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5 03:55: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初中化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從教學目標出發,整體規劃教學內容
教師應分解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環環相扣、循序漸進,進而系統性地掌握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實施策略是以物質學習為主線,前后呼應,形成螺旋式的前進模式。如在教學“CO2性質”這一內容時,我做了如下規劃。首先,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或課間談話時,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一些化學物質的名稱或一些零散的化學知識,讓學生有一個無意識的感知體驗。其次,在正式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相關單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一過程中要突出“雙基”的學習。如在CO2的學習中要讓學生了解其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同時與其他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還要能解釋CO2使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再次,是知識的內化階段,這是在單元學習后對教學內容去粗取精的一個過程,通過記憶、復述、舉例等形式讓學生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緊接著,學生還需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通過知識的循環來鞏固知識體系,并積累經驗。如在學習“堿與氧化物反應”這一內容時,要對CO2的性質進行復習回顧。當學生對CO2性質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后,后面學習SO2、SiO2與堿的反應時就是舉一反三的過程,這也就是知識遷移能力的體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站在更高的角度,對教學內容的實施有一個全局性的規劃與掌控。
二將抽象的物質擬人化,幫助學生理解
長久以來,教條化的教學思想使西藏地區的初中化學教學也走上了“基礎知識+習題”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知識學習脫離了生活背景,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化學思維與生活中的思維方式相隔離,缺乏知識的體驗與感知。生搬硬套的題海戰術,使學生缺乏對問題的思考、對原理的理解,導致在解題過程中抓不住問題的本質。對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特別是通過將抽象的物質擬人化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實質。如相同質量的Zn和Mg,分別與等質量的且溶質質量分數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得到了相同質量的H2,問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沒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這樣的題目不少老師覺得可以意會卻難以言傳,而學生更是無從下手。其實,只要我們將其與生活中的實例進行類比,就能很容易理解了。
三通過知識串聯,實現橫向遷移
遷移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知識、技能以及教學方法上進行多方整合才能加以實現,其效果也是通過知識與技能等方式呈現出來。對于入門階段的化學教學,枯燥的概念及抽象的原理教學不可避免。因此,教師在教學化學概念與原理時,一定要加強和前面知識的橫向聯系與遷移,將零散的知識逐漸在學生腦海里串成一個整體。如金屬活動順序表是初三化學第二學期的內容,通過學習學生知道越靠前的金屬活動性越強,越容易失去電子,與酸反應越強烈。我在教學這一內容時結合了學生第一學期里學過的原子與離子之間的轉化,以此來幫助學生分析金屬與酸、鹽等反應的實質。學生容易理解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與酸反應時,能失去電子,酸中的氫離子得到電子,而排在氫后面的金屬則不能失去電子給氫離子。同理,與鹽溶液反應時,排在前面的金屬因為失去電子成為陽離子,進而被溶解,而排在后面的金屬因為得到電子成為原子,進而從溶液中析出。通過以上分析學生對金屬與酸和鹽的反應有了一個更本質的認識。
四總結
總之,初中階段是學生化學學習的啟蒙時期,教師應重視知識的內化與遷移,使知識與經驗不斷整合、改造,進而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的學習或生活中去,使其成為學生的一種能力,這是遷移教學在科學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一、學生生活中的化學知識無處不在
在進行系統的化學知識學習之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接觸了大量的化學知識。例如學生早餐常吃的松軟可口的饅頭就是面團經過發酵制成的,而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乳酸,為了中和掉乳酸,需要加入一些純堿與其反應。有些外地來的學生,剛開始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其實也和化學有關,這是因為各地水的硬度高低差異較大,高硬度水中的Ca、Mg等金屬物質和S、O結合,會擾亂人體的胃腸功能,如果適應不了,就會出現暫時性的腹脹、腹瀉等。同時,化學存在于學生的各種活動中,例如有些學生懂得了可以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的“生活竅門”,有些學生掌握了用二氧化碳加壓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的“絕活”……所有這些,都是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體現。
二、生活中的化學是課堂情景教學的最佳資源
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更多地傾向接受形象生動及宏觀的東西,而化學研究的卻是抽象且微觀的理論知識,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就會隨著學習的深入而消失殆盡。實踐證明,情景教學,也就是通過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導入課堂教學,是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將化學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充實更多容易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資源。例如在進行“置換反應”知識點的學習時,就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新買的鋁壺在燒過開水之后就會出現小黑點這個現象,講述鋁的性質及置換反應的條件等。
三、生活中的化學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導入的重要素材
日常生活中蘊藏的大量化學現象,無不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通過選用恰當的常見化學現象,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例如在學習“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識時,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導入:博物館的字畫歷經千年仍舊完整無損的原因是什么?家里房子粉刷時,墻壁會越來越白,而且還會“出汗”,這與熟石灰的什么化學性質有關?為什么新裝修的房子需要買一些活性炭放在里面一段時間之后才能入住?冬天人們用木炭取暖時為什么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這些現象都和碳及碳的氧化物密切相關,教師通過挖掘生活中的這些化學教學素材,并將它們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原本枯燥無味的化學知識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不但讓學生感受到了化學的魅力,而且啟發學生形成了善于發現生活現象的本質的能力。
四、利用課上所學解決生活問題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
化學作為初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免不了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僅學校要通過學生的成績評價老師,學生的成績也是老師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在這種壓力之下,教師就會有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知識灌輸的沖動,課堂教學的內容除了對教材內容的挖掘之外,就是習題的練習,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無趣,這樣的課堂教學收效甚微,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不僅是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動腦思考、動手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通過科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將生活問題的解決和化學知識聯系在一起進行有效學習。例如一位同學向老師反映說他很喜歡魚,想在家里養幾條,但總也養不成,不知道什么原因。老師就問他:魚缸里的水是從哪里來的?學生說是接的自家的自來水。在學習“水的凈化”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自來水不宜用來養魚?要進行怎樣的處理之后才可以?”這樣,學生不僅對未處理的自來水不宜用來養魚有所了解,而且對以后將要學習的“氯氣”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認識,還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化學素質。
五、學生生活實踐是初中化學教學的“第二課堂”
1.化學課堂的實驗教學本質是學生生活實踐的一部分。整體來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分為兩部分,一是化學知識學習,二是化學實驗。前者主要是理論的學習,后者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所以,后者在化學學習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瘜W實驗的操作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通過合理、科學及生活化的化學實驗教學,能夠使得學生充分學習和體驗化學現象,并得到相關化學知識的第一手資料。例如在進行堿溶液與酚酞試液反應會變紅的實驗設計時,就可以聯系白紙變紅字的魔術表演,通過用酚酞液在白紙寫字,晾干后噴上氫氧化鈉溶液出現紅字,鼓勵學生進行類似操作。
2.化學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例如在學習了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之后,鼓勵學生進行環保實驗,分析大氣污染的主要成分;學習了關于水的化學知識之后,讓學生對雨水的pH值進行測量,對酸雨出現的原因、危害進行分析,等等。任何知識的真正掌握都要經歷一個認識、學習、實踐、再學習的過程,初中化學課堂是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重要舞臺,而學生生活實踐則是學生實踐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化學問題的“第二課堂”。
論文摘要: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加強化學實驗的啟發性、探究性及趣味性的研究,一是用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喚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二是采用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研究實驗氣氛;三是強化演示實驗教學,把更多的機會給學生;四是主動設計趣味性實驗,用實驗解決問題;五是充分利用課外資源,開展家庭小實和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論文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實驗,趣味化,研究
初中化學教材安排的實驗大多是驗證性的實驗。驗證性的實驗內容上比較平淡,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深入加強化學實驗的啟發性、探究性及趣味性的研究。
一、用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喚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課堂上演示一些明顯的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開始上第一、二節化學課時,增做“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絹”、“無中生有(兩無色液體相混生成白色沉淀)”、“水中生火”、“兩棒相遇冒白煙”等有趣的化學“魔術”。學生急切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此現象?自己能否操作?,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特高,興趣很濃。其次滿足學生動手的愿望,在“做化學”中獲得成就感,剛開始學化學時,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不熟練,我就安排一些簡單易操作,且提供完整實驗方案的小實驗。例如“巧點蠟燭”“驗指紋”“清水變色”“燒不著的紙船”“灼燒葡萄糖”“點燃鎂條”等簡單小實驗,雖然是“照方抓藥”,但學生初次動手做化學實驗,實驗中的現象讓他們在課堂上歡呼起來,實驗中即使是一點小小的成功也會讓他們興奮不已。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動手操作小實驗,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高漲,為學好化學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采用探究式實驗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研究實驗氣氛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演示實驗是說明探究式教學優越性好例子。
教師可提出問題,為什么采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做為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反應物,而不用其它的物質哪?學生會覺得問題很難。不過教師再提示學生以前學習過哪些產物有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學生開始積極思考回憶學過的方程式。教師讓學生總結出如下反應:加熱堿式碳酸銅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單質碳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還有即將學習的工業上高溫煅燒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學生會認為它們都行,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一一排除,堿式碳酸銅生成二氧化碳需加熱,碳酸本身不穩定,單質碳和甲烷燃燒產物一定混有空氣氧氣雜質,煅燒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溫條件苛刻實驗室實現不了。相比之下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不需加熱,室溫反應,反應前沒有氣體,產物的氣體只是二氧化碳,容易凈化。
又提問此實驗采用石灰石能不能用純凈的碳酸鈣粉末、碳酸鈉、草木灰等代替,稀鹽酸能用稀硫酸代替嗎?教師找若干名學生到前臺協助完成下步實驗。
每人發一只試管,分別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藥品:塊狀兒石灰石、粉末狀的碳酸鈣、碳酸鈉固體、碳酸鈉粉末等,再同時滴入稀鹽酸,學生親自操作觀察現象,其他學生也全神貫注,看到只有石灰石固體反應速率較適中,容易控制,其它的反應太劇烈無法控制,甚至溶液溢出試管。
每人再發一只試管,同樣放入等量少量的如下藥品:塊狀兒石灰石、粉末狀的碳酸鈣、碳酸鈉固體、碳酸鈉粉末等,同時滴入稀硫酸,同樣看到粉末狀的碳酸鈣、碳酸鈉固體、碳酸鈉粉末等反應速率過快,劇烈無法控制,但石灰石固體反應表面生成許多白色固體,一段時間后反應中止。學生感到困惑不解,同樣石灰石固體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為什么一個順利進行,另一個反應中止呢?
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個解釋的草圖,說明稀硫酸與石灰石反應時,生成一種難溶的化合物硫酸鈣覆蓋在表面,慢慢積累,內部的石灰石跟外部的稀硫酸隔絕,故反應中止。由此得出反應物應當采用塊狀兒石灰石固體與稀鹽酸。
既然此反應是在常溫進行的,應當采用什么樣的反應發生儀器裝置呢?讓學生回憶實驗室制氧和制氫的裝置有哪些區別!教師也可在前邊掛出兩者的裝置圖以示區別。學生能答出制氧氣時,反應物都是固體,需加熱,采用大試管和酒精燈;而制氫氣時,反應物有固體和溶液,不需加熱,采用啟普發生器或帶長頸漏斗的大試管。
學生對比發現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和制氫氣的裝置雷同,因為都是塊狀固體與酸反應,生成氣體。教師還應在此基礎上說明反應不能生成沉淀,否則反應可能中止,氣體也不能極易溶于水,否則收集不到氣體。然后,請一名學生在前臺選擇儀器并連接成制二氧化碳裝置。
結合實驗特點,讓學生思考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可行的替代裝置方案?集思廣益,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幾種方案。教師也可展示教參上的幾種方案,大開學生的視野。
在探討研究的平和氣氛中,蘊涵著無窮趣味,在教師的一步步的嚴謹邏輯關系引導中,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分析聯想的思維流暢性,學生的智能得到健康發展,優良的思維品質就會慢慢形成。
二、強化演示實驗教學,把更多的機會給學生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新課程給教師更多的自主教學的空間,根據實驗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我把這些實驗分成三類:一是由教師獨立完成的,二是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三是改演示實驗為學生探究實驗,盡量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實驗學習。只能由教師完成的實驗,我全部安排在45分鐘課堂教學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是目前化學教學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是新時期新的課程改革的理念,所以我們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必要滲透德育教育。筆者近年來嘗試在化學教學中開發德育教育的新渠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把我自己的做法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求索化學學科發展的歷史進程,探求開發化學學科的德育因素
在人類化學學科的發展史上,發生了很多的化學事件,這些化學事件給我們化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如:為了給學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我通過給學生重點介紹中國是世界上對化學工藝發明和使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許多發明創造對推進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學進步是有卓越貢獻的。在近現代化學史上,我國的化學家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特別是建國后,我國在化學工業上成果顯著。例如:我國化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學結構與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為人工合成生命物質邁出了新的一步;我國的化學家同生物學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島素。同時,在化學課堂上,化學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講解國外的化學史實,使學生明白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是相連的,希望學生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和使命,通過學習化學知識,為自己的將來,也為了自己能在未來的化學發展史上多作貢獻。在國外化學發展史上,原子論的創始人、英國著名化學家道爾頓,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創立了原子說,原子說的創立對整個化學學科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瑞典化學家舍勒具有頑強的學習精神,求真理,頑強不屈,刻苦鉆研,結果合成了許多有機物同時發現了許多氣體。如氟單質的制取,其間有不少科學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然而科學家們還是前赴后繼,毫不退縮,嚴肅認真,敢于創新。通過對化學學科歷史的介紹,教育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勇于探索、不畏困難、尊重知識、團結協作、大膽質疑、實事求是、堅持追求真理的信念。
二、學化學業界英豪,開發化學德育教育標桿
化學界有很多杰出的英豪人物,我們可以把這些化學界的英豪人物作為我們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德育教育的介質。中國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從小學習勤奮,熱愛祖國。留美后,為報效祖國,以赤誠的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在當時建起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堿廠?!捌摺て摺笔伦?天津淪陷,侯德榜態度堅決,不愿意和日本人合作,在他的努力下,經過多次的試驗和摸索,歷經多次的失敗后,終于發明了“侯氏制堿法”,震驚中外,為中華民族爭取了榮譽。1972年以后,侯德榜經常下廠調研,幫助解決技術問題,并討論小聯堿技術的完善與發展問題,嘔心瀝血,把自己的生命都獻給了制堿工業。
啟普是荷蘭的一名藥物商人,在中學時學過化學。他結合前人制作的氣體簡易裝置,自行設計可以隨時使反應發生或停止的氣體發生裝置,后人為紀念他,將他發明的裝置叫做啟普發生器。
化學老師向學生介紹這些著名的科學家的感人事跡,培養和熏陶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優秀品質。這樣的方法很生動很具體,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合現有規律、定律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化學老師如果根據學科的特點能結合化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學生如果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學習中學生就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進行科學探究,掌握知識。如:在化學實驗中,我們要求學生應該持有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態度,對于在化學實驗中看到的各種現象要如實的反映,甚至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不相符合的時候,學生應該認真分析、深入研究,實事求是的處理相關的數據,使學生形成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掌握科學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學素質,培養創新能力。
如果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學生就會在學習生活中使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如:在講《質量守恒定律》時,學生通過學習知道化學反應不會生成新的元素,只是生成新物質,自然界中的每一個化學反應都不是任意主觀決定,而是客觀存在,在學習中,使學生認識到:使水變成燃料;使鐵生成銅,是不可能的事,是違反科學事實的。通過這樣的滲透,學生自覺地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揭露偽科學的現象,將所學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四、把自然科學方法論的教育滲透在實驗過程中
我在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探究的過程中,特別對學生進行引導,提醒學生注意,化學試驗是有一定的研究程序而不是盲目地亂撞,即整個科學的探究過程應該是:提出疑問,進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觀察記錄,數據處理,交流評價,得出結論。然后用得到的結論指導進一步的實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覺得自己也是在研究,增強學生主動性、興趣性 。通過潛移默化,學生就會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化學是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實驗的能力相當重要。我講到酸堿指示劑時,結合教學內容講了玻義耳發現了酸堿指示劑并不是偶然的的故事 ,這正是一貫認真觀察實驗的好習慣所帶來的,結果從而教育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環節,但必須細致觀察,尊重事實,認真思考。
總之,德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教育的方式靈活多變?;瘜W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優勢,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因勢利導,結合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用潛移默化的手段教書育人,就一定能夠塑造出新一代既具有專業知識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合格中學生。
復習課,是中學各學科重要的教學課型,這種課型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強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升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好的復習方法,可使學生在認知和掌握知識水平上,產生質的飛躍。
復習課中的內容,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不少學生覺得什么都會,但應用起來卻不能得心應手,知識網絡化和可具體化水平較低。如果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時,采取簡單的知識重復和題海戰術的方法,則無益于提升學生知識的運用水平。
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復習課教學活動的組織應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善于促進、啟發、引導和激勵學生,形成主動參與、積極協作、自主構建知識網絡的學習方式,千方百計地開發學生學習上的主動性,讓學生在理解中有創新、在舊知上有發展,在歸納知識中善于梳理和對比,在運用知識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華。這種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學習的模式可表現為:
一、激發興趣
創造始于問題,問題激發興趣,興趣是創新學習的原動力。當學生對一個事物充滿興趣時,他的感覺會變得敏銳,思維會變得活躍,構成了自由創新的心境,學習就有了自覺性,主動性,創造力。不少教師的復習課常常是把知識要點重復一次,一點也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復習效果差,更談不上創新能力、創新學習方法的培養。因此,在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獨出心裁,創設情境,根據那些和學生知識經驗有一定聯系,但又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在知識的結合點上巧妙設疑,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了解解決新的問題的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入到復習的氛圍之中。如復習金屬活動序時,可采用通過設計實驗的方式來證明金屬活動性的強弱;復習催化劑的概念時,可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1)如何判斷物質是否是催化劑?(2)一個反應的催化劑是唯一的嗎?(3)一種物質可以作多個反應的催化劑嗎?靈活地設置不同的情境,在于持續不斷地激發學生認知沖突,養成學生分析、探索、猜想、體驗的習慣,把握問題的本質,培養創新思維。因此,創設情境要注意有趣性原則,如對一個知識點的復習,可向學生換角度提問,換形式呈現,換方式思考。
二、明確目標
教師應根據情境創設的氣氛和復習的內容,恰當的引入復習目標,復習目標一要抓住并列與相關的知識間的橫向聯系,進行橫向整合。二要抓住知識的上、下位關系,構建起由大到小排列的層次性知識結構來組織教學,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設計出難易程度、思維強度、思維容量、提出時機適中的高質量問題。對于實驗內容的復習,應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實驗中的規律,加強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明確專題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并能進行表述和記憶。簡明扼要的點撥,是使學生明確本堂課復習的知識目標、要求和復習的重點,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復習、小結,并用自己所總結的知識去解決目標所要解決的問題。
三、分析類比
教師應根據本堂課設定的知識目標,開放學生的思維,及時點撥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歸納整理、分析類比,使零散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對于實驗的裝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實驗,如實驗室制氧氣和氫氣等,復習時應從反應原理入手,將反應裝置、試劑、條件、氣體的收集、驗滿、尾氣的處理等進行比較,讓學生辨別異同,對比歸納,發現和揭示事物的內在聯系與本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設計實驗的能力?;瘜W中許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關,許多物質的結構、性質、制法也相似或相關,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納,在比較中區別出它們的個性,在歸納中提煉出它們的共性,這樣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更準確、更全面。如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氧化鈉和過氧化鈉、氧化劑和還原劑、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等等,它們有某種聯系,學習時容易混淆,只有加以比較才能準確掌握它們的特性。教師在學生自主提煉時,必須巡回輔導,收集學生信息,把握學生的疑點、難點、心理動態,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歸納得法或偶有所得時,要真心欣賞他們的獨特發現,注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回放他們思維上的閃光點,提供每一個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做學生能力培養、思維發展的促進者。
四、運用創新:在夯實知識、方法內化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歸納的知識去解決新的問題,在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如在復習“金屬材料”時,當分析鐵生銹的條件后,可讓學生思考銅生銹的條件是什么?讓舊知萌發“新意”,讓老題再生“新知”,將知識縱橫聯系,融會貫通。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遷移再加工,將原來死知識加工成規律性好、條理性強的活知識。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著重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特別要注意引導探索適合學生自己個性特色的學習方法,并能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將各類學習方法內化成自己的學習素質,以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
運用創新能力的養成與學生能否自覺、主動、順利地進行“知識遷移”有著必然的聯系,運用創新能力愈強,學習效率愈高,學習方法也隨之形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師生平等,民主和諧,才能造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因此,復習課的教學,并不是新瓶裝舊酒,只要注意方法同樣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復習課中,通過教師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學生疑、合作質疑、歸納釋疑、分析類比,融會貫通、運用創新,可以使學生思維活躍,進而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
實驗啟發教育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瘜W教學中的一些概念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實驗給予學生啟發,用實驗引導學生發現,揭示這些知識的社會實踐意義,以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果教師的實驗教學安排、操作得好,就能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講“氫氧化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非常有趣的實驗:⑴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入熱水中,水會沸騰起來,為什么?⑵向盛氫氧化鈉溶液的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紫色的石蕊試液和無色的酚酞試液,觀察顯示的顏色。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從感性材料入手,通過形象、鮮明、生動的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得出科學結論。新學期的第一堂化學課為實驗課,教師可做些趣味性實驗,如“燒不壞的手帕”“晴雨花”“鐵樹開花”等小實驗,再提出許多我們身邊的生活常識問題,來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以及學化學的興趣。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開展豐富的,適合學生的活動,如制作酸堿指示劑,研究如何洗去污跡,如何除去污垢及凈水器的制作,開展制作競賽,組建興趣小組等。由于活動以實驗教學為主,又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實用性,會大大調動學生完成實驗的積極性。
情境啟發
新課程標準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學生生活中很多現象和化學知識有密切的關系。教師教學可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引導他們發現問題、展開探究,增強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如學習“煤和石油”時,我介紹潔凈能源的開發、目前各國開發新能源的舉措等,如英國農村大面積種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國一些科學家開發利用人體能。在教學酸的通性、pH時,我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定肥皂水、食醋、礦泉水、洗發劑等液體的pH值,判斷各種液體的酸堿性。再如,我根據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學知識進行非法活動,教給學生打假識假的經驗和常識,如用無水硫酸銅粉末驗證市場買回的酒精是否滲有水,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于生活。
比喻啟發教育
教師可恰當地以生活現象為例,用生動的比喻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很有趣味。如教學“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一節時,對于“在含多個電子的原子里,電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通常在離核近的區域運動;能量高的通常在離核較遠的區域運動”的內容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我做了如下比喻:這好比一位老奶奶照看幾個年齡不同的孩子,小嬰兒離老奶奶最近,需要抱在懷里;會走路的孩子,離老奶奶稍遠,可在老奶奶身邊玩耍;再大一點的孩子,離老奶奶更遠,可去遠處玩或去上學。又如讓學生理解原子的大小時,我說:“一個原子與一個乒乓球的大小相比,就像拿一個乒乓球與地球的大小相比較一樣。”形象的比喻使學生連連點頭稱是,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化解了難點,掌握了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總之,啟發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亦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強他們學習化學的信心和勇氣,使學生在健康的、積極進取的心理驅使下更加主動地學習。(本文作者:王永國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第四中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戰場,而學生是教師主導下的課堂活動的主體,這已不容質疑。建構主義認為:把學生置于真實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體會、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習更為有效。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生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知識結構得到發展,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本文以初三化學教學為例,談一談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實踐。
一、運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抓住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求知欲旺盛,其過程直觀、富有啟發性。尤其對初三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接觸化學知識領域,相關內容是否吸引他們、是否引起他們的共鳴、是否讓他們有認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第一次上化學課,學生們對化學實驗充滿了好奇與想象,在他們眼中,化學老師就象魔術師一樣有著神奇的魅力,教師利用好學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欲,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分想象的空間和活動的時間,使學生愉悅、輕松地“撩開化學的神秘面紗”,例如:在緒言課中適當補充兩個有趣的實驗:其一、魔棒點燈----用蘸有高錳酸鉀和濃硫酸的玻璃棒去碰酒精燈的燈心就可以點燃酒精燈。其二、用無色酚酞浸過的蝴蝶狀濾紙放在濃氨水瓶口上方,濾紙上很快就會出現一只紅色蝴蝶,再濾紙放在濃鹽酸瓶口上方時,蝴蝶又漸漸褪色。又如:在教學溶液酸堿性的表示方法----PH值這一節課時,我們可以設計如下的教學過程:
課例:溶液酸堿性的表示方法
教師提問:“生活中的哪些物質曾給你留下過酸的印象?”
“糖醋排骨”、“西紅柿”、“蘋果”、“酸牛奶”、“橘子”……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憑著自己的經驗回答著。教師取出了事先準備好的幾種食物,又在屏幕上打出一些酸性食品的照片,又問:“它們的酸性強弱一樣嗎?”
學生回答:“不一樣?!?
教師動手將1毫升白醋稀釋了十幾倍后問學生:“這瓶中的白醋和稀釋的白醋的酸性強弱一樣嗎?你有什么辦法來確定這些物質酸性的強弱呢?”
“用酚酞試液?!?、“不,用石蕊試液?!?
“那好,請同學們來用石蕊試液檢驗白醋和稀釋的白醋哪個酸性強?”
在大家面前,兩位同學用試管進行了實驗,但所有的同學都呆住了。因為兩個試管中的紅色幾乎一樣,同學們面露驚異之色?!翱磥?我們要用別的方法來區分溶液的酸堿性的強弱……”
“對了,用PH的方法。”一位同學不知是預習了還是接觸過該知識點,睜著眼睛興奮地打斷了老師的話。
“對,就是常用的溶液酸堿性的表示方法……”
……
二、利用化學故事,創設生動情境
許多中學生熱衷于聽故事,許多化學故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學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燃燒的條件后,教師可引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按照作戰命令開始了遠涉重洋的遠航,它的船艙里結結實實地裝滿了供戰馬吃的草料。兩個多月后的一天,船艙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沒了整艘戰艦,片刻之間戰艦便葬身海底,全艦官兵、戰馬無一生還。事后英國軍事保安部門調查,沒有什么結果,但化學家們根據英國軍事保安部門提供的材料,卻很快地找到了“縱火犯”。
[問題]誰是縱火犯?
[學生交流]可燃物燃燒要達到一定的溫度,要與氧氣接觸,船艙里有大量的空氣,草料著火可能的原因是溫度達到的著火點,那么,溫度是怎樣達到著火點的呢,可能有如下幾種情況:
學生1:有人放火;
學生2:有人不小心將煙頭掉到草料堆中;
學生3:戰艦在海洋上航行,太陽照射在船艙里熱量來不及散發,溫度升高達到草料的著火點;
學生4:船艙里很潮濕,草料慢慢腐爛產生熱量,聚集起來使溫度升高。
……
通過學生的猜想、分析、討論和教師的及時評價,可幫助學生理解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利用對學生進行過程與方法教育,同時又增進了學生對化學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利用一些相關的逸聞趣事導入新課,比如:教學這一節課前,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述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的嘗試,拉瓦錫有一次曾用放大鏡把太陽光聚焦在一塊貴重的金剛石上,希望仔細欣賞它璀璨的光芒.沒想到,在強烈的光照下,不一會,金剛石居然煙消云散般消失得無影無蹤,讓他既詫異,更后悔不迭。聽了這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學生都急著想弄清金剛石到底到哪去了,其后的教學當然就很好組織了。
教師還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化學史創設情境,如:1、拉瓦錫發現空氣的組成;2、稀有氣體的發現等,通過創設科學發現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養成細致的觀察能力和敏銳的捕捉信息能力。
三、運用多種媒體,創設直觀情境
教育家荀況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行、聲、色的感官刺激,不僅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易激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操的知識趣味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從信息角度看,利用直觀教具,尤其是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和吸收,不但能使學聲置身于課堂教學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中,較好的理解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制作課件]:奇怪的“死狗洞”與二氧化碳情境:在法國阿爾卑斯山下有個山洞。有一天,三個探險者帶著幾條狗進洞探險,走著走著,幾條狗便癱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繼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卻安然無恙。消息傳開,許多好奇者蜂擁而來,屢次試驗結果都相同。為此,人們稱之為“魔洞”,認為洞內有一“妖魔鬼怪”專門殺狗,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輕舉妄動。難道真的有這么離奇古怪 的事情嗎?你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嗎?讓我們一起討論今天的學習內容----二氧化碳。通過教師對這一探險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講解,頓時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迫切想知道這其中的奧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去再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習內容跟其形式、運用的教學情境結合時,有意義學習才能發生,所學知識才易于遷移到其他情境中再運用。只有在真實情境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才能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實生活或其他學習環境中解決實際問題。
我國的陳旭遠教授認為,所謂生成性教學是指老師在上課前的較為彈性化的課程設計基礎上,根據上課期間的變化而靈活更改授課內容,以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所以生成性教學是一種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素質為目的,在授課前制定可變動性目標,在授課時能夠不被課前設計局限,能夠根據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實際授課情況靈活調整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促進老師和學生一起進步。
一、生成性教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1.設計彈性化的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的設置是一切教學的起點和基礎,幫助化學老師規劃課程的進程和方向。生成性教學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彈性和自由,但是并不代表不需要設置教學目標,在設置化學課教學目標的時候,老師要注意根據全體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部分學生的特殊情況來設置,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化學課上都能學到東西,另外老師不能夠設置過于具體的行為目標,而應設立較為概括性目標。同時,化學老師在一定的時間周期內應當有一定的大目標,每堂課的小目標都應當圍繞這個大目標來設置,最終引領學生順利完成化學內容的學習。
在上課前,化學老師應當對自己接下來的教學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思路,但講課節奏又不能過于迅速,這樣會使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所以老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置若干教學版塊,在授課時靈活運用這些板塊,并在不同版塊之間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來拓展自己的思維。另外老師在授課時要注意,自己只是一個指揮者,真正的實行者是學生,所以不能過于死板的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而是老師柔和的將學生的思路引導到正確軌道上來。
2.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
由于化學課是一種以實驗為主的課程,所以當老師要想捕捉生成性教學資源,首先可以從錯誤中進行尋找,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在實驗中發生錯誤的時候,老師都不需要進行掩飾,而是可以將這些錯誤變成新的教育資源,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更多的進行觀察和分析以發現錯誤,另一方面老師正確處理這些錯誤,將錯誤的原因、原理和可能發生的化學反應分析給學生,并進行正確的操作演示,從而更好地鞏固學生的知識以及記憶,為課堂添加一些別樣色彩。其次老師可以捕捉學生的問題資源,當學生學習化學的時候,經常會問出各種問題,這些問題體現了學生的思考和進步,所以老師應當給學生一定的提問空間,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另外,老師在回答問題中可以發現學生的弱點,并針對這些弱點進行重點講解。第三,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創新,例如創新性思考不同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論證,這些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使他們鞏固原有知識。
3.處理生成性教學資源
每堂課中都會出現不同的教學資源,面對這些教學資源化學老師應當有所取舍,以這些資源是否符合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來衡量,把握生成的尺度,防止被錯誤的資源帶離原有教學目標。這些教學資源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老師在處理這些資源的時候首先不能過于死板,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不同的處理,而不能被框在事先準備好的教案之中,另外有些問題可以稍后再處理,例如學生問了一個比較有價值但是與整個課堂內容無關的問題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將問題擱置,在本節課內容結束之后進行解答,也可以直接將這個問題作為課后作業交給學生自己進行思考,并在下一堂課開始的時候揭曉答案。
二、生成性教學的反思
1.生成性教學實踐的反思
在每堂課結束之后,老師應當對自己上一堂課的表現進行回顧和反思,思考自己上一堂課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哪些是具有價值的生成性資源,自己對這些資源的掌控如何,處理效果怎樣,如果以后出現類似問題應當如何解決等等,這樣的反思可以從每堂課中積累經驗,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并對生成性教學方式在化學課上的應用提供更好的方法。
2.教師自身素質反思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初中化學所講授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為了滿足這些變化老師必須及時對自己的專業素養進行充電,跟上教材的變化。另外,為了滿足素質教育的需求,化學老師也要適當了解其他科目的內容,方便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同時還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另外老師也要具有一定的應變性,從而更好的處理課堂上的一些突發事件,提高生成性的利用。
三、結語
從我們日常的實踐中表明,生成性教學在化學課堂中的正確應用能夠有效的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生的快速發展。同時生成性教學對增加授課資源,提高化學老師自身素質也有著重要作用。
如何抓好初中化學教學: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能源、材料、資源開發、國防建設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無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么重要,他將直接關系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節里一下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講緒言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并經常提問檢查。我們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凈后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后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后,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準確地說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么。
另外我們還根據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于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著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后,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借助于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初中化學課來說,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使他們能輕松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還應了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復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
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 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例如在總復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于氣體的制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制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癬歸納、補充的能力。
另外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于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
如何抓好初中化學教學:實驗證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精講多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還可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有利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摘 要】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適應了新課程的需要,有利于發掘學生思維潛力,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促進學生養成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在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教師要更新思想觀念,轉變角色.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選擇恰當的探究性學習內容,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策略.注重探究性學習過程,拓寬學習時空,形成探究性學習習慣.
【論文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實施;探究性學習;策略
初中化學課程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與學生的自身體驗和生活經歷息息相關,因此在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學習有十分廣闊的前景和夯實的基礎。同時,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適應了新課程的需要,有利于發掘學生思維潛力,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促進學生養成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下面談一談我在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體會,和大家共勉,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在初中化學課中實施探究學習,要求教師能適應新的教學理念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隨時保持教學中的一種“空靈”。
首先,教師必須實現思想觀念的轉變,新課程理念把學生自己的發現、總結看作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方式,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激發、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這要求教師不再是只教給學生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正如俗話說:“授人以魚,僅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卻可受用無窮?!苯處熓紫染鸵羞@種教給學生種田漁獵和點石成金的能力的想法。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再也不能成為知識的化身和權威,一味傳授知識,而是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創造者、引導者。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首先應有先進的教育文化,提倡民主話教學,營造民主、寬松、自由、開放、生動、活躍的課堂氣氛。作為創造者,在教學中教師既創造學生又創造自己,在參與與互動、經驗共享中與學生一起成長,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知識的探索者,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師教學的歷程,也是教師探索、創造、提高的歷程。作為引導者,應該思考如何教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入積極思考,探索的狀態。
第三、在正確認識學生能力水平,思維特點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探究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問題,把學生引入積極思考、探索的狀態,逐步培養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并把學習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鞏固探究性學習的成果,拓展探究性學習空間。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初中學生參與探究性學習的特點。初中生還未自發地形成一種探究性學習的道路,盡管與有好奇也時常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過僅僅是一種探究意識的萌動。例如:在談到自己所出的環境中空氣和水源造成污染時,能提出:“農村沒有大的工廠和礦區,是什么造成了空氣和水源的嚴重污染呢?”等問題,但卻不能深入系統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和提出如何防污的辦法。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恰當確定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探究性學習策略。在施行探究性學習時,應當根據學生智力和個人經驗的不同,如何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問題,把學生因如積極思考探索的狀態,逐步養成探究性學習的氛圍。選擇和設計大多數學生相適應的探究性學習內容能夠。例如:在學習木炭的吸附性后,引導學生探究,“木炭可以脫色、除臭,吸附雜質,你能不能用木炭制作一個簡單的過濾器,由此你可以用木炭制作一個簡易的凈水器嗎?說說你的想法。下來過后,去動手實驗,設計。下節課我們來展示比賽以下誰的設計好。又如:在學氧化碳可以滅火后,問:生活中那些物質可以相互作用生成二氧化碳,請你設計一個裝置進行檢驗,下節課帶上你的實際和藥品到課堂上來展示,看誰的藥品在生活中最容易得到,看誰發現的反映組數多等。在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引導學生選擇研究題目,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研究活動,處理研究結果。從而逐步養成探究性學習的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拓展學生學習空間,積累學習經驗,引導學生形成“生活的時空都是學習的課堂“的學習思維方式。脫離生活的教育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讓學生學會探究地學習,養成探究性的思維方式,就要想法設法把學生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要讓學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探索學習的課堂。因為真實的生活情景比書本世界更能激起他們的體驗。如:讓學生實驗生活中的石灰,石蠟等使各種花變成不同的顏色,調查防止溫室效應,調查本地土壤結構,改良措施和施肥方案等。
最后應注意,在化學課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不能對學生要求過高,而是注重學生探索的過程和體驗。因為,研究性學習不同于科學家的科研活動??茖W家的科研活動價值在于研究的結果,而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研究的過程。
總之,探究性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能力,可以培養學生收集并處理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團隊精神,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體驗到研究的艱辛和快樂。研究學習的過程比結果更有意義。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新的開始,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創新,沒有創新就難以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科學的發現、科技的發明和創造,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作為初中生,其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我談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
一、運用化學實驗,創設真實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趣味情境
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更應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動機。另外,加強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不但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開闊學生視野,還能使化學知識更加生動有趣,利于學生掌握。
三、追蹤社會熱點,創設時尚情境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是一門孕育著巨大創新機會的學科,它和社會生產以及生命、環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系。無論是生活中接觸到的新材料和新藥物,還是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社會熱門問題都與化學緊密相關。例如“現代化工業生產與技術”、“化學與新材料”、“化學與新能源”、“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命科學”、“化學與環境”等學科知識都可成為設計教學情境的豐富素材。教師平時要善于積累相關素材,并與課堂教學適當聯系,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文化修養。
四、利用化學故事,創設生動情境
很多中學生熱衷于聽故事,許多化學故事也是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從而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因此,用化學故事創設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拓展探究渠道,創設實踐情境
欲使學生學習化學時樂此不疲、樂以忘憂,則應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尋找課堂中的“后”探究問題,如組織學生開展調查與研究、網上點擊、家庭小實驗等。這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條件。
六、結合學生心理,創設游戲情境、
興趣是有意注意的開始,唯有興趣,才會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因此,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心理特征,創設愉悅的游戲情境進行課堂教學,以化學自身的魅力去誘發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一接觸就有妙趣橫生之感,從而開闊思路。這種課堂教學的實施,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并有效地從實踐中獲取知識。
七、運用多種媒體,(教學論文 )創設直觀情境
我國古代教育家荀況曰: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形、聲、色的感官刺激,不僅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易激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從信息論角度看,利用直觀教具,尤其是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傳播和吸收?,F代化教學手段主要包括幻燈、投影、錄音、電視、電影、計算機等多媒體教學手段,這些手段和傳統的教學媒體相比,具有形聲性、展現性、先進性、高效性等特點,它能有效地利用圖像、聲音、色彩等形式來傳遞教學信息,使教學內容能較好地接近客觀實際,使學生不但能置身于課堂教學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高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全社會和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教師可搜集有關“神州六號”發射方面的錄像和圖片資料,并在初中化學復習課上進行展示,生動形象的資料必將對學生的感觀產生強烈刺激。當學生心潮澎湃、興奮不已時,教師可結合有關資料提出幾個思考題:①神六發射時需要多種燃料做推動劑,若使用液氫做燃料,你認為有什么優點?若使用聯氨(N2H4)做燃料,則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劑,生成氮氣和水,請寫出化學方程式。②航天員的食品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③為了凈化飛船中的空氣,可使用氫氧化鋰來吸收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請寫出化學方程式。這些題目把氫燃料的利用、空氣中的粉塵污染、堿的通性、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等諸多舊知識點在一個新鮮的情境中呈現在學生面前,大多數學生經過思考都能順利完成。在這樣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進行復習,必然能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新鮮感,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再去認識更高層次問題的過程?!扒榫场睂W習過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引導作用。以“情境”為中心,圍繞科學的并能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展開學習,也是科學探究學習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恰當的“情境”,通過“情境”啟發學生積極的觀察、思維。以“情境”為主線來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實現獨立開課,加強對實驗課重要性的認識
以往有機化學實驗與有機化學理論課合并開課,在期末總成績中只占30%的比例,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自2012級開始,藥學類專業學生的有機化學實驗實行獨立授課,同時增加學時,目前學時數為64學時。有機理論課分兩個學期開課,為了方便學生在實驗課程教學中對理論知識的更好掌握及運用,避免以往由于實驗室場地、時間安排沖突和教學人員不足等實際問題而導致的實驗課內容超前于理論課,而使學生上課目的性不夠明確。我們將有機實驗安排在有機理論授課的第二學期,為了讓學生能充分運用實驗室教學資源,實行小班授課。
二、合理設置,實現教學內容循序漸進
根據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的特點,我們在實驗教學內容上進行了精心的選擇和安排,教學課程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緦嶒灢僮饔柧毑糠终伎倢W時數約40%,合成綜合性實驗占40%,研究性實驗占10%,設計性實驗內容占10%。充分考慮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術出現的順序及頻率,重要的實驗操作至少要訓練兩次以上,幫助學生靈活運用這些實驗基本功打好基礎。為此前期我們安排熔點和沸點測定、常壓蒸餾、水蒸氣蒸餾、提取、色譜分離、折光率測定、旋光度測定、重結晶等實驗,盡可能對各種基礎操作進行訓練。運用前期所學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術,對物質進行合成,或對天然物質有效成分進行提取,然后對產品進行鑒定及含量分析,對學生實驗技能的綜合訓練做到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因為有機實驗授課安排在理論授課的后半段,在前期實驗基礎操作訓練結束進行合成實驗及設計實驗時,理論授課大概已經進行至雜環化合物的章節教學,對于學生將理論教學知識運用于實驗教學沒有太大障礙,還有助于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復習及鞏固,提高教學質量。在學時安排上,實行彈性分布設置,不再是原來機械地一周固定幾學時,而是根據實驗內容選擇相應的學時數,最短為3學時,最長為6學時。通過合理安排,使整個有機化學的教學環節得到優化。
三、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引入現代有機化學實驗技術與方法
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必須要“從自我做起”,從而養成良好的實驗行為習慣,在實驗中所產生的廢液必須分類回收,如果可能盡量做到循環利用,盡可能做到“三廢”對環境的零排放。盡可能將前一實驗的產物或廢棄液實現在下一實驗的再利用。如將柱色譜實驗中洗脫液乙醇和其他實驗中回收的乙醇裝于指定廢液瓶,在蒸餾實驗中讓學生將回收的乙醇進行蒸餾純化得到95%乙醇,并保存待用;將此純化后乙醇再用于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實驗,提取回收的乙醇還可以用作溶劑或用于儀器的洗滌;將合成的乙酸乙酯用于折光率的測定等等。在這些回收利用和循環使用的實驗中,強化學生的綠色化學思維和環境保護意識。為幫助學生開拓視野,適當了解除教學中使用的常規反應儀器外的其他實驗技術與方法,在實驗室條件允許下,提供了一些開放性的實驗項目。如微波輻射合成二苯甲酮,并用旋轉蒸發儀在減壓下蒸出溶劑;選擇用超聲波振蕩技術來完成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實驗中的提取部分實驗等。
四、教學形式多樣化,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改革以往實驗均是教師講解示范,然后學生進行操作的教學模式,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增加學生上臺講解示范環節。在第一次課時,組織學生自行組隊,每次上課均安排學生輪流上臺介紹實驗注意事項,實驗操作步驟及方法等,然后其他同學進行討論,教師再總結點評。教師在點評時還可通過PPT或操作示范視頻,對學生易犯的錯誤操作及安全隱患要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強調。通過這種學生參與教學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預習效果,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也促進學生實驗操作更加規范。除正常的實驗教學外,每年均組織學生進行有機實驗技能操作競賽。在開賽前一個月,實驗中心的有機化學實驗室全天開放,通過提前預約登記,教輔人員協作安排方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實驗復習項目進行強化訓練。比賽分筆試初賽、實驗基礎操作復賽及綜合實驗操作決賽,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改革實驗考核體系,實現客觀全面評價
考核是實驗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掌握知識水平的操作技能情況的綜合客觀評價。實驗課考核有助于檢查學生對有機化學實驗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情況,檢查學生有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督促學生認真進行實驗,提高實驗操作技能,檢查學生分析實驗現象、處理及討論實驗數據,運用實驗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科學的實驗成績考核體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驗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而從理論課中分離出來,占有一定的學分,這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尤其對那些“混實驗”的學生,只有認真操作才能得到好成績。我們采取綜合評定的方法來確定學生的實驗成績,實驗課成績由平時分(70%)和實驗最終考試(30%)組成。平時成績主要考查學生預習情況、回答問題的情況、資料查閱情況、實驗過程中操作的規范性、實驗結果與分析、實驗報告的撰寫以及與同學的協作精神等方面,全方位地衡量學生綜合能力;考試成績包括實驗理論考試成績(筆試)和實驗操作成績(采用排隊抽簽、單人現場操作、當場評分方式)。教學實踐證明,改革實驗考核方法,嚴格實驗教學管理,不但使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加強,也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六、總結
總之,教學改革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作者認為要提高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關鍵在于細節和落實。教師需要花大量時間在教學上,加強實驗教學環節設計精度,與學生實現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切實提高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效果,使學生完全適合現代教育對實驗教學的要求,成長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下的化學教學應以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和化學無窮的魅力以及做人道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強調啟蒙性和基礎性,一方面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未來發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社會現象,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筆者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應該根據學生實際,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的學生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見多識廣、興趣愛好廣泛、網絡等社會上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影響很大,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尤其是初中學生。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不會喜歡那門課程,也就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皬娕さ墓喜惶稹?學生在逼迫的狀態下被動的學習,學習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在教學中,尊重和滿足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一)上好第一堂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學的開篇課“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圖片展示,但沒有安排實驗。我覺得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魅力,補充一些趣味性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會變色的花”“噴水成圖”等,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可喚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化學的渴求之情。從而興趣嫣然、熱情高漲,迫切地想要走進奇妙的化學世界。
(二)教學中密切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引入具體的情境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生產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教學中注意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學習化學是十分有用的,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
例如,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資料介紹身邊熟悉的事物。像光纖的發明聯系電話的使用;冷凍劑的發明與更新聯系冰箱、冰柜、空調;彩色膠片的發明聯系照相及電影、電視;塑料聯系許多家庭用具;卡介苗、青霉素的發明聯系人們對疾病的治療和預防等;在介紹物質鑒別方法的時候,可以聯系到廚房里的糖、酒、醋等;在學習水資源污染與保護這一課題的時候,讓學生思考導致峒河水污染的可能原因是否是峒河兩岸的居民、醫院及峒河上游的農村、工廠等;在介紹溶洞里石筍、鐘乳石的形成時,讓學生聯系水垢的成分、形成、以及除去方法,并探究滴水穿石的真正原因;介紹酸堿鹽時,聯系胃酸病人的用藥問題、化學肥料的合理使用等等。多開發這樣與生產、生活貼近的資源,既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強化了人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的意識,最終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轉變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方式的具體落實。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盡量多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強調“發現——探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以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學生共同學習。
例如,在“愛護水資源”這一課題的教學設計中,我考慮學生對水污染這一內容較熟悉,但對水資源的缺乏體會不深,為此我設計了自主學習的課題:①峒河水資源的分布及質量調查;②峒河水污染與我市的經濟發展;③給市政府的建議書: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④給全校師生的倡議書:節約每一滴水。而對水資源短缺則用多媒體進行。在開展這些活動的同時,教給學生方法,而課堂則變為學生討論、交流的場所,教師及時點評和鼓勵,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重在服務。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
(四)改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不同的教學時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精神狀態適當的改變教學方式。例如:下午第一節課,在學習新知識前,可以組織進行小型的知識競賽,如書寫化學方程式接龍游戲: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書寫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學生輪流上臺,臺下的同學給其他組的同學找毛病,補充完整,然后評選出表現出色的同學。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有些亂,但學生不再昏昏欲睡,不僅激活課堂氣氛,復習了舊知識,而且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使學習活動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動。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重視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綜合能力
新課程倡導課程的綜合化,淡化學科界限,還給學生一個整體性的課程。當今社會,人類面臨著人口、環境、能源、資源、健康等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重視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多學科的協同努力?;瘜W與物理、生物、地理等學科有很多的聯系,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目的的設計一些跨學科的學習課題,使學生在已有各學科的基礎上,對問題的認識盡可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①二氧 化碳與光合作用;②溶液與生命運動;③土壤的簡單分析;④水系的變遷及水資源的分布;⑤赤潮和水華現象;⑥水溶液的導電與金屬的導電;⑦新能源的開發使用;⑧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作用及不良影響。這些課題的學習中,學生體會到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使學生從多角度去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決策能力、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差異發展,培養創新能力
課程改革極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確定位學生為發展中的人。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需要教師格外的關注,應當允許其差異發展,讓其張揚個性。面對發展中的人,化學教學應分外珍視他們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不要以現成的答案框定學生思路,不要以現成的教案圈定預設線路。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時,我改變以往給學生設計步驟的方式,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不再擔心學生出錯。例如,在探究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時,會出現過量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不出現渾濁的現象。我不預先告訴學生這一現象,由他們自己去發現。通過觀察,我發現各組實驗的現象很不一樣:有的石灰石取的多,有的鹽酸取的多,石灰水取的也很不一樣。針對這現象我要求各組互相交流、討論,由學生得出化學反應的現象與藥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關系。然后在引導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我再進行歸納小結,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組織實驗教學時我都嘗試著這樣做,學生逐漸養成了預習實驗的習慣,能根據教材的提示自己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為了激勵學生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我用組織他們參加課外實驗作為獎勵,邀請設計實驗方案較好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做實驗,如粉筆炸彈、制作葉脈書簽、會長毛的鴨子、配制去污劑、汽水等。并把實驗產品拿給全班同學分享,這樣既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探究和創新能力。
(三)重視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是化學實驗。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每個課本實驗,還要在適當的條件下根據需要補充實驗或實驗創新。如,緒言課中就補充趣味性實驗;質量守恒定律探究中分別補充有氣體、沉淀生成、變色、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第六單元課題一中補充玻璃刀切割玻璃、鉛筆芯導電、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紅墨水等實驗;介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時補充向自制的簡易天平中傾倒二氧化碳;介紹易燃易爆物質時補充氫氣的爆炸實驗及白磷的自燃實驗;介紹溶液時補充模擬“死海實驗”;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補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并改進,即將光亮的銅片在酒精燈上燒黑后迅速伸入一氧化碳瓶中;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時尾氣的處理改成用排水法收集并點燃;做氣體的燃燒實驗時,先用排水法收集在錐形瓶里,并用橡皮塞塞緊,拿到教室直接在瓶口點燃現象非常明顯,密度大的正放,密度小的倒在鐵圈上。當然,我們學校從初三到高三四個教學年級四十多個教學班,只有三間化學實驗室,讓每一節化學課都在實驗室上那是絕不可能的,教學器材也遠遠不夠。所以,只有創造條件,尋找代用品讓學生動手完成每一個實驗。如蠟燭及其燃燒、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老師就提供澄清的石灰水,其他的用品均由學生用玻璃杯、塑料盆等代替;質量守恒定律探究中碳酸鈉和鹽酸的反應,就用面堿和醋在有蓋的塑料杯中進行;酸堿指示劑,可用果皮、鮮花自制??傊?只要是危險性不大的就放手讓學生去做,充分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四)引導閱讀,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化學不同于語文、外語,不要求死記硬背,強調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所以,在化學概念的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抓住關鍵詞,培養理解能力。如,催化劑的概念中:“改變”、“質量”和“化學性質”,化學變化的概念中:“生成其他物質”,氧化反應概念中:“氧”,單質、化合物的概念中:“一種元素”、“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純凈物”,質量守恒定律中:“參加”、“化學反應”、“各”、“質量”、“等于”等。抓住了這些關鍵詞,就可以透徹的理解每一個化學概念。
(五)給學生犯錯的機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制取氧氣的時候,做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時,設計了兩種方案。一是讓一部分學生先握住試管,再將導管放入水中,沒有看到氣泡的冒出。二是讓另一部分學生先將導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緊握住試管,很快看到有氣泡冒出。得出操作方法不同,結果不同。即在讀題時,一定要特別注意 “形容詞”、“副詞”等,例如,“濃”、“稀”、“先”、“后”、“逐滴”、“潔凈”、“干燥”、“冷”、“熱”等。
總之,本人認為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應真正領會課改的理念,真正實現理念向行動轉化,不再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應本著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終生發展而努力,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現”,真正體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和化學無窮的魅力。
一、化學有效教學要以科學備課為前提
在新課程的框架下,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進行科學備課,做到:(1)備學生。認真分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恰到好處地結合教材;(2)備課程。教師應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要善于將生產生活中出現的一些自然現象、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以及其他學科知識與化學課堂教學緊密結合(;3)備方法。在備課時,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思考采取什么教學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的突出重點,克服難點;(4)備情境?;瘜W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思維、活動以及媒體等各種情境[2],使學生在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高效學習;(5)備自己。教師在備課時,要善于自我反思,敢于質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從而超越自己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化學有效教學要以構建有效課堂為主題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教師走向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定教”。充分利用好學生身邊的資源和課堂生成的資源,使教學目標的達成更加鮮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借助于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根據班級人數確定小組人數,每組6-8人最合適。小組內各成員的成績要各有差異,應將思想上進,學習刻苦,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定為小組長,以便更好地組織小組學習,檢查落實學習任務,驗收學習成果。小組成員在有明確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教學中,充足的時間是學生順利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力保證,對即將發現的問題形成統一的認識,并從各小組中推薦一名代表做精彩展示。通過展示,讓學生的觀點得以展現,讓學生的思想得以交流,讓學生的潛力得以挖掘,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創設化學學習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進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置身一個實際的生活情景中,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讓學生產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探究化學問題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創設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貼近學生生活,符合他們的認知結構,如為什么在霧霆天,行人容易出現頭暈,這種問題的設置與課堂內容緊密聯系,還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3.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學生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如“化學肥料”教學時,上課前,剪輯一段我國水稻專家袁隆平研制的高產稻豐收在望的視頻,然后,適時地提出與這節課相關的問題(:1)要提高糧食產量,最關鍵的是什么(?化肥的科學使用。)(2)農作物生長主要需要哪些化肥?(氮肥、磷肥和鉀肥。)多媒體教學,能使許多抽象的化學概念、化學規律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化學有效教學要以有效實驗為輔助
化學實驗是學習初中化學的基礎,是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可以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理解化學基本原理,研究化學常見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
1.讓學生動手做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其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由傳統的教師演示實驗到學生自主實驗是一個質的改變,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案導學”的演示實驗由學生自主完成,可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學習習慣,體驗科學探究法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3]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從他們發現新問題時開始的,充分發揮實驗質疑作用,可以使實驗探究和知識體系問題化、具體化、條理化,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學生通過上課親自做演示實驗,受到的啟發都能夠反饋出來。此時,教師給予及時、適當的誘導、點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使探究活動更充分、深入,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會更加直接、全面、深刻,也容易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科學備課,以學生為本,構建有效課堂并重視化學實驗,使學生對化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和延伸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針對新課改的理念,我們將在教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為培養適合時展的高素質人才而繼續努力。
一、全面發展三維目標是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初中的化學教學是全方面的,學生學習化學不僅僅是記憶重要的知識點,更應該認識和理解化學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化學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深層理解和認識化學的實質,學好化學這一科,愛上化學。初中化學教學,不僅僅是教師教會學生解答化學問題的過程,更應該是培養學生利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過程;化學教學不單單是孤立地講解課本上的知識點,更應該聯系實際生活,讓化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二、處理好選修與必修、化學素養與原理學習之間的關系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已經對化學有所接觸,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做好化學知識的銜接工作,不能割斷教學內容。初中三年級學生開始學習化學這一科,教師在講解化學時,要注重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銜接,把握教學的整體性,而不是分割知識點,否則學生對化學學習會容易出現誤解或者不理解,若是這種問題的不到解決,學生慢慢會厭倦學習,甚至對化學學習完全失去興趣。編輯者在設計教材時,留有必修單元和選修單元,對于必修知識點,教師不必過多的補充課外的知識點,不要給學生造成過多的壓力;對于選修的知識,教師的態度應該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不是考試范圍就不學了的心態,畢竟,選修模板也是化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選修部分的知識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在整體上學好化學這一科?!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我們才能做好事情。學習也需要興趣,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對學習上心,才會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也是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的憑借。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培養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化學實驗,通過實驗帶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還可以舉辦競賽,讓學生對化學有更大的理解和學習動力,在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合作意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對化學的理解和學習能力,為化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更好的渠道,實現化學的教學目標。實驗是化學學習中一種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教學資源,作為化學教學的主要手段,化學實驗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資源,讓學生學會正確實驗,高效地輔助和補充化學教學中的不足。
實驗法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在進行試驗的時候,會觀察到實驗現象,有時候還會出現很多神奇的現象,由于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弄懂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于是學生就產生了好奇心和興趣,不斷研究和探求,理解相關的化學原理,這樣學生就對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了。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他們就會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理念,教師就可以順利的進行之后的教學,達到雙管齊下的效果。當代教育是現代化的教育,在新的時代,我們應該順應教育改革潮流,從實際出發,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斷創新和探究,致力于創建新型和諧化學課堂的工作。為了讓學生有興趣,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化學,教師在確定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把化學與實際相結合,讓化學教學更貼近日常生活,這樣學生在興趣化、生活化的教學氛圍中,不斷參與、積極探求,為以后的化學學習打好基礎。也只有把化學寓于生活中,學生才能全面提高整體素質,這也是新課改的標準之一。新課程標準能為教師提供理論依據,它作為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體現著國家對教育的本質要求,遵循新課程標準,能夠促使學生學會學習,更好地實現化學教學的教學目標。
我國的環境狀況并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已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災害性影響。1994年7月震驚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1997年的黃河斷流,1998年的長江洪水,2009年2月“鹽城水污染事件”,以及年年的沙塵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觸目驚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聞。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環境保護意識,已經擺上了國民教育的重要議事議程。而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與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環保意識一旦形成,對其一生的社會行為乃至對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無疑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用。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一件事關未來、影響深遠的大事情。
一、環境保護的概念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二、培養學生環境意識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環保”是21世紀的首要課題,隨著科學技術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化學污染物,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受了嚴重破壞。地球環境與人類的生存問題密切相關,如今環境保護問題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環境保護與化學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許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過程、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蘊含著化學知識。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逐步學會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币虼?在化學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是一件事關未來、影響深遠的大事情。
三、化學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
1、加強課堂教學,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環保基礎知識。
課堂教學在化學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化學教師要在課堂中逐點滲透環境保護的知識,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了解一些涉及環境問題的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習情景可以增強學習的針對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興趣是他們學習環境知識的源動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努力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創設真實、生動、直觀的學習情景,積極開展和落實環境教育。例如在教學碳的氧化物時,可同時介紹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當講解硫化物時,可以向學生介紹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當講解到有機物時,教師則可結合烴類的有關知識介紹光化學煙霧引起的幾次污染事件、由乙烯聚合反應的內容介紹“白色污染”的危害等。
2、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充分貫徹環保理念。
在化學實驗中,同樣存在著“廢氣、廢液、廢渣”的問題。教師可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機會,向學生滲透環境保護的理念。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在實驗教學中檢驗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1) 控制藥品用量。
在化學實驗中要力求用最少的實驗藥品,獲得最佳的實驗效果,盡量減少廢棄物排放。改進實驗設備時一個可行的辦法,例如在銅和稀硝酸的反應中,可用注射器來代替試管進行試驗。注射器裝置屬于封閉體系,更易于對比觀察,而且藥品用量比改進前少得多,同時能防止有毒氣體NO生成NO2的泄漏而污染空氣。
(2)循環回收利用。
在做實驗時,盡量減少廢液、廢渣和有害、有毒氣體的產生,實驗后的廢液、廢渣也要盡可能回收利用。實驗后要對實驗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如金屬、紙、塑料等均可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則應放在規定的地方,統一清理存放。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而且還能使學生受到直觀的環境保護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無害化處理。
在化學實驗中,有時會產生有害物質。為防止污染要對這些有害的實驗產物做無害化處理。 例如在做有毒性氣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放出的試驗時,可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減少有毒氣體排放。又如在做硫粉和氧氣燃燒的實驗時,可在集氣瓶里倒入少量堿溶液,讓二氧化硫氣體大部分被堿溶液吸收,盡量減少二氧化硫氣體對空氣的污染。
3、利用課外活動開展環保教育。
要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最好要將環境保護教育延伸到課堂之外。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點和興趣等,有計劃地安排一些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環保意識。
(1)開展課外興趣活動。
教師可以通過組建課外興趣小組,開展環保課題調查活動。例如組織學生檢測大氣污染物的體積分數或者質量分數,測定附近河水的酸堿度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造紙廠、化工廠,實地考察周邊水質環境。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親身體驗環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強環境觀念。
(2)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一方面,教師在可以 學校內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讓學生查找有關環保法規。如《大氣污染法》、《固體廢棄物污染物處理辦法》,《水污染法》等,學生通過了解有關法律法規的知識,增進學生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知識,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老師可我借助各種“紀念日”,組織學生參加環保宣傳。例如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讓學生們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以提高學生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
(3)及時向學生傳播環境科學的動態。
教師應關注環保方面的有關知識,能夠及時準確地把環境科學的發展動態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與時俱進。
總之,利用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越條件。廣大中學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越性,上下一致,通力合作,從小抓起,從我做起,使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樹立起強烈的環境意識,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防止環境污染,才能創建一個美好的勞動生活環境,才能擁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
一、不必為了保證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
初中化學新舊知識體系本身就不具備完整性,基礎理論中除了部分基本概念外均未涉足,教與學本身又缺乏認知上的完整性,所以,在進行化學教學過程中不必從化學學科上一味追求知識面面俱到的完整性,或造成教學內容主次不分,詳略不當,甚至把選學內容當做必修,或補充某些課外內容。
由于“一綱多本”體制的實施,作為教師使用哪種教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吃透新大綱,嚴格按新大綱規定的教學要求進行教學,將課時集中到“是什么”、“怎么做”,以及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理解“為什么”這些方面。
二、不能為了追求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度而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新大綱對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提出了4種不同層次的要求,這些層次及其比重(用知識要點數表示)分別為:常識性介紹17、了解36、理解8、掌握13。對不同內容所規定的不同層次的要求是師生教與學中在知識的難度和深度上的限定,也是為了從根本上避免盲目拔高。
當然,對學有余力的優生,從開發智力、提高能力出發,提高一點要求是允許的,但必須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
三、不得以新增知識內容為借口,任意加大課時量
鑒于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生產勞動等實際的要求,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材新增加了18個知識要點,它們分別為:選學6個、常識性介紹6個、了解5個、掌握1個。不難看出,新增加部分并沒有給教學增加很多困難,實際增多的課時量也很少。當然,必要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仍需占用一定的課外時間,這當然是允許的。
四、不允許為了應付升學考試而離綱離本,大搞題海戰術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著眼點是素質教育。為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初步基礎雖然也是義務教育的一個方面,但不應變成單純的升學教育,若離開大綱和課本的要求,大搞題海戰術,落入“應試教育”的誤區,是違反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的。明確了這些要求,參與教與學的師生完全有理由從題海戰術中解脫出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與練習,以此來改革初中化學教學,達到提高民族素質教育的目的。
加強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做法和體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用)》(以下簡稱新大綱)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背浞终J識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采取措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本文結合作者教學實踐,談談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加強實驗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一、領會大綱精神,充分認識實驗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綱從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出發,面向大多數學校和大多數學生,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與原教學大綱相比,新大綱在“初中化學教學目的”中除了規定學生需要學習一些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特別突出強調要重視情感領域的教學和對學生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內容方面,從義務教育實際出發,新大綱適當降低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較大幅度降低化學計算的要求,在適當拓寬元素化合物知識面的同時,加強了化學實驗,把演示實驗列入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新大綱列出的31項演示實驗要求教師必須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學生分組實驗19個(必做10個,選做9個),要求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完成,使每個學生都有動手做實驗的機會”。
在教學要求中除了“使用儀器的技能”?(13種儀器)和“實驗操作的技能”(8項)外,還把“要求學生初步學會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能夠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結論,并如實書寫實驗報告”。以及“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安全操作”,也規定為實驗的教學要求,體現了實驗教學的整體功能,其目的在于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改變以往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傾向,糾正為了應付中考用講實驗、背實驗代替做實驗的錯誤做法,以及比較普遍存在的只滿足于完成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而忽視通過實驗教學養成學生良好實驗習慣,訓練觀察思維能力和培養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等問題。深刻領會新大綱精神,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化學實驗的教學與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全面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初中學生年齡孝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并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以下三點。
(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于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對這些演示實驗,我全部安排在45分鐘課堂教學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分析表述準確簡練。對部分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還作了適當的補充和改進,以增強實驗效果。
例如,在§2-1分子這一節教學中,補充了氨的揮發、碘在酒精中擴散(溶散)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分子運動的感性認識,在§1-4燃燒和緩慢氧化的教學中,對白磷的燃燒演示實驗進行改進,用球膽向燒杯的熱水中緩緩通入O2,可看到熱水中的白磷與O2接觸后,也開始燃燒,產生火光。演示結束后,我請學生思考3個問題:1.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能燃燒,紅磷不能燃燒?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條件才能燃燒?3.紅磷能不能燃燒?接著再補充演示紅磷燃燒的實驗,將少量紅磷放在鐵紗網上,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請學生觀察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出燃燒的條件。學生反映這樣學既能理解,又記得牢。
又如,在講述氫氧化納化學性質時,我補充了氫氧化鈉與CO2、SO2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然后提出兩個問題:1.為什么燒瓶中的小氣球會自動脹大?2.大試管中紅色的噴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實驗現象饒有趣味,所提出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既使學生認識氫氧化鈉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的性質,又與所學的物理知識聯系起來,啟迪了學生的思維,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我在初三化學課堂教學中補充和改進的演示實驗約占全部演示實驗的五分之一。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它對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色態、構造及點燃時的現象,并與課本第5頁習題3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學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玻璃杯、飯碗和小蠟燭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第7頁演示實驗1-1的改進),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里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簡要解釋和指導后,有的同學回家又重復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隨之激發出來。后來,每逢做演示實驗時,學生往往會問老師:“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課堂教學內容,我們除了布置學生完成新教材中設計的13個家庭小實驗外,還另外補充了十 幾個既有濃厚生活氣息,又與所學化學知識密切相關,同時學生在家庭中又能夠找到材料,獨立完成的小實驗,作為家庭作業。這些實驗按教學進度陸續布置給學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
學生準備一個家庭小實驗記錄本,把所完成的實驗項目、日期、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的結論與所學知識的聯系等詳細記錄下來,半學期檢查一次。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老師提出的要求。二十幾個家庭小實驗的開發,不僅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使學生擴大了視野,培養了動手實驗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們與課堂教學內容同步,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起到促進作用。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頁鐵釘生銹演示實驗中的(1)當作家庭小實驗,提前一周布置給學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鐵的性質這節課時,將實驗室預先做好的鐵釘生銹實驗(第118頁實驗6-1)的三支試管展示給學生看,并請他們與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實驗結果對照,學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能跟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鐵銹”這一事實。進而再請學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鐵釘,哪一部分銹斑最明顯,為什么?”啟迪學生對教材第119頁討論題“你認為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進行探究,從而對鐵生銹的原因和防止鐵生銹的方法有較深入的了解。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驗活動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們學校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科技節,化學晚會列為專項內容之一。在晚會上表演節目(趣味化學實驗、化學小魔術、小游戲等)的都是化學興趣小組的成員,而觀眾大多是初中學生。豐富多采的晚會把他們帶入五光十色的化學世界,聽到“爆竹聲聲”,學生自然聯系到不純氫氣點燃時的爆鳴,看到“空瓶生煙”、“清水變色”,就急著想了解“這是什么變化?”
……興趣的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還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習§3-1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你們父母,在他們當學生時,這條河是不是像現在這樣臟?”學習§1-4燃燒和緩慢氧化時,課后布置學生到汽車加油站、倉庫觀察“嚴禁煙火”標志,到車站了解哪些物品嚴禁帶上火車。還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將雞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觀察蛋殼表面產生的氣泡以及限用廚房內的用品來鑒別精鹽和堿面(NaHCO3)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到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化學與生產、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
三、養成良好實驗習慣,指導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正確使用儀器、規范的實驗操作、認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如實完成實驗報告、遵守實驗室規則、注意節約藥品和實驗安全等。我在教學中注意從科學態度、規范操作上給學生進行示范,對學生遵守實驗室規則提出嚴格要求,對如何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填寫實驗報告則加以具體指導。例如,學生在做“實驗八:酸的性質”分組實驗時,對鹽酸與帶銹鐵釘的反應,在實驗過程中不僅可看到鐵釘表面的銹斑被鹽酸所溶解,鐵釘表面變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鹽酸過量,過量的鹽酸和鐵會繼續發生反應,還可以看到鐵釘表面有氣泡冒出的現象。因此,在填寫實驗報告時,我要求學生將實驗所觀察到的所有現象如實填出并對所產生的現象作出相應的解釋,以此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每次實驗結束,我都要留出3-5分鐘,讓學生清洗實驗儀器、整理藥品,保持桌面整潔,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科學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和培養,對初中學生來說,需要有教師的指導。學生初學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時,我除了在課堂上演示規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還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藥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裝塊狀藥品要“一橫、二放、三慢豎”;液體藥品取用的要點是“瓶塞倒放、兩口緊挨、緩慢傾倒、加蓋放回”;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放手吸試劑、懸空滴液體、管口勿觸壁”;以及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兩查、兩不、兩禁止”。
在學習氣體實驗室制法時,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從學習氧氣實驗室制法開始,就向學生提出四點學習要求:1.掌握制取氣體的實驗原理;2.了解實驗儀器、裝置;3.學會正確操作方法;4.掌握氣體的檢驗方法,在學習氫氣實驗室制法時加以鞏固。到了§5-4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教學時,則側重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教材,回憶對比O2、H2實驗室制法,歸納出“學習氣體實驗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導對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的研討,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了解了掌握知識的方法并能加以應用??茖W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不僅知道“是什么”,能夠提出“為什么”,繼續追問“還有什么”,進而解決“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當然,限于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點,學習方法的指導應當緊密結合實驗教學實際,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這是義務教育新大綱提出的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之一。
就實驗教學而言,主要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對實驗問題的思維分析能力。強化課堂演示實驗、落實學生分組實驗、開發家庭小實驗,都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的重要途徑。新教材重視實驗習題的功能,結合各章節教學內容選編了不少有助于啟迪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科學問題能力的題目供學生進行訓練。
例如,課本第105頁習題2根據燃燒產物鑒別甲烷、氫氣和一氧化碳,第96頁習題4根據實驗現象判斷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第175頁習題5怎樣用實驗方法判斷生石灰中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第108頁習題2能否根據酒精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來證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氧元素以及第187頁總復習題中的6(6)、10、12、13等題。這些題目我都在課堂教學中予以重點講評,指導學生如何審題,理清解題思路,把握解題關鍵。對演示實驗和家庭小實驗中啟發性較強的內容,我要求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尋找多種方法實驗并從中進行優眩。
例如,課本第98頁演示實驗5-1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實驗,在新教材中設置了一道討論題(一氧化碳尾氣如何處理)和一套改進的實驗裝置。我要求學生根據一氧化碳的性質再設計其它改進的實驗裝置,一部分學生能提出“用排水法將一氧化碳收集在集氣瓶中”的方法,然后我請他們將三種方法進行對比,學生很自然就得出新教材中介紹的點燃尾氣的方法為最佳結論。家庭小實驗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尤其是當實驗內容與學生生活實踐緊密結合時,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如觀察小泥鰍在裝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動、蠟燭燃燒的現象和產物的判斷、酒精在什么條件下能燃燒或使火焰熄滅以及用家庭廚房里的生活用品進行一系列“廚房里的化學”小實驗等,都能激發學生鉆研科學實驗的積極性,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
一 酸堿鹽知識的特點和地位
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具有起點低,落點高,知識點多,涉及面廣,綜合性強,易混亂,易忘記,應用更難的特點。我們發現,學習基礎和能力差異較大的學生在學習酸堿鹽之前,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和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雖差別不大,但學習酸堿鹽之后,就產生很大的差異,不少同學開始對化學學習從束手無策到懼怕、焦慮、厭煩,從此成績一落千丈,所以說,酸堿鹽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成績優于劣的分化點。酸堿鹽知識的教學質量不高已將成為制衡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但是,酸堿鹽知識貼近生產生活實際,內含許多新奇有趣的化學實驗和充滿懸念的性質變化 ,教師便于創設多樣的學習情景,開展探究式教學,從這一角度看,酸堿鹽知識的教學在發揮教師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如何才能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突破難點?
二 發揮新課程優勢,實施素質教育
1 教師要從思想上更新教育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和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帥作用,要實施新課程,教師首先要準確理解和牢牢把握新課程蘊含的先進理念: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主旋律是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課程實施的核心是讓學生參與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是其在教學主體地位最基本的表現形式。課程實施關鍵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前提,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三者水乳交融,讓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學習方式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主動參與、歡樂探究、勤于動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會學,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著、參與者,是課程的創造者和開發者,教師是學習的共同體,教學是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學習的過程是自我構建,自我生成的過程。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必須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評價的本質功能在于激勵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再遠有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2 把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⑴ 從注重知識傳授,強調學習已知向注重培養能力、強調解決未知轉變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是上世紀的幾倍,幾十倍,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對學生來說,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最重要的是看誰更懂得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解決新問題,對于教師來說,最重要的不只是傳授書本知識,而是利用知識作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合做的能力,勇于探究未知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酸、堿、鹽教學中的性質探究發現和分析歸納,利用性質進行物質檢驗、鑒別、提純、分離、推斷、制備正好是培養能力的最好介質。例如:通過組織學生去分析比較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然后歸納出堿的通性,尋找出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的區分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設計多種實驗方案探究鐵、鋅、銅活動順序或者探究碳酸鈉與氯化銨的多種鑒別方法,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⑵ 從重學習結論向重探究結論的形成過程轉變,把探究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作為教學主線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只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重結論輕過程是違背化學學科規律的過程,導致學生學生將化學看成是一堆堆符號、概念的集合,看不到物質與物質之間、化學與生產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對學習積極性和學生智慧的扼殺。因此,酸、堿、鹽教學,既要重結論又要重過程,教師要通過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創設問題情景,組織學生主動去經歷新知的探索過程,去體驗新知的獲得過程。例如:在教學碳酸鹽的檢驗方法時,教師不是把檢驗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設計下列探究的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① 做碳酸鈉、碳酸鈣分別與稀鹽酸反應實驗。② 寫出反應方程式并分析產生相同現象的原因。③ 猜想碳酸鉀與稀硫酸反應的現象并實驗驗證。④ 歸納碳酸鹽的檢驗方法。⑤ 設計并操作碳酸鈉與硫酸鈉的鑒別方法。
三 發揮酸堿鹽知識結構和實驗的優勢,激發、保持和發展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具有學習興趣或求知欲強的人,常會廢寢忘食,不知疲倦地學習,把學習看成是內心滿足而不是負擔,什么困難都能克服。因此,把新課程理念和酸堿鹽知識整合成學生倍感興趣的認識活動,應是突破酸堿鹽這個教學難點的行動策略。
1 利用化學美,激發學習興趣,陶冶學生審美情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東西能吸引人的注意,教師要善于發現和展示酸堿鹽教學內容中蘊含的美,使欣賞、追求、探索化學美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的巨大動力。酸堿鹽知識中蘊含的美有: ①實驗儀器美 :玻璃儀器質地晶瑩剔透,富有節律的運動變化,就象一件件工藝品,使人產生對稱、穩定、優美等各種遐想。②實驗物質美:酸堿鹽的性質實驗中無論是反應物還是生成物,它的鮮艷顏色,多變的狀態給人以不同的美感,特別能引起學生興趣。如:紫紅色的銅、黑色粉末氧化銅、黃色的氯化鐵溶液、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等。③化學反應的動態美:鐵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鐵絲變“銅絲”、酸堿中和滴定時紅色與無色的瞬間轉變、碳酸鈉固體與鹽酸反應產生的“沖天豪氣”、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產生的“灰飛煙滅”,學生在興奮驚嘆之余,將大腦的思維引向深入,又受到美的陶冶。④化學變化的規律美:酸堿鹽各類物質的組成、性質、用途等蘊含著許多妙不可言的規律美。如:酸堿鹽的通性及具有通性的原因,金屬與酸和鹽溶液的置換規律,復分解反應發生判斷規律和生成物的組合規律,物質的組成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規律,每一個規律可謂寓意深刻,以簡馭繁,既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又美輪美奐(復分解反應的生成物組合規律就像交換舞伴的交誼舞者),學生去發現規律的過程,應用規律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體驗美的過程。
2 利用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知 識能為我們解決生活難題,化學對我們很有意義,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化學素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已部分了解但還沒了解或者很想了解但還沒了解的事情最感興趣,酸、堿、鹽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緊密聯系,學生也有很多活生生的有關經驗和疑問,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使化學知識從生產生活中來,又回到生產生活中去,可按下述思路展開教學:
第一步,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切入,提出問題。
第二步,組織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展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系,上升為理論高度。
第三步,將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景,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學習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這個性質時,可這樣組織教學:
第一步,從聯系石灰漿砌墻或展示裝石灰水的試劑瓶為什么有白色固體提出問題,氫氧化鈣能與什么物質反應?白色固體是什么物質?
第二步,分析原因,設計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的探究實驗,歸納反應原理。
第三步,應用反應原理,分析石灰水,石灰漿,熟石灰的保存方法。這樣組織教學不但化抽象為直觀,化枯燥為生動,而且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
3 創設問題情景,提供表演舞臺,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希望受人尊重、獨立自主、自我表現、自由實踐和創新,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些需要特別強烈。怎樣才能滿足這種心理需要呢?教學中可利用酸、堿、鹽性質變化和反應現象的生動直觀、新奇懸疑的特點,創設問題情景并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舞臺,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發揮聰明才智、展示奇思妙想的快樂;體驗到獲得成功、別人贊賞的快樂;體驗到展示自己特長、自由表達思想的快樂;體驗到平等交流,團結協作,親手實踐快樂。
綜上所述,新課程的實施,對廣大從事化學教學的工作者來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
目標期望原理告訴我們,只有從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出發,到預設的教學目標的達成為止,才是有序、高效的教學。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所以,教學目標對師生的教與學起著定向、激勵和控制的功能。
目前,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目標一般都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展開(合稱三維目標)。
1 什么 是三維目標
三維目標是課程目標的具體體現。教師要搞清楚課堂三維目標(下位目標)與國家或政府層面指定的教育目的(上位目標)的關系,以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上位目標的具體化就是課程標準,而課程標準的具體化就是三維目標了。即使是三維目標,也有不同的層級、學年或學期目標,有單元或主題目標,最后才是課時目標。由于上位目標決定下位目標,因此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清楚上位目標是什么,否則就無法把握下位目標的定位。
雖然三維目標是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但教師不能機械地照搬課程標準的形式,而是把這作為制定教學目標的重要原則和思路,然后根據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學力,來確定三個維度的目標。
2 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
三維目標是從課程功能層面提出的,是整個課程實施后所要達到的目標,因此,不能將其簡單地分解到每節課中。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載體,“過程與方法”是核心,是學習方式的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結果。要實現新課程提出的“轉變學生過于依賴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的目標,就要在實施過程中以知識與技能為出發點,在過程與方法中尋求突破,精心設計展現知識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獲取信息,培養健康、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最終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科學、合理地制定每節課的三維目標。
3 把握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預設的目標只是預期的教學效益,可它不是教學結果的全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考慮最多的是預期的教學效益,而不是生成性目標。但真正的教學結果一定是預期的目標加上生成的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利用生成性的課程資源,實現非預期的教學目標??傊?預期的目標是教學設計關注的重點,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決定因素,是教學結果中可評價的那一部分,也是教學效益的底線。當然,我們也可能出現教師過高地估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教學過程中堅守不住教學效益的底線,這種教學就有可能滑向“無目標”的誤區。
4 化學學科三維目標的內涵
對三維目標的理解要準確把握內涵,例如,“知識與技能”中除了認識的學習之外,還特別強調要重視實驗技能的學習,也就是說實驗不僅是提供化學事實的工具,而且是學生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該維度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一些化學計算技能,以及跟化學學習有關的認識、感受和體驗的表達技能。
“過程與方法”中提出了兩方面的要求:一是掌握化學學習的方法和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要求學生在化學學習中能夠學會運用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對學習內容、過程和方法進行反思和調控,提高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二是認識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培養問題意識。要求學生經歷化學知識形成的探究過程,進一步掌握化學探究中常用的、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手段,提高化學探究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強調問題意識的培養和獨立學習能力的提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應將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發展學生化學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也就是說,要讓學生體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逐步激起探索物質世界的興趣。還要求在化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關注與化學有關的人類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5 化學學科三維目標的特點
不同學科的三維目標會呈現各自的特點,即使自然科學之間也有差異。以化學學科為例。
⑴ 知識與技能
強調知識與技能的連貫性。如“氧化還原反應”,初中階段要求“知道”水平,包括從得氧失、氧角度判斷氧化反應、氧化劑、還原反應、還原劑,H2的還原性和CO的還原性。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到知識的連貫性。
⑵ 過程與方法
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實踐性?;瘜W是一門實驗的科學,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實踐有密切的關系?!墩n程標準》之“課程總目標”中“過程與方法”要求:① 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簡單實驗設計能力,對化學知識和實驗設計的評價能力,對學習內容、過程和方法的反思能力等;② 讓學生認識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化學探究中常用的、有效的實驗方法和手段,學會觀察、記錄化學現象以及數據處理等,了解化學原理應用于實際化工生產的方法。上述目標的達成一定是以化學實踐(包括化學實驗、化學生產等)為載體而是現的,教師不可能脫離化學實踐而去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要求。
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強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本性?!扒楦袘B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化學種主要涵蓋:① 樹立科學的基本道德;② 崇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③ 培養民族精神;④ 培養社會責任心;⑤ 塑造團隊合作精神等。其實這些方面都是圍繞在“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新課程理念下的。
總之,教室在指定三維目標時,一定要把握住化學學科目標的內涵和特點。
6 三維目標的陳述
合理的教學目標,還要借助準備的陳述。三維目標陳述的主要方面有:① 描述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后產生的行為:② 教師期望學生的變化;③ 在一個教學單元或一節課后,對學生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具體的表述;④ 教學活動之后,學習活動預期達到的程度或結果等。
三維目標陳述時還要注意以下方面:① 明確行為主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行為主體,三維目標應陳述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不應陳述教師做什么;② 明確行為指向。目標陳述要明確、具體,要可以觀測。盡量用確定的語言,避免模糊的、不切實際的詞語;③ 明確行為條件。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④ 明確表現程度。表現程度是指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一種程度或要求。如“過程與方法”維度的要求明確分為感受、認識、運用三個層次。
三維目標陳述中可能存在:如行為主體指向不明確,目標缺乏階段性和層次性,目標太高、太多、太大,對三維目標理解有偏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