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5 06:2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體育運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學校陽光體育開展的緊迫性
1.1 學生體質現狀分析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國家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有了明顯提高。2006年由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10個部門聯合進行的全國第二次國民體質檢測結果對外公布。結果顯示:在我國學生身高、體重、胸圍有所增長,但學生肥胖人數比過去5 年內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達24%,有1/ 4 的城市男生是“胖墩”。學生各年齡組的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 與2000年相比, 7歲到18歲和19歲到22歲兩個年齡段的城市女生,肺活量分別下降303毫升和238毫升,為下降率最明顯的人群。視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視力不良率明顯升高:小學生31. 67% ,初中生58.07% ,高中生76. 02% ,大學生為82. 68%。我國青少年學生、兒童的近視率已居世界第二位。速度素質、爆發力素質、力量耐力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與此同時,青少年怕吃苦、怕受累,意志品質薄弱、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等問題也日益凸顯。有專家把現在的青少年體質概括為“硬、軟、笨”。硬,即關節硬;軟,即肌肉軟;笨,即長期不活動造成的動作不協調。以上這些觸目驚心的報道無一不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青少年體質健康不容忽視,加強體育運動勢在必行。
1.2 社會現象分析
獨身子女增多,家庭、學校放松了對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受應試教育的錯誤導向,長期片面追求升學率,只重視智育教育,輕視德育、體育、美育、尤其忽視體育與健康教育; 學校體育課程被擠占,體育課形同虛設, 課外體育活動淺嘗輒止,諸多不良的現象牽制著學校體育運動的全面展開。 另外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會健康問題未受到重視,營養知識滯后,飲食結構不合理等等,也是社會忽視的社會原因。為此,陽光體育的開展“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當前形勢的必然所需。
2. 實施陽光體育的措施分析
2.1 加強宣傳
學校通過廣播、宣傳欄、橫幅等多種形式傳播健康理念, 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 使“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口號家喻戶曉, 深入人心。
2.2 轉變觀念完善管理機制
轉變學校領導、教師以及家長的觀念, 必須切實開足、開齊體育課,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充分保證一小時的鍛煉時間,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 各學校要成立以校長牽頭的領導小組, 按照全國的統一部署,制定具體的措施,實行領導小組責任制,轉變重智育輕體育的思想;再次是轉變學生的觀念,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體育活動對身心的影響,樹立終身體育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
2.3 形成良好的校園運動氛圍
舉辦各類以陽光體育運動為核心的體育競賽、體育節、體育活動月、活動周等, 還可以利用周末或假期舉辦各種夏令營和各類培訓活動, 讓一些愛好體育的同學更加熱愛體育, 吸引和帶動更多的同學參與體育。
2.4 加大資金投入、條件建設
落實經費投入,改善場地、器材設施。體育管理部門應在這些場所加大投資, 多安裝體育器材,開辟校園空地, 開放體育場館等,避免場地器材不能滿足學生鍛煉需要。
2.5 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
學校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過程中,設立專項基金, 實行專款專用, 為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提供經費保障機制。設立相關的領導機構,建立健全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監督機制, 加強督導檢查,嚴格管理制度,發現的問題,及時解決,總結好的經驗,及時進行宣傳推廣。對不認真落實的部門,應提出嚴肅批評,并限期改正,嚴格懲獎制度,才能使廣大學生真正的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 充分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 健健康康學習與生活。
論文摘要 隨著監獄設施和看押條件不斷成熟,有秩序、有計劃地組織服刑人員開展體育運動成為可能。組織服刑人員參加體育運動在監管改造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作用主要表現為:對犯罪心理矯治、情緒管理有積極作用,能夠有效幫助服刑人員改善人際關系,增強集體歸屬感,有效預防心理疾病,增強其時間感,避免對生活產生厭倦。
論文關鍵詞 體育運動 監管改造 服刑人員
在監獄對服刑人員的管理當中,服刑人員按照規定享有通信、會見、生活娛樂、學習等權利。這些權利固然都非常關鍵,但其中最普遍、日常,最能被廣大服刑人員所接受的應該是體育。開展體育運動,保持健康的身體水平,是服刑人員進行改造活動最重要的前提。
隨著監獄設施和看押條件不斷成熟,監管區內配套的體育設備也逐漸地豐富和完善了起來,組織服刑人員開展體育運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滿足,使得有秩序、有計劃地組織服刑人員開展體育運動成為可能。同時,服刑人員也希望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充實自己的改造生活。
一、監獄體育運動概述
監獄體育運動就是在監獄范圍內服刑人員開展的體育活動。具體來說,指的是服刑人員在監獄人民警察的組織下,利用監管區內的體育設施,有計劃性、針對性地開展身體活動,進行體育鍛煉,追求運動快樂和身體健康的效果,最終達到教育和改造人的監管目的。
受監獄場地和設施的限制以及兼顧安全的角度,監獄體育運動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表現在活動場地有限、活動時間固定且有限、設施較少、開展的項目有限、受眾面不寬等方面。監管區無法像專業體育場地那樣提供完備的體育設施,體育設施只有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及極少量輔助器材等,這也使得體育運動的形式具有局限性。
二、開展監獄體育運動的意義
(一)開展監獄體育運動,是對服刑人員生命權和健康權的一種尊重
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開展一切活動的基礎條件。服刑人員身體處于健康水平,是進行正常有序改造的前提,身體健康才能正常地參加監管改造活動,依法接受教育和勞動改造,才能按照監獄的作息時間,完成任務,達成改造目標。
(二)開展監獄體育運動,是依法對服刑人員管理的一種體現
對于服刑人員在監獄內開展體育運動,《監獄法》第五章第76條規定:監獄應當組織罪犯開展適當的體育運動和文化娛樂活動。在司法部頒發的《罪犯教育改造工作規定》第五章“監區文化建設”節中第三十二條規定:監獄應當組織罪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等活動,加強監區文化建設,創造有益于罪犯身心健康和發展的改造環境。第三十四條規定:監獄應當根據自身情況,成立多種形式的文藝表演隊、體育運動隊等,組織罪犯開展文藝、體育運動。對于監獄體育運動,法規政策方面都給予了相應的規定。監獄依法開展體育運動,是依法治監、嚴格管理、直接管理的一種體現,彰顯了法律的權威。
(三)開展監獄體育運動,是對監獄監管安全的一種促進
調查顯示,身體健康的服刑人員的改造情況的穩定性要遠遠高于身體患病或身體健康異常的服刑人員(這類服刑人員也可以稱作病殘犯)。身體健康的服刑人員,在正常改造的同時,依法得到計分考核獎勵,享受記功或者減刑獎勵。相對而言,病殘犯的改造情況的不穩定性相當凸出。這類人員受自身健康因素的影響,無法像健康的服刑人員那樣正常地參加監管改造活動。盡管監管制度也根據病殘犯的特殊性質,在計分考核和減刑政策上有所針對性。但總體而言,同樣遵守監規紀律,服從管理,接受改造,在刑期時間一樣的情況下,身體健康的服刑人員享受的減刑幅度要比病殘犯享受到的減刑幅度要長。對比之下,病殘犯群體容易產生自卑和對改造不自信的心理,這類人員也是監管隱患的高危群體。開展監獄體育運動,幫助病殘犯進行身體康復,使他們盡早走上正常的改造之路,也可以減少這類群體的監管隱患。
監獄在組織罪犯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其實也是對罪犯教育的過程,是一次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對文化教育、技術教育的有效補足。體育的健身、娛樂、教育三大功能都對罪犯的矯正會產生積極地影響,使他們保持身體的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正常的社會化發展。
三、監獄體育運動的作用
監獄群體的特殊性,如自由限制、嚴格的生活“時間表”等造就了監獄獨特的文化性質,監獄與任何社會群體間均存在著重大差異。因此,體育之于監獄的作用必然不同于體育之于普遍社會的作用。
(一)對犯罪心理矯治具有積極作用
開展犯罪心理矯治是監獄教育改造重要的工作之一,針對有些服刑人員性格多內向、不愿與他人交流的特點,傳統的心理咨詢方法較難讓服刑人員徹底敞開心扉接受矯治,而借助體育運動,可以讓服刑人員在較為寬松和自然的環境中,接受來自心理咨詢師的干預,對其進行心理矯治。
有研究表明,服刑人員大多具有內向、低自尊、易激惹等性格特征,這種特征決定了對其進行心理矯治具有一定的難度。而服刑人員通過體育運動,在與他人的正當競爭中體會到成功與失敗,學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勝利,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奮斗觀,獲得自我價值感。同時,在有運動規則的約束下,服刑人員也能夠逐步學會遵守規則,按照規則允許的方式行事,在體育運動中逐步規范自己的言行,從而達到傳統心理矯治方法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二)對服刑人員的情緒管理有積極作用
服刑人員在服刑期間,每天都必須面對枯燥單一的監獄生活和工作,天長日久,難免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且常常會有焦躁不安的情緒及相應的行為產生,遇事容易沖動,表現為與其他服刑人員甚至是民警產生沖突、矛盾等,輕則言語相撞,重則拳腳相向。對服刑人員來說,參與體育運動是一個宣泄不良情緒、緩解壓力的有效途徑。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個體所產生的不良情緒、個體所壓抑的欲望將會選擇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體育運動能給鍛煉者帶來舒適和流暢的感覺,有人稱之為“體育運動的快感”。服刑人員通過運動,將自己的不良情緒轉移到體育運動中并釋放出來,轉化為在體育運動中勇于拼搏、力爭上游的精神,從而減弱了長期積蓄的負性能量。
通過體育運動,服刑人員能夠逐漸找到適合情緒宣泄方式,在監獄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效的轉化不良情緒所帶來的影響,采用正性的方法將這些不良情緒化解,不斷調節、修正自己的情緒管理模式,減少由于情緒激動所造成激情違規事件發生的幾率。
(三)有效改善人際關系,增強集體歸屬感
在監獄生活中,服刑人員的社交范圍相對單純狹小,個體之間相對獨立,犯際關系相對簡單,也沒有集體歸屬感。體育運動則是增強個體社會交往能力、改善犯際關系的有效方法之一。
體育運動,尤其是集體性項目可以較為迅速的將不甚熟悉的服刑人員的個體聚攏在一起,為了同一個運動目標而努力。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個體能夠逐步克服孤獨感,增強合作意識,通過關心他人、幫助同伴而獲得價值感,促使犯際關系更加和諧。同時,通過體育運動,個體之間自然而然組成了團體,獨立的個體萌發了集體感,在這個小團體中體會到集體的溫暖,感受他人的關心,并且也學著去關心他人,學會用積極地方式去處理犯際關系中的問題,有效改善犯際關系中存在的問題。
(四)有效預防服刑人員的心理疾病
長期處于封閉的生活環境中,容易導致個體產生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Ryan(1983)的調查表明,1750名心理醫生中,有60%的人認為應將身體活動作為治療焦慮癥的手段;80%的人認為體育運動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之一。
《哈佛心理健康通訊》在總結了大量的研究后得出結論:體育鍛煉對緩解抑郁、焦慮和其他慢性的心理障礙有很好的幫助。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體育鍛煉有益于抑郁癥和其他心理問題的具體調節作用,但是很多研究都證實了鍛煉的良好作用,而且絲毫沒有不利的影響。將體育運動作為預防個體心理疾病的不失為一個較好的方法。
(五)增強服刑人員的時間感,避免對生活產生厭倦
服刑人員每天重復枯燥、單調的工作,感覺時間就像停滯了一樣。體育運動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服刑人員的生活,幫助其消磨了時間,成為他們度過改造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渠道。同時,體育運動給服刑人員也提供了相對自由、放松的環境,脫離禁閉的感覺,轉移了對“監禁”這事件的注意力,感受到生活的新意,對其身心健康發展均有好處。
論文關鍵詞:體育課程改革 運動技術傳授 快樂體育
論文摘要在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之中如何對待運動技能教學的問題依然是改革的一個焦點,一些學者把快樂體育簡單的理解成淡化運動技術的游戲,針對這種觀點做出了一些見解,快樂體育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教學目標其中之一也要實現運動技能的傳授,從而為培養體育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終身體育”而服務。因此,應該在新時代體育課程改革后雖不能夸大運動技能的作用,也不應該忽略運動技能在各種新的教學模式中的作用。
一、前言
中國進入世紀之交,體育課程發生了重要變化,在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之中如何對待運動技能教學的問題依然是改革的一個焦點,特別是在新課標不再規定具體教學內容后,很多學者提倡以愉悅身心為目的快樂體育教學的模式,每每談及新課標和討論新課標的實驗時認為快樂體育教學就是游戲教學。這給第一線的體育教學實踐帶來了一定的干擾,讓學生學什么運動技能和讓學生學多少運動技能問題似乎比以往更受到關注,也面臨著更多的困惑。
二、體育課程的本質功能
體育課程是實現體育教育目標的基本途徑。體育課程目標是由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教育目標的總要求,確定的指導各級、各類、各地區學校進行體育課程編制的準則,也是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準則。
其中首要的體育教育目標就是: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梢娺\動技能是不能被其它所替換的.提倡快樂模塊學習,就是為了使學生較為系統地學習運動知識和技能,培養運動愛好和專長,從而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
三、運動技術教學在體育課中的作用
(一)運動技術本來是鍛煉身體的方法
首先,身體鍛煉需要科學的進行。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大都離不開運動技術,技巧性較強的鍛煉方法,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容易激發起運動興趣,所帶來的鍛煉效果比較好,對增進身體健康的價值也比較大。當今的體育課之所以傳授學生必要的運動技術,正是為了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其次,運動中掌握必要的安全保護技術能夠使學生學會規避危險和安全救助等方法,這些也都屬于體育教學中要傳授的運動技術的范疇,是增進健康的另一手段。
(二)合理的運動技術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增進健康的過程
運動技術學習既是一個身心活動的程,更是一個生理過程,這個生理過程就有生物性改造的作用和效果。通過運動技術學習和掌握,又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身素質,改善學生的生理機能,提高學生種適應能力,最后達到為增進健康服務。
四、快樂體育
(一)“快樂體育”的定義
快樂體育是指注重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到競爭和成功喜悅的體育,快樂體育不是把運動的快樂作為手斷,而是把運動的樂趣作為目的、作為內容的體育,在終身體育目標下培養出一生中都熱愛體育運動,能夠自發自主的參加體育運動的新人。
(二)“快樂體育”的基本特征
在每節體育課中要尊重每個學生不同的興趣和能力,創造出讓他們能主動地進行體育學習的條件,這就需要每個學生有一個合理的教學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由“在學生現有的能力水平上體驗運動的樂趣”向“學習新的技術和戰術,在更高的水平上體驗更深刻的樂趣”發展的教學過程,即“目標學習”的教學過程。
(三)“快樂體育”決不是簡單的“汗加樂”,決不是單純的體育游戲
“快樂體育”絕不是簡單的“汗加樂”,也絕不是讓學生自由活動,什么都不學的“放羊課”, “更不是不學習運動技術的”的自由課。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終身體育者,并不是降低目標和放縱了學生。而是要在體育課中學會一到兩項運動技術用于鍛煉身體。
五、快樂體育與運動技術教學
(一)在運動技術教學中體驗運動樂趣
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導下,今后的體育課程和教學改革應更明確地為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服務,我們認為運動技術教學與體驗運動樂趣更加緊密的結合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教學目標上更加緊密地結合
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具有多種功能,其目標也具有多種指向,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競技體育日趨專門化,也隨著學生身心健康問題的日益突出,體育課程中的運動技術教學,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就歷史地被凸現了出來。因此,“體育與快樂”和“體育為健康”的真實含義顯得尤為重要。
2.在教學內容上更加緊密地結合
“快樂體育”這樣一個新名稱的出現,本身就預示著課程內容的某種更新,健康問題的日益突出更將要求出現一些與體育密切相關的健康教育內容,與運動技術教學和身體鍛煉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如對運動與營養、運動傷害的防病、拓展訓練與心理訓練中的一些有效手段;傳統養生理論與民族傳統健身等內容,加以利用和開發,就可以充實體育教學內容。
3.在實施中運用快樂教學模式傳授運動技能
快樂體育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實現運動技能的傳授,引導出體育課程改革的終極目標“終身體育”。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理解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不要盲目的只看到表面的意思,應該在實施中運用上好一堂體育課。
(二)快樂體育與運動技能并不相互排斥
從目標上講,掌握運動技能是體育學科的本業,是主業,教不好、教不會運動技能,體育教學就失去了意義,就變成了一種單純的身體活動,失去了課的價值和地位。因此,運動趣技能不但要教,還要教好。快樂體育的目標其中之一也要實現運動技能的傳授。
六、結論
1.體育課程改革后不應該忽略運動技能傳授。
2.快樂體育與運動技能的傳授并不相互排斥。
3.在運動技術傳授中體驗運動樂趣,在實施中運用快樂教學模式傳授運動技能。
4.快樂體育的提出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終身體育觀”。
論文關鍵詞:大學 陽光體育 教學方法
論文摘要:教師對大學校園“陽光體育運動”相關活動的開展進行日常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是大學生能否長久堅持進行日常體育鍛煉的基本保證,本文就教師如何順利地參與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進行有效的激勵和管理機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前言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都已實施薪酬制度的改革,如教師需按本人的職稱、設置崗位等完成相應的文章、課題和基本上課時數等,完成可以拿到相應的崗位津貼,完不成則有相應的處罰措施等。這些改革主要是以課時、科研等為考核目標和評價標準的,沒有涉及到體育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業余訓練和課外活動方面,造成很多體育教師只愿上課、搞課題、寫文章,而不能或不愿顧及崗位考核以外的工作,這種狀況將會導致學校“陽光體育運動”在校園內無法順利開展。在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教育部門政策扶持的情況下,高校體育管理機構應努力克服困難,除在校內政策的制定上加強與學校的管理部門溝通與協調外,還應設法從部門內制定操作性強的激勵措施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進行。
3 結果與分析
3.1對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激勵方式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3.1.1注重激勵方式層次性和多元化:作為“陽光體育運動”參與的主體一教師,他們的需求是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和動態發展的,要充分考慮和認可他們的不同層次和各種需求的同時存在,如成就、權利、社交需求等,據相關變化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出臺激勵措施其效果會非常突出。
3.1.2注重激勵制度公平性和公開化:激勵制度應結合本地、本校、本部門發展的實際,將“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出發點、落腳點與學校發展的大目標建設結合起來。爭取樹立一個榜樣,帶動一個群體,將激勵的尺度、評價的程序和準則、激勵的人和獎勵的方式等要公開。
3.1.3堅持激勵的“全面滿足”與“永久動力”原則:激勵措施的制定中學校、部門、教師利益要盡量全面兼顧,個人精神與物質需要應全面考慮,措施的長、短激勵機制要相結合。
3.1.4堅持宏觀激勵的“相互協調”與“平衡發展”原則:即采取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措施,要與本學校獎勵政策和按勞分配的方針是一致的,盡量避免出現激勵一部分人衙抑制另一部分人的現象。強調“獎勵和懲罰要對等”,將“激勵”和“約束”緊密結合,強調激勵中約束機制的平衡發展。
3.2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相關活動的激勵制度的構想
3.2.1關于校園競技類業余訓練、競賽與發展的激勵構想
3.2.1.1項目發展實施主教練負責制:高校應主動積極地參與省內高校教育系統內設立的各類競賽活動,常年堅持這些項目的業余訓練。負責項目訓練、競賽與發展的主教練由單位教師自由競聘,任期二至四年(可連任),當決定各項目總教練人選后,應向全體教師公示以征求意見。主教練可根據項目需要提出其成員、發展思路、具體目標和實施意見。主教練向管理部門負責,教練組成員向總教練負責。承擔業余訓練的校隊教練員除訓練外,平時應完成學校相應的個人教學崗位任務,拿其相應的年薪。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教練員則可以考慮擔任少量或不擔任上課任務,以訓練課時數來充抵上課時數,主要精力可以放在運動隊的訓練上,教練員在其它方面與校內普通教師相同,拿到其相應崗位薪酬。
3.2.1.2實施競技項目訓練補貼發放的浮動制:訓練補貼的發放可以考慮與該項目前一年參加相應級別比賽獲得的團體總成績掛鉤(這樣的好處是鼓勵項目整體發展,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個別項目和個別人身上)。如果是新項目,則第一年各個項目的訓練補貼保持相應的平均水平,但從第二年開始,前一年的比賽成績決定了第二年該項目教練員每次訓練的補貼金額,如果成績進步夠格則升擋、退步夠格則降檔,如果連續二年成績維持不動則仍降檔(如果該隊連續三年拿第四檔補貼則應考慮解除總教練聘任)。補貼設想可以考慮設立四個檔次,即:1—2名為一檔、3—5名為二檔、6—8名為三檔、其后名次為四檔。普通校隊以獲省級高校普通組比賽成績為準。高水平運動隊以參加國家級高校高水平組比賽成績為準。如出現前一年省級比賽足高水平和普通組混合組隊比賽,普通校隊就可以考慮獲得團體6—9名即可。高水平隊就應考慮獲得團體1—4名。在相應的項目補貼中總教練和普通教練員的獎勵要有區別體現,如總教練足l00%,教練員則拿總教練的70—80%左有。另外在每年年終部門表彰評優時,拿出一定名額獎勵該年度運動隊成績提高明顯或獲得比賽好成績的教練員。
3.2.1.3約束與保障機制:管理部門應保證各個校運動隊訓練的時間、器材、場地、設施的基本需要,在對待運動員的選拔、管理上予以盡可能的支持與幫助。平時應不定時地采用隨機派人檢查訓練情況,并由其負責地向主管領導如實匯報情況,但以不干涉和影響總教練的工作為準。如果認為有項目訓練或發展思路有問題,則由主管領導向總教練提出誡勉意見,不宜直接干涉總教練的工作。在總教練任期屆滿后,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該項目歷年來的比賽成績、教練員水平、群眾意見反饋、校園項目發展前景等綜合考慮,以群眾投票方式來決定其是否續聘。
3.2.2關于非競技類群眾體育活動與競賽的激勵制度實施構想
首先,設立項目發展工作委員會或類似機構:其工作主要依靠校團委、校學生會、各類學生體育協會等開展工作,委員會人員具體數量和構成由各學校現在可能組織起來開展的項目來決定,原則上是每類項目有一名體育教師專門負責。委員會以5一7人為最佳,如有需要也可臨時聘請。這個機構主要任務是承擔校園內年度所有非競技類群眾體育項目的組織發展工作,如:舉辦校園體育文化節、校園體育娛樂主題活動、早操、課外活動等,并進行全程計劃、組織實施、宣傳、學習、后勤保障等。委員會成員經過相對穩定的鍛煉和磨合,他們對非競技類群眾體育項目開展的一系列過程就會非常的熟悉,而且由專門的委員會成員考慮非競技類項目的組織發展,就對其它非委員會成員教師的教學、科研的沖擊變小,更加有利于他們集中精力在教學或科研中獲得成果。在組織活動期間,可根據活動開展需要邀請部分教師人選參加,大量動用學生組織和資源(提高全民參與意識、節約經費、提高效率)。如果本校有舉辦相應省、市級某些項目的大型競技類比賽任務,這些委員會成員也將會起主要的支持力量。
其次,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委員會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需要,在每年初制定一個由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和體育部審核通過的工作計劃,以確定年內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工作全過程接受管理部門的工作監督。委員會成員如不符合工作要求可以隨時撤換。委員會的成員有優先參與校內各類項目活動組織、外派出參與校外比賽裁判學習的權利,并可根據他們工作的成果折抵他們崗位應完成的部分教學課時或科研工作量。
4 結束語
高校和諧有序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能否順利進行,主要涉及政策、資金來源、創新工作思路等幾方面,體育教師的勞動能否得到認可這對“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很重要,校方只有在制定激勵措施時充分尊重和兼顧體育學科發展的特點,“陽光體育運動”才能在校園中得到生根發芽,并惠及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大學也才能為國家提供最終合格的人才。
論文關鍵詞: 高?!£柟怏w育運動 體育鍛煉
論文摘要: 陽光體育運動的意義與價值,是使學生能夠在人生各個時期把體育活動作為一項生活內容來安排。本文指出,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以陽光體育運動為手段,以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不斷完善體育教育,營造校園體育鍛煉氛圍,推進陽光體育運動蓬勃開展。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決定,從2007年開始,結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蛾P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像陣陣春風,讓全國億萬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生機勃勃。筆者作為在高校長期從事體育教學的工作者,身臨其境,倍感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之重要。
1.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意義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精神,增強青少年的體質和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對構建和諧校園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青少年的健康是國家的財富,更是每一個人健康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根基,有了健康的體魄,就能為祖國和人民作更大貢獻,擁有更加幸福的生活。但全國第五次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下降,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連續10年下降,耐力素質連續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這一結果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廣泛關注,青少年健康狀況下滑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關鍵時刻。陽光體育運動無疑是一劑良藥,將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對促進高校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體師生參與的體育鍛煉風氣,吸引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有效地提高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有著深遠的意義。
2.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對策
當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不是很高,全國第二次國民體質檢測顯示:有66%的學生每天鍛煉不足一小時,有24.8%的學生基本不鍛煉,有60.4%的學生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有74.6%的學生認為他們體質不好是由于體育鍛煉不夠造成的,有28.9%的學生認為他們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2007年4月筆者對廣西8所成人和高職院校1000名學生進行了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問卷調查,發現:一周活動3次以上的男生只有24.71%,女生只有12.20%;每次活動時間1小時以上的男生為32.17%,女生為14.02%。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次數和時間遠遠達不到《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要求,尤其是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次數和時間明顯比男生少。如何鼓勵大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進行體育鍛煉,是學校體育工作者面對的重要問題。
2.1體育課增設具有地方特色和新興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與體育課教學相結合。根據高校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在體育課程內容設置時,應把“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選編教學內容的基本出發點,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堅持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不但要考慮學生在校學習的需要,而且要考慮適應社會的需要;不但要選擇傳統的優秀教學內容,而且要選擇具有地方特色和新興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形成學校和地方陽光體育運動特色。新興體育項目迎合了當代大學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需求,對大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這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關注的問題。如廣西部分高校體育課開設的氣排球項目,是近年來社會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娛樂項目,是一項具有減重、減速、降低網、縮小場地、適當放寬規則又保留傳統排球特征的競技健身性的大眾化體育運動,具有很高的競技健身與娛樂觀賞價值,擁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推廣價值。對我院2006、2007年級3116名學生選擇上課內容統計顯示,第一個學期通過教師對氣排球項目的介紹,2006級有15%、2007級有18%的學生選擇此項目;第二學期經學生的互相傳遞信息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2006級有27%、2007級有29%的學生選擇此項目,兩學期平均2006級有21%、2007級有23%的學生選擇該項目,它特別吸引那些沒有體育特長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有排球基礎的學生可起到骨干作用,因而大大提高全體學生的體育興趣。
2.2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延伸,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能很好地彌補課堂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不足。為了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讓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掀起全體學生健身運動的高潮,高校應做到:(1)把課外體育活動納入學校日常教學計劃,并逐漸形成制度,使每一個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三次課外體育活動,每天鍛煉一小時。在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和內容的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與興趣愛好,探索學生感興趣,有民族特色、學校特色的學生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鍛煉的熱情,督促那些鍛煉意識差的學生投入到課外體育鍛煉中去,使上課內容的消化理解在課外得以實現,真正實現課內外一體化。(2)發揮學生體育社團、協會的功能,吸引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各項目體育協會是由具有相同體育興趣、愛好的學生自發組成的群眾性業余團體,它以共同的觀念、追求目標為基礎,以體育運動為活動內容,以多種形式開展活動。體育協會種類繁多、活動內容豐富,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需求。體育協會參與的自主性和協會活動形式的靈活性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的鍛煉氛圍,使體育協會成為當前和未來學校體育課外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因此學校要充分重視學生體育社團、協會的作用和功能,因勢利導,加強對學生體育社團、協會的支持、管理和指導。同時,學生體育社團、協會要加強自身的組織管理,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體育社團、協會活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2.3舉辦體育文化藝術節,營造校園體育鍛煉氛圍。
體育文化藝術節是一種新型校園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面較廣,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益于營造濃郁的體育鍛煉氛圍。高校應充分利用體育文化藝術節這種組織形式進一步拓展開設競賽項目的空間,競賽項目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廣大學生的參與性,避免過分競技化和只有少數人感興趣的現象;大量引入趣味性強、時代性強、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操作簡單、大眾性的體育娛樂項目,擴大直接參賽人數,使更多的人能夠從參與競爭中體驗體育帶來的樂趣,以及競賽中體現出的體育精神。(1)對田徑進行調整,保留具有觀賞性較強、學生喜歡的項目,如100米、跳高這些項目,這類項目雖然技術難度大,但具有鮮明的競技性,感觀刺激性強,是體育運動的精髓所在,體現了人類不斷自我挑戰的精神。(2)把技術性強、難度大的項目刪除,如跨欄跑、標槍等,保留傳統田徑運動會的常規項目,以競技運動自身的獨特魅力吸引學生參與比賽。(3)增設師生喜聞樂見、趣味性強的體育集體競賽項目,如24人“勇往直前”70米跑、“10×200米接力賽”、“集體跳長繩”、“籃球定點投籃”等項目,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4)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投繡球、踢毽子、三人板鞋、拔河等,繼承民族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5)開展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體育主題的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歷史和現狀,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能夠進一步激發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濃厚興趣,營造校園體育鍛煉氛圍。
2.4拓展運動休閑形式,豐富學生的節假日體育生活。
運動休閑形式可豐富節假日體育活動。高校運動休閑是指學生利用余暇時間,為達到娛樂、健身而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參加由學?;虬嗉?、個體組織的體育健身娛樂活動。運動休閑是人們抱著自我完善、自我充實的自覺態度,積極、主動地追求和享受體育樂趣的一種體育活動方式。它具有自主性、娛樂性、創造性、新奇性和群體性等特點。運動休閑可以豐富節假日的體育生活,是一種由學校過渡到社會的運動方式。經常參加運動休閑活動可以在良好的運動環境中做輕松的健身運動,進行廣泛的人際交往,達到強身健體、放松心情、增進健康、調節情緒的作用。體育教育不僅要充分利用校內體育設施,還要有效地利用校外的資源;不僅要重視校內的課外體育活動,還要抓好學生節假日的體育活動。教師要轉變體育教育觀念,突破課堂的局限,適當地開展郊游、登山、游泳、徒步旅行、騎自行車等休閑和有氧運動方式,通過與大自然的充分接觸,實現對身體和心靈的雙重磨練,汲取大自然的精髓與力量,激發熱愛人生的信心與勇氣。因此學校應充分利用運動休閑這種積極、健康、文明和科學的休閑方式,引導和幫助學生以積極的姿態參與運動。培養學生運動情趣,使學生在節假日能輕松快樂地參與運動鍛煉,將運動休閑貫穿終身。
3.結語
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精神,對在高校中掀起陽光體育運動的熱潮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高校應積極保障體育活動開展的各項基礎條件,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的運動時間,科學、合理、有創造性地安排活動內容;應將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將校內體育活動擴展到校外,延伸到節假日,全方位地為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到陽光體育運動中來,再次掀起大學生體育鍛煉熱潮,培養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強化終身體育意識,切實提高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論文關鍵詞:陽光體育運動;體育;健康;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采用文獻資料、訪談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陽光體育運動的產生的背景、陽光體育的內涵、高校公共體育課體育教學的現狀等,結合陽光體育運動的。健康地一”,“達標刨優‘面向全體”等理念,認為:創立多種教學模式,適應不同水平與層次學生的需要;更新與挖掘學習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改革,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鍛煉機制,促進使學生體育鍛煉的經?;⑸罨?;深刻理解運動負荷與健康的關系;改革高校公體課程評價方式等是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啟示.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該文件明確要求學校要廣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其目的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近大自然,走在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突出了今后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明確了學校體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必將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對高校體育的改革與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審視“陽光體育運動”語境下的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分析目前的體育現狀,以嶄新的思路思索“陽光體育”語境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對深化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陽光體育運動產生的背景
2006年9月18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公布的《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報告》顯示:我國中小學學生耐力、爆發力、力量素質呈持續下降,城市青少年超重與肥胖檢出率明顯增加,部分農村青少年營養狀況亟待改善,近視檢出率居高不下.首屆“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論壇”也傳出消息,近20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肺活量、力量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學生肥胖率不斷增高,眼睛近視率居高不下,部分農村青少年營養狀況亟待改善,學生體質發展趨勢很不容樂觀.與此同時,青少年怕吃苦、怕受累,意志品質薄弱、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等問題也日益凸顯[1].為在全國億萬學生中掀起群眾性體育鍛煉的熱潮,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諧發展,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
2 陽光體育運動的內涵
體育是人類為適應自然和社會,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而自覺地改善自我身心和開發自身潛能的社會實踐活動.囪此,可以認為,“陽光體育運動”的根本特征是“運動”,當然體育運動的“動”不是隨意性的,而是在大腦支配下,有特定目的的體育活動.世界上沒有脫離運動的體育,陽光體育本質也是以身體練習為最基本手段的一種運動.從“陽光體育運動”的組成結構來看,“陽光體育運動”可以分為物質部分和精神部分.物質部分是“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客觀載體,主要包括各種體育設施設備、體育場所以及有關的體育工作人員和相關物體等.精神部分則是比較抽象的部分,主要包括保證其順利實施的各種規章制度以及體育思想意識、體育文化等[2].從上述角度去把握,可以看出“陽光體育運動應該包括以下三個特點:第一,“陽光體育運動”是以肢體活動為主要練習手段;第二,“陽光體育運動”,不僅是體質的增強,更是心理的健康;第三,陽光體育是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鍛煉經?;囊环N理念.因此,可以這樣理解“陽光體育運動”:是以改變目前青少年體質日益下降的局面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的全國性的學校體育活動.
3 高校公共體育課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3.1高校教師對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目標認識不深刻
教師們對公共體育課的目標認識多種多樣,有的認為是教給學生們技術與知識,有的認為促進學生健康,有的把體育課看作為娛樂課、游戲課等等,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過度重視技能,過度娛樂化,出現運動不足的現象,這些認識的偏差導致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下降.一些體育教師缺乏職業道德,只關心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對學生課余體育活動漠不關心,根本不主動引導、組織學生課余體育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教師教育的失敗,是體育教師工作的失職[3].
3.2學生的體育的需求與體育場地、器材、師資之間矛盾重重
隨著高校的擴招,生源的不斷增加與運動設施、體育器材的增長之間存在矛盾,場地器材的緊張很難保證學生每天進行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學生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相矛盾,教師的業務素質科學研究能力以及運用先進代教學技術方面有所欠缺,很難適應現在大學生對網絡技術和前沿科學探究等方面的需求.
3.3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滯后。運動負荷不足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已由統一授課轉變為部分自由選項,雖然較以前有了較大的進步,但體育教學模式以單一的課堂教學為主,體育課內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互割裂,不僅表現在學生體育鍛煉的內容方面,還體現在兩者管理方面,也體現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在90分鐘公共體育課教學中,不少時間都花在了組織管理,講解示范,隊伍調動,內容安排等方面,實際學生身體活動時間是很少的,從而導致學生的運動負荷不足,沒有發揮體育的本質作用.
3.4評價體系不科學
第一,教學目的與評價手段不一致.在教學工作中,體育課考核存在為考核而考核的做法,把考核作為體育教學的目標對待,考什么,就教什么,存在注重學生的運動知識和運動技能的掌握的考核,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和社會適應能體力培養方面的考核評價,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激勵與發展功能[4].第二,體育成績評價內容不完善.只評價學生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和體能素質的高低,不評價學生的道德意識與品質意志、學習態度和進步、合作交往能力、實踐與創造能力,造成教師只重學生的運動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學習效果不能作到綜合測評,挫傷了學生上體育課的熱情,影響了學生學習情感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4];第三,過程評價的缺失.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能使學生更清楚自己在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等方面的變化情況,并根據這些變化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態度等,從而更有利于發揮學生自覺能動性.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評價大多采用單一的方法,采用統一的評價標準,忽視了學生在身體、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以及學生的實際進步與努力程度,存在著不公平性,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評價結果的客觀性、科學性[5].第四,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互評和自評.在傳統的體育成績評價體系中,教師是唯一的參與者,學生始終處于被評價的地位,評價就好像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很少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由于現行這種不合理的體育成績評價模式,不利于“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在體育教育中的貫徹落實.
4 “陽光體育”語境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啟示
4.1把握陽光體育運動“面向全體學生”的指導思想。創立多種教學模式,適應不同水平與層次學生的需要
高校體育課程應形成必修與選修、專項與選項、基礎、保健與提高等層次鮮明、內容廣泛、設置靈活的課程結構體系及平行開設的課程類型,學生可根據個體的生理條件、技術基礎、個人興趣和發展需要來選擇.如:體育選項課則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并通過學習使他們掌握一兩項運動的基本技能及方法;康復保健課主要對體弱、殘障、處于病后恢復期的學生開設的具有較強針對性與指導性的特殊體育課程.應根據不同項目的特征及技能掌握的規律分專項設置教學計劃、教學的時數和課程的模式.選項分層教學時選項設置的順序還應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體育課程設置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區別對待”的教育宗旨和原則,使學校體育在促進大眾健身活動普及與提高校園競技水平方面獲得共同的發展.
4.2理解陽光體育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理念”,更新與挖掘學習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改革。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
根據課程的發展,增加以反映當代體育健身發展水平和多學科交叉為主要教學內容的選修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技能,以適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激趣”方法,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大學公體教師要緊扣時尚體育脈搏,把握年輕人對時尚體育的崇尚心理,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因時因地制宜地引入并壯大時尚體育的內容,如:攀巖、拓展運動、野外生存等項目逐漸的與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相結合;積極探索學校體育課內容的創新,積極挖掘民間民俗體育的項目,拓寬高校體育課以及體育鍛煉的項目,積極引入趣味健身類項目如:跳繩、跳皮筋、打沙袋、打陀螺、跳竹竿、踢毽、毽球、拍毽子、踩高蹺(雪地走)、蕩秋千、打彈弓和溜鐵環等,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鍛煉的自覺性與積極性,還可以不斷提高課程效果和課堂教學效率.
4.3遵循陽光體育“課內外相結合的思想”,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鍛煉機制。促進使學生體育鍛煉的經?;?、生活化.
高校教育階段的要求,應使學科性課程為中心的教學,逐步向突出學生主體性和實踐性的活動性課程過渡.體育活動性課程包括課外鍛煉、課余體育訓練和各項競賽活動的開展,活動性課程的內容應與學科性課程相互銜接,并使知識的廣博性和體育能力的拓展相結合.體育競賽的開展應面向全體學生.競賽形式應與學生的技能水平、身體條件相匹配,并適當地改變競賽規則;應結合階段教學計劃與評價進行,并結合項目的特點廣泛采用集體項目的競賽與表演形式,如游戲、表演、教學競賽、競技比賽、校園體育文化節等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校內外群體競賽,使學生在經?;?、普遍化、制度化和多樣化的競賽組織與實施過程中獲得競技的體驗.
4.4深化陽光體育“增強體魄的目標”的理念.深刻理解運動負荷與健康的關系
陽光體育運動的目標就是用3—5年的時間讓我國大部分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大多數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在體育教學中,只有運動負荷保持適宜,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過大過小都不行.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調節學生體育(與健康)課運動負荷是對教師體育教學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評價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鍛煉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應當根據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學生來安排教學內容,并保證一定的運動負荷量.只有這樣,運動技術才能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4.5思考陽光體育“達標創優”的號召。改革高校公體課程評價方式.
改變過去,考核的方法只用“高度、遠度、時間”等作為統一指標去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已經不適應現代教育要求,應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工作,相關的素質練習方法與測試應與課堂教學內容、課外活動和教學考核相結合,對未達標的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開設指導性的必修課程,對進行運動干預.學生達標的狀況與進步的幅度應計入到學生的體育成績中并參與學生在校的綜合評定中,成為學生評“三好”與獎學金等的重要依據.把評價過程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重視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把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相相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探索采用多元化的綜合評價,才能使考核真正成為全面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有效手段,同時,有利于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
5 結論
(1)“陽光體育運動”是以改變目前青少年體質日益下降的局面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的全國性的學校體育活動.
(2)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高校教師對公共體育課的教學目標認識不深刻;學生的體育的需求與體育場地、器材、師資之間矛盾重重;教學組織模式和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滯后,運動負荷不足;評價體系不科學.
(3)在陽光體育的語境下改革高校體育教學的途徑:創立多種教學模式,適應不同水平與層次學生的需要更新與挖掘學習內容;實現教學內容的改革,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鍛煉機制,促進使學生體育鍛煉的經常化、生活化;深刻理解運動負荷與健康的關系;改革高校公體課程評價方式等.
論文關鍵詞:大學;陽光體育運動;健康;體質
論文摘要:2006年12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號召開展全國億萬學生參與的“陽光體育運動”。高職高專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這次活動實施的關鍵環節。河南作為人口大省,中部實現崛起的領頭羊,在這方面更應走在前列。本文旨在找出實施過程中的差距和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更好的貫徹實施此項決議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現實指導。
1 前言
2006年12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國務委員陳至立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號召開展全國億萬學生參與的“陽光體育運動”。2007年3月,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體育局召開全省學校體育工作會議并啟動河南省千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認真傳達學習貫徹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的重要精神。幾年來我國高職高專教育蓬勃發展,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對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高職高專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也理應得到同步協調健康發展。教育部06年末又頒布了《關于全面提高高職高專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重要文件,再次強調:“高職高專教育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學會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幾年來,每年河南省高職高專招生人數近30萬人,占高招總人數的60%。面對河南省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挑戰,在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高職高專教育時期,更不能忽視高職高專體育的發展與作用。這次要通過“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逐步掌握必要的衛生保健基礎知識和基本運動技能,增強體育鍛煉與保健意識,了解一定的科學鍛煉和娛樂休閑方法,提升注重學生個性與體育特長的發展,增強組織紀律性,培養學生勇敢、頑強、進取精神,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對于培養學生未來所必需的體能和社會適應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為終身學習與創業立業奠定健康的身體基礎。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選取鄭州牧業工程高等??茖W校、河南商業高等??茖W校、河南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鄭州交通職業學院、鶴壁職業技術學院、三峽職業技術學院、信陽農業專科學校、南陽醫學專科學校和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學校進行調查,了解這些高職高專院校貫徹落實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大量有關中央、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廳的相關文件,掌握了國家對此方面的宏觀政策和高職高專體育的發展動態。并利用CNKI進行網上期刊數據庫查詢,參閱了相關課題研究和文獻資料。將它們聚類、比較、歸納、整理,借鑒和吸收這些研究結果的精華,以期對本研究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2.2.2問卷調查法
通過進一步加工和整理資料,設計出相應的調查問卷初稿,聯系本省l0位體育專家(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對問卷進行效度檢驗,根據他們的反饋意見多次改進問卷。此外采用重測法檢驗信度,相關系數r=0.867,P<0.01。從數據看出,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可以用于本研究。具體實施時,發放問卷50份,剔除回收中的無效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5份,有效率分別為90%,符合研究要求。
2.2.3數理統計法
根據體育統計學原理,對收集的數據除進行必要的人工統計篩選之外,其余的調查數據輸入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整理和分析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領導的重視程度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家普遍把領導的重視程度放在第一位考慮。的確,在高等院校里領導的重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體育工作的開展。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有9所占90%高職高專院校認識到“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的重要性,能將體育工作列入學校年度、學期工作計劃,督促制定有關實施的細則;有7所占70%已將此項體育工作作為學??己斯ぷ鞒煽兊囊豁椈緝热荨T诼毮懿块T與體育部門配合方面,有8所院校占80%能與教務處、學生處、總務處等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大部分院校學生會與學生單項體育協會,能夠組織校、系群眾性體育活動,并能在大型比賽中,對體育部(室)起到助手作用,共同推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
3.2體育場地設施及資金投入情況
體育場地設施及資金的投入是實現體育課程目標和順利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物質保障,是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運動隊訓練及其他正常工作的前提。通過對河南省10所高職高專體育場館設施及資金投入現狀的調查,可以找出我們在硬件設施上存在的差距。
按教育部《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目錄》劃分為一萬人以內室內場地設施、室外場地設施,根據我省高職學生均屬萬人以內,我們調查則以此為依據,見調查統計表1。以上可以看出,河南省高職高專體育場館設施離教育部配備《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目錄》要求差距很大。多年來,河南人口眾多,屬于經濟不發達的內陸省份,對高校發展影響很大,近幾年經濟發展較快,教育已明顯啟動,一些院校領導重視,多方籌措資金建新校區有的已見眉目,但大部分院校受歷史困擾,辦法不多,難在學校發展,尤其是新校區建設上有所成就。即便如此,一些領導將體育發展排在最后,新校區建設將場地、體育設施放在最后一期工程,舉步維艱。我省高職高專經過努力體育場地設施雖有一定改善,但發展速度遠低于招生規模的增長速度。根據教育部2004年有關文件精神“高校每年投入學校體育經費應為全校教學總經費的4%”,通過對l0所高職高專年體育經費調查平均為全校教學總經費的2.1%,離國家要求差距很大。這些將是順利開展實施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一個瓶頸,需要盡快得到解決。
3.3師資配備情況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執行者,更是這次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參與者與指導者。筆者認為,體育教師配備情況,教師的學歷結構、年齡等也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效果。
3.3.1體育教師的編制
河南省高職高專的發展現在正處于一個上升發展時期,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師資的配備遠遠落后于學生的擴招力度。從調查的10所院???,學生在校生平均為6400人,體育教師平均為14人,學生、體育教師配備比為457:1,體育教師每周授課平均數為l6.8學時。教育部多年前對體育教師配備比例專門有所規定,即120—150名學生配備1名體育教師,按目前較合適的開課時數應為每周每人12學時。由此看出,高職高專體育師資缺口與國家要求差距很大,我省教師工作量大且忙于應付,必將會對“陽光體育運動”的具體實施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3.3.2體育教師學歷職稱情況
調查顯示,河南省高職高專教師中沒有體育博士,碩士占7%,本科占85.2%,???.8%。由此看出,碩士比例不高,具有相當比例的??飘厴I教師仍需再培訓提高。2006年教育部已明確提出“高職高專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需要,重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工作學習經歷和科技開發服務能力,逐步建立‘雙師型’教師認證體系,重視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教師的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能力”。目前,河南省高職高專具有高級職稱比例的體育教師占22.5%,中級職稱的占38.1%,初級職稱占39.4%,職稱結構比基本合理。由此可見,現有的體育教師學歷職稱情況基本滿足目前的高職高專體育教學的需要,但要指導好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則需要廣大教師不斷學習,多走出校門參加一些職業技能的進修,提高自己指導課余體育鍛煉,開展全民健身的能力。
3.4學生對“陽光體育運動”的整體認識
通過走訪部分高校發現,學生對于“陽光體育運動”認識還很淡薄,有85%以上的學生不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這個名詞是什么,更談不上對它的理解和認識了??梢?,我們在宣傳上做得遠遠不夠,首先沒有讓學生對于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如果思想上認識不足,必將會導致行動上的懈怠,學生便不會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參與僅此項運動中來,勢必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效果。因此,廣大體育教師還要認真做好此項工作的宣傳工作,不僅自己高度重視,而且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開展此項運動的意義,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圍繞“健康第一”的理念,使他們養成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4 發展對策
4.1各級領導在重視的基礎上,要做好學校各級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開足開齊體育課,不得以任何理由消減、擠占體育課時間。保證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的體育鍛煉,使此項活動制度化、規范化、合理化,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全面健康發展。
4.2各個高職高專院校要切實加強對體育經費的投資力度,學校體育專項經費要納入年度預算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隨著教育經費的增長而增長。在3—5年內,使學校體育實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逐步達到甚至超過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的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材配備目錄》的標準和要求,使“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在硬件上得以保證。
4.3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學歷層次,積極組織年輕教師外出交流,學習經驗,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同時還要保障廣大體育教師的利益,要有勞有得,提高教師的積極性,為“陽光體育運動”的實施提供人力保障。
4.4各個高職高專學校應積極宣傳,利用好校內網絡、廣播站、報紙、宣傳欄等各種宣傳媒介和手段,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廣泛傳播健康理念,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快樂生活一輩子”的理念扎根于每個學生的心里,成為他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動力”,共同促進“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生 陽光體育運動 體質健康水平 意義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教育部實施的“陽光體育運動”舉措,分析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原因,論述陽光體育運動對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意義。
2006年2月23日,國務委員陳至立宣布“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正式啟動。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決定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教育部體衛司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目的在于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
近幾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學生肺活量水平、體能素質持續下降,體能素質中的速度素質和力量素質連續l0年下降,而耐力素質則連續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達24%,成為影響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的一大因素;視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隨著年齡的增加,視力不良率明顯升高,小學生為31%,初中生為58%,高中生為67%,大學生為82%,其中視力不良的初中生成為各學段中漲幅最大的學生群體,我國中小學生、兒童的近視率已居世界第二位。
二、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1.升學的壓力,使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
素質教育貫徹乏力,應試教育觀念依舊存在,衡量學校和教師業績的評價標準主要還是中考、高考成績。學校、老師和家長整天圍著分數轉,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壓力,學生作業負擔重,根本沒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更不要說每天鍛煉一小時了。而且學生睡眠達不到規定標準,可見學生體質的明顯下降終是必然。
2.體育課得不到重視
在部分學校,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仍然是“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體育課可以被隨意擠占,課外活動依然只是掛在課程表上以應付上級的檢查,能夠真正保質保量開展課外活動的學校比率太少,甚至有的學校高三年級學生根本不開設體育課。為了盡量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有的學校都不敢開展激烈對抗的運動項目,有的甚至把學生“圈養”在教室里,不允許學生在操場上奔跑打鬧。
3 場地器材短缺、經費不足
目前,大多數中小學體育場地器材嚴重不足,現有體育器材破損嚴重。大部分學校甚至不能采用現有的器材上一節完整的體育課,有些學校遠遠達不到按最低要求配備器材的規定。學校體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不能滿足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調查顯示,23.7%的學生因為沒有場地和器材而不參加體育鍛煉。
4.鍛煉意識缺乏,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青少年學生在學習的壓力下,缺乏有效的運動,在家里,許多學生整天埋頭做作業,家務事全部由父母代勞,腦力運動取代了身體運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不愿意走出家門去參加鍛煉,加上要么坐公交車去上學,要么家長開車接送孩子上學,這也直接導致了中小學生體質的下降。
三、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
1.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有助于提高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是新時期加強中小學生體育、增強中小學生體質的戰略舉措,將有利于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生氣勃勃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吸引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
2 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有助于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
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是一個民族健康的基礎,是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到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競爭力。中小學生健康體質狀況下降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關鍵時刻。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無疑是一劑良藥,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內容和多種多樣的陽光體育活動,最大限度地動員學生投入到促進健康的大潮中,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將在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3.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健康合格接班人
中小學學生體質存在的問題,看似影響個體,實則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整體的素質。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直接影響到全國人才培養的質量,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影響著國家的競爭力。增強中小學生體質,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體質健康是一個國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瓣柟怏w育運動”的啟動,打響了改變中小學生體質健康下滑狀況的發令槍,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強青少年體育運動,增強青少年體質,培養健康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重要深遠的意義。
四、學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建議
1.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加強組織領導
“陽光體育運動”的關鍵是實施問題,學校要充分認識到開展陽光體育的重要性,成立以學校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制定具體的措施,同時從制度上人手,徹底改變目前應試教育的局面,真正變“應試體育”為“素質體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活躍學生課余文化生活。
2.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擴大宣傳、營造氣氛
學校要高度重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橫幅等媒介來擴大宣傳力度,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快樂生活一輩子”等口號深入人心,讓教師、學生、家長充分了解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的意義。只有確保陽光體育運動持久地開展下去,才能有效地促進廣大青少年學生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風氣,才能有效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3.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要完善學生課外活動場地設施建設
大力加強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解決學校運動場地和器材欠缺的問題,確保陽光體育運動順利開展,組織靈活多樣的體育活動,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論文摘要:通過實驗法,探索以單項籃球運動和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為主要內容的運動處方對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郁的影響效果差異。以有效采用不同內容的運動處方來降低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郁水平,以便更好維護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同時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經過12周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1)中等強度的單項籃球運動和復項太極攀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方武均能夠降低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郁水平;2)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處方更有利于降低大學生焦慮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3)單項籃球運動和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對降低大學生抑郁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
論文關鍵詞:焦慮;抑郁;運動處方
近幾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了高等院校教育和和諧校園建設的主要問題,也嚴重影響了“人才庫”和“人力資源”建設,給國家發展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這主要是因為在校大學生學習、生活和就業壓力過大,人際關系復雜,加之社會環境、家庭和學生的健康意識不強等因素,造成一部分大學心理出現問題。其中焦慮或抑郁等心理疾病最為嚴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調節和干預大學生的不良情緒,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主要通過單項籃球運動(以下簡稱單項)和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以下簡稱復項)為主要內容的運動處方,對患有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大學生進行運動調節和干預,探討體育運動對大學生抑郁、焦慮的心理健康指標的影響,分析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調節與干預作用,尋找合理調節和干預大學生焦慮和抑郁水平的科學運動處方
一、實驗設計
(一)實驗對象和分組
選擇云南師范大學生科院2005—2007級有焦慮和抑郁心理問題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比組個45人。按照焦慮和抑郁分成兩組,組成4個實驗組。說明:實驗成員是身體基本健康、無特殊疾病,適合運動鍛煉的本科學生;排除殘疾學生和留學生,每一個實驗組樣本由不同程度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所組成。具體分組情況如下:
(二)測量工具
l_測試量表:并采用SCL一90癥狀自評量表對在師大2005、2006、2007級學生600名本科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問卷調查.從中選取有焦慮和抑郁心理障礙的學生各90人作為實驗組,將焦慮和抑郁學生隨機再分為兩組各45名。
2.焦慮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AS)是由zung于1971年編制而成。它是一個含有20個項目的自評量表。主要用于評定被試者的焦慮主觀感受。焦慮自評量表采用四級評分。
3.抑郁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是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Zung1965年編制的,由20個問題組成,使用方便。
(三)實驗程序與運動處方
1.實驗驗時間:2008年9月8II開始至1i月28日結束,共12周。
2.運動處方:(1)鍛煉內容分別采用籃球和籃球與太極拳組合兩種。(2)鍛煉方式單項班籃球采用小型比賽;復項班的項目程序和時間安排為24式太極拳i0min的準備活動和15min的整理放松活動;其余時間為籃球小比賽活動。(3)鍛煉時問與頻次為每周鍛煉3次,為星期二、五早上6:00—7:00和周三下午4:00一5:00,每次實際鍛煉時間為60min(含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4)鍛煉負荷運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用心率指標進行控制在中等強度,心率控制在130—150次/min。采用每隔15min隨機檢測5名學生的心率方法,并記錄每次運動前、后的心率以供制定計劃是參考.合理控制運動強度。(5)鍛煉監控由研究者指導在規定的時間、地點,采用《體育活動等級表》(PARS一3)對其運動量進行測試和監控。
3.對照組情況:對心理健康學生隨機抽取同樣組數、人數的學生進行同等條件的鍛煉,在練習時段結束后與心理障礙組進行對照。
4.實驗數據采集與處理:對所有參加實驗的學生分別在實驗前后進行心理健康測試,且實驗班所有同學焦慮和抑郁2項指標均在安靜狀態下測試。所有數據采用SPSSforWindows15.0軟件包統計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班學生焦慮、抑郁在實驗前、后水平變化的差異性比較
注:表示P≤0.05,為顯著水平。一表示P≤0.01,為非常顯著水平。以下各表同。從表2可以看出:實驗班在實驗前后的焦慮、抑郁水平出現差異,其中實驗復項班的焦慮和抑郁都水平出現顯著差異;且焦慮出現非常顯著差異。而單項班抑郁卻沒有顯著差異。說明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能夠降低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郁水平,并且單項運動和復項運動對焦慮和和抑郁水平的影響不同。
(二)實驗班中單項籃球運動和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對焦慮與抑郁的影響效果比較
1.實驗單項班和復項班之間在焦慮和抑郁水平的變化差異
從表3的結果可知:經過對實驗班的單項班和復項班的T檢驗,在焦慮方面單項班和復項班具有顯著性差異;在抑郁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比單項籃球運動更有利于降低大學生的焦慮水平,進而改善心理健康,而對于降低大學生的抑郁方面,二種不同處方的鍛煉對焦慮和抑郁心理障礙的調節沒有差異。
2.焦慮和抑郁不是普通人和精神病患者遇到的兩種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惑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多人對其進行分析。1990年,諾瑟等人(North,Mccullagh&Tran,1990)多年1969—1989進行的80項有關體育鍛煉對抑郁的控制進行了分析:一次性運動活動和長期的體育鍛煉均能有效降低抑郁;體育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比單純進行體育鍛煉能更有效的降低抑郁。彼得魯茨羅等人對1960—1989年問進行的104項有關體育鍛煉對焦慮的控制作用進行分析。表明運動活動量必須常于20分鐘,才能有效降低焦慮;無氧練習不能降低焦慮;體育鍛煉必須堅持10周以上,才能有效降低特質焦慮。1992年,拉方泰等人對1985—1990年間涉及有養練習和焦慮、抑郁之間的觀研究分析總結+結果與諾瑟等人的研究和彼得魯茨羅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結果顯示:參加體育運動的實驗班同學在實驗前后的焦慮、抑郁出現非常顯著差異(P≤0.01),而實驗班中的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的焦慮和和抑郁出現顯著差異(P≤0.05);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的焦慮出現非常顯著差異(P≤0.01),但對抑郁沒有顯著差異。不但支持了前人有關身體鍛煉能夠降低應激反應、調節情緒、增進心理健康的研究結論。同時與以往的研究相比,本研究設計了單項籃球運動和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處方的研究,補充了關于運動處方的制訂和調節與干預心理障礙的研究。
三、結論
(1)中等強度的單項籃球運動和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方式均能夠降低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郁水平。
(2)單項籃球運動和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對降低大學生抑郁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
(3)復項太極拳與籃球相結合的運動處方更有利于降低大學生焦慮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
【論文關鍵詞】體育運動 心境 影響
【論文摘要】通過查閱和分析文獻資料,對體育運動對運動員、大眾健身者和大學生心境影響的研究內容進行了闡述和總結,并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爭議和需加強的方面,以期對該方面研究提供理論參照。
1 心境概念及測量工具
心境是人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內持續存在的某種情緒狀態,它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是一種比較持久的、微弱的、影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的情緒狀態。影響心境的因素是不可知的,人們往往覺察不到某種心境產生的原因和它所發揮的作用,但心境作為情感,具有對其他心理活動和行為的監視作用和控制效果。目前,心境的研究工具大部分采用BFS、MAACL和POMS。
2 體育運動和心境
2.1 體育運動與運動員心境
2.1.1 運動成績和賽前心境
運動員賽前保持理想心境狀態被認為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Morgan的冰山模式被用來特指優秀運動員賽前或賽中的良好心境狀態模式。Gutnan等人(1984)用POMS對奧林匹克速滑運動員、Silva等人(1981)對國際重量級摔交運動員的研究都支持Morgan 的冰山模式。但Durtschi 和Weiss(1986)在一次重要比賽前對馬拉松選手進行測試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因此,用POMS得分預測水平相似的運動員成績方面的研究并沒得到令人信服的結論。Hanin提出個人最佳功能區(IZOF)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功能區,當個人的主觀情感經驗落在這個區域內時,其成績表現會最為理想。Terry(1995)曾報道,若考慮比賽持續時間、類型、對手及測量手段等具體情景變量的影響,用賽前心境預測成績的效果會明顯增加,但目前并沒有發現在此方面所做的定量研究。有關賽前心境與運動成績之間的關系還沒有明確結論,而需進一步研究,未來在此方面的研究者能考慮到運動類型,持續時間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得出的結論會更令人信服。
2.1.2 比賽結果和心境
體育比賽勝負之分的結果都會對運動員心境產生影響。研究發現,比賽結束后勝利者和失敗者的興奮性、運動能力及沉思度都有所下降,疲勞感則增加,勝利者快樂感、安靜感增加,憤怒感、抑郁感減弱;失敗者則相反。但總體來說,比賽后勝利者和失敗者的心境都有朝平和方向變化的趨勢。
2.1.3 運動疲勞和心境
運動疲勞往往使個體產生各種消極體驗,是大強度訓練或比賽引起的生理心理癥狀。Feigley(1984)發現,具有運動疲勞癥狀的運動員帶有焦慮、抑郁、憤怒、缺乏自信等消極情緒體驗,Barron等人(1985)發現,與無運動疲勞的運動員相比,運動疲勞的運動員更為冷漠,缺乏動機,多厭倦。杜震城等人(2002)發現大負荷訓練周,隨著負荷增加,運動員“抑郁”“憤怒”和總的心境狀態分顯著增高,隨運動量的增大,運動員的“抑郁”“憤怒”“疲勞”和總的心境狀態分顯著的增加。良好心境狀態有利于競技水平的發揮,因此,需要在了解運動員個性基礎上,考慮各方面因素,并通過調整戰術和專門的心理訓練方法來調節心境,保證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充分發揮。
2.2 體育運動與大眾鍛煉者心境
體育活動會對心境產生積極影響,但影響程度和強度有所差別,大量研究表明,鍛煉活動具有平衡效益,可產生“情緒改善”現象。性別對體育活動中心境變化無明顯影響,年齡在體育活動中對心境變化有影響,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后其心境都趨于向積極方面轉化,但主體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其心境變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外在刺激,如訓練或鍛煉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可能導致一些消極情緒的變化,這與個體認知和個性有關。
2.2.1 鍛煉方式和強度
有氧運動與心境改變有關,重復性、有節奏的運動有利于改善心境,因為這類鍛煉方式不需要參加者太多的注意力,參加者常將注意力集中于孤芳自賞和腦力恢復上,而這種注意力的集中對心境的調節有積極意義,研究表明,經常進行游泳可有效降低緊張、焦慮、抑郁、憤怒和慌亂,同時感到精力增加。中等強度比高強度的鍛煉對增加心境更有效,有一項研究認為,8分鐘高強度鍛煉后,心境狀態量表測量發現緊張感和疲勞感短時間增加;低強度鍛煉活動后會感到精力和活力方面的積極變化,似乎表明低強度比高強度對心境更有積極的作用。
2.2.2 運動時間及頻率
雖有研究發現5分鐘步行運動就能提高心境,但大多數研究認為產生心理效益的運動需20-30分鐘,也有認為40-60分鐘的持續時間可能更好,因此持續時間少于20分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產生心理效益的,在某一強度下活動時間過長,可能有疲勞厭倦感,不利于心境的改善。關于運動頻率與心境的產生目前有許多爭議。有研究認為每月鍛煉一次就可產生一定心境效益,也有人認為每周3-5次,但大多數研究認為,每周2-4次可降低抑郁水平。關于運動頻率對心境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加強心境和體育鍛煉關系的研究,根據不同人群、不同心理、生理特點,提出適合他們的體育活動項目,并且能進一步研究,結合個體人格差異、生活方式及心境激活間的關系,制訂符合個人的心境效益運動處方,并可結合傳統或民間體育鍛煉項目對心境有何特殊影響進行研究。
3 體育運動與大學生心境
目前,體育運動與心境的研究大多數在競技體育和大眾鍛煉方面,學校體育方面研究較少。近幾年來,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達10%-30%,并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體育課作為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如何充分發揮其強身健體、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值得深思。
4 討論與建議
體育運動與運動員心境有密切的關系,在體育活動中,應抓住心境和體育的相互關系,并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及比賽具體情景等各種影響因素;在體育運動對大眾鍛煉者心境影響方面,能進一步探索研究制訂個人最佳心境效益運動處方,并能探索傳統或民間體育鍛煉方式在改善心境方面的獨特作用;最后,應進一步加強體育運動改善學生心境方面的研究,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論文摘要:體育運動傷害是校園傷害事故高發區。在體育傷害事故中足以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為最。然而,發生諸如此類傷害事故后。其法律責任者不易確定,為此,對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加以研究很有必要。
論文關鍵詞:對抗性體育運動;體育傷害事故;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原則
1對抗性體育運動的含義及特點
何謂對抗性體育運動?目前體育運動界及體育運動理論界對此尚無明確界定。我們認為,所謂對抗性體育運動是指由運動員組成對峙的雙方,從事著存在近距離身體接觸、較為劇烈的競技性比賽活動。把握對抗性體育運動應當注意三點。首先,對抗性體育運動參與者一般分為“對立”的雙方當事人,在整個活動始終處于“對立”的、競爭的地位。參加這些運動的對立雙方之目的在于從體能、力量或技能方面擊敗對方。因此,對抗性體育運動常常屬于體能、力量與技能相結合的競技性運動,某些對抗性體育運動比賽往往更突出運動員的力量能力,如摔跤、拳擊等;其次,對抗性體育運動存在身體近距離的接觸,這是運動性質本身決定的;最后,對抗性體育運動具有高風險性。對抗性體育運動多為運動比較劇烈,雙方對峙較激烈的活動,因此,對運動員雙方來說風險比較高,比起其它運動更容易造成傷害,而運動員的傷害又多來自于另一方的過錯行為。常見的對抗性體育運動包括籃球、足球、摔跤、相撲、拳擊比賽活動等。正因為這些運動具有激烈性、開放性、近距離身體接觸性、高風險性、對抗性、競技性等特征,所以,在比賽或訓練過程中必然存在人身安全危險,容易造成人身傷害。然而,學生在從事上述運動過程中,對是否造成對方的人身傷害甚至死亡往往難以預測,甚至是不可避免的,這就為因從事對抗性體育運動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的法律責任的界定帶來難點。基于題目范圍的限制性,本文僅僅對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法律責任問題略作探討。
2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法律責任分析
2.1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發生后,產生法律責任與否取決于其是否具備必要的主客觀要件。由于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法律責任是基于人身傷亡產生的法律責任,因此,應屬侵權性法律責任,而不涉及到違約責任,行為人因此應當承擔的是損害賠償責任。從民法學的視角看,校園對抗性體育傷害事故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如下:
2.1.1具有傷害事故的產生
傷害行為的發生是損害賠償責任產生的前提條件。但是,在激烈對抗性體育運動項目中發生的傷害行為是否具有合法性,也應作具體分析。如果致人傷亡動作本身為該項運動項目的規則所允許,這種傷害則不能認為具有民法上的非法性。如在足球比賽時,依據“合理沖撞規則”所實施而引起傷害的動作,一般不認為是侵權性傷害行為。然而,如果比賽中動作粗魯,明顯違反規則要求,具有傷害他人身體故意的或過失,基于此產生的傷害后果,則應當認為是侵權行為,視傷害程度,甚至可以按故意傷害罪論處,追究行為的刑事責任。
2.1.2傷害故事發生在對抗性體育運動中
本文所涉及的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不限于發生在學校校園內的體育運動,還包括由學校組織在校外進行的體育活動,因此,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一般會涉及三方面的主體,即運動雙方當事人以及作為運動組織者或運動場地提供者的校方?;诖祟愡\動發生的傷害事故的責任者也可能涉及三方當事人。
2.1.3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借體育運動故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如果致人輕傷以上,則可構成故意傷害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故意傷害罪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學?;蚱渌M織不能成為故意傷害罪的犯罪主體,但是可以成為民事責任的主體,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實踐中,體育運動傷害行為以意外事件和過失為多。意外事件是行為人主觀上不可預見、客觀上無法避免的事情,也即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事情,超出了行為人主觀意志。另外作為受損一方事先也應當明白,作為對抗性體育運動本身既是沒有違規操作也存在著風險,因此應當免除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2.1.4傷害事故的產生與運動雙方或學校的過失行為具有因果關系
行為人之行為與行為結果之間是否存在著因果關系是決定體育傷害事故責任承擔的前提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將哲學上的因果關系運用到法律關系中來,也應當考慮直接因果關系和間接因果關系。在刑事法律責任的承擔原則方面,只有當行為人的行為與行為結果存在著直接因果關系,也即行為的侵權行為與受害人的損害結果之間存在直接必然的聯系,才是認定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條件,而間接偶然的聯系只能作為行為人加重責任的判斷依據。從民事責任的承擔上不存在從重或加重處理的問題,因此,間接偶然的聯系缺乏民事責任的基礎。
2.2校園對抗性體育傷害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
分清責任主體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前提。前已敘及,校園對抗性體育傷害事故區別于其他體育傷害事故的關鍵之一是,該事故一般涉及三方當事人,即對抗性體育運動雙方及學?;蛳嚓P教師。換言之,學校對抗性競技體育運動可能發生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其他組織或個人之間。據此,承擔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主體可能作為組織管理這些運動的學校、參加某項對抗性體育運動的雙方運動員,如學生、教師或其他人。
首先,明確學校承擔對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承擔責任的前提條件是首先必須厘清學生來到學校后同學校所處的關系。《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為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痹撘幎ㄕ咽?,學校非未成年的任何形式的監護人?!皩W校與學生的關系既不是法定的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關系,也不是監護職責的轉移關系,更不是委托教育管理關系”。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3條“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的規定,學??梢越邮鼙O護人的委托,在委托期限內,承擔部分或全部監護責任。然而,根據學校的性質,學校只能接受部分委托,而無法承擔全部委托的責任,“無法按照監護人承擔責任的原則來要求學校。”學校作為受委托部分監護職責的組織,只能適用未成年的中小學生,對已成年的大學生則另當別論?!秾W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規定了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12種情形,學校應當承擔責任。該規定的第1項、第2項、第4項、第6項、第7項、第8項以及第10項與體育運動有關。也就是說,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時,如果具備上述7種情形之一而使學生受到人身傷害,學校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否則,可以排除學校承擔法律責任的義務。
其次,在排除了學校對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下,具體組織或領導體育活動的教師個人是否對其失職行為單獨承擔民事責任,還是與學校作為共同被告承擔民事責任?就此問題實踐中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教師不應與學校成為共同被告,理由是教師是履行職務行為,責任應完全由學校承擔;也有人認為可以將教師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筆者認為,教師能否作為共同被告承擔民事法律責任應當視具體情況確定。如果教師以個人名義參加成為對抗性體育運動中學生的相對人,在造成學生傷害時教師主觀上存在故意或重大過錯,則教師應當單獨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如果為了舉行對抗性體育運動所必要的設備存在安全隱患,而組織領導該次體育運動的教師無法知道體育器材存在安全隱患,則可免除教師的民事責任;反之,如果教師明知或應當知道該體育運動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因疏忽大意沒有遇見或過于自信能夠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則該教師應當與學校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最后,相對應的運動員雙方在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問題。運動員雙方對運動傷害的事故的免責條件在于其對傷亡者的有無過錯,這是一般性運動傷害事故之使然。
2.3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
對抗性體育運動如果發生傷害事故則涉及到當事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問題,顯而易見,同其他體育傷害事故一樣,該民事責任應屬于侵權的損害賠償責任。根據我國民事法律的相關規定及我國民法理論概述,民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有: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即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要件,是我國民法關于民事責任承擔的一般規定。無過錯責任原則,則不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要件,由法律規定而承擔民事責任,是一種特殊的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僅僅適用于法律規定的幾種特殊侵權行為。公平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又稱衡平責任,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對造成的損害均無過錯的情況下,有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他情況下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給予適當補償。簡言之,即雙方對造成損害都無過錯,而法律又沒有明確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從而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作為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其歸責原則應適用我國民法關于民事責任承擔的一般規定。但是在歸責原則的取舍方面,學理界和司法界均存在爭議。一般認為,校園體育傷害事故應當使用過錯責任原則,而不使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同時,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很多情況下屬于意外事故,雙方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按照民法的公平原理,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簡言之,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應當以過錯責任為主要歸責原則,同時輔以公平責任原則。也有學者認為三種歸責原則均有適用的余地,還有人認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僅僅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筆者認為,三種原則都適用則對學校、對校園體育活動的運動者均過于嚴厲,不利于校園體育運動的開展。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目的在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一代人,是學校教育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體育活動一般是通過體育課、學校內部體育運動會或校際體育運動會等形式來進行的。無論何種方式開展體育活動,其宗旨都是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校園體育運動中造成傷害事故時,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不應當過于嚴格。換言之,如果一味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則會束縛學校的手腳,從而,學校在體育課中會盡可能選擇風險程度小的體育活動,使得學生在校運動強度和時間大大減少,無法滿足青少年兒童成長過程所需要的運動量,其結果還是不利于學生自己的身心發展。當然,法律原則確定的本身也應當兼顧各個法律關系主體利益,尤其是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利益存在沖突時,法律則應當在各立意主體間尋找一個均衡點,而不能以犧牲一方的利益來偏袒另一方的利益。因此,在校園對抗性體育傷害事故中,如果僅僅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則不利于維護受害者的利益。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兼顧公平責任原則即可切實維護受害者的利益,也可以增強學校和另一方運動員的責任心。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理論上的過錯責任通常是指故意或過失。然而,從司法實踐來看,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組織,尤其是為了實施教學行為而組織學生從事某種活動如體育活動,其本身目的不可能存在故意傷害學生的行為。因此,確切地說,在校園體育傷害事故中,學校的過錯責任實際上僅僅是因過失行為(包括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而引起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
3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損害賠償范圍
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屬于一般民事侵權行為,因此,在民事責任方面,其性質也為侵權賠償責任,責任形式是賠償損失。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包括: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補助費、交通費、殘疾用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喪葬費、死亡補助費以及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l0項費用的賠償。其中前5項為常規賠償,適用于造成學生一般傷害,但尚未引起殘疾和死亡的情況;如果造成學生殘疾的,還應賠償殘疾用具費和殘疾生活補助費;如果造成學生死亡的,還應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補助費。
綜上所述,對抗性體育運動的本身存在的高風險、對抗性等特點決定了這一類體育運動容易產生傷害事故。事故發生后如何確定事故責任者?如何解決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目前只有依據我國民法通則和教育部2002年9月1日頒布實施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若干規定。然而,這些規定并不明確具體,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最好依據民法通則確立的過錯責任原則,并輔之以公平責任原則,明確事故責任主體,明辨是否曲直,對這一類事故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處理,兼顧學校和學生雙方的利益,既要確保學生在學校能夠得到充分必要的體育鍛煉,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又要確保學校能夠放手從事各種體育運動,為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運動場地。
論文摘要:體育運動傷害是校園傷害事故高發區。在體育傷害事故中足以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為最。然而,發生諸如此類傷害事故后。其法律責任者不易確定,為此,對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加以研究很有必要。
論文關鍵詞:對抗性體育運動;體育傷害事故;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原則
1對抗性體育運動的含義及特點
何謂對抗性體育運動?目前體育運動界及體育運動理論界對此尚無明確界定。我們認為,所謂對抗性體育運動是指由運動員組成對峙的雙方,從事著存在近距離身體接觸、較為劇烈的競技性比賽活動。把握對抗性體育運動應當注意三點。首先,對抗性體育運動參與者一般分為“對立”的雙方當事人,在整個活動始終處于“對立”的、競爭的地位。參加這些運動的對立雙方之目的在于從體能、力量或技能方面擊敗對方。因此,對抗性體育運動常常屬于體能、力量與技能相結合的競技性運動,某些對抗性體育運動比賽往往更突出運動員的力量能力,如摔跤、拳擊等;其次,對抗性體育運動存在身體近距離的接觸,這是運動性質本身決定的;最后,對抗性體育運動具有高風險性。對抗性體育運動多為運動比較劇烈,雙方對峙較激烈的活動,因此,對運動員雙方來說風險比較高,比起其它運動更容易造成傷害,而運動員的傷害又多來自于另一方的過錯行為。常見的對抗性體育運動包括籃球、足球、摔跤、相撲、拳擊比賽活動等。正因為這些運動具有激烈性、開放性、近距離身體接觸性、高風險性、對抗性、競技性等特征,所以,在比賽或訓練過程中必然存在人身安全危險,容易造成人身傷害。然而,學生在從事上述運動過程中,對是否造成對方的人身傷害甚至死亡往往難以預測,甚至是不可避免的,這就為因從事對抗性體育運動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的法律責任的界定帶來難點。基于題目范圍的限制性,本文僅僅對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法律責任問題略作探討。
2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法律責任分析
2.1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法律責任構成要件
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發生后,產生法律責任與否取決于其是否具備必要的主客觀要件。由于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法律責任是基于人身傷亡產生的法律責任,因此,應屬侵權性法律責任,而不涉及到違約責任,行為人因此應當承擔的是損害賠償責任。從民法學的視角看,校園對抗性體育傷害事故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如下:
2.1.1具有傷害事故的產生
傷害行為的發生是損害賠償責任產生的前提條件。但是,在激烈對抗性體育運動項目中發生的傷害行為是否具有合法性,也應作具體分析。如果致人傷亡動作本身為該項運動項目的規則所允許,這種傷害則不能認為具有民法上的非法性。如在足球比賽時,依據“合理沖撞規則”所實施而引起傷害的動作,一般不認為是侵權性傷害行為。然而,如果比賽中動作粗魯,明顯違反規則要求,具有傷害他人身體故意的或過失,基于此產生的傷害后果,則應當認為是侵權行為,視傷害程度,甚至可以按故意傷害罪論處,追究行為的刑事責任。
2.1.2傷害故事發生在對抗性體育運動中
本文所涉及的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不限于發生在學校校園內的體育運動,還包括由學校組織在校外進行的體育活動,因此,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一般會涉及三方面的主體,即運動雙方當事人以及作為運動組織者或運動場地提供者的校方?;诖祟愡\動發生的傷害事故的責任者也可能涉及三方當事人。
2.1.3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借體育運動故意傷害他人的行為,如果致人輕傷以上,則可構成故意傷害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故意傷害罪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學?;蚱渌M織不能成為故意傷害罪的犯罪主體,但是可以成為民事責任的主體,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實踐中,體育運動傷害行為以意外事件和過失為多。意外事件是行為人主觀上不可預見、客觀上無法避免的事情,也即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事情,超出了行為人主觀意志。另外作為受損一方事先也應當明白,作為對抗性體育運動本身既是沒有違規操作也存在著風險,因此應當免除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2.1.4傷害事故的產生與運動雙方或學校的過失行為具有因果關系
行為人之行為與行為結果之間是否存在著因果關系是決定體育傷害事故責任承擔的前提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將哲學上的因果關系運用到法律關系中來,也應當考慮直接因果關系和間接因果關系。在刑事法律責任的承擔原則方面,只有當行為人的行為與行為結果存在著直接因果關系,也即行為的侵權行為與受害人的損害結果之間存在直接必然的聯系,才是認定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條件,而間接偶然的聯系只能作為行為人加重責任的判斷依據。從民事責任的承擔上不存在從重或加重處理的問題,因此,間接偶然的聯系缺乏民事責任的基礎。
2.2校園對抗性體育傷害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
分清責任主體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前提。前已敘及,校園對抗性體育傷害事故區別于其他體育傷害事故的關鍵之一是,該事故一般涉及三方當事人,即對抗性體育運動雙方及學?;蛳嚓P教師。換言之,學校對抗性競技體育運動可能發生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其他組織或個人之間。據此,承擔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主體可能作為組織管理這些運動的學校、參加某項對抗性體育運動的雙方運動員,如學生、教師或其他人。
首先,明確學校承擔對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承擔責任的前提條件是首先必須厘清學生來到學校后同學校所處的關系?!秾W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為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痹撘幎ㄕ咽荆瑢W校非未成年的任何形式的監護人?!皩W校與學生的關系既不是法定的監護人與被監護人的關系,也不是監護職責的轉移關系,更不是委托教育管理關系”。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3條“監護人可以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他人”的規定,學??梢越邮鼙O護人的委托,在委托期限內,承擔部分或全部監護責任。然而,根據學校的性質,學校只能接受部分委托,而無法承擔全部委托的責任,“無法按照監護人承擔責任的原則來要求學校。”學校作為受委托部分監護職責的組織,只能適用未成年的中小學生,對已成年的大學生則另當別論。《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規定了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12種情形,學校應當承擔責任。該規定的第1項、第2項、第4項、第6項、第7項、第8項以及第10項與體育運動有關。也就是說,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時,如果具備上述7種情形之一而使學生受到人身傷害,學校則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法律責任。否則,可以排除學校承擔法律責任的義務。
其次,在排除了學校對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下,具體組織或領導體育活動的教師個人是否對其失職行為單獨承擔民事責任,還是與學校作為共同被告承擔民事責任?就此問題實踐中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教師不應與學校成為共同被告,理由是教師是履行職務行為,責任應完全由學校承擔;也有人認為可以將教師列為共同被告參加訴訟。筆者認為,教師能否作為共同被告承擔民事法律責任應當視具體情況確定。如果教師以個人名義參加成為對抗性體育運動中學生的相對人,在造成學生傷害時教師主觀上存在故意或重大過錯,則教師應當單獨承擔民事法律責任。如果為了舉行對抗性體育運動所必要的設備存在安全隱患,而組織領導該次體育運動的教師無法知道體育器材存在安全隱患,則可免除教師的民事責任;反之,如果教師明知或應當知道該體育運動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因疏忽大意沒有遇見或過于自信能夠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則該教師應當與學校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最后,相對應的運動員雙方在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問題。運動員雙方對運動傷害的事故的免責條件在于其對傷亡者的有無過錯,這是一般性運動傷害事故之使然。
2.3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
對抗性體育運動如果發生傷害事故則涉及到當事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問題,顯而易見,同其他體育傷害事故一樣,該民事責任應屬于侵權的損害賠償責任。根據我國民事法律的相關規定及我國民法理論概述,民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有: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即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要件,是我國民法關于民事責任承擔的一般規定。無過錯責任原則,則不以行為人的過錯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要件,由法律規定而承擔民事責任,是一種特殊的歸責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僅僅適用于法律規定的幾種特殊侵權行為。公平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又稱衡平責任,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對造成的損害均無過錯的情況下,有法院根據公平的觀念,在考慮當事人的財產狀況及其他情況下的基礎上,責令加害人對受害人的財產損失給予適當補償。簡言之,即雙方對造成損害都無過錯,而法律又沒有明確規定適用無過錯責任,從而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
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作為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其歸責原則應適用我國民法關于民事責任承擔的一般規定。但是在歸責原則的取舍方面,學理界和司法界均存在爭議。一般認為,校園體育傷害事故應當使用過錯責任原則,而不使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同時,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很多情況下屬于意外事故,雙方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按照民法的公平原理,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簡言之,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應當以過錯責任為主要歸責原則,同時輔以公平責任原則。也有學者認為三種歸責原則均有適用的余地,還有人認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僅僅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筆者認為,三種原則都適用則對學校、對校園體育活動的運動者均過于嚴厲,不利于校園體育運動的開展。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目的在于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一代人,是學校教育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體育活動一般是通過體育課、學校內部體育運動會或校際體育運動會等形式來進行的。無論何種方式開展體育活動,其宗旨都是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校園體育運動中造成傷害事故時,追究法律責任的原則不應當過于嚴格。換言之,如果一味適用嚴格責任原則,則會束縛學校的手腳,從而,學校在體育課中會盡可能選擇風險程度小的體育活動,使得學生在校運動強度和時間大大減少,無法滿足青少年兒童成長過程所需要的運動量,其結果還是不利于學生自己的身心發展。當然,法律原則確定的本身也應當兼顧各個法律關系主體利益,尤其是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利益存在沖突時,法律則應當在各立意主體間尋找一個均衡點,而不能以犧牲一方的利益來偏袒另一方的利益。因此,在校園對抗性體育傷害事故中,如果僅僅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則不利于維護受害者的利益。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兼顧公平責任原則即可切實維護受害者的利益,也可以增強學校和另一方運動員的責任心。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理論上的過錯責任通常是指故意或過失。然而,從司法實踐來看,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組織,尤其是為了實施教學行為而組織學生從事某種活動如體育活動,其本身目的不可能存在故意傷害學生的行為。因此,確切地說,在校園體育傷害事故中,學校的過錯責任實際上僅僅是因過失行為(包括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而引起損害賠償責任的承擔。
3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損害賠償范圍
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屬于一般民事侵權行為,因此,在民事責任方面,其性質也為侵權賠償責任,責任形式是賠償損失。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國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包括:醫療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補助費、交通費、殘疾用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喪葬費、死亡補助費以及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l0項費用的賠償。其中前5項為常規賠償,適用于造成學生一般傷害,但尚未引起殘疾和死亡的情況;如果造成學生殘疾的,還應賠償殘疾用具費和殘疾生活補助費;如果造成學生死亡的,還應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補助費。
綜上所述,對抗性體育運動的本身存在的高風險、對抗性等特點決定了這一類體育運動容易產生傷害事故。事故發生后如何確定事故責任者?如何解決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目前只有依據我國民法通則和教育部2002年9月1日頒布實施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若干規定。然而,這些規定并不明確具體,因此在司法實踐中最好依據民法通則確立的過錯責任原則,并輔之以公平責任原則,明確事故責任主體,明辨是否曲直,對這一類事故作出公平、公正合理的處理,兼顧學校和學生雙方的利益,既要確保學生在學校能夠得到充分必要的體育鍛煉,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又要確保學校能夠放手從事各種體育運動,為學生提供安全可靠的運動場地。
論文關鍵詞:大學 陽光體育 教學方法
論文摘要:教師對大學校園“陽光體育運動”相關活動的開展進行日常有效的組織和管理,是大學生能否長久堅持進行日常體育鍛煉的基本保證,本文就教師如何順利地參與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進行有效的激勵和管理機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1 前言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都已實施薪酬制度的改革,如教師需按本人的職稱、設置崗位等完成相應的文章、課題和基本上課時數等,完成可以拿到相應的崗位津貼,完不成則有相應的處罰措施等。這些改革主要是以課時、科研等為考核目標和評價標準的,沒有涉及到體育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業余訓練和課外活動方面,造成很多體育教師只愿上課、搞課題、寫文章,而不能或不愿顧及崗位考核以外的工作,這種狀況將會導致學校“陽光體育運動”在校園內無法順利開展。在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教育部門政策扶持的情況下,高校體育管理機構應努力克服困難,除在校內政策的制定上加強與學校的管理部門溝通與協調外,還應設法從部門內制定操作性強的激勵措施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進行。
3 結果與分析
3.1對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激勵方式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3.1.1注重激勵方式層次性和多元化:作為“陽光體育運動”參與的主體一教師,他們的需求是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和動態發展的,要充分考慮和認可他們的不同層次和各種需求的同時存在,如成就、權利、社交需求等,據相關變化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出臺激勵措施其效果會非常突出。
3.1.2注重激勵制度公平性和公開化:激勵制度應結合本地、本校、本部門發展的實際,將“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出發點、落腳點與學校發展的大目標建設結合起來。爭取樹立一個榜樣,帶動一個群體,將激勵的尺度、評價的程序和準則、激勵的人和獎勵的方式等要公開。
3.1.3堅持激勵的“全面滿足”與“永久動力”原則:激勵措施的制定中學校、部門、教師利益要盡量全面兼顧,個人精神與物質需要應全面考慮,措施的長、短激勵機制要相結合。
3.1.4堅持宏觀激勵的“相互協調”與“平衡發展”原則:即采取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措施,要與本學校獎勵政策和按勞分配的方針是一致的,盡量避免出現激勵一部分人衙抑制另一部分人的現象。強調“獎勵和懲罰要對等”,將“激勵”和“約束”緊密結合,強調激勵中約束機制的平衡發展。
3.2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相關活動的激勵制度的構想
3.2.1關于校園競技類業余訓練、競賽與發展的激勵構想
3.2.1.1項目發展實施主教練負責制:高校應主動積極地參與省內高校教育系統內設立的各類競賽活動,常年堅持這些項目的業余訓練。負責項目訓練、競賽與發展的主教練由單位教師自由競聘,任期二至四年(可連任),當決定各項目總教練人選后,應向全體教師公示以征求意見。主教練可根據項目需要提出其成員、發展思路、具體目標和實施意見。主教練向管理部門負責,教練組成員向總教練負責。承擔業余訓練的校隊教練員除訓練外,平時應完成學校相應的個人教學崗位任務,拿其相應的年薪。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教練員則可以考慮擔任少量或不擔任上課任務,以訓練課時數來充抵上課時數,主要精力可以放在運動隊的訓練上,教練員在其它方面與校內普通教師相同,拿到其相應崗位薪酬。
3.2.1.2實施競技項目訓練補貼發放的浮動制:訓練補貼的發放可以考慮與該項目前一年參加相應級別比賽獲得的團體總成績掛鉤(這樣的好處是鼓勵項目整體發展,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個別項目和個別人身上)。如果是新項目,則第一年各個項目的訓練補貼保持相應的平均水平,但從第二年開始,前一年的比賽成績決定了第二年該項目教練員每次訓練的補貼金額,如果成績進步夠格則升擋、退步夠格則降檔,如果連續二年成績維持不動則仍降檔(如果該隊連續三年拿第四檔補貼則應考慮解除總教練聘任)。補貼設想可以考慮設立四個檔次,即:1—2名為一檔、3—5名為二檔、6—8名為三檔、其后名次為四檔。普通校隊以獲省級高校普通組比賽成績為準。高水平運動隊以參加國家級高校高水平組比賽成績為準。如出現前一年省級比賽足高水平和普通組混合組隊比賽,普通校隊就可以考慮獲得團體6—9名即可。高水平隊就應考慮獲得團體1—4名。在相應的項目補貼中總教練和普通教練員的獎勵要有區別體現,如總教練足l00%,教練員則拿總教練的70—80%左有。另外在每年年終部門表彰評優時,拿出一定名額獎勵該年度運動隊成績提高明顯或獲得比賽好成績的教練員。
3.2.1.3約束與保障機制:管理部門應保證各個校運動隊訓練的時間、器材、場地、設施的基本需要,在對待運動員的選拔、管理上予以盡可能的支持與幫助。平時應不定時地采用隨機派人檢查訓練情況,并由其負責地向主管領導如實匯報情況,但以不干涉和影響總教練的工作為準。如果認為有項目訓練或發展思路有問題,則由主管領導向總教練提出誡勉意見,不宜直接干涉總教練的工作。在總教練任期屆滿后,管理部門可以根據該項目歷年來的比賽成績、教練員水平、群眾意見反饋、校園項目發展前景等綜合考慮,以群眾投票方式來決定其是否續聘。
3.2.2關于非競技類群眾體育活動與競賽的激勵制度實施構想
首先,設立項目發展工作委員會或類似機構:其工作主要依靠校團委、校學生會、各類學生體育協會等開展工作,委員會人員具體數量和構成由各學校現在可能組織起來開展的項目來決定,原則上是每類項目有一名體育教師專門負責。委員會以5一7人為最佳,如有需要也可臨時聘請。這個機構主要任務是承擔校園內年度所有非競技類群眾體育項目的組織發展工作,如:舉辦校園體育文化節、校園體育娛樂主題活動、早操、課外活動等,并進行全程計劃、組織實施、宣傳、學習、后勤保障等。委員會成員經過相對穩定的鍛煉和磨合,他們對非競技類群眾體育項目開展的一系列過程就會非常的熟悉,而且由專門的委員會成員考慮非競技類項目的組織發展,就對其它非委員會成員教師的教學、科研的沖擊變小,更加有利于他們集中精力在教學或科研中獲得成果。在組織活動期間,可根據活動開展需要邀請部分教師人選參加,大量動用學生組織和資源(提高全民參與意識、節約經費、提高效率)。如果本校有舉辦相應省、市級某些項目的大型競技類比賽任務,這些委員會成員也將會起主要的支持力量。
其次,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委員會可以根據學校和學生的需要,在每年初制定一個由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和體育部審核通過的工作計劃,以確定年內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工作全過程接受管理部門的工作監督。委員會成員如不符合工作要求可以隨時撤換。委員會的成員有優先參與校內各類項目活動組織、外派出參與校外比賽裁判學習的權利,并可根據他們工作的成果折抵他們崗位應完成的部分教學課時或科研工作量。
4 結束語
高校和諧有序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能否順利進行,主要涉及政策、資金來源、創新工作思路等幾方面,體育教師的勞動能否得到認可這對“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很重要,校方只有在制定激勵措施時充分尊重和兼顧體育學科發展的特點,“陽光體育運動”才能在校園中得到生根發芽,并惠及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大學也才能為國家提供最終合格的人才。
摘要:沈陽市是我國的競技體育大市,為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隨著市場經濟和籃球事業的發展,競技體育呈現高水平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使沈陽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面臨嚴峻的挑戰。沈陽市體校作為直接往遼寧省體校輸送優秀運動員的主要渠道之一,研究后備人才的發展現狀,對于遼寧省競技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籃球;后備人才;發展
一、前言
優秀籃球后備人才是我國籃球運動未來的希望,是我國能夠立足未來國際籃壇的根本。我國原有的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一條龍”體系是從50年代逐步形成的,這種“舉國體制”對我國的籃球運動迅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使我國籃球運動實現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目標。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籃球職業化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一條龍”體系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研究和了解我國優秀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現狀,無論是對我國競技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對我國“全民健身戰略”的實施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是我國的競技體育大省,為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競技體育呈現高水平化、多元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使遼寧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面臨嚴峻的挑戰。保持遼寧省體育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對于遼寧省競技體育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分析與討論
1.沈陽市體育運動學?;@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①項目與規模。沈陽市體育運動學校現有5支籃球隊伍,3個男籃和2個女籃。隊員有意向,教練經過考核通過,可入隊??己舜蠖鄳{借教練員的經驗,沒有制訂科學的評價標準。目前,每隊人員20~30人左右,有兩片籃球訓練場地、田徑場、專業力量訓練館、獨立食堂、學生宿舍。在訓練的同時還有文化課的學習,學校還設立了小學、初中、中專和大專,使隊員們在訓練的同時得到同樣的學習和教育的機會。②運行機制分析。沈陽市體育運動學?;@球隊目前仍以社會手段為業余訓練運行的主要機制,政府沒有資助和獎勵。目前的獎勵政策對業余訓練,尤其是對社會、個人辦學積極性的調動還遠遠不夠,故學校的培養目標與奧運戰略尚不能統一,而更多的是將眼光放在擴大生源以維持本身的運營上。③選材。良好的選材是競技體育成功的一半。通過訪談了解到,沈陽市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隊的選材工作無論在理念還是在操作上,過去一直處于全國的領先水平。但近年來,由于認識上有誤區、手段上不先進、體制上不保證等因素,這項優勢已經部分喪失。再加上現在的家長對體校訓練模式的不認同,使得大部分分才流失。④賽制分析。沈陽市體育運動學校籃球隊一年有兩次大型比賽,平時與本溪、遼陽、撫順以及省少年隊、青年隊都時常有練習比賽,以此來提高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和展示自己的空間。遼寧省的青少年體育競賽的秩序總體來說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諸如為了局部利益,在青少年比賽的資格上弄虛作假的不和諧的音符,違背了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和體育成才的培養規律。⑤教練員隊伍現狀。在與沈陽市體育遠動學校籃球學校的王校長交談中得知,學?;@球隊現有高級教練員2名,普通教練4名。沈陽市體育運動學?;@球隊教練員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整體較差,很少能運用這兩個現代工具為訓練服務。大部分教練員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能夠盡心盡力、積極刻苦地自覺訓練。但他們缺乏組織力、承受力、管理能力、業務創新能力及參加大賽與指揮大賽的經驗,這與他們自身的業務學習與自身素質的提高有關系。
2.沈陽市體育運動學?;@球后備人才的發展趨勢。要逐步建立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管理體制和機制;項目布局體現“縮短戰線、調整結構、突出重點”的戰略方針;要充分發揮上??萍及l達的綜合優勢,經驗選材與科學選材相結合,提高選材的成功率;強化科學訓練,提高成才率;建立科學、合理的青少年競賽體系;教練員隊伍建設的立意要高,起點要高。
①機制發展。體校面臨著學歷低導致招生難和分配難兩大重要問題,適應社會的發展尋求新的出路和發展方向直接關系到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建議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針對體育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在人才市場競爭中為運動員奠定較雄厚的就業
本,在國家體育體制的宏觀統帥下,結合地方體育特色,打破政府獨家辦體育的局面,通過合作制、股份制、個體與私營等形式廣泛吸引社會資金和技術參與,努力消除訓練體制的弊端,以創新為靈魂,以運動效益為動力,進一步完善訓練體制,建立沈陽新型體育訓練管理新模式,促進沈陽體育騰飛。
②利用科技優勢,提高選材、訓練中的科技含量方面。在科研部門、有關專家、學者的支持下,開始對部分項目的選材標準進行修訂;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集訓及有關指標的跟蹤測試、監控、評價,為訓練提供依據,從而選拔出優秀的籃球后備人才。提高辦學層次,與高等學校較好地銜接,對選拔和培養競技體育的后備人才將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③統一進行管理。對教練員要定期進行培訓,使其能夠接觸新知識、新理念,避免閉門造車;定期召開教練員會議,進行交流總結,檢查訓練計劃執行情況、目標制定情況。對待運動員要統一管理,統一制定運動員綜合評價制度,可以從運動訓練、學習狀況、綜合素質、訓練出勤情況、衛生記錄情況、違紀情況等一系列指標,加以評比,目的是更好地掌握運動員的動向。
④建設高水準的教練員隊伍??茖W管理教練員隊伍,獎罰兌現,大力選拔優秀教練人才、管理人才、運動技術人才和科研人才。教練員、管理人員實施全員聘任制。嚴格控制非體育專業人員進入體育部門;嚴格控制非教練員在體校人員中占的比例:嚴格控制教練員不帶訓練的人數。這樣的做法,不僅在調動教練員積極性方面,而且在提高教練員水平方面都具有較好的效果。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①在運動員選材上,忽視了運動項目年齡和運動苗子早期科學訓練化的問題。
②每年的比賽安排比較合理,青少年體育競賽的秩序總體來說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為了局部利益,在青少年比賽的資格上弄虛作假的問題。
③大部分教練員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能夠盡心盡力、積極刻苦地自覺訓練,但也得提高他們自身的業務學習與自身素質。
2.建議:
①充分利用政策、經濟、競賽等各種手段,建立業余訓練的良性循環機制,調動各方面辦訓的積極性。
②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集訓及有關指標的跟蹤測試、監控、評價,為訓練提供依據,從而選拔出優秀的籃球后備人才。
③完善青少年運動員的注冊管理辦法,凈化競賽賽場;制定科學、合理的競賽規程,確保競賽為發現、培養奧運后備人才服務。
④加強對教練員管理體制和機制的研究,形成一支相對穩定但又可柔性流動的業務水平高、科研能力強、思想作風好、年齡結構優的教練員隊伍。
體育運動處方指的是工作人員針對不同對象的目的和要求,按照生活環境、生活條件、身體狀況、運動鍛煉經歷、個性特點、運動愛好、職業、性別和年齡等,使用處方的形式對運動的種類進行確定和選擇,并使用合適的運動強度、運動方式、運動方法、運動內容和運動種類,同時注意心理層面的問題、營養和飲食。
一、體育運動處方概述
體育運動處方并不屬于醫學范疇,而是著眼于開放和廣泛的概念,能夠動態的對現代體育的發展進行反映和利用,對體育運動的不同人群和各個領域都十分適用。針對專業運動員,體育運動處方是對運動訓練的計劃,針對亞健康人群,體育運動處方是康復保健的計劃,針對一般群眾來說,體育運動處方是強健身體的計劃,對于學生來說,體育運動處方是發展和鍛煉的計劃。它將以人為本的思想落實到實處,針對個體對體育的需求,尊重了每個人的選擇和意愿,使每個人都能夠獲得參與運動的機會和權利,充分展示體育教育的人性關愛和人文情懷,將科學的、系統的、積極的人生觀通過體育運動處方傳遞給每一個人,因此體育運動處方的核心價值是服務管理理念,在體育運動之中起到了全民健康、強身健體和科學鍛煉的作用,具有可持續性、開放性、專業性、經濟性、實用性、操作性和科學性的特點,體現了人參與體育運動的主觀能動性,并在實際運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和充實,使體育運動處方不斷向高需求和高層次的目標發展。
二、體育運動處方和體育教育的創新模式
在體育教育和體育運動處方中,著重于青年的體育發展需要。二者體現了在體育中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通過體育運動的方式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和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體現了規范性和統一性。體育運動處方將青少年的體育發展和體育需求作為出發點,在實施的過程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在對學生提供服務管理的過程之中,轉變傳統的、僵化的、有限的、被動的管理方式,使用體育運動處方向學生提供與時俱進的、開放的、主動的管理模式,將二者有機的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創新的體育教育模式,這種創新不僅是理念的創新,更是運行機制和體制上的創新,從根本上對影響體育教育的問題進行了解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健康體育、終身體育和弱勢群體學生等問題。
弱勢群體的學生在體育教育之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缺乏針對弱勢學生的教學手段,弱勢學生通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第一,因為缺少運動、后天發育和先天遺傳等因素造成的運動能力低,使用常規性的體育運動方式不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運動素質和身體素質。第二,是因為身體殘疾產生的運動障礙,例如,肢體殘疾、肥胖和心臟病等,這類弱勢群體不能夠參加體育活動。學校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式對上述問題進行解決:第一是免修,第二是保健班,第三是無差別教育,但是這三種手段都不能夠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學生的身體素質千差萬別,因此應該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區別對待,使用體育運動處方的方式可以滿足學生的個體體育需求,是對體育教育模式的有效補充。
健康體育和終身體育與是現代社會的生活觀和體育觀,同時也是體育教育模式的發展方向。它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組成。首先,體育運動處方是一種自主性的體育觀念和體育意識。第二,體育運動處方是體育技能。第三,體育運動處方是一種體育的整合能力和學習能力。三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為了將目標落實到實處,應該為青少年提供一個滿足體育發展的平臺。這個平臺具有時代性和開放性,能夠讓學生對體育資訊和體育科技進行掌握,將體育文化整合為自由開放的體系。同時,平臺具有包容性和廣泛性,使每個學生都有選擇體育的權利,激發學生體育的才華和潛能。平臺還應該具有可持續性,學生通過對體育的儲備和學習,建立終身體育的發展理念,與社會體育活動的變化和特點相適應。體育運動處方吸收了服務管理的機制和理念,將體育健康和體育理想作為宗旨,從個體的體育需求出發,使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團隊合作精神和專業化的技術水平,建立可持續發展、廣泛、開放和自由的服務平臺,教師和學生在平臺上針對自身的需求制定運動訓練計劃和健身方案,最終培養學生完善的體育觀。
三、體育運動處方和體育教育創新模式的實踐基礎
體育運動處方是體育教育的一種形式,很早就已經出現。例如,學校運動隊訓練,可以將這種體育形式在全體學生之中進行推廣,將之轉化為創新的體育教育模式。同時,現代化信息技術和網絡的發展,為這種創新的模式提供了現實條件,人才優勢為創新模式提供了資源保障。
四、結語
總之,體育運動處方使用先進的服務管理理念和體育健身理念,配合教育平臺,形成了創新的體育教育模式,從運行機制和體制上對體育教育的服務管理職能進行確定,體現了體育教育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精神,展現了人性關愛和人文情懷,轉變以往體育教育中機械和封閉的體制,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體育教育之中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