備對實習人員很難做到系統的輔導。而實習學生帶著項目及學習任務實習,實習目的明確,遇到問題可隨時請教身邊的在職會計人員,充分利用了實習資源,將會取得更好的實習效果。
三、會計教學缺失彌補
在校內的會計內容的教學中,即使具備完全仿真的模擬實習,許多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會計課堂上仍無法完全解決,造成了會計教學的缺失。如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提高、會計人際關系協調等,這些問題只有在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有所體會、感受,從而試行解決。指導教師也應在實習中有意識地提高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彌補會計教學內容的缺失。
1. 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在會計法規、企業會計準則、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的范圍內,根據企業的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會計事項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2006年2月15日我國新會計審計準則體系正式,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執行,標志著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最終實現了全面接軌,對于財務會計人員來說如何提高會計職業判斷更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中職學校在平時的會計教學中忽略了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2. 與銀行、稅務、投資者、政府等之間和外部人際關系的協調。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學生可感受會計人員與銀行、稅務等之間的外部人際關系。教師要引導實習學生培養交往能力表達能力、協調能力和自控能力。
3. 會計內部人際關系的協調。會計人員要處理好與領導、部門、上級主管等內部人際關系,取得領導和各部門的信任和理解,主動與領導溝通,使他們掌握會計法,讓他們增強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法律責任感。
綜上所述,會計指導教師應充分利用寶貴的一年頂崗實習的時間,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把頂崗實習作為就業前“實戰演練”的平臺。讓第三年的會計教學與頂崗實習真正銜接,才能保證為企業輸送大量高素質的財會人員。
[摘 要]畢業論文是財會專業本科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接觸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活動。本文針對現有本科畢業生或者走上工作崗位,或者繼續從事研究工作等不同的目的,分別淺談了選題和指導方法。
[關鍵詞]財會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直接影響著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和學??傮w教學水平[[]]。它不僅關系到能否培養出合格的創新性的人才,還關系到學生未來的發展[[]]。但隨著我國近年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教學方式的逐漸改變,現有的畢業論文選題及其指導方法存在針對性不強、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本文從現有畢業生未來發展方向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現有本科畢業論文在選題和指導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一、當前畢業論文選題與指導中存在的問題
1.選題針對性不強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現在本科生中繼續讀研的比例越來越高,原有的僅以流程訓練為主的畢業論文選題,已經不能適應繼續從事研究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一部分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其后續的專業知識需求也與所學專業有較大出入。因此畢業論文選題必須適應時代的變化。
2.選題與實際問題結合不夠緊密
雖然現在部分院系對畢業論文已經進行了分類,允許一些研究型的論文題目,但這些題目中不乏有些重復性、強理論性,以及虛擬性題目。從事這些題目的研究,對于學校來講是一種資源浪費,對于本科生來講也很難達到有效的訓練效果。
3.教師指導不到位
在畢業論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質量的影響至關重要。教師指導不到位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學校擴招和承擔科研項目,使教師指導每個學生的有效時間降低,導致了畢業論文質量下降。除此之外,部分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題目理論性太強等也會導致學生的工作積極性下降。
4.畢業論文指導過程要求不嚴格
臨近畢業,擇業、補考以及其它事情使得學生從事畢業論文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到保證。遲到、早退甚至不到場的現象屢見不鮮,個別學生甚至數周不與指導老師聯系,以致部分學生不能按照論文進度要求完成論文任務,出現抄襲現象。這與指導教師的要求關系很大。
二、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途徑和方法
針對現有本科畢業論文在選題和教師指導方面出現的問題,本文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創新能力為目標,提出了一些建議供以討論。
1.合理選擇畢業論文題目
畢業論文題目的選擇是畢業論文關鍵的第一步。選題必須兼顧畢業生的后續學習和工作計劃,同時還需要結合一定的研究性題目,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題目的選擇還必須注重與實際問題的結合,特別是與科研項目的結合。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解決實際問題與提高學生能力的統一、科研與教學的統一,做到學生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2.加強教師指導
教師指導是學生畢業論文順利完成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必須加強教師指導,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強指導:
(1)強相關性論文題目。可以采用集體指導方法,制定詳細、明確的授課內容進行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有效提高指導效率。
(2)增加學生的實踐環節。通過多參與實驗研究、課題組內的學術討論等形式,加強學生對問題討論和解決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建立對研究和進行創新的興趣。
(3)加強時間管理。建立比較嚴格工作時間制度,讓學生熟悉在日后工作崗位上的生活方式,同時也保障了進行畢業論文的時間。
3.加強畢業論文的管理和監督
需要做到畢業論文科學化和規范化管理及監督,根據畢業論文進程進行階段性檢查,實施質量控制,建立科學的畢業論文(論文)考核辦法是非常必要的。畢業論文過程需要落實三個階段(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檢查,主要是為了保證畢業論文管理目標的實現。
三、結論
本文針對現有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和指導過程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傊?,在畢業論文的指導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為核心,對學生進行全面專業素質訓練。
總之,畢業論文教學不是畢其功于一役之事,而應該是落實和貫徹在整個本科教育期間的全程性論文寫作教學,要徹底改變畢業論文教學與平時的專業課教學脫節的局面。不能只將畢業論文寫作看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教學環節,而要看作是全面提高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必要手段,這樣才能充分體現畢業論文的價值,培養出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畢業論文的指導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為核心,對學生進行全面專業素質訓練。我們應抓住財會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通過轉變教學模式,不斷改革畢業論文教學指導的內容和方法,不斷提高新形勢下財會專業畢業論文的教學質量,建立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真正使財會專業的學生成為厚基礎、寬口徑的高素質創造型人才。
摘要: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成為近年來本科教學研究的重要話題。本文結合我校財會專業的實際情況,在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關鍵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現狀;對策
本科畢業論文是對學生大學四年期間所學專業知識及綜合能力的最終考核,各高校對這一最后的教學環節也制定了繁多的規范條例,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每況愈下卻令人高度擔憂。如何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成為近年來本科教學研究的重要話題。本文結合我校財會專業的實際情況,在對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近幾年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存在種種問題。以我校財會專業(包括財務管理、會計專業)近幾年的畢業論文為例,問題主要集中在選題和論文寫作兩個領域:(1)選題領域不均,缺乏應用研究。選題較集中在以理論分析為主的財務領域,如獨立董事問題、預算管理問題、內部控制問題,即使是以新會計準則為主題的會計類選擇,也多存在選題重復、研究范圍過大的問題,較少聯系實際案例進行創新設計。(2)寫作缺乏學術論文應有的嚴謹和規范。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作為層次較低的學位論文,其性質依然是學位論文,依然要求選題新穎;數據處理恰當、分析論證合乎邏輯;對所分析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獨到行和自己的見解;在論文書寫方面要求表達通順、條理分明、文字及圖表準確清晰無誤、格式符合要求;外文摘要要求語句通順、能正確表達文章觀點、語法正確。然而,學生所寫論文原創性不高、抄襲現象嚴重;基本理論及概念的闡釋不清晰;段落間的邏輯關系不明顯;文字表述不夠專業化和學術化;對論文的基本格式標準如文獻的引用、圖表的說明、字體行間距的標準不熟悉;對英語掌握程度的再檢驗的英文摘要多存在由電腦軟件在線翻譯生成。本科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多重成因:(1)畢業論文寫作時間安排不合理。論文的選題、開題一般安排在第七學期下學期,面臨嚴峻的就業、考研壓力,學生根本無暇顧及論文的選題工作,學校在就業率的壓力下,很少以畢業論文質量來度量學生畢業的標準,指導教師在缺乏相應考核機制的氛圍下,對畢業論文的寫作很少嚴格把關,答辯環節對于學生來說視同形式,即使進入二答的學生也知道不會因為畢業論文而影響到畢業。如此,強烈的負面效應產生了,學生很難對畢業論文的寫作重視起來。(2)畢業論文的教學管理流于形式。雖然學校制定了從選題、文獻綜述、論文的質量、英文摘要等系列的規范條例,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論文的質量監控缺乏嚴格執行的控制點。如開題這個環節直接涉及到選題是否合適,論文的寫作是否有意義,一方面,嚴格的開題形式有助于引起學生的重視,另一方面,多位教師的審核判定也有助于論文寫作的下一步開展,但實際執行中往往是指導教師同意即可開題,失去了這個環節應有的硬性約束。形式上的質量監控控制點,如論文格式的規范、任務書及開題報告的一致等,并不能替代對真正影響論文質量的內容的實質性審核。(3)學生方面的因素。學生對畢業論文的寫作不重視,一方面是基于上述的客觀原因造成學生主觀上的不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學期間增強科研能力的系統訓練的缺乏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對學科前沿動態的不了解導致其選題缺乏應有的新穎性,即使選定了題目,文章論點的提出、論據的分析缺乏嚴謹性,文章的篇章結構層次不分明,研究重點不突出,論文的寫作沒有深度。而且,由于缺乏基本的論文寫作技能和技巧,文章的文字表述不流暢,口語化嚴重,甚至缺乏基本的寫作格式。
二、財會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改進建議
1.對本科畢業論文的重新定位。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作為初級的學術研究行為,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設置該環節,一方面是達到對學生科學研究進行初步訓練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考核學生發掘實際問題并運用專業基礎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養。論文的寫作過程由選題、收集資料文獻綜述、資料數據分析、文字寫作、答辯等密切聯系的各環節組成,這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從不同的側重點考核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所考核的內容是學生在整個本科階段的學習結果。因而,單獨由本科畢業論文這個環節及有論文指導教師一人來承擔這個考核任務,顯然是不合理的。可以考慮在應用型財會專業要求建立“理論與技能并重”的專業培養模式下,加強專業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教學的研究和應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彌補目前財會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過不同階段具體的科研訓練項目所形成的實踐訓練平臺,增強學生理論學習的目的性和方向感。具體來說,是通過科研訓練課程群的建設,在專業導論課程、計算機知識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假期社會實踐等環節加入科研訓練入門、網絡使用訓練、初步科研訓練、財務專題訓練、科研綜合訓練等具體訓練項目的內容。
2.強化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系統訓練。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系統的訓練過程,單憑一個學期、一位指導教師在短期內想達到一蹴而就的效果是不可行的,可以考慮在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強化科研訓練。以筆者講授的《高級財務管理》為例,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核心宗旨,我們在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我們提出的“案例教學+任務驅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步驟是,通過相關案例引出專題所涉及的基礎理論和應掌握的知識點后,根據各模塊內容和教學目標設定難易程度不同的“任務”。同時,將“任務”的設計與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了有機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加強科研方法的訓練與指導,結合財務專業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科研的選題技巧、技術路線制定和資料收集等事項。在教學方式方面圍繞著提高學生科研能力力求多樣性。首先,堅持理論導讀。在課程授課外指定學生閱讀每個專題的經典理論文獻,深化對基礎理論的認識;其次,突出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現實案例,通過案例的介紹、集體研討等形式,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理解更為深刻;再次,突出實訓教學。根據課內實驗安排的相關材料,在現實中跟蹤某些上市公司的現實狀況,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課內實驗內容與理論課程內容緊密結合,內容突出了技術性、可操作性、綜合性和探索性,實現了在財務管理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訓練的設計理念。
3.加強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目前畢業論文時間設置與學生求職沖突,可考慮提前做論文,讓學生在大學三年級就準備論文,促進師生充分交流,在引起學生對論文重視的同時,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其次,畢業論文的寫作要因人而異。對于考研、保研的學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研究興趣和文字能力,鼓勵其對具有研究價值的理論命題進行深入探討,并盡可能地用統計軟件進行大樣本驗證,以為后續的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目前的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對教師的指導過程缺乏有效的監控,學生也無法通過正常渠道對教師的指導工作進行評價,同時,對優秀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缺乏應有的物質獎勵,使得正向的引導作用缺失。因此,一方面,應強調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資格的認定,包括每學年發表學術論文的要求或一定科研經費的獲取,另一方面,應加強對指導教師的考核,包括優秀論文、進入二答論文的指導情況,并將其考核結果作為晉職晉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摘要]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控制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管理的重要環節。文章嘗試從財會本科生畢業論文“創新”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入手,分析影響畢業論文“創新”控制點與保證“創新”控制點質量的各因素及其內在關系,設計一套以“創新”為關鍵控制點的財會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控制體系。
[關鍵詞]財會本科生 畢業論文 創新 質量控制點 監控體系
一、本科生畢業論文“創新”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1.本科畢業論文創新的必要性分析。(1)構建創新型國家的人才基礎在于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本科生。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本科生的培養處于基礎地位和關鍵環節。本科生畢業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基本教學形式。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創新能力和深度,不僅是對學生四年的學習成果和綜合素質的檢驗,也是對教師四年教學質量所進行的全面、綜合檢驗。(2)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必須將培養本科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放在首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代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尤其應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的《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以創新教育統領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本科生畢業論文作為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提升本科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本科畢業論文創新的可行性分析。(1)大學本科階段是大學生綜合素質飛躍提升時期。大學本科階段是大學生從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過渡的轉折時期,一方面,他們的心理品質全面完整地發展起來,逐步確立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另一方面,大學生頭腦中固有的東西少,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信息。在畢業論文寫作中,學生們被要求針對專業領域的某一問題、某一現象進行解釋和分析,并力圖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這正好具備研究型、實踐型學習方式的基本特點,有助于實現學習方式從傳統的單純理論向新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模式的轉變。(2)大學本科階段是大學生思維發展最活躍時期。大學時期,剛好是大學生由形式邏輯思維向辯證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并且在常規性思維繼續發展的同時,創新性思維也在發展。大學前三年學習的主要任務是繼承前人已經積累起來的知識經驗,其思維活動基本上屬于常規性思維;大學四年級則是大學生在掌握了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畢業論文載體實現其早已萌芽了的創新欲望的階段,他們不再滿足于接受已有的知識,更強烈地表現出改造社會、創新社會的愿望,而畢業論文環節就剛好契合了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目標。
二、本科畢業論文“創新”質量控制點的內涵
1.思維創新。思維創新,是論文創新的前提,也是創新能力的重要表現。畢業論文的創作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嚴令禁止抄襲別人的文章。大學生在就業實習中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撰寫論文時常常出現組合改編他人的論文的現象。鼓勵和指導學生探索新方法,打破傳統封閉式思維模式,積極提倡新思維。
2.科研創新。畢業論文是學生根據自己專業實際,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要寫作出優秀的畢業論文,不僅要有厚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在畢業論文質量管理中,要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鼓勵和激發學生創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做到層次清晰,結構合理,論證充分。
3.技能創新。畢業論文的創作,不僅要求在理論上創新,而且要求在實踐上創新。這種實踐創新,主要表現在用新方法或數據分析、解決實踐中的難題。由于財會專業屬于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專業,更需要在技能上創新。僅就論文寫作而言,對研究的課題要用財務數據來進行分析,通過數據處理,經驗論證,揭示事物的規律或本質。
三、構建以“創新”為核心控制點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控制體系的原則
1.以“問題”為導向的原則??茖W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北究粕抻谥R結構和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會有所欠缺,但是首先要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即關注理論和現實社會經濟管理中的“問題”。提出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問題,這是創新的第一步。提出問題之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定能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結果”為目標的原則。從結果來看,畢業論文是本科四年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成果的集中體現,涉及教和學的雙方,對畢業論文的質量控制體系的設計,不僅要對學生和學生寫作論文過程的控制,還要對老師教學和老師指導論文過程的控制,只有在全程、全方位控制的基礎上,才能制造出合格的產品——優質的畢業論文。在整個體系的設計中,要以“創新”為核心,以“畢業論文的創新”帶動教學過程的“創新”和“優化”,形成完整的畢業論文質量控制體系。
3.以“方法、素材”為保障的原則。畢業論文的創新,不僅表現在選題、觀點要新穎,還表現在結論要獨特,要想保證兩點,其中間環節的論證必然要創新,因此,論證的材料要創新,論證的方法要創新。所用的材料要新鮮,要把新的事實、新的思想觀念作為素材使用;把已經存在,但未被發現未引起人們普遍重視的事物作為材料使用;從新的角度使用人們已經比較熟悉的材料,把材料所蘊涵的新意揭示出來,做出新的解釋,使陳舊的材料成為有新意的材料。所用的論證方法要創新,進行前人尚未做過的實證性研究工作,對某一問題進行首次綜合性表述,將某一方法應用于新的研究領域,應用不同的方法論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等。
四、設計以“創新”為核心控制點的本科畢業論文指標評價體系
1.體現“創新”質量控制點的指標。根據本科生的創新層次和能力,設計能夠體現創新的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對于本科生來說,選題的創新相對可行,賦予了18%的權重,而觀點的創新對于本科生來說相對較難,賦予的權重相對較低,為5%。(1)論文選題的創新。畢業論文題目的選擇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性環節,選題合適,有利于論文寫作的順利完成,可以說好的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成功的一半。一般來說,財經類論文的選題,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專業為本原則。學生要充分考慮財經專業的特點,將專業和個人興趣相結合,選擇與財經專業密切相關的論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體現綜合訓練基本要求。二是小題大做原則。題目的選擇要考慮學生自身的實際能力和外部條件的限制,盡量小一點、實一點。三是創新原則。論文應該具有創新性和時代感,即在理論上要有所突破,對實踐活動的研究要有新認識,反映時代的要求。根據這三項原則,在“選題”指標下細化三項指標:專業培養目標、工作量與難度、理論結合實踐,并分別賦予5%、5%和8%的權重。本科生要通過學術研究,解決理論上、學術上某個重要問題,有所創新、突破,是比較困難的。而結合實際選題,尤其是財經類專業應用性較強,用已學過的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社會問題,開展自主創業模擬實驗等項目研究,則針對性強,材料豐富,也容易寫出水平和特色,因此,在這一指標上賦予了較高的權重。(2)論文觀點的創新。撰寫畢業論文,要有自己對題目的獨到見解和看法,而不能人云亦云,簡單地重復別人的說法。對與選題相關的理論或實際問題要有較深刻的認識,有新的見解,有一定的創新性,但如果在選題時真正做到了真題真做,深入社會、企業,掌握第一手素材,就極有可能找到所研究的實體存在的現實問題,提煉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新措施、新觀點。
2.保證“創新”質量控制點的指標。保證“創新”質量的指標,主要包括文獻綜述、論證等。(1)論文論點“創新”保證指標——文獻綜述15%。文獻綜述可以保證學生在借鑒學習別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熟悉該題目的研究前沿動態,為選題、論點的創新打下基礎。一篇全面客觀的文獻綜述,畢業論文的創新就保證實現了一半,因此這一指標賦予了15%的權重。(2)論文本身“創新”保證指標——論證。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創新需要嚴格的論證過程才能夠實現,這就要求學生在論證方法及論證材料上要有所創新。論證方法的創新,即選擇研究實體的樣本數據,運用所掌握的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或者,對某一問題進行綜合性表述,將某一方法應用于新的研究領域,應用不同的方法論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論證材料的創新,即畢業論文的創新,不但選題、觀點要新穎獨特,所用的材料也要能給讀者以新鮮感。采取恰當的論證方法,借助新穎的論證材料,是論文論點創新的強有力佐證,應當賦予無法比擬的高權重17%和15%。(3)論文形式“創新”保證指標——邏輯結構、學術規范與寫作水平。論文的形式是指論文的邏輯結構和語言格式。在邏輯結構上,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一是沒有圍繞選題安排論文結構,寫作重點不明確或有誤;二是思路混亂,結構松散,特別是寫作切入點不明確,各個部分聯系不緊密,層次不清晰。這樣會嚴重制約論證的有力開展,論點的創新難以顯現。在學術規范與寫作水平上,保證學生能夠形成基本的學術道德,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確標注引用的參考文獻。行文表述規范,語句通順,標點、符號、計量單位、圖表等的運用和引用均符合各國家標準規定。論文的形式是論文內容的外在表現,筆者給這兩項均設計了10%的權重。
摘 要: 畢業設計(論文)環節通過訓練學生的業務工作基本技能、調查研究、論證、計算、查閱文獻資料、綜合分析與寫作能力,以達到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能力的目的。作者分析本院財會專業畢業論文的現狀,分析畢業設計(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 財會專業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改進建議
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是高校大學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該環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開放性及廣泛的社會參與性。它是學生在系統掌握了基本理論及專業技術知識基礎上進行的科研活動,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也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通過該環節可以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業務工作基本技能、調查研究、論證、計算、查閱文獻資料、綜合分析與寫作能力,以達到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能力的目的。然而畢業設計(論文)是否達到了上述相應的要求呢?本文從分析我院財會專業(包括會計、財務管理兩個專業)畢業論文的現狀出發,分析問題及成因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現狀
教育部曾于2004年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強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通知中規定,通過本科畢業論文,要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但是學生在做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時,存在著諸多問題,以我院會計與財務管理專業2006級本科生畢業論文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選題領域嚴重不均。一是財務管理方向選題比例偏大。在調查的81篇畢業論文中,財務管理方向的論題58篇(占71.6%),會計選題共11篇(占13.6%),其中會計舞弊1篇、會計政策選擇4篇、會計信息化6篇,財務管理領域的論題多是因為這方面的論題很難聯系案例進行創新設計,基本以理論分析為主,因此造成本科生較少選擇具有挑戰性的題目進行研究。二是部分學生的選題過于陳舊,如“芻議我國獨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監事會狀況探究”、“對企業財務預算管理相關問題的探討”等論題還出現在本屆畢業論文選題中。
(二)論題過大。盡管該問題一直被作為論文選題中的重點控制項目,但在所調查的81篇論文中,仍有多篇論題過大,超出了本科生能力范圍,如“股票價格變動影響因素與公眾投資選擇”、“公允價值計量的會計信息相關性研究”、“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超額收益率實證研究”等。此外,學生選題重復性偏高,如有2篇關于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對策分析,2篇關于企業負債融資的探討,5篇關于內部控制現狀及成因的分析。
(三)論文原創性不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要求研究方案合理、可行,在某些方面有獨到見解和創新;數據準確、可靠,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能密切聯系專業理論及應用工作實際分析問題正確、全面,具有一定深度;對設計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識和理論問題,表述概念清楚無錯誤。但在調查中發現論文抄襲現象很普遍,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出原創性的學士論文的學生寥寥無幾。
(四)語言不夠專業化和學術化。畢業設計論文要求結構嚴謹,邏輯縝密,論述層次清晰,文字流暢,但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學生達到這一要求,普遍存在的問題有語句前后不通順、句子冗長、不使用專業化語言等。
(五)格式不規范。盡管在整個論文寫作過程中一直強調格式規范,但調查情況仍不樂觀,有多篇論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格式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文獻的引用、標點符號的使用、圖表繪制的說明、字體與大小、行間距與縮進、中英文標點等。這些問題反映出學生平時訓練不夠,不熟悉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標準,外語及計算機運用能力較差。
(六)英文摘要不規范。對英文摘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生英語掌握程度的再檢驗。在調查中發現幾乎每一篇論文的英文摘要都存在問題,很多論文的英文摘要是通過電腦翻譯軟件在線翻譯的,語法結構、遣詞造句甚至于標點都不規范,不符合專業用語。
二、財會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現狀的成因分析
(一)畢業論文教學管理制度執行不力。雖然學校制定了從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論文的質量、論文文本的質量等系列的規范條例,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尤其是論文答辯、論文質量監控都流于形式,學生只要寫出畢業論文,經指導老師同意參加答辯,就能夠順利拿到學位。由于缺少完整的、嚴格的論文指導、論文評審和論文答辯的硬性制度約束,本科畢業論文對于學生能否順利拿到學位失去了最基本的約束力,其應有的考核功能得不到真正發揮。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嚴格的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體系,僅在形式上檢查論文的格式是否規范、開題報告與任務書是否符合要求、相關表格是否齊全、答辯程序是否規范等,而對真正影響論文質量的內容缺乏實質性的審核。
(二)教師方面的因素。教師方面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主要在于責任心和業務素質兩方面。有些教師不重視畢業論文寫作,不主動與學生聯系,對論文質量不關注,從選題到學生交稿流于形式,只與學生見一兩次面,其他的指導方式依靠電話或網絡,這樣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當然難以保證。也有部分教師本身業務素質不夠,平時很少寫學術論文,實踐經驗也較少,缺乏指導畢業論文的能力,根本無法指導學生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三)學生方面的因素。學生方面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第一,思想不重視。畢業論文(設計)一般都在最后一學期,此時的大學生忙于應聘就業,學生根本無暇顧及畢業論文(設計),對畢業論文(設計)往往抱著應付的態度。第二,專業寫作能力差。由于平時缺乏科研能力的系統訓練,導致學生一方面對學科前沿動態不了解,不能很好地選論題,即使在導師的幫助下選好論題也不知如何下筆,不會組織文章的結構,論點提出后不知如何論證與分析。另一方面,論文僅限于對現有知識的梳理與重組,重復別人的結論而沒有自己的見解,內容缺乏新意,并且由于專業知識和能力的缺乏造成論文沒有深度。由于缺乏基本的論文寫作技能和技巧,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較差,甚至連基本寫作格式都不清楚。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6)
摘 要: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方式,對我院會計專業2008、2009和2010屆畢業生和部分用人單位進行了一次跟蹤調查,聽取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對我院會計專業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為深化我院會計專業的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調查;分析報告
1 調查工作基本情況
我院會計專業從2008年開始招生,經過四年的建設,現已成為我院重點建設的專業。由于財會專業的學生擁有一技之長,社會對財會人員的需求量也比較大。從2008年至今,我院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都達到96%以上。
1.1 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從不同角度了解各行業對財會專業群人才培養的要求及我院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找出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出現的偏差,為我院進一步深化財會專業群的專業建設和改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二是了解我院畢業生適應工作的情況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為學院進一步改進就業指導工作和提高就業率提供依據。
1.2 調查特點
(1)調查數據準確。
為了保障順利開展本次跟蹤調查工作,會計教研室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并分配任務,全體教師利用暑假兩個月時間完成,通過網絡、郵寄、走訪等多種方式,共發放問卷一(即《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5份,問卷二(即《用人單位對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生綜合評價調查表》)150 份,回收有效問卷82份,跟蹤調查收集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準確數據。
(2)內容全面,目的明確。
本次跟蹤調查我們分別設計了針對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評價的兩份問卷(即《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問卷》和《用人單位對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生綜合評價調查表》),問卷內容設計緊扣此次調查目的,既全面又具代表性。為了突顯本次調查的“跟蹤性”,我們有針對性的選擇部分畢業生,進行了深入的個人訪談,以獲取深層次信息。在內容設計上也涉及了學生畢業后進一步學習的情況以及知識儲備應對新形勢要求等調查內容。
2 調查分析與研究
2.1 畢業生問卷結果分析
畢業生就業單位分布情況。
(1)就業行業性質:制造業45.16%,流通業9.68%,服務業16.13%,金融業9.68%,事業單位1.6%,政府部門4.4%,其他(建筑業、農業、房地產)12.9%。
(2)就業企業規模:大型企業20.97%,中小企業79.3%。
(3)就業企業性質:國有8.06%,民營90.32%,中外合資1.6%。
通過上述數據分析發現,我院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領域比較寬。民營中小型企業越來越成為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體,占被調查畢業生人數的90.32%,這表明大學生的求職預期在轉變,當然也跟浙江省比較發達的民營經濟密不可分。
2.2 畢業生就業收入狀況分析
據調查統計,畢業生就業收入多集中在“1500-2000元”、“2000-3000元”和“3000以上”三個數據段。1500元以下收入的人數三年連續降低,但仍然占就業人數的8.7%;1500-2000元的人數比例趨于均衡,約占12.9%;2000-3000元的收入人數有逐步增加的趨勢,約占5806%;3000元的收入人數約占14.52%,有些較早畢業的學生在其崗位上已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因此這個收入人群會有逐步增加的趨勢。
3 工作流動性分析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我院63.7%的畢業生有過跳槽經歷。其中59.7%的畢業生更換過1-3個單位,更換過4個單位的也占了2.4%,甚至有1.6%的畢業生更換過4個以上單位。正常的人才流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過于頻繁的人才流動也會給正常的經濟發展帶來阻礙,并且會給企業以本院學生忠誠度不高的印象。
4 畢業生求職感受調查分析
根據對樣本問卷進行分析,在“你認為自己求職困難嗎?”這一問題中,32.05%的人回答不困難,33.3%的人回答困難,34.65%的人認為有一定難度。并且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自己求職困難是因為“沒有工作經驗”,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專業能力較差,不能適應工作需要”,此外,“心理素質差”也被列為原因之一。認為“沒有工作經驗”的畢業生占38.46%,認為“專業能力較差”的占15.38%,認為“心理素質較差”的占10.26%,認為“缺乏應聘技巧”的占19.23%,認為對工作待遇等“期望過高”的占7.69%,對自己“外表不滿意”的占5.13%,其他占3.85%。
5 專業對口情況分析
根據調查統計結果,我院畢業生就業后所從事的工作與在校所學專業對口者占84%,基本相近者占41.8%,兩者之和為84%;而有16%的畢業生就業后所從事的工作與在校所學專業不對口。我院會計專業就業對口率遠遠高出本校52%的平均專業對口率,也高出浙江省59%的平均水平,這也符合了我院要提高畢業生就業對口率的要求。當然還有16%的學生專業是不對口的,這部分原因是用人單位招會計人員往往對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并且對會計工作經驗有要求。
對《用人單位對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生綜合評價調查表》匯總調查結果如下表:
通過上表發現,我院畢業生在崗位適應能力、工作態度紀律、學習態度潛力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了認可。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以較強的溝通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學習態度能力得到所在單位的認可,而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力等素質方面相對較差,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力表現為一般的分別占了51.9%和35.87%。這一方面說明我院畢業生工作時間不長,從事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少或經驗不足,同時另一方面也提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從上面可看出,我院畢業生的業務能力“優秀率”不高,表明與我們的培養目標理想還有距離,當然“較好率”較好也說明了我院學生的可塑性還是比較強的。
6 調查啟示與思考
通過本次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我院畢業生的總體質量還是比較好的,也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就業質量較好。從本次調查發現,我院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注意,特別是組織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力。我們要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人文素養教育,提高他們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服務意識等等,使畢業生不僅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要加大力度進行教學改革。
繼續進行財會專業的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的改革,立足于學校的辦學條件,更要立足于社會需求,要避免人才培養和行業、企業需求的脫節。課程設置要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素質,為學生的今后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知識的更新,考慮到核算型會計人才的飽和,應向管理型會計人才轉變。從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中可見我院會計專業學生的依賴性較強,自學能力不強,教師還要在學習方法上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則是要改變過去的被動灌輸方法,重視現場教學,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
(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事實證明,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檢驗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接觸、了解社會實際,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調整心態,有針對性地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以及縮短學生畢業后對社會的適應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方面,我們將嘗試 “走出去、請進來”的做法,如一些專業課,可以聘請會計師事務所或單位的財務經理作為指導教師,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讓學生深入到實際工作中去學習。會計專業還應該大力加強學校學校條件和實訓基地的建設,要建立和社會及行業有關部門的聯系,不斷更新教學用輔助財務軟件,為實踐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要盡可能增加學生實習的機會,并建立完整的實習保障制度,確保學生實踐學習的質量。
(3)營造職業氛圍,為學生成材創造良好的環境。
本次調查,部分畢業生反應學校的專業學習氛圍不佳,這是符合實際的。我院會計專業建立時間較短,專業實訓設施還不完善,職業氛圍營造方面有差距。我們擬通過舉辦諸如專業講座、技能大賽、課題研討等專業學術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專業學習條件和環境,培養開拓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另外,我們將聘請著名企業家和行業精英來院作報告,介紹行業發展的特點及人才需求變化,以利于學生了解行業、開闊眼界、活躍思維,盡早融入會計行業。
(4)拓寬渠道、正確定位,擴大畢業生就業領域。
隨著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畢業生就業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對高職畢業生而言,第一份工作從事一線崗位是符合實際的。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我院近幾年來的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在基層,管理服務的一線崗位。因此,要教育畢業生端正就業的態度,不好高騖遠,不挑肥揀瘦,把初次就業的立足點放在基層,到一線去尋找自己的就業機會,在平凡的崗位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工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5)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作為財會類工作人員,應當掌握新的財會法規、新的財務、會計、審計技術手段,以及與行業、企業相關的各類知識與機能和各類財務軟件。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延展,多采用案例教學,進行課程整合。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用信息技術改變現有課程的表現形式和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改革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將信息技術融于教學過程中,創設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此外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一方面是結合企業的實際問題與需求,提高核算的質量和及時性,滿足企業信息化對基礎信息的需求以及管理與會計的結合。另外,培養利用數據進行財務分析和決策的能力。通過數據分析處理軟件及時進行分析決策,參與企業日常管理。
(6)要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庫。
畢業生是學校重要資源,溫州人才市場的特征和我院生源結構與就業流向特點,決定了我院畢業生就業的流動量和頻率。以班主任為核心的信息組織架構,已不能滿足跟蹤調查的需要。每年應該利用安排實習、聯系就業、學生社會實踐等時機,積極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及時收集和掌握畢業生就業動向,并認真統計調查資料,撰寫調研報告,為以后專業建設改革的重要依據。另外,已畢業的學生在若干年后可能會成為企業的骨干,他們對母校充滿了感情,我院教學改革和長遠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摘 要:本文在社會調查基礎上,對江寧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與產業結構進、企業中財會人員的學歷結構情況進行了分析,從中發現中職財會專業畢業生在社會崗位的結構情況,從而對會計專業課程改造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職高財會;“訂單式”人才;培養研究
一、“訂單式”財會人才培養模式的背景
江寧自2001年撤縣設區以來,人口迅速增長,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南京市人口數量和地區生產總值雙雙排名第一的區(縣),對各類各層次人才需求量大,而會計人員更是每個企業所需求的人才。據不完全統計,江寧地區會計從業人員中中專以下學歷占55%,本科以上僅占12%,說明在企業基層從事會計工作的仍然是中專以下學歷人員為主。
中職財會類畢業生的求職定位。中職類會計畢業生受學歷層次和工作資歷等綜合素質的制約,初次求職較適合于中小企業的會計或出納崗位或大企業初級會計助理崗位,而這類企業占到區域經濟體相當的數量,應該說合格的中職類會計畢業生就業前景是樂觀的,在有著良好的經濟發展和就業環境的當地就業,一方面能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我價值。
但是,當前的一個現象是,一些企業在為招不到合適的會計人員而苦惱,而一些畢業生也正面臨著找工作四處碰壁的壓力,這一現象值得反思,作為中職財會學生的教師,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為什么在需求有較大空缺的情況下,一些畢業生不能被市場接受,他們和市場需求的差距在哪里?如果按照市場的需求來訂單式培養中職畢業生,這一供需矛盾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二、“訂單式”財會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
訂單式培養就是了解市場對產品的具體要求,再根據要求生產合適的產品。當前我國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市場的基本規律之一就是適者生存,即適應市場需求就會被接受,就會受歡迎,不適應的產品就會被拒絕,被淘汰。學校實際也是一個工廠,是一個特殊的人才工廠,其產品即畢業生輸入人才市場也要接受這一規律的考驗,培養出受市場歡迎的優質的產品是學校尤其是以就業為主要導向的職業學校的最終目標,這就需要我們不能僅專注于埋頭按照常規的教材大綱施教,閉門造車,更需要不斷地關注市場的變化,關注市場的需求,打造中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的訂單。
三、“訂單式”財會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職業教育學校應提高主動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意識,依據區域經濟環境、職教特點建立新的職教模式。為此,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只有緩解供需矛盾,才能完善“訂單式”的中職財會專業人才的培養。筆者認為:
1.積極和需用人單位聯系,了解他們的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的具體方向。江寧地區是經濟、文化、交通發達的地區,第三產業已發展為主導產業,尤其是研究金融、物流、會展、中介等服務行業的發展以及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對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產生較大影響。根據市場的需要對現有會計課程體系進行大的改革,按照職業崗位的相關性重構核心課程。
2.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中職生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中小企業以及大企業的基層崗位,課程內容要真正從學科型轉變為橫向實用型。因此,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第一,強化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如珠算、點鈔、計算機操作、漢字、阿拉伯數字的書寫規范等;第二,增強學生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意識,認真學習財政部頒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并貫穿到實踐教學過程的始終;第三,指導學生識別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查找差錯,熟悉主要行業的業務流程,熟悉企事業單位的崗位分工和崗位職責權限等;第四,訓練學生熟練地運用幾種主要財務軟件,熟練電算化操作。
3.加強模擬訓練,培養學生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中,經濟業務都是通過文字描述呈現并編制會計分錄。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濟業務都是通過票據等原始憑證呈現,會計分錄的編制是通過填制記賬憑證完成的,這樣,在理論和現實中就產生了差距。為了能更好地與實際接軌,鍛煉學生處理賬務的能力,我們最好找一些案例,且案例要真實,資料需仿真,步驟清晰,具有可操作性。這樣通過模擬實際的方法,能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
4.完善實習基地的建設。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物質基礎。要建好實習基地,必須堅持內外結合的方針?!皟取敝感?,在校內要建立財會模擬實習室,既要有軟件又要有硬件;既要有固定的場所、專門的辦公桌或成套的辦公用品,又要具備各種仿真的原始憑證樣張;既有手工操作的一套物品資料,又要有安裝計算機、配備財務軟件,以滿足財會電算化模擬實習?!巴狻笔侵感M猓e極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結合校企實際,確定好實習的目標企業;與目標單位簽約,以明確雙方應承擔的責任和履行的義務,使學生實習不流于形式。
5.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塑造教師的教學魅力。第一,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以良好的師德、淵博的知識、風趣的語言、端莊的儀表、和藹的態度、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做好教學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學生和老師的良好感情。第二,增加學生對財會課程的興趣。教師要抓住財會課的特點,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興趣的內容,將這些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結合起來,引入教材,增加教材的新鮮性。
總之,中專的財會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系統、艱巨的工程,要實現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就必須整體推進財會專業課程改革。面對服務區域經濟“訂單式”中職財會畢業生培養問題,我們必須提出新的解決辦法,才能適應新世紀財會人才培養的要求。
[摘 要]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提高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明確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如何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三崗”系統工程,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用性,進而提升財會類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 財會類 崗位需求 就業 核心競爭力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提高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正處在轉型期,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區域間、行業間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許多崗位仍然被傳統型勞動力所占據,人才高消費現象嚴重,造成高職畢業生就業難、對口就業更難,高職院校財會類畢業生找工作就是如此。在現階段,如何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不斷提高職院校財會類畢業生質量,關鍵在明確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三崗”系統工程,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用性,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職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軌,以此提高財會類畢業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
一、明確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
1.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是由社會分工所決定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發展,各個行業的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財會類專業畢業生面臨的對口就業崗位也越來越細,比如會計崗位目前就大致分為了以下具體崗位;(1)總會計師崗位;(2)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崗位;(3)稽核崗位;(4)資本、基金核算崗位;(5)資本、支出、債權債務核算崗位;(6)工資、成本費用、財務成果核算崗位;(7)財產物資的收發、增減核算;(8)總賬崗位;(9)出納崗位;(10)財務會計報告編制崗位;(11)會計機構內會計檔案管理崗位等。不同的崗位要求工作人員具有不同的崗位能力,因此,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應該圍繞具體崗位要求的能力結構設置教學課程,安排教學內容。
2.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是以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為前提
專業是高職教育與經濟社會的一個重要“接口”,是保證人才培養適銷對路的重要環節。教高[2000]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對專業設置、建設、管理提出了明確要求:“專業設置是社會需求與高職高專實際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紐帶。專業建設是學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地適應社會需要的關鍵環節。要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目標,針對地區、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設置和調整專業?!币虼?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是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重要前提。
3.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具有現實性
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在對多屆財會類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和用人單位走訪分析得知:往屆畢業生普遍認為崗位能力是他們安身立命、找到理想就業崗位地根本,只有具備了做好某一具體崗位的能力,才能很好的做好本職工作;應屆畢業生認為就業競爭力包括多方面內容,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畢業生認為崗位能力是成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用人單位在招聘財會類人才時也都普遍認為具備崗位能力是其選擇人才的關鍵因素。所以,筆者認為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特點具有現實性。
二、實施“三崗”系統工程,提高財會類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針對財會類畢業生崗位需求的特殊性,高職院校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手實施“三崗”系統工程,即崗位課程開發工程、崗位課程教學工程和崗位就業實習工程,大力提升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1.實施崗位課程開發與建設工程
(1)崗位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國原有的財經類專業課程體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學模式基礎上的。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普通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分段排列,習慣于先學理論知識,再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時,由于缺乏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對抽象的專業知識只能“死記硬背“,學生的學習談不上“深入理解”、“舉一反三”。而到進入專業技能實訓教學階段,學生雖較感興趣,但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已遺忘甚多,往往局限于模仿性操作訓練,而無法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去形成系統的綜合技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造成學生的專業興趣得不到激發,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結果是越學越乏味,逐漸失去了學習專業的信心,專業學習也就成了學生的負擔,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改革傳統的課程開發模式,實施符合社會崗位需求的崗位課程開發與建設勢在必行。
(2)崗位課程開發的設想
①崗位課程開發的總體思路:打破傳統的以專業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教學相互分開、單獨制定教材、各自授課的傳統方式,按財會類具體崗位任務要求分解、整合教學內容,重構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具體崗位課程的開發與建設。
②崗位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具體設想:崗位調研――確立崗位系列課程培養目標――構建崗位系列課程知識技能體系(主要包括基礎單元、能力單元、實訓單元)――開發崗位系列課程。崗位系列課程培養目標:依據崗位能力需求確立并為崗位能力培養服務。單元目標:崗位系列課程體系中每一個單元均應達到具體的培養目標?;A單元:是崗位系列課程培養知識體系的根基;能力單元:本單元知識技能體系構建應直接為實現崗位能力需求服務;實訓單元;本單元崗位系列知識技能體系的綜合應用,其單元目標應盡量與崗位系列課程培養目標接近。
(2)崗位課程教學工程
崗位課程在教學過程必須強調崗位任務要求,形成崗位知識和技能體系,須明確每門課的教學重點,特別是實驗、實訓及課程設計等項目內容。課間內容有聯系但一般不重復。崗位系列課程教學次序為:職業課――技能課――實訓課。
①職業課。職業課主要傳授崗位(群)必需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大類專業平臺課之一。教學方法一般采用問題教學法,教學方式可采用邊講邊練方式進行,強調職業基本知識講授和基本技能訓練結合過程。
②技能課。技能課主要進行崗位核心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和崗位專門技能訓練,是崗位系列課程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或多門整合課程。教學方法一般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學方式可采用項目組及校企合作方式進行,強調崗位核心能力的培養。
③實訓課。實訓課主要進行職業崗位技能、技術應用能力的綜合訓練。是崗位系列課程的崗位綜合實踐課程,是職業平臺課與崗位技能課的綜合和提升。教學方法一般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學方式可采用項目組及校企合作方式進行,強調崗位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訓項目的綜合性和實用性。
(3)崗位就業實習工程
為保證教學內容的實效性,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畢業生崗位就業的適應能力,實現畢業生上崗就業的“零過度”目標,在教學計劃中設立崗位就業實習制度,取代以前教學計劃中傳統的畢業實習。通過用人單位招聘,學院有目標、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推薦學生到校企合作基地,以準員工或正式員工身份進入企業崗位,既實習,又工作,而且都有一部分工資收入,這樣既促進學生迅速進入崗位就業實習,同時又滿足社會用人單位對財會類高職人才的急需。在崗位就業實習期間,學生與崗位“零距離”對接,角色轉變,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獨立履行崗位職責。一方面,學生面對崗位工作任務,嚴格遵守企業各項規章制度,并在企業團隊精神文化熏陶中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共事。由于帶薪上崗,增強了學生崗位就業實習工作責任感,迅速提高了職業素質;另一方面,學生融入企業市場競爭氛圍,理論聯系實際,積極參與企業豐富的實踐活動,學習企業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法,迅速提高了崗位適應能力。使畢業生的崗位就業實習成為高職院校與社會的“結合部”,成為學校與社會對接的最有效、最緊密、最寬廣、最直接的“平臺”。
在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為依據、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經過崗位需求調研,依據崗位所需的能力構建崗位系列課程,并通過工學結合方式或其他產學結合方式實施的“三崗”系統工程,迎合了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增強財會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用性,必將大大增強財會類畢業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摘要】當前,財會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相當困難,針對此現狀,筆者從理論知識、實踐能力、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四個方面就高素質財會專業畢業生的培養路徑進行探討。
目前,我國的財會人才尤其是低層次財會人才已經是“人滿為患”。根據有關報道,在南京的求職者中,財會、出納等職位的供求比例竟然達到了46:1;在成都人才市場的人才庫中,會計專業是存量最大的一個專業,以至于每5名求職者中至少有一名是學會計的,并且大多數不是近幾年畢業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會計人員素質與市場需求脫節,用人單位需要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財會人才,而會計行業中初級會計人員居多;二是各類院校盲目增設會計專業,造成供應過量,近十年來,從普通高校到中專、技校等很多綜合類、理工類的院校不顧師資力量,紛紛增設會計專業。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一個學校的會計專業要想在激烈的招生、就業之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唯一的途徑是培養高素質的財會專業畢業生,使他們能順利對口就業,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時間適應工作的需要,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如何培養高素質的財會專業畢業生,筆者從以下四方面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一、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前瞻性
學校要緊緊抓住會計專業的特點,圍繞綜合素質教學中心,不斷優化實施性教學計劃,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構建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就此問題從以下五方面進行簡要說明。
(一)專業設置要規范,劃分不必太細
以本科為例進行說明。除設置比較規范的會計學、理財學、審計學等三個專業外,部分高校還設置了一些很不規范的專業或專業方向,如國際會計、涉外會計、會計電算化、交通會計、金融會計等。過細的專業設置不利于實現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目標,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就業范圍。建議學生入學時可不分專業,到大三或大四后再根據市場需求適當劃分專業方向。
(二)結合實際設置課程
財會專業學生不僅應熟練掌握會計核算、會計管理知識及技能的相關課程,還應掌握與會計學科緊密相關的專業課程,如經濟學、統計學、法學基礎、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等課程,以拓寬理論知識面。為了使培養的學生能“零距離”上崗,學校應深入企業調研,全面了解企業用人的實際需求狀況,知道企業真正需要哪些知識模塊,直接建立與會計崗位對接的有效課程;并與企業的有關專家一起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真分析和研討,而不應采用閉門造車的形式編寫教學大綱和教材。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生動形象
雖然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研討式教學、模擬試驗、案例教學以及多媒體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力求作到互動教學,但目前高校學生增多,教師面對百十來個學生,互動的教學方式難以開展。高校特有的學習環境,也使習慣于在壓力下被動學習的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學生普遍存在考試前一周突擊復習,以達到通過考試的目的,而考試結束以后,沒過幾天就忘了一大半。學生對這種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沒有興趣,更不善于去積極思考。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學生們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點、解題過程來應付考試,經常是學了后面忘前面,沒有真正弄清知識點的含義,能夠做到融會貫通、熟練掌握全書內容的很少。目前,多數學校鼓勵并推廣教師采用多媒體形式的現代化授課方式。但教師對多媒體的使用只是局限在Powerpoint幻燈片的制作上,有些只是把它當作教案和板書來使用,事實上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如能制作教學光盤,把教學軟件引入課堂,把經濟活動用動畫或情節展現出來,將增強內容的生動性和可理解性。例如,從交易的開始到結束、原始憑證的取得、記賬憑證的填制到過賬、結賬一系列的過程通過影片演示出來,在教學軟件中再加入有關審計的內容,介紹會計造假案件等內容,使會計教學具有立體感,將使枯燥、晦澀的理論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提高了課堂的生動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寓教于樂中達到教學目的。
(四)選用教材要新
學校應使用根據最新《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法規》等編寫的教材,而不應使用過時的教材,為學生掌握新的會計知識、考取會計證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盡可能多地取得證書
實踐證明,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與獲取從業資格證書有著直接關系。會計專業的學生除取得畢業證書、珠算證書、普通話證書和英語等級證書以外,還應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對于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還應再拿到《助理會計師》證書;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應再拿到《會計師》證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不僅要拿到《會計師》證書,甚至要拿到《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證書。這給會計專業學生的對口就業增加了一塊敲門磚,同時,也是財會專業畢業生高素質的體現。同學們如何取得這樣的證書,報名就是一關,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已公示,應屆畢業生可以參加相關專業的執業資格考試,但目前的報名條件還是有限制,如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不能參加會計師考試,希望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寬松處理,使這些學生實現他們的夙愿。
二、實踐能力的針對性和規范性
理論知識只有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升華,才能實現其應用價值。會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本專業的生命力在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具體標準是,畢業即可上崗獨立完成會計核算全過程。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應狠抓實際操作,打造過硬的專業技能,從原始憑證的填制到編制會計報表,無論是手工操作,還是計算機操作,學生都能系統地完成企業會計核算的全過程。
目前,許多學校在模擬實訓方面還有待加強。模擬實訓內容單一,不能滿足現代高素質財會專業畢業生的實際需要。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是指導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要依據,作為高素質財會專業畢業生應全面掌握,這主要通過《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學習來掌握。但是,在我國高校的校內模擬實訓中大多只進行《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模擬,即企業日常經濟活動部分的實訓,很少能涉及《高級財務會計》內容。至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訓更是少得可憐,能進行日常經濟業務模擬已是不錯,有的只進行分項會計模擬實訓,不進行綜合的真賬實訓。實訓內容的單一和過于強調基礎,致使會計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先天不足。
為此,建議學校應做到以下三點:
(一)建立高素質的會計實踐指導教師隊伍
實踐指導教師是影響學生會計實踐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實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應鼓勵和支持會計專業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筆者所說的“雙師型”教師,不僅僅是“雙職稱”、“雙證書”或“會計師+講師”的教師,而應是在此基礎上既有在企業工作的實踐經驗(至少一年以上),又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的教師。目前,這樣的老師太少了,學校相當多取得“雙證書”的教師從事會計實務工作不足一年,更何況沒有“雙證書”的老師?為此,學??刹扇 白叱鋈?,請進來”的模式。首先,對那些學歷較高,理論知識扎實,從學校到學校但缺乏實踐經驗或沒有實踐經驗、動手能力較差的已取得“雙證書”的教師、青年骨干教師鼓勵他們走出校院,走出書齋,走進企業,使他們在企業的各業務部門得到鍛煉,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也為青年教師進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學??蓮钠髽I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具備會計師及以上職稱的中高級財會人才對學校教師有計劃的進行實踐培訓,縮短學校和企業的距離。
(二)調整教學計劃,加大會計實踐課課時
將會計專業各門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納入系統的教學計劃,建立以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主干課的實踐教學為主線,企業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審計和稅務課程的實踐教學為輔助協調進行的基本框架,制定檢驗實踐效果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
(三)加大會計實踐經費投入
在校內,加強學校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和多媒體實驗室的建設。建立仿真性強,能夠全方位模擬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環境和會計崗位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和多媒體實驗室。學生在完成手工操作的基礎上,還要把相應的內容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實現會計和計算機的結合,這就要求配備相應的計算機軟件和硬件。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會計教學緊跟經濟形勢和會計學科發展的實際需要。在校外,學校應積極尋求合作企業,本著“互惠互利、校企雙贏”的原則,建立大批穩定可靠的校外實踐基地,使學生有較多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從而縮短了校內實習和正式上崗的差距,實現零距離上崗。
三、良好職業道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所應遵循的與會計職業活動相適應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由于企業經濟活動及其會計核算涉及到諸多關系人的利益,加上經濟活動本身的復雜性、多變性和不確定性,以及會計核算方法的可選擇性,會計人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價值觀來做出判斷。但由于我國以前并未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為會計教育的重要內容看待,加上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目前會計誠信嚴重缺失,財務舞弊案件層出不窮。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經濟犯罪案件的發生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全球的經濟都將會造成重大破壞,因此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變得尤為重要。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指為了使學生和會計從業人員履行會計職業道德義務,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其進行相關教育的活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兩個方面的內容。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使學生和會計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培養其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工作中做到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實事求是、盡職盡責。法制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和會計從業人員知法守法,培養他們學習和執行有關法規政策的自覺性,把遵紀守法納入整個教學環節和工作過程之中,使之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從入學教育著手,始終圍繞“不做假賬”的原則,開設《思想品德》、《會計法規》、《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和《就業教育》等科目,不斷進行專業精神教育,使同學們明白,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必須遵紀守法;灌輸財會領域先進人物的事跡和閃光的思想,激勵和啟迪學生,讓學生牢記“不做假賬”的會計精神,具有“誠信意識”,真正理解“誠信”不僅是會計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會計行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誠信應當成為會計行業最起碼、最基本的執業理念。學校應把道德教育深入每一個將要從事會計工作的同學內心,使其能深刻體會到認識自我以及自我與他人、社會、國家的關系,增強履行職責和道德義務的自覺性,樹立熱愛會計、獻身會計職業的理想。
四、創新能力培養的挑戰性
會計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出適合經濟發展需要的會計人才。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1號公告》中指出: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于訓練學生畢業時已成為一個會計人員,而在于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會計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我國的會計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大量信息以及前人的經驗,知道上崗后應該怎樣做。這樣的教育目標束縛了學生的創造力,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也不利于新形勢下會計的變革。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會計教育應當以素質教育為主,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畢業后能獨擋一面,有所創新。會計教育的基本目標應當是:培養能熟練應用信息技術,具有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并且具有創新能力的管理型會計人才。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會計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將成為會計教學的基本手段,衍生的信息技術工具將豐富和完善會計教學方法。就教學手段來講,可以采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進行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識,豐富和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建立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就教學方法來講,應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以能力的培養為基本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做到會計教師由教學中的說教者、課堂的控制者轉變為教學中的示范者、會計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領航員,以啟發學生積極、科學地去思維、去探索,使所學的知識真正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使學生獲得能夠受益終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一個財會專業畢業生如果能同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就應稱其為高素質的財會專業畢業生,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遭“寒冬”的現象在他們身上將不會出現。良好的就業事實為母校會計專業的招生作了最好的宣傳,同時,也為學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壯大夯實了基礎。
【摘要】當前財會專業畢業生實習難,而用人單位紛紛需要有兩年以上實際工作經驗的會計人才,為此,各高校對會計專業學生在其畢業前安排了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本文對會計綜合模擬實驗的內容、意義和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會計學是一門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更新的應用性學科。人才市場對會計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實戰型人才更受社會的歡迎。會計工作作為一項實踐性很強的企業管理工作,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核算技術和實踐技能。因此提高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會計實務水平已刻不容緩,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必須重視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實驗教學工作。
一、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教學的內容
(一)手工操作
即學生手工完成從編寫記賬憑證到填制報表的實驗過程。
(二)手工加電算化操作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會計實驗具有綜合化發展的趨勢,表現為會計手工實驗與電算實驗結合。會計電算實驗只是會計手工實驗在核算手段上的進化,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職能和基本技能沒有改變,因此,會計手工實驗和電算實驗可以同時分階段結合進行,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對比實驗更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千萬不可重電算輕手工。
(三)手工+電算化+輔教片操作
在手工和電算化實驗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會計實務工作的認識,選擇某單位的財會部門拍攝會計人員實際工作情況作為教學輔助片。主要內容包括(1)賬簿、會計憑證;(2)會計核算:包括貨幣資金核算,成本費用核算,銷售收入、財務成果、稅金的核算以及會計報表編制,實驗人員以此為例向學生講授會計實踐流程。
二、會計綜合模擬實驗的作用
(一)有利于學生融合四年所學的會計知識
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實驗是在把握和分析會計實際工作,以及大二、大三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的、專門化的強化訓練,對那些在教學環節被忽略或應該給予重視而沒有重視的部分,進行綜合復習、拾遺補缺。畢業前的綜合模擬實驗既是崗前培訓的重要一節,又是教學過程的總結和延續。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生所不懂的問題、疑難問題、重點問題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講解,力爭講清、講透,讓學生從教師的講解中獲益,掌握解決同類問題的思路。
(二)有利于體會手工實習與電算化實習的不同
現在很多大學的會計綜合實習教學安排在大三上學期,筆者認為為時過早。雖然此時會計的主干課程都已學完,但有些學校此時會計電算化課程還未開設,在這個實驗中無法進行會計電算化的實驗及兩者結果的驗證,不能更好地體會兩者的優劣。在畢業前安排會計綜合模擬實驗有利于體會手工實習與電算化實習的不同。
(三)有利于增強學生應聘工作的自信心
在畢業前夕安排綜合模擬實驗,有利于學生應對招聘主管對于業務的考核。
三、會計綜合模擬實驗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選好會計模擬資料
1.會計模擬資料必須是典型的經濟業務
會計模擬資料是以被模擬主體一定時期內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內容,因而,它來源于實踐,必須具備真實性。但是由于當前實際會計工作的復雜性和不規范性,又不能照抄照搬,要求其具有假設性。所以,一方面必須考慮模擬資料所包含的經濟業務種類,業務種類要盡量齊全,因為模擬資料越豐富,模擬越生動;另一方面還必須考慮各種具體模擬資料之間的關系,使整套資料成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這是決定資料質量的兩個方面。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較為全面、系統、綜合地對會計主體單位、會計核算內容予以把握。
2.必須合理安排業務資料容量的大小
資料數量過多,影響會計模擬及時完成,造成重復勞動,影響整體模擬效果;數量太少,使模擬實驗缺少應有的深度和廣度,達不到模擬的真正目的。筆者認為全部內容應控制在2000筆左右,并放置在六周內,最好是跨年度的本年12月和下年1月份,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實習到日常核算,也可以實習到年終決算和年終結轉。學生實習時間,手工模擬掌握在四周,會計電算化實習掌握在兩周。
3.內容應兼顧手工會計實驗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兩方面的需要
例如:原始憑證最好以手寫體方式印刷,使憑證更加真實,并且能使學生了解規范的憑證填寫方法;編寫初始資料時要設計會計科目編碼方案,增加會計電算化實驗的有關資料。這樣有利于學生真切體會到兩者之間的區別。會計電算化能及時和準確地處理會計信息、減少計算錯誤及煩瑣的計算過程,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工作效率,加強預測和分析判斷功能;而手工做賬的最大好處是明了會計線索的來龍去脈,更好的理解會計原理。
(二)提高教師指導水平和質量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過程中,對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不僅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而且應具有超強的業務能力。畢業綜合實驗指導不同于理論課教學。由于不同的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參差不齊,實驗的速度有快有慢,遇到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可以說有多少同學就有多少個問題,有時一個問題要回答多遍,一個老師指導一個班,一個上午下來感到口干舌燥。因此老師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在實踐教學領域需要一大批具有強烈的責任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甘愿吃苦耐勞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
目前我們的教師隊伍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精通會計不精通計算機;二是擅長會計理論教學卻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因為大部分高校教師從本科到高校,從未從事過實際工作。針對這兩個問題,一是制定制度化的教師定期培訓計劃,輔導教師輪番外出實習,及時更新知識,了解最新會計制度;二是鼓勵教師到企業兼職,增強會計感性認識,豐富實踐經驗,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技能;三是教師在輔導學生操作的同時,自己也親自動手操作,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有的放矢,使學生在操作中少走彎路;四是提高會計兼職教師占會計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聘請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企業會計人員指導模擬實驗,以增加模擬實驗現場的真實感。
(三)加強對學生的會計素質教育
1. 會計職業道德素質教育
會計職業道德素質是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履行其職責活動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是調整會計人員與國家、不同利益群體以及會計人員相互之間的社會關系及社會道德關系的總和。它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會計工作中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動準則。它要求會計人員愛崗敬業、熟悉法規、誠實守信,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地處理各種會計事務。要求會計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會計職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這是因為會計人員是會計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維護者,會計的職業道德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會計工作的質量。無論是國內的銀廣廈,還是震驚全球的安然事件等會計丑聞,都說明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首先應具有的基本素質。
2.會計業務素質教育
會計業務素質是指高等學校通過對會計專業學生的教育所傳授的會計專業技術相關知識內化所形成的素質。它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面對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出現的各種業務問題,能夠運用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做出符合職業道德規范和會計準則的分析、判斷和處理。這就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制度、準則及法規等,具有良好的業務能力,即會計核算能力、財務管理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執法監督能力及審計查賬能力等。此外,置身于信息時代和會計改革時代,知識更新加快,相關會計準則、制度的頒布和修訂頻繁,但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畢竟有限。據專家預測,一個受過高等院校教育的人,通過學歷教育所獲取需用的知識只占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識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因此,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掌握獨立學習、開拓創新的能力,不斷追求自我發展和完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才能勝任會計行業迅速發展的需要。
(四)抓好實驗的考核環節
實驗考核要注重實驗過程考核,注重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結合,以技能考核為主。要將考核評分與考核評語結合,建立由教師、學生、企業共同參與的主體多元化的評估體系,即對學生完成的綜合模擬實驗進行評估、考核、打分,采用“教師、學生、社會”相結合的開放性、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教師公開、公平評價;學生參與評價;社會考證評價。應事先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考評內容、評價指標、權數、綜合計算等方面加以規定,盡可能做到客觀、公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理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
對模擬實驗的考核應當獨立進行,考核結果記入學生總評成績,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核:(1)實驗過程(即操作方法、輸入數據)和實驗結果,占實驗成績的70%;(2)實驗小組成員的工作態度和合作精神,占實驗成績的20%;該項以學生互評和教師考評相結合,從以下方面考核:態度、貢獻、出勤情況、成員間合作、工作數量與質量、創造性、對目標的貫徹;(3)學生實驗報告,占實驗成績的10%。
【摘要】 文章從地方高校財會類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出發, 提出從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樹立科學擇業觀及合理尋找與創造就業機會3個方面提高地方高校本科畢業生有效就業率的思路。
【關鍵詞】 本科生;就業;人才培養
畢業生就業率問題一直都是影響地方高校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對于財會類本科畢業生來說尤其重要。由于教育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使得許多高等職業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他們的主要培養核心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造成很大競爭威脅。本課題旨在通過比較研究的方法探究地方高校財會類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并希望能夠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地方高校財會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
一、地方高校財會類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現狀
據統計2007年湖北省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為90%,相對于2006年的86.3%,這一數據是令人鼓舞的,但地方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卻不容樂觀。以財會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例,2007年會計人才被列為十大急需人才之一,很多部屬高校的財會類畢業生幾乎是百分之百就業,工作環境和薪酬也較理想,但各個地方高校內部統計數據顯示其財會類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正在緩慢下降,2005年就業率幾乎是100%,2006年為92.6%,2007年為83.4%。這反映出伴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總體上升,地方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水平并沒有同步提高。為此,本課題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結合的研究方法,針對地方高校財會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進行了研究。
二、地方高校財會類本科畢業生的“夾心層”地位
地方高校財會類本科畢業生在求職中經常是處于一種“夾心層”的位置,有好的工作職位,他們處于劣勢,競爭不過部屬院校的高才生和研究生,一般的職位他們又比不過一些高職生,這樣一來他們的就業機會少,就業面也窄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部屬院校軟件硬件的條件相對于地方高校要好許多,學生受到各種鍛煉的機會比較多。知名院校經常會與企業開展一些交流活動,學生在校期間有更多的機會與企業聯系,借此可以了解企業用人的要求、工作的內涵、職責分工,這樣在學習中也就有的放矢,同時也因為是名校,畢業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容易被企業所認可,相同的崗位地方高校的畢業生是競爭不過部屬院校高才生的;二是和一些高職生相比,地方高校的畢業生在動手能力方面又顯得有些不足,高職院校是以動手能力的培養作為其教學核心,其教學過程中安排有大量的實踐環節,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比較突出,學生往往一畢業就可以上崗,而且對薪酬的要求也不高,較受中小企業鐘意青睞。地方高校的培養模式是介于以上兩者之間的,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科學研究水平相對薄弱,動手能力不夠熟練,也就變成了大家常說的“既不能文也不能武”的狀況,這樣在應聘中就顯得非常被動和尷尬。
三、提高就業率方法的措施
(一)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是提升有效就業率的最主要因素,這種需求包括專業需求和人數需求,學校應積極按市場需求來合理地調整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與市場需求逐步趨于一致。
1.加強財務決策類課程設置
企業對財會專業本科畢業生的期望不再是簡單的會做賬就可以了,還要有一定的理財能力和財務決策能力,而這些能力又是建立在對賬務流程全面熟悉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在進行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中,就要在原課程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投資理財類的專業課程,如投資分析、投資理財實務、稅收實務等,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這些課程通常安排在三、四年級,在學生學完了會計類的基礎專業課以后開展。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應維持一定的彈性,不應該是許多年固定不變僵化的,它應該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水平而有所調整。
2.專業不宜過分細化,保持大專業方向
當前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都是嚴格按專業來制定的,為了區分各專業的不同,專業課程也就有所不同,如會計專業就會開設銀行會計、會計理論、會計制度設計等專業課程,而財務專業開設高級財務管理、跨國公司理財等專業課程。筆者通過對同一年級兩個專業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如果從就業的角度來講,學生們更希望能將專業打通,課程設置上不要區分的過細。因此在培養方案的設計中可以考慮采取大專業小方向的方法,也就是說在本科的一至三年級兩個專業課程的設置基本保持一致,這樣學生就能對兩個專業的知識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掌握,在四年級學生進行實習和畢業論文完成階段,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畢業后的就業意向對財務與會計專業區別對待,從選修課上區分專業特點。
3.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用人單位招聘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不容忽視的:就是往往都要求應聘者有實際工作經驗,如果應聘對象是應屆生,他們更多的傾向于招錄高職生,因為高職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是以動手能力培養為主的。本科教育對動手能力的培養確實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四年的教學環節中只有一個畢業實習環節是組織學生到社會上的單位參加實際鍛煉,時間很短,往往只有一個月,而且一般安排在第四學年的上學期,恰好是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月,其效果不是很理想。
通過調研筆者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增加動手能力培養環節的課時量,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增設專業認知實習,社會實踐、模擬實驗等環節。以財會類學生為例,通過實踐環節,既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做賬,也要學會查賬、審賬、通過報表分析能做出合理的預測,讓學生在動手能力方面比高職生更勝一籌;第二,指導學生利用暑假期間來進行實習,現在有很多大學生都會主動地利用寒暑假來打工,但多數選擇的都是一些促銷類的工作,雖然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對感知社會有一定的好處,但對于專業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是很明顯。學??梢院鸵恍┢髽I聯系建立實踐基地,讓學生利用寒暑假有針對性的進行實際動手能力的鍛煉,最好是能與所學專業相關聯,讓學生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在實際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要有超前意識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如果在內容上能有所超前,也許可以避免大學四年時間而造成的部分知識體系的落后。以財會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為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承諾會計的核算將逐步與國際要求接軌,這就要求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僅只涉及我國的會計準則還應增設國際會計準則、核算等內容的講解,這樣學科體系才能逐步更新并與時展保持一致。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
正確的擇業觀是成功就業的一半。為避免出現盲目求職,低效率求職的現象,在學生開始參加各種招聘會之前,學校相關機構非常有必要開展相關的應聘輔導活動,指導學生合理地評估自己,正確地認識社會需求,突出競爭力優勢,了解行業動態和職業內涵,幫助學生確定方向。在學生求職期間,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校方應既當“導師”和“紅娘”又做助理和參謀,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及時調整心態,使其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各種選擇,不因一時的挫折而對未來失去信心。
(三)從學生入學起就幫助其確立就業方向并不斷調整
就業是畢業生人生角色的一個重大轉變,學生轉變為工作者也是不一樣的。要求校方從學生進校時就開始設計,并在大學四年的時間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以會計專業的學生為例,許多學生在進校之初都希望自己畢業以后能成為一名會計,這是他們對會計專業的最初認識,但是在學習了會計專業的一些專業課程以后,逐步認識到會計工作是非常繁瑣和辛苦的,而且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他們也了解到基層會計人員的收入并不是很高,許多都是一些職校畢業生在崗。筆者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入三年級后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比較迷茫,既不愿意和一些職校生競爭一般會計崗位,高級別崗位又競爭不過研究生,不知道以后的定位應該在哪里。
因此在學生進校之初,學校就有義務對學生進行專業認識介紹,讓學生知道自己將要學習的內容,并對以后的就業有個初步的設想。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學校輔導員應該積極主動地多找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并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來幫助學生調整學習計劃和發展方向,比如財會類的學生可以學習一些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估價師之類的課程,也可以鼓勵他們學習第二學位,這樣他們畢業后就可以選擇層次更高的職位。
(四)培養復合型人才
要讓地方高校的財會類本科畢業生在應聘中跳出“夾心層”的不利狀況,在學生的培養中可以進行有特色的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比如現在市場上房地產、營銷、環保、咨詢等行業比較熱門,在對學生的教學中可以結合這些行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讓學生了解各個不同行業經濟業務的特點,比如房地產行業的會計核算所涉及的經營周期會比較長,往往超過了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年時間,存貨的計量不能只是按計劃成本來核算更應該按市價來估算,其應收款項金額會比較大等。通過這種方式的培養,地方高校的財會類學生既有會計專業知識又能了解各行業的特點,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設身處地從企業的角度來計錄經濟業務,競爭力自然就提高了。
結束語:
提高地方高校財會類本科畢業生就業水平是地方高校發展的核心,而要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從學校內部來說可以根據市場發展需求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從社會環境來說政府要創造條件鼓勵畢業生多種方式就業。
【摘要】 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是現階段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文章對就業率評價指標體系、地方高校專業建設及失業現狀進行了調研,分析了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提出了解決就業問題的新穎視角,并基于對畢業生群體差異、主動失業和供求結構矛盾的調查結果,提出可以從完善社會保障、加強高校后期培訓力度、改善政府引導等方面促進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
【關鍵詞】 財會專業畢業生;就業;夾心層
一、引言
2010年對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來說是艱難的一年,一方面是621萬高校畢業生即將流向社會,就業競爭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因素對我國出口業和制造業產生的巨大外部影響,并造成許多企業裁員或準備裁員,這對于即將參加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如何讓他們就好業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及焦點問題,課題組經過對某市地方高校財務與會計兩個專業2008―2009年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研,發現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筆者提出了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
二、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的分析
(一)對高校專業建設不足的分析
很多專家和學者在談到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要根據市場需求指導辦學,對于就業率很低的專業要少辦甚至停辦,教育部在對高校進行本科評估時也參考了就業率指標。筆者認為在這一點上要從經濟發展的全局來考慮,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不能片面地依據就業率指標來指導專業建設。例如,十年前的亞洲經濟危機使得制造業非常蕭條,加上國內經濟形式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國有企業的大面積改革,生產工人大量下崗,造成很多機械專業的學生不好找工作,進而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就讀機械類專業,許多學校的相關專業也不是很好辦,造成2007年以來,機械類人才出現大量的短缺,深圳沿海許多生產性企業是出高薪也招不到會開數控機床的人才,這應該 是社會給高校教育的一個深刻教訓。再如,對于學科建設要結合經濟發展的趨勢,現階段由于經濟危機,出口量比往年減少了許多,使得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不是很理想,不能因此就對這些專業停辦。從長遠發展來看,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不可避免的,對這類人才還是會有大量需求的,所以要做到長遠規劃,彈性調整。
(二)對高校畢業生失業現象的分析
1.失業存在的必然性。失業在每個社會每個國家都會存在,而由于高校畢業生是受過高校教育的,因此他們也成為失業人群中特殊的一個群體――“知識失業”。讓所有的高校畢業生百分之百就業這是大學精英教育階段的目標?,F階段大學教育的目標是讓更多人受到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成為大眾教育,不可能再做到百分之百就業。而一定程度的失業率也有其必然性,第一,有部分學生找不到工作是肯定的,這是對人才自身的檢驗,高等教育在培養優秀人才的同時也要淘汰不合格人才,公平就業就是要讓優秀人才找到好工作而不合格的畢業生要接受再培養才能上崗。第二,失業可分為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很多失業是人生成長成熟或經濟波動發展所造成的必然現象,這并不恐怖,應該理性對待。
2.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夾心層”現象。社會各界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非常關注,特別是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企業增加招聘人數的意愿減少,這對2009年即將畢業的高校畢業生來說有非常大的影響。但就業難并不是對所有的高校畢業生都一樣,高校分為幾類,部屬211工程學校、省屬高校、地方高校及職業院校,各類學校由于享受政府配套資金不等、師資力量不同、實驗條件不同等原因培養的人才也各不相同,其就業狀況也不同。一般來說就業最難的應該是地方高校畢業的學生,他們在就業中處于“夾心層”地位,有好的工作職位,他們競爭不過部屬院校的高才生和研究生,強調應用技能的職位他們又比不過一些高職生,這樣一來他們的總體就業機會少,就業面也窄了。所以要解決好就業問題,就要針對特殊矛盾出臺幫扶政策。
3.高校畢業生的主動失業。伴隨經濟快速發展,高校畢業生對工作的期望在不斷提高,其中對于工資水平、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的期望與高校精英時代相比是翻了幾倍。對某重點高校的應屆畢業生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55%的學生認為月薪低于2 500元的工作是不能接受的,58%的學生認為第一份工作是未來發展的基礎,一定要是世界500強企業,這有利于以后跳槽、換更好的工作,72%的學生認為企業的福利待遇及培訓是他們擇業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調查統計顯示,在找工作過程中,有時并不是沒有工作的機會,而是由于學生的期望太高,沒有能讓他們滿意的工作崗位,他們寧可放棄工作繼續等待也不愿降低要求。從這個層面上來看,造成部分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他們的要求提高了,并不是社會沒有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
(三)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分析
對于部分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難的現象進行調查后發現,有些學生不能順利通過試用期,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結構與社會對人才技能的需求存在脫節,不相適應。也就是說學生雖然學了很多理論知識但不會實際操作不能幫企業解決現實問題,企業自然不雇用。以某地方高校會計專業本科畢業生為例,有許多學生學習很用功,經常獲得學校的獎學金,甚至取得了相關會計證書,畢業時也能獲得聘任,但工作不到兩周就自己辭退了,因為最基本的會計書寫、扎張等工作不會,對一些賬戶的相關性無法做到關聯性審核,很難長期待在企業里。其實這也反映出許多高校教學方式和目標的缺陷,本科教育還是應該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主,雖然不能和職業院校一樣全部教學是以動手能力的培養為主,但還是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這對于他們以后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四)社會扶持針對性不足
自2004年以來,各級市政府為了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專門設立了創業基金,以武漢市為例每年有200萬元的專項優惠貸款來幫助高校畢業生創業,但為了獲得支柱基金,申請者必須符合許多條件,而很多畢業生卻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如愿以償。2009年畢業生國琛恩想創辦綠色垃圾回收企業,卻因不是武漢市戶口,申請貸款半年未獲批準。普遍來看,全國各大城市都存在大學生創業難獲貸款難的情況。從南京市創業小額貸款擔保中心了解到,三年僅發放了兩筆貸款。江西南昌2008年僅成功辦理50多名大學生小額貸款??梢哉f政府在政策上是努力優化創業環境,而希望申請大學生小額貸款的大學生也是相當踴躍,但由于辦理貸款的高門檻,造成了閑置的資源和踴躍的創業大學生的矛盾。
三、對策研究
(一)高校后期培訓機構的建設
為了縮短畢業生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高??梢越⑾鄳暮笃谂嘤枡C構。高校的后期培訓機構就如同企業有售后服務部一樣,其對象主要是已經畢業了的學生,針對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而開展的特色培訓。就如企業賣出產品后還有售后服務一樣,學生是學校培養出來的產品,學生從學校畢業以后,不能說學校和學生的關系就此結束了,如果學生在工作中由于能力不行而被解雇,從某種層面上講是學校培養不合格,需要進行返修,要進行再培訓。高校開展后期培訓的好處在于,第一,學校對學生有本科四年的教育,相互之間是熟悉的,老師對學生的基本能力及其知識結構有非常好的了解,可以因地制宜地設計培訓計劃,學生也知道老師的研究專長,可以有目的性地請教,有利于他們順利通過試用期,而且學校的資源相對于社會培訓機構來說還是要豐富得多;第二,通過這種培訓,也可以讓學校和教師了解社會對人才技術技能的要求,有助于他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有利于學校培養高質量的社會需要人才,有利于“產―學―研”的統一。
(二)師資隊伍的培養
經濟的發展帶動需求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日提高,這反映到學校就應該是教師知識結構和培養能力的提高。但在大學里有這樣兩種怪現象,一種是大學里的不少教授科研水平是非常高的,科研成果也很豐富,但不愿意從事本科教育,因為太基礎了,出不了成果,體現不了自身價值。另一種是對本科教育的知識體系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以會計教學為例,新會計準則在2006年就頒布了,而且是于2007年開始在所有的上市公司實施,但許多老師并沒有主動深入地學習這套準則,造成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滯后于社會需求。學生要提高就業競爭力,提升專業技能是最有效途徑之一,學校有責任讓學生在四年的本科學習中,學到更先進的知識,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師資隊伍的培養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學校要給予教師更多的學習機會,參加各種會議交流,特別是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要加強教師對社會需求的了解,讓教師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
(三)公平的社會保障機制的建立
統計調查顯示畢業生在擇業時由于過多地考慮社會保障,特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問題而產生很多主動失業,為了減少畢業生在擇業時的不滿意程度,可以從建立公平的社會保障機制入手。要建立公平的社會保障機制就要解決幾個備受關注的問題。第一,區域因素,由于畢業生工作的流動性很大,經常會因為個人發展或其他因素而變換工作地點,因此合理的保障機制應該能夠全國聯網,具有充分的流動性,能促進和帶動人才的合理流動。第二,企業屬性因素,現階段由于企業性質不同受保障程度不一樣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比如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業主等他們受保障的程度不一樣,要降低畢業生在就業時由于工作單位性質不同受保障程度不同而產生的不滿意程度,就要建立公平的保障機制,要縮小事業單位和公司企業之間的社會保障差距。
(四)政府對畢業生創業的有效引導
政府在幫助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鼓勵大學生創業,也相繼出臺了很多幫扶政策,但從過去兩三年的實際結果來看,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不是很高。為此建議政府調整做法,由過去的鼓勵創業轉為有效引導創業。例如政府每年出臺大學生創業指導書,指導書應該根據大學生這一特殊的知識群體及社會資源分配特點,結合經濟發展的規劃和步伐指出適合創業的領域,引導大學生有目的地創業。這樣做的好處在于,第一,政府出臺創業指導書有利于信息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學生對社會經濟發展動向充分了解;第二,學生按創業指導書創辦企業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產銷對路問題;第三,政府在對創業大學生進行資金支助時,可以避免盲目審批,提高審核效率。
(五)創業基金的多途徑籌集
由于高校畢業生沒有資本的積累,創業資本往往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政府為此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并建立了相應的創業基金,但由于資金有限,很難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其實資金來源應擺脫過去單一依靠政府出資的思路,改由三部分構成,即省級政府、地方政府、熱心公益事業的優秀企業各出一部分,以低于市場貸款利率的形式借貸給畢業生用于創業,通過資金的循環積累基金,服務更多的創業計劃。
總之,合理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關系到高素質人才的發展,要用戰略眼光來看待發展的方向,有效地指導學生就好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