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1 04:34: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林業經濟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當前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林業資源其實就是森林資源,是指一個地區的林地、林木、森林以及依托林地、林木、森林生存的野生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總和。目前,由于遭到了大規模的開采和浪費,我國的森林資源現狀并不樂觀。我國森林資源總量多,森林物種豐富,宜林地區廣,但我國人口基數大,導致人均資源較少,同時空間分布不均、生產力低下、森林結構不合理。此夕外,森林資源也遭到了破壞。并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生動物棲息地消失、環境惡化、災情頻繁、流沙堆積堵塞河道水庫、水土流失導致沙漠化等,這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林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林業的各個組成部分和要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系統內部各要索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同時系統也影響其他外部的系統,并受其他外部系統的制約。
1、森林資源過度開發各個行業對于林業資源都有著不同的需求,雖然使得林業經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對于林業資源也造成一定的破壞。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并不是十分的廣泛,由于城鎮化建設速度加快,人口眾多造成城市用地緊張,所以必須在原基礎上進行擴建,很多城市在擴建的過程中毀壞大量的林地,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同時森林資源緊缺、森林資源破壞嚴重等問題日益嚴峻。我國對于森林資源的采伐有著相關的硬性規定,要求對于林業資源的采伐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該要求主要從兩方面考慮,第一考慮到林業資源中林木的生長自我恢復能力,第二就是考慮林業的生態平衡,加強對于林業開采的控制,避免亂砍濫伐和過度采伐現象。
2、林業產業化低當前,我國林業產業化程度較低,林農普遍采取分散經營的方式,且缺乏相應的行業協會,這一方面阻礙了與市場的接軌,不利于銷售,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產業化的縱深發展。林業產業化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發展失衡,存在較大的區域差別。在林業產業化比較完備的地區,產業鏈和規模已經形成,而部分林業資源豐富的地區卻由于缺乏管理和引導,無法實現與市場的準確接軌。
二、加強林業經濟管理的對策
1、加強管理制度改革要建立現代林業管理制度,首先要確定林業的產權制度。建立產權明晰的林業管理制度,激發林業建設的積極性,使勞動者關心社會的集體物資利益,體現個人與集體利益的結合。加強林業分類制度改革的可操作性,真正落實林業的分類經營制度,并設計可行的林業效益補償制度。其次,建立管理制度、管理機制和管理機構相結合的管理體制。要將管理機制用在管理制度中,保障管理機構能夠正常運行。林業的管理機制是管理體制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權力機制和利益機制。利益機制作為管理機制的主體,應建立合理高效的利益機制,促進林業建設的多元化發展。應以實現利益機制為目的進行權利機制的設計,讓各個林業經營主體積極主動地加強林業建設。對林業管艦構的改革應以政府的職能轉變為重點,組建高效的林業管理系統,注重林業管理系統和其他部門的協調關系。政府職能的轉變要有完善的社劊艮務體系、林業市場體系等配套體系,才能構建成互相協調的完整體系。林業政府部門作為林業的主體機構,應先建立完善的林業管理體系,搞好自身建設,配合其他體系的建設。
2、走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濟產業化之路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發展模式,指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沙掷m發展的目的是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力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和深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包括森林資源在內的林業資源是我國寶貴的財富,森林雖然是可再生資源,然而如果過度開采,則會超過森林再生速度,造成不可逆的毀滅性后果。我國的林業資源雖然豐富,但是人口眾多管理不力、開采過度、粗放經營等原因,正面臨著嚴峻的威脅。要使我國林業資源能夠得到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只有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堅持科學發展觀,建立新的資源利用模式,林業經濟產業化之路才能順利展開。
作者:馮曉東 單位:方正林業局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結構調整,近年來,我國高等林業職業教育規模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通過合并、改建成立的高等林業職業院校已有十余所,從辦學規模上來看。在校生人數已經占普通高等林業院校在校生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盡管高等林業職業院校已經顯示出越來越好的前景,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實用型人才,但有許多問題函待解決。促進林業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除了國家需要制定更有利的政策,加大對林業高職教育的投人,加強宣傳導向,提高全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識外,學校必須樹立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觀念和確立培養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的目標,堅持走與市場結合辦學的路子,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辦學質量。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點是專業設置和課程的改革。本文就林業高職院校作為林業等專業的主干專業課—《林業經濟管理》課程改革,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林業經濟管理學》的范疇、研究對象及任務。
《林業經濟管理學》是高等林業職業院校根據林業等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而設置的主干專業課。這門課程屬于社會科學,是經濟學與相關林業科學交叉的產物,或者說是經濟學在林業經濟領域的具體化,因而,林業經濟管理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它是以經濟學和現代林業為其理論基礎,研究林業經濟活動的合理組織及其規律性問題。其任務就是為現代林業的發展提供森林利用和發展的理論依據及相應的運行機制,正確評價各項政策的得失和提供新政策的依據,對林產品貿易的趨勢和利弊進行分析,充分重視森林的環境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人工林,以期改變森林的經濟結構和逐步改善生態環境,從而,真正把林業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
二、存在的問題。
1、沒有統一的“大綱”。對于普通高等林業院校,“八五”和“九五”期間,在“全國高等林業院校林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的組織和領導下,對《林業經濟管理學》教學《大綱》進行過研討和審定;對于中等林業職業學校,20的年在“國家林業局中等林業職業教育教材指導委員會”的組織和領導下,對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完成了編寫和審定工作。作者本人也參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研究與開發項目—中等職業學校林業專業主干專業課程林業經濟管理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已于2000年12月經林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并由教育部于2001年8月在全國頒布實施。而林業高職院校“林業經濟管理”教學處于“真空”,無“綱”可循,一方面為該課程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2、沒有統編的教材。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核心,是進行教學工作、穩定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普通高等林業院校己有成熟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有謝家佑、邱俊齊主編的<林業經濟管理學》(1995年11月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和邱俊齊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重點教材《林業經濟學》(1998年10月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兩部教材;中等林業學校林業經濟管理教材已于2O0(〕年12月經林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并由教育部于2001年8月在全國頒布實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林業高職教育雖然起步晚,但也有了相當規模的發展,而這一領域的教材建設尚屬空白。
3、教學計劃不夠嚴密。近年來林業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教育教學改革滯后,教學計劃不夠嚴密,一般都屬學校組織制定和實施,隨意性大。截止目前,高等林業職業院校有關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等方面的改革,沒有組織過集中、統一的研究和討論。如作為林業經濟管理學的基礎理論—經
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的學校納人到政治課教學計劃,忽視基礎理論教學;林業政策學、環境(生態)管理等相關專業課程開設滯后,甚至沒有納人教學i}?劃等問題。4、課程體系結構不完整,課程內容增減隨意性大。由于該課程缺少大綱和教材,加之教學計劃不夠嚴密,致使林業高職院校在林業經濟管理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方面不夠完整,隨意性很大,既不能保證學生對該課程體系和內容的全面掌握,又不利于高職教育對應用型高等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
三、對課程改革的建議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和現代林業的發展及培養面向21世紀新型林業經濟技術管理人才的要求,林業高職院校該課程的改革應從課程休系和課程內容兩方面加以調整、規范和完善。
1、課程體系的完善。當前世界正面臨著知識經濟時代,面對飛速發展的改革形勢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要求,林業經濟管理學課程體系的確立應與現代林業經營目標和環境建設的要求相適應,并建立在現代科學和技術基礎上而自身適應和發展。為適應這一要求林業經濟管理學可建立六門課程體系:即林業經濟學、林政學、森林及林產品貿易經濟?課程.教材.教法?與管理、森林環境(生態)管理、現代林業理論與評價指標體系、林業企業經營管理。林業高職院校林業等相關專業的林業經濟管理學課程內容就應涵蓋上述六門課程體系中的相關內容。
2、課程內容的調整??倳浿赋?“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于我們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币虼?,該課程內容的調整就必須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同時要更加有助于培養既有一定職業技術水平,又有較高人文素養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其課程內容包括:①林業經濟學:林業經營與份?理、森林資源開發及經濟評價、林產品市場及林產品貿易、非木材產品經濟;②林政管理:林業政策、林業所有制及管理、林業工作站管理、西部大開發戰略;③現代林業:現代林業理論及評價指標體系、林業生態工程;自然保護及管理;④林業企業經營管理:林業企業管理基礎、林業企業經營決策與經營計劃、林業企業市場營銷、林業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林業企業技術開發與管理、林業財務管理、林業項目經濟評價與可行性研究。林業高職院校林業經濟學課程改革,涉及到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國家林業建設方針、政策,同時還與學校的培養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密切相關,加之高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類型,各項教育教學改革不夠深人和完善,本文只是我們的管窺之見,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林業經濟管理學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還需要老一輩林業經濟學家的不吝賜教,也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不斷探索。
林業經濟管理是林業發展規劃中的重要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是發展林業經濟的關鍵,而且林業經濟的發展能夠帶動周圍經濟的發展。但是,林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從實際出發,改善林業經濟管理現狀。
1林業經濟管理存在問題
1.1林業經濟發展中的內部關系問題
在林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林業資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因在開發利用林業資源時,一味追求林業資源的增長,而忽視了合理的利用。片面地認為只要林業資源足夠多,那么林業經濟就能迅速得到發展。
1.2林業政策對林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林業經濟的不斷發展,需要依靠林業政策的調節,林業政策主要包括管理部分和資金部分。政府在林業政策方面并未進行有效持續的制定與完善,這給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帶來了阻礙。同時,資金的不到位,分配的不均勻,也給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問題。
1.3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不合理
林業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采取的仍舊是以環境和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這種傳統的模式對于我國林業經濟發展來說可能有短期的效果,但從長期來看,并未能產生長久的效益,甚至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反作用。
2林業經濟管理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從解決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內部關系、加強林業政策的引導、改善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林業科技經濟等方面,加強林業經濟管理。
2.1解決林業經濟發展中內部關系的措施
林業經濟發展與林業資源之間通常是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需要對二者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的分析,結合科學的數據分析得到最有效的協調途徑,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議,將是我國林業經濟發展最有效的方式。
2.2解決林業政策對林業經濟發展影響的措施
通常林業政策能夠指導林業經濟的發展,所以政府在制定相關的林業政策時,需要對整體的林業發展情況和林業資源進行全面的分析。政策本就是幫助人們協調林業經濟發展的,因此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全面考慮。例如,在管理方面,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與體系;在資金方面,進行合理的分配。無論政策還是資金都適度向林業經濟管理方面傾斜,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措施。
2.3解決林業經濟發展模式不合理的措施
在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林業的科技研究工作,改變林業的體制結構,優化林業的經濟結構,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將科學的發展模式融入到林業經濟發展實踐中,以市場需要為導向,推廣新型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產業重組。
2.4發展林業科技經濟
林業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現代化科學技術。依靠科技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能夠保護我國林業資源。重視林業研究,不論是基礎性的還是應用性的,并要注重培養專業的人才來引領我國林業的發展,真正從整體上改善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現狀,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進行林業改革的關鍵,依靠科技發展林業經濟,才能逐漸步入正軌,找到正確的發展方法和途徑。
3結語
本文分析了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發現依靠科技是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關鍵。而且林業經濟發展與林業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需要協調好林業資源與林業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并從整體上把握林業的發展歷程,做好政策的指導,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從而使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真正找到出路。
作者:蓋廣輝 單位:內蒙古根河林業局人力資源科
林業可以說是社會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不僅僅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同時也對于經濟發展存在著較強的作用,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兼顧這兩方面的基本職能,如何做好林業經濟管理也就顯得比較重要。分析現階段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狀況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還是比較多的,這些問題只有得到較為理想的解決和優化,才能夠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林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總體資源短缺問題較為嚴重
從我國現階段林業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上來看,其存在的問題主要就是林業資源數量較少,資源短缺問題較為嚴重,進而也就難以發揮出林業經濟發展的最大效能,這也是當前林業經濟管理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所在。目前我國林業資源的總量正在呈現出越來越少的發展趨勢,相應的濫砍濫伐現象依然存在,并且得不到有效監管和處罰,進而也就導致了森林資源日益短缺,從整體上制約著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2林業結構單一特點較為明顯
從我國大部分地區林業的發展效果上來看,區域內林業資源的單一性特點較為明顯,尤其是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林地區域,其往往采用單一樹種進行培育,如此也就失去了林業經濟在生態穩定性方面的作用價值效果,對于最終經濟效益的提升也會產生較為明顯的制約和影響。針對這種林業產業結構單一性特點的產生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存在的問題主要就是缺乏整體規劃和協調,相應的技術含量較低,不具備長遠發展和總體協調的效果,最終也就出現了產業單一效果,產品的附加值也比較低,從最終經濟效益的獲取方面形成了較大的障礙和問題,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受損。
1.3管理體制較為混亂
對于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來看,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還表現在相應的管理體制方面,這也是制約林業經濟有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相應的林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完善,存在著較多的局限性,難以對于林業資源形成較為全面有效的監管和規劃、保護,進而也就導致了各類問題的產生,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濫砍濫伐問題就是因為監管不到位造成的。這種管理體制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相應的管理制度不全面導致的,另外一方面,還和具體的林業經濟管理人員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一些落后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都會影響到林業經濟管理的效果。
2林業經濟管理優化措施
2.1提高林業資源整體數量
對于未來林業經濟未來發展而言,相應的管理工作首先就需要著眼于全局進行探索和控制,逐步提升整體林業資源,進而才能夠為林業經濟的有序發展打好基礎,做好林業經濟管理基本工作。具體到林業經濟管理中整體數量的優化提升中來看,其需要加大林業資源的培育工作,尤其是對于林業資源的后備資源培育,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如此才能夠為總體數量的提升做出相應貢獻,當然,加大濫砍濫伐問題的打擊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前提條件,雙管齊下,最終提升林業資源整體數量水平。圍繞著這種林業資源整體數量的提升,還需要從地區發展角度進行協調規劃,針對不同地區的相應需求進行有針對性地區分和優化,進而也就能夠保障林業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最終為整體水平的提升做出最大貢獻。
2.2優化林業經濟產業結構
在林業經濟的管理優化發展中,為了提升其最終的經濟效益,還需要著眼于相應產業結構進行協調和優化,尤其是對于以往較為單一的產業結構鏈,更是需要進行不斷豐富化調整,促使其能夠實現真正的產業快速發展。具體到這種林業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中,需要著眼于整體規劃以及具體林業區域布置兩個方面進行管理,從林業整體發展角度進行探索,結合各個區域的特點進行分析,如此也就能夠選擇最為合理的苗木樹種進行培養,在選擇過程中注重苗木植被的適應性,并且提升其豐富化效果,最終也就能夠提升其整體可持續化效果;此外,具體到某一個林地區域的管理中,則需要盡可能做好不同樹種的搭配培育,促使相應樹種之間能夠協調共生,并且能夠在最終的林業經濟發展中體現出較強的實際效益,對于生態穩定性同樣需要進行參考分析,保障該區域生態穩定性得以實現。
2.3完善林業經濟管理體制
提升林業經濟管理水平還需要重點從具體管理體制方面進行完善和彌補,對于現階段存在的各類缺陷進行補充,針對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嚴厲打擊,如此也就能夠最終提升林業經濟發展效益。從林業經濟管理體制的完善中,首先需要制定較為全面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規劃,針對林業經濟管理需求進行分析,如此也就能夠明顯相應的管理目標,將管理目標融入到管理制度中,提升管理的實效性;此外,為了提升其管理效果,還需要針對具體的管理人員進行有效分配和培養,提升管理人員的工作效能,并且從管理理念上進行逐步創新優化,綜合運用一些新型的管理技術手段參與到林業經濟管理中來,提升林業經濟管理人員效率的同時,降低問題故障的發生幾率,最終實現林業經濟的全面監管控制。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來看,其依然存在著較多的管理缺陷和問題,相關林業經濟效益不高,需要在今后的具體管理工作中,切實加強對于林業經濟管理各個方面內容的優化和完善,加大監管和培育力度,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
作者:趙彩雲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榆林市分校
摘要:對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歷程進行闡述,并且從四個方面,對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的建設、目標、以及對策給出建議和觀點。
關鍵詞:中國林業經濟管理;發展歷程;目標;對策
中國林業的發展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發展領域里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下,林業經濟管理的發展也向著可持續、循環經濟的科學化方向拓展。探究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從林業學科發展至今,它也面臨著現代經濟形勢下林業經濟運營模式,管理模式等的變革挑戰。如何適應現行林業的快速發展,是林業經濟管理學首要的目標。針對以上問題,下面具體闡述一下。
1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歷程
1.1世界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現狀
隨著林業經濟管理學的不斷規范,以及科學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應用到了林業。各個國家對林業的發展制定了相關政策,這就是產生林業經濟學的起因。由于林業產業產生的利益分布不均,在林場主和森林工業資本家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人們為了能夠從林業產業當中得到更多的利益,開始著手對林業資源展開調查。林業經濟管理學是林業學科的重要分支,很多研究人員都開始從事研究林業經濟的問題,這為林業經濟管理學的形成奠定了理論上的基礎。在中國,由于歷史的特殊性,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不與外界進行文化交流,這直接影響了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近年來。由于對資源的濫采濫伐以及不合理利用,導致現在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由生態環境破壞而引發的一系列生態災害與次生災害。隨后的林業經濟管理學也融入了生態系統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研究體系,這就是世界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現狀。
1.2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情況
中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是始建于1959年,發展到今天已經在全國10多所林業高校布點,并且30多年來為我國的林業建設事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大量的林業經濟管理學人才。中國在經濟建設的初期,林業經濟發展的速度空前加快。但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林業經濟問題,在建設初期,我國并沒有獨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有的只是針對性地對農業經濟中的一部分林業經濟問題的相關研究。當時我國缺少專業的人才來解決林業建設中所出現的各種管理問題與經濟問題,所以當時的林業迫切要求開設林業經濟管理方向的科學研究。同時我國在林業發展過程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林業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培養。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我國形成了獨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在初期,我國開始對林業展開研究,我國首先向其它林業上相對發達的國家借鑒學習,在通過對蘇聯林業經濟體系的研究后,我國形成了以木材生產為中心的林業發展戰略。在改革開放以后,在全國范圍內各高校加大了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發展提供了人才資源。近年來,我國在林業經濟管理學方向的研究上頗有建樹,以及漸漸地形成了我國獨有的林業經濟管理體系。
2林業經濟管理學的學科建設與目的
林業領域的相關學科種類繁多,林業與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和影響,經濟科學與環境、資源、生態等學科的交叉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科領域。這其中有林業經營管理學和林業經濟學等學科。森林產業的產值巨大,林場主,客戶,林業衍生產品等等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這個體系還與另外兩個體系發生了影響關系,分別是生態系統和環境協調發展系統。林業本身就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在對森林資源進行開采的同時也是對生態環境的開采。有人說,開采生態資源就是破壞生態。這句話并不正確。在開采森林資源的同時做到合理開采,種植樹木,協調好林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平衡,林業經濟管理學在這里就起到了宏觀調控的重要作用,林業經濟管理學這一學科應運而生。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建設為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科學的發展讓林業經濟發展得到了深化,發揮了它最大的作用,也是的利益最大化,資源再生最大化。林業經濟管理學就是這個學科領域的重要學科,林業的生態環境建設迫切需要理論的指導,這就是林業經濟管理學這一學科成立的重要目的。
3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學未來發展的對策
3.1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我國的國內經濟形勢的特殊情況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所面臨的挑戰是來自于林業的快速發展。所有經濟形勢的實踐都需要理論的指導,和人才的供給。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體系對林業經濟管理學的發展意義重大,木材和林產品貿易是一個專題,對外貿易的出口,產品質量的把關,都需要相關人才的管理。林區經濟發展是一個相對難以把控的領域,林業的管理模式是一種宏觀管理要求也較為嚴謹。林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息息相關,這就對管理者有著多知識領域的要求。管理模式往往需要開拓創新,同時從業人員基礎的理論知識要相當扎實,能夠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并且實現再創造。林業經濟管理學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
3.2科學團隊的建設。理論研究產生科學的理論知識,而理論研究需要一個健全的科學團隊。一個分工明確的理論團隊,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將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并加以分析,往往能夠產生新的理論,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林業經濟管理學是林業經濟的理論指導,也是聯通生態環境與林業經濟協調發展的橋梁。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才能是可持續的,高效能的,有利于人類發展的。科學團隊的建設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理論體系,建設健全學科理論研究。我國的林業科學研究在應用到實際當中有一定的困難,科學的團隊能更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能夠研究出現代化的設備,投入到生產當中,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做到不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不污染環境,不造成資源的浪費。
3.3建立現代教學體系和科研體系。當今時代,人們在漫長的經濟發展歷程中認識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平衡的重要性。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傳統的經濟教學體系、科研體系以及無法適用于現在的時代。因而,我們需要建立現代教學體系和科研體系。經濟發展推動了高科技化設備的發展與創造,如何將現代化設備應用到林業的實際生產中,讓林業經濟的發展與時俱進,是現代教學體系和科研體系要解決的問題。新的時代背景下對經濟體系的要求更加多元化,不同領域的交叉現象越來越多,單一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的社會環境?,F代教學體系和科研體系更有針對性也更多元性。中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和獨立性,有發展也更需要創新。在不斷的發展歷程中,林業經濟還有著很多的問題,建立健全和完善林業經濟管理學當務之急。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而林業更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林業經濟管理學是宏觀調控林業經濟的重要學科,加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科學隊伍,加強交叉學科間的合作與交流,構建現代教學體系和科研體系。讓中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學發展創新,達到更高的水平,是實現中國經濟發展大繁榮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舉。
作者:劉玉龍 單位:通北林業局公路管理處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林業管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林業經濟管理是發展林業經濟及優化產業結構的前提保障,所以相關人員必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林業經濟管理水平,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在符合國家經濟的前提下制定林業管理標準,以此推動我國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文章主要對目前我國林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強林業經濟管理的措施,希望可以為提高林業經濟管理實踐水平提供理論依據,僅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經濟管理;問題;對策
眾所周知,林業是我國農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因此,林業經濟管理不僅關系著林業的發展,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然而,雖然我國對于林業管理開始的時間較長,但是發展速度卻比較慢,管理理念還比較落后,存在著管理效率低下、管理不嚴、執行不力、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等問題?;诖?,要加大林業經濟管理力度,積極探索相應的解決對策,對于提升我國林業管理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目前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1.1森林資源過度開發
與國外的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在林業經濟管理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林業經濟以及產業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是其中較為嚴重的問題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工業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發展迅速,對各種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包括對樹木的需求,過渡開發森林資源,使得森林面積迅速減小,從而使森林資源保護形勢日趨嚴峻。
1.2林業產業化低
林業化產業低也是我國農業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F階段,我國農林的經營方式為分散式,缺乏有效的經營機制,機制的缺失阻礙了林業向著市場化發展的步伐,一方面不利于林業產業化的深化,另一方面也給林業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林業產業化低會導致林業發展失衡,致使林業不同區域的發展水平存在差別。在經濟發展比較快速的地區,林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產業鏈及規模,而有些林業資源豐富的地區由于管理水平低下,無法與市場接軌,從而為林業的總體發展造成一定的障礙。
1.3林業執法不到位
林業管理的核心就是保護林業資源,隨時監督林業資源的開發使用情況。對此,林業相關部門建立了林業監察體系,并設立了林業基層執法檢查站,為方便管理監督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提供基礎條件,監察體系與檢測站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為優化林業產業化結構及其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其在為林業提供發展平臺的同時,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缺陷,林業工作沒有受到重視,相關人員執法不到位,執法人員的綜合素養較低,而且不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沒有清晰地認識到林業執法的重要性,林業法制觀念淡薄,導致執法過程秩序混亂,降低了林業經濟管理的水平,從而制約了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林業經濟管理的對策
2.1加強管理制度改革
林業的產權制度與林業管理制度相輔相成,在現代的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要根據具體的林業工作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建立現代化的、符合林業經濟發展規律的林業管理制度。首先要確定林業的產權制度,只有明晰了林業的產權制度,才能激發相關的林業工作者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林業管理工作中奉獻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熱情。其次要有效地進行林業工程的分類經營制度,落實林業生產中的經濟效益的不產制度,這樣能夠有效地促進林業經濟管理制度的落實。再次,要做好林業建設的多元化發展方向的劃分,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有效的市場調查,保障林業生產符合市場的發展方向,能夠為林業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利潤。最后林業經濟的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加強自身的建設,加大對林業經濟管理的監管,提高監管力度,這樣才能夠形成協調統一的林業經濟管理體系,更好地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
2.2走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濟化之路
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林業的發展問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基礎上,提高生產能力,既滿足了科學發展的觀念,又適應了現代化時代的發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達到了發展經濟的目的,而且又以保護環境資源為準則,有效實現了節能減排,為后代的和諧發展和安居樂業提供了資源。森林資源是我國的重要資源之一,屬于可再生資源。但是如果在超過林木生長速度的基礎上過度開采森利資源,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雖然我國的林業資源較為豐富,但是我國人口眾多,其管理力度不足,亂砍亂伐的現象嚴重,使得其面臨著毀滅性的威脅。因此,要走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濟化之路,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資源,堅持科學發展觀,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建立全新的資源開采模式,同時不斷完善相關制度體系,使林業經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從而在最大程度上為林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提供資源保障。
2.3優化林業產業鏈結構
目前,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林業產業鏈結構還不完善,林業產業化發展水平還有待提高。雖然在部分地區有著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條,但是其形成時間過早,已經不符合現代化社會發展的需要,傳統的管理模式由于無法有效地與市場接軌而逐漸被淘汰。因此,林業部門的相關人員的工作重點就是改變其行政式管理向宏觀調控轉變,使其在林業市場的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增強林業經濟效益,進一步優化林業產業鏈結構。
2.4加大林業執法力度
2.4.1加強木材采伐管理
近年來,我國亂砍亂伐、非法經營大加工木材、盜伐林木的違法行為日益嚴重,相關管理人員要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執法,嚴禁違法現象再次發生,杜絕超限額砍伐森林資源,加強木材采伐管理,為保護我國林木資源做出貢獻。
2.4.2加強木材流通領域監管
根據現代化時代的特點,完善木材采伐指標規范標準,在加強林業管理的過程中要求相關人員依據規范準則進行管理,而且還要加強木材流通領域監管力度,嚴厲杜絕超證運輸或者無證運輸等違法現象的發生,有效保障木材的正常開采。
2.4.3加強林地管理
加強林地管理也是有效保護林業資源的有效方法之一,嚴禁過度開采行為,對于開墾過度的林地,要退耕還林,依據國家制定的林地保護規定嚴禁繼續毀林開墾的現象,一經發現,必須依法處理。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宣傳保護林業的重要性,使保護林地觀念深入人心。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工業化以及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對于林業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過度開采林木資源的現象愈加嚴重。因此,要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力度,為保護森林資源及其可持續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從而提高林業管理水平。在時代不斷進步和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林業管理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要不斷改善森林資源的管理方式,制定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在林業管理實踐工作中積累經驗,逐步形成執法嚴明、操作性強、監管明確的森利資源管理體系,不斷提升林業建設的經濟基礎,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李莉 單位: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林業調查規劃院
【摘要】科學的林業經濟管理是林業產業得以良好發展和實現經濟化、產業化的重要前提。為了給林業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充足的推動力,必須有意識地提高林業管理工作的水平并從根本上轉變林業管理的觀念,以及改善相應制度等。本文首先針對林業經濟管理的概念進行闡述,隨即明確當下林業經濟管理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相關管理工作者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林業經濟管理;林業資源;制度改革
林業產業始終是國家農業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交通、建筑等多個行業都具有一定的基礎意義?,F代林業屬于科學發展的林業,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林業多種功能,必然需要在其管理工作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并且注重產業鏈條的形成與培養。隨著市場需求狀況的不斷發展,林業資源的開發越發不合理,導致林產品供給缺口的不斷擴大,林業經濟發展本身迎來了更大的市場機遇和挑戰。為解決發展過程當中所遭遇的各方面問題,需對其進行進一步明確隨即采用相應的科學方法來推進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完善,使得林業生產技術得到提高,引導林業經濟朝向更為適應時代需求的方向發展。
一、林業經濟管理的內涵
林業經濟管理旨在對于林業生產的過程當中涉及到的各項工作進行有目的和有計劃的管理、保護,并通過培育、保護以及利用等環節來進行工作的一種管理措施和方法。結合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林業經濟管理能夠對森林資源的各種效益得到持續科學利用提供保證,同時也是實現林業生產基礎和公益事業的關鍵所在。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落實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林業經濟管理的工作流程以林業的生產周期為基準,從而保證林業生產的自然生成和管理的長期穩定性;第二,林業經濟管理需要結合現實經營的各種風險,實現林業生產工作的健康需求;第三,從林業的經營成果和效益方面入手,以此作為基礎提供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工作,使得生產工作順利進行并不斷得以完善。
二、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林業資源實質上就是森林資源,指的是一個地區的林地、林木、森林以及依附于這些環境當中的各種野生動物和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總和。自我國進入建設時期以來,森林資源遭受到大規模的開采和浪費,現如今我國森林資源現狀并不樂觀。即便總量多,物種豐富,宜林地區廣闊,但由于我國沉重的人口壓力,導致人均資源少,而且在空間的分布上也不盡合理,生產力低下、不合理的森林結構等問題都為林業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可避免的消極影響。而在開發的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對于野生動物生存環境的破壞、環境質量的破壞、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我國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林業經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要想使得這一系統正常順利運行,必然需要其各個發展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同時也離不開外部因素的影響與制約。
(一)森林資源不足,開發過度
由于我國本身的市場經濟特點,長久以來林業發展道路上始終存在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質量下滑的問題。我國人口眾多,森林資源的人均儲蓄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對森林的過量采伐使得木材比例不斷減少,在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上沒有得到切實的保障。同時,對于森林的開采用度方面,法律上具有明確規定,必須控制在一定的時間和量的限度范圍內,如果一味地進行過度開采,一方面無法為森林的自然效力提供保障,一方面會破壞森林的自我恢復能力。而我國當前正處于新時代社會建設階段,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程度不斷深化和擴展,對于林業資源的開發正在不斷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城市化的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了森林面積,縮小林地范圍而導致森林資源不斷減少,其管理保護工作也逐漸發展至十分嚴峻的趨勢。
(二)林業改革配套措施較為落后
林業產權制度的改革作為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不斷的深化使得我國現有的許多林地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得到了明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眾積極性的激發。但是在林權制度改革之后,現有的管理體制已然不能夠完全適應當下林地和林木的合理經營和合理流轉的需求。在對森林資源的評估、林業科技法律信息的咨詢以及森林資源的規范化、法制化管理方面都出現了一定欠缺,無法保證相應配套措施的合理落實,在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上需要作出進一步的改善。
(三)林業產業化較低
目前,我國的林農普遍采取的是分散經營的模式,其產業化程度較低,相應的行業協會缺乏建設。這種現象一方面阻礙了林業產業與市場的接軌,不利于銷售,另一方面在林業產業化的深化發展上也發揮不了推動作用。此外,林業的產業化發展還面臨其他問題,就是發展失衡,在區域發展上具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地區林業管理工作較為科學化,其產業鏈與規模的發展都已經較為成熟,而一些地區即便擁有較為豐富的森林資源,但缺乏正確的管理和引導,也無法實現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林業產業化不完善,因而無法實現與市場的準確接軌。
(四)林業經濟管理意識有待提高
林業經濟管理工作實施的目的,在于實現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并不斷提高林農的經濟收入,林業相關激勵政策沒有切實明確這一目標,在林業致富的問題上明顯認識不足。集體林權改革應以激勵廣大林農積極從事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作為主要任務,通過對林業產業發展的促進以及對林業生態環境的需要來推進林權改革順利進行。而當前的林業經濟管理上經常出現投入偏差的現狀,沒有充分考慮經營林業的條件和其他產業的內外部環境差距。而林業市場上的領頭企業也沒有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眾多企業還處于探索階段,沒有明確的管理目標。隨著相關制度改革的不斷收入,林農對政策的穩定性也秉持一種懷疑態度,不分林業區域的劃分界限不明晰,林農的收益也無法得到保障。
三、林業經濟管理的科學對策
(一)更新林業經濟發展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時俱進是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演變過程,現代林業產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是林業經濟管理發展的必然性選擇。首先,需要建立科技發展觀念以實現和諧社會的構建,我國當前的林業發展處于市場競爭力較差的狀態,科學技術含量低,很多時候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所以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既能夠保證林業資源的正常健康構成,也能夠保持其正常開發情況下的供給,為林業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保證。新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更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引進和應用,隨即增收加大林業技術普及推廣的力度,從而確保資源存活率,在新造和撫育管理方面都能夠有所提高,進一步逐漸增大市場占有率。
(二)加強管理制度改革
確定林業的產權制度是建立現代林業管理制度的基礎條件,建立產權明晰的林業管理制度,激發林業建設的主動積極性,能夠使得林農工作者更加關心社會的集體物資利益,將自身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進行緊密的結合。林業經濟管理制度改革的推進必須加強其可操作性,使其分類經營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并在林業效益的補償制度方面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完善。與此同時,建立管理制度、管理機制和管理機構相互結合的管理體制亦是十分重要的,在這種較為完善的制度下,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將會更為順暢有效,應有意識的將管理機制應用于管理體制的核心部分,包括利益機制和權力機制,這些相關機制的明確建立能夠幫助林業經濟管理工作更加有所依據,使得保障管理機構也能夠正常運行。所謂的利益機制指的是針對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各方面利益進行均衡劃分與管理,盡可能的實現利益的公正化,利益機制可謂是管理機制的主體內容,應當建立更為合理高效的利益機制來促進林業建設朝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應對各種發展過程中的臨時問題。對林業管理機構的改革應當著重關注政府相關方面的職能,有針對性的組建高效林業管理系統,協調好農業管理系統與各個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并且政府職能的轉變目的在于建立起更為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應當積極響應其職能的目標,建立林業市場的配套體系,通過相互協調來構建完整的管理體系。在各配置方面也予以相應的加強,從而更加方便其他體系與林業管理體系的關聯性樹立,從而為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帶來更大的貢獻。
(三)大力發展林業產業
林業產業的發展需要產權的合理安排和明確,由于林業經營周期比較長,所以其承包契約必須是長期穩固的,林區產權的安排在長期中必須是清晰的,如果無法保證其未來產權的清晰必然無法保證其未來收益的穩定。林業經濟管理工作中激勵機制的存在意義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肯定,如果林區產權不清楚,激勵機制亦無法產生效果。在這種前提之下,制定的策略應當滿足激勵的條件。一是要確保林農的經濟收益,讓林農在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環境中,建立合法有序的產權交易,讓林農可以選擇適當的承包對象進行林權流轉,使得林業生產發揮在林農經濟收入過程中的作用。對林農的積極參與林業產業建設給予重點支持,并對其開發林業區域予以適當保護,增強林業產業對勞動力就業的拉動效應。此外還可以通過病蟲害防控機制的建立,加大對林業承包生產的支持,讓林農切實獲得應有效益并對林業資源進行有力保護,有效維持生態平衡。而在林業產業鏈結構的建設方面,目前工作還不夠深入,為此林業管理的重點應當從過去的行政管理模式轉變為宏觀調控的模式,通過制定產業政策來主導林業產業化的具體方向,從而使得市場能夠在此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產業鏈得以進一步深入。
(四)注重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濟化道路
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追求長遠發展的一種發展模式和觀念,這一觀念的建立既能夠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無損于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當代最值得倡導且最為科學的發展基本要求。而作為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林業資源對于人類生存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可謂是我國寶貴的財富。雖然林業資源屬于可再生資源,但面對今天的社會發展現狀,對該項資源的開發和用度還在不斷增大,且森林資源本身的生長周期較長,如果出現過度開采的狀況,則會超過森林再生的速度,使其供不應求,造成不可逆轉的毀滅性的后果?,F如今沙塵天氣的不斷出現,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森林以及各種其他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黃土高原也曾是林地,可由于上千年的過度開墾最終淪為了荒涼之地。所以,即便我國的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但面對人口壓力和粗放經營等市場特點,森林資源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威脅。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國的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化道路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念,建立新的資源利用模式,才能夠有效保護林業資源,使其充分發揮各種有利作用,使得林業經濟產業化道路順利展開。
四、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落實與各項制度的改革是加強其管理效力并解決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鍵所在。面對我國當前的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如果不正確認識森林資源的開發意義,在經濟管理工作中仍然有所忽視,只會導致森林資源的無端浪費和林農經濟收入的較低水平。為適應新時代的林業發展需求,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不利于森林資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并制定科學的管理機制,正確落實制度管理并著重認真對待可持續發展戰略,從而促進林業產業的深化發展,不斷提高科技水平。逐步形成監管有力、辦事高效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
作者:尹連英 單位:淄博市淄川區林果技術服務站
1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
①林業經濟的發展受到自然環境的強大約束力。由于近幾年市場經濟的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生態環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這對于林業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影響,致使林業資源不斷的退化。這種退化逐漸的演變成了林業經濟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礙;
②林業企業產權關系不順,政企職責不分。由于林業企業制度適應計劃緊急體制的需要建立起來的,導致林業企業基本沒有經營的自主權,成了各級行政機構的附屬物。在所有制形式上企業資產歸全民所有國家經營,國家對企業負有無限連帶責任,企業既無權也無責,致使企業的財產所有權不順,企業的財產經營權也不順。由于國家是財產所有權為宜主體,盡管資產所有權分散于各個行政機構,但他們都不是資產所有權的主體。在這種制度下,誰都是財產的支配者,而誰都不對國有資產負責,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
③企業經營方式單一,創新能力偏低。大多數林業企業采取的是單一的經營方式,即國有的經營方式,對許多生產活動無法實現充分調動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積極性。林業企業的生產活動具有多樣行的特征,各種生產活動的性質有明顯的差異,既有直接從事土地經營的應林業和種植業,有養殖業,還有各種林產品采集業和加工業。這種多樣行的生產經營活動,就要求有多種經營方式與之相適應。同時,由于多樣性的林業生產其勞動強蘇和分散性不一,管理的幅度和資金循環方式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也要求林業企業的經營方式不能采取一種模式。
2對林業經濟創新管理的構建
林業經濟的發展對于人類對林業資源的可持續性開發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同時因為林業經濟的發展涉及到林業資源的量、生態環境、經濟狀況、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想要確定林業資源的多功能作用的發展道路,就需要對現存的林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改善。由以往的靠資源發展逐漸轉變為林業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充分的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證林業經濟的發展對生態環境、生物系統的穩定及生物的多樣性等不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真正的做到可持續發展。林業經濟的創新工作較為復雜,其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林業經濟管理方面的相關法律制度,實現林業經濟管理有法可依。其次還要加強林業環保監測。在進行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時要做好環保監測工作,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資源利用或者是開發不會出現過度的狀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在具體的資源開發過程中不會出現邊開發邊污染的狀況。對于一些對林業資源產生威脅的因素要進行及時處理,例如: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火災隱患都要進行及時的排查和處理,以確保事故隱患零存在。此外,加大林業經濟稅的征收力度,加快林業經濟虧損的恢復度。
2.2加強林業經濟產業的優化從云南林業經濟管理的長期發展來看,對與林業經濟相關的產品進行深度加工將是未來林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支點。但是想要實現產品的深加工就不得不做到技術的革新,先進技術的引進和現有技術的改善將是林業經濟發展中工作人員所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就必須要政府部門做到對林業資源整合,發展核心技術以保障林業經濟產業化水平的上升。至于林業經濟產業化管理的實現需要將市場作為其發展的導向,將科學技術作為主導的模式。以市場效益獲得為中心實現以實現林業經濟生產化和生態化。同時不僅要做到林業經濟在國內的良好發展,還要保障其在國際中的地位,實現林業經濟的國際化發展,大力推行林業經濟的進出口貿易,帶動本國經濟的發展,實現第三產業的發展。
2.3轉變林業經濟管理方式,實現林業科技管理的創新想要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將推動生產的規范化以提高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目標。林業經濟要想突破當前發展狀況較差的局面就必須要加強企業核心形象的樹立,不斷的帶動相關林戶的發展,為其提供合適的生產計劃,實現產業化生產,從而不斷的拓展林業增效的途徑。
3林業經濟管理的創新形式
3.1重視林業管理知識的創新在科學技術急需發展的今天,知識巨大的生產力和創造性日益凸現出來,有知識本身所演變出的附加產物的價值也在日漸上升,成為產業經營的重要戰略。由此可知,林業經濟的發展與林業經濟的管理有著直接的關系,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林業經濟的管理者需要加強自我管理,提升管理理念,改變管理的方法、方式,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為林業經濟管理知識的創新做出應用的貢獻。
3.2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林業經濟的發展也對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應調整人力資源管理的方式,改進人力資源管理的理念,打破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狹隘性,從廣義上重視人力資源管理,將其作為主體。這種思想和實際操作的轉變對于人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挑戰,這要求人們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考慮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去挖掘優秀的人才,實現人才的有效汲取。將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轉變成實戰經驗,在應用中不斷的優化理論知識結構。對隊伍進行不斷的優化,對人才培養機制進行不斷的完善,充分發揮高技術人才和知識生產力的作用,提升全體林業經濟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為林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3.3強化制度創新在管理創新中的基礎位置林業經濟想要在管理和發展上實現創新和超越就需要強化其制度的創新。制度是經濟發展的保證,只有在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人們才有可能實現其他職能的創新,制度創新和完善是基礎,是客觀的保證。林業經濟制度要創新就要現在生產權方面進行一定的創新,因為林業經濟承擔著經濟效益、生產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方面的作用。故而,實現制度的現代化,將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多重所有制經濟并存是制度創新的必然趨勢。
4林業經濟的發展趨勢
如果要全面的實現林業經濟的科學發展,就必須要加強人們對林業經濟發展趨勢的認識,實現與世界接軌,促使實現國際化。當前狀況下,林業經濟還處于戰略轉變的階段,其體現具體為由最初的木材生產逐漸轉變為生態環境建設,由傳統的天然林轉變為人工林,從開山造田轉變為退更還林。這為林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客觀發展的需求,是林業經濟的發展前提。所以,林業經濟發展已經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僅僅追求較高的財富值,而是要努力實現綠色經濟,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環境。綠色林業經濟成了當下林業經濟發展的必然,如何做到有效維護林業資源、充分利用林業資源,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將會是今后林業經濟管理創新和發展趨勢研究的長久方向。
作者:馬省陽單位: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林業局
一、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概況
在我國林業幾?十年發展過程中,林業的地位不斷發生變化。特別是近年來,中國林業得到快速發展。林業經濟問題備受重視。林業經濟管理學科以林業經濟活動作為學科的落腳點,理應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然而,林業經濟管理學專業畢業生難以覓得與專業一致的工作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學科發展的一個縮影,但學科發展問題并沒有得到國內林業經濟管理學術界足夠重視。
二、學科性質分析
中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探索與發展,經歷了大約50年的發展歷程,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學科陣容逐步形成,然而該學科并未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1、林業經濟管理學作為部門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的職能缺位林業經濟管理學具有部門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科屬性,其研究對象特定,即林業范疇內的經濟和管理問題。然而,中國林業發展與理論支撐脫節,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在林業長期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缺位,并未成為名符其實的部門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中國林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林業經濟管理學科人才難以在林業中覓得一職。2、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作為交叉學科缺乏學科基礎林業經濟問題研究一定要貼近林業技術,才能解決林業發展的經濟問題,林業經濟管理學具有明顯的交叉學科性質。然而,我國林業經濟學家的知識結構的不合理就決定了國內外林業經濟研究水平的差異,也制約了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發展。專業知識背景的欠缺,尤其是林學等相關自然科學知識的不足,使得國內林業經濟學者難以關注森林經營活動效益最大化這一林業經濟最根本問題。
三、學科功能分析
設置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目的在于培育林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推動林業經濟學科理論創新,為林業經濟活動效益最大化、管理政策優化提供決策服務。因此。該學科的功能體現在2個功能:其一,教學功能;其二,科研功能。
1、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的教學功能不健全
培養林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基本功能。然而在現實中,該學科并沒實現培養專業人才的功能。學無以致用,專業人才難以從事所對應行業的專項工作,使得學科建設耗費的人力和財力化之東流,也使得學科的長期發展后繼無人,這無疑是教學的失敗,也是基本功能不健全的體現。為實現學科的基本功能,即實現培養專業人才的教學功能,學科建設應與林業經濟活動進行緊密結合。
2、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的科研功能虛化
為林業經濟活動效益最大、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支撐是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科研功能。長期以來,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的科學決策支撐功能缺乏實現的空間。迄今,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的科研功能與林業生產活動實踐脫節,難以指導林業生產實踐活動,這也是該學科教學畢業生難以在林業行業中覓得職位的原由之一。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科研功能的實現。既有待于科研環境的優化,更取決于學科基于自身性質,逐步實現自我完善。
四、學科領域研究現狀分析
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領域中開展科研活動,既是為具體的決策活動提供理論支撐,也是將學科理論接受實踐檢驗,尋求學科理論創新的必由之路。在中國林業發展過程中,學術研究、方針政策與與中國林業實際脫離。
1、研究對象未定位于林業經濟活動根本問題
長期以來,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領域中的科學研究未將中國林業經濟活動根本問題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林權改革是中國牟取林業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所在,然而,現有研究所提出的林權改革成效并不能從根本反應此項政策的優略,對于森林資源經營研究的缺乏,也決定了對于森林經營主體長期收益關注的缺位。
2、缺乏定量研究方法
從本世紀開始,中國的社會學者使用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的文獻不斷增加,出現了顯著的數量化趨勢,這是中國社會研究方法科學性增強、研究成果質量提高的重要動力與途徑。然而,在林業經濟管理學領域中,定量分析方法的欠缺與中國該學科長期以來未能形成完備的理論構架密切相關,這也使得林業經濟學領域與農業經濟學及國外林業經濟學領域之間的研究水平差距逐步擴大。
五、結語
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的發展不僅關系到能否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專業人才,也關系到能否為林業經濟和決策活動提供理論支撐,進而關系到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在現階段,應正確認識林業經濟管理學學科性質,將研究對象定位于林業經濟活動的根本問題,進而促使該學科的教學功能和科研功能得以更好實現。
本文作者:魏本勝工作單位:吉林省白河林業局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結構調整,近年來,我國高等林業職業教育規模發展迅猛,據不完全統計高等林業職業院校已經顯示出越來越好的前景,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實用型人才,但有許多問題函待解決。促進林業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除了國家需要制定更有利的政策,加大對林業高職教育的投人,加強宣傳導向,提高全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認識外,學校必須樹立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觀念和確立培養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的目標,堅持走與市場結合辦學的路子,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辦學質量。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點是專業設置和課程的改革。本文就林業高職院校作為林業等專業的主干專業課—《林業經濟管理》課程改革,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林業經濟管理學》的范疇、研究對象及任務。
《林業經濟管理學》是高等林業職業院校根據林業等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而設置的課。這門課程屬于社會科學,是經濟學與相關林業科學交叉的產物,或者說是經濟學在林業經濟領域的具體化,因而,林業經濟管理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它是以經濟學和現代林業為其理論基礎,研究林業經濟活動的合理組織及其規律性問題。其任務就是為現代林業的發展提供森林利用和發展的理論依據及相應的運行機制,正確評價各項政策的得失和提供新政策的依據,對林產品貿易的趨勢和利弊進行分析,充分重視森林的環境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人工林,以期改變森林的經濟結構和逐步改善生態環境,從而,真正把林業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
二、存在的問題。
1、沒有統一的“大綱”。對于普通高等林業院校,“八五”和“九五”期間,在“全國高等林業院校林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的組織和領導下,對《林業經濟管理學》教學《大綱》進行過研討和審定;對于中等林業職業學校,20的年在“國家林業局中等林業職業教育教材指導委員會”的組織和領導下,對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完成了編寫和審定工作。作者本人也參加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研究與開發項目—中等職業學校林業專業主干專業課程林業經濟管理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編寫,已于2000年12月經林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并由教育部于2001年8月在全國頒布實施。而林業高職院?!傲謽I經濟管理”教學處于“真空”,無“綱”可循,一方面為該課程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2、沒有統編的教材。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核心,是進行教學工作、穩定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普通高等林業院校己有成熟的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有謝家佑、邱俊齊主編的<林業經濟管理學》(1995年11月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和邱俊齊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重點教材《林業經濟學》(1998年10月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兩部教材;中等林業學校林業經濟管理教材已于2O0(〕年12月經林業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審定通過,并由教育部于2001年8月在全國頒布實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林業高職教育雖然起步晚,但也有了相當規模的發展,而這一領域的教材建設尚屬空白。
3、教學計劃不夠嚴密。近年來林業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教育教學改革滯后,教學計劃不夠嚴密,一般都屬學校組織制定和實施,隨意性大。截止目前,高等林業職業院校有關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等方面的改革,沒有組織過集中、統一的研究和討論。如作為林業經濟管理學的基礎理論—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的學校納人到政治課教學計劃,忽視基礎理論教學;林業政策學、環境(生態)管理等相關專業課程開設滯后,甚至沒有納人教學i}?劃等問題。
4、課程體系結構不完整,課程內容增減隨意性大。由于該課程缺少大綱和教材,加之教學計劃不夠嚴密,致使林業高職院校在林業經濟管理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方面不夠完整,隨意性很大,既不能保證學生對該課程體系和內容的全面掌握,又不利于高職教育對應用型高等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
三、對課程改革的建議
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和現代林業的發展及培養面向21世紀新型林業經濟技術管理人才的要求,林業高職院校該課程的改革應從課程休系和課程內容兩方面加以調整、規范和完善。
1、課程體系的完善。當前世界正面臨著知識經濟時代,面對飛速發展的改革形勢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要求,林業經濟管理學課程體系的確立應與現代林業經營目標和環境建設的要求相適應,并建立在現代科學和技術基礎上而自身適應和發展。為適應這一要求林業經濟管理學可建立六門課程體系:即林業經濟學、林政學、森林及林產品貿易經濟?課程.教材.教法?與管理、森林環境(生態)管理、現代林業理論與評價指標體系、林業企業經營管理。林業高職院校林業等相關專業的林業經濟管理學課程內容就應涵蓋上述六門課程體系中的相關內容。
2、課程內容的調整??倳浿赋?“知識經濟、創新意識,對于我們21世紀的發展至關重要?!币虼耍撜n程內容的調整就必須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同時要更加有助于培養既有一定職業技術水平,又有較高人文素養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其課程內容包括:①林業經濟學:林業經營與份?理、森林資源開發及經濟評價、林產品市場及林產品貿易、非木材產品經濟;②林政管理:林業政策、林業所有制及管理、林業工作站管理、西部大開發戰略;③現代林業:現代林業理論及評價指標體系、林業生態工程;自然保護及管理;④林業企業經營管理:林業企業管理基礎、林業企業經營決策與經營計劃、林業企業市場營銷、林業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林業企業技術開發與管理、林業財務管理、林業項目經濟評價與可行性研究。林業高職院校林業經濟學課程改革,涉及到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國家林業建設方針、政策,同時還與學校的培養目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密切相關,加之高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新型的高等教育類型,各項教育教學改革不夠深人和完善,本文只是我們的管窺之見,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林業經濟管理學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還需要老一輩林業經濟學家的不吝賜教,也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不斷探索。
一、目前在營林生產管理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
1林木良種基地的建設問題
目前,我國現有的良種基地樹木和營林工程的數量并不匹配,基地和良種的數量相對來說比較少[1],使得在營林生產建設過程中可供選擇的品種數量比較少,再加上營林良種培育基地本身的管理水平就比較低,便嚴重阻礙了良種培育基地的建設與發展。
2育苗生產方面的問題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育苗技術也在持續的發展過程中,然而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以及各地情況的不同,就使得育苗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普遍比較低,相應的對整個林業的生產作用也比較有限。同時,育苗的不及時,嚴重耽誤了林業的生產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產成本。
3造林數量和工程質量之間的不協調
目前,“政績工程”仍普遍存在于不少縣域的林業工程建設中[2]。一方面不追求造林數量和工程質量之間的協調統一,僅僅只是盲目的完成上級所交代的各項任務,對相關林業建設方面的技術也只是簡單的追趕;另一方面,沒有在科學的規律的指導下對林業工程進行科學的管理和規劃,往往忽視工程造林的質量,通常都是如火如荼的開展林業工程的前期建設,對于后期工程的建設由于缺乏科學的管理導致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工程質量得不到保障。
4缺乏市場化經營管理理念
目前,我國營林的生產管理發生了重大變革,但實際上停留在傳統的粗放型管理到集約型管理的變革過程中。同時,在生產管理中對于長期利益的關注度不夠,仍然比較注重短期利益,再加上沒有建立完備的市場化經營理念,對于未來營林的發展缺乏長遠性的考慮,就使得整個林業工程滯后發展。
5對營林生產的總體投入不足
一般而言,在整個營林的生產和管理中往往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及人員方面的投入做保障,但是目前我國對營林生產的總體投入嚴重不足,投資渠道和模式也過于單一,直接導致營林生產工作的滯后性發展。
6不健全的營林生產管理制度
當下,營林生產的各個環節相對來說比較獨立,沒有形成一定的鏈接體系[3]。不健全的營林生產管理制度,造成低下的營林生產效率,長期有效的營林生產監督和管理機制也就建立不起來。
二、加強營林管理推動整個林業工程發展的有效措施
1嚴格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對營林的生產管理進行一定的完善
一方面,要根據營林的實際情況對其生產管理模式進行科學規劃,打破以往比較傳統的、以造林面積為主的單一評價指標,從苗木質量以及產品質量等方面對林業工程質量評估提供多元化的指標;另一方面,建立起有效的多元評估模式,嚴格按照經濟發展規律,加強對營林生產管理方面的建設,建立起長期有效的多元化評估模式[4],確保營林生產質量的有效提高。
2不斷提高苗木撫育質量
關于林業生產開發并不是簡單的平面開發和大規模的種植樹種,而是將立體開發的原則運用到苗木具體生產培育中。一方面,進行苗木培育和管理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苗木撫育的科學的標準,另一方面,還要加強苗木的移植管理和栽培,嚴格控制苗木生產的質量以及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此外,還要對苗木的空間進行合理的劃分和構建,制定采伐活動時要將苗木的具體情況有效的結合起來,盡可能的實現造林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實施。
3做好與林業有關的防護工作
防火、防病害是林業防護的主要工作。因此,一方面要在科學方針的指導下開展林業工程管理的日常工作,不斷加強對病害的防治,同時制定好科學的防病害方案,實現對病害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做好林業相關的防火工作。
4加大對低產林地改造力度
低產林大面積存在,嚴重浪費了我國寶貴的林業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一定要加大對低產林的改造力度??梢岳矛F代化的方法[5]對低產林進行技術方面的改造,不斷提高其現代化的生產能力,有效提升整個低產林的經濟效益,現代化的方法主要有:施肥、墾復、補植等。5大量引進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生產對提高林業工程的生產效率、大力減少人力方面的投入以及有效提高生產的穩定性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將機械化生產大力引進到營林的生產管理中去,逐步提高營林生產的現代化,推動現代林業工程的發展。
6建立和健全營林工作制度
目前,營林工作應緊跟時展潮流,迎合市場化發展需要,建立一定的績效考核制度、工作質量評定制度以及營銷業績評定制度等來大力的調動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做到分工明確,獎罰分明,為營林的高質量和高效率生產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三、結束語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林業工程生產管理以及植樹造林等方面給予了營林工作足夠支持,并從國家層面出發切實有效加強了對林業資源的管理,極大改善了對生態環境的建設,有效提高了營林的整體生產能力。此外,營林生產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林業工程的發展,對于整個森林資源的保護、建設的質量、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經濟效益的取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必須加強營林的生產管理,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有效解決問題,不斷提高整個營林管理水平以及質量,從而確保林業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作者:常趼凡 單位:吉林省蛟河市林業局龍鳳林場
過去和現在是未來發展的基礎:林業經濟管理學科是根植于計劃經濟時代,以前蘇聯為模本而建立起來的,從而注定了它的先天不足。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及發達國家林學和林業發展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借鑒,我們也探索著改革。特別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提出和十四屆四中全會作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給學科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方向,并隨教育體制的改革和學科的規范,為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鋪平了道路。
1.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面臨的問題
1.1理論體系建設滯后
當前,學科邊界更加模糊,涵蓋了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與林業相關的大多數命題。林業經濟管理學科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更為鮮明。不僅如此,針對宏觀和政策層面問題的關注變得越來越重要,對于相關的理論和方法的要求也更高。具體而言,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主導下,建立在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框架上的林業經濟模型存在嚴重缺陷,而需綜合運用發展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等相關經濟理論對理論體系進行重構。相對于學科領域中的林業經濟實踐,學科體系理論體系構建工作存在滯后,導致相關研究工作開展和人才培養缺乏系統的理論作為支撐。
1.2理論研究與實踐結合不緊密
當前,受到理論界關注的林業經濟熱點問題主要集中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業碳匯等方面,相關研究成果較多。但是,就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而言。多數研究忽視了改革的目的與本質,從而忽略了改革對集體林經營方式和效率的影響等關鍵命題,使得研究成果難以成為政策優化和決策選擇的科學依據。
1.3人才培養工作與實踐脫節
事實表明,林業經濟管理學科的同學對專業認同度低,不愿意在學科領域中進行就業。如果學不致用,導致學科建設耗費的人力和財力等資源配置低效,也使得學科長期發展缺乏持續動力。上述問題的存在表明現行的教學等人才培養工作與實踐存在脫節。在林業實踐中,學科畢業生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綜合能力與以往可能發生了較大變化,從而要求教學活動應與時俱進。諸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當前林業實踐中較為活躍的一項經濟活動,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不僅應需要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更需要通過參與林業實踐來固化理論學習的成果。
2.林業經濟管理學科面臨的機遇
2.1森林資源多種效益共同實現的發展機遇
森林資源既是經濟資源,又是生態資源,在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中具有雙重功能,決定了林業在未來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地位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根據《全國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規定,我國森林經營將延續分類經營模式,將森林繼續按用途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兩大體系。就此,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重應如何設定,商品林經營收益如何分配,公益林管理權、責、利如何對應,都為學科的發展拓展了空間。
2.2森林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創造的發展機遇森林資源經營理論與模式是林業經濟學
發展早期就關注的問題,也是研究和積累最多的領域,但森林資源經營具有較大的動態發展性,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條件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對林業的需求變化,在限定資源及生態環境下經營理論及模式都應作出適當調整。我國森林資源相對貧乏,單位森林質量不高。森林面積的增加而言,需在明確土地邊際替代率的基礎上,理順現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間的經濟關系。就森林蓄積量的增加而言,則需在明確不同經營模式效率的基礎上,需求最佳的森林資源經營模式。
2.3森林資源權屬結構優化創造的發展機遇森林資源等是林業經濟研究的基本范疇。
作為一種自然資源,森林資源價值屬性、產權結構、產權制度安排以及基于產權的生產組織和經濟活動資源配置是林業經濟重要基礎理論。我國林業經濟改革與發展涉及越來越多資源產權制度層面的問題。有待學科進一步加強相關理論研究,以更好的服務于國家林業改革需要。在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集體林地、林木權屬得到了進一步清晰。與此同時,森林經營主體數量快速增加,而單位主體生產經營規??焖傧陆?,與林業生產經營活動需要的規模經濟不相符。不僅如此,此次改革后,集體林資源經營產生的經濟收益是否增長,經濟收益的分配是否更為合理,尚缺乏具有說服力的理論解釋,也為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契機。
2.4林業行業弱質性創造的發展機遇
由于林業兼具產業和公益雙重屬性,林業經濟發展受非市場因素影響和制約較多,導致林業經濟活動具有特殊性。此外,林業還具有生產的長周期性,效益及收益實現的多樣性,自然力與經濟力共同起作用,外部性普遍存在,林木資源多元所有制結構,森林資源既是生產經營對象又是林業基本生產資料等特點,使得林業行業具有弱質性。在林業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林業投入、要素配置、生產者經營行為、產品價格、不同類型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與需求均衡、貿易及貿易壁壘,以及林業經濟宏觀發展政策有別于其他行業。
3.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學科建設的對策建議
3.1加強教學和人才培養。根據實踐需要以培養研究生為主,本科人才培養主要為研究生培養奠定基礎,對人才培養目標、方案和模式重新進行確定。在課程體系構建上,應更加注重經濟學及方法性知識的傳授,并注重學生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
3.2加強理論研究方面。注重將現代經濟學、管理學與政策等學科的理論與林業進行關聯和結合,構建起以林業經濟學為基礎,林業管理學、林業政策學、森林資源經濟學、林區社會學、林業區域經濟學、森林生態經濟學等為分支的學科理論體系,并積極引入和導入經濟學方法在林業經濟理論研究中的應用性研究案例,為今后理論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
3.3加強實證研究方面。結合國家現代林業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問題開展研究,并注意研究的持續性和系統性,與此同時,可根據不同院校的優勢和地域特點,形成各有特色和整體協調的格局。
3.4加強隊伍建設。增加經濟學類人才引入,并加強現有人才的培養。尤其是注重現有學科人才的科研和教學能力的培養,以產生一些在國家和國際層面有影響力的林業經濟學家。
3.5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在國內層面,應加強與農業經濟及生態環境領域等相關學科的交流,尋求跨學科的科研合作。在國際層面,應加強導入國際林業經濟前沿理論知識,并與國外同領域學者開展學術交流,提高國內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結語
面對飛速發展的改革形勢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要求,我們林業經濟管理學,必須以全新的視角,建設與發展我們的學科。應注意的是,專業是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而變化的,而學科則與林業生產的發展和環境建設的要求相適應,我們必須夯實基礎,以制度創新為出發點,全面建設與發展我們的學科。
摘要:林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礎的產業,是我國農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重視林業管理。林業經濟管理能夠有效推進林業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滿足社會多樣化產業鏈條的增長。林業經濟管理是針對實際情況有目的和有計劃的管理林業工作,目前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改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從保護和利用等環節進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林業經濟管理水平。本對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加強林業經濟管理的有效對策。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確保林業生產的長期性和自然性。推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我國林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經濟管理;問題;持續發展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我國的林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建設存在一定的矛盾,對林產品林業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導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惡化,因此林業管理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林業經濟管理是以林業生產周期為基礎,能夠最大限度拓展林業多種功能。在符合國家經濟的前提下,進行轉變發展方式,政府應該制定林業管理標準,利用政府力量調節社會經濟利益和群眾利益。堅持生態建設與優化產業布局,林業經濟管理能夠促進林業的發展,為林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本文總結了我國林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有效對策,完善的管理機制,加大林業經濟管理力度,為人民生活提供豐富的物質服務,使我國的林業經濟管理實現科學發展。
一、我國林業經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我國林業資源過度開采問題嚴重。雖然我國在林業資源開采方面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定,禁止過度砍伐樹木,將森林開采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圍。但是在我國林業資源實際開采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目前我國工業化發展速度比較快,城市化建設也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對林業資源需求量越來越大。充分利用森林資源沒有得到保障,這樣就導致了對林業資源的過度開采,林業資源生長的速度小于開采的速度,森林質量下降。森林蓄積量不足,人均蓄積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覆蓋率不斷降低,我國森林資源總量嚴重不足,使森林資源保護形勢日趨嚴峻。
2.我國林業資源產業化水平比^低,技術推廣應用有待加強。林業產業化水平低是我國普遍問題,沒有統一專業的行業規范,經營方式為分散式,缺乏有效的經營機制。導致林業與市場接軌過程遇到更多阻礙,阻礙了林業向著市場化發展的步伐,對林業產業化發展沒有益處,也給林業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林業經濟發展失衡和區域間差異大,在經濟發達地區,林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形成基本的產業鏈。但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經濟管理上較為缺乏,無法與市場接軌,阻礙了林業總體的發展。傳統的林業管理技術跟不上現展需要,無法發揮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
3.我國林業資源執法不到位,管理力度不足。林業管理的核心就是保護林業資源,林業資源保護工作非常重要,有效的林業管理能夠隨時監督林業資源的開發使用情況,對林業資源使用有一定影響。在實際的管理中,我國林業監察體系,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并沒有為林業提供發展平臺,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林業法制觀念淡薄,相關的工作人員專業水平地,忽視林業工作,對林業經濟管理工作起到了不利的影響,阻礙了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我國林業經濟管理的有效對策。
1.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建立新的林業經濟發展模式。由于營林周期相對比較長,承包契約必須在長期是有效的、可信的,必須保證其未來產權,確保其未來收益的穩定,制定激勵政策激,促進激勵機制產生最大的效果。確保林農收益,針對營林造林存在的風險,建立合法有序的產權交易市場。充分發揮林業在增加農民收入過程中的作用,增強林業產業對勞動力就業的拉動效應。加大對林業承包生產的支持,選擇現代林業產業,建立現代林業產業模式,加入科技的投入,加強新造林撫育管理,讓讓林農切實進行林業維持生態平衡。
2.深化我國林業資源科技體制改革,應用高新技術開發林業,走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濟化之路。建立起適應林業市場經濟發展的林業科技管理體制,提高林業科技創新能力,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林業的發展問題。加大對林業的投資力度,重點研發林木良種選育森林病蟲害防治,既要滿足科學發展的觀念,又要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引進先進的林業科學技術和資金,引導各地林業部門實施使用新的科學技術,并有效實現了節能減排,完善現代林業產業的建設,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資源,為后代的和諧發展提供林業資源。
3.強化我國林業資源執法力度,加強管理。 依法加強木材流通領域監督管理,避免亂砍濫伐,嚴格控制木材采伐和使用管理,杜絕無證運輸等一系列違法情況發生,對于毀林開墾的情況要限定期限實現還林。違法行為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處罰,嚴厲打擊。提高專項打擊整治力度,做好提前預防工作,以標本兼治為方針展開行動,擴大打擊整理范圍。嚴格按照相關林業經濟管理法律執行,強化林業管理力度。根據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情況,建立現代化的林業管理制度。確定林業的產權制度,激發林業工作者的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林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夠有效的促進可持續發展,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對于林業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雖然我國森林資源豐富,但人均資源較少。由于分布不均衡,林業結構不夠科學,會引發水土流失的問題,嚴重影響生態平衡。為了更好的推進林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須要加強林業經濟管理力度。在時代不斷進步和發展的背景下,適應新時期林業發展需求,轉變傳統的林業經濟管理理念。在實踐的過程中要不斷改善森林資源的管理方式,加強林業管理制度、執法力度,制定科學合理的法律法規。針對林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管理,避免過度開采林木資源的現象出現,保護森林資源。在林業管理實踐工作中積累經驗,實現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下,林業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人們熱切關注的問題。改革傳統的林業經濟管理機制,完善各項制度,促進我國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已經成了重中之重。文章針對林業經濟管理機制的改革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意義。
隨著物質條件的不斷富足,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國家當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提出了可持續性發展戰略,這說明國家領導人也已經深刻地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只有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促進林業經濟的發展,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才有可能。
1 林業經濟管理機制的現狀分析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存發展也遇到了新的發展問題。目前快速發展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林業經濟的發展與相關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的提出,說明我國的領導人也意識到了環境問題的重要性。過去為了追求物質的富足,人們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但是大自然對于人們的無情也進行了嚴厲的回擊,讓人類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多么的愚蠢,唇亡齒寒,要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了,那么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嚴重的威脅,到時有再多的金錢也將失去意義。只有和大自然和諧地相處,人類也才能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好在如今人們已經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文明生態環境的建設已經成為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話題。
2 林業經濟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林業經濟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開創了良好的林業經濟發展新格局?,F如今我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正面臨一個重要的機遇期,同時也為我國的林業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林業經濟作為大農業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與效用也在進行不斷的延伸,內涵不斷的豐富,在我國的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林業經濟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在國民經濟以及新農村的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林業產業同時也是人類生活與發展場所的重要提供者,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優質的環境。林業產業不僅是我國的經濟基礎,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之一。
3 當前我國林業經濟機制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3.1 林業經濟機制的結構模式受到一定的約制
國內的森林資源大部分都是國家或者是集體所有,很少有屬于個人的。這是在實施計劃經濟所形成的一種產權結構,同時也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也是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作用下,林業產權的一種體現。但是這種公有制經濟以及社會主義制度和我們所強調的林業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卻是不一樣的。
3.2 關于林業生態效益中的一些法律問題
國家為了強化對林業產業的保護,建立了相應的法律來保護林業的生態系統,從而有效地避免林業產業受到大面積的破壞,但是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中的生態補償機制卻沒有被有效地保護起來。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具體指的是生態受益者或者是自然資源使用人遵照法律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的時候對自然資源的所有者或者是生態的保護者支付相應費用的法律機制。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含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自然資源由于其自身的資源資產屬性具有一定的生態與經濟價值。使用自然資源的人,有必要向資源的所有者支付一定的報酬,同時這也是自然資源所有者獲得經濟效益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是生態環境保護者由于花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以及精力理應獲得相應的補償。同時作為生態環境的受益者也不是免費的使用生態資源,而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改善原有的生態環境,從而使得原本的生態環境具有更高的價值。
4 改革我國林業經濟管理機制的具體措施
4.1 健全我國現有的林業經濟管理機制
林業產業想要獲得發展離不開森林生態體系的支持。建設林業產業系統就是在建設大規模的森林資源載體。加上森林文化精神體系建設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人為本的系統,只有把林業產業系統、森林資源載體系統以及森林文化精神體系這三者的建設結合起來才能管理好我國的林業經濟,促進林業經濟的健康與可持續性
發展。
4.2 將復雜的辦事程序進行簡化處理
為了順應時展的需求,我國的林業系統制定了制度以及公眾服務制度,此舉為廣大的開發商以及相關的投資者參與林業項目的投資提供了非常便利以及優質的服務。為了保證林業部門的辦事效率,對于一些有事沒事故意找茬的、工作不服從安排的以及辦事效率拖拉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嚴格的整改。為營造良好的林業經濟發展環境,組織定期或是開設不定期的人員培訓與考核,從而確保相關的工作人員能夠知法、懂法、守法,促進執法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改革后的管理機制更加注重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與監督,強化工作人員的嚴格執法意識,實施明確的責任制,從而有效地解決傳統的林業經濟管理機制中遺留的多頭執法問題、一件事重復進行處罰問題以及執法人員的職責交叉等問題。同時實施嚴格首問負責制,在規定的期限內,工作人員沒有做好相關工作,必須追究責任人,從而促進了林業經濟管理質量的有效提升,確保我國林業經濟的穩定發展。改革后的林業經濟管理機制更加注重為投資者以及開發商提供相關林業開發項目地塊的優先選擇權。設立專門的部門為開發商以及投資者提供免費的技術咨詢服務以及其他的相關服務。
4.3 確保各項生態工程的建設質量
在生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為了確保其建設質量一般都是采用資質合格的森林研究學院作為提供相關技術支持的單位。通過選派優秀的技術人員下到基層進行更近一步的研究考察,進行科學的指導,從而確保所選的森林資源中含有品種多樣的樹種。相關的技術人員還會對每個林業項目進行細致的單獨分類,并加以合理的規劃,結合實地考察的情形進行設計,設計時嚴格地遵循相關的要求標準進行,并確保種子以及種苗的及時有效供應。另外,派來的技術人員還會指導如何進行嚴格的整地、樹苗種植、及時澆水以及后續的相關管理與保護措施。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苗木種植在運輸過程中的分離。技術人員要進行嚴格的把關,采用首問責任制,從而促使其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做好相關的記錄工作,并建立完整的檔案資料。
4.4 完善各項管理機制
由于林業項目的質量與效益主要受到生態項目管理質量的影響,因此只有完善相關的林業目標管理機制,才能使其得到真正的貫徹與落實,比如項目目標的管理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制、項目法人責任制以及公示制等。只有結合實際的管理需要,健全各項管理機制,才能使得制定的管理機制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而不是走過場走形式而已。
4.5 提高對農村林業發展的關注力度
林業經濟想要獲得更近一步的發展關鍵在于人,在于人的思想意識。只有強化人們對于林業發展的思想意識,才能進一步促進林業的發展。同時在進行大規模林業經濟發展的時候也要兼顧農村的林業經濟發展。完善農村林業市場管理機制,要求政府及時轉變自身的職能,完善社會服務系統建立起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兼顧的農村森林資源管理機制。
5 改革林業經濟管理機制的意義
保障了林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林業進行生產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就是森林資源,對于森林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直接影響著社會和林業的多元用途以及林業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繁育任務是進行森林Y源管理的重要任務,同時對現有的森林資源進行保護以及建立起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也是重中之重。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比如說相關森林資源檔案的建立,記錄森林資源的動態數據以及分類管理、科學規劃等。對森林管理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有利于促進森林資源的有效運用,同時通過對其加以宏觀調控有利于確保森林管理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最后在經濟、法律、技術以及行政等層面建立與其相應的規定,并采用嚴格的森林資源管理機制,從而促使其順利的實施。
采用法律手段來對林業經濟的宏觀發展加以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森林產業不僅是一種生產產業更是一種公益性的產業,對于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以及可持續性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林業經濟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只有通過嚴格的遵守相關的法律規定,保護好林業的發展,才能有效地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帶來了不斷惡化的生態環境,人們已經深刻地意識到環保問題已經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肆意破壞環境已經嚴重地危害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威脅到人類的身體健康,為了能夠活得更好,為了促進國家的可持續性發展,我們必須強化自身的環保意識,不再隨意破壞環境、破壞森林,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綠化環境。對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是實現一國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大自然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要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熱愛自然,從而獲得大自然豐盛的饋贈。因此,必須加大對林業經濟管理機制的改革,加大對林業經濟管理力度,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從而使得林業經濟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摘要:要想實現林業的經濟化與產業化發展,需要加強對林業經濟的科學化管理,不僅從思想上提高對林業管理工作的重視,更要轉變林業管理的落后觀念,相應的采取有效改進措施。本文主要研究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內涵,深入分析林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應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以期為促進我國的經濟管理順利進行提供重要的參考。
關鍵詞:改善;林業;經濟管理;對策
林業屬于我國農業產業的重要部分,對于促進交通與建筑行業的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現代林業在全民協調管理工作的同時,更重視形成與培養產業鏈,從而充分發揮出林業的多種功能。近些年,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對于林業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由于不合理的開發,致使不斷擴大林產品的缺乏,林業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多機遇與挑戰。因此,應加強對林業經濟的管理,提高林業的生產技術,推動林業經濟的現代化發展水平提升。
1.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內涵
林業經濟管理通過培育、利用與保護等措施,有目的性、計劃性的對林業生產過程的各項工作加以有效的管理與保護,加強對林業經濟的管理,不僅可以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更可以保障林業生產的社會效益。要想落實林業經濟管理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應當以林業生產周期作為工作流程的基礎,確保林業生產無論是自然生成還是管理的長期性與穩定性;第二,在開展林業經濟管理過程中,應當根據林業經營的效益與成果,以此為基礎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從而不斷的完善生產工作。
2.林業經濟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2.1過度開發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林業面臨著森林質量下降、資源總量減少等方面問題,雖然我國的地緣遼闊,森林資源覆蓋面積廣泛,但是在沉重的人口壓力下人均儲蓄量較低,加上過度采伐森林的問題非常嚴重,直接減少了木材比例,難以保障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此同時,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森林開發用度做出明確的規定,避免出現過度開采的問題,為森林的自我恢復能力提供有力保障。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工業化,還是城市化發展程度都在不斷的深化,基于此對于林業資源開發提出全新的要求,但是在城市化不斷擴張的進程中,導致森林面積在不斷的縮小,而森林管護工作形式非常嚴峻。
1.2落后的林業改革配套措施
隨著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不斷的深化,進一步明確林地的使用權與所有權,極大激發出民眾的積極性。然而,林權制度改革實施后,當前的管理體制難以滿足目前林地與林木合理化經營與流轉的需要,在森林資源評估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難以落實與之相應的配套措施,急需要進一步改進林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3林業產業化程度低
現階段,我國林農主要采用分散式的經營模式,產業化程度較低,缺乏相應行業協會的建設,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會影響林業產業和市場的有效接軌,更會阻礙銷售的順利進行,不利于深化林業的產業化。與此同時,林業產業化還存在發展失衡的問題,各個區域發展存在顯著的差距,部分地區擁有科學的林業管理,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與發展規模;然而,另一部分的地區雖然森林資源非常的豐富,但是在管理與引導上明顯不足,不能夠有效的利用森林資源,難以實現完善的林業產業,影響著與市場接軌的準確性。
3.改善林業經濟管理現狀的對策
3.1加大對林業資源管理宣傳力度
首先,民眾的參與對于提高林業資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從思想層面上提高民眾對林業資源管理認識,使其積極的配合管理工作人員工作;其次,工作人員的素質對于林業管理工作而言作用也不容小覷。為此,應增強工作人員的保護意識與責任感,調動工作人員積極參與至林業管理中。因此,國家應相應的制定關于森林保護的教材,從小開始培養廣大人民群眾的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再次,積極組織成立專業化的森林資源保護團體,集結各個環境保護的自愿者,及時地遏制個人與組織對森林資源的破壞行為,對各類破壞資源的行為予以法律的制裁;最后,林業資源管理部門應加大對林業資源管理重要性的宣傳,通過設立微博與宣傳公眾號,及時地公開各地區的林業動態,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林業資源的狀況。同時,開展圍繞著林業資源保護的攝影與網絡宣傳活動,讓民眾充分的認識到資源浪費所產生的嚴重后果。借助于輿論的壓力給予各種林業資源破壞行為一定的警示,使其因害怕輿論的譴責而糾正自身資源破壞的行為。
3.2實現林業資源與旅游規劃結合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應積極開辟林業資源與旅游產業鏈融合發展的道路,發揮當地的林業資源優勢以促進旅游經濟發展,挖掘地區獨具特色的山水風光、建筑風貌與民俗風情等。通過結合林業資源與生態旅游,實現對林業有效管理的同時,開創區域經濟的發展新局面。
3.3開創現代化管理模式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在林業經濟管理中應積極融入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強化對科學技術手段的應用。針對于生態林業運營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應強化對此的溝通與交流;針對于各類技術性的問題,應給予專業性的解答。除此之外,應加快成立各個專家小組,建立健全值班與信息收集與制度等,就林業資源中園林花卉、病蟲防治等問題展開深入的分析,從而提供綜合性的林業資源旅游服務。
3.4加強林業執法的力度
首先,強化對木材采伐的管理,針對于濫砍濫伐以及非法木材經營等違法行為,應加大對其的打擊力度,積極應用有效的措施與嚴格的執法管理,防止出現無證采伐與超限額采伐等現象。
其次,強化對木材流通的管理,針對于木材的各項采伐指標,應強化對其的使用與管理,嚴格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對木材流通領域的管理與監督,避免出現無證運輸與超證運輸等問題。
再次,強化對林地的管理。我國的森林法關于林地保護做出明確的規定,對此應認真的執行,從根本上遏制毀林開墾等行為,針對于已出現毀壞的林地,要限期對其進行全部還林處理,嚴厲查處屢禁不改的毀林開墾企業。
最后,強化專項打擊與整治,應在堅持打防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下,積極組織開展一系列打擊與整治的專項活動,強化工作的力度,對于各種破壞森林與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嚴厲的打擊與制裁。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與促進其可持續的發展過程中,重點內容是加大改革的力度,不斷地改進與完善森林資源的管理方式,制定相應配套的法律法規,構建起監管有力、嚴明執法與高效辦事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與此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應轉變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積極實施科教興林的政策,提升林業建設的科學技術含量,促進我國林業事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