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9 08:47: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臨床醫學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目前,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存在專業思想狀態不容樂觀、專業意識淡薄、學習積極性不高、臨床能力不強、就業情況不理想等等問題。因此,探討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因素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產生專業思想問題的原因很多很復雜,包括有專業的發展現狀、專業教育的現狀、一些人對這個學科的誤解和偏見、整個國家衛生政策的限制、前輩們的就業狀況等。
(一)中醫西化,發展緩慢
現在中醫發展不平衡,雖然全國上下出臺了很多中醫發展的優惠政策,但現實中,中醫院依舊與綜合醫院的發展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基層的中醫醫院基本上發展緩慢,存在中醫西醫化的傾向,即以“西醫的模式”指導中醫臨床。在臨床方面有用西醫的辨病取代中醫辨病,用西醫理論指導中醫用藥,治療以西藥為主,中藥為輔等嚴重地影響了中醫學特色的發揮和中藥療效的體現,使廣大大學生對中醫藥基礎理論的科學性、中醫藥的治病防病能力等等產生了懷疑,動搖了大家的專業思想。
(二)專業教育現狀
現在的中西醫臨床醫學院校普遍移植西醫的培養體系,按照西醫模式培養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醫文化熏陶已不存在,中醫教育正日益衰退。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自從入學就接受兩套學科的學習,即要接受中醫學習,又要接受西醫課程,課程多,極大地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再者學生是分別接受西醫和中醫知識,并未直接接受融合的中西結合的臨床思維,這是學習過程中造成學生思維矛盾的根本性因素。而中西醫結合專業學生的學習年限并沒有延長,且各課程過分強調各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往往造成學科齊全、內容繁多且重復,學生疲于應付,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妨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我潛能的發揮。另一方面專業深奧,中醫、西醫在學習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西醫學具有明快、方便、好學的特點,而中醫的特點是抽象、難學、難悟。然而,對于當今靠著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培養起來的高中生,要認真鉆研經典、理解經典是很困難的,因而很多人傾心于學習西醫。這就導致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西醫知識掌握不牢靠而中醫方面知識和技能卻捉襟見肘。
(三)就業壓力大,職業發展前景不樂觀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表面上是一個發展前景不錯的專業,但實際上與國家的醫療衛生工作方針不相一致,其前景不容樂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就業困難,一些中西醫臨床醫學系的學生畢業就面臨著失業。這種就業難題不僅困擾著本科專業的學生,甚至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其原因是與現代醫學相比,中醫教學、科研、醫療機構數量少,規模小,使中西醫專業隊伍形成嚴重的不對等態勢;再加上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中西醫身份并沒有得到一樣的尊重和認可,比如有些綜合醫院就明確提出,不招錄中西醫畢業生或中西醫畢業生只能到中醫科工作等等;二是考研專業受到限制,很多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就是要想通過考研,脫胎換骨,擺脫中醫身份對自己今后職業發展的困擾。但是,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在報考研究生的受到限制,多數中西醫臨床醫學生考取科學型的研究生。然而2011年國家規定“科學型碩士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學歷去考取醫師資格證,只能以本科學歷考取醫師資格證”。這對于中西醫臨床醫學系專業的學生來說不異于是當頭棒喝。三是職業前景不好,中醫發展緩慢,而且具有西化嚴重的問題,中醫院效益不好,學中醫沒有出路,已經成為很多中醫大學生的一個心病。再加上很多中醫的執業行為會受到人為的限制,這就導致其在今后的職業發展不容樂觀。
二、鞏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對策
為了解決中西醫臨床醫學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問題,我們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增強中醫自身吸引力和優勢
不斷增強中醫自身的吸引力和優勢,要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切實做到中西醫均衡發展,給中西醫平等的地位。中醫藥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醫學科學,除要有正確的政策保障外,自身學術的繁榮和提高則更為重要。因此,每個中醫工作者都應當認清形勢,努力把自身隊伍建設搞好,不斷提高中醫學術水平與臨床療效,實現中醫的騰飛與超越,贏得社會支持和認可。
(二)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加大師資力量
考慮到較短的培養周期和難度較大的教學任務,課程設置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內容則是整體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在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應當強調在知識結構上的“復合”,中西醫并重,重點著眼于臨床技能的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弄清中西醫各自的優勢和不足,能夠建立中、西醫兩套思路,以便更好地應用中西醫兩套知識及技能,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畢業后可以更快地適應臨床工作需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教學安排中,讓中西醫臨床
經驗豐富的醫生執教,突出中醫治療疾病的優勢。加強學生辨病辯證的能力和臨床思維模式,積極培養中西醫臨床醫學醫師。 (三)政策支持
將中西醫臨床醫學事業在國家關系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中西醫臨床醫學在全國各地得到普遍、有力貫徹,確保各地中西醫都有一個均衡、穩定的發展。因此,現階段從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視中國西醫臨床醫學。首先對中醫的投入,要與社會對中醫的需求和中醫本身發展的需要相適應,即應用多種扶植、優惠的特殊措施、辦法促進中醫發展;另一方面,國家應加大中西醫臨床科研的資金投入,只有新興學科中得到新探索新研究才能更有利于學科在臨床中的應用。另外要取消限制中醫發展的政策和局部性的制度,做到中醫研究生從業的無障礙化。站在專業科學發展的角度,有關部門必須對此予以高度的重視,加強調研,搞清楚大學生“改換門庭”的根本原因,采取積極的政策引導,將中醫研究生的平臺搭建得更為牢固。
為了鞏固學生的中醫思想,定期聘請中醫名家進行學術講座,通過這些講座,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中醫、熱愛中醫。可以舉辦中醫知識競賽、中醫故事演繹等活動,弘揚中醫文化,激發同學們對中醫的學習興趣,促進中醫的發展。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學習中醫的必要性和廣闊的前景,避免選擇的盲目性。
結語
總之,重視中西醫發展,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加大師資力量,增強中醫自身吸引力和優勢,才能鞏固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各高校才能培養一大批合格的中西醫臨床醫學的人才,從而推動中西醫臨床醫學事業的發展。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醫學高層次人才。然而,在實際培養過程中,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往往與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存在著一定矛盾[1]。2013年,教育部對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掀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探索。雖然“雙軌合一”模式解決了兩者培訓內容的重復性問題,但也凸顯了一些新的問題:明顯的是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思維和技能得到加強,但科研能力相對較弱。在此背景下,我們分析了科研能力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重要性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就“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如何提高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探討,以期為“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參考和借鑒。
1科研能力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性
科研能力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根據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臨床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學位論文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3-4],而學位論文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研究生本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用于臨床實踐的時間增加,用于科研能力培養和實踐的時間必然減少。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文化成績和臨床實踐能力對等的情況下,具備較高的科研能力者往往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石春蕊[5]等認為,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階段,加強和創新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是一項迫切的工作,注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與就業預期相結合。此外,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教育和培養,不僅有利于研究生畢業后的職業生涯發展,也是醫學院校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不管是從研究生以后的長遠發展或是提高醫學院校綜合實力的角度來看,都需要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2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2.1導師對科研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導師的引導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6-7]。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導師一般由高級職稱的醫師擔任,但某些導師可能存在臨床科研能力的缺乏或者對科研能力不重視問題,導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欠佳。再者,由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導師一般只進行三級查房和臨床思維的培養,對科研能力的培養常常被忽略,導致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欠缺。同時,在醫院組織的講座和培訓中,關于如何提高科研能力的活動很少,且科室缺乏針對住院醫師和研究生設立的基金項目,導致科室科研氛圍不足。
2.2系統的科研能力培訓缺乏傳統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第一學年上學期為理論知識學習,兩年時間在臨床科室輪轉,剩下半年的時間用于科研能力的培養和論文撰寫。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三年一直在臨床科室輪轉,很多高校為了保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技能培養的時間和效率,壓縮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課程學習時間,精簡科研課程教學。對于如何培養科研能力、如何掌握科研操作均未有相關的介紹,對于循證醫學、臨床科研方法以及統計學軟件等課程研究范圍涉及少,往往忽視科研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
2.3對科研意識培養不夠重視科研意識是指科學研究者探究、認識未知的覺察和主動性,對臨床醫學科研具有重要意義。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延續不斷的過程,短時間內不可看到很大的成效,因此需要從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意識培養起,一點一滴的積累。由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對臨床技能的提升較為重視,對科研意識培養重視不夠。在這種條件下,很多研究生經過三年輪轉后,臨床科研意識逐漸退化,重臨床、輕科研的思想逐漸根深蒂固。此外,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缺乏科研的欲望,認為只要把日常醫療工作完成即可,認為科研對于研究生的學習可有可無。
3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建議
3.1實行雙導師指導制“雙導師指導制”[8-9]即每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有兩位導師指導臨床和科研,其中一位導師是傳統的導師,由具有豐富臨床實踐和指導研究生科研培養經驗的醫師擔任,其主要負責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教學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另一位導師主要是醫學院?;蜥t院中從事科學研究的學者或研究人員,其主要負責傳授科研基礎理論知識和培養科研理念。團隊指導的導師模式也是“雙導師指導制”的一種形式,由一個團隊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進行科研指導。單一的導師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有局限性,團隊指導的導師模式能夠發揮團隊每個導師的長處,能取長補短,促進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全面發展。王健[10]等認為“雙導師制”可以靈活的將高校研究生理論知識和科研成果有效應用于臨床實踐,有利于實現“學、研、用”有機結合,適合培養高層次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3.2開放科研實驗室科研實驗室是教學醫院培養研究生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基地[11]。利用科研實驗室的平臺,讓每一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根據自己的課題需求進入實驗室研究,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科研資源的優化配置??蒲袑嶒炇议_放包括對科研儀器和設備的開放,如基因測序儀、基因芯片工作站、蛋白電泳系統、生物安全柜、超凈工作臺、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激光切割顯微鏡,等;對科研資源的開放,如開放相關的文獻查詢數據庫,供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查詢文獻;對科研時間的開放,如科研實驗室在晚上、周末或者節假日均面對研究生予以開放。
3.3提高對畢業生的科研要求在“雙軌合一”模式下,研究生管理部門可適當增加畢業生學位論文的要求,如在論文選題方面要求具有創新性、前沿性和科學性,同時要求從研究目標、科研設計方案、選取指標、技術路線等方面列
出具體的實施方案,并探討其可行性。此外,科研選題也必須要求結合臨床實踐并使研究結果能夠用于臨床上,培養研究生的臨床科研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上述措施,也可以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適當要求增加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發表數量和發表刊物的檔次,如增加篇數,要求發表核心期刊的文章,等。 3.4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養機制建立健全科研能力培養機制是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保障。在“雙軌合一”培養模式下,科研能力培養的機制包括設立專項基金、定期開設科研講座、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臺和建立激勵機制,等。為了提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研究生管理部門可以設立針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項研究基金,積極鼓勵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申請課題和參與科研;此外,還可以定期聘請國內外專家開展科研專題講座,并把聽取科研講座納入研究生培養體系,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聽取足夠場次的講座才能取得碩士學位;醫院也應當充分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臺,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來授課,加強國內外學者與研究生的交流,為研究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建立激勵機制包括對帶教教師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獎勵,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撰寫的論文錄用后,的版面費可以報銷,帶教教師可以獲得額外的獎勵,激勵研究生積極參與臨床科研[12]??蒲心芰κ桥R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重點培養目標之一。在“雙軌合一”的培養模式下,容易出現“重臨床,輕科研”的培養偏差。然而,不管是出于研究生畢業后職業生涯的發展還是提高醫學院校培養人才水平和層次的需要,都離不開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和重視。因此,不管研究生培養的模式和途徑如何變化,科研能力的培養應當始終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重點,研究生教育應予以充分重視和不斷采取措施予以強化,切實保障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
摘要: 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我國已經開展了近10年,而軍隊醫學院校則剛剛起步。如何加強臨床型研究生培養,造就醫德兼備的高級臨床醫師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從管理機制不完善、臨床特點不明確、考評制度不完善、醫德教育未重視等幾個方面探討了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起步階段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
對于專業學位,我國以前舊的學位條例沒有明確的界定和表述,對于學位的認識只是側重于學術的標準,培養的目標基本是教學、科研人員。而醫學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除少數研究生畢業后從事基礎研究外,多數都將進入醫院從事具體的臨床工作,而診治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臨床實踐經驗的積累,高素質、會看病、能做手術的臨床醫師更為需要。培養目標與實際需求的脫節導致了研究生不會看病的“高學位低能力”局面,培養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1998年我國開展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試點工作,將醫學學位分為醫學科學學位和醫學專業學位,從而使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逐步進入制度化、規范化階段。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要求側重于某一特定職業實際工作的能力,以培養高級臨床醫師、口腔醫師、衛生防疫和新藥研制與開發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明確突出了臨床醫學的特點[1]。我校近年才開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受到了各附屬醫院和導師、研究生的歡迎,招生報名踴躍。但在實際的培養工作中發現尚存在較多的問題,有待我們探討與解決。
1 目前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機制不完善 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公共課程學習于前一、二學期完成,教學實踐及臨床實踐一般安排在第三至五學期完成,五、六學期完成學位論文工作和論文答辯工作。其中臨床能力訓練時間不少于一年半。在完成公共課程的一年中,研究生主要由研究生管理大隊進行管理,這一階段的生活學習基本比較正規。但在公共課程結束后的教學和臨床實踐階段,研究生多半處于“放羊”狀態,學校(研究生院和研究生管理大隊)和科室兩頭都疏于管理:學校研究生院機關在研究生進入臨床階段后將管理職能轉歸醫院,基本沒有相關的監管措施;研究生管理大隊則認為研究生進入臨床后應屬于醫院管理,手術、值班等導致作息時間不確定,沒必要也沒辦法再進行管理了;而反過來,研究生進入科室后,醫院機關對他們并沒有具體的管理措施,認為這是科室的事;而科室領導和導師,因為忙于繁雜事務和臨床事由,在安排了研究生的課題和工作后,也就很少過問其他的具體問題了,研究生多數時候其實是科室的“邊緣人”,科室對其工作和學了導師和指導教師外基本無人知曉也無人關心,只在考試的時候有專門的人員來進行考評;還有教學實踐,任務是分配了,但沒有專門的培訓教研究生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員,只有靠自己摸索,更多的時候是從聽前輩的講課中獲取經驗。這些顯然都是非常不規范、不科學的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從學校到醫院、科室都缺乏管理制度上的統一和連貫,不僅缺乏有條理的監控和測試機制,各科室更缺乏專業、規范的臨床技能培養和教學培訓計劃,研究生多的大科室還有專人負責研究生的管理,只有幾個研究生的小科室則多數無專人管理。這樣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很難使研究生在一年多的臨床實踐中學到扎實過硬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方法,這將大大影響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1.2 臨床特點不突出 盡管是明確的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但實際的培養計劃中仍存在著“輕臨床重科研”的傾向。臨床實踐的一年多時間,大部分學生把精力集中放在課題的完成和畢業論文上,而且大部分課題為了凸顯“水平高”,都會不自主地加重基礎研究的比例,而能夠轉化為臨床應用的應用型課題研究明顯不足。不能結合臨床實際,更不能用于臨床,輕實踐重理論的情況依然普遍存在。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臨床診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學專業研究生臨床能力的培養。據統計,我校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碩士、博士)用在臨床輪轉學習的時間有近80%不到一年,因此,畢業前夕的臨床技能考核被專家組普遍認為差強人意,尤其是沒有接觸過臨床的應屆研究生,和基層醫療單位考來的研究生,他們入校前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與本校在職研究生均存在不小的差距。這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對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導向缺乏引導和對不同背景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不夠具體化等問題。
1.3 考評制度不完善 我校3個附屬醫院目前已初步制定出各自的臨床型研究生培養和考評方案,但明顯不夠細化,沒有量化和統一。臨床技能雖有專業區別,但其臨床學科性質是共同的,各醫院沒有制定統一細化的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培訓的考核指標,這使得各專業學科臨床能力的考核沒有統一標準,也使導師制訂研究生個體化臨床培訓計劃缺乏依據。
1.4 醫德教育未重視 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應是培養出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這類研究生畢業后不僅要懂得科研,更重要的是能熟練地運用所掌握的醫學知識和技能為病人解除痛苦。由于直接與患者接觸,臨床型研究生應首先具備高尚的醫德情操,牢記學醫的初衷與誓言,把救死扶傷作為自己工作的宗旨。而經實際調研發現,我校各附屬醫院在對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重技能培訓,輕思想教育”的傾向。醫德教育不是如蜻蜓點水流于形式,就是根本就沒有相關的教育內容,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一個技術出眾的臨床醫師如果沒有好的醫德和品行,就不能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優秀人才,不僅不利于其自身的長遠發展,對醫院的聲譽也會造成影響。
2 對策探討
2.1 健全各級管理體系 臨床型研究生的管理應該呈現統一連貫的結構。學校主要由研究生院培養處統一管理,為宏觀調控管理,如培養過程的監督、文件的發放等。應由專人負責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進入臨床實踐階段的培養監控。首先應與研究生管理大隊及時溝通了解研究生的生活和政治思想狀況,更為重要的是應與各醫院機關教學辦隨時聯系,督促其定期上報研究生臨床技能實踐的培訓計劃與考核結果,要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研究生管理大隊應對住校研究生的生活和日常事務負責管理,了解并解決研究生的實際困難和思想動態并及時上報研究生院;醫院的研究生管理則更為具體直接和重要,涉及導師管理、所在科室管理、輪轉科室管理和機關教學辦公室管理。每一層次都應有專人負責,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方案。其中導師的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導師應負起責任,對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品德、專業知識、臨床技能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指導和直接的管理??筛鶕芯可目己顺煽儗Ω鲗熯M行相關的指導評定記錄并全院定期通報,評出年度優秀導師和輔導教師,以此督促導師對研究生的負責;除了導師個人外,研究生所在科室主任應重視本科各級研究生的培養,指定專人負責進入臨床實踐的研究生管理,會同各研究生導師制定本專業研究生技能培訓計劃并有不同和側重,指定專業技能好的人員進行最好是一對一的臨床實踐指導,做到研究生導師、科主任和指導教師三級管理,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專業知識、臨床診療技能的學習與考核,并對考核結果進行評價;各臨床科室也應對來科輪轉研究生制定統一的管理制度,應在指定的輪轉時間內指導研究生熟悉并掌握本專業常見病、疑難病的臨床診治技能,對每一個輪轉出科的研究生作出本專業的臨床技能評定報告;醫院教學辦應有專人負責研究生臨床培養階段的全面管理。應制定臨床考核量化指標,組織專家組進行中期考核、畢業前綜合技能考核等。定期抽檢學生崗位情況,組織學生統一進行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急癥搶救、病例分析等考試。定期下科室檢查研究生的學習情況,并將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上級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2.2 課題、培養突出臨床特點 醫學專業是一個經驗性很強的學科,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有近28個月的臨床技能實踐時間,對臨床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思維能力,能獨立處理本學科(指二級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能對下級醫師和實習醫師進行業務指導,達到衛生部頒發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中規定的第一階段培訓結束時要求的臨床工作水平,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能結合臨床實際,學習并掌握臨床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2]。因此,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應大力加強臨床技能的培養和考評。首先應在研究生課題的選擇上進行相關指導,明確臨床特點,引導研究生和導師確定臨床實用型研究課題,在完成課題的同時加強臨床技能的培養,避免課題與臨床培訓脫節,而使研究生為完成課題不得不減少臨床技能的培訓時間,或為應付考評雖然不得不完成培訓,但在思想上不夠重視,不能全身心投入和鉆研進去。其次是加強各級臨床技能培訓與考評措施,比如,規范臨床研究生指導教師的各項醫療行為,并由專家組對此進行檢查;聘請操作規范的專家、教授,組成臨床實踐技能指導小組,定期為研究生安排臨床操作示范,規范研究生操作手法;輪轉科室實行科主任負責制,盡量多為研究生提供學習機會,提高研究生動手能力;健全各級學科導師組,在導師與研究生人員不對等的情況下,指定副高以上教師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盡量做到一人一師,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醫院管理部門定期組織某方面有所專長的專家或學者作專業知識及臨床技能操作報告,給研究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及機會。
2.3 規范、嚴格考評制度 在制定了一套科學合理的臨床培養方案后,相關的考評制度也直接關系到培養質量,應制定完善的考評制度,如輪轉科室出科考核,中期基礎知識考試,中期臨床實踐技能測試,畢業臨床實踐考核,末期綜合評估等一整套切實可行的考評制度[3]。應重點組織好二級學科的考核小組,制定統一的考核標準,把握好理論考試、技能考核,公正評分關,力求使研究生的考核工作做到規范、公正。應采取研究生管理人員和學科專家組共同審議的辦法,嚴格按照考核要求進行考核。臨床型研究生的考核分基礎理論知識考核和臨床技能考核兩部分?;A理論知識為筆試內容,考核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臨床技能考核是對實踐操作技能的考核,兩者結合起來共同考核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各項考核尤其是中期考核應遵循優勝劣汰的原則,各項考核均達標者,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培養,否則需延長培養年限或作結業處理。目前我校各附屬醫院對臨床型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有形勢化的傾向,有時為照顧導師情面而打人情分,這大大地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放松了研究生本身的緊迫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應按照制度嚴格執行,考核時學校和醫院機關應有監管人員在場,對不公正的考核人員應提出警告和撤換。
2.4 加強醫德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應將醫德列入臨床型研究生的考核重點。國家衛生部和軍隊頒發的《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方法》等文件明確規定了醫德規范,這是指導臨床型研究生醫療活動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是醫德考核的主要依據。醫院,尤其是科室,應隨時強調醫德醫風的重要性,大力宣傳好的醫德事跡,進行醫德醫風教育系列講座等。對研究生在臨床培養過程中的違紀率、獎懲數量、患者的滿意率等都應記錄在冊,并最好制定具體的量化考核標準。量化考核指標可包括自我評價、患者抽查評價、科室評價等多種形式??傊覀儜罅訌娕R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醫德教育,并和臨床技能培訓兩者兼顧,才能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優秀合格的臨床應用型人才。
【摘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對醫療衛生市場提出了愈加嚴格的要求,由此所引發的是醫療衛生市場愈演愈烈的激烈競爭,使得本科層次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醫療衛生領域就業競爭力越來越低。本科層次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想要在就業大軍中突出重圍,只有兩種途徑:通過重復的大量的臨床活動掌握扎實熟練的臨床技能,或者,考研提高學歷。然而,這兩種途徑所必然經歷的時間階段,集中或者說重合在本科生臨床實習過程中。因此,這種時間上的沖突矛盾,使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實習教學出現了新的問題。
【關鍵詞】本科;臨床醫學;實習;考研
一、臨床醫學專業實習教學的意義與目的
實習的目的是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有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認識了疾病,并能治療疾病,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用于臨床,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檢驗理論,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疾病,治療疾病。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疾病到真正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過程,就是臨床實習。因此,作為一名實習醫生,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梁,把自己對每一個疾病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這樣就能不斷地激勵自己,去認識新的疾病,學到更多的治療疾病的方法。
二、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實習現狀
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學生認可實習教學是臨床醫學理論聯系實踐的重要過程,也對實習中的臨床生活充滿興趣,也相信通過實習能夠提高臨床專業技能,也認同臨床實習能夠對將來的就業甚至就業后的工作產生積極影響。但是,科室實習與復習考研在時間上的沖突是主要矛盾,也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在學生看來,相較于專業技能,用人單位更看重的是學歷。熟練的專業技能并不能抹平學歷劣勢所帶來的差距。既然用人單位以學歷層次作為重要參考,那么,當務之急便是提高學歷。實習教學所能提高的臨床技能可以以后再提高。在這種的情況下,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逐漸產生了“輕實習,重考研”的實習態度。 在“輕實習,重考研”思想的影響下,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實習現狀不容樂觀。即便是在學校和醫院的嚴格要求下,許多學生還是會以考研為由,肆意脫離實習。久而久之,導致了實習教學效果極差的現狀。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部分學生通過了研究生考試繼續深造,但是,還有很多學生既沒有考上研究生,還荒廢了實習,畢業時兩手空空,毫無收獲。
三、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輕實習,重考研”的原因分析
目前,醫療市場對于醫學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這種需求集中在鄉鎮衛生院之類的鄉鎮級基層醫療機構。在用人單位看來,本科生與碩士生相比較,碩士生的專業基礎更扎實,專業技能更熟練,同時具備本科生所欠缺的科研能力,還能改善單位學歷構架,并且不必為此付出過多的用人成本。對用人單位而言,選擇碩士生益處良多?;谝陨显颍t療機構招聘醫學人才,學歷層次已成為重要指標,甚至首要指標。縣級醫院的人員招聘,對于學歷方面的要求已經設為碩士及以上學歷。省級、市級醫院更是將眼光放在了博士生的身上。 對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學生而言,本科五年畢業后,在鄉鎮參加基礎醫療工作,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是極低的。以本科生身份在縣級及以上單位參加醫療工作的可能性也是極低的。在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本科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選擇了參加研究生考試,希望通過提升自身學歷來增強就業競爭力,以此滿足醫療市場的需求,從而可以選擇一個較為理想的工作單位開展醫療工作。
四、對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習教學的建議
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實習教學過程中實習與考研的關系之所以緊張,是因為在學生看來,實習與考研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其矛盾在于實習的時間占用了復習考研的時間,沒有時間考研就不能提高學歷,不能提高學歷,就不能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就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究其本質,實習與考研最重要的矛盾點在于就業,在于實習效果與考研成績誰是招聘單位招聘人才的首要條件。如果按照目前實習教學運行現狀繼續發展,實習教學將名存實亡,本科階段實習教學安排,將淪為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復習考研的偽裝,不再具備其原本目的與意義。 那么在我看來,本科層次的實習教學是極其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如果縱容現狀發展,只會形成惡性循環,專業人才為了就業而不斷提高學歷,不斷增加教育成本。長此以往,終有一日研究生會越來越多,變得不再能夠滿足用人市場的需求,到了那一天,是不是又要去讀博士? 在我看來,對于教學管理者來說,“重考研,輕實習”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作為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階段的教學管理者,要嚴格把關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針對市場需求,全方位提高本科層次臨床醫學生綜合素質,使之能夠滿足醫療市場對于醫學人才的要求。 在實習教學過程中,對待實習一定要嚴格,對時間上嚴格,對質量上更要嚴格。對待考研要理解,要幫助,要鼓勵實習學生利用實習之余的一切時間復習考研。對于即將從象牙塔踏入社會的本科層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來說,考研和實習,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在將來。只有同時具備這兩項優勢的臨床醫學人才才是醫療衛生市場的最佳競爭者。
作者:王歡 單位:新鄉市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
傳統醫學教育對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創造力得不到有效發揮。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包括七年制研究生)是新興的一種醫學人才培養類型,重點培養他們的臨床勝任能力,以最終培養成為合格的臨床醫師為目標。實踐表明,這種重臨床的培養方式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科研能力的培養[1]。尤其兒科臨床工作非常繁忙,大部分時間已安排在臨床第一線工作,故臨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明顯低于科研型研究生,學生畢業論文的研究不能緊跟學科發展,也進一步影響臨床技能的提高。如何安排時間參與科研是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及導師面臨的挑戰[2]。本研究結合目前臨床型研究生的重臨床輕科研的現狀,旨在為提高臨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提供參考,對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高級醫學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1臨床醫學專業型研究生培養特點
臨床實習時間不同。臨床專業型研究生包括了七年制研究生和5+3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臨床型專業學位研究生有4年的時間在臨床實習,七年制研究生在臨床實習的時間僅僅只有2年半,因此,對于臨床問題的發現和科研思維及科研問題的提出都有很大的不同。每個層次的科研能力差別較大??蒲心芰κ且粋€人在其所從事的專業中,以科學的思維和研究方法,對未知領域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是反映其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在臨床輪轉的時間較少,同時學生主動性不強,指導教師督促力度不夠,那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基本得不到規范的培養,科研水平也就參差不齊。部分兒科專業學生錯誤地認為,臨床型研究生只要能熟練掌握基礎醫學知識和兒科臨床技能,具備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及臨床工作能力就可以當一名好醫生,對于科研能力的培養認為是科研型研究生的主要方向,所以常常忽視對臨床問題的發現、分析和整理,對學科發展方向把握不準,無法掌握新技術、新方法[3]。
2結合兒科臨床醫學專業型研究生的特點,加強兒科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加強學生專業外語閱讀與翻譯能力的培養??蒲姓n題的新穎性取決于在大量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試驗或臨床數據[4],發現新方法、新熱點,其中對國外醫學文獻的仔細研讀,對把握本學科前沿知識至關重要。因此,研究生必須具備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大基本能力,尤其是翻譯文獻的能力在科研活動中非常重要。如果學生外語能力強,查閱、分析文獻的能力就會明顯提高,也容易產生興趣點,從中獲得有價值的科研信息,除此之外,還會學習到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及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法和思路,有助于提高專業外語水平和實際工作應用能力。所以,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就要掌握好專業外語,這是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最基本的保障。例如,進入呼吸科輪轉實習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閱讀全英文版的小兒呼吸病學書籍,以掌握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特點及英文專業術語書寫方法,積累主要的專業術語和重要的專業英語表達方法。其次,每2~4周將1篇有關小兒呼吸系統專業的文獻進行翻譯鍛煉,導師給予糾正和指導。在日常臨床查房中,要針對不同病種進行英語提問,比如,該患者有哪些癥狀?(cough、feverand wheezing);該患者診斷是什么?支氣管哮喘(Asthma)等,以培養學生的日常專業英語聽說能力。每1~2個月進行專業英語考核,了解學生掌握程度,對其以后研究工作及撰寫英文文章打下基礎。
3注重師生溝通,增強學生科研動力
3.1培養學生思考科學問題方法及科研興趣
要引導學生在臨床實習中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作為一名碩士生導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應該是且必須是智慧的啟迪師。在臨床工作中,需注重師生間的溝通,倡導師生互動,交流問題。兒科臨床工作非常繁重,師生間除了在工作時進行面對面交流以外,還可通過其他形式如E-mail、QQ、微信等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將臨床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瓶頸,及時溝通交流,減少盲目性和問題的堆積。通過啟迪學生“從臨床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刺激學生對科研探索的興趣,以提高臨床診療水平與技術手段為目的[5]。例如,針對整天忙于臨床工作的學生,要積極引導其在所管病例中甚至交叉學習中發現問題。比如為什么胖體質的小孩容易吼喘;為什么有部分孩子呼吸道感染喘息反復發作;是否過敏體質的孩子更應患哮喘。針對這些問題去查閱文獻看有沒有相似的研究,研究的樣本、方法和內容是什么,培養其在日常工作中捕捉到有意義的信息。學生在科研思維培養過程中,導師應該予以正面的支持和反饋。部分學生認為只有在實驗室做出大量的實驗數據才能寫出好的研究論文,忽略了基礎數據的來源除了動物實驗的反饋,更有意義的還是臨床工作中所搜集的臨床患者的資料、標本真實數據等。要總結科學研究中的失敗,尤其對剛參與科研的低年級學生而言,其思路、方法均不成熟,失敗的時候需要導師的鼓勵和安慰,學生的科研興趣不會因為遇到困難而減弱,科研思維也會逐步形成。例如,在腎臟免疫科實習的學生發現有些過敏性紫癜的小孩有哮喘病史,經查閱文獻后,發現兩種疾病之間的相關性,并調閱本院多年的病例進行研究,最后順利完成了高質量的學位論文。
3.2鼓勵科研創新
兒科臨床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科研選題應當遵循“從臨床實踐出發”“與國際前沿接軌”“具有創新性”3個原則[4]??茖W研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最大程度發揮意識能動作用并激勵學生開拓創新[6]。(1)學會運用專業文獻是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工具[7]。充分利用閑暇時間查閱相關領域的國內外文獻資料,掌握最新國內外進展,再結合自身研究方向考慮選題。(2)要積極參加醫院組織或科室之間組織的專家學術交流、專題討論等,感受學者或同事們的創新過程,從中來領悟科研創新并獲取有用的信息。(3)對于臨床型研究生應著眼于臨床,在臨床實踐中要勤于思考,主動培養科研意識,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以及進行臨床總結的能力,形成有意義的探索題目。例如,自PM2.5在全國引起廣泛的重視以來,2013年開始重慶地區也進行了實時監測,臨床醫學七年制研究生在臨床管理患者中發現哮喘兒童發病率確實有上升趨勢,門急診的哮喘患者每月發病人數都不同,而哮喘與環境因素密切相關,于是想到PM2.5這個新的課題,其與兒童哮喘之間是否有聯系。這想法一提出,立即查閱資料,與環境部門聯系獲取數據,再經過統計學教師的指導,最終形成的研究論文被Environmental Pollution雜志錄用,獲得了外國專家的首肯。當前,基于轉化醫學理念的科研創新思路同樣對研究生科研思維培養起重要的作用[8]。轉化醫學的實質是基礎與臨床專業的整合,對兒科臨床醫學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提出了新要求。(1)要確定兒科臨床輪轉階段導師負責制。臨床導師工作在一線,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擅長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結合臨床開展科學研究,對學生的操守、品行、臨床技能及科研探索等進行有力的監督和指導,使其樹立轉化醫學理念,掌握學科發展動態,最后明確專業研究方向。對于兒科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而言,導師應當在具備副高級職稱、碩士以上或有省部級科研課題任務的,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隊伍中選拔。(2)要為兒科研究生構建多學科課程體系,兒科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應開設適合自己的個性化課程體系: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應確立重點教學內容。(3)建立臨床與基礎學科聯合培養方式。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必須采取臨床與基礎學科聯合培養的方式,要配備科研導師作為第二導師,這樣才能將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服務。
4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導師指導效果
4.1學校和教學醫院應注重導師選拔、考核,加強導師隊伍建設
(1)應健全導師的遴選制度,制訂嚴格的研究生導師選拔方案。要注重導師的師德和教風,因為這不僅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而且對研究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只有建設起一支有著高尚師德、獻身教育、獻身臨床的導師隊伍,才能言傳身教、嚴謹治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風氣及科研思維和創新精神。因此,要想培養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勇于探索的高素質研究生,必須具備一支醫學素養高、治學嚴謹、積極創新的導師隊伍[9]。(2)醫院在引進人才的同時,要有規劃,要重點培養具有獻身精神同時又具有潛力的青年骨干,積極培訓他們的帶教理念、責任感及科研能力、學術水平,并為他們提供臨床理論授課、臨床帶教及脫產教學的機會,進一步提高其專業技術和學術水平,為青年導師后備力量的建設,為申報臨床型碩士生導師打下基礎。
4.2注重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碩士生導師素質
作為一名合格的碩士生導師要保證終身學習的習慣,要經常參加院內外的相關講座和培訓課,參加重要的學術會議,掌握本專業的前沿動態,完成知識的更新,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不斷有所發展和創新。同時還要注重多學科交叉學習,使自身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更新。醫院應采取有效積極的措施,不斷提高導師的臨床業務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如每月舉辦疑難病例討論,請外院專家進行學術交流會等,加強各學科導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本院每年均選送較優秀的骨干導師出國進修或專項研究,有助于培養綜合能力強、學術視野寬的研究生。
4.3建立監督機制,提高導師指導效率
應進一步明確導師的責任、權力和利益,建立起有效的導師指導監督機制。研究生處定期檢查學生科研進展,從而督促導師進行定期的指導。此外,加強研究生對導師的評價,將評價表反饋給導師,從而增強導師的責任心和指導效率。建立導師考評系統,定期組織師生交流會,并將其列入考核指標,獎罰分明。還可通過研究生管理部門建立專用郵箱收集學生反饋信息、學習需求、意見建議等,再與導師進行反饋,這樣能增強導師對學生的了解并認識自己的不足。同時有利于針對性的組織專家講座、調整培養計劃,甚至可以作為導師考評系統、導師培訓課程和導師的遴選工作的參考。因此,建立健全了監督機制,有利于強化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以更好地發揮研究生導師的作用[10]。
5加強學位論文管理,鼓勵發表高質量的科研論文
(1)組織專家小組進行開題報告,對學生課題的文獻查閱、選題方向和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及創新點進行審核,以保證論文選題方向的正確性和技術路線的可行性,使后期工作能順利開展。(2)在學生課題設計、開展及撰寫科研論文過程中,導師要對其論文中實驗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嚴審,對文字表達、論文格式進行審核、修改,直至達到畢業論文要求。學位論文及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是科研能力的體現[11]。醫院或科室應制定獎勵政策以提高學生的科研熱情,同時對其導師也給予相應的獎勵。對于在具有國際影響力雜志的學生,可作為畢業留院工作的重要條件之一納入考核??蒲刑帉Πl表在核心期刊以上的文章,版面費給予全額報銷,以激發學生的科研積極性[12]??傊?,臨床型研究生科研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應堅持臨床技能與科研能力培養并重。通過兼顧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僅能使臨床醫學專業型研究生在掌握臨床技能和診治能力的同時培養科研意識和科學思維,了解本專業研究領域的前沿發展動態,掌握先進的試驗操作技術,來解決臨床面臨的新問題。使臨床勝任能力及科研能力相互促進,最終才能培養成為高素質,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高級醫學人才。
摘要:
為實現臨床醫學專業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的無縫接軌,讓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泉州醫學高等??茖W校改革傳統的“2+1”教學模式,形成新的“1+2”教學模式,實現課崗對接,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有效地保證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
校院合作;教學模式;高等職業教育;臨床醫學
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學制三年,時間較短,如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真正學有所成,成為各高職醫學類院校積極探索的課題。泉州醫學高等??茖W校(以下簡稱泉州醫高專)不斷深化校院合作辦學機制,校院雙方共同實踐高職臨床醫學專業的“1+2”教學模式,努力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農村和社區培養更多優秀的醫療衛生技術人才。
1“1+2”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我國傳統的三年制高職臨床醫學??平逃饕捎谩?+1”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2年、醫院實習1年。這種模式的弊端有:教學方法單一,以填鴨式為主,以教師為中心;重理論輕實踐,晚接觸臨床,實踐能力不足;較不利職業道德養成。因此這種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下新形勢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為此,泉州醫高專根據教育部“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積極推行教育教學改革,構建基于校院合作共育人才的“1+2”教學模式,即學生第一學年在校部學習人文學科和專業基礎課程,第二學年進入教學醫院和附屬醫院完成專業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學習任務,第三學年在教學醫院和附屬醫院實習。這種“1+2”教學模式以“校院合作”為基石,搭建對接臨床工作崗位和融通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1〕。
2“1+2”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2.1有序安排教學工作
學校目前有1所直屬附屬醫院、3所附屬教學醫院為臨床專業專業課教學基地。根據各教學基地的實際,分別安排50~80名學生進基地教學班。校部教務處下達教學任務給臨床學院教學辦,并指導院辦統籌安排各教學基地的教學任務,各教學基地教務科召集相關教研室開會研究,落實分配教學任務,抓好教學各項工作,保障專業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各臨床教研室負責某一專業課的教學安排、組織大講課、小講課、床邊教學、病歷討論、評教評學、考核等教學具體工作。建立關于備課、授課、實訓見習、課程考核等各個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保障教學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2.2確立教學內容、制定課程標準
通過調研,按照基層醫生崗位能力需求與工作任務的要求以及執業助理醫師準入標準,確立臨床專業專業課的教學內容、制定專業核心課程標準,重新設計、開發實訓項目、改進實訓條件、增加實訓時間,加強對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課堂與臨床崗位的無縫對接。為適應教學內容改革,校院共編特色校本教材。
2.3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根據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特點,采取案例、情景(床邊)、實踐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保證理論與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理論講授與實訓見習按照1∶1或1∶1.5的比例交替進行。充分利用醫院的醫療資源和教學優勢,注重圍繞多形式床邊教學這一關鍵環節〔2〕,通過教學查房、臨床情景、病歷討論、問診查體示范、社區實踐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豐富生動了床邊教學內容,高效地將理論授課、床邊教學、技能培訓三者有機融合,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突出學生臨床崗位能力的培養。
2.4教學管理組織與實施
2.4.1組建教學管理機構,形成院系合一的管理機制:為保證附屬及教學醫院按質按量完成第二學年臨床專業課的教學,校院聯合成立專門的教學管理機構,明確學校、教學醫院和附屬醫院的教學任務。專業課教學工作在學校由分管教學校長負責,在教學醫院或附屬醫院由1名副院長負責,醫教科負責統籌、協調、落實教學工作。每個教學醫院或附屬醫院為1個教學點,成立教學辦,可以單獨設立或與醫務科合署,配備1-2名專職醫務人員負責專業課教學。根據醫院實際和教學的需要,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專業課教研室,教研室主任由臨床各科主任或副主任擔任,各教研室配備至少1名教學秘書,教學秘書須由高年資醫師擔任〔3〕。學校至少派出1名教師負責聯絡每個教學點的工作,上傳下達,其職責是:協調安排教學工作;協助抓好學生管理;做好學校與每個教學點的溝通聯絡等。通過整合臨床醫學系與附屬、教學醫院的關系,形成比較健全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深化院系合一。院系合一的管理機制為深化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搭建了平臺。
2.4.2制訂管理制度:校院合作共同研究制定《臨床教學基地教學管理辦法》、《專業課教師選聘管理辦法》、《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評價辦法》等一系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規范臨床專業課的教學設計、過程控制、師資管理、教學考核、質量評價等方面的管理,為專業課教學的正常進行及按質按量完成提供制度保障。
2.4.3規范教學環節:依據“1+2”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以臨床崗位職業核心能力需求與國家助理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標準為依據,優化教學內容,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建立教學文件制定、備課、授課、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實訓見習、課程考核等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以臨床工作崗位任務為依據,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制訂并推行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規范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實訓見習,體現臨床醫學專業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工學結合”教育理念,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2.4.4過程管理:教學過程管理是保證教學計劃順利實施和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保證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的基礎〔4〕。校院聯合組成教學督導組,通過以下措施加強教學過程的控制與評價:①對各教學點進行期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階段性地掌握教學狀況、教師授課效果,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②深入課堂隨機聽課、訪談等形式,監控課堂教學、促進教學提高。③深入開展評教評學活動。評教由學生評教、領導評教、督導評教、同行評教等環節組成,根據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對教師教學進行綜合評價;評學主要是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平時表現、學習興趣、接受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定性評價,以便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因材施教。④由教學秘書及學校派出教師進行常規教學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⑤建設理論和實踐試題庫,堅持教考分離。⑥實行理論考試與技能考核結合、階段性綜合考試與實習前綜合技能考核結合、畢業前理論考試與綜合技能考核相結合。
2.4.5實訓場所管理:實訓教學是實現專業課程教學目標所必需的。為實現教學目標,校院共建了實訓教學場所。由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提供場地,學校投入設備,建成了多媒體教室、各病區多媒體示教室、體格檢查實訓室、急救實訓室、仿真手術室、動物手術室等,為教學提供硬件支持。
2.4.6教學質量評價:校院合作共同完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以“督導、反饋、評價”為總體思路,校院合作共同構建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開展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時進行教學質量糾偏。成立了教學質量監控小組,負責制定專業教學質量監控細則,檢查督導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實行醫院臨床實踐教學月報制度,學生定期座談反饋教師教學與帶教情況;校院每月信息互通。成立了教學質量評價小組,負責制定聽課評課制度、“以老帶新”制度、學生評教制度、教師教學評價制度和用人單位評價制度,采取教學檢查、教學反饋、督導評價、領導聽課、同行評教、學生評教、教師評學、教學信息員反饋等評價方法,定期開展教學質量評價活動,教師教學活動由校院雙方給予督察和評價,根據綜合評價,由校院雙方給予相應獎懲。
2.5教學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質量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校院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的教學團隊建設。
2.5.1教學團隊“準入”條件:按照《專業課程教師選聘管理辦法》的規定,承擔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必須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8年以上臨床工作經歷,且必須具有較好的臨床教學能力。保證專業課教師全為有經驗的臨床一線醫生,實現專業課教師雙師資格的預定目標。
2.5.2教學能力培訓:根據各教學醫院師資狀況,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對任課教師采取崗前集中培訓、分散培訓、定期培訓,加強其醫學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技巧、課堂藝術培訓,增強教學基本功,提高其教學能力。每年寒暑假,學校對每個教學點的專業課程教師進行為期1~2周的教學能力集中培訓;每年派出2~3名教學名師到各個教學點舉辦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等講座或示范課教學活動。
2.5.3“雙師型”教師培養:為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優秀“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泉州醫高?!敖ㄕ玖⑹摇?,即建立臨床醫學專家工作站和教師工作室。主要成效體現在:一是學校教師不脫離臨床崗位,課余參與醫院的臨床診療工作,將理論付諸臨床實踐、豐富臨床經驗,以更好地培養學生;二是充分利用醫院資源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強化青年教師的專業理論,豐富其臨床經驗,提升工作熱情和職業素養,完成了“雙師”教師的跨越;三是臨床醫生更多機會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不僅自身理論知識得到夯實和教學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且能將臨床實際案例、診療經驗融于教學之中,使學生受益匪淺。
2.5.4教師激勵機制:為調動臨床一線醫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校設立了“雙師型”教師專項津貼,給予教學醫院專業課程教師的課時津貼明顯高于校本部教師,有效地激發了臨床醫師從事專業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學校出臺了《臨床教學基地優秀教師評選辦法》,對在教學工作中成績突出的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同時,醫院將教學工作作為業務人員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使專業課程教師自覺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凡教學點承擔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學校為其提供學術交流的機會,并創造條件支持其申報或轉評為高校教師職稱。
3“1+2”教學模式實踐效果評價與展望
為考察“1+2”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成效,泉州醫高專委托獨立第三方(麥可思)全面、客觀、公正地評估近五年校院合作的“1+2”教學模式實施效果。效果評價主要從2個維度進行:①臨床教師評價。向4個教學點共發放臨床教師調查問卷82份,回收有效問卷8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8.8%。調查結果顯示,98.8%的臨床教師支持此種教學模式。按照《專業課程教師教學質量量化考評細則》對82名臨床教師進行考核,其平均分數為(84.5±2.7)分,優于以往校本部專業課程教師的考核成績。②學生評價。設計教學效果滿意度調查表,從每個年級中隨機抽取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收回問卷597份,其中有效問卷59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9.7%。調查結果顯示,98.9%的學生贊成或接受此種教學模式。在4個教學點學習的學生,其實習前理論考試和綜合技能考核成績,以及畢業理論考試和綜合技能考核成績均較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相關成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麥可思調查數據顯示:近3年來,本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7.5%以上(2013年97.5%,2014年97.9%,2015年98.1%);基層就業率達到85.5%以上(2013年85.5%,2014年86.9%,2015年85.9%);用人單位滿意度達到94.7%以上(2013年94.7%,2014年95.1%,2015年95.6%);2014年??粕究瓶荚嚿暇€率達98.7%;執業助理醫師初次過線率達68%以上(2012年68.9%,2013年68.4%,2014年69.2%);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對學校培養的滿意度(2013年98.2%,2014年97.9%,2015年98.5%)、各用人單位對泉州醫高專臨床專業畢業生滿意度高(2012年97.9%,2013年98.6%,2014年98.5%)。從2006年來,校院合作共同實施“1+2”教學模式,在促進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技能、崗位工作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可以說是成功的實踐。但是在深化校院合作、培養合格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等方面還有許多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如校院合作機制應當更加完善、全面和科學,以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需要;專業課程教學的質量評價體系和專業課程教師的培養機制、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等等。今后,將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深入探索,改革與完善校院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技術技能醫學人才。
作者:吳海容 黃幼霞 單位:泉州醫學高等??茖W校教務處
一、進行崗位調研,確定典型工作任務及基本工作能力
高職臨床醫學專業主要面向社區培養醫療衛生技術人才。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承擔預防醫學教學的教師要轉變觀念,深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崗位調研,了解真實工作環境,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家共同分析,確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是集“預防、保健、康復、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性衛生服務。因此,應具備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斷治療與轉診;能開展傳染病的預防及社區管理;能分析判斷慢性病的流行因素并制定預防措施;能對社區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自我保健;能對社區三大公共衛生進行管理;能初步開展醫學科研;能建立并使用健康檔案。
二、制定課程標準,實現校內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
在崗位調研基礎上,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了課程標準。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求和執業標準為依據”的設計理念,將《預防醫學》定位為臨床醫學專業核心課程,要求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樹立“預防為主”的基本思想,強化“群體觀念、環境觀念、預防觀念、大衛生觀念”,提高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臨床預防意識、水平和技能。使學生畢業后不僅能夠開出臨床處方,更為重要的是具有開出預防處方的能力,以適應將來從事社區醫療服務的需要。將課程內容整理為環境、職業、食品等三大衛生;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醫學統計與流行病學方法;健康檔案的使用與管理等五大學習任務,努力實現校內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其課程目標按照執業考試大綱要求與崗位工作要求制定出知識、技能與態度三大目標。例如,在知識目標中除要掌握環境與健康和疾病的關系,懂得如何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避開和消除危險因素,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三級預防原則與措施,社區衛生服務基本內容、自我保健與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技能目標要求具備開展社區衛生保健服務的能力,具有指導群眾開展防病和自我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制定預防疾病和增進人群健康措施與計劃的能力。職業素質目標要求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觀念,具有維護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會使命感。
三、加強社區實踐,獲得崗位工作的初步經驗
預防醫學的實踐性很強。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是要教會學生在盡量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學習如何工作,這是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預防醫學的教學應將課堂外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學生在工作環境中學習,提升專業適應能力,深刻感知就業崗位,從而獲得基層工作的初步經驗。例如,為培養學生在社區開展慢性病預防的工作能力,教師提出“生活方式與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課題組織學生到社區完成。到社區前,學生分別收集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資料進行準備,到社區后,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員合作,精心制作社區健康宣傳板報、印制發放宣傳單,進入社區高危人群家庭幫助制訂個性化的干預計劃,實踐結束后班內開展總結交流。大多數學生表示,通過社區實踐,學會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發現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時使學生開闊了視野,更激發了學生創新思維的靈感,獲得了崗位工作的初步經驗。
四、改革課堂教學,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在以往的課堂上,大多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只是一味的被動接受知識,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課堂知識,更沒有時間對課堂知識提出質疑,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亟需改革課堂教學,倡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課改中的體會是:一是教師課前備課要充分,悉心編寫或選擇恰當的案例,從案例中引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能覆蓋講授內容;二是課前將問題布置給學生后,學生需要通過網絡、雜志、專著等途徑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此過程不能流于形式,可通過學生自查、教師抽查來嚴格落實;三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特點,在教學中可采用提問、討論、講授、學生專題發言等多種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正確有效地傳播知識,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及時引導、不斷糾偏,具有較高的課堂駕馭和教學組織的能力。同時,通過課改實踐我們感受到,學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時間是有限的,而醫學的發展是無限的,要使學生學會利用各種渠道獲取和掌握不斷涌現的前瞻性知識,成為自主學習者,滿足終身學習的需要,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失為一條重要途徑。
五、建設精品課程網站,實現共享互動平臺
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通過高職院校多年來的實踐表明,精品課程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我院《預防醫學》精品課程的建設起步較晚,課改組成員以借鑒現有優質資源為基礎,搜集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課程標準、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案例、習題、模擬試卷、圖片、表格、flash動畫、視頻、網站等,并將其進行整合、優化和共享,建成了更加適合我院教學實際情況的精品課程網站。網站的建立,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了具有示范作用的本課程優質教學資源,提供良好的資源上傳、下載功能,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利用教案、課件、習題等教學資源提前預習和準備,上課沒充分理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復習。教師還可以通過互動平臺適時布置學習任務和相關練習,學生可以通過互動平臺向教師提出需要解答的問題,由教師答疑解惑。通過這些方式,實現了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交流。既可使學生的疑難問題得到適時解答,又可使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還可因材施教,體現個性化教育。從而在教與學兩方面提高了教學質量。總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是大勢所趨,作為高職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勇于探索,在課程改革中做出積極嘗試。
作者:趙俊 單位:陜西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1明確預防醫學在高等醫學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引起學生的重視
預防醫學是醫學的三大學科之一,是貫徹我國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以人群為研究對象,研究環境因素與健康的關系,探討改善和利用環境因素,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危險因素,合理利用衛生資源,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目的的一門學科。和臨床醫學相比較,預防醫學具有更加直接和現實的意義,代表了醫學未來的發展方向。預防醫學和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相互滲透,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1995年世界衛生大會提出,要利用現有的衛生資源更好地為個人和社區衛生保健服務。WHO(世界衛生組織)進一步提出了“五星級”醫生的要求,指出未來的醫生要具備5個方面的能力:(1)能根據病人預防、治療和康復的總體需要提供高質量、綜合、持續和個體化的保??;(2)能從倫理、費用與病人等方面綜合考慮和合理選擇各種診療新技術;(3)能承擔健康教育的任務、有效促進個體和群體的健康;(4)滿足個體和社區的衛生需求,并代表社區倡導健康促進活動;(5)利用衛生資料,在衛生系統內外與個體或組織一起工作,滿足病人和社區的要求。從我國的國情來看,我國基層醫療服務體系較落后,因此,我國實行三年制的??婆R床醫學教育的重點是培養面向農村、面向社區的助理全科醫生。基層的醫療衛生服務有6個任務,即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因此,全科醫生不僅要知曉臨床知識,還應掌握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能。
2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搞好預防醫學教學工作
目前,大多數預防醫學教材的內容主要包括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和職業病、營養與食品衛生、疾病預防和控制、衛生統計、流行病等。按照目前我國對基層醫療人員的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增加社區衛生服務、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策略、新發傳染病的防治等內容。預防醫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而且要使學生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特別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往往只看重本專業的核心課程,認為預防醫學無關緊要。因此,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轉變學生的醫學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畢業后能自覺將預防醫學知識應用到醫學實踐中,從而培養合格的、面向社區的、全面型的醫學人才。
2.1理論課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大多數高校已經實現多媒體教學,其與傳統教學比較,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內提供大量、直觀、生動的信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要照本宣科,應利用多媒體將文字、圖片和視頻有機結合起來,講課內容盡量貼近生活。如講維生素C時,可以講述哥倫布在探險過程中是如何發現可以預防和治療壞血病的故事;講環境污染物鉛、鎘對人體的危害時,可以播放新聞調查等視頻,以事實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在講臺上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環境污染事件;講塵肺時,可以引出我省的開胸驗肺事件,讓學生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這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體現以人為本的創新教學理念。預防醫學會涉及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很多學生課前不預習,無法看懂這些知識,從而失去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等方式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復習相關的知識。同時,教師要注重語言藝術,在課堂中可以使用網絡語言,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
2.2實驗課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注重實踐應用
預防醫學實驗課中流行病與衛生統計部分占的學時比例較大,這兩部分內容主要講授的是方法學,理論和公式比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會經常應用到,而有些學生在高中學的是文科,數學基礎較差,因此僅僅依靠課堂的時間消化這些抽象知識難度較大。通過對我校臨床專業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少有學生在課后對流行病和衛生統計這兩部分內容進行復習,鑒于此,實驗課應多安排流行病和衛生統計的內容。以往的實驗教學通常是教師出一道或兩道計算題,讓學生參考書上的例子進行解答,學生普遍反映只會“依葫蘆畫瓢”,對理論課上講授的知識如何應用沒有理解和掌握,此種教學方法缺乏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此外,有些院校受教學條件的限制,無法讓學生上機練習。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實驗課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改革,如可以讓學生運用現況研究的方法使用調查表實地收集、整理資料,然后運用統計學知識對數據進行編碼和資料類型的轉換;有條件的院??梢宰寣W生學習用軟件進行信息錄入,建立數據庫,然后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描述,并根據研究目的采用合適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咨詢者引導學生,不受學時的限制,讓學生自己支配時間,獨立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實際中熟練應用流行病學和醫學統計學的知識。
2.3嚴謹治學,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
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要有一個積極的教學態度,不斷拓寬知識面,在課堂上與學生積極溝通,用自己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課本知識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師應經常學習、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其次要加強科研工作。只有擁有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實用型、高技能型醫學人才。醫學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在科研過程中收集的資料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成為激發學生思考的動力,使學生初步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我教研室正在進行農村學齡兒童營養干預的項目,可以在課堂中將項目的開展過程向學生講述,并將涉及的營養學基本知識、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和醫學統計學的統計方法進行介紹。
3考核方式的改革
預防醫學知識零碎、自成體系,高職院校預防醫學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閉卷筆試為主,理論分值較大。這種考核方式雖然操作簡單、便于評分,但導致許多學生平時不用功,考前采取突擊背誦的方式過關,因此有必要對這種考核方式進行改革。筆者認為,可以將考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提高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的比重,在每一部分內容結束時,進行單元測試,使學生重視學習的過程。在期末考試中,除了閉卷考試以外,還可以增加實踐技能考試,并將成績計入總成績,例如教師可以在課程快結束時出幾個題目讓學生自選,學生通過圖書館或上網查閱資料,以綜述或調查報告的形式上交。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更好地體現考試的公平性。
作者:張軍 李艷 劉建濤 單位: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擇重慶醫藥高等??茖W校面向城鄉基層培養的??茖哟闻R床醫學專業2013屆畢業生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6份,收回23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75.82%。
1.2方法
根據該校研發的臨床醫學專業建設情況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畢業生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對在校內實訓(或實驗)室講解理論知識的認可度、校內實訓(或實驗)室講解理論知識獲得認可的原因、理論課教師授課方式獲得認可的原因、對實訓基地的滿意度等。受訪者通過登陸專業性網絡問卷調查平臺完成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輸入、整理與分析。
2結果
2.1受訪畢業生基本情況
在2013屆畢業生中,受訪畢業生所在單位的類型主要為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別占65.52%,15.95%(表1);受訪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類型主要為內科和全科,分別占25.86%和18.97%。
2.2學生對教學實踐的滿意度情況
71.47%的受訪畢業生認可教師在校內實訓(或實驗)室講解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方式,25.35%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此種教學方式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為“教學展開形式好”,23.94%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是“知識呈現方式好”(表3);70.09%的受訪畢業生認可理論課教師的授課方式,24.47%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教師授課方式獲得認可的主要原因為“教學方法選擇恰當”,21.28%的受訪畢業生認為是“教學媒體生動形象”;40.95%的受訪畢業生認可教師采用“運用典型工作案例”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76.29%的受訪畢業生認為實訓基地能滿足學習需要,基本實現了通過網絡教學、輔導、討論、答疑、考試的一體化教學。
3討論
在校內實訓(或實驗)室講解理論知識可將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及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有效地融為一體。其融合點主要是該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即“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由于大部分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形象思維優于邏輯思維,習慣于在具體的實踐場景中認知和學習,故而將理論知識放在實訓(或實驗)室內進行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例如在《診斷學》中,心臟檢查一直是學習的重難點,若在傳統教室中講解心臟視診、觸診、叩診、聽診的內容,一方面學生難以形象理解和記憶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到實訓(或實驗)室進行操作時,容易忘記相關理論,導致操作不到位或錯誤。直接在實訓(或實驗)室中進行心臟檢查理論知識講授,教師可邊講解邊示范,學生邊聽講邊在體格檢查模擬人上練習操作,既解決了純理論學習時的枯燥及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操作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理中有實,實中有理”,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培養了良好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受到學生的好評。案例教學法是臨床醫學專業教師授課的常用方法,該教學方法首創于哈佛大學法學院,之后廣泛應用于多個學科領域,臨床醫學是應用最為深入和系統的領域之一。臨床醫學教育既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要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多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只是知識的單純接受者,特別對3年制的??漆t學生來說,由于在校時間短且學習內容多,故教師多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此舉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多不太理想。案例教學法一方面通過教師對實際病例的剖析,引導學生對病例中的相關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已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以實踐者的身份去分析、解決問題,在模擬臨床實際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例如,講授原發性高血壓時,教師首先將原發性高血壓的典型病例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小組討論。在課堂上教師以提問的方式進行引導,如患者的病史有什么特點?初步診斷是什么疾病?診斷依據是什么?原發性高血壓有哪些危險因素,其發病的病理生理機制是什么?原發性高血壓的主要臨床表現和并發癥有哪些?患者所做檢查是否合理?還需要進行哪些檢查?考慮患者是否為繼發性高血壓?鑒別診斷有哪些?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原則是什么?患者的治療方案如何制定等,鼓勵學生針對提問輪流發言,其他學生可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補充或提出不同看法,通過各種觀點的交流碰撞,學生不斷對比并反思自己的觀點,引發新的思考,從而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在討論中學生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進而取得新的收獲,教師也可以了解到學生的薄弱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完全理解和明白病例中涉及到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方法。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在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培養了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臨床綜合能力,也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在相互探討中了解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學生對該種教學方法認可度較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應大力推廣案例教學法。在實訓教學方面,學生對該院實訓基地的滿意度較高。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國家教育部十分重視醫學生臨床技能的實踐教學,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文件中明確指出:“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比重”。該院十分注重學生創造思維、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訓中心有業務用房4158m2,62間實訓室,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888臺。為了能讓學生畢業后做到從實習生到醫生的無縫對接,實訓中心按照醫院臨床科室設置劃分為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五官科等12個功能區,學生所有的訓練、操作相當于在“醫院”進行。在各科室中設置相應實訓室,如在內科設置體格檢查實訓室、模擬診斷實訓室、心電圖診斷實訓室、超聲診斷實訓室、穿刺實訓室;在外科設置急救實訓室、止血實訓室、包扎固定實訓室、搬運實訓室、清創縫合實訓室、手術室等,以滿足學生實訓學習要求。同時,還將體格檢查模擬人、心肺復蘇模擬人、穿刺模擬人和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尿液分析儀、12導聯心電圖機等結合在一起構建“模擬病房”,使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富有逼真性和吸引性。另外,嘗試啟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實訓教學,標準化病人是指一些經過訓練、旨在恒定復制真實臨床情況的人,他們可充當正常人、病人和評估者。學生一方面通過與標準化病人的接觸學習問診及體格檢查技巧,從病人反饋中明確操作的標準模式;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與標準化病人的交流,了解到自己最終的接觸對象是真實的病人,而不單是從病人身上掌握某種操作或技巧。因此,培養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在實訓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為保證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今后仍將繼續完善實訓室建設,打造更為真實的職業環境文化,并大力推廣啟用標準化病人進行實訓教學。
作者:劉彥 何坪 王燕 單位:重慶醫藥高等??茖W校 重慶市教育評估院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從北京教育考試院調取2005年至2014年北京地區整體與高考理科本科第一批次統招統分臨床醫學專業招生錄取分數類數據,摘取北京教育考試院編著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京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理科):提前批次(含藝術類提前批)及本科錄取部分》(2005~2007年、2008~2010年、2011~2013年)中人數類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2主要評價指標
1.2.1實際錄取人數。本研究中,實際錄取人數是指被北京地區普通高校臨床醫學專業實際錄取的考生人數,該指標主要反映了每年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實際就讀群體的數量規模,它與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計劃招生人數密切相關。
1.2.2平均分數順位百分比。本研究中,平均分數順位百分比是指北京地區普通高校臨床醫學專業錄取平均分數在北京地區高考理科考生分數分布中的排名位次占考生總數的百分比,在高考理科整體生源具有一定同質性、考生分數分布呈現相似正態性的情況下,該指標主要反映了臨床醫學專業錄取生源在高考理科整體生源中所處的相對位置。
1.2.3報名招生比。本研究中,報名招生比是指北京地區以一志愿一專業報考臨床醫學專業的人數與該專業計劃招生人數的比值,它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同時報考競爭1個臨床醫學專業計劃招生名額的人數,該指標主要反映了臨床醫學專業對于高考生源的報考吸引力以及招錄競爭激烈程度。
1.3統計方法
采用Excel201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根據不同類型數據資料分別采用均數或者中位數描述其集中趨勢,按照時序繪制相應折線圖,直觀地呈現主要評價指標的變化情況,并對主要評價指標進行線性趨勢預測。
2研究結果
2.1招生數量規模
近10年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實際錄取人數在數值上依次歷經激增、漸減、回升的變化,與計劃招生人數變化趨勢相同。2006年實際錄取人數最多,2012年實際錄取人數最少,兩者相差82人。總體來看,近10年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實際錄取共計2735人,平均每年實際錄取約274人,招生數量規??傮w呈現出減少的變化趨勢。
2.2錄取生源的整體質量
2007年至2013年(2005、2006年缺乏平均分數數據,2014年缺乏分數分布情況,故該指標只統計2007年至2013年),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錄取平均分數順位百分比在數值上歷經漸增、回落的變化,2012年平均分數順位百分比最高為前11.06%左右,2007年平均分數順位百分比最低為前5.59%左右,兩者相差5.47個百分點。總體來看,2007年至2013年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本科錄取生源在理科整體生源中的相對位置總體呈現出下滑的變化趨勢。
2.3專業吸引力
近10年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報名招生比在數值上呈現波動性下降,2005年報名招生比最高,2012年報名招生比最低,兩者相差1.28)??傮w來看,近10年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對于高考生源報考的吸引力總體呈現出降低的變化趨勢。
3原因初探
3.1臨床醫師執業狀況不佳
由于臨床醫學專業是一門高度專業化的學科,其絕大多數畢業生都會選擇擔任醫師、從事一線臨床醫療工作,故醫師執業狀況對于臨床醫學專業的招生質量及吸引力有著最為主要的影響。從目前來看,醫師執業狀況不佳主要體現為“三大三低”,即“工作負荷大、壓力大、風險大”與“職業待遇低、聲譽低、安全感低”,我國臨床醫師似已“惡化”成為一種危險職業。當前,臨床醫師一方面要謹慎地完成“醫、教、研、防、保、康”等方面的高負荷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承擔職業發展的高壓力和醫療行為的高風險,與此相應的卻是相對較低的、與勞動復雜專業程度不相適應的收入待遇,以及醫患缺乏信任、關系趨緊背景下人身安全可能面臨的威脅,加之極少數醫務人員出現醫德下滑等不良現象致使醫師群體的社會聲譽受損,這些正是造成我國臨床醫師職業和專業吸引力不足以致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招生質量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
3.2臨床人才培養尚存弊病
我國臨床醫學人才教育培養分為醫學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醫學教育3個階段,緊密銜接著臨床醫學生的招收環節,因此,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方面某些行業性、體制機制性、人為性“弊病”,也是造成我國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質量下降的一個直接原因。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5對矛盾:一是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周期長、投入花費大與快節奏的經濟社會發展及“低投入、高產出、快產出”的社會心理追求之間的矛盾;二是教學質量較高的醫學院校招生數量少、生源品質較好與教學質量欠佳的醫學院校招生數量多、生源品質較差之間的矛盾;三是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招生與人才需求在規模數量、專業結構、區域分布等方面不夠協調匹配的矛盾;四是部分醫學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增性與其教學資源承載能力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五是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臨床實踐、人文素養、醫患溝通等方面薄弱與臨床醫療崗位能力要求之間的矛盾。上述5對矛盾或將造成人才“貶值”、人才流失、人才競爭優勢下降,使得高考考生對于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的前景預期不樂觀,不利于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招生質量的提升。
4思考與建議
4.1不斷改善臨床醫師執業狀況
面對目前臨床醫師“三大三低”的執業狀況等因素影響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質量的問題,需要逐步完善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制度,引導患者合理就診、有序流動,減輕醫院醫師過重的工作負荷。健全醫療執業保險制度,分擔醫師執業的過大風險。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推進醫師多點執業,完善激勵約束、激活人力資源;改革職稱晉升與績效考核制度,建立起適應不同崗位特點及工作內容的指標體系,實行評聘分開,緩解醫師職業發展的過大壓力。落實財政投入政府責任,建立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薪酬體系,逐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至合理水平,切實提高醫務人員收入與待遇。堅決維護正常醫療秩序、努力營造安全執業環境,提升醫務人員職業安全感與工作幸福度。鼓勵媒體對臨床醫療工作進行體驗式、紀實性報道,充分發揮輿論引導作用,宣傳優秀醫務人員的先進事跡,提高醫師職業群體的社會聲譽,提升臨床醫療職業對于高考生源的吸引力,進而改善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質量。
4.2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
面對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制度不健全而影響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質量的問題,需要遵循醫學教育規律,醫、教協同深化改革。從宏觀層面來看,需要建立人才培養與人才需求供求平衡機制,加強針對醫學院校數量設置、區域布局、專業結構、招生規模、教學資源配置的宏觀調控,根據人才需求規劃以及醫學院校教學資源承載能力,合理確定、及時調整臨床醫學專業的招生規模及結構。從微觀層面來看,需要加強醫學人文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推進醫學基礎與臨床課程整合,完善以能力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強化臨床實踐教學以及實習實訓管理,培養臨床思維、提升臨床技能,增強臨床崗位的勝任能力。統籌各方資源健全多渠道經費籌措的機制,加大對臨床醫學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實高校學生“獎、助、勤、貸、補”方面政策,加大對臨床醫學生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各地醫學院校探索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加大臨床醫學專業對優秀生源的吸引力度,全面提高臨床醫學人才的招收與培養質量。本研究對近10年北京地區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招生質量進行探索分析,主要評價指標依據經驗選取。隨著社會、經濟、政策、文化發展,高考考生人數有所減少,報考錄取方式、考試方式難度等有所變化,加之醫學教育與人才培養改革推進,高等院校臨床醫學專業計劃招生人數也有所調整,上述種種或將對本研究的分析立論造成影響,故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客觀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考慮繼續完善。
作者:陳秉喆 王辰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 中日友好醫院
一、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
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對高素質應用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實驗課依附于理論課、沒有明確教學目標的狀況,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平行協調、相輔相成?;A學科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加強課程間的交叉融合,將主干課程的實驗教學從所屬課程分離,按學科性質開展課程實驗的整合性研究,設置獨立課程,使實驗教學課程化;科學合理地安排每個實踐教學環節,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的研究和實踐,編寫與改革配套的整合性實驗教材;專業學科強化臨床基本技能的訓練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加大床邊教學、模擬教學、仿真教學和PBL教學的改革力度,探索專業實踐技能的考核評價方法;加強有利于提高醫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創新。
二、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初步實踐
根據實踐教學改革的總體思路和原則,我們對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研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構建了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2.1基礎實踐模塊
基礎實踐包括醫學基礎技能實驗和專業基礎技能實驗兩大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2.1.1整合構建基礎實踐實驗課程群
醫學基礎技能實驗改革的要點是突破傳統的基礎醫學以各門課程各自開設實驗的相互隔離模式,將原有按學科的實驗教學資源從所屬課程分離出來,按學科性質(形態、機能、分子、病原等)開展縱向或橫向的有機整合,并獨立設置課程,使實驗教學課程化。全部生物醫學基礎實驗整合為五門實驗課程,即醫學大體形態實驗學(整合原有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和斷層解剖學的實驗教學內容)、醫學顯微形態實驗學(按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整合細胞生物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等相關課程實驗教學內容)、醫學機能實驗學(整合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教學內容)、生物分子檢測與分析實驗學(整合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醫學免疫學、醫學遺傳學等相關課程教學內容)、病原生物實驗學(整合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等相關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將醫學科研方法與文獻檢索、醫學實驗動物學、醫學論文寫作等相關教學內容整合為“醫學實驗方法概論”課程,主要講授實驗操作的基本知識和實驗設計的基本方法等。專業基礎技能實驗部分則整合為兩門獨立的實驗課程,即臨床基本技能實驗學和臨床輔助技能實驗學,前者主要整合病史采集、體格檢查、手術學基礎和臨床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術,臨床輔助技能實驗學則把原來分散在其他學科中的心電圖、實驗室診斷和醫學影像如X線、超聲、CT、MRI診斷等相關內容整合為一門獨立的實驗課程。通過實驗課程的整合和獨立,既改變了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的狀況,又促進了傳統學科的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突出了實踐和創新的原則,形成了完整的基礎實踐實驗課程群。
2.1.2深化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為確?;A實踐改革的順利實施,配合基礎實驗課程群建設,組織教師編寫了與改革配套的相應整合性實驗教材。同時開展了實驗項目、實驗方法和內容設計的改革研究,一是調整和優化基本實驗項目,精選和整合教學內容,妥善處理好相關課程內容的銜接和分工,減少重復性實驗。二是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比重,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開設跨學科的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項目由教師給出實驗課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完成實驗方案實施的全過程(自行查閱資料,自擬實驗方案,組織開題報告,提交實驗報告等),教師隨時指導實驗過程并對實驗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評價。三是積極引入現代化的實驗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數碼互動教學、網絡實驗平臺教學、臨床技能模擬教學、問題式PBL教學等方法,全面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通過基礎實踐模塊的教學和改革,促進了傳統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加強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的訓練,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
2.2專業實踐模塊
專業實踐主要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包括臨床課間見習、臨床通科實習、臨床選科實習以及專業綜合能力測試等教學環節。
2.2.1加強臨床床邊教學
臨床床邊教學,即臨床課間見習與專業核心課程理論教學交叉進行。床邊見習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實施以病例為基礎、問題為導向、臨床思維訓練為重點的教學模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師指導下首先深入病房采集病史、查體認癥,然后教師結合病例提出相關問題,學生集中分析討論,最后教師總結,學生完成見習報告。床邊見習既培養了學生的疾病認癥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
2.2.2改革臨床實習模式
針對近年來學生臨床實習與考研準備、就業應聘發生較大沖突的矛盾,我們在教學計劃中整體上將臨床實習時間提前(第八學期即進入臨床教學醫院實習)并將臨床實習分為通科實習和選科實習兩部分。臨床通科實習,即臨床輪轉實習,共計42周,通過系統全面的臨床各科輪轉實習,使學生受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綜合訓練,初步具備獨立的臨床實際工作能力,同時在實踐中提高醫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全部學生必須按實綱要求完成;通科實習結束后,安排6周臨床選科實習,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尤其是畢業后的職業需求和發展方向,選擇相關的臨床學科強化??萍寄芘囵B。
2.2.3完善專業綜合能力測試體系
專業綜合實踐能力測試強調以考察臨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測試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采取試卷筆試、床邊口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進行:一是臨床實習出科考試,主要進行臨床技能床邊測試,考核問診、查體、常見病診斷與治療及臨床操作能力等;二是臨床實習中期考核,主要進行醫德醫風考核和臨床病例分析筆試;三是實習結束綜合考試,由畢業前臨床理論考試和臨床技能規范化考試(多站考試)組成。專業綜合實踐能力測試貫穿于整個實習教學環節,成為了指導學生生產實習、培養學生綜合技能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促進了臨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高,也為醫學生畢業后的臨床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3綜合實踐模塊
為培養臨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堅持五年全程不間斷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綜合實踐活動,包括課外見習、社區服務、開放實驗、社會調查以及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各種技能競賽、業余科技活動等。
2.3.1實施創新教育
一是在基礎醫學相關實驗課如機能學實驗和分子醫學實驗中引入設計性或創新性實驗項目,有序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盡早接觸科研;二是依托國家和省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與校級開放性實驗,鼓勵大學生參加科研和創新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申報課題、設計方案、實驗操作、論文撰寫,把科學研究的訓練與實踐能力的提高統一起來,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思維能力。
2.3.2開辟校外實踐課堂
一是安排臨床課外見習(課外臨床實踐),在醫學課程學習的早期階段即第一、二學年的寒暑假進行,要求學生自行利用寒暑假回到學生所在地基層醫院(縣、區、鄉、村等醫院)見習至少一周,使學生能夠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病人,了解醫療工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培養學生對病人和疾病以及臨床工作的初步感性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或雙休日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結合所學專業參加多種形式的社區衛生服務、醫療義務咨詢、義務支教等社會實踐鍛煉,盡早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服務社會的能力。課外見習和社會實踐要求完成一份見習報告或實踐報告,并計入學分。臨床醫學專業綜合改革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而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是綜合改革的重要部分,范圍廣,內容多,難度大,貫穿于五年教學全過程,只有更新觀念,深化改革,積累經驗,不斷創新,才能推動臨床醫學專業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作者:劉鐵濱 符曉華 張堅松 楊華中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傳統培養模式的現狀
1、學術氛圍不夠活躍,缺乏交流合作
部分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缺乏對外交流,很少與國內外著名醫學院校、醫院進行交流合作,信息溝通體制不暢,不能充分了解醫療前沿知識,不能掌握最新醫療手段,不能夠將最新醫療技術應用到臨床。長久以往,使研究生只能按照導師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導師布置的科研及臨床任務,簡單機械的完成并不是很前沿的課題研究和臨床治療,所做課題與臨床治療方法明顯與前沿脫節,缺乏新意。
2、過于強調基礎研究,操作能力得不到鍛煉
作為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單位,主要應通過訓練研究生的技能操作達到提高其臨床能力的目的,進而為醫療機構輸送高質量的臨床醫學人才。但在導師考核體系中,導師發表的論文數量是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數量不足將會影響導師的招生。為了完成論文方面的要求,很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在結束理論課程學習之后,就被導師送到實驗室進行基礎方面的研究,以期能夠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幫助導師完成考核。由于大部分精力放到了基礎研究上,剩余可以進行臨床操作的時間寥寥無幾,研究生的臨床操作能力很難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特色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
1、調整課程設置,開展愛心教育醫學院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核心是培養研究生的“仁愛”精神。作為一名醫生,如果缺乏愛心,就不能稱之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在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開設醫學人文方面的相關課程,既可以通過人文知識的積累和道德內化的修煉,培養高尚的醫德醫風和仁愛精神,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提升研究生自身的道德倫理、敏銳觀察、明辨是非及人際溝通能力,從而有助于研究生培養水平的提高。
2、構建新型培養模式,鼓勵創新研究學校應和醫院共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構建新型培養模式,鼓勵研究生進行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學校聯合醫院建立良好的體制和環境,為研究生建立能夠進行創新研究的科研平臺,使研究生擁有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氛圍,鼓勵研究生進行創新研究,為今后較好地從事臨床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其次,放寬研究生進入實驗室的條件,提供較好的實驗條件及儀器設備支持,為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造各種條件;最后,學校、醫院、導師對于有創新意識的研究生應給予支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疾病診治的新方法、新手段的實踐,鼓勵在臨床上開展一定數量的創新研究。
3、開展學術活動,促進學術交流醫學院校、醫院及導師應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學術活動,并為研究生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廣泛開展學術交流,一方面可以開闊研究生的眼界、激發靈感與創新思維,使研究生了解本領域的前沿工作,從而提高科研能力及臨床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參加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專家進行學術講座等方式進行學術交流,使研究生有機會與著名專家探討和交流學術問題,增長見識、開闊思路、擴展視野,為今后的科研及臨床工作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4、適當降低基礎研究,真正提高操作能力無論是科學學位還是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科研能力及創新意識均是培養的重要內容。但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在強調科研能力的同時更應強化臨床操作能力的培養,適當降低基礎研究科研工作所占比重,把培養重點放回臨床,鼓勵研究臨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自身興趣出發,進行相關科研,以臨床工作帶動科研工作的進行,真正做到臨床、科研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三、結語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是多因素影響下的復雜過程,面臨的各種問題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愛心-創新-臨床能力”三位一體培養模式的構建,在很大程度上為解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問題提供了幫助,不僅能夠解決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愛心缺失的問題,還可充分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意識,提高研究生的臨床能力,最終為培養高水平醫療人才工作服務。
作者:王洪恩 吉峰 潘興麗 徐靜 李玉銘 單位:濟寧醫學院
一、方法
1、基于工作過程開發授課內容
臨床醫學專業是醫學院校的重點專業,經過實際調研筆者發現臨床課課程體系存在著知識分割過細、內容陳舊、實踐環節薄弱﹑課程結構不夠合理等問題。依據基層實際需要,參考學生臨床執業醫師考試的需求增加了外科基本技能操作;突出了執業醫師考試大綱要求的內容;規范練習常用的急救治療技術,如心肺復蘇、止血、三角巾包扎、胸腹腔穿刺、導尿、吸氧等操作;對于臨床中常用又難以掌握的水、電酸堿平衡紊亂編纂了教學講義;加強了關節復位、骨折固定實用性教學內容。
2、采取專題講座的教學模式
在96個學時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全部講授外科學的內容,再者學生既往已經學習了系統的外科內容,如果面面俱到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內容要選擇學生實用的又難以理解的內容,我們重點開設的幾個講座是: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急腹癥、神經外科新進展、血管外科、膽道結石的診治、門脈高壓的外科治療、乳腺疾病等,這樣解決了學生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外科各類考試的難點內容。這些外科講座以疾病為中心,綜合相關各基礎醫學的內容,又涉及到原因、發病機制、檢查、診斷及治療等知識,并增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使學生們既掌握了臨床知識和動態又使基礎知識得到系統及強化。
3、建立外科學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教學能擺脫時間、空間的限制,方便學生選擇方便的時間隨時隨地學習,讓學生攻克傳統教學中的難點,拓寬學科知識和視野。依據調研結果,參考本科《外科學》(第7版)教材,建立的成人教育外科精品課網站,主體結構有:外科學電子教案、CAI課件、理論課程、實踐操作、教學圖庫、外科手術視頻等,有十余套外科試題、病例分析等資料,設有意見反饋和疑難解答等內容。既能彌補學生參加面授輔導的困難和不足,又提高了集中面授輔導時的教學效率。
4、強化臨床思維訓練
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癥狀或體征,以臨床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有關問題,層層深入。臨床思維訓練作為主要教學內容,貫穿于整個臨床教學過程,強化了臨床思維訓練,培養了能力,激發了學習興趣。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將部分教學內容制定出工作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圍繞此工作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及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既掌握了外科知識又訓練了臨床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5、完善教學質量測評體系
既往結課后出一套試卷進行考試,決定這一科的成績,這樣的測評模式,缺乏真實成績評定的可信度,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改革后將平時出勤、課堂表現、技能操作、網上平臺答題成績、期末理論測試五部分各占20%計入總分。這種考試方式使考試變為雙向性、互動性,教師評價學生的同時,學生同樣也可以評價教師,對教學效果進行反饋,有助于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發揮考試在整體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和激勵作用。通過考試的引導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著重知識的橫向聯系,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分析能力。
6、考查指標及評分
從學生結課后的客觀成績和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效果的主觀感受兩方面對改革效果進行評價。外科學期末考試分為實踐和技能兩部分,分別占30%和70%,兩者相加即為外科結課成績。調查兩組學生對的外科教學內容及效果的主觀感受,具體項目包括外科專業知識、外科技能操作能力、外科急癥處理能力、臨床專業知識、臨床思維能力、主動學習能力,每項滿分為10分。
7、統計學方法
將考試成績及問卷結果進行整理、核對,并錄入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2009級學生調查問卷結果
對167名2009級學生進行調查問卷顯示,授課時間和上班時間沖突(69.12%)、教學內容不符合實踐工作的需求(48.56%)、教師專業水平或教學水平不足(25.75%)、考試監管不力(12.65%)4個因素位居前列。
2、兩組外科學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統計顯示,實驗組外科學結業成績為(94.69±9.27)分;對照組為(87.62±10.6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3、兩組學生問卷調查情況
實驗組學生外科專業知識、外科臨床思維能力及外科急癥處理能力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外科技能操作能力、臨床專業知識、主動學習能力評分比較,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均較優。3討論臨床醫學專業成人本科教育對基層高端醫學人才的培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社會環境、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受眾對象等方面尚存諸多不利因素,臨床醫學專業成人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多年來我們一直是將成人教育沿用普通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僅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也不適應基層的實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需求。本研究通過對2009級學生的調研,探求臨床醫學專業成人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通過分析學生學情,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評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提高臨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及再學習能力。
三、結語
成人醫學高等教育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主,在新形勢下應繼續完善外科課程內容,探討教學方法及手段,完善外科教學質量測評體系,不辜負社會、用人單位和學生的期望,為基層培養高等醫學人才。
作者:芮炳峰 張樹煥 楊志強 單位:滄州醫學高等??茖W校
一、醫學漢語教學現狀
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對外漢語教學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而目前對外漢語界針對醫學漢語教學方面的研究還十分有限,不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來說,都值得進一步探索。與醫學留學生所學習的其它課程科目相比,國內對于醫學漢語教學的研究是醫學來華教育最薄弱的環節,對其教學的探索還停留在真空地帶。目前對于醫學漢語教學的研究,大部分還處于討論醫學漢語教學的重要性,醫學漢語的教學重點的確定,教材的編寫,教學方法的探索等等。醫學漢語教學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諸如,缺乏高質量的醫學漢語教材,缺少復合型師資,系統的教學模式尚未形成等。鑒于醫學漢語教學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探索有效的醫學漢語教學模式,使其滿足留學生的交際需求顯得十分必要。
二、醫學漢語可行性教學對策
醫學漢語的教學目的在于讓高年級醫學專業留學生能夠使用漢語進行各種醫學專業見習以及實習活動。當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醫學專業基礎和日常漢語運用能力,教學的重點應當是將已有的醫學專業知識與漢語運用能力相結合,以滿足實習和見習的需要。通過對教學對象和教學目的的分析,筆者認為,對于醫學漢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法是非常有意義的嘗試。任務型教學法注重對學習者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主張用任務的形式完成課堂活動,即讓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完成對語言的學習。醫學漢語的教學重點在應用。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來進行醫學漢語的教學,從理論角度看,是可行的。首先,學習者的動機非常明確,他們主要是將漢語作為工具來使用,進行臨床見習和實習,即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其次,教師的任務是創立較為真實的情境,給學生設計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掌握語言知識;再次,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起的作用是監督、協調、主導和評價。醫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性比較功利,即滿足生活需要、實習需要和HSK考試的需要。醫學漢語的學習更是如此,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實習的需要,以此促進專業學習。因此,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應更加注重實踐和操練,讓學生在上完每一次課后都有一定的成就感,激發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上,可采用“集體講授+小組操練與復練+課后實踐與運用”的手段,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系統的講解后,分小組以朗讀,角色表演的方式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操練與反復練習,并要求小組內成員相互評價。操練結束后,教師發給學生與操練內容相關的主題,要求學生用所學過的重點詞匯創作自己的醫患對話。在此過程中,教師參與各個小組的操練,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判、糾正與記錄。課后實踐與運用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包括完成情景對話,到醫院體驗真實情境(或陪同生病的同學去醫院看?。浿漆t患對話等,并要求學生把實踐內容和感想以錄音和筆記的形式帶入課堂,通過集體討論進行評價以幫助其進行有效的反饋。
三、醫學漢語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雖然任務型教學法對于醫學漢語教學而言是值得嘗試的方法,但也存在著幾個需要關注的問題。一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與任務設計。醫學漢語的教學內容,關鍵不是對專業的醫學知識進行講解,而是幫助學生記憶和積累盡可能多的醫學漢語詞匯、語用規則和醫學文化背景。但是,靜態的識記并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動態的語流中使用漢語醫學詞匯和專業用于進行醫學實踐。因此,在挑選合適的教學內容后,如何通過合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幫助學生將已經學到的醫學知識用漢語進行表達才是關鍵。二是如何進行課后實踐的組織與監督。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課堂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行之有效的課外活動對于實現醫學漢語的教學目的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實踐活動做什么,怎樣做,怎樣進行反饋,如何對課后實踐進行監督都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對于醫學專業留學生來說,醫學漢語的重要意義不言自明,而對醫學漢語教學的研究也應引起學界的關注。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以幫助留學生克服語言障礙,順利完成醫學實習促進專業學習,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作者:嚴厲 單位:廣州醫科大學
一、結果與分析
1、縣級及以上醫院就業率呈下降趨勢
從統計結果看,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在縣級及以上單位就業率從2010年的10%以上下降到近兩年不足10%。這符合大醫院對醫學專業畢業生學歷要求逐漸提高的趨勢。與本科生相比,專科生在學歷上處于劣勢。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縣級及以上醫院未來對醫生的需求主要側重本科以上學歷,所以專科生應當將就業目光轉向基層醫療單位。
2、醫學相關行業就業比例較高
醫藥營銷、藥房等醫學相關行業就業率達40%以上。隨著國家對醫藥行業投入的逐年增加及投入力度的加大,使得整個醫療、醫藥行業快速發展,醫藥銷售、醫療保險、醫療器械及設備營銷等行業人才需求旺盛。這些行業雖然入行門檻低,但由于與業務對象交流的需要,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需要從業者除具有吃苦耐勞和較高的自律性之外,還要求其具有扎實的臨床醫學專業知識。這些行業人員目前收入較好,從而吸引了眾多的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甚至研究生。
3、學歷深造者比率基本持平
近3年參加專升本考試并被錄取的學生約占畢業生的10%左右。許多學生有繼續深造的意愿,但錄取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近幾年各大醫學院校減少專升本學生錄取數量,致使整體專升本考試錄取率較低;二是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本科生就業也很困難,部分學生認為通過專升本不能增加就業機會。
二、我校促進畢業生就業的措施
1、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準確定位
一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臨床醫學專業??婆囵B目標和對應就業崗位,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本專業就業主要面向鄉鎮衛生院、社區門診等基層醫療單位。二是引導學生轉變“鐵飯碗、金飯碗”就業觀,目光不能停留在有財政編制的公立醫療衛生單位等,要主動了解新興社區、民營醫療機構和醫學相關衍生領域的發展與需求狀況,在新的領域尋求發展空間。三是引導學生轉變“進大醫院、要高收入、怕工作苦”的就業觀,鼓勵學生到西部偏遠地區、到基層鄉村就業,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去。四是引導學生轉變“高學歷一定有好工作”的觀念,避免盲目用升學來逃避就業壓力。
2、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一是認真學習、積極落實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二是優化課程內容,教學內容緊扣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提高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三是注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四是鼓勵學生選修多項技能,考取多種職業資格,如針灸推拿師、營養師、育嬰師、美容師等,有針對性地滿足農村基層醫療單位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
3、把握機遇,提高基層就業率
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鄉鎮衛生院的業務量急劇增加,需要大量的臨床醫學專業??飘厴I生。各省、市、地區相繼出臺優惠政策促進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如2011年,河北省實施“千名大學生村醫”計劃,依照當地鄉鎮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后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總和確定其工作補貼標準,并為其繳納養老、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對于服務期滿的村醫,另有一系列優惠政策解決其后顧之憂。我校臨床醫學系在畢業生中積極宣傳,組織報名學生達300多人次。
4、加強就業指導機構建設
我校不僅有校級就業指導處,還在各系設立了獨立的就業指導辦公室,形成完備的人才交流信息服務網絡,為臨床醫學專業??飘厴I生的就業創造條件。如每年在學校舉辦大型人才交流會,就業指導人員一方面深入基層收集就業信息,通過網絡等形式提供給畢業生作參考;另一方面及時掌握未就業學生信息,為其尋求就業機會。同時聯系各級人才市場,解決畢業生檔案有效存放等問題。每學期開設就業指導課,解讀國家最新的相關政策,引導學生接受新的就業理念。通過采取一系列就業措施,在醫學類畢業生整體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保持較高的就業率,近3年,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均達90%以上。今后我們將繼續探索新的就業措施,進一步提高就業率。
作者:白志峰 單位:邢臺醫學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