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04:40: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學體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體育教學有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特點。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教與練習必須密切結合,教師與學生接觸頻繁,且須配合默契。因此師生感情是否融洽,就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證師生感情融洽,教師自己必須帶著愛心去上課,并把這種感情體現在行動上。
帶著愛心去上課,教師要處處關心、愛護學生。比如,上課時天氣較熱,教師就要想到減少學生活動量;天氣較冷時,教師就應想到學生衣著的厚薄,出汗后是否會感冒;遇到學生頭疼腦熱,教師就應讓學生休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處理得當,就能使學生感到溫暖,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一次,上課時突然刮起了大風,學生直捂著眼睛,我馬上命令學生向后轉,背對風站,自己卻走到學生面前頂風而立。這雖然是件小事,但是學生從教師的行動上體會到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尊師之情。
其次,教師要有熱心和耐心。有些動作學生一時掌握不了,教師千萬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滿腔熱情地幫助、指導學生。有一次,在教支撐跳躍山羊時,有位女生總是不敢起跳,急得直哭。她一哭,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沉悶下來。這時我馬上走過去安慰、鼓勵她,進行耐心講解,并專門給她做了幾遍示范動作,幫她練習了幾次,這位女同學果然有了進步,課堂氣氛又活躍起來了,她也開心地笑了。
另外,還要注意教育方法。當學生出現失誤或對教師不尊重的時候,教師應寬容,應冷靜,要用愛心去感化他們,使他們主動克服缺點和錯誤。有一次在練習雙手傳接籃球時,有個女生邊練習邊吃零食。我瞪了她一眼,她毫無反應,我就走過去接過球同她一起練習??粗锹唤浶牡臉幼?,我一用力,球打在了她身上,她大發脾氣,我當時真想過去訓她一頓??缮砸怀了?,覺得不妥,就讓其他學生繼續練習,然后把她叫到一邊,告訴她剛才她沒有接住球的原因,接著又和她一起練習。下課后,那位同學誠懇地說:“我錯了,谷老師,您別生氣,今后我一定好好練?!蔽乙矙z查了自己做得不夠的地方,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師生間感情也更融洽了。當然,寬容不是無限度的,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有創新能力、身心健康的人,這一目標同樣也貫穿于體育教學之中。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求知欲望、充分利用有效的手段,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等方式手段,在體育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每位體育教師在新形勢下須重視的重大課題之一。本文從轉變創新觀念、創設創新環境、激發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等方面闡述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新;培養
一、前言
21世紀教育的發展趨勢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片面的生物學評價向完整體育轉變;階段性體育與終結體育向終身體育與終身健康轉變。現代教育理論指出,教學既要完成教育任務,還要實現教育目標。而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教育功能上,體育課與學校的其他課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與其他課程相比,體育課自身具有極其鮮明、突出的特點:實踐性強,整體性強,社會性強,差異性大,復合性明顯以及交叉性明顯等?;谠撎攸c,可以看出體育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表現為: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身體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為學生觀察和發現各種復雜的體育現象提供機會,有利于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有利于學生體驗創新帶來的樂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以現代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教育目標,利用體育本身的特點,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本文根據體育課及體育教材的特點,就體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及方法上提出自己的見解,望能為體育教學實踐提供有益參考借鑒。
二、體育教學對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創新,主要強調對已有知識經驗的重組和再發現,具有探索、求異、求是和求佳的特征。創新,重在“有中生新”。創新教育是從學生的心智發展規律出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創新個性品質教育。廣義上講,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樹立創新志向、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創造性思維增長創新才能而開展的一切活動,都可稱為創新教育。
1.體育教學的開放性、超越性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石
首先,體育教學場景開闊,組織靈活,學生的身心得到極大的放松與自由。尤其在分組活動或自由活動中情緒更為高漲,思維更為活躍,想象更為豐富,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表現欲望得以充分的挖掘和體現。其次體育教學內容繁多,形式多樣,最適宜生命力旺盛與好動的中學生的“口味”,能充分的滿足他們的好奇、探究、體驗以及創造的心理。最后,體育活動崇尚“更高、更快、更強”,通過不斷挖掘和發揮自身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潛力去挑戰自我、挑戰他人。這些特點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石。
2.體育教學的活動性、練習性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時機
創新能力是和實踐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只有活動才能了解人的能力和發展人的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需要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平衡發展。1981年獲得醫學諾貝爾獎金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斯佩里的研究,揭開了大腦兩半球的功能,即人的創新能力與左腦功能有關,但更多的是與右腦功能密切相關,左腦具有語言、概念、分析、計算等能力,右腦對音樂、美術、空間與形狀的識別,對復雜關系的理解能力、整體綜合能力、想象能力則優于左腦,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體育活動創造了一切可能的條件來開發學生的右腦功能。所以在體育活動中,做一些左側肢體的各種運動,比如左側單足跳、左手打籃球等都具有開發右腦的功能,有利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改革體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1.轉變教學指導思想、觀念
樹立以健康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目的的教育理念。體育教育應身體力行,轉變觀念,從單一的生物體育教學觀轉變為多維的、健康的體育教學觀,從傳統的以體育知識、技能灌輸為中心轉向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發展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要充分相信學生,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關系,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地位,讓學生樹立起自理、自制、自練、自評的思想,只有讓創造者獨立自主地進行創造性的活動,才有可能使其創造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2.注意激發學生的主體創新意識
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進行的心靈互動,教師不斷進行創新性教學,學生不斷進行創造性學習的過程。因此,體育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主體創新意識。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其“生理—心理—文化”結構的全面和諧發展,學生主體性的素質是一種綜合的整體素質。所以,要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體育教學模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翁,真正參與到教學實踐。創新意識是實現創新能力的基本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習創新意識才會激發出來。教師在構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時,既要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需要,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意發揮每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要注意充分發揮教和學兩者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產生良好教學效果。
3.創造一個好的創新環境
作為體育教師,如果進行創新 教育,就必須創設一定的教學環境,并需要善于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自己解決問題.把教知識和教方法結合起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地想象,這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動機理論研究成果表明,學生課堂學習的主要動機集中在成就動機上,而成就動機由三個組成部分: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其中認知內驅力是一種掌握知識、技能,闡明和解決學業問題的需要,即一種指向學習任務的動機一求知欲,它表現為好奇的傾向以及為應付環境而提出眾多的各種問題。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直接交往和聯系。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活動具有直接的影響,它是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促教學成功的因素之一。體育課堂教學,因其活潑生動的特點符合學生好奇探索的心理而深受學生喜愛。由于體育課上師生處于動態之中,所以學生和老師的接觸更為直接和密切,因此酷愛體育活動的學生大都喜歡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出現作風專制、態度蠻橫、方法粗暴,甚至諷刺、挖苦、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樣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反感和不滿情緒,進而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的厭煩。在一定程度上課堂教學與其說是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不如說是師生之間情感信息的交流過程。唯有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對課堂教學才有一種安全感和愉悅感,才敢真實地表現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5.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發揮的教學情境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創新教育的實施者。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標新立異者或偏離常規者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尋求正確答案;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認知功能和情感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環境,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才能充分挖掘其潛力。激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在參與中領略運動與鍛煉的價值,把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娛樂、休閑結合起來,為終身鍛煉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探究訓練體育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的新模式
1. 探究式教學內涵
探究訓練體育教學模式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素質教育的理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得體育知識,發展各種能力的體育教學活動模式或策略。探究訓練體育教學模式是創新教育的一種載體,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要正確認識這種教學方式的內涵。本人認為其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獨立思維,學習過程中上定要有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內容,但又不能機械在理解為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必須由學生自己提出、探究每一個問題只要真正調動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就可能形成一種探究式的學習過程。探究訓練體育教學要求我們突破傳統的認知性單一的課程目標,把情意目標提高到與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并列的重要地位。在實施過程中特別強調“體驗”這一心理過程,特別關注學生情感體驗和感情積累,其目的在于通過實踐體驗,改變學生的心理態度、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發展學生最深層的指標方面有所長進。此模式的教學不僅是一個體育知識、技術、技能攝入過程,而且是一個包含著態度和情感的綜合體驗過程。片面強調知識和片面強調價值都不是探究教學的風格,只有使二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才是探究教學理想和追求。
2.教學程序
從遵循認知規律、技能形成規律、情感規律和交往規律出發,我們可以將探究訓練體育教學模式分為三個階段。
①呈現疑難情境。薩奇曼認為,這種情境應自然而然地激發個人去解決這個疑難問題,如提出相對簡單而又不需要十分復雜的背景知識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來自于那些與我們對現實的觀念相對沖突的不合邏輯的現象,它會使人產生困惑(因為我們不知道答案),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欲望。因此,體育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尋求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可以激發學生趣的材料,創設特定的情境,向學生提出要研究的領域,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需探究的問題。例如4x100米接力跑,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如何提高4x100接力跑的成績?影響4x100米跑的因素有哪些?奔跑對身心有什么好處?
②提出假設。教師在使所有學生都異常清楚地理解回答或解釋問題的前提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討論,對所探討的問題做出假定的說明或解答。在班級教學中,各個學生提出的假說有相當大的個體差異,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技巧建立輕松的氣氛,讓好、中、差
的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要充分運用他們的直覺思維做出創新的回答。
③得出結論,總結提高。在驗證假設的基礎上,學生將假設組合起來,做出結論性的解釋。例如通過探究性的教學,學生知道了4x100米接力跑影響因素是:快速協調傳棒,個體反應速度、起跑能力、速度耐力、步幅與步頻等,這些因素與身體素質、運動技術密切相關,從而促進了學生課外練習的自覺性。
3. 教師的作用原則
在探究訓練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有力促進者和合作者,根據學生探究活動的需要提供有力的幫助。教師的作用在第二階段最為重要,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進行探究而不是代替他們去做。如果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提問不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體育教師必須要求他們復述問題,重新置他們于問題情境之中。必要時,教師可以提供新信息引導學生集中于某一特定問題或是自己提出新問題等方法來推動探究的進行。認本人認為該模式與問題解決體育教學一樣,教師用該模式之前要把握好教材,對淺顯的體育課程不宜采用這種模式。
五、結語
人的創造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培養和鍛煉得來的,這不僅要求我們的學生對周圍的事物要有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記憶力,在體育運動中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頑強的意志力。同時要求體育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活動環境,一個能夠充分的觀察、思維、實踐的機會與場所,給學生們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幫助他們實現更高的境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將學生按性別、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不同,實行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還必須善于引導學生質疑問題,善于指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去理解問題,形成知識的網絡體系,采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研究,善于提出與眾不同的問題與見解,加速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并在實踐中體驗創新,提高創新能力。
耐久跑是中學體育教學中不可少的一個主要項目,耐久跑練習對改善學生的內臟器官機能,增強學生體質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由于它是一項長時間的單循環運動,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枯燥無味的感覺,甚至使有些耐力素質較差的學生產生恐懼的心理,學生逐漸對體育課失去了興趣。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消極、受壓抑的地位,許多課外生氣勃勃的學生,課內卻變的死氣沉沉,甚至出現厭課、逃課現象。在教師嚴密的組織、大密度高強度練習的擠壓下,學生獲得的時間較少,空間較小,不能更深的思考探索問題,學習氣氛沉悶,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不強,不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耐久跑之所以不受歡迎,除了學生的主觀態度外,很大程度是練習內容和教學方法單一造成的,"快樂體育"就是積極探索耐久跑教學方法的創新,總結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范例,真正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在實踐中認識到耐久跑教學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當今的學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注重學生自信、堅毅、困難面前不低頭的良好心理的鍛煉,對耐久跑中會出現的生理、心理現象和應對的方法要詳細地講解,教學藝術要風趣幽默,用激勵性的語言來開展教學。對學生的評價應多考慮非遺傳因素,對有差異的學生采用差異的評價。這些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不斷改革來完善,耐久跑的教學方法會有許多,本文只是從改變"跑的方式"這方面入手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廣大同行的共識。
1 關于快樂體育定義、特征
1.1 快樂體育的定義
快樂體育是指教師正確運用適應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喚起學生自主性、能動性,使他們快樂的參與體育教學,并從中享受體育活動所帶來的樂趣,以得到全面、主動、充分和諧發展的體育教學過程。簡單的說,就是在歡樂、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體育、進行體育活動。
1.2 快樂體育的特征
1.2.1教學的指導思想上,主張以全面育人為出發點和歸宿,面向終身教育,以情感教學入手,強調樂學、好學、育體與育心相結合,使學生能在一個師生間、生生間親密無間、和睦融洽的環境中,鍛煉身體、磨練意志、陶冶情操,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1.2.2教與學的關系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既愛護關心和尊重每一位學生,又善于引導、啟發學生,做到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相結合,使課堂教學成為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1.2.3教學的觀念上,強調學校體育必須是全員的體育、成功的體育、終身的體育,體育課必須情感交融和身體發展并舉,體育教學結構應是融認知、情感和身體發展為一體的三維立體結構。
1.2.4教學方法上,主張啟發式的創造教學,反對注入式的模仿教學。強調教法多樣性和學法的實用有效性,提高課堂生活質量。
1.2.5教學組織上,要"嚴而不死"、"活而不亂",既有嚴密的課堂紀律,又不失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并強調多向交流和教學環境的優化。
2 耐久跑教學中的三要素
2.1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考慮到耐久跑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點。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對耐久跑知識的傳授、灌輸講解上,而且還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認識和挖掘調動上。本身學校體育"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思想的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以達到全面健身目的。
2.1.1了解學生耐久跑的興趣和愛好,分析原因。其一,學生對耐久跑的認識不足,有的學生認為耐久跑只不過是跑跑步而已,沒什么好學的;其二,對耐久跑或老師講課的方式不感興趣;其三,部分學生體質弱,基礎差,對耐久跑產生恐懼,害怕心理。找出原因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2.1.2要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和個體差異, 耐久跑要運用多種方法、手段、精講多練,使學生能體會到其中的健與美。把耐久跑和校園定向運動、跳繩、健美操、游戲等相結合進行練習。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以發揮學生的特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2.2注意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是否融洽,關系到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效。因此,教師在耐久跑教學過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則應是"引導、啟發、教育、鼓勵",將"言、行、意、情"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平時多關心學生,洞察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心情不好時教師及時疏導其不穩定情緒。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實是一種教學反饋,可以及時的調整學生的學習效果。
2.3以健身為目的,課內外一體化
在耐久跑教學中讓學生明確耐久跑是一項極好的鍛煉身體項目,同時也是終身體育中簡單又實用的鍛煉手段。跑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健身,因此跑在學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學要運用各種群體活動相結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課內外相結合,達到教學的一體化。
3 結合快樂體育特征與耐久跑的三要素,采取以下有效舉措:
3.1明確鍛煉的意義和作用,端正學習態度 本文來自文書文秘網_免費的文秘網、、論文網
在教學開始時就要講清耐久跑鍛煉的價值,把耐久跑教學同增強學生的體質,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等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通過耐久跑教學能增強體質,提高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提高學習效率,為將來服務于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讓他們堅信只要通過不懈努力鍛煉,將會得到身體機能的提高,并從中感受快樂,在這里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運用一系列的運動健將來列舉或用身邊的事例(有同學有長輩等)等直觀的方式來傳達快樂動機。
3.2讓學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點,增強學生自信心
在耐久跑教學中,有些學生由于耐力素質差,會出現一些生理不適現象,如"運動極點"現象。所以在練習之前,要安排一定時間的理論教學內容,使學生懂得"運動極點"是途跑中因內臟器官機能的惰性產生的一種暫時 不適應現象,并向學生介紹防止、克服"運動極點"的方法,同時講述耐久跑對人體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物質代謝等各系統的作用,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鼓勵學生,激發學生自信心。并重視運動后的整理恢復活動,讓學生感覺到鍛煉后的快樂,樹立了信心,這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身體不適時就會正確對待、主動克服、順利度過難關。
3.3創設環境,增加學生新鮮感
環境的改變,會引起學生學習的趣味欲,所以可利用校園、校外的地形、山坡等自然環境,利用越野跑、障礙跑、定向運動跑、圖形跑、法特來克跑、跳繩等練習方法,發展學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專項身體素質,外部環境的變化,新鮮事物的刺激常使學生忘記疲勞,在快樂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在教學中要組織好,確保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3.4增加教學趣味性和教學原則
耐久跑教學形式單調,枯燥是影響耐久跑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上要利用活潑多樣、內容豐富的練習手段,如利用比賽、測驗、多地形、定時和定量結合,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練習調節學生的情緒,也可采用球類項目長時間競賽的練習,以及游戲等,這不僅能培養學生活動興趣,而且會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3. 5遵守教學原則,運動量由小到大
在教學中,利用由短到長距離跑,由慢到快跑的練習,使學生逐漸適應耐久跑教學要求。由短距離到長距離跑,要求學生保持一定速度,逐漸增加。跑的距離,隨著學習跑的距離增加,逐漸提高學生耐久跑的運動能力。由慢到快跑,要求學生在規定的距離中,逐步提高跑的速度,隨著跑的速度的提高,學生的生理機能得到適應與提高,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心理生理上逐漸適應耐久跑教學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激烈跑動中感受快樂。
4.嘗試的具體方法:
4.1 校園自然地形跑
利用校園里各種走廊、小徑、花壇之間的石子路、林間小道、臺階等地形,給學生創設一種情景:"我們在優美的公園里自由奔跑"。學生的注意力會因為周圍環境的不斷變化而分散,感受和在田徑跑道上截然不同,絕大多數同學都能輕松完成練習任務。
具體實施:
1)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尤其是下肢關節;
2)安全教育十分重要,教育學生在規定范圍進行,跑步時不可以說笑打鬧,不要在水池邊跑步,注意腳下的路面情況,小心崴腳,不要踩踏草坪和翻越欄桿,不做危險舉動等;
3)學生分成8個小組,一路縱隊慢跑前進,在跑的過程中排尾同學依次跑到排頭當領跑員,領跑的人可以自由選擇跑步路線,帶領全隊同學前進;
4)時間控制在6-8分鐘,一堂課最多兩次;
5)教師巡回觀察,給同學們加油,對違反規定的小組給予提醒。
練習效果:
學生比較喜歡在校園里跑步,沒有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帶來的心理壓力,在環境優美的校園里慢跑心情愉快,也不覺得很累,因此沒有人中途退出,都能順利完成任務。從教學的角度看,自然地形跑強度不大,時間較長,屬于有氧運動練習,學生在上下臺階、轉向、超越到排頭的過程是變速跑的方式,這比在跑道上勻速跑效果好。
4.2 1000米障礙跑
模仿田徑比賽中3000m障礙跑的形式,在跑道上適當設置若干障礙,學生在跑的過程中要用合理的動作越過障礙。障礙物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學生反而躍躍欲試,利用學生好強不服輸的心理這個強度較大的項目很受歡迎。
具體實施:
1)每隔50m設置一種障礙,考慮學生的差異,過障礙物的難度也體現差異,比如跨越體操小墊子,同時設置高、中、低三個高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高度,能力強的同學還可以選擇負重練習。設置的障礙應該安全,比較容易越過,通常用體操墊(連續跳越)、橡皮筋(跨越)、跨欄架(鉆越)。
2)讓每一位同學事先了解障礙物怎樣用最安全、最省力的方法越過,教師通過示范講解,學生逐個體驗;
3)創設情景:"海軍陸戰隊越野演習";
4)規定如果故意不越障礙將每次加5秒,弄倒障礙應該把它扶好,否則加3秒,如果兩人同時到一個障礙前應該禮讓,如果故意影響他人,每次加5秒;
5)每次練習人數不超過12人,每處障礙前安排學生監督;
6)一組進行時教師帶領其他同學加油助威,鼓勵同學們勇于克服困難,樹立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的信心。
練習效果:
練習前教師要用鼓勵性的語言鼓舞學生的士氣,讓學生真的有種自己儼然是特種兵的感覺。學生都能完成練習,很少有同學故意偷懶不越障礙,耐力素質較差的同學會覺得很累,但完成后有一種成就感。這種帶有障礙的長跑練習利用重心的不斷起伏變化,跑步節奏、速度的變化給練習者相當的強度刺激,學生的呼吸功能、心肺功能,肌肉、關節、神經系統得到的發展比勻速跑1000米強。
4.3"校園尋寶"
筆者把定向運動引進課堂,針對校園環境設計"校園尋寶"的游戲式長跑練習,學生手拿學校平面圖,按規定的順序找到事先藏好的"寶貝",在較長時間的奔跑中發展耐力素質。
具體實施:
1)課前準備24個乒乓球作為"寶貝",一組4個編號A、B、C、D,把他們分別藏到6處不顯眼的角落里;
2)上課時給學生分發學校平面圖,并訓練如何分辨方向和找到目標在圖中位置;
3)講解校園尋寶的規則:必須按照每組規定的尋寶順序依次找到相應編號的寶貝;全隊所有隊員到達"藏寶地"找到寶貝后才可以到下一處目標;只可以拿自己組的寶貝,不可以破壞別的組的寶貝,也不可以向別人透露寶貝的具體位置;以每組最后一個同學達到終點的時間計時,從而比出名次;
4)分成A、B、C、D4個小組,每組自主選出組長,組長保管"尋寶圖"(學校平面圖)帶領組員尋寶并監督組員遵守尋寶規則;
5)派出幾名監督者(可由見習者擔任)遠遠地全程查看,對不遵守尋寶規則的小組酌情加時;
6)教師發令出發,巡回查看學生進行的情況,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最后為每組計時,并總結同學們的總體表現。
練習效果:定向運動是非常健康的集體能、智慧、團隊合作于一體的體育項目,筆者把它引入課堂后設計成"校園尋寶"的游戲,學生對這個游戲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也是第一次手拿地圖奔跑在校園里,到了目的地后大家分頭尋找寶貝,當寶貝被一個個找到時學生非常興奮,此外大家還要相互鼓勵扶持,共同等待落后的同伴達到后再出發,這也是在平時的長跑練習中不會出現的。找全寶貝回到終點的時間平均要12分鐘,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跑步,這無疑是良好的練習耐久跑的方法,學生在尋找寶貝時可以稍作休息,降低了運動強度,學生間歇地跑步感覺不那么累而練習效果可以保證。許多學生流著汗,喘著粗氣卻還想再玩一次。
4.4 校園鐵人三項賽
筆者從"鐵人三項賽"受到啟發,把它引入耐久跑教學,設計成校園鐵人三項賽:400米跑+150個單搖跳繩+上下5層樓梯跑。這三個項目可以發展不同的肌肉群,合在一起后對練習者的耐力素質和意志品質有較高要求。
具體實施:
1)教師講解真正的"鐵人三項賽"的概況,讓學生對那些體能和毅力都非同尋常的"鐵人"產生欽佩之情,鼓勵同學們在"校園鐵人三項賽"中能勇于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在困難和疲勞面前不屈服,成為有鐵一般堅強意志的人;
2)安全教育,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在跑400m時不要急于爭搶跑道,在跑樓梯時靠右行,下樓不允許一跳幾階,否則取消成績;
3)每次10人,選派10人數跳繩的個數,兩人負責在樓梯監督同學,教師主要在樓道給學生加油和提醒遵守規則;
4 )比賽結束后根據成績評選出"玻璃人"(中途退出的)、"塑料人"(成績一般的)、"橡膠人"(成績較好的)、"鐵人"(成績優秀的)和"超級鐵人"(班級前3名)5個等級。
練習效果:"校園鐵人三項賽"對學生來說充滿挑戰,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繩就不輕松了,兩個項目完成后跑5樓上下需要堅強的毅力和足夠的耐力,許多學生會停下休息片刻,上樓梯的速度很慢,但絕大多數都能堅持下來。完成練習后學生感覺非常累,心率能達到160以上,不能完成的同學主要是樓梯爬不動了,只好放棄。這三個項目重心起伏頻繁,上樓肌肉做功耗能巨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項目的強度。這個練習雖然艱苦,但是多數學生還是表示喜歡,它提供了重新認識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身體是疲憊的,而精神是愉悅的。通過強度的循序漸進,這個練習對提高有氧運動能力很有幫助。
5 結論
將"快樂體育"引入耐久跑教學中來,能夠很好地解決"教"與"學"的矛盾、極大地豐富耐久跑的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練習效果、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尤其是心肺功能)、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體力與智力、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快速反應、果斷處事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符合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以探究經驗的獲得為本位的生成性學習活動。是近年來國際教育界倡導的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接受教師傳授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那么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呢?下面就談談筆者的膚淺之見。
一、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研究者
立足課堂,充分利用體育教材中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為提高研究成分應當把握以下兩個環節:其一,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個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對象,使學生深入其境,真正成為一個主體去從事研究;其二,暴露思維過程,不僅要給學生成功的范例,還應當展示失敗與挫折,讓學生了解探索的艱辛,體驗研究的快樂。例如學習分腿騰越技術,傳統的體育教學首先讓學生自選適合自己的高度,然后在教師統一指揮下,先做分解練習后做完整聯系,依次進行。這樣上的效果實在不佳,學生只是完成任務,應付一下,沒有一點樂趣可言。研究性學習則改變了傳統的教法。它強調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于科學家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一種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同樣的課,有位教師設置了六組不同高度的器械(有山羊、有跳箱)供學生自選,展示了若干種學練方法示意圖。讓學生選一種或組合若干種或自創練習方法進行練習,目標是基本能完成動作。結果全部學生都完成了動作,有些學生還越過了橫箱、縱箱。由此可見,在課堂中,只有當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研究者時,才能淋漓盡致的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應用到實際中來。
二、倡導合作,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
當今社會,競爭精神和有效的人際交往技能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精神也把樂于合作、善于合作作為重要的基石。合作學習主要通過體育教學中的集體因素和學生之間交流的社會性作用,通過學生的互幫互學來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質量,這種教學模式是充分考慮了體育教學中的集體形成和人際交流的規律性來設計教學過程的。例如在初二⑴班的小組籃球賽時,我將十位男同學分成甲、乙兩組,其中甲組同學的籃球個人技術要高于乙組同學,但我在比賽之前已將一些簡單的籃球戰術配合教給乙組同學。比賽時,乙組的同學配合得當,打的有板有眼,而甲組的同學們就只會各打各的,不到萬不得已他們是不會傳球。比賽結果很明顯,甲組同學輸了。這時,我問臺下的同學們為什么甲組會輸,他們回答說因為缺乏配合。結合這個例子,利用現場教學,我因勢利導地啟發他們在體育運動和學習中合作的重要性。
三、突破傳統,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
研究性學習要適應學習者個體發展的需要和認識規律,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圍繞學生的探索活動組織教學過程,激發學生成為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的動機。例如2003年4月12日,我有幸聽了義烏市課改實驗區陳玲娟老師來我區上的一節籃球課,這節課主要是運球練習,課中,教師引導學生自玩球,要求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編各種運球動作。結果同學們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認真探索,創編了豐富多樣且很實用的運球動作。
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通過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途徑的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四、適應社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發展者
適應原來是一個生物學概念,指有機體改變其生理構造和功能以適應環境、圖謀生存的過程。在社會學中,社會適應是指個體或群體調整自己的行為,使其適應所處社會環境的過程。它有別于生物自我調整以適應自然環境過程的生物性適應。當今的社會是變革的社會,是一個由半封閉向多元化、高層次發展的社會。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新的發展時期,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適應這種變化,與社會相融。使學生學會在體育鍛煉中與他人友好的交往、合作,學會在現代社會中獲取體育與健康知識的途徑與方法,崇尚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例如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學生扮演一定的角色,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加深對社會的觀察、了解和認識。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出發考慮問題,體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角色扮演往往不是個人所能完成的,因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群體意識與協作能力,使學生從角色扮演中體驗人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五、體驗生活,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
體育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是對生活中的一些游戲、娛樂、集會等活動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重新組合和創造加工。體育非常強調運動過程和生活環境的一體化。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的,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因此,體育教學活動的素材,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或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技能、技術積累,盡可能地利用周邊體育資源條件,增加一些生活體育、娛樂體育和休閑體育類的內容。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情境中,提出有關的常識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獲得愉快的體育活動體驗,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動機,使學生感受到體育與健康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為體育真正進入學生的生活領域并使終身受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六、轉換角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自主者
個體創造潛能的開發,首先依賴于個體自主性的發揮。在傳統的授受式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其自主性因受到了壓抑而無法真正得到發揮。在體育研究性學習中,鼓勵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中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揮創造空間。這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
1、教師的教學過程
中應當充當學習者的角色
體育是一門社會化的課程,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歷史階段對體育教育者有不同的要求。在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指導下,對怎樣進行體育教育,人們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處身于知識爆炸的21世紀的體育教師,只能是一個與學生平等的、永遠的學習者。我們每個體育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持之以恒的學習,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觀念、知識體系、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一方面在于了解新知識、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術,更重要的一方面則在于摸清學生體育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機制,認識特點,以學習者的角色去體驗體育學習過程,以學習者的立場來發現問題,反映問題。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當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
體育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中盡可能地表現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其核心在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總是以高出學生一等的地位,對學生發號施令、實施管教,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答案。研究性學習要求體育教師更多的是與學生“平等交流、心心相印”的組織、引導者的角色。即盡可能地啟發、驅動學生多涉獵、廣積累、多動腦、勤練習。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中介者的角色
教師雖然是知識的擁有者,但他更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者。教師在知識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將學生所需要的最新的知識經過自己的加工傳遞給學生。研究性學習要求體育教師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幫助學生獲得踏上社會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和社會雙方都滿意。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服務者的角色
在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是“尊者”、“長者”,是學生心目中令人敬畏的權威,學生只有服從于教師的教育。然而時展到今天,我們體育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此時教師應該是一個服務者。服務的過程充滿艱辛、富有創造性;服務形式是顯隱結合、不易察覺;服務的方式一定要滿足學生內在的體育要求。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影響中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體育教學應以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為主體,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影響學生體育興趣的因素有很多,如性別年齡、教師的教與學、運動項目及體能狀況等方面的因素。下面針對教師的教與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組織教法得當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
一堂體育課組織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體育課教授的技術動作,大多數都是用四節課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階段學習過現在要進一步提高動作質量的。這樣,學生在一節或連續幾節課都練習同樣一個動作,或練習以前學習過的動作,很容易出現厭煩的情緒和不認真練、不愿意練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根據教材、學生的特點、器材場地的實際,采用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競爭性的形式和方法誘導學生主動練習、積極練習。
如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練習,可采用分組投籃比賽,看哪一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4組,按順序每人投籃5次,整組投完后看誰投中的最多,讓觀察的學生說說原因,讓投籃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投籃動作。以賽促練,不但提高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從而完成了學習的任務,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合理安排教材,不斷豐富教材內容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內認為:“中學生對學習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這是最好不過的動機。”以學習材料作為刺激的“誘因”來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這種動機的產生,它的選擇和設計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師在選擇和設計課堂內容時要注意教材的科學性和趣味性。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對所學知識加以關注和研究;而一堂課中教材的合理運用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關鍵所在。
2.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淺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規律。雖然學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術動作,但是他們沒有很好的基礎。因此,在教他們的過程中要以打基礎為主,基礎學好了,他們就會要求學習較難的技術。
3.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
教師要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為自己的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果。教學中不要把學生限制住,而要讓學生有自己的活動空間。
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融洽是培養學習興趣的保證
體育教師不是領導者而是指導者,不僅僅是年齡上的長者,更應當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學生是有感情需要的,從上第一堂體育課開始,他們就需要從教師那里得到尊重、友愛、溫暖、情誼和教誨。當這種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后,他們便會以更大的激情上好體育課。這種情感建立在師生情感交融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兩個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教師只有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多關心學生,以情感人,傾注“母親”般的愛去關心他們,真誠相待,學生才會理解教師、信賴教師。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和動力,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前提。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和途徑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從無趣到有趣,使學生不僅愛運動而且更愛上體育課。
自卑心理是指個人由于某種原因(如生理、心理缺陷或學習成績欠佳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一種消極心理現象。具有體育自卑心理的學生,總覺得自已的運動能力不如他人,不愿參加各種運動,對學習喪失信心。因此,這種心理不僅對學生自已的學習行為,而且對整個體育教學活動都有消極的影響。
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表現出來的自卑心理,屬于性格上的一個缺點,產生的原因是
一、自我認識不足,過低估計自己
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也就是說,人們總是根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自已與他人的比較來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的。在體育教學中,如果其他人(特別是有權威的人)對某一學生作了較低的評價,就會影響這個學生對自已的認識,過低地低估自已。另外,在與他人的比較中,一些學生多半喜歡拿自已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較,因而越比越覺得不如人,越比越泄氣。這種只看到自已的不足而忽視了自已的優點的比法,會形成消極自我評價的惡性循環,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二、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
每個學生在學習一種新技術時,首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完成。一些學生因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可能學不會’.由于事先有這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臺抑制自信心。學習時過分緊張,不敢放開手腳練習,因而限制了能力的發揮,當然很難學好,而掌握不了所要學習的技術,又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反饋作用,影響到以后的學習。同時又使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印證”了消極的自我認識,使自卑感成為一種固定的消極的自我暗示,結果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使自卑心理進一步加重。
三、挫折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失敗或挫折后,不能正確對待,又未能得到必要的心理調整,再遇挫折時,就容易變得自卑。
四、生理、心理方面的缺陷
有些學生身材矮小、體弱或有某方面的殘疾,因而常為這些苦惱,總覺得不如他人,不敢做練習,對體育活動提不起興趣。
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牟,除在課中不愿參加練習外,還常有以下幾種表現:
(一)對批評過于敏感
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往往對批評過于敏感。在學習過程中,只要聽到別人的評價帶有批評的含義,就喪失了練習的情心,不愿繼續練習。這種學生常常認為所有的批評都是針對自已的,因而非常注意他人的言行,并認為班級中每一個人都在注意自己的行動。平時也顯得神經過敏,好猜疑別人。
(二)過分計較比賽的勝負
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非常關心比賽的輸贏。在平時的比賽或游戲中,他們只跟顯然可以贏的對手比賽.如果沒有取勝的把握,他們便盡量避免參加。如果非參加不可,他們便表現出不屑一顧的樣子,以表示自已并沒有認真比賽,或者選擇自已有明顯的客觀原因無法取勝的對手比賽。
(三)希望得到表揚
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因為自我認識不足,不相信自己能學習、掌握某項技術,因此在學習中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表現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他們仍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揚。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變的。因為它只不過是在體育活動中暫時失去平衡的一種心理狀態,恢復了心理平衡,自卑心理就可以克服和消除,為了克服和消除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自卑心理,教師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
教師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已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已看得一無是處,認識到他人也有不足,只要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才能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二、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
教師要關心愛護學生,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動向。要在班級中創造一種相互關心、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助人為樂的良好風氣。使那些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感到集體溫暖、同學友善、老師信任、活動有趣,從而增強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同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放寬對他們掌握運動技能的要求,以避免他們再受心理創傷。
三、及時肯定,多加鼓勵
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應正面誘導,加以鼓勵,并與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克服行動和心理上的各種障礙。當學生克服了某一困難,在學習中取得了那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提高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同時,教師還應引導有自卑心理的學生,讓他們把習慣與同學比較轉換為與自己的過去相比較,使其經??吹阶砸训倪M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中學教育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淺談農村中學體育的現狀與研究對策。但是,農村中學體育的發展卻不盡人意,體育教學滯后性日益明顯,其主要原因是教學改革進展緩慢,學校體育功能嚴重減弱,體育場地及器材匱乏,師資力量不足以及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不高等。因此,要重視加強對農村中學體育的管理,應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地開展體育教學改革,以適合學生的需求,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了解農村中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增強深化體育改革的緊迫感
學校體育教學作為中等中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文化基礎課程,要求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而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每年對每個學生進行一次體質的測試并上報到教育部;通過合理的體育教學和科學鍛煉,增強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而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大多是以專業競技項目和應試教育為主,同教育改革的趨勢不相適應。具體表現為:
1.1受傳統教育觀的影響。受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還根深蒂固,很多學校把素質教育停留在口頭上,在行動上還是以應試教育評價學生,導致了師生只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由于學生有自已的專業課程,而覺得其他課程無關緊要,因而對其他課程沒有太大的熱情。學校、教師、家長對文化成績優秀者偏愛有加,很多學校在初三年級甚至不開設體育課。
1.2受家庭教育和電腦網絡的影響。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溺愛,造成很多學生有怕吃苦、怕困難的不良習慣。隨著電腦的普及,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網上聊天。在體育學習和體育競賽中,多數農村學校學生進取動機差,對集體活動缺乏熱情,自控能力差,如在中長跑測試中,大部分學生缺乏耐力和毅力,表現出一種怕苦怕累的厭煩心理。
1.3學校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在農村學校,文化課是放在首要位置的,而體育課是相對次要的。每周課時量少,還常被占用,這也影響了體育教學;體育教學無位置,教師無活力,學生無興趣,使中等職業學校體育功能嚴重弱化。加上體育經費、場地、器材缺乏,這是影響學校體育工作開展的關鍵原因。
1.4體育教學質量下降的影響。目前多數中學生只重視文化課學習,大多數學生以求畢業時很快找到一個滿意的工作,而不重視體育課。老師也在這種氛圍和體制中失去了應有的動力,很少去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業務水平,平時教學采用灌輸式、單一教學等方法,泯滅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而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原因是教學內容陳舊、單一;教學思想注重教法,忽視學法,缺少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從而造成了學生的厭學情緒;體育教學一般都在室外進行,老師怕學生出現傷害事故,心理壓力加大,使得學生只為應試而鍛煉。而不是為“健康第一”而學習,更難享受體育鍛煉所帶來的心理和生理的快樂。因此,在農村中小學進行體育教學的深化改革是尤為迫切的。
2明確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中小學校體育教育應貫徹“健康第一”,享受“快樂體育”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和“陽光體育運動”的健康的理念。根據青少年中學生的特點,制定新的體育教學方法,要淡化運動技術規范要求,強調體育對人的身心快樂的影響;利用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夠帶給人快樂,使學生對體育產生深厚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素質和終身體育意識,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明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與專業相對應的體體,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識,是培養現代化社會主義建設者重要保障。因此,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對于培養中學生全面的發展,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3開展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和策略
3.1學校領導要從思想上重視體育的發展,重視學校體育場等硬件設施的建設。體育經費要按規定撥足金額,由專門的機構的檢查落實。要確保師資力量充足,配備齊體育教師,要重視組織教師進行業務培訓,掌握最新動態,接受先進體育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往的體育教學過于呆板,師生交流不夠,不利于學生的體育思想及身體素質的提高。要從深層次探索體育內涵的重要性入手,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因此,農村中學的體育教學改革,是當前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3.2調整體育教學思路與深化改革相適應。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有追求與專業性相關聯、興趣性大的體育活動的特點。因此,職校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應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安排,既要發展其個性,又要培養集體主義精神,以適應當前社會競爭的需要,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體育教學改革,即完成體育教學計劃規定的學時和內容,又在農村學校的體育教學中提出改革的思路。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學方式做出一定的調整,消除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的不良影響,才能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3.3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程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合理搭配教學內容,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感受上課的樂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不同年齡學生用不同的練習手段,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開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如野外生存、定向運動、拓展訓練、預防運動損傷、體育養生等介紹內容,提高他們上體育課的積極性,使體育教學能與中學生不同年齡的特點相結合。在樹立“快樂體育”的思想后,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灌輸到同學的思想和實際體育鍛煉中去。
3.4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深化體育改革的
必要手段。隨著改革的深入,體育教學已將營養、運動損傷、心理健康等有關知識融入其中。體育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同時也學到有關的各方面知識。以便使學生在學校學到自已喜歡的體育項目;要樹立“以人為本”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讓學生在發展體育的同時也做到德、智、美全面發展。使體育教學從傳統的競技體育為主轉向以健身、趣味型的大眾體育為主,建立“快樂體育”、“興趣體育”的教學模式。
一、探究教學法的概念及其優點
探究教學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為了更好地幫助和促進學生發展而提出來的這種教學方法,其實質就是,學生以類似或模擬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學習。用探究的方法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課堂中來,啟發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或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其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探究教學法可以體現“實踐本位”的教學觀,注重將思考權、發言權、實踐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發揮和鍛煉自己的能力。
第二,探究教學法可以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促人發展”的教育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達到鍛煉人和完善人的目的。
第三,可以充分體現以平等合作為基礎的師生觀。體育課中實施探究教學法要始終將學生置于動態的學習情景之中,強調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自我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去發現、探索,使學生覺得教師可信可親,有利于建立一種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教學氛圍。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為創新提供保證。
第四,通過探究教學法可以改變體育教師示范、學生機械模仿練習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動手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從而較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二、探究教學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探究教學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首先,學生不受教師過多要求的制約,在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中,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選擇學習方法,注重自我個性的張揚;其次,可促進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運動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這種成功極大地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的過程。
2.探究教學法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過去“一刀切、齊步走”大統一的體育教學中,學生不僅失去的是對體育課的興趣,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失去了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探究教學法所展示給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都給學生留有盡可能多地選擇的余地,給學生留出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探究教學法依據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如:不同的體育基礎,不同的身體形態,不同的運動能力,采用分層教學,使學生的主體性真正落到了實處。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究教學法一般的呈現方式是:①問題法。如怎樣才能跳得高?這個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啟迪學生的思維;②討論法。既能引導學生思維判斷,追根朔源,又能達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探究的結果具有創新價值;③啟發法、啟發學生“想一想、練一練、問一問、試一試”,力求自己解決問題,極大地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欲望。另外,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使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體育的知識和技能。
4.有利于學生較好地掌握運動技能。探究教學法一般運用于技術技能和比賽的學習中。只有體現一定難度和可探究性,學生才對這種學習內容感興趣,并去探索和解決學習中的相關問題,使單調枯燥的技術變得趣味化。如:跨越式跳高,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解決怎樣才能跳得高。由于學生的素質差異很大,就在器材的設置上用一根跳高架,綁上四個不同高度的皮筋,學生自主選擇,體驗跨越式跳高的技術動作,然后讓學生逐步升級,每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對技術動作就有不同的認識和體會。隨著高度的上升,技術動作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也就更加重視技術動作的學習和運用,從而使學生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獲得成功。
5.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由于探究教學法經常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學習,這樣就給學生創造了交流和探討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的人際關系、交往能力、合作意識、批評精神,敢于發表不同見解的膽略和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培養。另外,學生的自信心和頑強的意志品質也得到了加強。
三、探究教學法的操作要求
1.轉變觀念、營造氛圍,培養學生探究問題意識。中學體育課運用探究方法對目前廣大師生來說還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因此,實施這種教學方法,首先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選擇,通過探究,解決問題。同時,加強相關理論的學習,充分認識這種教學方法的時代意義,深入研究課程標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讓學生明確探究學習的重要性,給學生營造一種探究的氛圍,而不是將正確的答案拋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和興趣。另外,要不斷地吸取各地的有益經一驗,以此來充實和完善該教學方法,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2.精選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首先必須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本著全面、易學、實用的原則,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地發展。其次,要從兒童的實際生活、興趣、愛好和內心需要出發,做到區別對待,同時還應考慮教學環境,場地器材等方面的因素。如在籃球教學中,學生都很喜歡投籃,但命中率很低,于是,就讓學生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多次練習,從中發現,出手角度、弧度、瞄準點、手腕手指的撥球動作,是決定投籃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教學方法的優化下,體驗投籃動作。如改變籃圈的高度,在地上放置鐵環,讓學生距鐵環一定的高度,將球投進鐵環,然后把鐵環逐步升高,讓學生在趣味性極強的學習氛圍中體驗交流,共同協商,反復練習,最終較好地掌握了投籃的技術,提高了投籃的命中率。
3.正確處理“放”與“收”的關系。探究教學法的主導思想就是將學生放開,而放開并不是隨意的、毫無目的的。放開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最終要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收”要明確為什么要收,要注意收的時機,從教學過程來看,“收”就是要解決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此時,教師要善于觀察,加強指導。因此,放要放得開,收要收得住,如果學生的思維還是在教師的約束下,那就失去了放的目的,也就無從談及探究。
4.通過正確評價和引導,增強學生在體育課中探究式學習的可持續性。運用探究式教學法,評價要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所以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而且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評價,更要關注學生的努力程度和進步幅度,即便有些學生體會不多,收獲很少,教師也要及時鼓勵,幫助學生分析,探討、交流,以極大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另外,通過自我評價讓學生自己認識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從而提高自我?,F代心理學研究表現,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而探究教學法強調的是學生內部動機的激發,評價機制就是內部動機的發動機。通過評價學生能夠認識到: 體育學習并不是簡單的身體練習,它具有較強的樂趣和較深的簡力,能夠給我們帶來無窮的能量。
四、運用探究教學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探究式教學法多用于技術動作的教學,因此,教師要認真研究和準備所教內容的技術動作,明確技術動作的重點和難點,設想學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做到有備無患。
2.讓學生探究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創設的問題情景要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心。
3.探究教學,主張放開,但一定要和“放羊式”教學區別開來。應注意放開的實效性,減少盲目性。同時也不能因為照顧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而各自為戰,教師應加強引導。
五、實施建議
1.教師對教材要充分了解,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創造,對課堂的每一個步驟要有充分地構想。
2.教師要有調控課堂的能力和高度的責任心,既要保證課堂紀律活而不亂,又要保證讓學生放開。
3.教師必須充分發揮體育器材、設施資源的功能,以提高教學效果。在運用中應盡量發揮一種器材多種功能的作用。
4.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課前要反思學生的探究能力,課中要反思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課后要反思學生探究問題的實際效果。
【論文關鍵詞】 體育教育 人才素質
【論文摘 要】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理念,中學的體育教育改革,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加大體育教育投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將體育教育的功能不斷完善、深化。文章分析了當前中學體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選擇。
體育教育影響著21世紀建設人才的素質,中學的體育教育承載著強健體格、培養健全人格的重任。然而當前我國中學體育教育卻存在許多問題,直接制約著體育教育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強健體格的塑造。在對全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中,發現學生的耐力、柔韌性、肺活量等狀況較之10年前有下降的趨勢。針對這一狀況,專家分析是由于學生體育鍛煉不夠,體育鍛煉在時間和強度上均達不到體鍛達標要求。為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當前中學體育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進行相關研究對于推進素質教育、提高中學體育教學水平、轉變體育教育觀念、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學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學觀念陳舊
“健康第一”“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學校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學校的體育教學活動要圍繞這一中心思想來展開。雖然新課改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論,但如何將其進行落實實施,很多學校研究的還不夠,并沒有在實質形成以“健康第一”為主線的素質教育模式。許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過于側重“技能教育”,忽視綜合能力的培養和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體育學科的新課程改革理念未能落實。
(二)傳統教學方法單一刻板
多年來,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個教師面對全體學生講解、示范,學生模仿跟隨練習,基本上是“教師———學生”之間的單向傳遞,這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體育教學的需要。教學方法單一刻板,學生缺乏主動,體育課缺乏生機,使教學顯得機械、呆板,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精神難以得到發展和嘗試。此外,還存在教學手段落后、教學設備老化、簡陋、現代信息技術很少使用等現象。
(三)體育場地不足,體育設施落后
體育課程對于場地和設施的要求,是這門課程良好開展的基礎。然而,當前很多學校體育運動場地不足,遇到風雨天則不能使用;有些學校田徑場設置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不符合田徑場規范要求,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很多學校的體育運動設施缺乏維護管理,很少進行相應的更新,甚至出于應付的目的,只是配備簡單的設施以應付檢查,而在廣大農村中學,體育器材一直以來嚴重不足。
(四)體育教師素質參差不齊
教師作為整個體育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的職業道德及教學能力在整個體育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學體育教學改革難以將素質教育理論與方法付諸實踐的主要原因,便是是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滯后、結構不合理、學歷層次偏低、理論功底較薄、教學和科研經驗不足、對教育思想、觀念的理解跟不上時代步伐等等。因此,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
二、完善中學體育教學的對策
(一)轉變體育教育觀念
中學體育教育方法的轉變是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指要求廣大體育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從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觀念和模式,轉移到以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主的教育觀念和模式上來。單純的體能訓練不能代替學校體育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總體目標。要落實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改變以“增強體質”和“技能教育”為主的傳統觀念,樹立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性全面發展的新觀念。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現代中學體育的根本目標。
(二)創新教學方法,活躍體育課堂
創新體育教學方法,首先要打破傳統框架的束縛,變體育教學過程的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營造輕松、活潑、歡樂的學習氛圍,主張嚴密的課堂紀律與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相結合,強調趣味性與情景性相結合,多運用電化教學,把聲、光、像融入教學當中,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身體運動感覺充分融為一體,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想象,開拓學生的思維。
此外,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信息傳遞方式應由“單向”轉向“多向”,即“學生—教師”,“學生—學生”,“學生—社會”,“課堂—課外活動—家庭—社會”,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綜合性立體化的教學模式。
(三)加強體育重視度,加大投入,完善體育設施
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應將體育提到一個能得到學校、教師和學生重視的層次上來。只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于體育課程的資金支持才能達到應有的層次和規模。加大對學校體育教學事業的投入,不僅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大選擇空間,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四)加強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加大對體育教師的培養,首先要完善隊伍的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使之成為趨于適應工作需要的合理的學術集體,同時做好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加強體育教學業務研究,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學術活動。制定激勵和競爭機制,切實落實體育教師的各種待遇制,加速培養一批學術帶頭人、學術骨干,促進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使高質量、高素質的體育教師群體迅速成長壯大,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使中學體育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女中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增進健康,提高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水平,使之能更好地勝任學習任務。而且還可以使身體各部的肌肉得到協調均勻的發展。但是由于進入青春期發育后,內分泌和生殖系統的迅速發育,使她們身體各方面出現急劇變化,男女學生在形態上,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方面都出現較大的性別差異。特別是在運動能力上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這個時期的女學生除心臟、呼吸、骨骼和肌肉等方面的發育和功能與男生的區別越來越顯著以外,還出現了月經的周期性變化。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在月經期,月經正常的女生應該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減輕盆腔的充血現象,而且腹肌與盆底的收縮與放松活動對于子宮所起的柔和的按摩作用,還有助于經血的排出。但是由于多數女中學生出于一種害羞心理,對生理知識了解過少,再加上月經期生理上的一些反應,因此使她們在月經期對體育運動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不敢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女中學生這種畏懼心理的產生與她們的身體發育和月經期的特點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身體發育的特點
1.進入青春期后,女學生的體重明顯增加,皮下脂肪較多,身體顯得豐滿,骨密質的厚度較薄,肌肉內水分及脂肪的含量相對較多,含糖較少,這使女學生的肌肉力量比男子弱,易疲勞。
2.心臟體積較小,心肌收縮力較弱,調節心臟的神經中樞興奮性較高,心率快于男學生,運動時主要靠加快心率來增加心臟每分輸出量,心臟貯備力量低于男生。因此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低于男學生。
3.胸廓和肺臟的容積小,肺通氣量、肺活量小于男生,心臟血管系統功能不及男學生,故女學生安靜時和最大體力負荷時的吸氧量也小于男學生,這就限制了女學生在運動中的供氧能力。
二、月經期的特點
1.女學生的初潮一般約在12-15歲之間。初潮年齡一般受遺傳、營養、健康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如果這時期家長和老師對她們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置之不理的話,往往可能引起她們不良的心理反應。
2.月經期一般平均28天,女學生由于內分泌功能尚不穩定,月經期開始顯得不規律,約1-2年后逐漸接近28-30天左右行經一次。正常情況下經期約為2-7天,多數3-5天。女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她們身體發育的特點,本身就不喜歡體育運動,特別是劇烈運動。再加上她們對生理知識了解過少,父母及教師又不能正確引導,往往會使她們對月經期的適當體育鍛煉產生恐懼的心理,不敢甚至害怕參加體育運動,怕引起不良后果。而且由于部分女學生在月經期身體上會出現一些正常的生理反應,如可能有腹部及乳房脹感、腰酸等現象,少數人有頭痛、失眠、疲倦嗜睡、情緒波動、煩噪、易怒以及便秘或腹瀉等,這就更加劇了她們月經期畏懼體育運動的心理。
要改變女學生月經期畏懼體育運動的心理,這就需要:
(一)多對女學生進行月經期的生理衛生教育,特別是體育衛生教育。讓她們了解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在月經期,人體一般不出現明顯的異常變化,因此月經正常的學生在月經期間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不但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有利于身體的發育。而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還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全身的不適反應。逐漸消除她們的心理顧慮。
(二)平時加強對女學生的身體鍛煉和意志品質的培養,使她們熱愛體育活動,具備堅強,勇敢的意志品質,從而減輕她們的畏懼心理,或有意識地克制這種恐懼心理。
(三)一般在月經期間,女學生的身體反應能力、適應能力、肌肉力量、神經調節的準確性及靈活性等可能有所下降。因此,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合理安排女學生月經期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不安排她們參加比賽,因為比賽時運動強度較大,精神過于緊張,體力及神經系統都不適應,易導致卵巢功能失調引起經血過多或月經紊亂,避免增加她們的畏懼心理。
(四)月經期間不宜安排游泳、跨跳、騰躍等劇烈運動,避免寒冷刺激,特別是下腹部不受涼,避免子宮因受到過大震動,造成經血過多或腹痛等不良反應。
(五)建立月經卡制度,及時了解掌握女學生的月經情況,以便合理安排運動量及運動時間。多關心她們,鼓勵她們參加適當體育鍛煉,消除她們的恐懼感。對于月經紊亂的學生,月經期可暫停體育活動,并經常進行醫務監督。中學生體育課,應安排男女學生分班教學。
一、問題的思考
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中學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中學生的身體與精神、知識與能力、道德與行為都 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現代社會所需人才,是當前教育的主旋律。作 為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也同樣存在著這樣一個重要課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感到 我國的中學體育教學,始終在單純傳授體育知識技能或單純的身體鍛煉的低層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視對中學 生體育精神要素的挖掘,忽視對中學生進行體育精神的啟迪和教育。當然中學體育教學離不開傳授體育的技能 知識,離不開身體鍛煉,這勿容置疑,問題是我們應該把追求的目標定在何處,這一點應當引起重視,在中學 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精神的教育,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影響到中學生的人格形成,為全面地發展學生的人格精神 起到重要作用。這應是我們中學體育教師思考的重點,是中學體育教學追求的高層次目標。
二、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體育精神
社會學家曾證言,任何一種社會活動或現象,當它僅僅體現為技術層面時,它是低層次的,不成熟的。當 它進入到人的精神的層面,人的意識的層面,并影響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識及行為時,那它就進入了成熟的 科學的階段。歷史上中外教育家們都沒有屏棄體育的教育功能,一再明確地把體育做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體育對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響是獨特的,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
什么是體育精神呢?體育精神是指體育運動中所蘊含著的對人的發展具有啟迪和影響作用的有價值的思想 作風和意識。體育精神的教育是中學體育教學中更高層次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忽視,應積極挖掘。
體育精神對中學生的全面教育、全面發展,對中學生人格精神的價值在于:培養中學生愉快的生活態度, 較強的身心適應能力,個性的發展,個人行為的規范化,責任感,與同伴的合作精神,競爭、拼搏、信心、榮 譽的信念,公正的看待問題,遵守規則和規定,遵從社會法規。在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中盡管其技術手段,比 賽方法,勝負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體育精神是相通的。學生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就已經開始接受體育精 神的影響和教育,受到體育精神的熏陶,改變和塑造著自己的人格精神。中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和深化,這是一 個高層次的戰略目標,我們應當在體育精神的挖掘、提煉上,在體育精神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 功夫。
三、用體育精神進行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種著眼于發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質的培養。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統一協調發展的 日趨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質的培養過程。體育教學中通過體育精神對中學生的人格教育,一般應著重在以下 幾個方面:
(一)發展社會認知,在體育的社會交往中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集體主義榮譽感。人是社會的 細胞,人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去認識社會、理解社會。體育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較為獨特的社會交往活動 ,是人生社會的一個縮影。讓中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去認識體育的實質,從而達到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在體育 活動中讓學生學會競爭,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意識。在體育的相互交往中學會尊重,學會合作,培養學生的集 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這是一種健康的人格品質,將會成為一個人的永不衰竭的生活動力。
(二)自尊、自愛、自強不息,培養積極參與意識,發揮人的自主精神。體育活動中無論是個人項目或是 集體項目,都要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講究個人行為的規范性和道德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 和道德風尚。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增強參與意識。在運動實踐中讓學生學會獨立的觀察判斷,獨立的應付突如 其來的賽場變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點、特長,發展個性,培養自主精神和獨立人格。
(三)培養學生的是非感、正義感。體育運動是嚴格規則約束下進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動,教育學生遵從規 則與規定,按規則允許的精神去認識問題,辨別是非,不斤斤計較,不小肚雞腸,不裝孬使壞,不投機取巧。 尊重事實,弘揚正義。對的就支持贊揚,錯的就批評屏棄,培養學生愛憎分明,態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四)注重中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教育。價值觀、人生觀是一個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基本觀 點,是調節和控制個體行為的高層次的參照系。體育運動是一種對抗游戲,是人的身體、意識、心理和智慧的 對抗,也是技術、戰術的技巧對抗。要讓學生學會辯證的、客觀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實事求是,遵從事物 的客觀規律,趨近事物的本質。學會靠真才實學,靠真正實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戰勝對手,取得勝 利。追求體育的真義和價值,實現人生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愿望。
(五)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困難,不怕失敗的頑強意志。體育運動的教學訓練和比賽,都要求參加者 付出極大的身體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艱苦的磨煉。要讓學生學會在運動中吃苦耐勞,疲勞時學會咬緊牙關堅 持到底,困難時學會堅韌不拔持之以恒,失敗時學會決不氣餒再拼再搏,勝利時學會冷靜處之決不得意忘形。 堅強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之一。體育運動是培養堅強意志的一片沃土,有待我們中學體育 教師的深耕細作。
中學體育教學以體育精神進入人格教育,關鍵在于中學體育教師自己的觀念和認識,理性認識上升到這個 高度,行動才能產生飛躍。另外,中學體育教師還應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對中學生的示范作用,嚴格要求自己 ,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挖掘體育精神的要素,豐富和發展體育精神的教育方法手段,使我國的體育教學邁上 一個新階段,是我們中學體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女中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增進健康,提高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水平,使之能更好地勝任學習任務。而且還可以使身體各部的肌肉得到協調均勻的發展。但是由于進入青春期發育后,內分泌和生殖系統的迅速發育,使她們身體各方面出現急劇變化,男女學生在形態上,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方面都出現較大的性別差異。特別是在運動能力上出現了很大的差異。
這個時期的女學生除心臟、呼吸、骨骼和肌肉等方面的發育和功能與男生的區別越來越顯著以外,還出現了月經的周期性變化。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在月經期,月經正常的女生應該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減輕盆腔的充血現象,而且腹肌與盆底的收縮與放松活動對于子宮所起的柔和的按摩作用,還有助于經血的排出。但是由于多數女中學生出于一種害羞心理,對生理知識了解過少,再加上月經期生理上的一些反應,因此使她們在月經期對體育運動產生一種畏懼的心理,不敢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女中學生:請記住我站域名這種畏懼心理的產生與她們的身體發育和月經期的特點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身體發育的特點1.進入青春期后,女學生的體重明顯增加,皮下脂肪較多,身體顯得豐滿,骨密質的厚度較薄,肌肉內水分及脂肪的含量相對較多,含糖較少,這使女學生的肌肉力量比男子弱,易疲勞。
2.心臟體積較小,心肌收縮力較弱,調節心臟的神經中樞興奮性較高,心率快于男學生,運動時主要靠加快心率來增加心臟每分輸出量,心臟貯備力量低于男生。因此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低于男學生。
3.胸廓和肺臟的容積小,肺通氣量、肺活量小于男生,心臟血管系統功能不及男學生,故女學生安靜時和最大體力負荷時的吸氧量也小于男學生,這就限制了女學生在運動中的供氧能力。
二、月經期的特點1.女學生的初潮一般約在12-15歲之間。初潮年齡一般受遺傳、營養、健康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如果這時期家長和老師對她們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置之不理的話,往往可能引起她們不良的心理反應。
2.月經期一般平均28天,女學生由于內分泌功能尚不穩定,月經期開始顯得不規律,約1-2年后逐漸接近28-30天左右行經一次。正常情況下經期約為2-7天,多數3-5天。女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由于她們身體發育的特點,本身就不喜歡體育運動,特別是劇烈運動。再加上她們對生理知識了解過少,父母及教師又不能正確引導,往往會使她們對月經期的適當體育鍛煉產生恐懼的心理,不敢甚至害怕參加體育運動,怕引起不良后果。而且由于部分女學生在月經期身體上會出現一些正常的生理反應,如可能有腹部及乳房脹感、腰酸等現象,少數人有頭痛、失眠、疲倦嗜睡、情緒波動、煩噪、易怒以及便秘或腹瀉等,這就更加劇了她們月經期畏懼體育運動的心理。
要改變女學生月經期畏懼體育運動的心理,這就需要:
(一)多對女學生進行月經期的生理衛生教育,特別是體育衛生教育。讓她們了解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在月經期,人體一般不出現明顯的異常變化,因此月經正常的學生在月經期間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不但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有利于身體的發育。而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還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減輕全身的不適反應。逐漸消除她們的心理顧慮。
(二)平時加強對女學生的身體鍛煉和意志品質的培養,使她們熱愛體育活動,具備堅強,勇敢的意志品質,從而減輕她們的畏懼心理,或有意識地克制這種恐懼心理。
(三)一般在月經期間,女學生的身體反應能力、適應能力、肌肉力量、神經調節的準確性及靈活性等可能有所下降。因此,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合理安排女學生月經期的運動量和運動時間,不安排她們參加比賽,因為比賽時運動強度較大,精神過于緊張,體力及神經系統都不適應,易導致卵巢功能失調引起經血過多或月經紊亂,避免增加她們的畏懼心理。
(四)月經期間不宜安排游泳、跨跳、騰躍等劇烈運動,避免寒冷刺激,特別是下腹部不受涼,避免子宮因受到過大震動,造成經血過多或腹痛等不良反應。
(五)建立月經卡制度,及時了解掌握女學生的月經情況,以便合理安排運動量及運動時間。多關心她們,鼓勵她們參加適當體育鍛煉,消除她們的恐懼感。對于月經紊亂的學生,月經期可暫停體育活動,并經常進行醫務監督。中學生體育課,應安排男女學生分班教學。
1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水平參差不齊,并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有效教學成果。這其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中學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課程學習,輕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這就使得學生沒有能夠形成積極鍛煉身體的意識,出現了文化知識水平與身體素質存在較大偏差的現象,不能實現身體素質和文化知識水平的全面發展。第二,部分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項目過于傳統,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進步。在我國體育教學的傳統項目主要包括籃球、排球、足球、田徑等項目,這些項目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需要,許多學生的興趣十分廣泛,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項目的范圍。這就體育的魅力在學生心中大打折扣。第三,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課堂上“教”的味道過于濃重。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現代的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學生應該是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知識起到輔助的作用,兩者的位置關系是不能互換的,否則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是十分不利的。
2在新課標下,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有效教學的正確理解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中學生的一個必修課程,它主要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以身體鍛煉為主,保證中學生身體健康。學生的進步與否是衡量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是否有效的最佳標準。對新課標的正確理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課標下,課堂教學應該由以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主,如果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中獲得了健康知識并且增強了自身的身體素質,那么我們就可以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是有效的。第二,在新課標下,教學效性不僅僅是指學生的自身素質的增強,還包括學生的適應能力的增強,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第三,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激發學生體育活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為教學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從總體來說,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效教學表現在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
3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實現有效教學的建議
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和健康知識的掌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中學體育與教學課程的現實狀況進行研究分析以后,我們不難看出體育與健康教學是存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針對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不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明確體育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是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核心,一切教學都應該僅僅圍繞著這個教學目標展開。在人教版的《體育與健康》的教材中,把《自覺參與和科學鍛煉》章節分為了“自覺參與體育鍛煉”和“全面發展體能與科學鍛煉”兩個部分,做到了內容的精選和細化。本章的教學目標是實現學生的自覺鍛煉的意識,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培養出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在本章的第一節中為了讓學生形象的明白有規律的進行體育運動的好處,以張帆和王飛學習籃球的不同結果為例,引導學生去明白自覺有規律的參與體育鍛煉的好處,不再是硬生生灌輸給學生。教材的這種內容安排極大地明確了教學目標。只有教學目標明確了,才能真正的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從根本上減少教學的模糊性、隨意性、散漫性,提高教學的效益,節省教育資源。教學目標的明確使得中學體育教學更加注重有效性的提高,減少不注重教學內容只是把教學停留在形式的層面上的情況出現。
3.2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書育人是中國最基本的、最古老的,也是目前教學最應該具有的教學理念。新課標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素質,使學生可以實現身體素質和健康知識水平全面發展。體育與健康的教學既包含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也應該注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既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又注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的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學不看重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方式。這有助于實現新課標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目標。兩者并舉、兩者并重的教學形式要求教師要樹立高大的形象,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引導學生,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教學也應該實行積極地互動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或者互幫互助,使他們感受到體育的魅力,看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從而受到積極因素的熏陶,產生積極地情緒,最終實現身心的健康發展。
3.3建立協調的師生關系,打造和諧的教學環境
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最主要的參與者。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協調有助于教學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反之,如果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出現對立,這將使得教學很難繼續下去,最終導致教學的失敗。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威信,使學生信服自己。只有有了學生的信服和支持,教師才能做到讓學生聽話。另外,教師應當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盡量減少單獨與個別的學生相處,否則會降低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而且使其他學生感到自己被邊緣化了,這十分不利于整個學生團體的團結與友善的。只有教師和學生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會打造出和諧的教學環境。在這種積極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十分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有利于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的提高。
3.4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樹立終身體育觀念
新課標對于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意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代的學生有很多室內活動,比如:看電視、打游戲等等。這就在無形中減少了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間,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下降。行動源于意識,所以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使學生養成運動的習慣至關重要。新課標提出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大力加強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觀念的形成,習慣的養成都要從學生的興趣下手。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運動產生了興趣,才會產生養成運動習慣,樹立運動意識的動力。我們可以通過增加體育項目,改變教學方法等多種手段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完成新課標的要求。因此,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
4結語
在體育與健康的教學中,既要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又要加強健康知識的普及,最終才能實現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實現了自身的素質的全面提升,這就是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的充分表現。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體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分析,促進教學的發展,適應學生的自身情況的變化。所以,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是一個長遠的過程,需要體育工作者不斷努力。
前言:
所謂的素質是人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會性的綜合。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是:按社會和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遵循教學規律面向全體學生,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注重開發青少年潛能訓練。其目的是在于提高學生素質入手,全面提高整個民族素質,造就跨世紀的一代新人。體育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形式下的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與載體。體育教學對于提高學生體育素質、促進學生智力開發、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和審美素質的作用,體育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素質教育的統一體。體育教學是實施體育素質的主渠道。當前,各級各類學校正在貫徹落實全教會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 有素質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功能。
1、1體育教學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重要載體。體育教學有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和生動的教學活動,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如練習密度、運動強度等)和心理負荷(如緊張與輕松、獨斷與協作等),要克服物體條件和自然條件的困難,要調適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人與時空之間的種種關系,這些體育中的社會文化屬性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集體意識、協作意識、進取意識、創新意識、守法意識等人類優良的思想道德素質。
1、2隨著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某些人道德素質的每況愈下,道德淪喪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當務之急,但道德的修煉不是坐而論道就能夠功德圓滿的,道德的養成需要學生個體的身體力行。道德問題又往往是與利益的競爭相聯系的,道德的培養也需要在競爭的情況下進行方能見效,體育恰恰可以為道德教育提供這樣的機會 ,體育的內容載體之一是現代競技運動,其不斷完備的規程、規則體現了一種社會的道德期盼,參與其中便會使人懂得社會或群體對個體的期待和行為規范,也能夠使個體逐步具備、實現這些期待的條件,自覺地以社會或群體的行為規范來指導或約束自己的行為。如足球競賽中要求隊員之間要團結協作,隊員要服從裁判、尊重觀眾,要正確對待比賽,要正確對待勝負等等,所有這些都使隊員自覺或不自覺地以社會或群體的行為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還表現在通過參與或觀看體育比賽,提高了整個民族素質和民族的凝聚力。如悉尼奧運會期間,全國上下一片歡騰,為運動健兒的勝利更為祖國的榮譽歡呼雀躍,無處不體現了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 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 體育教學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學中結合課的內容的傳授進行的,不能空洞說教和脫離教材生拉硬扯,要細 心構思巧妙安排,以畫龍點睛的揭示,引導學生去感悟,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
2、具有素質教育中的個性教育功能。
2、1參與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種個性的展示,知識經濟的社會,尤其強調獨具特色的、個性化的知識創新,體育運動恰恰為老師和學生的個性發揮提供了一個寬松和健康的舞臺,作為個性教育的體育,一方面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各種情境塑造了學生個性,另一方面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定自主運動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無拘無束的自主環境中磨煉了個性。如體育教學中的耐力跑有助于形成和發展學生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和自強自制的個性心理品質;參加團體項目(足球、籃球等)運動有助形成和發展學生機智勇敢、團結協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輸的個性心理品質,從而使學生在性格、氣質、能力上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學校體育的功能絕不僅僅限于以上幾具方面,如其他還有健身、增強體質的功能,競技的功能,娛樂的功能,社會交往的功能,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功能等等,它們對推進素質的發展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此不一一列舉。
2、2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素質教育是一種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素質教育又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體育教學要改革那些壓抑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思想、內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體育運動的形式和內容,置學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復感受成功與愉悅,在不斷完善自我和鑒賞他人效能的過程中,使個人的氣質、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識等具有社會意義的個性特征得到充分發展。
3、具有素質教育中的審美教育能。
3、1體育教學有利于學生審美素質的提高??茖W的體育鍛煉能促進學生塑造健康健美的體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身姿,培養學生追求美、創造美和鑒賞美的能力。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力與美的和諧、形體美與心靈美的融洽,同時還能從身體的各種運動中體會到人體的自然美。
3、2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愛好。體育教學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術,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在動作技術學習中去體會美、創造美、鑒賞美,要求學生每學一個動作都要保持動作美、姿態美、體型美。把美蘊藏在動作之中,培養學生具有審美意識和愛好,讓學生親身體驗動作美與表現美的深刻含義
3、3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特長。通過選修體育課的方法,可以滿足學生的要求,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能,從而使學生領悟和品出所喜愛項目的藝術內涵,從中發揮藝術才能和特長。
3、4體育教學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內容,教學
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美的教育。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 身體美”和“運動美”兩部分組成。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顯現出的美,它是由機體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 態綜合顯示的健康美。運動美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美,它包括動作美、環境美、行為美、競技美、 器材美等。作為中學的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把主要任務放在增強體質、塑造美的體型,促進機能完善, 幫助學生形成對身體的正確審美觀念,培養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3、5體育教師是教學中美的引導者和傳授者,教師本身的活動就成了學生的審美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 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要具備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 操、文明的語言、誠懇的態度、優雅的態勢、整潔的儀表及精湛的教學藝術,為學生樹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 身形象和教學內容的統
4、具有素質教育中的生存教育功能。
4、1學校體育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運動,也就是說體育是通過運動所進行的教育,體育不僅僅是鍛煉學生的身體,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學會生存。盡管今天生活在都市或農村的學生不必再到原始森林里去謀生,但是今天的體育與“生存”的關系依然比較密切。因為,生存環境和條件的改變,賦予了“生存”二字新的內容。現代人也許不必再去和猛獸或自然環境抗爭,但卻要去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以免被淘汰,還要預防運動不足導致的過度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壽命延長的趨勢日趨明顯,為了“生存”和適應社會的迅猛發展,終身教育應運而生,而終身接受體育教育和參與體育鍛煉則顯得尤為重要,學校體育不但為終身體育打下了堅實的身體、心理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能力和團結協作、合作與競爭的能力。如學校體育通過教學中情境教學或情緒脫敏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生存意識和生存手段;通過基礎教學使學生掌握了各種運動技能;通過游戲或比賽培養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合作與競爭的能力,為適應以后競爭日益的社會環境打下了扎實的身體基礎和良好的意識品質,實現了學校的生存教育的功能。
4、2現代社會的人除了要能夠生存以外,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生存或生活質量,終身體育運動成為現代人文明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已是不爭的共識,體育在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生活習慣和生活技能方面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各種教育中,體育應當說是最為“市俗化”的教育,無論是文、史、哲還是數、理、化,在學生走上社會加以運用之前,都只能是“經院文化”,而對學生而言是難以使之立足即融入生活的,體育則不是,蘊含其中的“玩”的教育、“美”的教育、“安全”的教育、“健康”的教育、“人際關系”的教育“生活習慣”的教育“欣賞”的教育等等,無不立即可以“內化”并付諸學子的生活實踐,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不要把體育僅僅看作是運動的教育,而是要看到運動作為一種載體,其教導生活的承載力是其他任何教育所難以比擬的。作為生活教育的體育也許不能直接培養出引發產業革命的曠世奇才,但卻可以造就一代懂得如何健康、文明地生活的現代人。
5、具有素質教育中的提高身體素質功能。
5、1同志早年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體育是載知識之車,寓道德之舍,不僅可以強筋骨,而且還有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之效。體育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規律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播體育知識和技能之外,還可以通過體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開發學生的智力,陶冶學生的情操,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因此,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5、2體育教學是指導學生提高體育素質的根本途徑。體育教學具有明確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學內容和嚴密的組織體系,它是唯一從小學到大學連續設置的課程,因而更具有教學的連續性和實踐的層次性。由學生大量身體活動和教師適時知識點撥為特征的體育教學,能促進學生身體機能的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基本活動能力,增強學生機體的免疫能力和對環境的自我調控能力,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良好的體育素質無疑對學生適應未來快速多變的社會具有積極作用。
6、具有素質教育中的智育開發功能。
6.1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智力開發、提高學習效率的推動力。青少年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階段,健康的體魄是重要的物質基礎。隨著社會和經濟的日益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也使學生學習的負荷越來越重。合理的體育鍛煉能增強學生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均衡性、靈活性和思維能力,保證學習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學生的體力和智力處于最佳結合而相得益彰與和諧發展。
7、具有素質教育的勞動素質培育功能
7.1讓學生學會勞動,在勞動中磨煉意志,得到鍛煉,提高對勞動技能的認識和讓學生學會勞動,在勞動中磨煉意志,得到鍛煉,提高對勞動技能的認識和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體育教學的學習過程實現了學生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有機結合,而且往往體力勞動大于腦力勞動。通過體育鍛煉使身體強壯有力,為以后從事各項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并且能使學生明白勞動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績就越大這一道理,所以通過體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勞動素質。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和敬業教育。學習體育動作要有吃苦耐勞精神,要經得起反復磨練。而一項勞動技能的掌握,同樣也需要多次實踐的過程,進而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勞動,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本職工作,敬業愛崗。
結論
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學生素質的培養,這是關系到學生全面成才的關鍵。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從對教育負責、對國家負責的角度重視和加強這項工作。特別是體育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和體育理論,重視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學生全面把握素質教育的科學內涵,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紀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