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1 08:4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土建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作為土木建筑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對實踐性要求很高。對于城市遠郊的高校而言,其地理位置對課程實訓造成了不少限制。本文主要對城市遠郊高校土建類專業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實訓內容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施工實訓 城市遠郊
0 引言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土建類專業重要的專業課,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由于該課程內容豐富,且涉及大量實際操作的內容,僅通過課堂講解,學生難以有直觀認識。通過課程實訓,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很好地結合起來,并在實踐中對所學知識具體化,對提高學生認識水平有重要作用。
1 研究現狀
對于如何進行建筑施工技術實訓,許多學校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積累了一些經驗,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方式:
(1)頂崗實習。學生通過在企業頂崗實習的方法,可以最近距離地接觸工地現場,并通過與工人和技術人員同生活同勞動的方式可以最快地熟悉施工現場的狀況,是最佳的實習方式。此種方式的缺點是學校能聯系的工地往往是有限的,每個工地容納學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這使頂崗實習只能在部分學生中開展,難以大規模開展。
(2)工地參觀。教師組織學生集體去工地參觀,使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施工的過程。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將工地看到的內容與所學的知識進行對比,更容易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此種方式為各高校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實訓的常規方式。其缺點是工地進度與教學進度不一致,如果遇到雨雪或大風還可能停工。同時,如果工地距離學校較遠,每一次外出參觀所花的時間往往較長,對后勤保障的要求高。
(3)多媒體工具。教師利用視頻、圖片、PPT等形式展示施工工藝和施工現場。學生通過多媒體工具,可以拉近書本和實踐的距離。①此種方式的優點是通過多媒體,學生可以在校園內了解施工知識,比較直觀,安全可控性強。缺點是學生只看不做,缺乏立體的感性認識,學習過程中難以提出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2 城市遠郊的特點
自1999年以來,由于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城市用地的緊張,新建高校和擴建遷建高校往往選址在城市遠郊。這對建筑施工技術實訓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首先是地理位置決定了校外實訓的成本高昂。這包括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高校遠離市區,使各種校外實訓耗費在車上的時間較多,真正用于工地現場實訓的時間較少,時間利用率不高;同時,通過租車方式外出,資金成本較高,對后勤保障要求也高。其次,城市遠郊高校的選址遠離市區,附近的大型基建項目較少,學生在校園附近接觸工地的機會也少。再次,由于交通不便,聯系實習基地的難度增加,對擴大實習面不利。
綜上所述,既要完成建筑施工技術的課程實訓,讓學生得所得益,又要考慮實訓成本較低,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何利用校園及附近條件進行實訓,也是許多同類高校正在研究的對象。筆者根據所在高校的實際情況,對建筑施工技術的實訓內容進行了一些探索。
3 實訓建議
在具體考慮施工實訓內容方面,建議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第一方面是“看”,即施工現場參觀(如果條件具備,通過頂崗實習的方法更好)。根據不同高校的實際情況,有不同的要求。
(1)學校內有在建工程的。施工實訓時間建議分散為主,不搞集中實訓,根據施工進度,不定時地帶領學生到工地參觀。這樣的話不用出遠門,就可以根據施工的進度來安排實訓。平時的課堂教學可以根據工程進度有所調整。在工程建設過程,鼓勵學生關注工程的進度,并加強觀察。
經檢驗,這種實訓效果良好,學生平時對工程的關注度較高,能主動把觀察到的結果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鞏固了學習的效果。
(2)學校附近有在建工程的。由于學校位于城市遠郊,大型基建工程較少,附近居民自建房可以成為重點實訓對象。在實訓過程中,教師不要強求講解復雜先進的施工方法。在現場講解過程中,要告訴學生哪些施工方法是正確的,哪些施工方法是不規范的,如何整改;如果某種方法和書上標準做法不一致的話,又是考慮了什么要求,這種考慮是否合理;在施工中,可能存在哪些質量隱患或者安全隱患,應該如何整改。
經檢驗,此種方法結合正反兩方面的例子來指導學生,學生在施工現場往往能提出一些問題來,通過問題的解答,學生對“因地制宜”這個施工原則理解得比較深刻。②
(3)學校內部有較新已建建筑物的。實訓前,先收集整套建筑圖紙,然后在建筑物現場教學。可以對施工現場平面布置、施工方案的現場選擇、水電曖的走向布置、建筑材料與裝修施工、建筑物使用過程中對建筑設計的反思、單棟建筑與校園整體協調等方面進行講解。
經檢驗,此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增強學生的識圖能力。通過建筑圖紙與建筑物的比較,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所提高。
(4)學校內部有較舊已建建筑物的。建筑物使用時間長了,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可能是當時的施工工藝留下的隱患,有些可能是設計或使用不當造成的問題,有些可能是材料老化造成的問題。教師可以帶學生到建筑物參觀,結合建筑物出現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再講解處理方法,進一步再講預防措施;也可以針對建筑物提出修繕要求,并且現場提問和分析修繕的方法。
經檢驗,通過現場提問,讓學生分析質量問題的成因,實訓教師再總結的方法效果較好,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
第二方面是“做”,即布置實訓作業讓學生操作。根據各學校的條件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實踐內容。
(1)施工測量。實訓教師在學校劃出一塊空地,按給定的圖紙及精度要求,要求學生在現場將建筑物平面位置測設出來;還可以形成方格網,結合土方量計算。為了增加難度,可以考慮在斜坡或長滿草的場地進行。值得重視的是,在測量實訓完以后,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測量成果進行驗收,這樣才能避免學生的懶惰現象。
(2)土方量計算。學生在做完施工測量實訓內容以后,會在地面上形成測設棉線。由于場地的不平整,造成地面高程變化。學生應根據施工現場實測成果,結合基礎施工方案,進行土方量計算。由于各組學生場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計算出來的結果應該有所區別。這就有效地防止抄襲現象。
(3)質量驗收。在每個單項工程施工完成后,都要經過質量驗收的程序。教師可以結合現有的建筑物,讓學生模擬驗收程序。質量驗收以無損檢驗為主,如檢驗飾面磚的垂直度、地磚的平整度、砼的回彈強度等。
(4)工種實操。學校在場地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建設施工工種實操實訓室。③在實訓室里,學生可以學習工人的操作技能。如抹灰、鋼筑綁扎、腳手架搭設、砌筑等。
4 小結
建筑施工技術是土建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實訓條件不足時,可以通過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實訓效果。城市遠郊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實訓方法。
摘要:隨著我國電力施工中變電站的蓬勃發展,為了滿足縣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進一步優化電網結構,提高供電質量和供電能力,文章就電力施工中變電站土建專業分包管理費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電力施工;變電站;土建專業;分包管理費用
我國電力施工中變電站土建專業對外進行專業分包的變電站土建部分進行全面性的管理。土建管理費用是在公司建立初期或是在工程項目稍少的情況下,變電工程中主要考慮能否使分公司在困境中謀發展而需要平衡的一個經營指標問題,如果公司項目增多,穩定發展,且變電分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原來存在的困境問題已經解決,而土建管理費用還延續前期的計算方法,將對公司本部的資金運營產生很大的影響,故本文對電力施工中變電站土建專業分包管理及其費用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分包管理的實施
我們先闡述一下分包管理項目是怎樣實施才能更有利于項目低成本高質量的運行,這對管理費用的分析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電力施工中變電站土建專業分包的現象較為普遍,在分包過程中存在著風險,所以施工企業要強化和重視風險回避意識,制定防范風險制度,堅持合法經營,嚴明合同管理制度,就能做到化解、防范施工分包工程中產生的工種風險。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企業只有通過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嚴格實施,正確管理,掌握法律、技術、經濟等各方面知識,分包工作才能正常進行。企業員工從上到下應該選用懂法律、懂經營、人品好、責任心強的相關工作人員執行各個崗位,使企業內部形成健全的合同管理機構,給回避合同風險提供了保障。
(二)建立健全的企業管理制度,對工程分包的各個環節依法管理、并建立激勵機制
施工企業只有通過依法分包,健全企業法治,才能使企業有效地減少工程分包的風險,一個健全的施工合同包括分包合同的總體資格預審、評審、合同談判、簽約、變更或刪除、履行、驗收結算、分包合同終止、違約處理、工程款管理等統一、嚴密管理的管理制度才能使項目順利的完成任務。
分包管理、風險回避方面應該制定健全的獎懲制度,激勵員工的積極性,進而穩定優質的施工隊伍。
(三)對分包方的資格進行嚴格審查,建立分包專項管理
建立分包專項管理是確保工程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障,所以在對電力工程實行分包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統一對分包隊伍實施管理,構建分包隊伍的檔案。
2.利用模擬招標的形勢選擇施工企業。
3.管理費用承包給變電分公司后分公司應確定管理人員,且做到不定期考察施工方是否履行合同要求,加強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定期記錄,最后對施工較差的企業重新定位或撤銷。
4.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系統,做好分包合同資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特別是驗收記錄、變更設計、結算付款單、工程隱蔽記錄、交底資料、往來信件等都是分包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施工企業應該進行妥善保管。
5.做好工程價款承包模式及其管理費用承包模式的工作,是分包工程具有的特點之一。其中的工程價款是由公司和專業分包隊伍在雙方互利的情況下確定的,這主要的工作則由公司本部來完成,而工程管理和管理費用則由公司本部給變電分公司下達的一個項目指標,分公司收到指標后對工程進行全方位的動態管理(除本部和分包隊伍進行簽訂的合同協議),包括工程質量,安全,該項工程的體系建立,都包含在管理內容里面。
(四)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管,確保分包方認真履行合同
分包方只有認真履行合同,才能保證分包工作能實現預期的目標。
1.相關人員人人參與和掌握合同的內容情況。
2.加強對分包工程質量管理,切不能以包代管。
3.加強成本控制,
確保企業利益不受損害。
以上三點是要求分公司建立該工程的項目部、公司工程部、經營部、財務部在支付分包款項時,要嚴格把關,包括分公司的管理費用,每次在支付款項前,由技術部門對分包方已完合格工程進行計量,經營部門對應結算的價款進行審核,扣除領(租)用的材料、水、電和機械等費用后,才能對分包方撥付工程款。另外,還要對代扣營業稅金支付作出明確的規定,并預留工程質量、安全保證金等,有必要時將工程部分款項作為結算價款調整。而管理費用則是另當別論,因分公司是公司的主要組成部分,以資金分配這一方面上是可以靈活運作的,從一定的程度上為了緩和一下分公司的資金周轉困難可以預撥或超撥,在下一個分包項目的管理費用中扣回。
(五)完工后對施工作出總結,積累分包管理經驗
當分包工程竣工后,經營專責人員應該對分包合同的各項管理費結果進行總結,為以后分包工作提供了寶貴意見。
二、變電站土建專業分包管理費用的預算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現在正在施工的土建分包管理費用的一些資料分析:
我國電力施工中變電站土建專業對外進行專業分包的變電站土建部分進行全面性的管理,這其中就會產生一個管理費用的問題。其中具體的測算如下:
1.管理費用的測算本著為公司利潤分配公平原則而進行。
2.測算按一個220kV變電站來計算,管理費用總價按1年7個站進行計算。
3.所有變電站工程都要建立項目部,項目部按4人配置: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項目總工、安全員。
4.220kV變電站工期:三通一平工程70天,土建主體施1240天,預驗收30天,三通一平工期50天在計算費用時按2個月計。
5.測算表內的差旅費用按100元/天計算,單個220kV變電站主體工程4人每人每月出差3天,三通一平每人每月出差2天。
6.費用已經考慮到有人員資源重合現象的問題。
7.工資不包含公司總部代繳納的養老保險五險一金費用。
從表1和表2兩個表中看出按原來管理費用模式的指標下達變電分公司一年的土建管理費用遠超測算值,公司要平衡考慮變電分公司的經營狀況進行土建管理費用的調整。
另從變電分公司的實際情況可看出,按照變電分公司的項目人員資源重合是一個常態的情況來計算,變電分公司有5個項目經理,按管理費用測算出來的數值來看,管理測算費用已經足夠。按2010年的管理費用來看,變電分公司進行的土建分包管理項目一年共有5個220kV變電站,3個220kV變三通一平,這樣與測算的價格基數相當,即偏差不大。
三、變電站土建專業分包管理費用的預算的作用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土建管理費用對變電分公司來說已是盈余,如繼續使用原來的管理費用分配模式,工程繼續增多,管理人員跟不上的情況下變建分公司會有“加倍盈余”的傾向,而對于公司本部來說,項目增多管理費用也將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總部的管理費用調配額度卻相應的變窄,公司總部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這將部分抑制了公司經濟效益管理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分公司合理利用管理費用,將會有不恰當使用管理費用的現象發生、同時也有違于《公司內部經濟承包責任制實施辦法》中提倡的向低耗完成各項任務的宗旨。所以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應重新調整土建勞務分包的管理費是大勢所趨,是變電分公司原來的“粥少僧多”成現在的“粥多僧少”現象進行企業經濟整頓的最佳時期。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闡述,一定會對于我國電力施工中變電站土建專業分包管理費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改進現有變電站生產、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成為了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相信通過企業內部調控、依靠科技、加之企業不斷的改進技術支持。一定會使我國電力施工中變電站土建專業分包管理費用的預控上有越來越嚴格的規范和預算。
摘要:概述土建類專業課程的特點及其在傳統教學評價中出現的若干問題,討論了過程評價的理論基礎,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在高校土建類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堅持全程的評價觀,如何將過程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實施的有關措施。
關鍵詞:過程評r;土建類課程教學;應用策略
一、高校土建類課程的特點和傳統教學評價中的若干問題
土建類,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包括建筑學、城市規劃、土木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等,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目前,專業課程教學主要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包括實驗、上機、課程設計和各類實習等。學生更多的是學習基本理論知識,而這些理論如果不能在實際工程實踐中加以應用的話,理論就是紙上談兵。而這種應用需要在學生理解消化以后,結合具體的客觀情況,有針對性和創造性地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在土建類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結合實際的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來闡述案例使用的理論以及理論應用的效果,體現土建類應用性強的特點,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體現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和對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土建行業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不斷發展創新,行業規范不斷持續更新,因此在教學中,要使學生了解工程行業前沿動態,了解專業理論和行業規范是如何約束工程實踐,工程實踐又是如何對專業理論和行業規范產生修正作用。使學生從專業發展的來龍去脈中,加深對專業認知的理解。土建類課程的教學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動態性很強,這對教學評價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傳統課程評價方式中,評價主體是授課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評價,學生處于被評價地位,較消極被動,評價的導向、激勵、調節、改進的功能很難得到發揮;評價方法以傳統的紙筆期末考試為主,評價目標比較淺顯,評價內容過多注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堂知識;評價標準仍然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視個性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對學生的評價,更多的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甚少。評價重心過于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無法對學生提出階段性的改進意見,無法促進學習者的進步。當前形勢下的傳統教育評價已經相對滯后。
二、過程評價的理論基礎
“教育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動態過程,需要根據情況變化及時作出判斷和決定,由此產生對應的教育評價。教育評價是指通過系統的采集和分析信息,對教育活動滿足預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斷,以期達到教育價值增值的過程?!盵1]新形勢下,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情感態度,不僅注重結果,更要注重實踐過程,才能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過程評價的理論基礎是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2]。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從不同背景、不同角度出發的,不應由老師統一引導,完成同樣的學習活動,而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在老師和他人的幫助下,通過每個人獨特的信息加工活動,構建對現實世界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逐步轉變觀念,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更應該是善于引發學生觀念上的不平衡并加以擴展,充分注意到不同學生在認識上的特殊性,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和糾正,成為解決問題的教練和策略的引導者。因此,過程評價的重點在于評價學生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進步與提高的程度。
三、過程評價的實施辦法
教學評價要貫穿整門課程的始終,在教學課程開始前就要制定詳細的課程實施方案,包括各課時內容安排、學生是否需要準備相關環節輔助資料、什么環節需要開展小組討論等,并在學期初提前告知學生,使學生在課程開始前就清楚這門課程要達成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檢查課程實施方案的完成情況和學生在各階段的學習情況,根據情況反饋,動態調整課程實施方案,并對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建議,形成“教―學―過程評價”三位一體的動態機制。基于這種評價觀,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利用“任務―效果”評價法進行評價,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并制定任務完成情況評價表。通過課程實施方案,學生已經了解到該課程的預期目標。比如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課程實施方案中,可以制定階段性任務,如多層住宅建筑給排水設計、多層公共建筑給排水設計、高層住宅建筑給排水設計、高層民用建筑給排水設計等,在這個大范圍內,學生可以自選子任務,在多層工管公共建筑給排水設計大任務下,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多層學生公寓樓、多層圖書館、多層體育館等子任務,學生在上課時,會更有針對性地獲取自己要完成子任務。同時可以制定任務完成情況評價表,如下圖所示,分階段檢測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教師能從反饋的完成情況,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導策略。
2.讓學習者做知識的傳播者,并給出階段性評價。在個體學習者知識構建的基礎上,可以轉變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角色,引導他們成為知識的傳播者。針對土建類課程實踐性強和綜合性強的特點,學習者可以將任務和實際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具體問題有效地接軌,并能在日漸更新的行業規范、前沿動態和實際案例中,體會到土建類課程學習的動態過程,刺激學習者自發主動地搜集與任務相關的資料和文獻,從而充分提高學生課外時間的有效利用率。讓學習者針對自己構建的知識系統,籌備專題講解,或者選定專題,開展小組討論。與教師作為知識傳播者的傳統形式相比較,學習者之間資源共享和思想碰撞,多點輻射相互交織形成更為龐大的知識網絡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建構起了與所完成任務相應的知識經驗。教師根據個體學生的學習進度,對其掌握的知識再進行提煉和概括,并給出階段性的評價意見,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使得學習者能夠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
3.建立學生動態檔案。過程評價需要通過一定的成績記錄得到體現,因此應該建立動態檔案記錄學生在完成每一階段任務時采用的學習策略和收到的學習成效,在不斷豐富動態檔案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加深對土建類課程的了解程度,樹立職業自豪感。動態檔案的主要內容應該體現:學生對課程實施方案的認可情況反饋;師生共同制定的任務清單,完成任務擬采用的學習策略和措施,各階段任務完成情況評價表、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及教師的反饋建議、平時測驗情況、學習者開展專題講解的情況、小組討論發言互評情況、課外學習行為的記錄等。學習檔案的建立,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注的自我價值,激發其學習土建類課程的興趣。學期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檔案,綜合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做出學期綜合評價。
過程評價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效果,意義雖好,但在實際實施中還存在一些爭議問題:一是同一門課程不同教師評價標準可能不一致,學生自評互評時的公正性也不能得到保障;二是教師過分看重學生固有的能力或過分看重學生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和達到的能力水平為依據[3];三是過程評價會消耗教師和學生一部分精力,勢必需要雙方尤其是教師在有限的課堂學時之外,獲取更多教學反饋信息,從而真實地評價教學質量。因此,在土建類課程教學評價中,教師要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設計既符合課程要求,又能體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形式多樣化的評價體系,既關注過程也關注結果,使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
摘要:文章結合土建類專業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課程教學,總結了該課程教學改革的經驗,指出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措施,如引入了BOPPPS教學方法,應用模型和多媒體技術展示空間形體和工程構筑物,工程實例中正確做法與錯誤做法均舉例,應用SolidWork建立立體模型庫,另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實踐表明,上述教學措施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課程的掌握程度。
關鍵詞:畫法幾何;工程制圖;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課程是土建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必修課,該課程需要培養學生利用投影原理在圖紙上準確表達空間形體的能力,培養學生閱讀和繪制工程圖紙的能力。掌握好該課程,便掌握了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溝通的語言。然而考試成績和調查結果表明,很多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不夠,特別是在復雜形體的想象表達、繪制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給以后的工程設計與建設埋下了隱患。幫助學生學好該課程,提高其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其準確識圖能力,為工程設計和建設輸送優秀人才是該課程的重要任務。
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課程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課時為64學時,與80年代原國家教委要求的教學參考學時相比減少了近一半 [1],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借助多媒體教學方式高效地開展教學[2],但該課程具有聽課容易、習題難做的特點,課堂上的高效教學容易造成學生上課能聽懂、課下完成練習很困難的局面。另外,
由于大一學生缺乏建筑、水利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造成其對建筑物各部分形狀功能的圖形表達不理解、不明白,學完后記憶模糊等問題。為此,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顯得尤為重要。
二、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在緒論中增加課程起源的介紹
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課程為什么叫畫法幾何,與幾何有什么聯系,也許是大一學生首先想到的問題?;谝詫W生為中心的引導思路,我們在教學中加入了“幾何之父”歐幾里得、“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和“畫法幾何之父”蒙日的介紹,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以前學習的知識與這門課程的聯系,增加對這門課程的興趣以及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這一過程的講解,可以通過介紹公元前300年“幾何之父”歐幾里得所著的《幾何原本》中的勾股定理、正弦定理、多邊形相似等學生都已經學過的內容,使學生回憶過去所學的初等幾何的概念,再進一步介紹17世紀“解析幾何之父”笛卡爾在病床上看到蜘蛛網后,發現幾何圖形是可以放入坐標系中應用數學方程表示,從而建立了解析幾何,使學生認識到解析幾何與初等幾何的區別和聯系。最后引入18世紀中期以前人們借助初等幾何和解析幾何知識來修建工程以及制造機械構件的工作是非常繁雜的而且常常出現錯誤,直到“畫法幾何之父”蒙日運用二維的平面圖形來表示三維空間中的立體,形成了工程界通用的“語言”,推動了各國機械工業和工程建設的發展,使學生認識到畫法幾何與初等幾何、解析幾何的區別,并且認識到該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引入BOPPPS教學方法
BOPPPS教學方法為臺灣大學王秀槐教授多年研究的成果。王秀槐博士畢業于麻省理工大學,主攻教學方法,其提出的教學方法包括B(bridge in)引入、O(object)目標、P(pretest)前測、P(process)過程、P(posttest)后測和S(summary)總結5個部分。我們通過王秀槐教學工作坊的培訓,熟悉了5個部分的組成,并將該教學方法引入課堂教學。首先是對原有的課件進行修改,使其體現這5個方面的內容;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進行前測,以了解學生的現有基礎并引導其進入將要學習的內容;然后根據測試結果,安排重點講解和略講的課程內容,在講完教學內容之后,通過練習進行后測,以了解學生掌握程度;最后進行課程內容總結。經過該教學方法的引入,我們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并且課堂中疲勞、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有所減少。
(三)應用實體模型、多媒體技術展示空間形體和工程構筑物
展示于課件中的立體模型,通常只能呈現一個角度,不容易從各個方向觀察。對于大一學生而言,他們缺乏水利、土木工程構筑物方面的基礎認識,因此通過對縮尺模型各個角度及方向的觀察和認知,可以讓其充分理解立體或工程構筑物的構成及多面投影的意義。
畫法幾何部分的實體模型展示能夠增加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3],但實物展示也存在缺陷,特別是在60多名學生共同上課的課堂上,學生的視角不同,加之實體模型通常較小,學生觀察不清晰。這時可以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利用三維軟件,生成所需的各種模型。這些模型圖像逼真,尺寸較大,并且可連續地上下、左右、前后旋轉展示,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和細致地觀察模型,展示效果得以提升。
(四)增加正確做法與錯誤做法的舉例
學生作圖的過程通常具有一定的習慣和自己的認識,做出一道題通常也付出不少辛苦,但當做錯時,如果不對其指出錯誤原因而只講解正確做法,學生通常不能深刻認識到錯誤的原因,從而改正自己固有的認識和習慣。在課堂教學特別是講解習題作業時,對正確做法與錯誤做法均舉例,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程度。比如在講解貫穿點投影時,給出圖1(a)已知投影,求直線與圓柱體的貫穿點投影。根據直線與圓柱體在正面和水平投影上有4個交點,可根據學生習慣思維假定1、2是空間實際貫穿點的投影,得到錯誤做法,如圖1(b),再詢問學生是否正確,檢驗出2是2’與圓柱面在水平面的重影點而非貫穿點,然后得到正確做法,如圖1(c)。這種教學措施通過先不給學生正確答案,引導其思考和判斷,可以達到糾正其錯誤習慣和認識的目的。
(五)應用Soilidwork建立立體模型庫
在講授建筑形體表示方法中的剖面、剖視圖時,課堂所用課件中的立體模型有三維視圖,而作業中還沒有構建立體圖。通過Solidwork件制作這些立體模型并進行剖切后截面的展示,一是可以提高學生作剖面圖和剖視圖的能力;二是學生在學習繪制剖面、剖視圖時,立體模型能輔助其進行空間想象和分析[4];三是教師在作業講解時,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空間想象立體與實際立體的差別,從而達到矯正的作用。
(六)作業及時修改,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單獨輔導
在批改習題作業時做到每題批改和及時批改,讓學生能夠及時知道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共性問題在課堂講授,個性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批注或提供的答案進行比對改正。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和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因其學習基礎較差,需要對其進行單獨輔導,通過講解作業出現錯誤的原因,使其達到提升掌握該課程水平的目的。
三、結語
文章結合土建類專業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掌握該課程的程度。值得展望的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工程制圖課組正在嘗試將微課引入該課程。微課程將課程知識點分解,支持課下學習,這樣就將學習時間最大可能地還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微課更加注重在課堂中進行實踐與練習,更適應將來工程教育的方向[5],相信會進一步提升該課程教學效果。
摘要:民族地區與其他地區相比,在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該地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也必將有著自己的特點。本文在闡述大文科含義的基礎上,對民族地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與國際上的培養進行了比較,然后提出了本土化建議。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大文科背景
民族地區高校因其所處地域文化差異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較大,其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辦學有著與其他地區不同的自身特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在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具有深厚文科背景知識的同時,如何在民族地區做好這一專業的本科生培養,找準培養的國際化人才需求與本土特色的契合點,顯得非常重要。
一、大文科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
人力資源管理包括技術上的人力資源管理和思想上的人力資源管理,后者創造的價值遠遠大于前者,況且前者許多地方在技術上還不成熟,爭議較多。優秀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必然是一個人力資源管理思想家。與??粕囵B相比,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應該更多地著眼于思想上的培養,具有大文科意識,把其培養置于大文科背景之下。
對于文科專業或偏向文科的專業,單從專業課程去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對于偏向文科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其本科生的培養必須要突破這種“單一”瓶頸,具有大文科思維。所謂大文科思維就是,所有文科專業或偏文科專業都是相通的,它們相互促進,相互貫通,相互融合,這些專業的學生培養必然也必須是綜合性的。基于這種思維,大文科背景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應該做到以下幾點:讓學生博覽群書,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使他們具有豐富的人文情懷和文科知識,并會融會貫通,培養較高的文科素養;在課程設置上要具有學科群的理念,可以把以往多門課程綜合成一門課程開設,以相關學科資源整合形成一個學科資源網,突破單一學科的局限[1];在實踐教學上,注重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戰”技能,例如,可以讓學生單獨主持一個項目的設計和開發,切實提高學生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能力。
二、民族地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的國際比較
雖然我國民族地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在許多方面與國際上趨同,但是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1.培養目標上,發達國家的培養目標宏大,頗具野心,而民族地區高校培養目標往往針對性強,更多地囿于民族地區或周邊地區人力資源管理運用型人才培養。歐美許多大學旨在培養商界跨文化人力資源管理領袖、精英。美國著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烏爾里齊(Daveulrich)強調了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將來應該成為高層管理者的戰略合作伙伴、效率專家、雇員權利的衛士,以及持續變革的動力[2]。民族地區高校肩負著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重任,其本科生的培養自然會更多地與當地民族文化、地方特色結合起來。
2.在課程設置上,目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國際上流行三種模式:事業模式(Institutional approach),按照專業將要從事行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設置課程;職能模式(Functional approach),根據該專業學生將來需要的職能設置課程,例如,溝通、協調、營銷、運籌和組織等職能;整合模式(Integrating idea approach),以培養人力資源管理者綜合素質為目標來設置課程[3]。民族地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一般包括:地方特色課、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這種課程設置具有層次性,但豐富性相對缺乏。
3.在合作辦學上,國際上較多地實施校與?;蛐Ec企強強聯合,常常實現高層次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國外一些名校經常邀請一些名企高層管理人員進校進行宣講,同時也派自己的學生到這些企業見習和實習,此外各大學也會進行聯合辦學,共同培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學生可以在不同大學選修學分,充分發揮各校優勢,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民族地區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聯合容易走過場,常常隨便找個企業掛個實習基地牌子以完成所謂的實習見習課程,甚至有些企業根本就沒有具備完成實踐教學的條件,至于校與校之間的聯合辦學,只有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才有派少數學生到教育部指定的國內重點大學學習的機會。
4.在專業發展方向上,國際上的一個明顯趨勢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實施不同文化的融合教育,進一步拓寬學科基礎,奠定學生未來專業發展的寬口徑,注重培養的層次性,實現不同學科的相互搭配,確立培養世界精英和商界領軍人物的目標和方向。中國民族地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發展方向的形成似乎還不是那么突顯,即使有也只是其中少數高校加以確立,但其方向性質上一般局限于民族特色,空間上一般局限于民族地域,更多的是被動式地隨波逐流,或疲于應付,甚至許多高校根本就沒認真考慮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
三、民族地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的本土建議
我國民族地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與國際上的培養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基于這種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本土建議:
1.制定中長期培養目標,兼顧近遠期發展,中期目標要照顧到當前實際,長期目標要預測到未來發展;其次,找準培養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契合點,既要符合國家發展的大學生基本素質培養的要求,又要兼顧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槊褡宓厙發展搭橋鋪路;再次,注重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相結合,在夯實學生中國古典文化的基礎上,讓學生辯證看待和學習西方人力資源管理技術,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既融會貫通各種管理思想,又精通各種人力資源管理技術;最后,服務區域以民族地區為主,兼顧周邊區域,向全國其他地區輻射,既能夠為該地區培養出大量精通該地區民族文化,了解該地區民族歷史和風俗習慣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又能夠向周邊地區輸送一些合格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甚至可以少量滿足發達省市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需求。
2.課程設置要立足現實,展望未來,這個現實就是我國民族地區大多是比較落后的地區,全球化影響在這里還不突顯,一些當務之急的問題較多,這一專業課程設置必須要尊重并迎合這一實際,不能好高騖遠,但也不能目光短淺,或裹足不前。國內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本科生培養要遵循分工協作、各有側重的原則。民族地區重點大學很少,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培養要把重點放在中端人才培養上,課程設置也要基于這一情況。為此,需要加強基礎知識傳授和基本素質提高,通識課要設滿,專業課程要包含人力資源管理的幾大基本職能,可采取“專題”的形式開設,重點講授一些人力資源管理重要且實用的技術,同時也要設置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增加學生對該地區民族文化、歷史和風俗習慣的認識。
3.在聯合培養方面,猿幀扒虢來,送出去”的校與校、校與企、校與社會的合作辦學理念,利用好各種優勢資源。為此,要了解社會和企業所需哪些人才、哪些技術,學校在這些方面需要怎樣提高學生的技能,豐富哪方面的知識。有關管理部門要放開手腳,鼓勵社會、高校和企業加強對民族地區高校的合作和支持。學??梢詮纳鐣蚱髽I引進一些項目,建立校內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專業實踐的平臺,同時也可派出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見習實習,利用好所學知識和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為社會和企業創造價值,形成有成效的、牢固的、可持續發展的聯盟體。高校之間也要互通有無,充分利用好各自的校內資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向對方開放,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教育部規定的少數幾所高校之間。
4.基于民族地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科生培養主要面向該地區和周邊地區以及向國內其他地區輻射的目標,其專業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堅持“中國式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為此,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其中人力資源管理的精華,探索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高價值點,強調人力資源管理中國元素的作用并加以充分利用。當然為了迎合經濟全球化,專業的發展趨勢也要不斷融合各學科知識,拓寬專業口徑,逐步滲透國際化元素,為民族地區未來逐步走向國際開放交流做好人才供給的銜接工作,以便實現一定數量的國際化人才貯備。
摘要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多從事建造與工程工作,由于建造與工程工作對土建類專業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因此,職業體能訓練對高職土建類專業學生十分重要,進行體能訓練是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的首要任務。但是當前,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效果不佳,未達到提升學生體能的目的,為解決此問題,研究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措施,提升教學質量,使畢業生能夠滿足職業體能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職業體能 高職 土建類 體育課程 改革
1開展職業體能訓練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實用型人才,以保證學生畢業后不僅能夠滿足崗位需求,具備專業的知識與專業的技術,還能夠適應緊張單調的流水作業,具備較高職業技術所需的體能,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土建類專業學生對體能具有較高的要求,對其開展職業體能訓練十分必要,開展職業體能訓練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通過體能訓練,能夠使學生滿足崗位需求,適應工作需要,更好地完成工作,解決學生就業問題。職業體能訓練是針對相關職業的要求進行,與專業技能訓練一樣重要,好比警察一樣,警察既需要具備偵查能力,又需要具備較好的體能抓捕罪犯,在一些需要具備良好體能的工作中,體能影響著工作質量。由此可知,職業體能訓練尤為重要。第二,通過職業體能訓練,能夠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身體是革命的資本,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較好的體能是終身受益的,即使不從事相關職業工作,具有一個好的身體也能夠具備從事其他工作的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幾率,更好地生活與發展。第三,開展職業體能訓練,有助于高職院校建設特色教育課程,實現課程優化,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職業體能訓練,能夠為高職院校勞動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方向,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實現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程的建設,在增強學生體質的情況下促進學習特色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從而促進高職院校的建設與發展。第四,通過開展職業體能訓練,能夠促進職業技術能力的提升,加快職業技術的學習。由于體育運動素質可以遷移到職業體能上,因此,運動中的堅持耐久力、動作協調配合能力、快速反應能力等都對職業體能的提升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促進學生發展。
2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課程定位不準確
課程定位影響著課程的教學方向以及教學質量,當前,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課程定位不夠準確,教學方向不夠明確,影響了教學效果,也影響了教學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因而,課程定位不準確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課程定位不準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課程缺乏設計性,沒有明確的教學方向,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時,只知道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體能,卻沒有明確的實施方法與實施方向,對課程缺乏準確的定位,課程內容較為模糊,不夠具體,影響了課程教學質量,無法達到真正提升學生職業體能的目的。第二,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與土建類工作崗位還是存在一些脫節問題的,課程教學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即使課程教學效果較好,也未提升土建類學生的職業體能,無法發揮出重要作用,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傊?,課程定位不準確影響了課程教學效果,也影響了職業體能的訓練與提升,是職業體能視角下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2.2教學內容單一
當前,教材編寫時間較長,一套教材會使用很多年,雖然,其中的知識都是當時較為重要的內容,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新理論、新概念層出不窮,傳統教材中的部分教學內容已經脫離實際,不具備應用性與代表性,教學內容較為傳統、單一,不利于教學的實施,不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因此,教學內容單一是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教學內容單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并未體現出土建類專業對學生體能的要求,缺乏特殊性,不具備針對性。當前,雖然是對土建類學生進行職業體能培養,但是,體能訓練項目依舊是常規項目,可以適用于各個專業,只是一些長跑、速跑、籃球、足球等項目,而不是與土建類專業密切相關的職業保健、攀巖等項目,不具有針對性,無法切實提升學生職業體能。第二,課程內容不合理,當前,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內容側重于理論講解,理論課程占據了大部分課堂時間,且理論主要側重于體育動作的要領、意義、任務以及體育活動的規則等,內容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再加上對于學生需要掌握的傷病救治知識與保健知識較少,知識不具備實用性,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2.3課程設置模式傳統
課程設置模式影響著課程教學效果,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模式較為傳統,無法達到提升土建類專業學生體能的目的,影響教學質量。課程設置較為傳統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課時較少,對課時不斷壓縮,縮短了授課時間,影響了授課效果,同時,導致學生對職業體能訓練不夠重視,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第二,課程設置不合理,理論課時過多,實踐課時較少,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質量,不利于學生職業體能的提升。
3職業體能視角下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改革實踐策略
3.1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準確定位
體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就是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并對課程進行準確的地位,只有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準確進行定位,才能夠明確教學重點,有效地進行教學規劃,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準確定位十分重要。改革課程設置體系,準確定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明確教學方向,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對體育課程進行準確的定位,通過明確教學方向,可以抓住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對體育教學進行準確的把握,從而達到準確的定位,提高教學質量。第二,對課程的不同重要度進行劃分,安排不同的教學課時,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過不同重要程度的劃分,將核心課程劃分為必須課,安排較多課時,對一般課程設置為選修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例如,針對土建類專業學生,拓展、攀巖、職業保健、傷病救治等課程為核心課程,需要設置為必修課,籃球、足球、鉛球、標槍等一般課程可以設置為選修課。
3.2調整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單一是體育教學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專業化、多樣化十分重要,是有效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調整教學內容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加快教材建設,盡快編制出符合土建類專業職業體能訓練要求的教材,在教材中融入新的知識理念,刪除不實用的繁瑣的理論概念,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其符合新時代教學要求,注重安排符合土建類職業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有效性。第二,增加職業保健、傷病救治等內容,注重職業保健與傷病救治教學。此外,只注重專業技能培養是體育教學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尤其是土建類工作較為特殊,極易出現各種專業病,如腰肌謁?、刺伤壹s胺尾考膊〉齲非常需要保健知識,開展職業保健教學尤為重要?!袄纾處熆梢远嚅_展一些生理學、急救學、保健學等課程,使學生在受傷后懂得急救的方法,掌握預防職業病的措施。
3.3創新課程設置模式
創新課程設置模式是有效進行體育教學的關鍵,通過創新課程設置模式,可以有效開展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創新型課程設置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1+1模式,此模式的核心課程是一年基礎課程加上一年專業課程,即第一學年開設球類、田徑等體育基礎課程,為學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學年開設攀巖、職業保健、急救等專業課程,提升學生的職業體能。第二種,滲入式模式,將職業體能訓練穿插于常規體育教學中,在學生完成基礎訓練后,進行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職業體能訓練,達到良好的職業體能訓練效果。第三種,2+1模式,2+1模式與1+1模式較為相似,只不過2+1模式在第一學年開設體育基礎課與體育選修課,也是一種有效的課程設置模式。
4總結
綜上所述,研究職業體能視角下高職土建類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策略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了解與職業特點相符合的科學鍛煉方法以及科學體育鍛煉項目,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滿足職業需求,除此之外,還可以樹立學生終身體育思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
【摘 要】高職土建類專業畢業生從事的是艱苦行業的崗位工作,而近幾年畢業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會接觸到真實的施工環境,使其產生了心理落差。新形勢下,高職土建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期的管理面臨了一些新的問題,文中指出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為頂崗實習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改進對策。
【關鍵詞】頂崗實習 高職院校 土建專業
前言
實施多年的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最后的環節,也是實現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需要“無縫連接”的重要環節。在眾多高職專業中,土建類專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多數土建類企業的工作崗位在野外,高職學生的頂崗實習也以野外現場施工為主。雖然近年來土建類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確實得到了專業技能的提高,為就業獲得了實踐經驗,有效地提高了就業率。但艱苦的施工環境,使家境較好的“95后”學生產生強烈的思想波動;分散的崗位,使學校對頂崗實習的管理難度加大;企業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夠,甚至會出現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傷亡的事故。這就要求高職學校對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對策不斷完善。
高職土建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期管理存在的問題
1.“95后”學生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
近年來,高職院校大量擴招,吸納了很多高考分數較低、學習基礎較差的生源。很多學生是經歷過高考失敗之后無奈選擇進入高職院校,失落感和自卑感突出。而土建類專業對理論和技能學習要求較高,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效銜接知識與技能。加之大多數高職學生已是“95后”,他們在人際交往、溝通等方式上具有時代特征,更自我,喜歡用網絡溝通,而不是面對面溝通,不能及時融入并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2.學校對學生頂崗實習期管理不到位
雖然大多數學校意識到頂崗實習管理的重要性,指派老師和輔導員進行專門的管理,但在管理學生時,有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原因有:(1)專業教師嚴重缺編。多數高職院校土建類教師嚴重缺編,甚至專任教師身兼數職,既要進行繁重的教學工作,又要應對科研任務,不僅要兼當班主任,還要不時擔任各類競賽的指導老師。專業教師已經沒有精力去細心地指導“校外”的學生,有時甚至只是在通知事情時與學生聯系。(2)輔導員工作繁重。一般高職院校的輔導員管理在校學生的人員數字為200人左右,光是在校生的管理工作已不堪重負,有些輔導員甚至還要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更不要說去針對“95后”學生的特點去管理。(3)學生較分散。施工企業每個項目部接納的學生有限,施工地點偏遠又分散,學生在不同的地點和單位實習,加大了學校的管理難度。
3.企業缺乏參與頂崗實習管理的積極性
由于學校教育和企業需求存在差異,參加頂崗的學生大多不能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在企業還需要培訓,導致企業增加了投入而并不能立即帶來效益,從而使企業在接納學生上缺乏積極性。盡管教育部大力提倡頂崗實習,也實施了很多年,但政府對頂崗實習工作缺乏實質性支持,企業也沒有動力去重視頂崗實習工作,故而很少和學校主動溝通配合,共同培養的目標有時候并不能實施。
新形勢下頂崗實習存在問題分析
1.“95后”學生具有時代特點
高職院校的校園里已經迎來了“95后”大學生,他們身上確實具有不同以往的時代特點。他們是在網絡時代成長的,即使是農村生源的學生,家庭條件也不會太差,在物質配備上也比之前的學生更豐富,很多學生都有手機、電腦、平板。他們的人際交往、溝通、消費方式都與以前不一樣,喜歡在網上發表意見,但卻不善于與人面對面溝通,有時候也不太接受傳統管制的約束。土建類行業要接觸各色各樣的人,需要很好的溝通才能順利地完成工作。這就造成了學生和單位之間溝通的矛盾。當然不管哪個時代,每個大學都要在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自由思想上去花工夫。
2.學生對頂崗實習環境認識不足
土建類企業工作地點環境艱苦,從小生活優越的“95后”學生從未經歷過那些環境,是想象不來的。盡管在學校老師已多次強調工作環境的問題,甚至通過視頻展示過施工現場的狀況,但當學生從學校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到企業單調又艱苦的生產環境時,心理上仍然會出現巨大的落差。所以當“95后”學生到工作崗位后,見到真實的施工環境內心是抵觸的,甚至會萌生不想從事該行業的念頭。加之“95后”學生普遍不善于面對面與人溝通,不知如何與工程上復雜的人群交往,只能悶在心里,時間一長,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也無法正確地面對。
3.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期管理職責難落實
由于土建行業建設周期長,大部分土建類學生在校外頂崗實習時間長,每個單位接受實習生的數量有限,造成實習學生人員分散,有時甚至出F學生在頂崗實習期換幾個單位的情況,這就致使學校需要大量的師資去管理。但大多數學校土建類專業指導老師師資缺乏,不能隨時掌握學生的變動狀態;而學生在外不受學校控制,在企業又不是正式員工,學生自由度加大,有的學生甚至沒有到崗的實習。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的管理很難實施到位,雖然也會派指導老師去現場檢查指導,但只是很少一部分,時間也很短,根本起不到實質作用。
4.企業沒有起到共同培養的作用
盡管學校和部分企業簽訂了協議,規定企業應當協助學校履行對學生的管理,但大多數協議流于形式。很少有企業是因為支持頂崗實習而接納學生,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彌補土建行業職工短缺的崗位。在日常工作中,企業抱怨“95后”學生缺乏責任心而不去正確引導,有些企業甚至把頂崗實習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同時,又因政府缺乏政策支持,所以企業并沒有動力去承擔培養的任務。
解決的對策
1.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
針對“95后”學生的特點,要讓學生在頂崗實習之前就充分認識到頂崗實習的重要性,了解施工企業崗位的真實情況,要對崗位的工作任務和生活環境有明確的認識,且知道怎樣與人溝通。學??砂才艑I師資開展職業指導工作:(1)在一年級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每個行業都要有人去做,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應該清楚這個行業的要求和環境。(2)在二年級開展模擬職業崗位的實踐??梢酝ㄟ^參觀施工現場、聘請行業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暑期到附近工地實踐等形式增加在校學生對崗位的熟識度,提前作好應對的準備。(3)在三年級頂崗實習之前做好動員工作,邀請企業進行宣講,盡量縮短對接時間。當然還要適當訓練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大實訓環節,讓學生知道再苦的行業都要有人去從事。
2.加強校方對頂崗實習的管理力度
盡管存在很多困難,但校方還是要想方設法加強頂崗實習的管理工作??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1)建立專業的指導團隊。指導團隊應該由專業教師和輔導員共同組成,解答外出實習學生的技術問題和生活問題,讓學生知道遇到問題時應該和誰聯系。(2)網絡溝通和現場指導相結合?!?5后”學生習慣使用網絡進行溝通,指導老師可利用QQ群、微信群或其他網絡平臺掌握學生動態。期間安排一兩次到現場指導和看望實習學生的機會,既可了解學生實習的真實狀態,也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溝通。(3)完善頂崗實習考核評價體系。頂崗實習結束后,通過實習過程的考核、企業考核、師生座談會、技術總結資料和答辯成績綜合評定頂崗實習成效,一開始就要讓學生知道考核的內容和評定成績的方法,他們才能重視頂崗實習的過程。(4)應該要求家長參與溝通。首先要告知家長,學生參加頂崗實習的單位和地址,家長也應該經常和學生溝通,了解近況。家長的鼓勵和關心會讓獨自在外思想波動的學生有歸屬感,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家長也應該和老師經常交流學生的情況,起到共同培養的作用。
3.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有效性
校企合作不應只停留在“協議”的層面上,而缺乏實質進展。學校和企業之間經常相互走訪,學校了解企業的動態,企業多提出對畢業生技能的要求,這樣雙方才能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建立長期合作之后,企業愿意接納頂崗實習的學生,學生也愿意去企業實習,這樣會避免很多誤解,更適合雙方的需求。同時,作為第三方的政府也應在政策上給予企業鼓勵或補貼,激勵企業提供更多崗位給實習生,愿意去培養實習生。再者,從長遠看來應推進實習保險制度,免除學生和企業的后顧之憂,減輕企業的壓力和家長的擔憂。
結論
在行業變化和學生的時代特征背景下,土建專業學生的培養也會發生重大轉變,學校應直面新形勢下高職土建類學生頂崗實習的問題,認真分析產生的原因。雖然解決問題面臨著很多困難,但解決的對策在實踐中要不斷推進,讓土建類學生在頂崗中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掌握專業技能,積累工作經驗,為行業輸送可靠人才。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楊凌
摘 要:吉林省高職院校建筑實訓基地的建設,對省內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與我省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相符合,也是素質教育的保障。文章對吉林省高職土建類專業實訓基地的現狀加以分析,提出思路和原則,為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基地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土建類專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急劇增長的學生數量與學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等條件產生嚴重矛盾。同時我省土建類高職院校紛紛進行教學改革,根據市場人才需求變化,加強對策,大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相繼開展著實訓基地的建設,但在加強實驗實訓設備與設施的硬件條件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強職場氛圍、師資隊伍、教學方法與手段、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內涵建設,使高職院校實訓室成為融教學、培訓、技能鑒定、科研開發和生產服務多種功能為一體的實踐教學平臺。
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目前,建筑實訓基地項目多存在于建筑類高職高專院校中,由于其學校的辦學性質以及培養人才的模式等原因,實訓基地就顯得十分必要,雖然其規模不盡相同,但都結合本校情況,采用校際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斷完善和充實實訓基地的規模和實訓項目,更好的為師生服務,使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有著更平滑的過渡或無縫連接。而一些建筑類院校,由于受辦學規模條件,辦學傳統,相關資金,教學側重點等的影響,反而沒有實訓基地,或者由于規模小,年代久遠,疏于維護管理與更新,形同虛設,造成學生與行業、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而又不得不面對師生臨時尋找實習單位,時間倉促又沒有得到實習鍛煉的痛惜結果。因此,目前對于建筑實訓基地建設相關的教學學術研究多集中在職業教育中,而相關體系構建與運行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研究較少。
吉林省當前存在數所具有土建類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建筑市場規模的擴大,建筑業對人才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的辦學條件遠遠不能滿足該專業的辦學需要,建筑實訓基地的建設,將使我們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工作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專業技術的實地操作,并進行施工現場過程的訓練,使學生能夠自己動手熟練掌握各工種施工過程作業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快速適應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管理能力、人員協作能力等職業能力。有利于土建類專業學生實現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零距離適應,實現成品型人才培養目標。對于實訓基地相關內容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我省的空白,有利于增強高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縮小相關專業學生在專業能力上與外省學生的差距。
在學校內建設可供區域共享的,能真實體現土建行業生產、管理實際狀況,安全可靠且便于操作,用于學生實踐的訓練基地。對其建設的前期策劃、營建過程、竣工后的教學使用進行研究,為吉林省高職高專土建類專業的教學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2 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路與原則
2.1 基本思路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能力訓練為核心,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點,立足吉林省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能代表建筑行業技術應用發展趨勢,體現先進技術手段,突出職業崗位需要,不僅為建筑專業群的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實習、實訓真實或仿真的職業環境,并能夠面向市場開展培訓和技術服務,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產學研相結合的具有示范和輻射作用的建筑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
滿足土建類專業的實踐教學需要,為建筑裝飾工程技術、藝術設計、環藝設計、工程造價等專業提供職業化、企業化的實訓環境,成為具有建筑裝飾設計、建筑裝飾材料展示、施工工藝技術、素材資料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面向學生和教師開展專業技能培訓,面向企業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面向社會開展勞動部和建設部等相關的裝飾美工、室內設計師、計算機輔助CAD應用工程師、施工員、制圖員、預算員等職業資格項目的培訓和考試業務。與地方經濟接軌,與建筑裝飾行業、建筑工程施工企業及環境工程設計單位建立良好的技術服務平臺,承接企業或社會相應的設計項目,為企業提供專業技術支持、人才培養等服務和創意交流服務。通過與行業、企業、部門進行合作,建立職業技能鑒定站,利用實訓基地的先進設備和仿真職業環境,實現對學生和社會人員的技能鑒定。
2.2 基本原則
要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建設實訓基地,強調設備的實用和效能,不片面追求高精端設備。在設備、材料、工具、軟件、工藝流程、生產性技術指標等方面,貼近行業技術、貼近工藝。嚴格按照當前的建筑裝飾行業技術標準,按照企業行業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的需求來規劃和建設,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廣泛吸引建筑裝飾企業、裝飾材料商、行業協會、技術能手和專家、兄弟院校等參與實訓基地建設,為實訓基地建設提供資金、材料、技術、信息渠道和經驗等支持。
3 實踐策略
根據吉林省高職土建類專業實訓基地的現狀和建設發展的思路,應首要解決以下問題,首先在實訓基地的管理中按照真實的企業經營、管理環境,建立健全檢查監督機制,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和職能部門,采取聘任制,聘任專業教師擔當各部門主管,輪流聘任學生擔任各部門副主管。還可通過校企共建的方式來建設的實訓基地,一方面學??梢猿浞掷闷髽I實習實訓的便利條件等社會物質資源,得到行業或企業資金、設備、場地等物質資源方面的支持,積極推動行業企業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另一方面是有效地解決了高職院校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數量不足、水平不高的問題。教師隊伍是實訓基地發揮其功能培養高級應用性人才的關鍵,因此高職院校要狠抓師資建設,采用調入、選聘,提高實訓教師待遇,到企業實踐等方式全面提高人員素質。
摘 要 交通土建專業群是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創建卓越院校時提出的把交通土建類專業相似相近的課程和教學資源組合共享。這樣既可以節約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又可以最大化集中學校的資源來為專業教學服務。本文主要研究制圖識圖共享實訓中心的建設方案。
關鍵詞 專業群 制圖 識圖 實訓中心
1 建設背景與主要問題
1.1 建設背景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振興的深入推進,構建便捷、安全、經濟、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大勢所趨。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抓住這一重要機遇,創新的提出交通土建技術專業群這一概念,是為了整合教學資源,貼近工程實踐,通過四年的建設,建成滿足交通土建專業群人才培養需求的實習實訓基地。
目前制圖實訓室是為了滿足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CAD制圖能力訓練而建立的,只能滿足該專業學生CAD二維制圖能力訓練。但是交通土建專業群包含了道路橋梁工程技術、道路養護與管理、港口與航道工程技術、高速鐵道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和工程造價(公路工程造價)六個專業,目前的制圖實訓室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建立一個滿足交通土建專業群各專業共享的制圖識圖實訓中心,既能夠訓練學生識圖能力,還能夠訓練學生二維、三維制圖能力是必要的。
1.2 主要問題
目前我制圖實訓室共有兩間,建筑面積200m2,電腦120臺左右?,F在主要的實訓都是針對路橋專業開設的,我們分析了制圖實訓室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制圖室設備嚴重不足。交通土建專業群經過四年建設,在2018年將有2200名左右的在校生。以目前120臺的電腦實訓工位,遠遠不能滿足制圖實訓的需要。(2)開設實訓項目單一。目前實訓室開設的實訓項目主要是CAD二維制圖訓練。學生的識圖能力訓練只能依賴普通教室上課開展,實訓效果不好。三維制圖實訓由于硬件問題基本無法開展。(3)其他專業無法共享。由于實訓條件的限制,目前實訓室開設的實訓項目主要針對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開設,其他專業的工程制圖識圖訓練只能依賴公共機房展開。(4)無法開展社會服務。由于設備硬件問題,實訓室目前還只能開展校內實訓教學,無法開展社會技術服務,沒有做到產教融合。
2 建設思路與建設目標
2.1 建設思路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對接專業群課程體系,重構制圖實訓室已有條件,優化實訓教學資源配置。重點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制圖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三維制圖的基本能力。瞄準前沿技術,積極開展社會培訓。
2.2 建設目標
交通土建工程制圖與識圖實訓中心通過建設,建成與高等職業教育交通土建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實訓基地。針對交通土建各專業新建校內實踐訓練中心,圍繞培養學生的識圖和制圖能力為重點、兼顧進行素質教育。同時緊跟行業新軟件新技術發展方向不斷優化實訓項目,使實訓中心成為交通類高職院校一流教學實訓基地。
3 硬件建設
優化現有教學資源,改擴建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制圖實訓室兩個,新建交通土建專業群共享制圖實訓室一個,新建交通土建專業群共享識圖實訓室一個。
3.1 改擴建交通土建專業群制圖實訓室
根據專業工作的需要,優化現有實訓條件,須優化或購置電腦120臺套(2臺主機+中控系統),購置AUTOCAD20XX軟件,購置專業標準圖集電子版,用于制圖訓練;購置道路與橋梁工程設計軟件,用于學生學習簡單設計及社會服務。該實訓室所需建設硬件見表1。
3.2 新建交通土建專業群制圖實訓室
新建制圖實訓室,須購置高性能電腦60臺套(1臺主機+中控系統),購置專業標準圖集圖紙及電子版,用于制圖能力項目訓練。該實訓室所需建設硬件見表2。
3.3 新建交通土建專業群共享識圖實訓室
識圖實訓室將打破原來的識圖訓練模式,實訓室不設置固定黑白板或投影幕布,而是將四面墻壁涂刷黑板漆。上課時,老師將所講圖紙電子版通過短焦距投影機投影到四面墻壁,學生分成多組面向四面墻壁。由于沒有了講臺的限制,老師可以游走于任何一面墻壁投影來講述,近距離接觸每組學生,學生也可以直接在墻上修改圖紙或提出回答問題。教學效果將會非常好,學生識圖能力提高效果明顯。所需建設硬件見表3。
4 團隊建設
(1)建設目標。通過制圖與識圖實訓中心的建設,教學團隊也要加快教學內容、方法改革與優質教學資源開發進程,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 。(2)建設思路。通過教學團隊建設,增強教學團隊意識,建立和創新團隊合作機制,優化教師整體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3)建設內容。實訓中心在已有三名“雙師型”教師的基礎上,從教師隊伍中,遴選優秀教師,依托企業鍛煉、國內培訓、國外訪學等方式將其培養成為“雙師型”骨干教師;在提升骨干教師專業技術水平的同時,鼓勵其提升學歷水平,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達到100%;通過參加培訓、下企業實踐鍛煉、鼓勵教師加入行業協會組織等途徑,使骨干教師培訓面達100%,并且專業教師每年專業實踐的時間累計不少于一個月。
5 技能競賽
(1)建設目標。制圖與識圖實訓中心不僅承擔全院的工程制圖教學,還要積極對接行業前沿,參加各種技能競賽,爭取取得好名次的同時,加強和各個院校的交流。(2)建設思路。通過實訓中心的硬件建設和教學團隊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加強學生識圖制圖能力訓練,積極參加各種技能競賽。積極了解行業動態,將行業的發展融入教學改革中去。(3)建設內容。制圖與識圖實訓中心建設期內以及建成后,可建設包括專業群各專業學生技能抽查考試標準、配套題庫、抽查考試方案、考試設備、上級文件、技能競賽規則、技能競賽題庫、技能競賽視頻等資源,并承辦湖南省高等職業院校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抽查模塊一道路工程制圖模塊抽測。滿足省內同類專業組織技能抽查強化訓練和全國同類專業迎接技能競賽的需要,每年保持15%的資源更新。
6 技術服務與培訓
(1)建設目標。制圖與識圖實訓中心通過建設后,能承接各類工程項目設計工作,并為企業行業培訓人才的制圖與識圖能力。(2)建設思路。通過實訓中心的硬件建設和教學團隊建設,提高教學水平,并積極銜接行業發展動態,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積極開展各類培訓。(3)建設內容。制圖與識圖實訓中心建成后,與院辦企業湖南交院勘測設計咨詢公司合作展開服務合作,利用實訓中心的硬件設施和人才資源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沙薪痈黝惻嘤?,與學院培訓基地聯合為行業企業培訓技術人員200人次以上。
7 結語
交通土建專業群內各專業基礎能力部分有著很多相通之處,我們把這些相同性提煉出來建設共享教學資源的方案是可行的,但是在建設中又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亟待我們研究。
摘要: 本文結合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高職土建類專業“345”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過程,為省內高職類院校同類或相似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職;土建類專業;“345”人才培養模式
0 引言
目前我國大力發展高職教育,不斷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家對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既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深入研究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國家基礎建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有著現實指導意義,并會對高職教育走“內涵式”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筆者通過對遼寧交通高等??茖W校、遼寧科技學院、撫順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多家高職院校的調研,對當前我省高職土建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進行分析。深入探索“3”個融合,“4”個接,“5”個轉化的“345”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構建形式,為高職土建類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時提供一些參考。
1 “345”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過程
在確定高職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筆者對省內幾所開設土建類專業的高職院校和省內市政、道路施工公司進行了充分地調研分析,最終提出了高職土建類專業“345”人才培養模式。模式構建過程如圖1所示。
2 “345”人才培養模式解析
“345”人才培養模式即“3”個融合、“4”個對接、“5”個轉化。
2.1 “3”個融合
①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融合。如圖1所示:以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在制定人才培養模式前,首先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分析,了解企業的崗位設置、用工需求。每年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審定,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梳理;
②教學體系與職業標準融合。教學體系及課程設置緊跟行業標準,遵循市政八大員:施工員、質檢員、預算員、材料員、機械員、安全員、標準員、資料員的的崗位技能要求對學生進行培養;
③學生培訓與技能鑒定融合。把對學生的技術培養與行業技能鑒定相融合。在培養過程中,有針對地組織學生考取相關的執業資格證書。學生在畢業時,取得畢業證同時取得包括施工員證,質檢員證等至少一個執業資格證書,即“雙證”畢業。
2.2 “4”個對接
①專業與產業對接。市政專業對接于國家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該院市政工程技術專業成立了以遼寧省市政行業協會、學院、施工企業三方為主體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討專業發展前景,跟緊行業發展的動態,做到專業建在產業鏈上;
②課程與崗位對接。在進行專業課程安排時,首先分析施工企業的崗位設置,然后提取崗位核心能力,對應崗位核心能力進行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如表1所示;
③教學過程與實際施工過程對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專業核心課采取了一體化教學,將一些實際施工和檢測過程安排在課堂上和校內外實訓場進行現場教學,實現教學過程與實際施工過程對接。
④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對接。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緊密結合企業的文化。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每學期聘請1~2名企業專家到校宣講企業文化,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在學生社團中廣泛開展一系列與企業文化有關的專業社團活動。
2.3 “5”個轉化
①教育教學項目化。在實施課改的課程中,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了整合,把章節式模式變為以任務為驅動的項目化教學模式。以“道路工程施工”課程為例,項目劃分如圖2所示。
實施項目化教學改革之后,課堂上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而變成以學生分組完成任務為主,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動手能力,教師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
②學習情境虛擬化。為了解決施工類課程難以實現一體化教學的難題,我們開發了信息化教學平臺,利用虛擬的施工操作平臺,實現施工過程進課堂。學生在虛擬的界面里可以選擇施工人員、施工機械進行施工操作,通過動畫演示來掌握施工工藝流程。
③考核評價多元化。在專業建設中,市政專業建立了由院領導、教學評價處、教務處、教學系部、用人單位等多元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通過“四級監控、五位一體、六種方式”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培養質量實施全方位監督與評價。如圖3所示。
成立教學質量監督委員會,出臺委員會工作程序和章程,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建立了“院級領導教學評價處、教務處系部教師和學生”的四級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健全了由教學管理部門(教務處、評價處、系部)、招生就業處、教師、學生、用人單位共同參與的五位一體的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通過日常教學檢查、評教、評學、座談會、獎懲處理、質量跟蹤等六種方式進行全面的教學質量監控。
實施監控的內容包括:教務處、評價處、系部重點監控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實踐教學質量、人才培養方案執行情況、教師工作規范執行情況、教學管理的執行情況、課程標準的編制與實施等內容;招生就業處和系部重點監控學生的雙證書獲取率、畢業生就業率、企業滿意度等;系部、教師通過評學監控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動態;學生通過評教監控教師的行業規范和教學質量;用人單位監控畢業生的工作態度和能力,從而反饋人才培養方案的可實施性。
④專業資源公開化。對專業教學資源實現網絡公開化,目前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已建成包括道路工程施工、橋梁工程施工、施工組織與管理、道路工程識圖等6門精品資源共享課,全部課程資源已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可以隨時登陸進行在線學習,并可以實現與老師的互動。后期將開通企業人員登陸通道,真正達到專業資源公開化。
⑤質量評估系統化。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包括: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項工作,每年聘請評估專家對建設過程進行系統化的評估與診斷,找出不足,不斷改進。
3 總結
本文以遼寧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市政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例,提出了高職土建類“345”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證明:3個融合、4個對接、5個轉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現代高職教育發展要求,可為其他開設相同或相似專業的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模式時提供一些參考。
[摘 要]本文以當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的現實情況,對比人才培養中的發現的制約因素,從培養方式,課程體系,培養方案等模式進行研究,基于現代學徒制如何培養高素質的土建專業人才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建筑工程專業;產學結合;實踐;校企結合
1 高職建筑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現狀與前景
我國教育自古以來就存在八股式教條教育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而輕實踐。但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發展更加迅猛,逐漸與國際接軌。我國在建筑工程領域推行工程項目監理制和項目經理負責制、工程招標投標制,國家市場的日漸規范化使建筑工程類人才需求越來越高,需求帶動競爭,愈加激烈的競爭使企業對建筑工程類畢業生的要求愈加提升,企業迫切要求畢業生可以直接上崗工作,縮短培訓時間甚至希望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工地,無需培訓就能整理檔案資料,以往紙上談兵式的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現今用人公司對于高職學校所培養人才的要求,所以這就要求高職建筑工程人才培養的模式跟上時代的步伐,發生與時俱進的改變,將重心轉向實戰、實踐技術和經驗的培養,將畢業生培養成應用型,技能型,實用型人才。以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為教學新模式,實現職業學校與用人單位直接接軌,即“零距離”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高職學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課時設置在2500學時左右,實踐課約占1/4,建筑制圖、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學、建筑力學、建筑結構等與設計有關的內容是課程的主要內容,學好這類對基礎要求高的理論課程對于基礎本就不好的高職學校的學生非常艱難。因此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去公司從事設計工作的機會非常少,而且從就業形勢來看,大部分畢業生都在從事施工員、造價員、材料員、質檢員等基層工作,應用不上在學校所學習的各類設計課程內容,這也使得建筑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時無法保持高漲的熱情,學習時缺乏主動性。
2 高職建筑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構想
2.1 目標定位
職業教育要突出一種技術性,是以技術為中心的一種教育方式,應該分為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并在兩方面都按照崗位的特殊性進行知識結構分析,根據學生的能力,儲備的知識,素質等結構整理課程,設計課程,發展新的課程w系,不能墨守成規。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的教育應注重高級性人才層次,職業性知識能力,技術性人才類型,因為培養人才面臨的就業方向為基層,應看重實踐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技術人才。
2.2 專業定位
專業定位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適應市場的需求,了解市場,適應市場,樹立市場意識;二是專業與就業面的適應性,學科之間存在交叉的部分適當進行拓寬,課堂理論與實踐課程的適當拓寬可以增加學生就業適應面;三是專業與現實和前景的關系,培養人才不僅需要適應現今社會對于畢業生的要求,而且要堅持考慮未來發展,不能將技術培養局限,廣泛了解和改進培養計劃,將理論教育、技術教育、職業認證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2.3 模式構建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的人才培養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為技術應用技能和職業基本素質培養,應用技術和素質養成是畢業生就業至關重要的兩個方面。第二是學校的理論教育環境和企業實踐實習的教育環境,這直接關系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成果。第三是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素質培養相互的關聯和滲透,利用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人才培養,將三者進行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技術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并把它們三個作為重點實現產學結合的教育培養模式。
2.3.1 課程體系的構建
通過對于建筑工程技術人才就業的實際調查,從各個崗位的特殊性入手,分析崗位的領域、不同的任務、對于職業的能力要求方面進行課程設計,由單項職業技能培養,綜合技能培養,上崗實際能力培養三個階段進行由簡單到復雜的階段式遞進培養方式,這種培養方式也具有不斷強化鞏固技術技能的優點。
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中更要注重理論實踐化,傳統教育一般是教師在課堂里進行教學而少有互動或者實際應用,而高職建筑工程技術教育要更加擴展在企業上崗實踐實習的部分,延長此部分的課時時長,而且要將理論課和實踐課進行交叉教學,爭取一部分的理論教學結束緊接著進行這部分的實踐教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2.3.2 突出建筑工程技術特色,加強實踐實習
因為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是面向建筑工程基層領域進行就業,所以要以培養技術應用,技術管理和服務等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尤其加強其創新性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在新型技術不斷發展,網絡技術逐步飛升的大環境下,要加強學生對于新型機械和新型技術的接受力,同時教師教學也要不斷創新,可以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同時充分利用實踐基地和實踐中心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A技能主要包括操作流程、操作工藝、工程量核算、質量驗收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可以影響建筑業的整體氛圍,提高這個行業的擇業水準和道德,同時要進行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3.3 強化學生的“雙證書”意識
在高職建筑工程專業技術的人才培養中,要求學生既要有學歷證,又要有職業資格證,一面進行知識學習,一面進行職業資格認證,比如施工員、造價員等建筑行業的從業資格證認證增強就業的實力和競爭力。
2.3.4 加強“雙師型”教育團隊建設
“雙師型”教師對于學校至關重要,它是培養高素質,適應市場需求人才的必要保證。為滿足高職建筑工程專業教學要求,讓老師參與實踐,安排教師進行專門培訓,或者可以招用有實際經驗和有關的專家對學生零距離教學。她們的態度不僅對于產學結合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是產學結合教育理念的先行者和執行者。
因此,業務能力強,水平高,對于產學結合理念有充分認識是對于教育團隊的基本要求。提高當前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并可以表現其特色的是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教師通過在企業實訓和基地鍛煉可以提高自身水準和動手能力,同時也可以在生產第一線,管理第一線獲得第一手資料,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激發學生興趣。
2.4 做好學徒制人才的培養
在現代土建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能夠為社會培養一批優秀的技術型人才,因此需要做好對師父的選拔、認證和監管。對于土建單位而言,基于現代學徒制來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獲得更多適合企業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以更好的推動企業的發展。對于土建專業院校而言,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引入到土建專業人才培養之中,可以為社會培養一批綜合型的專業技術人才,以更好的滿足現展需求。而在現代學徒制土建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所謂的師父并非教師,不會注重所謂的教學理論和教育方法,但是其所培養出來的土木專業技術人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更好的融入到土木工程建設之中。事實證明,高職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發展和建筑企業密不可分。中國建筑行業的進步和人才培養未來承重于建筑人才的數量和質量,高職學校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積極培養能夠適應我國建筑行業飛速發展的人才。當然為了更好的滿足未來發展需求,還需要加強對現代學徒制的土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加強與高校、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樣不僅可以更好的提高土木專業人才的整體水平,而且還能更好的滿足土建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3 結語
教育要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主要目標,通過現代學徒制建設新的教育模式和體系,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高職建筑工程教學人才培養目標,為我國建筑行業貢獻出一切力量。
[摘 要]本文通過對鋼結構專業課程建設的分析,突出了課程建設必須緊跟行業發展步伐、貫徹職業教育教學新理念,優化課程內容體系、教學方式、教學理念、實訓項目開發等方面,使課程真實體現鋼結構施工崗位能力要求,使課程學習與企業崗位能力有效銜接。
[關鍵詞]課程建設 企業調研 貫通任務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傳統高等教育。表現在課程建設中主要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不同。相較于傳統教育以知識為目標、以教師為主體、以邏輯為載體、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課程,職業教育要以能力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設計出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使學生建立“自我學習、終生學習”的學習觀,保證學生走向社會之后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課程建設思路
結合鋼結構專業施工崗位特點,其課程建設思路如下:
1.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檳勘
學生經過學習相關課程,在具備建筑鋼結構安裝的技術指導能力前提下,還應具備協調、組織、計劃、監理等工程管理能力中的至少一項能力。
2.以綜合性學習為載體
選取實際工程案例組織教學,建立應用型課程。具體案例選用單層鋼結構廠房、多層(高層)鋼框架辦公樓、網架結構體育館這三種建筑結構的安裝施工過層為教學載體。
3.以工作過程為導向
以學院整體人才培養方案為基礎,將項目按照工作任務進行分解,按照實際工作流程組織具體教學。
4.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自經歷完整工作過程。
充分利用校內實訓中心、校外實訓基地等實訓場所,借助現場教學、多媒體、教學模型、實物等教學資源,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親歷完整的工作過程。
二、體現課程建設特色
鋼結構專業是以建筑鋼結構行業職業能力要求為出發點,突出教學內容實用性,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在課程建設過程中,要體現“融入標準、貫通任務”的特色。
將鋼結構工程建設中各項標準充分融入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實現職業能力與崗位技能相適應、項目學習與結構形式相一致、教學組織與真實工序相協調,來實現學生能力逐次遞進的教學目標,有機的將行業標準與課程建設思路結合起來。
“貫通任務”是以鋼結構工程中常見的三個典型結構――單層工業廠房、多高層框架辦公樓和網架結構體育館為學習對象,以具有代表性的實際工程案例為載體,將分解后的學習任務貫通于“詳圖―制作加工―安裝施工”的核心工序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課程建設步驟
經過多年的職業教學實踐,我院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建設步驟。概括來說就是,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
1.初始教學信息收集。該階段主要任務是獲取課程建設所需信息,主要包括企業工作崗位種類、崗位能力需求、典型工作任務、典型工程資料、國家及行業標準等。可將主要任務分為課程建設教研活動、企業用工調研、典型工程圖紙及施工方案收集、企業施工資料收集、國家及行業規范工法收集、鋼結構施工圖片及視頻資料收集、其他院校鋼結構專業優秀畢業設計成果篩選等工作任務。
2.信息整理,決策方案。針對調研過程中獲取的問題和建議,通過教研活動集體討論協商,明確課程建設的大方向并確定課程建設思路――將課程建設分為不同層面,例如內容設置、項目載體、企業工法、工程資料、實訓項目、實訓基地建設、培養形式等。
3.制定課程建設計劃。該階段主要是將課程建設任務細化――落實到人、定期完成。要制定詳細要求,統一建設思路和各建設內容的格式要求。具體內容包括,典型工作分析、課程標準、校本教材、教學情境、建設課程資源庫及試題庫、課程配套實訓項目開發、選定授課專業班級等。
4.實施課程,取得結果。根據課程建設實施計劃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上課方式問題、實訓設備問題、配套實訓安排問題等,相應的教案、教材、課件等教學材料也面臨再次修訂,此時需再次深入企業進行針對性調研以完善教學資源。
(1)教材編著。鋼結構行業發展快速,相應的教材已經難以適應高職學生的實際需要。必須結合學生能力水平和未來就業崗位能力需求編寫教材,對鋼結構知識體系進行重構。即結合學生未來工作崗位遇到的典型結構的安裝工藝,從設計角度講解制作與施工,使學生明白工作過程離不開設計理論。另外要將從企業獲得的典型工程設計、制作、安裝、驗收圖紙和文件資料的核心內容按照工作過程順序融入到教材的編寫內容中,做到“任務貫通”;同時要將國家及行業規范、標準等融入教材內容中,做到“融入標準”。
(2)編寫課件。編寫具體教學課件,首先必須認真學習學院關于合理使用多媒體的規定;其次課件的運用要與板書進行有效協調,并能夠引起學生聽課興趣。課件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主要體現在:以流程圖表現工作過程,并輔以真實圖片或視頻;避免大量文字性描述,須提煉關鍵詞;如有圖片或文字切換的動畫,動作要??;要有相應思考題目。
(3)編寫課程輔助學習材料。教材或講義受篇幅所限,不能將典型工程項目全部施工過程完整體現,所以輔助學習材料必不可少。所編寫材料應選取廠房、辦公樓和體育館三個典型工程的全套設計、施工資料匯總排版,結合教材供學生學習。
(4)建設課程試題庫。為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編寫試題庫。首先由學生根據學習內容提煉重點來編寫試題;然后由教師對命題進行修正。在情境學習完成后,教師將該部分習題庫發給學生學習。
(5)建設課程資源庫。通過收集實體書籍、圖紙、實物、模型及電子資源、企業管理制度、優秀畢業設計、招投標及預決算資料等,為學生和教師能夠更好的學習與進修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視野提供良好平臺。
(6)開發課程配套實訓項目。從提高課程的學習成效出發,應編制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并配以相應工作頁、考核表等材料,例如《建筑鋼結構施工實訓》,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
5.課程建設結果檢查。從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材內容、教材使用、教學方法、課程考核方式等方面,通過學生是否感興趣及主動學習程度等表現進行結果檢查。
6.課程建設評價。要從多方面收集信息,主要針對在?;虍厴I學生、企業人員、出版社等不同群體,就教學材料、資源庫、考核方式等方面展開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有建設思路是否符合職業教育教學理念;教材質量內容是否全面系統;所選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實訓項目實施性是否較強等。
四、課程后續建設
由于我國鋼結構發展速度快、施工工序變化大,高職鋼結構專業課程建設必須符合這一現狀。因此一個課程建設過程的結束即意味著又一個建設的開始。后續建設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加大鋼結構實訓水平,優化實訓現場設備及場地條件;重點抓好核心課程建設;進一步完善相關實訓項目開發;完善課件建設和工作頁設置。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成都 611230)
摘要: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是集工程項目技術、管理與數據處理為一體的技術,其涵蓋了工程項目的所有內容,是建筑行業一項具有革命性的創新技術。目前BIM技術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應用,使其成為建筑工程類專業人才必備的一項技能,也為高校工程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我國各大高校已經將BIM技術應用在工程類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但是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BIM技術教育的特點和意義入手,分析現階段BIM技術在工程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期為我國高校的BIM技術應用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類;專業;教學;應用
引言
近年來BIM技術在建筑行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是一項通過數字信息與計算機技術的完美結合,將工程項目的設計通過三維立體的方式顯現出來,并指導項目施工、維護運行的新技術。[1]它綜合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和技術,具有模擬性、可視化、可出圖、優化性、協調性等特點,隨著其廣泛的應用,培養專業的BIM技術人才逐漸成為各高校的主要任務。[2]高校工程類專業是為我國培養建筑人才的主要陣地,應該積極的將BIM技術引入到教學的過程中,加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把握市場的導向和需求,為我國建筑行業培養更多專業素質過硬、綜合能力強的專業人才。
一、BIM技術教育概述
(一)BIM技術教育的特點
BIM技術教育與傳統的建筑工程類專業教學模式不同,其需要建筑工程類各個專業的學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協作。首先建筑工程類各專業的學生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充分掌握本專業的BIM建模軟件,并對其他專業的有初步的了解。在應用BIM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協作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相互協作,提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通過各專業學生之間的協作進行教學,促進各個專業知識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完善建筑工程學科各專業之間的課程內容,優化專業設置,同時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二)BIM技術教育的意義
BIM技術涉及建筑工程的設計、施工、管理等全部過程,范圍較廣,且在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領先性,已逐漸成為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方向。當今世界各國已將BIM技術視為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必備的技能,高校也在不斷的將BIM技術應用到工程類專業的教學中。在高校工程類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BIM技術教學的模式,不僅能夠滿足社會對BIM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改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的能力。通過BIM技術對工程項目的模擬設計、施工,可以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能力,并通過與其他專業學生之間的協作,共同解決專業難題,使學生跨專業學習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均有所提升。[3]BIM技術符合現代建筑工程的內容復雜、管理精細的發展要求,在高校工程類專業教學中應用BIM技術可以使高校學生獲得更專業的技術知識,具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具備更強的職業競爭力,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指明職業的發展方向。
二、BIM技術在工程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國內BIM軟件開發技術不成熟
BIM技術的關鍵在于建立用于存放建筑工程幾何或者非幾何數據的數據庫,該數據庫可以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的任何一個階段為工作人員提供所需的相關數據。[4]一般情況下,建筑工程之間、工程結構之間都存在差異性,工程的施工技術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工程管理過程中的影響因素也不盡相同,這也就需要一個能夠包含大量工程信息參數的建筑模型,也就決定了BIM軟件在開發之初就需要考慮到其能夠含有內容較為豐富的數據庫平臺。我國的BIM技術起步較晚,目前國內BIM軟件的開發公司積極地與高校進行合作,以不斷的對軟件的信息庫建設進行完善。但是現階段國內BIM件的開發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現階段國內的BIM軟件還無法實現項目管理信息的系統化,無法將信息化模型應用在設計、施工管理的過程中,以實現整個工程的完整串聯。[5]BIM軟件開發技術使BIM技術在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大大降低,阻礙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立課程設置之間的鏈接和不同專業之間的互通。
(二)高校BIM應用型人才缺失
BIM人才需求結構大致可分為BIM技術教學人才、BIM專業應用人才、BIM工具開發人才、BIM標準制定人才。[6]這些人才需求類型中,專業應用性人才所需范圍廣,需求量大,而所有的這些人才類型的培養,都是以BIM技術教學人才為基礎,只有教學有成效,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的人才的培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目前我國高校工程類專業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建筑項目建設的實踐能力,對BIM技術的掌握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還不夠,缺乏運用BIM技術建設實際工程的經驗,導致BIM技術在工程類專業的實踐教學中不能有效的開展。
(三)現有高校教學管理機制不完善
因高校決策、管理人員的重視度不夠,在實際教學中,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高校教師并未在強有力的管理機制約束中對教學工作投入精力,而更多的高校多注重教師的科研成果,對實際教學成果未設有相應的評價體系,對實踐教學工作的展開未提供足夠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的教學發展。其次,高校課改所面臨的問題有很多,尤其是課改經費的問題,在BIM技術實踐教學中,課改經費未能支撐實際的經費開支,影響了高校的BIM教學效率。即使國內一流高校在教學設備方面優先于其他高校,但并不能實現資源的共享,導致全國各所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未能有完整的設備滿足專業課題的實踐教學所用。[7]
(四)BIM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
現階段我國高校對工程類專業BIM課程的設置還處于探索的階段,雖然一些高校對課程進行了重組設置與創新,如某高校在水利、土建工程中設置虛擬沙盤、修建水庫樞紐實訓基地等。由于水利、土建工程的BIM設計是一個復雜、龐大的系統,需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處理才能顯示出其優勢,這些虛擬的工程都較簡單,學生在實際運用BIM技術的過程中并不能發揮其全部功能,領略不到其的強大,也無法感受到工程的復雜性。此外,部分高校過于重視BIM軟件的理論教學,理論教學課程設置較多,缺少實踐教學課程。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如何操作軟件,而沒有真正應用到實際的工程項目中,課程枯燥乏味,教學效果、學生的應用能力均嚴重下降。
三、BIM技術在工程類專業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最大化的應用BIM技術教學
高校工程類專業在應用BIM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轉變教學的模式,注重BIM技術的專業性、靈活性和時效性,積極地與校外施工單位、軟件開發公司進行合作,在課程設置中加強對實踐教學的安排,強化實踐教學的效果。同時應該在原有專業課程(如CAD)的基礎上單獨開設BIM建模課程,為工程類專業學生進行BIM技術的教學。我國現階段的BIM軟件可以從MagiCAD、Revit以及天正、浩辰等軟件中導入數據進行三維模型的建立,還能夠運用軟件自身的功能建立三維模型。[8]BIM軟件對其他繪圖軟件的兼容性可以大大縮短不同專業、不同軟件之間的建模時間,使BIM技術在教學的工程中得到最大化的應用,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了BIM技術的優勢。
(二)加強BIM技術教學隊伍的建設
高校應該加強工程類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引進BIM技術的專業型人才,加強對本校教師的培養,積極組織本校教師對BIM技術的學習,完善對教師BIM技術教學能力的考核制度,建設一支知識過硬、能力過強、經驗豐富的BIM技術教育隊伍,保證教學的質量。此外高校應該加強對BIM教學人才實踐經驗的培養,通過與校外工程企業、軟件開發企業之間的合作,讓高校工程類專業教師進入實際工程中進行鍛煉,豐富教師參與工程建設、實際應用BIM技術的經驗,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際工程進行BIM技術的教學,成為一名專業的BIM技術教學人才,為高校工程類專業BIM技術教育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為社會培養更多的BIM專業技術性人才。[9]
(三)建立有效的教學管理機制
我國各高校應該加快建立有效的BIM技術教學管理機制,規范BIM技術教學行為。根據建筑工程類各個專業和課程設置的特點進行信息化模型數據資料的有效整合,保證輸出信息具有實踐性價值。建立專門的BIM技術領導小組負責學校BIM技術的教學工作,定期對各專業教師BIM技術教學質量和效率進行抽查,對于不合格的教師進行淘汰。在BIM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各個專業之間的優勢,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加大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研究力度,不斷促進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加快工程類專業BIM課程的改革
高校應該加快BIM技術在工程類專業課程中的改革,將BIM技術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合理設置BIM技術教學課程。在大一時期就要開始向學生普及BIM建模軟件知識,讓學生可以通過BIM技術制作完整的結構施工過程動畫,吸引學生的興趣。積極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建立工程施工模擬實驗室,鼓勵學生通過BIM軟件將實習的工程圖紙進行整合,制作成虛擬的四維施工模擬圖,以加深學生對施工設計、施工管理流程的了解,熟悉建筑工程的施工特點,增加自身的BIM技術應用經驗。例如在工程管理專業中的案例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BIM技術可以實現工程圖紙、結構設計、工程材料、施工技術要求、工程的造價、項目管理等內容結合在一起,制作成虛擬的工程案例模型,為學生提供全面化、系統化、可視化的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加深學生對本專業課程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BIM技術的應用能力。此外,各高校應該加強與建筑行業的溝通和聯系,了解行業發展方向,加強與合作工程企業的協作,不斷鼓勵學生進入合作企業的工程施工現場進行實踐,增加學生參與實際工程建設的經驗,促進學校BIM課程的改革。
BIM技術作為現代工程類專業人才必備的技能,高校的工程類專業應該不斷進行BIM技術教學模式的改革,最大可能的應用BIM技術,發揮其真正的優勢,加強BIM技術教學隊伍的建設,創建一直技術過硬的專業教學隊伍,同時應該加快教學管理機制的建立,采用科W的教學管理方法,加強對學生BIM技術實踐能力的培養等多方面入手,為我國培養更多綜合能力強的建筑工程類專業人才,推動我國建筑工程的快速發展。
摘 要 產教融合是應用型轉型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分析地方高校土建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對土建類轉型專業的產教融合動力機制進行梳理和探討,提出產教融合的影響因素及其相互關系。最后結合省級應用型轉型專業的建設實踐,提出地方普通高校轉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促進企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有效參與。
關鍵詞 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土建類專業;應用型本科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和調整,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愈發凸顯。2015年11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
2015年底,大連海洋大學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專業被確定為學校首批省級應用型轉型專業,遼寧省教育廳劃撥一定的建設經費用于轉型專業建設。因此,在試點專業實踐之前先行探索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對于地方本科院校土建類專業應用型轉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指導意義。
2 土建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目前,土建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應用技術型本科教育培養目標不明確,與職業技術教育界限模糊;實習環節受施工場地及安全條件的限制;雙師型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工程實踐能力薄弱;傳統教學手段與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不適應;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熱情不高;工程技術企業的有效參與度不高。
遼寧省教育廳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從2015年4月開始進一步組織研討地方本科高校和本科專業兩個轉型發展方案,通過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有條件的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研究內容包括如何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創新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等。
工程性、技術性、實踐性和應用性是土建類轉型專業的基本特點。因此,探索轉型專業的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就必須保證合格的雙師型教師、高效利用的實驗設備、系統完整的實踐教學內容、科學的考評體系和充足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轉型專業產教融合的程度。
3 土建類轉型專業產教融合動力機制探討
轉型專業通常指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的本科專業,一般包括本科第二批、第三批錄取院校中的應用型專業。土建類專業是典型的應用型專業,引導部分高校的土建類專業進行轉型,對于推進高等教育適應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而產教融合則是實現專業轉型的有效途徑。
產教融合的基礎是“產”,即必須以工程實際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產教融合的目的是“教”,要把教學內容改革和實踐基地建設的落腳點放在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上。研究產教融合的動力機制,就是研討如何通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捋順產、學、研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社會資源來參與辦學。應用型轉型背景下,土建類專業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影響因素及相互制約關系如圖1所示。
研究土建類專業產教融合動力機制問題,就是研究如何解決“辦學過程中的社會資源有效參與”的問題。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來源于校企合作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正能量,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是目前一些地方院校自身的辦學條件制約了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如有些地方院校實訓實驗條件薄弱,教師服務社會的能力欠缺,學校專業不能更好地為產業發展服務,對口就業率偏低等,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因此,只有從地方院校對外服務硬件條件、教師服務社會的能力、學校專業設置的產業符合度等方面入手開展改革,才能打通產教融合的動力機制,最終達到增加校企合作深度的目的。
4 應用型轉型專業產教融合改革實踐
大連海洋大學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目標與定位,通過校企合作,探究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有效機制、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運行機制,不斷強化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逐步形成在“做中學,學中做”的基于產學融合理念的人才培養體系,切實為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與專業成功轉型提供保障。
首先,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堅持“雙贏”原則,尊重市場規律,實施責任共擔。進一步打通學校、企業相互溝通的渠道,主動走出去、請進來,充分利用學校的學科專業優勢,走“產、學、研”結合之路。要使企業認識到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是儲備技術力量的基礎,有利于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支持高校辦學的積極性,達到校、企、生三方面的共贏。
其次,在實踐教學手段方面,利用網絡共享平臺,建立高校與企業信息聯系的紐帶。學??梢栽趯嵺`基地網絡信息共享平臺上獲取或發送相關信息,如企業生產、施工進度的第一手資料,豐富校外實踐基地的內涵建設,這樣學校在安排實踐教學地點、方式、內容方面將帶來更大的自由空間。此外,企業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獲得有關科技進步的相關信息。
再次,在實習方式方面,靈活安排實習方式,為企業充分參與實習提供便利。由于土木工程建設周期較長的特點,傳統的短期實習容易造成實習內容不系統、不全面,亟待創新實習方式,探索為期三個月、半年甚至一年的現場教學、實習、設計、答辯一體化教學模式,使學生更早更全面地接觸和參與工程實踐,在踐中進行學習,并鍛煉解決工程綜合問題的能力。
最后,豐富工程案例,建設工程特色鮮明的企業課程。構建以實習驅動教學的企業課程體系,選定土木類轉型專業部分主干課進行課程改革,企業參與教學大綱、教材輔導書、實習指導書的編寫工作。按照“教學―實習―能力”遞進式的原則,將基地的實踐教學環節設置為認識實習、課程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四類課程。
5 結語
在專業轉型背景下,以土建類專業為研究對象,開展產教融合動力機制研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推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就業、改善民生,全面實現遼寧省教育現代化等方面,也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摘 要:近十年來,高職教育在教學改革與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尤其是師資隊伍的建設,對高職的快速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但目前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力量相對比較薄弱,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師資力量不足之處,約束了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高層次“雙師型”的教師培養,探索出更適合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師培養模式。文章結合中高職土建施工類專業的改革與建設,探索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
關鍵詞:職業教育;土建施工類;“雙師型”;培養模式
近些年來,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其中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起著關鍵性作用。因此,應當加快師資隊伍的建設來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而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高層次“雙師型”的教師培養。湖南省某職業院校擁有“省級土建施工類專業課教師專業技能教學水平認證培訓基地”和“中央財政支持的建筑工程技術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本文以此探索了適合現代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
一、確定師資的培養目標
面向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培養一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創新精神,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優良的教師素質和開闊的國際視野,擅長發現并解決建筑產業的關鍵技術,提高專業技能競爭力,引領土建施工類專業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的高層次“雙師型”教師。
二、建立“三位一體”的協同培養機制
針對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項目,建立“高校、行業(企業)與政府”三位一體的協同合作委員會,促進校企深度合作,整合雙方資源,優勢互補,相互支持,共同參與專業教育教學、專業建設,共同進行專業應用技術研發,實現 “人才共育、過程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目標。
1.以“協同合作委員會”為平臺建立了“三位一體”的合作體制
由湖南省建筑行業專家、建筑行業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指導中心專家、土建施工類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等組成協同合作委員會,形成“高校理事會宏觀引領方向、協同合作委員會協調運作項目、專業教師團隊具體執行項目”的合作體制。定期召開教師培養工作委員會會議,研究職業教育特點和建筑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參照職業教育教師整體水平制訂培養方案,進行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的調整,確保教師培養符合職業教育發展的調整。
2. 建立合作共贏長效機制
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建立“權責明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優化整合教師教育資源,促進教師培養、研究和服務一體化,積極利用培訓基地優質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了發揮協同合作委員會職能和功能,根據職業院校教師培養需要,逐步建設培養規劃建設組、 培訓基地建設組、組織教學團隊組、教師培養評價組等,建立穩定可靠的長期合作網絡,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三、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養實施模式
1.改革培訓學員報名方式,針對性選拔培訓學員
在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報名中,采用院校推薦與培訓基地資格審核相結合的原則,審核環節主要考察學員的專業特長、職業教育理念和創新潛質,以及運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拔對職業教育有貢獻的優秀學員。
2.實施導師制,探索個性化教學的模式
參與高層次“雙師型”培養的學員,雙向選擇一位培訓基地教師和行業(企業)高級工程師為導師,每一位導師至多選擇兩位學員。導師指導學員開展職業教育研究和專業技術學習。實現學員教研教改和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
3.改革教學組織方式,突出因材施教
導師根據學員職業教育研究和專業知識結構特點,結合學員的特長和潛質,在保證教師培養中集體學習的基礎上,導師可以為學員制訂相應的培訓課程學習計劃和課題研究計劃。
4.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課堂工地化”的教學方式
導師和學員之間積極交流,不斷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優秀學員可以在培訓基地的課堂上課,同導師一起完成一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另外,通過企業導師的引導學習,不斷豐富專業水平,提高專業實踐技能,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 。
5.依托培訓基地和行業(企業)的優勢資源,培養學員的自主實踐能力
導師對學員盡可能地提供專業學習和課題研究的資源,支持學員開展研究工作。積極開發現實和虛擬教學技術,應用推廣“課程、實踐和網絡結合的學習平臺”,形成創新型、智慧型教育的特色。為學員制訂自主學習措施,協助學員建立一門優質課程網絡資源。
6.支持學員積極參與專業教育交流與合作,開闊學員的國際視野
支持和鼓勵學員參加專業教學交流和專業知識學習培訓,每年參加專業建設研討會不少于2次,開闊教師的國際視野,提升教師參與職業教育研究的交流合作能力。
7.培養教師教育技術信息化能力
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級)優質資源共享課程、(慕課)MOOC的建設,完善教師個人空間建設,推動教師在專業建設和改革工作中提高教育技術信息化的能力。
四、師資隊伍建設措施
學院提出重點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遴選一批教學經驗豐富、有創新意識的專業教學骨干教師作為專業帶頭人為教學團隊的健康發展營造具有競爭性的政策環境。
1.建設高層次“雙師型”教師人才培養團隊
對于教學團隊學院實行高校、(企業)雙方管理體制, 形成分工明確、有機協調的管理模式。教學團隊制訂明確的建設內容和發展目標,團隊負責人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團隊成員,學院對團隊的建設進行跟蹤檢查和監督,保證教學團隊運行管理順暢,如期完成建設任務,實現規劃發展目標。
2.提供有力的人才引進機制和培養計劃
通過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內外高校進修、出國進修學習等手段,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在崗位聘任、教學名師遴選方面,向教學團隊成員傾斜,培育更多團隊成員成為學術帶頭人、教學骨干和科研骨干,不斷促進團隊師資水平整體提高。
3.搭建發展平臺
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有利的政策空間對團隊極為重要。學院為教學團隊提供充足的教學條件和繼續教育學習深造的機會,使團隊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和充足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專業教學的改革和建設中,為學院培育更多高質量的高層次“雙師型”教師人才。
4.制定團隊可持續發展的制度
通過不斷的積累和探索,根據學院教師培養的規律和趨勢,制訂青年教師培養、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等一系列開放、動態的規章制度,不斷吸收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通過目標激勵和過程監控等措施,強化團隊帶頭人的責任感,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智慧和創造力,形成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訓教師團隊在學院教師評教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團隊內部成員和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制度,為教學團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機制。
通過實施土建施工類專業高層次“雙師型”教師培項目,培訓基地培養出國家級教學名師和省級教學名師。依托“學院省級示范工程”,重點建設共享共用的示范性建筑工程實踐教學基地,要不斷完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建設具有培養職業院校高層次“雙師型”教師的優秀師資培訓基地。
(作者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