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0 05:03: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交通工程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交通工程學》是交通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針對90后大學生的特點,本文提出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方面進行改革,指出教師人格素養、師生交流對于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90后大學生 交通工程學 教學思考
交通對于一個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提高物流效率、承載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交通的完善足以延展個體生命的寬度。怎樣營造一個安全、暢通、快捷的交通環境就成了各國政府關心的課題,交通工程專業應運而生,而該專業中起奠基作用的一本學科就是《交通工程學》,它是進行交通管理的理論基礎,是解決交通問題的科學方法和主要技術措施,也是大學生了解交通工程專業的寶典。
自從2008年第一批90后考入大學后,現在的大學里,90后已經成為主體,和70后、80后相比,他們具有更為強烈的自主意識,而且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喜歡特立獨行,喜歡追求新事物,喜歡選擇與眾不同的方式去獲取社會的關注,具備更多地獲取豐富資源的方式且樂于通過自身實踐獲取知識。他們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庭的百般呵護與寵愛,生活環境優越、物質條件富足,多數沒有經受過生活的磨煉,心理素質偏弱,抗挫折能力較差。90后大學生生活在知識經濟時代,學習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普遍擁有各種電子產品,獲取信息更加快捷,知識量也更加豐富,而且在知識結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方面甚至不遜于自己的老師,這就給課堂教學提出巨大挑戰。
針對他們這些特點,我們對《交通工程學》的教學工作做了必要的改革,課時分配適當調整,教學方法適時更新,課程考核更加靈活。實踐證明這些措施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對現在高校提出的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
90后大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寄望很大,從小接觸的知識面廣、思想獨立且獨具個性,在家時生活學習上家長干涉較多,一旦進入生活、學習相對自由寬松的大學,一部分學生迷失了奮斗的目標,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放松一下,隨之出現逃課、聽課不認真、課堂紀律差等問題,為有效約束學生,上課考勤是必不可少的。
點名是上課考勤簡單的一種方式,但這只是“堵”,“疏”才是最可行的。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考查學生,也可以針對90后活潑開朗、善于表現自我等性格特點,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小型的交通主題討論會[3],比如可以討論當前公交車的弊端及改進意見、交叉口信號燈的設置、交通事故和違規行駛、停車場的設置和管理等,通過這些學生熟悉而又值得思考的主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的學習氛圍,既起到課堂考勤的作用,又培養了學生應用交通工程專業知識解決實際交通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在后面的教學中查漏補缺,調整教學節奏,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
早在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明確提出:教育應當把人作為發展的中心。高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升學,也不應僅是謀生,而是為了個人更多的知識儲備及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為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高校教師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給予他們相對自由的空間發揮其自主性和創造性。徹底改變傳統的注入式、填鴨式教學方式,采用啟發討論式教學,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通過有問有答的引導,促使學生思考,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創造活力。
二、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90后大學生知識層面高,信息接收面廣,對電子產品依賴性強,而現在的《交通工程學》教材大都只匯集了本課程的基本知識點,而且里面介紹的一些方法已經落伍,和現在的應用不掛鉤。所以教學時授課內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師應及時了解本領域的最新動態,及時學習本領域的最新成果,并適當地增補于授課內容中。本課程涉及范圍較廣,信息量大,授課時應采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時以交通為主題,采用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方式來反映相關主題,增加教學的形象性、直觀性和趣味性,吸引90后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90后大學生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喜歡競爭且個性獨立。根據這些特點,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實踐環節,比如在交通調查部分學習階段,可以組織學生對當地的一些重要道路和交叉口進行調查,獲取這些地段的交通流參數,到了交通流理論學習后,可以指導學生應用相關理論對自己當初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往后學習了信號燈的設置后,還可以此為基礎,進行信號燈的配時計算,停車場的設計也有了數據支持。可以說實踐教學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關鍵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專業課程的自主學習中,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方向,逐漸形成以知識積累為主,實踐能力培養為輔的教育模式。還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首先在小范圍內建立學習興趣小組,組織他們到生產基地實習,鼓勵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回頭尋找理論依據。
90后從小生活條件優越,加之從小課業任務重,很多學生動手能力差,與人協作少,抗挫折能力較差,在實踐教學之初,統一給他們定一些相對容易實現的目標,讓學生首先自我肯定,樹立信心。對專業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提示和幫助。90后大學生對自身的發展和未來獲得一份滿意職業的需求比父輩們更加迫切,在實踐教學中可恰當給予就業指導意見,并適時強調該課程的重要,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同時,為了鍛煉90后學生的自理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提倡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完善教師人格素養,改進教學方式
教師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礎,現代教師不應僅是“傳道授業解惑”,傳遞給學生的還應包括文化品位、人文關懷,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因此,教師,特別是理工科出身的教師,更應在思想深度、文化品位、語言表達、交往藝術、甚至服飾著裝等方面提升自己,加強自身的修養,以教師的人格浸潤學生的人格,激起學生心靈溝通的欲望。
在此基礎上,授課教師應在專業知識素養、教學方法方式改革、學生考試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付出更多的精力,進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實踐。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授課藝術會直接關系到90后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只有吃透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若能適當地增添一些幽默引起學生聽課的興趣,再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就不難了。
四、主動溝通交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支撐教育大廈的基石,要順利地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把師生交流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和職責去完成,可在課后即興交談,可以參加一些學生的集體運動,還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加強交流和溝通,比如借助留言板、討論區、QQ群、人人網、微博等方式[3]。通過各種途徑傾聽他們的聲音,走進學生、信任學生、了解學生[4]。當然,90后大學生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他們更愿意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這使師生相互了解更為容易。
五、理論實踐結合,選用靈活機動的考核方式
課程結束時,和學生一起復習課程的主要內容。用交通這條線索把課本內容串起來,然后回顧每章節講述的知識點,讓學生對課程有個整體的把握,重點內容可適當強調。避免只劃重點的現象,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甚至為了應付考試而“猜題”。
課程成績評定時應把平時考核和結果考核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綜合平時考查和期末考試兩個方面給出學生的總評成績。結果考核通常以期末考試的形式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總結性考核,這個目前占的比例還是大一些,達到60%~70%;平時考核,則以學生上課考勤情況、課堂上參與教學的表現及實踐教學的成果和平時作業等進行綜合評定,使成績構成多樣化,形成一個開放、寬松和有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氛圍。
總之,在《交通工程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90后學生的性格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多途徑地展開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得到雙重培養。
[摘要]為順應高校教學改革,很多高等院校交通工程專業將交通工程學設為雙語教學課程。通過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了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并進行詳細剖析,在此基礎上,從對雙語教學的認識、教學方法改革、教材選編、師資力量等幾個方面給出了建議和對策,以期能更好地指導雙語教學的實施。
[關鍵詞]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對策
0 引言
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迎接新世紀挑戰和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部從2001年開始倡導本科教育要進行雙語教學,并于2003年將推進雙語教學的要求寫入“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綱要。在教育部的推動和要求下,各高校都相繼開設了雙語課。
《交通工程學》作為交通工程專業的必修課和專業基礎課,牽涉面廣,涵蓋內容多,知識體系涉及到現代高新技術及學科前沿,很多高等院校交通工程專業將該課程設為雙語教學課程,力圖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英語運用能力。如果實施雙語教學效果好,會使學生從中受益,不僅獲得該課程本身的精髓,還能提高英語閱讀及英語思維的能力,也為后續專業課雙語教學打下基礎;但是如果教學效果不好,則會導致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影響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并且使他們對雙語教學及英文資料產生畏懼,所以在進行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時一定要慎重。
1 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部分高校開展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通過調查及相互交流發現,該課程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歸納起來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學生感覺難度很大,興趣不高
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有:(1)交通工程學一般在大二下學期開課,這正是公共基礎課(數學、物理等)向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過渡的特殊時期,面臨許多全新的概念和內容,學生不能馬上適應,感覺學習起來難度很大;(2)學生本身英語水平有限,用英語講授會使得他們聽不懂看不懂,大部分學生還沒有通過英語六級,即使過了英語六級,由于中國固有的應試教育模式,他們的聽說能力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而雙語教學需要的恰恰是學生的聽和說的能力;(3)開設交通工程學雙語課時,學生還未接觸交通工程專業英語,很多專業詞匯都不懂,也造成其聽說水平不高;(4)這個時期學生壓力大,負擔重,每天從早到晚課程幾乎都是排滿的,所以學生課下沒有時間預習和復習,再加上課堂上聽不懂,形成惡性循環,久而久之,也就缺乏積極性而喪失學習的信心了;(5)學生認為畢業后能用英語的地方不多,畢竟交通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都留在國內某個單位工作或繼續讀研,所面對的工作伙伴和學習環境都是以中文為主要交流語言,真正用英語思維來學習和工作的機會不多,所以興趣不大。由于以上因素,部分學生不愿上雙語課,個別的甚至會排斥雙語教學。
1.2 教師力量薄弱
除了學生因素以外,雙語教學中教師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要想使雙語教學效果好,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擁有豐富的交通工程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應具備相當高的英文水平。雖然目前從事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的教師很多都具有博士學歷或是教授,但由于歷史原因,他們所接受的英語教學模式仍然是讀寫能力訓練,因此,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欠佳。這樣一來,教師備課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英語上,小部分精力才用到專業知識的更新上,造成專業知識和英語的錯位,長期下去,勢必會造成教學質量下降。同時,由于教師的英語水平可能導致雙語教學變成簡單的英文翻譯課,這也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另一主要因素。
1.3 雙語教學目標不明確
雖然提倡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是為了與國際接軌,讓學生在獲取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使用英語的能力,為今后在該領域進行國際交流打下一定基礎,但是,這個目的似乎不能讓人信服。正如前面所述,畢業之后真正用到英語的機會甚少,即使用到英語,也應該是在基礎英語學習中要解決的,而不是通過一兩門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就能實現的,所以,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目標模糊,往往只是為了應付各種教學評估及檢查,沒有起到真正的雙語教學目的。
1.4 教材匱乏及教學模式呆板
雙語教學一般會選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是由于東西方文化、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差異,部分內容和背景不適合中國國情,使得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同時由于不同學校課程設置體系及專業研究方向不一樣,偏重的教學內容也會不一樣,找到一本好的、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很不容易。這也會影響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
目前,部分院校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模式呆板,比如規定雙語授課比例必須達到50%以上,將此作為雙語教學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完全不考慮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暫且不說老師是否能做到,就學生層面來講,大部分學生英語聽說水平不高,不可能要求他們用英語思維,這簡直是荒謬之舉。為了應付考核,往往是教師在臺上努力用英語講解,而臺下的學生好比聽天書,一頭霧水。這樣只會造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脫節,這也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2 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建議
在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過程中,要確保雙語教學能取得雙贏,即專業基礎與英語水平雙豐收,極力避免專業知識沒學好,甚至專業知識和英語都沒學好的局面??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探討。
2.1 明確對雙語教學的認識
實施雙語教學之前,對學生進行動員,做好雙語教學的宣傳工作,使學生明確雙語教學目的,從思想上先接受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
2.2 選用合適教材及參考書
要想雙語教學效果好,一本好的教材是前提。一般會選用國外原版英文教材,目前大多數院校使用的都是美國Roger P.Roess等編寫的TRAFFIC ENGINEERING這本教材,但是正如前面分析所述,由于國內外各方面的差異,建議在此教材基礎上適當補充一些符合中國國情的內部講義,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既能保證英文教材的“原汁原味”,又能反映學科前沿動態。
2.3 采用靈活的教學模式
一般來講,雙語教學模式有3種形式:(1)教師講授以漢語為主,穿插使用一些常規的英語課堂用語;(2)教師以英語講解為主,對較難的專業知識輔以漢語解釋和說明;(3)教師全部用英語講授,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并且用英文完成作業。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根據自身條件和教學內容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講授模式,如難度小的英文講解,難度大的中文講解,難度適中的半中文和半英文講解,不要盲目跟風,不要讓教學模式流于形式,要講究實效,要讓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英語水平。雙語課是不同于專業英語和英語課的,它強調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
在交通工程學具體教學過程中,可先用學生熟悉的英文詞匯介紹本門課的意義與內容,加之多媒體動畫和國際前沿研究的介紹,用學生感興趣的知識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從而弱化學生對英語的恐懼,使學生從心理上適應本課程的“雙語教學”形式,激發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求知欲望。再者考慮到學生的英文水平,對于交通流理論及通行能力等理論性強、公式多、學生不易理解掌握的重、難點章節宜用中文講述。對于城市交通系統等偏重人文科學、概述為主、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章節用全英文講述。其他介于兩者之間的則可以采取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時中英文比例也要因地制宜。中英文比例最初采用中文多英文少,慢慢過渡到中英文對半,當學生習慣雙語教學環境并對大部分課程專業名詞熟悉之后再逐步過渡到全英文教學。另外在英文講解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是否完全理解或者半知半解,或者是完全不懂,如有必要,可用中文重復講解一遍,畢竟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大家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
2.4 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由于外文原版教材篇幅大、內容多,加上學生外語水平有限,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甚至部分學生會覺得枯燥,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某部分重點內容進行精讀,而其他內容泛讀了解即可。同時,在原始板書講授的基礎上,可以引進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手段,利用動畫、最新圖片、視頻短片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做到圖文并茂,既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講授的知識和原理。比如停車設施規劃與設計、交通安全、交通環境等學生認為比較枯燥的知識,利用圖片展示和播放視頻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了然,比起老師一味講授效果要好得多。像城市交通系統、ITS等展示交通發展新動態、代表學科前沿的內容,用生動的圖片或視頻講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賴于多媒體,比如某些重要名詞或生詞建議用板書寫,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再如第三章交通調查,人工調查法盡可能用板書引導學生掌握調查方法、步驟;第四章交通流理論,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中某些公式推導也建議用板書來引導學生理解。
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平時教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比如,教師可以每次下課時指定下一堂課的內容讓學生提前預習,上課之前,對上一節課內容進行提問,鼓勵學生用英語簡潔回答,課堂上采用提問或討論的方式和學生交流,鼓勵學生用英文回答,多給他們創造外語學習環境,課下引導學生復習,用課后作業進行學習效果反饋,作業也要求用英語完成。通過學生反饋實時調整教學方法。
2.5 提高教師自身水平
教師方面,一方面可以引進交通工程專業的外籍教師,另一方面,可以將本校教師送出國進修,提高教師口語表達能力,從而提高雙語教學質量。
2.6 開設雙班,學生自主選擇
有條件的院校,可以同時開設交通工程學雙語班和交通工程學漢語班,讓學生自主選擇。先試點一兩年,以后根據情況慢慢調整。
3 結束語
既然開展雙語教學,就應該盡量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否則不僅會讓學生一無所獲,還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浪費。為了實現雙語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果,應該從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方法及手段各個方面著手,只有以上幾個方面都做好了準備,才能發揮雙語教學效果。
摘要:城市建設不斷發展,現有的交通資源已經越來越不能夠滿足交通需求的增長,針對當前嚴峻的形勢,交通管理部門首先采用交通仿真技術來模擬道路上的交通流狀況。該研究首先具體介紹了三種仿真軟件VISSIM、Synchro、TSIS,并利用這三種軟件對揚州市一個城市交叉口進行仿真研究,根據相關指標對這三種軟件進行比較,并且與理論計算值進行對比,找出最接近真實情況的仿真軟件,綜合各方面的結果顯示,VISSIM仿真最為接近現實,文章最后再對仿真技術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
關鍵詞:模擬;交通仿真技術;城市交叉口
簡介:陳秋香,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道路交通網絡
1.研究背景
隨著城市建設不斷發展和交通需求的持續增長,路網通行能力越來越不能夠滿足交通增長的需要,由此造成的交通擁擠、堵塞、事故不斷等已問題嚴重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不僅導致了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也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1、2]。針對這些問題,交通部門正尋求一種有效的方法來緩解這種緊張的交通局面,在找到合適的方法之前,如何真實的反映道路上的交通流狀況又成了必須首先的解決的問題,于是有關人士將目標鎖定在了交通仿真技術上。本文重點介紹三種微觀交通仿真軟件,分別是德國PTV公司開發的VISSIM,美國Trafficware公司開發的Synchro,以及美國聯邦公路局(FHWA)開發的TSIS仿真軟件,在此基礎之上,利用這三種仿真軟件進行實例仿真并分析其結果,最后對三種仿真軟件的前景進行展望。
2.三種仿真軟件的簡介
VISSIM軟件是德國PTV公司的產品,它是一種離散的、隨機的、以s為時間步長的微觀仿真軟件。車輛的縱向運動采用了Wiedemann于1974年建立的心理―生理跟車模型,該模型的基本思路是:一旦后車駕駛員認為他與前車之間的距離小于其心理(安全)距離時,后車駕駛員開始減速。由于后車駕駛員無法準確判斷前車車速,后車車速會在一段時間內低于前車車速,直到前后車間的距離達到另一個心理(安全)距離時,后車駕駛員開始緩慢地加速,由此周而復始,形成一個加速、減速的循環迭代的過程。橫向運動(車道變換 )采用了基于規則的算法。不同駕駛員行為的模擬分為保守型和冒險型。VISSIM軟件提供了圖形化的界面,采用2D和3D動畫向用戶直觀顯示車輛運動狀態,應用動態交通分配進行路徑選擇。該軟件系統內部由交通仿真器和信號狀態發生器兩大程序組成,它們之間通過接口來交換檢測器的呼叫和信號狀態[4]。
Synchro是美國Trafficware公司根據美國交通部標準HCM規范研發的,該標準中的參數是根據汽車性能、駕駛員的行為習慣、交通法規等設定的,計算得出的某些結果(如延誤時間、服務水平、廢氣排放等),作為方案比較的相對參數,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信號配時也非常合理[5]。
TSIS(Traffic Software Integrated System)是最早的基于窗口的微觀交通仿真系統,該仿真模型綜合了應用于高速公路連續流仿真的FRESIM和用于城市間斷流仿真的NETSIM的特點。它一個大型的集成化的交通仿真工具箱,目前的版本可以在Windows 95、Windows98、Windows NT4.0、Windows2000 系統下運行。TSIS適用于信號控制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或者由信號系統與高速公路所組成的更復雜的路網系統。與其他仿真軟件相比,它能夠模擬各種交通條件下的諸多細節問題[6]。
3.實例概況以及理論計算結果
此次研究采用揚州市邗江區開發西路與邗江中路交叉口為實例進行交通仿真軟件的應用,從而進行幾種仿真軟件的對比分析。
該交叉口地處揚州市邗江區,其北面三百米處是揚州市汽車西站,其余三個方向均為各個企業以及工廠。該交叉口有公交車37路、30路、39路、16路、18路經過,每10―15分鐘發一班車。此處行人極少,因此在調查時忽略這一影響因素。信號燈采用定時控制,分為兩個相位,周期為68秒,其中綠燈時長31秒,黃燈時長3秒,紅燈時長34秒。
另外,經過調查,南進口道以及北進口道處限速50km/h,以及設置了禁止低速貨車和電動三輪車通行的標志。東西進口道為兩車道,分別為直左、直右方向,其中西進口直右車道寬度為3.9米,直左車道寬度3.75米,東進口兩條車道均為3.7米。南北進口道為四車道,兩條直行,一條左轉,一條右轉,各車道寬度為3米,其中左轉專用車道為拓寬車道,各進口道與出口道之間并沒有分隔帶,而是以雙黃標線隔離。
4.實例仿真結果分析
通過對邗江中路與開發西路交叉口的數據分析分別建立路網模型,對仿真結果進行分析,選取排隊長度、延誤時間以及服務水平三個指標來進行比較。
1)排隊長度。作為衡量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主要參數,在交通仿真中三種軟件都能對四個進口道的排隊長度進行檢測,現取最大排隊長度對仿真結果分析如下:
從結果看出,Synchro對于單點交叉口的最大排隊長度與觀察所得的現狀更為接近,主要在于VISSIM雖然定義了車輛行駛的道路,卻少考慮了各個車輛間的干擾,而Synchro在車輛間的干擾方面比VISSIM設定更為細致,因此對于單點交叉口更能反映出實際情況,另外由于TSIS模擬仿真時,未將公交車與貨車等車輛分開,導致所有的大車都變成公交車輛,因此在港灣式??空緯r,比實際公交數量多,產生更大程度的道路擁擠,也使得排隊長度進一步變大。
2)延誤時間。在延誤時間參數上VISSIM是根據設定的行程時間檢測區段來統計延誤的,與Synchro一樣,既可以統計每個進口道的延誤,也能反映出每條車道的延誤,為了便于與TSIS比較,于是采用整個交叉口的延誤作為評價指標。
從結果得知,VISSIM與Synchro仿真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相差不大,而TSIS的輸出結果則相差較大,分析原因同最大排隊長度的形成因素,最終才使得總延誤時間偏大。
3)服務水平。在服務水平方面,Synchro能更為直接的得出該數值,而TSIS與VISSIM都需要統計大量數據得到。Synchro的輸出結果為該交叉口飽和度為0.79,交叉口服務水平為B,VISSIM統計得到的數據也可得出交叉口服務水平為B,與實際情況接近,而TSIS統計數據后得到服務水平為D,與實際相差較大。
綜上所述,對于單點交叉口,在交通量不大、服務水平較高的情況下,Synchro與VISSIM的仿真結果相差不是太大,與實際情況也相對來說比較吻合,而TSIS的仿真結果較易失真,綜合各方面來看,最接近交叉口真實情況的為VISSIM軟件。
5.前景展望
對于交通仿真技術的研究是智能交通研究的課題之一,當前國內外對于交通仿真的研究開展的很多,也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9]。然而伴隨著對交通問題的深入了解及對其核心內容的把握,研究的重點在不斷強化,在本文對VISSIM、Synchro和TSIS三個仿真軟件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方面還需要改善:
1)必須要研究符合我國國情的交通仿真軟件?,F在比較流行的用的比較多的仿真軟件都是國外研究的成果,而這些仿真都是建立在對國外交通流狀況的研究基礎上,并不能真實的反映我國道路的車流運行情況,因此研究出一款專屬于我國的仿真軟件已經刻不容緩。
2)應對各種仿真軟件進一步優化。通過對實際交通流的調查以及研究、對系統的準確性進一步定義,精確建立仿真參數校正體系,對仿真系統進一步優化,從而得到較真實的交通流狀況。
3)目前的仿真軟件缺乏對非機動車的研究。在國外道路交通是以機動車為主,而我國的交通屬于混雜交通,除了機動車外非機動車作為交通工具上已經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僅僅對機動車進行仿真并不準確,因此在下一步研究中應加大對非機動車同機動車相互影響的分析,同時需要建立他們之間的影響模型[3、10]。
再者,通過此次對交叉口進行的仿真,再一次見證了交通仿真軟件的作用巨大,尤其是VISSIM,這款軟件不管在路網構建、流量動態分配方面都比其他兩個軟件都完善許多,雖然還會有一些小缺點,但總的來說,已經相當實用,相信這款軟件以后會有很好的發展。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也已經快速發展,再加上交通研究方面的人才也是越來越多,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就能開發出越來越好的交通仿真軟件,不管是在宏觀、中觀還是微觀模型仿真方面,這都將大大有利于交通學科的發展,也能更好的為解決城市道路擁堵、降低事故發生率等方面以及為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正常運行作出更大的貢獻。
[摘 要]學校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單位。面對新時期的教學要求與挑戰,可以通過結合教學經歷,分析傳統教學模式下存在的缺陷,從交通工程學的教學角度,提出“以學習定教,學生為本”的教學改革理念,分別從教學改革的主體――學生和教師的角度出發,闡述兩者作為教學改革主體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配套教學管理體制,從而實現管理與實踐兩種模式下的協調、統一,形成良好的反饋系統。
[關鍵詞]交通工程;以學定教;教學改革
改革開放至今,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專業領域的人才需求出現快速增長。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中取得優勢,實現科教興國的戰略,早在1990年,國家就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學校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單位。隨著教學改革的推廣和研究的深入,素質教育理念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具體的能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的典型事例卻很少。同樣的瓶頸也發生在學科的教學改革中。筆者從事高校教學多年,面對新時期教學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從交通工程學的教學角度,提出了“以學習定教,學生為本”的教學改革理念。
交通工程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雙重特點。[1]它將人、車、路、環境和能源綜合于一個系統中,同時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綜合研究,從而實現緩解城市擁擠、減少交通事故和尾氣排放等城市交通問題。隨著新的交通理論思想不斷出現,先進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推廣,交通工程學作為交通工程專業最根本的基礎理論學科,在新時期條件下進行教學改革,具有實際意義。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傳道、授業、解惑”思想所強調的是教師的重要性,而學生只是學習的對象,是被忽視了的 “真正學習和受教的主體”。傳統課堂教學過程有以下特點。
1.課堂教學的中心任務是完成知識的傳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重點關注對知識點的講解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傳統的中學教學相比,大學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不受升學率的影響,其更應積極主動地進行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尋求一種新的變化。
2.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主體性認識不夠全面,從而影響到教學方案的有效實施。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要求在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中既要從普遍性出發,認識其中的特殊性,也要在了解個性的基礎上推廣到共性。在對學生的了解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把他們作為一個處于一定年級的整體對象,而不是僅僅考慮其中部分的個體。
3.教學模式過于僵硬、程序化。教學過程更多的時候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原定的教學方案,甚至對于課堂的提問,教師也希望學生能夠給出其預期的答案。 “以案定教”的教學思想有其存在的優勢,但也應避免其極端化,避免其束縛教學思想。
國外大學教學改革方案更關注發展學生適應未來變化的能力;關注學生自身的生活和道德。在了解國內傳統教學的不足和國外教學改革理念所提供的借鑒意義的基礎上,我們更應尋求一種的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
二、以學定教的內涵
以學定教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課前預習程度,并綜合考慮學生個體差異,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制定,找到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學習目標。[2]“以學定教”的本質在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與古代“因材施教”的思想不謀而合。
交通工程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工程技術學科,在日常的教學中需要教師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以學生為主體,既要注重課堂教學思路的嚴謹,也要注重課堂氛圍的活躍;在思想上,既要注重引導,也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消化、討論和學習。在全面分析傳統的交通工程學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新時期國家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之后,我們認為以學定教的教學思想更加符合未來的教學和人才培養方向。
教學的過程包括了教師的授課、學生的參與學習以及與之相應的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等,因此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三、以學定教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如何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主動學習,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且富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變得十分關鍵。在交通工程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以下幾點加以分析。
1.借鑒新型多媒體MOOC的教學方式。通過視頻教學學習國內外先進的交通工程學理念,不斷更新現有的傳統教學資料,這樣既能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也能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本領域的前沿技術。同時,注重“學”與“用”的關系,通過理論的學習,將其同實際結合。例如,通過仿真軟件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通過實際分析現有的某個路段存在的問題,將理論與所學知識結合,通過仿真給出相應的調整方案。
2.組織學生參加交通類的知識講座、學術報告和交通科技賽事等。參與學術活動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本領域的發展,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更多的交通人,彼此之間相互交流、借鑒。通過實際的接觸讓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認識和發現問題,面對挑戰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在新時期、新背景條件下開展交通工程學雙語教學方法的探索。[3]語言的學習是為更好地了解世界,它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和工具。在教學的過程中,讓課件能夠實現中英文實時切換,這樣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相應的英語背景知識,實現語言教學的目的。
四、以學定教模式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對書本的講解,為了教學而教學,卻忽視了真正的學習主體――學生[4];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主體性認識不足,仍是依靠傳統教案按部就班;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在課堂上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教師成為課堂的“主角”,而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配角”。
為改變這種現狀,應加強教師思想理念的轉變,根據學生主體的實際情況調整交通工程學傳統的授課形式,用新的“學案”引導學生在課上的參與度。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學方案的制定并不是簡單地進行教學方案的框架搭建和程序化的教學,它更多的時候需要教師把握教學的精髓、選擇編制恰當的題目、掌握引導學生的方法,同時做好相應的學案設計要求。而這些元素能夠實現有效統一的關鍵點在于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以學定教模式下,教師更多的是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就像一個舞臺中導演的角色一樣,而這個舞臺真正的核心是廣大的學生。新模式下的教學改革是為了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一個獨一無二的劇本,讓其真正成為未來生活的主人。
五、建立和完善教學管理體制
以學定教的教學改革是否真正達到預期效果,需要一套與之相應的管理系統對其做出評價和反饋[5],具體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課堂教育管理機制,調動教師教學熱情。在管理方式上,建立以學定教的教學管理機制,讓教師有更多的參考標準和具體的實施依據。同時,定期舉行教學會議,讓教師之間進行更多的交流。
2.完善交通工程學課程試題庫的研究與實踐,做到及時準確的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為后期學案的制定和調整做好理論依據。通過試題題庫的建立合理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相應的各個階段的情況,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從而為教學方案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反饋信息,實現實時而又有針對性的調整。
3.建立專門的調研小組,加強教學目標制定和教材選取,同時注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效果。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文化的培養,提升整體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水平。教材的選取既要考慮到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又要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六、總結
以學定教和以案定教、以教定案的本質區別在于以學定教是“以人為本”,從學習的主體出發,尊重學生,真正的體現教學是為了學生發展。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同時考慮教學主體和學習主體的角色,發揮各自的能動性,積極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為了很好地完成新模式下的教學改革,同樣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教學管理體制,相互監督循環,形成良好的反饋系統,共同促進教學改革的發展。
[摘 要]交通運輸工程學是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基礎課,我校設置該課程的本科專業有交通工程、交通運輸、物流工程。可以在分析交通運輸工程學教學大綱現狀的基礎上,引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在交通運輸類各專業“共建共享”的基礎上完成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內容的改革與大綱修訂,介紹交通運輸工程學教學大綱編寫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大綱編寫的幾點建議,為高校教學資源的建設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思路。
[關鍵詞]運輸工程;教學大綱;共建共享
交通運輸工程學是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基礎課,我校設置該課程的本科專業有交通工程、交通運輸、物流工程。一直以來,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分別由各專業的專業課教師獨自承擔教學任務,并完成本專業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的制定,這導致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相差甚遠。作為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基礎課,一些通識性的課程內容不同專業無法做到一致,其主要原因是教學資源條塊分割,資源信息不流通,不同專業缺乏對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的共建共享。為使教學資源趨于科學化、合理化,讓各專業分工合作,避免不同專業教學資源的重復建設,共享教學大綱,為全面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素質,促進不同專業間教師的流動,應在各專業共建共享的基礎上完成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內容的改革與大綱修訂,為高校教學資源的建設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思路。為此,本文將介紹基于共建的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教學大綱編寫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教學大綱編寫的幾點建議。
一、共建的內涵
教學資源是教學過程中能夠被教學者或學習者利用的一切人力與非人力資源。共建是指各部門共同建設資源,建設成果歸共建部門共同擁有、使用。通過共建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共建可以打破條塊分割、信息閉塞和壟斷。
二、教學大綱編寫的指導思想
教學大綱的編寫要圍繞人才培養定位,緊扣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體現“通識致遠、專識致用”的原則,突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實現“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適應快”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目前教學大綱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大綱資源共建共享意識淡薄
一直以來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分別由各專業的專業課教師獨自承擔教學任務,并由其完成本專業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的制定,教師相互間資源信息不流通,資源共建共享意識淡薄。這樣導致兩個結果:第一,不同專業學生所學的課程名稱相同,但所學內容可能相差甚遠,一些通識性的課程內容不同專業無法做到一致,無法體現“通識致遠”;第二,不同專業學生所學內容基本相同,沒有達到“專識致用”,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手段單一
教師的教學手段大多采取板書或配合多媒體教學,將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的授課處理成純理論化的灌輸,課堂缺乏互動,學生聽課熱情不高,這直接影響到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
(三)考核方式陳舊
課程結業考核方式單一,一直沿襲傳統的考核模式,比較側重于理論考試在考試成績評定中所占的份額,忽略了實踐環節的重要性,也背離了“基礎實、能力強、素質高、適應快”的人才培養目標。
四、教學大綱編寫的基本原則
1.符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要求。在修訂、制訂教學大綱的過程中,在貫徹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關于教學和人才培養總體要求的同時,要明確本門課程在整個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本門課程的基本教學任務和要求,課程任務與要求要與專業培養目標與規格相一致。
2.科學性和適時性有機統一。本著專業人才的創新培養、特色培養和優質培養理念,教學大綱中所列的教學內容材料必須符合高等教育教學規律,能反映學科、專業和行業發展前沿的最新動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知識點不能陳舊和老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應吸收先進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成果。
3.系統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系統性方面,要以學科體系為基礎,保持學科、專業的基本邏輯系統;既要保證相關知識的整體性,又要確保與相關課程之間的銜接、聯系和配合,保證人才培養的系統性。要統籌專業內各課程,避免出現一個專業內不同課程間內容重復或遺漏的現象。要從培養方案的全局出發,處理好先修課與后續課的銜接與配合。在保證系統性的同時又要注意針對性,即制訂的教學大綱要針對專業特點和教學需要。要針對學生的基礎狀況和可接受程度,適當確定內容的難易程度,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
4.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統一。制訂或修訂的教學大綱應保證該門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和基本理論清晰,同時要特別突出對應用性知識的傳授。要合理分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比重,明確和細化課程目的任務,精心設計課程講授、討論、考試等各個環節,確保課程實施質量。
5.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統一。對于原來開設過的課程,修訂大綱時要總結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好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繼承好的方面,改進不足之處;對于新開課程,要學習借鑒同類兄弟院校的有關課程大綱。所有大綱在制訂、修訂過程中都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結合我校實際,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有所創新。
五、基于共建的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大綱編寫的幾點建議
(一)各專業教學內容資源實現共建共享
交通運輸工程學作為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基礎課,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體現“通識致遠、專識致用”的原則,考慮各專業的共性和特性,各專業教師在互相交流后對交通運輸工程學教學內容達成以下共識。
第一,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突出通識性基礎知識的講解,“通識致遠”。
如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這五大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征、適用范圍及系統組成和發展趨勢,該部分內容作為各個專業的通識內容,應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師。教學內容一致后,各專業教師可以實現流動上課,也可以只配備一個專業教師上大課,這樣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取長補短。由于不同的教師上課風格迥異,這無形中增加了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可以打破條塊分割、信息閉塞和壟斷。
第二,針對不同專業,“專識致用”。
由于不同專業對學生的培養方案不同,在學生掌握通識性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后續教學內容的安排不同專業各有側重。交通工程專業側重:五大運輸方式主要設施及設備,綜合運輸設施規劃的內容及方法。交通運輸專業側重:公路運輸組織生產過程,集裝箱運輸,國際多式聯運。物流工程專業側重:五大運輸方式主要設施及設備,公路運輸組織生產過程,集裝箱運輸,國際多式聯運。盡量做到符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要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修訂后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學時分配見表1。
通過共建共享,統籌各專業教學內容,可以打破條塊分割、信息閉塞,避免相同課程不同專業的簡單重復,同時又能做到相同課程體現不同專業的特色,做到與時俱進。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過程中,大家分享教學方法與手段,吸收先進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成果。
課堂實行多媒體教學,實踐環節開設研討課[1],課后輔以課程作業,讓學生查閱網絡資源完成有關自學內容。
課程中對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的設施和設備及運輸組織與管理所涉及的相關政策與標準建議學生課外自學。
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各運輸設施和設備的相關內容應配合大量圖片及相關案例資料進行講解;對公路運輸組織與管理、集裝箱運輸、國際多式聯運,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調研分析,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討論,以研討課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改革
在交通運輸工程學教學大綱的共建過程中,大家群策群力,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創新考核方式??己朔绞礁母餅檫^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包括學生出勤率、平時作業、小組研討課成績,終結性評價為課程期末閉卷考試。過程性評價成績所占比例為40%,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例為60%。
應在共建共享現有優質資源的基礎上促進自身的發展,使教學資源趨于科學化、合理化;各專業應分工合作,避免不同專業教學資源的重復建設,共享教學大綱;全面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素質,促進不同專業間教師的流動。本文展示了基于共建的交通運輸工程學課程教學大綱的幾點建議,為高校教學資源的建設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思路。
摘要: 交通工程專業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學科,交通工程學作為交通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其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的建設非常重要。石家莊鐵道大學交通工程學課程組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形成了獨有的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F將相關經驗總結,與同行分享。
關鍵詞: 交通工程;教學體系;教學方法
0引言
交通工程專業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學科,交通工程學作為交通工程專業的主要課程,其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的建設非常重要。我校該課程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完善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建設了高水平的交通實踐基地和比較完善的網絡教學;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課堂精講與課后自學相結合,開展案例教學與互動教學相結合,并通過進行專題講座提高教學效果, 并依托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現場化”實踐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教學體系建設
1.1 比較完善的教材體系和教學內容經過多年教學探索,課程組制定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交通工程學》教材體系?,F使用的教材體系由主講教材、輔助教材、教學支撐料(擴充性資料)等三個層次組成,覆蓋了交通規劃領域的基礎理論―應用技術―工程實踐三個層面。
1.2 比較豐富的教學擴充內容交通工程學課程擴充性資料包括:①高新科技成果在交通工程中產生的新方法、新技術,例如:交通管理信息化技術、交通控制仿真技術、交通信息技術等;②近期收錄的典型交通工程案例分析,例如教師科研項目中或通過其它途徑獲取的典型案例分析;③國內外最近發表的有關交通工程學的論文研討??傊?本課程教學本著從基本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再到更深入的實踐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有目的有意識地綜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各種能力。
1.3 配套實驗教材的教學效果主講教師主持和設計各自課程的實驗教學內容、形式和要求。實驗、指導教材配套齊全。學生可根據實驗指導書順利地完成實驗要求。
1.4 高水平的交通實踐基地為了培養交通規劃的實踐能力,依托交通運輸工程實驗室,建立了具有省內一流水平的交通工程實踐基地。該實踐基地由基礎實驗室、計算機房、交通模擬中心、校外實習基地等組成。實踐教學環節由一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和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骨干教師負責,他們均參與過相關的縱橫向科研項目,積累了相關案例,對交通工程前沿有較深刻的理解,且具有較強的交通工程領域軟件開發應用能力,他們的實踐教學受到學生的好評。
1.5 比較完善的網絡教學目前,《交通工程學》課程內容已經形成多媒體教材體系,《交通工程學》課程以及實驗教學主要內容已經全部實現了多媒體教學。
2教學方法建設
2.1 明確教學內容,課堂精講與課后自學相結合針對該課程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專業知識覆蓋面廣的特點,將教材內容指定為兩部分分別進行精講與課后自學,其中精講內容針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細致性教學,在要求學生掌握理論方法的同時輔助以大量的交通工程實例分析;自學內容約為教材內容的1/5,其中數據采集、交通現狀分析與近期治理、交通需求預測、網絡分配技術、道路交通系統規劃、城市交通戰略規劃及道路交通系統評價為精講內容;交通系統規劃軟件、交通規劃工程研究報告為自學內容。對學生的課后思考提出具體要求,并結合課堂討論、實踐論文以及課程設計等靈活方式加以考核。
2.2 開展案例教學與互動教學以交通工程學實際案例為基礎,把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既有一路一例的案例,也有綜合案例,既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又力求簡明、形象、生動、具體。
教師的單方面授課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本課程中,結合實踐的內容,安排學生進行實踐工作的介紹和演講,并解答其他同學的疑問,互相交流。
2.3 進行專題講座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外聘專家或授課教師定期給學生舉辦專題講座,分析典型工程案例,介紹相關基礎知識和學科動態,使學生能夠在打下扎實基礎的同時了解本課程的前沿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4 依托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現場化”實踐教學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訓練,石家莊鐵道學院交通學科精心安排了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依托實踐教學基地,大力開展“現場化”實踐教學。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院已和河北冀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石家莊市公安交通指揮中心等單位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為交通工程學課程建立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改變由單一任課教師站在講臺前傳授書本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充分整合教學實踐基地的教學資源,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或聘請資深交通專家、知名學者走進課堂開展“講座式”教學,或帶領學生參觀交通工程設施的現場,結合具體工程項目進行針對性講解。
2.5 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該課程是一門信息量大、時代感強、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小組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環境,設計了大量直觀、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組織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結語
本文總結了我校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的建設經驗,是課程組多年來工作的心血結晶。尤其是實驗教學和高水平實踐基地建設,大家投入了較多精力,是集體智慧的具體體現。希望以上經驗和分析能夠對同行有所裨益。
摘要: 交通工程學是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安全工程等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涉及的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調查的一般方法、交通流理論、通行能力、交通管理與控制等知識內容,對培養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石家莊鐵道大學具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直將《交通工程學》做為重要課程講授,本文簡要介紹該課程的建設和相關思考。
關鍵詞: 交通工程學;課程;建設
1本課程在校內發展的主要歷史沿革
交通工程學是交通工程、交通運輸、安全工程等專業的主要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涉及的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調查的一般方法、交通流理論、通行能力、交通管理與控制等知識內容,對培養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國,交通工程學研究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1973年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設置了交通工程研究室。七十年代末,交通、公安等有關部門開展了交通工程理論學習,1978年以美籍華人交通工程專家張秋先生為代表的外國交通專家來我國講學。
石家莊鐵道學院是河北省較早設置交通工程專業的高等院校之一,創辦初始就提出致力于構建特色鮮明的交通工程教學體系,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交通領域人才的需求。《交通工程學》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1 1999年,石家莊鐵道學院交通工程本科專業成立,同年開始建設交通工程本科課程體系,并將《交通工程學》作為重點課程,確立了以城市交通和公路相關內容為課程主體的教學體系。
1.2 2000年,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開設研究生《交通工程學》課程,致力于培養具有道路選線、交通設計綜合能力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
1.3 2007年,為了便于同學學習,《交通工程學》課程的相關資料,包括課件、授課計劃、實驗指導書等由分院交通實驗中心網站,為本門課程的同學構建了內容豐富的網上教學平臺。
1.4 2007年至今,石家莊鐵道學院土木工程、交通運輸等本科專業分別針對其學生培養目標和專業發展方向相繼引入《交通工程學》課程作為選修課,由交通工程系教師授課,交通工程學課程逐漸滲透、融合,其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2理論課教學內容
石家莊鐵道學院的辦學定位是“立足河北、服務交通、面向全國,致力于將我院建設成特色鮮明、河北一流、國內知名的多科性大學”。生源來自于全國20多個省、區、直轄市,學生就業于工程生產一線,2007年度就業率為90%左右。
交通工程是石家莊鐵道學院“立足河北、服務交通、面向全國”辦學定位的重要支撐專業,也是學院優勢特色專業之一。該專業培養具有大交通意識,具備城市道路、公路、軌道交通系統的規劃、設計、控制與管理等知識,具備初步研究開發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督煌üこ虒W》是交通工程本科生專業及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研究生專業的學位或必修課程,同時也是學院相關本科專業的選修課程。《交通工程學》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開展城市及區域交通調查、規劃、管理和控制、交通事故處理等工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并為交通工程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
難點:基本知識的綜合運用,即面向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解決方法:基本教學內容以課堂教學為主,輔以習題及思考題,并安排答疑,為綜合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注重互動教學、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強化課程實習與畢業設計環節,引導學生將課本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來,同時鼓勵并組織學生參加與本課程相關的競賽活動和科研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4教學團隊建設
圍繞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和人才培養目標,石家莊鐵道學院交通學科始終堅持引進與培養并重,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石家莊鐵道學院交通工程學課程的師資隊伍由六名專職教師組成,其中:兩名畢業于東南大學,一名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兩名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一名畢業于日本岐阜大學,學緣結構優良。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四名,占全體教師的67%,輔導和實驗教師與學生比例為1:50。這支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40歲以下的教師五名,占83%,40歲以上教師一名,占17%,平均年齡35.8歲,形成了一個年齡合理的教師梯隊。從職稱構成情況來看,教授一名、副教授一名、講師三名,所占比例分別為17%、17%和66%。
近五年來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成果及其解決的問題。本課程建設和改革始終圍繞著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和目標進行,利用最新科研成果更新教學內容,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把培養交通領域的高素質創新人才作為根本目標。交通工程學作為交通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組老師團結協作,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改革、教材建設、課程內容體系不斷深化改革。代表性成果有:①河北省“道路交通規劃”省級精品課建設。項目負責人。2009~2012。②河北省“交通運輸教育創新高地”建設。項目負責人。2009~2012。③河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排名第二。2009~2012。④國家級交通工程特色專業建設。排名第二。2010~2013。
摘 要:針對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類專業系統工程學課程側重于理論教學,無法使學生滿足產業需求的問題,本文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到系統工程學課程建設中,分析系統工程學課程教學的難點,提出基于CDIO的系統工程學教學改革措施。
關鍵詞:CDIO;應用型本科;系統工程學;教學改革
本項目受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D/2013/01/125)、淮陰工學院校教改基金(JYC201314)、淮陰工學院優秀課程建設項目資助
系統工程學是交通運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起到承上啟下作用,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學習該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利用系統工程方法論解決交通規劃、設計、管理等方面的具體問題。目前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類專業系統工程學課程仍然大多仍側重于系統工程方法論的基本原理的講解,而忽略了系統工程學的具體實踐,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學生往往在學完系統工程學后仍然不能用系統工程方法論考慮專業問題。
1 系統工程學教學難點
系統工程學課程教學體系包括課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三個部分。課堂理論教學主要教學系統工程的方法論及具體的系統工程技術;實驗教學主要是驗證系統工程技術,如系統分析、系統預測及系統評價等;課程設計則是綜合利用所學系統工程方法解決交通運輸具體問題。
一方面,在理論教學中,諸多原理的學習以及模型的計算(如層次分析法、線性回歸模型的構建與檢驗等)對學生來抽象且枯燥,自然也就成為學生學習的難點。另一方面,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內容雖然相對具體,學生通過實踐可以較快地掌握相關知識,但這兩部分內容在傳統設置中往往比較零散,僅針對單個知識點,而沒有形成一個前后連貫的實踐體系,因此學生雖然可能掌握局部知識點,但無法構建系統工程方法論的完整全局體系,從而在課程設計過程中總會呈現或多或少的形而上學問題。
2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 (conceive, design, implement, operate),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構思、設計、實施和運作的合稱,且將其體現在學生培養的全生命周期、旨在通過項目帶動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一種工程教育模式[1,2]。CDIO是“做中學”的一種模式,是對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改革。CDIO的特點主要體現在:
(1)以系統的思想培養人才。CDIO模式打破學科、專業、文理之間的限制,在教學工程中首先統一確定培養目標,明確工程師的目標與技能,界定工程師的社會責任,要求學生能在特定要求下實現對行業項目的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
(2)以綜合素質培養為導向。CDIO模式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更將培養目標融入到具體的項目中,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加強與他人的溝通協調能力。
(3)以產業需求為基準。CDIO模式要求學生以項目為中心,開展理論與實踐學習,使學生能將學科知識融入到真實的項目實施中。CDIO模式中所運用的項目均來源于行業產業,因此是不斷滿足產業變化的工程教育模式[3,4]。
3 基于CDIO的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類專業系統工程學教學改革方案
(1) 基于項目的課堂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是系統工程學教學的首要環節,傳統方法往往按照課本順序依次講解,教師以實踐案例為基本時間軸,依次講解實踐案例所用到的系統工程方法論的具體技術。例如,通過針對公交車服務質量評價實踐案例的講解,重點依次講解公交系統與要素、公交系統分析、公交系統優化、公交系統評價指標的選取、公交系統評價等知識點。理論教學中所講解的實踐案例均來源于教師團隊的科研項目。
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更加注重使得學生理解系統工程方法論的運用。每5人一組,為每組分配不同的項目,要求每組學生之間充分討論,對課堂所講到的知識點進行驗證及運用。
(2) 基于項目的實踐教學
在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中,同樣采取分組形式,為各組學生分配不同的項目,各組之間互不相同。系統工程學實驗目前共6學時,均為驗證型實驗,要求所有學生獨立完成。而課程設計中,為每組分配的項目則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項目,要求每組學生通過內部合作完成,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求每一名學生通過內部協調,獲得各自不同的具體分工,完成1-2個知識點,最后所有人的完成內容綜合成課程設計報告。
(3) 成績評定
依據CDIO思想,將系統工程學課程理論考核成績分為三個部分:平時成績、階段考成績、期末考試成績,三者在總成績中的權重分別為2:3:5。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作業成績以及實驗成績;階段考共有2次,分別通過項目的形式,隨堂讓學生基于系統工程方法論提出項目的實施方案,并進行適當地計算。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主要考核學生在利用系統工程學方法論解決具體問題時所涉及的基本知識點。
4 結論
系統工程學是交通運輸類專業的核心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深刻理解這門課的教學內容,探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從而不斷改革教學方法。通過基于CDIO的系統工程學教學改革實踐,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對具體項目實施也有了貫穿全周期的實踐機會,不僅提高了學生利用系統工程方法論解決具體項目的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相互協作和溝通的能力,從而能夠快速適應后續的專業課學習,更能快速適應交通運輸行業崗位的專業需求,因此CDIO模式可以在應用型本科中工程教育類課程中進一步作推廣。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道路交通方面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有待解決,道路設施及管理方法與社會的需求出現錯位和脫節現象。與之相對應的,交通工程學科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因此,必須加強交通工程學科建設研究,具體措施如下:大力推進交通規劃理論改革,促進學科方法的多樣化發展,加強對交通分支學科的研究,促進道路交通系統的人性化管理,完善交通工程的學科理論。
[關鍵詞]交通工程;學科建設;關鍵問題
交通工程是一門多學科交叉融合,涉及范圍相對較廣,內涵豐富的綜合性學科。同時,交通工程也是一門極具實用性的學科,這門學科的理論在每一個岔道口、每一條道路上都有其實際效應。交通工程的組織、設計、決策都需要參與人員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分析其預測結果。由此可見,交通工程是一門將主觀決策與客觀定量結合在一起的學科。它需要理性分析道路現狀,并將之升華為相應的決策方案,進而有效提高道路的服務水平,增加道路的服務功能。由于各個城市道路,公路的區域環境、條件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不同時間段內,即使是同一地區的交通狀況也不盡相同,這就促使交通工程的設計者每次設計都必須進行“評價―預測―決策”。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交通工程學科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目前,交通工程學科仍有許多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專業問題。
一、大力推進交通規劃理論改革
現在多采用“推理規劃”的道路交通規劃模式,對OD調查有較大的依賴性,需要根據調查構建“出行分配”模型,并依據預測結果在路網中分配??傮w而言,這種道路交通規劃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當前,交通規劃理論有以下幾方面需要革新:首先,OD調查資料的回收率有待提高,同時,在回收的表格中,還存在大部分偏態失真的資料,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OD樣本的合格率,調查資料的代表性也必然受到影響,以此為基礎的相關系數值也相對偏低。其次,在調查資料的基礎上構建的出行分布模具,以及根據模具得出的預測也會與實際情況有一定偏差。再次,在預測結果基礎上進行的流向和流量分配規劃成果也存在不確定性,這無疑會影響交通規劃方案的制定。若要提高交通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就必須革新規劃理論和手段。當前,交通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在現存路網中通過強化管制與擴建快速疏導客流,構建經濟、舒適、暢通、安全的組織交通,因此,交通工程學科規劃理論應當著眼于如何解決道路交通擁擠堵塞。
二、促進學科方法的多樣化發展
首先,要加強多目標系統主機歸并樹圖法。這種方法簡單有效,是對系統實現模擬和仿真。這種方法具有明晰、直觀的特點,常用于評價、描述和分析許多定量的問題。它可以根據系統信息的反饋探尋目標問題的所在。其次,要運用非線性、多元線性的數理統計法。這種方法通過建立樣本數學模型、綜合多元樣本不斷簡化問題。尤其是通過模型的趨勢外推,能夠取得較為貼近實際情況的預測值,進而解決系統樣本中存在的多種問題。同時,關于多元回歸模型余項的數學推理,能夠為數據預測提供保障。再次,要使用拓展模糊聚類方法。這種方法能夠有效解決那些邊界條件不確定的交通工程問題。根據模糊聚類的結果采用三角函數圖、星座圖和雷達圖等,可以有效處理交通規劃中的多元樣本。除此之外,還應當重視統計數理法。在分析道路交通費系統狀態時,這種方法可以為衡量車頭時距、車輛到達的形態提供重要依據。
三、加強對交通分支學科的研究
隨著交通工程學科理論的不斷豐富,實踐的不斷深化,這門學科的教學與科研成果不斷積累和更新,在處理動態樣本時方法也更加多樣化,在學科系統演進的過程中,相關學科的交叉度也越來越高,這些都為分支學科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動力。例如在系統行為、系統組織基礎上形成的“交通生態工程學”,在數理統計定量解析基礎上形成的“交通系統工程學”,在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基礎上形成的“交通信息工程學”,針對復雜地理環境產生的“山區交通工程學”,根據法規、政策研究開發的“交通法制學”,以及在近代科技監控技術基礎上形成的“交通管理工程學”與“交通控制工程學”。
四、促進道路交通系統的人性化管理
首先,要在交通控制和管理中融入人性化的理念。當今時代,出行的車輛逐漸增多,道路的負荷越來越重,道路控制和管理這一分支系統在控制疏導車流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保證交通暢通,必須及時修正道路交通系統,使其實現從無序到有序的轉移??傊?,交通管理控制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輔助手段,而是日漸成為交通管理系統的基礎。其次,要關注交通環境。當前,道路交通越來越發達,交通的環境也就越發值得重視。物理污染和化學污染是交通環境污染的兩個重要類型,可以通過道路景觀、綠化及環保設施等不同形式對之進行線性補償。需要注意的是,日食、太陽黑子磁爆、月食等現象同樣會對道路交通產生重要影響??梢?,道路交通系統是環境、人、路、車、管理控制等眾多分支系統構成的有機整體。針對道路交通系統的管理應當以人的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在交通環境、交通控制等方面應該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
五、完善交通工程的學科理論
實用性是交通工程學科的基本特征,因此,這門學科的理論建設必須以實踐訓練為基礎。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這也使得社會各界對道路交通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各級地方政府和部門不斷協調與交通之間的關系,各種新舉措、新招式、新方法相繼出現。這促使交通工程學科的各種新方法、新思想、新理念隨之產生。這些革新實踐成果都為交通工程學科建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深挖科技理論內涵,在實踐的基礎上升華理論,并對之進行深入的理性分析,構建系統化的交通工程學科理論體系。此外,道路交通具有鮮明的開放性,因此,其學科理論也必須保持與外界的溝通,在尊重經典理論的基礎上,積極從社會實踐與相鄰學科中汲取有效信息,不斷充實學科理論。
六、正確處理交通工程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首先,應當充實交通工程的教學內容,加強教材建設,提高這門學科的專業水平。交通工程學科由國外引進,但中西方道路條件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若要提高學科水平,就必須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不斷革新教材內容,創新實踐手段。其次,要增強交通工程學科教師的業務素質。眾所周知,交通工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教師若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具有親身實踐經驗,避免空洞的理論講授。這就需要教師將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在科研過程中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只有在科研過程中不斷積累實踐經驗,才能將教材中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增強交通工程學科的趣味性。再次,還要積極改善教學條件,加大該學科的經費投入。實際操作是提高學生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高校應當加大資金支持,為該學科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同時,也可以安排專業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入科研項目,以科研促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科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交通工程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高校應當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積極應對交通工程學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使道路交通工程不斷產生新的特點,因此,學科建設也應當不斷變化。交通工程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實踐能力,還要具有創新意識,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專業局勢。
摘要:建設全英文專業課程是培養國際化人才,增強本學科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本文首先論述了交通工程學建設全英文課程的意義,以及全英文課程與既有雙語課程的互補關系。通過開展交通工程學全英文教學試點,對授課內容、教學團隊、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總結,并與同期開設的中文課程對比。對試點過程中存在的課堂規模不適宜、講授內容深度不夠、學生英語水平差異性大等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全英文教學;交通工程學;試點;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一、“交通工程學”開展全英文教學的意義
“交通工程學”是國內交通工程本科專業的核心課,也是國際上本專業的通用基礎課?!敖煌üこ虒W”的國際化程度和教學水平,是衡量整個交通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質量乃至學科水平的重要標準。因此,開設“交通工程學”全英文課程是交通工程專業教學國際化的必然需求。通過“交通工程學”全英文課程建設,能夠實現擴大本學科的國際影響力、增進國際學術、教育交流的目標,也能夠為國際著名大學與國內高校進行師生互訪活動提供課程支持,對本專業其他專業課程亦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
二、全英文課程的定位及其與雙語課程的關系
“交通工程學”全英文課程是面向本國學生和國際學生的通用課程,授課語言、講義和多媒體課件均采用英語,對教師和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均有很高要求。全英文課程只是對現有中文課程的一種有益補充,現階段并不能替代中文課程,也無替代中文課程的必要。作為專業基礎核心課程,“交通工程學”是歷來各類教學改革的重點。與全英文教學密切相關的教學改革項目是雙語教學。自2003年教育部將推進雙語教學的要求寫入“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綱要[1],目前已經有不少高校開設了中英文雙語講授的“交通工程學”課程,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3]。全英文課程與雙語課程有不同的定位,兩者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都存在明顯區別。從授課對象來看,雙語課程的授課對象是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主要目的是在理論教學的同時提高本國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而全英文課程面向本國學生和國際學生,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教學嘗試。從教學語言來看,雙語專業課程通常以中文為課堂講授語言,輔以英文多媒體課件和講義;而全英文課程的授課語言、課件及講義均為英文。從授課內容來看,雙語課程的授課內容與中文課程并無太大差別,而全英文課程由于受到語言的限制,其講授內容需要做較大調整。因此,全英文課程與既有的雙語課程并非簡單的升級和替代關系,而是具有不同受眾和不同教學模式的互補課程,兩者都有存在的必要,應根據學科自身的發展需要開展?!敖煌üこ虒W”全英文課程需要學生有較高的專業英語聽說能力與表達能力。一般高校本科專業英語課都安排在第七學期開設,而交通工程學專業課通常安排在第五學期。從課程安排順序來看,通過專業英語課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為全英文課做準備并不現實。因此,需要在學生選課階段對全英文學習存在的困難有充分認識。
三、“交通工程學”全英文教學試點
2011年秋季學期,本校交通工程專業首次開設了“交通工程學”全英文課。本次試點授課聘請了一名外籍教授作為主講,本學科配備兩名青年教師作為助教,組成了教學團隊。教學團隊針對課程特點,全面剖析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調研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案設計、團隊合作教學方法設計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本次授課基本取得了預期效果,為進一步推進英文課程建設工作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改進的問題。
1.教學內容與教材?!敖煌üこ虒W”涉及的覆蓋面廣、理論體系比較復雜,是交通工程專業授課難度較大的課程之一。在本次全英文試點授課過程中,基本上沿用了外籍教授所在國外大學的授課大綱和授課內容,其基本知識模塊包括:交通工程的概念和發展、交通系統組成、交通流基本模型和分析方法、交通規劃、交通信號控制、交通管理、交通能源與環境、交通安全、交通信息等。課堂講授共計36學時,與同時期開課的“交通工程學”傳統中文課程學時相同。與中文課程相比,全英文課程講授的內容覆蓋范圍更加廣泛,與當前本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結合也更加緊密。但是從內容深度來看,每個知識模塊的理論講授深度不及同時期開設的中文課程,特別是在有關數學模型的講解方面,英文講授深度與中文課程有較大差距。這一方面是由于英文授課,涉及到數據模型等較難理解的部分講授難度很大。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國內外對于本科教學定位的差異性,國外注重知識覆蓋面,而國內更注重知識體系上有一定的深度。在教材方面,本次授課以外籍教授自編的課程講義為主,輔以國際通用的、經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使用教授自編講義作為主要學習資料具有其合理性。首先國外原版教材內容體量非常大,更適合學生課后花大量時間自學,這種學習方式目前并不非常適合國內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有一個逐步過渡的過程。另外原版教材與外籍教授的課題教學內容有所差異,為使學生少走彎路、克服畏難情緒,首次試點授課決定以教授講義為主。
2.教學團隊與教學方法。本次試點組建了3人的教學團隊,包括1名外籍主講教授和2名“交通工程學”中文課青年教師??紤]到開設全英文課程的目標以及實施難度,在課程建設初期的2~3年內引進外教是必要的。本次引進的外籍教授系國外著名大學交通工程專業資深教授,教學經驗非常豐富,善于運用各種實例說明問題,語言風趣,富有個性,課堂感染力極強。本次試點配備的中文課青年教師是系本學科教學骨干,均有國外留學或工作經歷,專業英文水平較高。中文課教師與主講教授配合默契,在教學輔導、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從首次試點情況來看,配備中文課教師配合外籍教授非常必要。由于學生尚未學過交通工程專業英語,因此對于大量的專業英文詞匯非常陌生,特別是一些關鍵詞匯,需要中文課教師及時進行必要的中文釋義,否則會影響到整堂課的理解。通過與外籍教授配合,中文課教師在國際化教學理念、方法與教學能力方面也得到了顯著提高,為今后逐步代替外教、獨立開設全英文課程積累了寶貴經驗。在教學方法上,外籍教授采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更加生動活潑。例如在講到交通系統規劃和建設時,外教列舉了自然界的螞蟻作為例子,說明其交通系統的合理和高效。同時,課件中還大量采用了動畫、視頻資料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其中許多視頻資料在國內“交通工程學”課堂尚屬第一次出現,啟發性非常強。這也說明在課件制作的生動性方面,國內與國外相比確實有較大差距。近年來雖然教育部門大力提倡“啟發式”教學,但“灌輸式”教學方法仍舊扮演了主要角色。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課件制作方面沒有下到功夫,國內教師也缺乏在這方面的培訓和支持。
3.課程作業與考核。全英文課程作業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形式。課內作業以交通模型計算分析為主,課外作業以主觀題為主,開放性較強,旨在培養學生對于交通現象的分析能力和對于交通問題的初步識別和解決能力。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要求全部以英文作答,對學生要求較高。從考場實際答題情況來看,有約30%的學生由于英文寫作水平受限而明顯影響答題的效率,有10%的學生影響較為嚴重(試卷中部分題目用中文作答)。
4.教學效果與問題。從本次試點授課的實際效果來看,全英文課程在學生中的受關注程度非常高。選課人數共計32人,占本年級全部人數的四分之一。學生對于全英文課程的態度非常積極,學習興趣比中文課程更為濃厚。從學生提交的課程學習報告來看,80%以上的學生認為全英文授課知識面更寬、趣味性更強,有利于開拓視野。學生普遍認為選修全英文課程能夠為將來出國深造打下基礎,這也是不少學生選擇英文課的初衷。本次試點授課基本上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但同時也反映出了若干比較突出的問題,列舉如下。①英文課的理論深度不及同期開設的中文課程。因受到語言的局限,理論模型講授達不到中文課程的深度。從學生提交的課程總結報告來看,70%以上的學生認為英文課程講授內容的難度明顯低于中文課程。這些學生中很大一部分仍將面臨研究生升學考試、面試等環節,而交通工程學又是此類考試的主干科目,因此學生往往特別關心授課內容深度問題。②師生比偏低。本次試點只開設一個班級,共32名學生。由于學生人數較多,課堂發言和討論機會相對較少,學生的專業口語表達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特別是當教授講解一些比較難懂的章節時,課堂變成了英語“聽力課”。根據試點實際情況,建議將班級規??刂圃?0人以內。③作業量偏少。作業量偏少也是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考慮到語言理解效率不同,相同學時的中文課程與英文課程相比,信息量更大,更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在課后通過加大作業量與輔導力度,彌補課堂聽課效率的差距。④選課學生英文水平差距較大。雖然選課學生的平均英語水平略高于中文課學生,但個體差異較大。個別學生甚至英語基礎較差,本著“加強英語學習”的目標選擇全英文課程,其專業知識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英文聽說能力不平衡的現象,加強中文教師的輔助作用。也可以考慮對學生進行一次英文水平摸底測試,未通過者建議選擇同期開始的中文課程。
建設全英文專業課程是培養國際化人才,增強學科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敖煌üこ虒W”作為交通工程本科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其全英文課程建設對本專業其他課程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本文通過對“交通工程學”全英文試點授課的總結,比較了全英文授課和同期開設的中文課程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差異,通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調查,分析了試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包括授課內容深度、課堂規模、課后作業、學生英語水平等方面,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為下一步繼續深化全英文教學改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摘 要】交通工程學是把人、車、路、環境及能源等與交通有關的因素綜合在道路交通這個統一體中進行研究,是一門具有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屬性的綜合性學科。在獨立學院《交通工程學》的教學過程之中注重對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綜合運用,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來探討在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關鍵詞】交通工程學;獨立學院;教學體會
交通工程學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車、路、環境之間的關系,探討道路交通規律,建立交通規劃、設計、控制和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以及有關的設施、裝備、法律和法規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適的一門技術科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1930年美國交通工程師學會成立作為其誕生標志。而我國交通工程學科的起步較晚,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1]。
1 課程簡介
在我院,《交通工程學》課程是交通運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涉及到的相關學科知識比較多,課程內容覆蓋面較廣,包括交通特性、交通調查、交通流理論、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規劃、交通安全、交通管理、靜態交通系統、交通環境保護等內容,幾乎涵蓋了交通工程學科的方方面面[2]。結合我院“現場工程師”的人才培養定位,本課程內容以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應用技術為主。
由于交通工程學涉及內容豐富,現行教材版本較多,且多是側重于理論教學,對于獨立學院的本科教學來說則不易把握,筆者結合幾年的教學實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幾個方面進行思考與總結。
2 教學內容
交通工程學是把人、車、路、環境及能源等與交通有關的因素綜合在道路交通這個統一體中進行研究,既研究了交通發生、發展、時空分布、運行特性,又研究了交通政策、法規、管理等內容,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屬性的綜合性學科,具有鮮明的綜合性、系統性、交叉性和社會性等特征。
在我院交通運輸專業的課程教學中,突出“現場工程師”的人才培養定位,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優化組合,突出重點難點,以適應教學要求。
2.1 課堂理論教學
2.1.1 優化更新教學內容
在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優化教學內容,從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入手,使學生通過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主要內容包括:交通特性、交通調查、交通流理論、通行能力分析等。另一方面,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將教材中沒有及時更新的內容進行修訂,如《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更新為《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37―2012)。同時,及時關注學科最新發展動態,將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知識面。
2.1.2 優化知識結構
在我院的交通工程的教學中,所選用的教材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內容涵蓋較廣,涉及知識點較多,這對于我院的人才培養目標來說稍有不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結構還需進一步的取舍優化。首先,將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基礎部分,包括交通特性、交通調查、道路交通流理論和通行能力分析;第二部分為應用部分,包括交通規劃、交通安全、交通管理、靜態交通系統和交通環境保護;第三部分為發展動態,包括交通仿真、ITS等。
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以第一部分為主要教學內容,第二部分在后續的課程中將深入學習,本課程只做簡單介紹,第三部分由學生根據自身學習興趣作為拓展知識。
2.2 實踐教學內容
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教材更側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理論介紹,而對實際操作技能的強調不夠。若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是重點介紹理論知識,而缺乏相應的實踐操作,那么學生就會感覺抽象、枯燥無味,很難抓住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加強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附加擬定了相應于課程內容的實踐任務,做到理論課與實踐課同步跟進,加強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如以交通量、速度、密度(占有率)為調查對象,進行交通調查試驗,加深學生對交通流三個基本參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
3 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很多。當對于本課程來說,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較多,內容豐富且不易掌握;而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來說,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強,且缺乏實踐經驗,對生活中的交通現象也缺乏關注。因此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因材施教、因學施教,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多舉實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啟發式――通過教師引導,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相關的引導性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將已知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具體知識,進而轉化為學生的實踐能力。
案例法――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如:在學生掌握基本調查方法后,精選實際調查案例講解,引導學生對案例中的成敗得失分析討論,傳授學生間接經驗,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討論法――進行課堂討論,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觀察交通現象,針對道路交通現象進行描述,在課堂中展開討論,加強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探討中將知識點提煉、升華。
實驗法――設置實訓課程,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在學生基本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與方法之后,設置與課程內容相一致的實訓課程,要求學生按照實訓要求,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在實訓室或實際的道路上完成相應的實訓內容。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道路交通的實際中去,進而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4 教學評價
傳統的《交通工程學》的考核方式為平時考核30%加上期末閉卷考試70%。平時考核一般是側重于對平時作業與課堂出勤的評價,期末閉卷考試側重于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能考查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4]。而很多學生為了通過考試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雖然通過考試,但并不是真正地掌握了課程知識。
為了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真正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在教學評價這一環節,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將學生的學習成績分布到各個學習階段之中去,包括課后作業、階段性考核、課內實踐、綜合運用能力考核與期末考試五個部分。
課后作業,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過課后作業也可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鞏固,占10%;階段性考核,一般以章節為單位做隨堂小測驗,考查學生對章節重點內容的掌握,進一步鞏固階段性學習成果,占20%;課內實踐,考查學生對重點難點的了理解掌握與運用,通過實訓課程及實訓報告考核,占30%;綜合運用能力,考察學生運用綜合多種理論、模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道路交通之中的各種交通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更具有開放性、綜合性、探究性等特點,且沒有固定、統一的答案,需要學生綜合歸納,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占10%;最后是期末考試,仍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主要考查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占30%。
5 結語
交通工程學作為一門具有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屬性的綜合性學科,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相關基本理論,并且能夠用相應的理論、模型去分析解決道路交通中的實際問題。對于獨立學院的本科教學中,更是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積極改變教學思路,探索適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摘 要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也在大刀闊斧地進行。與此同時,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索也在不斷進行。但是,就目前高職院校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中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弊端,阻礙了改革的進行。故而,本文將以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概述作為突破口,淺要分析了現階段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和弊端,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希望能為廣大高職教員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 高職教育 交通工程學 課程教學現狀
0 引言
高職院校的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改革是我國經濟轉型期,社會交通不斷發展,城市交通管理面臨新挑戰和新要求之下的必要探索。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高職院校的改革不斷推進,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的改革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途徑。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索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職員工來說是一個亟需突破的難題。加之交通工程學課程屬于交叉性和應用性學科,極具操作性和實踐性,現如今的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教育教學的發展,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1 高職教育交通工程學課程概述
1.1 交通工程學課程內容
從宏觀上來看,交通工程學是一門由道路工程學衍生出來的學科。主要研究的是交通發展、發生、運行、分布以及駐停等規律,涵蓋了交通規劃、交通設計、交通運營、交通監控、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的理論,重點探討了交通中道路、車輛、行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是一門集聚了工程設計、工程技術以及管理能力的學科。
縱觀我國廣大高職院校交通工程學課程內容,其微觀上的內容涵蓋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交通工程學的基礎性理論,重點闡述了車輛、行人以及公路的交通特性,穿插了交通流量理論和交通環境基本理論。第二個部分則在著重講述交通規劃以及交通調查。第三個部分則闡述了交通通信能力、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以及停車場的規劃和設計等。交通工程學課程是高職院校中交通運輸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具備交通工程解決能力的重要途徑。
1.2 交通工程學的性質
關于交通工程學的課程性質,實質上是與交通工程學課程內容緊密聯系的。通常來說,交通工程學是以交通道路為主要研究方向,從交通設計、交通規劃、交通環境等方面系統地研究影響交通流量、交通效率、交通安全的交通工具、交通設施以及交通參與者(車和信任)等要素之間的定性與定量關系、基礎方法和基礎理論。交通工程學往往是高職院校中交通運輸專業的必修課程,但是也會與軌道交通、交通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專業聯系在一起。故而,交通工程學就具備了系統性、綜合性、交叉性、社會性。
2 現階段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和弊端
2.1 教學方法傳統單一
交通工程學是一門極具綜合性的學科,其內容涉及到了計算機技術、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而且課程又極具交叉性的性質。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內容公式多、符號多、概念龐雜、教學環節復雜。這就需要高職教師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課程教學。但是,就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的教學方法來看,仍然以傳統單一的方式在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仍然是以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開放性、跳躍性,學生主體意識難以展現出來。而且,交通工程學是一門需要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的課程,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盡管能夠在短時間內起到一點教學作用。但是隨著課程教學的推進,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感覺到課程教學的乏味,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學生對于課程教學的內容也不能準確掌握。近些年多媒體教學方法不斷普及,但是有的高職教師在運用過程中卻又本末倒置,讓多媒體教學方法成為主體,導致教學方法偏離,學生對于課程教學內容更是難以理解和消化。
2.2 交通大發展,內容不能夠跟得上,教學內容陳舊落后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推進,交通運輸也得到了空前發展?,F代交通運輸的問題和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國交通工程學是上世紀70年代末才創立的,正處于交通工程大發展時期。作為年輕學科的交通工程學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之下,很多理論知識也在不斷涌現,交通問題也是不斷出現,交通理論知識也不斷更新。而上世紀創立的交通工程學很多內容都頗為陳舊,理論太多,跟不上實際交通狀況。
2.3 缺乏實踐性
交通工程學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就決定了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一定要將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充分結合起來。但是現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交通工程學的課程教學無法與人才培養聯系起來,缺乏實踐性、系統性和創新性。使得交通工程學的系統思想無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創新能力。
2.4 理論與實際知識脫節
由于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缺乏實踐性,對于學生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實際知識的要求很高。但是現階段由于觀摩學習實際知識的操作性小,學時不夠等原因。使得理論知識與實際知識存在脫節的現象較為嚴重。此外,由于現階段交通大發展,交通方式設計的問題層出不窮,交通方式多種多樣,每個城市的交通情況也不同,學時很難學到全方位、立體化的實際知識。高職院校學生數量多,交通實際知識的學習需要到達交通現場,交通現在情況多變,不利于學生安全。
3 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3.1 豐富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和方法是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一個必要環節,是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廣大高職院校交通工程學教師應當改革傳統教學觀念,豐富教學手段,做到優勢互補和有機融合。具體而言,豐富教學手段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多媒體教學方法是現如今廣泛利用的一種,合理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顯著提高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效果。這就要求廣大高職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積極收集交通工程相關的各種視頻資料、動畫資料、圖片資料等,通過科學整理和精心編排形成合力完整的多媒體資料,合理融入課件中。切忌主次顛倒,一定要將多媒體的輔助功能發揮出來,不能讓其成為主體,不斷提高學生的直觀感受。
(2)在傳統的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中,很多高職院校往往都沒有專門設置實踐教學的環節。故而,合理安排實踐教學的環節將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融會貫通。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交通調查任務,讓學生主動進行交通特征統計的課外實踐。為往后交通狀況預測、交通數據的處理奠定基礎。
(3)網絡教學是當今教育教學方法發展的一個新趨勢,網絡教學已經成為了廣大高職院校必不可少的一種現代教學手段。網絡教育方法不僅可以轉變教師角色,也可以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改變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在網絡教學平臺的基礎上不斷融合教學課件、教學習題和教學大綱,通過現場教學錄像的共享讓高職學生在課后能夠與教師不斷進行溝通。
3.2 變化教學思想
在教學觀念上,教師必須從交通工程學課程的新思想和新理念出發,將現代交通工程的思想融入課程教學中,并不斷注重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思想的轉變。通常來說,教學理念的變化需要注意以下內容:(1)交通生態環境和交通心理環境的協調。(2)交通安全與社會安全的協調。(3)交通現狀與交通發展的協調。(4)充分考慮高新技術、交通資源、交通參與者的協調。
3.3 更新教學內容
就現階段與交通工程相關的新理論、新理念、新技術等不斷出現。其中囊括了綠色交通系統、交通系統管理、交通運輸系統智能化、交通需求管理、智能管控體系、現代計算方法等。這些內容與我國當下交通工程的發展緊密聯系,但是交通工程學課程內容卻很難跟上這些理念、技術和理論的更新。故而,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勢在必行。在更新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一定要從我國交通工程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將交通工程學所涵蓋的基本方法、基礎理論和基礎概念等于現代化交通工程相互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接觸到交通發展的新趨勢。
3.4 加強實踐
加強實踐是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點內容,這是適應現階段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需求,也是實踐教學建設的趨勢。首先,廣大高職院校一定要摒棄以往實踐教學依附理論教學的形式,探索出符合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的有獨立的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將課內課外、校內校外聯系起來。其次,要不斷強調實踐教學環節在高職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完整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再次,不斷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增加實踐性、減少說教性。逐漸構建操作性、實踐性、綜合技能型相互結合的綜合實踐體系。最后,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更新實踐教學的相關設備,組建實訓基地。
4 結束語
高職院校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索只有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觀念,才能促進交通工程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使學生能夠不斷適應現代交通工程發展的需求,能夠順利迎接交通管理、交通安全在新時期下的要求和挑戰。
【摘要】為了提高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碩士的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以對全國各個開設交通運輸工程及其二級學科的院校進行大量的調研為基礎,通過科學分析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等發展現狀,結合河北工業大學學科發展的特點,對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兩方面進行分析,提出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教學方法改革的建議,為培養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合格的人才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現狀課程設置教學方法
交通運輸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先行[1],發展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就成為當務之急。河北工業大學在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培養了大量交通建設科技人才,為了提升河北工業大學培養該學科高端人才質量,進行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主要研究成果有:劉翠蓮等(2009)圍繞具有航運特色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及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幾個方面,對交通運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2]。郭一唯(2010)在分析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大交通"專業背景下,結合交通運輸類大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自身學習體會,探討、總結出了一套具有一定程度方法論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的本科生培養方法[3]。段愛媛等(2012)從課堂教學環節、實踐環節、畢業設計環節研究了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具體實施辦法[4]。這些成果都有其適用性,所以結合河北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現狀,通過調整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對提升河北工業大學培養該學科研究生的質量尤為重要。
一、全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概況
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下設四個二級學科: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與運用工程[5]。它是研究道路交通規律,進行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與運營管理的一門學科,目的是實現客貨運輸的安全、迅速、舒適、經濟[6]。該學科與電子、機械、材料、信息工程、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有密切聯系,是一個綜合性交叉學科。
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院校調研,發現交通運輸工程及其二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具有博士點或碩士點授權的單位共78個,按學位授予權級別進行分類,如圖1所示:
圖1學位授予權院校分類圖
由圖1可以看出,全國范圍內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一級博士授權點的院校有21所,占全部授權單位的27%,具有一級碩點授權的院校有34所,占全部授權單位的44%,表明我國有近半數的授權單位具有完善的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二級學科培養體系。
二、全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的分析與整理,從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評價分析如圖2-6所示。
(一) 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學科分布
圖2重點學科在博士點院校的分布
圖3重點學科在碩士點院校的分布
由圖2可以看出,22個有國家重點學科院校中7所具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博士授權點,他們主要培養交通運輸行業高端理論研究人才。由圖3可以看出33個省級重點學科院校中有25個省重點學科具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博士授權點,有8個具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碩士授權點,他們主要培養本行業具有應用研究能力的精英人才。大部分院校則重點培養各自學科特色人才。所以體現了交通運輸工程人才高尖端集中、系統培養和特色發展的布局。
(二) 實驗室建設水平
圖4 具有重點實驗室的院校
由圖4可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共8所,其中四川省4所,北京2所,陜西省1所,上海市1所,分布在中國的華北、華東、西南、西北等地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0所,東北地區9所,華北地區6所,中南地區6所,西北地區5所,西南地區8所,華東、華南等地區6所。重點實驗室在不同地域均有分布,既體現了交通運輸工程系統研究特點,又可結合全國不同地區實際需求的特點。
(三) 師資狀況
圖5一級博士點院校師資隊伍
圖6 一級碩士點院校師資隊伍
由圖5-6可見,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一級博士授予權、一級碩士授予權的院校其教授與副教授所占師資總人數比例均在50%左右,但是一級博士授予點院校教授職稱比例較大。
所以,發展交通運輸工程學科,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業務水平,尤其是正高級的業務水平。
三、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碩士課程設置分析
通過調研發現,各院校從課程結構上分析,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分為公共課、專業基 礎課程、專業學位課、選修課、實踐環節必修環節五個大項,現以河北工業大學為例,從課程內容設置方面進行分析:河北工業大學現有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道路工程與規劃兩個二級學科學術碩士授權點,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專業課程見表1.
表1 河北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課程分類表
由表1可得:在道路工程與交通規劃方面的專業課設置較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有部分專業課程,但仍顯不足。載運工具與運用工程學科,沒有涉及,在交通運輸行業向大交通綜合運輸發展的今天,社會急需培養交通類綜合性人才。因此,該校學科發展出現了不均衡現象。所以河北工業大學按國家學科分類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河北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分析表
從表2可看出,該校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發展已日趨成熟,因此,可以積極申報該學科博士授權點,使該學科建設成為具有培養高端、創新人才的知名專業。其余二個二級學科在課程設置中,需考慮社會需求和發展因素,根據校企合作、學生實踐等方面的信息反饋到課程設置中,急社會所急,以社會需要為原則增設專業課程,做到按需培養,最終實現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全面發展。
四、交通運輸工程專業教學方法分析
單有好的教學方案和課程設置還不行,還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匹配才能使研究生易于接受,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就教學方法探討如下:
(一)學術交流法
河北工業大學校作為河北省屬院校,坐落于天津,這就使得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教師、研究人員增加了加強和外界的聯系的機會,教師通過參加學術交流會議,掌握本學科的最新信息,增強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并把新知識,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同時也鼓勵研究生在學術交流會議上進行學術交流,使其由觀眾走向舞臺,提高研究生群體的綜合素質。
(二)報告教學法
研究生通過聆聽本專業國內外專家學術報告,能接觸到自己所學專業最前沿的知識,拓寬了知識面,并激發繼續鉆研本專業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案例分析教學法
執教研究生課程的教師都主持或參與一些國家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教師通過講授項目的研究成果,使學生掌握學科最新的進展,了解科技發展的未來。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
(四)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圖文并茂的授課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充分利用發達的網絡科技,構建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網絡交流平臺,老師在規定的時間輪流上線解答同學們在網絡上提出的問題,使課程學習由課堂內延伸到課外。
(五)實踐教學法
通過增加課內試驗學時和綜合性、設計性試驗項目,使實驗儀器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促使實驗室趨向于開放式管理。
研究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在研項目,使其在校期間就可以得到真正的鍛煉,把課堂學到知識進行應用,提高專業技能。
教授在課堂教學中也可讓研究生分組,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并上臺講課,然后其余同學提問互動,教授對不足之處提出補充或指正,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五、結語
為了培養高素質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人才,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院校調研,以河北工業大學為例,對現有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兩方面進行分析,在課堂授課與實踐教學兩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諸如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小組作業、演講匯報等一系列新型教學方法,為研究生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 要] 為了更好地建設交通工程骨干課程群,達到教學目的,本文運用系統分析方法,探討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基本內容,提出多個方面的改進意見。對交通工程學課程和專業精品課程群建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交通工程學 精品課 教學 建設
交通工程學是交通工程專業主干課程群課程之一。在青島理工大學最早開設于2000年,一直作為交通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多年來為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2011年該課程被學校確定為校級精品課建設,2012年山東省教育廳批準該課程為省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予以資助。在已有基礎上,深化教育革新,強化內功,系統性地建設、完善精品課程,需要教學團隊深入研究和把握。
一、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與意義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奠基性工作。[1]切實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課程資源,提升其內在價值,有效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2]通過這些精品課程的輻射示范作用,有效地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和發展。[3]
精品課程建設是大學必須常抓不懈的一項教學基本建設??茖W技術在發展,新的知識、新的思想層出不窮,一方面,教學內容必須隨之不斷更新,否則課程的生命力就會喪失。另一方面,教育技術在不斷進步,帶來了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革新。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必將導致昔日優秀的課程不再優秀,甚至落伍淘汰。[4]
二、精品課程建設的系統性分析
大學教育系統簡化如圖1所示,對學生培養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系統內主要部分。
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規定了學生的專業方向、課程學習順序與內容,是學校教學工作的核心依據。教學設備條件是教學質量的職稱條件,包括校園教學、生活等基礎設施條件,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設備、實驗設備條件等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態度對學生學習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大師對教學團隊的凝聚力,對學生的影響力,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人生觀形成,都十分重要。教學管理制度與執行力要素規范教學流程、教學秩序,保證教學成果,使學生合乎畢業條件。在大學教學系統中,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與提高管理執行力,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優良學風,教師形成嚴謹與創新的教風。
將教學系統相關要素展開,得到魚骨分析圖,如圖2。一方面,要明確因素與建設精品課程目標的相關關系。即當所有因素為正相關時,對精品課程建設起到促進作用;反之,則會妨礙精品課程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明確所有的支持要素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必須給予充分重視。精品課程不是空中樓閣,也不是遙不可及,而在于腳踏實地地完成方方面面的建設工作。
三、交通工程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路
根據精品課程建設的相關因素系統分析,抓住重點與全面解決問題相結合,從課程的建設計劃、隊伍建設、內容和體系改革、方法和手段、教材、理論和實踐并重等方面著手,實現交通工程學精品課程建設。
(一)明確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交通工程學課程在我院交通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教育部制定的交通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強特點,是精品課程群中的基礎性學科。因此,必須要做好課程之間知識體系的銜接。
(二)明確課程建設目標
本課程的建設目標是依托課程組的教學資源和人才優勢,將人才培養目標與學校定位相結合。以更新教育思想為先導,以提高學生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根本,緊緊抓住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將本課程建設成為校級級精品課程乃至省級精品課程,成為山東省區域本專業業內具有先進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網絡互動學習平臺,成為管理學領域重要的學習中心,實現教學效果和學術地位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的雙重目標。
(三)教學內容注重知識的先進性
該課程體系的設計,緊緊圍繞交通科技發展和社會實踐應用的需要,既注重該課程理論的基礎性與系統性,又注重該學科理論的前沿性和創新性。選用獲國家教委一等獎的教材,但又不拘泥于現有的教學內容。通過修改教學大綱,我們在內容上將實現兩大突破:第一,在講授內容方面,在人車路環境等方面,系統講述相關知識,注重深度控制,是學生構建交通工程學科的體系。第二,部分知識模塊可以深入講授,以便后來不再占用學時,如交通環境等。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課程組所有教師都已經采用多媒體教學,重新設計和優化了多媒體課件,以擴大授課的信息量和增強教學內容的生動性等。同時,建立了管理學課程網站[5],通過作業練習和案例討論,引導學生利用本課程網站豐富的教學內容和資源,進行主動和積極的課程學習。除此之外,課程組利用將購置的教學視頻輔助資料,以及其他相關網站,如利用Google街景功能看國內外道路設計、優酷視頻網站了解交通事故等,搜集短小精悍的案例視頻資料,根據需要引入課堂。
(五)課堂及教學改革
本課程組通過實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相結合、交互式教學、主題討論式教學、情景模擬式教學的教學方式,建立“學生主動學、教師引導教、實踐體驗學”的教學模式[6],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處理交通工程領域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的能力,以案例、圖片、錄像等形式客觀地展現交通工程專業精髓。
在教學方法上,總體遵循“課前引導、課堂精講、課后作業、團隊討論”四個環節,增加隨堂測試,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以老師為主導、精講與多練結合、學習與運用相結合的教學氛圍。采用啟發式教學、師生互動式相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地動腦、動手,增強解決問題能力。
為鼓勵學生的參與和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改進記分辦法,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嚴格、全面記錄課堂討論和作業檢查情況信息。
(六)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
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組加強了實踐教學,以更好地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第一,加強課內實習環節,設計好幾個實驗,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利用二年級初始,學生對專業的滿懷熱情,組織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第三,與學院團委聯合通過假期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社會調查,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
(七)網絡平臺建設
豐富網絡平臺的結構與功能,除了陳述內容和下載材料的功能,更要增加和擴大互動功能和內容,如網上答疑交流。繼續完善現有的教學網絡平臺。實現全部課件上網、教學視頻上網、實踐教學上網、作業上網、參考資料上網。
(八)采他山之石,納百家之長
學習、參考國內外名校的教學模式,以改進和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通過互聯網,可以參考學習其他高校的交通工程學和其他課程的網站建設情況。通過到其他高校訪問,學習其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組織過程等,做到取長補短。
摘要:本文基于討論探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師資學生現狀,從實踐出發以交通工程學課程為例,提出切實可行的課程教學教改方案,并給出了具體的定性定量考核指標。
關鍵詞:討論探究;交通工程;課程改革
1、前言
對于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一般高校來說,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提升大學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和知名度的必經階段。交通工程學作為交通運輸專業的基礎主干課程,在專業教學改革中采用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對于推進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進程具有重要作用。該教學方法在國外知名大學已經成為最普遍的方式,而在我國一般高校教學課題中,討論探究式這種教學方法還沒能推廣開。通過初步試驗可知,學生非常喜歡此教學方法,這對于下一步實施會很容易推進。
國內有關交通工程學課程改革研究的文獻資料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實踐課教學體系方面上,沒有人提出針對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交通工程學課程中采用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及其有關定性定量考核評定方法[1、2、3]。
國外大學在教學方面研究的文獻資料體現的主要是是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應該怎樣教,如何教得更好,同時提供有效的方法[4]。
2、方法過程
主要研究內容:制定交通工程學課程的討論探究式教學可行方案以及相應定性定量考核方式和方法;在交通工程學課程中實施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方案檢驗并不斷完善。
研究目標:通過對交通工程學課程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交通運輸專業其他專業課程采用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提供參考藍本,為我國其他一般高校交通運輸專業課程實施教改提供實踐例證。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交通工程學課程的討論探究式教學可行方案制定;在討論探究式教學課堂中及時準確的記錄相應定性定量化指標。
研究方法:在全面把握專業現有師資、試驗儀器設備和交通工程學教學現狀,充分了解學生知識儲備情況的基礎上,收集國內外有關大學專業課教改文獻資料,制定交通工程學課程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可行方案,確定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定性定量考核指標,最后給出課程教改可實施方案,并在在交通工程學課程實際教學中進行實施檢驗并不斷完善,及在交通運輸專業中進行推廣。
3、方案制定
3.1現狀條件
交通工程方面師資的薄弱,儀器設備簡單。交通工程學教學主要靠課堂講授,方法單一。學生交通感性知識非常欠缺,基礎知識儲備不足。
3.2方案制定
針對現狀條件,制定課程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可行方案,具體如表1所示。教材的選取是結合多年各個版本的交通工程學教材,考慮學生知識基礎以培養學生技能、增加知識含量、拓寬知識面為主,自己開發教材。
表1 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方案表
注: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沒有把交通工程學各個章節的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案都放上面,只是節選幾個章節。
4、考核指標確定
考核指標采用定性定量指標相結合的方法。
定性考核指標:課堂表現、學習態度、組織配合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總結概述能力、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繪圖設計技能等。
定量考核目標:高質量地完成小文章數量、高質量地完成交通實驗次數、準確翻譯有關外文資料字數、根據所學交通工程學理論知識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個數、正確高效地完成作業數量、數量、申請或參與科研項目數量等。
定量考核方面包括:平時出勤、課堂表現、試驗成績、作業、小論文成績、卷面成績,這些方面給出具體的分數比例和評定辦法。
5、教學實施檢驗
交通運輸專業的2010級、2011級兩個班級《交通工程學》課程采用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實施效果及完成成果:校園交通標志標線設計及應用研究;對校園停車場進行了設計;市區交通擁堵交叉通組織、實際調查交通數據資料、初步翻譯了英文版的《交通工程學》教材。
6、結論
從我校交通運輸專業2010級、2011級兩個班級中的授課實踐情況看,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收到很好的成效。交通工程學課程中采用了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后,對于考核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檢驗學生實踐環節中運用情況更加靈活多樣、更加科學化合理化;“面對面”討論探究式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對于枯燥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實踐中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思想;通過課堂討論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討論的基礎上不斷深入探究專業技術的前沿,讓學生對對未來工作充滿了極大的憧憬和動力。最重要一點是本教學方法的實施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交際能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為學生考研繼續深造提供了巨大的專業實踐知識儲備。
摘要:由于我國道路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和發展滯后,加之交通管理難度加大管理水平滯后等諸多原因,造成交通事故頻繁,傷亡人數過多,經濟損失巨大?;谌藱C工程學的交通事故成因分析與安全設計理論研究能夠充分考慮駕駛人心理、生理特征與需求,有針對性的消除交通安全隱患,使人—機—環境系統達到最佳安全狀態。
關鍵詞:道路安全;交通管理;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引言
人機工程學是研究人、機械及其工作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學科,是通過對人一機一環境系統的研究和完善,使三者之間相互統一,相互協調,達到系統安全高效有序的運行[1]。保障系統安全是人機工程學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事故成因分析可為最佳安全設計提供思路;安全設計又可為有效控制事故提供措施。事故成因分析與安全設計的目的是使人—機—環境系統達到最佳安全狀態。道路交通系統是一個由人、車、路構成的動態系統,在此系統中,由于駕駛人、汽車、道路環境中諸因素的不良變化,導致三者匹配質量惡化,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一定時間就會釀成事故。因此,通過對道路交通系統進行事故成因分析和安全設計能提高道路安全水平,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事故成因分析
雖然引發事故的原因較為復雜,但依據人機工程學理論,可將事故的基本成因總結為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環境條件、管理四大因素的多元函數。如果將環境條件歸入物的原因,則人機系統中事故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間接原因就是管理失誤;基礎原因一般是指社會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行為
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其比例高達70%~80%[2]。人的失誤行為的發生既有外部環境因素,也有人體內在因素的影響,外部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影響駕駛人的噪聲、溫度、濕度、照明、振動、駕駛艙環境以及道路環境等;人體內在因素主要包括駕駛人的心生理狀態、知覺、反應以及駕駛人的性格、操作技能等[3]。在進行人機設計時,應努力使誘發人的失誤行為的外部環境因素得到控制,并通過外部環境的設計保證人體內部系統穩定有序的運行,從而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
(二)物的不安全狀態
交通過程中涉及的物質主要是指車輛,不正常的車輛狀態是交通事故的誘導因素,這些因素主要包括制動失靈、轉向失靈、輪胎損傷、燃料用盡等。雖然在事故資料統計中,由于車輛的故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較少,但是車輛的不安全狀態往往會導致嚴重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管理失誤
管理失誤是指由于管理方面的缺陷和責任,造成事故的發生。雖然管理失誤是事故的間接原因,但它卻是背景原因,而且是事故發生的本質原因。管理失誤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駕駛人管理缺陷:對駕駛人缺乏合理有效的選拔、教育、培訓,導致駕駛人駕駛技能參差不齊,部分駕駛人交通素質低下,給道路的運行帶來了較大的不穩定因素。
道路管理者養護監管不力:道路發生病害,交通安全設施損壞或設置不完善等,若不能及時被發現并加以改善,將會加大交通事故發生的幾率。
事故救援體系不完善:交通事故救援機制不健全,救援裝備落后,對交通事故的救援響應較慢,甚至造成二次事故的發生。
交通事故的發生是由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失誤共同耦合形成的,當客觀上出現事故隱患,主觀上表現不安全行為時,必然導致事故的發生。
安全設計技術
安全設計技術可以劃分為預防事故發生的安全設計技術及防止或減輕事故損失的安全設計技術,這是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在技術上的保證。交通項目的設計、設備、工藝過程是否安全,可從以下六個方面考慮[3]:
①防止人失誤的能力;②對人失誤后果的控制能力;③防止故障傳遞的能力;④失誤或故障導致事故的難易;⑤承受能量釋放的能力;⑥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
基于以上原則,目前交通安全設計方法主要從生產設備的事故防止對策、防止能量逆流于人體的措施、消除和預防危險及有害因素等三個方面考慮,常用的交通安全設計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危險因素控制
道路中的危險因素,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誘因。通過設計消除危險或使危險最小化,是避免交通事故最有效的方法。當道路中存在危險因素時,應首先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危險;當危險因素無法消除時,應采取隔離防護措施,以防止危險或將危險降低到最低水平;當預計到可能會發生危險,而又沒有很好的防護辦法時,必須使其損失最??;對于難以消除或控制的危險,在進行各種比較、分析之后,應選擇轉移危險的方法。
(二)能量控制
對于任何交通事故,其后果的嚴重程度與事故中所涉及的能量的大小與類型緊密相關,用控制能量的方法,可從根本上保證系統的安全性。能量控制技術主要從限制能量、用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險性大的能源、防止能量積聚、控制能量釋放、延緩能量釋放、開辟能量釋放渠道、在能源上設置屏障、在人、物與能源之間設置屏障、在人與物之間設置屏障、提高防護標準等方面考慮。
(三)閉鎖和鎖定
閉鎖和鎖定是防止不相容事件發生或事件在錯誤的時間發生或以錯誤的次序發生。閉鎖是指防止某事件發生或防止人、物等進入危險區域,如油罐車上的閉鎖裝置,可防止在車體未接地的情況下向車內加注易燃液體;鎖定則是指保持某事件或狀態,或避免人、物脫離安全區域。例如停車后在車輪前后放置石塊等物體,防止車輛意外移動而引發事故。
(四)人的失誤控制
對駕駛人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駕駛人的交通素質,增強駕駛人的責任心、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并加強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教育等,減少人的失誤。
(五)管理失誤控制
認真改善設備的安全性、工藝設計的安全性,制定操作、維護保養的標準和規程,定期對設備進行安全檢查,確保設備高效穩定的運行,加強對管理失誤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