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10:20: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財會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職業核心能力 高職 財會 excel應用
論文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院高職財會類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現狀,結合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學中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方法,對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將職業核心能力的提高滲透在《excel應用》課程教學中做了嘗試。
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在工作時,除崗位所需技能之外的基本能力素質,它適用于各種職業,能適應崗位不斷變換,是伴隨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8項,稱為“8項核心能力”,包括: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創新革新、外語應用等。
一、我院高職財會類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現狀
從調研情況看,我院財會專業學生,其職業核心能力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差較遠,顯現出多方面弱勢。
(1)自我學習和適應能力較弱。根據幾年來對我院會計系學生的調查,接近80%的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目標模糊,自覺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動力欠缺。這一點也符合一般情況,由于大部分學生比較偏重專業課學習,教師對行業企業的工作經驗不足和課程教學組織設計能力不足,使學生接受職業專門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和素質的訓練較少,社會適應能力有待提高。
(2)溝通與合作能力欠缺。90后的高職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高速發達卻又欠缺溝通的年代,很多同學不愿意和父母、老師當面交流,多數同學喜歡網絡交流。在教學之初,我對所帶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調查測試,結果顯示,80%以上的學生不善于和人溝通,60%以上的學生不能滿意地表達自己的預想意圖,部分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了小組合作訓練的效果。麥可思總裁王伯慶曾認為,很多崗位要求有基本的溝通能力,高職畢業生有效的口頭溝通能力比較低,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學習領悟新知識存在一定困難。
(3)獨立解決問題和應變能力不強。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是指能夠準確地把握問題的關鍵,根據情境獨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優化改進,使問題得到解決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是用人單位最為看重的職業核心能力之一。大部分學生問題實質把握不準確,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問題出現的情況下,應變能力不強。
(4)信息處理和分析判斷能力欠佳。信息處理能力包括獲取、處理、交流、應用、創造信息的能力等。高職財會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就職于財會行業,每一項業務或重要工作都會涉及對眾多信息的獲取、整理、評價和分析。就目前的培養情況看,高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還很薄弱,對于教師布置的有關市場調查訓練項目,多數學生不僅在設計項目調查表方面顯現能力不足,對所調查的文字和數據資料也難以準確分析說明問題,或難以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只有少數學生能夠根據環境對市場進行比較好的分析和判斷。
二、職業核心能力在《excel應用》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嘗試
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是靠知識的獲取,而是靠行為的訓練。這一過程必須在職業活動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诠ぷ鬟^程的情境化課程,通過現實獲得模擬的職業項目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下面結合《excel應用》課程的教學實踐,針對我院學生在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做一下探討。
2.1自我學習和適應能力的培養
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學校順利完成學業的必要條件.也是人們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提高,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說過:“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备呗殞W生自學能力不足,一般有多種原因造成。比如對人生、對職業缺乏整體規劃,學習有盲目性;學習、娛樂以及項目工作任務之間時間上的安排不合理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和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的長遠目標和當前目標,合理安排時間,并在過程中給予學習成果的肯定和鼓勵。
《excel應用》,是一門以excel為工具,以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和方法為主線的實踐應用學科,是會計專業的專業課程。在教學之初,我就針對本課程的教學性質,幫助學生建立了本課程學習的長遠目標:既要了解excel的操作,又能利用excel處理日見財務工作,同時在此基礎上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運用excel解決財務問題的能力,為學習后續的專業課程以及今后從事的財務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又給學生一張教學計劃安排明細表,讓學生明白階段教學結果和當前學習目標,通過整體規劃,有效地激勵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2.2溝通與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excel應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以學生為主,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這一弊端。但是,學生在大眾場合的發言交流還是存在心理障礙。因此在教學情境的實施過程中,我還設計了以下方法,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大眾場合的交流機會。比如小組之間的探討、班級之間的交流、情境開展的心得交流、情境成果的展示說明等。并且機會盡量惠及大多數學生,避免總是那幾個學生發言。
2.3獨立解決問題和應變能力的培養
問題解決能力一般包括確定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付諸實施、檢查其實際效果的能力。這一能力內容與基于工作過程的六步法(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類似,因此在職業教育中,有比較好的培養載體——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存在以下一些問題:不善于主動思考,習慣按照老師的思路解決問題;對于特定的問題情景的分析能力不足,往往造成問題定位不清,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不習慣總結,手忙腳亂的處理完一個問題后便束之高閣,以后遇到同樣的問題可能又來一次手忙腳亂。
對于上述問題,我在《excel應用》情境工作過程的實施中,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解決:1)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示例分析,理論推導等方式,給學生做示范,再通過具體工作任務反復訓練;2)在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中,每個同學或者小組遇到的問題都可能不一樣,老師不可能幫學生一一解決,必須交給學生處理意外問題的辦法,比如參加網絡學習論壇,與其他小組共同商討進步等; 3)在實施過程中,注意訓練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避免學生被表面現象所誤導,造成對問題的錯誤認識。
2.4信息處理和分析判斷能力的培養
信息處理和分析判斷能力是指人對事物進行剖析、分辨、單獨進行觀察和研究的能力。目前,我國經濟的發展使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會計人員面臨的變化不定的社會經濟環境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因素大大提高,會計環境和會計處理對象日趨復雜。另一方面,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以“原則”為會計基礎,會計處理的選擇空間大大增加,在許多方面,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判斷,以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恰當的處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為企業投資者和經營者提供準確的會計信息。為了使學生適應市場需求,必須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三、結束語
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對于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很高,教師不僅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還要不斷的研究如何根據教學中的得失來完善教學方式。因此,需要對教師進行大量的培訓和指導,但由于目前的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學環境、教學制度還達不到職業核心教育的要求,實施難度較大。只有各級教育管理者轉變觀念、創造必要的條件,每個教師不斷的學結、堅持提高自身素質,我們培養的學生才能真正具備社會所需求的素質,才能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
論文關鍵詞:素質教育 財會專業 培養方法
論文摘要:素質教育自《教育法》頒布以來,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大面積地開展實施,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它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實踐能力和自主發展,并提高其創新精神,而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受教育者培養方法的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手段。下面從創新思維教學角度論述了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人才培養方法的創新。
沒有創新就沒有創造,沒有創造也就沒有成就。在素質教育風行全國的現在,創新教育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中,教育者應采取一切辦法,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主創新意識,鼓勵受教育者將現實實際融入課堂教學,提高其實踐能力。
在素質教育熏陶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對于人才培養也應當采用創新思維教學模式,結合財會專業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方式,在注重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財會專業人才。
應素質教育要求,采用創新性教學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考慮:
一、轉換教學主體角色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質量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受教育程度。而素質教育呼吁的是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教師以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中,教師在將專業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后,通過提問、開辯論賽等方式促進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從被動的督促學習轉變為自主自發地思考學習,并適當地讓學生對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總結并以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加以陳述,這樣不僅能檢驗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吸收,還能溫故知新,不斷從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加強復習力度,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全面理解、融會貫通。
二、設置情境,寓教于學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模式按考綱要求給學生所接收的知識規定答案,學生的思維已然被固有的條條框框限制,被動地接收書本上的知識,毫無任何對問題發散思維來理解的想法。而在創新教育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設置情境,將問題帶進情境來提問,活躍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的思維從理論理解跨越到實際情境里來。如可以讓學生將上學期同專業各班的考試成績編制分布數列,以此讓學生具體理解統計學中有關編制變量分布數列的知識。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專業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實際發散思維、勤于思考,并能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合理應用,鞏固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論基礎。
三、注重實踐,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素質教育重點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財會專業的實踐性和操作性比較強,無論所學專業理論多么全面充實都是為了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因此,在教學中就應該注重理論聯系實踐,而不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將理論生搬硬套。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活動,應切合實際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比如多設置一些實習課題,或定期帶領學生參與到周圍生活環境里經常可見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熟悉理論知識的同時多動手操作,在實踐活動中領會理論知識的精要,并發現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時,及時提出問題或參與討論。而教師應引導學生多做一些有思考價值的課題和實踐活動,并予以足夠的信任和鼓勵,讓學生充滿自信地去體會、思考并創新。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在學習中,財會專業面對的都是一些枯燥的數據圖表,學生在學習疲勞的這一階段并不能很好地接收并理解知識,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因此,教學中應當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時能處在一個活躍、靈活的學習氛圍中,而不是全程都面對課本中乏味的文字圖表。并且,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模擬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立體分析,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五、因材施教
教學面對的不是一個而是多數學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適應同一種教學方式,理解能力的差異以及思維模式的不同等,都影響著學生對同一知識面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當善于發現學生學習上的優勢,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應該從培養受教育者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出發,尤其是對實際操作性強的財會專業人才的培養,更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采用一切可行的教學方法發散受教育者的思維,養成其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模式,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可用人才。
論文關健詞: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逆反心理 心理研究
論文摘要:財會專業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環節,提高高職院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效果是我國會計職業發展的需求。教師可以從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在當代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啟示下創新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方式,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來增強教學效果。
我國著名會計專家潘序倫曾指出:“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他把“誠信’‘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線要做好會計工作就必須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但是近年來從國際上的安然到中國的銀廣夏、鄭百文、藍田等一系列會計造假件,讓社會公眾對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提出了質疑。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會計職業發展的要求,也是經濟健康發展的要求。加強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其中重要的一環是我國財會專業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為了培養具備高尚職業道德的高素質會計人才.作為向社會輸送大量會計人才的高職院校已經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到課程體系中,期望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在學生心目中變成了為考試成績而死記硬背的課程,學習積極性不高,和學校最初的良好出發點背道而馳,沒有達到讓學生通過職業道德學習把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變成未來職業活動中遵循的信念和標準的美好預期。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認識不全面.學生把職業道德教育完全等同于德育教育.認為接受德育教育十幾年該知道的都知道了,沒有必要再接受教育了。另一方面是教學方式有待改革,過去傳統的理論說教已經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照本宣科、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產生厭學和逆反心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想讓學生樂于接受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重視會計職業道德學習.不能僅僅通過考試、考證來強迫學生學習而是應該從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在當代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啟示下創新教學方式.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來增強教學效果。
一、社會心理學對逆反心理的研究啟示
社會心理學對逆反心理的研究啟示分析學生逆反心理的類型有針對性地消除逆反心理的負面影響.增強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接受性。幾乎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會碰到逆反的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師可能比其他專業課教師遇到更多逆反的.不愿學習的學生。要消除由于逆反心理而產生厭學情緒的負面影響.首先應該了解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逆反心理的種類。社會心理學認為真正意義上的逆反心理是態度引導的結果。在態度引導中誘發目標對象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可能是其障礙,如偏執型人格。但最直接的誘因則可能是由于引導者、引導內容和形式以及引導情境的某些特征引起的。從態度轉變的過程來看,常見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幾種這也恰恰是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必須加以注意的。
1.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指同樣的刺激物因刺激強度過大、刺激時間過長使目標對象產生的逆反心理。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超限逆反是最容易誘發的一種逆反心理。如宣傳教育中的同類信息反復灌輸缺乏吸引力與感染力的教育方式等都極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例如從開學第一堂課開始就強調誠信的重要性.一直到最后一節課仍在強調。教師的本意是通過反復強調來加深學生的印象,結果卻是學生關起課本不認真聽講。老生常談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超限逆反心理,也使教師感覺枯燥.沒有教學成就感。過度簡單重復是會計職業道德教師在工作中需要努力避免的教育方式。
2信度逆反
信度逆反是指由經驗積累而產生的對信息及信息傳遞者的懷疑,使目標對象產生的逆反心理。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活動中.造成“信度逆反”的原因比較復雜。有的學生看到社會上的會計從業人員沒有職業道德也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是有些具有良好會計職業道德的人受到打擊和排擠心中不平.從而認為只有屈服于權勢才能生存和高升學校學習的職業道德在現實社會中沒有實際指導意義。社會現實中的丑惡面和制度的不完善與德育教育的正面宣傳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反差.使許多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產生懷疑與抵觸。理想與現實的反差使學生產生信度逆反心理.針對信度逆反心理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讓學生樹立良好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從業人員安身立命之本的信念,樹立邪不勝正的信心讓學生理解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現制度不完善的現象,法制不健全被少數不法分子利用的現象是有可能的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完善.和諧社會主義的建設這些現象肯定會消失。我國在發展完善社會主義過程中,學生作為未來會計從業者更應該嚴格自己、以身作則培養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同時教師自身要做學生的榜樣,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樣才能使學生消除懷疑.接受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親自旁聽法庭對違背職業道德案件的審判和邀請一些具有高尚的會計職業道德、善于從日常小事做起的先進模范人物作報告,讓學生自己感受道德決策的歷程。不僅可以讓學生看到違規者的慘痛教訓了解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而且還能夠解除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懷疑,消除學生的信度逆反。
3.情境逆反
情境逆反是指不適當的引導時機與場合使目標對象產生的逆反心理。情境是從認知的角度說明行為者與環境、主體與客體的相互關系。行為者在行動之前對環境、客體的總和的認知,不是純客觀的而是多少加進了主觀的成分,從主觀上給予規定和把握。從教育信息傳遞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方面看教育接受的氛圍不同,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心理需求會有所差異。如果受教育者在某種氛圍中有不良情緒就有可能產生不愿意聽的心理反應。因此,職業道德教師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必須針對具體的情境不同的目標對象靈活地選擇教育方式與手段。不要在學生不能適應的氛圍中強行讓學生接受教育。例如采用模擬仿真教學法.模擬學生未來可能遇到的工作情境在學生樂于接受的情境中促進學生養成遵守職業道德的習慣。
4.自主逆反
心理學家認為.個體存在著一種趨向自主,并擺脫外部控制的傾向。當外界付諸壓力使個體感到其自主地位受到觸動時,則可能產生逆反心理。當然.自主逆反的誘發與個體的人格特質有關。對于“自我防御機制“突出、自尊心過強的人來說,更容易產生自主逆反心理。作為講授職業道德的教師萬不可有自以為是、強為人師、咄咄逼人的教育態度與方式。一定要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礎上去塑造人;一定要具體對象具體對待堅持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采用啟發式、參與式、滲透式等多種教育方法,以避免自主逆反的形成提高教學效果。例如當學生有疑問,對教師講授內容有懷疑時,如果教師采取忽略和壓制的態度認為學生講的都是錯誤的,是旁門左道的想法學生必須接受教師所講的正確、正統的內容。勢必會使學生產生自主逆反更加不愿意接受職業道德教育。正確的做法是:教師首先應該采取尊重學生探索、懷疑的態度共同討論有懷疑、有疑問的內容在討論過程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使學生內心真正接受職業道德教育。
5.禁果逆反
誘發禁果逆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誘因是無充足理由的禁止。禁止本身往往就提示人們注意某種對象。而當禁止的同時又未說明充足理由時就反而會激發人的好奇心理而產生與禁止相悖的意向。所以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對待禁止絕不可簡單地否定和排斥一定要做合乎邏輯的分析與反駁。不僅要闡明是什么、怎么樣.更要揭示“為什么”;不僅要說明不該怎樣“.更應指明”應該怎樣不僅要曉之以理,更要“動之以情”地去做教育引導工作。例如對待不做假賬,在教育時不能簡單說作假賬是極端錯誤的,是不允許的、被禁止的。而應當分析為什么作假賬是被禁止的作假賬的危害進一步闡述作假賬對個人和社會惡劣影響。從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作假賬的危害性.在未來工作中自覺抵制作假賬。
從社會心理學對逆反心理的研究成果中,會計職業道德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逆反心理并非不可逆轉只要認清學生逆反心理的種類有針對性地消除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可能出現的消極特征,就可以盡可能地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提高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認可程度。
二、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啟示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啟示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應該激發學生自身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以培養具有高尚會計職業道德的會計專業人才為目標。積極心理學認為傳統主流心理學是消極的心理學在理論與實踐探求中遵循消極、悲觀的研究路線與模式把研究與實踐的重點放在了人及人類社會諸如精神疾病、人格問題、暴力、色情、酗酒等消極的問題上而忽略了心理學應有的其他使命。
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不僅僅應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而且也應對力量和優秀品質進行研究。治療不僅僅是對損傷、缺陷的修復和彌補而且也是對人類自身所擁有的潛能力量的發掘。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時應該注重激發每個學生的潛力和積極品質,激勵學生、相信學生、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追求良好會計職業道德的激情。
三、結論與建議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增強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實效.建議教育工作者積極開拓視野從學生心理研究出發.結合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將新的心理學理論研究的啟示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以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理解學生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積極有效地開展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了解目前的各種會計法律法規及職業道德準則規范還可以培養學生解決會計職業道德沖突問題的道德推理能力并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感。從而實現會計職業道德課程良好的教學效果。
[論文摘要]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是職教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然而,在職教界,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及培養還沒有完全達成一致。文章首先探討了“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分階段培養的思路以及對“雙師型”教師的評聘工作的幾點看法,旨在為促進我國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論文關鍵詞]“雙師型”教師 財會專業 高職院校
擁有一支質量過硬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辦好高職院校的基本條件?!半p師型”教師是根據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對專業課教師提出的發展目標。然而,“雙師型”的實質內涵是什么,如何認定“雙師型”教師,如何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等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目前,國內學者關于“雙師型”職教教師的定義多達十多種,包括“雙證書說”“雙資格說”“雙能力說”“雙素質說”和“雙職稱說”等,其中“雙證書說”(即以教師是否持有“雙證”——教師資格證、行業或職業技能等級證為判斷標準)在職教界比較流行。雖然現在許多高校正在著力進行“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但“雙師型”師資不足依然是高職院校辦學中的難題。為此,本文試從教育部對高職“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內涵界定出發,探索如何合理認定和培養“雙師型”教師,以期能為高職院?!半p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尋找更為有效的途徑。
一、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的內涵
2004年4月12日,教育部辦公廳在《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教高廳[2004]16號)中的附件——《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作了界定,即高職“雙師型”素質教師是指具有講師以上職稱,又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1)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及其有專業資格或專業技能考評員資格者);(2)近五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已被企業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校內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或提升技術水平的設計安裝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內同類院校中居先進水平。
解讀該評估指標體系,“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1)雙證書或雙資格(教師資格證和行業專業資格證);(2)雙職稱(講師和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3)雙能力(教學能力和專業實踐指導能力或應用技術研究能力)。它為教師指明了努力方向,即側重理論教學的專業課教師要通過積極參與企業實踐、培訓或應用研究等方式及時了解與理論教學相關的實踐知識和技能,成為符合高職教育特點和要求的“雙師型”教師,也即“雙師型”教師不僅應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強調教師所具備的教學能力和素質),又要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強調教師所具備的實踐能力和素質)??傊半p師型”教師應具有明確的雙重技術職務或雙重資格。
二、“雙師型”教師分階段培養的途徑
鑒于以上教育部對高職“雙師型”教師內涵的指導性界定,筆者在此僅以財會專業教師為例來探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步驟。
(一)第一階段:“雙資格”或“雙證書”階段
“雙師型”教師除了要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與專業相結合的實踐經驗和應用能力。因此,學校應鼓勵新任專業教師參加有關資格證書考試,對于非師范院校畢業的青年教師及廠礦企業調入的教師,首先應要求他們參加“新教師教學技能崗前培訓”,并且要獲得相關的教師資格證書;新分配來的師范類畢業生除了應參加必要的崗前培訓外,還要重點學習業務操作技能,并取得專業技術上崗證和專業技術資格職稱證書。例如,財會專業的教師除了應獲得教師資格證外,還必須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作用有三:第一,它是進入會計職業領域、從事會計工作的一種法定資質,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才能上崗工作,這是保證會計工作質量的重要前提;第二,它是會計人員報考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必需條件之一;第三,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必須參加“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培訓,而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財會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得到更新。
雖然具有“雙資格”或持有“雙證書”的(教師資格證和職業資格證)的教師還不能稱之為“雙師型”教師,但如果一個專業教師不具備行業的從業資格證,那就更談不上向“雙師化”方向發展了。因此,具有行業資格證是保證教師實現“雙師化”的必要條件之一。
(二)第二階段:“雙素質”階段
“雙資格”或“雙證書”階段的理論性很強,但教師不僅要精通理論,更要吸收與現實生活、生產實踐緊密相關的新知識和新科技,并將之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知識,使其畢業后能很快地融入社會并適應本專業的工作。然而,高職校現有的專業教師雖然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但也存在著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差的問題。針對這一狀況,高職院校要把培養一支教育觀念新、創新意識強、師德高尚、水平高超的“雙素質”教師隊伍作為第一要務。要真正讓“雙資格”或“雙證書”的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就必須讓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接受較長時期的專業培訓(即教育部文件中規定的“近五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深入生產一線掛職鍛煉等,并建立長效的培訓制度。
具體來說,實踐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去企業駐點,連續進行為期幾個月的頂崗實習,專業教師在鍛煉自己的同時,又能方便、有效地指導和管理學生;二是要求教師聯系一家企業,作為教學和科研的聯系點,每年進行四次以上的短期實踐活動,具體可以采用頂崗作業、工作實習、合作研發、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以及時掌握本專業、本學科發展的動態及實際應用情況,充分了解業務技術流程,并可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或革新等活動;三是由各系部聯系一些知名企業建立產、學、研互動的協作關系,聘請企業優秀技術專家到校內開展實踐環節教學,屆時由相關專業教師充當助手。這樣既能讓專業教師迅速增加實踐經驗,又能加強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工廠的建設。
“雙師型”教師應該是具備“雙素質”的教師,他們在取得高等教育法規定的教師資格、熟悉高職教學規律、掌握教學技能的同時,還應具備相應的社會實踐經驗,能夠獨立進行職業技能操作示范。一名“雙師型”教師既應具備教師的職業素質,又應具備與專業相關的行業職業素質。
(三)第三階段:“雙職稱”階段
具備“雙資格”或“雙證書”的專業教師在經歷必要的企業實踐基礎上,還應獲得講師(實驗師)等中級教師職稱及與本專業相關的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職業資格)。例如,財會專業教師要獲得雙職稱,就必須在取得講師(實驗師)職稱前后報考并取得“中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在獲評副教授(高級實驗師)職稱前后,還可以考慮報考“高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證書。通過一系列的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不僅提高了財會專業教師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水平,還提高了其運用會計理論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不僅使其熟悉了會計法規制度及其他相關法規制度,還增強了他們依法理財的意識以及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能力。在“雙職稱”階段,不僅豐富了專業教師履行崗位職責所需的知識,還提高了其開展實踐工作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他們的經營管理、內部控制、利用信息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雙職稱”是專業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的必要條件。學校應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報考其他相關行業專業職稱(資格)證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梢宰屔贁到處熛刃袌罂甲鍪痉?,然后再將重心由教師個體轉向教師群體,根據教師各自的特長和發展方向,以專業群為基礎,引導教師報考不同類別的職稱(資格)證書。例如,在財會專業系(部)中,教師可以報考中、高級會計師,也可報考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還可報考經濟師、物流師等。這些專業職稱(資格)證書的取得為學校建設專業群和拓展專業方向提供了可能,并能使相近專業、相近學科的教師組合形成“雙師型”教師團隊。此外,隨著社會職業崗位群和社會實際需求的變化,以及不斷滿足高職教育對“雙師型”教師的實際教學需要,學校還應鼓勵專業教師報考相關新興行業專業職稱(資格)證書,以滿足學校調整專業方向的需要。
(四)第四階段:“雙能力”階段
經歷了以上三個階段,專業教師才能夠較好地改善傳統教學模式,自覺地按照企業及社會的要求改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具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轉化能力(指教師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技能轉化為學生實際技能的能力,包括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編寫專業教學內容和方案的能力等)?!半p能力”階段的特征還可以表述為“雙職稱(雙證書)+雙能力”。有學者認為,“雙職稱”(或“雙證書”)是“雙師型”教師的形式或外延,而“雙能力”是“雙師型”教師的內容或內涵?!半p職稱”(雙證書)和“雙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放眼未來,“雙師型”教師還不是理想的高職教育教師,未來理想的高職教育教師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能力上應呈現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的“雙”。因此,我們可以將“雙師型”教師界定為:具備教師資格和所教專業的實踐經歷、技術資格證書;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實踐技能的示范者的復合型教師。
三、“雙師型”教師的評聘與激勵
教育部明確提出,到2010年高等職業學校中擔任專業課的“雙師型”教師比例要達到80%。但目前 “雙師型”教師還有近1/3的缺口。所以,要充分認識“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在高職校教師的評聘與激勵工作中,第一,學校應當逐步建立起“雙師型”教師的上崗資格制度并嚴格貫徹實施,為提高整體教師隊伍的素質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例如,對那些已經取得“雙職稱”的且已進行過兩年以上企業實踐工作的教師,學??梢詫⑵湓u聘為“雙師型”教師,同時針對教師的企業實踐工作采取一次性或分次發放獎勵與津貼的方式。這樣才能調動“雙職稱”教師積極進入企業開展實踐活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雙證’不一定就是‘雙師’,實際能力與資格證書之間不一定等值”的問題。學校應重用已取得“雙師型”資格的教師,同時督促那些尚未取得該資格的教師盡快提升自己。
第二,高職院校及有關教育管理部門應設法通過多種途徑加大經費投入,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有力的經濟保障,讓“雙師型”教師的“高素質、高要求”能夠真正地和“高待遇”聯系在一起。
第三,高職校還應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法,構建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以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管理??己艘ㄆ?、不定期地進行,并將“雙師型”教師的績效考核與薪酬評級、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掛鉤。對那些考核成績不佳的“雙師型”教師,應適當實施懲罰措施并限期改正;而對那些考核成績突出的“雙師型”教師,要提高其課酬標準,優先給其提供職稱或職務晉升、學習培訓以及評優的機會。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當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必須重視師資隊伍素質的建設,這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而“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無疑是提升高職師資素質的一種有效手段。高職教育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規劃,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以及“以人為本”的人才觀,努力培養高素質“雙師型”人才,為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最終實現高職教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財會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財會教學 現狀 對策
一、高職財會教學現狀及主要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學仍然沒有走出傳統財會教學的套路,大多數學校采用縮減課堂理論教學,增加實踐環節教學時間的辦法來表明本校是符合高職教學特色,注重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所謂零適應期的應用型高級職業技術人才。殊不知,畫虎不成反類犬,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理論沒學好,實踐動手能力也成為空談。每年畢業的財會專業學生很多,但能夠立即融入財會工作的很少。
通過對一般財經院校、高職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財會專業學生比較,筆者發現這些財會專業臨畢業或已畢業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基本達不到實際工作中一般業務處理需要,高職財會專業學生不僅在理論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實踐操作上也并無過人之處。主要表現為不會編制基本財務報表,看不懂企業會計賬簿,不了解各賬戶之間的關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記賬憑證,粘貼原始憑證毫無專業可言,更談不上美觀。財會教學上出現一些問題,值得深思。
1.1日常理論與實踐教學脫節
目前會計實踐教學主要仍以模擬為主,大致可分為:單項模擬和綜合模擬,單項模擬主要是在相關課程如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學完之后進行模擬實訓;綜合模擬一般是在學生畢業前根據企業一個生產經營周期的基本業務以及前期的有關資料為基礎,通過模擬企業會計實務處理的教學形式。這些模擬實踐教學仍以在實驗室或教室里用習題式練習方式進行,與企業實際工作流程相距很大。
1.2 會計實踐技能訓練不足
許多學校都有專門的財會實驗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實踐教學組織散亂,不系統,不連續,缺乏創新,學生實訓過后就忘,學生未能利用綜合實訓充分學習會計業務處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擬企業情景之中,缺乏熱情,未對該情景留下深刻認識,在其專業成長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1.3 課程設置缺乏高職特色
很多高職院校財會教育較注重課堂上專業知識的傳授,而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財會課程設置缺乏高職特色,財會專業課程設置過多,又劃分很細,課程結構專業知識性比較突出,課堂教學與實訓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訓練往往只放在最后一個學期集中進行,或流于形式,讓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最終導致財會專業的學生會計理論比不過財會本科的畢業生,而又缺乏高職生應具備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些做法都失去了高職院校財會教學的特色。
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1 重構課程體系,突出技能培養
高職財會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體現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專業核心課程與職業崗位能力應密切聯系。重構后的課程體系以學習領域課程為核心,打破過去由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學等課程組成的學科體系的束縛。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方針,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強調課程體系的職業性和開放性,建設理論教學學、實踐教學、綜合素質教育相統一的教學體系。突出會計職業的定向性要求,以職業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會計職業崗位的要求。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財會專業采取的仍然是學科課程體系,過分考慮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和整體性,容易使理論脫離實際,學科之間聯系性不強。因此,需要加入實踐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是以專業實踐活動為中心,以學生掌握技能為目標,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確保知識、技能、態度的整合性和協調性,可以彌補學科課程體系的不足。實訓教材是實踐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會計實踐教學的基礎。要注意開放性地吸收實際工作經驗和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充實和完善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高職財會實踐教材的編寫必須體現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研究成果,并能將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有機結合,原則上應采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同時要考慮到高職辦學特色。
2.2 創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學方法。
財會專業的教學必須將“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會計工作任務驅動為切入點,突出職業能力培養。依托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基地,實行在仿真或真實的職業環境下的漸進式全程實踐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發展。
2.2.1 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性的教學模式能夠同時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在互動合作的教學活動中,只要學習目的明確,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主動性,就能使學生充分快速吸收、掌握和運用知識?;有缘慕虒W模式需要教師打破目前傳統性的教學方式。
2.2.2 案例教學
應用案例教學是豐富教學方案和內容的重要舉措。教學案例設計的得當與否,則會大大影響教學的效果。教師應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案例。案例的內容必須適應具體教學環節的需要,必須把基本案情編寫描述清楚。可針對不同的案例分別采用敘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現方式。設計教學案例要考慮實務性。會計課程教學活動的基本特點是其應用性、可操作性強。因此,在相應的案例教學中,應參照會計實務需要選取案例的基本內容,將實務資料進行必要的概括和會計案例的選擇要反映會計職業某一特定情景中真實發生的事件或情況,涉及某一特定單位或組織的經濟利益。
2.2.3 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和老師的點撥,自己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學會了如何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任務驅動教學必須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或問題掛鉤,通過探索問題或完成任務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創建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覺到任務的真實性。學生帶著任務或問題,自主地學習,通過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構建起自己的知識經驗,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2.3 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環節
企業需要的是實際操作能力強的財會人才,即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梢愿鶕鋵嶋H情況,吸取優秀實踐教材的優勢,結合本校實際,自編一套切實可行的實踐教材,增加實踐教學的學時,加強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整體性、系統性,并選擇合理的實踐教學流程,拓寬會計模擬實驗的范圍,努力貼近企事業單位實際,增強對學生會計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
2.4 改革成績評價方法,實行多元化評價
隨著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深化,專業課程的成績評定方法也必須進行改革。為了讓成績評價能夠適應當前教學的需要,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成績評價方式。評價學生成績要注重過程,并且貫穿于實際學習的全過程;盡量以實踐為主,筆試為輔,多考慮學生實際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建立“工學結合”的企業虛擬薪金制度,引入到會計專業實踐課程中,以學生獲得的薪金情況評定課程的成績;實行證書置換課程,凡是通過國家有關證書考試的,相關課程成績可直接評定為合格。評價學生成績的主體應包括授課教師、實踐指導老師以及在實習實訓中的同學和同事,這樣可以較全面地考查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此外,還應該參考學生的自我評價,要求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必須完成一個類似述職報告的作業,對完成的這段實訓工作進行自我總結和評價,這也有助于學生在自我總結中不斷認識自我,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
[論文摘要]本文對現階段財會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課時所產生的厭倦和困惑心理進行了分析,感到中職財會專業課程的改革迫切而且必要,并就財會專業課程改革的可操作性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轉換教學模式 理論教學 實驗主題 結合
當前,隨著教育制度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教育結構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作為職校的教師,深切感受到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一方面在日常行為規范上與普高學生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在專業課的學習上也表現出較明顯的厭學情緒。本人自進入職校以來,一直擔任財會專業的教學工作,反觀多年來財會教學的實際情況,財會專業學生在學習i存在著種種問題,財會專業的教學改革迫切而且必要。
一、職校學生在學習財會知識的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探討
(一)會計專業目前的尷尬地位讓學生越來越沒有興趣。
自上世紀幾十年代初以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不管是“泡沫經濟”時代,還是“民營經濟之春”時期催生了大量的財會工作崗位,中國從大學到中專無一不開設財會專業課,結果導致幾年后會計專業畢業生大量涌人社會,市場需求迅速飽和,就業壓力日增,很多畢業生從事一些與會計無關的丁作,即使在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也不例外。這導致了財會專業學生普遍產生了悲觀厭學情緒,他們經常流露出“學習沒有用,不如多玩玩”的心理。就我所任教班級來說,全班42人中只有三到四個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與財會稍有關聯的丁作,其余學生大都存企業的加工崗位工作,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實現。
(二)學生學習中存在一種想取得“免費午餐”的心理。
《企業財務會計》是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作業量是比較大的,也比較繁雜,很多學生“怕”做作業,不能獨立完成,甚至于只等著“抄抄”了事。他們中的很多人總有這樣一種思想:平時老師上課最好少講點兒,作業少布置點兒,考試前兩天告訴他們重點,然后“抱抱佛腳”混過考試。這種對專業課消極懈怠的心理增大了會計教學工作的難度。
(三)財會專業學生存在著學習方法不當,缺乏學習意志力的問題。
職校學生中的大多數在基礎學習階段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使得他們在財會專業課的學習中產生困難。
二、上述問題的解決途徑淺談
(一)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價值觀念。
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他們自身的素養和志向水平緊密關聯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能幫助學生認可和選擇積極的社會價值觀念,讓他們把學習與個人前途、事業的追求聯系起來,將勇敢、頑強、正直等社會價值內化為學生個人的品質,使其與會計學習興趣相輔相成,形成良性循環。
(二)激勵學生主動追求自身思維品質的優化。
職校學生已普遍具有從事獨立的智力活動的能力,對于認識自己的智慧、力量感到精神上的滿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及時、準確的贊賞,往往能令學生情緒振奮,表現出極大的樂趣,并使其在愉悅的狀態下進行學習。
(三)轉換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將會計理論教學與模擬實驗結合起來)。
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是先進行一年的企業財務會計專業課的學習,然后花一至二個月的時間進行會計模擬實習。學生在學習理論課時感到枯燥難懂,等到模擬實習時又已經將前面所學知識忘掉了很多,造成作賬的困難,這往往使得模擬實習變得虎頭蛇尾,甚至部分學生只等著抄襲。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我校的財會班自今年9月份開學起,采用了市財經學校的企業財務會計實驗教材,以任務驅動法貫穿整個企業財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探尋一種新的企業財務會計教學模式。從近三個月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反應良好,基本達到教學目的要求。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建立會計模擬中心的教學模式,將企業財務會計分為二十一個實驗,每個實驗一個主題,把每個理論環節都與實踐工作結合起來。
第二步:分步完成各個實驗。(在第二學年的上學期完成實驗一至十,第二學期完成實驗十一至二十一,以完成整個企業財務會計的理論和操作。)
1.理論教學。這是學生進行模擬實務操作的一個“加油站”,沒有理論知識的掌握,實務操作無從談起。教師在授課時可將常用的、基本的財務會計理論和賬務處理教給學生,以鼓勵、啟發、誘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跟隨自己,盡可能多的讓他們在課堂上吸取營養。教師有耐心生就會“傾心于你”,決不能讓他們“知難而退”。
2.會計法規制度的學習。會計信息失真是現在企業會計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我們所培養的財會專業的學生,就是將來參與財務工作的人員。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學生加強會計法規制度的學習,對提升將來的財會人員職業道德素質是非常重要而有意義的。
3.實務操作的演示。教師根據本次實驗的主題,例舉出一些經濟業務,教給學生如何審閱原始憑證,然后正確地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并對某些特殊格式賬頁的填寫作出指導。學生在多年的學習過程中,一直都習慣于“看著題目做作業”,對財會專業的課程也不例外,看著題目寫出會汁分錄就算完成了任務,而在實際工作中是沒有題目可供參考的,而會計進行賬務處理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真實可靠的原始憑證,學生能否正確的認識和分析原始憑證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因此采用模擬實務操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認識原始憑證,如何根據原始憑證所提供的信息確認經濟任務的內容,進而正確的填制記賬憑證。
4.明確本次實驗的任務,要求學生協同作業,完成任務。首先需明確各項經濟業務需要哪些原始憑證,然后審閱憑證內容,再進行記賬憑證的填制和賬簿的登記。這個過程可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內的同學進行角色分工,模擬成一個會計核算小組。各會計崗位可由同學輪換擔當,登記總賬的同學是負責人。這樣就將全班同學都蒯動起來,每個小組的同學都力爭完成的快速準確,小組內部的討論也進行的非常熱烈。這樣就將“老師要我學”變成了“我要主動學”,這也是我們將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于企業財務會計教學的一個最著收獲。
5.教師指導和補充說明。教師需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進程及時莢注,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和給予說明。
6.給出一定量的習題作為課后作業,以對奪實驗所學內容進行鞏固。
第三步:學習效果的評估。在近三個月的教學實踐中,我感到對學習結果的評估比較容易,而對學習過程則難以公平、客觀地衡量,所以我認為兩者應結合進行。在一個階段的學習之后,計每個學生參照評價項目內容,逐項給自己打分,并可附上簡短的自我評語,然后教師可與學生推選組成的評價小組一起,對全班同學的學習過程和實驗成果作出評估,作為他們期中(期末)考核的成績(理論考試占40%,實務操作占60%)。
在對學生學習效果評估的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學生的進步為著眼點,以鼓勵、支持的態度對待他們,切不可因為少部分學生基礎差而采取放任的態度,讓他們在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能夠自我肯定,有“成就感”,這也是進行下一步學習的良好基礎。
(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力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采用實驗教材教學的過程中,以任務驅動教學法貫穿于整個企業財務會計的二十一個實驗,以理論為基礎,以完成任務目標為驅動力,激勵學生主動學習,通過對所提出的“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和鞏同。另外還需結合講授教學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自學一研討法等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從多角度,多層面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
(五)應用電化教學手段,及時傳遞師生信息。
由于會計實務的模擬操作涉及到大量的憑證和帳務處理的演示,利用實物投影儀可使學生更直觀的看到教師分析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和賬簿的過程,也可將學生的“作品”及時的演示出來,發現問題及時探討,這樣學生會感到學習的過程非常直觀,并且樂于幫助別人指出錯誤,加以糾正,教師在互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不斷的學習、進步。
總之,教師在財會專業課教學中需多想辦法,付出愛心,在學校領導和學生的支持和配合下,將財會教學推向更加有效、實用的軌道。
論文關鍵詞:會計 中職學?!》侄文K式教學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職會計專業也逐步發展起來。但中職會計的教學也顯現出它的陳舊和不足,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也較弱。因此論文結合這些特點,提出了會計教學實行分階段與模塊式相結合的構想。
1、中職財會專業教學模式現狀
目前中職學校在財會專業課的教學中,教學理念、內容、方式和途徑都遠不適應社會的要求。
一是教學理念存在偏差,主要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不合理,時間安排錯位,只強調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訓的重要性。
二是教材信息嚴重滯后,教材中不少內容還是傳統的舊知識,遠不能反映經濟的發展。
三是教學方法與方式上重教輕學,教學中教師還是沿襲傳統的單向傳輸式教學方法和單一教學程式,仍以傳統的標準要求和衡量學生。
2、中職財會專業進行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2005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十一五’期間要重點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使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蓖瑫r,重慶作為國家城鄉統籌發展的試驗區,大量的中小企業應運而生,財會技能型人才會出現空前的短缺。在這大好形勢下,中職財會專業類教育,改革創新教學模式,既要培養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3、中職學校財會專業的教學改革
目前中職學校的財會教學模式無法培養出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學生,必須正視存在的不足,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實施活模塊、多渠道、重技能的教學,培養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實用型初級財會人員。
3. 1中職財會專業縱向實行分段式教學
財會專業實踐性很強,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核心,為此把中職財會專業分段教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基礎理論與分項實訓階段、綜合實訓與考證階段、頂崗實習拓展階段。
第一階段:中職學校的教學計劃一般是安排前兩學期集中學習理論,然后再進行實訓。不過這樣的安排,會造成財會知識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培訓的間隔期過長,這會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沒有實踐培訓而使理論顯得過于空泛,二是在后來的實踐實訓中又要重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復習以前學過的理論,這不但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也擠兌了實訓時間。因此,可以考慮在每一單項理論講述完畢后就進行分項實訓。分項實踐教學的內容簡單,容易組織實施,并且可以保證在學生每學習完一個相對獨立的單元之后對會計業務的處理過程進行階段性的實踐操作,這樣一來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安排就比較緊湊,便于他們接受和掌握會計理論和技能。
第二階段: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實訓后,學生只是分項掌握了相關知識和技能,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因此第二階段就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綜合模擬實訓,也就是以一個模擬工業企業的某一個月份完整的經濟業務資料為會計主體對象,進行全面、系統地綜合模擬實訓。綜合模擬實訓所采用的會計資料是完整的,包括企業的總體概況、產品生產工藝流程、企業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和說明、賬戶的期初余額、經濟業務等。經過充分模擬各環節的操作流程,使學生接近相關企業的經濟活動,親身體驗和熟悉會計核算的方法;再在老師的悉心指導與帶領下模擬操作實訓的各個步驟,使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會計循環的全過程,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知識架構。這個階段之后,學生往往已經具備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能力,所以老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幫助他們考取會計從業資格為下一階段作好準備。
第三階段:學生可以采取自主聯系和學校推薦的方式進行一年的頂崗實習,這是完成學生由專業技能的墻養到崗位就業的過渡,順利實現學生走向社會轉變的重要途經。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年寶貴的實習時間,將實踐教學擴展到頂崗實習的實踐工作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
3. 2中職財會專業橫向實行模塊式教學
以《基礎會計》學科為例,這門課程是財會專業的基礎人門學科。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設計教學模塊時,要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貫徹“輕”理論、“重”實踐的教學理念,不再以理論教學為核心,而是把模擬演練、實訓等實踐環節作為教學核心,以職業實踐能力為重點來進行教學,這樣能夠加強他們對崗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考慮將《基礎會計》課程和《會計模擬實訓》分項實訓整合為一門基礎會計理論與實訓課程并分成五大模塊。
基礎會計理論與實訓課程是以會計基礎知識為理論支撐的五大模塊有機整合而成的。第一模塊:基礎書寫實訓,讓學生掌握阿拉伯數字、漢字大寫數字和大小寫金額的標準寫法,做到字跡清晰、書寫規范;第二模塊:會計憑證的填制和審核,使學生熟悉經濟業務,學會常見原始單據的填制技能,了解會計憑證的傳遞程序,掌握收、付、轉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方法;第三模塊:會計賬簿建立、啟用、登記和錯賬更正,使學生學會啟用賬簿和編排賬頁目錄,掌握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的建立和登記的方法;第四模塊:會計核算組織程序,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會計憑證核算組織程序、科目匯總表核算組織程序;第五模塊:報表編制和申報納稅,使學生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和編制要求,掌握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報。
總的來講,分階段模塊式教學將專業課知識有機整合起來,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會計職業核心能力。
一、會計電算化理論論述
(一)會計電算化定義
會計電算化是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賬務處理,完成對會計信息的核算、分析、預測和決策的會計管理工作,是計算機技術和現代會計相結合的產物。它是現代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現代信息管理技術在會計領域的開發、使用、培訓、服務、制定和執行法規制度,實施微觀于宏觀管理會計業務和會計管理現代化的全部[1]。同時,它既是提供以財務信息為主的信息系統,同時又是參與財務管理的一種管理活動。
(二)會計電算化目標定位
從我國會計實踐來看,會計電算化實施被賦予以下幾個層面目標:
1.提高財會工作效率
利用計算機技術的特點,把繁雜的記賬、結賬、報賬工作交給高速的計算機處理,減輕財會人員的勞動強度,并且由于計算機的精確性和確定性,可以避免手工操作產生的誤差,以達到提高財會工作效率的目的。
2.促進會計職能的轉變
手工條件下,財會人員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圍,沒有時間和精力更好地發揮會計參與管理、決策的職能,而通過電算化,使財會人員解脫了繁重的手工核算,有時間和精力參與企業管理及決策,更好地為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服務。
3.準確、及時地提供會計信息
手工條件下,由于會計信息需要記錄、加工、整理,使需要會計信息者不能及時得到信息,這不利于企業經營者掌握經濟活動的最新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而電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時記錄、匯總、分析、傳送,保障向企業管理者準確、及時地提供會計信息。
4.促進會計工作規范化
會計電算化,給會計工作增添了新內容,從各方面要求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更新知識結構,一方面為了參與企業管理,更多地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另一方面還必須掌握電子計算機的有關知識。好的會計基礎工作和規范的業務處理程序,是實現會計電算化的前提條件,所以會計電算化也要求會計工作的規范化。
(三)會計電算化基本原則
1.法制性原則
企業實施會計電算化的各項工作,都必須以有關法律制度為原則。不僅要遵循我國的會計制度、財務制度及有關法律;遵循財政、財務部門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還要遵循本企業的財務制度,從而保證機構設置的合法性,崗位分工和人員職責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輸入、輸出及內部處理的合法性,輸入數據的合法性及輸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2.效益性原則
提高經濟效益,是會計電算化的最終目標。[7]首先,提高經濟效益,也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直接經濟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產出的效益;二是間接經濟效益,即由于會計電算化而引起企業的現代化,產生的非直接經濟效益。其次,在系統實施前,應圍繞企業的最終經濟效益開展從經濟效益、技術力量、管理水平、各種約束條件進行整個系統的可行性分析,以確定是否具備條件進行會計電算化。再則要從會計電算化能否節約企業的流動資金占用量,能否準確、及時和全面地提供財務信息,能否提高企業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以及決策水平等方面著手促進提高經濟效益。此外,要在系統設計過程中,力求降低設計開發成本,提高會計信息系統的質量。
3.系統性原則
要形成以整體觀點、關聯觀點、發展觀點、最優觀點在內的系統觀點來進行會計電算化實施工作。一是注意內部與外部相聯系。會計部門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是密切聯系的。因此,實施會計電算化時,應考慮把會計信息系統作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既要分清各子系統的界面,又要設置好各子系統之間的接口,做到數據信息共享,減少數據冗余。二是注重局部目標與整體目標相結合。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可分許多子系統,實施會計電算化,不可能一次全部完成各子系統,必須分階段進行。在進行分部子系統設計實施時,必須要有全局的觀點,以確保整體系統的完美組合。
4.規范性原則
包括系統設計的規范性,管理制度的規范性,數據信息的規范性等。有了這些規范性的要求,可避免由于人的主觀因素而造成系統實施的偏差,從而避免會計電算化工作失敗的可能性。
5.可靠性原則
可靠性是會計電算化系統能否實際使用的前提。影響系統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8]:(1)準確性。即輸入數據及操作的準確性,在易出現錯誤和失誤的地方,應建立盡可能完善的檢錯和糾錯系統,進行重點防護,保證輸入數據及操作的準確性。(2)安全性。要求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術方法,防止系統被非法使用及非法改動。此外,還應有系統破壞后的恢復功能等。(3)易擴充性。即整個系統在運行周期內,由于環境條件的變化,從而要求系統隨之進行改變的難易程度,易擴充性要求對系統的修改和擴充能夠非常容易地進行。
二、會計電算化在我國的應用現狀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工作進入信息化的基礎,是今后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經過實踐證明,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形勢和基礎比較好,基本完成手工記賬向會計電算化記賬的轉變。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正從簡單的會計核算系統向綜合的管理信息系統轉變,形成以會計軟件為核心,集管理、分析為一體的會計電算化管理信息系統,因此對會計電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由于財會工作自身的特點,現階段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組織協調,內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我國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
人們的思維觀念還未充分認識到電算化的意義及重要性。多數單位電算化都是應用于代替手工核算,僅僅是從減輕會計人員負擔、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認識到建立完整的會計信息系統對企業的重要性,使現有會計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為企業決策及管理服務。同時在軟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夠,更不用說建立企業內部局域網以及注冊自己的網站,根本沒能力利用信息技術
(二)財會專業人員計算機知識的欠缺
一般會計人員所掌握的知識、理論僅能滿足手工會計核算,而會計電算化的應用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會計人員要掌握一定會計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財務軟件的使用技術以及保養和維護。一般會計人員業務經驗豐富,但計算機專業知識卻很匱乏,難以勝任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工作。表現較為突出的是對財務軟件的應用方法掌握的不夠透徹和熟練,對軟件的認識有局限性,對軟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不能及時排除,導致系統不能正常運行。這個問題已成為企業快速實現會計電算化的障礙。
(三)重視賬務功能,忽視管理功能
一直以來,我國的會計工作主要從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預測和事中的控制因計算復雜而很難進行。會計電算化的運用和發展可以極大地發揮電子計算機卓越的計算功能,將財會人員從繁重的算賬、報賬工作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9]。然而,我國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卻存在著重視報賬功能忽視管理功能的現象。采用軟件的材料核算、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等內容功能較強,而具備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財務指標分析體系以及資金供求預測等模塊,根本沒有設計或內容過于簡單,功能不全。并且查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其管理功能,沒有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對加強財務管理的功能。
(四)會計軟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
近幾年不少財務軟件廠商基本是一套軟件使用于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用戶,對行業特征和單位的核算特點考慮不夠,導致不少施行電算會計的單位,仍要會計人員做大部分的輔助工作,致使一些企業對會計電算化處于觀望之中。我國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暴露出一些難以克服的弱點,如系統初始化工作量較大,系統體積大,企業難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而僅就會計電算化系統看,其材料、工資等各核算子系統之間又彼此分隔,缺乏會計數據傳輸的實用性、一致性和系統性[10]。另外,一個公司購買的會計軟件是不能與從另一個公司購買的其他軟件聯系在一起的,結果會計電算化系統往往獨立于其他子系統,無法進行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不能與企業內其它管理子系統(庫存、銷售、人事等)集成融為一體,很難形成整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五)數據保密性、安全性差
很多時候,財務上的數據,是企業的絕對秘密,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但幾乎所有的軟件系統都在為完善會計功能和適應財務制度大傷腦筋,卻沒有幾家軟件認真研究過數據的保密問題[11]。例如成都某公司計算機被盜,內存價值百萬元的資料而無任何加密防范措施,該公司的損失已遠遠超出了計算機本身的價值。而有些軟件所謂的加密,也無非是對軟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盜版,不能真正起到數據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難如人意,系統一旦癱瘓,或者受病毒侵襲,或者突然斷電,很難恢復原來的數據。
三、以有效對策途徑強化我國會計電算化持續發展
(一)轉變觀念,理清思路,充分認識到會計電算化的重要性
會計電算化的普及應用不是一個單一的會計手段的轉變問題,當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已普遍采用了ERP資源管理系統實現了信息化管理,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適時制造系統以及零庫存、全面質量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并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之時,內地的大部分企業仍固步自封,必然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
(二)規范會計電算化基礎工作管理
會計基礎工作主要指會計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規程是否規范,基礎數據是否準確、完整等,這是搞好電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證。為保證電算化的順利實施,企業應制定出嚴格的電算化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為開展會計電算化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健全崗位責任管理、操作管理、系統維護管理、機房管理、檔案管理、財務管理和計算機病毒的防治等制度,確保系統高效、安全地工作,充分體現出會計電算化的優勢。
(三)提升會計人員計算機操作業務素質
會計電算化給會計工作增添了新內容,從各方面都要求會計人員提高自身素質,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會計人員計算機業務素質,首先,必須大力加強人才培訓的力度既要重視高級技術人才的培養,又要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其次,要加強對會計電算化人員的再教育。一是使會計人員樹立會計信息化的觀念;二是使求會計人員掌握更豐富的會計電算化相關知識;三使要求會計人員的知識更新更加及時、有效。
(四)要加強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
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對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正常運行尤其重要,實行會計電算化后,由于存貯載體的變化、處理方式的變更,使會計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
1.要創造良好的會計信息系統運行環境
應加強對計算機安全的宏觀控制,政府主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對危害計算機安全的行為進行制裁,為計算機信息系統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2.建立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管理制度
應當建立一套完備的管理制度,包括對溫度、濕度、防火、防雷擊、防靜電等的管理,也包括對人文環境的管理,如防止無關人員進入計算機工作區域、防止設備被盜等,以保證設備的完好,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3.建立內部安全控制制度
在電腦網絡環境下,某些內部人員的惡意行為及工作人員的無意行為都可能造成會計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必要的。一是實行權限分級授權管理,明確管理員、操作人員、維護人員的職責范圍,相互制約。二是建立健全對病毒、電腦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采用防火墻技術、網絡防毒、信息加密存儲通訊、身份認證、授權等。三是對儲存數據的各種磁盤或光盤作好必要的標號,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應附有修改通知書、更新通知書等書面授權證明,對整個修改更新過程都應作好登記。四是強化審計線索制。計算機會計系統應具有必要的自動記錄能力,以便業務人員或審計人員查詢或跟蹤檢查。
四、我國電算化的發展趨勢
會計電算化發展到今天,已不是單純的會計與計算機的簡單結合,而是已經發展成為一門延伸到通信學、企業管理學、市場運籌學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它的推廣應用不再是單純的財務管理系統,而是正朝著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方向發展,甚至發展成為不同企業之間跨地區、跨行業相互鏈接的大型網絡化會計信息處理系統[12]。實踐證明,會計電算化不僅大大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大大提高了企業財會信息的處理和傳遞速度,更重要的是企業財會工作發生了質的變化。本文認為,會計電算化發展趨勢主要呈現以下趨勢:
(一)會計電算化于管理會計系統相結合,促進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還處于會計核算電算化的水平,或者說,現在僅僅是實現了財務會計的電算化,而財務電算化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會計電算化。因為企業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和成本與管理兩大分支,所以完整意義的會計電算化應該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全面電算化。因此,未來的會計發展在實現財務會計電算化的基礎上不失時機的推進管理會計電算化,真正實現會計的核算職能、管理職能和控制職能。未來的會計電算化發展,也是促進會計工作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過程。
(二)會計電算化的信息處理向智能化發展
由于信息處理、分析的專業性較強,需要專門人才,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具有較高的成本,因此,隨著智能電子技術的發展,信息處理也會朝著智能化、高度自動化方向發展。
(三)會計電算化軟件開發趨勢向國際標準化
電子商務使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因此,在今后的電算化軟件開發中,應充分考慮會計國際化問題,滿足多語言、多幣種的國際競爭需要,這就需要要求實行財務軟件網絡化[13]。它是基于網絡計算技術,以整合實現企業電子上午為目標,提供互聯網環境下的財務模式、財務工作方式及其各項功能的財務管理軟件系統,能夠實現網絡化管理,對企業經營計劃和控制功能動態管理,從而實現動態查詢。實時監控、遠程通訊等。
(四)促進會計自身的發展和變革
一定意義上講,會計電算化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也是突破傳統會計觀念,對現行會計理論和方法提出新問題、新課題,以及研究和確立新的理論和方法的過程。如會計電算化在系統設計、工作組織、信息處理和賬務處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的改變,本身就是對現行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算化信息系統的普及應用,新的問題和新的課題將不斷出現,如:企業信息處理網絡建立后,將如何做到及時合法的提供會計信息,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商業機密;兩個會計子系統(財務系統和管理系統)實現結合后,如何改進財務報告等。
五、結論
會計電算化是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產生的,也將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完善。在信息化時代,誰能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并能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誰就能在競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會計電算化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會計電算化必須突破傳統會計的觀念與理論,只有不斷地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才能使會計電算化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高校經濟管理專業財會專業設置的現狀
1、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教學目標不明確
經濟管理專業培養的并不是專業的會計人才,而是要把合格和優秀的人才往各個管理部門輸送,因為會計支持著這些崗位的工作。所以說這些人才只需要了解會計信息的含義和生成的過程,并不需要精通會計中的記賬和算賬。但是現實中的很多授課老師并沒有足夠的認識,講課并沒有按照側重點來傳授內容,課程的內容也只是各個方面的拼湊,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覆蓋的面過大過廣,可是由于學時很短,所以說最終只能是多而不精;二是側重點的偏差,直接導致了教學和應用的偏差。學生都會覺得自己學的內容枯燥、乏味并且與自己的專業相背離。
2、教材與實際不匹配
現在好多的經濟管理專業的會計教材與專業的特點并無關系,不能夠與本專業相輔相成。有的教材的重點是講解對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卻忽視了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和應用的能力。也不能體現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特點,所以說與其毫無關系。
3、機構單一的教師力量
經濟管理類教師一般都不同時具備財會類和經濟管理類知識,兼具兩種知識的教師嚴重缺乏。一方面,現在很多高校財會的課程是會計學院的教師所負責的,這些教師雖然會計水平很高但是并不具備經濟管理類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管理教師缺乏會計知識并不能教授會計課程,因此學生們學習時就無法獲得專業的指導,很難將專業知識與財會知識相互結合應用。
二、會計專業課程和經濟管理類會計專業的課程是有區別的
1、教學的目的不同
會計專業會計課程主要是培養會計信息的生產者,要求學生能夠用會計賬簿和報表等工具把經濟信息轉化為會計信息,而對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會計課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思維方式,理解各類會計信息所反映的財務信息并要以此做出相應的決策。學生學習會計不僅僅應該知道會計信息的經濟含義,而且應該具備分析信息和解決管理問題的能力。
2、課程的安排不同
普通的會計專業的課程十幾科甚至更多,他們會安排更多的課程來學習會計知識并且會計知識在學習中占有主導的地位。然而經濟管理專業開設的會計課程并不多,并且會計課程也只是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處于輔助的地位。所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就造成了他們學習的知識難度性減少并且很難去理解精髓,更加談不上應用到實踐中去了。因而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高校財會課程體系改革思路與實踐
1、重新確立培訓的目標
高校管理學院專業培訓的目標是訓練在校生成為高級的管理型人才,但是畢業生畢業后會受到經驗不足和就業環境等幾個因素的影響,短時間內很難成為高級管理人才。所以說,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應該改為培養具備高級管理人員素質的專業性人才。
2、構建以培養目標為導向的財會課程體系
按照會計信息的運行規律、經濟業務流程和會計的功能來構建管理類專業的財經課程體系。現代的會計隨著企業制度的不斷健全和金融市場體系的建立,相互之間能夠互聯互動,從而衍生出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體系。所以說,現在的會計功能,不光具備管理的服務職能也是會計的核算功能,應該為企業的信息提供可靠和真實完整的財政信息。管理、服務和核算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管理是核心,服務是目的,核算是基礎。會計信息的使用和監督如果想要被監督的話,管理的職能將會被當做一條主線,始終貫穿在各個課程中?,F在,我國很多院校的財會專業必修課都有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等課程,尤其是《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作為管理類專業和財會的必修課,能夠有利于進行資金的決議從而來確定資金的需求和企業的存貨和企業采用的政策。從而提高學生的管理技能和素質。
3、課程的內容體系的架構
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點都是在科學的課程下培養出來,所以說,經濟管理專業財會課程的體系和內容應該依據學生懂得的知識和技能來安排。《基礎會計學》也只是初級的會計知識,并不能滿足學生成為高級的會計人才,也不能滿足畢業后從事會計行業的需要。所以說必須要增加管理和會計相關的知識來滿足其畢業后從事其行業需要。由于考慮到各院管理專業學生學習會計課程是有限的,因此,應該根據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和基礎會計教學內容,重新架構了教學體系。(1)基礎會計教學的內容體系側重于會計的計算,是以會計循環為主要的線,重點的講解傳授企業的經濟會計的核算手法,使學生能夠去掌握會計的職能和基礎知識等。并且能夠了解和掌握復試記賬的監督和計算的基礎法則;通過其平時的實踐和實驗,教會學生利用會計原理的基礎操作技能,從而為后來的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2)管理系財務課程體系的主線是資金的運轉,在考慮資金成本、時間價值和風險等原因的前提下,以對財務的決議為核心內容來進行教學的框架。其中的內容包括對投資、籌資、收益分配和運營的管理和決策。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得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財務的分析、運算等基礎的方法,從而為經濟管理來服務,使得能夠成為具有高素質和工作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3)管理系會計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主線是企業的生產規劃和控制,核心內容是經營和決議。該課程的內容體系是用企業的活動決策、預測和控制為主要的內容來架構的。分為四個內容,其中包括管理會計的預測與分析、規劃和控制、管理會計的基礎內容、業績考核等。
4、加強和改進教學的方式
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適應現代的高級管理人才。這種方法的含義就是教師不光光是要傳授知識,而是要去引導和啟發并且來幫助解決問題,從而來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以學生為中心,來引導他們的思維擴展,探索性的去學習。采用個別的案例、小組討論等方式來充分的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來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如何去改進經濟類管理專業會計的教學
現在,我國的很多高校在經濟和管理學院設置了會計專業,使得會計專業的教師不光要承擔自己本專業的課程還必須要承擔經濟管理方面的會計課程,這種模式在各種高校內是普遍的存在的。很多的會計專業的教師由于長期的實踐和教學的經驗,對會計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已經達到了輕車熟路,但是如果把這些長期積累教授會計本專業的專業知識照搬到管理學和經濟學的會計專業課程中,不加區分的教授每一個同學,并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說我們針對上述這些大多數高校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研究。
1、調整教材的內容強化開頭的作用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第一次接觸會計教學應該是《基礎會計學》這本教材,現在,很多的《基礎會計學》教材一般都是根據會計專業的課程來編著的,比如開始提到的一些象基礎知識、會計等式、會計假設等,然后再按照實際操作的業務順序,例如取得原始的憑證、將信息轉化為會計信息、記錄賬簿等。但是這種流程和安排并不符合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會計課程,使得學生對自己的身份產生了誤解和偏差,使得學生一旦遇到問題變會退縮產生畏懼的情緒。沒有從一開始便使學生縱觀全局,使得其陷入孤立看問題的境地。為了去解決以上所出現的問題,應當適當的調整下教材的內容使其更加的符合經濟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具體的來說就是把《基礎會計學》分為四個內容:(1)通過案例和實際操作闡述會計的最終產物——報表。(2)講述會計的基本原理,例如:會計等式復試、記賬的原理等。(3)簡單介紹會計的流程最后來說明下報表的分析和編制。和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來比較以上的內容作了一點點調整,第一就是開篇內容就介紹了財務的報表,這部分并不來講解報表的編著和分析。主要是用生動的案例來講解財務的報表對其產生初步的認識。第二就是對其流程只做簡單的介紹,因為學習經濟管理專業的會計的學生并不是生產者而是使用者,所以說,從這個角度上看適當的去壓縮下也是合情合理的。
2、通過課程的內容整合來體現管理的特點
可以整合《財務會計學》和《基礎會計學》的教學內容使得更加適用與經濟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其中的內容分為三個單元,(1)會計的基礎,主要講述的是會計的基礎的知識。(2)按照業務的來回運轉組織的業務計算。(3)財務的報表分析與編著。通過整合以上的內容來使得學生具備閱讀和使用報表的能力,并且能夠掌握其中所蘊含的信息從而計劃出用來決議的方法。第二部分的會計的業務計算,現在很多的教程都是按照負債、權益、利潤、資產等方面來計算的,并且每一個內容都介紹的非常詳細。但是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會計課程來說,這種詳細和全面并不利于全局的去看待和處理問題。所以說我們可以借鑒其中的思路來處理先后的順序,并且在其中添加審計的課程,由于經濟管理專業并無審計的課程,所以說這個課程的添加更加的符合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整合后的內容將會計和管理相結合,更加的符合經濟管理的專業課程要求從而也體現了獨特的管理特點。
3、通過改進方法來實現教學的多面化
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會計教學,在要求學生掌握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針對其自身的專業特點,應該在講課的時候有側重點。因為是專業授課,更加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有利于學習,也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等,并不應該局限于老師的教和學生被動的去聽。對于管理專業的會計教程來說,可以展開分組的討論。這種教學的方法能夠更加有力的去激發學生的熱情,來提高其創造力。并且同時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也可以實現教學相長,提高教師的職業水平。
五、總結
高校的經濟管理專業的財會專業知識的改革和實踐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向前和各個企業的不斷發展,這項任務也會不斷的革新。所以說,我們應該更積極的去改進和經濟專業相契合的財會課程,這不僅僅是經濟市場的需要,也是做為學校需要重視的事。學校應該去通過對課程的改革和深化,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使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能夠找到會計課程的樂趣,從而更加積極的去學習,使得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能夠更好的在社會發揮其自身的作用,使得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肖溢 單位: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一、傳統繼續教育模式
傳統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就是以高校為本或以專門的教師進修機構為本的模式。該模式往往因只重視知識和理論講授,難以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而受到較多批評。近年來,高?;蚪處熯M修機構已意識到這個問題,正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進。比如,在對教師的培訓中加上外出實地考察、參觀或崗位實踐等環節,同時輔之以職業技能證書教育(如會計行業的會計電算化師、物流行業的物流師、電子商務行業的電子商務師等)。這些改進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教師技能,還提高了被培訓教師所在學校的雙師證率,使傳統的繼續教育模式煥發新的生機,再一次受到被培訓學校的認可。雖然如此,該種模式仍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該模式的繼續教育是上級教育部門為推廣某項教育改革或某種教育模式而組織的,雖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卻不一定符合各受訓學校的實際,結果經常由于受訓學校的條件難以達到要求而出現“教師個人業務水平提高了,但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作用不大”的情況。二是該種模式的繼續教育時間大都在1—2個月,用時較長,大多數的教師由于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所礙,不能外出接受該種繼續教育;而且該種模式所需經費較多,受經費所限,能接受培訓的名額就有限,致使該種模式的繼續教育覆蓋面有限。
二、校本培訓模式
1.校本培訓的界定
20世紀70年代中期,作為“教師在職培訓的新概念與新策略”的校本培訓計劃由英、美等國首先發起,并很快在世界各國盛行開來。目前,許多職業學校都開始以這種理念為指導對教師實施繼續教育培訓。校本培訓主要有兩種界定方式,一種是以培訓地點為依據,指完全在學校內進行的教師在職培訓活動;另一種是以培訓內容為依據,主要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善學校和教學實踐為中心的計劃與活動。無論是完全在學校內進行的,還是在學校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的,都屬于校本培訓。第二種定義被普遍認為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即校本培訓是一種以教師任教學校為培訓基地,輔之以大學或師資培訓機構提供必要課程和人員而開展的師資培訓活動。
2.校本培訓模式探討
無疑,校本培訓能有效避免傳統繼續教育培訓的缺陷。第一,它由受訓教師所在學校本身發起、組織,方便了解一線教師的繼續教育需求,有利于安排切合實際的繼續教育內容;第二,受訓教師不用長時間外出,所需經費也會大大降低,受訓范圍也可大大擴展;第三,它并不排斥高?;蚪處熯M修機構所提供的繼續教育,只不過是形式發生了一些改變,從“走出去”到“引進來”。校本培訓經過幾十年的實踐,不同學校針對具體的培訓內容和培訓對象摸索出不同的適合自己的培訓方式。我們也在力求探尋適合財會教師繼續教育的校本培訓,以期在此基礎上構建起適合財會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模式。
(1)個體式培訓。
據調查,被列為國家改革示范校的中職學校的教師,其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比較高。每位教師都制訂了書面的個人成長計劃,并按計劃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教師們不僅隨時關注最新的改革進展、勤練會計技能,而且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主動聽別的教師的授課,撰寫教學日記、教學小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而那些沒有被列為示范校的教師的積極性明顯不夠。這就說明,個人的積極性需要一定的外在壓力來觸發,示范校改革對教師們做出的硬性要求恰好提供了這種壓力,同時為教師們的繼續教育指導了方向。在沒有這種改革的學校,為鼓勵個體學習,學校就應采取適當的考評和獎勵措施,以及適當的資源支持來激發教師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學校定時為教師提供精練技能的訓練室、機器、軟件、訓練用物料等;定期安排一些教師技能比賽并對優勝者予以精神、物質獎勵,同時將之作為加分項并與職稱評聘掛鉤;對考取雙證的教師予以費用報銷(現在大多數職業學校正在這樣做)或一定的物質獎勵等。當然,學校還應規定予以獎勵或支持的繼續教育項目,以使教師們的自主性繼續教育符合學校的發展目標。
(2)師徒式培訓。
師徒式培訓基本上就是一種一對一的培訓形式。一般由教育教學經驗豐富且愿意指導新教師的教師擔當師傅角色,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引導新教師將教育教學理論、學科知識與具體工作實踐結合起來,幫助新教師更快地適應教育教學工作,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過去的賬房先生是由徒弟直接跟師傅學習而成,且由于直接在實踐環節進行,效果良好。對于財會教師的繼續教育,無論是教育教學技能,還是財會學科技能都比較適合采用這種方式。然而,在一對多的學校教育中,這種培訓方式越來越被學校所忽視。在很多學校,幾乎沒有校方指定的師徒式的傳、幫、帶培訓形式。老教師對新教師的經驗傳授一般局限于偶爾的展示課或新教師的主動請教。由于沒有校方的強制性約束,老教師自然也就沒有主動指導的積極性,這對于校方而言其實是一種很大的資源浪費。所以,校方應該重新重視起這種培訓方式,制定一定的規章制度和激勵政策,使這種培訓方式常規化,在財會教師的繼續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3)小組式培訓。
小組式培訓,就是根據教師共同的需要、興趣及學科等,由教師自愿組成或由學校劃分成小組,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開展的校本培訓活動。這種培訓在劃分小組時主要依據的是小組成員的共同特征,重視組間的特殊性,且其組成以自愿結合為主,這就為教師之間保持開放的學習心態提供了心理基礎,為教師之間分享教育教學經驗提供了組織保障。在很多學校中,小組式培訓主要體現在教研小組活動和課題小組活動上。教研小組的教研活動以教研室為依據簡單劃分成小組,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小組成員的共性,但忽視了個別成員的特殊性,且小組的形成不是教師自愿結合的,自然很難實現教師們的暢所欲言。筆者認為,學校應重新審視教研小組活動,使之成為財會教師們繼續教育的平臺,比如可設立問題研討室、教師論壇等專門的小組活動空間,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發揮實際作用。問題研討室每兩周定期開放,設立一至兩名負責人,由教師們自愿結合,交流討論日常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應對的方式方法。鼓勵大家不論問題大小,不論語言長短,自由發言即可。最后由負責人組織教師們以書面形式整理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在室內的問題研討園地上,并以電子稿的形式留存,形成隨時可供查閱、學習的資料,要求研討室每月至少形成一篇文稿。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參加三次,每學年至少在問題研討園地上發表一篇文稿,否則不予評優。如此,將會激發教師們參與問題研討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4)全員式培訓。
這里主要是指針對全部財會教師的集中式培訓。比如可設立財會教師學習報告室。學習報告室在教育教學、財會學科知識、法律法規等方面需做專題講座或外派學習人員回校報告、宣講所學知識時開放,對全體財會教師進行集中式培訓。其中,專題講座可由走在教育教學前沿的領導、學科帶頭人來講,也可由經驗豐富、與時俱進的老教師或外請專家來講,講座所用資料力求每人一份,同時保存留檔。當然這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而要求外派學習人員回校后宣講所學知識,一方面可以督促外派人員在外出期間認真學習;另一方面既可節約外派經費,又可變相擴大外派繼續教育的覆蓋面,還能使沒有時間或沒有機會外出學習的人員也學到前沿的知識。當然全員式培訓也存在明顯的缺點:培訓過程缺乏互動,效果較差,往往是“聽著激動,聽后不動或學后不用”,對教師實際教學與技能的提升影響不大。所以,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采取一定的后續措施,比如小組研討、撰寫培訓心得體會、優質課評比、技能比賽等相結合,實現培訓內容的內化。
(5)校際式培訓。
校際式培訓主要是指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院校合作開展的校際培訓項目和與兄弟院校之間開展的校際合作交流項目。高等院校一般被認為是科研的前沿和知識的發源地,所以教師進修一般選擇到高等院校去。但傳統的中職學校與高等院校之間的這種縱向交流存在些許缺陷,前面我們已述及。要改善這種交流方式,使之能更好地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服務,就要在原來“派出去”的基礎上,外加“請進來”。根據教師的需求,請高等院校的教師到中職學校來對中職教師進行培訓。當然這種培訓會局限于中職學?,F有的設備和資源條件,可能不能進行一些較前沿的技能傳授,但由于在自己學校的緣故,會使更多教師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對解決教師當前面臨的問題更有實效性。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在保持“外派”進修的同時,加強“請進來”的方式。與兄弟院校之間的橫向交流目前也只是局限于落后的學校派教師向先進的學校學習,真正的互利合作較為少見,還在不斷探索中。
(6)校企合作式培訓。
校企合作式培訓就是學校與企業合作來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式,以增強教師們的實際會計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實際會計能力的學生。所以,當前校方都非常重視這種培訓方式,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學校的支持下,選擇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去實踐;校方也會請企業或事務所的資深會計師到學校來授課。但有時由于涉及商業機密等原因,可能無法接觸到一些核心業務的會計處理操作,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解決這個問題的較好方法是學校最好有自己的校辦企業、事務所,這不僅需要大量的財力資源,也會耗費學校很大的精力,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的學校來說可能比較困難。如果學校能另辟蹊徑,選擇參股、控股企業或事務所,或許是一種比較好的解決辦法。這樣,既可節約資源,也可節省精力,還能使教師們接觸到實實在在的業務培訓。
(7)職稱考試輔導培訓。
財政部門應該允許財會專業教師參加職稱考試,而不該限定為在職會計人員。允許財會教師參加會計職稱考試,便于教師接受財政部門安排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同時,也為教師學習財政、稅法和會計知識提供動力。因為能夠參加會計職稱考試,所以他們愿意學習國家現行的財經法規,愿意接觸財會實踐活動,從而擴大財會專業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
三、總結
綜上所述,以上各種校本培訓方式各有利弊,學校應統籌安排、綜合利用。筆者認為,學校應以傳統的外派方式為輔助,實施以學校為主導、以教師需求為方向、以教研小組活動為平臺,各種方式綜合利用的校本培訓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繼續教育效果。
作者:萬慶平 單位:山東省濟寧市高級職業學校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逐漸被重視,越來越多的職業教育學校開始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力求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眾所周知,不同的職業具有不同的職業道德和工作使命。只有在學校就學習好必要的職業道德,才能在工作以后服務好社會。本文主要對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進行分析探討,希望能夠為社會培養優秀的財會人才。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職業道德;形式創新
中等職業學校中的財會專業能為社會輸送大量的財會人才,需要在具體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指導其明確在具體的財會工作中應遵循哪些具體的制度和規則。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道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及特點
在中職學校財會專業教育中,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基礎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職業道德是指人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守的職業規范和道德要求,是一般社會道德在具體職業中的體現。包括職業紀律、職業技能、職業品德及職業責任等方面,是具體行業對社會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生活中如“醫者仁心”、“工人力量”、“為人師表”等等詞語都是對職業道德的詮釋。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從業者個人和所在行業以致社會的進步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職業道德具有職業性、實踐性、繼承性等特點。
1.職業性
職業道德的內容是與具體的職業活動相關的,每一種行業都有其特定的職業道德,某一行業的職業道德規范本職業從業人員的責任與義務,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
職業道德通過從業者的職業活動體現出來,職業道德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重在行動,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樹立起來。
3.社會公共性
各類的職業道德雖然都體現著該行業的特點,但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和大體目標都是相通的,各行業的職業道德應當有相通的價值標準和價值追求。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應該是每個行業的基本道德規范,有了社會公共性,職業道德才會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中職學校財會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陳舊及方法單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教學法愈發顯出其弊端來,照本宣科的單向知識傳授模式對職業道德教育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小。職業道德教育課在大多數中職學校都存在著共同的難題,即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材內容上往往都是大段概念理論,學生沒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思考欲望,而學生主動性的喪失進而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產生應付心態,這樣的缺乏互動的灌輸式教學是難以達到既定目標的。具體到財會專業來說,財經法規有大量的概念和原理,顯得較為抽象,如會計、稅收、結算、財政等各方面都有復雜的法規和條例,會計職業道德也包括職業理想、工作責任、工作紀律等復雜的構成因素,若只按《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材內容進行傳統的灌輸教學,沒有鮮活案例,沒有思考啟發,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對教材內容難以理解,在步入工作崗位之后就更難做到身體力行。更進一步說,《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主要是相關法律、法規和對會計職業道德概念特性的分析,僅憑對法律條文的熟知并不意味著對財會行業職業道德的理解,在財會專業領域工作中,經常會需要會計人員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和實踐認知,如果在校期間沒有對職業道德進行深刻的領悟,從業后就難以堅守職業道德。
2.教師缺乏重視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群體中,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的“雙師型”教師只有極少部分,大多數是財經院校的畢業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中會更多地關注會計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會計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認識不到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財會專業學生的考試居多,如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職稱考試、會計電算化考試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以應試為導向,從而忽視對學生職業道德的考查。
3.評價方式簡單
當前中職學校對職業道德教育的考核評價方式仍是以卷面考試為主,缺乏多樣性,卷面考試結果只能反映出學生對理論的識記程度,無法反映出學生對職業道德的個人理解和實踐能力。而評價主體則是教師個體,缺乏來自各方面的綜合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這也會造成評價結果的片面化,所以評價結果與學生對職業道德理解情況之間有較大偏差。學生在從業之后要面對行業和社會評價的時候,其標準往往更傾向與實踐能力,這種評價標準的轉化會造成學生的心理落差,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三、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策略
1.改革課程設置,強化學生對職業道德的理解
中職學校財會專業的教學中,要對職業道德教育給予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認識財會專業的行業使命和行業道德。在課程的設置上,要有長遠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如把職業道德教育相關課程列為核心課程,在向學生傳輸職業道德內容的同時,注重培養其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操守。在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統計等課程中,增加道德內容,通過實際案例中出現的道德沖突,分析職業道德在實踐中的運用,幫助學生培養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水準。在課程實施進度上,增加職業道德教育的時間跨度,不能僅僅通過一學期的法律和職業道德教育課就結束教育進程,因為職業道德教育是潛移默化的,要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影響,如從《基礎會計》開始,就對財會類從業人員的權利、責任以及應具備的各項素質進行滲透式教育。將職業道德教育寓于整個教育階段,才能保證學生長期的接受到職業道德相關知識。另外,也要對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設置長期的評價和反饋模式,將學生在校期間的知識技能、自我認識、職業發展規劃等項列入考評標準,采取綜合評價形式,在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各領域強化正確職業道德觀念。
2.形成多元化的職業道德教育形式
職業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應當創新,創立“教師授課為輔、學生參與為主”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在職業道德教學中穿插鮮活的案例,在案例的選擇上要側重于專業知識與實際情況的聯系,尤其要注重當前社會發生的各種熱點案例,讓學生通過案例討論主動思考,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蚴前才拧捌髽I人員進課堂”、社會調查、崗前培訓、定期講座等教育形式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職業道德教育,安排學生進行各種職業道德宣傳活動、組織有關會計職業道德知識問答競賽和辯論賽等,使學生的職業道德在各種活動中得到提高。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和樹立階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學校要營造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氛圍,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在校內營造輿論導向,比如廣播、校園網、圖書館、板報等等,營造一個整體化的職業道德教育環境,使學生在和意識上都能耳濡目染。
3.校企合作式職業道德教育
學校職業道德教育教材相相比于實際生活具有一定程度的滯后性,主要是因為實際生活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人們的認知觀念在不斷更新,因而僅通過學校的教育不足以滿足職業道德的具體要求。而企業中真實的工作環境,能給予學生較為真切的職業道德目標和要求。校企合作共同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在多次的實訓中學生會遇到課本中沒有提到的實際問題,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們積極表達自己在實操過程中的問題以及看法,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使得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知識又能夠鍛煉他們的實際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在實際的訓練操作中運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以后的從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校企合作式職業道德教育更注重實踐性和方式的多樣性,因此對于財會專業來說尤為合適。這種方式可以使得職業道德教育更有針對性,由學生向會計從業人員的角色轉換也會更加平滑。然而財會專業又有其自身特殊性,與一些勞動密集型工作不同的是,該專業對從業人員的嚴謹性、保密性要求較高,這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是難以達到的,加上企業本身具有逐利趨向,因此財會專業大規模的實習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校企雙方應當盡量創新合作方式。比如選派部分優秀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同時派教師去指導實習,學生在單位實習中可以獲得實際操作能力與工作經驗,教師在企業通過與技術人員的交流以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也能更新自身知識結構,在以后的教學中會更貼近實際。再如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定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學規劃與課程設置等事項、校企雙方共同聘用優秀的企業員工作為學校德育部門的兼職教師、由企業參與對學生職業道德的評估工作等等。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從不同的方面著手,對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學生進行全面的職業道德教育,以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對學生、學校以及社會都有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我們要對中職學校財會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自身特點、存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并找出改善中職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才能促進職業道德教育實現質的飛躍,真正培養出兼具扎實的職業技術與良好的職業素養的綜合型人才。
作者:方晶 單位:肇慶職業學校
經濟法是高職高專財會類專業的專業核心課。對財會類專業來說,經濟法涉及的內容指導了會計工作,也是會計資格考試的必考課程。該課程內容涉及范圍廣,專業性高,邏輯性強,給學生學習帶來相當的難度。財會類專業要有效提高經濟法教學質量,就需要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根據專業需要編排課程體系,綜合使用有效教學方法,并指導學生依據課程特點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
一、明確課程目標
對于財會類專業來說,經濟法的教學目標分為多個層次:一是知識目標。由于該課程是會計資格應試課程,從事會計類工作須具備相應的會計資格,作為高職高專院校,課程的學習要滿足工作崗位的需要,因此,經濟法課程的學習要能夠滿足相應會計考試大綱的要求。二是技能要求。學校不同于培訓班,高職院校相關專業開設這一課程不僅僅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考試,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相關技能,能夠使所學與其將來從事的日常工作相結合。比如,對于票據的學習,財會類專業的學生就不僅僅是了解它、認識它,還要能夠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填寫和使用。三是素質要求。會計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來進行,并且要求從業者嚴謹認真、條理清晰。嚴謹性、邏輯性亦是法律本身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法律課程的學習,要注意培養學生守法、嚴謹、有條理的職業品格。
二、編排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需要基于知識目標要求和知識邏輯特點進行有效的編排。經濟法的內容非常廣泛,會計資格考試中涉及的也很廣。比如,初級會計資格考試要求掌握法律基礎知識、勞動合同與社會保險法律制度、支付結算、稅收及稅收征管法律制度。中級會計資格考試要求掌握的范圍更大,包括基礎知識、公司合伙等主體法律制度,銀行證券等金融法律制度,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還有其他相關法律制度。面對如此龐雜的內容,首先在時間上,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水平來確定安排幾學期的經濟法課程。其次,在具體課程開設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編排。比如,可以滿足初級資格考試需要的課程內容,其幾大類知識塊彼此關聯性小,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時間、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分布來靈活安排課程的編排順序。但是適應中級資格考試的內容涉及范圍大,則需要對各塊內容根據學生的理解特點進行編排。一般經濟法教材按照經濟活動主體—經濟活動行為—經濟活動爭議的主線來安排章節內容,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完全依照這樣的主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易接受,應當把在整個課程的學習中能起到基礎性作用的知識內容安排在前。因此,比較合適的編排是首先做基本概念介紹,如法、法律關系等。其次學習合同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與生活聯系密切,涉及很多法學的基本知識、概念,雖然一些知識點難度較高,但是由于與生活聯系密切,很容易從學生的切身生活中找到實例,可以將知識點難度降低。再次,依次學習公司合伙等主體法律制度、保險破產等相關法律制度、銀行證券等金融法律制度、票據結算法律制度。因為在公司企業中,公司章程、合伙協議是企業設立的法律基礎,權益主體變更如股權轉讓是涉及公司利益的重要法律行為,如果學生對合同有了基本認識,這些內容的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同樣,保險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保險合同。破產法的學習,會涉及到合同中學習的許多概念,如,優先受償權、擔保權人、債權,同時需要對企業的基本認知———票據法安排在最后,因為票據是無因證券,票據法制度的設立思想與合同等法律規范不同,有很多不能以生活經驗推知,所以在前述規范學完之后,對比著學更易掌握。最后,在實體法部分學習結束后,進行程序法訴訟仲裁的學習。在實體法后學習程序法,對于程序法的一些設置理念問題也容易有更好的理解。整個內容的詳略則可以由教師根據資格考試重難點、學生的掌握程度、學習興趣、學習時間來安排。
三、靈活教學方法
(一)講授法
在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思路下,很多人認為教師講授的部分應該盡可能減少,還有人十分倡導西方的案例教學模式。但是,我國是成文法國家,不是判例法國家,英美的案例教學是建立在判例法基礎上的,加之法律概念十分專業,法律語言要求嚴謹準確,沒有相當時間的教師講授作保證,學生是很難系統清晰地理解相關知識的,所以講授仍然是經濟法課程的重要教學方式。采用講授的方式不意味著不以學生為主導,問題不在于講授法本身,而在于講授的方式。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要注意思路清楚、內容銜接,并且也要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進行。由于一些法律概念較為抽象難懂,講授的過程中要不斷盡可能地結合學生生活所知所見摘取實例,引領學生思路,在教師講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進來。
(二)案例教學法
真正的案例教學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后展開的。雖然很多教師在知識點展開之前會先導入案例,但其實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注意,并不能由此真正展開案例教學。因此,案例教學主要是指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后,組織學生剖析典型案例,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之能夠活學活用。在使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案例選取。選取案例不僅是一個基本工作,也是案例教學的目標能否實現的重要前提。案例的選取要能夠反映學生所學這部分知識的重要或主要知識點,難度要適中,且結合學生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一些主要問題設置題目陷阱。二是準備安排。案例討論的組織要結合案例囊括的知識點的多寡、難度的高低來進行。知識點較少或者難度較低的可以直接在課堂上組織進行。知識點多、難度較高的就應該提前布置給學生,因為一般經濟法教學的課堂時間都較為緊張,而學生進行題目閱讀、思考、查閱知識點需要相當的時間,且學生程度不同所需要的時間又有差別。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準備,這部分工作都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的,教師要做好督促工作,講明這樣做的意義,要求學生自己完成。三是課堂討論。在準備工作完成之后,進入課堂討論階段。課堂討論可以讓學生就近自由組合討論,個人代表自己發言;也可以教師組織分組,代表發言,在此過程中建議小組人數不超過四人。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教師應注意不直接表露個人意見,并且包容學生的各種不同意見。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正確結論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置身其中思考問題,自我組織語言闡述問題,并且在與他人的意見碰撞中,反思自己的思路,逐漸找到正確方向。討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總結,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涉及重要知識點或者討論中出現問題較多的案例,可以要求學生整理形成書面作業。
(三)視頻教學法
視頻教學以多媒體為支撐,通過影像聲音的動態表現,增加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采用視頻通常有兩類情形。一類是程序法教學中,選取較引人注意的案件,進行整體編輯,將整個庭審過程展示給學生。程序流程在學習中如果要口述需要時間長、枯燥乏味且學生仍然似懂非懂,運用視頻效果更好??梢砸髮W生課下進行預習,通讀教材相關文字部分,然后在課堂上展示真實的庭審過程,適時的暫停進行知識點的說明。如果課堂學生人數少、學習程度好,可以直接展示視頻,要學生自己總結階段,提出每階段庭審需注意的問題再對照教材掌握。當然就這部分內容來說還可以組織學生親赴法庭旁聽,但是真實旁聽最大的好處在于感受現場氣氛,就知識點學習而言,教師難以把控,且受到時間、交通諸多問題限制,因此,相對來說視頻展示的教學效果更盡如人意。還有一類就是通過視頻展示精心挑選的案例,通過案件的動態展示進行實體法部分的學習。這其實是案例教學法借助多媒體實施。最后,案例教學法和視頻教學法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就是學生能否認真參與進來,這是能否達到教學目的的關鍵,因此,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會有部分學生在準備、討論的環節中不參與或借著討論談論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對于這些同學來說上述教學方法就起不到相應的作用。鑒于這種情況,教師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首先要清晰地向學生說明案例討論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足夠明確充分重視;其次,課程考核評價方法要對此有所體現。分組討論后通常都是部分同學發言,會有一些學生消極懶惰倚仗他人,因此,教師要能夠對每一個同學進行評價,比如,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機選擇小組中的成員表達觀點。這種課堂考評應作為平時成績的主要組成部分,進入到期末總成績的考評中,以此來督促學生積極參與。
四、指導學習方法
一是歸納對比。知識點細碎眾多是經濟法課程的一大特點。這給學生記憶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對相近相似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形式上采用圖表,內容上教師可以對需要總結的項目進行列舉由學生自己完成歸納;也可以在程度好的班級,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列舉要注意的項目,進行總結。比如,勞動合同法中的醫療期,內容簡單卻容易記混,就需要列表總結。醫療期的長短受實際工作時間及在本單位工作時間長短的影響。實際工作時間分為十年以上、以下兩個檔,在本單位工作時間分為七個檔,二者結合,對應醫療期七個檔,畫出表來就簡單明了。有的知識點有一定的難度,歸納對比也更有利于理解掌握。比如,普通合伙與有限合伙從合伙組成、責任形式到退伙有眾多的不同,把這些不同一一進行總結,不僅可以掌握兩種合伙形式的區別,也將合伙大部分重要的知識點都進行了整理。二是舉一反三。雖然經濟法課程中一般每一章(或每一個項目)就是一項獨立的法律規范制度,但是一些法律規范自身是有邏輯聯系的,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對知識點各個擊破,也要幫助學生建立起整體思路。比如,在企業法的學習中,合伙企業和公司的關鍵區別就在于是否是法人,真正理解什么是法人,進而理解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的區別就會明白為什么在制度設計上公司與合伙會呈現出種種不同,也更便于理解它們各自的知識點。不僅如此,對個人獨資企業以及三資企業的學習,學生思路上就不會出現混亂。通過這樣的引導,最終讓學生能夠自己嘗試在學習中用已知的知識點來幫助思考理解新學的知識點,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
作者:牟愛州 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一、完善教學模式,實現有效課堂
因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所以教師應該重視課堂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首先教師要正視課堂中的不足,從而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對課堂進行改革,再者教師應該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為學生的學習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便利。
1.促成實踐與理論課堂的結合,讓學生的學習全面發展,從而為學生的職業學習能力提供鍛煉的機會。在以往的課堂學習中容易出現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因此教師要改變這一現狀,在兩者相聯系的基礎上實現學生技能的職業化發展。在財會專業的教材中一般是直接以習題的形式考驗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的,所謂的“紙上談兵”只能讓學生的思想僵化,不能靈活變通,對于生活實踐中和工作中的運用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這一情況進行有效的變革,例如教師根據課堂的學習內容為學生尋找一些企業工作的案例,讓學生通過實際案例的解決鍛煉職業能力,學生對于實際案例的接觸將會感知到一些不可控制因素的重要作用,為今后走向社會的工作提供經驗。
2.促成合作與競爭的結合,讓學生感受社會工作的氛圍,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培養集體榮譽感,通過團隊與團隊之間的競爭感受勝利的喜悅。在課堂中增加合作與競爭的學習氛圍需要教師將課堂模擬成一個小社會,在合作與競爭的過程中讓學生感知工作環境的“優勝劣汰”的工作法則,在此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共贏的重要性,從而為促進學生形成職業能力奠定基礎。工作氛圍的創設不僅可以推動學生的學習,還可以讓教師的教學更加形象和立體。例如在會計核算的三大重要環節包括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薄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教師將學生分成相對應的小組,然后為小組分別設置相關知識點的任務,教師可以根據各組的完成狀況進行評定優秀小組和優秀個人,從而激發學生對課堂的參與熱情。
二、更新教學方法,培養職業能力
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使用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還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礎,及時更新教學方法,讓課堂在充滿趣味性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
1.打造趣味性課堂,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從而為學生的職業能力完成初步的探索。根據財會專業的特點我們可以得知,這是一門科學性強、嚴謹度高和較為復雜的學科,課堂學習的設置也是嚴肅而認真的,但是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都存在一定的缺憾,對于傳統的死板式教學是十分抵觸和反感的,因此教師應該適當改變傳統教學的課堂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接受學習、樂于學習。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以課堂內容學習為基礎的,因此教師應該先提升課堂學習的可利用率,從而為學生參與課堂熱情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創造條件。
2.重視過程性學習,加強職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的滲透,讓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學習成為循環漸進的過程。課堂作為師生進行共同交流的主要場所對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訓是至關重要的,職業意識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方法的應用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接受職業能力的培訓。例如在文化課的教學中,“思想政治”這一模塊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談談對“職業”的認識,通過學生的看法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和歸納,在通過財會這一專業的工作內容進行舉例讓學生進行判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增加對知識的記憶和把握,對于道德修養、職業思想等方面的認識也有了進一步的深化。
三、打造社會課堂,實現科學評價
社會作為一個最為生動和形象的課堂深深影響著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將根據一些課堂學習內容的特點將課堂設置到企業中去,通過學生參與到真實工作環境之中增加對今后的職業了解,這樣不僅后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工作的壓力,還會在認識自身不足的基礎上更加認真學習??茖W的評價是不僅可以檢驗課堂的學習效果,還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教師對于評價的組成可以分為課堂評價、實訓實踐評價和綜合評價進行考察學生的職業能力。教師對于職業能力的評價可以通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任務的完成情況、小組配合情況,還包括實訓實踐中的企業對學生的評價、實訓工作的完成、職業道德修養等方面,從而通過組織分析完成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诼殬I能力培養下對中職財會專業課堂的探究我們可以看出,教師要擯棄傳統教學中存在僵化教學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從而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打造科學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發展的要求目標培養每個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索的基礎上實現自我職業能力的進步和發展,為成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作者:劉家如 單位:江蘇省宿城中等專業學校
摘要:文章以石河子大學經管學院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為例,對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主要問題與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如何進行改革提出了建議,期望對進一步提升財會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有所裨益。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 畢業論文 高校 教學摘要:文章以石河子大學經管學院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為例,對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主要問題與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就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如何進行改革提出了建議,期望對進一步提升財會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有所裨益。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 畢業論文 高校 教學
一、引言
撰寫畢業論文對于目前高校財會專業(財會專業在本文中是指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學生來說是一門必修課程,十分重要。近年來,有關畢業論文寫作究竟該保留還是取消的討論不斷升級,但是目前高校財會審專業主要采取的仍是通過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畢業論文教學環節來培養學生,要求學生通過寫作畢業論文并進行答辯來獲取畢業所需學分。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以下簡稱“經管學院”)的財會專業即是將畢業論文寫作作為本科畢業生畢業前的必修課程來開設的,并且近幾年來日益規范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對學生、教師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來提升該環節的教學質量,以培養更優質的本科人才。盡管如此,在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環節仍然存在一些值得關注和有待改進之處,比如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起始相對較晚;學生選題困難,甚至難免為了寫作而寫作;由于學生在大學期間缺乏寫作訓練,因此畢業生在寫作時以及指導教師在指導時均感到難度較大,有時甚至疲憊不堪;開題后學生的畢業實習往往沒能為畢業論文寫作提供相關論據;互聯網信息手段雖為寫作查閱資料提供了很大便利,但同時也使得弄虛作假的成本變得很低。上述情形會影響到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教學質量,需要予以充分關注并采取措施進行改進與提升。
二、課程地位及作用――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對于高校財會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作用
畢業論文教學環節是目前大多數高校財會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必備的一環,課程性質多設為必修課。該教學環節的設置無外乎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第一,檢驗、鞏固甚至升華學生本科四年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和積累的專業素養。第二,啟發學生的研究興趣,鍛煉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第三,作為畢業實習的一個階段性的成果總結。第四,訓練學生學習撰寫以畢業論文為載體的經濟應用文,使其具備獨立完成一篇具有一定理論內涵和實踐內容,且論點鮮明、論據豐富、論證符合邏輯,理論結合實際的論文的能力,以符合社會對財會專業人才的需要。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畢業論文教學環節對于培養一名財會專業本科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學環節與流程――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現狀
以經管學院2012級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指導為例,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環節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指導學生選題并填寫開題文件(任務書、文獻綜述、開題報告);二是指導學生寫作調查報告;三是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四是以系為單位組織進行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具體的時間安排見下頁表1。
四、存在的問題與原因――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主要問題與原因分析
如下頁圖所示,總體來說財會專業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包括:一是論點方面的問題,二是論據方面的問題,三是論證方面的問題。論點方面的問題即立論方面的問題,包括論文的選題、論文框架的搭建方面存在的問題;論據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指學生在畢業實習中沒能很好地搜集畢業論文所需的論據資料;論證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指學生在邏輯論證方面不夠清晰。
具體來說,財會專業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畢業論文選題依據欠充分。畢業論文開題時間過晚,選題缺乏依據,導致開題質量不高。原因有二:第一,開題時間安排欠合理。如表2所示,學生進行選題安排在本科教學的第七學期,時間約為2個月(10月16日至12月16日)。在此期間,學生需在確定選題的基礎上完成任務書、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選題的時間相對而言比較緊張,普遍存在學生選題困難、對所選題目研究領域沒有經過實踐調查、開題報告等三個文件的寫作倉促完成等問題。第二,論文選題缺乏實踐和思考。學生在倉促選定題目完成開題報告后,離開學校進行畢業實習。實習之后返校r須提交一篇調查報告。問題是,學生在實習單位調查的內容與畢業論文的選題往往并不相符,或者說,在畢業實習中沒能搜集到與畢業論文選題緊密相關的、對即將展開的寫作有幫助的數據資料,導致學生在開始進入畢業論文初稿寫作時“犯難”,難以開展下一步的寫作。導致該情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選題依據欠充分,使后續寫作難以“從一而終”,從而出現中途換題等現象。以筆者2016年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為例,5名學生在完成畢業論文選題之后即“奔赴”實習單位進行為期2―3個月的畢業實習,實習后返校時有4名學生都提出需要修改甚至更換論文題目,后來在教師和學生的充分溝通討論之下,對原先的論文題目進行了適當修改之后,學生才開始進行論文的寫作。
(二)畢業實習與論文寫作聯系欠緊密。學生實踐時缺乏目標,論文寫作時缺乏論據。
(三)寫作能力缺乏訓練。寫作能力不足導致了畢業生撰寫自開題報告至畢業論文終稿等一系列與畢業論文相關的文件的困難。畢業論文開題需要撰寫3個文件:任務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實習結束后需要撰寫1個文件:調查報告;畢業實習結束返校后需撰寫畢業論文。
(四)論文寫作的學術規范性不足。一是學生對于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沒有養成規范的寫作習慣,因此常出現自己撰寫的內容與他人撰寫的內容“混成一片”,違背學術規范的情形時有發生。二是學生對論文寫作格式規范不甚了解,導致格式方面易犯一些低級別的錯誤。三是學生對論文的撰寫在嚴謹性方面不足,影響了論文的質量和說服力。
五、畢業論文改革探索――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改革
完整的財會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撰寫程序包括:準備、搜集資料、選題、撰寫文件、畢業實習、進一步搜集資料、思考、整理分析資料、形成初稿、修改若干稿、定稿、答辯準備(幻燈片及演講)、答辯、修改、打印留檔。
(一)增強選題依據的充分性。
1.選題準備須提早。選題工作須前移,建議學生與指導教師早接觸、早準備、早選題。這樣,學生就不必在第七學期僅憑與指導教師接觸的一兩個月時間內倉促定題,顯得毫o準備。建議將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提前1―2個學期,比如可將選題工作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學期,甚至在學生剛入學進行學前教育時即布置畢業論文任務,便于及早設定目標。如此,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有1―2個學期相對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畢業論文選題的準備,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寒暑假的實踐對所選題目的研究領域展開實踐調查,以進一步確認所選的研究領域是否能夠搜集到足夠的論據資料作為支撐,進而對初選題目進行調整。因此,在開題的時間安排方面,需要留給學生選題、實踐、思考的時間以做好充分的開題準備,這樣才有可能使“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成為可能。
2.文獻閱讀須充分。學生需要大量搜集與閱讀相關領域的文獻資料,對選擇畢業論文題目進行充分的準備。閱讀文獻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監督。
3.選題來源多方面。畢業論文的選題來源可以有多個方面:一是可以由系里制定出相關的選題指南作參考;二是讓學生在低年級寒暑假實習的過程中感受、發現選題;三是讓學生在文獻閱讀的過程中感受、發現選題;四是通過組織一些研討活動,讓學生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思考選題;五是有些學生可以參與到教師的相關科研課題中從而確定選題方向;六是學生在開展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項目(SRP項目)時發掘研究方向等。
(二)畢業論文撰寫須緊密聯系實習(踐)活動。目前,撰寫畢業論文在經管學院仍是一名財會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畢業論文的寫作應當建立在實習(踐)的基礎上。一方面,學生應當帶著論文研究的目標參加實踐,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積極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帶著問題去實踐”給學生的實踐活動賦予了“目標性”和“任務性”,從而使實習實踐任務更為明確,從而更加充實;通過實習(踐)活動充分搜集論文所需論據資料,如果在此期間發現無法對所選題目搜集到充分論據的話,則需要考慮重新進行選題,使之后的論文寫作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
(三)開設寫作相關課程。撰寫高質量的畢業論文的準備環節之一是通過開設相關課程訓練、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建議在第二至第四學期期間開設寫作課程,安排學生學習開題報告、文獻綜述、調查報告、課程論文等應用文的寫作。通過開設寫作課程,加強學生對經濟應用文的寫作訓練,為畢業論文的撰寫做好基本準備。
(四)養成學術規范性。本科生寫作畢業論文需要重視學術規范性的養成。關于學術規范性的培養至少應該自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寫作第一篇論文時起就進行要求與訓練,到了寫作畢業論文時應該已然是自然而然且必須遵守的常規。但是目前學生在學術規范性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使得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常為此費時費力。究其原因:一是缺設講授專門的、系統的關于如何進行學術規范的寫作課程;二是學生在低年級時寫作課程論文時,教師對學生在學術規范性方面的要求與檢查不夠嚴格,常常是總體上要求了,但在論文上交后對于課程論文學術規范性方面的檢查與督促不足;三是學生們因“無知”而“無畏”,由于上述幾方面的原因,學生們知曉寫作時需要遵守學術規范,但由于并沒有經過良好的訓練,因此對如何去嚴格遵守學術規范,并沒有一個正確清晰的認識,對于不遵守學術規范的嚴重后果也不是非常清楚,以至于到了大四寫作畢業論文時往往問題很多。
關于學生學術規范性的培養與訓練,首先,學校和教師需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在學生進入高校后(其實應該更早,從中學時起就該有相關教育)就著力開展關于遵守學術規范性方面的教育。其次,盡早開設相關的寫作課程進行訓練和指導。再次,學校和教師應在整個大學本科四年期間里從遵守學術規范性方面不斷“敲打”學生,使其明白遵守學術規范性是一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應當遵守的基本規范,更是對前輩探索知識的一種尊重,體現了大學生基本的人文素養。最后,建議重視對本科學生的論文進行“”,通過“”軟件等對沒有很好地遵守學術規范的情形進行識別,加強檢查與監督。
六、結束語
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作為目前財會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對于財會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學校和教師對于這“最后一道”教學環節須予以重視。古語“文如其人”,放在當代依然很具有參考價值。因為,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學生在這門課的學習和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學生拿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踏實地去一一面對并解決一個個難點,這樣才能通過這門課程“錘煉”自身的專業理論基礎、寫作能力、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最終完成一篇“代表作”。教師須在學生學習畢業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教與學的規律,為培養高質量的、德才俱佳的財會專業本科畢業生砥礪前行。
摘要:財會專業一直是社會需求量較大的專業之一。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對財會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和提高,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包括職業技能、人文素養以及思想道德品質素養。高職財會專業要分析財會人才市場需求,確立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的培養目標。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基礎上,將師資隊伍培養,教學體系完善,教學方式方法逐步改善,以實現對高職會計人才綜合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就業導向;高職財會專業教學;方法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中的許多教育教學方法,都是照搬高等院校的專業設置,但是高職教育應該找到自身在社會中的地位,找到符合高職教育的教學方向,以及高職教育的教育指導理念。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進入社會就可以迅速融入社會的職業技術人才,社會對高職人才的要求是工作上手要快,素養較為全面。筆者將從高職財會專業的教學入手,對高職財會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改革方法。
一、財會專業人才市場的需求
時代不斷前行,經濟發展愈加迅速,經濟全球化是當前全球經濟的共同發展方向,地球已經被人們稱為地球村。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國財會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素質方能在社會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對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更高的要求。財會人員面對的知識量龐大,工作中遇到的情況多種多樣,這就要求財會專業人員要終身學習,具備良好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財會專業人才需求單位的范圍極為廣泛,任何一家單位都需要具備專業的財會管理人員。各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各級學校,社會企業,行政機關單位,這些都需要自身設立財會部門,將財會工作梳理好。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一般位工商企業,大部分學生從事的是財會實際工作。這就需要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的培養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充分面向市場需求。
當前我國財會專業人才的供求關系存在著部分矛盾,職業技能強的高素質人才較少,而具備基本素質而無法拿起全部工作的初級人才供給過剩。介于高人才和初級人才中間的綜合素質較強的財會人才也比較少。高職財會專業應該致力于培養應用型的會計實際事務人才,適應我國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1]。
二、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財會專業教學改革方法
(一)對財會專業人才的培養理念的改革
高職財會專業要明確自己的定位,根據定位進行培養理念的改革。高職財會專業培養人才與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不同,高職財會專業要基于就業導向,培養實務型的財會人員。培養理念也與其他級別的院校有較大差別。高職財會專業應該將專業技能部分的提升作為重點目標,畢業生進入社會能夠迅速融入,迅速將工作拿起來。與此同時,高職財會專業的畢業生也應該具備足夠的綜合素質,在思想品德方面,用戶黨和國家的政策路線,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夠與社會的總體發展思想保持一致。在職業道德方面,財會人員面臨的誘惑較多,高職學校財會專業要培養學生較強的職業道德觀念,拒絕不良誘惑,做好本職工作。
從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的學生,應該具備較強的職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質,以適宜社會對于財會人才的需求[2]。
(二)建設強大的師資隊伍
嚴師才能出高徒。對于財會專業人員的培養,離不開教學經驗豐富,專業技能扎實的師資隊伍。師資隊伍的質量極大影響了高職財會專業人才的培養。
當前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師的學歷主要為本科學歷,教師具備教授會計專業的理論水平,但是在實踐方面缺乏經驗,難以將社會上企事業單位的真實需求反饋給學生。如果教師本身都無法了解就業需求,就很難根據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培養財會專業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師資方面做好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職院??梢耘c各企事業單位合作,鼓勵財會專業的教師們深入生產生活工作實際,走上工作一線,通過旁聽旁觀、直接頂崗等方式,去了解企事業單位對于財會人才工作能力的詳細需求,將實踐技能提升上來,將會計理論聯合實際,加深對企事業財會專業人才需求的理解。教師再回到校園之時,帶著對財會專業技能的新認識,必定會對當前高職財會專業設置的問題提出改良意見,并且在教學實踐當中進行改革。
(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高職財會專業教師在進行教學之時,除了本身教材中的專業知識培養,還要注重實際演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其他方式補充教學資料。學生學習財會知識不應僅僅學習教材知識,要講知識延伸到實際應用當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獲取財會教學資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資源也極大地豐富。教師和學生可以汲取大量的營養,對自身專業技能進行提升。
教師可以登錄政府網站,讓學生實際操作如何納稅申報。學生在學校即接觸過的基本知識,畢業后進入企事業單位,可以迅速拿起工作,完成納稅申報工作。各個高職院校之間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教學研討,將彼此之間教學優勢和教學心得進行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成長。在進行財會專業教育教學工作時,教師也可以直接從網絡上獲取各工作單位的工作實景,根據真實企事業單位對財會人員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養,讓學生親自體會進入社會后的工作需求。
擁有了現代化的技術,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得到大量的教學資源,教師應做好主導作用,對巨量的網絡資源進行篩選,選擇合適高職財會專業學生學習需要的資料,為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添磚加瓦。
三、結語
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企事業單位對于財會專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高職財會專業就業環境愈加復雜,工作環境也多有變化?;诰蜆I導向的高職財會專業教育教學工作,要從實踐出發,已培養畢業生工作能力、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為基本要求,積極探索,不斷改革,堅持創新,基于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讓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能夠熟悉社會,根據社會要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將知識迅速應用于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