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03:52: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初中化學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適應了新課程的需要,有利于發掘學生思維潛力,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促進學生養成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在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教師要更新思想觀念,轉變角色.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選擇恰當的探究性學習內容,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策略.注重探究性學習過程,拓寬學習時空,形成探究性學習習慣.
【論文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實施;探究性學習;策略
初中化學課程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與學生的自身體驗和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因此在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學習有十分廣闊的前景和夯實的基礎。同時,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適應了新課程的需要,有利于發掘學生思維潛力,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促進學生養成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下面談一談我在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體會,和大家共勉,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在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學習,要求教師能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隨時保持教學中的一種“空靈”。
首先,教師必須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新課程理念把學生自己的發現、總結看作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方式,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激發、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這要求教師不再是只教給學生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正如俗話說:“授人以魚,僅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卻可受用無窮?!苯處熓紫染鸵羞@種教給學生種田漁獵和點石成金的能力的想法。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再也不能成為知識的化身和權威,一味傳授知識,而是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創造者、引導者。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首先應有先進的教育文化,提倡民主話教學,營造民主、寬松、自由、開放、生動、活躍的課堂氣氛。作為創造者,在教學中教師既創造學生又創造自己,在參與與互動、經驗共享中與學生一起成長,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知識的探索者,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教學的歷程,也是教師探索、創造、提高的歷程。作為引導者,應該思考如何教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入積極思考,探索的狀態。
第三、在正確認識學生能力水平,思維特點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探究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入積極思考、探索的狀態,逐步培養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并把學習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鞏固探究性學習的成果,拓展探究性學習空間。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初中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特點。初中生還未自發地形成一種探究性學習的道路,盡管與有好奇也時常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過僅僅是一種探究意識的萌動。例如:在談到自己所出的環境中空氣和水源造成污染時,能提出:“農村沒有大的工廠和礦區,是什么造成了空氣和水源的嚴重污染呢?”等問題,但卻不能深入系統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和提出如何防污的辦法。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恰當確定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探究性學習策略。在施行探究性學習時,應當根據學生智力和個人經驗的不同,如何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問題,把學生因如積極思考探索的狀態,逐步養成探究性學習的氛圍。選擇和設計大多數學生相適應的探究性學習內容能夠。例如:在學習木炭的吸附性后,引導學生探究,“木炭可以脫色、除臭,吸附雜質,你能不能用木炭制作一個簡單的過濾器,由此你可以用木炭制作一個簡易的凈水器嗎?說說你的想法。下來過后,去動手實驗,設計。下節課我們來展示比賽以下誰的設計好。又如:在學氧化碳可以滅火后,問:生活中那些物質可以相互作用生成二氧化碳,請你設計一個裝置進行檢驗,下節課帶上你的實際和藥品到課堂上來展示,看誰的藥品在生活中最容易得到,看誰發現的反映組數多等。在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引導學生選擇研究題目,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活動,處理研究結果。從而逐步養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積累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形成“生活的時空都是學習的課堂“的學習思維方式。脫離生活的教育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探究地學習,養成探究性的思維方式,就要想法設法把學生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要讓學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探索學習的課堂。因為真實的生活情景比書本世界更能激起他們的體驗。如:讓學生實驗生活中的石灰,石蠟等使各種花變成不同的顏色,調查防止溫室效應,調查本地土壤結構,改良措施和施肥方案等。
最后應注意,在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不能對學生要求過高,而是注重學生探索的過程和體驗。因為,研究性學習不同于科學家的科研活動。科學家的科研活動價值在于研究的結果,而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研究的過程。
總之,探究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能力,可以培養學生收集并處理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團隊精神,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體驗到研究的艱辛和快樂。研究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有意義。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新的開始,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創新,沒有創新就難以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科學的發現、科技的發明和創造,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作為初中生,其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我談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
一、運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趣味情境
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更應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另外,加強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不但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開闊學生視野,還能使化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利于學生掌握。
三、追蹤社會熱點,創設時尚情境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藥物,還是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化學緊密相關。例如“現代化工業生產與技術”、“化學與新材料”、“化學與新能源”、“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命科學”、“化學與環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教師平時要善于積累相關素材,并與課堂教學適當聯系,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四、利用化學故事,創設生動情境
很多中學生熱衷于聽故事,許多化學故事也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拓展探究渠道,創設實踐情境
欲使學生學習化學時樂此不疲、樂以忘憂,則應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尋找課堂中的“后”探究問題,如組織學生開展調查與研究、網上點擊、家庭小實驗等。這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條件。
六、結合學生心理,創設游戲情境、
興趣是有意注意的開始,唯有興趣,才會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征,創設愉悅的游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化學自身的魅力去誘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并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
七、運用多種媒體,(教學論文 )創設直觀情境
我國古代教育家荀況曰: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形、聲、色的感官刺激,不僅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易激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信息論角度看,利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和吸收。現代化教學手段主要包括幻燈、投影、錄音、電視、電影、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這些手段和傳統的教學媒體相比,具有形聲性、展現性、先進性、高效性等特點,它能有效地利用圖像、聲音、色彩等形式來傳遞教學信息,使教學內容能較好地接近客觀實際,使學生不但能置身于課堂教學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高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全社會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教師可搜集有關“神州六號”發射方面的錄像和圖片資料,并在初中化學復習課上進行展示,生動形象的資料必將對學生的感觀產生強烈刺激。當學生心潮澎湃、興奮不已時,教師可結合有關資料提出幾個思考題:①神六發射時需要多種燃料做推動劑,若使用液氫做燃料,你認為有什么優點?若使用聯氨(N2H4)做燃料,則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劑,生成氮氣和水,請寫出化學方程式。②航天員的食品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③為了凈化飛船中的空氣,可使用氫氧化鋰來吸收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請寫出化學方程式。這些題目把氫燃料的利用、空氣中的粉塵污染、堿的通性、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等諸多舊知識點在一個新鮮的情境中呈現在學生面前,大多數學生經過思考都能順利完成。在這樣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進行復習,必然能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新鮮感,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扒榫场睂W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以“情境”為中心,圍繞科學的并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情境”啟發學生積極的觀察、思維。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實現獨立開課,加強對實驗課重要性的認識
以往有機化學實驗與有機化學理論課合并開課,在期末總成績中只占30%的比例,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自2012級開始,藥學類專業學生的有機化學實驗實行獨立授課,同時增加學時,目前學時數為64學時。有機理論課分兩個學期開課,為了方便學生在實驗課程教學中對理論知識的更好掌握及運用,避免以往由于實驗室場地、時間安排沖突和教學人員不足等實際問題而導致的實驗課內容超前于理論課,而使學生上課目的性不夠明確。我們將有機實驗安排在有機理論授課的第二學期,為了讓學生能充分運用實驗室教學資源,實行小班授課。
二、合理設置,實現教學內容循序漸進
根據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的特點,我們在實驗教學內容上進行了精心的選擇和安排,教學課程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基本實驗操作訓練部分占總學時數約40%,合成綜合性實驗占40%,研究性實驗占10%,設計性實驗內容占10%。充分考慮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術出現的順序及頻率,重要的實驗操作至少要訓練兩次以上,幫助學生靈活運用這些實驗基本功打好基礎。為此前期我們安排熔點和沸點測定、常壓蒸餾、水蒸氣蒸餾、提取、色譜分離、折光率測定、旋光度測定、重結晶等實驗,盡可能對各種基礎操作進行訓練。運用前期所學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術,對物質進行合成,或對天然物質有效成分進行提取,然后對產品進行鑒定及含量分析,對學生實驗技能的綜合訓練做到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因為有機實驗授課安排在理論授課的后半段,在前期實驗基礎操作訓練結束進行合成實驗及設計實驗時,理論授課大概已經進行至雜環化合物的章節教學,對于學生將理論教學知識運用于實驗教學沒有太大障礙,還有助于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復習及鞏固,提高教學質量。在學時安排上,實行彈性分布設置,不再是原來機械地一周固定幾學時,而是根據實驗內容選擇相應的學時數,最短為3學時,最長為6學時。通過合理安排,使整個有機化學的教學環節得到優化。
三、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引入現代有機化學實驗技術與方法
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必須要“從自我做起”,從而養成良好的實驗行為習慣,在實驗中所產生的廢液必須分類回收,如果可能盡量做到循環利用,盡可能做到“三廢”對環境的零排放。盡可能將前一實驗的產物或廢棄液實現在下一實驗的再利用。如將柱色譜實驗中洗脫液乙醇和其他實驗中回收的乙醇裝于指定廢液瓶,在蒸餾實驗中讓學生將回收的乙醇進行蒸餾純化得到95%乙醇,并保存待用;將此純化后乙醇再用于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實驗,提取回收的乙醇還可以用作溶劑或用于儀器的洗滌;將合成的乙酸乙酯用于折光率的測定等等。在這些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的實驗中,強化學生的綠色化學思維和環境保護意識。為幫助學生開拓視野,適當了解除教學中使用的常規反應儀器外的其他實驗技術與方法,在實驗室條件允許下,提供了一些開放性的實驗項目。如微波輻射合成二苯甲酮,并用旋轉蒸發儀在減壓下蒸出溶劑;選擇用超聲波振蕩技術來完成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實驗中的提取部分實驗等。
四、教學形式多樣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改革以往實驗均是教師講解示范,然后學生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增加學生上臺講解示范環節。在第一次課時,組織學生自行組隊,每次上課均安排學生輪流上臺介紹實驗注意事項,實驗操作步驟及方法等,然后其他同學進行討論,教師再總結點評。教師在點評時還可通過PPT或操作示范視頻,對學生易犯的錯誤操作及安全隱患要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強調。通過這種學生參與教學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預習效果,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也促進學生實驗操作更加規范。除正常的實驗教學外,每年均組織學生進行有機實驗技能操作競賽。在開賽前一個月,實驗中心的有機化學實驗室全天開放,通過提前預約登記,教輔人員協作安排方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實驗復習項目進行強化訓練。比賽分筆試初賽、實驗基礎操作復賽及綜合實驗操作決賽,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改革實驗考核體系,實現客觀全面評價
考核是實驗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操作技能情況的綜合客觀評價。實驗課考核有助于檢查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情況,檢查學生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督促學生認真進行實驗,提高實驗操作技能,檢查學生分析實驗現象、處理及討論實驗數據,運用實驗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科學的實驗成績考核體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驗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而從理論課中分離出來,占有一定的學分,這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尤其對那些“混實驗”的學生,只有認真操作才能得到好成績。我們采取綜合評定的方法來確定學生的實驗成績,實驗課成績由平時分(70%)和實驗最終考試(30%)組成。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預習情況、回答問題的情況、資料查閱情況、實驗過程中操作的規范性、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報告的撰寫以及與同學的協作精神等方面,全方位地衡量學生綜合能力;考試成績包括實驗理論考試成績(筆試)和實驗操作成績(采用排隊抽簽、單人現場操作、當場評分方式)。教學實踐證明,改革實驗考核方法,嚴格實驗教學管理,不但使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加強,也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六、總結
總之,教學改革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作者認為要提高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細節和落實。教師需要花大量時間在教學上,加強實驗教學環節設計精度,與學生實現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切實提高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效果,使學生完全適合現代教育對實驗教學的要求,成長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下的化學教學應以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和化學無窮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強調啟蒙性和基礎性,一方面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社會現象,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筆者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應該根據學生實際,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見多識廣、興趣愛好廣泛、網絡等社會上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影響很大,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尤其是初中學生。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不會喜歡那門課程,也就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皬娕さ墓喜惶稹?學生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的學習,學習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學中,尊重和滿足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學的開篇課“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圖片展示,但沒有安排實驗。我覺得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魅力,補充一些趣味性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會變色的花”“噴水成圖”等,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可喚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化學的渴求之情。從而興趣嫣然、熱情高漲,迫切地想要走進奇妙的化學世界。
(二)教學中密切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引入具體的情境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生產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教學中注意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學習化學是十分有用的,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例如,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資料介紹身邊熟悉的事物。像光纖的發明聯系電話的使用;冷凍劑的發明與更新聯系冰箱、冰柜、空調;彩色膠片的發明聯系照相及電影、電視;塑料聯系許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發明聯系人們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等;在介紹物質鑒別方法的時候,可以聯系到廚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學習水資源污染與保護這一課題的時候,讓學生思考導致峒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峒河兩岸的居民、醫院及峒河上游的農村、工廠等;在介紹溶洞里石筍、鐘乳石的形成時,讓學生聯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紹酸堿鹽時,聯系胃酸病人的用藥問題、化學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開發這樣與生產、生活貼近的資源,既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強化了人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的意識,最終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的具體落實。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盡量多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強調“發現——探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以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學生共同學習。
例如,在“愛護水資源”這一課題的教學設計中,我考慮學生對水污染這一內容較熟悉,但對水資源的缺乏體會不深,為此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的課題:①峒河水資源的分布及質量調查;②峒河水污染與我市的經濟發展;③給市政府的建議書: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④給全校師生的倡議書:節約每一滴水。而對水資源短缺則用多媒體進行。在開展這些活動的同時,教給學生方法,而課堂則變為學生討論、交流的場所,教師及時點評和鼓勵,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重在服務。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
(四)改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不同的教學時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精神狀態適當的改變教學方式。例如:下午第一節課,在學習新知識前,可以組織進行小型的知識競賽,如書寫化學方程式接龍游戲: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書寫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學生輪流上臺,臺下的同學給其他組的同學找毛病,補充完整,然后評選出表現出色的同學。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有些亂,但學生不再昏昏欲睡,不僅激活課堂氣氛,復習了舊知識,而且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使學習活動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重視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綜合能力
新課程倡導課程的綜合化,淡化學科界限,還給學生一個整體性的課程。當今社會,人類面臨著人口、環境、能源、資源、健康等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重視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多學科的協同努力?;瘜W與物理、生物、地理等學科有很多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目的的設計一些跨學科的學習課題,使學生在已有各學科的基礎上,對問題的認識盡可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①二氧 化碳與光合作用;②溶液與生命運動;③土壤的簡單分析;④水系的變遷及水資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華現象;⑥水溶液的導電與金屬的導電;⑦新能源的開發使用;⑧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作用及不良影響。這些課題的學習中,學生體會到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學生從多角度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決策能力、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差異發展,培養創新能力
課程改革極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確定位學生為發展中的人。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需要教師格外的關注,應當允許其差異發展,讓其張揚個性。面對發展中的人,化學教學應分外珍視他們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不要以現成的答案框定學生思路,不要以現成的教案圈定預設線路。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時,我改變以往給學生設計步驟的方式,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不再擔心學生出錯。例如,在探究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時,會出現過量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不出現渾濁的現象。我不預先告訴學生這一現象,由他們自己去發現。通過觀察,我發現各組實驗的現象很不一樣: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鹽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樣。針對這現象我要求各組互相交流、討論,由學生得出化學反應的現象與藥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關系。然后在引導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我再進行歸納小結,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組織實驗教學時我都嘗試著這樣做,學生逐漸養成了預習實驗的習慣,能根據教材的提示自己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為了激勵學生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用組織他們參加課外實驗作為獎勵,邀請設計實驗方案較好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做實驗,如粉筆炸彈、制作葉脈書簽、會長毛的鴨子、配制去污劑、汽水等。并把實驗產品拿給全班同學分享,這樣既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探究和創新能力。
(三)重視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學實驗。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每個課本實驗,還要在適當的條件下根據需要補充實驗或實驗創新。如,緒言課中就補充趣味性實驗;質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別補充有氣體、沉淀生成、變色、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第六單元課題一中補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鉛筆芯導電、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紅墨水等實驗;介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補充向自制的簡易天平中傾倒二氧化碳;介紹易燃易爆物質時補充氫氣的爆炸實驗及白磷的自燃實驗;介紹溶液時補充模擬“死海實驗”;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補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并改進,即將光亮的銅片在酒精燈上燒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時尾氣的處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點燃;做氣體的燃燒實驗時,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錐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緊,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點燃現象非常明顯,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鐵圈上。當然,我們學校從初三到高三四個教學年級四十多個教學班,只有三間化學實驗室,讓每一節化學課都在實驗室上那是絕不可能的,教學器材也遠遠不夠。所以,只有創造條件,尋找代用品讓學生動手完成每一個實驗。如蠟燭及其燃燒、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老師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學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質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就用面堿和醋在有蓋的塑料杯中進行;酸堿指示劑,可用果皮、鮮花自制??傊?只要是危險性不大的就放手讓學生去做,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四)引導閱讀,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化學不同于語文、外語,不要求死記硬背,強調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所以,在化學概念的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抓住關鍵詞,培養理解能力。如,催化劑的概念中:“改變”、“質量”和“化學性質”,化學變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質”,氧化反應概念中:“氧”,單質、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種元素”、“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純凈物”,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化學反應”、“各”、“質量”、“等于”等。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就可以透徹的理解每一個化學概念。
(五)給學生犯錯的機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制取氧氣的時候,做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時,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讓一部分學生先握住試管,再將導管放入水中,沒有看到氣泡的冒出。二是讓另一部分學生先將導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緊握住試管,很快看到有氣泡冒出。得出操作方法不同,結果不同。即在讀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形容詞”、“副詞”等,例如,“濃”、“稀”、“先”、“后”、“逐滴”、“潔凈”、“干燥”、“冷”、“熱”等。
總之,本人認為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應真正領會課改的理念,真正實現理念向行動轉化,不再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應本著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而努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現”,真正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和化學無窮的魅力。
一、化學有效教學要以科學備課為前提
在新課程的框架下,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進行科學備課,做到:(1)備學生。認真分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恰到好處地結合教材;(2)備課程。教師應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要善于將生產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自然現象、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以及其他學科知識與化學課堂教學緊密結合(;3)備方法。在備課時,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思考采取什么教學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的突出重點,克服難點;(4)備情境。化學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思維、活動以及媒體等各種情境[2],使學生在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高效學習;(5)備自己。教師在備課時,要善于自我反思,敢于質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從而超越自己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化學有效教學要以構建有效課堂為主題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教師走向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定教”。充分利用好學生身邊的資源和課堂生成的資源,使教學目標的達成更加鮮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借助于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根據班級人數確定小組人數,每組6-8人最合適。小組內各成員的成績要各有差異,應將思想上進,學習刻苦,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定為小組長,以便更好地組織小組學習,檢查落實學習任務,驗收學習成果。小組成員在有明確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教學中,充足的時間是學生順利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力保證,對即將發現的問題形成統一的認識,并從各小組中推薦一名代表做精彩展示。通過展示,讓學生的觀點得以展現,讓學生的思想得以交流,讓學生的潛力得以挖掘,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創設化學學習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置身一個實際的生活情景中,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讓學生產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探究化學問題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創設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貼近學生生活,符合他們的認知結構,如為什么在霧霆天,行人容易出現頭暈,這種問題的設置與課堂內容緊密聯系,還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3.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學生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如“化學肥料”教學時,上課前,剪輯一段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研制的高產稻豐收在望的視頻,然后,適時地提出與這節課相關的問題(:1)要提高糧食產量,最關鍵的是什么(?化肥的科學使用。)(2)農作物生長主要需要哪些化肥?(氮肥、磷肥和鉀肥。)多媒體教學,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化學有效教學要以有效實驗為輔助
化學實驗是學習初中化學的基礎,是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可以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理解化學基本原理,研究化學常見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
1.讓學生動手做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其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由傳統的教師演示實驗到學生自主實驗是一個質的改變,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案導學”的演示實驗由學生自主完成,可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學習習慣,體驗科學探究法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3]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從他們發現新問題時開始的,充分發揮實驗質疑作用,可以使實驗探究和知識體系問題化、具體化、條理化,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學生通過上課親自做演示實驗,受到的啟發都能夠反饋出來。此時,教師給予及時、適當的誘導、點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使探究活動更充分、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直接、全面、深刻,也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科學備課,以學生為本,構建有效課堂并重視化學實驗,使學生對化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和延伸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針對新課改的理念,我們將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為培養適合時展的高素質人才而繼續努力。
一、全面發展三維目標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初中的化學教學是全方面的,學生學習化學不僅僅是記憶重要的知識點,更應該認識和理解化學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化學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深層理解和認識化學的實質,學好化學這一科,愛上化學。初中化學教學,不僅僅是教師教會學生解答化學問題的過程,更應該是培養學生利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化學教學不單單是孤立地講解課本上的知識點,更應該聯系實際生活,讓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二、處理好選修與必修、化學素養與原理學習之間的關系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已經對化學有所接觸,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做好化學知識的銜接工作,不能割斷教學內容。初中三年級學生開始學習化學這一科,教師在講解化學時,要注重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銜接,把握教學的整體性,而不是分割知識點,否則學生對化學學習會容易出現誤解或者不理解,若是這種問題的不到解決,學生慢慢會厭倦學習,甚至對化學學習完全失去興趣。編輯者在設計教材時,留有必修單元和選修單元,對于必修知識點,教師不必過多的補充課外的知識點,不要給學生造成過多的壓力;對于選修的知識,教師的態度應該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不是考試范圍就不學了的心態,畢竟,選修模板也是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選修部分的知識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在整體上學好化學這一科?!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我們才能做好事情。學習也需要興趣,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對學習上心,才會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也是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的憑借。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培養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通過實驗帶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還可以舉辦競賽,讓學生對化學有更大的理解和學習動力,在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合作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對化學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為化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更好的渠道,實現化學的教學目標。實驗是化學學習中一種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教學資源,作為化學教學的主要手段,化學實驗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資源,讓學生學會正確實驗,高效地輔助和補充化學教學中的不足。
實驗法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在進行試驗的時候,會觀察到實驗現象,有時候還會出現很多神奇的現象,由于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弄懂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于是學生就產生了好奇心和興趣,不斷研究和探求,理解相關的化學原理,這樣學生就對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了。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理念,教師就可以順利的進行之后的教學,達到雙管齊下的效果。當代教育是現代化的教育,在新的時代,我們應該順應教育改革潮流,從實際出發,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創新和探究,致力于創建新型和諧化學課堂的工作。為了讓學生有興趣,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化學,教師在確定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把化學與實際相結合,讓化學教學更貼近日常生活,這樣學生在興趣化、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中,不斷參與、積極探求,為以后的化學學習打好基礎。也只有把化學寓于生活中,學生才能全面提高整體素質,這也是新課改的標準之一。新課程標準能為教師提供理論依據,它作為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體現著國家對教育的本質要求,遵循新課程標準,能夠促使學生學會學習,更好地實現化學教學的教學目標。
我國的環境狀況并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已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害性影響。1994年7月震驚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1997年的黃河斷流,1998年的長江洪水,2009年2月“鹽城水污染事件”,以及年年的沙塵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觸目驚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聞。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擺上了國民教育的重要議事議程。而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與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環保意識一旦形成,對其一生的社會行為乃至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無疑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一件事關未來、影響深遠的大事情。
一、環境保護的概念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二、培養學生環境意識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環保”是21世紀的首要課題,隨著科學技術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化學污染物,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嚴重破壞。地球環境與人類的生存問題密切相關,如今環境保護問題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環境保護與化學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過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蘊含著化學知識。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逐步學會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因此,在化學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一件事關未來、影響深遠的大事情。
三、化學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1、加強課堂教學,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環保基礎知識。
課堂教學在化學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化學教師要在課堂中逐點滲透環境保護的知識,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了解一些涉及環境問題的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習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興趣是他們學習環境知識的源動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努力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創設真實、生動、直觀的學習情景,積極開展和落實環境教育。例如在教學碳的氧化物時,可同時介紹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當講解硫化物時,可以向學生介紹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當講解到有機物時,教師則可結合烴類的有關知識介紹光化學煙霧引起的幾次污染事件、由乙烯聚合反應的內容介紹“白色污染”的危害等。
2、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充分貫徹環保理念。
在化學實驗中,同樣存在著“廢氣、廢液、廢渣”的問題。教師可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機會,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理念。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在實驗教學中檢驗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1) 控制藥品用量。
在化學實驗中要力求用最少的實驗藥品,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盡量減少廢棄物排放。改進實驗設備時一個可行的辦法,例如在銅和稀硝酸的反應中,可用注射器來代替試管進行試驗。注射器裝置屬于封閉體系,更易于對比觀察,而且藥品用量比改進前少得多,同時能防止有毒氣體NO生成NO2的泄漏而污染空氣。
(2)循環回收利用。
在做實驗時,盡量減少廢液、廢渣和有害、有毒氣體的產生,實驗后的廢液、廢渣也要盡可能回收利用。實驗后要對實驗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如金屬、紙、塑料等均可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則應放在規定的地方,統一清理存放。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而且還能使學生受到直觀的環境保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無害化處理。
在化學實驗中,有時會產生有害物質。為防止污染要對這些有害的實驗產物做無害化處理。 例如在做有毒性氣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放出的試驗時,可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減少有毒氣體排放。又如在做硫粉和氧氣燃燒的實驗時,可在集氣瓶里倒入少量堿溶液,讓二氧化硫氣體大部分被堿溶液吸收,盡量減少二氧化硫氣體對空氣的污染。
3、利用課外活動開展環保教育。
要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最好要將環境保護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點和興趣等,有計劃地安排一些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環保意識。
(1)開展課外興趣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組建課外興趣小組,開展環保課題調查活動。例如組織學生檢測大氣污染物的體積分數或者質量分數,測定附近河水的酸堿度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造紙廠、化工廠,實地考察周邊水質環境。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親身體驗環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強環境觀念。
(2)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一方面,教師在可以 學校內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查找有關環保法規。如《大氣污染法》、《固體廢棄物污染物處理辦法》,《水污染法》等,學生通過了解有關法律法規的知識,增進學生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老師可我借助各種“紀念日”,組織學生參加環保宣傳。例如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讓學生們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以提高學生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
(3)及時向學生傳播環境科學的動態。
教師應關注環保方面的有關知識,能夠及時準確地把環境科學的發展動態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與時俱進。
總之,利用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越條件。廣大中學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越性,上下一致,通力合作,從小抓起,從我做起,使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污染,才能創建一個美好的勞動生活環境,才能擁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
一、不必為了保證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
初中化學新舊知識體系本身就不具備完整性,基礎理論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與學本身又缺乏認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進行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必從化學學科上一味追求知識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學內容主次不分,詳略不當,甚至把選學內容當做必修,或補充某些課外內容。
由于“一綱多本”體制的實施,作為教師使用哪種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綱,嚴格按新大綱規定的教學要求進行教學,將課時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理解“為什么”這些方面。
二、不能為了追求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新大綱對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提出了4種不同層次的要求,這些層次及其比重(用知識要點數表示)分別為:常識性介紹17、了解36、理解8、掌握13。對不同內容所規定的不同層次的要求是師生教與學中在知識的難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為了從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
當然,對學有余力的優生,從開發智力、提高能力出發,提高一點要求是允許的,但必須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
三、不得以新增知識內容為借口,任意加大課時量
鑒于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生產勞動等實際的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材新增加了18個知識要點,它們分別為:選學6個、常識性介紹6個、了解5個、掌握1個。不難看出,新增加部分并沒有給教學增加很多困難,實際增多的課時量也很少。當然,必要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仍需占用一定的課外時間,這當然是允許的。
四、不允許為了應付升學考試而離綱離本,大搞題海戰術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著眼點是素質教育。為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初步基礎雖然也是義務教育的一個方面,但不應變成單純的升學教育,若離開大綱和課本的要求,大搞題海戰術,落入“應試教育”的誤區,是違反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的。明確了這些要求,參與教與學的師生完全有理由從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與練習,以此來改革初中化學教學,達到提高民族素質教育的目的。
加強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做法和體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用)》(以下簡稱新大綱)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背浞终J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采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作者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一、領會大綱精神,充分認識實驗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綱從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出發,面向大多數學校和大多數學生,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與原教學大綱相比,新大綱在“初中化學教學目的”中除了規定學生需要學習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特別突出強調要重視情感領域的教學和對學生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內容方面,從義務教育實際出發,新大綱適當降低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較大幅度降低化學計算的要求,在適當拓寬元素化合物知識面的同時,加強了化學實驗,把演示實驗列入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新大綱列出的31項演示實驗要求教師必須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學生分組實驗19個(必做10個,選做9個),要求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完成,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
在教學要求中除了“使用儀器的技能”?(13種儀器)和“實驗操作的技能”(8項)外,還把“要求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結論,并如實書寫實驗報告”。以及“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安全操作”,也規定為實驗的教學要求,體現了實驗教學的整體功能,其目的在于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改變以往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傾向,糾正為了應付中考用講實驗、背實驗代替做實驗的錯誤做法,以及比較普遍存在的只滿足于完成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而忽視通過實驗教學養成學生良好實驗習慣,訓練觀察思維能力和培養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等問題。深刻領會新大綱精神,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化學實驗的教學與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學生年齡孝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瘜W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并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
(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于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這些演示實驗,我全部安排在45分鐘課堂教學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
例如,在§2-1分子這一節教學中,補充了氨的揮發、碘在酒精中擴散(溶散)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1-4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球膽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后,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后,我請學生思考3個問題:1.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3.紅磷能不能燃燒?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學生反映這樣學既能理解,又記得牢。
又如,在講述氫氧化納化學性質時,我補充了氫氧化鈉與CO2、SO2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然后提出兩個問題:1.為什么燒瓶中的小氣球會自動脹大?2.大試管中紅色的噴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既使學生認識氫氧化鈉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的性質,又與所學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我在初三化學課堂教學中補充和改進的演示實驗約占全部演示實驗的五分之一。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并與課本第5頁習題3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學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第7頁演示實驗1-1的改進),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里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后,有的同學回家又重復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出來。后來,每逢做演示實驗時,學生往往會問老師:“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課堂教學內容,我們除了布置學生完成新教材中設計的13個家庭小實驗外,還另外補充了十 幾個既有濃厚生活氣息,又與所學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學生在家庭中又能夠找到材料,獨立完成的小實驗,作為家庭作業。這些實驗按教學進度陸續布置給學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
學生準備一個家庭小實驗記錄本,把所完成的實驗項目、日期、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結論與所學知識的聯系等詳細記錄下來,半學期檢查一次。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二十幾個家庭小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頁鐵釘生銹演示實驗中的(1)當作家庭小實驗,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鐵的性質這節課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第118頁實驗6-1)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并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果對照,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這一事實。進而再請學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啟迪學生對教材第119頁討論題“你認為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進行探究,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入的了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科技節,化學晚會列為專項內容之一。在晚會上表演節目(趣味化學實驗、化學小魔術、小游戲等)的都是化學興趣小組的成員,而觀眾大多是初中學生。豐富多采的晚會把他們帶入五光十色的化學世界,聽到“爆竹聲聲”,學生自然聯系到不純氫氣點燃時的爆鳴,看到“空瓶生煙”、“清水變色”,就急著想了解“這是什么變化?”
……興趣的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還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3-1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你們父母,在他們當學生時,這條河是不是像現在這樣臟?”學習§1-4燃燒和緩慢氧化時,課后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堿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三、養成良好實驗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例如,學生在做“實驗八:酸的性質”分組實驗時,對鹽酸與帶銹鐵釘的反應,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看到鐵釘表面的銹斑被鹽酸所溶解,鐵釘表面變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鹽酸過量,過量的鹽酸和鐵會繼續發生反應,還可以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的現象。因此,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并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每次實驗結束,我都要留出3-5分鐘,讓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整理藥品,保持桌面整潔,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科學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和培養,對初中學生來說,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初學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時,我除了在課堂上演示規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還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藥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裝塊狀藥品要“一橫、二放、三慢豎”;液體藥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兩口緊挨、緩慢傾倒、加蓋放回”;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放手吸試劑、懸空滴液體、管口勿觸壁”;以及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兩查、兩不、兩禁止”。
在學習氣體實驗室制法時,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從學習氧氣實驗室制法開始,就向學生提出四點學習要求:1.掌握制取氣體的實驗原理;2.了解實驗儀器、裝置;3.學會正確操作方法;4.掌握氣體的檢驗方法,在學習氫氣實驗室制法時加以鞏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教學時,則側重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教材,回憶對比O2、H2實驗室制法,歸納出“學習氣體實驗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導對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的研討,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了解了掌握知識的方法并能加以應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不僅知道“是什么”,能夠提出“為什么”,繼續追問“還有什么”,進而解決“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當然,限于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點,學習方法的指導應當緊密結合實驗教學實際,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芭囵B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這是義務教育新大綱提出的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
就實驗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強化課堂演示實驗、落實學生分組實驗、開發家庭小實驗,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教材重視實驗習題的功能,結合各章節教學內容選編了不少有助于啟迪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科學問題能力的題目供學生進行訓練。
例如,課本第105頁習題2根據燃燒產物鑒別甲烷、氫氣和一氧化碳,第96頁習題4根據實驗現象判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第175頁習題5怎樣用實驗方法判斷生石灰中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第108頁習題2能否根據酒精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來證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氧元素以及第187頁總復習題中的6(6)、10、12、13等題。這些題目我都在課堂教學中予以重點講評,指導學生如何審題,理清解題思路,把握解題關鍵。對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中啟發性較強的內容,我要求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尋找多種方法實驗并從中進行優眩。
例如,課本第98頁演示實驗5-1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在新教材中設置了一道討論題(一氧化碳尾氣如何處理)和一套改進的實驗裝置。我要求學生根據一氧化碳的性質再設計其它改進的實驗裝置,一部分學生能提出“用排水法將一氧化碳收集在集氣瓶中”的方法,然后我請他們將三種方法進行對比,學生很自然就得出新教材中介紹的點燃尾氣的方法為最佳結論。家庭小實驗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尤其是當實驗內容與學生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時,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如觀察小泥鰍在裝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動、蠟燭燃燒的現象和產物的判斷、酒精在什么條件下能燃燒或使火焰熄滅以及用家庭廚房里的生活用品進行一系列“廚房里的化學”小實驗等,都能激發學生鉆研科學實驗的積極性,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
一 酸堿鹽知識的特點和地位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具有起點低,落點高,知識點多,涉及面廣,綜合性強,易混亂,易忘記,應用更難的特點。我們發現,學習基礎和能力差異較大的學生在學習酸堿鹽之前,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和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雖差別不大,但學習酸堿鹽之后,就產生很大的差異,不少同學開始對化學學習從束手無策到懼怕、焦慮、厭煩,從此成績一落千丈,所以說,酸堿鹽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成績優于劣的分化點。酸堿鹽知識的教學質量不高已將成為制衡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但是,酸堿鹽知識貼近生產生活實際,內含許多新奇有趣的化學實驗和充滿懸念的性質變化 ,教師便于創設多樣的學習情景,開展探究式教學,從這一角度看,酸堿鹽知識的教學在發揮教師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才能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突破難點?
二 發揮新課程優勢,實施素質教育
1 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和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帥作用,要實施新課程,教師首先要準確理解和牢牢把握新課程蘊含的先進理念: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主旋律是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課程實施的核心是讓學生參與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是其在教學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課程實施關鍵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前提,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三者水乳交融,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學習方式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主動參與、歡樂探究、勤于動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會學,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參與者,是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教師是學習的共同體,教學是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學習的過程是自我構建,自我生成的過程。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評價的本質功能在于激勵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再遠有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2 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⑴ 從注重知識傳授,強調學習已知向注重培養能力、強調解決未知轉變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是上世紀的幾倍,幾十倍,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對學生來說,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最重要的是看誰更懂得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解決新問題,對于教師來說,最重要的不只是傳授書本知識,而是利用知識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合做的能力,勇于探究未知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酸、堿、鹽教學中的性質探究發現和分析歸納,利用性質進行物質檢驗、鑒別、提純、分離、推斷、制備正好是培養能力的最好介質。例如:通過組織學生去分析比較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然后歸納出堿的通性,尋找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區分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設計多種實驗方案探究鐵、鋅、銅活動順序或者探究碳酸鈉與氯化銨的多種鑒別方法,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⑵ 從重學習結論向重探究結論的形成過程轉變,把探究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作為教學主線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只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重結論輕過程是違背化學學科規律的過程,導致學生學生將化學看成是一堆堆符號、概念的集合,看不到物質與物質之間、化學與生產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對學習積極性和學生智慧的扼殺。因此,酸、堿、鹽教學,既要重結論又要重過程,教師要通過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創設問題情景,組織學生主動去經歷新知的探索過程,去體驗新知的獲得過程。例如:在教學碳酸鹽的檢驗方法時,教師不是把檢驗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設計下列探究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① 做碳酸鈉、碳酸鈣分別與稀鹽酸反應實驗。② 寫出反應方程式并分析產生相同現象的原因。③ 猜想碳酸鉀與稀硫酸反應的現象并實驗驗證。④ 歸納碳酸鹽的檢驗方法。⑤ 設計并操作碳酸鈉與硫酸鈉的鑒別方法。
三 發揮酸堿鹽知識結構和實驗的優勢,激發、保持和發展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具有學習興趣或求知欲強的人,常會廢寢忘食,不知疲倦地學習,把學習看成是內心滿足而不是負擔,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因此,把新課程理念和酸堿鹽知識整合成學生倍感興趣的認識活動,應是突破酸堿鹽這個教學難點的行動策略。
1 利用化學美,激發學習興趣,陶冶學生審美情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東西能吸引人的注意,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展示酸堿鹽教學內容中蘊含的美,使欣賞、追求、探索化學美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的巨大動力。酸堿鹽知識中蘊含的美有: ①實驗儀器美 :玻璃儀器質地晶瑩剔透,富有節律的運動變化,就象一件件工藝品,使人產生對稱、穩定、優美等各種遐想。②實驗物質美:酸堿鹽的性質實驗中無論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它的鮮艷顏色,多變的狀態給人以不同的美感,特別能引起學生興趣。如:紫紅色的銅、黑色粉末氧化銅、黃色的氯化鐵溶液、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等。③化學反應的動態美: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鐵絲變“銅絲”、酸堿中和滴定時紅色與無色的瞬間轉變、碳酸鈉固體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沖天豪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產生的“灰飛煙滅”,學生在興奮驚嘆之余,將大腦的思維引向深入,又受到美的陶冶。④化學變化的規律美:酸堿鹽各類物質的組成、性質、用途等蘊含著許多妙不可言的規律美。如:酸堿鹽的通性及具有通性的原因,金屬與酸和鹽溶液的置換規律,復分解反應發生判斷規律和生成物的組合規律,物質的組成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規律,每一個規律可謂寓意深刻,以簡馭繁,既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又美輪美奐(復分解反應的生成物組合規律就像交換舞伴的交誼舞者),學生去發現規律的過程,應用規律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體驗美的過程。
2 利用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知 識能為我們解決生活難題,化學對我們很有意義,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化學素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已部分了解但還沒了解或者很想了解但還沒了解的事情最感興趣,酸、堿、鹽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緊密聯系,學生也有很多活生生的有關經驗和疑問,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使化學知識從生產生活中來,又回到生產生活中去,可按下述思路展開教學:
第一步,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切入,提出問題。
第二步,組織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系,上升為理論高度。
第三步,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景,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學習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這個性質時,可這樣組織教學:
第一步,從聯系石灰漿砌墻或展示裝石灰水的試劑瓶為什么有白色固體提出問題,氫氧化鈣能與什么物質反應?白色固體是什么物質?
第二步,分析原因,設計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的探究實驗,歸納反應原理。
第三步,應用反應原理,分析石灰水,石灰漿,熟石灰的保存方法。這樣組織教學不但化抽象為直觀,化枯燥為生動,而且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
3 創設問題情景,提供表演舞臺,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希望受人尊重、獨立自主、自我表現、自由實踐和創新,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些需要特別強烈。怎樣才能滿足這種心理需要呢?教學中可利用酸、堿、鹽性質變化和反應現象的生動直觀、新奇懸疑的特點,創設問題情景并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舞臺,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發揮聰明才智、展示奇思妙想的快樂;體驗到獲得成功、別人贊賞的快樂;體驗到展示自己特長、自由表達思想的快樂;體驗到平等交流,團結協作,親手實踐快樂。
綜上所述,新課程的實施,對廣大從事化學教學的工作者來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
目標期望原理告訴我們,只有從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出發,到預設的教學目標的達成為止,才是有序、高效的教學。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所以,教學目標對師生的教與學起著定向、激勵和控制的功能。
目前,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一般都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展開(合稱三維目標)。
1 什么 是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課程目標的具體體現。教師要搞清楚課堂三維目標(下位目標)與國家或政府層面指定的教育目的(上位目標)的關系,以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上位目標的具體化就是課程標準,而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就是三維目標了。即使是三維目標,也有不同的層級、學年或學期目標,有單元或主題目標,最后才是課時目標。由于上位目標決定下位目標,因此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清楚上位目標是什么,否則就無法把握下位目標的定位。
雖然三維目標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但教師不能機械地照搬課程標準的形式,而是把這作為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原則和思路,然后根據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學力,來確定三個維度的目標。
2 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
三維目標是從課程功能層面提出的,是整個課程實施后所要達到的目標,因此,不能將其簡單地分解到每節課中。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是學習方式的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結果。要實現新課程提出的“轉變學生過于依賴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的目標,就要在實施過程中以知識與技能為出發點,在過程與方法中尋求突破,精心設計展現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取信息,培養健康、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最終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科學、合理地制定每節課的三維目標。
3 把握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預設的目標只是預期的教學效益,可它不是教學結果的全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考慮最多的是預期的教學效益,而不是生成性目標。但真正的教學結果一定是預期的目標加上生成的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利用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實現非預期的教學目標。總之,預期的目標是教學設計關注的重點,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決定因素,是教學結果中可評價的那一部分,也是教學效益的底線。當然,我們也可能出現教師過高地估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教學過程中堅守不住教學效益的底線,這種教學就有可能滑向“無目標”的誤區。
4 化學學科三維目標的內涵
對三維目標的理解要準確把握內涵,例如,“知識與技能”中除了認識的學習之外,還特別強調要重視實驗技能的學習,也就是說實驗不僅是提供化學事實的工具,而且是學生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該維度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一些化學計算技能,以及跟化學學習有關的認識、感受和體驗的表達技能。
“過程與方法”中提出了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掌握化學學習的方法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要求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能夠學會運用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對學習內容、過程和方法進行反思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二是認識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培養問題意識。要求學生經歷化學知識形成的探究過程,進一步掌握化學探究中常用的、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手段,提高化學探究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強調問題意識的培養和獨立學習能力的提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應將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發展學生化學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讓學生體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逐步激起探索物質世界的興趣。還要求在化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關注與化學有關的人類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5 化學學科三維目標的特點
不同學科的三維目標會呈現各自的特點,即使自然科學之間也有差異。以化學學科為例。
⑴ 知識與技能
強調知識與技能的連貫性。如“氧化還原反應”,初中階段要求“知道”水平,包括從得氧失、氧角度判斷氧化反應、氧化劑、還原反應、還原劑,H2的還原性和CO的還原性。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到知識的連貫性。
⑵ 過程與方法
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實踐性?;瘜W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有密切的關系。《課程標準》之“課程總目標”中“過程與方法”要求:① 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簡單實驗設計能力,對化學知識和實驗設計的評價能力,對學習內容、過程和方法的反思能力等;② 讓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化學探究中常用的、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手段,學會觀察、記錄化學現象以及數據處理等,了解化學原理應用于實際化工生產的方法。上述目標的達成一定是以化學實踐(包括化學實驗、化學生產等)為載體而是現的,教師不可能脫離化學實踐而去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要求。
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本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化學種主要涵蓋:① 樹立科學的基本道德;② 崇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③ 培養民族精神;④ 培養社會責任心;⑤ 塑造團隊合作精神等。其實這些方面都是圍繞在“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新課程理念下的。
總之,教室在指定三維目標時,一定要把握住化學學科目標的內涵和特點。
6 三維目標的陳述
合理的教學目標,還要借助準備的陳述。三維目標陳述的主要方面有:① 描述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后產生的行為:② 教師期望學生的變化;③ 在一個教學單元或一節課后,對學生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具體的表述;④ 教學活動之后,學習活動預期達到的程度或結果等。
三維目標陳述時還要注意以下方面:① 明確行為主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行為主體,三維目標應陳述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不應陳述教師做什么;② 明確行為指向。目標陳述要明確、具體,要可以觀測。盡量用確定的語言,避免模糊的、不切實際的詞語;③ 明確行為條件。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④ 明確表現程度。表現程度是指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一種程度或要求。如“過程與方法”維度的要求明確分為感受、認識、運用三個層次。
三維目標陳述中可能存在:如行為主體指向不明確,目標缺乏階段性和層次性,目標太高、太多、太大,對三維目標理解有偏差等。
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抓尖子生培養,是符合教育原理的。因此,競賽就成為一種有效手段,它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人才培養。在一九九六年全國初中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我校參賽學生的平均成績、獲獎率為全縣之冠。在兩名獲獎學生中,有一名學生獲得九六年陜西省奧林匹克獎。我校還獲得戶縣競賽優勝學校稱號。取得這些成績,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注意尖子生的選拔。
要在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勝,平常就要注意精心選拔好尖子生。只有把那些思維敏捷、求知欲強、善于獨立思考、有較強實驗能力和好奇心的學生選拔出來,才能在競賽中取得勝利。如我校學生姜維,她反應敏捷,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思路開闊,學習興趣高,筆下快,我就將她定為競賽候選人。結果她在這次競賽中一舉獲得省級獎。
二、在平時教學中,注意開拓學生視野。
常言道:“根深則葉茂”。化學競賽也一樣,學生平時能吸取較多的知識營養,才能在競賽中得心應手,獲取好成績。因此,我平時就十分注重開拓學生視野。例如,我在進行有關結晶水合物的教學時,啟發學生知道如何測定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分的方法;在進行二氧化碳教學時,介紹用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的原理;在復習置換反應時,介紹鋁鍋燒水變黑的道理。介紹這些知識,開闊了學生視野,增強了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參賽也就具有一定的優勢。
三、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啟發式。
對于競賽學生,要特別注意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要善于運用啟發式,防止硬性灌輸,如我在做鐵的生銹實驗時,先演示實驗,然后啟發學生回答,鐵在什么情況下易生銹?學生通過動腦,就很容易得出在與水和空氣都接觸時易生銹的正確答案。在做水的電解實驗時,讓學生對產生的H2與O2的體積比為2∶1的現象進行觀察,引導他們推斷水的化學式。這樣,既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又培養了他們的解題能力,還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享受。
四、因材施教,強化輔導。
在進入競賽復習階段,我根據這些學生的情況,適當調整他們的學習內容,以滿足競賽的要求。對課本及參考書中的一些簡單題,讓他們閱讀即可。主要是練習一些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的課本上的題或準備參賽的練習題。并給他們提供多種參考書、雜志、資料,以滿足他們各自的知識需求。另外,在化學自習課上,專門抽出一些時間,讓這些學生研究一些有難度的內容,這對提高競賽成績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五、少講多做,講求效率。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因而上課時,盡可能讓學生多做實驗。通過實驗,真正做到對化學實驗基本操作達到熟練程度;對儀器使用能靈活變通;實驗程序嚴密無誤。在學校條件極差的情況下,我指導學生做了全部學生實驗,對于一些重點儀器及重點實驗,讓學生反復觀看,反復去做,直到全會。>
初中化學由于是新開設的學科,很多教師非常注重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積累,這無可厚非,也很有必要。但教學實踐也證明,有些學生記得很多,但越學越困難,反映在記住的知識不會用,特別是對下冊的酸、堿、鹽部分的學習感到困難重重。在考試中表現為讀不懂題意,實驗探究題要么無從下手,要么答非所問,嚴重刺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究其原因,無非是學生對知識學得太死,學生能力不夠所致。這與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重知識落實輕能力培養密切相關。學生能力培養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隨時都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具體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知識與能力并重
知識的落實與積累非常重要,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礎,沒有知識的積累和支撐,能力的形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但光有死記的知識,沒有能力,所記的知識將成為僵死的教條,不會用的知識是無用的,或根本談不上是知識。所學的知識是要用的,而運用知識靠的就是能力。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才能將死的知識學活,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又是形成和強化能力的過程;有了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新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牢記并始終貫徹知識與能力培養并重的教學理念,將這種理念融入教學的每堂課,每一個環節;只有做到了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并重,我們的教學才算是成功的,才是對學生負責的態度。
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逐步形成
有些教師認為,學生知識掌握多了,能力自然就形成了,其實不然,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能力是需要在平時教學中逐步培養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要將學生能力培養放在突出位置。因為知識的記憶短時間可以完成,但能力的形成需要在平時逐步形成。如我們在做實驗時,不能光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住實驗現象和操作注意事項,還要注重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幾個過程。盡量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和注意事項的理由,聯想具有相同現象的實驗,從中找出規律,提出一般結論。再如,在概念教學中,要讓學生比較一些概念間的相似性和特點,能運用它們來區分具體事例。在進行性質教學時,要讓學生小結不同物質的組成、性質的異同點,得出一般結論。在化學語言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化學式的書寫方法,并不斷強化鞏固,找出書寫規律,熟悉物質的命名方法,各反應類型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規律等。每一章節學完后,讓學生寫出章節小結,歸納本章節所學內容及學習體會,先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將優秀的小結進行表揚并張貼,以便同學們借鑒和學習。這樣既培養歸納了學生的總結能力,又使學生有了成就感,培養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同時,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收集有代表性的習題,整理出來供大家選用。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和培養,讓學生真正形成學習化學和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組織教學與能力培養的關系。這兩者看起來好象是不相干的問題,實際上組織教學是能力培養的保證,如果組織教學沒有搞好,學生精力不集中,不能跟隨老師的引導,不能主動地思考問題,能力培養就無從談起,知識無法真正掌握。所以教師要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將學生的心收回課堂,(論文范文 )讓他們跟隨老師的節奏,聽從老師引導,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師生積極配合是一節課成功的具體表現和保證,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保證。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是教師的首要任務,也是一門藝術。
2.教學方式與能力培養密切相關。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的是陳述語進行描述和講解,只是教師說,學生聽,其實這種沒有反饋的教學方式效果是比較差的。學生因為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不能主動思考問題,所學知識很快就會忘記。由于不能將其中的道理想通、想透,聽起來好象懂了其實沒有真正懂,結果是不會做題。更為嚴重的是長期被動地學習,養成了吃自來食的習慣,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學習方法得不到落實,不會主動地去學習,只知道去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書不知道怎么看,就象看小說一樣;復習不知道做什么,這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歸根到底是舊有的教學方式帶來的后果。因此我們上課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設計時,要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幾個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充分思考、討論得以解決。學生這樣學得的知識才是他自己的。在書上能找出答案的,讓學生通過閱讀自己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歸納總結能力;這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能讓學生主動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不至于上課無所事事,開小差,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回答問題時,個別抽答更重要。讓學生個別回答問題有很多優點:第一,可以讓學生集中精力,因為他們害怕抽到自己,不容易開小差;第二,集體回答時,有很多人都是從眾,不懂也跟著回答,不能暴露問題。第三,個別回答,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學生的相互補充,使問題更清晰,學生印象更深刻;第四,有些問題可能獲得多種答案,既能讓學生開動腦筋,又能讓學生開闊思路,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大有好處,也可以及時糾正思維的偏差;第五,很多學生為了回答問題,會主動地去查閱資料,看書預習,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四、能力培養與學科育人
學科育人也很重要,當學生真正喜歡上了化學,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與化學相關的問題,認真地去鉆研化學知識,特別注意身邊的事物,將所學的化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學生能力是靠長時間慢慢培養起來的,當我們去埋怨學生沒有理科思維時,不妨檢討一下自己,我們是否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力應貫穿于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只要我們改進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能力的養成就會水到渠成。
化學課是學生在初中階段較晚接觸和學習的一門學科,由于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學習方法的差別,出現部分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很有興趣,也下功夫,但學習方法不對,成績總不理想,因此加強化學學習方法指導是十分重要的。
一、認真抓好“預習、聽講、復習、記憶、作業”五個學習常規環節。
1.“預習”:
預習時要注意全面地預習一節教材,把握一節書的整體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初步整體印象,初步了解將要學習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鞏固原有的相關知識和概念。同時找到教材的重點,劃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帶著問題聽講,既能提高聽講效率,又使自己學習主動、有興趣。
2.“聽講”:
聽講是學好化學的關鍵,非常重要。初三是化學系統學習的開始,只看書而不注意聽講、觀察實驗和思考,有的知識很難理解。聽講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集中注意力
課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聽講,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去專心聽講是決定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有的學習活動可以服從個人的意志和愿望進行控制,但聽老師講解這種學習活動就不同,它不可能由自己進行有效控制,因為這種學習活動不僅涉及到自己,還涉及到老師和其它同學。因此,在做好預習的基礎上,首先要集中注意力要聽好課。
⑵要勤于思考
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學習內容,雖然聽覺通道的暢通十分重要,但僅僅把學習的主要著眼點放在“聽”的方面是不夠的。如果僅僅是“聽”,充其量是聽懂,聽懂不一定是掌握,不一定會靈活運用。因此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課的時候,不僅要帶注意“聽”,而且要勤于思考,學會思考,使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力爭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學知識。只有積極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獲得知識,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⑶注意教師所用的方法與思路
在聽講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記住教師給出的結論,更應該注意教師得出這個結論所用的思路和方法,這樣的聽課就能夠不斷改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拓寬自己的思路。那種只知道記答案、得數,只重“結果”而輕“過程”,忽視學習思維方法的聽講是難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⑷積極地回答和提出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常會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有時也會鼓勵學生自己提出相關的問題,對此,學生要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參加討論和回答問題。同時,學生也要敢于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求答案,因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進?!?
⑸養成“先聽后記”的習慣
聽課的過程中,作一些筆記是必要的,但“聽”和“記”畢竟是兩回事。要學會巧妙完整地記筆記的方法,課上一定要養成“先聽后記”的習慣,將聽到的內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綱挈領地記錄本節的重點、難點,和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課后應全面系統地整理筆記,將易錯、易混或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以及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感受作整理記錄。這個過程是提高每個同學的化學悟性也是將知識消化、理解變為自己知識的過程。
3.“復習”:
復習是知識的鞏固階段,它是使學生溫故知新,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進一步落實課本知識為自己知識的過程。通常分為常規復習、單元復習和總復習。常規復習指學生每天放學后對當天所學知識的復習,常規復習每天所花時間不多,但十分重要,貴在持之以恒。單元復習是指學生每學一個單元后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復習,要注意知識的拾漏補缺,重在知識系統性、條理性??倧土曋钙谥?、期未或一學年的復習,復習量較大,要重視知識的整體歸納、總結,將知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靈活和綜合地運用。復習是一次再學習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再加工和提高的過程。復習時要思考知識掌握的程度,要多思考幾個為什么,要做到理解透徹,熟練運用。
4.“記憶”:
化學學科中有不少需要記憶的概念、符號、數據、化學方程式等。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人的遺忘規律是先快后慢。識記過的事物第一天后的遺忘率達55.8%,保留率為44.2%,第二天以后的遺忘率為66.3%,保留率為33.7%,一個月后的保留率為21.9%。自此以后就基本上不再遺忘了。因此,及時復習和記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記憶時注意把一些枯燥無味難于記憶的化學知識盡可能趣味化記憶。如金屬活動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可諧音為:“家蓋那美麗,新鐵吸鉛(輕),統共一百斤?!庇洃?。氫氣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可會意記作:“氣體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庇洃洝_^濾操作中的注意點在理解后可濃縮為:“一貼、二低、三靠”記憶。
5.“作業”:
作業是學生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即學懂會用的體現,通過做題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識;能學習解題方法,發展思維,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做題的過程是學生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再提高的過程,對學生而言,做題后不要滿足于解法、答案是否正確,關鍵在于要理順所做解題目題的思路、邏輯關系和類型,把握相關知識之間的內在規律,掌握了規律就能駕馭知識,遷移知識。做題還要善于積累,積累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成功經驗,二是失敗教訓。如果把平時練習和考試中做錯的題目積累成錯題集,每隔一段時間把這些題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經掌握的題做上標記進行淘汰,使不會的題逐漸減少,直到減少到零,既有針對性,又節省時間,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對于解題方法,可以想這道題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題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這樣解行不行,哪種方法最簡捷,這便是“一題多解”??梢韵肽芊裢ㄟ^改變物質、數據、操作順序或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來重新解答,這便是“一題多變”。還可以回憶一下這道題解題方法與過去做過的題有無相同、相似之處,這便是“多題一解”。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學習方法。
初中化學學科的特之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較多而且雜亂,對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準確,掌握是否熟練對學好初中化學課程關系極大。因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形成正確實驗技能,計算技能的依據,是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基礎。初三學生中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不重視,不愿意花時間去理解和記憶,這部分內容也是考試中容易失分的地方。
1. 通過觀察實驗來幫助理解概念
化學基本概念是從大量的化學事實中總結概括出來的,如通過觀察水的電解和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可以形成分解反應、化合反應的概念,還可以加深理解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通過觀察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可以形成電離的概念。所以脫離化學事實只是單純 的背誦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談不上能熟練掌握了。
2.找出相關概念的區別和聯系進行對比學習
化學概念之間即有本質的區別又有聯系,學習時應將相關概念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內存聯系。如將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單質和化合物、分子與原子、酸堿鹽的概念分別進行對比學習,就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概念的組成,注意概念中的關鍵字、詞
學習中要弄清每個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如何,其中關鍵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為化合物,二為兩種元素組成,三為其中一種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關鍵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為一定溫度,二為100克溶劑,三為達到飽和狀態,四為溶解的質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斷和溶解度的有關計算題就不會出現錯誤了。同時,要注意理解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如單質的概念為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關鍵詞是純凈物,如果將純凈物而改為物質,你還判斷為單質就是錯誤的。因為物質包括純凈物和混合物,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就是單質,也可為混合物,如紅磷與白磷、石墨和金剛石,它們都是由一種元素組成,但卻是不同單質。
三、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一)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特點
1. 元素及化合物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相互滲透關系密切,要把這兩者結合好。如由碳元素組成的金剛石、石墨物理性質的差異之大,硫酸由于濃、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質上有本質的不同。所以必須把物質的性質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聯系起來。
2.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緊密,規律性較強,知識系統都是從單質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質、用途、制備的順序進行的。而物質的存在、制備、用途都取決于物質的性質。因此學習中應緊緊抓住物質的性質去帶動其余的。如依據氫氣的化學性質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來推導它的用途、存在而不要去死記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內容多,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因此在學習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問題,既記通性又記特性。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與金屬反應不生成氫氣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對實驗的依賴性強,大部分化學知識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如氧氣的化學性質通過與C、P、S、Mg、蠟燭等演示實驗使你認識到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所以一定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達到印象深刻、記憶牢固、理解透徹。
(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1. 要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如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揭示了元素性質特別是元素化學性質跟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揭示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揭示了分子形成過程及化合價的實質。這就為正確書寫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2.要總結規律并掌握物質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質總結出一般規律,同時還要把握住物質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有機化合物可總結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蠟燭等與氧氣反應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規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再如學習第八章酸,通過鹽酸、硫酸、硝酸的化學性質學結出酸的一般規律,但對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濃H2SO4的吸水性和脫水性,硝酸的強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則就會出現錯誤。
3. 要定期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注意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元素化合物知識雖然繁多、零碎,但根據彼此之間的聯系可以以某物質為中心將其聯系串成一個知識網絡,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條理化。
4.將元素化合物中類別相似的知識歸為一知識塊進行橫向比較,辯清異同點使知識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從具有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比較它們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從實驗操作看H2、CO分別還原CuO的操作一樣,不同點是CO還原CuO需進行尾氣處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顏色不一樣,還原性的產物都有金屬和水或CO2,從反應類型看CO與CuO的反應不屬于置換反應。
四、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學計算的基礎知識。
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進行化學計算的依據。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質的變化規律不十分明確,就會把題做錯。如相對分子量這個概念它只表示一個化學式如H2O的相對分子量為18,5H2O中水的相對分子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22 :9,若生成4克C,同時還有多少克D生成?其中C和D的質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后再進行有關計算。如把C和D的質量比仍按22:9進行計算就是錯誤的,反映出你對相對分子量和質量的概念還分不清楚。
2.掌握并運用好解題步驟
解題分為三步即審題、析題、解題。審題就是閱讀原題,理解題意,要做到"三看清",看清題中所講的化學過程,看清題設條件,看清要解決的問題,這是解題的前提。析題就是剖析原題,在審題基礎上弄清關鍵詞語的含義,對眾多事實或復雜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挖出隱含條件及內在聯系找出突破口,從而確立解題思路和方法。要做到"三想",想化學過程所涉及的化學概念,所用到的化學原理,想所給條件與所求問題的關系,想有無隱含條件及題目考查的內容。這是解題中最關鍵的一步。解題是在析題的基礎上,根據題意和條件,選擇最佳的解題方法,如果用到其它學科知識、方法時,如公式變換,數據處理等要細心,最后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分析。
3.注意解題規律和思想,掌握解題技巧
要善于從典型題的分析中找出其特點、規律和思路,能舉一反三,要做一題知多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如已知KClO3中氧的質量分數為39.2%,KMnO4中氧的質量分數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熱完全分解后哪種物質產生氧氣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比KClO3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要大,但要是認真分析抓住完全反應這個關鍵詞語,從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雖含氧元素的質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轉化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轉化為O2,從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再如有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測得混合物中S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混合物中Fe的質量分數是多少?此題可以巧解。即無論FeSO4或Fe2(SO4)3中“SO4”是不變的所以:原子個數比S : O = 1 : 4 ,質量比 S : O = 32 : 64 = 1 : 2 ,設混合物的質量為1,已知S元素質量為a%,則O元素的質量為2a%,那“SO4”的總質量為a%+2a%=3a%, 所以Fe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3a%。
4.要注意解題的格式
如設未知數時要寫成“設某某的質量(或體積等)為x”,而不能寫成“設某某為x克”,計算過程中己知量有單位的要帶單位計算,計算結果要直接帶單位,不要用括號,如單位為克要寫成g ,而不要寫成(g)。計算質量分數時一定要乘以100%。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要注意按“設、方、關、比、算、果、答”的順序進行。
五、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1.要重視化學實驗?;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老師講授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課本大多數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都是通過實驗求得和論證的。通過實驗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化學知識。
2.要認真觀察和思考老師的課堂演示實驗因為化學實驗都是通過現象反映其本質的,只有正確地觀察和分析才能來驗證和探索有關問題,從而達到實驗目的。對老師的演示實驗要細心觀察,學習和模仿。要明確實驗目的,了解實驗原理。要認真分析在實驗中看到的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現象。要正確對實驗現象進行描述,弄清現象與結論的區別并進行/:請記住我站域名/比較和分析。要會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來推斷和檢驗有關物質。如六瓶無色氣體分別為氧氣、氮氣、空氣、二氧化碳氣、氫氣和一氧化碳氣如何鑒別?其思路為從它們不同的化學性質找出方法,用燃著的木條和石灰水鑒別,最后從 現象的不同來推斷是哪種氣體,要注意回答問題時要先說現象,后說結論。
3.要自己動手,親自做實驗。實驗中要勤于思考、多問、多想分析實驗發生的現象從而來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獨立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實驗問題。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正確的操作順序并能根據實驗裝置圖,解答實驗所提出的問題。
總之,只要充滿信心,勤奮學習,總結掌握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就一定能把化學這門課學好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能源、材料、資源開發、國防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無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他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里一下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后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后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后,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準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么。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后,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借助于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
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 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例如在總復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于氣體的制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癬歸納、補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于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
實驗證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精講多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還可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有利于抓重點、突破難點,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學教材(以下簡稱新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除在教材內容的敘述上做到了淺顯、易懂外,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編入了數頁彩圖和100多幅插圖,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直觀、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素材,也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化學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新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一、運用插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教學往往以其獨有的奇妙無比的現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教材豐富、精美的插圖更增添了化學學科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當學生領到新教材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懷著好奇心,把教材從頭到尾翻個夠,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動的插圖所深深吸引。教師在第一節化學課上就要緊緊把握這一教學的好對機,結合緒言中的內容,指導學生欣賞有關插圖。例如,教師可問學生:教材封面底紋是什么“花紋”?當學生還在搖頭、疑惑時,教師指出,這些“花紋”實際上是構成物質的、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原子的圖象。學生頓時興致勃勃、神情專注。進而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畫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鋼鐵生產,節日中五彩繽紛的氣球、焰火,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桂林溶洞。這些都與化學密不可分。這時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更加濃厚。接著指導學生看彩圖中“具有絕熱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氣的高分子薄膜制的烏籠”兩圖,讓學生在驚訝中認識到化學世界的神奇、科學技術的偉大。教師要注意創造這種想問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學生思維,從而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動機。
此外,各章節的實驗儀器裝置圖、各種示意圖、物質用途圖、古今科技成就圖等插圖都具有濃郁的趣味性,教師要重視以此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穩定興趣,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運用插圖,加強實驗教學 新教材中有關實驗內容的插圖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學儀器圖、基本操作示意圖、實驗裝置圖、操作過程示意圖等,它們有的是平面圖----前視剖面圖,線條簡單,示意明確;有的是立體圖----斜俯視實物圖,形象逼真,能清楚地說明一 些復雜儀器的構造和實驗操作的注意點??傊?,它們直觀、形象,一目了然,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好資料。
化學儀器圖表示出各種儀器的形狀、構造、特點。新教材第195-196頁表格中10種化學儀器的圖形加深了學生對實物認識產生的表象。另外13種常見化學儀器的示意圖,也使學生對儀器有了初步的認識。
新教材中出現得最多的是實驗裝置圖。一幅清晰完整的實驗裝置圖,能夠用來表明該化學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藥品、化學原理和實驗順序,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對于確?;瘜W實驗有條不紊地進行并獲得良好的效果,關系重大,而且對幫助學生學習、記錄、復習有關實驗內容和實驗技能,以及培養學生設計化學實驗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形象、生動的化學實驗裝置圖比比皆是。
例如,第18頁圖1-11白磷的燃燒,圖中兩處白磷、一 處紅磷明顯不同的位置,加上適當的示意,使學生形象地了解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從第197頁圖2中學生學到了如何往試管里送入固體粉末的方法。第140頁圖7-3過濾裝置圖為學生學習過濾操作作了很好的示范。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圖,示意清楚,學生不但可以從中掌握實驗所需的儀器、藥品、反應條件、裝置注意點,而且對培養學生實驗技能也有很大的幫助。
學生實驗中品紅的擴散、木炭在氧氣里燃燒、配制氯化鈉溶液等實驗操作過程的圖示大大加強了教材的可讀性,減少了文字量,這是新教材化學實驗插圖的一大特色。例如,第215頁圖29配制氯化鈉溶液的圖例,將取氯化鈉、天平稱量氯化鈉、氯化鈉倒入燒杯、量筒量水、水倒入燒杯、攪拌溶解等操作分別作圖示說明,直觀性強。這樣,操作的連續過程用圖示形式表明,使學生在教師示范后,依據教材的圖示就可以進行操作練習。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對教材中的實驗儀器圖進行識圖、辨圖、改圖、說圖、選圖、釋圖、連圖、繪圖等類型的練習,從而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實驗能力的培養。
三、運用插圖,促進學生對化學概念等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新教材的插圖有的集中反映某物質的用途,有的生動地表示物質的組成、構成,有的形象地揭示一些概念的內涵,有的簡明地反映某一變化的過程,富有直觀性、趣味性和指導性,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啟發和點撥作用。
例如,新教材中分子和原子的圖象,是科學家用最先進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到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現了物質內部結構的微觀世界,使學生對分子、原子的真實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更加深了學生對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新教材對物質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圖示法,這是一個新突破,既增強了直觀性、形象性,又減少了文字量,好教易學,頗受歡迎。例如,氧氣、氫氣的用途既可使學生結合生活、生產的實際獲得感性認識,又可啟發學生展望發展前景。玻璃刀裁玻璃的圖示使學生不僅了解了金剛石的性質和用途,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教材中,空氣成分示意圖簡單明了,水在人體中的存在示意圖生動形象,濃溶液和稀溶液的示意圖對比性強,木材結構示意圖變小為大,氯化鈉的形成示意圖化抽象為具體。一幅幅插圖無不內容豐富、形式活潑,使學生在愉悅中掌握化學知識。
四、運用插圖,重視科學態度的培養 新教材配合化學科學發展的歷史,刊印了拉瓦錫、道爾頓。侯德榜三位科學家的肖像。結合教材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相關的選學內容,并用生動、富有鼓動性的語言介紹科學家嚴謹治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從道爾頓提出原子概念到原子。分子論的產生過程,認識到任何科學原理的建立都要經過對大量客觀事物觀察分析,以及對相關資料,數據的歸納整理,經過科學推斷提出假設,再經過證實后繼續深入研究和具體運用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引導學生不僅要了解原子-分子論的發展史,?而且還要逐步學會這樣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200多年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可以幫助我們領會拉瓦錫當時的實驗思路。拉瓦錫不怕失敗,致力于科學研究的精神,抓住事
物間的微小差異而做出判斷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作風,對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有著重要作用。五、運用插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新教材介紹了不少我國古代和現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運用插圖,可以將這些材料呈獻給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激發他們的愛國激情。例如,新教材引用《天工開物》中我國古代利用天然氣熬制鹽圖,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歷史材料。
在講鋼鐵冶煉時,教師可指導學生看我國古代冶鐵圖,介紹我國的鋼鐵史。我們偉大祖國在2300多年以前就掌握冶煉技術,并且是首先使用鑄鐵和生鐵煉鋼的文明古國,鋼鐵生產曾在世界范圍內長期處于領先地位。我國1980-1992年鋼產量示意圖說明我國鋼鐵工業的飛速發展。1992年的鋼產量已達到8000萬噸,1994年已突破9000萬噸,成為年產量居世界第四的鋼鐵大國。通過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愛國之情油然而生。但是,教師應當指出,我們時刻不要忘記我國人口眾多,從人均占有量來說,我們的鋼鐵產量還是甚感不足,借以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努力學習。
我國化學家的愛國事例舉不勝舉。教材中刊印了著名化學家、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侯德榜的肖像。他潛心研究制堿技術,打破了帝國主義對制堿技術的壟斷,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發明了侯氏制堿法,1926年生產出“紅三角”牌純堿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為祖國贏得了榮譽。教師要以此激發學生愛國之情,鼓勵學生樹立報國之志,努力學習本領,為振興中華而奮斗。
初中化學學科的素質教育
素質是人們自身所具有各種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態等方面的穩定性特點的綜合,即所謂稟賦。素質教育是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經過教育和訓練,使受教育者形成或發揮適應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就中學生而言,就是培養他們具有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全面發展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心理情感、身體條件和勞動技能。
九年義務教育是公民的素質教育。初中化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學科,必須研究如何從學科本身出發來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服務,即通過化學基礎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使之具備科學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及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材比較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洞缶V》中明確指出:“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以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彼淖兞艘酝滩闹羞^分重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忽視學生能力培養的弊端,而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了科學態度、學習方法及興趣的培養;重視了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及自學能力;重視了通過介紹中國化學工業發展狀況及最新成就,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保護環境、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這些都體現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總目標。
中學化學教學如何體現素質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轉變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軌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應試教育”提出的,它們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不同,即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使學生全面發展,是否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八刭|教育”與“應試教育”在如下幾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從培養目標上看,素質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應試教育只重視智育。從對待學生上看,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應試教育只面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從教學內容上看,素質教育著眼于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試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從教學過程上看,素質教育注重啟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應試教育則是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只是聽講。
從教學方法上看,素質教育是師生雙向活動,變講授為訓練,優選最佳的教學方法;應試教育則為“滿堂灌”,學生被動地學習。
從學生負擔上看,素質教育目標是當堂理解,重視學科能力的提高;應試教育是大搞題海戰術,學生不堪重負。
從教學效果上看,素質教育的任務為大面積培養合格學生,應試教育側重個別尖子學生而且多為高分低能,大面積學生不合格。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應試教育是以追求升學率為根本目的的陳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質,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堅決反對應試教育,毫不猶豫地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它關系到我國兩個文明建設的水平,關系到我國21世紀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因此轉變觀念是當前中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作為化學教師應當毫無例外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
首先,要認真領會大綱。新大綱是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制訂的,化學義務教材又是根據我國國情、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而編寫的。大綱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注重了化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傳統知識和現代知識,本學科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等各個方面的聯系。因此教師正確執行大綱,就能保證化學教學從單純的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公民的素質教育,從只重知識傳授轉變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從只重書本轉變到理論聯系實際,從只重智育轉變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
其次,要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中。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制定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學生學習情感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使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得以提高。
最后,加強學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這是教學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形成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的必要條件,是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學法上的指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使學生的素質得以提高,使素質教育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
二、化學基礎知識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在化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中突出觀點的教育及科學態度和科學學習方法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初中化學教材是按義務教育大綱編寫的,它的體系是必學與選學相結合、課堂教學為主與閱讀和家庭小實驗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比較科學的體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會和家庭,使化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生產勞動相聯系,是一本進行化學素質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綱,鉆研教材并且體現在日常教學中,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瘜W課的講授主要目的是在教會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制法和用途;通過一些定性的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通過化學計算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定量地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雙基知識的同時初步形成用化學觀點和化學方法分析和處理
問題的能力。
總之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方法,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上,而不能放在單純為解題而解題的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化學課的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可以從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的化學現象出發,深入到化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等基礎的化學知識,再經過解釋、練習,使學生對新知識學得實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進一步學習和工作的能力。特別是新大綱和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比原大綱和教材在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方面適當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識方面適當拓寬;化學計算難度和數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學實驗略有加強。這種變動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符合義務教育培養目標。
例如初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除以碳、氫、氧、鐵等金屬和非金屬及化合物知識為主,介紹了酸堿鹽之間的反應外,還介紹了空氣、水、煤、石油、環境保護、能源、人體健康與化學的關系等與公民素質教育有關的知識。這部分知識比較零碎,龐雜難記,在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注意歸納和總結。如在學過H2,O2,CO2三種氣體之后,可組織學生利用教材P.115的儀器,讓學生選擇儀器進行操作制取三種氣體,這樣從H2,O2,CO2三種氣體的實驗室制法開始,對實驗藥品、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及實驗中注意事項進行總結、歸納,然后再通過實驗復習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實驗現象及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設計一組C,H2,CO三種還原劑實驗對比,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系統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這樣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歸納總結,培養了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時促使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
三、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大綱》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币虼思訌娀瘜W實驗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堅決反對“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課下背實驗”的應試模式,要把教材中選的82個演示實驗認真做好。做到課前進行周密的準備,使現象明顯,效果良好,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實驗時要做到操作規范化,并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從具體觀察上升到抽象思維。對10個分組實驗應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聯想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認真做好記錄,填寫實驗報告,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對于8個選做實驗和10個家庭小實驗,在課外活動中老師應指導和鼓勵學生做,培養他們綜合運用知識,善于自學和勇于創新的意識。
為保證實驗成功,還應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首先,應克服依賴心理,獨立完成實驗,必須自己擁有第一手資料,親手做,親眼看,用腦想,只有親自參與,才能從成功中得到喜悅,從失敗中通過總結得以提高;其次,應教育學生克服膽怯,怕失敗、危險的心理,用科學家不畏艱險探求科學真諦的動人事跡教育學生,啟發他們大膽實驗;再次,還應注意向學生介紹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偶然現象,使他們心中有數,實驗時踏實。
教學中應注意化學實驗的教學,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使化學實驗能力得以提高。
四、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
教師必須以師德素質的提高促進自身教書育人素質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創造出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新的教學方法,研究學法,加強與生產生活相聯系的化學知識的學習,關心最新化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學識水平和教學能力素質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
素質教育的內涵包括許多方面。我們只有從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出發,在教學中重視雙基的同時,注意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及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的能力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緊緊把握住大綱和教材,才能在學科教學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