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2 05:14: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建筑工程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針對提高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對高職實訓基地的定位進行了探討,闡述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求、思路和方案,總結了基地建設過程中的經驗。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工程素質
隨著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建筑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幾年來,一些學校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然花費巨資建設實訓基地,緊跟人才市場發展變化,加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培養力度,期望培養出動手能力強、掌握最新工程技術的企業和社會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發點都非常明確,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實訓基地如何構建才能達到人才培養目標,高額投資能否達到建設初衷,如何避免實訓基地擺樣子、走形式,如何充實實訓內涵、提高實訓質量,如何科學評價實訓效果,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訓基地如何為其他院校同類專業提供實訓服務等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本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方案是確定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就業崗位群、課程體系等內容的綱領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簡稱我系)在企業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多次研究、討論,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旨在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新型工業化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備從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實施與質量控制、施工組織與管理、成本控制等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建設行業一線高素質技術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測量員、資料員等崗位就業。
構建學習領域課程體系及能力體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通過多年的教學改革,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加強內涵建設,突出職業崗位需求,積極完善“雙證書”制度,以造就建筑企業一線需要的“精施工、會管理、懂設計、通經濟”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將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不斷探索和實踐,摸索出了工學結合的“一·二·三”人才培養模式?!耙弧ざと比瞬排囵B模式內涵:“一”指搭建一個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校企共建的合作平臺;“二”指構建畢業證和上崗證雙證融通的課程體系;“三”指通過三階段工學交替,實現三級能力遞進,達到“零距離”就業。三級能力指基本能力、綜合能力、頂崗能力,如圖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過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確定了11門學習領域課程,每一門學習領域都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典型工作任務,代表一個專向能力,因此形成11項專項能力:施工圖識讀與會審、建筑材料監測與應用、建筑施工放線、施工安全預防與監控、施工組織設計、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磚混結構主體工程施工、現澆結構主體工程施工、建筑防水與裝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資料整理與歸檔等。
(二)綜合能力
按照行業和職業崗位需求,以真實的建筑工程項目為依據,創立專業綜合實訓,包括工程招投標訓練、施工圖紙會審、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工程預算、項目實施監控、技術資料歸檔、工程質量驗收等項目,實施全過程的綜合實訓,努力營造真實的工作場景和教學情境,可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頂崗能力
通過在真實工作崗位上頂崗訓練,使學生具備頂崗能力,實現“零距離”就業。
實訓基地建設要求
11門學習領域課程都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需要真實工作任務的實訓室或教、學、做一體化教室,需求見表1。
綜合能力培養需要建設的實訓室有工程招投標、技術資料歸檔、工程質量驗收、施工建造實訓室。為培養學生的頂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設一批校外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要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虛擬工廠、虛擬車間、虛擬工藝、虛擬實驗。于是,形成以下建設思路:(1)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真實建筑工程的數字化三維結構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材料檢測中心;(3)將施工建造實訓中心建設成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種鑒定中心及施工員等資格認證中心和企業的職工培訓中心。
實訓基地建設方案
我院作為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既要考慮實現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又要控制建設成本。從我院實際情況出發,形成以下建設方案:
(一)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真實建筑工程的數字化三維模型
近年來,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建筑結構拔地而起,積累了大量的工程實例。通過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軟件ansys的強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結構的模型,還可通過設置不同的材料、實常數、單元類型等參數,快速、有選擇地展現所要觀看的構件或細部構造。
通過編制apdl程序建立真實建筑工程的數字化三維模型,能達到如下的預期目標: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個建筑的結構模型,包括基礎墊層、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等;真實地顯示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各種鋼筋的形狀、彎勾位置的定位、鋼筋彎弧內半徑、鋼筋的錨固、鋼筋的層次關系等,都必須與真實的結構完全一致;能確定鋼筋的下料長度;能統計混凝土的體積;能統計不同種類鋼筋的體積;能顯示施工縫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獨特性,不僅受季節、場地限制,而且技術含量高的還屬隱蔽工程,施工完畢后多為不可見。數字式三維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實的建筑工程圖紙為藍本,進行1∶1的全真建模;可設置混凝土為透明的而鋼筋則為彩色非透明;可隨時隨地、身臨其境地進行實訓或進行建筑翻樣。
仿真建模系統將提供一個巨大的仿真演示平臺,在該平臺上實現施工、預算等功能,使建筑視圖與施工變得形象、生動起來,學生一看就懂,一學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我系已與武漢廣益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質量檢測中心。該中心定位于在石家莊周邊承攬檢測任務,同時為我系在校生提供實習實訓服務。該中心成員以武漢廣益公司的試驗檢測人員為主,同時由我系教師指導配合,以后實行以我院優秀畢業生為該中心的主要技術力量,我系教師為指導的模式,同時兼顧教學與業務開展。并且可以聘請廣益公司的技術骨干來我系進行授課與實訓指導,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長學生的工程實踐經驗,同時也為我系校企合作、資源共享、服務社會開拓了渠道。
建設目標與實訓服務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滿足學生專項技能訓練需求。該檢測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學生開展建筑材料檢測與驗收、力學性能試驗等專項技能實訓項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質檢測、混凝土基本性質檢測、砂漿拌和物基本性質檢測、常見建筑材料力學性能試驗、鋼材拉伸、冷彎試驗及鋼筋焊接試驗等檢測內容;能夠滿足本系建工、造價、監理、鋼結構、建裝、室內六個專業相關課程實踐教學需要。(2)強化施工生產性實訓環節。按照建筑施工過程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要求以及專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開設與之相適應的施工建造實訓項目。利用該檢測中心開發施工建造取樣與成品檢測、工程質量與施工現場檢測等實訓項目,確保學生通過技能訓練熟練掌握職業崗位需要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與工作任務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該合作項目已經開始實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場地,武漢廣益咨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萬元的設備,設備調試已完成,建筑工程等專業學生將于近期在此中心實訓。
(三)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案
在建設數字化三維結構、生產性檢測中心的基礎上,專項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建設測量、施工、管理三類方向的綜合實訓中心,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中心主要實訓室建設方案見表2。
校內實訓基地不僅要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要成為技能鑒定、就業培訓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設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已在建設廳指導下開展施工員、資料員、預算員等行業資格鑒定工作,因此,我們力爭將建筑工程管理實訓中心建設成為施工員、材料員、資料員、預算員等建設行業職業資格鑒定基地。與質監總站合作將建筑工程檢測實訓中心建成質檢員、取樣員等職業資格鑒定中心。與石家莊市就業服務局合作將建筑工程施工實訓中心建設成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再就業培訓基地,通過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按照企業需要開展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
以培訓基地為依托,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批準在我院設立河北省建設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該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導、行業引導、企業、學校共同建設四方聯動的校企合作平臺。該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設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委員會,召開了基地建設委員會一屆一次會議,參加企業達38家。
校企雙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在各委員單位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聘請成員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
學院將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導下,進一步擴大基地成員企業,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成員企業達到100家,以保證專業建設的需要。
結語
實訓基地建設是三級能力遞進培養體系中實踐能力培養的關鍵所在,我院三維數字化建筑結構模型軟件、校企合作生產性檢測中心以及工程測量實訓中心等三個校內實訓基地建設雖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但基本上滿足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能力培養的要求。
摘要:建筑企業仍對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有較大需求量,但急需的是有技能證書、綜合素質強的實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應緊跟市場需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以建筑八大員的崗位技能要求為培養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施工單位;施工員;專業技能人才;實踐教學;綜合素質
建筑工程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基礎性行業,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力度不斷擴大,使得建筑專業畢業生的需求一直都比較旺盛。我國眾多大專院校都相繼開辦了土木類專業,畢業生數量成倍增加。面對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對學生不斷提高的要求和畢業生人數的增大的壓力,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綜合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就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對此筆者走訪了甘肅、四川、北京等地的建筑企業,通過直接訪談和問卷調查等方式,調查了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去向,企業主要崗位職員缺口,以及對高職畢業生的評價、要求與建議。
一、企業對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狀況分析
目前,建筑企業對生產一線做技術操作和現場管理的人員十分緊缺。建筑行業的主要就業部門有房地產公司、設計院、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建筑行政管理部門等。其中施工單位對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占到70%,是高職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部門。它主要需要的是既懂理論又能熟練操作的技術工人,緊缺的工作崗位有測量員、材料員、安全員、鋼筋工、抹灰工、預算員。在調查的15家企業中,測量員的需求量為90%,鋼筋工為60%、材料員、安全員為40%、預算員為20%。以鋼筋工的工作內容與需求為例進行分析,鋼筋工要求理解施工圖紙和具體施工過程,嚴格依據設計要求計算鋼筋下料長度,統計鋼筋型號、數量,確定鋼筋加工方法,現場監督工人施工。這種工作的理論水平不深,但對實踐經驗和識圖能力要求卻很高,而且現場操作的勞動強度也比較大。很多本科畢業生嫌技術含量不高、勞動強度大而不愿做,而普通工人又因不懂專業知識而無法做,所以施工中常常出現因沒有人搞鋼筋下料計算而耽誤工期的尷尬局面。材料員、安全員、施工員、預算員等工作也都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密切結合的崗位,因此有一定專業基本功、動手能力強的技術工人是企業最缺乏的人員。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實用型應用人才,事實說明大力發展高職教育勢在必行。
但是調查同時發現用人單位仍然主要招收本科畢業生,對大專生則要求必須有工作經驗。如甘肅省四建,每年至少招聘20名員工,招收的應屆畢業生基本都是本科生,而大專生則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私營小企業更注重工人的實效性,他們會隨項目需要長期招聘員工,并在3個月的試用期內檢驗員工的工作能力,上手快的才長期聘用。這說明目前高職畢業生素質與社會需求還有較大差距,高職的教學模式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大力調整教學培養方式,與社會企業積極合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突出大專畢業生優勢。
二、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工作要求
表1 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要求調查表
表2 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要求調查表
通過調查分析,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主要要求首先是,畢業生要有扎實的建筑專業基礎知識。具體要求是,能讀懂施工圖紙,熟悉施工規范和圖集,會進行一般的受力計算。很多企業反映目前有不少畢業生工作一年后仍讀不懂復雜工程的圖紙,直接影響了工作開展。還有部分企業反映畢業生的計算能力不夠,簡單的工程預算或腳手架計算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其次,畢業生應掌握建筑專業基本技能,持有專業技能證書,如測量員、材料員、預算員、施工員、監理證書等,工作后能盡快考取建造師、造價師等執業資格證書。第三,畢業生要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項目施工是一項強調多部門多工種互相配合、協同作業的活動,團隊間的溝通協調顯得尤為重要。不少企業表示,畢業生的成材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協調能力,即使專業知識不強,但有主動溝通、樂于合作的精神,畢業生在企業中也可以很好地成長起來。第四,畢業生應具備一定綜合能力。施工員的現場管理職責要求,畢業生必須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和自我心理調控能力,遇到實際問題能冷靜分析、協調處理。在這一點上有企業甚至直接要求畢業生有開朗豁達、積極主動的性格特征。此外,企業還要求學生具有計算機操作能力,會使用常用辦公軟件,如word、excal、autocad等。
三、高職畢業生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企業對高職教育的建議
在評價畢業生的不足時,很多企業認為,近年來的畢業生不論何種學歷,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工作中有明顯浮躁情緒,其次團隊協作能力欠佳,不會和客戶溝通。第三是敬業精神不足,對工作缺乏責任心,對重要數據的態度不嚴謹。企業可以理解畢業生希望快速提升的心情,但是重要工作更需要有端正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
企業對大專院校的建議,在專業及課程設置方面,建議課程設置不宜過細,但專業知識盡量全面,如學習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的學生還應了解道路、橋梁方面的知識;在課程教學方面,希望加強職業技能培養,強烈要求多帶領學生下工地實習;在素質培養方面,希望學校注意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鍛煉學生的抗挫折力;此外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四、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建設初探
(一)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強化識圖能力培養
知識是成才的關鍵,學校應根據畢業生崗位知識需求來分析整合課程內容。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安排要與建筑專業八大員的技能要求掛鉤,修訂教學大綱。課程內部去粗取精,外部將內容聯系緊密的課程有機結合于一體,并緊密圍繞工程應用來講解理論知識。
加大對專業基礎課《建筑制圖》的建設力度,不斷擴充、更新教學模型,充分利用現在多媒體技術教學,廣泛搜集規范、實用的施工圖紙以補充教材中的不足。在教學中用現場參觀、模型測繪、圖紙算量和圖紙會審等模擬工作過程的方式來授課。課外根據后續專業課的需要,每學期發放典型建筑的施工圖,讓學生帶任務看圖,不斷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
(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訓練學生動手能力
延長實踐教學時間,增強校企合作。通過教學參觀、實訓專用周以及頂崗實習等手段,循序漸進地開展實踐教學。多方面多渠道與企業開展合作,并與有規模實力的企業形成長期實習合同,建立專業實訓基地。學校應設法組織教師輪流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加相關專業執業資格證書的考評,突出教師在實踐課教學中的監督指導作用。
(三)分析失敗工程案例,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
教師平時應注意收集國內外失敗建設項目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強調敬業精神在工作中的巨大作用,讓學生樹立起嚴謹、合理的工程理念,培養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教師的個人范例對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陽光?!苯處熯€應培養自身嚴謹治學的態度,以認真、負責的工作面貌感召學生。
(四)貫通就業指導,樹立職業意識
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學生工作中不斷進行就業教育。目前大專院校都開設有就業指導中心和就業指導課,但都只是單純指導學生如何找工作,沒有具體結合到學生所學專業的就業特點,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目標不明確、面臨就業時對自身能力評價不足、對工作發展有很大焦慮的問題。因此,就業指導工作應從新生入學時就開始進行,由專業課教師授課,通過平時教學、專題講座、和學生管理等多方面向學生不斷介紹專業特點和職業能力要求,讓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能力培養。
(五)廣泛開展校園活動,注重隱性教育
在校園活動中學生是主角,在籌劃、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鍛煉。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上所進行不了的。很多用人單位都十分青睞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畢業生。因此,職業教育還應重視培養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積極性,以學分制的方式督促學生踴躍參與各類社團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其綜合素質。
通過企業調研,我們認識到建筑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緊跟現代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步伐。只有不斷對市場進行調研和分析,根據企業的需求不斷進行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對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深入探索和更新,才能培養出社會認可的建筑施工技術人才。
摘要:本文探討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通過“五個模塊”的實訓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及就業能力。
關鍵詞:實訓教學;“五個模塊”的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產業化的不斷升級,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已經跟不上時展的步伐,雖說我們在職業教育中也吸取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諸如:德國的“雙元制”教育模式;日本的“工學院”教育模式;英國的“證書”模式與“三明治”課程設置等,但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特點,總有些水土不服的感覺。
最近幾年,雖然我國的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績,可多數學校仍面臨著畢業生簽約率較低的現象,究其原因是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等多種因素。鑒于眾多原因,現就《建筑工程專業》為例題闡述課程設置的方法、本人認為可以將課程體系分為五個模塊。
一、理論課模塊
本模塊包括基礎課和專業課兩部分;
1、基礎課部分;這也是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如國防軍事、職業道德、體育訓練、語言表達的能力等課程還要講授,但要縮短課時,力求實用。我們培訓的不是精英人才,用少量學時學一些理論及未來發展趨勢即可,其余部分在第二、三模塊中邊做項目邊強化。
2、專業課部分;這部分只講應用理論內容,動手能力及實驗部分結合后面的模塊來解決。
此模塊旨在解決專業課、基礎課中的基本理論環節,所用課時用一學年來完成,然后學生進行分組進入第二模塊。如;某班40名學生,第一學年完成后被分成a、b、c、d四個組,每組10名學生,進入第二學年。
二、專業設計模塊
本模塊為比較簡單的工程實例設計,如:設計一座二層小樓,學生根據設計任務書,編制初步設計方案,因為有a、b、c、d四個組,故為四套設計方案,其結構形式分別為a組為“磚混結構”;b組為“框架結構”;c組為“鋼結構”;d組為“剪力墻結構”。此設計以土建工程為主,裝飾為輔,水、暖、電專業點到為止,有專業教師指導實際訓練,并配備《設計規范》、《標準圖集》、《地質勘探》等資料,做出一套完整的手繪施工圖(在第三模塊中完成cad電子版繪圖)。
三、輔助軟件模塊
本模塊為包括多種工程輔助設計軟件;如繪圖軟件、結構計算軟件、工程預算軟件、資料管理軟件等。根據上述四種工程結構形式,分別納入軟件管理,由理論課中的專業老師跟蹤指導,改變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往教師只管講課,而不問學生在實際中如何應用),出現問題及時解決,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所用的專業知識。此模塊與其他模塊之間互有滲透并非獨立,之所以單獨作為一個模塊,是因為其專業系統性比較強。
四、實際操作模塊
此模塊為實際動手操作模塊;也是強化和檢驗前三個模塊的重要環節,是學和用的結合點。為了更好的營造工程施工現場的氛圍,將四個小組設為四個項目部,即:a項目部、b項目部、c項目部、d項目部。每個部設一名項目經理,另外9名學生均按項目部編制,其分別為,甲方代表、監理方代表、工程技術員、工程施工員、工程質量員、工程資料員、工程預算員、工程材料員、工程安全員,根據學生人數來安排職務。如果本組只有8名學生,就不設甲方代表和監理方代表了。雖說每人都有不同的職務,但所干工作大部分都是一樣的,只是牽頭職責不同。
項目部的任務是:
1、熟悉別組的施工圖紙,即其他三組中任意一組均可,根據圖紙制定施工方案,編制施工預算,進行真正的施工模擬階段。
2、將各項工作納入軟件管理;如施工預算運用金潤的“預算大師”或廣聯達預算軟件;資料管理軟件;材料管理軟件等。專業教師并跟蹤指導。
3、工程量計算、鋼筋放樣、混凝土的攪拌等,完全按照項目部的實際施工程序去模擬運作,但全是書面資料。
4、履行項目中的“周例會制度”,研究項目在施工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實際是了解各項工作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也是學生通過例會交流并掌握工程個環節之間的內容所在。
5、模擬履行工程竣工驗收手續。
五、答辯評價模塊
制定出評價標準,對學生從理論學習、工程設計、模擬施工、竣工驗收、論文答辯等全過程進行評價,全部合格準予畢業。
上述模塊化課程設置的核心思想是;1、運用實例教學的方法,選擇一個實際項目,由學生圍繞這個項目,在指導老師的帶
領下,直接參與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的每個環節,都是本組團隊一起來完成。2、由于采用了設計、管理、施工一條龍的流水模式,并且融入項目部的崗位職責,不僅使學生具備了充分的動手能力,而且進入了施工具體角色,提前與現場實際接軌,為學生的后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要說明的問題:
1、由于我們是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目標是建筑工程的專業管理人員,故選擇的設計項目是一些比較簡單成熟的工程項目,但所表達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功能。
2、實際操作指的是,軟件的熟練使用、工程量的計算、鋼筋配筋、資料的歸檔管理等。不是讓每屆學生都要按照項目挖基礎坑,澆注混凝土實際操作工程。
3、由于各組設計項目不同,需分階段相互交流設計內容,讓學生掌握各種結構形式的設計要點,最后階段交流應在畢業答辯會上。因不能操作本組的設計項目,所以每組學生擔任了兩個角色,即設計角色和施工角色;一方面要搞施工需熟悉別組的設計圖紙,詢問設計的思想理念等問題,另一方面還要負責接受施工本組設計項目同學的詢問。學生在兩種不同的工作中進行“角色互換”鍛煉了學生在所處不同位置時的換位思考能力。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真理都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概不例外。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必須堅持科學的方法,在其本身成立的前提條件下發展。目前理論界存在一種錯誤的趨勢,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采取隨便宰割的方式,要么斷章取義,要么從實用的角度加以取舍,一方面認為勞動價值論應該能解釋一切問題,另一方面又認為勞動價值論不能解釋現實問題,故其過時了。同一研究對象因具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思路,分析不同的問題也有不同的概念系統,不同的假設系統也給理論留下不同的發展空間和方向。任何理論都有存在的條件和限制的范圍,在此之內是真理。所以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因其研究對象的特殊也形成特定的理論限制條件。理論就是對研究對象的一種應答。研究對象包括對象之間的范圍、內在的關系和邏輯可能性空間。法國著名的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路易·阿爾都塞,將其稱之為“問題框架”,它指由一系列問題結合起來構成的特定的問題結構或問題體系。阿爾都塞認為任何“文本”都是雙重的或雙層的結構。第一層是表面的文字結構,即“可見的話語”,表現為概念、句子之間的邏輯聯系等。第二層是深層的、潛藏在無意識層次中的語言結構。他把潛藏在“文本”深處的結構稱之為“問題框架”?!罢菃栴}框架的概念在思想內部揭示了由該思想的各個論題組成的一個客觀的內在聯系體系,也就是決定該思想對問題作何答復的問題體系?!闭J為脫離“文本”的“問題框架”,從字面行文來對原著和思想進行閱讀和理解,極易造成誤斷和歪曲。經濟理論只不過是用來說明和解釋某一研究對象的簡單或理想化的“模型”。不同的經濟理論也就構成對不同研究對象的回答。所以必須梳理價值論發展的內在邏輯,把握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深層結構。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要解決的問題及其內在聯系,就構成其特定的研究對象或“問題框架”。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價值理論中的邏輯矛盾或悖論的發現,事實上成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研究的起點。古典政治經濟學價值論概念的歧義性,導致價值論的混亂和不徹底性。古典政治經濟學在價值論方面存在的邏輯矛盾和顯示出的演進方向,就成為作為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批判者和繼承者——馬克思研究勞動價值論既定的研究對象和理論前提,并決定勞動價值論研究的突破口和切入點的選擇。
亞當·斯密認為生產商品時所耗費的勞動和商品交換中所購買的或支配的勞動,在量上看作是相等的,不變的。以“勞動的價值永遠不會變動”為前提得出了勞動決定價值和收入決定價值二元價值論。馬克思在批判“馬爾薩斯片面發展了斯密價值論錯誤”時,明確指出:把“勞動量和勞動的價值這兩個用語等同起來”,“純粹是同義反復”,“直接同工資相交換的不是勞動,而是勞動能力,正是這個混淆造成了謬誤”,“但決不能從上述反復中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定的勞動量等于工資中或者說構成工資的貨幣或商品中包含的價值量。斯密有時把商品的價值量歸結為勞動時間,主張“客觀價值論”;也有時把形成價值的勞動看作勞動者而不是把勞動看作是“人的腦、肌肉、神經、手等等的生產耗費”。(這樣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主
觀主義的解釋。斯密價值論多元性是造成價值論在不同的方向發展的根源。
李嘉圖混淆了作為勞動產品的商品之間的交換與資本與勞動(力)本身商品的交換的區別,價值論從商品之間交換向勞動力商品轉移時,出現了價值規律的例外和反常?!耙驗樗ɡ罴螆D)始終是以在資本家和工人間分配的成品為前提,卻不去考查導致這一分配的中介過程——交換?!薄袄罴螆D對表現在使用價值上的勞動和表現在交換價值上的勞動沒有加以應有的區別。……李嘉圖那里,到處都把表現在使用價值上的勞動同表現交換價值的勞動混淆起來?!逼渌洕鷮W家,混淆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區別,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區別,價值與其獨立形式貨幣的區別,價值量與價值實體的區別,形成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認識。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馬克思把價值理論邏輯上的矛盾或認識上的錯誤的根源,同時指向了“商品的價值和商品特殊形式——勞動力價值的關系問題”,從深層次上發現:古典政治經濟學價值理論的混亂、不徹底、庸俗化等都與無法正確把握“商品的價值和勞動力的價值”這一“共性與個性”的關系相關。商品價值與勞動力價值問題相互依托、相互參照,成為同一問題兩個方面,成為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內在結構。因此,馬克思從商品價值的共性和勞動力商品價值個性的辯證統一中,建立了勞動價值一元論,實現了勞動價值論的一場革命。只有從這一特定結構出發,才能理解勞動價值論的精髓。
價值概念的多義性和使用中的混亂,直接影響了價值理論的相互溝通,成為深入研究價值理論的最大障礙。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首先要清除對價值概念的誤解,明確價值概念的內涵,設定其適用條件和范圍。
第一,價值是社會關系范疇,而不是物自身的不變的“實體”范疇或“屬性”范疇。馬克思明確反對把價值看作是絕對東西,看作物的屬性的作法。把”價值變成某種絕對的東西,變成‘物的屬性’,而不是把它看作僅僅看成某種相對的東西,看成物和社會勞動的關系,看成物和以私人交換為基礎的社會勞動的關系,馬克思強調價值是不同于使用價值的另一種相對的社會存在,勞動價值論是為了說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以“商品交換”為媒介的社會中,如何實現“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體系”的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揭示在什么利益關系或生產關系條件下才能使私人勞動變成社會勞動,而這與個人具體勞動的特點沒有任何關系。
第二,價值是社會勞動,而不是具體勞動或私人勞動。價值必須通過交換環節而實現私人勞動向社會勞動轉移。用來自己消費的勞動,無法社會化的具體勞動或使用價值都不是價值。勞動交換和勞動社會化是價值的本質。馬克思強調“商品作為價值是社會的量,因而和他們作為‘物’的‘屬性’是絕對不同的。商品作為價值只是代表人們在其生產活動中的關系。價值確實包含交換,但是這種交換是人們之間物的交換;這種交換同物本身是絕對無關的?!畠r值’的概念的確是以產品的‘交換’為前提的。產品作為商品的交換,是勞動的交換以及每個人的勞動對其他人的勞動的依存性的一定形式,是社會勞動或者說社會生產的一定方式?!钡侥壳盀橹梗€沒有一個自然科學家發現,鼻煙和油畫由于什么自然屬性而彼此按照一定比例成為‘等價物’?!?
第三,價值是衡量社會勞動的尺度,只是財富的一種形式,而不是財富本身。配弟在《租稅論》中也講到,“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半S著大工業的發展,相反地卻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的進步,或者說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
又說:“一旦直接形式的勞動不再是財富的巨大源泉,勞動時間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財富的尺度。馬克思、恩格斯一再批評“勞動是財富的惟一源泉”,“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的說法。價值作為財富的一種暫時的歷史的形式,并不是對所有使用價值的衡量,只是對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勞動耗費的比較和核算。商品交換的雙方要計較各自為生產商品花費了多少勞動,計算和比較二者是否相等,是否可以相互補償,如果可以,就成交。吃虧的事是誰也不愿意干的。這里加以計較和要求補償的勞動耗費就是價值。第四,價值既是一種矛盾關系,又是解決矛盾的中介手段。商品生產中包含的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關系是價值產生的內在根源。商品在物物交換過程遇
到的困難是這些矛盾的直觀表現。一般等價物的形成,即價值從觀念形式發展到獨立的貨幣形式,為解決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中介和手段。人們在進行勞動耗費的計算和補償時,抽象掉各種不同的具體勞動的特點,把它們一律當作人類一般勞動的消耗,即同質的抽象勞動的消耗。唯物史觀認為:人類文明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文明是個歷史范疇、社會范疇和綜合范疇。社會主義建設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長期以來,我國對精神文明建設有些忽視,我們社會科學界對我國和世界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與現實的研究做得很不夠。同志曾指出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絕不允許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我認為,人類精神文明的終極追求是:人類自身的全面發展與解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以及人對自然的認識、改造與和諧。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同樣重要,必須克服“重理工輕文史”的現象。我國近幾年自編和引進的世界文明史的著述已有一些,但關于人類精神文明發展史的論述有待充實。
簡單地說,“價值就是為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一般的人類勞動,這種勞動耗費由于要計算和補償,所以被當成價值。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只是一種理論抽象,事實上它是商品生產者不同生產條件下競爭的產物。不同商品生產者的社會生產條件在事實上是永遠不會相同的,并處于不停的變化之中。同一商品勞動耗費的不同,表明生產條件、技術條件、勞動經驗和勞動強度的不同。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生產者在生產之前是不能預見和預期的。生產者只能千方百計降低個別必要勞動時間,而實現在商品交換中不虧本或盈利。
第五,勞動力的價值是商品價值的特殊形式,與商品價值是個性和共性的關系。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正是脫離勞動力價值論這一特殊形式,所以根本無法理解勞動者的工資、資本利潤的實質,無法解釋剩余價值對于價值規律的反常或背離?!袄罴螆D實際上卻沒有闡明,按價值規律(按商品中所包含的勞動時問)進行的商品交換中,如何產生了資本和活勞動之間的、一定量的積累勞動和一定量的直接勞動之問的不平等交換,也就是沒有說明剩余價值的起源(因為在李嘉圖那里資本是直接和勞動相交換,而不是和勞動能力相交換)?!敝挥欣斫饬藙趧恿Φ膬r值問題,才能深刻理解使用價值與價值區別對于科學理解商品價值的重大意義,才能擺脫使用價值對于價值的各種“糾纏”。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分析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就是要說明商品價值與使用價值是截然不同的,只有把商品使用價值與價值相區分,才能把勞動力商品中勞動力的使用價值與價值區分開來。兩者互為條件、互為前提??梢妱趧恿Φ膬r值問題才是馬克思批判和發展勞動價值論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理論,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當今世界生產力和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將代替權利和資本成為最重要的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我們只有敏銳地把握這個客觀趨勢,充分估量到科學技術特別是高科技的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只有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才能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歷史跨越,促進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勞動者是生產力的主體,因而作為勞動者的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叭齻€代表”重要思想不僅強調了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而且豐富和發展了這一觀點。它指出,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有決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我國工人階級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基本力量。黨要承擔起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歷史責任,就需要不斷提高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創造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在生產力的發展中,我們要從提高整個民族的國民素質這個基礎出發來制定和實施人才戰略,加快培養和吸弓形成人才脫穎而出,而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我們發展先進生產力,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根本之所在。因此,我
在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而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這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把生產力的發展同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人的發展以及黨的性質和任務聯系起來,把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人民群眾的要求、政黨自身的要求有機聯系起來,并從這種有機聯系的整體上去把握社會發展規律,豐富和深化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發展動力系統的認識。
職業院校的新生入學成績普遍低于一般本科院校的新生入學成績,對學生來說,這一差距會在高考結束之后就開始對其造成挫敗感、失落感、對自身不能準確定位、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等等。這些影響都會造成學生在大學期間一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問題,社會適應能力較弱;二是由于高中階段目標單一,很少有機會接受人生定位自我設計的教育,步入大學后出現人生目標上的迷惘。為更好地樹立學生信心、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推進學校的專業教育發展,找出目前新生入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探尋相應對的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1、入學前教育的必要性
入學前教育泛指的是學生進入各個新的學習階段前所接受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就大學生的入學前教育而言,所應對的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學習,還要適當的指引學生了解畢業后所從事行業對職業能力的要求,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能夠合理科學的制定自己畢業后的短期職業目標及中長期職業規劃。
1.1高考后的狀態
隨著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陸續發放,吃了定心丸的大學新生們擺脫了高考的壓力,不少人處于漫無目標的真空狀態。這些準大學生在入校之后,遲遲不能進入學習狀態。
1.2社會實踐的引導
很多準大學生們往往會選擇利用高考后至入學前這一較長時間的假期來進行社會實踐,為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做好充分準備。然而,這一階段的準大學生們因為對大學里的專業設置和大學生活缺乏了解,他們在選擇社會教育的伊始,是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的。
1.3學習方式的轉變
高中階段在教師的設計下學生被動聽講,按教師授課意圖而進行跟班學習,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大。而進入大學以后,學習方式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大學教師授課時間集中,以大課的形式進行,知識容量大且牽涉面廣泛,而且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經常的溝通機會,長時間的課下輔導更不可能。
2、當前新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時間安排不合理
新生入學教育一般安排在開學后,不利于學生盡早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通常,職業院校對新生的入學教育時間只有一至兩周,教育時間相對來說較為短暫。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消化、理解和感受大量的入學教育知識幾乎是不可能的,后續的大學學習階段往往不再對學生繼續開展入學教育的相關內容,教育時間缺乏連續性。
2.2 教育形式單一、籠統,教育內容單薄、片面
傳統的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多采用課堂講授、聽報告、開大會等單一形式,不能很好針對職業院校學生實踐性、專業性強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調動,也不能反映其內心需求和真實想法,往往使得入學教育流于形式。學生無法形成對專業的感知與把握,更談不上對自己進行準確的社會定位和職業生涯規劃。因此、學生很難形成明確的奮斗目標。大部分職業院校入學教育的內容都是局限于對新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校規校紀的教育、專業情況介紹、學習方法介紹等,主要側重于學習和紀律方面,對其他方面涉及較少。
3、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入學前教育
3.1入學教育安排時間超前、內容細致
在職業教育發達的德國,學校會在招收新生之前,就把專業課程設置開放給公眾。新生在進校之前就能查詢到自己所學的專業開設了哪些課程,在什么時間會上什么課,講授什么樣的內容。學校的教學安排可以保證即使臨時換了一位教師,也依然可以準確的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授課。
如德國“慕尼黑就業模式”,由大學、企業、勞動局三方合作,共享信息,互相聯動。學校設立就業市場學院,負責學生專業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訓,企業則常年為畢業生提供實習基地。
而在韓國,政府則鼓勵高中畢業生“先就業后升學”,讓年輕人真正學以致用。
3.2入學教育時間跨度長
美國的高校,在學生正式開學之前,都會安排一個“orientation”,主要針對新生本人和其家庭成員。被錄取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參加學校的入學前教育。學生家長普遍認為,通過參與此項活動,他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學校的軟件、硬件以及辦學環境,還可以幫助學生盡早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對于學校來說,此舉在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的同時,也使有些事務性的工作提前完成了,避免了學生集中報到時可能出現的擁擠情況。另外,此舉還可以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提高學校聲譽。
4、改進入學前教育的措施
4.1合理安排入學教育時間、多樣化入學教育手段
對職業院校建筑工程專業新生而言,在整個在校學習期間,如何將所學知識與項目實際聯系起來,這是職業教育必須達到的目標。作為教育主體,學校應該首先要引導新生對今后的職業、專業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4.2優化入學教育形式和方法
傳統的入學教育形式最大的缺陷在于缺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交流互動,只能照顧全體,難以兼顧個體。單向的灌輸,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在入學教育中要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在參與中受到教育,進而達到入學教育的內化。
在專業教育會上還可以將今后應該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向新生進行介紹,幫助新生把職業生涯的長期規劃轉化為一個個的短期目標進而實現。
一棟棟新建建筑無論是民用住宅小區、工業廠區,還是公共建筑群,一棟高質量、高標準的建筑工程,從工程設計階段、施工管理階段及物業管理時期各專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都是至關重要和不容忽視的。
例舉三例,拋磚引玉:例一:某住宅小區車庫,兩個大型車庫中間的聯結通道,土建專業施工完畢后,機電專業施工時發現由于一個結構下翻梁的緣故導致層高凈距已經沒有管道電纜橋架的空間,如果全部專業施工完畢該連接通道已經不能滿足他最初的規劃設計了。降低了兩個車庫的使用功能。例二:某住宅小區室外管道施工,各自為政,各干各的,前一個專業剛施工完畢后一個施工隊馬上施工,破壞了前一個管道,互相扯皮,矛盾重重。它們主要有熱力管道、自來水管道、燃氣管道、電力電纜管線、智能化管線、室外雨污水管道、景觀雨水管道等,施工混亂程度可想而知!例三:某住戶裝修新房,空間重新組合,砸墻重新隔斷,業主咨詢了一下物業負責土建的工程師,業主砸完后做隔墻往地面打膨脹螺絲致使地暖管破壞。以上問題很多工程會出現和產生,把一棟本來應該建好的建筑搞得亂七八槽,功能減少降低,還可能帶來了種種問題和隱患。
很多建筑物,就其各專業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結構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論在設計,還是在施工方面的質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證。但各專業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與協調工作,經常處理得不盡人意。由于這些問題,往往出現返工,造成工程投資的極大浪費,影響工期,有的還會影響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嚴重的甚至還會帶來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
可見,工程施工中各專業的協調管理工作不僅很重要,同時也很必要。作為業主(甲方)或者監理,在工程的設計階段以及施工過程中,應該如何更進一步做好這項管理工作呢?
1、各專業設計統籌兼顧,為施工交叉管理打好基礎
現在的各級設計院由于各專業設計都有各自的設計規范和設計思路,通常是各專業之間不溝通,自成章法,很少考慮甚至不怎么考慮其他專業的設計,這樣勢必造成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交叉打架的現象,或者是施工會審后的設計返工。如果在同一張設計圖紙上疊加其他專業的設計圖紙,這就可以避免或減少不同專業在后續施工中交叉作業,爭搶同一工作面,影響后續施工的現象,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以建筑專業為主,結構、水電、暖通、建筑智能化、景觀等專業為輔,采用cad圖層疊加技術,將各專業的設計圖紙(如:管線、設備等)在各層平面圖上疊加,發現交錯、重疊的,應重點分析、逐一排除,消滅管線打架現象。對于單體建筑和室外景觀、室外工程(市政工程)連接點要各專業提前兼顧,再出正式的施工圖紙前進行各專業交底排查。同時,以會簽、會審等方式加強專業間的溝通,從而達到優化設計的目的,減少施工過程中交叉沖突現象的發生。
2、加強建筑施工各單位、各專業協調配合的必要性
由于現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涉及的專業也越來越多,一個建筑物分為給建筑、結構、景觀、給排水、電氣、通風、設備、智能化等專業工種,各專業施工又可分為若干階段進行,所以首先必須了解和掌握各專業的總體及階段特性,以便在實際施工組織中能夠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專業交叉施工,一般來說,給排水專業階段性較強、周期較長;電氣專業階段性較弱、系統性強、周期長;空調通風專業階段性強、周期較短;設備智能化等專業區域性強、周期短。怎樣搞好內部協調與配合,實際上是一個怎樣處理好內部各專業之間的矛盾,以及各專業與總體要求之間的矛盾。施工過程中的相互配合包含后期裝修、安裝的配合,從技術方面講,搞好各專業協調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圖紙、認真會審、內部會審、內部技術協調的關口,務必保持解決問題的渠道暢通無阻;前者主要是解決各專業內部問題,而后者則是解決各專業交叉配合的問題,相互比較而言,搞好內部協調配合更為重要。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各單位、各專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協調的不好,不僅影響施工進度,更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與品質。因為每一個專業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間和技術要求,同時又必須滿足其他專業施工的時間順序和空間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術上不能充分全面考慮,特別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細節,極易產生問題,將出現誤工、返工等情況,影響工期和建筑質量,造成工程投資的浪費,嚴重的還會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專業的協調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再者,由于現代建筑的個性化,每一棟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產品,每一條管線、設備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類同,這也就增加了技術工作難度,增加了各專業之間出現矛盾和問題的可能性。同時由于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和應用,施工人員未能及時掌握,也會帶來問題。
3、提高專業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加強各階段的組織協調、統一管理的思想。
各專業的協調工作不僅要從技術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統地進行管理,通過管理以減少施工中各專業的配合問題,建立以甲方、監理(咨詢公司)為主的統一領導,由專人統一指揮,解決各環節的協調工作,作為甲方管理人員、監理人員,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專業的工序、設計的要求。這樣才有可能統籌各專業的隊伍,保證每個階段每一個環節有序到位。通過各部門的認真檢查,防止問題的出現。 產品質量的好壞與從業人員的水平素質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時,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專業水平的提高,以及對新技術產品的了解掌握。培養施工人員的敬業精神與細致的工作作風。強調各專業協調對施工的重要性,加強技術責任的協調管理,才有可能把問題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保證工程質量。
總之,一項優質的房屋建筑是集多專業、多工種、多單位密切配合、共同創造的智慧結晶。為保質、保量、如期完工,各專業交叉的協調管理不容忽視。只有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運用有效的管理手段,解決多工種交叉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確保工程的順利完成。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專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直接關系到工程的質量與品質。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專業間協調管理的重要性及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了做好各專業間協調管理的工作方法。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 各專業 協調管理 方法
1 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專業協調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無論是民用建筑還是工業建筑,在施工過程中都涉及到多專業的配合,即土建、電氣、給排水、暖通等專業的配合。由于現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各專業中包含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如空調、通風、消防、對講、監控、電視、電話、寬頻網等等。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各專業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協調的不好,不僅影響施工進度,更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與品質。因為每一個專業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間和技術要求,同時又必須滿足其他專業施工的時間順序和空間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術上不能充分全面考慮,特別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細節,極易產生問題,將出現誤工、返工等情況,影響工期和建筑質量,造成工程投資的浪費,嚴重的還會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專業的協調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2 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見的各專業間協調問題
2.1 施工中常見的協調問題有:
2.1.1 土建專業與電氣專業:經常出現電氣進戶管與樓層梁和地梁相沖撞的情況,以及電氣開關設計在自來水管的管后等情況。另外,電氣線管在土建施工中被堵塞的現象也經常發生。
2.1.2 土建專業與給排水專業:經常出現給排水管與梁和板相沖撞的情況,還有衛生間的給排水管線預留孔洞的位置與施工后衛生潔具的安放位置不相對應的情況等。
2.1.3 土建專業與暖通專業:經常出現暖氣管道與樓層梁和地梁相沖撞的情況。另外,在施工中沒有預留空調管線的出墻預留孔,出現入住后砸墻,破壞墻體結構的情況。
2.1.4 建筑外表面、功能與結構:各種預制構件、預埋件、裝飾與結構的關系,如在施工中沒有考慮預留位置,將造成二次施工的后果。
2.1.5 各輔助專業之間的協調:各種消防、通風管線穿梁時,樓面凈空是否影響結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另外,大型設備的安裝通道,附件的預埋深度,以及弱電系統、控制系統等之間的協調問題。
2.2 產生問題的原因
2.2.1 從施工技術方面分析 在施工過程中,每一個專業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間、技術要求,同時又必須滿足其他專業施工的時間順序和空間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術上不能充分全面考慮,特別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細節,則極易產生問題。因此,對施工人員的素質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和應用,施工人員未能及時掌握,或者施工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知識培訓和上崗培訓,看不懂施工圖紙,將增加各專業之間出現矛盾和問題的可能性,造成各專業協調上的混亂情況。
2.2.2 從施工質量方面分析 工程項目施工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我們常說的五個大的方面:人、材料、機械、方法和環境。參與施工建設的人員主要來自建設、施工、設計、監理等單位;施工所用材料也種類繁多,有時受特殊環境制約甚至使用非標材料和設備;施工用機械的設備性能和操作者熟練程度;施工建設過程的管理思路、設計方案、施工組織等。要提高工程項目的質量,就必須狠抓施工階段各專業的質量控制。因此,要在設計、材料、機械、地形、地質、水文、氣象、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技術措施、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嚴把質量關。
2.2.3 從施工管理的角度分析 如果施工組織管理不健全,存在著人員責任不明確,或者是專業人員思想麻痹,認為工程項目中返返工是正常的,加之施工人員、管理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都會給施工中各專業的協調工作帶來困難,也是產生問題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各專業的分工協調不盡人意,每一個專業的技術管理人員,對其他專業的工作、工序及技術、質量要求很難全面了解和掌握。即使是本專業的問題,也由于新產品、新技術的使用,對其性能與施工工序不太熟悉,這無疑給協調工作帶來更多的問題。
3 做好各專業間協調工作的方法
3.1 加強技術協調
首先,提高設計圖紙的質量,減少因技術錯誤帶來的協調問題。設計圖紙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工程質量的優劣。一般來說,設計人員對本專業的設計都較為嚴密和完整,但與其他專業的設計就不一定協調,這就需要在圖紙會審時找出問題。施工單位要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管線圖,協同環控、動力照明、電氣、建筑裝飾以及弱電、消防等環節,對圖紙進行會審,如圖紙有不完善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并提交設計單位確認。另外,技術交底是讓施工隊、班組充分理解設計意圖,了解施工的各個環節,從而減少交叉協調問題。
3.2 加強管理協調
對每一個工程項目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必須熟悉施工圖紙,針對具體的施工合同要求,掌握圖紙要求,研究科學的施工組織設計。最大限度去優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項(部)工程,同時考慮自身的資源條件,認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組織計劃,從大入小,由面及點,確保每一分項工程能納入受控范圍之中。各專業的協調工作不僅要從技術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統地進行管理,通過管理以減少施工中各專業的配合問題,建立以甲方、監理為主的統一領導,由專人統一指揮,解決各施工單位的協調工作,作為甲方管理人員、監理人員,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專業的工序,設計的要求。這樣才有可能統籌各專業的施工隊伍,保證施工的每一個環節有序到位。通過各部門的認真檢查,防止問題的出現。
3.3 加強組織協調
建立由管理層到基層逐級的責任制度,權責分明;建立獎罰制度,在責任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獎懲制度,提高施工人員的責任心和積極性。隱蔽驗收與中間驗收是做好協調管理工作的關鍵。此時的工作已從紙上階段進入實物階段,各專業之間的問題更加形象與直觀,問題更容易發現,同時也最容易解決和補救。作為施工現場技術管理人員,要善于不斷地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對施工中常見的問題,各專業之間的工期矛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并有一個或幾個解決預案。
3.4 提高專業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產品質量的好壞與從業人員的水平素質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時,加強施工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專業水平的提高,以及對新技術產品的了解掌握。培養施工人員的敬業精神與細致的工作作風。強調各專業協調對施工的重要性,加強技術責任的協調管理,才有可能把問題和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保證工程質量。
摘要:本文指出了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基礎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介紹了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優點。
關鍵詞:建筑工程;模塊化;教學模式
1 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分別進行,理論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實習教師更關心實際操作訓練,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嚴重脫節,存在著理論學習比較抽象,不利于與生產實習相結合的現象。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習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學習造成困難,必然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2 模塊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傳統的學科型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和教材為中心,新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則是以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突出“做”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知識-技能-態度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為中心。
在教學過程中模塊式教學模式始終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師生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變,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學習者、自主構建者,積極行動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擁有者、傳授者和控制者,而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引導者和推動者。它強調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能動性,激發他們迫切的學習愿望,高昂的學習熱情,認真的學習態度。通過主動完成工作任務的學習行動,讓學生在真實或方陣的職業環境中,依靠自己的努力達到學習的目標,將專業理論知識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重構,逐步形成職業能力。它也重視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評估等教學要素進行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完成各種工作任務,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學生掌握了知識,具備了職業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模塊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加強調知識的實踐性,充分體現了“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突出實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注重通過實踐來構建知識。
3 課程設計的技術路線
3.1 職業分析 確定構成建筑工程行業的各種工作崗位,按復雜程度說明行業范圍內的具體工作——去建筑企業進行咨詢。
3.2 工作分析 說明從事建筑工程工作所需的綜合能力與相關的專項能力,并將每一綜合能力內的專項能力排出順序——挑選從事土建工作的優秀人員進行。
3.3 專項能力分析 描述每一專項能力所要求最終達到的水平,即能力標準。寫出實現的要求、步驟、工具、知識、技能、態度和安全措施,并對每一專項能力所需知識、技能和態度排出順序——可由所涉及的土建崗位的優秀工作人員進行。
3.4 教學分析 在專項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劃分教學單元或模塊(一組專項能力),將每一模塊內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按順序排列,將每個模塊排出順序并認定核心課程,寫出課程大綱——可由教學專家與專業教師進行。
3.5 教學設計與開發 設計每個教學模塊的教學目標、內容體系、內容組織、基本環境、開發模塊課程課件和學習指南。以工作過程中典型工作任務為中心選擇、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要學習方式,其目的在于加強課程內容與工作之間的相關性,整合理論與實踐,提高職業能力培養的效率。
3.6 教學實施 包括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在模塊化課程教學中教師是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和組織者,負責按各個工作任務提供學習資源,編制模塊化課程的學習指南,為學生提供學習動力,給學生注入“做”的信心,在所要求的工作習慣、態度、能力上起示范作用,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邊做邊學,按學習指南的要求完成學習后先按考核標準進行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認為達到要求后再由教師、現場專家考核評定。
4 建筑工程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目標
4.1 實現課程內容綜合化 模塊化課程打破原有的學科型課程結構,具有相對獨立和便于靈活組裝等特點,在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前提下,整體優化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將相關知識、技能、態度等內容進行科學整合,形成綜合化課程。
4.2 實現課程教學真實化 模塊化課程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開發的,必須在真實(或仿真)的工作場景及先進的生產技術設備環境中開展教學活動,只有實現課程教學真實化,才能培養學生新技術的應用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4.3 實現課程評價企業化 每個一級模塊課程教學結束時,學生都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綜合性的工作任務,其評價是生產一線的技術專家與教師共同完成的,這就有效縮小了課程教學與生產現狀及職業要求之間的距離,提高了畢業生崗位適應性與就業能力。
4.4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模塊化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職業能力明顯提高,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4.5 促進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工學結合” 為了達到模塊化課程的教學目標,專業教師必須努力鉆研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業務水平,學校必須主動尋求與現代企業合作,充分利用企業教學資源,有效提升了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成功實現了校企深度合作辦學。
模塊化課程體系打破 “教師、教材、課堂”的縱向學科體系,構建以形成技術應用能力為中心的橫向體系——職業能力系統化課程體系,突出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踐問題的特色。它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模塊化教學有效克服傳統課程教學模式的弊病,在遵循職業能力形成規律的基礎上,能更好地達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作為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要實現長遠發展,需要將自身的辦學特色與人力資源市場相結合,進而滿足建筑工程市場對技術人員的需求,需要探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的教學模式,以及發展趨勢。通過在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向、校企結合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通過探索和嘗試,促進該專業的發展。明確培養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工學結合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制定“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
1 課程體系改革是重點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高職院校要對教學的理念、模式、內容、方法進行改革。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來說,其課程體系分為理論基礎課、專業素質課、專業實踐課三個部分。
1.1 減少理論課的課時,突出實用。理論基礎課主要涉及:①文化基礎課。文化基礎課主要包括: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英語、體育等,通過對上述課程的學習,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同時增強學生的體魄,幫助高職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勇于進取、敢于拼搏的精神。②專業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力學與建筑制圖, 建筑cad設計基礎等,通過開設上述課程,為高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奠定基礎,進而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同時為后期的終生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我院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其課時控制在總課時的40%左右,并且一貫堅持夠用、必須的原則。
1.2 圍繞學生的崗位能力開設專業素質課。專業素質課主要涉及:建筑識圖、建筑工程測量、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定額與預算等課程。結合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進而開設專業素質課,其課程選擇一貫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在開設各門課程的同時安排相應的實踐課,突破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的鴻溝,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完成一定的專業理論課之后,可以到設在校外的實習基地進行實訓,通過實訓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
1.3 專業實踐課程注重職業能力素質培養。在實踐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在建筑生產一線具備頂崗工作的能力。專業實踐課主要涉及認知實踐、計算機輔助施工組織設計、工程實踐及崗位實習等課程。通過校企結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內和校外兩種教學資源,采用頂崗實踐、工學結合、社會實踐等方法,讓高職學生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提前進入崗位角色,讓學生“零距離”上崗。
1.4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雙證書”制度。在課程體系中納入施工員、預算員、資料員、質檢員、材料員等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關聯的課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就業需求,選擇報考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當畢業的時候,學生一手拿著畢業證,一手拿著相應的資格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5 改變教學理念,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職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提供教學服務,教師將服務的思想融入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健全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制定專業的技能培養方案,走產、學、研合作之路;以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教學內容,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和揉合,通過簡明扼要的形式傳授給學生。
2 強化實驗和實訓,走校企合作之路
2.1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進行工程實訓,根據課程內容設置相應實訓項目。通過完善實訓設施,滿足學生的實訓需要。借助校企合作模式,高職院校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以及人才測評標準等。學校要對學生的業務能力重點培養,同時企業也選擇優秀的畢業生到企業工作,形成校企的良好互動。
2.2 對人事制度進行改革,建設新型師資隊伍。①建設 “雙師型”隊伍。主要表現在:一是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后直接加入教師隊伍,學校安排他們進入企業參加實習,直接參與工程實踐,掌握一定的工程經驗;二是從企業吸納一批建筑設計、施工、監理等具有中高級職稱且具備教師素質的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三是聘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給學生們做報告,通過典型的工程案例,介紹施工過程中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②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種執業資格考試,進而增長專業知識。通過不斷地積累,在高職院校建立起一支專兼結合、高學歷、工程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實踐教學任務的完成,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面對當前建筑行業迅猛發展的機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設要抓住機遇,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積極走校企結合的道路。高職學生在學校和企業共同的培養下,業務能力和理論知識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同時提升了高職畢業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最終形成“學校、學生、企業”共贏的局面。
1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現狀
建筑工程技術課程作為建筑類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具有理論和實踐性強、應用范圍廣和對學生要求高等特點,長期以來一直是學生認為比較難學且枯燥的課程。雖然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經過幾十年的摸索和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穩定的教學模式,但還是擺脫不了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授模式,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或者模仿練習對建筑工程技術學科進行學習。這種只注重“講課”而忽視“學習”和“實踐”的教學方法,嚴重抑制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導致出現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學生,即學生考試成績好,但實際中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差,嚴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案叻值湍堋爆F象的出現,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將來應對多變的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無疑是個不容忽視的弊病。
2項目教學法的概述及實施步驟
2.1項目式教學的概述
“項目教學法”是由美國學前教育學家莉蓮?凱茲和加拿大初等教育學家查德在合著的《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項目教學法》中提出。所謂“項目教學法”,就是教師根據專業需求,將教學內容轉化為若干個項目,并讓學生獨立完成這些項目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是以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學習為基礎,這些項目可相互獨立,也可共同構成一個體系。學生在完成項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設計、實驗實施和結果評價等程序時都需學生自主獨立完成,這一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項目教學法的主要特點在于它的實用性。傳統的課堂教授教學模式是以邏輯思維方式為主,學生學到的東西雖多,但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知識也不少,學生學起來枯燥且無實際操作性。項目教學法則將邏輯思維方式為主轉向形象思維方式為主,對學生知識結構的要求本著“夠用”的原則,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著項目本身開展,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以及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
2.2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步驟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一般可按照以下五個步驟開展,具體步驟流程如圖1所示。
(1)教學任務子目標確定。
子目標的具體內容應有任課老師以書面文字的形式確定,單科教學任務可以組成一個子目標,多科教學任務可有機組合成一個子目標。各科任課老師在討論后將子目標內容擬寫成書面意見報給學校院系相關負責人。但上級審批生效后正式實施。系相關負責人審核、批準后正式生效實施。
(2)子項目(部)成立。
子項目(部)的成立,主要是幫助任課教師負責對項目活動的指導和管理工作的開展。同時成立由院、系和企業人士組成的監督及結果評估小組,對項目實施過程和質量進行全面監督和評價。
(3)制定計劃及進程。
不同的子項目活動有其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作為項目的負責人,應在考慮現有物質條件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和項目要求,科學合理地制定項目方案和活動進程。
(4)師生共同實施。
子項目進人實施階段之前,任課教師應根據子項目的實際要求要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選擇相應的操作材料和工具。同時,為了使學生更快速進入項目活動狀態,教師對項目內容進行一定的示范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師的示范下,學生便可以按照實驗要求一步步地仿做教師的示范。作為項目負責人,教師對活動應實行全面跟蹤管理控制,巡視各個小組的項目完成情況,并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大的錯誤及時糾正,對完成情況良好的小組也要予以表揚。
(5)子項目評估和教學結果評價。
子項目完成后,任課教師應以書面的形式,將項目活動實施效果總結和教學結果自評報告上報給監督及評估小組審查。監督及評估小組在教師上交的報告的基礎上,對該項目進行驗收和教學質量評價,然后也以書面的形式反饋給任課教師。任課教師依據上述評價、評估結論,對子項目查缺補漏,不斷改善優化子項目的設計方案,最終提高教學水平。
3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注意事項
(1)明確教學目的,遵循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原則。
項目教學法實施之前,學校和任課教學應首先明確項目教學法應用的基本原則和教學目的,通過應用項目教學法想要達到何種教學水平。項目教學法的首要原則在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項目內容的設計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以求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做到“學以致用”。另外,任課教師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也要注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職業基本素質的培養,如工作要準時、守時,與他人的協作、交往能力、獨立組織、分析、計劃和實施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2)針對本專業實際需求,進行項目的設計。
將項目教學法應用于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時,應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和教學目標進行項目內容與目標的設定。首先,項目立項和項目內容要符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需求,以及學術知識掌握程度來定,所選項目應是該專業領域里具有實際價值的典型產品、典型零件或典型技術工藝。例如一個機械零件的加工、一款建筑效果的3D動畫設計等等。通過這樣的立項方式,能夠使項目更加貼近學生將來上崗工作后的實際需求,這樣科學的項目設計才能對學生將來的后期實習、就職工作提供信息基礎和技術能力基礎。
(3)增加項目教學法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目前,在我國實行項目教學法的院校中,多數院校只是在學生臨近畢業時才開始實施,日常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的不多。學校這么做的目的在于,以學生的畢業設計為項目內容,通過“臨陣磨槍”式的一次性應用,試圖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學生將來走入工作崗位的實際技術操作能力。但是這樣的應用方式局限性很大,僅用一次性的項目教學法不利于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針對這一情況,學校和教師應增加項目教學法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頻率,不僅對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有所幫助,且對他們將來工作后的自我充實和新理念、新技術的學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4總結
綜上所述,項目教學法對于優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等方面均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在確保實用性、科學性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對項目立項和內容設計進行合理安排,實現項目教學法應用的最終目標。
作者:郭烽 單位:臨沂職業學院
1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標準設計思路
本課程以建筑施工技術職業能力目標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實踐項目為起點,通過實際工作任務、典型案例或虛擬項目創設工作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職業氛圍,在動手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過程中,本課程內容選擇土方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結構安裝工程、防水工程、裝飾工程、建筑節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務進行歸納,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以實踐項目的作業程序安排教學計劃。本課程總課時為72課時,4.5個學分,計劃16課時為課外學時,由學生課外自主完成相關任務。
2《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標準框架和內容
2.1課程標準的基本構架
課程標準是課程教學過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教學管理和課程評價的依據,是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核的依據。包括以下六個方面:①課程定位。②課程教學目標。③課程教學內容。④考核方式與標準。⑤課程教學資源及使用要求。⑥課程實施建議及其它說明。
2.2《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標準內容
2.2.1課程定位。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是建筑工程專業的中層分立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強的特點,主要培養面向建筑施工企業從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員。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過程中,能勝任施工員的崗位工作任務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術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藝流程、施工規范、技術標準,同時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該課程是學生學習了《建筑構造》、《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測量》等課程后的一門專業課程,后續課程還有《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建筑工程管理》等課程。
2.2.2課程目標。
本課程按照實際的工作過程,設置13個學習情境,分別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砌體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鋼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腳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裝飾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結構安裝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五個不同項目垂直運輸設備的選擇方案、樁基礎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后張法預應力施工、保溫工程施工方案的編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為兩個最主要的學習情境,是課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開挖、基坑降水、基坑支護、土方回填、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內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務,每個工作任務都按照相應建筑施工規范和標準進行。具體目標如下:①能力目標:a能識讀勘察報告、施工圖紙、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記錄施工現場的質量、安全方面資料;c能對進場建筑材料進行驗收并將部分材料送到測試中心檢測;d能計算施工現場土方工程量,要能進行典型大梁鋼筋翻樣;e能對施工質量進行指導、檢查驗收,對施工現場的安全措施進行指導、檢查;f能根據施工文件與國家施工規范、標準、操作規程編制施工技術方案;g能組織整個項目在施工現場的施工管理。②知識目標(部分內容):a了解施工前準備工作,包括立項、規劃、征地拆遷、斟察設計、招標投標、施工許可及施工工地周圍環境。b針對基坑開挖項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穩定邊坡的方法和支護結構的設計方法。c掌握地基處理方法,了解鋼筋混凝土預制樁的預制、儲運和吊裝流程,以及錘擊法、砌磚等技術要領。d掌握預應力混凝土工程特點和施工要領;熟悉先張法、后張法的操作程序和預應力值的建立傳遞的原理,熟知建立張拉程序的依據和放張標準;了解預應力筋張拉的臺座,錨(夾)具、張拉機具的構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機械;掌握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制作和儲運程序及其安裝工藝。f了解常用腳手架的構造和設計方法;了解腳手架使用安全技術。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構造和各層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剛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領;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層、水泥砂漿防水層、冷膠料防水屋面的構造、性能和做法;了解瀝青膠、冷底子油和冷膠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點。h了解抹灰的分類、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裝飾抹灰面層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種類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點;了解幕墻及金屬飾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體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術中部分的英文專業詞匯。③素質目標:a具備自我學習不斷提高的能力;b具備與人協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備對施工現場出現問題后應急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d具備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不弄虛作假;e具備廉潔奉公的職業道德。
2.2.3考核方式與標準。
①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模式,改進考評標準,在考核內容中增加實踐項目。②評定成績時,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完成率、日常抽查結果、匯報、答辯和考試情況,以便做出客觀判斷。③重點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對問題的處理能力,適當鼓勵運用創新思維處理實際問題的學生。④考核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的評價。⑤本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考核與實際操作(練習)、成果考核,分別占有60%、40%,其中綜合考核包含上課紀律、考勤、學習態度、日常工作等。
2.2.4課程教學資源。
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實訓資源,實現崗位資格證與職業標準對接,充分運用專業群資源庫中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企業案例資源、標準規范等行業技術資料。①注重教學課件、微課的開發,拓展教學資源。②常用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借助多媒體設備開發電子教案,直觀地展示實踐操作過程,使得專業知識不再晦澀難懂,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筆者建議,應該將常用課程內容納入電子教案開發范疇,構建多媒體信息資源庫,促進多媒體資源共享,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③積極推進網絡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诮逃龜底謭D書館、電子論壇、教學網站、電子期刊等主流平臺,全方位開發網絡課程,實現教學手段多元化,改變“教與學”單一化的信息傳播途徑,實現教學資源雙向傳遞,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④產學研合作開發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各企業的資源,進行校企合作,不斷更新課程教學內容。⑤積極開拓課后教學環節,將課程教學組織與管理納入到教學資源建設中。
2.2.5課程實施建議及其它說明
①教學建議。主講教師應對本課程的內容能夠整體把握,在課前應對教授的學生做提前調研分析,掌握學情,做到心中有數,精心組織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體現教與學的溝通與和諧,實現課程教學目標。②教學方法。通過對本課程特點和與工作崗位任務分析,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建議以行動導向方式為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靈活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術、訓練技能過程中始終明確學習的目標,將工作流程融入教學流程,通過采用案例、項目任務等方式,提高職業關鍵能力。
3結語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標準的構建是一項開創性工程,具有系統性、復雜性和實踐性。其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企業對自身職能轉變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課程實施相關的考核與評價、學生對新教學模式改革的接受程度等問題的出現,需要與時俱進的進行修訂、完善與實踐。
作者:蔣春霞 徐秀維 田江永 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系
一、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實習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學校組織一部分學生到施工工地開展實習工作;(2)學生自己去應聘或者聯系而到相應的施工工地進行實習工作;(3)某些學習成績優異,早已找到就業單位的學生則由該就業單位安排分配實習工作。高校在學生最后一年的實習階段對學生的管理工作就顯得比較呆板,只是通過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進行管理,如讓學生交實習任務書、實習周報、實訓報告、實訓總結等,經過對學生上交的這些報告和總結進行分析研究可以發現,這些報告和總結的內容大多大同小異,毫無新意可言。而高校對于學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顯不到位,只是通過學生上交的實訓周報、月報、實訓報告等方式來對學生的實習狀況進行了解,高校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實訓狀況進行相應的指導,這就制約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發展。
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的探索
1.實施“多段式”教學模式
建筑工程項目具有周期長、不可復制、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具有階段性和隨機性等特點,而學校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有計劃地進行教學且還需要保證教學過程的穩定,這樣就導致了學校和施工單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難達到一致。因此,學校的教學模式必須更加有彈性,我國高校在保證學?;A教學培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結合建筑工程項目具有的特點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來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改革,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
2.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工作崗位具有露天作業多、工地流動性大、工作條件艱苦、環境差等工作特點。通過對畢業生的應聘情況調查可以發現,企業在聘任這些崗位的工作人員的時候,更加看重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然后再看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這就說明了現今社會中,企業更加看重員工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我國高??梢酝ㄟ^以下三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1)高??梢酝ㄟ^校內理論實踐課程和校外實習課程的開展來培養學生“安全至上、質量優先”的工作態度。
(2)重點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使學生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及時地請教,讓學生形成善于溝通的工作協調能力。
(3)我國高??梢酝ㄟ^“多段式”的教學模式,來反復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上的培養。學生實際參與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建筑工人的艱辛以及施工現場工作條件的艱苦和環境的惡劣,通過這樣的實地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
作者:李素潔 單位: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建工系
一、加強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德育的思考
1.重視班干部的選用和培養
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作為班級學習和活動的核心,班干部是開展德育活動及實施班級管理的中堅力量,為增強學生的自制能力和工作能力,需要選拔思想品質過硬的班干部,讓其為班主任分擔一些工作。在具體的選舉方面,應講求共同參與和民主測評,鼓勵學生去選出自己認為更好的“帶頭人”,在此基礎上,班主任要對其進行合理的培養、教育和引導,在班級中樹立起榜樣,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班級德育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以班級為單位的德育教學實施中,班主任應當借助正面教育及大量實例等,通過舉辦相應的集體活動,真正意義上協調好學生個人行為及班級集體行為,使得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得到增強,樹立“班興我榮,班衰我恥”的觀念,使學生從自身的成長出發,結合在集體中的定位,設立相應的奮斗目標,此外,班主任應引導并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使其既符合集體期望,又滿足自己的期望,更需要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使其真正融入集體,并從中品嘗到成功的歡樂,并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增強自我意識,擺正其與教師和集體的關系,在活動中發現自我,對自身的能力和素質進行重新定位和認識,以此來激發他們新的追求,促進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
3.組織有效實踐活動,構建學生的良好品德
在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實施德育教學中,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高職建筑工程技術是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旨在教學生掌握建筑施工方面的各個工種、工藝等等,需要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基于此,應當多與施工實踐相聯系,并使學生在其中領悟德育和接受德育教育。如,對于“抹灰工程”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帶領到建筑工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對此章節理論知識的學習,鼓勵他們其親自動手完成抹灰工程,并讓他們學會在施工做到對施工中材料的合理運用,不亂丟棄,不浪費,這種施工位置的變換,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體能動性得到有效發揮,此外,還能推動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將來此專業學生畢業后,對新的工作崗位和工作也更易于上手,使自身的專業素質得到有效提高,這樣德育教育的成果也顯現了出來。
4.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德育教育實施
對于學生的情緒及思想而言,班主任管理方式的選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應以威嚴鎮服學生,應當從學生的心理出發,與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尊重,彼此信任,這是加強德育教育實施的前提,應信任學生、理解學生,使學生將班主任看成他們中的一員,架起師生們心靈相通的橋梁,在點滴事務中將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5.集體教育與個別教學相結合
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的實施來看,德育活動應有明確的中心目標,切忌盲目開展活動,應當使整個德育活動過程體現出趣味性、教育性及科學性,并融入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此外,要關注那些沒有突出才能和愛好的學生,盡力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幫助其樹立起自信。最后,班主任要涉獵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內容及方法,將其運用于德育教育中,提高自身素質和掌握工作藝術,促進學生的更完善發展。
二、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開展與否與其德育教育的實施成效關系重大,應當結合此專業學生的實際特點及現狀,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借助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組織有效實踐活動,構建學生良好品德等方式,使得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張翠翠 單位:阜寧高等師范學校
1新標準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建議
1.1推行執業資格制度,構建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執業資格制度根據所從事崗位設置對應專業,采取全國統一考試取得證書、注冊有效和行業主管部門監督管理的辦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取得了執業資格證書就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能力。職業院校建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學生未來就業崗位需要為導向的,根據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變化以及企業的實際需要來確定培養畢業生的崗位和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和開發創新能力。建筑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必須與我國土木工程的發展方向相一致。注冊工程師制度的建立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圍繞注冊執業工程師的要求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服從社會的需要。研究執業制度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就是要結合土木工程專業自身特點,積極構建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培養出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工程素質的適應社會要求的應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做到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與生涯教育的統一,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1.2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各地要選擇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專業,引導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這就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了今后一段時間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F代學徒制的發展,是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專業基礎知識的教育與技能實踐培訓相結合,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為學生半工半讀搭建平臺?!艾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企業和受教育主體的有機結合,企業向學校提供需求及其實訓實習環境,提供高級技術人才;職業學校為學生提供學校教育;受教育的主體具有學徒和學生雙重身份。現代學徒制與高職教育相結合,有利于職業培訓、有利于頂崗實習中的實踐對接,使學生在學校接受理論教育的同時,在施工企業由技工師父帶領,學習實際操作技術和經驗。高職建筑工程專業采用現代學徒制,有利于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解決高職院校學生就業率不高、其他人才培養模式下市場導向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及綜合素質堪憂等種種問題,有利于實現多方合作,有利于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1.3優化專業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是通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中教師是很重要的角色,教師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教學水平的高低。所以,要加強高職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普通的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素質普遍不高,具體到建筑工程專業也大都是一些重視理論教學的水平一般的教師。高職院校建筑專業師資隊伍的一大特點就是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較好的職業技能,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更應會做,才能發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興趣和潛能。因此,培養雙師型教師是建筑工程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為支持建筑工程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可采取以下措施,如鼓勵教師到建筑企業或施工現場參與實踐、增加實踐能力;鼓勵青年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從建筑施工企業、工程監理企業等邀請從事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級工程師要學校做講座,做兼職教師。
2結語
建筑工程行業的不斷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高職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已經小能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高職院校一定要在正確認識人才需要的前提下,結合新的企業資質標準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作者:史銀志 單位: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一、建筑工程專業造價課程的特點簡析
從本質上講,工程的成本、利潤和繳納的稅金三個重要部分組成了建筑工程的整體造價,但是建筑工程產品較其他工業產品有著顯著的技術和經濟上的特點,例如建筑產品一般體積較大、生產周期較長、單件不具有重復性等特點,而且建筑產品的價值往往很高,且是交易發生在生產之前,這就決定了建筑工程產品在價格形成過程以及機制方面都與其他的商品存在著較大的不同之處。而每一個建筑產品都是唯一的產品,設計單位會根據業主的要求進行量身設計,在施工過程中也是按照業主的要求和設計的要求進行施工,這就意味著建筑工程產品不具有批量生產的可能性,即便是設計單位根據業主的要求使用既往的同一套圖紙,但是在施工過程中也會由于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質條件與使用圖紙的工程所在地不同而發生必要的變更。另外,各個地區人工、材料以及機械使用的費用也均不相同,各地的取費標準也不盡相同,因此這就造成建筑產品在定價時即便是同一套設計圖紙的使用也會出現價格的不同。在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施工企業通過投標的方式來獲得建設工程的承建權利,而這其中施工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將會對建筑產品的價格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建筑產品價格的形成過程非常復雜,造價人員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之多,最終的價格具有強烈的區域性、政策性、技術性、專業性以及實踐性等特色,這也就意味著建筑工程造價專業課程要具有上述的全部特點。
二、建筑工程專業造價課程改革途徑探析
1.造價專業課程要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特色
高等職業院校在辦學過程中要嚴格秉承為產生第一線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宗旨,在課程的開設過程中要注重對課程實踐性的突出,在造價專業的課程改革中尤其要突出這一特色,由于建筑工程產品的特殊性,每一個建筑工程的預算和造價控制都是不相同的,而單純的依靠理論知識去推理顯然不能夠滿足建設工程實際的需求,因此對于造價人員的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這也就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以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為最高目標,在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更加突出實踐性的特色。
2.緊跟行業變革步伐,補足課程教學內容
長久以來我國建筑工程在造價上都是采用定額單價的計費方式,因此建筑工程造價專業的教材也是按照定額和預算的方式進行編制,而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定額計價的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技術和專業復雜而面積又相對過大的工程,同時定額計價的方式是先將工程量確定,然后根據定額單價相乘得出工程總成本,然后再加上利潤和稅金等,最終匯總形成工程總造價,這種計價方式并不完全適應市場經濟下的建筑市場,對于每個施工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反應也不充分,不利于市場經濟下的自由競爭。因此我國建筑行業引入了工程量清單計價的計費方式,這種計費方式更加能夠體現施工企業在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上的優勢,讓施工企業能夠在工程投標時站在一個相對平等的平臺上進行競爭。但是如前文所述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造價課程的教材對于工程量清單計價的講述并不是很多,所以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緊跟行業變革的步伐,將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方式補入我們的教學內容,完善我們的教學體系。
3.突出教學重點
工程造價工作中,施工圖的預算的編制非常關鍵,其他環節,如涉及概算、施工預算以及竣工結算的編制方法都與施工圖預算的編制方法相類似,而施工圖預算是施工企業投標和建設單位招標的關鍵性依據,也是施工合同簽訂的基礎性環節,因此在工程造價工作中這個環節的工作非常之關鍵,這也就為我們的教學工作指明了一個方向,那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施工圖預算的編制環節進行重點突出,讓學生在這一環節具有過硬的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奠定一個有力的基礎。
4.廣收市場信息,充實教學內容
工程造價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在造價工作中,造價人員既要對技術和施工圖紙非常精通,同時又要對經濟有著一定的掌握,同時在計算一個建設工程的造價之時,還要綜合考慮建設工程所在地的政策、市場上人、材、機的價格等因素,而這些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能力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培養,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工作不能閉門造車,甚至是應該開門教學,將社會上的一些相關的信息包容進我們的教學之中,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不斷充實的過程中我們的教學過程也會更加具有實踐性,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
5.加強應用軟件的教學
隨著建筑工程行業和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在造價工作中使用計算機軟件已經成為節約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工作失誤的有效途徑之一,而目前建筑工程正在向著工程量大、周期長、技術復雜方向發展,單純地倚靠手工進行工程造價的編制則會非常辛苦,也會很容易出現疏漏,給工程參與各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然后用計算機軟件來代替手工計算則有效的改變了這一局面,因此在造價專業的教學中,我們也要加強對軟件使用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一些造價軟件,為學生未來的實際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幫助。
作者:孫久艷 徐春波 單位:大連海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建筑工程技術發展迅速,技術革新更是日新月異,而院校實訓設施因資金投入有限,更新速度遲緩,許多社會實踐已經淘汰的設備在實訓室中仍大量存在和使用。例如在建筑工程測量中的經緯儀,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大量被全站儀代替,但在大部分的工程測量實訓基地中經緯儀仍是主要的實訓設備。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
1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合理規劃實訓基地。按照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實訓基地必須對應學生工作的崗位進行規劃和建設,能模擬生產主要過程,創造真實的職業環境,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同時還應能配合課程的教學,將復雜變簡單,抽象變具體,將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融為一體,真正做到工學結合。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按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進行合理的規劃建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基地應由認知實訓模塊、單項工程實操實訓模塊、產品質量驗收實訓模塊和專業綜合實訓模塊四部分組成。其中,認知模塊包含建筑工程成果陳列室、典型施工工藝流程展示室、材料展示室、建筑構造展示室、結構模型展示室等;單項工程實操實訓模塊包括以砌筑、抹灰、鋼筋模板、腳手架測量、管道電焊等為代表的工種實訓室,繪制與識讀施工圖實訓室,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造價實訓室等;產品質量驗收實訓模塊有建筑材料檢測實訓室、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實訓室和建筑工程資料管理實訓室等;專業綜合實訓模塊可以結合學生工作環境成立項目經理部、工程技術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室等。
2科學設計,建多用途實訓基地。建多用途實訓基地是實訓基地建設的必由之路。單一功能的實訓基地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但建多功能實訓基地必須建立在科學設計的前提下。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中,項目經理部、工程技術部、成本核算部等綜合實訓室可以按照企業布局合并建立;工種相關的實訓項目可以就近設置;施工組織實訓室、工程造價實訓室和建筑工程資料管理實訓室都需要電腦,只是需要的軟件系統不同也可以合并設置。
3聯合相近專業共建實訓基地。聯合相近專業共建實訓基地是實訓基地建設的快速通道。單個專業的實訓基地受益面小,使用效率低,很難爭取到足夠的資金和場地支持,因此聯合相近專業組建專業群共同建設實訓基地是解決資金問題和節約場地的重要方法,如果結合得好還能相互促進。比如在建筑施工實訓場建設中,在設計中加入園林元素,不但有一場多用的效果,還能美化實訓場的環境,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和建筑裝飾、建筑工程測量、室內設計和園林工程技術等專業存在的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實訓項目可以進行實訓基地的共同建設,比如工程測量實訓室、建筑構造實訓室、建筑材料實訓室、工程制圖室等。學生在多專業融合的實訓基地中往往會遇到許多相關專業的內容。這些內容也能起到拓展學生專業視野,豐富專業知識,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4走出校園,建服務企業型實訓基地。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也是高職實訓基地的三大功能。走出校園建服務企業型實訓基地既是使命所定,又是發展的必然。所謂企業型實訓基地就是作為企業主體參與到真實的社會生產中去,接受社會實踐考驗的實訓基地。高職實訓基地中有一定的技術設備,也有相應的技術人才,因此要進入社會并不是不可能。實訓基地可以是承接社會培訓,如工種考核、職業培訓等,也可以是承接工程業務,如材料檢測、質量檢驗、工程設計等。近年來,我校通過企業型的實訓基地建設承接了建筑工程崗位證書的培訓工作,承擔了數個工程的工程檢驗工作和大量的農村規劃設計工作。
5引入企業,建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職實訓基地作為實訓教學的工具僅在實訓課上開放。這就造成了大量昂貴的實訓設備利用率低,長期處于閑置,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設備的正常運轉。同時,大量中小工程企業或者缺少資金無力獨立組建實驗室,或者出于節約成本需要尋找合作伙伴。這就為引入企業成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創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例如本校工程造價實訓室引入浙江甌泰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工作室為企業提供造價咨詢服務。學生在實訓基地中擺脫紙上談兵,零距離接觸實際工程,實訓過程就是社會生產過程,實訓成果能直接應用于社會。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實訓的質量,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可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實訓經驗,辦活實訓基地,為企業提供服務,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6走進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是實訓基地建設不可或缺的部分。校外實訓基地不僅可以排除校內基地的場地和資金限制要求,而且能給學生提供一個無法模擬的真實的工作環境。通過和企業建立密切聯系,簽訂相應的實訓基地建設協議,學校能結合企業需要為企業培養輸送更對口的人才;企業能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良好平臺,對人才質量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學生則能獲得最直接的體驗經歷和就業機會,最終形成一種三方共贏的局面。(本文作者:富春偉、汪瀅 單位: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同心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伴隨當前國家經濟出現快速發展,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這些年出現了快速的發展,學生人數急劇增加,但是教師發生了嚴重短缺的情況。各個學校努力探索,但是仍然出現了較多的問題。我院在建筑工程類教師的選擇和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經驗,本文對其進行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一、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問題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是當前我國進行高職高專教育過程中,土建大類專業目錄當中非常骨干的一些專業,是培養建設工程一線技術管理人才的一些非常核心的專業,其主要特征在于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和“運用性”。因為整個專業是對建筑業發展進行支撐的專業,所以在高職院校招生的時候,始終是熱門專業之一,在教育部門當中也是需要進行重點扶持的一個專業。這些年以來,在國家建設過程的積極帶動之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方面還有進行課程開發等諸多方面獲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也進行了很多豐富和成熟的經驗的積累,具有非常強的引領效果。從全國總體辦學的條件分析,常見一些問題:首先,在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方案沒有一定的科學性,不能很好地對崗位的需求進行體現。其次,在課程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出現很大的經驗化、雷同化情況,一些院校仍具有非常強的本科教育的影子,對知識結構的系統化非常重視,而對實驗的能力非常忽視。其次,在課程標準方面無法真正體現出情境式、模塊化,另外課程在一定的范圍內出現銜接問題。再次,在進行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不能符合學生參與的具體需求。最后,沒有進行很好的雙證融合,企業對畢業生沒有出現非常高的認同度。
二、提高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措施
1.構建合理師資隊伍結構
依照當前不同教師所具備的不同的知識背景情況、綜合素質情況和相關的能力結構要求,學校對教師積極開展具有相關針對性的培訓工作,或者是直接在企業當中進行一批專業技能人才的引進,這是在進行雙師結構隊伍建設過程中的最根本的一個途徑。學院需要積極制定保證措施,積極建立健全“送出去,引進來”培養模式,同時需要注意進行專業帶頭人的引領作用的強化,在每年都需要進行針對性比較強、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建筑工程專業的實踐性十分強,一些教師是從“校門走出后又進入校門”,所以在現場實際工作經驗方面非常缺乏,這樣便無法很好地將精髓的專業技能帶給學生,因此必須給教師進行安排授課任務的安排。
2.按定位進行師資隊伍建設
(1)專業帶頭人相關科目的專業帶頭人需要有比較高的業務能力和水平,需要有比較強的組織水平。這樣能帶領教師做好專業建設的工作,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逐步起到示范以及帶頭作用。專業帶頭人是師資隊伍建設中重要的部分。學校要精心培養骨干教師,從企業當中引進一些具有較強專業技能和經驗的工程師,培養他們的教育技術能力。(2)骨干教師學院進行師資隊伍的建設,能從制度上保證做好骨干教師選拔的工作。骨干教師需要具備非常強的業務能力,在有工作熱情之外,還需要有充足的精力。這樣骨干教師可以承擔常規教學過程中的任務,還可以帶隊進行學生技能競賽的培養。(3)青年教師青年教師是在學校教學的主力軍,但是其在教學方面出現經驗與實踐不足的情況,需利用“傳幫帶”等方式進行培養。這樣能使其逐步成長變成骨干教師。青年教師需要具有虛心好學的品質,樹立能者為師的樹立。與此同時,學校利用技能考核積極進行督促和加強,保障青年教師的培養質量。(4)兼職教師為保障每一個課程都可以有序地進行,使教學團隊多樣化,學校需要聘請比較好的兼職教師。一般情況下,需要聘請一些具有豐富企業工作經驗而有較強專業能力的老師,以此滿足正常教學與專業發展的基本需要。
3.通過企業資源打造教師隊伍
服務地方經濟,給行業輸送優秀人才是專業培養非常重要的目標。高職院校應逐步整合現有教學資源,提高校企之間的合作水平,能夠讓企業承擔更多的培訓、科研等任務,逐步建設優秀的教師隊伍。
三、結束語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需要一支具備優秀能力的師資隊伍,以此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學生在畢業后可以成為建筑施工、管理過程中的一線人才。學校一定要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構建崗位引領式的職業能力培養體系。
作者:朱立軍 穆新盈 單位: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