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8 02:58: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現代農業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農業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國家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茖W技術的發展,機械設備廣泛運用于農業生產中,推動了農業機械化發展,但是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簡單分析了農業機械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對策,為農業機械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農業;機械管理;問題;相應對策;研究
我國是農業大國,國家在不斷強化農業發展、機械化推廣,各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農業生產中使用的機械設備種類繁多,農機化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管理方面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維修站點的技術水平不佳、維修個體戶無照經營等,其均是以自身的利益為重,管理較為混亂,使得農業機械設備的管理質量得不到保障,帶來較多的隱患,設備的使用也會受到影響,對該類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農業機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機械化是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機械設備的管理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點:推廣力度不足。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不斷深入,設備的更新換代較快,且不斷出現新的技術,但是相關部門在設備的推廣方面的力度不足,范圍有限,使得部分地區的農民無法充分掌握新技術,或者無法接觸到先進的設備,不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重視程度不足。農業機械操作方法較為簡單,但是其原理及內部的結構十分復雜,許多農民對其不夠重視,出現故障后自行修理,由于其技術不足,無法徹底解決故障,對于設備后期的正常使用帶來了嚴重的隱患;農機維修行業發展受到影響。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農村出現了許多無證的農業機械設備維修個體戶,對于正規的維修站點帶來的較大的沖擊,且技術水平不佳,不能夠完全達到設備的使用要求。由于該類個體戶的情況復雜,使得管理較為混亂,影響到了農機維修行業的規范化發展[1]。
2 相應對策分析
2.1做好農業機械的推廣工作
大力推廣農業機械設備,能夠顯著提升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使用效果。首先需要構建農業機械推廣機構,完善農業機械推廣模式,并將其作為農業發展建設的重要部分。該類機構的人員需要將機械推廣作為工作的核心,要全面掌握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包括主要農作物、農作物的分布、氣候條件、自然環境、經濟實力等,山區或者偏遠地區還需要充分考慮交通條件,制定合理的工作規劃,以實際情況為立足點,選擇適當的機械設備及技術進行推廣[2]。另外,國內外先進農業機械設備及技術,如果條件適宜,可以積極引進,提高設備的技術含量。
2.2強化農業機械管理意識
農業機械的管理不僅是機械設備正常使用,發揮出基本功能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也直接關系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情況,因此需要深刻的認識到農業機械管理工作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促進作用,強化農業機械管理意識,積極解決管理中出現的各類問題,不斷完善管理制度。農業部門需要積極引導基層農業機械設備管理工作,從農業發展資金中專門撥款作為專項資金,用于設備的日常維護、維修、保養、管理等工作,保障設備各項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在基層開展相應的宣傳工作,使得農民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機械管理的重要性,強化管理意識,積極參與到設備的管理中[3]。
2.3建立健全農業機械維修機制
農業機械設備的維修是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其對于設備的正常使用、生產效率、生產安全性等,均有重要的意義,需要建立健全農業機械維修機制。農業部門可以將企業引進到農業機械維修機制中,引導企業合理的設置維修站點,保障分布的全面性、均勻性及合理性。由于農業機械的使用量極大,勞動強度大,且運行時間長,容易出現各類故障,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進行維修,而現代教育體制中對于該類人才的培養沒有予以足夠重視,不僅人才數量不足,技術實力不佳,且缺乏實踐的經驗,需要聯合教育部門即相關的技術學校,強化農業機械維修人員的培養,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引進先進的維修技術,提高技術水平[4]。
3結語
機械設備越來越多的應用到了農業生產中,其不僅直接關系到農業的生產效率,也是我國農業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生產人員不僅需要掌握各項設備的使用技術,還需要樹立創新觀念,適應機械化農業的發展。在農業機械的應用中,設備的管理機制不完善,管理效果不佳,使得機械的使用效果受到較大的限制。本文僅從一般的角度分析了農業機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管理建議,實踐管理中還需要管理人員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將其落實到位,使之能夠有效的發揮出最大的效能,優化農業的生產水平,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摘 要] 隨著我國政府以及各個部門、組織對現代農業管理的不斷重視,農業管理已經徹底地拜托了當初的“一窮二白”的境地,可以說我國的農業已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在這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現代的農業管理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與相關的參考文獻以及前人研究之成果,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綜合談一談現代的農業管理。
[關鍵詞] 現代農業管理 相關術語 解決方法
1 現在農業管理中的相關術語
1.1 農業管理
通俗地講,農業管理就是在農業的生產活動中根據一定的行事原則以及科學規律來合理調配人手、資源,以達到資源的最優化選擇。在我國目前的背景之下,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統籌起來,合理分配以及利用,成了現代農業管理的最大難題。
1.2 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是近十五年左右出現、風靡的一個新詞,其基本理論是以現代的科學技術為支撐,輔之以正確的農業耕作方式,加上現代管理學的相關理論。歸根結底,農業現代化的目的是將生產效益推向最高峰,同時尋求人與自然之間的一個平衡點。
1.3 農業經濟
所謂農業經濟,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將農業的經濟效益發揮到最大甚至能夠反過來支持農業的發展。
1.4 惠農政策
惠農政策在近幾年比較明顯,主要是國家政府以及相關地區政府為了促進、加強地區的農業開發建設,而對其實施的優惠政策?;蒉r政策是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以及農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施的好壞對現代農業管理的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2 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因素
2.1 資源匱乏
資源匱乏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不斷壓縮著第一產業發展的空間,他們掠奪去了農業發展的土地、水源等必要因素。許多地方刻意追求GDP的做法使得耕地面積迅速減少,使得農業發展的資源十分地匱乏.。
2.2 農業科技跟不上時代步伐
由于許多科研機構不重視農業科技的研發,只重視國際上以及國內高端前沿的科技的研究,因此造成了我國許多地區的農業科技停滯不前的情況,許多地方甚至還沿用著二三十年前的耕作方法,這大大拖慢了我國的農業集體化、規模化的發展。同時,由于技術落后,相關作物的產量甚至不夠自給自足,就更不用說向市場推廣了;其次,許多新型的科技理論到了農技站等一層就無法繼續傳達下去,究其根本原因,是相關的推廣人員對其不重視,許多農技站的工作人員都是“混日子”。同時,將我國的農業科技與國外一些的農業科技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根本沒有辦法相提并論,在一些地區,作物的產量甚至還沒有同緯度國家的同作物產量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2.3 土壤以及水源的污染
前面說到,第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不斷壓縮著第一產業發展的空間,其次,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也影響到了僅剩的第一產業的土壤以及水源的使用,許多含有重金屬的污水不經處理就直接向土壤、河水中排放,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污染,同時,土地的過度鹽堿化導致了許多作物不能在原有的土地上種植。
2.4 農業的經濟成本不斷提高,農民收益下降
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講,進行一項經濟活動都是需要經濟成本的。根據以上所述,由于農業的資源匱乏以及污染等因素,能夠使用到的資源可謂是少之又少,從這樣來看,這就直接拉高了農業活動的生產成本。同時,為了能夠在市場上打開銷路,農民朋友又不得不降低其市場標價,兩相擠壓,就直接導致了農民的收入銳減甚至有入不敷出的情況出現。
3 現代農業管理的解決方法
3.1 建立、健全農業發展模式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講,我國的農業發展是很不均衡的,要想打破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模式,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相關的農業發展模式,將科技元素加入到農業生產活動當中去,不斷使農業的發展模式與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以及理論相適應。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農業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同時結合相關的數學理論知識還能減少農業活動的平均投入,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3.2 加強管理
這里所說的加強管理,有如下兩個方面的意義:首先,國家以及各地政府要加強對土地、水源灌溉設施等基礎設施以及相應的資源的利用效率,從執行程度上來講,國家、地方兩級政府都可以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這一方面的農業經濟活動的開展;對隨意改變耕地用途以及污染土地、水等資源的做法依法處理,決不姑息。其次,國家要確保惠農政策的實施,不管是惠農政策的傳達程度還是執行力度,都要做到有專人監管、專人實施、專人匯報。這樣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激起農民進行農業活動的欲望以及積極性,才能推動整個農業發展向著一個良性的方向進行。
3.3 科研單位加強科學研究以及理論推廣
前面提到,科學技術的落后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一大因素。因此,相關的科研單位要對此進行重視,首先要劃分出專門的小組對農業科研技術進行研發,對此,筆者的建議是可以成立專項小組來對國外的先進技術進行學習,緊盯國際發展潮流。同時,可以與一些高等院校進行合作,達成理論與實踐的雙雙結合。同時,由于我國的農業管理方面起步較晚,再加上我國的復雜國情,農業管理方面一直沒有太大程度的發展,因此,相關的宣傳單位也要在相關的農技站、群眾之間推廣相應的農業管理理論,這并不是做“無用功”,而是可以切實讓人們從腦海中認識到農業管理的重要性,才能促進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最終建成和諧、富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4 總結
隨著我國的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管理的相關理論是否正確宣傳、實施已經在農業發展中成為了一個重要難題。筆者希望,各方面都要對此進行重視。首先,相關的農技站、宣傳部門要定時定期地深入到群眾之中來對農業管理的理論進行宣傳,并派專人指導相關理論的實踐,才能收到最好的成效;同時,農民朋友們也要虛心學習,不要閉門造車,要明白只有結合相關的理論才能收到更好地經濟效益;最后,國家以及地方政府要切實保證相關政策的實施,確保農民能夠真正享受到應有的權益。
摘 要:我國農村的水資源管理低下,如何充分利用水資源發展農村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刻不容緩,本文通過對農村管理狀況進行研究,提出發展措施與方法,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關鍵詞:水管理;農業發展;措施
當今全球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農業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完善,這也為農業水管理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為此,國家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農業合作,改善農業貿易環境.各行各業發展繁榮的根基是農業,國家要為農業提供好的市場政策. 農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水資源管理系統.目前中國農業雖然獲得一定發展,但諸多問題仍無法得到解決.必須通過加大灌溉投入、提升雨養農業、降低廢水灌溉風險、加強政策和制度扶持等有力措施來改善農業的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問題.本篇探討我國農業水資源管理面臨的諸多問題,以及提出了一些認為可以行之有效的資源管理措施,
1.現代農業水管理面臨的問題
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力,可以促進農田增收,使農民過上衣食富足的生活.但是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中心被放在增加農業生產力上,它是以大量消耗水資源為代價的,所以農業發展到現在,水資源的短缺和缺乏管理就直接制約了農業生產力發展.我國人口眾多,較低的農業生產力根本無法解決對糧食的需求.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就能快速提高農業生產力,要想提高水管理水平,就必須剖析當前中國水管理面臨的問題.通過研究發現,水管理出現的問題與當今經濟、社會和環境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
1.1 經濟原因
1.1.1 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對一些不以農業作為重點發展行業的國家和地區來說,其他行業的沖擊必然影響了小農戶和傳統自給自足農民的經濟利益.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和商業不太發達的情況下,應把發展農業作為重點,改進農業生產技術,多頒布一些扶持農業的政策,使農民得到好處,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1.1.2 工商業的繁榮使人們飲食結構發生變化
工廠能通過機器和簡單人工把最原始的農產品加工成精致的食品,加上城市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們已很難買到原始的農產品,人們更愿意在商場里買到多樣化的食品.食物消費對象已從谷類產品轉向畜產品、水果、蔬菜等.隨著谷類食品需求的不斷降低,農業所對應的生產量就會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生產力無法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也會相應無法提高.
1.2 社會、政策原因
1.2.1 持久貧困
世界人口眾多,貧困人口占了很大比例,非洲地區尤為明顯.經濟落后,相應的水管理設施和系統就不能完備.不少人在金錢驅使下,出售過期食品,而土壤惡化影響食品的根本質量,這些都反映了食品強烈的不安全性.應努力改善農業經濟結構,改善貧困人群與食物的供求關系,為農民脫貧做出各種努力.
1.2.2 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當前體制政策無法解決水資源短缺浪費問題
我國水資源短缺,但浪費比短缺更加嚴重,管理體制的弊病使實施節水措施缺乏積極性.事業單位沒有確立完善的人事下達行政編制,使得財務浪費,加上又沒有法律約束,水問題仍是得不到解決.甚至一些灌區在金錢驅使下,鼓勵多用水,這都是不可取的行為.
1.3 環境原因
全球溫室氣體使氣溫升高,各種自然災害發生,風霜雪雨天氣的變化都會影響農業的生產,因此地方政府要做好農業生產規劃,多頒布有益的農業政策.同時政府也要控制好城市汽車的數量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要經常進行植樹造林,綠化農業生產環境.另外,大規模的調水工程也一定程度損傷了農業生產系統,使部分農業生產面積減少,不利農業發展.
2.農業水管理的有效發展措施和辦法
2.1 大力宣傳水資源的重要性,增強人們的節水意識
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水資源宣傳,例如在"中國水周"和"世界水日"當天積極做宣傳工作,也可以利用網絡、視頻、報刊等進行宣傳.
2.2 要合理灌溉,按量收取費用
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地形特點,適量地進行灌溉,堅持貫徹"先灌遠后灌近,先灌高后灌低,先灌急后灌緩,先集中后分散"的動態配水原則,使水資源利用合理有度.為避免水資源無意浪費,要實行計量收費,就是規定用了多少水應該繳納多少水費,這樣農民用水用的一目了然,能提高灌溉效率.
2.3 改變傳統的水灌溉模式,創新水資源綜合管理機制,確保水安全與公平
全球水危機形勢嚴峻,只有構建新型農業發展模式才能解決水短缺問題,雨養農業就是一個很好的舉措,應大力發展.政府同時要積極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修復農業生態系統,改良土壤,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努力改善農民生活條件.
結束語
國家水資源問題比較嚴重,水管理水平較為低下,合理利用水資源促進農業發展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改善水資源利用狀況要從技術、經濟、社會、法律各方面入手,比如更新灌溉技術,改善飲食結構,頒布法律法規進行約束等,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生產力快速發展,促進農業水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節約保護水資源不僅是國家社會的責任,也是每個人的責任,應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節約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及惠農政策的不斷加大,農業生產活動逐步走向機械化,農機管理服務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完善基層農機組織的管理和監督,能夠促進農村農業的穩定發展,本文分析了基層農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基層;農機管理;問題;措施
1農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業機械管理缺乏健全體制,技術力量薄弱
農機管理方面,機構設置還不健全,部分鄉(鎮)的農機管理站,沒有實際工作人員,或是農機相關部門人員兼職。所以在基層農機管理中體制的不完善,專職人員的缺乏,都嚴重影響了農機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1.2農機管理從業人員技術欠缺,素質有待提高
基層農機隊伍中存在年紀偏大、知識老化、文化素質水平偏低現象,大部分農業機械管理人員缺少專業的業務培訓,綜合素質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要求,新技術無法得到推廣和應用,一些老式機器已經無法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
1.3資料管理不規范
基層農機管理工作人員存在對基礎工作管理不夠重視,管理不規范的現象,造成各類文件、資料、臺賬有所缺失,相關項目和會議記錄不完整甚至缺失,對農機管理的各項工作沒有及時登記造冊,總結歸納。
2 加強基層農機管理服務的措施
2.1要加強對農機管理服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要積極宣傳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的重要作用,使農機管理服務相關部門在思想意識上重視對農業機械的管理與服務,基層農機管理部門要加強政策和業務的學習,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2.2建立健全農機管理服務體制
加強工作環境及設備建設的同時,也需要建立完善農機管理體制。細化考核管理辦法和獎懲制度,細化工作,明確任務,同時通過目標任務和制度約束,調動農機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提高農機管理部門的服務質量以及辦事效率,更好地為農機管理工作作出貢獻。
2.3加強對農機管理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
管理人員素質與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農業機械設備的運用與其作用的發揮,提高農業機械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是做好農機管理工作的基礎,所以,要嚴格加強基層農機管理服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增強其專業知識,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樹立高素質的職業道德和工作作風,培養一支具有優秀道德素質、品德高尚、法律意識強、業務精通的農機管理服務隊伍。定期組織基層農機管理人員開展政策、法規、專業技能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并制定考核辦法和激勵制度,以提高農機管理隊伍的專業技能和政治思想素養。有計劃選送年輕、能力強的農機管理人員到高等院校進修學習,爭取高校畢業生下基層,逐步提高農機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重視農機安全培訓,增加農機安全意識和農機安全知識,建立市、縣、鄉、村等農機安全網絡。
2.4做好農機作業質量監督檢查
鄉、村要發揮農機管理員和協管員作用,由管理員和協管員監督管理農機作業質量,按照農機作業質量要求,嚴格監督田間作業許可證的發放。要在農田作業的各個環節加大檢查力度,嚴格按標準監督農機手操作,憑作業驗收合格單結算作業費。對農機田間作業質量不符合農機田間作業系列標準和要求的,進行現場教育,提高農民對農機作業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動員廣大農民共同參與、共同監督。
2.5農機用戶開展全方位與系統培訓
對農機用戶進行全方位的溝通,除了要了解農民對農機的需求,還要開展農機應用技術的學習活動,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要努力培養一批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較快,對于那些學習觀念不強的人,應在思想上對其進行教育,使他們意識到學習農機知識的重要性,讓他們能夠真正學到農機知識,并將所學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
3 結語
要想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就必須做好基層農機管理服務工作,大力宣傳對農機管理服務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并提高農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加大國家和政府對農機管理服務事業的投入力度,從農民的需求出發,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農機用戶的農機運用水平,全方位提高農機管理服務工作。
作者簡介:袁玉強,本科學歷,東豐縣東豐鎮農機站,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
本刊訊(記者 楊勇)10月25日,由農業部和證監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風險管理與農業發展研討會在青島召開。來自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相關部委,地方農業部門,期貨交易所、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批發市場,新聞媒體的350余名代表參加了研討會。
作為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屆研討會以“農產品價格與農業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與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探討農業現代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解讀農業政策變化及影響,討論如何綜合發揮信貸、保險、期貨等各類金融工具的優勢,構建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和農業風險管理體系。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及青島市副市長黃龍華出席研討會并分別發表主題致辭。
陳曉華從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兩個方面,闡述了完善農業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提出了防范和破解兩大風險的政策路徑。陳曉華指出,農業保險對幫助農民應對自然風險有重要意義。這些年,農業保險事業發展很快,對實現糧食生產“十連增”、農民增收“十連快”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至2013年,我國農業保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4.07萬億元,向1.2億戶次的農戶支付賠款759億元。未來應對自然風險,發展農業保險要從五個方面突破: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個作用;健全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框架;推進農業保險產品創新;鼓勵發展多元化農業保險機構;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基層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適應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農業保險事業。
陳曉華表示,市場風險主要體現在農產品市場價格變化上,突出反映為價格大起大落。期貨市場有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在幫助生產經營者形成合理價格預期和轉移價格風險方面,能夠發揮非常顯著的作用,是化解農業市場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上市品種已經達到20個,基本覆蓋了糧、棉、油、糖等主要農產品,交易量穩步上升,對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起到了積極作用。未來應對市場風險,推進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要從五個方面著力:降低期貨市場風險;優化期貨交易結構;推進期貨產品創新;發揮期貨價格功能;利用期貨市場發展訂單農業,從監管體制、市場結構、品種創新等方面深入研究,加快推進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
姜洋指出,證監會始終高度重視利用資本市場為農業農村工作做好服務,推出諸多有針對性的舉措,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2007年至2014年9月底,共有37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融資額為285億元;已上市農業企業再融資為201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共有44家農業企業在交易所市場發行中小企業私募債融資58億元。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上市了20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占已上市商品期貨品種總數近一半。
姜洋表示,期貨市場由于獨特的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在農業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大有可為,對農產品貿易定價和農業企業管理風險具有重要作用。證監會將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及相關文件要求,繼續加強農產品期貨市場建設,多途徑支持農業市場化改革,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發展。要研究農產品期貨期權試點,更好地滿足農業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并為專業交易商場外產品創新,管理風險提供有利條件;要加強與保險、信貸等金融服務的協調配合,發揮金融服務“三農”合力;要做精做細已上市期貨品種,提高定價及風險管理效率,推動取消對產業客戶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的各種不必要限制,為產業客戶參與套期保值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要積極開展涉農期貨品種創新,為相關產業提供發現價格和對沖風險的工具;要多方協作,提高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市場的能力。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證監會期貨監管部主任宋安平分別主持了研討會開幕式與專家演講兩個環節。
【摘要】農業企業化經營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中國農業企業化主要包括企業化經營農戶、農業準企業和農業企業三種模式。針對農業企業化經營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采取留住人才,培養農村企業家;加強質量監督,實現“品牌”管理;培養專業人才,完善營銷網絡管理;加強戰略管理等對策來解決。
【關鍵詞】農業企業化 管理創新 農業企業家 品牌管理 營銷網絡
引言
2008年,曾有全國人大代表談到靠“三八、六一、九九”如何建設新農村的問題,認為三八、六一、九九不可能成為新農村建設當中的主力軍,農村必須想辦法留住人才。那么高投入、低回報、自然和市場風險高的農業,要如何留住人才呢?
農業產業想要留住人才,首先要實現農業的強大以及要獲得與工業相當的收入和利潤,使人才看到農業的發展空間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可能性。但是,一直為大家推崇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它本身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農業發展必須強調農民是主體,而不是政府、企業家等投資管理者。同時,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也表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是現在和今后一段時間內農業經濟的主要方式,土地流轉在一段時間內難以實現大規模的集聚。所以,與農業產業化相比,農業企業化經營是更適合我國國情的選擇。2002年,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日中經濟協會首席經濟顧問小島麗逸在訪問中國時指出,結合日本發展農業的經驗和教訓,走農業企業化之路,是提高中國農業產業實力的切實可行的重要舉措和主要途徑。因此,農業企業化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農業企業化的內涵及意義
農業企業化的定義。最早開始農業企業化研究的是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戴維斯(John H. Davis)和其助手戈爾德伯格(Ray A. Goldberg)(John H. Davis,1957)。他們在“Policy Implication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in United States Agriculture”和“A concept of agribusiness”中首次提到“農業一體化”(Agricultural Integration)這個說法,同時把它的載體稱為“農業綜合企業”或“農業綜合經營”(Agribusiness)。在中國,經濟學家張培剛在40年代指出:一個國家,即使農業與工業占據同樣重要的地位與優勢,但只要它的運輸和動力等基礎產業已經現代化,就說明它的農業已經“企業化”了。
2003年,李達球在總結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農業企業化作為解決我國農業發展中主要問題的一個發展策略,是根據市場經濟特定的規則運行的。它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著力于使農民從小生產者向現代企業家轉變,從而改變農業單一、分散的傳統小農經營方式,使其更具規范性和組織性。
農業企業化與農業產業化的對比。2007年,梁賢等經濟學家對農業企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關系做了深刻的對比,農業企業化組織程度較高,它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農業產業化和農業企業化兩者的相同之處在于:都以企業經營為核心,屬于中觀經濟范疇。兩者的不同點主要在于:農業產業化的經營主體是企業或政府,大多都有政府的介入,它關注的是產業的聯系,是由二、三產業由外向內帶動農業發展的模式。而農業企業化是以農戶為主要經營主體的,重點關注企業的經營,它由內向外帶動企業獲得整體聯結的利益,即農業向第二、三產業發展。與產業化相比,農業企業化的市場化程度更高。因此,農業企業化不光是產業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更是未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替代戰略,是我國農村的第三步改革。
農業企業化經營的主要模式
2005年,郭振宗,楊學成指出,國際上,目前農業微觀主體的企業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經營行為的企業化,另一個是組織形式的企業化。而在我國,農業企業化主要包括三種形式:企業化經營農戶;具備一定企業特征的農業準企業;農業企業。
企業化經營農戶。在我國,企業化經營農戶在農業微觀主體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由于他們本身不具備大規模的勞動資料和土地,只能保證農產品的基本供給,所以根本無法與具備正規組織形式的其他企業化模式相比,只能另辟蹊徑,著力于經營行為的企業化,以這種方式來達到傳統農戶向企業化經營農戶逐漸轉變的目的。
農業準企業。第二種農業企業化形式是具備一定企業特征及組織形式的農業準企業。它包括:一是具有一定生產要素,具備一定經營能力的農業大戶。二是農戶聯合經營以及合作經營組織。這兩者的基礎都是家庭承包經營。其中,農戶聯合經營是集合多家農戶,通過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以及承包權的分離,多家農戶共同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模式。合作經營組織更為正規,它是以土地、勞力等各種要素在組織中入股,進行生產經營的農業合作組織。三是不同于合作經營組織的緊密型“公司+農戶”模式,它是在農業公司中,各農戶進行生產要素的入股,從而結成的一種一體化組織。四是農民合作社。我國的農民合作社辦有實體,組織化程度較高,能夠為農民提供各種自助性服務,已經成為初具企業屬性的準企業模式。
農業企業。農業企業類型中,一種是農業公司。指在農村地區提供農業產、加、銷等一條龍服務的企業。其二是家庭農場。它的基本單位雖然是單一家庭農戶,但這些農戶已經形成了具備一定組織規模的農業經營實體,它們可以很好地根據市場經濟原則,運用現代管理方式,進行產、加、銷等經營活動。另外,目前存在的民營農莊也是農業企業的一種。
農業企業化經營的問題與管理創新
雖然我國很多農村,如山東、安徽等地,已經成功實現了農業企業化經營,但還是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特別是農業企業化經營過程中的管理問題。下面,筆者將針對農業企業化管理的創新提出一些建議。
留住人才,培養農村企業家。長期以來農村的教育基礎薄弱,加上年輕以及高素質的人才外流嚴重,使得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水準的農業企業家嚴重不足,這在無形中增加了農業企業化發展的困難。調查顯示,目前農村已形成的多家種田大戶和正在興起的各類農業企業,大部分因為缺乏高素質的技術管理人才而制約其更好地發展。經營者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高低,已成為農業企業化經營是否能夠實現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留住人才,培養優秀的農村企業家迫在眉睫。
管理學研究表明,企業的改革和發展與人力資本密切相關。正如拿破侖所說,領頭人是獅子,他的隊伍就是獅群,領頭的是綿羊,其隊伍就是羊群??梢姡髽I家在農業企業化經營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企業化是一種新型農村經濟組織的制度創新過程,同樣,農業企業家這一領頭人也必須具備優秀的經營頭腦和創新意識。
農業企業家的培養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因此,留住和引入大學生、專科生等高素質人才,以及留住那些在外工作多年,有一定經驗和市場意識的外出務工者是當前較為可行的方法。
加強質量監督,實現“品牌”管理。目前,我國農副產品普遍存在農藥污染、化肥污染、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問題,面對農產品全球化的趨勢,如何做好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實現品牌效應,是我國農業企業化經營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山東“壽光”的蔬菜,正是因為“綠色有機”的高質量監督,才形成了目前遠銷國內外的品牌效應。
農業企業化經營過程中,必須用現代企業標準化經營和品牌化經營來加快企業化進程。具體方法是,首先要采用國際認證體系把好農產品的質量關。與此同時,還要借助名牌農產品的品牌效應,培育開發出高附加值、高效益優良的名牌農產品,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培養專業人才,完善營銷網絡管理。2011年4月,全國物價特別是蔬菜等價格飛漲,但是山東卻出現了0.1元白菜無人收購,“菜農”上吊自殺的現象。強烈的對比之下,說明了農戶的市場信息匱乏,農產品的營銷網絡有限的問題,而營銷恰恰在農業企業化經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營銷網絡的構建和管理是其核心和關鍵。
農產品作為必需的生活物品,有著廣泛的剛性需求,這為農業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同時,農業作為各個地區和國家的基礎產業,在每個市場內部的競爭也會相當激烈。因此,除了要加強“品牌”管理之外,還要完善農產品營銷體系的管理,多培養市場營銷方面的人才,利用農產品批發、集貿、期貨和網絡等市場來完成農產品營銷的多元化發展,完善營銷網絡。
加強戰略管理。農業作為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關系著千萬人的生計問題,關系著社會穩定與和諧問題,關系著國家的糧食和食品安全問題。因此,農業企業化經營中,更要加強戰略管理,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調節產量和質量,處理好廣大農民和企業的關系,處理好農民土地的流轉、流通和入股問題,處理好家庭承包和企業化經營的問題,從而保障國家、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作者單位: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不斷建立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導、財政牽頭、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的管理機制,認真組織實施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發展資金項目。從2008―2012年項目實施情況看,項目區農牧業基礎設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實現了“產量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明顯增加”的目標。
一、項目實施情況
在資金投入方面,2008―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累計投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63.46億元,其中:獲得中央補助和獎勵資金15.39億元,自治區配套資金10.51億元,盟市旗縣配套資金6.31億元,整合資金12.24億元,社會投入資金19.01億元。實現了中央投入1元錢,引導地方和社會投入4.8元的效果。
從項目實施效果看,2008年17個旗縣、2009年19個旗縣、2010年28個旗縣、2011年43個旗縣、2012年57個旗縣,先后實施了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形成了大興安嶺東南沿線、西遼河平原、燕山丘陵中部4個盟市16個旗縣玉米產業帶;渾善達克沙漠南部、大青山南北麓兩線4個盟市10個旗縣馬鈴薯產業帶;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大草原草原畜牧業、沿黃河兩岸農區及半農半牧區舍飼畜牧業5個盟市17個旗縣肉羊產業帶;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呼倫貝爾中心城市4個盟市17旗縣蔬菜產業。目前,內蒙古已成為全國優勢主導產業帶最集中、跨度最大、影響范圍最廣、受益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
通過5年的集中建設,內蒙古16個玉米產業項目旗縣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10.2萬畝,平均畝產提高200公斤以上,受益農民38.2萬人;10個馬鈴薯產業項目旗縣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71.8萬畝,平均畝產提高1000公斤以上,受益農民44.3萬人;17個肉羊產業項目旗縣建設肉用種羊核心場190 個,育肥園168個、家庭牧場及雜交繁育場5249個,建設標準化棚圈 64.53萬平方米,受益農牧戶1萬多戶;蔬菜17個旗縣共新建設施面積9.5萬畝,實現產值25億元。
據統計,2008―2012年,內蒙古項目區新增玉米產量35.9億斤、馬鈴薯產量123.3億斤、蔬菜產量124.9萬噸、肉羊出欄 1133萬頭(只)。項目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620元,現代農業項目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率達到23%。
二、基本經驗
(一)統籌規劃,在項目選擇上求特色。自治區在充分調研和對比分析各地農牧業區域優勢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產業基礎好、增產潛力大、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玉米、馬鈴薯、肉羊、蔬菜作為優勢主導產業。各項目旗縣對項目實行統一謀劃,統一決策,統一實施,統一管理,做到規劃跟著產業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增強了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突出重點,在支持環節上求實效。按照“看得見、摸得著、能量化、能考核”的要求,分別選擇一兩個關鍵環節支持。如對玉米、馬鈴薯產業,重點支持以改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相配套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對肉羊產業,重點支持高標準育肥園區、雜交繁育場以及標準化家庭牧場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蔬菜產業,重點支持日光溫室和蔬菜大棚建設。
(三)突破傳統,在支農方式轉變上求創新。
各項目旗縣因地制宜,自主創新,用活政策,用活資金,普遍樹立了“集中財力辦大事”的理念,實現“要我干”為“我要干”。自治區以“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財政補助方式,最大限度調動基層政府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鼓勵各地積極創新支農方式和資金管理機制,提高項目建設成效。對項目旗縣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地方領導的重視程度、資金整合力度、資金管理成效和實施項目的積極性和意愿等情況,實現項目的退出和準入。
(四)改革創新,在項目管理機制上求突破。
在部門協作上,注重部門間的聯動,發揮整體效益,如財政部門通過資金引導把龍頭企業引進來,幫農業部門進行土地整理,集中連片;在資金使用上,財政部門有效地將分散的資金進行整合,集中投入,把現代農業的基礎打牢;在管理模式上,實行“縣級為主、市級監管、省級備案”,將項目立項審批權完全賦予地方,由地方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自主確定立項產業、支持額度、支持環節、支持區域和具體項目,并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
三、存在問題
一是一些地方對財政支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認識上仍然存在著偏差,指導思想不明確,態度不積極,主動性不夠強。
二是個別旗縣對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缺乏深刻理解,把該項目視為簡單的項目資金,沒有充分發揮部門聯動、資金整合的優勢和積聚效應,帶動作用不明顯。
三是受現行制度及部門條塊分割等體制性障礙影響,一些涉農部門不能積極主動參與,仍然存在部門利益化。
四是上下之間和部門之間聯動措施不夠,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主要是在旗縣級進行,上級部門特別是上級主管部門還沒有同步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
四、工作建議
(一)堅持“中央宏觀調控、地方自主選項”的基本原則不變?,F代農業項目實施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堅持“政府主導、財政牽頭、部門配合”的有效工作機制,取消項目申報制度,下放審批權限,完全由地方自主選項并組織實施。
(二)推行“中央宏觀指導,縣級為主、市級監管、省級備案”的監管新模式。中央層面應加大制度建設,如報賬制管理辦法、資金監管辦法以及建立資金使用動態反饋機制。省級層面應細化實施方案編制內容并量化到統計表,按照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和“看得見、摸得著、能量化、能考核”的原則以縣級實際執行數進行編報和審查,可有效增強資金可預見性和靈活性,并與下一年度資金分配掛鉤。
(三)建立責任與權利相匹配的管理機制。按照“誰管理、誰分配,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中央層面負責制度設計的合理性,給地方賦予更多的政策依據。地方應負責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規性。建議從中央到地方層層簽訂管理責任狀,進一步明確監管和支出責任。
(四)完善相關制度建設,進一步做好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工作。確定下放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權限,盡快完善與項目審批權限下放相適應的制度辦法。在項目安排中強調規劃的指導作用,確保項目安排的科學性。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定期跟蹤研究和通報下放財政管理權限的落實、運行情況。
一是規范項目資金公示。統一標準,制作版面美觀、大方的公示牌,設立在每一個項目區方便群眾觀看的顯著位置,及時把建設規模、建設標準、建設內容、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結構、資金補助方式、資金補助標準、預期效益、監督電話和項目區規劃設計圖等內容公示。確保干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項目建設的透明度。
二是規范項目工程招投標和監理。聘請專業招標機構湖北東方宏宇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進行項目招投標工作,通過中國政府采購網這個平臺,實施“陽光”操作,讓技術水平高、有施工資質的工程隊公開競標,確保項目工程質量和進度?,F代農業項目茶苗等物資由縣政府采購辦集中統一采購,確保配套物資的質量。嚴格工程監理。聘請專業監理機構人員,并在每個項目區聘請農民代表實行全天候監督,保證監理工作始終不斷檔,形成監理公司專業監理、縣巡回檢查、群眾代表隨時監督相結合的三級監理體系,確保工程質量。
三是規范項目資金報賬。實行縣級報賬制,專人、專戶、專賬管理,結合工程預算、進度等情況,在原始票據、工程預算及單項工程驗收合格等手續齊全的情況下,及時撥付項目資金。定期檢查配套資金、整合資金落實等環節。實行項目檢查驗收制。嚴格按照項目工程設計和建設標準驗收竣工工程,合格的予以確認,有問題的提出整改意見,限期整改。
四是規范項目檔案管理?,F代農業項目檔案實行專人管理、專柜存放,做到項目規劃圖、設計圖齊全、準確。對溝、渠、路、噴灌等工程,標明準確的GPS位置信息,確保實體工程與設計圖無誤差,項目工程順利進行。
(湖北省保康縣財政局 王志奎 胡功華供稿)
摘要:本文針對現代農業觀光綠化公園建設與管理目標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內容主要包括觀光農業的基本特征,并對觀光農業景觀規劃方法進行了全面的討論。
關鍵詞:現代農業 觀光 綠化公園 建設
觀光農業是近年來隨著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而逐漸出現的集生態示范、生產創收、科普教育、賞花品果、采摘游樂、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它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以農業為依托,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環境美學的方法,合理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觀光休閑結合,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農村自然環境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品嘗、勞作、休閑、體驗等,是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因此,觀光農業園已經成為近年來一個新的旅游熱點[1]。
1.觀光農業的基本特征
1.1功能齊全、雙重效益
生態農業旅游為旅游者提供了一定的鄉村空間,旅游者在景區內觀光、休閑、參與娛樂、品嘗美食,甚至親自勞作,既增長知識、親近自然,又陶冶情操。園區內還可舉辦節日慶典活動,加強游客之間感情交流,傳播信息,增進友誼,縮小差距。企業和農民則通過銷售產品,提供食宿服務和勞務以增加收入。
1.2保護環境、持續發展
觀光農業的建設嚴格按照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要求進行生產,只允許在有害物質殘留規定標準范圍內適量的使用化肥、農藥,其產品為無公害的、安全的、營養的綠色保健食品,大大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生態環境優美,生物多樣性在這里得以充分體現,植被覆蓋率也大大高于一般農區[2]。
1.3回歸自然、身心享受
工業化的飛速發展導致城市污染的加劇,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使人們的精神日趨緊張,人們渴望親近自然,回歸自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享受。生態農業旅游滿足了城鄉居民的這一要求,它用生態學、美學和經濟學理論來指導農業生產,通過合理規劃布局,自然調節和人工調節相協調,使農業生態系統進入良性循環,具有生產、加工、銷售、療養、旅游、娛樂等綜合功能。農業與旅游業的結合不是簡單的轉換,而是把農業中(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牧業、漁業等)具有旅游資源部分的功能進行整合發掘和利用,使它充分滿足人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個性化需求。
1.4科技特色、高效農業
生態農業旅游具有高科技特色,它是“三高”農業的具體體現,尤其在一些大型觀光農業科技園區,大片土地通過平整與規劃,用先進農業技術進行開發。由掌握先進技術的人來管理,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各具特色的農業整體,成為具有較高的先進農業技術支持和科學管理手段的新型農業。這種農業無論在優質品種、栽培管理技術還是在農業生產工藝、景觀外形外貌等方面都是棋高一籌,是一般大田農業區無法比擬的,游客在這樣的環境中游覽,不僅賞心悅目,還能學到科技知識,產生深刻印象。
2.觀光農業景觀規劃方法
2.1深入分析,巧妙立意
規劃設計過程的首要環節就是主題的確定。正如園林古諺所云“造園之始,意在筆先”,立意的水平直接決定了規劃設計內容的質量除了應具備可行性與適宜性以外,土題創意還應具有專屬性和獨特性,適宜、可行是前提,而專屬、獨特是必需,換言之,土題一定是適宜項目區開展的,同時,又一定是項日區所專有的,所獨具的。規劃設計的土題應是在充分分析項目區的察賦特征、合理利用項目區的資源條件、深入挖掘項目區的特有潛質的基礎上得出與確定的。主題確定后并本著“適宜、可行、專屬、獨特”的原則,具體景觀內容的規劃設計也就易于開展了。
2.2多學科論證,多元化思考
觀光生態農業園的景觀規劃設計是涉及多種學科理論、面對多元設計對象、解決多項問題的系統過程。設計師應從景觀設計學、美學、農學、園藝學、生態學、旅游學等多種學科的角度來審視和思考,綜合分析各種設計對象,系統地給出多項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大化的實現多種效益。不能單單只從某個學科、某個角度出發,孤立、片面地看待問題,不能只強調某一項功能而忽略了其他功能,只實現了一種效益而舍棄了其他效益。
創造“形”“意“,統一的景觀內容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以項目區的歷史、文化等地域性特征,項目區的獨有性資源條件等為基礎,對所要布置或營造的景觀環節與景觀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與研究,深入挖掘各個景觀環節與景觀內容的內在特征、淵源察賦、相互聯系和深層涵義,從本質出發,進而到表象,營造出內涵與形式兼備而統一的景觀。
2.3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景觀游覽體系
觀光生態農業園的景觀內容、游覽項目應以農業觀光、田園體驗為主導,并以此為基礎和摹本,加以豐富,形成多樣化、立體化的景觀游覽體系,絕不能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和某一項活動。例如,自古以來,田園生活便與自然情像密不可分,正如古詩所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以因借和利用自然風景、風光,設計游覽項目,這對于單純的農業觀光和農業旅游是有益的豐富與補充。此外,對于農業觀光、農業旅游項目而言,也不能墨守于老套路與舊形式,應該打開思路,廣泛想象,創造出多樣而富于趣味性的游覽項目,在統一的基調和背景下,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景觀游覽體系,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
2.4塑造風格統一、形式和諧的整體景觀風貌
觀光生態農業園的景觀風格應該以田園風光、自然風景為基調,形式自然、質樸、簡潔、秀美,整體景觀風貌應和諧、統一。各個景觀元素、各種景觀形式都應符合總體的景觀風格要求,對景觀元素的運用要精于取舍,對景觀形式的塑造要逐一思酌。如古語所云“欲駕駭驥,必先悉之”,在接受設計任務后,設計師應充分認識項目區的自然風景、風光、深入了解項目區的民風民俗與田園生活、深刻理解項目區的歷史文化背景,這樣,才會對其景觀形式有更深層次的把握,才會有的放矢的塑造景觀形象。
3.結語
觀光農業園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發展既有特色又在經營上有所收獲的觀光農業園必須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結合當地情況,把握好觀光農業園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并理性投資和建設,如此才能在良性的軌道上穩步發展,才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
[關鍵詞]現代農業企業;特征;經濟學標準;經營管理
一、什么是現代農業企業
現代農業企業是以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先導,現代技術高度密集的科技型產業,面向全球經濟和農工貿一體化經營的現代企業,就是現代科技及其應用水平、現代工業及裝備水平、現代管理技術及管理水平、現代農產品加工及加工水平、現代農產品流通技術及水平為基礎的產供銷相結合,農工貿一體化的、高效率與高效益的新型農業企業,核心是現代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約化,目標是產業化。
二、現代農業企業的特征
現代農業企業與傳統農業企業相比主要表現出以下特征:一是突破了傳統農業企業僅僅或主要從事初級農產品原料生產的局限性,實現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生產,農業的內涵得到了拓寬和延伸,農業的鏈條通過延伸更加完整,農業的領域通過拓寬,使得農工商的結合更加緊密。二是突破了傳統農業企業遠離城市或城鄉界限明顯的局限性,實現了城鄉經濟社會一元化發展、城市中有農業、農村中有工業的協調布局,科學合理地進行資源的優勢互補,有利于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組合。三是突破了傳統農業企業部門分割、管理交叉、服務落后的局限性,實現了按照市場經濟體制和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權責一致、上下貫通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四是突破了傳統農業企業封閉低效、自給半自給的局限性,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實現了農產品優勢區域布局、農產品貿易國內外流通,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現代管理手段的運用。
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企業特征是經營企業化、生產規?;?、產品標準化和效益最大化。農產品加工率超過90%,加工環節的勞動力遠遠超過農業生產環節的勞動力。
三、現代農業企業發展的經濟學標準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現代農業企業發展的經濟標準是:即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在80%以上;農產品商品率平均95%以上;農業投入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至少在40%以上;農業勞動力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比重低于20%,每個農業勞動力來自農業的收入至少能養活10人。
我國離現代農業的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發達國家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每年生產谷物25噸、肉類3至4噸,而我國僅是人家的1/20和1/14。據2004年底的統計,中國鄉村人口仍占58.24%,人均耕地也只有1.5畝。2003年中國城市化率為40.5%。2005年中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農民收入僅相當于城市居民收入的31%。
四、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是人口大國、農業大國,糧食短缺、水土資源緊缺的形式不可逆轉,而且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經濟相對落后,中國的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國際關注的熱點。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目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問題。農業現代化是中國農業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幾代人的追求和理想。當前我國農業正處于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關鍵時期,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業農村工作,加快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手段、生產方式和生產理念的現代化,實現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無論是保障糧食安全,還是促進農民增收,無論是應對國際競爭,還是持續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解決農業的深層次問題,都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企業。
我國農業至今還沒有走出旺季“賣難”的傳統農業怪圈。再次說明,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業產業(群),發展商品型的現代農業企業是我國當前發展現代農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抓手。
五、現代農業企業的經營管理
現代農業企業要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發展,筆者認為企業應采取以下經營管理模式,實現產業的規?;?,商品的標志化,效益的最大化
1.加強企業種植基地的建設,實行土地集約管理、機械化耕種,提高勞動效率,實現企業的規模化發展?,F代農業企業應打破傳統的土地分散管理,將農民部分土地流轉到企業來,實現農場化,機械化、科學化的耕種模式,實現“一村一品”,讓農民成為企業的產業工人,享受收益和各種福利待遇,這樣不僅大大提高企業勞動效率,農民收入有保障,同時可以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糧食安全問題,實現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發展,保證企業原料供應,從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2.實現糧食初加工和深加工,提高糧食附加值,形成產業鏈條,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糧食初深加工是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企業產業鏈條,提升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具體表現,是企業可持續快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企業實現企業經營化、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社會化、效益化的有效保障。
3.運營現代新技術,不斷擴大企業營銷網絡,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當今世界已逐步走向全球一體化,新技術應用已打破傳統的營銷手段,企業應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面向全國乃至與世界企業及產品信息,拉近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實現企業與客戶的互動交流、網上訂購、網上結算,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逐漸形成企業的固定客戶,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4.建立企業內控管理機制,實現規范化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中國的農業企業規模化發展的時間較短,管理農業企業的經驗不足,管理手段落后,內控機制不健全,缺乏規范化管理,企業核心競爭力較弱,管理人才短缺,經營管理方式方法簡單弊病很多,某種程度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因此要實現農業企業的現代化,必須建立完善的企業內控管理機制,即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企業種植、加工、銷售的內控管理、財務管理制度、企業會計核算制度、企業籌資、投資、項目建設等制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績效管理、企業信息化管理、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戰略發展等。只有這樣才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打造現代農業企業,實現農業企業的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摘要 闡述了實現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科學管理的對策,包括制度、人員及用工方面的管理,以期為更好地管理代科技園區提供參考。
關鍵詞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科學管理;對策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是集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技術及現代科學管理為一體的綜合示范園區,涉及到農藝、農機、試驗、示范及高效管理等各個方面。實現園區的科學管理,就必須做好制度的管理、人員的管理及用工的管理,并建立科學的長效機制實現農機、農工和日常運作的簡單高效化。
1 加強管理,重視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1.1 制訂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
要做好管理園區,首先必須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并要求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與執行,不能有任何的偏袒,對于違反規章制度的人要按規章嚴格執行處罰,以體現制度的威懾力,同時對于在執行中發現的不足,要不斷地加以改進[1]。
1.2 加強技術人員培訓
對農民工,主要是以青年婦女為主體的當地農業人員,要進行科學的培訓,包括思想認識的改進和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梨樹縣現有的幾個農業試驗示范園區中,都是以婦女為主體的農業人員,她們是園區的主要勞動者,沒有她們,園區的一切工作都難以進行。因此,她們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對園區的高速發展至關重要,也是實現園區科學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從而達到簡單高效化[1-2]。
2 挑選合格的管理人才
2.1 選用高標準的現代科學管理人員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要求有現代化的科學管理人才,其要求管理者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更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及與時俱進的改革創新精神,同時要懂技術、懂生產[2]。只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去要求自己、別人。只有這樣,才能統籌謀化好全局,使園區能夠有序的進行。
2.2 選用懂技術、懂業務的擔任工作小組負責人
由于現代化園區往往試驗地面積大,承擔試驗示范多,因此用人用工都較多,特別是在農忙季節,有時日需工時達100人次以上。因此,如何有效地組織好這些人進行工作尤其重要。既要做到保質,又要做到保量。要做到這點,就要挑選合適的人來擔當各工作小組的負責人。
3 園區明確分工,責任明確
3.1 各項工作、工種及工序有效分類、分工
以中國農業大學梨樹工作站為例,園區占地逾30 hm2,承擔了中國農業大學、中科院、吉林農科院、吉林農業大學、吉林師大及一些相關農資廠家的試驗示范,同時園區涉及到農藝、農機及基礎設施維護等多項工作,每年需大量的工人,導致用工量大,因此就要進行明確的分工,實行包保制,而對于各具體實施點,包括每個試驗示范點、小區等,做好相應記錄,具體包保到每個工作組、每個工人身上,做到目標明確,終身包保,必要時,引進獎懲機制,以增強工人的主觀積極性,同時增強了責任感。
3.2 確定工作量,實行包工制
園區的管理者或小組負責人在進行分工時,首先要做到事前對勞動量的充分估算,以確定用工量,從而進行合理分工,以避免人多效率低和延誤工時的現象。
4 高目標,高質量追求
4.1 追求高效率的農業生產
在現代農業園區中生產,一定要有與時間賽跑的觀念,做到早謀化、搶農時,這樣才能搞好園區生產[3]。由于農業生產是環環相扣的,因此只要有一步閃失,就會搞亂全局。同時農業試驗示范又要求層次的一致性,戰線拉的太長,受溫度、濕度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試驗本身就失去了可比性。中國農業大學梨樹實驗站,在每年的春秋農忙季節,每天的用工量都在100人以上,這一時期用工量大,而農民自身又有責任田,所以人員特別緊張,因此可通過提高工作效率來解決該問題。
4.2 追求高標準高質量的科學試驗示范園區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是展示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展臺,是農業科技推廣和傳播的載體,它的良好的試驗示范,對現代農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梢哉f,沒有高標準、高質量的科學示范園區,就不會有現代農業的全新飛速的發展,也就不會有農業經濟及整個國民經濟的騰飛。因此,在建設現代化的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時,一定要立足于高起點,立足于長遠,立足于發展,才能滿足今后農業發展的需要[3]。
4.3 建長效機制,有效解決勞動和短缺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勞動力的資源優勢已不復存在,以老人兒童和婦女為代表的“6931”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這也給園區的工作帶來了困難。突出表現為對新技術和勞動技能的掌握和農忙時人工的短缺,另外工時費的日益上漲。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提高勞動效率,以減少勞動力的不足。一是需要從技術手段上加以改進,體現科技的作用;二是加強管理,用科學的統籌方法,合理分工,合理運
作,提高工人的勞動效率,從而減少用工量;三是建立長效機制,每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建立,不是一時存在的,是一個長期性農業工程,園區需一定量的穩定的、懂技術的工人[4]。因此,園區要招用一定量的長期工人,簽訂用工合同。從而保證了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用工,不至于發生在農忙季節,因工資上漲,園區雇不到人的現象??傊?,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是一個要求科學高效化的園區,在建立和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用科學化、規?;藴驶F代管理模式,管理者用發展的眼光去經營和謀化,才能更有效地發展和發揮重大作用。
云華軟件致力于企業管理軟件與物聯網應用系統的研發與推廣,在物聯網及其產業鏈電子商務等領域打造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系統,致力于應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建模等新技術,推進中國企業信息化的升級改造,促進新興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整合。
科技興農早已經深入人心,農業信息化的建設和應用則成為現代農業的核心理念。針對國內新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領域,北京云華軟件有限公司(簡稱云華軟件)推出了云華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系統,其自主研發的創新應用軟件產品,以“管理規范化、作業標準化、社務透明化、操作簡單化”作為產品規劃定位。
云華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系統包括成員管理、農資購銷管理、農產品銷售管理、生產作業管理、專業化服務管理、資產管理、分配管理等模塊,能夠很好地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化、標準化、制度化、精細化管理等要求,幫助專業合作社快速穩定地發展,適應現代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同地區、組織形式等多種業務模式的管理。
云華軟件致力于企業管理軟件與物聯網應用系統的研發與推廣,在物聯網及其產業鏈電子商務等領域打造自主知識產權的應用系統,致力于應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建模等新技術,推進中國企業信息化的升級改造,促進新興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整合。同時,云華軟件還積極整合國內外主流IT產品資源,為客戶提供IT規劃和信息系統實施服務,取得了ERP、Apusic中間件等多家軟硬件公司核心伙伴資格。
云華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系統構建在自主技術平臺之上,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可實現模塊、功能、單據、流程、報表、應用場景和集成應用等環節的靈活配置,幫助不同發展階段的客戶實現個性化的部署。同時,云華軟件還與第三方軟件RFID農業物聯網系統等緊密集成,支持系統靈活的擴展和升級。
云華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系統的應用價值體現為:加強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是完善國家宏觀調控手段,防止農產品供求關系劇烈波動、價格大漲大跌的有力舉措;加強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的必然要求;加強專業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是促進專業合作社自身發展,不斷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內部規范化管理水平和成員素質的客觀需要;能夠滿足和加強專業合作社組織自身內容標準化管理的需要。
該系統的優勢和特點如下:第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系統滿足客戶實現規范管理、社務透明及政府監管等需要;第二,按照《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對合作社信息化建設的要求,支持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流程化作業管理;第三,集成物聯網應用,滿足用戶對農產品質量追溯的管理要求;第四,該系統已取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軟件產品登記證書》。
此外,云華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系統還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和贊譽。青島康之源生態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在部署了該系統之后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其相關負責同志表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系統比較符合合作社內部的管理特點,能全面反映社內經營信息,能充分滿足合作社的管理需要。
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減少損耗、提高效益、占領市場的關鍵,因此提高科技的研發速度,改革傳統的科技管理體系就顯得尤為必要,必須采取有效對策。構建現代農業科技管理新體系。
一、完善科技管理體制、制訂長遠科技發展戰略
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科技發展需要從戰略的高度做出 再瞻性的部署,打破條塊分割的科技管理體制,加強和完善農業科技管理的立法和執法,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重獎取得重大成果轉化效益的單位和個人。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公共資源保障機制,完善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同時,必須將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層面,把對農業科研的投入看成不斷增長的公共需求和維持農業續、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制訂長遠科技發展戰略不僅是農業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在要求。國家農業、科技主管部門和地方都要從長遠出發,對業科技工作做出合理規范,形成三個層次力量最優配置,為我轉型農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二、進一步貫徹科教興農戰略、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永恒主題,也是至今我國在這方面尚無滿意答案的現實難題??萍汲晒蛏a力的轉化,涉及到不同階段的發展過程。宏觀看,科技成果轉化是由科技給、轉化、需求和科技環境系統等構成的大系統,其運行要求立、健全相關的動力機制、收益分配機制、約束機制、激勵機制調控機制等。微觀看,科技成果的轉化包括實驗室研究、中間試驗、工業性實驗、工廠化生產等環節。因此,必須規范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和成果轉化銜接體系,實施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和地方的科技聯姻,動員各類農科教研機構和私營企業參與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萍嫉难邪l必須依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運作,以生產的實際需要為契機,而且科技成果也只有在轉化為產力時,才能為社會增加更多價值。企業可以憑借自身優勢,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發和引進,成為創新的主體和技術推廣的載體。科研機構、龍頭企業和農民要形成密切利益共同體,使其成為教學與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優良品種推廣的生產基地,有效發揮科技輻射、帶動效應。
三、提高農業科技人才素質、完善農業人才市場
要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教育是基礎、科學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擁有多少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知識培訓的高素質人才,如今已成為國際通用的衡量國家競爭力強弱的標準,而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及中介人才是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載體,只有這些人才的密切配合,才能實現政、企、校、研、資”多維互動。因此,必須要建立和健全以知識產權為資本的入股機制,切實加強知識資本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降低知識資本準入門檻。同時,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應建立地方人才儲備庫,并將其作為一種長效機制穩定下來高校與科研院所應該為地方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在成人教育中定向地為急需農業人才的中西部貧困地區培訓大?;虼髮R陨系募夹g人員;實施遠程教育和各種專業講座,及時地把各種最新的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到農業地區;農業高校要設立農業推廣碩士點,定單式地為基層培養農技推廣人員;地方政府也要為農技推廣人員提供各種條件,避免人才流失現象的發生。這樣才能真正地在我國建立人才激勵要素流動、市場選擇的新機制,形成市場化、網絡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的多維互動的創新模式,促進我國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四、改革農業推廣機制、完善農業推廣體系
加強改革和完善農技推廣體系,是決定現代農業體制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我國,傳統意義上的農技站早已變成了只有部門、沒有人員或只有機構、沒有作用的空架子或純營利機構?,F代農業經濟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農業要發展,基層推廣站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建設好現代意義的農業推廣體系將是最終解決 “三農問題”的關鍵。我國現行農技推廣體系不僅無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也無法應對加入WTO后世界農產品貿易對我國傳統農業經濟帶來的沖擊,因此應在確保農技推廣體系穩定的前提下,深化體制改革,建立適應新形勢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能單純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目的,而應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各地應從實際出發,深層次地發掘地方農業發展潛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與市場準入門檻,提升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幫助農民抵御各種風險。
五、建立現代信息平臺、實現農業科技“高速公路”
科技信息平臺是指綜合社會業已存在的科技與信息,為快速合理地利用科技資源提供 一個可供隨時查詢利用的信息資源庫,為建立農業數字信息“高速公路”,實現資源共享,應在各縣建立以農業部門牽頭的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包括建立農業科技“l10”系統和專家庫;要切實轉變政府觀念,合理設置農業管理和服務機構完善農業科技管理體制,避免多頭管理和相互推委、扯皮現象發生;還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籌建高水準的農業情報信息體系組建統一的農業預警機制。平臺的建立單純依靠行政部門無疑是不夠的,沒有廣泛非行政力量參與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政府應該推動、整合現有資源,采取多媒體信息交流手段,抓好農業基礎建設、技術開發和科技服務工作,即科技的產前、產中與產后三階段的管理,實現經濟效益和技術效益的雙贏。
進入新世紀,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科技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國際競爭更趨激烈,科技進步將成為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增強綜合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萍紝r業生產的貢獻率成為農業比較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當從宏觀上總體把握現代轉型農業發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農業現代化改革的歷史性機遇,勇于開拓創新,構造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農業科技新體系,為建設一個生機盎然的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一、安陽縣農經管理總體情況
2009年,安陽縣成立“三資”委托中心,并要求各鄉鎮對所轄村“三資”進行清理、登記工作,徹底澄清家底。一是要按照“全面覆蓋,客觀真實”的原則,以現有會計資料為基礎,先賬內后賬外核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資金、資產和資源,對賬外實物清查核實、補充登記,有賬無物的查明原因,按規定申報處理。二是要摸清債權債務,對相關經濟合同、協議進行全面梳理,不規范的合同依法糾正。違反法律、嚴重損害集體利益的合同進行撤銷變更。對資產、資源及經濟合同建立臺賬,一式兩份,鄉村存檔。
二、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等各項制度有待完善
如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在票據管理、財務公開審批、貨幣資金管理、集體資產資源清查、經營和處置、財務公開管理、審計監督制度等方面管理上沒有明確詳細的規定,導致個別賬務處理不規范,如留歸村集體的土地補償費,應納入“公積公益金”科目進行核算,而個別鄉鎮計入其他收入科目。
(二)對村級財務監督不到位、不完善
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為村級監督的主體,其工作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專業知識嚴重缺乏。監委會作為村級財務和重大事項的最重要防堤起不到作用,村級監督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更有個別監委會公章在支書主任手中。
(三)財務收支情況要按時公布
安陽縣按照制度要求,一般的財務事項至少每2個月公布1次,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群眾關心的事項要及時公開;集體財務往來事項較多的村,財務收支情況應每月公布1次;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在每2個月末或每月結束后15天內公開集體財務,接受村民監督。
(四)基層農經隊伍建設基礎薄弱
由于河南省整個大環境對農村財務管理薄弱及部分鄉鎮領導重視不夠,基層農經人員嚴重缺編?!叭Y”中心人員少,無法滿足財務制度上規定的專崗專人的要求。自2003年機構改革撤銷農經站,將各鄉鎮農經工作人員并入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后,部分鄉鎮“三資”中心人員減少,有的鄉鎮甚至只有1個人,有的還服務鄉鎮中心工作,參與包村,無法正常開展工作?!叭Y”中心人員面對大量工作,疲于應付各村賬務,無暇顧及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無法保障高質量開展工作。同時,缺乏有針對性的培訓機會,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不足于應付新農村建設中的新生事物。鄉村“三資”管理人員沒有工作補貼,在待遇等方面更得不到保障。
(五)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對農
業信息化不夠重視在目前階段的農村中,許多村干部甚至是負責農業經濟的會計人員對農業信息化管理都不是很了解,更加談不上實施和建設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體系了。甚至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和會計人員簡單地認為使用計算機就等同于農業信息化管理,使地方政府的管理人員缺乏對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熱情和主動性,導致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工作遲遲未取得成效。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在國家的號召下建立了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專門部門,但缺乏對其運行的管理意識和管理經驗,使得這些部門和管理機構都十分缺乏專業性,從而在我國農村中還無法全面實現農業信息的共享。
(六)審計人員對信息化技術
了解不夠專業在農業經濟管理中,一些地方政府審計人員沒有經過專門的經濟管理培訓,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意識和管理知識,甚至對計算機的知識都不是很了解,這就導致在工作中無法充分的應用信息化技術,也無法獲得高效、有用的信息,這就使他們對工作中的一些問題無法充分解決,尤其是一些新事物、新技術。
三、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中的要點
(一)增加對農業信息化的重視
向地方政府充分宣傳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的相關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糾正他們對農業信息化認識的錯誤觀點。然后加大政府部門的宣傳力度,讓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走進農村,走進千家萬戶,推動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的建設,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為農業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二)對農業經濟信息化進行
整合和共享建立全面科學的農業信息共享平臺,進而推動農業信息系統、網絡平臺的建設和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充分實現全國范圍內的農業信息共享。同時采用多種信息化傳播平臺進行農業信息的傳播和分享,將通信、電視廣播、新聞報紙等多個媒體平臺充分利用起來,提供更好的農業信息共享途徑。
(三)加強對農業經濟信息化
建設人員的培訓農業信息化管理的整體建設水平取決于農業信息化的建設人員和管理人員,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定期對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員進行信息化技術的培訓,尤其是涉及到農業經濟管理部門的審計和會計人員,以便更好地建設和發展農業經濟的信息化管理。
四、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狀況
2007年,安陽縣實行農村財務委托。2009年安陽縣20個鄉鎮在農經站的基礎上,全部成立農村“三資”委托服務中心,建立資產、資源及經濟合同臺賬,資金、資產、資源全部納入中心管理。2010年,安陽縣在全市率先使用網絡版“三資”管理軟件,對村級資金支取、合同到期預警、款項及時收繳、資產資源經營處置等實行了網絡化管理,同時安陽縣于2015年確定銅冶鎮為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
作者:王秀峰 單位:安陽縣農業局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機械也廣泛應用于現代農業發展中。針對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現狀以及其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從而促進現代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業機械;現代農業;發展應用;重要作用
1農業機械管理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意義
在整個農業機械設備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關鍵要提高機械設備的使用效果,因此做好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農業機械設備應用的過程中,能夠提高整個農業機械的應用質量和水平,同時還能優化農業機械設備應用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要確保整個農業機械設備的干凈和整潔,從而能夠進一步將其他的多余的雜物清除,進一步促進農業機械設備的發展。在整個農業機械設備管理過程中還能夠提高相關農業機械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專業化能力,這樣才能夠優化農業機械的整體質量和效果,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在整個過程中還要確保農業機械人員的安全和穩定,從而進一步優化農業發展的結構和效果,清楚的使相關人員認識到自身責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及不足
2.1農業機械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很多農業機械設備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是體現在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建立責任問責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嚴重影響了農業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另外相關農業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必要的管理機制,這不僅降低了農業機械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同時還無法滿足農業機械工作的實際要求。
2.2農業機械技術不成熟
農業機械技術不成熟會直接影響農業的發展,從而降低了農業機械技術的質量和水平,嚴重影響了正常的農業結構發展體系,這種不成熟的技術會直接導致農業機械發展的不健全以及不平衡。
2.3農業機械技術人員水平低
農業機械技術人員作為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了十分大的作用,但是現階段有很多農業機械技術人員自身水平和專業化能力較低,嚴重影響了農業機械技術的正常持續發展,從而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3改進建議
現階段,雖然我國農業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逐步正規,但是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其具體方法如下:
3.1重視農業機械的作用
在農業機械發展的過程中,要想使其在農業發展中能夠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重視農業機械的作用,真正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的基礎上創新,在創新的基礎上實踐,從而提高農業機械的質量和水平,優化農業機械的使用效果。與此同時,在這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真正將農業機械進一步優化發展,無論是相關單位還是技術人員都要充分的認識到農業機械的作用,使其能夠發揮其實效,進一步重視農業機械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
3.2提高相關工作人員自身素質
農業機械的發展為整個農業發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因此需要逐步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優化農業機械的效果,相關工作人員一方面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多學習、多借鑒、多交流,真正將農業機械的工作發揮出來,實現農業機械的進一步發展,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相應的基礎。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相關單位和個人,重視現代農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將傳統的粗放型農業逐步轉變為集約型農業,優化現代農業的自身發展。
3.3優化現代農業結構
科學良好的農業結構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和投入,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現代農業結構,真正將農業機械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這就需要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機械的使用水平和效果,從而在根本上提高農業機械的使用效率。與此同時,在現代農業結構的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先進的農業機械理念和方法,創新農業機械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夠優化現代農業的自身結構。在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逐步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和責任問責制度,將責任落實到位,落實到部門、落實到個人,從而實現農業內部結構又好又快發展。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逐步優化農業機械使用效果,真正發揮其實效,通過提高相關工作人員自身素質、優化現代農業結構、重視農業機械的作用等方法和策略,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的質量和水平,優化整個農業機械的效果,充分重視農業機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新現代農業結構的發展模式,從而真正實現綠色農業的發展,提高現代農業的質量和發展。總之,農業機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樣才能夠提高農業機械的質量和水平,優化農業機械的效果,需要黨和國家、政府以及相關人員三者的共同努力,促進農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徐曉棠 單位:哈爾濱市雙城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