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4 05:48: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學數學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其目的是發現現實世界中所蘊藏的一些數與形的規律,為社會的進步與人類的發展服務。
關鍵詞 思考 教育 理解
數學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這個集體中生存的,離開了生活這個集體,數學將是一片死海,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同樣,人類也離不開數學,離開了數學人類將無法生存。有人和學生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約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數學中的數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過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樣的實驗,果然實驗后,我讓學生交流體會,他們大部分都是實驗的失敗者,因為他們在生活中隨時都在用數學,如有的學生說,打電話、看電視、玩游戲時要用到數字,到商場買東西付錢時也要用到數字;還有的說,放學回家要知道準確的方向和位置……。為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我提倡學生寫數學日記,記錄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日記中體現著他們對數學的應用與理解。
一、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數學中到處充滿著辯證法,中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闡明教學內容,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又有利于學生形成唯物主義世界觀。”在教學中可這樣滲透辯證的觀點:
1.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科學在不斷發展,人的認識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數系的擴充,代數與幾何的結合,某些定理的推廣,數學中發展的觀點由此得到體現。
2.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在數學中,線、面可以看成點線運動的軌跡,旋轉體也是平面圖形運動的產物,直線是向兩邊無限延伸的,在教學中作這些強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辯證法中運動的觀點。
3.在數學中,正數與負數,整數與分數,有理數與無理數,實數與虛數等,這些概念是對立的,同時又是統一的。加與減的轉化,乘與除的統一,乘方與開方的互逆,在教學中強調這些規律,學生便能從中接受到矛盾的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觀點的教育。
二、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
首先,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老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地教學模式。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漏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等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學生一般喜歡聽趣人趣事,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象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新精神。
四、 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是密切相關的,它們相互影響,相互聯系,事實上,知識的發生過程,也就是數學思想方法的發生過程。如概念的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思路的探索過程、規律被揭示的過程等等都蘊藏著大量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數學知識的特征,適當地選配有關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進行滲透,能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獲取了數學思想方法。 注意挖掘隱藏于知識中的思想方法初中數學教材內容是按照邏輯系統和認知理論相結合的思想來安排知識的順序,并用演澤結構的方法把知識串聯起來。教材中的數學概念、公式、法則、性質和定理等知識點以明顯的方式呈現出來,是有“形”的,而數學思想方法卻隱含在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是無“形”的,并且不成體系散見于教材各章節中,這就需要教師去挖掘隱藏于知識中數學思想方法,并象數學知識一樣納入教學目的和教材分析之中,在備課中,既備知識,又備思想方法,弄清每一章節包含了哪些主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具體的問題中提煉出具有普遍指導作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明確地告訴學生、闡明其作用,引起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視和興趣。
數學課堂通常是被認為比較枯燥、缺乏生動和激情,因此,努力創建既寬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學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的教學環境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對數學的態度,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學生才會主動感悟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較高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本文僅是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就教于廣大教師,以便在教學工作中進一步改進、完善。
摘要: 所謂學困生是指那些學習有障礙,行為習慣有問題的學生。表現在英語方面的學困生,從學習行為來看,他們往往無法按時完成作業,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成績較差。從行為習慣上來看,認知能力較差,習慣差,易受誘惑,懶散,常做一些過激或不該做的事情。自控能力差,甚至影響課堂紀律。這些問題一直是我多年來從事教育所困擾的事情。因為對于一個學生生源較差的普通中學來說,面對的是三分之一這樣的學生,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將面臨教育的失敗。
關鍵詞:中學、數學、學困生、教育、方法
一、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我分析了造成數學學困生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些學生認為數學很枯燥,一天到晚背概念,做習題,再加上課堂教學單一,呆板。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反差脫節太大,因此沒有興趣,不愿學。
2.傳統的數學教學體制長期受“升學率”的影響,只抓尖子生,忽視了“弱勢群體”使他們長期受冷落。得不到關注。
3.一些學生認知能力較差,學習認知時間較長,短時間學不會,而老師又忽視了這一點,沒有考慮到分層教學,而是一個標準要求,長時間下去,這些學生開始掉隊,成了學困生。
4.師生關系不和諧,一些學生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一些教師經常會在全班面前諷刺,挖苦他們,他們會覺的很沒有面子,以致產生敵對情緒,甚至發生沖突。經常有這樣學生這樣說,喜歡那位老師就喜歡那門功課,其實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5.家庭關注的不夠,這些學困生基本上有個共性,那就是要么家長很忙,無暇顧及,要么是特殊,離異家庭,要么是家長文化程度低,對于孩子的學習沒有要求,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像一棵野草一樣任其發展。
二.、以上幾個原因導致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喪失了信心,成了學困生,既而產生了一些心理障礙。歸納為以下幾點
1.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沒有了目標,開始厭學,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急噪,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學習困難的頑強意志和堅韌的毅力,遇到困難易退縮,消沉。
2.由于學習上得不到關注,長期受冷落,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3.在家庭學校里得不到關愛,使他們的性格變的孤僻,冷漠不愿與別人交流,缺乏十幾歲孩子應有的陽光的性格。
我不斷在反思:這些學困生實際是很可憐的孩子,他們今天所造成的問題,其實也不能完全責怪他們。他們更需要理解和寬容。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我用愛心、耐心、細心來幫助轉化這些學困生,對每一位學生抱一積極、熱切的希望。并從各個角度來評價、觀察、接納學生。不斷尋找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教育。這是一種愛的教育。臺灣教育家高震東先生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愛是一種無私神圣的愛。
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中國青少年研究專家孫云曉認為“師生或親子之間保持親密的關系是勝過許多教育的”教育的秘訣就是真愛。這種愛就是理解、尊重、關心、幫助和負責。沒有真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會激發他們的意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朝氣蓬勃、鍥而不舍、持之以恒去學習、會引導他們擺脫困境,走向成功。
三、那么結合我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在轉化幫助數學學困生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幫轉策略
1.關注學困生
根據學困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分層教學,要求的標準不一樣,作業量相對比較少、內容比較簡單。以前有許多學困生經常不交作業,現在這種狀況明顯有所改變。
2.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認真設計每一堂課,讓課堂充滿情趣、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 。 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讓這些學困生也有表現的機會。每天都有一個數學趣味題,我會提前給他們輔導,幫助他們完成這項任務,使他們對學習有了自信,有了表現的機會。慢慢消除自卑的心理。
3.進行心理交流
多利用課間或下課接觸他們,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有什么煩惱和學習上的問題,幫他們制定目標,指導他們學習方法,從而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也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班里有個叫李原的學生性格孤僻怪異,臉上沒有見過有笑容,經常與同學因為一些小事罵人,甚至大打出手。衣服臟亂,在他身上看不到一點十幾歲孩子的陽光,經過了解才知道,兩歲媽媽就離家走了,一直跟著奶奶生活,父親從來不管他,這樣一個失去母愛又失去父愛的孩子,實際上是心理上出現了障礙,后來我經常找他談話,給予他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的鼓勵,我在班上表揚他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很遵守紀律,從來不違反課堂紀律,這是很難得的。有一次讓學生自己出練習題,我提前給他指導了以下,他出的題受到了同學門的好評,我抓住時機又表揚了他,從那以后上課敢于發言了,情緒也沒有那么暴躁了,時而還能看到他的笑容。
4.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
每周評出學困生的優秀作業,評出上課積極發言的,體育衛生搞的好的,好人好事做的多的。發給表揚條,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加強與家長、班主任的溝通
任課教師與家長、班主任的及時溝通有效的預防了問題的嚴重性,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6.讓學困生也輪著當小組長
一是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和模范帶頭作用,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自尊心得到了尊重,學習也有了很大的進步,行為習慣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7.成立互幫小組
學困生往往基礎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和中等程度的或優秀的同學結成對子,課堂上幫助他們參與教學活動,課下督促并檢查他們的學習任務,并做出詳細的記錄和評價。
用愛心、耐心、細心不僅建立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更欣慰的是看到了他們的轉化和進步??吹搅艘粋€個充滿陽光的孩子,其實,中學教育不僅僅是為高一級的學校輸送尖子生,還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那么讓心靈之花綻放在每個孩子身上吧!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如何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施創新教育,是實現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將課堂教學、數學學科教學、教學過程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是實施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渠道。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 課堂教學 創新思維
心理學表明創新能力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運用一切已知的信息,開展能動思維,產生新穎獨特,有社會和個人價值的智力品質。在科學技術、知識經濟時代,一個國家、民族創新水平如何,已經成為決定其榮辱興衰的重要因素。主席指出:“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培養中學生創新能力是跨世紀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教師對思維過程的展開,能不能替代學生自己的思維活動?不能。數學的認識活動是理性活動,數學思維來自本人的心理運算和對運算的抽象理解,無法靠傳授知識和傳授方法來代替。而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發現知識,就必然會經歷一定的組織或轉換嵌進知識結構的某種模式。才能完善和反現某認知結構,同時發展認知能力。因此獨立思考是發展學生數學認知能力的需要,同時也直接影響人的創造力和意志品德的養成關系到今后能否成才。只有敢于猜想、大膽假設,才能促進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促使思維打破常規,產生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理論,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很能力
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因此,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首要條件。要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應該具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敬業精神的基礎上,注重自身知識結構的優化,克服認知上的偏差,并且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注重培養自身的創新素質,從而使自身具備較高的創新能力和較強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意識
眾所周知,數學相對其他課程教學內容抽象、形式枯燥、邏輯推理嚴謹,致使普通中學的好多學生感到乏味、厭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之中,把學習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而終身學習;在教學中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培養和激發,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使他們潛在的學習愿望變成實際的學習行為;要根據教學內容恰當控制動機水平;要妥善進行獎罰,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揚鼓勵比批評往往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贊科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興趣可以產生學習的動機,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梢哉f,在數學教育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運用創新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與方法形成的規律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策略。數學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和工具。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了數學。現行教材中蘊含了多種數學思想和方法,在教學時,我們應充分挖掘由數學基礎知識所反映出來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設計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反復強化、及時總結,用數學思想方法武裝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的主人。在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的放失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如“數和形結合的思想、特使與一般的思想、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程與函數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樣本估計總體的數學思想”等。用新穎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分析、研究解決新的問題,或者對已有的知識結論和解題方法分析、研究解決新的問題,或者對已有的知識結論和解題方法進行創造性的改造和加工,以適應新的問題情境,求得最為簡捷合理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暴露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實驗、猜想、驗證、引導學生尋求正確方法,圍繞該問題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然后教師組織同層次的學生展開討論,同時巡回分類指導,教師有選擇地參與各組討論,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這樣能夠使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進行觀察、分析、探究和嘗試,引發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培養了學生實驗、觀察、動手、動腦、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五、結語
素質教育中,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學校、教師、學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聯系實際,開展一些形式新穎的、引人入勝的、富有價值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學數學的素質教育似乎沒有出現“人喊馬嘶”的熱鬧場面。作者認為,數學教育急需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本文分析了目前數學教育存在的弊端,立足長遠,在數學基本素質之外還需注意那些非智力因素對數學教育的積極意義,并從理論角度提出了一些提高數學素質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中學;數學;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的,就其本質來說,是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教育目標的?!八刭|”一詞包涵了更多內容,它不僅重視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識和技能,更關注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能力的培養、個性的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多個方面的發展。素質教育關注的是人的發展,人的可持續的、更長遠的發展,這是和應試教育相對立的地方。應試教育更關注眼前利益,完全為一張試卷而努力,往往陷入某種固定的思維中。素質教育的實施無疑有許多現實的困難。從數學這一學科來看,素質教育更容易被人忽視,以為數學本來就是機械的、無關情感的學科,談不上什么素質不素質。持這一觀點的人,大多是遠離數學的人,不懂得數學素質在當今社會是多么的重要。本文擬從當前數學教育的弊端談起,就數學素質的提高在理論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何為數學素質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事,需立足長遠。普及教育與精英教育并不矛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與照顧個別學生的教育也不矛盾,它們是有機的整體,互為前提。所以,數學教育不能僅僅滿足于能在考試中拿高分,還必須為學生提供豐饒的成長土壤,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入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有人認為,所謂的數學素質是一個人數學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一個人在處理數形規律、邏輯關系以及相關矛盾時的悟性和潛能,是數學知識、數學技能、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數學能力、數學品質的和諧統一,而數學思想和方法則是數學素質的精髓。論者認為,一個人的數學素質表現在四個特征上:第一,數學意識。用數學的眼光、數理邏輯的觀點來看世界;第二,數學語言。它是一種科學語言,是人類共同交流的工具之一;第三,數學技能。不僅包括基本技能,還包括“科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達到問題解決,形成數學建模的技能”;第四,數學邏輯。數學是邏輯的體操,是人的高級思維形式。①
在我看來,這些是數學素質的顯性素質,其隱在的情感方面的素質也不容忽視。
二、數學教育的弊端
據新華社馬德里2008年7月21日的報道,在第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中國隊以總分217分的成績獲得團體第一名,三名獲得滿分的選手中有兩位來自中國,②可謂成績斐然,但這并不能說明問題。數學家丘成桐到杭州與取得好成績的數學尖子見面,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他說:“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根本沒有清晰的概念,只是做習題的機器,這樣的教育體系,難以培養出什么數學人才。”目前,在中學數學教育方便存在多種弊端,阻礙了中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其弊端主要表現在:
1.缺乏對非智力因素的足夠認識。許多學生,也包括老師總覺得數學學習與文科學習無關。誠然,從短期效果來看,諸如語文、歷史等學科對數學學習是沒有直接效果的。然而,這些學科對于培養個人情商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越是優秀的科學家越是離不開情感力量的支持。
以華裔數學家丘成桐為例,他在追求和探索數學的至美境界時,并沒有把眼光局限在數學一個方面。他總是隨身攜帶一本《史記》,他在接受《東方之子》的采訪時談及數學和文史的關系:“因為我和朋友在做數學的時候,看一些問題看得很微小,看得很微觀,單做一個很小的問題,一點點地做,沒有一個很宏觀的看法,我覺得看歷史對我宏觀訓練(有幫助),……所以我看問題的方法跟很多我的朋友不是一樣,跟我的學生也不是一樣,我想跟我看文學的看法有一點點相同?!倍膶W則是他在情緒低潮時候排泄感情的一種方法。③這一點很值得我們這些數學老師學習。
2.在教材安排和課堂教學上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有論者指出,目前數學教材在編排上重應用而輕原理,常以實用與否來取舍教科書的內容,對原因和原理解釋不夠,其實,在學習過程中,追求原理是培養數學素質、能力和思維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外,教材的開放性不夠,中學教材與大學教材銜接不夠。④在課堂教學上,教師更重視題型,往往把眼光放在習題的解答上,努力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讓學生記住的往往只是概念、定理、公式等等,而疏忽了對數學興趣的培養,沒有把數學的魅力展現出來。
3.單一的評價體系。對于大多數數學教師來說,學生數學水平的高低只在那一張試卷上。它不能考查出數學學習的能力和潛能,也不能考察出一個學生的創造思維,更不能考查出學生對數學文化和價值的體會和認識。這個評價體系——不過是評價標尺,也不能稱之為體系,僅是把數學作為一種工具來看待,缺乏對數學這一極具魅力的科學的充足認識。這表現了對數學的集體的普遍的誤解。這個評價標尺更反映出人們觀念上的落后。
三、如何提高數學素質教育
首先在于端正對數學學科的認識,樹立長遠的教育觀念,自覺抵制著眼于應試能力培養的做法。鼓勵數學特長班的開設,但必須避免走向一個極端,不能減少、割裂或者剝奪了學生文史方面的學習和熏陶。目前,幾乎所有學校學習奧林匹克數學的做法已遭到了專家的批評,它的副作用也漸漸的顯露了出來。
其次,豐富課堂教學。這里的豐富是指:1.為學生多提供具有開放性的數學問題,許多時候,學習思維的練習遠比得到一個固有的答案要重要得多;2.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相同的問題,鼓勵和肯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到某一種思路上。正確固然正確了,但如果打壓學生的“怪想法”,會削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他們的思維會僵化和固定,其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再次,關注想象和靈感,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想象是思維的舞蹈,在數學思維中,想象推演了數學的無窮魅力,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獲得更多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機會。在數學領域中,許多高深的問題都是以“假想”“猜想”的形式出現的,這正是想象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愉快教育”是從情感入手的人格教育,它以愛、美、興趣、創造為要素,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成長是愉快的。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可以消除他們學習的緊張感,抑制學習時的疲勞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充沛的學習精力,使學習變得開朗、活潑,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
“愉快教育”是否適應于中學數學?這一問題似乎還未得到統一的認識,我認為.“愉快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想.是科學教育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反映,是社會經濟、政治、文比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完全適應于中學數學。
筆者認為,確定愉快教育目標時,必須遵循的總原則是:既要反映外國的先進研究成果,又要具有我國的民族特色,符合我國的國情和數學學科特點(抽象、嚴謹等),以及中學生心理特征,同時還必須適合我國當前的教學條件,以便于操作具體來說,應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l自主性原則
一個人按照一定的目標.依靠內動力來表現和擴展自己的個性,進而培養自己的創造力,這個觀點符合辯證法,符合愉快教育個性化原則。正如當代著名教育家喬治·波利亞所說:“一種小小的門道:讓學生主動地為(以后他們必須要去求解的)問題的明確表述貢獻一份力量,假如學生在問題提出過程中自己起過作用,則以后在學習中就必然會顯得更加主動積極?!边@一原則。要求教師丟掉“師道尊嚴”,放棄“發號施令”的習慣,根據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基礎、學生的可接受性進行教學。
2激勵性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偶然產生的暫時性積極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它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積極情感,進而對知識始終產生強烈的欲望和追求。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成功情境,讓學生成功地學習,成功地對各種疑難的解決,從而使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愿望獲得滿足,并體驗到認識活動的快樂情境,使即時興趣向穩定興趣轉化。激勵能調動積極性,提高創造性.這已經被實踐證明,因此,中學數學愉快教育把它作為一項基本原則是非常恰當的。具體地有如下幾種激勵方法:
(1)明確目標,催人奮進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既鼓舞人心又切實可行的目標,給學生造成期待心理,激發他們欲望,調動他們的全部力量來實現目標。
(2)開展競賽,鼓勵競爭競賽的作用是激勵優秀,促進落后,使教育的效果普遍提高。開展的數學競賽,既要公平,又要形成多樣化,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3)獎勵創新.引發成就在數學教學中,對某些問題要留有余地。創造條件給學生進一步發揮的機會,學生在學習時.每取得一點成績。如能及時肯定和鼓勵.便會有一種經常的成就感,使他們從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價值,從而樹立自信心和進取心。成就感是學習“內動力”,是促使創造性思維自我引發的巨大精神力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充分肯定學生的一點一滴成績.使學生對于自己取得的成績有一種獨特的成功快樂和恰如其分的自我欣賞和陶醉。
3民主性原則
民主性作為愉快教育的原則,是鑒于目前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仍占著主導地位而言的。變傳統的、封閉式的課堂教學為“民主”的、寬松的、和諧的課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課堂教學中發揚民主,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講授要具有鮮明的“民主性”,除了必要的講解以外.可以采用開展課堂討論。由學生當“小老師”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以充分的發揮.使他們在一種“心理自由”與“心理安全”的狀態下,學習知識.發展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養成愛好學習的良好習慣。
4感化性原則
情感教育的又一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感染性,即在一定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他人,使之產生相同的情感體驗。⑴在教學過程中要以飽滿的情懷、真摯的愛撫去對待學生,使之產生情感共鳴,產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的效應。⑵師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嫻熟的教育技巧、深厚的教育科學素質和高水平的講授。要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優秀的心理品質。⑶對學生要懷有一種真摯的愛,這種愛是由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交織凝聚而成的一種教育情操,具有強烈的感化、引動、調節和激勵的功能,它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教師人格的影響是教師人情美和人性美對學生心靈的感
召、感動和感化,是潛移默化之中對學生情操的陶冶。教師只有德才兼備,以人教人,集朋友、導師、楷模于一身,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地熏陶感化學生,從而產生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5、滲透性原則
情感教育不能靠硬性灌輸,尤其是推理性強、抽象的數學科更不能強加于人,只能以知載情,以情促知。數學科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應不失時機地滲透在課內外數學教學活動中。
⑴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闡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加強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逐步樹立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通過分析教學內容中的一系列辯證關系(如相交弦定理、切割線定理及推論),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發展的矛盾統一規律、運動變化規律,認識到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⑵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渠道向學生介紹我國數學家的偉大成就、古今數學家獻身科學的優秀事跡,敘述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功與失敗、順利與挫折、艱辛與歡樂,給學生予深刻啟迪,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甚至由此產生鍥而不舍的追求勇氣。如學習“勾股定理”時,可用多媒體給學生介紹有關的典故:當今世界許多科學家正在試探尋找“外星人”,為此向宇宙發出了許多信號,如地球上人類的語言、音樂、各種圖案等。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建議發射一種“勾股定理”的圖案(像教科書封面上的圖案),若宇宙人是“文明人”,則一定會認識這種語言的;講“勾股定理”的證明時,給學生介紹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美國第12任總統加菲爾德也提出一種巧妙的證法,至今世界上可查到的證法有400多種,可以編成一本書。通過介紹,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⑶結合教學內容想方設法、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展示數學蘊涵的內在美(不變美、對稱美、相似美、類比美、簡結美、和諧美、創造美、嚴謹美等),學生通過鑒賞,無不感到激動,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不斷、反復地用生動的事例來闡述數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具體看數學與他們日常生活、將來工作和學習有密切關系,并及時地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使之明確學習的目的,產生持久的濃厚興趣。
摘要:
中學初一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是教書育人的良心工程,是中學教育教學工作關鍵基礎。初一、高一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好與壞,它直接關系著全校教育教學工作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
九年義務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教育教學模式、小升初,初升高,數學思維,有理數,正負整數,感知認識,理性認識,改進探討,數學運算式,創新思維,惡性循環,創新實踐,數學語言,教學設計,扎實穩妥,教育教學工作目標等。進入初中階段,絕大部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將成績好的學生編排在一個班、較好的學生編排在一個班、較差的學生編排在一個班。一般情況下,學生考試成績好的班學校相應地配備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較高教師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學生考試成績好的班學校相應地配備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較高教師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學校相應地配備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較薄弱的教師實施教育教學工作。如果學校決策出現偏差,輕視學生考試成績好的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對從事差班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不予以支持、鼓勵、褒獎、包容等;就會給全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整體推進造成重大影響,甚至會負出巨大損失。教育教學工作形成惡性循環,使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埋下“死節”。教育教學能力水平低的教師得不到提高;成績差的學生的成績得不顯著的提升。初中一年級,是中學教育教學工作關鍵基礎。
初一、高一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好與壞,它直接關系著全校教育教學工作目標的實現。初一年級的學生對什么都感到新奇,我們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課的機會,充分發揮自己優異的教學素質,敏銳的數學智慧來感染學生、征服學生、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為以后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課程種類的增多,知識難度的加深,教學內容和思維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學習的改變,使得大多初一學生措手不及。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初一是引導入門,打好基礎的關鍵階段。我們要高度重視這個轉折點的教育教學工作,將小學生教學思維模式、教學方法,融入貫穿于初中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去。針對成績差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把小學要的基礎知識講授好,與之與初中所講授的新的知識,靈活有機地街接起來,既要兼顧好小學知識教學,又處理好初中新知識教學,保證初中教學工作計劃及目標的實現,精心搞好教學設計,用數學語言,上好每一節課,尤其是初一年級的第一節,實現開門紅。比如,我在上這兩個考試成績差的初一班的數學科目和第一節時,一步入課堂,我將小學的“十”、“一”、“X”,“÷”符號,板書在黑板上,提問2至3名數學小升初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某某學生起立!黑板上這些符號是什么?學生回答:是“加”、“減”、“乘”、“除”符號。接著我叫第二個某某學生起立!10個蘋果你吃了1個,還剩余幾個?吃了2個,還剩余幾個?……學生回答:吃1個、還有9個,吃2個還有8個……。接差我叫第三某某學生起立!100個、1000個、10000個蘋果你吃了1個,還剩余幾個?該生回答:還剩余99個、999個、9999個。三位學生回答正確,很好!請前位學生座下,最一位回答問題的學生,請到老師講臺上來!請把你剛才回答問題,在黑板上列出數學運算式演示講解一下,并口述:100個、1000個、10000個減1個,剩余99個、999個、9999個理由原因是什么?該生認真回答了我提出的問題,并按照我的要求,列數學運算式進行演示和講解。我分別對這三位學生進行贊賞和表揚。然后,開始講解初一數學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知識。在講解有理數的加、減時,著重強調了小學的“十”、“一”加減符號與初一有理數加減符號的區別。有理數加減符號既表示小學加減內容,更進一層表示,“十”數是正數、“一”是負數。
兩個數都是正數和都是負數、可以相加;兩個數一個數是正數、另一個數是負數,就要看這兩個數,那個大、那個???如果,正數大、負數小,就應用小學的減法計算,正數減去負數所得值即為正有理數;如果,負數大、正數小,就應用小學的減法計算,負數減去正數所得值即為負有理數。如果兩個數都是正數、或者都是負數,只能應用小學的加法計算,兩個正數相加所得的值即為正有理數;兩個負數相加所得的值即為負有理數。這樣將小學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的完全融合起來實施教學,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我記憶猶新,那第一節課下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強化了全班學生對我教學的肯定和極大信任,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定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我往后上好數學課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增加了上課自信心和幸福感,豐富提升自我教育教學理論、能力和水平。付出終就得到了回報。通過我不斷地加強學習,大膽嘗試和創新實踐,挖掘個人極限潛力,積極推行科學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扎實穩妥,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展數學教學工作。這兩成績差班的學生,2011年第一學期結束,期未數學考試成績平均為65分。據我統計,兩個共計120人,其中30人小升初數學考試成績30分以下。此次期未考試,100分的考試題,80分以上有6人,60分以上有21人,余下3人沒有考及格。沒考及格的3位學生,據我查實,小升初的數學考試成績,其中1個學生為7分,另1個學生為11分,再另一個學生為20分。但通過此次期未考試,數學考試成績分別為45分、52分和58分。同2008年我所上的那兩個小升初考試成績差班相當相比,第一學期期未數學考試成績,平均分提升一倍,及格率達到97%。以上我對初中一年級的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改進和探討,從表面上看來,很簡單膚淺,沒有什么創新和可以借鑒推行的?與我教育教學工作類似的教師,不妨敬請你認真仔細地反思你的教育教學工作經歷,品嘗一下以上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改進和探討,也許你會悟出這樣一個哲理,簡單的、不起眼的東西,常常被人們忽視;然而,恰恰正是這些簡單的、不起眼的東西,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
在我們學校,一部分教師被分配上成績差班的課,就失去教學勇氣和信心,得過且過,甚至把擔當與責任怪罪于學校及學生,為何不安排我成績上好的班、好成績的學生的課呢?缺乏創新意識和精神動力,墨守成規,按步就搬,長期在監督、有壓力地開展教育工作,雖然完成教學工作任務;但是,你的教學成績一直未得到學校及學生認可,你的內心也許會有一些不悅和慚悔,良心上的過不去。教書育人就是良心工程,學生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要用當父母心來對待我們每一位學生,我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當不好的教師。只要我們教師具備高度責任和使命感,加之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斷探討改進我們教學工作,不懈奮力,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就一定好取得好的成績。
作者:蔣改榮 單位:盤縣第五中學
摘要: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中學德育途徑中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對中學數學教育的德育途徑進行闡述,探討怎樣在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以及實施德育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中學;數學教學;德育途徑
道德教育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學過程中有多種途徑進行德育教育,數學的歷史悠久,我國人民在數學學習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實施,探究數學教學中滲入的德育教育途徑。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據數學歷史的德育教育。
數學在中國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其發展經歷了古代數學萌芽期、形成期、發展期、繁榮期和中西數學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現了數學的圖案或圓點,西周出現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現了數學記錄等等。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中國數學教學史的介紹,并與西方數學發展歷程相比較,可以讓學生領會到我國數學發展燦爛文明的文化財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促進學生民族自豪感,促進愛國情懷的培養。
2.根據高中學生數學教學特點進行德育教育。
高中是學生思維快速發展的階段,數學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徑、不同方法去思考問題,培養創造能力的發展。高中數學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把數學教學的知識點與有關德育教學聯系起來,引發對學生愛國思想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體現出數學發展也是通過不斷解決矛盾、促進事物向前發展的唯物主義思想,培養學生辯證認識事物發展、創造能力和發現能力。
3.依據教材進行德育教育。
高中教材是針對學生知識傳承和思維培養編寫的,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對思維和知識的教育。德育教學存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適當滲入德育教學思想,但是教學中要保證主要部分的實施,又要保證德育教學的滲透。因此,學生通過教材學習得到知識、培養思維,又能適當進行德育教學,才能達到德育滲透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
1.課前合理引導。
數學教學在課前學生預習掌握住課程知識點。教師有意識引導數學知識的歷史,學生了解數學課外的知識,意識到數學在中國的悠久的歷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培養德育教育。隨著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標的發展,數學教學模式和方式出現了快速的發展,以往的死記硬背的方法不能適應數學教學,也不能促進數學的德育實施。課前備課不僅要對知識進行合理預習和規劃,還要注意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滲透。
2.課堂中隨機寓德育教育與知識教學中。
高中數學中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為主,培養學生的辯證的思維。辯證唯物主義在德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數學課堂教學包括知識教學和辯證唯物主義,促進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形成并運用到德育觀念。例如,通過兩個圓之間位置的傳授,能夠讓學生得到:物質時刻能夠運動,不同的運動方式產生不同的結果。
3.課后小結的德育途徑。
課后對數學的總結和練習,總結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論聯系現實。例如對問題進行解決時,有時會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選擇最方便合理的方法。這和高中生對人生的選擇一樣,人生之路多樣,選擇符合自身的發展的方向,并積極堅定地堅持下去,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三、教師示范作用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發揮著教授知識和引導學生人生觀的作用,因此教學中教師對數學教學知識和德育教育具有關鍵作用。例如,課堂教學中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講知識要準確詳細,用詞要簡潔準確,解答問題要態度認真。教師在課堂上授課方式促進學生對師德的理解,展現出職業道德情操。教師在教學生活中要以身作則,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地影響著學生。教師通過自己的示范力量,促進學生情感道德的培養,促進學生道德的積極發展。教師通過自身的教學和外在表現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既能促進學生刻苦學習,又能促進學生的德育教育。
四、德育途徑中要注意的問題
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多種德育教育的途徑,但是數學的教學作用決定了德育只是其中的較少的部分。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中要注意下列問題:
1.注意數學教學和德育的主次之分。
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數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課堂中重視知識教學和思維培養,德育只是在合理的時間和情況下滲透。畢竟數學教學是知識的課堂,不能成為思想政治教學的課堂。
2.注重教學的實效性,避免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
新課程要求學科教學要滲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只是學科教學的附加成分,不能成為主體部分。數學課堂教學中要保持合理性,不要牽強地加入德育教育,使數學教學出現形式超越內容、繁瑣復雜的現象。
3.長期合理德育教學滲透,不能一蹴而就。
數學教學和德育教學都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通過長期進行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德育慢慢融入數學教學的課堂。德育教育在學科教學中忌龍頭蛇尾或者一蹴而就,不能讓其成為學科教學的裝飾,而應是實實在在地存在的,并能長期發展,慢慢見成效的。德育教育在數學教學中具多種途徑,文章給出了能夠實施的途徑,能否實施還要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用。德育途徑多方面實施才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作用。
作者:阮艷艷 單位:安徽省太和中學
1我國數學教育改革的緊迫性以及重要性
據統計,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居于世界第一,但一方面,其超強的數學學習能力卻并不能有效地發揮實際作用、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坦率地說,學生們沒能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在這些具體的實際問題中學以致用,除了學以致用的能力以外,還可能與中國公司里的處事方式、公司文化以及人際關系相關。這種數學的學以致用,最大的好處是優化與效率,但是決定優化與效率的因素有很多,而且其他的因素可能是決定性的。這并不代表我國的數學教育沒有改進的空間,在維持優秀的基礎教育的前提下,如何拓展學生們的研究能力更為根本,數學是一種工具科學,它被廣泛地運用于各種科研之中,鼓勵優秀的數學學習者運用數學這個工具進一步進行科研,也是數學教育的一種初衷。
2我國傳統數學教育的弊端和不足
由于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過于偏重于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對于知識構造、學習能力以及經驗興趣等方面的關注。教師通常缺乏對于學生學習數學的科學性和研究性,只是一味的強調知識的結果,而對于知識產生的過程不能為學生更為深切的解剖原有,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盲目的認知知識概念和知識構架。特別是每當考試臨近的時候,學生的書桌上會堆積著很多的試卷,放學回家做試卷、課堂上講解試卷,反復的進行著填鴨式的數學習題講解。在那個時候,更不要談及什么學習數學的興趣了,只有麻木的重復的死記硬背。然而題海式的數學教學方式忽略了這種延續性,掐頭去尾的將數學文化、數學知識背景忽略,將數學的實踐與應用一筆帶過,而中間只剩下枯燥乏味的運算。盡管學生經常做過的類型數學題是考試中必然會出現的一道題,可是部分學生仍然出現答錯的事情不再少下。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學生在解答這些問題時,當時并未真正地沒有徹底對它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學生只能夠通過死記硬背來強硬的記住,但是當諸如此類的問題發生一點點的變動時,學生就難以招架,只能望洋興嘆。
3新課改理念下我國中學數學教育改革目標
在當今社會,數學教學課堂最大限度的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趣味性為研究方向,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自主創新模式以及個體差異模式等教學模式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學生其自身的獨特功能,相互配合、相互學習、相互補充,進而使得課堂教學得以最好的呈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對數學教育提出新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成為“主動者”,而教師由傳統的傳教者轉向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以及引導者。正所謂“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睌祵W教師只有了解學生數學學習下降的原因,方能對癥下藥,如何科學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找到突破口,努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趣味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進行教學,不僅有利于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昂,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場所中心,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張揚個性以及塑造良好心理素質的最直接的途徑。好的教學效果主要是取決于高效的教學課堂,因此,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中之重。
4結束語
總之,數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數學,豐富頭腦,鍛煉思維。也許多年之后學會并不會記得所學的數學知識,但是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所經歷的過程都會融化在血液里,成為自身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數學教育靠日常的數學教學來實現,狹隘的數學教學只能讓學生的思想封閉,思維收到限制。而具有大視野的數學教學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使思維得到充分的鍛煉。又同時能夠收獲情感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伴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人心,中學數學教育要想真正做到大視野,主要在于教師是否有大視野。一個有大視野的教師,必然能用其具有大視野的課堂來教育學生,其結果,必然是一個個具有大視野的學生如朝陽一樣,噴薄欲出。
作者:慕容江 單位:榆林體育運動學校
一、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銜接不暢原因
(一)教學方法不同
教學方法是教師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方法和邏輯思維的重要因素。相比大學數學教育,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顯得十分落后、刻板,這是由于中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掌握理論知識,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實際是要求學生在高考時能夠拿到優異的分數,因此,即使是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數學教育尤其是高中數學教育由于時間短、任務重,仍然沿用過去的題海戰術,忽略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主體性地位。而在大學數學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綜合能力,因此大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方法大都是點撥式、問題導入式等,大學教師將知識點和問題擺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自我研究獲得答案。截然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很多的學生在短時間內無法很好地適應大學數學教育,給他們的數學學習造成了較大的困難。
(二)教育內容存在脫節和重疊的現象
在教育內容上,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存在著脫節和重疊的現象。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中學數學教育在知識體系結構與內容設置方面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大學數學教育的內容卻沒有發生相應的改變,這種不對稱的發展趨勢使得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在教育內容的銜接上出現較多問題。首先,兩者之間的重復內容較多,中學數學對函數、微積分、概率統計等相關概念和內容都有所涉及,但是在大學教育階段,大學數學教師仍然從最基礎的內容進行數學教學,這不僅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相對影響了學生對其他內容的學習,而且也會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興趣不高等問題。其次,大學數學教育內容與中學數學教育內容存在脫節現象,例如“傅里葉級數”“線性回歸”等內容。中學生的知識構架不完善,只對相關基礎性內容進行學習,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在大學教育階段,具有高度實用價值的內容也沒有相應涉及,導致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一知半解,無法在實踐中很好地運用。
(三)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有所不同
首先,在學習觀念方面,學生在中學數學學習階段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方案的制定、學習進程甚至是學習方法都是由教師包辦的,但是在大學數學學習階段,自主學習是最主要的學習方法,大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育中扮演著指導者的角色,往往提出問題后就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對學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在短時間內,很多學生無法完成從“服從”到“自主”轉變,因而無法開展有效學習;還有部分學生在脫離中學階段的束縛式學習后,容易產生自我放縱的心態,這都對大學數學學習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其次,在學習方法方面,“聽課—練習”是中學階段的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法,多數學生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在課后認真練習、復習,就能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取得較為滿意的學習成績。但是在大學數學學習階段,教師的課堂教學驟減,面對內容繁雜的數學知識,學生只能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數學知識,學習方法的不同也對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的銜接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二、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的銜接策略
(一)教育方法的銜接策略
首先,中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微型探究”數學教學,這樣既可以滿足中學數學教學任務重、時間緊的特點,也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很快地適應大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掌握大學數學的學習步驟。其次,大學教師應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并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材施教,盡量將一些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大學數學教育不再像中學數學一樣,追求數學成績,應當將一些抽象的概念與實際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要注重大學數學教學的實用性。
(二)教育內容的銜接策略
在教育內容上實現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主要依賴于大學數學教學工作者,這是由中學數學教育的目的性決定的。中學數學教育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讓學生在高考中獲得理想的分數。因此,為了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大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內容銜接的問題上應當履行主要職責,要對中學數學教學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明確應刪改、增添的教學內容,對大學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取舍,避免重復和脫節的問題出現,在編寫數學教學大綱時要注重參考中學數學的教育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三)引導學生數學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的有效銜接策略
要想在大學數學學習階段取得優異的成果,學生就必須在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上做出改變,而這種改變要中學數學教師、大學數學教師和學生自身共同努力。首先,在中學數學教育階段,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觀念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在授課過程中不時地向學生介紹大學數學教學方法,讓學生對大學數學教學有一個前期的認識。其次,在大學數學教育階段,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關心,要與學生多溝通、多交流,要將大學數學教學的目的與學生進行分享,從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逐漸地適應大學數學教學。最后,學生要從自身做起,努力的改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在養成預習、聽課、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在學習過程中注重方法的總結,要注重對自己思維方面的訓練和培養,要學會運用數學邏輯思維將數學概念、數學公式等知識點串聯起來,努力的構建自身數學知識體系,從而更好地適應大學數學教育。
三、結語
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的有效銜接是大學數學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學生相關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的不同,大學數學教育與中學數學教育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銜接,甚至出現了嚴重脫節的現象,我們應當認真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后從大學數學教師、中學數學教師、學生以及其他方面進行努力,促進兩者之間的有效銜接,進而為我國數學教育體系的完善提供良好的支持。
作者:尚嬋娟 單位:西藏民族學院教育學院
創設法制教育情境引入教學
在講”剎車距離”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一起交通事故的資料,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類似場景,由一個比較形象直觀的印象后引出問題:在我校門口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農用車撞到一名正在過馬路的行人(該行人沒有走人行橫道線),事后現場測得該車的剎車距離是2米(汽車在行駛中,由于慣性作用,剎車后還要滑行一段距離才能停住,這段距離稱為“剎車距離”,剎車距離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個重要依據)。已知該車的剎車距離s與車速v之間的關系是s=0.5v,該路段的限速30千米/小時。(1)請你分析這起交通事故的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2)為了確保我校學生在校門口過馬路時的安全,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應采取什么措施?我校又采取了哪些措施?(3)你覺得過馬路時應注意哪些問題?通過這樣一個開放性問題來導入,可以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聯系起來,激發學生探究、討論的熱情,同時也滲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知識。這樣既達到了在課堂中進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也為學生的書本世界和實際生活的世界構建了一座橋梁,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對法制建設的作用。
在課堂練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學習了“垂直于弦的直徑”后,可以聯系我校實際來進行法制教育。我校的前面是二級公路,車輛過路時會對學生產生嚴重的噪音干擾,這是一個很好的可以利用的素材,可以把與它有關的法制資源挖掘出來和適當的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計算說明這條公路上車輛產生的噪音是否對學校造成影響?影響時間有多久?一下子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他們都很認真地學習垂徑定理,并運用垂徑定理解決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運用書本上的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而且增長了法律知識,增強了法制意識,原來法律與我們生活中許多事物和現象都息息相關。
利用課外活動滲透法制教育
通過數學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可以把法制教育滲透到活動中。借助6月5日世界環境日,讓學生調查本鎮水污染情況,然后用詳實的數據寫出調查報告。利用3月12日植樹節等開展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實現了參與環境保護的愿望,提高了環保意識,增強了熱愛環境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數學課本上有關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了折線統計圖后(某地的水土流失情況統計),學生可以從題目中聯系生活實際,考慮到我們生活的環境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調查統計,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教育。在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后,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后作業:調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通過計算一個家庭一個月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可謂一舉兩得。
提升教師自身法律素養
教師以身作則,規范言行,才能培養出具有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合格人才。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每位教師都應學習《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尤其在實施新課程中,要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要想讓學生學會文明用語,不用暴力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體罰和打罵學生。法制教育不是簡單的說教,教師要提高法制教育的能力,注重調查研究,講究方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數學教學之中,在新課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
總之,作為數學教師,要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并能利用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讓數學教學有效地促進法制教育的順利開展。只有在平時教育中加以重視,并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化、細化法制教育,勇于探索,優化法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培養出品學兼優和有法制觀念的一代新人。(本文作者:王純金 單位:貴州省余慶縣實驗中學)
摘要:本文探討了中學數學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的關系,認為要貫徹落實新課標,廣大中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師角色,重新定位師生關系,重視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為培養創新人才服務。
關鍵詞:新課標;素質教育;中學數學;創新
我們常為一個頗為尷尬的話題爭論不休,那就是我們參加中學生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往往是摘金奪銀。無限風光,而我們的這些高材生經過大學四年甚至研究生三年或者更多的深造,到目前為止卻始終與諾貝爾獎無緣?!案叻值湍堋?,這是我們不愿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的客觀事實。楊振寧先生回顧在美國的學習、生活時說,他的老師泰勒教授幾乎每天都提出一些問題,盡管這些問題十有八九最終站不住腳,但剩下的一兩個問題往往能引出新的發現、新的創意、新的發明,把課堂變成學生好奇心的引發地和自由發問的場所,應該是優秀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適應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的形勢,滿足社會全面多元的需要,我們實行了多年的傳統數學教育模式、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如果再繼續因循守舊,單純地傳授知識而不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與國際數學教育的距離將會越來越大。突破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探索新的數學教學方法,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數學素質,已是我們目前中學數學教育的當務之急。
中學數學教育新課程標準,是在充分吸收國際課程改革經驗和我國數學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制定的,它拓寬了數學領域,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情緒體驗,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徹中學數學教育新課程標準,對于改變當前中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改變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將起到十分現實而積極的作用。教師作為實施新課改,落實新課標的主體力量,是新課標的執行者、實踐者與研究者,每一項教學改革如果缺少了教師的積極參與,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廣大中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課改中去,迎接挑戰,與時俱進。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中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必然對教師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等:引導者是指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探索等:合作者是指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敖M織者、合作者、引導者”,新課標讓我們的數學教師由一個單純的“演說家”變成了身兼數職的“總導演”。因而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學數學教師,在許多方面必須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研究者。教師成為研究者目前已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趨勢。過去我們的數學教師對教材、教參有較多的依賴性,隨著課程綜合性伸縮性的加大。一個中學數學教師如果只是滿足于課本知識的傳授,那么這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自己都是不利的。新課程標準給教師留下了能夠發揮的廣闊空間,他們可以不拘泥于課本,可以更多地融入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會教書,而且要會設計和開展課程,懂得如何教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處于動態的人,因而也就不可能找到一套標準的既定模式,教學工作必然是永遠充滿著未知因素,永遠需要研究的態度。
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墩n改》指出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掌握數學學科知識,還需要掌握數學教育理論、科學藝術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知識。只有獲得比學生更豐富詳盡的信息和資料,才能吸引學生多樣的興趣,應對新課程的教學。比如當前蓬勃興起的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生充分發揮認知主體作用、學會學習、使知識和技能內化為素質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大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其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將教學引向深入。加強對一些落后地區的數學教師和一些老教師使用多媒體或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的培訓,應該被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列入議事日程。
二、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
《課改》中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是適應新課程的一項措施。教師與學生都屬于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范等,在交流中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逐步轉變為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通過真誠交流,讓師生關系成為培養學生人格健康與和諧發展的場所。以期實現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態度的全面發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角色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地觀察,認真地感受學習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并給予恰當的指導。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新課程中的課堂學習內容,將不僅是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必將融合其中。將使教師高高在上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位置”。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提供把學生置于問題情景中的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與自己已有知識的聯系,營造一個互相合作激勵探索加深理解的氛圍。鼓勵學生參與活動,表達交流,并分享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數學教學能力。傳統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具有正確計算、邏輯思維、數學語言、數學解題、識圖畫圖、分析教材、組織教材、板書設計、制作教具的能力,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數學教師還要掌握新的技能,如具備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的能力,具備課程的設計、整合開發的能力,具備廣泛利用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
《課改》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發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也不得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作出判斷,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結論是怎樣歸納得到的。數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給學生主動參與,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有中學數學教師讓學生走上講臺,就探索出了一條素質教育的新路子。在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把握好、引導好的前提下,讓學生走上講臺,體現了教師教學的藝術性和創造性。此舉對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都是行之有效而且意義深遠的。
《課改》中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如何獲得和掌握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的學習往往經歷感知——概括——應用的認識過程。普遍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科學探索過程是一致的,都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才華個性和創造成果的過程。因此我們強調學習過程,就是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取新知的體驗。如在數學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教師不應該過早地給出結論,而要讓學生參與到結論的探索、發現、推導的過程,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使學生能主動地去接受這個結論。在數學定義教學中,我們也不能簡單地下定義,而應當引導學生感受或領悟隱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數學思想。比如說,講到“負數”的定義時,我們可以這樣問學生:現在的氣溫是20℃,而到晚上是零下5℃,問這一天最高氣溫比最低氣溫高多少?學生知道應該用減法,可能也知道結果是25℃,但是20℃-5℃不能得出這結果啊。這就引出了負數及其表示方法。教師再用一條豎軸在黑板上演示一下,學生就會明白其中奧妙。為了加深印象,還可以更進一步讓學生聯系生活舉一兩個實例。頭腦靈活的學生講到電線桿其實在地下面還埋有一截,這下面的一截就像是氣溫的零下多少度一樣。如此我們的數學思想才能滲透到教學之中,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之中,為以后的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貫徹實施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其目標就是要推行素質教育,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落后狀況,在提升中學數學教師整體素質的前提下,通過全新的方式、方法,理論、理念,使學生的數學素質、素養得到全面提高。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需要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中學數學教師責無旁貸地要擔當起為培養這些人才打下堅實基礎的重任。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要求我們廣大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上具有全新的教育質量觀、人才觀,將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數學教學工作中去,為培養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摘要:本文介紹了我國現代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現狀,對新課程標準的制訂和執行、新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學、學生的評價、教育觀念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項和對社會的呼吁。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評價,教育觀念。
現代中學數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于培養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素質教育”的內涵之一。
幾年前,我國數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中學數學的素質教育或者說中學數學素質的教育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1]
對于現代中學數學教育的現狀,美國內布拉其斯加大學數學教授史蒂文·鄧巴認為:“之所以杜克大學的籃球水平始終能夠保持在美國頂尖位置上,就是因為學校、教師以及家長們的通力合作,才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籃球精英。然而目前美國中學的多數學生只知道把數字填進公式里,而不去理解怎樣運用這些數據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正是我們在中學數學教育方面失敗的所在?!?
美國官方和教育專家們認為,一些亞洲和東歐國家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論證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美國則把注意力放在一般的書本練習方面。這些完全不同的方法使得美國中學生數學成績不佳。美國數學教育專家們呼吁,重新制定數學教學大綱。把解決問題、理解概念和實際應用三者結合起來,設計和安排教學內容,以盡快提高美國學生的數學水平。
20世紀以來,數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計算機的結合,使數學在研究領域、研究方式和應用范圍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中學數學教育地的觀念和內容也與以往有所不同了,解決問題、理解概念和實際應用三者結合起來就是現代數學教育的主旋律。
當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的大致情況是,學校里愛好數學、成績好、又覺得比較輕松的學生不太多,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缺乏興趣?;ǖ牧獠簧伲煽儾⒉缓?,數學成了學習的負擔,攔路虎。大多數學生很難達到理想的數學水平和能力。其中有課程標準要求過高的原因;有教材內容過多過繁的原因;有教師水平不整齊,教得不夠活的原因;更有現行評價體制的原因,因為數學是主科,總歸是要考的,應試、要考高分的牽制力是很大的。
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出臺,將會逐漸改變這種局面,但是執行新課程標準的人數以萬計,我們必須統一認識,為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發展,為培養新一代人才而達成共識。
一、關于課程標準的思考
由美國數學教育家的呼吁可見,課程標準是左右一代人的數學素質的行動性綱領,不可不高度重視,不可不認真制訂,不同的課程標準培養出不同的人。在重視數學素質教育的課程下,培養出來的人雨季一定比注重數學分數的應試教育的課程標準下的人才要多而且精??梢哉f課程標準是指揮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社會和家長形成數學教育觀念的魔棒。在教育普遍受重視的今天,課程標準的制訂更是關乎一代人的成長與發展的最重要的綱領性文件。
我國現行的課程新標準較以往的課程標準,顯然是先進了不少,更符合國性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其制訂的基本理念是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應用性、發展性、創造性,現階段看來是合理的,課程新標準要求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也是完全正確的,也完全符合數學文化素質的內涵。
課程新標準界定了數學素質的內涵,其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更是精華;把數學看成是工具,用以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等;把數學看成是為其它科學提供語言、思想和方法的基礎學科;把數學看成是培養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手段;把數學看成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后二者是十分重要的理念,這就為數學的素質教育各個環節拓寬了視野,開啟了思路。
如果要求大部分人都掌握高深的數學計算、推理和證明,把數學當作是人人都必須掌握的接受進一步教育的敲門磚。當然會使有的青少年把數學當作攔路虎而不當作培養能力的手段和數學文化,從而使在其它領域本的所發展和創造的人才。因為數學的緣故而失去信心、失去機會,這當然是課程標準的罪過而不是數學的緣故。但是,課程新標準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從實踐的角度考慮,如何解決“個體化教學”與班級授課制這一現實之間的矛盾[2]。課程標準的制訂應是一個長期的探索的過程,不可能幾個專家一揮而蹴,要反復實踐,不斷修改,不斷更新,以適應新時期發展的需要。
總之,有了新的課程標準,便會有相應的新教材,相應的新教法,相應的新學法,相應的新評價,相應的新理念,也會改變現代中學數學教育的現狀。
二、關于教材編寫的思考
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的線索和工具,是實現課程標準、提高數學素質、實施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教材和課程標準一樣是造就一代人的數學素質的工具,不可不高度重視,在班級授課制的教學體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用什么樣的教材就能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毫無疑問,在課程新標準下的教材的編寫,已不再是過去那種單一化的版本,而是百花齊放的局面,這為各類學校提供了比較和選擇的余地。可以根據校情、班情進行選擇,這是一大進步。
新教材所選擇的數學素材,就來源于自然、社會與科學中的現象,是密切聯系當前生活實際的問題,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數學知識回到現實生活中,將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返璞歸真,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3],不要為問題而脫離實際,使數學純化,與生活產生隔閡,但也要反映一定的數學價值,將數學本來的魅力充分展現出來。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和呈現突出了知識形成與應用過程,輕結果重過程,體現了螺旋上升的原則,采用逐步加深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這比以往的教材改進了許多。
新教材的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關注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介紹了有關的數學背景,特別是設計上先進了許多,這是很好的。作為數學教師應深入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擯棄傳統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最終目的,充分發揮教材的教育和教學功能[4]。
但是,在眾多執行新課程標準的人中,教材編寫者是第一批執行者,若他們偏離軌道。真可以說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事實上,從目前的教材看就有此嫌疑,分明新課程標準不作要求的內容或者說已過時的內容,不在正文中出現,便要在教材的習題中出現,于是下面教學者,進一步擴大其力度,再走幾步,可想而知,課程新標準也就新不了了,和原來列二致,這當然是指少數內容了。所以,好的教材應是以課程新標準為依據的,不偏不倚,恰如其分,帶頭執行課程新標準的。
總之,的了新教材,便會的相應的新素材,相應的新教法,相應的新學法,也會改變現代中學數學教育的現狀。
三、關于教師教學的思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數學思維過程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應根據所要完成的教材內容,從學情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發揚教學民主。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組織、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與學生合作,努力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進行自主探索現合作交流,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學習、漸漸進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取知識,形成技能,鍛煉思維,發展能力,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不僅學到知道,更學到方法、思想。從目前的情況看,數學教學的情況遠非如此,估且不論教師的水平是否可以達到,就教師的態度就值得懷疑,有的教師想如此卻不敢如此,這與社會的教育觀念相關。
教師教學離不開數學教材,數學教材是數學教學的媒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線,教材不可能適應每個班每個人,教師要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教學,結合學情利用教材,在課堂上,關注學生要多于關注教材,教育是一種關注,關注學生的成長,關注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5],適時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事實上,關注教材比關注學生多的情況還存在,忽略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忽略個體差異的情況更是比比皆是,教師的教育觀念也有待改變。
教師教學還要好緊跟時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習的內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自然增加了教學的魅力,使學習者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6]。從目前的情況看,現代教育技術還停留在紙上者居多,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也是走過堂,沒有真正落實,甚至有的地方現代教育技術的設備只是不動產而已,這是相當可惜的資源浪費??梢哉f,今天讓學生使用壞一臺電腦,將來他會創造出若干臺電腦,教育要舍得投資。
四、關于學生評價的思考
教與學都要評價,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傳統的評價手段比較單一,主要是測驗與考試,只關注學習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只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事實上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還要關注他們的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評價以定性描述為主,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要把學生理想化。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手段和形式要多樣化,要重視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課堂上適時對學生進行評價,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僅是評價學生,還應評價教師的教學,教師要善于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有部分教師還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只是評價學生,這中、是不對的。
五、關于教育觀念的思考
現在,家長和社會的教育觀念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應試教育觀念上,甚至一部分教師也不例外,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不在于課程標準,也不在于教材,而在于教師的教學和對學生的評價上。
首先,現在對學生評價的手段單一,還是定量評價為主的唯分數論英雄,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學生要當英雄就晝拿高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是被激勵出來的,而是利益驅動下產生的。
其次,現在教師教學也并未脫離應試教育,素質教育還停留在口頭上,對教師而言,不是不想進行素質教育,這里有水平、觀念的原因,也有其它原因,還有社會觀念的原因。
素質教育觀念的形成,光靠課程新標準的制訂和執行,光靠新教材的開發利用,光靠教師和新教法,靠新的學生評價機制,都不足以形成,必須一步一步地走,中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為了盡快縮短這個過程的時間,的有利于國家和民族的強大,多出人才,必須大家都行動起來。
摘要:本文探討了中學數學新課標與素質教育的關系,認為要貫徹落實新課標,廣大中學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師角色,重新定位師生關系,重視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為培養創新人才服務。
關鍵詞:新課標;素質教育;中學數學;創新
我們常為一個頗為尷尬的話題爭論不休,那就是我們參加中學生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往往是摘金奪銀。無限風光,而我們的這些高材生經過大學四年甚至研究生三年或者更多的深造,到目前為止卻始終與諾貝爾獎無緣?!案叻值湍堋?,這是我們不愿承認卻不得不承認的客觀事實。楊振寧先生回顧在美國的學習、生活時說,他的老師泰勒教授幾乎每天都提出一些問題,盡管這些問題十有八九最終站不住腳,但剩下的一兩個問題往往能引出新的發現、新的創意、新的發明,把課堂變成學生好奇心的引發地和自由發問的場所,應該是優秀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要適應21世紀科技飛速發展的形勢,滿足社會全面多元的需要,我們實行了多年的傳統數學教育模式、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如果再繼續因循守舊,單純地傳授知識而不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與國際數學教育的距離將會越來越大。突破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探索新的數學教學方法,全面提高中學生的數學素質,已是我們目前中學數學教育的當務之急。
中學數學教育新課程標準,是在充分吸收國際課程改革經驗和我國數學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制定的,它拓寬了數學領域,改進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情緒體驗,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徹中學數學教育新課程標準,對于改變當前中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改變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將起到十分現實而積極的作用。教師作為實施新課改,落實新課標的主體力量,是新課標的執行者、實踐者與研究者,每一項教學改革如果缺少了教師的積極參與,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廣大中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課改中去,迎接挑戰,與時俱進。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使我國中學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一次歷史性的變化。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變化,必然對教師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苯M織者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等:引導者是指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探索等:合作者是指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敖M織者、合作者、引導者”,新課標讓我們的數學教師由一個單純的“演說家”變成了身兼數職的“總導演”。因而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學數學教師,在許多方面必須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研究者。教師成為研究者目前已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趨勢。過去我們的數學教師對教材、教參有較多的依賴性,隨著課程綜合性伸縮性的加大。一個中學數學教師如果只是滿足于課本知識的傳授,那么這對于學生還是教師自己都是不利的。新課程標準給教師留下了能夠發揮的廣闊空間,他們可以不拘泥于課本,可以更多地融入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會教書,而且要會設計和開展課程,懂得如何教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處于動態的人,因而也就不可能找到一套標準的既定模式,教學工作必然是永遠充滿著未知因素,永遠需要研究的態度。
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墩n改》指出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就要求數學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掌握數學學科知識,還需要掌握數學教育理論、科學藝術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知識。只有獲得比學生更豐富詳盡的信息和資料,才能吸引學生多樣的興趣,應對新課程的教學。比如當前蓬勃興起的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生充分發揮認知主體作用、學會學習、使知識和技能內化為素質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廣大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其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將教學引向深入。加強對一些落后地區的數學教師和一些老教師使用多媒體或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的培訓,應該被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列入議事日程。
二、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
《課改》中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是適應新課程的一項措施。教師與學生都屬于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范等,在交流中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逐步轉變為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通過真誠交流,讓師生關系成為培養學生人格健康與和諧發展的場所。以期實現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態度的全面發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角色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地觀察,認真地感受學習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并給予恰當的指導。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新課程中的課堂學習內容,將不僅是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必將融合其中。將使教師高高在上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位置”。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提供把學生置于問題情景中的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和尋找眼前的與自己已有知識的聯系,營造一個互相合作激勵探索加深理解的氛圍。鼓勵學生參與活動,表達交流,并分享成功的喜悅。三、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數學教學能力。傳統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具有正確計算、邏輯思維、數學語言、數學解題、識圖畫圖、分析教材、組織教材、板書設計、制作教具的能力,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數學教師還要掌握新的技能,如具備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的能力,具備課程的設計、整合開發的能力,具備廣泛利用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等。
《課改》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發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也不得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作出判斷,要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結論是怎樣歸納得到的。數學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給學生主動參與,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有中學數學教師讓學生走上講臺,就探索出了一條素質教育的新路子。在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把握好、引導好的前提下,讓學生走上講臺,體現了教師教學的藝術性和創造性。此舉對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都是行之有效而且意義深遠的。
《課改》中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如何獲得和掌握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學生的學習往往經歷感知——概括——應用的認識過程。普遍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科學探索過程是一致的,都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才華個性和創造成果的過程。因此我們強調學習過程,就是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取新知的體驗。如在數學定理公式的教學中,教師不應該過早地給出結論,而要讓學生參與到結論的探索、發現、推導的過程,領悟其中的數學思想,使學生能主動地去接受這個結論。在數學定義教學中,我們也不能簡單地下定義,而應當引導學生感受或領悟隱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數學思想。比如說,講到“負數”的定義時,我們可以這樣問學生:現在的氣溫是20℃,而到晚上是零下5℃,問這一天最高氣溫比最低氣溫高多少?學生知道應該用減法,可能也知道結果是25℃,但是20℃-5℃不能得出這結果啊。這就引出了負數及其表示方法。教師再用一條豎軸在黑板上演示一下,學生就會明白其中奧妙。為了加深印象,還可以更進一步讓學生聯系生活舉一兩個實例。頭腦靈活的學生講到電線桿其實在地下面還埋有一截,這下面的一截就像是氣溫的零下多少度一樣。如此我們的數學思想才能滲透到教學之中,滲透到學生的思維之中,為以后的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貫徹實施中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其目標就是要推行素質教育,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的落后狀況,在提升中學數學教師整體素質的前提下,通過全新的方式、方法,理論、理念,使學生的數學素質、素養得到全面提高。民族的振興、國家的富強需要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中學數學教師責無旁貸地要擔當起為培養這些人才打下堅實基礎的重任。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要求我們廣大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上具有全新的教育質量觀、人才觀,將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具體的數學教學工作中去,為培養新世紀的高素質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摘要:創新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紀發展的必然。數學教育在新世紀的競爭中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特點和作用,實現數學素質教育和數學人文素質教育,是新世紀探索的主題,數學作文為學科綜合、學科滲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關鍵詞:創新數學作文
1、背景
1.121世紀數學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紀之交的2000年定為“世界數學年”(WMY)。
在歷史上是第一次用學科來命名一個年代,其宗旨是“使數學及其對世界的意義被社會所了解,特別是被普通大眾所了解。”
在21世紀,數學的作用不僅表現在科學技術之中,在社會發展中也將大顯身手,成為構筑當代文明的基石。王梓坤院士在《今日數學及其應用》中指出:數學與人類文明同樣古老,有文明就必須有數學,缺乏數學不可能有科學的文明,數學與文明同生并存以至千古。數學將是社會變化的有力工具。
數學的確定性,使它成為一種國際規范語言,保證人們準確進行信息交流,數學將從單純的學科發展成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普通技術。
數學的嚴謹性和抽象性特征,使數學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王梓坤院士指出:今日的數學對國家的貢獻不僅在于國富,還在于民強。數學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數學思維與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全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人類巨大的精神財富。所以,數學是21世紀公民的重要素質。
1.2現代數學教學觀
傳統教育把“傳道、授業、解惑”當作基本使命,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以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下一代,所以知識就是目的。這種模式就是應試,升學!而知識增量的加速,知識外儲化的趨勢,以及伴隨知識不斷更新而出現的終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思潮的興起,對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提出了挑戰。教育再也不被限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想、熱情、信心、責任感等。
從創造的角度講,知識為創造提供了材料支持。獲取知識的能力,即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為創造提供了技術支持。非智力因素,即情商為創造提供了動力支持。這一切正是創新的源泉,是個人發展不竭的動力。進而知識在教育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教育是以育人為中心,是以活生生的、整體意義上的人格為中心。
1.3教育發展的需要。
社科院四川分院研究員查有梁在《論新世紀的新教育》一文中指出,21世紀教育的發展方向為:和平發展教育、終身素質教育和科學人文教育。這是新世紀的三大特點,彼此交叉滲透,走向整合。新世紀的素質教育落實,必須實施科學人文教育??茖W類課程,包括理工學科和技術學科在內的課程;人文類的課程包括文史哲學科,以及音樂、美術、藝術在內的課程。20世紀的教育中,由于文理的嚴重分割,形成素質有明顯缺陷的兩類知識分子群體:科學知識分子和人文知識分子。這兩類知識分子存在一條難以理解溝通的鴻溝。科學人文教育是新世紀新教育的價值觀,有科學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價值的人文教育;有人文精神的科學教育,才是有價值的科學教育??茖W教育與人文教育,兩者緊密相關,在新世紀應相互滲透,走向整合。在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文為學科綜合、學科滲透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2、數學作文
2.1作文。簡單的說,作文就是寫文章,多指學生練習寫作。作為名詞“作文”一般指學生作為練習時所寫的文章。
從小學到中學,作文幾乎都是語文單科的專利,作文的內容豐富多彩,文體也別具一格,如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散文、詩歌等。
2.2數學作文。簡單地界定,數學作文就是學生寫自己有關學習數學的體驗與收獲的文章,其內容一般應是學生通過老師的教、自己的學和探索的過程,根據自己的體驗、感受和收獲,來揭示數學的本質,揭示數學素質教育的功能,揭示數學的知識價值、文化價值、應用價值,甚至是更高層的理性價值??珊唵蔚卣J為:數學作文可以是對數學現象、數學問題的看法、認識和探索;可以是對數學中簡潔、統一、對稱等美的認識和感受;可以是對數學學習興趣、動機、方法、思想等的感想和反思;可以對數學知識、教師教學等的批判性思考;可以是對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知識的應用探索,跨學科應用、整合的理解;可以是科學與人文的整合的創新,甚至是由數學而產生的科學幻想和猜想,……就文體來講,數學作文也可以是說明文、記敘文、應用小論文、議論文、詩歌、散文、故事等。
2.3數學作文題設計與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2.3.1雙主體原則
教師主體、學生主體的雙主體原則是設計和實施作文的關鍵。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教法,廣泛閱讀和理解相關內容,精心設計引言,并在實施過程中,積極指導,開拓學生思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參與,積極思想,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2.3.2科學性原則
教師設計作文題應當遵循學生目前的認知結構水平,充分考慮學生知識結構的有序性和適應性,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學生具備的知識和經驗。學生一般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理性具體)的認知程序。感性材料既是形成表象的基礎,又是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和理性分析的起點。所以,在設計和實施前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比如鮮活的生動的事例、圖片、圖形、幻燈、錄像、教具等,并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從而豐富數學內涵。
2.3.3學生自愿參與性原則
設計時既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又要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可以獨立完成的,又因為數學作文題是數學新問題,還沒有形成重要的經驗和教學目標、內容及完整的評價體系,尚處探索之中,應當遵循學生自愿參與的原則,比如在選修課、活動課等校本課程中開設作文訓練課,它將是有益的探索,也將有光明的前景。
2.4數學作文的評價初探
總之,評價是主觀的,是難駕馭的,但其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明確的,對數學作文的評價總結以下三個原則:
2.4.1激勵性原則
學生學習的本質是為了人的發展,激勵性原則將產生強有力的內驅力和外驅力,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動機,有利于對數學深入的學習和探索,也有利于綜合學習。
2.4.2開放性原則
對學生的數學作文,沒有象學生在語文高考作文那樣的評判等級,最好也不去產生。因為數學有它本質的特征,筆者認為,只要是學生原始的、真實的感受和大膽的猜想,都給予充分肯定,即使學生的觀點、結論是錯誤的,只要他說得有道理,都當評定為優秀作文。數學作文中,沒有差生。評價項目多一點,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長的好學生。
2.4.3美學原則
列寧在《唯物論與經驗判斷論》中,說我們對某種事物的感覺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則可以說人對客觀事物的審美評價就是美,即使是丑的東西,我們也可以從批判性的角度來認識其中的美的存在。對數學作文的評價,應從各個維度去表揚學生,發現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
2.5數學作文題目的設計與實施
2.5.1選題
選題應遵循前面的原則,下面談一點體會:
選題可以只從某一角度入手,也可以從某一事物的各個維度入手。涉及到智育、德育、美育、心理、動手能力等方面,讓學生有廣闊的切入點。教師可以從知識、方法、問題、變式訓練、課外活動、數學史話等具體事物入手,選定有意義的題目。
2.5.2寫引言
引言,相當于材料,通過老師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并查閱相關理論、科學的資料,把所選題目闡述清楚,并作出有益的引導,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思考方向。
2.5.3實施
把寫好的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操作,一般給三天左右時間,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反思、分析,完成較高質量的文章。
2.5.4批閱,交流,總結
學生交作文后,教師認真評閱,對每一篇文章指出其閃光點,找準學生的創意和有益的地方,并作出評議,給出恰當的評語。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一般一個小組4—6人為宜,相互交流,包括創作的動機、思想和結果。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發生了思想根源上的交流與碰撞,將產生巨大的創造力。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有時它比老師的認識還要深刻,還要深遠!最后總結,發現同學們的變化令人欣慰;他們實現了學科綜合,涉足寬廣,他們濃烈的興趣和對數學的熱愛,他們對數學知識思想、方法的更深刻的了解,他們的創新思想,……都讓我感激不已,這是多年來教學中從未有過的現象。
2.6數學作文實施的意義
2.6.1數學作文的探索可能是中學教改的有益探索。社會科學與自然
科學的滲透和結合,是新世紀教育發展的必然,學科綜合是教改的必然。
數學作文從各個側面滲透,從而實施素質教育。比如美育教育,這是最不好實施的目標,但在學生的作文中,自己對數學美的體驗和見解可以入木三分。(例文略)21世紀的課程改革應當適應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素質教育是21世紀教育的主流,相應的數學觀、數學教學觀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6.2它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內容
我校作為“國家首批示范性高中”在課程改革上邁出了大步伐,國家
課程、選修課程、校本課程共同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級管理、高級技術的后備人才?!皵祵W作文”作為活動課程,在實施的半年中產生了很大的效益。
2.6.3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了提高
首先是對數學的興趣更高,更加熱愛數學了,興趣與愛好更廣泛了,因為在參與數學作文中,都得到了肯定和表揚,數學作文沒有差生。在數學作文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與人品,保護他們的自尊與自強,激發他們的激情與夢想。其次,數學成績普遍提高。因為有了興趣,方法改進,學得更扎實,更有信心。再次,學生對數學的本質認識更加深刻,從作文中發現學生從不同角度的認識都給老師們提出了挑戰!
2.6.4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實施中,數學通過廣泛的學習,收集整理資料、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寫出了令人深思的文章,甚至是有很多新名詞、新事物、新觀念,讓我們老師深感知識上的不足和涉及范圍不廣,給我們提出了挑戰。這樣激發教師不斷進行繼續教育,提升自己,向科研型方向轉化。
培養兼備高尚品德與聰明才干,兼備“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鮮明個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是社會對教師的期望。
2.6.5發展學生的個性
相信人人都有才,努力挖掘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不是每一個學生在數學成績上都是姣姣者,有的同學甚至數學分數很低,但他(她)在數學作文中表現的獨到超過了高分同學。每個人都有進步的愿望,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數學作文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參與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3、反思
數學作文題,是數學教學中的新問題,需要全社會積極投入、探索,完善它的目標、內容、評價原則,從而在數學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將是一片沃土,孕育無限的創新!
1、背景
1.121世紀數學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紀之交的2000年定為“世界數學年”(WMY)。
在歷史上是第一次用學科來命名一個年代,其宗旨是“使數學及其對世界的意義被社會所了解,特別是被普通大眾所了解?!?
在21世紀,數學的作用不僅表現在科學技術之中,在社會發展中也將大顯身手,成為構筑當代文明的基石。王梓坤院士在《今日數學及其應用》中指出:數學與人類文明同樣古老,有文明就必須有數學,缺乏數學不可能有科學的文明,數學與文明同生并存以至千古。數學將是社會變化的有力工具。
數學的確定性,使它成為一種國際規范語言,保證人們準確進行信息交流,數學將從單純的學科發展成為信息時代的一種普通技術。
數學的嚴謹性和抽象性特征,使數學所具有的文化價值,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王梓坤院士指出:今日的數學對國家的貢獻不僅在于國富,還在于民強。數學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數學思維與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全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是人類巨大的精神財富。所以,數學是21世紀公民的重要素質。
1.2現代數學教學觀
傳統教育把“傳道、授業、解惑”當作基本使命,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以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下一代,所以知識就是目的。這種模式就是應試,升學!而知識增量的加速,知識外儲化的趨勢,以及伴隨知識不斷更新而出現的終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思潮的興起,對以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提出了挑戰。教育再也不被限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想、熱情、信心、責任感等。
從創造的角度講,知識為創造提供了材料支持。獲取知識的能力,即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為創造提供了技術支持。非智力因素,即情商為創造提供了動力支持。這一切正是創新的源泉,是個人發展不竭的動力。進而知識在教育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教育是以育人為中心,是以活生生的、整體意義上的人格為中心。
1.3教育發展的需要。
社科院四川分院研究員查有梁在《論新世紀的新教育》一文中指出,21世紀教育的發展方向為:和平發展教育、終身素質教育和科學人文教育。這是新世紀的三大特點,彼此交叉滲透,走向整合。新世紀的素質教育落實,必須實施科學人文教育??茖W類課程,包括理工學科和技術學科在內的課程;人文類的課程包括文史哲學科,以及音樂、美術、藝術在內的課程。20世紀的教育中,由于文理的嚴重分割,形成素質有明顯缺陷的兩類知識分子群體:科學知識分子和人文知識分子。這兩類知識分子存在一條難以理解溝通的鴻溝。科學人文教育是新世紀新教育的價值觀,有科學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價值的人文教育;有人文精神的科學教育,才是有價值的科學教育??茖W教育與人文教育,兩者緊密相關,在新世紀應相互滲透,走向整合。在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文為學科綜合、學科滲透創造了良好的契機。
2、數學作文
2.1作文。簡單的說,作文就是寫文章,多指學生練習寫作。作為名詞“作文”一般指學生作為練習時所寫的文章。
從小學到中學,作文幾乎都是語文單科的專利,作文的內容豐富多彩,文體也別具一格,如說明文、記敘文、議論文、散文、詩歌等。
2.2數學作文。簡單地界定,數學作文就是學生寫自己有關學習數學的體驗與收獲的文章,其內容一般應是學生通過老師的教、自己的學和探索的過程,根據自己的體驗、感受和收獲,來揭示數學的本質,揭示數學素質教育的功能,揭示數學的知識價值、文化價值、應用價值,甚至是更高層的理性價值??珊唵蔚卣J為:數學作文可以是對數學現象、數學問題的看法、認識和探索;可以是對數學中簡潔、統一、對稱等美的認識和感受;可以是對數學學習興趣、動機、方法、思想等的感想和反思;可以對數學知識、教師教學等的批判性思考;可以是對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知識的應用探索,跨學科應用、整合的理解;可以是科學與人文的整合的創新,甚至是由數學而產生的科學幻想和猜想,……就文體來講,數學作文也可以是說明文、記敘文、應用小論文、議論文、詩歌、散文、故事等。
2.3數學作文題設計與實施應遵循的原則
2.3.1雙主體原則
教師主體、學生主體的雙主體原則是設計和實施作文的關鍵。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教法,廣泛閱讀和理解相關內容,精心設計引言,并在實施過程中,積極指導,開拓學生思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參與,積極思想,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2.3.2科學性原則
教師設計作文題應當遵循學生目前的認知結構水平,充分考慮學生知識結構的有序性和適應性,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學生具備的知識和經驗。學生一般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理性具體)的認知程序。感性材料既是形成表象的基礎,又是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和理性分析的起點。所以,在設計和實施前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比如鮮活的生動的事例、圖片、圖形、幻燈、錄像、教具等,并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從而豐富數學內涵。
2.3.3學生自愿參與性原則
設計時既考慮學生的認知基礎又要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可以獨立完成的,又因為數學作文題是數學新問題,還沒有形成重要的經驗和教學目標、內容及完整的評價體系,尚處探索之中,應當遵循學生自愿參與的原則,比如在選修課、活動課等校本課程中開設作文訓練課,它將是有益的探索,也將有光明的前景。
2.4數學作文的評價初探
總之,評價是主觀的,是難駕馭的,但其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明確的,對數學作文的評價總結以下三個原則:
2.4.1激勵性原則
學生學習的本質是為了人的發展,激勵性原則將產生強有力的內驅力和外驅力,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動機,有利于對數學深入的學習和探索,也有利于綜合學習。
2.4.2開放性原則
對學生的數學作文,沒有象學生在語文高考作文那樣的評判等級,最好也不去產生。因為數學有它本質的特征,筆者認為,只要是學生原始的、真實的感受和大膽的猜想,都給予充分肯定,即使學生的觀點、結論是錯誤的,只要他說得有道理,都當評定為優秀作文。數學作文中,沒有差生。評價項目多一點,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長的好學生。
2.4.3美學原則
列寧在《唯物論與經驗判斷論》中,說我們對某種事物的感覺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則可以說人對客觀事物的審美評價就是美,即使是丑的東西,我們也可以從批判性的角度來認識其中的美的存在。對數學作文的評價,應從各個維度去表揚學生,發現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意識。
2.5數學作文題目的設計與實施
2.5.1選題
選題應遵循前面的原則,下面談一點體會:
選題可以只從某一角度入手,也可以從某一事物的各個維度入手。涉及到智育、德育、美育、心理、動手能力等方面,讓學生有廣闊的切入點。教師可以從知識、方法、問題、變式訓練、課外活動、數學史話等具體事物入手,選定有意義的題目。
2.5.2寫引言
引言,相當于材料,通過老師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并查閱相關理論、科學的資料,把所選題目闡述清楚,并作出有益的引導,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思考方向。
2.5.3實施
把寫好的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操作,一般給三天左右時間,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反思、分析,完成較高質量的文章。
2.5.4批閱,交流,總結
學生交作文后,教師認真評閱,對每一篇文章指出其閃光點,找準學生的創意和有益的地方,并作出評議,給出恰當的評語。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一般一個小組4—6人為宜,相互交流,包括創作的動機、思想和結果。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發生了思想根源上的交流與碰撞,將產生巨大的創造力。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有時它比老師的認識還要深刻,還要深遠!最后總結,發現同學們的變化令人欣慰;他們實現了學科綜合,涉足寬廣,他們濃烈的興趣和對數學的熱愛,他們對數學知識思想、方法的更深刻的了解,他們的創新思想,……都讓我感激不已,這是多年來教學中從未有過的現象。
2.6數學作文實施的意義
2.6.1數學作文的探索可能是中學教改的有益探索。社會科學與自然
科學的滲透和結合,是新世紀教育發展的必然,學科綜合是教改的必然。
數學作文從各個側面滲透,從而實施素質教育。比如美育教育,這是最不好實施的目標,但在學生的作文中,自己對數學美的體驗和見解可以入木三分。(例文略)21世紀的課程改革應當適應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素質教育是21世紀教育的主流,相應的數學觀、數學教學觀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6.2它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內容
我校作為“國家首批示范性高中”在課程改革上邁出了大步伐,國家
課程、選修課程、校本課程共同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級管理、高級技術的后備人才?!皵祵W作文”作為活動課程,在實施的半年中產生了很大的效益。
2.6.3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了提高
首先是對數學的興趣更高,更加熱愛數學了,興趣與愛好更廣泛了,因為在參與數學作文中,都得到了肯定和表揚,數學作文沒有差生。在數學作文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與人品,保護他們的自尊與自強,激發他們的激情與夢想。其次,數學成績普遍提高。因為有了興趣,方法改進,學得更扎實,更有信心。再次,學生對數學的本質認識更加深刻,從作文中發現學生從不同角度的認識都給老師們提出了挑戰!
2.6.4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實施中,數學通過廣泛的學習,收集整理資料、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寫出了令人深思的文章,甚至是有很多新名詞、新事物、新觀念,讓我們老師深感知識上的不足和涉及范圍不廣,給我們提出了挑戰。這樣激發教師不斷進行繼續教育,提升自己,向科研型方向轉化。
培養兼備高尚品德與聰明才干,兼備“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鮮明個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是社會對教師的期望。
2.6.5發展學生的個性
相信人人都有才,努力挖掘每個學生的發展潛能。不是每一個學生在數學成績上都是姣姣者,有的同學甚至數學分數很低,但他(她)在數學作文中表現的獨到超過了高分同學。每個人都有進步的愿望,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潛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數學作文提供了一個廣闊的舞臺,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參與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3、反思
數學作文題,是數學教學中的新問題,需要全社會積極投入、探索,完善它的目標、內容、評價原則,從而在數學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將是一片沃土,孕育無限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