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3 09:28: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新農村規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規劃是龍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牛鼻子”,對規劃的定位和作用要有明確的認識。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有些村莊布局不合理,特別是有的村建房屋間隔空間太窄,連消防車都開不進去,留下嚴重隱患,要推倒重建財力上實在承受不起。盡管這種現狀是新農村建設以前形成的,但給我們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這也充分表明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必須先行,以有效避免未規劃先建設、邊規劃邊建設、拆了建、建了拆現象的發生。為此,筆者就進一步搞好我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引發以下思考:
一是規劃要突出前瞻性。前瞻性、預見性是規劃編制的生命。如果規劃沒有前瞻性,編制規劃就失去了意義。在本世紀內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編制中,必須著眼長遠,突出前瞻性,圍繞發展搞規劃。要充分考慮到××市大銅業、大物流、大旅游、大城市框架和今后工業化、城鎮化、商貿、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村鎮布局的長遠變化,在布局上應當以那些有發展前景,有利于農戶聚居,有可能長久存在的村為重點,特別是鄉鎮、集鎮、小城鎮和中心村的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對今后要撤并的邊遠村莊和一些不可能成為居民集中點的地方,只對現有設施進行必要的維護,不宜再投入新的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規劃要注重特色性。新農村建設規劃一定要突出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這是規劃成功與否的關鍵。我市廣大農村在區位、自然、歷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決定規劃不能套用一個模式,不能搞千村一面,而要力求彰顯個性,各具特色。農村規劃要從村莊的地形地貌出發,依山順水,不推山、不填塘,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園農莊、農村社區。同時要注意保護上清古鎮、仙水巖龍虎山景區等地各種古跡和有價值的傳統民居等文化遺產,做到新農村建設與古建筑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新村建設項目盡量與古建筑保持協調統一,使“古跡為新村增色,新村為古跡添彩”,形成觀光旅游新亮點,既增色,又生財。
三是規劃要強化和諧性。新農村建設是通過農村的發展,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充實農村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農民豐富活潑的生活空間和具有歸屬感的精神家園。因此,編制村莊規劃必須充分征求當地農民意見,使規劃編制的過程變成一個政府、專家和基層干部群眾互動的過程,從而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群眾的認同感。
四是規劃要體現實用性。就是說應注重配套搞規劃,規劃編制就是為了指導下一步的發展建設。因此,新農村建設規劃必須把實用性擺在突出位置,量力而行。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對村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統籌考慮,使規劃與村莊建設相結合,與調整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商業網點及電力、水利、交通、電信等配套設施相結合。對基礎設施建設,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在哪里搞什么,一定要銜接配套,避免先建后拆、邊建邊拆,浪費社會資源。
五是規劃要明確產業性。應充分考慮村鎮的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明確產業定位,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村鎮,發展規模經濟,村鎮規劃新辦工業企業應向工業園區集聚,以利整合資源,節約用地和處理排污,共享基礎設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資效益。鎮規劃要綜合考慮集鎮、城鎮郊區、田畈農區、丘陵山區等不同區域、資源等因素,因地制宜,促進商貿服務業、特色工業、生態農業、林果業、休閑旅游業等特色經濟的發展,形成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六是規劃要力求集約性。就是要注意保護耕地、集約用地,鄉(鎮)、村的規劃,原則上都要安排在荒山荒坡,盡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確要占用耕地的,也要采取“占一補一”的辦法,墾復耕地。按照“先規劃后建房,沒有規劃不批建”的原則嚴格執行,要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操作措施,促使村民嚴格按照規劃和設計進行建設,以增強規劃執行的強制性。(作者單位:市委政研室)
本文作者:李思銀
農村規劃建設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新農村建設政策的貫徹落實和新農村建設成果的效益后評。一個好的規劃設計,應能夠放眼全局,綜合考慮當地的經濟狀況、自然條件、生產生活、風土人情和群眾意愿等相關內容,做到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方案最優化、效益最大化和民眾滿意化的最高價值取向。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何收到如此效益呢?本文筆者就結合實際工作中了解的一些實際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關于新農村規劃中的一些問題。
新農村規劃,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專業性和表達民意性的工作。要使其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從目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傾向來看,實在不容樂觀,新農村規劃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而不是簡單的建筑規劃圖紙的移植或“亮殼”工程。它需要規劃師通過對規劃區域現場踏勘,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綜合確定該區域農村發展戰略和建設控制引導兩個層面。統籌安排規劃建設用地,合理配置農村各項基礎設施,處理好遠景發展和近期建設的關系。做到量力而行,分步實施,盡量不加重農民負擔,才有可能順利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 新農村建設中的種種困惑
在當今這樣一個工業、信息、科技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農村已經陷入了“城市色彩農村化,農村個性模糊化,政績驅動功利化,亮點頻出空殼化”的困惑中,農村特色的消失,各種弊端的凸現,制約了新農村規劃建設的健康發展。
1.1 移植城市特色,鄉村個性全然遺失
在新農村規劃建設中,盲目學習城市建筑設計是不可取的。農村建筑及布局與城市布局也存在有相似之處,但是對于使用功能分區、自然環境的和諧、生產生活的習慣、民風民俗的特點等等是不盡相同的。這些不同之處是眾多農村個性和特點所決定的。如有的建筑物前后要有用于晾曬稻谷、茶葉之類的平整場地,是由使用分區和生產特點決定的;有的農村建筑物使用紙漿石灰墻面加民族特色的彩畫(大理白族民居),它是繼承發揚古樸建筑風格,體現和張揚個性的東西;豬廄、牛圈、雞舍等是必不可少的設施;房屋周圍的菜園也是農村生活的自給自足的重要角色;凡此種種都是農村生產特點和地方特色決定必要考慮的,絕不能一味的模仿城市建筑設計。那就使得新農村建筑規劃斷了胳膊少了腿——殘缺不全,缺少了自己的鄉土特色。
1.2 政績驅動功利,鄉村空殼亮點村頻現
當今的世界是激勵競爭的世界,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而一些地方政府卻認為“發展政績才是硬道理”,沒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特別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后,很多地方挖空心思打造新農村亮點,來鑄就政績,造成了中央、地方各級財政資金的浪費,卻收不到良好效果。一是重投入,輕實效,創造空殼亮點。有的地方不注重對農村建設的規劃設計和預算,著力打造亮點,高標準、重投入,甚至不惜以增加農民負擔,犧牲農民利益為代價,目標只是為了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當然,上級領導滿意,政績也就樹起來了??墒墙ǔ珊蟮男麓迩f,因為不切實際,農民得不到實惠或得到的實惠不多,也就成為了供各級領導參觀的空殼亮點村。二是重包裝,少內涵,著力造就面子工程。有的地方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做得不多,面子工程做得不少。他們充分利用各類項目資金,在農村打造“容貌”工程,給農村房屋穿新衣;給道路入口樹招牌;讓農村名字譜神話…… 到最后,得到上級肯定的也不少,就是得不到農民朋友的認可。三是規劃缺失,配套不全,脫離了群眾的合理利益訴求與承受能力。水、電、通信線路、給排水、垃圾處理等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文明農村建設的基本保證。但由于農村基礎薄弱,村距相隔遠,導致配套設施的建設一直成為建筑規劃的雞勒。很多鄉村居民已習慣了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的生活,在原來居住分散,人口不集中的情況下固然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規劃成型成規模的居住區,則會造成很大的麻煩。當然這些方面也許廣大官員是不一定考慮得到的,但作為新農村規劃的專業人員是一定要考慮的。
綜上所述,在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規劃工作尤為重要,它是做好新農村建設的龍頭,正如有業內人士所說:“規劃是龍頭,是先導”。一個項目規劃關系到項目的成敗和對未來發展方向、發展空間的控制與引導。因此,在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的抓好規劃十分重要。
2 未來新農村規劃建設路子
新農村建筑規劃,不是規劃師在電腦桌旁就能設計完成的,而是需要規劃設計師對特定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民族民風情況、生產生活狀況等等一系列的綜合性指標做調查研究,再對該區域農村未來發展戰略做出總體部署評價的基礎上,來安排近期建設和未來遠景部署。在新農村規劃建設過程中,要讓農民兄弟實實在在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好處,并對將來發展留有余地。也只有如此,才能為新農村建設呈現更多的看點、亮點和特點。當然,在實際建筑規劃過程中,難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過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筆者通過自身的調查與調研,提出幾點僅供參考的意見。
2.1 重視新農村規劃建設的地位和作用
就目前農村規劃情況看,存在規劃缺失或規劃不到位,主要是因為農村規劃體制機制不健全。作為新農村規劃工作,除了要了解農村實際,做好調查研究之外,還應該直接參與實施規劃“決策”過程和間接滲透“規劃理念”。
2.1.1 健全新農村規劃體制機制 1993年5月17日,國家為加強村莊、集鎮的規劃建設管理,改善村莊、集鎮的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經國務院第三次常務會議通過,以國務院第116號令了《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條例》;1996年7月17日,建設部頒布了《村鎮建筑工匠從業資格管理辦法》(建設部第54號令)。但是,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好多地方也沒有很好的落實政策法規,沒有出臺或雖然出臺但沒有很好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導致新農村規劃體制機制的缺失。所以,目前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新農村規劃體制機制十分重要。
2.1.2 規劃要參與“決策”和滲透“規劃理念” 新農村規劃是總體規劃的一部分,筆者認為應該把新農村規劃納入總體規劃的一個專項進行研究,使其進入法定框架,參與“決策”過程,讓新農村規劃最終體現到規劃法律文本中,將會更有利于未來建設。新農村規劃真正意義上是把對農村規劃的研究成果滲透到規劃理念中去。這樣才能更好的把農村特質在創新中延續發展,把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向前推進。
以筆者之見,盡快出臺和完善新農村規劃編制相關管理辦法,從法規體系上保障整個農村規劃編制,明確法定地位和主體,對未來農村發展必定是一個很好的機制保障。
2.2 政府扮演好新農村建設各個時期角色
要切實抓好農村規劃工作政府就首先要明確自己各個時期需要扮演的角色。在新農村建設初期政府一定要做好規劃編制,實施建設過程中控制和引導要著力承擔推動建設的作用,后期則要達到農民主動,全民參與的局面。
在新 農村建設初期,規劃不切實際,中看不中用,是無法做好新農村規劃工作的毒瘤。不少“規劃師”、“策劃師”游走各地,移植他人做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診斷把脈”實際就是一群僅僅會畫圖的騙子。他們蒙騙政府,坑害百姓,坐在電腦桌旁,為新農村建設亮點做規劃。怎么可能切合實際,又怎么能完成歷史賦予他們的神圣使命呢?筆者認為作為政府一定要有獨到眼光,為農村扮演規劃、控制、引導的角色。當然新農村建設只依靠政府是不夠的,只有廣大農村全民參與發展大計,才能形成合力推動發展。因此,當政府從初期的規劃編制到實施建設、控制和引導成型以后,最終還是要讓新農村建設回歸到農民主導上來。到這個時期,農民已經是自覺形成了共識,政府也隨之轉換角色,必須從長遠發展戰略考慮,減少干預,保持農村規劃的合理性和延續性,絕對不能搞換屆換規劃,一個領導一個思路,這是農村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
2.3 尊重農村的自然和文脈,傳承農村鄉土命脈
農村空間和固有的建筑藝術是有生命的、鮮活的歷史藝術的載體,它們能夠傳承下來就有存在的價值。城市講風貌,農村也有農村的風貌,它是歷史、自然、民族、文化、習俗和生產生活傳承下來的農村鄉土命脈,我們必須在尊重、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也只有在保護傳承歷史命脈,農村才有文化之根,也才有自身獨特的內涵和魅力。因此在處理關系到農村鄉土命脈問題上,絕對不能持對立態度。例如麗江的發展,是對納西東巴文化、鄉土特色、民族民間藝術的傳承,才成為云南具有代表的民族文化窗口,他們甚至成為一種獨有的“元素”。另外,著名的中國石寨子——銀都的大理鶴慶的新華村,它以本身固有的特點,民族文化、銀器首飾加工業等等為發展基石,在不斷創新發展旅游等產業成為云南獨特的新農村。
2.4 依據各自特點塑造自身文化
農村文化也是歷史文化的一部分,對傳承農村社會文明,體現農村社會特質起到了一個綜合媒介的作用。由農民組成的農村社會必然具有自身的特性。正如城市社會特質一樣,有人說在北京生活可以感觸到北京人的大氣與實在;到成都就可以了解四川三星堆文化和麻將、休閑文化;在麗江可以認識到麗江人的慢板與休閑。同樣到有特點的農村如中國石寨子村,你就知道子在哪里透射著中國銀器藝術和白族民間文化。而這種特有的個性必然是當地特色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反應,并且是一種可為外界感受的個性。
因此,可以表現農村特質的個性文化,必將成為今后新農村規劃建設的一個趨勢。因為它與城市特色移居農村和生搬硬套亮點做法更有價值和生命力。
2.5 保護與創新并舉合理開發農村
不同的農村有不同自然環境,氣候特質,人文脈絡。但是任何一個年數已久的農村建筑模式,都有它自身的形成理由,其包含了先人的智慧和積累的經驗,例如南方和一些山區的建筑,由于氣候潮濕,很多房子窗戶都開的比較小。因而進行新農村建筑規劃。同樣要考慮當地氣候、風向、日照、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另外很重要的一點要盡量避開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時盡量利用原有河流、樹林、綠色等地理特征,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相互依存,筑成環境優美的人居環境,如果在規劃中沒有充分考慮到自然因素和生態因素,該規劃必然成為敗筆。在充分考慮自認因素的影響和心態環境的和諧的同時,要特別注重鄉村建筑規劃和人文環境的有機融合。在規劃鄉村建筑時,把原有傳統鄉風民俗、古典建筑、碑、坊、亭等體現鄉村歷史文化的元素納入到規劃保護中。如果失去了傳統的歷史文化的沉積,建筑再漂亮也只能算一個個形狀各異乃至如出一轍的火柴盒。建筑規劃則成了簡單的住房設計。這些導致新農村鄉村建筑規劃在內涵上成為簡單的村鎮建造,新村只是改造面貌的村莊。因此,我們對待農村建設規劃問題上,一定要保護與創新并行,適度合理地開發。
2.6 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群眾廣泛參與
要推動群眾對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有效參與,首先還得從依法依規運行,規范程序操作入手,然后在加以管理運作機構機構和人員的保障。做到有專門機構和必要人員對廣大農村群眾進行政策宣傳,知識普及,行為規范,規劃引導,建設監督等各個層面開展工作,最終達到新農村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政府指導,專家把脈,農民自主的格局。
2.6.1 依法推動農村規劃建設工作
農村規劃建設與城市規劃建設一樣具有自身的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約束。但是,由于前幾年中央和地方各級對農村建設投入的力度相對較小,許多地方對農村規劃不重視,導致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規劃的嚴重缺位。而近年來,隨著資金的大量投入,為保證資金的有效投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投資和浪費。農村規劃編制與修編越來越必要,而在編制或修編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村莊集鎮規劃建設條例》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認真落實程序,規范操作。規劃一經批準,嚴格執行,不以個別領導意志而改變,才能更好的推進新農村全面建設。
2.6.2 完善機構,健全機制有序推進農村規劃建設工作
由于受經濟發展的影響,我國長期對農村建設投入資金存在不足的現象,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中央地方各級對農村建設投入已迅速增長。而隨之帶來的問題是資金項目分散在各系統,具體到鄉鎮沒有專門機構和人員,使資金和項目運行管理難度加大,發揮效果不明顯。
為此,筆者建議在縣鄉兩級設立一個執行農村規劃建設管理職能的單位,并配置相關專業管理人員,對新農村各類項目的規劃建設實施監督管理。從而使資金有計劃按要求使用,發揮更好的項目效應。
2.6.3 加強對群眾的科普、法制宣傳,推動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
目前,新農村規劃建設除在法制上完善規劃程序、規劃公示、規劃聽證和規劃監督等方面讓群眾參與外,還應該對群眾進行科普、法制和規劃建設與管理等方面引導群眾參與到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中來。
開展普及科普、法制知識活動,是有效推動群眾參與的前提條件之一,要讓群眾知道什么是規劃,規劃具有哪些法律效率,作為群眾一員如何遵守執行規劃建設,如何參與建設等問題。其次,對于規劃建設過程中,該如何發揮監督管理作用。當然對于開展科普、法制活動,促進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方式很多,筆者認為,編制新農村規劃建設和法律法規書刊、舉辦培訓班就是一種形式,正如大理編制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農村房屋建設實用圖集》、麗江編制的《麗江古城傳統民居保護維修手冊》等可以引導群眾的好書刊,可以批量發送到農村,給群眾作為指導或參考很有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城鄉一體化;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必須搞好村莊規劃。本文對制定村莊規劃的必要性、注意的問題以及規劃后的實施總結進行了論述。
近幾年新農村建設受到廣泛的關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大戰略,就是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必須強調搞好規劃,尤其是關系到廣大農民家家戶戶的村莊規劃。可以說,制定合法、合理和貫徹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村莊規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環節。2008年1月1日,從我國國情和各地實際出發頒布實施了《城鄉規劃法》,更進一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規劃依據。
1制定村莊規劃的必要性
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之間的聯系日益交融,互為影響。但原有的規劃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鄉二元結構基礎上,就鄉村論鄉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規劃引導,出現盲目建設、無序建設的現象,造成了土地資源、社會資源的浪費。這種規劃制定與實施模式已經不適應城鄉統籌的需要,影響了城鄉協調健康發展。為了落實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必須做到規劃先行、全盤考慮、統籌協調,避免盲目建設。從城鄉一體化的角度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上重新研究制定規劃,根本上改變農村建設中存在的沒有規劃、無序建設和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
鄉村規劃制定和實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鄉村規劃制定和實施的管理相對滯后,鄉村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缺乏充分的社會參與和專家論證,對行政權力缺乏必要的制約,一些鄉規劃、村莊規劃盲目模仿城市規劃。由于沒有體現農村特點,難以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法真正實施,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更是隨意變更規劃、甚至無視規劃進行建設。另外農村的建設量大,村莊規劃管理力量薄弱,導致村莊建設散亂,管理手段不足,難以應對日益增加的農民住宅、公益設施和鄉鎮企業等建設的要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近年來,隨著各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農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但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還存在著較大差距,農民的生活質量不高,鄉村各項設施建設依然落后。改變現狀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莊規劃。
縮小城鄉差距的要求。解決我國城市問題的關鍵在農村,只有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建設起讓城里人向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農民過上令城里人羨慕、讓鄉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國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其中的關鍵在于縮小城鄉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農村城市化,而是切合農村實際將農村規劃好,建設好,使農村生活現代化,農民過上幸福的日子。
2注意的問題
要堅持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制定和實施村莊的情況與城市和鎮有較大不同,目前我國多數的村莊還沒有制定規劃,要求所有的村莊,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村莊都要編制鄉村規劃,按照規劃進行建設,目前還難以做到。如果作出統一的法律規定,難免流于形式,因此對村莊規劃應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確定應當制定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區域。
制定村莊規劃,要充分考慮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對規劃的要求。制定和實施村莊規劃,應當以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為基本目標,堅持循序漸進、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公益事業建設與管理,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科學引導,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合理確定鄉和農村的發展目標,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
村莊規劃采用公示及公眾參與制度。為了保證規劃的可操作性,規劃編制人員在進行現狀調查、取得相關基礎資料后,采取座談、走訪等多種方式,征求村民的意見。村莊規劃要進行多方案比較并向村民公示。村莊規劃成果完成后,必須要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后,方可由相關部門審批。
農村規劃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農村規劃水平的低下,實際上反映了相關規劃人才的缺乏。由于長期以來農村教育水平存在落差,缺乏規劃專業人才。社會上從事規劃的單位和專業人士為數不少,但是長期以來他們的目光所關注的焦點不在農村,他們當中許多人所掌握的知識技能,也與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的需要存在差距。為了提高新農村的規劃能力,一方面應該安排組織農村干部進行關于規劃以及規劃實施的專業知識培訓,開闊視野,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該考慮組建針對農村、面向農民、從事農村規劃的企業或機構,同時鼓勵社會企業參與競爭,納入規范管理,實行資格認證,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農民服務。我們的專業機構和專業規劃人才,要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和建設。另外近幾年出現的“大學生進村任職”現象也可以充分利用,讓有知識,有能力的人真正發揮其所長。如此,則全社會解決農村問題的宏觀成本必定有所降低,而對新農村的建設質量和文化品位必有改善與增強。
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統一規劃。有些村莊由于缺少城鄉統籌協調,例如未考慮附近污水對井水的污染;未考慮鎮區道路和鎮排污管道比村子居住區的地基高許多的因素,致使鎮附近的村莊無法建設與之相連的排污管道;未考慮村與鄉之間的關聯,為村向鄉聚集提供條件等等。鄉村規劃建設應切實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統一規劃,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資金問題的解決。在目前階段,應考慮以政府為主導,選擇試點,以政府采購的方式,由政府出資,聘請規劃機構和有關專家以及有相應能力的非營利組織深入農村,為基層服務,落實、完成新農村的新規劃,參與新農村的建設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政府為農民謀求長遠利益、建設城鄉和諧小康社會的具體行動
3村莊規劃后的實施總結。
切實加強鄉村規劃,使村莊的建設和管理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改善村民生活環境、促進村莊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對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新型農民,綜合提升農村可持續發展實力有重要意義。村莊規劃實施總結重點在于了解規劃的科學性、適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實施總結的主要內容包括:村莊規劃的編制完成情況;村莊依據規劃進行建設的情況;規劃實施過程中與土地利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銜接的情況;規劃實施中的主要問題等。農民是村莊的建設者、居住者和使用者,也是規劃最直接的利益相關方,規劃實施的好與壞,農民最有發言權。因此,農民意見的征求是規劃實施總結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有關政府部門在進行規劃實施總結時,要采取多種方式認真聽取農民意見。村莊規劃的實施總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進行,以便及時反饋規劃實施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和優化規劃,提高規劃實施管理效能。
有了科學、合理的村莊規劃,并在這一規劃指導下,統籌來自各級政府部門的公共資金,便可解決當前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更好地建設21世紀有中國特色、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莊規劃;城鄉一體化;可持續發展
論文摘要: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必須搞好村莊規劃。本文對制定村莊規劃的必要性、注意的問題以及規劃后的實施總結進行了論述。
近幾年新農村建設受到廣泛的關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大戰略,就是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出發,統籌城鄉區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必須強調搞好規劃,尤其是關系到廣大農民家家戶戶的村莊規劃。可以說,制定合法、合理和貫徹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村莊規劃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環節。2008年1月1日,從我國國情和各地實際出發頒布實施了《城鄉規劃法》,更進一步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規劃依據。
1制定村莊規劃的必要性
城鄉一體化的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鄉之間的聯系日益交融,互為影響。但原有的規劃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鄉二元結構基礎上,就鄉村論鄉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規劃引導,出現盲目建設、無序建設的現象,造成了土地資源、社會資源的浪費。這種規劃制定與實施模式已經不適應城鄉統籌的需要,影響了城鄉協調健康發展。為了落實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必須做到規劃先行、全盤考慮、統籌協調,避免盲目建設。從城鄉一體化的角度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上重新研究制定規劃,根本上改變農村建設中存在的沒有規劃、無序建設和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
鄉村規劃制定和實施的管理制度化要求。鄉村規劃制定和實施的管理相對滯后,鄉村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過程缺乏充分的社會參與和專家論證,對行政權力缺乏必要的制約,一些鄉規劃、村莊規劃盲目模仿城市規劃。由于沒有體現農村特點,難以滿足農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無法真正實施,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更是隨意變更規劃、甚至無視規劃進行建設。另外農村的建設量大,村莊規劃管理力量薄弱,導致村莊建設散亂,管理手段不足,難以應對日益增加的農民住宅、公益設施和鄉鎮企業等建設的要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近年來,隨著各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系列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措施,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農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但與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相比,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還存在著較大差距,農民的生活質量不高,鄉村各項設施建設依然落后。改變現狀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莊規劃。
縮小城鄉差距的要求。解決我國城市問題的關鍵在農村,只有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建設起讓城里人向往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讓農民過上令城里人羨慕、讓鄉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國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其中的關鍵在于縮小城鄉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農村城市化,而是切合農村實際將農村規劃好,建設好,使農村生活現代化,農民過上幸福的日子。
2注意的問題
要堅持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制定和實施村莊的情況與城市和鎮有較大不同,目前我國多數的村莊還沒有制定規劃,要求所有的村莊,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村莊都要編制鄉村規劃,按照規劃進行建設,目前還難以做到。如果作出統一的法律規定,難免流于形式,因此對村莊規劃應根據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確定應當制定鄉規劃、村莊規劃的區域。
制定村莊規劃,要充分考慮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對規劃的要求。制定和實施村莊規劃,應當以服務農業、農村和農民為基本目標,堅持循序漸進、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公益事業建設與管理,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科學引導,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合理確定鄉和農村的發展目標,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
村莊規劃采用公示及公眾參與制度。為了保證規劃的可操作性,規劃編制人員在進行現狀調查、取得相關基礎資料后,采取座談、走訪等多種方式,征求村民的意見。村莊規劃要進行多方案比較并向村民公示。村莊規劃成果完成后,必須要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后,方可由相關部門審批。
農村規劃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農村規劃水平的低下,實際上反映了相關規劃人才的缺乏。由于長期以來農村教育水平存在落差,缺乏規劃專業人才。社會上從事規劃的單位和專業人士為數不少,但是長期以來他們的目光所關注的焦點不在農村,他們當中許多人所掌握的知識技能,也與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的需要存在差距。為了提高新農村的規劃能力,一方面應該安排組織農村干部進行關于規劃以及規劃實施的專業知識培訓,開闊視野,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另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該考慮組建針對農村、面向農民、從事農村規劃的企業或機構,同時鼓勵社會企業參與競爭,納入規范管理,實行資格認證,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農民服務。我們的專業機構和專業規劃人才,要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規劃和建設。另外近幾年出現的“大學生進村任職”現象也可以充分利用,讓有知識,有能力的人真正發揮其所長。如此,則全社會解決農村問題的宏觀成本必定有所降低,而對新農村的建設質量和文化品位必有改善與增強。
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統一規劃。有些村莊由于缺少城鄉統籌協調,例如未考慮附近污水對井水的污染;未考慮鎮區道路和鎮排污管道比村子居住區的地基高許多的因素,致使鎮附近的村莊無法建設與之相連的排污管道;未考慮村與鄉之間的關聯,為村向鄉聚集提供條件等等。鄉村規劃建設應切實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統一規劃,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資金問題的解決。在目前階段,應考慮以政府為主導,選擇試點,以政府采購的方式,由政府出資,聘請規劃機構和有關專家以及有相應能力的非營利組織深入農村,為基層服務,落實、完成新農村的新規劃,參與新農村的建設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政府為農民謀求長遠利益、建設城鄉和諧小康社會的具體行動
3村莊規劃后的實施總結。
切實加強鄉村規劃,使村莊的建設和管理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是改善村民生活環境、促進村莊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對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新型農民,綜合提升農村可持續發展實力有重要意義。村莊規劃實施總結重點在于了解規劃的科學性、適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實施總結的主要內容包括:村莊規劃的編制完成情況;村莊依據規劃進行建設的情況;規劃實施過程中與土地利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銜接的情況;規劃實施中的主要問題等。農民是村莊的建設者、居住者和使用者,也是規劃最直接的利益相關方,規劃實施的好與壞,農民最有發言權。因此,農民意見的征求是規劃實施總結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有關政府部門在進行規劃實施總結時,要采取多種方式認真聽取農民意見。村莊規劃的實施總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進行,以便及時反饋規劃實施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和優化規劃,提高規劃實施管理效能。
有了科學、合理的村莊規劃,并在這一規劃指導下,統籌來自各級政府部門的公共資金,便可解決當前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更好地建設21世紀有中國特色、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生產發展
1、經濟發展思路
牢固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圍繞經濟抓創建,抓好創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圍繞企業搞服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本村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圍城經濟。掌握投資各項目的引進,結合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及新一輪環境經濟的高質量需要,選好項目,抓好村現有土地的開發,按集約化開發的要求,做好土地的規劃,實現土地的最有效利用,以良好的投資環境營造招商引資的良好態勢。
2、今后三年來經濟發展的措施、規劃目標
(1)全力搞好工業園區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四方資金進)入園區。全力抓好重點工業建設項目和工業集群的發展?;ù筚Y本,下大力氣,千方百計招商引資。走出去,引進外部資金,做大、做強經濟規模。
(2)運輸業發展規劃:成立運輸集團公司,將村四個運輸隊,365部運輸車輛實行集中管理、集中營運。健全組織、培訓專業技能人員,逐步形成運輸業集中有序健康發展,打造運輸業品牌。
(3)商業、服務業發展規劃:對商業、服務業戶除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外,還規劃出專門的商業、服務業用地,逐步實現商業、服務業網點的一體化、集約化。
(4)養殖業發展規劃:現有養殖戶42個,到2008年爭取養殖戶達到60戶以上,其中養牛戶10戶以上,出欄牛300頭以上,大型豬場6個,出欄豬達到3000頭以上,養雞專業戶達到50戶以上,年產成品雞80000只以上。
(5)工業發展規劃:
二、生活寬裕
200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150元,目前,家家有冰箱、空調、洗衣機等主要家電、有專用衛生廁所,10%以上的農戶有私人轎車;摩托車,老年車等基本交通工具達到85%。
三、鄉風文明
始終把提高村民素質作為鄉村文明建設的核心,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村民的科學意識、文明意識、現代意識。以開展學科學、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農村移風易俗活動,加大公民道德、政策法律宣傳力度,深入開展民間文藝活動,爭創文明村、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等活動。
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動陣地建設。在村部建設一個綜合性的村民活動、培訓中心,建立圖書室,閱覽室,使村民有一個固定的活動場地;其次以實現“平安XX”為目標,繼續開展“綜治三包”活動,成立禁賭、禁黃、禁毒、老年勸導小組;實現社會治安穩定,無黃、賭、毒、盜等違法犯罪現象;繼續開展“創十星、評十戶”、“爭五好”活動,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理事會、村規民約執約隊,倡導村民學文重教、崇尚科學,喜事新辦,喪事簡辦、遵紀守法、移風易俗新風尚。
加強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新農村醫療合作站,逐步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真正解決農民看病難,徹底消除因學致貧、因病致貧現象。
通過鄉村文明建設,爭取全村達到無違法犯罪、無聚眾賭博、無打架斗毆、無吸毒迷信,形成崇尚科學、行為文明、尊老愛幼、鄰里互相、人心思上,人心思好的良好氛圍。
四、村容整潔
從2008年5月開始,以“三清三改”為突破口,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動力,整體推進村容整潔,目前,“三清”工作在全村已全部展開,實現無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徹底改變“臟亂差”現象,全面實現了道路硬化、庭院凈化、村莊綠化。
隨著工業區的發展,人均占地不斷減少,為保障村民收入不斷增長和新農村建設的加快,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按照市區統一規劃,擬定將現在用三年時間把分散型居住村改為集中型居住村,徹底取消零散居住區,統一設計、統一規劃,建成統一模式型村民居住樓房。實行統一居住、統一管理、統一配備居住設施、統一分配住房。實行統一集中居住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學校、衛生所、文化活動室、閱覽室、商場、賓館,健身場等服務場所為一體,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城市化,實現村民居住城市化,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電話擁有率、自來水普及率、無害化廁所普及率均達到100%。
五、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保證。促進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一是建立健全黨組織和村委會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實行集體領導和民主決策;二是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制度,搞好村務公開,對重大事項要做到事前公開,發揚民主,讓群眾參與決策;三是堅持和完善黨小組長、村民組長按期選舉制度,把公道能干、群眾擁護的人選到領導崗位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四是實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評議黨員、干部的制度,加強群眾監督;五是要建立健全村規民約,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實處。要在村黨組織領導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廣大黨員、農民群眾真正擁有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真正讓農民當家做主,增強農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不斷推進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六是加強農村法制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和教育力度,依法辦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鄰里和睦團結,村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平安祥和的社會環境。
通過廣大黨員、群眾的共同努力,用三年的時間,爭取達到“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安康,環境整潔優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成為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典范。
三農需要系統的改革,離開了系統我們單獨談農業生產,那顯然會有許多讓人感覺莫明其妙的地方,為此,要對新農村的農業發展規劃有透徹的認識,那我們還是必須回到系統中去。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以農業為傳承的農業大國。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們的國家和農村勞動者對農業生產的態度是一致的;在那時,農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當然農業也是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基石。所以,那時我們的國家非常重視農業。同樣是那時,農業生產的收入也是我們農村勞動者的主要收入來源。所以他們也非常重視農業?;乜礆v史,我們會驚人地發現,國家和農村勞動者都重視農業的這種狀況持續了數千多年。
可現在,改革開放短短三十年,隨著國家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已急劇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下。如果單獨講GDP,那么我們國家對農業這個產業是完全可以忽視的,可是社會再怎么發展。人們還是要吃飯,如果沒有農業,這飯從哪里來?所以在今天,農業作為國家和社會穩定基石的作用依然存在。因此我們的國家也仍不得不重視農業。而在農村和農村勞動者方面情況卻大有變化;也正是由于國家工業和服務業快速發展的原故,我們農村勞動者有了大量外出打工,經商等機會。也就是在這打工和經商的過程中,我們農村以前的所謂副業收入,已大大超過了主業——農業生產的收入,另外,我們的工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同時還促進了我國城市的急劇擴張,而這擴張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征地,那么,這時我們的許多沿海開發區農村和城市周邊農村也就有了轉讓土地得以分享工業成果的機會,在這豐厚的土地轉讓收入面前,農民的農業收入那更是少得可憐。所以自溫飽以后,我們的農村勞動者就普遍不再重視農業,這在農村的具體表現就是。今天,我們的農村出現大量的土地拋荒的現象。
那現在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在當前農業生產這個問題上,國家和農村勞動者的態度已不再一致。而為了實現一致,所以國家不僅取消了農業稅,而且還制訂了農業補貼政策,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國家的農業補貼支出還會大量增加。
在當前,我們國家仍然重視農業,而農村勞動者卻普遍不再重視農業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來談新農村的農業發展規劃,那當然我們既要保證國家農
業的發展目標,同時也要考慮到農村社會情況的實際變化。那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現在我們還是先回到普通農村(莊)的系統改革方案中來。當普通農村初步完成村居點的建設任務后,村集體就必須馬上重新劃分承包地(方案應早定,早公布),同時也要根據情況進行新的農業發展規劃。其具體舉措是:
第一.原則上全村土地,集體所有;在集體面前,人人平等。但對多年土地承包過程中遺留并產生的某些個人既得利益,集體仍保證村民十年以內收益。
第二.在土地重新承包之前,集體將每家每戶的宅基地,自留地,現有承包地全部丈量登記,同時還要將各生產隊的水庫,山林等公共用地重新丈量登記并折算到戶。在這里,宅基地,自留地是當作承包地來丈量,而重新土地承包時,這些地仍會優先承包給該村民(除非自己不想要,如自留地就可能會這樣;另外是水庫,水庫應按水面積丈量,但在折算到村民時,就可變成承包田。至于山林,除了有石頭,有樹木的山林外,山林其它未墾的土地做為承包土地折算到個人(折算標準應可協商)。
第三.集體將村民的所有承包地收回,然后,根據當前絕大多數農戶的承包能力和承包意味,同時也考慮到村農業市場化,現代化的需要,集體在重新分包土地時,并按村民承包權的百分之七十的標準返包給村民。余下的百分之三十,由集體在距離村居民點較遠的地方一次劃出,經集中整治,并改造成若干個集體農場,然后再公平發包給部份村民,目的就是;集體要在村內建設農場,把小數村民培養成農場主,然后在他們的帶領下,實現全村農業的市場化,現代化(這個話題我們需要另外討論).蓮山課件
第四.集體重新分包土地時,集體可將村內土地分近地(即離村距民點較近),遠地和村農場用地這三類,而在遠地方面又分遠地,遠田。經協商后,距村居民點較近村近地,所有村民承包量一致,且不論田與地,一律當田來承包(因為土地分包后,近田也大部份會被村民當地種菜)。至于遠地,遠田,則大家也是一樣多。對于多交地給集體的農戶,在集體承包村農場,山林時可多按比例多分承包費(至于多收年限,側應在十年左右加以討論)。
承包外,集體也可考慮將村承包地讓給其它村民承包3.村水庫以及一些水塘周圍水田,一律應當村農場用地優先一下性劃出來,以便建設村的水庫農場,這對水庫的立體開發,水庫的擴容,水庫堤壩加固都有好處,另外這同時也直接關系到全村的農田水利工作。4..每個農戶承包地按面積,盡量只分四塊地。5.這些年有的農家人口增加,有的農家人口減少,集體應一并清算,但前提是,這些數目應按原規矩先在各自的生產隊算好,攤勻。6.非本村居民入住村居民點,在有村民拋荒的前提下,也有機會承包村的近地,但必須交納相應的承包費(農民自己承包卻有補貼)。7.在村居民點外,村集體應劃出若干土地供村老人協會使用。8.村民在村居民點的建房面積和公攤面積都按水田面積來沖抵村民的承包權。但這些面積可完全市場化,私有化。9.村民土地拋荒一律交集體處置。蓮山課件
當我們把農村土地規劃承包好后,那現在我們回看農村的農業生產狀況,我們就會發現這樣的情景,在一個村,絕大多數的村民在村居民點外都會有自已的菜園,而在離村居民點較遠的地方側另有承包地和田。但在離村居民點最遠受村民關注較少的地方卻有村的農場。另外村的山林和水庫也被改造開發成集體農場。而這些農場也被公平承包給了部份村民。這樣一來,承包農場的村民就會主動引進先進農業生產技術,主動購買農機產品,主動聯系或組建農產品加工或銷售企業(即“公司加農場加農戶”的農業生產模式)。而與此同時,農場主動將技術傳授給村民,會出租機械設備給村民,會(按公司要求)以比較公平的價格收購村民的農副產品,而這同時也可以減少自己的生產風險和減輕自己的生產成本,而與此同時,農場主還可以增加自己農業生產之外額外的服務性收入。至于分散的農戶,他們減少了承包地,但卻有機會承包村農場和在村農場打工,而減少的那份地也有承包費補償,另外,這還不影響農業補貼(但那時國家農業補貼對象可能只限農場,而分散農戶只有多交地給集體,才能多得農業補貼,多收土地補償金。另有的農民為了這兩金,他們可能會多退承包地給集體。而集體側又將地轉包給村農場,這樣,村的農場就會越辦越大。而這一土地變化過程也是基本符合市場規則的)。
這是一種國家,社會,市場,市民,農村非農民和農村分散經營農戶都能從中受益的農村農業發展規劃方法,它的推廣和實施必定必寫我國農業的歷史。并從此在不影響社會穩定的情況下實現我國農業的現代化。
規劃是龍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牛鼻子”,對規劃的定位和作用要有明確的認識。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有些村莊布局不合理,特別是有的村建房屋間隔空間太窄,連消防車都開不進去,留下嚴重隱患,要推倒重建財力上實在承受不起。盡管這種現狀是新農村建設以前形成的,但給我們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這也充分表明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必須先行,以有效避免未規劃先建設、邊規劃邊建設、拆了建、建了拆現象的發生。為此,筆者就進一步搞好我市新農村建設規劃引發以下思考:
一是規劃要突出前瞻性。前瞻性、預見性是規劃編制的生命。如果規劃沒有前瞻性,編制規劃就失去了意義。在本世紀內新農村建設整體規劃編制中,必須著眼長遠,突出前瞻性,圍繞發展搞規劃。要充分考慮到××市大銅業、大物流、大旅游、大城市框架和今后工業化、城鎮化、商貿、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村鎮布局的長遠變化,在布局上應當以那些有發展前景,有利于農戶聚居,有可能長久存在的村為重點,特別是鄉鎮、集鎮、小城鎮和中心村的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對今后要撤并的邊遠村莊和一些不可能成為居民集中點的地方,只對現有設施進行必要的維護,不宜再投入新的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規劃要注重特色性。新農村建設規劃一定要突出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這是規劃成功與否的關鍵。我市廣大農村在區位、自然、歷史、文化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決定規劃不能套用一個模式,不能搞千村一面,而要力求彰顯個性,各具特色。農村規劃要從村莊的地形地貌出發,依山順水,不推山、不填塘,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園農莊、農村社區。同時要注意保護上清古鎮、仙水巖龍虎山景區等地各種古跡和有價值的傳統民居等文化遺產,做到新農村建設與古建筑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新村建設項目盡量與古建筑保持協調統一,使“古跡為新村增色,新村為古跡添彩”,形成觀光旅游新亮點,既增色,又生財。
三是規劃要強化和諧性。新農村建設是通過農村的發展,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充實農村的文化內涵,使之成為農民豐富活潑的生活空間和具有歸屬感的精神家園。因此,編制村莊規劃必須充分征求當地農民意見,使規劃編制的過程變成一個政府、專家和基層干部群眾互動的過程,從而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群眾的認同感。
四是規劃要體現實用性。就是說應注重配套搞規劃,規劃編制就是為了指導下一步的發展建設。因此,新農村建設規劃必須把實用性擺在突出位置,量力而行。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對村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統籌考慮,使規劃與村莊建設相結合,與調整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商業網點及電力、水利、交通、電信等配套設施相結合。對基礎設施建設,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在哪里搞什么,一定要銜接配套,避免先建后拆、邊建邊拆,浪費社會資源。
五是規劃要明確產業性。應充分考慮村鎮的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明確產業定位,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村鎮,發展規模經濟,村鎮規劃新辦工業企業應向工業園區集聚,以利整合資源,節約用地和處理排污,共享基礎設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資效益。鎮規劃要綜合考慮集鎮、城鎮郊區、田畈農區、丘陵山區等不同區域、資源等因素,因地制宜,促進商貿服務業、特色工業、生態農業、林果業、休閑旅游業等特色經濟的發展,形成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六是規劃要力求集約性。就是要注意保護耕地、集約用地,鄉(鎮)、村的規劃,原則上都要安排在荒山荒坡,盡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確要占用耕地的,也要采取“占一補一”的辦法,墾復耕地。按照“先規劃后建房,沒有規劃不批建”的原則嚴格執行,要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操作措施,促使村民嚴格按照規劃和設計進行建設,以增強規劃執行的強制性。
摘要:文章分析了當前新農村規劃實施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農村規劃實施的兩階段,指出了推進新農村實施管理的措施,如適宜遷村并點,加快中心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行村鎮規劃師制度,建設和保護村莊生態環境等。
關鍵詞:新農村;實施管理;規劃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和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對農村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新農村不是單純意義上最低層居住聚落形態,它具有廣泛社會、經濟涵義,其規劃會呈現出功能逐漸完善、空間布局多樣性、實施復雜性逐漸加強的特點。農村本應為居民提供較城鎮更安靜、舒適、優雅、方便生活環境,但目前其基礎設施簡陋陳舊、公共活動空間缺乏、收入低、社會保障條件差。事實證明,加強村莊規劃實施管理非常必要,也十分緊迫。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村莊規劃實施的首要和根本目的就是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與經濟發展形成互動良性循環,為農民安居樂業服務;適應和滿足其需要和利益,使村莊空間發展與交通設施建設相結合、建筑變化與基礎設施服務容量相匹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與環境質量改善相
呼應、物質財富積累與人文氛圍優化相同步。
一、當前新農村規劃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村莊建設缺乏規劃指導或管理混亂
作為“龍頭”的農村規劃,對指導、規范農村建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然而據調查,在以村民住宅為主的廣大農村至今沒有可供實施規劃的鄉鎮規劃管理機關,對村民建設實行的規劃許可,其依據不是規劃,而是宅基地權屬。這種無規劃的許可,成了規劃管理一個盲點。另一方面,農村人口遷移和建設缺規劃、建設管理滯后等影響造成“空心村”或“半空心村”現象。舊村改造與“空心村”整理,需要出臺新的宅基地置換政策,建立新集中居住點往往需要建立耕地先占后補再平衡制度,集中居住后農民耕作半徑發生變化,需要對承包田進行調整,這又形成了與農田承包制度的矛盾等等。
(二)傳統規劃技術方法難以適應村莊規劃實施
在不斷深入調查研究過程中,各級政府與規劃工作者總結形成了較先進規劃理念,如“配套公共基礎設施”、“集中集約發展”、“保護地域文化”、“改善人居環境”等。但對于如何實施這些理念,目前村莊規劃方法沒有太多對策,規劃仍停留在“集中開發新村”、“整體空間布局”、“統一村莊設計”等傳統技術模式上,“集中開發新村”是城市規劃工作者將城市“新區模式”在村莊規劃中的簡單套用,城市規劃通過新區開發積累資金反哺老城改造是一項成功經驗,但這一模式不適合于村莊建設,因城市新區建設相對舊城改造是一種低成本開發模式,而新村建設相對舊村改造卻是高成本開發模式。進行整體空間布局、進行統一村莊設計等是傳統村莊建設規劃常用方法,卻也是長期以來村莊規劃難以實施的技術障礙,原因在于:一方面,統一布局規模過大,開發成本過高,造成土地與資金巨大浪費;另一方面,由于統一設計住宅朝向、高度、形式,不同設計風格民房建設難以實施,而且會破壞村莊景觀形態,導致形式單一、沒有特色。故村莊規劃明顯存在理念與方法錯位,昔日規劃技術方法難以保證先進理念的實現。
(三)規劃實施缺乏資金支持
經筆者對新農村規劃建設的調查,村莊完全按照規劃實施的很少,大部分村莊只停留在道路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河道清理、垃圾填埋等階段,除一些鄉鎮的扶貧移民安置點建設外,大面積成片居住區規劃建設很少實現。
在村莊規劃實施措施中,規劃者都希望得到足夠資金支持,要求成立專門規劃實施管理隊伍,提出進行相關農地制度創新。但現有城鄉二元體制難以滿足規劃實施要求,不利于村莊規劃實施。規劃往往提出多元投資思路,建議政府、地方、農民共同出資,甚至提出村莊建設投資市場化運作等;新農村建設雖然受到中央重視,但當前財政對建設事業支持重點更多側重于城市和鄉鎮,用于村莊建設的補貼有限,村莊建設資金缺口很大;而村民收入普遍較低,讓他們為建設村莊承擔過多的經費也有違農民意愿。若將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向市場,幾乎沒有投資者愿意把資本投向收益率極低的農村建設市場。因此,當前村莊建設還需更多依靠財政支持,依靠以城補鄉、以城帶鄉。
(四)鄉鎮規劃建設管理隊伍整體素質不強
鄉鎮規劃管理隊伍薄弱,缺少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實施。規劃建設監察制度不完善,缺乏管制力度。筆者在編制新農村規劃時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只有極少數鄉鎮有較完善規劃管理隊伍,絕大多數鄉鎮雖然有管理機構,但配備的工作人員人數少,懂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更少。
二、新農村規劃實施管理的思考
(一)新農村規劃實施管理兩階段及其基本內容
1、建設項目選址規劃管理。這是新農村規劃實施首要環節。村莊建設使用土地情況多樣,如:房屋質量較好不宜搬遷的;需在其他地塊建房的;除已有土地外尚需擴大使用土地的等,在規劃管理中,首先要對上述多種用地情況按批準規劃進行確認或選擇,從而保證各項建設選址符合規劃,不妨礙村莊發展、不危害村莊安全、不污染和破壞村莊環境、不影響村莊各項功能協調。具體內容包括:選擇建設用地地址、核定土地使用性質、土地使用與其它規劃協調。一般應按批準的建設規劃控制土地使用性質來選擇建設項目地址;若建設規劃尚未批準或制定,則應由鎮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據總體規劃,研究建設項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核定基礎設施條件。
2、建設用地及工程規劃管理。確定建設用地范圍及土地使用強度等。主要是審核建設工程設計總平面圖或規劃設計工程監督檢查等確定建設用地范圍、公建用地指標、建筑物使用性質、容積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間距、建筑退讓、基地出入口、停車和交通組織、建設基地標高和土地使用其他規劃管理要求。
(二)適時、適宜遷村并點,加快中心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適時調整行政區劃,合并部分規模偏小自然村,擴大中心村規模,盡快改變目前中心村規模偏小狀況,避免低水平重復分散建設。
新農村建設重點和關鍵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完善配套公共基礎設施是增強鄉村發展后勁,形成優良發展環境和優勢的必備條件。抓好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實行“大交通”戰略,發揮鄉村道路建設先導作用;同時依實際和可能,按規劃、程序搞好與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給排水、電力電訊和商業服務、文化教育等,不斷提高村莊配套服務功能,為村莊人口生存、新農村生產發展提供服務。
打破按行政建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傳統,鼓勵相鄰村莊共建、共享某些基礎設施,提高基礎設施投資規模效益;各級地方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和管理。
(三)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管理隊伍建設,規劃專業人員進鄉村
目前絕大部分鄉鎮規劃管理隊伍渙散,專業人員編制嚴重不足,無法滿足開展村莊規劃管理工作需要。在全面減少農民負擔、大范圍壓縮鄉鎮行政編制情況下,增加鄉鎮建設管理人員編制,推進村莊規劃管理隊伍全覆蓋幾無可能?,F實政策與規劃管理工作需要明顯錯位。
因此,應增強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規劃意識,把農村最基層的村委會組織利用起來加強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提高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目前需加強規劃建設系統與鄉鎮政府、村委會工作銜接,安排規劃專業人員進鄉村工作,加強兼職隊伍專業技術培訓,推行村鎮規劃師制度。
(四)建立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要實現村莊規劃從“紙上畫畫”走向實踐,必須加強村莊規劃體制與政策創新,為村莊規劃提供制度保障。在建設資金方面,當前尚需更多依靠國家、省、市、縣財政支持,在此基礎上,結合農民意愿和經濟基礎,鼓勵農民自我投資建設。當前省轄市對村莊建設的財政支持所占比例太低,需進一步加大,做出榜樣。
(五)抓好耕地平衡落實
嚴格落實補充耕地制度,凡建設需占用耕地的,在報批時,須做好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方案,明確補充耕地地點、面積、資金安排及完成期限,對未落實補充耕地方案建設項目,一經查處,暫停農用地轉用審批。
(六)加強村莊宅基地管理
1、加大宅基地置換、耕地流轉等用地制度創新,探討土地使用權市場化運作相關思路,探討、出臺相關的各地用地政策。農村宅基地建設應嚴格按照規劃建設主管部門的村莊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來安排,限制農村宅基地占地面積,節約用地,節約耕地。
2、以經濟手段管理農村宅基地。一戶擁有一處以上宅基地,應堅決取締。安排新宅基地,暫不拆除原宅基地上房屋的,應實行有償使用或由村委會統一安排,作為舊宅拆建臨時周轉用房。對于位置優良地段和空閑地,村集體組織可組織有資格申請宅基地農戶公開招標,由中標人優先選擇宅基地。
3、積極探索農民進城后原承包地與宅基地處理辦法。對進鎮落戶農民,在貫徹落實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政策,容許據協議保留土地承包權同時,應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鼓勵農民有償轉讓承包地使用權,允許其利用原有宅基地指標按一定折算比例在小城鎮中置換一定城鎮住宅用地。這樣既可為農民進鎮定居或創業提供啟動資金,又利于推進農業規模經營,避免耕地撂荒現象發生。
(七)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是鄉村可持續發展根本要求
生態建設、良好人居環境是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目標,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是鄉村可持續發展重要一環,鄉村經濟增長,絕不可以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為代價。
1、提高村民生態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知識素養。將生態環境保護思想貫穿人們生活各方面,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意識提高不僅包括村莊普通居民,更重要的是村莊建設和管理者對可持續發展思想理解和掌握。
2、新農村規劃應突出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如將生態意識貫穿村莊規劃建設各個環節,形成法規制約;村莊功能分區應注意人居環境優化和污染源布局;村莊園林、綠地、水面要合理安排,占到一定比例;“三廢”凈化處理等都應在規劃中有所體現等。
3、積極采取措施,消解已存在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如將布局分散、污染嚴重且排污超標企業向鎮工業小區集中;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改善區城生態環境;切實做好現有植被保護,堅決禁止亂采濫伐等。
4、建立鄉村持續發展指標評價和考核體系,建立、健全村莊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制度,加強立法和執法力度,完善有關政策、法規,保證鄉村健康、持續成長。堅持走生態環境與生產建設“雙贏”之路,這有賴于廣大居民環境意識增強,只有提高人居環境品質,把村莊建設成街道整潔、設施齊全、房屋新穎、綠樹成萌、空氣清新、整體優美區域空間,才能增強居民定居意識。
(八)凝聚村莊共建意識,以農民為本
建設新農村是一項宏大復雜的統工程,要使廣大農村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就必須把握好新農村建設的各關鍵環節。在這些關鍵環節中,人是最根本的,也就是說,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最根本因素,農民群眾是村莊建設主體。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思想,村莊規劃建設重點既不應是描繪理想藍圖,也不應是急功近利的項目安排,規劃應從實際出發,立足當前農民所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穩步有序地推進相對集中建設和舊村整治改造。一方面,規劃要著力于村莊適度集中與布局調整,結合舊村改造建設新村,依托原有道路等基礎設施布置新集中居住點;另一方面應以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改善人居環境為著力點,推進村莊整治,使村莊規劃既能在較短時期內取得實際成效,讓老百姓滿意;也可以此為基礎,逐步放眼長遠,據社會經濟條件變化,進行分階段滾動發展規劃。若一下子就把村莊規劃視角聚焦在理想高度集中模式,或僅停留在一些過于實際的項目與資金,則很難讓多數百姓得到實惠,也不符合中央新農村建設的方針與目標。
長期以來,人類憑借自認為先進的“高科技”試圖主宰、征服自然,這種嚴重錯誤的觀念和行為雖然帶來了一時經濟的飛躍,但造成環境問題卻是不可彌補的。大量而隨意地破壞環境、消耗資源的發展道路是一種對后代和其他生物不負責任和不道德的發展模式,人類行為不僅應有利于當代人類生存發展,還要為后代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若新農村建設引入城市規劃模式,對于占國土面積達99%的中國廣大農村,以及脆弱的農村環境和退化的農村生態將是災難性的打擊,勢必造成我國永久性不可恢復的環境和生態災難。生態理念是人類進行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基本價值觀,是運用生態規律,在實踐中體現出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引入生態理念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其本身就是效率和生產力,是新農村建設的龍頭工作。只有把生態理念引入新農村建設的近景規劃和遠景規劃,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循序持續地向前推進。
本課題從生態理念出發,利用生態學、產業經濟學、管理學、規劃學和統計學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和工程數學等方法,全面分析了江西農村發展的現狀,并通過借鑒國內外生態農村建設規劃的成功經驗,就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內容、戰略目標、評價指標體系及管理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如下研究成果:
(1)通過分析江西農村建設的現狀,可以看出目前阻礙江西農村建設的主要問題。一是村莊建設雜亂無章,基本的公共服務設施較為缺乏;二是村莊衛生臟亂差問題比較突出,人居環境條件較差;三是建設基礎較為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差,農業生產的豐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氣候條件;四是村莊缺乏規劃,即使有規劃,也往往忽略了農村建設的特點。
(2)引入生態理念,對指導新農村建設規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生態理念是人類進行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的基本價值觀,其本質包括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僅要有利于當代人類生存發展,還要為后代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的生態倫理道德觀。因此,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探索對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提高農民的生態意識,實現農民對更高生活品質的不斷追求;二是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既不為發展而犧牲生態環境,也不為單純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的目的,從而達到全面提高農村地區生活水平的目的;三是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合理有效利用各項資源,促進農村又好又快發展。
(3)深入研究國內外生態農村建設規劃的經驗,為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一是結合“生態中心論”和“人本論”進行可持續發展的村鎮規劃,人們可在鄉村社會找到在城市社會所難以找到的個性化、歸屬感的空間;二是通過不斷增加鄉村各種基礎設施,提供電信普遍服務,重新分配土地擴大“農業疆界”等措施,來增強農業的發展后勁,改善農民的生活;三是運用小規模改善規劃型、適度改造規劃型、整體改造規劃型、整體搬遷規劃型等農村生態規劃模式,以及重點突出產業規劃,以富民為目標,同時兼顧全面發展,特別是進行產業布局、村莊布局規劃的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
(4)運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剖析了當前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優勢和劣勢、機會和威脅。分析認為當前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優勢大于劣勢,機會高于挑戰,應當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大力推行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
(5)根據江西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各地生態特點,將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劃分為五種生態類型區域,并提出了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工作重點。根據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以及江西農村在某一方面突出的生態特色及主導目標,本課題將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分為生態農業型、生態住區型、旅游觀光型、生態保育型、生態家園型等五種基本規劃類型。在進行規劃時,可因地制宜,把握區域的類型特點,選擇相應的規劃類型,根據具體條件進行設計。規劃的重點在生態人居、生態產業、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等四個方面。
(6)根據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內涵和特征,建立了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該評價指標體系涉及規劃編制評價指標體系和規劃實施評價指標體系兩個方面,進行綜合疊加后形成10個一級指標和35個二級評價指標,采用德爾菲法進行分析,并以人區分信息等級的極限能力為“7士2”的研究結論,引入五分位的相對重要的比例標度,分別根據各個指標的重要性給其評定等級,在統計并分析各位專家的評定結果后,根據公式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該評價體系的特色主要有:一是將評價指標分為核心指標和普通指標兩類,使得規劃評價的結果更為直觀;二是權重系數的確定將咨詢驗證和層次分析相結合,增加了指標權重的科學性;三是將指標的評價等級標準分為四級,A,C兩級有具體標準,這樣便于操作也減少了干擾因素;四是評價體系的評價結果采用等級狀態方程的形式輸出,可進一步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使被評者較直觀的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增加了評價的科學性。
(7)為確保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構想變成現實,提出了加強江西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對策建議。一是通過創新管理機制,改變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引導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集聚,因地制宜,尊重現狀,從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的高度編制或修訂村莊布局規劃,充分發揮城鎮基礎設施的最大效益;二是改善村容村貌要充分考慮農民的經濟狀況和承受能力,既要適當超前,又不能標準過高,按照統籌兼顧、循序漸進的原則,著重加強道路網絡化、供水安全化、信息網絡化、服務社會化、能源清潔化五個方面的建設;三是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人居環境建設,主要通過優化“三級”機制,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經濟和安全兼顧的辦法,對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進行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著力解決區域性和行業性的污染,切實建好碧水藍天的生態農村;四是應以公共財政為基礎和支點,進一步完善政府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明確體現“兩個反哺”,并對農村干部和農民開展教育、引導、培訓和示范,鼓勵廣大農民廣泛參與生態新農村建設之中,充分發揮農民在生態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形成農民自我管理、自我受益、自我發展的良性機制。
(8)以某縣某鎮生態新農村建設規劃為案例,進行規劃考核評價實證分析。依據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參照相關專家意見,對該鎮生態新農村規劃成果進行了21項指標的分析,并通過等級狀態方程E=∑Hj*(等級)j[h]+∑Pk*(等級)k(j=1,2,3,……n;k=1,2,3,……m),得到E=28.5A[h]+15B[h]+0C[h]+0D[h]+34.4A+18.1B+4+0C,Hid=0,Pid=0。Hic=0<8,Pic=4≤11;Hin=28.5≥28,Pin=34.4≥34的結果,反映該鎮生態新農村規劃綜合評定符合評價體系確定的優良標準。通過實證分析實現了生態新農村規劃考核評價模型由定性分析到定量考核的升華,提高了課題的實踐意義。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這是適應時展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農村工作整體布局中的重要步驟,抓住了“三農”問題的核心,抓住了農村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抓住了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的根本。結合白銀實際,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做好一項基礎工作,抓好兩個切入點,突出三項主要任務,建立四項保障機制。 一項基礎工作:就是科學制定建設規劃,確立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涵蓋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建等各個方面,是全面發展的總體部署。我們必須把新農村建設作為“十一五”發展的重要內容,按照“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典型示范、穩步推進”的原則,加強調查研究,突出發展重點,注重科學論證,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科學制定出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包括農業產業發展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規劃、村鎮住宅建設規劃、農民教育培訓規劃等方面。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確立符合時展要求的新思路,明確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是發展農村生產力,堅決避免將新農村建設簡單地等同于新村莊建設的傾向;強調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在符合農民意愿、帶給農民實惠、得到農民擁護的基礎上有序啟動、穩步推進。通過制定規劃,真正做到細化目標,實化任務,硬化措施,強化責任,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任務。 兩個切入點:一個是選點試驗示范,積極探索能夠代表新農村建設要求的新模式。一個是加強教育培訓,努力造就能夠承擔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重任的新農民。 樹典型、抓示范,是重要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做到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才能有效地推動新農村建設。啟動新農村建設必須把典型示范作為一個切入點,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基礎設施條件較好、農村生產力相對發達、農村社會事業有一定基礎和村級領導班子戰斗力較強的村進行示范建設。白銀市將從今年開始,在全市每年確定10個—15個村進行試驗示范并逐年增加,到2010年全市示范村達到100個以上。示范村要在抓好農業產業發展、基礎條件改善、社會事業建設和農民教育培訓的同時,突出村莊民宅的規劃建設,逐步達到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整潔,從根本上解決臟亂差的問題。 中國的問題關鍵在于農民,農民的問題關鍵在于技能,技能的問題關鍵在于培訓。只有使絕大多數農民都有一技之長,穩定解決收入和持續增加收入的問題才能有望解決。大規模、成建制培訓和轉移農民,是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和建設新農村的必然選擇。因此,要把教育培訓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切入點,下功夫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場、多元辦學的教育培訓機制,切實搞好對農民的技能培訓,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大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努力提高農民的就業能力、職業轉換能力和創業能力。白銀市將從今年開始,力爭五年內使初、高中畢業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普遍接受培訓。同時,要引導農民增強自我發展意識,樹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新思想。小陳老師工作室出品 三項主要任務:一是突出農村經濟這個中心,構筑支撐農村發展的新經濟。 二是突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個重點,創造促進農村變化的新條件。三是突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這個關鍵,形成承載農村文明的新風貌。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堅持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中心。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了,才能實現生活寬裕,才能為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提供物質保證。構筑支撐農村發展的新經濟,必須著力抓好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化發展和農民增收。從白銀實際出發,在農業結構調整上,要形成合理的區域結構,并通過加快發展草畜業推進農、林、牧大農業結構調整,通過推廣標準化生產推進種植業內部結構調整。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上,依托現有基礎,重點建設瓜菜、草畜、馬鈴薯、優質林果、制種、小雜糧等產業基地,形成支撐作用顯著的戰略支柱產業、帶動能力明顯的區域優勢產業和品質優數量多的地方特色產品,做大做強蔬菜加工、洋芋淀粉、啤酒麥芽、雨潤食品等一批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小陳老師工作室出品 在增加農民收入上,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建立輸出基地,擴大輸出規模,提高輸出效益,力爭每年輸轉20萬人次以上,逐步達到農村戶均每年輸出勞務1人,收入逐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時,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增收,使瓜菜、草畜兩大戰略支柱產業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穩定在50%以上,使林果、小雜糧、馬鈴薯、制種等特色優勢產業的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兩個百分點,使黑瓜子、枸杞、中藥材等為主的地方特色產品的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 在農村大規模地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改善農村落后的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民的生活環境,而且能夠增加農民就地轉移就業的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從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看,還有利于創造新的社會需求,消化已經和即將出現的水泥、鋼材等產業的過剩生產能力。從長遠看,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力和空間很大,將成為今后很長時期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們要把農村作為全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力爭通過“十一五”時期的努力,使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整體面貌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尤其要針對白銀農村一些地區灌溉難、飲水難、行路難、燃料難的問題,切實抓好“四項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重點在景電、靖會、興電大型灌區實施節水續建配套工程,爭取建設西格拉灘、引洮等生態灌溉工程,實施引大入秦延伸工程,5年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萬畝。同時,要以梯田建設為重點,并與小流域綜合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整村扶貧開發、種養基地建設相結合,提高旱作農業水平。加強農村人飲解困工程建設,力爭新建一批覆蓋面大、供水質量高的人飲工程。加快鄉村公路建設,采取財政補助、以工代賑、群眾投工投勞等辦法,到“十一五”末,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50%的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加快農村能源建設,積極推廣沼氣、秸稈氣化、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力爭5年內使農村戶用沼氣達到適用農戶的20%以上。 把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作為夯實農村發展基礎的重要內容和關鍵措施,作為消除農村貧困落后狀況的治本之策,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提高農民文化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鞏固“兩基”成果,全面落實九年義務教育,積極興辦學前教育,努力擴大高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影工程,發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基層服務點,以“神農通”為基礎,5年內建成全市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網絡。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加強以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醫療救助體系,使農村群眾有地方看病、有醫生看病、看得起病。認真實施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落實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救助辦法。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生活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為農村弱勢群體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小陳老師工作室出品 四項保障機制:一是建立健全領導機制。二是不斷完善農村自治機制。三是逐步落實投入機制。四是形成全社會支持機制。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大任務。我們要加強統一領導,明確職責分工,搞好配合協調,建立健全“市上指導、縣區組織、鄉鎮主抓、村組實施”的工作機制。市、縣區都要成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市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指導、協調、督查和考核,重點加強政策資金扶持、村鎮規劃編制審核、主導產業培育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工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每年為農民辦幾件實事,特別是綜合部門、基礎產業部門和公共服務部門,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項目和事業經費時,要更多地向農村傾斜。 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教育,增強農民依法維護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新農村建設創造優良的社會環境。 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功夫,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加大力度整合支農資金,切實加強對財政資金、基本建設資金和農業綜合開發、以工代賑、扶貧開發、農村社會各項事業專項資金的統一規劃安排,統籌管理使用,加強協調監督,堅決防止和糾正截留、挪用。根據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項目,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的原則,堅持以縣區為主和多級次相結合,以規劃引導、項目帶動為手段,加強資金協調,集中資金投向,優化支農資金使用辦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運用稅收、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杠桿,鼓勵引導各種社會資本投向農業和農村。小陳老師工作室出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各行各業都要關心支持新農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充分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的作用,大力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加大城市經濟對農村的輻射力度,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農村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對農民的服務。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加強服務指導,幫助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引導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濃厚氛圍,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
摘要: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國家對農村的建設越來越重視,農村成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村逐漸變得與時俱進,居住環境、生活質量在當下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甚至部分農村的經濟水平將要趕超城市。文章針對新農村建筑規劃的一些問題,對農村建筑設計提出合理化建議,打造新型農村。
關鍵詞:農村;建筑規劃;建議
農村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近幾年的農村發展成為了國家關注的焦點。農民的住宅環境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在現代打造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型農村,使農村與城市同步發展,促進農村建筑朝著安全、環保的角度發展,這將是一段時間內所要追求的奮斗目標。
1農村規劃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1.1建筑觀念陳舊、缺乏指導
當今的市場經濟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裕了起來,農民也在一系列的政策指導下步入了小康社會。農民富裕起來的首要任務就是整治家園。以前老舊的房子拆了重新建筑。但是依照他們的眼光以及意識來看,房子往往缺少美感與現代性。們居住的環境氛圍大多都是十分封閉的,沒有先進的建筑理念作為其建筑房子的指導,導致具有一定的盲目及雜亂無章。大多數人對于房子的要求都是從實用性與美感這兩個方面出發。①要求其能夠遮風擋雨,所以實用性是非常重要的。房子需要在一些事故來臨之時具有安全感;②房子具有一室的美感,賞心悅目。但是在現在的農村,許多人都沒有很好的做到這兩點,一味的追求“高大上”,用房子的大小,建筑材料的富麗堂皇和土地面積的龐大來衡量自己家的富裕程度。雖然這樣可以給別人帶來震撼感,但是往往這種“粗放型”建筑不具有長期保存性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這樣還大大浪費了人力、材料與土地,不利于環保節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1.2質量與基礎設施問題
農民建筑房屋往往只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參照左鄰右舍而進行建設,沒有根椐自身的需要對房屋作出合理的建設,更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這些想法在很多時候都是不可行的且而不規范的。大多數農民的房屋在建設過程中都沒有有效的安全保障,甚至他們的房屋通常是不堪一擊的。房屋的穩固性、抗震性、抗寒性或者保溫性對于建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許多農民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技術指導做支撐。更有許多人為了省錢,在建設中“減工減料”“得過且過”沒有把房屋的質量看得很重要,以至于后期出現很多修修補補的情況?,F在許多農村人都放棄了低收入的傳統農業生產而外出務工勞動,導致了農村里許多房屋空閑無人管理,使得公共設施與土地利用無法平衡。
2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措施
2.1制定農村合理的建筑規劃
①改變原來農村用地分散的不合理布局,把居住區和生產區區分開來,合理布局建筑用地和道路系統,制定一個有效的建筑計劃。把現代化的建筑風格在農村這個大環境中展開合理的宣傳,讓更多的農民了解現代的“建筑美”;②繪制現代建筑風格的體系圖,讓農民的思想與當今的時代接軌??茖W合理規劃的同時也要根據農民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設計出一些適合其居住氛圍的建筑,結合此種方式設計出多種不同的房型,滿足不同農民的不同要求,建設出既具有當地風俗特色又體現出現代氣色的建筑風格;③有建房要求的人去其它具有代表性的新農村進行建筑考察,再通過他們對農村里面其他人進行引導,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落后性,而主動實行科學化的房屋建設;④還可以讓政府給每個村子派出一些建筑專家,為村民們灌輸建筑知識,比如房屋的建設比例應該是多少,房屋之間的距離應該控制在什么范圍內,房屋建筑應該注意的事項是什么等等。合理的建筑規劃意義重大,這樣不僅能夠使村民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轉變村民的設計建筑理念,還能夠改善村民亂用土地,破壞城市建設的情況。
2.2加強農村建筑的防自然災害建設
一般農村都是建設在郊區,甚至許多都是在山區之上,一般情況下會遇到臺風、洪水、泥石流、地質沉降或者地震等自然災害。由于農村的技術和經濟條件的制約,現有大量的低標準建筑與設計的安全要求相差相距甚遠,許多建筑達不到規定標準。當有破壞性的自然災害發生時,如果樓房質量有問題,那么人們難逃厄運。2010年的玉樹縣地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7.1級的地震卻造成巨大傷害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房子質量問題。加強建筑的防自然災害能力應該做到以下幾點:①規范房屋的結構設計,所有房屋必須經由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出施工圖紙,由政府建設部門統一對施工圖紙進行備案方可進行建設;②把進入農村建筑市場的臨時包工隊組織起來,通過培訓、考核、登記、發證等程序,確定他們進入農村建筑市場的資格和施工范圍。堅決禁止未經過培訓和沒有施工資質的隊伍承包農村住宅工程;③當地政府建設部門應設置專職部門對施工過程進行全程監管,對各施工階段進行現場驗收,做好備案資料;④對危房和低收入家庭應有相應的扶持機制,對設計、審備、監管等費用于以補貼或減免,引導他們建設穩固,安全,耐用的房屋。
2.3加強農村建設的引導工作
引導農民了解住宅空間衛生條件的基本要求,合理選擇層高和住宅的合理間距;引導農民重視人居環境的基本要求,合理布局,選擇適合當地特色的建筑造型:引導農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選擇適當的裝修。引導農民統籌考慮農村長遠發展及農民個人的利益與需求。重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等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以確保農村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村住宅的功能質量.為廣大農民群眾創造居住生活、生產方便和整潔清新的溫馨家居環境,農村自建房設計將會成為中國的一大發展趨勢。為使我國廣大的農村都能建成獨具特色、各放異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自建房設計的發展趨勢將會是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3結束語
農村建筑的科學化、合理化設計能夠促進農民思想的與時俱進,也能夠使農民的建筑手段更加先進,提升農民的安全意識、改變傳統的建筑模式,為城市、農村的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村民對住宅建設的要求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所以,農民自建住宅的科學合理規劃,是構建和諧的節約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新農村規劃論文:
作者:李潤銘 單位:廣東中山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作者:徐文衛、耿化民、陳亭吉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學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日益提高。通過近幾年的新農村建設,鄉村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農村的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筆者在綿陽仙海風景區蔡家橋村的規劃設計中,對風景區新農村的規劃理念和方法進行了有效的嘗試。
1項目概況
(1)規劃范圍:蔡家橋村點位于綿陽市沉抗鎮仙海西南部,東接花砰灣,西接李家早灣,南鄰星紅梁,北接向家灣,總規劃面積為3.8hm2。
(2)用地條件:地形較復雜,部分區域有起伏較大的山地地形,場地現狀以村莊用地為主,建筑多為農民自建房。整體地勢南高北低,其高程范圍為480.08~501.40m,坡度范圍為3%~24.5%。
(3)土地利用:主要有林地、耕地、居住用地、道路、水塘、水渠用地。
(4)民居建筑:蔡家橋村的民居主要分布在聚集點的東部和西部,建筑多為農民自建房,主要用于居住。建筑層高多單層和2層,結構多為磚木結構的坡屋頂建筑?,F有院落主要成一字型和L型布局。區位分析見圖1,布局結構見圖2。
2村莊規劃原則
2.1綜合性原則
綜合體的建設著重應突出其綜合性,要結合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延伸其產業鏈,形成一、三產業聯動;同時通過其生產、生活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創造包括鄉村旅游在內的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促進城鄉互動。
2.2整體性原則
規劃基于仙海的產業輻射和帶動,對整個綜合體實施包括產業、新村聚集點、各類配套設施等的一體化布局,既實現了優勢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又為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創造了條件,同時可避免配套設施的重復配置。
2.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按照各村、組的實際情況,結合區位條件、地形地貌、發展基礎、發展潛力等因素,尊重村民意愿,宜聚則聚,宜散則散,分類指導其產業發展、新村布局和風貌建設。
2.4生態化原則
保護自然資源,特別是在農村產業調整時,應注重對現狀森林植被、山體形態的保護;在包括道路的基礎設施和新村建設時應依山就勢、結合地形,盡可能減少對地形地貌的破壞。
2.5以人為本
從農村實際出發,合理安排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鄉村面貌,推進鄉村生活品質的城鎮化發展。
2.6統一規劃,分期實施
鑒于農村綜合體的建設是一個長期建設、不斷完善提高的過程,本次規劃著眼于長遠發展目標統一規劃,在建設時,可根據具體條件,按輕重緩急,先易后難的原則分步實施。
2.7簡潔明了,便于操作
規劃成果應具有針對性,盡可能避免采用過多的專業術語及長篇大論,重在梳理、分析和解決問題,以便于基層相關人員的理解和操作使用。
3村莊布局結構
由于農村資金有限,在規劃中要充分考慮節約用地原則??傮w布局上,在保證農民生活舒適的基礎上,在有限的用地紅線內建造盡量多的住宅。
3.1布局結構
基于現狀分析,以及上一層次的相關規劃文件,綜合考慮用地現狀、基礎設施、生態環境、資源優化、設施共享與民俗文化等因素,提出“一環一心”的結構。一環:指環繞規劃區的環形道路主軸,也是生態主軸。一心:指位于生活區中心的公共服務中心,也是全區的生態景觀中心。住宅:順應地形,采用單棟布局形式,規劃戶數60戶。公共建筑:順應由南至北的景觀主軸,設置綜合服務中心。開敞空間:(1)入口廣場,位于規劃區北部。(2)景觀廣場,位于規劃區的南部,形成盡端式景觀節點。(3)景觀綠帶,位于規劃區的中部,由景觀主軸延伸下去,為南北方向居民提供生態廊道。
3.2道路交通
道路:規劃保留聚居點東側和北側的現狀鄉村公路,將其擴建至7m寬,作為村莊的主要對外通道,并分別向南、向西延伸至與二環路相交,形成兩處出入口(圖3);停車場與招呼站:在聚居點北部主要出入口處,依托鋪地廣場,規劃布置一處機動車停放點與一處公交招呼站。
3.3景觀結構
在設計中充分利用原有生態資源、林地、水網創造出優美的田園風光,形成“一環多點”的有水鄉特色的新居民集聚區(圖4)。一環:位于規劃區中部的環形生態綠廊;通過生態綠廊,把規劃區周邊田野,山水等自然景觀引入村莊內部,達到山野通透居原一體的景觀效果。多點:沿規劃區周邊形成多個景觀節點,通過休息座椅、亭子、特色植物等景觀小品,塑造公共戶外活動的林蔭場所,與景觀軸線共同塑造出豐富變化、互通相連、情趣怡然的優美景觀場景。
3.4典型戶型設計
綜合考慮國家及省市新農村住宅建設標準,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農民群眾居住生活習慣和經濟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設計了4種住宅方案(圖5~圖7),以白墻灰色坡屋頂為主,均設置客廳、臥室和廚房,并設有儲物間存放農具和雜物。采用堵門連排,組團式多樣結合。
4結束語
本次規劃設計以綿陽仙海風景區蔡家橋村為例,探討了風景區中新農村規劃的相關理念、策略和方法。風景區新村規劃應以發展生態旅游為載體,其設計的主要內容應該涵蓋村莊功能分區、村莊景觀生態設計等進行科學規劃,以提高村民生活質量及居住環境。
摘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關鍵點。同時,推進城市化進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必由之路就是現代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近年來,新農村建設面臨著黨中央的新的歷史任務的新議程,而村莊規劃是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基礎。也就是因為村莊規劃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工作,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村莊規劃。本文詳細分析了新農村建設中在常規的村莊規劃中的一些常見影響因素,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希望對新農村建設規劃的村莊提出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問題;方法對策
1.引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歷史任務,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它將成為今后很多年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準則,合理規劃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細化資源配置,同時也能有效防止因盲目建設造成的資源以及經濟上的浪費。村莊規劃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步,只有把這一步穩穩的走好,調動群眾的希望和積極性,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對整個農村建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存在的問題
2.1村莊建設盲目規劃,操作不規范
村莊總體規劃和建設的村莊層次規劃水平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缺乏系統的和科學的村莊區域發展規劃的總體方向,各級政府和規劃工作者雖然對村莊整體規劃形成了一些比較先進的理念也不能具體落實。發展布局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宏觀調控,各村各自為政并且隨意性較強,農民的建設主要是根據個人的意愿選擇一個地址,只要鄰居認可,辦理相應的土地使用許可證和其他相關程序就可以建立。同時還有很多地方對村莊建設和村莊規劃滯后,缺乏詳細規劃的許多地方,許多超出規劃期并沒有修訂,對農村建設和職業規劃缺乏指導,由于長期的小農思想的束縛的農民,房主要考慮利用自己的方便,沒有考慮到與他們的鄰居的院墻等的關系,造成自己建設的圍墻等不規則,并且采用的不同的材料,導致新農村建設混亂的局面。
2.2規劃建設管理隊伍素質有限,建設資金技術支持有待加強
農村規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對農村建設的指導和規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基層規劃和建設管理隊伍整體素質不強,缺乏專業的規劃人員,并且有的規劃人員的技術不到位,也沒有落實相應的責任制,在規劃中又輕視相應的國家法規,這樣就會引發很多問題。同時,一些村莊規劃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來指導實施。資金是新農村建設的又一個瓶頸,沒有了相應的資金投入,群眾的積極性就沒有,雖然中央政府對村建設的大力支持和財政補貼,但一個村莊建設資金缺口大,甚至在一些地方規定專項資金都要在建設的新農村地區的村莊整治以及相應的溝清理和其他項目后檢查和驗收合格后,才能夠劃撥下來,村民雖然收入逐年增加,但讓他們支付相應的建設費用就與農民的愿望相反,導致農民的積極性不高,一些地方新農村建設項目,甚至無法啟動。
3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存在問題的方法對策
3.1提高規劃意識,落實規劃方案
在新農村建設中村莊規劃中,我們要切實加強宣傳教育,落實規劃意識。為了實施我國的村莊建設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應實施有效地村莊規劃,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配套,統一管理。同時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研究統計工作,提前規劃實施計劃。村莊規劃必須以生產為基礎,以農民的持續收入為基礎,從實際出發點,低成本,低資源消耗。實施農村建設規劃是一件新事物,無論是從當前還是從長遠來看,都符合農民切身利益,以圍村建設規劃以方便農民生產,并有利于節約土地的基本要求。要加強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對廣大農村基層干部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工作,要注重典型宣傳。使農民能夠真正實現村莊建設規劃的效益,動員他們參與村莊的規劃建設,使農村居民的環境得到了逐步改善。
3.2提升規劃建設管理隊伍素質,加大各方面的建設資金技術支持
吸引高水平的相應的工作人員積極的規劃新農村,在村莊規劃中,吸引近高層次的規劃人員的同時,還要積極的落實規劃責任制,加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同時要確保規劃能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大力推進以及積極的宣傳新農村建設,農民可以提高建設新農村的意識,穩妥政府資金的投入,更有效地改善農民的生活和生活條件,降低基礎設施配套成本,提高生活質量。
4.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村莊規劃,實現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影響。新農村規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關系密切,新農村規劃一定要在很大程度上結合當地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的實際情況,打造特色文化新城,加快發展地方經濟,使農村進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農村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現代化的新農村,并且它還能充分調動農村居民的積極作用,建設美好和諧的新農村,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作者:徐源 單位:沈陽市園林規劃設計院
摘要:結合鄧州市白牛鎮白東村建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從水系、建筑、綠化三方面,闡述了該地區節能規劃布局方案,并提出了墻體與屋頂的建筑節能措施,經實踐證明,該節能規劃設計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環境、經濟效益。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節能規劃,水系,綠化
0引言
資源與環境的問題日益嚴峻,據統計,目前我國的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30%以上,急劇上升的建筑能耗,給我國的能源供應和環境保護帶來沉重的壓力。與此同時,我國農村地區疆域廣闊,農村建筑節能技術極為落后,據統計在同等氣候條件下,我國農村建筑能耗是發達國家的5倍以上。隨著《中原經濟區規劃》建設步伐的加快,河南省關于“因地制宜探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且在建筑領域重點全面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的研究工作也提上日程。2015年3月,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加強建筑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河南省新農村建設和建筑節能減排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以鄧州市白牛鎮白東村建設規劃的節能設計為例,研究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節能設計問題,以期在這方面對其他新農村的建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1工程概況
白東村位于鄧州市白牛鎮區內,鎮政府坐落于村中,與白西村緊挨,是鄧州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范村?,F有人口4931人,其中公務人員、從商人數和流動人口共計約占40%。村莊占地為78.0hm2,5個自然村,居民點圍繞白東自然村集中居住。鄧州市地處亞熱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春季冷暖多變、夏季高溫高濕、秋季雨多氣爽、冬季干冷。年均氣溫15.2℃,最高氣溫41.3℃,最低氣溫-16.2℃,年最熱月平均溫度27.8℃,最冷月平均溫度1.6℃;年平均降水745mm;年平均日照時數2003.1h;年主導風向為東北方向,夏季主導風向不明顯,靜風頻率為22%。白東村現存問題主要有:1)沿路建設、空心村現象嚴重。2)居民住房布局較散亂,村莊布局結構不清晰。3)村內有較多坑塘和沖溝,雨季多發內澇,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2節能規劃措施
2.1布局
2.1.1水系水系能改善村中微氣候,起到調節氣溫、增加濕度和美化環境的作用。白東村內原有坑塘、沖溝較多,旱九江流經村莊,水資源豐富。依托這些地形和地貌資源,規劃水系,在原坑塘的基礎上,夯實坑底,加大坑塘的深度,擴大水容量;對坑塘塘壁和塘底做除漏防滲處理,防止水量流失;對坑塘、沖溝和旱九江加以連通,將水系規劃設計為活水水體;對水岸線加以梳理,在保留原河道自然線形的基礎上,運用蜿蜒的曲線,形成層次多元、和諧優美的水系景觀。水系周邊的土地,配以親水平臺、疊石、連廊、綠化景觀和小游園進行景觀中心建造。收集雨水,收集范圍為規劃后的村莊面積,規劃至2030年人口5621人,建設用地67.5hm2。該村鎮為城鎮建筑稀疏區,根據GB50014—2006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取徑流系數為0.45,則年平均徑流量為22.6×104m3;鄧州地區年蒸發量為700mm,村內水體面積為12×104m2,水體年蒸發量為8.4×104m3;據測算年均收集雨水量為14.2×104m3,村內水體設計庫容為36×104m3,收集的雨水存于規劃水體中,用于村莊景觀水源和綠化的灌溉。2.1.2建筑在不影響路網格局的基礎上,建筑盡最大化保留。商業區基于原有商業建筑和氛圍之上,擴大規模,規劃分區更具體,功能更齊全。行政區因辦公部門多、建筑占地面積大,結合公共休閑娛樂場所規劃在水景觀的中部。居住區規劃為低層區和多層區,低層區為9個,分布在白東村原村民住宅建筑聚集地;多層區為3個,規劃于白東新區內。1)建筑體型與朝向。建筑體型在滿足村民對建筑功能要求的基礎上,力求可以節省用地,減少體型系數。低層住宅建筑平面輪廓規劃為矩形(12×12)m2,3層,局部2層,層高3m,規劃2戶、4戶聯排,凸出部分肩并肩結合;多層住宅為條式建筑,單元建筑面積為(24×12)m2,6層,層高2.8m,以4個單元為主,穿插3個單元組合。建筑朝向規劃設計為南偏西10°,建筑在東北方向是封閉的,避開冬季不利風向;減少夏季太陽直射室內和外墻面的強度,增加冬季室內的太陽輻射量。2)建筑間距與避風。原有村莊不存在建筑間距問題,規劃后村莊面積縮小,人口增多,為充分利用土地,勢必加大建筑密度。南陽地區南偏西10°的建筑物,冬至日正午前后日照2h,日照系數為1.596。規劃低層住宅建筑總高度10.45m,間距18.00m,多層住宅建筑總高度18.75m,間距32.29m,日照系數均為1.722,大于最小日照間距的標準。冬季的寒風對建筑物最直接的損害是增大熱損失,使采暖耗能增加。利用建筑物阻隔冷風,規劃后建筑物布局緊湊,可以充分發揮風影效果,使后排建筑避開寒風侵襲。設置風障,在建筑物的東北方向規劃防風林帶。2.1.3綠化綠化具有改善村中微氣候、遮陽庇蔭、凈化空氣、減少污染、防止噪聲等作用。白東村本著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陽的原則布置綠化。1)水景綠化和水系融合,在沖溝、坑塘、坡地、洼地的地方布置綠化形成村莊景觀中心。2)居住區以入口綠化、組團綠化、宅間綠化為主。植物搭配,形成多層級景觀空間系統,使各空間形成有機的過渡、聯系和滲透。上層為高大喬木,形成頂面的封閉空間,具有夏季遮陰的功能;下層為高于人視線的小喬木或高灌木,此層次能產生較強的視線引導作用,形成較私密的交往空間;中間鋪設地被,為13cm~15cm高的本地草坪,覆蓋地表,避免黃土外露,美化開闊空間。3)道路綠化以鄉土樹種為主,配以骨干樹種,力求物種多樣、系統化。白東村具有車流、人流大的特點,樹種選擇抗污吸污、耐寒、耐貧瘠、抗病蟲害、耐粗放管理等物種。
2.2建筑節能
2.2.1墻體節能1)外墻保溫。主體墻為加氣混凝土砌塊用普通水泥砂漿砌筑而成,砌塊規格尺寸為(600×300×200)mm3,抗壓強度可達1.0MPa~10.0MPa,體積密度300kg/m3~850kg/m3,導熱系數(干態)不大于0.10W/(m?K)~0.16W/(m?K)。主墻體內外粉刷聚苯顆粒保溫砂漿,該材料是以聚苯顆粒為輕質骨料與聚苯顆粒保溫膠粉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有機保溫砂漿材料,導熱系數不大于0.060W/(m?K),在-50℃下凍融循環30次不空鼓不開裂,聚苯顆粒具有憎水性,不吸濕受潮。2)墻體隔熱。夏季日光照射在植物葉片上,有70%的光被葉片所吸收,從而降低室內溫度。白東村在東、西墻面底部設置地載槽,其內種植中國地錦等墻體攀援植物,對墻體進行隔熱處理。地載槽內凈寬為600mm,深800mm,土層厚度600mm,根系距墻150mm,株距500mm。新建低層住宅用于攀援的墻面共為2.6×104m2,多層建筑設計攀援的墻面共為3600m2。2.2.2屋頂節能1)屋頂保溫。平屋頂構造層次為:結構層找坡層找平層防水層保溫層保護層蓄水、種植屋面。保溫材料為聚氨酯硬泡,導熱系數為0.017W/(m?K)~0.022W/(m?K),憎水率95%以上。保護層做法為:40mm厚C20細石混凝土,內配雙向8鋼筋,間距為150mm的鋼筋網片。2)屋頂隔熱。屋頂是平頂和坡頂相結合的形式,如圖1所示。以屋頂平臺為依托,覆土并種植佛甲草等生命力強、耐旱的植物,覆蓋建筑物的頂部;收集坡頂雨水存儲于平頂上的蓄水池中,用于澆灌屋頂綠化,雨水收集系統如圖2所示。白東村新建住宅每戶最大蓄水量為18m3,種植面積為54m2,低層住宅共359戶,低層建筑最大蓄水量共為6462m3,種植面積共為19386m2;多層住宅共31單元,最大蓄水量共為1161m3,種植面積共為3348m2。
2.3節能效果分析
白東村節能規劃設計建設實施后,解決內澇問題,美化村莊,節約水資源,調節氣候、維持區域水平衡,建筑物冬暖夏涼。據村莊測算,每年節省電費約為30萬元,人均60.84元/年,節約用水人均28.00m3/年。
3結語
新農村建設節能規劃設計的實施,緩解了農村中的能源浪費問題,有助于實現節約能源、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目標。本研究成果集村莊規劃、建筑節能研究于一體,取得了一定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
作者:柴紅 婁冬 單位: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